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医学物理学与中学物理学习侧重区别在哪?

物理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而医学是根据性质判断物质是否正常。物理的发展带动医学的发展,核磁共振,激光刀就是例子。如果没有物理的发展,很多疾病是无法有效治疗的。医学,物理都属于自然科学。医学难题的解决也促进物理的发展,应该说两者是相互促进的。物理的某些分支本身就是与医学息息相关的。像光子医学,就是光学在医学上的应用的

一道应用数学(数学物理方法)题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关于数学物理方法的问题

不行,看不懂,尽管我自学了这门科,你还是去问问老师,他们会教你的.呵呵.

虚心求教能量不等式的物理意义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jRlU7tn79fweo-7SchHYwqUBL-F9zAyyU1K-fHJ2u8dqm9b2yWe8pJi1KfGBf5Ts68m74gcoigxoTUCm-GO4b-qJcd7jZjyJ2lEoIzWvr2m额 好像百度就有

为什么熵增原理被认为是让人绝望的物理定律?

因为这个原理很难懂,而且应用很偏,一般人都学不会,比如我就从来没有听说过。

熵增定律,为什么会被称为令人绝望的物理定律?

熵增定律,意味着宇宙一切都是有“宿命”的。当人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而自己又不能改变的时候,自然就会觉得“绝望”。

很多人都说熵增定律是物理学界最可怕的定律,它是怎样影响着我们生活的?

比如说现代家庭生活中的洗衣机,为了在生活中更加方便,所以发明了这个机器。从事物的表面上去观察,主要是为了提高在洗衣服时的工作效率,并且还能够节省时间。但是很多人都忽略,洗衣机在清洗的过程中会产生消耗。

熵增定律:为什么会被称为令人绝望的物理定律?

因为这个定律必须体现在生命的体系当中,但是在宇宙当中,人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非常的让人绝望,让人感觉到人类很渺小。

为啥熵增定律会被称为让人绝望的物理定律?

因为根据熵增定律,宇宙最终的结局就是要走向灭亡。人类所有存在的痕迹都会被抹去。

物理上 miu等于什么

mlu/ml :MIU:百万国际单位,MillionInternationalUnits ML:毫升 读法:米尤(音)每毫升 ng/ml :纳克每毫升 pg/ml :皮克每毫升.P就是Picogram,中文是微微克的意思 nmol/L :纳摩尔每升.换算一下它就是等于ng/dl ,1微摩尔(umol)=1000纳摩尔(nmol) 好评吧!!

读音为miu的物理量表示什么

....好像是动摩擦因数吧

谁知道VOCl2这种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相关的资料介绍?

不用翻译吧?Vanadium oxide dichloride. Dichlorooxovanadium( IV ), 11CI . Oxodichlorovanadium( IV ) Chapman and Hall Number: HMZ46-P CAS Registry Number: 10213-09-9 Molecular Formula: Cl 2 OV Molecular Weight: 137.846 Accurate Mass: 136.876581 Percentage Composition: Cl 51.44%; O 11.61%; V 36.96% General Statement: Octahedral polymer Source/Synthesis: Synth. by reaction of V 2 O 5 + VCl 3 at 600degrees in a sealed tube Use/Importanc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atalyst for isom. and polym. of alkenes. Astringent for antiperspirants Physical Description: Green solid, dec. at 380degrees to form VOCl 3 + VOCl Other Data: Delta H degrees f minus690 kJ mol minus1 , paramagnetic: mu eff = 1.40mu B (296K), 0.95mu B (113K) Hazard and Toxicity: Corrosive RTECS Accession Number: YW1590000 References: Opperman, H. , Z. Anorg. Allg. Chem. , 1967, 351 , 113, (thermodynamics) Brauer, G. , Handbuch Prap. Anorg. Chem. , 3rd edn., Ferdinand Enke Verlag, 1975, 3 , 1416, (synth) Siefert, H.J. et al. , Z. Anorg. Allg. Chem. , 1981, 479 , 32, (cryst struct, magnetism, ir) Ahadian, F. et al. , Proc. IUPAC, I.U.P.A.C., Macromol. Symp., 28th, 1982 , 1982, 256; CA , 99 , 122989u, (catalysis) Lewis, R.J. , Sax"s Dangerous Properties of Industrial Materials, 8th edn., Van Nostrand Reinhold , 1992, DFW800

大学物理电磁学问题

M = pm × B,这里 M、pm、B 均为矢量。(1) Mmax = pm * B = 12*5*[Pi]*(0.08/2)^2*0.6 = 0.181 N.m(2) M = 1/2 Mmax = pm * B * sinθθ = 30°,即平面与 B 夹角为 60°。附注:我的回答常常被“百度知道”判定为违反“回答规范”,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哪里违规,也不知道对此问题的回答是否违规。

物理化学 恒温可逆膨胀与恒温不可逆膨胀W与Q的关系

错,Q=#U-W,4始末状态相同,#U相同,可逆功最小,加负号,可逆热最大,因为Wr<Wir,所以Qr>Qir

Qir在物理化学中指什么?

指的是辐射热通量。辐射通量又称辐射功率,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辐射能,是以辐射形式发射、传播或接收的功率,单位为W(瓦),即1W=J/s(焦耳每秒)。它也是辐射能随时间的变化率Φ=dQ/dt 。目前测量辐射通量的方法一般是由直流电置换辐射通量的等价置换原理进行的。辐射通量简介编辑通量在流体运动中,通量表示单位时间内流经某单位面积的某属性量,是表示某属性量输送强度的物理量。辐射通量又称辐射功率,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辐射能,是以辐射形式发射、传播或接收的功率,单位为W(瓦),即1W=J/s(焦耳每秒)。它也是辐射能随时间的变化率Φ=dQ/dt 。目前测量辐射通量的方法一般是由直流电置换辐射通量的等价置换原理进行的。实际上,辐射源所发射的能量往往由很多波长的单色辐射所组成,为了研究各种波长的辐射能量,还须对单一波长的光辐射作相应的规定。前面介绍的几个重要辐射量,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光谱辐射量,光谱辐射量又叫辐射量的光谱密度,是辐射量随波长的变化率:Φ(λ)=dΦ/dλ (1)单位为W/μm(瓦每微米),或W/nm(瓦每奈米)其中波长为λ的辐射通量与λ值有关。总辐射通量应该是各谱段辐射通量之和或辐射通量的积分值。 (2)

万物理论中的两首英文歌叫什么名字

第一首《Heatwave》 - Martha Reeves & The Vandellas第二首《Time After Time》 - Dinah Washington歌名:Heat Wave演唱:Martha Reeves & The Vandellas词曲:Lamont Dozier, Brian Holland, Edward Holland, Jr时长:02:44所属专辑:Heat Wave发行时间:1963-9-30发行公司:Gordy (Motown)音乐类型:Soul, R&B, pop专辑曲目:Side 101 "Heat Wave" – 2:44 (Lamont Dozier, Brian Holland, Edward Holland, Jr)02 "Then He Kissed Me" – 2:32 (Phil Spector, Jeff Barry, Ellie Greenwich)03 "Hey There Lonely Boy" – 2:3304 "More" – 2:14 (Riz Ortolani)05 "Danke Schoen" – 3:04 (Kurt Schwaback, Bert Kaempfert)06 "If I Had a Hammer" – 2:16 (Pete Seeger, Lee Hays)Side 201 "Hello Stranger" – 2:40 (Barbara Lewis)02 "Just One Look" – 2:33 (Gregory Carroll, Doris Payne)03 "Wait Till My Bobby Gets Home" – 2:17 (Barry, Greenwich,Spector)04 "My Boyfriend"s Back" – 2:08 (Bob Feldman, Jerry Goldstein, Richard Gottehrer)05 "Mockingbird" – 2:32 (Inez Foxx, Charlie Foxx)歌名:Time After Time演唱:Dinah Washington词曲:Sammy Cahn,Jule Styne时长:02:27所属专辑:What a Diff"rence a Day Makes!发行时间:1959年发行公司:Mercury专辑曲目:01 "I Remember You" (Johnny Mercer, Victor Schertzinger) – 2:4202 "I Thought About You" (Jimmy Van Heusen, Johnny Mercer) – 2:2803 "That"s All There Is to That" (Clyde Otis, Kelly Owens) – 2:1504 "I Won"t Cry Anymore" (Al Frisch, Fred Wise) – 2:1505 "I"m Thru With Love" (Gus Kahn, Fud Livingston, Matty Malneck) – 2:2306 "Cry Me a River" (Arthur Hamilton) – 2:2407 "What a Diff"rence a Day Makes" (Stanley Adams, María Mendez Grever) – 2:3508 "Nothing in the World" (Brook Benton, Belford Hendricks, Clyde Otis) – 3:1209 "Manhattan" (Richard Rodgers, Lorenz Hart) – 4:1310 "Time after Time" (Sammy Cahn, Jule Styne) – 2:2711 "It"s Magic" (Sammy Cahn, Jule Styne) – 2:2812 "A Sunday Kind of Love" (Barbara Belle, Anita Leonard, Louis Prima, Stan Rhodes) – 2:2613 "Time after Time (First Version)" (Sammy Cahn, Jule Styne) - 2:1514 "Come On Home (Bonus)" (Juanita Hill, Dinah Washington) - 2:2715 "It Could Happen To You (Bonus)" (Jimmy Van Heusen, Johnny Burke) - 2:19

大学物理问题

是匀速圆周运动

物理学不好,怪我咯?-从《你一生的故事》中的费尔马定律谈起……

《你一生的故事》是美国华裔作家特德u2022姜(Ted Chiang)的中篇科幻小说,讲述了一名语言学家和外星人七肢桶交流沟通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对其自身的影响。该书在豆瓣评分为8.6分,电影《降临》就是根据本书改编的。该篇小说获得了2000年的星云奖。在我看来,特德u2022姜不仅科幻故事讲得好,而且,作为一名男性作家,他以女语言学家的视角和口吻讲述《你一生的故事》时,让我忘记他的男性身份,感觉就像一个妈妈在讲故事。 01光的折射 大家都知道光的折射,还记得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吗? 遗憾的是,我物理学得不好,我只能用我仅有的高中物理知识加上百度进行解释。 光从空气中以非垂直的角度射向水面时,由于光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光线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被称为光的折射。 通过这篇《你一生的故事》我知道,关于这种“因为……,所以……”的解释被称为“因果论”。那么,关于这一物理现象真的只有这一种解释吗? 02费尔马定律 费尔马是谁?第一次知道他是觉得他有一个非常zhuangbility的故事。1637年,费马在阅读丢番图《算术》拉丁文译本时,曾在第11卷第8命题旁写道:“将一个立方数分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一个四次幂分成两个四次幂之和,或者一般地将一个高于二次的幂分成两个同次幂之和,这是不可能的。关于此,我确信已发现了一种美妙的证法 ,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虽然是一个业余的大数学家,但是天才就是这么任性。这个绝妙的证法,300年后才有人算出。 ok,言归正传。费尔马关于几何光学的最少时间定律是指,光在任意介质中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时,沿所需时间最少的路径传播。 在《你一生的故事》中,这被称为“目的论”。即,光从A点到B点,为了使传播过程耗时最短,选择了一条“折射”的路线。 以上图为例,这个最佳折射路线是路线2。 为什么不是路线1?虽然两点之间直线最近,但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而路线1,光在水中走的距离比空气中还多,总时间也就自然增加了。 为什么不是路线3?不是说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吗?那让光在空气中多走一会,在水走少走一会?但路线3整体距离走的太长,时间也比路线2用得多。 最佳路线只能是2。也就是说,光为了从A到B用时最短这个目的,其实早就把所有可能的路线试验过或者计算过,最后优选出路线2这个折射路线。 这是一种非常拟人化的思维,有没有觉得细思极恐? 其实,人类一直走在探索解释物理现象的路上,还有很多未知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是过去和现在被不断证实的,并有可能未来被推翻的。---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自己物理学不好的狡辩借口啦。 03因果论Vs目的论 通过光的折射这一物理现象,展现了因果论和目的论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即《你一生的故事》中人类和七肢桶的不同思维方式。这也是西方哲学中现代哲学和经典哲学争论点。(GOD,我不仅物理不及格,哲学其实更是负分啊) 当人类以因果论看世界时,是把时间当做一条向前流动的长河,呈线性形式。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有过去的因,便有现在的果;有现在的因,便有未来的果。 当人类以目的论看世界时,是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各种现象的发生都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与过去、现在、未来无关。(果然是七肢桶的思维方式啊,我编不下去了) 根据我浅薄的理解,举个例子吧。 先描述一个客观事实,男孩经常给女孩打电话聊天、送花、一起吃饭、逛街、看电影,后来,女孩爱上了男孩。 1.以因果论解释, 因为 男孩经常给女孩打电话聊天、送花、一起吃饭、逛街、看电影, 所以 ,女孩爱上了男孩。 2.以目的论解释,男孩 为了 让女孩爱上自己,所以经常给女孩打电话聊天、送花、一起吃饭、逛街、看电影。 怎么样?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思维。你是哪一个?反正我已经混乱。 04关于命运 虽然我已如此混乱,但我仍然吐一口老血,斗胆再谈一个大命题“命运”。 人的开始是出生,结束是死亡。在这一过程中,人是否有既定的命运?(我感觉我这个描述又线性思维了,原谅我这个三维世界的人吧。) 1.从因果论来看,是因为你人生走出的每一步,做出的每一个选择,所以塑造了你的一生。 2.从目的论来看,你为了获得什么样的人生?这个目标和信念,决定了你人生走出的每一步,做出的每一个选择。 看了目的论的描述,是否豁然开朗?感觉未来还存在无限可能,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遗憾的是,大部分的人,都怀着目的论的美梦,过着因果论的一生。 愿你拥有你想要的一生。 (害怕自己马上又要写鸡汤文了,所以就写到这里吧。另,再次强调,本人物理不及格,哲学负分,请自带批判性思维阅读本文。)

HD Tune Pro扫描硬盘后如图,怎么判断是逻辑损坏还是物理损坏?

是物理损坏的坏道,自己不能修的 ,在保修找经销商换新的

对称破缺——美妙思想来自凝聚态物理 | 量子群英传

图26-1:凝聚态大师朗道和安德森 撰文 | 张天蓉 责编 | 宁 茜 巴丁 (John Bardeen,1908 – 1991) 所获的两次诺奖都与凝聚态研究有关。凝聚态以量子理论为基础,在量子场论建立之后,理论物理朝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粒子物理 (particle physics) 和凝聚态物理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公众的眼光大多数投向传统的、以还原论思想为指导的高能粒子物理,以为那才是物理的正统方向。 然而实际上,当今的物理学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做凝聚态物理的相关研究,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凝聚态物理的理论部分,与粒子物理理论有许多相通之处。近百年来从固体到凝聚态的研究,在实用上促进了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带给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典型范例是上一篇中介绍的晶体管和超导。凝聚态物理在理论上独树一帜:凝聚态研究遵循的层展论,对科学思想、科学哲学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凝聚态有关对称破缺的思想,被用于粒子物理中获取质量的希格斯机制----这也是我们下一篇将介绍的内容。 朗道的相变理论 前苏联知名物理学家列夫·朗道 (Lev Landau,1908-1968) 是物理界的一位大师级人物,在理论物理多个领域中都有重大贡献。在中国学术界的心目中,朗道和费曼一样,是一位“学术卓著、特立独行”的传奇性人物。费曼因他的数本自传式读物而广为人知,朗道则以其一系列大厚本的经典物理教材而享誉学界。有关朗道的故事,如此一篇文章是写不完道不尽的,请见参考资料 [1] 。 图26-2:年轻的朗道与玻尔、海森堡、泡利、伽莫夫等在一起 朗道的费米液体 (Fermi Liquid) 及相变 (Phase Transition) 等理论,奠定了整个凝聚态物理的基础。费米液体理论,让我们可以在处理多粒子的凝聚态物理中继续使用单粒子图像。此外,朗道提出的相变理论与对称性破缺理论相关,让我们能够用序参量来描述凝聚态系统的宏观态,使用对称性来给不同物相进行分类。一般的物质有固、液、气三态,这是初中物理告诉我们的知识。后来,现代物理的研究结果,将“物质三态”的概念扩大——有了等离子态、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液晶态等等,见图26-3。再后来,又扩展细分到物质的许多种不同的“相”。物质相之间的互相转换被称之为“相变”。 图26-3:相变图(包括液晶和等离子体) 固、液、气三相的变化,相应地伴随着体积的变化和热量的释放 (或吸收) 。这一类转换叫做“一级相变”,它们的数学意义是说:在相变发生点,热力学中的参量 (比如化学势) 不变化,而它的一阶导数 (体积等) 有变化。后来,实验中不断观察到的物质相及相变的数目多了,一级相变的概念便被扩展到“二级”、“三级”……N级相变,分别用热力学量的N阶导数来区分。 这些N级相变,被统称为“连续相变”。朗道对连续相变建立数学模型,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描述 [2] 。他认为连续相变的特征是物质的有序程度的改变,可以用序参数的变化来描述。或者更进一步,可以看成是物质结构对称性的改变。 根据物质的对称性及其破缺的方式来研究相和相变的方法被称为“朗道范式”。也可以说由此方式才催生了凝聚态物理 [3] 。物理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分别单独地研究固体或液体,都远远满足不了实际情况的需要。特别是掺和了低温物理之后,固体物理的研究转向了对大量粒子构成的各种体系的研究。这些系统中的粒子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在各种物理条件下,不仅仅表现为固态、液态、液晶态、等离子态,还有超流态、超导态、波色子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对这些千姿百态以及它们互相转换的研究,便构成了凝聚态物理。 安德森挑战还原论 研究凝聚态物理并做出开创性奠基的另一位大师,是美国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 (Philip Anderson,1923-2020) 。 今年春天,安德森以97岁高龄不幸辞世,他在对称性破缺、高温超导等诸多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当他在新泽西的贝尔实验室工作时,首先提出凝聚态中的局域态、扩展态的概念和理论,为此他和另一位美国物理学家约翰·范扶累克 (John Hasbrouck van Vleck,1899-1980) 及英国物理学家内维尔·莫特 (Sir Nevill Francis Mott,1905-1996) ,分享了197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除了对物理本身的杰出贡献之外,1972年,安德森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著名的“More is different” (《多则异》) 的论文 [4] ,针对一切归于最简单粒子的还原论 (Reductionism) ,提出各种不同物质层次形成不同分支的层展论 (Emergence) ,被认为是凝聚态物理的独立宣言,带给了整个科学界另一个认识这个世界的视角,表达了安德森对人类传统科学方法的挑战和超越。 传统的科研方法以还原论为主,古希腊的科学就是从“追本溯源”,即“还原”开始的。所谓还原论,就是认为复杂系统可以化解为各部分的组合,并且,复杂体系的行为可以用其部分的行为来加以理解和描述。例如,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又由更深一层的基本粒子组成,依次递推,构成了物质结构中越来越小的层次。还原论的方法便是逐层级地回答问题,期待深一层的结构能解释上一个层次所表现的性质。如此下去,科学演化的路线似乎归结为一条还原的路线,最后追溯到一个“终极问题”。 然而,安德森提出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多则异”,还原并不能重构宇宙,部分行为不能完全解释整体行为。高层次物质的规律不一定是低层次规律的应用,并不是只有底层基本规律是基本的,每个层次皆要求全新的基本概念的构架,都有那一个层次的基础原理。也就是说,安德森教给我们不同于还原论的另一种认识这个世界的视角,即“层展论” (或称整体论) 的观点。层展论既不属于还原论,也不反对还原论,而是与还原论互补,构成更为完整的科学方法。 安德森在他的《多则异》的文章中,以凝聚态中的对称破缺为例,说明层展论。 相变——对称和对称破缺 对称性的概念不难理解,在自然界及人工的建筑、艺术等领域,几何对称现象随处可见。固体中的晶格是一种空间状态重复的几何对称结构。如果将整个晶体移动一个晶格常数a,结果仍然是原来的系统。换言之,晶格结构具有在空间平移a的变换下系统保持不变的对称性。所以,对称的意思就是系统在某种变换下保持状态不变。除了空间平移变换之外,还有空间旋转、空间反演等等其它种类的变换。除了在三维空间的各种变换之外,还有对于时间的平移或反演变换,以及其它抽象的或内禀性质的变换。各种变换对应于各种不同的对称性。 物理学中有一个诺特定理 (Noether"s theorem) ,由德国女数学家埃米·诺特 (Emmy Noether,1882-1935) 发现,它将物理中的守恒定律与对称性联系在一起 [5] 。例如,能量守恒定律对应时间对称性;动量守恒对应空间平移对称;角动量守恒对应旋转对称性等等。我们在此不予详述,可见参考资料 [6] 。 大千世界不仅有对称,也有不对称。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人的左脸并不完全等同于右脸,大多数人的心脏长在左边,大多数的DNA分子是右旋的,地球并不是一个完全规则的球形……正是因为对称中有了这些不对称的元素,对称与不对称的和谐交汇,才创造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 即便是对称的情况,也有各种等级的高低之分。比如说,一个正三角形,和一个等腰三角形比较,正三角形应该更为对称一些;球面比椭球面具有更多的对称性。此外,物体状态的对称性也会变化,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低。 图26-4:相变和对称破缺 朗道将凝聚态物理中的相变与物质结构中对称性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他把从高对称到低的对称过程叫做“对称破缺”。相应的,反过来的相变则意味着“对称恢复”。然而,如何判断对称性的“高低”呢?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候我们会将“对称性”与“有序性”等同起来,但事实上这两个概念的“高低”程度正好相反。越有序的结构,对称性反而越低。以下举个简单例子来说明。 图26-4上方所示的是“固态 液晶 液态”过程中物质分子结构的变化。这三者的对称性,到底孰高孰低呢? 固态中水分子有次序地排列起来,形成整齐漂亮的格子或图案 (晶格) ;在液晶中,三维晶格被破环了,成为一维晶体。之后,随着温度继续升高,一维的有序结构也被破坏而成为无序的液体:液态中的水分子做着随机而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Brownian Motion) ——没有固定的方向,没有固定的位置,处于完全无序的状态,在任何方向、任何点看起来都是一样的。而这正是我们所谓的对称性最“高”的状态,也就是说,液态的对称性很高,却无序。液晶和固态,相较液态而言,有序程度逐渐增加,对称性却逐步降低。 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的话,液态时,如果将空间坐标作任何平移变换,系统的性质都不会改变,表明对空间的高度对称。而当水结成冰之后,系统只在沿着某些空间方向,平移晶格常数a的整数倍的时候,才能保持不变。所以,物质从液态到固态,对称性降低,也就是破缺了,从连续的平移对称性减少成了离散的平移对称性。或叫做:固态破缺了液态的连续平移对称性,即晶体是液体的任意平移对称性破缺的产物。相比于液体,晶体的粒子密度出现了空间上的周期调制,因而更加有序,而从无到有的周期调制的变化,便可以表征物质从液体结晶为固体时的相变。 对称破缺 (Symmetry Breaking) 分为两大类:明显对称性破缺 (Explicit Symmetry Breaking) 和自发对称性破缺 (Spontaneous Symmetry Breaking) 。第一类“对称破缺”的原因是自然规律决定的,是因为某些物理系统本身就不具有某些物理规律对应的对称性,这类对称破缺的著名例子是李政道与杨振宁发现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CP violation) 。 第二类“自发对称破缺”是物理学家更感兴趣的。这种情况下,物理系统仍然遵循某种对称性,但物理系统更低的能量态 (包括真空态) 却不具有此种对称性。这种对称破缺的著名例子包括我们在上一篇中介绍的超导物理中的BCS理论,以及下一篇将介绍的基本粒子标准模型中的希格斯机制 (Higgs Mechanism) 。 自发对称破缺 将“自发对称破缺”再表达得更清楚一些,就是说物理规律具有某种对称性,但是它的方程的某一个解,也就是物理系统实际上所处的某个状态,却不具有这种对称性。这样,我们看到的世界中一切现实情况,都是“自发对称破缺”后的某种特别情形。因此,它只能反映物理规律的一小部分侧面。图26-5中举了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对称性的“破缺”。 图26-5:自然界的明显对称破缺和自发对称破缺 图26-5a中所示是一个在山坡上的石头,山坡造成重力势能的不对称性,使得石头往右边滚动,这是一种明显对称性破缺。在图26-5b的情况,一支铅笔竖立在桌子上,它所受的力是四面八方都对称的,它朝任何一个方向倒下的几率都相等。但是,铅笔最终只会倒向一个方向,这就破坏了它原有的旋转对称性。这种破坏不是由于物理规律或周围环境的不对称造成的,而是铅笔自身不稳定因素诱发的,所以叫自发对称破缺。图26-5c的水滴结晶成某个雪花图案的过程也属于自发对称性破缺。 日裔美国物理学家南部阳一郎 (Yoichiro Nambu,1921-2015) 首先将“对称破缺”这一概念从凝聚态物理引进到粒子物理学中 [7] 。南部为此和另外两位发现正反物质对称破缺起源的日本物理学家小林诚 (Kobayashi Makoto,1944-) 和益川敏英 (Toshihide Maskawa,1940-) 分享了20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参考文献: [1].张天蓉科学网博文:《硅火燎原》-21-个性奇特的朗道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7221&do=blog&id=724191 [2].于禄,郝柏林。《相变和临界现象》,科学出版社,1992 [3].L.D. Landau,On the theory of phase transitions,1937Published in: Zh.Eksp.Teor.Fiz. 7 (1937) 19-32, Phys.Z.Sowjetunion 11 (1937) 26, Ukr.J.Phys. 53 (2008) 25 [4].Anderson, More is different, Science Vol. 177, pp. 393-396(1972) [5].Kosmann-Schwarzbach, Yvette (2010). The Noether theorems:Invariance and conservation law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Sources and Studiesin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al Sciences. Springer-Verlag. [6].张天蓉科学网博文:统一路-8-对称和守恒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7221&do=blog&id=882465 [7].Nambu, Y.; Jona-Lasinio, G. (April 1961). "DynamicalModel of Elementary Particles Based on an Analogy with Superconductivity.I". Physical Review 122: 345–358.

