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信息安全技术有哪几种

信息安全技术有:1、身份认证技术:用来确定用户或者设备身份的合法性,典型的手段有用户名口令、身份识别、PKI证书和生物认证等。2、加解密技术:在传输过程或存储过程中进行信息数据的加解密,典型的加密体制可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3、边界防护技术: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连设备,典型的设备有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设备。4、访问控制技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核心策略,规定了主体对客体访问的限制,并在身份识别的基础上,根据身份对提出资源访问的请求加以权限控制。5、主机加固技术:操作系统或者数据库的实现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漏洞,从而使信息网络系统遭受严重的威胁。主机加固技术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进行漏洞加固和保护,提高系统的抗攻击能力。6、安全审计技术:包含日志审计和行为审计,通过日志审计协助管理员在受到攻击后察看网络日志,从而评估网络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策略的有效性,追溯分析安全攻击轨迹,并能为实时防御提供手段。通过对员工或用户的网络行为审计,确认行为的合规性,确保管理的安全。7、检测监控技术:对信息网络中的流量或应用内容进行二至七层的检测并适度监管和控制,避免网络流量的滥用、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传播。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第五章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密码管理

第三十四条国家密码管理部门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密码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被保护对象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重要程度,被保护对象的安全防护要求和涉密程度,被保护对象被破坏后的危害程度以及密码使用部门的性质等,确定密码的等级保护准则。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采用密码进行等级保护的,应当遵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密码管理办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商用密码技术要求》等密码管理规定和相关标准。第三十五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中密码的配备、使用和管理等,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密码管理的有关规定。第三十六条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充分运用密码技术对信息系统进行保护。采用密码对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和信息系统进行保护的,应报经国家密码管理局审批,密码的设计、实施、使用、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等,应当按照国家密码管理有关规定和相关标准执行;采用密码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和信息系统进行保护的,须遵守《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和密码分类分级保护有关规定与相关标准,其密码的配备使用情况应当向国家密码管理机构备案。第三十七条运用密码技术对信息系统进行系统等级保护建设和整改的,必须采用经国家密码管理部门批准使用或者准于销售的密码产品进行安全保护,不得采用国外引进或者擅自研制的密码产品;未经批准不得采用含有加密功能的进口信息技术产品。第三十八条信息系统中的密码及密码设备的测评工作由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测评机构承担,其他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密码进行评测和监控。第三十九条各级密码管理部门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中密码配备、使用和管理的情况进行检查和测评,对重要涉密信息系统的密码配备、使用和管理情况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和测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或者违反密码管理相关规定或者未达到密码相关标准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密码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络运行和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办法的网络安全管理

10.各单位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必须按照国家非涉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和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要求,进行定级、建设和管理,并根据防护等级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11.涉密内网的计算机必须按照国家保密部门的规定加装安全技术防护设备,统一配备专用移动存储介质。12.接入内网的计算机必须实行严格的物理隔离,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总局政务外网(或互联网)联接;凡访问总局政务外网的,必须安装客户端管理软件;未经审批,禁止在涉密网络上使用笔记本电脑。13.各省局信息安全保密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行政管理范围内接入总局政务外网的管理。需要接入总局政务外网的,应经省局信息安全保密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并报总局办公厅备案后,方可由网络运行维护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将任何设备接入总局政务外网。14.总局政务外网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管理应当遵循统一的建设方案和安全策略,未经总局办公厅批准,各单位不得改变总局政务外网的网络安全系统结构和部署方式。各级网络运行维护管理部门对各类安全设备进行安全规则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必须符合统一的安全策略要求,并报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审核后方可实施。总局通信信息中心负责对总局政务外网各级节点安全系统的部署、安全规则的配置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报总局办公厅,同时通报相关单位网络运行维护管理部门进行整改。15.凡在总局政务外网或互联网使用过的计算机转到内网使用前,必须将硬盘彻底格式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凡在内网使用过的计算机转到总局政务外网或互联网使用前,必须更换硬盘,并将原硬盘按规定上缴信息安全保密管理部门保管或销毁。16.严禁将内网与总局政务外网(或互联网)直接相连。严禁在内网与总局政务外网(或互联网)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设备。17.涉密计算机不得使用蓝牙、红外和无线网卡、无线鼠标、无线键盘等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设备。18.重要涉密岗位的办公场所中所使用的总局政务外网(或互联网)计算机不得安装麦克风、摄像头等音频、视频采集设备。

信息安全存在哪些问题

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有:1、网络与信息系统防护水平不高、应急能力不强;2、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关键技术上整体比较落后;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4、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不强;5、信息安全管理薄弱;6、网络行为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更多关于信息安全存在哪些问题,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9776a1615813187.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系统

问题一: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其实我觉得大多数企业没必要在信息安全这个定义上纠结太多,只需要做好哪些措施就行了,技术、资金实力好的可以自己来做信息安全,不然的话可以考虑购买现有的成熟方案。 推荐下IP-guard的内网安全解决方案 IP-guard是2001年推出的一款内网安全管理软件,拥有18个功能和7大解决方案,在各行各业都有着众多知名企业成功案例,包含知名世界500强、知名日企、国内知名企业等。 IP-guard主要功能包括:透明加密、安全网关、只读加密、即时通讯、文档操作管控、文档打印管理、邮件管控、应用程序管理、网络流量、屏幕监控、资产管理等。 IP-guard适用于企业信息防泄露、行为管控、系统运维三大领域,迄今为止已经服务超过15,600家国内外企业,部署超过4,700,000台计算机。 问题二:信息系统安全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包括4个方面: (1)物理安全。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媒体安全等方面。处理秘密信息的系统中心机房应采用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重要的系统还应配备警卫人员进行区域保护。 (2)运行安全。运行安全主要包括备份与恢复、病毒的检测与消除、电磁兼容等。涉密系统的主要设备、软件、数据、电源等应有备份,并具有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系统运行的能力。应采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查毒杀毒软件适时查毒杀毒,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查毒杀毒。 (3)信息安全。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赖性是信息安全保密的中心任。 (4)安全保密管理。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包括各级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三个方面。要通过组建完整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安全保密管理人员,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利用先进的安全保密管理技术对整个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问题三:企业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安全主要涉及到信息传输的安全、信息存储的安全以及对网络传输信息内容的审计三方面。 鉴别 鉴别是对网络中的主体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有三种方法验证主体身份。一是只有该主体了解的秘密,如口令、密钥;二是主体携带的物品,如智能卡和令牌卡;三是只有该主体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征或能力,如指纹、声音、视网膜或签字等。 口令机制:口令是相互约定的代码,假设只有用户和系统知道。口令有时由用户选择,有时由系统分配。通常情况下,用户先输入某种标志信息,比如用户名和ID号,然后系统询问用户口令,若口令与用户文件中的相匹配,用户即可进入访问。口令有多种,如一次性口令,系统生成一次性口令的清单,第一次时必须使用X,第二次时必须使用Y,第三次时用Z,这样一直下去;还有基于时间的口令,即访问使用的正确口令随时间变化,变化基于时间和一个秘密的用户钥匙。这样口令每分钟都在改变,使其更加难以猜测。 智能卡:访问不但需要口令,也需要使用物理智能卡。在允许其进入系统之前检查是否允许其接触系统。智能卡大小形如信用卡,一般由微处理器、存储器及输入、输出设施构成。微处理器可计算该卡的一个唯一数(ID)和其它数据的加密形式。ID保证卡的真实性,持卡人就可访问系统。为防止智能卡遗失或被窃,许多系统需要卡和身份识别码(PIN)同时使用。若仅有卡而不知PIN码,则不能进入系统。智能卡比传统的口令方法进行鉴别更好,但其携带不方便,且开户费用较高。 主体特征鉴别:利用个人特征进行鉴别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目前已有的设备包括:视网膜扫描仪、声音验证设备、手型识别器。 数据传输安全系统 数据传输加密技术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以防止通信线路上的窃听、泄漏、篡改和破坏。如果以加密实现的通信层次来区分,加密可以在通信的三个不同层次来实现,即链路加密(位于OSI网络层以下的加密),节点加密,端到端加密(传输前对文件加密,位锭OSI网络层以上的加密)。 一般常用的是链路加密和端到端加密这两种方式。链路加密侧重与在通信链路上而不考虑信源和信宿,是对保密信息通过各链路采用不同的加密密钥提供安全保护。链路加密是面向节点的,对于网络高层主体是透明的,它对高层的协议信息(地址、检错、帧头帧尾)都加密,因此数据在传输中是密文的,但在中央节点必须解密得到路由信息。端到端加密则指信息由发送端自动加密,并进入TCP/IP数据包回封,然后作为不可阅读和不可识别的数据穿过互联网,当这些信息一旦到达目的地,将自动重组、解密,成为可读数据。端到端加密是面向网络高层主体的,它不对下层协议进行信息加密,协议信息以明文形式传输,用户数据在中央节点不需解密。 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 目前,对于动态传输的信息,许多协议确保信息完整性的方法大多是收错重传、丢弃后续包的办法,但黑客的攻击可以改变信息包内部的内容,所以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完整性控制。 报文鉴别:与数据链路层的CRC控制类似,将报文名字段(或域)使用一定的操作组成一个约束值,称为该报文的完整性检测向量 ICV(Integrated Check Vector)。然后将它与数据封装在一起进行加密,传输过程中由于侵入者不能对报文解密,所以也就不能同时修改数据并计算新的ICV,这样,接收方收到数据后解密并计算ICV,若与明文中的ICV不同,则认为此报文无效。 校验和:一个最简单易行的完整性控制方法是使用校验和,计算出该文件的校验和值并与上次计算出的值比较。若相等,说明文件没有改变;若不等,则说明文件可能被未察觉的行为改变了。校验和方式可以查错,但不能......>> 问题四:什么是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问题五:信息安全需求包括 D 问题六:网络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网络安全知识互联网产业稳定发展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是关键 网络安全问题接踵而至,给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笼上了一层阴影,造成巨额损失。可以说,互联网要持续快速发展就不得不趟过安全这道弯。 如果说高高上扬的纳斯达克股使人们看到泡沫背后的网络魔力的话,那么接连不断的网络安全事件则让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魔力背后的现实――网络游戏玩家装备被盗事件层出不穷;网站被黑也是频繁发生;一波又一波的病毒“冲击波”则让互联网用户们战战兢兢。黑客、病毒已经成为时下充斥网络世界的热门词语,它们轮番的攻势使本不坚固的互联网络越发显得脆弱。这就告诉我们:人们在享受着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信息的同时,必须认真对待和妥善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5%的与因特网相联的网络管理中心都遭到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入,受害涉及的覆盖面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据国际互联网保安公司symantec2002年的报告指出,中国甚至已经成为全球黑客的第三大来源地,竟然有6.9%的攻击国际互联网活动都是由中国发出的。另一方面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日常监测结果来看,计算机病毒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在2001年,我国有73%的计算机曾感染病毒,到了2002年上升到近84%,2003年上半年又增加到85%。而微软的官方统计数据称2002年因网络安全问题给全球经济直接造成了130胆美元的损失。 众所周知,安全才是网络的生存之本。没有安全保障的信息资产,就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信息的载体,网络亦然。网络安全的危害性显而易见,而造成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各不相同。 首先是用户观念上的麻痹,缺乏相应的警惕性,而这种观念的结果就是管理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更谈不上具体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和防范意识。由于用户对网络安全存在被动和一劳永逸的意识,在出现网络安全问题时,并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大多数人认为,用几种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就能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虽然这种做法的确有一定的效果,但这并不能保障网络的绝对安全。可见,要想有效地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首要的就是用户要重视安全问题和提高安全意识,在思想意思上为网络筑起一道“防护墙”。 其次,我国的网络安全设备大部分都是进口的,还没有我们自己的核心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国外企业网络安全产品的依赖性,对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能力,提高我国网络安全实际操作能力。 问题七: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都有哪些 截至2008年与信息安全直接相关的法律有65部。 涉及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安全系统与产品、保密及密码管理、计算机病毒与危害性程序防治、金融等特定领域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犯罪制裁等多个领域,从形式看,有法律、相关的决定、司法解释及相关文件、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部门规章及相关文件、地方性法规与地方 *** 规章及相关文件多个层次。与此同时,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司法和行政管理体系迅速完善。但整体来看,亥美国、欧盟等先进国家与地区比较,我们在相关法律方面还欠体系化、覆盖面与深度。缺乏相关的基本法,信息安全在法律层面的缺失对于信息安全保障形成重大隐患。 以下法律名称和颁布日期供参考: 问题八: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具体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系统安全管理包括两顶方面:一、系统安全运行保持单位网络工作正常运行二、防止网络病毒对系统的侵害,定期清查或消灭病毒 问题九: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有哪些? 外部威胁包括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信息战,信息网络恐怖,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威胁等。 内部威胁包括内部人员恶意破坏、内部人员与外部勾结、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执行人员操作不当、安全意识不强、内部管理疏漏、软硬件缺陷以及雷击、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构成的威胁等。 信息内容安全威胁包括淫秽、色情、赌博及有害信息、垃圾电子邮件等威胁。 信息网络自身的脆弱性导致的威胁包括在信息输入、处理、传输、存储、输出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容易被篡改、伪造、破坏、窃取、泄漏等不安全因素;在信息网络自身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通信协议等方面存在安全漏洞、隐蔽信道和后门等不安全因素。 其他方面威胁包括如磁盘高密度存储受到损坏造成大量信息的丢失,存储介质中的残留信息泄密,计算机设备工作时产生的辐射电磁波造成的信息泄密等。 问题十:网络安全管理包括什么内容? 网络安全管理是一个体系的东西,内容很多 网络安全管理大体上分为管理策略和具体的管理内容,管理内容又包括边界安全管理,内网安全管理等,这里给你一个参考的内容,金牌网管员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你可以了解下: ean-info/2009/0908/100 同时具体的内容涉及: 一、信息安全重点基础知识 1、企业内部信息保护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三元组,标识、认证、责任、授权和隐私的概念,人员角色 安全控制的主要目标: 安全威胁和系统脆弱性的概念、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 2、企业内部信息泄露的途径 偶然损失 不适当的活动 非法的计算机操作 黑客攻击: 黑客简史、黑客攻击分类、黑客攻击的一般过程、常见黑客攻击手段 3、避免内部信息泄露的方法 结构性安全(PDR模型) 风险评估: 资产评估、风险分析、选择安全措施、审计系统 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使用现有安全设备构建安全网络 1、内网安全管理 内网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内网安全管理实现的主要功能: 软硬件资产管理、行为管理、网络访问管理、安全漏洞管理、补丁管理、对各类违规行为的审计 2、常见安全技术与设备 防病毒: 防病毒系统的主要技订、防病毒系统的部署、防病毒技术的发展趋势 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介绍、防火墙的典型应用、防火墙的技术指标、防火墙发展趋势 VPN技术和密码学: 密码学简介、常见加密技术简介、VPN的概念、VPN的分类、常见VPN技术、构建VPN系统 IPS和IDS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入侵检测系统分类及特点、IDS结构和关键技术、IDS应用指南、IDS发展趋势、入侵防御系统的概念、IPS的应用 漏洞扫描: 漏洞扫描概述、漏洞扫描的应用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模型、标识和认证、口令、生物学测定、认证协议、访问控制方法 存储和备份: 数据存储和备份技术、数据备份计划、灾难恢复计划 3、安全设备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各类安全设备的不足 构建全面的防御体系 三、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维护 1、安全策略的实现 安全策略包含的内容 制定安全策略 人员管理 2、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的重要性 对物理安全的威胁 对物理安全的控制 3、安全信息系统的维护 安全管理维护 监控内外网环境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有什么用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最主要的作用是通过规范科学性的管理,达到更加合理以及规避。风险的管理效果。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的第四章 信息安全

第二十条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部门负责建立和实施信息分类和保护体系,商业银行应使所有员工都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组织提供必要的培训,让员工充分了解其职责范围内的信息保护流程。第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部门应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职能。该职能应包括建立信息安全计划和保持长效的管理机制,提高全体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就安全问题向其他部门提供建议,并定期向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提交本银行信息安全评估报告。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应包括信息安全标准、策略、实施计划和持续维护计划。信息安全策略应涉及以下领域:(一) 安全制度管理。(二) 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三) 资产管理。(四) 人员安全管理。(五) 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六) 通信与运营管理。(七) 访问控制管理。(八) 系统开发与维护管理。(九) 信息安全事故管理。(十) 业务连续性管理。(十一) 合规性管理。第二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管理用户认证和访问控制的流程。用户对数据和系统的访问必须选择与信息访问级别相匹配的认证机制,并且确保其在信息系统内的活动只限于相关业务能合法开展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用户调动到新的工作岗位或离开商业银行时,应在系统中及时检查、更新或注销用户身份。第二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确保设立物理安全保护区域,包括计算机中心或数据中心、存储机密信息或放置网络设备等重要信息科技设备的区域,明确相应的职责,采取必要的预防、检测和恢复控制措施。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信息安全级别,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逻辑安全域(以下简称为域)。应该对下列安全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安全级别定义和评估结果实施有效的安全控制,如对每个域和整个网络进行物理或逻辑分区、实现网络内容过滤、逻辑访问控制、传输加密、网络监控、记录活动日志等。(一) 域内应用程序和用户组的重要程度。(二) 各种通讯渠道进入域的访问点。(三) 域内配置的网络设备和应用程序使用的网络协议和端口。(四) 性能要求或标准。(五) 域的性质,如生产域或测试域、内部域或外部域。(六) 不同域之间的连通性。(七) 域的可信程度。第二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通过以下措施,确保所有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系统软件的安全:(一) 制定每种类型操作系统的基本安全要求,确保所有系统满足基本安全要求。(二) 明确定义包括终端用户、系统开发人员、系统测试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系统管理员和用户管理员等不同用户组的访问权限。(三) 制定最高权限系统账户的审批、验证和监控流程,并确保最高权限用户的操作日志被记录和监察。(四) 要求技术人员定期检查可用的安全补丁,并报告补丁管理状态。(五) 在系统日志中记录不成功的登录、重要系统文件的访问、对用户账户的修改等有关重要事项,手动或自动监控系统出现的任何异常事件,定期汇报监控情况。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通过以下措施,确保所有信息系统的安全:(一) 明确定义终端用户和信息科技技术人员在信息系统安全中的角色和职责。(二) 针对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采取有效的身份验证方法。(三) 加强职责划分,对关键或敏感岗位进行双重控制。(四) 在关键的接合点进行输入验证或输出核对。(五) 采取安全的方式处理保密信息的输入和输出,防止信息泄露或被盗取、篡改。(六) 确保系统按预先定义的方式处理例外情况,当系统被迫终止时向用户提供必要信息。(七) 以书面或电子格式保存审计痕迹。(八) 要求用户管理员监控和审查未成功的登录和用户账户的修改。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制定相关策略和流程,管理所有生产系统的活动日志,以支持有效的审核、安全取证分析和预防欺诈。日志可以在软件的不同层次、不同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上完成,日志划分为两大类:(一) 交易日志。交易日志由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产生,内容包括用户登录尝试、数据修改、错误信息等。交易日志应按照国家会计准则要求予以保存。(二) 系统日志。系统日志由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路由器等生成,内容包括管理登录尝试、系统事件、网络事件、错误信息等。系统日志保存期限按系统的风险等级确定,但不能少于一年。?商业银行应保证交易日志和系统日志中包含足够的内容,以便完成有效的内部控制、解决系统故障和满足审计需要;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所有日志同步计时,并确保其完整性。在例外情况发生后应及时复查系统日志。交易日志或系统日志的复查频率和保存周期应由信息科技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共同决定,并报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批准。?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采取加密技术,防范涉密信息在传输、处理、存储过程中出现泄露或被篡改的风险,并建立密码设备管理制度,以确保:(一) 使用符合国家要求的加密技术和加密设备。(二) 管理、使用密码设备的员工经过专业培训和严格审查。(三) 加密强度满足信息机密性的要求。(四) 制定并落实有效的管理流程,尤其是密钥和证书生命周期管理。第二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配备切实有效的系统,确保所有终端用户设备的安全,并定期对所有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包括台式个人计算机(PC)、便携式计算机、柜员终端、自动柜员机(ATM)、存折打印机、读卡器、销售终端(POS)和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第三十条 商业银行应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严格管理客户信息的采集、处理、存贮、传输、分发、备份、恢复、清理和销毁。第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对所有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充分掌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了解违反规定的后果,并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

如何做好企业信息安全防护工作?

