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地于先王 (2)使唐雎使于秦 (3)请广于君 (4)仓鹰击于殿上(5)休祲降于天(6)何至于此

7034liu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daniel02_hz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1)从 (2)到(3)给(4)到(5)从
1年前

相关推荐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①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②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③,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 公孙丑 上》)
①要:通“邀”,谋求。②端:发端。③然:同“燃”。
小题1:对上面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古代圣贤之君正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
B.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恻隐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C.这一章是孟子“性善论”的精髓。孟子认为,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由此可见人都具有恻隐之心,人性本是善良的。
D.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
小题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人要注重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趋于善;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那么还要不要后天的学习呢?请结合本章具体内容谈谈这个问题。(3分)
小雅的青春dd册1年前1
Jackie1124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小题1:C
小题2:参考答案要。人有“四心”,也就是有“四端”。“端”是“开始”的意思,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仁义礼智的萌芽,需要后天不断的培养呵护,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一个仁者。就像火苗,像泉流,必须不断扩充,才能保有四海,事奉父母。


小题1:“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有误,而是“出手相救”
小题2:略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分析此句,面对强秦的职责,唐雎的应答有哪些巧妙之处?
yyyyyuxuefen1年前1
张涛王伟李明和赵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1、语气不卑不亢,显得很有道理.
2、抓住了自己的立场,强有力的回答.
礼论(节选)的译文原文: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
礼论(节选)的译文
原文: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anyang5231年前1
wangjun_0914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知礼篇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礼论》
[注释]穷:走投无路.
[译文]礼是从哪里产生的呢?答案是:人类生来就有欲望,欲望达不到不可能放弃追求;追求没有限度和界限的时候,就不可能没有争夺.互相争夺就引起混乱,乱起来就没有出路.古代圣贤憎恶这种混乱局面,所以制定礼义来区分人的等级界限,用来适度满足人们的欲望和追求.使人的欲望不超过物质供应的限度,物质供应不是无限度地满足人的欲望,这两方面互相制约并有所增长,这就是礼产生的原因.
[评介]这段话道出了礼制产生的原因.礼是在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不管在它形成的哪一个阶段,其中一个宗旨一直是明确的,那就是遏制人的私欲,防止它膨胀到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地步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Q1:解释下列带括号的字
(1)讯问者,智之(本)--------
(2)(亲)贤学问------------
(3)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
(4)此之(谓)也-------
Q2:解释下列句子
(1)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
(2)《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Q3: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分别是指()和()
Q4:阅读此文,你的感受是--------------(50字左右)
世俗爱1年前1
Aedelle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中文专业,帮你解决点问题吧,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Q1:
(1)讯问者,智之(本)--------根,根源,名词 (舍本逐末)
(2)(亲)贤学问------------接近,动词. (亲贤臣,远小人)
(3)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当于“的”
(4)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这是古汉语中的习惯用语,在不同的语境里,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
Q2:
(1)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
译:询问是增长知识的根源
(2)《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译:诗经说过,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并仔细雕琢.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砥砺,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原文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Q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札记》《周易》《春秋》
Q4:这个问题你得自己去写了,因为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答题方向你就往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积少成多等等这方面靠就行.
千金之裘解释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 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
千金之裘解释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
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wangfushuai1年前1
宝贝妹妹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
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①,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②,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叔孙通希世度务③,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④,道固委蛇”⑤,盖谓是乎?
译文
太史公说:有道是“价值千金的皮裘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皮;楼台亭榭的椽子,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夏、商、周三代的当时业绩,也不是一个贤士的才智”.确实如此呀!高祖从低微的平民起事,平定了天下,谋划大计,用兵作战,可以说极尽能事了.然而刘敬摘下拉车的横木去见皇帝一次进言,便建立了万代相传的稳固大业,才能智慧怎么能会少数人专有呀!叔孙通善于看风使舵,度量事务,制定礼仪法规或取或舍,能够随着时世来变化,最终成了汉代儒家的宗师.“最正直的好似弯曲,事理本来就是曲折向前的”,大概说的就是这类事情吧?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
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英语翻译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
英语翻译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weison01年前1
棉虫虫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 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 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 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 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 了,必然会产生惊棋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 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 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 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 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 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 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 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 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请教《古代汉语(1)》2多选题1.下列句子中,“ 者 ”字用在时间词后面,是助词的是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B.
