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2023-09-24 02:43:47
共2条回复
再也不做稀饭了

☆近代化(近代社会):

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自由化、民主化,构建资产阶级的人文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逐步接受近

代文明

☆资本主义制度:

生产力:大机器生产

优越性(进步性)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思想意识:要求摧毁封建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体现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发展的要求

局限性:贫富不均

☆资产阶级能统治世界的原因:

生产工具先进,交通便利,使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必然战胜落后的生产方式

☆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因素: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工业革命、殖民掠夺

☆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确立资本阶级统治(英国、法国)

2、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美国独立战争)

3、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组度废除旧制度(俄国、日本)

4、通过对外发动王朝战争(德国、意大利)

☆四大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 性质 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

文艺复兴运动 14——17世纪 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

会大门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人文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资产阶级领导的、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理性主义 洛克、霍布斯、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

自由主义思想 19世纪 略 自由主义 亚当•斯密、边沁、孔德、杜威

社会主义思想 19世纪 略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文艺复兴运动

1、中古世纪,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束缚人的思想,扼杀人性,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发

展,引起广泛的不满

背景 2、14世纪前后,处于欧洲贸易最繁荣区域——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兴起许多城市国家,开始产生新兴资

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人文主义”

3、印刷术的推广与普及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含义: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自

由,表现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的思想文化运动

发源地: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影响范围:几乎西欧所有国家

影响: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思想的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

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起推动作用,是近代

以后欧洲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根源

国籍 称谓 作品 意义

但丁 意大利 诗人、

文艺复兴的先驱 《神曲》 《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达•芬奇 意大利 艺术家(画家)、

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

莎士比亚 英国 文学家(戏剧家) “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 使英语文学创作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联想,以和悦的眼神、发自内心的微笑表现人性的光辉,达•芬奇

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赋予笔下人物真实的个性与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位市民妇女的温柔与典雅,鼓

励人们去大胆追求不受宗教璀璨的世俗生活,完全摆脱宗教题材的束缚

☆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不是古代希腊、

罗马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以人文主义为武器,进行反封建、反教会、反神学斗争,为资产阶级服务

☆16——18世纪的四次巨变: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运动

启蒙运动

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背景 自然科学取得长足的进步

封建君主制依然存在,人们群众的利益仍然不断遭到侵犯和剥夺

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不满足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斗争,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摧毁封建制度

含义:17——18世纪,许多思想家的理论启迪人们的思想的时代是“理性时代”,提倡的思想是“理性主义”

天赋人权:每个人生而自由、平等

卢梭. “人民主权说”:人的权利是自然赋予、不可剥夺的天然权利

代表人物 “社会契约论”

孟德斯鸠:代表资产阶级激进派(小资产阶级),提出“三权(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立”学说

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其精神支柱天主

教教会,抨击天主教教会的罪恶行径,指出教皇实力建立在“成见与无知”的基础上

意义:“性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理论依据

☆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相同点: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文艺复兴运动的矛头指向是欧洲宗教神学,启蒙运动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新航线开辟

根本原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黄金成为最贵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换手段,追逐金钱的

梦想和日益膨胀的发财欲望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物质动力

原因 条件:欧洲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地理知识在

欧洲的传播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

间接原因:《马可•波罗游记》的盛行,使欧洲人认为东方非常富有,有利可图

目的:开辟市场,掠夺财富

时间:15世纪——17世纪

代表人物: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含义:15世纪——17世纪,欧洲各国在进行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

性质:殖民扩张活动

1、锤炼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坚强乐观的精神,开阔眼界

对欧洲 2、欧洲市场扩大,欧洲贸易中心变化,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使欧洲各国加入殖民行

列,西欧殖民者从殖民地大肆掠夺财富,欧洲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形成新兴资产阶级,加速欧

影响 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海外市场和原始积累

积极作用:是继郑和远航之后人类航海史上的又一壮举,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扩展人类的活

对世界 动空间和范围,连接欧洲与非洲、亚洲、美洲的航路,打破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

和孤立发展的局面,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产生了

消极作用:使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长期陷入落后和贫困之中

时间 资助国 航向 航线 意义(地位)

迪亚士 1487 葡萄牙 向东 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 穿越大西洋,发现好望角,

开辟欧洲至印度的海上航线

哥伦布 1492 西班牙 向西 西班牙→大西洋→美洲 略

达•伽马 1497 葡萄牙 向东 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印度西海岸 实现欧州人从非洲沿岸

到达东方的夙愿

麦哲伦 1519——1522 西班牙 向西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

☆西班牙、葡萄牙多次开辟新航线的原因:

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大西洋沿岸;国力较小,无力争夺欧洲大陆;造船和航海技术较好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目的: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寻找黄金

过程:哥伦布每到一个地方就宣布是西班牙王室的领地,现墨西哥到阿根廷的广大中、南美洲地区,除巴西以

外都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体现新航路开辟具有殖民主义色彩),但既没有找到通往中国和印度的新航

线,也没有圆黄金梦,临死前仍误认为到达了亚洲的印度,因而美洲的土著居民被称为“印第安人”,

加勒比海上的岛屿被称为“西印度群岛”

个人才能和信念,自学获得地理学、天文学、航海学等专业知识,并坚信地球是圆的

成功的原因 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见“新航路开辟”“原因”

☆麦哲伦:

进步性:是伟大的航海家,1519——1522进行环球航行,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地圆说,为

世界航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局限性:是殖民强盗,新航路的开辟具有殖民主义色彩,拉开长期血腥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序幕

☆新航路开辟后,印第安人遭到殖民主义者的野蛮掠夺和种族灭绝,处境极其悲惨

☆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的早期殖民活动的区域与所开辟的新航路基本一致,如西班牙主要在美洲,葡萄牙主要

在非洲、亚洲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16——18世纪

特点:暴力形式(武装斗争、人民起义)、法律形式(利用立法手段)

举例: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共同点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异同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结果:取得胜利,改变社会性质,确立资产阶级政权

不同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的发展 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 1640——1688 1775——1783 1789——1794

性质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领导阶级 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美国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 资产阶级

结果 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成为总统制的联邦国家

法国成为共和制国家

颁布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影响

对英国:确立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

对欧洲:迅速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打击、削弱欧洲封建势力,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1、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以小胜大、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杰出战例;2、打碎英国殖民统治的桎梏,实现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独立,大大解放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开辟道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3、独立战争所体现的资产阶级的进步的政治精神,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带来深刻的影响,促进法国大革命爆发,有力地推动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

进步性:彻底摧毁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局限性:所争取的民主权利只为少数人所享有,所有人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仍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和目标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民法典

(《拿破仑法典》)

时间 1689 1776.7.4 1791 1804

人物 —— 托马斯•杰斐逊 —— 拿破仑

颁布机构 议会(国会) 第二次大陆会议 制宪会议 ——

内容

严格规定国王在经济、政治、宗教等事务的权力;确定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明确规定公民应有的权利 1、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2、人民主权说:人民建立起得到被统治者同意的政府,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标和原则,人民就有权利去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一个新的政府;3、宣布独立: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并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1、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2、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第一次确认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基本原则,并吸收大革命以来的各种社会立法和理论上的成果

影响 确立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保留统而不治的君主、国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体制,为限制王权提供宪法保障,法律取得至高地位,使人治走向法治

