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哪个经济新闻网站比较客观快速?

凤凰财经

日化用品销售如何拓展新网点,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举办活动有吸引力“双倍积分送礼品”对于网点的客户非常有吸引力,因为网点之前已经开展过积分享好礼的日常活动,有一定的客情基础,因此本次活动采取双倍积分就较容易激发客户的兴趣。员工在宣传和介绍时也容易取得客户的认可,甚至存在很多客户主动咨询的情况。二、营造良好营销氛围不管是临街的橱窗还是跑马屏,不管是入口还是厅堂,都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变换各种形式。如:荧光屏、易拉宝、折页、气球、海报突出展示宣传活动或内容,还有把所有礼品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很容易引起客户的眼光,从而产生兴趣。客户主动来找我们了解,比我们去找客户推销更容易成功。三、心有目标手有客户每天坚持制定目标,晨会明确目标,夕会根据今天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进行交流和总结,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还是不会。另外,还可按上级规定要求完成每一项动作,例如拿电话邀约来说,不仅数量上达标,同时质量也较高,优先选择一些到期客户、本地中老年客户进行邀约。四、满载着诚意去走访不管周围片区的客户是否有意向,我们可以耐心地告诉他们在搞活动,很多时候并不是产品和活动多有吸引力,而是客户被诚意感动。举个例子,一位网点附近XX村的妇女主任就是这种情况,经过网点工作人员多次邀约以及上门拜访,她从开始的拒绝反感到最后的信任,最终转账50万到本行,其中存定期20万,购买保险20万。同时,从新客户到老客户、再转介客户也是这样,需要通过真诚耐心的服务,一点一滴去积累,客户群才会越来越大,余额才会越来越多。

混合所有制经济有什么优点?

现代企业改革语境中的混合所有制,表现为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交叉持股,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如何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混合所有制为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找到了有效的途径。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资产要做到保值增值,必须同时抓好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资本管理三个环节,其中,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资本管理,是最高级最有效率的环节。资本运营的过程事实上就是通过资本有目的运动和资本形态规则变化,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大致说来,资本管理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1)优化存量资本,即优化存量资本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合理比例和结构。(2)扩充增量资本,即不断追加新的资本,扩大资本规模。(3)资本集中,即通过多种形式聚集其它资本,迅速增大资本总量。(4)资本分散,即把总资本分割成规模较小的资本,实行分立经营。(5)要素流动,即改变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或生产过程外的形态,使资本在运动中增殖。以上五个方面归结到一点:即必须使资产从停滞状态转化为运动状态,以便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实现最优配置,而要如此,资产就必须顺利流通,必须市场化。其次,混合所有制为实现政企分开创造了产权条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把政企分开作为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然而时至今日,收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在原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运行的产权基础是单一的国有制,政府是国有企业唯一的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政府作为企业的老板,不可能不关心自己所投资本的回报,在不存在其他利益主体与之制衡的情况下,政府要插手和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决策,也就理所当然;另一方面,企业靠在政府身上也有诸多便利,如企业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政府一出面,就能顺顺当当地得到妥善处理,企业亏损,也不用自己承担责任,反正有政府帮助筹集贷款和救济职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乐于躺在政府的怀抱里吃安逸饭。因此,无论是从政府角度还是从企业角度,都未必真心实意愿意政企分开。如要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只有一条出路,即必须构建能够实现政企分离的产权基础,在国有经济内部,引入其他形式的所有权,使原国有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造就不同利益主体相互制约的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将打破国有所有权铁板一块的格局,企业不再是单一国有经济的利益载体,而是各种不同经济利益的代表,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制衡,在企业的发展问题上相互协商,政府作为股权持有人之一,已不可能任意支配和左右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和分配决策,这样,企业一方面不再受政府的操纵,另一方面也不能再依赖于政府,政企分开在混合所有制基础上变成现实。再次,混合所有制为资金大规模聚合运作以及生产要素最优配置,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在当今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各国企业对全球市场的争夺愈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实际上是规模和实力的较量,依靠资本的联合和集中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世界潮流,仅1996年,全球企业跨国合并、兼并就达5540起。230家世界跨国公司进入了中国市场,有的已占据了行业主导权,并吞没了我国不少的国货名牌。面对跨国公司瓜分中国市场的巨大压力,下决心铸造我国企业的“航空母舰”,以与外国工业巨头相抗衡,已成为当务之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地区、行业、部门乃至所有制的限制,把全社会分散的资金按市场效率的原则聚合运作,并实现所有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由于全社会生产要素的可动员规模,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是所有制形式,即所有权的聚合机制和配置机制。不同的聚合和配置机制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织形式,而生产要素利用的范围和深度不同,其利用效率也不相同。单一的所有制形式由于不能使不同性质的所有权相互兼容,因此其吸收和调动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便受到种种限制。只有混合所有制,才能做到使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经济要素自由组合、任意配置,并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达致最优。在迅速把社会闲散资金吸聚为大规模资本的能力方面,混合所有制具有其它单一所有制不可比拟的优势。与此同时,混合所有制还造就了资产所有权的流动机制,使资产的存量结构和增量结构,遵循市场效率原则,在动态中不断得以优化,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和稳步发展。最后,混合所有制为国有企业顺利转制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我国国有企业长期缺乏活力的最根本原因,是企业既无外在市场约束,又对内不负盈亏责任,产权不清,权责不明。要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只有改变现有的经营机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其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在单一的国有制下,企业的资本所有权归国家,资本的各种权利和职能都由国家一个主体承担和执行,企业只是行政的附属物,产供销由主管部门决定。这种国家直接占有、经营的国有企业,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人”企业,因此,该所有制形式不仅难以使企业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而且国家也不得不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企业既不存在有效的外在硬预算约束,也缺乏竞争生成的内在激励机制。

你好,旅游经济学那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发给我吗?谢谢O(∩_∩)O~

分类错误建议更改分类(请管理员)这样问题也许能够尽快解决

集体所有制经济与国有制相比优势如何?

中国的经济体制从一开始,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基本模式而建立的。中国老百姓有句口头禅,叫“苏联老大哥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在所有制问题上我们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一大二公”。其实,从运行的后果来看,还得加上“三纯”。所有制结构很明晰: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并存,成为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基本格调。 全民所有制最本质的含义是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全部财产都是国家投资积累起来的。国家每年都要从国民收入中,通过预算进行财政拨款,或投资建设,或追加款项。由于国民收入是全体劳动者共同创造的财富,所以这些财产的所有权是全民的。共产党打天上,坐天下,是对私有制的否定,是对掠夺者的剥夺。劳动大众最初剥夺的财产,并不是天生属于地主资本家。他们剥夺来的,只是自己创造的又被剥削者掠夺走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已经被挥霍掉了。那么,从全民所有制财产的最初积累,到后来的不断扩大积累,不管钱是通过什么渠道,通过谁之手投到企业中去,它的产权都是归全民所有。企业的劳动者,是国家的职工。他们是经过一定的手续被录用的(可能是招工,可能是招干,可能是转业军人,可能是毕业分配的学生)。国家职工不同于农民,也不同于集体职工,他们享有许多特别的权利,诸如住公房,公费医疗,病休劳保,子女按排,退休给养。

