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请解释一下测不准原理

2023-08-22 17:44:53
TAG: 原理
共5条回复
马老四

测不准原理也叫不确定原理,是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

海森伯在创立矩阵力学时,对形象化的图象采取否定态度。但他在表述中仍然需要“坐标”、“速度”之类的词汇,当然这些词汇已经不再等同于经典理论中的那些词汇。可是,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些词汇新的物理意义呢?海森伯抓住云室实验中观察电子径迹的问题进行思考。他试图用矩阵力学为电子径迹作出数学表述,可是没有成功。这使海森伯陷入困境。他反复考虑,意识到关键在于电子轨道的提法本身有问题。人们看到的径迹并不是电子的真正轨道,而是水滴串形成的雾迹,水滴远比电子大,所以人们也许只能观察到一系列电子的不确定的位置,而不是电子的准确轨道。因此,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电子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处于某一位置,同时也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具有某一速度。可以把这些不确定性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但不能等于零。这就是海森伯对不确定性最初的思考。据海森伯晚年回忆,爱因斯坦1926年的一次谈话启发了他。爱因斯坦和海森伯讨论可不可以考虑电子轨道时,曾质问过海森伯:“难道说你是认真相信只有可观察量才应当进入物理理论吗?”对此海森伯答复说:“你处理相对论不正是这样的吗?你曾强调过绝对时间是不许可的,仅仅是因为绝对时间是不能被观察的。”爱因斯坦承认这一点,但是又说:“一个人把实际观察到的东西记在心里,会有启发性帮助的……在原则上试图单靠可观察量来建立理论,那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恰恰相反,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只有理论,即只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推论出基本现象。”

海森伯在1927年的论文一开头就说:“如果谁想要阐明‘一个物体的位置"(例如一个电子的位置)这个短语的意义,那么他就要描述一个能够测量‘电子位置"的实验,否则这个短语就根本没有意义。”海森伯在谈到诸如位置与动量,或能量与时间这样一些正则共轭量的不确定关系时,说:“这种不确定性正是量子力学中出现统计关系的根本原因。”

海森伯测不准原理是通过一些实验来论证的。设想用一个γ射线显微镜来观察一个电子的坐标,因为γ射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到波长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长λ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从而测定电子坐标不确定的程度△q就越小,所以△q∝λ。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电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电子的碰撞,波长λ越短,光量子的动量就越大,所以有△p∝1/λ。经过一番推理计算,海森伯得出:△q△p=h/4π。海森伯写道:“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

海森伯还通过对确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分析证明,原子穿过偏转所费的时间△T越长,能量测量中的不确定性△E就越小。再加上德布罗意关系λ=h/p,海森伯得到△E△T<h,并且作出结论:“能量的准确测定如何,只有靠相应的对时间的测不准量才能得到。”

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得到了玻尔的支持,但玻尔不同意他的推理方式,认为他建立测不准关系所用的基本概念有问题。双方发生过激烈的争论。玻尔的观点是测不准关系的基础在于波粒二象性,他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而海森伯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贯彻一致的数学推理方式,它把观察到的一切告诉了人们。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这个数学推理方式不能描述的。”玻尔则说:“完备的物理解释应当绝对地高于数学形式体系。”

玻尔更着重于从哲学上考虑问题。1927年玻尔作了《量子公设和原子理论的新进展》的演讲,提出著名的互补原理。他指出,在物理理论中,平常大家总是认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对象,就可以观测该对象,但从量子理论看来却不可能,因为对原子体系的任何观测,都将涉及所观测的对象在观测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因此不可能有单一的定义,平常所谓的因果性不复存在。对经典理论来说是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质,在量子理论中却成了互相补充的一些侧面。波粒二象性正是互补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测不准原理和其它量子力学结论也可从这里得到解释。

Chen

“测不准原理”在翻译上有点问题,准确一点的说法是“不确定关系”。有这么个提法,我们是是测不准的,那不测的时候位置和速度是不是准呢?是不是位置和速度同时具有一个确定的值呢?其实,量子力学说了,微观粒子是没有所谓“轨道”的概念的,速度和位置本身就是不确定的,满足你提到的那个关系。其实我们单独测量位置可以测的非常准确的,但位置测的越准确了,这个时候,它的速度也就越不准确了。微观世界是很奇怪的,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关于波和粒子的描述,是说我们观测微观体系最终要跟宏观的仪器联系起来,我们描述一个微观体系的时候,离不开经典的概念,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就像波动性跟粒子性一样是互补互斥的,,是我们描述微观世界所使用的概念,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足以完备的描述微观体系,然而,对任何一个的精确测量,都会增大另外一个量的不确定度。---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十分准确。

下面的一段话是复制的:

玻尔在1927年的一次演讲中,通过举例的形式提出了互补原理。波动与粒子描述是两个理想的经典概念,每一个概念都有一个有限的适用范围。在特定物理现象的实验探讨中,辐射于物质都可以表现出波动性或者粒子性。但在这两种理想的描述中,任何单独一个都不能对所涉及的现象给出完整的说明。海森伯的测不准关系给出了调和关于波动性和粒子性某种矛盾的简单的数学关系,而玻尔则在更广泛的逻辑关系上提出了解决彼此不相容但又互为完整描述的一些现象的互补原理。

“互补一词的意义是:一些经典概念的任何确定应用,将排除另一些经典概念的同时应用,而这另一些经典概念在另一种条件下却是阐明现象所同样不可缺少的。”

要想了解一二,努力学习数学物理知识,等你能看量子力学了,就会知道一二的。要彻底搞清楚这个问题,那就很困难了。

meira

因为物质是永恒运动的,你测到的永远是过去时,所以测不准

余辉

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很大,串联在电路中就象开路一样,电流会很小很小,你测量的是用电器的电压当然是要并联

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很小,并联会造成很大的电流,会短路的,电流表烧毁的

陶小凡

任何事物都有偏差!1+1等于2吗

你能找到一模一样的苹果吗

一个道理!!

相关推荐

测不准原理指的是在任何空间的一个点位

测不准原理指的是在任何空间的一个点位上,对这个点的精确位置与这个点上的物质形成的动量是不能同时测准的。测不准原理(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 由量子力学创始人 海森堡 (Heisenberg)提出。该原理揭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粒子在客观上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位置及相应的动量。如果微观粒子的位置的不确定范围是 Δp,同时测得的微粒的动量的不确定范围是 Δq。Δp与Δq的乘积总是大于 hbar/2。这里 hbar = h/2π,h 为普朗克(Plank) 常数。测不准原理来源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所谓的测不准与测量仪器的精度无关。测不准原理现也通常被称作不确定关系。这一发现可以称之为认识论上的哥白尼革命。在经典物理学中,观察者处于较高的层次上,这种观念带有不证自明性,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人一定比被观察事物高一个层次。测不准原理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
2023-08-14 05:00:131

测不准原理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证明原理的实验数据测量不准确。
2023-08-14 05:00:343

测不准原理通俗具体点说是怎么回事?

又名“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关系”,英文"Uncertainty principle",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 该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测量一对共轭量的误差的乘积必然大于常数 h/2π (h是普朗克常数)是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1569.htm
2023-08-14 05:00:581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测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测不准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即如果粒子通过同一位置的动量具有不确定性,粒子具有相同动量时其位置具有不确定性。
2023-08-14 05:01:244

理论物理学领域所说的“测不准关系”指的是什么?

