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能力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着力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时代要求。保持先进性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什么叫先锋队?“先锋”者,即先进、先行、走在前列的意思。惟其先进,才称得上是先锋队。所以,先进性是对党的性质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党的整体,还是党的成员,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先进性,始终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其先导、先锋、模范和榜样的作用。   党的先进性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先进性是党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决定着党能否在历史舞台上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也决定着党所领导的国家和人民能否不断地走向兴旺发达。在过去的8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广大人民的前列,也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保持先进性依然是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放眼世界,政治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科技革命不断深化,人类的社会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惟有始终保持先进性,才能有生命的活力,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不断推动历史的进步,也才能真正跳出历史兴衰周期律的怪圈。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时代的要求。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来看,我们的党员队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是富有战斗力的,这是我们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然而,在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与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不适应之处影响了我们党的形象,对我们的事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和教育,使广大党员清醒认识到时代发展对党员先进性的更高要求,不断提高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发生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若不及时进行先进性教育,就会动摇党的基础。开展以“三个代表”为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使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具有先进性的党员干部手中,这是伟大的变革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 、要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党的执政能力给出了一个科学而简明的定义,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这一定义,阐明了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要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就需要深刻领会这一定义所蕴含的五个关系:一是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的关系;二是执政能力与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的关系;三是执政能力与领导制度、领导方式的关系;四是执政能力与党制定的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关系;五是执政能力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系。 2 、要始终坚持和充分利用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党的十六大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系统总结了从 1989 年至 2002 年 13年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本经验。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此基础上,深刻总结了55年来党执政的六条主要经验。这六条经验,既是长期以来我们党执政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和理论升华,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始终坚持和充分运用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就一定能够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一定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 3 、要准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五个以"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分别从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骨干力量、体制保证和组织基础的角度,指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关键、重点、基础,是对55年来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是我们党执政半个多世纪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4 、要全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个方面能力"涵盖了治党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党执政活动的全部领域,它于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要求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从最根本、最广泛的意义来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这五个方面能力,是我们党执政最全面、最根本的能力,其他能力都是包含在这五种能力下面的从属能力。能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是对我们全党的重大考验。正如《决定》指出的:"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5 、深刻理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 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要求。按照《决定》的要求,我们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关键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兴求直务实之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大力发展党内民主,维护中央权威,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在这两天的培训中,同志们要紧扣上面的这五个问题认真学习、深入思考,使自己对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比较全面、准确、深刻的理解,以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更好地为全县的发展服务。

为何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主线?

摘  要:答:十八大对党建主线作了新概括,强调党的建设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为什么把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纯洁性建设

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纯洁性建设加入到党的建设主线之中,充分表明新形势下党对自身肌体的健康问题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始终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忧患意识.  只有牢牢把握这条主线,才能自觉地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努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关键是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与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只有牢牢把握这条主线,才能自觉地做到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我们要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同志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牢牢把握这条主线,才能自觉做到始终确保党的纯洁性.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与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纯洁性跟先进性有着密切关系,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前提,没有纯洁性也就无所谓先进性.我们一方面要苦练“内功”,通过思想建设来保证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另一方面要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建立完善的权力监督制约制度,构建科学的制度机制,严厉惩治和预防腐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全区党务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全区党务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认真贯彻落实市第X次全会精神,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目标,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务知识,提升广大党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全区党务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同志们:   经区委同意,由区委组织部组织举办的全区党务干部培训班就要开班了。首先,我代表区委,对培训班的顺利开班表示祝贺,对参加培训的各位同志表示欢迎。这次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市第X次全会精神,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目标,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务知识,提升广大党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希望大家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努力提高理论水平,不断强化个人修养,真正达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目的,以推动全区党建工作跃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要提高认识。全区党务干部是党的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党的活动和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和人民群众当中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区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组织实施,直接影响着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是做好全市全区党建工作的关键。区委组织部组织的这次培训,从建设高素质全区党务干部队伍的需要出发,将知识更新、能力提升和视野拓宽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   因此,安排这一期全区党务干部培训班,既有集中授课,又适当安排党建业务培训、党风廉政建设和先进党委、支部发言,坚定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升了服务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的本领。作为参加培训的每一个党务工作者,一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参加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严格按照培训班的各项要求,珍惜这次难得机会,认真听课,虚心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切实把培训所学内容运用好、贯彻好、落实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自觉地将全区党建工作放到全市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落实。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有成效地做好全区党建工作,从而推动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要认真履职。2019年7月9日,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好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要注重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从事机关党建工作,推进党务干部和业务干部的交流,使党务工作成为既成就事业又成就人才的工作。要加强和改进专兼职党务干部教育培训,提高素质能力,把党务干部培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   “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新要求,是对全区党组织、党务工作者的重托和殷切期望,因此,下大力气抓好全区党的建设工作,是我们党务干部份内的事,必须认真细致的做好。党务工作包括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党务工作知识,熟悉本部门的业务工作情况,发扬敬业、奉献、创新精神,认真履行各项法规制度赋予各级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有效作为。   作为兼职的党务干部,要履行好“一岗双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全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把全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坚强战斗集体,才能为实现万源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要勤学善思。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对干部的读书学习越来越重视。做好党务工作也要注重学习,必须始终坚持并摆在首要位置。力求通过学习,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水平高的党员干部队伍。   一是要顾全大局,率先垂范,经得起各项工作考验。党的建设是新时期一项新的伟大工程。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全区党务干部,要胸怀大局,与区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地维护区委、政府的权威,不折不扣地执行区委、政府的决策。要注重团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补台”不“拆台”。要率先垂范。既要当好指挥员,又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当好战斗员,带头学习,躬身实践,切实发挥带头人、领头雁的作用,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力以赴,共同推动部门工作的更好开展。   二是要求真务实,甘于奉献,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甘于奉献是我们党对党务干部的一贯要求。要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忘我工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   三是要严于律己,克已奉公,争做清正廉洁的表率。“公生明,廉生威”,干部廉洁从政,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政权的巩固。在座各位多是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要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认真践行“两学一做”“三严三实”“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等重要思想,努力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争做勤政廉政的楷模。过好人情关、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不为权力蚀,不为物欲惑,不为金钱动,不为声色迷,立得正、行得端、站得稳,自觉做到以公仆之心对待权力,以平常之心对待地位,以奉献之心对待事业,永葆一个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四是要勤于学习,精通业务,勇于担当工作重任。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机遇和挑战也同时并存,要想抓住机遇,赢得挑战,就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更新。全区党支部书记大多是党务工作、行政业务工作一肩挑,这决定了全区党支部书记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外,还要精通党务业务工作。为此,哪怕平时工作再忙、再累,每天都要挤出时间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工作。   四、要学有所获。为办好这次培训,区委组织部做了大量的工作,还特别邀请了市委组织部、区纪委的领导为大家授课,大家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希望大家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珍惜这次培训的好机会,严格要求,虚心学习,做到学活学精,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一是要集中精力。在座的同志大多是身兼数职,既是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又担负着一定的行政工作,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但集中培训是难得的学习和提高机会,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同志们要认真处理好工学矛盾,从繁忙和琐碎的日常事务中暂时退出来,集中思想、集中精力、心无旁鹜、潜心学习,做到听课专心,思考用心,笔记精心,务求取得实效。   二是要虚心听课。同志们在单位是领导,在课堂上就是学员,要当好一般干部,要带好头、做榜样,要尊重授课同志的辛勤劳动成果,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要认认真真的学,专心致志的学。   三是要讲究方法。这次学习的内容比较丰富,光靠课堂时间是难以消化吸收的,大家在课堂上要做好读书笔记,便于在培训结束后,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以便进一步消化、理解、吸收。同时,还要以此次集中学习为契机,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做一名学习型干部。   四是要严肃纪律。培训班要从严要求,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希望同志们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切实增强集体观念和大局观念,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觉维护课堂秩序,以端正的态度和优良的学风来确保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无特殊情况不得离开。   同志们,全区党建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你们通过学习,提高业务,增长才干,学以致用,指导实践,致力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幸福XX,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最后,预祝这期党务干部培训班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如何坚持改进作风,干事创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一)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增强执政意识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即围绕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具体地说,就是要形成以巩固执政地位为目标,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执政党建设新思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党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的倾向。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真正使我们党能够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的领导核心。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当前应努力树立三种科学的理念:一是执政为民的理念,要心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善谋富民之策,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理念,必须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依法执政的理念,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依法执政中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只有树立了这三种执政理念并切实遵照实行,才能有效地解决“为谁掌权、掌权干什么、怎样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 执政意识是党在执政以后对自身状况、客观条件、历史责任、奋斗目标,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一种深层次认识。增强执政意识,主要包括发展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公仆意识、基础意识、忧患意识等。从目前党内状况看,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正在逐渐滋长着一种麻痹懈怠、贪图安逸的心理,缺乏长期执政的忧患意识,对党内存在问题的危害性和执政党的自身改革缺乏应有的认识,执政意识淡薄的问题突出存在。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执政党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只有具有了强烈的执政意识,党的建设才能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寻找执政党自身状况和执政党地位之间所存在的差距,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二)增强“五种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党的十六大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科学内涵、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明确提出了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这“五个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方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关键所在。 1、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始终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科学判断形势,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全面观察和审视世界,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更主动、更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科学判断形势,必须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敏锐地把握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大趋势,紧跟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立于不败之地;科学判断形势,必须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在国内外发展大背景、大趋势下,高起点、高水平地把握全局,谋划未来,开拓前进。 2、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历史的选择,并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然而,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还不深刻,对如何驾驭市场经济的复杂局面缺乏经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一要善于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二要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断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三要善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3、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当今世界复杂多变,来自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界的挑战和考验接连不断。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一方面,要善于应对国际上的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要始终坚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努力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群众之间的关系。要认真分析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和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的纪律,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 4、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依法执政,首先是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是法律的明文规定和党章的明确要求,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其次是指党的领导要靠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同时,依法执政又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成效,反过来,依法治国的效果又是对党依法执政能力的检验。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必须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5、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总揽全局,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我们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集中精力研究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执政党要善于总揽而不包揽,通过建设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规范同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各方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善于处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置于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建设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之计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说到底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精干的干部队伍,把德才兼备、出类拔萃之才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是我们党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的组织保证,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之计。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领导干部要有坚定信念,有公正之心,有世界眼光,有辩证思维,有创新精神,有实干作风。 (四)加强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体制和机制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是否合理,党的体制、机制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着党的执政功能的实现程度。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党的执政能力就体现不出来,就会妨碍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执政效率,引发执政活动中不必要的扯皮和摩擦,从而加大执政的成本。因此,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1、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上层建筑更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按照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明确党和人大、政府以及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组织的关系,使党的领导走上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提高党的执政效率,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一个目标,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目标。对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关键要看党是否富有成效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取根本利益。如果体制和机制的运转缺乏效率,事倍功半,劳民伤财,党的执政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2、必须建立一个党和国家若干重大决策的支撑和监督系统,从机制上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尽可能减少决策性失误,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形成一种以法制权、以权制权的执政党权力监督体系,使党员干部的权力以及党的各级组织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3、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如何,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首先要抓好主要领导干部这一“龙头”。要特别重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党内选举制度,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把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把党内优秀人才推举到党的各级领导层。同时抓好基层党员干部这一“细胞”。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安倍表示没有考虑第三次出任日本首相,你觉得安倍的执政能力如何?