如何判断硬盘是逻辑坏道还是物理坏道

格式化,再检查,没就行。还有就屏蔽

怎么判断硬盘的坏道是逻辑坏道还是物理坏道?

买个心得算了

硬盘怎么看是物理坏道?

硬盘出现坏道,怎样辨别是物理坏道还是软件坏道? 当提示你的硬盘可能有坏道的时候,你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磁盘扫描程序扫描磁盘,如果错误被修复说明你的硬盘出现的是逻辑坏道,如果不能修复,说明你的磁盘可能出现了物理坏道,如果出现物理坏道,最好的办法是将硬盘低级格式化,硬盘在低级格式化的时候会自动修复硬盘错误,如果出现物理坏道,他会将坏道隐藏,以保证在读写磁盘的时候跳过出现物理坏道的磁盘区域,但做硬盘低级格式化的后果是磁盘上的所有数据都会被清空,而且是不可逆的。一般出现无法修复的逻辑坏道可以高级格式化磁盘,这样可以修复磁盘错误,但高级格式化也会删除磁盘数据,所以格式化之前请备份重要文件,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些专业的软件来修复硬盘错误,比如诺顿的磁盘医生等软件,虽然用这些软件可以在不丢失磁盘数据的基础上修复磁盘错误抚但有的时候可能无法修复一些疑难的磁盘问题。当磁盘出现错误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修复手段就要看实际的情况了。 怎么判断硬盘的坏道是逻辑坏道还是物理坏道? 1.硬盘的坏道分为物理坏道和逻辑坏道两种:物理坏道 是指硬盘物理盘片表面发生了严重的损坏而形成的坏道, 这种坏道是硬性损伤,一般无法修复。物理坏道也有软性的,它的形成足由于外界影响而造成数据写入错误时,系统 会认为是物理坏道,但这种坏道是可以修复的;逻辑坏道通 常是指硬盘在写入数据时受到意外干扰,造成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错误。从过程上讲,硬盘在写入数 据时会用ECC的逻辑重新组合这些数据,一般lkb的空间 要写入512个字节,但实际上硬盘会多写出几十个字节,而 且所有的这些字节都要用ECC进行校验码。如果原始字节 算出的ECC校验码和从硬盘读取数据时读出字节算出的 ECC校验码不同,就会产生ECC错误,从而也就产生了逻 辑坏道。 硬盘出现坏道后,无论是物理坏道还是逻辑坏道,其故 障表现是极其相似的:开机后不能正常进入操作系统,而是 出现了scandisk,对盘面进行自动扫描,按ESC键取消后,可 以进入操作系统:开机后,可以看到硬盘盘符但无法正常访 问,在BIOS中反复设置均无效果;在读取某些文件或运行 某个软件时会经常出错,处理速度变慢,要经过很长时间才 能操作成功:硬盘磁头不能正常寻道导致读盘时发出刺耳 的杂音;正常使用电脑时无故频繁出现蓝屏u22efu22ef。凡是出现上述表现之一者,说明硬盘巳出现了坏道,但对于属哪一种 坏道,则要进行进一步判断。 2判断硬盘坏道类型及修复 首先用windows自带的磁盘扫描程序判断硬盘坏道究 竟属于哪一种类型。在能够正常进入windows的情况下,可 以通过选择 开始一程序一附件一系统工具一磁盘扫描程 序 对硬盘作完全扫描,并且对可能出现的坏道做自动修 正:如果不能进入windows,就用windows启动盘启动计算 机,执行scandisk x:命令(x指具体盘符)对硬盘进行扫描 和修复。如果在扫描过程中坏点能被修复,说明是逻辑坏 道,若是不能修复,那也只能暂时且认为它是物理坏道,因 为简单的磁盘扫描工具对于严重的逻辑坏道同样是无能为 力的,有必要进行下一步判断。 第二步,采用专用硬盘检测工具来测硬盘的坏道属于 哪一种类型。一般各硬盘厂商都相继推出了旨在检测自己 品牌硬盘的硬盘工具,这些工具有相当强的针对性,可以准 确地对自己的品牌硬盘的状态做出判断。仪以西部数据的 WD Data Lifeguard Tools为例,此款程序全是西部数据公 司针对WD硬盘推出的配套工具,它将程序自解压到一张 软盘上,只须通过此软盘来启动系统即可诊断WD硬盘。解激 压缩后,软盘中含有23个文件,一般只用WD的硬盘测试 与低级格式化程序。它能够为用户全面检测硬盘,包括简洁 的快速检测与详尽的全面检测,并且能修复检测中发现的 错误和打印检测报告,同时它还能进行硬盘的低级格式化。 运用该工具盘启动将出现Diag—nostics程序的画面 (注意:如果在硬盘上直接运行有可能会造成硬盘数据的 丢失或者扫描错误等结果),在界面中直接选择 Select Driv 项查看硬盘列表,用键盘上的上下箭头选择需要检测的硬盘,确定即可。千万注意不要在程序主菜单上选择 te Zeros to Drive(低格硬盘)项,程序对硬盘的检测结束后可 能会有以下几种结果: 一Drive Has No Errors"-表示所检测的硬盘没有错误; 一Co.ntact WD Tech Support 一表示所检测的硬盘没有通 过检测,但可以寻求WD厂商的技术支持; 一Non......>> 硬盘坏道怎么判断是物理坏道还是逻辑坏道? 有坏道且无法修复,说明是物理坏道! 逻辑坏道是由于非正常关机等软件问题引起的,一般可以通过格式化等方法加以去除;而物理坏道则是因盘体受到冲击、灰尘等原因而受到了屋里损坏,物理坏道通过一般方法是无法修复的。一旦发现硬盘出现坏道,备份数据,赶紧去修。如果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可以用Partit Magic 对硬盘进行处理。基本思路是将有坏道的区域划分在一个分区中,然后将此坏分区隐藏起来。具体方法是将Partit Magic的DOS版拷在软盘上,用Windows XP启动盘引导系统,运行软盘上的PQ,然后Operations菜单下的"check"命令来扫描硬盘,标记坏处,在把坏处集中到一个分区,通过Hide Partition 菜单项把含有坏道的分区隐藏。也就是说无法从根本上修复坏道,只能隐藏,让它不影响电脑的运行。 最后强调一句,硬盘一旦出现坏道,一般预示著硬盘的寿命将到极限,赶紧更换最好! 怎么查看硬盘是物理坏道还是逻辑坏道 硬盘出现坏道除了硬盘本身质量以及老化的原因外,还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平时使用不当造成的。 硬盘的坏道共分两种: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 逻辑坏道为软坏道,大多是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不当造成的,可以用软件进行修复。 物理坏道为真正的物理性坏道,是硬盘盘片本身的磁介质出现问题,例如盘片有物理损伤,大都无法用软件进行修复,只能通过改变硬盘分区或扇区的使用情况来解决。 如果你的硬盘一旦出现下列这些现象时,你就该注意硬盘是否已经出现了坏道: (1)在读取某一文件或运行某一程序时,硬盘反复读盘且出错,提示文件损坏、“无法读取或无法写入文件”等信息,或者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成功;有时甚至会出现蓝屏等; (2)硬盘声音突然由原来正常的摩擦音变成了怪音; (3)在排除病毒感染的情况下系统无法正常启动,用SYS命令传导系统也不能成功,出现“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提示信息; (4)Format硬盘时,到某一进度停止不前,最后报错,无法完成; (5)每次系统开机都会自动运行Scandisk扫描磁盘错误;或硬盘扫描时出现红色的“B”的标记。 (6)对硬盘执行FDISK时,到某一进度会反复进进退退 。 逻辑坏道低格就可以修复,物理坏道哪里都修复不了,只能屏蔽,一般硬盘自己就可以屏蔽,用预留区域更换坏道区域。修复软件只能是加快这一过程,一般用MHDD,HDDreg等可以全面扫描检测,有一部分可以修复,另一部分屏蔽,这部分根据硬盘型号也是有限度的,超过了就修复不了,就得自己手分区动屏蔽。 硬盘出现坏道,怎么区分是物理坏道还是逻辑坏道? 逻辑坏道低格就可以修复, 物理坏道哪里都修复不了,只能屏蔽, 一般硬盘自己就可以屏蔽,用预留区域更换坏道区域 修复软件只能是加快这一过程,一般用MHDD,HDDreg等可以全面扫描检测, 有一部分可以修复,另一部分屏蔽,这部分根据硬盘型号也是有限度的,超过了就修复不了, 就得自己手分区动屏蔽。 硬盘出现物理坏道该怎么修 对于物理坏道而言,普通用户根本无法修复,我们惟一可以做的就是利用一些磁盘软件将其单独分为一个区并隐藏起来,让磁头不再去读它,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硬盘使用寿命。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使用有坏道的硬盘时,一定要时刻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因为硬盘上出现了一个坏道之后,更多的坏道会接踵而来。 (1)通过Disk Genius屏敝硬盘物理坏道 从网上下载Disk Genius后,根据前面讲述的方法,制作一张系统启动软盘,然后将下载得到的压缩包解压缩,将Disk Genius的主程序“Diskgen.exe”复制到该软盘上。当然,如果没有软盘,也可以将该软件存放在硬盘或其他介质中。 用该软盘启动电脑,在提示符下输入“Diskgen”命令并回车,便可启动该程序。进入程序主界面后,按下Alt键激活功能菜单,选择“工具→硬盘表面检测”菜单命令。此时系统会显示“测试当前分区硬盘表面?坏扇区清单将保存到BACDSECT.TXT中”提示,选择“扫描”并回车,此时会出现扫描方式选择对话框,其扫描方式分别为:按扇区扫描、按磁道扫描和按柱面扫描,建议选择“按扇区”选项。单击“按扇区”选项进行扫描之后,会出现扫描进程对话框,扫描到坏道时会发出“咯滋、咯绩”的声响。完成之后,会出现一个是否有坏扇区、共有几个坏扇区的提示信息。 重新启动Windows,将硬盘上的数据全部备份到其他介质中,然后打开软盘中的BACDSECT.TXT文件,在这个文件中详细地记录了刚才扫描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在下面的操作中我们将用到这些信息。 重新用软盘启动电脑,在提示符下输入“Diskgen”命令并回车,进入程序主界面,按下Alt键激活功能菜单,选择“分区→删除分区”菜单命令,将原有分区全部删除。然后选择“分区→新建分区”(或建扩展分区)菜单命令,根据BADSECT.TXT文件所记录下的坏扇区位置,把坏扇区前后10~20MB的空间单独划分为一个区(这样做是为了给坏道扩散预留一部分空间)。 注意:分区操作过程中,如果有误,该软件提供有“重新加载”命令,可以把硬盘恢复到初始分区状态。因为这个软件在存盘之前的所有操作都只是保存在内存中,所以你可以用多次分区的方法把包含坏道的分区的大小控制在指定的范围之内。 最后,按下Alt键激活功能菜单,按下Tab键选中包含坏扇区的分区,选择“分区→隐藏”菜单命令,即可将包含坏道的分区隐藏起来。 怎么确定我的硬盘是逻辑坏道还是物理坏道 硬盘是电脑极重要的一部分,所有的资料和数据都会保存在硬盘中,一旦硬盘出现错误,有时数据的损失会比整个电脑报废的损失还要大。不过,作为电脑的硬件之一,许多人总以为硬盘轻易不容易损坏,一旦坏了就是不能启动的情况,还有人认为坏道是很容易识别的,发现了用什么磁盘医生之类的软件修理就行了,再不行就低格吧!其实硬盘坏道,几乎可以称为硬盘的致命伤。笔者见识过许多因为延误时机,自己乱用各种软件修理,最后把偌大个硬盘整成一块废铁的例子。 修理硬盘坏道 对于逻辑坏道,我们可以修复,对于物理坏道,我们应采用隔离的办法,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防止坏道进一步扩散为目标。我见过有些人在报纸上吹说用某个特殊软件能修理物理坏道,最要命的是许多人对低格硬盘的迷信,实在是误人之语。所谓低级格式化,指的是将空白的磁盘划分出柱面和磁道,然后再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又划分出标识部分ID、间隔区GAP和数据区DATA等。低级格式化只能在DOS环境下完成,而且只能针对—块硬盘而不能支持单独的某一个分区。有些坏磁道和坏扇区能够通过低级格式化来修复,但对于真正的硬盘磁盘表面物理划伤则无法进行修复,这只有通过各种办法标出坏扇区的位置,以便让操作系统不去使用,以防止扩大坏道进而延长硬盘使用。特别想强调,低级格式化是一种损耗性操作,对硬盘的寿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如无必要,用户们尽量不要低级格式化硬盘。 对于逻辑坏道,一般情况下我们用操作系统自带的工具和一些专门的硬盘检查工具就能发现并修复。如:Windows自带的Scandisk磁盘扫描程序就是发现硬盘逻辑坏道最常用的工具,而我们常见的Format命令不能对任何硬盘坏道起到修补作用,这点大家要明白。我们可在Windows系统环境下,在“我的电脑”中选中要处理的硬盘盘符,选择其“属性”,在出现的“工具”按钮中选择“查错状态”,再在“扫描类型”中选“全面检查”,并将“自动修复错误”打上“勾”,然后“开始”即可。如果系统在启动时不进行磁盘扫描或已不能进入Windows系统,我们也可用软盘或光盘启动盘启动电脑后,在相应的盘符下,如“A:”下运行Scandisk *:(注:*为要扫描的硬盘盘符),回车后来对相应需要扫描修复的硬盘分区进行修理。 但是,如果是硬盘物理坏道,那么千万千万记住不要试图用这些方法来修复,相反用各种工具反复扫描,就是对硬盘的物理坏区强制进行多次读写,必然会使坏道变多,进而扩散,正确的方法是用下面的方法果断地把已有坏道的地方隔离开。这是一种很无奈的办法,但是一个20G的硬盘,如果因为坏道,屏蔽了15G,总还有5G空间可用,如果不这样做,最后的结果是整个硬盘全部报废。 方法一:用PartitionMagic等磁盘软件完成工作 如 PartitionMagic分区软件,先用PartitionMagic4中的“check”命令或Windows中的磁盘扫描程序来扫描磁盘,算出坏簇在硬盘上的位置,然后在Operation菜单下选择“Advanced/badSectorRetest”,把坏簇所在硬盘分成多个区后,再把坏簇所在的分区隐藏,以免在Windows中误操作,这个功能是通过HidePartition菜单项来实现的。这样也能保证有严重坏道的硬盘的正常使用,并免除系统频繁地去读写坏道从而扩展坏道的面积。但是这需要对这些软件熟悉,并且有计算硬盘的经验,许多人并不容易做到准确。 方法二:用FDISK和格式化命令FORMAT 具体的方法是这样的,第一要搞清硬盘的容量,对于有问题的磁盘先用Fdisk分成一个......>> 怎么查看硬盘坏道 硬盘坏道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两种,前者为逻辑性故障,通常为软件操作或使用不当造成的,可利用软件修复;后者为物理性故障,表明您的硬盘磁道产生了物理损伤,只能通过更改或隐藏硬盘扇区来解决。 1. 逻辑坏道的修复 对于逻辑坏道,Windows自带的“磁盘扫描程序(Scandisk)”就是最简便常用的解决手段。如果硬盘出现了坏道,我们可在Windows系统环境下运行“磁盘扫描程序”,它将对硬盘盘面做完全扫描处理,并且对可能出现的坏簇做自动修正。 除了Scandisk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第三方修复工具,如诺顿磁盘医生NDD(Norton Disk Doctor)及PCTOOLS等也是修复硬盘逻辑坏道的好帮手。 NDD的界面如图1所示,选择好要处理的分区后再选中“自动修复错误”,点击“诊断”即可。经过一系列对“分区表”、“引导记录”、“文件结构”和“目录结构”的诊断以及“表面测试”之后(如图2),它会自动给出一份诊断统计报告(如图3),让您对硬盘的“健康”状况胸有成竹。 NDD 2001汉化版下载地址: diyup/WEB/SYSTEM/TOOLS/NDD2001.EXE 此外,各硬盘厂商推出的针对本厂硬盘系列的特定DiskManager程序,更熟悉硬盘本身的电路结构和固化程序,也更容易修复硬盘错误。因此建议大家都去下载一份自己厂商的专用Disk Manager程序,更方便修复您自己的硬盘。 2. 物理坏道的隔离 对于硬盘上出现的无法修复的坏簇或物理坏道,我们可利用一些磁盘软件将其单独分为一个区并隐藏起来,让磁头不再去读它,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令您的硬盘延长使用寿命。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使用有坏道的硬盘时,一定要时刻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因为硬盘上出现了一个坏道之后,更多的坏道会接踵而来,让您面对荡然无存的资料库欲哭无泪。 修复这种错误最简单的工具是Windows系统自带的Fdisk。如果硬盘存在物理坏道,通过前面介绍的Scandisk和NDD我们就可以估计出坏道大致所处位置,然后利用Fdisk分区时为这些坏道分别单独划出逻辑分区,所有分区步骤完成后再把含有坏道的逻辑分区删除掉,余下的就是没有坏道的好盘了。 用PartitionMagic、DiskManager等磁盘软件也可完成这样的工作。如PartitionMagic分区软件(如图4),先选择硬盘分区,用“操作”菜单中的“检查错误”命令扫描磁盘,算出坏簇在硬盘上的位置,然后在“操作”菜单下选择“高级/坏扇区重新测试”;把坏簇所在硬盘分成多个区后,再利用“操作”菜单下选择“高级/隐藏分区”把坏簇所在的分区隐藏。这样也能保证有严重坏道的硬盘的正常使用,并免除系统频繁地去读写坏道从而扩展坏道的面积PowerQuest PartitionMagic Pro v7.0简装汉化版下载地址: ......>> 硬盘的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是什么? 逻辑坏道 这是日常使用中最常见的硬盘故障,实际上是磁盘磁道上面的校验信息(ECC)跟磁道的数据和伺服信息对不上号。出现这一故障的原因,通常都是因为一些程序的错误操作或是该处扇区的磁介质开始出现不稳定的先兆。一般在操作中的表现就是文件存取时出错,或者硬盘克隆的时候到了出错的地方就弹出出错信息,不能再继续下去。消除这些逻辑坏道的方法其实比较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系统的磁盘扫描功能。在DOS下面场Scandisk扫描,系统可以把逻辑出错的扇区标出来,以后在进行存取操作时就会避免操作这些扇区。当然,如果单单是软件的错误操作造成的,也可以用原厂的工具进行全盘低格来重新恢复所有有逻辑错误的地方。也有的人利用HDD Regenerator、效率源之类的软件消除扇区错误,重新激活这个扇区。不过对于那些因为是该扇区的磁介质不稳定造成的错误,这里还是不推荐使用重新激活的方式,以免在储存了重要信息后再次出错。 物理坏道 这个也是比较常见的硬盘故障,实际上是因为震荡、划伤等原因导致一些扇区的磁介质失去磁记忆能力而造成的。通常这样的损坏修复都比较麻烦,因为在硬盘内部的磁道列表中,这个扇区是被标记为正常的,是真实的物理存在,所以它不能通过扫描、格式化、低级格式化或者激活扇区的方法消除,而必须把这个扇区加入到设置在硬盘内部的系统保留区内,由工厂设置的缺陷列表(G列表和P列表)中去,才能在硬盘控制系统的可见范围内消除这个坏道。当然,这样做需要专门的软件(目前能够比较容易找到,而且已经经过长时间市场实践检验的就是PC-3000),价格也非常高,如果大家想要这样做,只能找具有这样设备的专门维修商来修理了。对普通用户的价格大概是每个硬盘100~150元,是否值得就让大家自己考虑了。 不过,这里有必要提醒大家一下,请多多关注各大硬盘厂商的网站,有些厂商提供的原厂工具也可以对少量物理坏道进行处理,把它们加入G列表甚至P列表。譬如IBM/日立的DFT和西部数据的Data LifeGuard Diagnostics。这些原厂的工具软件都是作为向购买该厂硬盘的消费者提供的售后服务而免费提供的,不但扫描速度快,而且辨别准确率高,能够对比较普遍出现的硬盘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对硬盘内部进行操作毕竟是比较危险的,还是原厂的东西比较可靠。除非碰上原厂工具不能解决的问题,否则不推荐大家使用第三方工具软件

如图,硬盘扫描出了一个坏道,如何判断是逻辑坏道还是物理坏道?

