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怎样理解生态文明理念

2023-10-06 06:56:47
共5条回复
阿啵呲嘚

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中华文化传承角度来理解。中国古代有着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理念,蕴含着深刻的天人调谐思想和生态伦理智慧;以儒释道为中心的中华文明:“中”、“和”、“容”是其中经典表述,即中庸之中、和谐之和、包容之容。

2、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本土化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以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的关系等为主要内容。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理解。自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成了一对难以回避的矛盾;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昂贵的生态环境代价。

扩展资料

中国近现代的生态思想:

1984 年,著名生态学学者、经济学者叶谦吉在苏联的学术期刊上首先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概念。1987 年,在全国生态农业问题讨论会上,他第一次正式呼吁“大力提倡生态 文明建设”。此后,知识界就“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关系问题展开了持久而热烈的讨论,出现了大批量高质量的学术论著。

工业时代之后,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学者们充分吸收、阐释和继承中国古代传统的生态文化和智慧,并积极引进西方近现代生态伦理思想,逐步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生态文明

慧慧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这一论断,是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科学判断,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尊重自然界的一切创造、一切存在和一切生命。历史上,在生产力相对低下时,人类曾崇拜自然、畏惧自然。近代以来,随着改造自然能力的大幅提高,人类开始轻视自然、藐视自然,甚至以征服者、占有者的姿态面对自然,为满足自身需要向大自然不断索取,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反思过去,正视现实,只有尊重自然才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科学态度。尊重自然,就要深刻认识到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属于自然,而不是自然属于人;就要深刻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均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人类对自然应怀敬畏之心,决不能凌驾其上;就要深刻认识到一切物种均有生命,均有其独特价值,均是自然大家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类应该尊重一切生命。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生态系统,具有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只有适应自然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一方面要科学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规律,减少因为无知而违背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要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防止因为明知故犯而违背自然规律。像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之类的做法,大都是因为急功近利和个人贪欲而违背自然规律,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必须通过制度加以约束。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自然供给人类生存发展所需,人类也理应对自然担负责任,这个责任就是保护自然。保护自然也是确保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保护自然,首先要改变人类的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次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再次要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一理念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我们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遵循的总体原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体现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是我们党在认真反思和深刻总结过去发展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的有力反拨,对工业文明种种弊端的坚决扬弃,对未来中国发展路径的明确校正。昭示出我们党力求通过调整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跨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顺应了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要素。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在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环境和完备的生态系统,为当代和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顺应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有力保障。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有效维护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使经济建设能在良性循环下,源源不断地获得资源环境的有效供给,实现可持续发展。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顺应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要求。美丽中国,不仅要有健康的发展模式、丰富的物质成果,更要有先进的思想理念、优美的自然环境。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让我们的物质生产与自然协调,生活空间与自然融合,道德素养与自然融洽,行为方式与自然和谐。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是站在促进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对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具体遵循,进一步丰富了发展理念,完善了决策坐标,规范了实践行为。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在发展理念上,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对等互惠的思想。尊重自然,是科学发展的理念要求。人是自然之子,在寻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对自然保持必要的尊重。我们的发展,既不能走向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更不能肆无忌惮地把自己凌驾在自然之上。要始终以平视的眼光、敬重的姿态,考量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存在和发展的权利,使我们的发展能和自然相互惠益、相互和谐。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在发展决策上,要坚决恪守遵循和顺应自然规律的方针。顺应自然,是科学发展的决策原则。传统的工业文明在先进科技和强大资本的驱动下,对自然进行毫无节制的攫取甚至掠夺,违背自然演化规律对资源无序开发利用,罔顾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经济建设和城市扩张,使我们在急功近利中与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猝然遭遇。历史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发展决策中把自然规律作为认真衡量的要素,主动遵循、积极契合。可放则放,宜收则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在发展实践上,要坚定秉持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准则。重经济轻环境、重增长轻保护的“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利益换取经济增长,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污染治理,结果增长所得远远不抵治理付出,短期的经济发展成为暂时的繁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要在发展的行为过程中,坚守保护环境的准则,通过保护环境,为我们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不竭的动力。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下,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努力推动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的贯彻落实,必将推动在全社会形成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的良好风尚,必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社会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必将推动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建设美丽中国目标。

黑桃云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这一论断,是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科学判断,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

tt白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wpBeta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相关推荐

生态文明6个理念

生态文明6个理念如下:1.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2. 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3.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4. 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5. 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6. 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2023-09-12 09:18:292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什么的生态文明理念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含义顺应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有力保障,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有效维护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使经济建设能在良性循环下,源源不断地获得资源环境的有效供给,实现可持续发展。站在促进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对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具体遵循,进一步丰富了发展理念,完善了决策坐标,规范了实践行为。
2023-09-12 09:18:391

生态文明的理念是

这种文明的理念是关注生态环境和重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文明是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其核心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关注生态环境、重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以及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同时注重人类的发展和福利。
2023-09-12 09:19:001

必须树立什么的生态文明理念?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马克思的生态文明理念:马克思在描绘共产主义时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生态文明作为文明新阶段,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在新的高度上的辩证统一,是恢复自然的活力,肯定自然的价值,从而真正地实现人的价值,达到自然史和人类史相统一的有效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
2023-09-12 09:19:121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的理念是什么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扩展资料:十八大的会议要点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小康社会目标: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4、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23-09-12 09:19:291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消极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积极主动、自觉的适应自然,人不是自然的奴隶,自然也不是人的奴隶,两者是兄弟朋友关系;二是文明的新境界。生态文明是不同于传统农业文明和近代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如果把农业文比作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三是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态。
2023-09-12 09:19:481

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什么样的理念

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理念,是对生态文明本质特征的认知,是人的思维的价值取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因此,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让生态文明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政治和社会建设,必须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历史进程: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美丽山川、肥沃土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生态环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保护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自然牛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把握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平衡点推动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不能超出当地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
2023-09-12 09:19:561

大学生应树立什么生态文明理念?

1、大学生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必须摒弃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2、大学生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3、在思想上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编制各类规划、推动各项工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国策和方针。 4、在工作生活中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2023-09-12 09:20:251

生态文明的核心和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培育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林业生态实践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环境基础、物质保障和文化支撑。 生态文明发展注意事项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 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战略布局,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经之路。
2023-09-12 09:20:331

建设美丽中国,应树立怎样的生态理念?

