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城市化的三种表现是什么

2023-09-01 19:49:48
共4条回复
CarieVinne

城市化的三种表现是:

A、城市数量的增加;

B、城市规模的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的增加。

其积极意义: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作为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促使生产方式、聚落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等的变化。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无非两种,一种是推力,一种是拉力。推力指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推力如人地矛盾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收入低,生活水平差,社会服务资源短缺等;拉力如就业机会多,社会服务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等。

可可

城市化:人口向城市集中,乡村转变为城市,此为城市化进程的起步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郊区城市化:部分城市人口向城市近郊流动,城市附近的郊区开始变成城市。此现象在新兴工业化国家中较为普遍[5]。逆城市化: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型城市中心开始出现交通拥挤、犯罪率升高等问题,因此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流动,市中心则出现衰退,即“城市空心化”。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已经出现了此现象[5]。逆城市化还会造成城市人口的“钟摆式”移动,比如伦敦老城区里白天的人口可达一百多万,而夜间则只剩十几万[6]。再城市化:政府和其它社会机构开始针对出现逆城市化的城市采取整治措施,使人口重新向市区回流。目前再城市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少数大城市中。

gitcloud

城市人口比重,就是一个国家中的城市中的人口农村人口的比重。表现还有就是产业结构的比重,城市化一般是由农业向工业转变接着就是服务业了。在一个标志就是城镇用地规模变大了,城市化不能从单一的一个方面去看,要从多个角度去看才能判断。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

小教板

城市人口比重,就是一个国家中的城市中的人口农村人口的比重。表现还有就是产业结构的比重,城市化一般是由农业向工业转变接着就是服务业了。在一个标志就是城镇用地规模变大了,城市化不能从单一的一个方面去看,要从多个角度去看才能判断。

相关推荐

城市化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城市化的名词解释是: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城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地区或者自然区域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经济学上从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生态学认为城市化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社会学家从社会关系与组织变迁的角度定义城市化。扩展资料:城市化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其中土地是关键因素。纵观中国城市化进程,不论是早期政策导向的人口聚集,还是改革开放中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繁荣带来人口激增,抑或是如今多元的城镇化模式探索,解决土地问题都避免不了“征地—补偿—拆迁”的循环。轰鸣的推土机铲平一个又一个村庄、鳞次栉比的高楼越来越密集。据了解,近10年我国有90余万个自然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80到100个村庄在版图上被抹去。有的城市决策者,以城市化的名义,毫无顾忌,毫不留情,把城郊众多肥沃的田地规划成楼盘,把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庄夷为平地。当然拆迁的确让不少村民一夜暴富,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土地利益纠纷、强拆等粗暴行为、被迫上楼的无所适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城市化从高速推进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域的关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网评:城市化不是“毁村”运动
2023-08-28 18:00:581

城市化的内涵是什么

城市化的内涵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sation)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地区或者自然区域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经济学上从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生态学认为城市化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社会学家从社会关系与组织变迁的角度定义城市化。城市化是多维的概念,城市化内涵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包括生活方式、思想文化和社会组织关系等的城市化)。城市化发展趋势: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对建筑业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镇城区改扩建项目的上马,以及保障性住房的大面积开工,建筑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
2023-08-28 18:01:211

什么是城市化?

  中文名称:城市化   英文名称:urbanization   定义1: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定义2: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分类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城市化   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城市地区的过程.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   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大城市中心市区郊区人口向外迁移,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出现了与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的现象.逆城市化也称城市中心空洞化.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面对浑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城镇暂住、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如美国、西欧的一些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表现: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发展;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主要原因(保障因素):   1.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而乡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较好.   2.小城镇的各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达到现代人们生活的要求.   3.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出现,人们能方便快捷地往返.   4.电脑网络等现代通讯的出现,家庭办公等新工作方式的产生.   5.电子工业的布局条件是人才和交通,不需依托大城市,工业布局出现由集中趋向分散的格局.   再城市化   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老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弱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出现的再城市化.   正常的城市化   经历从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
2023-08-28 18:01:411

城市化是什么意思?

城市发展进程的概述.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不断增大.城市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量的快速增长,新兴部门大量出现,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国民消费层次全面提升。
2023-08-28 18:01:481

城市化是什么意思?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业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体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城市化就会随之发生,从经济角度看,城市化有五个方面的含义: 一、城市化的内涵 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其内涵是指乡村人口以人口迁移的方式流入城市,在城市内定居生活,完成了从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从而使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中不断上升。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乡村人口是进行农业为主的生产活动的,而城市人口是进行非农业为主的生产活动的,产业结构的转变就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乡村人口逐渐开始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完成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流动,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城市有着广阔的市场,更为先进的技术,城市财富积累的能力也远高于乡村,因而城市成为高消费群体聚集所在地,由于高消费,从而吸引投资者,市场更加扩大,低收入群体从市场中获利,成为高收入群体,居民总收入水平日益提高。 第四,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城市有着发达的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达的经济决定了城市文明的先进,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随着人口流动逐渐向乡村渗透,改变农村与农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城市与乡村慢慢融合,最后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局面。 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成熟人口从事先进的生产工作,会形成先进的理念与思想,从而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也会逐渐发生改变,城市人口会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会开展多样丰富的社会活动,在人与人不断的交往与交流中,形成新的城市文明。 通常来说,城市化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伴随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多种因素。通常,我们将城市化划分为三个阶段: 二、城市化的阶段 1.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2.中期加速阶段:这一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了30%-70%的较高水平,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速度极快。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局面,未来有郊区城市化的发展趋向。 3.高级阶段:城市化达到了70%以上的较高水平,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现象。目前,达到高级城市化的只有发达国家,大部分发展国家还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与中级阶段。 三、我国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既表现出世界城市化的共性,又有着自身的个性差异。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速度极大提高,城市化水平也显著提高,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国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1.城乡差距逐渐增大。由于我国的制度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逐渐形成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这种结构不断固化乃至于不断强化,又由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推行,形成了城乡有别的管理制度,城市本身有着区位优势,凭借城市广阔的市场,大量的投资,城市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都极大提高,城市开始掠夺大量农村劳动力、农村的资源,这使得城市发展越来越好,而农村则越来越落后,城乡的差距逐渐拉大,城乡的公平问题也日益严重。 2.由于城市发展的产业基础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工业和服务业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这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城市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涌入,城市无法承载多余人口时,就会发生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人口的大量涌入,就业也变得困难,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可以提供的就业机会是有限的,有些人注定是要失业的,而失业问题又回引发城市犯罪等。 3.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化质量不高。我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增长,但是有些地方的城市化是虚假城市化,经济水平尚未达到可以城市化的水平,高楼却平地而起,这样的城市化质量问题严重。 四、城市化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1.乡村是城市的资源提供地,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作为后盾的,所以,不能忽视乡村的发展,要在政策上首先打破城市与乡村间的壁垒,取消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城乡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要一致,不能有所区别。要以城市的发展带动乡村的发展。 2.想解决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城市管理者可以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担中心城市的压力,同时,改进产业生产技术,努力打造无污染产业。对于交通拥挤和居住条件的问题,可以在道路规划上下足功夫,打造通畅便利的道路交通。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协同努力,政府要为失业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企业要多开放就业岗位,解决失业问题。 3.城市化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尊重规律,不能人为地改变城市化的速度,认为改变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只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非但城市化水平低,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城市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必然的过程,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形成了新的文明。城市化有着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问题,对于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都会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城市化最终将带我们迈入一个新的时代。
2023-08-28 18:01:561