书面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对美国建国以后的国家制度作了明确规定。它所体现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进步性:1、“自由、民主、平等”原则成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的一面旗帜,在反封建战争中起巨大的号召作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2、开启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提出尊重、维护人权的思想

局限性:只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规范,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封建势力,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限制王权(国王的权力),保证国会的权力

◇《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直接原因(导火线):1638苏格兰人民起义

特点:剥夺王权、保留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盟,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反复性和不彻底性

对战双方: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和以国会为代表的新贵族

开始的标志:1640新议会(国会)的召开

封建势力和新贵族先后爆发两次内战

过程 1649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1653克伦威尔任“护国公”,成为统治英国的独裁者

1660军官蒙克把查理二世接回,查理二世被迎立为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结束的标志:1688“光荣革命”(“宫廷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的复辟王朝,威廉和玛丽到英国执政

☆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后来破坏资产阶级共和制

☆英国人把宗教信仰看的很重要的原因:

人的宗教信仰反映他的政治态度,比如天主教教徒支持王权是保守的,新教徒主张推翻王权,建立资本主义制

度,发展资本主义

☆典故“风能进,雨能紧,国王不能进”的含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公民有权拒绝国王,但无权拒绝贫困”的原因: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产生贫富不均的制度

☆英国实行民主政治、但不取消国王的原因: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逐渐壮大

2、政治前提:1688“光荣革命”

3、历史传统:1415《自由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有限王权”的基本原则,成为立宪的政治基础

4、理论依据:17世纪启蒙思想

☆当今英国国王统而不治,首相领导内阁,掌握国家行政权力

美国独立战争

17——18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13个殖民地,形成现代美国的基础,从事罪恶的“三角贸易”

背景 北美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形成市场,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1756——1763英国与法国为争夺在北美的殖民统治权展开“七年战争”,英国战胜法国

英国因长期战争财政困难,向北美各个殖民地增加税收,实行高压政策,阻碍北美发展,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导火线):1773波士顿倾茶事件

对战双方: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统治者

开始的标志:1775.4.19来克星顿的枪声

1776.7.4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决定组织大陆军,任命乔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过程 初期:美军受挫,英国军队的实力远远超过大陆军

转折点:1777.10萨拉托加大捷:美军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取得扭转战局的胜利,鼓舞士气,坚定信心

1781.10约克镇战役:英军司令康华利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军事对抗阶段结束

结束的标志:1783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是一场正义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得道多助

胜利的原因 全体北美人民在华盛顿的正确领导下英勇作战,不屈不挠(根本原因)

广泛的国际援助(法国、荷兰)

☆华盛顿:

第二届大陆会议上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1777.10带领美军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取得扭转战局的胜利,

1781.10英军司令康华利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制定1787年宪法,1789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96

在做了两届总统后主动放弃了继续当选美国总统的权利,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开创民主政治的先河,

是美国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是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法国大革命

政治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在封建等级制度下阶级矛盾激化

原因 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宫廷腐败与财政危机

思想原因:启蒙思想的传播

直接原因:三级会议的召开

开始的标志:1789.7.14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代表阶级 上台时间 被推翻时间 措施

斐扬派 大资产阶级 1789 1792 颁布《人权宣言》

吉伦特派 工商业资产阶级 1792 1793 1792.9.22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3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雅各宾派 小资产阶级利益 1793 1794.7.27 革命被推向高潮,实行“革命恐怖政策”

过程 结束的标志:1794.7.27“热月政变”,结束雅各宾派的统治

☆法国封建等级制度:天主教教士←贵族←平民(城市资产阶级、农民、平民和市民)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功绩:捍卫法国大革命成果

☆推动法国大革命不断走向高潮的主要力量是人民群众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军事专政):1804拿破仑建立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拿破仑三世建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9建立

☆拿破仑时代:1799.11.9雾月政变——1815.6.18滑铁卢战役

☆拿破仑:

前期成功的原因:个人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干,适合法国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后期失败的原因:对外战争威胁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他国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国的联合抵抗,同时连年

的征战造成法国的经济困难

评价:是法国大革命时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军事独裁者。1799年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

后采取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颁布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

程,为培养人才、鼓励科学研究和科技教育做出贡献。但拿破仑也有局限性,他的对外战争功过参半,

早期战争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具有正义性;但后期战争侵犯多国主权,

损害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导致人民反抗,最终帝国覆亡

☆雾月政变:1799.11.9,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国家政权,政变后建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

☆对内政策:颁布法典:

措施:巩固政权,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铁腕统治,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802拿破仑通过修改宪法使自己成为终身第一执政

事件 1804.5拿破仑再次修改宪法,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12拿破仑成为资产阶级皇帝,开始统治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1810拿破仑制定颁布《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对外政策:发动战争:

具有复杂性:

性质 前期:具有反侵略、反干涉性质的民族战争,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后期:带有浓厚的霸权主义色彩、具有侵略性的战争

1805.12奥斯特里茨战争

1810奥地利公主路易斯嫁给拿破仑,拿破仑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帝国的铁蹄踏遍除俄国外的整个欧洲

事件 1812拿破仑率军进攻俄国,以失败告终

1813莱比锡战役:法国军队在德国被第六次反法联盟的军队打败

1815.6.18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在比利时滑铁卢被反法联盟的军队打败,从此退出法国政治舞台

影响: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用刺刀加速了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过程,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使法国大革命的某些成果通过暴力推广到所征服的欧洲国家,战胜欧洲干涉力量,争取欧洲霸权

☆拿破仑登上政治舞台的决定性因素:资产阶级期望稳固的统治维护自己的利益

☆《民法典》说明拿破仑是资产阶级皇帝,没有破坏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是拿破仑对后世影响最大的

☆华盛顿与拿破仑的共同点: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

☆在人类社会由法治向人治转变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华盛顿、拿破仑、孙中山

小菜G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

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

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第二册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

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

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西线三大战役:

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

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

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

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

希望你能采纳我,谢谢你

相关推荐

什么是“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1983年提出的一项研究多层次、多手段反弹道导弹计划,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前苏联战略核导弹对美国本土的威胁。根据设想,“星球大战”计划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手段,以天基设备为主的新型反导弹防御系统。该防御系统分为4层:第一层为助推段拦截,该段持续时间3~5分钟。此时可用空间探测器探测到导弹尾焰产生的大量红外线。担任拦截任务的是432颗反导弹X射线激光卫星,据说一颗卫星可摧毁100枚以上正在升空的导弹。第二层为未段助推段拦截,当导弹的最末一级助推火箭关机并脱离弹头时,导弹在向目标飞行中,仍然散发出易遭探测的大量红外线,这一段持续时间约8分钟,可以用激光武器或动能武器摧毁投放出的弹头,和尚未投放子弹头的母舱。第三层为中段拦截。从导弹投放完分导弹头,到弹头再入大气层之前,称为中段,持续时间可达20分钟。该段弹头数量很多,真假都有,拦截较难,可用动能武器(如电磁炮等)拦截。第四段为末段拦截。弹头重返大气层后;在击中目标之前,可用拦截导弹、动能武器、粒子束武器等来拦截。据说,经过这种多层次的防御拦截,总拦截效率可达99%以上。“星球大战”是美苏争夺太空的一项战略计划,其目的是取得制空权,变消极防御为主动拦截,把战场从地面、海洋、大气层内延伸到太空。因而是一个大纵深、多层次、攻防合一的战略部署。
2023-09-09 02:05:081

美国曾经提出过“星球大战”计划,这是一个怎样的计划?

