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中级宏观经济学的目录

2023-09-12 19:31:51
共1条回复
北境漫步

作者简介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导论

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2宏观经济学家的工作内容

1.3宏观经济学家存在分歧的原因

小结

复习题

计算题

分析题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第2章国民经济构成与度量

2.1国民收入核算:产量、收入和消费的测量

2.2国内生产总值

2.3储蓄和财富

2.4实际GDP、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

2.5利率

小结

重要公式

复习题

计算题

分析题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第二部分长期经济增长

第3章生产率、产出和就业

3.1生产函数与经济体的产出

3.2劳动需求

3.3劳动供给

3.4劳动市场均衡

3.5失业

3.6失业与产出的关系:奥肯定律

小结

主要图表

重要公式

复习题

计算题

分析题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附录3A奥肯定律的增长率形式

第4章消费、储蓄与投资

4.1消费与储蓄

4.2投资

4.3产品市场均衡

小结

主要图表

重要公式

复习题

计算题

分析题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附录4A消费和储蓄的规范

模型

第5章开放经济体的储蓄和投资

5.1国际收支账户

5.2开放经济体的产品市场均衡

5.3小开放经济体中的投资

5.4大开放经济体中的投资

5.5财政政策与经常账户

小结

主要图表

重要公式

复习题

计算题

分析题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第6章长期经济增长

6.1经济增长的源泉

6.2增长动态化:索洛模型

6.3政府用于提高长期生活

水平的政策

小结

重要公式

复习题

计算题

分析题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第7章资产市场、货币和价格

7.1什么是货币

7.2投资组合配置与资产需求

7.3货币需求

7.4资产市场均衡

7.5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小结

重要公式

复习题

计算题

分析题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第三部分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

第8章经济周期

8.1经济周期的含义

8.2美国经济周期:历史记录

8.3经济周期事实

8.4对经济周期的简要分析

小结

复习题

分析题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第9章IS—LM/AD—AS模型:宏观经济分析的—般框架

9.1FE线:劳动市场均衡

9.2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

9.3L-M曲线:资产市场均衡

9.4完整IS一LM模型中的一般均衡

9.5价格调整和一般均衡的实现

9.6总需求与总供给

小结

主要图表

复习题

计算题

分析题

附录9AIS一LM/AD一AS模型计算题的详细求解

附录9BIS一LM模型和AD—AS模型的代数形式

第10章古典主义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市场出清宏观经济模型

10.1古典模型中的经济周期

10.2古典模型中的货币

10.3错觉理论与货币非中性

小结

主要图表

重要公式

复习题

计算题

分析题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附录10A引入错觉的古典AD—AS模型计算题的详细求解

附录10B引入错觉的古典AD—AS模型的代数形式

第11章凯恩斯主义:以工资和价格刚性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

11.1实际工资刚性

11.2价格粘性

11.3凯恩斯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1.4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宏观经济稳定

小结

复习题

计算题

分析题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附录11A劳动合同和名义工资刚性

附录11B凯恩斯模型中乘数计算题的详细求解

附录11C凯恩斯模型中的乘数

第四部分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与制度

第12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2.1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取舍关系

12.2失业问题

12.3通货膨胀问题

小结

重要公式

复习题

计算题

分析题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第13章汇率、经济周期与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

13.1汇率

13.2汇率的决定:供求分析

13.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模型

13.4弹性汇率制下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13.5固定汇率

小结

重要公式

复习题

计算题

分析题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附录13A开放经济IS-LM模型计算题的详细求解

附录13B开放经济IS-LM模型的代数形式

第14章货币政策以及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14.1货币供给决策的原则

14.2美国的货币控制

14.3货币政策操作中的规则与

相机抉择

小结

重要公式

复习题

计算题

分析题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第15章政府支出及其融资

15.1政府预算:相关事实和数字

15.2政府支出、税收和宏观经济

15.3政府赤字和债务

15.4赤字与通货膨胀

小结

重要公式

复习题

计算题

分析题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附录15A债务GDP比率

附录A有用的分析工具

附录B术语表

……

宏观经济分析

相关推荐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均衡分析法、总量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1、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大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支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宏观经济学把整个市场分为三块: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金融市场是所有的金融资产、政府债券及其他有价证券和资产交易的场所,我们着重分析货币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简称产品市场,它是所有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交易的场所,要素市场则是企业和家庭之间进行生产要素交易的场所。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并不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是很小的、很“窄”的。只是经济学宏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能说明许多问题,而只能说明经济生活中特定的一类或一组问题,更严格地说,它只是对复杂的、立体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从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角度进行研究和解析。
2023-09-03 20:16:401

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拓展资料: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研究一国经济总量、总需求与总供给、国民收入总量及构成、货币与财政、人口与就业、要素与禀赋、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预期与经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宏观经济学自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属于西方经济学范式,由于把宏观经济领域与微观经济领域割裂开来研究,与科学的一般经济学的关系既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所以无法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规律。只能对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进行现象学意义上的描述。从科学学的角度而言,由于不能研究一般经济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经济规律,宏观经济学不能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2023-09-03 20:17:011

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分析

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分析: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尽管经济受疫情散点多发、高温限电政策以及海外需求持续收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国内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助力经济基本面持续修复,第三季度经济增速稳步回暖。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经济恢复尚不均衡,疫情扰动或将持续。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仍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推动经济加快恢复,未来稳经济措施仍需发力助力第四季度经济延续回升趋势。从供给端看,随着极端高温天气消退、部分地区疫情或高温限电对工业生产影响减弱及部分行业需求回暖,叠加同期低基数影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加快回升,另外在政策引领基建投资增加背景下,政策性开发金融工具等政策的落实推动9月经济边际改善,叠加部分行业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提振工业生产增速。2022年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从环比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84%。从需求端看,在各地密集出台若干措施促进汽车消费的背景下,9月汽车消费增速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支撑了消费增长,但低基数效应消退叠加疫情反复导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不及市场预期,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较上期回落2.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加快增长叠加基建投资持续发力是投资稳中向好的主要原因,而房地产开发投资进一步走弱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投资增速。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9%,较上期回升0.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1%,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1%。海外整体需求逐渐收紧、国内疫情散发、极端天气影响叠加去年同期出口基数处于相对高位,使本期出口增速延续下跌趋势,同比增长5.7%,较上期下降1.4个百分点。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增强,同时全球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欧美发达国家加快推进加息缩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大幅回落,大大削弱价格因素对进口增速的支撑,同比增长0.3%,与上期持平。
2023-09-03 20:17:321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大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2023-09-03 20:17:581

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

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如下:1、宏观是指在宏观层面上分析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重点研究一国经济概况,经济结构变化和经济政策的影响等经济变量的变化。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整体上的状况,例如,经济运行的整体状况、经济增长的总体速度以及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等。2、中观经济学提出了研究一定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新概念,它被称为“行业经济学”,它把新的经济体系的形成,产业结构的优化,民间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变革和政府参与等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行业结构及其调节政策、市场机制及其变革政策等影响一国行业发展的多种要素。3、微观经济学研究和分析经济组织和经济活动的起步阶段,重点研究经济主体的行为,如公司、家庭以及政府实体的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微观经济学认为经济变量和对策最终是由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产生的,因此重点关注经济主体做出决策的过程问题,以及如何控制经济主体的行为以改善经济绩效的问题。维度的介绍:一种“属性、范围、系数、承受能力”意思的包涵。在不同的对象指代不同的意思。维度的科学定义指的是自由度,简单的理解就是在描述一个对象时,需要用多少个相互独立的参数描述清楚,就可以说有多少个维度。比如你想要知道二维平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就可以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通过这个点在x轴和y轴上对应的位置,就可以知道这个点在二维平面上的位置。同理在三维空间中也是一样,要知道三维空间中任意一点的位置,需要xyz三个参数来描述,才能确定这个点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2023-09-03 20:18:121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不一样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2023-09-03 20:18:391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有何不同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的点不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国民经济的总量问题,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这两者是经济运行的两个不同层次,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2、在现实中,宏观经济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GDP这类的问题,微观经济就是我们楼下的粉店老板今天卖了多少碗粉。可能还是有点不明所以,但是我们只要记住,宏观是整体,微观是个体就好。3、我们的社会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宏观与微观之间,生产、流通、分配、交换的各个环节之间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就像是我们家一个电视机坏了,那么可能是显像管的问题,它影响到了整体运行,但是我们研究下电视机,解决显像管的问题,那么整个电视机又可以运作了。4、因此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不同点的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区分整体与个体这一概念。当前世界个人财产、家庭存款和企业利润的增加,已经不再单纯地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必然要依赖于整体经济状况,就像是站在风口上。
2023-09-03 20:19:131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区别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区别有:基本含义不同、中心理论不同、基本假设不同、基本内容不同、研究对象不同。1、基本含义不同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2、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在市场经济中,居民户和厂商的行为要受到价格的支配,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由价格决定,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价格的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实现了最优化。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把国民收入作为最基本的总量,以国民收人的决定中心来研究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3、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条件有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基本内容基于两个假设: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4、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也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5、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单位指组成经济的最基本的单位:居民户(消费者)与厂商(生产者)。宏观经济学不研究经济中的个体单位,而研究由个体单位构成的整体。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体上分析经济问题。
2023-09-03 20:19:291

如何用微观的语言解释宏观?