测不准原理也叫不确定原理,是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海森伯在创立矩阵力学时,对形象化的图象采取否定态度。但他在表述中仍然需要“坐标”、“速度”之类的词汇,当然这些词汇已经不再等同于经典理论中的那些词汇。可是,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些词汇新的物理意义呢?海森伯抓住云室实验中观察电子径迹的问题进行思考。他试图用矩阵力学为电子径迹作出数学表述,可是没有成功。这使海森伯陷入困境。他反复考虑,意识到关键在于电子轨道的提法本身有问题。人们看到的径迹并不是电子的真正轨道,而是水滴串形成的雾迹,水滴远比电子大,所以人们也许只能观察到一系列电子的不确定的位置,而不是电子的准确轨道。因此,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电子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处于某一位置,同时也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具有某一速度。可以把这些不确定性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但不能等于零。这就是海森伯对不确定性最初的思考。据海森伯晚年回忆,爱因斯坦1926年的一次谈话启发了他。爱因斯坦和海森伯讨论可不可以考虑电子轨道时,曾质问过海森伯:“难道说你是认真相信只有可观察量才应当进入物理理论吗?”对此海森伯答复说:“你处理相对论不正是这样的吗?你曾强调过绝对时间是不许可的,仅仅是因为绝对时间是不能被观察的。”爱因斯坦承认这一点,但是又说:“一个人把实际观察到的东西记在心里,会有启发性帮助的……在原则上试图单靠可观察量来建立理论,那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恰恰相反,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只有理论,即只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推论出基本现象。”海森伯在1927年的论文一开头就说:“如果谁想要阐明‘一个物体的位置"(例如一个电子的位置)这个短语的意义,那么他就要描述一个能够测量‘电子位置"的实验,否则这个短语就根本没有意义。”海森伯在谈到诸如位置与动量,或能量与时间这样一些正则共轭量的不确定关系时,说:“这种不确定性正是量子力学中出现统计关系的根本原因。”海森伯测不准原理是通过一些实验来论证的。设想用一个γ射线显微镜来观察一个电子的坐标,因为γ射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到波长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长λ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从而测定电子坐标不确定的程度△q就越小,所以△q∝λ。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电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电子的碰撞,波长λ越短,光量子的动量就越大,所以有△p∝1/λ。经过一番推理计算,海森伯得出:△q△p=h/4π。海森伯写道:“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海森伯还通过对确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分析证明,原子穿过偏转所费的时间△T越长,能量测量中的不确定性△E就越小。再加上德布罗意关系λ=h/p,海森伯得到△E△T<h,并且作出结论:“能量的准确测定如何,只有靠相应的对时间的测不准量才能得到。”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得到了玻尔的支持,但玻尔不同意他的推理方式,认为他建立测不准关系所用的基本概念有问题。双方发生过激烈的争论。玻尔的观点是测不准关系的基础在于波粒二象性,他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而海森伯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贯彻一致的数学推理方式,它把观察到的一切告诉了人们。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这个数学推理方式不能描述的。”玻尔则说:“完备的物理解释应当绝对地高于数学形式体系。”玻尔更着重于从哲学上考虑问题。1927年玻尔作了《量子公设和原子理论的新进展》的演讲,提出著名的互补原理。他指出,在物理理论中,平常大家总是认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对象,就可以观测该对象,但从量子理论看来却不可能,因为对原子体系的任何观测,都将涉及所观测的对象在观测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因此不可能有单一的定义,平常所谓的因果性不复存在。对经典理论来说是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质,在量子理论中却成了互相补充的一些侧面。波粒二象性正是互补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测不准原理和其它量子力学结论也可从这里得到解释。
2023-08-14 05:01:541

测不准原理,通俗易懂讲一下!

测不准原理跟波粒二相性(可以相互推导)的哲学意义是等价的,不是观测的扰动问题。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中学物理,基础假定中的质点(有自性的点)和刚体的概念是理想化和不存在的。唯物主义基于现代物理对物质的定义中物质是(离不开)运动的,潜在含有同一时刻(时间是相对假象),物质是在此又在彼(空间是相对假象)的。跟佛教中的物质定义非常接近(印顺《中观论颂讲记》)区别在于佛教中的物质是无自性(虚幻的现象存在)的,是刹那(时间相对)流及他性的。所以本质法无我,无自性。就是无常,刹那迁异。所有的事物即真(概率波)空,即俗(粒子)假。因为概率波的不可思维观察思议真空,那么存在也是遍法界存在的(只不过概率小而已,《华严经》讲一尘出生法界遍),只要没有观察思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它就是自在真如状态的,是不知而知的。所以万物这种状态是 一体同源 不二(处于量子纠缠 互相待立,《华严经探玄记》 称作 12 缘起生灭缚观,互相缚住仿佛存在的假象。彼此以对方存在为前提的虚假存在)的,可以超距作用。因为猫的生死也跟 时间-空间-物质微粒(根据 Minkovsky 对相对论的推论,一切本质(概率波存在)都在光速运动,时空物质相互依立) 一样是一种虚妄的假象。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时时刻刻刹那新陈代谢,生生死死的。所以死也是一种假象,因为死后不是断灭的什么都没有,一刹那在法界另外的时处马上有新的如幻生起。一旦即入无我无观察思维的不二状态,一切都是一个的 他维(分身)展现。所以可以一毛端见尘沙国土。也可以度百千劫(世界成坏周期)犹如弹指(毫秒)。
2023-08-14 05:02:045

测不准原理的哲学意义

测不准原理揭示了粒子运动的不确定性,微观粒子的研究对哲学有很重要的意义,测不准原理的哲学意义在于其对传统的客观性观念、理性观念和确定性的观念都带来了冲击。测不准原理又称为量子测不准原理,是微观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 测不准原理的含义是指用科学方法测定基本粒子的位置而同时又做到不影响基本粒子的速度是不可能的,即同时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 玻尔指出,在物理理论中,平常大家总是认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对象,就可以观测该对象,但从量子理论看来却不可能,因为对原子体系的任何观测,都将涉及所观测的对象在观测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 如果观测者总是被观测过程的一部分,那么人们长久以来所领会的客观性就不再是一个有效的概念。任何一个观测者,例如一个进行实地考察的考古学家,或到某一新闻现场进行报道的新闻工作者,都必须注意到,他的在场已经成了故事的一部分。故在历史学领域中,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说法。
2023-08-14 05:02:371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是怎么一回事,人们对这个理论有什么误解?