目的就是 吓唬苏联。。呢 拖垮 苏联的经济
2023-09-09 02:05:186

什么是星球大战计划?

1983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以太空为基地的战略防御计划。1984年初,美国国防部正式向国会提出“星际战争防务计划”,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于1993年5月13日宣布中止计划的实施,但10年中已耗资320亿美元。星球大战计划是美苏战后40多年军备竞赛的产物,是美国为了确立自己对苏联的全面军事优势而采取的战略。由于这一计划耗资巨大,不仅加剧了美苏军备竞赛,也增加了双方的经济负担。
2023-09-09 02:05:441

星链计划=星球大战计划?马斯克的阳谋真实目的是啥?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是天基通讯,要把基站建在宇宙中,从太空直接向全球用户提供宽带服务。这么做的好处是,摆脱了地形的限制。我们知道,很多偏远地区地广人稀,铺设光纤或建宏基站的成本太高,微基站带宽又有限,地基宽带无法解决使用需求。星链计划绝非只是一个抢占近地轨道资源的计划。俄罗斯的莫斯科巡洋舰沉没事件,相信大家也知道,就是马斯克的星链卫星提供给乌克兰的确切地标。他口口声声说用于民用,现在却用于战场了。星链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向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服务。
2023-09-09 02:05:522

冷战期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啊?

美国军费开支自1976年后逐渐上升,其主要原因是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发展高精尖武器需要大量科研经费。
2023-09-09 02:06:032

为何说星球大战计划,是压死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这个星球大战计划使得苏联将大量的钱财投入到了军事领域,从而忽略了民生问题,使得国内怨声载道。这个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提起的,苏联意图在这个计划上不让美国领先,所以就把当时国家的钱财大批量的投入到这种军事防御等领域,而当时苏联内部本身就因为前几任国家领导人的错误政治措施而导致社会动荡,联邦不稳定。这个星球大战计划就像是一个催化剂,直接催化了苏联的解体。但是可悲的是,这个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不过是美国放出的一个烟雾弹,是一个骗局,是当时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为了拖垮苏联定下的一条毒计,它的正式名称是“反弹道导弹军事战略计划”,其核心内容是这样的: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外太空洲际战略导弹和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其技术手段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如微波、激光、高能粒子束、电磁动能武器等)或常规打击武器,在敌方战略导弹来袭的各个阶段进行多层次的拦截。从这个核心内容来看似乎需要很昂贵的军费,也确实如此,根据美国官方消息,据说他们为这个反弹道导弹军事战略计划投入了整整一万亿美金。苏联当时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一听到这个消息,立马跟着投入大笔资金,这样使得本就风雨飘摇的苏联彻底垮了。不过就算是这样,历史也不会忘记这个超级大国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太空中第一颗人造卫星上面依旧印着“苏联”,第一个太空人依旧是苏联的加加林。即使是最后因为种种矛盾苏联解体了,但是它曾经作为巨头存在过的痕迹依旧还是被铭记在我们的教科书上,任由他人评说。
2023-09-09 02:06:111

星球大战计划由“洲际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和“()”两部分组成。

星球大战计划由“洲际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和“()”两部分组成。 A.反隐形战机 B.反航空母舰 C.反间谍 D.反卫星计划 正确答案:D
2023-09-09 02:06:361

“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为了蒙蔽苏联而制造出的烟幕吗?

是的!1983年,美国前总统里根提出了震惊世界的“星球大战”计划。之后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宣布一定要部署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便脱胎于这一计划。但当时,里根提出这一计划的真实目的是使前苏联产生“美国人想在导弹防御技术上一马当先”的错觉,从而把前苏联拖入经济陷阱。但里根最没有把握的就是前苏联对这一计划的真实想法,担心“星球大战”计划会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所以,弄清前苏联的态度就成了中情局的首要任务。经过整整4年的调查研究,中情局于1987年组织了一批前苏联问题专家,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推出了一份预测性报告。这份报告不仅非常及时,而且分析得相当准确,认为当时的前苏联已经没有实力部署自己的导弹系统来反制美国的空基导弹防御系统,前苏联最有可能采取外交行动,或进一步加大对本国的武器控制的力度,来换取美国在“星球大战”计划上的让步。该报告称:“星球大战”将使前苏联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他们要跟上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步伐,每年就要拿出数十亿美元用于军备采购。那么,其工业现代化的计划就会被拖后腿。如果前苏联的经济搞不上去,国内局势就会出现动荡。因此,前苏联不可能对“星球大战”计划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也就是说,前苏联不会制定一个大规模的导弹计划来与“星球大战”抗衡,只能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采取外交攻势。1986年10月,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冰岛与美国前总统里根会晤时,试图以拆除所有弹道导弹为诱饵,劝说里根放弃“星球大战”计划。里根当然没有同意。然而10年后,里根的阴谋大白于天下,“星球大战”计划只是一个骗局。但五角大楼声称,它没有实施,是因为存在技术缺陷。
2023-09-09 02:06:451

”星球大战计划”是什么计划???

http://www.zm365.com/html/hdkj/jingpinxiaoshuo/2006/0706/18.html“星球大战”计划
2023-09-09 02:07:073

美国的外太空计划是什么

侵占和掠夺
2023-09-09 02:07:323

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的骗局吗

其实绝大多数说什么最后一根稻草啦 骗局啦的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星球大战计划到底是在计划个啥。信球大战计划根本不是什么进攻武器的研发计划,那些看起来魔幻的各种出自该计划的产物其实都是老布什后期的副产物。 星球大战计划正式名称SDI即战略防御计划,旨在彻底永久防御弹道导弹的威胁。并依据高边疆概念,提出了3种计划终极产物。1. 天基动能武器,旨在摧毁升空阶段的弹道导弹。2. 轨道动能武器,旨在摧毁刚刚飞出大气的弹道导弹。3. 轨道激光武器,同2,旨在摧毁刚刚飞出大气的弹道导弹。 为了实现上述的3个产物,研发了大量配套的雷达系统,监测系统,测算系统,预警系统,依据通讯体系。而这个这些各个子系统的研发基本奠定了美军至今为止的所有监控预警通讯反导等诸多方面的基础。该计划的3个最终产物除了1被论证为不可行而取消外,剩下两个都已作为技术储备。用人话解释1.就是电影 特种部队 里那个摧毁伦敦的太空碳棒,2.是电磁炮,3.是激光炮。 而就这个计划根本无法构成骗局的地方就在于苏联人完全知道这个计划到底要干嘛。而且苏联人对此还无能为力。说的直白点中国的弹道导弹技术和30年前的美国差不多也和今天的美国差不多。技术已经封顶,星球大战计划的本质就是在矛已经无限锐利的情况下,研发挡住这个矛的盾。而苏联其实也并没有被星球大战而拖垮,因为苏联人明白自己研发不出来这么牛逼的盾,也不可能有更牛逼的矛,因此苏联人则选择用谈判的形式打败美国,即否定星球大战计划本身合法性。星球大战计划违反了不研发反弹道导弹武器的相关协定,违反了不在太空部署天基武器的协定。由于种种压力,该计划在老布什时期几乎已经完全放弃作为防御武器来实际部署的打算,也正应为老布什的放弃,促成了后来的中导条约。 其实整个计划是个辩证才能看懂的事情,两个手持长剑的战士,当其中A战士拥有了盾牌,那么B战士就得铸造更强力的武器,B有了更强力的武器,A要么升级武器要么升级盾牌,而此时B就得同样装备盾牌或再升级武器。用现实世界话来描述,这就是军备竞赛。在核武器相互保证毁灭的要求下,如果不加以限制,那么核军备就会永无止境的进行下去。
2023-09-09 02:07:422