硬盘物理坏道表现为,轻则读盘速度极慢,经常出现文件不能拷贝的情况,重则表现为硬盘在BIOS下能识别,系统根本无法启动,挂到别的机器上当副盘系统极慢,进入系统以后看不到故障盘的任何分区。硬盘逻辑坏道也叫做软坏道,通常为软件操作或使用不当造成的。表现为:1、你在打开、运行或拷贝某个文件时硬盘出现操作速度变慢,且有可能长时间操作还不成功或表现为长时间死“啃”某一区域或同时出现硬盘读盘异响,或干脆Windows系统提示“无法读取或写入该文件”,这些都可表明你的硬盘某部分出现了坏道;2、每次开机时,Scandisk磁盘程序自动运行,肯定表明你的硬盘上有需要修复的重要错误,比如坏道。你在运行该程序时如不能顺利通过,表明硬盘肯定有坏道。当然,扫描虽然也可通过,但出现红色的“B”标记,表明其也有坏道。

联想ideapad320-15LKB怎么查询以太网物理地址

联想ideapad320-15LKB在电脑管家里边查询以太网物理地址。打开联想电脑管家,然后找到我的电脑选项并打开,点击查看硬件信息,查看电脑的硬件信息,找到网卡的物理地址的信息进行查看即可。这样网卡的物理地址的信息就能进行查看。

请问谁有物理学家泡利的长篇传记?越详细越好,拜托啦。

沃尔夫冈·泡利 美籍奥地利科学家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E.Pauli,1900~1958),是迎着20世纪一同来到世界的,父亲是维也纳大学的物理化学教授,教父是奥地利的物理学家兼哲学家。命运给了泡利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他也自我证明了自己并未被命运宠坏。 上中学时,泡利就对当时鲜为人知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埋首研读。1918年中学毕业后就成为慕尼黑大学索末菲教授的研究生。他的物理老师——著名的索末菲教授请他为德国正准备出版的百科全书写一篇关于相对论的文章,泡利居然完成了一部250页的专题论著,使教授大为惊讶。1921年,泡利获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后来,爱因斯坦看过泡利的论著后说:“任何一个人看到这样成熟和富于想象力的著作,都不能相信作者只是个21岁的学生。”泡利在学生时代就已展露了他的不同凡响的科学才华,引起了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注意。 大学毕业后,泡利先后给马克斯·玻恩和尼尔斯·玻尔当助手。这两位当时站在世界物理学前沿尔后又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后来说到泡利时,都对他那寻根求源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和他那闪现灵敏的思想火花记忆犹新。泡利总是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而且绝不轻易为别人说服,他好争论但绝不唯我独尊。当他验证了一个学术观点并得出正确结论后,不管这个观点是他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他都兴奋异常,如获至宝,而把争论时的面红耳赤忘得一干二净。正是他这种远世俗重真理的科学态度,赢得了索末菲、玻恩和玻尔的厚爱。他也从这些名师那里学到了富有教益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技巧,为他后来的科研攀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终于以发现量子的不相容原理而迈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的行列。 1925年春,从汉堡大学传出一个令世界物理学界瞩目的消息:一个新的物理学原理——不相容原理诞生了。它的提出者正是当时在这个大学任教的、尚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学者——25岁的泡利。泡利的不相容原理可以这样表述:一个原子中,任何两个轨道电子的4个量子数不能完全相同。 不相容原理并没有立刻呈现出它的价值,可是泡利的才华却因此而得到社会的承认。1928年,他被任命为苏黎世联邦工学院教授;1935年,他应邀前往美国讲学。1940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此间,他还以科学的预见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获得普朗克奖章。直到泡利提出不相容理论20年后的1945年,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和它产生的广泛深远的影响才得以确认。不相容原理被称为量子力学的主要支柱之一,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它使得当时所知的许多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变得条理化。人们可以利用泡利引入的第四个、表示电子自旋的量子数,把各种元素的电子按壳层和支壳层排列起来,并根据元素性质主要取决于最外层的电子数(价电子数)这一理论,对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给以科学的解释。 泡利于1946年加入美国国籍,是美国科学发展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泡利的主要成就是在量子力学、量子场论和基本粒子理论方面,特别是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建立和β衰变中的中微子假说等,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泡利因他在1925年即25岁时的“发现不相容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把一生投入了科学研究,34岁才结婚。1958年,不幸病逝。

关于泡利原理的一个问题~~~~物理专业的看下~~~~~

若存在三重态,表示三种状态都要能存在。而此时,Ms 取 1和-1,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只有其中的 Ms=0,对应的自旋取向相反合理。于是,这等于回归到单态情况。在1s2s 的激发态情况,允许Ms 取 1和-1,三重态就是合理的。详细解释可参看 同科电子 的角动量合成。

物理家泡利的生平轶事?

  泡利是美籍著名的奥地利科学家、物理学家。关于泡利的趣闻轶事有哪些?下面是我为你收集整理的泡利的趣闻轶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泡利的趣闻轶事   泡利是一名物理学家,以泡利原理而闻名,是那个时代被众人认可的物理学家。一生致力于物理学领域的研究,他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评论别人的东西,评论的时候往往是言辞犀利,丝毫不会顾及别人的情面。   关于泡利的趣闻轶事有很多,其中最有意思的故事就是泡利效应了,据说伟大的物理学家泡利天生都是不适合做实验的,他走到哪里,哪里的实验室的仪器就会莫名其妙的出现故障,据说当时物理学家弗兰克在位于哥根廷大学的实验室做实验,当时的实验仪器突然的出现问题,导致实验失败。当时弗兰克给泡利写信说到:你总算无辜了一回。没想到泡利非常诚实的回信说道:虽然我没有亲临现场,但是当时做实验的时候自己乘坐的火车正好在哥根廷的站台停留了一会!据说当时弗兰克在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时,很正经的写了一句话“泡利经过此地”。   泡利的趣闻轶事之二就是和爱因斯坦的故事了。泡利的个性非常强,虽然博学多识,但是也以尖刻出了名。据说泡利在二十岁的时候去听爱因斯坦演讲的时候,坐在了最后一排的位置,泡利向爱因斯坦提出了很多问题,问题的言辞犀利,一针见血让爱因斯坦难以招架,至此之后,爱因斯坦在演讲的时候,都要看看最后一排是否有熟悉的身影。之后传闻在爱因斯坦一次国际会议上,爱因斯坦做完报告之后泡利站起来说道:“我觉得爱因斯坦并不完全愚蠢。”言辞极其的犀利。   泡利简介   沃尔夫冈·泡利***1900~1958***,美籍著名的奥地利科学家、物理学家。泡利的成就主要是在量子力学、场论和初级粒子理论方面,特别是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建立和β衰变中的中微子假说等,为理论物理学以后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泡利简介要从泡利出生开始:1900年4月泡利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父亲是一位医学博士兼维也纳物理学家,中学自修物理学。1918年中学毕业带着父亲的介绍信直接做著名物理学家索末菲的研究生。同年发表第一遍关于引力场中能量分量的问题论文。1919年批判并指出了韦耳引力理论中的错误,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1921年,泡利发表了一篇氢分子模型的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他为德国的《数学科学百科全书》写了一片长达237页的关于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词条,该文到今天仍然是该领域的经典文献之一。1922年,泡利到格丁根大学跟随玻恩助教,期间发表多篇论文。1923-1928年泡利成为汉堡大学的讲师,在此期间泡利提出了他发现的最重要的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为原子物理以后的发展做了铺垫。   二战爆发后,泡利为了躲避法西斯,1935年全家移居美国;1940年,受聘成为普林斯顿高阶研究所理论物理学访问教授;1945年,因他之前发现的不相容原理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1946年,泡利重返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1958年12月15日,泡利不幸在苏黎世逝世,享年58岁。   泡利简介只是他生平简单概括,其中泡利原理最为引人注目。他在学问上始终追求严谨的态度,生活上为人刻薄,语言犀利,但从不影响他在业界人士心中的地位。   泡利原理   泡利原理是由奥地利科学家泡利提出,又称为泡利不相容原理,这个原理解释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领域中最重大的发现。   泡利原理中指出在费米子组成的整个系统中,是不能有两个及其以上的粒子处于完全相同的状态中的,原子中能够确定一个电子的状态情况是需要四个量子数的,所以泡利原理在原子中的表现形式是:不可能有两个及其以上的电子是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的,这成为电子的元素周期表的准则之一。   泡利原理的概念中包括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的相关解释。其中能量最低原理就是指在不违背泡利原理的前提之下,在核外的电子总是最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在能量最低的轨道都占满之后,核外电子才会按照顺序依次进入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中去,也就是尽可能的让整个组成的体系能量处于最低的状态中。   关于洪特规则是在等价的轨道之中,这里说的等价轨道指的是相同的电子层、电子亚层上的各个轨道。在等价轨道中的电子尽可能的分占不同的轨道,而且是自旋方向相同,这个理论是能量最低原理的补充原理。   泡利原理就是自旋为半整数的费米子所遵从的一条原理,这个原理可以表述为全部的费米子体系当中是不可能有两个或者是两个之上的粒子同时处于相同的单粒子状态的,而其中的电子自旋也是遵循泡利原理的。

泡利发现“不相容原理”之后是在哪一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

1922年泡利在哥廷根大学任M·玻恩的助教,结识了来该校讲学的N·玻尔。这年秋季到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工作。1923~1928年,在汉堡大学任讲师。1928年到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任理论物理学教授。1935年为躲避法西斯迫害而到美国,1940年受聘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理论物理学访问教授。由于发现“不相容原理”(后称泡利不相容原理),获得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46年重返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1958年12月15日在苏黎世逝世。

高二物理

你强人啊,想当年我读高二的时候都没想过这招。自己多翻翻书,基础!用能量的知识解!

高中物理

全都不应加绝对值

物理中ueq的关系

电场力 F=Eq 库仑力 F=(kQ1Q2)/(r^2) 场强 E=F/q (定义式) E=(kQ)/(r^2)(点电荷) E=U/d (匀强电场) 电势 ψ=E/q (E为电势能) 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 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反之增大 电势差Uab=ψa-ψb=Wab/q=ΔE/q (a、b代表在电场中的初末位置) 电容 C=Q/U=ΔQ/ΔU (定义式) C=(εS)/(4πkd) (决定式) 电场力做功W=qU(适用一切电场)=qEd(适用于匀强电场)

请问量子物理学是什么?

量子力学就是能量子动力学

物理(1)E=F/q (2)E=Q/r^2 (3)W=qEd 中哪些要q(或Q)要带正负?哪要带绝对值?

其实全部都可以用绝对值算,算完后在确定其正负或方向

谁能帮我用通俗点的语言讲一下量子物理学?

量子物理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原子层次的物质理论:量子力学,正是它我们才能理解和操纵物质世界;另一个是量子场论,它在科学中起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作用。量子力学要点 伴随着这些进展,围绕量子力学的阐释和正确性发生了许多争论。玻尔和海森堡是倡导者的重要成员,他们信奉新理论,爱因斯坦和薛定谔则对新理论不满意。 基本描述:波函数。系统的行为用薛定谔方程描述,方程的解称为波函数。系统的完整信息用它的波函数表述,通过波函数可以计算任意可观察量的可能值。在空间给定体积内找到一个电子的概率正比于波函数幅值的平方,因此,粒子的位置分布在波函数所在的体积内。粒子的动量依赖于波函数的斜率,波函数越陡,动量越大。斜率是变化的,因此动量也是分布的。这样,有必要放弃位移和速度能确定到任意精度的经典图象,而采纳一种模糊的概率图象,这也是量子力学的核心。 对于同样一些系统进行同样精心的测量不一定产生同一结果,相反,结果分散在波函数描述的范围内,因此,电子特定的位置和动量没有意义。这可由测不准原理表述如下:要使粒子位置测得精确,波函数必须是尖峰型的,然而,尖峰必有很陡的斜率,因此动量就分布在很大的范围内;相反,若动量有很小的分布,波函数的斜率必很小,因而波函数分布于大范围内,这样粒子的位置就更加不确定了。 波的干涉。波相加还是相减取决于它们的相位,振幅同相时相加,反相时相减。当波沿着几条路径从波源到达接收器,比如光的双缝干涉,一般会产生干涉图样。粒子遵循波动方程,必有类似的行为,如电子衍射。至此,类推似乎是合理的,除非要考察波的本性。波通常认为是媒质中的一种扰动,然而量子力学中没有媒质,从某中意义上说根本就没有波,波函数本质上只是我们对系统信息的一种陈述。 对称性和全同性。氦原子由两个电子围绕一个核运动而构成。氦原子的波函数描述了每一个电子的位置,然而没有办法区分哪个电子究竟是哪个电子,因此,电子交换后看不出体系有何变化,也就是说在给定位置找到电子的概率不变。由于概率依赖于波函数的幅值的平方,因而粒子交换后体系的波函数与原始波函数的关系只可能是下面的一种:要么与原波函数相同,要么改变符号,即乘以-1。到底取谁呢? 量子力学令人惊诧的一个发现是电子的波函数对于电子交换变号。其结果是戏剧性的,两个电子处于相同的量子态,其波函数相反,因此总波函数为零,也就是说两个电子处于同一状态的概率为0,此即泡利不相容原理。所有半整数自旋的粒子(包括电子)都遵循这一原理,并称为费米子。自旋为整数的粒子(包括光子)的波函数对于交换不变号,称为玻色子。电子是费米子,因而在原子中分层排列;光由玻色子组成,所以激光光线呈现超强度的光束(本质上是一个量子态)。最近,气体原子被冷却到量子状态而形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这时体系可发射超强物质束,形成原子激光。 这一观念仅对全同粒子适用,因为不同粒子交换后波函数显然不同。因此仅当粒子体系是全同粒子时才显示出玻色子或费米子的行为。同样的粒子是绝对相同的,这是量子力学最神秘的侧面之一,量子场论的成就将对此作出解释。 争议与混乱 量子力学意味着什么?波函数到底是什么?测量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在早期都激烈争论过。直到1930年,玻尔和他的同事或多或少地提出了量子力学的标准阐释,即哥本哈根阐释;其关键要点是通过玻尔的互补原理对物质和事件进行概率描述,调和物质波粒二象性的矛盾。爱因斯坦不接受量子理论,他一直就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同玻尔争论,直至1955年去世。 关于量子力学争论的焦点是:究竟是波函数包含了体系的所有信息,还是有隐含的因素(隐变量)决定了特定测量的结果。60年代中期约翰·S·贝尔(John S. Bell)证明,如果存在隐变量,那么实验观察到的概率应该在一个特定的界限之下,此即贝尔不等式。多数小组的实验结果与贝尔不等式相悖,他们的数据断然否定了隐变量存在的可能性。这样,大多数科学家对量子力学的正确性不再怀疑了。 然而,由于量子理论神奇的魔力,它的本质仍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量子体系的古怪性质起因于所谓的纠缠态,简单说来,量子体系(如原子)不仅能处于一系列的定态,也可以处于它们的叠加态。测量处于叠加态原子的某种性质(如能量),一般说来,有时得到这一个值,有时得到另一个值。至此还没有出现任何古怪。 但是可以构造处于纠缠态的双原子体系,使得两个原子共有相同的性质。当这两个原子分开后,一个原子的信息被另一个共享(或者说是纠缠)。这一行为只有量子力学的语言才能解释。这个效应太不可思议以至于只有少数活跃的理论和实验机构在集中精力研究它,论题并不限于原理的研究,而是纠缠态的用途;纠缠态已经应用于量子信息系统,也成为量子计算机的基础。 二次革命 在20年代中期创立量子力学的狂热年代里,也在进行着另一场革命,量子物理的另一个分支——量子场论的基础正在建立。不像量子力学的创立那样如暴风疾雨般一挥而就,量子场论的创立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尽管量子场论是困难的,但它的预测精度是所有物理学科中最为精确的,同时,它也为一些重要的理论领域的探索提供了范例。 激发提出量子场论的问题是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原子怎样辐射光。1916年,爱因斯坦研究了这一过程,并称其为自发辐射,但他无法计算自发辐射系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发展电磁场(即光)的相对论量子理论。量子力学是解释物质的理论,而量子场论正如其名,是研究场的理论,不仅是电磁场,还有后来发现的其它场。 1925年,玻恩,海森堡和约当发表了光的量子场论的初步想法,但关键的一步是年轻且本不知名的物理学家狄拉克于1926年独自提出的场论。狄拉克的理论有很多缺陷:难以克服的计算复杂性,预测出无限大量,并且显然和对应原理矛盾。 40年代晚期,量子场论出现了新的进展,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朱利安·施温格(Julian Schwinger)和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提出了量子电动力学(缩写为QED)。他们通过重整化的办法回避无穷大量,其本质是通过减掉一个无穷大量来得到有限的结果。由于方程复杂,无法找到精确解,所以通常用级数来得到近似解,不过级数项越来越难算。虽然级数项依次减小,但是总结果在某项后开始增大,以至于近似过程失败。尽管存在这一危险,QED仍被列入物理学史上最成功的理论之一,用它预测电子和磁场的作用强度与实验可靠值仅差2/1,000,000,000,000。 尽管QED取得了超凡的成功,它仍然充满谜团。对于虚空空间(真空),理论似乎提供了荒谬的看法,它表明真空不空,它到处充斥着小的电磁涨落。这些小的涨落是解释自发辐射的关键,并且,它们使原子能量和诸如电子等粒子的性质产生可测量的变化。虽然QED是古怪的,但其有效性是为许多已有的最精确的实验所证实的。 对于我们周围的低能世界,量子力学已足够精确,但对于高能世界,相对论效应作用显著,需要更全面的处理办法,量子场论的创立调和了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矛盾。 量子场论的杰出作用体现在它解释了与物质本质相关的一些最深刻的问题。它解释了为什么存在玻色子和费米子这两类基本粒子,它们的性质与内禀自旋有何关系;它能描述粒子(包括光子,电子,正电子即反电子)是怎样产生和湮灭的;它解释了量子力学中神秘的全同性,全同粒子是绝对相同的是因为它们来自于相同的基本场;它不仅解释了电子,还解释了μ子,τ子及其反粒子等轻子。 QED是一个关于轻子的理论,它不能描述被称为强子的复杂粒子,它们包括质子、中子和大量的介子。对于强子,提出了一个比QED更一般的理论,称为量子色动力学(QCD)。QED和QCD之间存在很多类似:电子是原子的组成要素,夸克是强子的组成要素;在QED中,光子是传递带电粒子之间作用的媒介,在QCD中,胶子是传递夸克之间作用的媒介。尽管QED和QCD之间存在很多对应点,它们仍有重大的区别。与轻子和光子不同,夸克和胶子永远被幽禁在强子内部,它们不能被解放出来孤立存在。 QED和QCD构成了大统一的标准模型的基石。标准模型成功地解释了现今所有的粒子实验,然而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它是不完备的,因为粒子的质量,电荷以及其它属性的数据还要来自实验;一个理想的理论应该能给出这一切。 今天,寻求对物质终极本性的理解成为重大科研的焦点,使人不自觉地想起创造量子力学那段狂热的奇迹般的日子,其成果的影响将更加深远。现在必须努力寻求引力的量子描述,半个世纪的努力表明,QED的杰作——电磁场的量子化程序对于引力场失效。问题是严重的,因为如果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成立的话,它们对于同一事件必须提供本质上相容的描述。在我们周围世界中不会有任何矛盾,因为引力相对于电力来说是如此之弱以至于其量子效应可以忽略,经典描述足够完美;但对于黑洞这样引力非常强的体系,我们没有可靠的办法预测其量子行为。 一个世纪以前,我们所理解的物理世界是经验性的;20世纪,量子力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物质和场的理论,它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展望21世纪,量子力学将继续为所有的科学提供基本的观念和重要的工具。我们作这样自信的预测是因为量子力学为我们周围的世界提供了精确的完整的理论;然而,今日物理学与1900年的物理学有很大的共同点:它仍旧保留了基本的经验性,我们不能彻底预测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的属性,仍然需要测量它们。 或许,超弦理论是唯一被认为可以解释这一谜团的理论,它是量子场论的推广,通过有长度的物体取代诸如电子的点状物体来消除所有的无穷大量。无论结果何如,从科学的黎明时期就开始的对自然的终极理解之梦将继续成为新知识的推动力。从现在开始的一个世纪,不断地追寻这个梦,其结果将使我们所有的想象成为现实。

求物理能量转换的公式

电能和热能转换Q=I R T=C MT质能方程E=mc2电场做功W=q E d=1/2mv*v摩擦力做功W=f s=1/2mv*v机械能与电能转换w=1/2mv*v=mgh=IRT机械能与弹性势能E=k l=1/2mv*v

量子力学对宇宙的物理理论做出什么贡献?

量子力学对宇宙的物理理论做出了贡献可太大了。量子力学不仅解释了以前很多没有办法解释的现象和事情,而且他开创了反物质的先河。

什么是量子物理

http://baike.baidu.com/view/388084.htmf去了解下吧!