建设美丽中国,应树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生态理念。树立更加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观,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的基本要求。就如西北地区开发未利用地时要注意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一样,全国各地在制订各类涉及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和实施具体开发利用行为前,应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承载能力。认真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科学确定开发规模与程度,配套实施有力的环境防治措施,切实保护现有生态环境不受大的破坏。扩展资料:建立健全规划引导体系。尽快编制实施具有综合性、基础性、战略性和约束性的国土空间规划,对国土空间组织、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安排。同时,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加强和改进土地规划、矿产规划及土地整治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引导各类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科学展开。
2023-09-12 09:20:523

怎样理解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2023-09-12 09:21:232

为什么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在经济发展中,我们比较注重遵循经济规律,但对自然规律尊重不够,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肆意开发,对自然造成伤害,削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要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奴隶,人类也不是自然的上帝。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我们必须摈弃错误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2023-09-12 09:21:311

党的十八大提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是什么?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23-09-12 09:21:402

十八大党章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ufeff
2023-09-12 09:21:59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的主要内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个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节约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扩展资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从现实国情看,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均可利用资源相对匮乏,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这决定了我们不能延续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决不可对生态环境保护掉以轻心。面对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短板依然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很多发展中的复杂问题都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解决这些挑战和难题,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艰巨性,真正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既不能沉醉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而裹足不前,也不能无视困难而急于求成,而应积极稳妥走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一步,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性
2023-09-12 09:22:071

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是什么 生态文明理念符合我国那些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培育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林业生态实践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环境基础、物质保障和文化支撑。建设生态文明要着力解决好生态建设中的经济外部性和公平性问题,在全社会树立一种生态有价、资源有偿的理念,建立一套完善的核算体系和补偿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符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可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是维护中华民族和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战略布局,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经之路。
2023-09-12 09:22:331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观念?

1、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和社会公众积极了解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建设要求。2、大学生广泛开展绿色环保、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锻炼能力,将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地融合和体现在实践中。3、发挥自身优势,在生态文明基本理念、主要内涵、建设方式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网络作为公共空间:人们有发表言论的自由与权利,但言论要遵循社会文明的规则,做到网络言论要文明道德、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恪守法律法规底线和价值观念等,切不可让谩骂、恶语相向、发泄私愤当道霸权,建设网络生态文明,让网络世界充满善意、暖意和正能量。
2023-09-12 09:22:411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核心是什么

1.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以培育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林业生态实践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环境基础、物质保障和文化支撑3.建设生态文明要着力解决好生态建设中的经济外部性和公平性问题,在全社会树立一种生态有价、资源有偿的理念,建立一套完善的核算体系和补偿制度
2023-09-12 09:23:112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就是“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设计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 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承载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贯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生态文明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在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资源危机、生态灾难、环境危机,以致发展不能持续,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克服危机的明智之举。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注重节约资源,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5年来,举国上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国近半数的省份积极开展了生态省(区、市)创建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喜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下大力气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很有远见、很有深意的重大战略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选择这样一个宏大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就是针对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状况。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明显,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要尽快消除生态环境危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为主要标志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转方式、调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制度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应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搞好制度建设。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源头上抓起。在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始终没有突破50%。第二产业消耗了全国70%的能源资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业“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危机。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搞好“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既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资源节约了,有利于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的社会,资源的产出率一定是高的。所以我们必须节水、节地、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一要改革干部考评制度,坚决摒弃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代之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评标准,也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的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二要完善资源环境经济政策,健全并严格执行资源环境法律法规。三要强化公民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如今,我们已经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征程上,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2023-09-12 09:23:291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内容是

生态文明核心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生态文明核心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2023-09-12 09:23:5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23-09-12 09:24:084

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国家:企业:文明:

(一)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目标,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转变。要实现从数字减排到以质量改善为纲的转变,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转变,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管理和风险防控的转变,从单纯考虑生态环境治理到与节能减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调整等结合起来转变。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两者同等重要。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千头万绪,要分清轻重缓急,确定解决问题的路线图。要一手抓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争取早见成效;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系统地统筹推进。要设定不可逾越的底线,防止出现生态环境不可逆恶化和人民群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资源和能源消耗要设定上限,污染物排放要设定上限,生态环境质量要设定红线。(二)加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在战略层面上必须要有“顶层设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要对政府和市场做更加准确的定位,要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要减少政府行为的盲目性,降低生态文明建设的风险与成本。近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应加强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结合,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等活动。当然,“顶层设计”也需要有自下而上的动力,要通过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互动,让地方、社会及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使顶层设计更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城镇化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水平我国人口众多而平原较少,要根据我国国土空间多样性、非均衡性、脆弱性特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主体功能区为依据,实行差别化的产业准入、环保标准等,加快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通过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绩效评价制度等,扩大生态绿色空间。城镇是消耗能源资源、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主体,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全过程,从编制规划到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都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功能定位明晰、产业布局合理、体现区位优势特色、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城镇化格局。(四)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资源环境问题是与经济发展方式相伴随的,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必然结果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只有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减少资源消耗过度和污染排放问题。要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推动各行各业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工业生产要彻底抛弃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持续推动节能减排。农业生产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降低水、土地、农药、化肥的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是现阶段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措施之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能环保产业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也可提供绿色就业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很大。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环保投资需求高达3.4万亿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相结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加强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除工业企业外,还应实施全方位的清洁生产,包括农业以及服务业。(五)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人的消费方式不但会对资源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通过消费需求间接影响生产方式。因此,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意义十分重大。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主流价值观。落实党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在衣食住行游等各方面,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讲排场、摆阔气等行为。运用价格等多种手段鼓励购买绿色低碳产品,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六)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实施最严密的法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清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冲突或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或条文,加快完善生态环境、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污染防治、核安全等法律法规。解决法律之间相互冲突、脱节、重复、罚则偏软等问题,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在完善法律法规时,要侧重解决几个关键问题:(1)明确执法机关的责任,在出现问题时,知道由哪些部门和哪些人负责,该怎么做,做不好的后果是什么;(2)强化、细化程序性规定,减小地方自由裁量权;(3)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4)出现问题时,除了惩罚相关单位,还要追究其法人和责任人的责任;(5)要强化对服务业和消费领域环境问题的规范,增加相应的条款,特别是要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入环保法律。(七)推行以绩效考核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加强政策支持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是确保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考核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坚决追究其责任。为使得这一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发挥其作用,需要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中给出详细的规范,使之成为一个可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绩效考核指标、监测监督办法、实施程序、奖惩措施等内容。要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不同部门的责任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制度。近年来,结合节能减排工作,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目标责任要求。应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建立更完整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制度提供帮助。要针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新特点,提出全面的体制改革方案,强化节能减排综合协调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强化政策合力。要加快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建立健全区域总量控制、重大项目区域会商、区域联合执法或异地交叉执法、区域环境信息共享及公开等制度。要健全市场机制和经济政策。加强税收体制的绿色改革,除传统的收入筹集性税外,增加具有资源、环境调节作用的税收的比例,以实现税收中性条件下的税收绿色化,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收体系。改革消费税,将目前尚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不符合节能、低碳、环保要求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抑制其消费。改革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加对利用节能、低碳、环保类原料的优惠。改革资源税,提高稀缺性、高污染和高能耗矿产的资源税税负,并适当增加资源税目,增强其对资源环境的调节作用。要鼓励绿色信贷,发展环保产业创投基金,完善市政公共事业债券。增加基本环境公共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在价格政策方面,要研究提出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措施,包括差别化电价、水价等政策措施及具体的推进方案。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体制,促进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八)确定合理的投入水平,提高投入效率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底子不厚,财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确定合理的投入水平,提高投入效率。环保投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投入通常是指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一个重要指标是该项投入占当年GDP的百分比。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这些国家由于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化过程,其环保投入大体占GDP的1.5-2.5%左右。但在这些国家快速发展时期,环保投入占GDP的百分比曾经比较高,例如日本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达到4%的高点。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但由于财力有限,目前环保投入占GDP的百分比一般都在1%以下。就中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和财力的增长,环保投入增长较快。据统计,我国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从“七五”期间的0.7%上升到“八五”期间的0.8%,“九五”期间首次突破1%,2005年达到1.3%,2008年又上升到1.49%,“十一五”期间平均为1.45%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环保投入要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污染,达到3.0%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考虑到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欠账较多,我国环保投入在“十二五”期间应达到2.5%左右,“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应再有所提高,“十五五”期间再回落至2.5%左右。在这种投入力度下,我国有望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较大突破,使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显著改善。除了直接的环保投入,生态文明建设还包括节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发展绿色产业等领域的其他活动。这些方面的资金投入边界比较模糊,不易界定,但这些活动可同时取得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较小。因此,应根据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投入。除加大投入力度之外,还要提高投入效率,通过集中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以及强化监测和运行管理,集中解决情况严重、影响面广、影响持久的问题。为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除了以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外,还需要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深入探索。例如: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建设的深度融合;生态文明程度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哪些,程度有多大;如何确定和实施生态红线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如何建立和实施生态责任追究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不同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实现生态文明的标志是什么;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时代,如何让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等等。
2023-09-12 09:24:321