“星球大战计划”是里根提出的。

恩,你说的对,“星球大战计划”就是里根于1983年3月23日提出的。
2023-09-09 02:07:501

中国机甲抵抗外星文明,“南天门计划”有多超前?美国也甘拜下风

你听说过“南天门计划”吗?美国在冷战期间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在当时可谓是史无前例的壮举。有评论称,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在我国的“南天门计划”面前无异于“原始人扔石头一样幼稚”。那么,“南天门计划”到底是什么?究竟有多超前?自“南天门计划”正式发布以来,在“航天迷”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南天门计划”,仅名字就听起来十分神秘、科幻。其实它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一个项目,是中国首个载人空间实验室,简称“天宫一号”。在第13届珠海航展上,中航工业展示了一款非常科幻的项目——“鸾鸟2号”大型空天战略载机平台。它是中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型航空飞行器。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研究和论证,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进入工程研制阶段。该原型机目前正在进行第九次试飞,预计2050年试飞。据悉,这架242米长的“鸾鸟”翼展为684米,最大起飞重量为12万吨,可搭载88“玄女”无人空天战机。在“南天门计划”中,中国将建造空天航母,搭载空天战机和无人机甲。这套综合作战体系主要执行两个任务:一是防御,防止陨石、人造卫星和太空垃圾等物体对中国近地轨道飞行器的威胁;二是改变对地球产生威胁的近地小行星轨道,同时对其进行捕获甚至开采珍稀矿产资源的活动。简而言之,“南天门计划”就是利用有价值的小行星,将其变废为宝;而那些利用不了的,且对地球产生威胁的,就让其远离地球。21世纪30年代,人类第一次面临外星文明的威胁,世界爆发“地质灾害危机”和外星飞行器入侵。人类虽然凭借高超的作战指挥技术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我们也面临着来自外星文明和“未知生物”带来的技术优势。这场灾难不仅使地球人遭受到巨大伤害,还让人类意识到自身安全存在的巨大隐患,因此开始对未来作战提出新要求。要知道,人类的传统武器装备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在现代高科技战争中,高技术武器的发展给传统作战理念和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也导致了现代战争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规律。据相关人士介绍称,“南天门计划”是中航文化打造的一个航空主题沉浸式体验项目,主要目的在于发扬航空文化,加深人们对中国航空的认识。而此次发售的“南天门计划”相关IP,旨在借助科技的力量,将看似距离我们很遥远的航空航天知识普及化,并拉近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并喜爱上航空航天。
2023-09-09 02:07:581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中研制的天基激光武器没有成功

是的,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中研制的天基激光武器没有成功。实际上,实际的天基激光武器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在轨部署、光学系统、能源供应、精确瞄准和跟踪等。而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中的天基激光武器并没有解决这些技术难题,因此最终未能实现其目标。
2023-09-09 02:08:222

面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苏联作出什么反应啊?

苏联人那点实力,能有什么实质性的反应。
2023-09-09 02:08:405

苏联真的是被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忽悠垮的吗

人民苏醒?投票百分之70的人民拒绝苏联解体
2023-09-09 02:08:584

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是怎样的

1983年3月,里根政府提出发展导弹防御武器系统的“战略防御倡议”,要求20世纪末之前,在空间或地面部署以定向能武器为主、包括攻击卫星和截击导弹的新型反弹道导弹系统。这项计划后被称作“星球大战计划”。美国当年设想的“星球大战”计划,旨在通过发展各种先进的非核高能防御武器,建立一套太空和地面相结合的多层次、高效率的空间立体防御网,对来袭导弹进行多层拦截,并摧毁于到达美国本土之前,从而“使核武器成为无效的和过时的武器”。1987年9月,美国开始“星球大战”计划第一阶段的构造设计。后来,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瓦解和苏联解体,美国认为俄罗斯已经无法继续与美国在军事上进行抗衡,克林顿总统于1993年5月宣布终止“星球大战”计划,开始着手“弹道导弹防御”计划。该计划包括两个部分:用于保护美国海外驻军及相关盟国免遭导弹威胁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 TMD) 和用于保护美国本土免受导弹袭击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 N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使一个地区免遭近程、中程或远程弹道导弹攻击的综合性武器系统,而后者则是保护美国全境不受任何弹道导弹攻击的战略防御体系。
2023-09-09 02:09:261

美国开启新版“星球大战”,他们此举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

他们此举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我们普通人不会知道的。
2023-09-09 02:09:529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对苏联的影响

苏联大力反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强调太空非军事化具有“头等重要”意义。1984年6月苏联建议苏美就防止宇宙军事化问题举行谈判,11月又建议举行苏美外长级会晤,就空间、战略和中程武器问题进行一揽子谈判。苏联的立场是要把核裁军与战略防御计划挂钩,要求10年内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研究不许越出实验室。1987年苏联有所让步,同意美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试验”,但试验必须在1972年反导条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但仍坚持谈判战略核武器与太空武器挂钩的立场。其实当时美国就是看到苏联经济陷入困局,提出这个计划来试图拖垮苏联,苏联当时已经是无暇应对了,他的重心开始放到国内的改革去了。后来的解密文件也显示出,星球计划根本就没有付诸实施。
2023-09-09 02:10:391

美国曾用“星球大战”计划拖垮苏联经济,现在成立太空部队俄罗斯还会跟吗?

或许还会的吧,相互有利的事情为何不做呢,不危机自己利益就会考虑的。
2023-09-09 02:10:485

里根制定了怎样的新遏制战略来对付苏联?