请教《古代汉语(1)》2
多选题
1.下列句子中,“ 者 ”字用在时间词后面,是助词的是
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B.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C.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是代词
D.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满分:2 分
2.下列句子中的“ 而 ”字是连词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是
A.长驱到齐,晨而相见.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D.任重而道远
满分:2 分
3.下面句子中的“者”词性是助词的为
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B.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C.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D.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满分:2 分
4.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句子有
A.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
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D.武丁朝诸侯.
满分:2 分
5.关于“夫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说法正确的是.
A.“夫子”是句子的主语
B.“疾”是“痛恨”的意思
C.第二个“夫”是指示代词.
D.句子中的“之”两个都是代词.
满分:2 分
6.下列句子里含有介词 “以” 的有:
A.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B.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C.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D.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满分:2 分
7.下列各句中 ,介词“ 以 ”的宾语前置的有
A.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B.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C.吾道一以贯之.
D.斧斤以时入山林.
满分:2 分
8.下列各句中,有介词“ 以 ”宾语前置情况的是
A.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B.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C.吾道一以贯之.
D.纣以为恶,醢鬼侯.
满分:2 分
9.汉初所传的《 论语 》有三种 ,分别是
A.齐论
B.古论
C.鲁论
D.秦论
满分:2 分
10.关于“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中的“ 之 ” 说法正确的是
A.是动词
B.意思是“到达”
C.是代词
D.意思是“他”
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中“相”字的文中义是“辅佐”.
2.“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 .”中“发”是打开的意思.
3.“子适卫,冉有仆.”中的“仆”的文中义是“做仆人”.
4.“天崩地坼 ,天子下席”中“坼”的文中义是裂开.
5.“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 通“斑”,花白的意思 .
6.“富润屋 ,德润身,心广体胖.”中的“胖”的文中义“肥胖.”
7.“亦太甚矣 ,先生之言也!”是个主谓倒装的结构.
8.“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中的“殊”是副词,很、非常的意思 .
9.“富润屋,德润身.”中“润”是使动用法.
10.现在最通行的《礼记》注本《礼记注疏》,是东汉杜预作的注,唐孔颖达作的疏.
3263251年前1
星朋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1.AD 2.AB 3.ABC 4.CD 5.ABCD 6.BC 10.AB
1.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中“相”字的文中义是“辅佐”. F
2.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 .”中“发”是打开的意思. T
3. “子适卫,冉有仆.”中的“仆”的文中义是“做仆人”. T
4. “天崩地坼 , 天子下席”中“坼”的文中义是裂开. T
5.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 通“斑”,花白的意思 . T
6. “富润屋 ,德润身,心广体胖. ”中的“胖”的文中义“肥胖.” F
7. “亦太甚矣 ,先生之言也!”是个主谓倒装的结构. T
8.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中的“殊”是副词,很、非常的意思 . T
9. “富润屋,德润身.”中“润”是使动用法. T
10. 现在最通行的《礼记》注本《礼记注疏》,是东汉杜预作的注,唐孔颖达作的疏.T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中 “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bbcyocd1年前1
candysnick 共回答了29个问题 | 采纳率82.8%
表顺承的连词,可以不译
辨析下列句子中虚词的不同用法以:1、以头抢地耳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3、徒以有先生也于:1、受地于先王2、请广于君3、
辨析下列句子中虚词的不同用法
以:1、以头抢地耳
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徒以有先生也
于:1、受地于先王
2、请广于君
3、苍鹰击于殿上
独身情哥1年前2
minorix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介词拿,用,把
2介词凭借
3连词因为
1介词,从
2介词,向,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
3介词,在
入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翻翻译
ljh4161年前1
苏菲的世界990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0.6%
进入到供奉先人的太庙,把箭矢送还给先王,然后告诉他已经成功了.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
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上面的翻译,不是:
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①,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②,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叔孙通希世度务③,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④,道固委蛇”⑤,盖谓是乎?
译文
太史公说:有道是“价值千金的皮裘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皮;楼台亭榭的椽子,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夏、商、周三代的当时业绩,也不是一个贤士的才智”.确实如此呀!高祖从低微的平民起事,平定了天下,谋划大计,用兵作战,可以说极尽能事了.然而刘敬摘下拉车的横木去见皇帝一次进言,便建立了万代相传的稳固大业,才能智慧怎么能会少数人专有呀!叔孙通善于看风使舵,度量事务,制定礼仪法规或取或舍,能够随着时世来变化,最终成了汉代儒家的宗师.“最正直的好似弯曲,事理本来就是曲折向前的”,大概说的就是这类事情吧?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
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这样的回答,
我要的是: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①,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②,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叔孙通希世度务③,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④,道固委蛇”⑤,盖谓是乎?