我们都知道宏观世界里面一切事物都具有确定性,比如我们取t=10秒这个时刻看某一个宏观物体,其实这个物体是肯定具有一个位置和速度的,也就是说我们取某一个时刻可以同时测量出来一个宏观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有人也许会疑惑,你这不废话嘛,我们肯定可以同时测量出来位置和速度,这有啥值得说的。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能同时测准速度和位置,这个仅仅是在宏观世界才能做到,在微观世界是做不到的,因为微观世界遵循“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关于这个原理我之前已经详细讲解过,如果你没看可以先往前翻下。这个测不准原理的核心就是:我们永远无法同时精确测量出一个微观粒子的速度和位置(速度也可以替换成动量)。但是很多人对这句话有误解,认为测不准是因为我们的仪器精度不够造成,把测不准问题归结于是我们掌握的物理规律不够,科学发展还不够,其实这是一种极度错误的思想。因为我们测不准并不是科学发展不够,也不是我们仪器不够先进,而是微观世界本来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存在的,测不准本身就是微观世界的一个内在属性。相信不少人会听过这样的故事,一般的教科书是这样解释测不准原理的:首先我们测量一个微观粒子的手段肯定是用电子去撞击,因为测量本身也是有物理含义的,我们获取微观粒子的物理参数,不是无中生有的,是必须要拿电子去撞击的。那么为啥非要拿电子去撞击呢?因为微观粒子本身就非常小,如果拿一个比较大的物体去撞击测量,直接就把微观粒子撞飞了,而电子是目前人类发现的非常小的粒子,我们的电子显微镜就是用电子去撞击,然后就可以看到微生物的轮廓和形状,因为电子相比微生物要小太多了。但是就算拿电子去撞击,也会对微观粒子造成很大的冲击,这里我们就要谈到一个不可解决的问题,那就是电子本身也是具有波动性的,如果波长很长,都超过被测量的粒子大小了,那么我们就很难测准微观粒子的位置了,当然波长很长有一个好处就是频率较小,这样电子的能量就比较小,那么撞击后对被测量粒子产生的冲击就较小,所以这样的电子可以去测准微观粒子的速度,从这分析可以看出波长大了,位置测不准,速度测准了。反过来我们如果把电子波长弄小,能够测量准位置,但是波长小就意味着频率大,那么电子的能量就很大,对被测量粒子产生的冲击就很大,被测量粒子直接被你撞飞了,你就测不准粒子的速度。以上就是为啥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测不准的物理分析过程,在教科书上也经常看到。但是这个分析过程容易给人一种误导,那就是我们测不准速度和位置是因为我们测量技术不够好造成,应该说教科书上的解释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却容易误导大家。其实这里我要再次强调下,我们测不准微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绝对不是仪器问题,也不是我们掌握的自然规律不够,真的是微观世界的内在属性。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假设此时有一个微观粒子,在一个瓶子里面,那么你所看到的场景是啥呢?首先这个微观粒子假设放到外太空,也就是周围没有啥引力等等之类的因素干涉,你会看到微观粒子处于静止状态吗?不能的,因为微观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是处于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假设你的瓶子足够大,那么微观粒子的位置可能性就会增大,也就是位置不确定度会增大,此时由于此消彼长,所以微观粒子的速度会比较确定,此时你看到的场景就是微观粒子好像遍布在整个瓶子里面,到处都有它的身影,但是每个身影的速度好像都差不多。此时你慢慢把瓶子空间缩小,你会发现微观粒子的位置可能性减少了,瓶子里面微观粒子的身影也少了,当时此时你会发现,微观粒子每个身影都有一个自己的速度,有的快有的慢,当你把瓶子继续缩小到仅仅容纳一个微观粒子的大小时,微观粒子的身影几乎就只有一个了,但是此时微观粒子的速度会变得非常多,一会儿是这个速度,一会儿是那个速度,一直变来变去,速度的变动范围一下子变得非常大。所以如果你能把刚刚的场景想象到位,你就算真正理解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到底要表达啥了。
2023-08-14 05:02:521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是什么?

量子力学关于物理量测量的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它反映了微观客体的特征。该原理是德国物理学家沃纳·卡尔·海森堡于1927年通过对理想实验的分析提出来的,不久就被证明可以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应的数学形式中把它推导出来。根据这个原理,微观客体的任何一对互为共轭的物理量,如坐标和动量,都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值,即不可能对它们的测量结果同时作出准确预言。长久以来,不确定性原理与另一种类似的物理效应(称为观察者效应)时常会被混淆在一起。
2023-08-14 05:03:371

测不准原理指的是在任何空间的

测不准原理指的是在任何空间的一个点位上,对这个点的精确位置与这个点上的物质形成的动量是不能同时测准的。在量子力学里,不确定性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小,则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亦然。维尔纳海森堡于1927年发表论文《论量子理论运动学与力学的物理内涵》给出这原理的原本启发式论述,希望能够成功地定性分析与表述简单量子实验的物理性质。这原理又称为“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同年稍后,厄尔肯纳德严格地数学表述出位置与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式。两年后,霍华德罗伯森又将肯纳德的关系式加以推广。定律影响:该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测量一对共轭量的误差(标准差)的乘积必然大于常数h/4π(h是普朗克常数)是海森堡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共轭量为自变量的概率幅函数(波函数)构成傅立叶变换对;以及量子力学的基本关系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
2023-08-14 05:03:561

线性时间观测不准原理

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测量一对共轭量的误差的乘积必然大于常数 h/4π (h是普朗克常数)是海森堡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
2023-08-14 05:04:401

为什么在量子力学里,位置测量越准,动量测量就越不准呢?

测不准原理得出的
2023-08-14 05:04:493

如何理解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

  量子力学关于物理量测量的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它反映了微观客体的特征。该原理是德国物理学家沃纳·卡尔·海森堡于1927年通过对理想实验的分析提出来的,不久就被证明可以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应的数学形式中把它推导出来。根据这个原理,微观客体的任何一对互为共轭的物理量,如坐标和动量,都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值,即不可能对它们的测量结果同时作出准确预言。长久以来,不确定性原理与另一种类似的物理效应(称为观察者效应)时常会被混淆在一起。   其中,在对其物理根源的理解方面主要有两类看法:一类认为,该原理所反映的是单个微观粒子的特征,是对于它的一对正则共轭变数共同取值的限制,其不确定性的来源可以理解为微观体系同观察仪器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类看法认为,它是量子系统的特征,是同时制备的大量微观体系的统计散差原则。已有的实验证据还不足以对这两种看法作出决定性的判断。
2023-08-14 05:04:581

球坐标下的测不准原理

在球坐标系中,同时确定位置和动量时,位置的不确定度和动量的不确定度的乘积必须大于或等于普朗克常数除以4π。根据百度文库查询得知,球坐标下的测不准原理是指,在球坐标系中,同时确定位置和动量时,位置的不确定度和动量的不确定度的乘积必须大于或等于普朗克常数除以4π。这个原理反映了自然界中宏观和微观物理量的限制,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在球坐标系中,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与直角坐标系中的类似,只是坐标系不同,球坐标系中的不确定度需要考虑角度和半径的不确定性。因此,球坐标下的测不准原理也被称为角动量不确定度关系。球坐标下的测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反映了在球坐标系中同时确定位置和动量时的不确定度关系。
2023-08-14 05:05:061

详解“薛定谔猫”和“测不准原理”

这个有点深奥,自己在网上能搜到的
2023-08-14 05:05:163

测不准关系的内容是什么?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海森伯测不准原理  海森伯测不准原理是通过一些实验来论证的。设想用一个γ射线显微镜来观察一个电子的坐标,因为γ射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到波长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长λ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从而测定电子坐标不确定的程度△q就越小,所以△q∝λ。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电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电子的碰撞,波长λ越短,光量子的动量就越大,所以有△p∝1/λ。经过一番推理计算,海森伯得出:△q△p≥h/4π。海森伯写道:“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  海森伯还通过对确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分析证明,原子穿过偏转所费的时间△T越长,能量测量中的不确定性△E就越小。再加上德布罗意关系λ=h/p,海森伯得到△E△T≥h/2π,并且作出结论:“能量的准确测定如何,只有靠相应的对时间的测不准量才能得到。”。。。。。。。。。。。。
2023-08-14 05:05:261