城市化是什么?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地区增长和发展的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种趋势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在增加,并且预计将来会继续下去。城市化有几个需要考虑的重要优点和缺点。城市化的优势包括:经济增长: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提供就业、商业和投资机会。改善基础设施:城市地区通常配备了更好的现代基础设施,例如道路、桥梁、机场和通信网络。便利设施:城市提供各种便利设施,例如医疗保健设施、教育机构和娱乐选择。文化多样性:城市地区通常具有文化多样性,为文化交流和培养国际化态度提供了机会。然而,城市化也有一些缺点,包括:过度拥挤:城市地区可能变得过度拥挤,导致交通拥堵、住房短缺和环境退化等问题。收入不平等:城市化会导致财富向城市集中,从而加剧收入不平等和社会问题。环境退化:城市化会导致污染、废物增加和自然栖息地退化。公共服务紧张:城市地区会给医院、学校和执法部门等公共服务带来压力,导致居民生活质量下降。总之,城市化既有利也有弊,在制定城市地区的发展和增长决策时仔细考虑这些因素非常重要。
2023-08-28 18:02:051

城市化的原因

城市化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追求更好的生活,第二,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第三,高速公路不断发展,交通更加便利,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城市化的原因 城市化,别名城镇化,指的是随着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由传统乡村型向现代城市型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从人口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的定义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地区或者自然区域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内涵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社会文明城市化等,其中经济城市化主要指的是产业结构的城市化。
2023-08-28 18:02:361

什么是人口城市化

人楼的城市化就是农业人口变成非农业人口,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人口的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一个城市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越高,这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就越高。但是城市化不仅仅包括人口的城市化,还有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2023-08-28 18:02:513

城市化的定义是什么?

城市化的名词解释是: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城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地区或者自然区域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经济学上从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生态学认为城市化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社会学家从社会关系与组织变迁的角度定义城市化。扩展资料:城市化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其中土地是关键因素。纵观中国城市化进程,不论是早期政策导向的人口聚集,还是改革开放中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繁荣带来人口激增,抑或是如今多元的城镇化模式探索,解决土地问题都避免不了“征地—补偿—拆迁”的循环。轰鸣的推土机铲平一个又一个村庄、鳞次栉比的高楼越来越密集。据了解,近10年我国有90余万个自然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80到100个村庄在版图上被抹去。有的城市决策者,以城市化的名义,毫无顾忌,毫不留情,把城郊众多肥沃的田地规划成楼盘,把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庄夷为平地。当然拆迁的确让不少村民一夜暴富,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土地利益纠纷、强拆等粗暴行为、被迫上楼的无所适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城市化从高速推进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域的关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网评:城市化不是“毁村”运动
2023-08-28 18:02:591

什么是城市化?小城镇城市化进程应具备什么条件?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资本主义发生并发达以后,特别是工业化以后所特有的现象。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上升,农村地域中城市要素逐渐增长,出现了人口从以农业活动为主的农村向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城镇转移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日益增大,城市数目迅速增加,这就是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所以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空前加快。以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看,已从1950年的29.2%增加到1980年的42.5%。但是,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别仍然非常悬殊,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人口的比重已从1950年的52%上升到1980年的70%,不少国家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已大大变慢,甚至停止;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虽较快,但城市人口的比重仍较低,1950年为16.7%,1980年升到30.5%。城市化的过程不仅表现在城市人口的迅速的增长上,而且还表现在特大城市和城市群的迅速增加,以及第三产业人口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重的极大提高上。由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是无计划地盲目地进行的,它经历了一个恶性膨胀、畸形发展的过程,大城市、特大城市不断涌现,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950年仅71座,1980年达到234座。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给城市交通、生活组织、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安定等方面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为此,不少国家采取措施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市和卫星城。在中心城市外围,还有若干市镇和农村区,它们在功能上联为一体,成为大城市连绵区。如美国东北部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狭长地带和五大湖南岸,日本的九州——鹿岛的太平洋沿岸带状地区,联邦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英格兰南部城市群以及西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城市群等;苏联也有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城市群和乌拉尔城市群、顿巴斯城市群等。此外,现代世界城市化的趋势之一是城市人口中第三产业人口比重的极大提高,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都在一半以上。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优势条件来支撑.区域内资源禀赋的状况和该区域的区位优势是支撑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丰富的资源是小城镇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是信息、技术、人才等经济资源集聚并产生规模效益的重要基础.陇东南地区在这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小城镇发展,加快该区域城镇化进程,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2023-08-28 18:03:321

城市化的概念和意义是什么?

一、城市化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1)概念: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表现: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3)意义①创造就业机会,吸收大量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差距;②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城市化过程能够有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③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④城市是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城市化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⑤城市文明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开放程度。
2023-08-28 18:03:402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地区增长和发展的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种趋势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在增加,并且预计将来会继续下去。城市化有几个需要考虑的重要优点和缺点。城市化的优势包括:经济增长: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提供就业、商业和投资机会。改善基础设施:城市地区通常配备了更好的现代基础设施,例如道路、桥梁、机场和通信网络。便利设施:城市提供各种便利设施,例如医疗保健设施、教育机构和娱乐选择。文化多样性:城市地区通常具有文化多样性,为文化交流和培养国际化态度提供了机会。然而,城市化也有一些缺点,包括:过度拥挤:城市地区可能变得过度拥挤,导致交通拥堵、住房短缺和环境退化等问题。收入不平等:城市化会导致财富向城市集中,从而加剧收入不平等和社会问题。环境退化:城市化会导致污染、废物增加和自然栖息地退化。公共服务紧张:城市地区会给医院、学校和执法部门等公共服务带来压力,导致居民生活质量下降。总之,城市化既有利也有弊,在制定城市地区的发展和增长决策时仔细考虑这些因素非常重要。
2023-08-28 18:03:481

城市化的概念是什么?

城市发展进程的概述.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不断增大.城市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量的快速增长,新兴部门大量出现,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国民消费层次全面提升。
2023-08-28 18:04:191

城市化进程的本质

本质上是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过程. 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并不是到处出现城市,而是要使全体国民享受现代城市的一切城市化成果并实现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文化教育素质等的转变。即:实现城乡空间的融合发展 -- 产业的融合、就业的融合、环境的融合、文化的融合、社会保障的融合、制度的融合等,以期真正实现城市和农村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考察我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仍处在城市化集中阶段。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949 --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时期;(2)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3)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滞发展时期;(4)1978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一、1949年,我国仅有城市132个,城市非农业人口2740万人,城市化水平(以城市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为 5.1%。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建设时期,随着 156项重点工程建设的开展,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矿业城市。与此同时,对一批老城市还进行了扩建和改造,如武汉、成都、太原、西安、洛阳、兰州等老工业城市。加强发展了鞍山、本溪、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等大中城市。一大批新建扩建工业项目在全国城市兴建,对土地、劳动力的需求和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以及服务业的兴起,都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到1957年末,我国的城市发展到 176个,城市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8.4%。随着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1953年至1957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18.3%,城市人口年均增长16%。这说明,“一五”时期的城市发展及城市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基本适应的。二、1958--1965年期间,经历了“大跃进”运动。城市发展呈现出由扩大到紧缩的变化。在 3年的“大跃进”后,全国城市由1957年的 176个,增加到1961年的208个;城市人口由5412万增长到6906万,增长了28%;城市非农业人口所占比重由 8.4%上升到10.5%。从1962年开始,陆续撤消了一大批城市,到1965年底崐,只剩下 168个。比1961年减少了40个。这个时期,一部分新设置的市恢复到县级建制,如榆次、侯马、岳阳等;另一部分地级市实行降级,成为县级市。如石家庄、保定等。与此同时,由于城市社会经济出现萎缩,致使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城市化水平也由1961年的10.5%减少到1965年的9.2%。三、1966--1978年期间,是城市化发展的低迷徘徊期。整整13年间,城市只增加25个,城市非农业人口长期停滞在 6000-7000万人左右,城市化水平在8.5%上下徘徊。四、1979-- 1997年期间,城市化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进入了稳定、快速发展的通道。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社会经济各项事业有了新的活力。“乡村工业化”和城市工业的空前扩张,对城市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这期间,我国经历了一个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到1997年,我国城市已发展至668个,与1979相比,新增城市452个,相当于前30年增加数2倍多。城市人口也迅速增加,城市化水平增长到 18%。毫无疑问,这种快速发展是经济改革,特别是农村经济率先改革所带来的。
2023-08-28 18:04:291

