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体系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及指标体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工作分析法概念:工作分析法是一种以确定职位工作要求与责任范围为目的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通过工作分析,可以明确所从事的工作任职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哪些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哪些素质是最重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素质是无关紧要的;专题访谈法,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谈话,用口头信息沟通的途径直接获取有关专题信息的研究方法,专题访谈法包括个别访谈法和群体访谈法两种;优点,具有简单易行,研究内容集中,便于迅速获得第一手材料;缺点;谈话没有统一规范,使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受到研究者个人条件的影响;问卷调查法是指运用内容明确,表达正确的问卷量表,让被调查者根据个人的知识与经验,自行选择答案的研究方法。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放式问卷:开放式问卷无标准化答案和回答程序被调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自由回答,适用于广泛了解民意,大量收集信息,适用要素选择阶段;封闭式问卷;封闭式有标准的答题方式,常见的封闭问卷有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答案规范便于统计分析,适用于分析判断及要素总体规划阶段;常见的封闭式问卷法有;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个案研究法,概念:对某一个体,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研究,期望从典型个案中推导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包括典型人物(事物)分析法与典型资料分析法。典型人物分析法;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工作状况,具体表现或者工作角色特征的剖析研究,来编制人员测评的指标体系的方法;胜任力特征分析法是基于胜任力概念的素质测评指标分析法;形成步骤,确认企业战略,研究组织面临的竞争挑战和组织文化;了解胜任力模型将用于何处,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得到胜任力的主要模块和指标体系,数据集成,归纳分析已收集的数据,提炼影响因素,有效性分析模型形成之后,通过绩效考评进行效度验证。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及指标体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构建基本方法一:工作分析法概念:工作分析法是一种以确定职位工作要求与责任范围为目的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通过工作分析,可以明确所从事的工作任职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哪些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哪些素质是最重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素质是无关紧要的。 工作分析法步骤; 1:根据测评目的与工作要求,确定需要调查的职位范围,制定调查提纲和计划 2:采用一定方法广泛收集有关职位任职者的主要工作要求和内容素材 3: 通过定性的方法栓选,形成内容全面的素质调查表,包括品德,智能,知识,经验和资历。4: 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对调查表上的素质内容进行评价与补充5: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栓选主要素质项目6:对选出来的主要素质测评项目进行测试或者专家咨询,保证素质测评目标的实现二:专题访谈法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谈话,用口头信息沟通的途径直接获取有关专题信息的研究方法。专题访谈法包括个别访谈法和群体访谈法两种优点;具有简单易行,研究内容集中,便于迅速获得第一手材料。缺点;谈话没有统一规范,使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受到研究者个人条件的影响三:问卷调查法概念:问卷调查法是指运用内容明确,表达正确的问卷量表,让被调查者根据个人的知识与经验,自行选择答案的研究方法。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放式问卷:开放式问卷无标准化答案和回答程序被调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自由回答,适用于广泛了解民意,大量收集信息,适用要素选择阶段封闭式问卷; 封闭式有标准的答题方式,常见的封闭问卷有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答案规范便于统计分析,适用于分析判断及要素总体规划阶段.常见的封闭式问卷法有;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四:个案研究法概念:对某一个体,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研究,期望从典型个案中推导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包括典型人物(事物)分析法与典型资料分析法。典型人物分析法; 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工作状况,具体表现或者工作角色特征的剖析研究,来编制人员测评的指标体系的方法。典型人物分析法步骤:1:明确测评的目的对象 2:依据测评目的和对象特征来选择典型样本 3: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典型人物做一个全面的分析,找出最主要的特征典型资料分析法以人物或时间的文字资料为直接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总结分析,归纳出测评指标体系。(成功的典型资料正向测评指标,失败的反向测评指标)个案研究法优缺点对比:l 优点:真实可信,要素有针对性,全面的整体构思l 缺点:研究周期长,结果具有描述性,容易受研究者的知识经验能力等个人因素的影响五:胜任力特征分析法 是基于胜任力概念的素质测评指标分析法形成步骤;1: 确认企业战略,研究组织面临的竞争挑战和组织文化;了解胜任力模型将用于何处。2: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得到胜任力的主要模块和指标体系3:数据集成,归纳分析已收集的数据,提炼影响因素4:有效性分析模型形成之后,通过绩效考评进行效度验证。确定胜任力特征权重依据的方法;1:焦点小组2:问卷调查3:专家数据库4:个人访谈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及指标体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构建基本方法一:工作分析法概念:工作分析法是一种以确定职位工作要求与责任范围为目的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通过工作分析,可以明确所从事的工作任职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哪些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哪些素质是最重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素质是无关紧要的。 工作分析法步骤; 1:根据测评目的与工作要求,确定需要调查的职位范围,制定调查提纲和计划 2:采用一定方法广泛收集有关职位任职者的主要工作要求和内容素材 3: 通过定性的方法栓选,形成内容全面的素质调查表,包括品德,智能,知识,经验和资历。4: 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对调查表上的素质内容进行评价与补充5: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栓选主要素质项目6:对选出来的主要素质测评项目进行测试或者专家咨询,保证素质测评目标的实现二:专题访谈法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谈话,用口头信息沟通的途径直接获取有关专题信息的研究方法。专题访谈法包括个别访谈法和群体访谈法两种优点;具有简单易行,研究内容集中,便于迅速获得第一手材料。缺点;谈话没有统一规范,使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受到研究者个人条件的影响三:问卷调查法概念:问卷调查法是指运用内容明确,表达正确的问卷量表,让被调查者根据个人的知识与经验,自行选择答案的研究方法。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放式问卷:开放式问卷无标准化答案和回答程序被调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自由回答,适用于广泛了解民意,大量收集信息,适用要素选择阶段封闭式问卷; 封闭式有标准的答题方式,常见的封闭问卷有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答案规范便于统计分析,适用于分析判断及要素总体规划阶段.常见的封闭式问卷法有;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四:个案研究法概念:对某一个体,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研究,期望从典型个案中推导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包括典型人物(事物)分析法与典型资料分析法。典型人物分析法; 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工作状况,具体表现或者工作角色特征的剖析研究,来编制人员测评的指标体系的方法。典型人物分析法步骤:1:明确测评的目的对象 2:依据测评目的和对象特征来选择典型样本 3: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典型人物做一个全面的分析,找出最主要的特征典型资料分析法以人物或时间的文字资料为直接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总结分析,归纳出测评指标体系。(成功的典型资料正向测评指标,失败的反向测评指标)个案研究法优缺点对比:l 优点:真实可信,要素有针对性,全面的整体构思l 缺点:研究周期长,结果具有描述性,容易受研究者的知识经验能力等个人因素的影响五:胜任力特征分析法 是基于胜任力概念的素质测评指标分析法形成步骤;1: 确认企业战略,研究组织面临的竞争挑战和组织文化;了解胜任力模型将用于何处。2: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得到胜任力的主要模块和指标体系3:数据集成,归纳分析已收集的数据,提炼影响因素4:有效性分析模型形成之后,通过绩效考评进行效度验证。确定胜任力特征权重依据的方法;1:焦点小组2:问卷调查3:专家数据库4:个人访谈

把什么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把法制建设作为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简答题 请简述项目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体系

  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断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货币基础,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积极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大型的建设项目,包括农林水利、电力、公路、铁路、住房、城市基础建设及其他工业。这些项目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大的特点。虽然我国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评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还不足以改变当前投资项目评估的混乱现状。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发改委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后,各个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大型建设项目,这也暴露出了投资总量偏大、结构失衡、预算超支等严重问题,而项目整体投资分析研究的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多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各种财务支持指标,从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但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过程存在众多难点和困境。因此,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  (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  首先,动态折现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在商榷余地。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进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从而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发布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然后,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性。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最后,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用度、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进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来。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规范我国资本性投资,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财务评价指标在衡量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因素和指标具体运用出发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三、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折现财务指标与简单财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指标的评价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积极创新,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  考虑到原有动态指标计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在可行性条件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采用资本成本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猜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二)确保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始终贯串于财务评价过程  风险成本是折现法下的基本因素,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融入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提高项目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用度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用度,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计算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经过这样的改进,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把握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增加影响因素指标  企业的投资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仅仅是当前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快有关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表露的方法研究,公道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如和利润,并将上述计量结果纳进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拓展关注范围,增加项目的发展能力分析  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项目的短期获利能力只是项目表现的一个方面,投资者应该全盘关注项目的未来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能力予以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五)培养系统思维,整合各个评价指标  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具有众多的分析指标,导致了企业在运用过程中不知道以哪一个为重点。企业可以根据各指标在财务评价中的重要性,对各指标设立一定的权重,由国家或地区政府部分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指标权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权重评定方法和比较标准,量化评价结果。通过综合结果能够较清晰地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  通过指标计算过程和运用层面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改进当前项目评价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项目投资的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复杂,对项目投资决策体系的分析和改进也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研究的过程。

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通过对人居环境概念的探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住宅小区人居环境的评价体系,以期提高住宅小区的设计和建设水平,进而在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方面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狭义的人居环境就是指人类聚居活动的场所,它是在自然环境与在其基础上构建的人工环境的总和,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空间;广义的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人(个人、社会或人类)这个主体而存在的一定空间内的构成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人居环境核心是“人”,对人居环境的研究始终是以满足人类的居住需求为根本目的的。人居环境对环境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主要的体现在人文思想的建设上。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只有当人和环境协调发展时,才能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的统一,才能实现人与环境的持续发展。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客观如实的反映住宅小区人居环境目标的构成,反映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支配关系,而且指标体系的繁简也要适宜。评价指标不能过多过细,导致指标之间相互重叠,也不能过少过简,导致指标信息遗漏。(2)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中所设置的每个指标项都应能独立地反映小区的某一个方面或不同层面的水平。各指标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评价结果可以全面的反映小区的整体效果及其综合效益。(3)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应使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尽量消除人为的可变动因素的影响,使评价对象之间存在可比性,进而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4)可量化原则。体系中各评价指标都应定量化,对于评价指标中的定性指标,应该通过现代定量化的科学分析方法使之量化。这有利于衡量被评价对象实现目标的程度,也有利于运用计算机进行分析与处理。(5)可行性原则。设置指标时应保证通过一般的比较简便的统计方法或者查阅资料就可以采集到确定指标值所需的数据,以便于在实践中的应用。根据以上原则,将小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 4 大环境指标、3 个层次,细化为 44 个指标项,如表 1 所示。根据能否直接得到具体的数据,将指标分为两类:硬指标是指能直接从统计数据库中取得数据的指标;软指标指不能直接取得数据的指标,它往往需要用语言进行描述。 2.1经济环境指标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实践活动。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社会的经济需求。作为人类聚居基本单位的住宅小区的建设也是为了满足人类经济需求的体现。对小区经济环境的研究既能反映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也能体现小区建设的经济价值。销售率(一年以内):自开盘日起一年以内销售面积占总可售面积的比率。物业管理水平:小区居民对物管收费及其服务质量的肯定与否。楼盘认可度:反映了小区居民或专家对楼盘的认可程度。 2.2社会环境指标小区的社会环境不仅仅应该包括对于小区居民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安全、健康和教育文化设施的建设,还应该涉及小区内居民的生活状况、小区的规划设计、小区的交通、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小区消防设施:指小区内的消防设施是否达标。抗震设防:是否通过有关部门的抗震检查及其抗震等级。小区内治安状况:小区内有无偷盗、打架斗殴等影响小区治安的情况。医院或诊所数量:小区周边 1km范围内的医院或诊所数量。社区康体设施:小区内有无健身设施、有哪些设施,以及对这些设施的日常维护状况。学校数量:小区周边 1km 范围内的学校数量。社区活动:小区周边 1km 范围内图书室或阅览室数量。邻里关系:小区内的邻里之间是否经常沟通,是否经常相互帮助,有无典型事迹。生活便利程度:小区周围的超市、菜市场场等数量,是否集中。人均建筑面积:小区总建筑面积与小区内常住人口之比。建筑密度:小区建筑总面积与小区占地面积之比。景观环境:指小区景观设计是否有特色,是否美观,和周围环境是否匹配。套型平面组合及功能:指小区的套型组合是否科学,功能考虑是否周到。室内通风:从房屋的格局、窗地比等因素来评定室内的自然通风状况。小区特色:指小区的建筑设计和小区规划的特色。到公共交通车站的距离:小区到最近的公共交通车站的距离。公共交通的服务班次:用每小时公交车的服务班次衡量。公共交通线路数:抵达小区的公交车线路的数量。机动车可达性:是指小区交通道路状况,公共与私人交通工具是否能方便使用,交通堵塞发生的频率,路面质量等。车位数量与住户比:指汽车车位数量与住户数量比。 2.3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环境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对生态环境的描述从住宅小区的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气环境系统、绿化环境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理系统等方面从整体上描述住宅小区生态环境评价的要素及其主要内容。水质标准(景观水体):小区内的人工湖、喷泉、鱼池等景观水体水质应达到标准,防止因水质不合格而产生异味,污染小区环境。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评价标准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T3025)。中水利用率:即水的二次利用率。小区白天噪音等级:评价标准为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3096-93)。室内白天噪音等级:评价标准为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3096-93)。小区道路立体照明系统:指小区景观灯与照明灯搭配的合理性,照度适宜性,夜间夜景及照明状况。日照时数(大寒日):大寒日底层房间阳台的日照时间,按 h 计。绿地率:小区内的绿化状况,绿化率=小区内绿地面积/小区占地总面积。植物丰实度:是指小区绿化植物的多样性。通过科学的配置,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稳定的群落。生活垃圾收集及分类率:生活垃圾规范化的收集管理可以避免垃圾弃置的无序和凌乱,保障小区的环境卫生,同时,垃圾的分类收集有利于其回收利用。生活垃圾收运密闭率:是指垃圾运输过程重要注意垃圾车的密封或覆盖,防止抛洒于沿途而影响小区环境卫生。 2.4技术环境指标建筑住宅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和材料的突破。建筑住宅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史。技术环境系统中的建造技术主要是指在建造过程中科学的设计和新型材料的应用;智能技术体现了小区管理及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通讯信息技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区的现代化水平。绿色材料:是指低能耗、低污染、可再生的新型材料的使用。建筑节能比例:建筑节能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热工设计,运用建筑的技术手段来改善住户的居住环境,使得建筑能够冬暖夏凉从而达到节约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3小区人居环境的评价方法及流程对小区人居环境的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所做出综合的评价。小区人居环境的评价过程如图 1。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31.2(1)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企业调查问卷,另一部分为居民调查问卷。(2)企业调查问卷应该包含企业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硬指标提供的数据和对软指标的语言描述。(3)调查问卷设计的题目应该覆盖所有评价指标项。(4)指标项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 法)。其主要局限性是人的主观判断、选择、偏好对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权威专家,用群体参与的方法来判断评分,以减小误差。(5)根据两份试卷分别得到企业调查问卷的得分(R1)和居民调查问卷的得分(R2)。其中,R1(R2)=∑[μj∑(θiωi)j ],i=1~n,j=1~m;n——为单项指标选择项个数;m—— 为指标个数。(6)最终的评分结果需要综合两份调查问卷的得分。总得分 R=70%×R1+30%×R2其中,70%和 30%为相应的权重,具体权重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生态环境变化地质指标体系研究

一、内容概述(一)项目背景在1987年和1992年两次地球环境峰会之后,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环境状况公报体系”,包括大气、水和生物指标在内的生态环境指标,用于监测环境变化,保障可持续发展。但其中普遍忽视了土壤、基岩、地下水等各种地质因素。为此,国际地科联(IUGS)通过其地学为环境规划服务委员会(COGEOENVIRONMENT)建立了一个专门机构——国际地质指标工作组(IWGEOIN),负责研究和编制用于环境公报或报告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地质指标(Geoindicator),并于1996年发布了包括27个地质指标在内的地质指标清单(Geoindicators Checklist)。我国复杂、多变、脆弱的地质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和人为活动加剧了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危害,研究产生这些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原因、自然作用与人为影响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生态经济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建立快速评价生态环境变化的指标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管理者和环境地质工作者高度关注国际地质指标工作组的研究成果,并试图引入到我国环境地质调查和管理中。同时,也认为国际地质指标工作组所建立的地质指标都是分散的、独立的,未构成统一的体系,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地质指标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在2004年9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生态环境变化地质指标体系研究”立项论证工作,并于2005年正式开展工作。(二)取得的主要成果项目吸收借鉴了国际地质指标研究成果和理念,对国际地质指标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研读、译校和综述。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地质指标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了我国环境地质指标体系构建和应用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形成了以“影响-状态-后果”模型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理论框架分别构建调查指标体系和监测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并结合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针对石漠化、沙漠化、草地退化、湿地退化、海岸线变化、城市水土环境变化等6大类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构建了环境地质调查指标体系和环境地质监测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地质环境变化和完善环境地质调查监测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三)主要创新点1.首次深入介绍了国际地质指标研究成果,提出了环境地质指标的概念通过对国际地质指标概念和27个地质指标的分析,将地质指标表述为在百年或更短尺度上描述地球表层地质作用和现象的变化幅度、频度、速率和发展趋势的一系列参数。借鉴国际地质指标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地质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出了环境地质指标的概念。环境地质指标是在百年或更短尺度上描述地球表层地质作用和现象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发育分布状态和变化(形态、规模、尺度、幅度、频度、速率和发展趋势)以及产生的后果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的一系列地质环境参数。2.研究建立了环境地质指标体系构建思路,丰富了地质指标的内容,同时为地质指标的应用探索了有效途径在研究、借鉴国际地质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从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出发,首次提出了“影响-状态-后果”模型(CSR模型)和以此为依据构建环境地质调查指标体系框架,进而从地质环境管理的视角出发,以国际广泛应用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环境地质监测指标体系框架。3.构建了石漠化环境地质指标体系,提出了石漠化治理技术和模式在统一的CSR模型和PSR模型框架下,建立了石漠化环境地质调查和监测指标体系。通过对石漠化环境地质响应指标研究,提出了石漠化治理技术和模式,为石漠化治理提供了科学的地质标准。4.构建了沙漠化环境地质指标体系,弥补了沙漠化指标体系中缺乏地质指标的不足分析和研究了沙漠化的形成条件、存在状态及引起的环境变化,依据CSR模型建立了沙漠化环境地质调查指标体系,依据PSR模型建立了沙漠化环境地质监测指标体系。弥补了沙漠化指标体系中缺乏地质指标的不足,为今后沙漠化评价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地质标准和监测依据。5.构建了草地退化环境地质指标体系,深入分析筛选了草地退化重要环境地质指标在对草地退化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条件、发育分布现状、发展趋势、后果与危害等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造成草地退化的主控因子,在统一的CSR模型和PSR模型框架下,建立了草地退化环境地质调查和监测指标体系。从草地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角度,全面地分析和研究了表征草地退化的各种环境地质指标,对于评价我国草地资源的安全性,制定合理的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决策、保护和恢复草地资源效用具有重要意义。6.构建了湿地退化环境地质指标体系,遴选了出不同湿地退化类型的环境地质指标掌握了我国各种类型湿地的分布、动态变化特点及其退化过程、退化原因和机制。在CSR模型和PSR模型框架下,构建了湿地退化的环境地质指标体系框架,并遴选出不同湿地退化类型的环境地质指标。系统研究了湿地退化的过程和机制、湿地演化规律,建立的湿地退化的地质指标,可为湿地管理以及湿地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7.构建了海岸线变化环境地质指标体系,研究了不同海岸带类型的环境地质指标研究了南、北方海岸的形态与特征、海滩的形态和沉积特征等,分析了造成海岸线变化的主要环境地质因子。应用CSR模型和PSR模型,建立了海岸线变化环境地质调查和监测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地考察校验。成果可应用于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为政府制定政策和科学管理服务。8.构建了城市水土环境变化环境地质指标体系,形成了典型城市地质环境调控方案针对当前国际环境地质指标研究缺乏系统性以及在我国适用性不强的特点,根据CSR模型,提出了一套描述城市水土环境变化的地质环境调查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演化趋势和防治对策中抽取主控因子,以PSR模型框架为主线构建监测指标体系。选择能源矿产典型城市———大庆市进行指标敏感性计算,对指标进行赋权和瓶颈因子的识别,确定了引起大庆市水土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确定了大庆市地质环境调控方案。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一)成果应用范围项目成果可应用于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规划和技术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可服务于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环境保护,完善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并能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得以推广应用。(二)成果推广应用实例1.项目成果为国土资源部履行地质环境管理职责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项目成果在编制《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规划》和起草修订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技术标准中被引用,为国土资源部部署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履行国土资源和地质环境管理职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2.项目成果在生态建设规划、环境规划及环境保护中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明显中国地质科学院环境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在组织开展的地学及生态系统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及新农村建设城镇环境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及大型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均不同程度利用了“生态环境变化地质指标体系研究”成果。3.项目成果为各省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内蒙古地质环境监测院在编制“十二五”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防治规划、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划等相关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中及2011年完成的“河套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中,引用了“生态环境变化地质指标体系研究”项目成果,为规划的编制和项目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4.项目成果为完善我国环境地质调查监测体系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科学借鉴针对我国生态环境变化显著且与人类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所建立的环境地质调查和监测指标体系,为实施环境地质调查监测工作,可提供很好的借鉴及理论依据。目前,在我国华北平原开展的水土环境地质监测工作,已应用该体系实施监测网络建设。三、推广转化方式媒体宣传、会议交流、咨询服务、技术培训等。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联系人:褚洪斌 李瑞敏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邮政编码:100081联系电话:010-62179611电子邮件:chuhb@mail.cigem.gov.cn,lirm@mail.cigem.gov.cn

如何建立研发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研发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研发部门的职能、目标和业务特点等,以下是建立研发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一些步骤和方法:确定研发部门的职能和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研发部门的职能和目标,包括研发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这些职能和目标应该与公司整体战略和业务发展需求相一致。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根据研发部门的职能和目标,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包括研发效率、研发成果、研发质量、研发成本等方面。这些指标应该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应该符合研发部门的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确定指标权重和目标值:根据研发部门的职能和目标,确定各个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和目标值。权重应该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优先级来确定,目标值应该根据公司整体战略和业务发展需求来制定。设计绩效考核方案:根据绩效考核指标、权重和目标值,设计绩效考核方案,包括考核周期、考核方式、考核标准等方面。考核周期应该根据研发部门的业务特点和工作规律来确定,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标准应该明确、公正、可操作。实施和监测考核方案:实施绩效考核方案后,需要对考核结果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案。同时也应该及时对考核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逐步提高研发部门的绩效和贡献。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哪个部门出的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急求:关于第三方物流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案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

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第三方物流的评价指标很多,时效、价格、安全、配送范围、网点密度都是考核因素。