我觉得安培执行能力很厉害,而且也很有实力和才华。

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 二是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 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为何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主线?

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纯洁性建设加入到党的建设主线之中,充分表明新形势下党对自身肌体的健康问题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始终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忧患意识。  只有牢牢把握这条主线,才能自觉地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努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关键是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与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  只有牢牢把握这条主线,才能自觉地做到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我们要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同志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只有牢牢把握这条主线,才能自觉做到始终确保党的纯洁性。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与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纯洁性跟先进性有着密切关系,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前提,没有纯洁性也就无所谓先进性。我们一方面要苦练“内功”,通过思想建设来保证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另一方面要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建立完善的权力监督制约制度,构建科学的制度机制,严厉惩治和预防腐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纯洁性建设加入到党的建设主线之中,充分表明新形势下党对自身肌体的健康问题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始终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忧患意识.  只有牢牢把握这条主线,才能自觉地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努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关键是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与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  只有牢牢把握这条主线,才能自觉地做到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我们要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同志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只有牢牢把握这条主线,才能自觉做到始终确保党的纯洁性.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与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纯洁性跟先进性有着密切关系,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前提,没有纯洁性也就无所谓先进性.我们一方面要苦练“内功”,通过思想建设来保证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另一方面要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建立完善的权力监督制约制度,构建科学的制度机制,严厉惩治和预防腐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谈谈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纯洁性建设

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纯洁性建设加入到党的建设主线之中,充分表明新形势下党对自身肌体的健康问题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始终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忧患意识.  只有牢牢把握这条主线,才能自觉地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努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关键是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与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  只有牢牢把握这条主线,才能自觉地做到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我们要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同志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只有牢牢把握这条主线,才能自觉做到始终确保党的纯洁性.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与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纯洁性跟先进性有着密切关系,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前提,没有纯洁性也就无所谓先进性.我们一方面要苦练“内功”,通过思想建设来保证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另一方面要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建立完善的权力监督制约制度,构建科学的制度机制,严厉惩治和预防腐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迄今为止的12位韩国总统中,哪一位总统执政能力最强?

迄今为止韩国执政能最强的毫无疑问是朴正熙。是他制造了闻名世界的汉江奇迹并使得韩国的经济腾飞。

领导班子建设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什么重要意义?怎样加强各级领

更好地实现党的各项决策部署,更好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加强考核评价体系。1、更好地实现党的各项决策部署。领导干部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实现党的各项决策部署。2、更好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领导干部要善于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群众需求,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3、强化干部教育培训。通过加强党性教育、理论学习等方式,增强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4、加强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领导干部的工作表现和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如何加强学员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不清楚

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始终贯穿于其中的是什么建设

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始终贯穿于其中的是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制度建设是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建设,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这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加强党的建设,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这不仅强调了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指明了制度建设的方向。扩展资料制度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核心的系统工程。着眼长远,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治本之策来抓,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加强党的建设逐步探索出的重要经验之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要的一点就是依靠完善的制度提升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在党的思想建设中,要靠完善的制度来保证思想建设的经常性,并巩固和发展取得的成果;在党的组织建设中,要靠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党内民主生活的正常化。在党的作风建设中,要靠完善的制度来确保党员干部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防止和克服不良作风;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中,要靠完善的制度来强壮党的肌体,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同腐败行为、不正之风等作坚决的斗争,有效防止腐败发生。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为什么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83年的光辉历程,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将近55年,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也已经  26年了。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中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同时,历史和现实也充分证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合格的,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增强。  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使党的领导和执政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和挑战。这种考验和挑战非同寻常,是历史性的考验,是时代的挑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问题,维护党的执政安全问题,非常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现在之所以如此重要而紧迫,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我们党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  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二是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形势和面临的任务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但也必须看到,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十分艰巨。第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状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第二,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第三,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面临新挑战。世界上一些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第四,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要求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党增强理论创新的能力,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执政、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从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来看。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整个世界处在极其复杂而深  刻的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这些复杂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虽然不可阻挡,但在曲折中发展。美国正处在新一轮战略扩张的势头上,竭力谋求长期的世界霸权,推行单边主义,鼓吹“新干涉主义”,实施先发制人的战略。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而这个进程实际上由发达国家主导,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三是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对市场、人才、战略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四是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各种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无论是合作还是斗争,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更加复杂多变。五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将长期存在,有时斗争会很激烈。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国际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从党的自身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级组织是有战斗力的,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丰  富经验。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在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比如,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特别是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冲击。又比如,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乃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如何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这些都要求我们党不断增强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提高和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长期执政是所有政党都追求的目标,共产党也不例外。要做到长期执政,科学地认识和自觉地把握  执政规律是前提。  一个政党有没有执政能力,执政的本领强不强,执政的水平高不高,说到底,就看它是否尊重和自  觉运用执政规律,按照执政规律的要求来执政。  应该看到,作为一个执掌着国家政权的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政党的功能、目标、任务、  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包括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容,与执政以前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没有获得执政地位的政党,首要目标是夺取政权。党的一切工作,都要紧密围绕这个中心任务来进行。  而成为执政党以后,执政党必须努力兑现向公众所作的承诺,担负起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这样,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持社会稳定,就成了执政党的主要任务。  纵览政党政治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政党的性质各不相同,作为执政党,都要遵  循某些共同的规律。政党的执政规律所揭示的政党活动中的共性的东西,可以从四对关系的角度来观察:一是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执政党以获得社会多数的支持和拥护作为基本目标,为此,必须极力宣传自己的纲领和主张,以取得民众的认同;同时,必须千方百计地协调社会各部分、各阶层、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支持和引导民众的民主要求,维护社会稳定。二是政党和国家的关系。执政党利用各种合法的途径,对政权的组成和运作施加影响;同时,遵守国家权力运作的基本规则,依法执政,防止权力的腐蚀,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加强对掌权者的制约和监督。三是政党内部的关系。执政党不断适应执政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注重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内部统一。通过调整组织结构,改善组织状况,建立制度机制,发展党内民主,保证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及时有效的贯彻。四是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执政党推行自己的纲领和主张,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保证多数公民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也会与其他政党进行建设性合作,吸收其他政党反映民意的主张,并在权力使用过程中接受其他政党的监督。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党的执政活动也与其他政党有着  显著的不同。但是,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也必须遵循。同时共产党执政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律。这是因为,共产党能自觉地认识、把握和遵循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没有任何私利。可以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最重要最根本的执政规律。

如何理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首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成为执政党后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鲜明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大命题,这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史乃至世界政党建设史上是第一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保证党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特别是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即便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不注重研究和提高自身执政素质,难免导致执政体系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最终丧失执政地位。我们党一向重视执政能力建设。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个紧迫课题。 其次,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坚持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一个根本原则。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和实践上一贯重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重大命题,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怎样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问题,形成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这就言简意赅地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系。一句话,党的各方面建设都要落脚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上。 还要看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有各自的侧重点,又有内在的统一性。它们内在地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统一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动力。党的执政能力靠什么来提高、执政地位靠什么来巩固?关键是靠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各方面工作的成果,必然会直接推动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地位的巩固、执政能力建设的加强。另一方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目标。在执政的条件下,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最终要通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成果来体现、来考察、来检验。

企业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内容预览:以加强执行力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国有企业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是我们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要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和《决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执行力。文秘部落 这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经之路,是至关重要的突破口。本文将以加强执行力建设为重点,论述##%%集团公司在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一、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集团的贯彻执行国有企业党组织是执政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为党执政创造强大的物质基础。##%%集团公司作为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同时也是基础性、公益性产业,提高执政能力,就是提高%%的安全运行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国有资产的……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这篇文章要求至少是本站的注册会员才能阅读!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坚持__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______;以________为核心,______为重点,__为基础!

好恶心人的填空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是(  )。

【答案】:A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党执政即由党选派自己的干部,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合法的程序,执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权力,从而为广大人民谋取利益,这是党执政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志。这些干部是党的执政活动的具体承担者,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是通过党的干部素质体现出来的,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故选A。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首先,这是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两大转变:一是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二是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由于这两大转变,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其次,这是正确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完成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所以如此重要和紧迫,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这种挑战和考验非同寻常。  从国际局势来看,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第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第二,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第三,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危及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第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改变。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  第三,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二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三是一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薄弱,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四是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比较严重。  第四,这是深刻总结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近二三十年来,政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各国执政党都在思考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问题。引人注目的是,在世纪之交,世界上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包括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内,促人深思。他们失败的经验教训主要是:  思想理论僵化,使党失去创造活力;经济发展迟缓或忽视社会公平,党的执政基础发生动摇;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导致权力系统弊病丛生;不能掌握和正确引导舆论;腐败现象严重等。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情况各不相同,但不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能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不能有效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这些则是共同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忧患意识和与时俱进精神。面对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必须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原因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也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具体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这是我们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第二,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昭示。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上一些执政几十年的大党、老党,比如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南斯拉夫联盟社会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等,先后失去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是长期忽视执政能力建设,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教训十分深刻。第三,这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党的执政能力是国家发展之基

论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有各自的侧重点,又有内在的统一性。它们内在地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统一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动力。党的执政能力靠什么来提高、执政地位靠什么来巩固?关键是靠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各方面工作的成果,必然会直接推动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地位的巩固、执政能力建设的加强。另一方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目标。在执政的条件下,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最终要通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成果来体现、来考察、来检验。  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定位准确的。但也应当说,这主要是针对党如何执好政这个主题而确定的。而党的先进性建设,却不仅仅是针对党执政而言,而是着眼于党“生存、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侧重点不同了,外延更宽泛了,时空条件不一样了。  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程。党赢得执政地位,靠的是先进性;保持长期执政,同样要靠先进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执政后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党在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具体表现。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动态的,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有不同的时代要求。党执政以后,检验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最终是要通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衡量。

