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哪些地方适合养生,有什么特点?

一般人都会步入老年,“养老”成为了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养老”类型,最近比较火的有“儿女养老”、“消费养老”、“以房养老”、“机构养老”、“出国养老”、“家政养老”等,除了形式上,地域也很重要对吧?最近网上流传中国“最适合养老居住”排名前二十个城市,其中有你的城市吗?第二十名厦门厦门是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被海水环绕的城市,环境十分干净整洁,气候宜人,一年四季花木繁盛。由于生态环境好吸引了大量白鹭来此栖息,又被称做“鹭岛”。第十九名青岛青岛这座满城啤酒飘香的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就是它的真是写照,成群的海鸥,大片经典的欧式老建筑是这里最独特的风景。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四季分明,空气特别湿润,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不同的海味。第十八名秦皇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因皇帝名号而得名的城市,这里山水相依,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环境是它最大的优势,金沙碧海、天蓝水清、空气洁净,森林覆盖率非常高,成了400多种鸟类的乐园。第十七名丽江丽江没有严寒酷暑,只有温凉更迭,这里的纳西文明、自然环境吸引着大批的人前来,它是中国游客重游率最高的城市,客栈文化堪称全国之最,来了这里,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发发呆、喝喝茶、晒晒太阳,都是一种享受。第十六名昆明昆明四季如春,享有“春城”的美誉,这里的鲜花即使是冬天都开的娇艳,滇池和翠湖每年都有越冬的海鸥如约而来。这里的物价相对较低,能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且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它还享有相当大的优势,简直是一块生活的乐土。第十五名嘉兴嘉兴自古就是富庶繁华之地,“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四季分明,气温适中,没有大幅度的温差。有众多的河流和星星点点的湖泊,极其丰富的水产品,而且嘉兴物价稳定,治安也特别好。第十四名杭州杭州这座“人间天堂”城市,拥有了秀美的西湖,湖光山色,好不令人向往。但它的美不仅仅止于这一潭湖水,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大量人文古迹,既有江南水乡的古典雅致,又有国际化时尚的潮位。第十三名海口海口某景海口被誉为环境最好的城市,一年365天,有311天空气质量为优。这里有着迷人的热带风光、椰风海韵,生活在这里每天都能享受到海岸的风光旖旎。第十二名凤凰凤凰古城是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城内风景秀丽,充满苗乡特色。一条沱江静静流淌,沿沱江而建的吊脚楼、古色古香的明清古院,这一切都那么让人心生向往。第十一名大连良好的空气,适宜的气候,这是让人们身体上感到舒适的条件,大连这座城市都有。而且这里有各种养老机构200多家,这些养老院环境宜人,设施齐全,配有专职医生、护士,而且费用并不算高。第十名珠海珠海这座浪漫之城,有一百多个海岛,又被称作“百岛之市”。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呆在这里很舒适。万头攒动的娱乐广场,浪漫的休闲海滩,欧式的午夜酒吧......夜生活很丰富。第九名成都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医疗条件较好,拥有华西医院等近20家三甲医院,医疗水平在国内堪称一流。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天气温温和和,人也温温和和,生活节奏很舒适,吃喝玩乐也很多。第八名北戴河北戴河空气环境都很好,阳光、沙滩、海水、森林,绵长的海岸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非常适合来这边休闲度假,养老居住。舟山被誉为“千岛之城”,金庸笔下的桃花岛就在舟山呢,海岛特有的景致赋予了这里无穷的迷人魅力,蓝天、碧海、金沙、白浪营造了不可多得的度假胜地。舟山被称作“中国海鲜之都”、“海上花园城市”。第六名中山第七名舟山中山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它以前叫香山,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联合国人居奖、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各种荣誉没少获。如果你来过中山,你会发现街道比其他城市整洁,绿化也非常好,而且中山的美食在全国乃至海外都享有盛誉。第五名湛江湛江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常年气温适宜。来到这里,头顶是蔚蓝的天空,迎面是碧海银沙,眼前是葱茏的绿树.....旖旎的南国海滨城市风情,让人流连忘返。第四名扬州扬州有“天然氧吧”之称,空气质量十分高。“早上无碳健身,晚上悠闲逛街,出门不堵车,街上风景好,逛到哪里都能买到好吃的”,是扬州人一天生活的真实写照。第三名威海威海虽然是个不大的城,也没有什么国际名胜,但这里有有海有树有森林,有国内一流的天然海水浴场,滩缓沙细,水质清澈。1000多里的海岸线,海边处处都是风景,尤其环海路一带,任何语言形容都苍白。第二名烟台烟台这个依山傍海的海滨小城,被誉为“山海仙市”,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变幻莫测的海象、缥缈奇幻的海市蜃楼,给山山水水添了些神秘的色彩。与大连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选择就选择空气好好,水好的城市养老。

茶的养生之道 怎样喝茶养生

茶是每天都可以喝,但茶的功效和作用各不相同,我建议根据茶的特性和功能可以按季节来喝,可以按照: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来饮用,合理的选择和饮茶能发挥茶的最大作用。

绿茶是肝癌肝炎的天敌,中国文化中的品茶之道对健康养生有哪些好处?

生津止渴、提神醒脑。唐茶经有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一口茶入口,解渴醒身,神清气爽,我们不得不赞叹茶叶生津止渴、提神醒脑的魅力。

品茶之道中国首屈一指,经常饮茶对养生方面的功效都有哪些?

可以有效缓解胃部的压力,也可以吸收茶里面的微量元素。

品茶之道与修心养生

味道鲜美的茶水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而品茶有其特殊的仪式,也有其所谓的“品茶之道”。这种仪式感不仅本身带来了一种愉悦感,还能相应地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愉悦和满足。而且,在品茶的过程中,我们还会感受到茶香和一呼一吸带给我们的愉悦感。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舒缓紧张的情绪,缓解压力。除此之外,茶也有着修心养生的功效。茶多酚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清热解毒、利尿等作用。有些茶还有助于消化、排毒、健脾、降血脂等等。长期喝茶可以保持体内新陈代谢,因此能起到保持青春永驻的功效。综上所述,品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仪式和修心养生的方式。所以每天在闲暇的时间里,来一杯茶,细细品味,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调整心情,缓解压力,给自己带来一份清静与舒适。

关于养生茶的诗句

1.关于茶的诗句古诗 1、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顾况《焙茶坞》 2、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 3、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4、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六羡歌》 5、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2.关于煮茶的诗句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访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酬乐天闲卧见寄 【唐】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 ..。 3.关于养生的诗词 养生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 ―――《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 ―――《广嗣纪要》明万全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 ―――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 ―――《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医先》明 王文禄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说说笑笑,通通七窍。 ―――谚语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谚语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谚语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明吕坤 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明 万全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谚语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 ―――《养生四要》明 万全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清朱锡绶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善养生者,先除欲念。 ―――《男女绅言》明陈继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谚语 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谚语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谚语 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谚语 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 ―――谚语 常乐常笑,益寿之道。―――谚语 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谚语 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谚语 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谚语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4.关于茶的古诗20首 1、山泉煎茶有怀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译文: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译文: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 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3、品令·茶词 宋代: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译文: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4、满庭芳·茶 宋代:黄庭坚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译文: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 5、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唐代: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译文:芳香的茶树丛掩隐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叶上那滴滴神露凝聚着纯洁的光华。更有这山寺的得道高僧深知茶道,在清晨采回了这珍奇的细嫩茶芽。晨雾紧贴着石涧奔湍的山泉蒸腾而上,采茶之处离山崖之顶也不过咫尺之差。 盛茶的器具有圆有方,色泽绝非一般,茶叶品质如圭如璧,真是美玉无瑕。我吩咐家人用华贵的茶具去煎这难得的奇茶,淡淡的余香弥漫到远处的人家。这纯和的茶香让我的灵魂得以净化,并以自然的本真荡去内心的昏邪。 它如同佛祖如来那甘露一般的斋饭,一下子熏香了毗耶城和整个天下。这香茶是蓬瀛仙客的友伴,谁不惊叹,恐怕更珍贵于天上神奇的仙酒流霞。 5.老人喝茶养生的诗句 我知道关于养生的诗句 1、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 2、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 3、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 4、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5、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 6、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 7、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8、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 9、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10、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 11、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 12、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 13、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 14、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 15、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16、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 17、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 18、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19、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20、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 21、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22、宋蒲虔贯 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 23、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24、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 6.有关赞美茶的诗句 原发布者:0闲云草堂0 关于茶的诗词茶诗经典陆羽《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茶与禅宗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闲情逸趣入诗居易《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赵朴初诗茶禅道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尝茶》〖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雪煎茶》〖元〗谢宗可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咏茶》〖宋〗苏轼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蓝素轩遗茶谢之》〖明〗邱云霄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娇女诗》〖西晋〗左思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钅历〗。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衣被皆重池,难与沉水碧。《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唐〗李白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7.关于茶叶的诗句 1、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 2、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赋》 3、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4、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 ---颜真卿《月夜啜茶联句》 5、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钱起《与赵莒茶宴》 扩展资料 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司马相如在其所著的《凡将篇》中,记录了当时的20种药物,其中的“荈、诧”就是茶。成文于秦汉时期的《尔雅》一书中也载有“槚、苦荼”。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有关茶叶的最早文字记载。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所著的《茶经》。此书初稿完成于公元8世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全书分三卷十章7000余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茶叶的百科全书,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何为辟谷养生?自己可以辟谷吗?

辟谷,又称避谷、去谷、断谷、绝谷、绝粒、休粮、清肠等,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去谷食气篇》,其中有“去谷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的叙述,意思是说辟谷者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表明至少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辟谷法流行。 秦以后,有关辟谷食饵和辟谷食饵方的描述与记载散见于各代中医学著作中,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即开创了有关辟谷食饵养生的先河,特别是道教的兴起更加推动了辟谷术的发展,认为人体可以通过辟谷达到“不饥轻身,益寿延年”的目的,并创立独特的道教服食术。有关道教服食方,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屡见于各种史籍。 古人是如何看待辟谷的呢?成书于汉代的礼仪论著《大戴礼记·易本命》中记载:“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这可能是辟谷术的最早理论根据。晋代的道家、医学家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内篇》称:“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意思是说如果希望益寿延年的话,就要肠胃中清洁,没有粪便残渣。辟谷术专著《庄周气诀解》中也有一段话:“其天下之人,不达其要者,但以味适口充腹饱胃,以养其性命,恐隔滋味而已;然其脏腑,长欲蒸心乱神,反资百疾,以至夭殂”,说明不懂得饮食养生的人过多地摄取食物,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甚至引起早亡。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特别是一些社会上层人物,开始追求衣食住行方面的享受,喜欢吃那些“膏粱厚味”的食品,并纵酒为乐,损伤健康。针对这种时弊,人们受道家“返璞归真”思想的影响,称那些肥甘厚味食物为“烂肠之食”,而转向天然的植物类食品,并提出辟谷的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应该说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辟谷真相:是“限食”而非“绝食” 现代人通常以为,辟谷就是“绝食”,与现在流行的断食疗法如出一辙。实际上,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误会。 据张国玺教授考证,辟谷并不是指完全的不吃任何食物,而是少食或食用“特殊食物”。《淮南子·人间》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尘居深山,“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这是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书中只是说他不食五谷,并不代表他不吃其他东西。又如古书中记载道门名士于章在辟谷时“饵黄精、茯苓、山地黄”,可见他是用药食来代替五谷。 古人称辟谷为“一食为适,再食为增,三食为下,四食为肠张,五食饥大起,六食人凶恶,百疾从此而生”,并强调“全不食亦凶,肠胃不通”。也就是说,辟谷过程中只是减少进食,并不是不食,否则“亦凶”(指损害健康)。可见辟谷并不是什么都不吃,而是慢慢节食,少食;或者不吃日常的五谷食物,只吃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药物,或服食高营养而较难消化的加工品。如常说的“服药辟谷”,即是采取服食药物以代替谷食的方法。 《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有山药、蜂蜜、茯苓、莲子、芡实、苍(白)术、天门冬、麦门冬、泽泻等代替谷食的药物。实际上山药、蜂蜜等既是药品,也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可以代替谷物为人体提供营养。后世的一些辟谷术中,也有用大豆、大枣、胡麻(芝麻)、栗子、酥油、茯苓、黄精、天门冬、白术、人参、蜂蜜等配伍,制成丸膏,以代谷食的方法。还有用含丰富植物油的松子仁、柏子仁、火麻仁等,再加入麦门冬、地黄、茯苓、山药、黄芪、人参等富含营养物质中药,制成营养高、消化慢、质地较硬的食物,以供食用;还有服用一些流质的胡麻汤、酥汤等。

辟谷养生是什么?

辟谷,是中国人的古老养生法。服气辟谷是在不吃的状态下辅以导引吐纳,以增加功效,提高层次。 辟谷也就是不吃饭,在国外叫断食。是西方社会的养生法,指不吃谷麦的自然疗法。断食疗法有不吃一切饮食物,和可以进食部分瓜果菜蔬两种。辟谷一词按《辞海》的解释是:亦称“断谷”、“绝谷”,即不吃五谷的意思。据称中国古代的一种修养方法。。。。后为道教承袭,当作“修仙”方法之一。《宗教词典》载:(辟谷)原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呼吸养生方法,同吐纳相似。

缙云山辟谷养生的辟谷渊源

辟谷术起于先秦时期,大约与行气术同时。其中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淮南子·地形》也有类似的记载。而《人间》还载有实例,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是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辟谷服气术最早的著作。有云:“去(却)谷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则昫(呴)炊(吹)之,视利止。”意谓初行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呴”食气法加以克服。这里将辟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即表明它们之出现是大体同时的。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年(当为“日”之误——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曹植《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东晋道士葛洪反对单行辟谷可致仙的观点(主张择仙术之善者而兼习之,尤其必修金丹),认为单行辟谷可成仙是行气家“一家之偏说”,但并不怀疑辟谷术的健身延年效果。他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并举出具体例子以证之:三国吴道士石春,在行气为人治病时,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吴景帝闻而疑之,“乃召取鏁闭,令人备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余,春颜色更鲜悦,气力如故。”又“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陟登山,担一斛许重,终日不倦。”《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导引辟谷口诀,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又谓东莱道士王道翼隐居韩信山,断谷四十余年。《云笈七签》卷五载,孙游岳“茹术却粒,服谷仙丸六十七年,颜彩轻润,精爽秀洁。”《南史·隐逸传》载,南岳道士邓郁“断谷三十余载,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北史·隐逸传》称陈道士徐则“绝粒养性,所资唯松术而已,虽隆冬冱寒,不服棉絮”。《旧唐书·隐逸传》载,唐道士潘师正居嵩山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其徒司马承祯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宋史·隐逸传》载,宋初道士陈抟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宋史·方技传》载,赵自然辟谷“不食,神气清爽,每闻火食气即呕,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饮酒。”史籍、道书所载,不胜枚举。可知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史书记载辟谷之人如此之多,辟谷时间或几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其中难免有夸大不实之处,但恐非纯属子虚。1988年1月7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以《麻城农家女十年粒米未进言行自如》为题,报道湖北省麻城市熊家铺区月形塘村二十五岁姑娘熊再定,十五岁时突染重病,生命垂危,脱险后即不复进食水,至今已十年粒米未进。令人惊异的是,她染病卧床八年后,竟能独立行走,谈笑自如,且能做些家务,这真是人间奇迹。如今,21世纪人们生活饮食环境污染的变化,用辟谷来养生,健身、减肥、排毒等更是盛行。同时在此其间,自然辟谷养生师职业培训化,合法性的出现,使辟谷在历史以来成为一个闪光点。近期2013年5月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丁于勤著的《宗源辟谷养生》一书,全方面的介绍的辟谷的历史文化和理论、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学员心得交流,是初学朋友了解参考的好资料。

明天入伏第一天在这天闭谷不吃饭是养生吗?

养生养生,不吃拿啥养?古人的辟谷,在现在看来并不是饿着,更像是进补。就拿道士来说,平日都是粗茶淡饭,谈不上养生,只能是维生。辟谷时却食用由茯苓、大枣、芝麻、黄精这些富含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制成的代餐。

如何评价辟谷市场上最火的胡耀中古法养生大成班?

如何评价辟谷市场上最火的胡耀中古法养生大成班:在我看来自古都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养生的正确理念应该是合理膳食,适量的运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辟谷”。“辟谷”,又称却谷、去谷、绝谷、绝粒、却粒、休粮等,源自方仙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即不吃五谷杂粮,而以药食等其他之物充腹,或在一定时间内断食,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辟谷,常与服气相联,称服气辟谷。服气,顾名思义就是服食空气,后受道家思想影响,而称服食精气或天地元气。这是以气代食之功,服气辟谷修炼法是道教历来讲究的道法,从汉代起就有道士服气辟谷的传说,而且历朝历代仿效者不乏其人。《山海经》载有“食气”之民,后有“食气者神明而寿”的传说,类似观念被庄子改造成神人之功,《庄子·逍遥游》载:“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藐姑射之神人,无须五谷等食物,只须饮食风露。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集秦汉前礼仪的论著《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为食气术最早的理论根据。《淮南子·地形训》也有类似的记载。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西汉有《去(却)谷食气篇》云:“去(却)谷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则昫(呴)炊(吹)之,视利止。”意谓初行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呴”食气法加以克服。这里将辟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即表明它们大体是同时出现的。

辟谷养生的功效那么神奇,可信吗

辟谷养生,是辟谷养生指导师通过心理能量、点穴,催眠等方式让受试者进入不进食物,只喝水,在身心放松作用下,调节全身身心,清除体内垃圾,排除体内毒素,培充人体正气,达到养生,开智,开发人体潜能一种方法。  辟谷之所以养生美容,减肥,清除体内的毒素,代谢功能旺盛正常,是因为燃烧了多余的脂肪和毒素,清净血液,吸收自然能量和清气,不仅使胖人变能瘦,瘦人变胖,更是皮肤光泽润洁,细腻年轻,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辟谷状态下,由于身心放松,人体细胞处于“缺食吸气”的状态,使人体与自然气相通,加速细胞与外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充分吸取大自然的宇宙真气(能量),潜能得以开发,智慧得以开启,充分调动人体潜能和自然能量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辟谷态还可降低体温,减缓人体脉捕跳动的次数,延缓衰老,健康长寿。  辟谷去掉了多余的脂肪和毒素,体内得到了全面的清洁,肠胃得到了调节和休养,心灵得到澄清和升华,性情得以陶治和悦,视野开阔,了悟人生。  辟谷减肥它不是纯粹的挨饿,而是通过辟谷养生指导师特殊的方法,注入辟谷者能量而不饿,这才是辟谷养生的核心。在此状态下,大脑始终处在一种全新自动状态,体能和潜力得到了充分的调节和发挥,身体负荷减轻,气血得到最充分的运用和发挥,脑细胞的功用充分得到更新和延长。  辟谷养生虽然是一种好方法,如果不通过正确的方法,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其它事故,因而最好找经验丰富的辟谷养生指导师。

辟谷养生的正确方法

  什么是辟谷呢?不少人崇尚辟谷养生,但是在方法上却做了,认为辟谷就是不吃任何食物,事实上,辟谷养生并非是忍饥挨饿。辟谷养生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一起来了解。   辟谷养生的正确方法【1】   传统的辟谷术主要有服气辟谷、服(符)水辟谷和服药(饵)辟谷三种类型   服气辟谷者相信人体可以从“气”中获取生命能量,不服食药就可维持生命活动;服水辟谷则是在服(符)水的同时配合存神、行气、握固、咽津、祝由(相当于“巫医”)、饮粥、服饵等养生术,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服药(饵)辟谷是服食坚果、辟谷丸等高营养、难消化的药物或食物以代替谷物,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是辟谷术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辟谷养生并非忍饥挨饿   辟谷养生现在依然流行,信奉它的人甚至将其视为“灵丹妙药”,于是一些极端的个例常见诸报端,他们或因辟谷造成机体水液代谢失调而晕厥,或在身染重病的情况下拒绝一切营养,导致病情加重。   现代研究已证实,辟谷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促进机体脂肪分解、有助毒素排出、净化血液、保护血管、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但有些养生机构或减肥机构以此为噱头,打着科学养生的幌子,诱导一些人进行不恰当的辟谷养生,甚至跑到深山老林里“忍饥挨饿”,以期延年益寿、防病治病、减肥降脂,结果弄得体质越发虚弱,甚至出现神志不清、血压下降、昏迷等,这种做法十分不可取。   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术,辟谷不是绝食,更不是简单的挨饿,否则就背离了古人的辟谷养生原则,反而损害健康。   古书记载的辟谷做法是避免或减少谷类、肉类等食物的摄取,这实际上是一种改善饮食结构的养生方法。   辟谷养生的正确方法   科学的辟谷养生术应讲究荤素搭配、顺应自然、有宜有忌的饮食法则。   一般来说,刚开始辟谷时宜采取逐步缩减食量的做法,为了避免过度饥饿,中间要吃一些流食。   如果一段时间后不想辟谷了,可恢复正常饮食。   辟谷养生的关键在于限制食量,而不建议“全辟”。   体质壮实者可选择每周一天不进食,仅饮用水和蜂蜜,并辅以补充多种维生素;体质一般者可选择每周一天少进食,并配合服用少量高蛋白、高油脂类的食物或药品来取代日常五谷,以补养气血,如核桃、杏仁、栗子、大枣等。   古人常用茯苓、黄精、天冬、白术、人参、蜂蜜等配制成丸或膏取代日常饮食;体质较弱者最好通过改变饮食结构、而非减少饮食摄入量的方法来养生。   “五谷素”养生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深入认识,以前,肉食被视为有钱人的奢侈,多吃肉才能达到营养滋补的目的,但现已证实: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才是健康的"饮食, 美食达人王依依提出“五谷素”的健康饮食概念。   王依依,毕业于西南交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但对“美食”却有非常有趣精辟的见解,信手拈来几条以飨众食客。   “要想对美食没兴趣,只有消化系统出现故障”   “美食家对于美食,就想对恋人一样依依不舍,如果你不好美食,那说明你是不热爱生活,没有了食之美味,哪有人生的乐趣,如果你对美食无动于衷,那说明你已经对生活没有了激情。   “如果要生消化系统生病才能对美食没兴趣,那我宁愿肥胖!”   “打针吃药,再美味的东西,吃着都是一个味--u2018药味u2019”。   “造化弄人”,和依依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的男朋友瘦的跟麻杆一样,对零食没兴趣。   说“对食物没要求,吃饭只是为了果腹。   不臭不烂不发霉能饱肚子就行。   平时从没想过想吃什么东西。   依依反驳 “从小就观察到一肚子坏水的人,大多数对吃什么不感兴趣,不喜欢食物的人心肠都很坏哎。   依依喜欢一个人坐在书房。   背后是满墙的书,开着电脑,听自己喜欢的刘若英的音乐,看书架上的书,觉得精彩的部分就把它摘录下来,写到自己的8000e美食博客里。   还喜欢看书的时候泡壶茶,宁夏的枸杞茶。   当然最喜欢吃的“好时”巧克力就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面对体态日益丰腴的女友,男朋友建议“要想减弱对食物的兴趣,可以考虑找另一个更有兴趣的事物吧!”

道教的辟谷术,是一种什么样的养生方式?

这个砸门也不懂到底是一种怎么养的形式,咋也不多说了

春季养生小常识简讯?

  谨防春季流感病,大葱大蒜不能省。出门定要口罩戴,防止患上肺气病。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一***   1、春笋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的春笋作为美味佳肴,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对它赞叹不已,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春笋笋体肥厚,美味爽口,营养丰富,可荤可素。做法不同,风味也各异,炒、炖、煮、煨皆成佳肴。地方名菜春笋均占一席之地,如上海的“枸杞春笋”,南京的“春笋白拌鸡”,浙江的“南肉春笋”。不过,北方很难吃到新鲜的春笋,如果是福尔马林里泡过的就算了吧。   2、樱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目前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樱桃果实肉厚,味美多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其铁的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橘、梨和苹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具有补中益气,调中益颜,健脾开胃的功效。春食樱桃可发汗、益气、祛风及透疹。需注意的是,樱桃属火,不可多食,身体阴虚火旺应忌食或少食。吃不了樱桃,草莓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3、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中医也认为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4、葱、姜、蒜不仅是调味佳品,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可增进食欲、助春阳,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葱和蒜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此时食之可预防春季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爱吃的小葱炒鸡蛋或小葱蘸酱,都是很有营养和顺应节气的最佳吃法。总地说来,春天的饮食要多吃大自然在春天贡献给我们的食物,那味道和春天一样――清淡而甘甜。   5、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宜吃甜味食品,以健脾胃之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   6、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寒还暖,人就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7、春日食春芽。孔子说“不时,不食”,意思是,不是这个季节的***东西***就不吃。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说要“食岁谷”,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   8、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韭菜含有挥发油、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健胃、提神、强肾等功效。春韭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为鲜美。其根白如玉,叶绿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样,既可佐肉、蛋、虾、墨鱼等,又可做蒸包水饺的馅料。炒绿豆芽或豆腐干时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二***   1. 春季养生全方位提醒:乍暖还寒慎减装,起居有常防春困,踏青旅游助春兴,远离鲜花防过敏。让春气生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强身健体。   2. 春季养生妙招:细菌繁衍,防感冒;温差大,勿急减衣;多锻炼,深呼吸;调脾胃,宜食粥;少食酸物,多摄甘味;天干物燥,多补水;心境平和,忌烦躁。   3. 春季养生六妙招:调养精神心宽阔,防风御寒要保暖,调节饮食宜甘温,运动锻炼要持久,预防春困精神好,保健防病体健安!祝你健康平安!   4. 春季养生多喝粥:猪肝粥补血明目,菠菜粥养血止血,红枣粥补中益气,菊花粥清热解毒,芝麻粥润肺养肝,萝卜粳米粥消食利气,黑米党参粥补中益气。   5. 春暖花开来到,不忘养生重要,养生注意养肝,饮食避免性寒,葱姜蒜苗杀菌,蔬菜多食益善,早睡早起锻炼,心情愉快体健,幸福平安拥抱,幸福祥和都到。春季快乐科学养生,祝你健康一生陪伴!   6. 春雨丝丝连连,思念缠缠绵绵,春困慵慵懒懒,思绪浮想联翩,意志开始柔软,思想已经错乱,健康基本免谈,你要开始锻炼,每天长跑拉练,经常慢跑爬山,出发唱唱军歌,简单才会快乐。祝您安康!   7. 春季锻炼,得有一手。每天万步走,这个可以有。隔河看扶柳,精神更抖擞。慢热后慢跑,发汗刚刚好。动前喝点水,动后擦汗水。雾霾天气时,室内锻炼佳。   8. 春季天气多变,感冒时时防范。每天按时入睡,精神矍铄体健。早晨冷水浴面,鼻翼 *** 多遍。开水适量多喝,常吃一点生蒜。坚持科学锻炼,还得豁达心宽。   9. 春天吹开了鲜花也吹干了脸庞,所以我送你幸福细水长流滋润生活!春天抒写了美丽也描绘了健康,所以我送你快乐时时刻刻随时幸福!   10. 暖春贴士大阅兵:平安,立正;烦恼,稍息;好运,报数;忧愁,出列;向“健康”看齐,正步走,向快乐幸福出发!心平气和高唱“一二三四”健康的歌!   11. 教你利咽清音—春季养生清咽汤:菊花、金银花各十克,生甘草、胖大海各六克,一起放在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具有疏散风热、利咽清音之效。   12. 春季养生饮食应坚持“四多四少”原则:多禽少畜,护心脏。多生少熟,减少致癌物。多糙少精,保护血管。多绿少白,益寿延年。   13. 春季养生以养肝护肝为先,多饮水可促进消化腺和胆汁的分泌,消化好,吸收好,废物出,肝脏损害小,自然就会有健康的身体。   14. 春季养生宜与忌,春令时节可以多食山药、春笋、豌豆苗、韭菜、香椿叶、枸杞;忌吃羊肉、狗肉、鹌鹑、荞麦、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及辛辣物等。   15. 春季养生要诀:一要注意饮食,多素少沾腥;二要加强锻炼,慢跑快步行;三要预防春困,多休息保睡眠;四要调节心理,多微笑心情好。愿你健康过春季!   16. 春季养生小技巧:多吃青菜勤起早,每天外出跑一跑,运动不要嫌太少,点到为止最正好,室内溼度最重要,窗要常开,饭要温少,祝你生活更美妙!   17. 春季养生五怕:一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二怕嗜酒肉,体肥血管细;三怕事忙乱,烦扰多难题;五怕连失眠,熬夜不节欲;五怕烈日晒,风寒也需避。   18. 春来到,天多变,健康养生要做到。齿常叩,舌常转,生津开胃齿固坚。保健穴,常 *** ,健身祛病好处多。大步走,小步跑,一天万步比较好。戒吸菸,限喝酒,心胸开阔不发愁。   19. 跳跳舞,唱唱歌,把心情点亮;散散步,打打球,把筋骨活络;爬爬山,旅旅游,把身体舒展;打打拳,下下棋,把精神飞扬。春天来了,让五彩缤纷的活动方式健康你的身体,愉悦你的身心。愿你健康。   20. 春季养生有技巧,睡好还要起得早,户外运动不能少,天天散步踏青草,勿急减衣防感冒,少吃多餐把肝保,心境开阔别急躁,调节心情多微笑,春季养生很重要,愿你今春生活好!   21. 春季到来万物醒,花红柳绿空气新。雨打屋檐天籁闻,心情舒畅利身心。湖光山色入眼底,出门步步都仙境。踏春步履多轻盈,欢声笑语总不停。春光无限送祝福,愿你开开心心幸福来!   22. 早睡早起,规律作息;水果蔬菜,红枣枸杞;舒畅心情,不发脾气。转眼春季,发条资讯,字字句句,祝你身体如绿树健硕,心情比花儿灿烂。   23. 燕子衔来了春的呢喃,鸟儿吟唱着春的颂歌,春雨沐浴我们的心灵,春风抚慰我们的身躯,让我们在春天写下梦想,放飞心情,走向成功!   24. 春来气候多变,注意防寒保暖,多食葱姜大蒜,户外运动不断,身心舒畅长精神,自在出游悦心情,春季爱心来提醒,愿你叫康又平安。   25. 春暖花开风光亮,春节养生护健康。踏青赏景心飞扬,散步锻炼疾病藏。伸伸懒腰精神棒,深深呼吸经络畅。祝愿君心乐观开朗,身体百炼成钢。   26. 春季养生很重要,维生素补充是个宝。起居规律要做到,精神养足心欢笑。乐观豁达很美妙,舒活筋骨要趁早。注意保暖不能少,生活卫生要搞好。   27. 草木之春不久归,炎炎夏日来相会。季节更替在变换,关心问候不间断。愿春走明媚依旧,春去温暖遗留;愿夏来阳光灿烂,夏至清凉舒坦。祝你:不论春去夏来,好运时刻在,天天乐开怀!   28. 全能助理:春季养生妙法-伸懒腰:伸懒腰可使人体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能让更多氧气能供给各组织器官,使人顿时感到清醒舒适。   29. 女性春季养生六条计,常运动增强体质,着装要注意保暖,早睡早起不恋床,万物复苏预防病,调节饮食避上火,依照上述六条计,定有健康好身体。   30. 冷雪过后开河暖,春季养生重在肝:早睡早起常漫步,踏青出游把风筝;忌酸味儿宜甜食,多喝粥来多吃菜;戒怒疏肝笑露齿,知足常乐最逍遥。