如何构建人才测评指标体系

 一份询问人们在各种情势下如何反应的问卷真的能测量出人的特质,告诉我们这些人最适合做什么吗?  答案是肯定的。通过一系列科学手段和方法对人员个性、智商等基本素质及其绩效进行测量和评定,就是人才测评。  心理学家在大量的实例筛选中,发现智商水平、情商素质及能力结构与人的成就机会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人的特质有一定的稳定性,并能通过一定方式表示出来。有100多年历史的测量统计理论已经比较成熟,能对一些特质进行量化描述。这就是人才测评的主要依据。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以人才测评获取从书面材料和面试中不能捕捉到的信息,在新员工招聘选拔、人力资源诊断、高层关键岗位晋升、薪酬体系设计与实施、培训需求分析等方面得到直接帮助。有数据说,人才测评对应聘者的可预测性高达81%~89%,面谈只有14%~21%可预测性。  1956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利用人才测评技术(当时称为“管理发展研究项目”),对几百名初级管理人才进行了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封存起来,8年后将当时的情况与这8年里的实际升迁情况进行核对。结果证明,在被提升到中级管理职位的人员中,80%的评选鉴定是正确的,在未被提升的人中,有90%的人员早就预测到了。  资料表明,施乐公司曾对500名销售人员和经理进行测试,花费了34万美元,而实际增加的经济效益是490万美元;美国AT&T公司1998年投资3.3亿美元咨询费,重要工作之一是人才测评,综合效益是15%,避免了5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虽然在招聘中运用人才测评技术会增加招聘成本,但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考虑,测评成本无疑是值得的。所以国内有武汉凯迪电力有限公司在1年内就实施了3次大规模人才测评。  实际上,对任何一个被测评的对象来说,只要他拥有正确的心态,每一次测评都是一个学习、训练、提高的过程。因为测评可以使人更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帮助人们在个人发展和职业道路的选择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测评手段用在哪里?  人才资源与其它物质资源的最大差异就在于难于认识清楚,我们简单观察和了解的往往是一些表面特征,如性别、年龄、学历、外貌等,而对人的潜能、个性品质、态度、动机等深层次的特征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了解。所以,测评手段有了用武之地。  一、人才的招揽:  在现有的人事招聘方法中,大致分为传统招聘面谈、参考以往工作经验、推(自)荐、测验、人才素质测评等方法,其信度与效度各有不同。  二、员工的培训与考核:  出色的管理者们知道如何利用现有及潜在资源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但对员工的能力层次和性格特点,管理者需要花很长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如果利用人才测评技术对员工综合素质进行测量,测试系统会对被测试者的各种能力情况输出详细报表,如领导能力、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工作投入度等,既节约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三、员工的激励与晋升:  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前卫的激励机制,但激励需建立在对员工的了解基础之上。利用人才测评技术,对员工进行一下“职业生涯设计”的测评,了解员工究竟喜欢从事什么行业、擅长什么行业、职业价值观中更注重什么。这样一来,人力资源管理就会步一个新的台阶。  员工在晋升时,企业也完全可利用人才测评来对员工进行“摸底”,了解员工的成就因素有多大,还可对员工解决问题的风格进行测量。与之相对应的人才综合素质测验项目,就是针对这一目标而设立的。  国内企业在应用人才测评方面比较成熟的做法是聘请专业顾问公司来操作。专业化顾问公司有科学的测评工具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大量可供比较的测评数据,能够用经验结合面试和情景模拟等手段来综合分析被测人的能力素质。  对企业来说,如果聘请顾问公司来做,为能保证准确评价,一定要先进行岗位分析,使他们了解企业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广义的人才测评包括心理测评、结构性面试和情景模拟等手段,面试、游戏(GAME)、讨论(LGD)、作业法、投射测评、笔迹分析、档案查阅、背景调查等都是常用的方法。而现在多数人才测评往往仅指心理测评,是狭义的。  完美测评如何实施?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拥有一套人才测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可使自己的员工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同时,通过测试来调整岗位能够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常用的测评方法有三种:问卷测试、结构化面试和评价中心技术。在人力资源的招募、提拔和培训工作中,要依据客观目的,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方法。  问卷测试是通过受测者填写文字形式的问题来评价受测者特征的测试方法。问卷题目经常是专家、学者们编制的。问卷的施测、计分和评价都比较简单、方便。从测试内容上看,问卷测试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测试、个性特征心理测试,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测试。其中,认知能力测试的应用比较广泛。认知能力测试常常通过文字理解题、概括推理题和数学运算题考察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个人的适应力、学习能力乃至发展潜力的基础。因而,认知能力测试对工作绩效有长时间的和较高的预测力。  结构化面试是指对不同受测者按同一顺序问同样的问题,多位考官按同一标准评分的面试。一般来说,结构化面试的预测效度和一致性程度较好。结构化面试是通过与应聘者正式交谈的形式了解受测者的素质和成就因素的测试方法。结构化面试涉及的主要有三方面内容: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管理技能和个性成熟特征。  评价中心技术是主要用情景模拟手段测评人才的方法,它主要应用于企业和组织的高层领导的选拔上。评价中心技术的基本实施步骤是,在评委的观察下,受测者完成一些情景模拟作业,然后评委对受测者进行评价。情景模拟作业主要包括:文件筐测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  在实施和选择人才测评技术时,管理者应时刻铭记的原则有三个:人本原则、科学原则和权变原则。  一、科学原则:  科学原则也称为人才测评的科学化。科学原则强调,测评内容、测评方法的科学和规范。该原则的基本假设有:  1、人才测评的内容是一个信息系统,因此必须用一种系统工程的观点看待人才测评。例如,管理技能所包括的内容就是一个系统。  2、人才测评的方法是严格的,是一种相对规范化的了解人的行为特点的程序。结构化面试对问题的要求甚为严格,每个题目都是通过慎重考虑才确立的,提问程序也是严格规定的。结构化面试题目将结合公司以及招聘职位的特点而确定。在面试问题确定之前,需要进行职位分析,然后确认和挑选与职位相联的典型问题。只有这样,面试才更有针对性。  3、人才测评的结果是可以被量化,可以被优化。  在招聘、竞聘上,人才测评的有效性至少依赖于4个因素:  1、备选人员的比例多少。一般来说,备择比例越低则人才测评的有效性越高。例如,测验中,“5选1”比“2选1”要好。  2、备选人员的素质水平越高则人才测评的有效性越高。  3、人才测评方法的效度水平的方法的多样性。仅用一般认知能力测验选拔高级管理人员肯定是偏颇的,多种方法并用可以提高人才测评的效用。如在选拔高级管理人员时,用一般认知能力测验淘汰差的,用结构化面试和评价中心技术选优。在选用测试数据时,可以采用“单项否决、多项支持”,也可以采用“加权平均制”。  二、人本原则:  人本原则强调:员工潜能和价值的展现,员工的培训和发展,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协调统一,尊重个人的选择和权利。  人本原则的基本假设有:  1、人的需要是丰富多样的,既有生理和物质需要,也有社会交往与合作的需要,也有展现自己能力的需要。因而人才测评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2、人的潜力很大,并可以通过培训成为能力,能力可以通过团队组织成为现实的工作绩效。  3、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既表现在水平高低上,也表现在倾向不同上。因而尊重个人差别的管理措施(如因职选人、因材而用等)是应当的。  4、个人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已经为管理界所公认,如果背离这些原则,人才测评在内容和程序上都很难保证其效果的实现。在测试过程中,要尊重个人的差别和权力;在测试之后,要注重人才培训和职业生涯咨询,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人才测评是为了合理配置人才,而不仅仅是“关卡”;人才测评是力图让人具有恰当、合理的自信,力图培养和发展人的自信,而不是有意打击人的自信心,也不推崇虚无的自信。  三、权变原则:  权变原则强调情境因素对人才测评的影响及人才测评有效的条件差。  团队组织是一个发展中的开放性组织,会因时间、空间、任务、文化和人物等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开发一套适用于所有组织人才测评题目是肯定行不通的。也就是说,权变理论强调人才测评要因势而变,这里的“势”包括情境和时间。  权变原则的内容有:  1、人的差别和可塑性是很大的,用一种人才测评模试所有个体肯定也是行不通的。  2、职位对人才测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考虑情境因素对人才测评的影响肯定是行不通的。  尽管人才测评技术能有效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降低招聘成本,但这并不能作为招聘程序中唯一的决定性依据,只要不能消除人才测评的误差,面试就始终还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没有放到任何情境都最好的人才测评内容,只有与情境相匹配的人才测评内容;没有放到任何情境都高效的人才测评方法,只有与情境相适宜的人才测评方法。

农村 文化建设 指标体系如何建立

无非就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划定四大主体功能区以后政绩指标体系是一样的对吗

划定四大主体功能区以后政绩指标体系是一样的是错误的。根据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定是为了规范城市发展,解决城市职能分割、土地利用矛盾、城市空间扩展等问题。其中,主体功能区划定的目的是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多维度的均衡发展。而政绩指标体系是指政府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通常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划定四大主体功能区并不能直接影响到政绩指标体系的设定,具体指标体系应该根据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来制定。

财务报表主要是以凭证为依据经过加工整理而产生的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对吗?

不完全正确。财务报表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全面展示,是企业财务信息的重要输出和反映。它主要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组成,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财务报表的编制需要依据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等基础会计数据,并经过加工整理、归纳总结等程序,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而这个过程中,凭证只是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是构成财务报表的原始材料之一,而不是唯一的依据。因此,可以说凭证是财务报表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但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依据会计政策、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等进行加工整理,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什么是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的核心,也是整个财务指标体系的核心

自由资金利润率。我书上找的。刚刚在写这个题目。

一个健全有效的企业综合财务指标体系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搜一下:一个健全有效的企业综合财务指标体系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构建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意义

1、可以设立结构化、全方位的分析手段与要素,从各个层面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2、可以将财务分析标准化,有利于财务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对分析数据理解的沟通。3、可以同口径地记录各年分析指标,有利于进行历史对比和趋势分析。4、有利于设立考核指标,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加强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AB率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AB率定义)

在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债券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统称“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比率,它们决定着企业的存亡兴衰,以及风险投资的价值与回报,乃至国家的经济状况。其中很多比率都是我们经济学上所称的“AB率”。财务分析指标是以简明的形式,以数据为语言,来传达财务信息并说明财务活动情况和结果。在此建立的财务指标与国家考核企业工作规定的财务指标是不同的。涉及到企业财务活动较广的范围,包含的指标数目多,而国家规定的考核指标则是抓住重点,有选择地规定一些指标,分为外部分析指标体系及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浅谈如何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追求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多年来,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作为企业信息分析的重要资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财务分析数据资料,做出科学的决策,把握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发挥了支撑和保障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发展瞬息万变,日新月异,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有所发展,企业信息使用的决策者对信息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充实和完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就显现出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企业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状况 企业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 (一)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偿债能力是指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企业的偿债能力取决于两点:一是企业资产的变现速度,变现速度越快,偿债能力越强;二是企业能够转化为偿债资产的数量,这一数量越大,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二)营运能力分析指标。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分为基本评价指标和具体评价指标,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指标。营运能力的分析包括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和生产资料营运能力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盈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主要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与成本这两个因素。 (四)发展能力分析指标。发展能力反映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主要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等指标。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概括了该企业的盈利能力、管理效率和偿债能力,是企业实力的综合能力。 二、企业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的局限和不足 众所周知,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的数据来源于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而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书面文件。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必将造成财务分析指标的不足和局限。 (一)报表信息并未全面反映企业可以利用的经济资源。企业列入报表的数据资料仅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实际上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受客观条件制约或是受会计惯例的制约并未在报表中得以全面体现,报表仅仅反映了企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企业财务指标分析受此影响,分析反映的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二)人为操纵会计信息造成失真,财务分析会误导信息使用者。由于不诚信行为的存在,企业在形成财务报告之前,往往按经营者的意图对财务状况以及信息进行粉饰,以达到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期望。由此形成的财务分析结果,将使信息使用者所看到的报表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形成差异,误导信息使用者,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三)企业会计政策在运用上如前后有差异,就会使企业自身历史与现在的对比、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对比失去实际意义。如果企业在执行会计政策上与以往不同,在不同会计年度采用不同会计方法,那么不同企业在不同会计方法下形成的财务分析信息就存在不可比性,就会造成企业自身历史与现在、与同行业企业之间财务分析指标失去实际意义。 (四)企业报表资料对未来决策的价值受到限制。企业财务报表按照历史成本惯例的要求,只反映已发生的经济活动事项的信息,未反映未发生或未实现的经济活动或有事项的信息,缺少企业在不同背景情况下的前瞻性信息。因此,企业的报表资料对未来决策的价值受到限制。历史成本惯例使会计信息在通货膨胀面前信任度大大降低。坚持历史成本惯例,将不同时点的货币数据简单进行相加或计算,会使信息使用者很难知晓会计信息的实际含义,也就很难对其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决策体现实质性的参考价值。 三、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一)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 从多年来企业财务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来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除定量指标和定性说明企业背景以及各种分析指标资料以外,还应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使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更趋完善,在企业发展决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支撑和保障的作用。 1.产品市场占有率:是反映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非财务性分析评价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它表明在同类产品中企业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越高,说明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做得越好,说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产品受消费者喜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2.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劳动者生产产品的劳动效率指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劳动生产率还综合体现了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 3.产品质量指标:指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的指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一定标准所表现出的品质指标,包括产品的合格率、优质品率等;二是指企业产品销售以后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并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定。包括驰名商标产品、优质名牌产品等;三是指企业产品在销售以后未符合消费者要求而表现出的品质。可以通过销费者投诉率和退货率这两个计量指标综合反映。 4.新产品开发能力:是指企业在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方面的能力。企业管理重心正由实物资本转向技术、知识、人才等无形资本,因此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时应该关注企业的诸如市场价值、品牌价值、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等非财务性指标。 (二)充分利用现金流量信息,注重现金流动负债比 企业的现金流量特别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偿还债务最直接的保证。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越过流动负债,表明企业即使不动用其他资产,仅以当期产生的现金流量就能够满足偿还债务的需要。因此,在分析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既要看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更应关注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该指标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考察。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由于现金是偿还债务的最主要手段,若缺少现金,可能会使企业因无法偿还债务而被迫宣告破产清算,从这个意义上讲,该指标比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更为严格,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三)增加经济利润等指标,综合全面反映收益的质量 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部分的价值。 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 其中,投资资本收益率是指企业息前税后利润除以投资资本总额后的比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是指各项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和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投资资本总额等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和有息长期负债之和。通常讲,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有:每股净利润(税后利润/总股本)和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净资产),是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常用指标。每股净利指标是表明股本的获利能力,未能反映出企业其他资本项目如资本公积等的获利能力。衡量企业总体获利能力的指标应该是净资产收益率,它直接反映了所有者权益获得的单位净利。但无论是每股净利,还是净资产收益率,都只是从数量上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加“经济利润”指标是从资本需求和资金成本上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结合净利润现金含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指标,则从质量方面对企业和获利能力作了进一步的说明。由于企业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销售收入中,包含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等债权资产,如果这些资产的质量不高,难以如期变现,势必导致企业净利润中含有一定的“水分”,那么由此而产生的净利润对企业投资者来说是“获利”还是无利呢?增加经济利润和净利润现金含量比率的指标,则综合全面反映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证的和价值管理实现的,提高了获利能力指标的质量,也说明企业财务分析指标是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的。 总之,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企业越发展,对财务分析指标提出的要求也就越高,企业财务分析指标将伴随经济发展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介绍

财务分析指标是以简明的形式,以数据为语言,来传达财务信息并说明财务活动情况和结果。在此建立的财务指标与国家考核企业工作规定的财务指标是不同的。涉及到企业财务活动较广的范围,包含的指标数目多,而国家规定的考核指标则是抓住重点,有选择地规定一些指标,分为外部分析指标体系及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分类介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下面我就和你一起了解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分类。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分类   1.按是否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财务分析指标可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静态指标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借款偿还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和资本金净利润率;动态指标包括:动态投资回收期和财务内部收益率。   2.按指标的性质,财务分析指标可分为时间性指标、价值性指标和比率性指标。时间性指标包括:投资回收期和借款偿还期:财务净现值为价值性指标;比率性指标包括: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和资本金净利润率。   3.按财务分析的目标,财务分析指标可分为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外汇平衡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和资本金净利润率;借款偿还期为偿债能力指标。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特点   (一)指标要素齐全适当   指标要素的齐全性,意味着所设置的评价指标必须能够涵盖公司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及营运能力诸方面总体考核的要求。   (二)主辅指标功能协调匹配   主辅指标功能协调匹配是指首先要明晰总体结构中各项指标的主辅地位;其次不同范畴的主要考核指标要能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揭示出企业经营理财的实绩。   (三)满足以公司为中心的多方位财务信息需要   满足以公司为中心的多方位财务信息的需要,就是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资料,既能满足公司内部管理当局实施决策的需要,又能满足外部投资者和政府经济管理机构据以决策和实施宏观调控的要求。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原则   1.贯彻公开性原则。   过去企业财务报表只满足上级主管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现在必须十分注意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西方发达国家都设有专门机构收集各行业及所有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并对其进行分析,会计信息专门机构也向社会定期公布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我们应借鉴这种做法。   2.贯彻相关性原则。   设置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既能适合使用财务报表各类人员的共同需要,又能为不同使用人员根据自己的特定用途,选择适宜的财务分析指标。   3.贯彻可比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设置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必须遵循可比性的原则。通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指标的纵向对比,可以预见企业财务状况变化趋势;通过不同行业、地区、企业间指标的横向对比,可以发现企业问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所谓实用性原则,就是指标的设置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既具有一定科学性,又便于实现电算化。   4.适当贯彻稳健性原则。   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时,不宜估算过高。在衡量企业经营风险时,不宜低估风险程度。稳健性原则不仅体现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实行加速折旧、计提坏账准备,而且财务指标的计算方法也可以灵活多样。例如,计算速动比率指标,可以用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对比,也可以用流动负债减去速动资产后的差额与流动负债对比等等。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价值分析   (一)市盈率(倍数)   市盈率(倍数)=每股市价/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 普通股股数   (二) 股利收益率   股利收益率= 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每股股利= 股利总额/年末 普通股股数   (三) 市净率(倍数)   市净率(倍数)=每股市价/ 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期末 所有者权益/年末 普通股股数 猜你喜欢: 1.财务分析报告的分类和格式 2.我国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改进建议 3.财务分析方法体系如何构建 4.财务分析毕业论文 5.2017年关于财务分析的报告 6.财务管理体系完善的途径

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程序和原则

  财务预警体系是对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监控的体系。下面跟着我一起看看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程序和原则。  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程序   1、分析资金管理业务流程   2、分析资金管理关键流程和关键因素   3、调查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   4、确定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5、通过调查分析确定预警指标标准值和合理波动区间   6、明确统一财务预警指标实际值的获取和计算口径   7、确定报警方法   8、分析财务预警原因   9、确定财务预警处理程序   10、确定一般对策和方法   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原则   1、实用性原则   所建立的预警体系必须真正起到预警的作用。   2、系统性原则   必须从客户出发,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虑。   3、重要性原则   应抓住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应注重成本效益的要求,预警指标不宜过多。我们经过调查分析,在总结多数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罗列了各个环节预警指标,这些指标并不是每个企业建立预警体系所必须采用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也可以重新设定指标。   4、前馈性原则   财务预警十分注重事前管理,因此在建立财务预警体系过程中,应尽量克服财务信息滞后性的缺点,不要仅仅依赖于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过程管理中,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往往是对过去经营情况的反映,其财务报表分析更是对滞后信息的分析,在时间上更不能满足预警管理的需要。   5、前瞻性原则   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也是成长的,因此必须坚持发展的眼光,所建立的预警体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动态性和适应性。   6、客观量化的原则   指标应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能够识别和预测,在指标处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迭代层次,因为中间过程层次越多,越容易失真。同时还应该注意数据挖掘和最优停止点的问题,指标数据的挖掘和利用应适可而止。