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

生态哲学观、生态伦理观——“生态文明”“天人互泰”生态文明:生态,是指生物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关系状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下来的合乎客观规律和人类进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文明形式的一个新阶段,是人与自然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它要求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并要树立科学和正确的生态观念,约束自身的行为,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否则必遭大自然的惩罚。其理念构思,运用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以博大的情怀和长远的眼光,为人类的未来描绘了一幅美好画卷。天人互泰:指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即天人和谐共生关系。它将人与天的互动作思考,着重探讨“互泰”思想及“因果”循环,在科技文明时代的背景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唤醒人的道德良知,积极应对生存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切,破解面临的难题和困惑。其理念构思,据于易理、源于哲理、循于公理、合于义理,是传承、守正、创新、包容的统一,是主义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是在“天人合一”基础上的一脉赓续。它以创新的科学方法和基本要领,不离老祖宗的根和魂,从分析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改造出发,描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美好愿景,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一般规律,为生态文明的构建,拓宽了理论视野、提供了精神力量。生态文明、天人互泰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生态系统只有保持着平衡和稳定状态,人类社会才能实现良性发展、永续发展。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等。人类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因此,人类未来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共同难题。诚然,人类文明的兴衰与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相关,生态系统如出现恶化、甚至崩溃,人类一切文明将成泡影。而当代的生态哲学观、生态伦理观——“生态文明”与“天人互泰”,正是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的充分体现,它蕴含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维和伦理意识,立足全球与未来,必将为人类发展进步注入新动力。(文/啠囦)
2023-09-12 09:25:35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23-09-12 09:25:431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树立怎样的生态文明理念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一理念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我们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遵循的总体原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体现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是我们党在认真反思和深刻总结过去发展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的有力反拨,对工业文明种种弊端的坚决扬弃,对未来中国发展路径的明确校正.昭示出我们党力求通过调整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跨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顺应了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要素.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在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环境和完备的生态系统,为当代和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顺应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有力保障.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有效维护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使经济建设能在良性循环下,源源不断地获得资源环境的有效供给,实现可持续发展.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顺应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要求.美丽中国,不仅要有健康的发展模式、丰富的物质成果,更要有先进的思想理念、优美的自然环境.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让我们的物质生产与自然协调,生活空间与自然融合,道德素养与自然融洽,行为方式与自然和谐.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是站在促进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对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具体遵循,进一步丰富了发展理念,完善了决策坐标,规范了实践行为.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在发展理念上,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对等互惠的思想.尊重自然,是科学发展的理念要求.人是自然之子,在寻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对自然保持必要的尊重.我们的发展,既不能走向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更不能肆无忌惮地把自己凌驾在自然之上.要始终以平视的眼光、敬重的姿态,考量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存在和发展的权利,使我们的发展能和自然相互惠益、相互和谐.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在发展决策上,要坚决恪守遵循和顺应自然规律的方针.顺应自然,是科学发展的决策原则.传统的工业文明在先进科技和强大资本的驱动下,对自然进行毫无节制的攫取甚至掠夺,违背自然演化规律对资源无序开发利用,罔顾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经济建设和城市扩张,使我们在急功近利中与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猝然遭遇.历史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发展决策中把自然规律作为认真衡量的要素,主动遵循、积极契合.可放则放,宜收则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在发展实践上,要坚定秉持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准则.重经济轻环境、重增长轻保护的“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利益换取经济增长,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污染治理,结果增长所得远远不抵治理付出,短期的经济发展成为暂时的繁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要在发展的行为过程中,坚守保护环境的准则,通过保护环境,为我们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不竭的动力.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下,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努力推动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的贯彻落实,必将推动在全社会形成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的良好风尚,必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社会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必将推动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建设美丽中国目标.
2023-09-12 09:26:311

什么是生态文明理念?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在经济发展中,我们比较注重遵循经济规律,但对自然规律尊重不够,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肆意开发,对自然造成伤害,削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要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奴隶,人类也不是自然的上帝。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我们必须摈弃错误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2023-09-12 09:26:421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是什么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23-09-12 09:27:022

怎样理解生态文明理念

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这些,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行为的准则.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对我们党关于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概括、再升华.生态文明观念逐步树立,全民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增强.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尽管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几百年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3-09-12 09:27:491

生态文明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生态哲学观、生态伦理观——“生态文明”“天人互泰”生态文明:生态,是指生物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关系状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下来的合乎客观规律和人类进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文明形式的一个新阶段,是人与自然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它要求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并要树立科学和正确的生态观念,约束自身的行为,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否则必遭大自然的惩罚。其理念构思,运用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以博大的情怀和长远的眼光,为人类的未来描绘了一幅美好画卷。天人互泰:指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即天人和谐共生关系。它将人与天的互动作思考,着重探讨“互泰”思想及“因果”循环,在科技文明时代的背景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唤醒人的道德良知,积极应对生存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切,破解面临的难题和困惑。其理念构思,据于易理、源于哲理、循于公理、合于义理,是传承、守正、创新、包容的统一,是主义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是在“天人合一”基础上的一脉赓续。它以创新的科学方法和基本要领,不离老祖宗的根和魂,从分析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改造出发,描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美好愿景,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一般规律,为生态文明的构建,拓宽了理论视野、提供了精神力量。生态文明、天人互泰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生态系统只有保持着平衡和稳定状态,人类社会才能实现良性发展、永续发展。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等。人类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因此,人类未来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共同难题。诚然,人类文明的兴衰与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相关,生态系统如出现恶化、甚至崩溃,人类一切文明将成泡影。而当代的生态哲学观、生态伦理观——“生态文明”与“天人互泰”,正是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的充分体现,它蕴含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维和伦理意识,立足全球与未来,必将为人类发展进步注入新动力。(文/啠囦)
2023-09-12 09:27:572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树立怎样的生态文明理念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一理念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我们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遵循的总体原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体现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是我们党在认真反思和深刻总结过去发展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的有力反拨,对工业文明种种弊端的坚决扬弃,对未来中国发展路径的明确校正.昭示出我们党力求通过调整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跨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顺应了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要素.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在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环境和完备的生态系统,为当代和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顺应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有力保障.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有效维护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使经济建设能在良性循环下,源源不断地获得资源环境的有效供给,实现可持续发展.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顺应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要求.美丽中国,不仅要有健康的发展模式、丰富的物质成果,更要有先进的思想理念、优美的自然环境.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让我们的物质生产与自然协调,生活空间与自然融合,道德素养与自然融洽,行为方式与自然和谐.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是站在促进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对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具体遵循,进一步丰富了发展理念,完善了决策坐标,规范了实践行为.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在发展理念上,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对等互惠的思想.尊重自然,是科学发展的理念要求.人是自然之子,在寻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对自然保持必要的尊重.我们的发展,既不能走向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更不能肆无忌惮地把自己凌驾在自然之上.要始终以平视的眼光、敬重的姿态,考量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存在和发展的权利,使我们的发展能和自然相互惠益、相互和谐.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在发展决策上,要坚决恪守遵循和顺应自然规律的方针.顺应自然,是科学发展的决策原则.传统的工业文明在先进科技和强大资本的驱动下,对自然进行毫无节制的攫取甚至掠夺,违背自然演化规律对资源无序开发利用,罔顾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经济建设和城市扩张,使我们在急功近利中与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猝然遭遇.历史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发展决策中把自然规律作为认真衡量的要素,主动遵循、积极契合.可放则放,宜收则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在发展实践上,要坚定秉持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准则.重经济轻环境、重增长轻保护的“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利益换取经济增长,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污染治理,结果增长所得远远不抵治理付出,短期的经济发展成为暂时的繁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要在发展的行为过程中,坚守保护环境的准则,通过保护环境,为我们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不竭的动力.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下,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努力推动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的贯彻落实,必将推动在全社会形成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的良好风尚,必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社会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必将推动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建设美丽中国目标.
2023-09-12 09:28:081