过程见图片:PV=m/M*R*T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这是最基本的方程。绝热过程的方程推导,推荐给你。
2023-09-03 20:20:193

经济环境包括哪些因素

经济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两个方面。1.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是指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外部经济环境的联系。(1)经济增长率:主要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增长趋势和潜力。(2)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的总量,也是评估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3)通货膨胀率:反映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也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2.微观经济环境微观经济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市场、产业及与其相关的各种因素。(1)行业竞争格局:不同行业竞争格局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2)政策法规环境:政策变化可以影响企业的投资、开展业务等方面。(3)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将直接对企业的产品定位、开发和销售策略产生影响。(4)技术创新:追求技术创新可以让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3.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因素,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法规及国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结构变化和文化习俗等,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和自然灾害等,这些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在现代复杂的市场经济中,公司必须关注并适应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市场和消费者的趋势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公司将难以存活和持续发展。同时,公司应该注重内部管理,完善企业制度,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总之,经济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宏观和微观方面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产生影响。企业应该密切关注经济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其战略规划,以求稳健发展。
2023-09-03 20:20:411

cpi是什么意思啊宏观经济学

cpi的意思是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通过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也是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CPI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出台与力度,如央行是否调息、是否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同时,CPI的高低也间接影响资本市场(如股票市场、期货市场、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变化。主要影响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
2023-09-03 20:21:111

下列关于宏观经济的分析,正确的有(  )。

【答案】:A,B,C由于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应着数额庞大的存款总量,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货币供应量更大幅度地减少,期货市场价格便趋于下跌。
2023-09-03 20:21:401

宏观经济治理的核心是

1、宏观经济治理的核心是处理好经济总量平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2023-09-03 20:21:551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国地所有实权吗

请问你想问的是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国怎样行使实权吗?1、提供政策建议:通过对我国和世界经济的研究,宏观院可以为国家决策层提供有关经济政策和战略的建议。2、参与政策制定:宏观院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五年计划等。3、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宏观院定期发布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对国家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和预警,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4、提供决策支持:在国家面临重大经济决策时,宏观院可以提供专业的决策支持。
2023-09-03 20:22:021

中级经济师考点

中级经济师考试是评估经济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资格认证考试,中级经济师考试的考点如下:1、宏观经济学:涉及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模型、国民收入和产出、通货膨胀与失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内容。2、微观经济学:包括供求关系、市场机制、价格理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3、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行业的市场结构、竞争战略、产业政策和发展趋势等内容,包括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等。4、财政金融学:涉及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等方面的知识,包括财政收支平衡、税收、预算、货币供给与需求、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等。5、国际经济学: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等内容。6、经济法规:涉及经济活动中的法律法规,包括劳动法、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参加中级经济师考试考前准备工作:1、熟悉考试大纲:仔细阅读并理解考试大纲,了解考试内容和重点。这有助于你明确备考的方向和重点。2、获取教材和参考书:根据考试大纲选择适合的教材和参考书,阅读、学习和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可以参考官方推荐的教材或辅导资料。3、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进度,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将考试内容分成适当的模块,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和练习。4、做题练习:通过做题练习来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并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可以使用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和在线练习等资源来进行练习。同时,注意分析错题和弱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023-09-03 20:22:251

抖音云裂痕宏观值得购买吗

值得。根据查询知乎网显示。1、云裂痕宏观课程是由网易云课堂提供的不仅有购买课程还有免费在线课程,在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师资好。该课程由云裂痕老师主讲,涵盖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实证分析、经济政策等内容。
2023-09-03 20:23:211

宏观经济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宏观经济解释

1、国家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总指标、投资指标、消费指标、金融指标、财政指标五大方面。 2、宏观经济 指总量经济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
2023-09-03 20:23:311

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一、熟悉指标与搜集资料   经济运行与发展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其变化与结果都不能为人们所直接接触到,而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指标反映出来的。各种经济指标在经济运行中互为条件,彼此关联,互相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着。如果国民经济运转出现异常,那么,一定会有一些指标率先反映出来。正是由于经济变量间存在的这种内在联系,才使我们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成为可能。因此,宏观分析的首要步骤就是熟悉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各项指标。如果要分析国民经济形势,那么首先就必须对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各项主要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物价总指数、工农业总产值等等有充分的了解;如果要分析货币形势与货币政策就需要熟悉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贷款、居民储蓄存款等等金融指标。   (1)指标的分类   由于宏观经济现象的错综复杂与类型多样,因而反映这些现象的指标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外是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类。   ①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指在统计资料汇总后得到的总和指标,从指标的数字来看表现为绝对数。它反映了某种宏观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规模和水平。总量指标按其所说明的总体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说明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的标志总量与表明总体单位总数的单位总数。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利润总额等都属于标志总量,而企业总数、机构总数、职工总数等则属于单位总数。   总量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情和国力,反映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基本指标。同时,总量指标还是计算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基础,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总量指标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计算结果。因此,总量指标是进行宏观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   正确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必须明确各项总量指标的涵义、范围,分清它与有关指标的界限。例如,在考察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时,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涵义与范围才能正确运用这些指标来进行分析。   其次,不同种类的实物总量指标的数值不能加总,只有同类现象才能计算实物总量。石油产量与电视机产量显然不能加总,而同为农作物的小麦产量与棉花产量也不可混为一谈。   最后,同类现象的总量指标的数值其计量单位必须一致才能加总,否则必须先换算成统一的计量单位。   ②相对指标。相对指标是社会经济现象中两个有关指标之比,它表明了各种经济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一般有百分数、千分数、系数、倍数等,其中,百分数是最常用的一种。   相对指标的优点在于它把反映分子分母两个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数值进行了抽象,因而便于在现象间进行对比分析。   相对指标能将社会经济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作出明确的说明。例如,通过将工业总产值与工农业总产值进行对比,或将报告期某种主要产品产量与基期该产品产量进行对比等,可以表明经济现象的结构、发展速度和相对强度,为深入分析提供了依据。另外,相对指标还能将现象的绝对数的差异抽象化,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可以进行对比。   相对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它是实际完成数与计划完成数之比,主要用于反映计划完成情况。   第二,结构相对指标。它是总体中不同性质的各部分有关数值与总体数值之比,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例如外贸出口额与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就反映了出口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另外,通过考察不同时期结构相对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比较相对指标。它是指同一时期某一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对比,表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各国、各地或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差异程度。比如甲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乙国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就反映了甲乙两国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   第四,动态相对指标。它是某一现象的报告期数值与同一现象基期数值之比,反映了事物的发展速度或增长速度。例如我国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4,918亿元,1993年为34,477亿元,1994年为1993年的111.6%,即增长11.6%(按可比价格)。
2023-09-03 20:23:411

宏观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工具有哪些

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 王见定 【摘要】 首次引进“自然资源指数”概念,以此指数为依据,将国民经济各行业有序地排列起来,排列的结果揭示了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为政府的各种预测、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可行工具。(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联合国在1990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作过分类,苏联、美国、中国也作过类似分类。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分类大致相同。 经过多年的仔细考查,我们发现,行业的分类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着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这种东西就是自然资源。为了应用方便,我们引进“自然资源指数”,记为N(A),0<1.其中A是行业名称,N是英文自然资源的首字母,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强,N(A)越接近“1”;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弱,N(A)越接近“0”。 跟据这种原则,我们把国民经济的各行业粗略地进行量化如下: 1-0.9:粮食作物种植业,蔬菜瓜类种植业,果树种植业,特种作物种植业,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天然林场经 营管理、牲畜饲养、水产养殖、水产捕捞业 0.9-0.8:金属矿业、非金属矿业、木材采运业 0.8-0.7:电力、煤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 0.7-0.6:食品、饮料、烟草、纺织、缝纫、皮革、木材加工、家具、造纸、化学工业、治金工业 0.6-0.5: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机械、电气、电子、仪器仪表、交通运输设备 0.5-0.4:建筑业.地质堪探 0.4-0.3:商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 0.3-0.2:住宅、公用、服务 0.2-0.1: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 0.1-0: 金融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以上分类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在某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注释: 关于自然资源指数计算的说明 自然资源的投入 计算公式:N(A)= ——————(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 总投入 (1)自然资源是指土地、森林、矿产、能源等被人类利用进行生产从而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的天然物质的统称。 (2)由于一些行业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各种种植、养植业、故计算比较简便。对于大多数行业都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烟草、造纸、治金工业,当然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就更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这时分母的总投入很容易计算,但分子自然资源投入的计算则要从本行业的物质投入中逐次减去人力资源的投入。 (3)为了扣除物价变动因素,一般价格固定在某一年份,并采取平均价格。 参考文献{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15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8}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第157—159页。{9}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1998.
2023-09-03 20:24:131