加强宣传引导,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技术管理部门要因势利导,加强宣传引导,使干部员工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增强全行“一盘棋”意识,深刻领会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严格内部管理,坚持内外兼防和内外并重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技术人员思想素质,做到防微杜渐;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各项健全的内部监控审计系统,进行工作内容审计等。实行责任制,建立安全防范体系信息安全管理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规范,实行全行一盘棋,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各级行科技部门联合起来,不留死角,共同构筑牢固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此外,将信息安全工作融入全行大安全保卫工作中去,明确部门分工,构筑安全管理的几道防线,技术部门负责技术安全,业务部门负责应用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场地设施安全等。明确岗位职责,提高网络防范水平分支行技术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是信息安全管理,因此首先要充实计算机安全人员,将思想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的人员充实到安全岗位上来;另外明确各级安全员的岗位职责,并通过专业培训、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各级管理员的网络防范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积极引进计算机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安全产品的投入,提高技术防范能力计算机网络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网络的安全性应是当前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电子化建设的资金应向计算机安全产品特别是网络安全产品的倾斜,添置一些关于网络系统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等等方面的网络安全管理设备,并对现有的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正确的评估;同时对通讯连接线路的安全程度需要进一步认证。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证书怎么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保障网络安全,许多企业和组织都要求员工具备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证书。那么,如何考取这个证书呢?首先,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证书是由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考试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考试形式一般为笔试和机试相结合,考试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其次,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和备考也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培训机构提供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证书的培训课程,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机构。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注意机构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和口碑等因素。除了学习和备考外,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证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职业资格认证,所以考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相关的经验和技能。可以通过参加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或者参与一些网络安全项目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最后,考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考生需要认真复习考试内容,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做好心理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在考试当天,要提前到达考场,遵守考场纪律和规定,认真答题,注意时间管理。总之,想要考取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证书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时间。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积累,才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并获得这项职业资格认证。

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考什么

教育部考试中心要求,自2013年9月开始,计算机等级考试全部科目(原三级四个科目补考除外)实行无纸化,所以三级信息安全技术考试在计算机平台上完成,没有笔试。题型是选择题(40分)、填空题(30分)、综合应用题(30分)。

如何加强网络信息安全

问题一:怎样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化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的几点认识 董振国 信息安全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承载着大量事关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数据和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而且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安全保障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 一、强化安全保密意识,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是确保政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 目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大都是采用开放式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存在着先天的安全隐患。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病毒泛滥、系统故障、自然灾害、网络窃密和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等都对电子政务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全局的长期性任务。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精神和中办发[2003]27号文件关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认识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网络和信息安全。这是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前提条件。“高度重视”首先要领导重视;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把信息安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放到重要的位置,才能及时协调解决信息安全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难题。其次,要通过加强网络保密知激的普及教育,特别是对县处级以上干部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大力强化公务员队伍的安全保密意识,使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留死角,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创造条件。 二、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是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础 确保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必须加强信息安全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办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息安全工作尤其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建立法制和标准,完善制度和规范并很好地执行,就会把不安全因素和失误降到最低限度,使政务信息安全工作不断登上新的台阶。 为此,一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法律制度。要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抓紧制定急需的信息安全和技术标准,形成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日常工作规范。要根据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紧密联系本单位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实际,本着“堵漏、补缺、管用”的原则,抓紧修订、完善和新建信息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切实增强制度的科学性、有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信息安全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要重视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有了制度,不能把它束之高阁。不按制度办事,是造成工作失误和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很多不安全因素和工作漏洞都是由于没有按程序办事所造成的。因此,要组织信息化工作人员反复学习有关制度和规范,使他们熟悉和掌握各项制度的基本内容,明白信息安全工作的规矩和方法,自觉用制度约束自己,规范工作。 四要建立完善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建立后,必须做到行必循之,把规章制度的每一条、每一款落到实处。执行制度主要靠自觉,但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检查。要通过监督检查建立信息安全工作的激励机制,把信息安全工作与年度考核评比及“争先创优”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各项信息安全工作制度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要不定期地对本地和本系统的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三、建立信息安全组织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是做好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关键 调查显示,在实际的......>> 问题二:如何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随着企业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开放性,共享性,互连程度的扩大,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应该具有可靠性、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和真实性等特点。计算机网络不仅要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还要保护数据安全。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和通信设施的脆弱性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潜在威胁。信息网络化使信息公开化、信息利用自由化,其结果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动,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这样,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就成为危害网络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外界的因特网连接使信息受侵害的问题尤其严重。 目前企业网络信息的不安全因素来自病毒、黑客、木马、垃圾邮件等几个方面。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危害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的破坏性程序。它可以直接破坏计算机数据信息,也可以大量占用磁盘空间、抢占系统资源从而干扰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企业网络环境的日趋成熟和企业网络应用的增多,病毒的感染、传播的能力和途径也由原来的单一、简单变得复杂、隐蔽,尤其是Internet环境和企业网络环境为病毒传播、生存提供了环境。 黑客攻击已经成为近年来经常发生的事情,网络中服务器被攻击的事件层出不穷。黑客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协议及数据库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采用破解口令(password cracking)、天窗(trapdoor)、后门(backdoor)、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等手段侵入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破坏或占用系统资源,使得用户无法使用自己的机器。一般大型企业的网络都拥有Internet连接,同时对外提供的WWW和EMAIL等服务。因此企业内部网络通过Internet连接外部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换,而其中大约80%信息是电子邮件,邮件中又有一半以上的邮件是垃圾邮件,这一比例还在逐年上升。 企业局域网内部的信息安全更是不容忽视的。网络内部各节点之间通过网络共享网络资源,就可能因无意中把重要的涉密信息或个人隐私信息存放在共享目录下,因此造成信息泄漏;甚至存在内部人员编写程序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或者利用黑客程序入侵他人主机的现象。因此,网络安全不仅要防范外部网,同时更防范内部网。网络安全措施 由此可见,有众多的网络安全风险需要考虑,因此,企业必须采取统一的安全策略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一个完整的安全技术和产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流量监测、网络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漏洞扫描等;而造成安全事件的原因则包括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以及安全架构设计上的疏漏等问题。 1.外部入侵的防范措施 (1)网络加密(Ipsec) IP层是TCP/IP网络中最关键的一层,IP作为网络层协议,其安全机制可对其上层的各种应用服务提供透明的覆盖式安全保护。因此,IP安全是整个TCP/IP安全的基础,是网络安全的核心。IPSec是目前唯一一种能为任何形式的Internet通信提供安全保障的协议。IPSec允许提供逐个数据流或者逐个连接的安全,所以能实现非常细致的安全控制。对于用户来说,便可以对于不同的需要定义不同级别地安全保护(即不同保护强度的IPSec通道)。IPSec为网络数据传输提供了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数据来源认证、抗重播等安全服务,使得数据在通过公共网络传输时,不用担心被监视、篡改和伪造。 IPSec是通过使用各种加密算法、验证算法、封装协议和一些特殊的安全保护机制来实现这些目的,而这些算法及其参数是保存在进行IPSec通信两端的SA(Secur......>> 问题三:如何加强网络安全 如果是个人用户,选用好的杀毒软件,平时不要接收或者打开陌生人发的消息链接之类的。 就可以了。如果是很大的网弧你在管理的话, 用好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和mac绑定等命令, 在设置好ACL和NAT 应该算是很安全了 问题四:如何加强个人信息安全 对于个人的自我保护是网络隐私权保护第一重要环节。网民进行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方式有很多。 一是将个人信息与互联网隔离。当某计算机中有重要资料时,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将该计算机与其他上网的计算机切断连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被入侵的 个人数据隐私权侵害和数据库的删除、修改等带来的经济损失。换句话说,网民用来上网的计算机里最好不要存放重要个人信息。这也是目前很多单位通行的做法。 二是传输涉及个人信息的文件时,使用加密技术。在计算机通讯中,采用密码技术将信息隐蔽起来,再将隐蔽后的信息传输出去,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即 使被窃取或截获,窃取者也不能了解信息的内容,发送方使用加密密钥,通过加密设备或算法,将信息加密后发送出去。接收方在收到密文后,使用解密密钥将密文 解密,恢复为明文。如果传输中有人窃取,他也只能得到无法理解的密文,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 三是不要轻易在网络上留下个人信息。网民应该非常小心保护自己的资料,不要随便在网络上泄露包括电子邮箱等个人资料。现在,一些网站要求网民通过登 记来获得某些“会员”服务,还有一些网站通过赠品等方式鼓励网民留下个人资料。网民对此应该十分注意,要养成保密的习惯,仅仅因为表单或应用程序要求填写 私人信息并不意味着你应该自动泄漏这些信息。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化被动为主动,用一些虚假信息来应付对个人信息的过分要求。当被要求中输入数据时,可以简 单地改动姓名、邮政编号、社会保险号的几个字母,这就会使输入的信息跟虚假的身份相联系,从而 *** 了数据挖掘和特征测验技术。对唯一标识身份类的个人信息 应该更加小心翼翼,不要轻易泄漏。这些信息应该只限于在在线银行业务、护照重新申请或者跟可信的公司和机构打交道的事务中使用。即使一定要留下个人资料, 在填写时也应先确定网站上是否具有保护网民隐私安全的政策和措施。 四是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确保网络安全的方法。防火墙可以被安装在一个单独的路由器中,用来过滤不想要的信息包,也可以被安装在路由器和主机中。在保护网络隐私权方面,防火墙主要起着保护个人数据安全和个人网络空间不受到非法侵入和攻击等作用。 五是利用软件,反制Cookie和彻底删除档案文件。如前所述,建立Cookie信息的网站,可以凭借浏览器来读取网民的个人信息,跟踪并收集 网民的上网习惯,对个人隐私权造成威胁和侵害。网民可以采取一些软件技术,来反制Cookie软件。另外,由于一些网站会传送一些不必要的信息给网络使用者的计算机中,因此,网民也可以通过每次上网后清除暂存在内存里的资料,从而保护自己的网络 隐私权。 六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隐私保护,除了对未成年人进行隐私知识和媒介素养教育外,应在家长或监护人的帮助下,借助相关的软件技术进行。 问题五:如何做好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工作 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1.信息系统边界 信息系统边界是企业信息系统和外界数据交互的边界区域,是保障数据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为了保障信息系统边界的数据安全,需要部署如下安全设备和措施:一要设置高效、安全的防火墙设备,通过访问策略和阻断策略对通过边界的双向流量进行网络侧过滤,阻止不明身份黑客对信息系统的访问。二要部署先进的IPS主动防攻击设备,通过配置网络常见攻击匹配包对双向流量进行应用层的检测,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毒、蠕虫和木马等攻击风险。三要配备主流的流量控制设备,通过检查异常流量,保护边界出口带宽的正常使用。四要部署边界设备审计系统和日志分析系统,定期采集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操作日志和运行日志,出具日志报告。通过对日志报告的分析,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对信息系统遭受的攻击、网络边界的规则效用以及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评估,从而制定下一步相应的安全规划。 2.桌面终端域 桌面终端域由员工桌面工作终端构成,是涉密信息安全事件的温床。桌面终端域安全防护是安全防御的第二道屏障,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桌面终端操作系统安全。公司大部分PC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Windows XP或者Windows Vista,针对黑客攻击行为,微软公司会定期发布系统安全补丁包。信息内外网应各部署一套微软WSUS补丁服务器,定期统一下载操作系统安全补丁。 二是系统防病毒策略。计算机病毒是电脑系统瘫痪的元凶。防病毒策略由部署在信息内外网的防病毒服务器来实现。在信息内外网各部署一套防病毒服务器,信息内外网PC设备安装防病毒客户端,定期自动从防病毒服务器更新防病毒库。 三是移动存储介质安全。缺乏有效保护的移动介质是传播病毒的有效载体,是泄露公司机密和国家机密的罪魁祸首。公司应部署安全移动存储系统,对U盘进行加密处理。所有员工均使用安全U盘,规避移动介质风险。 3.应用系统域 应用系统域由运行企业应用系统的服务器和存储企业应用数据的数据库组成。应用系统域安全防护是安全防御的第三道屏障。应用系统域和系统边界以及桌面终端之间需要部署防火墙设备,不同安全防护等级的应用系统域之间也需要部署防火墙设备。应用系统维护人员需要认真统计系统的应用情况,提供详实的端口应用情况,制定实用的访问和阻断策略。 问题六:如何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保障网络安全的几点做法 1、保障硬件安全 常见的硬件安全保障措施主要有使用UPS电源,以确保网络能够以持续的电压运行;防雷、防水、防火、防盗、防电磁干扰及对存储媒体的安全防护。 2、保障系统安全 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及时对系统补丁进行更新,对于不必要的服务及权限尽可能的关闭,对于外来的存储介质一定要先进行病毒查杀后再使用。 3、防御系统及备份恢复系统 利用防火墙可以对不同区域间的访问实施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和审计等安全功能。入侵检测系统(IPS)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能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4、安全审计与系统运维 对监控网络内容和已经授权的正常内部网络访问行为,可以实时了解网内各客户机及服务器出现的情况,存在的异常进程及硬件的改变,系统漏洞补丁的修复情况等等。 5、人员管理与制度安全 加强计算机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以及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有效、易于操作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是做好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条件。 问题七:如何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趋突出。在网络安全问题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在《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中指出:“在所有的信息安全系统框架中,人这个要素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只有革新人们陈旧的安全观念和认知文化,才能真正减少信息安全可能存在的隐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大学生是当代网购市场的主力军,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有网购经验,而他们又因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单纯,鉴别能力有限和对网络信息的真实行把握得不够完整等特点,往往成为网购中的受害者。不仅如此,网络很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包括一些社交网站都必须让登陆者提供真实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而这些内容很容易被商家所利用,通过邮件短信等形式发布一些广告,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然而大学生对自己信息的隐私性把握不住,他们认为填写一些数据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造成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整个网络环境的问题、学校教育的空缺,也有大学生自身网络素质的问题。 (一) 网络不安全因素比较隐蔽 网络不安全因素的隐蔽性欺骗了大学生。现在有很多学生都有QQ号、网银账号被盗的经历,但是也有很多学生认为没有人企图对他们实施数据盗窃。所以,他们想当然地认为网络安全问题不是普通大学生要注意的事情,网络犯罪分子只对高度机密且有价值的数据、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感兴趣,对普通大学生没有兴趣,因为他们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事实上,网络安全不仅是指网络信息安全,还包括网络设备安全和网络软体安全。由于技术原因,目前的电脑操作系统都存在安全漏洞,入侵者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借助系统漏洞入侵他人电脑,或盗取他人的信息,或借用他人电脑对网络实施恶意攻击。所以,网络安全出了问题不只是个人隐私泄露,也不只是频繁地重装系统的麻烦,而是可能导致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使自己成为罪犯的替罪羊,陷入到法律纠纷当中。 (二)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缺位 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匮乏、网络法律和道德意识淡薄的现状与学校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缺位有着一定的关系。 1.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匮乏。大学生普遍知道诸如防火墙、病毒、木马等网络安全方面的常用术语,有74%的学生知道要给电脑安装防火墙,要定期升级病毒查杀工具。然而,83.6%的学生认为只要有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网络安全工具就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却不清楚不良的上网习惯、网络安全工具的不正确使用、系统本身的漏洞等都是危害网络安全的因素。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一般都是来自于周围的同龄人或互联网,很少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目前,高校一般都开设了公共计算机课程,但是该课程对于网络安全的教育严重滞后,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传授网络安全知识。 网络安全知识的匮乏,使得大学生行走在网络危险的边缘而不自知。随着网络诈骗等犯 罪现象的出现和攀升,有些大学生开始意识到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然而由于自身相关知识的匮乏,以及网络使用的技能不强,使得他们尽管很关注自己的网络安全,但是对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窃取和破坏行为常常发现不了,即使发现了也束手无策。 2.大学生网络法律知识空白,网络道德观念模糊。目前,高校一般没有开设专门的网络安全法制教育课程,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太清楚,网络道德观念也比较模糊。在参与网络......>> 问题八:如何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 一、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系统规划 为了促使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基础性工作能够积极有序地进行,我们首先应当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系统规划,它同时也是有效提高立法水平的关键措施之一。在制定立法的系统规划时,我们需要科学整合立法的所有需求,促使立法之间能够实现相互协调,从而增强立法的预见性、科学性。 其一,立法的目的是促进发展。我们应当明确立法是为了更好地为发展提供规范依据和服务,是为了确保发展能够顺利进行。针对跟网络有联系的部分,我们可以将其归到传统的法律范围内,并尽量通过修订或完善传统法律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如果一些问题必须要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才能解决,我们再实施新法律的制定也不迟。并且新法律必须具备良好的开放性,能够随时应对新问题的发生。 其二,要重视适度干预手段的运用。为了促使法律可以跟社会的现实需求相适应,我们应当积极改变那些落后的调整方式,将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重点转移到为建设并完善网络信息化服务,争取为网络信息的安全发展扫清障碍,从而通过规范发展来确保发展,并以确保发展来推动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促进我国网络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形成一个跟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际需求高度符合的法治文化环境。 其三,要充分考虑立法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在立法的具体环节,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消极性法律制定出来将造成的后果,还应当充分考虑积极性法律附带的法律后果。因此,我们不仅要制定出管理性质的法律制度,还要制定出能够促进网络信息产业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并涉及一些必要的、能够积极推动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二、完善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及时更新我国网络信息的立法观念 当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及大多数发达国家正主动参与制定网络信息化的国际规则,尤其是电子商务的立法,这些国家的参与热情最高,欧盟、美国及日本正在想方设法将自己制定的立法草案发展成为全球网络信息立法的范本,其他国家也在加强对立法发言权的争取,于是国际电子商务规则的统一出台是我们指日可待的事情。从这一紧张且迫切的国际形势来看,中国在实施网络信息化立法时应当要适度超前我国实际的网络信息化发展进程,及时更新我国网络信息的立法观念,勇于吸取发达国家先进的立法经验,加快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速度,尽快将国内的网络信息化立法完善。与此同时,我国也应当积极争取在制定国际网络信息化规则时享有更多的发言权,切实将中国的利益维护好。 (二)加强研究我国网络信息的立法理论 发展到今天,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国人在从事我国网络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为完善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奠定了必要的理论依据。然而,这些研究工作并不具备必要的组织及协调,在力度和深度上都远远不够,至今也没有得出实际的法律草案,根本无法跟立法的需求相符。为了配合法律制度的完善,我们需要更加系统、更加深入地研究立法理论。具体地,我们要做好两个主要的工作:其一,建议我国的一些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专门的学术研讨会,针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政策进行研究,掀起我国研究立法理论的热潮,积极推动网络信息立法的实现。其二,积极研究国外的网络信息立法,借鉴其中较先进的法律体系及经验,同时要处理好网络信息安全立法跟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 (三)积极移植国外先进的网络信息法规 跟中国相比,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更早进行网络信息立法的研究和实践,并已经制定出很多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个别发达国家甚至已经构建了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所以,我们应提高对国外新的信息立法的关注......>> 问题九:如何有效的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一、家层面尽快提具战略眼光家中国络安全计划充研究析家信息领域利益所面临内外部威胁结合我情制定计划能全面加强指导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各领域中国络安全防范体系并投入足够资金加强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保护 二、建立效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改变原职能匹配、重叠、交叉相互冲突等合理状况提高 *** 管理职能效率 三、加快台相关律规改变目前些相关律规太笼统、缺乏操作性现状各种信息主体权利、义务律责任做明晰律界定 四、信息技术尤其信息安全关键产品研发面提供全局性具超前意识发展目标相关产业政策保障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安全产品市场序发展 5、加强我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功能齐备、全局协调安全技术平台(包括应中国响应、技术防范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KI)等系统)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互支撑配 问题十:怎样实现信息安全? 我觉得应该从三个角度去实现:网民、企业、国家。 网民们、企业: 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网民、企业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是信息安全不断受威胁的重要原因。目前,网民和企业虽有一定的认知网络安全知识,但却没能将其有效转化为安全防范意识,更少落实在网络行为上。很少能做到未雨绸缪,经常是待到网络安全事故发生了,已造成巨大财产损失才会去想到要落实、安装网络安全管理这些安全防护系统。 2. 国家: (1)网络立法不完善:中国在网络社会的立法并不完善且层级不高。一些专家指出,中国还没有形成使用成熟的网络社会法理原则,网络法律仍然沿用或套用物理世界的法理逻辑。在信息安全立法上,缺乏统一的立法规划,现有立法层次较低,以部门规章为主,立法之间协调性和相通性不够,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2)核心技术的缺失 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中国都大量使用美国操作系统。中国在PC时代被微软垄断的局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又被另一家美国巨头谷歌复制。由于操作系统掌握最底层、最核心的权限,如果美国意图利用在操作系统上的优势窃取中国信息,犹如探囊取物。 所以只有三管齐下才能做好信息安全! (1)首先应运用媒体、教育的方式提高广大网民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再者国家应加快完善我国网络立法制度。值得高兴的是:为确保国家的安全性和核心系统的可控性,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设备安全审查制度,规定重点应用部门需采购和使用通过安全审查的产品。 (2)但是作为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国,不能只依靠网络安全审查制度,须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网络安全自我防护能力,用自主可控的国产软硬件和服务来替代进口产品。因国情,所以一时间要自主研发出和大面积的普及高端服务器等核心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软件也是不可能。 (3)所以现在一些企事业、 *** 单位已大面积的开始部署国产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设备,如像UniNAC网络准入控制、数据防泄露这类网络安全管理监控系统等等。用这类管理系统,达到对各个终端的安全状态,对重要级敏感数据的访问行为、传播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事件并实时告警、记录、进行安全事件定位分析,准确掌握网络系统的安全状态的作用。确保我们的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是什么好不好啊!