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的行政水平

  行政能力建设,首要的是提高推进发展的能力,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只有不断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里最重要的,一是会抓大事。所谓大事,就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比如在城市建设方面,要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在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方面,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在深化改革、体制创新方面,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等。二是强调抓落实。要从完善制度、强化机制入手,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及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其次是要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我们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按照“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的要求,努力建设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责任政府、信用政府、有限政府。重点解决好政府管理中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和完善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用制度规范、制约政府及部门的决策行为。同时要强化行政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第三,要提高保持稳定的能力,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协调社会利益,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政府工作来说,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把握好关键环节。比如要兼顾社会各阶层利益。要正确处理人民群众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坚决纠正在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职工利益、克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同时要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矛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确保政府履行各项职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要鼓励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更新知识结构,注重学习市场经济、科技、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解决“本领恐慌”问题,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要求,并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公开办事程序、时限和质量要求,接受社会监督,健全和完善反腐倡廉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行政能力的提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强调的哪“五个加强”

。"五个加强"内容:1、加强完成各项纲性任务的力度;2、加强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水平;3、加强政务公开和全程办事代理制各项制度的落实;4、加强政风行风建设;5、加强团结,形成合力。

如何理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一)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增强执政意识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即围绕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具体地说,就是要形成以巩固执政地位为目标,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执政党建设新思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党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的倾向。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真正使我们党能够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的领导核心。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当前应努力树立三种科学的理念:一是执政为民的理念,要心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善谋富民之策,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理念,必须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依法执政的理念,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依法执政中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只有树立了这三种执政理念并切实遵照实行,才能有效地解决“为谁掌权、掌权干什么、怎样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 执政意识是党在执政以后对自身状况、客观条件、历史责任、奋斗目标,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一种深层次认识。增强执政意识,主要包括发展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公仆意识、基础意识、忧患意识等。从目前党内状况看,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正在逐渐滋长着一种麻痹懈怠、贪图安逸的心理,缺乏长期执政的忧患意识,对党内存在问题的危害性和执政党的自身改革缺乏应有的认识,执政意识淡薄的问题突出存在。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执政党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只有具有了强烈的执政意识,党的建设才能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寻找执政党自身状况和执政党地位之间所存在的差距,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二)增强“五种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党的十六大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科学内涵、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明确提出了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这“五个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方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关键所在。 1、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始终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科学判断形势,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全面观察和审视世界,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更主动、更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科学判断形势,必须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敏锐地把握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大趋势,紧跟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立于不败之地;科学判断形势,必须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在国内外发展大背景、大趋势下,高起点、高水平地把握全局,谋划未来,开拓前进。 2、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历史的选择,并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然而,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还不深刻,对如何驾驭市场经济的复杂局面缺乏经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一要善于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二要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断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三要善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3、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当今世界复杂多变,来自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界的挑战和考验接连不断。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一方面,要善于应对国际上的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要始终坚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努力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群众之间的关系。要认真分析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和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的纪律,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 4、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依法执政,首先是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是法律的明文规定和党章的明确要求,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其次是指党的领导要靠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同时,依法执政又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成效,反过来,依法治国的效果又是对党依法执政能力的检验。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必须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5、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总揽全局,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我们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集中精力研究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执政党要善于总揽而不包揽,通过建设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规范同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各方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善于处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置于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建设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之计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说到底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精干的干部队伍,把德才兼备、出类拔萃之才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是我们党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的组织保证,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之计。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领导干部要有坚定信念,有公正之心,有世界眼光,有辩证思维,有创新精神,有实干作风。 (四)加强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体制和机制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是否合理,党的体制、机制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着党的执政功能的实现程度。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党的执政能力就体现不出来,就会妨碍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执政效率,引发执政活动中不必要的扯皮和摩擦,从而加大执政的成本。因此,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1、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上层建筑更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按照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明确党和人大、政府以及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组织的关系,使党的领导走上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提高党的执政效率,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一个目标,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目标。对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关键要看党是否富有成效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取根本利益。如果体制和机制的运转缺乏效率,事倍功半,劳民伤财,党的执政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2、必须建立一个党和国家若干重大决策的支撑和监督系统,从机制上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尽可能减少决策性失误,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形成一种以法制权、以权制权的执政党权力监督体系,使党员干部的权力以及党的各级组织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3、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如何,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首先要抓好主要领导干部这一“龙头”。要特别重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党内选举制度,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把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把党内优秀人才推举到党的各级领导层。同时抓好基层党员干部这一“细胞”。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什么建设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高度重视,领导全党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按照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能力的要求,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执政五十五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当前,国内外形势总体上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比较有利。全党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

1245

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对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和总要求,这就是: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武士、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总体布局和总要求,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体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发扬优良传统与坚持开拓创新的统一。围绕这个总体布局和总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提出了建设的六项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继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所有这些,构成了新的形势下一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

谈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对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和总要求,这就是: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武士、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总体布局和总要求,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体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发扬优良传统与坚持开拓创新的统一。围绕这个总体布局和总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提出了建设的六项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继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所有这些,构成了新的形势下一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

如何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扩展资料: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什么建设

说明党的执政能力还没有被党和人民充分认可,各项方针、政策尚需完善。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全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中的最基本的单元,抓好支部各项工作是基层党支部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中提出:“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我认为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强党员意识,心中装着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党工作领导干部认真负责,勤奋工作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单位领导班子的班长,必须具有淡泊个人名利的良好政治素质,正确发挥良好的导向功能,起好引领作用;必须具有较强的协调力,在职工中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必须具有以诚待人,宽容待人的良好素养,具有民主作风和廉正公正的形象,做好职工表率和楷模。在工作中,要有“三用心”的责任,主动去想事、谋事、干事。对上级组织要求贯彻落实的事情,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和解决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圆满完成上级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在具体工作中,要掌握好请示工作和主动工作的关系,不仅要尊重上级组织和领导请示工作,还要抢占先机,主动出击,赢得主动,积极地去促成工作的完成使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取得工作成效。二、健全制度,增强责任,强化党的职能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终要靠这一级组织去落实,上级党委提出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通过这一级组织带领群众完成。因此,大力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制度建设方面,针对企业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健全完善并严格坚持党内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切实抓好“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等制度的落实。特别是要结合党员的不同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对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注重实际效果,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定期检查他们的工作情况,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对不履行义务、工作主动性不强,要给予批评帮助,促其转化。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党建工作的灵魂,而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作为基层党组织抓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要引导职工树立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坚定的信念,为企业的发展作贡献,为党的事业作奉献。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真挚的情感去深入职工,了解职工,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职工对党组织、对单位、对管理者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生产积极性和勇于创新的奉献精神。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说穿了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做职工思想工作要用真心、真情、真意去对待。要从主动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上去做,有句名言说得好:“当职工向你反映问题时,你不能说你解决不了,而是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去解决”。只有深入职工,了解职工,才能密切干群关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遵从的基本方法。我们要经常主动深入职工,与他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职工的思想问题,潜在的隐患问题才能得到真正地解决,心气顺了,职工才有生产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做好基层党建工作,要找准切入点,以职工为核心,紧紧围绕业务工作的开展,全方位地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党员和职工凝聚在一起,与企业共荣辱,只有这样,党的基层组织才有生命力和战斗力,事业才会兴旺,企业才会发展。

什么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核心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关键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基础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试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答案】: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意义重大而深远。这体现了时代要求、人民要求,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一定要从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自觉性和坚定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刻的背景和重大意义:首先,这是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两大转变:一是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二是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由于这两大转变,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党执政以后,一方面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使党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贪图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其次,这是正确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完成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所以如此重要和紧迫,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这种挑战和考验非同寻常。从国际局势来看,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整个世界处在大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天下并不安宁。这就要求我们党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主动权。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必须看到,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世纪三大任务,十分繁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是要加强党的什么建设

加强行政的管理

为什么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太重要了。关系到能否保持执政党地位,能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和 性 是亮点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  )

【答案】:D(P190)【考点点击】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要点透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积一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 ,关键是 ,基础是

牢牢抓住军队!~

新时代党的建设,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 )。

选项C 主线回答来源:十九大报告第十三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谁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

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指按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加强党的各项建设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活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方针政策,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要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中国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党团结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把四分五裂、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我们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为繁重,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迫切要求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前苏联、东欧国家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启示。前苏联、东欧国家的丧失执政地位,虽然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严重脱离群众,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这表明,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执政意识,居安思危,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在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并从各个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同党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既有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的不适应,也有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适应,还有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所以,我们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切实解决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坚定性和纯洁性,永远保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核心是()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不懈抓下去。扩展资料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也有过失误的教训。坚持十六大提出的基本经验,认真总结和汲取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至关重要。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通过改革开放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弘扬中华文明和借鉴国外文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你是上大的吧,那个55年的经验就是原则,下面写的,说明你没仔细看啊,哈哈,我一开始也没看到,后来发现了~~~

建设法治浙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什么

想问的是建设法治浙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表现在哪方面吗?以下是通过建设法治浙江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几个方面: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法治浙江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制定和修订与本地实际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确保法律制度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使其能够为党的执政提供明确的框架和指导。2、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浙江要求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加强组织管理、决策程序、行政执法等方面的法治化建设。通过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可以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健全法治机构和人员队伍:要加强司法体系和法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公正、高素质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治人才。通过提升法治机构和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可以更好地维护公正和公平的法律环境,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秩序。4、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这有助于构建法治浙江氛围,增强全社会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使每个公民都能自觉遵守法律,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发展。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的能力

d

结合实际论述,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1,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2,这是中国共产党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党必须适应新情况新要求,进行新的创造。只有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党才能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3,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昭示。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才能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4,这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成效。只有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才能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求一个词语 ( )的执政能力