量子物理详细资料大全

量子物理(量子力学 Quantum Physics),是研究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不仅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等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得到广泛套用。 20世纪,量子力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物质和场的理论,它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展望21世纪,量子力学将继续为所有的科学提供基本的观念和重要的工具。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量子物理 外文名 :Quantum Physics 简介,新量子论,旧量子论,量子力学史,量子力学要点,争议与混乱,二次革命, 简介 新量子论 尽管量子力学是为描述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的抽象原子世界而创立的,但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无比巨大。没有量子力学作为工具,就不可能有化学、生物、医学以及其他每一个关键学科的引人入胜的进展。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全球经济可言,因为作为量子力学的产物的电子学革命将我们带入了计算机时代。同时,光子学的革命也将我们带入资讯时代。量子物理的杰作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科学革命为这个世界带来了的福音,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量子的概念如此的令人困惑以至于在引入它以后的20年中几乎没有什么根本性的进展,后来一小撮物理学家花了三年时间创立了量子力学。这些科学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所困扰,甚至有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失望。或许用下面的一段观察资料能最好地描述这个至关重要但又难以捉摸的理论的独特地位:量子理论是科学史上能最精确地被实验检验的理论,是科学史上最成功的理论。量子力学深深地困扰了它的创立者,然而,直到它本质上被表述成通用形式75年后的今天,一些科学界的精英们尽管承认它强大的威力,却仍然对它的基础和基本阐释不满意。 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在1900年提出了普朗克辐射定律,量子论由此诞生。在他关于热辐射的经典论文中,普朗克假定振动系统的总能量不能连续改变,而是以不连续的能量子形式从一个值跳到另一个值。能量子的概念太激进了,普朗克后来将它搁置下来。随后,爱因斯坦在1905年(这一年对他来说是非凡的一年)认识到光量子化的潜在意义。不过 量子的观念太离奇了,后来几乎没有根本性的进展。现代量子理论的创立则是崭新的一代物理学家花了20多年时间的结晶。 通过量子学理论诞生前后物理学领域的对比,我们可以体会到量子物理对物理学产生了革命性影响。1890年到1900年间的物理期刊论文基本上是关于原子光谱和物质其他一些基本的可以测量的属性的文章,如粘性、弹性、电导率、热导率、膨胀系数、折射系数以及热弹性系数等。由于维多利亚型的工作机制和精巧的实验方法的发展的 *** ,知识以巨大的速度累积。然而,在同时代人看来最显著的事情是对于物质属性的简明描述 基本上是经验性的。成千上万页的光谱数据罗列了大量元素波长的精确值,但是谁都不知光谱线为何会出现,更不知道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对热导率和电导率的模型解释仅符合大约半数的事实。虽有不计其数的经验定律,但都很难令人满意。比如说,Dulong-Petit定律建立了比热和物质的原子重量的简单关系,但是它有时好使,有时不好使。在多数情况下同体积气体的质量比满足简单的整数关系。元素周期表尽管为化学的繁荣提供了关键的组织规则,但也无任何理论基础。 在众多的伟大的革命性进展中,量子力学提供了一种定量的物质理论。现在,我们原则上可以理解原子结构的每一个细节;周期表也能简单自然地加以解释;巨额的光谱排列也纳入了一个优雅的理论框架。量子力学为定量的理解分子,流体和固体,导体和半导体提供了便利。它能解释诸如超流体和超导体等怪异现象,能解释诸如中子星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这种现象里气体中所有原子的行为象一个单一的超大原子)等奇异的物质聚集形式。量子力学为所有的科学分支和每一项高技术提供了关键的工具。 量子物理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原子层次的物质理论:量子力学;正是它我们才能理解和操纵物质世界。另一个是量子场论,它在科学中起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作用,稍后我们再回到它上面来。 旧量子论 量子革命的导火线不是对物质的研究,而是辐射问题。具体的挑战是理解黑体(即某种热的物体)辐射的光谱。烤过火的人都很熟悉这样一种现象:热的物体发光,越热发出的光越明亮。光谱的范围很广,当温度升高时,光谱的峰值从红线向黄线移动,然后又向蓝线移动(这些不是我们能直接看见的)。 结合热力学和电磁学的概念似乎可以对光谱的形状作出解释,不过所有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然而,普朗克假定振动电子辐射的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从而得到一个表达式,与实验符合得相当完美。但是他也充分认识到,理论本身是很荒唐的,就像他后来所说的那样:“量子化只不过是一个走投无路的做法”。 普朗克将他的量子假设套用到辐射体表面振子的能量上,如果没有新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量子物理恐怕要至此结束。1905年,他毫不犹豫的断定:如果振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那么产生光的电磁场的能量也应该是量子化的。尽管麦克斯韦理论以及一个多世纪的权威性实验都表明光具有波动性,爱因斯坦的理论还是 蕴含了光的粒子性行为。随后十多年的光电效应实验显示仅当光的能量到达一些离散的量值时才能被吸收,这些能量就像是被一个个粒子携带着一样。光的波粒二象性取决于你观察问题的着眼点,这是始终贯穿于量子物理且令人头痛的实例之一,它成为接下来20年中理论上的难题。 辐射难题促成了通往量子理论的第一步,物质悖论则促成了第二步。众所周知,原子包含正负两种电荷的粒子,异号电荷相互吸引。根据电磁理论,正负电荷彼此将螺旋式的靠近,辐射出光谱范围宽广的光,直到原子坍塌为止。接着,又是一个新秀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1913年,玻尔提出了一个激进的假设: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处于包含基态在内的定态上,电子在两个定态之间跃迁而改变它的能量,同时辐射出一定波长的光,光的波长取决于定态之间的能量差。结合已知的定律和这一离奇的假设,玻尔扫清了原子稳定性的问题。玻尔的理论充满了矛盾,但是为氢原子光谱提供了定量的描述。他认识到他的模型的成功之处和缺陷。凭借惊人的预见力,他聚集了一批物理学家创立了新的物理学。一代年轻的物理学家花了12年时间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开始时,发展玻尔量子论(习惯上称为旧量子论)的尝试遭受了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接着一系列的进展完全改变了思想的进程。 量子力学史 1923年路易·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光的粒子行为与粒子的波动行为应该是对应存在的。他将粒子的波长和动量联系起来:动量越大,波长越短。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想法,但没有人知道粒子的波动性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它与原子结构有何联系。然而德布罗意的假设是一个重要的前奏,很多事情就要发生了。 1924年夏天,出现了又一个前凑。萨地扬德拉·N·玻色(Satyendra N. Bose)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解释普朗克辐射定律。他把光看作一种无(静)质量的粒子(现称为光子)组成的气体,这种气体不遵循经典的玻耳兹曼统计规律,而遵循一种建立在粒子不可区分的性质(即全同性)上的一种新的统计理论。爱因斯坦立即将玻色的推理套用于实际的有质量的气体从而得到一种描述气体中粒子数关于能量的分布规律,即著名的玻色-爱因斯坦分布。然而,在通常情况下新老理论将预测到原子气体相同的行为。爱因斯坦在这方面再无兴趣,因此这些结果也被搁置了10多年。然而,它的关键思想——粒子的全同性,是极其重要的。  突然,一系列事件纷至沓来,最后导致一场科学革命。从1925年元月到1928年元月: · 沃尔夫刚·泡利(Wolfgang Pauli)提出了不相容原理,为周期表奠定了理论基础。 · 韦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马克斯·玻恩(Max Born)和帕斯库尔·约当(Pascual Jordan)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第一个版本,矩阵力学。人们终于放弃了通过系统的方法整理可观察的光谱线来理解原子中电子的运动这一历史目标。 · 埃尔温·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第二种形式,波动力学。在波动力学中,体系的状态用薛丁格方程的解——波函式来描述。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貌似矛盾,实质上是等价的。 · 电子被证明遵循一种新的统计规律,费米-狄拉克统计。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所有的粒子要么遵循费米-狄拉克统计,要么遵循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这两类粒子的基本属性很不相同。 · 海森堡阐明测不准原理。 · 保尔·A·M·狄拉克(Paul A. M. Dirac)提出了相对论性的波动方程用来描述电子,解释了电子的自旋并且预测了反物质。 · 狄拉克提出电磁场的量子描述,建立了量子场论的基础。 · 玻尔提出互补原理(一个哲学原理),试图解释量子理论中一些明显的矛盾,特别是波粒二象性。 量子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都是年轻人。1925年,泡利25岁,海森堡和恩里克·费米(Enrico Fermi)24岁,狄拉克和约当23岁。薛丁格是一个大器晚成者,36岁。玻恩和玻尔年龄稍大一些,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贡献大多是阐释性的。爱因斯坦的反应反衬出量子力学这一智力成果深刻而激进的属性:他拒绝自己发明的导致量子理论的许多关键的观念,他关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的论文是他对理论物理的最后一项贡献,也是对物理学的最后一项重要贡献。 创立量子力学需要新一代物理学家并不令人惊讶,开尔文爵士在祝贺玻尔1913年关于氢原子的论文的一封书信中表述了其中的原因。他说,玻尔的论文中有很多真理是他所不能理解的。开尔文认为基本的新物理学必将出自无拘无束的头脑。 1928年,革命结束,量子力学的基础本质上已经建立好了。后来,Abraham Pais以轶事的方式记录了这场以狂热的节奏发生的革命。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1925年,Samuel Goud *** it和George Uhlenbeck就提出了电子自旋的概念,玻尔对此深表怀疑。10月玻尔乘火车前往荷兰的莱顿参加亨德里克·A·洛伦兹(Hendrik A. Lorentz)的50岁生日庆典,泡利在德国的汉堡碰到玻尔并探询玻尔对电子自旋可能性的看法; 玻尔用他那著名的低调评价的语言回答说,自旋这一提议是“非常,非常有趣的”。后来,爱因斯坦和Paul Ehrenfest在莱顿碰到了玻尔并讨论了自旋。玻尔说明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但是爱因斯坦展示了自旋的一种方式并使玻尔成为自旋的支持者。在玻尔的返程中,遇到了更多的讨论者。当火车经过德国的哥挺根时,海森堡和约当接站并询问他的意见,泡利也特意从汉堡格赶到柏林接站。玻尔告诉他们自旋的发现是一重大进步。 量子力学的创建触发了科学的淘金热。早期的成果有:1927年海森堡得到了氦原子薛丁格方程的近似解,建立了原子结构理论的基础; John Slater,Douglas Rayner Hartree, 和Vladimir Fock随后又提出了原子结构的一般计算技巧;Fritz London和Walter Heitler解决了氢分子的结构,在此基础上,Linus Pauling建立了理论化学;Arnold Sommerfeld和泡利建立了金属电子理论的基础,Felix Bloch创立了能带结构理论;海森堡解释了铁磁性的起因。1928年George Gamow解释了α放射性衰变的随机本性之谜,他表明α衰变是由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引起的。随后几年中,Hans Bethe建立了核物理的基础并解释了恒星的能量来源。随着这些进展,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固体物理和核物理进入了现代物理的时代。 量子力学要点 伴随着这些进展,围绕量子力学的阐释和正确性发生了许多争论。玻尔和海森堡是倡导者的重要成员,他们信奉新理论,爱因斯坦和薛丁格则对新理论不满意。要理解这些混乱的原因,必须掌握量子理论的关键特征,总结如下。(为了简明,我们只描述薛丁格的波动力学。) 基本描述:波函式。系统的行为用薛丁格方程描述,方程的解称为波函式。系统的完整信息用它的波函式表述,通过波函式可以计算任意可观察量的可能值。在空间给定体积内找到一个电子的机率正比于波函式幅值的平方,因此,粒子的位置分布在波函式所在的体积内。粒子的动量依赖于波函式的斜率,波函式越陡,动量越大。斜率是变化的,因此动量也是分布的。这样,有必要放弃位移和速度能确定到任意精度的经典图象,而采纳一种模糊的机率图象,这也是量子力学的核心。 对于同样一些系统进行同样精心的测量不一定产生同一结果,相反,结果分散在波函式描述的范围内,因此,电子特定的位置和动量没有意义。这可由测不准原理表述如下:要使粒子位置测得精确,波函式必须是尖峰型的,然而,尖峰必有很陡的斜率,因此动量就分布在很大的范围内;相反,若动量有很小的分布,波函式的斜率必很小,因而波函式分布于大范围内,这样粒子的位置就更加不确定了。 波的干涉。波相加还是相减取决于它们的相位,振幅同相时相加,反相时相减。当波沿着几条路径从波源到达接收器,比如光的双缝干涉,一般会产生干涉图样。粒子遵循波动方程,必有类似的行为,如电子衍射。至此,类推似乎是合理的,除非要考察波的本性。波通常认为是媒质中的一种扰动,然而量子力学中没有媒质,从某中意义上说根本就没有波,波函式本质上只是我们对系统信息的一种陈述。 对称性和全同性。氦原子由两个电子围绕一个核运动而构成。氦原子的波函式描述了每一个电子的位置,然而没有办法区分哪个电子究竟是哪个电子,因此,电子交换后看不出体系有何变化,也就是说在给定位置找到电子的机率不变。由于机率依赖于波函式的幅值的平方,因而粒子交换后体系的波函式与原始波函式的关系只可能是下面的一种:要么与原波函式相同,要么改变符号,即乘以-1。到底取谁呢? 量子力学令人惊诧的一个发现是电子的波函式对于电子交换变号。其结果是戏剧性的,两个电子处于相同的量子态,其波函式相反,因此总波函式为零,也就是说两个电子处于同一状态的机率为0,此即泡利不相容原理。所有半整数自旋的粒子(包括电子)都遵循这一原理,并称为费米子。自旋为整数的粒子(包括光子)的波函式对于交换不变号,称为玻色子。电子是费米子,因而在原子中分层排列;光由玻色子组成,所以雷射光线呈现超强度的光束(本质上是一个量子态)。最近,气体原子被冷却到量子状态而形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这时体系可发射超强物质束,形成原子雷射。 这一观念仅对全同粒子适用,因为不同粒子交换后波函式显然不同。因此仅当粒子体系是全同粒子时才显示出玻色子或费米子的行为。同样的粒子是绝对相同的,这是量子力学最神秘的侧面之一,量子场论的成就将对此作出解释。 争议与混乱 量子力学意味着什么?波函式到底是什么?测量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在早期都激烈争论过。直到1930年,玻尔和他的同事或多或少地提出了量子力学的标准阐释,即哥本哈根阐释;其关键要点是通过玻尔的互补原理对物质和事件进行机率描述,调和物质波粒二象性的矛盾。爱因斯坦不接受量子理论,他一直就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同玻尔争论,直至1955年去世。 关于量子力学争论的焦点是:究竟是波函式包含了体系的所有信 息,还是有隐含的因素(隐变数)决定了特定测量的结果。60年代中期约翰·S·贝尔(John S. Bell)证明,如果存在隐变数,那么实验观察到的机率应该在一个特定的界限之下,此即贝尔不等式。多数小组的实验结果与贝尔不等式相悖,他们的数据断然否定了隐变数存在的可能性。这样,大多数科学家对量子力学的正确性不再怀疑了。然而,由于量子理论神奇的魔力,它的本质仍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量子体系的古怪性质起因于所谓的纠缠态,简单说来,量子体系(如原子)不仅能处于一系列的定态,也可以处于它们的叠加态。测量处于叠加态原子的某种性质(如能量),一般说来,有时得到这一个值,有时得到另一个值。至此还没有出现任何古怪。 但是可以构造处于纠缠态的双原子体系,使得两个原子共有相同的性质。当这两个原子分开后,一个原子的信息被另一个共享(或者说是纠缠)。这一行为只有量子力学的语言才能解释。这个效应太不可思议以至于只有少数活跃的理论和实验机构在集中精力研究它,论题并不限于原理的研究,而是纠缠态的用途;纠缠态已经套用于量子信息系统,也成为量子计算机的基础。 二次革命 在20年代中期创立量子力学的狂热年代里,也在进行着另一场革命,量子物理的另一个分支——量子场论的基础正在建立。不像量子力学的创立那样如暴风疾雨般一挥而就,量子场论的创立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尽管量子场论是困难的,但它的预测精度是所有物理学科中最为精确的,同时,它也为一些重要的理论领域的探索提供了范例。 激发提出量子场论的问题是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原子怎样辐射光。1916年,爱因斯坦研究了这一过程,并称其为自发辐射,但他无法计算自发辐射系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发展电磁场(即光)的相对论量子理论。量子力学是解释物质的理论,而量子场论正如其名,是研究场的理论,不仅是电磁场,还有后来发现的其它场。 1925年,玻恩,海森堡和约当发表了光的量子场论的初步想法,但关键的一步是年轻且本不知名的物理学家狄拉克于1926年独自提出的场论。狄拉克的理论有很多缺陷:难以克服的计算复杂性,预测出无限大量,并且显然和对应原理矛盾。 40年代晚期,量子场论出现了新的进展,理察·费曼(Richard Feynman),朱利安·施温格(Julian Schwinger)和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提出了量子电动力学(缩写为QED)。他们通过重整化的办法回避无穷大量,其本质是通过减掉一个无穷大量来得到有限的结果。由于方程复杂,无法找到精确解,所以通常用级数来得到近似解,不过级数项越来越难算。虽然级数项依次减小,但是总结果在某项后开始增大,以至于近似过程失败。尽管存在这一危险,QED仍被列入物理学史上最成功的理论之一,用它预测电子和磁场的作用强度与实验可靠值仅差2/1,000,000,000,000。 尽管QED取得了超凡的成功,它仍然充满谜团。对于虚空空间(真空),理论似乎提供了荒谬的看法,它表明真空不空,它到处充 斥着小的电磁涨落。这些小的涨落是解释自发辐射的关键,并且,它们使原子能量和诸如电子等粒子的性质产生可测量的变化。虽然QED是古怪的,但其有效性是为许多已有的最精确的实验所证实的。 对于我们周围的低能世界,量子力学已足够精确,但对于高能世界,相对论效应作用显著,需要更全面的处理办法,量子场论的创立调和了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矛盾。 量子场论的杰出作用体现在它解释了与物质本质相关的一些最深刻的问题。它解释了为什么存在玻色子和费米子这两类基本粒子,它们的性质与内禀自旋有何关系;它能描述粒子(包括光子,电子,正电子即反电子)是怎样产生和湮灭的;它解释了量子力学中神秘的全同性,全同粒子是绝对相同的是因为它们来自于相同的基本场;它不仅解释了电子,还解释了μ子,τ子及其反粒子等轻子。 QED是一个关于轻子的理论,它不能描述被称为强子的复杂粒子,它们包括质子、中子和大量的介子。对于强子,提出了一个比QED更一般的理论,称为量子色动力学(QCD)。QED和QCD之间存在很多类似:电子是原子的组成要素,夸克是强子的组成要素;在QED中,光子是传递带电粒子之间作用的媒介,在QCD中,胶子是传递夸克之 间作用的媒介。尽管QED和QCD之间存在很多对应点,它们仍有重大的区别。与轻子和光子不同,夸克和胶子永远被幽禁在强子内部,它们不能被解放出来孤立存在。 QED和QCD构成了大统一的标准模型的基石。标准模型成功地解释了现今所有的粒子实验,然而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它是不完备的,因为粒子的质量,电荷以及其它属性的数据还要来自实验;一个理想的理论应该能给出这一切。 今天,寻求对物质终极本性的理解成为重大科研的焦点,使人不自觉地想起创造量子力学那段狂热的奇迹般的日子,其成果的影响将更加深远。现在必须努力寻求引力的量子描述,半个世纪的努力表明, QED的杰作——电磁场的量子化程式对于引力场失效。问题是严重的,因为如果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成立的话,它们对于同一事件必须提供本质上相容的描述。在我们周围世界中不会有任何矛盾,因为引力相对于电力来说是如此之弱以至于其量子效应可以忽略,经典描述足够完美;但对于黑洞这样引力非常强的体系,我们没有可靠的办法预测其量子行为。 一个世纪以前,我们所理解的物理世界是经验性的;我们作这样自信的预测是因为量子力学为我们周围的世界提供了精确的完整的理论;然而,今日物理学与1900年的物理学有很大的共同点:它仍旧保留了基本的经验性,我们不能彻底预测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的属性,仍然需要测量它们。或许,超弦理论是唯一被认为可以解释这一谜团的理论,它是量子场论的推广,通过有长度的物体取代诸如电子的点状物体来消除所有的无穷大量。无论结果何如,从科学的黎明时期就开始的对自然的终极理解之梦将继续成为新知识的推动力。从现在开始的一个世纪,不断地追寻这个梦,其结果将使我们所有的想像成为现实。

量子物理学的思想是什么?

尽管量子力学是为描述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的抽象原子世界而创立的,但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无比巨大。没有量子力学作为工具,就不可能有化学、生物、医学以及其他每一个关键学科的引人入胜的进展。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全球经济可言,因为作为量子力学的产物的电子学革命将我们带入了计算机时代。同时,光子学的革命也将我们带入信息时代。量子物理的杰作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科学革命为这个世界带来了的福音,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或许用下面的一段资料能最好地描述这个至关重要但又难以捉摸的理论的独特地位:量子理论是科学史上能最精确地被实验检验的理论,是科学史上最成功的理论。量子力学深深地困扰了它的创立者,然而,直到它本质上被表述成通用形式的今天,一些科学界的精英们尽管承认它强大的威力,却仍然对它的基础和基本阐释不满意。 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提出量子概念100多年了,在他关于热辐射的经典论文中,普朗克假定振动系统的总能量不能连续改变,而是以不连续的能量子形式从一个值跳到另一个值。能量子的概念太激进了,普朗克后来将它搁置下来。随后,爱因斯坦在1905年(这一年对他来说是非凡的一年)认识到光量子化的潜在意义。不过量子的观念太离奇了,后来几乎没有根本性的进展。现代量子理论的创立则是崭新的一代物理学家花了20多年时间建立的。 量子物理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原子层次的物质理论:量子力学,正是它我们才能理解和操纵物质世界;另一个是量子场论,它在科学中起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作用。 旧量子论 量子革命的导火线不是对物质的研究,而是辐射问题。具体的挑战是理解黑体(即某种热的物体)辐射的光谱。烤过火的人都很熟悉这样一种现象:热的物体发光,越热发出的光越明亮。光谱的范围很广,当温度升高时,光谱的峰值从红线向黄线移动,然后又向蓝线移动(这些不是我们能直接看见的)。 结合热力学和电磁学的概念似乎可以对光谱的形状作出解释,不过所有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然而,普朗克假定振动电子辐射的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从而得到一个表达式,与实验符合得相当完美。但是他也充分认识到,理论本身是很荒唐的,就像他后来所说的那样:“量子化只不过是一个走投无路的做法”。 普朗克将他的量子假设应用到辐射体表面振子的能量上,如果没有新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量子物理恐怕要至此结束。1905年,他毫不犹豫的断定:如果振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那么产生光的电磁场的能量也应该是量子化的。尽管麦克斯韦理论以及一个多世纪的权威性实验都表明光具有波动性,爱因斯坦的理论还是蕴含了光的粒子性行为。随后十多年的光电效应实验显示仅当光的能量到达一些离散的量值时才能被吸收,这些能量就像是被一个个粒子携带着一样。光的波粒二象性取决于你观察问题的着眼点,这是始终贯穿于量子物理且令人头痛的实例之一,它成为接下来20年中理论上的难题。 辐射难题促成了通往量子理论的第一步,物质悖论则促成了第二步。众所周知,原子包含正负两种电荷的粒子,异号电荷相互吸引。根据电磁理论,正负电荷彼此将螺旋式的靠近,辐射出光谱范围宽广的光,直到原子坍塌为止。 接着,又是一个新秀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1913年,玻尔提出了一个激进的假设: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处于包含基态在内的定态上,电子在两个定态之间跃迁而改变它的能量,同时辐射出一定波长的光,光的波长取决于定态之间的能量差。结合已知的定律和这一离奇的假设,玻尔扫清了原子稳定性的问题。玻尔的理论充满了矛盾,但是为氢原子光谱提供了定量的描述。他认识到他的模型的成功之处和缺陷。凭借惊人的预见力,他聚集了一批物理学家创立了新的物理学。一代年轻的物理学家花了12年时间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开始时,发展玻尔量子论(习惯上称为旧量子论)的尝试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接着一系列的进展完全改变了思想的进程。 量子力学史 1923年路易·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光的粒子行为与粒子的波动行为应该是对应存在的。他将粒子的波长和动量联系起来:动量越大,波长越短。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想法,但没有人知道粒子的波动性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它与原子结构有何联系。然而德布罗意的假设是一个重要的前奏,很多事情就要发生了。 1924年夏天,出现了又一个前奏。萨地扬德拉·N·玻色(Satyendra N. Bose)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解释普朗克辐射定律。他把光看作一种无(静)质量的粒子(现称为光子)组成的气体,这种气体不遵循经典的玻耳兹曼统计规律,而遵循一种建立在粒子不可区分的性质(即全同性)上的一种新的统计理论。爱因斯坦立即将玻色的推理应用于实际的有质量的气体从而得到一种描述气体中粒子数关于能量的分布规律,即著名的玻色-爱因斯坦分布。然而,在通常情况下新老理论将预测到原子气体相同的行为。爱因斯坦在这方面再无兴趣,因此这些结果也被搁置了10多年。然而,它的关键思想——粒子的全同性,是极其重要的。 突然,一系列事件纷至沓来,最后导致一场科学革命。从1925年元月到1928年元月: ·沃尔夫刚·泡利(Wolfgang Pauli)提出了不相容原理,为周期表奠定了理论基础。 ·韦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马克斯·玻恩(Max Born)和帕斯库尔·约当(Pascual Jordan)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第一个版本,矩阵力学。人们终于放弃了通过系统的方法整理可观察的光谱线来理解原子中电子的运动这一历史目标。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第二种形式,波动力学。在波动力学中,体系的状态用薛定谔方程的解——波函数来描述。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貌似矛盾,实质上是等价的。 ·电子被证明遵循一种新的统计规律,费米-狄拉克统计。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所有的粒子要么遵循费米-狄拉克统计,要么遵循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这两类粒子的基本属性很不相同。 ·海森堡阐明测不准原理。 ·保尔·A·M·狄拉克(Paul A. M. Dirac)提出了相对论性的波动方程用来描述电子,解释了电子的自旋并且预测了反物质。 ·狄拉克提出电磁场的量子描述,建立了量子场论的基础。 ·玻尔提出互补原理(一个哲学原理),试图解释量子理论中一些明显的矛盾,特别是波粒二象性。 量子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都是年轻人。1925年,泡利25岁,海森堡和恩里克·费米(Enrico Fermi)24岁,狄拉克和约当23岁。薛定谔是一个大器晚成者,36岁。玻恩和玻尔年龄稍大一些,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贡献大多是阐释性的。爱因斯坦的反应反衬出量子力学这一智力成果深刻而激进的属性:他拒绝自己发明的导致量子理论的许多关键的观念,他关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的论文是他对理论物理的最后一项贡献,也是对物理学的最后一项重要贡献。 创立量子力学需要新一代物理学家并不令人惊讶,开尔文爵士在祝贺玻尔1913年关于氢原子的论文的一封书信中表述了其中的原因。他说,玻尔的论文中有很多真理是他所不能理解的。开尔文认为基本的新物理学必将出自无拘无束的头脑。 1928年,革命结束,量子力学的基础本质上已经建立好了。后来,Abraham Pais以轶事的方式记录了这场以狂热的节奏发生的革命。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1925年,Samuel Goudsmit和George Uhlenbeck就提出了电子自旋的概念,玻尔对此深表怀疑。10月玻尔乘火车前往荷兰的莱顿参加亨德里克·A·洛伦兹(Hendrik A. Lorentz)的50岁生日庆典,泡利在德国的汉堡碰到玻尔并探询玻尔对电子自旋可能性的看法;玻尔用他那著名的低调评价的语言回答说,自旋这一提议是“非常,非常有趣的”。后来,爱因斯坦和Paul Ehrenfest在莱顿碰到了玻尔并讨论了自旋。玻尔说明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但是爱因斯坦展示了自旋的一种方式并使玻尔成为自旋的支持者。在玻尔的返程中,遇到了更多的讨论者。当火车经过德国的哥挺根时,海森堡和约当接站并询问他的意见,泡利也特意从汉堡格赶到柏林接站。玻尔告诉他们自旋的发现是一重大进步。 量子力学的创建触发了科学的淘金热。早期的成果有:1927年海森堡得到了氦原子薛定谔方程的近似解,建立了原子结构理论的基础;John Slater,Douglas Rayner Hartree,和Vladimir Fock随后又提出了原子结构的一般计算技巧;Fritz London和Walter Heitler解决了氢分子的结构,在此基础上,Linus Pauling建立了理论化学;Arnold Sommerfeld和泡利建立了金属电子理论的基础,Felix Bloch创立了能带结构理论;海森堡解释了铁磁性的起因。1928年George Gamow解释了α放射性衰变的随机本性之谜,他表明α衰变是由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引起的。随后几年中,Hans Bethe建立了核物理的基础并解释了恒星的能量来源。随着这些进展,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固体物理和核物理进入了现代物理的时代。 量子力学要点 伴随着这些进展,围绕量子力学的阐释和正确性发生了许多争论。玻尔和海森堡是倡导者的重要成员,他们信奉新理论,爱因斯坦和薛定谔则对新理论不满意。 基本描述:波函数。系统的行为用薛定谔方程描述,方程的解称为波函数。系统的完整信息用它的波函数表述,通过波函数可以计算任意可观察量的可能值。在空间给定体积内找到一个电子的概率正比于波函数幅值的平方,因此,粒子的位置分布在波函数所在的体积内。粒子的动量依赖于波函数的斜率,波函数越陡,动量越大。斜率是变化的,因此动量也是分布的。这样,有必要放弃位移和速度能确定到任意精度的经典图象,而采纳一种模糊的概率图象,这也是量子力学的核心。 对于同样一些系统进行同样精心的测量不一定产生同一结果,相反,结果分散在波函数描述的范围内,因此,电子特定的位置和动量没有意义。这可由测不准原理表述如下:要使粒子位置测得精确,波函数必须是尖峰型的,然而,尖峰必有很陡的斜率,因此动量就分布在很大的范围内;相反,若动量有很小的分布,波函数的斜率必很小,因而波函数分布于大范围内,这样粒子的位置就更加不确定了。 波的干涉。波相加还是相减取决于它们的相位,振幅同相时相加,反相时相减。当波沿着几条路径从波源到达接收器,比如光的双缝干涉,一般会产生干涉图样。粒子遵循波动方程,必有类似的行为,如电子衍射。至此,类推似乎是合理的,除非要考察波的本性。波通常认为是媒质中的一种扰动,然而量子力学中没有媒质,从某中意义上说根本就没有波,波函数本质上只是我们对系统信息的一种陈述。 对称性和全同性。氦原子由两个电子围绕一个核运动而构成。氦原子的波函数描述了每一个电子的位置,然而没有办法区分哪个电子究竟是哪个电子,因此,电子交换后看不出体系有何变化,也就是说在给定位置找到电子的概率不变。由于概率依赖于波函数的幅值的平方,因而粒子交换后体系的波函数与原始波函数的关系只可能是下面的一种:要么与原波函数相同,要么改变符号,即乘以-1。到底取谁呢? 量子力学令人惊诧的一个发现是电子的波函数对于电子交换变号。其结果是戏剧性的,两个电子处于相同的量子态,其波函数相反,因此总波函数为零,也就是说两个电子处于同一状态的概率为0,此即泡利不相容原理。所有半整数自旋的粒子(包括电子)都遵循这一原理,并称为费米子。自旋为整数的粒子(包括光子)的波函数对于交换不变号,称为玻色子。电子是费米子,因而在原子中分层排列;光由玻色子组成,所以激光光线呈现超强度的光束(本质上是一个量子态)。最近,气体原子被冷却到量子状态而形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这时体系可发射超强物质束,形成原子激光。 这一观念仅对全同粒子适用,因为不同粒子交换后波函数显然不同。因此仅当粒子体系是全同粒子时才显示出玻色子或费米子的行为。同样的粒子是绝对相同的,这是量子力学最神秘的侧面之一,量子场论的成就将对此作出解释。 争议与混乱 量子力学意味着什么?波函数到底是什么?测量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在早期都激烈争论过。直到1930年,玻尔和他的同事或多或少地提出了量子力学的标准阐释,即哥本哈根阐释;其关键要点是通过玻尔的互补原理对物质和事件进行概率描述,调和物质波粒二象性的矛盾。爱因斯坦不接受量子理论,他一直就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同玻尔争论,直至1955年去世。 关于量子力学争论的焦点是:究竟是波函数包含了体系的所有信息,还是有隐含的因素(隐变量)决定了特定测量的结果。60年代中期约翰·S·贝尔(John S. Bell)证明,如果存在隐变量,那么实验观察到的概率应该在一个特定的界限之下,此即贝尔不等式。多数小组的实验结果与贝尔不等式相悖,他们的数据断然否定了隐变量存在的可能性。这样,大多数科学家对量子力学的正确性不再怀疑了。 然而,由于量子理论神奇的魔力,它的本质仍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量子体系的古怪性质起因于所谓的纠缠态,简单说来,量子体系(如原子)不仅能处于一系列的定态,也可以处于它们的叠加态。测量处于叠加态原子的某种性质(如能量),一般说来,有时得到这一个值,有时得到另一个值。至此还没有出现任何古怪。 但是可以构造处于纠缠态的双原子体系,使得两个原子共有相同的性质。当这两个原子分开后,一个原子的信息被另一个共享(或者说是纠缠)。这一行为只有量子力学的语言才能解释。这个效应太不可思议以至于只有少数活跃的理论和实验机构在集中精力研究它,论题并不限于原理的研究,而是纠缠态的用途;纠缠态已经应用于量子信息系统,也成为量子计算机的基础。 二次革命 在20年代中期创立量子力学的狂热年代里,也在进行着另一场革命,量子物理的另一个分支——量子场论的基础正在建立。不像量子力学的创立那样如暴风疾雨般一挥而就,量子场论的创立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尽管量子场论是困难的,但它的预测精度是所有物理学科中最为精确的,同时,它也为一些重要的理论领域的探索提供了范例。 激发提出量子场论的问题是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原子怎样辐射光。1916年,爱因斯坦研究了这一过程,并称其为自发辐射,但他无法计算自发辐射系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发展电磁场(即光)的相对论量子理论。量子力学是解释物质的理论,而量子场论正如其名,是研究场的理论,不仅是电磁场,还有后来发现的其它场。 1925年,玻恩,海森堡和约当发表了光的量子场论的初步想法,但关键的一步是年轻且本不知名的物理学家狄拉克于1926年独自提出的场论。狄拉克的理论有很多缺陷:难以克服的计算复杂性,预测出无限大量,并且显然和对应原理矛盾。 40年代晚期,量子场论出现了新的进展,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朱利安·施温格(Julian Schwinger)和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提出了量子电动力学(缩写为QED)。他们通过重整化的办法回避无穷大量,其本质是通过减掉一个无穷大量来得到有限的结果。由于方程复杂,无法找到精确解,所以通常用级数来得到近似解,不过级数项越来越难算。虽然级数项依次减小,但是总结果在某项后开始增大,以至于近似过程失败。尽管存在这一危险,QED仍被列入物理学史上最成功的理论之一,用它预测电子和磁场的作用强度与实验可靠值仅差2/1,000,000,000,000。 尽管QED取得了超凡的成功,它仍然充满谜团。对于虚空空间(真空),理论似乎提供了荒谬的看法,它表明真空不空,它到处充斥着小的电磁涨落。这些小的涨落是解释自发辐射的关键,并且,它们使原子能量和诸如电子等粒子的性质产生可测量的变化。虽然QED是古怪的,但其有效性是为许多已有的最精确的实验所证实的。 对于我们周围的低能世界,量子力学已足够精确,但对于高能世界,相对论效应作用显著,需要更全面的处理办法,量子场论的创立调和了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矛盾。 量子场论的杰出作用体现在它解释了与物质本质相关的一些最深刻的问题。它解释了为什么存在玻色子和费米子这两类基本粒子,它们的性质与内禀自旋有何关系;它能描述粒子(包括光子,电子,正电子即反电子)是怎样产生和湮灭的;它解释了量子力学中神秘的全同性,全同粒子是绝对相同的是因为它们来自于相同的基本场;它不仅解释了电子,还解释了μ子,τ子及其反粒子等轻子。 QED是一个关于轻子的理论,它不能描述被称为强子的复杂粒子,它们包括质子、中子和大量的介子。对于强子,提出了一个比QED更一般的理论,称为量子色动力学(QCD)。QED和QCD之间存在很多类似:电子是原子的组成要素,夸克是强子的组成要素;在QED中,光子是传递带电粒子之间作用的媒介,在QCD中,胶子是传递夸克之间作用的媒介。尽管QED和QCD之间存在很多对应点,它们仍有重大的区别。与轻子和光子不同,夸克和胶子永远被幽禁在强子内部,它们不能被解放出来孤立存在。 QED和QCD构成了大统一的标准模型的基石。标准模型成功地解释了现今所有的粒子实验,然而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它是不完备的,因为粒子的质量,电荷以及其它属性的数据还要来自实验;一个理想的理论应该能给出这一切。 今天,寻求对物质终极本性的理解成为重大科研的焦点,使人不自觉地想起创造量子力学那段狂热的奇迹般的日子,其成果的影响将更加深远。现在必须努力寻求引力的量子描述,半个世纪的努力表明,QED的杰作——电磁场的量子化程序对于引力场失效。问题是严重的,因为如果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成立的话,它们对于同一事件必须提供本质上相容的描述。在我们周围世界中不会有任何矛盾,因为引力相对于电力来说是如此之弱以至于其量子效应可以忽略,经典描述足够完美;但对于黑洞这样引力非常强的体系,我们没有可靠的办法预测其量子行为。 一个世纪以前,我们所理解的物理世界是经验性的;20世纪,量子力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物质和场的理论,它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展望21世纪,量子力学将继续为所有的科学提供基本的观念和重要的工具。我们作这样自信的预测是因为量子力学为我们周围的世界提供了精确的完整的理论;然而,今日物理学与1900年的物理学有很大的共同点:它仍旧保留了基本的经验性,我们不能彻底预测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的属性,仍然需要测量它们。 或许,超弦理论是唯一被认为可以解释这一谜团的理论,它是量子场论的推广,通过有长度的物体取代诸如电子的点状物体来消除所有的无穷大量。无论结果何如,从科学的黎明时期就开始的对自然的终极理解之梦将继续成为新知识的推动力。从现在开始的一个世纪,不断地追寻这个梦,其结果将使我们所有的想象成为现实。