1、还是很不错的。1.网络警察 网络警察是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集打击犯罪、管理防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实战警种。除了侦破案件外,还肩负着监控公共信息、参与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网站删除有害信息、加强公安科技建设等。网络警察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网上搜寻,对网吧进行管理,检索出网上的淫秽、反动等有害信息,根据线索对网络犯罪协查破案。2.反病毒工程师 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折射出信息安全技术人员的匮乏,而专业的反病毒工程师更是IT人才架构中的一个空白。反病毒工程师需要懂得网络知识、主机操作、应用系统知识、数据库存知识、各种专用仪器仪表知识、安全检测监控软件知识、扫描和防黑客入侵等软件知识。从某种角度来说,反病毒工程师是对抗网络隐患的最有威力的守护神。3.红客(信息安全员) 在中国,红色有着特定的价值含义:正义、道德、进步、强大等,红客正是兼具这几项品质的网络守护神。他们是与黑客截然对立的电脑爱好者,热衷于研讨电脑的攻防技术,并使它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他们充当着网络信息安全员的角色,是新近兴起的网络“尖兵”。信息安全专业是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等领域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确保信息安全的科学和技术,专业课程涵盖了信息安全领域的主要知识点,着重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军事等领域的信息安全职位的高级专门人才。同学们在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考试合格后,可获得中级以上计算机等级证书、注册信息安全工程师证书、注册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证书和注册信息安全审核员证书等。来自教育部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信息安全人才只有2100人左右,具有大专学历的只有1400人左右。社会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人才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信息安全专业便具有资格证书“硬” 、毕业生“少”、需求部门“多”、用人单位“大”、就业前景“广”等就业优势。 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公安局信息监查、网站、病毒杀毒公司以及涉及信息安全的地方,比如电信、网通的技术安全维护部门,政府各个重要部门的网络安全监测部门等。

如何理解信息安全?

信息分析需要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可能包含个人的敏感信息、商业机密或其他重要数据。因此,信息安全的任务之一就是保护这些数据,防范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安全威胁。数据归纳和整理:信息分析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威胁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数据保护:在信息分析过程中,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和存储数据。因此,打击网络攻击和保护数据信息安全是现代信息系统的重要任务。通过制定安全策略和加密机制等方法,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保护。安全威胁分析:信息安全的任务之一是防范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安全威胁。因此,信息分析中也需要对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进行分析和评估。安全漏洞检测:信息分析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安全漏洞或弱点。因此,通过安全漏洞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数据取证:信息分析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取证,以确定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取证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不可泄露和不可篡改,以保障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什么是信息安全管控?

用户首次激活帐号卡时必须在网上登记姓名、身份证等用户资料(经过身份验证),同时用户每次上网系统均保存相关记录(端口信息、用户帐号),以提供给相关政府部门备案及有需要的时候进行核查。谢谢您对电信产品的关注,祝您生活愉快。 如果以上信息没有解决您的问题,也可登录广东电信手机商城(http://m.gd.189.cn),向在线客服求助,7X24小时在线喔!

公司电脑信息安全管理条例的起草

在众多的信息防泄漏方案中,哪一种才是最适合企业自身的,强审计,边界封堵,信息过滤,还是加密?首先列出企业需要保护的机密数据,比如源代码,设计图纸类似PDF,CAD等这些数据放在什么地方?什么人会接触到这些数据?企业里面可能存在泄密的渠道有哪些?此类保护山丽网安致力于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在信息安全领域,风险就是指信息资产遭受损坏并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的潜在可能性,既然是可能,风险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如果事件确定发生,该事件就不属于风险,因为它是可以规划的已知问题。对于风险事件,我们不能简单对待,而要通过风险管理过程去识别、评估并解决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简单来说,风险管理就是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采取措施将风险减少到可接受水平,并维持这个风险水平的过程。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风险管理,因此,我们往往会以风险管理来概述信息安全管理,在以风险为驱动的模式中,这种说法是成立的。企业面对存在风险的现实环境,首先要考虑保护什么,通过资产识别与评价来找到对自己业务生存最为关键的东西;接下来,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别风险,并评估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的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企业度量现实状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确定风险处理的策略,并通过安全措施的选择和实施来弥合这些差距。需要注意的是,风险管理首要的目标是保护组织及其履行正常使命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信息资产,所以,认为风险管理过程只是操作及管理IT系统的专家所应承担的技术职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风险管理实际上应该是组织最基本的管理职能的一部分。

如何构建企业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必须内外兼修,一方面要防止外部入侵,另一方面也要防范内部人员泄密可能。所以在选择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产品时,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  加强主动防御意识  很多安全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管理的思想。被动应付多于主动防御,没有做前期的预防,而是出现问题才去想补救的办法,不是建立在风险评估基础上的动态的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不愿意在防火墙等安全技术上投资,让企业面临着很大的隐患。所以,首先要树立主动防御的意识。  加强安全管理水平  也有很多企业重视技术却轻管理。企业需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包括对技术、流程和员工的管理。  提高安全意识  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员工,应定期培训提高其安全风险意识以及技能素养。  数据备份和恢复  确保数据在发生故障或灾难性事件情况下不丢失,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考验着企业安全防范的应急能力。

信息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技术有什么区别。。急急。。过了1号就不要再回答了。。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信息安全管理: (一) 安全策略; (二) 内控制度建设; (三) 风险管理状况; (四) 系统安全性; (五) 业务运行连续性计划; (六) 业务运行应急计划; (七) 风险预警体系; (八) 其他重要安全环节和机制的管理。信息安全技术: (一) 物理安全; (二) 数据通讯安全; (三) 网络安全; (四) 应用系统安全; (五) 密钥管理; (六) 客户信息认证与保密; (七) 入侵监测机制和报告反应机制建议你看一下iso27001等国外标准。

当前我国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威胁因素有哪些?

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技术安全风险因素1)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不强。国家重要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网络是我们信息安全防护的重点,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基础网络主要包括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重要的信息系统包括铁路、政府、银行、证券、电力、民航、石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虽然我们在这些领域的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安全防护能力仍然不强。主要表现在:① 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对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投入不够,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制度,设计与建设不同步。② 安全体系不完善,整体安全还十分脆弱。③ 关键领域缺乏自主产品,高端产品严重依赖国外,无形埋下了安全隐患。 我国计算机产品大都是国外的品牌,技术上受制于人,如果被人预先植入后门,很难发现,届时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2)失泄密隐患严重。随着企业及个人数据累计量的增加,数据丢失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计量,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均可能随意受到威胁。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愈演愈烈,特别在信息安全领域,保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信息时代泄密途径日益增多,比如互联网泄密、手机泄密、电磁波泄密、移动存储介质泄密等新的技术发展也给信息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二、人为恶意攻击相对物理实体和硬件系统及自然灾害而言,精心设计的人为攻击威胁最大。人的因素最为复杂,思想最为活跃,不能用静止的方法和法律、法规加以防护,这是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人为恶意攻击可以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主动攻击的目的在于篡改系统中信息的内容,以各种方式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被动攻击的目的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信息的截获和窃取。总之不管是主动攻击还是被动攻击,都给信息安全带来巨大损失。攻击者常用的攻击手段有木马、黑客后门、网页脚本、垃圾邮件等。三、信息安全管理薄弱面对复杂、严峻的信息安全管理形势,根据信息安全风险的来源和层次,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管理和法律等措施,谋求构建立体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已逐渐成为共识。与反恐、环保、粮食安全等安全问题一样,信息安全也呈现出全球性、突发性、扩散性等特点。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全球性、互联性、信息资源和数据共享性等,又使其本身极易受到攻击,攻击的不可预测性、危害的连锁扩散性大大增强了信息安全问题造成的危害。信息安全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研究起步比较晚,基础性研究较为薄弱。研究的核心仅仅停留在信息安全法规的出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定及一些信息安全管理的实施细则,应用性研究、前沿性研究不强。这些研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管理底子薄,漏洞多的现状。但这些威胁根据其性质,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泄露:保护的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2) 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3) 拒绝服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被无条件地阻止。(4) 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5) 窃听: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对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号搭线监听,或者利用通信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等。(6) 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7) 假冒: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我们平常所说的黑客大多采用的就是假冒攻击。授权的权利或特权。例如:攻击者通过各种攻击手段发现原本应保密,但是却又暴露出来的一些系统“特性”,利用这些“特性”,攻击者可以绕过防线守卫者侵入系统的内部。(9) 授权侵犯:被授权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统或资源的某个人,却将此权限用于其他非授权的目的,也称作“内部攻击”。(10)抵赖:这是一种来自用户的攻击,涵盖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否认自己曾经发布过的某条消息、伪造一份对方来信等。(11)计算机病毒:这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行为类似病毒,故称作计算机病毒。(12)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由于当前约束操作信息行为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很多人打法律的擦边球,这就给信息窃取、信息破坏者以可趁之机。

信息安全管理对企业有什么帮助

1、可以使企业更有效地履行国家法律和行业规范的要求;2、当合作伙伴、股东和客户看到企业为保护信息而做出的努力时,其对企业的信心将得到加强,有助于确定企业在同行业内的竞争优势;3、增强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提升其责任感,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不必要损失,规范企业信息安全行为。4、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意味着企业核心业务所赖以持续的各项信息资产得到了妥善保护,并且建立有效的业务持续性计划框架。5、实现风险管理。6、降低因为潜在安全事件发生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另外,也有可能减少保险金支出。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具体是什么?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就是在企业环境下,对企业的信息系统及存储在企业应用服务器上的信息进行保护的手段,就是通过管理手段与技术手段的充分结合来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可用性、稳定向、安全性等安全要素。

对信息安全与管理的认识

1、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2、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3、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4、信息安全学科可分为狭义安全与广义安全两个层次,狭义的安全是建立在以密码论为基础的计算机安全领域,早期中国信息安全专业通常以此为基准,辅以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与编程等方面的内容;广义的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从传统的计算机安全到信息安全,不但是名称的变更也是对安全发展的延伸,安全不在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将管理、技术、法律等问题相结合的产物。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特征包括哪些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特征包括:  (一)它代表现代企业或政府机构思考如何真正发挥信息安全的作用和如何最优地作出质量决策的一种观点。  (二)它是深入细致的质信息安全管理文件的基础。  (三)信息安全体系是使公司内更为广泛的信息安全活动能够得以切实管理的基础。  (四)信息安全体系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整个公司主要信息安全活动按重要性顺序进行改善的基础。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是指什么?

大连致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ttp://icp.zhiyuanit.com的信息安全管理具有基础数据管理、访问日志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代码表发布功能的安全监管系统。支持多个IDC/ISP经营者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ISMS)接入,可实现对所管辖范围内所有IDC/ISP的管理。基础数据管理、访问日志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代码表发布功能的安全监管系统。支持多个IDC/ISP经营者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ISMS)接入,可实现对所管辖范围内所有IDC/ISP的管理。具有基础数据管理、访问日志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代码表发布功能的安全监管系统。支持多个IDC/ISP经营者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ISMS)接入,可实现对所管辖范围内所有IDC/ISP的管理。具有基础数据管理、访问日志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代码表发布功能的安全监管系统。支持多个IDC/ISP经营者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ISMS)接入,可实现对所管辖范围内所有IDC/ISP的管理。

以下哪些是信息安全威胁主要来源

外部威胁包括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信息战,信息网络恐怖,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威胁等。内部威胁包括内部人员恶意破坏、内部人员与外部勾结、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执行人员操作不当、安全意识不强、内部管理疏漏、软硬件缺陷以及雷击、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构成的威胁等。信息内容安全威胁包括淫秽、色情、赌博及有害信息、垃圾电子邮件等威胁。信息网络自身的脆弱性导致的威胁包括在信息输入、处理、传输、存储、输出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容易被篡改、伪造、破坏、窃取、泄漏等不安全因素;在信息网络自身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通信协议等方面存在安全漏洞、隐蔽信道和后门等不安全因素。其他方面威胁包括如磁盘高密度存储受到损坏造成大量信息的丢失,存储介质中的残留信息泄密,计算机设备工作时产生的辐射电磁波造成的信息泄密等。

常见的危害信息安全的形式有哪些_信息安全的特点是什么?

