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结合“中体西用”思想,谈谈洋务运动能否使中国走向现代化。 思路决定出路,“?

.洋务运动实质是在保存封建皇朝制度,不触及封建利益,一场上层部分宦员改良运动,买几条军舰,洋抢洋炮,加强清军,维持其统治运动,由于列强制约,内部的反对,阻碍,终究失败了,是不可能走向现在化的,那时,中国还是那么落后,贫穷,走不出三座大山的压迫!

清朝洋务运动当中开平矿务局被美国人控制后,一直延续了多少年,美国人获利多少

共被实际控制46年。具体获利难以计算,但截止到1899年被外国人彻底控制前,该矿共产煤527万吨,盈利400多万两白银,接近开平矿务局初始投资(包括1887年筹资建设林西矿)150万两的3倍。 开平矿务局原为清政府官办,1892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逝世,清廷任命张翼为继任者后开平矿务局逐渐被外国势力渗透,至1900年,英商墨林公司借八国联军侵华的武力威慑诱骗张翼,攫取开平,改名开平矿务有限公司,名为中外合办,实为英国资本控制。1912年又吞并滦州煤矿,合称开滦煤矿。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国民党政府接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归国有。

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没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1、中国封建制度落后(答“惟中国政体落后”、“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等);2、日本等列强的侵略(答 “日军侵占”、“外国侵略”也可给分)。

洋务运动的总历史意义

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促进中国近代化,

评价洋务运动,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不超过150字

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是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 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武器和训练的革新,与顽固派的愚昧守旧态度相比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865年到1895年,洋务派在各地创办了20多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工厂。在自制和外购的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因此,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西学的大量引进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洋务运动把西方近代文明成果呈现在对其茫然无知的中国人面前,使人们开始耳闻目睹和亲身体会这些成果的优越之处,从而逐步澄清了对“西学”的种种误解,由一味抵拒,渐至批判地吸取。盲目自大的心态日见改变,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客观地面对现实,承认两方科技的进步,不再反对把“西学“引入中国。 但是,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首先,因为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他们大规模引进的只是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对西方的社会经济制度讳莫如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抵制和反对。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经营管理大权都被其委派的总办、会办、帮办或提调等把持,他们经营不善,管理腐败,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内部充满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这些企业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或瘫痪停办,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让私人经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再次,洋务运动的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了冲突,受到传统心理的束缚。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沿袭的基本国策,重义轻利是历代统治者提倡的修身准则,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僵化少变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习惯于安定平静的生活,具有较强的心理惰性,面对社会变革,求稳怕乱,抗拒抵制。尽管西学的输入打乱了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轨迹,但长期以来民族发展的惯性,使很多中国人仍然按照本民族特有的观念去看待世界和社会,这就妨碍着他们去接受新的东西,同时也妨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总之,洋务运动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良影响。

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因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作就是洋务派们一手建立的北洋水师 但是却一败涂地