高二物理 电场中 W=qE与W=qEd...有什么一样.. 是W=qU

w=qE?你是哪里看来的呀? w是功 F是力 qE应该是等于力的 所以 正确的应该是 W=qEd=Fd qE=F (要在匀强电场中才能用哈 不能乱用 ) 在匀强电场中 W=qu 其中u=ed 所以 2个公式都可以使用 但在非匀强电场中 u不等于ed 因为e在变 所以 用w=qed求解就是错误的 只能用w=qu

高中物理

加速电场对氕、氘、氚做的功一样多,所以到偏转电场时的速度不同。都不需要计算重力!由于加速电场的加速,使得原子核经过偏转电场时,最终在偏转电场中的时间不同,通过计算会发现竖直方向的运动距离相等。

高中物理第二个问 应用弹性势能公式怎么算 哪个对

第二个式子ΔEp弹=Ep2-Ep1=K* ( X2^2-X1^2 ) / 2正确。

求大神们看一到高中物理电学题

不计重力的时候,按题意,粒子可以在电场中加速,然后在磁场中转过半圆,然后回到左半边磁场中再次转半个圆回到出发点,这就要求粒子在左右两部分磁场中速度相同,所以只能经过一次有电场的区域,也就是说该粒子在经过电场加速后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半径就是d,有这个条件其他的就好算了

量子物理是什么,它研究什么方面的问题?

研究原子、分子、原子核、基本粒子时所观察到的关于微观世界的系列特殊的物理现象

氦,小原子中的大物理

氦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号元素,也是最简单的多体原子。仅仅依靠物理学基本常数和量子电动力学(QED)理论,就可以对氦原子的能级结构进行极高精度的计算求解。因此,以氦原子为平台,可以高精度地检验QED理论。而QED描述了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固体中都广泛存在的电磁相互作用的量子性质,是目前物理学中最为精确的基础理论。 Pslawinski/CCBY-SA 2.5; From Wikipedia 近日,中国 科技 大学孙羽博士、胡水明教授在《国家科学评论》上综述了氦原子的精密谱实验和理论计算,并对基于氦原子精密谱,来测定精细结构常数、氦同位素核半径、以及检验QED等的相关进展和焦点问题进行了评述。 测定精细结构常数、检验QED 氦原子的精密测量和理论计算各自都有近百年的发展 历史 。20世纪60年代,理论学家发现氦原子23P能级的精细结构分裂(23P0-23P2)是可用以测定精细结构常数α(约等于1/137)的最好的原子体系。将基于氦原子的α测量值与其它方法测定的α值进行对比,也是对物理学内在自洽性的一个极好检验。 经过50年、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加拿大温莎大学的Drake教授和波兰华沙大学的Pachucki教授分别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已经把氦原子的QED修正计算到了α的7次幂级数。 不同方法测量精细结构常数 国际上多个科研机构都开展了氦原子精密测量的实验工作。作者介绍了不同实验团队的近期测量结果,其中也包括作者团队的一些结果,如氦-4原子2S-2P跃迁频率、23P0-23P2精细结构分裂值等,都是目前精度最好的实验结果。 氦原子23P能级精密测量结果 目前氦原子的计算理论精度受限于十分复杂的α的8次方阶的QED修正。要 探索 和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能通过理论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通过其他类氦离子的精密测量来实现。这将成为对QED的一个极为严格的检验。 还有其他…… 氦原子的精密测量还影响着一系列其他的重要研究。 氦原子光谱可以实现对He原子核半径的测定。而目前氦-3、氦-4核半径之差的测量结果间还存在明显的偏离。这一偏差的原因还未得到解释,该问题的解决将对“质子半径之谜”等基础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 理论上,还可精确计算氦原子极化率,并推导出氦气体折射率。由于气体折射率可通过光学方法精密测量,这可成为一个光学测定气体密度(压力)的计量基准方法。相关的技术方法研究已经在美国NIST、德国PTB等单位开展,作者研究团队也承担了相关技术方法的国内攻关研究。 从小小的氦原子出发,我们可以加深对许多基础物理问题的认识,还可能 探索 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我中有高中的水平,想自学物理理论力学,包括想对论,量子力学。但我该修什么样的书才能一步步学下去??

高数

高中物理匀强电场的问题,请教!

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与电场线方向相反,顺着电场力的方向移动,电场力做正功。公式:W= qEd ,d是标量没有方向,所以没有正负,q是指电荷量,不带正负,qE乘积是电场力。对于单个物体,一般以电场力的方向为正方向。当顺着电场力方向移动则W= qEd 当逆着电场力方向移动则W=-qEd

量子物理是什么东西

量子物理学及其发展简史 尽管量子力学是为描述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的抽象原子世界而创立的,但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无比巨大。没有量子力学作为工具,就不可能有化学、生物、医学以及其他每一个关键学科的引人入胜的进展。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全球经济可言,因为作为量子力学的产物的电子学革命将我们带入了计算机时代。同时,光子学的革命也将我们带入信息时代。量子物理的杰作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科学革命为这个世界带来了的福音,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或许用下面的一段资料能最好地描述这个至关重要但又难以捉摸的理论的独特地位:量子理论是科学史上能最精确地被实验检验的理论,是科学史上最成功的理论。量子力学深深地困扰了它的创立者,然而,直到它本质上被表述成通用形式的今天,一些科学界的精英们尽管承认它强大的威力,却仍然对它的基础和基本阐释不满意。 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提出量子概念100多年了,在他关于热辐射的经典论文中,普朗克假定振动系统的总能量不能连续改变,而是以不连续的能量子形式从一个值跳到另一个值。能量子的概念太激进了,普朗克后来将它搁置下来。随后,爱因斯坦在1905年(这一年对他来说是非凡的一年)认识到光量子化的潜在意义。不过量子的观念太离奇了,后来几乎没有根本性的进展。现代量子理论的创立则是崭新的一代物理学家花了20多年时间建立的。 量子物理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原子层次的物质理论:量子力学,正是它我们才能理解和操纵物质世界;另一个是量子场论,它在科学中起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作用。 旧量子论 量子革命的导火线不是对物质的研究,而是辐射问题。具体的挑战是理解黑体(即某种热的物体)辐射的光谱。烤过火的人都很熟悉这样一种现象:热的物体发光,越热发出的光越明亮。光谱的范围很广,当温度升高时,光谱的峰值从红线向黄线移动,然后又向蓝线移动(这些不是我们能直接看见的)。 结合热力学和电磁学的概念似乎可以对光谱的形状作出解释,不过所有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然而,普朗克假定振动电子辐射的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从而得到一个表达式,与实验符合得相当完美。但是他也充分认识到,理论本身是很荒唐的,就像他后来所说的那样:“量子化只不过是一个走投无路的做法”。 普朗克将他的量子假设应用到辐射体表面振子的能量上,如果没有新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量子物理恐怕要至此结束。1905年,他毫不犹豫的断定:如果振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那么产生光的电磁场的能量也应该是量子化的。尽管麦克斯韦理论以及一个多世纪的权威性实验都表明光具有波动性,爱因斯坦的理论还是蕴含了光的粒子性行为。随后十多年的光电效应实验显示仅当光的能量到达一些离散的量值时才能被吸收,这些能量就像是被一个个粒子携带着一样。光的波粒二象性取决于你观察问题的着眼点,这是始终贯穿于量子物理且令人头痛的实例之一,它成为接下来20年中理论上的难题。 辐射难题促成了通往量子理论的第一步,物质悖论则促成了第二步。众所周知,原子包含正负两种电荷的粒子,异号电荷相互吸引。根据电磁理论,正负电荷彼此将螺旋式的靠近,辐射出光谱范围宽广的光,直到原子坍塌为止。 接着,又是一个新秀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1913年,玻尔提出了一个激进的假设: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处于包含基态在内的定态上,电子在两个定态之间跃迁而改变它的能量,同时辐射出一定波长的光,光的波长取决于定态之间的能量差。结合已知的定律和这一离奇的假设,玻尔扫清了原子稳定性的问题。玻尔的理论充满了矛盾,但是为氢原子光谱提供了定量的描述。他认识到他的模型的成功之处和缺陷。凭借惊人的预见力,他聚集了一批物理学家创立了新的物理学。一代年轻的物理学家花了12年时间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开始时,发展玻尔量子论(习惯上称为旧量子论)的尝试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接着一系列的进展完全改变了思想的进程。 量子力学史 1923年路易·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光的粒子行为与粒子的波动行为应该是对应存在的。他将粒子的波长和动量联系起来:动量越大,波长越短。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想法,但没有人知道粒子的波动性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它与原子结构有何联系。然而德布罗意的假设是一个重要的前奏,很多事情就要发生了。 1924年夏天,出现了又一个前奏。萨地扬德拉·N·玻色(Satyendra N. Bose)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解释普朗克辐射定律。他把光看作一种无(静)质量的粒子(现称为光子)组成的气体,这种气体不遵循经典的玻耳兹曼统计规律,而遵循一种建立在粒子不可区分的性质(即全同性)上的一种新的统计理论。爱因斯坦立即将玻色的推理应用于实际的有质量的气体从而得到一种描述气体中粒子数关于能量的分布规律,即著名的玻色-爱因斯坦分布。然而,在通常情况下新老理论将预测到原子气体相同的行为。爱因斯坦在这方面再无兴趣,因此这些结果也被搁置了10多年。然而,它的关键思想——粒子的全同性,是极其重要的。 突然,一系列事件纷至沓来,最后导致一场科学革命。从1925年元月到1928年元月: ·沃尔夫刚·泡利(Wolfgang Pauli)提出了不相容原理,为周期表奠定了理论基础。 ·韦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马克斯·玻恩(Max Born)和帕斯库尔·约当(Pascual Jordan)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第一个版本,矩阵力学。人们终于放弃了通过系统的方法整理可观察的光谱线来理解原子中电子的运动这一历史目标。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第二种形式,波动力学。在波动力学中,体系的状态用薛定谔方程的解——波函数来描述。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貌似矛盾,实质上是等价的。 ·电子被证明遵循一种新的统计规律,费米-狄拉克统计。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所有的粒子要么遵循费米-狄拉克统计,要么遵循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这两类粒子的基本属性很不相同。 ·海森堡阐明测不准原理。 ·保尔·A·M·狄拉克(Paul A. M. Dirac)提出了相对论性的波动方程用来描述电子,解释了电子的自旋并且预测了反物质。 ·狄拉克提出电磁场的量子描述,建立了量子场论的基础。 ·玻尔提出互补原理(一个哲学原理),试图解释量子理论中一些明显的矛盾,特别是波粒二象性。 量子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都是年轻人。1925年,泡利25岁,海森堡和恩里克·费米(Enrico Fermi)24岁,狄拉克和约当23岁。薛定谔是一个大器晚成者,36岁。玻恩和玻尔年龄稍大一些,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贡献大多是阐释性的。爱因斯坦的反应反衬出量子力学这一智力成果深刻而激进的属性:他拒绝自己发明的导致量子理论的许多关键的观念,他关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的论文是他对理论物理的最后一项贡献,也是对物理学的最后一项重要贡献。 创立量子力学需要新一代物理学家并不令人惊讶,开尔文爵士在祝贺玻尔1913年关于氢原子的论文的一封书信中表述了其中的原因。他说,玻尔的论文中有很多真理是他所不能理解的。开尔文认为基本的新物理学必将出自无拘无束的头脑。 1928年,革命结束,量子力学的基础本质上已经建立好了。后来,Abraham Pais以轶事的方式记录了这场以狂热的节奏发生的革命。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1925年,Samuel Goudsmit和George Uhlenbeck就提出了电子自旋的概念,玻尔对此深表怀疑。10月玻尔乘火车前往荷兰的莱顿参加亨德里克·A·洛伦兹(Hendrik A. Lorentz)的50岁生日庆典,泡利在德国的汉堡碰到玻尔并探询玻尔对电子自旋可能性的看法;玻尔用他那著名的低调评价的语言回答说,自旋这一提议是“非常,非常有趣的”。后来,爱因斯坦和Paul Ehrenfest在莱顿碰到了玻尔并讨论了自旋。玻尔说明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但是爱因斯坦展示了自旋的一种方式并使玻尔成为自旋的支持者。在玻尔的返程中,遇到了更多的讨论者。当火车经过德国的哥挺根时,海森堡和约当接站并询问他的意见,泡利也特意从汉堡格赶到柏林接站。玻尔告诉他们自旋的发现是一重大进步。 量子力学的创建触发了科学的淘金热。早期的成果有:1927年海森堡得到了氦原子薛定谔方程的近似解,建立了原子结构理论的基础;John Slater,Douglas Rayner Hartree,和Vladimir Fock随后又提出了原子结构的一般计算技巧;Fritz London和Walter Heitler解决了氢分子的结构,在此基础上,Linus Pauling建立了理论化学;Arnold Sommerfeld和泡利建立了金属电子理论的基础,Felix Bloch创立了能带结构理论;海森堡解释了铁磁性的起因。1928年George Gamow解释了α放射性衰变的随机本性之谜,他表明α衰变是由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引起的。随后几年中,Hans Bethe建立了核物理的基础并解释了恒星的能量来源。随着这些进展,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固体物理和核物理进入了现代物理的时代。 量子力学要点 伴随着这些进展,围绕量子力学的阐释和正确性发生了许多争论。玻尔和海森堡是倡导者的重要成员,他们信奉新理论,爱因斯坦和薛定谔则对新理论不满意。 基本描述:波函数。系统的行为用薛定谔方程描述,方程的解称为波函数。系统的完整信息用它的波函数表述,通过波函数可以计算任意可观察量的可能值。在空间给定体积内找到一个电子的概率正比于波函数幅值的平方,因此,粒子的位置分布在波函数所在的体积内。粒子的动量依赖于波函数的斜率,波函数越陡,动量越大。斜率是变化的,因此动量也是分布的。这样,有必要放弃位移和速度能确定到任意精度的经典图象,而采纳一种模糊的概率图象,这也是量子力学的核心。 对于同样一些系统进行同样精心的测量不一定产生同一结果,相反,结果分散在波函数描述的范围内,因此,电子特定的位置和动量没有意义。这可由测不准原理表述如下:要使粒子位置测得精确,波函数必须是尖峰型的,然而,尖峰必有很陡的斜率,因此动量就分布在很大的范围内;相反,若动量有很小的分布,波函数的斜率必很小,因而波函数分布于大范围内,这样粒子的位置就更加不确定了。 波的干涉。波相加还是相减取决于它们的相位,振幅同相时相加,反相时相减。当波沿着几条路径从波源到达接收器,比如光的双缝干涉,一般会产生干涉图样。粒子遵循波动方程,必有类似的行为,如电子衍射。至此,类推似乎是合理的,除非要考察波的本性。波通常认为是媒质中的一种扰动,然而量子力学中没有媒质,从某中意义上说根本就没有波,波函数本质上只是我们对系统信息的一种陈述。 对称性和全同性。氦原子由两个电子围绕一个核运动而构成。氦原子的波函数描述了每一个电子的位置,然而没有办法区分哪个电子究竟是哪个电子,因此,电子交换后看不出体系有何变化,也就是说在给定位置找到电子的概率不变。由于概率依赖于波函数的幅值的平方,因而粒子交换后体系的波函数与原始波函数的关系只可能是下面的一种:要么与原波函数相同,要么改变符号,即乘以-1。到底取谁呢? 量子力学令人惊诧的一个发现是电子的波函数对于电子交换变号。其结果是戏剧性的,两个电子处于相同的量子态,其波函数相反,因此总波函数为零,也就是说两个电子处于同一状态的概率为0,此即泡利不相容原理。所有半整数自旋的粒子(包括电子)都遵循这一原理,并称为费米子。自旋为整数的粒子(包括光子)的波函数对于交换不变号,称为玻色子。电子是费米子,因而在原子中分层排列;光由玻色子组成,所以激光光线呈现超强度的光束(本质上是一个量子态)。最近,气体原子被冷却到量子状态而形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这时体系可发射超强物质束,形成原子激光。 这一观念仅对全同粒子适用,因为不同粒子交换后波函数显然不同。因此仅当粒子体系是全同粒子时才显示出玻色子或费米子的行为。同样的粒子是绝对相同的,这是量子力学最神秘的侧面之一,量子场论的成就将对此作出解释。 争议与混乱 量子力学意味着什么?波函数到底是什么?测量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在早期都激烈争论过。直到1930年,玻尔和他的同事或多或少地提出了量子力学的标准阐释,即哥本哈根阐释;其关键要点是通过玻尔的互补原理对物质和事件进行概率描述,调和物质波粒二象性的矛盾。爱因斯坦不接受量子理论,他一直就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同玻尔争论,直至1955年去世。 关于量子力学争论的焦点是:究竟是波函数包含了体系的所有信息,还是有隐含的因素(隐变量)决定了特定测量的结果。60年代中期约翰·S·贝尔(John S. Bell)证明,如果存在隐变量,那么实验观察到的概率应该在一个特定的界限之下,此即贝尔不等式。多数小组的实验结果与贝尔不等式相悖,他们的数据断然否定了隐变量存在的可能性。这样,大多数科学家对量子力学的正确性不再怀疑了。 然而,由于量子理论神奇的魔力,它的本质仍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量子体系的古怪性质起因于所谓的纠缠态,简单说来,量子体系(如原子)不仅能处于一系列的定态,也可以处于它们的叠加态。测量处于叠加态原子的某种性质(如能量),一般说来,有时得到这一个值,有时得到另一个值。至此还没有出现任何古怪。 但是可以构造处于纠缠态的双原子体系,使得两个原子共有相同的性质。当这两个原子分开后,一个原子的信息被另一个共享(或者说是纠缠)。这一行为只有量子力学的语言才能解释。这个效应太不可思议以至于只有少数活跃的理论和实验机构在集中精力研究它,论题并不限于原理的研究,而是纠缠态的用途;纠缠态已经应用于量子信息系统,也成为量子计算机的基础。 二次革命 在20年代中期创立量子力学的狂热年代里,也在进行着另一场革命,量子物理的另一个分支——量子场论的基础正在建立。不像量子力学的创立那样如暴风疾雨般一挥而就,量子场论的创立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尽管量子场论是困难的,但它的预测精度是所有物理学科中最为精确的,同时,它也为一些重要的理论领域的探索提供了范例。 激发提出量子场论的问题是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原子怎样辐射光。1916年,爱因斯坦研究了这一过程,并称其为自发辐射,但他无法计算自发辐射系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发展电磁场(即光)的相对论量子理论。量子力学是解释物质的理论,而量子场论正如其名,是研究场的理论,不仅是电磁场,还有后来发现的其它场。 1925年,玻恩,海森堡和约当发表了光的量子场论的初步想法,但关键的一步是年轻且本不知名的物理学家狄拉克于1926年独自提出的场论。狄拉克的理论有很多缺陷:难以克服的计算复杂性,预测出无限大量,并且显然和对应原理矛盾。 40年代晚期,量子场论出现了新的进展,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朱利安·施温格(Julian Schwinger)和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提出了量子电动力学(缩写为QED)。他们通过重整化的办法回避无穷大量,其本质是通过减掉一个无穷大量来得到有限的结果。由于方程复杂,无法找到精确解,所以通常用级数来得到近似解,不过级数项越来越难算。虽然级数项依次减小,但是总结果在某项后开始增大,以至于近似过程失败。尽管存在这一危险,QED仍被列入物理学史上最成功的理论之一,用它预测电子和磁场的作用强度与实验可靠值仅差2/1,000,000,000,000。 尽管QED取得了超凡的成功,它仍然充满谜团。对于虚空空间(真空),理论似乎提供了荒谬的看法,它表明真空不空,它到处充斥着小的电磁涨落。这些小的涨落是解释自发辐射的关键,并且,它们使原子能量和诸如电子等粒子的性质产生可测量的变化。虽然QED是古怪的,但其有效性是为许多已有的最精确的实验所证实的。 对于我们周围的低能世界,量子力学已足够精确,但对于高能世界,相对论效应作用显著,需要更全面的处理办法,量子场论的创立调和了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矛盾。 量子场论的杰出作用体现在它解释了与物质本质相关的一些最深刻的问题。它解释了为什么存在玻色子和费米子这两类基本粒子,它们的性质与内禀自旋有何关系;它能描述粒子(包括光子,电子,正电子即反电子)是怎样产生和湮灭的;它解释了量子力学中神秘的全同性,全同粒子是绝对相同的是因为它们来自于相同的基本场;它不仅解释了电子,还解释了μ子,τ子及其反粒子等轻子。 QED是一个关于轻子的理论,它不能描述被称为强子的复杂粒子,它们包括质子、中子和大量的介子。对于强子,提出了一个比QED更一般的理论,称为量子色动力学(QCD)。QED和QCD之间存在很多类似:电子是原子的组成要素,夸克是强子的组成要素;在QED中,光子是传递带电粒子之间作用的媒介,在QCD中,胶子是传递夸克之间作用的媒介。尽管QED和QCD之间存在很多对应点,它们仍有重大的区别。与轻子和光子不同,夸克和胶子永远被幽禁在强子内部,它们不能被解放出来孤立存在。 QED和QCD构成了大统一的标准模型的基石。标准模型成功地解释了现今所有的粒子实验,然而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它是不完备的,因为粒子的质量,电荷以及其它属性的数据还要来自实验;一个理想的理论应该能给出这一切。 今天,寻求对物质终极本性的理解成为重大科研的焦点,使人不自觉地想起创造量子力学那段狂热的奇迹般的日子,其成果的影响将更加深远。现在必须努力寻求引力的量子描述,半个世纪的努力表明,QED的杰作——电磁场的量子化程序对于引力场失效。问题是严重的,因为如果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成立的话,它们对于同一事件必须提供本质上相容的描述。在我们周围世界中不会有任何矛盾,因为引力相对于电力来说是如此之弱以至于其量子效应可以忽略,经典描述足够完美;但对于黑洞这样引力非常强的体系,我们没有可靠的办法预测其量子行为。 一个世纪以前,我们所理解的物理世界是经验性的;20世纪,量子力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物质和场的理论,它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展望21世纪,量子力学将继续为所有的科学提供基本的观念和重要的工具。我们作这样自信的预测是因为量子力学为我们周围的世界提供了精确的完整的理论;然而,今日物理学与1900年的物理学有很大的共同点:它仍旧保留了基本的经验性,我们不能彻底预测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的属性,仍然需要测量它们。 或许,超弦理论是唯一被认为可以解释这一谜团的理论,它是量子场论的推广,通过有长度的物体取代诸如电子的点状物体来消除所有的无穷大量。无论结果何如,从科学的黎明时期就开始的对自然的终极理解之梦将继续成为新知识的推动力。从现在开始的一个世纪,不断地追寻这个梦,其结果将使我们所有的想象成为现实。