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技术安全风险因素1)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不强。国家重要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网络是我们信息安全防护的重点,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基础网络主要包括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重要的信息系统包括铁路、政府、银行、证券、电力、民航、石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虽然我们在这些领域的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安全防护能力仍然不强。主要表现在:①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对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投入不够,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制度,设计与建设不同步。②安全体系不完善,整体安全还十分脆弱。③关键领域缺乏自主产品,高端产品严重依赖国外,无形埋下了安全隐患。我国计算机产品大都是国外的品牌,技术上受制于人,如果被人预先植入后门,很难发现,届时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2)失泄密隐患严重。随着企业及个人数据累计量的增加,数据丢失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计量,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均可能随意受到威胁。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愈演愈烈,特别在信息安全领域,保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信息时代泄密途径日益增多,比如互联网泄密、手机泄密、电磁波泄密、移动存储介质泄密等新的技术发展也给信息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二、人为恶意攻击相对物理实体和硬件系统及自然灾害而言,精心设计的人为攻击威胁最大。人的因素最为复杂,思想最为活跃,不能用静止的方法和法律、法规加以防护,这是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人为恶意攻击可以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主动攻击的目的在于篡改系统中信息的内容,以各种方式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被动攻击的目的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信息的截获和窃取。总之不管是主动攻击还是被动攻击,都给信息安全带来巨大损失。攻击者常用的攻击手段有木马、黑客后门、网页脚本、垃圾邮件等。三、信息安全管理薄弱面对复杂、严峻的信息安全管理形势,根据信息安全风险的来源和层次,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管理和法律等措施,谋求构建立体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已逐渐成为共识。与反恐、环保、粮食安全等安全问题一样,信息安全也呈现出全球性、突发性、扩散性等特点。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全球性、互联性、信息资源和数据共享性等,又使其本身极易受到攻击,攻击的不可预测性、危害的连锁扩散性大大增强了信息安全问题造成的危害。信息安全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研究起步比较晚,基础性研究较为薄弱。研究的核心仅仅停留在信息安全法规的出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定及一些信息安全管理的实施细则,应用性研究、前沿性研究不强。这些研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管理底子薄,漏洞多的现状。但这些威胁根据其性质,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泄露:保护的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2)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3)拒绝服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被无条件地阻止。(4)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5)窃听: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对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号搭线监听,或者利用通信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等。(6)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7)假冒: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我们平常所说的黑客大多采用的就是假冒攻击。(8)旁路控制: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处获得非授权的权利或特权。例如:攻击者通过各种攻击手段发现原本应保密,但是却又暴露出来的一些系统“特性”,利用这些“特性”,攻击者可以绕过防线守卫者侵入系统的内部。(9)授权侵犯:被授权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统或资源的某个人,却将此权限用于其他非授权的目的,也称作“内部攻击”。(10)抵赖:这是一种来自用户的攻击,涵盖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否认自己曾经发布过的某条消息、伪造一份对方来信等。(11)计算机病毒:这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行为类似病毒,故称作计算机病毒。(12)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由于当前约束操作信息行为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很多人打法律的擦边球,这就给信息窃取、信息破坏者以可趁之机。

如何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一、准备项目前期工作二、现场调研诊断三、人员培训四、整合体系文件架设计五、确定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六、建立管理组织机构七、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八、体系文件编写九、管理体系记录的设计十、管理体系文件审核十一、系文件发布实施十二、组织全员进行文件学习十三、业务连续性管理十四、审核培训及内审十五、管理体系有效性测量十六、管理评审十七、认证机构正式审核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学什么?

信息安全与管理开设课程:网络安全与管理、Linux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应用服务器配置与安全管理、攻击与防范、信息安全系统评测、防火墙与VPN配置及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应用密码技术职业证书:网络安全管理员、网络安全工程师,英语、计算机等级证。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信息安全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与调试、数据备份和系统加固、网络的病毒防范、网站的安全管理、防火墙安全策略制定与配置、安全风险评估与检测、IT取证分析(数据恢复)等基本技能;从事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员、数据恢复工程师、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工程师、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师等岗位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就业方向:信息安全与管理从业方向有公务员、软件测试、事业单位人员、警察、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师、IT技术支持、维护工程师、参军、软件工程师等。信息安全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国家安全部门、银行、金融、证券、通信领域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IT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国家路线:政府机关、保密局、军事部国防部、国家相关安全部门、银行、金融证券、通讯电信业,主要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的方面的安全防护工作。IT相关、互联网公司、大型企业单位:游戏公司的游戏安全岗位、游戏保护机制;360、金山、瑞星等杀软公司的病毒分析岗位;大型互联网公司如BAT的信息安全部门;安全类公司的软件漏洞挖掘岗位。

信息安全管理

首先我看到你在防病毒这个专区里。其实企业的防病毒是次要的,企业真正的对手是来自公司内部的员工,他们有意无意的泄密导致信息安全的破裂。所以我们要防护内网的安全。山丽网安从事内网安全10年可以网上查下

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中有何突出的特点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稳定、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正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重要。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特征:网络信息安全特征保证信息安全,最根本的就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发挥作用。因此,下面先介绍信息安全的5大特征。1.完整性指信息在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过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坏和非丢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样性,使信息能正确生成、存储、传输,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征。2.保密性指信息按给定要求不泄漏给非授权的个人、实体或过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绝有用信息泄漏给非授权个人或实体,强调有用信息只被授权对象使用的特征。3.可用性指网络信息可被授权实体正确访问,并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况下能恢复使用的特征,即在系统运行时能正确存取所需信息,当系统遭受攻击或破坏时,能迅速恢复并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网络信息系统面向用户的一种安全性能。4.不可否认性指通信双方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本身,以及参与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同一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本人的真实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样性和完成的操作与承诺。5.可控性指对流通在网络系统中的信息传播及具体内容能够实现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网络系统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传输范围和存放空间内可控。除了采用常规的传播站点和传播内容监控这种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码的托管政策,当加密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时,必须严格按规定可控执行。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信息安全学科可分为狭义安全与广义安全两个层次,狭义的安全是建立在以密码论为基础的计算机安全领域,早期中国信息安全专业通常以此为基准,辅以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与编程等方面的内容;广义的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从传统的计算机安全到信息安全,不但是名称的变更也是对安全发展的延伸,安全不在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将管理、技术、法律等问题相结合的产物。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

如何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做一次三级登保就知道了。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注意事项

编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时应注意:程序文件要符合组织业务运作的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有效性的验证。程序文件主要体现可检查性,必要时附相应的控制标准; 在正式编写程序文件之前,组织应根据标准的要求、风险评估的结果及组织的实际对程序文件的数量及其控制要点进行策划,确保每个程序之间要有必要的衔接,避免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程序之间有较大的重复;另外,在能够实现安全控制的前提下,程序文件数量和每个程序的篇幅越少越好; 程序文件应得到本活动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意和接受,必须经过审批,注明修订情况和有效期。 [编辑]

什么是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是工信部出台的政策,详细请看图具体情况可以联系我:北京傲盾秦先生2938755101

信息安全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1245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为了确保网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管理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l)多人负责原则 为了确保安全严格管理职、责明确落实,对各种与系统安全有关事项,如同管理重要财物一样都应由多人负责并在现场当面认定签发。系统主管领导应指定忠诚可靠,且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胜任工作的人员作为网络系统安全负责人,同时明确安全指标、岗位职责和任务,安全管理员应及时签署安全工作情况记录,表明安全工作保障落实和完成情况。需要签发的与安全有关的主要事项包括: 1) 访问控制使用的证件发放与收回; 2)信息处理系统使用的媒介发放与收回; 3) 所有处理的保密信息; 4)业务应用软件和硬件的修改和维护; 5)系统软件的设计、实现、修改和维护; 6)重要程序和数据的增删改与销毁等。(2) 有限任期原则安全人员不应长期担任与安全有关的职务,以免产生占有或永久性保险职位观念,可以通过强制休假、培训或轮换岗位等方式进行调整。 (3) 职责分离原则 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人员应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有不同的业务权限,除了系统主管领导批准的特殊情况除外,不应询问或参与职责以外的任何与安全有关的事务。以下内容中的两项具体工作应当分开,由不同人员完成: 1) 应用程序和系统程序的研发编制; 2) 实际业务系统的检查及验收; 3) 计算机及其网络信息的具体实际业务操作; 4) 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系统维护工作; 5)各种机密资料的接收和传送; 6)具体的安全管理和系统管理; 7)系统访问证件的管理与其他工作; 8)计算机操作与信息处理系统使用存储介质的保管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管理原则和系统处理数据的保密性,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规范。具体工作包括:1) 根据业务的重要程度,确定该系统的具体安全等级;2) 根据安全等级,确定安全管理的具体范围;3) 健全和完善“网络/信息中心”机房出入管理制度。对于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系统,应实行分区管理与控制,限制工作人员出入与本职业务无直接关系的重要安全区域。 (4) 严格操作规程 根据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要求,严格坚持职责分离和多人负责的原则,所有业务人员都要求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能超越各自的管辖权限范围。特别是国家安全保密机构、银行证券等单位和财务机要部门等。(5)系统安全监测和审计制度 建立健全系统安全监测和审计制度,确保系统安全,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有关具体防范技术和方法,将在第4章和第5章进行具体介绍。(6)建立健全系统维护制度 系统维护人员在系统维护之前必须经过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数据保护措施,如数据备份等。在进行系统维护时,必须有安全管理人员在场,对于故障的原因、维护内容和维护前后的情况应详细认真记录并进行签字。(7)完善应急措施 主要制定并完善业务系统在出现意外的紧急情况下,能够尽快恢复的应急对策和措施,将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同时建立健全相关人员聘用和离职调离安全保密制度,对工作调动和离职人员要及时调整相应的授权。(见:机械工业出版社《网络安全管理及实用技术》贾铁军主编)

信息安全体系的目录

第1部分基础篇第1章信息安全概论1.1信息安全的发展1.1.1信息化的发展历程1.1.2信息安全的发展历程1.2信息安全的内涵1.2.1信息安全的定义1.2.2信息安全的术语1.2.3信息安全的属性1.2.4信息安全的原则1.3信息安全的脆弱性与威胁1.3.1信息安全的脆弱性分析1.3.2信息安全的威胁与分类1.3.3专用网络上的主要安全威胁小结思考题第2章信息安全的整体性原理2.1整体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2.1.1系统的含义2.1.2整体性原理2.2信息安全的整体结构2.2.1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2.2.2信息安全的构成要素小结思考题第2部分技术篇第3章信息安全技术要素3.1物理安全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定位3.1.1物理安全的定位3.1.2物理安全的基本要素3.1.3物理安全的基本内容3.2密码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定位3.2.1密码技术的定位3.2.2密码技术的基本原理3.2.3密码技术的应用3.3身份鉴别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其定位3.3.1身份认证的定位3.3.2身份认证的实现3.4访问控制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其定位3.4.1访问控制技术的定位3.4.2访问控制的基本内容3.4.3访问控制的模型3.4.4访问控制的实现3.5恶意代码防范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定位3.5.1恶意代码防范技术的定位3.5.2恶意代码的分类与工作原理3.5.3恶意代码的防范技术3.6风险分析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定位3.6.1风险分析技术的定位3.6.2风险分析的基本内容3.6.3安全扫描技术小结思考题第4章信息安全子系统4.1安全操作系统4.1.1安全操作系统的地位和作用4.1.2安全操作系统的发展4.1.3安全操作系统的基本内容4.2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4.2.1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地位和作用4.2.2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4.2.3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4.3安全网络系统4.3.1安全网络系统的地位和作用4.3.2实用安全协议4.3.3防火墙系统4.3.4VPN系统4.3.5安全隔离系统4.4信息安全检测系统4.4.1信息安全检测系统的地位和作用4.4.2信息安全检测的发展4.4.3入侵检测系统4.4.4信息内容检测系统小结思考题第5章信息安全技术体系5.1信息安全的分层技术保护框架5.2信息安全的分域技术保护框架5.2.1局域计算环境安全5.2.2边界安全与信息交换5.2.3网络传输安全5.2.4支撑基础设施5.3信息安全的等级技术保护框架5.4信息安全的过程技术保护框架5.4.1信息系统的安全工程5.4.2信息安全的动态过程保护5.5典型信息安全技术保障框架小结思考题第3部分管理篇第6章信息安全管理概述6.1管理的基本问题6.1.1管理的概念及特点6.1.2管理的基本手段6.1.3管理的组织结构6.2管理的质量控制6.3信息安全管理概述6.3.1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6.3.2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小结思考题第7章信息安全风险管理7.1风险管理概述7.1.1风险的基本内容7.1.2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7.2风险分析的方法7.2.1定性分析方法7.2.2定量分析方法7.3风险管理7.3.1管理的过程7.3.2管理的角色7.3.3管理的工具小结思考题第8章信息安全管理体系8.1国家层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8.1.1国家层面的组织管理8.1.2国家层面的管理制度8.1.3国家层面的人员管理8.1.4国家层面的监督与检查8.2信息系统层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8.2.1信息系统层面的组织机构8.2.2信息系统层面的管理制度8.2.3信息系统层面的人员管理8.2.4信息系统层面的监督检查8.3信息安全等级保护8.3.1等级保护的基本思路8.3.2等级保护的标准体系8.3.3等级保护的法律保障小结思考题第4部分评估篇第9章信息安全评估9.1信息安全评估的基本概念9.2信息安全评估的发展9.3典型信息安全评估标准9.3.1TCSEC标准9.3.2ITSEC标准9.3.3CC标准小结思考题第10章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评估10.1概述10.2信息系统安全性评估的方法10.3信息系统安全性评估的方式10.4信息系统安全性评估的手段10.5信息系统安全性评估的过程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

怎样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化建设

做好sdm加密

我国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内容提要】构筑安全电子商务信息环境是网络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瓶颈”性课题。本文侧重讨论了其中的信息安全技术、数字认证、信息安全协议、信息安全对策等核心问题。【摘要题】信息法学【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技术/数字认证/信息安全协议/信息安全对策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电脑网络的建立和普及将彻底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未来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的确,网络的国际化、社会化、开放化、个人化诱发出无限的商机,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使网络成为国际竞争的新战场。然而,由于网络技术本身的缺陷,使得网络社会的脆性大大增加,一旦计算机网络受到攻击不能正常运作时,整个社会就会陷入危机。所以,构筑安全的电子商务信息环境,就成为了网络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不可逾越的“瓶颈”性问题,愈来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  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完善,这些技术包括:密码技术、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信息流控制技术、数据保护技术、软件保护技术、病毒检测及清除技术、内容分类识别和过滤技术、网络隐患扫描技术、系统安全监测报警与审计技术等。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Firewall)是近年来发展的最重要的安全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加强网络之间的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被保护网络)。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和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其进行检查,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简单防火墙技术可以在路由器上实现,而专用防火墙提供更加可靠的网络安全控制方法。  防火墙的安全策略有两条。一是“凡是未被准许的就是禁止的”。防火墙先是封闭所有信息流,然后审查要求通过的信息,符合条件的就让通过;二是“凡是未被禁止的就是允许的”,防火墙先是转发所有的信息,然后再逐项剔除有害的内容,被禁止的内容越多,防火墙的作用就越大。网络是动态发展的,安全策略的制定不应建立在静态的基础之上。在制定防火墙安全规则时,应符合“可适应性的安全管理”模型的原则,即:安全=风险分析+执行策略+系统实施+漏洞监测+实时响应。防火墙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类:  ●包过滤技术(PackctFiltering)。它一般用在网络层,主要根据防火墙系统所收到的每个数据包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CP/UDP源端口号、TCP/UDP目的端口号及数据包中的各种标志位来进行判定,根据系统设定的安全策略来决定是否让数据包通过,其核心就是安全策略,即过滤算法的设计。  ●代理(Proxy)服务技术。它用来提供应用层服务的控制,起到外部网络向内部网络申请服务时的中间转接作用。内部网络只接受代理提出的服务请求,拒绝外部网络其它节点的直接请求。运行代理服务的主机被称为应用机关。代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03145d0100bwe1.html这篇你看看行不行。如果不行,你再参考一下这几篇,都在我的博客里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03145d0100bwe0.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03145d0100bwdz.html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介绍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s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方法的体系。它是直接管理活动的结果,表示成方针、原则、目标、方法、过程、核查表(Checklists)等要素的集合。

怎么样做到政府信息安全?