城市化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急急~~~在线等~~!!

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有: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旧地型城市化。在我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各种形式的城市化发挥着它们各自的作用。在对三种形式的城市化的分析过程中,通过以上我们对城市化含义的了解,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各种形式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一)集中型城市化 集中型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在这种城市化的过程中,暴露出原有的很多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1.旧的户籍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所实行的户籍制度在特定时期确实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扩展,这一制度已经成了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3]。几十年前,划出的“农村人”和“城里人”的这个鸿沟已经成了我国农村经济、城镇经济发展的障碍。众所周知,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引导农民进城、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大量人口滞留农村的局面如不尽快扭转,不仅直接制约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还将长期抑制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所以,我国应尽快逐步改变现有的落后的户籍制度,为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2 .进城外来工的应享受的“国民待遇”难以实现 城市建设创造了大量的建筑业、工业等就业岗位;进城的外来工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北京市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进城外来农民工对北京市2003年GDP的贡献率在10%左右。同时,农民通过进城务工就业学到了各项非农就业技能,感受到了城市文化,领略到了市场竞争,提高了综合素质。同样,进城务工也是农民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中农民进城打工却受到很多不合理的限制,而且他们的工资、福利、医疗等都得不到保障。同样另外一个问题外来工子女入学难的也成为诸多媒体所关注的另一个热点问题。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一个长远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外来工的生活、工作,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如2004年初开始报道的泉州工人严重短缺的情况,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及城市信用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招工春荒”现象在福建省泉州市2004年再次出现。原因何在?泉州市有关官员认为:一是有些小企业拖欠工人工资;二是劳动环境差;三是工资待遇低。创造好的“打工环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政府责无旁贷。无论是从关怀弱势群体、以人为本的要求出发,还是从经济发展的目标出发,政府都应该拿出切实的行动来。尤其是在当前打工者尚没有完全组织起来与强势力量进行博弈时,政府的作用更显得重要。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但是我国城市化的滞后给中国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本文从分析城市化的涵义着手,在对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进行说明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以及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几个问题。三.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书评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2023-08-28 18:04:441

城镇化是什么意思呀?

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地紧张的突出矛盾;城镇化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别。
2023-08-28 18:04:554

城市化的内涵是什么?

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023-08-28 18:05:043

城市化名词解释

城市化的名词解释是: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城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地区或者自然区域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经济学上从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生态学认为城市化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社会学家从社会关系与组织变迁的角度定义城市化。扩展资料:城市化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其中土地是关键因素。纵观中国城市化进程,不论是早期政策导向的人口聚集,还是改革开放中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繁荣带来人口激增,抑或是如今多元的城镇化模式探索,解决土地问题都避免不了“征地—补偿—拆迁”的循环。轰鸣的推土机铲平一个又一个村庄、鳞次栉比的高楼越来越密集。据了解,近10年我国有90余万个自然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80到100个村庄在版图上被抹去。有的城市决策者,以城市化的名义,毫无顾忌,毫不留情,把城郊众多肥沃的田地规划成楼盘,把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庄夷为平地。当然拆迁的确让不少村民一夜暴富,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土地利益纠纷、强拆等粗暴行为、被迫上楼的无所适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城市化从高速推进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域的关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网评:城市化不是“毁村”运动
2023-08-28 18:05:221

城市化的好处

法律分析:城市化的好处在于:第一,更加集约的利用基础设施,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工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与收入;第二,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使得家庭生活社会化,各种服务业得以发展,也由此创造更多的就业,使更多的农民得以从农业中转移出来,获得收入更高的就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2023-08-28 18:05:461

如何应对超前城市化发展

过度城市化: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造成严重的“城市病”。过度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不平衡(主要是推力作用大于拉力作用),而政府又没有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如何应对:首先,搞好城市化发展规划,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重点选择些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重要大城市,搞好硬件和软件建设,向国际大都市迈进。在软件方面,主要是提高市民素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以及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具备管理现代化城市和加强国际交流的能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现代化管理人オ,树立良好的大都市形象,提高国际知名度,在硬件方面,主要搞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更好地发挥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作用,带动社会、地理、人口、交通等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不顾自身条件的盲目发展和一哄而上,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科学的配置,发挥城镇的规模效益。其次,要制定小城镇的发展远期目标、具体实施阶段和年度计划,确定本地区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合理布局,规划大中城市、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最后,要对城镇密集区域进行总体规划,对区域内的城镇的资源和基础设施共同建设、共同利用,提高基础设施和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城镇规划的制定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应考虑长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便于城镇的长远发展,健全城市综合服务功。我国城镇基础建设滞后,影响了城镇的发展质量和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不能有效地发挥,吸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因而,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市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搞好供水、供热、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根据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利用国债转贷资金加大对农村电网、粮食仓储设施、农田水利和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投资的有利时机,做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受字数限制,以上供参考。
2023-08-28 18:06:081

什么是城市化 是怎么解释的

1、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sation)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2、城市化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地区或者自然区域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经济学上从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生态学认为城市化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社会学家从社会关系与组织变迁的角度定义城市化。 3、城市化是多维的概念,城市化内涵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包括生活方式、思想文化和社会组织关系等的城市化)。
2023-08-28 18:06:151