物理第一问,答案的第一个式子为什么不是qEd而是qE

因为E是电动势不是电场强度

物理学中 w=qed 与q=uc中的q是什么关系

没什么关系,一个是电场中的带电粒子的电荷,一个是电容带的电荷

高中物理匀强电场的问题,请教!

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与电场线方向相反,顺着电场力的方向移动,电场力做正功。公式:W=qEd,d是标量没有方向,所以没有正负,q是指电荷量,不带正负,qE乘积是电场力。对于单个物体,一般以电场力的方向为正方向。当顺着电场力方向移动则W=qEd当逆着电场力方向移动则W=-qEd

ms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Ms:为马氏体转变的起始温度,是奥氏体和马氏体两相自由能之差达到相变所需的最小驱动力(临界驱动力)时的温度.Mf:为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早在公元前770至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钢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有没有什么学习物理的好网站?

物理学习网http://www.ketangwu.com/

有没有什么学习物理的好网站?

主要学科网站 你只要在www.google.cn 或是在www.baidu.cn中输入以下某个网站名称点击即可进入。在网页上查找与自己想要的课件等相关资源,帮助学生学习。 语文网站 中国语文网—语文网—现代语文网—中小学生作文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资源站—语文报刊网—作文网—语文先锋网—新作文—李老师在线作文—小学语文—语文中考资源网—小学语文教材网—学而优语文网—凤凰语文—三槐居—语文教学互动网—高中语文网—语文在线—语文在线课堂—中国语文网—高中语文工作室—中学语文网中网等。 数学网站 中数网—小学数学网—东升数学 —数学教师驿站-123数学网—中国数学在线—大榕树高中数学—数学 110-奥数网—数学之家—数学家教网—玉文数学工作室—数学爱好者 —中学数学网-3A奥数网—一中数学组—初中数学资源—数理天地— 数学之家—中学数学在线—中学数学题库—聪学网-51中小学教育资源网—青中数学隧道—草中数学—神州数学—小海数学教育网—邗江中学数学组—小学数学专业网—快乐数学咨询网—数学驿站—初中数学网— 中学数学网—高中数学课件网—数学空间—初中数学乐园—橙子奥数工作室—小数123。 英语网站 新浪网英语频道—搜狐教育外语天地—TOM教育外语天地—QQ英语频道—沪江英语网—搜狐网站英语频道—CRI My English—21CN教育英语—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学英语报社—无忧英语教育—中国英语学习网— 雅信达英语互动网—无忧雅思网—英文写作网-3G雅思网—新天地英语学习网—世博英语—点点英语—中国时英语教学网—《英语沙龙》杂志—《英语角》杂志—二十一世纪报—大家说英语—HtHt英语—英语教学系列网—广播英语网-EnglishTown-E学网。 物理网站 飞翔物理—中国基础教育网—物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高中物理新课程—王老师物理教学—谢璞物理教育网—中考物理网—高中物理参考—初中物理在线—中国物理教育网—物理教研—中学物理教育网—中学物理星空—物理教学网—跋涉—高中物理学习参考—中学物理之友—物理资源库—初中物理课件—毅屋子—洪恩在线物理乐园—三峡教育网—物理教学与研究— 中学数理化。 化学网站 飞翔化学网—中学化学课堂—中学化学园—化学世界—中学化学—中学化学资讯—高中化学家园—中学化学教学资源—高中化学—黄冈中学化学网—高中化学课堂内外—中学化学教学信息资源—中学数理化—化学广场— 化学园丁网—化学100-化学实验乐园—化学资源下载—中学化学同步辅导—化学教育网—化学信息网—初中化学课件网—化学天空—化学备课网。 综合性学习网站 现在网上收费的综合性学习网站比较多,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以一些地方的名校名师为依托,办的网上学校,这类学校一般是和学生在校的学习同步的,可以起到及时的辅导作用。如:苏州中学网校— 101远程教育网—北京四中远程教育网—北京景山教育网。这类网站一般收费较高,按每学期每门课收费,一般中学生一个学期的所有课程都选的话,费用在千元左右。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很好的辅导作用。 另一类是以各地的及时的试卷为主兼顾学法指导的网站,这类网站上一般都会有一些各年级及时的考试试卷和课件及教师的一些珍藏的教案等。如:中学试卷网、中学学科网、三峡教育网、天星教育网等。这些网站一般采取会员制,每年的会费在100 元左右,就可下载各学科的学习资料。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是不错的选择。 特殊的教育软件 如果您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某些知识的学习特别有针对性,如小学生的数学口算及四则运算训练要强化,只要在搜索引擎(www.google. cn或www.baidu.cn)中输入“数学口算软件”即可找到许多的相关软件,很多是免费,您只要下载就可使用了。 很多网站都是要钱的

我在中学学科网上栽在了物理练习题,为什么没有带答案的

问老师把。。。。。

求杜春雨,初中物理视频.最好是全部,求,升中考看到,帮忙

(ˉ▽ ̄~) 切~~学而思的课,别想要盗版

简述rcs的物理意义?

RCS是雷达散射截面:雷达目标和散射的能量可以表示为一个有效面积和入射功率密度的乘积。这个面积通常称为雷达散射截面。CDM即概念数据模型。可以由其生成PDM(物理数据模型),进而生成数据库的表结构。(不知道你想问的是不是CDMA?)CCU是通信控制器:是计算机系统与数据电路之间的接口设备,它控制与远端数据设备连接的全部通信信道,包括差错控制、中断接入控制、确认控制、传输顺序控制等,以及对计算机系统的信号进行串行与并行的转换等,控制着数据的接收与发送。DCS是数字蜂窝系统。我也不知道TRKGRP是什么意思,不好意思

眼镜框的最常用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质?

Ultem定义学 名 :聚醚酰亚胺 英文名 :Polyetherimide,简称PEI 属于非结晶性塑料。是一种无定形的高性能聚合物,是用无定形聚醚酰亚胺所制造的工程塑料经过挤出机高温挤出而成;目前常用的PEI板即是采用美国GE的原料Ultem生产而来。Ultem与眼镜架深圳骏联一直致力于更轻、更舒适眼镜的研发,2010年与韩国伙伴共同研究开发采用Ultem作为一种新兴眼镜材料,Ultem的综合平衡性能有效的速成了眼镜框架的立体感,不同于TR,Ultem的原色是黄色,而TR的原色是透明白色,最终集结韩国高温注塑及表面颜色处理工艺,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开启了中国设计和制造Ultem新型眼镜的先河。2010年下半年,Ultem眼镜一经推出,便受到日本、韩国广大商家的关注,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一份韩国眼镜行业调查报告指出,Ultem眼镜推出至2011年4月,市场份额已超过60%;至2012年4月,市场份额超过80%,接近90%。Ultem性能及特点1.PEI的特点是在高温不具有高的强度、高的刚性、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2.PEI是琥珀色透明固体,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就有固有的阻燃性和低烟度,氧指数为47%,燃烧等级为UL94-V-0/5V。3.PEI的密度为1.28~1.42g/cm3,玻璃化温度为215℃,热变形温度198~208℃,可在160~180℃下长期使用,允许间歇最高使用温度为200℃。4.PEI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电绝缘性能(在宽广的频率和温度范围中有稳定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及极高的介电强度)、耐辐射性、耐高低温及耐疲劳性能和成型加工性;加入玻璃纤维、碳纤维或其他填料可达到增强改性目的。5.透明性聚醚酰亚胺具有很宽范围的耐化学性,包括耐多数碳氢化合物、醇类和所有卤化溶剂;也可耐无机酸和短期耐弱碱。Ultem优点1、机械强度高2、难燃性3、优越电气特性4、耐药品性5、成型加工特性6、耐候性 7、无过敏性对人体无害的原材料8、因汗水不会腐蚀的材料Ultem常规用途1、汽车底套、电气零件、热交换零件2、各种保险丝、连接器、挠线管类3、座位托盘、安全带扣、引擎零件4、医疗仪器5、印刷电路板DEEKI塑钢(Ultem)眼镜四大全新强势特性在眼镜国度,潮流可以与明星同步,DEEKI 塑钢眼镜专为亿万普通人而打造,不是谁的专属。什么最重要?安全,舒适,科学,时尚,品质才是法宝。1、健康安全,产品双重保险。遵守美国FDA,ECO食物接触性材料事项及USP Class VI;广泛应用于医疗材料,幼儿餐具(抗菌性,有品质)。2、舒适、超轻,眼睛零负担,1.2mm的框架厚度,超轻重量6g,彻底告别鼻梁印痕,鼻梁不适。3、高品质,高弹性。Ultem具备眼镜镜框所需的一系列性能,该材料弹性极佳又可抗变形,使镜框能轻易弯曲的同时又能轻松恢复原有形状。用Ultem制成的镜框符合日本标准协会制定的JISB7285标准,该标准包括对镜框进行2万次重复弯曲测试(即打开并合上镜框),而其具备的尺寸稳定性可确保镜片不会从镜框中脱落,而其耐高温热变形能力可保证即使将镜框放在烈日照射下的汽车仪表板上,镜框也不会产生热变形。 潮流时尚。紧跟日韩前沿流行元素,在韩国,Ultem 眼镜已经成为眼镜界潮流,各大韩国明星,名人已把Ultem眼镜列入日常所需用品的必备品。

妊神星的物理属性

由于妊神星带有卫星,可以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由卫星轨道计算出该系统的质量。其结果为4.2×10克,为冥王星系统质量的28%,月球质量的6%。几乎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妊神星上。大小、形状和构成太阳系天体的大小可根据天体的光学星等、距离和反照率推算出来。对地球观察者而言,亮度越高的天体,要么是由于体积较大,要么是由于具有高反照率。假如可以确定天体的反照率,那么就可以粗略地估计出它们的大小。大多数远距天体的反照率是未知的,但妊神星因为有足够大的体积和亮度而能够测量其热辐射,这为其反照率提供了近似值,并进而能推算出它的大小。然而,妊神星高速的旋转对它的尺寸计算造成了阻碍,根据可变形体的转动物理学可以得出,转速与妊神星相当的天体在100天内就能从平衡形态变形为不等边椭球形。据推测,妊神星亮度波动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由其自身各处反照率不同导致的,而是从地球观测时侧视图与端视图的交替所致。妊神星光变曲线的周期和振幅主要受其构成的限制。假如妊神星的密度低于冥王星,是由厚实的冰幔包裹小型岩心构成,那么它的高速自转会将其自身拉得更长,从而超过其亮度波动所能允许的范围,但这与观测结果不符。因此,妊神星的密度就被限制在了2.6-3.3 g/cm之间。在此密度范围内的有橄榄石和辉石等硅酸盐矿物,太阳系中许多岩石类天体均由这类物质构成。这意味着妊神星的主体由岩石构成,而表面覆盖有一层相对较薄的冰;妊神星曾经是一颗更加典型的柯伊伯带天体,有着厚实的冰幔,但在形成其碰撞家族的那次撞击中,大部分冰体被撞离了该行星。处于流体静力平衡下的天体,如果给定其自转周期和大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其形状将越来越接近球形。以妊神星已知的精确质量、自转周期和预测的密度推算,可知其处于椭球平衡中:其最长轴应该接近于冥王星的直径,而最短轴约有冥王星直径的一半。由于尚未直接观测到妊神星或其卫星的掩星现象,因此暂时无法像冥王星那样,准确测量出它的大小。当前,天文学家们已为妊神星的大小推算了数个椭球模型。第一个模型产生于妊神星发现之初,由地基天文台观测所得光变曲线的光学波长推算出:总直径在1,960到2,500千米之间,可见光反照率(pv)大于0.6。最有可能的形状是三轴椭球体,大小约为2,000×1,500×1,000千米,反照率为0.71。根据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妊神星的直径为1,150+250-100 千米,反照率为0.84+0.1-0.2,红外测光得出的红外线波长为70微米。后来对光变曲线的分析表明,妊神星的等效圆直径为1,450千米。2010年,综合斯皮策望远镜和赫歇尔空间天文台的测量结果分析,得出了妊神星新的等效圆直径约为1,300千米。根据上述独立推算的数据,可得出妊神星的几何平均直径约为1,400千米。这让妊神星跻身于最大的海王星外天体之列,仅次于阋神星、冥王星,有可能次于鸟神星,故位列第三或第四;大于赛德娜、亡神星和创神星。表面除了天体形状导致光变曲线在所有色指数上同时产生剧烈波动外,在可见光和近红外线波段上,也还存在着较小的各色独立的变化;这表明妊神星表面有部分区域的颜色和反照率都与其他地区不同。特别的,在妊神星亮白色的表面上可以观测到一块暗红色的区域,这意味着这一地区富含矿物和有机(富碳)化合物,或者结晶冰的成分比更高。由此,假如妊神星的环境没有那么极端的话,其表面上的这块斑点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冥王星。2005年,双子星天文台和凯克天文台的望远镜获取到的妊神星光谱表明,妊神星表面类似于冥卫一,富含大量结晶水冰。这一发现是独特的,因为结晶冰形态形成于110 K的温度下,而妊神星的表面温度低于50 K,在此温度下通常会形成无定形冰。此外,在宇宙射线的持续照射和太阳高能粒子对海王星外天体的轰击下,结晶冰的结构很难保持稳定。在这些轰击下,结晶冰通常需要数千万年的时间转化为无定形冰,而在几千万年前,海王星外天体就一直处于和如今相同的低温位置上。此外,辐射损害还会让海王星外天体的表面出现有机冰和类tholin成分,从而变得更红更暗,冥王星正是如此。因此,光谱和色指数观测结果显示,妊神星及其家族成员曾经历过表面翻新的事件,重新覆盖上了一层冰。但是,当前前还没有提出一种可以合理解释其表面翻新机制的理论。妊神星表面雪亮,反照率的范围在0.6-0.8之间,与其富含结晶冰的推论一致。阋神星等部分大型海王星外天体的反照率与妊神星相仿或更高。根据表面光谱的最佳拟合模型,妊神星表面有66%至80%的区域被纯结晶水冰覆盖;为高反照率作出贡献的另一种物质可能是氰化氢或层状硅酸盐。铜钾等无机氰化盐亦有可能存在。然而,对可见光谱和近红外光谱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妊神星的同态表面(homomorphous surface)覆盖有无定形冰和结晶冰的混合物,其混合比例为1:1,有机物成分含量不超过8%。氨水合物的缺少导致冰火山无法存在,观测结果也证实了碰撞事件是在一亿年以前发生的,这与动态研究的结论相吻合。相比于鸟神星,妊神星光谱中的甲烷含量稀少,这与其在热碰撞史中失去挥发物的事件一致。2009年9月,天文学家在妊神星亮白色的表面上发现了一大块暗红色的斑点,这有可能是一次撞击的遗迹。造成该地区颜色与众不同的成因暂且未知,有可能是由于这一地区较其他地区的矿物和有机化合物含量更高,或存在着更多的结晶冰。

氡的物理性质是什么

氡 元素名称:氡 元素原子量:[222]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多恩(F.E.Dorn) 发现年代:1900年 发现过程: 1900年由德国人多恩(F.E.Dorn)在铀制品中发现。 元素描述: 第一电离能10.748电子伏特。无色气体。密度9.73克/升。熔点-71℃,沸点-61.8℃。易被吸附在活性碳、硅胶和其他吸附剂上,从而可从气体杂质中分离出来;加热到约350℃,又可从活性碳上脱附。溶于水。 元素来源: 由镭、钍等放射性元素蜕变而获得。 元素用途: 由于氡具有放射性,衰变后成为放射性钋和α粒子,因此可供医疗用。用于癌症的放射治疗;用充满氡气的金针插进生病的组织,可杀死癌细胞。 元素辅助资料: 物理学和化学家们在研究物质的放射性时发现,放射物质周围的空气也会变得具有放射性。 19世纪末,科学家们发现了钍不断放出一种气态的放射性物质,并确定它是化学惰性的,并且具有较高的原子量。由于来自于钍,就称它为钍射气,符号为ThEm。1918年德国化学家施密特按惰性气体氩、氖等命名方式,称它为thoron,元素符号定为Tn,正式承认它是一种元素。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多恩同样发现了镭射气radium emantion,符号为RaEM。1918年,施密特又把它改称radon,元素符号定为Rn。另外在1903年,还发现一种锕射气actinium emantion, AcEm;以及一种惰性气体niton。后来人们发现钍射气是氡220,锕射气是氡219,niton是氡222。 氡是地壳中放射性铀、镭和钍的蜕变产物,是一种惰性气体,因此地壳中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岩石总是不断的向四周扩散氡气,使空气中和地下水中多多少少含有一些氡气。强烈地震前,地应力活动加强,氡气不仅运移增强,含量也会发生异常变化,如果地下含水层的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就会加速地下水的运动,增强氡气的扩散作用,引起氡气含量的增加,所以测定地下水中氡气的含量增加可以作为一种地震前兆。 由于氡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如果长期呼吸高浓度氡气,将会造成上呼吸道和肺伤害,甚至引发肺癌。氡为19种致癌物质之一。 另外解释: 原子序数:86 元素符号:Rn 元素中文名称:氡 元素英文名称:Radon 相对原子质量:[222] 核内质子数:86 核外电子数:86 核电核数:86 质子质量:1.43878E-25 质子相对质量:86.602 所属周期:6 所属族数:0 摩尔质量:172 密度:0.00973 熔点:-71.0 沸点:-61.8 外围电子排布:6s2 6p6 核外电子排布:2,8,18,32,18,8 颜色和状态:无色气体 原子半径:1.34 常见化合价:0 发现人:道恩 发现时间和地点:1900 德国 元素来源:由镭蜕变生成的惰性气体族的一种重放射性气体元素,在医学中的应用类似于镭 元素用途:医药上用来治疗癌症。参考资料:百度词条

柔道的寝技中的物理原理?