如何有效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通常所指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含了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以及运维体系。本文将重点介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方法。构建第一步 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具体目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方法的体系。它包括信息安全组织和策略体系两大部分,通过信息安全治理来达到具体的建设目标。信息安全的组织体系:是指为了在某个组织内部为了完成信息安全的方针和目标而组成的特定的组织结构,其中包括:决策、管理、执行和监管机构四部分组成。信息安全的策略体系:是指信息安全总体方针框架、规范和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流程、制度的总和。策略体系从上而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 策略总纲策略总纲是该团体组织内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制度,是组织内任何部门和人不能违反的,说明了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第二层 技术指南和管理规定遵循策略总纲的原则,结合具体部门、应用和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较专业要求和方法以及技术手段。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技术指南:从技术角度提出要求和方法;管理规定:侧重组织和管理,明确职责和要求,并提供考核依据。第三层 操作手册、工作细则、实施流程遵循策略总纲的原则和技术指南和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工作,针对具体系统,对第二层的技术指南和管理规定进行细化,形成可指导和规范具体工作的操作手册及工作流程,保证安全工作的制度化、日常化。构建第二步 确定适合的信息安全建设方法论多年信息安全建设积累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法论,也称“1-5-4-3-4”。即:运用1个基础理论,参照5个标准,围绕4个体系,形成3道防线,最终实现4个目标。一、风险管理基础理论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方法论就是建立统一安全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应用控制机制,实现应用系统与安全系统全面集成,形成完备的信息系统流程控制体系,确保信息系统的效率与效果。二、遵循五个相关国内国际标准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充分遵循国内国际的相关标准:ISO 27001标准等级保护建设分级保护建设IT流程控制管理(COBIT)IT流程与服务管理(ITIL/ISO20000)三、建立四个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建立信息安全决策、管理、执行以及监管的机构,明确各级机构的角色与职责,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流程。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是信息安全组织、运作、技术体系标准化、制度化后形成的一整套对信息安全的管理规定。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综合利用各种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实现不同层次的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和抗抵赖等安全功能。信息安全运维保障体系: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指导下,通过安全运行管理,规范运行管理、安全监控、事件处理、变更管理过程,及时、准确、快速地处理安全问题,保障业务平台系统和应用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四、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管理体系、组织体系、技术保系构成完备的安全管理体制与基础安全设施,形成对安全苗头进行事前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为业务运行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道防线:由技术体系、运维体系构成事中控制的第二道防线。通过周密的生产调度、安全运维管理、安全监测预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业务系统持续、可靠地运行。第三道防线:由技术体系构成事后控制的第三道防线。针对各种突发灾难事件,对重要信息系统建立灾备系统,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形成快速响应、快速恢复的机制,将灾难造成的损失降到组织可以接受的程度。五、四大保障目标信息安全:保护政府或企业业务数据和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系统安全:确保政府或企业网络系统、主机操作系统、中间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系统的安全。物理安全:使业务和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及存储介质安全的需要得到必要的保证。运行安全:确保业务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种运行操作、日常监控、变更维护符合规范操作的要求,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构建第三步 充分的现状调研和风险评估过程在现状调研阶段,我们要充分了解政府或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环境、信息系统流程等实际情况。只有了解政府或企业的组织架构和性质,才能确定该组织信息安 全保障体系所遵循的标准,另外,还要充分了解政府或企业的文化,保证管理体系与相关文化的融合性,以便于后期的推广、宣贯和实施。在调研时,采用“假设为 导向,事实为基础”的方法,假定该政府或企业满足相关标准的所有控制要求,那么将通过人工访谈、调查问卷等等各种方式和手段去收集信息,证明或者证伪该组 织的控制措施符合所有标准的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比现状和标准要求进行差距分析。在风险评估阶段,首先对于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其中涉及资产、威胁、脆弱性等基本要素。每个要素有各自的属性,资产的属性是资产价值;威胁的属性可以是威胁主体、影响对象、出现频率、动机等;脆弱性的属性是资产弱点的严重程度。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为:对资产进行识别,并对资产的价值进行赋值;对威胁进行识别,描述威胁的属性,并对威胁出现的频率赋值;对资产的脆弱性进行识别,并对具体资产的脆弱性的严重程度赋值;根据威胁及威胁利用弱点的难易程度判断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根据脆弱性的严重程度及安全事件所作用资产的价值计算安全事件的损失;根据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安全事件的损失,计算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对组织的影响,即风险值。其次,进行信息系统流程的风险评估。根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Gartner的调查结果”以及我们在实践中证实发现,要减少信息系统故障最有效的方式之 一,就是进行有效的流程管理。因此需要在保证“静态资产”安全的基础上,对IT相关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管理,以保护业务流程这类“动态资产”的安全。构建第四步 设计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总体框架在充分进行现状调研、风险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组织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总纲,总纲将全面覆盖该组织的信息安全方针、策略、框架、计划、执行、检查和 改进所有环节,并对未来3-5年信息安全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安全目标和规范。信息安全体系框架设计在综合了现状调研、风险评估、组织架构和信息安全总纲后, 还需要综合考虑了风险管理、监管机构的法律法规、国内国际相关标准的符合性。为确保信息安全建设目标的实现,导出该组织未来信息安全任务,信息安全保障体 系总体框架设计文件(一级文件)将包括: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总体框架设计报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划报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将依据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模型,从安全组织、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安全运维四个方面展开而得到。对展开的四个方面再做进一步的分解和比较详细的规定将得到整个政府部门或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二级文件。具体二级文件包括:信息安全组织体系:组织架构、角色责任、教育与培训、合作与沟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资产管理;人力资源安全;物理与环境安全;通信与操作管理;访问控制;信息系统获取与维护;业务连续性管理;符合性;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终端层技术规范;信息安全运维体系:日常运维层面的相关工作方式、流程、管理等。包括: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服务台。构建第五步 设计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组织架构信息安全组织体系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以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有相关的管理岗位对相应的控制点进行控制。我们根据该组织的信息安全总体框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该组织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信息安全组织架构:针对该组织内部负责开展信息安全决策、管理、执行和监控等工作的各部门进行结构化、系统化的结果。?信息安全角色和职责:主要是针对信息安全组织中的个体在信息安全工作中扮演的各种角色进行定义、划分和明确职责。安全教育与培训:主要包括对安全意识与认知,安全技能培训,安全专业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要求。?合作与沟通:与上级监管部门,同级兄弟单位,本单位内部,供应商,安全业界专家等各方的沟通与合作。构建第六步 设计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管理体系根据信息安全总体框架设计,结合风险评估的结果以及该组织的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参照相关标准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三、四级文件,具体包括: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敏感性分类与标识实施规范与对应表单、信息系统分类控制实规范与对应表单。人力资源安全:内部员工信息安全守则、第三方人员安全管理规范与对应表单、保密协议物理与环境安全:物理安全区域划分与标识规范以及对应表单、机房安全管理规范与对应表单、门禁系统安全管理规范与对应表单?访问控制:用户访问管理规范及对应表单、网络访问控制规范与对应表单、操作系统访问控制规范及对应表单、应用及信息访问规;通信与操作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规范与对应表单、In;信息系统获取与维护:信息安全项目立项管理规范及对;业务连续性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过程规范及对应表单;符合性:行业适用法律法规跟踪管理规范及对应表单;最终形成整体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务必要符合整个组;操作系统访问控制规范及对应表单、应用及信息访问规范及对应表单、移动计算及远程访问规范及对应表单。通信与操作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规范与对应表单、Internet服务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及对应表单、恶意代码防范规范、存储及移动介质安全管理规范与对应表单。信息系统获取与维护:信息安全项目立项管理规范及对应表单、软件安全开发管理规范及对应表单、软件系统漏洞管理规范及对应表单?业务连续性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过程规范及对应表单、业务影响分析规范及对应表单?符合性:行业适用法律法规跟踪管理规范及对应表单。最终形成整体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务必要符合整个组织的战略目标、远景、组织文化和实际情况并做相应融合,在整个实施过程还需要进行全程的贯穿性培训。 将整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意义传递给组织的每个角落,提高整体的信息安全意识。这样几方面的结合才能使建设更有效。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节 总则  为给信息安全工作提供清晰的指导方向,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各类系统的安全运营,提高服务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工作是公司运营与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客户利益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需要,因此必须重视信息安全工作。  信息安全是公司各部门所有员工的责任,与每一个员工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所有员工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做好信息安全工作。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二节 安全目标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安全目标是:  保障各类系统正常和安全运行,保证业务连续性;  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和技术机密,维护公司利益;  保护客户隐私,保护客户资料的机密性,维护客户利益;  建立公司的安全品牌,确保客户信心。  第三节 安全工作基本原则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全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服从于国家利益”:在实施安全建设和管理时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法规规定,并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预防为主”: 必须做好信息安全的预防工作,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风险管理”:进行安全风险管理,确认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安全风险,并以较低的成本将其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内外并重”:安全工作要做到内外并重,在防范外部威胁的同时,加强规范内部人员行为和审计机制。  “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信息安全的建设应与公司业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避免任何环节的疏忽给业务带来危害。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要对公司信息安全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  “独立自主”:凡涉及安全保密的重要环节,无论在设计、实现、运行、维护和系统配置上,所用技术应立足于国内,选择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权威认证的产品和系统。  “选用成熟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各主要组成部分应有完备的安全与保密措施,应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  “适度安全”原则: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易用性,做到适度安全。  第四节 安全组织机构职责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公司总部总经理室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全面负责公司信息安全政策的制定。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安全工作小组,由信息技术部和相关部门共同组成,全面负责公司信息安全措施的落实。各级公司同时设立本级公司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公司信息安全各项工作。  信息安全工作小组的日常管理机构设在公司总部信息技术部网络管理处。各级公司信息安全工作小组的日常管理机构设在本级公司信息技术部,各级信息技术部门应有专人负责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单位关于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办法、政策;  研究审议全公司信息安全工作的重大事项;  组织制定全公司信息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  领导全公司信息安全工作、组织全公司信息安全检查。  信息安全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贯彻执行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决议,制定并落实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负责本公司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  跟踪国际、国内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制定信息安全防范策略并组织实施;  监督电子化项目建设中信息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组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评审,监督安全措施的执行,保证项目的安全性;  加强与信息安全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联系,配合有关单位进行计算机审计和金融计算机犯罪案件调查,打击金融计算机犯罪;  公司总部负责信息安全专用产品的选型,组织对选用产品的评估、认证工作。省公司在总部选型范围内,根据本公司具体情况选定相关安全产品;  负责提出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需求及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实现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制定相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系统的运行管理,检查、监督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防范事故发生,确保系统安全。  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落实上级部门各项制度和要求,协助总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员进行公司各项信息安全工作,负责辖内信息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  分析信息安全现状和问题,提出安全分析报告和安全防范建议,上报信息安全事件;  开展信息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安全工作要求  建立和完善公司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内容应覆盖人员、技术和运作三个范畴,识别和控制安全风险,保护公司信息资产。  各级公司必须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规范和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与其相关的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各级公司信息技术部门应该每年根据公司整体安全需求及时更新信息安全制度。  信息安全日常管理机构应该每年对公司的信息资产进行风险评估,总结出中国人寿保险信息系统的整体风险情况,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或更新信息安全管理目标及与目标对应的信息安全管理计划。  信息安全管理计划在正式实施前,应经过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和监管部门的批准,根据情况向相关员工公布传达,说明相关人员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每年对信息安全管理的执行进行审阅,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是否根据计划执行,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运行。  信息安全日常管理机构每年对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再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信息安全管理目标及与目标对应的信息安全管理计划。  加强内部人员安全管理,依据最小特权原则清晰划分岗位,在所有岗位职责中明确信息安全责任,要害工作岗位实现职责分离,关键事务双人临岗,重要岗位要有人员备份。  员工应签署保密协议,并接受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接受安全意识测试、及时报告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必须加强第三方服务商访问和外包服务的安全控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安全控制措施,并与第三方服务商公司和外包服务公司签署安全责任协议,明确其安全责任。  加强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配套安全系统必须与业务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加强安全规划、安全审批、安全验收管理。  全面部署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规范日常运行维护行为,满足物理环境、网络、主机、操作系统、应用、数据等多个层面的安全需求,保障公司各业务系统安全运营。  建立安全检查和安全处罚机制,提高安全建设的执行力。  附则  本管理办法由公司总部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修订。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怎样实现信息安全?

为了消减信息和信息系统面临的众多风险,满足既定的信息安全需求,人们能想到的最直接做法,就是选择并使用各种能够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技术和产品。 与信息安全的发展历程一样,信息安全技术在不同的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通信安全阶段,针对数据通信的保密性需求,人们对密码学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逐渐成熟了起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急遽发展,信息安全阶段的技术要求集中表现为ISO 7498-2 标准中陈述的各种安全机制上面,这些安全机制的共同特点就是对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静态的防护。到了互联网遍布全球的时期,以IATF(信息保障技术框架)为代表的标准规范为我们勾画出了更全面更广泛的信息安全技术框架,这时的信息安全技术,已经不再是以单一的防护为主了,而是结合了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这几个关键环节在一起的动态发展的完整体系。归纳起来,典型的信息安全技术包括: 1).物理安全技术: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媒体安全; 2).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3).网络安全技术:网络隔离、访问控制、VPN、入侵检测、扫描评估; 4).应用安全技术:Email 安全、Web 访问安全、内容过滤、应用系统安全; 5).数据加密技术:硬件和软件加密,实现身份认证和数据信息的CIA 特性; 6).认证授权技术:口令认证、SSO 认证(例如Kerberos)、证书认证等; 7).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访问控制列表等; 8).审计跟踪技术:入侵检测、日志审计、辨析取证; 9).防病毒技术:单机防病毒技术逐渐发展成整体防病毒体系; 10).灾难恢复和备份技术:业务连续性技术,前提就是对数据的备份。 解决信息及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不能只局限于技术,更重要的还在于管理。安全技术只是信息安全控制的手段,要让安全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必然要有适当的管理程序的支持,否则,安全技术只能趋于僵化和失败。如果说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构筑材料,那信息安全管理就是真正的粘合剂和催化剂,只有将有效的安全管理从始至终贯彻落实于安全建设的方方面面,信息安全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才能有所保证。 现实世界里大多数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安全隐患的存在,与其说是技术上的原因,不如说是管理不善造成的,理解并重视管理对于信息安全的关键作用,对于真正实现信息安全目标来说尤其重要。我们常说,信息安全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可见管理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从概念上讲,信息安全管理(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作为组织完整的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构成了信息安全具有能动性的部分,是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关于信息安全风险的相互协调的活动,其针对对象就是组织的信息资产。 安全管理牵涉到组织的信息评估、开发和文档化,以及对实现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目标的策略、标准、程序及指南的实施。安全管理要求识别威胁、分类资产,并依据脆弱性分级来有效实施安全控制。 同其他管理问题一样,安全管理也要解决组织、制度和人员这三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建设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并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只有这样,信息安全管理才能实现包括安全规划、风险管理、应急计划、意识培训、安全评估、安全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应该注意的是,人们对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是在信息安全技术之后才逐渐深入和发展起来的,关于信息安全管理的标准和规范也没有安全技术那么众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BS 7799 和ISO 13335。

信息安全面临哪三大风险?

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技术安全风险因素1)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不强。国家重要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网络是我们信息安全防护的重点,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基础网络主要包括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重要的信息系统包括铁路、政府、银行、证券、电力、民航、石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虽然我们在这些领域的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安全防护能力仍然不强。主要表现在:① 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对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投入不够,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制度,设计与建设不同步。② 安全体系不完善,整体安全还十分脆弱。③ 关键领域缺乏自主产品,高端产品严重依赖国外,无形埋下了安全隐患。 我国计算机产品大都是国外的品牌,技术上受制于人,如果被人预先植入后门,很难发现,届时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2)失泄密隐患严重。随着企业及个人数据累计量的增加,数据丢失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计量,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均可能随意受到威胁。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愈演愈烈,特别在信息安全领域,保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信息时代泄密途径日益增多,比如互联网泄密、手机泄密、电磁波泄密、移动存储介质泄密等新的技术发展也给信息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二、人为恶意攻击相对物理实体和硬件系统及自然灾害而言,精心设计的人为攻击威胁最大。人的因素最为复杂,思想最为活跃,不能用静止的方法和法律、法规加以防护,这是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人为恶意攻击可以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主动攻击的目的在于篡改系统中信息的内容,以各种方式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被动攻击的目的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信息的截获和窃取。总之不管是主动攻击还是被动攻击,都给信息安全带来巨大损失。攻击者常用的攻击手段有木马、黑客后门、网页脚本、垃圾邮件等。三、信息安全管理薄弱面对复杂、严峻的信息安全管理形势,根据信息安全风险的来源和层次,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管理和法律等措施,谋求构建立体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已逐渐成为共识。与反恐、环保、粮食安全等安全问题一样,信息安全也呈现出全球性、突发性、扩散性等特点。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全球性、互联性、信息资源和数据共享性等,又使其本身极易受到攻击,攻击的不可预测性、危害的连锁扩散性大大增强了信息安全问题造成的危害。信息安全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研究起步比较晚,基础性研究较为薄弱。研究的核心仅仅停留在信息安全法规的出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定及一些信息安全管理的实施细则,应用性研究、前沿性研究不强。这些研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管理底子薄,漏洞多的现状。但这些威胁根据其性质,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泄露:保护的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2) 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3) 拒绝服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被无条件地阻止。(4) 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5) 窃听: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对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号搭线监听,或者利用通信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等。(6) 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7) 假冒: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我们平常所说的黑客大多采用的就是假冒攻击。授权的权利或特权。例如:攻击者通过各种攻击手段发现原本应保密,但是却又暴露出来的一些系统“特性”,利用这些“特性”,攻击者可以绕过防线守卫者侵入系统的内部。(9) 授权侵犯:被授权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统或资源的某个人,却将此权限用于其他非授权的目的,也称作“内部攻击”。(10)抵赖:这是一种来自用户的攻击,涵盖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否认自己曾经发布过的某条消息、伪造一份对方来信等。(11)计算机病毒:这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行为类似病毒,故称作计算机病毒。(12)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由于当前约束操作信息行为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很多人打法律的擦边球,这就给信息窃取、信息破坏者以可趁之机。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特点包括哪些

1、强化员工意识,规范组织行为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强化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规范组织的信息安全行为,避免由于个人有意或无意泄漏、破坏信息资产而给组织造成的巨大损失,维护组织的核心竞争力。2、渗透业务层面,落实管理职责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在组织的各个业务层面系统地实施适宜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引导各级管理者及时履行保护信息安全的责任。3、识别信息资产,完善风险管理组织可以更全面地识别和了解信息资产,并通过信息风险评估,找到重要信息资产、主要安全威胁和安全管理的薄弱点。实施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保证组织的信息资产在合理而完整的框架下得到妥善保护,确保信息环境能够有序而稳定地运作。4、保护核心业务,保证业务持续性完整的、全方位的和系统的管理体系可以使组织核心业务所赖以持续的各项信息资产得到妥善保护,并且建立有效的业务持续性管理框架,提高组织应对信息灾难的能力,确保组织核心业务的持续开展。5、预防潜在威胁,降低事故损失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能够预防和减少潜在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信息安全事件给组织带来的损失;可以使用日事清记录每日的安全记录,做好班组的交接,能够及时应对信息安全事故,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6、证明遵标守法,提供能力信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对组织建立符合ISO 27001标准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三方认证;可以向客户及相关方表明组织遵守了所有适用的标准和法律法规;可以向员工、客户、相关方和社会大众证明组织具备保护自身及相关方信息系统、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信息资产安全的能力,维护组织的声誉、品牌和客户信任。