强劲

党的执政能力指的是什么?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了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教训,针对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审时度势,及时地作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性决策。实践证明,这是三项化解诸多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原则和根本指针,近几年来各行各业出现了大好形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都是贯彻实施这三项英明决策的结果。本文拟就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作一论述。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究竟有怎样的联系?怎样才能促进二者更加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实践?这不仅是一系列的理论问题,更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面对的实践问题。从科学发展观和执政能力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分析,它们具有不同的属性。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最新思想成果,具有极强的思想理论性;执政能力是执政党运用国家政权等执政资源,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的力量建设民富国强社会的能力,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二者有一定的区别,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内涵的贯通性和相互的影响性。笔者认为,尽管提高执政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但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最根本的保障。一、科学发展观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思想保障  执政能力包括执政思想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资源等多方面,但其根基是思想理念,它是一个政党对执掌政权的宗旨、目的、任务以及实现这一任务所需的执政方针、执政手段的理性认识和总体把握。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思想方法,又是一种价值取向,它强调:一是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二是应当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统筹城市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三是把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发展中更加自觉地把构建“和谐社会”与“三个文明”结合起来。这些观点,正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理念更新、发展的内容,即执政能力提高的一个新的思想支点,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内涵能为提高执政能力提供新的思想理念,从而保障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二、科学发展观是提高执政能力的目标保障  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进一步把国家建设好,使人民群众丰衣足食、生活美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提高执政能力,最充分的体现就是发展,而科学发展观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加快实现现代化才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为现阶段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支撑。各行各业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关键。三、科学发展观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行为保障  科学发展观既是与时倶进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又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方法论,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发展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同时,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都有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发展差异和不同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要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样才能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这一精髓,是人们解决错综复杂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行为准则。以农业为例,过去,一些地方的政府机关没有自己的行为准则,没有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看到玉米走俏就发动农民大种玉米,结果造成丰产滥市、农民本钱不归的严重后果;有的地方看到养奶牛赚钱就发动农民大力养殖奶牛,结果不是牛被养死,就是牛奶买不出去,不但没能让农民富裕起来,反而遭受了更大程度的损失。城市建设也有类似问题,看到别人移栽大树,也花大价钱或利用行政权力强行将乡下的大树移到城里,结果或因水土不服、或因技术欠佳等原因,使这些大树纷纷变成枯木;有的地方看到别人建有大广场,于是跟着建一个更大的广场,结果不仅占用了大量良田,而且完全不实用。凡此种种,只能说明执政者的执政能力极其低下或执政能力混乱。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问题。在提高执政能力的同时,一定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提高执政的行为能力。四、科学发展观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长效保障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一项全面、系统、复杂、永续的工程,只要有党的存在,就有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实践证明,在某一阶段、某项事业中,执政能力可能得到提高,但要不断地、长效地提高,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能解开这个难题,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方面能发挥长效保障机制的作用。这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与时倶进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虽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内容,但都是这个时期最先进、最准确、最能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指导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现阶段而论,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在发展中应遵循什么准则,保持什么状态,什么是科学的、有价值的发展,什么是片面的、单一的、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发展,并指出这种发展不仅难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且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隐患,以致给人类自身造成灾难。科学发展观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各种经验教训、积极吸收各国文明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明确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必须保持的状态,着重强调:全面发展一定要注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种要素的综合发展、协调发展;城乡、地区、经济与社会、对内与对外、人与自然之间必须协调和谐;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要求,而且必须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等等。为此,科学发展观确实是全面而深刻、经济而实效、兼顾各方面重点的发展观,也是当代最科学、最文明、最进步的发展观。从这个意义上看,科学发展观代表了每个时代最好、最佳状态的发展观,长此以往,只要人们始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能使提高执政能力拥有长久不衰的保障机制,执政能力就能呈现出不断提高的上升态势,这正是执政党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五、科学发展观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制度保障  我党多年来执政的实践经验证明,要提高执政能力,除了有灵活的创新机制外,还应制订相对稳定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范,即要有一套科学的制度来保障执政能力的提高,比如党章、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党的建设的重大成果等。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渐进的新形势下,经济、社会、思维、价值观、政治等方面也会随之产生变化,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原有的规范性文件、成果、精神在这些新的变化面前,显得比较原则和笼统,需要新的、更能适应变化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措施来促进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文明执政,以增强执政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发展观充分显示出了科学的光芒,发挥出了保障新时期我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制度性作用。  科学发展观派生出来的一个实践之物即是正确的政绩观。从体制性角度看,政绩观是一种制度安排,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建立正确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使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人和事得到褒奖,反之,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人和事则受到贬抑。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数,也要看人文和社会指标;既要看城市建设,也要看农村建设;既要看当前成绩,也要看是否有利于未来发展;既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也要注重收入分配的公正。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衡量发展多采用单一的GDP指标,导致一些执政者把经济发展作为唯一的追求而忽视了社会的全面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正义,其结果是使社会贫富悬殊加大,环境代价沉重,经济效益低下,广大人民群众并未从发展中受到益处,相反,还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的负担,出现了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多数百姓并未得到实惠的矛盾现象。究其原因,乃是“GDP崇拜症”以及只对上负责的政绩观在作祟。因此,正确的政绩观不仅是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正确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更是一种衡量工作业绩、百姓甘苦的制度和措施。如果坚持了正确的政绩观,就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就从制度上保障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文明决策,从制度上保障了执政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真正树立和落实之时就是我党执政能力切实提高之日。