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的论文

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的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的论文 篇1   摘要: 现阶段,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亟待完善,为了能够深入分析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科技型企业为切入点,对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沟通及应用进行了讨论。首先,文章阐述了科技型企业的相关概念,然后讨论了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之后分析了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求,最后从盈利指标、获利指标及偿债指标等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的策略,旨在达到完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 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构建、应用   1、科技型企业的相关概念   1.1科技型企业的涵义   科技型企业指的是基于资金自筹、组合自愿、经营自主以及盈亏自负原则基础上由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的,从事有关于科技与技术相关事宜的企业。科技型企业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以及相关服务等。科技型企业可以被视为是市场经济改革的产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放的市场为部分科技人员投身市场经济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一些科技人员投身于市场经济中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方式提升了现实生产力,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阶段,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科技型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业务也趋于多元化。但是随着行业间竞争日益激烈,这类企业要想保证稳健发展不仅要时刻关注外界大环境,而且还要把握好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只有这样,科技型企业才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2科技型企业的特点   我国科技型企业主要具有科技特征、经济特征、规模特征、法律特征以及机制特征等五大特点。   1.2.1科技特征   从人员结构角度来看,我国科技型企业从业人员主要是以科技人员为主,其中30%以上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尤其是一些技术和知识密集地区的科技人员,50%以上都是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从技术领域角度出发,我国科技型企业重点抓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材料、制药、能源以及环保等,范围较广。以中关村为例,中关村的科技型企业中,63.3%属于电子信息技术科技型企业、12.2%为光机电一体化科技型企业、10.6%为材料、能源及环境科学科技型企业,10.7%为新药物、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科技型企业,3.2%为其他类型的科技型企业;从技术与产品附加值角度出发,相对于传统类型企业来说,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与产业附加值更高,预期研究开发投入比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附加值的显著特点。   1.2.2经济特征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科技型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是新兴产业,需要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这类企业能够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兼顾自身科技活动和整体产业发展,有效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联接,全面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1.2.3规模特征   现代社会处处需要科学技术,人们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国,部分科技型企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化,诸如阿里巴巴、小米、联想、华为、腾讯等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力。   1.2.4法律特征   随着我国有关工商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我国科技型企业运营都需要进行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因此,所有的科技型企业都有明确的章程和规范的从业范围。   1.2.5机制特征   不少科技型企业在探索和发展过程中都有着独特的"运营理念,它们除了具有灵活的决策机制、相对低廉的管理成本以及应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强等特征以外,在创新机制和效率上也有充分体现。   2、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1为科技型企业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财务信息是一个企业运营活动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财务指标是财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因此企业有必要积极开展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工作。科技型企业是新兴产业,一些创新成果、创新资本以及资源优势无法直观地体现出来,只能够通过财务指标体现出来,这些指标包括创造的超额收益的水平、总资产的质量状况、可持续盈利的增长情况、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情况以及智力资产的存量与使用效率等。科技型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和利用这些指标及时制定和优化自身的发展策略,能够为企业稳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2实现科技型企业各类风险防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的运营风险。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风险的防控尤为重要。构建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诊断,及时评判企业实际财务状况,预测其发展态势,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要求   3.1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财务指标相结合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科技型企业也不例外。鉴于此,科技型企业要想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目标,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财务指标充分结合,关注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   3.2基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指标构建   科技型企业在构建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杜绝随意性,要在全面了解和掌握《会计法》《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法规中的相关内容之后,制定各类财务评价指标,使这些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3.3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便于执行、有利于考核   科技型企业在构建自身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相应的指标,不仅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而且还要简单易行,能够直观、真实地反映出企业运营实际情况。同时,在指标设定时,企业在避免各指标之间涵盖经济内容重复的同时,还要确保各类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确保评价结果的质量。   4、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的策略   4.1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要真正做到财务评价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必须基于企业内部管理决策视角进行构建。鉴于此,科技型企业可以从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三个角度出发进行构建和完善。   4.1.1经营能力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经营能力指标主要是对企业组织、管理以及运用特定资产能力和效率进行衡量和判定的指标。经营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等四个方面内容。科技型企业在资产结构上与传统企业存在一定的区别,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类和智力资产等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大。而这类资产所反映的是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转化能力以及技术保护能力,有必要通过无形资产周转率这一财务指标进行反映。具体来说,在确定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价值时要根据购入成本、自行研究开发成本或是其未来创造价值的现值等企业取得该类资产成本进行确定;在确定智力资产的价值时可以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来获取相关基础信息数据。   4.1.2获利能力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获利能力指标主要是对企业运营过程中获取利益的能力进行评价的指标。获利能力财务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获利能力财务指标主要通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盈利稳定系数、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反映。其中总资产报酬率、成本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这四个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必备的指标,此处不再赘述。而考虑到科技型企业的特点,这里着重讨论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盈利稳定系数、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费用利润率等几个财务评价指标构建。   第一,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能够对智力资产提供的超额利润程度进行综合反映,计算形式上体现为企业总资产利润率与行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的差。利用企业总资产利润率与行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相减得出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的原因是因为企业的智力资产体现在多个方面,不仅可以体现在市场综合实力、成本优势上,而且还能够体现在高新产品开发能力、激励制度和信息系统、技术资源状况等方面。通常情况下智力资产所产生的效益都是通过企业利润反映出来。鉴于此,企业资产的功效情况是通过企业资产利润率超过同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的程度来进行评价的。企业的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越高说明了相对于同行业企业来说,该企业某些智力资产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所产生的效益贡献较高的企业。   第二,盈利稳定系数。盈利稳定系数所反映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稳定情况,是其盈利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形式上体现为营业利润与同期利润总额的比率。盈利稳定系数的临界点为,当企业的盈利稳定系数趋近于1时,说明企业主要是通过自身经营活动来获取相应利润的,利润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特点;当企业的盈利稳定系数小于1时,说明企业的利润主要靠对外投资或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方式获得的,而这些收入方式具有偶然性特点,企业难以对利润收入的稳定性进行掌控,进而反映出企业产品的开发能力和营销能力不具有一定市场优势。   第三,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费用利润率。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费用利润率所反映的是科技型企业产品研发费用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计算形式上体现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费用的利润销售收入的比值。此类指标可以作为科技型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的补充分析指标。相关文件中已经指出科技型企业由于承担创新资金项目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工作,其研发的经费不得低于销售额的5%。科技型企业可以通过这一标准与其实际情况相比较,全面了解和掌握其研发费用投入之后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情况。   4.1.3偿债能力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偿债能力指标是指评价企业偿还到期的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能力的指标。科技型企业对于偿债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具体从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两个方面进行构建。   第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又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个部分。其中流动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流动比率指标越高,其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型企业在利用流动比率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评价过程中应当关注企业自身的现金流量情况,因为流动比率高还有可能是存货积压、应收账款多且收账期长所致。同时,流动比率过高也不一定就对企业发展有好处,过高的流动比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持有过多的闲置资金,这部分资金并没有得到妥善利用,容易造成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和获利能力的降低。速动比率则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而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差额。速动比率所反映的是企业流动资产可以立即用于偿还债务的能力。相对于流动比率来说,速动比率在计算时不纳入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差的流动资产,其结果能够更加准确、真实地对企业资产流动性及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进行评价。科技型企业在运用速动比率时主要是用于对评价自身资金的运作与管理能力。   第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两点内容。其中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科技型企业通常情况下其资产负债率应当低于70%,在理想情况下其资产负债率应当保持在50%之内。科技型企业在对自身资产负债率指标分析过程中如果发现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情况,则应当加强对自身风险的防控力度;如果发现企业资产负债率过低的情况,则说明企业具有较强的长期偿债能力,但是丧失了可能获得的财务杠杆效益。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这一指标能够对企业偿还债务保障程度进行反映。如果企业在分析此项指标过程中指标结果大于1,说明该企业具有正常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此项指标远大于1,那么说明该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较强。   4.2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科技型企业从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的经营能力决定获利能力,而获利能力又决定偿债能力,考虑到这三者之间联系密切,企业应当将这几个指标串联应用。   第一,如果科技型企业经营能力强,那么其资产周转次数必然较多,进而其资产获利的机会也越多。所以科技型企业在对财务评价指标分析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在每次周转的获利水平一定时,资产周转次数增加,其利润额必然会增加,因此相关指标也会升高,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指标进行获利能力的评定。   第二,由于科技型企业的获利能力决定了偿债能力,所以企业在对自身偿债能力评定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先确定负债规模、利率及投入资本等因素,确定之后对资产负债率及利息保障倍数进行分析,如果资产负债率较低,利息保障倍数较高的话则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   第三,由于科技型企业的经营能力直接决定偿债能力,所以企业应当通过相关指标来分析其资产周转速度,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变现能力越强;反之,则变现能力弱。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应明确现金支付能力是企业偿债能力的关键。   由此可以看出,科技型企业的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能力,所以企业应当注意汲取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相关指标有效信息,通过有效信息来正确计算指标数值,正确衡量企业发展趋势,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总而言之,近些年来我国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市场间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间占有一席之地,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有效控制和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是关键。鉴于此,科技型企业有必要构建和完善自身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可以从自身的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三个角度出发对各类相关指标进行完善并进行妥善应用,提升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为企业稳健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德红,郭蓉.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特征及融资策略研究[J].财会研究,2013(11):51——54.   [2] 武晓龙,李妍锦.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企业绿色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J].管理世界,2016(9):180—181.   [3] 董雷刚,黄德红.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J].财会通讯.2013(02):12——13.   [4] 张平韬.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J].价值工程,2010(10):24——25.   [5] 汪明月.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27):139——140.   [6] 王洪涛.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144——145.   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的论文 篇2   近20年来,企业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重视,相关经济学和管理学文献层出不穷,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财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的组成部分,取决并服务于企业能力;同时,财务能力又是培养和提升企业能力的基础。   一、财务能力的内涵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朱开悉(2001)昀先提出了财务能力的概念,认为财务能力是企业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与社会贡献能力等多方面, 是一个完整的能力体系;罗宏、陈燕(2003)认为,财务能力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企业运行效率的体现;张星文(2003、2004)系统阐述了企业财务能力的内涵,认为企业财务能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及所积累的财务学识的有机组合体,是企业能力的财务综合体现。财务能力系统作为企业能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各种与财务有关的能力所构成的一个企业能力子系统,财务能力取决并服务于企业能力,同时,财务能力又是培养和提升企业能力的基础;谢全胜(2005)认为财务能力是企业施加于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包括财务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应变能力。   上述观点各有侧重,朱开悉在企业能力理论的背景下昀先界定了财务能力的概念,罗宏、陈燕强调的是财务能力的本质,张星文从系统论的角度较完整的描述了财务能力的内涵及系统特性,谢全胜则重点论述了财务能力的构成体系。   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企业财务能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以及所积累的财务学识的有机组合体,主要由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三个要素构成。   二、财务能力的构成体系及各构成要素的关系   企业财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系统的子系统,是一种系统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财务管理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三个方面,各要素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子要素,这些子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对企业财务能力产生影响。   财务活动能力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主要包括资金筹措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组织、计划、控制和协调财务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主要包括财务决策能力、财务控制能力、财务协调规范能力和财务创新能力,重点体现为财务控制的有效性;财务表现能力是通过相关的财务指标所表现出来的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由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构成。   财务能力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决定了财务表现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反映了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决定财务活动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又反映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财务能力的三要素中,财务管理能力是核心,它决定和影响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又反映财务管理能力。   三、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三部分指标构成,文章参考以前学者的研究,并借鉴国内外己有的评价体系,选取了13个指标作为分析的起点   四、结论   企业财务能力系统由三要素构成,财务管理能力是核心,它决定和影响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又反映财务管理能力。财务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以相应的设计原则为前提,确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框图,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由此构建财务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该指标评价体系除定量化财务指标以外,还涉及了非定量财务指标,突破了以往评价指标仅局限于财务指标的模式,可以从系统的角度评价企业财务能力。 ;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1.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  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要求指标设计必须有科学依据,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同时又要全面、系统并具有代表性,不能只重视某一方面的指标和内容。既要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情况,又不能使指标重复考核,虚设指标,做到盈利能力分析、财务状况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2.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指指标的易理解性和有关数据收集的可行性,使所设计的指标能够在实践中较为准确地计量。分析指标体系的设立应该有足够的灵活性,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运用。  3.实用性原则  分析指标体系要能科学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适中实用。如果指标体系过大、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将使分析评价的注意力不能体现整体;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过粗又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水平。  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原则  一般而言,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在指标的内涵、指标的数量、体系的构成等方面应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仅从静态角度考虑是不全面的,根据权变理论的原理,分析指标体系需要随着经济环境和分析目的的变化而不断改进,不断发展。

浅谈如何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追求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多年来,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作为企业信息分析的重要资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财务分析数据资料,做出科学的决策,把握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发挥了支撑和保障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发展瞬息万变,日新月异,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有所发展,企业信息使用的决策者对信息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充实和完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就显现出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企业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状况 企业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 (一)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偿债能力是指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企业的偿债能力取决于两点:一是企业资产的变现速度,变现速度越快,偿债能力越强;二是企业能够转化为偿债资产的数量,这一数量越大,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二)营运能力分析指标。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分为基本评价指标和具体评价指标,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指标。营运能力的分析包括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和生产资料营运能力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盈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主要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与成本这两个因素。 (四)发展能力分析指标。发展能力反映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主要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等指标。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概括了该企业的盈利能力、管理效率和偿债能力,是企业实力的综合能力。 二、企业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的局限和不足 众所周知,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的数据来源于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而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书面文件。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必将造成财务分析指标的不足和局限。 (一)报表信息并未全面反映企业可以利用的经济资源。企业列入报表的数据资料仅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实际上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受客观条件制约或是受会计惯例的制约并未在报表中得以全面体现,报表仅仅反映了企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企业财务指标分析受此影响,分析反映的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二)人为操纵会计信息造成失真,财务分析会误导信息使用者。由于不诚信行为的存在,企业在形成财务报告之前,往往按经营者的意图对财务状况以及信息进行粉饰,以达到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期望。由此形成的财务分析结果,将使信息使用者所看到的报表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形成差异,误导信息使用者,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三)企业会计政策在运用上如前后有差异,就会使企业自身历史与现在的对比、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对比失去实际意义。如果企业在执行会计政策上与以往不同,在不同会计年度采用不同会计方法,那么不同企业在不同会计方法下形成的财务分析信息就存在不可比性,就会造成企业自身历史与现在、与同行业企业之间财务分析指标失去实际意义。 (四)企业报表资料对未来决策的价值受到限制。企业财务报表按照历史成本惯例的要求,只反映已发生的经济活动事项的信息,未反映未发生或未实现的经济活动或有事项的信息,缺少企业在不同背景情况下的前瞻性信息。因此,企业的报表资料对未来决策的价值受到限制。历史成本惯例使会计信息在通货膨胀面前信任度大大降低。坚持历史成本惯例,将不同时点的货币数据简单进行相加或计算,会使信息使用者很难知晓会计信息的实际含义,也就很难对其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决策体现实质性的参考价值。 三、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一)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 从多年来企业财务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来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除定量指标和定性说明企业背景以及各种分析指标资料以外,还应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使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更趋完善,在企业发展决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支撑和保障的作用。 1.产品市场占有率:是反映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非财务性分析评价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它表明在同类产品中企业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越高,说明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做得越好,说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产品受消费者喜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2.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劳动者生产产品的劳动效率指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劳动生产率还综合体现了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 3.产品质量指标:指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的指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一定标准所表现出的品质指标,包括产品的合格率、优质品率等;二是指企业产品销售以后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并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定。包括驰名商标产品、优质名牌产品等;三是指企业产品在销售以后未符合消费者要求而表现出的品质。可以通过销费者投诉率和退货率这两个计量指标综合反映。 4.新产品开发能力:是指企业在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方面的能力。企业管理重心正由实物资本转向技术、知识、人才等无形资本,因此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时应该关注企业的诸如市场价值、品牌价值、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等非财务性指标。 (二)充分利用现金流量信息,注重现金流动负债比 企业的现金流量特别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偿还债务最直接的保证。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越过流动负债,表明企业即使不动用其他资产,仅以当期产生的现金流量就能够满足偿还债务的需要。因此,在分析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既要看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更应关注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该指标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考察。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由于现金是偿还债务的最主要手段,若缺少现金,可能会使企业因无法偿还债务而被迫宣告破产清算,从这个意义上讲,该指标比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更为严格,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三)增加经济利润等指标,综合全面反映收益的质量 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部分的价值。 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 其中,投资资本收益率是指企业息前税后利润除以投资资本总额后的比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是指各项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和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投资资本总额等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和有息长期负债之和。通常讲,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有:每股净利润(税后利润/总股本)和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净资产),是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常用指标。每股净利指标是表明股本的获利能力,未能反映出企业其他资本项目如资本公积等的获利能力。衡量企业总体获利能力的指标应该是净资产收益率,它直接反映了所有者权益获得的单位净利。但无论是每股净利,还是净资产收益率,都只是从数量上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加“经济利润”指标是从资本需求和资金成本上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结合净利润现金含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指标,则从质量方面对企业和获利能力作了进一步的说明。由于企业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销售收入中,包含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等债权资产,如果这些资产的质量不高,难以如期变现,势必导致企业净利润中含有一定的“水分”,那么由此而产生的净利润对企业投资者来说是“获利”还是无利呢?增加经济利润和净利润现金含量比率的指标,则综合全面反映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证的和价值管理实现的,提高了获利能力指标的质量,也说明企业财务分析指标是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的。 总之,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企业越发展,对财务分析指标提出的要求也就越高,企业财务分析指标将伴随经济发展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

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有哪些

什么是企业财务分析企业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企业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企业财务分析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注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为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以及相关财务数据、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而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方法。企业财务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在企业的日常业务中一定会涉及财务分析的内容,对于公司财会人员来说,企业财务分析的方法包括哪些? 企业财务分析方法 一般包含4种分析方法。 1、比较分析:为了说明财务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与数量差异,进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 2、趋势分析: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及其原因、性质,帮助预测未来。主要用于进行趋势分析的数据能使绝对值也能是比率或百分比数据。 3、因素分析:选取分析几个相关因素对某一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根据差异分析的方法。 4、比率分析:通过对财务比率的内容来分析,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借助于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企业为什么要进行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而财务分析法是为了在维护企业合法利益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企业的财务关系明朗,在检查财会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下,更好的处理企业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为了能让企业更好的做大做强,更有发展前景。什么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比较、评价和解释。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分析以及预测,判断企业财务状况是否良好或是否存在问题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健全。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揭示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也可以检查企业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主要有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两种。

评价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体系有哪些

财务指标体系有: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利润率等

请简述杜邦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结构

杜邦分析法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使用,故名杜邦分析法。是将净资产收益率分解为三部分进行分析的方式名称: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杠杆。这种方式也被称作“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法说明净资产收益率受三类因素影响:- 盈利能力,用利润率衡量;- 营运能力,用资产周转率衡量;- 财务杠杆,用权益乘数衡量。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权益乘数(总资产/权益)如果ROE表现不佳,杜邦分析法可以找出具体是哪部分表现欠佳。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股东权益变式1(total asset/ total asset)得到:净资产收益率= (净收益/总权益)* (总资产/总资产)= (净收益/总资产)*(总资产/总权益)=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变式2(sales/ sales)得到:净资产收益率= (净收益/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总权益)= 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净收益(net income) 总权益(total equity) 资产收益率(ROA, return on asset) 权益乘数(equity multiplier) 销售收入(sales)杜邦模型最显著的特点是将若干个用以评价企业经营效率和财务状况的比率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并最终通过权益收益率来综合反映。采用这一方法,可使财务比率分析的层次更清晰、条理更突出,为报表分析者全面仔细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盈利状况提供方便。杜邦分析法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更加清晰地看到净资产收益率的决定因素,以及销售净利润率与总资产周转率、债务比率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给管理层提供了一张明晰的考察公司资产管理效率和是否最大化股东投资回报的路线图。

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你好,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性质可分为梁内,财务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其各自的主要指标分别为:1、财务分析1)生存能力分析:经营净现金流、各年累计盈余资金2)盈利能力分析: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净现值、静态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资本金净利润率3)偿债能力分析: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借款偿还期2、不确定性分析1)盈亏平衡分析:盈亏平衡点2)敏感性分析:敏感度系数希望能帮到你

【财务知识科普】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一、借款企业偿债能力 1、流动比率 作用:衡量公司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 公式: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100% 说明:流动资产,是指公司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主要包括 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 等。流动负债,也叫短期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暂收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等。 应用:一般说来,流动比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应维持在2:1左右,因而也称之为2与1比率。比率越高,说明公司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流动比率>1.30,公司的财务风险处在安全区,流动比率在1~1.3之间,公司的财务风险处在预警区,流动比率≤1.00,公司的财务风险处在危机区。公司保持一定的流动比率,是保持公司正常经营的保证,避免出现货款、银行贷款逾期、违约等经营风险。公司流动比率越高,说明公司资产的流动性越大,但同时比率太大也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经营资金周转效率和获利能力。而且流动比率高的公司并不一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就很强,因为流动资产之中虽然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很强,但是存货、待摊费用等也属于流动资产的项目则变现时间较长,特别是存货很可能发生积压、滞销、残次等情。所以保持合理的流动比率才是正确的,也不是越高越好。局限性:1. 无法评估未来资金流量;2. 未反映企业资金融通状况;3. 应收账款的偏差性;4. 存货价值确定的不稳定性;5. 粉饰效应。 改进措施:1. 检验应收账款质量;2. 选择多种计价属性;3. 分析表外因素。 2、速动比率 作用: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公式: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或: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 传统经验认为,速动比率维持在1:1较为正常,它表明企业的每1元流动负债就有1元易于变现的流动资产来抵偿,短期偿债能力有可靠的保证。速动比率过低,公司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速动比率过高,公司在速动资产上占用资金过多,会增加公司投资的机会成本。速动比率>=1,公司财务风险处在安全区;速动比率0.8~1之间,公司财务风险处在预警区;速动比率≤0.8,公司财务风险处在危机区。3、资产负债率 作用: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负债总额=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长期资产。要判断资产负债率是否合理,首先要看站在谁的立场。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负债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从债权人的立场看,他们最关心的是贷给企业的款项的安全程度,也就是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如果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则企业的风险将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这对债权人来讲是不利的。因此,他们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则贷款给企业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从股东的角度看,由于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所以,股东所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超过借入款项的利率,即借入资本的代价。在企业所得的全部资本利润率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率时,股东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如果相反,运用全部资本所得的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则对股东不利,因为借入资本的多余的利息要用股东所得的利润份额来弥补。因此,从股东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否则反之。 企业股东常常采用举债经营的方式,以有限的资本、付出有限的代价而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并且可以得到举债经营的杠杆利益。在财务分析中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财务杠杆。 从经营者的立场看,如果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借不到钱。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说明企业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作出正确决策。 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资产负债率≤70.00%,公司财务风险处在安全区;资产负债率在70.00%~80.00%之间,公司财务风险处在预警区;资产负债率>80.00%,公司财务风险处在危机区。4、已获利息倍数 作用:分析公司在一定盈利水平下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收益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公式: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净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说明:其中,已获利息倍数又称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利息费用,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和资本化利息。所谓资本化利息是指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中的利息。 应用:这个比率越高说明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时较为适当,从长期来看至少应大于1。已获利息倍数>=3.00,公司财务风险处在安全区;已获利息倍数在1.00~3.00之间,公司财务风险处在预警区;已获利息倍数<1.00,公司财务风险处在危机区。二、借款企业营动能力 资产周转率可以分为总资产周转率,分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和单项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三类。 不同报表使用人衡量与分析资产运用效率的目的各不相同: 股东通过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有助于判断企业财务安全性及资产的收益能力,以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债权人通过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有助于判明其债权的物质保障程度或其安全性,从而进行相应的信用决策;管理者通过资产运用效率的分析,可以发现闲置资产和利用不充分的资产,从而处理闲置资产以节约资金,或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以改善经营业绩。 1、总资产周转率 作用: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公式: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应用:一般来说,资产的周转次数越多或周转天数越少,表明其周转速度越快,营运能力也就越强。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从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以便查明总资产周转率升降的原因。 缺陷:分子分母口径不同,造成不同企业之间因资产结构的不同失去可比性。 2、应收账款周转率 含义: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又叫收账比率,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赊销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 作用:衡量企业应收账款流动程度的指标。联系着三大会计报表的财务黄金指标。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当期销售净收入/((期初应收账款余额 +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 2)应用: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表明公司收账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账损失少,资产流动快,偿债能力强。 3、存货周转率 作用: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公式:存货周转率(次)=销售(营业)成本/平均存货 其中,平均存货=(年初存货+年末存货)/2 应用: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即存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次数越大、存货周转天数越短),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帐款的速度就越快,这样会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通过存货周转速度分析,有利于找出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降低资金占用水平。分析企业存货周转率的高低应结合同行业的存货平均水平和企业过去的存货周转情况进行判断。 三、借款企业盈利能力 1、销售利润率 作用: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 公式: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 (其中,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 销售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应用:销售利润率越高,说明销售获利水平越高。在产品销售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的多少要受产品成本和产品结构等的影响。产品成本降低,产品结构中利润率高的产品比重上升,销售利润率就提高;反之,产品成本上升,产品结构中利润率高的产品比重下降,销售利润率就下降。分析、考核销售利润率,对改善产品结构,促进成本降低等有积极的作用。 相关知识: 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形式有 ①销售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 ②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③产值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它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反映产值与利润的关系。 ④资金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资金获得的销售利润,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 ⑤净利润率。一定时期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与销售净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税后利润的能力,反映销售收入与净利润的关系。 2、总资产报酬率含义:总资产报酬率又称资产所得率,是指公司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 作用:反映企业利用全部经济资源的总体获利能力, 用来衡量企业管理当局运用全部资产取得的经济效益,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 公式: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X100% 说明:利润总额指企业实现的全部利润,包括企业当年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支出净额等项内容,如为亏损,则用“-”号表示。 利息支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权利息等。 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为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当年实现的全部利润与利息支出的合计数。(数据取自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基本情况表》) 平均资产总额是指企业资产总额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数据取自企业《资产负债表》) 平均资产=(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应用: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越好,资产利用的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收节支和节约资金使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反之亦然。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评价,可以增强各方面对企业资产经营状况的关注,促使企业管理当局提高单位资产的收益水平。 企业的总资产来源于所有者投人和举债两个方面。利润的高低与企业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密切的联系。 总资产报酬率是一个综合指标,既反映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又反映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它既与营业利润率有关,又受总资产周转速度的影响。因而要提高总资产报酬率,必须从提高资产利用率和增加营业收人、提高利润水平方面入手。财务总监可以通过该指标,从若干因素去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这种分析被西方国家称为杜邦分析。 为了正确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挖掘提高利润水平的潜力,可以用该指标与企业前期、与行业平均水平和行业的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差异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该指标与市场利率进行比较,若大于市场利率,则表明企业充分利用了财务杠杆,取得了负债经营的良好效果;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越好,企业的资产运营越有效。总资产报酬率>4%,公司财务风险处在安全区,总资产报酬率在1%~4%之间,公司财务风险处在预警区,总资产报酬率≤1%,公司财务风险处在危机区。 3、权益净利率含义:又称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 作用:对于股权投资者来说,具有非常好的综合性,概括了企业的全部经营业绩和财务业绩。公式:权益净利率=可供普通股东分配的净利润/平均普通股东权益×100% 说明:驱动因素是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次数,基本动力是总资产净利率,表示每1元股东权益赚取的净利润。权益净利率的分母是股东的投入,分子是股东的所得。 4、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作用: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盈余的质量。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收益的质量进行评价,对企业的实际收益能力再一次修正。 公式: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 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净利润(对利息费用和投资收益进行调整后的净利润)+折旧与摊销对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及其应用的改进方法:①为减少投资收益、利息费用和折旧等因素对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客观性的影响。 ②对考核办法的改进: 按调整后的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计算办法,从长远来看,企业经营现金流量应该相当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利润能全部实现,企业资产的更新改造资金来源也有了一定的保障。此时,经营现金流状况是健康的。 ③将调整后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作为警示性指标,即当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低于0.8时,或三至五年期间内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低于0.95时,应由该企业对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偏低的原因进行说明,或对该企业利润指标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四、信贷项目获利指标 1、项目内部收益率 含义: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作用:一项投资渴望达到的报酬率。 补充:其中净现值是将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即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以行业投资的平均报酬率为贴现率折算所得出的价值之和。如果净现值大于0,则说明从当前时点看,新增投资项目不仅能收回投资,而且还能带来利润;如果净现值小于0,则说明从当前时点来看新增投资项目是无利可图的。 应用:该指标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下,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该项目是可行的。投资项目各年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之和为项目的净现值,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就是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在项目经济评价中,根据分析层次的不同,内部收益率有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和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之分。 2、项目还贷能力指数 作用:衡量项目贷款人的还款能力的。公式:没找到具体计算指数公式。 补充:个人贷款的还贷能力系数,是贷款本金与贷款者当月收入的比例。制定还贷能力系数,可以限制部分借款人因每月还款额占家庭收入比例过高而无力偿还产生逾期贷款的风险发生 。公积金还贷能力系数是按不同借款期限来确定的,十年以内(含十年)为35%,十至二十年(含二十年)为40%,二十年至三十年为45%。 按照还贷能力计算的公积金贷款额度的计算公式为: {(借款人月工资总额+借款人所在单位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还贷能力系数-借款人现有贷款月应还款总额]×贷款期限(月)。 3、项目赢利指数 含义:指初始投资以后所有预期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与初始投资的比值。作用:评价资本预算项目。 公式:盈利指数(PI)=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初始投资=1+ 净现值/初始投资 应用:盈利指数>1,则项目可行;盈利指数<1,则项目不可行。 4、项目投资回收期 含义:使累计的经济效益等于最初的投资费用所需的时间。补充:投资回收期还可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前者是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条件下,以项目的净收益回收其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后者是把投资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折成现值后推算所得。 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资本的周转速度。由于无法准确衡量方案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效果,故只能作为辅助评价指标,在做项目评估时往往需要运用一些更为专业的资金预算法结合应用。投资回收期小于等于基准投资回收期,说明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