信息安全管理所涉及的主要关键点在于如下哪些方面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稳定、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正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重要。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特征:网络信息安全特征 保证信息安全,最根本的就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发挥作用。因此,下面先介绍信息安全的5 大特征。完整性指信息在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过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坏和非丢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样性,使信息能正确生成、存储、传输,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征。2. 保密性指信息按给定要求不泄漏给非授权的个人、实体或过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绝有用信息泄漏给非授权个人或实体,强调有用信息只被授权对象使用的特征。3. 可用性指网络信息可被授权实体正确访问,并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况下能恢复使用的特征,即在系统运行时能正确存取所需信息,当系统遭受攻击或破坏时,能迅速恢复并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网络信息系统面向用户的一种安全性能。4. 不可否认性指通信双方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本身,以及参与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同一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本人的真实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样性和完成的操作与承诺。5. 可控性指对流通在网络系统中的信息传播及具体内容能够实现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网络系统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传输范围和存放空间内可控。除了采用常规的传播站点和传播内容监控这种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码的托管政策,当加密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时,必须严格按规定可控执行。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范商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信息安全学科可分为狭义安全与广义安全两个层次,狭义的安全是建立在以密码论为基础的计算机安全领域,早期中国信息安全专业通常以此为基准,辅以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与编程等方面的内容;广义的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从传统的计算机安全到信息安全,不但是名称的变更也是对安全发展的延伸,安全不在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将管理、技术、法律等问题相结合的产物。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

什么是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对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字面理解是“对信息安全进行管理的系统”,信息安全涉及面太宽,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名称不科学更不准确,应当改为针对具体某方面的信息安全管理的信息系统,如企业客户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简要说一下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首先介绍一下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是对所说、所写及计算机中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保护,使信息免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威胁,以保证组织业务的连续性,最大程度的减少业务损失,并使投资回报和商务机会最大化。 而信息安全的保障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过程,更是一个管理过程。信息安全管理是对组织或机构信息安全实施过程中的人员,物质及资金的统筹管理。俗话说信息安全“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足见信息安全管理在信息安全的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就业情况怎么样?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就业情况还不错,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上围绕信息的获取、使用的斗争愈演愈烈,各国都给以极大的关注和投入。信息安全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设备配置、Web 应用与安全防护、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存储与容灾、网络安全系统集成、信息安全工程与管理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与信息安全管理等知识。具备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络安全运维与管控、数据备份与恢复、信息安全设备调试、信息安全管理等能力,从事信息安全部署与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信息安全管理实践

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离不开整体的信息安全规划和建设思路,而信息安全的实践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的自身特点也有着相应的建设思路。针对归纳提炼的信息安全三大属性即机密性、可用性和完整性,不同实践思路也有着不同侧重点。7.3.1 金融行业安全管理实践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随着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业务系统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信息安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金融组织信息系统平稳运行和业务持续开展,需要建立金融组织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增强金融组织的信息安全风险防范能力。7.3.1.1 需求分析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国外的金融变革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利益的驱使,针对金融业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多,金融业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来抵御外来和内在的信息安全威胁。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其网络系统也经历了多年的不断建设,多数商业银行进行了数据的大集中。在业务水平、网络规模不断提升的同时,银行的网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这种复杂也使其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目前各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很难统一,阻碍了金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国家金融信息化标准前,许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由于机型、系统平台、计算机接口以及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地的差距比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标准化改造需要一段时间。金融组织充分认识到安全保证对于业务系统的重要性,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部署了一些安全设备。公众对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也有所提高,但信息犯罪的增加、安全防护能力差、信息基础严重依赖国外、设备缺乏安全检测等信息安全方面由来已久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的安全研究,完善内控管理机制,确保业务数据和客户信息的安全,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安全防范水平已是国内各大银行面临的共同问题。但是安全的动态性、系统性的属性决定了安全是一个逐步完善、整体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组织和技术各方面的合力。7.3.1.2 安全体系建设安全体系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智能、深度的安全防御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管理手段与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可动态发展的纵深安全防范体系,来实现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否认性,为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信息系统基础保证。信息安全防范体系的覆盖范围是整个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有:(1)建立和完善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专门负责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监督。(2)设计并实施技术手段,技术手段要包括外网边界防护、内网区域划分与访问控制、端点准入、内网监控与管理、移动办公接入、拨号安全控制、病毒防范、安全审计、漏洞扫描与补丁管理等诸多方面安全措施。通过划分安全域的方法,将网络系统按照业务流程的不同层面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域,各个安全域内部又可以根据业务元素对象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子域;针对每个安全域或安全子域来标识其中的关键资产,分析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面临的安全风险,然后给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不同的安全子域之间和不同的安全域之间存在着数据流,这时候就需要考虑安全域边界的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和审计等安全策略的实施。(3)制订金融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部门结合银行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安全策略,对信息资源进行安全分级,划分不同安全等级的安全域,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如加强系统口令管理;进行权限分离,明确责任人;加强内审机制;注意授权的最小化和时效性,除非真正需要,一般只授最小权限,到一定时间后就收回授权,并且形成制度和流程;对所有服务器进行漏洞扫描,形成资产脆弱性报告;建立数据的异地容灾备份中心;物理和环境的安全。制订并执行各种安全制度和应急恢复方案,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这些包括密码管理制度、数据加密规范、身份认证规范、区域划分原则及访问控制策略、病毒防范制度、安全监控制度、安全审计制度、应急反应机制、安全系统升级制度等。(4)建立安全运维管理中心,集中监控安全系统的运行情况,集中处理各种安全事件。针对金融应用系统、数据库的黑客攻击越来越多,仅仅通过设立边界防火墙,建立、改善、分析服务器日记文件等被动的方式是不够的,监测黑客入侵行为最好的方法是能够当时就能监测出恶意的网络入侵行为,并且马上采取防范反击措施加以纠正,因此IDS的部署也就必不可少。(5)统一制定安全系统升级策略,并及时对安全系统进行升级,以保证提高安全体系防护能力。(6)容灾、备份系统。金融组织关键数据丢失会中断正常业务运行,损失不可估量。要保护数据,保证数据的高可用性和不间断性,需要建立备份、容灾系统。备份和容灾两个系统相辅相成,两者都是金融组织数据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且两者的目标是不同的。容灾系统的目的在于保证系统数据和服务的“在线性”,即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仍然能够正常地向网络系统提供数据和服务,以使系统不致停顿。备份是“将在线数据转移成离线数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应付系统数据中的逻辑错误和历史数据保存。7.3.2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实践政府组织作为国家的职能机关,其信息系统安全跟国家安全紧密结合在一起。信息的可用性尤为重要,在某些领域信息的机密性也是政府组织信息安全建设的重中之重。电子政务涉及对国家机密和敏感度高的核心政务信息的保护,涉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行政监管的准确实施,涉及为企业和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保证。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政府机关的公文往来、资料存储、服务提供都以电子化的形式来实现。然而,电子政务一方面的确可以提高办公效率、精简机构人员、扩大服务内容、提升政府形象,另一方面也为某些居心不良者提供了通过技术手段窃取重要信息的可能。而且考虑到网络本身所固有的开放性、国际性和无组织性,政府网络在增加应用自由度的同时,政府网络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3.2.1 需求分析电子政务是一个由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三级网络构成。政务内网为政府部门内部的关键业务管理系统和核心数据应用系统,政务外网为政府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各类非公开应用系统,所涉及的信息应在政务外网上传输,与互联网相连的网络,面向社会提供的一般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包括各类公开信息和非敏感的社会服务。由于我国大部分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还未接触或接触不多,防范方法和技术欠缺,整体素质与电子政务安全防范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电子政务最常见的安全问题,包括网站被黑、数据被篡改和盗用、秘密泄露、越权浏览等。因此,政府网络常见的信息安全需求如下:(1)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目前政府信息系统较常见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很多无意的人为因素而造成的风险,如由于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的病毒泛滥、账户口令安全薄弱等。对集中统一的安全管理软件,如病毒软件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管理系统以及网络安全设备管理软件等要求较高。因此,通过安全管理平台可有效地实现全网的安全管理,同时还可以针对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和培训,增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这就对安全管理平台和专业的网络安全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由于政府网络上存有重要信息,对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要求非常高。信息可能面临多层次的安全威胁,如通过电磁辐射或线路干扰等物理威胁、泄漏或者存放机密信息的系统被攻击等威胁。同时针对网上报税等电子政务应用还要求严格保障信息的完整性,这都需要从网络安全角度整体考虑,配合统一的网络安全策略并选择相应的安全产品,保障网络的信息安全。7.3.2.2 建设思路(1)内外网物理隔离。一般来讲,政府组织内部网络可以根据功能划分为电子政务网与办公网两部分。安全域是以信息涉密程度划分的网络空间。涉密域就是涉及国家秘密的网络空间。非涉密域就是不涉及国家的秘密,但是涉及本单位、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工作秘密的网络空间。公共服务域是指不涉及国家秘密也不涉及工作秘密,是一个向互联网络完全开放的公共信息交换空间。国家相关文件严格规定,政务的内网和政务的外网要实行严格的物理隔离。政务的外网和互联网络要实行逻辑隔离。按照安全域的划分,政府的内网就是涉密域,政府的外网就是非涉密域,互联网就是公共服务域。(2)建立严格的防范机制。政府组织外部网络面临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互联网的恶意攻击行为,重在“防范”,通过部署防垃圾邮件系统、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系统、防拒绝服务攻击系统,保证政府门户网站对外宣传。建立政府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信息上网必须经过信息提供单位的严格审查和批准。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和机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网上信息的保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遵循信息安全管理国际标准。改变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模式,实现现代的系统管理技术手段。国际标准BS7799和ISO/IEC17799是流行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其中的管理目标为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自修复、自生长的能力和功能,保证持续有效性。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措施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循环,应用于其整体过程、其他过程及其子过程,例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或者商务持续性计划的安排等,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的整合运行提供了方便。在模式和方法上都兼容,成为统一的内部综合管理体系,包括按照可信网络架构方法,编制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多层防范多级防护、等级保护、风险评估、重点保护;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灾害,制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建立新机制、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根据相应的政策法规在网络工程数据设计、建设和验收等阶段实行同步审查,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灾难恢复等应用,确保实时、安全、高效、可靠的运行效果。(4)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我国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应该尽快建立网络监控中心、安全产品评测中心、计算机病毒防治中心、关键网络系统灾难恢复中心、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中心、电子交易安全证书授权中心、密钥监管中心等国家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目前,国际出入口监控中心和安全产品评测认证中心已经初步建成。安全产品评测认证中心由安全标准研究、产品安全测试、系统安全评估、认证注册部门和网络安全专家委员会组成。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公钥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网络安全防护与通报机制以及网络身份认证制度,加速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增强网络活动的安全保障,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中国的电子政务公钥基础设施/认证中心(PKI/CA)体系事关全局,各级地方和部门应在国家级CA的体系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有序建设。7.3.3 军队军工安全管理实践军队军工行业网络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随着内网资源共享程度增加,网络安全保密的威胁和风险也同时增大,参照涉密网保密资质的要求,目前的网络现状存在很大泄密的威胁和风险。而且军队军工行业网络中有大量的涉密文件和信息,对保密性的要求特别严格。军队军工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规模庞大,终端、网络设备众多,应用环境复杂,信息系统中对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方面要求保证绝对机密,同时要求系统持续可靠运行。7.3.3.1 安全需求分析目前,我军应用的信息技术,大部分是引进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网络系统使用的芯片、操作系统、协议、标准、先进密码技术和安全产品几乎被国外垄断。由于受技术水平等限制,对从外国引进的关键信息设备可能预做手脚的情况无从检测和排除,客观上造成了军队关键信息基础建设防护水平不高,存在安全隐患。英国Omega基金会在一次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欧洲,全部电子邮件、电话和传真等通讯都处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日常监听之下。当前我国的信息安全研究处于忙于封堵现有信息安全漏洞阶段。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取决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主要有以下需求:进一步完善军队军工行业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执行力度,以确保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处于较高的水平;配备相应的物理安全防护设施,确保网中重要机房的安全,确保关键主机及涉密终端的物理安全;建立军队军工CA证书服务中心,从而构建起基于证书的安全基础支撑平台;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平台,为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服务,给予相应人员对应的权限,阻断越权操作等非法行为;通过防火墙技术在自己与互联网之间建立一道信息安全屏障,一方面将军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防止黑客进入军网,另一方面又能安全地进行网间数据交换。确保网络关键主机和涉密终端的安全,确保存储在军工网关键主机和涉密终端中机密信息的安全,在保证信息畅通的基础上,有效阻止非法信息获取或数据篡改,避免对系统的恶意破坏导致系统瘫痪;健全数据备份/恢复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各种数据实时备份,当数据资源在受到侵害破坏损失时,及时地启动备份恢复机制,可以保证系统的快速恢复,而不影响整个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对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端来说,必须建立一个整体、全面的反病毒体系结构,解决网络中的病毒传播和防病毒集中监控问题;使用安全评估和性能检测工具,准确而全面地报告网络存在的脆弱性和漏洞,为用户和管理者了解主机与网络设备的服务开启情况、系统漏洞情况,为调整安全策略、确保网络安全提供决策依据。7.3.3.2 安全解决思路(1)安全域访问控制。在军队广域网中将若干个区域网络实体利用隧道技术连接成虚拟的独立网络,网络中的数据利用加(解)密算法进行加密封装后,通过虚拟的公网隧道在各网络实体间传输,从而防止未授权用户窃取、篡改信息。军队军工网络不同安全级别之间严格遵循高密级信息禁止流向低密级信息系统。不同密级之间数据传输只能是“高密级读低密级,低密级写高密级”;对不同密级的边界进行细颗粒或基于证书的访问控制、审计、检测策略;相同密级的不同科研单位之间,原则上不开放相互访问权限。通过在路由器主板上增加安全加密模件来实现路由器信息和IP包的加密、身份鉴别和数据完整性验证、分布式密钥管理等功能。使用安全路由器可以实现军队各单位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互联、隔离、流量控制、网络和信息安全维护,也可以阻塞广播信息和小知名地址的传输,达到保护内部信息化与网络建设安全的目的。军队军工项目管理系统建立基于证书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不同密级的用户或用户组划分不同的权限。根据密级要求和用户实际的安全需求,对终端的硬件、软件资源使用建立访问控制策略,并通过技术手段实施、监控和管理。(2)保密措施纲要。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应包括领导和专业人员。按照不同任务进行分类,以确立各自的职责。一类人员负责确定安全措施,包括方针、政策、策略的制定,并协调、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实施;另一类人员负责具体管理系统的安全工作,包括信息安全管理员、信息保密员和系统管理员等。在分类的基础上,应有具体的负责人负责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采取强制访问控制策略,从安全域划分、边界访问控制、入侵检测、远程网络加密、主机管理、系统安全性能检测、数字签名抗抵赖、审计等多方面,在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采取相应手段进行防护、检测、稽核、管理、控制。针对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和管理层对涉密信息可用性、有效性带来的威胁,从恢复与备份、病毒与恶意代码防护、应急响应体系、系统配置管理几个方面,以确保涉密系统的运行安全。(3)互联网管理与监控。在涉密网网络建设规划中,严格按照“物理隔离”的要求进行网络建设,但根据以往的安全保密管理经验,存在一些安全意识淡薄或故意有泄密行为的人员,通过本地可外连的网络,把涉密信息通过外网传输出去,造成严重泄密,故在军队军工领域由于科研需要,存在一定范围的互联网的情况下,必须对互联网上的网络行为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审计,并针对互联网网络进行严格的管理。主要的安全措施是在各个互联网出口部署互联网审计系统,通过专用的互联网信息安全审计管理中心系统统一管理。为管理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对互联网上多种事件的安全处置管理平台,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控制、远程查询和详尽的报表统计功能,采用统一的数据库和统一的管理界面进行管理,全方位协助管理部门对互联网进行审计管理。可以集中完成分布在不同网络内的互联网用户的安全、审计管理,实现在一个平台下,有效地进行信息共享、综合分析、统一管理的目的。(4)采用安全性较高的系统和使用数据加密技术。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把操作系统安全等级分为D1、C1、C2、B1、B2、B3、A1级,安全等级由低到高。目前主要的操作系统等级为C2级,在使用C2级系统时,应尽量使用C2级的安全措施及功能,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在极端重要的系统中,应采用B级操作系统。对军事涉密信息在网络中的存储和传输可以使用传统的信息加密技术和新兴的信息隐藏技术来提供安全保证。在传发保存军事涉密信息的过程中,不但要用加密技术隐藏信息内容,还要用信息隐藏技术来隐藏信息的发送者、接收者甚至信息本身。通过隐藏术、数字水印、数据隐藏和数据嵌入、指纹和标杆等技术手段可以将秘密资料先隐藏到一般的文件中,然后再通过网络来传递,提高信息保密的可靠性。(5)备份与恢复。涉密网备份与恢复,主要考虑到涉密数据、应用数据的备份,电源安全与设备的备份,同时备份环境基于一定的环境安全上。对各个研究组织的应用数据和涉密数据,建立专门的备份服务器,并建立数据备份号恢复策略和相关管理制度,以协助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关键数据和涉密数据在24小时内恢复和重建。(6)应急响应体系。军工网络应急响应体系建设,主要依托基于物理安全、运行安全、信息保密安全建立的相应检测、监控、审计等技术手段,对系统运行事件和涉密事件实施不同的应急响应策略和管理制度。制订相应的处理预案和安全演练培训。涉密事件处理通过安全检查工具和审计工具,有针对性地发现和检测泄密事件;采取果断措施切断泄密源头,控制泄密范围;评估涉密事件风险,上报、记录。安全事件处理通过入侵检测、病毒防护、防火墙、主机审计、网络审计等技术手段,发现运行安全事件;制订相应事件的处理预案和培训;评估事件对系统的影响,并修补漏洞、记录。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概述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为ISMS)是1998年前后从英国发展起来的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个新概念,是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MS)思想和方法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近年来,伴随着ISMS国际标准的制修订,ISMS迅速被全球接受和认可,成为世界各国、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组织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ISMS认证随之成为组织向社会及其相关方证明其信息安全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机构单位按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标准的要求,制定信息安全管理方针和策略,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信息安全管理计划、实施、评审检查、改进的信息安全管理执行的工作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按照ISO/IEC 27001标准《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要求进行建立的,ISO/IEC 27001标准是由BS7799-2标准发展而来。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是建立和维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标准要求组织通过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制定信息安全方针、明确管理职责、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选择控制目标与控制方式等活动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体系一旦建立组织应按体系规定的要求进行运作,保持体系运作的有效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形成一定的文件,即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文件化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其中应阐述被保护的资产、组织风险管理的方法、控制目标及控制方式和需要的保证程度。

计算机的信息安全中的管理安全指的是什么?