物理历史上著名的悖论

薛定谔猫是薛定谔在1935年提出的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一个佯谬(也译为悖论)。猫被封在一个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药。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猫必死无疑。这个装置由薛定谔所设计,所以猫便叫做薛定谔猫。原子核的衰变是随机事件,物理学家所能精确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则过一天,该元素就少了一半,再过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但是,物理学家却无法知道,它在什么时候衰变,上午,还是下午。当然,物理学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变的几率——也就是猫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几率。如果我们不揭开密室的盖子,根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认定,猫或者死,或者活,这是它的两种本征态。但是,如果我们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薛定谔猫,则只能说,她处于一种活与死的叠加态。我们只有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才能确切地知道此猫是死是活。但是,也就是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描述猫的状态的波函数由叠加态立即坍塌到某一个本征态,即死态或者活态。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此猫是死是活,她将永远到处于死与活的叠加态,即通常所说的半死不活。这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严重相违,要么死,要么活,怎么可能不死不活,半死半活?测不准原理:测不准原理也叫不确定原理,是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海森伯在创立矩阵力学时,对形象化的图象采取否定态度。但他在表述中仍然需要“坐标”、“速度”之类的词汇,当然这些词汇已经不再等同于经典理论中的那些词汇。可是,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些词汇新的物理意义呢?海森伯抓住云室实验中观察电子径迹的问题进行思考。他试图用矩阵力学为电子径迹作出数学表述,可是没有成功。这使海森伯陷入困境。他反复考虑,意识到关键在于电子轨道的提法本身有问题。人们看到的径迹并不是电子的真正轨道,而是水滴串形成的雾迹,水滴远比电子大,所以人们也许只能观察到一系列电子的不确定的位置,而不是电子的准确轨道。因此,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电子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处于某一位置,同时也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具有某一速度。可以把这些不确定性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但不能等于零。这就是海森伯对不确定性最初的思考。据海森伯晚年回忆,爱因斯坦1926年的一次谈话启发了他。爱因斯坦和海森伯讨论可不可以考虑电子轨道时,曾质问过海森伯:“难道说你是认真相信只有可观察量才应当进入物理理论吗?”对此海森伯答复说:“你处理相对论不正是这样的吗?你曾强调过绝对时间是不许可的,仅仅是因为绝对时间是不能被观察的。”爱因斯坦承认这一点,但是又说:“一个人把实际观察到的东西记在心里,会有启发性帮助的……在原则上试图单靠可观察量来建立理论,那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恰恰相反,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只有理论,即只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推论出基本现象。”海森伯在1927年的论文一开头就说:“如果谁想要阐明‘一个物体的位置"(例如一个电子的位置)这个短语的意义,那么他就要描述一个能够测量‘电子位置"的实验,否则这个短语就根本没有意义。”海森伯在谈到诸如位置与动量,或能量与时间这样一些正则共轭量的不确定关系时,说:“这种不确定性正是量子力学中出现统计关系的根本原因。”海森伯测不准原理是通过一些实验来论证的。设想用一个γ射线显微镜来观察一个电子的坐标,因为γ射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到波长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长λ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从而测定电子坐标不确定的程度△q就越小,所以△q∝λ。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电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电子的碰撞,波长λ越短,光量子的动量就越大,所以有△p∝1/λ。经过一番推理计算,海森伯得出:△q△p=h/4π。海森伯写道:“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海森伯还通过对确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分析证明,原子穿过偏转所费的时间△T越长,能量测量中的不确定性△E就越小。再加上德布罗意关系λ=h/p,海森伯得到△E△T<h,并且作出结论:“能量的准确测定如何,只有靠相应的对时间的测不准量才能得到。”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得到了玻尔的支持,但玻尔不同意他的推理方式,认为他建立测不准关系所用的基本概念有问题。双方发生过激烈的争论。玻尔的观点是测不准关系的基础在于波粒二象性,他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而海森伯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贯彻一致的数学推理方式,它把观察到的一切告诉了人们。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这个数学推理方式不能描述的。”玻尔则说:“完备的物理解释应当绝对地高于数学形式体系。”玻尔更着重于从哲学上考虑问题。1927年玻尔作了《量子公设和原子理论的新进展》的演讲,提出著名的互补原理。他指出,在物理理论中,平常大家总是认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对象,就可以观测该对象,但从量子理论看来却不可能,因为对原子体系的任何观测,都将涉及所观测的对象在观测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因此不可能有单一的定义,平常所谓的因果性不复存在。对经典理论来说是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质,在量子理论中却成了互相补充的一些侧面。波粒二象性正是互补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测不准原理和其它量子力学结论也可从这里得到解释。双生子悖论:爱因斯坦提出著名的相对论即时间可以改变的理论不久以后,就有天才用双生子悖论进行责难.虽然这个悖论早已被证伪,但我们却可以一窥天才有悖于常理的思路.:说假设地球上出生了一对双胞胎,一个孩子留在地球上,同时另一个孩子乘坐飞船以接近光速离开地球,当地球上的孩子长大到二十岁后飞船以相同的速度返航,当地球上的孩子四十岁的时候飞船安全的抵达到了地球.现在请问:他们双生子中谁更加年轻?假如认为接近光速运动时时间会变得更慢,那么大部分人一定会认为乘坐光速离开地球的孩子更加年轻,但是,当飞船以接近光速离开地球的时候,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飞船是静止不动的而地球以接近光速离开飞船.那么现在大部分人一定认为是地球上的孩子更加年轻!到底谁更加年轻,当然答案很容易只要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一把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告诉大家这两个孩子一样年轻!那样爱因斯坦的灵魂会不安的...麦克斯韦妖:麦克斯韦妖是在物理学中,假象的能探测并控制单个分子运动的“类人妖”或功能相同的机制,是1871年由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为了说明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可能性而设想的。当时麦克斯韦意识到自然界存在着与熵增加相拮抗的能量控制机制。但他无法清晰地说明这种机制。他只能诙谐的假定一种“妖”,能够按照某种秩序和规则把作随机热运动的微粒分配到一定的相格里。麦克斯韦妖是耗散结构的一个雏形在19世纪早期,不少人沉迷于一种神秘机械——第一类永动机的制造,因为这种设想中的机械只需要一个初始的力量就可使其运转起来,之后不再需要任何动力和燃料,却能自动不断地做功。在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之前,人们一直围绕着制造永动机的可能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直至热力学第一定律发现后,第一类永动机的神话才不攻自破。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热力学上的具体表现,它指明:热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这说明外界传给物质系统的能量(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和系统对外所作功的总和。它否认了能量的无中生有,所以不需要动力和燃料就能做功的第一类永动机就成了天方夜谭式的设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产生是这样的: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关注热和功的转化问题。于是,热力学应运而生。1798年,汤普生通过实验否定了热质的存在。德国医生、物理学家迈尔在1841?843年间提出了热与机械运动之间相互转化的观点,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第一次提出。焦耳设计了实验测定了电热当量和热功当量,用实验确定了热力学第一定律,补充了迈尔的论证。在热力学第一定律之后,人们开始考虑热能转化为功的效率问题。这时,又有人设计这样一种机械——它可以从一个热源无限地取热从而做功。这被称为第二类永动机。1824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卡诺设想了一个既不向外做工又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通过对热和功在这个热机内两个温度不同的热源之间的简单循环(即卡诺循环)的研究,得出结论:热机必须在两个热源之间工作,热机的效率只取决与热源的温差,热机效率即使在理想状态下也不可能的达到100%。即热量不能完全转化为功。1850年,克劳修斯在卡诺的基础上统一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卡诺原理,指出:一个自动运作的机器,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移到高温物体而不发生任何变化,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不久,开尔文又提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用无生命的机器把物质的任何部分冷至比周围最低温度还低,从而获得机械功。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奥斯特瓦尔德则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在提出第二定律的同时,克劳修斯还提出了熵的概念S=Q/T,并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为: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是使整个系统的熵增加。但在这之后,克劳修斯错误地把孤立体系中的熵增定律扩展到了整个宇宙中,认为在整个宇宙中热量不断地从高温转向低温,直至一个时刻不再有温差,宇宙总熵值达到极大。这时将不再会有任何力量能够使热量发生转移,此即“热寂论”。为了批驳“热寂论”,麦克斯韦设想了一个无影无形的精灵(麦克斯韦妖),它处在一个盒子中的一道闸门边,它允许速度快的微粒通过闸门到达盒子的一边,而允许速度慢的微粒通过闸门到达盒子的另一边。这样,一段时间后,盒子两边产生温差。麦克斯韦妖其实就是耗散结构的一个雏形。1877年,玻尔兹曼发现了宏观的熵与体系的热力学几率的关系S=KlnQ,其中 K为玻尔兹曼常数。1906年,能斯特提出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 T→0 时,△S / O = 0 ,即“能斯特热原理”。普朗克在能斯特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统计理论指出,各种物质的完美晶体,在绝对零度时,熵为零(S 0 = 0 ),这就是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三定律统称为热力学基本定律,从此,热力学的基础基本得以完备
2023-08-14 05:05:361

