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师说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1. 师说中文化常识 师说中文化常识 1.《师说》中的古汉语知识 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二、【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 意动用法,以……为耻 位卑则足羞 意动用法,以……为羞 2、形容词作名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名词作形容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4、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 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三、【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军队 2、之 (1) 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人非生而知之者 (5)代词,他。 作师说以贻之 (6)代词,这,这一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7) 动词,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3、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 4、而 (1) 连词,表并列。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2) 连词,表转折。 惑而不从师 (3) 连词,表承接。 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4) 连词,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 (5) 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四、【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被动句式:不拘于时,学于余。 3、判断句: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介宾短语后置句:① 而耻学于师。 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师不必贤于弟子。 5、【省略句】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 (士大夫)则群聚而笑之。 五、【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2.师说的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一词多义(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则耻师:v. 动词 拜师 (之) 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 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指示代词,那些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 (乎)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词类活用 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 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吾未见其明也。 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 今:小学生的学校 今之众人---众人---古:普通人 今:表示大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气 今:道理 无贵无贱---无---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 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不拘于时-被动,介词结构后置 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 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其可怪也欤-判断句 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判断句 人非生而知之者-判断句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 则曰-省略句。 3.师说知识点 【教学目标】 (一)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 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三) 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 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五) 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教学重点】 明确本文的教学目的。 介绍背景材料,疏通文字障碍。 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二)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 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 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三)解题。 板书课题。 指出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 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下面一篇课文《问说》就是解说关于学习中“问”的道理。 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 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朗读课文 (五)指导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读懂课文。 学生自学、质疑,老师点拨指正。 1。 读准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读音。 句读dou 或不焉fou 经传zhuan 从师cong 读书 du 不能bu 传道chuan 从容cong 聃dan 蟠pan 苌弘chang 近谀 贻 冉ran 潘pan 无长无少zhang 须臾 怡 2.找出下列合成的双音词。 学者 句读 百工 六艺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古之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小学校 总结 初步熟悉课文,识别了生字词 布置作业 背诵第一自然段,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二)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 4.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作“老师”讲 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 (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 吾欲之南。 4.关于韩愈的文学常识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扩展资料: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 文具有很高的造诣,为后人留下了许多 千古佳作,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初中生必知的文化常识

首先了解课本知识, 1 中国传统习俗和节日,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解古代历史和人物。 3 文明礼仪 和 4 文学常识-中学生文化文学常识必备:(一)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库”:经、史、子、集《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还有其他说法。(三)地理:“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海:指天下、全国。“八荒”:都泛指天下。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四)其它: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3.五味:指酸、咸、甜、苦、辣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8.岁寒三友:松、竹、梅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 形事、转注、假借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11.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12.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14.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15.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16.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17.《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18.“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1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凤、雅、颂”三大类20.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21.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22.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24.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五更3点—5点。25.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26.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27.玉常金马:指翰林院。28.《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29.“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30.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三宝”,拂教名词,指拂、法、僧。31.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32.溢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33.“岳阳楼”四绝:滕子京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sù)篆额(用篆字书写的匾额)一时传为四绝。(五)古代别称:1.桑梓:家乡 2.巾帼:妇女 3.须眉:男子4.鸿雁:书信 5.社稷:国家 6.汗青:史册7.轩辕:祖国 8.“三尺”:法律9.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称天子:殿下 ③称将军:麾下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⑤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⑥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⑦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11.年龄称谓:(代称)①垂髫(tiao)指三四岁~八九岁儿童。②总角指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③豆蔻指十三四风岁~十五六岁的少年。不只是了解 还要学会运用 不要死记硬背 看书要明白这本书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和知识。 学会灵活运用。

中华文化常识问答

1. 什么是四大发明? 答: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发明的四种重要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2. 什么是儒家思想? 答: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之一,强调人性、仁爱、礼仪、忠诚和孝悌等道德观念,以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方式和方法。3. 什么是中华文化? 答:中华文化是指中国文化的总称,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服饰等多个方面。4. 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什么? 答: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医学是指利用中草药、针灸、按摩等方法治疗疾病,并注重强调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5. 什么是中国画? 答: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通常使用水墨和绢纸或宣纸等传统材料,表现自然风光、人物形象、物品、动物等多个领域的艺术手法。6. 什么是春节? 答: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人们会举行守岁、放鞭炮、贴对联、吃年夜饭、拜年等庆祝活动。7. 什么是书法? 答:书法是一种美术形式,使用毛笔、宣纸或其他纸质材料进行艺术表现,主要形式包括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个类型。8. 什么是中医? 答:中医是传统的中国医学体系,包括中药、针灸、按摩、气功等多种疗法,强调身体和心灵的平衡、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9. 什么是紫禁城? 答: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的故宫博物院内,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和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之一。10. 什么是封建社会? 答:封建社会是指中国古代的一种社会制度,以封建王朝为核心,使用土地封建制度来管理社会,社会等级明显,世袭贵族和农民是主要的社会阶层。

大学英语文化常识题库

1.英文文化常识题 求答案 1 Mandarin Chinese 2North Korea and South Korea 3 United States 4Mexico City, Mexico 5South America 6India 7United States 8 Asia and Europe 9 Asia 10Between 500 million and 750 million 11 South America 12 Pakistan 我的答案不会让你失望的。我可是学地理的呀!希望你采纳!谢谢!million 百万 billion 十亿的意思。现在的美国人口早已突破一个亿。还有阿尔卑斯山脉是跨两个州的。你可以去查一下地理书,网上的不准确。 2.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题 1、Which language is spoken by the most people in the world as their primary language? 下面哪种语言被世界上大多数人来作为他们的第一语言?(世界上大多数人用下面哪种语言作为第一语言?) Russian Mandarin Chinese English Arabic?2、The most heavily fortified border in the world exists between which two countries?世界上哪两个国家之间存在森严的边界?(世界上哪两个国家的边界戒备最森严?) China and Russia United States and Mexico North Korea and South Korea Syria and Lebanon3、Which of these countries is the world"s largest exporter of goods and services measured in dollar value?以下哪个国家在美元价值操控上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和服务输出国?(这句话念起来很别扭,measured in dollar value不知道怎么翻译才好?)(按美元计算,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和服务输出国?) China United States Japan France4、Which city would be LEAST likely to be threatened by a tsunami?下面哪个城市最不可能受到海啸威胁? Honolulu, United States Manila, Philippines Tokyo, Japan Mexico City, Mexico5、World health officials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a particular strain of avian flu. Which continent did that strain of flu e from originally?世界卫生官员非常关心禽流感的危害程度。 禽流感最先起源于哪个洲?(世界卫生官员非常关注一种禽流感。这种禽流感起源于哪个洲?) Europe Asia South America Australia6、In which of these countries is a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Muslim?下列哪个国家 *** 人口最多? Indonesia South Africa Armenia India7、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untries is the world"s largest consumer of oil?下列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 United States China Russia India8、On which continent are the Alps(阿尔卑斯)? 阿尔卑斯山位于下列哪个洲? Africa Antarctica(南极洲) Asia Australia Europe North America South America9、On which continent is Sri Lanka(斯里兰卡) located? 斯里兰卡位于下列哪个洲? Africa Antarctica Asia Australia Europe North America South America10、Which of the following ranges contains the correct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oday?以下数据中,美国目前正确的人口数是多少? Between 10 million and 50 million Between 150 million and 350 million Between 500 million and 750 million Between 1 billion and 2 billion Don"t know11、On which continent is the Amazon rain forest?亚马逊热带雨林位于哪个洲? Africa Antarctica Asia Australia Europe North America South America Don"t know12、In which of these countries did a catastrophic earthquake occur in October 2005, killing over 70,000 people?下面哪个国家在2005年10月发生了灾难性的地震,造成70,000多人死亡。Sri Lanka Japan Pakistan…… Mexico。 3.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都有什么题型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题型有:听力理解题、单项选择题、完形填空题、阅读理解题、翻译题、智力测试题、短文改错题和写作题。 听力理解题共分为A、B、C、D四个部分,共计30 道小题,每小题计1分,总分为30 分。 单项选择题由15道四选一的选择题组成,主要考查各类别参赛者在本类别内英语学习中所应掌握的词汇及语法知识,以及对参赛者对于英语母语国家基本文化知识进行考查。 完形填空试题由一个英文篇章组成,共包含10 道小题,每小题计1 分,总分为10分。本部分赛题主要考查参赛者的语篇分析和理解能力、词汇知识和词汇运用能力。 阅读理解题在本竞赛笔试中所占比例较重,由四个英文篇章组成,共包含20 道小题,总分为35分。 翻译试题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部分,共6 道题,共计15分。本部分参赛者须根据提示运用自己的英语语法、句法和词汇知识将所给汉语句子翻译成地道的英文句子。 智力测试题是语言类竞赛特有的一种题型,在本竞赛试卷 *** 5 道小题,每小题1 分,共计5 分,其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游戏、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图形分析等。 短文改错由一个英语篇章构成,共1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 分。改错类型主要有换词、添词、删词及识别正确句子等。此类赛题主要考查参赛者的英语基础知识及综合辨识能力。 写作题共包含两道赛题,共计30分。第一道赛题是小作文,分值为10 分,主要以应用文和描述性作文为主。第二道赛题为大作文,分值为20 分,多以给出话题或材料,要求参赛者根据所给材料表明观点并加以论述。

古诗中的文化常识试题

1. 古诗文学常识大全试题 古诗文学常识大全试题 1.古诗文 文学知识 校园题库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 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18.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隐 杜牧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22. 三代: 夏 商 周23. >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24. 三王: 夏禹 商汤 周公25. 三山: 蓬莱 方丈 瀛洲26. 三教: 儒 释 道27. 三公: 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28. 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31. 岁寒三友: 松 竹 梅32. 三辅: 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33. 科考三元: 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35. 中国三大国粹: 京剧 中医 中国画36. 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39.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41. 茅盾“蚀“三部曲: 幻灭 动摇 追求农村三部曲: 春蚕 秋收 残冬42. 巴金“爱情“三部曲: 雷 电 雨“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晏子春秋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曹丕)49. 第一位田园诗人: 东晋,陶渊明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语文常识(二)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4. 两篇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 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3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3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33.三原色:红 绿 蓝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3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 2.古诗文填空及文学常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思想家 )。 3.太子及兵客知其事者,( 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 ),世皆垂泪泣涕。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5.子曰:“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 ),仁者寿。”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十个305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既是指( 风 )( 雅 )( 颂 )三种诗歌形式与( 赋)( 比 )( 兴 )三中表现手法。7.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 ),( 笃行之 )。 9.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 则知名而无过矣 )。10.《红楼梦》作者是( 曹雪芹 )。 这部小说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 林黛玉 )、( 薛宝钗 )的爱情悲剧。11.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 )。 (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12.(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13.(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 1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史记 ),作者是( 司马迁 ),它由( 本纪)、( 世家 )、( 列传 )、书、表五部分组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汉书 ),作者是( 班固 )。15.莎士比亚是(英)国(16)时期伟大的剧作家,代表作有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 16.( 雨销云霁 ),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17.( 李清照 ),字易安居士,是( 宋)代著名的女词人。18.悟以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 (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19.(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3.诗歌常识题目 诗歌常识问题: 1.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诗经》 2.楚辞的代表诗人是? 屈原,宋玉 3.乐府诗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乐府双壁指的是那两首诗歌? 秦朝;《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4.东晋末年诗歌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是? 陶渊明 5.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他们分别是?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6.绝句有哪两种形式? 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7.唐代的两位“七绝圣手”是谁? 李白和王昌龄 8.讲究平仄对仗的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近体诗 9.唐代的大李杜,小李杜分别指的是谁? 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 10.李白和杜甫所擅长的诗体分别是什么? 李白擅长绝句和古体,杜甫擅长律诗 这道题目太麻烦了,如果上述基本满意的话加我的qq 806096613,我把剩下的再写给你。 4.文学知识问答 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 ..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 5.急求:古诗文文学常识答案 1春夜喜雨,杜甫,唐,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字子美。选自《杜工部集》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772~846),唐,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 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1038~1102),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苏轼诗集》 卷四 4黄鹤楼 崔颢,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字号不详。 选自《全唐诗》 5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选自《王右丞集》。 6送友人 李白(701──762),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和杜甫齐名的伟大诗人,世称“李杜”。选自《李太白全集》 7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后世称为陈拾遗。选自《陈伯玉集》 8过故人庄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选自《孟浩然集》 9月下独酌 同6 10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万世师表”之称。 11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或子居或子车,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12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年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秦相。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6.要十道跟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选择题,最好是近现代的 急用 谢谢 .《死水》作者是( 闻一多 )。 2.《致橡树》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3.《致橡树》是一首(朦胧)诗。 4.《乡愁》中余光中将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5.《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青)。 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7.《沁园春·长沙》中的主旨句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8.《雨巷》的作者是 现代诗人(戴望舒)。 9.《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者(海子)。 10.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1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作者写的意象有:(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答对2个即可。 7.古体诗文学常识填空 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古体诗押韵较自由。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

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

1.求关于文学知识谜题 1. 世界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D)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2.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 ?(B) 乔戈里峰 珠穆朗玛峰 干城章嘉峰 公格尔山峰 3. 下列海洋中哪一个是我国最大的海 ?(A) 南海 东海 黄海 渤海 4. 按年呑吐量算世界最大的港口是 :(C) 纽约港 神户港 鹿特丹港 上海港 5. 美国是于哪一年宇宙飞船登月成功 ?(C) 1964 1965 1966 1967 6. 下列哪一个湖泊是在我国江西省的境内 :(B)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洪泽湖 7. 下列我国名茶中哪一种是产于福建安溪 :(D) 龙井 碧螺春 武夷岩茶 铁观音 8. 吉林省抚松县被人们称为是哪种药材之乡 ?(C) 当归 枸杞 人参 田七 9. 石头城是对我国哪座城市的美称 ?(B) 南昌 南京 *** 西安 10. "山城"是我国哪座城市的雅号 ?(C) 洛阳 西安 重庆 福州 11. 峨眉山位于我国哪个省份 ?(A) 四川 云南 贵州 *** 12. 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A) 青海湖 鄱阳湖 洞庭湖 太湖 13. "鲁"是我国哪个省份的简称 :(C) 河北 吉林 山东 山西 14. 世界部分首都是以人名命名的,下列哪个不是 :(B) 华盛顿 莫斯科 巴黎 科伦坡 15. 下列河流哪一条是世界流程最长 :(A) 尼罗河 长江 亚马孙河 密西西比河 16.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 :(B) 阿富汗 哈塞克斯坦 瑞士 蒙古 17. 下列哪个岛国不是欧洲国家 ?(B) 爱尔兰 马尔代夫 马耳他 冰岛 18. 下列哪个国家被称为"袋鼠之国 "?(C) 索马里 新西兰 澳大利亚 肯尼亚 19. 世界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是 :(A) 梵蒂冈 摩纳哥 瑙鲁 图瓦卢 20. 世界石油储量最多是哪一个国家 ?(D) 伊拉克 伊朗 科威特 沙特 *** 21. 下列哪一个城市不是我国的"三大火炉"(高温)之一 ?(B) 重庆 成都 武汉 南京 22. 请问:火车连续发出两声长鸣,这表示 :(C) 前进 停留 倒退 故障 23. 轮船发出六声短笛,这是表示什么呢 ?(D) 倒退 避让 转弯 遇险 24. 下列著名宫殿哪个位于英国 ?(C) 故宫 凡尔赛宫 白金汉宫 克里姆林宫 25. 著名风景区九寨沟位于我国哪个省 ?(D) 台湾 云南 广西 四川 26. 下列五岳中哪座称"中丘 ":(B) 泰山 嵩山 华山 桓山 E、衡山 27. 下列哪座山不属于我国四大佛山之一 :(A) 雁荡山 五台山 九华山 峨眉山 E、普陀山 28. 我国最大的佛像是哪一座 ?(D) 潼南金佛 屏山大佛 荣成大佛 乐山大佛 29. 我国现有四大古桥,其中哪座位于广东潮州 ?(B) 赵州桥 湘子桥 芦构桥 洛阳桥 30.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是 :(A) 敦煌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大足石窟 31. 下列哪一座寺院位于南京市 :(D) 龙岩寺 国清寺 玉泉寺 栖霞寺 32. 下列我国哪个古迹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 ":(C) 万里长城 乐山大佛 秦始皇兵马俑 敦煌 33. 我国四大名亭中哪一座亭名是 *** 题的 ?(A) 爱晚亭 醉翁亭 陶然亭 湖心亭 34. 下列我国名泉中哪一眼位于杭州 :(B) 观音泉 虎跑泉 趵突泉 招隐泉 35. 我国第一座国家森林公园是 :(C) 武夷山 长白山 张家界 九寨沟 36. 下列名关哪一座被称为"天下第一关 "?(D) 居庸关 娘子关 潼门关 山海关 37. 美国"自由女神"座落在哪个城市 ?(A) 纽约 华盛顿 洛杉机 旧金山 38. 下列著名建筑物哪个不属于法国 ?(B) 凯旋门 比萨斜塔 埃菲尔铁塔 卢浮宫 39. 格林尼威天文台位于哪个城市 ?(C) 华盛顿 巴黎 伦敦 柏林 40. 你知道世界最高的塔是哪一座 ?(B) 埃菲尔铁塔 多伦多塔 东柏林塔 莫斯科塔 41. 我国古代项羽"破釜沉舟"战胜秦军是在哪次战役 ?(B) 牧野之战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昆阳之战 42. 下列哪次古代著名战役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 ?(B)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 长平之战 43. 和平解放北平是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哪一次 ?(C)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44. 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是在哪一年 ?(B) 1949.10 1950.10 1951.10 1952.10 45. 我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三大纪律不包括 :(A) 不贪污受贿 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切激获要归公 46. 我国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的总指挥是 :(C) *** 周恩来 朱德 彭德怀 47. 下列我国军事家中哪位不是"十大元帅"之一 ?(D) *** 林彪 罗荣桓 *** 48. 我国人民 *** 第一位女将军是 :(A) 李贞 *** 邓颖超 蔡畅 49.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是 :(C) 《孙膑兵法》 《吴子》 《孙子兵法》 《六韬》 50. 比喻变被动为主动是"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 ?(D) 声东击西 李代桃僵 欲擒故纵 反客为主 5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是 :(A) 前苏联 中国 日本 德国 52. 二战后,被处死的日本甲级战犯中哪位时任内阁首相 ?(B) 广田弘毅 东条英机 土肥原 松井石根 53. 下列哪个 *** 国家中没有军队 ?(D) 瑞士 挪威 海地 安道尔 54. 美国军用飞机编号"F"的含义是指哪类型飞机 ?(B) 攻击机 战斗机 轰炸机 反潜机 55. 我国古代"十八般武艺"中第十八是"白打"意思是 :(D) 打空拳 用白巾作武器 用白棒打 徒手搏斗 56. 下列火炮哪一种主要是作防空武器 ?(B) 加农炮 高射炮 迫击炮 火箭炮 57. 洲际导弹的射程一般在多少公里以上 ?(C) 一百 一千 一万 十万 58. 我国有一个专门进行核试验的"原子。 2.廉洁文化知识问答100题答案 谁能搞一份啊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5 CBCBA6-10 ACBBC 11-15 BBBAA 16-20 BCACB 21-25 BACBC 26-30 BCACC ------多选题---- 31 ABD 32 ABD 33 ABD 34 AC 35 ACD 36 ABC 37 ABD 38 ACD 39 ABC 40 ABC 41 ABC 42 ABD 43 AC 44 ABC 45 AC 46 ABD 47 AC 48 BCD 49 BCD 50 ABC 51 ACD 52 BCD 53 ABD 54 BCD 55 ABD 56 ACD 57 AC 58 ABD 59 ABD 60 ABC 61 ACD 62 BCD 63 ABD 64 ACD 65 ABC 66 ABD 67 ABCD 68 ABD 69 ACD 70 ABD 71 ABCD 72 ABC 73 ABD 74 ACD 75 ABCD 76 ABC 77 AB 78 ABD 79 ABCD 80 ABD 81 ABC 82 ACD 83 ABCD 84 AB 85 AB 86 BCD 87 AC 88 ABD 89 AB 90 ABC 91 ABD 92 ABC 93 AC 94 ABC 95 AC 96 AB 97 AC 98 AB 99 AC 100 AB 本答案由中铁二局机筑公司田贝至大水库道路工程I标段项目部办公室发布 3.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小学)答案(答得好加分)1中华传统文化体现在 1书法 国画 昆曲 景泰蓝 瓷器 丝绸 太极拳2《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特点1。作为“语录”体的第一个特色:文字俭约。 2。第二个特色:言简意赅。 3。第三个特色:用语平实,通俗晓畅。 4。第四个特色:迂徐含蓄,精警凝练。 5。第五个特色:大量运用对比、排比修辞。 3因为当时瓷器是中国的象征,所以叫中国叫China,瓷器叫china还有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在昌南(现在的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 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 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因而远近闻名,并大量出口欧洲。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 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了。 4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大概在公元前3-4世纪。 万里长城横亘中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宛如一条巨龙盘旋于起伏的群山之巅,气势磅礴,壮严雄伟。 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所以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4.文学常识答案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集锦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3、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4、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7、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18、《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19、《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组无名氏的短诗,它是对乐府民歌的发展,标志着五言诗技巧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20、汉末建安时期,一批文人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人们称为“ 建安风骨”。 2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2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 23、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的五言《悲愤诗》表现汉末政治动乱所造成的人民的疾苦。 24、阮籍是正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诗八十二首,总名为《咏怀诗》。 25、陶渊明,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大诗人。 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 26、陶渊明较晚时期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标志着他思想和艺术的新高度,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会理想。 27、抒情长诗《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2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 29、《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30、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31、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 32、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是纪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动活泼,文笔简洁。 33、《文心雕龙》是一部评论文学的著作,对后代文学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34、锺嵘的《诗品》是一部评论诗歌的著作,对后代诗歌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35、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唐诗的成就最高。 36、唐代出现了很多的伟大诗人,象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等。 37、唐代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 38、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39、流传到今天的唐诗有5万多首,是这以前诗歌总和的两三倍。 40、唐代诗歌分古体和近体。 古体句数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较自由。近体分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格律较严,每首四联八句,中间要对仗。律诗、绝句平仄都有规定。 古体、近体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41、初唐四杰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42、王勃写了著名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43、骆宾王7岁写了著名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4、陈子昂是初唐四杰以后的著名诗人,他反对六朝绮丽之风,提倡古朴淡雅的诗风。 45、盛唐有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他们的诗歌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田园的自然质朴,诗中有画。 46、盛唐有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岑参。他们的诗表现了祖国边塞风光和唐人开拓进取的精神。 47、王昌龄,是写七言绝句出名的诗人,《出塞。 5.文学知识题 50分 不知到这些故事行不行呢~~~~~~看看吧!读后笔记就没有了~~不好意思 1,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 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还是推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 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2、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著名诗人宋之问曾经官至考工员外郎,但因事屡次贬官。 后在贬谪途中经过江南,到著名的灵隐寺游览。一天夜里,皓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一联:“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反复吟诵,又总觉得不满意,没法写下去。寺里有个老和尚,点着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夜深了还不睡觉,有什么事啊?”宋之问回答道:“我刚才想对此寺题诗一首,却思路不顺,出不了佳句。” 老僧要宋之问把他的诗诵一遍,听完后他自己又反复吟诵了几遍,最后说道:“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一听大为震惊,对这两句诗的遒劲和壮丽感到十分惊讶。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诗一直续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就再也找不到了。 寺中有知道底细的僧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在宋之问的追问下,他回答说:“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逃走了,没有抓到他们。 将帅们担心漏掉了大头目,不知道会有多大的罪责,就在当时战死的几万人中,找了两个与他们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报送朝廷。后来虽然知道他们没有死,也不敢再抓捕来送给朝廷了。” 因此,徐敬业后来得以在衡山落发为僧,直到九十多岁才死。骆宾王当时也落发为僧,并遍游各处名山,后来到了灵隐寺。 据称他到灵隐寺一年后便去世了。但宋之问贬谪途中游灵隐寺,应当是公元705年以后的事,那时骆宾王已经至少是八十岁的人了。 当年他们虽然兵败,但因为当初起兵是为了复兴唐朝,所以后来有时抓到了他们,也都设法为之开脱,把他们放了。只是当时罪名很大,骆宾王的诗文大都散失了。 后来唐中宗即位,下诏书搜求骆宾王的诗文,只收集到了几百篇,仅仅是其全部诗文的一小部份,经过整理后以《骆宾王文集》之名而传世,后来清代又稍有增补,重刻为《骆丞集》。那首骆宾王帮宋之问所作的《灵隐寺》诗,因为只有两句(或四句)是宋之问所作,所以也收在《骆丞集》中。 但有些不相信骆宾王身世的人宁愿认为那是宋之问的诗,把它归入宋的诗集中。 《灵隐寺》一诗传出后,曾经引起一时的轰动,特别是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对仗工整、景色壮观,读之令人心胸开展、豪情满怀,因此人们争相传抄。 但与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们还能从骆宾王其它诗中找到,比如《叙寄员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负十余年……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

英国留学六个基本文化常识介绍

【 #英国留学# 导语】国历史悠久的艺术遗产为所有留学的人提供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氛围。大家去英国留学之前,先需要了解一下英国文化,下面跟随 考 网来了解一下。    社交从酒吧开始   到英国人家去做客,应准时赴约,不要早到,更不能迟到,并准备一些小礼物。吃饭时,吃完自己餐盘里的所有食物是礼貌的行为;如剩下食物,在英国意味着客人不喜欢这些食物。   英国人喜欢在吃饭时聊天,但这时需要注意吃东西和说话应交替进行。吃东西时张大嘴和说话,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吃饭时,只往嘴巴里放少量食物。   如果你必须张大嘴巴,用一只手遮住它。在英国文化中,饭后留下来进行社交谈话,被视为礼貌的行为,因此聚会可能多延续几个小时。    吃饭、聊天交替进行   到英国人家去做客,应准时赴约,不要早到,更不能迟到,并准备一些小礼物。吃饭时,吃完自己餐盘里的所有食物是礼貌的行为;如剩下食物,在英国意味着客人不喜欢这些食物。   英国人喜欢在吃饭时聊天,但这时需要注意吃东西和说话应交替进行。吃东西时张大嘴和说话,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吃饭时,只往嘴巴里放少量食物。   如果你必须张大嘴巴,用一只手遮住它。在英国文化中,饭后留下来进行社交谈话,被视为礼貌的行为,因此聚会可能多延续几个小时。    有事要预约   在英国,与人交往时还要注意: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对方,不速之客会让人讨厌。应当尽量避免在晚上10时后打电话到别人家,而晚上11点后打电话,则很可能被英国人当作有紧急事件。   英国的许多服务都需要提前预约,如看医生、理发、美容、配眼镜等。如需要取消预约,就必须提前24小时通知对方,否则可能须支付取消费。    多学俗语用处大 在英国生活,中国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不熟悉、甚至不明白的俗语。提前了解一些俗语,会给初到英国时的生活带来很大帮助。 例如, Loo 指厕所(WC), Tube 指地铁(metro), Tea 在某些情况下指正餐, Pants 指内衣裤。人们说 flat (公寓)而不说 apartment 。 Tolet 的意思是 供出租 。 在非正式场合,常用 Cheers 代替 Thank you 。而当人们说 lovely 、 brilliant 、 magnificent 的时候,意思是 yes 。    付小费,不砍价   在英国餐馆里,给侍者小费是很普遍的事,因为账单里不包括服务费,通常按账单的10%左右支付。在英国的自助快餐店中,顾客应当自己收拾吃剩的东西,而不能像在中国一样,把残羹剩饭留在桌上。   中国人在买东西时,都习惯讨价还价,而砍价在英国的商店和市场中却并不常见,即使是在地摊上。因为英国地摊上的东西价格已经很便宜,一般摊主都不会同意再降价。如果砍价,会被视为不可理喻。