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的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的理念。 A.顺应自然 B.依赖自然 C.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正确答案:C
2023-09-12 09:28:301

从经济、生态、社会等多个方面谈谈:生态文明作为新提出的文明形式,有何意义?

生态文明作为新提出来的文明形式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可以让经济持续发展,让生态蓬勃发展,让社会能够继续嗯可持续的进行发展。
2023-09-12 09:28:412

如何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

1、要树立正确的平等观。人类与自然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索取与被索取的关系,而是互利共生、和谐共存的有机整体。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天人合一”,马克思说的“自然天生为人,人天生为自然”,闪烁着跨越时空的人类智慧之光,把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说到了极致。2、要树立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地球只有一个,“资源有限,取之有度”,如果不节约资源,适必有资源枯竭的时候,因此,一定要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着力发展循环经济。3、要树立节约的消费观。工业文明时期,人们以为更多的消费就是对经济发展更大的贡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著名经济学家布朗认为,“自愿地简化生活或许比其他任何伦理更能协调个人、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各种需求,可缓和争夺稀少资源而产生的国际冲突。”4、要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要加强植被和水土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从而始终把绿色、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到农业发展的全过程;着力发展生态工业。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坚决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审批,坚决不搞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一定要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资源,特别要提倡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发挥旅游资源的作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5、要着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包含5个“R”: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evaluate-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cycle-垃圾分类,循环回收:Rescue wildlife-救助物种,保护自然。崇尚绿色生活方式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营造绿色生活方式的舆论氛围,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让人们懂得生态文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生活方式的真正含义,引导人们自觉树立以“绿色、自然、和谐、绿色生活方式的消费习惯;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提倡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二次使用;养成日常生活垃圾分拣处理;提倡使用生态建筑、生态建材;倡导生态旅游,使用绿色食品、再循环食品,不食用野生动植物;提倡使用公共交通,骑自行车和徒步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绿色消费、生态消费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习惯、一种时尚。6、要强化环保制度的实施。目前包括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制度、国民环境教育制度等等在内的环保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要真正贯彻落实环保制度,关键是要落实好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制度。因为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制度是通过绿色GDP指标体系来强化官员的正确政绩观,把生态政绩作为考察干部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不仅关注经济指标,更要关注社会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那种认为多修几个广场、多盖几幢标志性建筑、抓好城市夜景亮化就是所谓政绩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强化环保制度的实施,就要求做到: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受到严惩。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担负着重要责任,应当是生态的代言人、环境的代言人,从而克服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的政绩观,实现“多赢”,真正担负起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职能。
2023-09-12 09:29:001

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怎么理解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2023-09-12 09:29:121

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是什么 生态文明理念符合我国那些基本国策和战略的要求

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3-09-12 09:29:256

18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概念是什么

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23-09-12 09:30:431

怎样理解生态文明理念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这一论断,是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科学判断,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尊重自然界的一切创造、一切存在和一切生命.历史上,在生产力相对低下时,人类曾崇拜自然、畏惧自然.近代以来,随着改造自然能力的大幅提高,人类开始轻视自然、藐视自然,甚至以征服者、占有者的姿态面对自然,为满足自身需要向大自然不断索取,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反思过去,正视现实,只有尊重自然才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科学态度.尊重自然,就要深刻认识到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属于自然,而不是自然属于人;就要深刻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均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人类对自然应怀敬畏之心,决不能凌驾其上;就要深刻认识到一切物种均有生命,均有其独特价值,均是自然大家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类应该尊重一切生命.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生态系统,具有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只有适应自然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一方面要科学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规律,减少因为无知而违背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要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防止因为明知故犯而违背自然规律.像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之类的做法,大都是因为急功近利和个人贪欲而违背自然规律,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必须通过制度加以约束.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自然供给人类生存发展所需,人类也理应对自然担负责任,这个责任就是保护自然.保护自然也是确保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保护自然,首先要改变人类的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次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再次要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2023-09-12 09:31:081