译文
太史公说:有道是“价值千金的皮裘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皮;楼台亭榭的椽子,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夏、商、周三代的当时业绩,也不是一个贤士的才智”.确实如此呀!高祖从低微的平民起事,平定了天下,谋划大计,用兵作战,可以说极尽能事了.然而刘敬摘下拉车的横木去见皇帝一次进言,便建立了万代相传的稳固大业,才能智慧怎么能会少数人专有呀!叔孙通善于看风使舵,度量事务,制定礼仪法规或取或舍,能够随着时世来变化,最终成了汉代儒家的宗师.“最正直的好似弯曲,事理本来就是曲折向前的”,大概说的就是这类事情吧?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
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这段的翻译!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
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typzzg1年前1
powerbang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
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①,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②,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叔孙通希世度务③,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④,道固委蛇”⑤,盖谓是乎?
译文
太史公说:有道是“价值千金的皮裘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皮;楼台亭榭的椽子,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夏、商、周三代的当时业绩,也不是一个贤士的才智”.确实如此呀!高祖从低微的平民起事,平定了天下,谋划大计,用兵作战,可以说极尽能事了.然而刘敬摘下拉车的横木去见皇帝一次进言,便建立了万代相传的稳固大业,才能智慧怎么能会少数人专有呀!叔孙通善于看风使舵,度量事务,制定礼仪法规或取或舍,能够随着时世来变化,最终成了汉代儒家的宗师.“最正直的好似弯曲,事理本来就是曲折向前的”,大概说的就是这类事情吧?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
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伶官传序》中,一句“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的“以”字怎么翻译?是什么用法?
《伶官传序》中,一句“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的“以”字怎么翻译?是什么用法?
应该不是拿和用的意思吧
谢谢高手指点
那会不会是“而告以成功”是一句状语后置句,语序是“以成功而告”,以是把,拿的意思。。。。。。请高人指点
妍歌囡囝1年前2
南门大街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是一句状语后置句,但语序是“而以成功告”,以是把,拿的意思,指把成功这件事告祭先王
英语翻译“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nsonwu1年前1
古铜色佳菲猫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呢?
英语翻译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
zxcvuoaisfud1年前1
cherryTina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有怜悯体 恤别人的心情,于是就有了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主张.用怜悯体恤别人 的心,去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 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和“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节奏划分
防守型前锋ff1年前1
lf099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急!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2.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
急!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
2.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3.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不察疏远之行,故敢献书以闻,唯君王之留意焉.
934310511年前3
宝贝加油52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1.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
译文:先王抬举(在下),在宾客中提拔我,而(让我)立身于(他的)群臣之上,(先王)不和父兄商量,就让我成为亚卿.
2.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译文:面临不测的罪行,帮助赵国攻打燕国)来侥幸获得利益的事,按照道义的标准(我是)不敢去做的.
3.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不察疏远之行,故敢献书以闻,唯君王之留意焉.
译文:怕您身边的人听信左右(臣子)的话,而不能了解(我这个)被疏远了的人的品行啊.所以斗胆用书信呈报,请君主明察啊.
《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
《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
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这句话的意思?
alison3221年前1
黑痣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从前先王的命令说:‘王后没有嫡子,就选立年长的,如果年纪相当就根据德行,如果德行也相当就根据占卜.’天子不立偏爱,公卿没有私心,这是古代的制度.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1.这句话中王变色是因为什么?
2.为为什么变色了还要老实的回答呢?
3.孟子不是应该批评王不喜爱古圣先贤的音乐,却喜欢现在世俗的音乐呢?
zengsiyuan641年前1
舞_爱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1、为自己只是喜欢世俗之乐而惭愧
2、集思广益,善于倾听智者的意见
3、欲擒故纵
“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既而儿醒,大啼 B.温故而知新 C.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
“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既而儿醒,大啼
B.温故而知新
C.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merrylonglong1年前1
低矮的云朵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A

A时间副词词尾,助词。其余为表并列“和”“并且”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译为现代汉语)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译为现代汉语)
马上需要
doctorlee251年前3
hzjxq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71.4%
先王害怕发生混乱,所以制定礼法等级来区分他们
唐雎不辱使命 中,虽然,受地于先王中的于是什么意思?