怎样提高中国开放经济的水平,提高中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根据投资发展周期(IDP)理论,我国目前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应从战略研究的角度,对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2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来”战略。通过以“引进来”为主的对外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接轨,有效的利用了大量的国际资金和技术,弥补了工业化过程中的资金与技术的巨大缺口,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中第八条提出:要继续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管机制,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的、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是我国今后改革开放新的目标与举措。  一、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  “走出去”战略是与“引进来”战略(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商品和服务等)相对应而言的。广义的“走出去”战略包括货物与服务出口、劳务输出、国际融资、国际旅游以及对外投资等企业跨国经营的各个方面。狭义的“走出去”战略是指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而达到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本国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的目标。“走出去”战略可以大体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商品输出层次,是指货物、服务、技术、管理等商品和要素的输出,主要涉及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工程承包等;第二个层次是资本输出层次,是指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涉及的是到海外投资建厂和投资设店。如果一家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发展到了第二层次,特别是海外投资到了一定规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拥有企业)后,那么这家企业也就成为跨国公司。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引进来”战略是成功的,它为我们今天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条件,“走出去”战略是“引进来”战略的必然发展。  1.“走出去”战略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我国作为国际贸易大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14221.2亿美元,其中出口为7620亿美元,进口为6601.2亿美元,我国的贸易规模已占世界第三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达到6.5%。然而,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以下难题。其一,出口进一步扩张难度增大。美、日、德等贸易大国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出口贸易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以后,增速将会放慢。其二,国内产业保护余地缩小。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承诺的兑现,国内市场必须进一步开放,贸易壁垒将逐步消除,保护措施难以继续。其三,贸易摩擦日益加剧。中国由一个贸易小国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贸易大国,冲击了原有的全球贸易格局,触动了其他一些国家的贸易利益,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自我国“入世”至2006年6月底,共有32个国家或地区针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措施调查288起,涉案金额71亿美元。其四,我国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根据海关提供的资料,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中,出口总额增长幅度不及进口总额增长幅度的产品有很大一部分。自1993年建立贸易指数统计以来,我国的出口量指数一直高于出口价格指数,而进口量指数却低于进口价格指数,总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  2.“走出去”战略能够避免原产地限制。据统计,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发生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贸易摩擦的解决需要通过不断的磋商和协调,如果磋商和协调不能解决,也可按照WTO的有关规定进入争端解决程序。另外,“走出去”战略也是摆脱困难的重要选项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也应多样化。一些受到配额限制的产品,如果中国企业在境外生产,就可以改变原产地而绕开配额限制。企业走出去,扩大出口商品的海外市场,既能够保证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也能够改变产品的原产地,规避贸易壁垒。如海尔、TCL、长虹、康佳等有实力的彩电企业纷纷选择走出去的策略,通过海外生产基地向欧美出口,绕开对出口原产地的限制,减缓美国倾销裁定的负面影响。  3.“走出去”战略能够实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合理统筹。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强者恒强的奥秘之一,就是因为它们很早就实行了“走出去”战略,以跨国公司的跨国投资和贸易活动为主导,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来获取最大利益。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起步已经很晚,已经丧失了一些重要的发展机遇。进入21世纪,几乎一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大规模贸易活动和投资活动,都以跨国公司为主体或载体进行。目前,我国无论是在第二产业还是在第三产业,其技术进步与发达国家都有很大差距。另外,国际上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竞争更是形势逼人,各大跨国矿业公司基本上控制了全球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我国矿业公司的选择余地日趋减小。  只有采取“走出去”的战略,我们才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我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结构优化和战略性调整;才能促使我国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才能促使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积聚的巨大能量得以释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4.“走出去”战略能够解决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带来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目前,我国不断的上升的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猛增、国内资源流失浪费、人民币汇率形成新的升值压力、加大中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尤其是美欧贸易摩擦等隐患。鼓励企业“走出去”,可以解决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带来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我国作为一个对外直接投资基数很小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无疑更加广阔。已成为贸易大国的中国,利用传统的贸易政策与措施来刺激外贸增长的余地已经相对狭小,那么加速对外投资将成为拉动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良方,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  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主要以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认为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发达国家企业对市场的垄断、产品差异、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雄厚的资本实力等因素。根据这些传统理论,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是处在转轨经济中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的整体规模小,掌握的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少,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主导产业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我国企业尚不具备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竞争的实力。因此,目前不宜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而是应该立足国内。然而要保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应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英国著名跨国公司研究专家邓宁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并且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直接投资流量与人均GNP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GNP水平提高,一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周期性规律,周期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与前工业化相关的阶段,几乎不存在直接投资的流入及流出,较少吸收外资,没有对外直接投资,净投资额为零或接近零的负数。处于这个阶段的国家,人均GNP低于400美元,属最不发达国家。第二阶段,由于基础设施等一些区位特定优势的发展,外国资本对这类国家的直接投资不断增长,这使得流入的直接投资存量增长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但是对外直接投资额很小,净对外直接投资额表现为绝对值不断扩大的负数,人均GNP位于400美元~1500美元。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第三阶段,国内企业所有权优势不断增长并更具特色,为寻求资源、市场及战略性资产,这些国家的企业开始进行对外投资。由于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在减少,或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快于吸收外资的增速,净对外直接投资额表现为绝对值不断减小的负数,这类国家的人均GNP位于2000美元~4750美元。随着这些国家成为净对外投资国,它们开始进入第四阶段。第四阶段,企业所有权优势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母国特定的优势。对外直接投资比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更快,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为正值,且呈增长趋势,人均GNP在4750美元以上。1988年,邓宁又提出第五个阶段的理论。此阶段的净对外直接投资额绝对值呈现减少趋势,继而开始围绕零水平上下波动,与此同时,该国外来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都在增加。与前四个阶段相比,第五个阶段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程度大大减弱,而更多的取决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叉投资。目前,只有美欧日等极少数发达国家处于第五阶段。  如果将中国的投资发展过程比照上述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以投资总量的变化来划分投资发展阶段,大致是这样的:1979年~1991年经历了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一阶段,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都很小,用我们的数据粗略计算得出,1979年~199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平均年增长率为11.15%;1992年~2004年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规模较大,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一定规模,净对外直接投资额表现为绝对值不断扩大的负数。据计算,1992年~2004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6.38%,可见与第一阶段相比有了明显提高。我国目前的人均国民收入已经突破1000美元,按照邓宁的投资发展模型,正处于第二阶段,即吸收外资大于对外直接投资。显而易见,从1979年到2004年,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对外投资的速度。199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吸收外商投资的比例,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东盟国家的平均水平。此后的年份,中国吸收外资一直高居世界前列,2004年更是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吸收外资的国家,但同时我国对外投资增长缓慢,这与邓宁的投资发展理论是相吻合的,这正是投资发展第二阶段的典型特征。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思路  我国已经基本具备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有些企业已具备了跨国经营的能力与资金实力,应该在经济发展和投资发展二者互动之中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发展对外投资,可以在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水平上解决对外贸易发展的瓶颈,促进我国由投资发展路径的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化。  1.实行GNP核算体系,实现从GDP到GNP的跨越。从1985年起,我国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正式采用GDP对国民经济运行结果进行核算。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不断发展,但与我国吸收外资水平差距还很大。从1993年起,我国已连续11年居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首位。与之对应的是,1993年以来我国各年的GDP都大于GNP,并且差额越来越大。以2001年为例,当年我国GDP为95933亿元,GNP为94346亿元,两者差额为1587亿元,也就是说,2001年,外商来华投资和来华打工新增加的价值之和比中国人在国外投资和劳务输出新增的价值之和多1587亿元。GDP与GNP差距扩大折射出我国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发展的失衡,说明我们的企业还远远没有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我们应该从单纯重视GDP,转向更加重视GNP,寻求“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协调发展,这是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能力的重要体现。商务工作应发挥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在利用外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总之,要逐渐用GNP核算体系来观察中国经济国际化的水平。  2.“走出去”战略应贯彻多元化策略。所谓多元化,就是“走出去”既要重视发达国家,也要重视发展中国家。从国外经验和我国实践看,之所以要贯彻多元化的策略,首先是遵循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规律,其次有利于减少对某些国家的过度依赖,分散投资风险。当前,我国境外投资的多元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从区域流向看,我国港澳地区比重较大,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相对较少。贯彻多元化方针,应努力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利用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水平,在发达国家投资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或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公司。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广阔、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我国的产品和技术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比较适用。因此,投资和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潜力很大,应加大开拓力度,增大到发展中国家去的比重。  3.应按照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实现长远发展的要求,确定“走出去”的方向。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按照有利于产业升级、有利于实现长远发展的要求,引导企业“走出去”的方向。对石油、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木材等短缺资源,要更多地通过境外投资来解决。对我国生产能力过剩的加工业,要把技术、设备带出去,在境外寻求合作与发展,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分享比较利益。  4.应鼓励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中国是否能够早日进入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三阶段,国内企业的竞争实力是关键因素。所以,我国企业可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逐渐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积累更多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使得我国的对外投资逐步增加直至超过吸收的外商投资,成为净对外投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更好的整合配置优势资源,进而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应鼓励各种类型的优势企业走出国门,大胆在海外创业,在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通过“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拓展我国的经济发展空间。一些国有企业规模大,实力强,有资金、技术的优势,应成为“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非公有制企业具有自我约束力强、市场敏感度高、经营和管理方式灵活的特点,应创造条件,鼓励其积极开展境外投资活动。  5.政府应为“走出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靠企业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政府应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宏观调控和规划指导,建立海外投资和企业的工作机制,完善管理体制,同时设置必要的设计必要的政策激励,加大金融和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金融、信用等服务体系,在用汇、出入境等方面改进管理,在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方面改善服务,为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创造条件。

经济全球化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以及主要特征

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扫清了体制上的障碍。2.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作了物质基础。3.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动因。4.世界范围内商法体系的趋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统一的法律制度环境。5.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6.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6.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认可。7.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8.跨国公司的推动。资料拓展: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因素主要有: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历史问题:经济全球化的根源和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第一位总统是谁

杜鲁门总统全球化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如果企业仅拥有一定的所有权优势,则选择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形式为( )。

【答案】:D一般来讲,如果企业仅拥有一定的所有权优势,则只能选择技术转让的形式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如果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则出口贸易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一种较好形式;如果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则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较好的形式,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如果跨国公司将一般市场交易导致的外部经济性变成内部化,那么它就可以获得(  )。

【答案】:B所有权优势,又称垄断优势或厂商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的而他国企业没有或无法得到的无形资产、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为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将企业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在国际投资中,资产使用的内部化意味着跨国公司利用其所拥有的资产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采用何种途径利用所拥有的资产.取决于利润的大小。所谓区位优势,它是指跨国企业在投资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也就是说可供投资地区是否在某些方面较国内有优势,投资区位的选择要受到生产要素和市场的地理分布、生产要素和运输成本、投资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垄断优势理论是一种阐明当代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此理论认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应从“垄断优势”着眼。

自主学习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什么?公有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所有制结构必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制度上的基本特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变化:所有制结构由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类型的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形成“多元所有制结构”,还是应该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其基础是所有制形式及其结构)的原理来解释,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又是目前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多元所有制结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所有制与所有制结构的区别?所有制结构为什么被称为基本经济制度?

所有制是指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通常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经济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是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居于支配地位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该所有制结构的性质。

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组织员是干什么的

是两个不同却有紧密联系的岗位。辅导员主要是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可以说,只要是学生的事,一般都需要找辅导员。组织员从名字来说主要是组织工作,主要工作是党建工作,也就是党员发展方面的工作,但是党员发展又离不开辅导员,需要密切配合。当然,组织员一般还负责教师党建方面的工作。