对于城市化的理解与认识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业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体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城市化就会随之发生,从经济角度看,城市化有五个方面的含义: 一、城市化的内涵 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其内涵是指乡村人口以人口迁移的方式流入城市,在城市内定居生活,完成了从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从而使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中不断上升。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乡村人口是进行农业为主的生产活动的,而城市人口是进行非农业为主的生产活动的,产业结构的转变就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乡村人口逐渐开始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完成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流动,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城市有着广阔的市场,更为先进的技术,城市财富积累的能力也远高于乡村,因而城市成为高消费群体聚集所在地,由于高消费,从而吸引投资者,市场更加扩大,低收入群体从市场中获利,成为高收入群体,居民总收入水平日益提高。 第四,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城市有着发达的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达的经济决定了城市文明的先进,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随着人口流动逐渐向乡村渗透,改变农村与农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城市与乡村慢慢融合,最后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局面。 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成熟人口从事先进的生产工作,会形成先进的理念与思想,从而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也会逐渐发生改变,城市人口会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会开展多样丰富的社会活动,在人与人不断的交往与交流中,形成新的城市文明。 通常来说,城市化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伴随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多种因素。通常,我们将城市化划分为三个阶段: 二、城市化的阶段 1.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2.中期加速阶段:这一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了30%-70%的较高水平,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速度极快。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局面,未来有郊区城市化的发展趋向。 3.高级阶段:城市化达到了70%以上的较高水平,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现象。目前,达到高级城市化的只有发达国家,大部分发展国家还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与中级阶段。 三、我国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既表现出世界城市化的共性,又有着自身的个性差异。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速度极大提高,城市化水平也显著提高,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国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1.城乡差距逐渐增大。由于我国的制度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逐渐形成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这种结构不断固化乃至于不断强化,又由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推行,形成了城乡有别的管理制度,城市本身有着区位优势,凭借城市广阔的市场,大量的投资,城市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都极大提高,城市开始掠夺大量农村劳动力、农村的资源,这使得城市发展越来越好,而农村则越来越落后,城乡的差距逐渐拉大,城乡的公平问题也日益严重。 2.由于城市发展的产业基础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工业和服务业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这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城市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涌入,城市无法承载多余人口时,就会发生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人口的大量涌入,就业也变得困难,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可以提供的就业机会是有限的,有些人注定是要失业的,而失业问题又回引发城市犯罪等。 3.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化质量不高。我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增长,但是有些地方的城市化是虚假城市化,经济水平尚未达到可以城市化的水平,高楼却平地而起,这样的城市化质量问题严重。 四、城市化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1.乡村是城市的资源提供地,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作为后盾的,所以,不能忽视乡村的发展,要在政策上首先打破城市与乡村间的壁垒,取消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城乡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要一致,不能有所区别。要以城市的发展带动乡村的发展。 2.想解决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城市管理者可以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担中心城市的压力,同时,改进产业生产技术,努力打造无污染产业。对于交通拥挤和居住条件的问题,可以在道路规划上下足功夫,打造通畅便利的道路交通。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协同努力,政府要为失业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企业要多开放就业岗位,解决失业问题。 3.城市化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尊重规律,不能人为地改变城市化的速度,认为改变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只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非但城市化水平低,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城市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必然的过程,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形成了新的文明。城市化有着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问题,对于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都会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城市化最终将带我们迈入一个新的时代。
2023-08-28 18:06:241

城镇化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在1991年开始的。
2023-08-28 18:06:512

城市化对中国来说有什么意义?

意义很大。不仅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安排大量劳动力、促进钢筋、水泥、玻璃的销售量,建成后还可以提高百姓的收入、提高地方的财政收入,促进就业。
2023-08-28 18:06:592

城市化是什么意思?

城市发展进程的概述.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不断增大.城市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量的快速增长,新兴部门大量出现,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国民消费层次全面提升。
2023-08-28 18:07:061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地区增长和发展的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种趋势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在增加,并且预计将来会继续下去。城市化有几个需要考虑的重要优点和缺点。城市化的优势包括:经济增长: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提供就业、商业和投资机会。改善基础设施:城市地区通常配备了更好的现代基础设施,例如道路、桥梁、机场和通信网络。便利设施:城市提供各种便利设施,例如医疗保健设施、教育机构和娱乐选择。文化多样性:城市地区通常具有文化多样性,为文化交流和培养国际化态度提供了机会。然而,城市化也有一些缺点,包括:过度拥挤:城市地区可能变得过度拥挤,导致交通拥堵、住房短缺和环境退化等问题。收入不平等:城市化会导致财富向城市集中,从而加剧收入不平等和社会问题。环境退化:城市化会导致污染、废物增加和自然栖息地退化。公共服务紧张:城市地区会给医院、学校和执法部门等公共服务带来压力,导致居民生活质量下降。总之,城市化既有利也有弊,在制定城市地区的发展和增长决策时仔细考虑这些因素非常重要。
2023-08-28 18:07:141

什么是城市化?小城镇城市化进程应具备什么条件?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资本主义发生并发达以后,特别是工业化以后所特有的现象。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上升,农村地域中城市要素逐渐增长,出现了人口从以农业活动为主的农村向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城镇转移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日益增大,城市数目迅速增加,这就是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所以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空前加快。以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看,已从1950年的29.2%增加到1980年的42.5%。但是,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别仍然非常悬殊,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人口的比重已从1950年的52%上升到1980年的70%,不少国家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已大大变慢,甚至停止;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虽较快,但城市人口的比重仍较低,1950年为16.7%,1980年升到30.5%。城市化的过程不仅表现在城市人口的迅速的增长上,而且还表现在特大城市和城市群的迅速增加,以及第三产业人口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重的极大提高上。由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是无计划地盲目地进行的,它经历了一个恶性膨胀、畸形发展的过程,大城市、特大城市不断涌现,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950年仅71座,1980年达到234座。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给城市交通、生活组织、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安定等方面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为此,不少国家采取措施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市和卫星城。在中心城市外围,还有若干市镇和农村区,它们在功能上联为一体,成为大城市连绵区。如美国东北部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狭长地带和五大湖南岸,日本的九州——鹿岛的太平洋沿岸带状地区,联邦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英格兰南部城市群以及西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城市群等;苏联也有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城市群和乌拉尔城市群、顿巴斯城市群等。此外,现代世界城市化的趋势之一是城市人口中第三产业人口比重的极大提高,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都在一半以上。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优势条件来支撑.区域内资源禀赋的状况和该区域的区位优势是支撑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丰富的资源是小城镇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是信息、技术、人才等经济资源集聚并产生规模效益的重要基础.陇东南地区在这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小城镇发展,加快该区域城镇化进程,意义是极其深远的.wRWwYi7Gauj2xOKt9ryx
2023-08-28 18:07:561

城市化名词解释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023-08-28 18:08:352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1、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2、城市化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地区或者自然区域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经济学上从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生态学认为城市化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社会学家从社会关系与组织变迁的角度定义城市化。3、城市化是多维的概念,城市化内涵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包括生活方式、思想文化和社会组织关系等的城市化)。资本主义解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可谓”追梦改革万里春,农民潮涌作工人。荒滩野岭高楼起,立体网联城市群。”(左河水诗)。但是,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也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因此,单纯、刻意地进行城市化,并不适宜中国的国情及稳健发展的需要。城市化内涵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中国当今的城市化(城镇化)应是产业、人口、土地、社会、农村“五位一体”的城镇化,而不是给“房地产化”代言。
2023-08-28 18:08:581

城市化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市场,建筑,人员集中
2023-08-28 18:09:563

高中地理里面的城市化是什么意思呀?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这是高中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大批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的最明显表示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表现为:一、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三、出现城市群会,由于城市人口增多,环境恶化,城市人口向乡村转移,称之逆城市化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8-28 18:10:071