为什么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一般的流程是这样:首先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然后根据分析目的以财务报表为依据把整体和各个部分分割适当组织、计算,研究各部分,解释结果并提供对决策有帮助的信息。具体的如何建立,比如以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杜邦体系而言,该体系的核心比率是权益净利率,将其分解为资产利润率、权益乘数二者相乘,再分解为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三者相乘,再继续分解......,逐级向下分解,逐步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然后识别考察引起变动的原因,它可以实现系统全面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目的。

财务风险指标体系都包括哪些指标?

现有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三方面。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类指标重在揭示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适应程度,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预防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负债经营率和利息赚取倍数。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是为了评价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可间接地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一般来讲,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则财务风险越大。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笔者认为,仅有这些分析指标是不够的,必须增加财务指标,完善现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切实规避财务风险。

财务指标体系是什么

财务指标体系的意思是指收集并传达财务信息,表明资金活动,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和成果的经济指标,而且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报告中的数据计算的指标。财务指标也是指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中国《企业财务通则》中为企业规定的三种财务指标为: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营业收入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经过投资者经验的积累,慢慢的形成了完善的体系,统称为财务指标体系,并且总结出了五大常用的财务指标提供给投资者们研究探讨。体系中的大多数财务指标,因其简单明了,所以都被用来评价业绩,使大多数投资者能够从这一评价业绩中寻找投资依据,从而完成投资过程。但是,仅仅用财务指标来评价管理者的业绩存在以下缺陷:1、财务指标面向过去而不反映未来,不利于评价企业在创造未来价值的能力上的业绩。2、财务指标容易被操纵,过分注重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会计利润,使得企业管理当局采用各种方法操纵利润。3、财务指标主要来自财务报表资料,不包含大多数影响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因素,如产品质量,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也不能反映经营过程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等。

什么是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它对于企业绩效管理有何重要意义

定义: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意义:首先,作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KPI的制定有力地推动公司战略在各单位各部门得以执行;其次,KPI为上下级对职位工作职责和关键绩效要求有了清晰的共识,确保各层各类人员努力方向的一致性;第三,KPI为绩效管理提供了透明、客观、可衡量的基础;第四,作为关键经营活动的绩效的反映,KPI帮助各职位员工集中精力处理对公司战略有最大驱动力的方面;第五,通过定期计算和回顾KPI执行结果,管理人员能清晰了解经营领域中的关键绩效参数,并及时诊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动予以改进。

如何制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思路: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鱼骨图”分析法,其主要步骤包括:1.确定个人或部门业务重点,确定哪些个体因素或组织因素与公司相互影响;2.确定每一职位的业务标准,定义成功的关键因素,即满足业务重点所需要的策略手段;3.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判断一项绩效标准是否达到的实际因素。4、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与落实以市场营销人员为例,要确定其关键绩效,首先必须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确定营销部门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职责和关键成功要素,然后通过层层分解,确定市场营销部门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及相关流程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进而分解为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例如,如果将公司的战略目标定位于世界领先企业,那么,市场营销部的关键绩效目标必须定位于市场领先,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以下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市场形象、营销网络和市场份额。而营销人员的职责决定了其关键绩效指标应围绕着“市场份额”展开。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市场营销人员某一考核周期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1.客户满意度(如客户满意度提高率或客户投诉量)2.销售订货额(如销售订货额或销售订货额增长率)3.货款回收(如货款回收额或货款回收目标完成率)4.销售费用(如直接销售费用率或直接销售费用降低率)5.合同错误率降低率除外,依据市场营销人员的业务现状,还可加入团队合作、市场分析、客户关系等定性关键绩效指标。

什么是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它对于企业绩效管理有何重要意义

定义: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意义:首先,作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KPI的制定有力地推动公司战略在各单位各部门得以执行;其次,KPI为上下级对职位工作职责和关键绩效要求有了清晰的共识,确保各层各类人员努力方向的一致性;第三,KPI为绩效管理提供了透明、客观、可衡量的基础;第四,作为关键经营活动的绩效的反映,KPI帮助各职位员工集中精力处理对公司战略有最大驱动力的方面;第五,通过定期计算和回顾KPI执行结果,管理人员能清晰了解经营领域中的关键绩效参数,并及时诊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动予以改进。

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的指标

设置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既要反映工业化进程,又要反映工业化进程的增长质量,即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丰富内涵。工业化指标反映工业化进程的衡量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国际上常用的指标和方法有:1.结构性指标:(1)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到15%以下;(2)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3)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2.H·钱纳里提出的按人均收入水平划分的工业化阶段(人均收入按1970年美元价格计算):人均140--280美元初级产品生产时期280--560美元工业化初期560--1120美元工业化中期1120--2100美元工业化成熟期2100--3360美元工业化发达期3360--5040美元发达经济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农业劳动力比重和农业增加值比重极不协调,这是由人口众多和农业生产率低下造成的,因此,在参照国际通用指标和方法确定我国所属的工业化阶段时,   一定要考虑我国所具有的特殊性。工业化指标反映工业增长质量指标1.反映科技含量的指标(1)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反映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情况。(2)新产品产值率:新产品产值/工业总产值,反映科技活动的产出情况。(3)技术进步贡献率: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反映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2.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1)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2)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利息支出)咽产总额,反映企业的总资产创造的效益。3.反映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指标(1)反映资源消耗节约的指标:选择部分重要原材料、能源品种统计其消耗量并分行业计算单位总产值的消耗,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以此来对比反映资源、能源的消耗和节约情况。(2)反映企业生产对环境污染方面的指标:主要是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污染治理及回收再利用情况。这些指标较难统计,可以利用原材料、能源的消耗量和环保局的排放系数,与环保局合作进行测算取得。4.反映人力资源利用与劳动生产率的指标(1)从业人员增长率:反映工业吸收劳动力就业的情况。(2)从业人员各种学历和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反映劳动者的素质。(3)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反映劳动者的生产效率。5.反映工业信息化进程的指标(1)增加信息产品的制造情况统计,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系统集成、系统软件等电子信息产品。(2)制造业生产中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情况统计,用以反映生产手段的信息化程度。

沙漠化环境地质指标体系

沙漠化在空间上既可发生在原非沙漠地区,又可以发生在原系沙漠的地域;在时间上,既可以发生在人类历史时期,也可以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无论是从地质还是人类时间尺度看,导致沙漠化发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是气候背景,即干旱气候条件;二是物质基础,即丰富的沙源。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地沙漠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研究者也认识到“沙漠化过程的起因主要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两者在土地沙漠化中的贡献率及其耦合效应是国际科学界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如何复原特征时期沙漠与沙漠化土地空间格局,通过对比、个例分析和系统分析建立和提取沙漠化过程响应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判据指标与量化方法,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从目前一些国内外研究趋势来看,地学方法正在成为探讨自然沙漠化对气候环境响应过程的最重要研究途径之一。土地沙漠化地学指标体系的建立,已成为国内、外沙漠化过程与地质环境研究中十分关注的首要议题,为此,我们拟在大量的土地沙漠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学方法,针对土地沙漠化及其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地质环境,基于实地调查,研究土地沙漠化环境地质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我国北方地质环境演化与土地沙漠化的发展过程,监测生态地质环境质量与土地沙漠化程度,分析地质环境变化与土地沙漠化趋势,结合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自然环境地学角度提供技术支撑。一、沙漠化地质环境调查指标体系从地学角度来看,土地沙漠化的风蚀、风积过程,是地球表面由气圈、水圈、生物圈、岩土圈相互作用,而正在进行的以风营力为主的地质过程。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发展与地质、地理和自然气候环境变迁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而这种自然过程及变化(发生在土壤、基岩、地表水和地下水之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决定地表景观和物化环境的基本特征,进而影响着地表生物的演替与生存。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则是基于此种动态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在一定区域内加剧了当地沙漠化强度和土地沙漠化正向进程。为此,本项目将以沙漠化发生、演化的环境地质过程研究为基础,以地球各圈相互作用为驱动,以地表(或近地表)的表征景观和物化地质环境特征为标志,以自然生态功能平衡为基准,进行环境地质指标体系研究、定义与设计。依据土地沙漠化过程的定义、成因、发展过程及其危害(图3-2),调查指标内容应包括影响指标、状态指标和后果指标三个方面(具体指标见表3-6。)。图3-2 沙漠化的形成及危害示意图表3-6 沙漠化环境地质调查指标框架沙漠化影响指标调查:沙漠化定义表明,沙漠化是在干旱、多风和疏松地表条件下,由于过度的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干旱、多风与疏松地表构成的脆弱生态环境是沙漠化发生与发展的物质与动力基础,强化的人为因素则是沙漠化的触发因子。调查内容应包括上述两个方面的有关指标的调查,通过对脆弱生态环境与各种人为活动的监测与分析,揭示干旱半干旱区土地沙漠化过程的脆弱性及其程度,区内人口=—资源、环境—经济问题的复杂关系等。沙漠化状态指标调查: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发生沙漠化变化的状态的监测。这是沙漠化过程最直接的反映,旨在通过对沙漠化发展的速度、程度等指标的调查和分析,揭示沙漠化的运行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为沙漠化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沙漠化后果指标调查:后果指标调查主要指沙漠化的危害调查。沙漠化的发生与发展,造成自然环境中地表形态、土壤、植被等方面的急剧变化,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发展,危及到调查区内农牧业生产。对沙漠化危害的调查可以全面反映土地沙漠化的本质特征以及沙漠化土地整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其中沙漠化状态监测是其核心,是沙漠化过程最直接、最重要的反映,危险性调查和危害调查对沙漠化的状态调查起着辅助与补充说明作用。上述整个沙漠化的调查内容,实质上是对土地沙漠化的形成、发展过程、强度、发展趋势全方位的调查,三个方面相互结合,能够全面、准确地揭示土地沙漠化之本质,显示其过程,反映其特点。(一)影响指标影响指标相关的类别有气候、社会经济和水文。其中气候类别包括降水、蒸发和风三项环境地质指标;社会经济类别包括人口和牧畜环境地质指标;水文类别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环境地质指标。气候:气候因素对沙漠化的作用主要是干旱的影响,是指1~2年或更多年份内降雨量低于平均值的情况,或者是一个干旱时期持续达10年之久的干旱化,干旱程度的变化可以加速或延缓荒漠化(朱震达,1994)。因此,以风速、降水量和蒸发量来表征气候因素对沙漠化的影响。社会经济:人为压力是沙漠化的主要触发因子,因此社会经济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中考虑人口和牲畜两个因素。人口的增加是沙漠化发展因素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加大了土地资源利用的压力,不合理的垦荒、滥牧和滥樵等方式造成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在干旱气候作用下,可以使土地沙漠化尤其是风蚀沙漠化急剧增加(表3-7)这种沙漠化速度高出了自然状态下数倍、数十倍甚至是百倍的速度。它们之间的相关是很密切的(表3-8)。因此,人口快速增长是诱发沙漠化的重要因素,土地沙漠化地区也是我国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表3-7 人为因素对土壤风蚀的加剧效应(风洞试验)表3-8 荒漠化单因子相关分析牧畜数量的增加使草场负荷量过大,超负荷的草原植被变的低矮,覆盖率降低,裸露的地表面积不断增大,在牲畜的践踏下,土地表层结皮碾碎,形成裸露沙地,成为风力作用的突破口,为土地沙漠化提供了条件。水文:在干旱区水资源是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水资源利用不当,会导致植被衰退和死亡,进而导致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水文对沙漠化的影响中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项因素。自古以来,我国干旱地区绿洲的兴衰大多与水资源的变化有关。“无水是荒漠,有水是绿洲。”所以稳定和充足的水源是绿洲可持续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尤其在内陆河的下游地段,表现最为明显。如新疆塔里木河沿岸,随着中上游地段农业开发用水量不断增大,使下游水资源显著减少,甚至断流,地下水位也随之下降,矿化度上升。随着水分条件的变化,天然植被生长衰退,灌木丛大量死亡,胡杨林也失去了更新能力,加之人为活动,致使地表裸露,沙漠化面积逐渐扩大。因此水资源利用不当,是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问题。(二)状态指标状态指标相关的类别仅土壤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它由生物、气候、母岩、地貌、时间等五大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的产物,它是人类赖于生存和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生物和物理化学质量均对植被的类型和生长状态具有决定性作用,土壤一旦丧失,将使生物失去存在的基础,生态系统将极难以恢复到稳定的高等级状态,因此,对植物来说,土壤环境质量的好坏,水分养分供给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植被的生存和繁衍。而在土地沙漠化过程中,由于土壤蚀积,常导致土壤质地和水肥条件的恶化,进而对植被产生危害,最终导致风沙环境的形成。因此本文选择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指标作为调查的指标。土壤物理指标包括土壤粘粒率、土壤粒径、含水率;土壤化学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磷、钾、氮含量、盐分等。(三)后果指标后果指标相关的类别有生态、环境和地表形态。其中生态类别以植被作为代表;环境类别选择尘暴指标为代表;地表形态类别包括沙丘、风蚀和风积三个环境地质指标。植被:土地沙漠化的生态过程,最明显的直观特征是植被的迅速退化。地表植被也是保护表土层免受风蚀的重要条件。沙漠化特征在生态上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植被组成的变化,二是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从景观生态学的意义上来说,生物群落的均质化,说明沙漠化将会从轻度向重度发展。当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时,地表直接处于裸露和半裸露状态,特别是冬春季节,由于天然植被的枯萎以及农田作物的收割,地表土地直接与风接触,从而使得地表物质非常容易被风吹扬移动,形成风沙危害,使沙漠化加剧。尘暴:尘暴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搬运粉尘和其他微细沉积物结果,与土地沙漠化紧密相关。一方面沙尘暴是土地沙漠化的恶果,因为土地发生沙漠化,地面失去植被保护,水分条件变差,遇风起沙为沙尘暴的发生建立了地面的条件;另一方面,沙尘暴又是土地沙漠化的爆发过程。沙尘暴发生时,破坏地面植被,对地面产生强烈的侵蚀,地面物质、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又一次在沙尘暴的作用下损失,土地沙漠化迅速发展。因此沙尘暴是沙漠化环境变化的重要体现。地表形态:这是沙漠化最明显的标志,往往是衡量沙漠化发展各阶段的主要指征,以沙丘、风蚀和风积来表征。由于不同沙漠化类型地区沙漠化过程的差异,所引起的地表形态也不相同。在原来没有类似沙漠景观的沙质草原,在各种人为因素破坏植被以后,一般经历了地表风蚀,灌丛沙堆,斑点状或片状流沙发育,并进一步发展成以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为主的密集沙丘。在干旱荒漠地带绿洲边缘以沙丘活化为主的沙漠化地区,沙漠化发展结果,其地表形态由固定的灌丛沙堆演变为具有流沙分布的吹扬灌丛沙堆和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二、沙漠化地质环境监测指标根据沙漠化地质环境调查指标体系,针对沙漠化演化趋势和防治对策,结合易测、广泛使用性;对沙漠化状况变化的敏感性;经得起定量检查的原则确定土地沙漠化地质环境监测指标。具体内容详见表3-9。表3-9 沙漠化地质环境监测指标(一)响应指标水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环境对沙漠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水文是沙漠化进程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水文的影响首先表现为潜水面对风蚀作用的制约。Nash(1997)在研究地下水与风沙作用过程时指出,由于孔隙水的表面张力作用,靠近潜水面附近的湿润沙粒粘合力增大,不易被风力吹移。贺大良等(1988)所作的风洞试验也表明,只有在沙的含水率小于1%时,沙粒才能起动。而在这种情况下,风总是先吹干地面,再将沙粒吹离地面产生迁移。另外,较高的潜水面在强蒸发作用下,有助于胶结物聚集形成胶结硬化层,抵御风蚀作用。因此,潜水面也是沙漠区的风蚀基准面。潜水位埋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会进而影响沙漠化进程。植物需要有适宜其自身生长的地下水位,其最低水位称为凋萎水位。一般沙生植物的适生水位深度为1~5 m(崔亚莉等,2001)。一旦地下水位下降到低于凋萎水位,植物即发生枯死,这是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气候:气候因素对沙漠化的作用主要是干旱的影响,气候因素的表征指标包括风速、降水量和蒸发量。降雨的时空分布以及降雨量大小,不仅影响了整个水循环系统,而且直接影响了植被的成活率和农作物的收成。监测1~2年或更多年份内降雨量的变化情况,可以表征某地区的干旱程度变化。社会经济:沙漠化形成的人为方面原因主要为掠夺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人口、牲畜的超载,加大了土地资源利用的压力,人口承载力可作为评价沙漠化发展趋势的监测指标。在土地质量相对较差的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土地掠夺式经营活动频繁出现,势必造成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人口承载力的高低可作为沙漠化监测的指示性压力指标。(二)状态指标土壤环境:选择土壤环境作为监测指标,源于土壤是土地沙漠化的物质基础。土壤的物理指标(土壤粒径、含水率)和化学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磷、钾、氮含量)制约着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土壤有机质反映了地面植被生长的情况。因此,土壤含水量、地表物质颗粒组成及其营养物质是土壤沙漠化的基础,也是沙漠化监测的主要状态指标。土壤的粒径决定土壤的抗风蚀能力,土地沙漠化首先起源于土壤风蚀。Bagnold(1941)指出,风吹砂粒的粒径一般在0.15~0.30 mm,土壤中粒径0.05~0.5mm的颗粒比重越高,土壤越容易发生风蚀且风蚀程度越大。吴正(1987)和胡梦春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启动风速不同,相同风速下不同粒级的吹蚀也有很大差异。在12.47m/s风速下,中细砂的吹蚀量是粉砂的1000 倍。伴随着土壤风蚀,形成了土壤粗化过程。土壤粗化过程是土地沙漠化过程中最为普遍的现象。土地开始发生沙漠化,首先表现为土壤粒级中细粒物质的减少,粗大物质占绝对优势。如表3-10所示。表3-10 沙漠化土地粒级组成的变化大量风洞实验结果表明,沙土含水量<2%时,抗风蚀能力变化大,当>2%时抗风蚀能力变化趋于稳定。当沙土含水量达到饱和持水量4.73%时,抗风蚀极限风速稳定在14m/s左右,即可抗御6~7级大风。而当风速一定时,沙土风蚀模数随含水量减少而增加。胡梦春、刘玉璋等人的风洞实验还表明,土壤含水量对土壤颗粒的风蚀启动风速也有很大影响。流沙在干燥的情况下启动风速较低,约为4.5~5.0m。随着土壤含水量的提高,启动风速也迅速提高。当达到最大持水量时,起沙风速需要提高近2倍。另外,不同植物种群对土壤含水率的要求各异,草本植物一般要求土壤含水率在8%以上,而沙生植物对土壤含水率只要求在3%以上。在我国西北地区,当土壤含水率<7%时,天然植被开始退化,土地开始沙化;当土壤含水率<5%时,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明显;当土壤含水率<3%时,基本无植被生长,土地严重沙化。科尔沁地区,对于大部分0~2cm的表层土壤,其含水量在春季不足1%,甚至低于0.3%(赵哈林等,2003)。如此低的含水量,植被大量死亡,地面裸露,大约4~5m/s的风速即可引起风蚀,这为多风的科尔沁沙地土壤风蚀、沙化奠定了基础。土壤中的养分随着沙漠化的发展发生了由多到少的变化(表3-11)。由于土壤中养分的减少,导致了土壤的贫瘠化,从而使沙漠化土地的生产潜力下降,促使土地进入恶性循环。表3-11 沙漠化土地养分地表形态:是沙漠化最明显的标志,不同沙漠化类型地区沙漠化过程的差异,所引起的地表形态也不相同。风蚀和风积可以作为表征沙漠化发展各阶段的主要指征,作为沙漠化的状态监测指标。(三)压力指标生态环境:植被是表述沙漠化土地的基本特征之一,它直接影响风沙地貌的形成、发育和演化,特别是在风沙地貌形成之初和衰亡之时,这种影响成为沙漠化土地等级划分工作中的难点与关键。也是易于判断沙漠化程度的指标,可以作为直接信息衡量土地沙漠化程度。在沙漠化过程中,植被的盖度和种群基本反映了沙漠化程度(表3-12)。表3-12 不同沙漠化土地类型植被盖度和类型