小学英语文化常识题

1.英文文化常识题 求答案 1 Mandarin Chinese 2North Korea and South Korea 3 United States 4Mexico City, Mexico 5South America 6India 7United States 8 Asia and Europe 9 Asia 10Between 500 million and 750 million 11 South America 12 Pakistan 我的答案不会让你失望的。我可是学地理的呀!希望你采纳!谢谢!million 百万 billion 十亿的意思。现在的美国人口早已突破一个亿。还有阿尔卑斯山脉是跨两个州的。你可以去查一下地理书,网上的不准确。 2.《小学英语知识集锦第三次修订版》答案 一 字母01.字母的书写02.字母的读音03.字母巧记歌诀04.大写字母的应用05.字母的缩略词06.与字母发音相同的单词07.标点符号的书写二 语音01.音素、音标的概念02.音标的分类03.音标的书写04.元音音素05.辅音音素06.清辅音与浊辅音07.音标学习妙招08.拼读规则的概念及意义09.基本读音10.音节11.辅音字母的双写情况三 词汇与句型01.词汇学习技巧02.缩略词归纳03.同音异形词归纳04.反义词(对应词)归纳05.词汇表(小学英语教材三~六年级)06.短语大全(小学英语教材四~六年级)07.重点句型表(小学英语教材三~六年级)四 口语交际01.问候、告别、祝福及应答02.道歉、感谢及应答03.请求允许与应答04.询问、谈论、介绍人与物05.打电话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卷(A)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卷(B)参考答案06.购物07.问路与应答08.天气、时间、季节与气候五 语法知识01.名词02.冠词03.代词04.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05.基数词、序数词06.动词07.介词08.特殊疑问词09.句子10.there be结构11.现在进行时12.一般现在时13.一般过去时14.一般将来时六 英美文化01.英美姓名常识02.交通常识03.英美人的生活观04.英美礼仪05.英美风俗习惯06.英美节日七 小学英语考试题型集锦01.情景匹配题02.单项选择题03.英汉互译题04.选词填空题05.改写句子题06.完成句子题07.完成对话题08.阅读理解题09.书面表达题。 3.小学英语常识题 1What does "black sheep"mean in Chinese?2What should we do before we wash our clothes? 3Who is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U.S.A? 4Is there really a Santa in the world? 5When did the Christmas tree begin? Anawers:1害群之马或败家子 2Take our clothes off. 3Washington 4No,there isn"t. 5In the early 1700s 4.小学英语语法知识练习及答案 适当形式填空 1 I can see two-----------------.(butterfly) They----------(be) purple and yellow. 2 Here ---------(e)avan. It --------(look)so nice. 3 He------(like) --------(eat)-----------(banana) 4 The desk________(be)rough. It"s *** ooth. 5 I can see_________ ___________(一只大象) 6 Here _________(e) two ________(公交车) 7 I like eating_________ (沙拉) 8 They likeeating __________(草) 9 She like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放风筝) 10 This bag_________(be) soft. It"s hard. 11 How many______ 手表 There _________one. 12 Harry has an__________ (昆虫)in the jar. 13 白色———————— 14 火车———————— 15 船—————————— 16 ———— is cool. 17 I like eating_________ 胡萝不 18 夏天—————————— 19 They arebeautiful _______________(花)in the park. 20 The ________(灯)is _________(绿色). ___________(走) 21 Do you like__________猴子 No, I ______. I like _________ 老虎 22 What arethey? They are ___________橘子 23 Dan and Ben________(have) two blue _________衬衫 24 They_______(like) them very much . 25 What do you______(have) for winter 数字 1-10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单项选择 1 What colour ____the butterfly? A is B are 2 This is_________ big orange. It"s _________orange. A an B a 3 Do you likeeating meat? __________ A NO, I do B Yes, I do C Yes, I like 4 The pig_______ lovely and fat. A am B are C have 5 Look at thedogs . They _______long ears. A has B are C have 6 What colour isthat? A It"s orange B It"s an orange C They areoranges 7 How manypears? -----------aretwo. A There B They C It 判断对错 ()告诉同学你喜欢吃饼干,你说:I like eating cakes ()你给姐姐一个橘子,姐姐问你橘子是不是甜的;Is it a sweat. ()想知道这只铅笔是否是红色的,可以问;What colour is the pencil case? 精锐英语天山 5.小学英语常识题 1What does "black sheep"mean in Chinese?2What should we do before we wash our clothes?3Who is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U.S.A?4Is there really a Santa in the world?5When did the Christmas tree begin?Anawers:1害群之马或败家子 2Take our clothes off. 3Washington4No,there isn"t. 5In the early 1700s。 6.小学英语句型练习题含答案的 一般过去时: 肯定句:主语+动词的过去式+。 否定句:主语+did not+动词原形+。 疑问句:Did+主语+动词原形+。 进行式:主语+be动词+现在分词+。 一般将来式: be going to+动词原形+。 主语+will/shall+动词原形+。 过去将来式: 主语+be(was、were)+动词原形+。 主语+would/should+动词原形+。 现在完成式: 主语+have/has+过去分词 过去完成式: 主语(所有人称)+had+过去分词+。 多背些例句更有用!! 1。 I (She/He) can swim。 我(她/他)会游泳。 2。 Can you (she/he/Danny) dive ? Yes, I (she/he) can。 No, I (she/he) can"t。 你(她/他/ Danny)会跳水吗?是的,我(她/他)会的。 不,我(她/他)不会。 3。 How old are you? I"m ten years old。 你几岁了?我十岁了。 4。 How old is she/he? She/He is eleven years old。 她/他几岁了?她/他十一岁了。 5。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Alice。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Alice。 6。 What"s his name? His name"s Sam。 他叫什么名字?他叫Sam。 7。 What"s her name? Her name"s Ginger。 她叫什么名字?她叫Ginger。 8。 Is this your bicycle? Yes, it"s my bicycle。 No, it isn"t my bicycle。 这是你的自行车吗?是的,它是我的自行车。 不,它不是我的自行车。 9。 What"s he? He"s an ambulance man。 他是干什么的?他是一个救护人员。 10。 What"s she? She"s a policewoman。 她是干什么的?她是一个警察。 11。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he"s a waitress。 你的妈妈是干什么的?她是一个服务员。 12。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He"s a bus-driver。 你的父亲是干什么的?他是一个公交车的司机。 13。 Whose block is that? That"s Kitty"s block。 那是谁的大楼?那是Kitty的大楼。 14。 Whose parrot is it? It"s Ben"s parrot。 它是谁的鹦鹉?它是Ben的鹦鹉。 15。 How does he feel? He"s afraid。 他感觉怎样?他害怕了。 16。 How does she feel? She"s thirsty。 她感觉怎样?她渴了。 17。 I have a new friend。 We have a cat。 They have a dog。 我有个新朋友。 我们有只猫。他们有条狗。 18。 He has a skateboard。 She has a kite。 It has a bell。 他有一块滑板。她有一只风筝。 它有一只铃。 19。 How many hoops? There are three hoops。 有多少只呼拉圈?有三只呼拉圈。 20。 What have you got? We"ve got some chocolate。 你们有什么?我们有一些巧克力。 21。 Where is the bird? It"s in the aviary。 鸟在哪里?它在鸟舍里。 22。 Where are the flowers? They"re in the plant house。 花朵在哪里?它们在暖房里。 23。 Where is Alice? She"s on a swing。 Alice在哪里?她在秋千上。 24。 Where is Eddie? He"s under the tree。 Eddie在哪里?他在树底下。 25。 Don"t chase the hens。 Close the gate。 不要追赶母鸡。关上大门。 26。 How much is it? Twelve yuan。 它多少钱?十二元。 27。 Here"s some corn。 这儿是一些谷物(玉米)。 28。 I"m sorry。 That"s all right。 对不起。 没关系。 29。 What do frogs like? They like moths。 青蛙喜欢什么?它们喜欢飞蛾。 30。 Look at the plant。 Its stalk is long。 看着这棵植物。 它的茎是长的。 31。 Look at the tree。 Its branches are short。 看看这棵树。它的枝干是短的。 32。 You can play football in the playground。 你们可以在操场上踢足球。

高祖本纪文化常识积累

1. 高祖本纪文学常识 高祖本纪文学常识 1.《高祖本纪》的文言知识 大泽之陂(bēi) 繇(yáo) 乃以秦王属吏(zhǔ) 章邯(hán) 徇(xùn) 献飨(xǐang)军士 轵(zhǐ)道 垓(Gāi)下 玉卮(zhī) 媪(ǎo) 狎侮(xiá wǔ) 酤(gū) 箕帚(zhǒu) 踞床(jù) 长揖(yī) 荥(Xíng)阳 轘辕(Huányuán) 黥(qíng)布 炘(xīn) 跂(qì) 崤(Xíao)山 郦食其(Lìyìjī) 贳(shì) 酒雠(choú) 单父(Shànfǔ) 绐(daì) 张(zhàng)饮 二、通假字 (1)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 “憙”通“喜” “解”通“懈” (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 (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通“座” “诎”通“屈” (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无”通“毋” “内”通“纳” “距”通“拒”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 (7)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 (8)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尝”,曾经。 “繇”通“徭”,服役。(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 “无”通“毋” (11)兵罢戏下 “戏下”通“麾下” 三、特殊句式1. 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2. 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 状语后置句 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4. 定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5. 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是以兵大败 四、古今异义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平民百姓” 今义:“家庭成员” 作业:“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 诽谤:公开批评、议论 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规约,规章 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无赖:没有出息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稍:渐渐 今义:稍微 (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大人:德行高尚的人 今义:成人;敬辞,称长辈 (7)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山东: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 今义:山东省 五、词类活用1. 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 (降: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 (从:使……跟从)2. 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怪: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然:认为……正确)3. 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家: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王: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都:定都) 诽谤者族(族:灭族)4. 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 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 (怒: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先:赶在诸侯之前)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 (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诛暴逆(暴逆:暴逆的秦朝) 六、一词多义 (1)相 吕公者,好相人 (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 (名词,面相) 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一起) 苟富贵,无相忘 (互相)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辅助、帮助) (2)固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坚持) (3)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 沛公引兵西 (率领) (4)辙 去辄烧绝栈道 (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总是) (5)解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 (解散诸侯军队) ⑹因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于是、就) 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因张良遂略韩地轩辕 (经由、通过) 蒙故业,因遗策 (因袭、沿袭) 七、虚词积累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如果) (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 (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凭借) (3)以 乃以秦王属吏 (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因为) 啖以利 (用) 可以有大功 (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动词,认为) (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转折,“但是”) 不然,籍何以生此 (这样) 喟然太息曰 (……的样子)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2-05 09:11 全文的有了,这段的不就知道了吗?呵呵呵,这是全的了。回答人的补充 2009-12-05 09:27 这是高祖本纪全文的知识点整理,再没有就没办法了。2.《史记》之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梳 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 债务。 (2)遂坐上坐,无所诎 “诎”通“屈” ,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抢;“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懈怠。(4)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假意。 (5)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 东乡,这里是指向东。(6)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尝”曾经 ,“繇”通“徭”服役。 (7)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接纳。 “距”通“拒”,抵御古今异义词(1)常有大度大度:古义:远大的抱负今义:气量宽宏能容人(2)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3)诽谤者族诽谤: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一词多义(1)吕公者,好相人 (动词,善于查看面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坚持)(3)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沛公引兵西 (率领)(4)去辄烧绝栈道 (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总是)(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罢兵)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降章邯 (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 (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 (使……跟从)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使……称王)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以……为苦)沛公然其计 (认为……是正确的)3.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安家)欲约分王关中 (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 (定都)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夜往见良 (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 (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特殊句式1.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4.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虚词积累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于是,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若,如果)因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因与俱攻秦军 (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凭借)以乃以秦王属吏 (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因为)啖以利 (用)可以有大功 (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动词,认为)然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转折,然而)不然,籍何以生此 (这样)喟然太息曰 (……的样子)其他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 (道歉)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 (交付、委托)非有功伐 (功劳)还军霸上 (驻扎)去辄烧绝栈道 (断 )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 (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水的北面)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充足)可四千余人 (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 3.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100~200字 <;史记·高祖本纪>;和<;赵世家>;融入了很多神话材料,即使是从允许人神合一、历史与神话结合的帝王天命神话的角度看,这些材料也不成体统:材料支离破碎,不能形成完整的故事;缺乏大胆的想象和幻想,而只靠宗教观念的推演,从根本上缺乏神话的精神和光彩,人物的内心世界已经功利化.因此,尽管在观念和框架上,这些故事还属于帝王天命神话,但却根本不能与先秦时代的帝王天命神话同日而语.这说明,由于时代的发展,帝王天命神话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 大风起兮云飞扬—由“高祖本纪”看司马迁笔下的帝王谋略 大风起兮云飞扬——由“高祖本纪”看司马迁笔下的帝王谋略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在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高祖一曲大风歌,满腔热情令人荡气回肠。回溯金戈铁马的征程,面对父老乡亲,汉高祖酒酣耳热之际,舞之蹈之,感慨万千,触景生情,热泪盈眶。这是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所记叙的“沛里痛饮”一段。当时正是汉初年间,汉高祖为平叛乱,不顾年老体弱,再次跨上征鞍,南征北战,直到公元前一九五年,也就是汉高祖十二年,才平定了诸侯王的叛乱。汉高祖讨伐大军凯旋而归,路过自己的家乡沛里时便驻扎下来。晚间于沛宫设宴招待父老乡亲,并挑选一百二十个儿童唱歌助兴。汉高祖看到群臣一个个陶醉在胜利之中,一时心潮起伏,感慨异常,便在案几上击筑高歌,这就是开头的“大风歌”。大风歌全诗意境壮阔,情调激昂,气势磅礴,抒写了刘邦获得胜利的喜悦,也反映了他巩固新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的迫切愿望。创业难,守成亦不易,这是当时汉高祖以帝王之深谋远虑深深感受到的。 《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一样,可以称得上《史记》中晶莹夺目、交相辉映的双璧。这两个“本纪”都是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的,但在司马迁的笔下,它们绝无重复烦琐之感。司马迁通过生动的笔触和巧妙的剪裁,使它们相互衬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透过《高祖本纪》,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帝王得天下的艰难历程,还有他安抚天下的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 在“南宫置酒”中,通过司马迁生动形象的描述,充分显示出了刘邦作为一代开国帝王,富有政治远见,勤于思索,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雄才大略。尽管天下平定了,但他并没有沉溺在穷奢极欲、声色犬马的物欲中不能自拔,而是对自己的艰难历程进行深刻的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反思是在集中自己所主宰的群臣的政治智慧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是何等得可贵呵!“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汉高祖敲响了这历史的警钟,使得这厚实、深沉的钟声往复回荡,经久不息……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饱,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是汉高祖在成就帝业之后,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饱含着东方哲人睿智的命题的具体阐释。 在“未央上寿”一节中,司马迁客观地描述了“真龙天子乃万民至高无上的主宰”的这种封建帝王思想的先天不足,这也注定了历代封建王朝从兴盛到衰亡的悲剧命运。汉高祖八年,高祖东征韩王信残余叛贼,而丞相萧何却在后方为其兴建了未央宫,极具豪华。高祖回来后,看到十分壮丽的宫殿很生气,因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不是在朱栏玉砌、巍峨壮观的宫殿上,于是发出了这样的责问:“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而萧何却回答说:“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这明明是萧何为自己所作的蹩脚的辩解,而汉高祖却在品咂一番后欣然接受了,这就说明了汉高祖身上也不可避免地打有封建帝王先天不足的印记。 未央宫建成后,汉高祖在大殿前大摆酒宴,为太上皇祝寿,与群臣大笑同乐。汉高祖以一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他相信的是“人和”,而不是天命。这就是刚愎自用的楚霸王项羽无法比拟的,也是汉高祖善于经营和笼络人心的远大谋略。汉高祖于未央宫前大摆酒宴与群臣同乐,这与后来的“沛里痛饮”一样,司马迁通过他灵动活泼的笔触描绘出了和谐的君臣关系和融洽的军民关系。这就是汉高祖为什么能够在楚汉相争中赢得“人和”,从而奠定其胜利的基础的根本所在。 那一段段遥远的历史,早已凝固在岁月的风尘之中,但那其中所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却令我们至今感慨系之。我们以现代人的理性思维,不妨荡起风帆,在历史的长河里泛舟飘游,我们所能够理解和得到的恐怕就是这无尽回味和深深的思考了。 4.高祖本纪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 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 (降: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 (从:使……跟从) 2. 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怪: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然:认为……正确) 3. 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家: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王: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都:定都) 诽谤者族(族:灭族) 4. 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 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 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 (怒: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先:赶在诸侯之前) 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 (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诛暴逆(暴逆:暴逆的秦朝) 5.史记 高祖本纪 高祖回京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在沛宫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挑选沛中儿童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酒喝得正痛快时,高祖自己弹击着筑(zhù,竹)琴,唱起自己编的歌:“大风刮起来啊云彩飞扬,声威遍海内啊回归故乡,怎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让儿童们跟着学唱。于是高祖起舞,情绪激动心中感伤,洒下行行热泪。高祖对沛县父老兄弟说:“远游的赤子总是思念着故乡。我虽然建都关中,但是将来死后我的魂魄还会喜欢和思念故乡。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沛县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婶子大娘亲戚朋友天天快活饮酒,尽情欢宴,叙谈往事,取笑作乐。过了十多天,高祖要走了,。沛县父老坚决要高祖多留几日。高祖说:“我的随从人众太多,父兄们供应不起。”于是离开沛县。这天,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敬献牛、酒等礼物。高祖又停下来,搭起帐篷,痛饮三天。沛县父兄都叩头请求说:“沛县有幸得以免除赋税徭役,丰邑却没有免除,希望陛下可怜他们。”高祖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最不能忘,我只是因为当初丰邑人跟着雍齿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沛县父老父仍旧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于是封沛侯刘濞为吴王。 6.高祖本纪的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 高祖是沛郡丰邑县中阳里人,姓刘,字季。 他的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ǎo,袄)。高祖未出生之前,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 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见到有蛟龙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 高祖这个人,高鼻子,一副龙的容貌,一脸漂亮的胡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 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到了成年以后,他试着去做官,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对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捉弄的。 他喜欢喝酒,好女色。常常到王媪、武负那里去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负、王媪看到他身上常有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高祖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单父(shàn fǔ,善甫)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 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高祖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 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 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 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 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 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高祖做亭长的时候,经常请假回家到田里去。 有一次吕后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汉从这里经过讨水喝,吕后让他喝了水,还拿饭给他吃。老汉给吕后相面说:“夫人真是天下的贵人。” 吕后又让他给两个孩子相面,他见了孝惠帝,说:“夫人所以显贵,正是因为这个男孩子。”他又给鲁元相面,也同样是富贵面相。 老汉走后,高祖正巧从旁边的房舍走来,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她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高祖。高祖问这个人在哪,吕后说:“还走不远。” 于是高祖就去追上了老汉,问他刚才的事,老汉说:“刚才我看贵夫人及子女的面相都很像您,您的面相简直是贵不可言。”高祖于是道谢说:“如果真的象老人家所说,我决不会忘记你的恩德。” 等到高祖显贵的时候,始终不知道老汉的去处。 高祖做亭长时,喜欢戴用竹皮编成的帽子,他让掌管捕盗的 差役到薛地去制做,经常戴着,到后来显贵了,仍旧经常戴着。 人们所说的“刘氏冠”,指的就是这种帽子。 高祖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郦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 高祖估计等到了郦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西大泽中时,就停下来饮酒,畅畅扳堆殖瞪帮缺爆画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高祖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 高祖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罢。” 高祖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 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我就是为这个哭啊。” 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高祖,高祖醒了。 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高祖,高祖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秦始皇帝曾说:“东南方有象征天子的一团云气”,于是巡游东方,想借此把它压下去。高祖怀疑自己带着这团云气,就逃到外边躲避起来,躲在芒山、砀山一带的深山湖泽之间。 吕后和别人一起去找,常常能找到他。高祖奇怪地问她怎么能找到,吕后说:“你所在的地方,上空常有一团云气,顺着去找就常常能找到你。” 高祖心里更加欢喜。沛县的年轻人中有人。

高祖本纪文化常识

1. 高祖本纪文学常识 高祖本纪文学常识 1.《高祖本纪》的文言知识 大泽之陂(bēi) 繇(yáo) 乃以秦王属吏(zhǔ) 章邯(hán) 徇(xùn) 献飨(xǐang)军士 轵(zhǐ)道 垓(Gāi)下 玉卮(zhī) 媪(ǎo) 狎侮(xiá wǔ) 酤(gū) 箕帚(zhǒu) 踞床(jù) 长揖(yī) 荥(Xíng)阳 轘辕(Huányuán) 黥(qíng)布 炘(xīn) 跂(qì) 崤(Xíao)山 郦食其(Lìyìjī) 贳(shì) 酒雠(choú) 单父(Shànfǔ) 绐(daì) 张(zhàng)饮 二、通假字 (1)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 “憙”通“喜” “解”通“懈” (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 (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通“座” “诎”通“屈” (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无”通“毋” “内”通“纳” “距”通“拒”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 (7)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 (8)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尝”,曾经。 “繇”通“徭”,服役。(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 “无”通“毋” (11)兵罢戏下 “戏下”通“麾下” 三、特殊句式1. 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2. 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 状语后置句 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4. 定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5. 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是以兵大败 四、古今异义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平民百姓” 今义:“家庭成员” 作业:“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 诽谤:公开批评、议论 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规约,规章 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无赖:没有出息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稍:渐渐 今义:稍微 (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大人:德行高尚的人 今义:成人;敬辞,称长辈 (7)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山东: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 今义:山东省 五、词类活用1. 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 (降: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 (从:使……跟从)2. 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怪: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然:认为……正确)3. 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家: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王: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都:定都) 诽谤者族(族:灭族)4. 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 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 (怒: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先:赶在诸侯之前)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 (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诛暴逆(暴逆:暴逆的秦朝) 六、一词多义 (1)相 吕公者,好相人 (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 (名词,面相) 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一起) 苟富贵,无相忘 (互相)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辅助、帮助) (2)固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坚持) (3)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 沛公引兵西 (率领) (4)辙 去辄烧绝栈道 (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总是) (5)解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 (解散诸侯军队) ⑹因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于是、就) 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因张良遂略韩地轩辕 (经由、通过) 蒙故业,因遗策 (因袭、沿袭) 七、虚词积累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如果) (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 (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凭借) (3)以 乃以秦王属吏 (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因为) 啖以利 (用) 可以有大功 (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动词,认为) (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转折,“但是”) 不然,籍何以生此 (这样) 喟然太息曰 (……的样子)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2-05 09:11 全文的有了,这段的不就知道了吗?呵呵呵,这是全的了。回答人的补充 2009-12-05 09:27 这是高祖本纪全文的知识点整理,再没有就没办法了。2.《史记》之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梳 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 债务。 (2)遂坐上坐,无所诎 “诎”通“屈” ,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抢;“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懈怠。(4)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假意。 (5)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 东乡,这里是指向东。(6)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尝”曾经 ,“繇”通“徭”服役。 (7)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接纳。 “距”通“拒”,抵御古今异义词(1)常有大度大度:古义:远大的抱负今义:气量宽宏能容人(2)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3)诽谤者族诽谤: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一词多义(1)吕公者,好相人 (动词,善于查看面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坚持)(3)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沛公引兵西 (率领)(4)去辄烧绝栈道 (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总是)(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罢兵)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降章邯 (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 (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 (使……跟从)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使……称王)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以……为苦)沛公然其计 (认为……是正确的)3.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安家)欲约分王关中 (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 (定都)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夜往见良 (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 (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特殊句式1.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4.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虚词积累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于是,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若,如果)因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因与俱攻秦军 (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凭借)以乃以秦王属吏 (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因为)啖以利 (用)可以有大功 (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动词,认为)然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转折,然而)不然,籍何以生此 (这样)喟然太息曰 (……的样子)其他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 (道歉)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 (交付、委托)非有功伐 (功劳)还军霸上 (驻扎)去辄烧绝栈道 (断 )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 (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水的北面)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充足)可四千余人 (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 3.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100~200字 <;史记·高祖本纪>;和<;赵世家>;融入了很多神话材料,即使是从允许人神合一、历史与神话结合的帝王天命神话的角度看,这些材料也不成体统:材料支离破碎,不能形成完整的故事;缺乏大胆的想象和幻想,而只靠宗教观念的推演,从根本上缺乏神话的精神和光彩,人物的内心世界已经功利化.因此,尽管在观念和框架上,这些故事还属于帝王天命神话,但却根本不能与先秦时代的帝王天命神话同日而语.这说明,由于时代的发展,帝王天命神话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 大风起兮云飞扬—由“高祖本纪”看司马迁笔下的帝王谋略 大风起兮云飞扬——由“高祖本纪”看司马迁笔下的帝王谋略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在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高祖一曲大风歌,满腔热情令人荡气回肠。回溯金戈铁马的征程,面对父老乡亲,汉高祖酒酣耳热之际,舞之蹈之,感慨万千,触景生情,热泪盈眶。这是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所记叙的“沛里痛饮”一段。当时正是汉初年间,汉高祖为平叛乱,不顾年老体弱,再次跨上征鞍,南征北战,直到公元前一九五年,也就是汉高祖十二年,才平定了诸侯王的叛乱。汉高祖讨伐大军凯旋而归,路过自己的家乡沛里时便驻扎下来。晚间于沛宫设宴招待父老乡亲,并挑选一百二十个儿童唱歌助兴。汉高祖看到群臣一个个陶醉在胜利之中,一时心潮起伏,感慨异常,便在案几上击筑高歌,这就是开头的“大风歌”。大风歌全诗意境壮阔,情调激昂,气势磅礴,抒写了刘邦获得胜利的喜悦,也反映了他巩固新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的迫切愿望。创业难,守成亦不易,这是当时汉高祖以帝王之深谋远虑深深感受到的。 《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一样,可以称得上《史记》中晶莹夺目、交相辉映的双璧。这两个“本纪”都是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的,但在司马迁的笔下,它们绝无重复烦琐之感。司马迁通过生动的笔触和巧妙的剪裁,使它们相互衬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透过《高祖本纪》,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帝王得天下的艰难历程,还有他安抚天下的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 在“南宫置酒”中,通过司马迁生动形象的描述,充分显示出了刘邦作为一代开国帝王,富有政治远见,勤于思索,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雄才大略。尽管天下平定了,但他并没有沉溺在穷奢极欲、声色犬马的物欲中不能自拔,而是对自己的艰难历程进行深刻的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反思是在集中自己所主宰的群臣的政治智慧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是何等得可贵呵!“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汉高祖敲响了这历史的警钟,使得这厚实、深沉的钟声往复回荡,经久不息……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饱,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是汉高祖在成就帝业之后,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饱含着东方哲人睿智的命题的具体阐释。 在“未央上寿”一节中,司马迁客观地描述了“真龙天子乃万民至高无上的主宰”的这种封建帝王思想的先天不足,这也注定了历代封建王朝从兴盛到衰亡的悲剧命运。汉高祖八年,高祖东征韩王信残余叛贼,而丞相萧何却在后方为其兴建了未央宫,极具豪华。高祖回来后,看到十分壮丽的宫殿很生气,因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不是在朱栏玉砌、巍峨壮观的宫殿上,于是发出了这样的责问:“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而萧何却回答说:“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这明明是萧何为自己所作的蹩脚的辩解,而汉高祖却在品咂一番后欣然接受了,这就说明了汉高祖身上也不可避免地打有封建帝王先天不足的印记。 未央宫建成后,汉高祖在大殿前大摆酒宴,为太上皇祝寿,与群臣大笑同乐。汉高祖以一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他相信的是“人和”,而不是天命。这就是刚愎自用的楚霸王项羽无法比拟的,也是汉高祖善于经营和笼络人心的远大谋略。汉高祖于未央宫前大摆酒宴与群臣同乐,这与后来的“沛里痛饮”一样,司马迁通过他灵动活泼的笔触描绘出了和谐的君臣关系和融洽的军民关系。这就是汉高祖为什么能够在楚汉相争中赢得“人和”,从而奠定其胜利的基础的根本所在。 那一段段遥远的历史,早已凝固在岁月的风尘之中,但那其中所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却令我们至今感慨系之。我们以现代人的理性思维,不妨荡起风帆,在历史的长河里泛舟飘游,我们所能够理解和得到的恐怕就是这无尽回味和深深的思考了。 4.高祖本纪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 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 (降: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 (从:使……跟从) 2. 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怪: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然:认为……正确) 3. 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家: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王: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都:定都) 诽谤者族(族:灭族) 4. 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 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 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 (怒: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先:赶在诸侯之前) 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 (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诛暴逆(暴逆:暴逆的秦朝) 5.史记 高祖本纪 高祖回京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在沛宫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挑选沛中儿童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酒喝得正痛快时,高祖自己弹击着筑(zhù,竹)琴,唱起自己编的歌:“大风刮起来啊云彩飞扬,声威遍海内啊回归故乡,怎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让儿童们跟着学唱。于是高祖起舞,情绪激动心中感伤,洒下行行热泪。高祖对沛县父老兄弟说:“远游的赤子总是思念着故乡。我虽然建都关中,但是将来死后我的魂魄还会喜欢和思念故乡。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沛县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婶子大娘亲戚朋友天天快活饮酒,尽情欢宴,叙谈往事,取笑作乐。过了十多天,高祖要走了,。沛县父老坚决要高祖多留几日。高祖说:“我的随从人众太多,父兄们供应不起。”于是离开沛县。这天,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敬献牛、酒等礼物。高祖又停下来,搭起帐篷,痛饮三天。沛县父兄都叩头请求说:“沛县有幸得以免除赋税徭役,丰邑却没有免除,希望陛下可怜他们。”高祖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最不能忘,我只是因为当初丰邑人跟着雍齿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沛县父老父仍旧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于是封沛侯刘濞为吴王。 6.高祖本纪的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 高祖是沛郡丰邑县中阳里人,姓刘,字季。 他的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ǎo,袄)。高祖未出生之前,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 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见到有蛟龙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 高祖这个人,高鼻子,一副龙的容貌,一脸漂亮的胡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 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到了成年以后,他试着去做官,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对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捉弄的。 他喜欢喝酒,好女色。常常到王媪、武负那里去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负、王媪看到他身上常有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高祖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单父(shàn fǔ,善甫)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 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高祖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 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 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 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 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 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高祖做亭长的时候,经常请假回家到田里去。 有一次吕后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汉从这里经过讨水喝,吕后让他喝了水,还拿饭给他吃。老汉给吕后相面说:“夫人真是天下的贵人。” 吕后又让他给两个孩子相面,他见了孝惠帝,说:“夫人所以显贵,正是因为这个男孩子。”他又给鲁元相面,也同样是富贵面相。 老汉走后,高祖正巧从旁边的房舍走来,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她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高祖。高祖问这个人在哪,吕后说:“还走不远。” 于是高祖就去追上了老汉,问他刚才的事,老汉说:“刚才我看贵夫人及子女的面相都很像您,您的面相简直是贵不可言。”高祖于是道谢说:“如果真的象老人家所说,我决不会忘记你的恩德。” 等到高祖显贵的时候,始终不知道老汉的去处。 高祖做亭长时,喜欢戴用竹皮编成的帽子,他让掌管捕盗的 差役到薛地去制做,经常戴着,到后来显贵了,仍旧经常戴着。 人们所说的“刘氏冠”,指的就是这种帽子。 高祖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郦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 高祖估计等到了郦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西大泽中时,就停下来饮酒,畅畅扳堆殖瞪帮缺爆画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高祖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 高祖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罢。” 高祖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 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我就是为这个哭啊。” 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高祖,高祖醒了。 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高祖,高祖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秦始皇帝曾说:“东南方有象征天子的一团云气”,于是巡游东方,想借此把它压下去。高祖怀疑自己带着这团云气,就逃到外边躲避起来,躲在芒山、砀山一带的深山湖泽之间。 吕后和别人一起去找,常常能找到他。高祖奇怪地问她怎么能找到,吕后说:“你所在的地方,上空常有一团云气,顺着去找就常常能找到你。” 高祖心里更加欢喜。沛县的年轻人中有人。