作为承担安全管理责任的安全管理岗,核心工作是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合理的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和管控措施,把具有信息安全保障功能的软硬件设施和管理以及使用信息的人整合在一起,以此确保整个组织达到预定程度的信息安全。安全管理的措施要加大对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投入。信息技术进步神速,我国在这一领域同发达国家比,并没有优势。因此我国更应加大投入,刻苦攻关,掌握一些关键的信息技术,以确保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自主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年安全方面的自主能力,将制约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因此,我国应当像五六十年代发展“两弹一星”一样,集中力量,加大投入,迎接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保卫国-家-安-全。这一点,我们不能幻想通过进口来解决问题。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发达国家一方面极为重视研究开发,美国政府曾为了改进美国政府的计算机安全系统,投入巨大的资金;另一方面,又严格控制信息安全技术的出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信息安全产品出口,已作出许多严格限制,以维护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绝对优势。关键数据采用加密手段。在企业计算机网络中关于数据安全的隐患无处不在。尤其是一些机密数据库、商业数据等一定要保证它的安全性,这时一般会采取对数据加密的手段,它是一种保护数据在存储和传递过程中不被窃取或修改的一种手段,该数据加密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执行效率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加强安全管理力度健全管理制度。首先,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力度应积极采取宏观管理与重点监控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信息化项目的安全性。系统的实施及管理部门应该全面掌握各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相关情况,为企业统一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对重点工程实地考察,对信息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事务管理和故障恢复。事务管理和故障恢复主要是对付系统内发生的自然因素故障,保证数据和事务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故障恢复的主要措施是进行日志记录和数据复制。计算机同其他设备一样,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比如电源故障、软件故障、灾害故障以及人为破坏等,这些故障可能会造成数据库的数据丢失,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的安全运行,必须在发生故障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恢复数据库,事务管理和故障恢复就是这个作用,它能够保障数据库在出现故障时,仍可以把数据库系统还原到正常状态。安全管理的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企业中,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可以显著的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信息化是中小企业迎接新经济的挑战,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把握新的商业机会的必由之路。在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制作和传播等都要涉及信息的存储、传输与使用等信息处理问题,而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对于存储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文件、数据库中的重要数据等信息,一旦丢失、损坏或泄露、不能及时送达,都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如果是商业机密信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会更大,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国内大中型企业由于信息化起步早、资金和技术力量充足、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因此信息安全体系成熟度也相对较高,但众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在信息安全性方面普遍存在着严重漏洞,与大型企业、行业用户相比,它们更容易受到网络病毒的侵害,损失同样严重。因此构建一个成熟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安全管理 | 浅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管理制度的意义

什么是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就是通过设置档案管理制度,网关,密码,防火墙等一系列手段确保智慧资产不会被窃取的一系列安全管控措施和方法

信息安全管理员证书有用吗

信息安全管理员证书有用吗?:用处很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证书用处很多,首先是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自身竞争力;其次,很多企业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所以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证书用处还是很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还是比较好考的。证书采用理论知识考试、操作技能考核的方式。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均实行百分制,两门成绩皆达 60 分(含)以上者为合格,可以领取证书。中级(满足其一即可)1.取得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初级证书后,经正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中级培训结业并领取证书者;2.连续4年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者;3.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包含应届生)。高级(满足其一即可):1.取得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中级证书后,连续3年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者;2.大专及以上学历,需具有2年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经验;3.中专或高中以下学历,需具有6年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经验。报考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的条件还是比较宽松的,有兴趣的人员可以点击头像联系我,获取更多考试详情。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内容有哪些?各工作环节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负责公司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根据安全等级定义进行安全审计评估;2、信息安全违规事件调查与处理。3、安全审计检查技术设计、实现与报告编制;4. 负责公司全面风险信息的监测、分析与报告;5. 负责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6. 负责公司风险数据管理与各类监管数据统计报送工作;7、其他临时性技术支援工作的开展,如参与项目产品的信息安全策略的集成和应用;8、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信息安全内审和外审工作;

信息安全管理领域权威的标准是

信息安全管理领域权威的标准是ISO27001。这是一个通用型的国际标准,在金融行业、制造业、航空运输、互联网行业等等各个领域都有良好的最佳实践成功案例。组织或企业或机构,都可以参考此标准构建符合组织自身环境和需求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27001作为信息安全管理领域的权威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优化改进,目前已是全球业界一致公认的辅助信息安全治理的手段和最佳指导。

关于信息安全管理的定义与解释有哪些?

就是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对信息进行一些科学的管理,是为了让信息具有效用,避免信息失真的问题出现。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指( )。

【答案】:D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方法的体系,它由建立信息安全的方针、原则、目标、方法、过程、核查表等要素组成。建立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后,具体的信息安全管理活动以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为根据来开展。本题正确的选项为D。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1、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一般主要从事的是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检测、评估、管理、维护以及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构建,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类、网站及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等相关工作。从事信息安全类的项目经理、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相关对口工作,当然也可以从事信息安全类产品的销售工作。2、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为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硬件、房地产、贸易等行业的信息安全部门,当然也有极少部分优秀者考研进入大型的游戏公司、金融行业、国家部门、杀软公司和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信息安全部门。

我国信息安全管理采用的是什么标准

我国信息安全管理采用的标准如下: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这是中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核心标准,规定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和分类。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这个标准定义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帮助组织建立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体系。3.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技术要求:此标准详细规定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技术的要求,以确保网络安全。4.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该标准关注个人信息的保护,包括收集、存储和处理个人信息的规范要求。5.信息安全事件分类与分级:此标准用于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和分级,以便组织更好地管理和应对这些事件。6.《网络安全法》:这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法律,于2017年生效,规定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网络运营者的责任、网络信息内容的管理等。7.《数据安全法》:这是中国的一项法律,于2021年生效,规定了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个人数据保护、数据交叉境传输等。8.《个人信息保护法》:这是中国的一项法律,于2021年生效,重点保护个人信息的合法权益和安全,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保存和传输等方面的要求。信息安全管理的应用1.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程序,以确保员工了解如何处理敏感信息。管理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特定信息。实施网络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恶意软件防护,以防范网络攻击。2.个人信息保护:在个人级别上,信息安全管理包括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如银行账户信息、社交媒体账号和身份证件。使用强密码和多因素身份验证来加强在线账户的安全性。谨慎处理个人信息,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络上共享敏感信息。3.医疗保健信息安全: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健康信息可移植性与责任法案(HIPAA)等法规,以保护病患的医疗信息。采取物理安全措施来保护医疗记录和设备。建立安全的电子医疗记录系统,以确保医疗信息的完整性和隐私。4.金融领域的信息安全:银行和金融机构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止欺诈、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使用加密来保护客户的财务数据和交易。进行反洗钱和反欺诈监控以识别可疑活动。5.政府部门:政府机构需要保护国家机密信息和公民隐私。建立信息共享和网络安全合作机制,以应对国家安全威胁。

信息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策略指导原则、风险评估原则、预防为主原则、适度安全原则、成熟技术原则和规范标准原则等。策略指导原则:所有的信息安全管理活动都应该在统一的策略指导下进行。风险评估原则: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的制订要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预防为主原则: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采购、集成和安装中要同步考虑信息安全问题,不可心存侥幸或事后弥补。适度安全原则:要平衡安全控制的费用与风险危害的损失,注重实效,将风险降至用户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没有必要追求绝对的、代价高昂的安全,实际上也没有绝对的安全。成熟技术原则:尽量选用成熟的技术,以得到可靠的安全保证。采用新技术时要慎重,要重视其成熟程度。规范标准原则:安全系统要遵循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以保证互连通和互操作,否则,就会形成一个个安全孤岛,没有统一的整体安全可言。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1、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就是依据安全标准和安全需求,对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环境进行安全管理以达到安全目标。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包括背景建立、风险评估、风险处理、批准监督、监控审查和沟通咨询6个方面的内容。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整体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也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并完成这些目标所用方法的体系。基于对业务风险的认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实施、运作、监视、保持和改进信息安全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它是组织结构、方针策略、计划活动、目标与原则、人员与责任、过程与方法、资源等诸多要素的集合。3、信息安全控制措施:信息安全控制措施是管理信息安全风险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依赖于组织部署的各种安全措施。合理的控制措施集应综合技术、管理、物理、法律、行政等各种方法,威慑安全违规人员甚至犯罪人员,预防、检测安全事件的发生,并将遭受破坏的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专业认知01 是什么?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接触到的信息安全实例比比皆是。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的指纹锁,身份证办理时录入的指纹,拥有“黑科技”的虹膜识别技术,支付宝等软件在线交易时生成的动态验证码,电脑上的防火墙等。信息安全,简称信安,是指保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以及真实性、可核查性不可否认性和可靠性等。02 学什么?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导论、密码学、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病毒与防范等。03 适合谁①数学功底要好信息安全专业需要学习数学计算机、通信、电子等多方面的知识。尤其需要较好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②动手实战能力要强:网络安全行业非常强调动手能力,讲究人与人的技术对抗,非常需要具备实战对抗能力的安全人才。04 推荐院校目前全国共有132所本科高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其中综合实力较强的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山东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就业情况01 就业去向在网络化时代下,信息安全专业就业面相对较宽。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国家安全部门、银行、金融、证券、通信等领域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IT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02 人才需求①研究开发型人才:信息安全的专业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中的信息安全研发机构;②技术开发人才:提供信息安全产品和信息安全系统服务的各类单位;③信息安全服务人才:广大事企业单位和政府部门;④信息安全管理人才:党政部门 各级互联网管理部门、事企业单位的网站管理部门。升学情况升学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三年有70%选择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保研率高达46%。读研方向信息安全专业多学科融合的特点,使得学生在深造方面有更好的可选择性与可塑性。信息安全专业的毕业生,国内或者出国读研可以申请信息安全、计算机、电子信息类的方向。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什么作用?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重要性  积极推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使其对于人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信息安全性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信息安全是任何国家、政府、部门、行业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战略。但是,对于不同的部门和行业来说,其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和重点却是有区别的。   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各方面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并要求大容量、高效率地传输这些信息。为了适应这一形势,通信技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发展。目前,除有线通信外,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等无线电通信也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与此同时,国外敌对势力为了窃取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秘密信息,运用侦察台、侦察船、侦察机、卫星等手段,形成固定与移动、远距离与近距离、空中与地面相结合的立体侦察网,截取我国通信传输中的信息。   从文献中了解一个社会的内幕,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20世纪后50年中,从社会所属计算机中了解一个社会的内幕,正变得越来越容易。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正把 信息安全策略  日益繁多的事情托付给计算机来完成 ,敏感信息正经过脆弱的通信线路在计算机系统之间传送,专用信息在计算机内存储或在计算机之间传送,电子银行业务使财务账目可通过通信线路查阅,执法部门从计算机中了解罪犯的前科,医生们用计算机管理病历,所有这一切,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能在对非法(非授权)获取(访问)不加防范的条件下传输信息。   传输信息的方式很多,有局域计算机网、互联网和分布式数据库,有蜂窝式无线、分组交换式无线、卫星电视会议、电子邮件及其它各种传输技术。信息在存储、处理和交换过程中,都存在泄密或被截收、窃听、窜改和伪造的可能性。不难看出,单一的保密措施已很难保证通信和信息的安全,必须综合应用各种保密措施,即通过技术的、管理的、行政的手段,实现信源、信号、信息三个环节的保护,藉以达到秘密信息安全的目的。

什么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什么是信息安全 gartner定义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认证服务资质哪些企业需要办理

贯标集团成立于2000年5月,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互认制度设立的全国首家认证咨询机构,二十多年来专业从事各类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军工认证、生产许可证、高新企业、实验室规划设计及资质认定以及各类管理培训。集团秉承“权威、诚信、优质”的经营方针,为客户提供高效、个性化的认证咨询服务,作为业内领跑者,我们将始终站在行业最前沿,努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品牌。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物理安全、操作安全、信息安全、安全和保密管理。

哪些单位招信息安全专业?

1.渗透测试工程师:主要负责通过模拟黑客来对网站进行一个由头至尾的检测,在系统中发现和挖掘存在的漏洞,可以通过社工、网络扫描和密码破解、手工测试等手段进行测试,并最终出具一份渗透测试报告交予甲方网络运维者进行修补发现的漏洞。2.安全服务工程师:相对于其他安全工作岗位而言,安全服务工程师工作内容比较杂且范围广,主要是协助完成公司的渗透测试、威胁响应、工具溯源等其它常规工作。对日常安全事件的监控、安全事件处置、应急响应等工作等等。3.漏洞挖掘工程师:不言而喻,主要是通过工具和技术手段对信息和网站等设备进行漏洞挖掘,例如0day等新型漏洞。4.应急响应工程师:负责针对信息、信息系统对网络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预案,对突发事件等在短时间内对攻击行为进行分析、处理,避免资产损害事件的发生。5.代码审计工程师:负责通过对源代码进行不断地仔细分析和检查,去查找源代码中出现的漏洞和安全隐患6.安全运维工程师:负责对服务器等网络设备进行安全维护和巡检7.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咨询师、网络安全保护评测工程师、安全风险管理工程师、安全产品售前、售后工程师等等。

什么是信息安全认证?

CISP既“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系国家对信息安全人员资质的最高认可。英文为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 (简称CISP),CISP系经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已改名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实施国家认证。CISP是强制培训的。如果想参加CISP考试,必须要求出具授权培训机构的培训合格证明。企业所需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是有关信息安全企业,信息安全咨询服务机构、信息安全测评机构、社会各组织、团体、企事业有关信息系统(网络)建设、运行和应用管理的技术部门(含标准化部门)必备的专业岗位人员,其基本职能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其所具备的专业资质和能力,系经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实施注册。个人所需CISP作为目前国内最权威的信息安全认证,将会使您的个人职业生涯稳步提升,同时,CISP也是国内拥有会员数最多的信息安全认证,你可以通过CISP之家俱乐部与行业精英交流分享,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障水平。适用人群包括在国家信息安全测评机构、信息安全咨询服务机构、社会各组织、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安全服务或高级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企业信息安全主管、信息安全服务提供商、IT或安全顾问人员、IT审计人员 、信息安全类讲师或培训人员、信息安全事件调查人员 、其他从事与信息安全相关工作的人员(如系统管理员、程序员等)1、CISE(注册信息安全工程师):适合政府、各大企事业单位、网络安全集成服务提供商的网络安全技术人员2、CISO(注册信息安全管理人员):适合政府、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也适合网络安全集成服务提供商的网络安全顾问人员3、CISA(注册信息安全审核员):适合政府、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技术人员、也适合网络安全集成服务提供商的网络安全顾问人员[1]

有关信息安全的资料

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范围的当然还包括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信息安全的实现目标◆ 真实性: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能对伪造来源的信息予以鉴别。◆ 保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被窃听,或窃听者不能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 完整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篡改。◆ 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 不可抵赖性: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防止用户否认其行为,这一点在电子商务中是极其重要的。◆ 可控制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主要的信息安全威胁◆ 窃取:非法用户通过数据窃听的手段获得敏感信息。 ◆ 截取:非法用户首先获得信息,再将此信息发送给真实接收者。 ◆ 伪造:将伪造的信息发送给接收者。 ◆ 篡改:非法用户对合法用户之间的通讯信息进行修改,再发送给接收者。 ◆ 拒绝服务攻击:攻击服务系统,造成系统瘫痪,阻止合法用户获得服务。 ◆ 行为否认:合法用户否认已经发生的行为。 ◆ 非授权访问:未经系统授权而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 ◆ 传播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非常高,而且用户很难防范。 信息安全威胁的主要来源◆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计算机犯罪;◆ 人为错误,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 ◆ "黑客" 行为;◆ 内部泄密;◆ 外部泄密;◆ 信息丢失;◆ 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 信息战;◆ 网络协议自身缺陷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等等。 信息安全策略信息安全策略是指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实现信息安全,不但靠先进的技术,而且也得靠严格的安全管理,法律约束和安全教育:◆ 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根本保证。用户对自身面临的威胁进行风险评估,决定其所需要的安全服务种类,选择相应的安全机制,然后集成先进的安全技术,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安全系统;◆ 严格的安全管理。各计算机网络使用机构,企业和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合适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加强用户管理和授权管理,建立安全审计和跟踪体系,提高整体网络安全意识;◆ 制订严格的法律、法规。计算机网络是一种新生事物。它的许多行为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导致网络上计算机犯罪处于无序状态。面对日趋严重的网络上犯罪,必须建立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非法分子慑于法律,不敢轻举妄动。信息安全涉及的主要问题◆ 网络攻击与攻击检测、防范问题◆ 安全漏洞与安全对策问题◆ 信息安全保密问题◆ 系统内部安全防范问题◆ 防病毒问题◆ 数据备份与恢复问题、灾难恢复问题信息安全技术简介目前,在市场上比较流行,而又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安全产品大致有以下几类:◆ 防火墙:防火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访问控制产品。它在内部网络与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阻止外界对内部资源的非法访问,防止内部对外部的不安全访问。主要技术有:包过滤技术,应用网关技术,代理服务技术。防火墙能够较为有效地防止黑客利用不安全的服务对内部网络的攻击,并且能够实现数据流的监控、过滤、记录和报告功能,较好地隔断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连接。但它其本身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也可能会是一个潜在的瓶颈。◆ 安全路由器:由于WAN连接需要专用的路由器设备,因而可通过路由器来控制网络传输。通常采用访问控制列表技术来控制网络信息流。◆ 虚拟专用网(VPN):虚拟专用网(VPN)是在公共数据网络上,通过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实现两个或多个可信内部网之间的互联。VPN的构筑通常都要求采用具有加密功能的路由器或防火墙,以实现数据在公共信道上的可信传递。◆ 安全服务器:安全服务器主要针对一个局域网内部信息存储、传输的安全保密问题,其实现功能包括对局域网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对局域网内用户的管理,以及局域网中所有安全相关事件的审计和跟踪。◆ 电子签证机构--CA和PKI产品:电子签证机构(CA)作为通信的第三方,为各种服务提供可信任的认证服务。CA可向用户发行电子签证证书,为用户提供成员身份验证和密钥管理等功能。PKI产品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服务,将成为所有应用的计算基础结构的核心部件。◆ 用户认证产品:由于IC卡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IC卡被更为广泛地用于用户认证产品中,用来存储用户的个人私钥,并与其它技术如动态口令相结合,对用户身份进行有效的识别。同时,还可利用IC卡上的个人私钥与数字签名技术结合,实现数字签名机制。随着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诸如指纹、视网膜、脸部特征等高级的身份识别技术也将投入应用,并与数字签名等现有技术结合,必将使得对于用户身份的认证和识别更趋完善。◆ 安全管理中心:由于网上的安全产品较多,且分布在不同的位置,这就需要建立一套集中管理的机制和设备,即安全管理中心。它用来给各网络安全设备分发密钥,监控网络安全设备的运行状态,负责收集网络安全设备的审计信息等。◆ 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检测,作为传统保护机制(比如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的有效补充,形成了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反馈链。 ◆ 安全数据库:由于大量的信息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内,有些信息是有价值的,也是敏感的,需要保护。安全数据库可以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可靠性、有效性、机密性、可审计性及存取控制与用户身份识别等。◆ 安全操作系统:给系统中的关键服务器提供安全运行平台,构成安全WWW服务,安全FTP服务,安全SMTP服务等,并作为各类网络安全产品的坚实底座,确保这些安全产品的自身安全。 不知是否有帮助?呵呵!