古流柔术中寝技的“寝”是指当个人处于躺的身位或者睡的状态时,突然遭到敌方袭击。由于身体处于不利的情况,如无法完全用力反抗或尚处于半睡半醒的精神状态,而且无法迅速取得或者拿到身边的武器进行一般的站立式反击,这时需采用特殊反击技巧削弱对方攻击力度并迅速将自身身位从躺、侧卧调整至座、半座半立直至完全站立的战斗状态,这种以徒手平躺身位对站立手持武器敌方的反击技巧就是 寝技的由来。高专柔道(Kosen judo),一种强调寝技的柔道分支,保留了大量古柔道的内容。高专柔道和现代柔道不同之处在于,高专柔道可以主动进入寝技,这样对手的投技就无机可乘,高专柔道因为不想并入现代体育柔道里去,所以一直保留了大量古柔道(柔术)的技法。虽然高专柔道与巴西柔术相似,但高专柔道还是属于柔道,只是高专柔道着重于寝技,在这一点上与巴西柔术不谋而合。巴西柔术的祖先是 日本古流柔术,传授巴西格雷西家族柔术的 前田光世虽是一位柔道家,但在那之前他是一位真正的柔术家,他为了挑战嘉纳治五郎才学柔道的。高专柔道是一项彻底发挥柔道寝技的一门武学概念。高专柔道赛如今还保有不计时间、不计场外的特殊规则。更没有限制不能主动拉进地板的通用柔道规则。注:submission技术:1.使用压迫关节、韧带、喉咙或其他身体部位的技法令对手无法忍受痛苦而认输。2.在MMA比赛中因击打技导致对手无法忍受痛苦而认输也可算作submission。需要注意的是“submission技术”这个概念并不包括击打技,只包括解释1的内容。

必采纳,物理,这个式子是怎么推导出的?看不明白什么意思

LZ您好闭合So时,R与Rx串联此时电路有U=I(Ro+Rx)再闭合S,Ro短路U=IxRx所以I(Ro+Rx)=IxRxIRo+IRx=IxRxIRo=IxRx-IRx=(Ix-I)RxRx=IRo/(Ix-I)

物理工艺在光学镀膜中指的是什么?

使用机械的、机电的、热力的方法来产生形成固态薄膜.通常是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以下是常见的物理镀膜工艺:热蒸发镀膜(Thermal evaporation):将薄膜物质加热蒸发,在比蒸发温度低的基本表面上凝结成固体形成薄膜的方法.电子束蒸发镀膜 (Electron beam evaporation); 通过电子束轰击镀膜材料加热并使材料蒸发,并沉积在基板上.优点是加热集中,并能达到很高的温度来处理高熔点的材料.离子束辅助沉积 (Ion assisted deposition IAD); 类似于E-beam evaporation工艺,改善的地方是用离子束来导向及加速气化的镀膜材料,并且离子束在材料沉积的过程中帮助沉积以及使沉积膜紧密化,就像小小的锤子一样.电阻加热蒸发镀膜(Resistive heating evaporation);通过高电流电阻加热使镀膜材料气化,不适用于高过1600度熔点的材料图片分子束外延Molecular beam epitaxy (MBE)溅射镀膜(Sputtering):高能量的原子、分子与固体在碰撞后,原子会被赶出固体表面.这种现象称为溅射( Sputter )或者是溅镀( Sputtering ),被碰撞的固体称为靶材( Target ).通过高能量的原子、分子会反复碰撞,靶材会被加热,为了防止溶解,会从背面进行水冷.传统溅射,通过高电压使靶材周围的氩气离子化,并通过高电位差获得加速,并轰击靶材表面,轰出表面的靶材原子积聚在基板上,形成薄膜.射频溅射 RF sputtering,射频溅射是利用射频放电等离子体中的正离子或电子轰击靶材、溅射出靶材原子从而沉积在接地的基板表面的技术.相比传统溅射的优点是不会产生正电荷积聚,降低电位差,从而终止溅射.离子束溅射 Ion beam sputtering (IBS),来自于独立离子枪的高能量离子束轰击靶材表面,溅镀好的材料沉积在基板上.其间形成着的镀膜化学计量和靶材一模一样.脉冲激光沉积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PLD):是一种利用聚焦后高功率脉冲激光对真空中靶材进行轰击,由于激光能量极高,使靶材气化形成等离子体Plasma plume,然后气化的物质沉淀在衬底上形成薄膜.结语这里给出的是半导体及光学镀膜工艺的一个最广泛的分类介绍.

物理中的nF是什么意思

在机械效率中:n表示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它决定重物上升的距离h和拉力移动的距离s之间的关系,即s=nh.F表示拉力的大小。

医学物理师,前景和待遇如何

千万别入这个行业,没人重视,晋不了职称,白瞎了那么高的学历!!!

大学物理磁场问题,为什么这两道题对I求和不同,一个是nil,一个是Ni?

宫词(顾况)

中南大学物理选课系统网址是什么?

http://202.197.59.18/xuanke/

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廉·维恩幼年时的故事或事迹。谢谢

威廉·维恩(Wilhelm Carl Werner Otto Fritz Franz Wien ,1864年1月13日—1928年8月30日),德国物理学家,研究领域为热辐射与电磁学等。1893年,维恩经由热力学、光谱学、电磁学和光学等理论支援,发现了维恩位移定律,并应用于黑体等学术理论,揭开量子力学新领域。1911年,他因对于热辐射等物理法则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火星上有一个陨石坑以他的名字命名。出生 1864年1月13日 俄罗斯普里莫尔斯克 逝世 1928年8月30日 德国慕尼黑 研究领域 物理学家 著名 黑体辐射 国籍 德国 居住地 德国 研究机构 吉森大学维尔茨堡大学慕尼黑大学 母校 格奥尔格-奥古斯特格丁根大学柏林大学 导师 赫尔曼·冯·亥姆霍兹 获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

nmr稳态吸收有哪两个物理过程?实验中怎样才能避免饱和现象出现

观测NMR吸收信号时要提供哪几种磁场?各起什么作用?各有什么要求?ue009 答ue009两种。第一种恒磁场B0ue009使核自旋与之相互作用ue009核能级发生塞曼分裂ue009分裂为两个能级ue009第二种垂直于B0的B1ue009使原子核吸收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ue009发生核磁共振。 共振条件足条件00NMR稳态吸收有哪两个物理过程?实验中怎样才能避免饱和现象出现?答;需要稳态吸收和弛豫两个过程。

核磁共振测井物理基础与实验

(一)原子核磁矩1.带电体的磁矩我们知道,带电物体做闭合运动时具有磁矩(图5-38(a)),其定义为式中:i为电流,A;S为闭合面积,m2;n为电流方向成右手法则的面积单位矢量。图5-38 微观粒子的磁矩地球物理测井可以证明,带正电荷q、以速度v做圆周运动的带电粒子体系(图5-38)的磁矩为地球物理测井上式中,PL=r×mv为粒子的角动量。粒子的磁矩与角动量成正比,且方向一致。具有磁矩的体系置于磁场B中,它将受到力矩L的作用:地球物理测井并且具有热能E:地球物理测井上两式说明,当M与B方向一致时,体系热能最低,最为稳定;当两者反平行时,热能最高,为非稳态平衡。2.原子核的磁矩原子核是带有Z个正电荷的带电粒子,且具有一定的自旋角动量。因此,原子核具有磁矩(图5-38(b)),原子核磁矩的表达式一般写为地球物理测井式中,u0127=h/2π=1.0546×10 J·s,h称普朗克常数;mp=1.6726×10 kg为质子质量;PI为以u0127为单位的核自旋角动量;系数gI称为核回旋磁比率,简称G因子。核的磁矩是原子核的重要属性之一。例如,对氢核(质子)gp=5.586(≠2);对中子(电荷为0)gn=-3.826(≠0)。式(5-11)也可写为地球物理测井其中地球物理测井称旋磁比。对H核γ=2.67519×108(rad·T-1·s-1)。3.氢核磁矩原子核的磁矩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方法测量。实验发现,对偶A核(A是原子核质量数),角动量量子数为整数,其中偶-偶核(中子数N、电荷数Z都是偶数)I=0;奇A核,I为半整数。因此,对偶-偶核,其磁矩为零。构成地表元素的核素,偶-偶核占有最大的含量;而对其他核,氢核的含量最多,它的信息最大。除此之外,还有以下诸原因:①氢元素是地下流体最显著的标识元素;②氢核的g因子(或旋磁比γ)在所有核素中为最大,理论表明对样品测量的灵敏度正比于γ5/2;③可以通过共振除去其他核的影响。(二)核磁共振实验和核磁共振现象1.核磁共振现象对核磁共振现象存在着两种理论解释方法:量子力学和经典电动力学。由于经典力学直观形象,可以解释大多数实验现象,工程应用中一般采用经典力学方法。核磁共振现象,从微观机理讲是具有简并量子状态的粒子在磁场作用下简并度被解除的效应(Zeeman效应)。具有磁导率μI的核置于磁场B0中,将获得附加的能量:地球物理测井式中:μI,Z是在B0(Z)方向的投影。由量子力学可知,μI,Z有I+1个值,E也有I+1个值:地球物理测井磁量子数m=I,…,-I。当m=I时,能量最低。例如,对H核,I=1/2,其能级分裂为两条,如图5-39所示。相邻能级差(Δm=1):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测井图5-39 在磁场B0中H核的能级分裂如果在垂直于均匀磁场B0方向上再加一个强度较弱的高频磁场B1,其频率满足地球物理测井即地球物理测井原子核会吸收高频磁场的能量,从而使核的取向发生变化,实现由较低能级向相邻较高能级的跃迁。在这里,ω0称为共振频率或跃迁频率,它也是具有固有自旋角动量PI的体系绕外加磁场B0做高速旋转的拉莫尔进动频率。2.核磁共振实验核磁共振实验装置有连续波工作法(CW)和脉冲-傅里叶法(PF)。前者直接测量共振频率;后者测量样品吸收外部能量后发出的时域谱,再经过傅里叶变换转化为频谱。目前大都采用后一种工作方式。NMR工作方式原理如图5-40所示。首先考虑NMR信号的数量级。①为克服电子对核的屏蔽作用,外加均匀磁场B0需足够强,约1 T(1 T=104 Gs)。当B0=1.4 T时,由式(518),其共振频率MHz。它在无线电波谱段,核磁共振是低能量电磁波(无线电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种物理现象。②理论表明,受到磁化的粒子数服从玻尔兹曼分布:图5-40 核磁共振简示图地球物理测井k=1.38054×10-23J·K-1为玻尔兹曼常数。在热平衡时,基态核素N0∝e(-E/kT)。第一激发态核数N1∝e(-E,所以:地球物理测井当T=300 K及B0=1 T时,ΔN≈7×10-6 N0。这是一个非常小的量,NMR信号正比于ΔN。由图5-40样品置于强均匀磁场B0中,使样品磁化,把射频场B1(ω)以一个短而强的脉冲加到样品上(B1⊥B0),射频脉冲期间的射频频率满足核磁共振条件:ω=γB0,样品会吸收高频磁场的能量而实现能级跃迁(吸能过程)。脉冲过后,样品会释放在高能级的能量(放能过程),在感应线圈上会产生一个“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它是时间域函数。一般要求射频脉冲门成直角,且脉冲宽度τ很小。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样品频谱和纵向弛豫时间T1等多种物理参数;而在测井中或其他工程中一般只测横向弛豫时间T2。利用NMR还可实现样品内部成像,即核磁共振成像(NMRI)技术。其基本原理由式(5-18)知,共振频率与外加磁场成正比。设置磁场为空间变量B0(x,y,z),则样品的共振频率为ω0(x,y,z)=γB0(x,y,z),也是空间向量。激发不同频率,对应不同空间点信号,利用计算机相应存储器存储,即完成“空间编码”,重现成像。(三)核磁共振宏观描述——布洛赫方程核磁共振的宏观理论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发现者布洛赫(Bloch)。该理论从磁化强度矢量M出发,是工程中最常用的理论。磁化强度M定义为单位体积内所有磁矩的矢量和:地球物理测井其SI单位为A·m-1。在没有加外磁场时,由于电子的屏蔽作用,单个核磁矩随机取向,〈μI〉=0,宏观上观察不到核的磁特性(5-41a)。当外加一静磁场B0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原子核被磁化,排列有序,产生磁化现象(图5-41b)。显然,M的取向与外加磁场B0的方向一致。图5-41 磁场中原子地球物理测井式中:κ为核磁化率。由统计力学可求:地球物理测井式中:N为单位体积自旋核数。以平均磁矩〈μ〉表示磁化强度M的大小地球物理测井它正比于N,是工程中所关注的量。布洛赫方程是描述磁化强度与磁场相互作用的微分方程。基于宏观电磁理论,在NMR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向量形式:地球物理测井式中:M=(Mx,My,Mz)T为磁化强度矢量。当只有均匀磁场B0时,M=M0;B=(Bx,By,Bz)T为外加磁强强度;R=(1/T2,1/T1)为3×3阶弛豫矩对角方阵。严格求解布洛赫方程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只能通过一些假定对问题进行简化。1.当脉冲发射时在其作用时间tp内,弛豫时间T可忽略不计;在X方向施加射频磁场:Bx=2B1cosωt,布洛赫方程为地球物理测井上式仍需进一步化简:①分解线偏振2B1cosωt为两个相对反相旋转的圆偏振,且只考虑激发共振的一个圆偏振场;②实验室坐标系(L系)变换为以射频场频率ω绕Z轴旋转的旋转坐标系(R系)求解。在R系中,只有B1作用,交变量消除,而γB0=ω0变为有效角频率(ω0-ω)。布洛赫方程化为地球物理测井当达到共振时,ω0-ω=0,由此得:地球物理测井由此得到,共振时,磁化强度M以ω0绕Z轴进动。在旋转坐标系中,它以ω1=γB1的角频率在YZ平面上转动,称为章动(ω1也称Rabi频率)。在脉冲作用时间tp内,M与Z轴之间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称为脉冲偏转角,用θ表示。M的运动可比喻为在重力作用下旋转的陀螺(图5-42)。在NMR中,通常说90°脉冲即指把M从Z方面扳转到XY平面时所对应的时间。2.脉冲作用过后此时可以检测由样品发出的NMR信号,需考虑弛豫时间,布洛赫方程化为地球物理测井当扳转角θ0=90°时,上式解为地球物理测井此结果表明,M一方面在XY平面绕Z轴以拉莫尔频率高速旋转(称旋进),并以T2呈指数衰减;同时又以速率1/T1回复到Z轴的初时值。图5-43表示了M的纵向和横向分量衰减示意图。在XY平面会接受到M进动产生的感应电流信号,即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图5-42 磁化强度M的“陀螺”运动图5-43 M的弛豫恢复过程自由感应衰减信号的弛豫时间是由于分子热运动以非辐射方式释放能量的过程而产生,它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纵向弛豫时间T1称自旋转-晶格弛豫,它指M在恢复Z方向的磁化强度时,将自身的能量通过热能传递给周围环境;横向弛豫时间T2也称自旋-自旋弛豫,它的能量交换是在体系内部进行的。测井中,受钻井空间和长线传输等实际问题的限制,测量的是横向弛豫时间T2。(四)物质的弛豫特性存在三种影响T1或T2弛豫时间的NMR弛豫机理:即颗粒表面弛豫、梯度场中分子扩散引起的弛豫和体积流体进动引起的弛豫。1.颗粒表面弛豫流体分子在孔隙空间内不停地运动和扩散,在NMR测量期间扩散使分子有充分机会与颗粒表面碰撞。每次碰撞都提供了自旋弛豫的机会。当分子碰到颗粒表面,可能发生两种现象。首先,氢质子将核自旋能源传递给颗粒表面,使之与静磁场B0重新线性排列(这对纵向弛豫T1有贡献)。其次,氢质子可能产生不可逆的反相自旋,而对横向弛豫T2有贡献。这些现象不是每次碰撞都发生,仅有发生的一种可能性。如图5-44(a)示出在孔隙中两个分子的运动路径,有一个自旋被弛豫前发生了几次碰撞。研究人员指出,在大部分岩石中,颗粒表面弛豫对T1和T2的影响最大。在弛豫质子自旋方面,不是所有面都具有相同能力。顺磁离子如铁、锰、镍和铬等为特别有效的弛豫物质,只要它们存在就能够控制弛豫速度。砂岩通常含1%的铁,这使流体质子有效预见弛豫。碳酸盐岩的流体弛豫速率低于砂岩。在弛豫孔隙水方面,砂岩比碳酸盐岩的有效率高三倍。在表面弛豫中,孔隙大小也起了重要作用。弛豫速度与质子碰撞表面的频率有关,也就与表面体积比(S/V)有关,见图5-44。在大孔隙中,碰撞发生次数少,其S/V小,因此弛豫时间相对长。同样,小孔隙的S/V大,弛豫时间短。图5-44 颗粒表面弛豫对于单个孔隙,核自旋激励按指数衰减。在T2实验中,作为时间的函数,信号幅度随特性时间常数[ρ2S/V]-1衰减,于是:地球物理测井同样地球物理测井实验研究表明,表面弛豫机制与温度和压力无关。岩石中流体弛豫主要为颗粒表面弛豫,弛豫时间比(T1/T2)在1至2.5之间,通常为1.6。岩石包括一系列不同尺寸的孔隙,每个孔隙具有自己的S/V。因而会有多个弛豫组分,总激励为来自不同孔隙信号之和,所以实测的T2不是一个单值,而是T2分布函数。所有孔隙体积之和等于岩石的流体体积——孔隙度。总信号正比于孔隙度,总衰减为反映孔隙尺寸分布的单个衰减之和。孔隙度和孔隙尺寸分布的测量是NMR解释的重要参数。2.扩散弛豫在梯度场中分子扩散造成的弛豫为扩散弛豫。当静磁场中存在梯度时,分子运动能造成失相,导致T2弛豫。T1弛豫不受影响。当不存在梯度场时,分子扩散不会造成NMR弛豫。图5-45中,开始CPMG脉冲序列,在90°脉冲期间一个分子位于A点。被扳倒到横向平面上之后,自旋开始以频率ω0(A)进动,ω0(A)为局域进动频率。但是,当它扩散时遇到缓慢变化的B0,其进动频率慢慢改变。在TE时它到达C点,此时发生自旋回波。如果点A和B间其进动快于点B和C,在TE时其相位不能完全恢复。同时,其他分子沿其他方向运动,每个分子都有自己的进动过程。因此,TE时的自旋重聚不完全。因为子运动是随机的,失相不可改变,故构成真T2。由此扩散产生的T2表示如下:地球物理测井图5-45 在梯度磁场中的分子扩散NMR测井仪能产生明显的磁场梯度。例如,MRIL-C型仪器在整个采样区域内可产生近17×10-4 T/cm的均匀梯度场。CMR仪的梯度场在采样区域内是变化的,梯度为20×10-4 T/cm时仪器对扩散响应达峰值。造成磁场梯度的另一个原因是颗粒物质与孔隙流体间的磁化率不同。岩石通常含1%的顺磁离子,颗粒磁化率典型值为χg=+10-5 cgs/cm3。水和油为弱抗磁物,水的磁化率为χw=-0.72×10-6 cgs/cm3。岩石中静磁场B0的范围是:地球物理测井其中Δχ=χg-χw为磁化率差;ΔB0为静磁场梯度。若B0=500×10-4 T,对典型的充满流体岩石,ΔB0为0.005T/cm。内部磁场梯度也与磁场变化的距离R有关:地球物理测井R明显受控于孔隙几何形状,由于对孔隙几何形状知之甚少,所以很难估算内部梯度。岩石复杂的微观几何形状也对扩散本身有影响。故对于岩石,式(5-33)变得复杂但仍以不完全了解的方式变化。CMPG法是已知的减小梯度场扩散影响的最好脉冲序列。使CPMG回波间隔达到极小可减小扩散对T2弛豫的影响,使之到可忽略程度。对于间隔较近的脉冲,T2主要为表面弛豫或体积弛豫。当采用大回波间隔,或者当扩散系数很高如气体或高温下的水和轻烃,扩散影响十分显著。3.体积弛豫即使颗粒表面和内磁场梯度不存在,在体积流体中也会发生弛豫。对于水和烃,体积流体中的弛豫主要是邻近自旋随机运动产生的局部磁场波动造成的。相邻原子核的局域磁场相当强,但快速的分子运动(多数为分子旋转)使该影响趋于平衡。通常,体积弛豫可以忽略。当一种流体被阻止进入与固体表面接触,体积弛豫就十分重要了。在水湿润性岩石中,水的弛豫主要是与颗粒表面碰撞造成的,因孔隙中心的小滴油或气则无法接近岩石表面,因此仅被体积弛豫。当水存在于很大孔隙中时,仅有少量水可接触表面(如碳酸盐岩中的孔洞),此时体积弛豫明显。对于粘滞流体,即使它们构成湿润相,其体积弛豫也十分重要。在这种流体中,旋转是无效的,弛豫时间相对短。短的弛豫时间和扩散到颗粒表面能力的减弱使体积弛豫变得显著。所以,提高流体黏度缩短了体积弛豫时间。当孔隙流体含有高密度顺磁离子氯、锰、铁、镍时,孔隙流体的体积弛豫也十分明显。例如,木质磺盐酸铬泥浆滤液中的铬离子减少了弛豫时间,因为电子自旋周围的局域场太强。悬浮液中的细微粒子(在整个泥浆侵入带中都存在)也减少了流体体积弛豫时间,因为存在大量的流体分子可遇到的“悬浮”固体表面。体积弛豫仅是一种流体特征,不受它所驻留地层的特性(如矿物或微观或几何形状)的影响。通常它受温度影响较大。在水湿润岩石中的油、孔洞中的水和溶液中存在大量顺磁离子如铁、铬或锰的情况下,这一点十分重要。当体积弛豫明显时,T1=T2。4.弛豫过程小节上述的弛豫过程并行作用,也就是说,它们的速率相加。对于横向弛豫:地球物理测井式中:为体积贡献;为表面贡献;为梯度场扩散贡献。对于纵向弛豫,相应的等式为地球物理测井注意扩散对T1无影响,因为该过程仅是一个失相机制。(五)水、油、气弛豫特征1.水的弛豫特征在水润湿的碎屑岩中,水的弛豫时间为颗粒表面的弛豫所控制。弛豫速度与充满水的孔隙空间的比面和颗粒矿物成分有关。在下列环境下,水的弛豫时间受控于体积和扩散弛豫,仅知地层温度即可预测其值。这些环境是:①孔洞孔隙,孔隙比面很小;②严重油湿岩石;③含有高浓度顺磁离子如铁、铬的原生水或滤液。为了评估扩散弛豫的重要性,必须知道水的扩散系数D。D基本上与压力无关,但受温度影响较大,如图5-46a所示。对于不受固体表面弛豫影响的水而言,NMR弛豫速度为地球物理测井在体液中(也就是没有扩散限制),由式(5-33)得出。在岩石中,特别是细粒岩石,颗粒是扩散的明显屏障,有效扩散系数小于D,这使1/T2D接近1/T2B。另一方面,大于已知仪器梯度的内部梯度使1/T2D增加。在缺乏更好资料情况下,使用纯流体D值和仪器G值可估算1/T2的合理近似值。假定仪器磁场梯度为20×10-4 T/cm,体积水扩散,T2曲线示于图4-46b。T1也示于此图,因T1既与扩散系数无关也与磁场梯度无关,故它总为标准值。用其他仪器梯度值和回波间隔通过式(5-33)重新计算的T2曲线与图中曲线相似。图5-46a 水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图5-46b 水的体积弛豫和扩散弛豫泥浆滤液含有增加体积弛豫速度的顺磁离子,特别是木质磺酸含铁或铬时在这方面有特别的效果。图5-47a和图5-47b为几十年前收集数据的再版。现代泥浆的数据仍未见报道。注意到高温一般减弱泥浆滤液中增加物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故意在泥浆中加入顺磁锰离子以减小水基泥浆的 T2。如果锰浓度足够高,水相的T2减小至仪器死时间之下,所有的水信号将消失。因为在烃中锰不会衰弱,它们的弛豫时间不受影响,所以NMR孔隙度中仅剩下油或气的信号。该技术已成功用于估算残余油饱和度。类似地,孔洞地层中加入中等数量的锰能减小孔洞中水的 T1,这使得能用短的等待时间估算总孔隙度,从而提高了测井速度。图5-47a T1与加入钻井泥浆中的稀释剂的关系图5-47b 作为不同钻井增加剂的函数T1与温度关系通常,锰必须用乙烯二胺四乙酸盐(EDTA)处理以阻止它与粘土矿物发生离子交换。当井未穿过泥质地层时,可用相对不太贵的氯化锰替代。锰溶液的弛豫特性示于图5-48a和图5-48b。当预测锰减小水相T2时,记录泥浆滤液被NMR仪探测域内原生水稀释程度,这一点十分重要。图5-48a 锰溶液的弛豫特征图5-48b Mn-EDTA弛豫特性与温度的关系2.油的弛豫特征在水润湿岩中,油的NMR弛豫时间不受地层特性的影响,仅为油组分和地层温度的函数。这大大简化了测井解释的任务,人们可以有部分把握地预测油信号在T2弛豫时间分布上出现的位置。预测油的NMR特性的第一步是确定井下油的黏度。已知黏度后,根据图5-49确定T1和T2。T2曲线假定仪器梯度为20×10-4 T/cm。如果仪器磁场梯度低于此值,T2曲线向T1曲线移近。较高的仪器梯度或高的内部梯度增加了曲线间的距离(根据式5-33)。图5-49 原油弛豫时间、体积弛豫和扩散弛豫在预测原油 T2时,一定要记住原油不是单一的弛豫时间,而具有一定弛豫时间分布。图5-50 示出了几种原油的T2分布,是在均匀磁场中(G=0)作为体积液体测量的。与具有窄T2分布的成品油对比,原油的T2分布跨度大,原因是原油为不同类型烃的混合物。典型的分布由一个源于最具流动性氢核的较长T2峰和一个来自运动受限制氢核的较短弛豫时间的尾组成。定量确定烃量需要将原油T2分布与观测到总的T2分布重叠,在一个尺寸变化大的孔隙系统中,总T2分布包括水的宽弛豫时间分布。图5-50 体积样品的T2分布在许多油基钻井泥浆(OBM)中,基质油为用一个窄沸点范围蒸馏得到的精制烃。这使OBM滤液的T2分布窄。3.气体弛豫特征甲烷的T1为其成分、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如图5-51所示。弛豫为体积弛豫,但不同于液体的自旋-自旋弛豫,像甲烷一样的简单气体主要弛豫为自旋-轨道相互作用所致。图5-51 甲烷气的T1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图5-52 甲烷扩散系数气体T2完全受控于扩散弛豫,所以T1和T2彼此无关。甲烷的扩散系数很高,如图5-52所示,将其结果代入等式(5-33),得出图5-53所示的甲烷T2值,图中假设仪器梯度为20×10 -4T/cm。在静态条件下,气体很少作为连续相存在。在中等水饱和状态下,水阻塞孔隙喉道,气体作为孤立的气泡存在于孔隙中间。因气的扩散系数很高,在梯度场中扩散影响可被消除。如果在TE期间,一个气体分子在气泡上来回移动,扩散弛豫变为无效,T2接近T1。对于尺寸小于5 μm的气泡,气体T2很长,且与TE无关。4.结论图5-53 未限制扩散的甲烷T2对于在润湿岩石中的水,常常以表面弛豫机制为主。当在泥浆滤液中含铁、锰、铬、镍或其他顺磁离子时,必须作体积弛豫校正。孔洞中的水以体积速率弛豫,受扩散弛豫影响。同样,水湿润岩中的油也以体积速度弛豫,受扩散影响,气体的T1受控于体积弛豫,而T2受控于扩散弛豫(表5-2)。表5-2 弛豫机制(六)固体的弛豫特性NMR测井仪地层中氢核有响应。部分骨架组分,特别是粘土和含结晶水的矿物如石膏富含氢。虽然固体中的氢核影响中子测井,但他们对NMR测井无影响,原因是固体中氢核的弛豫速率很慢,使之不被井下测井仪检测。通常,T1很长,约几十秒或几百秒,使之不被移动测井仪极化。此外,其T2值很短,约为10 μs,所以来自固体中的信号因在接收死时间内而被丢失(所有NMR测井仪的死时间约为几百毫秒)。因此,NMR仪器对骨架影响极不敏感,是核磁共振测井的重要优越性之一;测量结果不受岩性影响,从而使核磁测井资料解释大大简化。