高中文言文课本注解的文化常识

1.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详情见:/link?url=vFBR9KHGRycr1U382f_ckEyjBhohjhNCQmz34kpUtLTw_5ZU3pTtfa6DekQpTTszjmOvF3mjCHctcgHaV9WAfiR9Lia7VHuL2WoJHgWD3V_ 2.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识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文章来源:网友提供 点击数:441 更新时间:2008-7-6 16:14:29 一、科举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 举人-----------贡士---------------进士 解元-----------会元---------------状元(榜眼、探花) 二、地理 1、中国:九州、华夏、四海、神州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阴阳:古时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4、南京:建康、金陵 5、扬州:广陵 6、苏州:姑苏 7、成都:锦官城 三、官职任免 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拨;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四、时间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并称 1、王孟: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4、韩柳:韩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林、骆宾王 6、苏辛:苏轼、辛弃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亚 10、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苏:苏轼、苏辙、苏洵 12、苏黄:苏轼、黄庭坚 1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14、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15、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16、岁寒三友:松竹梅 1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8、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9、 ***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0、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21、三吏三别: 六、代称 1、学生:桃李 2、妇女:巾帼 3、弟兄:手足 4、诗人:骚人 5、菊花:黄花 6、杜鹃:子规 7、家乡:桑梓 8、国家:社稷 9、史册: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战争:烽烟 12、音乐:丝竹 13、文学才华: *** 14、自己的作品:拙作 七、人物别称 李白:诗仙 青莲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苏轼:东坡居士 蒲松林: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杜甫:诗圣 诗史 陶渊明:靖节先生 欧阳修:醉翁 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陆游:放翁 辛弃疾:稼轩 孟子:亚圣 名、字、号 古人幼年时取名,成年时取字。 名字均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表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由自己取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八、年龄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成年加冠 九、计时 年号记年 天干地支纪年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贯:《柳河东集》 书室:《聊斋志异》 表字:《李太白全集》 别号:《稼轩长短句》 谥号:《欧阳文忠公文集》 官职:《杜工部集》 年号:《白氏长庆集》 十一、名著人物与事件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伏羲发明八卦、夸父追日 十二、专著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水经》: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论语》 《孟子》 《左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水浒》: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儒林外史》: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3. 所有高中的必修文言文 兰亭集序 王羲之 赤壁赋 苏 轼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 维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诗经》两首 氓 采薇 离骚 屈 原 孔雀东南飞 并序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曹 操 归国田居(其一)陶渊明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鸿门宴 司马迁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蜀道难 李 白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劝学 《荀子》 过秦论 贾 谊 师说 韩 愈 窦娥冤 关汉卿 长亭送别 王实甫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苏武传 班 固 张衡传 范 晔 李贺小传 李商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归去来兮辞 并序 陶渊明 滕王阁序 王 勃 逍遥游 庄 周 陈情表 李 密 对着找吧 4. 高中的文言文常识有哪些 1. 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 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 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 表主管的:知、典、主 5. .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 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 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 表人物个性的: 梗、鲠、耿、耿介、刚耿、骨鲠、梗直、正直、刚毅、 (仁)厚、(仁)矜、恺悌、宽厚、静悫、慎微、雅正、雅度 剀切、周密、谨厚、谨肃、恭恪、聪、慧、敏、木讷、 奸、佞、诈、谲、狡猾、狡(佼)黠、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 9. 表人物品行的:行、行检、行业、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 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11. 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 .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 .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4. .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15. 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6. 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7. 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8. 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 19. 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 20. 表监狱的:囹圄、狱 21. 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2. 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缣、缯、蚕、桑、 23. .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 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 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 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 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 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29. 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 30. 表揭发的:劾、讦、揭 31. 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 表朝见的:朝、觐 33. 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34. 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5. 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 36. 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37. 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8. 表告别的:辞、别、谢 39. 表暗中的:阴、间、密 40. 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 41. 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42. .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43. 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44. 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45. 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46. 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47. 表容器的:石、斛、觞、樽 5. 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填空题

1.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填空题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填空题 1.文学常识填空 文学常识填空 一、《学弈》选自(中文 ),孟子是(孟的儿子 )、(人 )家,名(孟 )字(子 )( )时( )国人。 《两小儿辩日》选自( 论语 ),孔子名( )字( ),( )时( )国人。( )、( )、( )家。 他的( )编成( )一书。 二、《学弈》告诉我们(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孩子( ),孔子( )。 三、《匆匆》作者是( ),代表作有( )。 *** 称赞他的( ),说他( ),宁可( )不领( )。 四、《桃花心木》作者( ),( )人,代表作有( )。 五、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会( )出一颗( )的心。 六、《顶碗少年》作者( ),文中少年( )次顶碗。 七、《手指》作者( ),名( )字( )代表作有( )。 八、五根手指名称为( ),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 ),各具不同的( )各有( ),各有( )。 九、《北京的春节》,作者( ),原名( ),字( ),代表作有( ),选自小学课本的有( )。 十、文中提到的重要日子有哪七个( ) 十一、《和田的 *** 尔》中 *** 尔人是( )的。 十二、《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 ),是( )的女儿,他死于( )日,因作者写于( )年,在( )写的,正值父亲逝世( )周年,文中父亲的精神是( )的,最大的写法是( )。文中分为( )四部分。 十三、《灯光》作者( ),代表作有( ),文中的主人公是( ),文中的线索是( )和( ) 十四、《为人民服务》中张思德( )年参加红军,( )日因( )而牺牲。九月八日为他举行了( ),( )作了演讲( )。 文中( )提出了精兵简政。含义是( ),司马迁的名言是( )。 司马迁( )人,是( )三家。《史记》是第一部( )。 这句话的含义是( ),固( ),或( ),于( ),泰山( )鸿毛( )。完全的含义是( ),彻底的含义是( )。 十五、《一夜的工作》作者( ),文中写了周总理的( )和( )。 十六、《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 ),( )人,代表作有( )。 文中小女孩五次幻想到了( ),小女孩现实中是( )的,她渴望( )。两个幸福的含义分别是( )。 十七、《凡卡》作者( )国的( ),本文以( )结尾,含义是( )。 十八、《跨越百的的美丽》中居里夫人是( )国的( )家,在文中写了她的( )美和( )美。 十九、《真理诞生于一百问号之后》,中?的含义是( ),!的含义是( )。见微知著的含义是( )。 二十、《我最好的老师》中的老师是( ),他是一人很有( )的人,教学方法( ),常常有( )的举动。 二十一、《难忘的启蒙》作者( ),教导我们要( )要( ),要做一个( )的人。 文中的四件事是( )。 二十二、《养花》作者( ),文中最后一句,也是点明中心的一句是( )。 二十三、《狱中联欢》中的顺序是( ),( )、( )、( )。 二十四、《名碑荟萃》的碑林在( )市,是一座( )。 文中的四位书法家是( )。 二十五、默写诗并诗意。 《七步诗》《鸟鸣涧》《芙蓉楼送辛渐》《江畔独步寻花》《石灰吟》《竹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已亥杂诗》《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二十六、《各具特色的民居》主要讲了( )和( )民居。 二十七、《千里梦圆在今朝》中神五发射时间( ),飞行员( )。 神六发射时间( ),飞行员( )。 2.求一份文学常识选择题试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B ) 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归有光---唐宋派) C.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马克·吐温和欧·享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 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磅》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2.下列作家与他们的字、号、谥号、别称一一对应有误的一组是 ( C ) A.李白—青莲居士 欧阳修—六一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B.杜甫—子美 柳宗元—子厚 苏轼—子瞻 C.范仲淹—文正 陆游—放翁 柳宗元—柳泉居士 (蒲松龄号“柳泉居士”) D.陶渊明—五柳先生 韩愈—昌黎先生 李清照—易安居士 3.下面作品、作者、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墙头马上》—白朴—元代 《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俄国 B.《文心雕龙》—刘勰— 唐代 《巴黎圣母院》—雨果—法国 (南北朝) C.《人间词话》— 顾炎武 —清代 《羊脂球》—莫泊桑—法国 (王国维) D.《长恨歌》—白居易—唐代 《悭吝人》—莫里哀— 英国 (法国)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B ) A.《促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文学家。 B.《 序》的作者是孙文,字中山,别号逸仙。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孙文,字德明,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孙中山”因此而来) C.《柳敬亭传》的作者是黄宗羲,世称梨洲先生,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和历史学家。 D.《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是赵国公子赵胜的封号。除他以外,战国四君子中的其他三位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5.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B ) A.曹禺、夏衍、田汉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日出》《上海屋檐下》《关汉卿》。 B.艾青、李季、臧克家三位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分别是《王贵与李香香》《有的人》《大堰河—我的保姆》。 (顺序:《大》《王》《有》) C.《荔枝蜜》《小桔灯》《雄关赋》分别是著名作家杨朔、冰心、峻青的作品 D.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都是著名的小说。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被称作前四史,它们与《资治通鉴》一样都是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 (《资》不属于“二十四史”) B.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与《水浒传》、《西游记》等书都是古典白话小说的典范。(《三》是历史小说的典范,不是古典白话小说的典范) C.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后来成为诗体名称,宋元以后有时将词、曲也称为乐府。 D.与汤显祖生活年代基本相同的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很多,如《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伪君子》等。(《伪》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里哀) 7.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D ) A.《汉宫秋》—马致远—元代 《草叶集》—惠特曼—英国 (美国) B.《喻世明言》—凌蒙初—明代 《浮士德》—歌德—德国 (冯梦龙) C.《秋》—巴金—现代 《钦差大臣》—屠格涅夫—俄国 (果戈理) D.《围墙》—钱钟书—现代 《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苏联 8.下列作品、体裁、作家(或编撰者)、朝代(或国别)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搜神记》—小说—干宝—晋代; 《琵琶记》—戏剧—高则诚—明代 B.《红烛》—诗歌—闻一多—现代; 《东方》—小说—魏巍—当代 C.《上尉的女儿》—诗歌—普希金—俄国; 《包法利夫人》—小说—福楼拜—法国 (小说) D.《海的女儿》—童话—安徒生—丹麦; 《玩偶之家》—戏剧—易卜生—挪威 9.对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 ) A.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著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虎符》《北京人》等。 (《虎符》—郭沫若) B.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郑光祖的《赵氏孤儿》。(纪君祥) C.“风雅”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儒家诗论把“风”“雅”列为“诗经六义”的两类。 D.雨果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和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幻灭》《九三年》等。 (《幻灭》—茅盾) 10.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C ) A.《离骚》—屈原—春秋 《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 (战国) B.《喻世明言》—冯梦龙—明朝;《堂吉诃德》—塞万提斯—挪威 (西班牙) C.《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D.《长生殿》—孔尚任—清代;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 (洪升) 11.文。 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选择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吮吸(shǔn) 涎皮(yán) 敕造(chì) 百无聊赖(lài) B.讪讪(shàn) 庠序(xiáng) 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g) C.折本(shé) 干瘪(biě)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 D.蹙缩(cù) 驯熟(xùn) 两靥(yàn) 鸡豚狗彘(zh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暄 执着 踌躇 众说纷纭 B. 慰藉 隽永 朦胧 眼花瞭乱 C.鞭笞 赋予 萦绕 出神入化 D. 窟窿 穹隆 缥缈 叹为观止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的功绩仿佛早就为时间所______,他也从不向别人说起自己光荣的过去。 ②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中一个_____解决的严重问题。 ③一座占地面积相当于600个足球场,融商务贸易、金融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地下城刚刚______专家论证,预计6月初破土动工。 A.淹没 亟待 经过 B.湮没 急需 通过 C.湮没 亟待 通过 D.淹没 急需 经过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著名的雄辩家,在辩论时常常无所不用其极,或巧妙设喻,或巧设圈套,逻辑严谨,酣畅犀利,让对方无从辩驳。B、同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如果说,孔子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教诲,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口若悬河,机智而雄辩。 C、易中天讲三国时,不时串用“CEO”“民营企业”等现代词汇,这些词汇的串用让他把枯燥的学术讲得生龙活虎,引人入胜。D、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讲,“90后”的作家的作品确实还显稚嫩,与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作家相比,“90后”的作家确实只能望其项背。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凭借NBA的一部宣传片,姚明完成了从单纯的“体育明星”转变到“体育、娱乐明星”。B.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C.有尽之言能传无穷之意,诀窍就在“言”是经过精选的,有典型性,能代表或暗示出许多其他的东西。D.广电总局任司长点名批评"大嘴"宋祖德,同时强调加强管理的目的是希望建立促进整个影视传媒产业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工作。 6、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一书共分为七篇,其中多数为论辩文章。孟子的文章富于雄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同时他又善于运用比喻等手法,将抽象道理具体化,使文章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他创作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C、《祝福》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是《野草》,还有杂文17部。 D、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在《老人与海》中,作者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塑造了“硬汉”性格。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罟不入洿池 洿:深 B、养生丧死无憾 憾:遗憾 C、鸡豚狗彘之蓄 蓄:牲畜 D、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8、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寡人之于国也 B、谨庠序之教 C、是寡人之过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9、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忡忡忧心开篇,提出问题。B.孟子借题发挥阐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C.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虽然没有运用排比和对偶的句式,但语言极有气势,节奏感很强。D.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没有本质区别11、翻译下列句子(8分):(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填然鼓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紫荆关:真实的历史 李大伟 出了北京往西,便望到真正的古长城,它破旧而。 4.求高考语文容易出现的文学常识的选择题,有哪些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2)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我高考时好像是这道题,我写的第二个,第一个一点也不会。不过这种题就得积累。 5.文学知识填空 1、“推敲”一词来源于唐代诗人 贾岛的诗歌创作。 2、“唐宗宋祖,稍逊 *** ”中,“骚”指《楚辞》中的《离骚》 ;“风”指《诗经》只的《国风》 。 3、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文学家是韩愈 。 4、范进考中举人的那一次考试叫乡试 。 5、“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说的是小说《红楼梦》 。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11、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12、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6.求高一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30道带答案 只作参考"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把答案都写到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第 I 卷 选择 45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遒劲(qiújìn) 舟舸(gě) 幽燕(yàn) 青荇(xìng)B.浮藻(zǎo) 追溯(shuò) 记载(zǎi) 亚洲(yǎ)C.束缚(shùfù) 彳亍(chìchù) 纸屑(xiè) 颤栗(zhànlì)D.脊梁(jǐ) 熨帖(yùntiē) 隽永(juàn) 壁龛(kā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宁谧 霎时 狼籍 声明狼藉B.坍圮 竟相 艰韧 坚忍不拔C.签暑 踟躇 肤浅 浅尝辄止D.端倪 报负 发愤 愤发有为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其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等。B.罗曼u2022罗兰(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长篇小说《母与子》是他最主要的代表作。C.《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是由孔子的门人及再传弟子结集的,共20篇,内容以伦理和教育为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选自于此。D.《战国策》是记录西周、东周及秦、齐等10个诸侯国历史的著作,是我国先秦时期国别体史书中的经典之作。 4.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安土重迁当然是人之常情,但为了建设的需要,居民们还是心情愉快地迁移走了。B、小李不懂外文,面对浩如烟海的国外科技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C、全国人民义愤填膺,一致声讨这类败类的罪行。D、这次考试,他的确成绩不好,但却不应该去嘲笑他。 虽然你考得很好,但也不能五十步笑百步嘛!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句是( )中外古今的诗人,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相比, *** 诗人说,牡蛎在海滩上赏月,天使的一滴眼泪,刚巧滴在它心上, A、就像一颗晶莹的珍珠 B、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D、俨然一颗晶莹的珍珠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 *** 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C、独联体国家看不 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三片叶子 梅绍静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骄傲地站在树桩上/树桩只发出这条绿茎/绿茎上只有这三只小鸟 多可爱的小鸟啊/它们还要为砍断的树桩歌唱/即使只有这三片绿叶也要向世界呼喊/让人们永远憧憬被剥夺的满树春光 1981年A、诗的第一节中“骄傲”含义是:三片嫩叶虽然弱小,却显示了大树生命力的延续和顽强。B、第二节的“呼喊”表达了对满树春光被剥夺的强烈 *** 和对满树春光的憧憬。 C、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歌颂了祖国在一场劫难之后所出现的新的生机和新的希望。D、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易懂,蕴含丰富,意味深长,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报告说,维生素E有中和对人体有害的胆固醇的作用。 受试者在仅仅连续几天服用400至800个国际单位的维生素E之后,血液中一种名为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含量,就已降到了低于能够对动脉血管构成损害的水平以下,使胆固醇的代谢趋于正常。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氧化后,会转变成一种有害化学物质,损伤动脉壁上的细胞,同时还造成斑块的聚集,使血管变硬。 虽然早先其他研究显示维生素E和维生素C具有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作用,但明尼苏达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只有通过维生素E的摄取才能获得这种对心脏血管的保护作用。同时,停用维生素E之后,相应的保护作用会很快消失。 目前,美国 *** 向公众建议的维生素E摄入量是每人每天25个国际单位。

东宫的古代文化常识

1. 东宫文化常识 东宫文化常识 1.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 D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而且因为以前没有把它列入考试范围,考生并没有多少有意识的积累,现在它“不期而遇”,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如《中国文学的鉴赏》《20世纪中国文学概述》《古代小说鉴赏》《现当代戏剧鉴赏》《中国古代文学概述》《鲁迅的生平和创作》《唐诗简介》等等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重要”为标准,适当向课外拓展。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本题分析可知,D .“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 2.关于贺知章的文学常识 贺知章 【唐】 察看该作者的所有作品 【作者小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作品评述】 事迹四则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少以文词 知名,举进士。 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 在中书引荐也。开元十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 请知章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皆入书院,同撰 《六典》及《文纂》等,累年,书竟不就。 后转太常少卿。 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 是岁,玄宗封东岳,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 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初,上以灵山清洁,不欲 喧繁,召知章讲定仪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诸帝 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 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 位于山下,诚足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然礼成于三献, 亚终合于一处。” 上曰:“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于是敕: “三献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诸神座于下坛行事。” 俄属惠文 太子薨,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子弟喧诉盈 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 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依旧充集贤院学士。 俄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 工部尚书陆象 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与知章甚相亲善。象先常谓人曰: “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 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俭, 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 醉后属词, 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 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 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 乃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 仍令侍养。 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至乡无几寿 终,年八十六。 肃宗以侍读之旧,乾元元年十一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 士贺知章,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 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常静默以 养闲,因谈谐而讽谏。 以暮齿辞禄,再见款诚,愿追二老之踪, 克遂四明之客。允叶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衣 而长往。 丹壑非昔,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 礼,式展哀荣。可赠礼部尚书。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 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 万[一华按:“万”字衍。 ]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兖州 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 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 (《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中《贺知章传》) 贺知章字季真,赵州永兴人。 性旷夷,善谭说,与族姑子 陆象先善。象先尝谓人曰:“季真清谭风流,吾一日不见,则 鄙吝生矣。” 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张说为丽 正殿修书使,表知章及徐坚、赵冬曦入院,撰《六典》等书, 累年无功。 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一日并 谢。宰相源乾曜语说曰:“贺公两命之荣,足为光宠;然学士、侍郎孰为美?”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 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 此其为间也。”玄宗自为 赞赐之。 迁太子右庶子,充侍读。 申王薨,诏选挽郎,而知章取舍不平,荫子喧诉、不能止, 知章梯墙出首以决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 肃宗为太子,知 章迁宾客,授秘书监,而左补阙薛令之兼侍读。时东宫官积年 不迁,令之书壁,望礼之薄,帝见,复题“听自安者”。 令之 即弃官,徒步归乡里。 知章晚节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 外监”。 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咸有可观,未始刊饬。善 草隶,好事者具笔研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 世传以为宝。 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 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 赐镜湖剡川一曲。 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 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幼子亦听为道士。 卒,年 八十六。肃宗乾元初,以雅旧,赠礼部尚书。 (《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贺知章传》) 贺知章,字维摩,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孙。少以 文词知名,工草隶书。 进士及第,历官太常少卿、礼部侍郎、集贤学士、太子右庶子、兼皇太子侍读、检校工部侍郎,迁秘 书监、太子宾客、庆王侍读。知章性放善谑,晚年尤纵,无复 规检。 年八十六。自号“四明狂客”,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 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唯命。 问有几纸?报十纸,纸尽语 亦尽。二十纸、三十纸,纸尽语亦尽。 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 非人工所到也。天宝二年,以老年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 许之。 重令入阁,诸王以下拜辞。上亲制诗序,令所司供帐, 百寮饯送,赐。 3.梦溪笔谈文言文宴殊的诚实表面在那两个地方 一是在考试的时候告诉皇帝自己已经做过试卷,要皇帝另外给一套试卷做。二是告诉皇上自己如果有钱也想游乐的。 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适值帝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⑥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⑦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⑨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⑩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⑾,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⑿,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⒀,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⒁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②阙(què)下:此指朝廷。阙,宫门处的望楼。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④赋:此指诗词。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⑥燕:同“宴”。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⑨肆:店铺。⑩除:授官。⑾复进:再次请示(皇上)。⑿弥日继夕:日以继夜。⒀质野:朴实。⒁须:会。 [文化常识] “东宫”及其他。东宫是天子及诸侯的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也叫“青宫”、“春宫”。太子是君位的继承人。太子除日常生活由侍从官及太监负责外,还需要有老师教育辅导,这老师叫“太子傅”。晏殊因为学问好、品德高尚,所以被皇帝选中。“西宫”是妃嫔所居住的地方。清朝慈禧太后就住在“西宫”,故世称西太后。 【参考译文】 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 *** 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饮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4. 11.B 12.A 13.C 14.(1)极力奏陈社会弊病十件事,言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受宠的权贵更加痛恨他。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直,敢于直谏,应当被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解析】 1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比较选项,断句不同是“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和“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这两处。 第一处,“镌”“降”都是降职的意思,根据句意,参与修纂者都要降官,而傅珪被将为修撰,故应在“官”后断开,可排除A、D两项。第二处。 “进”“迁”都是升职的意思,“左中允”“翰林学士”都是官职名,故应在“进”和“再迁”前面分别断开,排除C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情况。 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分类积累记忆。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土地、户籍等职事为户部掌管。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他仍坚持离职”错误,原文“两京言官交章请留,帝不听”,说的是皇上没有听从两京言官的请求。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题中重点词语(1)“陈”“斥”“嫉”;(2)“谓”“当起用” “不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任庶吉士。 弘治年中,授予编修一职,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完成,迁任左中允。 武宗即位,因为东宫恩赐,升任左谕德,充当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编修《孝宗实录》。当时文学侍从不攀附刘瑾,刘瑾很憎恨他们,说《大明会典》在刘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费很多,要求削减参与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 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傅珪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务与其它各部比较相对简单,但从傅珪开始多次直言规劝,章奏就多了起来。 皇帝喜好佛,自称大庆法王。西域僧人求百顷田地作法王下院,皇帝的亲笔命令下到部里,说大庆法王的命令与圣旨等同。 傅珪假装不知道,执意上奏说:“谁是大庆法王,敢与皇帝并列,是对皇帝大不敬。”皇帝下诏不过问,求田之事也最终停止。 傅珪闲居时类似木讷不会说话的人,到担当大事时,毅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忤逆权贵佞臣而离职。教坊司乐官臧贤请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请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止没有做成。 臧贤经常在阉党面前指责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御史张羽奏报云南灾情,傅珪趁此竭力陈说四方灾害可怕。 正德八年五月,再次奏报四月灾情,傅珪于是进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害六十九次。现今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辰星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不断,灾害没有像这样严重的。” 极力奏陈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更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 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 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酒文化常识

