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中国在四大发明之后还有哪些影响全世界的原创发明

2023-08-19 20:15:03
共4条回复
gitcloud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已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作导航工具。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1960―197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

8、印刷术: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的。

1040年代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438年在德国梅茵兹城古腾堡居住的根弗第谢(德国人)才创造了浇涛金属字母活字的模具。

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术。600多年后,1719年,德国的勒布朗设计的彩色印刷机取得了专利权。

9、漆――世界第一种塑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

10、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英国结晶学家威廉u2022布莱格到1932年,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魔镜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魔镜有何奇妙之处呢?在魔镜的反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它的普通镜子无异。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面的图案或文字。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中国人给魔镜取了透光镜名称。

青铜是不透光的,然而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中国的科学家沈活和外国科学家威廉u2022布莱格爵士都发表过高见。威廉u2022布莱格爵士于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李约瑟将这一切称为“是在通向掌握金属表现微细结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11、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以前一直只有阳伞,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伞面,才制成雨伞。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12、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国人已发明了弩弓。它主要用于打仗和狩猎,可卧射、立射、骑射,威力甚大。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

14、古代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当今世间,只要谈及机器人,言必欧美、东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机器人的,是中国人。古代中国制出的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和会捉鱼的机器人……等,应有尽有。

会跳舞的机器人。我国唐朝的段安希说: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汉军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所统的兵将,是国中最为精锐骠悍的队伍,但阏氏具有妒忌别人的性格。于是陈平就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给木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把它的脸上擦上彩涂上胭脂,显得更加俊俏。然后把它放在女墙(城墙上的短墙)上,发动机关(机械的发动部分),这个机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优美,招人喜爱。阏氏在城外对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为真的人间美女,怕破城以后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阏氏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了。平城这才化险为夷。

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更为精巧神奇,唐朝人张骛在《朝野全载》中说: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相当于“县长”),性格聪巧,喜好饮酒。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

会赚钱的机器人。唐朝时,我国杭州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并且它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杭州城中市民争着向此钵中投钱,来观看这种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为主人捞到数千钱,真可称为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会捉鱼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还用于生产实践。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它为什么能捉鱼呢?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用石头缒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当鱼吃了鱼饵之后,这个部件就发动了,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啦,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的机器人。

此外,在《拾遗录》等书中,还记载了古代机器人登台演戏、执灯伴瞎等机巧神妙。

15、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

16、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公元1050年,中国人还发明了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

17、大定音钟: 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8、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用于计算,也是自古以来商业上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到12世纪才逐渐被现代阿拉伯数字所取代。到20世纪前苏联和远东地区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盘。

19、地毯:

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国应用。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中国和伊朗。1606年,法国巴黎附近最早用上了织机编织的地毯。

20、双动式活塞风箱:中国人于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双动式活塞风箱。西方于16世纪才用双动式活塞风箱。

21、石油照明法:

大约于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气照明法。

22、铸铁术: 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铸铁术。

23、世界上第一条等高运河―――灵渠

西方于公元13世纪才建了等高运河,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24、立体地图: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3世纪就发明了立体地图。在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就记过了一张公元前210年绘制的秦始皇墓地图。书上写道:“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1985年6月《每日电讯》的一篇报导说:秦始皇墓地虽然还没有打开,但是可能已经发现了。据说是墓入口处的地方发现了微量的水银。考古学家猜测这可能就是上述立体地图上所示的水银。

公元32年将军马援讲到的军事立体地图,河谷山脉的模型是用糯米制作的。此外,还出现了木刻的立体地形图,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述了这种地图。1130年黄裳也制作了一张木刻立体地图。此图后来引了哲学家朱熹的兴趣,他千方百计地收集木刻地形图,以便进行研究。他自己也有时用粘土,有时用木刻制作立体地形图。黄裳在一部《鹤林玉露》里,还讲述了朱熹制作的一幅地形图的情况:“(朱熹)尝欲以木作华夷图,刻山水凹凸之势。合木八片为之。以雌雄榫镶入,可以折。度一人之力可以负之。每出则以自随,后竟未能成。”

很可能立体地形图的制作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后又传到了欧洲。1510年,保罗u2022多克斯制作了欧洲最早的地形图,绘出了奥地利的库夫施泰因的邻近地区。阿拉伯人伊贝。巴蒂塔(公元1304―1377年)叙述了他在直布罗陀看到一张立体地形图。中国以外的国家有关立体地形图的记载没有比这更早了。

25、吊桥:

中国人李冰于公元前3世纪在四川省灌县修建了安澜桥。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缆链桥。它总长为320米,有八个孔,整个结构中没有一块金属材料。此吊桥上铺了板便于人们行走。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又发明了铁吊桥。这桥可用于通行车辆。西方的第一座吊桥,即温奇桥,是公元1741年建成的。

26、记谱法: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人已发明了记谱法。二千多年前,中国的战国时期已有管色谱,是中乐12律的简号。约公元1200年科隆的弗兰科在其著作中创造了一套节拍符号,把律音分为四种长短,逐渐演变成现代化的记谱法。

27、造纸术:

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时期的蔡伦制出了蔡侯纸。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纸张发明以前,人类在石头、粘土和木头上刻字,还在树叶和树皮上写字;有的在竹子、纸莎草结和羊皮上写字。我国先秦时期,大臣向天子或皇帝交一封建议书,把其内容写在竹子上,这一封建议书就需要两人抬着它进献给国家元首,实在太不方便。到公元200年左右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过去史称105年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从出土的时期纸来看有史料记载分析,中国人早在蔡伦之前已懂得造纸,蔡伦只是总结了民间造纸的经验,加以改进和提高,制出了较优质的蔡侯纸。

28、降落伞: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降落伞。许多人都知道达u2022芬奇留下了降落伞的草图,这标志着欧洲人最初产生制造降落伞提法的时间。但是远在达u2022芬奇1500年前,中国人已经发明了降落伞,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极其成功地运用了它。何以为证?我们可以从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中找到最早的文学记载,此书完成于公元前90年。他是把降落伞看作是很久以前的古物这一事实,证明了降落伞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中国人在中世纪使用降落伞的例子,叙述了1192年在广州亲眼目睹的一些事情。那时候云集了不少阿拉伯人,他们曾亲自看到过中国人使用降落伞。法国人西蒙在《历史性的关系》一书中也说过,他曾亲眼看到过中国人使用降落伞表演杂技。中国确实是发明降落伞的国家,用伞当作降落伞是其古老的传统!西方人利诺曼德于1783年,多次从树顶或房顶上跳下去,结果很成功,他把这叫降落伞;这比中国人发明降落伞晚了一千九百多年。

29、焰火: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焰火。

30、微型热气球: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发明微型热气球。最早的微型热气球是用蛋壳制造的。在那个时期写的《淮南万毕术》一书里提到,借助于燃烧着的引火物,蛋壳可以飞上天空。其作法是:用一个鸡蛋,去掉蛋黄和蛋清,然后点燃放入其孔中的引火物艾蒿。蛋壳就可以自行升空飞走。

热气球也有用纸做成的。一位于1939年侨居在中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名叫彼得u2022古拉特的外国人,他曾写书说,他曾目睹过中国人放纸扎热气球的情景。

31、墨水: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墨水。这时埃及人也制成墨水。古代中国人和埃及人用油灯的油烟和水跟明胶混合制成墨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墨水。1834年英国的史蒂芬斯开始在英国制造出书写用的墨水,15年之后才大量生产。

32、曲柄摇手: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曲柄摇手;西方于公元9世纪才使用曲柄摇手。

33、旋转式扬谷扇车: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旋转式扬谷扇车。到18世纪初,西方才有了扬谷扇车。

34、平衡环:

公元前140年,中国人房风发明了平衡环,公元189年中国人丁缓又改进了平衡环,后来传到了欧洲。到公元9世纪,著名科学家罗伯特。霍克等人应用该装置的原理造出了万向接头。就是这项发明使汽车的自动能量传输成为可能。

35、密封实验室: 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并建造了密封实验室。

36、传动带: 公元前1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传动带。欧洲人用传动带是1430年,比中国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37、滑动测绘仪:中国人于公元5年发明了滑动测绘仪。而西方到1638年才使用滑动测绘仪。

38、水力风箱:

公元31年中国人发明了水力风箱。《后汉书》记载了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以水为动力、用于铸造铁制农具的水力风箱(鼓风水排)的事情。并精辟评价说:它“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后来发明家杜预对这种风箱作了大量改进,鼓风水排代代流传,越来越广泛地传遍了全中国。而欧洲直到公元13世纪,才开始使用鼓风水排。

39、龙骨水车:

公元80年,中国人发明了龙骨水车;而欧洲第一架方形板叶的龙骨水车制于16世纪,是直接以中国的设计为模式而制作的。

40、船尾舵:公元1世纪,发明了船尾舵;而西方到公元1180年才在教堂的雕刻上出现了舵。

41、瓷器:

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发明了瓷器。西晋时期的人,用高岭土、长石和石英为原料,烧制成洁白细密的饮食器皿。西方到18世纪才有瓷器。

42、地动仪:

公元132年中国人张衡发明了地震探测器――地动仪。张衡是一位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他写过很多书,其中一本是《浑仪》。他曾设想地球是与九个大陆一起是在无限空间的球。在中国他第一个介绍了地理上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网络。这时,张衡还发明了浑天仪。浑天仪显示了宇宙中各主要星球的相对位,地动仪则可预测地震发生的地区,甚为精巧。外国人德拉u2022奥特弗耶于1703才设计出第一台现代地震仪。

43、定量制图法:

中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张衡在公元2世纪发明了定量制图法,从而使制图科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张衡最先把矩形网格座标的方法应用于地图,这样可以用一种更科学的方法去计算和研究方法、距离和路程。他写的《算网论》一书中明显地含有精确使用地图座标的基本原理。张衡的矩形网络座标成功地应用于缩小地图的尺寸,在手法上类似于照相微缩技术。西方直到15世纪才出现有相当价值的地图。

44、纺车: 中国人于公元121年发明了纺车;而西方到公元1280年才用纺车,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45、马蹬: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蹬。西方到公元5世纪才制出马蹬,比中国晚了二百年。

46、直升飞机水平旋翼和螺旋桨:

公元4世纪中国人葛洪已谈到关于直升飞机旋翼。那时中国有一种儿童玩具竹蜻蜓已如直升飞机的旋翼。它有一根轴,上面绕着一条线,轴上装着几个叶片,定好角度,一拉线,旋翼就向空中飞升上去。这种玩具对欧洲航空先驱者影响甚大。

47、桨轮船:

中国人于公元418年发明了桨轮船,这在一份中国水军行动的报告中已有记载。这次行动是刘宋的一位水军将领王镇恶指挥的。公元494―497年,祖冲之制造了一艘改进的船只,被称为“千里船”,它不用风力,一天能行很远。它代表了早期设计的桨轮船。梁朝水军将领徐世谱,公元552年跟侯漫作战时使用了“水轮船”(即桨轮船)。另一位将军黄法氍公元573年在黎阳的围攻战中制造并使用了“步舰”(用脚操作的桨轮船)。公元782―785年,杭州知府李皋改进了桨轮船。1168年,水军将领史正志制造成了一只排水量达200吨的战舰,由12年叶片组成的桨轮来驱动。程昌寓制造成100米长的轮船,能载七八百人。公元12世纪中国已造出大轮船可达到长120米、宽1.37米和桅杆高24米多,船上的工作人员可达200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在抗英战斗中还使用了这种桨轮船。

英国人认为中国人看到英国海军的桨轮船而很快仿制出来的,殊不知中国人到那时使用这种船已有1600年了。

48、油印技术:

公元500年中国人发明了油印技术,中日两国已能用此技术印刷书籍。1881年匈牙利人盏斯泰特纳发明了铁笔剂肪纸滚筒油印技术;1888年他又发明了打字机,1899年奥地利人克拉博发明了旋转复印机,直到1950年才被影印技术代替。

49、指针式标度盘装置:

中国人赵达于公元570年发明了指针式标度盘装置。中国的指针式标度盘的装置结构精细复杂令人惊奇。而其中有些标度盘装置竟由多达40个同心圆组成。在每个不同的同心圆上都标有一套不同的数字以测量各种情况,并可按要求读出数字。总之,中国人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代指针式标度盘装置,这种装置对现代科学来说仍是极其重要的。

50、火柴: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由中国人于公元577年发明的。这火柴是由北齐的一群贫苦宫女发明而成。最初的火柴是用硫磺制作而成,公元950年陶谷在《清异录》一书中有所记载。直到公元1530年,欧洲还没有火柴。(完)

皮皮

当然有,车轮就是中国的发明,其次,还有,这些,

暴——最早发现的

有星孛入于北斗——彗星的观测

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记录

——阴阳合历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

土圭测日影

星陨如雨——流

的观测

我国最古老的记时仪器——壶漏

大地测量——

的测定

革命——

的《十二气历》

科苑

——

发明和研制的天文仪器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

——

的《

周公观景——

的设置

我国最早的数学

——《

精推细算——《

——零与筹算

记数法

中国剩余定理——大衍求一术

贾宪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

和他的《四元玉鉴》

双假设法——盈不足术

级数与垛积术的应用

中国——

的故乡

的魔力——

的发明

》与第一运动定律

被中

和磁

测量工具——

投影 幻灯——

max笔记

1998 年,清华大学第16届挑战杯一等奖获奖作品——《USB接口的移动存储器》,是 U 盘在全球范围的首次展示。

苏萦

U盘

支付宝

微信支付

满意请采纳。

相关推荐

广西兴安县的灵渠采用的是什么设计原理?

分流、互补
2023-08-11 11:08:234

灵渠原理示意图

问题一:灵渠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跟巴拿马运河类似的,梯级船闸,进入一级船闸后注水,使船上升,然后进入下级船闸,再注水上升 问题二:广西兴安县的灵渠采用的是什么设计原理? 分流、互补 问题三:运河要早两千多年,灵渠采用的是什么设计原理 灵渠之名始于唐时。汉以后历代对这条运河都有疏浚改建,并增添了新的工程。如泄水天平,在南北两渠共有五处,主要用来调剂渠道水量。陡门为唐代宝历年间(825~826)李渤主持修渠时创建,多建于渠道浅狭、水流湍急处。 问题四:灵渠中分水坝的作用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问题五:灵渠中有哪些数学文化? 古今中外数学名人介绍(国内部分)刘徽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海岛算经》一书中,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贾宪贾宪,中国古代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曾撰写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霉偶》(二卷)(xiào,意:数导)均已失传。他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增乘开方法即求高次幂的正根法。目前中学数学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与此相仿,增乘开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整齐简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开高次方时,尤其显出它的优越性,这个方法的提出要比欧洲数学家霍纳的结论早七百多年。秦九韶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凡18卷,81题,分为九大类。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李冶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乡。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是说明用天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天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步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天元术的。朱世杰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莫若、祖颐:《四元玉鉴》后序)。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术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造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术”(高阶等差......>> 问题六:秦王朝修建灵渠,五尺道,蒙恬的目的是什么 修灵渠是为了连通湘江、漓江,使得长江流域的湘江的船只,可以进入珠江流域的漓江,也就是说从湖北可以走水路到广州。修五尺道是为了开拓西南夷。蒙恬屯兵河南地,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 问题七:世界上最早的船闸 世界船闸之父―――灵渠的陡门 2002年11月17日 作者:黎宝玉 灵渠又称陡河,因灵渠的陡门而得名。陡门就是在水流较陡之处设门,以便关水,提高上游水位,便于船只航行;开启陡门,又可增加下游水量。陡门于公元 825年创建,明清时重修。它是世界船闸史上最早的船闸雏形,被人们称为世界船闸之父。灵渠的陡门有其科学原理,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兴安县博物馆的黎宝玉同志为我们揭示了有关陡门的奥秘。―――编者 关于灵渠上的陡门,它始建于何时?它的功能如何,对灵渠的漕运有何重要作用?这是人们参观古灵渠,了解陡门奥妙的一个普通话题。 灵渠是湘江上游的一个跨流域调水工程,灵渠上游的海阳河集雨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而兴安地区的雨季和旱季分明,因此在枯水期渠水流量严重不足,再加上灵渠有些地段滩陡,水浅、流急,船只航行非常困难。据史料记载,灵渠枯水期“潺潺然不绝如带……必征十数户乃能济一艘”。这是灵渠在没有陡门之前的漕运既繁忙而又航行艰难的记载。 为了解决灵渠航运中的这一难题,后人在灵渠中创建了陡门,陡门就是在水流较陡之处设门,以便关水,提高上游水位,便于船只航行,开启陡门,又可增加下游水量。因为灵渠中有了陡门,所以人们又把灵渠称为陡河。 现在我们看到的陡门均用经过加工的巨型条石建成。陡门的形式,多数为在渠道两岸相对砌个半圆形和半椭圆形的平台(称为陡盘),高与岸齐。在两个陡盘相对的弧边上,预留下安设陡杆的凹口,垂直的底部还留有一个洞,称为鱼眼,为斜插陡杆之用。陡门的宽度一般为5.6米,灵渠大天平第一陡北陡宽度为7.10 米,小天平第一陡南陡宽6.68米,此二陡为灵渠中最宽的陡,因为它们都属引海阳河水入北、南渠的渠首。最窄的如青石陡4.6米,霞幔陡4.7米,其余均在5-6米宽之间。为了保持陡门的宽度在5-6米之间,在渠道较宽的地点建陡,则将陡门两旁的陡盘半径加大,陡盘砌得较大;在渠道较窄之处建陡,陡盘则砌成椭圆形,陡盘相对半径缩小。在渠道宽度超过20米的地段建陡时,则岸边作堰砌堤,斜伸入渠中,然后在渠的中流砌陡门。 当海阳河的水过铧嘴时,流速小于每秒30个流量,一般都要塞陡,船方能通航。塞陡时,先把小杠斜插入渠底的石孔内,上端斜靠入陡盘上凹口里,再将底杠的一端放入对岸陡盘底部的鱼嘴迎水面一侧,另一端架在小陡杆下端,让鱼嘴和小陡杆顶托住底杆,使它不被水冲走,再以面杆架在对岸陡盘上面的凹口内,另一端放在陡杆上,以小陡杠为依托。这样就架成了形的一个陡门框架。然后,先把马杈以面杠作依托,竖插排满陡门,在马杈前面铺陡拼,陡拼前面铺上陡席。一座陡门就算塞好了。塞好的陡门可以防止渠水大量下泄,但又不完全塞断渠水,这样陡门以上的水位可以慢慢升高,陡门以下的水也不会断流,如果下游的陡也塞上的话,水位也会逐步升高。等水位升高到可以通船时,船只驶近陡门,陡夫即用斧子将斜靠在陡盘上凹口内的陡杠敲出凹口,小陡杠、底杠、面杠失去了依托,在水的冲压下,连同马杈、陡拼、陡席一齐向下流崩塌。陡门开了,船只既可逆流而上,亦可顺流而下通过陡门。塞陡工具的一端都用细绳拴住,系在陡盘的牛鼻孔内。不会被水冲失,等船过后,陡夫用挽钩可一件件打捞上岸。备下次塞陡再用。1984年以来,兴安博物馆据此原理介绍给旅游部门,旅游部门根据旅游重大节庆,曾进行了多次演习,效果非常好。这种陡门在现在看来似乎原始简陋,与现代船闸不可同日而语,但它的原理与现代船闸相同,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堪称世界船闸之父。 灵渠中的陡门从它的创建至1940年止,已连续使用了1100多年而不衰,主要是它启闭非常灵......>>
2023-08-11 11:08:311

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

灵渠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灵渠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设计科学,建筑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成为秦代以来中原与岭南的交通枢纽。灵渠的构造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是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军南征岭南。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命史禄于公元前223至前214年修筑灵渠。后来又经东汉的马援、唐代的李渤和鱼孟威的精心维修,灵渠的工程体系得以完成。灵渠的分水工程坐落于兴安城东3里的分水塘中,由铧嘴和大小天平石堤构成。铧嘴高约6米,长74米,宽23.4米,形似犁铧,把湘江水一劈为二,其上有一座亭子,称为分水亭。大小天平石堤紧接着铧嘴的尾端,其北侧是大天平,长达380米,南为小天平,长120米,大小天平组成了人字形,增加了水坝的抗压力。天平的斜坡部分以松木打桩,用长条石直插砌坝,称作鱼鳞石。
2023-08-11 11:08:431

灵渠水轮泵原理

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换。灵渠水轮泵是一种利用水力能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换。灵渠水轮泵由水轮、泵体、进水管和出水管等组成。当水流进入水轮时,水轮开始旋转,通过水轮与泵体之间的装置将旋转的动能转化为水的压力能,使水被提升到更高的高度。灵渠水轮泵优点是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无需外部能源等。它广泛应用于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生产等领域。
2023-08-11 11:08:591