女性怎样养生

  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需要自我保健,更需要自我养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女性养生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女性养生的原则   1合理安排三餐。早餐只吃高纤麦片、低脂鲜乳,尤其是如果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草本曲纤等,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入,而且可以消脂,同时也不会阻碍营养健康的摄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时间内瘦腰,至于肉类、海鲜则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点清淡的,蔬菜要占大部分。   2饭后站立半个小时。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于工作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合理调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饭后至少站立半小时,可以免去脂肪淤积在小肚子上的烦恼,还省去事后弥补。   3睡前5小时禁食。减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觉前吃东西。睡眠的时候身体不需要运动,吃下的东西全部会被身体吸收变成脂肪囤积起来。假如饿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体寒女性养生的方法   中医上说,体寒是因为体内阴气过剩,导致了各项技能工作能力减弱,尤其是吸收和消化功能减弱,就导致了身体对热量吸收的少了,以至于体质更寒。   女性人群会常出现以下症状:手脚冰凉、怕冷,易感冒;易疲劳、浮肿,口唇色淡、舌苔发白;大便稀,容易腹泻;小便色淡,尿频、尿量多;食欲较差,吃东西常觉得没有味道等。   临床发现,和其他体质的人相比,不良生活习惯会显著增加寒性体质者的患癌风险。如长期吸菸,更容易得肺癌;不注意饮水卫生,总吃变质的食物更易得胃癌。寒性体质的人如果长期肝气不疏,如生闷气、压力大,精神抑郁等,则男性容易得鼻咽癌、肾癌和肝癌;女性易出现乳腺癌、宫颈癌等。   但你也不用担心,寒性体质的人可以通过饮食、保暖、作息和运动等方式来改善体寒的症状。   要注意保暖   爱美女性千万不能因为爱美在秋冬天就穿的很少,很容易导致寒气侵体。不仅要多穿衣服保暖,还要多晒晒太阳,补充补充能量。   要保持心情愉悦   每天充足睡眠,不要熬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时采取恰当的方式发泄出来,多与家人、朋友沟通。   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   如苦瓜、鸭梨等瓜果,尽量不吃冰淇淋等。北方冬季寒冷,可适当多吃温热的食品,如牛羊肉等;南方气候较温和,可吃一些鸡、鸭等甘温的食物。   要注意锻炼   慢跑、快步走等有氧运动会让全身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回圈,有助于减轻体寒症状,长期坚持可逐渐改变寒性体质。但要注意避免进行高强度运动,否则易“发泄阳气”,反而加重体寒。体质虚弱不适合运动者可以每天泡泡脚,用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浸没膝盖,泡20分钟。在泡脚的同时揉搓双脚,效果会更好。   健康养生的基本要求   1、离自然远了,“内伤”就多了   人生病无外乎三大原因:一个是外感;二是饮食所伤;还有一个是精神劳倦。   现在我们以内伤疾病为多,外感疾病少了,古人多外感,今人主要还是内伤。古人的思想与自然贴得很近,没有那么多欲望,因此古人在这方面少有内伤。   很多病是吃出来的。现代人饮食吃得好,运动却少,导致体内本该代谢出体外的东西没有代谢出去,我们中医称之为痰溼。吐出来的痰那是有形的,弥漫在你身体里面的,本应该代谢出去的而没有代谢出去的痰是无形之痰,中医认为痰是百病之母,体内的痰积得多不利于健康。所以一定别忘记多运动。   2、女人吃太寒,要命!   我见过有的女孩子爱吃冰激凌、冰砖或喝冰水。总是吃这个的话,会在你体内导致寒凝、血凝和气滞,同样也会血淤,气滞血淤就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比如有的病,如卵巢囊肿、痛经、闭经,甚至严重的还有如子宫肌瘤、乳腺结节等都是食寒饮冷的结果。   美容养颜的一大秘诀,就是在饮食上应尽可能地避免寒凉性食品的摄入;再者注意少吃零食,吃多了容易上火。如果有条件的女性,可以在家里多喝点老鸭汤。注意煮汤的时候不要用高压锅,就拿普通的锅用小火煨,炖它三个钟头然后把油给它撇出去,再往里边放一点去皮的冬瓜,还可以放一点茯苓,这也是化溼的,同样有助于美容。   3、养生千万别生搬硬套   每个人应该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套养生路子。   举个例子说,一个糖尿病的患者爱打高尔夫球,血糖不高了,他就写了一篇打高尔夫球可以治糖尿病,于是糖尿病者都去打高尔夫球,结果大家都能治好么?一定要因人而异。   又比如现在是冬天,正是进补的季节,于是很多人吃狗肉,吃羊肉,吃鹿肉,因为古人说了,冬季要进补,那是以前,气候变了,我们饮食结构变了,现在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你体内的东西还没有代谢出来,一团火在里面了,你又是个脑力劳动者,可能运动量少,根本不缺这个营养,还要补这么多东西,一定是火上添油。   4、要养生,先养性情   养生不仅仅是今天吃点什么、明天喝点什么这样的问题。养生首务在养性情,也就是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长寿老人大多性情平和,很少生气,遇事心胸豁达不在小事上计较。其中的秘诀就是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修身养性。所以中国自古有“仁者寿”之说。一个做亏心事的人,夜不能寐,担惊受怕,他能长寿吗?   所以养生一定要兼顾这两个层面。吃点什么、喝点什么,可以参照医生的建议,而放松心态,这件事情就要靠自己了。劝诫自己看开。如果你能够看开,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自然会达到养性情的功效。   5、养生方法越简单越好   我觉得平时养生,方法越简单越好。   比如说脾胃怎么顾护,我说这很简单,把你的两个手交叉,捂着你的肚子,从左到右转36圈,再从右到左转36圈就行。你顺时针转的时候,这个圈要由小往大了画,逆时针转的时候,再由大往小了画。也就是说,你用两个手来捂着你的肚子,就这么去揉它。揉多长时间呢?3分钟也好,5分钟也好,这要根据你自己的情况来定。你既可以躺着揉站着揉,也可以坐着揉。   虽然不能治什么病,但对于一些便秘或者胃胀这样的肠胃不适症状,有一定的保健效果。而且长期揉也没有什么坏处。我基本上每天都揉,所以我到今天也没有得过脾胃病。

自我养生经络按摩的介绍

自我养生经络按摩是以传统中医经络学,腧穴学为根据,结合临床治疗经验,创编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通过点按穴位,疏通经络达到调节脏腑气血、健身祛病养生延年的功效。

应该如何养生才能使自己少生病?

养生是指通过调整饮食、锻炼、情绪管理等方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生病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养生的方法:1.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是养生的基石。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健康蛋白质和健康脂肪,避免或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和加工食品的摄入。2. 增强免疫力:保持足够的睡眠,多晒太阳以获得维生素D,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接触细菌和病毒的机会。3.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例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和力量训练,增强体能和免疫力。但要避免过度运动,避免引起过度疲劳和损伤。4. 管理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和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紧张或焦虑状态,因为情绪不稳定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5. 戒烟限酒:戒烟和限制饮酒可减少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治疗,预防疾病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根据个人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养生计划。

如何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少生病.如何养生?为以后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

我是女性,本人不但拥有魔鬼身材还体能优良极少得病(三年来只请过一天病假)。这都得益于本人多年来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多运动、健康饮食。为什么现在男性的寿命比女性短,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明白,男性多吸烟、饮酒、熬夜、好油腻、不活动。只要管住嘴迈开腿身体素质自然会有很大改观。

怎么做才能养生呢?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不同年龄的养生要求  ①胎儿期。依于母体,长于子宫,亦能感受外界及母体的影响,此期养生主要依赖胎教,故各种养生要求均针对母体,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诸如行动稳重、食饮丰富平和、精神安定愉快、耳不闻恶声、目不睹恶事、睡眠充足、节制房事等。  ②婴儿期。已离母体,哺乳赖母。此期为稚嫩之时,形气未充,神气未定,易饱易饥易惊易为邪袭,病则传变迅速,故此期养生在于母子同养,养母以防止母病及子,养子以保证其各种生理需求,适其寒温、多见风日、合理饮食,待之以慈祥、安和、愉快,使婴儿发育结实、稳定。  ③幼儿及青春期。此期已完全脱离母体,养生主要在于自身,但又须父母的指导和关怀。此期特点是生长迅速,智力、体力大增,生殖力亦渐成熟,是精神与形体变化最显著的时期。精神方面应对其和蔼、关怀,指导其明事理、辨善恶,失教将导致性格孤僻、行为怪诞,甚至为害社会;身体方面倡导杂食不偏、生活自理、手脚勤快,要充分保证其成长发育的营养需要,避免发育迟缓、发育不良等;尤须注意使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及社会公益活动,急公好义,避免因过分溺爱而养成其所求必得,从不顾及他人的恶习。  ④壮年期。此期应该严格按照长生不老的基本原理操作,物极必反,才能不会变老。  ⑤老年期。生命的最后阶段。人之衰老为自然规律,故精神上要放得开。此期人生大事多已了却,心无羁绊,怡然自得,访友话旧,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一凭己性为取舍,注意起居规律、食饮适宜、锻炼有常,使阴阳平衡、气血顺畅,精气神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则老而不衰,可望延年益寿。  春天如何养生?  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养神志以欣欣向荣。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是伤了肝气,就会降低适应夏天的能力。  所以《黄帝内经》提出:春三月要夜卧早起,披发缓行,广步于庭(到庭院中散步),以使志生(使志气生发)。  夏天如何养生?  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极期,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要使气得泄(当汗出就汗出),因为夏天属阳,阳主外,所以汗多。逆之则伤心,秋天就会得痰症(呼吸方面的病),那么就会降低了适应秋天的能力,所谓奉收者少。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夏三月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不要怕阳光),使志无怒(心情要愉快),使气得泄(不要闭汗),若所爱在外(多到户外活动)。  秋天如何养生?  秋天是阴长阳消的时候,所以要养阴为主。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养生应以养肺为主。收敛神气,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完谷不化的腹泻),奉藏者少(降低了适应冬天的能力)。  所以《黄帝内经》说:秋三月,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与鸡一起作息),使志安宁,收敛神气。  冬天如何养生?  冬天,大地收藏,万物皆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肾,春天会生痿病。奉生者少(降低了适应春天的能力)。  所以《黄帝内经》说:冬三月,万物闭藏,水冰地冻,无扰乎阳(不要耗散阳气),要让神气内守,要避寒就温,少出汗。必待日光(多晒太阳)。

秋季养生小常识问答

1. 秋冬养生小常识有哪些 1、养阴注意多喝水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 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虽然为了健康、减肥、美容等推荐每天多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违反生理需求,就会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体必要量,细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胀,最坏的结果会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 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饮用1.5~2L水。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选择冬装的首要标准就是保暖。 在众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高,而锦纶、丙纶、涤纶的导热性较高,不太适合用于御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 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盐水晚喝蜜入秋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盐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等。 蜂蜜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觉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温开水调服,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还有镇静、安神、除烦的作用。 此外,盐水和蜂蜜水还有防止血压升高的效果。盐中含有大量的钠,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而蜂蜜中钾含量较高,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 4、饮食注意预防秋燥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 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2. 秋季养生的小常识有哪些 1、养阴益气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秋天最重要的是养阴益气。 养阴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就可以温养肺气,鼓舞阳气,所以秋天应多吃山药、百合、银耳、猪蹄、莲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秋冬时节,是体虚之人进补的好季节,选用温补中药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但“虚”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进补时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2、适度饮水 在“饮食的金字塔”中,水处于最底层。 也就是说,水是人体最基本所需,也是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秋季天气干燥,易使人产生燥气。 而秋燥最爱攻击肺,所以当燥气上升时,咳嗽、哮喘腹泻、皮肤干燥等疾病首当其冲。此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水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 此外,秋天易出现身体困乏,也就是俗称的“秋乏”。而科学地饮水也可以缓解秋乏症状。 秋季应多喝开水、淡茶等,以养阴润燥,弥补身体损失的津液,尤其应定时、主动多喝白开水,即使不渴也要喝。喝水时,要少量频饮,而不要一口气喝得太多。 研究发现,此法既可使人体津液得以补偿,对内脏也没有损害。而一次大量饮水,反而会损伤肠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紊乱。 3、吃蜜少姜 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蜂蜜具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姜是好东西,但是到了秋季还是少吃姜为好。过去有句老话“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大概意思是秋天不吃姜,夜晚不吃姜。当然,这并不是说秋季就绝对一点也不吃,关键是不能“多食”和“夜间勿食”。 4、及时添衣 秋天是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节。因为初秋乍寒还暖,机体调节机能很难适应这暴热骤凉变化。 因此,当天气较冷时要注意保温,及时添衣;平时要多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尤其要加强头、背、腹、足等部位的御寒。 人们应根据天气预报提供的消息,备好防寒服装,早晚穿好外套,并逐渐增添内衣,为使腹、背不受凉,最好内着一件毛背心,由于寒多从脚下起,同时还要穿好鞋袜。5、早起早睡 秋天容易感到困乏,每到周末的时候,不少人可能会选择睡懒觉,但专家认为,秋天更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也是养生的一种方法。所谓天人相应也就是人与天地相顺应,最有效的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就是随四季的变化而调整作息规律了。 秋天到了,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早起,这对肺是有好处的。 所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6、多晒太阳 人体在补充充足的阳光之后是可以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的,然而,当秋季来临的时候,阳光的照射便不再想夏天那样的强烈,雨天也会渐渐的增多,这个时候人体的褪黑色素就会增多,从而就会一直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素的分泌,会让人感觉到心情低落。 所以,适当的多晒太阳可以让人心情变得开阔,显得更精神。如果是在阴雨天,可以将屋内的照明设施打开,同样可以提高人的兴奋度。 7、减辛增酸 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湿度小,人易出现咽干、干咳等症状,这是由于燥邪伤肺所导致的现象。此时,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燥症状。 肺燥伤肝要吃酸:从中医五行生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可以强盛肝木,防止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 酸味食物可以收敛肝气,有保肝护肝的作用,但也不可过量。因为许多酸性食物,如醋、乌梅等,其酸味能 *** 胃,易发生胃溃疡、胃炎等病,对身体不利。 8、静养心神 秋季万物成熟是收获的美好时节;但秋天也是万物逐渐凋谢、呈现衰败景象的季节。在此时节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颓废等伤感情绪,又称“秋悲”。 因此,要注意调养情智,学会调适自己,要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适当延长夜间睡眠时间;可经常和他人、家人谈心,或到公园散步,适当看看电影、电视,或养花、垂钓,这些都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9、调理脾胃 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 所以,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多吃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花生、鸭蛋、菠菜、梨等食物。 10、加强运动 秋天人们可以参加一些轻松平缓、活动量小的运动。这样既不会因出汗多损耗元气,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 3. 秋季养生有哪些小常识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 在民间素有“秋补”习俗。万物正可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 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 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伤害身体。 保健养生虽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 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 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火上加油”。 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 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 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秋季是疾病肆虐的季节,应注意防范以下疾病: 伤风感冒 秋季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因此要遵循“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体质较好的人应以轻装薄素为主。 体质较差的人应逐步增衣。 胃病 秋季气温下降,人体受冷后,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降低,导致胃病复发。 因此要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限酒。 腹泻 秋天患腹泻的人数往往会多于夏季,秋季天气凉爽,人的食欲增加,易暴饮暴食,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腹部着凉,或诱发结肠过敏,使肠蠕动增强而导致腹泻。 因此应注意饮食健康,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中风 秋季,北方来的冷空气不断南下,人体受冷空气 *** ,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促使血栓形成,导致中风发生。 要重视高血压等原发疾病的治疗,注意发现突然眩晕、剧烈头痛等先兆症状,还要搞好家庭急救和护理。 哮喘病 有哮喘病史的人对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极为敏感,而且适应能力弱。 另外,草枯叶落的深秋过敏物质大量增加,也是该病易发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弄清引起哮喘发作的致敏源,尽量避免与之接触。 慢性支气管炎 由于天气由热转凉,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导致“老慢支”复发。 因此要改善居室环境,室内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新鲜,并要积极预防感冒。据统计,“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可引起急性发作。 还要科学调理饮食,合理药物防治等。 心脑血管疾病 秋天是心脑血管病多发季节,寒冷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血液的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因此,心脑血管病人秋天应坚持服用治疗冠心病或高血压的药物,定期检查心电图和血压,积极预防感冒等可能诱发病情加重的疾病。 过敏性鼻炎 秋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花粉和冷空气都是诱发的主要因素。 因为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很多患者误当成感冒来治疗。 其实鼻炎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和过敏因素,达到脱敏、消肿、通气的效果。 但对于季节性的发病,可以提前治疗,让病情缓和,使病程缩短。 4. 秋冬季节养生小常识有哪些 秋冬季节养生小常识: 1、注意多喝水。 秋冬季节气候比较干燥,身体的水分容易流失,这个时候需要人们多补水,才能够保证肺部和呼吸道有足够的水分,不会经常有咳嗽等情况出现。 2、穿衣注意保暖。 秋冬解决早晚温差比较大,很多人早上出门的时候感觉不冷就少穿衣服,结果到了学校或是单位后才冷到半死。 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多穿衣服进行保暖,特别是腹部,一定不能冷着了。 3、朝喝盐水晚喝蜜。光喝白开水并不能有效的解决身体水分流失的情况,建议白天的时候可以喝一些盐白开,晚上睡觉前喝一些蜂蜜水,两者结合抵御干燥,而且还能够滋润肠道,解决人的便秘问题。 4、饮食注意。多吃些温润、甘润的食物比如常见的核桃、白萝卜、糯米、胡萝等等,煎炸、烧烤热气食物能少吃就要少吃。 水果蔬菜每天要吃足够,吃饭的时候不宜吃太饱,避免给肠胃带来负担。 5、锻炼要每天坚持。 不能够因为气温寒冷就停止锻炼,一定要每天坚持锻炼,才能够让身体变得更加强壮,有好的抵抗力能面对各种疾病。 6、从立秋后就需要对个人的脾胃进行调理,多吃一些开胃、容易消化、对脾胃有益处的食物,多炖一些药膳来吃。 7、经常进补。秋冬季节可谓是养生进补的好时节,在这个时候进补能够解决身体上的“虚”,进而能更加强壮。 比如羊肉就是秋冬进补的好食材,大家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来选择一些羊肉滋补食谱。 8、预防秋乏。 夏季消耗能量过多,秋季的时候人们就总感觉到身体很累,没有精神,出现乏力的情况。面对这种问题应该要能够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多走动走动。 9、避免感冒。秋冬季节人们感冒的几率很多,一旦感冒对于身体的抵抗力有影响,也会影响到进补流程。

饲养生态猪应知道的五个注意事项,养猪技术

-、饲料:饲料是多种病原微生物的重要传播途径,喂用安全饲料,是生产安全猪肉的源头。新的《饲料卫生标准》规定了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的允许量。饲料中的砷、铅、氟、霉菌、黄曲霉素、铬、汞、镉、氰化物、亚硝酸盐、棉酚、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铜、六六六、滴滴涕、总细菌数均不得超标,沙门氏杆菌不得检出。在微量元素中,对铜作出了严格的限制。二、饲料添加剂:农业部为规范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合理使用,防止滥用饲料药物添加剂,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了目前允许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而且必须在产品标签上标明所含兽药成分的名称、含量、适用范围、停药期及注意事项。三、饮水:应常取水样送有关部门进行微生物和水质检验,并坚持常年用漂白粉、高锰酸钾、百毒杀等进行饮水消毒,达到畜禽饮水水质标准,确保饮水的卫生安全。四、兽药:所用的药物应符合国家最新《兽药典》、《兽药规范》和《兽药质量标准》,尽量不用或少用抗生素类药和激素类药。禁用假冒伪劣兽药、麻醉药、兴奋剂、化学保定药、骨骼肌松弛药、未经国家畜牧兽医部门批准采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兽药和未经国家农业部批准或已公布淘汰的兽药。对于允许使用的兽药,都应严格按照用法用量使用。目前允许使用的抗寄生虫和抗菌素类药,已有双甲脒等l9种药物规定了2一45天的休药期,应在屠宰前停止使用,减少药物残留,提高猪肉质量。五、环境:环境卫生安全是发展绿色生态猪的重要措施。应加强猪场及周围环境的管理,栏圈每日清扫,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舍内外定期消毒。杀灭鼠、蝇、蚊,粪便、污物运至场外泥封发酵处理,杀灭粪便中的病菌、虫卵,减少土壤污染。尿液、污水通过地下水道排至场外污水处理池,也可利用粪尿生产沼气。

中医养生的个人愿景是什么

预防疾病。中医养生的个人愿景是预防疾病。中医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有那几种学说