1.酒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 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 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简单来说,酒文化包括了: 饮人:高雅、衰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 饮地:花下、竹林、高间、画舫、幽馆、曲石间、平嘻、荷亭。 另,春饮宜庭,夏饮宜效,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 饮候:春效、花时、情秋、瓣绿、寸雾、积雪、新月、晚凉。 饮趣:清淡、妙今、联吟、焚香、传花、度曲、返棹、围炉。 饮禁:华诞、座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谵、唷秽、佯醉。 饮阑:散步、歌枕、踞石、分匏、垂钓、岸岸、煮泉、投壶(《檀几丛书全集》卷下昊彬《酒政三则》。 2.有谁知道酒文化的基本常识 中国酒文化源源流长,什么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等等,办事更是离不开酒,如果客人没有喝醉,主人会认为没有尽到地主之谊。其实客人累,主人也累,陪酒的人更累。“这酒啊,看起来像水,喝到嘴里辣嘴,喝到肚里闹鬼,走起路来绊腿,半夜起来找水,早上醒来后悔!”但是,这酒又不能不喝,后悔也要喝下去,那么怎么能做到千杯不醉,或者喝完酒能及时醒酒,而不受醉酒之苦呢? 酒前的准备 酒能伤肝,这是人人皆知道的,为了尽量减少酒精对胃和肝脏的伤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酒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这是能保证你在酒桌上千杯不醉的关键因素。在去赴宴之前,在家先吃点东西,让胃里有点东西垫着。那具体吃点什么好呢?一般吃点高蛋白的比较好,例如吃两个鸡蛋,喝点牛奶,豆浆等,因为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结合,发生反应,减少对酒精的吸收。另外,吃点饼干,糕点等也可以,让胃里有点东西,因为空腹喝酒,酒精在胃内很容易被吸收,从而导致容易醉酒。注意,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粘膜,甚至诱发癌症。 另外,对于经常喝酒或者经常陪酒的人士,可以一试一些古书上记载的方法。如清代无名氏在《调鼎集》载:“饮酒欲不醉者,服硼砂末少许,其饮葛汤,葛丸者效迟”。《千金方》:“七夕日采石菖蒲,末服之,饮酒不醉。” 喝酒中的保护 “酒过三循、菜过五味”,这是古代留下来的酒场谚语,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喝酒时吃菜的重要性。在喝酒前,尽量先吃点菜,然后再喝酒,其原理和前面说的一样。严禁空腹喝酒,既容易醉,又容易伤胃。 3.酒文化知识了解~ 调鸡尾酒有六大基酒:1白兰地 法国 白兰地(BRANDY)是一种烈酒,由葡萄酒或水果发酵后蒸馏而成的,但须放在木桶里经过相当时间的陈年。 世界各国都出产白兰地,而葡萄酒以法国产的最好,所以法国白兰地也是最好,其中以干邑白兰地(COGNAC BRANDY)尤为世界驰名。 所有的干邑都是白兰地,但所有的白兰地并不都是干邑。 干邑是由法国的 Charente所出的葡萄酒蒸馏的,而且受到法律的限制与保障,其他地方出的葡萄酒蒸馏出白兰地,在法律上说,不可称为干邑 。 白兰地(BRANDY)是一种可饮用的酒,是由葡萄酒或发酵过的水果汁蒸馏出来的,要在木桶里经过陈年才好喝。 例如:干邑(COGNAC),雅文邑 (ARMAGNAC),西班牙白兰地,美国白兰地。KIRSCH或写成KIRSCHWASSER(樱桃白兰地) CALVADOS或APPLE JACK(苹果白兰地),SLIVOVITZ(李子白兰地),以及其他水果白兰地等。 2威士忌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生产威士忌的酒厂。但最著名最且代表性的威士忌分别是苏格兰威士忌、爱尔兰威士忌、美国威士忌和加拿大威士忌四大类。 威士忌酒是用大麦、黑麦、玉米等谷物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后放入旧的木桶中进行酵化而酵化而酿成的。 *苏格兰威士忌(scotch whisky)原产苏格兰,用经过干燥,泥炭熏焙产生独特香味的大麦芽作酵造原料制成。 其酿制经六道工序,即:将大麦浸水发芽、烘干、粉碎麦芽、入槽加水糖化、入桶加入酵母发酵、蒸馏两次、陈酿、混合。 起码要贮存8年以上,15年~20年为最优质的成品酒,超过20年的质量会下降风格,色泽棕黄带红,清澈透亮,气味焦香,带有浓烈的烟味。 *美国威士忌:以玉米和其它谷物为原料,原产美国南部,用加入了麦类的玉米作酿造原料,经发酵,蒸馏后放入内侧熏焦的橡木酒桶中酿制4~8年。装瓶时加入一定数量蒸馏水加发稀释,美国威士忌没有苏格兰威士忌那样浓烈煌烟味,但具有独特的橡树芳香。 *爱尔兰威士忌:特点、柔和,好象在口中燃烧。原产爱尔兰,用小麦、大麦、黑麦等的麦芽作原料酿造而成。 经过三次蒸馏。然后入桶陈酿,一般需8-15年。 装瓶时还要混和掺水稀释。因原料不用泥炭熏焙,所以没有焦香味,口味比较绵柔长润,适用于制作混合酒与其它饮料共饮。 *加拿大威士忌:主要由黑麦、玉米和大麦混合酿制,采用二次蒸馏,在木桶中贮存4年、6年、7年、10年不等。出售前要进行勾兑掺和。 加拿大威士忌气味清爽,口感轻快、爽适、不少北美人士都喜爱这种酒。 3金酒 金酒又名叫杜松子酒,最先由(荷兰)生产,在(英国)大量生产后闻名于世,是世界第一大类的烈酒。 荷兰金酒是以大麦芽与裸麦等为原料,经发酵后蒸馏三次获得谷物原酒,然后加入杜松子香料再蒸馏。最后将精馏而得的酒贮存于玻璃槽中待其成熟,包装时稀释至酒度量40度左右,荷兰金酒色泽透明清亮。 香味突出,风格独特,适宜于单饮,不宜作鸡尾酒的基酒。 英国金酒的生产过程比荷兰金酒简单,它用食用酒精和杜松子以及其它香料共同蒸馏而得-干金酒、酒液无色透明,气味奇异清香,口感醇美爽适, 既可单饮,也可与其它酒混合配制或作鸡尾酒的基酒。 故有人称金酒为鸡尾酒的心脏。 金酒按口味风格又可分为辣味金酒、老汤姆金酒和、果味金酒。 4朗姆 朗姆酒又叫糖酒,是制糖业的一种副产品,它以蔗糖作原料,先制成糖蜜,然后再经发酵、发馏,在橡木桶中储存3年以上而成。 根据不同的原料和酿制不同方法,朗姆酒可分为:朗姆白酒、朗姆老酒、淡朗姆酒、朗姆常酒、强香朗姆酒…… 含酒精42%~50%、酒液有琥珀色、棕色,也有无色的。 根据风味特征,可将朗姆酒分为:浓香型、轻香型 *浓香型:首先将甘蔗糖澄清,再接入能产丁酸的细菌和产酒精的酵母菌,发酵10天以上,用壶式锅间歇蒸馏,得86%左右的无色原朗姆酒,在木桶中贮存多年后勾兑成金黄色或淡棕色的成品酒。 *轻香型:甘蔗糖只加酵母,发酵期短,塔式连续蒸馏,产出95%度的原酒,贮存勾兑,成浅黄色到金黄色的成品酒,以古巴朗姆为代表。 5伏特加 伏特加是从俄语中"水"一词派生而来的,是俄国具有代表性的白酒,开始是用小麦、黑麦、大麦等作原料,经粉碎、蒸煮、糖化、发酵和蒸馏制得优质酒精,再进一步加工而成。也有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酿造的。 伏特加制造的工艺流程为: 将优质酒精加水稀释, 制成酒精-水混合物,经第一次过滤、活性炭处理、第二次过滤,最后调至规定的酒精浓度,即可装瓶出售。一般不需陈酿。 到18世纪以后就开始使用土豆和玉米作原料了,将蒸馏而成的伏特加原酒,经过8小时以上的缓慢过滤,使原酒液用活性碳吸收它的味道。 伏特加无色、无香味,具有中性的特点,不需贮存即可出售。 由于伏特加无色透明,与金酒一样,可与其它酒类混合调成各种混合饮品和鸡尾酒。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俄国、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国家生产伏特加。 战后,伏特加的生产急剧发展, 遍及世界各地。目前, 除苏联及东欧各国外,生产和消费量较多的还有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 生产的品种除纯伏特加外,还有加入芳香植物调香的。 4.百度知道里面有什么关于酒文化的知识吗 中国的饮酒文化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分布各地的众多民族,酝酿了丰富多姿的民间酒俗。有的酒俗留传至今。 一 传统的饮酒文化根基——酒德和酒礼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信奉 *** 教的 *** 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 5.酒有文化吗 酒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以酒为载体的文化,地域不同,酒文化也不同,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斗酒诗百篇”的 *** ,“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奈,“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悲伤,“红酥手,黄縢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祝酒歌》的豪放,《酒神曲》的粗犷,------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饮酒吟诵,借酒明志,留下佳作无数;酒也给了多少英雄豪杰不凡的壮举,赐予文化浓厚的生活气息,曹操煮酒论英雄,李白举杯邀明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历史与文化给了酒全新的诠释,酒文化源源流长,根深叶茂。 ,正可谓“酒外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6.中国酒文化是怎样的 白酒是我国独有的传统产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国的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 而中国的酒,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反过来,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状况,也是了解历史上天灾人祸的线索之一。 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酒税收入在历史上还与军费,战争有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在有的朝代,酒税(或酒的专卖收入)还与徭役及其它税赋形式有关。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 不同酒政的更换交替,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酒的赐晡令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有关。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 几千年来,酒的作用关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酒也使人沉湎,坠落,伤身败体。 历史上还有不少国君因沉湎于酒,引来亡国之祸。 酒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研究社会的文明史,不可不研究酒文化史。 中华酒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会给人们带来乐趣和启示。 酒与历代文化名人早已结下不解之缘!古代文人墨客饮酒题诗作赋,留下不少千古绝唱,正所谓: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很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斛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

教资文化常识整理

1. 教资文化常识 教资文化常识 1.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常识题怎么做 教师资格笔试文化素养部分的分值占12%,9个选择题,18分,文化素养部分的考纲有古今中外历史、科技、文化、文学及艺术等常识。备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日常积累,文化素养部分的考题特点就是内容非常广泛,重点不明显;考察灵活,不能死记硬背,需要记忆与理解相结合。 二、总结考点,梳理知识体系,文化素养部分可以总结为五个部分内容,即文化常识,艺术成就,文学常识,历史常识和科技常识。三、突出重点模块。 四、多做练习,加深记忆。 2.教师资格证中文化素养怎么备考 一、注重日常积累 文化素养部分涵盖的知识面虽然广,但是考查的都是考生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因此考生在平时应当多积累,多看、多读、多记忆,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按模块内容扎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二、总结考点,梳理知识体系 文化素养部分可以总结为四部分内容,即科学素养、历史素养、文学素养、艺术素养及中国传统文化,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结合每部分的特点梳理各自的知识脉络。以历史素养为例,考生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可分别梳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又可以分为史前文明、原始氏族社会、中国古代历史、中国近代历史、中国现代历史和中国当代历史几个阶段,然后考生再将每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事件进行填充,通过梳理,考生可以很容易的掌握历史素养的知识脉络。同理,对于其他知识也可以按照相应的体系进行梳理,如科学素养部分,可以按照古今中外进行总结。 三、点面结合,突出重点 文化素养部分涉及考点较多,考生很难面面俱到,因此考生在全面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将重点知识重点记忆。比如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古今中外的重大发明、科技成就,文学成就如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极其作品等等,考生应该重点记忆。 四、多做练习,加深记忆 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练结合,可以通过做历年真题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质量较好的模拟题进行练习。文化素养部分的考查方式主要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考生要针对不同的题型有针对性的掌握。 3.考教资要考哪些内容啊 一、知道考什么? 不管你想拿到中学教师资格证还是小学教师资格征亦或幼儿教师资格证,有两门考试必须得通过,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还需要考对应学科,中职除外。)这两门考试。 二、考试内容有什么? 科目一即《综合素质》,满分为150分。综合素质,顾名思义,考察的就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各项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比如职业道德、职业理念、法律法规、文化常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 科目二即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幼儿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卷面满分为150分,科目二主要考察的是教育学知识和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知识。 专业科目,即你所要考的是哪门课。比如要考小学美术老师,就得掌握相关的美术学的知识,还得有绘画技巧等。 4.教育教学文化基础知识具体指什么 教师职业应具备的教育专业基础知识: 一般方法论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最上位层面是一般方法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逻辑学知识等。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的分析方法以及科学的表达方法,才能在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般科学文化知识教师知识结构中间层面的是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基础知识、较为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化科学发展史知识和文化科学的新发展和新成果三个方面。 教育学科知识要成为一位好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了解和遵循教育工作的规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和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是关于教师“如何教”的知识。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论包括;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论、教师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与教育测评、青少年心理学及学科教学论、课程论、当代世界教育思潮。既要包括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又应包括学科教育学和教材教法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教师所从事的是具有的特定专业的实践工作,只有具备一定学科专业知识水准,教师才有可能进行有效教学。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就更有必要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涉猎一些相邻学科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 实践知识教师的经验作为实践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教师知识结构中包含着实践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的因素,教师的实践知识是一种多义的、活生生的、充满柔性的知识;是凭经验主动地解释、矫正、深化现成的知识而形成的综合性知识。教师实践知识是来自教学实践的智慧,是一种“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教师的实践知识作为一种缄默知识也是一种个人化的知识。“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主要关涉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境的知识,是一种体现教师个人特征和教学智慧的知识。 5.教师资格证考试里面的文化素养应该怎么学习,看百家 一般来说,文化素养主要考察下面几个地方。 一、文化常识方面:主要有古代历法的使用,名族风俗、节日,以及中国名胜,文字、书法等等。 二、历史常识方面:中西方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经过,与文化常识、文学典故等相关联的历史事件。 三、文学常识方面:主要有中国古代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国内外、现当代名家名作。 四、科技常识方面:考察重点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西方科技成就和人物;生活实践中科技的体现。(数理化考生可以多注意些) 五、艺术方面:考察重点有美术、音乐、戏剧、影视(音体美类考生要多加注意)。 对于理科生来说,这些内容尤其需要注意,文科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内容在课本上都学习过。这类题目比较难以通过答题技巧或者逻辑推理选出正确选项。考生可以将用书当中关于文化素养方面的内容多翻看几遍,进行归类整理,帮助记忆。 6.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知识点具体有哪些 一、教育观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二、学生观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2、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4、能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教师观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 四、教师权利和义务1、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2、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3、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五、学生权利保护1、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2、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权利的保护等实际问题。六、教师职业行为1、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2、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3、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七、科学常识1、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2、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 八、文学常识1、了解一定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2、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九、艺术常识1、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2、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十、阅读理解能力1、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求小学教资的备考资料综合素质的,最好是有笔记的,谢谢 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笔记整理(万能模板,考前必备) 今天要说的是『小学综合素质』应该如何备考? 我的一个学姐考的是小学教师资格证 她的综合素质考了8u20e3ufe0f6u20e3ufe0f分(学霸本霸没错了) 以上电子版笔记(可以分享)是她整理的 综合素质试卷分为以下几个考试题型: 1选择题: 法律法规是一个重点考察范围(主要记时间和数字) 文化素养(会考很多国内外从古至今各种文化常识 真的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 一般考6题 这个学姐也有总结 但是实在不行就蒙吧 三观(俗称:小学思想品德 就是你的三观没问题 基本问题不大) 2材料分析题: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新课改的教师观 教育观 给你一个材料 根据这些然后按点作答 这里一定要背熟 ufe0f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漏点扣分,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吧 多扯点 3作文 明天我们继续 觉得不错的点赞继续收藏关注 教师资格证 小学教师资格证 考证那些事@薯队长 @校园薯 8.教资考试的笔试一般考什么 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内容如下: 1、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2、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3、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3个科目:科目一均为综合素质,科目二均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学科。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 9.文化基础知识包括哪些 文化基础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三个方面。 文化基础知识属于文化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地理、政治等三门中学课程的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扩展资料 历史课程能力要求: 1、再认、复述重要的历史事实。依据历史事实比较、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某些观点进行论证。 2、叙述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过程,并概括其原因。作出文字准确、条理清楚的表述。 地理课程能力要求: 1、结合地图了解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重要的地理数据,以及有关地理的重大时事。 2、了解我国地理概况、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政治课程能力要求: 1、再认或再现哲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理解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 3、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恰当使用哲学、经济、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

古诗十九首文化常识

1. 古诗十九首常识题 古诗十九首常识题 1.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编辑本段]【《古诗十九首》简介】 〖题目〗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作者和写作年代〗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 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意义〗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 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 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古诗十九首》评价】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钟嵘《诗品》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诗薮》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 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 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 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编辑本段]古诗十九首全文和译文 《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你与我两人相距千万里远,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那知道是什麽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著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荡的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再次返回.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 河畔萋萋的芳草啊,,园中葱葱的高柳.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 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 伸出纤细的手指.从前她曾是歌 *** (*汉时倡家女和后世所谓青楼女子是不一样的), 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 《青青陵上柏》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译文】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 2.文学文化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11分)小题1:《古诗十九首》是五 小题1:文选 小题1:诗史 沉郁顿挫 小题1:李商隐 小题1:易安居士 婉约 小题1:传奇 小题1:关汉卿 小题1:新月 小题1:恒山、嵩山 小题1:本题考查《古诗十九首》的出处。 小题1:本题考查对杜甫诗人评价。 小题1:本题考查晚唐诗人中的两位杜姓诗人,诗作成就较高。 小题1:本题考查李清照的号,居士即为在家信佛的人。她在词的风格流派中属于婉约派。 小题1:本题考查对戏曲的了解。 小题1:本题考查对元曲四大家的了解。其中关汉卿居首。 小题1:本题考查现代诗歌的风格流派。其中新月派在诗史上有一定的作为。 小题1:本题考查对五岳的了解。 3.古诗十九首 --------------------------------------------------------------------------------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以上为《辞海》中的记载 十九首诗常以诗的首句为题目,但也有不加题目,直接有数字来代替的,,你可以试一下。 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小题1:这两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2分)。 胡马在北风中嘶鸣,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可是远游的人啊,你还不归来啊!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实则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 (3分)小题2:①初叙离别之苦路远会难,以及别后日渐消瘦,衣带宽松,表达思妇相思之苦。②以胡马、越鸟眷恋故土起兴,进而想象他乡游子心灵蒙蔽不想回归,流露出女主人公因思念而产生对游子的猜测、怀疑。 ③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暗喻女主人公因相思而产生对青春流逝、红颜衰老之感慨。④最后以期待和宽慰结束。 坐愁相思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每点2分 )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关于辛弃疾的文化常识

1.辛弃疾的文学常识1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2.语文知识辛弃疾代表作是什么 辛弃疾 代表作:有《稼轩词》和《稼轩长短句甲乙丙丁稿》,存词六百余首。主要代表作有《菩萨蛮》、《摸鱼儿》、《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清平乐》、《贺新郎》、《西江月》《水龙吟》、《永遇乐》、《祝英台近》、《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等。 风格:辛弃疾的词里有许多反映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政治斗争内容,并借以表达出词人自己的态度,交织着意气风发而又沉郁悲凉的复杂心情。 坚定的抗金意志,始终贯穿在他一生的作品里。他的词,同苏轼一样,不把艺术形式放在第一位,并在更大的程度上冲破了词的格律,以文为词,问答如话,议论风生,自由奔放。 辛弃疾由于政治上失意,力求从抑郁中解脱,这就给他的词带来了消极成份,表现出追慕庄周,寄情山水的倾向。 3.【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 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赏读《高土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写到: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篱下菊,空余墟里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其中写到: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到了北宋,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确定.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北宋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 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居高声自远”,由于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在北宋文坛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极力推崇陶渊明,对进一步确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元朝、明朝和清朝,直至现代,沿袭了两宋对陶渊明的崇高评价.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精品或极品.其中《少五适俗韵》,曾编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中.诗的抒情沁人心脾;诗的写景,豁人耳目.读过后叫人终生难wang。 4.寻求有关辛弃疾的资料内容包括1生平经历2文学创作大致分期3文学发 辛弃疾(1140 - 1207):著名爱国词人、抗金英雄 一、生平简介 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i、铅山一带。晚年韩?腚械闭ue46aue0ed欢绕鹩茫ue0cd痪貌∽洹F浯适阈戳ν蓟指垂ue30b彝骋坏陌ue190ue316榛常ue0e2闼咦持灸殉甑谋ue1ec撸ue0d1阅纤紊喜阃持渭ue202诺那ue3d3柰督到ue263薪衣逗团ue314校灰灿胁簧僖饔阶婀ue309由降淖髌贰R帐醴绺穸嘌ue294ue0d1ue265院婪盼ue035鳌H惹檠笠纾ue0da犊ue188ue20c常ue0cc柿π酆瘢ue0ee胨臻ue245⒊啤杆招痢埂P疗ue30b彩悄纤谓艹龅拇嗜耍ue0e5羌趟臻ue269ue191笏未ue303侍车牧硪晃缓婪排纱笫Α? 辛弃疾善诗文,但以词明世。 其《稼轩词》还六百二十余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冠两宋。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稼轩词向来被人称为「英雄之词」。这些词主要表现了词人以英雄自许,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他时常回忆起少年十突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的英雄事迹。 如《鹧鸪天》上片道「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埔ue24due341J,汉箭朝飞金仆姑。」辛词还表现了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悲愤心情。 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词中通过看吴钩宝剑,拍遍栏杆的典型动作,生动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心情。辛弃疾这类「英雄之词」,大都使气岑才而作,情感激昂悲壮,风格沉郁雄放。 此外,辛弃疾也有写一些乡村景物和田园情趣的词﹕《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的词也不乏风格婉约,又寓意深曲的作品。如《青玉案.元夕》,上片铺叙元宵夜的欢乐场面,下片转写一位幽居自处,不同凡响的女子﹕「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实际上表现词人「自怜幽独」的情怀。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豪放派大词人辛弃疾,一生为南宋朝廷战沙场,屡立战功,南归后却被闲置,或走马灯似的调动,使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他在《永遇乐》中,借自己的姓氏来调侃自己,说“辛”即“艰辛”、“悲辛”、“辛酸”、“辛辣”,真是忧虑忧伤得五内俱焚。他的另一首《摸鱼儿》写尽“辛”味,读来字字血,句句泪。 辛弃疾的一生代表了一个悲剧性的时代,他的一切个人的不辛无不打上社会的本质烙印,因此,读他的作品不仅使人忧伤,而且悲愤,不仅悲愤,而且激发出内心的一种力量:对封建腐朽的否定,以对合理的社会和人生的探索和追寻。 辛弃疾(号瓢翁)与朱熹(号晦翁)、陆游(号放翁)被称为 “武夷三翁”;。 淳熙八年,辛弃疾被贬到武夷山任冲佑观祠官,与结庐山中的朱熹结为知己。填词对朱熹极为推崇。 二、有关辛弃疾的故事 1。辛弃疾活捉叛徒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济南人。 出身贫苦农民,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 他出生的时候,家乡已经沦陷在金朝统治者的手里。 祖父辛赞虽然在金朝占领区里做过几年地方官,但是心里却一直向着宋朝。辛赞常常给小孙子讲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带着辛弃疾登上高山,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给辛弃疾留下很深的印象。 完颜亮发动南侵,二十二岁的辛弃疾眼看机会到来,就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投奔耿京。 在耿京的起义队伍里,像辛弃疾那样有文才的人是少有的。 公元1162年,贾瑞、辛弃疾带着十几个随从人员到了建康。宋高宗听说山东义军派人来归附,十分高兴。 就在他们离开义军的那段时间,耿京被人杀害了。 杀害耿京的是个义军的将领张安国。 辛弃疾听到这个消息,又是痛心,又是气愤,一定要除掉叛贼,为耿京报仇。他跟守将一商量,就有不少将士自动要求跟辛弃疾去除奸。 辛弃疾带了五十名勇士,一起骑马奔向济州。 辛弃疾的队伍到了济州官府,叛徒张安国正在里面设宴请客,一听是辛弃疾来了,有点心虚,但是一时还弄不清他们的来意,就吩咐兵士让他们进来。 辛弃疾和同去的勇士闯进大厅,看见张安国跟一些叛将正在宴席上喝酒作乐,气得眼都红了。他们也不跟张安国说话,拥了上去,七手八脚把张安国捆绑起来,拉出衙门。 等济州兵士赶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张安国缚在马上。 济州的兵士见了辛弃疾威严的神色,没人敢动手。 辛弃疾当场向兵士们宣布说:“朝廷大军马上就要来了。大家谁愿意抗金。

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怎么背

1.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要怎么积累 文化常识对应的大方向是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掌握。2017版新课标中也多次提及“传统文化”“文化常识”,要求“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对应在考试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道3分选择题。文化常识的记忆功夫应当在平时,不建议拿文化常识清单去背诵,当然这也是一种办法。个人在教学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积累,每题4个,碰到即列入应当掌握的范围,同时,每个文化常识都是可以辐射其他知识点的,这方面强烈推荐王力先生的一本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空余翻看,权威准确,内容涵盖广,可以积累很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来历本身也很有趣。 2. 文言文怎么背诵快而且熟 在初中,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和文言知识,但是升入高中后,面对高中教材中的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的文言文,仍然要产生畏惧心理,以及无从学习的困惑。 那么,怎样学习文言文,或者说,学习文言文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一般说来,要想达到学好文言文的要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的文言文段落或篇章; (2)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熟悉文言特殊句式; (3)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行文的一些特点; (4)懂得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和古代文体知识。 而要具备上述条件,就要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积累 1.积累丰富的文史知识。 新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可以说是文质兼美,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从春秋战国到近代,从孔子到近代的孙中山,从语录体到纪传体,从诸子散文到游记散文,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从作家作品、史书体例、文化知识(古代官职、历法、礼俗)、历史典故等方面要做好积累,以便更好地解决阅读学习中的疑问。 2.重视课文后“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的练习设计,积累文言实词。 新教材中文言课文后都附有“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的一道练习设计,多数从文言实词的角度来训练学生对实词的意义、用法,一词多义现象等掌握情况,如第一册《鸿门宴》课后练习第三题辨析“因、如、举、谢、意”的多义现象。这些一词多义现象的练习设计在学习时是不可忽视的,可以此为基础,进行逐个认识,比较鉴别,掌握规律,归纳实词的意义、用法。 3.利用课文虚词使用的实例,归纳整理虚词意义及用法表格。 新教学大纲列出“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共18个,数量明显少于文言实词,但是使用率却很高,虽无实际意义,但其语法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学习中就应该利用课文中虚词使用的实例,逐个整理规定中的几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便在阅读中灵活运用。如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虚词简表”,列出“虚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认真填写,并且随时把学习中见到的实例填写到表格中。 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去死记字典的意义,因为那是生疏的,而课文却是我们熟悉的,为什么舍熟而就生呢? 4.串联课文实例,总结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的规律。 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在阅读文言材料、翻译句子时都可能碰到。 如果不能够了解古代一些特殊用法,如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就有可能某些句子读不懂,或不能顺利地翻译文句。因此,对这一点,也应该作了解。 二、诵读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 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意思是说,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的语言规律,从而自己也就会写诗了。 同样,我们学习古代文言文也是如此。虽然不十分要求学写文言文,但是经常诵读,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无意会有很大的裨益。 所谓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这是古人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那么,我们今天怎样才能做好诵读文言文,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呢? 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 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2.利用工具书,质疑解难 通过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利用工具书,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精读课文,熟读成诵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 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 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三、领会 领悟就是自己分析、鉴别和比较,甚至可以把猜测也包括进去。 高中学生阅读一篇附有注解的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读懂,这就有了领悟的基础;个别地方一时拿不准,不妨先根据上下文假设一种解释,然后查工具书或向老师请教。这种方法,前人称之为“以意逆志”或“以意会之”。 学习文言文注意力应该放在领悟上。养成领悟的习惯以后,再拿起文言文来看,就仿佛进入一个自己熟悉的语言环境,即使碰到一些难词难句,只要稍微花些力气去查一下,也就不难解决。 领悟的关键是要掌握一大批实词和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善于利用上下文,从词的本义或常用义推出它在本句话中的意义。领悟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每一次都应有新的内容,既要纠正前一次领悟中不正确的成分,又要在原有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深入一步:从疏通文意,沥青文章层次脉络,直到准确把握全文的主旨和善于体会作者匠心独运之处。 以上三大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它们既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又是记忆和理解的统一。 它们的统一性在于:领悟和积累有助于熟读成诵,。 3. 怎样背文言文背得快 1.先把书下的解释抄在原文旁,把解释看熟,还要熟悉它的叙事结构。或把它当做一篇故事来读。头脑里要连续想象故事的情节,尽量不要打断思路。再熟读课文。不看抄的注释进行构想,巩固对字词的注释。便会觉得容易许多。 2 “所谓文言文,是和白话文相对而言的,它是以先秦典籍所反映的古代语言为基础,至秦汉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定型化的古代书面语言。”文言文是先人们创造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记录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蕴藏了祖先们的聪明才智。但这对现在的初中生来讲,在语言上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隔膜。其实,文言文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我觉得作为我们学生来说,首先要要明确文言文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可以为我们进一步阅读古籍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留传下来的古籍数不胜数,不仅包括文学、史学,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医药、地理……这丰富的文化遗产无不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和宝贵经验,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些文化遗产,那无疑是一种浪费。如果我们不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将来无论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势必要受到一定影响。而且我国的古籍数量之多,举世罕见,根本不可能把它们全部翻译成现代汉语。因此,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培养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文言文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布局谋篇,巧妙得体,我们完全可以取其精华,加以借鉴,以提高现代汉语的读写能力。 再次,培养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可以开扩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高尚的情操。选入教材的文言文虽然有限,但它也能反映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开阔眼界,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例如,学习《曹刿论战》可以得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军事知识。再如学习周敦熙的《爱莲说》,莲花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至今还能激起我们心灵的涟漪。 3.以下为本人经历: 1先读熟了,2.再练翻译,3.根据翻译像现代文一样,背出来。 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真的很管用! 4. 对于文言文背诵的好方法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不少是要求背诵的。 这些课文都出自名人之手,有很强的代表性,把它们熟练地背诵下来,对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语感是大有裨益的。在背诵课文时,不少同学只是反复地机械地从头到尾多次朗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背下来,待到要回忆其中某一句时,往往又要从头开始;或暂背下来,时间一长,又全部忘记了,也就谈不上运用了。 怎样才能既背得快,又记得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这除了具有顽强的学习毅力外,讲究科学的背诵方法是提高记忆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抓住关键词语背诵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语,一是指句段的领头字,背诵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篇已能背诵的文言文,再次背诵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住,这时,如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就能很快地往下背。 这说明领头字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二是指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 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重任的人遭受艰难情状的句子,可以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词语。根据这个思路,不但有助于记忆,也有利于今后对材料的提取、运用。 二、利用课文画面背诵 有些课文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读了课文,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从而产生联想记忆。 5.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识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文章来源:网友提供 点击数:441 更新时间:2008-7-6 16:14:29 一、科举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 举人-----------贡士---------------进士 解元-----------会元---------------状元(榜眼、探花) 二、地理 1、中国:九州、华夏、四海、神州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阴阳:古时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4、南京:建康、金陵 5、扬州:广陵 6、苏州:姑苏 7、成都:锦官城 三、官职任免 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拨;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四、时间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并称 1、王孟: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4、韩柳:韩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林、骆宾王 6、苏辛:苏轼、辛弃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亚 10、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苏:苏轼、苏辙、苏洵 12、苏黄:苏轼、黄庭坚 1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14、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15、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16、岁寒三友:松竹梅 1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8、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9、风骚:《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0、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21、三吏三别: 六、代称 1、学生:桃李 2、妇女:巾帼 3、弟兄:手足 4、诗人:骚人 5、菊花:黄花 6、杜鹃:子规 7、家乡:桑梓 8、国家:社稷 9、史册: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战争:烽烟 12、音乐:丝竹 13、文学才华:风骚 14、自己的作品:拙作 七、人物别称 李白:诗仙 青莲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苏轼:东坡居士 蒲松林: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杜甫:诗圣 诗史 陶渊明:靖节先生 欧阳修:醉翁 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陆游:放翁 辛弃疾:稼轩 孟子:亚圣 名、字、号 古人幼年时取名,成年时取字。 名字均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表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由自己取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八、年龄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成年加冠 九、计时 年号记年 天干地支纪年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贯:《柳河东集》 书室:《聊斋志异》 表字:《李太白全集》 别号:《稼轩长短句》 谥号:《欧阳文忠公文集》 官职:《杜工部集》 年号:《白氏长庆集》 十一、名著人物与事件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伏羲发明八卦、夸父追日 十二、专著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水经》: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论语》 《孟子》 《左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水浒》: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儒林外史》: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6. 怎样背文言文 1.先把书下的解释抄在原文旁,把解释看熟,还要熟悉它的叙事结构。或把它当做一篇故事来读。头脑里要连续想象故事的情节,尽量不要打断思路。再熟读课文。不看抄的注释进行构想,巩固对字词的注释。便会觉得容易许多。 2 “所谓文言文,是和白话文相对而言的,它是以先秦典籍所反映的古代语言为基础,至秦汉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定型化的古代书面语言。”文言文是先人们创造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记录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蕴藏了祖先们的聪明才智。但这对现在的初中生来讲,在语言上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隔膜。其实,文言文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我觉得作为我们学生来说,首先要要明确文言文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可以为我们进一步阅读古籍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留传下来的古籍数不胜数,不仅包括文学、史学,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医药、地理……这丰富的文化遗产无不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和宝贵经验,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些文化遗产,那无疑是一种浪费。如果我们不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将来无论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势必要受到一定影响。而且我国的古籍数量之多,举世罕见,根本不可能把它们全部翻译成现代汉语。因此,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培养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文言文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布局谋篇,巧妙得体,我们完全可以取其精华,加以借鉴,以提高现代汉语的读写能力。 再次,培养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可以开扩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高尚的情操。选入教材的文言文虽然有限,但它也能反映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开阔眼界,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例如,学习《曹刿论战》可以得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军事知识。再如学习周敦熙的《爱莲说》,莲花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至今还能激起我们心灵的涟漪。 3.以下为本人经历: 1先读熟了,2.再练翻译,3.根据翻译像现代文一样,背出来。 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真的很管用!