灵渠的修建历史和构造是怎样的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它与都江堰、郑 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是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军南征岭南。为了解决运输问 题,命史禄于公元前223 ~前214年修筑灵渠。灵渠长达34 公里,沟通了湘漓二水,联系着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后来 又经东汉的马援、唐代的李渤和鱼孟威的精心维修,灵渠的 工程体系得以完成。灵渠的分水工程坐落于兴安城东3里的分水塘(镁潭) 中,由铧嘴和大小天平石堤构成。铧嘴高约6米,长74米, 宽23.4米,形似犁铧,把湘江水一劈为二,其上有一座亭子, 称为分水亭。大小天平石堤紧接着铧嘴的尾端,其北侧是大 天平,长达380米,南为小天平,长120米,大小天平组成 了人字形,增加了水坝的抗压力。天平的斜坡部分以松木打 桩,用长条石直插砌坝,称作“鱼鳞石”。坝的顶部铺以巨 石,巨石间开凿有斧状的石穴,灌有铁锭卡牢。大小天平略 低于湘江的两岸,从而可以使洪水能漫越堤的顶部,排人湘 江的故道。它不仅是分水坝,能拦河蓄水人渠,亦是滚水埂,能自动排泄多余的河水,保证渠内的流量处于安全的界限, 不至于威胁到渠的安全。灵渠在渠道水浅流急处砌筑有半圆形的陡堤,用来提高 水位,使船只能够通行无阻。这是船闸的原始形态,也是世 界上最早的运河通航措施。灵渠沿用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 史,其设计之精巧,令人赞叹,至今仍是兴安重要的灌溉河 道,灵渠渠中流缓水清,水光激滟,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2023-08-11 11:09:071

灵渠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灵渠,又名兴安运河,是秦始皇时,在对岭南的战争中为了通粮运而令史禄率士卒和当地劳动人民共同开凿的,历时5年。因为把灵河水系的水注入渠内故名灵渠,距今有21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其历史悠久,工程伟大,设计巧妙,和古长城和都江堰等秦代著名的工程齐名。它把长江、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沟通了中原与华南的水上交通,从而对岭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起了重要作用。灵渠从兴安县东南2.5公里的分水塘起,分南北两渠,北渠长4公里通湘江,南渠长30公里通大溶江下至漓江,总长34公里。南渠起点与终点的落差有32米。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在这地形复杂的地区修出合乎科学原理的运河,很好地说明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灵渠的主要工程有铧嘴、分水坝(即大、小天平)、渠道(南渠、北渠)、秦堤、泄水坝(即泄水天平)和陡门(即船闸)组成。铧嘴:在分水塘,是人工所筑的堤,史禄创建,堤高约2.5米,长52.6米,宽22.8米。都用长1米,宽和厚0.6米~0.8米的长石灰岩砌成,纵放叠砌如同中流砥柱,由于它的平面形状像铧而称为铧嘴。作用是分海洋河之水和减杀其水势以保护大、小天平。分水坝:为铧嘴之水下流而筑成的人字形石坝,高出水面约1米左右,总长500米。大天平在北长380米,外堤宽约8米,内堤宽4米;小天平在南,外堤宽约3米,内堤宽约1.5米,都是用长条石块竖向鳞北排列,仿鱼身之鳞砌成内高外低的斜坡堤坝,所以千年流水的冲击不会冲垮它。它主要起拦江堵水和溢洪排水的作用,可以使南渠水涸不竭,水涨不盈,将上游之水三分注往南渠入漓,七分流往北渠人湘,人称此处为“三七分水”。渠道:分南、北两渠。南渠约长30公里,其中有一段是人工凿成,工程艰巨,有的地方堤岸是冲积砂土,两岸砌筑很费工。有的地方渠身则多是利用原有的小河道修整相连而成,说明那个时候选址精明周密,能以最短的距离、最少的土方量修筑运河。北渠在大天平以北,长约4公里。修筑得弯弯曲曲是为了避免过急的坡度,以缓水流,利于行舟。渠宽约5米,高约2米,水深约1米,涨水时,可以通过载重6~7吨的船,枯水时也可通过3吨的船,每天约有40艘船通过灵渠。秦堤:灵渠与湘江故道之间用青石砌成的堤岸,长约2公里,因为它筑于秦代所以叫秦堤。这里不仅是水利工程最艰巨最重要的二部分,而且也是风景最优美之处。两岸桃柳成行,桂树成林,还有飞来石、四贤祠、三将军墓等古迹。泄水坝:低于堤面约2米的一个11米长的缺口,用石块依鱼鳞形砌成类似近代的滚水坝。如果遇到洪水可以把小天平排不尽、南渠吞不下的水自动泄入湘江故道,保证两岸不受水灾威胁。陡门:即现代的船闸,灵渠的陡门多设计在河道浅、流水急的地方。用长方形石块叠砌而成,两岸陡堤做成半规形,弧线相向,陡门宽5.5米左右,最窄的也有4.7米,陡闸相传用竹箔。由于有陡闸的设置所以可以浮舟过岭,成为古代一大奇观。
2023-08-11 11:09:211

秦长城和秦灵渠修筑的原因各是什么?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秦长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 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灵渠:位于桂林东北60公里处兴安县境内,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灵渠全长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2023-08-11 11:09:311

秦朝的灵渠有什么作用的?

古代主要是军事作用;现代是通航,方便交通,连通水系
2023-08-11 11:09:413

秦朝修建的灵渠他沟通了哪两大水系简要说明革革修筑的最初目的

灵渠   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 境内。   中国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兴安县境内,又称湘桂运河或兴安陡河。开凿於西元前214年(秦)。横亘湘、桂边境的南岭山势散乱,湘江、漓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兴安城附近分水岭为一列土岭,宽300u223c500公尺,相对高度20u223c30公尺,两河水位相差不到6公尺。   灵渠的工程主要包括铧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门和秦堤。大小天平石堤起自兴安城东南龙王庙山下呈「人」字形,左为大天平石堤,伸向东岸与北渠口相接;右为小天平石堤,伸向西岸与南渠口相接。铧嘴位於「人」定形石堤前端,用石砌成,锐削如铧犁。铧嘴将湘江上游海洋河水分开,三分入漓,七分归湘。天平石堤顶部低于两侧河岸,枯水季节可以拦截全部江水入渠,泛期洪水又可越过堤顶,洩入湘江故道。南渠即人工开凿的运河,在湘江故道南,引湘水穿兴安城中,经始安水、灵河注入大榕江入漓。因海洋河已筑坝断流,又在湘江故道北开凿北渠,使湘漓通航。南渠、北渠是灵渠主体工程,总长34公里(包括始安水-灵河段)陡门为提高水位、束水通舟的设施,相当现代的船闸,主要建於河道较浅水流较急的地方。据记载明、清两代仍有陡门30多处。秦堤由小天平石堤终点至兴安县城上水门东岸,长2公里。灵渠的修建,联结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岭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过很大促进作用。湘、桂间铁路和公路建成後,灵渠已被改造为以灌溉为主的渠道。   灵渠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东北60公里处兴安县境内,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全长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2023-08-11 11:09:501

秦朝修建的灵渠 五尺道 直道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修灵渠可南统越族,便利中原和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
2023-08-11 11:10:012

兴安灵渠简介兴安灵渠的来历

1、灵渠是哪个朝代修建的2、灵渠简介灵渠的资料3、桂林兴安灵渠的简介灵渠是哪个朝代修建的灵渠是秦朝修建的。灵渠是秦朝修建的,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秦始皇迅速统一岭南。灵渠的凿通,运河连接了湘江和漓江,打通了南北水道,为秦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保障。灵渠连接长江和珠江,形成了贯穿华东和华南的水运网络。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有文物古迹:四贤祠、飞来石、三将军墓、万里桥、沧浪桥、接龙桥、粟家桥、三里桥。灵渠建造的历史意义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灵渠简介灵渠的资料1、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2、灵渠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桥梁等部分组成,尽管兴建时间先后不同,但它们互相关联,成为灵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21年1月,“灵渠”入选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单。桂林兴安灵渠的简介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显示了中国的智慧和伟力,显示出古代中国水利建设先进的科技水平。灵渠的开凿,连接湘、漓二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北接湖广、南连两粤的水运交通枢纽。从灵渠出发北上,进入湘江,经洞庭桂江入西江,在广东三水汇珠江。同时灵渠也起到了灌溉农田的作用,促进了岭南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天下为三十六郡”,为平定南方,一统天下,于是派遣50万秦军兵分五路,向岭南进发,攻打百越。第一路人马在兴安县境内的越城岭(即镡城之岭遇到了百越民族的西瓯部落军队英勇顽强抗击,史称“秦瓯之战”。秦瓯之战的主要战场,就在越城岭一带。由于有越城岭的阻隔,无法运送军粮,秦军无法推进。战争处于胶着状态,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只好占据要道,驻扎在今日漓江上游的大、小溶江之间,建立“秦城”,“兵勒湘南,握其咽喉,临溶、漓二水间”。眼见攻不下岭南,秦始皇下令“以卒凿渠,而通粮道”,派史禄主持灵渠工程。史禄率十万之劈山通道,经几载寒暑,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凿渠成功。灵渠修筑后,秦始皇竭全国之兵力,强征中原地区人民为兵卒前来与西瓯人交战,西瓯部落寡不敌众,终于战败,秦瓯之战宣告结束。灵渠分水由“铧嘴”、“大小天平”和“泄水天平”完成。铧嘴状如犁铧,故名。现存86米。铧嘴三面有石堤,一面紧接小天平,它的作用是把湘水切犁水通过北渠注入湘江,三分水通过南渠注入漓江,是湘漓二水的牵手工程。铧嘴还可以起到缓冲水流,保护大坝的作用。大小天平建立在湘江上的拦江滚水坝上,一大一小,呈“人”字形,所以又叫人字天平。它的设计非常精巧。大天平是北渠的一段堤坎,长约380米;小天平是南渠的一段堤坎,长约124米;它组成人字形分水坝,以减缓水流的冲击力。它们既可以引水分流,提高水位以利通航,又可以排洪防涝。水涨时,可以越过坝上,流入湘江故道,既可以使南、北渠保持足够的水量通航,又不致于让洪水漫堤,淹没庄稼,所以它们获“天平”之美誉。大小天平有内外堤,内堤用条石铺成,外堤用巨石排成鱼鳞状(每块石头约四米见方,好几吨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凿有一个凹口,中间灌浇铁汁,冷却后变成拴子,将巨石连成一体。这些石块就像鱼鳞般紧紧地挤在一起。每当水流带着碎石、泥沙越过前边的方块巨石,顺坡而下,一碰到这层层鱼鳞石,就冲进石缝之中,泥沙填得越多,鱼鳞石就挤得越紧,水越冲越牢靠。它历经2000多年而依然稳固,就是一个证明。在古代没有测量仪器,没有大型起重设备和运输汽车,没有钢筋水泥建筑等材料的情况下,工匠们能想出这些土办法操作,是很不容易的。灵渠曾有36陡门,其作用是调节水位,便于航行。陡门是历史上最早的船闸,被人们称为“船闸之祖”。宋代范成大在他的《桂海虞衡志》中赞灵渠徒门:渠绕兴安县,深不数尺,广丈余。六十里间置陡门三十六,土人但谓之陡。舟入一陡,则复闸陡,伺水积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翎而下,千斛之舟亦可往来。治水巧妙,无如灵渠者。后人为纪念四位在灵渠修建和维修过程中的杰出先贤而设四贤祠。这四位先贤是史禄、马援、李渤和鱼孟威。史禄当年受始皇派遣来到岭南,率十万之众,斩山通道,四经寒暑凿渠成功,成为灵渠的开创者;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大规模疏通渠道,加大航运量;唐代地方官李渤和鱼孟威在前代基础上加固堤防,增植船闸,完善了灵渠的通航设施。元代黄裳《灵济庙记》述:兴安灵渠,有史禄始作以通漕,既汉伏波将军继疏之,唐观察使李渤为铧堤以固渠,作陡门以蓄水,而防御史鱼孟威复增修。四贤祠内又有劣政碑,碑文如下:浮加赋税冒功累民兴安知事吕德慎之纪念碑中华民国五年冬月阖邑公立简简单单的碑文刻画出了一位贪官的丑恶嘴脸,劣政碑与祠中四位先贤同堂共处,形成反差,相映成趣。中国的老百姓真是幽默,从来树碑立传都是给贤者歌功颂德,但这碑却是为贪官而立,反讽之意,含蓄而又深刻,起到了警世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展示灵渠丰厚的文化底蕴,旅游部门特地修建了秦文化广场。广场上陈列着数件显现秦代文化的石制风情物品,其中有秦朝统一后的“半两钱”;秦朝统一度、量、衡的高权、矮权、方升和用小篆刻写的秦始皇初并天下的第一封诏书。位居广场中央的是一个石雕的龙耳双壶,重10吨,双耳悬龙。相传当年史禄建渠有功,秦始皇把自己喝酒的壶赏赐给他。为纪念此事,制此大壶。这使得关于灵渠的民间传说得到了形象再现。位居广场中央的景物除了石壶以外,还有由100个龙字组成的“百龙路”,展示了“龙”从象形文字向篆、隶、行、楷、草书的演变历史。分开来看,“百龙路”的每一条龙,形态生动,个性鲜明;合起来看,“百龙路”的群龙,动感极强,气势非凡。
2023-08-11 11:10:241