《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 路新国 (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科学系,江苏扬州 225001) 摘要:《黄帝内经》阐述了饮食营养的重要意义,强调“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及饮食营养在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膳食结构上,提出了“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全面平衡膳食模式;在消化生理上,提出了“脾胃学说”;在食物性能上,提出了“气味学说”;在饮食养生上,提出了“调和阴阳”、“谨和五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基本法则;在疾病的治疗上,提出了“食疗学说”;在疾病恢复期的饮食营养上,提出了“食复学说”;在养生食疗上,提出了“食忌学说”等。所有这些论述都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内经;营养学;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 中图号:R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222(2001)04-0174-05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它不仅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确立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对饮食营养意义的论述 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正如《素问u2022六节脏象论》(以下《素问》原文皆引自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黄帝内经素问》)所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所谓“地食人以五味”,即是指饮食营养之“五味”。其中,“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合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u2022六节脏象论》);“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灵枢u2022刺节真邪》,以下《灵枢》原文皆引自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等,强调了饮食五味、谷气、水谷之精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灵枢u2022五味》);“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灵枢u2022平人绝谷》)。故曰“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素问u2022平人气象论》)。 2 对预防思想与饮食营养的论述 《素问u2022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灵枢u2022逆顺》也指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强调预防为主的思想。在预防医学中,饮食营养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素问u2022五常政大论》指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是有关“食养”概念较早的记载。《素问u2022上古天真论》又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原则和方法,如“法于阴阳”、“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但由于“人以水谷为本”,故最重要或最基础的还在于“食养”,在于饮食营养的“食饮有节”。 3 对膳食结构的论述 《素问u2022脏器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u2022五常政大论》也指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是世界营养学史上最早根据食物的营养作用对食物进行分类,并认为膳食应以上述四类食物为主组成,进而用于指导人们饮食生活的记载,是我国古代营养学领域的一大发现,它“精辟地、纲领性地向人们揭示了饮食的要义,是世界上最早而又全面的饮食指南”[1],对于指导人们保持合理的平衡膳食具有重要的意义。日本近代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六群”或“四群”,用于指导居民保持平衡膳食的方法[2],其精神实质也与《黄帝内经》相一致。《黄帝内经》中这种“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全面平衡膳食模式,曾对指导中华民族的饮食生活、增进民族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即使是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它对于预防由于经济发展、膳食模式西化所产生的所谓“文明病”或“富裕病”仍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4 对消化生理的论述 在消化生理上,《黄帝内经》提出了“脾胃学说”。认为“胃者,水谷之海也”(《素问u2022五脏别论》);“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灵枢u2022玉版》);“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u2022刺法论》);“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灌五藏”(《灵枢u2022五味》)等,指出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受和消化饮食物。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都必须首先经过胃的消化和吸收,才能转化为机体可以直接利用的气、血等物质,故称“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并将胃的这种功能概括为“胃气”。由于“胃气”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则死”(《素问u2022平人气象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根本也”(《素问u2022玉机真藏论》)。有鉴于“胃气”之盛衰对人体生理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营养学上也就应十分重视保护“胃气”。不仅如此,《黄帝内经》还进一步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素问u2022经脉别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u2022灵兰秘典论》);“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素问u2022太阴阳明论》);“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也”(《素问u2022厥论》);“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灵枢u2022本输》)等,进一步阐述了胃的这种消化生理功能,还必须得到脾的运化功能的配合,才能使饮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以化生气血,并运送到全身,从而供养机体。除此之外,人体的消化生理还关系到大肠和小肠,如“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素问u2022刺法论》)。由于人体是以五脏六腑为中心,故脾胃就构成了人体消化生理的核心。任何饮食物的摄取,都取决于脾胃的运化功能,包括各种营养补充品等,最终都要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输送。由于脾胃在消化生理上的这种重要作用,故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实际上是从理论高度概括了脾胃在饮食营养消化生理上的重要意义,这在传统饮食营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强调饮食营养,必须首先重视脾胃的运化功能这一内因,必须以脾胃为本,重视保护和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人体饮食营养的消化、吸收和输送,这对于解决在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今天,为什么仍然存在着的许多营养不良性疾病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方法,并正在影响着近代营养科学的发展。这种饮食营养以脾胃为本的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科学的特点之一。此外,《黄帝内经》还对消化病理进行了论述。如《素问u2022脉要精微论》的“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素问u2022阴阳应象大论》的“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等。 5 对食物性能的论述 在食物性能理论上,《黄帝内经》提出了“气味学说”。如“气味和而服之”,“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u2022五脏别论》);“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素问u2022阴阳应象大论》)等。《黄帝内经》中有关食物性能理论的“气味学说”,主要包括了五味与四气两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对食物五味的认识,《黄帝内经》中有着较多的论述。《灵枢u2022五味》说“谷气有五味”。所谓的“五味”,是指饮食物所具有的“甘、苦、辛、咸、酸、淡”几种不同的味。在这里,包括淡味在内虽然已超出了五种味,但习惯上仍将淡味归属于五味。关于“五味”的作用及阴阳属性,则“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素问u2022脏气法时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咸味涌泻为阴,淡味渗泻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素问u2022至真要大论》)。关于饮食五味与人体五脏的关系,则“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灵枢u2022五味》);“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入”(《灵枢u2022九针论》);以及“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灵枢u2022九针论》)等,说明“五味”还与归经学说等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的“味”与五脏有着不同的亲和力。此外,《黄帝内经》还运用五行学说阐明了五味之间的关系,如“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素问u2022阴阳应象大论》)。关于具体食物的“五味”归属,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论述。如《灵枢u2022五味》的“五谷:禾亢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五味之外,在《黄帝内经》中还提出了“五臭”的概念,即臊、焦、香、腥、腐:“肝,其臭臊。心,其臭焦。脾,其臭香。肺,其臭腥。肾,其臭腐”(《素问u2022金匮真言论》)。关于对食物四气的认识,虽然在《黄帝内经》中直接的论述较少,但从其所论述的治则等方面也可以体现出来。 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素问u2022至真要大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素问u2022六元正纪大论》);“水谷之寒热,感则害六腑”(《素问u2022阴阳应象大论》)等,说明食物同样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食性。其中,寒凉性质的食物主要用于热性体质或热性病证,温热性质的食物主要用于寒性体质或寒性病证。应当指出的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黄帝内经》在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上不可能通过实验室来进行分析研究,而将食物的营养物质统称为水谷之“精微”(《灵枢u2022五味》)、“精气”(《灵枢u2022平人绝谷》)、“食气”(《素问u2022经脉别论》)、“谷气”(《灵枢u2022刺节真邪》)等。对食物“精微”物质的认识,则主要是通过食物作用于人体的反应来进一步归纳为“气味学说”,从而构成了传统饮食营养科学中独特的“食物性能理论”。也正是传统饮食营养学这种以人为本、从作用认识食物营养的方法,它较之于西方近代营养学从成分认识食物的方法有其特色和优势。西方近代营养学在食物成分的认识上,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对食物成分的认识也就存在其局限性。而中国传统营养学从食物作用于人体来观察其功能,也就有可能比较全面地认识食物的营养价值。 6 对饮食营养基本法则的论述 有关饮食营养基本法则的论述,在《黄帝内经》中总体概括为“食饮有节”(《素问u2022上古天真论》)。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了调理阴阳、谨和五味、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等方面的内容。其中,《黄帝内经》中的有关论述,虽大多指的是针法或治法,但从“医食同源”的观念出发,也同样适用于饮食营养学。 6.1 调理阴阳的饮食营养法则《素问》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u2022生气通天论》)。又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u2022至真要大论》)。由于阴阳的相对平衡是保持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饮食营养也必须围绕调理机体的阴阳来进行,以保持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为目标。由此,调理阴阳也就构成了传统饮食营养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法则。 6.2 谨和五味的饮食营养法则《素问u2022生气通天论》指出:“阳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u2022五脏生成》也指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认为饮食五味虽然可以养生,但是偏嗜五味,导致饮食五味太过又会损伤人体,因此应“谨和五味”,才能享有天赋的寿命。 6.3 因人制宜的饮食营养法则“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灵枢u2022寿夭刚柔》);“人之肥瘦、大小、寒温,有老、壮、少、小”(《灵枢u2022卫气失常》)。《灵枢》更有“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禀赋等的不同,将人分为25种不同的体质特性,此外,尚有《灵枢u2022通天》的“阴阳五态人”等。由于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等的不同,因此在饮食营养上也应“必知形之肥瘦,营卫血气之盛衰”(《素问u2022八正神明论》),必“先知二十五人”,“别五态之人”,“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灵枢u2022经水》),“审有余不足,盛者写之,虚者补之”(《灵枢u2022通天》)。因此,根据不同的体质等情况,采取相应的饮食营养方法,就构成了传统饮食营养学“因人制宜”的基本法则。 6.4 因时制宜的饮食营养法则《灵枢u2022四时气》说“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灵枢u2022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又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素问u2022四气调神大论》更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u2022本神》)。因此,饮食营养应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根据季节寒热的不同,制订相应的饮食营养方法,这也是传统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在传统饮食营养学中的具体体现。正如《素问》所说“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素问u2022六元正纪大论》)。 6.5 因地制宜的饮食营养法则“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素问u2022五常政大论》)。《素问u2022异法方宜论》又说“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之大体也”。我国国土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各有不同,因而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也就不一样。因此,在饮食营养上还应兼顾到地域环境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饮食营养方法,即因地制宜的饮食营养法则。 7 对食疗的论述 食疗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临证学中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和特色之一,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较多的论述,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思想。如“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素问u2022脏气法时论》)。又如“五宜:脾病者,宜食禾亢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灵枢u2022五味》)等。不仅如此,《黄帝内经》中还记载了以药物和食物配伍治疗疾病的内容,已具有了“药膳”的含义,可谓是最早的食疗药膳方。如“半夏秫米汤(粥)”,并详述对用水、用柴、用火等的要求。《素问u2022腹中论》以“四乌鱼则骨一茹丸(乌鱼则骨、茹、雀卵)”治疗女子血枯,并用鲍鱼汁送服等。此外,对于即使是使用药物治疗或针刺治疗的疾病,也需要饮食营养的配合和支持:“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素问u2022五常政大论》);“调食和药,治在下愈”(《素问u2022经脉别论》);“治诸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素问u2022刺热》)等。酒作为百药之长,以酒疗病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载。如“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素问u2022缪刺论》);“且饮美酒,口敢美炙,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灵枢u2022经筋》)。酒还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可配制多种药酒。如《素问u2022腹中论》以“鸡矢醴”治疗臌胀,《素问u2022玉版论要》以“醪酒”主治面部色深病重者“百日已”,以及《灵枢u2022九针论》的“醪药”等。应当强调的是,《黄帝内经》中有关食疗的论述,不仅仅是指疾病与饮食营养的问题,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观念出发,食疗食物作为药物,它还包括了疾病与临床治疗的内容。因此,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中的“食疗学说”较之于近代营养学中临床营养学的内涵要丰富得多。 8 对疾病恢复期饮食营养的论述 《黄帝内经》中还论述了有关急性热病恢复期的饮食营养问题,提出了“食复学说”:“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素问u2022热论》)。强调在急性热病恢复期不可骤然进食肉类或油腻之品,也不可勉强多食,以免导致疾病的反复。此外,在《素问u2022腹中论》中,还有“鼓胀……其时有复发者,何也?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等论述。 9 对食忌的论述 《黄帝内经》在强调饮食营养之宜,即“食宜”的同时,还从另一个方面论述了饮食之忌,即“食忌”,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中特有的—“食忌学说”。如“五禁说”:“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灵枢u2022五味》);“五裁说”:“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灵枢u2022九针论》);此外,《素问u2022宣明五气》指出:“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强调应根据不同的疾病对饮食五味进行限制。《素问u2022腹中论》云:“热中消中,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素问u2022刺法论》、《素问u2022脏气法时论》亦有相关论述。“食忌学说”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在对饮食物认识上的两点论,即在强调各种饮食物对人体有益的同时,又看到对人体不利的一面,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这种哲学方法论上的“饮食宜忌观”有别于近代营养学上的“热能观”,反映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先进性和实践性,并成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特色之一。《黄帝内经》中有关饮食营养方面的论述非常丰富。除上述内容以外,还有饮食卫生、饮食营养与疾病等方面的内容。如“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灵枢u2022师传》);“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u2022痹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氵辟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素问u2022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u2022生气通天论》);“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素问u2022阴阳应象大论》)等。综上所述,《黄帝内经》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传统饮食营养学的有关理论、原则和方法,从而奠定了传统饮食营养学的理论基础,在世界营养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是对世界营养科学的一大贡献。对其丰富的饮食营养学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研究,并用现代科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进行整理和提高,对于继承和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饮食营养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何志谦,顾景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历史渊源和启示[J].营养学报,1998,20(2):130. [2]岛园顺雄.标准营养学[M].东京:医齿药出版株式会社,1990.7.—87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月第4期771—路新国:《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 第4期收稿日期:2001-10-08;修稿日期:2001-11-08 —47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月第2卷第4期

醋泡葡萄干,养生功效会翻倍吗?

大家都应该吃过葡萄干吧,生活中葡萄干做为一种休闲食品因为其酸酸甜甜的口感还是十分受人们的喜欢的。那醋泡葡萄干这一吃法不知道了解的人多不多呢?而对于醋泡葡萄干这一吃法的功效还真是公说纷纭, 那么醋泡葡萄干真的具有养生功效还是只是一个猎奇吃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醋泡葡萄干能够抗氧化?】葡萄干是通过新鲜葡萄烘干制成,里面包括了一些葡萄皮以及葡萄籽,在食用葡萄干的时候就会随之一起摄入体内。葡萄籽中含有花青素,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氧化损伤的能力,这一能力为维生素E的50倍和维生素C的20倍,其中葡萄籽中含有花青素89.88 mg/g[1],相关研究表明[2]单独应用花青素达到抗氧化功能的最低剂量应当大于每日100 mg/60 kg 体质量,才能发挥较好的抗氧化功能效果。然而葡萄籽的重量是十分低的,一天需要摄入大量的葡萄干才能达到抗氧化效果。醋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发酵降解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以及发酵菌种本身含有的抗氧化酶类或是原辅料某些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2], 这些物质主要是指多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在对小鼠进行试验发现[3],1.2g/kg-d的香醋可以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起到抗氧化作用),根据小鼠与人剂量折算系数(小鼠剂量换算系数为人的9倍),对于一个60kg正常人来说一天需要摄入约648g食醋才能达到这一效果,为了有抗氧化效果而摄入如此多的食醋明显是不值得的。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知道要想真正达到抗氧化效果,一天需要摄入的醋泡葡萄干的量是十分大的,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实现。【醋泡葡萄干能够抗肿瘤?】葡萄干里面含有一种活性物质——白藜芦醇,它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4],葡萄干里面白藜芦醇含量为21.6~ 52.2μg/g[5],根据一些研究:在对小鼠连续14天注射高(20mg/kg·d)、中(10mg/kg·d)、低(5mg/kg·d)剂量组的体内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8.4±5.5)%、(46.9±17.4)% 和(31.9± 8.1)%,按照葡萄干白藜芦醇含量最大52.2μg/g,人鼠之间的剂量换算系数9来计算人一天需要摄入多少才能达到抗肿瘤作用,对于一个60kg的成年人一天需要进食206.9kg的葡萄干才有63.9%的概率起到抗肿瘤功效。传统食醋中含有的多酚可使致癌物毒性降低或消失,阻止和抑制肿瘤的发生。[6]实验表明当多酚物质在0.5 mg/ml, 直接注射进肿瘤细胞培养基发现存活率下降到 66.3%和 70.5%,然而这一数据并不代表人也可以需要那么少量的多酚就可以起到抗肿瘤作用,这是由于人体里面有许多的屏障,这些屏障会使得体内真正利用的多酚量大大减少,同时人体不像培养基肿瘤细胞是密集分布的,在体内肿瘤细胞的分布是分散的,因此这是数据只代表食醋具有抗肿瘤效果。。【总结】在多个数据下,我们可以了解到尽管醋以及葡萄干里面都含有一些抗氧化、抗肿瘤物质存在,但这些物质含量都较少,真正起到作用需要每天都食用大量的葡萄干和醋,这显然不是一个恰当的养生方法,因此可以说醋泡葡萄干的养生功效还是极低的,并没有大家流传的如此厉害,可以说这是一个较为猎奇的吃法。参考文献[1]阳飞,张华山. 食醋及其营养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 中国调味品,2017,42(05):171-175.[2]王丹丹,张万. 蓝莓、紫薯与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及其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比较[J].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2(03):180-185.[3]史江颖,单树花,李宗伟,郭松佳,史通麟,李卓玉. 谷糠结合态多酚对四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 营养学报,2015,37(02):178-184.[4]陈小平,营大礼,封亮. 白藜芦醇抑制肺癌Lewis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其体内外抗氧化活性[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1):1696-1699.[5]徐清萍,陶文沂,敖宗华. 食醋对催老小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5,(12):205-208.[6]马龙,邓淑文,屈卫东,凌冰,刘涛. 新疆红葡萄干保健功能的实验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99,(01):1-3.本文作者:韩婉珊 赵力超

夏季艾灸的六个穴位能保健养生

夏季艾灸的六个穴位能保健养生 1、关元穴 常灸关元穴,能防病保健、强壮体质,对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下腹部虚寒有防治作用。灸治时点燃艾条,距关元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周灸1~2次。 2、神阙穴 神阙又名脐中,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之效。常灸神阙穴有强壮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灸治时点燃艾条,距神阙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舒适感时固定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20天再灸。 3、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后缘。艾灸三阴交,对消化不良、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心悸、失眠、湿疹等有防治作用。左手持艾条灸左侧三阴交,右手持另一艾条灸右侧三阴交穴,每次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 4、足三里穴 常灸足三里,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长寿灸”。点燃艾条,距足三里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5、身柱穴 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儿童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进发育,增强食欲,不易感冒。无论儿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取艾绒适量卷成香烟大小,用温和灸法灸5~10分钟即可,隔日1次,每月最多10次。 6、风门穴 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风门穴,对肩背酸痛、颈部痉挛、头痛都有防治作用。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条在双风门穴上,各温和灸10~20分钟,使脊背感到暖和,能预防和减轻感冒。

想随时随地养生?手指上有3个穴位,可多按摩

近年来,中医 养生 成为流行的 养生 方式,备受欢迎,而对穴位的按摩是中医 养生 当中的一种方式。每一个穴位都对应着相应的经脉和器官,比如手指上就连着很多穴位,按摩这些穴位能够起着相对应的功效。十只手指是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的,无论是吃饭还是开车都需要手指的配合,而且手指还存在着很多穴位,都具有一定的 养生 功能,正确的按摩手指上的这些穴位能够起着很多作用。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手指上都存在着哪些 养生 穴位吧。 一、按摩手指 养生 的原理 首先,如果经脉被堵住了,气血就会受阻碍,而体内的五脏六腑也会出现问题, 而十二经脉其中有六条都在十只手指上 ,比如手心上有三条阴经走到大拇指、小拇指以及中指三只手指,而手背上则有三条阳经走到食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三只手指,对手指进行按摩则是通经脉的一个过程。 其次,手指上连着的经脉都对应着不同的穴位,这些穴位又对应着不同的器官,比如大拇指上的少商穴对应着脾肺,食指上的商阳穴则对应着肠胃,每只手指上都应对着不同的穴位,对手指上的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调理身体, 健康 养生 。 二、不同手指上对应的穴位及按摩效果 第一,对左手无名指的 第三个指节进行按摩 ,能够有效缓解血管的压力,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像有些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头晕的现象,这是由于血压在升高造成的,如果这时候按压这个手指的穴位,头晕的现象则可以得到缓解。 第二,按摩 左手拇指的第二个指节 ,可以刺激身体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有效消化体内的糖分,达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当然,并不是说按摩一下手指就能有效消化糖分,远离糖尿病,而需要在日常注意饮食,不要摄入太多糖分。 第三,对左手小拇指的第三个指节进行按摩可以有效预防肾虚,这只手指上的穴位非常多,如果经常进行按摩的话,可以起到保养肾脏的作用,而且 两只小拇指外侧对应着很多穴位 ,针对这两只手指进行按摩,可以预防眼部的疾病,如果感觉眼睛疲劳,可以尝试按摩一下这只手指,保护眼部的 健康 ,当然了,也要注意不要用眼过度。 看来,手指并不只是方便日常生活做各种事情,而且手指还跟我们的 健康 息息相关,这十只手指竟然还藏着这么多 养生 穴位。 不过,虽然说按摩手指上的穴位有这么多好处,也不能随便按摩,而 需要跟专业的 养生 专家学会正确的按摩手法,正确的按摩手指穴位才能起到该有的功效。 参考资料: 季晓军,《腋下捏筋、手指拉拔与穴位按摩法治疗急症体会》,中国中医急症,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7年03期.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拔火罐的5大养生穴位

拔火罐的5大养生穴位   在拔火罐时需要特别谨慎的是避免烫伤,而要做到这点就一定要有熟练的手法。在这里,不仅要教教大家如何避免拔火罐被烫伤,还总结了5大拔火罐的养生穴位,快来一起看看吧。    拔火罐的5大养生穴位    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大椎: 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想要避免拔火罐被烫伤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拔火罐如何避免被烫伤   涂水:在拔罐地方,事前先涂些水(冬季涂温水)。涂水可使局部降温,保护皮肤,不致烫伤;   火焰朝罐底:酒精棉球火焰,一定要朝向罐底,万不可烧着罐口,罐口也不要沾上酒精;   留罐时间短:缩短留罐时间,不要过长,过长容易吸起水泡,一般3~5分钟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0分钟。   最后,再来了解了解如何拔火罐吧。    拔火罐的正确方法   方法一:在有条件的地方,可用镊子夹住一小团棉球,蘸上95%的酒精(但不能太多,以湿润为度)左手握住罐体,罐口朝右下方向,随后把燃着的棉球伸入罐内燃烧l-2秒钟,快速取出,左手紧急把罐体送往穴位。注意在送往穴位的过程中,勿将罐口对准穴位,以免空气进入罐内,而是用罐底朝前去接近穴位,接触皮肤时,顺势快捷地将罐口扭转扣到穴位上,这样就紧紧吸住了。   方法二:较为易用,就是取面粉10克,用水搅和成面团,捏成比罐口大的圆薄饼,贴到皮肤上,然后,用一团正燃烧旺盛的纸迅速丢进罐内,立即把罐盖在面饼上,这样吸引力更大,对第一次使用者来说,这样可防止因不慎烧伤皮肤。   如果你没有把握自行拔火罐就要到专业的机构。

补气血穴位有哪些呢?女性养生穴位在哪里?

女性需要补充足够的气血,身体和精神状况才会看起来很好,缺少气血,人体会比较虚弱,而且还有可能患上一些潜在的疾病,补气血是中医中的说法,通过按摩一些穴位能够帮助女性补气血养生,那么补气血的穴位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1、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上有一学位名为少冲穴。其位于小指的尖端,属于手少阴心经起始部位。经常按压此穴位有利于心脏健康。心脏健康了才能更好地运作整个身体。当然,若是发生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也可以按压此穴位缓解。2、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始穴位位于拇指的尖端,名为少商穴。经常按压此穴有利于呼吸系统的健康。女性朋友经常按压此穴还能改善面部气色,还能消除疲劳、淡化皱纹之功效。3、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在手肘屈肘外侧的凹陷位置有一个穴位为小海穴,经常按摩此穴可以促进小肠营养的吸收,可以有效改善女性朋友枯暗无关的肤色,从而使肌肤气色红润。4、足少阴肾经在足心位置的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睡前按摩此穴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常常按摩此穴可以一改面色灰暗、色斑等皮肤问题。5、足太阴脾经当我们把在大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有一足太阴脾经的重要穴位阴陵泉,经常按压此穴可以改变面色枯黄、皮肤粗糙等问题,还女性朋友健康肤色。6、补气血吃什么好1、阿胶阿胶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阿胶具有补血滋阴,润燥等功能,用于血虚引起的各种病症,并通过补血起到滋润皮肤的作用,还能调经保胎,增强体质,改善睡眠,健脑益智,延缓衰老,有助于防治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2、龙眼不管是干的龙眼肉还是新鲜的龙眼,适量食用都具有很好的补血功效。贫血人群用龙眼肉炖汤饮用,尤其是女性在月经期间更应该多吃龙眼肉。除了龙眼可以补血之外,龙眼汤、龙眼胶、龙眼酒都有很好的补血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龙眼肉性热,食用的时候要适量,以免吃多了出现上火现象。3、红枣红枣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补气养血的最佳食材,红枣性温味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果糖和各种氨基酸,秋季每天适量吃点红枣,能有效养血保血,可改善血液循环,而且红枣所含的某些成分可以增加血液中红血球的含量,增强骨髓造血功能,能使脸色变得更红润。4、花生花生的功效是调和脾胃,补血止血,降压降脂。其中花生外那层红衣的补血养血功能最为明显。中医理论认为,“脾统血”,气虚的人就容易出血,花生红衣正是因为能够补脾胃之气,所以能达到养血止血的作用。5、海藻海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都可以促进人体对铁质的吸收,达到补血的功效。特别是海苔,除了具有很好的补血功效之外,还因为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藻糖酸,从而保护人体免受放射线的伤害。6、胡萝卜胡萝卜含有维生素B、C,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其中胡萝卜素对补血极为有益,把胡萝卜煮汤食用,具有很好的补血功效。除了煮汤之外,直接把胡萝卜榨汁,加入少许的蜂蜜一起饮用也同样能起到补血作用。7、鸽肉鸽肉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高9.5%,而脂肪含量很低,营养作用却优于鸡肉,而且比鸡肉更易被消化吸收。吃鸽肉除了补血之外,由于鸽子的性激素分泌旺盛,所以中医认为它还有补肾壮阳之功效,对用脑过度、神经衰弱的恢复也有明显疗效。8、猪肝猪肝内含大量铁质、蛋白质、维生素、肝糖、肝素等营养成分,是补气血的佳品。适量吃猪肝有助调理气血、提高人体造血功能,预防佝偻病以及缺铁性贫血的出现。

解密经络与穴位养生的原理

经络理论,是祖国医学中特有的理论。不管是在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还是在诊断人体的 健康 状况,在调理疾病、 养生 保健方面,都离不开经络。 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言:“经脉者,所以解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我们将会在学习和应用经络知识过程中,逐渐感悟到中医 养生 文化的精妙所在。 那么到底什么是经络? 追根溯源,经络理论的出现可以推到二千多年前,甚至在中医巨典《黄帝内经》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帛书所记载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就是例证)。 经络理论应用也很广泛,不仅在中医,而且在中华武术、气功等领域均有应用。 在中医方面,经络不仅用在外治法如针灸、按摩、刮痧、拔罐、足道等方面,也用在中药、食疗等方面。 简单地来讲,经络,经即径,是大通道的意思;络,即网络,小分支的意思。所以,经络从字面意思来看,经络就是通道,即人体内的通道而已,只是肉眼看不到。 这个“通道”就像在现实 社会 中的道路一样,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 其一,经络具有运输的功能 ,即运输人体内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以营养人体的五脏六腑(内脏)、皮肤、毛发、四肢等,以维持它们的形态和生理功能。 当经络通畅时,人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就会得充分营养,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就 健康 ;反之,当经络不畅,气血不通时,人体就会出现各种亚 健康 现象或疾病。正如中医中所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中医治疗或调理,其实就是用一些方法把阻滞的人体经脉再疏通,就可以解除病痛,恢复 健康 ;中医 养生 ,就是用一些方法来维持人体经络通畅,就可以维持人体 健康 。 其二,经络具有联络功能, 即具有把人体各部位和器官联络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功能。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谈到中医 养生 的首要观念就是整体观念,现在看来,这个整体观的重要理论支撑就是经络。 人体各部位和器官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同时它们之间密切配合、协调来共同完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活动,即人体的生命活动。这个过程就是完全依靠经络的联络功能来实现的。 这样,人体就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有机整体。但是,也正是这种复杂的联系,也使得人体疾病的表现与病因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给正确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同时祖国医学认为,经络和穴位密不可分。 我们一谈到“穴位”,很多人马上就想到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中的“点穴神功”。其实,在中华武术中,点穴功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小说、电影那么神奇,而且其所用到的穴位大都来自中医针灸中的穴位。 穴位,也称为腧穴,腧,即输,运输的意思;穴,即空隙,凹陷之意。 一谈“运输”,我们就会想到经络——人体内的通道。这说明经络与穴位关系密切, 穴位可以理解为经络上的关键点、枢纽点 ,就像在交通道路上的十字路口、三叉路口一样。因此,应用各种方法(如针灸、按摩、刮痧等)刺激穴位,就可以有效调节经络,调节气血,而经络又联络着脏腑(内脏),进而又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从而可以起到调理疾病, 养生 保健之效果。 即从点(穴位)——线(经络)——内脏(脏腑),这也就是经络 养生 的基本原理。

针灸养生常用的主要穴位有哪几个?