求助:用宏观经济学理论来分析现在的某个宏观经济问题

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王见定 李颖伯 {摘要}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变量是以标量的形式出现的。本文提出: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一个缸的发动机、一个底盘、一个车身构成一辆轿车;一个显像管、一个复杂的线路和一个壳体构成一个精美的电视机;一个美容师半个小时的劳务加上对各种美容美发器械及化妆品的使用,产生了一个时髦的发型;一位外科大夫4个小时的手术以及四个同事的合作、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个心脏手术....这些都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吨和1吨盘钢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经济变量,我们定义为经济矢量。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了一个5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看成两种经济矢量的合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构件的用途决定的,而且这种比例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现在有5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也只能构成5吨的混凝土构件,多生产的1吨混凝土在这一组合中是无用的。这就是经济矢量的合成法则。这个法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矢量之间是不同的。这种经经济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个经济矢量中进行。例如一个发动机、二个车身、二个底盘也只能构成一辆轿车,其中的一个车身、一个底盘是多余的。以上例子已说明了经济矢量概念是客观的,也说明经济矢量是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法则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取决于合成商品和劳务的质量要求,也取决于届时的生产水平。 通常,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见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也可看成是一种经济矢量合成的实例,有效的含义就在于不进行多余的生产。当然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是有效的,还取决于价格和周围的环境。例如:一辆奔驰轿车,就它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设施都是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万美元的价格,相对一般市民来说,就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环境而言,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西欧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而在那些经济正处在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地区,它就不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它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不同程度的无效开发和无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 近2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实质而言,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某些地区、某企业、某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认为,当这种有效配置的覆盖面达到50%的时候,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全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好转,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就一个地区而言,整个经济活动达到80%的有效将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发达国家美国也至少有20%的无效生产,它需要通过调整,甚至破产来达到有效。 参考文献{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51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8}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墨西哥,1998.{9}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前沿科学,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2023-09-03 20:24:411

如何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2016年中国股市走势

很明显,2015年的经济走势是下行的,对于2016年,我的判断是将会是探底的一年,但在2016年内能不能真探到这个底不好说,如果探到底了,后面几年就是逐步复苏了,如果还探不到,那真有点不敢想象。先声明,我下面用的都是官方发布的数据,不是外媒或研究机构的数据,因为这样数据口径容易统一,比较好说明问题,如果一会拿汇丰数据一会拿路透社数据,数据之间根本没法做比较,而且光凭官方自己发布的数据就可以表现出现在的经济形势有多差了,如果你觉得官方数据是美化过的,那么你把情形再想糟些就可以了。先回顾一下2015年整体经济形势:这几天,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个报告,报告里先把2015年的经济情况总结了一下,里面有些用词耐人寻味:报告中对于2015年经济的总体评价是2015年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后面又具体说了2015年经济运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我简单总结下:有利因素:1、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势头强劲3、消费增长稳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4、一些产业基础好、结构多元化、调整步伐快、开放程度高的地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不利因素:1、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持续回落2、加工贸易出口和传统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明显下降3、一些产业结构落后单一、产能过剩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经济下行速度较快,特别是东北三省、山西等情况极不乐观4、量大面广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依然普遍面临生存难、转型难的困境报告里的这些话,大家可以细细品读,想想文字背后的意思和代表的实际经济情况,比如总体特征里的“稳”、“缓”、“进”、“忧”这四个字到底哪个是实际主角?比如,第三产业比重增大和消费逐渐成为主引擎是因为确实增强了还是因为制造业和出口下降的太快了?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的地区和经济下行速度较快的地区到底哪个大?各位必须要有2016年经济比2015年还差的心理准备,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是我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切身体会,接触的金融和实体经济从业人士都感到明年经济能探到底就算不错,根本不敢奢望明年就好转,第二,在看看官方报告怎么说,央行前些日子发布了《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里面对今明两年GDP的预测是,“2015年全年实际GDP增速预计为6.9%,2016年全年实际GDP增速预计为6.8%”,2016年比2015年还低0.1%,别小瞧差的这0.1%,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就是速度问题,实际形势会有多严峻可想而知。今年的状况,首先官方经济数据显示的就是一片低迷,程度超出预期,最差的就是外贸,进出口连续数月出现负增长,今年的增长目标在几个月之前就可以判定肯定达不到了,甚至在7月股灾那几天,统计局的外贸数据都是分开放出的,先放的是感官上不那么糟糕的指标。从微观角度讲,实体经济今年倒闭潮、跑路潮比去年还严重,贸易和制造型企业都有大量倒闭,而且有中小企业风险向大型企业蔓延的趋势。2016年为什么还要糟呢?首先,外部环境就比较差而且不确定性高第一、IMF今年四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率,从年初的3.8%下调到目前的3.1%,这是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最低的增速。第二、全球贸易增长连续三年低于全球经济增长,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率多年来第一次低于全球发达国家的贸易增长率: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率2015年为1.4%,发达国家贸易增长率3.05%。第三、美国已经开始加息,将导致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对于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也是负面影响。全球经济除了美国呈现出复苏外,欧洲、日本全在泥潭里,新兴市场国家更危险,比如金砖四国里的巴西和俄罗斯甚至有可能出现政治危机,中国在这俩国家都有不少投资,弄不好就是坑,钱又都打水漂。其次,国内经济自身困难重重,像钢铁、汽车、有色这些行业都不是一年两年能好起来的,关键是产能严重过剩,而需求正走在下滑的拐点,比如今年我国钢材消费量20年来首次下降,而且预测以后会越来越低,像武钢刚刚要裁员一万人,甚至黄奇帆都提出了要国家规定房地产建筑用钢增加一倍的想法来挽救过剩产能。而所谓的新兴产业,也在由热转冷,比如互联网行业融资今年就是拐点,上半年还是投资人追着创业者给钱,下半年反过来就都不投了。官方对于明年国内的经济形势也认为难言乐观,发改委报告中认为“三驾马车”的表现将更加糟糕。首先看第一驾马车:投资,报告认为,明年投资增速将下降至9%左右。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下降1.5个百分点,约拉低投资增速0.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可能降至零增长,原因包括国内贷款、外资、自筹资金等资金源连续多月负增长,资金来源结构难以支撑房地产投资增长,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负增长,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仍未全面恢复;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明年增速可能回落2%。这一方面是资金来源受到了限制,一方面则因为新预算法和地方司法、纪委体系改革强化了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制衡约束,短期内抑制地方投融资扩张。再看第二驾马车:消费,受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减速、受失业显性化、热点消费(汽车)减速等因素的影响,2016年国内消费可能进入个位数增长。这无疑将削弱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至于第三驾马车:出口,预计2016年发达经济体微弱复苏、新兴市场增速有所回升,使得出口可能略高于今年。但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的出口比2014年是超预期下滑的。从官方报告都可以看出来,目前国内经济形势应当说是非常严峻的,由于信息不对称,有些问题的严重性可能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计。Winteriscoming……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提前安排应对之策。
2023-09-03 20:24:511