读李鸿章传谈谈你对洋务运动失败的看法

我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最大原因,是清朝没有继承明朝的特务制度,没有完善的特务组织.这是现代国家的必备组织.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乃至后来的明朝东厂和西厂,在中国古代文人眼中自然是罪大恶极,可是作为现代国家,没有特务组织行吗?苏联有契卡和克格勃,纳粹德国有盖世太保,英国著名的007间谍更是风靡全球,美国也有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的脚步踏至全球.然而清朝有什么特务组织呢?清朝,就只有康熙皇帝制定的密折制度,基本上就是靠揭发,尤其是官员之间的揭发,和明朝的特务机构的专业程度比,简直就是太失败了.清朝失败的特务制度,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没有发现清朝重要的淮军洋务大臣李鸿章,乃是西方共济会下罗斯切尔德财团的中国代理人,而这样的代理人,比比皆是.李鸿章通过兴办洋务,签署卖国条约,从中捞取回扣,在世界上已是人尽皆知,唯独中国人不知.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听说有人把李鸿章比作中国的俾斯麦,发出长叹:但愿我死后不会被称为德国的李鸿章.其中意味深长.不仅如此,李鸿章甚至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蓄意误导北洋水师,甚至将本来就很短缺的精煤运送给日本联合舰队,李鸿章的外甥、天津军械局总办张士珩为牟取暴利居然盗卖弹药给日本军队.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通过上海候补道张鸿禄向日本军队出售大米等粮食.李鸿章本人在处理日本间谍的问题上,也表现出十分明显的袒护之意.对清军抓获的间谍,李鸿章不仅不杀,还以杀了要赔钱为由,送给他们路费,释放他们回国.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实际上根本就不受清政府控制.我看我们现代的很多电视剧,往往将近代中国共产党的内部肃反当做反面形象来描述,的确不是个滋味.肃反扩大化,的确是不应该,但是,没有理由因此就否定肃反工作.试问,世界上那个国家能够没有内务安全机关和情报机关,还能独立存在?没有肃反队伍的国家,他的军队就会像北洋水师那样不明不白地被消灭掉.试问,北洋水师与联合舰队的差距并非天壤之别,日舰无一损失,放到哪里都说不通.因此,在卖国贼李鸿章参与的洋务运动里,其失败的命运是在所难免了.其次,洋务运动缺乏系统的国家战略.战略上失败了,在战术上再成功也是无意义的.洋务运动兴办洋务,引进坚船利炮,甚至自主制造,这都是正确的.但是,对于这条路的目标是什么,我看,他们没有正确的认识.洋务派可能都没有收复国家主权,建立强大的现代国家的经济体系的认知.他们最多恐怕只是想用洋枪洋炮洋务来苟延馋喘,这在经济上必然导致失败.我在这里纠正一个看法,那就是洋务运动因为没有实施制度改革,所以失败了.这种观点是没有错的,但是属于废话.洋务运动发展到一定时候,当然要因势利导地进行一些制度改革,以适应富国强兵的需求.洋务派的确止步了,但是,这并不是说,洋务派需要做的就是搞资产阶级民主化的那一套,那是不对的.这是因为,相对于帝国主义,中国的资产阶级在当时已经非常弱小了,必须用国家集中资本的办法,尚可有一条生路.第三,洋务运动的国防工业缺乏强大的经济支柱.国防工业,没有不赔钱的.这是因为现代国家谁也不会停止先进武器的研发,但是谁也不会把关系到本国安全的先进的武器出口出去.国防产品不同于消费产品,它注定是要赔钱的.洋务运动最失败之处,就是没有利用国防工业夺取国家主权,再利用国家主权发展国民经济,从而利用经济增长的税收来资助国防工业的发展.只有走上了这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才有不断发展的可能,否则,必然是国防工业不断消耗国家有限的财政,最终不得不自行消亡.第四,洋务运动没有引进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听说他们有成本核算和现代会计这回事.他们的初期投入往往是不计成本的.洋务运动严重缺乏自主人才,即使是引进技术,其官员也不懂技术,而是委派给洋人来引进.一个国家的国防工业依仗外人,还有什么国防机密可言,这无疑是引狼入室.洋务运动发展到后期,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的.福州船政可以制造出近海巡洋舰平远号.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LangWilliamM)(又是个洋人)对该舰检查后甚为满意,于1890年5月16日调归北洋海军,更名为“平远”.该舰在甲午海战中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旧中国的国防工业,始终被资金不足的梦魇萦绕,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那种荒唐地以为,洋务运动失败,是因为走的是官办企业的道路,而不是所谓的市场经济的道路的说法,是别有用心的.我们承认,封建社会的官办企业是落后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的,计划经济下的企业,是讲究成本核算的,但更重要的是,计划经济的苏联和新中国,都是拥有独立的国家主权的,拥有强大的国家财政来支持国防工业的发展.那种以为搞个什么市场经济,就可以带活洋务运动的想法,在帝国主义殖民旧中国的历史背景下,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假设没有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将怎样发展 300--500字 论文 急 谢谢了