针灸养生经常用到的主要是五大穴位,《四总穴歌》里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深入浅出地概括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4穴位的功能与主治,后世又加上内关穴,这五大要穴对全身起到了重要的养生保健作用。

长按这6个穴位,轻松养生

长按这6个穴位,轻松养生女性养生6大穴位手脚冰凉--涌泉穴掉头发--百会穴睡不好--内关穴排便困难--清大肠内分泌失调--关元穴长斑老的快--三阴交手脚冰凉-涌泉穴位置:把脚向足底卷起,足前部凹陷的位置就是按揉方法:先用手将其搓热,在用拇指压按,感到酸疼为宜。功效:不仅可以温热手脚,还有缓解疼痛和失眠的作用。掉头发-百会穴位置:位于头顶正中心,也是头部正中线与两耳连线的交点处。按揉方法:用拇指指腹按住穴位顺时针旋转,力度适中,按3-5分钟。功效:可改善脱发的状况,同时也能缓解健忘、失眠的问题。睡不好-关内穴位置:位于手臂内侧,手腕横纹上2寸。按揉方法:用对侧手按压该穴位,感到酸疼为宜,按5分钟。功效:可养心安神,有助于睡眠,对脾胃也可很好的调理。排便困难-清大肠经位置:从虎口到食指指尖的直线。按揉方法:从虎口向食指指尖推按,保持这一方向,不要反向推回。功效:刺激消化系统功能和刺激肠胃蠕动。内分泌失调-关元穴位置:位在身体前正中线,肚脐下三寸的位置。按揉方法:用掌根以关元穴为目心打圈按摩。功效:调理妇科效果很好,如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等。长斑老的快-三阴交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按揉方法:用拇指指尖按在穴位上,有一定的力度顺时针按揉。功效:缓解阴虚导致的疲乏、憔悴,亦可改善月经不调。

这15个穴位,人人都爱,因为能够养生,建议收藏起来慢慢

1.祛除胃火按大陵-- 主要作用是祛除胃火。大陵穴位于手掌和手臂交界处。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用手指按压,不过需要注意力度,按的时候轻柔一些,大约5分钟,穴位处按摩有酸胀感传来,即可。 2.口疮口臭按劳宫-- 位于手掌心第2、第3掌骨之间,握拳屈指,中指指尖指向的地方就是劳宫穴。可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做逆时针按摩,每穴按10分钟左右,每天2-3次。通过治疗由于身热或者内热引起的口疮、口臭。 3.感冒腹痛按神阙-- 肚脐的中间,即我们常说的肚脐眼。按摩此穴位对感冒、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效果较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右手掌心置于肚脐,左手重叠于右手背,顺时针方向摩50 100次;换左手在下,逆时针方向摩50 100次,以腹部发热为宜。 4.久咳不愈按合谷穴-- 俗称“虎口穴”,对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疗效。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 5.健肾固精按丹田穴-- 丹田位于肚脐下一寸至二寸处,相当于石门穴位置。方法是将手搓热后,用右手中间三指在该处旋转按摩50至60次。能健肾固精,并改善胃肠功能。 6.眼睛干涩按攒竹穴-- 位于眉头内侧,对于视力保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头疼,口眼斜也有治疗的作用。双手手指指腹向内,外分别按揉攒竹穴30圈,可以很好的缓解眼睛疲劳。 7.膝盖疼痛按血海穴-- 是在膝盖的内侧,就时我们的手掌心对准膝盖的正中央,拇指和食指成线45 角,拇指的指尖所在的部位就是我们所说的血海穴。用拇指墩放在学海穴的部位,用力按压五秒会感觉到有一种酸胀感,重复的进行,也可以使用拍打的方法,后换腿操作。 8.月经不调按血海穴-- 在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月经不调、气血不足,闭经等妇科的一些疾病都可以通过按摩血海穴得到缓解和治疗。按摩血海穴使得经脉更加畅通,促进血液循环,补血养血,能使身体得到很好的调理。 9.人体自带的“牛黄解毒丸”-- 太冲穴: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这样说吧,凡是肝经上引起的问题,都可以找太冲穴解决。对于我们日常说的:脂肪肝、胸闷、突发耳聋、眩晕都有很大帮助。太冲穴比较敏感,按揉起来会有压疼感,一般用拇指按压5分钟即可 10.牙齿疼痛按翳风-- 缓解牙齿疼痛的特效穴位。医者或者病人自己将食指按在本穴位,用力指压,并且用拇指指压面颊的四白穴,可缓和上齿疼痛,假如和大迎穴一起指压,则可以缓和下齿疼痛。 11.虚秘/冷秘型便秘两要穴: 对于缓解热秘最常用到的穴位有两个大横和水道,但需要同时采用温和的方法进行按摩,比如用艾灸辅助。具体按摩方法同样很简单,直接艾灸双侧的大横穴和水道穴即可。 12.耳聋耳鸣按耳门穴-- 如蝉鸣、重听、无所听闻等症状时,除了配合相关的治疗外,我们还可以按摩耳门穴来调理。耳门穴是三焦经上的穴位,它具有降浊升清、疏风清热、聪耳消肿的作用。 13.痛经就按地机穴-- 小腿部的地机穴也是缓解痛经的有效穴位。它是足太阴脾经的郄穴,位于阴陵泉穴下3寸,有健脾渗湿、调经止带的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阴道炎等症。取穴时用并拢的四指沿阴陵泉向下量取,以用手可摸到一个痛点为宜。 14.失眠睡不着就按神门穴-- 神门穴是人的神气出门之门户,对于失眠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除此之外,还对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以及高血压、胸胁痛等病症有调理作用。 15.痔疮就按摩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当我们微微的踮起脚尖时,小腿后面肌肉浮起的尾端就是承山穴,按摩时用大拇指用力按压1分钟,然后松开,30秒后在按压1分钟,可以这样反复的按,直到穴位感到酸麻感为止。

按摩穴位能够降血糖 这些穴位能养生

  现如今,在社会上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三高了吧,由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的都是非常大的了,因此就让很多朋友们都患上了这样的疾病,那么我们怎么才能降低血糖呢,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的方法降糖哦,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吧。    耳背沟   耳朵的形状就像一个头下脚上倒置的胎儿,不仅是人类采集声音信息的器官,更与人体脏腑经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血糖多为肝阳上亢所致,可以通过对耳部肝胆经穴位的刺激,达到清肝胆、除肝热、稳血糖的目的。   中医发现,经常按压耳背沟有助于降血糖。因此,这道沟又有“降压沟”之称。平时若感觉血糖偏高有所不适,可以按揉此穴。如果想持久见效,也可以请医生采取外用疗法。即,取王不留行籽一粒,用医用胶布包埋在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平时常按压王不留行籽。此法降压效果较明显。    劳宫穴   高血糖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往往导致血糖会急剧上升,这对患者生命有极大的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常常可使血糖逐渐恢复正常,而且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穴位的位置是非常方便我们进行按摩的了哦,我们在生活中是可以经常按摩这一穴位来保健身体的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血糖,而且是能够帮助我们保健身体的了哦,是我们不能错过的方法。   通过了我们上面的介绍之后,大家一定能够对按摩穴位来降低血糖的方法有了解了吧,我们给大家推荐的这些穴位都是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就能每天方便的进行按摩的了,是很好的保健方法了,希望我们的介绍可以帮助到各位有需要的朋友们。

中医讲究按摩穴位可以养生,在脚底可以按摩哪些穴位养生呢?

照海穴 ,关冲穴, 天枢穴 ,合谷穴, 涌泉穴 ,这些穴位都是可以按摩的,可以很好的养生。

脾胃肝肾养生7大穴位

  对很多贫血的人来说,补血同时务必调理脾胃,这也是改善“血虚”的根本。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脾胃肝肾养生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脾胃肝肾养生穴位   1、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胀,泄泻,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神经衰弱等。   2、足三里穴   专家介绍,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3、神阙穴   按摩神阙穴,将手掌放在腹部,围绕肚脐顺时针揉50下,再逆时针揉50下,可起到疏肝健脾和胃通腑等养生保健作用。   4、内关穴   按摩内关穴,专家表示,一次用手轻轻按摩该养生穴位30下,可和胃宽胸。   5、期门穴   按摩期门穴,专家称,期门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6、日月穴   日月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道之一,取该养生穴位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日月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或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7、阳陵泉穴   专家指出,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该养生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养生穴可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脾胃肝肾养生食品   莲子   莲子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古人认为它“享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食用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止泻固精等功效。不仅有助缓解失眠等,对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莲子还可以通过补肾增强免疫力,达到润肺的效果。   市场上的莲子有红莲子和白莲子之分,红莲子口感较硬,但补肾、补血效果更好;白莲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强。除了莲子粥、红枣银耳莲子汤、银耳莲子羹等传统食用 方法 ,用莲子心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莲子泡酒则固肾效果更为显著。   芡实   这是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又称“鸡头米”,在南方较常见。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   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宋代文豪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就是吃芡实。   栗子   香甜味美的栗子,是非常受欢迎的零食,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丰富的营养成分。中医认为,栗子性味甘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等功效。   花生   花生是一种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长生果”的美誉。《本草纲目》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适合脾虚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等人。   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红衣(即花生皮)补气止血的作用更强,因此,需要补血的人可挑选红衣更多的小粒花生,而煮粥、打花生浆则可以挑选大粒的花生。此外,醋泡花生仁、用生花生壳煮水喝,还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脾胃肝肾养生方法   一、健康的四大基石之平和的心态:心态永远在第一位,一天笑三笑,医生要上吊,一天笑三笑,远离病和药。   中医八纲:寒热 里外 虚实 阴阳,八纲不平和人就容易得病。   二、要想身体好,先把饭吃好,要想身体棒,先把钙吃掉,食疗胜药,把饭当成药吃,千万别把药当成饭吃。   三、有一句话说得好,腾不出时间睡觉,迟早要腾出时间生病,咱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天天失眠,少活十年。   四、女性终生不要离开豆,因为豆类里面有大豆益黄酮: 刺激雌激素分泌,保护妇科。   五、养肝:绿豆、绿色蔬菜、醋   绿豆汤:水沸后再煮七八分钟(夏天五六分钟),不放糖,脾气不好、老生气,近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降肝火蔬菜:吃晚饭的时候吃生拌菜,放芝麻酱(补肾),放适量醋。   六、脾不好:大便一天多次,唇干,口腔溃疡,妇科、前列腺问题,不育不孕,痛经,脸蜡黄,养脾:喝豆浆,国外有豆腐节,外国人都吃豆浆了,中国人都改吃牛奶了,营养过胜,不好。   健脾:水果(除西瓜),玉米、小米。   伤脾:饮料,冰饮料,甜健脾,过甜伤脾。   七、鼻炎为什么不能根治,因为光治鼻子了,根在肺,治肺就能根治。   打呼噜:心肺都不好:   肺不好:容易忧伤,一忧伤,肺更不好。   伤肺:少吃辣,不能过;   养肺:晚上生吃白萝卜,白萝卜(生吃养肺,熟吃润肠)。   八、舌头不好:心肝脾不好,腰酸背痛腿抽筋,上面热,下面凉。 心:心情好就好,过喜生悲。   心不好:眼比较直,不爱动;情绪乱、抑郁、失眠;   养心:主赤豆,辅枣。   降心火:中午吃生拌苦瓜,嗓子不舒服,也吃,因为心主舌,舌根为咽喉。   九、肾:纳气,肾气不足,耳膜波动少,听觉就不好,恐伤肾,腿软。   补肾:主黑豆(晚上喝黑豆粥),辅黑芝麻、坚果:   心气不足,上边肿;肾气不足,下边肿。   气肿:按一下,会回来;   水肿:按一下,一个坑;   养肾:咸,过咸毁肾,根据自己的情况、工作适量调整。   十、运动五节操   1养心 :早上吃完早饭,边走边搓手,掌心有个心经的主穴,手搓热后捂眼睛,再搓前臂,两手交叉着搓。   2护肾:晚上泡脚的时候用两手背搓腰。   3护肝:晚上双手叠放在心窝的位置,顺时针从上向下的按摩(顺是补,逆是泄)转五圈。从中间由上向下平推五次,五次为一组,每天做10组,什么都不要想。

脚上的养生大穴位

  脚上的穴位能反映身体的状况,经络连线这我们的五脏六腑和四肢远端.所以当我们身体里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会在我们的脚上的一些穴位上反映出来。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脚上的养生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脚部养生5大穴位   三阴交穴   位置:先找到脚的内踝,把小指放在内踝骨的上面,贴住,四个手指并拢,在食指上面的横纹处就是三阴交穴,出现酸疼的症状时,说明出现了一些妇科疾病。    *** 方法:   用一根筷子的一头按循按压,伴随一定力量,从下往上按压。可以每天进行按压,或者在月经之前进行按压,可以缓解月经之前的不适感。   太溪穴   位置:位于小腿的内侧,内踝骨的高点 向后向跟腱的地方, *** 该穴具有强腰 补肾 壮阳的效果。   复溜穴   位置:太溪穴的往上两寸的地方    *** 该穴也有补肾 滋阴 强腰壮阳的效果   太冲穴   位置:位于第一个脚趾,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从脚趾到脚掌之间的连线处在往后推凹陷处。生气、发怒症状的病人往往太冲穴出现异常。通过对太冲穴的针灸、 *** 等,确实可以疏解病人的情绪。太冲穴在足部的反射区为胸部,按压同样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   若按压太冲穴时有压痛感,那说明肯定有问题。如果没有也不妨多按揉,因为有时麻木、气血不通等也可能导致没有压痛感。用力应以适度微痛为宜,循序而进。位置可以在太冲穴附近,有时也可能在肝经的其他有结节、压痛感的部位,比如说蠡沟穴。切忌用力过大,否则会导致皮下淤血。一般一个穴按四五分钟即可。按压后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谢。   公孙穴   位置:公孙穴是联络脾经和胃穴的穴位,位于大脚骨后方凹陷处。按压时疼痛的时候反映了人的脾胃功能,出现腹胀,或者表现为腹泻,泛酸的症状。   艾灸方法   准备一根艾条,点燃艾条,一个手的大拇指按压住穴位的旁边,将艾条放置在面板上一厘米处,感觉到烫的时候放置在两厘米的地方,如此反复。中青年时间为10分钟,老年人可延长至15分钟。   泡脚养生方法   1、方法   加酒泡脚   能促进血液回圈;酒+茶叶/葛根可以除脚臭;泡脚15分钟后,取少许红花油搓揉脚背脚心至发热,可以缓解疲劳。   加柠檬泡脚   预防感冒、顺气提神;软化角质层;消肿,走路比较多的人,可是试试这种方法。   用醋水泡脚   用醋泡脚能杀灭脚上的细菌,还能有效的缓解脚气问题;这样泡脚可缓解疲劳;可以滋润面板,软化角质,增加面板弹性;能祛风除溼,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醋能够渗透足部表层面板,增强血液回圈,对许多慢性病症有辅助作用。   用盐水泡脚   能防脚气;使双脚光滑整洁;在泡的时候一边 *** 足心的涌泉穴,还可以助眠抗衰;能预防感冒。   2、不宜泡脚人群   足癣等面板病患者   很多人误以为泡脚能减轻足癣症状,其实用热水泡脚反而可能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对于面板已经破溃的伤口,热水泡脚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敞开伤口,干燥通风。足部患有疱疹、溼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热水泡脚,一旦将面板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儿 童   人体足弓在儿童时期逐渐形成,此时如果经常用热水泡脚,可能会导致孩子足底的韧带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长此以往,会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风险。   糖尿病足患者   糖尿病足患者的面板比较脆弱,脚部末梢神经对温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觉很烫的水温,他们却感觉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烫伤。一旦被烫伤,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时就医,都可能导致足部感染、溃烂,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截肢。   静脉曲张患者   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脚部温度的升高只会增加区域性血流量,不能改变静脉回流的速度,反而可能加重静脉回流负担,导致曲张的静脉进一步扩张,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很可能把脚越泡越肿,所以千万不要用热水泡脚、泡腿,也不宜用热水袋暖脚或洗桑拿浴。   脚底养生秘诀   1.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在临睡之前,我们可以适当的用拳头敲击脚底,能够帮助消除一天的疲劳,并且还可以 *** 穴位,促进全身血液回圈,增强我们的内脏功能。   正确的敲击方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慢慢的向四周放射进行,稍有痛感即可,也可以盘腿坐,脚放在另一侧腿膝盖上,这样方便敲击,每只脚大约敲击100次左右即可。   2.双脚晃动   如果血液回圈不畅通,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内脏失调,出现一系列的身体不适症状,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进行脚部 *** ,就可以有效的促进血液回圈,有利于改善身体不适。   具体做法: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改善血液回圈,还可以锻炼腿部的肌肉,消除腿部疲劳。   3.赤脚行走   脚掌心是人体保持平衡的重要部位,在行走的时候尽可能的让脚心得到 *** ,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赤脚行走最大的优点就是尽可能的让脚心得到锻炼的机会,并且赤脚行走会让大趾和二趾之间留有间隙,能够让步履更加轻盈,所以在家中不著凉的情况下,最好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   4.脚底浴光   脚一般我们都将其塞在鞋袜当中,很少能够见到阳光,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脚底浴光也有很神奇的保健效果,因为太阳当中的紫外线对我们脚底也有一定的 *** 作用,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器官功能。   天气晴好时,每天可以在室外让阳光直接照射脚底20~30分钟,最好不要隔着玻璃,因为玻璃会阻挡大部分的紫外线!   5.脚底摩擦   现在人们生活压力比较大,精神比较紧张,经常会出现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进行脚底摩擦,加快血液回圈,让血液畅通,脚部感觉温暖,自然可以安然入睡。   具体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举起双脚,然后用劲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则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6.揉搓脚趾   我们在进行脚底养生的时候,脚趾是非常容易忽略的地方,而经常的揉搓脚趾,可以达到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哦,我们都知道计算能力是通过小脑控制的,而小趾是小脑的反射区,经常的揉搓小趾则可以提高计算能力哦。   具体方法:手抓住双脚的大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搓几次,每次2~3分钟也可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外侧,只要在课间或睡觉前揉5分钟就行了。

男人有助于养生的穴位有哪些?让男人长寿的生活习惯有哪些?

很多男性的工作压力也在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变快而变大,因为物价随着经济的增长都在飞速上涨,很多男性朋友对于家庭的承担也要越大,所以很多男性容易忽视自己的健康问题。其实中医中有很多穴位可以帮助男性养生的,那么到底哪些穴位是男人健康的黄金地带呢?让男性长寿的生活习惯有哪些?1、男人有助于养生的穴位1、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下腹部正中线之任脉上,此穴即古代所谓之“丹田”。按压此穴有助元气聚集,可促进腹部的气血循环,再配合向下推动或局部温灸,可助任脉之经气向下运行以利性功能,并可改善遗精、频尿的症状。2、腰眼腰眼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的凹陷处。中医认为,腰眼居“带脉”,为肾脏所在部位。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腰眼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中医认为,用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按摩时,两手对搓发热,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搓外后两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转按摩腰眼处,每次5分钟左右。3、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古云“百会为诸阳之会”,气由命门(第二、三腰椎之间)沿脊椎循督脉往上循行到百会,然后沿腹部正中线的任脉走到会阴。所以疏通此穴,可改善任督二脉的机能,提高性功能。4、委中穴在腿弯正中(_窝横纹的中点处),古云“腰背委中求”。当行房过程中,腰背肌肉群协调性不佳,容易有阳痿早泄的感觉时,就要经常按摩此穴,配合气沉丹田,意在百会,自然气息运行顺畅,行房就不会“半途而废”。上述介绍的这四大穴位是男人养生的黄金地带,希望大家能够经常给这四大穴位做一下按摩。男人想要健康长寿,要注意哪些生活习惯呢?2、让男人长寿的生活习惯(1)放松一点英国针对百岁人所做的研究发现,46%的人懂得处理压力。有几个方式可以处理压力,如运动、冥想,或做你喜欢做的事。就算什么事都不要做,也是一种放松。男人常因竞争激烈,而烦躁不安,有时自私一点,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不自私。(2)用牙线剔牙不只是降低蛀牙的机率,用牙线也可以保护你的心脏。美国牙周病学会指出,罹患牙周病的人比没有罹患的人多了两倍机会得到冠状动脉方面的疾病。(3)走向红地毯那一端一项长达22年的研究发现,无论是50、60或70岁的男人,已婚者都比未婚者活得久。一项针对8500名没有罹患十二指肠溃疡的人进行调查,当时他们都未罹患十二指肠溃疡。但5年后,在一开始问卷中填写太太对他们的爱和支持很低的人,罹患十二指肠溃疡的机率,是其它人的两倍。大部份的夫妻都在相同时间呈现荷尔蒙消退的状况,这时候更需要互相关怀、互相扶持。(4)用大脑不冲动在男性15~24岁之间,G固酮骤升,常常会去做高危险及暴力的行为。高G固酮的人喜欢冒险,容易和别人打架,看到有权力的人找麻烦时,更容易义愤填膺。所以文明的男人,当你又要G固酮中毒时,还是用用大脑思考吧。总结:上文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男人健康长寿的一些生活好习惯以及按摩黄金地带。男人想要健康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健康,养成生活好习惯。3、男性养生的食物(1)黑豆建议男性每周吃两次,别抗黑豆小小的逗,能够让人感觉精力充沛和饱腹感,为什么男性吃好呢,因为黑豆中含有纤维素,可以让男性肚子产生饱腹感,男性平时工作比较费力,这样一来就不会总饿了,另外,黑豆还含有一种碳水化合物,吃后能够产生热量,这对于维持身体运转有很好的作用。吃豆子就吃黑豆吧,比其他豆类的食物纤维素更多,保健效果最好。(2)绿茶建议男性每天都能喝上绿茶,因为绿茶抗癌、延缓衰老、预防疾病,无论是冷水泡茶还是热水泡茶都对身体百利而无一害,如果不喜欢茶包的茶,可以选择液体的绿茶,相信总有一款茶是适合您的。如果您是电脑一族,喝茶还有很好的防辐射效果。(3)鸡蛋建议男性周吃3-7个鸡蛋,最好是每天一个,因为鸡蛋中含有肌肉生长所需要的氨基酸,如果是运动型的工作男性,饮食非常的重要,除此之外,鸡蛋还有胆碱素,经常的服用对身体大有好处,能够让男性更加的强壮有力。但是不能因为鸡蛋好就吃的过量,适当的食用才好哦。

五大中医养生穴,可以调百病

经络可以说是人体的支撑,经络一旦不通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我们平时生活中要注重经络的 养生 ,对于经络有很多穴位去调理。例如遇上头疼脑热等 健康 小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家会选择吃药,或者硬抗。但在中医的眼中,用好人体自带的“解药”穴位,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今天分享五个比较重要的中医 养生 穴。 1、合谷穴:止痛。合谷穴又称虎口,有清热、止痛的作用。中医说“面口合谷收”,意思是合谷穴对头面部疾病,如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咽喉肿痛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内关穴:护心。内关穴是心包经上最重要的穴位之一,由于心包经能够宽胸、理气、强心,内关穴也是保护心脏的穴位。 3、三阴交穴:养颜。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交会之处,故名三阴交穴。 4、涌泉穴:安神。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 5、关元穴:补肾。关元顾名思义,把元气关住,使其不外泄。关元是足三阴、任脉交汇穴。经常按揉能够起到补元、温肾、祛寒等作用。 穴位是中药,经络是人体的大药库,我们要利用人体的经络穴位,调理自身气血阴阳的平衡,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长按这5个中医养生穴位,活血化瘀健康长寿

穴位,是中医学的瑰宝。自古人们就常常通过针灸、推拿、艾灸以及点按等方式刺激经络的对应穴位,以起到治病 养生 的作用。 人体总计穴位有720个,通通记住难度很大,记住这5个重要的 养生 穴位,经常进行按摩,对身体特别好。 1、足三里 位置: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 足三里是最常用的 养生 穴位,长期按摩足三里能够缓解胃部的不适,当患者出现胃痛、胃胀、胃部消化不良症状时,都可以通过按摩足三里缓解患者症状。 另外平时按摩足三里,不仅能够疏通经络,还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对于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人,按摩足三里还可以清除体内的湿气。 该穴位可以每天进行按压、拍打,时间在10分钟左右。 2、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每天用食指的指腹按摩人迎穴100~200次左右,对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一些咽喉炎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按摩人迎穴来改善咽喉不适的症状。长期按摩人迎穴还能有助于面部的血液循环,改善面瘫等疾病。 3、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关元穴是女性常用的保健穴位,按摩关元穴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改善患者排尿不畅等问题,对于女性患者来说还可以缓解宫寒痛经等妇科疾病。按摩关元穴不仅适用于女性,男性也可以按摩,能够缓解肾虚的问题。 4、养老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前臂伸侧,腕后1寸的地方。 经常按摩养老穴,不仅能够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还能够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各种阳气,改善心脏供血问题。很多老年人心脑血管不好,容易高发心肌梗塞,长期按摩养老穴,能够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现象。另外养老穴还能够帮助半身不遂和神经病变的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按摩养老穴时,手微握拳,用拇指的指腹来按揉穴位,按揉时力度要均匀、柔和,力度以局部有明显的酸痛感为佳。一边按揉,一边配合舒缓的呼吸。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揉2 3 分钟即可,左右手可交替进行按揉。 5、合谷穴 位置:虎口处。 合谷穴在中医上有一句话叫做“面口合谷收”,所以,头面部疾病大部分合谷穴都可治疗,比如头痛、牙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流鼻血、耳聋、口眼歪斜等。 合谷穴还有清热的作用,对于热病、无汗症、多汗症,合谷穴也有治疗作用。合谷穴对妇产科疾病,比如滞产、经闭也有治疗作用。对于腹痛、便秘、上肢疼痛,合谷穴所在的解剖位置,就是手掌附近的疼痛都有治疗作用。 按摩人体穴位,对于不同的疾病要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按摩,不仅能够使身体变得更加强壮,还能够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虽然通过按摩穴位能够有效地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但是在按摩过程中,也要注意按摩的力度和方法。

中医教你按六大养生穴位百病不生

【导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身体健康,百病不生。这看似时间不可能的事情,但在中医看来却有法子。中医认为按六大养生穴位百病不生,通过穴位 *** ,可强身健体百病不生。这是因为穴位 *** 可疏经络、调节人体机能、平衡阴...   治腰疼和痔疮: *** 长强穴 长强穴位于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与 *** 连线的中点处。长强穴属于督脉,可治疗痔疮、脱肛、便秘、腰疼等疾病。常 *** 长强穴,配合承山穴治痔疮效果更好。 *** 方法:患者俯卧,双脚稍稍分开,用手指揉、按压长强穴,每次揉4分钟,双手交替 *** 。每日2次。   治便秘: *** 腹部 从中医角度讲,便秘分为实症和虚症。实症为积热上火,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常由吃火锅、食辛辣、熬夜等因素引起。虚症主要是气虚阴亏,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主要是脾胃不合导致的。因此,得了便秘应到医院求治,对症服药。如果不对症治疗,仅靠吃泻药通便,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便秘更严重。 *** 方法:腹部 *** 可预防便秘。早晚 *** 腹部:可站位,也可仰卧位,左手掌按于脐部,右手叠压左手上,先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腹部81次,再向逆时针方向揉腹部,次数相等,意注掌下,呼吸自然。   治肠胃疾病: *** 膈俞穴 肠胃不好的人可 *** 膈俞穴。膈俞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胃痛、呕吐、厌食、便血、咳嗽、气喘、盗汗等疾病。 *** 方法: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膈俞穴。每次2分钟左右。   治疗皮肤瘙痒: *** 百虫窝 有的人患有皮肤病,这时可 *** 百虫窝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的内上缘向上约一掌(四指并拢为一掌)处为经外奇穴百虫窝,它在足太阴脾经的循行线上,临近血海穴。 *** 百虫窝穴可以活血止痒。 *** 方法: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按百虫窝穴,直到局部有酸胀感后放松,隔几秒钟再继续点按,瘙痒即能止住。   治冠心病:按揉心腧穴 心腧穴,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等疾病。中医认为心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癫痫、狂躁、咳嗽等。 *** 保健: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散热去痛: *** 尺泽穴 尺泽穴主要作用是泻热。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因此, *** 尺泽穴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 方法:尺泽穴,位于手心朝上,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

常按身体这个五个穴位,养生有道

按摩穴位有助于人体 健康 ,其实并不陌生,也没有不可思议,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眼保健操中的几个穴位,长按有助于保护眼睛、改善视力。 人的手上其实有很多穴位,各有各自的作用,今天给大家介绍5个常用的养身保健穴。 百会穴位于人体最高处,又为手、足三阳经与“阳脉之海”———督脉的交会之处, 因此本穴为人体阳气盛极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根据“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以及相反相成的原理),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本腧穴于头顶正中,内应于脑,故而与脑密切联系,也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常按百会穴不仅神清气爽,心情舒畅,平衡体内的阴阳之气。涌泉穴位于心脏和肾脏的交接处,经常按摩不仅可以明目安神,也可以疏通肝脏。患有耳鸣,心悸,高血压等人按摩此穴位可有效缓解。涌泉穴位于脚底,经常按压,也可以促进脚底末梢神经,毛细血管的发展,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天枢穴对治疗肠胃疾病有显著效果,经常便秘或腹泻的人常按压此穴可有效缓解。便秘是由于体内产生毒素,造成宿便堆积难以排出。经常便秘的人每天晨起应喝1-2杯淡盐水或温水,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类,适当 体育 运动也可以减轻便秘。人体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穴,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双手交抱,手掌搭在肩头,中间三个指头放在肩膀和颈部的交汇处,中指指腹处即为肩井穴。 久坐在电脑前容易患肩周炎,颈椎病等,全身酸痛等问题,肩颈疼痛更是常见问题。经常按摩肩井穴可促进全身血液运行,有效缓解肌肉痉挛,活动不利等问题。三里穴,位置在我们小腿距离膝盖很近的位置,是专补肠胃还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 养生 穴位。和小腿足三里遥相呼应的手臂上有个手三里穴,也有调理肠胃的作用,所以,有时候你不方便按揉足三里的时候,不妨按一下手三里穴。

怎么按摩穴位治疗疾病?中医按摩穴位养生

中医里面讲究按摩穴位养生,但是中医所讲的穴位每一个都是有对应的按摩方法以及脏腑相关的,所以按摩哪些穴位可以治疗哪些疾病都是有严格的规律的,所以我们在按摩的时候要先了解这些穴位对应的疾病。那么,一般怎么按摩穴位治疗疾病呢?1、按摩穴位治疗(1)治休克掐压人中穴——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中风、中暑、中毒、过敏时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掐压患者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主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等症。我们常说“掐人中”,这句话在人晕倒的时候用的最多。当然掐人中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急救措施,还应及时与医院联系,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2)止鼻血捏脚后跟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脚后跟(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约3分钟可止鼻血。(3)止咳嗽指压少商穴——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分处。咳嗽不止时,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至有酸痛感为度,可止咳嗽。除了按摩,少商穴有一个刺激方法,就是刺血疗法。少商是井穴,在这里放血可以减轻咽喉的疼痛。这是因为肺怕热,喜清凉。少商放血就相当于将肺经过热的气血引出去,还肺一个清凉的天地。刺血的时候,先用酒精将针和皮肤都消毒,然后捏起一点点少商处的皮肤,用针快速在皮肤上刺两下,同时挤三到五滴血,然后迅速用棉棒轻轻按住,以便于止血。少商穴最擅长治疗的一个病症是咳嗽。秋天时,很多人会时不时地咳嗽几声,严重的甚至咳出血来,咳得头痛。这时候大拇指上的少商穴是止咳嗽的特效穴。(4)治便秘点压天枢穴——天枢穴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主治疾病为: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便秘患者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感觉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有便感,然后屏气,以增加腹内压,稍后即可排便。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剌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的功效。(5)降血压按压劳宫穴——劳宫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高血压患者生气、暴怒、激动或劳累时,血压可急剧上升,此时按压劳宫穴(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6)止头痛按压太阳穴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按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可减轻。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7)止胃痛按足三里穴胃痛时,可用双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痛麻胀感后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8)止呕吐指压内关穴呕吐时,可用中指压内关(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止呕。压时有酸胀感说明按准穴位,2分钟后恶心呕吐可缓解。内关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镇痛之功效。主治心痛、心悸、胸闷气急、呃逆、胃痛、失眠、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腹泻、精神异常等。2、按摩的好处1、调节神经功能养生保健按摩具有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通过神经功能的调节可改善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解除大脑的紧张和疲劳,并可降低大脑皮层对疼痛的感受性,从而达到镇痛效果。2、增强免疫力通过按摩对相应部位的刺激,按摩可以从整体上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的排泄,改善消化吸收和营养代谢,提高体内防御疾病的能力。3、改善血液循环保健按摩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按摩部位毛细血管舒张,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消炎消肿,使局部浮肿和瘀血消散等。如某些病局部出现皮肤颜色苍白、枯燥、萎缩、弛缓的状况,进行按摩可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增强患部气血的供给,使之逐渐变为红润、光泽、丰满,从而恢复人体应有的生理状态。4、缓解肌肉痉挛养生保健按摩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肌肉疲劳,提高肌肉工作能力,从而使人体增强抗病能力,促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变。总之,养生保健按摩对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恢复体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有较好的效果,对以疲劳为主要的亚健康状态也有比较理想的疗效。

哪几个穴位是美容养生穴?具体如何按摩才能养生?