什么条件下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 1.当考察物体的运动线度可以和该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相比拟时,由于测不准原理,物体的动量和位置已经是不能同时准确获知的量了,因而牛顿动力学方程缺少准确的初始条件无法求解.也就是说经典的描述方法由于测不准原理已经失效或者需要修改.量子力学用希尔伯特空间中的态矢概念代替位置和动量(或速度)的概念来描述物体的状态,用薛定谔方程代替牛顿动力学方程(即含有力场具体形式的牛顿第二定律). 用态矢代替位置和动量的原因是由于测不准原理我们无法同时知道位置和动量的准确信息,但是我们可以知道位置和动量的概率分布,测不准原理对测量精度的限制就在于两者的概率分布上有一个确定的关系. 2.由于牛顿动力学方程不是洛伦兹协变的,因而不能和狭义相对论相容,因而当物体做高速移动时需要修改力,速度,等力学变量的定义,使动力学方程能够满足洛伦兹协变的要求,在物理预言上也会随速度接近光速而与经典力学有不同. 但我们仍可以引入“惯性”使牛顿第二定律的表示形式在非惯性系中使用. 例如:如果有一相对地面以加速度为a做直线运动的车厢,车厢地板上放有质量为m的小球,设小球所受的核外力为F,相对车厢的加速度为a",以车厢为参考系,显然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即 F=ma"不成立 若以地面为参考系,可得 F=ma对地 式中,a对地是小球相对地面的加速度.由运动的相对性可知 a对地=a+a" 将此式带入上式,有 F=m(a+a")=ma+ma" 则有 F+(-ma)=ma" 故此时,引入Fo=-ma,称为惯性力,则F+Fo=ma" 此即为在非惯性系中使用的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形式. 由此,在非惯性系中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除了真正的和外力外,还必须引入惯性力Fo=-ma,它的方向与非惯性系相对惯性系(地面)的加速度a的方向相反,大小等于被研究物体的质量乘以a. 注意: 当物体的质量m一定时,物体所受合外力F与物体的加速度a是成正比的是错误的,因为是合力决定加速度.但当说是物体的质量m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成正比时则是正确的. 解题技巧: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首先分析受力情况,运动图景,列出各个方向(一般为正交分解)的受力的方程与运动方程. 同时,寻找题目中的几何约束条件(如沿绳速度相等等)列出约束方程.联立各方程得到物体的运动学方程,然后依据题目要求积分求出位移、速度等.
2023-08-14 05:05:551

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和叠加态说的是不是一回事?

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是指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原则,而叠加态说是指物理量之间相互叠加形成的另一种物质。
2023-08-14 05:06:033

测不准原理是否也适用于塔罗?

这个原理在某种层面来说是适用的,不过对于占卜活动,现在还没有一个清楚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没有人统计过在占卜中,定性的误差率、定量的误差率、误差的边际改变率之类的东西。。。再说了,占卜和解牌毕竟是两个环节,多一层环节就多一层误差的几率。如果要给一个公式,那么,答案的准确率=占卜的准确率*解牌的准确率,而,答案的错误率=1-答案的准确率,这个也许勉强说得过去。”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我个人认为,这种状况也可能是由一些未知的因变量引起的,也许是现今还未发现的某些因变量在影响着微观粒子的运作,这使我们不能完全掌控所有的数值。[]
2023-08-14 05:06:121

测不准原理说不可能同精确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怎么理解 请举例说明

微观粒子不像宏观中的小颗粒.微观粒子以态的方式存在,你可以想象为一张概率云.一般来说一个态中动量和位置都是不确定的.如果一个态有确定的动量(或坐标)那么称之为动量(或坐标)的本征态.而动量(或坐标)的本征态必然不是坐标(或动量)的本征态.所以不可能同时确定位置和动量. 对于一个态我们可以分析它动量或坐标概率的方差.不确定原理的公式意思就是,在某些态中动量方差和坐标方差乘积可以达到一个最小值.这个方差不可能再小. 高度总结,纯手打.
2023-08-14 05:06:201

提出测不准原理的科学家是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又叫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科学家是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客观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的人。
2023-08-14 05:06:271

测不准原理究竟说明的是人为的局限性还是物质的属性?

应该是事物的不可重复性。勉强算是后者吧!
2023-08-14 05:06:363

测不准原理会决定黑洞吗?

我认为不会决定。因为黑洞是非常神秘的,它能吸收一切东西,它的奥秘是我们现在不能够探索的。
2023-08-14 05:06:574

大学物理: 测不准原理的疑问

无法理解时人就会产生莫明的恐慌,所以要想办法找一个理由,或者假设成理想状态.
2023-08-14 05:07:305

请问海森伯不确定度,即测不准原理是怎么来的?

就是电子通过小孔的时候发生衍射,但是具体它在小孔的哪个位置通过,又落在屏幕上哪里是不确定的概率事件,越偏离中心线,概率越小
2023-08-14 05:07:482

测不准原理说不可能同精确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怎么理解 请举例说明

微观粒子不像宏观中的小颗粒。微观粒子以态的方式存在,你可以想象为一张概率云。一般来说一个态中动量和位置都是不确定的。如果一个态有确定的动量(或坐标)那么称之为动量(或坐标)的本征态。而动量(或坐标)的本征态必然不是坐标(或动量)的本征态。所以不可能同时确定位置和动量。对于一个态我们可以分析它动量或坐标概率的方差。不确定原理的公式意思就是,在某些态中动量方差和坐标方差乘积可以达到一个最小值。这个方差不可能再小。高度总结,纯手打。
2023-08-14 05:07:581

测不准原理在宏观世界的问题

不同的物理规律对应不同的尺度范围,我们不能拿牛顿定理去解释粒子,同样不拿不确定性原理去解释宏观世界,它们都在各自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建议你先将知识了解清楚,
2023-08-14 05:08:092

在量子力学中,如何用实验证明“测不准”原理?

其实我一直对玻尔的量子力学持怀疑态度,支持爱因斯坦的观点。
2023-08-14 05:08:203

提出测不准原理的人是

沃纳·海森堡。据外媒报道,测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由沃纳·海森堡在20世纪20年代末首次提出。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关系”,这个原理表明,在粒子的状态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即我们不能同时精确测量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2023-08-14 05:08:271

费曼物理学讲义中用测不准原理来解释电子为什么绕核转动: 如果它们因为强吸引力落在原子核上,我们就能准

曼物理学讲义中用测不准原理来解释电子为什么绕核转动:如果它们因为强吸引力落在原子核上,我们就能准确地知道它们的位置,测不准原理要求它具有不确定但是很大的动量【原文写的是require that they have a very large(but uncertain) momentum】,即很大的动能,这个动能使它们离开原子核。但是测不准原理的公式是△x△p≥h/2π, 位置准确知道应该要求动量的不确定性很大而不是动量很大吧。。求解释
2023-08-14 05:08:382

测不准原理对吗

是对的,很多测量难以同时保证两个方面的精度
2023-08-14 05:08:493

坚持“测不准原理”就是坚持“不可知论”

呵呵,貌似很老套啊
2023-08-14 05:09:095

谁能用西瓜当粒子说一下微观粒子的测不准原理

拿一个西瓜,先吃掉,留下西瓜子,将西瓜子一个个从一定高低落下,单个西瓜子的掉落地点测不准
2023-08-14 05:09:243

从“测不准原理”到“量子纠缠”,上帝是否真的在掷骰子?

这和上帝有什么关系?这和测量技术以及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2023-08-14 05:09:3410

线性时间观测不准原理

1、外界条件。外界的温度湿度、大气折射等都会对观测结果产生影响。2、仪器条件。仪器制造生产的精度缺陷。3、观测者自身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鉴别能力,一定的分辨率和技术条件,在仪器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可能会产生误差。
2023-08-14 05:10:151

测不准原理是不是说明了不可知论?

测不准原理说的是微观粒子的速率和运动方向不可以两者全部一起确定。不可知论说的是哲学上面的事,和不可知论不是同一个层面上的事情。
2023-08-14 05:10:262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是否适用于大型物体呢?