里根制定了新遏制战略。这一战略表面上没有20世纪50年代杜鲁门主义那样强硬,也不像尼克松主义那样软弱。其基本方针是,以抗击苏联为中心,重振国威,奉行“以实力求和平”的方针,即以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压住苏联;在地区争夺上,把苏联阻止在70年代末的扩张线上,使苏联不能再进一步。同时,保持各种渠道,加强同苏联的对话,迫使苏联妥协让步,促使苏联“演变”。里根对付苏联有许多招数。里根认为,对苏联必须有强硬的一手。里根上台后任命的国务卿黑格和国防部长温伯格都是对苏强硬派。这显然被认为是对苏联发出的强硬信号。黑格在答记者问时将里根政府初期的对外战略概括为四点:恢复军事实力;着手重建与盟友的健康关系;理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稳定国内经济形势。为了极大地增强实力,以对苏联构成强大的压力。1981年10月,美国制定了战略核进攻力量现代化计划,以提高战略核武器生存能力为中心,加强陆、海基战略导弹力量。里根承袭了历届政府的“剑盾理论”,以核力量为后盾,把常规力量作为主要作战手段。但他在强调常规力量的实战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威慑作用。里根对付苏联的第二招是与苏联展开太空军备竞赛。1983年3月23日,里根宣布,为确保美国及其盟国在可能发生的美苏核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美国已经制定了《总统战略防御倡议》,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以定向能武器为主的反弹道导弹多层综合防御系统,用以在可能发生的核大战中拦截并击毁对方发射过来的弹道导弹,保护美国及其盟国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从1985年起,美国开始每年为“星球大战”计划投入2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星球大战”计划开始全面展开。由于这一计划所设想的核大战主要是在外空进行的,因而又被称为“星球大战”计划。1985年1月3日,美国正式公布了这一计划,计划透露,拟建的战略防御系统将不仅使用常规弹头,而且将使用激光、粒子束、电磁轨炮和截击弹等高新技术武器。SDI计划最大限度地起到了对苏抗衡作用,在当时情况下有效地对付了苏联的威胁。然而这是里根制定“星球大战”计划的目的之一。他制定“星球大战”计划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即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旷日持久的、耗资巨大的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美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由里根制定的所谓“星球大战”计划,几乎拖垮了包括苏联在内的华沙条约诸多国家的经济。及至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联、东欧等国如同多米诺骨牌式地纷纷坍塌。随着美俄核力量对比的变化,克林顿政府在1993年宣布不再继续执行原来的“星球大战”计划。里根对付苏联的第三招是利用“谈判”。尼克松“手里拿着大棒而又和颜悦色地谈判是对付苏联人的有效办法”这句话对里根影响很大。里根上台后提出了“重振国威,以实力求和平”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要求在对苏联保持强大压力的同时,与苏联保持各种渠道的对话,迫使苏联妥协让步,促使苏联“演变”。虽然里根的外交谋略是要与苏联保持接触。但他很注意选择时机。他在美国“重振军备”和“振兴经济”这两个方面未取得一定进展之前,是不愿同苏联进行军备控制谈判或其他高级会晤的。此时,他只能向苏联显示强硬姿态,逐步改变美国在全球竞争中的不利态势,并试图凭借其优越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同苏联开展军备竞赛,迫使苏联在吃不消时主动提出与美国谈判,这样美国就可以争取主动了。苏联方面也似乎看出了里根的谋略,针对里根的这一意图,苏联方面频频发出“和平攻势”。苏联方面自知在经济上拖不起,不愿与美国进行太空军备竞赛。极力主张禁止太空军事化。在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出笼后的几年内,禁止太空军事化问题一直是历次美苏首脑会议和核会谈的主要议题,苏联要求美国放弃“星球大战”计划,里根则始终坚持强硬立场,尤其是在SDI问题上毫不动摇则以此为“王牌”,迫使苏联在陆基洲际导弹方面让步,双方对此争吵不休,直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谈判地位大大削弱,美俄终于在1993年达成了对美有利的《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里根对付苏联的第四招是进行无孔不入的渗透。里根充分利用其庞大的间谍网,大量向苏联打人,进行间谍活动,并不断制定和实施瓦解苏联的秘密战略,诱导苏联上当受骗,利用经济战谋略的种种暗器,严重削弱和破坏了俄罗斯的经济军事实力,促使其庞大的工业金融体系陷入瘫痪。
2023-09-09 02:11:471

美国和苏联发展太空计划各自的目标是什么?

苏联:在运载火箭以及太空探索方面的一系列项目。这些太空计划主要作为军事秘密计划而隐蔽地执行。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星球大战计划”也就是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之战略防御计划。“星球大战计划”的出台背景是在冷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和导弹破防能力,美国害怕“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统,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美国也是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
2023-09-09 02:11:572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建立原因

冷战战时期,美国为取得对苏联的军事优势,于1983年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1993年,克林顿宣布星球大战时代结束,取而代之的是NMD(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和 TMD(Theater Missile Defence,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2023-09-09 02:12:222

高边疆计划的“高边疆”战略

一提到“高边疆”战略,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星球大战计划。其实,“高边疆”战略是一种军事理论,而星球大战计划的理论基础,是空间战略的基石。“高边疆”一词最初是在1980年由美国总统里根的国家安全顾问、前美国安全委员会特种计划室主任丹尼尔·格雷厄姆提出来。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基金会的帮助下,格雷厄姆组建了“高边疆”研究小组,这个小组包括30多位著名的科学家、经济学家、空间技术专家和战略家
2023-09-09 02:12:521

中子弹实战价值颇高,为什么各国发生矛盾却没有在实战中用过?

因为中子弹的辐射很强,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大,不到国家存亡的时刻是不会用的。
2023-09-09 02:13:074

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受制于国际形势变化和自身实力消长,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标志着美国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为全面实施“遏制战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并建立北约,还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的“艾森豪威尔主义” 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实行“灵活反应战略”。 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 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它是在美国处于战略守势的不利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护美国全球霸权。 ⑸卡特政府(1977-1981)的“世界秩序战略”。 卡特政府初期延续尼克松主义,上台后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① 加强日美欧三边合作关系。②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推进关系正常化,谋求建立抗苏的战略合作关系。 ③ 把缓和东西方关系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④重视人权外交。 ⑹里根政府(1981-1989)“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略 (“里根主义”) 面对美国的内外交困,里根提出了“重振国威”、“扩军抗苏”的口号。制定了“星球大战计划”,谋求对苏联的战略优势,在经济上拖垮苏联。在军事上提出了“新灵活反应战略”,并对苏联推行强硬政策,同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此外,努力恢复对西方的领导,以实现反苏的总战略。这些都标志着美全球战略跨越了战后对苏联单纯遏制的范畴,进入了一个主动进攻、灵活反击的新阶段。 ⑺老布什政府(1989-1993)的全球战略 这一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第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意图实现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第二,提出建立欧洲新格局,实质是确保在欧洲的利益。第三,提出“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⑻克林顿政府(1993-2001)的“参与和扩展”战略 这个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为此,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其内容是:①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②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③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 A.第一任期间 1993年1月13日,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提名听证会上提出,冷战后美国“需要设计一项新的战略”来保护美国利益:第一必须促进美国的经济安全,第二必须保持强大的防务力量,第三鼓励正在发生的全球民主化革命,并强调对国外民主和人权的支持能够而且应该是改善美国安全的一项中心战略原则。1月18日,克林顿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世界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外交政策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再次强调美国对外政策将建立在上述三个支柱的基础上 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上任后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表明冷战后美全球战略的理论框架最终确定,标志着美国全球战略基本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轨。“参与和扩展战略”可概括为:利用冷战后对美国总体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强介入和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力度,“扩展自由世界”的疆界,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在第一任期内,克林顿政府虽然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但其对外政策在国内外仍然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B.第二任期间 美国开始对它在中、近期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世界主要力量的走向进行评估,并着眼于21世纪的大国竞争,制定了美国面向21世纪的全球战略首次明确提出2015年之后俄罗斯和中国可能成为美国的全球性竞争对手,表明美国对保持独立超级大国地位的中长期前景有所担心。首次提出美国面临着严重的“不对称威胁”的直接挑战,诸如恐怖主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信息战和环境破坏等。 克林顿政府执政期间,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大国关系深入调整,国际战略格局轮廓初现,美国全球战略逐步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轨,并确立了面向新世纪的全球战略的基本架构。这个转变基本上是以1993年的“扩展战略”和1994年的“参与和扩展战略”为起点,结束于1997年的“塑造—反应—准备”三位一体新战略构想。面向新世纪的美国全球战略,成为克林顿政府留给小布什政府的最大的外交遗产。 ⑼小布什政府(2001年1月至今)的“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战略 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②强调军事优先,注重培植美国的军事实力。③注重美国本土安全。④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⑤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⑥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意在控制中东石油,在中东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塑造中东地区新格局,影响国际政治。⑦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对“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从以上各个时期的变化不难看出,称霸全球的“霸权主义”是政策中的一条主线,核心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逐步接近于称霸意图。就目前来看,中、俄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的发展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依然是美国称霸世界难以逾越的阻碍。美国为突破障碍,采取了发挥其军事上的优势,控制全球战略要地;拉拢部分资本主义强国;利诱对其有利害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压制其潜在对手等措施。
2023-09-09 02:14:121