将会在科学发展,文明进步,思想更新等一系列环节有所停滞

关于《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的中国近代史论文,4000字左右

照一楼的写 你就死定了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的口号是什么

自强求富,清末,西方的不断侵入,使中西文化的碰撞日趋激烈,张之洞等人在与西方频繁的交涉当中,深刻感觉到中国的落后和需要。要改变落后的现状,不仅仅是引进西洋的“坚船利炮”和被顽固派职责的“奇技淫巧”,清末国人落后的知识水平和进取意识的缺乏才是中国发展的桎梏。正如张之洞在《张文襄公奏稿》(卷三十二)中提到“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不弱于兵而弱于志气。人才之贫由于见闻不广,学业不实”。张之洞将兴学立才作为国家强盛的根本。也正是在这个基本观点的覆盖下,洋务派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思想。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指导思想 洋务派面对中国“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明确地认识到不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西方工商业之“末”,就难保中国伦理纲常之“本”,竭力推行“中体西用”的基本政策,学习“西语”“西艺”“西政”和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及文法礼教制度,希望培养出能够掌握广博中国传统之学,把传统之学用于社会实践,在中国经史中走向只用的知识和社会性人才。 2.废除科举制度,建立近代学制 洋务派针对当时学校教育与科举制度的腐败积弊,提出了整顿、改革传统教育的主张。张之洞在他的《劝学篇变科举》中指出:八股取士“自明至今,行之已五百余年。文胜而实衰,法久而弊起”。认为“救时必自变法始,变法必自变科举始”。1905年,在洋务派的推动下,清朝下诏“力停科举以广学校”。 3.提倡留学教育,建立近代师范教育体系的思想 洋务派认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工商实业最事半功倍的方法就是出国留学。这些留学生学成归来后,可直接向国人传授技艺。于此互为补充,洋务派还提出了建立近代师范教育体系的思想,图强宜兴学,“学堂必须有师”“办理教育,首重师范”使教师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具备必要的师资素质。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的口号是什么

自强求富,清末,西方的不断侵入,使中西文化的碰撞日趋激烈,张之洞等人在与西方频繁的交涉当中,深刻感觉到中国的落后和需要。要改变落后的现状,不仅仅是引进西洋的“坚船利炮”和被顽固派职责的“奇技淫巧”,清末国人落后的知识水平和进取意识的缺乏才是中国发展的桎梏。正如张之洞在《张文襄公奏稿》(卷三十二)中提到“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不弱于兵而弱于志气。人才之贫由于见闻不广,学业不实”。张之洞将兴学立才作为国家强盛的根本。也正是在这个基本观点的覆盖下,洋务派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思想。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指导思想 洋务派面对中国“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明确地认识到不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西方工商业之“末”,就难保中国伦理纲常之“本”,竭力推行“中体西用”的基本政策,学习“西语”“西艺”“西政”和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及文法礼教制度,希望培养出能够掌握广博中国传统之学,把传统之学用于社会实践,在中国经史中走向只用的知识和社会性人才。 2.废除科举制度,建立近代学制 洋务派针对当时学校教育与科举制度的腐败积弊,提出了整顿、改革传统教育的主张。张之洞在他的《劝学篇变科举》中指出:八股取士“自明至今,行之已五百余年。文胜而实衰,法久而弊起”。认为“救时必自变法始,变法必自变科举始”。1905年,在洋务派的推动下,清朝下诏“力停科举以广学校”。 3.提倡留学教育,建立近代师范教育体系的思想 洋务派认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工商实业最事半功倍的方法就是出国留学。这些留学生学成归来后,可直接向国人传授技艺。于此互为补充,洋务派还提出了建立近代师范教育体系的思想,图强宜兴学,“学堂必须有师”“办理教育,首重师范”使教师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具备必要的师资素质。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洋务运动与百日维新的比较

一个侧重经济改良一个侧重政治体制改革

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有什么异同吗?