是的,所以我觉得这个理论只适合于小型物体。
2023-08-14 05:10:354

国际首次超1200千米量子纠缠分发验证了量子力学非定域性对还是错

国际首次超1200千米量子纠缠分发验证了量子力学非定域性对非定域性有时也称为不确定性,是指某个或某组量不确定在其定义范围内更小的确定范围内的性质。在量子力学中,某个物理量不确定在其定义范围内更小的确定范围的性质,称为量子非定域性。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又称“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关系”,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于1927年提出。该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测量一对共轭量的误差(标准差)的乘积必然大于常数h/2π(h是普朗克常数)是海森堡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共轭量为自变量的概率幅函数(波函数)构成傅立叶变换对;以及量子力学的基本关系(E=h/2π*ω,p=h/2π*k),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
2023-08-14 05:11:051

为什么只有振动有零点能?请不要引入任何数学推导,我需要对其定性的理解!

你还去问物理老师吧,网上的网友最多也只能复制一些东西过来,不能使你理解.
2023-08-14 05:11:286

关于电的知识

ben,2
2023-08-14 05:11:493

用外行人的话说,四维空间和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有什么关系?

一个实用的例子是纽约街道的对比视图。它在近处看起来是黑暗的,但当你把目光移向太空时,它就会变得一般化。你不能从太空中看到当地的路灯,但你肯定能得到一个区域效果。
2023-08-14 05:11:573

反叛的国语词典反叛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反叛的国语词典是:背叛。词语翻译英语torebel,torevolt德语rebellieren(V)_法语serévoltercontre。反叛的国语词典是:背叛。词语翻译英语torebel,torevolt德语rebellieren(V)_法语serévoltercontre。注音是:ㄈㄢˇㄆㄢ_。结构是:反(半包围结构)叛(左右结构)。拼音是:fǎnpàn。词性是:形容词。反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反叛fǎnpàn。(1)叛变,也指叛变的人。二、引证解释⒈亦作“反畔”。背叛,叛变。引《汉书·梅福传》:“且恶恶止其身,王章非有反畔之辜,而殃及家。”《后汉书·应劭传》:“往者匈奴反叛又武威太守赵冲亦率鲜卑征讨叛羌。”唐刘_《隋唐嘉话》卷上:“郑公以为夷不乱华,非久远策。争论数年不决。至开元中,六胡州竟反叛,其地_空也。”沙汀《老烟的故事》:“小地主的儿子,大学生,在上海读书的时候曾经勇敢地反叛过自己的传统地位。”⒉叛逆者。引《红楼梦》第四五回:“我不入社花几个钱,我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么?”巴金《雪》第九章:“你们还不给我滚开?我命令你们都去看游艺会去!我不准你们这些反叛开会!”蒲剧《薛刚反朝》第二场:“薛猛(接唱):宋廉你再休提先贤古圣,我怎能作反叛玷辱先灵。”三、网络解释反叛(汉语词语)反叛,汉语成语,指背叛,叛变、叛逆。关于反叛的近义词作乱叛变投降起义背叛倒戈叛逆抗争反水反抗关于反叛的反义词归顺关于反叛的诗句工作实在太轻:我对世界的反叛只是一段短暂的苦刑又见反叛媚东邻关于反叛的单词malcontentrebelmutineeroutlaw关于反叛的成语爱毛反裘离经叛道亲离众叛招亡纳叛窝里反从流忘反拨乱反正众叛亲离纳叛招亡招降纳叛关于反叛的词语众叛亲离离经叛道拨乱反正从流忘反唱反调爱毛反裘亲离众叛纳叛招亡神怒民叛招亡纳叛关于反叛的造句1、其实,在与钟会策划最后一次的反叛密谋时,由于钟会的迟疑不决,姜维就已预料到自己恐怕难逃一劫。2、我们刚刚夺回了我们的英格兰,领地内的反叛力量还很多,如今的我们会无所作为。3、但是并没有再发表声明说会有重大的新的举措来援助反叛军,而且也并没有表明会有更多的可能性要帮助反叛军建立一个新的政府,不论是现在还是一旦卡扎非下台之后。4、佛_做中牟的长官,反叛赵简子,派人招请孔子。5、如果他击败了反叛者,他很可能对东部城镇展开残忍的报复运动,大量逮捕甚至杀害那些领导叛乱的人。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反叛的详细信息
2023-08-14 05:02:221

因为有你,我的世界才会变得色彩斑斓翻译英文版.