为什么说灵渠是最古老的运河?

沟通湘水和漓江的灵渠,又名兴安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距今已21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解决军事运输问题,命令史禄开凿的。灵渠灵渠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兴安县境内,又称湘桂运河或兴安陡河。开凿于公元前214年(秦)。横亘湘、桂边境的南岭山区,湘江、漓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兴安城附近分水岭为一列土岭,宽300~500米,相对高度20~30米,两河水位相差不到6米。灵渠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灵渠全长37千米,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连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唯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地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作为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曾经导引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也曾有过无限的风光;它灌溉土地,济世济人、泽及天下达2000多年而不怠,也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但是,灵渠的魅力绝不需要依靠热闹来体现,灵渠的价值和吸引力也并不以游客多少来衡量。它在经过了2000多年的风雨岁月,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更迭之后,仍在沉静中释放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使走近它的人变得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种进入圣地般虔诚的心态。今天看来,灵渠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简单,但所有设计和施工的参与者忠诚守责,精细严谨地开好每一块石料,接好每一道石缝,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才会屹立2000多年而不朽。
2023-08-11 11:10:341

灵渠修建在现今的广西兴安县,在当时很偏远,为什么要在这里修水利工程?

灵渠在湘桂交界,越城岭和萌渚岭之间的丘陵地带公元前214年的广西越城岭。
2023-08-11 11:10:5010

历史上的灵渠为何修建?真的是为了帮助大秦帝国统一岭南呢?

秦始皇的一生都在征服,在消灭了中原六国之后,他的目光转向岭南,但千百座险峰所组成的迷宫是中原人难以逾越的恐怖地带。以往征战六国的精锐之师,本以为这么一块尚未开化的小地方,应该可以很快消灭。但50万大军进入南越地区后,因山路崎岖、粮草供应不足,且越人英勇善战,最后秦军死伤20万,主帅被杀,战争陷入了长达三年之久对峙阶段。这一次失利并没有打退秦始皇征服岭南的信心,为了扭转兵力不足、粮草供给的困难局面,秦始皇命监御史史禄开凿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保证粮饷能够快速运到岭南,为秦始皇征服岭南完成统一大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灵渠的由来秦始皇为开拓岭南,统一中国,于公元前221年命屠睢率兵50万南征岭南。征服南岭,困扰秦军最大的难题是粮草运输的问题,因为50万大军,一天就要消耗五十万斤米,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万斤,当时进入岭南的交通大多为崎岖的山路,粮草供给存在很大的困难。饥饿的士兵是无法打胜仗的,要征服岭南必需要解决粮草运输的难题,然而在这无尽的南岭群山之中,哪里能够找到这条运粮的大路呢?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到湘江上游,他根据当时需要解决南征部队的粮饷运输问题,作出了让监御史史禄凿渠运粮的决定,便是今天已持续使用了2000多年的灵渠。灵渠,位于位于广西桂林的兴安县,又称古称秦凿渠、零渠、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两千多年以来,它是一条南北的运输要道,往南可以到达珠江边上的广州,往北可以到达中原地区的武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在南岭西侧的群山深处,南岭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向北流的大多进入长江水系,向南流的大多进入珠江水系,要将两个流向相反的水系连接在一起,以前从未有过。在层峦叠嶂的山岭间开凿运河,即便借助现代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工程设备,要开凿一条这样的运河也绝非易事,那么秦朝的工程师是如何办到的呢?对比了多种连接两种水系的方案中,秦朝人选择了湘江和漓江,即使今天看来这也是最短的连接方法。选择湘江一处开阔水面,建起拦水大坝,开一条渠引水进入漓江支流,然后向南流去,这是灵渠的南渠;在另一边引水向北曲折一段之后再回到湘江主河道,这是灵渠的北渠,这样就沟通了湘江和漓江。灵渠结构我们知道直线型的渠道,施工量少、渠道长度短,但因为两条河道之间存在落差,落差越大,顺流而下的船速度难以控制,对于逆流而上的船,上陡坡更是难上加难。秦朝工程师将南北渠道设计成弯弯曲曲的渠道,虽然工程量加大,但落差减小,水的流速减缓,行船变得很容易控制。通过秦朝人四年多的努力,灵渠得以完工,秦军便势如破竹,很快击溃了今广西等地的西瓯族和今越南中、北部的雒越族的反抗,整个岭南地区从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灵渠的堤坝是一个结构独特的大坝,有着加独特的外形,它不是通常的一字型大坝,而是人字形大坝(大小天平大坝),人字形大坝把扑面而来的江水的正压力变为侧压力,人字形长短边长之比为3:7,江水也按这个比例被分开,水满时恰好使南北渠两边水面一致,都是1.5米深。这是一座滚水坝,只抬高一定水位,多余的水越坝而过经过湘江故道之后与北渠水汇合向北流去。大坝修建困难重重灵渠工程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战斗,虽然这个灵渠加起来也就30多公里,但并不代表它的工程量小,有人曾粗略估算过灵渠的工程量,如果挖一条及腰深的壕沟从北京到上海一千多公里,大致相当于灵渠的工程量,这在只能靠人背马驼的年代无疑是个艰巨的任务。大小天平大坝的修建对工程师的技术水平要求非常之高,因为修筑大坝的位置,水面下是十几米厚松软的卵石层,按照常规的办法修建大坝,在河水不断的冲击下,会掏空大坝下面的卵石层,大坝也会在转瞬间崩溃,因此怎么修建这个沿用千年而不崩的大坝一直是个迷。直到1979年重修大小天平坝的时候,这个谜底终于揭开。先在沙石里面打下木桩,再铺上松木桩,然后把巨石(堤)起在松木桩上,这很像古人盖房子的方法,松木桩就是顶梁柱,它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能抓住下面松软的鹅卵石层,或许这就是大坝能够历经千年的原因。足以证明这个技术在大小天平坝的修筑上是完全成功的,就是这个技术保证了大小天平坝能够在沙石上修筑,同时能够承受洪水的冲击一千年不会毁坏。用于修筑坝堤的石板每块重达千斤,即便如此,在滔滔洪水之下也会被轻易掀起,只有石板间彼此牢固的连接,才能抗衡大水的冲击,这些巨石是如何连接的呢?古人采取的办法是在两个巨石之间凿上燕尾槽,然后在燕尾槽里面搁上一个叫铁码子的东西,用铁码子把两个石头锁紧,每一个石头都用这样的办法锁紧以后,整个大坝就浑然一体,很大的洪水来,也没有办法把这个巨石冲毁。当江水漫过大坝后并没有停止冲击,怎么能保证洪水不把这个坝后面的部分冲垮呢?在坝上竖插着高高低低参差不齐的鱼鳞石,因水的冲击下作用力是往下,鱼鳞石越插越深,同时洪水带来的泥沙冲进鱼鳞石的缝隙中间,使得鱼鳞石更牢固,越踏而过的洪水被这些石片阻挡之后速度减缓,减轻对大坝后面河床的冲击。
2023-08-11 11:11:511