"八六三计划"( )

863计划是邓小平同志于1986年根据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亲自批准启动的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至今已近20年。研究领域包括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和海洋技术领域等。其总体目标是:集中少部分精干力量,在所选的高技术领域,瞄准世界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带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水平技术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创造条件。
2023-09-09 02:14:281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历史

1967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逊下令部署“哨兵”系统,这也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前身,主要用于保护美国本土的人口密集地区。一年后改名为“卫兵”防御系统,保护的目标由人口密集地区改为美国的战略核力量。美国会于1969年批准部署“卫兵”系统。但由于“技术原因”,该系统于1976年被关闭。1983年3月,里根政府提出发展导弹防御武器系统的“战略防御倡议” (SDI),要求20世纪末之前,在空间或地面部署以定向能武器为主、包括攻击卫星和截击导弹的新型反弹道导弹系统。这项计划后被称作“星球大战计划”。美国当年设想的“星球大战”计划,旨在通过发展各种先进的非核高能防御武器,建立一套太空和地面相结合的多层次、高效率的空间立体防御网,对来袭导弹进行多层拦截,并摧毁于到达美国本土之前,从而“使核武器成为无效的和过时的武器”。1987年9月,美国开始“星球大战”计划第一阶段的构造设计。后来,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瓦解和苏联解体,美国认为俄罗斯已经无法继续与美国在军事上进行抗衡,克林顿总统于1993年5月宣布终止“星球大战”计划,开始着手“弹道导弹防御”计划。该计划包括两个部分:用于保护美国海外驻军及相关盟国免遭导弹威胁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heater Missile Defense system -- TMD) 和用于保护美国本土免受导弹袭击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ational Missile Defense system -- N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使一个地区免遭近程、中程或远程弹道导弹攻击的综合性武器系统,而后者则是保护美国全境不受任何弹道导弹攻击的战略防御体系。1994年6月,美国防部成立“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办公室”,统筹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1996年初,克林顿政府把“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由“技术准备计划”改为“部署准备计划”,即“3+3”计划。该计划决定,在前3年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所需的各种技术和进行综合试验,后3年随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1999年3月17日和18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相继通过了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法案,该计划终于以法律形式得到确定。1999年10月,美国军方对用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导弹拦截技术进行了首次试验,并获得成功。2000年9月,克林顿宣布,由于对“技术和实用效能”缺乏“足够的信心”,克林顿政府决定暂不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至于何时开始部署,将由下一届总统作出抉择。“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主体是陆基导弹拦截系统。布什总统上台后,加快了研制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并将拟议中的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扩展为由陆基、海基和空基拦截导弹组成多层次防御体系;并谋求建立一体化的导弹防御系统,将克林顿时期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合二为一,统称导弹防御系统 (MD --Missile Defense) 。由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违反了美国和苏联于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反导条约》),布什政府先是寻求修改这一条约,遭俄方拒绝后于2001年12月决定单方面退出。2002年6月13日,布什政府正式退出《反导条约》。2002年12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他已经下令军方着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以预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造成的“灾难性破坏”。根据美国国防部17日公布的初步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美国军方将在2004年底以前在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基地部署6枚陆基拦截导弹,在2005年底以前在该基地再部署10枚,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部署4枚,另有20枚标准-3型海基拦截导弹将部署在三艘装备有宙斯盾系统的军舰上,百余枚空基“高性能爱国者-3型”(PAC-3)导弹将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以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2004年,美国军方在阿拉斯加州的格里利堡基地和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开始部署远程导弹拦截装置,正式启动了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预计到2007年前导弹拦截装置总数将达到20个。此外,美国在东欧建立反导系统计划包括在波兰部署10个导弹拦截装置以及在捷克建立反导雷达预警基地,声称是为防范来自伊朗等国的潜在威胁。与美国合作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还包括英国、澳大利亚、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以色列、印度、日本、荷兰以及乌克兰。2013年3月15日,美国下令军方在美国西海岸新增14个陆基导弹拦截装置,以应对来自朝鲜的导弹威胁。这14个拦截装置将部署在阿拉斯加州,部署计划预计在2017财政年度之前完成。
2023-09-09 02:14:361

二战哪天开始的?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始时间,尽管在1939年9月之前,有北非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与中国的抗日战争(部分史家认为起始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或起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2][3])等已经开始爆发国际间的军事冲突,但普遍持有欧洲中心观的学者认为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4][5],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而告结束。
2023-09-09 02:14:533

鼎盛时期的苏联一度压倒了美国,美国靠什么整垮了苏联呢?

美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还有苏联本身自身的内斗问题,导致它渐渐的衰弱,不敌美国。
2023-09-09 02:15:107

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起源?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为了加快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罗斯福政府大胆的进行实验,全面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如面对严重的失业问题,罗斯福政府采取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由国家承建许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业者。 )
2023-09-09 02:15:462

罗斯福后美国最好的总统里根是如何用一场骗局拖垮苏联的?