关于地理的古代文化常识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积累,古代地理常识,或参考:古代许多地理名称都有专门的对象如:江:长江;河:黄河;山:崤山;关:函谷关;“三山”:蓬莱、方丈、瀛洲;“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渎”:长江、黄河、淮水、济水。古代特有的方位概念1)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2)山东:古代可泛指山的东面;也常常专指崤山以东。与今之山东不同。3)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4)玉门关、阳关: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代城市别称南京:古称建康、建业(邺)、金陵、江宁、白下、石头城。扬州:维扬、广陵、江都。杭州:临安、钱塘。镇江:京口。北京:大都、燕京、北平。开封:大梁、汴梁、东京。苏州:姑苏、吴郡。西安:长安。绍兴:会稽。

古代丧礼文化常识七七

1. 丧葬习俗中填七是什么意思 做七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 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此俗汉代尚无记载,大约与佛教传入中国有关,南北朝时已多行之,后世沿而不改。佛教《瑜珈论》谓人死后,在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中阴身”,如童子形,为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如七日终,不得生缘,则更续七日,至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以故有“七七”之期及逢七追荐之俗。 一说,人初生以七月为腊,一腊而一魄成,经七七四十九而七魄具;死则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经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泯,此为道教魂魄聚散之说。第七个七日,民间又称为“断七”、“尽七”、“满七”。比较受重视的是头七、五七与尽七。《北史.胡国珍传》:“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 《北齐书.孙灵晖传》:“(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至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牡丹亭.遇母》:“空和他做七做中元,怎知他成双成爱眷?”《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 又第四回:“光阴弹指,七七之期已过。”参阅明田艺蘅《春雨逸响》。 治丧后,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称为“做七”、“七七”为最后一个“七”,称“断七”。其中“五七”一次最热闹,一般请来道士做“五七”道场。 亲朋好友都到齐,办“五七”饭。一百日到来做百日祭祀,后每隔一周年祭祀一次“周年”,三年为止。 每十年做阴寿祭祀,到百岁为满。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 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 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另外,父母死后应该合葬。 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暂时殡起来,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时再进行合葬。这样灵柩停放的时间就很难说了。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 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 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 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2. 古代楚国人的丧葬习俗 仪式 1.停尸仪式: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2.报丧仪式: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3.招魂、送魂仪式: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4.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5.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6.入敛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7.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8.出丧择日仪式: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9.哭丧仪式: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 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10.下葬仪式: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编辑本段其他注意 原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解析 1: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2: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或犯七)。目前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现在只烧单数,烧大七)。 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 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还有特别需要一说的是犯七。 何谓犯七?就是从亡故之日以农历推算,若逢七之日与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些日子重合,就叫犯七,比如三七与这些日子相合,就是犯了三七。有道是:“亡人不犯七,活人没饭吃”,意思是说,犯七有利于活人,但亡人却会因此而受罪遭难,所以,遇此情况,活人需要为亡人消灾救难,也就是需要上坟为亡人淋七。 以山西为例,其具体的做法是:用麻纸剪纸人,其数目是比亡人之寿多三个,扎于谷杆上,还要剪一把伞,一架梯子,一座桥。把这些纸人围成一圈,扎到坟头,中间放伞、梯和桥,然后用水浇放有核桃和枣的漏瓢以淋纸人,并虔诚地念种种提醒亡人的话语,如躲雨了,过桥了,打雷了等等。 3: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的意义:人死到阴曹地府后,共有十位王官(阴府之检察官)和四位审判官,其职是:将亡者提询,以生前所作所为,善善、恶恶、加以侦讯,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首先要过前七殿:第一殿秦广明王、第二殿楚江明王、第三殿宋帝明王、第四殿伍官明王、第五殿阎罗帝君、第六殿卞城明王、第七殿泰山明王、儿女烧七,希望父母在阴间能安然舒适,过王顺利。做七拜明王,查其生前|“善悪”的行迹,四十九天后移送阴曹法院经四审,每十日为一旬,调审一次:一审,(头旬,第五十九天)崔氏判官;二审,(二旬,第六十九天)李氏判官;三审,(三旬,第七十九天)韩氏判官;四审,(四旬,八十九天)杨氏判官;再过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烧百天(叫做短百天,长周年),再拜,第八殿平政明王、烧一周年拜,第九殿都市明王、烧三周年拜,转轮明王后、决定如何投生,转入来世。 3. 丧事做七风俗 祭奠亡灵是一七、三七、五七、七七,春节期间祭奠也没问题。 其实,祭祀不一定烧纸,大哭一场,试想他见你哭,心中万般难过,是好处吗?要想办法让他高兴起来。人都是愿生不愿死的,死后飘渺无依,心中盼望下次投胎,所以,我建议你去寺庙里为他超度,如能立牌位就更好,愿他早日超升,七七内做最好。 亲属以至诚心办理此事,必获利益。 祝你春节愉快! 在家也可以办,点一柱或三柱香,放录音带(地藏经或往生咒)最少2小时,上午或晚7时以后,播放之前合掌当胸念“南无阿弥陀佛”十遍,播放之后,再合掌当胸念“南无阿弥陀佛”十遍,愿我的。 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诚则灵!因这位阿弥陀佛曾立下四十八愿救度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南无阿弥陀佛读音:na mo a mi tuo fo 合掌空心,手心不要贴紧。 古时候,超度亡灵,多半都念经。 4. 丧事的做七是什么回事 做 七 做七,亦称烧七、斋七、理七、七七斋等,是民间常见的祭奠习俗。 其大致内容是: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奠祭(或称追荐)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例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和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诵经除灵等。 事实上,做七习俗并不是儒家所倡导的传统丧葬礼俗的内容。有关做七习俗的来源及其信仰内涵等问题,至今聚论纷纭,尚无定论。 民间相传,做七习俗始于唐初,大致情节是: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曾嘱咐太子:死后每隔七天须由亲人为其摆一次荐宴,烧一回纸钱,前后共七次,至七七四十九天止,使其灵魂得以顺利超度。其中“五七”的置办,尤应丰盛,等等。 太宗死后,太子遵旨一一照办。其后公卿百姓纷纷仿效,由此形成做七习俗。 这种故事当然于史无征。有人指出,做七习俗虽然自唐初起盛行,但早在南北朝时已见有关记载,《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根据上述记载和其他若干资料,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 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 唐人李翱曾撰《去佛斋说》,对做七习俗及其理论依据予以驳斥,其根据之一便是“伤礼”,不合儒家对人情哀戚的讲求,这也能反证做七本是佛家的事。 相反,也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本于道教。 从该俗的实践看,做七既请僧众诵经,也请道士诵经,而民间关于做七由来的种种解释,多与道教的地狱结构及功能的宣传相吻合。清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二还结合做七习俗起于元魏、北齐的历史背景来对此论证:“按元魏时,道士寇谦之教盛行,而道家炼丹拜斗,率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送终,而有此七七之制耳。” 他还引证《韩琦君臣相遇传》:宋仁宗驾崩,英宗初即位。光献太后对宰臣韩琦说:“当初立他(指英宗)为皇太子时,臣僚多有言不当立者。 恐他见后心里不好,昨因斋七,并焚于钱炉矣。”这个引证别有深意——众所周知,宋朝自太宗以后,道教一直备受尊崇,到真宗时更受到无与伦比的偏爱,还出现一个所谓“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成为赵宋皇家的祖宗,从而使道教跃居“国教”地位。 如果做七是佛教所创,很难想像会替已故皇帝行此奠仪的。 还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代的“魂魄聚散说”: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做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 此外如天以阴阳二气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生万物,谓“七政”,人得阴阳、五常而有“七情”,故天之道惟七,人之气亦惟七;以及《易·系·复》曰“七日来复”,《礼记·檀弓上》日“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都是本此道理而来,也都是后世做七习俗的信仰内涵所在。不过这些观念和旧礼又是怎么具体变成做七习俗的呢?仍是一个迄今无人作出说明的疑问。 还有人推测,做七习俗的原型是“虞祭”,即周代时“国人”于父母葬后迎其魂灵于殡宫的祭祀仪式,“虞”就是“安”的意思,即使亡者之灵得到安息。按礼制规定,举行虞祭的时间和次数因死者地位的不同而有区别,士之丧三虞,大夫之丧五虞,诸侯之丧七虞,每次虞祭皆以七日为期。 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大夫都僭用诸侯的七虞之礼。再往后,秦并六国,改朝换代,只要有条件谁举办七虞都行,最终流变成了通行民间的做七习俗。 上述诸见以及相互间的驳难,各有一定的根据和理由,可见做七的起源与涵义之谜,仍有待继续剖析。 5. 古代楚国人的丧葬习俗 楚国丧葬习俗可以追溯到楚国巫术文化和楚国人对鬼神的笃信,如《吕氏春秋》里说的:“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祀”。 楚国墓坑形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多数都有墓道,并伴有壁龛。同时,伴有大量的随葬品。其中,铜器、陶器、漆木器等日用器皿多放置在头箱中镇墓兽放在边箱外,兵器和 车马器则放置在边箱内,丝麻制品放于棺内有的就穿在墓主人身上,珠宝金银器放置在头箱和棺内。墓室的建造也是非常讲究,在“事死如生”的要求下,墓室一般都会极力模仿死者生前的居室模样,所以楚国一般贵族墓葬都会用大量木炭填塞,然后用青泥膏夯土,以达到能做到的最大的密封性。 一些有特色的丧俗: 1、棺椁上的红色脚印 楚人信巫,丧葬习俗中有逝者后人在棺椁上踩脚印表示对逝者的怀念。 2、镇墓兽 镇墓兽是用来驱恶鬼、辟妖邪,保护墓主人不受这些鬼怪打扰,形象是头插鹿角,吐长舌。一般会将其在头棺前放置。 3、尸体上的玉覆面 覆面为葬玉。葬玉是指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作的玉器。古人认为,以玉殓葬,可保护尸身不腐,使魂魄复活再生。“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4、陪葬玉佩组 玉佩组是由多件玉器串联组成悬于身上的佩饰玉。其主体多以璜、牌形饰、管、珠等串联而成。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仍盛行饰以华丽的组玉佩,表现其高贵身份。 5、人殉 楚国殉人主要是妻妾、亲信嬖宠和家内奴隶。女性殉人在楚国人殉中占较大比例。 6、"毁器"、“折兵” 随葬器物、兵器,诸如剑、戈、矛和镞等被有意截断或折弯后而随葬于墓中。其寓意是将实用器明器化,以表明随葬的物品与实用器有别。 6. 汉族古代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汉族古代丧葬习俗,以丧礼哀死亡,以葬礼处理尸体,以祭礼悼念先人。 汉族丧礼以哭表示悲哀,以丧服(素服)表示沉痛。葬的本意是把尸体藏到活人看不见的地方,“葬也者,藏也”。 汉族先民葬俗最早实行野葬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来实行棺椁土葬,也有火葬。 现在城镇通行火葬,农村部分地区还保留土葬习俗。葬之前要为死者沐浴、理发、换上新衣服(寿衣),有的还要整理一下容貌,使之安详瞑目。 古代还有含玉于死者口中之俗。然后是守灵、制棺椁。 同时,向亲友报丧,亲友则携带礼品助丧。然后是人木、出殡、埋葬、起坟、立碑,设牌位祭奠。 现代汉族葬俗趋于简化:用死者亲属臂缠黑纱,吊唁者胸戴白花代替丧服;用向遗体告别仪式(或开追悼会)、火化遗体、捧回骨灰盒等简化程序代替繁冗的旧式葬礼。既达到了丧葬的目的,又合乎“勿以死伤生的情理。 渔民葬俗与陆居汉族相同。 7. 古代文化常识的礼俗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封建社会强迫妇女遵守的道德标准为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封典、封禅 封典,封建时代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子之功,称封;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避讳 指凡遇到君王、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为避免直接说出,则改用同音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帝王、孔子之名,众人共讳,称作公讳。避家人父祖称家讳。 北面、南面、东向 古代朝堂,君主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拜,故君王称南面,臣子称北面。如“室坐则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为卑,西向最下”。 坐、跪、跽、箕 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为坐;直身为跪,是有急事或表示谢罪、表示尊敬;跪起,准备起身,但双膝尚未离地,是为跽,又叫长跪,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臀部着地,两腿伸直,形似畚箕,叫箕踞,表示傲慢的态度。 婚礼 女子出嫁叫“归”,回家省亲叫归宁,而被夫家抛弃回归母亲家叫遣归。古代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六礼”。举行婚礼时,夫妇在青布帐篷里交拜,这帐篷叫青庐。 丧葬、祭礼 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古人丧葬有棺有椁(外面的套棺)。装尸之棺叫“柩”,死人入棺待葬叫“殓”,停棺叫“殡”,埋棺如穴叫"葬".在丧礼中,根据亲疏关系穿一定规制的丧服,有“斩衰”“齐哀”等五服之说 ,丧服又统称“缞绖”。古代天子供奉七代祖先,祭品用三个太牢;诸侯五庙,用一个太牢;大夫三庙,用少牢。为人饯行要祭路神,叫“祖”;要洒酒于地,称“酹”。 拜 古人把拜分为九种。最重要的是“稽首”:跪于地,头扣地多时,是臣事君之礼。顿首,以头叩地,同时要面色失常、言语失声,只在有急事求人时才用。“肃拜”最轻,拱手而已,类似现在的作揖。“再拜”是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有时用作敬辞。 歃血、衅钟 古人定盟,双方口含牲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叫歃血。重要的器物如钟、鼓制成,杀牲或杀人以祭,将其血涂在器物上表示诚敬,称为“衅”。 8.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有哪些 停尸仪式 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的。病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挺丧"。 在弥留时刻,死者须穿上寿衣。在病人临终之前,家属必须要给他沐浴更衣。在对死者进行沐浴更衣之后,亲属要马上把尸体移到灵床上。同时还要采取一些仪式,把死者的灵魂也引到灵床上去。 同时,家里人还要在死者的嘴里放上一枚铜钱,这叫做"含口钱"。在江浙一带的农村,还流行给死人烧纸锭、锡箔之类的信物,就是"烧落地纸"。 报丧仪式 停柩一段时间之后,诸事准备就绪,就要选日子报丧。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报丧仪式早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也要照例过去报丧。 旧时北京的丧葬讣文是比较严格的。人死了以后,亲属就要把消息告诉给亲友。报丧用的讣闻,一般只写亡人生前的官衔、品级,不写亡人的履历和生平事迹。 在汉族的观念里,报丧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一种和亲属家人一起分担悲痛的做法。 招魂、送魂仪式 死者的尸体安排就绪之后,就要举行招魂仪式。丧家在门前树起招魂幡,或者挂上魂帛。 做‘七"仪式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吊唁仪式 在"做七"的同时要进行吊唁仪式。唁是指亲友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礼。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首先要布置灵堂,点燃长明灯。接下来就要举行开吊仪式。现在城市,吊唁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了,主要是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 入敛仪式 吊唁举行完毕之后,就要对死者进行入殓仪式。 殓衣穿好后,有些地方要还要举行开光明和抿目等的活动。 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这就意味着死者与世隔绝,与亲人最后一别,所以举行大殓仪式非常隆重。 尸体、殉葬物放妥后,接着要钉棺盖,民间称为"镇钉"。镇钉一般要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据说这样能够使后代子孙兴旺发达。入殓后,雨打棺。否则,以为后代子孙会遭贫寒。入殓前后,停棺在堂,直至出殡。 丧服仪式 在所有的这些丧葬习俗中,丧家必须穿戴丧服。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更轻的服丧方式,叫"袒免"。 出丧择日仪式 尸体收敛之后就要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下葬,叫做出丧,又叫"出殡",俗称为"送葬"。停尸祭祀活动后就可以出丧安葬。在许多民族中对出丧日期都要慎重选择。出丧择日仪式甚是简单,有时只需翻翻皇历或问问"阴阳先生"即可。 哭丧仪式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下葬仪式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 最后 民间的习俗认为,人死后的灵魂随时可能从坟墓里跑出来,跟着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须绕墓转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严禁回头探视。否则看见死者的灵魂在阴间的踪迹,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节哀的措施。不然的话死者的亲人不停地回头观望,总也不舍得离开,是很难劝说的。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 9. 祭祀死者的头七,三七,五七,七七怎么算 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 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 第七个“七”也叫“断七”,预示着丧礼结束。 扩展资料: 相传对逝者数“七”祭奠,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相传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太子“死后每隔七天要由亲人为其摆一次荐宴,烧一回纸钱,前后共七次,至七七四十九天止,使其灵魂得以顺利超度。”太宗死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于是便形成了现在的烧七习俗。 数“七”祭奠,减轻痛失亲人的悲伤和死者家属的压力,现在的做七次数,多数由原来的七次改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现在只烧单数,也就是所谓的烧大七)。 按照传统的丧葬习俗,给死者烧一七、七七时,应以死者的儿子为主,也就是烧七所用的必需品,全部由儿子采买。因为儿子是家族的传承人,做七要有头有尾,所以多数地方的一七、七七都是由死者的儿子主办的。

古文化常识赤壁赋

1. 赤壁赋古代文学常识 一、虚词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 二、实词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 (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 ) (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4.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5. 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一、一词多义(实词)1.歌 (1) 扣舷而歌之:名作动,歌唱 (2) 歌曰:歌词 (3) 倚歌而和之:歌曲 (4) 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诵、朗诵2. 望 (1) 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2) 望美人兮一方:眺望 (3) 德高望重:名望、声望 (4)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观察 (5) 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6) 并、。2. 赤壁赋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六年(1061)通过制科考试后,步入仕途,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轼奉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又因反对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后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复起,又先后被贬到惠州(广东惠州市)、儋州(今海南省)。 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即位,内迁,病死于常州。 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超众,豪放旷达,随缘自适,善谐谑,极富个性。 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在遭迫害后相当浓重。政治上主张“渐变”和“人治”,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在各地方任上政绩斐然。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艺术家。 他的诗、文、词、书法、绘画都成就卓著,堪称名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重才气、重议论、善谐谑、善修辞,是北宋诗歌创作的高峰。他的论说文立意新颖,论证精辟,纵横驰骋,波澜层出;抒情散文如行云流水,充满诗情画意,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 他的词开拓题材,创新风格,别开豪放旷达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 (二)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 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u2022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题材。 宋代画家李火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二、能力检测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的意义 ⑴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哀吾生之须臾 苟非吾之所有 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⑶ 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 ⑷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糜鹿 耳得之而为声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⑵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⑶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⑷侣鱼虾而友糜鹿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⑵ 凌万顷之茫然 ⑶ 渺渺兮予怀 ⑷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⑸ 而今安在哉 ⑹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参考答案: 1. ⑴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无实义)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 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2. ⑴舞,泣:使动用法 ⑵西,东:名作状 ⑶东:名作动 ⑷侣,友:意动用法 3. ⑴状语后置句 ⑵定语后置句 ⑶主谓倒装句 ⑷被动句 ⑸宾语前置句 ⑹判断句 。 3. 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赤壁赋》中“七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科举考试。A项中,“既望”指农历每月的十六。 此题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一月内的有些天有特定的称呼,十六称既望。 “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表示达到的状态。 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 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 赤壁赋的相关练习 一.词语部分 (一)实词(注音并解释) 水波不兴(xing第一声 起): 举酒属(zhu第三声 通嘱 )客: 窈窕(yao第二声 )(tiao第二声 )。 少(shao第一声 通稍 )焉: 冯(ping第二声 通凭 )虚: 倚歌而和(he第四声 跟着唱 )之: 桂棹(zhao第四声 浆 ): 溯( )流光:. 袅袅(niao第三声 ): 幽壑(he第四声 ): 嫠(li 第二声 寡妇 )妇: 愀( )然: 缪( ): 舳( )舻 ( ) : 酾( ) : 槊( ): 渚( ): 糜( ): 扁(pian第一声 )舟: 匏尊( ): 蜉蝣(fu第二声 )(you第二声 ): 卒莫消长( ):增加 无尽藏( ):宝藏 以下只需注音 狼藉(ji 第二声 ) 狼籍( ) 枕藉( ) 壬戌(ren第二声 )(xu第一声 ) 戍(wu第四声 )守 戊(xu第一声 )申 舷( ) (二)通假字(找出并解释) (1)浩浩乎如虚御风 冯通凭 (2)山川相缪 (3)举匏尊以相属 属通嘱 (4)吾与子所共食 (五)词类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名作动;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乌鹊南飞 西东南 名作状 3顺流而东也 东同上 4渔樵于江渚之上 樵名作动 5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名作动 二.句子部分(指出句子类型并翻译)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短语后置 游于赤壁之下 同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后、省略 客有吹洞箫者 判断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省略 渔樵于江渚之上 介后 而又何羡乎 三.古文化常识 1望: 既望 朔 晦 古代纪日用,望:每月15;既望:每月16;晦:每月最后一天;朔:每月初一 2文赋 诗经里赋、比、兴的赋是敷陈其物而直言之,这里的赋是什么意思也记不太清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 3斗牛 貌似是两个星座吧?忘了记不太清了 4.简介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著有《东坡乐府》 5文章主旨 5. 赤壁赋 知识讲解 赤壁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学结合起来,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 他早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主义又有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 这种人生思想和生活态度,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明显的反映。苏轼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 由于他主张改革但不赞成王安石变法,因而既与变法派发生矛盾,又同维持现状的保守派有所琲牾。再加上苏轼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这就使他既不见容于元丰,又不得志于元祐,更受摧折于绍圣。 然而这正好有利于他加深阅历,扩大视野,使他在文学上获得很大的成功。《赤壁赋》,即地兴感,借景寓理,达到诗情画意和理趣的和谐统一。 6. 关于朕的古文化常识 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就是我的意思。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既灭六国,议君主称号,王绾、李斯等议:“天子自称曰‘朕"”。此后遂专为帝王自称。 关于朕的百度释义请访问:/link?url=jTah_6vS0Qz2GLSgUkrvSQqWuVWqifY9AkJbQclPJ5iQFktv1ckbepRLo2HvAthTAvKM2kg-UbX-MG1xUjloOK 望采纳!! 7. 初中文言文古文化常识摘抄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 ③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 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 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 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 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 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 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贬: 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 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 。

辟的古代文化常识

“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zhēng)”,官府征召称“辟”。

了解文化常识有什么作用

1.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作用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作用 1.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构分类,各家学派标准不同,分类也不同:有物质与精神两分法;有物质、制度、精神三分法;有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四分法;还有物质、社会、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这些划分尽管层次不一,但都是按照人类创造文化的发展进程由物质到精神、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划分的,适用于专业人员的学习研究。中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文化,应根据教育功能的不同来划分。 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区历法、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音乐美术、饮食服装、车马冠盖、文化奠基、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但由于教材中没有专门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课文,这些知识都零散地分布在古文典籍之中,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更难,因此,教学时应将分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根据教育的功能不同梳理归类,每一类下分若干知识点,以课文中的某一古代文化知识点为突破口作分析,成扇面辐射展开,拓宽范围并向纵深发展。然后再探讨下一个知识点。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将课文中零散的知识归类成系统,建立知识链条。二是教师们在传播零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方法。三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打开思路,养成良好的治学习惯。 2.介绍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常识】 下列哪个称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注5 古代所称“垂髫”只说女子(十三岁) 古代称20岁的少年为(弱冠) 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种(炊具) 古语所称“按图索骥”的骥是(良马) 古代文人所称的“怀袖雅物”是(扇) 古代科举考试按顺序排列需要经过(乡试会试院试殿试)注6 下列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史书的是(史通) 五岳之说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称为(南岳)注7 古代地理所称“阳”指的是(山南水北) 古人的“谥号”指的是(帝王所专用的称号) 我国古代四大艺术是指(棋琴画书) 人们所称的“三伏”出现在农历的(六月) 下列属于十二地支的是(午)注8 古人用“六畜兴旺”形容家境繁荣,其中六畜指(猪马牛羊犬鸡) 左迁指的是(降官)注9 古代人所说的“寒舍”是指(自己的住房)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长城修建后关内关外的说法中“关”指的是(山海关) 古代“上元节”是指(元宵节)注10 古代“重阳节”是指(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喝的是(菊花酒) 古语所称“细软”是指(钱财) 凌晨1:00至3:00古代称为(丙夜) 古时的二更相当于现在的(1-3点) 在我国古代,下列哪个时段指现在的19:00-21:00( 黄昏) 我国农历把每月初一称为(晦日) 【工艺建筑】 以下哪个是古代著名“唐三彩”工艺中的基本色彩之一(白色) 我国古代称为“千年冰”的是(水晶) 我国古代称为“吉金”的是(青铜) 关于白玉的是(水井) 我国被称为“建筑业鼻祖”的是(鲁班) 古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产生了火药爆竹,最初用来( 驱散瘟疫,镇妖避邪) 唐朝著名医生孙思邈曾为四大放明之一(火药)做出过卓越贡献 东汉时期发明的“水排”作用在于(提高冶铁质量) 最早的手工艺品是(瓷器) 著名的“赵州桥”位于(河北省)。