大油条1年前1
朕是ss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
唐雎不辱使命中“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于”什么意思?
czyq12201年前1
boping2005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
解释这2句话,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ougeng1年前1
指间一流沙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1.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2.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
唐雎不辱使命中于是什么意思?受地“于”先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请广“于”君,休祲将“于”天,仓鹰击“于”殿上.
全球英语7511年前1
zj080621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第一个是“来自”
第二个是“到”
第三个大概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第四个是“来自”
第五个是“到”
英语翻译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
英语翻译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
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
,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Heather_Pan1年前3
mainguest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1.可是现在大王已经接受了先王遗留下的江山,您想要保持祖先的灵魂平安无事,国家的领土不被侵占,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吗?
2.家燕说:“我因为依靠人居住,所以狂风中能有阻挡,冷雨中有遮盖,烈日下有庇护.
3.凭借偌大的齐国,盖了三年却未能盖成,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
4.曾经在殿中议事,话语不和皇帝的意思,皇帝生气起身,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
关于历史的一个案例分析材料:清世理学之言,竭而无余华;多忌,故诗歌文史楛;愚民,故经世先王之志衰.家有智慧,大凑于说经,
关于历史的一个案例分析
材料:
清世理学之言,竭而无余华;多忌,故诗歌文史楛;愚民,故经世先王之志衰.家有智慧,大凑于说经,亦以待死.—《检论》卷4,《清儒》,《章太炎全集》(3),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P473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非数十年不能通也.故曰: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但资之语录.——顾炎武《与施愚山书》,《亭林文集》卷3
古学之兴,顾氏实开启端.——汪中《国朝六儒颂》
炎武学有本原,博瞻而能通贯,每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佐证,而后笔之于书,故引据浩繁,而抵牾者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19,子部,杂家类,《日知录》
根据材料做扩展性阅读,回答晚清的思想文化状态是怎么样的?并简要说明形成此状况的原因.
越接近1000字越好
nzq83681461年前1
青虫懒汉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晚清的思想文化的状态?主要体现在落后的思想文化与新的先进思想文化的碰撞之上的斗争,其原因就是一场社会的变革,必定其文化和经济都会得到巨大的变革.正如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各种学说的产生!
英语翻译原文: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
英语翻译
原文: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 师,肆嗣王丕承基绪.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其后嗣王罔 克有终,相亦罔终,嗣王戒哉!祗尔厥辟,辟不辟,忝厥祖.” 王惟庸罔念闻.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启迪 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钦 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万世有辞.” 王未克变.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密 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王徂桐宫居忧,克终允德.”
jumenzheng1年前1
firemeteor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嗣王太甲对伊尹不顺从,伊尹作书给王说:“先王成汤顾念天的明命是正确的,因此供奉上下神祇、宗庙社稷无不恭敬严肃.上天看到汤的善政,因此降下重大使命,使他安抚天下.我伊尹亲身能辅助君主安定人民,所以嗣王就承受了先王基业.我伊尹亲身先见到西方夏邑的君主,用忠心取得成就,辅相大臣也取得成就;我们的后继王不能取得成就,辅相大臣也没有成就.嗣王要警戒呀!应当敬重你做君主的法则,做君主而不尽君道,将会羞辱自己的祖先.” 王像往常一样不念不闻.伊尹就说:“先王在天将明未明的时刻,就思考国事,坐着等待天明.又遍求俊彦的臣子,开导后人,您不要忘记先祖的教导以自取灭亡.要慎行俭约的美德,怀着长久的计谋.好像虞人张开了弓,还要去察看箭尾与瞄准器才发射一样.您要重视自己的目的,遵行你的祖先的措施,这样我就高兴了,千秋万世您将会得到美好的声誉.” 太甲未能改变.伊尹对群臣说:“嗣王这样就是不义,习惯将同生性相结合.我不能轻视不顺教导的人,要在桐官造宫室,使他亲近先王的教训,莫让他终身迷误.嗣王去桐宫,处在忧伤的环境,能够成就诚信的美德.” 详情参考 http://www.***.com/ssshow.asp?dclass=55&sdclass=1387
唐雎不辱使命里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于的意思
zdw1233211年前5
lummox 共回答了3个问题 | 采纳率33.3%
从,介词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翻译
登录难难于上青天1年前3
同同8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78.3%
虽然这样,但是,我从先王那接受的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轻易交换
文言文求翻译,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文言文求翻译,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肖子方1年前1
爱一生你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出自《曹刿谏庄公如齐观社》
先王为诸侯订下制度,规定诸侯每五年要派使臣聘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事毕就集中在一起讲习礼仪,用以厘正爵位的尊卑,遵循长幼的次序,讲求上下的法度,确定纳贡的标准,在这期间不能缺席或怠慢。
在《唐雎不辱使命》中,“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是什么意思
在《唐雎不辱使命》中,“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是什么意思
到底是“即使这样”还是“虽然这样”
lec2468101年前1
果果1234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虽然:古今异义不是如今“表示条件的转折”的意思.把他看做他是两个单音节词翻译,虽,即使.然,XX的样子.连在一起,虽然,就是“即使这样”的意思.把握好古今异义,和单双音节.