求一篇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生活中的某种经济现象的论文

以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税收政策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 按:本文仅以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 Third Edition, N. Gregory Mankiw)中有关税收归属(Tax Incidence)和弹性系数(Elasticity)的最基本原理来为大家分析当前中国税收(广义税收)政策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主要分析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商品房政策的影响。 弹性系数(Elasticity):它是指商品的供应量或需求量根据其决定因素(首变因素)的改变而作出反应的程度。其数学计算公式为: 弹性系数 = 商品数量的变化百分率 / 决定因素(首变因素)的变化百分率 一般情况下,商品数量可分为商品供应数量和商品需求数量,而决定因素(首变因素)可以是商品价格等因素。我们都知道,商品的供应数量和商品的需求数量都是与商品价格相关的。价格升高,供应数量就相对变大,因为供应者觉得有更大的利润可图,所以加大生产量,但需求数量会越小,因为需求者觉得难以负担;价格降低,供应数量会相对减少,因为供应者认为利润比较低,减小生产规模,但需求数量会增加,因为需求者认为划算。那么供应和需求就是必须以价格为核心内容,找准一个价格平衡点,使得在这个价格点上,供应数量和需求数量相等,这样某种特定商品,其社会所生产量正好等于社会消耗量,就达到了供需平衡。这也就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最经典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中提出的“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起的作用。那么根据以上这个公式,我们又引申出来两个概念: 1、供应价格弹性系数 = 商品供应数量变化百分率 / 价格变化百分率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 商品需求数量变化百分率 / 价格变化百分率 如果,某种商品的供应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也就是说供应数量的变化百分率大与价格变化百分率,那么说明这种商品的供应数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小额的价格变化会导致大额的供应数量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把这种商品的叫做弹性供应。如果小于1,也就是说供应数量的变化百分率小于价格变化百分率,那么说明这种商品的供应数量对价格变化不敏感,即使比较大额的价格变化也只能导致小额的数量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把这种商品叫做非弹性供应。 同理,我们可以根据商品的需求数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则需求数量变化对价格变化敏感,则为弹性需求。如果小于1,则需求数量变化对价格变化不敏感,则为非弹性需求。 那么,哪些商品是弹性供应或非弹性供应呢?哪些商品是弹性需求或非弹性需求呢? 一般而言,奢侈品是非弹性供应并且弹性需求的。因为奢侈品(如2万美圆的天价手机、钻石戒指、劳斯来斯的汽车等)利润比较高,而且奢侈品的供应商不容易转型,所以奢侈品的供应数量对价格的变化相对不敏感,大额的价格变化也只能引起小额的供应数量变化,即供应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但奢侈品对需求者而言,不是生活必需的,是可有可无的,并且很容易找到替代品。比如当劳斯来斯的汽车猛涨价的时候,其消费者很可能就不买劳斯来斯,转而去买奔驰或宝马。钻石戒指猛涨价了,可能消费者就转而去买红宝石的戒指了。故奢侈品的需求数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小额的价格变化可能引起需求数量上大额的变化,即弹性系数大于1。 而生活必须品与奢侈品相反,是弹性供应并且非弹性需求的。因为生活必须品(大米、衣服、房子等)是人人都需要的(供应者和需求者都需要)。如果生活必须品的有价格上的变化,供应数量会有更大的变化,比如农民是大米的供应者,如果大米的价格跌了,那么农民会认为卖掉自己辛苦种出来的大米不划算,再加上大米对他自己也是必须的,那么他很可能把大米全部留在自己家里供自己吃,这样供应量就急剧减少了;而如果大米涨价,农民认为赚的钱多,那么很可能他连自己的口粮也要卖掉一部分。这样来说,生活必须品的供应数量对价格的变化相对敏感,小额的价格变化可能引起供应数量上大额的变化,即供应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但生活必需品确是非弹性需求的,因为人人都要吃饭、穿衣、住房,没有这些人就会饿死冻死,所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数量对价格的变化相对不敏感,大额的价格变化也只能引起小额的需求数量变化,即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 弄清了弹性系数(供应价格弹性系数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以及那些商品是弹性供应而非弹性需求,哪些商品是非弹性供应而弹性需求之后,我们再回顾一下税收归属(Tax Incidence)的基本原理。 曼昆认为,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就是,政府行为能够改变市场收益。税收显然是一种政府行为。在本文中,我指的税收都是广义的税收(把社会保险费、商品房的登记费、过户费、贷款利息等都算进税收范畴)。那么税收最终是由谁来负担呢? 我们举一个卖冰淇淋的例子。现假设有这样一个市场环境,由若干个冰淇淋的供应者和冰淇淋的消费者组成。如果冰淇淋价格是10元一个的时候,供应者愿意生产的冰淇淋是1000个,需求者愿意购买的冰淇淋也是1000个,这样就达到了供需平衡。但是突然政府出台了一个政策,要在每个冰淇淋上征收1元的生产税,由供应者完税。那么供应者为了保证相同的利润,不得不把冰淇淋的价格由原来的10元抬高到11元(其中1元是完税的,实际销售额还是10元一个,保证了与原来相同的利润。)这样在相同的利润刺激下,供应者愿意生产的冰淇淋是1000个,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但需求者却因此而为每个冰淇淋多支付1元,所以需求数量会减少,由原来的1000个需求数量降低为800个了。这样供需就失去了平衡,生产出来1000个冰淇淋只卖出去800个,冰淇淋剩余了。显然,供应者和需求者双方都受了损失。供应者因为产品剩余而受损失,需求者因为产品涨价而受损失。 为了避免损失,供应者和需求者都会想办法。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使供需重新达到平衡。于是供应者将冰淇淋的价格又由11元降低到10.5元(注意,根据政府的税法,其中1元要完税,供应者的实际销售额是9.5元一个,利润与原来10元一个相比较降低了0.5元),那么在利润降低的情况下,供应者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只愿意生产出来900个冰淇淋了。而对需求者而言,10.5元的价格,比最开始的10元(在这个价格点上,需求量是1000个)要多一点,但毕竟比11元(在这个价格点上,需求量是800个)要少一点,相对于最初的10元一个的价格,需求者要多付出0.5元,我们就假设在10.5元的价格点上,需求量也是900个吧。这样供应量与需求量相等,冰淇淋又重新达到了供需平衡。 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当供需再次在10.5元这个价格点上达到平衡的时候,供应者和需求者还是双方都受到了损失,只不过这种损失要比11元价格点上的损失小一些。在10.5元价格点上,供应者的利润比原来降低了0.5元,而需求者的负担比原来又多出0.5元。那么双方的损失之合,即1元,就被政府以税收的名义征用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虽然政府是面向供应者征收的生产税,但经过市场调节,最终税收归属却同时落在供应者和需求者头上。 如果政府征收的不是生产税,而是消费税,情况会如何呢?再来看看吧: 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可以再举例,还是当冰淇淋价格是10元一个的时候,供应者愿意生产的冰淇淋是1000个,需求者愿意购买的冰淇淋也是1000个,达到供需平衡。这时政府出政策了,要在每个冰淇淋上征收1元的消费税,由需求者完税。那么对需求者而言,10元买一个冰淇淋,还要再完税1元,相当于冰淇淋的实际价格涨成了11元。11元的价格点上,供应量不变(因为供应者卖出的实际价格还是10元,利润不变),但需求量降低到了800个,供需不平衡,供应者和需求者双方都受了损失。供应者因为产品剩余而受损失,需求者因为产品“涨价”(实际上是多负担1元的消费税)而受损失。 于是供应者不得不被迫将价格由10元降低为9.5元。在利润降低的情况下,供应者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只愿意生产出来900个冰淇淋了。而需求者除了每个冰淇淋要负担9.5元之外,还要多负担1元的消费税,所以实际消费价格为10.5元,相对于最初的10元一个的价格,需求者要多付出0.5元,,需求量由1000个变为900个。这样供需又平衡了 来看看吧:同样的市场环境下,第一次政府征收1元的生产税,是由供应者负担,结果最后造成供应者和需求者各负担了0.5元。第二次政府不征收生产税了,征收1元的消费税,是由需求者负担,结果最后还是造成供应者和需求者各负担0.5元。这就是税收的真正归属问题,即不论政府是向供方还是向需方征税,最终税收必定会由双方承担,谁也讨不了好!(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前段时间有人在天涯经济论坛上发的帖子《谁在为增值税买单》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你可以用公式推导出来增值税最终是由消费者承担的,但根据本贴所论述,实际上还是生产、流通、消费三方共同承担了,只不过承担的比例不一样而已。) 那么我已经用了那么长的篇幅,帮助大家复习了一下弹性系数和税收归属的基本定义和原理,下面我们可以就具体问题展开论述了。 第一、有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问题(我们把这些看成广义的税收): 目前国家社会保险是强制性的,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就必须办理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仅城镇户口)、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仅城镇户口)和生育保险(男女都交)五种。全国各地的缴费比例不一样,一般而言,劳动者个人缴费比例是其工资的11%左右,用人单位的缴费比例为该劳动者工资的30%左右(有地区差异)。一般的老百姓可能就认为,国家的政策这是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因为单位缴费是个人缴费的3倍左右。同样,住房公积金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负担,但最终都存如劳动者的帐户。所以又有人认为住房公积金也是国家政策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个人占了单位的便宜。但根据我们已经论证过的,税收不论是向用人单位征集的还是向劳动者征集的,最终都会由双方承担。在自由市场中,哪一方也占不到便宜。而且根据我下文的论述,你会发现,问题简直会更加糟糕。因为实际上是用人单位占了便宜,而劳动者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 把劳动关系看成一个商品市场,我们有两条思路来进行分析。 第一个思路是在这个商品市场中,认为劳动者是供应者,用人单位是需求者,那么很显然,商品就是劳动力(即劳动者提供的智力、体力方面的劳动),货币就是单位提供的工资加福利。劳动力这种商品,对用人单位而言,其实不是必需品,而是具有奢侈品的性质。奢侈品有哪些性质?我们再回顾一下,奢侈品的供应者不容易转型,在本例中就表现为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力的质量在短期内不容易发生改变,比如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短期内可能只能提供法律方面的劳动,你让他提供IT方面的劳动,他得经过长期转型(培训或上研究生)才行,而一般的工人,只能提供力气活的,你让他成为技术蓝领,他也要经过长期培训。奢侈品还有对需求者而言还有一个性质就是可有可无,并且有替代品,我们看看劳动力对用人单位是不是可有可无的呢?如果雇工人成本(工资、保险、公积金等)太高,工厂完全可以不雇佣工人,它可以买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只请几个高技术的管理人员。反之,如果雇工人成本低,低于全自动化的生产线,那么工厂也许就会实施密集型劳动力的发展路子。这也正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最主要原因。 那么在这个思路中,商品市场上的商品——劳动力,是奢侈品,也就符合我们讨论过的奢侈品的性质,是非弹性供应并且弹性需求的。当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保险、公积金等)有一定变化的时候,其供应量变化不大,但其需求量变化会比较大。所以国家政策是强制用人单位给劳动者买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这相当于国家强制提高劳动力的价格,这样在市场上,求职的劳动者数量不会有太大变化,但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相对大幅度地减少。劳动力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于是乎就通过社会平均工资大额降低的方式来降低劳动力价格(工资只是劳动力价格的一部分,因为劳动力价格还包括广义的税收,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等)。社会平均工资降低的情况下,劳动力价格也相应降低,劳动力供应数量不会有大的变化,但用人单位读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大幅度增加,于是就形成当今这种“人人有口饭吃,但工资都不高”的局面。更有甚者,工资过低、劳动力需求过大的情况下,形成民工荒的局面。 所以从第一个思路分析来看,广义的税收(社会保险、公积金)是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负担的,而且劳动者负担的份额更多!劳动者丝毫没占到用人单位的便宜,用人单位也丝毫没为劳动者多付出工资外的福利,反而承担了美名! 我们也可以用第二种思路来分析劳动力市场,得出的结论也是一样的。也可以认为这个市场中,用人单位是供应者,劳动者是需求者,商品是工资和福利,货币是劳动力。很显然,从这个角度而言,商品就成了生活必须品。生活必须品的性质是我们讨论过,是弹性供应并且非弹性需求的。同样得出劳动者负担广义税收份额更多的结论!(具体分析不再赘述了,原理和方法与第一种思路都是一样的。) 所以,在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问题时,我们以劳动力市场来做分析,通过两种不同的思路(其实是以两种相反方向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得出的结论都是:不论向谁征收,都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了社会保险和公积金,而且劳动者承担得更多! 二、商品房政策(商品房的登记费、过户费、贷款利息等) 同样,商品房市场上,如果把商品房看成商品,把人民币看成货币,那么对供应者(政府、开发商、炒房者)和需求者(普通老百姓)而言,房子是生活必须品,弹性供应并且非弹性需求的。那么针对房子的一切广义税收,大部分是由需求者(普通老百姓)承担。如果用另一种思路,把人民币看成商品,把房子看成货币,那么普通老百姓就成了供应者,政府、开发商和炒房者就成了需求者。这时的商品——人民币符合奢侈品的特征,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因此,中央银行两次提高住房贷款利息,各地政府出台政策对炒房者征收高额的过户费等措施,表面上看好象是限制房价,实际上经过我们的分析,最终而言还是普通老百姓承担了大头! 通过以上两个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商品房市场的分析),我们都得出老百姓承担税收大头的结论。这个结论可以推导出一条普遍的原理:供应者和需求者共同承担了政府税收,但非弹性的一方承担得更多!这从原理上也很好解释清楚,因为非弹性的一方就意味着数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敏感,所以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而弹性的一方意味着数量对价格变化敏感,是处于强势地位的。因此非弹性的弱势地位者吃亏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从这些经济学原理里边,大家也看清楚了,不论国家政策表面上是如何偏向普通老百姓,其实质上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甚至我们可以更大胆地下结论,与普通劳动者无关的企业所得税等企业应负担的税收,本来是企业的成本,实际上最终是由企业和劳动者共同承担的,而且由于劳动者的非弹性特点,大部分都落在了劳动者的头上。 顺便再说说我在文中一笔带过的增值税问题。根据我们的结论,表面上增值税是由消费者承担了,但实际上还是生产、流通、消费者三方承担的。把生产房与流通方的供需看成一个市场,再把流通方与消费者的供需看成另一个市场,就能分析出三方承担的结论了。所以大家也不要那么愤怒,认为增值税完全是由我们普通老百姓承担;但大家也更不要有什么欣慰,因为对非弹性特点的消费者而言,承担的是增值税的大头。 把我上一段话中的“增值税”三个字换成任何一种国内的税收、福利、保险、社会公共利益等,这句话都可以成立,哪怕是表面上与老百姓完全无关的
2023-09-03 20:25:211