常见文化常识积累

1. 常见文化常识 常见文化常识 1.文化基础知识包括哪些 文化基础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三个方面。 文化基础知识属于文化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地理、政治等三门中学课程的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扩展资料 历史课程能力要求: 1、再认、复述重要的历史事实。 依据历史事实比较、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某些观点进行论证。 2、叙述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过程,并概括其原因。作出文字准确、条理清楚的表述。 地理课程能力要求: 1、结合地图了解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重要的地理数据,以及有关地理的重大时事。 2、了解我国地理概况、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政治课程能力要求: 1、再认或再现哲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理解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 3、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恰当使用哲学、经济、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综合 。 2.文化基础知识包括哪些 文化基础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三个方面。 文化基础知识属于文化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地理、政治等三门中学课程的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扩展资料 历史课程能力要求: 1、再认、复述重要的历史事实。依据历史事实比较、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某些观点进行论证。 2、叙述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过程,并概括其原因。作出文字准确、条理清楚的表述。 地理课程能力要求: 1、结合地图了解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重要的地理数据,以及有关地理的重大时事。 2、了解我国地理概况、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政治课程能力要求: 1、再认或再现哲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理解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 3、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恰当使用哲学、经济、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综合 3.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u2022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4.文化基础知识一般指些什么 楼主你好! 文化基础知识,考什么?很难回答你的,什么类型的知识都有“文化基础知识”的,比如说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导游的、文艺的等等,都有它“文化基础知识”。 你的看看你公司那些出题目的人,它对什么比较在行,他总不可能出些他都不懂的题目吧。 给你找了这个,你参考一下: 文化基础知识: (1)文化的概念、特性;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流行文化的概念、特性,流行文化的分析方法。 (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知识产权主要指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对你有帮助,祝你天天快乐。 5.求一些文学常识 背下这148句话,你可以提高一个档次了,不止在文学方面。 (为感谢大家对本文厚爱,特加上我最喜欢的一句: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常行而不止,常为而不休)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6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7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7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7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7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7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 7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7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6.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文学的体裁和文章的体裁说略 吴余珍 体裁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本文着重谈谈文学的体裁和文章的体裁。 文学的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诗歌 诗歌的特点:凝练地反映生活,有强烈的感 *** 彩,富于想象,构思精巧,语言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性。 诗歌的分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按韵律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语言可分为旧体诗、新诗。 我国古代诗歌包括旧体诗、词、曲。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风,不受严格的格律限制,句式有四言、五言、七言(言即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格律极严,句式有五言和七言。词,从篇幅长短来看,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 曲,指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是一种没有说白的韵文形式富于抒情。 我国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用白话写。新诗的格律不像旧体诗那样严格,但诗行有一定的节拍,双数诗行最后一个字一般押韵。 新诗中的自由体新诗更自由,有的甚至不押韵,不用标点。 散文 在古代文学中,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句子排列不整齐的文章,都称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则指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即选材广泛自由,表现方法灵活多变,可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但中心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以记人记事为中心)和抒情散文(侧重于抒情)。 小说 小说是通过对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和环境。 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通过肖像、心理活动、行动、语言等描写手段来刻画人物。 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 *** 和结局。 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及小小说等。 中国的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名清章回小说和“五四”以来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灯光、服饰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剧本乃戏剧作品,亦为戏剧表演的“脚本”,由人物对话或唱词以及舞台指示构成。 剧本的戏剧价值是能够演出,也可以脱离舞台供阅读而具有文学价值。 剧本的特点是: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对话性格化,适于舞台演出。 戏剧的分类:按题材分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按作品类型分有悲剧、喜剧、正剧(以严肃的矛盾冲突为主);按结构分有独幕剧、多幕剧;按艺术形式分有话剧、歌剧、舞剧、哑剧、戏剧小品等。 文章的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统称为实用文。 1.记叙文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两类。 记叙文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记叙文记叙的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记叙文的种类有:新闻、通讯、传记、回忆录、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 2.说明文 说明文是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能等内容的文章。 常见的有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3.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的方式表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一类文章。 议论文的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和结论。 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 议论文中提出并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叫立论;证明别人的论点是错误的,叫驳论。 4.应用文 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用的文体,包括书信、计划、报告、合同、总结、说明书、申请书、证明书、便条、条据(借条、领条、收条)、通知、启事等等。 7.【求初一文学常识(多一点)】 初中文化文学常识分类整理汇总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

姓名字号的古代文化常识

百度一下关于百家姓的这里面应该有你想知道的

文化常识a古代男子18岁

1.古代男子十八岁称什么 二十弱冠好像没有专指十八岁的。弱冠就指二十左右岁的成年男子 1、孩提—两三岁 2、龄年—男八岁 3、髻年—女7岁 4、总角—幼年泛称 5、黄口—10岁以下都称 6、舞勺之年—13岁至15岁 7、舞象之年—15岁至20岁 8、金钗之年— 女孩12岁9、豆蔻年华—女13岁 10、及笄之年——女15岁 11、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女16岁12、桃李年华——女20岁13、花信年华—女24岁 14、标梅之年— 出嫁时15、半老徐娘——女30岁 16、弱冠— 男性20岁17、而立之年—30岁18、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40岁 19、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50岁 20、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21、古稀、杖国之年,致高之年、致政之年—— 70岁 22、杖朝之年——男性80岁 23、耄耋之年——80-90岁泛称 24、鲐背之年—年至90岁 25、期颐——迨至百岁 不满周岁:襁褓 婴儿:黄口 二三岁:孩提 七八岁:始龇 幼年:垂髫 幼年童年:总髫总角 童年少年:总发束发 女子十三四岁:豆蔻年华 女子十五岁(成年):及弈之年 男子二十岁(成年):弱冠 三十岁:而立 四十岁:不惑 五十岁:知天命 六十岁:耳顺花甲 七十岁:古稀 八九十岁:耄耋 百岁:期颐 2.文化常识填空 (1).八荒:东 西 南 北 东北 西南 西北 东南 六合:天 地 东 西 南 北 六合八荒泛指天地之间,四海之内。 (2).乡试第一叫解元,会试第一叫会元 。 (3).落榜 (4).须眉指男子 自称:鄙人,小生 帝王自称:孤,寡人,朕 称帝王为:陛下,吾皇,皇上 称诸侯:王爷,xx王 称皇太子:殿下,太子爷 称将军为:(性)将军 称对方的妈:令堂;爸:令尊; 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束发:指青少年 (5)1.国家 2.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称他们的官位或者为老爷;以示尊敬和怀念 3.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3.男的十八岁在古代叫什么 在古代,18岁没有特殊的称呼。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扩展资料: 2岁时期被称为孩提,是指幼儿时期。出自《孟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8岁被称为总角。在古代,古人都会把孩子头发扎成鬓。预指童年时期。9岁又叫黄口。黄口本指是雏鸟的嘴,借指儿童。10岁称幼学。 12岁对于女孩有单独的称呼叫做金钗之年。13岁,女孩子被称为豆蔻,男孩子被称为舞夕之年(指十三到十五岁左右的少年)。15岁在古代的称谓比较多,有五种不同的称谓。分别是及笄(ji,指年满十五岁的少女);志学之年。 束发,在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就会把原先的总角散开,扎成一束;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岁的少年;成童,指十五岁或者十五岁稍微大点的年纪。

洒文化常识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收集要注意什么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 《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 《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2.古代文化常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赠卫八处士》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滕王阁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黄庭坚《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虎剥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祸作。 药材根氐罹斸掘,蜜虫夺房抱饥渴。 有心无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龟曳尾。 卫平哆口无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 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无女甘独宿。 虚名挽人受实祸,累棋既危安处我。 室中凝尘散发坐,四壁矗矗见天下。 奎蹄曲隈取脂泽,娄猪艾豭彼何择。 倾肠倒胃得相知,贯日食昴终不疑。 古来毕命黄金台,佩君一言等觜觿。 月没参横惜相违,秋风金井梧桐落。 故人过半在鬼录,柳枝赠君当马策。 岁晏星回观盛德,张弓射雉武且力。 白鸥之翼没江波,抽弦去轸君谓何。 二十八宿值日占风雨阴晴歌诀: 春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 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 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 虚危室壁天半阴,奎娄胃宿雨冥冥, 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宿天又阴, 井鬼柳星晴或雨,张星翼轸又晴明, 角亢二星太阳见,氐房二宿大雨风, 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 虚危室壁震雷惊,奎娄胃昴雨霖庭, 毕觜参井晴又雨,鬼柳云开客便行, 星张翼轸天无雨,角亢二星风雨声, 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冬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雨声天冷冻,昴毕之期天又晴, 觜参二宿坐时晴,井鬼二星天色黄, 莫道柳星云霹起,天寒风雨有严霜, 张翼风雨又见日,轸角夜雨日还晴,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阴凝天又晴. 占卜阴晴真妙诀,仙贤秘密不虚名, 掌上轮星天上应,定就乾坤阴与晴。 古意 (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唐李白《游太山》诗之三:“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孔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柳永《望 海 潮 》 重湖叠山巚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必备的美国文化常识有哪些 熔炉---The Melting Pot 美国的别称。 因为美国是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移民融合组成的国度。这些移民说的英语不像英国人的英语那样具有较强的阶层性与地域多样性。 他们形成了相似的生活习惯与礼节;城乡居民的差别也不像其他国家的那样明显。 美国社会虽然竞争性强,且存在着种族歧视,但它在同化来自不同民族的移民方面又表现出相当大的弹性与包容性。 因而,形成了全新的整体文化与共同的民族意识,使美国成为“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美国人的人生观是基于个人奋斗、自我管束与竞争精神之上的。 雅皮士与雅非士---Yuppies and Yuffies 雅皮士是美国人根据嬉皮士(Hippies)仿造的一个新词,意思是“年轻的都市专业工作者” 。 雅皮士从事那些需要受过高等教育才能胜任的职业,如律师、医生、建筑师、计算机程序员、工商管理人员等。 他们的年薪很高。雅皮士们事业上十分成功,踌躇满志,恃才傲物,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 与嬉皮士们不同,雅皮士们没有颓废情绪,不关心政治与社会问题,只关心赚钱,追求舒适的生活。 雅非士意为“都市中失败的年轻人”。 他们虽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无法与雅皮士的生活相比,但又不愿意有失落感,并发誓要找到自己的归宿。 山姆大叔-Uncle Sam 它是美国的绰号与象征。 山姆大叔的英文为Uncle Sam,缩写是U。 S。 正好与美国的英文缩写相同。但它怎样成为美国的绰号和象征的呢?普遍的说法是:1812年,美英战争期间,美国特罗城有一个专门供应军用牛肉的商人(也有的说是军事订货的官员)名叫山姆尔?威尔逊(Samuel Wilson,1776—1854),人们平时都叫他山姆大叔(Uncle Sam)。 美国 *** 收购他的牛肉箱上都盖U。S。 字样。人们遂开玩笑说这些盖有U。 S。字样的箱子都是山姆大叔的。 后来“ 山姆大叔”便成了美国的绰号。19世纪30年代,美国画家又将“山姆大叔”画成一个留有山羊胡子的瘦长老人,帽子和裤子都有星条旗的标志。 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 “黑色”这一词,源出耶稣殉难日(Good Friday)。 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暴跌,因这天是星期五,故称股票市场的“黑色星期五”。 10月19日纽约股市的股票指数普遍大幅度下降,超过了1929年10月28日引发经济大萧条的股票暴跌纪录。这天开市不久,即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纽约股市创下了破纪录的股市交易 6043亿股,使得美国几家大公司损失惨重,上市的5000家公司的整个股票价值,一天中就折损了5000亿美元。 股值暴跌迅速度卷世界各地大金融市场,引起了西方的极大恐慌,这次股票暴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股市最糟的一次,也是华尔街有史以来下跌幅度最剧烈的一次。 4.酒桌上的文化有哪些 酒桌上的规矩: (一)如果自己真不能喝,丫就别开第一口,端着饭碗夹了菜一边吃着去 (二)如果确信自己要喝,就别装墨迹,接下来就是规矩了 规矩一: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规矩二: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规矩三: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规矩四: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丫是领导。 规矩五: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规矩六: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肚。 规矩七: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规矩八: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规矩九: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规矩十: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 规矩十一: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规矩十二: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规矩十三: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规矩十四:最后一定还有一个闷杯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跑不了的~ 规矩十五: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吐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去厕所去,没人拦你。 规矩十六: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还真能看出来。 规矩十七: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face,不管领导怎么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啊,双手,杯子要低。 规矩十八: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个好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酒后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都显得你关怀备至。 5.酒桌上有什么文化呢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 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有助于你求人交际的成功。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 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 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 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好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6、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酒桌文化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酒文化无疑占据了极重要的份额,而我以为酒文化的精髓不在酒本身的品质和渊源,更在于它与主体间亲密接触的最辉煌时刻,也就是酒桌文化。 我只所以下这样的定义,源于我多年来奔波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有幸见识各地精彩纷呈的酒桌文化之冰山一角,并且无数次被该死的文化打垮在地,溃不成军。 山东:必须先说山东,因为山东的酒文化底蕴最深厚,山东人民创造性地将孔夫子“以礼待人”“诲人不倦”的思想反映在了酒桌上,令人叹为观止。 在临沂吃晚饭,落座不久,上来一个小伙子,端着一个盘子,上面放着三小杯白酒,毕恭毕敬地举过头顶,说是敬老师的,我心说推销员你们也管叫老师啊,心花怒放地喝了,刚放下杯子,又有人端盘子上来,“老师,这是我敬您的”,又喝,第三个上来时我才反应过来,他们一口不喝就等着看我洋相呢,后来还每人斟上了一大杯,说按规矩第一杯必须三口喝光,NND,凉菜还没上齐,我就倒了。 还是山东,济南:中午请设计院的吃饭,在座除了文质彬彬的书生还有不少姐妹,书生们连发难都是很斯文的:上条鱼,餐盘一转,头三尾四,鱼头对着谁谁喝三杯,鱼尾喝四杯,我正开心呢,鱼肚子对着我,却听有人淡淡地说:腹五背六。 真正厉害的角色是那些作满脸羞涩状的姐妹们,记不得跟我说了些什么了,反正都说的一套一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几无可能。 内蒙:外面下着雪,蒙古包里却很暖和,羊羔肉极美味,烧刀子也极辛辣,几杯下肚头已经喝晕了,下定决心不喝后怎么劝我也不端杯子,于是有人请来了烧菜师父,见他左手托着个银碗,右手捧着条白哈达,在我身边载歌载舞。 世上人们所有的痛苦几乎都来自选择,当别无选择的时候,剩下的也许只有快乐,后来他们跟我说那天我醉倒时都是面带笑容的。 福建:我在福建喝酒基本没有畏惧感,天气的原因那儿全年大都喝啤酒,而且都是度数较低的本地酒,酒杯是约一寸高的小口杯,一口一杯也能让酒量不大的人感受豪爽,在武夷山脉的一个小镇,刚开场坐上座的就拿来一个做工精美的小盆,打开三瓶啤酒,悉数倒入,捧起来就喝,然后端到我面前,说剩下的一半归你,这是我们敬贵宾最隆重的方式了,我不得不信,也不得不喝。 那以后,每至餐桌我都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轻视任何对手,小心驶得万年船啊。 四川:成都人喝酒也很豪爽,虽然偶尔会耍些花招,但追求的是主客同欢,如果自己倒了希望别人也。

古代文化常识评课稿

1. 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构分类,各家学派标准不同,分类也不同:有物质与精神两分法;有物质、制度、精神三分法;有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四分法;还有物质、社会、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这些划分尽管层次不一,但都是按照人类创造文化的发展进程由物质到精神、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划分的,适用于专业人员的学习研究。中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文化,应根据教育功能的不同来划分。 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区历法、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音乐美术、饮食服装、车马冠盖、文化奠基、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但由于教材中没有专门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课文,这些知识都零散地分布在古文典籍之中,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更难,因此,教学时应将分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根据教育的功能不同梳理归类,每一类下分若干知识点,以课文中的某一古代文化知识点为突破口作分析,成扇面辐射展开,拓宽范围并向纵深发展。然后再探讨下一个知识点。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将课文中零散的知识归类成系统,建立知识链条。二是教师们在传播零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方法。三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打开思路,养成良好的治学习惯。 2.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 因为在做关于《节日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研究》这一课题,所以最近多接触关于传统文化、中外文化、节日文化等类似的书籍,而我对传统文化尤为感兴趣,所以就打开了王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本书,徜徉书中,趣味多多。读传统文化的书一般都感觉比较枯燥晦涩,甚至会有大量的生僻字不知其音其意。这本书涉及天文地理、衣食住行,传统文化涵盖面之广自不用说,且文笔风趣诙谐,插图精美,图文结合,穿插故事、文献等,配有相关注释,读来不觉无味深奥,通俗易懂,趣味横生。书中的插图,或是关于器皿,或是关于建筑,或是关于丝帛……线条清晰,真实可感,触摸上去好像在和中国古代的这些精品做最亲密的接触,不禁感慨传统文化的美好和厚重。 本书简介中就是一连串的发问“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一个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结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黄帝战蚩尤的真相么?”……真想做一位学识渊博、旁征博引的老师,如果真能在语文教学中,必要之时,将这些知识、故事、文献信手拈来,延伸引用,我的课堂肯定颇受欢迎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是需要汲取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才能给予学生最好的文学渗透。 关于传统节日书中也有涉及。比如中元节是中国人非常重要的祭祀去世亲人的节日,又叫“盂兰盆节”或“河灯节”。盂兰盆是梵文音译,原意为“从苦难中拯救”。这个故事和目犍连(也就是中国民间目连戏的男主角目连)救母的故事有关。传说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成就神通后,欲度化父母,以报生养哺育之恩。结果送给母亲的饭食一递到母亲手上就化成火炭。佛陀说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我们都要集结佛法僧三宝的力量,超度我们的七世父母。这个故事的内涵,其实还远比它表面上看要来得深刻。实际上,佛教界内的人大多认为盂兰盆的故事讲的就是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转化的原因。 其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小说中关于中元节的描写并不少。中元节作为寄托哀思,为已逝亲人祈福的传统节日,历史甚至比清明节更为悠久,意义也不在清明节之下。它已被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均有不同的民俗活动,类似的传统节日还有上巳节和寒衣节。 仅以中元节为例,关于节日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的运用需要筛选、提取、比对、舍弃。关于节日文化中的消极思想是糟粕,需要摒弃,涉及的诗词文化、哲学思想、节日意义则是精华,可以酌情保留。同一节日的不同资源需要深思熟虑,找准切入口;不同节日的文化资源,也要需要对比和取舍。这要看这种节日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是否必要,是否有意义,是否有积极意义。这是一个长期研究和思考的命题。 我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与其说是研究,更像是一种“扫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刻,真正感悟绝非一朝半夕之事。了解未知领域或不精通的领域,是一种自我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读书多一点,发现多一点,懂得多一点,仅希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或课题研究中有所价值,有所运用。这是一种责任,需要坚持。 3. 读国学小书院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400字 我是满怀着惊叹读完这本书的,书中那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发明和层不出穷的好点子,让我明白,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创新,无论是大发明还是小成就,创新就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的发现。 阿尔贝斯山的往事,使我领悟到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发现。爱迪生的执着,使我体会到他那永不放弃的精神。 聪明的报童,为我讲述其实有时,独特的想法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收获。都市里的悬崖,让我知道,一个成功的创意,必须关注生活,关注人们的需求。 地球的另一面,使我明白采用逆向思维,常常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情侣苹果一章,普通的苹果竟能一售而空,这却是源于那记在两个苹果上的蝴蝶结,多么有创意呀!创新,有时就是比别人多想一步。 有一次,学校开展了一个有趣的演唱会,我被选上了,于是我不停地背一天到晚要背很久。后来我想:这样背虽然效率高,但打扰我了我的学习学习计划,就决定每天清晨起早一些,背半个小时,睡前半个小时。 这样一来我的学习计划又没打乱背的也很流畅,取得了好成绩。让我们,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打开你探索的思维,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思考,去创新,相信那灵感的一瞬间会出创新的火花。 千万别忽略你生活中的偶然,也许他就是灵感的来源。 4.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读后感500字 5. 古代文化常识 大计3年一考,小计一年一考。 西周考绩法分大计与小计两种,大计法由家宰和小宰大官负责,考核的内容包括廉能、廉政、廉法等,主要是对官府官员实行六计考核,审查他们政务、严格推行政令、执行法令的能力和表现。 三年为大计,分月计、岁计、大计三种形式。 小计法又叫大比法,由乡师负责,考察在教育、政事、法纪、户籍六畜及所有兵器方面的能力和表现,每年一次,成绩呈报上级,到三年大比之际,乡师再负责考核官吏的教育政绩和报告的真实性和确定性,以此作为赏罚依据。

文化常识----书的知识

1.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书籍 蒙学经典:《蒙求》 《百家姓》 《千字文》 《三字经》 《小学诗》《鉴略妥注》 《了凡四训》 《声律启蒙》 《训蒙骈句》 《颜氏家训》《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诸子百家:《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阴符经》、《关尹子》、《亢仓子》、《鬻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子华子》、《尹文子》、《鶡冠子》、《穆天子传》、《十洲记》、《列仙传》、《抱朴子》、《握奇经》、《尉缭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盐铁论》、《说苑》十、《独断》、《傅子》、《神异经》、《博物志》、《神仙传》文、《六韬》、《司马法》、《吴子》、《邓析子》、《慎子》本);、《孔子家语》、《孔丛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太玄经》、《新语》、《新序》、《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论衡》、《潜夫论》、《申鉴》、《中论》、《人物志》 廿五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另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 2.文学的知识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古时有“六经”之说:诗、书、礼、易、乐、春秋,但“乐”已失传。 礼运大篇 缺失《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它在经学中的地位早有定论。《礼记》是西汉武宣时代礼学家戴圣编定的四十九篇本,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它包涵了从孔子直到孟、荀各家各派的论著,其中皆为孔子七十子后学所记,内容相当庞杂。大多写就于春秋战国时代,文中反映的基本内容多系先秦古制,其中录有一些孔子言论或其弟子对孔子思想真谛的发挥,即使有个别篇章是秦汉儒生所撰,但其基本内容也都是对先秦古制的追记,书中包涵的古代礼制和当时社会生活情景的内容;另外从治国方略,至家庭准则,在《礼记》中都有专门篇章论述。这些篇章处处体现出宗法制的原则和精神 《礼记》在儒家学术史上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把《礼记》中有关篇章联系起来考察,大致可勾勒出孔孟荀之间乃至秦汉之际儒家各派思想体系传承关系的轮廓。《礼记》为研究先秦儒学史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尤其是蕴含的礼学思想最为丰富。儒家的礼学思想博大精深,从孔子首创礼学思想,经孟荀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体系大备。其间《礼记》对礼学的阐述最为精彩完备。《礼记》还结集了如《中庸》、《大学》、《礼运》等蕴含深邃的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远。是了解儒家的礼学思想的重要参考依据。 3.文学常识是什么 文学常识的范围 1.作家作品。 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 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 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 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4.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chuixuezhui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目录: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古代军制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

高考常考文化常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伛偻也可指驼背的残疾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不好(还可指帝王车盖、古星名)

文化常识称字

1.姓名字号的古代文化常识 1、古人的名不能和自己的亲人取相同的名字,特别是长辈,如果有相同的字眼就一定要避讳,将这个字给改掉,不然就是对长辈的不尊敬。直系的祖先其实也算在这个范畴里面,如果名字里面有相同的字也要避讳改掉。 尊者值得是尊贵的人,一般是指自己的上级和皇帝,名字当中不得带他们名字中的字,如果有就要避讳,将自己的名字改掉,不然容易被穿小鞋,甚至有杀身之祸。 2、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3、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扩展资料: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避讳”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表字 百度百科-号 2.文化常识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朱雀。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地理 】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长江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干支纪日法。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 3.姓名字号的古代文化常识 1、古人的名不能和自己的亲人取相同的名字,特别是长辈,如果有相同的字眼就一定要避讳,将这个字给改掉,不然就是对长辈的不尊敬。 直系的祖先其实也算在这个范畴里面,如果名字里面有相同的字也要避讳改掉。 尊者值得是尊贵的人,一般是指自己的上级和皇帝,名字当中不得带他们名字中的字,如果有就要避讳,将自己的名字改掉,不然容易被穿小鞋,甚至有杀身之祸。 2、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后称字为表字。 3、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 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 与名、字无联系。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 简称号。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 扩展资料: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避讳”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表字 百度百科-号。 4.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朱雀。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地理 】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长江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干支纪日法。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

高三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答案

1.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 2.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要怎么积累 文化常识对应的大方向是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掌握。2017版新课标中也多次提及“传统文化”“文化常识”,要求“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对应在考试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道3分选择题。文化常识的记忆功夫应当在平时,不建议拿文化常识清单去背诵,当然这也是一种办法。个人在教学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积累,每题4个,碰到即列入应当掌握的范围,同时,每个文化常识都是可以辐射其他知识点的,这方面强烈推荐王力先生的一本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空余翻看,权威准确,内容涵盖广,可以积累很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来历本身也很有趣。 3.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 16.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 ,宋代州的长官称 ,明代府的长官称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古代文化常识测验题参考答案 1.官职 谥号 号 2.令尊 家慈 3.冠礼 笄礼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亲属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记年法 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 年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惊蜇 春风 11.庚辰 龙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点 第二天凌晨1点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尚书 吏部 15.拜 除 谪 左迁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华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盘古 女娲 精卫 23. 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24.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25.经 史 子 集 26.观灯 踏青扫墓 登高赏菊 27.琴棋书画 28.松 竹梅 29.宫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长 31.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4.几道高中的文学常识题【急】1、《史记》,我国第一部(),又称 1.纪传体通史, “太史公书”, 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子长2.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渊明,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 谥号靖节先生.3.韩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恢复古代朴实文风章. “不平则鸣”4.字子由,号颖滨遗老.宋代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5.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为千古绝唱.故有“诗仙”之称. 6.陆游(1152~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是我国诗人当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存诗9300多首.7.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文坛领袖,诗、词、散文有着极高的成就.8.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存词600多首.。 5.高中语文文学常识 1、鲁迅先生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且介亭杂文》(或《坟》或《华盖集》等)等杂文集。 2、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是《春秋》,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最早的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崩溃和解体过程。 他的“三部曲”名作还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手法上,《诗经》使用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5、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明传奇的代表作是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传奇的代表作是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扩展资料: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中国文学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三代:夏 商 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 商汤 周武王(一说周文王)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 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明清: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 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 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55、《诗经》三体:风、雅、颂。 56、文学史上“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说的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

古代蒙童的文化常识

PK·古代儿童的文化常识一到十二的文化常识。三才:天、地、人。三光:日、月、星。三纲: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三党:伯叔(父族)、舅甥(母族)、婿妇翁(妻族)。三易:连山、归藏、周易。三传:公羊、左氏、谷梁。四时:春、夏、秋、冬。四方:南、北、西、东。四诗:国风、小雅、大雅、颂。四声:平、上、去、入。四民:士、农、工、商。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今已消失)。五岳:岱(泰)山、华山、嵩山、恒山、衡山。五行:水、火、木、金、土。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夫妇、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五音:宫、商、角、徵、羽。五色:青、赤、黄、黑、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臭:膻、焦、香、腥、朽。六谷:稻、粱、菽、麦、黍、稷。六畜:马、牛、羊、鸡、犬、豕。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八音:匏、土、革、木、石、金、丝、竹。九族:高祖,曾祖,祖,父,自身,子,孙、曾孙、玄孙。十义: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 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唐代文化常识

1.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期之一,涌现出很多文化杰出人才和精品作品,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贡献了很多。2. 唐代文化以诗歌、文学、画、音乐等为代表,呈现出华美、开放、豪放、幽默的文化面貌。3. 唐代的诗歌是其中的一大特色,代表作家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张九龄等。这些诗人以纵情豁达、情感真挚、生动为特点,开创了以“诗经、楚辞、汉乐府”为基础的新诗歌风格。4. 唐代文学也涌现出很多杰出作品,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以及《唐才子传》、《吕氏春秋》等历史、哲学类著作。5. 唐代绘画的代表作品有五代十国时期的《清明上河图》,以及“董、吴、张、顾”等四大家的作品,呈现出细腻、写实、自然的画风。6. 唐代音乐的代表作品是《十三管》,这是一首规模庞大的管乐曲,音乐旋律古朴、曲调华丽、音韵悠长。7. 唐代的科技成就也非常突出,有很多著名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磁钟、指南针等,为世界科技史作出了杰出贡献。8. 唐代的服饰、建筑、瓷器等文化艺术品也以华丽、精美为特点,受到世界各地的喜爱。其中著名的建筑有大唐风格的长安城墙、大雁塔等。