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针对国家城市化道路,学术界曾经有过许多争论,归纳起来有主张走小城镇的道路,这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第二种是主张重点发展中等城市,因为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毛病,小城市有小城市的不足,这属于折衷的思路;还有一种就是主张搞大城市,这主要是从聚集经济角度出发;还有就是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此外,还有主张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主张重点发展大城市与小城镇等观点,各种观点都有各自的若干理由。从模式上有提出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有提出来要把区域经济与城市化融合,有提出来要根据地域的特征来确定自己的不同模式,也有提出来要运用市场机制来调节,因为大中小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尽管有很多争论,但是最终国家制定的政策在16大报告当中表述得十分清楚,16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们选择的道路一定是要符合中国国情的。我们的国情是什么?就是农村人口规模大,经济相对落后,资源相对贫乏,地区差别大。在这种国情下,照搬国外的模式显然行不通。这个政策有几个含义,第一就是要适度城市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第二就是大城市是作为骨干的,中小城市是作为主体的,小城镇是作为基础的。在推进方式上,则强调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有机结合,要多渠道、多元化、多模式地推进。 经过论证,我们认为这条道路是可行的。总的来看,适当加大大城市的发展,增加大城市的数量,是完全可行的。中小城市数量已经很多了,但是平均的规模不大,应该控制数量、扩大规模、提高素质。中西部城市有所不同,它主要是大中小这三者之间脱节,另外城和乡之间也脱节,所以它应该关注中等城市的发展,通过完善大和小之间的过渡环节,来健全城镇体系。 有几个关于城市化方面的误区需要在认识上加以澄清。第一个误区就是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城市发展必然就会引发“城市病”。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认识的加深,如果规划得当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防止或者缓解城市病的;第二就是认为必须要控制大城市的发展。第三就是均衡论,认为城市化结果应当均衡分布。事实上均衡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城市化更应该考虑地理基础、发展阶段和生态条件的差异性。
2023-08-28 18:10:161

城镇化和城市化有什么区别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2023-08-28 18:10:361

什么是城市化?小城镇城市化进程应具备什么条件?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资本主义发生并发达以后,特别是工业化以后所特有的现象。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上升,农村地域中城市要素逐渐增长,出现了人口从以农业活动为主的农村向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城镇转移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日益增大,城市数目迅速增加,这就是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所以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空前加快。以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看,已从1950年的29.2%增加到1980年的42.5%。但是,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别仍然非常悬殊,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人口的比重已从1950年的52%上升到1980年的70%,不少国家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已大大变慢,甚至停止;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虽较快,但城市人口的比重仍较低,1950年为16.7%,1980年升到30.5%。城市化的过程不仅表现在城市人口的迅速的增长上,而且还表现在特大城市和城市群的迅速增加,以及第三产业人口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重的极大提高上。由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是无计划地盲目地进行的,它经历了一个恶性膨胀、畸形发展的过程,大城市、特大城市不断涌现,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950年仅71座,1980年达到234座。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给城市交通、生活组织、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安定等方面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为此,不少国家采取措施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市和卫星城。在中心城市外围,还有若干市镇和农村区,它们在功能上联为一体,成为大城市连绵区。如美国东北部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狭长地带和五大湖南岸,日本的九州——鹿岛的太平洋沿岸带状地区,联邦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英格兰南部城市群以及西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城市群等;苏联也有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城市群和乌拉尔城市群、顿巴斯城市群等。此外,现代世界城市化的趋势之一是城市人口中第三产业人口比重的极大提高,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都在一半以上。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优势条件来支撑.区域内资源禀赋的状况和该区域的区位优势是支撑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丰富的资源是小城镇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是信息、技术、人才等经济资源集聚并产生规模效益的重要基础.陇东南地区在这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小城镇发展,加快该区域城镇化进程,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2023-08-28 18:10:451

城市化对中国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三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以城市人口增长为标志的城市化率稳步提高。2.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贫困问题、公共安全管理问题、资源短缺问题、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不协调问题、城 市特色危机等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些复杂的问题交错在一起,不仅会阻碍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也会带来一系列的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必须要科学妥善地加以解决。 拓展资料1.城市化特点。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2)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5)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这种城市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城乡之间相互隔离和相互封闭的“二元社会”。这里所说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政府对城市和市民实行“统包”,而对农村和农民则实行“统制”,即由财产制度、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甚至婚姻制度等具体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构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1978年以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城市化,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迅速推进的,城乡之间的壁垒逐渐松动并被打破,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小城镇迅速扩张、人口就地城市化为主的特点。 2.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1978-1984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化带有恢复性性质,“先进城后建城”的特征比较明显。第一,表2009年大约有2000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下放干部返城并就业,高考的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也使得一批农村学生进入城市;第二,城乡集市贸易的开放和迅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和小城镇,出现大量城镇暂住人口;第三,这个时期开始崛起的乡镇企业也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第四,国家为了还过去城市建设的欠帐,提高了城市维护和建设费,结束了城市建设多年徘徊的局面。这个阶段,就人口来看,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年均提高0.85个百分点。
2023-08-28 18:10:521

城市化的概念是怎么样的?

城市化的名词解释是: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城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地区或者自然区域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经济学上从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生态学认为城市化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社会学家从社会关系与组织变迁的角度定义城市化。扩展资料:城市化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其中土地是关键因素。纵观中国城市化进程,不论是早期政策导向的人口聚集,还是改革开放中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繁荣带来人口激增,抑或是如今多元的城镇化模式探索,解决土地问题都避免不了“征地—补偿—拆迁”的循环。轰鸣的推土机铲平一个又一个村庄、鳞次栉比的高楼越来越密集。据了解,近10年我国有90余万个自然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80到100个村庄在版图上被抹去。有的城市决策者,以城市化的名义,毫无顾忌,毫不留情,把城郊众多肥沃的田地规划成楼盘,把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庄夷为平地。当然拆迁的确让不少村民一夜暴富,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土地利益纠纷、强拆等粗暴行为、被迫上楼的无所适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城市化从高速推进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域的关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网评:城市化不是“毁村”运动
2023-08-28 18:11:011

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的含义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地区或者自然区域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经济学上从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生态学认为城市化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社会学家从社会关系与组织变迁的角度定义城市化。城市化是多维的概念,城市化内涵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包括生活方式、思想文化和社会组织关系等的城市化)。城市化的表现:一般认为,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域转化为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但是,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也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因此,单纯刻意地进行城市化,并不适宜中国的国情及稳健发展的需要。中国当今的城市化应是产业、人口、土地、社会、农村“五位一体”的城镇化,而不是给“房地产化”代言。
2023-08-28 18:11:241

论述题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sation)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2023-08-28 18:11:421

人口社会学简答题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也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023-08-28 18:12:011

什么是城市化?小城镇城市化进程应具备什么条件?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资本主义发生并发达以后,特别是工业化以后所特有的现象。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上升,农村地域中城市要素逐渐增长,出现了人口从以农业活动为主的农村向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城镇转移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日益增大,城市数目迅速增加,这就是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所以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空前加快。以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看,已从1950年的29.2%增加到1980年的42.5%。但是,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别仍然非常悬殊,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人口的比重已从1950年的52%上升到1980年的70%,不少国家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已大大变慢,甚至停止;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虽较快,但城市人口的比重仍较低,1950年为16.7%,1980年升到30.5%。城市化的过程不仅表现在城市人口的迅速的增长上,而且还表现在特大城市和城市群的迅速增加,以及第三产业人口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重的极大提高上。由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是无计划地盲目地进行的,它经历了一个恶性膨胀、畸形发展的过程,大城市、特大城市不断涌现,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950年仅71座,1980年达到234座。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给城市交通、生活组织、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安定等方面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为此,不少国家采取措施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市和卫星城。在中心城市外围,还有若干市镇和农村区,它们在功能上联为一体,成为大城市连绵区。如美国东北部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狭长地带和五大湖南岸,日本的九州——鹿岛的太平洋沿岸带状地区,联邦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英格兰南部城市群以及西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城市群等;苏联也有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城市群和乌拉尔城市群、顿巴斯城市群等。此外,现代世界城市化的趋势之一是城市人口中第三产业人口比重的极大提高,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都在一半以上。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优势条件来支撑.区域内资源禀赋的状况和该区域的区位优势是支撑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丰富的资源是小城镇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是信息、技术、人才等经济资源集聚并产生规模效益的重要基础.陇东南地区在这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小城镇发展,加快该区域城镇化进程,意义是极其深远的.uRBg4Z9ySP9UKexSKG3Y
2023-08-28 18:12:091