把这文章近行宏观分析 微光分析 总结可以这么做

现代经济中利率是联系金融领域与实际经济活动的纽带,是货币传递过程中的枢纽,因而历来被各国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工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利率逐渐成为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参数,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率政策也日益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发展的10年中我国利率基于不同时期宏观经济背景进行了特点鲜明的两轮利率大调整。1996-2002年,通过连续八次降息,以及随后新的加息通道的形成,其背后的宏观经济背景和政策含义值得研究。以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代表,两轮波动如图1所示:    一、1996年至2002年八次利率下调及其宏观经济背景分析    从1996年5月1日至2002年2月21日,人民币利率连续8次下调,平均约每8个月即下调一次,幅度之大,史无前例。通过连续降息,利率水平从高位一直调至低位,达到建国五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一年期存款从年息10.98%降至1.98%,降幅达82%;一年期贷款从12.24%降至5.31%,降幅为57%。存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5.98个百分比,贷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6.92个百分点。且总体来看,期限越长降幅越大。五年期存款比一年期存款降低多2.07个百分比,贷款多2.43个百分比。这八次降息幅度大、密度高,分析其背后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及政策含义,进行逐次观察。    (一)1996年两次降息:反通货膨胀的尾声  1993年,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通货膨胀,成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一动向,中央银行1993年5月和7月连续两次调高利率,并且决定从7月开始再次开办保值储蓄业务,以保护广大储户的利益。为了进一步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市场和经济,1995年1月和7月又两次调高了存款利率。经过三年的努力,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金融运行基本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就总体宏观经济状况来看良好,但微观层面上却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一年的宏观调控依然定位在反通货膨胀和实现“软着陆”上。然而,此时历时三年的适度从紧的大环境使我国经济出现新变化,物价涨幅已经出现大幅回落,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减缓,银行存款增量出现了大于贷款增量的现象,这种情况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并不多见。据统计,1995年的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各项存款已大于贷款达4000亿元以上。这就为中央银行5月1日下调存贷款利率创造了条件和空间。第一次利率下调十分有限,利率总水平仍然偏高。从物价变动情况来看,1996年上半年全国物价上涨幅度已低于7%,并呈现继续回落的势头。而相当多的企业不仅未能摆脱亏损的局面,有些企业的效益还在不断的滑落。鉴于此,在上次利率下调之后仅三个月,再次降低了存贷款利率。1996年的这两次利率下调仍然是前期反通货膨胀的延续与微调,主要目的在于适当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国民经济的秩序健康发展。它是我国利率调整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二)1997-2002年的连续降息:稳健货币政策的逐步推进  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1997年继续呈现“低通胀,高增长”的良好态势。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国家经济形势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二是虽然经过96年利率的两次调整,物价的跌势有所趋缓,但仍以下跌的惯性不断回落;三是企业经济效益虽有所好转,但仍未走出困境;四是国内需求出现不振的迹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缓。因此,央行决定在10月23日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  1998年时,我国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逐步显现,周边国家货币不断贬值,给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和扩大国外需求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国内需求回升力不够大,消费品市场依然维持买方市场格局,商品零售物价涨幅从1997年9月开始,逐月都是负增长。此外,自1998年9月9日日本率先降低利率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欧元区国家及多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紧随其后,使全球利率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在这种国际国内环境下,1998年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的三次高频降息成为我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要求的一部分。三次下调使得人民币存款利率平均累计降低1.15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累计降低2.22个百分点,存贷款利差同时缩小。 到1999年,尽管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达到8.3%,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加快,但前期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些因素仍未能获得根本解决,还不能断定经济是否已整体步入回升。主要依据是:第一,我国出口仍继续下降。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其货币贬值使它们在出口方面具有的价格优势,对我国出口产生的不利影响已经显现出来。第二,在居民消费仍然不振的同时,居民储蓄仍进一步增强。1999年第一季度居民储蓄存款新增444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551亿元。第三,在投资方面,一季度的投资增长无法形成持续之势,其原因是上年财政政策的效力逐月递减,企业的盈利能力还继续保持在低水平。为此,又发生了1999年6月10日的降息。  其后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自2001年以来经济增长持续下滑,带动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持续放缓。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较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外贸增幅下滑,致使外贸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国内经济增长中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投资需求虽有积极财政政策大力拉动,但民间和社会投资需求没有充分的激活;消费需求增长尚不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还需要下大力气。2001年我国GDP增长呈现逐季下降的趋势,消费物价指数也是连续数月下降。在分析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基础上,央行在2002年初进行了自1996年以来的第八次降息。  总的来说,这一轮大幅的降息是针对我国在国内经济发展微观结构尚有问题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下经济增长放慢,投资和消费趋缓,出口大幅回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物价连续负增长,出现通货紧缩趋势等状况,及时采取扩大内需的稳健货币政策的重要举措。    二、2004年至2007年的四次利率上调及其宏观经济背景分析    连续8次利率下调之后我国经济在低利率环境中稳定发展,然而也出现了经济过热和流动性过剩等新的问题,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利率调整。    (一)2002-2005利率首次微调:加息通道的形成  “非典”过后,200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一些新的情况:物价水平结束低迷状态,在粮食和食品价格的带动下开始上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加快;能源、电力等供应开始紧张;实际利率连续达9个月为负,造成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持续下降、房地产业虚假繁荣、大量资金脱离银行体系“体外循环”等诸多问题。同时,国际市场美元利率不断上调。从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随着国家一系列降低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措施出台,而在央行采取的诸多货币政策操作中,调整法定存贷款这一传统的工具却迟迟不用,使人们对加息的预期逐渐形成。    2004年10月29日,央行终于决定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体现了利率杠杆作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政策意图。这一次的调整幅度虽然不大,但却是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信号。也是自1995年以来的首次升息。    (二)2006-2007利率小幅上升:流动性管理时代  首次加息以后,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增长的重工业化特征明显,并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负面影响;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势头得到了暂时的遏制;三是消费市场走出“非典”的影响,恢复性增长,结构也趋于合理。在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的目的下,2006年利率进行了两次适当的微调。分别在4月28日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和8月19日同时上调存贷款利率。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经历了历史上最为强劲的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加剧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部分,信贷增长过快、资本市场价格井喷等流动性泛滥造成的问题成为中国经济主要矛盾,从而流动性管理成为央行最重要的目标。2006年至今已经5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且每个月以高利率定向发行票据来收紧市场上过剩的货币流动。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专家估计,市场上仍有将近6千亿的资金在寻找出口。在存款准备金调整的空间逐渐缩小的被动局面下,权衡加息可能带来的更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央行在2007年3月18日仍选择了加息这一手段以促进内部平衡。小幅度的加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依然不大,主要起着警示的作用。流动性过剩仍然是央行面对的首要问题。    三、驱动我国两轮利率大调整的基本因素综述    通过上文对我国近两轮利率大调整的经济背景和政策含义分析,不可否认利率是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我国利率调整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里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时代特点和时代矛盾。利率水平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正在不断加强。  理论上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有银行成本、平均利润率、借贷期限和借贷风险,而经验表明,借贷资金市场上的利率水平是在一定的水平基础上波动的,影响其波动的主要因素有借贷资金供求状况、社会经济运行周期、预期价格变动率、税率、历史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汇率、国家经济政策等。我国存贷款利率的高低,由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来决定的,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从这两轮利率调整来看,驱动我国利率调整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1、利率政策随着宏观经济状况和目标的调整而变化着,宏观调控的重心决定利率调整的方向。其中,低利率政策为刺激经济增长,市场恢复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高利率政策旨在抑制经济过热,治理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中国的利率调整正努力与市场相适应,自由化市场化是引导利率政策特点的趋势。3、利率政策与其他货币政策相协调,政策组合决定利率的微调特点。4、经济环境的外在冲击需要利率调整以熨平其影响。5、宏观调控部门借利率调整来表明决心与调控意向,向社会传递“宣誓效应”。  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很多,抓住利率政策的动因为分析利率变动趋势提供了依据。从现阶段特点来看,我国已经进入了标示着流动性管理新时代的加息通道。
2023-09-03 20:25:49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含义: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拓展资料: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023-09-03 20:26:001