如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执政方式和领导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党的自身状况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党及时总结过去在执政方式和领导方法上的经验教训,根据新的实践加以改革、创新。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六大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执政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的重要论断,把依法执政提到一个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有了新的飞跃和重大进步。党依法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党的各级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在依法治国条件下改进和完善执政理事的方式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一些不依法执政、不会依法执政的现象仍然存在,影响了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和效果。首先是思想认识问题。一些同志对依法执政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足。有的认为,依法执政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套“枷锁”,办起事来不方便、不随意,捆住了自己的手脚;也有的认为,在我们国家,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委有处理一切事情的决定权,依法执政会变相地削弱党的领导;还有的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主要是行政机关做到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做到司法公正就行了,没有必要再强调党依法执政。如此等等,造成一些同志不循法治思想谋事,不按法律法规办事,降低了依法执政的能力。其次是体制机制问题。在理政体制、运行机制、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略法、无视法现象。比如,一些地方和部门时有以党代法、以党代政的情形,党委权力包揽过多,“一把手”个人说了算,严重影响了执政效能和科学决策。再比如,依法执政必须用严格的制度来保证,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随意性较大。有的有制度,但程序不完善,使制度流于形式;有的制度有,程序也有,但规范化不够,导致制度走过场、打折扣,制约了依法执政能力的提高。还比如,监督机制不顺畅,监督效能低下,乃至不敢监督、害怕监督、压制监督、逃避监督,群众没有知情权、从而无从监督等情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进;还有选人用人问题,无论是用人导向、选拔标准,还是工作程序、评价机制,都存在一些难症、顽症,不利于为依法执政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再次是能力素质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制思维和依法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不强。有的无视法律,在处理矛盾问题时,依仗权势强压硬打;有的不善用法,遇到具体问题仍然按照老经验、旧习惯来处理;有的认为法不如情,热衷于找关系、疏通门路,找领导写条子解决问题。这些既反映出能力素质低下的危害性,又损害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也表明了提高党员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是当务之急,必须抓好。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积极探索提高党依法执政能力的实现形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前要从破解重点和难点问题人手,着力做好六个“强化”。一、强化全党依法执政的法治观念依法执政的实质,是对法理的尊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体现。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强化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总开关。实践证明,一些地方的工作起色不大,除了环境、基础、思路、方法等原因,根子往往出在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不能很好地做到依法执政上,工作的出发点虽然很好,但在具体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搞以党代政、以言代法、以政策或指示代替法律,大小事情都由党组织和领导者说了算,结果只会脱离群众,事与愿违。因此,各地各级要把强化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作为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抓住不放,抓出成效。广东省东莞市近年来开展了“强化四大理念、打牢思想基础、增强依法执政能力”的主题活动,即强化宪法与法律至上的理念,强化执政为民的理念,强化现代法治理念,强化法律信仰。他们采取主题讨论、专题研究、分层指导、典型引路等方法,引导和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实际工作不断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判断能力和法律运用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现代法治观念,有效提升党依法执政能力辟出了一条新路。二、强化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格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理顺党委和人大、政府、政协的关系,形成科学、规范的执政机制,提高党依法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实现手段。党要实现依法执政,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与协调各方的关系。许多地方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福建省漳州市根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总要求,制定了党委工作的“八字职责”,即:领导、沟通、协调、服务。领导就是要求各级党委着眼于全局,集中精力抓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把握政治方向,安排重要人事,决定重大事项,维护社会稳定。沟通就是主动与人大、政府、政协交流工作情况,畅通信息渠道。协调就是统筹组织好各方面的工作,使其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服务就是支持各方依法行使职权,为各方开展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如对人大工作,市委明确提出要把党对人大的领导法制化,对人大选举制度、人大代表制度、人大工作制度等的改进和完善都进行了大胆探索。在人大选举中适度引进竞争因素,促进干部奋发有为。在人民代表的提名选举中,不再片面要求政治地位和专业政绩,更加强调知政、参政、议政、督政的素质要求,促使其更好地履行人民代表的职责。对政府工作,他们坚持“一个统一、两个各自”,即在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党委统一领导、做出决断。在职能分工上,党政领导各自履行职责,各自发挥职能作用,党委不干预政府的施政过程。同时还制定了明确界定党委和政府领导人、特别是党委主要领导职责的规定,清晰权力边线,防止以党代政、以党揽政。漳州的探索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既坚持了党的统一领导,又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三个文明建设。三、强化党内监督机制铁一般的监督是权力运行的“法眼”。依法执政对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应和达到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健全党内监督机制,为依法执政提供监督保障。江苏省苏州市在围绕提高党依法执政能力开展党内监督工作中,紧紧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根本,实施了“两轮齐动”的监督管理新体制,使党内监督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两轮齐动”就是一方面加强党内监督,另一方面实行党内民主。监督与民主齐动,民主与监督并行。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一个没有监督的党不可能具备良好的依法执政品质,一个缺乏党内民主的党不可能形成较高的依法执政能力。在加强党内监督上,重点抓了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总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构建纪检监察组织领导新体制,加大了垂直管理、垂直领导的比重,对权力部门和掌权者的监督制约更加有效。同时出台了配套制度措施,从制度设计上把党内各个层面都纳入党内监督范围,并将监督重点放在“一把手”身上,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入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实行党内民主方面,他们以健全党员民主权力保障机制为取向,制定了有自己特色的发展党内民主实施细则,完善了党内学习制度、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制度,开设了党员民主讲坛,请普通党员上讲台,评得失、提建议、当高参,行使建言立策、臧否是非的权利。“两轮齐动”既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党内监督机制的效能,提供了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新经验。四、强化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举措党要实现依法执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变“为”为“让”,这一字之差,充分地体现了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为人民掌权、依靠人民掌权的思想,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精神。明确并落实这一点,就会促进党委和政府做到依法执政,并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这些年,各地各级党委和政府围绕此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许多地方坚持扩大干部选拔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普遍采取了票决制选拔领导干部;不少地区进行了市、县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一些地方和部门制定了制度措施,探索以党内民主带动和示范人民民主的路子,等等,都是党依法执政朝着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方向迈进。重庆市在工作中,把党有没有本领让人民起来为自己负责、为自己掌权,当作检验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尺,努力从具体制度上予以确认和保障。市委在全市农村推广实行了“八步工作法”,这八个步骤是:第一步,深入调查收集民意;第二步,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形成初步方案;第三步,广泛征求群众对初案的意见;第四步,民主讨论确定方案;第五步,户户签字进行公决;第六步,分解工程,落实到户;第七步,村民小组组织实施;第八步,竣工结算张榜公布。“八步工作法”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化、程序化。从一条乡村公路的走向,到一座桥该不该建、谁来建、群众付多少钱,都要反复讨论、酝酿、表决,达不到85%以上赞同率就不能实施。正是在这种看似繁琐的过程中,使实现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得到了切实体现。五、强化正确政绩观的树立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还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依法执政是执政方式问题,政绩观是执政目的问题。正确的政绩观是党依法执政的前提。因此,实现党依法执政的目标,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各地实践看,要着力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最高准则,规范自己行为,统领全部工作;二是要建立科学的干部任用、考核评价体系。目前,各地普遍建立起对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正确政绩观的树立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还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要害是对干部的考核评价,究竟是由上级制定一套衡量标准说了算,还是广大人民群众说了算?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最高标准,是党的执政观和群众观的根本问题。六、强化懂法、守法、善用法的干部队伍建设党依法执政能力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每个党员干部依法办事能力的提高。只有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依法执政,善于依法办事,才能真正做到不断提高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对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强、法治素质高、执法用法严的干部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在努力不懈地探求,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其中一条有效经验,就是要围绕增强干部行为的“合法度”来强化懂法、守法、善用法的干部队伍建设。安徽省黄山市把增强干部行为的“合法度”具体化为三个数字:一是全市每年出现多少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二是每年查处多少腐败案件;三是每年有多少群众举报执法部门的“三乱”案件。这三个数字的高低,与依法执政的优劣密切相关,成为全市干部依法执政能力高下、行为是否正当的检验标准。从把这三个数字减少到最低限度入手,市委下力气从三个方面抓了干部队伍建设。首先,实施了法治精神入脑入心工程。在全市开展了依法执政大讨论,通过灌输、研讨、辩析,使宪法精神、法律规范与党和国家的要求广为人知,入脑入心,夯实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其次,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在党校、行政学院和相关院校开设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干部专门培训班和专题深造班,分期分批组织干部进行培训进修。各部门还经常举办不同形式的“学习日”,请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实际工作者授课讲解,提高了干部依法执政的素质。再次,加强实践锻炼。市委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让他们在条件差、矛盾多、热点难点问题突出的地方开展工作,锤炼其依法办事、依法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同时,组织党政干部到各级人大和司法机关进行一定时间的挂职交流,增加实际工作感受,增强依法办事能力。近几年,广大群众对全市工作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如何树立正确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研讨提纲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履行执政职责、完成执政使命、实现科学执政首先必须确立的观念。执政理念对于执政党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概括和提炼合乎时代潮流的先进的执政新理念,对于强化党的执政意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有效执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只有准确把握执政理念的科学内涵,牢固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才能真正建立科学民主的执政体制和机制,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真正提高执政能力。  充分认识树立正确执政理念的意义  理念即理论和观念。执政理念就是对执政问题所形成的理论和观念,是执政主体对其执政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执政理念属于执政活动意识形态层面的核心观念,是执政党围绕执政行为和目标形成的基本理论、指导思想、理论准则和行为规范,既是产生执政纲领、主张、方略、政策以及工作思路的思想基础,也是执政活动的理论指导和执政能力的前提条件。执政理念集中体现为对于“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三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执政理念对于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执政理念比执政能力更重要。因为执政理念决定执政党其他方面的一切活动,执政能力、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等都是在一定的执政理念的要求和基础上确立的,执政理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执政的纲领、路线政策、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变化。能否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首先决定一个政党能否对自身执政权力形成正确的认识,即靠谁执政。其次,执政理念决定政党执政行为的价值取向,即行使权力的利益指向,为谁服务、为谁谋利。第三,执政理念决定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即如何执政。第四,执政理念反映一个政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执政党而言,没有明晰、确定的执政理念,其执政活动就可能是盲目的、随意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难以提高;没有先进的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执政理念,其执政活动就可能背离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偏离时代前进的方向,从而损害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执政理念问题,对于一个由革命党转化为执政党的政党而言,尤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对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执政党来说,与“票箱里面出政权”的执政党相比,特别容易在执政理念上产生问题。由于党是国家政权的缔造者,处在治理国家的核心地位,又是一党长期执政,实践证明,这样的执政党,人民权力主体的思想意识不容易牢固确立,靠人民执政的思想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容易动摇或者淡化。  深刻理解执政理念的三大基本要素  执政理念的内容虽然十分丰富,但最基本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权力来源和本质的认识及其观念;二是对权力如何行使和行使权力的价值指向的认识及其观念;三是对执政权力监督的认识及其观念。“权为谁授”、“利为谁谋”、“谁来监督”,这是执政理念的核心问题。这三个方面的理念决定和制约其他各个方面。  1.正确认识执政权力的来源和本质  执政党要想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首要的问题是对执政权力本质形成正确的认识。纵观世界各国政党执政的历史,其执掌政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社会革命,一是选举。前者为暴力方式,后者为和平方式。但是政党不论以何种方式取得政权,从本质上讲,都是得到一定数量社会公众认可和支持的结果。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理解、认可和支持,政党就不可能真正得到政权,更不能巩固政权。世界上虽然有个别政党曾经利用某些方面的条件以特殊的手段暂时获得过政权,但当失去人民支持时,最终必然归于失败。所以,所谓执政权力,就是人民在一定时期内出于对一个政党的理解和信赖,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权力委托于这个政党去行使。这种委托的方式,一种是把选票直接投给他所支持的政党,一种是直接参加到他所支持的那个政党中去,或者是响应、追随这个政党的号令。从一个政党由执掌政权到丧失政权的过程变化分析,这一原则同样适用。当人民对一个政党失去信任之时,或者是在定期大选的时候进行“换马”,或者是放弃甚至起而反对某个政党,迫其“下台”。由此可见,执政党手中的权力,都是来源于人民,也只能用(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于人民。执政党要长期巩固执政地位,必须从本质上认识自己手中权力的性质,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只有不断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按照人民的意志行动,满足人民的要求,实现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以此取得执政的合法性。因此,执政党必须敬畏人民,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的要求,这样国家和政权才能长治久安。这是一个政党长期执政必须树立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与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感,深得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党从中也认识到权力的本质,确立并且坚持了正确的执政理念,这就是:为人民服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明确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理念本质的准确把握,是按人民的意志执好政、掌好权的前提。  2.正确行使手中的执政权力  执政理念需要解决的第二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以较高的水平和质量代表人民行使执政权,解决“如何执政”、“为谁执政”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只靠主观愿望和一般的努力,而是需要把握权力运行的规律,把握历史环境和执政环境,把握人民的意志,积极探索科学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根据党的性质和宗旨,“如何执政”基本的要求就是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科学执政,就是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去执政。执政党的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执政权力的行使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探寻人类政治生活固有的价值和规律,吸收人类长期的政治生活所积累的政治知识和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尊重实际,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脱离国情,不主观臆断,在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实际的基础上提出和制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设计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是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特别是对那些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充分体察民情、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发挥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要确立民主执政的执政理念就必须明白,代表人民利益,不等于代替人民行使权利;坚持民主执政,就必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制度上、机制上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三是依法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人民制定法律,自觉带头遵守法律,采取措施保证法律的实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党对立法和政法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和反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教育人民群众努力学习法律,自觉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确立依法执政的理念,就是执政党必须在坚持人民的意志与党的意志统一的基础上,善于把自己的意志通过一定的程序转变为国家的意志,以法律法规和政府的各种政策来领导和管理国家。  3.自觉接受对执政权力的监督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只是解决执政方式的问题,它并不能体现执政行为的价值取向。要解决“利为谁谋”的问题,还必须从思想观念上确立一个理念,就是人民授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同时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政党执政的历史说明,即使一个政党能够在权力来源和行使问题上确立正确的理念,但是由于政党执政权力行使的复杂性,执政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仍会经常出现偏离主人愿望甚至违背主人意志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权力授予主体必须对执行主体即执政党进行监督,以保证人民的意志和权利不被践踏。这就是执政权力必须接受监督的根本原因。对于一个先进的执政党而言,在执政过程中必须确立一个观念,就是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人民在把权力委托于执政党时,同时就有权在一定条件下对执政党的执政权力进行剥夺,更有权对执政党的执政行为进行监督。执政党还必须明白,执政权力的来源决定了执政党在行使执政权力时不能也不可能随心所欲,执政党必须确立并且强化随时接受人民监督的意识。执政党这种意识是否强烈和牢固,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本身就是对执政党先进性的一个考验,同时也是对执政方式和领导制度是否科学合理的一个检验。在现实政治中,执政党特别是由革命党转化成执政党并且长期执政的党,在执政过程中,随时随地接受人民监督的意识容易淡化,有时会表现出不想和不愿意让人民监督的态度,有的甚至反对和逃避人民的监督。这种态度和行为既是对权力授受关系认识发生偏差,同时也是在权力价值指向上发生错位。  认真解决党的执政理念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始终坚持并且反复教育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正确认识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用好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且同党内存在的各种不正确的行为进行不懈的斗争。但是在现实中,有些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从执政理念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症结不是执政理念本身存在问题,而是在坚持这一理念基本内容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和缺陷。这些偏差和缺陷,导致正确的执政理念难以真正贯彻落实。其中以下几点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第一,在行使执政权力的出发点上存在主观设定和先入为主的问题。在过去,我们长期反复地强调: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党制定的所有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种措施,都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和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这些原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我们在理念上首先设定了党的一切行为都是“为民”,没有充分估计到执政行为的复杂性,特别是领导行为的复杂性,没有认识到党的总体要求和原则要求与党的各级组织、社会不同部门以及每一个具体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利益要求会存在许多差别,如果不进行进一步具体明确的规定,有些部门和领导人很容易“假公济私”,打着为民谋利的旗号而谋取局部和个人利益。这种先入为主和主观设定,就为执政党行使权力增加了很大的随意性,降低了科学性,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比如:既然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党的各种执政行为就是正确的、正义的、不容怀疑的。现实中不少领导干部就是这样时时处处以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为由,无视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不是首先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哪些问题才是真正需要认真及时解决的问题,而是主观臆断,长官意志,把自己的意志说成是群众的意志而强加给群众。长此以往,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民主作风难以保持,长官意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等不良作风也难以禁绝。  第二,以替民作主取代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执政党应该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在执政过程中,我们不自觉地造成了这样一种现实:既然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除了人民的利益丝毫没有一党一派的私利,所以党就替人民当家作主。这种观念在具体的执政行为中,产生两种后果:一是一旦出现执政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数量不多、质量不好的时候,人民就会怀疑我们党执政的能力、执政水平甚至执政的合法性;二是造成党的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采取发号施令、直接控制的做法去领导,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服务变成管理和控制,公仆变成主人,党群关系难以维系,民主作风难以保持。今后,在执政理念上必须摒弃“替人民当家作主”,强化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实现由“作主”向“民主”的转变,把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到党的各项工作中。  第三,科学发展的理念尚未真正确立。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执政理念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执政为民的意识,没有执政为民的科学思路和水平,依然不能完成执政使命。当人民把权力委托于执政党时,执政党必须强化如何为人民开辟最佳发展道路的意识。在我们党内,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科学发展的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以至于现实中存在大量违背发展规律的执政行为,诸如“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所以执政党不仅要牢固树立发展的理念,同时还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因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由此产生不同的发展结果。发展观越是科学,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越是和谐进步。在现实中,我们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就是发展理念上存在的问题造成的,今后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求真务实的理念,确保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  第四,坚持执政理念的思想基础需要进一步加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执政理念,需要坚实的思想基础,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领导干部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就不可能领导好改造客观世界的工作,也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和坚持正确的执政行为,甚至会走向腐败堕落。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出现错误,不是对党的理论政策和原则不理解,主要是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生变化。今后必须把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凤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作为坚持执政理念的基础工程不断加强。