相同点:1、目的: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都是为了救亡图存,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2、方式:都是依靠改革完成目的。 3、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证明了两者不能挽救旧中国。 4、意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近代化进程。 5、背景: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条件下,清政府调整政策。不同点1、领导阶级: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改良派。 2、改革重点: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制度,企图建立君主立宪制。

请指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态度上区别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和资本主义经济,来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希望通过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希望通过革命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国近代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原因?洋务运动为什么破产?

1.清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是因为自身形势不稳,岌岌可危,能维护自己统治的其中的一个办法就是发展工商业,从根本上说这样做的目的还是为封建性质的目的服务,而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君主立宪则是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君主立宪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有助于更好的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因为封建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在矛盾是尖锐且不可调和的,所以在封建还是资本的选择中,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况且发展经济只是维护自己阶级利益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没有商讨发展经济。2.从洋务运动的器物层面的学习但还是导致失败,告诉维新派在这一条上行不通。~师夷长技以制夷~,像夷人学什么,才能制夷,这是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一个重要目标,既然器物不行,那么制度上就有更大的可能。3.洋务运动的实行者大多数是清朝的官员,代表着清政府的利益,代表着腐朽的封建阶级的利益,而历史的主流是要覆灭封建,所以他们是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脚步,这就是从根本原因。而表象,比如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实行者等人没有开放的思想,无法正确的把洋务运动的能量发挥到最大……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吗?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呢?

没有,当时是以“中体西用”的思想,即,中国的政治体制下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技,来发展强大中国

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生。

当推【容闳】。

洋务运动的影响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也深刻影响了出生于19世纪末的一批中国人。甲午海战失利后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等一批领土领海于日本,更加重了清廷的统治危机;日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战胜中国,深刻激发了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辛亥革命 甲午战争 五四运动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用英文怎么翻译啊

辛亥革命the Revolution of 1911[led by Dr Sun Yat-sen which overthrew the Qing Dynasty]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lauched by Japanese imperialists to annex Korea and invade China]五四运动May 4th Movement of 1919[an anti-imperialist, anti-feud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movement launch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Russian October Revolution and led by intellectuals having the rudiments of Communist ideology]洋务运动Westernization Movement[to introduce techniques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initiated by comprador bureaucrats 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rule of the Qing government]新文化运动New Culture Movement[around the time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in 1919]

洋务运动

不明白你的问题是问什么的?!

洋务运动声势浩大,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是?

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运动的代表企业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内”,表示这个军械所属于安庆军内的设置。1864年,清军攻陷南京后,该厂由安庆迁到南京,改名为金陵机械制造局。  江南制造总局  又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1867年,由虹口迁至高昌庙,经过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该厂技术和机械设备主要依靠外国,除制造枪炮弹药外,也制造机器和修造轮船。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兵工厂部分人称制造局。后分别改称“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厂”。  福州部政局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经营的设备最齐全的新式造船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聘用外国人担任技师。主要由铁场、船场和学堂三部分组成,1884年马尾海战中遭到严重破坏。后虽经恢复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  汉阳铁厂  1889年春,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炼铁厂,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的炼铁厂也随迁汉阳,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共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炼铁炉两座。1894年投产,开始均为官办,从筹办起至1895年,共用经费五百八十余万两。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无力筹措经费,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辛亥革命前夕,汉阳铁厂工人约三千人,每年出钢七万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设备被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成立大渡口钢铁厂。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  轮船招商局  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1月成立。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绪十一年)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辖。1912年改为商办,更名商办招商局轮船公司,后又改称商办招商轮船有限公司。1932年国民党政府收归国营,更名国营招商局,归属交通部。抗日战争期间,总局先迁香港,后移重庆。战后迁回上海。1947年共有船460艘,33万余吨。1948年成立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称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香港仍沿旧称。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机器制造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它成立时买轮船3艘,到1877年收买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洋务运动中中国人创办了什么公司?

轮船招商局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是

安庆内军械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