经济类论文,什么题目比较好写,大家给个意见帮我在以下题目中选一个好写的。

编号论文题目1. 国际石油价格研究2. 亚洲共同市场展望3.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评估4. 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环境保护5. 切实注重“三农问题”6. 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意义与作用研究7. 如何看待“房地产热”8.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9. 振兴中华商业,弘扬“老字号”传统10.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11.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12. 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13. 银行不良资产构成研究及解决对策。14. 企业研发项目投资与企业绩效研究15. 企业资金约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16. 日本式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17. 论战后日本东亚区域合作政策及其走势18. 美、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研究及启示19. 日本通货紧缩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评价20. 日本经济的重振与中日经贸关系21. 如何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22. 就业和再就业研究23.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意义24. 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25. 农业产业化研究26. 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27. 电子商务下的市场营销28.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29. 国有银行商业化的障碍与改革措施30. 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31. 中国城镇就业问题研究32.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研究33. 利率市场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34.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35. 中国制造业发展分析36. 中国养老金投资及其与资本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37. 中国投资连接保险产品的发展历史与现状38. 中国汽车贷款问题研究39. 中国城市用水的水价问题研究40. 控制城市空气污染的政策性工具分析41. 我国可持续经济增长问题4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43. 如何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44.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策略45. 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思考46. 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47. 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48. 略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49. 中国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现状与问题50.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51.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中国对外区域经济战略52. CEPA实施对大陆和港澳的影响5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和东亚经济合作54. 利率自由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55. 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6. 当前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及其特点57. 美元汇率变动的影响58. 石油价格变动的影响和中国的能源战略59. 中国纳税人意识研究60. 预扣制下所得税意识研究61. 电子商务税收问题62. 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功能分析63. 增值税改革研究6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与对策分析65. 跨国银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66.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的动因分析67. 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及上市68. 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分析69. 银监会与中国银行业监管和改革70. 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71.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研究72.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风险防范研究73. 国际金融监管模式比较研究74. 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的意义75. 收入分配方式与政策分析76. 海峡两岸经济的互补性77. 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意义78. 发达国家主张人民币升值的原因79. 中国中、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80. 东北经济发展的分析81. 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82. 中国屡遭国外反倾销起诉的主要原因83. 中国如何利用WTO规则参与全球公平竞争84. 和谐企业建设的分析85. 对企业领导层实行年薪制的评析86. 中国汽车业发展前景研究87. 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88. 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国际比较89.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研究90. 论外贸出口中的“以质取胜”的战略意义91. WTO与区域合作的互补竞争9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与障碍93. 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外贸的影响94. “入世”后中国反倾销的特点及前景95.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有关对策96.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97. 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问题98. 房地产泡沫研究99. 房地产价格分析100. 收入差异分析101. 中国农业保险初探102. 保险投资的风险与防范103. 投资银行问题研究 104. 公司财务105. 行为金融学有关问题的研究106. 中国证券市场实证分析107. 组织行为学中的自组织行为与社会实践108. 沟通与冲突化解的案例思考109. 理性人假设与经济学思维110. 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同质化弊端111. 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与成本112. 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研究113.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研究114. 金融混业经营研究115.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研究116. 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行为研究117. 当代国际贸易中政府的作用118. 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化119. 经济转轨与俄罗斯民族资本的发展120. 投资自由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21. 投资自由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22. 内地与澳门特色经贸关系进展与展望123. 21世纪中国国际投资政策建议124.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125. 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126. 反倾销问题研究127. 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128. 贸易自由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129.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方式130. 对财政权与事权关系问题的认识131. 基层财政问题及解决途径132. 论政府间财政关系得协调133. 中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134. CEPA的实施与港商对内地投资的机遇和前景135. 国际风险投资政策与投资新动向136. PDI与国内汽车行业重组137. PDI与国内信息产业重组138. PDI与国内家电产业重组139. PDI与国内高科技产业重组140. PDI与国内纺纺织业重组141.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发展142. 经济改革模式研究143. 农村金融发展的分析144. 次贷危机分析145. 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146. 农村土地流转研究147.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分析148.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149. 企业文化建设150.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分析15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152.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分析

1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种经济形式?它们有哪些区别?

1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种经济形式?它们有哪些区别?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顺序经历了两种基本经济形式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进入产品经济阶段。 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而市场经济就是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 两种经济形式的区别,大概就是一种没有商品交换,另一种有商品交换。 应该是这样,希望能给你点帮助。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种经济形式?它们有哪些区别?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顺序经历了两种基本经济形式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进入产品经济阶段。 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而市场经济就是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 两种经济形式的区别,大概就是一种没有商品交换,另一种有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 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阶阶段。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资讯革命 五次: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五次: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技术的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货币经历了哪些变化过程 我国古代货币的六次重大演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 *** 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 *** 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自然资源有哪些,它们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矿藏、水、大气、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通常称为自然资源,可分为有形自然资源(如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等)和无形的自然资源(如光资源、热资源等)。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自然资源,分如下: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 道德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历史型别有哪些 1、原始社会的道德 2、奴隶社会的道德 3、封建社会的道德 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5、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1、人类社会同自然借一样,再本质上是一个客观体系。 2、,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一个不宜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辨正发展过程。 3、,以精神性的眼光来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 什么是人工智慧?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1、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充套件人的智慧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2、一开始是图灵提出的概念:机器人是否会思考 然后就被搁在一边了,直到神经网路结构的提出,又火了一段时间,然后因为隐层训练规则不明所以又被搁一边了; 在接下来有人解决了隐层训练问题,又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大概活跃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划时代的SVM提出来了,至此机器学习从以仿生为主正式转为以统计学为主; 接下来是1995年AdaBoost演算法提出,实现了多分类器的级联,又把分类效果提升了一个等级; 最后就是06年深度学习概念提出,现在看来效果很不错,接近甚至超过人分类效果了; 总的来说就是一开始人们想用计算机做一个大脑出来,经过几十年摸索发现不现实,最后发现可以用统计学大资料来解决。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吗 是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因为所谓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就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既是一个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物质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有规律的、辩证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民族是从苦难中崛起的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人间的绝唱。 ----泰戈尔 这是我喜欢的泰戈尔的一句话,它让我明白温暖在寒冷之后才更温暖,阳光在黑暗之后才更灿烂,花草在风雨之后才更加富有生机!在苦难中长大,是人生最完整而美丽的选择,苦难是一笔无形财富。 人生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失望、痛苦、伤心、泪水谁都会经历,但是它让我们更加冷静地思索人生,有时对生命困难的思索比对生命成就的赞扬更加动人心魄。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老师”,不错,这是一种无形的能够磨练人的意志的精神财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正是种种磨难,磨练了人们的意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苦难造就了这些志士仁人坚强的意志,于其本人是笔人生财富,于后人,于世界何尝不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感谢苦难吧! 高一的课本里收录了珂君的《泪珠与珍珠》。“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发珍贵。”无法忘却那篇课文给我带来的心灵震撼,久病的贝壳成了珍珠,流泪的观音普度著众生,第一次发现,原来苦难的画面是如此美好,苦难的财富是如此珍贵。想到大自然的生灵,蝉经过十几载的蛰伏才有十几天的生命;鸟儿经过无数次地扑腾才羽化出坚韧的翅膀;种子经受严冬的孕育才有了萌发的绿意;竹子经过“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吹打才有了傲人的骨气;花儿经受了风霜雨雪才展现最美的一面······我敬佩大自然这些生灵,他们视苦难为一种财富,将最美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炫耀着自己生命的色彩!苦难,何曾不是一种财富呢? 风平浪静的不是大海,而是一潭死水;一帆风顺取得的成功永远不是真正的成功。作为青年一代,苦难、挫折、错误、失败都是我们青春路上的财富,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苦难,而是勇敢的去经历风雨,因为历经风雨的花朵才是最美丽的,历经风雨的人生才能望见绚丽的彩虹。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们对发展的认识也由最初的“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是不停止的,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量的不断增大,交通问题变的日益严重,人们逐渐意识到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society, increasing urban traffic volume, traffic problem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people come to realize that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向更高级的生产方式过渡创造物质条件 这主要变现在?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我想更高级的生产方式过渡创造物质条件,这主要变现的是什么?就是这么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城市扩大以及什么使得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不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城市扩大以及什么使得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不能如下:标准:每吨水的价格),某用户每月应交水费y(元)是用水量x(吨)的函数,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观察图象,求出函数在不同范围内的解析式;(2)说出自来水公司在这两个用水范围内的收费标准;(3)若某用户该月交水费12.8元,求他用了多少吨水.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仔细观察图象,便可写出函数在不同范围内的函数解析式;(2)根据在不同范围内的函数的解析式可知,在0-4t范围内,每吨1.2元,当x>4时,每吨水1.6元;(3)根据已知条件可知:该用户的交水费范围属于x>4的范围,代入解析式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1)当0≤x≤4时,设y=k1x,把点(4,4.8)代入y=k1x得k1=1.2,得y=1.2x;当x>4时,设y=k2x+b,把点(4,4.8)和(6,8)代入y=k2x+b得k2=1.6,b=-1.6得y=1.6x-1.6;(2)根据(1)中得到的函数的解析式可知:当0≤x≤4时,每吨水1.2元,(3)把y=12.8代入y=1.6x-1.6中得:x=9,答:他用了9吨水.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解答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中,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还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属于中档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呈现

答案B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这表明人们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更加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以及全面发展。①于材料中心不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英文翻译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规范化发展,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规范化发展,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将() A.失去工作B.失去职业C.失去职业竞争力D.没有任何工作机会正确答案:C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生活,娱乐, 等等全部都是以经济为核心带动的,那么大同社会

没看懂什么意思。不过我觉得大同社会根本不可能实现,人总是有自己的特征的,有个性就不可能实现大同。除非整个人类信仰统一才有可能实现大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与健康日渐重视,()已成为社会的基本需求。

【答案】:A、B、D、E膳食、营养、食品安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与健康日渐重视,科学饮食、合理营养、注重食品安全、促进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基本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呈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文化消费能力大大增强,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可见(B、②③④)。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文化的优越性在于一是具人类文化基因的继承性,还有在实践当中可以不断丰富完善的待完成性。这也是人类文化精神不断推进物质文化的内在动力。由于文化精神是物质文明的观念意识体现,在不同的领域,其具体文化精神有不同的表现和含义。扩展资料:在不同的领域会形成各自人类群体认同的精神文化。体现文化的同一性和多样性。在学校区域,就会形成学校文化精神,在企业领域,就会形成企业文化精神,在影视业,就会形成影视文化精神,在军事领域,会形成军事文化精神,在政治领域,就会形成政治文化精神等。精神文化的存在是对我们的思想有大的影响的,没有了精神文化的创建,人类对于物质界的认识就是如同存在一张白纸上,白纸如果做过处理,上面画上了美丽的图案。那么才算是一件艺术品一样。对于精神文化来说它的定义就是这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物质生活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同时也伴随着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以下是一些原因:社会转型期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转型期的来临,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制度都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人们的需求也随之产生了很大的变动。传统文化失去了其传承和认可的功能,一些新文化、新思潮不断出现,需要更多的精神文化支持。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重新定位。物质需求在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目标,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感。人们的追求逐渐从繁华的夜场转向了更具有文化性和内涵的文化艺术活动、文学阅读等。科技进步让文化资源更加丰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的快速传播,我们的文化资源和信息渠道越来越丰富。网络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让我们可以轻松获取到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同时也将文化传播范围扩大,促进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对于社会建设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呈现

答案B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这表明人们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更加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以及全面发展。①于材料中心不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什么什么进程的推进,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什么什么?

写小本生意。小本创业。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了提高,但这又引发了个问题,那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人们的食物也更加丰富了,但还是出现了不少营养缺乏症患者. 试通过调查、查阅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是为什么? 1:节食者 2:个人身体吸收营养的能力不一样. 3:食物本身的问题,食物或者生产食物的地方受到污染,出来的产品不能带来应有的营养.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英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英语翻译: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英语翻译技巧:1、增译主语。由于英文表达习惯,常常用一些抽象名词作为主语,而中文的表达习惯则需要把抽象变为具体;英文中常常会为了避免重复而多用介词,中文则不怕重复,一个词会用上好几遍;英语中的复数名词译为汉语时,常常加入这些、各种、种种等,要视具体语境情况而定。2、增译谓语。英语中出现两个或多个相同谓语时,常常会省略,以使句子不那么赘余。而中文中则要译出来,使其表达更加地道;英文中的介词短语译为中文时往往要增译动词;有些英语中的名词在译为中文时要加入相应的动词,使其意义更加完整,表达更加明确。3、原因状语。英语中的状语位置较为灵活,既可以放在主句前也可置于主句后,而中文表达常常遵循"前因后果"的顺序,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也要注意调整语序。4、译成汉语中的无主句。汉语无主句较多,这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说话表达习惯等因素有关。很多情况下,我们和处于同一背景生长环境下的人聊天,都不需要说主语,但是对方大多数情况下,都能理解你的意思。

经济学中,网络发展模型在一带一路中的具体应用有什么?