美国近一百年来最出色的总统,应该是小罗斯福无疑,他的履历实在太精彩了,比如经济大萧条的临危受命,二战胜利的领导者,以及因为二战而创下四届总统连任记录等等。而在小罗斯福之后,恐怕就要数里根了!里根是演员出身,曾在好莱坞打拼了许多年,出演过数十部电影。作为一名演员出身的政客,里根具备优质的个人形象和良好的表演能力,这是他能够成功当上总统的最大优势。因为在里根那个年代,电视已经开始普及,屏幕上的里根长得帅,表达又风趣,自然能够收获大批的选票。虽然在竞选总统时,里根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了,但依然是风度翩翩,外形硬朗,谈吐幽默,显然要比他的前任,也是竞选对手卡特更具吸引力。当然了,里根并不是花瓶,他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总统。其在任期间,弄出了一个叫做“星球大战计划”的东西。而正是这个东西,彻底拖垮了苏联,结束了冷战,让美国成为了地球上唯一的超级大国。1983年3月23日,里根在电视上发表了一场演说。在演说中,里根一改美国政府之前对于苏联的友好态度,十分激进的表示,苏联是个大威胁。目前苏联的战略核威慑能力已经超过了美国,而美国的核威慑力相对则不足,无法应对苏联随时有可能发动的核攻击。所以,美国必须要想办法,应对来自苏联的核威胁。随后里根便提出了他的战略核防御计划:即美国要大力发展外太空技术,研制所谓的“太空超级武器”,用以拦截并摧毁苏联发射的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里根的这场电视演说,在当时可谓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使得美苏双方趋于缓和的冷战局势再度紧张起来。当然,如果仅仅只是一场演说,还不至于引起多大反响,毕竟政客们的话向来不可信。但是,随后美国当局便成立了战略防御计划组织 (SDIO) ,并于次年拿出了具体的计划蓝图。这份计划里面,有着极其超前的作战理念,将外太空作战说的有模有样。虽说计划中关于激光、粒子束和电磁轨道炮等各种高新技术武器的构想,还有些天马行空。但是,因为美国成功登月的经历,以及《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热映,大多数美国人都十分认可这项计划。尤其是《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在当时风靡美国,而其中的许多设定场景,都和里根的这份战略防御计划有着很大的联系。大家都很期待,电影能够变为现实。是故,这份计划也被民间戏称为“星球大战计划”。当然,更为紧张的是苏联。虽然他们当时也无法确定“星球大战计划”是否能够成功,但是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他们必须要做出应对。因为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比美国更为强大的核威慑能力,是他们对抗美国的唯一优势。其他的,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科技储备,苏联都被美国拉下了一大截。一旦美国这个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成功了,那么自己的核威慑优势将不复存在。与此同时,自己又无法对美国的核打击做出有效防御。这就相当于,美国比苏联多了一张盾牌,苏联不仅无法攻破美国的防御,连自保都成问题,那么届时苏联的处境就会非常被动。然而,因为事出突然,苏联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有限,苏联根本拿不出针对性的措施。最后苏联只能是病急乱投医,什么药都吃,从火箭到航母,各种军事装备科研项目纷纷上马,意图凭借整体强大军事实力,来对抗美国的太空武器。一直以来,因为国家经济实力和科研基础的差距,像这种军备竞赛,苏联原本就是比较吃亏的一方。而这一次,几乎毫无准备的突然起步,更是让苏联雪上加霜。因为一个国家的收入和支出都是有计划的,在手中没有闲钱的时候,突然开启新的计划,或者改变投入产出,都会对这个国家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影响。为了抗衡“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前前后后投入数千亿美元,为此军费开支暴涨。当时苏联的经济状况本身就是一团糟,而大部分的钱又拿来搞了军备竞赛,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整个国计民生都受到了影响,最后甚至不得不走向解体。而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自然也就结束了。很明显,苏联很大程度是被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给拖垮的。如果说,美国是依靠更加强大经济实力将苏联拖垮的,那苏联也没什么说的。但事实上,他们是被里根给忽悠了。因为这个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其实只是一场骗局。美国方面宣传要集合西方阵营顶尖科研团队,投入上万亿美元的“星球大战计划”,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开始启动。根据90年代给出的解密数据,“星球大战计划”总共也就花了600亿美元。虽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相对于美国的体量来说完全可以接受。而且这600亿美元,确实是被用在了太空的相关领域研究,军备发展和各项研发工程搞得是“军民融合”,利用企业入股和市场化运作模式,不仅在军事领域收效甚好,民用领域也赚得盆满钵满,政府负担相对较轻,不算浪费钱。反观苏联,则是涸泽而渔,自己把自己给榨干了。里根总统用出色的表演,以及长远的控场能力,将苏联人给忽悠得团团转。当然了,这也不能全部归功于里根,苏联方面的算账能力也是让人佩服。起初里根原本没想忽悠苏联人,他是真的想弄星球大战计划。当初那场星战演讲,其实就是他受到电影启发,想出的一个点子。然而,当顾问团队将账单摆在他的面前时,里根被上面的天文数字给吓到了,当即就放弃了这一计划。而苏联方面,并没有被天价预算给吓倒,本着迎难而上的精神,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搞军备竞赛,最终玩儿砸了。当然,里根的成就不光是拖垮苏联,在他执政的八十年代,美国享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繁荣所以,他所到之处皆有狂热的支持者,美国人再次自信起来。1984年,里根以前所未有的高支持率连任总统,他的支持率仍然居高不下。虽说英雄不问出处,但里根作为一名演员出身的总统,能有如此成就,实属难得。
2023-09-09 02:15:551

什么是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也就是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之战略防御计划,简称星球大战(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亦称 Star Wars Program,简称SDI。)台湾称“星战计划”。1985年1月4日由美国政府立项开发,定名为: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计划,计划于1994年开始部署,于20世纪90年代宣布中止。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外太空洲际战略导弹和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星球大战计划”的出台背景是在冷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和导弹破防能力,美国害怕“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统,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美国也是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其核心内容是: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外太空洲际战略导弹和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其技术手段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如微波、激光、高能粒子束、电磁动能武器等)或常规打击武器,在敌方战略导弹来袭的各个阶段进行多层次的拦截。美国的许多盟国,包括英国、意大利、联邦德国、以色列、日本等,也在美国的要求下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项计划。【具体可以看参考资料的链接】【以上回答来自★糕调★小说团@坐看枫临晚 】【如果满意的话麻烦采纳为满意答案哦,谢谢啦!】
2023-09-09 02:17:071

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的星球大战的具体内容?

美国军费开支自1976年后逐渐上升,其主要原因是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发展高精尖武器需要大量科研经费。
2023-09-09 02:17:162

美国那个 星球大战 计划,是什么东西?成功了没?

国家太空防御,是基于天基动能武器拦截敌方导弹的防御系统,但是很多方面也是属于攻击性的,天基动能武器和太空导弹武器站可拦截也可攻击太空中的空间站和各种卫星,体系是建立了至于实施了多少就机密了哦,不过现在星球大战的升级版出来了哦
2023-09-09 02:17:255

星球大战计划具体内容是什么 是在哪方面的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也就是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之战略防御计划,简称星球大战(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亦称 Star Wars Program,简称SDI。)台湾称“星战计划”。1985年1月4日由美国政府立项开发,定名为: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计划,计划于1994年开始部署,于20世纪90年代宣布中止。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外太空洲际战略导弹和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星球大战计划”的出台背景是在冷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和导弹破防能力,美国害怕“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统,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美国也是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其核心内容是: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外太空洲际战略导弹和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其技术手段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如微波、激光、高能粒子束、电磁动能武器等)或常规打击武器,在敌方战略导弹来袭的各个阶段进行多层次的拦截。美国的许多盟国,包括英国、意大利、联邦德国、以色列、日本等,也在美国的要求下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项计划。
2023-09-09 02:17:421

星球大战计划是什么意思

那是美国人整得计划
2023-09-09 02:17:512

“星球大战计划”是哪位总统提出的

"星球大战计划”的出台背景是在冷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美国害怕“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美国总统里根于1983年3月提出关于建立反弹
2023-09-09 02:18:003

“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哪位总统提出的。

里根
2023-09-09 02:18:115

星球大战计划是什么

星球大战计划20世纪80年代初,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核武器数量和质量都处于均势,走入军备竞赛的死胡同时,美国国防情报局前局长丹尼尔·格雷厄姆中将首先提出了“高边?闭铰浴?981年,里根就任总统后不久,立即召集了三十多位著名科学家、经济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军事战略家组成研究小组,对“高边疆”战略进行研究,并于1982年3月正式确认了这一战略。这项战略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美国的高技术优势,建立空间武器系统,提供对付战略核武器攻击的空间防御手段,以消除苏联日益增长的核威胁。与此同时,加紧开拓太空工业化领域,以获取宇宙空间的丰富资源。1983年,美国国防部向里根总统和国会提交了一项新的战略防御技术研究计划,并编制出1984~1989年财政年度数额高达二百六十多亿美元的技术研究经费预算。1984年1月,里根签署了第116号国家安全指令,正式批准“星球大战计划”。这年夏天,“星球大战计划”开始进入全面研究阶段。“星球大战计划”在战略防御方面,是一个以宇宙空间为主要基地,由全球监视、预警与识别系统、拦截系统以及指挥、控制和通讯系统组成的多层次太空防御计划。在武器装备的研制方面,它是一个由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各种雷达和传感器、微电子和计算机设备等高技术组成的耗资巨大、结构复杂的武器系统。在高技术方面,它是一个包括火箭技术、航天技术、高能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组成的高技术群。美国政府为此组织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社会活动家、军事战略家对“星球大战计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证,动员了国内的科技力量和陆、海、空三军的有关研究机构、国家实验室、有关公司及许多理工科大学投入这项研究工作。里根总统称“星球大战计划”是一个可使对方进攻性武器失效的“空间绝对盾牌”。
2023-09-09 02:18:251