宏观经济学经历的五个阶段有何特点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第五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特点:在萧条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减税和扩大政府的开支。减税可以使公司和个人的纳税后收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扩大投资和个人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将导致总需求增长,以克服经济萧条。 扩大政府开支,主要是扩大政府的购买或订货,增加公共工程经费和扩大“转移性支付”,目的是通过扩大公私消费,以刺激投资。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势必导致财政赤字。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学说”,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是一种“小于充分就业均衡”。因而扩张性的赤字预算,也就成了战后西方国家政府的常备政策工具。 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扩大货币供给量和降低利息率。这些措施包括: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把更多的准备金注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后,就可扩大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从而扩大货币供给量,降低贴现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 通货膨胀时期,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依然运用上面所介绍的那些政策工具,只是朝着和上述相反的方向,即按着紧缩性方式而不是按扩张性方式来加以运用。 现在西方经济学界开始企图用供给分析来补充需求分析的不足,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探讨微观经济基础,出现了一种供给分析与需求分析相综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新动向。 宏观经济学建议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等手段,以控制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宏观经济学首先关注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是决定其实际工资和生活水平增长率的关键因素。
2023-09-03 20:26:572

如何利用IS- LM模型分析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政策?

利用IS--LM模型分析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如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调整收入分配,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1、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中央政府增加的投资,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灾区恢复重建。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2、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在销项税额中抵扣,相应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及其征收率,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继续执行好今年下半年先后出台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及单边征收,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等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完善并落实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在今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自 2008 年 12 月1 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3、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促进提高中低收入人群收入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贴标准,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支持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实施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4、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是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入。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1)巩固和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水平。推进和规范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研究完善并适时出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认真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的各项工作。继续推进东北、中部地区及部分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2)此外,在当前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背景下,以减税和增支为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势必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对此,下一步将继续抓好增收节支工作,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清理规范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坚决制止越权减免税收,严厉打击偷骗税等违法活动。(3)总体上,我国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认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要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形成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面扩大融资、分散风险的合力,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
2023-09-03 20:27:051

宏观经济学 简答题 :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产生什么影响?

根据费雪方程式MV=py,在货币供给量不变时,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因为根据均衡理论,需求量即为供给量.
2023-09-03 20:27:15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023-09-03 20:27:252

什么是宏观经济政策?怎样实行宏观经济政策?

法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宏观调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为弥补市场失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2023-09-03 20:29:091