带来了出口的贸易,并且也开启了人口的红利,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并且也提高了文化的建设,而且也可以对外交,等等,这些都是具体的应用。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随着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到来,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相继出现能源、原材料短缺,这为中原地区资源依托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作为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突破,循环经济克服了传统经济理论割裂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弊端,要求以与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开环式经济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持续发展。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和我国的发展历程,都曾出现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修武县目前人口26 万,面积722平方千米,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大县人口小县,但长期以来,由于矿产资源开采,导致了自然生态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工业“三废”及城市生活废水、垃圾排放,造成了河流及空气污染,这些已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在中原掘起战略实施中,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污染排放总量逐年减少,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资源利用率低,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依然较大。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道路,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维持经济增长,以末端治理为环境保护手段,将会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方面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制约。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重建生态环境的任务已刻不容缓。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发展循环经济来保证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我县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比较优势较好。经过多年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业层次低,产品链条短,属于典型的原料型生产,存在着资源消耗量大、产出效率低、浪费较为严重等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受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和产业边缘化等因素制约,我县能源、原材料的高消耗问题更为突出。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利于资源的永续开发利用。目前,我县经济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关键时期,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建立环境经济体系的成本较低,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按照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生态工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经济发展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拉长矿产品加工链条,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由初级原材料输出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和对污染排放的经济代价,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及其模式,为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损害支付提供了可能。特别是随着绿色GDP理论的建立与推广,依靠循环经济提高效益水平的步伐明显加快,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活动的主流模式。德国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驱国家,早在1972 年就制定了《废物处理法》,目前废物利用年产值400 亿欧元,吸纳就业人数达24 万人。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一系列以循环为目标的能源政策,环保产业在2000年达到1000亿美元。资源匮乏的日本,为应对国际市场日趋紧缺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和涨价风潮,2000 年的“环保国会”提出把发展环保产业以及循环经济体系作为改善日本经济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2000年世界6000亿美元环保产业市场中,占了近2/3的份额。欧盟诸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先后按照资源闭路循环、避免废物产生的原则制定了各国的废物管理法规。从我国的实践看,自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根据生态学原理的组织生产方式,已建立起贵港等10个生态工业园区,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有效控制并减少了污染排放。从我县来看,近几年在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业经济转变为旅游经济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看,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才能使产品生产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突破“绿色壁垒”,扩大对外贸易;才能缓解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科学的产业政策为先导循环经济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构建全新的发展观、系统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必须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树立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对于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环境承载能力弱、经济欠发达的修武县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任务,显得更为艰巨而紧迫。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当前,应着重抓好5个方面:(1)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应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研究,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聘请专家学者研究制定全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开展以修武生态示范区建设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生态化布局论证工作,重新审视各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环保准入、入驻企业是否具有产业关联度,是否能形成共享资源的产业共生组织,上游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能否成为下游生产环节的原料和能源,并制定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发展规划,集聚具有互补配套功能的企业和项目,促进生态产业链或产业群的形成。积极做好循环经济试点的争取工作,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在制定“十一五”计划和远景发展规划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优先发展具有清洁生产技术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变末端治理为源头预防的项目,规划建设若干生态产业链、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圈。在农村,应以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推广发展一批种植、养殖、能源(沼能、秸秆气化等)三位一体的农业生态产业园区。(2)探索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应用足用活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尽快建立健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地方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把保护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制定完善工业园区入驻项目环保准入制度、清洁生产制度、废弃物循环利用制度等,把主导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簇群的培育纳入到生态产业链之中,鼓励和扶持能够衔接上下游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对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要坚决拒之门外,防止出现园区入驻企业的“大杂烩”。结合投资体制改革,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环保、技术等方面,对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给予大力支持。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排污收费,特别是要运用经济激励和惩罚等经济杠杆,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3)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应把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放在首位,坚决杜绝高污染项目的引进,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重点扶持秸秆气化和沼气等新型能源开发,矿产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旅游产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通过技术引进、联合攻关、嫁接改造等措施,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延长矿产、建材、化工、等产品加工链条,促进企业间废弃物的资源化连接,建设一批区域性资源再生产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4)择优发展一批生态产业项目。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工业园区广泛开展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产业链试点工作。通过择优扶强,重点培植,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企业,示范带动集约型、生态化工业体系新框架的建立。如以中州铝厂为核心,加快赤泥尾矿综合利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步伐,使多年废弃的1亿多立方米赤泥尾矿尽早发挥效益。并鼓励煤矿企业,实现粉煤灰、矿石尾渣的资源化,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5)加强组织领导和舆论宣传。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倡导使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提高全民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深入人心,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绿色gdp是反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这是为了

D 绿色GDP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不再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而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排除,应选D。

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低。()

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低。()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绿色gdp将资源消耗纳入经济发展成本对吗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理论上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相同。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A;能源低利用。B;追求绿色GDP。C;减少收入

b

绿色gdp将资源消耗纳入经济发展成本.是对还是错

绿色GDP 将资源消耗纳入经济发展成本。对 绿色GDP将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失合理纳入经济发展的成本中,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环境因素的重要性,提醒人类在追求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关注资源的僵乏与环境的污染,自觉珍惜环境、保护环境,从而遏制能源和原材料高消耗、污染高排放行业的发展,更加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从而有利于自然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绿色经济的GDP怎么计算的?

绿色经济GDP的简称。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采纳了联合国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因而GDP数据具有国际可比性。在开展全国经济普查或计算方法及分类标准发生变化后对季度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因此1992年1季度以来的季度GDP时间序列具有可比性。扩展资料: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用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的结果分别称为生产法GDP、收入法GDP或分配法GDP、支出法GDP。按三种方法计算的GDP反映的是同一经济总体在同一时期的生产活动成果,因此,从理论上讲,三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践中,由于受资料来源、口径范围、计算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往往存在差异即存在统计误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内生产总值

绿色gdp将资源消耗纳入经济发展成本.是对还是错

绿色GDP 将资源消耗纳入经济发展成本是对的。在现在的GDP基础上融入资源和环境的因素。具体而言,绿色GDP是从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资源成本的计算相对会比较简单。每年的资源消耗量可以从统计年鉴里得到历史数据,然后再加上每年的资源价格,就可以计算出消耗的资源货币量。扩展资料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色GDP

"绿色GDP"衡量经济增长的意义?(经济学角度和政治学角度)

绿色GDP核算在经济上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首先,绿色GDP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处理经济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关系的一个综合、全面的指标,具有引导社会经济发展不但注重眼前效益、更追求长远利益的导向作用,是改革政府政绩和干部考核指标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  其次,通过绿色GDP核算,可以让我们了解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资源消耗“高强度区”,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重灾区”,这样,我们就可以衡量各个部门和各个地区的环境退化成本和资源消耗成本,以此制定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绿色GDP核算为环保投资规模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从核算报告来看,虚拟治理成本1.8%换算为环保投资大约为当年GDP的6.5%,也就是说如果2004年我们投入1万亿元,就能基本解决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染的问题。  第四,根据核算结果,可以为区域发展定位、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治理提供政策建议。同时,分部门和分地区的核算结果对未来环境污染治理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加强重点源监控体系建设给予了进一步的确认。  第五,通过核算结果,可以看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生命健康的危害程度,从而制定出“以人为本”的环境保护政策。经保守核算,2004年污染损失为5118.2亿元,占到了当年GDP的3.05%,而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占到了整个污染损失的33%。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反映出我国当前环保投资严重不足、面源污染治理迫在眉睫、污染治理任重道远、环保部门自身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环保部门将有的放矢地调整污染治理政策,协助地方完善产业布局规划在政治上表现为:环境文化是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是人类思想观念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环境文化倡导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平衡,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先进文化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生动体现,是我国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发展,是代表我国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环境文化作品展示和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启迪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觉悟,感染和净化人们的心灵,塑造人们的环境素养和品格,培育和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的社会氛围和风尚。

如何看待利用绿色gdp这种方式来计算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理论上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相同。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绿色GDP是反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在未来20年内,我国将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GDP核算

D 绿色GDP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不再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而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排除,应选D。

绿色GDP将资源消耗纳入经济发展成本。()

绿色GDP将资源消耗纳入经济发展成本。()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什么是“循环经济”和“绿色GDP”

分类: 资源共享 >> 文档/报告共享 解析: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也被称为经济(或产业)的生态化转型。即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自然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中国绿色gdp核算对全球经济影响

1、中国开展绿色GDP核算,更好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环境成本,提高GDP的可信度和有效度,也可以规范政府行为,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2、中国开展绿色GDP核算,可以为国际环境公约的履行提供数据支持,为全球环境保护做出贡献。3、中国开展绿色GDP核算,可以促进国际环境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商标品牌战略与县域经济发展