为何说星球大战计划,是压死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星球大战计划花费了苏联大量的计划,导致苏联衷落
2023-09-09 02:18:3611

何谓 星球大战 计划?尤里卡计划?

导弹防御系统
2023-09-09 02:19:496

冷战期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啊?

美国军费开支自1976年后逐渐上升,其主要原因是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发展高精尖武器需要大量科研经费。
2023-09-09 02:20:052

美国在冷战时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只是为了欺骗苏联么?

是的,但也出了些科研成果……
2023-09-09 02:20:144

里根星球大战计划是什么?

美国军费开支自1976年后逐渐上升,其主要原因是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发展高精尖武器需要大量科研经费。
2023-09-09 02:20:301

里根 的 “星球大战” 具体指什么

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提出的,又称“战略防御计划”。20世纪80年代初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核武器数量和质量都处于均势,定入军备竞赛的死胡同时,美国提出了“高边疆”战略。这项战略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美国的高技术优势,建立空间武器系统,提供对付战略核武器攻击的空间防御手段,以消除苏联日益增长的核威胁。与此同时,加紧开拓太空工业化领域,以获取宇宙空间的丰富资源。由于该计划主要以太空为基地,故亦称“星球大战计划”。这年夏天,“星球大战计划”开始进入全面研究阶段。“星球大战计划”在战略防御方面,是一个以宇宙空间为主要基地,由全球监视、预警与识别系统、拦截系统以及指挥、控制和通讯系统组成的多层次太空防御计划。在高技术方面,它是一个包括火箭技术、航天技术、高能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组成的高技术群。“星球大战计划”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战略防御计划。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几项国防战略计划,除了具有加强国防的重要作用外,还具有促进经济的职能。通过这一计划实施,来带动一大批高技术群的发展,以保持美国在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领先地位。从局部上说,“星球大战计划”是一项国防高技术和国防经济发展战略;而从整体上看,它又是一项综合而全面的国家总体战略。
2023-09-09 02:20:394

苏联解体前,美国曾经对苏联实施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使苏联流失几十亿美元的财富,这个计划叫什么?

星球大战计划,里根总统的建议。
2023-09-09 02:20:494

被列入863企业有哪些

企业最佳的进货次数
2023-09-09 02:20:591

参加国家863计划有什么好处

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技术为中心的新的技术革命浪潮有力地冲击着全球,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创造力的发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军事等各方面深刻的变革。高技术及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实践证明,谁掌握了高技术,抢占到科技的“制高点”和前沿阵地,谁就可以在经济上更加繁荣,政治上更加独立,战略上更加主动。因此,许多国家都把发展高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惜花费巨额投资,组织大量的人力与物力。1983年美国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随后出现的欧洲的“尤里卡”计划,当时的经互会成员国的“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和日本的“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等,都是着眼于21世纪的战略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对世界高技术大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震动。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问题,如人口、粮食、能源、环境等,迫切需要高技术和突破和应用。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应当适应世界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积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适当集中力量,在有限的高技术领域部署工作,对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工业、企业技术升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小平同志亲自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小平同志的这个批示,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了使这一计划切实可行,将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中共中央、国务院组织200多位专家,研究部署高技术发展的战略,经过三轮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国情出发,我国在较长时期内,还没有条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全面大规模地发展高技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同发达国家开展争夺高技术优势的全面竞争.因此,863计划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15年的努力,力争达到下列目标:  1、在几个最重要高技术领域,跟踪国际水平,缩小同国外的差距,并力争在我们有优势的领域有所突破,为本世纪末特别是下世纪初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  2、培养新一代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3、通过伞型辐射,带动相关方面的科学技术进步;  4、为下世纪初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奠定比较先进的技术基础,并为高技术本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5、把阶段性研究成果同其它推广应用计划密切衔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发挥经济效益。  中国的宏伟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就这样坚定地开始实施了。由于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同志的对建议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这个宏伟计划被命名为“863”计划。  与国际上其它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相比,我国的863计划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计划,确定了相当有限的领域和目标,而且主要围绕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行部署;  2、在高技术基础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虚心学习国际上的一切有效的经验和先进技术,积极倡导国际高技术研究与发展的交流和合作;  3、863计划施行政府主导,同时鼓励企业的参与。  八六三计划选择了对我国今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七个高技术领域。1993年通信技术作为一个主题列入863计划。从1991年到1995年,国家科委适时地将水稻基因图谱、航空遥感实时传输系统、HJD-04型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关键技术、超导技术和海洋技术作为专项纳入863计划。1996年7月,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批准将海洋高技术作为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目前,863计划共有八个领域、20个主题。~亲,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上评价点【满意】即可。 ~您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互相帮助,共同进步!Thanks!!
2023-09-09 02:21:071

新美国世纪计划的介绍

尤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后,美国的经济在国际石油价格节节上涨的局面下,面临窘境。后来,在里根主政白宫期间,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加速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国内经济全球化,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初期,仍然无法摆脱美国经济在世界霸主地位的摇摇欲坠。虽然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借萨达姆侵略科威特之名,大兴问罪之师,在海湾大打出手。但是,表面上的胜利和风光,仍然无法扭转美国在全球地位的颓势。这种颓势,还不完全是因为美国国内经济掣肘。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多样化、多极化的发展局面,小国想富,大国要强,人民要民主。整个世界的地缘板块由峰谷趋向平面。这种发展潮流日益影响着后冷战思维,影响着仍然无法摆脱超级大国心理的美国。这种影响显然是一种外向的离心力,世界上的各种势力,不再分成截然分明的阵营,原先聚合于美国四周的国家,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随着苏联国家解体,德、法两国开始主导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尤其是欧元的使用,显然是针对美元开辟了另外一个强大经济体的货币流通区域,建立另外一个世界货币支付体系。另外,中国经济开始按照市场的轨迹加速发展;日本经济持续下滑;韩国则走出冷战时期的军事独裁体制,开始向民主化国家转型。最叫美国看着胆战心惊的,是所有那些发展、发达国家都开始向中东产油国示好,完全不顾美国的哀求和威胁。世界能源市场有可能出现不光用美元单一货币结算,还可以用欧元结算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美元有可能丧失在石油市场的独特地位,世界各国有可能转向欧元为结算货币,甚至可能将本国的外汇储备转向欧元。必须指出,美国的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美元独尊、世界货币的地位,一旦美元丧失这个优势,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的主导地位,将受到严重打击。
2023-09-09 02:2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