太溪穴,太冲穴都是美容养颜穴位,美容还养肝养胃。

艾灸四穴养生法?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被复杂的穴位所困扰,只需记住四大养生要穴,中脘、足三里、关元、命门,通过艾灸四大养生穴位,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艾灸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艾灸养生法穴位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要被繁复的穴位所困扰,只需用记住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通过艾灸四大养生穴位,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方法:艾条温和灸,春夏每周1~2次,秋冬每周2~3次,每穴15分钟。   关元穴:又名丹田,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濒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的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命门。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状。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正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溼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功能症等一切肠胃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候。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四季艾灸养生   春季艾灸好处多,胜过参汤和燕窝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要充分利用、珍惜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执行。   夏季艾灸好处多,冬病夏治莫错过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医主张“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鼓舞阳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回圈、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中医实践证实,“冬病夏治”在慢性病治疗方面,尤其是风溼类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都适合夏天艾灸,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秋季艾灸好处多,虚寒体质能调和   入秋后,摸摸你的小腹和胃部,感到比别的部位凉么?如果感觉凉,多半是夏天受了寒凉。胃部发凉,则消化不良、胃痛、面色不佳;若小腹发凉,女性则容易内分泌失调,长小肚腩,频发痛经,不易怀孕。《本草》“入秋小腹多冷者,用热砖熨肚,三五度,瘥。”此时,须赶紧用艾灸温暖,不要任其滞留。秋冬季节,体质偏寒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调理,预防寒邪。   冬季艾灸好处多,温阳补肾最适合   数九寒天,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面板干燥,毛孔闭塞。冬季养肾,这是中医养生常识,“肾为五脏之母”,是生命之源。所以在冬季务必要养好肾脏,过一个温馨的暖冬。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冬季补肾艾灸疗法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溼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养生穴位及禁忌   1、春季养生美容 春季与人体五脏之一的肝相应,春天肝气当旺,借春季的天时重点调养肝的阴阳。   艾灸穴位:肝腧穴   2、夏季养生美容 长夏气候特点偏溼“溼气通于脾”,因此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机。   艾灸穴位:心腧、脾腧、胃腧   3、秋季养生美容 早秋气温高为溼燥,晚秋气温降为凉燥,面板干燥,体液缺乏,一切新旧病患容易产生,因此,秋天养生以润燥保阴为主。   艾灸穴位:大椎、肺腧、大肠腧   4、冬季养生美容 冬季是养生之重点。   艾灸穴位:腰阳关、命门、肾腧    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不要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帮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的毒素;   4、饭后一个小时内不宜温灸;   6、孕妇禁用温灸 *** ;   7、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8、过肌、过饱、酒醉禁灸;   9、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女性养生要掌握哪些黄金穴位?女性养生可以喝哪些茶?

女性都十分关注自己的生活,特别是自己身边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更是容易关注,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养生有关的事情更是极易关注,中医对女性的养生也是颇有研究的,特别是在穴位方面,那么女性养生要掌握哪些黄金穴位?女性养生可以喝哪些茶?1、女性六大养生穴位一、丝竹空穴:消除眼周皱纹位置:在眉梢凹陷处。位于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外侧支。按摩丝竹空穴有疏通经气的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细胞代谢功能,消除眼周皱纹,同时按摩此穴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按摩时应轻重适当,以有酸胀感为宜。二、劳宫穴:消除面疮位置: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作用:常按劳宫穴能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三、四白穴:消除眼袋位置:四白穴位于人面眼眶下孔凹陷处,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作用:长按能提高眼睛机能,治疗近视或者眼部疾病,且可缓解下眼袋的问题。四、肾俞穴:强壮肾气位置:肾俞穴与命门穴的位置持平,就是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个。作用:肾俞穴是肾经的主要穴位,经常按压可以强壮肾气,增强肾的功能,尤其对月经不调、性冷感有帮助。因此,月经不调的女性不妨试试按摩肾俞穴,以调脱月经不调的烦恼。肾俞穴与命门穴的位置持平,就是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个。五、命门穴:延缓衰老位置: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肚脐在同一水平处。作用命门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常按摩命门穴有催情的作用,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回复性功能,还能有效的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六、中府穴:丰胸美体位置:立正、叉腰站直,用手可以摸到在锁骨外侧下端的三角窝,那里的中心就是云门穴,在这个窝的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的地方就是中府穴。作用:中府穴是肺经上的大穴,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有丰胸的作用,还可以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并且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是调理内息的一个重要穴位。2、女性养生茶饮一、红枣枸杞茶材料:红枣25克,枸杞子20克,适量红糖制作方法:1、首先把红枣(去核)与枸杞子放入锅中,并加入适量清水煎煮;2、其次在红枣煮软后,并放入红糖,再将其调匀,即可饮用。功效:具有改善气血不足,增强体力的功效,使元气尽快恢复。二、牛奶红茶材料:红茶3克,牛奶100克,食盐2克制作方法:1、首先将红茶放入锅中,然后加水煎煮5分钟;2、其次将红茶叶过滤掉,在用另外一只锅煮牛奶;3、最后在牛奶煮沸后加入茶汁,并再加入食盐搅拌;功效:每天早上喝一次,具有补充气血,强身健体的功效。三、黄芪红茶材料:黄芪15克,红茶3克制作方法:1、首先把黄芪放入锅中,并加入适量清水煮约15分钟;2、其次再将红茶放入锅中一起煮约5分钟,即可饮用。功效:具有补气健胃,改善身体虚弱症状的功效,除外,还具有降压、利尿、抗病毒、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四、菊花普洱茶材料:干菊花2.5克,普洱茶叶3克制作方法:1、首先将菊花与普洱茶叶放入有杯盖的瓷杯中,并往杯中注入沸水;2、其次将第一泡茶倒掉,且再次注入沸水;3、最后在约2分钟后掀开杯盖,即可饮用。功效:具有清热消暑、解毒、利尿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延年益寿等功效。五、百合花茶干百合2朵、蜂蜜10毫升,将干百合以沸水冲泡10分钟,饮用时加入蜂蜜即可。可以润肺止咳,宁心安神,还能减轻胃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排毒、美容养颜的功效。六、玫瑰花茶味甘微苦,性温,具有行气解郁、活血散瘀的作用。玫瑰花气味芳香,药性平和,既能疏肝理气而解郁,又能和血散瘀而调经,有柔肝醒脾、行气活血的作用,主要适合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胁痛脘闷、胃脘胀痛及月经不调,或经前乳房胀痛者。玫瑰花对治疗面部黄褐斑也有一定作用,很适合中青年女性饮用,是养颜、消炎的天然饮料的首选。对青年女性而言,当心情郁闷、胃脘胀满疼痛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时,取5~10克的玫瑰花,开水冲泡20~30分钟后饮用,症状即有改善。七、上甘茶上甘茶为茶中极品,茶色清亮,清香淡雅,口感清爽甘洌,上甘茶的硒含量超过一般含硒茶的50倍。茶多酚、VE、硒三者黄金搭档,平衡氧化还原氛围、捕捉自由基、保护细胞膜、修复损伤细胞,具有非常显著的养颜美容抗衰老功效,被誉为“天然羊胎素”。除此以外,上甘茶具有降血脂、抗血栓、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更多功效。八、金莲花茶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口疮、目赤等症。金莲花与金银花一样不宜长期饮用,仅适用于咽喉肿痛较轻的人饮用,禁忌症同金银花。九、菊花茶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菊花具有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和抑菌的作用,长期饮用能增加人体钙质、调节心肌功能、降低胆固醇,主要适合中老年人和预防流行性结膜炎时饮用。同时,菊花茶也具有一定的松弛神经、舒缓头痛的功效。十、金银花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金银花为清热解毒之良药,既能清里热,又能散表热,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痈肿疮毒、热毒血痢及温热病等。金银花药性偏寒,不适合长期饮用,仅适合在炎热的夏季暂时饮用以防治痢疾。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虚寒体质及月经期内不能饮用,否则,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十一、荷花茶清热祛湿,活血止血。主治血瘀所致的月经量多,腹痛,吐血,跌打损伤等。

治身养性 人体十大养生穴位

   委中穴:解腰背酸痛穴   委中穴是人体穴位之一,委中穴位置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委中穴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该穴的治病疗法有:按摩疗法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增强性活力的指压法等。    阳陵泉穴:舒筋活络穴   阳陵泉人体穴位。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    足三里穴:全能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三阴交穴:滋阴养颜穴   三阴交穴是身体的一个穴位。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涌泉穴:安神健体穴   散热生气。下为跖腱膜、趾短屈肌腱和第2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布有足底动脉弓;有足底外、内侧神经和第2趾足底总神经分布。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操作方法为直刺0.5~1寸。

女人养生的补血穴位是哪些

   一、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二、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养生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此穴用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   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另外多按此养生穴位,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胆经和胃经交会穴。   功效: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按摩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软。(按摩时配合颊车穴、肾腧。)   胃火导致的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按摩时配合颊车穴、支沟、胃腧。)    九、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   功效: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十、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   功能:疏肝健脾;调节五脏气血,使五脏之间相互协调。   脾脏不好的人按摩此穴有疼痛感。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穴位养生分享篇——神阙穴

神阙穴又叫肚脐,又名脐中、命蒂、气合(舍)、环谷、维会、生门,最通俗的叫法肚脐这称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人体任脉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道,是人体养生、强壮大穴。 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神阙释名为神,神气;阙,原意为门楼、牌楼。神阙意指神气通行的门户。《厘正按摩要术》:“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 位于肚脐中内,与后背督脉上的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官。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 神阙穴是强壮穴,是我们人身先天的纽带。 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很密切相关。我们知道,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水肿、虚脱以及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 中医的调治疾病时,神阙穴常常配关元,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肠鸣腹痛。 配百会、膀胱俞,有升阳举陷,回阳固脱的作用,主治脱肛。配石门,有温阳利水,通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大腹水肿,小便不利。 在平时的保健养生中,神阙穴的保健因消毒不便,故一般不施针,多用艾条灸或艾炷隔盐灸,以及按揉和意念守等方法养生。下面分享几种效果很不错的方法: 1、按揉法,又称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2、聚气法:端坐,放松,微闭眼,用右手对着神阙空转,意念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 3、还有一种是意念守法:放松我们的身心,盘坐,闭目,去除杂念,意念注于神阙,每次半小时以上,久之则凝神入气穴,穴中真气发生,胎息则慢慢启动。 4、手指按在肚脐眼上,不要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节按力大小。按压时平心精气,把意念集中在肚脐眼上,数自己的呼吸数,100次就够了,一天一次 。在午休或晚睡前都可以按揉。 5、艾灸法:可以直接灸,也可隔生姜、隔盐灸。神阙穴是一个比较娇嫩的穴道,刚开始艾灸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等适应了再延长时间,一次一般10-15分钟比较合适。 6、填药:龙眼肉、艾绒、花椒三等份,搓细撵碎搓成小团填埋在肚脐中,用医用胶布固定,留一晚上,可以治失眠。这也是南怀谨大师治疗失眠的方子。 7、减肥(阳虚体质):神阙是主选穴之一,只要选穴:神阙、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这是针对阳虚制体质的减肥,各个穴位每天灸上5-10分钟,坚持3个月以上,对于改阳虚的肥胖体质效果很明显。只要体质改变了,在不知不觉中,你会惊喜的收获健康苗条的身体。 8、土方:还有一个从我祖外婆这代一直传下来的土方法,治小儿拉稀,十分的管用。不管是因为婴儿积食或者受凉的拉稀便溏都适用,可用一撮成人头发烧灰、生嚼茴香,两味混一起拌匀敷肚脐中,一般一个小时左右会止泄。可再施敷一次巩固。 神阙是很重要的一个养生穴道,是我们身体上自带的强壮大穴,注重神阙的保健,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身轻延年。 最后祝愿大家都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健康无极限。

哪些穴位对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

任何穴位都可以养生,关键要看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意志力,很多人坚持不下来

12个养生小穴位!常按轻身健体,花几分钟了解一下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点按神门穴 位置:掌心向上,前臂靠小指侧的腕横纹上 按揉三阴穴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4根手指的长度,胫骨后侧 按揉安眠穴 位置:在颈部后面,耳后高骨的外后缘!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10个中医常用的养生穴,哪里不舒服按哪里,简单易学,建议收藏

现在很多人都开始注重 养生 , 养生 大部分人信赖中医 养生 ,中医 养生 里面很重要的还是穴位 养生 方法,那么对于穴位按摩 养生 应该怎么样做呢,到底人体内按摩哪些部位的穴位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 养生 保健呢,其实穴位按摩 养生 保健作用还是挺大的,特别是对于很多 养生 的人群来说,大家需要了解一下穴位的知识。 平时常见的 养生 穴位包括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古人按摩时便常有用到。腹部有关元和气海穴,足三里是脾胃经,每天早上顺时针、逆时针分别揉按12次这三个穴位,可强健胃功能。按三阴交可补肝、肾、脾,还可协调阴阳平衡。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 养生 的穴位,有详细的位置和方法,大家有时间可以试一下。 结语: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如果有时间的话建议试试, 养生 的起效很慢,大家需要长期坚持哦。

拍打经络穴位养生保健法

  经络养生 方法 有很多种,拍打养生法就是其中一种,经络拍打养生方法方便、简单、效果好。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拍打经络穴位养生保健法,希望对你有用!   拍打经络穴位养生法   1、拍打头部   拍打方法:双脚分立,与肩宽。用两手掌心轻拍头部,从头顶中央开始,一手向前拍至前额,另一手向后拍至大椎穴(颈后平肩第一大椎骨)。然后,再从头顶中央起向头部两侧拍至太阳穴,反复9次,最后用左手掌心拍打"百会穴"81次。   功效:拍打头部可提神醒脑,舒缓头痛、脑胀、眩晕等,同时还可延缓中老年脑力衰退, 增强 记忆力 ;中午或晚上临睡前拍打头部,则可健脑,防治高血压、脑栓塞及失眠等病症,老年人坚持拍打头部还可防治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症等。   2、拍打颈部   拍打方法:站立或坐于椅子上,双目平视前方,全身放松。然后举起双臂,用手掌同时拍打颈部,左手拍打左侧,右手拍打右侧,先从后颈开始,逐渐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额部,再从前额部向后拍打,直到后颈部。如此反复9次。   功效:防治颈椎病、落枕等,头部不适时,拍打后立即会感到轻松,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   3、拍打肩部   拍打方法:站立或正坐于椅上,用左手拍打右肩,用右手拍打左肩,每侧拍打100次。可防治肩痛、肩酸、肩周炎及肺不张等。拍打双上肢 用左手拍打右上肢,用右手拍打左上肢。拍打时要周到,上肢的四周都拍遍,一般每侧拍打100~200次,   功效:可预防或缓解上肢肌肉发育不良、上肢麻木、肢端紫绀及半身不遂等。   4、拍打胸背部   拍打方法:取站立姿势,全身自然放松,然后双手半握拳。先用左手拍打右胸,再用右手拍打左胸。先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左右胸各拍打200次,拍打完胸部再拍打背部。手仍半握拳,然后用左手伸到头后去拍打右背部,再用右手拍打左背部,每侧各拍打100次。   功效:胸背部有丰富的胸壁神经和脊神经,支配人体运动及心肺功能。拍打胸背可刺激胸背部皮肤和皮下组织、促使体内血液循环加快,通过神经传导,增强内分泌功能。可防治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肺气肿及肌肉发育不良。   5、拍打腹部   拍打方法:站立,两手自然下垂,身体先向左侧旋转摆动,两手顺势摆动,右手掌轻拍腹部左侧,左手背则轻打腰后部右侧,拍打81次。身体向右侧旋转摆动,两手也同样顺势摆动,拍打腰侧部位,拍打81次。拍打力度根据自己的承受情况而定。   功效:腹部最容易出现大肚腩,这个拍打手法对减掉大肚腩和肥腰都有作用。更佳。   6、拍打臀部   拍打方法:站立,先用双手掌心轻拍打整个臀部9次,再用双手空拳叩击”环跳”穴36-81次。   功效:可强腰健肾,舒筋活络,防治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坐骨神经痛等。   7、拍打双下肢   拍打方法:正坐在椅子上,先拍打左腿,左脚放在矮凳上,使整个下肢放松。用双手从上到下、从里向外,再从下到上、从外向里,由大腿到小腿进行拍打,然后再换拍右腿。一般各拍打200次。   功效:可防治老年性下肢麻木,增强新陈代谢,对偏瘫的肢体有一定治疗作用。拍打双上下肢和肩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紧张,使局部关节尤其是肩、肘、腕、指、膝等关节得到适度的放松。由拍打所产生的震动波和冲击波,可传导至肌肉的深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的柔韧性,有利于肌肉劳损、颈椎病、关节炎的防治。   8、拍打双脚   拍打方法:坐姿,先用双手掌心同时拍打双脚内侧三阴交、外侧三阳交、各81次,然后拍打双脚脚"涌泉"穴81次。   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偏瘫、失眠及下肢麻木。   9、拍打手掌   拍打方法:手指分别相对,类似鼓掌,连续拍打6分钟;拍手背,先左手拍右手背3分钟,后右手拍左手背3分钟,反复轮换做3-6次;拍打时间根据承受自定。   功效:手掌、手背分别有心经、肺经和心包经三大经络、大肠、小肠和三焦三大经络,拍打之可以调理五脏,增强心肺的活力和身体的免疫力,可以保证呼吸、血液、消化和排泄系统通畅。   经络拍打注意事项   1、拍打时用力要适当。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快慢适中、不宜过猛。有病变的关节肌肉处用力可稍大些,节奏可稍快些。拍打胸腹部时动作要稍轻,不要重拍重捶,防损伤内脏。   2、拍打时全身要放松、自然,不要紧张,颈直胸挺,呼吸平稳,排除杂念。   3、拍打时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周到全面,不可东一下西一下地胡乱拍打。拍打最好安排在早晨起床后进行。   老年人经络拍打养生   1、起势   双脚自然站立,同与肩宽,膝盖微屈,双手下垂,送胯放松,闭目养神,以下每节开始拍打时皆如是,以调息身心。   2、拍打头部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头顶百会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二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额头上星穴、神庭穴部位,拍打36下左右。   第三步,双手同时拍打头部正面,即额头至头顶部分,拍打36下左右。   第四步,双手同时拍打头部两侧,拍打36下左右。   第五步,双手同时从头部两侧拍打至头后风池穴,采用从上至下顺拍方法,一般拍打5遍。   第六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从头顶拍打至头后风府穴,采用从上至下顺拍方法,一般拍打5遍。头部拍打时宜口目合闭。   第七步,拍打和摩擦(干浴面)面部,可在拍打全部结束后进行。干浴面的方法,搓热两手,两掌心紧按两腮下部,两手四指并拢沿鼻梁两侧向上推,经双眼到上额时,一直推到前额,两掌左右分开,然后顺着两侧眉横骨,掌根经太阳穴耳前向下拉,回到原位,反复一分钟。   需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宜拍打头部,可用十指摩擦或掐揉的方法!第一步,双手手指从印堂沿着额头、百会穴摩擦至颈后的风府穴9-18遍。第二步,双手分别从两侧的太阳穴经过头部两侧摩擦至颈部的风池穴9-18遍。第三步,十指掐揉头部,从印堂沿着额头、百会穴掐揉至颈后的风府穴9-18遍。第四步,双手分别从两侧的太阳穴经过头部两侧掐揉至颈部的风池穴9-18遍。   3、拍打颈部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颈部后侧,从风府穴起拍至颈后处,拍打时,头和脖子略微前倾,便于拍打,一般拍打5遍。   经络拍打养生法   第二步,用左手拍打颈部左侧,从风池穴起拍至肩颈处,拍打时,头和脖子略微向右前侧倾斜,便于拍打,然后用右手拍打颈部右侧,方法同上,采用由上而下顺拍,一般拍打5遍。   第三步,搓摩脖子,下巴仰起,用手掌(右手或左手)从下巴抹脖子至颈项处天突穴,一般36下左右。   4、拍打大椎   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大椎,可以单掌拍打也可以左右手轮流拍打,拍打时,头部略微前倾低头,便于拍打,一般拍打36下左右。   5、拍打后背、背部两侧膀胱经、背部中央督脉(华佗夹脊)   第一步,扭摆拍打后背,以腰为轴带动两臂,左手手掌绕至体后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同时右臂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左侧后背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再反方向左右轮换拍打。右手内旋向右下方绕至背后,屈肘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左臂同时向左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右肩部,如此反复拍打,一般拍打遍数为四八拍。拍打时动作要协调,利用肩背及腰部转动时的惯性。两臂摆动时肩、肘、腕关节要灵活,拍打力度要适宜。拍打后背时,臂应尽量向后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触的背部得到拍击锻炼。如此不断地扭身、摆臂,两手交替进行拍打,拍打次数自定。   第二步,拍打背部两侧膀胱经。用右掌背或掌心拍打背部左侧至臀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用左手拍打背部右侧至臀部,方法同上,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膀胱经位于背部两侧,膀胱经上有心、肺、肝、胆、脾、胃、大小肠以及肾俞穴等。   第三步,用掌背拍打背部中央即督脉以及华佗夹脊,华佗夹脊也叫夹脊穴,自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开半寸处是穴,十二个胸椎和五个腰椎两旁共三十四个穴。拍打背部督脉以及华佗夹脊时,由背部正中上方(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拍打至长强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6、拍打两侧胳肢窝和胁部   第一步,拍打左侧胳肢窝,左臂上举,用右手掌拍打左侧胳肢窝,一般拍打36下左右,然后顺势拍打左侧胁部,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反复拍打左侧胁部,拍打胁部时,由腋下拍打至侧胯部,再由侧胯部拍打至腋下,一般上下来回拍打2-3遍。   第二步,用左手拍打右侧胳肢窝和右侧胁部,方法同第一步。心脏、肺、乳腺患者尤其要多拍此处,两肋中间有“胸腺”穴位,拍打按摩可起到安抚心脏的作用。   7、拍打胸腹两侧、胸腹中央任脉   第一步,双掌同时轻拍胸腹部两侧,由两侧锁骨处拍打至两大腿根部,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第二步,拍打胸部中央即任脉(宜轻拍),从颈下天突穴拍打至腹下曲骨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胸腹有心肺、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经络。   8、拍打肩井、肩髃、肩髎穴   第一步,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肩井穴位于肩部中央,大椎同一水平线,是胆经上的重要穴位。   第二步,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髃、肩髎穴,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髃、肩髎穴,拍打时,手臂略微抬起,使肩臂头显得相对圆滑,便于拍打,一般拍打36下左右。当上肢向外平举与躯干成90度角时,由于肩三角肌外侧部分收缩,在肩峰上面形成两个窝,前方一个窝的中心是肩髃,后方一个窝的中心是肩髎穴。   9、拍打肩部四周和手臂   第一步,用右手掌拍打左肩四周,然后顺势拍打左臂内侧,沿着左肩、大小臂、肘部、手腕、手心。   第二步,上接第一步,翻转手臂,拍打左臂外侧,即从手背,手腕外侧、大小臂外侧、肘部外侧,回到肩部,手臂一般来回拍打2-3遍。   第三步,左手掌拍打右肩四周,然后顺势拍打右臂,方法同上。总之,双臂的内外侧前部、内外侧后部以及内外侧中部,都要拍打到,拍打手臂,是先阴经后阳经,即先拍打手臂内侧后拍打手臂外侧。手上有六条经络,心包经、肺经、心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   10、拍打尾椎骨、腰骶部   第一步,用双掌掌背轮流反复拍打尾椎骨,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二步,用双掌掌背轮流拍打腰骶部(即八髎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   11、拍打臀部和腿部   第一步,用双掌掌背或掌心轮流反复拍打臀部后侧,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二步,双掌同时拍打臀部两侧以及双腿外侧,从环跳穴起拍,沿着腿部外侧(包括风市穴、阳陵泉穴)、膝盖外侧至脚踝部。   第三步,拍打双腿内侧,双脚稍稍外撇成外八字形,便于拍打,接着上面第二步从脚踝部拍起,沿着双腿内侧(包括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膝盖内侧(包括血海穴),回拍到大腿根部。   第四步,拍打双腿前面(侧),此时,双脚外八字再转回来,接着上面第三步从大腿根拍打至脚面处,包括髀关、膝盖前面。   第五步,拍打双腿后面(侧),接着上面第四步从脚跟部拍起回到臀部,包括承山穴、膝盖后面的腘窝,以及大腿与臀部之间的承扶穴,总之,双腿的外内侧前部、双腿的后内侧后部以及双腿的外内侧中部,都要拍打到,腿部一般来回拍打2-3遍。拍打腿部,是先阳经后阴经,即先拍打腿部外侧,后拍打腿部内侧,臀部、腿部有膀胱经、肝、胆、脾、胃、肾经六条经络。   12、摩擦腰骶部   双手放在腰眼部位,从上向下摩擦腰肾,从腰部向下斜擦至尾闾处(长强穴),再回头从腰部反复搓起。摩擦腰肾可补肾壮腰和加固元气,还可以防治腰酸,一般36遍左右。   13、双拳按摩腰眼   双手轻握拳,用拳眼紧贴腰部旋转按揉腰眼(位于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开3~4寸的凹陷处),一般1分钟或120下左右。

足底养生穴位有哪些?足底按摩按哪些穴位?