景公出游翻译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
景公出游翻译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 :“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 。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
公曰 :“善 。”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phtcf1年前1
危险的爱情4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齐景公要出游,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舞两座名山上去游览然后沿着海边南下一直到琅琊山,我该怎么做才能与古代圣王的外出巡游相比呢?”
晏子说:“问得太好了,我听说天子到诸候那里视察叫巡狩,诸候去朝拜天子叫述职。所以春天视察耕种情况补助穷困的人家,叫巡视,秋天视察收获情况补助歉收的农户,叫检查。夏朝时的谚语说:我们的君王不出来巡视,我们怎么能得到休息,我们的君王不出来巡视,我们怎么能得到帮助,君王出来巡视检查,是诸候的法度。可是现在却不是这样了,君王一出来,就兴师动众,从百姓身上筹集粮草,使饥饿的人没有饭吃,劳作者得不到休息。顺着水流泛舟而下玩乐以至忘记了返回的叫作流,逆着水流而上玩乐以至忘记了返回的叫作连,整天外出打猎追逐野兽不知满足的叫作荒,毫无节制大饮其洒的叫作亡。古代的圣贤君王都没有这种流连荒亡的行为。”
齐景公说:“说得好啊。”叫官吏查点粮食,和老幼穷人数目。官吏照数目分发粮食。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⑴故不 意也( ▲ ) ⑵ 寡人与( ▲ )
⑶虽千里不敢 ,岂直五百里哉( ▲ )⑷请 广 于君( ▲ )
小题2:第二段中最能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3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小题4:在我国历史上,像唐雎那样出使不辱使命的人还有很多,请用一句话试举一例(人物,事情)。(3分)
vanessa_xw1年前1
jietyu007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小题1:通“措”,放置;轻视;交换;扩大,扩充
小题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小题1: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土地愿意守着它,即使用千里的土地也不敢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呢?
小题1:晏子使楚、蔺相如完璧归赵、张骞出使西域、苏武持节牧羊等等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原文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只要积累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其意气之盛 之的用法是取消句子独立性还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y79227251年前2
JADE222_LEE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这里应该是后者,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英语翻译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
英语翻译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荆轲、秦舞阳以闻大王.
gfawvxcs1年前1
李阿李飞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燕王确实因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颤,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比照其他诸侯国排列其中,纳税尽如同直属郡县职分,使得以奉守先王的宗庙.

因为慌恐畏惧不敢亲自前来陈述.谨此砍下樊於期的首级并献上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装匣密封.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式,派出使臣把这种情况禀明大王,敬请大王指示.
《唐睢不辱使命》中“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中的直是通假字吗?
潮起潮落81年前4
zhengx0510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直】只,仅仅
这段的翻译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 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
这段的翻译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
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是这段的翻译啊!不是其他哦
duanyiquan1年前2
郁郁江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①,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②,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叔孙通希世度务③,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④,道固委蛇”⑤,盖谓是乎?
译文
太史公说:有道是“价值千金的皮裘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皮;楼台亭榭的椽子,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夏...
唐睢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在文中表达作用( )
花儿0111年前1
kzaj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点明了安陵君不出让土地的原因,和秦王针锋相对.
也引起了下文秦王的愤怒.
开篇中祭仲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什么意思?
开篇中祭仲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什么意思?