Because of you, my world will become colorful望采纳,谢谢
2023-08-14 05:02:221

扑朔迷离的纳粹飞碟:纳粹真的研制出飞碟?我们距离飞碟还有多远

二战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飞碟这种东西,其中,外星人以飞碟为交通工具的消息更是广为流传。但是事实上,飞碟并非是来自于太空,而是来自地球上最鲜为人知的军事秘密。近几年呢,随着德国某杂志的报道,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研究飞碟的危机计划被公之于众。 这项超前的飞碟计划一经曝光,便惊叹世界,杂志上提到说,在1944年就有目击者曾经看到过一个圆盘状的ufo ,以高速飞过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的画面。美国媒体也曾经报道过一个很模糊的漂浮球高速坠毁的消息。如果这一系列的报道都是真的,可以预见到的是,早在1944年2月,纳粹制造的飞碟就很有可能已经达到了20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这一切好像跟天方夜谭一样不可思议。 1943年8月17日上午,美国第八空军集团军出动了规模庞大的700架重型轰炸机。他们的目标是轰炸当时欧洲最大纳粹德国施瓦因弗特的轴承厂。10点左右,轰炸机群浩浩荡荡的抵达施瓦因弗特,同时负责护航的还有英美1300架战斗机。由于轴承是作战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粹不得不在此地布置了大量的高炮来防护。 当美军的轰炸机群将要抵达施瓦音福特的轴承厂时,纳粹战机紧急升空进行防御,布置在地面的高射炮也随即开火,双方展开了一场空前残酷的战斗,最终在战斗机的掩护下,美军的轰炸机成功向轴承厂内投掷了大量的炸弹,一时之间,轴承厂爆炸声四起。在炸弹雨的攻势之下,地面的高炮很快失去了战斗,轴承厂就被淹没在一片硝烟之中。 令人惊讶的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大轰炸而当盟军的轰炸机群到纳粹德国的轴承厂上空时,突然出现了一个闪光的大型圆盘飞行,就算面对双方上千架飞机的猛烈炮火,他们却丝毫没有受到损害看,在当时分秒必争的生死拼杀中,容不得飞行员再去判断这些圆盘是什么,当他们返回基地之后,立刻向指挥部报告了此次神秘事件,指挥部当即要求侦查部门对此详细调查。然而,侦查部门送来的报告令人惊叹,圆盘飞行物既不是纳粹德国的飞机,也不是其他国家的飞机,于是英国侦查部门在报告中首次使用了不明飞行物这个词。 在发现了纳粹的秘密武器之后,英美两国立即成立了秘密调查小组,在调查中,他们在一座废弃的仓库里发现了已经被德军破坏殆尽的飞机残骸以及部分资料,而残骸上纳粹的铁十字标志依然十分明显。 根据资料显示,纳粹德国早在1937年就开始了对ufo 的研究,并且从飞碟的形状中受到启发,试图造访并且派遣当时最著名的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前往位于佩内明德的大型火箭试验基地,主持相关技术研究工作。最终在1940年由冯布劳恩领导,纳粹德国工程师失利维尔和哈菲沃尔在佩内明德制造出第一个飞碟式飞行器一号模型。 后来他们通过对一号模型进行改进,造出了代号为垂直飞机的2号模型,据说,这种2号模型可以实现,没有跑到无限梯形,便可以随时起降。然而,根据美军最终的发现,截止到1940年,纳粹德国陆续制造了至少7种飞碟的样机,但根据当时找到的证据显示,此项计划始终停留在设计阶段,纳粹德国没有制造出任何具有实战用途的飞碟。 一位前纳粹空军上尉航空专家称,他曾在布拉格的一名研制基地为一个碟形飞行器绘制过蓝图,巧合的是,这个基地正是之前外界怀疑纳粹研究飞碟的秘密地点。他还说按照计划,该蓝图的实验模型,预计1944年完成,并可望于1945年试飞。 但是,随着苏军的迅速挺进,这一切计划成为了泡影,1945年2月初,苏联空军对纳粹德国的攻势日益猛烈,盟军部队在各个战场引雷霆万钧之势向纳粹德国逼近。2月17日,纳粹东西两线的战局节节败退,一发不可收拾,尽管空军也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但是他们还在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并且试图利用新式武器来挽救第三帝国的灭亡。 而在希特勒的设想中,蝶形飞机没有装备武器,仅能够进行20多度,45度或者50度翻转飞行,它的飞行速度可以达到2600公里每小时,甚至作战半径也高达6400多公里,因此,这种飞行器更适合用于空中侦察。然而,随着第三帝国逐渐崩溃,飞碟的设计蓝图以及大量资料散失,这架设计时速2600千米的神话般的飞行器从此无从查考。 随着纳粹德国的灭亡,盟军开始准备接收大量的工厂与其相关人员,就在此时,美苏等国却突然发现,一大批技术人员以及科学家神秘失踪,同时消失的还有几万名奴隶工人和几十万纳粹德国公民,面对这些失踪的人和物,美军和英军秘密调查之后,得到的部分资料只能略微的捕捉到关于飞碟的蛛丝马迹,但是由于始终没有明确的证据能够证明纳粹真的制造出了飞碟的实物,外界纷纷猜测纳粹研制飞碟的真实性。其中更是有好事者加入了自己的臆想,就在众说纷纭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个名叫乔治克雷恩的人,竟然说他亲眼目睹了飞碟的试飞,并且还明确的说出了试飞的地点。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所谓的亲眼目睹究竟是不是确有其事呢? 一位名叫乔治克莱恩的目击者称,亲眼目睹了这项奇艺飞行器的试飞,根据克莱因的描述,在试飞当天豪尔兹山脉地区内,一架通体银色的飞行器在地面缓缓升起,达到平衡状态后开始加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短短3分钟之内,飞行器已经爬升到约9000米的高度,它的速度甚至可以达到每小时数百千米。 值得注意的是,乔治提供的信息十分耐人寻味,他提到有些研究工作被安排在佩内明德基地,而这个基地正是纳粹研究飞弹等绝命武器的航空科研机构,在技术方面,他还证实了飞碟试飞时,通过采用自悬方式获得良好的稳定性。更为巧合的是,他提到的飞碟试飞地点,哈尔斯山脉地区,正是多位飞碟目击者所报告的目击地,众多的吻合信息让人们开始渐渐认识到纳粹的飞碟计划好像是确有其物。 不仅如此,盟军还从一些遗漏的设计蓝图和草稿中寻找到了蛛丝马迹,通过这些资料可以得知,当时纳粹研制飞碟所用的发动机燃料,已经是现在看来非常环保的空气和水,他装有的12台喷气发动机,能实现飞行器在3分钟之内爬升到约9000米的高空,而如果没有通过完整的试验,完全没有办法得出这些数据。因此,能判断纳粹德国当时极有可能诞生出了一个或者两个实验型号。 据资料显示,说这个飞碟的发动机非常的特别,它使用的是一种爆炸能源,那么原料只是水和空气,而且呢能够保证飞碟在3分钟之内就可以爬升到9000米的高空,应该说从现在来看,这听起来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首先说爆炸能源这个发动机,对于现代的发动机,比如说汽油机,柴油机,其实也可以理解成它是爆炸的,只不过他的那个做工,比如加压,然后他就有一个空气和这个燃料会有一个爆炸,然后把活塞推动了,无非就是说他这个就是能做的比较这个均衡,能够保证它出力比较均衡。那么他通过连杆输出这个一下一下的这个推力,但是实际上它里边它也是一次一次的,有点火装置,这些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 如果说用在空中的飞碟上,可通过发动机产生上下的压力差,能够很的拔地而起,就是我往下这个喷气上面吸气这种原理造成自然造成这个上下压力,通常说飞机他的压力差是靠这个产生的空气流动,然后机翼的上翼,这个弧度坡度比较大,然后空气流动快就变得稀薄,也是利用的是压力差原理,所以从发动机原理和这个生理原理来说,这个都是存在的。 实际上从目击者包括盟军缴获的相关资料来看,这个飞碟研制已经非常成熟了,甚至已经初具模型了,不过后来参与到具体飞碟研制的这个工程师亲自披露了当时飞碟研制的最详细的情况。 就在乔治克莱恩宣称自己亲眼见过纳粹飞碟之后,曾参与飞碟秘密研制的纳粹德国米尔海姆的航空工程师赫尔曼克拉斯也出面披露了相关信息,并表示他曾经亲身参与过飞碟的组装工作,而且还进行了试飞。当可惜的是,这艘纳粹飞碟在试飞过程中发生了意外。 据了解,当第一台飞碟样机即将组装完成时,试飞试验也在组装飞碟的车间中秘密开始进行,当天由技术人员控制着小型飞碟慢慢起飞,当飞碟逐渐抬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开始悬停,技术人员准备操纵他进行有方向性的移动,在操作人员发出操作指令过后,小飞碟没有任何反应,于是操作人员再次发出同样的指令。 而就在这个时候,小飞碟却突然失控,摇摇晃晃的向车间的顶棚飞去撞毁了,之后研究人员开始分析此次事故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飞碟的设计本身存在缺陷,即使飞碟赛小单个发动机的支持,也很难让飞碟长时间处于平衡状态。 另一方面,技术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也很重要,面对一个全新的武器和全新的操作方式,很有可能发出了错误的指令,没能使飞碟的首次飞行发挥的尽善尽美。虽然这次试飞失败了,但是失败的经验对于其他飞碟样机来说也是宝贵的前车之鉴。 此时,纳粹德国已经行将就木,盟军考虑到纳粹曾在灭亡前,将部分绝密的研究设备和资料转移出去,例如部分未经提炼的油燃料,曾经秘密地运往日本,意在帮助日本尽快完成原子弹的研究,因此,盟军开始怀疑,关于碟形飞行器的大量技术资料也可能被转移走了。 据了解,早在1938年,纳粹就组织过南极考察队,在考察中,他们详尽的记录了南极大陆的地理和水文等资料,还宣称南极是第三帝国的领土,因此,不排除纳粹考察南极带有军事目的的可能,于是美军打着搜寻战争罪犯的旗号,开始秘密搜寻这些人的踪迹,并向这次行动命名为: 高空降落。 1947年,美国派柏德海军上将率领一支美军特遣部队去执行这一任务,特遣部队使用飞机、电磁测量仪器等各种设备进行侦查和搜索,但是,在空中侦察的飞机却突然受到神秘的未知飞行器攻击,受攻击的飞行员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敌人的飞行器正以难以置信的速度飞来,飞机便坠毁了。最终美国人这次搜寻战争罪犯的行动无功而返。但美军依旧相信,尤其是碟形飞行器和一部分技术人员,科学家,以其几万名奴隶工人和其十万纳粹德国公民被秘密转移到了传说中的南极基地。 美国为了寻找这个纳粹飞碟的计划,实际上专门成立了一个秘密小组,同样是为了寻找这个飞碟,美国竟然不远万里跑到南极,就是二战结束以后,由于德国被打败,大家就要这么把德国的这个财产清理一下,就是要搞清楚德国到底你走了多远,最后真正的收获的是什么呢?苏联美国的第一个火箭的基础都是德国人花了大价钱搞的V2,在那个基础上,然后搬到美国,比如说美国登月用的那个火箭,还是冯布劳恩搞的,就是美国人把那整个端到了美国,继续给他服务,苏联把工厂和图纸转移到本国,就是瓜分了德国的火箭技术上的研究成果。 纳粹覆灭了,飞碟也被纳粹给销毁了,但是故事到这里还远远没有结束,纳粹在二战时期进行各种研究的资料和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都没有消失,随即,美国与苏联对这些遗留下来的资源展开的争夺,不久,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出现了,美国人竟然研制出了一款飞碟,并且成功试飞,那么这款飞碟究竟是从何而来?美国人研制的飞碟又有哪些特殊之处呢? 面对纳粹德国留下的各种研究成果,美国战略情报局和联合情报调查局共同发起了回形针行动,派遣专家随美军进入纳粹腹地,搜寻那些遗留或者躲藏起来的专家,务必赶在他国之前控制这批宝贵的财富。 与此同时,这块肥肉对于苏联人来说,也是迫不及待想要得到的,于是美苏双方在纳粹德国展开了一场抢人大战,美国由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组建了一个调查团,前往纳粹德国,调查团队的所有成员全部被授予了正式的军衔,团长冯卡门被任命为陆军航空队少将,在美军护卫之下,调查团冒着战火深入德国,寻找德国最高 科技 机密,并竭力邀请德国 科技 人才为美国效劳。 随着战果的扩大,美军派遣进入纳粹德国进行搜集活动的技术情报人员,从100人增加到了700多名,700多人分成多个小分队,小分队又分成多个情报小组,他们分别负责战斗机、导弹、火箭等先进的武器装备及其人员的搜集。 1959年,VC9垂直起降飞机诞生了,他是加拿大某飞机制造公司在当时进行的秘密美军工程的一部分,试图利用科恩达效应,仅用一个涡轮风扇,同时为垂直起降机提供升力和推力,从风扇排出的空气会沿着这个圆盘飞机边缘向下排出,从而使他能够垂直起降,在升空之后,他会像飞碟一样飞行。 据了解,最初的设计的VC9作为战斗机,一般的飞机能够具备非常高的速度和飞行高度,但是在之后的屡次飞行测试中,他的表现可以用漏洞百出来形容。 第一次测试在一个静态悬停装置中进行,可不幸的是,在悬停过程中,发动机会吸进他自身排出的热气,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它的推力,经过改进之后,在第二次测试时,意外又发生了,VC9升入空中之后,产生了无法控制的摇摆机身,开始投放飞机的三凸起落下,轮流与地面接触,产生了轻微的摩擦。 在最后一次测试中,这架飞机已经可以达到20节的最高速度,并且可以跨越6英尺宽18英尺深的沟壑,研究人员看到VC9的进步,准备进行最后的改进,不幸的是,就在相应的改进能够完成之前,VC9项目的研发资金搁置,对这种前途未卜的不明飞行物,美国军方并不接受改进数据的请求,所以这个计划被关闭。 前不久6架疑似UFO的发光机,从美国国际空间站飞过的视频,也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人们对于飞碟的谈论越来越多。有人认为,一旦人类的科研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制造出飞碟这种实战飞行系的想法一定不是一张空头支票,甚至有人认为飞碟极有可能在未来拥有极大的攻击火力,如果想拥有武器,首先要解决的是他自身的负重,以超轻的材料减轻重量,再将攻击型的武器加装在机身的正中央,既考虑到了重量问题,也衡量了他的平衡条件,这听起来在未来实现也未尝不可。 飞碟不仅是人类研究的军事武器,也是电影中外星人来往重要的交通工具。纳粹计划横空出世这一神乎其神的设想,令世人惊叹不已。人们纷纷叹服,当时科学家们的智慧结晶,到了今天,随着当年遗留下来的众多资料被解析和破解,这一计划已经走下神坛,以我们如今所能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说,建造飞碟似乎只剩下小不小的问题了。
2023-08-14 05:02:251