如何提升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

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当前,新的形势对乡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乡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如何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笔者认为要从坚持五个突出、健全五种机制方面着力。一、突出责任落实,健全责任机制。实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目标管理,是保证思想政治建设上水平的有效措施,要科学制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目标,根据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思想政治建设的新要求,明确思想政治建设的年度目标,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签订对乡镇党委考核的目标责任状。乡镇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年度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效果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研究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标准,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长远;既要提出原则性要求,又要做出具体翔实的规定。要通过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标准的建立,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按照思想政治素质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思想统一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二、突出理论武装,构建学习教育培训机制。一是要制定学习教育培训计划,上级组织部门每年都应根据年度工作重点作出不同层次乡镇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培训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系统培训。二是要丰富学习内容。内容上既要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省州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培训学习重点,又要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切实开展维护社会稳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发展等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乡镇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三是要创新学习方式。既要抓好以创先争优、科学发展观教育等为载体的普遍学习教育活动,又要争取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学习。按照学用结合、实用、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校主体培训、上级调训作用,强化党政“一把手”和新提拔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乡镇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有计划地选送优秀中青年领导干部到大专院校学习进修,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乡镇领导干部外出参观、考察,促进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四是不断拓宽学习平台,要不断完善干部教育网络学习平台,认真组织好远程教育集中学习和干部网络在线学习,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的格局。三、突出民主管理,建立民主决策机制。一是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规定。要督促乡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地方党委工作条例,让乡镇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原则和要求。特别是新进班子成员的民主集中制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努力使他们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二是要督促乡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要着力健全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努力形成“责任独挡一面,工作相互补台”的良好局面。三要加强对一把手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考核。要采取公开述、公开评、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加强对主要领导的考核。既要看一把手有无民主意识,能否听取不同意见,是否独断专行搞个人说了算,又要看一把手能否善于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正确的集中,善于把一班子人的思想、意志和行动有效统一起来,形成班子整体合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四、突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一要积极推行干部下基层的好制度。要广泛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挂村包组联户工作制度,大力推进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和四群教育活动。二要大力推行干部联系群众的好制度。如大力开展进农村、进农户、进田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领导干部大下访大接访活动。“结穷亲”五访五问活动、代事制等受群众欢迎的好制度。同时要大力整顿不良作风,把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活动作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益,以治散治风气。三要不断完善监督考核制度,要坚持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监督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五、突出发展主题,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要着力构建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注重经常性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把干部提拔考察与班子经常性考察相结合,注重考核单位政绩和个人贡献,随时掌握干部表现,准确掌握领导班子的工作实绩,增强领导干部抓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要围绕发展思路是否清晰,考核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要围绕抓工作落实的措施是否具体可行,考核领导班子的执政力;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考核领导班子的创新能力;要围绕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考核领导班子具有的凝聚力。

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

党的执政能力内涵包括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五种能力”是什么?

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做到哪八个方面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做到以下八个方面: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谈谈为什么要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青年大学生应该怎样做?

第一,要加强班子自身建设。高校领导班子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前提是要加强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努力增强“四个意识”:一是要增强政治意识。高校领导班子一贯有个好现象,就是“两高一低”,即学历高,职称高,年龄低。但我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还不够,要“四高”,即加上政治觉悟高、能力高。作为一个合格的高校领导,首先要政治觉悟高,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站稳政治立场,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要深入思考和妥善解决一系列事关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洞察危及社会稳定、办学方向的苗子性、倾向性和政治性问题。同时作为一个合格的高校领导,还必须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成为教育的专家、管理的专家。二是要增强民主集中制意识。目前,高校领导班子成员中相当部分是学历层次高、年纪轻、思想敏锐的同志,但在对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和党性锻炼、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了解和把握上,有的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仍要举一个最近调研的例子,在“对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选项中,选择“制度不完善,决策不民主,不科学,存在少数人说了算”占第一位,达31%。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也是参与意识较强的地方,一定要充分尊重民意,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问题的决策要让群众知情、理解和参与,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支持。三是要增强大局意识。上海正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在这个过程中,高校领导干部要有“一盘棋”的思想,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自觉把学校的工作放到全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中,放到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国际大都市的大局中考虑,防止、克服本位主义和短期行为。四是要增强服务意识。目前,高校形成了“一校多区,一区多校”格局,这个格局向我们的服务工作提出了考验,大学园区的交通、大学食堂的价格以及考试、就业、帮困等都是非常敏感的问题,我们要妥善处理,努力为师生员工办好事、办实事,不断改善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第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占总数的12%,研究生党员占总数的36.1%,高校大学生申请入党人数占非党学生总数的34.9%,高校教师党员比例为49%。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们的党建工作仍有许多薄弱环节和空白点。因此,各高校要根据学校布局、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变化,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的网络,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覆盖面。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开拓“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要高度重视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民办高校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的力度。只要基层党组织的基础牢固了,高校党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就会巩固;只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增强了,高校党组织总揽全局的执政能力就会提高;只要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了,高校党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就会深入和扩大。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什么建设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背景下提出的,需要我们站在推进国家建设与民族发展的高度来理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扩展资料: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需要继续坚定政治自信。只有坚定政治自信,才能保持政治定力,续写长期执政的光辉篇章。坚定政治自信,关键在于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党的自身能力建设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更严格的标准,只有着力坚定政治自信、才能实现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就要继续强化使命担当,自觉将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只有勇于自我革命、自我担当才能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参考资料:人民网-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及其关系

论述党的十六大关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

论述没用要看实际的,,

怎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

从坚持科学 依法 民主执政的角度说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坚持现有的政党制度(政治协商)加强与歌名主党派的合作互相监督。。。。。。

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七、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第八、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第九、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第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  第十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第十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党的执政能力如何进一步加强

(一)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增强执政意识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即围绕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具体地说,就是要形成以巩固执政地位为目标,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执政党建设新思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党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的倾向。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真正使我们党能够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的领导核心。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当前应努力树立三种科学的理念:一是执政为民的理念,要心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善谋富民之策,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理念,必须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依法执政的理念,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依法执政中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只有树立了这三种执政理念并切实遵照实行,才能有效地解决“为谁掌权、掌权干什么、怎样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执政意识是党在执政以后对自身状况、客观条件、历史责任、奋斗目标,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一种深层次认识。增强执政意识,主要包括发展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公仆意识、基础意识、忧患意识等。从目前党内状况看,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正在逐渐滋长着一种麻痹懈怠、贪图安逸的心理,缺乏长期执政的忧患意识,对党内存在问题的危害性和执政党的自身改革缺乏应有的认识,执政意识淡薄的问题突出存在。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执政党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只有具有了强烈的执政意识,党的建设才能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寻找执政党自身状况和执政党地位之间所存在的差距,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二)增强“五种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六大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科学内涵、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明确提出了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这“五个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方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关键所在。1、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始终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科学判断形势,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全面观察和审视世界,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更主动、更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科学判断形势,必须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敏锐地把握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大趋势,紧跟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立于不败之地;科学判断形势,必须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在国内外发展大背景、大趋势下,高起点、高水平地把握全局,谋划未来,开拓前进。 2、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历史的选择,并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然而,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还不深刻,对如何驾驭市场经济的复杂局面缺乏经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一要善于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二要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断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三要善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3、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当今世界复杂多变,来自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界的挑战和考验接连不断。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一方面,要善于应对国际上的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要始终坚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努力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群众之间的关系。要认真分析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和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的纪律,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 4、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依法执政,首先是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是法律的明文规定和党章的明确要求,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其次是指党的领导要靠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同时,依法执政又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成效,反过来,依法治国的效果又是对党依法执政能力的检验。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必须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5、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总揽全局,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我们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集中精力研究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执政党要善于总揽而不包揽,通过建设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规范同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各方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善于处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置于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建设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之计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说到底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精干的干部队伍,把德才兼备、出类拔萃之才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是我们党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的组织保证,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之计。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领导干部要有坚定信念,有公正之心,有世界眼光,有辩证思维,有创新精神,有实干作风。 (四)加强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体制和机制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是否合理,党的体制、机制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着党的执政功能的实现程度。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党的执政能力就体现不出来,就会妨碍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执政效率,引发执政活动中不必要的扯皮和摩擦,从而加大执政的成本。因此,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1、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上层建筑更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按照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明确党和人大、政府以及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组织的关系,使党的领导走上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提高党的执政效率,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一个目标,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目标。对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关键要看党是否富有成效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取根本利益。如果体制和机制的运转缺乏效率,事倍功半,劳民伤财,党的执政能力也会大打折扣。2、必须建立一个党和国家若干重大决策的支撑和监督系统,从机制上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尽可能减少决策性失误,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形成一种以法制权、以权制权的执政党权力监督体系,使党员干部的权力以及党的各级组织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3、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如何,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首先要抓好主要领导干部这一“龙头”。要特别重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党内选举制度,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把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把党内优秀人才推举到党的各级领导层。同时抓好基层党员干部这一“细胞”。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1.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党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贡献。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不仅可行,而且卓有成效。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就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分不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定,由此也给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2.努力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无论从执政能力的本来意义上讲,还是从其广义上讲,执政党都有一个如何发展民主政治、提高依法治国能力的问题。在中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追求的基本目标。3.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先进文化这一重大问题纳入了执政党建设的范畴,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多民族国家,是惟一有着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化传统的国家。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文化问题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党只有努力提高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能力,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在全社会形成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4.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我们党要长期执政,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重要位置。我们要在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协调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5.努力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和世界的相互联系日益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处理问题,必须有世界眼光,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因素对我们事业发展可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的方面,统筹处理国际国内问题。正如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要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努力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以上五个方面能力,都是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和主要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些任务,进一步学习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既要运用我们党长期执政积累的宝贵经验,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要善于以改革的精神在新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造,努力解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