足疗按摩在很多养生馆都有,足疗能够帮助放松身心,也可以缓解一些疾病,人体的脚底有很多的穴位,做足底按摩的时候刺激这些穴位,具有很好的作用,足底的穴位有很多,那么足底养生穴位有哪些?足底按摩按哪些穴位?下面为大家介绍。1、足底养生穴位(1)涌泉穴位置:足底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主治:开窍醒神,宁心安神。适用于头目昏花、失眠、头项痛、足心热、中风、下肢瘫痪、目涩咽干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胀痛明显,有时可向下肢发散。(2)厉兑穴位置:在第二趾外侧端,距趾甲角0.1寸。主治:常用于面肿、口_、牙痛、鼻衄、鼻流黄涕、胸腹胀满、多梦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3)昆仑穴位置:在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平外踝高点取穴。主治:常用于腰骶部疼痛、足跟肿痛、头痛、头项强痛、落枕、坐骨神经痛及目眩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4)申脉穴位置:在外踝正下方凹陷中,详见上面穴解。主治:常用于头痛、失眠及腰腿痛的治疗与保健。(5)太溪穴位置: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主治:常用于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不利、咽喉肿痛、牙痛、耳鸣、耳聋、失眠、咳嗽、气短、腰痛、足跟痛等疾病的治疗与保健。2、足底按摩的好处1.减轻压力很多压力大的人群经常因为没有减轻压力的方法而患有各种身心疾病,其实足底按摩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减压方式。尤其对于现代人而言,长时间处于紧张高亢状态很容易导致使抑制机能失调,从而导致出现有神经官能症、失眠、健忘等现象。如果能够在晚上睡觉之前做一下足底按摩,将注意力兴奋点落在双脚足底,这样便可以使大脑皮层得到抑制。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足底按摩刺激,还可以让兴奋与抑制自然转换、循环正常而保持平衡。有大量的研究发现,睡前的足底按摩可以让我们黑夜睡眠香、白天精神足。2.治疗颈椎病适当的足底按摩还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起到预防以及治疗颈椎病的作用,这绝对不是信口开河。有大量非的研究发现,在平时生活中有脚底按摩习惯的人群患有颈椎病的几率非常小。而对于一些已经患有颈椎病的患者而言,经常性的足底按摩还可以更好的起到治疗作用。医学专家研究发现,通过按摩颈椎在足部的反射区,可产生令人兴奋的疗效。按摩的时候最初可以将力度控制在较轻的阶段,日后渐渐增强并且最好以稍有痛感为宜。最好是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30分钟,两周时间后你便会收获意外的惊喜。3.预防癌症有大量的科学表明适当的足底按摩对人体健康十分的有利,最近还有研究证明,足底按摩具有十分有效的防癌以及抗癌的作用。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唾液具有预防癌症的作用,而按摩足底涌泉穴可以保证唾液源源不断涌出,只要我们将其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咽下,对身体健康四分的有利。同时足底按摩结束后饮一杯冷开水以排毒,防癌效果更加有效。在足疗的时候促进血液循环,之后马上补充水分不仅又增强废料毒素的排泄,同时还可以让肾脏功能得以改善。4.治疗失眠现如今失眠的人群越来越多,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而导致的失眠,只要在晚上睡觉之前做足底按摩,便可有效的缓解以及治疗失眠症状。每晚临睡时盘腿打坐足底向上,然后屏气静心排除杂念这个时候再用双手大拇指时重时轻地按摩两足底“涌泉穴”数百下,一段时间后睡眠质量可有很大的提高。这些都是足底按摩的好处,尤其是一些长期从事体力工作的人群,在平时生活中更需要通过各种按摩来舒缓肌肉以及神经。

程凯养生说:这个穴位的浮络,能诊断“腰痛”

上次我们介绍了腰痛非常重要的诊断点,只要你有长期的慢性腰痛,那么你在那个位置上都会有明显的疼痛,那个穴位就是 足太阳膀胱经的仆参穴。 很多朋友跟我反馈从来没有听过这个穴位的名字,居然这个穴位还如此的疼,但是疼完之后是如此的爽,那种舒爽的感觉,让我们腰部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其实谁疼谁知道,腰疼得很剧烈的时候,你按一按那个穴位,虽然那个穴位的位置是刺痛、放射痛,但是您的腰痛会很快的缓解。有的朋友按完这里以后局部会出现明显的发热现象,但是最后我也说了,一个穴管不管用?管用!够不够用?不够! 为什么?因为在我们经络学说当中,大家知道一个概念叫做 表里经。 足太阳膀胱经 夹行于脊柱两侧“膂”的地方,“膂”就是腰两旁的肌肉。也就是说腰两旁肌肉的疼痛,最后我们会找到仆参穴。而疼痛出现在脊柱之上,我们称为叫做脊痛。这种脊痛要用哪条经脉?那就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表里经脉叫做 足少阴肾经。 肾主骨生髓,足少阴肾经从尾骨这个地方“贯脊,属肾,络膀胱”,“贯脊”就是贯穿脊柱,进入到脊柱之内,最后属肾络膀胱。所以脊柱的这个部位是归属于足少阴肾经的。足少阴肾经向下走行在我们的大腿根部内侧,然后在我们小腿的内侧偏后缘,也与跟腱相连,在跟腱的内侧附着。 上次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仆参穴止于跟骨外侧,那么我们换到内侧跟骨附着的这个部位上,就有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什么穴位呢?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太溪穴 ,是肾经的原穴。从这个位置向下到足底大约是三寸的距离,直着向下三分之一的位置叫 水泉穴。 太溪和水泉的中点往跟腱的方向,在跟腱的前缘的穴位叫 大钟。 这个位置正好是在跟腱的前方,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受力点,同时是足少阴肾经的络穴。 还记得我们前面讲络吗?我们讲到了久病入络。不是指络穴,而是指的 络脉 ,是指以络穴为中心,周围出现血管怒张,在表皮上肉眼可见,触手可及的异常的变化。通过这些血管的怒张的程度、颜色来判断虚实。 我们身体当中有12条经脉,每一条经脉都有自己的络脉。 也就是说,在人体的很多特定的部位上,可能都会出现浮络的怒张,青紫或者干瘪晦暗的情况,那么这种特异性的表现出在特定的部位上,我们就可以诊断特异性的疾病。既然大钟是足少阴肾经的络穴,那么这个部位会不会出现瘀阻的现象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我们看到的这张照片当中,是以大钟为中心在这个范围之内清晰可见络脉的 瘀阻现象 ,这种瘀阻就会出现脊痛。 如果是苍白无力,干瘪晦暗,那么往往代表那个地方没有血供应,出现了血不荣筋的现象,比如说骨质疏松,气血过度亏虚导致的这种骨性的疼痛。而我们如果看到这局部出现了瘀阻青紫的现象,那么那个地方一定是出现了血液的循环障碍,出现了局部的堵塞不畅,我们经常称为经脉瘀阻。 那么怎么办呢?我们曾经教给过大家在络脉上面来进行揿针刺激的方法。那么今天我们就不用那个方法了,因为那是对内关穴,一个对心功能,对神志功能调节有作用的穴位。 而我们今天就用一个点揉法。在日常保健当中, 如果症状出现在“膂”,我们就点揉仆参。 如果出现在内侧,出现在脊痛的位置,那我们就点揉内侧的大钟。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呢? 我们 将自己的拇指放到外侧,食指、中指两指并拢在一起放到内侧,夹住我们的足跟的外和内。 注意外侧偏低,内侧偏高,两边对应点揉后刺痛感、酸痛感就开始出现了。并且不仅仅是在外侧出现,内侧也同样出现。 试一试,看看你有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看看您的脊柱是不是已经出现了骨质的变化,包括像椎管狭窄这样的一些问题出现。您看一看你的内侧也一定会非常的疼,您内侧的静脉也会非常的怒张出现瘀阻的现象,那么两个穴位搭配在一起是不是就解决了我们的膂痛和脊痛,解决了肌肉性的疼和骨性的疼两方面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经络当中非常伟大的表里经脉共同治疗,但是两者之间又有自己清晰地解剖部位或者是治疗部位之间的一个划分。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穴位,心里是不是就清楚了呢?用对了穴位就会取得非常快速的效果。

养生按摩对人体有哪些帮助?人体常用穴位怎么定位?

按摩对人体的功效是很大的,但是前提是我们得正确按摩,不能让自己的身体处于疲乏的状态,经常按摩对人体解乏又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人体的内脏,这样才会让自己的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那么养生按摩对人体有哪些帮助?人体常用穴位怎么定位?1、养生按摩方法1、温和艾灸缓解疲倦乏力春困秋乏,很多人感到全身乏力。除了适当休息外,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杜金行表示,用艾条温和灸关元穴和足三里穴各15分钟,然后拇指按揉合谷穴和太冲穴各5分钟。可使人四肢矫健,消除四肢的酸痛乏力症状。2、摩腹按揉应对肠胃不适正月里都是年,很多人在饭局间奔波。各种美味佳肴也增加了胃肠负担,造成诸如胃胀、胃痛、胃酸等肠胃不适。这种情况可摩腹5分钟,拇指按揉中脘穴、梁门穴和足三里穴各3分钟。摩腹时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将手掌叠放于上腹部并施加一定压力,以肚脐为中心做环形揉动,动作要缓慢、均匀,以腹内有热感、舒适为宜。摩腹与按揉穴位合用有助于快速消除胃部症状。3、摩掌熨目巧治眼睛干涩长时间注视电脑、电视或手机屏幕,以及熬夜等,可导致眼睛干涩。专家表示,可以摩掌熨目5~10遍,点揉印堂穴、睛明穴、四白穴和太阳穴各3分钟。摩掌熨目是防止眼睛干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方法是先将两掌相互摩擦,使手掌发热,然后将两手掌心放置在双眼之上,使眼部有温热舒适之感。此法有安神定志、养睛明目的作用。印堂穴、睛明穴、四白穴和太阳穴均位于眼睛周围,点揉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眼部气血,进而消除眼睛干涩。2、常用穴位定位1、关元穴: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2、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1横指。合谷穴:手背,当拇、食指合拢时,隆起的肌肉最高处即是本穴。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处。3、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梁门穴:上腹部,中脘穴旁开两寸。4、印堂穴:前额两眉内侧端两线的中点处。5、睛明穴:眼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6、四白穴:眼部,目视正前方,在瞳孔正下,眼眶下缘可触及一个骨性凹陷即眶下孔,即是本穴。7、太阳穴:颞部,眉毛外侧端与眼角外侧端两线的中点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适合老人的养生穴位 教你这样按摩

  现如今,通过按摩穴位来养生的方法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尤其是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很多人都不能准确的找到穴位的位置了,更不用说按摩穴位的方法了,因此下面就让我们教给大家找穴位的方法,一起看看吧。    关元穴   冬季,很多中老年人有身体怕冷的症状,这是阳气不足的典型表现。阳气不足,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够,阳气不够了,自然就会出现怕冷的状态。   艾灸关元穴可补肾固元防寒。艾灸属阳,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补肾固元防寒的作用。   取穴方法:脐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关元在脐下3寸,即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上五分之三与下五分之二交点处。    人迎穴   冬季是心脑血管意外高发的季节,我们不妨教爸妈经常按揉、艾灸人迎穴,可起到行气活血、防治高血压和中风的作用。中医认为,人有“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是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四海”都有其相应转输的部位和穴位。人迎穴是人体“气海”输注的穴位,是调气、补气的主要穴位之一。   取穴方法:取穴时让老人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势,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3厘米,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推荐的几个养生穴位的取穴方法了,在看了我们的介绍之后,大家一定可以准确的找到穴位的位置的了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按摩穴位呢,来看看吧。    按摩穴位法   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按摩同时让被按摩者屈伸活动,来加强酸、麻、胀、痛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一两次。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有关穴位的情况了,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按摩穴位能够起到的好处是非常多的了,可以帮助我们起到很强的保健作用了哦,是我们不能错过的按摩方法,希望我们的介绍可以帮助到各位有需要的朋友们。

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内关穴

  穴位是中医学特有的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研究和沉淀,穴位养生离我们似乎有点远,但是有几个穴位平常我们自己可以按揉来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内关穴。   内关穴:养护心脏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   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穴位解剖:   内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前臂骨间膜。皮肤由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双重分布。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在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入指浅屈肌,在正中神经的尺进入指深屈肌,经前臂屈肌后间隙入旋前方肌,直抵前臂内间膜。以上诸肌除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外,其它肌肉均正中神经的肌支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并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通过。   内关穴的作用:   内关穴意义: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体表注入体内。   可缓解心律不齐的穴位:   每天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胳膊的内关穴,每次按捏5~10分钟,每天2~3次,就能“巩固”这个关口,将疾病阻挡在外。   内关穴很好找,将右手3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的中间点就是内关穴了。如果还找不着的话,那可以攥一下拳头,这时,手腕关节处有两根筋突起,内关穴就在两根筋中间。   内关穴,闻其名而知其意,听到它的名字它的作用就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没错,它是守护人体“内城”的关口。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很明显,它是守护心脏的一个重要关口。因此,常按内关穴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按摩内关穴还有补心健脾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体祛除心脾邪火;按摩内关穴如打开城门,让心中的苦闷之气、脾胃上逆之气从此离开。常按内关穴可以说是补泻兼得。   心律不齐者,内关穴是“益友”   内关为常用特定穴,它是全身强壮的要穴之一,对治疗心、胃疾病以及神经性疾病都有明显的效果,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等。在平日的养生保健中,您可以经常按压这个穴位,能够舒缓疼痛,解除疲劳。

穴位养生篇—中脘穴

中脘穴是任脉的一个穴道。中脘穴是胃之募穴(脏腑经气聚集于胸腹部的俞穴),是胃经的灵魂俞穴,胃病多取中脘穴。八会穴中的腑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的会穴。对调养脾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脘对应于解剖学中胃脘的正中部。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分。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如下图所示) 中医学称“用穴如用药”,且无任何副作用,直接见效果。比任何的外在介入治疗都安全。人体的经络穴位共有365个穴,中腕穴是临床常用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发挥神奇的作用。 中脘穴就像与生俱备的人体药箱,我们身上的365个穴位也被医家先辈们称之为人体自带的大药房。 胃的功能 胃喜热,最怕寒冷,指的是进食饮食物的温度和属性。如果是胃部着凉也会导致胃脘部不舒,严重的会呕吐,腹泄。平时保健可用热水袋多热敷中脘,艾灸也可以。没有条件做艾灸的朋友,可以按摩中脘穴位。 经常的刺激中脘穴,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之功效。可祛除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中医临床上辅助治疗慢性肝炎的必选穴道。因中气虚弱导致的子宫脱垂症状也有显著疗效。 中脘、足三里、梁丘、承浆穴四个穴位组合,通治一切胃病,对于急性胃炎特效。可按摩可针灸。针灸需专业的医执业人员操作。 中脘拔罐有理气和中、行气除胀、降逆止呕、缓急止痛的作用。 我们经常听讲 “胃安则卧” 这说法,中医经典《内经》中明确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指出胃肠疾病与抑郁、焦虑等睡眠障碍相关疾病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治疗失眠从调理脾胃开始。可在睡前,在中脘穴、大腿部胃经上的梁丘和伏兔穴位拔罐10分钟。有助于改善睡眠,对于中轻度特别是脾胃虚寒的失眠患者,一般拔罐1-3次即可入安睡。 梁丘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梁丘穴位于人体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外侧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如下图所示 伏兔穴同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大腿外侧、髂前上嵴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缘上6寸。取穴方法:坐位,膝盖成90度弯曲,掌根对应髌骨底上缘,手指并拢将手掌放在大腿上,中指指尖的位置取穴。 婴幼儿积食、吐奶,可搓热手掌捂中脘。吃到不对的东西或冰冷的东西呕吐搓热手掌捂胃部也适用。 养胃的食物:小黄米最养脾胃。特别适用于脾胃功能虚寒、大病术后的休养。 战争年代,食物比较匮乏,从战场上抢救回来的死伤病患,术后的调养皆是以为小米粥为主,经济实惠又易得。不失为病术后养虚的最佳食疗。 在北方产妇的坐月子食疗方:小黄米熬红糖粥。产后百脉待虚,小米温养脾胃,红糖补铁佳,两者搭挡,可快速调补气血。 熬小米粥时一定要熬出米油来,可加些红枣、南瓜一起煲,口感更好。 所有保健手法,食疗方,一般在早上7:00-90:00辰时这个时间段操作进行,效果更佳。 中医讲:辰时是胃经当令,胃经是多气多血的经络,在辰时保健中脘效果更好,食疗吸收更优。早餐要吃好,从时辰养生来讲,吃早餐正对应的就是胃经当令的辰时。所以早餐我们一定要重视,要吃好,营养均衡,建议以流食的粥、面食为主,有助于胃的吸收,再配合中脘穴的保健,只要坚持做到,人人皆可脾胃气血充盈,吃嘛嘛香,身体健康棒棒哒。

经络按摩养生 10个常用养生要穴

1 经络按摩养生 1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对于头部的一些风病,利用风池都可以很好的解决,按揉风池穴和周围的肌肉,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缓解颈椎病,头痛,或者因为长时间低头而导致的颈部疲劳,并且在工作间隙,适当的按摩风池穴,能够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并且风池穴和其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也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治疗眼部疾病,对于治疗近视也有很好的效果! 2养胃穴:中脘 胃不好的人可以适当的按摩中脘穴,中脘穴在腹部,离胃部很近,如果出现急性胃刺痛,可以按压中脘穴,10秒一循环,按压,松开,如此反复,3-5分钟就可以缓解!慢性胃病患者也可以选择按揉中脘穴,能够帮助消化,健脾益胃! 3补肾固元穴:关元 经常的按揉关元穴能够帮助我们补充肾气,男性经常按揉关元穴,能够缓解肾虚腰酸等情况,女性经常俺有关元穴能够帮助缓解很多妇科疾病,我们在按揉关元穴之前,可以先搓热手掌,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揉搓的动作,由轻到重,感觉发热为止! 4养护心脏穴:内关 经常的按揉内关穴有助于我们的血气畅通,可以保护心脏,用大拇指垂直按压,每次大约3分钟左右,知道局部感觉酸麻即可。除此之外,内关穴对于缓解头疼,嗓子疼,腰部疼痛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内关穴也是比较常见的急救穴位之一,当病人突发心脏病的时候,让病人平躺,并配合按压内关穴,能够缓解疼痛。 5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也被称之为虎口穴,适当的按揉合谷穴,能够镇痛清热,对于缓解面部疾病非常的有效果,当出现头痛发烧,上火牙疼都可以按压合谷穴来进行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效果不错! 6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腰背委中求”主要就是指如果出现腰背酸痛不适的时候,我们可以按揉委中穴来进行缓解,因为按压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但是我们还需要注意,如果是肾虚引起的腰痛,我们还是要以补肾为主! 7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经常的按揉阳陵泉穴位,对于缓解肩膀周围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缓解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等,效果都非常的不错! 8“全能”穴:足三里 足三里是全能养生穴位,在民间就存在“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俗语,经常的按揉足三里,对于治疗慢性肠胃疾病,心血管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并且适当的按压足三里还可以缓解疲劳! 9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一直被称为女人的穴位,因为经常的按揉这个穴位,可以帮助保养女性的子宫和卵巢,可以养颜美容,让皮肤变得更加光滑水嫩,并且每天坚持按揉三阴交,还可以帮助我们缓解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但是一定要注意,孕妇不适合按揉三阴交,因为三阴交具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 10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是肾经之首,经常的按揉涌泉穴,能够帮助我们补肾健脾,补气益血,还可以帮助神经衰弱的人调理睡眠,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2 穴位按摩注意事项 按揉穴位能够帮助我们缓解身体的不适,但是一定要注意并不意味着按摩穴位就可以包治百病,所以我们还需要正确的对待穴位按摩。 另外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穴位按摩,孕产妇和体弱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秋季养生防病,可以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

秋天天气开始转冷,这时,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下降和受到抑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刺激人体的穴位可以通过经络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的神奇功效。这里有一些适合当下季节的养生穴位,每天按摩一次,这样即使在冬天也不会生病!常按三大穴位养生1、按脚背防止失眠太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脚趾与第二脚趾间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因为属于足厥阴肝经,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引起的上火症状有很好的效果。肝火表现为头晕、烦躁、口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微用力就会觉得很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要多按摩这个穴位。手法: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10分钟左右,然后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揉3分钟。2、揉脚底治口臭内庭穴位于脚底,第二趾根部,是足阳明胃经的兴穴。兴点可以说是发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喉咙痛、牙痛、腹胀、反酸呕吐等。,可以多按内庭穴。手法:每天早晚用拇指揉100次。3、经常揉老虎的嘴会长痘痘。合谷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虎口。如果你牙疼耳鸣,眼睛红肿,流鼻血,喉咙痛,便秘,脸上又长了一个个痘痘,可以按合谷穴消火。手法:这种穴位按摩更方便,不需要固定次数。按摩四个穴位防疾病1.关元穴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中的作用。任何失去活力的都可以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现代研究证明,按压和摇动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位置: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适应症: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操作:按摩或震颤。颤抖法是将双手交叉重叠放在关元穴上,施加一点压力,然后快速轻微地上下推动交叉的双手。操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只要按压揉捏时局部有酸痛感即可。2.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关闭穴位是强身保健的关键。具有扶正培元、调节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的作用。适应症:各种衰弱性疾病,如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手术、大病初愈、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好穴。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面上部,小腿鼻点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操作:用拇指同侧按摩或用光滑的木棍按摩,或用艾条艾灸。因为小腿的皮肤比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一些。但是不要在努力的时候屏住呼吸,否则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手术不限时间地点,重要的是每天按摩,持之以恒才能有效。3.内关穴内关穴为心包经。协作穴位,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核心穴位。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相关的症状都可以使用。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下部,曲泽穴与大凌穴连线上,大凌穴(腕横静脉)上方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适应症:大多数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尤其在预防心肌梗死方面效果最为突出。操作方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揉内关穴,可以随时做,不分时间地点,以酸胀为度。经常在揉的时候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递到心脏,这是一种很好的刺激效果,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此外,还可以用三指捏住内关穴的表皮。术后一个月,患者能感觉到窒息、心烦、心悸的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4.神阙穴也就是肚脐,又称肚脐,是人体动脉和静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也是长寿的一个主要穴位。神阙是任脉上的阴穴,命门是督脉上的阳穴,两穴前后相连,阴阳调和是人体生命能量的所在。位置:位于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处。作用:神阙穴是先天正气唯一的隐蔽部位。人可以通过运动启动人的胎儿能量,恢复天真的能量。勤按神阙穴,可使人体真气充沛,精力充沛,体力充沛,腰肌强健,面色红润,耳聪目明,体重轻,延年益寿。主治:对腹痛、肠鸣、浮肿、痢疾、脱肛、中风等症有独特疗效。因此,它一直被医生视为治疗疾病的一个要点。操作方法:腹部按摩法: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每天晚上睡觉前,先将双手搓热,将双手放在小腹左下和右上(双手重叠可以增加按揉的力度,但一只手的力度太小),手掌以肚脐为中心转圈,顺时针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再逆着针的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先转哪个方向不重要。肚脐周围按顺时针方向揉腹和反针方向揉腹的圈数不要太讲究。只是大致相等。指压: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将手指按在肚脐上,不要揉搓,根据自己的舒适度调整按力。按压时要冷静,把注意力集中在肚脐眼上,数一数自己的呼吸。一百次就够了,一天一次。当然也可以用手指按压小腹其他穴位(舒天、水刀、惠来、关元、气海等)。).玩法:孕妇、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掌连续拍打脐窝100~200次。术中腕关节固定或轻微移动,以肘关节屈伸为中心。操作者可在腹部深吸气后进行,敲击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连续重复几次即可终止。健康人也可以适当增加敲击频率和力度。另外拍击时要注意肩膀下沉和手肘下垂,手腕放松,五指并拢。拍击时要平稳有节奏,拍击后要迅速抬起,拍击的部位要准确一致。功能:经常敲打脐窝,可起到安神、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益肾、通三焦、通经络的作用。注意事项按摩,即推拿,是治疗颈腰肌劳损、缓解疲劳紧张最常用的中医疗法。其中,中医穴位按摩的原理是什么?从西医的角度,如何理解穴位按摩?"穴位”即肌肉、肌腱、骨骼连接的关键点。按照中医的观点,中医称之为“腧穴”,该部位是按摩等疗法的主要操作部位,比身体其他部位更敏感,按摩后治疗效果会更好。现代西医解剖学也有相关研究。西医认为,所谓的穴位是“筋、筋、骨”,通过按摩放松连接的关键点,整个肌肉就会放松。错误的按摩技术会导致疼痛。如果单纯按摩皮肤会造成伤害,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但如果“要点”,拨几下,整个人就会放松。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按摩后第二天会感觉浑身不舒服甚至酸痛,即按摩手法不正确、过度;适当按摩后,只会带来一种舒适放松的感觉。建议将按摩纳入规范化管理。按摩行业鱼龙混杂,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试,没有掌握人体结构和专业的医学知识,中医按摩效果很差,甚至加重病情。如果国家能把按摩纳入到持证上岗等规范化管理中,将更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按摩,避免按摩引发的医疗事故。因此,建议广大市民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按摩和正骨。以下是按摩的具体方法:1.准备:患者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坐直,面向正前方,双臂自然下垂,手掌放在大腿上,膝盖呈90度角,双脚分开,肩宽分开,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二、按摩太阳穴:顺时针按摩太阳穴,每周一拍,约32拍。这种按摩具有祛风解表、清脑明目、缓解头痛的功效。三、按摩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中央,左右手掌靠近百会穴旋转,每周一拍,共32拍。这种按摩可以降血压,镇静,清脑。4.按压风池穴:用双手拇指的螺旋面按压两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每周一拍,约32拍。5.艾灸清脑:手指自然分开,用大鱼际从前额到耳后分开按摩,从前到后呈弧形行走一次,一拍,做32拍左右。这种按摩具有舒筋通络、平肝熄风、降血压、清脑的作用。6.揉曲池穴降血压:先用右手按肘关节处的曲池穴,再换左手,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可以清热降压。7.揉下宽胸:先用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穴,再用左手按右手内关穴,顺时针按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的效果是舒适和宽阔的胸部。8.抽血向下:用左右拇指分别按压左右小腿足三里穴,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此法功效是健脾和胃,引血下行。九.扩胸与空调:患者放松下垂双手,然后握空拳,屈肘举,抬肩向后扩胸,最后放松恢复。

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阳陵泉穴

  穴位是中医学特有的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研究和沉淀,穴位养生离我们似乎有点远,但是有几个穴位平常我们自己可以按揉来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舒筋活络穴   阳陵泉人体穴位。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   主治范围: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一、胆腑病证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合(指五输穴之合穴)治内腑”,《灵枢·四时气篇》:“邪在腑,取之合”。胆附于肝,内藏清汁,肝与胆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故肝胆多同病,因湿热蕴结,入侵肝胆,胆汁外溢;或脾阳不运,湿热内阻,胆汁外溢;以及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实火等所引起的病证,都属本穴的治疗范围。   二、筋的病证   阳陵泉是筋之会穴,为筋气聚会之外。《难经·四十五难》云:“筋会阳陵泉”。故阳陵泉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   三、经脉通络上的病证   依其足少阳经的循行、针感的走向和穴位的所在,循经取穴,本穴治疗本经经脉循行通络上的下肢、髀枢、胁肋、颈项病,以及肝胆火旺,循经上扰的眼、耳、头部病变。   穴位取法: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本穴取法,历代文献其说不一。《灵枢·本输篇》:“伸而得之。”是让患者将下肢伸直,然后取穴;《针灸大成》:“蹲而取之。”是嘱病人取下蹲姿势再定穴;《中国针灸学》:“坐,屈膝重足……取之。对于晕针及弯针的人,则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取穴,仰卧时对下肢微屈,在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取之。这种方法取穴病人感到舒适耐久,不易发生晕针、弯针,并容易引起经气,得气快,感传好。   胆囊炎、结石症据报道针刺阳陵泉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的规律性收缩,排出胆道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对慢性胆囊炎、结石症有治疗效应。   肝脾脏疼痛针刺阳陵泉透阴陵泉,治疗肝脾脏疼痛疗效较好,用强刺激手法,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捻转出针。   落枕针刺阳陵泉,治疗落枕95例,效果很好。   肩关节周围炎有报道针刺阳陵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6例,效果良好。   调整脑血流量针刺阳陵泉,对脑血流量有一定影响。对急性缺性中风患者,通过针刺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实验研究,针刺右侧阳陵泉和曲池穴可影响到脑的血流动力学,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出针后脑血管阻力降低却不明显。而针刺对正常猫的脑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