城市化的好处

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2、作为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促使生产方式、聚落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等的变化。
2023-08-28 18:12:361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1、大量耕地非正常减少。事实上,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非常快,圈地之风仍然盛行,随着大批豪华厂房、楼宇和各种“形象工程”的崛起,大片大片昔日的良田沃野消失,使我国原本人多耕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仅最近几年净失耕地就达3800万亩,造成一大批无地、无业、无保障的农民,也是粮食产量接连滑坡的重要原因。2、产生严重的“城市病”。城市化太快,城市过大,短时间过多人口往城市集中,不可避免产生大批失业、淡水和能源供应紧张、交通拥挤、犯罪增加、环境恶化、各种危机风险增加等现象。有专家说,城市化并不会必然导致“城市病”,产生“城市病”的根源在于指导思想的片面性,产业结构与布局的不合理性,以及“低密度扩张”的发展方式,提出“发展克服城市病”、“规划减少城市病”、“管理医治城市病”。这些意见不无道理,但问题是,我们在实践上能不能做到指导思想没有片面性,规划能不能做到科学合理,管理能不能做到严格到位。3、房地产“泡沫化”。现在许多城市建房太快太多,占用大量银行资金,如果严重供大于求,或价格超过市民承受能力,就会出现大量房屋空置,酿成经济危机。经验证明,由房地产泡沫化引起的经济危机,需要好多年才能缓过劲来。4、城市“废墟化”。可能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二:一是上面提到的房地产严重供过于求,出现大批楼宇空置;二是本世纪中我国人口将出现的下降趋势。根据我国人口政策的设想,达到17亿最高峰以后,总人口将逐渐下降,最终达到7亿左右的理想规模。
2023-08-28 18:12:441

为什么会出现城市化现象?原因有些什么?

为了更好地发展。具体原因如下1、城镇化是农村发展到城市的的必然过程。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2、城镇化的发展建设主要是解决人的城镇化,实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中国之所以要搞城镇化,其实就是为了促进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以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健的发展。 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了小城镇的居住、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环境。吸引企业到小城镇投资、发展,带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小城镇的就业机会,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到小城镇生活、居住、工作、学习,促进小城镇的经济繁荣、稳定,就地就近城镇化,有效缓解大城市的压力。 3、其实,提出“城镇化”也反映出党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发展小城镇也曾经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被列入未来农村发展的大战略。即使现在提出的乡村振兴政策中,小城镇的发展,城镇化问题也是工作内容的重点之一。支持小城镇的发展,不仅说明中央 对农村工作的支持,而且也是对农村人口转移选择了适合国情的低成本道路的支持。 4、更好的发展城市发展好,乡镇发展落后,这对于中国未来发展也不好的。中国要搞城镇化发展,能够减少大城市发展的压力,也能促进资源调节,让乡镇发展更加好。所以,国家要搞城镇化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国内所有地方平衡发展,提高百姓的收入。5、减少人口流动。城镇化发展的不均衡,是导致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大量的人口流动,使得春运成为了一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东部地带城镇化水平较高,除山东、河北外,大多数省份都属于人口净流入省份。四川、重庆、安徽、广西、河南、贵州等省份人口流出比例较高6、城镇话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城镇化是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城镇化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而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过度城镇化和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最终都会影响城镇化的发展。
2023-08-28 18:13:101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是什么

城市化一般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具有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城市化是由工业化来推进的,工业化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城市化的过程;但另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对工业化也有反作用。城市化如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则会推动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否则,就会延缓甚至阻碍工业化的进程。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可形象地称之为“发动机”与“加速器”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同步地推进城市化。
2023-08-28 18:13:223

有没有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比较专业的公司推荐?

重庆东承科技有限公司
2023-08-28 18:13:453

地方志书每几年左右编修一次

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地方志书每二十年左右编修一次。地方综合年鉴一年一鉴、逐年编纂。行政区划有重大调整的,应当及时组织编纂已撤销的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方志书,适时组织编纂新设的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方志书。 《地方志工作条例》内容 2005年5月18日总理温家宝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公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并即日起施行。其中,第十条: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完成后,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续修工作。 《地方志工作条例》是第一部有关地方志的全国性法规,于2005年5月18日由总理温家宝发布。 地方志书介绍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各级人民政府下辖的地方志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 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列入规划的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方可以公开出版。 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综合年鉴,经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确定的部门批准,方可以公开出版。 地方志应当在出版后3个月内报送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备案。 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为职务作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其著作权由组织编纂的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享有,参与编纂的人员享有署名权。
2023-08-28 18:13:461

房地产销售策划方案

  不同的房子有不同的销售策划方案;    所谓的房地产营销策划方案,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为提高房地产销售业绩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再综合各方面的考虑最终形成一整套适合自己企业的的营销策划方案。在品牌联播房地产策划方案中,品牌联播采取的是321法则品牌策划优势,即30人数据分析、20人策划方案、10人完善审核。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为企业量身定做一套适合他们的策划方案,房地产行业有房地产行业的总体策划思路,然后针对房产企业的性质再分别设计出相对应的营销策划方案。  以下仅供参考:
2023-08-28 18:13:462

什么是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

一上班就焦虑,烦躁不安,心跳加快?经常在工作中忽然厌倦了眼前的一切?因为一点小事就易怒,丧失对工作的支配感?图片图片1. 若频繁出现以上状况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了解两个专业名词: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前者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伴随于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后者是指个体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与个人的能力、资源或需求不匹配时,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若持续存在可导致身心健康损害。职业倦怠是职业紧张的早期心理反应。图片图片图片2.哪些工种容易存在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问题呢?涉及的工种主要有医务人员、驾驶员、消防员、教师以及其他高强度脑力工作人员等,其中医务人员已成为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的“重灾区”。国内关于职业紧张的调查发现,在医务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中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发生率可达到38%-44%,国外相关研究也显示,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达35%,远高于一般人群。医疗卫生工作具有任务繁重、责任大、风险高以及工作时间不稳定等特性,使得该职业成为职业紧张的高发人群,尤其在目前新冠疫情形势下,部分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剧增,感染风险高以及伦理冲突等问题,继而引起疲劳、抑郁、倦怠等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图片图片图片3.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识别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心理反应:工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下降、焦虑、易疲倦、易怒感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2)生理反应:躯体不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睡眠障碍、机体免疫功能抑制;(3)行为表现:怠工、旷工、酒精依赖、药物滥用、食欲减退、敌对感、效率低下等。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还可以导致身体随之进入疾病状态。比如长期的紧张和焦虑可能引发消化性溃疡,众所周知,胃肠道是有“情绪”的器官,并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肉-骨骼疾病或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图片图片图片4.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影响职业紧张的外部物理因素包括振动、高温和噪声等不良工作条件,以及工作场所不安全感、工作场所文化等;内部因素主要有性格(主要是A型性格)、性别、年龄、学历等。图片图片图片5.如何预防和消除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呢?虽然职业紧张“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但是切实落实好“四方责任”,职业紧张也是可防可控的。研究显示,医护人员获得的组织支持感、工作回报和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而工作要求和对工作的付出越高,职业倦怠程度也就越高。为减少职业紧张和疲劳,营造健康的工作氛围,用人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可定期开展职业紧张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适应能力和抗挫败感、开展相关的职业心理咨询和援助。除此之外,主观因素也至关重要,劳动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加对工作内容的兴趣,提高心理健康意识,积极寻求心理支援,提高工作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缓解职业紧张。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不仅是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关注心理健康,给予人文关怀,降低职业紧张水平,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2023-08-28 18:13:441