区域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的地质环境系统界定与脆弱性内涵,地质环境脆弱性是由其系统结构的不稳定性引起的,通过与人类经济社会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影响地质环境系统结构不稳定性的因素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与内动力地质作用相关的地质构造、地质结构与地质过程,例如构造活动、地震活动越活跃的,一般地质环境就越脆弱;第二类是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相关的地表形态与过程,例如地势越险峻的,地质环境往往越脆弱,地表是经济社会与地质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界面,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最为直接;第三类是与地质环境实体相关的组成物质的性质与分布,例如,土壤越易于侵蚀、侵蚀强度越大的,地质环境往往也越脆弱。因此,地质环境脆弱性可进一步细分为地质构造方面的脆弱性、地表形态方面的脆弱性和组成物质方面的脆弱性。基于以上分析,表征地质环境脆弱性的指标选取应遵循3个基本原则。一是综合性原则,影响地质环境脆弱性的因素很多,所选择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和衡量地质环境的脆弱程度,便于为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直接采用或纳入。二是主导因子原则,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数量较少的主导因子,能够反映地质构造、地表形态、组成物质等3个方面的脆弱程度。三是区域差异性原则,所选指标能够反映地质环境的空间差异,从而为区域地质环境管理与保护提供依据。根据指标选取基本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目标层为单一目标——区域地质环境脆弱度,其数值越大,说明地质环境越脆弱。准则层包括3个子目标——地质构造脆弱度、地表形态脆弱度、组成物质脆弱度。地质构造脆弱度表征地质环境与地质构造、地质结构与地质过程相关的脆弱程度。地表形态脆弱度表征地质环境与地表形态与过程相关的脆弱程度。组成物质脆弱度表征地质环境与组成物质性质、分布相关的脆弱程度。指标层由9个一级指标组成(表3–1)。表3-1 区域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

互联网产品如何搭建数据指标体系进行数据分析?

这个问题分为数据指标体系的搭建和数据分析两部分,先来说说指标体系搭建,搭建数据指标体系有2种方法:关键指标法和AARRR法关键指标法根据产品当前阶段的核心运营指标拆解出需要监测的数据指标,比如核心运营目标是GMV,而影响GCV的是流量、客单价和转化率,之后建立出的数据监测指标可能就包含各渠道流量、订单数量、订单金额及细化至地区、年龄等维度的细分数据等。根据产品所处阶段不同,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指标也会有所不同。MVP阶段主要是定性分析;增长阶段重点关注用户拉新、留存、NPS等相关指标;变现阶段则要重点关注营收、成本、利润等相关指标。AARRR法又称为海盗关键指标法,即围绕获取用户(Acquisition)、提高活跃度(Activation)、提高留存率(Retention)、获取收入(Revenue)和自传播(Refer)5个方面来搭建监测体系,需要说明的是这5个步骤并不是一个漏斗模型,而是相互独立的,每个阶段围绕相应的角度来进行优化,不一定非要按照顺序来开展。传统营销手段主要是靠花钱来买流量,而现代增长黑客通过技术手段,将增长因子加入产品内部,可以实现自增长。问题的第2部分是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的方法也比较多,不同的产品适合不同的方法。常见的几种方法包括多维事件分析、漏斗分析、留存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等,重点说下其中两个:多维事件分析假设以订单支付为例来说明,现在出现了一个事件:成交额下跌,那么分析维度就可以按照地域、渠道、支付方式等来进行拆解,分析之后可能会发现某个渠道的成交额在下降,那就相对应解决那个渠道的问题,改善成交额下跌的问题。漏斗分析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易和广告拉新等,按照转化漏斗深层次的分析用户转化行为,而不是仅仅只看一些表面数据,根据每个环节的转化率来针对性优化。u200du200d答主:Alisa,掉进营销中的运营喵,邀你关注微信公众号【营销航班】u200du200d

什么是社会心态的指标体系?

对于社会心态指标,就是这个社会所反映出的一个社会问题,比如说有的人因为出现这个扶不起的事件以后人就会变得更加冷漠了,这件事情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了很大的这个负面效果的,另外一方面呢,有一些人他们总是追名逐利,这些也是属于一个社会心态指标。

简述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财务上专业名词,一般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书中都有这部分内容,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计算、评价的,计算上来说都是一些简单的公式运用 。1995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0项评价指标,具体如下: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从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贡献三方面评价企业。

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由哪些指标组成?

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最重要最简单的指标营业增长率:拓展资料:经济指标是构成经济效益标准的要素。评价经济活动效益的指标体系是指由相互联系的若干个反映经济活动效益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目前,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10项指标。 10项指标解释如下:(1)销售利润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水平。计算公式: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净收入×100%产品销售净收入:指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和销售退回之后的销售净额。(2)总资产报酬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3)资本收益率:是指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计算公式: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100%(4)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要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完整性和保全性。计算公式: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资本保值增值率=100%,为资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为资本增值。(5)资产负债率: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高低情况。计算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微宏观经济学中GDP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为消费、投资以及净出口。很明显的有点,净出口的增长势必会带来社会总生产的提高。净出口就好比你个人一年收入了多少了,消费了多少,然后算算还剩了多少。是盈余,还是亏损了。净出口不仅要有,还必须要准确的统计核算出来。只有明确了净出口,才能对贸易依存度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以及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分析等提供依据。上述只是简单的分析,如果复杂分析的话,可以写一篇毕业论文了。

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经过取舍后得到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如表5.4所示。5.2.4.1基础条件(1) 管道与运输指标定义:东道国国内的天然气、原油、油品管道总长度。量化:截至2007年的天然气、原油、油品管道的总长度之和。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 (IEA) 等。作用:该指标反映油气运输能力的指标,管道总长度越长,越利于油气的运输,越利于投资。(2) 基础设施指标定义:此处特指东道国的通信和医疗等基础保障设施。表5.4 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量化:采用专家打分。完善:5分;一般:3分;差:1分。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各国统计网站、中国贸促会。作用:该指标反映东道国为投资国工作人员的生活保障能力,基础设施越完善,保障能力越高,工作人员的生活越便利,对其投资工作越好。(3) 语言指标定义:国家官方语言、通用语言、地方语言的种类。量化:专家打分。官方语言为英语:5 分;官方语言不是英语,但通用英语:3 分;官方语言不是英语,也不通用英语:1分。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作用:该指标反映投资国与东道国的沟通和交流的便利程度。语言通用,则交流起来方便,利于开展投资工作。(4) 气候条件指标定义:影响油气开采的极端气候。量化:近5年极端天气发生次数。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网站、NOAA。作用:该指标反映油气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分值越高,气候特征越利于工作的开展。5.2.4.2油气资源现状(1) 油气总储量指标定义:东道国的石油与天然气的总体探明储量。量化:直接从BP中获得当年的总体储量的数据。数据来源:BP、IEA、美国能源情报署、美国油气杂志。作用:该指标反映东道国的油气丰富程度,总储量越多,油气资源越丰富,越适合投资。(2) 储采比指标定义:东道国国内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出量之比。量化: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资源消费量 (即当年油气产出量) 之比。数据来源:BP、IEA、美国能源情报署、美国油气杂志。作用:该指标反映的是储量的储备,标志着目前石油剩余可采资源和可供消费的时间,是石油工业发展潜力的指标,越高越好。(3) 油气资源储量潜力指标定义:东道国国内未探明油气储量占该国油气资源总量的比例。量化:未探明石油储量与该国石油资源总量之比;未探明天然气储量与该国的天然气资源总量之比。数据来源:BP、IEA、美国能源情报署、美国油气杂志。作用:该指标反映了储量增加与储量消耗之间的比例,储量潜力越大,储量增加越多,投资环境越佳。(4) 勘探成功率指标定义:东道国的油气勘探成功的次数与勘探次数的比值。量化:东道国的油气发现数与勘探工作量之比。数据来源:IHS能源公司。作用:该指标反映东道国国内的勘探难度,勘探成功率越大,勘探难度相对越小,越应考虑投资。5.2.4.3政治经济形势(1) 战争风险指标定义:军事政变、恐怖袭击、城市暴力、走私毒品等事件的数量。量化:近5年内,东道国军事政变、恐怖袭击、大型城市暴力、走私毒品等事件的总数量。数据来源:各国官方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等。作用:该指标反映油气投资工作的安全性,战争风险越小,越安全,投资越佳。(2) 政局稳定性与连续性指标定义:反对党与执政党的争夺,政府变动与换届频率,民族矛盾带来的国家分裂事件等,影响到政局的稳定性与连续性。量化:近5年内,政府换届的次数 (表5.5 )。表5.5 政府换届次数与对应分值数据来源:各国官方网站。作用:该指标反映东道国政治的形势,政府换届的次数越少,政局越稳定,越有利于长期投资和能源外交。(3) 与中国合作关系指标定义:包括当地人民对中国的政治态度,与中国邦交历史,近5年国家领导人访问情况等。量化:近5年中国与各国的外交往来事件。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作用:该指标反映东道国与中国的友好程度,与中国邦交历史越长,访问次数越多,则越友好,越利于开展投资工作。(4) 经济体制指标定义:东道国的经济体制,如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量化:市场经济:1,计划经济:0。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作用:该指标反映东道国的市场开放程度,开放程度越大,越利于投资。(5) 双边贸易指标定义:东道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总额。量化:中国对东道国的进口额+中国对东道国的出口额。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作用:该指标反映该国与中国的贸易频繁程度,双边贸易额越大,贸易往来越多,越利于中国在东道国的投资。(6) 国家经济对油气出口的依赖度指标定义:东道国国家经济对油气出口的依赖程度。量化:东道国油气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数据来源:各国统计网站。作用:反映东道国的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对外依存度越高,越欢迎投资国进行投资。5.2.4.4油气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1) 是否允许国外合作指标定义:东道国与国外合作相关法律规定。量化:允许国外合作:1,不允许则:0。数据来源:IEA、全球法律法规网、国际能源网、BP。作用: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利于油气投资。(2) 油气法律法规的完备程度指标定义:油气相关法律是否完善 (是否有能源法、石油法、资源法等)。量化:东道国能源法、石油法、资源法的数量总和。数据来源:IEA、全球法律法规网、国际能源网、BP。作用:油气法律法规数量越多,说明法律法规完备程度越高,越利于油气投资。(3) 油气投资促进政策指标定义:吸引外国投资的优惠政策,如免税、低的土地价格等。量化:近5年内油气投资促进政策条数有投资促进政策:1,无投资促进政策:0。数据来源:IEA、全球法律法规网、国际能源网、BP。作用:油气投资促进政策条数越多,政府越重视,越利于投资。5.2.4.5油气管理体制(1) 政府对国外投资者的服务水平指标定义:东道国政府或组织为国外投资者提供的服务水准。量化:服务于国外投资者的机构或商会的数量。数据来源:各国统计网站、维基百科、贸促会。作用:服务水平越高,越利于投资。(2) 石油工业发展史指标定义:东道国油气工业的发展历史年数。量化:东道国第一个油田或气田的历史年数。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新华网、商桥网、各国官方网站。作用:该指标反映东道国油气工业的成熟程度,历史越长,越利于投资。(3) 油气管理机构与能源组织指标定义:东道国的主要油气管理机构,以及油气相关的行业协会或联盟。量化:油气管理机构、相关行业协会或联盟的数量。数据来源:各国官方网站、指南。作用:数量越多,油气管理越完善,越利于投资。5.2.4.6国际合作(1) 与中国合作状况指标定义:从官方角度,中国在该国的工作开展投资情况、合作方式、历史等。量化:与中国有油气合作:3,没有油气合作:1。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中石油、中石化等网站。作用:有油气合作,利于中国在该国进行油气投资。(2) 对外商业合作类型指标定义:包括允许外资进入的油气领域,如勘探领域、开采领域、加工销售领域等。量化:所有领域都能进入:5分;只能进入勘探开采领域:3分;只能进入加工领域:1分。数据来源:商业指南。作用:分值越高,能进入的领域就越多,利润机会就越大,就越值得投资。(3) 外国油气公司与国家油气公司比率指标定义:参与油气勘探、开采、加工等的外国油气公司在东道国油气市场的地位。量化:外国油气公司数量与国家油气公司之比。数据来源:IEA、BP、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等。作用:该指标反映外国公司在东道国国内油气领域的地位和竞争情况,比例越大,越利于投资。

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指标体系由什么构成

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成本利润率。1、产品销售率。反映产品生产已实现销售的程度。2、资金利税率。反映企业资金运用的经济效益。3、成本利润率。反映单位生产投入所带来的利润额,即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

电商数据分析基础指标体系

电商数据分析基础指标体系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大平台是电子商务的三个最为重要的平台。而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最核心的能力是大数据能力,包括大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无论是电商平台(如淘宝)还是在电商平台上销售产品的卖家,都需要掌握大数据分析的能力。越成熟的电商平台,越需要以通过大数据能力驱动电子商务运营的精细化,更好的提升运营效果,提升业绩。构建系统的电子商务数据分析指标体系是数据电商精细化运营的重要前提,本文将重点介绍电商数据分析指标体系。电商数据分析指标体系分为八大类指标,包括总体运营指标、网站流量累指标、销售转化指标、客户价值指标、商品及供应链指标、营销活动指标、风险控制指标和市场竞争指标。不同类别指标对应电商运营的不同环节,如网站流量指标对应的是网站运营环节,销售转化、客户价值和营销活动指标对应的是电商销售环节。1.电商总体运营指标电商总体运营整体指标主要面向的人群电商运营的高层,通过总体运营指标评估电商运营的整体效果。电商总体运营整体指标包括四方面的指标:(1)流量类指标独立访客数(UV),指访问电商网站的不重复用户数。对于PC网站,统计系统会在每个访问网站的用户浏览器上“种”一个cookie来标记这个用户,这样每当被标记cookie的用户访问网站时,统计系统都会识别到此用户。在一定统计周期内如(一天)统计系统会利用消重技术,对同一cookie在一天内多次访问网站的用户仅记录为一个用户。而在移动终端区分独立用户的方式则是按独立设备计算独立用户。页面访问数(PV),即页面浏览量,用户每一次对电商网站或着移动电商应用中的每个网页访问均被记录一次,用户对同一页面的多次访问,访问量累计。人均页面访问数,即页面访问数(PV)/独立访客数,该指标反映的是网站访问粘性。(2)订单产生效率指标总订单数量,即访客完成网上下单的订单数之和。访问到下单的转化率,即电商网站下单的次数与访问该网站的次数之比。(3)总体销售业绩指标网站成交额(GMV),电商成交金额,即只要网民下单,生成订单号,便可以计算在GMV里面。销售金额。销售金额是货品出售的金额总额。注:无论这个订单最终是否成交,有些订单下单未付款或取消,都算GMV,销售金额一般只指实际成交金额,所以,GMV的数字一般比销售金额大。客单价,即订单金额与订单数量的比值。(4)整体指标销售毛利,是销售收入与成本的差值。销售毛利中只扣除了商品原始成本,不扣除没有计入成本的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毛利率,是衡量电商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如京东的2014年毛利率连续四个季度稳步上升,从第一季度的10.0%上升至第四季度的12.7%,体现出京东盈利能力的提升。2.网站流量指标(1)流量规模类指标常用的流量规模类指标包括独立访客数和页面访问数,相应的指标定义在前文(电商总体运营指标)已经描述,在此不在赘述。(2)流量成本累指标单位访客获取成本。该指标指在流量推广中,广告活动产生的投放费用与广告活动带来的独立访客数的比值。单位访客成本最好与平均每个访客带来的收入以及这些访客带来的转化率进行关联分析。若单位访客成本上升,但访客转化率和单位访客收入不变或下降,则很可能流量推广出现问题,尤其要关注渠道推广的作弊问题。(3)流量质量类指标跳出率(Bounce Rate)也被称为蹦失率,为浏览单页即退出的次数/该页访问次数,跳出率只能衡量该页做为着陆页面(LandingPage)的访问。如果花钱做推广,着落页的跳出率高,很可能是因为推广渠道选择出现失误,推广渠道目标人群和和被推广网站到目标人群不够匹配,导致大部分访客来了访问一次就离开。页面访问时长。页访问时长是指单个页面被访问的时间。并不是页面访问时长越长越好,要视情况而定。对于电商网站,页面访问时间要结合转化率来看,如果页面访问时间长,但转化率低,则页面体验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大。人均页面浏览量。人均页面浏览量是指在统计周期内,平均每个访客所浏览的页面量。人均页面浏览量反应的是网站的粘性。(4)会员类指标注册会员数。指一定统计周期内的注册会员数量。活跃会员数。活跃会员数,指在一定时期内有消费或登录行为的会员总数。活跃会员率。即活跃会员占注册会员总数的比重。会员复购率。指在统计周期内产生二次及二次以上购买的会员占购买会员的总数。会员平均购买次数。指在统计周期内每个会员平均购买的次数,即订单总数/购买用户总数。会员复购率高的电商网站平均购买次数也高。会员回购率。指上一期末活跃会员在下一期时间内有购买行为的会员比率。会员留存率。会员在某段时间内开始访问你的网站,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会继续访问你的网站就被认作是留存,这部分会员占当时新增会员的比例就是新会员留存率,这种留存的计算方法是按照活跃来计算,另外一种计算留存的方法是按消费来计算,即某段的新增消费用户在往后一段时间时间周期(时间周期可以是日、周、月、季度和半年度)还继续消费的会员比率。留存率一般看新会员留存率,当然也可以看活跃会员留存。留存率反应的是电商留住会员的能力。3.网站销售(转化率)类指标(1)购物车类指标基础类指标,包括一定统计周期内加入购物车次数、加入购物车买家数、加入购物车买家数以及加入购物车商品数。转化类指标,主要是购物车支付转化率,即一定周期内加入购物车商品支付买家数与加入购物车购买家数的比值。(2)下单类指标基础类指标,包括一定统计周期内的下单笔数、下单金额以及下单买家数。转化类指标,主要是浏览下单转化率,即下单买家数与网站访客数(UV)的比值。(3)支付类指标基础统计类指标,包括一定统计周期内支付金额、支付买家数和支付商品数。转化类指标。包括浏览-支付买家转化率(支付买家数/网站访客数)、下单-支付金额转化率(支付金额/下单金额)、下单-支付买家数转化率(支付买家数/下单买家数)和下单-支付时长(下单时间到支付时间的差值)。4.客户价值类指标客户指标。常见客户指标包括一定统计周期内的累计购买客户数和客单价。客单价是指每一个客户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也即是平均交易金额,即成交金额与成交用户数的比值。新客户指标。常见新客户指标包括一定统计周期内的新客户数量、新客户获取成本和新客户客单价。其中,新客户客单价是指第一次在店铺中产生消费行为的客户所产生交易额与新客户数量的比值。影响新客户客单价的因素除了与推广渠道的质量有关系,还与电商店铺活动以及关联销售有关。老客户指标。常见老客户指标包括消费频率、最近一次购买时间、消费金额和重复购买率。消费频率是指客户在一定期间内所购买的次数;最近一次购买时间表示客户最近一次购买的时间离现在有多远;客户消费金额指客户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购买的金额。消费频率越高,最近一次购买时间离现在越近,消费金额越高的客户越有价值。重复购买率则指消费者对该品牌产品或者服务的重复购买次数,重复购买率越多,则反应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重复购买率可以按两种口径来统计:第一种,从客户数角度,重复购买率指在一定周期内下单次数在两次及两次以上的人数与总下单人数之比,如在一个月内,有100个客户成交,其中有20个是购买两次及以上,则重复购买率为20%;第二种,按交易计算,即重复购买交易次数与总交易次数的比值,如某月内,一共产生了100笔交易,其中有20个人有了二次购买,这20人中的10个人又有了三次购买,则重复购买次数为30次,重复购买率为30%。5.商品类指标产品总数指标。包括SKU、SPU和在线SPU。SKU是物理上不可分割的最小存货单位。SPU即Standard Product Unit (标准化产品单元),SPU是商品信息聚合的最小单位,是一组可复用、易检索的标准化信息的集合,该集合描述了一个产品的特性。通俗点讲,属性值、特性相同的商品就可以称为一个SPU。如iphone5S是一个SPU,而iPhone 5S配置为16G版、4G手机、颜色为金色、网络类型为TD-LTE/TD-SCDMA/WCDMA/GSM则是一个SKU。在线SPU则是在线商品的SPU数。产品优势性指标。主要是独家产品的收入占比,即独家销售的产品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品牌存量指标。包括品牌数和在线品牌数指标。品牌数指商品的品牌总数量。在线品牌数则指在线商品的品牌总数量。上架。包括上架商品SKU数、上架商品SPU数、上架在线SPU数、上架商品数和上架在线商品数。首发。包括首次上架商品数和首次上架在线商品数。6.市场营销活动指标市场营销活动指标。包括新增访问人数、新增注册人数、总访问次数、订单数量、下单转化率以及ROI。其中,下单转化率是指活动期间,某活动所带来的下单的次数与访问该活动的次数之比。投资回报率(ROI)是指,某一活动期间,产生的交易金额与活动投放成本金额的比值。广告投放指标。包括新增访问人数、新增注册人数、总访问次数、订单数量、UV订单转化率、广告投资回报率。其中,下单转化率是指某广告所带来的下单的次数与访问该活动的次数之比。投资回报率(ROI)是指,某广告产生的交易金额与广告投放成本金额的比值。7、风控类指标买家评价指标。包括买家评价数,买家评价卖家数、买家评价上传图片数、买家评价率、买家好评率以及卖家差评率。其中,买家评价率是指某段时间参与评价的卖家与该时间段买家数量的比值,是反映用户对评价的参与度,电商网站目前都在积极引导用户评价,以作为其他买家购物时候的参考。买家好评率指某段时间内好评的买家数量与该时间段买家数量的比值。同样,买家差评率指某段时间内差评的买家数量与该时间段买家数量的比值。尤其是买家差评率,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指标,需要监控起来,一旦发现买家差评率在加速上升,一定要提高警惕,分析引起差评率上升的原因,及时改进。买家投诉类指标。包括发起投诉(或申诉),撤销投诉(或申诉),投诉率(买家投诉人数占买家数量的比例)等。投诉量和投诉率都需要及时监控,以发现问题,及时优化。8、市场竞争类指标市场份额相关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市场扩大率和用户份额。市场占有率指电商网站交易额占同期所有同类型电商网站整体交易额的比重;市场扩大率指购物网站占有率较上一个统计周期增长的百分比;用户份额指购物网站独立访问用户数占同期所有B2C购物网站合计独立访问用户数的比例。网站排名,包括交易额排名和流量排名。交易额排名指电商网站交易额在所有同类电商网站中的排名;流量排名指电商网站独立访客数量在所有同类电商网站中的排名。总之,本文介绍了电商数据分析的基础指标体系,涵盖了流量、销售转化率、客户价值、商品类目、营销活动、风控和市场竞争指标,这些指标都需要系统化的进行统计和监控,才能更好的发现电商运营健康度的问题,以更好及时改进和优化,提升电商收入。如销售转化率,其本质上是一个漏斗模型,如从网站首页到最终购买各个阶段的转化率的监控和分析是网站运营健康度很重要的分析方向。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电商数据分析基础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用服务质量指标体系构建模型用5gap分析没逻辑吗