读到这就读不懂了
kelinka1年前1
dzq914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卿大夫最大的封邑,不能超过侯伯国都的三分之一 应该是三国之一 原文是: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先王的制度规定,卿大夫最大的封邑,不能超过侯 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封邑只是国都的五分之一,小的就只有九分之一
记得采纳啊
英语翻译孔子在齐,舍于外馆,景公造焉.宾主之辞既接,而左右白曰:“周使适至,言先王庙灾.”景公覆问灾何王之庙也.孔子曰:
英语翻译
孔子在齐,舍于外馆,景公造焉.宾主之辞既接,而左右白曰:“周使适至,言先王庙灾.”景公覆问灾何王之庙也.孔子曰:“此必厘王之庙.”公曰:“何以知之?”孔子曰:“‘诗云:皇皇上天,其命不忒,天之以善,必报其德.此逸诗也皇皇美貌也忒差也’祸亦如之.夫厘王变文武之制,而作玄黄华丽之饰,宫室崇峻,舆马奢侈,而弗可振也,振救故天殃所宜加其庙焉,以是占之为然.”公曰:“天何不殃其身,而加罚其庙也?”孔子曰:“盖以文武故也.若殃其身,则文武之嗣,
shashaniao1231年前1
人生若自如初见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孔子在齐国,住在(皇宫)外面的馆驿里,景公来拜访他,(大家)互相行宾主之礼(就是相互寒暄几句)之后,有下人(禀报景公)说:“周国的使臣刚才来了,说先王的宗庙受灾(倒塌)了”景公又问是哪个先王的宗庙受灾了.孔子说“一定是厘王的宗庙”景公问“你怎么知道的?”孔子说“诗书上说:广大的上天,他的命运是不会有差错的,(如果)用善良来对待上天,那么上天就一定会用好的德行来回报,这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差错的,(反之)做坏事也是如此.厘王改变了(周)文王和武王的体制,造出了(追求)华丽的装饰(外表),宫殿修得高大雄壮,车马(的装饰)十分奢侈, 所以上天把报应殃及到他的宗庙上了,这些(指前面的奢华)都是征兆啊”景公问“(那么)上天为什么没有报应在他(厘王)身上,反而要惩罚他的宗庙呢?”孔子说“是因为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原因啊,如果报应在他(厘王)的身上,那么他(厘王)也是文王和武王的后代啊(意为惩罚了厘王就间接的惩罚了文王和武王,这是不公平的)”
这是我自己的翻译,中间那个“而弗可振也,振救”实在是没想到合适的翻译,望见谅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jms_jms1年前1
天堂铃音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自己思考一下如何答题,这是译文,如果还不会再询问我,我来教你.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望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中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B故释先王之法 而法其所以为法
幽兰芷林1年前1
安之若素素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这是个什么题目啊?当然是A啊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读后感五年级作文
绿葡萄20061年前1
方法july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有些事,不亲身经历永远无法领悟正确的答案.勇于实践,善于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这是自古以来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实践,就像航船上的指南针,指明了方向,只有去实践,才会从中领悟到成功的经验,运用经验,才有可能到达目的地.实践,是拉着风筝的线,只有去实践,从中得到经验,才会使风筝飞得更高更远.实践,是人心中的指明灯,只有去实践,去探索,才会走向成功的道路.
雏鹰不知用力地拍打过多少次翅膀,忍受过多少次跌落的痛苦,才可以和父母一样在天空翱翔.幼虎不知经过多少次饥饿的煎熬,才学会了捕食,才渐渐有了强壮的身躯,丰富的经验,才不愧于“林中之王”的称号.幼年时期的我们,不知经历过多少次跌倒的痛苦与无助,伤口的疼痛,才学会了用自己的双脚,踏上自己人生中的道路.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这话一点不错,一个人知识再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缺少实践,也只能坐守老底,干不成大事业.我们对于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并不陌生.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秦全部活埋,堪称世间悲剧,原因也只是在于用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才让历史留下了遗憾的一笔,假使赵王善于用人,用的是廉颇而不是赵括,我想历史将会改写.这是血的教训,我们应时刻铭记在心,时刻警告自己,要善于实践.
知识是船,实践是帆.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实践,万不可纸上谈兵,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PS:求加分~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的“于”和“而” 的翻译“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于”和“而”翻译!
strominess1年前1
magicjeans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76.2%
于是“从”的意思,而是“从而,所以”的意思.
梁实秋散文中所说的“先王以礼治天下”中的先王是谁?
梁实秋散文中所说的“先王以礼治天下”中的先王是谁?