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8337"发展思路,自治区工商局根据工商总局《关于支持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具体要求,重点围绕商标保护指导、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等情况,深入部分驰名、商标企业、龙头企业开展调研,认真总结了近年来全区依托商标品牌战略、增强非公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为今后推进我区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和指导。当前,我区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6个。一是我区的注册商标总量小、量低,发展不平衡,对县域经济的推动和贡献率有限。二是我区名商标为标志的知牌数量少,结构单一,对支柱产业支持不够。三是企业在运营商标战略推动自身做大做强方面的认识局限制约了我区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四是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发展滞后,对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贡献率偏低。五是部分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商标发展品牌培育的外部环境急需改善。六是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中,工商部门的行政指导服务和监管执法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从我区面临的实际出发,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上,应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工作,尽快推进全区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全面提升我区市场主体的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一、充分认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县域经济发展靠什么?是靠‘产业集聚、龙头带动、主体支撑、品牌引领",这一切的前提是品牌的培育、发展和建设,如果没有这个品牌引领,产业不可能集聚,龙头带动不可能形成,主体支撑也无从谈起。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业负责人必须清楚认识到,中国制造(内蒙古生产)不可能建立起的企业文化,更不可能塑造出伟大的品牌,长期处于制造和生产阶段,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单纯的追求生产规模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将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很大的威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发展品牌经济,提高品牌经营的层次和水平,是扭转这一被动局面的正确选择。因此,抓好商标品牌战略,是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共同构建起‘政府主导、工商主力、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商标品牌战略长效工作机制。二、充分发挥政府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中的主导作用,为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法制保障1.尽快建立完善地方商标品牌战略工作机制,统一推动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各级政府要将商标品牌发展战略列入当地经济发展目标规划中,建立自治区推进商标品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负责制定全区商标发展规划,研究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督促指导全区各盟市实施商标战略工作,把推进商标战略的各项目标落到实处。2.尽快制定落实推进商标品牌战略政策措施,大力激发企业创牌的热情。大力支持盟市、旗县(区)人民政府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制定并实施地区和行业商标战略,完善商标扶持政策,推进商标品牌培育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商标权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及社会资金加大对商标品牌信息开发利用的投入力度;对获得、商标企业的商品和服务,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予以优先采购,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顺利实施商标战略。3.尽快建立完善商标品牌保护长效机制,净化市场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工商、公安、海关、质检等执法部门的协作与沟通机制,建立案件线索通报、案件查处协助、复杂疑难案件会商、重大案件联合查办督办等工作制度,形成打击合力,增强打击效果。4.尽快确立推进商标战略的重点领域,助推我区‘8337"发展思路的落实。积极搞好商标战略与全区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的有效衔接。结合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的定位,以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作为切入点,实施商标品牌战略,通过品牌带动内蒙古经济的腾飞。三、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中的主力作用,为扶持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1.围绕加强商标行政指导,助力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始终围绕做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开展工作,通过开展商标普查,指导企业申请商标注册,着力加大对地区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和县域经济中龙头企业商标的培育力度,分别建立驰名、、知名商标企业和注册商标数据库,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商标品牌发展梯队。2.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基础工作。引导企业结合实际,突出自身优势,选好市场定位,加大商标品牌建设投入力度,支持企业以商标整合、管理、营销等方式,改进竞争模式,增强商标附加值,提高商标知名度,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支持驰名、、知名商标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多种形式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品牌集聚。3.围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着力推进商标品牌战略与我区特色基地建设的有机结合。按照‘立足一种地域资源、围绕一个产业链条、抓好一件商标注册、培育带动一批特色品牌"的工作思路,大力培育特色优势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使我区的名优特色品牌由‘内蒙古出产"、‘内蒙古制造"向‘内蒙古创造"转变。要围绕我区草原文化和草原、森林、沙漠等特色旅游优势,注重商标品牌与人文旅游的结合,不断提升草原民族文化的产业品牌价值,推动我区民族文化品牌的繁荣发展。4.围绕提升商标品牌的知名度和社会各界的商标意识,进一步加大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形式的多样化,达到增强全民商标意识、展示我区商标企业风采、提高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商标意识,为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营造浓厚的舆论环境。四、充分发挥企业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中的主体作用,为促进自治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1.企业从发展战略上要牢固树立商标品牌意识。好品牌意味着高市场占有率、高信誉度、高附加值。商标也只有通过使用、宣传,被消费者接受、被市场认可才能被称作是品牌。因此,企业一定要增强树立品牌的意识,要把创建市场认可的品牌作为企业的终战略目标。2.企业要重视品牌定位。我区许多企业对市场需求研究不够,产品缺乏独立个性,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突出。企业应当在市场众多的同类产品中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形成自己的特点,寻找自己的市场发展空间,尽量避免激烈的竞争,为品牌战略确立创造好的空间。3.企业要重视商标设计与注册,做到产品未到,商标先行。设计适合企业的商标并及时注册,将商标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是实施商标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应重视商标注册中的前瞻性和防御性。如果产品将来要涉及出口,应及早在国外注册。4.企业要重视商标的正确使用。企业应重视商标在商品包装上以及广告宣传中的醒目使用和无处不在的使用,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企业还必须强化商标管理和经营,对商标的设计、申请、注册、印刷、保管、发放、使用、变更、转让、许可等工作加以规范,避免侵权违法行为的发生。5.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与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商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商标的竞争力完全建立在商标声誉的基础上,而商标声誉的基础是商品的质量。要建立科研机构,并与知名院所合作,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不断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大限度地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6.企业要以品牌文化为统帅,推动商标品牌战略的执行到位。品牌文化集合了人本、创意、诚信、审美、情感融合等多层次的价值、理念和情感因素,是精神、情感与产品、服务、技术、管理、顾客关系的完美融合。商标品牌不仅是产品质量的标志,更是一种传统理念和文化的诠释,需要有深刻的人文内涵,缺少了文化内涵的商标品牌是不能持久的。7.企业要强化以商标为核心的广告宣传工作。商标是企业的脸,广告是企业的嘴。企业要通过广告宣传,充分展示产品的性能、属性、外观、包装等,增加消费者对商标品牌的认知,加速商标品牌的传播、提升商标品牌知名度以及树立品牌形象。8.重视商标专用权的保护。面对不完善的市场法制环境,加大维权的措施和力度是商标品牌战略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假冒、恶意仿冒、品牌‘搭便车"现象构成了对品牌的直接伤害。如果不及时制止,侵权商品将扰乱企业的市场销售,损害企业的商品声誉,任其发展将给企业商标造成毁灭性伤害。因此,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保护在先权利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平竞争原则,通过司法和行政途径维护企业商标品牌的合法权利。

经济法中消费者的权利(要背诵口诀)

根据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消费者享有以下9项权利: 1.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 3.选择权:消费者享有自由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5.求偿权: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6.结社权: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7.获得知识权: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8.受尊重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监督权: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口诀:对联:安知选公平,求结获尊重 横批:监督

热塑性塑料的加工工艺有哪些?请阐述各自经济成本如何

工艺有:1、注射成型工艺。2、挤出成型工艺。3、离心成型工艺。注射成型工艺节省原料,成本低,而且减少工序,可以达到全自动生产。挤出成型工艺挤压速度低,辅助时间长,成本高。离心成型工艺质量稳定,原材料损耗少,成本低。

消费者行为理论属于什么经济学

属于市场营销学。

为什么经济学家把需求曲线视为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础?

虽然知道需求曲线自然产生于消费者选择理论得到了证实,但需求曲线的推导本身并不是提出消费者行为的理论。仅仅确定人们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并不需要一个严格的分析框架。但是,消费者选择理论是极其有用的。正如我们在下一节要说明的,我们可以用这种理论更深人地探讨决定家庭行为的因素。即问即答 画出百事可乐和比萨饼的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说明当比萨饼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与消费者最优会发生什么变动。用你的图形把这种变动分为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四种应用我们已经建立了消费者选择的基本理论,现在可以用它说明四个关于经济如何运行的问题。但是,由于每个问题都涉及家庭决策,所以,我们可以用我们刚刚提出的消费者行为模式解决这些问题。所有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吗?一般来说,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人们购买量减少。第四章把这种正常行为称为需求规律。这个规律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但是,就经济理论而言,需求曲线有时也会向右上方倾斜。换句话说,消费者有时会违背需求规律,并在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购买更多。为了说明这种情况可以发生,请看图21-12。在这个例子中,消费者购买两种物品——肉和土豆。最初消费者预算约束线是从A到B的直线。最优点是C。当土豆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向内移动,现在是从A到D的一条直线。现在最优点是E。要注意的是,土豆价格上升使消费者购买了更多的土豆。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

1·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2·基本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消费者如何确定最佳消费组合,用微观经济学分析

微观经济学课程描述:微观经济学一般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既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又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微观经济学出现了向交易费用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同时根据信息的是否完全与对称的情况,微观经济学又形成了信息经济学的分支。这些反映了微观经济学新的发展趋向。

消费者行为理论在哪一点上最能解释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

虽然知道需求曲线自然产生于消费者选择理论得到了证实,但需求曲线的推导本身并不是提出消费者行为的理论。仅仅确定人们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并不需要一个严格的分析框架。但是,消费者选择理论是极其有用的。正如我们在下一节要说明的,我们可以用这种理论更深人地探讨决定家庭行为的因素。即问即答 画出百事可乐和比萨饼的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说明当比萨饼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与消费者最优会发生什么变动。用你的图形把这种变动分为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四种应用我们已经建立了消费者选择的基本理论,现在可以用它说明四个关于经济如何运行的问题。但是,由于每个问题都涉及家庭决策,所以,我们可以用我们刚刚提出的消费者行为模式解决这些问题。所有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吗?一般来说,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人们购买量减少。第四章把这种正常行为称为需求规律。这个规律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但是,就经济理论而言,需求曲线有时也会向右上方倾斜。换句话说,消费者有时会违背需求规律,并在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购买更多。为了说明这种情况可以发生,请看图21-12。在这个例子中,消费者购买两种物品——肉和土豆。最初消费者预算约束线是从A到B的直线。最优点是C。当土豆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向内移动,现在是从A到D的一条直线。现在最优点是E。要注意的是,土豆价格上升使消费者购买了更多的土豆。

如何理解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顾名思义,是研究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是建立在何种心理诱因的,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那些因素影响。 显然,消费者进行消费是因为对被消费物产生了需求,换句话说即使被消费物满足了消费者的欲望。而这种对消费者欲望满足的程度决定了消费者对此物品的渴望程度。由此,便给经济学家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经济学家们便抽象出一个概念即:效用。用它来表示消费者消费物品时获得的满足度。构建了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模型。它们和预算线一起共同构成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请运用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论,简单+阐述在经济学范畴之内如何获得幸+福感?