用服务质量指标体系构建模型用5gap分析有逻辑。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称5GAP模型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5GAP模型是专门用来分析质量问题的根源。顾客差距(差距5)即顾客期望与顾客感知的服务之间的差距,这是差距模型的核心。掌握核心就可以分析出其中逻辑。

企业网络营销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网站效益1设计效果:功能全面性,风格独特性2安全效果:网上支付安全性,网上交易安全性,营销安全性3推广效果:搜索引擎排名。注册用户增长率,网站知名度,用户忠诚度4运营效果:访问者增长率,页面浏览增长率,用户停留时间增长率。点击率5广告效果:CMPX,顾客对信息的满意度,价格选择性二网络营销效率1竞争效率:顾客友参透率,顾客忠诚度,顾客选择性,价格选择性2营销效率:网络广告费边际效率,信息利用率,被访问者中有消费倾向的比例,扩展新市场的单位费用,获取单位市场份额的费用三网络营销效果1财务效果: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2网络广告效果:顾客对信息的满意度,网上广告刺激而购买产品或服务的顾客,每次咨询的成本,千人访问成本3销售促进效果:顾客增加百分比,访问者中购买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顾客增长比例,公司销售额的增长百分比,市场扩大速度4服务效果:响应速度,顾客抱怨率,可靠性,平均每次服务的时间,顾客投诉售后服务次数,承诺百分率。商品退换百分率5公众导向效果:社区影响力,品牌价值提高度,消费者影响力,社会经济影响力,竞争仿效率

如何构建行政单位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机关事业单位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1、公职人员正确认识绩效管理,形成良好的认识2、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体系3、建立完整的战略薪资体系,完善事业单位员工的激励机制具体如下:1、公职人员正确认识绩效管理,形成良好的认识正是由于事业单位有着为公众服务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所以建立了有效的绩效考核,以激励公职人员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哲学上说,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要从根本上改观人力资源“流于形式“的状态,就需要形成正确的认识,让公职人员了解绩效考核内涵,明确考核与自身的关系,才能让公职人员积极配合,保证绩效考核的可参考性、真实性,让绩效考核发挥其作用。2、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体系任何单位,如果缺乏规章制度就会杂乱无章,做事情没有根据,单位也会形成一盘散沙。所以,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我国事业单位众多,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千差万别,要形成有效的考核制度,就必须建立符合本部门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的评估体系,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评估系统,避免“领导说了算“的情况发生,保障公平和公正。3、建立完整的战略薪资体系,完善事业单位员工的激励机制通过竞争系统来获得薪资、福利的方式是战略薪资体系的重要内容,实行“多劳多得“的薪资水平和劳动数量相一致的管理系统,这样才能激发公职人员的劳动性和创造性,让在职员工更加注重公平;同时还要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单纯的业务考核会让在职人员急功近利,忽视职业道德,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才能促使公职人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会动恻隐之心,不违背道德底线和良知,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增强公职人员的使命感,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单位利益,促使单位目标的顺利实现。

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有何意义

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意义:首先,作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KPI的制定有力地推动公司战略在各单位各部门得以执行;其次,KPI为上下级对职位工作职责和关键绩效要求有了清晰的共识,确保各层各类人员努力方向的一致性;第三,KPI为绩效管理提供了透明、客观、可衡量的基础;第四,作为关键经营活动的绩效的反映,KPI帮助各职位员工集中精力处理对公司战略有最大驱动力的方面;第五,通过定期计算和回顾KPI执行结果,管理人员能清晰了解经营领域中的关键绩效参数,并及时诊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动予以改进。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救灾款物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 要】 文章从绩效审计和气象灾害救灾资金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入手,阐述了在“3E”的基础上衍生出的“4E”的具体内容和救灾款物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并依据相关理论设计了救灾款物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构建了救灾款物使用效益综合评价模型。   【关键词】 气象灾害; 救灾款物; 救灾资金; 绩效审计   一、绩效审计的基本涵义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及其地区组织经过协调、交流,逐步形成共识: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检查、评价和分析,把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定位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方面。   石爱重等(2002年)认为,“3E”审计表明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和内容,其他均应视为“3E”审计的具体表现形式。陈思维(2002年)认为,绩效审计是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工作任务和 工作计划 的制定及完成情况、资源的使用效率、管理效率等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发现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是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绩效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刘家义(2004年)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独立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人们认知的共同标准,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配制、管理、利用经济与社会资源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的审查、分析、考量和评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高效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救灾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   考虑到救灾资金的特点,笔者将“3E”扩充,增加了公平性,也就是说对救灾资金进行“4E”审计。   气象灾害救灾资金绩效审计是指在救灾资金的募集、分配、划转、拨付、使用和管理等以及救灾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对每个环节进行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的评价,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以期提高救灾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对救灾资金进行经济性审计   对气象灾害救灾资金绩效审计来说,经济性是指以最少的救灾资金达到预期的效果或任务。救灾资金经济性审计是指审查救灾资金在募集、分配、划转、拨付、使用和管理等以及救灾项目建设一系列活动过程中的经济性;另一方面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审查每个环节是否以最小的耗费取得资源和使用资源,在哪些环节出现了资源浪费或不经济的现象。   (二)对救灾资金进行效率性审计   救灾资金效率性审计是指救灾资金的募集、分配、划转、拨付、使用和管理等的效率,评价每个环节的经济活动是否经济有效,查明低效率的原因。   (三)对救灾资金进行效果性审计   救灾资金效果性审计是指分析各个环节的预期效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对比关系,评价各个环节的活动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效益,最终评价各个环节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四)对救灾资金进行公平性审计   救灾资金公平性审计是指在救灾过程中,审查救灾款物的使用是否体现了公平原则,保证每个灾民是否受到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服务。   三、救灾款物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一)客观全面性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不受主观偏见的影响,并且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全面考虑到评价救灾款物绩效审计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因素,既要从定量的角度去分析,又要从定性的角度去分析。   (二)简单易懂性   对于救灾款物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设计要简单易懂,不仅便于专业的审计人员理解和操作,而且有利于其他的相关部门理解。   (三)相关性   救灾款物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与审计目标和审计对象切实相关,必须紧紧围绕救灾款物募集、分配、划转、拨付、使用和管理等以及救灾项目建设各个环节预期达到的目标来设计。   (四)通用性   每种气象灾害都有其特殊性,同种气象灾害等级也会有所不同,在不同地点发生的气象灾害,救灾环境也是不同的。因此对救灾款物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设计意在找出气象灾害救灾款物管理的共性,尽量设计出具有普遍通用性的评价指标。   (五)科学严谨性   救灾款物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设计和建立是一个科学严谨的探究过程,尽量做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到设计的每个指标都有相应的理论作支撑,可以通过相应的理论分析加以论证。   四、气象灾害救灾款物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气象灾害救灾款物绩效审计评价指标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气象灾害的特点、平衡计分卡的内容以及救灾款物绩效审计“4E”的内容。笔者综合这三方面设计了气象灾害救灾款物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表1)。   具体指标解释如下:   (一)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同类型同等级气象灾害救灾资金增长率=(本次气象灾害救灾资金额-上次同类型同等级的气象灾害救灾资金额)   /上次同类型同等级的气象灾害救灾资金额   受灾群众中受益人数及比例:受灾群众中受益人数比例=受灾群众中受益人数/受灾群众总人数   受灾人均抚恤金=筹集的救灾资金金额/受灾人数   采购救灾物资成本节约比率=(实际采购的救灾物资的成本-计划采购的救灾物资的成本)/计划采购的救灾物资的成本   (二)客户指标   客户指标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受灾群众满意度:受灾群众对救灾的整个过程的满意程度,可以通过救灾群众打分计算得出。   公众投诉事件数:是指公众在救灾的全过程中,对违规、违法的行为进行投诉。   投诉案件解决率=投诉案件解决数/公众投诉事件数   (三)内部流程指标   内部流程指标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救灾资金到位率=救灾资金实际拨付金额/计划投入资金   救灾资金使用率=实际使用救灾资金总额/实际拨付救灾资金总额   救灾工程项目招投标率=救灾工程项目招投标数/救灾工程项目总数

如何建立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国法庄严国法尊严流水线生产,岗位清晰。模仿初级工作的社会分工生产的带入公式,获得其他,是管理科学,非常清晰和非常清醒的既定。

如何建立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员工绩效考核评估表 员工姓名 所在岗位 所在部门 评估区间 年 月 ∽ 年 月 评价尺度及分数 优秀(10分) 良好(8分) 一般(6分) 较差(4分) 极差(2分) 评估项目 标准与要求 评分 权重 自我 评分 直属评分 经理评分 总经理 评分 本栏 平均分 工作业绩 1.工作目标达成性(人均产能目标、管理目标) 2.生产安全管理效果(人/物/机/环/法的安全状态) 3.相关技术/品质的控制或改良 4.团队的稳定性,工作运转顺畅,属下人员纪律性 5.6S管理、ISO执行情况、制度落实状况 工作技能 1.业务知识技能、管理决策的能力 2.组织与领导的能力 3.沟通与协调的能力 4.开拓与创新的能力 5.执行与贯彻的能力 工作素质 1.任劳任怨,竭尽所能达成任务 2.工作努力,份内工作非常完善 3.责任心强,能自动自发地工作,起表率作用 4.职业道德与操守,注重个人举止,维护公司形象 5.工作的责任感与对公司的奉献精神 工作态度 1.服从工作安排,勤勉、诚恳, 2.团结协作,团队意识 3.守时守规,务实、主动、积极 4.不浪费时间,不畏劳苦,无怨言 5.工作精神面貌:是否乐观、进取 考评人签名 本人: 直属: 经理: 总经理: 评估得分 工作业绩平均分×4+工作技能平均分×2+工作素质×2+工作态度×2= 分 出勤及奖惩 (由人事提供信息) Ⅰ.出勤:迟到、早退 次×0.5 + 旷工 天×4 +事假 天×0.5 +病假 天×0.2= 分 Ⅱ.处罚:罚款/警告 次×1 +小过 次×3 +大过 次×9 = 分 Ⅲ.奖励:表扬 次×1 +小功 次×3 +大功 次×9 = 分 总分 评估得分 分 -Ⅰ 分 - Ⅱ 分 + Ⅲ 分 = 分 级别划分 A级(超过标准或达标/优秀或良好):90~100分; B级(基本达到标准要求/一般):80~89分; C级(接近标准要求或相差不多/合格):70~79分; D级(远低于要求标准/差、需改进):69分以下

如何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需要以下步骤:1. 确定目标和战略导向:首先,明确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导向。了解组织的使命、愿景和战略重点,以确保绩效考核指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2. 确定关键绩效领域:识别组织中的关键绩效领域。这可能涵盖多个方面,如业务绩效、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质量控制、团队合作等。根据组织的需求和优先级,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3. 制定具体指标:在每个关键绩效领域中,制定具体的绩效指标。这些指标应该是可量化、可衡量和可操作的,以便能够准确评估员工的绩效。确保指标能够反映出员工的贡献和能力。4. 确定权重和优先级:为每个指标确定权重和优先级。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对组织目标的贡献程度,分配适当的权重,以反映指标在绩效评估中的重要性。5. 设定目标和期望:为每个指标设定具体的目标和期望。这些目标应该是可实现和挑战性的,能够激励员工追求卓越的表现。6. 确定评估方法和数据来源:确定评估方法和数据来源,以收集和分析员工绩效的数据。这可以包括定期的评估会议、360度评估、自我评估、客户反馈等多种方式。确保数据来源可靠、客观和全面。7. 建立评估流程和时间表:建立评估流程和时间表,明确评估的频率和时机。确保评估过程透明、公平和一致,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准备时间和反馈机会。8. 员工参与和沟通:在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与员工进行积极的参与和沟通。解释指标的设定原则和目的,并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反馈。确保员工理解和认同指标体系,并能够积极参与评估过程。9.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价值。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监测和优化。与相关部门和员工的密切合作和反馈是确保指标体系成功的关键。

如何建立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目前企业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不足,本文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原理,建立一个基于全新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下更加科学、易于操作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并讨论了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评价指标的组成及其含义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原则如下:1、定量准确2、先进合理3、突出特点4、简洁扼要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推荐给你这套资料,好像是8.2元,上面有网址,登陆进去购买

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政府的改革是当今世界共同的课题,政府绩效评价是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正是政府绩效评价的核心。法律依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第九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还应当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第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职责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则上由一个行政机构承担。行政机构之间对职责划分有异议的,应当主动协商解决。协商一致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协商不一致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协调意见,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第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应当严格控制;可以交由现有机构承担职能的或者由现有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另设立议事协调机构。为办理一定时期内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应当明确规定其撤销的条件和期限。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有关的行政机构承担。第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内设机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该行政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是怎么设计的?

设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需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确保绩效考评的指标和要素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符合。2.多元化的指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需要是多元化的,包括业绩指标、行为指标、能力指标等,使评估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并建立权衡指标和考核标准,保证不同指标之间的权重和贡献度得到合理权衡。3.量化的指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需要是量化的,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量化,例如销售额、客户满意度等,使评估结果更加精确和可比。4.可操作的指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需要是可操作的,可以通过员工的行为和观察指标来衡量,使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如何实现绩效目标。5.变化的指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需要是变化的,可以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6.公正的指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需要是公正的,可以依据员工的实际业绩和贡献来评估,避免主观性和不公正的评估。7.可操作性高的指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需要是可操作性高的,可以通过员工的行为和观察指标来衡量,使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如何实现绩效目标。

绩效组织管理体系、绩效指标体系、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什么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绩效考核最终目的工具。所谓绩效考评,就是依据预先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被评价对象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实施评价。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哪几类构成

(1)盈利性指标。①资产收益率②银行利差率③非利息净收入率④银行利润率⑤权益报酬率赢利性指标是衡量商业银行运用资金赚取收益同时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能力。赢利性指标的核心是资产收益率和股本回报率,利用这两个财务指标及其他派生财务比率指标可较准确地认识银行的获利能力。资本总额(2)流动性指标。①现金资产比例②短期国库券持有比例③持有证券比例④贷款资产比例⑤易变负债比例⑥短期资产/易变负债⑦预计现金流量比流动性在任何企业经营中都是营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特殊的资产负债结构,更容易受到流动性危机的威胁,这也是银行将流动性指标从一般风险指标中分离出来的原因。流动性指标反映了银行的流动性供给和各种实际的或潜在的流动性需求之间的关系。流动性供给在资产和负债方均可存在,如银行拆入资金或出售资产都可以获得一定的流动性。流动性需求也可通过申请贷款和提存的形式作用于资产负债两个方面,,因而流动性指标在设计时应综合考虑银行资产和负债两方面情况。(3)风险指标。①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敏感比例=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②信用风险贷款净损失/贷款余额,低质量贷款/贷款总额,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净值,贷款损失保障倍数在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中,风险被定义为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这种收入的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价值。商业银行面临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收益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风险指标将这些因素做了分类,并定量反映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和抗压能力。(4)清偿力指标①净值/资产总额②净值/风险资产③资本充足率指标④资产增长率和核心资本增长率⑤现金股利/利润银行清偿力是指银行运用其全部资产偿付债务的能力,反映了银行债权人所受保障程度,清偿力充足与否也极大地影响了银行的信誉。从等式“净值=资产-负债”来看。银行清偿力不足或者资不抵债的直接原因是资产损失过大,致使净值小于零,负债不能得到完全保障。但清偿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不足,未能与资产规模相匹配,因而传统的清偿力指标主要着眼于资本充足的情况。

如何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一、绩效考核指标要尽可能量化。尽可能将能够量化的指标量化,不能量化的标准化,不能标准化的行为化。二、突出“目标导向”。设计绩效指标要注意组织目标与岗位目标的一致性。三、突出少而精的原则。设计绩效指标体系要做到结构简单、言简意赅,让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充分了解绩效评价系统,有效缩短信息的处理过程乃至整个评价过程,提高绩效评价的工作效率和员工接受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有:要素图示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面谈法,经验总结法,头脑风暴法.

绩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包括

一、岗位绩效评价指标要尽可能量化。尽可能将能够量化的指标量化,不能量化的标准化,不能标准化的行为化。二、突出“目标导向”。设计绩效指标要注意组织目标与岗位目标的一致性。三、突出少而精的原则。设计绩效指标体系要做到结构简单、言简意赅,让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充分了解绩效评价系统,有效缩短信息的处理过程乃至整个评价过程,提高绩效评价的工作效率和员工接受度。

如何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方法:  1.在指标设置上力求全覆盖。  a.被考核单位要主动上报考核指标各项内容,客观真实地反映考核单位的工作情况,不瞒报漏报工作内容。  b.绩效考核管理办公室应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指标内容的审核把关,做到单位之间相对平衡,职责任务基本对等,对一些考核单位上报的考核指标不齐不全的,要坚决纠正,确保应考尽考,实现考核指标内容的全覆盖。  2.在指标考核上力求易操作。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不论是实绩工作指标还是自身建设指标,在指标的表述上,必须做到表述明了、定量准确、界定清楚,完成多少投资额,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进度,都要有具体的描述和规定,使被考核对象对所担负的指标任务清晰明了、胸中有数,让考核责任单位在考核过程中,对号入座,利于考核,便于操作,真正达到考准考实的工作目标。  3.在指标内容上力求不重复。  指标内容重复问题是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设需解决的突出难题。绩效考核管理部门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时,应主动加强与相关考核责任单位的沟通与联络,向上搞好对接,左右搞好衔接。  4.在指标权重上力求更科学。  绩效考核指标权重关系到考核的实效和考核结果的公信力。绩效考核管理部门应按照提高公正性、减少随意性、增强平衡性的原则,进一步加重实绩工作在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权重比例。

什么是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不是特别理解说的“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我理解两种可能性:一、不知道你想说的是不是:“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库”这个概念。这在部分咨询公司给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时,按企业要求会采用,就是将被考核对象在多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考核指标、考核数据来源、考核标准(可能是范围)等信息全部列出,这里的各种指标不仅有KPI指标,也有一些定性评价指标。后期根据工作目标变化、时限变化等情况,由公司对周期内需考核的指标进行选择、确定配比。二、或者是“关键绩效指标(KPI)”这个概念?这是一种考核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当作评估标准。指标主要来源于对工作目标的分解。这是一种方法或一种手段。其他的还有“360度考核”、“目标管理”、“平衡计分卡”等,各种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目前国内更多的企业都不是采用某单一的方法,而是对两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关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的内容如下:一、财务效益状况基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修正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销售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二、资产营运状况基本指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修正指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不良资产周转率,资产损失比率。三、偿债能力状况基本指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修正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长期资产适合率、经营亏损挂帐比率。四、发展能力状况基本指标: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修正指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拓展知识: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职能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该体系包括投入和过程两个方面,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设施建设,过程包括护理管理、医师管理等指标。1、投入(权重20%):包括人力资源(40%)(如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医护比、床护比)和设备设施建设(60%)(如固定资产总额占总资产额的比例、平均开房床位数)。2、过程(权重15%):包括护理管理(30%)、医师管理(50%)等过程指标,如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士三基三严合格率、医师三基三严合格率、甲级病案率和处方合格率。这些指标的设定和权重可能会根据具体组织和业务需求进行调整,以确保综合评价能全面、科学、客观、合理地反映绩效。

什么是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以及领导交代的任务完成率!还有就是个人的工作态度来考核的的】