秦始皇修建灵渠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2023-08-11 11:12:454

有关古代灵渠河的资料

“六王毕, 四海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立即派出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接着,又挥师五十万南下,平定“百越”。为尽速征服岭南,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此项艰巨的任务,交由监御史史禄和3位石匠担纲。古人感佩于史禄开凿灵渠居功至伟,称赞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气卷波澜。”兴安县也留下了为纪念3位石匠而留下的“三将军墓”。    灵渠历3年艰辛,这条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科学技术伟大成就的人工运河,终于凿成通航。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刻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编辑本段世界奇观  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中国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灵渠灵渠开凿于公元前214年(秦代)。横亘湘、桂边境的南岭山势散乱,湘江、漓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兴安城附近分水岭为一列灵渠地处桂林兴安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与漓江(珠江水系),为开发岭南起了重要作用。灵渠为秦始皇帝时期所建,至今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其设计之精巧,令人赞叹。   灵渠由铧嘴、大小大平、泄水天平、陡门、南北渠、秦堤等主要工程组成。 秦始皇为统一岭南, 命史禄于公元前219年至214年兴修。历代有修建。初名秦凿渠,漓江上游为零水,亦称零渠、灵渠,因在兴安境内,又称兴安运河,唐后改今名。灵渠设计科学灵巧,工艺十分完美,与都江堰、郑国渠被誉为“秦代三个伟大水利工程”,有“世界奇观”之称。灵渠的建成,保证秦军南 灵渠景观(20张)征粮食和物资供应,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增设了桂林、象郡、南海3郡,扩大了版图,促进了中原和岭南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民族的融合。即使到了现在,对航运、农田灌溉,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兴安位于桂林的东北方,令无数人神往的漓江就发源于兴安县西北部的猫儿山。漓江就是由这片土地向南流淌,流向桂林,流向阳朔,流出了数百里如画如诗的青山碧水,滋养出一片流光溢彩的繁华。很多人并不知道,那名扬天下的漓江中,就有通过灵渠注入的碧水清流。与桂林山水胜境的繁华、热闹相比,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 编辑本段施工设计  灵渠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简单,但所有设计和施工的参与者忠诚守责,精细严谨地开好每一块石料,接好每一道石缝,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才会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朽。   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上的陡门,或称为斗门,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是灵渠上又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惊世之作,它对世界水利航运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无论在历朝历代管理灵渠的官员眼里,还是在世代生活于灵渠边的平常百姓心中,都清楚它不可替代的价值,知道它对于中国国家政治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不管是于公于私,还是出于责任或良心,大家都把竭心尽力地管理和爱护灵渠,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   有人用“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说法来证明它的历史地位,但两者的气质是不同的。在长城的雄壮和险峻中,透露出拒敌千里的冷漠;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如果长城会令人想到金戈铁马的征战,想到烽火连天的岁月,灵渠则会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青山绿水间守持天地,拥有价
2023-08-11 11:13:111

秦始皇修建灵渠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灵渠全长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2023-08-11 11:13:213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临朐通过了什么

岷江为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江和离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023-08-11 11:13:331

灵渠是不是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船闸

不是,是2000多年的历史。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2023-08-11 11:13:432

大运河的水利原理

运河是一种人工开凿的航运渠道,用来沟通江河、湖泊、海洋等水域,能改善航运条件,缩短交通运输的时间和距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通运河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在湘江和漓江之间的分水岭上,开挖成30多千米长的灵渠。这是世界上第一条船闸式运河。由于船舶能通过一道道船闸“爬山过岭”,因此,运河又被称为沟通水路的“桥梁”。灵渠的建成,使当时湖南与广西之间的交通运输变得通畅起来。
2023-08-11 11:14:031

为什么位于桂林的灵渠被称为世界奇迹?

中国古代有两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其中位于成都平原的都江堰为妇孺所熟知,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郑国渠为很多人所熟知。其实还有一个水利工程,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是第三大水利工程。这个项目的名字叫灵渠。灵渠是一条人工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与前两个巨大的工程相比,灵渠的体积实在太小了,只有30多公里长。正因为规模小,所以除了南方本地人,北方人都不知道。灵渠建于秦始皇s期。在秦人的眼睛,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灵渠与万里长城地位相当。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灵渠,一条30多公里长的小运河,其实是一个堪比万里长城的军事工程。注意是军事工程,不是后人眼中的水利工程。秦始皇修筑的长城阻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而灵渠的修筑则使秦始皇增加了近一倍美国的国土。秦始皇收复六国统一中国后,其疆域不包括广州、海南等岭南地区。秦始皇要想攻占这些地区,有一个问题根本解决不了,那就是比蜀道路还要难走的岭南路,无法运输粮草物资。经过调查,桂林漓江和兴湘江之间可以修建一条人工运河安,而且有些地方还有现成的溪流天然相连。秦人只用了几年时间就修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大量的军用物资通过这条黄金水道源源不断地送往南方,使秦始皇扩张领土的宏伟事业。灵渠的水利功能延续了两千多年。灵渠的军事功能慢慢消失后,民用水利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直到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跨越了2000年,灵渠运河的航运功能仍得到充分发挥。现在,已经完成军事和水利功能的灵渠,已经充分发挥了它的旅游作用。灵渠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已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欣赏。灵渠的起点是在兴安县,而景区的精髓就在这里。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中的明珠自建成以来,就被赋予了沟通岭南与中原水路交通的历史使命。现在,它也是人们旅游和追忆过去的好地方。灵渠的精华是大小平衡石堤、花嘴、南北运河、泄流平衡、渠首陡门等景点。渠首的大、小平衡和喷口的作用是以三七比例分配南渠和北渠的来水量。花嘴是一条70米长的引水大堤,它可以把上游的水分成两部分,其中七部分将分配到北运河继续流入湘江,三部分将通过南运河注入漓江,因此有湖南的七溪三溪。大小秤也是坝。上游水小的时候,喷嘴会分水。上游水大了,水就溢出来了,小尺度的继续流走湘江,不会造成灵渠的溢出效应。这种设计在都江堰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灵渠有36个陡门,其中第一个叫做世界上最陡的门陡门我们现在称之为船闸。它的作用是使船只在旱季能顺利航行。灵渠的陡门比巴拿马运河的船闸早了几千年。至于葛洲坝和三峡的船闸,灵渠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祖。灵渠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后记】灵渠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兴安县。还有一个红军纪念公园红军长征过湘江,这是著名的红军纪念地血淋淋的湘江。它东北不到20公里的地方是红军的主要阵地血雨腥风的湘江,三三五四的界首。灵渠,位于广西桂林兴安,由秦始皇于2200年前开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这条全长33多公里的水道,与万里长城齐名,绝非虚名。当时秦始皇利用万里长城抵御北方各族入侵,并利用这条精神运河提供军事支援,将南越并入中国,为秦朝统一南方奠定了基础。灵渠由花嘴、斗门、田萍等核心部分组成。华嘴分湘江之水,其中三点通过灵渠与漓江相连;陡门相当于船闸的闸门;洪水期多余的水将由田萍排回湘江。无论上游水量如何,导流后的水位始终稳定均衡,整个工程结构设计精巧。在没有测绘工具的秦朝,设计师用肉眼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参观灵渠公园之前,一定要去展室了解一下灵渠的历史和工程结构。然后登上林园大厦的观景亭,俯瞰整个项目。这个连接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连在一起的秦朝水利工程,使中国的航运的南北水路交通,中原与百越文化的融合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长城。沿着灵渠路向西,还可以看到思贤祠、飞来石、富博桥等景点。其中秦代御史石鲁就供奉在思贤祠。据史料记载,他带领十万民夫,用了五年时间挖通了灵渠。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在过去的200年里,灵渠经历了无数次洪水,它仍然像以前一样坚固,它被称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中的明珠。灵渠的下游穿过邢安县城,形成一条长约一公里的水街。河两岸的房屋粉墙黛瓦,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街上还有几座古桥,其中最古老的苏家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怎么去:坐大巴到邢安在桂林汽车北站下车,然后在邢安汽车站,在灵渠公园站下车。
2023-08-11 11:14:101

秦始皇派人兴修灵渠,沟通了哪两个水系?

湘水和漓水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军尉屠睢指军50万大军,分5路南下,对居住在今两广地区的南越和西瓯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为了支援征服南越和西瓯的战争,解决进攻南越秦军的供应问题,秦始皇派监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开凿一条连接湘水和漓水的运河,以“通粮道”,这就是著名的灵渠。该渠选择湘水和漓水最近的地方开凿,全长30公里,沟通了江南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该渠构思巧妙,故名灵渠。 灵渠的修成保障了秦军作战的需要,为秦军取得统一南越的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到始皇三十三年末,秦军终于将包括西瓯及南越在内的“百越”之地全部占领,建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灵渠的建成,对中原地区同南方、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直到明、清时代,灵渠还被称为“三楚两粤之咽喉”。由灵渠连接起来的两大水系,南北延伸约2000公里,在世界航运工程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
2023-08-11 11:14:202

中国灵渠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灵渠,又称湘桂运河,或兴安运河,秦朝时期开凿的渠道。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二一四年)。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灵渠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全长37公里,主要组成部分有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把湘江水分为三七流,其中三分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并且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灵渠自开挖成功,至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清代以前的漫长岁月中,它对于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巩固祖国的边防,也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对于灵渠在古代水利史上的成就,到现在仍绽放着灿烂的光彩,为后人所钦佩和自豪。在兴安县,有一句谚语叫:“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这句话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兴安地形和水系特点。作为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曾经导引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也曾有过无限的风光。更重要的是,灵渠能够灌溉土地,济世济人,泽及天下达两千多年而不怠,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2023-08-11 11:14:441

先秦设计中哪些工艺原理至今仍然沿用?

水利工程,都江堰、灵渠、郑国渠等水利工程原理,长城的建筑原理和信息传递。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年~前251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相关拓展郑国渠,于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主持穿凿兴建,约十年后完工。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郑国渠
2023-08-11 11:14:521

桂林的灵渠有什么历史?

乃秦人之奇迹
2023-08-11 11:15:093

都江堰、灵渠的主要工程特点有哪些?

都江堰工程的特点是: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灵渠工程的特点是:设计科学,建筑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2023-08-11 11:15:251

秦始皇修筑五尺道 直道 灵渠的意义

政治上可以说是安稳了南方。经济上我不清楚,但我认为灵渠可以促进南方农畜业发展从而带动经济,至于军事方面打南人时起到作用外还有牵制南方的作用,交通的话应该类似运河一流吧
2023-08-11 11:15:362

灵渠沟通的两大水系是什么?