《雅舍小品》中的《谦让》最后一句.
ybddybyb1年前1
bicorn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 .指上古贤明君王(一般特指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
  举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先王之乐(古代贤王所制作的音乐,即雅乐).——《孟子·梁惠王下》
  《易·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 唐玄宗 注:“先代圣德之主,能顺天下人心,行此至要之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於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
  宁调元 《<南社集>序》:“古有采诗之官,先王所以观民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2. 葛天氏
  以葛为图腾的葛部族的领袖葛天氏是位大圣人.
  《吕氏春秋》、《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源》、《帝王世纪》均有记载,分别为“葛天氏,三皇时君号也”、“上古帝王”、“传说中远古帝号,在伏羲之前”、“有巢氏之后有葛天氏等,皆袭伏羲之号”.这些都说明葛天氏是“三皇”时的一方君主.
  葛天氏发现葛的养生保健作用的同时,还推广用葛搓绳、编篮筐、制葛履、织葛布等.纹理粗的葛布叫“绤”,纹理细的葛布称“跮”.他们又用葛布缝制葛衣、葛衫、葛巾等,以遮羞蔽体、御寒防暑,使族人告别蛮荒,步入文明.《说文解字》曰:“葛,绤.”《诗经》中亦有“为为绤”,“兮绤兮,凄其当风”的诗句.
  葛天氏还首创了道德规范——“礼”.葛天氏时期是古人称道的“理想之世”,《中国人名大辞典》称“其治不言而信,不化而行”.
  葛天氏创制的“葛天氏之乐”,为中国最早的歌舞,所以说宁陵是中国歌舞的发源地.对“葛天氏之乐”,诸多典籍均有记载,以《吕氏春秋》记述最详.《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请解释这句西周话的意思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万物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
请解释这句西周话的意思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万物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请高手翻译一下并详细说明每个词的含义.
随行13141年前1
mars5147954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这话出自《国语 郑语》
意思如下:
夫,是发语词,没意义;
和实,和谐,相合;
同,相同,没有差异和区别;
和,和谐;
丰,使之丰茂;
平,是把许多性质不同的东西结合起来,使他们得到和谐;
裨,即把性质相同的东西相加凑合在一起;
连接起来可以这么解释:
事物只有存在差异并且可以对立统一才可以达到和谐并繁生万物,如果都是完全相同那么就不能化生出万物了.以此配彼,才可以叫做和谐.所以(和谐的东西)才能使万事万物丰长化育,生生不息,如果是讲完全相同的事物匹配在一起,那就会单调死板,偏执一端,则事物就会枯竭不继.所以先代的圣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混合配合,来化成万物.
唐不辱使命中解释“于”的含义 受地于先王 请广于君 何至于此 苍鹰击于殿上 休亲降于天
唐不辱使命中解释“于”的含义 受地于先王 请广于君 何至于此 苍鹰击于殿上 休亲降于天
安陵君因使唐使于秦
ling6021年前1
豚豚2008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安陵君因使唐使于秦 是到的意思,表对象 安陵君因此让唐(人名吧)出使到秦地
受命于先王 在 在先王那儿接受我的使命
请广于君 广于是一个人的名字吧,你没打错字吧,要么就是向的意思
何至于此 怎么会到如此田地呢 到的意思
苍鹰击于殿上 在,介词 苍鹰挥翅击打在大殿之上
休亲降于天 被的意思,被动
我这么认真回答,要给分给我哦
《唐雎不辱使命》中一句话的解释在《唐雎不辱使命》中有一句“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中的“愿终守之”应解释为“希望终身
《唐雎不辱使命》中一句话的解释
在《唐雎不辱使命》中有一句“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中的“愿终守之”应解释为“希望终身守着它”还是“希望有始有终地守着它”?
王大勇771年前1
烤火取暖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8%
愿意始终守卫它
如果你觉得在重新翻译时,会再弄混乱的话,你就结合课文的分析.这样就会能分辨了
这是百度百科的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9722.htm
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词义1受地于先王,愿终受之2请广于君3苍鹰击于殿上4何至于此5十万之众,受制于人6贫者语于富者曰7
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词义
1受地于先王,愿终受之
2请广于君
3苍鹰击于殿上
4何至于此
5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6贫者语于富者曰
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石榴qq1年前1
我是猫小喵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受地于先王,愿终受之 从
2请广于君 给
3苍鹰击于殿上 到
4何至于此 到
5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被
6贫者语于富者曰 对
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前一个:从,自 后一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