如何制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 考核目的   (1) 作为晋升、解雇和调整岗位依据。着重在能力和能力发挥、工作表现上进行考核。   (2) 作为确定工资、奖励依据。着重在绩效考核上。   (3) 作为潜能开发和教育培训依据。着重在工作能力和能力适应程度考核上。   (4) 作为调整人事政策、激励措施的依据,促进上下级的沟通。   (5) 考核结果供生产、采购、营销、研发、财务等部门制定工作计划和决策时参考。 2. 考核原则   (1) 对企业的高、中、低层员工均应进行考核。当然,不同级别员工考核要求和重点不同。   (2) 程序上一般自下而上,层层逐级考核,也可单项进行。   (3) 制定的考核方案要有可操作性,是客观的、可靠的和公平的,不能掺入考评主办个人好恶。   (4) 考核要有一定的透明度,不能搞黑箱操作,甚至制造神秘感、紧张感。   (5) 提倡考核结果用不同方式与被评者见面,使之心服口服、诚心接受,并允许其申诉或解释。   (6) 大部分考核活动应属于日常工作中,不要过于繁复地冲击正常工作秩序,更反对无实效的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3. 考核时间   (1) 分为定期考核(每周、旬、月度、季度、半年、年度)、不定期考核。   (2) 基层人员考核可周期短、频繁些;中高层考核周期可长些,甚至3~4年。 4. 考核指标体系   企业考核指标体系   对不同考核对象: 职务、岗位不同,选择考核指标有所区别和侧重。   对不同考核目的: 奖金、晋升工资级别,选择考核指标权重不同。 5. 考核人与考核形式   (1) 直接上级考核。由直接上级对其部下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其缺点是日常接触频繁,可能会掺杂个人感情色彩(常用于对一线的工人。   (2) 间接上级考核。由间接上级越级对下级部门进行全面考核和评 价。   (3) 同事评议。同级或同岗位的职工之间相互考核和评价,须保证同事关系是融洽的,用于专业性组织(研发部门)和中层职员。   (4) 自我鉴定。职工对自己进行评价,抵触情绪少,但往往不客观,会出现自夸现象。   (5) 下级对上级评议。下级职工(部门)对上级领导(部门)评价。弊病较多:下级怕被记恨、穿小鞋,故光说好话,或缺点一语带过;上级怕失去威信,工作中充当老好人。可改进用无记名评价表或问卷。   (6) 外部的意见和评议。由外协单位、供应商、中间商、消费者(或传媒),对与之有业务关系的企业职工进行评价。   (7) 外聘绩效专家或顾问。一般较为公允,避开人际矛盾,结论较为客观;但成本较高,且对某些职位工作不内行。   (8) 现场考核或测评。企业专门召开考评会对有关人员进行现场答辩和考评,或者通过相对正式的人事测评程序和方法对侯选人考评。   各种形式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考核对象和目的,也可在考核中综合应用。 6. 考核办法   (1) 查询记录。对生产记录、员工工作记录、档案、文件、出勤情况整理统计。   (2) 定期考核。企业视情况进行每周、月、季度、半年、年度的定期考核,以此为基础积累考核资料。   (3) 书面报告。部门、个人总结报告或其他专案报告。   (4) 考核表。设计单项考核主题或综合性的表单,为方便应用可使用多项式选择、评语、图表、标度或评分标准。   (5) 重大事件法。为每一员工或部分建立考绩日记,专门记录其重要的工作事件,均包括好的和坏的。   (6) 比较排序法。通过在考评群体中,对考评对象两两相互比较,优中选劣或劣中选优,逐步将员工从优到劣排队。   目前绩效考核的方法很多,企业可根据考核目标、考核对象等因素选用;或者综合各种办法,归纳出考评结果。 7. 考核结果的反馈   (1) 考绩应与本人见面,具体方法有:   --通知和说服法   主管如实将考核结果的优缺点告诉被评人,并用实例说明考绩的正确性,最后鼓励其发扬优点、改进缺点、再创佳绩。   --通知和倾听法   主管如实将考核结果(优缺点)告诉被评人,然后倾听对方意见,相互讨论。   --解决问题法   主管一般不将考核结果告诉被评人,而是帮助其自我评价,重点放在寻找解决问题途径上,协商出有针对性的改正计划,激励、督促其执行。   (2) 为避免引起被评人反感、抑制,应注意:   --不要责怪和追究被评人的责任和过错;   --不要带有威胁性,教训下级;   --不作泛泛而谈,多援引数据,用事实说话;   --对事不对人;   --保持双向沟通,不能上级单方面说了算;   --创造轻松、融洽的谈话氛围。   (3) 典型考核后的面谈技巧:   --对考核优秀的下级   ● 继续鼓励下级上进心,为其参谋规划   ● 不必对下级许愿诱惑   --对考核差的下级   ● 帮助具体分析差距,诊断出原因   ● 帮助制定改进措施   ● 切忌不问青红皂白、兴师问罪   --对连续绩差、未显进步的下级   ● 开诚布公,让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 揭示其是否职位不适,需换岗位   --对老资格的下级   ● 特别地尊重,不使其自尊心受伤害   ● 充分肯定其过去的贡献,表示理解其未来出路或退休的焦虑   ● 耐心并关心下级,并为他出些主意   --对雄心勃勃的下级   ● 不要泼凉水、打击其上进积极性   ● 耐心开导,阐明企业奖惩政策,用事实说明愿望与现实的差距   ● 激励其努力,说明水到渠成的道理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框架包含什么?

合易认为:绩效评价是根据绩效计划目标、实际完成结果及相应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估打分的一个过程。相对科学的绩效评价有以下几个关键结构因素(框架):框架1:绩效指标,绩效指标是绩效评价的基础,没有绩效指标也就没有绩效评价;另外这里的绩效指标含指标名称、绩效目标、考核加减分办法。框架2:数据来源,每项指标都要有相应的数据来源,也就是完成结果的统计渠道,设立的指标,没有统计的渠道或无法统计,那么这个指标肯定是不合适的。框架3:完成结果,也就是由各个数据来源统计上来的完成结果,这是进行绩效评价重要的打分依据。框架4:评价主体,也就是有谁来评分,先后顺序是什么。目前一般是被考核人先自评,紧接着由考核人进行复评。框架5:计算办法,包括权重与最后得分的关联关系、得分与绩效系数的关联关系等。以上为绩效评价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必要因素。

如何制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绩效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绩效考核又是绩效管理的最重要一环,这一点已形成共识。但是我国企业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实:一方面企业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又不清楚如何实施正确的绩效考核。一方面深知传统人事考核的弊病,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继续操作以“德政勤绩”为特征的人事考核。问题的关键和企业的困惑在于:我们不能设计出一套可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将绩效考核回归真正的绩效绩效考核是对员工绩效的评价,那么什么是员工的绩效?绩效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在不同情况下,绩效有不同的含义。从其字面上来看:“绩”是指业绩,即员工的工作结果;“效”是指效率,即员工的工作过程。也就是讲:绩效=结果+过程(取得未来优异绩效的行为与素质)绩效=做了什么(实际结果)+ 能做什么(预期结果)需要说明的是,绩效考核无疑是绩效导向式的。但绩效导向并不意味着只关注结果,在关注结果的同时,它同时关注取得这些结果的过程,即员工在未来取得优异绩效的行为和素质,所以讲,这里的绩效是过去绩效与未来取得优异绩效的行为与素质的总和。对于员工来讲,他对于企业的最大贡献是绩效,也唯有绩效是支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而传统人事考核的着眼点是“工作中的人”,其价值判断在于人是成本;而现代绩效考核的着眼点则是“人的工作”,其价值判断人是资源。因此绩效考核的要素与指标必须聚焦于真正意义上的绩效。当然与员工绩效相关的要素是多样的,绩效考核并不是要对所有的绩效要素做出全面的评价,有些要素只能通过其他价值评价体系(如素质评价,任职资格评价等)来完成。在此适用的原则是:在把握绩效考核的基本理念前提下,缺什么,就考什么;想得到什么,就考什么。考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关键绩效指标就是实施这一原则的成功思路。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关键绩效指标(KPI)是对公司及组织运作过程中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因此,关键绩效指标具有以下特征:1.将员工的工作与公司远景、战略与部门和相连接,层层分解,层层支持,使每一员工的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与公司的整体效益直接挂钩。2.保证员工的绩效与内外部客户的价值相连接,共同为实现客户的价值服务。3.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是基于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流程,而非岗位的功能。所以,关键绩效指标与一般绩效指标相比,把个人和部门的目标与公司整个的成败联系起来,就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因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集中测量我们需要的行为,而且,由于其简单明了,少而精,就变得可控与可管理。对于员工而言,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使得员工按照绩效的测量标准和奖励标准去做,真正发挥绩效考核指标的牵引和导向作用。在设计关键绩效指标的时候,必须符合明智(SMART)原则:第一,关键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以保证其明确的牵引性;第二,关键绩效指标必须是可衡量的(Measurable),必须有明确的衡量指标。第三,关键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不能因指标的无法达成而使员工产生挫折感,但这并不否定其应具挑战性;第四,关键绩效指标必须是相关的(Relevant),它必须与公司的战略目标、部门的任务及职位职责相联系。第五,关键绩效指标必须是以时间为基础的(Time-based),即必须有明确的时间要求。三.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思路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鱼骨图”分析法,其主要步骤包括:1.确定个人或部门业务重点,确定哪些个体因素或组织因素与公司相互影响;2.确定每一职位的业务标准,定义成功的关键因素,即满足业务重点所需要的策略手段;3.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判断一项绩效标准是否达到的实际因素。4、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与落实以市场营销人员 为例,要确定其关键绩效,首先必须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确定营销部门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职责和关键成功要素,然后通过层层分解,确定市场营销部门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及相关流程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进而分解为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例如,如果将公司的战略目标定位于世界领先企业,那么,市场营销部的关键绩效目标必须定位于市场领先,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以下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市场形象、营销网络和市场份额。而营销人员的职责决定了其关键绩效指标应围绕着“市场份额”展开。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市场营销人员某一考核周期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1.客户满意度(如客户满意度提高率或客户投诉量)2.销售订货额(如销售订货额或销售订货额增长率)3.货款回收(如货款回收额或货款回收目标完成率)4.销售费用 (如直接销售费用率或直接销售费用降低率)5.合同错误率降低率 除外,依据市场营销人员的业务现状,还可加入团队合作、市场分析、客户关系等定性关键绩效指标。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以上市场营销人员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加入“营销系统人均毛利”指标,就可以将个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扩展为组织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即可以形成面向营销部门的组织绩效考核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对于关键绩效指标难以量化的员工,如人力资源管理者、行政事务人员、财务人员,其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难度相对大一些,但也并不是无法实现的。这类人员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来源于:第一,职位职责中的关键责任。第二,对上级绩效目标的贡献(通过对公司目标或部门目标自上而下分解确定)。第三,对相关部门绩效目标的贡献(从横向流程分析,确定其对相关流程的输出)。依据这一原则,这类人员的关键绩效指标可以通过对其考核周期内的工作任务或工作要求的界定来实现,至于其衡量指标,可以通过时间来界定,从实质上讲,被时间所界定的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也是定量指标。只要我们能够对员工的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做出明确的说明,同时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这些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就具备了可操作性。四.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的支持体系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确定以后,这些指标能否运用于绩效考核,进而绩效考核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还取决于企业是否建立一套完善的支持体系。第一,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的支持。通过企业文化来形成追求优异绩效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企业文化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建立绩效导向的组织氛围,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化解绩效考核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正如GE的韦尔奇所讲的那样:“我们的活力曲线之所以能有效发挥作用,是因为我们花了十年的时间在我们企业里建立起一种绩效文化。”第二,各级管理者承担起绩效管理的任务。各级管理者应该也必须承担绩效考核的责任,由管理者来分解与制定关键绩效指标,而人力资源部在这一过程中则提供专业咨询与服务的功能。第三,保证绩效沟通的制度化。在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与制定过过程中,制度化的沟通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关键绩效指标与其说是自上而下下达的,倒不如说是自下而上承诺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关键绩效指标具有挑战性。第四,设计对绩效考核的激励与约束体系。激励体系主要表现在绩效考核结果与价值分配挂钩,实践表明,两者挂钩的程度越紧,绩效考核的效果越明显。约束体系主要包括员工的绩效考核投诉机制,考核档次的比例控制,上级审核和主管负责的二级考核体制等。只有这些激励体系与约束体系的建立并有效发挥作用,以关键绩效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何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绩效指标体系有五种分类方法:一、按照内容分类:1.组织绩效指标2.部门职能指标3.岗位职责指标二、按照考核时间分类1.年度考核指标2.日常考核指标(季度考核指标、月度考核指标、每周/日考核指标)三、按照指标类型分类1.消息管理2.成本管理3.工作量管理4.安全管理5.时间管理6.满意度管理四、按照BSC的思想1.结果导向的向后指标a)财务类b)客户类2.过程导向的先行指标a)运营类b)学习成长类五、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分类1.前端岗位族群指标库2.后端岗位族群指标库3.管控岗位族群指标库4.研发岗位族群指标库企业/组织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的设计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平衡计分卡、三分法、德鲁克五分法、战略目标分解法下面对每个方法进行解析说明。BSC法平衡计分卡是构建企业指标体系的出发点。定义:平衡计分卡成为了一个战略实施的工具,将公司的战略目标落实到可操作的行动方案,进而设定绩效考核指标和目标完成值上维度:观察组织和分析战略的视点或镜头,主要包括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成长四个方面特点:平衡记分卡体系强调不同绩效领域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在一个特定领域的优良业绩表现往往不能补偿其他领域的糟糕表现。三分法用三分法的思想(成长战略、运营效率、组织结构 )去分析组织的关键成功要素指标。成长战略:•实现以利润为目标的核心业务的增长(对关键绩效考核体系的影响:将利润目标设制为中高层级管理层共享的绩效指标)•抓住业务的成长机会(对关键绩效考核体系的影响:测量新产品销售,新产品推广流程和相应分销渠道等绩效指标)•加强渠道的发展 (对关键绩效考核体系的影响:将参与渠道设制为销售公司经理绩效指标)运营效率 •优化媒体组合 (对关键绩效考核体系的影响:将媒体有效性和品牌强度设置为市场部的关键绩效指标)•系统化分销管理(对关键绩效考核体系的影响:测量销售公司的店面陈设和分销商管理)•提高促销有效性(对关键绩效考核体系的影响:测量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促销有效性以及市场部门制定促销预算的质量)•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计划能力和技术能力(对关键绩效考核体系的影响:将绩效指标的具体目标与供应链计划相联系)•提高供应链中的效率和成本管理(对关键绩效考核体系的影响:绩效考核指标涵盖了供应链的所有活动)组织结构 •加强全系统的职能部门结构优化 (对关键绩效考核体系的影响:中高级管理层分担成本控制责任) 德鲁克五分法——组织绩效的5个化验指标1.市场地位及其变动趋势——市场上的位置、在升还是降、市场改进的方向如何、相关替代品的市场状况等2.组织创新——创新产品的市场效果(创新产品是否在确保并推动公司的市场地位上升)、产品或服务创新周期(从开始研究到作为一项成功的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周期)、创新产品成功与失败的比例是在改善还是在恶化等 3.生产率——投入生产的全部要素(资本/原材料/人工):产出的价值减去外购部件或服务后的余额,同时要细细分析每个要素的生产率是否在稳步提高4.清偿能力和现金流量——通过扩大销售额来增加利润收入时,如果消弱了清偿能力或现金流量,则意味着企业不是“获得”而是“买得”了市场,是很危险的5.盈利能力——企业产生利润的资源的生产能力,即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资本构成、新投资的利润升降、利润的质量和构成。战略目标分解法绩效指标分解流程:绩效指标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由组织目标出发分解到各个岗位的员工身上。步骤如下步骤一:将组织战略目标转化为组织绩效考核指标步骤二:将组织绩效考核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步骤三:将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分解到岗位 步骤四:将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分解到日常 指标分解的核心思想•PAST(Process Analysis System Technique)是企业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第一种方法,在明确组织KPI指标关注领域的基础上,依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及部门支撑关联将指标元素进行层层分解和传递,从而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绩指标传达并落实到每个岗位的每名员工身上,将公司上下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FAST(Function Analysis System Technique)是企业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第二种方法,从梳理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岗位体系入手,对岗位职责进行模块化的专业描述,进而结合实际业绩目标设计年度及日常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完整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效地解决您的问题,欢迎与您在绩效管理方面有更深的交流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包括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包括信息化战略、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信息安全、效益。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应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有,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包含: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DNC生产设备及工位智能化联网管理系统;MDC生产数据及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系统;PDM制造过程数据文档管理系统;Trcaker工装及刀夹量具智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等。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OA协同办公系统。企业信息化信息化要素:1、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3、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准确的关键数据及时传输到相应的决策人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如何制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制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 确定组织目标和战略重点:首先,明确组织的目标和战略重点。这些目标和重点应该与组织的使命和愿景相一致,并指导组织的运营和发展方向。2. 识别关键绩效领域:基于组织目标和战略重点,识别与之密切相关的关键绩效领域。这些领域可能涵盖销售业绩、客户满意度、生产效率、质量控制、创新能力、员工发展等。3. 分解关键绩效领域:将每个关键绩效领域进一步分解成具体的绩效要素和指标。例如,如果销售业绩是一个关键绩效领域,可以将其分解为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市场份额等指标。确保绩效要素和指标能够全面评估该领域的表现。4. 确定指标的重要性和权重:对于每个绩效要素和指标,确定其在总体绩效中的重要性和权重。这可以通过与利益相关者(例如主管、员工、业务部门)的讨论和协商来确定。不同的绩效要素和指标可能具有不同的重要性,根据其在组织目标和战略中的贡献程度来分配权重。5. 设定指标的目标和期望:为每个绩效指标设定具体的目标和期望。这些目标和期望应该是可量化的,并与组织目标和战略一致。确保目标具有挑战性和可实现性,并根据不同岗位和员工的角色进行适当调整。6. 确定考核方法和数据来源:确定用于评估绩效指标的考核方法和数据来源。这可能包括定量数据分析、定性评估、自我评估、360度反馈等方法。同时,确定数据来源,如销售报表、客户调查、项目成果等,以支持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7. 验证和修订:在制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后,进行验证和修订。与利益相关者进行讨论和反馈,确保指标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根据反馈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调整。8. 培训和沟通:在实施绩效考核前,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沟通,确保主管和员工对关键绩效指标的理解和应用。培训可以包括解释指标的含义、目标的设定方法和数据收集的方式,以帮助主管和员工明确绩效考核的期望和要求。制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需要综合考虑组织目标、战略重点和员工角色,并确保指标的可量化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与利益相关者的密切合作和反馈是制定有效指标体系的关键。

什么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体系?

一、引言 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目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巫待解决的间皿.如何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指标体系是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间题展开探讨。 在本文的分析中,有两个假设条件:第一,暂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第二,哲不考虑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二、国有资产的含义及其组成 目前,关于国有资产的含义,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国有资产仅指企业资产负债表里所有者权益中属于国家的部分,或称为国家所有者权益。如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等三部于1994年12月31日预布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另一种是认为国有资产除了国家所有者权益外,还包括由国家资本金所获得的收益.我们比较赞同后一种观点,主要签于下列两个原因:其一,由国家资本金所获得的收益本身就是国有资产增值的一部分,这是国家已认可的,其二,将国家所有者权益和国家资本金的收益综合起来考核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则更为全面和系统。因为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国有资产收益的流失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所谓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投资以及投资收益形成的,或者依法认

财务分析包含的指标体系有哪些

  财务分析指标是以简明的形式,以数据为语言,来传达财务信息并说明财务活动情况和结果。在此建立的财务指标与国家考核企业工作规定的财务指标是不同的。涉及到企业财务活动较广的范围,包含的指标数目多,而国家规定的考核指标则是抓住重点,有选择地规定一些指标,分为外部分析指标体系及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  a. 外部分析内容。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企业综合实力分析。  b.内部分析内容。除以上外部分析内容外,还包括:企业筹资分析;企业投资分析。  另外,内部分析内容还应有: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形成原因分析。  c.专题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企业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特点, 结合特定的目标选取特定的资料及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题分析。  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分析、资本资产结构优化分析等。  d.关于财务分析与相关学科关系的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财会学界学科体系的改革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20 世纪80 年代初期的财务会计之争深入到各二级学科,这是理论发展的必然。学科的分分合合是由于环境的变迁,历史的发展而致,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进入20 世纪到90 年代,财会论坛上就有财务分析要独立成科的微弱声音, 到了现在,对此论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且似乎已达成共识,即由于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财务分析必须独立出来。那么,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在财会学众多学科中地位如何, 包括哪些内容,与其原附着的学科关系如何?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减法问题, 而是一个漫长的选择和甄别的过程。  1 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内部指标体系的设置, 主要是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可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管理的特殊需要灵活设置,其内容相当广泛。  一般说来,可从筹资、投资等方面设置。  1.1 企业筹资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经营所需资金需靠企业自己来筹集,这样,筹资分析便成为企业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筹资分析中,首先要分析企业的资金需要量, 其次分析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 再次分析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 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筹资方案并与资金供应者进行协商, 使企业筹资活动顺利进行。可设置筹资结构比率、资金成本率等指标。  1.2 企业投资分析。  企业对投资活动首先应进行可行性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这是投资分析的重点;其次应对投资活动进行事中分析, 以控制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最后对投资活动进行事后分析,以考核投资效果、评价投资业绩,为改善企业今后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在投资分析时一般需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投资的风险价值、资金成本和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在投资阶段为考察投资方案的可行,可设置内含报酬率,为考察投资的收益可设置投资报酬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  2 外部分析指标体系。  2.1 企业偿债能力。  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其债务的能力,通过对它的分析,能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债务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将其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2.1.1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设置该指标对外部信息需要者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来讲,该指标也至关重要,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大小以及资产变现速度的高低。  另外,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未决诉讼等对它也有影响。短期偿债能力通常设置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或酸性测验比率;现金比率。  2.1.2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资产或劳务支付长期债务的能力。对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因为企业的利润与其有紧密的联系,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不能不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 这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最终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利润, 现金流出量最终取决于必须付出的成本。此外,债务与资本的比例也是极其重要的。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很多,除资产、负债、股东权益外。还有长期租赁、担保责任、或有项目等因素。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有: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  2.2 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资产运用效率是指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运用效率和周转情况所作的分析。企业经管的目的在于有效运用各项资产获得最大的利润。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企业必须凭借资产、运用资产才能取得营业收入。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表示其运用效率越高,利润越大。企业运用各项资产有无过量投资? 有无因设备短缺而导致生产不足? 有无因资产闲置而导致利润降低?凡此各种问题,皆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相关人士所关切。通过分析资产运用效率, 则可以评价企业营业收入与各项营运资产是否保持合理关系, 考察企业运用各项资产效率的高低。资产运用效率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2.3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分配情况所作的分析。它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综合表现。企业经营之目的,在于使企业盈利且使其经营与规模不断成长与发展。  各方信息使用者无不对企业盈利程度寄与莫大的关切。投资者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利润的分析, 是因为他们的投资报酬是从中支付的,如果是股票上市公司,企业盈列增加还能使股票市价上升, 从而使投资者获得资本收益。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来源。政府有关部门关心的则是微观和宏观的经济效益以及各种税费上交的可靠性。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 可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来评价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 分析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企业获利水平。它是管理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对于职工来讲,则是丰厚报酬及资金的来源,并可保证工作的稳定。它也是集体福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可从一般企业及股票上市公司两方面制定。一般企业盈利能力指标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权益利润率。股票上市公司除上述指标外,还可借助以下指标:每股盈余;每股股利;市盈率;股东权益报酬率;股利支付率;留存盈利比率。  2.4 社会贡献能力分析。  社会贡献能力是从国家或社会的角度衡量企业对国家或社会的贡献水平。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利润。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 单纯的片面的追求企业个体的经济效益是不行的,还必须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对盈利企业可用实现利税来衡量, 但对一些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的企业讲,则无法适用。故为此设计的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可兼顾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情况。  2.5 综合财务能力分析。  综合财务能力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总体变化的性质、趋势进行的分析。  前述指标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必须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进行系统分析。其指标有杜邦模型中的权益报酬率和计分综合分析法的实际得分值。