长江珠江
2023-08-11 11:15:4813

秦始皇修建灵渠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发挥着功用。灵渠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南北渠、秦堤、陡门等,完整精巧,设计巧妙,通三江、贯五岭,沟通南北水路运输,与长城南北呼应,同为世界奇观。 “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立即派出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接着,又挥师五十万南下,平定“百越”。为尽速征服岭南,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此项艰巨的任务,交由监察御史史禄和3位石匠担纲。古人感佩于史禄开凿灵渠居功至伟,称赞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气卷波澜。”兴安县也留下了为纪念3位石匠而留下的“三将军墓”。历3年艰辛,这条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科学技术伟大成就的人工运河,终于凿成通航。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刻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2023-08-11 11:16:551

修建灵渠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古代的人们不仅修建了许多的马路,而且也修了许多运河。灵渠就是我国最早的一条运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挥师南下,派50万秦军南征岭南的百越。百越人顽强抵抗,造成军事上的长期对峙,秦军的粮饷转运出现了很大困难。秦始皇于是便命令史禄率领士卒开山凿渠,支分湘水,连通了漓江。灵渠的贯通,使秦军进攻没有后顾之忧,终于征服了百越,并在岭南设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进行治理。秦始皇的一统天下也有灵渠的一份功劳呢!灵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锄一锹开出来的。灵渠艰巨而复杂的工程,精巧而奇特的设计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灵渠的许多经验,在现代还被广泛应用。灵渠只有30余公里长,但它联接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秦代以来,直至清代,灵渠一直是岭南地区与中国水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内地和岭南的人员交流、物资往来,主要都依靠灵渠。因此,灵渠对于促进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维护国家的统一起过重大的贡献。在今天,如果去灵渠旅游,还能看到供奉史禄等四位对灵渠有重大贡献的人物的“四贤祠”,就修在灵渠边上,表达了人们对他们深深的崇敬之情。
2023-08-11 11:17:031

灵渠有多宽,我看了网上视频,基本都是至少五十米的宽度,但是文章里都是写得是宽不过五米

关于你得问题经过网络咨询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中国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之间,隔着巍巍的五岭山脉,陆路往来已很难,水运更是无路可通。但是,漓江的上源(大溶江,流向由北向南入海),与湘江的上源(海洋河,流向由南向北再转东汇入长江入海),恰好同出于广西兴安县境内,而且近处相距只1.5公里许,中间的低矮山梁,也高不过30米,宽不过500米。灵渠的设计者就是利用这个地理条件,硬是凿出一条水道 灵渠长约30多公里,宽约5米,开凿灵渠,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坪 。所以在相关介绍视频可能把灵渠和连接的漓江与湘江也作为介绍的内容而出现在视频中。http://baike.baidu.com/view/32132.htm 希望有助于你的问题研究 杭州图书馆
2023-08-11 11:17:13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B,C,D灵渠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南北渠、秦堤、陡门等,依据梯级船闸原理设计.故A项正确。小孔成像所运用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原理,故B项错误。“引水灌溉,分洪减灾”是四川都江堰建造依据的科学原理。故C项错误。坐标系统原理是指中国古人认为地是平的,大小有限,这样地表面必然有个中心,过该中心的那条子午线就是唯一的南北方向。而实际上司南的原理是指南针定位原理,即地球是个大磁体,其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指南针的“针”实际上就是一块针形磁铁,在地球的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故D项错误。
2023-08-11 11:17:431

(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材料 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附近,是一条连接湘江与漓江的人工运河。在湘江中用巨

(1)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保存相对完整;设计、修建科学合理。(6分)(2)为开拓和管理岭南提供了交通支撑;灌溉农田;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6分) 试题分析:(1)依据“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将湘江水一分为二,一支由南渠引入漓江,一支沿北渠回流入湘江”可以得出设计、修建科学合理;依据“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得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依据而这条在近代被称作“兴安运河”的水道,历代修缮利用,“皆循其故道,因时而损益之,终不能独出新意,易其开辟之成规”可以得出保存相对完整(2)依据材料“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得出灵渠的开凿为开拓和管理岭南提供了交通支撑;依据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可以得出灌溉农田;灵渠的开凿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有利于促进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023-08-11 11:17:531

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是什么呢?

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就是灵渠,都江堰,京杭大运河。
2023-08-11 11:18:044

为什么长城如此著名,而与之齐名的灵渠却鲜有人知?

真的是不知道没了解过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也有很大的疑问
2023-08-11 11:18:445

都江堰的建造原理是什么?它有哪些功能及作用?

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的杰作,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说她造福华夏、称奇世界、影响深远毫不为过。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一批历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记。其工程结构主要由渠首工程、附属工程和灌渠系统工程组成。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组成;附属工程由百丈堤、人字溢洪堰组成;渠系工程主要由内江总干渠、沙黑总干渠、金马河干渠等组成。建国后,为解决都江堰工程维修期间的城市供水问题,又特别设计增建了工业引水暗渠。都江堰工程能够独步千古、历久不衰,其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勤劳智慧的川西人民,在发展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事业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分水泄洪、引水灌溉、低堰排沙、运行维修等各种矛盾关系,紧紧依托自然条件、充分运用工程技术解决了各种问题,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治水经验。“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新、旧两个版本的“三字经”,为我们留下了系统、完整而又非常具体的治水经验。认真学习研究和推广都江堰经验,对治理黄河、解决山东的水问题,加快水利网络化建设,发挥我省乃至全国自然地理优势,优化生态环境仍然意义重大。理论是经验的升华,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化,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正确办法,对现实工作具有更广泛的指导作用。那么,丰富的都江堰经验,能否概括出对水利事业的发展更具普遍意义的理论呢?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以“三约束”理论分析都江堰经验,都江堰工程是最早体现系统工程思想、优化“硬约束”的典范。该工程针对岷江与成都平原的悬江特点与矛盾,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正确处理悬江岷江与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统一在一大工程体系中,变水害为水利。具体讲,以三维空间巧妙构筑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渠首“三大工程”,优化岷江特定区段的硬约束,形成不同流量条件下的主流走势、环流力度,造成岷江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内、外江不同的水沙分配比,克服川西自然地理劣势,优化岷江和成都平原的关系,发展水利网络化,使其最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2023-08-11 11:22:291

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哪四个?

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它山堰 位于宁波市鄞县鄞江镇西南它山旁,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它山堰长134.4米,面宽4.8米,皆用长2至3米、阔0.2至0.35米条石砌筑,左右各36石级。堰面全部用条石砌筑而成,堰身为木石结构,有逾抱大梅木枕卧堰中,历干余年不腐,被称为"它山堰梅梁"。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为了抵御潮汐,使海水与江河分流,咸淡阻隔。江河水经过该堰分流两道: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亩良田,化水害为水利。它山堰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同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千余年,历经洪水冲击,仍基本完好,继续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1988年12月28日,国务院公布它山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国渠 郑国渠首位于泾阳县王桥乡上然村北的仲山西麓,其东有仲山,嵯峨地形特点是西北微高,东南略低。渠首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使干渠沿北山南麓居于最高地带向东伸展,分支灌溉。 郑国渠首的两个渠口相距很近,很可能是为了便于引水分先后期开凿。郑国渠是我国战国时期继西门豹治邺建成漳水十二渠、秦蜀郡守李冰建成都江堰之后的又一大型水利工程,它从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用洪用沙方面都有许多独到之处,是我国古代水利史上的首创。 灵 渠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都江堰 位于都江堰市区西1公里,是秦蜀郡守李冰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前后创建的一座运用水动力学原理,采用无坝引水建筑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选择具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岷江出山口与成都扇形平原顶端结合部作堰址,凿开玉垒山伸同江心的余脉,形成坚固的、水量可控制的宝瓶口引水口;在岷江弯道江心作鱼嘴分水堤,分水分沙;在鱼嘴分水堤与宝瓶口引水口之间构作飞沙堰泄洪道,自动泄洪排沙。都江堰三在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巧妙配合,联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都江堰创建以来,基本实现了水分"四六",外江泄走六成,既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防止灾害发生。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直接影响了中国广大地域。这种工程形式展示了古代水利规划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被国外环境和水利专家誉为"亲自然和水利工程"
2023-08-11 11:22:461

灵渠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灵渠,又名兴安运河,是秦始皇时,在对岭南的战争中为了通粮运而令史禄率士卒和当地劳动人民共同开凿的,历时5年。因为把灵河水系的水注入渠内故名灵渠,距今有21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其历史悠久,工程伟大,设计巧妙,和古长城和都江堰等秦代著名的工程齐名。它把长江、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沟通了中原与华南的水上交通,从而对岭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起了重要作用。灵渠从兴安县东南2.5公里的分水塘起,分南北两渠,北渠长4公里通湘江,南渠长30公里通大溶江下至漓江,总长34公里。南渠起点与终点的落差有32米。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在这地形复杂的地区修出合乎科学原理的运河,很好地说明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灵渠的主要工程有铧嘴、分水坝(即大、小天平)、渠道(南渠、北渠)、秦堤、泄水坝(即泄水天平)和陡门(即船闸)组成。铧嘴:在分水塘,是人工所筑的堤,史禄创建,堤高约2.5米,长52.6米,宽22.8米。都用长1米,宽和厚0.6米~0.8米的长石灰岩砌成,纵放叠砌如同中流砥柱,由于它的平面形状像铧而称为铧嘴。作用是分海洋河之水和减杀其水势以保护大、小天平。分水坝:为铧嘴之水下流而筑成的人字形石坝,高出水面约1米左右,总长500米。大天平在北长380米,外堤宽约8米,内堤宽4米;小天平在南,外堤宽约3米,内堤宽约1.5米,都是用长条石块竖向鳞北排列,仿鱼身之鳞砌成内高外低的斜坡堤坝,所以千年流水的冲击不会冲垮它。它主要起拦江堵水和溢洪排水的作用,可以使南渠水涸不竭,水涨不盈,将上游之水三分注往南渠入漓,七分流往北渠人湘,人称此处为“三七分水”。渠道:分南、北两渠。南渠约长30公里,其中有一段是人工凿成,工程艰巨,有的地方堤岸是冲积砂土,两岸砌筑很费工。有的地方渠身则多是利用原有的小河道修整相连而成,说明那个时候选址精明周密,能以最短的距离、最少的土方量修筑运河。北渠在大天平以北,长约4公里。修筑得弯弯曲曲是为了避免过急的坡度,以缓水流,利于行舟。渠宽约5米,高约2米,水深约1米,涨水时,可以通过载重6~7吨的船,枯水时也可通过3吨的船,每天约有40艘船通过灵渠。秦堤:灵渠与湘江故道之间用青石砌成的堤岸,长约2公里,因为它筑于秦代所以叫秦堤。这里不仅是水利工程最艰巨最重要的二部分,而且也是风景最优美之处。两岸桃柳成行,桂树成林,还有飞来石、四贤祠、三将军墓等古迹。泄水坝:低于堤面约2米的一个11米长的缺口,用石块依鱼鳞形砌成类似近代的滚水坝。如果遇到洪水可以把小天平排不尽、南渠吞不下的水自动泄入湘江故道,保证两岸不受水灾威胁。陡门:即现代的船闸,灵渠的陡门多设计在河道浅、流水急的地方。用长方形石块叠砌而成,两岸陡堤做成半规形,弧线相向,陡门宽5.5米左右,最窄的也有4.7米,陡闸相传用竹箔。由于有陡闸的设置所以可以浮舟过岭,成为古代一大奇观。
2023-08-11 11:24:241