从个人对生态理念的理解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这一论断,是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科学判断,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尊重自然界的一切创造、一切存在和一切生命.历史上,在生产力相对低下时,人类曾崇拜自然、畏惧自然.近代以来,随着改造自然能力的大幅提高,人类开始轻视自然、藐视自然,甚至以征服者、占有者的姿态面对自然,为满足自身需要向大自然不断索取,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反思过去,正视现实,只有尊重自然才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科学态度.尊重自然,就要深刻认识到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属于自然,而不是自然属于人;就要深刻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均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人类对自然应怀敬畏之心,决不能凌驾其上;就要深刻认识到一切物种均有生命,均有其独特价值,均是自然大家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类应该尊重一切生命.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生态系统,具有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只有适应自然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一方面要科学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规律,减少因为无知而违背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要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防止因为明知故犯而违背自然规律.像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之类的做法,大都是因为急功近利和个人贪欲而违背自然规律,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必须通过制度加以约束.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自然供给人类生存发展所需,人类也理应对自然担负责任,这个责任就是保护自然.保护自然也是确保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保护自然,首先要改变人类的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次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再次要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一理念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我们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遵循的总体原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体现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是我们党在认真反思和深刻总结过去发展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的有力反拨,对工业文明种种弊端的坚决扬弃,对未来中国发展路径的明确校正.昭示出我们党力求通过调整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跨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顺应了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要素.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在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环境和完备的生态系统,为当代和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顺应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有力保障.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有效维护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使经济建设能在良性循环下,源源不断地获得资源环境的有效供给,实现可持续发展.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顺应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要求.美丽中国,不仅要有健康的发展模式、丰富的物质成果,更要有先进的思想理念、优美的自然环境.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让我们的物质生产与自然协调,生活空间与自然融合,道德素养与自然融洽,行为方式与自然和谐.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是站在促进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对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具体遵循,进一步丰富了发展理念,完善了决策坐标,规范了实践行为.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在发展理念上,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对等互惠的思想.尊重自然,是科学发展的理念要求.人是自然之子,在寻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对自然保持必要的尊重.我们的发展,既不能走向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更不能肆无忌惮地把自己凌驾在自然之上.要始终以平视的眼光、敬重的姿态,考量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存在和发展的权利,使我们的发展能和自然相互惠益、相互和谐.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在发展决策上,要坚决恪守遵循和顺应自然规律的方针.顺应自然,是科学发展的决策原则.传统的工业文明在先进科技和强大资本的驱动下,对自然进行毫无节制的攫取甚至掠夺,违背自然演化规律对资源无序开发利用,罔顾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经济建设和城市扩张,使我们在急功近利中与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猝然遭遇.历史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发展决策中把自然规律作为认真衡量的要素,主动遵循、积极契合.可放则放,宜收则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在发展实践上,要坚定秉持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准则.重经济轻环境、重增长轻保护的“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利益换取经济增长,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污染治理,结果增长所得远远不抵治理付出,短期的经济发展成为暂时的繁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要在发展的行为过程中,坚守保护环境的准则,通过保护环境,为我们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不竭的动力.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下,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努力推动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的贯彻落实,必将推动在全社会形成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的良好风尚,必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社会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必将推动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建设美丽中国目标.
2023-09-12 09:31:181

下列不属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是( )。

【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炉自然的理念。
2023-09-12 09:31:271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方针有:1.节约优先2.保护优先3.自然恢复为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23-09-12 09:31:361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是什么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23-09-12 09:31:472

天下相亲与相爱,今夜万家灯火时...

这是一首歌叫:《相亲相爱》歌词如下:《相亲相爱》是连主席都爱听的歌曲--第十一届全运会主题曲。此次春晚上的是由容祖儿(香港),王力宏(台湾),余翠芝(澳门),孙楠(大陆)四位两岸三地的歌手共同演唱的。作词:陈涛 作曲:丁于 天下相亲与相爱 动身千里外 心自成一脉 今夜万家灯火时 或许隔窗望 梦中佳境在 天下相亲与相爱 动身千里外 心自成一脉 今夜万家灯火时 或许隔窗望 梦中佳境在 仰泰山之高 穿时空隧道 身在接天的怀抱 年轻的心跳 同步在骄傲 云中圣贤的微笑 蜿蜒黄河水 相聚东入海 龙出涛尖与浪尾 这心海盛会 九洲的祥瑞 意动神飞 东风静静吹 天下相亲与相爱 动身千里外 心自成一脉 今夜万家灯火时 或许隔窗望 梦中佳境在 天下相亲与相爱 动身千里外 心自成一脉 今夜万家灯火时 或许隔窗望 梦中佳境在 (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 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仰泰山之高 穿时空隧道 身在接天的怀抱 年轻的心跳 同步在骄傲 云中圣贤的微笑 蜿蜒黄河水 相聚东入海 龙出涛尖与浪尾 这心海盛会 九洲的祥瑞 意动神飞 东风静静吹 天下相亲与相爱 动身千里外 心自成一脉 今夜万家灯火时 或许隔窗望 梦中佳境在 天下相亲与相爱 动身千里外 心自成一脉 今夜万家灯火时 或许隔窗望 梦中佳境在 仰泰山之高 年轻的心跳 穿时空隧道 同步在骄傲 天下相亲与相爱 动身千里外 心自成一脉 今夜万家灯火时 或许隔窗望 梦中佳境在 天下相亲与相爱 动身千里外 心自成一脉 今夜万家灯火时 或许隔窗望 梦中佳境在 啦~啦~啦~
2023-09-12 09:26:021

陆游的《钗头凤》让人泣血感人,那么唐婉是如何回复的?

唐婉在沈园与陆游重逢后,在看到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后,唐婉给陆游回复了《钗头凤-世薄情》1、凄美的爱情四十多年前的南宋,诗人陆游二十岁。陆游的表妹,芳名唐婉,才17岁,风华正茂。这两个人,站在天地之间,并发誓山盟。结婚后,两人彼此相爱,彼此深情。表哥与表妹本来就从小到大都有深厚的感情。然而,自古以来,婆媳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大问题。陆游的母亲对这个儿媳妇的不满与日俱增。原因有两个:首先,由于陆游的自婚后沉迷于温柔乡,他没有进取心。第二,因为两人结婚后不能生育,香火不能传承。这样,陆游和唐婉在封建伦理的压制下被迫离婚。2、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七年后的春天,陆游前往沈园,与唐婉重逢。那个时候,唐婉曾经是别人的妻子,陆游回想起以往的种种感情,不禁有一些感触,曾经的种种此刻都说不出口,最后化成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题为“沈园”的墙上,字曰:“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3、唐婉的《钗头凤-世情薄》重逢后,唐婉的心情很糟糕,非常难受。她的病也很严重。在疾病中,唐婉举笔和了一个《钗头凤-世情薄》。短语:“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的病终究没有好转。在对陆游的想念与怀恋中,在过去的回忆中,怀着一辈子的遗憾,去世了。本来是人人羡慕的一对神仙眷侣,但被婆婆棒打鸳鸯,其间个中滋味,谁能理解。人言很可怕,生活被打破,正叫人痛不欲生,唐婉因忧郁症而去世,陆游一生难忘唐婉,写了很多诗,对唐婉寄托了无限的怀念之情。
2023-09-12 09:26:0412

制备二苯甲醇加锌粉的目的

二苯甲酮加锌粉的目的是在碱性醇溶液中用锌粉还原,是制备二苯甲醇常用的方法,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实验室制备,对于小量合成,硼氢化钠是更理想的试剂。本实验采用锌粉还原。
2023-09-12 09:26:062

桂林游记作文400字之衣食住行

1、关于崇善米粉  其实真的不怎么好吃,占地好,所以人比较多。对于穷游一族来说,微笑堂商场后面有条小街,里面的都实惠又好吃。还有广场旁边有一排的小店,买寿司的都还不错。不过奶茶都不怎样~~~要吃好吃的桂林米粉最好不要在市中心吃。步行街里的小吃街有些东西还是不错的,不过在里面一点,外面卖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尽量往里走。  2.龙脊梯田。这个其实距离桂林是挺远的说,不过风景真的不错!  3.推荐临江的刀锋书店(桂林滨江路18号)值得一去。还有从刀锋向步行街方向走,右转再右转,就是九中这边,有一些买文具和小东西的店,还不错。还有,有一家很老的书店,买杂志和一些古玩的,是一对爷爷奶奶在开,买的杂志都不错,买杂志经常打折哦,爷爷奶奶都很好讲话,一定要去看看呀。  那么在饮食、住宿、出游方面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1.食:市中心。一般10元以内可以搞定一餐。米粉一般4-6元,步行街里面有很多吃的,崇善米粉不是最佳选择,那边的紫菜卷口感都还不错。从步行街直走,会看到一条小街,街口有几家不错的文具店的那条,里面也有吃的,那家有一对爷爷奶奶在开的书店也在里面。微笑堂后面那条街也有小吃,还有旁边的八桂大厦一楼也有。其他。在大排档吃鱼是首选。不用去什么连锁,美味在小店。此市场里也有很多吃的,比如松糕。  2.住:桂林的青年旅社很多,性价比较高又可以认识很多人,建议提前预定,大暑假、寒假旅游旺季人太多你懂的。不要住那些离酒吧太近的宾馆或者旅行社,晚上有妹子打电话骚扰你的,声音太魔性,只要她们用蒎艃森,即便是那方面能力不太好的男士,也能逍遥地玩上好几个轮回。所以说,住宿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  3.玩:市内的景点不是很集中,建议先查好。其实大同小异,进去后瞄到有导游的团就赶紧跟上,获取的知识量倍增呀。报一日游什么的要到正规旅行社报,街边的大多坑爹呀!桂林很多景区当地人买票都可以优惠,能借到当地人的身份证最好,有朋友的就行动吧!
2023-09-12 09:26:072