北京绿色建筑指标体系及规划实施途径研究?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并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温家宝总理提出: 发展绿色建筑面临极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从规划、设计、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千万不能丧失机遇。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正在编制和即将发布绿色建筑行动纲要。2009 年哥本哈根会议后,碳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筑节能面临全新挑战。目前PM2. 5 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改善居住环境更是与老百姓休戚相关。北京实施绿色建筑规划是为了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通过构建规划、建筑两个层面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使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是实现北京绿色建筑的规划实施途径。一、发展状况(一) 发展历程北京的绿色建筑是从制定建筑节能标准起步,逐步发展到四节一环保: 1988 年,北京市编制《华北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实施细则》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节能目标定为30% ; 2004 年修订《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率先提出节能65% 的目标; 2005 年,颁布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2006 年,开展节约型居住区试点工作,各区县共确定18 个试点项目,并出台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10 年底,颁发《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着手成立绿色建筑评价专家委员会,开展地方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工作; 2011 年起,提出居住建筑节能75% 的要求,实施《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使绿色建筑概念得到日益广泛的认可。目前,北京绿色建筑方面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初具雏形,科学技术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示范项目、示范园区逐步带动市场发育,绿色建筑的社会影响力正逐步形成。2011 年,全国共计有175 个项目获得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北京市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有16 个,其中住宅建筑5 个,公共建筑11 个,如表1 所示。虽然北京绿色建筑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相对于北京市的建设规模,比例仍然偏低,绿色建筑的推广工作仍然具有极大的迫切性。关于北京市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简称《规划》) 已经北京市委、市政府审批印发。根据《规划》,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到2015 年,北京市万元GDP 能耗要比2010 年下降17% ,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9000 万吨标准煤左右,总节能量约为1500 万吨标准煤。建筑领域将承担全市节能总量的41% ,民用建筑要承担600 万吨标准煤节能量。计划新建绿色建筑3500 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占当年开工建筑面积的10%。(二) 面临的问题1. 缺乏有效的市场激励我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均是以政府为主导,针对绿色建筑建设成果或某一项技术措施进行的精神奖励和资金奖励,市场机制尚未健全,也尚未形成针对绿色建筑从设计到运营全过程每一环节的激励政策体系,使得绿色建筑的实施范围还有所局限,市场机制的积极性还有待撬动。2. 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对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监管尚未建立起从规划、土地出让、设计、施工及运营全过程的监管体系。比如,在建筑节能方面,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在节水方面,也尚未形成规划、水务、建设等多部门的联动机制。相对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要求更高,设计技术领域更广,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法规和全过程的监管控制。3. 缺乏衔接的指标体系北京市于2006 年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节约型居住区指标体系研究》。国家刚刚颁布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目前急需编制《北京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使其与国家标准衔接,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并突出北京地方特色。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标准,为行业单位的绿色建筑设计搭建实现途径,进而支撑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目前,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理论和技术体系欠缺,区域级绿色建筑发展模式研究基础薄弱,标准体系缺乏, 技术支撑不足。二、规划的实施思路北京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研究应从建筑的源头城市规划入手,以碳减排为核心,建立起完善的规划,建筑多层次指标体系,编制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与规划管理相结合,搭建绿色建筑实施途径。同时,以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提高业界与公众的绿色建筑意识,从而带动绿色建筑市场推进机制。(一) 规划先导北京绿色建筑规划实施的总体思路改变了以往直接关注绿色建筑本身的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结合北京城市特点,以低碳为核心,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从规划入手,由宏观、中观到微观,从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 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碳排放指标。目前,北京市正在进行低碳生态城镇规划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区域级绿色建筑发展模式的研究。通过有效继承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并积极延续北京市过去十年绿色建筑既有研究的成果,共同构建指标体系,从而实现对绿色建筑的实施控制。(二) 标准引领北京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向上与规划衔接,向下与管理结合,分别在详细规划阶段和单体建筑设计阶段,按照绿色设计要求分别提取关键性指标,并基于整合设计过程形成集成优化。通过指标控制,加强对设计过程的优化引领。详细规划设计阶段的绿色要求,以空间环境优化为目标,在空间规划、交通组织、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四方面进行指标控制; 单体建筑设计阶段在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景观、室内七专业进行指标控制。通过以上指标,为低碳生态规划的理念落实提供实现途径,也为行业设计人员提供明晰的技术指导。(三) 管理联动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关联指标与城市规划现行的规划管理实施机制进行对接,建立起控规设计审查、规划意见书核发、工程规划许可、建筑施工图审查、规划监督验收的规划实施途径,分阶段管控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相关指标的落实,从而推动北京绿色建筑的实施。(四) 示范带动开展北京一、二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评价和示范项目的推广工作。示范内容主要包括对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发,控规阶段空间规划策略的实施,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指标,绿色建筑及区域的示范等内容。通过示范项目的推广,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绿色建筑的发展模式。三、指标体系北京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设立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内容包括从前期的策划到常规设计包含的方案与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后期的施工现场服务与运行阶段服务等各个设计相关阶段的绿色设计要求。(一) 控规阶段指标体系为实现绿色建筑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效益, 不仅需要在建筑设计阶段实现四节一环保的具体目标,更需要在城市规划阶段为绿色建筑的实施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绿色建筑在总体规划层面,必须明确以低碳理念为主导的规划定位及概念方案布局。以提高城市资源配置效率为根本目标的紧凑布局; 满足居民在公交和步行距离内对通勤、生活的基本要求; 保留并发展耕地、林地和湿地等自然资源,扩大城市碳汇,降低城市热岛强度。总体规划主要通过制定规划理念及发展策略,在区域发展方向上发挥引领性作用,具体的指标体系仍需与管理相融合,在控规方面进行落实。绿色建筑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以碳减排为核心提出针对空间规划、交通组织、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四大板块的绿色设计要求,使低碳策略可执行、可量化、可评估,并增加相应的行政许可手段来保证规划层面的低碳生态目标的实现。控制性详规层面的指标体系着重从宏观角度确定一个区域或城镇的绿色指标,用于监控社会发展过程中,片区层面与碳减排相关的标准要求。指标体系的取值定量是绿色设计标准可实施性的重要控制点,主要依据分为三部分: 标准指标、国内外案例实践指标、绿色设计理论指标。即在参考现有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案例的实践指标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绿色设计理论指标,通过三方面的权重设定本标准的指标体系。空间规划方面,从规模控制、结构控制、土地利用效率三方面进行指标把控, 运用新都市主义的邻里理论、紧凑开发理论,利用地块尺度和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控制建设尺度; 利用轨道站点1km 范围内工作岗位数量流量比、公共设施可达性、城市开放空间可达性、无障碍住房所占比例强调通达性与开放性; 通过设置地下建筑容积率,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在地块尺度方面采用小尺度街区设计,实现有利于鼓励人行与自行车的城市尺度。按照既有标准,我国目前城市的基本街区尺度是500 - 800m。但通过对欧洲城市进行的研究,70m - 70m 的街区作为一个合理的底线可以满足大多数城市功能的容纳。在我国对城市道路网密度进行加密的要求中规定,城市支路的交叉口间距为140 - 180m。非机动出行研究表明,为提高步行和公共交通的使用,步行至公交站点的距离不超过200m,将会引导超过50% 的人乘坐公共交通。而有关对澳洲和美国12 个典型城市150 - 250 年城市形态演变的研究发现,80m - 110m 的地块街区稳定性最好。在我国的生态城实践中,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的街块尺度为220m,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街块尺度为400m,长辛店生态城的街块尺度为公建区200 -300m,居住区400m。综合以上的统计和分析,提出对于新城区域的建设,应将地块边长控制在150 - 250m 的范围。交通组织方面,引用TOD ( 公交优先发展)理论,在城市动态交通、慢行系统和静态交通系统组织上明确绿色建筑交通组织的方向。通过设定公交站点覆盖率,大力推进绿色出行。资源利用方面,运用可再生能源理论,结合北京能源特点,通过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可再生能源贡献率把控能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方面设定平均日用水定额、雨水径流外排量、下凹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指标; 在固废方面,设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生态环境方面,通过绿地率、屋顶绿化率保证绿化数量; 通过植林地比例和本地植物指数,提高绿化质量。绿地率是对项目用地范围内绿地数量的基本控制指标,是区域良好自然环境质量的基本保障。《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32%,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要求≥35%,《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T - 50378的要求均为≥30%,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要求为≥40% ,北京市长辛店低碳社区和未来科技城该指标取值均为≥50%。在《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中, 北京市对绿地率有具体要求,明确指出凡符合规划标准的新建居住区、居住小区( 居住人口7000 人以上或建设用地面积10 公顷以上) , 按照不低于30% 的比例执行,并按居住区人口人均2m2、居住小区人均1m2 的标准建设公共绿地。通过研究比较,参照《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提出指标取值为新城及中心城居住区≥35% ,旧城居住区≥25% ,公共建筑需根据项目及场地特点提出要求。( 二) 设计阶段指标体系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层面主要研究建筑和景观需要达到的相关指标要求,主要依据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照明等四个专业方向分别提出相应的要求。同时,将景观设计相关内容划入建筑板块,从而在专业设计与碳减排核心之间建立起联系。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考虑,绿色建筑设计的最终目标在于是否获得良好的建筑运行效果,因此该部分指标实际是对绿色设计在实施层面所获得实际效果的评价,是对规划绿色设计指标的补充。建筑设计是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与智能化、景观、室内装修等各专业整合设计的过程,应体现气候适应性和地域性设计理念。北京市绿色建筑设计的自然前提是北京的气候与环境特点,空间的组织、技术策略的选择均应遵循气候适应性设计原则。同时,北京城市区域较大,文化多样,积淀厚重,不同区域的地方特点、文化传统也应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四、规划实施途径(一) 规划管理绿色建筑监管体系以项目的基建流程为主线推进绿色建筑全过程,依据总体规划的低碳生态城市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落实具体绿色指标,结合管理流程,形成实施管理流程设计。具体如下:1. 控规审查环节这是绿色建筑规划实施的前提环节,是实现绿色建筑从单体到区域绿色示范区的关键环节。重点把握地块尺度、公共设施可达性、城市开放空间可达性、轨道交通站点一公里范围内就业岗位与流量的比例、公交站点覆盖率、生活垃圾的分类率等。2. 规划意见书加强土地出让环节对绿色建筑相关规划指标的控制,明确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无障碍住房比例、地下建筑容积率、室外停车比例、雨水径流外排量、本地植物指数,同时包括单位建筑能耗、可再生资源贡献率、平均日用水定额、下凹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及绿地率、屋顶绿化、植林地比例。3. 工程规划许可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审查规划意见书阶段控规指标的执行情况。通过许可证的发放环节,管控指标的落实。4. 施工图审查对规划意见书中的指标进行落实,依据北京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关于绿色建筑集成度审查表,加强绿色建筑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审查的要点和详细内容的规定。审查指标包括: 建筑指标、结构指标、给排水指标、暖通指标、电气指标、景观指标、室内指标。5. 规划监督验收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后,对该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以及建筑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进行专项检验。重点验收场地各项公共设施、绿化质量和效果。(二) 设计集成在对设计单位的管理方面,对项目各阶段设计文件进行严格要求: 项目建议书必须确定绿色建筑目标,列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估算; 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提供绿色建筑的实施策略; 方案设计必须包含绿色建筑专篇; 初步设计必须包括绿色建筑手段及技术、投资估算等,并填写集成表; 施工图设计须注明对绿色建筑施工与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填写绿色建筑集成表; 施工图设计审查需附绿色建筑专项设计审查意见。五、示范带动机制积极推行北京绿色示范区的规划实践,如昌平未来科技城制定了绿色建筑示范区的管理办法; 丽泽金融商务区也积极实施生态商务区理念; 通州运河核心区融合了大量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纲要的理念实施; 奥体文化商务园区( 奥体南区) 打造以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产业为支撑,同时兼容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以及科技服务等现代化服务业的综合性城市职能中心。丰台区长辛店绿色建筑生态社区示范项目就是一个较好的规划实施方案。该项目位于永定河西岸,紧邻京石高速公路,是未来重要的发展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500 公顷,以建立宜居、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示范区为目标。(一) 规划策略实施在空间规划策略上关注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等四方面问题。采用的具体措施包括: 为增强园区创新发展的动力,在引入大中型企业的同时,注重创业型小企业的培育,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使用面积约占产业发展总面积的20% ; 形成了多层次的公共设施服务体系和绿化空间系统;建筑高度和容积率结合轨道站点布局; 优化能源供应系统、中水和雨水利用系统; 生态修复等。最终达到的能源利用目标是使整个地块减少现有标准下24. 5% 的基本能量需求,二氧化碳排放比常规方案减少50%。在规划方案中,要求落实十大生态指标,包括: 宽度为30 米的微风通道; 满足碳汇需要的植林地比例; 不同类型建筑的绿色屋顶面积率;满足每100m2 屋面约1. 87m3 雨水储存容积的雨水回收设施; 透水铺装率、下凹式绿地率、70%的建筑贴线率、建筑节能指标、占总能源需求21% 的可再生能源/ 清洁能源需求比例、人均用水110L / 天的节约用水定额。另外还包括五个生态引导性指标: 本土植物比例0. 8; 无障碍设施100% ; 生活垃圾处理( 分类100% , 垃圾投放点布局) 100% ; 功能混合; 可循环材料10%。(二) 建筑设计实施在建筑设计方面,加强单项技术的设计优化,同时保证整体技术体系和谐统一。在绿色设计中,优先采用了主动式遮阳体系、合理控制进深、天然采光利用等被动式、低成本技术,对水源( 地源) 热泵提供冷热源、天棚柔和辐射采暖制冷系统、温度独立控制、减少输配系统能耗、高效照明、水资源利用及处理系统等主动式技术进行优化,打造了高品质、高舒适度生态节能住宅。六、结论基于目前的发展现状,未来绿色建筑的相关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科技攻关,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围绕北京绿色建筑指标体系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如对比国内外相关绿色标准、收集北京市绿色建筑资源数据库、分析北京市绿色建筑管理机制、制定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度表等,从而优化绿色建筑标准,巩固实施政策保证机制。第二,广泛进行工程示范应用,选取各个区县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公立医院、学校等具有公益性质的建筑为示范对象,率先推广绿色建筑。第三,加快制定北京绿色建筑相关管理办法,形成规范管理,建立奖励机制,带动行业的积极性。北京绿色建筑的发展与推广,是实现绿色北京目标、建设宜居城市的客观需要, 可以缓解北京市对能源的高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北京绿色建筑从城市规划入手,搭建起规划、建筑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和完善可执行的绿色建筑管理实施途径,并积极倡导以示范工程带动市场推广机制。随着绿色建筑的深入推行与相关制度及标准的不断完善,北京绿色建筑之路将越走越宽广。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一方而要反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共性,另一方面要体现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的特征。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 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论述我国土地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意义及措施,并粗略地构建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标体系;措施   1 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理论依据   节约、集约用地,笼统地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最关键的就是要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经营。土地集约经营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生产资料等要素,同一块土地面积上聚集的相关要素越多意味着该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根据生产理论,一定的产出对应着相关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过程将一定数量的劳动资本等可变要素合乎比例地投入到固定要素土地中去,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收益。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将可变要素连续投入到土地,土地边际报酬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边际报酬递减。   如图所示的MPP在点M之前为增加,在M之后R之前逐步递减至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原来下降的边际成本会上升,而上升的"边际收益会下降,直到二者正好相等之时的可变要素投入组合为最佳投入组合,在T之前的水平相对应的就是土地经营的集约边际。在目前土地利用普遍粗放,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提高土地经营集约度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出效益目标的现实选择。   2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又比上一年度减少29万亩。全国31个省份的农用地98.53亿亩,建设用地4.96 亿亩,未利用地39.11亿亩。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在2008年度新增建设用地548.2万亩中,建设占用农用地466.8万亩, 其中占用耕地287.4万亩。此外,灾毁耕地有37.2万亩,生态退耕11.4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7.4万亩,耕地合计减少373.4万亩。   虽然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这些数据仍显示出,中国耕地总量不断减少,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上涨,中国用地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粗放利用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过去节约土地资源的意识没有树立起来,长期以来形成了粗放用地的不良习惯,各个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宝贵的土地资源没能得到充分、有效、及时利用。   (2)用地结构不够合理,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从城市发展看,一些地区城市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城市公用设施、公共建筑的建设过分强调规模。有些地区工业用地除生产及辅助设施用地外,其内部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等非生产性用地所占比例过大。   (3)一些不合法现象严重影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当前,一些地方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发展休闲农业等,不顾“三令五申”和法律法规,未批先用、非法占用耕地,修建临时性建筑和永久性建筑。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   (4)监管机制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大。   有些地区对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还没有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建设用地批前、批中、批后的全程跟踪监督还不够。对空置、闲置土地的查处力度不够大,对各种违法违规用地查处力度不够到位,影响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实际效果。   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就显得十分必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一方而要反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共性,另一方面要体现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的特征。指标体系的共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评价指标体系应与不同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各个层次的空间范围相对应。二是评价指标体系与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保持一致。   (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①对于一个区域的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情况的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主要从分地类和分区域两种方法入手。分地类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大类,分区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城市和农村等类型。再往下分,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耕地评价指标体系、园地评价指标体系、林地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小类。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城镇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农村居民点评价指标体系和交通运输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等类型。如图2:   ②土地集约利用从资金集约度、技术集约度和人口集约度等层面分析和评价。区域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以整个区域综合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作为评价对象,侧重从区域整体用地布局、用地结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以及土地利用合理性等方面,评价土地总体的使用效率和潜力。如:可通过对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比较,确定评价因子。   4 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   (1)科学规划用地,从源头严格把关。   要转变土地管理的职能和方式,树立长远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做好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的衔接,整合用地资源,优化利用结构。严格监督建设用地项目规划预审和审批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集约用地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项目坚决不予供地,从源头上阻断浪费土地行为的发生。   (2)积极贯彻国家有关土地出让的各项规定,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在落实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以及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制度基础上,对国家机关办公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积极探索实行有偿使用。其他建设用地严格实行市场配置、有偿使用。   (3)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并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   应该按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有关要求,严格审核建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投资期限等指标。同时,还应对各类用地的规模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核查。加强建设用地审批后的跟踪管理,对所有新供地项目实行跟踪管理,确保能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要求用地。   (4)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要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地方、单位和个人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而且在用地政策上给予倾斜;对粗放、浪费土地的地方、单位和个人给予曝光,给予经济上的处罚,甚至限制其用地或收回用地。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同时积极引导开发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在全社会营造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氛围,逐步提升全民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   土地是国脉所系、民生所依。推进集约节约用地,事关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展,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集约节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并通过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全力支持和保障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为促进我国发展与保护的和谐、人与地的和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华春.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构建节约型社会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王业侨.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6,(03).   [3]王春宇,龙媛梅.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几点认识[J].现代物业,2008,(08).   [4]董黎明,袁利平.集约利用土地——21世纪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向[J].中国土地科学,2000,(05).   [5]周伟,王秀兰.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02).   [6]邵晓梅,刘庆,张衍毓.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6,(02) .   [7]张颖,王群,王万茂.关于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的思考[J].广东土地科学,2007,(03). ;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的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

园区应按照下述四类指标体系进行规划建设:1. 经济发展指标:如经济发展水平指标(GDP年平均增长率、人均GDP、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GDP新鲜水消耗等);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等)。2. 生态工业特征指标:如有无成熟的生态工业链;重复利用指标(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原材料重复利用率、能源重复利用率等);柔性特征指标(产品种类、原材料的可替代性等);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如信息网络系统、废物处理共享设施等)。3.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如环境保护指标(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污染物处理处置等);环境绩效指标(万元GDP工业废水产生量、万元GDP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元GDP工业废气产生量、万元GDP有毒有害废物产生总量);生态建设指标(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园区绿地覆盖率等);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等)。4. 绿色管理指标:如政策法规制度指标(园区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园区内部管理制度的实施、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等);管理与意识指标(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所占比例、园区企业ISO14001认证率、生态工业培训等)。  六、生态工业园区中的企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它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咨询以及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生态工业园区中的企业孵化器主要功能如下:1. 为生态工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不断优化的孵化环境和条件;2. 允许各企业间共享设施和相互合作;3. 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4. 通过当地的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员培训;5. 支持风险融资、市场营销、会计、组织设计和其他商业活动;6. 提供公共的法律、文秘和簿记服务以及办公和电讯设备。企业孵化器可以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实体,也可以是非赢利机构。对于各类生态工业园区而言,比较适用的是后一种,即非赢利机构形式。七、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文本的编制以下给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文本的基本内容,具体规划工作中各园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增删和调整:摘要1. 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概况(1) 社区、城市、区域的情况(2) 园区现状、产业类别、结构、主要资源等状况(3)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2. 园区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1) 必要性(2) 有利条件3. 规划目标和原则(1) 总体目标(2) 具体目标(3) 规划原则4. 园区总体设计(1) 现有建设条件分析(2) 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框架(包括主要工业链)(3) 生态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4) 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5. 园区工业代谢分析(1) 主要物质代谢分析(2) 能量流动分析6. 园区建设项目(1) 园区建设项目清单及说明(包括工业项目、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2) 园区建设项目指南7. 园区投资和效益分析(1) 总投资(2) 融资渠道(3)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8. 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1) 领导小组、管理委员会(协调办公室)、投资开发公司(2) 园区管理制度(如果是改造现有园区,须注意与现有园区的管理制度相结合)(3) 鼓励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策、排污收费返还等)(4) 支持体系(如信息系统、新技术开发、企业孵化器、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核等)

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

实际上建立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主要是设定测评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三级指标是一个逻辑框架,在各行业原则上都是可以运用的。对某一具体产品或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测评的实际操作中,应该根据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和关注点具体选择,灵活运用。测评指标体系的四级指标是由三级指标展开而来,是顾客满意度测评中直接面对顾客的指标,它是和顾客满意度测评问卷中的问题相对应的。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