经济学范畴内获得幸福感的理论主要聚焦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上。其中,马歇尔经典消费者理论认为,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下,通过选择各种商品和服务来最大化自己的幸福感。具体而言,马歇尔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定律”,即对于每一种商品或服务,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获得的额外满足感(即边际效用)会逐渐降低直至消费无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权衡其收入可支配部分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并考虑不同商品消费后所获得的总体幸福感和边际效用。因此,消费者需要基于自身喜好和需求进行决策,选择最能获取最大边际效用的商品和服务,从而达到最大化幸福感的目标。除了马歇尔消费者理论外,贝黑德也提出了有效需求与边际替代品的概念,进一步阐述了在特定预算限制下,人们如何通过有效需求和消费替代品来实现最大化幸福感的目标。总之,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论认为,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下,人们通过理性决策和权衡得失,以获取最大边际效用的方式来获得幸福感。在实践中,从挑选商品和服务到购买后使用等环节,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物质需求、个性爱好、社会影响和不确定性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中级经济师2017知识点: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师栏目我们精心为广大考生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17知识点:消费者行为理论”,各位同学赶快学起来吧,做好万全准备,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通过。    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心里的一种主观评价。   2、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这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是真个经济性的一个基础。   3、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基数效用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序数效用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序数效用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   4、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完备性 可传递性 消费者总是偏好多而不是少;消费者对这条取消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特征:第一,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就越高。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绝对值)。   5、预算约束:影响因素:收入变动 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右平移,反之。相对价格变动: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项左移,下降右移,两种商品的价格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动,那么预算线不动。   6、消费者均衡:实现均衡的前提:偏好、价格、收入不变;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的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7、两种效应:1)收入效应:在名义收入不变时,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购买量发生变化。正常物品:收入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化,低档品同方向变化;2)替代效应: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需求变化。正常、抵挡物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正常、抵挡品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8、总效应:是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低档品的需求曲线更陡峭,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更平缓,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大。

如何理解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顾名思义,是研究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是建立在何种心理诱因的,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那些因素影响。显然,消费者进行消费是因为对被消费物产生了需求,换句话说即使被消费物满足了消费者的欲望。而这种对消费者欲望满足的程度决定了消费者对此物品的渴望程度。由此,便给经济学家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经济学家们便抽象出一个概念即:效用。用它来表示消费者消费物品时获得的满足度。构建了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模型。它们和预算线一起共同构成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微观经济学一般用什么理论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

经济学对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基本的假设为理性人!

经济学案例分析(关于消费者行为)

额,无能为力,因为我是杰迷

请结合经济学理论知识谈谈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产品因素、心理因素、收入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1、产品因素包括产品特性、产品的价格、购物的便捷性、安全可靠性等。2、心理因素。消费者的个性心理,包括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倾向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这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因素,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上受到多种主要心理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动机、知觉、学习、信念与态度等。3、收入因素。市场营销的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社会经济条件。具体来说,主要是指社会购买力。通常影响购买力水平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消费者收入、消费者支出、居民储蓄及消费信贷等。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指的是消费者周围的人对他所产生的影响,其中以参考群体、家庭以及角色地位最为重要。5、文化因素。文化指人类从生活时间中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念、道德、理想和其他有意义的象征的综合体。文化是决定人类欲望和行为的基本因素。

介绍日本地理概况,包括自然,人文,经济等各方面

日本(Japan),全称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国名取“日出之国”之意,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千米。日本主体民族为和族,通用日语,总人口约1.26亿。位置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72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日本陆地面积约37.79万平方公里。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6]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气候日本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7月(冲绳、奄美为5、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日本有记载的最高温度纪录是40.9℃,于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县熊谷市和岐阜县多治见市测得;有记载的最低温度纪录是-41℃,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测得。地形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日本地形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大多数山为火山。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日本群岛地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危害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发生1次。[7]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其中面积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2924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26位。自然资源日本自然资源贫乏,除煤炭、天然气、硫磺等极少量矿产资源外,其他工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从海外进口。但是,日本森林和渔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占日本陆地面积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北海道和日本海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盛产700多种鱼类。[8] 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但不能简单地将其称作“单一民族国家”。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日本列岛上除了人们熟知的“大和人”以外,还生存和繁衍着别具民族特征的阿依努人和琉球人。日本为君主立宪国,宪法订明“主权在民”,而天皇则为“日本国及人民团结的象征”。如同世界上多数君主立宪制度,天皇没有政治实权,但备受民众敬重。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宪法没有赋予君主任何权力的君主制国家。shaorunjia2001真心为您解答~~~亲,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如果我做错了欢迎大家指出我的错误,毕竟我不是万能的】~如还有新的问题,请好评和采纳后重新另外起一题向我求助,答题不易,敬请谅解~~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祝共同进步!

请结合经济学理论知识谈谈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指消费者为满足其个人或家庭生活而发生的购买商品的决策过程。消费者购买行为是复杂的,其购买行为的产生是受到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促进交互影响的。企业营销通过对消费者购买的研究,来掌握其购买行为的规律,从而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实现企业营销目标。