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委中穴

  穴位是中医学特有的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研究和沉淀,穴位养生离我们似乎有点远,但是有几个穴位平常我们自己可以按揉来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委中穴。   委中穴:解腰背酸痛穴   委中穴是人体穴位之一,委中穴位置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委中穴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该穴的治病疗法有:按摩疗法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增强性活力的指压法等。   委中穴位置:   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穴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别名:腘中,郄中,血郄。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降后归于此部,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委阳穴。   穴义: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解剖: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   操作:直刺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一般情况下不应当直接选择直刺,虽然委中穴一般较深,但是应当先探查(触摸其搏动),然后可以选择稍稍外移一点后直刺。   位置: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此外,肩周炎患者还可试试把右手指从后背尽量对左手指尖,再反过来。通过这样交叉,类似搓澡的动作,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委中穴的委中刺血纯属泻法,临床应用治分虚实寒热,实热证宜取。虚寒证当忌。操作必须熟练轻巧恰到好处。体位多取俯卧位,对于急性腰扭伤或下肢疗毒瘀血疼痛较剧者,或采用站立位。   委中刺血法放血量应视病情而定,一般约l-5毫升,色浓紫者以转红为度。若出血太多或本为血虚之体,可导致气随血脱。另外,误伤腘动脉或腘静脉引起血肿,易致感染,实为针家之戒,临床上不可貌然,对于体质素虚、精血不足、病久体衰、孕妇、贫血、一切虚脱之症和习惯性流产、失血、易于出血的病人禁用。

中医养生八大要穴

中医养生八大要穴   传统中医中一直流传着一首“八要穴歌”。几千年来,人人可用,不花钱,能治病,安全无副作用,如果再与中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阴病阳治、阳病阴治”的原则结合起来,那么就威力无比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养生八大要穴,欢迎阅读。   八要穴歌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 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 腿疼阳陵透   第一句“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与“肚腹”这个部位有关的任何病,基本上都是中焦上的问题,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来调理。但要注意,同样是“肚腹”,所涉及的经络大有不同,因此以肚脐为中心的“肚腹”,需要关注究竟问题在哪个经络上,是在胃经上、还是肝经、胆经、肾经上?抑或是任脉、带脉上?找到具体的位置,再按照第二法则的上下、左右、阴阳来调理,效果就出来了。   第二句“腰背委中求”,腰背这个部位,其实也是中焦上的问题,不过是在人体的.后背而已,因此腰背上的问题可以用委中穴来调理。这个腰背上的问题,我们也需要研究具体的位置,也就是说以命门为中心,四周存在着膀胱经、督脉和带脉,我们在调理时自然需要根据阴阳属性来遵守上下、左右、阴阳的原则。   顺便提一下,这个委中穴还可以调理中风后遗症导致的四肢不便!   第三句“头项寻列缺”,头部与颈部是人体的上焦部位,这个上焦部位的问题可以通过手上列缺穴来调理。头颈部位由于经脉较多,我们就更需要明确问题出在哪里了。我们通常说头痛,一般来说至少有四种不同情况,前额痛为阳明经头痛,后头痛为太阳经头痛,一侧或两侧痛为少阳经头痛,巅顶头痛为厥阴头痛,搞清楚位置,就可以上下、左右、阴阳互参了。   第四句“面口合谷收”,面部与口部自然也是人体的上焦部位,口面是中医望诊的重要部位,面部有众多经脉集中,手三阳足三阳都在这里通过,尤其是胆经与胃经,因此口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来调理。   重要提示:一些中医大家发现,合谷穴与三间穴之间的中间有个新穴位,被命名为“间谷穴”,其作用有时比合谷穴还要明显。本人经常使用这个穴位配合谷穴来调理寒湿问题,效果十分明显!   第五句“心胸取内关”,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里是人体主干的上焦部位,这里经络阴阳相间,心肺脏器也十分敏感,这里的问题可以通过内关穴来调理,尤其是心脏相关的心悸、心慌、心律不齐等不适症,通过内关调理十分有效。这里还有个重点是与女性的乳腺炎、乳腺增生等问题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内关穴还可以调理女性上焦妇科病症。   第六句“小腹三阴谋”,小腹专指下焦的阴面,这里也非常复杂,既有肾脏、膀胱,还有大肠小肠,又有生殖器官,但整体而言,需要调理阴经,所以踝骨以上三寸这个三阴交穴,就是调理小腹部位问题的有效穴位。小腹疼痛、男子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或者过少、白带等等,都可以通过三阴交穴来调理。   第七句“坐骨刺环跳”,坐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某一块骨头,其实应包括腰部命门以下的整个臀部,这里一般都与髂骨相关,因此两侧的环跳穴就成为调理的重要支点。当今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髂骨都不太正啊,或多或少有些偏邪,这个髂骨倾斜的方向还比较多,有向上的、有向下的、有向左的、有向右的、有前倾的、有后倾的。因此,骶髂出了问题,在使用环跳穴调理的同时,最好再加上正骨调筋,筋骨回槽归位尤为关键。   第八句“腿疼阳陵透”,腿部属于下肢,与上肢自然有对应,腿脚问题可以针刺阳陵泉穴来调理。根据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的原理,其实上肢的问题也可以在下肢上调理,下肢上的问题可以在上肢上调理,也就是说阳陵泉穴与肘部的天井穴有对应关系,可以互用。阳陵泉穴与天井穴可以调理整个手肘与腿脚,尤其是风湿寒腿、静脉曲张等等,阳陵泉穴都是有效的穴位。   虽然“八要穴歌”只提到了八个穴位,但是如果我们学会了“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阴病阳治、阳病阴治”这个原理,这个八个穴位就会演变成几十个穴位。不过,一般情况下,把这个八个穴位搞清楚,已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   最后更有一句:穴位不是一个点,是一个区域,而且因人而异,千万别在穴位点上卡住了,最好的方式、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区域之中找反应点,酸痛麻胀能找到么? ;

女人养生养颜要掌握哪些黄金穴位?

每个女人都爱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对美的追求更是重视,尤其是在女性的外表上,女性更是十分重视。除了用护肤品和化妆品改善女性的外表外,女性还要注意人体上的重要穴位,那么女人养生养颜要掌握哪些黄金穴位?美容养生要戒掉哪些坏习惯?1、女人养颜掌握的穴位一、丝竹空穴:消除眼周皱纹位置:在眉梢凹陷处。位于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外侧支。按摩丝竹空穴有疏通经气的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细胞代谢功能,消除眼周皱纹,同时按摩此穴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按摩时应轻重适当,以有酸胀感为宜。二、劳宫穴:消除面疮位置: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作用:常按劳宫穴能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三、四白穴:消除眼袋位置:四白穴位于人面眼眶下孔凹陷处,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作用:长按能提高眼睛机能,治疗近视或者眼部疾病,且可缓解下眼袋的问题。四、肾俞穴:强壮肾气位置:肾俞穴与命门穴的位置持平,就是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个。作用:肾俞穴是肾经的主要穴位,经常按压可以强壮肾气,增强肾的功能,尤其对月经不调、性冷感有帮助。因此,月经不调的女性不妨试试按摩肾俞穴,以调脱月经不调的烦恼。肾俞穴与命门穴的位置持平,就是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个。五、命门穴:延缓衰老位置: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肚脐在同一水平处。作用命门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常按摩命门穴有催情的作用,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回复性功能,还能有效的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六、中府穴:丰胸美体位置:立正、叉腰站直,用手可以摸到在锁骨外侧下端的三角窝,那里的中心就是云门穴,在这个窝的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的地方就是中府穴。作用:中府穴是肺经上的大穴,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有丰胸的作用,还可以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并且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是调理内息的一个重要穴位。2、养颜需戒掉坏习惯坏习惯1:自行扣掉指甲油和甲油胶普通的指甲油涂几天就会开始掉落,参差不齐的边缘很影响美观度,甲油胶虽然比普通甲油更为牢固但是时间长了也会在边缘翘起,所以不少女生都会自己扣掉甲油或甲油胶,不过这种方式其实非常伤害指甲,会比用卸甲水卸除的方式让你的甲面变得更薄,让甲面产生更多的竖纹,而且这种行为很容易让人上瘾,一旦当你开始扣指甲,你就会忍不住一直扣到把所有指甲都扣干净为止。坏习惯2:过度去角质柔嫩的皮肤触感人人都喜欢,可是为了得到这种极致的触感你会一直频繁的使用去角质膏吗?这样下去皮肤虽然暂时变得通透白皙了,但是长期下去却会对表皮层产生伤害,导致敏感、易泛红、长痘痘等皮肤问题,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每周只用1~2次即可,即使对于油性肌肤来说也不应该用太多次,过于频繁的使用去角质膏反而容易让你的皮肤变得更爱出油。坏习惯3:永远不清洁的刷子你的化妆刷可是滋生细菌的温床,除非它们能被定期清洗,但是你真的能做到吗?要知道当你在用化妆刷上妆时,皮肤上的皮肤细胞和油脂、污垢都会沾染到化妆刷上,如果继续日复一日的使用下去肯定会让细菌积攒的更多,甚至刷到脸上,这也是容易引起痘痘的原因之一。所以建议你最好能每月清洁两次化妆刷,用专门的清洁工具,洗好后也要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这样可以让刷子的寿命更长,也会保护皮肤。坏习惯4:每天洗澡洗头让自己全身都干干净净的是种礼貌,不过要是在寒冷的季节里,每天用沐浴乳清洁身体用洗发水洗头都会带走皮肤表面的那层保护油脂,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出汗或是头发不出油的话就可以用清水简单冲洗甚至是不洗,减少洗浴的次数和降低热水的温度都可以帮助保护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不致流失。坏习惯5:拔眉导致眼皮松弛现在还有很多人仍然在用拔出的方式来修眉,这样可以让眉形更漂亮,连毛发的生长速度也会变慢,不过拔眉时你一定要注意的是要按住眼皮,只有这样才不容易导致松弛。

养生穴位合集丨哪里不舒服按哪里,值得收藏转发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科普行动之 养生 穴位合集 按摩穴位缓解病状可以说是中医特有的日常保健方式,除了可以缓解各类疼痛外,降压、美容也能靠按摩穴位收获效果! 那么,到底每个穴位的位置在哪儿?它们各针对哪些症状呢?我汇总了一篇超级实用的常用 养生 保健穴合集,阿姨爷叔们一定要记得收藏转发哦~ 百会穴 位置: 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也就是在头顶的正中心。 功能: 百会穴是人体诸多穴位的交会处。所以,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将我们人体大部分的经络以及穴位都带动起来。 想要滋补大脑,不用花钱买什么乱七八糟的保健品,自己身上就有个滋补大脑的穴位,就是百会。 如果有大小便憋不住的情况,按压百会穴,同样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 风池穴 位置: 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后发际的凹陷处。 功能: 按压风池穴,可以增加颈部、脑部的血流量,缓解颈部僵硬,增强有关大脑功能,如记忆力等。 血压高了、感冒了、落枕了、记不住东西了……一个风池穴就可以负责这么多问题! 肩井穴 位置: 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功能: 肩周炎、五十肩……想要缓解肩颈方面的疾病,按压肩井穴必定可以手到病除。 除此之外,头部的酸痛、眼睛疲劳、耳鸣、落枕等问题,也可按压肩井穴来缓解。 曲池穴 位置: 肘部,屈肘最高点凹陷处。 功能: 降火:因上火引起的喉咙发炎、疼痛,只需要按按曲池穴,就能达到清热祛火的目的。 降压:降压效果最好的就是曲池穴,若血压居高不下,除药物调理外,赶紧试试这最管用的曲池穴,看能不能把高高在上的血压降下来吧~ 此外,按摩这个穴位对于因热、干导致的便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膻中穴 位置: 人的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的的正中位置。 功能: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捶胸顿足动作确实是对胸闷的一种治疗。因为捶的那个地方就是膻中穴。 通过刺激调节膻中穴,可以调理气机,恢复气的正常运动状态,从而缓解因为不良情绪带来的不适,消除不良情绪对人体气机的影响。 内关穴 位置: 内关穴位于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 功能: 晕车:因为晕车,很多人害怕旅行,不妨试一试内关穴,对于晕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胃疼:一般有胃病的人胃气就会上逆,胃气升起来,浊气就会上泛,因此引起胃疼、恶心或者呕吐。所以,一旦感觉胃不舒服,通过按揉内关穴,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合谷穴 位置: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将大拇指与食指并拢,肌肉的最高点便是合谷穴。 功能: 治疗面部疾病:如头面汗出、扁桃体炎、咽喉肿痛、迎风流泪等症。 各类镇痛:合谷还是镇痛最有效、最常用的穴位。例如: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腹痛、手臂疼痛等疼痛。 委中穴 位置: 位于膝关节后侧,也就是腘窝处,腿屈曲时,腘窝横纹的中点。 功能: 中医上有个说法是“腰背委中求”,所以是治疗腰背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常按对缓解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膝盖疼有很好的效果。 足三里 位置: 小腿外侧,将大拇指卡在膝盖处,中指自然往下,中指的指尖就是足三里。 功能: 它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经常按压或艾灸,可以调和肠胃、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民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谚语。 理上: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 理中: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 理下: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三阴交 位置: 小腿内侧,脚踝突出的骨头往上大约三指宽的位置。 功能: 女性想要美容,不妨按摩一下身上的美容穴——三阴交,就可以起到保护女性的子宫,减缓皱纹发生的效果。 涌泉穴 位置: 用力弯曲脚趾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 功能: 常按摩足心能够调节肾经,补益肾气,起到强肾固腰的作用,还能促进足部血脉通畅,改善局部营养,通畅全身气血,从而解除肢体疲劳,达到抗防老、助长寿的目的。 太冲穴 位置: 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功能: 太冲穴有个俗名,叫“出气包”,顾名思义,生气的时候,就拿它出出气,按、压、揉,从而达到疏肝解郁,畅通气血的目的,避免生气伤了身。 本文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综合整理自网络

三个常用的养生穴位,一定要牢记

穴位,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 《中医 健康 养生 》杂志每期都会详细介绍人体穴位的 养生 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我特意做了这个穴位 养生 合集,供大家学习。 鱼际穴 鱼际穴为手太阴肺经之荥穴,有宣肺解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的作用,可治外感风热或阴虚内热、热伤肺络等所导致的病症。 【功效】 鱼际穴可以缓解肘痉挛、手麻等症状。 太渊穴 太渊穴属于肺经的穴位,可以用来治疗肺经经脉异常所导致的病症。当出现肺部胀满、气喘、咳嗽、咽喉疼痛,甚则心胸烦闷、视物模糊,以及前臂麻木、疼痛、厥冷等症状时,都可以选择太渊穴来进行治疗。 【功效】 邻近治疗作用 它可以治疗其所在位置附近及周围组织的病症,如腕臂痛、腕臂无力等。 特殊治疗作用 太渊穴对无脉症有特殊的治疗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无脉症的症状。无脉症是指桡动脉处搏动较弱,甚至未能被触及,多是由于心脏病变或动脉炎导致血管阻塞或狭窄,手掌部供血不足而出现,临床上以皮肤发凉、手指发绀等缺血症状多见。但需要注意,这种治疗作用仅是辅助治疗,临床还需仔细查找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合谷穴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这里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手阳明经循行通过颊部,绕至唇,左右两脉交会于人中,多用于治疗面部五官病症,故有“面口合谷收”的说法。 【功效】 可治头面五官病症 头痛头晕,面瘫口歪,牙关紧闭,龈肿牙痛,鼻塞流涕,鼻衄出血,目赤肿痛,咽喉肿痛,耳聋耳鸣等。 可治肢体关节病症 半身不遂,上肢疼痛、痉挛麻痹等。 可治胃肠病症 便秘,泄泻,腹痛,痢疾等。 可治妇科病症 滞产,难产,闭经,痛经等。 可治其他病症 无汗,多汗,癫狂,小儿惊风等。

可以养生的两个穴位按摩方法

  如今的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了,会选择各种方式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养生保健的方法是有很多的,通过穴位按摩就可以达到这一效果,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两个可以养生保健的穴位按摩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保护心脏:按摩内关穴   内关穴可作用是很多的,合理正确的按摩此穴位,可以起到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内关穴取穴方法为: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按摩方法:日常按揉内关穴,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如果想要保护心脏,那么平时多对此穴位进行按摩,是很有帮助的。    补血养肝:按摩血海穴     按摩血海穴有补血养肝的作用,这是经过验证的。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长期坚持的话,可以补血养肝,养生保健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的9-11时,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上文介绍的这两个穴位按摩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通过这两个穴位按摩可以保护心脏,补血养肝,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当然这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收获良效,大家不妨参照上文介绍的方法,平时在家试一试,相信大家肯定会喜欢上这些按摩方法的。

按摩哪些穴位有助于壮阳养生

蛋白质,适当进食鸭肉能够改善身体虚弱的症状,对于心情容易烦躁、腰膝酸软的情况均有调节作用。因此,想要滋阴补肾的人可多进食鸭肉。

女性养生8大穴位

  根据中医理论,穴位的保健是很重要的。有些穴位还能起到急救的作用。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些关于穴位的知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女性养生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女性养生穴位   第一要穴:天柱穴   天柱穴就在我们的后颈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后发际正中线上半寸处约2厘米左右,往两旁各1.3寸各有1个穴位。   养生功能:感到疲乏困倦的时候按摩这个位置,可以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功效。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第二要穴:膈俞穴   背过手,可以摸到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凹陷,这个地方就是,而且左右各有一个。   养生功能:用指压的话,可以促使血液流通。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第三要穴:命门穴   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肚脐在同一水平处。用手指按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养生功能:按摩命门穴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回复性功能,还能有效的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督脉起于少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内部,上达项后风府穴,进入脑内,上行巅项,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第四要穴:承扶穴   在臀部横纹线的中央下方,位于左右臀下臀沟中心点。   养生功能:这个穴位主导生殖器官的神经从此处经过,经常按压可以强化阴道的收缩力,中医也利用刺激这个穴位来治疗女性性冷感。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第五要穴:肾俞穴强壮肾气   肾俞穴:与命门穴的位置持平,就是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个。   养生功能:这里是肾经的主要穴位,经常按压可以强壮肾气,增强肾的功能,尤其对月经不调有帮助。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第六要穴:中府穴丰胸美体   中府穴:立正、叉腰站直,用手可以摸到在锁骨外侧下端的三角窝,那里的中心就是云门穴,在这个窝的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的地方就是中府穴。   养生功能:中府穴是肺经上的大穴,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有丰胸的作用,还可以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并且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是调理内息的一个重要穴位。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转回,沿胃上口过膈肌,属于肺,由“肺系”横出向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拇指内侧端。   第七要穴:商阳穴促进新陈代谢   商阳穴:这个穴位在手上,抬起手,在食指靠拇指的那一侧,在指甲角正后方2毫米的地方。   养生功能:这也是一个调理内息与肠胃的穴道。这个穴位位于大肠经脉上,经常掐一掐这里,能旺盛大肠经的气血,调节消化道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有强壮身体的作用。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沿食指桡侧经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入两筋间,沿小臂桡侧上行至肘外侧,经上臂后侧桡侧缘上肩,出肩峰前侧上行交会于头部,下入缺盆络肺,过膈肌属于大肠。由锁骨上窝分出支脉1上行颈旁,过面颊入齿槽,转回出挟口旁,交会于人中部,然后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挟鼻孔两旁接足阳明胃经。   第八要穴:委中穴   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中点。也即是小腿中间关节背后呀,也就是膝盖后正中点。   养生功能:这个穴道主导生殖器官神经延伸到这里,用手指轻轻抚压穴位,除了可以缓和紧张情绪,并能很好地消除腰酸背痛的疲劳症状。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让女人拥有好肤色的穴位   外眼角:足少阳胆经   此为胆经上穴丝竹穴,闭眼,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角是促进胆囊健康的有效方法,此外还有明目的功能。   拇指尖端:手太阴肺经   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尤其是在秋季,经络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更是进行呼吸系统保健的最佳时机。此外,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还能缓解咳嗽症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按摩此经脉,具有增加面部色泽的作用,对面色白,指甲苍白或暗紫效果较好,同时可起到改善情绪激动、消除疲劳,减少皱纹的作用。   小指尖端:手少阴心经   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心脏健康,胸闷,心慌,晕车,晕船时,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大腿根部:足厥阴肝经   摩擦大腿根部至发热,能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对黄褐斑、妊娠斑、痤疮、面色晦暗,面色黑等有较好的疗效,并能促进乳房发育,解除乳房胀痛。为避免皮肤受损,建议在润肤露或沐浴露的滋润下进行。   鼻翼两侧:手阳明大肠经   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其实是按压了迎香穴,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泻时按压此处对症状也有一定改善。   肩窝:手少阳三焦经   用力按压肩窝处的肩井穴,不仅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能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对面部痤疮、酒渣鼻、皮肤虚浮等症有较好疗效。洗澡时利用热水柱按摩肩窝也是不错的方式。   曲肘外侧凹陷处:手太阳小肠经   按摩手肘外侧凹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促进营养吸收。可改善枯暗无泽的肤色,使皮肤恢复润泽,对皮肤过敏和暗疮,湿疹有一定的作用。女性患贫血症状者经常按摩此处更是好处良多。   手掌中央:手厥阴心包经   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能增加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镇定神经。对调理月经,肤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人体四大养生穴

  人体穴位众多,每一处都有其独特功效,对于并非中医专业的人们而言,可以采取“重点突击”的策略,因此,您最不可错过的是掌握人体四大经典养生穴的按摩 方法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养生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4个人体经典穴位   1、持国天王—关元穴   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及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操作:   雷火灸,每穴15分钟,三日一次,10次一疗程。   魔灸罐灸,每穴2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一疗程。   2、广目天王—命门穴   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于脐相对,其气与肾相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病症。   操作:   雷火灸,每穴15分钟,三日一次,10次一疗程。   魔灸罐灸,每穴2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一疗程。   3、增长天王—中脘穴   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疳疾、腹胀、腹泻、溃肠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操作:   雷火灸,每穴15分钟,三日一次,10次一疗程。   魔灸罐灸,每穴2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一疗程。   4、多闻天王—足三里穴   又名下凌,在外膝眼下三存疑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副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操作:   雷火灸,每穴15分钟,三日一次,10次一疗程。   魔灸罐灸,每穴2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一疗程。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合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头颈重要养生穴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养生保健穴位有哪些?按摩哪里保健效果好?

穴位按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按摩一定的穴位对于缓解身体疲劳和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按摩也是中医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疗方式之一。平时不妨掌握一些按摩的手法,对于身体素质有不少益处。那么养生保健穴位有哪些?按摩哪里保健效果好?1、养肾穴位第一个是命门穴,它位于腰部正中,约与肚脐在同一水平处,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具有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的作用,经常按摩可以提升欲望,改善性冷淡,平衡和恢复性功能。按摩的时候可以趴在较为舒适的床上或沙发上,放松身体。女方从命门穴上20厘米处,用掌心沿脊柱下行,直到命门穴进行缓慢温柔的按摩。然后再用掌心摸擦命门穴,以感觉发烫为度,最后用拇指指腹在命门穴用力点压3—5次。第二个是关元穴,它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下3寸(拇指弯曲,其余四指并拢的宽度)。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经常按摩可以起到调节生殖内分泌的功能,从而达到增强欲望,改善性功能的作用。按摩时需要改为平躺位,女方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另外,按摩的同时也可以加用艾灸,可以提升效果。操作时,用手拿点燃的艾条正对着关元穴,距皮肤2—3厘米,熏大约5—10分钟,以该穴位红热为度。最后是涌泉穴,它位于人体足底,五个脚趾用力弯曲,中央凹处即为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所以涌泉乃是肾经的首穴,具有养生、保健、养性之功效。按摩时采用舒适的体位,暴露足心即可,女方用拇指指腹着力于涌泉穴单方向地直线运动;或者拇指固定涌泉穴上,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拇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推揉频率都为每分钟120次左右。每侧足底按摩2分钟。上述穴位作为养生保健穴位,长期坚持才会有较为明显的作用。2、按摩方法按摩对身体有很多好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调整脏腑机能。在中医中,一些按摩方法还能“养性”,帮助男性提升性能力。最常按摩的部位有小腹、腰骶、睾丸和足底。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手法,自己在家按摩。按摩小腹。主要是指按摩肚脐到耻骨毛际之间的部位。按摩时,靠在床头或者仰卧在床上,手掌自然伸开,附着于小腹中间,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旋转运动。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按摩可持续5分钟。按摩腰骶。坐在椅子上,或者俯卧在床上。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贴附在腰骶部,向掌下的压力不宜太大,上臂主动,带动手掌,进行直线来回摩擦。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持续5分钟左右,以温热为宜。操作时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持续,呼吸自然,不可屏气。按摩外生殖器。临睡前躺在床上或靠在床头,两腿自然伸直、稍分开。搓热双手,双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住双侧睾丸,用拇指轻柔按摩。然后滑至双侧的附睾,用手指轻柔捻动按摩。最后用一只手轻揉丁丁,以丁丁出现胀大为度。整个过程约5分钟。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外生殖器时手法宜轻不宜重,把握轻、柔、缓、匀的原则。此外,患有附睾炎、尿道炎等生殖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采用此手法。按摩足底。主要是用拇指推揉足底掌心前正中凹陷处的涌泉穴。按摩时用拇指着力于涌泉穴单方向地直线运动;或者拇指固定涌泉穴上,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拇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推揉频率都为每分钟120次左右。每侧足底按摩2分钟。

哪些穴位按摩养生效果好?适合按摩养生穴位有哪些?

中医中认为人体有许多的穴位,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能够刺激不同的穴位,达到养生或者治病的效果,通过按摩一些穴位能有很好的养生作用,而且按摩不同穴位的功效会有所不同,那么哪些穴位按摩养生效果好?适合按摩养生穴位有哪些?1、适合按摩养生的穴位1、解腰背酸痛穴:委中委中穴位于膝内窝_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2、清热止痛穴:合谷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3、养胃穴:中脘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4、补肾固元穴:关元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5、养护心脏穴:内关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6、舒筋活络穴:阳陵泉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7、“全能”穴:足三里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8、滋阴养颜穴:三阴交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9、安神健体穴:涌泉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2、提高按摩功效需注意(1)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2)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3)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4)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3、面部按摩的手法(1)推搓手法单手或者是双手着力于局部,用轻柔手法做单向的移动或者是前后的移动,让皮肤和皮下组织受到推挤,有利于刺激该处并且促进新陈代谢。(2)抚摩手法在大片皮肤面上使用手掌,在小片皮肤面上使用手指端进行轻轻地环形而有节奏地抚摩,来回缓缓移动,不宜用力过大,常用于前额、面部、头皮的按摩。(3)揉按手法用手指指腹稍微用力作用于面部一定的部位,带动改处皮下组织进行小幅度的旋转和局部的按压,有效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4)叩拍手法叩拍手法包括轻敲、掌击、掌劈等手法。轻敲为手指尖向下快速连续敲击皮肤;掌击为用整个手掌拍打皮肤;掌劈为用手侧交替连贯击打皮肤。这个手法动作能够帮助舒筋脉、活气血,解除肌肉痉挛、疲劳。(5)抓捏手法五指分开,满把挤捏某个部位为抓;用拇指、食指、中指挤捏肌肉等软组织为捏。手法灵巧、力度适中,沿着面部轮廓走向进行能够帮助恢复肌肉弹性,调节神经,开窍提神。

按摩养生的穴位有哪些?按摩什么穴位养生效果好?