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首先我觉得这个问题有毛病,因为党成立了80年,这80年里换了一批有一批的领导人和决策者,而党是在这些领导人和决策者的带领下前进的,所以不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在于提高领导人和决策人的执政能力

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应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使共产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治政 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

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一)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增强执政意识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即围绕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具体地说,就是要形成以巩固执政地位为目标,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执政党建设新思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党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的倾向。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真正使我们党能够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的领导核心。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当前应努力树立三种科学的理念:一是执政为民的理念,要心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善谋富民之策,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理念,必须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依法执政的理念,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依法执政中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只有树立了这三种执政理念并切实遵照实行,才能有效地解决“为谁掌权、掌权干什么、怎样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执政意识是党在执政以后对自身状况、客观条件、历史责任、奋斗目标,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一种深层次认识。增强执政意识,主要包括发展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公仆意识、基础意识、忧患意识等。从目前党内状况看,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正在逐渐滋长着一种麻痹懈怠、贪图安逸的心理,缺乏长期执政的忧患意识,对党内存在问题的危害性和执政党的自身改革缺乏应有的认识,执政意识淡薄的问题突出存在。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执政党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只有具有了强烈的执政意识,党的建设才能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寻找执政党自身状况和执政党地位之间所存在的差距,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二)增强“五种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六大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科学内涵、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明确提出了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这“五个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方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关键所在。1、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始终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科学判断形势,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全面观察和审视世界,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更主动、更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科学判断形势,必须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敏锐地把握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大趋势,紧跟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立于不败之地;科学判断形势,必须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在国内外发展大背景、大趋势下,高起点、高水平地把握全局,谋划未来,开拓前进。 2、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历史的选择,并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然而,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还不深刻,对如何驾驭市场经济的复杂局面缺乏经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一要善于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二要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断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三要善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3、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当今世界复杂多变,来自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界的挑战和考验接连不断。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一方面,要善于应对国际上的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要始终坚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努力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群众之间的关系。要认真分析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和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的纪律,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 4、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依法执政,首先是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是法律的明文规定和党章的明确要求,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其次是指党的领导要靠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同时,依法执政又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成效,反过来,依法治国的效果又是对党依法执政能力的检验。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必须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5、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总揽全局,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我们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集中精力研究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执政党要善于总揽而不包揽,通过建设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规范同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各方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善于处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置于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建设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之计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说到底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精干的干部队伍,把德才兼备、出类拔萃之才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是我们党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的组织保证,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之计。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领导干部要有坚定信念,有公正之心,有世界眼光,有辩证思维,有创新精神,有实干作风。 (四)加强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体制和机制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是否合理,党的体制、机制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着党的执政功能的实现程度。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党的执政能力就体现不出来,就会妨碍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执政效率,引发执政活动中不必要的扯皮和摩擦,从而加大执政的成本。因此,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1、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上层建筑更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按照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明确党和人大、政府以及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组织的关系,使党的领导走上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提高党的执政效率,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一个目标,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目标。对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关键要看党是否富有成效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取根本利益。如果体制和机制的运转缺乏效率,事倍功半,劳民伤财,党的执政能力也会大打折扣。2、必须建立一个党和国家若干重大决策的支撑和监督系统,从机制上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尽可能减少决策性失误,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形成一种以法制权、以权制权的执政党权力监督体系,使党员干部的权力以及党的各级组织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3、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如何,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首先要抓好主要领导干部这一“龙头”。要特别重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党内选举制度,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把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把党内优秀人才推举到党的各级领导层。同时抓好基层党员干部这一“细胞”。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确实加强廉政建设,拒绝贪腐。

党的执政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1、科学分析形势和任务、制定执政的纲领、路线的能力;2、掌握国家政权、保持执政党合法性和执政地位的能力;3、驾驭国家机构、协调各种政权组织相互关系的能力;4、运用国家机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能力;5、坚持执政为民、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要求的能力;6、整合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能力;7、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能力;8、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的能力;9、应对复杂局面、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10、从严治党、拒腐防变、保持执政党自身先进性和生命力的能力。

领导水平高、执政能力强、思想素质高

1、思想素质高、政治觉悟强。该同志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旗帜鲜明地拥护党的政策、方针、政策。具有坚定的组织原则,具有高尚坦荡的胸怀,与时俱进,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领导水平高、执政能力强。工作中始终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科学的判断形势,从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思考问题,把握方向。能够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筹兼顾。3、清正廉洁、勤政务实。为人正直,品行高尚。对待工作严肃认真,敢于负责,勇挑重担。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拓宽公司民主渠道,始终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协商、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中智慧,群策群力。4、思想素质高、政治觉悟强。该同志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地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态度鲜明,在政治上不信谣不传谣,立场坚定;具有坚定的组织原则,具有高尚坦荡的胸怀,既敢于在党组织内发表不同意见,阐明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是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敢直言,坚持对的,改正错的,处处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待事,能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5、领导水平高,执政能力强。工作中始终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科学地判断形势,从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思考问题、把握方向。在工作上善于抓大事,抓主要矛盾,处理问题迅速果断,有较强的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能够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善于把区委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变成全局系统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领导决策能力强。能最快地熟悉本职工作,掌握社会动态,能将宣传思想工作有机地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推动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思路明晰有序,领导决策科学正确,部署落实措施得力。

执政能力建设和政治建设区别

两者不可做比较。1、五个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2、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提高公务员执政能力有什么意义?

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我们党要求各级公务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条重要措施。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既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也体现在公务员队伍的素质上。在一定意义上,要执好政,就要用好权,就要有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而这一切都要以正确的权力观为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树立正确权力观之间这种密切的内在联系,要求我们党必须把公务员队伍管理好、建设好。最根本的是要把公务员的思想政治基础打牢、思想政治防线筑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http://www.hhrd.cn/readnewsx.asp?id=8100

党的执政能力判断标准是什么?

人民群众最有资格。执政的工作是否有价值。基本的评价标准是看它是否实现了群众的利益,群众是不是拥护、高兴和满意。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先进生产力,要求我们各级公务员开展的一切工作和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个核心。评价一名公务员工作有没有成绩,就要看他为群众做了多少好事和实事,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维护和发展了当地群众的利益。我们各级公务员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才能真正把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标准,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千方百计维护和实现好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如果执政党不能满足和实现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漠视群众的利益,社会问题和矛盾就会越来越多,执政党就会逐渐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丧失执政的基础。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人民谋利益;党的一切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意愿;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是检验我们的政策措施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这个“最高衡量标准”要求我们各级公务员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工作要不要做,能不能做,都要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前提,以人民群众获得最大利益为归宿;一切政策措施的对错,一切工作做得好坏,不能凭主观感觉,也不能靠死的书本,只能以人民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判断是非、决定取舍的最高衡量标准。因此,我们各级公务员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在全部工作中,都一定要牢固确立一切为人民、一切着眼于人民的思想,既符合科学规律和客观实际,又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使自己的工作符合人民的利益,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决策发展人民的利益。只有保证决策的正确和正确的政策得到贯彻,才能从根本上给人民群众带来好处,带来实惠。决策是否正确和能否贯彻执行,主要就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公务员在决策前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了解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决策过程要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以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在决策方案制定后,要依靠群众去贯彻执行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广大群众自觉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决策方案。要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各级公务员就要在改革开放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不懈奋斗,与全国人民一起沿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奋勇前进,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宏伟目标,推进我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公务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解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问题  徐国进  在2004年9月16—19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一个主要的议题是关于如何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问题。把这个问题列为中共中央一次全会的重要议程,已经得到舆论界、人民群众的广泛的赞扬。但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从来就存在着不小的距离。马克思讲过一句十分经典的话叫做:一步实际行动要比任何一个纲领更为重要。因此,对于中共来说,如何解决执政能力问题才是根本的问题。  首先涉及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是执政能力?我认为,所谓的执政能力就是一个执政党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在解决和处理一切社会事务过程中,制定和执行政策、策略所体现出来的决策水平。因此,在这里,空喊提高执政能力的口号没有任何意义。衡量执政能力强弱高低的标准是社会各个不同分工下的阶级、阶层、集团对于政党政策决策及其思想理论的认同程度。这是体现政党与群众之间关系的最具实质性意义的标准。  其次的一个问题是,通过改革开放时期所以形成的21世纪初的大陆社会生活的运动方向是什么?这涉及对于现实历史的认识。不能够认识到现实社会的实质,就等于对于历史运动方向和必然趋势的认识无知。而这关系着制定政策的来源和基础的问题。21世纪初,中国大陆社会的政治发展,其根本性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是需要重建一切社会的公共权力的形成机制的问题。对于大陆社会,这是一项最伟大的社会发明。历史上,以汉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社会的公共权力的形成方面,一直到辛亥革命止,始终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封建性的选择过程。而在20世纪初所开始形成的中国的政党政治,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以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工业革命的任务尚为完成。而在上层建筑方面的国家政权的更迭中,则典型的表现为以政党领导下的军事战争,国共两大政党都相互拥有自己的军队,政权仍然是通过“枪杆子”打出来的。其实,不仅用人类生活的文明标准来衡量,就是用现代国家政治生活所需要的正常秩序来衡量,这也是一种十分落后的公共权力的更替形式。可以说,20世纪中国的上层建筑体系建设与发展是失败的和悲剧性的。中共作为大陆社会的执政党,在重新审视自己的执政能力的时候,必须对于中国20世纪政党政治的历史做出正确的总结。  因此,必须理解了21世纪初中国大陆社会政治转型的根本方向和要求,才能够极大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这些都建立在对于我们所处时代生活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的传统的政治理念下。  第三个关键问题是,中共需要依靠什么样的办法和途径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在21世纪初,中共缺乏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素质、品格和理论?显然,中共不缺少社会公共权力的资源,不缺少党的组织成员,它是一个有着7000万成员的党,也不缺少组织体系和机构设施,它缺乏的是能够同人民群众的思想、意志和观念密切联系起来的渠道,缺乏的是真正优秀的、强大的思想家、理论家队伍,缺乏的是对于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现实生活的理解力。  从1848年以《共产党宣言》为标志而产生马克思主义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始终就是一种具有最明确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经典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凝集起工人阶级并且形成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是因为她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说明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实质。而她成为人类思想史中的一个伟大的高峰,也是根源于此。没有科学的理论,也就没有了正确的实践。在中国,一个被历史生活充分证明了的事实是:当着伪知识分子以及不断涌现的假革命家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引领力量后,都无一例外地会对于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造成巨大的危害。  中共最需要的是在党内形成一大批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并且能够按着这个世界观提供的方法论分析、研究、指明中国大陆社会运动规律和发展方向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队伍,一个政党,没有这样的强有力的引导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变革的力量,本身就说明这种政党已经失去了在上层建筑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也就同样失去了对于社会文明进步的影响能力。  因此,中共如何能够在21世纪的中国大陆社会中,成为一个能够真正推动历史进步的政党,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这既需要中共的政治转型,也需要她完成自身的意识形态转型。  在21世纪里中共是否仍然能够成功执政,这将取决于她对于21世纪中国大陆社会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的理论认识,也取决于在这种科学理论指导下塑造中华民族未来的能力。通过1979—2003年的改革开放,中共存在的首要任务是正确认识大陆社会的运动变化规律。对于一个政党的存在而言,没有什么因素比政党在理论上的发明能力更为重要。因为这是政党行动、实践和组织的基础。必须对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给予一个科学全面的总结,并且从社会建设、国家进步以及民族要求的角度,从理论思维和政策实践方面超越改革开放,并且逐步平稳地走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终结和超越改革开放,重新定位21世纪中国大陆的未来。  在21世纪初,中国大陆社会积整个20世纪暴力革命、政治运动、改革开放的所有矛盾于一体。客观上,这的确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状态。而且,就21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以及国际关系的构架而言,对于中国大陆这样一个庞大的“后发国家”也不十分有利。亚洲的经济大国日本是中国大陆发展的主要的竞争对手,同时,在整个国际关系舞台上,大陆仍然存在着难以同世界主流国家意识形态合拢的事实,而且在经济交往中处于劣势。在21世纪,中国大陆建设与发展的局面,会最直接的受到来自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但是,可以肯定,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能够支持这个发展的力量,中国的发展及其发展的动力必须从自身社会中去寻找。  只有着眼于对21世纪中国大陆社会发展未来的研究,并且把握住21世纪大陆社会发展的未来,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存在才会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和基础。在20世纪已经终结和21世纪的历史已经开始的夹缝中,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也已经面临生存还是毁灭的考验。正像对于一个人,权力不会给予他智慧一样,对于一个政党,权力同样不会自然而然使得她具有智慧,而执政能力和智慧永远来自于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对历史和现实的正确的认识。  通过分析,我们的结论是,站在21世纪初大陆社会发展的水平上,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行能力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新的政治文明的形成和创造发明过程。共产党如果希望自己能够在这场政治转型过程中对于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有所历史性的贡献,就必须重新定位自己在国家上层建筑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如果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共产党在这个大陆的历史形象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最后只能走到一个非常可悲的地步。而且,无论从现代国家的发展情况看,还是从世界政治史的角度看,人类生活中从来没有一个永远的执政党。但是,社会生活的分工却永远存在着一个公共权力部分,而且,这个部分的形成必须符合人类生活的本性要求。  创造符合中国大陆社会的政治文明,当然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而必须从中华民族国家的传统的政治文明出发,并且以此为条件,政治改革既要确立国家公共权力的崭新的形成方式,也是一个 “为万世开太平”的奠基过程。  我们的时代最需要具有伟大社会发明能力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和社会学家。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全面变革中华民族文化和国家上层建筑体系的历史关头。时代生活的实质在于,不是要继续和发扬已有的文明成果,而是必须创造出21世纪中国大陆社会发展与进步需要的新文明。