ORION好丽友和Dr.YOU是一个牌子吗?

是一家的。Dr.You 是好丽友的高端品牌。目前仅在韩国生产及销售,国内购买的都是进口商进口的商品。你买的好丽友全麦消化饼干也应该是韩国生产的,目前国内还没生产和销售。
2023-08-14 05:02:271

cod灯珠是啥意思

cod灯珠的是各自封装成片,对散热及光线均匀性都有好处,而且光衰更慢,更加耐用。灯珠又叫发光二极管。LED英文为(lightemittingdiode),LED灯珠就是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缩写简称LED,这是一个通俗的称呼。
2023-08-14 05:02:211

关于猎户座的故事

奥利翁是是著名的狩猎者,但他非常的残忍并且长久以来便自夸没有任何一种野兽能击败他,女神海拉(裘诺)听在耳里十分不高兴,派了一只毒蝎去杀奥利翁,后来两败俱伤,被安置在天堂的两边,所以现今大家在观赏星座时会发觉到,每当天蝎座升起来时,奥利翁便已躲到地平线下,而反之当猎户座出现在天空时,天蝎也躲藏起来了,如此在天空永远地互相追逐。另一则神话则称奥利翁是海神波赛顿和亚马逊女王欧里亚雷的儿子,他爱上了基沃国的公主美乐蒂并想和其成亲,美乐蒂的父王欧诺比恩反对,要求奥利翁先完成许多坚苦任务,后来奥利翁虽一一的达成,但国王却反悔了,于是他计划与公主私奔,谁知天不从人愿,被国王知道了以后便使他失明,金工神得知,派部下引导奥利翁到太阳神的住所,让他的眼睛对着东升之日而复明;太阳神阿波罗的双胞胎妹妹亚特蜜丝(Artemis,罗马称黛安那,Diana),是天上的狩猎之神亦是月神,对奥利翁一见钟情,双双坠入情网,黛安那荒废了每天晚上必须照亮夜空的责任,众神劝她都不听,后来有一天阿波罗见到奥利翁在远处的海边狩猎,于是阿波罗让阳光照得更亮以致于使黛安那看不清楚奥利翁,然后欺骗黛安那说那海边的黑点是一只猛兽,使黛安那用箭射中了那黑点,后来才知道自己亲手射死了心爱的人,非常的悲痛并开始对人生没有了兴趣,从此,月球变得冰冷且没有生命。猎户座,英文名Orion,星座主体由参宿四和参宿七等4颗亮星组成一个大四边形。在四边形中央有3颗排成一直线的亮星,设想为系在猎人腰上的腰带,另外在这3颗星下面,又有3颗小星,它们是挂在腰带上的剑。整个形象就像一个雄赳赳站着的猎人,昂着挺胸,十分壮观,自古以来一直为人们所注目。在猎人佩剑处,肉眼隐约可看到一个青白色朦胧的云,那是著名猎户座大星云。而在猎人腰带中左端,有一个形似马头的暗星云,就是著名的马头星云(肉眼不可见)。除这些有名的星云外,猎户座中还有许多气体星云。猎户座座中α、γ、β和κ这四颗星组成了一个四边形,在它的中央,δ、ε、ζ三颗星排成一条直线。这是猎户座中最亮的七颗星,其中α和β星是一等星,其它全是二等星。一个星座中集中了这么多亮星,而且排列得又是如此规则、壮丽,难怪古往今来,在世界各个国家,它都是力量、坚强、成功的象征,人们总是把它比作神、勇士、超人和英雄。在我国三垣二十八宿中,猎户座相当于参宿、觜宿和参旗、水府等星官的位置。
2023-08-14 05:02:181

幸运因为有你的英文是什么

Be lucky because of having you
2023-08-14 05:02:153

java rebel.xml 什么文件

以.cfg.xml这个结尾的都是hibernate的ORM映射文件
2023-08-14 05:0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