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具体手段包括:(1)经济政策,如:税收、金融、财政补贴等;(2)计划指导,如:某些行业和领域的配额制度;(3)行政手段,如限制钢铁等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行为。 与计划经济的区别:(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之内,计划经济完全在市场之外;(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是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计划经济主要是行政手段;(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如果违背市场原则造成损失,政府有法律义务进行赔偿,而计划经济条件下,不论是收益还是损失,都是国家的。 文化方面:文化不但是精神领域的事情,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部分,对于文化市场,当然与需要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其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比如对农村的文化事业,有必要通过政府补贴,以扩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加大投入。 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与计划体制相比较,市场机制无疑更有效率。但是,市场机制并非万能的,它还存在着许多缺陷,而这些缺陷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在宏观上表现为一个盲目、自发的过程,一方面,单个市场主体对于信息的获取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市场主体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当价格信号显示出某种产品的生产有利可图时,生产者会蜂拥而至,趋之若鹜;一旦该产品生产过剩、相对价格水平自动降低时,商品生产者明白过来已为时晚矣。 关于经济政策分析有一点必须着重指出,即对经济政策的分析必须结合对国民经济形势的分析方可进行。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非无本之木,它总是产生于一定经济环境之中,为一定的经济目的服务的。因而只有在深入了解整体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才可能正确分析各项经济政策。 主要经济政策 政府经济政策的种类很多,其中对经济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与外贸政策。下面分别介绍这四种政策。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它是政府财政行为的准则。政府财政行为主要是指政府财政收支行为,因此,财政政策就是政府管理财政收支的准则。 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财政政策体现了政府对国民经济财力的管理。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从根本上说,无非是从宏观上对构成经济活动要素的资金、物资、劳动力等进行的管理,其中,对资金的管理就是对国民经济财力的管理,它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制约着对物资和劳动力的管理,而这一财力管理主要是由财政与信贷来实现的。 具体地说,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一般指通过财政政策的运用与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本世纪4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充分就业曾一直是许多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但是对这一目标的追求导致了后来的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所以,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实施多目标经济政策,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公平与资源优化配置等六大目标。作为经济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目标与经济政策目标应是一致的,那么这六大目标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财政政策目标的主要内容。 第一,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并不是指每个人都有工作,而是指每一个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有工作。从更广泛的范围讲,充分就业又指现实的、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存在闲置无用的资源。 第二,资源优化配置。它指的是通过对整个社会的财力、物力、人力等经济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从财政角度讲,资源优化配置主要是指财力资源流向和流量的优化,即通过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实施资金分配,调节各种经济资源的投向,使之在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合理配置,以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第三,物价稳定。它指的是物价总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排斥个别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也并非是物价总水平的固定不变。只要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在社会可接受范围内,即可视为物价稳定。 第四,经济增长。它指的是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避免经济停滞或下降。 第五,国际收支平衡。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它国之间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的收支平衡,具体体现为一个适当的国际储备水平与一个相对稳定的外汇汇率,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六,收入公平。对于"公平"究竟应如何理解,至今尚无一个一致的、确定的认识。对"公平"的认识不仅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间存在着不一致的理解,而且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阶层成员间也存在着不一致的理解,甚至同一国家和地区、同一阶层的成员在不同时期对"公平"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公平"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在现阶段,就大多数人来说,对"公平"所能达成的共识仅仅在于:收入与义务应成正比例变动,收入多者承担较多社会义务,收入少者承担较少的社会义务。 ②财政政策手段。财政政策手段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财政政策目标而选择的具体工具或方式方法。财政政策手段的选取以有明确可行的财政政策目标为前提,而且必须以政策目标为转移,即它必须是既定政策目标所需要的,否则它就失去了意义。一般说来,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预算、税收、公债、财政支出等。 第一,预算。国家预算是财政政策手段中的基本手段,它全面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的规模和平衡状况,综合体现各种财政手段的运用结果,制约着其他资金的活动。国家预算对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调整国家预算收支之间的关系实现的。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通过实行国家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的结余预算政策进行调节,预算结余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社会需求总量;反之,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实行国家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的赤字预算政策来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生产和消费。另外,通过调节国家预算支出结构还可调节社会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例如,调整预算支出方向和不同支出方向的数量,促使形成符合国家要求的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或者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形成相应需求结构以影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等。 第二,税收。税收是主要的财政政策手段,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特征,因而具有广泛强烈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节税收总量和税收结构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影响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可以支持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调节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可以调节各种收入,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第三,公债。公债是一种特殊的财政政策手段,具有有偿性是其根本特征。政府通过对公债发行数量与期限、公债利率等的调整,可以将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可以从宏观上掌握积累基金流向,调节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可以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从而影响金融市场。 第四,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财政投资与财政补贴。财政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各种新兴工业部门、基础工业部门与基础设施等,以促进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或消除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投资补贴、利息补贴与生活补贴等,它具有与税收调节方向相反的调节作用,即增加补贴可以刺激生产与需求,而减少补贴则可以起到抑制生产与需求的作用。 ③财政政策的种类。财政政策种类繁多,为了全面认识财政政策,更好地研究、分析财政政策,应该对财政政策的分类有所了解。 选择性信贷控制除上述两类工具外,中央银行还可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各金融机构实施"道义劝告"(或"窗口指导"),来影响它们的放款数量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同时,依照法令,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实施直接干预和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选择工具。 希望我的答案能让你满意
2023-09-03 20:29:211

简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并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应该如何进行宏观政策调控。

这个题目太大了,是不是要探讨了一下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的传导逻辑?还是要进行实证研究?如果是前者,找一本宏观经济学的书,基本逻辑都有,如果是后者,收集数据,找一本计量经济学的书,也都有了。
2023-09-03 20:29:434

宏观经济学里, y=c加i加g ,y、 c、 i、 g 分别代表什么?

Y表示产量(yield),即真实GDP;C表示消费(consume);I表示投资(invest);G表示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s)。Y=C+I+G意思是: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表示的是用支出法计算GDP。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扩展资料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宏观经济
2023-09-03 20:30:352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这句话是否正确?

说反了。微观经济学: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资源利用。
2023-09-03 20:31:003

我想问:‘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是对的还是错的?

是错的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2023-09-03 20:32:074

西方经济学与微观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西方经济学就是包括宏观和微观。可以免修
2023-09-03 20:32:282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庸俗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所谓“边际主义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抹煞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无视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庸俗经济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2023-09-03 20:32:422

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如何导致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会随机漫步,成为永久的波动。 总需求冲击如货币的增加,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价格水平的上升导致企业利润的增加,厂商给工人多发工资,工人愿意多劳动,总产增加。 (货币扩张的长期效应)之后工人发现自己的实际工资没有提高,就不愿意多工作。产量降低,货币扩张的短期效应使价格调高,而产量不变。这是三部门的分析,四部门的话还要看汇率制度,资本开放程度而定。 总供给的冲击,如果是石油价格提高的原因造成的,导致供给后退,价格提高,而产量降低,即滞涨。 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是在于经济冲的市场出现需求和供给的缺口,导致一些经济变量对此进行偏离均衡轨迹的调整。因此,经济波动必定是由需求冲击或供给冲击引起的,但愿是经济冲击形成需求冲击还是攻击冲击,这需要进行大量的传导机制分析。目前,描述累计需求和累计供给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分析需求冲击和攻击冲击的主要模型。 需求冲击主要是来源于经济中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行为,因此形成需求冲击的渠道较多,也存在很多著名的需求冲击音质的经济波动理论。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中的许多理论,均认为需求冲击导致了经济波动。需求冲击产生之后,凯恩斯经济学认为经济供给想需求调节,即所谓的凯恩斯定律,这是冲击传导的基本方向,这是经济中可能存在限制的资源,某些市场处于废除青菜状态,经济均衡现代不是排雷托最有。新古典经济学认为,需求冲击出现以后,经济仍然将保持原有的供给水平,即所谓的萨伊定律,而是通过名义变量调整或者与其调整,将需求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经济仍然可以处于市场出清从状态,仍可实现帕累托最优。 消费虽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大,但在信息完全和完全预期情形下,消费的持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并不支持消费冲击导致经济波动的观点,但如果持久收入与其发生冲击,则会导致消费路径的变化,这是形成经济波动的一种重要传导途径。 投资变量本身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因此自然将其收到的冲击作为需求冲击的重要来源。大量的乘数-加速数源流都被应用在投资波动理论上,这是经济周期理论中比较完整的一个领域。 政府支出行为是需求管理政策的核心,其冲击能否导致经济波动是判断财政政策是否有效的基本依据。政府支持行为会给经济造成影响,如政府的外部性作用、赤字融资方式(发行货币或举债)和税收变形性等都属于政府调控经济的结果。一般情况下,顺周期的政府支出行为被认为是经济运行的重要稳定因素。 需求冲击的另一个重要来源便是货币冲击。在经济运行中,累计货币总量明显地存在波动性,许多宏观经济理论强调价格变量调整黏性的作用;另外,新凯恩斯经济理论也认为,在非完全竞争性下价格调整障碍会放大货币冲击效果,传导机制即所谓的“累计需求外部性”;此外,Lucas提出了一种非对称信息导致名义变量错觉的名义冲击传导机制。由于货币与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货币的储蓄和交易冬季等问题至今仍不清楚,目前宏观经济学中还没有一个合适的理论框架用于分析货币冲击。 供给冲击的主要来源是技术创新和体制变迁,这是目前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和制度经济学分析的主要问题。利用技术创新解释长期波动和增长趋势有充分理由,但解释短期经济波动尚显依据不足。发生在生产率上的随机冲击,已经成为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生产率冲击如何在传导过程中的易方达并形成经济产出的显著波动,是分析攻击冲击作用的关键。这将是我们讨论实际经济周期模型论述的主题。 供给冲击出现后,不仅伴随着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数量调整,同时一些名义变量也将进行调整,这是攻击冲击将会进一步引发名义冲击,也会导致需求冲击。这些复合冲击的交互作用,使得经济波动产生和出现经济周期。 以上一段话是在国内几本研究经济周期的书和论文里面摘录的。由于抄来抄去,谁先写出来的已经不可考证。 大致这个意思,首先要理解,经济波动的产生的分析方法。目前一般认为是经济会自动处于均衡(凯恩斯:不均衡,或者说多重均衡),那么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经济就不会出现波动(当然也有内生波动说,但现在不算是主流)。 这个外力,就是刺激机制,这个机制被传导机制得以传导,影响到主要变量。因此这就是所谓的刺激-传导机制,在RBC里面一般叫做冲击-传播机制,因为rbc比以前的经济周期要深,除了comovement,volatility,还要研究persistent,所以很注重一个随时间的动态调整过程。 外部冲击,一定作用在供给或者需求的缺口上,才能引起经济波动。上面一段话告诉了我们这个。
2023-09-03 20:32:521

简要说明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1)含义: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2)区别: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第三,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四,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3)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023-09-03 20:33:043

宏观经济学:当(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楼上正解,D项很容易排除,B,C更具楼上易得支出乘数应该较大,货币对利率的需求不敏感,d 值应该较大这样IS才平缓,所以选A,,我正好也做到这个题目了,感谢楼上解答
2023-09-03 20:33:482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研究一国经济总量、总需求与总供给、国民收入总量及构成、货币与财政、人口与就业、要素与禀赋、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预期与经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宏观经济学属于西方经济学范式,由于把宏观经济领域与微观经济领域割裂开来研究,与科学的一般经济学的关系既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所以无法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规律,只能对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进行现象学意义上的描述。从科学学的角度而言,由于不能研究一般经济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经济规律,宏观经济学不能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2](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2]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边际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不承认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承认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但随着传统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2023-09-03 20:33:581

AP物理B AP化学 AP宏观经济学 AP微观经济学 AP心理学哪个自学较简单?