想和各位网友交流一下对共产党执政能力的看法

想加入共产党吗?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学习心得

在2004年9月16—19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一个主要的议题是关于如何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问题。把这个问题列为中共中央一次全会的重要议程,已经得到舆论界、人民群众的广泛的赞扬。但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从来就存在着不小的距离。马克思讲过一句十分经典的话叫做:一步实际行动要比任何一个纲领更为重要。因此,对于中共来说,如何解决执政能力问题才是根本的问题。 首先涉及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是执政能力?我认为,所谓的执政能力就是一个执政党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在解决和处理一切社会事务过程中,制定和执行政策、策略所体现出来的决策水平。因此,在这里,空喊提高执政能力的口号没有任何意义。衡量执政能力强弱高低的标准是社会各个不同分工下的阶级、阶层、集团对于政党政策决策及其思想理论的认同程度。这是体现政党与群众之间关系的最具实质性意义的标准。 其次的一个问题是,通过改革开放时期所以形成的21世纪初的大陆社会生活的运动方向是什么?这涉及对于现实历史的认识。不能够认识到现实社会的实质,就等于对于历史运动方向和必然趋势的认识无知。而这关系着制定政策的来源和基础的问题。21世纪初,中国大陆社会的政治发展,其根本性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是需要重建一切社会的公共权力的形成机制的问题。对于大陆社会,这是一项最伟大的社会发明。历史上,以汉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社会的公共权力的形成方面,一直到辛亥革命止,始终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封建性的选择过程。而在20世纪初所开始形成的中国的政党政治,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以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工业革命的任务尚为完成。而在上层建筑方面的国家政权的更迭中,则典型的表现为以政党领导下的军事战争,国共两大政党都相互拥有自己的军队,政权仍然是通过“枪杆子”打出来的。其实,不仅用人类生活的文明标准来衡量,就是用现代国家政治生活所需要的正常秩序来衡量,这也是一种十分落后的公共权力的更替形式。可以说,20世纪中国的上层建筑体系建设与发展是失败的和悲剧性的。中共作为大陆社会的执政党,在重新审视自己的执政能力的时候,必须对于中国20世纪政党政治的历史做出正确的总结。 因此,必须理解了21世纪初中国大陆社会政治转型的根本方向和要求,才能够极大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这些都建立在对于我们所处时代生活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的传统的政治理念下。 第三个关键问题是,中共需要依靠什么样的办法和途径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在21世纪初,中共缺乏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素质、品格和理论?显然,中共不缺少社会公共权力的资源,不缺少党的组织成员,它是一个有着7000万成员的党,也不缺少组织体系和机构设施,它缺乏的是能够同人民群众的思想、意志和观念密切联系起来的渠道,缺乏的是真正优秀的、强大的思想家、理论家队伍,缺乏的是对于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现实生活的理解力。 从1848年以《共产党宣言》为标志而产生马克思主义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始终就是一种具有最明确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经典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凝集起工人阶级并且形成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是因为她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说明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实质。而她成为人类思想史中的一个伟大的高峰,也是根源于此。没有科学的理论,也就没有了正确的实践。在中国,一个被历史生活充分证明了的事实是:当着伪知识分子以及不断涌现的假革命家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引领力量后,都无一例外地会对于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造成巨大的危害。 中共最需要的是在党内形成一大批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并且能够按着这个世界观提供的方法论分析、研究、指明中国大陆社会运动规律和发展方向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队伍,一个政党,没有这样的强有力的引导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变革的力量,本身就说明这种政党已经失去了在上层建筑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也就同样失去了对于社会文明进步的影响能力。 因此,中共如何能够在21世纪的中国大陆社会中,成为一个能够真正推动历史进步的政党,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这既需要中共的政治转型,也需要她完成自身的意识形态转型。 在21世纪里中共是否仍然能够成功执政,这将取决于她对于21世纪中国大陆社会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的理论认识,也取决于在这种科学理论指导下塑造中华民族未来的能力。通过1979—2003年的改革开放,中共存在的首要任务是正确认识大陆社会的运动变化规律。对于一个政党的存在而言,没有什么因素比政党在理论上的发明能力更为重要。因为这是政党行动、实践和组织的基础。必须对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给予一个科学全面的总结,并且从社会建设、国家进步以及民族要求的角度,从理论思维和政策实践方面超越改革开放,并且逐步平稳地走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终结和超越改革开放,重新定位21世纪中国大陆的未来。 在21世纪初,中国大陆社会积整个20世纪暴力革命、政治运动、改革开放的所有矛盾于一体。客观上,这的确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状态。而且,就21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以及国际关系的构架而言,对于中国大陆这样一个庞大的“后发国家”也不十分有利。亚洲的经济大国日本是中国大陆发展的主要的竞争对手,同时,在整个国际关系舞台上,大陆仍然存在着难以同世界主流国家意识形态合拢的事实,而且在经济交往中处于劣势。在21世纪,中国大陆建设与发展的局面,会最直接的受到来自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但是,可以肯定,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能够支持这个发展的力量,中国的发展及其发展的动力必须从自身社会中去寻找。 只有着眼于对21世纪中国大陆社会发展未来的研究,并且把握住21世纪大陆社会发展的未来,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存在才会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和基础。在20世纪已经终结和21世纪的历史已经开始的夹缝中,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也已经面临生存还是毁灭的考验。正像对于一个人,权力不会给予他智慧一样,对于一个政党,权力同样不会自然而然使得她具有智慧,而执政能力和智慧永远来自于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对历史和现实的正确的认识。 通过分析,我们的结论是,站在21世纪初大陆社会发展的水平上,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行能力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新的政治文明的形成和创造发明过程。共产党如果希望自己能够在这场政治转型过程中对于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有所历史性的贡献,就必须重新定位自己在国家上层建筑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如果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共产党在这个大陆的历史形象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最后只能走到一个非常可悲的地步。而且,无论从现代国家的发展情况看,还是从世界政治史的角度看,人类生活中从来没有一个永远的执政党。但是,社会生活的分工却永远存在着一个公共权力部分,而且,这个部分的形成必须符合人类生活的本性要求。 创造符合中国大陆社会的政治文明,当然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而必须从中华民族国家的传统的政治文明出发,并且以此为条件,政治改革既要确立国家公共权力的崭新的形成方式,也是一个 “为万世开太平”的奠基过程。 我们的时代最需要具有伟大社会发明能力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和社会学家。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全面变革中华民族文化和国家上层建筑体系的历史关头。时代生活的实质在于,不是要继续和发扬已有的文明成果,而是必须创造出21世纪中国大陆社会发展与进步需要的新文明。麻烦采纳,谢谢!

为什么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高度重视,领导全党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按照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能力的要求,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执政五十五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当前,国内外形势总体上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比较有利。全党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我们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也有过失误的教训。坚持十六大提出的基本经验,认真总结和汲取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至关重要。  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通过改革开放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弘扬中华文明和借鉴国外文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核心是( )

我认为是D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