配飨文化常识

1.文化常识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朱雀。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地理 】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长江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干支纪日法。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 2.古代文化常识的礼俗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封建社会强迫妇女遵守的道德标准为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封典、封禅 封典,封建时代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子之功,称封;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避讳 指凡遇到君王、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为避免直接说出,则改用同音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帝王、孔子之名,众人共讳,称作公讳。避家人父祖称家讳。 北面、南面、东向 古代朝堂,君主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拜,故君王称南面,臣子称北面。如“室坐则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为卑,西向最下”。 坐、跪、跽、箕 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为坐;直身为跪,是有急事或表示谢罪、表示尊敬;跪起,准备起身,但双膝尚未离地,是为跽,又叫长跪,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臀部着地,两腿伸直,形似畚箕,叫箕踞,表示傲慢的态度。 婚礼 女子出嫁叫“归”,回家省亲叫归宁,而被夫家抛弃回归母亲家叫遣归。古代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六礼”。举行婚礼时,夫妇在青布帐篷里交拜,这帐篷叫青庐。 丧葬、祭礼 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古人丧葬有棺有椁(外面的套棺)。装尸之棺叫“柩”,死人入棺待葬叫“殓”,停棺叫“殡”,埋棺如穴叫"葬".在丧礼中,根据亲疏关系穿一定规制的丧服,有“斩衰”“齐哀”等五服之说 ,丧服又统称“缞绖”。古代天子供奉七代祖先,祭品用三个太牢;诸侯五庙,用一个太牢;大夫三庙,用少牢。为人饯行要祭路神,叫“祖”;要洒酒于地,称“酹”。 拜 古人把拜分为九种。最重要的是“稽首”:跪于地,头扣地多时,是臣事君之礼。顿首,以头叩地,同时要面色失常、言语失声,只在有急事求人时才用。“肃拜”最轻,拱手而已,类似现在的作揖。“再拜”是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有时用作敬辞。 歃血、衅钟 古人定盟,双方口含牲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叫歃血。重要的器物如钟、鼓制成,杀牲或杀人以祭,将其血涂在器物上表示诚敬,称为“衅”。 3.仓廪的古代文化常识 仓廪 拼音:cāng lǐn 出处:《礼记》 释义:贮藏米谷的仓库 廪:米藏曰廪 贮藏米谷的仓库。 1、《墨子·非乐上》:“士君子……内治官府,外收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仓廪府库,此其分事也。” 2、《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孔颖达疏引蔡邕曰:“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3、《史记·五帝本纪》:“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4、唐元稹《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制》:“乘我有秋,大实仓廪。” 5、宋范仲淹《上攻守二策状·议守》:“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6、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齐)景公乃除去烦刑,发仓廪以贷贫穷,国人感悦。于是征聘于东方诸侯。” 7、清昭梿《啸亭杂录·纯皇爱民》:“地方偶有偏灾,即命开启仓廪,蠲免租税。” 4.一些传统文化小常识(带答案)给我20个左右,以小问题的形式出现, 怎么要那么多?试一下啊!(全部自己想的~~~)1。 中国的象征是什么(龙)2。上古时期哪两个部落在涿鹿大战(黄帝蚩尤)3。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什么、在何时(百家争鸣秦)4。 列举4个参与百家争鸣的学派(如儒墨道法)5。 一个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也是一个要挂艾草的节日(端午)6。试说出天干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7。 哪幅著名画作能体现宋朝繁荣的经济(《清明上河图》)8。毛笔相传是谁发明的(蒙恬)9。 佛教几时传入中国(东汉)10。说出中国四大著名石窟(甘肃的莫高窟,山西的云岗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甘肃的麦积山石窟)11。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是?(昆曲)12。昆曲中最著名的、受到林黛玉的深深喜爱的是哪部(《牡丹亭》)13。 青花瓷在哪朝最繁盛?(元代)14。画圣、书圣、医圣分别是谁(吴道子、王羲之、张仲景)15。 福禄寿三星是哪个宗教提出来的(道教)16。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17列举月数和日数是相同的的节日(端午、重阳、七夕)18。 列举明清小说的著名代表(如《儒林外史》、四大名著)19。 傩是中国戏剧起源之一吗(是)20。 科举制起源于何时(隋)。 5.一些传统文化小常识 (带答案) 怎么要那么多?试一下啊!(全部自己想的~~~) 1.中国的象征是什么(龙) 2.上古时期哪两个部落在涿鹿大战(黄帝 蚩尤)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什么、在何时(百家争鸣 秦) 4.列举4个参与百家争鸣的学派(如儒墨道法) 5.一个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也是一个要挂艾草的节日(端午) 6.试说出天干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哪幅著名画作能体现宋朝繁荣的经济(《清明上河图》) 8.毛笔相传是谁发明的(蒙恬) 9.佛教几时传入中国(东汉) 10.说出中国四大著名石窟(甘肃的莫高窟,山西的云岗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甘肃的麦积山石窟) 11.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是?(昆曲) 12.昆曲中最著名的、受到林黛玉的深深喜爱的是哪部(《牡丹亭》) 13.青花瓷在哪朝最繁盛?(元代) 14.画圣、书圣、医圣分别是谁(吴道子、王羲之、张仲景) 15.福禄寿三星是哪个宗教提出来的(道教) 16.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17列举月数和日数是相同的的节日(端午、重阳、七夕) 18.列举明清小说的著名代表(如《儒林外史》、四大名著) 19.傩是中国戏剧起源之一吗( 是) 20.科举制起源于何时(隋)

有哪些高中生该知道的古代文化常识

直接称名01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以示自谦,并表示对对方敬重。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醉翁亭记》:“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用于叙述或作传。如《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3)称所厌恶、轻视的人。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称字02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人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如韩愈作有《柳子厚墓志铭》,子厚为柳宗元的字。称号03号又叫别号、表号。名与字、号的根本区别是:名由父亲或尊长取,字、号大多自己取。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等等。称谥号04古代帝、后及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评定一个称号,这个称号就叫谥号。起于周代,秦代废,汉代复行,历代相沿至清。如齐宣王的“宣”、汉武帝的“武”,诸葛亮的“忠武”、欧阳修的“文忠”等。此外又有私谥,为民间所加,始于汉代。如陶渊明谥“靖节”。称庙号、年号05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如某祖、某宗。始于商代,如太甲称为“太宗”。西汉之初承袭此制,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古训,新即位的皇帝为刚去世的皇帝议立庙号(汉高祖并非庙号。刘邦庙号太祖,谥高皇帝,俗称汉高帝、汉高祖)。此后历代沿袭此制至清代灭亡。年号是古代帝王为表示自己统治纪年而定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此后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每因祥瑞或重大事故而立号改元,有一帝改年号至十数次,一年之中数次改年号者。自明太祖朱元璋始,直至清末,除明英宗外,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因土木之变,前后做了两次皇帝,有两个年号)。历代君王称谓:夏、商称名,如禹、启、汤;自周至隋,多称谥号,如周厉王、周幽王、秦穆公、燕昭王、汉武帝、隋文帝等;自唐至元,多称庙号,如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等;自明至清,多称年号,如永乐帝、康熙帝等。称斋名06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杨万里称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称姚惜抱、惜抱先生,蒲松龄称聊斋先生,梁启超称饮冰室主人等。称籍贯07如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亦为临川人,被称为汤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指翁同龢(江苏常熟人)。称郡望08如韩愈为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昌黎先生。称官名09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称爵名10如诸葛亮曾封武乡侯,所以后人称其为武侯;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魏徵曾封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遂以诚意伯相称。称官地11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兼称12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谦称13(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等。(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或比自己年纪大的亲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来称自己的晚辈或年龄小于自己的亲属,如舍侄、舍弟等。(6)其他自谦词有: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敬称14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对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2)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有时也用于称第三方的亲属。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尊翁(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对方)、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对方)、贤郎(对方的儿子)、贤弟、贤侄。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3)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或年长的人。如先帝、先考或先父(已死的父亲)、先慈或先妣(已死的母亲)、先贤(已死的有才德的人)。称谓前加“太”表示再长一辈,如太后、太爷。(4)对尊长者和用

高中必须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哪些?

高中必须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如下: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三国:魏、蜀、吴。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传统文化常识有哪些

传统文化常识有许多,可参考以下内容。(1)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2)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3)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4)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5)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6)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无记载)。(7)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文化常识称谓

1.称呼中包含的文化常识 (1)庖丁、弈秋,以职业为名(这一类先秦常见)(2)鲁庄公、隋炀帝,以谥号为名 (3)汉高祖、唐太宗,以庙号为名(4)贞观、乾隆,以年号为名(以上三类只限于帝王,第二类亦可加之于嫔妃、皇族等) (5)刘豫州、杜拾遗,以官职位名 (6)留侯、王荆公,以封号为名(7)王临川、柳河东,以家乡为名(8)先君、先父,对人称自己去世的父母,先,就是故去的意思(9)令尊、令郎,尊称对方的父亲、儿子,令是美好的意思(10)家严、家慈,对人称自己的父母,严是严厉,指父亲,慈是慈祥,指母亲还有:以望郡(此郡内此姓最多,则为此姓之望郡)为名,如韩昌黎(昌黎在唐为韩姓之望郡)以号为名,如苏东坡以地理为名,如王船山(王夫之居船山,人因称之船山)以排行为名,如段十六(段成式,好像是他,记不清了)。 等等等等,一时想不起那么多来。 2.文化常识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朱雀。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地理 】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长江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干支纪日法。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 3.文学常识分类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常见借代词语,如: 桑梓是指家乡;桃李是指学生;轩辕是指国家;婵娟是指月亮;汗青是指史册。 2、作者以及代表作品,如:唐宋八大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3、中国文学之最,如: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4、文化常识,如:三国:魏、蜀、吴;“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5、一句话评书,如:《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6、人的称谓,如: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7、谦称,如: 自称:愚、敝、卑、臣、仆;帝王自称:孤、寡、朕;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女子自谦:妾 8、敬称,如: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9、特殊称谓,如: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10、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如: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谪:降职并远调; 擢:选拔,提拔。 11、地理部分,如: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12、天文部分,如:二十四节气, 北斗星,北极星。 注: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拓展资料: 酒圣杜康,即少康。 传说为酒的发明者。 文圣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史圣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 诗圣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武圣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称其为“关圣”、“关帝”。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草圣张旭,唐朝书法家,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很深。 画圣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 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参考资料:文学常识-百度百科。 4.语文文化常识 一、名词解释:(一)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地理:“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四)其它: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3.五味:指酸、咸、甜、苦、辣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7. 花中四 君子:梅、兰、竹、菊8.岁寒三友:松、竹、梅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11.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12.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14.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16.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 合称三甲鼎。 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17.《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18.“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凤、雅、颂”三大类20.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21.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22.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五更3点—5点。 25.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26.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27.玉常金马:指翰林院。 28.《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29.“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30.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三宝”,拂教名词,指拂、法、僧。31.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32.溢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 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33.“岳阳楼”四绝:滕子京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sù)篆额(用篆字书写的匾额)一时传为四绝。 (五)古代别称:1.桑梓:家乡 2.巾帼:妇女 3.须眉:男子 4.鸿雁:书信 5.社稷:国家 6.汗青:史册 7.轩辕:祖国 8.“三尺”:法律9.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称天子:殿下 ③称将军:麾下 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 5.姓名字号的古代文化常识 1、古人的名不能和自己的亲人取相同的名字,特别是长辈,如果有相同的字眼就一定要避讳,将这个字给改掉,不然就是对长辈的不尊敬。 直系的祖先其实也算在这个范畴里面,如果名字里面有相同的字也要避讳改掉。 尊者值得是尊贵的人,一般是指自己的上级和皇帝,名字当中不得带他们名字中的字,如果有就要避讳,将自己的名字改掉,不然容易被穿小鞋,甚至有杀身之祸。 2、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后称字为表字。 3、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 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 与名、字无联系。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 简称号。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 扩展资料: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九州文化常识

1.~文化常识~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 东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2154.9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2016.1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91.7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九州,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悲。(《己亥杂诗》) 同学,给你网址,写的很清楚滴~ /view/3668 /view/3774#2 2.古代文化常识50例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 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肴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 3.关于古代文化常识 3、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科举职官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何谓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4.文化常识之地名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地)(东)(南)(西)(北)。 (2)八荒;八为(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东南)八个方向,八荒指(天下)。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扬州)、(梁州)、(荆州)、(雍州)。 (4)江东: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古人于地理以东为左,西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左,今江西省则称江右。 (5)江南:原意江之南。“江”在汉语中有特指大江之意,大江即长江。因此在地理上,“江南”一般泛指“长江以南”。 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一般指以湖北以南的江南部分包括湖南、江西一带。 近代专指苏南和浙北一带。另:唐贞观十道,江南道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江苏的丹阳以东南和安徽的长江以南地区。 而诗文中说的江南,是指被文人所美化了的地区。主要是以苏、杭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以南的太湖流域。 文化上关于江南的定义,并不局限于长江南北,而是指以苏锡常的太湖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扬州文化,徽州文化,金陵文化在内的一种水乡文化。 说起江南,大家都自然想到苏锡常,杭嘉湖,明州绍兴一代,在古代,称之为江南六府(苏州,常州,湖州,杭州,淞江,嘉兴)。 (6)江湖:①(旧时四方各地)②指各处流浪卖艺、卖药生活的人,也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职业。 (7)江河: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8)中原:历史上指包括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及山东省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有学者认为,中原最初是指山西南部,因为史书记载: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都在山西南部。后来中原所指范围逐步扩大,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9)填写山名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5.文化常识之地名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地)(东)(南)(西)(北)。 (2)八荒;八为(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东南)八个方向,八荒指(天下)。(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扬州)、(梁州)、(荆州)、(雍州)。 (4)江东: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古人于地理以东为左,西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左,今江西省则称江右。(5)江南:原意江之南。 “江”在汉语中有特指大江之意,大江即长江。因此在地理上,“江南”一般泛指“长江以南”。 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一般指以湖北以南的江南部分包括湖南、江西一带。近代专指苏南和浙北一带。 另:唐贞观十道,江南道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江苏的丹阳以东南和安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诗文中说的江南,是指被文人所美化了的地区。 主要是以苏、杭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以南的太湖流域。文化上关于江南的定义,并不局限于长江南北,而是指以苏锡常的太湖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扬州文化,徽州文化,金陵文化在内的一种水乡文化。 说起江南,大家都自然想到苏锡常,杭嘉湖,明州绍兴一代,在古代,称之为江南六府(苏州,常州,湖州,杭州,淞江,嘉兴)。(6)江湖:①(旧时四方各地)②指各处流浪卖艺、卖药生活的人,也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职业。 (7)江河: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8)中原:历史上指包括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及山东省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 有学者认为,中原最初是指山西南部,因为史书记载: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都在山西南部。后来中原所指范围逐步扩大,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9)填写山名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6.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 16.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 ,宋代州的长官称 ,明代府的长官称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古代文化常识测验题参考答案 1.官职 谥号 号 2.令尊 家慈 3.冠礼 笄礼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亲属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记年法 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 年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惊蜇 春风 11.庚辰 龙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点 第二天凌晨1点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尚书 吏部 15.拜 除 谪 左迁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华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盘古 女娲 精卫 23. 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24.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25.经 史 子 集 26.观灯 踏青扫墓 登高赏菊 27.琴棋书画 28.松 竹梅 29.宫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长 31.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7.文化常识填空 (1).八荒:东 西 南 北 东北 西南 西北 东南 六合:天 地 东 西 南 北 六合八荒泛指天地之间,四海之内。 (2).乡试第一叫解元,会试第一叫会元 。 (3).落榜 (4).须眉指男子 自称:鄙人,小生 帝王自称:孤,寡人,朕 称帝王为:陛下,吾皇,皇上 称诸侯:王爷,xx王 称皇太子:殿下,太子爷 称将军为:(性)将军 称对方的妈:令堂;爸:令尊; 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束发:指青少年 (5)1.国家 2.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称他们的官位或者为老爷;以示尊敬和怀念 3.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8.初中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荟萃 一、文史典籍: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朝代传说: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zhuān xū )、帝喾(kù)、唐尧、虞舜 三、地理: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今山东省),西岳华山(今陕西省),南岳衡山(今湖南省衡阳市境内),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被誉为“塞外第一山”。 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现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之一,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中岳嵩山(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悲。(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稷(jì)、黍、麦、菽(shū)、稻) 3.五味:指酸、甜、苦、辣、咸 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豕)、狗(犬)、鸡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8.岁寒三友:松、竹、梅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乡试第一名)、会元(会试第一名)、状元(殿试第一名)。 11.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12.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13.科举考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 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1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15.“ *** ”,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风、雅、颂”三大类。 17.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五更3点—5点。 18.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19.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 20. “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21.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三宝”,拂教名词,指佛、法、僧。 22.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23.谥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 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 五、古代别称: 1.桑梓:指家乡 2.巾帼:指妇女 3.须眉:指男子 4.鸿雁:指书信 5.社稷:指国家 6.汗青:指史册。 例如: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轩辕:指祖国。 例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8.“三尺”:指法律 9.谦称:①自称:愚、鄙、敝、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老衲)等 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称太子、王子、公主:殿下 ③称将军:麾下 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

文言文常考文化常识

1.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识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文章来源:网友提供 点击数:441 更新时间:2008-7-6 16:14:29 一、科举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 举人-----------贡士---------------进士 解元-----------会元---------------状元(榜眼、探花) 二、地理 1、中国:九州、华夏、四海、神州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阴阳:古时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4、南京:建康、金陵 5、扬州:广陵 6、苏州:姑苏 7、成都:锦官城 三、官职任免 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拨;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四、时间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并称 1、王孟: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4、韩柳:韩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林、骆宾王 6、苏辛:苏轼、辛弃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亚 10、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苏:苏轼、苏辙、苏洵 12、苏黄:苏轼、黄庭坚 1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14、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15、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16、岁寒三友:松竹梅 1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8、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9、 ***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0、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21、三吏三别: 六、代称 1、学生:桃李 2、妇女:巾帼 3、弟兄:手足 4、诗人:骚人 5、菊花:黄花 6、杜鹃:子规 7、家乡:桑梓 8、国家:社稷 9、史册: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战争:烽烟 12、音乐:丝竹 13、文学才华: *** 14、自己的作品:拙作 七、人物别称 李白:诗仙 青莲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苏轼:东坡居士 蒲松林: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杜甫:诗圣 诗史 陶渊明:靖节先生 欧阳修:醉翁 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陆游:放翁 辛弃疾:稼轩 孟子:亚圣 名、字、号 古人幼年时取名,成年时取字。 名字均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表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由自己取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八、年龄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成年加冠 九、计时 年号记年 天干地支纪年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贯:《柳河东集》 书室:《聊斋志异》 表字:《李太白全集》 别号:《稼轩长短句》 谥号:《欧阳文忠公文集》 官职:《杜工部集》 年号:《白氏长庆集》 十一、名著人物与事件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伏羲发明八卦、夸父追日 十二、专著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水经》: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论语》 《孟子》 《左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水浒》: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儒林外史》: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2. 语文文化常识 敬辞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 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 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 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 赐教: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 请问:希望别人回答 请教:希望别人指教 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 高见:指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 华翰:称别人的书信 华诞:别人的生日 华厦:别人的房屋 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如: 贤弟、贤侄等 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劝:劝告 奉陪:陪同。

古人文化常识作文

1. 求一篇古代文化常识的作文 800字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 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 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 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身在其中的湖南人,都无不深受她的影响,接受她的洗礼,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打上她的烙印。对于许多湖南人来说,他们都因有这一文化的深厚底蕴而骄傲,而自豪。正是有了这一文化的熏陶,那些走南闯北的湖南人,才能演绎出自己光芒的人生,并为世人所敬仰,从这一意义上说,湖湘文化又超出了她的地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所关注的文化。 " 南下的中原文化,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成为以儒学文化为正统的省区,被学者称为"潇湘洙泗"、"荆蛮邹鲁";唐宋以前的本土文化,包括荆楚文化。这两个渊源分别影响着湖湘文化的两个层面。 在思想学术层面,中原的儒学是湖湘文化的来源,岳麓书院讲堂所悬的“道南正脉”匾额,显示着湖湘文化所代表的儒学正统。从社会心理层面,如湖湘的民风民俗,心理特征等,则主要源于本土文化传统。 这两种特色鲜明的文化得以重新组合,导致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成。所以,探讨研究湘学者,能发现湖湘文化中的儒学正统特色,无论是周敦颐、张南轩,还是王船山、曾国藩,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追求,都是以正统的孔孟之道为目标;而考察湘人者,则更会感觉到荆楚山民刚烈、倔劲的个性。 当然这两种文化组合是相互渗透的:湘学的学术思想总是透露出湘人那种刚劲、务实、敢为人先的实学风格和拼搏精神,而湘人的性格特质,又受到儒家道德精神的修炼,故而能表现出一种人格的魅力和精神的升华。如曾国藩在自我人格修炼时追求的“血诚”、“明强”,常使我们体味到这种二重文化组合的妙处,"诚"、"明"的理念均来自于儒家典籍和儒生对人格完善的追求;而"血"、"强"的观念又分明涌动着荆楚蛮民的一腔血性!包括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其成员主要是湖湘之地的山民,曾国藩既看中了他们的质直、刚劲的湘人性格,又要求他们学习儒家道德和文化修养,体现了他对这种二重文化组合的自觉运用。 三重演进与湖湘文化的因缘。湖湘文化形成于两宋以后。 历史上,湖南“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是一块"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的荆蛮之地。那么,在这块"四塞之地"上如何会形成以中原文化为主要源泉的湖湘文化呢? 两宋之时,中国文化发生了三项重大演进,这三重演进对湖湘文化的兴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继先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之后,两宋时期兴起了理学文化思潮。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思潮,理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综合。 它以复兴儒学为旗帜,要求重新解释儒学经典,力图使儒家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振兴。另一方面,它又大量汲收、综合了佛、道两家的宇宙哲学和思辩方法,将其补充到儒家学说中去,将儒学发展为一种具有高深哲理的思想体系。 由于理学能够振兴儒学,发展儒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需要,故很快成为了一种站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直至延续到晚清时期。 魏晋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均在北方。 代表中国文化主体的中原文化本来产生于北方,自东晋以后到两宋之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而文化也随之南移。特别是由于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不断地骚忧,出现了两晋的永嘉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宋代的靖康之乱,致使中原地区战火不绝,这迫使中原人士纷纷南下。 于是,向来居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方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南方在经济、文化方面逐步崛起。到两宋之时,南方的经济、文化十分发达,已经超过了北方。 尤其是到了靖康之乱以后的南宋,有名的文人均在南方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省成为文化最发达的地方,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学派、建立了许多著名的书院。 两宋时期中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学术现象,即儒学演变为一个个具有地方特色、历史传承的地域学派,这便是所谓的"儒学地域化"。 两汉时期儒学亦很鼎盛,但兴盛的契机是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就成为一种自上而下的国家意识形态。根本上来说,汉代儒学是一种统一的儒学。 宋代复兴儒学的思潮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学术文化思潮,它不是通过中央或地方官学,主要是通过地方的书院来开展学术研究与传播。一批批立志于重振儒家信仰、重建儒家知识体系的新儒家学者集聚于各个地域的不同书院中,潜心著述、授徒讲学。 于是,一个个具有各自学术传统、思想特色的地域学派就形成了。在北宋时期,有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兄弟的洛学;到了。 2. 写古人的文化作文 遥思李白当年 李白是一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李白是一个诗人,也只有诗歌的国度能缔造李白的不凡来灌溉茫茫无边的诗歌之土。时势造“英雄”,也只有唐代,这个空气中也弥漫着诗香,土地里也耕耘着自由的时代。缔造了超然的李白;缔造了狂放的李白,更吸引着我走近李白。 唐代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李白则是峰顶的一块坚石,伟岸而不可动摇。唐代是中国诗坛的长江与黄河,李白则是浪尖的一股劲流,凶猛而不可阻挠。失去了巨峰基垫的坚石,拥有不了自身的伟岸;失去了巨浪烘托的劲流,拥有不了自身的凶猛。于是我们了然失去了时势后盾的“英雄”拥有不了自身的不凡。 唐代的历史环境缔造了超然的李白。“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自认为是老子李茸后裔的李世民来了,骑着那昭陵六骏,如一阵风,兴盛了“站在九天绝顶看人间”的老庄道家,兴盛了自魏晋至南北朝便勃兴的佛教。没有过往的思想芥蒂,没有过往的言论束缚。于是,李白也插上了梦想的羽翼在自由的天空飞翔。他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他是“双晴曜宿,六翮垂云”的大鹗,昂首观宇宙把视野扩大到最大限度。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何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于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哀苦。生活的超然使他耐得住身为百姓的凡,受得住皇帝召见的喜,挺得住无情流放的悲。诗格的超然使他写得出岑参、高适大气磅礴的边塞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使他写得出王维恬静优美的山水诗“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成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使他写得出孟浩然写意田园的田园诗“跪进雕胡饭,月光明专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更使他写得出独绝古今,无人匹敌的《将进酒》等等。宋代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我想这就是我看到的时代造出的超然李白吧! 3. 中国古代常识文化心得1000字作文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构分类,各家学派标准不同,分类也不同:有物质与精神两分法;有物质、制度、精神三分法;有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四分法;还有物质、社会、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 这些划分尽管层次不一,但都是按照人类创造文化的发展进程由物质到精神、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划分的,适用于专业人员的学习研究。中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文化,应根据教育功能的不同来划分。 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区历法、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音乐美术、饮食服装、车马冠盖、文化奠基、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但由于教材中没有专门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课文,这些知识都零散地分布在古文典籍之中,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更难,因此,教学时应将分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根据教育的功能不同梳理归类,每一类下分若干知识点,以课文中的某一古代文化知识点为突破口作分析,成扇面辐射展开,拓宽范围并向纵深发展。然后再探讨下一个知识点。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将课文中零散的知识归类成系统,建立知识链条。二是教师们在传播零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方法。 三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打开思路,养成良好的治学习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要针对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等十四个重要方面做了解释和说明,对于当今的读者了解古代文化、扫清阅读古文中的障碍非常有帮助。 4. 写古代文化重要的作文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的申奥成功和顺利入关,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与世界各国逐渐融合,东西文化逐渐沟通。作为中国人,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对国人的影响,怎样吸收精华去除糟粕?首先就要知晓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刻、更清醒地认识我们民族的自身。 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向世界传播中国古代文化,需要一代代的人去努力。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的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政治、经济、法律、婚姻、家庭、文学、艺术等的影响,了解地域文化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就需要我们培养大量的文化人才。 在中国数千年的学校教育中,几乎自古至今贯穿着应试教育的思想,学生接受的教育只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文化必修课,二是思想道德课。思想道德课并非着眼于以人为本,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去熏陶学生,而往往是紧跟政治形势,向学生灌输一些空洞的政治口号。因此,这种道德素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聚沙成塔,根基毫不扎实。一旦到考验人的关键时刻,什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什么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牺牲自己、幸福他人的英雄本色,什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传统美德,什么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等等,都抛到脑后,民族的劣根性便都暴露出来。或损人利己,或逃之夭夭,或变节投敌,或半途而废等等。究其根源,是错误的教育观念造成的。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正深入人心。高扬人文精神,培养专业化、个性化的人才成为这个时代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旋律,培养人的素质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化中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充满睿智的哲学思想,刚健有为的进取意识,精彩绝伦的文学艺术,影响深远的道德理论,互呈异彩的宗教观念,名扬中外的科技工艺,千姿万态的衣食住行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道德素质教育的好教材。 中国古代文化涉及面极为广泛。单就以衣食住行为主构成的物态文化来说,由于时代、地域、民族、风俗的不同又呈现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从而开挖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独立研究的习惯,并在某一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步步走向专业化,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也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可以说,文化也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先辈创造了丰厚的古代文化,未来的文化需要我们和后代人来创造。我们没有理由否定过去,也没有理由推卸未来的责任。因此,只有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继承先辈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批判地吸收,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分析古代文化,变革古代文化,根据新世纪的社会需要,大胆开拓创新,才能开创未来更灿烂的文化。 5. 因为那本书《中国文化古代常识》800字的作文 书,是我的最爱。 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这里,我想说:“书就像一只小船,载着我们从平缓的小河驶向无边无际的大海。”但是,因为我那样爱书,所以我和书发生的故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完。 想知道吗?那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我从一年级起,就非常喜欢看书,一有新的书,我便爱不释手地捧着看。我三年级的时候,就非常想拥有一本《小学生作文》。 一天,上课的时候,看见邻桌的小华有,这是我梦寐以求都想得到的,便趁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字时向他借。他慷慨地借给我,小声地说:“别弄坏了哦!”我说:“恩!”他把书递给我,我的手刚碰到书,突然,老师霎那间地转过来了。 一个响雷猛地就劈到我俩的头上,“干什么,上课不准看课外书,交上来没收了。”老师狠狠地瞪着我们说。 放学后,小华叫我赔他的书。我一副无关紧要的样子说:“是你递给我太慢了,才被老师发现的,这是你的责任,我不赔。” 小华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净说:“你,你,你,好,你不赔,你给我记住,咱们绝交了!”我说:“好啊!绝交就绝交,我也不稀罕你这个朋友!” 从此,我和他绝交了。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下个学期······ 我参加了一个市里面举行的一个朗诵比赛。 比赛那天,我忘记了拿朗诵稿。快要轮到我朗诵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忽然见到小华向我走过来,我心想:他又过来干什么,难道知道我没带朗诵稿,故意来看我笑话?还是又叫我赔书啊!小华笑眯眯地对我说:“看你火烧眉毛的样子,肯定是忘带朗诵稿了吧!来,我这本书里面有你要朗诵的文章,给你用吧!你要加油!”我非常感动,想不到他不计前嫌,解囊相助。我连忙拿着朗诵稿上演讲台朗诵。 最后,我不负众望,夺得第一名。事后,我去央求老师让他还小华那本书——《小学生作文》。 并保证上课不看课外书,认真听课。老师说:“那就要看看你的表现喽!”之后,我为了让老师还他那本书,更专心听课了。 老师看我的表现挺好的,便把那本书还给了我。后来,我就把《小学生作文》还给了小华,小华非常高兴。 我们终于又重归于好了! 书,既让我获得了知识,还拥有了友谊。书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啊。 6. 《走进传统,传承文化》作文800字 锁 白城一中2007级10班 何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其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古人的天人合一,今人的科学发展;古人的刚柔并济,今人的和平共处;古人的“局力重民”,今人的“以人为本”;古人的天下大同,今人的和谐社会。世间万物无不追求统一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似乎已没有文化的隔阂,时间与空间的枷锁已经被网络和信息技术彻底拆除。再也看不到曲水流觞把酒赋诗的浪漫情怀,看不到九层台上的巫舞摇曳,听不到月下江畔的箫声幽咽,听不到囊萤映雪的琅琅书声。无论高楼林立的学府里,还是竹篱茅舍的乡村中,无论是独居一室的枯坐时,抑或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文化良知的人都应扪心自问:我们的文化根基在哪里?我们的文化认同在哪里?我们的文化长河将奔向何方? 歌舞升平里,为什么就没有一点空间传递文化的火苗?为什么就没有一点点淡雅之心。离开这俗世一会,去感受那渐行渐远的远古绝响? 传统文化是美的,只是我们没有静心去感受;传承文化是快乐的,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参与。《梅花三弄》的曼妙旋律,《清明上河图》的精工妙绘,《空城计》的抑扬顿挫,哪一件不散发着文化的芬芳,你感受到了吗?你体验的是超凡脱俗的美与快乐。 追求时尚与个性是人类的天性,而能与传统文化交心,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力,得到的将是永远的时尚与个性。手中紧握住一把打开文化的钥匙,将那把封住文化长河的大锁打开,让文化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阳光、空气和水,让它们成为我们的血液。 打开这把锁住文化的锁的钥匙,其实就在我们心中,只有我们心中这把无形的钥匙才能打开那把无形的锁。纷繁世界有太多的韵华,只要我们保持那颗追求的心,文化的土壤便会滋润着我们。 依稀中,你是否听到洞庭湖畔范仲庵的深沉呼唤,你是否看见李煜在七夕的月下填词赋诗的幽幽哀伤。 (推荐教师 丛连梅) 7. 中国传统文化800字作文,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阿Q大侠是我 高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篇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3623735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 *** 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 8. 古代文化常识 大计3年一考,小计一年一考。 西周考绩法分大计与小计两种,大计法由家宰和小宰大官负责,考核的内容包括廉能、廉政、廉法等,主要是对官府官员实行六计考核,审查他们政务、严格推行政令、执行法令的能力和表现。 三年为大计,分月计、岁计、大计三种形式。 小计法又叫大比法,由乡师负责,考察在教育、政事、法纪、户籍六畜及所有兵器方面的能力和表现,每年一次,成绩呈报上级,到三年大比之际,乡师再负责考核官吏的教育政绩和报告的真实性和确定性,以此作为赏罚依据。