陈方安生外语专修学校? 1。授权强大的中国和外籍教师来教。 AP课程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教学计划,实验方法,教师必须获得美国大学理事会的评估和授权的。南京陈方安生外国语学校是江苏地区的所有学校,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充分保障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功了有力的保障。 2。在南京学习考试网站。南京陈方安生外国语学校是经美国大学理事会考试中心在南京的学生可以不疲劳,学习在南京,在南京当地参加考试。 3。提供AP课程东中国。陈方安生在校门外开了13个AP课程,为中国学生。陈方安生教育AP课程是原来的教材在英语教学中,小班教学。课程有:AP英语文学,AP世界历史,AP微积分AB??,微积分BC,AP物理B,AP物理C力学,AP物理C电学和磁学,AP化学,AP生物,AP统计学,AP宏观经济学,AP微观经济学, AP中国(只是没有阶级的测试)。 4。经历了无数次的成功案例。 30所大学招生2008年陈方安生在校门外的AP课程的优秀学生。同学们总计400万元的奖学金。
2023-09-03 20:34:103

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二者间的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方法、基本假设、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都不同,微观的理论就不一定适合宏观中解决问题.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的英文是“macro”, 宏观经济原意是“大”.所谓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2023-09-03 20:34:223

如何分析物价的上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把图画出来。然后说明投入品价格上涨,厂商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产量减少, AS左移,导致价格P上升,产量Q下降;2 进一步分析会得出影响宏观经济机制结果会出现,物价水平上升,收入会再分配,生产资源性的企业会收益,投入会增大,而以资源投入为主的企业会因为成本上升利润受损,产品价格会因此上升,消费者利益会受损。长期看,可以点出可能出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阐述其影响结果。3 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讨论,并简要提出对策。如国际石油价格,铁矿石价格,铝,锌等金属资源投入价格居高不下,我国大量进口外汇损失,以及国内此行业物价上升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此行业企业过度投资造成资源重复建设,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以及收入再分配,消费者不同企业得失分析,最后点出国家宏观调空,尤其中国人民银行应采取的政策,如提高行业贷款利率,提高准备金,窗口指导等最近央行所正采取的措施。评价:今年以来物价上涨,此题考察物价上升对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暗含了央行应该采取的策略和研究重点问题,中国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热点中的热点。
2023-09-03 20:34:471

宏观经济学中,什么是流量,什么是存量?分别举几个例子

在经济学中,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例如:反应社会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分配情况的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收入总额、投资总额、流动资金增加额等都是流量。与之相对应的是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期初、期末资产、流动资金、存款、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等都是存量。存量与流量的划分,对于理解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变量的关系及其特征和作用至关重要。例如在财富与收入这两个经济变量中,财富就是一个存量,它是某一时刻所持有的财产;收入是一个流量,它是由货币的赚取或收取的流动率来衡量的。存量与流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扩展资料相关比较1、存量与流量对于理解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变量的关系及其特征和作用至关重要。例如在财富与收入这两个经济变量中,财富就是一个存量,它是某一时刻所持有的财产;收入是一个流量,它是由货币的赚取或收取的流动率来衡量的。存量与流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如一定的国民收入来自一定的国民财富;流量又归于存量之中,即存量只能经由流量而发生变化,如新增加的国民财富是靠新创造的国民收入来计算的。2、存量与流量信息存量信息(stock)是关于企业的经营态度及哲学的信息,是积累的、不动的。流量信息(flow)是指企业发出的信息中的新商品信息及新技术信息,随着不同时期商品和技术的变化而变化,是浮动的、变化的。3、总结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广泛使用的分析方法。存量分析就是对一定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的数值及其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流量分析则是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经济总量的变动及其对其他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中,既可以从存量着手,也可以从流量着手。例如:M2就是存量概念,GDP是流量概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流量
2023-09-03 20:34:583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5.企业项目微观经济指标-E系指标分析5.1微观经济指标-E系指标在企业项目微观经济指标中的现实意义经济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经济现象的名称用经济范畴表述,经济范畴的数量方面则通过数值反映。经济指标在反映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数量表现时,是以理论经济学所确定的经济范畴的涵义为依据。5.2微观经济指标-E系指标在本企业项目中的具体表现统计指标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标志中,数量标志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联系:1.统计指标的指标值是由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的;2.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6.企业项目微观经济指标-P系指标分析6.1微观经济指标-P系指标在企业项目微观经济指标中的现实意义6.2微观经济指标-P系指标在目标企业中的具体表现7.企业项目微观经济指标-ECBSSA系指标分析7.1微观经济指标-ECBSSA系指标8.企业项目微观经济指标-FMSA系指标分析8.1微观经济指标-FMSA系指标8.2微观经济指标-FMSA系指标在目标企业中的具体表现9.企业项目微观经济指标—财务概率数分析10.企业项目微观经济指标-财务指标估算10.1微观经济指标-财务指标估算10.2微观经济指标-财务指标估算在项目中的具体表现10.3项目经济指标评价结论11.企业景气指数分析计算结论11.1分析项目名称11.2委托单位11.3受托单位11.4分析计算对象和范围11.5分析计算对象和范围11.6分析计算时点11.7分析计算依据11.8分析计算原则11.9分析计算方法11.10分析计算结论表示方法11.11分析计算总结论11.12分析计算结论有效期
2023-09-03 20:35:324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有哪些

宏观经济政策会明显影响证券市场,例如,国家收紧货币政策,股市就会因资金不足而下跌。反之,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股市就会上涨。若国家政策鼓励光伏产业发展,则股市中所有与光伏产业有关的股票都会涨。
2023-09-03 20:35:583

结合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概念 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事业范畴为4%。 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件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下。 经济增长: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 国际收支水平: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外目标的矛盾。 [编辑本段]如何正确认识宏观经济形势 一、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不仅要看经济增长速度,还要看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要全面地看,不能片面地看,防止出现以偏概全; 二、判断经济形势特别是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条件和基础上,要看到多年来特别是过去四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带来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不能静止地看; 三、判断经济形势,不能只看增速,还要看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民生等方面的改善情况。要从综合的视角看,不能孤立地看。
2023-09-03 20:36:531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是什么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人是衡量一国经济资源利用情况和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基本指标,国民收人决定理 论就是要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出发,分析国民收人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国民收人决定理 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各国经济发展中面临最主要问题。宏观经济学把失业与通货膨胀和 国民收人联系起来,分析其原因及相互关系,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收人的短期波动,经济增长是指国民收人的长期增加趋势。这一理论主 要分析国民收人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以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4.国际经济理论现实世界中,完全封闭的经济是不存在的,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是不同程度上的开放经济。 国际经济理论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与调节。5.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研究国家干预经济的具 体措施及其效果。宏观经济政策相关问题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效应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五点上:研究的对象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研究的方法不同,基本的假设不同,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的不同。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必然的联系:目标相同;都是研究供给与需求;微观经济学是宏观 经济学的基础;两者使用的分析方法大致相同。
2023-09-03 20:37:011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总量关系: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行为和总量关系,而不是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它关注国民经济的整体规模、就业水平、物价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等整体性指标。2. 动态平衡: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体在长期和短期内实现稳定的动态平衡条件。长期平衡主要关注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的问题,而短期平衡则强调经济波动和调节机制。3. 政策效果:宏观经济学关注各种政府政策对经济总体运行的影响,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通过分析政策的宏观效果,可以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来达到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4. 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波动和周期性的现象。经济活动存在着周期性的波动,包括经济繁荣和经济衰退等。理解经济周期有助于预测和应对经济风险。5. 支持理论:宏观经济学借鉴了多种支持性理论,如凯恩斯经济学、新凯恩斯经济学、货币供给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等。这些理论提供了不同的分析框架和工具,用于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和政策效果。总体而言,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通过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行为和总量关系,分析经济波动、调控政策和经济增长等问题,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2023-09-03 20:37:212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有什么区别?

宏观经济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作用 平衡经济发展,主要研究 gdp 一般物价水平 失业率 利率 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 而微观经济主要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他所考查的是供求和价格的变动,而进一步分析棋手哪些因素的的制约 例如 成本 价格和产量是如何确定的,资源如何分配等 其所考察的对象和研究的对象都不一样,但是研究方法都是大都相同,比如米刑法 静态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 数量的边际分析 除了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之外。 最后 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比如 就业和通胀 就涉及到劳动力的供求和工资确定和商品的价格确定理论……
2023-09-03 20:37: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