小学美术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合集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合集9篇1   课题:   新颖的电脑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教具学具:   纸盒、彩纸、彩泥、铅笔、蜡笔、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述,了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与造型特点。   2、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造型特点鲜明的电脑模型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造型新颖,奇特的电脑模型,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电脑模型装饰美化。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同时又要仔细认真地制作。   2、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3、将完好的作业展示在教室里,互相,欣赏。并分小组比比谁的电脑模型设计最奇特,制作最精美,装饰最美观。   四、收拾与: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五、课后拓展   1、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   2、通过对多种材料媒介的利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研究。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合集9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启发学生对二十二世纪的建筑展开想象,对科幻片的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法,创作出富个性特点和形式新颖的建筑。    教学重点: 二十二世纪的建筑的形状    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创造二十二世纪的建筑    教具准务: 彩色笔、彩纸、卡纸、废旧盒子    教学教程:   1、课前准备   一、   ①欣赏科幻片段(让学生观察片中人们生活、交通、建筑发生怎样的变化)。   ②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③师:二十二世纪人们在各星球之间,自由地来往,人们设计了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与外星人进行交流、工作,那么,二十二世纪建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们设计了什样的房屋。   ④学生交流、发言   二、揭示课题,《二十二世纪的建筑》   ①欣赏科幻画作品,让学生观察,了解房屋的外形,结构,功能,色彩,有什么变化。   ②生:发言   师:   1、外形千变万化,还有会长上飞翔翅膀的房屋   2、功能无所不能,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变成各种厅特的房屋。   3、人们穿着各种各样的宇航服,在太空中自由工作学习,做各种运动。   三、欣赏课文图例。   四、创作。   1、绘画步骤:   ①构思   ②得用各种形状来综合画二十二世纪的建筑   ③人类在太空中的表现   ④太空的表现其他星球和星云的描绘   ⑤着包   2、手工步骤:   ①根据所带材料、进行重叠插接。   ②引导学生用剪、镂、折、画等制作,表现二十二世纪的建筑物。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六、展示作品,让制作者根据自已的理解对自已设计的作品进行描述。   七、收拾与整理,保持教室整洁。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合集9篇3   课型:造型课、表现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暖色的色彩特点及暖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完成简单的暖色作品。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的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难点:创作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并且注意作品中冷暖色的搭配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加强观察、欣赏和教师演示。   四、教学准备:   教师:色卡、暖色为主的图片   学生:绘画用具、收集暖色绘画作品。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图片欣赏   组织学生观察欣赏教师准备的暖色为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图片中什么颜色居多?生活中有哪些暖色?暖色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2、教学组织:   (1)欣赏书中名家作品   鼓励学生大胆指出暖色并说出表达给我们的感受   (2)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请学生观察搜集来的图片进行小组讨论:暖色在艺术作品中适合表现什么情感和内容?在暖色作品中出现的冷色起什么作用?   3、艺术实践   根据对生活中暖色景物的观察,用你喜欢的形式,画一张以暖色为主的画。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注意绘画用具的安全,启发引导并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大胆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4、展示延伸(作品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互评,让学生体会颜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大胆发表自己的算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评议的能力。   5、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汇报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完善,体现新课程标准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六、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暖色   暖色:温暖热情欢快喜庆   点彩:用大小、色彩不同的点绘成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合集9篇4   教学目标:   1、写生、设计理想中的书包,初步学习写生的方法。在想像中抓住书包基本结构进行创新设计   2、欣赏、对比不同类型的作品。   3、在评价中感受美的设计与美化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书包的形状、结构和外表特征,大胆设计一个书包,并有所创新。教学难点:设计有创意的书包。   教学用具:   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画纸、铅笔、彩笔、彩纸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开始上学书包就一直陪伴着我们,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和进步。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书包,看看自己的书包有什么特点,尝试自己也来设计一个书包,做个小小设计师   二、实例赏析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些其他样式的书包(各种类型的书包图片)   师:书包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外形、颜色都有很大的区别,书包上的装饰图案更是五彩缤纷。现在呢,老师想请几位同学上来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书包。   三、学生展示书包   生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书包   (师逐步提出外形、颜色、图案、功能)   重点从形、色、图案入手,体现美术特色,抒发个人情感。   四、设计   师:今天,我们班里要开一个书包超市,专门卖我们班上同学设计的书包。作业要求:以下任选一项完成:   1、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款式新颖的、造型独特的书包;   2、设计一个功能奇特、造型独特的未来的书包    五、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评价(书包展示柜)   教师挑选优秀作业把作品插入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货架上,再让这些同学向大家介绍他设计的意图。   逛超市活动:让全班同学欣赏书包作品,并讲出自己喜欢的书包,说明喜欢的理由,教师引导。    七、教师总结。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合集9篇5    教学目标: 运用色彩的冷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美。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师生互问好。   二、导课:   在第三课时我们认识了色彩的明度对比。知道明度对比一幅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画面色彩明快、效果突出,而且还能把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完全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节奏的美感。那么同样在学习色彩画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对比也是比不可少的,那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色彩的冷暖》。(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启动激趣   引导学生回忆冷色和暖色的概念,然后出示许多色块让学生根据其概念进行分类,分为冷、暖两大类,用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然后根据分类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冷暖色的特点:暖色一般偏红、黄;冷色一般偏蓝、绿。   2、质疑探究:偏红、偏黄的一定是暖色吗?偏蓝、偏绿的一定是冷色吗?   3、: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4、质疑探究: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冷色和暖色给我们的感觉不一样,那么由冷色、暖色组成的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出示四组冷暖图片让学生仔细欣赏、讨论分析。   5、梳理:先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梳理。分别由冷色、暖色组成的同样两幅画面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从而引出补色的概念,在次让学生大概了解补色的知识。   6、学生绘画:让学生自己用涂色的方法去感受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分三种情况:   冷色——冷色之间的对比   暖色——暖色之间的对比   冷色——暖色之间的对比   7、把色彩运用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谈其感受。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合集9篇6   一、概述   1、《元宵节里挂彩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第15课,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简单元宵花灯的制作,元宵节的来历,特点,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2、本课领域是:综合探索,共1课时。课程结构内容包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交流对元宵节的了解,通过收集元宵节的资料,制作元宵花灯,开展猜灯谜的活动,达到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了解风俗习惯。   (2)设计简单的花灯效果图。   (3)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能够通过与小组的合作交流,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花灯设计图。   (3)能够应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完成花灯的制作。   (4)对同学的作业给出评价,相互交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和谐色与他们所学习析色彩线条的联系,更加热爱美术课。   (2)通过学习,能体会到色彩的和谐美,色彩和谐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了解风俗习惯。   (2)设计简单的花灯效果图。   (3)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2.难点   (1)能够应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完成花灯的制作。   (2)对同学的作业给出评价,相互交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东岔中心学校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力;   (2)学生元宵节虽然是中国大型的传统民俗节日,但是我们地处山区,处了春节比较热闹之外,其他的节日庆祝的幅度都不大,学生大多只是从电视上见过元宵花灯。   (3)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能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元宵节花灯的欣赏,观看庆祝元宵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来历,特点;接着通过观察,了解花灯形状,色彩等特点,设计出自己的花灯设计稿,然后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花灯的制作,最后进行全班互评。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花灯制作的废弃材料,学习资料,装饰材料,剪刀,胶等等。   七、教学过程   第15课元宵节里挂彩灯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一)课前准备   (二)课前欣赏:播放一段热闹的视频《闹元宵》,学生欣赏视频。   (三)导入新课:   1.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这种情形在哪个节日中能过看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   (四)欣赏评析:   1.课件出示彩灯图片。   2.接下来让我们再跳上龙舟一路前行欣赏各具特色的花灯。穿过一道彩虹桥可以看到水面上有改编自民间故事的水漫金山灯,双龙戏珠灯,岸上有充满浪漫气息的月亮星星灯,店铺里挂满各色灯笼,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着漂亮的花灯,真是流光溢彩热闹非凡呀!   3.认真观察各种各样的彩灯,从颜色、造型等方面欣赏花灯的美   (五)探索研究:   1、同学们想设计一款什么造型的花灯呢?请同学上讲台来把自己的想法画一画。   2、对于这些草图谁有合理化的建议提出来帮他修改一下。   3、学生上台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鼓励其他同学大胆修改,提出意见。   (六)欣赏评述:   1、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花灯即将诞生,不过先不要着急,再来欣赏这几盏出自同学之手的花灯,看看你比较喜欢哪一盏,说说理由。   2、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七)教师示范:   1、出示教师制作的花灯,从材料、做法、装饰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技法探究。   2、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灯的制作方法。   (八)合作交流:   1、出示教师制作的花灯,从材料、做法、装饰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技法探究。   2、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灯的制作方法。   (九)合作交流,协作完:   1、相信同学们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的制作创意。   2、合作完成花灯制作,小组合理分工,制作装饰并把灯谜书写粘贴在花灯上。   (十)作品欣赏:   1、看着一盏盏构思巧妙,制作精细的"花灯把我们的教室装扮成灯的海洋,在这个美丽的作品下还藏着一条条灯谜等着大家共同分享,下面请同学们有秩序来赏花灯,猜灯谜吧!   2、学生有秩序赏花灯,猜灯谜。   八、教学评价设计   1、注重过程性评价,倾向于学生设计过程,理解过程,制作过程的评价;   2、突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全班交流性的评价;   3、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如何被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九、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类型,由于我们地处山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元宵节的了解不够,学生只是从电视上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学生欣赏了元宵节得的相关视频及一些彩灯的图片,兴趣相当的浓厚。在进行彩灯设计时,好多学生的作品非常有创意,很漂亮,但在根据效果图制作彩灯的过程中,由于设计稿的难度问题,有些脱离实际,有些则是材料不足,因此只有少数学生完成了作业。   对于偏远山区的学生来说,在制作材料的寻找上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可用的材料相对较少,我觉的,如果将彩灯的制作与我们本土的材料相结合,会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因此,开发课程资源,是我们山区教师的一个长期的探索,研究过程。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合集9篇7    课题:   妈妈的节日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和伟大。   2、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绘画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2、为妈妈做一件礼物。    教具学具:   绘画与手工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小朋友知道三月八日是什么日子吗?(妇女节)在妈妈的节日里,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你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2、新授:   师: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讲讲你自己的妈妈,也可以把你妈妈的照片拿上来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妈妈每天除了上班,还要照顾我和爸爸,做家务,打扫卫生。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和伟大的。你懂事了妈妈会开心,你遇到烦恼时,妈妈会理解你,帮助你。妈妈永远是你心灵的庇护所。   3、作品赏析   讨论: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在节日的时候,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来表现的:书中图例   4、发展阶段:妈妈的生日不一定都有蛋糕,但一定少不了我的祝愿。请你动手为妈妈制作一件礼物吧!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动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你最想做一个什么礼物送给妈妈?   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礼物呢?   彩纸、布、皱纹纸、干花,线……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可以拼贴,也可以做成立体的,颜色搭配和谐,造型新颖。   四、:表扬优秀作业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合集9篇8   《我们身边的线条》   教学目标   1、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表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初步培养孩子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   教学重点   发现生活中、艺术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线的组织及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认识线的种类   1、折线,反应心情,吸引孩子兴趣。   2、做找线游戏并揭题   二、授新课——线的美感及表现力   1、感受生活中的线   2、看课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线   3、线的情感性   小组讨论、记录,回答。   4、线的运用和表现   (1) 欣赏课件中中外画家的几幅线造型艺术,感受美感   (2) 赏析赖利的《洪流》和克利的《奔流》   (3)赏析线画《缅甸仰光大金塔》   (4)赏析李公麟白描人物画   三、课堂作业   1、讲述“我的梦”(语言描述)引导孩子们回忆自己的梦,请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述自己记忆最深最感兴趣的梦。   2、请大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用线画出来,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作业 要求:可自己创作,也可自由组合共同完成。选择适合自己所画内容的纸、笔把它通过不同种类、不同粗细、不同疏密变化的线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画   五、作品评价,课外延伸   作业布置   用各种各样的线画一幅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可自己想象,要求表现出线的疏密变化又有秩序。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合集9篇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美丽的孔雀。   2、学习制作简单的立体及半立体构成制品,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立体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孔雀的装饰及立体孔雀的制作    教具准备: 六种立体孔雀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成品、彩色折纸、CAI课件、六个孔雀乐园(纸工)    学具准备: 学生自主收集的孔雀材料(彩色卡纸、挂历、糖果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配乐欣赏孔雀的录象、图片   2.说说看孔雀的特点及你最喜欢孔雀的哪一部分。    二、传授新知   1、揭示课题《孔雀翩翩》   2、师导言:小朋友,我们都知道孔雀最美丽的地方是那一身的羽毛,特别是开屏以后。那谁来说说看,它羽毛美丽的原因?(色彩鲜艳、纹样丰富且有对称美)生答   3、探索研究:师将五只不同的孔雀在幻灯下展示,并发到个小组中,学生带着问题讨论、研究。   问题一:每一只孔雀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材料?   问题二:立体孔雀头部和身体的制作方法及和半立体孔雀的区别。   问题三:老师在羽毛纹样上是怎样处理的?(对称或自由的图案)   4、总结:师把小朋友的意见总结,并示范一种立体孔雀的折法供学生参考。   5、欣赏书本作品,说说其他小朋友在孔雀羽毛上的做法和发表一下小朋友自己的意见。    三、作业:   用多种材料做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    四、动动手   学生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总结评价   1)评价:请小朋友将做好的孔雀放入各小组桌上的“孔雀乐园”里,分小组搭火车进行参观。   2)说一说:小朋友谈谈欣赏完孔雀乐园的感受,并说说哪个小朋友的作品最吸引人,为什么?
2023-08-28 18:13:421

云电脑是什么?

云电脑是一种整体服务方案,包括云端资源、传输协议和云终端。用开放式云终端通过传输协议,把桌面、应用、硬件等资源以按需服务、弹性分配的服务模式提供给用户。用户无需考虑构建复杂的IT,就可实现单机多用户。
2023-08-28 18:1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