结合日本的 地理,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谈谈对日本概况的了解

王八蛋的国家。

急需 经济危机前后 美国的各项经济指数 以及 前后政策的变化

一、先行指数(the Leading Index) 先行指数是先行指标(the Leading Indicators)的合成指数。美国的先行指数由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the Conference-Board)根据下列先行指标编制:(1)周平均制造时间;(2)周平均失业保险申领;(3)生产商新订单(消费品和原料);(4)销售商业绩;(5)生产商新订单(不包括防御设施的资本货物);(6)新建房屋许可;(7)500种普通股票价格;(8)货币供应量M2;(9)10年期国库券利率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差值;(10)消费者预期指数。 附:先行指标是指在宏观经济波动达到高峰或低谷前,超前出现的高峰指标或低谷指标。先行指标可以对将来的经济状况提供预示性的信息。先行指标相对于同步指标、滞后指标,是三类经济指标之一。目前许多西方国家都把先行指标作为短期预测的重要依据,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先行指标体系,如美国确定的先行指标包括上述10个指标,日本经济企划厅确定的先行指标包括13个指标。先行指标一般主要有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指数等。 同步指标主要包括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等。这些指标反映出的国民经济转折点,大致与总的经济活动的转变时间同时发生。 滞后指标主要有银行短期商业贷款利率、工商业未还贷款等。这些指标反映出的国民经济的转折点,一般要比实际经济活动晚半年。 二、消费者信心指数(the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乐观看好,消费信心提升,消费支出则增长;如果消费者对经济的发展和前景缺乏信心,或对经济前景的看法从乐观转向悲观,消费紧缩会接踵而至,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为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由满意指数和预期指数构成。满意指数是指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的评价,预期指数表示消费者对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前景的期望。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宏观景气监测预警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编制和应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己很成熟。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由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指出。我国目前也已编制和应用这一指数。 三、CEO信心指数(CEO Confidence Index) 美国CEO信心问卷调查和CEO指数编制,是由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于1976年发起,旨在反映CEO对宏观经济的预期。 CEO指数的构成和编制以第季度的CEO信心问卷调查为基础。调查群体为800-1000个美国公司的CEO,从中选择l00-150个有代表性的回复问卷作为样本。调查内容涉及四个常规问题,其中两个是关于宏观经济的态度和预期,两个关于各自所处产业的整体状况态度和预期。此外,在每个季度的调查中还涉及1-2个特殊的附助问题。CEO指数是下列三个答案序列的算术平均值:(1)当前以及6个月以前的经济形势;(2)对此后6个月经济形势的预期;(3)对此后6个月各自产业的预期。 四、招工指数(the Help-wanted Index) 招工指数 (又称求职指数或企业增人指数)是由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对全美51家主要报刊上的招聘广告进行统计后得出的。招工指数如果增加,则显示企业正在增加雇员数量。美国今年7月招工指数降至37,说明企业正在减少雇员数量。 五、商业信心指数(the Business Confidence Index) 商业信心指数是指企业对经济形势所作出的基本估计,出现负的指数表明绝大部分企业对本国经济前景不抱乐观估计。发达国家一般都己编制和应用商业信心指数。美国的商业信息指数由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编制。日本银行每季度都进行一次商业信心的调查,作为主要的经济数据来源和进行新的经济计划的参考数据。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哀鸿遍野,风声鹤唳,拖累全球经济陷入泥潭。现实的危机也给经济理论界带来巨大冲击,有学者甚至调侃地说美国经济的历史被切割成史前(BC:Before Crisis)和史后(AD:After Disaster)两部分,史前被奉为圭臬自由市场体制伙同贪婪的金融业者共谋了当前的危机;而在史后,广泛深入的政府干预,甚至金融国有化才是建立健康经济体制的唯一良策。这种声音似乎在中国得到了更热烈的响应,危机之后,在各类媒体上,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声音被冠以“市场原教旨主义”和“利益集团掮客”的名目遭到了更猛烈的声讨。然而,市场机制真的是引发当前危机的罪魁祸首吗?当今经济学界泰斗,美国货币理论的权威约翰.泰勒(J.B. Taylor) 在他的新书《脱轨:政府的调控和干涉引发、延长和加剧了金融危机》(Getting off Tracks:How Government Actions and Interventions Caused,prolonged and Worsened the Financial Crisis)中以翔实的论据和有力的推论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令人耳目一新。货币学派经济学大师弗来德曼非常重视稳定理性的国家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稳定作用,通过对美国货币政策历史的研究,他认为,上世纪20年代的大萧条和70年代的大通胀都是由于美国货币政策的失误造成的。 泰勒的对本次危机的研究再次印证了老弗来德曼的结论,他认为本次经济危机同样是政府在货币管理领域的旧病复发,而且病灶也大同小异:错误引发了危机,危机后,在民意的压力下一连串惊慌失措,进退失据的补救性措施反而加剧和延长了危机。对于美国朝野当前吵得沸沸扬扬的开听证会判定谁应为当前经济灾难负责的问题,泰勒给出自己的答案:政府失当的经济调控和经济干预引发、加深和扩大了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市场和金融机构不过是政府失误的替罪羊而已。本轮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祸起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在金融创新的名目下,美国各类金融机构以看似合规的手段规避了政府金融管理机构和信贷评级机构的约束机制,把购房贷款发放给了偿还能力不足的人群。然而,是什么引发了金融机构过度放贷和消费者非理性消费的冲动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争议:美国危机前不断高企的房价引发了金融企业和消费者的非理性狂热。房价升降和坏账率(Delinquency rate)和断供率(Foreclosure rate)成反比,在房价不断攀升的背景下,银行放贷和业主购房时是可以忽略风险的,因为即使购房者发生了财务问题,也可以很容易地以更高的价格把房产变现,而金融机构甚至期盼借贷人发生断供的问题,因为银行通过抵押房产变现往往可以获得比利息高出许多的收益。懂得这些经济学规律是不需要高深的经济学背景的,对于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经历过房价飞涨的人士来讲,这些也许就是他们自身的经历或身旁活生生的例子。大多数政府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都会有一套防火墙机制,金融机构如何能规避这套机制,发泄高房价引发的过度放贷的冲动呢?在中国,金融机构智力水平有限,想象力匮乏,加之体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所以低智商手段足以,通过违规放贷,文件造假即可解决。但是低智商犯罪的最大缺点是手段简单,隐蔽性差,所以只能干些如来佛手掌中翻跟头撒尿的把戏,风险容易判别和控制,只掀得起洗脸盆中的风浪。在美国则不然,法制体系无比完备,公然的作奸犯科死路一条。金融机构要想发泄过度放贷的欲望,只有一个办法,组织大批的法律金融专业的精英,在金融创新的题目下,和金融监管和信用评级机构搞智力竞赛,寻找规避管制的“合法”路径。然而这种高智商手段的问题在于它不是创造了一个或几个错误,而是一个错误的模式,这就形同在美国金融防范体制上凿开了一个洞,所以引发不良信贷泛滥成灾。 过渡的金融创新,导致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和失控的确是本轮美国金融危机中独特的现象。然而,究其本质,过快的房价上涨才是导致经济过热和不良信贷增多的真正原因。那么谁是美国房价过快增长的幕后推手呢?泰勒在分析相关的财政数据后给出了清晰的答案:美国政府错误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发生前,尤其是2003年至2005年前后,美国的货币政策无视过去20多年成功的经验,背离了谨慎稳健的政策思路,放弃了一直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指导原则,把基准利率设置在过低的水平,造成了货币供应的泛滥。货币供应的泛滥是经济过热的主要原因,而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经验都表明,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过渡繁荣是伴生的现象。回顾本轮经济危机开始的情景:过多的货币供应引发房价泡沫,泡沫必然破裂,破裂的泡沫引发房贷以及房贷关联的证券市场的崩溃,市场惊恐万状,金融风暴就此拉开序幕。回顾次贷危机的起源,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和失控的确扣响了金融危机的扳机,但是, 金融衍生产品管理泛滥和失控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追逐利润,无视风险。是什么撩人心神的魅惑勾引着各大投资银行以舍身饲虎的狂热一路狂奔跳入危机之沼呢?当然是被政府“有形之手”通过超低利率不断推高的房价!再者,泰勒认为美国政府背书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addie Mac)这一干涉市场的行为也无端地助长了整个市场低估风险的情绪。由此可见,在事后以“谁更无辜”为题的讨论会上,苯嘴拙腮的金融机构和无人代言的市场,在人人喊打的大环境里,百口莫辩,着了政府这个行为乖戾,惯于推卸责任的坏孩子的道,成了政府货币政策失误的替罪羊,真比窦娥还冤! 探讨本轮经济危机的起源,笔者认为金融创新利弊的问题值得深入地思考:金融衍生产品失控泛滥固然和次贷危机有直接的关联,但是,金融创新对经济社会的正面意义是不容忽视和抹杀的。通过金融创新,打造更为复杂高效的金融体系,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 必要前提和有益手段,金融创新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可以更有效地从亿万散户手中以较低的价格汇集散碎的资金,克服古板的旧金融体制无法克服障碍,为巨型企业提供使之浮出水面金融的基础。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在发展国家中开放金融市场的国家(包括中国)经济增长迅猛,其原因就是变相地利用了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第二,使更广泛的个体消费者品尝到金融理财的好处,更加平衡地应用一生所得,得以用未来的收入,提前解决一些终身大事。中国的住房市场化被骂得狗血喷头,其实这是有失公允的。市场化之后的基本事实是大多数城市人口的住房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如果摒弃市场的手段,住房改善的速度,质量和公平性都会有更大的问题。在旧体制内,大比例的城市人口被排除在国家房屋供给体制之外,如果不搞市场化,没有房贷这一金融手段,我们很多人会没有手段解决住房问题,即使在体制内有分得住房的机会,大多数也是五六口人住不到十平米,这种体制会比市场化更优越?!而配给制是根据所谓行政级别的实行的,难道会更公平?!金融创新的第三个好处是更有效地帮助投资者分散风险,投资的渠道越多,单个项目的资金量也就越小,风险当然也就越低。任何经济行为本质上都是一种对利弊的权衡,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产品应当是利大于弊的,对中国相对落后的金融体制而言,金融创新的好处更明显,要求也更紧迫。泰勒对危机之后美国政府的救市行动不以为然,认为布什政府被民意操控,毫无定见,左冲右突的救市行为反而延长和加剧了危机。2007年8月9日至10日金融形势急剧恶化,其表现为市场利率(Money market interest rate)急升和银行三个月短期拆借利率和隔夜拆借利率等利率间的利率差(Interest rate spreads)抬升到前所未见的高度。 一般情况下,这种局面成因为二:一是银根吃紧,放松银根即可缓解。 二是由借方失信风险(Counterparty risks)造成的,则需要通过增强银行帐面帐目质量和提高帐目透明度来逐步缓解。但美联储一如既往地选错了答案。 通过TAF(所谓“定期竞标工具”)向市场撒钱,药不对症,当然无功而返; 2008年2月,总额200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被通过,法案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向美国公众发放100亿美元现金刺激消费。短期的收入提高焉能引发长期的消费增长,结果当然是竹篮打水。2008年4月,美联储再出重拳,把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由2007年的5.25%猛降到2% ,效果倒是立竿见影:美元立即骤贬,油价立即骤升,在2008年7月油价达到每桶140美元的高位,其后虽然受对未来全球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测影响,油价不断下跌,然而,为时已晚,全球经济已饱受高油价摧残,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已经初现端倪了。在将近一年连续的政策失误之后,2008年9、10月间危机急剧恶化,美国爆发了一轮更严峻的信用危机,使遭受油价暴涨,房市崩溃等一连串危机重创的美国经济更加风雨飘摇。本次危机中富有戏剧性和充满争议的一个事件是9月13日和14日(周末)美国政府拒绝对陷入绝境的雷曼兄弟施以援手,很多人认为这是金融危机恶化的转折点。但是泰勒对这种判断不置而否,他通过细致地研究发现,其实危机恶化另有更为复杂的原因。9月15日,政府拒绝救援雷曼后的第一个周一,虽然利率差略有提升,但是基本和前年的水平持平,而且在一周余下的几天里大致维持在相同水平。 9月19日(周五)美国财政部宣布了一个一揽子的救援计划,但没有公布细节,原因是根本没有细节,草案的内容是在该周的周末才被拼凑起来的。9月23日美联储主席博克南和财政部长保尔森应招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陈词作证,推出了这个名为《问题资产救助项目》(TARP)的方案,方案所需资金的总额为700亿美元。这个计划草案粗糙简短,竟然对资金使用的限制条件和如何监管只字未提。他们遭到委员会委员们连珠炮似的质询,两位大员的表现岂是一个“糟”字了得。他们随即遭到全国性的拍砖,国会收到的抗议信象雪片一样。泰勒认为这次听证会才是危机恶化的转折点,会后利率差不断加大。因为这次听证会的恶果有二:其一,一次政府官僚拍脑门决策的活报剧;其二,博克南和保尔森想利用铺陈金融危机严峻性逼迫参议员们就范,但这也等于政府正式宣布美国金融形势危急异常,朝不保夕。总而言之,这次听证会引爆了其后几周的金融恐慌。当然,美国政府放弃援救雷曼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因为美国政府没有明确说明忽而救援贝尔登斯,AIG,忽而放弃雷曼是基于何种考量,依据何种准则,事实证明,这种莫名其妙,极不靠谱的行为模式的确对恶化危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弗来德曼在《美国货币政策史》中把大萧条的罪魁祸首判定为美国货币政策的失误,他的判断逐渐得到经济学界的普遍认可。在2002年,弗来德曼90寿辰的party上,当时的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主席小麦克迪尔(ROBERT D. MCTEER, JR.)谈到这个话题,略带诙谐地致辞说“您对了,我们错了,但我们不会再错了。”他的话恐怕只对了一半,美国的货币政策这次可能又错了,至少泰勒用环环相扣的铁证宣判了政府有罪。但是,我们也应注意,泰勒本意不是要把政府或其任何成员送上任何形式的审判台,也绝没有提议把政府驱除在市场经济机制之外。任何市场经济的理论,包括最“原教旨主义”的奥地利学派,也从来没有质疑过市场体制中政府作为秩序守护者的崇高地位,也从没吝啬过对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失误报以宽容;但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理论学者,包括凯恩斯,都在反复讲述这样一个道理:现代经济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我们人类智力所能认识的水平,我们每个人都应对市场这个交融了亿万人生生不息思想和行动的巨大的自发机制充满敬畏之心。政府和市场,谁应主导经济的命脉?从现代文明破晓至今,人类经历700多年的艰苦求索,在20世纪已经基本给出了答案,本轮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只是为这个答案增添了一些新的证据,而非给出了什么反证。

四部门经济中消费者信心下降对经济的影响

降低利率,一方面促使个人用于投资,其实会使消费减少;另一方面,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提到房地产,其实银行也不一定贷款给房企,而且只要房贷按揭利率打折更少,那么并不促进房价上涨

经济学案例分析(关于消费者行为)

价高者得!!!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属性是什么?是属于经济法律部门还是民商法律部门呢?

民商法律部门

在《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局限性有哪些

首先西方经济学要求人是理性的人,这个在现实中不存在;第二、这个要求信息是完全对称的,这个在现实中基本不存在;三、这里还有其他条件,在消费者理论中这些条件是不变的或不存在的,但在现实中是变动的存在的~~~~

我们常说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个因素,那么投资具体是什么

在这个语境里,“投资”是指以推迟居民消费为代价,将社会财富使用到以扩大产出能力或提高产出质量为目的的社会再生产领域中,并预期未来能形成有效的财富增长的行为。“投资”的实施者可以是政府,但更普遍,也更有效率的是私人。其判断方法很简单,凡是不属于出口的,且不属于直接消费的其他理性的有价资源消耗行为,都可认为是投资,特征是:以推迟消费为代价,以获取未来更多的利益为目的。包括实业投资、证券投资、甚至购买保险、投资小孩教育...

身边经济学第42课:花几万块度假旅行,高消费还是投资自己?