初学者写作文分几个步骤写

1. 作文主要分几个步骤写 材料作文要“三清”“三扣” 近两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因其形式多样、考点丰富、能唤起考生的写作欲望等特点,倍受中考的青睐,大有取代“话题”作文的势头。 材料作文的内容一般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话题式”的材料。在所给的一段文字中表达一个相对集中的中心,或者是一个相对明确的语意指向,我们把这一中心总结出来后,按照“中心”来构思、写作,就完全是在围绕“材料”来写了,这类的材料作文,我们把它看成是“话题”作文,只是多了提炼中心的环节。另一类是“选择式”的材料。在所给的文字中展示出所给话题的几个方面,考生只要选择一个方面来写就可以了,这种形式多见于“格言”、“哲人说的话”中。 面对灵活的表现形式,缤纷的文字内容,考生往往不能抓住材料的根本,导致作文偏题、跑题,成为困扰考生的难点。写好材料作文其实并不难,面对材料,考生要做到“平心静气”,摒弃一切浮躁心情,调整好自己的写作状态―――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条件。 审题要“三清” 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判断这段材料属于哪类材料作文,具体理解整体材料的内容,要把材料实实在在地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 2.理清内容,提炼中心。这一环节是决定是否跑题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式”的内容,要概括其中心,明确材料的主旨,这就是写作要确定的主题;如果是“选择式”的内容,需要选取一点,来确定这一点的主要方向,从而确定作文的写作主题。 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的文字,最好作文里要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然后再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写法、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地写作,决不能“越雷池一步”。 构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主要纽带,因此作文中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必要条件。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最好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作文各个部分(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体现,所以在构思时“点题”的设计就尤其重要了。 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记叙文,重点部分就是最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3.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的运用等等,不管是哪个方面,总之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点在有力地突出主题的同时明确出来,这样作文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2. 写一篇作文怎么写,要分为几个步骤 作文的写作步骤 以一次习作来说,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步: (一)审清题意: 审题,就是动笔前,认真读题,对题目中每一个字和标点(有的题目中含有标点)都要认真阅读. 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也就是要弄清范围.一般有这样几种范围. 1、时间范围.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我们审题时就应该审请时间范围,这种规定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取材的时间界限如《暑假中的一件事》.二是启示了所写的内容时间跨度,如《午饭前后》.三是限定了所写内容的特定时间背景,如《童年趣事》. 2、地点范围.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对所写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的限定.如《农贸市场》《上学路上》. 3、对象范围.如《我熟悉的人》、《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伙伴》. 4、内容范围.这是指对事件的限制.如《一个难忘的事》、《 老师二三事》. 5、数量范围.有些题对所写人和事物都作了数量上的限定,我们要确定它的数量范围,按照题目规定的数量要求去写作.如《暑假中的一件事、《学校生活二三事》. 其次就是要找准“题眼”.我们把它找出来,也就是找到了写作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事》这个题目, “难忘”就是题眼.有的题目比较含蓄,我们更需注意什么是关键词,把意思领会清楚.比如《我的“傻”爸爸》,这个“傻”字是反语,表面是傻,实际上是不傻的意思. 找“题眼”有一定规律.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多数在回答“谁?什么?”的部分词语中.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爱”.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多是修饰部分.如《快乐的节日》的“快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标题都有“题眼”,如《我的同学》. 第三,确定体裁.记叙文包括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四种主要体裁. 如果碰到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先填充,再一步步来. 审题练习 1、看看下面的作文题,说说题目的意思,并找出“题眼”,在它的下面划上“~~~~”线. ①最爱我的人 ②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③可爱的家乡 ④园丁赞 2、比较下面每组作文题,说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点,每个题目又有什么不同要求: ①我们做了一件事 ②难忘的日子 ③我爱老师 我做了一件好事 难忘的一天 我的老师 这件事做得好 难忘的时刻 我和老师 ④节日的夜晚 ⑤春游XX记 ⑥记一次运动会 欢乐的节日 游XX记 运动会的一角 3、仔细审题,确定下面这些习题目的体裁(记事、写人、写景、状物、读后感)重点和范围. ⑴第一次游西湖 ⑵班上好事多 ⑶读课文《XX》有感 ⑷闲不住的奶奶 ⑸不平静的夜晚 ⑹校园一角 (二)定好中心 1、中心要有意义的健康的.一篇文章赞扬什么(或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或揭露什么),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都应该使别人读了以后受到教育或启发.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这篇文章就是有积极意义的. 2、中心要集中.一篇文章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不能分散,不能有二个(或多个)中心. 3、中心要新颖.要善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来考察材料,做到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中深深地挖掘出他人从未曾发现的新的思想内容. 确定中心思想,有的可直接从题目中看出,如《勤俭节约的奶奶》、《我爱家乡的秋天》等题目作文,确定中心思想必须符合题目的要求.有的作文题目设有直接规定中心思想,但是规定了确定中心思想大致的范围,如《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件事教育了我》等题目,确定中心思想比前一种情况有较大的自由,但也必须受规定的范围的限制.有的作文题目完全没有涉及中心思想,而只规定了在什么范围里选择写作的材料,如《课间十分钟》《我的爸爸》等题目,但要避免中心思想不明确的毛病. 1、给下面的作文题目分类,看看哪些题目直接规定了中心思想;哪些题目规定了中心思想的大致范围;哪些题目完全没有涉及中心思想. (1)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2)春游南北湖 (3)记一次公益劳动 (4)书,我的好朋友 (5)生日 (6)我的小黑板 2、根据下面所给材料,请你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李明在运动会比赛的前一天身体不舒服,老师、家长、同学都劝他不要跑了,可他坚持参加.比赛中,李明被其他运动员远远地甩在后边,但他仍顽强地跑完了全程. (三)选好材料 写一篇作文,在审清题意、定好中心之后,就要按照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凡是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要抓住,凡是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要舍弃,凡是能够深刻表现中心的材料是我们选择的重点. 选取作文材料,还要注意几点: 1、材料要真实.我们作文要尽量写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事情,这样方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当然,要求内容真实,并不排斥文章中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2、材料要典型.有时候可以选用的材料很多,我们就要通过比较进行分析,从这些都可用的材料中挑选出最能反映中心思想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材料一般都是十分典型的材料. 3、材料要具体.写作文时,一定要把所写的人(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物、景等写具体写生动.因此,我们所选的材。 3. 如何写好作文,作文应怎么写,按照那几个步骤 一、审 题 这是写作文首先要做好的事,否则,就会直接导致“文不对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怎样才能审好题呢?根据通常的作文题目的形式来看,一般可分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大类。对命题作文的审题,就是要审查给定的文章题目确定的具体要求,审清文题意图,明晰题外要求,确定“题眼”。 通过审题,明确作文的内容范围、时间范围、数量范围、人称范围、处所范围等。不能超出给定的范围。 对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与材料的思想内容要“形影不离”,二是与作文形式的要求“丝丝入扣”。 1.命题作文 我们先重点谈一下关于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注意做好哪些事情。 确定内容范围 有的题目,对写作内容做出规定。所以,审题时,要确定题目规定的内容范围:记人的,要记什么人;叙事的,要叙什么事;写景的,要写什么景;状物的,要状什么物,等等。 二、立 意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明确文章所要反映的中心思想。文章立意,应该有提炼生活的基础,要努力把生活中某些根本性的东西反映出来。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努力做到正确、集中、新颖、深刻。 1.正确 立意正确是作文的根本要求。 我们常听说某某的文章很有思想性,这主要是取决于作者创作立意的深刻性。一般说来,我们作文的立意都应该是积极、健康的,力求反映生活中的本质内容,要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 也就是说,文章的主题,应该是大家能够认可或是积极倡导的。 三、拟 题 拟定文章题目,是写作文之前首先要确定好的事,就像我们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要先“拿定主意”一样。 