什么叫二氧化氮?它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

二氧化氮电子式如图所示,二氧化氮是大π键结构的典型分子。大π键含有四个电子,其中两个进入成键π轨道,两个进入非键轨道。二氧化氮分子是V形分子、极性分子。在NO2分子中,N周围的价电子数为5,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理论),氧原子不提供电子,因此,中心氮原子的价电子总数为5,相当于三对电子对.。其中有两对是成键电子对,一个成单电子当作一对孤电子对。二氧化氮性质物理性质二氧化氮(NO2)在21.1℃温度时为红棕色刺鼻气体;在21.1℃以下时呈暗褐色液体。在-ll℃以下温度时为无色固体。分子量46.01,熔点-11.2℃,沸点21.2℃,蒸气压101.3lkPa(2l℃),溶于碱、二硫化碳,易溶于水。性质较稳定。化学性质二氧化氮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3NO2+H2O=====2HNO3+NO↑4NO2+2H2O+O2=====4HNO3但二氧化氮溶于水后并不会完全反应,所以会有少量二氧化氮分子存在,为黄色。

初一物理 为什么选A不选D

凝固时和凝固过程是不一样的吧?

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术语的拉丁文(英文)说法

设一般说的时候说suppose就好了,一般我们写的时候包括有时候假设的时候就用简单的let就可以了,比如说最简单的一次函数的两个未知数,写let (apple)=x; let (peach)=y这样就行了。所以的话在数学里证明题的话就是数学符号的那三个点(∴),代表英文里的:therefore。 其他的楼上说的挺全的,就不补充啥了哈~有其他的specific的词什么的话再问吧~~补充句:现在在国外读书,所以应该没什么问题...~

跪求 高中 英语物理题目(来自美国、英国原题)!!!

没见过

大豆异黄酮的性质(物理和化学)越详细越好

国家大豆科研中心研究员认为,在关于染料木素和大豆甙元的活性还存在很大争议的情况下,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不必过于强调大豆异黄酮中各个组分的含量,因为在我们从大豆中提纯大豆异黄酮之前,经常食用大豆食品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大豆异黄酮有两种形态 一种是分子量大、活性低的配糖体异黄酮,肠道吸收率只达20%。 天然的大豆异黄酮大多含有糖基,不易被人体吸收,需经由肠内细菌分解产生无糖基的大豆异黄酮才易为人体吸收利用。 不同结构的异黄酮会有不同的活性与吸收率:配糖体异黄酮(Aglycone Form):如Genistein、Daidzein,分子量较小,在人体肠道的吸收率大约可达到90%。非发酵性豆制品,如豆腐、豆干、豆浆所含的大豆异黄酮都是活性低的配糖体异黄酮,吸收率不高。 发酵豆制品包括味精、豆豉、腐乳和酱油等食品,这些豆制品除了含有大豆固有的优质营养,还含有丰富的去糖体异黄酮,它是大豆和豆腐中原有的异黄酮经发酵转化的,但比原有的异黄酮功能性更强,且更易吸收。 如果想要以萃取出的大豆异黄酮来做为保养,也必须区分保健产品中的异黄酮结构是否为发酵过的去糖体异黄酮形式。 二、大豆异黄酮的色泽 大豆甙和染料木甙是大豆异黄酮的两种主要活性成分,一般占总异黄酮含量的90%以上。纯大豆甙和染料木甙均呈灰白色或微白色,而商品大豆异黄酮一般纯度较低(以40%为主),含有其他杂质成分,因生产工艺的不同,颜色从黄色至浅黄色不等,个别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略带红色。 大豆异黄酮产品的颜色与其内在品质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最终产品的剂型对颜色没有特别的限制,小百建议不必太关注产品的颜色,而应更多地注重产品的内在品质。 三、大豆异黄酮的气味和滋味 低纯度的大豆异黄酮产品一般都有较浓的豆腥味,而高纯度的大豆异黄酮产品就要淡得多,这是因为大豆异黄酮本身并不产生不良气味。低纯度大豆异黄酮中还含有很多杂质成分,而这些杂质成分中的中等碳链的羰基化合物和某些呋喃的衍生物是产生豆腥味的主要成分。另外,在大豆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豆腥味物质,主要是大豆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氧化酶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形成的异味化合物。 大豆异黄酮具有苦味、收敛性和干涩感觉,大豆异黄酮甙元比糖甙型大豆异黄酮具有更强的不愉快风味,尤其是染料木素和大豆甙元,因而在口服较高浓度的大豆异黄酮时,会对喉咙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 大豆异黄酮的气味、滋味是我们在加工大豆异黄酮口服剂型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大豆异黄酮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大豆异黄酮中丙二酰基大豆异黄酮糖甙不耐热,在湿热情况下容易转化成相应的糖甙型异黄酮,糖甙型大豆异黄酮对热比较稳定,在2400C以上高温时才会发生分解。在大豆异黄酮生产过程中,大豆中含有的丙二酰基大豆异黄酮糖甙在湿热条件下已基本全部转化成糖甙型大豆异黄酮,因而商品大豆异黄酮主要是以糖甙的形式存在,对热比较稳定,只需在阴凉、干燥处保存即可,而不必采取特别的保护措施。 五、大豆异黄酮具有还原性 大豆异黄酮,特别是大豆异黄酮甙元,具有多酚羟基结构,如染料木素(Genistein) 和大豆甙元(Daidzein)分别含有三个酚羟基和二个酚羟基,因而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抗氧化能力,对体内脂质过氧化所引起的疾病,如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大豆异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是良好的自由基清除剂,它能够形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从而阻断自由基反应,在抗血清脂质蛋白脂质过氧化方面,其作用效果甚至优于维生素E。 不过,另有实验研究了大豆异黄酮对低密度胆固醇(LDL)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随着大豆异黄酮浓度的增加,抑制LDL氧化活性越强,这种抑制效果还受抗坏血酸的增强。进一步研究显示,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机制不是通过消除自由基作用,因它与抗坏血酸协同作用时对过氧烷基自由基的消除活性几乎没有。经过探讨。他们提出大豆异黄酮是通过稳定LDL结构的完整性而发生抗氧化活性的。由于大豆异黄酮在血浆中的存在水平远低于其它抗氧化剂,如胡萝卜素、VE等,相对它们对抑制LDL氧化的贡献就小得多,因此如果大豆异黄酮与其它抗氧化剂合用,其效果就要好得多。有文献报道,大豆异黄酮与VE和VC配伍,不仅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而且对去除黄褐斑效果十分理想。 六、大豆异黄酮具有一定的弱雌激素活性 大豆异黄酮的母核结构(异黄酮结构)与雌激素的母核结构类似,因而具有与雌激素相似的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弱雌激素活性,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的竞争性结合,有效地调节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发挥类雌激素活性(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发挥雌激素活性增强效应)和抗雌激素活性(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发挥雌激素活性抑制效应)。 1、大豆异黄酮对人体雌激素水平的双向调节作用 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外源性的类植物雌激素,其结合雌激素受体(ER)的能力仅为人体内内源性雌激素的千分之一,因而其雌激素活性相对于内源性雌激素而言要低得多。大豆异黄酮的这种弱雌激素活性,通过其与内源性雌激素对雌激素受体(ER)的竞争性结合,表现出对人体雌激素水平的双向调节作用。 无论是内源性雌激素,还是外源性雌激素,只有在它们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时才能发挥雌激素活性。当人体内的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高时,大豆异黄酮通过竞争性结合部分雌激素受体,使一部分内源性雌激素不能结合到雌激素受体上,使其丧失活性,而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活性较内源性雌激素低很多,从而达到降低人体雌激素水平的效应,即抗雌激素活性。当人体内的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低时,大豆异黄酮通过结合空余的雌激素受体,甚至激活部分雌激素受体并与之结合,从而达到提高人体雌激素水平的效应,即类雌激素活性。 大豆异黄酮在一定浓度下,究竟发挥类雌激素活性,还是抗雌激素活性,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大豆异黄酮的局部浓度、内源性雌激素的浓度、组织器官中雌激素受体的数量、蛋白质吸附程度及代谢等。 目前利用较多的主要是大豆异黄酮的类雌激素活性,通过补充大豆异黄酮,提高中老年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预防和治疗更年期综合症、骨质疏松等症状,同时在女性美容养颜方面发挥作用。 2、不同大豆异黄酮成分的雌激素活性 大豆异黄酮的分子结构特征与内源性雌激素雌二醇相似,包括一对羟基,具有相似的距离,以及存在一个酚环,后者对其吸附于雌激素受体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大豆异黄酮不同活性成分之间分子结构的细微差别,也会导致它们之间雌激素活性的不同。染料木素(Genistein)较大豆甙元(Daidzein)多一个酚羟基,很多研究结果显示它的雌激素活性比大豆甙元要高。 尽管如此,目前关于大豆甙元与染料木素的活性还存在许多争议,因为在不同体系中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有研究认为,虽然染料木素的抗氧化活性和雌激素活性比大豆甙元高,但染料木素在小肠内容易被肠道微生物分解而降低生物利用率,其半衰期也较大豆甙元短,因而大豆异黄酮发挥生理活性的主要是大豆甙元。

[急]求我国风能开发、利用的现状写3000字物理论文

《风能世界》杂志 Wind Energy World Magazine 《风能世界》杂志,从创刊之日起,就坚持“技术为先,产品为根,工程为本,低碳为国”办刊原则,深入当下中国风能第一线,贴近风电现场、倡导先进技术、传播低碳理念、服务风电行业,是中国惟一定位“关注世界风能与企业成长”的技术型权威性刊物,立志成为是中国最好的风能杂志。 《风能世界》杂志,主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由建设部中装协建筑电气委员会资源节能专业委员会主办,秉承“推动世界风能产业,促进中国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具有新闻性、前瞻性、透视性、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人物,读者群涵盖风力发电机整机制造企业,风能叶片企业、风能发电场、风能建设投资方、能源机构以及高校产学研机构及风能下游的工程产业、运输、土建防雷等相关设备企业,整合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及零部件设备供应商、CDM风力发电投资与运营者、科研单位、进行紧密交流与技术创新。 《风能世界》杂志,栏目有:A视角、每期特稿、直击现场(与运维与业主对话)、CEO连线、技术专栏、实践应用、解决方案、深度分析、成长N次方、主编译文、规范标准等,另一方面,报道风能行业榜样性商业精英的成长故事、商业运作手法和思维方式,对风能企业在成长中遇到的典型现象和趋势进行深度解剖和分析,提供操作性解决之道。 《风能世界》杂志,“推动世界风能产业,促进中国企业发展”,是《风能世界》杂志秉承一贯的核心理念,为您提供最新鲜的资讯,为您推广最优秀的产品,为您推介最诚信的商家,为您搭建最权威的平台。 近期,《风能世界》杂志受到世界风能协会主席阿尼尔·凯恩赞许,阿尼尔·凯恩主席称这是他看到过最好的风能杂志,并欣然题写了寄予,希望再接再厉,为世界风能做出更大成绩。 经综合指标评估及国内外权威专家推荐,日前,《风能世界》杂志期刊已进入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 《乌利希期刊指南》是一个著名的国际权威图书目录检索和期刊管理工具,又称之期刊大全指南数据库,其用户非常广泛,包括世界各国的大专院校的图书馆管理员、教师和学生,公共和专业图书馆管理人员,出版商,期刊预订代理商,企业以及研究人员等。该数据库提供世界各国出版的期刊的详细、全面、权威的信息。现在所收录的连续出版物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或者刊期每年少于一期的出版物,如会议录、学报、学科进展、年鉴、手册、年度评论、专题论丛等。该指南数据库涵盖多种学科,包含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物的信息。 由于《风能世界》杂志为行业做出巨大贡献,中国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7月12日,《风能世界》杂志一篇名为《2020年风能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力量》的文章,在互联网上被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媒体有新华网,中国网,新民网,中国经济网,赛迪网,慧聪网,文新传媒,潮州日报等等 ,行业媒体报道的有中国能源协会网,国际能源网,中国风能网等等,以及广大的读者群体对《风能世界》倾注了极大关注。 持之以恒,永不气馁,全心全意服务风能行业,杂志实施免费赠送,免费邮寄的制度,为推动世界风能产业,促进中国企业发展。

高中物理竞赛应该如何准备?

http://nanti.lingd.net/

物理灭蚊方法,哪种最好

看看这个!jgキwΓlΙd渊d渊q咋i工』yzДhttp://220.181.35.20/ganjilbsurl?url=http://0XC6.0Xd.0X64.0000374/WHPE?/bbs/YWEU.html,,,,,,,,,,,,,,,,2013-4-29 下午 09:56:18b茸5poaprlpsalfzabbzljgc4782475447物理灭蚊方法,哪种最好{CurLink}{CurLink}5746687630span></div>","</div>"].join("");F.context("answer-file")[parentId] = {"error": true,"fileInfo": {}}}}});}file.after(html).remove();});}if (fileIds.length) {T.ajax({url: "/api/pcs",type: "GET",data: {"fsid": fileIds.join(), "uid": uids.join(), "shareid": shareIds.join(), "qid": qids.join(), "rid": rids.join() },async: true,dataType: "json",complete: function(response, status){var output;if (status == "success") {var res = T.json.parse(response.responseText);renderFiles(res);} else {renderFiles();}logPV({"uploadFileNum": invalidFileNum "/" fileIds.length,"showFileNum": fileShow.length});}});} else {logPV();}T.forEach(F.context("answers"),function(item,index){if(item.user){var eSid = item.user.openSiteId;if(eSid&&(eSid>=100000&&eSid<=999999)){T("#answer-" index " .content a,p[accuse="aRefer"] a").click(function(e){T.post("/c/oi_cv/cv", T.url.jsonToQuery({tp:205,rf: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referrer),ai:this.href,si:eSid}), function(res, status, ajx){});});}}});T(".ikqb_img").click(function(){log.send({type: 2038,bigimg: "click"});});if(isRealtime){F.use("/static/common/ui/ut/ut.js", function(UT){UT.start(["userbar","header","wgt-ask","realtime-editor","wgt-realtime"]);});}else{F.use("/static/common/ui/ut/ut.js", function(UT){UT.start(["userbar","header","wgt-ask","answer-editor","wgt-answers"]);}); }ec.fire("log.init", {key: 2014,query: "#body a"});function logPV(data){setTimeout(function(){log.send({type: 2014,page: "qb-new", action: "entrance",qid: F.context("page")["qid"],view: F.context("page").isView,file: (data && data["uploadFileNum"]) ||"0/0", fileShow: data && data["showFileNum"] || "0" }, true);}, 100);}var logData = { "type" : 2058, "params" : [] };T(".wgt-ads").each(function(index, node){if (T(node).find("span").size() > 0){logData.params.push(["class=0", node.className].join("|"));}if (T(node).find("embed,img").size() > 0){logData.params.push(["class=1", node.className].join("|"));}});if (logData.params.length > 0) {log.send( logData );}if (F.context("egg")) {F.use("/static/question/ui/egg/egg.js", function(egg){egg.init(F.context("egg"));});}var logType,userData = F.context("user"),pageData = F.context("page");if ( userData.isLogin == "1" ) {if ( userData.isAsker == "1" ) {logType = 1;} else if ( userData.isReplyer == "1" ) {logType = 2;} else if ( pageData.isView == "1" ) 2013-4-29 下午 09:56:18g漫1axahsihmyhqneyygmytg7760112244物理灭蚊方法,哪种最好{CurLink}{CurLink}3616744376{logType = 5;} else {logType = 6;}} else {logType = pageData.isView == "1" ? 3 : 4;}T(document.body).attr("alog-page-type", logType);F.use("/static/question/ui/comment/comment.js", function(comm){comm.getCount();});var grid68 = T(".qb-content"), qid = F.context("page")["qid"];T.each({"qb-content" : ".q-content a@", "qb-supply-content" : ".q-supply-content a@", "qb-bast-text" : ".wgt-best .best-text a@", "qb-special-bast-text" : ".wgt-special .best-text a@", "qb-recommend-text" : ".wgt-recommend .recommend-text a@", "qb-answer-text" : ".answer-text a@", "qb-replyask-ask" : ".ask dd a", "qb-replyask-reply" : ".reply dd a", "qb-best-thank" : ".best-thank pre a", "qb-answer-refer" : ".answer-refer a" }, function(key, val){grid68.find( val.replace(/@$/,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ick(function(){log.send({"type" : 2059,"area" : key,"qid" : qid,"text" : this.getAttribute("href")});});grid68.find( val.replace(/@$/, "") ).attr("rel", "nofollow");});T(".recommend-text, .best-text, .answer-text").each(function(i, answerText){T(answerText).find("pre[t="code"]").each(function(i, pre){var loadSyntax = function(){SyntaxHighlighter(pre);};T(pre).text(T.string(T(pre).html().replace(/<brs*/?>/ig, " ")).decodeHTML());T(pre).addClass("brush:" T(pre).attr("l") ";toolbar:false;");if (window.SyntaxHighlighter) {SyntaxHighlighter.highlight(pre);} else {T.page.loadCssFile("https://gss0.bdstatic.com/70cFsj3f_gcX8t7mm9GUKT-xh_/libs/SyntaxHighlighter/shIknow.min.css");T.sio("https://gss0.bdstatic.com/70cFsj3f_gcX8t7mm9GUKT-xh_/libs/SyntaxHighlighter/shCore.min.js").callByBrowser(function(){SyntaxHighlighter.defaults["quick-code"] = false;SyntaxHighlighter.config.stripBrs = true;SyntaxHighlighter.highlight(pre);});}});T(answerText).find("ikvideo").each(function(i, video){var id = "VIDEO_" T.id(),src = T(video).attr("src"),sid;var container = T("<div/>").attr("id", id).insertBefore(T(video));if (src.indexOf("youku") > -1 && (sid = src.match(/sid/(.*?)[?/]/))) {if (sid[1]) {src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 sid[1] "/v.swf";}}container.html("<embed src="" src "" allowFullScreen="true" quality="high" width="" T(video).attr("width") "" height="" T(video).attr("height") "" align="" T(video).attr("align") "" allowScriptAccess="never"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if(typeof PDC != "undefined"){PDC.init( {is_login : F.context("user").isLogin ? 1 : 0, sample : 0.03, product_id : 102, page_id : 3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script src="" _bdhmProtocol "hm.baidu.com/h.js?b8a6bc2d9b2c98aa6f831e2a2eaefa7c"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script> </body>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PDC._load_js=function(b,c){var a=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a.setAttribute("type","text/javascript");a.setAttribute("src",b);a.onload=a.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if(!this.readyState||this.readyState=="loaded"||this.readyState=="complete"){a.onload=a.onreadystatechange=null;if(typeof c==="function"){c(b,true)}}};a.onerror=function(d){if(typeof c==="function"){c(b,false)}};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appendChild(a)};PDC._load_analyzer=function(){var c=this._opt.special_pages;var d=[this._opt.sample];for(var b=0;b<c.length;b ){d.push(c[b]["sample"])}var a=Math.max.apply(null,d);if(PDC._is_sample(a)==false){return

ODA的物理化学性质编辑

凝固点: 54-58 ℃白色蜡状结晶。熔点52.86℃。沸点232℃(4.27kPa)。凝固点54-58 ℃。密度0.8618g/cm3(20℃)。折射率1.4522。闪点149℃。极易溶于氯仿。溶于醇、醚、苯。微溶于丙酮。不溶于水。具有胺的通性。由硬脂酸氨化、加氢而得。用于制十八烷季铵盐及多种助剂,如阳离子润滑脂稠化剂、矿物浮选剂、沥青乳化剂、抗静电剂、水处理用缓蚀剂、表面活性剂、杀菌剂、彩色胶片的成色剂等 。
 首页 上一页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