四大水利工程原理

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它山堰 位于宁波市鄞县鄞江镇西南它山旁,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它山堰长134.4米,面宽4.8米,皆用长2至3米、阔0.2至0.35米条石砌筑,左右各36石级。堰面全部用条石砌筑而成,堰身为木石结构,有逾抱大梅木枕卧堰中,历干余年不腐,被称为"它山堰梅梁"。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为了抵御潮汐,使海水与江河分流,咸淡阻隔。江河水经过该堰分流两道: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亩良田,化水害为水利。它山堰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同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千余年,历经洪水冲击,仍基本完好,继续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1988年12月28日,国务院公布它山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国渠 郑国渠首位于泾阳县王桥乡上然村北的仲山西麓,其东有仲山,嵯峨地形特点是西北微高,东南略低。渠首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使干渠沿北山南麓居于最高地带向东伸展,分支灌溉。 郑国渠首的两个渠口相距很近,很可能是为了便于引水分先后期开凿。郑国渠是我国战国时期继西门豹治邺建成漳水十二渠、秦蜀郡守李冰建成都江堰之后的又一大型水利工程,它从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用洪用沙方面都有许多独到之处,是我国古代水利史上的首创。 灵 渠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都江堰位于都江堰市区西1公里,是秦蜀郡守李冰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前后创建的一座运用水动力学原理,采用无坝引水建筑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选择具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岷江出山口与成都扇形平原顶端结合部作堰址,凿开玉垒山伸同江心的余脉,形成坚固的、水量可控制的宝瓶口引水口;在岷江弯道江心作鱼嘴分水堤,分水分沙;在鱼嘴分水堤与宝瓶口引水口之间构作飞沙堰泄洪道,自动泄洪排沙。都江堰三在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巧妙配合,联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都江堰创建以来,基本实现了水分"四六",外江泄走六成,既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防止灾害发生。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直接影响了中国广大地域。这种工程形式展示了古代水利规划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被国外环境和水利专家誉为"亲自然和水利工程"
2023-08-11 11:24:351

最古老的运河之灵渠

灵渠是中国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又名湘桂运河、陡河、兴安运河。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灵渠全长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 秦统一六国后,向岭南用兵,秦始皇二十八年,派监郡御史禄凿灵渠运粮。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由于历代不断增修改进,技术逐步完善,作用日益增大,是2000余年来岭南(今广东广西)与中原地区的主要交通线路,直至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通车。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渠首处用拦河坝壅高湘江水位,将其一股(今称南渠)通过穿越分水岭的人工渠道引入漓江上源支流,并对天然河道进行扩挖和整治后,入漓江;将另一股(今称北渠)另开新渠屈曲于湘江右岸再入湘江。用拦河大小天平、用条石砌的溢流坝,、铧嘴、湘江故道和泄水天平,综合地实现了分水、引水和泄洪等项功能。渠道由人工渠、开挖天然溪流的半人工渠道和整治后的天然河流组成,南渠长33km,北渠长3.5km。以弯道减缓坡度;以陡门和堰坝节制用水,增加通航水深;以侧向溢流堰分泄洪水,保障安全。唐代已建有陡门18座,宋代发展到36座,元明清三代多次维修完善,保证了灵渠航运长期不衰,对广东广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有重大影响。1936年和1941年,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相继通车,灵渠的航运逐渐停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灵渠全面整修,基本保留了传统工程面貌,使其成为灌溉、城市供水和风景游览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已无通航效益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灵渠两岸网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如状元桥、陡门、四贤祠、飞来石、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广场等景点,景区内还建有二战美国飞虎队遗迹纪念馆,现已成为桂林的旅游胜地。
2023-08-11 11:24:421

最古老的运河之灵渠

  灵渠是中国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又名湘桂运河、陡河、兴安运河。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灵渠全长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   秦统一六国后,向岭南用兵,秦始皇二十八年,派监郡御史禄凿灵渠运粮。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由于历代不断增修改进,技术逐步完善,作用日益增大,是2000余年来岭南(今广东广西)与中原地区的主要交通线路,直至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通车。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渠首处用拦河坝壅高湘江水位,将其一股(今称南渠)通过穿越分水岭的人工渠道引入漓江上源支流,并对天然河道进行扩挖和整治后,入漓江;将另一股(今称北渠)另开新渠屈曲于湘江右岸再入湘江。用拦河大小天平、用条石砌的溢流坝,、铧嘴、湘江故道和泄水天平,综合地实现了分水、引水和泄洪等项功能。渠道由人工渠、开挖天然溪流的半人工渠道和整治后的天然河流组成,南渠长33km,北渠长3.5km。以弯道减缓坡度;以陡门和堰坝节制用水,增加通航水深;以侧向溢流堰分泄洪水,保障安全。唐代已建有陡门18座,宋代发展到36座,元明清三代多次维修完善,保证了灵渠航运长期不衰,对广东广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有重大影响。1936年和1941年,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相继通车,灵渠的航运逐渐停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灵渠全面整修,基本保留了传统工程面貌,使其成为灌溉、城市供水和风景游览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已无通航效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灵渠两岸网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如状元桥、陡门、四贤祠、飞来石、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广场等景点,景区内还建有二战美国飞虎队遗迹纪念馆,现已成为桂林的旅游胜地。
2023-08-11 11:24:491

秦始皇修建灵渠的历史意义!

灵渠全长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2023-08-11 11:25:004

灵渠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意义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扩展资料水文特征灵渠渠首海拔高程为212.08米,灵河口海拔高程181.8米,平均纵坡1.09‰,多年年平均水位184.10米,多年平均最高水位186.97米,多年平均最低水位183.76米,极端最高水位是1985年5月27日为188.52米,极端最低水位是1964年12月30日为183.57米。多年平均流量11.39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最大流量343.38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最小流量1.26立方米每秒,极端最大流量是1976年5月15日为662立方米每秒,极端最小流量是1989年12月20日为0.35立方米每秒,水能理论蕴藏量3570千瓦,可开发利用630千瓦。文物古迹四贤祠位于距南陡下游约半里的南渠北岸,是座庭院式的建筑,内有对灵渠有过贡献的秦监御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使李渤、桂州刺史鱼孟威半身塑像。四贤祠又名灵济祠、灵济庙,始建于何时,史说不一。飞来石在四贤祠西约半里的灵渠北岸边,是一座突出堤上的天然岩石,略成方形,上平如砥,高约4米,周约20米,上有四季桂一株,有石级可以攀登而上。石壁各方,前人题咏石刻很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灵渠
2023-08-11 11:25:181

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

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进一步统一岭南,派大军南征。但湖南和广西交界处的道路崎岖,湘江和漓江又互不相连,这给行军运粮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运输问题,秦始皇命令史禄在湘江上源和漓江上源之间修筑一条运河,这就是灵渠。 灵渠也称“湘桂运河”,又因在广西兴安县境内而称兴安运河。灵渠分南北两渠,南渠注漓水,北渠注湘水,南渠占水量十分之三,北渠占水量十分之七,故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灵渠由于设计巧妙,一年四季均可通航。 灵渠联结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发展南北路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当然,今天灵渠的主要功能已转为农田灌溉。 秦朝修建的灵渠他沟通了哪两大水系简要说明革革修筑的最初目的 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 境内。 中国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兴安县境内,又称湘桂运河或兴安陡河。开凿于西元前214年(秦)。横亘湘、桂边境的南岭山势散乱,湘江、漓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兴安城附近分水岭为一列土岭,宽300u223c500公尺,相对高度20u223c30公尺,两河水位相差不到6公尺。 灵渠的工程主要包括铧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门和秦堤。大小天平石堤起自兴安城东南龙王庙山下呈「人」字形,左为大天平石堤,伸向东岸与北渠口相接;右为小天平石堤,伸向西岸与南渠口相接。铧嘴位于「人」定形石堤前端,用石砌成,锐削如铧犁。铧嘴将湘江上游海洋河水分开,三分入漓,七分归湘。天平石堤顶部低于两侧河岸,枯水季节可以拦截全部江水入渠,泛期洪水又可越过堤顶,泄入湘江故道。南渠即人工开凿的运河,在湘江故道南,引湘水穿兴安城中,经始安水、灵河注入大榕江入漓。因海洋河已筑坝断流,又在湘江故道北开凿北渠,使湘漓通航。南渠、北渠是灵渠主体工程,总长34公里(包括始安水-灵河段)陡门为提高水位、束水通舟的设施,相当现代的船闸,主要建于河道较浅水流较急的地方。据记载明、清两代仍有陡门30多处。秦堤由小天平石堤终点至兴安县城上水门东岸,长2公里。灵渠的修建,联结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岭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过很大促进作用。湘、桂间铁路和公路建成后,灵渠已被改造为以灌溉为主的渠道。 灵渠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东北60公里处兴安县境内,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全长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著史禄和他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展示著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著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秦始皇派人兴修灵渠,沟通了哪两个水系? 湘水和漓水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军尉屠睢指军50万大军,分5路南下,对居住在今两广地区的南越和西瓯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为了支援征服南越和西瓯的战争,解决进攻南越秦军的供应问题,秦始皇派监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开凿一条连接湘水和漓水的运河,以“通粮道”,这就是著名的灵渠。该渠选择湘水和漓水最近的地方开凿,全长30公里,沟通了江南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该渠构思巧妙,故名灵渠。 灵渠的修成保障了秦军作战的需要,为秦军取得统一南越的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到始皇三十三年末,秦军终于将包括西瓯及南越在内的“百越”之地全部占领,建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灵渠的建成,对中原地区同南方、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直到明、清时代,灵渠还被称为“三楚两粤之咽喉”。由灵渠连接起来的两大水系,南北延伸约2000公里,在世界航运工程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
2023-08-11 11:25:321

灵渠运河在哪里?何时因何而修?