文章题目能反映出写作的出发点和动机。通过文章题目,读者可以基本认清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文章的拟题,要高度精练地概括出文章的核心内容,既要准确,又要力求生动,这样才能引人注意,激起读者的兴趣。 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拟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写作时,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选 材 选材,就是选择材料。 无论作什么文章,对所需材料进行选择是非常必要的。就像盖房子,一定要事先充分地考虑好该用什么木材、什么石头、什么型号的水泥、什么材质的砖等等。 同时,还要精心地计算好对各种材料的用量是多少,少了盖不成房子;多了浪费,没有用处。另外,所选材料还要适当得体,有助于表现房子的结构功能和形象效果。 如果不顾一切地随意用料,最后盖成一座类似火车皮一样的黑房子,尽管结实,但肯定不会有人喜欢。同样道理,作文之前进行精心选材,目的是既能说明问题,又要生动引人爱读。 所以,作文之前,面对众多可用的材料,要适当地做出取舍,留下生动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去除一般的;要通过对重要的、生动的材料的有效组合,实现作文的目的,即用“经济”的手段,深刻地表达主题。 作文选材,应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选熟悉的材料 熟悉的材料,就是作者本人知道得很清楚,又有很深感受的材料。 材料熟悉,才能得以充分运用,驾轻就熟,使你得心应手。如果情况不熟,实质内容不清,怎么说给人家听呢?这样的材料,即使生硬地拿来用在你的文章里,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一一会显得机械、不连贯。 这个问题容易理解,大家当然不愿那么做。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 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 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 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 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 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 “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 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 4. 如何写高考作文几个步骤 一、审 题 这是写作文首先要做好的事,否则,就会直接导致“文不对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怎样才能审好题呢?根据通常的作文题目的形式来看,一般可分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大类。对命题作文的审题,就是要审查给定的文章题目确定的具体要求,审清文题意图,明晰题外要求,确定“题眼”。通过审题,明确作文的内容范围、时间范围、数量范围、人称范围、处所范围等。不能超出给定的范围。对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与材料的思想内容要“形影不离”,二是与作文形式的要求“丝丝入扣”。 1.命题作文 我们先重点谈一下关于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注意做好哪些事情。 确定内容范围 有的题目,对写作内容做出规定。所以,审题时,要确定题目规定的内容范围:记人的,要记什么人;叙事的,要叙什么事;写景的,要写什么景;状物的,要状什么物,等等。 二、立 意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明确文章所要反映的中心思想。文章立意,应该有提炼生活的基础,要努力把生活中某些根本性的东西反映出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努力做到正确、集中、新颖、深刻。 1.正确 立意正确是作文的根本要求。我们常听说某某的文章很有思想性,这主要是取决于作者创作立意的深刻性。一般说来,我们作文的立意都应该是积极、健康的,力求反映生活中的本质内容,要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也就是说,文章的主题,应该是大家能够认可或是积极倡导的。 三、拟 题 拟定文章题目,是写作文之前首先要确定好的事,就像我们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要先“拿定主意”一样。文章题目能反映出写作的出发点和动机。通过文章题目,读者可以基本认清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文章的拟题,要高度精练地概括出文章的核心内容,既要准确,又要力求生动,这样才能引人注意,激起读者的兴趣。 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拟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写作时,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选 材 选材,就是选择材料。无论作什么文章,对所需材料进行选择是非常必要的。就像盖房子,一定要事先充分地考虑好该用什么木材、什么石头、什么型号的水泥、什么材质的砖等等。同时,还要精心地计算好对各种材料的用量是多少,少了盖不成房子;多了浪费,没有用处。另外,所选材料还要适当得体,有助于表现房子的结构功能和形象效果。 如果不顾一切地随意用料,最后盖成一座类似火车皮一样的黑房子,尽管结实,但肯定不会有人喜欢。同样道理,作文之前进行精心选材,目的是既能说明问题,又要生动引人爱读。 所以,作文之前,面对众多可用的材料,要适当地做出取舍,留下生动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去除一般的;要通过对重要的、生动的材料的有效组合,实现作文的目的,即用“经济”的手段,深刻地表达主题。 作文选材,应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选熟悉的材料 熟悉的材料,就是作者本人知道得很清楚,又有很深感受的材料。 材料熟悉,才能得以充分运用,驾轻就熟,使你得心应手。如果情况不熟,实质内容不清,怎么说给人家听呢?这样的材料,即使生硬地拿来用在你的文章里,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一一会显得机械、不连贯。这个问题容易理解,大家当然不愿那么做。 5. 小学生写好作文要经历的几个步骤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教了十几年的语文,我在教孩子写作文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经过深思熟虑后,发现我在写作教学中存在几个误区: (1)是在教学方法上人为的为写作设置条条框框,本来孩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完整、顺利、清晰地写下来就是一篇好作文,但老师在孩子写作文前却先说立意、选材、详略、开头、结尾等等一大套写作理论,还没写作文就把孩子的写作念头吓回去了,孩子放不开手脚去写。 (2)是不注重孩子思维方法的教育,写作文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写思想和想法,大人写大人的思想,小孩写小孩的思想,而我们的教育以填鸭式为主,制约了孩子思维的展开。 (3)是错误的估计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给小学生写作人为地限定字数。如规定孩子写的作文应该在多少字以内,作文选上也写明300百字作文,400字作文等,其实有话多写,没话少写不要限制孩子的写作字数,报纸上报道的八九岁的孩子写小说的例子不是有的是么?有的孩子在四年级的时候用三天时间就能写5000多字的小说,并且写得头头是道。 (4)是在孩子小时候不注重教他们写作,等到了初中高中再给孩子“恶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写作和语言一样年龄越小学的越快。 (5)教育孩子写作文要从孩子低龄时入手,因为这时的孩子一派天真,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你想让他怎么写他就会怎么写。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放手让孩子去写作:一是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培育孩子的因果逻辑思维方式。有因就有果,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 举几个例子:如果说这个山多美呀,就包括树美、水美、人文景观美等等各个方面。说小明学习好,就包括小明语文好、数学好、平时考试成绩好、课堂上回答问题好等各个方面。 每一个小的方面又可以是一个分观点,可以用更小的实例来支撑,例如说树美可以再从树的疏密、高矮、形状、姿态等各个方面来写,依次类推。如果注意到了这些,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会丰富充实。 二是自然的教育方法,消除孩子写作状态进入的障碍。在刚开始教孩子接触作文时不要给孩子设置条条框框,不要给孩子讲立意、选材、详略等大道理。 我初中时怕跑题想了好多内容不敢写出来的情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我想有这种经历的不会只有我一个,因此要让孩子放手去写,尽量写得长一些、细一些、多一些。尤其是记叙文只有写得长一些、多一些,才能写得详细细致,另外也便于修改。 每次写作文都是写一些概括性的句子的孩子要想使作文快速提高难度很大。 三是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 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培养孩子联系的思维方法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例如说让孩子写山就要使孩子联想到树、水、花、鸟、登山的人、有关山的传说等等一系列事物。 如果写上学路上不光要让孩子想到上学路上发生的具体事件,还要让孩子看到上学路上的建筑变化,四季风景、人间万象等等方面,开阔孩子的思维。 总之,让他们“放手去写,大胆去写,热情地去写,用我的心去写。 我手写我心,没有我写不好的作文!” 以上是我对小学生写作教育的一点看法,不一定全对,但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愿对为孩子写作文不好而发愁的家长们有一些借鉴意义。 6. 作文构思入门模版的六个步骤 写作大致可以分成以下6个步骤: 1.分析作文的主题。仔细检查给定的作文命题或题目。主题中通常有一个或多个核心词。这就是题眼。这一步非常重要。在理解了主题的含义之后,你才不会离题。 2.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看看给定的主题或命题。一定要确定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此外,你的观点不能模棱两可。否则,这篇文章会离题或者一团糟。 3.确定风格,一方面与给定的主题相结合,另一方面与个人专长相结合。例如,我擅长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我写叙述性文章很容易写成流水账。因此,在写作之前,你必须看看这篇文章适合什么风格,并且必须看看自己的特点。 4.梳理文章的材料,无论是考场作文还是平时的作文练习,写作时,没有墨水就写不出好作文。在这一点上,一方面,你需要在平时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和材料,然后才能在考试中获得灵感。另一方面,写作文之前,最好把可能用到的素材分类、排序,整理出有效素材; 5 .在起草大纲之前,老师会要求我们在文章前面写大纲,并将段落的顺序与写作前要写的内容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语无伦次。 6 .准备好以上步骤后,请快速写作! 最后检查并润饰文字,避免错别字中的低级错误;同样,我们应该考虑是否有更漂亮或更合适的表达方法。我们应该仔细考虑这两个同义词中哪一个更适合选词造句。也有必要看看文字是否足够,全文是否流畅,逻辑是否自然。 拓展资料 作文(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2023-09-12 09:26:081