身边经济学第42课:花几万块度假旅行,高消费还是投资自己? 旅行的意义 建议大家平时把收入分成投资的钱、实现梦想的钱、以及零花的钱三个部分 。 投资的部分用来钱生钱,是保证将来不工作也能有稳定收入、帮助我们实现财务自由的;实现梦想的部分,是给自己设定中短期目标的,比方说周末和朋友下个馆子、添置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一年后全家出游攒足资金,本质上是延迟消费,但还是消费;零花的钱就是满足日常开销、基本花费的部分。 后来我跟一个朋友讨论了这个话题,他却表达了不一样的看法,我们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对第二个账户——实现梦想的钱的理解上面。在他看来,每年花几万块度假旅行是增加见闻丰富阅历,不是消费而是投资自己。 我却坚持,如果 旅游 都算投资的话,那人们去买名牌包也可以解释成投资个人品牌、显示不俗品味、利于结交人脉、找到更好工作。吃顿饭是消费吧,可不花钱哪还有力气工作,这样一想,吃饭就是投资身体,能不能算投资呢? 结果说到最后,我俩谁都说服不了谁、僵持不下。 是投资,也能是消费 固有的认知里,投资和消费是两码事,要么投资要么消费,只能选一个。 直到最近我接触到一个经济学概念,打破了这种认知,这个概念叫做 平衡消费 。它来自投资大师 欧文·费雪在《利息理论》中的一句话:“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这话很好解释,投资和消费是一回事,没那么泾渭分明,只不过是人们为了追求收益最大化,在时间上做的一个平衡罢了。 年轻人可以没有文凭、一下班就出去玩、领到工资立马花光,但这样及时行乐只注重眼前享受,可能会一直辛苦、甚至面临被雇主解聘的风险。反过来,如果能多花点时间和金钱在读书、提升文凭和技能方面,哪怕现在辛苦点但将来大概率会好过不少。 我们总爱说,人,就活个值不值。这里的“值”,不是今天“值”,也不是明天“值”,而是你我终其一生每个时间点的“值”总和。用“平衡消费”来解释就是,人所追求的,不是某个瞬间的消费最大化,而是把终身每个时间点的消费加一起、得到的收入总和的最大化。 因此,花几万块去度假旅行,是一时的消费,但放到更长的时间维度里,旅行中放松的身心、增加的见闻、开阔的眼界、结识的朋友都可能变成一笔让我们受用终身的投资。 就像很多本科生毕业之后选国外读研还是国内读研。国外读研最少一年就能毕业,还能练习口语、体会不同的文化,国内读呢,学费生活费都不贵,并且是在自己的熟悉的环境里,选哪个真的是因人而异。

贫困生申请理由、家庭经济情况及原因具体怎么写呀?

贫困生申请书我毕业于XX中学,家现住在XX市XX区,家里有三口人, {我的母亲长期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还要照顾因患有精神分裂症而生活无法自理的父亲}(写自己家里的困难情况),家里的生活没有保障,只能靠政府救济。十几年来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小时候,母亲为了让我能上学,日夜劳碌奔波,但是她那些辛苦赚来血汗钱抛去生活开支根本不够我的学费,只能向亲戚借。那时候真的太困难了,每天除了学习以外,我就会帮家里作家务,分担责任.为了也能够帮家里省钱,每天放学后我都要收集班里一天下来扔掉的汽水瓶和一拉罐补贴家用.由于当时无钱医治父亲的病,家里的学习环境很差,但是我也养成了在困境中学习和生活的意志.上了初中后,家里一直没有什么起色,而且母亲由于奔波劳碌病情加重,还好有老师的帮助,我们才度过了这一段实为艰苦的时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家里因为房屋的开销借了一笔债,日常开支,除去还债、所剩也就无几了。所以学费一直困扰着我们。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XX学校,这是一所专为品学兼优的贫苦孩子开的学校,学校在学费方面的资助帮了家里很多.在这所学校,大家都是因为上不起学而来的,从中我学到了人穷志不穷的道理.大家在一起,除了互相帮助学习外,还积极参加学校得各种助学活动,自己挣得自己的一些生活补贴.高考已毕,几年的苦读终于换来了XX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是一所一本的重点大学, 大家都在庆祝我,但是我也知道,由于学校在外地,我无法照顾家中两位病重的父母,尤其是母亲,为了我的费用,他又要劳碌,又要照顾病情进一步恶化的父亲,这让我很担忧,为了完成我的学业,圆我的大学梦,我很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我会努力拼搏,努力去实现我的梦想。感谢你们!此致敬礼申请人:XXX年X月X日

贫困生申请家庭经济困难理由。50字左右 (主要是爸爸双腿残疾,以修鞋为经济来源,单亲家庭。)

跟老师说声就行了

消费性投资和生产性投资,请学经济学的大卡帮我解释一下

消费性投资就是消费者出于自己使用的目的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生产性投资就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和劳务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望采纳~

学生经济困难申请理由20个字怎么写?

1、申请理由: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经济来源低、家庭负担重、需要照顾老人。2、写作思路:根据自身家庭情况、思想情况、学习情况、工作情况来描写。3、范文如下:尊敬的校领导和老师:我是学生xx,由于家庭比较困难,所以想学校提出申请助学金。我家住在一个小村庄里,家里有4口人,家中的劳动力只有父亲和母亲,可是他们一直有病在身。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本钱,只好坐苦工和短工为生,十几年来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在学习上,本人在校期间品行成绩良好,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诚实守信,做事遵守承诺。在生活上,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所以生活俭朴,勤俭节约。加入能够获得助学金,我将在今后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努力完成学业,争取优秀毕业,为班级和学校争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不断汲取知识和方法为将来打好基础。为今后的学业做准备。特此申请,望予批准。此致敬礼!申请人:XXX日期:xx年xx月xx日

消费投资经济模式是国家在支持吗?

国家项目真实可靠请老百姓勇越加入。直销是厂家直接销售商品和服务,直销者绕过传统批发商或零售通路,直接从顾客接收订单,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以下简称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传销是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取得利益。消费投资又称资本经营、资本运作、连锁销售、亮点经济、离岸经济等,是中国大陆企业界创造的概念,它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经济模式表示的是经济主体运行中带有总体性的本质性的特征,因此,它通常具有概括性,高度概括经济中的基本性质,它还具有整体性,描述的对象是某个整体,而非其局部,它也具有联系性,表示内容之间是有机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

如何坚定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信心?

坚持稳字当头、坚定信心决心,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定信心决心,爬坡过坎、克难前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安全稳定。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在大战大考中夺取双胜利,努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当好重要压舱石,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如何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广安这样部署1、聚焦重点任务推动活动取得实效全市机关“走基层、解难题、抓落实”活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按照市委“33456”部署,发挥机关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一线解决困难和问题。2、本市将在全市机关深入开展“走基层、解难题、抓落实”活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市委决定,从即日起至疫情结束,在全市机关深入开展“走基层、解难题、抓落实”活动。

什么是消费投资经济模式

它属于循环经济模式的一种,目的在于把消费从单纯的消费领域里拉出来,变消费为投资的概念。消费型投资 ,简单来讲,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消费需求而进行的投资。消费型投资是消费升级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尝试,是通过投资的方式同时解决大众财富增值与生活消费需求,助力人们更好地实现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拓展资料(有关消费型投资的相关资料介绍):消费型投资简介:消费型投资,简单来讲就是为了形成消费品或者提供消费条件而进行的投资。首先是投资,这将消耗相关的投资品,但是最终内涵和目标是消费,消费性投资最终将有助于提高消费。现实中基础设施投资、保障性住房投资以及服务业投资如建学校、建电影院等就属于消费型投资的范畴。消费型投资的意义:消费升级时代已来,大众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逐渐提高,同时消费升级的背后是社会大众整体消费方式、消费理念、消费水平、生活理念等诸方面的综合转变,更离不开对个人或家庭整体的资产配置以及合理支出规划。爱财有道消费型投资将投资与消费完美融合,不但帮助普通大众解决传统投资信息不对称、服务不便捷、优质渠道匮乏等诸多问题,而且将资源、渠道跨界整合,通过用户画像、大数据计算等方式,精选全球优质商品信息,让大众在节省时间成本、节省本金的前提下,一次性同时享受财富增值以及品质消费服务带来的美好体验。它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功能意义影响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拉动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增长。整体而言,爱财有道消费型投资是对消费金融的有效补充,也是对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投资方式的进一步功能性延伸。它让大众重新认识投资之于生活的价值,以及资金的使用价值,更新对资金配置以及财富管理的认知,根据个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结合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尝试用更加智慧、科学、合理的方式调整资产配置状态,真正成为财富的主人,收获更好的品质生活。参考链接:百度百科:消费型投资

宏观经济学相关问题求高人解答!!!

  1) 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降低利率、降低税率、银行准备金率、增发国债。 这些措施都能刺激个人及企业、政府的投资、消费,并且刺激经济增长、失业率下降。 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国民、私人、公共的储蓄有引导消费和投资的作用,从而这些储蓄就降低啦。  2) 由于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所以利率、 税率、银行准备金率都会不同程度的降低。 1. 利率降低能都刺激储蓄量流向投资和消费,贷款量增加、而贷款多用于投资、消费、医疗、教育等。从而个人和企业消费投资增加。储蓄减少。 2. 税率减少,对中产阶级一下和企业刺激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有更多的钱同来投资扩大生产经营和消费。 3.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能增加货币的供应量,能给本来贷不到钱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到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 所有的投资和消费并且能进一步刺激转投资和消费,自己经济增长速度。 但长期会带来通货膨胀。  对贸易余额的影响:由于资金来源的优势(税率、利率等优势),降低了资金成本,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所以出口会大于进口。贸易余额是 正数。  对汇率的影响:由于出口大于进口,而产品的内在价值没有变化,短期内汇率不会有大的变化,但长期会带来本国汇率的上升。 中国的出口创汇,就带来了汇率的升高。  大国小国的影响:所谓的大国小国是指经济实力的大小。 扩张性财政政策虽能增加投资、消费、贸易余额、可往往带来通货膨胀和汇率升高。 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强大的国家往往能通过各种手段化解这种矛盾,比如美国。有些国家则没有这个能力,例如中国。  3) 对后代的影响: 通货膨胀增加,汇率升高、物价上涨。 政府在选择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候,往往是经济在走下坡路、经济增长缓慢、经济负增长。政府可能从其他方面入手刺激经济太复杂,不易操作或者影响效果太小而使用更为简洁和快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待经济复苏以后再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来降低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再短期看来经济是波动的,长期看来,经济是平稳增长的。  2. 唯GDP论 是当初美国所提出来的,以GDP为核心证明国家的经济实力。使得大多国家陷入了GDP误区。中国就是典型的GDP赛跑制度(各地的高铁、高楼大厦、宽敞而没有车跑得公路等形象工程)使得GDP越增长,民企、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更少、贫富差距扩大,消费更少、投资更少,而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2009年的扩大内需,让百姓消费来带动经济复苏,可结果呢,没有带动起来,原因就在于百姓压根就没有钱消费。而有钱的只是少数人,他们的消费额又太小。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