按摩是中医里较为常见的理疗方法,不同的按摩穴位可以缓解不同的病症,那么按摩养生的穴位有哪些?按摩什么穴位养生效果好?按摩养生的穴位有很多,下面就来详细的了解按摩哪些穴位养生效果好,以及其他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吧。1、按摩养生的穴位(1)合谷穴合谷穴又叫虎口,按摩这个穴位有止痛的效果,尤其是头痛的时候,按摩这个穴位效果非常好,当然如果你有发烧或是上火、牙疼、嗓子疼什么的也可以按按这个穴位,效果也挺好,可以说是身体自带的止痛药。五指并起来,虎口肌肉最高的地方就是这个穴位了。按摩方法:按住这个穴位,感觉到酸麻胀为好,按压一会后放松再接着按压,一般按压20次左右就行了。(2)内关穴常按这个穴位有护心的效果,如果平时按摩它能够强心理气,心慌或者恶心,甚至晕车的人常按这个穴位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按摩手法:用大拇指往下按压这个穴位,每次按压三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为止,或症状有所缓解就可以了。(3)委中穴常按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腰痛,那些长时间坐着腰痛的人或者肩膀不舒服的可以按按这个穴位,可以缓解疼痛。按摩方法:按压这个穴位时,力度以稍微感觉到酸痛为宜,按压后松开再按压,连续20次左右。(4)三阴交穴说到这上穴位,很多妹子们都不陌生,有的妹子为了健康为了漂亮经常按摩这个穴位,确实,常按这个穴位有一定的养颜效果,常按女人不容易变老,而且对一些妇科病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痛经、月经不规律等问题。按摩方法:将拇指放在穴位上,向下按压再揉,停一会后再按揉这个穴位,从来大姨妈的前三天开始,每天按10分钟,按一段时间后可有效缓解痛经问题,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是孕妇的话,那还是不要按摩这个穴位为好。(5)风池穴这个穴位位于脖子后面,与耳垂齐平的地方,常按这个穴位可以有效的防止感冒,如果有一些感冒的症状,不是很严重的话,按按这个穴位,就会感觉好很多。按摩手法:拇指放在穴位上,用力旋转按压,一次100下,就可以缓解感冒,如果是累了的话,按这个位置可以让人更精神。2、按摩养生注意事项(1)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2)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3)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4)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5)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人体的十大养生穴位介绍(2)

  按摩20个穴位可防疾病   1、保护心脏:按摩内关穴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内关穴取穴方法为: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按摩方法:日常按揉内关穴,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2、健脾和胃: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的功效。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条灸。适一切虚损性疾病,如贫血、产后术后、大病初愈等。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双手掌重叠,以神阙穴为圆心,顺时针进行摩腹5—10分钟;右手中指端点揉天枢、大横穴3—5分钟;两手拇指稍用力按压两足三里穴1—3分钟。   3、治疗鼠标手:按摩鱼际穴   鼠标手多是腕关节劳损,这是因工作性质所引起的慢性劳损,或因直接、间接暴力引起腕关节外伤的后遗症,为职业病的一种。鼠标手主要表现为腕关节经常疼痛,用腕稍多则疼痛加重,甚至腕部肿胀、活动受限、关节无力、关节弹响、局部压痛等。按摩鱼际穴,对因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职业病“鼠标手”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按摩时,可以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在鱼际穴附近上下推动,或双手鱼际穴互相敲击,至掌侧发热即可。按摩的次数根据身体状况决定,一般每天1—2次,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清除心火:按摩大陵穴   大陵穴是手掌掌根的中心点位置。经常按压大陵穴,可以治疗口臭。口臭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心火旺盛所致,和陵穴的穴位非常对应,它可以去心火而生脾土,最能泻火祛湿了。   按摩方法:首先,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大陵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屈伸活动右手腕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其强度应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用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左右手交替进行,每次每侧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2次。   5、补肺益肾:按摩列缺穴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按摩方法: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6、缓解疼痛:按摩腘窝   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经常拍打有行气活血、缓解痉挛的功效。腘窝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经常按摩,对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两侧腘窝。   7、补血养肝:按摩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按摩血海穴可补血养肝。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的9-11时,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8、消灭肝火:按摩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如果是肝火旺盛的人,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按压太冲穴的痛感,你可以每天睡觉前,用温水泡脚,之后按压5分钟左右。   按摩方法:用手大拇指按揉两太冲穴3~5分钟。   9、补肾养肾:按摩太溪穴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古代又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重在补肾。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对于肾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少。适应肾脏疾病,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按摩方法: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   10、舒服腰背:按摩委中穴   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委中穴取穴方法为: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按摩委中穴,同样可起到治疗腰背痛的功效。   按摩方法: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11、防治腰背痛:按摩大杼穴   大杼穴位置,找到第七颈椎(颈椎下部最高的骨头尖),再往下的一个骨头尖是第一胸椎的棘突,从第一胸椎棘突下骨头缝之间旁开大约两横指的肌肉凹陷处。腰眼穴位于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开3-4寸的凹陷处。腰眼穴居“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之中。中医认为,按摩腰眼穴是防治腰背痛的一个不错的方法。另外,按摩腰眼穴除了可防治腰背痛外,还具有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按摩方法: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每次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1次。   12、促消化:按摩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另外,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常按摩天枢穴,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按摩方法: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13、治失眠:按摩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按摩神门穴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按摩方法:用手指按揉神门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14、治腰疼和痔疮:按摩长强穴   长强穴位于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长强穴属于督脉,可治疗痔疮、脱肛、便秘、腰疼等疾病。常按摩长强穴,配合承山穴治痔疮效果更好。   按摩方法:患者俯卧,双脚稍稍分开,用手指揉、按压长强穴,每次揉4分钟,双手交替按摩。每日2次。   15、治便秘:按摩腹部   有人认为便秘不是大毛病,无须看医生,去药房买点泻药吃吃即可。其实,这是错误的。便秘原因有多种。从中医角度讲,便秘分为实症和虚症。实症为积热上火,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常由吃火锅、食辛辣、熬夜等因素引起。虚症主要是气虚阴亏,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主要是脾胃不合导致的。因此,得了便秘应到医院求治,对症服药。如果不对症治疗,仅靠吃泻药通便,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便秘更严重。   按摩方法:腹部按摩可预防便秘。早晚按摩腹部:可站位,也可仰卧位,左手掌按于脐部,右手叠压左手上,先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腹部81次,再向逆时针方向揉腹部,次数相等,意注掌下,呼吸自然。   16、治肠胃疾病:按摩膈俞穴   肠胃不好的人可按摩膈俞穴。膈俞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胃痛、呕吐、厌食、便血、咳嗽、气喘、盗汗等疾病。   按摩方法: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膈俞穴。每次2分钟左右。   17、治疗皮肤瘙痒:按摩百虫窝   冬天气候干燥,全身痒得难受,严重的时候,小腿前面和胳膊上的皮肤还会出现鱼鳞样的改变,瘙痒无比,这都是干燥惹的祸。这时可按摩百虫窝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的内上缘向上约一掌(四指并拢为一掌)处为经外奇穴百虫窝,它在足太阴脾经的循行线上,临近血海穴。按摩百虫窝穴可以活血止痒。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按百虫窝穴,直到局部有酸胀感后放松,隔几秒钟再继续点按,瘙痒即能止住。   18、调和气血:按摩极泉穴   从中医来说,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19、治冠心病:按揉心腧穴   心腧穴,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等疾病。中医认为心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癫痫、狂躁、咳嗽等。   按摩保健: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20、散热去痛:按摩尺泽穴   尺泽穴主要作用是泻热。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因此,按摩尺泽穴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按摩哪些穴位有助于壮阳养生

  为了性福,不妨常常按摩这些壮阳养性的中医养生穴位吧!  1、委中穴:防性欲下降   膝盖后方的穴道主导生殖器官的神经延伸到这里,用手指轻轻按摩委中穴位,能提高性亢奋度,同时对缓和紧张情绪引起的性欲下降特别有效。   2、商阳穴:强壮身体   商阳穴位于食指靠拇指一侧,在指甲角正后方2毫米的地方,这个穴位位于大肠经脉上,经常掐一掐这里,能调节消化道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对身体有强壮补益的作用。强壮的身体也是拥有高质量性爱的条件之一呦。   3、膈俞穴:唤醒性感觉   膈俞穴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左右各有一个。可以用指压的方式促使血液流通,也可以用手指按摩膈俞穴,能帮助身体感觉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   4、命门穴:平衡性能力   5、肾俞穴:强壮肾气   肾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处,左右各一个。这里是肾经的主要穴位,经常按压可以强壮肾气,增强肾的功能,尤其对性冷感有帮助。   6、承扶穴:增加性感受力   承扶穴位于臀部横纹线的中央下方。这里是性感带最为密集的地方,指压时可以用力些。主导生殖器官的神经从此处经过,经常按压可以增加对性的感受力。   7、天柱穴:提高性欲   天柱穴在颈部后正下方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 厘米左右即是此穴。使用拇指按摩此处。后脑至颈部属于性感带,如果爱抚这里的话,会有一种触电般的酥麻感觉,能充分达到前戏的效果。   中医全说网养生提醒:按摩穴位出现酸麻感为宜,时间根据个人而定,中医养生方法知道了,不过记得要坚持哦!这样才可以有保健养生的效果。

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中脘穴

   中脘穴:养胃穴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   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研究进展:   针刺中脘,可使胃蠕动增强,幽门开放,肠鸣音增加,空肠蠕动增强。   艾灸中脘,见小白鼠的单核巨细胞吞噬机能增强。   胆绞痛:用解痉止痛膏贴中脘穴。取白芷10g,花椒15g,研成细末,韭菜、葱白各20个和苦楝子50g捣烂如泥,用白醋50ml将上药调成糊状,贴于中脘穴,24小时换贴1次,连贴2~4次。   解除幽门痉挛:据报道指压中脘后,在X线下发现胃蠕动增强,110例患者中有94例波频增加,波速增快,幽门痉挛解除。   针刺中脘穴对小肠的蠕动有促进作用,尤其能促进空肠的蠕动。    中脘穴名解:   1、中脘。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管、中碗名意与中脘同,碗通脘。   2、上纪。上,上部也。纪,纲纪之意。上纪名意指本穴对胸腹体表的气血有抓总提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在本穴为先聚集后下行,本穴如有对胸腹体表气血抓总提纲的作用,故名上纪。   3、胃脘。胃,胃腑也。脘,空腔也。胃脘名意指本穴气血直接作用于胃腑。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性温,与胃经气血同性,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故名胃脘。胃管名意与胃脘同,管通脘。   4、大仓。大,与小相对,大也。仓,仓库也。大仓名意指本穴为地部经水汇聚的大仓库。理同中脘名解。太仓名意与大仓同。   5、三管。三,指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三经也。管,孔也。三管名意指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之水皆由本穴聚集下流。   6、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它不光来自于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还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水液,故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中医养生八大要穴

  八要穴歌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 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 腿疼阳陵透   第一句“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与“肚腹”这个部位有关的任何病,基本上都是中焦上的问题,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来调理。但要注意,同样是“肚腹”,所涉及的经络大有不同,因此以肚脐为中心的“肚腹”,需要关注究竟问题在哪个经络上,是在胃经上、还是肝经、胆经、肾经上?抑或是任脉、带脉上?找到具体的位置,再按照第二法则的上下、左右、阴阳来调理,效果就出来了。   第二句“腰背委中求”,腰背这个部位,其实也是中焦上的问题,不过是在人体的后背而已,因此腰背上的问题可以用委中穴来调理。这个腰背上的问题,我们也需要研究具体的位置,也就是说以命门为中心,四周存在着膀胱经、督脉和带脉,我们在调理时自然需要根据阴阳属性来遵守上下、左右、阴阳的原则。   顺便提一下,这个委中穴还可以调理中风后遗症导致的四肢不便!   第三句“头项寻列缺”,头部与颈部是人体的上焦部位,这个上焦部位的问题可以通过手上列缺穴来调理。头颈部位由于经脉较多,我们就更需要明确问题出在哪里了。我们通常说头痛,一般来说至少有四种不同情况,前额痛为阳明经头痛,后头痛为太阳经头痛,一侧或两侧痛为少阳经头痛,巅顶头痛为厥阴头痛,搞清楚位置,就可以上下、左右、阴阳互参了。   第四句“面口合谷收”,面部与口部自然也是人体的上焦部位,口面是中医望诊的重要部位,面部有众多经脉集中,手三阳足三阳都在这里通过,尤其是胆经与胃经,因此口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来调理。   重要提示:一些中医大家发现,合谷穴与三间穴之间的中间有个新穴位,被命名为“间谷穴”,其作用有时比合谷穴还要明显。本人经常使用这个穴位配合谷穴来调理寒湿问题,效果十分明显!   第五句“心胸取内关”,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里是人体主干的上焦部位,这里经络阴阳相间,心肺脏器也十分敏感,这里的问题可以通过内关穴来调理,尤其是心脏相关的心悸、心慌、心律不齐等不适症,通过内关调理十分有效。这里还有个重点是与女性的乳腺炎、乳腺增生等问题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内关穴还可以调理女性上焦妇科病症。   第六句“小腹三阴谋”,小腹专指下焦的阴面,这里也非常复杂,既有肾脏、膀胱,还有大肠小肠,又有生殖器官,但整体而言,需要调理阴经,所以踝骨以上三寸这个三阴交穴,就是调理小腹部位问题的有效穴位。小腹疼痛、男子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或者过少、白带等等,都可以通过三阴交穴来调理。   第七句“坐骨刺环跳”,坐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某一块骨头,其实应包括腰部命门以下的整个臀部,这里一般都与髂骨相关,因此两侧的环跳穴就成为调理的重要支点。当今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髂骨都不太正啊,或多或少有些偏邪,这个髂骨倾斜的方向还比较多,有向上的、有向下的、有向左的、有向右的、有前倾的、有后倾的。因此,骶髂出了问题,在使用环跳穴调理的同时,最好再加上正骨调筋,筋骨回槽归位尤为关键。   第八句“腿疼阳陵透”,腿部属于下肢,与上肢自然有对应,腿脚问题可以针刺阳陵泉穴来调理。根据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的原理,其实上肢的问题也可以在下肢上调理,下肢上的问题可以在上肢上调理,也就是说阳陵泉穴与肘部的天井穴有对应关系,可以互用。阳陵泉穴与天井穴可以调理整个手肘与腿脚,尤其是风湿寒腿、静脉曲张等等,阳陵泉穴都是有效的穴位。   虽然“八要穴歌”只提到了八个穴位,但是如果我们学会了“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阴病阳治、阳病阴治”这个原理,这个八个穴位就会演变成几十个穴位。不过,一般情况下,把这个八个穴位搞清楚,已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   最后更有一句:穴位不是一个点,是一个区域,而且因人而异,千万别在穴位点上卡住了,最好的方式、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区域之中找反应点,酸痛麻胀能找到么?

拍打经络穴位养生保健法

  经络养生方法有很多种,拍打养生法就是其中一种,经络拍打养生方法方便、简单、效果好。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拍打经络穴位养生法   1、拍打头部   拍打方法:双脚分立,与肩宽。用两手掌心轻拍头部,从头顶中央开始,一手向前拍至前额,另一手向后拍至大椎穴颈后平肩第一大椎骨。然后,再从头顶中央起向头部两侧拍至太阳穴,反复9次,最后用左手掌心拍打"百会穴"81次。   功效:拍打头部可提神醒脑,舒缓头痛、脑胀、眩晕等,同时还可延缓中老年脑力衰退,增强记忆力;中午或晚上临睡前拍打头部,则可健脑,防治高血压、脑栓塞及失眠等病症,老年人坚持拍打头部还可防治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症等。   2、拍打颈部   拍打方法:站立或坐于椅子上,双目平视前方,全身放松。然后举起双臂,用手掌同时拍打颈部,左手拍打左侧,右手拍打右侧,先从后颈开始,逐渐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额部,再从前额部向后拍打,直到后颈部。如此反复9次。   功效:防治颈椎病、落枕等,头部不适时,拍打后立即会感到轻松,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   3、拍打肩部   拍打方法:站立或正坐于椅上,用左手拍打右肩,用右手拍打左肩,每侧拍打100次。可防治肩痛、肩酸、肩周炎及肺不张等。拍打双上肢 用左手拍打右上肢,用右手拍打左上肢。拍打时要周到,上肢的四周都拍遍,一般每侧拍打100~200次,   功效:可预防或缓解上肢肌肉发育不良、上肢麻木、肢端紫绀及半身不遂等。   4、拍打胸背部   拍打方法:取站立姿势,全身自然放松,然后双手半握拳。先用左手拍打右胸,再用右手拍打左胸。先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左右胸各拍打200次,拍打完胸部再拍打背部。手仍半握拳,然后用左手伸到头后去拍打右背部,再用右手拍打左背部,每侧各拍打100次。   功效:胸背部有丰富的胸壁神经和脊神经,支配人体运动及心肺功能。拍打胸背可 *** 胸背部面板和皮下组织、促使体内血液回圈加快,通过神经传导,增强内分泌功能。可防治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溼性心脏病、肺心病、肺气肿及肌肉发育不良。   5、拍打腹部   拍打方法:站立,两手自然下垂,身体先向左侧旋转摆动,两手顺势摆动,右手掌轻拍腹部左侧,左手背则轻打腰后部右侧,拍打81次。身体向右侧旋转摆动,两手也同样顺势摆动,拍打腰侧部位,拍打81次。拍打力度根据自己的承受情况而定。   功效:腹部最容易出现大肚腩,这个拍打手法对减掉大肚腩和肥腰都有作用。更佳。   6、拍打臀部   拍打方法:站立,先用双手掌心轻拍打整个臀部9次,再用双手空拳叩击”环跳”穴36-81次。   功效:可强腰健肾,舒筋活络,防治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坐骨神经痛等。   7、拍打双下肢   拍打方法:正坐在椅子上,先拍打左腿,左脚放在矮凳上,使整个下肢放松。用双手从上到下、从里向外,再从下到上、从外向里,由大腿到小腿进行拍打,然后再换拍右腿。一般各拍打200次。   功效:可防治老年性下肢麻木,增强新陈代谢,对偏瘫的肢体有一定治疗作用。拍打双上下肢和肩部,可以促进血液回圈,解除肌肉紧张,使区域性关节尤其是肩、肘、腕、指、膝等关节得到适度的放松。由拍打所产生的震动波和冲击波,可传导至肌肉的深部,从而促进血液回圈、增加血管的柔韧性,有利于肌肉劳损、颈椎病、关节炎的防治。   8、拍打双脚   拍打方法:坐姿,先用双手掌心同时拍打双脚内侧三阴交、外侧三阳交、各81次,然后拍打双脚脚"涌泉"穴81次。   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偏瘫、失眠及下肢麻木。   9、拍打手掌   拍打方法:手指分别相对,类似鼓掌,连续拍打6分钟;拍手背,先左手拍右手背3分钟,后右手拍左手背3分钟,反复轮换做3-6次;拍打时间根据承受自定。   功效:手掌、手背分别有心经、肺经和心包经三大经络、大肠、小肠和三焦三大经络,拍打之可以调理五脏,增强心肺的活力和身体的免疫力,可以保证呼吸、血液、消化和排泄系统通畅。   经络拍打注意事项   1、拍打时用力要适当。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快慢适中、不宜过猛。有病变的关节肌肉处用力可稍大些,节奏可稍快些。拍打胸腹部时动作要稍轻,不要重拍重捶,防损伤内脏。   2、拍打时全身要放松、自然,不要紧张,颈直胸挺,呼吸平稳,排除杂念。   3、拍打时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周到全面,不可东一下西一下地胡乱拍打。拍打最好安排在早晨起床后进行。   老年人经络拍打养生   1、起势   双脚自然站立,同与肩宽,膝盖微屈,双手下垂,送胯放松,闭目养神,以下每节开始拍打时皆如是,以调息身心。   2、拍打头部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头顶百会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二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额头上星穴、神庭穴部位,拍打36下左右。   第三步,双手同时拍打头部正面,即额头至头顶部分,拍打36下左右。   第四步,双手同时拍打头部两侧,拍打36下左右。   第五步,双手同时从头部两侧拍打至头后风池穴,采用从上至下顺拍方法,一般拍打5遍。   第六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从头顶拍打至头后风府穴,采用从上至下顺拍方法,一般拍打5遍。头部拍打时宜口目合闭。   第七步,拍打和摩擦干浴面面部,可在拍打全部结束后进行。干浴面的方法,搓热两手,两掌心紧按两腮下部,两手四指并拢沿鼻梁两侧向上推,经双眼到上额时,一直推到前额,两掌左右分开,然后顺着两侧眉横骨,掌根经太阳穴耳前向下拉,回到原位,反复一分钟。   需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宜拍打头部,可用十指摩擦或掐揉的方法!第一步,双手手指从印堂沿着额头、百会穴摩擦至颈后的风府穴9-18遍。第二步,双手分别从两侧的太阳穴经过头部两侧摩擦至颈部的风池穴9-18遍。第三步,十指掐揉头部,从印堂沿着额头、百会穴掐揉至颈后的风府穴9-18遍。第四步,双手分别从两侧的太阳穴经过头部两侧掐揉至颈部的风池穴9-18遍。   3、拍打颈部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颈部后侧,从风府穴起拍至颈后处,拍打时,头和脖子略微前倾,便于拍打,一般拍打5遍。   经络拍打养生法   第二步,用左手拍打颈部左侧,从风池穴起拍至肩颈处,拍打时,头和脖子略微向右前侧倾斜,便于拍打,然后用右手拍打颈部右侧,方法同上,采用由上而下顺拍,一般拍打5遍。   第三步,搓摩脖子,下巴仰起,用手掌右手或左手从下巴抹脖子至颈项处天突穴,一般36下左右。   4、拍打大椎   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大椎,可以单掌拍打也可以左右手轮流拍打,拍打时,头部略微前倾低头,便于拍打,一般拍打36下左右。   5、拍打后背、背部两侧膀胱经、背部中央督脉华佗夹脊   第一步,扭摆拍打后背,以腰为轴带动两臂,左手手掌绕至体后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同时右臂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左侧后背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再反方向左右轮换拍打。右手内旋向右下方绕至背后,屈肘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左臂同时向左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右肩部,如此反复拍打,一般拍打遍数为四八拍。拍打时动作要协调,利用肩背及腰部转动时的惯性。两臂摆动时肩、肘、腕关节要灵活,拍打力度要适宜。拍打后背时,臂应尽量向后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触的背部得到拍击锻炼。如此不断地扭身、摆臂,两手交替进行拍打,拍打次数自定。   第二步,拍打背部两侧膀胱经。用右掌背或掌心拍打背部左侧至臀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用左手拍打背部右侧至臀部,方法同上,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膀胱经位于背部两侧,膀胱经上有心、肺、肝、胆、脾、胃、大小肠以及肾俞穴等。   第三步,用掌背拍打背部中央即督脉以及华佗夹脊,华佗夹脊也叫夹脊穴,自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开半寸处是穴,十二个胸椎和五个腰椎两旁共三十四个穴。拍打背部督脉以及华佗夹脊时,由背部正中上方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拍打至长强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6、拍打两侧胳肢窝和胁部   第一步,拍打左侧胳肢窝,左臂上举,用右手掌拍打左侧胳肢窝,一般拍打36下左右,然后顺势拍打左侧胁部,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反复拍打左侧胁部,拍打胁部时,由腋下拍打至侧胯部,再由侧胯部拍打至腋下,一般上下来回拍打2-3遍。   第二步,用左手拍打右侧胳肢窝和右侧胁部,方法同第一步。心脏、肺、乳腺患者尤其要多拍此处,两肋中间有“胸腺”穴位,拍打 *** 可起到安抚心脏的作用。   7、拍打胸腹两侧、胸腹中央任脉   第一步,双掌同时轻拍胸腹部两侧,由两侧锁骨处拍打至两大腿根部,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第二步,拍打胸部中央即任脉宜轻拍,从颈下天突穴拍打至腹下曲骨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胸腹有心肺、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经络。   8、拍打肩井、肩髃、肩髎穴   第一步,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肩井穴位于肩部中央,大椎同一水平线,是胆经上的重要穴位。   第二步,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髃、肩髎穴,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髃、肩髎穴,拍打时,手臂略微抬起,使肩臂头显得相对圆滑,便于拍打,一般拍打36下左右。当上肢向外平举与躯干成90度角时,由于肩三角肌外侧部分收缩,在肩峰上面形成两个窝,前方一个窝的中心是肩髃,后方一个窝的中心是肩髎穴。   9、拍打肩部四周和手臂   第一步,用右手掌拍打左肩四周,然后顺势拍打左臂内侧,沿着左肩、大小臂、肘部、手腕、手心。   第二步,上接第一步,翻转手臂,拍打左臂外侧,即从手背,手腕外侧、大小臂外侧、肘部外侧,回到肩部,手臂一般来回拍打2-3遍。   第三步,左手掌拍打右肩四周,然后顺势拍打右臂,方法同上。总之,双臂的内外侧前部、内外侧后部以及内外侧中部,都要拍打到,拍打手臂,是先阴经后阳经,即先拍打手臂内侧后拍打手臂外侧。手上有六条经络,心包经、肺经、心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   10、拍打尾椎骨、腰骶部   第一步,用双掌掌背轮流反复拍打尾椎骨,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二步,用双掌掌背轮流拍打腰骶部即八髎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   11、拍打臀部和腿部   第一步,用双掌掌背或掌心轮流反复拍打臀部后侧,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二步,双掌同时拍打臀部两侧以及双腿外侧,从环跳穴起拍,沿着腿部外侧包括风市穴、阳陵泉穴、膝盖外侧至脚踝部。   第三步,拍打双腿内侧,双脚稍稍外撇成外八字形,便于拍打,接着上面第二步从脚踝部拍起,沿着双腿内侧包括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膝盖内侧包括血海穴,回拍到大腿根部。   第四步,拍打双腿前面侧,此时,双脚外八字再转回来,接着上面第三步从大腿根拍打至脚面处,包括髀关、膝盖前面。   第五步,拍打双腿后面侧,接着上面第四步从脚跟部拍起回到臀部,包括承山穴、膝盖后面的膕窝,以及大腿与臀部之间的承扶穴,总之,双腿的外内侧前部、双腿的后内侧后部以及双腿的外内侧中部,都要拍打到,腿部一般来回拍打2-3遍。拍打腿部,是先阳经后阴经,即先拍打腿部外侧,后拍打腿部内侧,臀部、腿部有膀胱经、肝、胆、脾、胃、肾经六条经络。   12、摩擦腰骶部   双手放在腰眼部位,从上向下摩擦腰肾,从腰部向下斜擦至尾闾处长强穴,再回头从腰部反复搓起。摩擦腰肾可补肾壮腰和加固元气,还可以防治腰酸,一般36遍左右。   13、双拳 *** 腰眼   双手轻握拳,用拳眼紧贴腰部旋转按揉腰眼位于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开3~4寸的凹陷处,一般1分钟或120下左右。

12个养生小穴位!常按轻身健体,花几分钟了解一下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点按神门穴 位置:掌心向上,前臂靠小指侧的腕横纹上 按揉三阴穴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4根手指的长度,胫骨后侧 按揉安眠穴 位置:在颈部后面,耳后高骨的外后缘!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