振兴中华手抄报的内容

振兴中华手抄报的内容春有盼望和辉煌,夏有火红和热情,秋有金黄和成熟,冬有雪白和宁静,祖国四季皆似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寸寸山河梦,昭昭赤子心。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无以言表的自豪,永远爱你,我的祖国。古时繁华我未生,旧时磨难我未经,现时荣安我已许深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每当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冉冉升起的时候,我感到一种激情在胸中澎湃,我的心中马上会联想到祖国壮丽秀美的山川,历史悠久的文化,会想到千百年来那些为抵御外辱,振兴中华献出智慧,抛洒热血,英勇献身的英雄志士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我泱泱华夏,一撇一捺皆是脊梁; 我神州大地,一丝一念皆是未来; 我浩浩九州,一文一墨均是骄阳。
2023-09-12 09:25:581

事业单位考察是什么情况

1、发布考察预告。按规定样式拟定考察预告并在考察地点张贴。2、个别谈话。谈话对象不少于5人,必要时可扩大谈话范围人数。应届高校毕业生个别谈话范围:院系分管负责人、辅导员(导师)、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同学等;担任校、院系学生会职务的,谈话范围扩大到校或院系团组织负责人、同级学生会其他主要干部。有工作单位的非应届高校毕业生个别谈话范围:服务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分管领导成员、人事科长、业务科室负责人等。没有工作单位的社会人员可到所在社区居委会、乡镇党委政府(街道办事处)与有关负责人个别谈话、考察了解情况。3、查阅档案资料。主要查阅考生年龄、入党时间、学历学位、学习成绩单等资料。对报考时有领导职务的人员,要查阅任免机关的任职通知、《干部任免审批表》和考察材料;对已参加并缴纳养老保险的,要查阅其本人养老  保险手册并复印个人对帐单;对已办理人事代理的,要查阅其与当地人才服务机构签定的人事代理协议和人事代理手册并复印相关材料;对有工作单位的,要查阅其与工作单位签定的劳动合同书并复印;对于没有工作单位的社会人员以查阅其本人档案为主,档案可由考生本人提供。4、核对证件及证明材料。对报考人员的学历学位证书、就业推荐表等进行核对。应届毕业生到毕业时仍不能取得毕业证或学位证书的,取消其录用资格。对于已经是县市区及以下公务员以及目前有正式工作单位的,要到其出具证明的工作单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进行认真的核实,经核实考生提供虚假证明的,取消其录用资格。
2023-09-12 09:25:572

女生叫什么名字好听?

娜米雅(可爱又性感还好听)莫兰利(活泼可爱听着也不错吧)
2023-09-12 09:25:524

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哪个比较好

2023年国内排名前三的人力资源培训机构是达内教育、丁盛培训、财菁教育。1、达内教育:达内教育是中国最大的IT职业教育机构之一,成立于2001年。公司总部位于北京,拥有遍布全国的50多所分校。达内教育主要提供IT技术、人力资源、营销等领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2、丁盛培训:丁盛培训是一家专注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专业机构。丁盛培训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帮助企业和个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3、财菁教育:财菁教育是一家专注于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机构,致力于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服务。财菁教育的目标是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同时也帮助个人提升职业技能,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人力资源就业方向有人力资源管理师、招聘专员、培训与发展专员、员工关系专员、薪酬福利专员、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专员1、人力资源管理师:负责制定和实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流程,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薪酬福利等。2、招聘专员:负责发布招聘广告,筛选简历,安排面试,以及处理录用手续等。3、培训与发展专员:负责设计和实施员工培训计划,提升员工的技能和能力。4、员工关系专员:负责处理员工的问题和投诉,维护良好的员工关系。5、薪酬福利专员:负责设计和实施公司的薪酬福利政策,确保员工的薪酬福利公平合理。6、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专员:负责管理和维护公司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023-09-12 09:2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