什么是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使其对于人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信息安全性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信息安全是任何国家、政府、部门、行业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战略。但是,对于不同的部门和行业来说,其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和重点却是有区别的。

信息安全的五大特征是什么?

1.完整性  指信息在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过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坏和非丢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样性,使信息能正确生成、存储、传输,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征。  2.保密性  指信息按给定要求不泄漏给非授权的个人、实体或过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绝有用信息泄漏给非授权个人或实体,强调有用信息只被授权对象使用的特征。  3.可用性  指网络信息可被授权实体正确访问,并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况下能恢复使用的特征,即在系统运行时能正确存取所需信息,当系统遭受攻击或破坏时,能迅速恢复并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网络信息系统面向用户的一种安全性能。  4.不可否认性  指通信双方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本身,以及参与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同一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本人的真实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样性和完成的操作与承诺。  5.可控性  指对流通在网络系统中的信息传播及具体内容能够实现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网络系统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传输范围和存放空间内可控。除了采用常规的传播站点和传播内容监控这种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码的托管政策,当加密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时,必须严格按规定可控执行。

信息安全有哪些方面

问题一:信息系统安全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包括4个方面: (1)物理安全。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媒体安全等方面。处理秘密信息的系统中心机房应采用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重要的系统还应配备警卫人员进行区域保护。 (2)运行安全。运行安全主要包括备份与恢复、病毒的检测与消除、电磁兼容等。涉密系统的主要设备、软件、数据、电源等应有备份,并具有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系统运行的能力。应采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查毒杀毒软件适时查毒杀毒,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查毒杀毒。 (3)信息安全。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赖性是信息安全保密的中心任。 (4)安全保密管理。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包括各级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三个方面。要通过组建完整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安全保密管理人员,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利用先进的安全保密管理技术对整个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问题二: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其实我觉得大多数企业没必要在信息安全这个定义上纠结太多,只需要做好哪些措施就行了,技术、资金实力好的可以自己来做信息安全,不然的话可以考虑购买现有的成熟方案。 推荐下IP-guard的内网安全解决方案 IP-guard是2001年推出的一款内网安全管理软件,拥有18个功能和7大解决方案,在各行各业都有着众多知名企业成功案例,包含知名世界500强、知名日企、国内知名企业等。 IP-guard主要功能包括:透明加密、安全网关、只读加密、即时通讯、文档操作管控、文档打印管理、邮件管控、应用程序管理、网络流量、屏幕监控、资产管理等。 IP-guard适用于企业信息防泄露、行为管控、系统运维三大领域,迄今为止已经服务超过15,600家国内外企业,部署超过4,700,000台计算机。 问题三:企业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安全主要涉及到信息传输的安全、信息存储的安全以及对网络传输信息内容的审计三方面。 鉴别 鉴别是对网络中的主体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有三种方法验证主体身份。一是只有该主体了解的秘密,如口令、密钥;二是主体携带的物品,如智能卡和令牌卡;三是只有该主体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征或能力,如指纹、声音、视网膜或签字等。 口令机制:口令是相互约定的代码,假设只有用户和系统知道。口令有时由用户选择,有时由系统分配。通常情况下,用户先输入某种标志信息,比如用户名和ID号,然后系统询问用户口令,若口令与用户文件中的相匹配,用户即可进入访问。口令有多种,如一次性口令,系统生成一次性口令的清单,第一次时必须使用X,第二次时必须使用Y,第三次时用Z,这样一直下去;还有基于时间的口令,即访问使用的正确口令随时间变化,变化基于时间和一个秘密的用户钥匙。这样口令每分钟都在改变,使其更加难以猜测。 智能卡:访问不但需要口令,也需要使用物理智能卡。在允许其进入系统之前检查是否允许其接触系统。智能卡大小形如信用卡,一般由微处理器、存储器及输入、输出设施构成。微处理器可计算该卡的一个唯一数(ID)和其它数据的加密形式。ID保证卡的真实性,持卡人就可访问系统。为防止智能卡遗失或被窃,许多系统需要卡和身份识别码(PIN)同时使用。若仅有卡而不知PIN码,则不能进入系统。智能卡比传统的口令方法进行鉴别更好,但其携带不方便,且开户费用较高。 主体特征鉴别:利用个人特征进行鉴别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目前已有的设备包括:视网膜扫描仪、声音验证设备、手型识别器。 数据传输安全系统 数据传输加密技术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以防止通信线路上的窃听、泄漏、篡改和破坏。如果以加密实现的通信层次来区分,加密可以在通信的三个不同层次来实现,即链路加密(位于OSI网络层以下的加密),节点加密,端到端加密(传输前对文件加密,位锭OSI网络层以上的加密)。 一般常用的是链路加密和端到端加密这两种方式。链路加密侧重与在通信链路上而不考虑信源和信宿,是对保密信息通过各链路采用不同的加密密钥提供安全保护。链路加密是面向节点的,对于网络高层主体是透明的,它对高层的协议信息(地址、检错、帧头帧尾)都加密,因此数据在传输中是密文的,但在中央节点必须解密得到路由信息。端到端加密则指信息由发送端自动加密,并进入TCP/IP数据包回封,然后作为不可阅读和不可识别的数据穿过互联网,当这些信息一旦到达目的地,将自动重组、解密,成为可读数据。端到端加密是面向网络高层主体的,它不对下层协议进行信息加密,协议信息以明文形式传输,用户数据在中央节点不需解密。 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 目前,对于动态传输的信息,许多协议确保信息完整性的方法大多是收错重传、丢弃后续包的办法,但黑客的攻击可以改变信息包内部的内容,所以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完整性控制。 报文鉴别:与数据链路层的CRC控制类似,将报文名字段(或域)使用一定的操作组成一个约束值,称为该报文的完整性检测向量 ICV(Integrated Check Vector)。然后将它与数据封装在一起进行加密,传输过程中由于侵入者不能对报文解密,所以也就不能同时修改数据并计算新的ICV,这样,接收方收到数据后解密并计算ICV,若与明文中的ICV不同,则认为此报文无效。 校验和:一个最简单易行的完整性控制方法是使用校验和,计算出该文件的校验和值并与上次计算出的值比较。若相等,说明文件没有改变;若不等,则说明文件可能被未察觉的行为改变了。校验和方式可以查错,但不能......>> 问题四:信息安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问题五:互联网信息安全都包括那些?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到了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要防范的主要方面有:计算机犯罪、黑客行为、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信息战、网络协议自身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嗅探(嗅探器可以窃听网络上流经的数据包)等等。 问题六: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有哪些? 外部威胁包括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信息战,信息网络恐怖,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威胁等。 内部威胁包括内部人员恶意破坏、内部人员与外部勾结、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执行人员操作不当、安全意识不强、内部管理疏漏、软硬件缺陷以及雷击、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构成的威胁等。 信息内容安全威胁包括淫秽、色情、赌博及有害信息、垃圾电子邮件等威胁。 信息网络自身的脆弱性导致的威胁包括在信息输入、处理、传输、存储、输出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容易被篡改、伪造、破坏、窃取、泄漏等不安全因素;在信息网络自身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通信协议等方面存在安全漏洞、隐蔽信道和后门等不安全因素。 其他方面威胁包括如磁盘高密度存储受到损坏造成大量信息的丢失,存储介质中的残留信息泄密,计算机设备工作时产生的辐射电磁波造成的信息泄密等。 问题七:网络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网络安全知识互联网产业稳定发展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是关键 网络安全问题接踵而至,给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笼上了一层阴影,造成巨额损失。可以说,互联网要持续快速发展就不得不趟过安全这道弯。 如果说高高上扬的纳斯达克股使人们看到泡沫背后的网络魔力的话,那么接连不断的网络安全事件则让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魔力背后的现实――网络游戏玩家装备被盗事件层出不穷;网站被黑也是频繁发生;一波又一波的病毒“冲击波”则让互联网用户们战战兢兢。黑客、病毒已经成为时下充斥网络世界的热门词语,它们轮番的攻势使本不坚固的互联网络越发显得脆弱。这就告诉我们:人们在享受着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信息的同时,必须认真对待和妥善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5%的与因特网相联的网络管理中心都遭到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入,受害涉及的覆盖面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据国际互联网保安公司symantec2002年的报告指出,中国甚至已经成为全球黑客的第三大来源地,竟然有6.9%的攻击国际互联网活动都是由中国发出的。另一方面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日常监测结果来看,计算机病毒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在2001年,我国有73%的计算机曾感染病毒,到了2002年上升到近84%,2003年上半年又增加到85%。而微软的官方统计数据称2002年因网络安全问题给全球经济直接造成了130胆美元的损失。 众所周知,安全才是网络的生存之本。没有安全保障的信息资产,就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信息的载体,网络亦然。网络安全的危害性显而易见,而造成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各不相同。 首先是用户观念上的麻痹,缺乏相应的警惕性,而这种观念的结果就是管理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更谈不上具体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和防范意识。由于用户对网络安全存在被动和一劳永逸的意识,在出现网络安全问题时,并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大多数人认为,用几种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就能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虽然这种做法的确有一定的效果,但这并不能保障网络的绝对安全。可见,要想有效地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首要的就是用户要重视安全问题和提高安全意识,在思想意思上为网络筑起一道“防护墙”。 其次,我国的网络安全设备大部分都是进口的,还没有我们自己的核心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国外企业网络安全产品的依赖性,对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能力,提高我国网络安全实际操作能力。 问题八:我国的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方面 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现状九个方面问题 (1)法律法规和管理不完善 (2)企业和 *** 的侧重点不一致 (3)网络安全规范和标准不统一 (4)网络安全技术和手段滞后 (5)系统漏洞及复杂性。 (6) 网络协议及共享性。 (7) 网络开放性, 传输路径与结点不安全。 (8)身份认证难。 (9)信息聚集度高。 摘自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 贾铁军主编 2014.8上海精品课程教材 问题九:信息安全包括哪些基本属性 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有哪些?试给出具体实例分析。 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有:完整性、可用性、机密性、可控性、抗抵赖性 。 具体实例: 完整性:电子邮件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删除、修改、伪造等。 可用性:网站服务能够防止拒绝服务攻击。 机密性:网络管理账号口令信息泄露将会导致网络设备失控。 可控性:管理者可以控制网络用户的行为和网上信息传播。 抗抵赖性:通过网络审计,可以记录访问者在网络中的活动。 问题十:信息安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互联网信息安全都包括那些?

http://baike.baidu.com/view/17249.htm 摘自信息安全百度百科。

什么是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重要性  积极推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使其对于人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信息安全性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信息安全是任何国家、政府、部门、行业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战略。但是,对于不同的部门和行业来说,其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和重点却是有区别的。   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各方面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并要求大容量、高效率地传输这些信息。为了适应这一形势,通信技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发展。目前,除有线通信外,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等无线电通信也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与此同时,国外敌对势力为了窃取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秘密信息,运用侦察台、侦察船、侦察机、卫星等手段,形成固定与移动、远距离与近距离、空中与地面相结合的立体侦察网,截取我国通信传输中的信息。   从文献中了解一个社会的内幕,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20世纪后50年中,从社会所属计算机中了解一个社会的内幕,正变得越来越容易。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正把 信息安全策略  日益繁多的事情托付给计算机来完成 ,敏感信息正经过脆弱的通信线路在计算机系统之间传送,专用信息在计算机内存储或在计算机之间传送,电子银行业务使财务账目可通过通信线路查阅,执法部门从计算机中了解罪犯的前科,医生们用计算机管理病历,所有这一切,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能在对非法(非授权)获取(访问)不加防范的条件下传输信息。   传输信息的方式很多,有局域计算机网、互联网和分布式数据库,有蜂窝式无线、分组交换式无线、卫星电视会议、电子邮件及其它各种传输技术。信息在存储、处理和交换过程中,都存在泄密或被截收、窃听、窜改和伪造的可能性。不难看出,单一的保密措施已很难保证通信和信息的安全,必须综合应用各种保密措施,即通过技术的、管理的、行政的手段,实现信源、信号、信息三个环节的保护,藉以达到秘密信息安全的目的。

信息安全是什么?

应该是保证信息的共享在发送者预想的范围内吧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信息安全服务的信息安全服务的作用

目前,国内政府和企业中信息安全建设多处在较初级的阶段,缺乏信息安全的合理规划,也普遍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这些问题受到整体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限制,在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变。当前国内的信息安全服务商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安全服务体系,一般都包括信息安全评估、加固、运维、教育、风险管理等。这些西方背景的先进的理念在吸引用户的同时,给用户造成了很大的迷茫,很多用户购买安全服务的直接动机是应付当前的安全事件、满足管理层的意志或减轻来自内外的舆论压力,服务形式内容和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较大落差。必须承认当前信息安全服务对用户的帮助主要在技术方面,对管理的影响是有限的。用户普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自身资源不足,实际是“安全管理员”的缺位,其次是对基本管理体系探索的需求。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信息安全服务能带来的实际好处包括:弥补用户人力的不足,弥补用户技术的不足,弥补用户信息的不足,弥补用户管理思想的不足。这些服务内容主要通过服务团队特别是一线人员传递到用户的手中,服务人员的技术技能和态度将直接决定用户的收益。

信息安全服务包括()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内容:1.物理安全;2.运行安全;3.数据安全;4.内容安全。物理安全是围绕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物理装备及其有关信息的安全,它所面对的威胁主要有自然灾害、电磁泄露、通信干扰等。1.物理安全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主要涉及信息及信息系统的电磁辐射、抗恶劣工作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主要的保护方式有数据和系统备份、电磁屏蔽、抗干扰、容错等。处理秘密信息的系统中心房间,应采取有效的技术预防措施;重要系统还应配备保安人员以进行区域保护。2.运行服务安全运行服务安全是指网络中的各个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能正常地通过网络交流信息。通过对网络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发现不安全因素能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改变不安全状态,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行。运行服务安全面对的威胁包括网络攻击、网络病毒、网络阻塞、系统安全漏洞利用等。主要的保护方式有访问控制、病毒防治、应急响应、风险分析、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系统加固、安全审计等。3.数据安全数据安全即网络中存在及流通数据的安全,包括数据(信息)的生成、处理、传输、存储等环节中的安全,这是信息安全的核心任务。通常面对的威胁主要包括对数据(信息)的窃取、篡改、冒充、抵赖、破译、越权访问等;主要的保护方式有加密、认证、访问控制、鉴别、签名等。4.内容安全内容安全是围绕非授权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的安全,主要涉及对传播信息的有效控制。面对的威胁主要包括通过网络迅速传播有害信息、制造恶意舆论等;主要的保护方式有信息内容的监测、过滤等。

信息安全服务的介绍

信息安全服务是指适应整个安全管理的需要,为企业、政府提供全面或部分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的服务。信息安全服务提供包含从高端的全面安全体系到细节的技术解决措施。

信息安全服务包括

信息安全服务提供包含从高端的全面安全体系到细节的技术解决措施。信息安全服务是指适应整个安全管理的需要,为企业、政府提供全面或部分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的服务。目前,国内政府和企业中信息安全建设多处在较初级的阶段,缺乏信息安全的合理规划,也普遍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这些问题受到整体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限制。服务作用介绍在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变。当前国内的信息安全服务商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安全服务体系,一般都包括信息安全评估、加固、运维、教育、风险管理等。这些西方背景的先进的理念在吸引用户的同时,给用户造成了很大的迷茫。很多用户购买安全服务的直接动机是应付当前的安全事件、满足管理层的意志或减轻来自内外的舆论压力,服务形式内容和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较大落差。必须承认当前信息安全服务对用户的帮助主要在技术方面,对管理的影响是有限的。用户普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自身资源不足,实际是“安全管理员”的缺位,其次是对基本管理体系探索的需求。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信息安全服务能带来的实际好处包括:弥补用户人力的不足,弥补用户技术的不足,弥补用户信息的不足,弥补用户管理思想的不足。这些服务内容主要通过服务团队特别是一线人员传递到用户的手中,服务人员的技术技能和态度将直接决定用户的收益。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