灵渠   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 境内。  中国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兴安县境内,又称湘桂运河或兴安陡河。开凿于西元前214年(秦)。横亘湘、桂边境的南岭山势散乱,湘江、漓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兴安城附近分水岭为一列土岭,宽30065500米,相对高度206530米,两河水位相差不到6米。   灵渠的工程主要包括铧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门和秦堤。大小天平石堤起自兴安城东南龙王庙山下呈「人」字形,左为大天平石堤,伸向东岸与北渠口相接;右为小天平石堤,伸向西岸与南渠口相接。铧嘴位於「人」定形石堤前端,用石砌成,锐削如铧犁。铧嘴将湘江上游海洋河水分开,三分入漓,七分归湘。天平石堤顶部低于两侧河岸,枯水季节可以拦截全部江水入渠,泛期洪水又可越过堤顶,洩入湘江故道。南渠即人工开凿的运河,在湘江故道南,引湘水穿兴安城中,经始安水、灵河注入大榕江入漓。因海洋河已筑坝断流,又在湘江故道北开凿北渠,使湘漓通航。南渠、北渠是灵渠主体工程,总长34公里(包括始安水-灵河段)陡门为提高水位、束水通舟的设施,相当现代的船闸,主要建於河道较浅水流较急的地方。据记载明、清两代仍有陡门30多处。秦堤由小天平石堤终点至兴安县城上水门东岸,长2公里。灵渠的修建,联结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岭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过很大促进作用。湘、桂间铁路和公路建成後,灵渠已被改造为以灌溉为主的渠道。   灵渠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东北60公里处兴安县境内,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全长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灵渠两岸风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如状元桥、陡门、四贤祠、飞来石、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广场等景点,景区内还建有二战美国飞虎队遗迹纪念馆,现已成为桂林的旅游胜地。   作为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曾经导引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也曾有过无限的风光;它灌溉土地,济世济人、泽及天下达两千多年而不怠,也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饱经风雨变化已无忧,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化身,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终日以清清流水为伴,任天上流云往来舒卷,岁月匆匆流逝一去不还。  兴安位于桂林的东北方,令无数人神往的漓江就发源于兴安县西北部的猫儿山。漓江就是由这片土地向南流淌,流向桂林,流向阳朔,流出了数百里如画如诗的青山碧水,滋养出一片流光溢彩的繁华。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那名扬天下的漓江中,就有通过灵渠注入的碧水清流。与桂林山水胜境的繁华、热闹相比,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   但是,灵渠的魅力绝不需要依靠热闹来体现,灵渠的价值和吸引力也并不以游客多少来衡量。它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岁月,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更迭之后,仍在沉静中释放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使走近它的人变得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种进入圣地般虔诚的心态。   海阳河是北去湘江的上游,原本与相距不远、向南流去的漓江擦肩而过,天生各属于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水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统一南方各地的征战中,为了便于军队向南推进和粮草、装备的运输,秦军在并不长的时间里,完成了灵渠水利枢纽的建设。通过铧嘴分流的海阳河水,滚滚流向被称为大小天平的水坝,经拦蓄而提升的流水分别导入连接湘漓两江的运河———总长三十七公里的南渠和北渠,实现了引湘入漓,沟通航道的目标,最终达到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连接,成为人类水利史上充满智慧光彩的一笔。随着灵渠的开通,湘江与漓江的水运航道衔接起来,存在于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被潺潺流水所化解。两个天然相隔的地域,两个本来并不相通的世界,让一段悠悠流水轻巧地系在了一起,从此再也无法分离。在舟楫的往来中,社会政治的分水岭不复存在,中央政府政令的传递可以畅流而行,南北两地的货物得以互通有无,中原与百越之地的文化、经济得以相互交融。更为重要的是灵渠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各族人民心理隔阂的消解,使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流淌得更加圆融舒畅,更加雄浑有力。   今天看来,灵渠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简单,但所有设计和施工的参与者忠诚守责,精细严谨地开好每一块石料,接好每一道石缝,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才会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朽。   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上的陡门,或称为斗门,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是灵渠上又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惊世之作,它对世界水利航运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无论在历朝历代管理灵渠的官员眼里,还是在世代生活于灵渠边的平常百姓心中,都清楚它不可替代的价值,知道它对于国家政治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不管是于公于私,还是出于责任或良心,大家都把竭心尽力地管理和爱护灵渠,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南陡阁边,我遇到一位叫赵世林的老人,是县邮电局的退休职工,多年来一直心忧灵渠的保存,义务倾心宣传灵渠,希望以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灵渠、认识灵渠,从而达到保护灵渠的目的。在兴安,不少与灵渠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还有许多历代诗客文人的吟诵灵渠的篇章,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文环境,有了深厚的情感的支撑,灵渠才得以经千年风雨而不衰,并不断发挥自己的作用,显示出自己非凡的生命力。   有人用“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说法来证明它的历史地位,但两者的气质是不同的。在长城的雄壮和险峻中,透露出拒敌千里的冷漠;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如果长城会令人想到金戈铁马的征战,想到烽火连天的岁月,灵渠则会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青山绿水间守持自己的天地,拥有自己的价值。   在这里我感觉到:岁月有情,灵渠无价。
2023-08-11 11:25:401

长城和灵渠分别反映的是什么

长城是防御工事灵渠是进攻策略
2023-08-11 11:25:493

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进一步统一岭南,派大军南征。但湖南和广西交界处的道路崎岖,湘江和漓江又互不相连,这给行军运粮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运输问题,秦始皇命令史禄在湘江上源和漓江上源之间修筑一条运河,这就是灵渠。 灵渠也称“湘桂运河”,又因在广西兴安县境内而称兴安运河。灵渠分南北两渠,南渠注漓水,北渠注湘水,南渠占水量十分之三,北渠占水量十分之七,故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灵渠由于设计巧妙,一年四季均可通航。 灵渠联结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发展南北路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当然,今天灵渠的主要功能已转为农田灌溉。
2023-08-11 11:26:134

灵渠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二一四年)。灵渠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设计科学,建筑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成为秦代以来中原与岭南的交通枢纽,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作用。南北渠灵渠南渠是一条利用原有天然小河道修整相连而成的人工运河,长33.25公里,绕山蜿蜒,为湘江入漓的主航道。其与湘江故道间有秦堤,长3.7公里,用青石砌筑,可防南渠水回流到湘江,也可拦阻湘江洪水冲击南渠。灵渠北渠是为解决通航问题而建造的。大小天平隔断湘江,船只无法通行,于是开凿了与湘江故道平行的北渠。因为渠道只有4公里,而且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所以建造成三个“S”形大弯,让渠水迂回地流入湘江。
2023-08-11 11:26:321

灵渠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二一四年)。灵渠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设计科学,建筑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成为秦代以来中原与岭南的交通枢纽,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作用。南北渠灵渠南渠是一条利用原有天然小河道修整相连而成的人工运河,长33.25公里,绕山蜿蜒,为湘江入漓的主航道。其与湘江故道间有秦堤,长3.7公里,用青石砌筑,可防南渠水回流到湘江,也可拦阻湘江洪水冲击南渠。灵渠北渠是为解决通航问题而建造的。大小天平隔断湘江,船只无法通行,于是开凿了与湘江故道平行的北渠。因为渠道只有4公里,而且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所以建造成三个“S”形大弯,让渠水迂回地流入湘江。
2023-08-11 11:26:411

世界上最早的船闸

世界船闸之父———灵渠的陡门2002年11月17日 作者:黎宝玉  灵渠又称陡河,因灵渠的陡门而得名。陡门就是在水流较陡之处设门,以便关水,提高上游水位,便于船只航行;开启陡门,又可增加下游水量。陡门于公元 825年创建,明清时重修。它是世界船闸史上最早的船闸雏形,被人们称为世界船闸之父。灵渠的陡门有其科学原理,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兴安县博物馆的黎宝玉同志为我们揭示了有关陡门的奥秘。———编者    关于灵渠上的陡门,它始建于何时?它的功能如何,对灵渠的漕运有何重要作用?这是人们参观古灵渠,了解陡门奥妙的一个普通话题。  灵渠是湘江上游的一个跨流域调水工程,灵渠上游的海阳河集雨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而兴安地区的雨季和旱季分明,因此在枯水期渠水流量严重不足,再加上灵渠有些地段滩陡,水浅、流急,船只航行非常困难。据史料记载,灵渠枯水期“潺潺然不绝如带……必征十数户乃能济一艘”。这是灵渠在没有陡门之前的漕运既繁忙而又航行艰难的记载。  为了解决灵渠航运中的这一难题,后人在灵渠中创建了陡门,陡门就是在水流较陡之处设门,以便关水,提高上游水位,便于船只航行,开启陡门,又可增加下游水量。因为灵渠中有了陡门,所以人们又把灵渠称为陡河。  现在我们看到的陡门均用经过加工的巨型条石建成。陡门的形式,多数为在渠道两岸相对砌个半圆形和半椭圆形的平台(称为陡盘),高与岸齐。在两个陡盘相对的弧边上,预留下安设陡杆的凹口,垂直的底部还留有一个洞,称为鱼眼,为斜插陡杆之用。陡门的宽度一般为5.6米,灵渠大天平第一陡北陡宽度为7.10 米,小天平第一陡南陡宽6.68米,此二陡为灵渠中最宽的陡,因为它们都属引海阳河水入北、南渠的渠首。最窄的如青石陡4.6米,霞幔陡4.7米,其余均在5-6米宽之间。为了保持陡门的宽度在5-6米之间,在渠道较宽的地点建陡,则将陡门两旁的陡盘半径加大,陡盘砌得较大;在渠道较窄之处建陡,陡盘则砌成椭圆形,陡盘相对半径缩小。在渠道宽度超过20米的地段建陡时,则岸边作堰砌堤,斜伸入渠中,然后在渠的中流砌陡门。  当海阳河的水过铧嘴时,流速小于每秒30个流量,一般都要塞陡,船方能通航。塞陡时,先把小杠斜插入渠底的石孔内,上端斜靠入陡盘上凹口里,再将底杠的一端放入对岸陡盘底部的鱼嘴迎水面一侧,另一端架在小陡杆下端,让鱼嘴和小陡杆顶托住底杆,使它不被水冲走,再以面杆架在对岸陡盘上面的凹口内,另一端放在陡杆上,以小陡杠为依托。这样就架成了形的一个陡门框架。然后,先把马杈以面杠作依托,竖插排满陡门,在马杈前面铺陡拼,陡拼前面铺上陡席。一座陡门就算塞好了。塞好的陡门可以防止渠水大量下泄,但又不完全塞断渠水,这样陡门以上的水位可以慢慢升高,陡门以下的水也不会断流,如果下游的陡也塞上的话,水位也会逐步升高。等水位升高到可以通船时,船只驶近陡门,陡夫即用斧子将斜靠在陡盘上凹口内的陡杠敲出凹口,小陡杠、底杠、面杠失去了依托,在水的冲压下,连同马杈、陡拼、陡席一齐向下流崩塌。陡门开了,船只既可逆流而上,亦可顺流而下通过陡门。塞陡工具的一端都用细绳拴住,系在陡盘的牛鼻孔内。不会被水冲失,等船过后,陡夫用挽钩可一件件打捞上岸。备下次塞陡再用。1984年以来,兴安博物馆据此原理介绍给旅游部门,旅游部门根据旅游重大节庆,曾进行了多次演习,效果非常好。这种陡门在现在看来似乎原始简陋,与现代船闸不可同日而语,但它的原理与现代船闸相同,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堪称世界船闸之父。  灵渠中的陡门从它的创建至1940年止,已连续使用了1100多年而不衰,主要是它启闭非常灵活,节省人力,维修方便,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蓄水漕运方法,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023-08-11 11:2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