高考语文中该怎样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在文言文阅读中的三道选择题里有一题来考察。

古代文化常识:1、

(1)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古义:安静,即集中精力,不分散精力;今义:(环境、心情)安静;(2)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3)淫慢则不能励志慢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4)夫君子之行行古义:操守、品德、品行;今义:走;(5)年与时驰与古义:随同今义:和

古代文化常识中有关年龄的知识有哪些

  古代有关年龄的比喻称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8岁(男)——龆年;10岁以下――黄口;10岁(女)——髻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14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男)――志学之年,束发;16岁(女)――碧玉年华;15—20岁――舞象之年;20岁(男)――弱冠;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蓓(信)年华;出嫁——标梅之年;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半百;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77岁——喜寿;80岁――杖朝之年;88岁——米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台,骀)背之年;99岁——白寿;100岁――期頣 ,人瑞;108岁——茶寿。——常识称谓篇。

古代文化常识之【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1、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是流传在原始人类中的古老歌谣和神话故事。   2、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劳动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说,这是对文学艺术起源的科学解释。   3、一般认为,古籍中保存下来的一些原始歌谣,比较接近原始形态,可信为原始歌谣的有:《吴越春秋》中的《弹歌》、《礼记·效特牲》中的《蜡辞》《易经》中的《归妹》上六爻等。   4、殷墟的甲骨卜辞、商代和周初的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爻辞,《尚书》在的殷周文告等,可以说是我国散文的萌芽。   5、我国远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天问》中,其中保存神话最多的是《山海经》。   6、我国远古神话分为三类:关于自然神的故事;关于英雄神的故事;关于异人异物的故事。   7、《共工怒触不周山》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其[***被屏蔽词语]工是传说中的水神;“颛顼”又叫“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   8、《女娲补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它描写的女娲是一位英雄女神。   9、《夸父逐日》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塑造了一位英雄夸父的形象。   10、《黄帝擒蚩尤》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它是反映社会斗争的著名神话。   12、在原始时代,除了原始的劳动歌谣以外,还存在着另一类文学作品,那就是流传在远古人口头上一些关于天神、怪异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诗经》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最初叫做《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后,称为《诗经》,共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作品,主要是民歌。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开端。   2、《诗经·小雅》中有《南陔》《白华》《华黍》等六篇诗有篇目而无歌辞,后人称为为“笙诗”。   3、《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现在一般认为这种分类是按照音乐的不同特点来划分的。   4、风即乐曲,国风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诗经[***被屏蔽词语]有十五国风,160篇。即: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频风。   5、雅,即正,“雅乐”是相对于地方乐而说的,周京都地方的王畿之乐。大、小雅之分可能因为《小雅》中的诗产生的时代较晚,在音乐上受到了“风”的影响而有所变化。有大雅、小雅之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   6、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计四十篇。   7、《诗经》作品的写作年代,总的来说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一般说,《周颂》当产生于西周初年,《大雅》的大部分也当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小部分产生于西周后期。《小雅》和《国风》的少数作品产生于西周初,大部分产生于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鲁颂》是周平王东迁以后的作品。《商颂》的时代有争论,一般认为是东周宋国的作品。   8、关于《诗经》作品的结集,汉代学者提出了周代有“采诗”制度的说法。《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这是民歌洪的方式。《诗经》中文人作品汇集则鄘风是通过“献诗”的渠道。据《国语·周语》记载,周代有让公卿列士等贵族官员和文士献诗的制度。   这两部分诗汇集到乐官“太师”手中,而“太师”又有“以乐语教国子”的任务,《诗三百篇》可能就是“太师”为了教授“国子”而选订的课本。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说《诗三百篇》是由孔子删定的,这个说法不可信。   9、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申培)、齐(辕固生)、韩(韩婴)、毛(毛公)四家,后世称“四家诗”。前三家早已亡佚了,只有《毛诗》流传了下来,我们读到的《诗经》就是《毛诗》。   10、毛诗序指《毛诗》的序言。前人把冠于全书的序言称《大序》把每篇类似题解性质的短文称《小序》。《毛诗序》否认和贬低民歌;写诗时抱着浓厚的儒家成见,对许多优秀作品都进行了歪曲解释。但在讲诗时提出了比兴、美刺等一些文学理论上的问题,对后世文学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1、《诗经》中的第一篇作品是《周南·关睢》。   12、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有《豳风·七月》、《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等,《魏风·伐檀》一诗的思想高度就在于,它反映了不合理的阶级社会所共有的基本现象: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产者。   13、反映徭役、兵役痛苦的诗篇有《齐风·东方未明》、《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等。其中两首著名的思妇诗是《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14、反映爱情和婚姻的诗篇有写情人幽会于“城隅”,赠“彤管”的《邶风·静女》,描写郑国青年男女三月欢会于河滨的《郑风·溱洧》,表现对远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秦风·蒹葭》   ?5、描写弃妇生活最著名的作品是《卫风·氓》和《邶风·谷风》   16、反映劳动生活和爱国思想的诗篇。有《秦风·无衣》许穆夫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知名的爱国女诗人,作品有《鄘风·载驰》。   17、《诗经》里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共五篇,即:《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灭商的许多传说和史迹。《生民》是一首带有神话色彩的诗篇,它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的历史。   18、《诗经》里讽刺性民歌有揭露卫宣公强娶儿媳的《邶风·新台》,揭露陈灵公君臣三人私通夏姬的《陈风·株林》,揭露统治阶级的“中觏之言,不可道也”的《鄘风·墙有茨》,还有《齐风·南山》等。   19、《诗经》的表现的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关于赋、比、兴的解释,朱熹的《诗集传》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双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古文文化常识大全

1. 古文文化常识2018 古文文化常识2018 1.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识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文章来源:网友提供 点击数:441 更新时间:2008-7-6 16:14:29 一、科举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 举人-----------贡士---------------进士 解元-----------会元---------------状元(榜眼、探花) 二、地理 1、中国:九州、华夏、四海、神州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阴阳:古时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4、南京:建康、金陵 5、扬州:广陵 6、苏州:姑苏 7、成都:锦官城 三、官职任免 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拨;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四、时间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并称 1、王孟: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4、韩柳:韩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林、骆宾王 6、苏辛:苏轼、辛弃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亚 10、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苏:苏轼、苏辙、苏洵 12、苏黄:苏轼、黄庭坚 1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14、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15、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16、岁寒三友:松竹梅 1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8、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9、 ***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0、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21、三吏三别: 六、代称 1、学生:桃李 2、妇女:巾帼 3、弟兄:手足 4、诗人:骚人 5、菊花:黄花 6、杜鹃:子规 7、家乡:桑梓 8、国家:社稷 9、史册: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战争:烽烟 12、音乐:丝竹 13、文学才华: *** 14、自己的作品:拙作 七、人物别称 李白:诗仙 青莲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苏轼:东坡居士 蒲松林: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杜甫:诗圣 诗史 陶渊明:靖节先生 欧阳修:醉翁 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陆游:放翁 辛弃疾:稼轩 孟子:亚圣 名、字、号 古人幼年时取名,成年时取字。 名字均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表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由自己取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八、年龄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成年加冠 九、计时 年号记年 天干地支纪年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贯:《柳河东集》 书室:《聊斋志异》 表字:《李太白全集》 别号:《稼轩长短句》 谥号:《欧阳文忠公文集》 官职:《杜工部集》 年号:《白氏长庆集》 十一、名著人物与事件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伏羲发明八卦、夸父追日 十二、专著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水经》: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论语》 《孟子》 《左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水浒》: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儒林外史》: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2.文言文文学常识 测试要求: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2、理解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3、文言翻译4、常见实词5、常见虚词6、默写课文或片断.7、正确朗读或断句.文言文翻译(一)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一般做到“信”、“达”即可.(二)文言文翻译的关键是译准重点字词.(三)文言文翻译五字法: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时间名词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2、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3、删 古文中有的虚词现在已不用,不译也不影响表达,可删.例发语词“夫”,相当于顿号的“之”等.4、换 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相应的现代词.例:“岁赋其二”中“岁”换成“年”.5、调 古汉语的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翻译时须调整词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 3.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常识 第一,学习文言文是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增强了解社会、认识事物的能力。 其次,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是“源”;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流”。两者是同一种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并不是两种语言。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如清代文学家沈复《童趣》中的“明察秋毫”、“怡然自乐”、“庞然大物”等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在运用。所以,学习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提高语文水平。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但它来自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相同的地方是主要的,不同是次要的,所以不难学,我们应有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怎样学好文言文呢?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有“三要”: 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诵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语言简洁、典雅,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许多大作家的语言功底深厚,就是得益于对古文的熟读背诵。如:巴金十二三岁能将《古文观止》倒背如流,吴晗十三岁以前背完了《三字经》。 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上面说过,文言文和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词语、语义是相通的。如“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中的“期”,是“约定”的意思,这与现代汉语中“不期而遇”的“期”的含义是一致的。再如“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的“名”字,与现代汉语中“莫名其妙”的“名”的意思也是相通的,都是“说出”的意思。用心领悟,就能做到见“言”知“意”,这对学习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 三要主动积累词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如对通假字的理解,对“之”、“其”、“以”等虚词用法的了解,词语含义的古今变化等等。 边学习边总结,不断积累,就能掌握规律。掌握了规律,学好文言文就容易多了。 学习文言文并不难,只要我们树立信心,掌握规律,循序渐进,是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的,这个目标就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 4.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详情见:/link?url=vFBR9KHGRycr1U382f___ 5.文言文,文学常识 书信 尺牍,信礼 第一个书: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 第二个书: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 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冷门的古代文化常识

1、古代鞋子大多不分左右脚。2、清朝人的发型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事实上清前期是“金钱鼠尾”,清中期是稍微粗一点的“蛇尾辫”,晚清才出现了类似电视剧里那种“牛尾辫”。3、有很多食物是通过路上丝路传入中国的,比如菠菜、核桃、黄瓜、胡椒,有些食物是从海上丝路传来的,比如玉米、番薯、辣椒。4、接着说吃:最早的“非油炸方便面”是陕西合阳的踅面,据说起源于西汉;最早的“油炸方便面”是清代的伊府面。但现代意义上的方便面起源于1958年的日本(一名叫安藤百福的日籍华裔发明的)。5、即使在满清推行“剃发易服”之前,中原人的服装统称为“汉服”,但实际上不同时代的汉服款式也不一样,比如先秦到东汉女装流行曲裾,色调偏厚重;隋唐时期女装流行齐胸襦裙,色彩偏鲜艳,上短下长;宋明女子着装较唐代要保守得多,比例也完全相反,而且元明两代还流行比甲(一种原产蒙古族的女式马甲),到清代就逐渐少见了。

文言文100个文化常识

1. 语文文化常识 一、名词解释:(一)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地理:“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四)其它: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3.五味:指酸、咸、甜、苦、辣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7. 花中四 君子:梅、兰、竹、菊8.岁寒三友:松、竹、梅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11.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12.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14.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16.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 合称三甲鼎。 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17.《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18.“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凤、雅、颂”三大类20.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21.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22.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五更3点—5点。 25.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26.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27.玉常金马:指翰林院。 28.《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29.“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30.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三宝”,拂教名词,指拂、法、僧。31.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32.溢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 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33.“岳阳楼”四绝:滕子京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sù)篆额(用篆字书写的匾额)一时传为四绝。 (五)古代别称:1.桑梓:家乡 2.巾帼:妇女 3.须眉:男子 4.鸿雁:书信 5.社稷:国家 6.汗青:史册 7.轩辕:祖国 8.“三尺”:法律9.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称天子:殿下 ③称将军:麾下 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 2.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识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文章来源:网友提供 点击数:441 更新时间:2008-7-6 16:14:29 一、科举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 举人-----------贡士---------------进士 解元-----------会元---------------状元(榜眼、探花) 二、地理 1、中国:九州、华夏、四海、神州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阴阳:古时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4、南京:建康、金陵 5、扬州:广陵 6、苏州:姑苏 7、成都:锦官城 三、官职任免 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拨;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四、时间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并称 1、王孟: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4、韩柳:韩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林、骆宾王 6、苏辛:苏轼、辛弃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亚 10、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苏:苏轼、苏辙、苏洵 12、苏黄:苏轼、黄庭坚 1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14、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15、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16、岁寒三友:松竹梅 1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8、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9、 ***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0、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21、三吏三别: 六、代称 1、学生:桃李 2、妇女:巾帼 3、弟兄:手足 4、诗人:骚人 5、菊花:黄花 6、杜鹃:子规 7、家乡:桑梓 8、国家:社稷 9、史册: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战争:烽烟 12、音乐:丝竹 13、文学才华: *** 14、自己的作品:拙作 七、人物别称 李白:诗仙 青莲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苏轼:东坡居士 蒲松林: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杜甫:诗圣 诗史 陶渊明:靖节先生 欧阳修:醉翁 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陆游:放翁 辛弃疾:稼轩 孟子:亚圣 名、字、号 古人幼年时取名,成年时取字。 名字均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表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由自己取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八、年龄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成年加冠 九、计时 年号记年 天干地支纪年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贯:《柳河东集》 书室:《聊斋志异》 表字:《李太白全集》 别号:《稼轩长短句》 谥号:《欧阳文忠公文集》 官职:《杜工部集》 年号:《白氏长庆集》 十一、名著人物与事件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伏羲发明八卦、夸父追日 十二、专著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水经》: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论语》 《孟子》 《左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水浒》: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儒林外史》: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3. 100个文学常识 你家能背多少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大名著 曹雪芹《红楼梦》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十三经 《诗经》 《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春秋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乐府双璧 《木兰辞》 《孔雀东南飞》史学双璧 《史记》 《资治通鉴》前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六义 风雅颂 赋比兴八股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4. 文言文,文学常识 书信 尺牍,信礼 第一个书: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 第二个书: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 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5. 文言文的文体常识 知识点总结 1.说 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初中阶段所学的有《马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等。 2.表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葛亮的《出师表》即“表”中范例。 3.序 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词的缘起与过程。 4.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我们学过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记 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的形式。如“小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即记述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景物。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包括如《桃 花源记》这样的诗前序文)。除以上两篇,我们学到的还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核舟记》等。 6.传 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惯用于史书。一般为他人所写,如《张衡传》等,也有写自己的传记,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7.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6. 100个历史文学常识,你了解多少 100个历史文学常识,你了解多少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 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 (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 、兵、刑、工 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31.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绿、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3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36.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37.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8.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39.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40.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4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42.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43.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44.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 45.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46.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47.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48.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49.国画四君子:梅兰 竹 菊 50.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51.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52.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53.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 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54.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 55.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56.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r 应 刘桢 57.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58.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59.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60.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61.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62.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63.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64.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65.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66.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67.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68.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69.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70.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71.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 7. 急需100条文学常识 楼上的,什么时候公布答案。 我翘首等待哦,谢谢!下面的语文常识,感觉不错。共享 语文常识(一)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 夏 商 周 23. >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 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 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 儒 释 道 27. 三公: 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 松 竹 梅 32. 三辅: 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 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 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 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 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 雷 电 雨 “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 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语文常识(二)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 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32.三。

古代文化常识

1.唐李白《游太山》诗之三:“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2.《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3.《孔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4.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有句云“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7.唐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8.宋柳永《望 海 潮 》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第一题楼上的回答了哦,呵呵

科举制的文化常识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自唐朝至清朝,历经一千多年之久。其基本特点是通过一系列考试选拔人才。 科举制有些固化的缺陷,但其始终被视为精英人才的圈子,一直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所在。科举制造就了无数优秀的人才,也激励了全社会的学习。其它文化常识如下:1. 科举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但最完善的制度是隋唐时期建立的。2. 科举考试分为殿试、院试、会试三级,殿试是由皇帝直接主持的考试,是所有考试中最高的级别。3. 科举考试的内容包括经义、史书、诗词、文章等,考查科举生的文学和政治水平,以评测其是否适合担任官职。4. 科举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极高,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入官场的机会,成为提升社会地位、扬名立万的绝佳途径。5. 李白、杜甫、苏轼等历代文化名人都是经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的。6. 科举制的深刻影响延续至今,它使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视读书、尊重知识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高中历史文化常识

必修一 1、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 秦始皇 。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 。 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三元里人民抗英 。 4、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 平型关大捷 。 5、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 台儿庄战役 。 6、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是 抗日战争 。 7、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 。 8、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9、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辛亥革命 。 10、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 二大制定 。 11、中国 ***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的是 遵义会议 。 12、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3、“一国两制”构想首次得到成功运用是在解决 台湾 问题上。 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 1953 年 周恩来 会见 印度 代表团时。 15、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日内瓦会议 。 16、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 亚非万隆会议 。 17、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十二铜表法》 。 18、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1787年联邦宪法》 。 19、美国首任总统是 华盛顿 。 20、马克思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是在1844年发表的 《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 21、国际工人运动第一个战斗纲领是 《 *** 宣言》 22、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 工农苏维埃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 国家。 23、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 *** 首脑会议召开是在 1961 年。 必修二 1、1763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的是 英国 。 2、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英国 ,并首先从 棉纺织业 业开始。 3、1866年,西门子 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4、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是1882年 爱迪生 建立的 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 5、欧洲统一货币建设迈出的第一步是 维尔纳计划 。 6、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是 亚太经合组织 。 7、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在 美国西雅图 举行。 必修三 1、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的是 孔子 ;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 太学 。 2、儒家学派和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分别是 孔子 和 墨子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 。 3、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是 李悝 所著的 《法经》 。 4、在古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的是 纸 。 5、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是 《金刚经》 。 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 《古今图书集成》 。 6、“书圣”是指 王羲之 ,“诗圣”是指 杜甫 。 7、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诗经》 。 8、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 林则徐 。 9、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是 《四洲志》 。 10、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是 《海国图志》 。 11、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 ”。 12、在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是 梁启超 。 13、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 建成,标志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 牛胰岛素 。 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 氢弹 。 1970年用自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 人造卫星 送入预定轨道。 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 实验通讯卫星 ,随后第一颗实用通讯卫星升空。 14、1988年9月, ***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15、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杨利伟 。 16、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的是 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工作框架序列图 。 17、 1946 年 美 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8、拜伦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长诗 《唐璜》 。 19、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的是 贝多芬 。 20、贝多芬最辉煌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他写的 《英雄交响曲》 。 21、音乐史上最早在交响乐中加入合唱的作品,“音乐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杰作”是 贝多芬的 合唱交响曲 。 22、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是 司汤达 。 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 《红与黑》 。 23、列夫·托尔斯泰最重要的三部长篇巨著是《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 其中他艺术上最完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安娜卡列尼娜》 。 24、俄国民族乐派成就最大的音乐家是 柴可夫斯基 。 25、后期印象主义绘画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 凡高 。 26、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 泰戈尔 。 27、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1918年 鲁迅 发表的 《狂人日记》 。 28、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 卢米埃尔 兄弟在巴黎反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宣告了电影时代的到来。 29、世界上第一次提出“电视”这一名称的是 赛列克 。 30、1954年,美 国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31、摇滚乐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偶像是“猫王”艾维斯·普莱斯利 (美国)。

古代文化常识学官

1. 古代文化常识的礼俗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封建社会强迫妇女遵守的道德标准为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封典、封禅 封典,封建时代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子之功,称封;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避讳 指凡遇到君王、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为避免直接说出,则改用同音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帝王、孔子之名,众人共讳,称作公讳。避家人父祖称家讳。 北面、南面、东向 古代朝堂,君主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拜,故君王称南面,臣子称北面。如“室坐则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为卑,西向最下”。 坐、跪、跽、箕 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为坐;直身为跪,是有急事或表示谢罪、表示尊敬;跪起,准备起身,但双膝尚未离地,是为跽,又叫长跪,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臀部着地,两腿伸直,形似畚箕,叫箕踞,表示傲慢的态度。 婚礼 女子出嫁叫“归”,回家省亲叫归宁,而被夫家抛弃回归母亲家叫遣归。古代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六礼”。举行婚礼时,夫妇在青布帐篷里交拜,这帐篷叫青庐。 丧葬、祭礼 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古人丧葬有棺有椁(外面的套棺)。装尸之棺叫“柩”,死人入棺待葬叫“殓”,停棺叫“殡”,埋棺如穴叫"葬".在丧礼中,根据亲疏关系穿一定规制的丧服,有“斩衰”“齐哀”等五服之说 ,丧服又统称“缞绖”。古代天子供奉七代祖先,祭品用三个太牢;诸侯五庙,用一个太牢;大夫三庙,用少牢。为人饯行要祭路神,叫“祖”;要洒酒于地,称“酹”。 拜 古人把拜分为九种。最重要的是“稽首”:跪于地,头扣地多时,是臣事君之礼。顿首,以头叩地,同时要面色失常、言语失声,只在有急事求人时才用。“肃拜”最轻,拱手而已,类似现在的作揖。“再拜”是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有时用作敬辞。 歃血、衅钟 古人定盟,双方口含牲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叫歃血。重要的器物如钟、鼓制成,杀牲或杀人以祭,将其血涂在器物上表示诚敬,称为“衅”。 2.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朱雀。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地理 】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长江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干支纪日法。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 3. 古代文化常识50例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中国】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 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 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六合】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肴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江左】 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 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山东】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 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朔漠】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 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 4. 中国古代各种文化常识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 《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参见“郡”条。 《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 《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 《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文化常识中国古代主要纪年法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2、干支纪年法3、年号纪年法4、年号和干支兼用法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

三皇五帝古中国,六合八荒定九州。炎黄二帝华夏肇,承天景命行禅让。土社谷稷有江山,左昭右穆建宗庙。牺牲玉帛弗敢加,三牲总称牛羊猪。少牢无牛诸侯祭,谒庙家祭祖道禊。夏商周朝立宗法,公侯伯子男五爵。妻生嫡子妾生庶,嫡承王爵庶分封。卿士大夫治一方,男臣女妾本奴隶。借贷傅别明债权,质剂买卖立契约。奴隶牛马质长券,兵器珍异剂短契。庶人黎民是百姓,布衣黔首成编户。巫医乐师和百工,褐夫韦带身贫贱。褒衣博带儒生装,夷蛮戎狄看左衽。春朝秋觐是定期,小聘年年大夫去。大聘派卿去代劳,五年躬亲见天子。古代朝仪有讲究,南面天子北面臣。折腰膜拜心敬仰,稽首九拜最隆重。作揖空首君还礼,揖让拱手宾主间。褒拜再拜言两次,平辈等职作顿首。虚左待客有规矩,长跪庄重莫箕踞。坐西面东最尊贵,坐北向南是次位。坐南面北位不高,最下坐东面西侍。愚鄙卑敝仆窃微,伏惟陨首结草谨。家大舍小令外人,谦恭有礼受教化。殷序周庠到太学,三教九流出圣人。国子监归祭酒管,博士教授是学官。三纲定位君父夫,五常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义树家风,齐家治国平天下。初度襁褓孩提幼,总角垂髫笑晏晏。九龄黄口学指数,幼学十岁习句读。金钗豆蔻女儿家,十五及笄已成年。束发志学男十五,弱冠成人到二十。取字方便平辈称,厌恶他人直呼名。显示志趣号敬意,郡望籍贯不忘本。斋名官爵可兼称,建功立业荫后人。剖符丹书不担忧,察举征辟被选荐。氏明贵贱姓别婚,乌纱深衣科举得。《论语》《大学》加《孟子》,“四书”《中庸》要牢记。《诗》《书》《礼》《易》带《春秋》,儒家五经影响深。找到《乐经》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会。童生院试考秀才,生员第一称案首。乡试秋闱出举人,举人还数解元棒。会试春闱考贡士,院乡会殿层层考。殿试皇帝来策问,殿试揭晓传胪仪。金榜题名入仕途,进士及第分三甲。一甲三人称鼎甲,状元榜眼加探花。二甲三甲各若干,两甲第一曰传胪。连中三元人不多,同榜进士皆同年。脱褐易赭入班列,银鱼绯衣证身份。吏部考功明陟镌,封赏除授拜官职。升迁拔擢进加官,转迁徙改出调职。兼领行摄署假权,一官两职人能干。左迁贬谪窜放降,罢黜夺免回桑梓。闾阎什伍到里甲,徭役丁税输朝廷。北门南牙分曹治,北省南台设掾吏。三省六部职责清,中书门下尚书省。草拟诏旨中书令,中书舍人侍郎下。审核诏书黄门监,黄门侍郎给事中。诏命执行尚书令,左右仆射做副手。吏部天官管文官,户部地官收赋税。礼部春官看典章,祭祀科举加外交。兵部夏官选武官,军饷钱粮户部给。刑部秋官掌法律,刑狱诉讼他决断。工部冬官兴土木,屯田水利工程多。单门双户建房屋,堂前室后东西阁。序牖北向开窗户,东阼西阶连厢榭。宗庙皇宫观阙高,祸起萧墙是内乱。接遇宾客大鸿胪,将作大匠建宫庙。手工制造大司空,司马太尉主邦政。租税钱谷大司农,均输盐引创收支。大理市卿平冤案,按察采访纠善恶。皇帝顾问大学士,记录言行起居注。谏官保氏文王创,规劝皇帝拾遗责。禁宫守卫执金吾,翰林院里庶吉士。刺史别驾乘传车,郡守俸禄二千石。郡县督邮做佐吏,太子洗马侍东宫。僚属从事经略使,侍中侍郎枢密使。宦海沉浮经历过,乞身告老归故里。解官致仕乞骸骨,请老移疾是婉辞。不禄而卒填沟壑,活受封赏死得赠。人去有谥显褒贬,不论官谥和私谥。天子身殂山陵崩,皇后殡天诸侯薨 。尊号庙号加谥号,东宫践祚要改元。肇始建元汉武帝,年号干支来纪年。甲乙丙丁戊己庚,天干还有辛壬癸。十二地支从子始,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后跟随,干支纪年立春起循环组合一甲子,度日如年最难熬。朔朏望晦看月相,夜半鸡鸣到平旦。日出食时升隅中,日中日昳到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后,三更五鼓又一天。日旬月期满一年,元日新春换桃符。上元灯节吃元宵,寒食清明思先人。端午龙舟吊屈原,七夕乞巧望鹊桥。中秋月圆多思念,重阳登高菊花酒。春分社日祈丰收,除夕守岁又一年。人生苦短悲迟暮,而立不惑倏忽间。五十半百知天命,六十耳顺称花甲。七十古稀悬车年,八十耄耋过伞寿。百岁高寿是期颐,双稀双庆世难有。殓窆攒宫葬死者,近亲斩衰穿三年。齐衰如期穿一年,大功九月小功五。缌麻五服礼最轻,袒免奔丧五服外。五声八音十二律,黄钟大吕演宫调。传统文化包罗广,细细品读巧记诵。

古文化常识宗法和礼俗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作者马汉麟在该书中写道:“姓名、礼俗、宗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姓名、礼俗、宗法”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作者强调要关注“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却是广大民众”即是侧重研究普通人物的社会生活史,即社会史——关注社会文明的发展变迁,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分别是经济史,思想文化史和政治史关注的对象。 点评:从不同的史观角度重新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因为这首先涉及到对常见史观内涵的理解,常见的六大史观分别是: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生态史观和社会史观。其次,从某种史观剖析重大历史现象和运动又涉及到历史评价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建议学生们在平时多做相关的练习实践以增强对该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2.古代文化常识的礼俗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封建社会强迫妇女遵守的道德标准为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封典、封禅 封典,封建时代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子之功,称封;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避讳 指凡遇到君王、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为避免直接说出,则改用同音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帝王、孔子之名,众人共讳,称作公讳。避家人父祖称家讳。 北面、南面、东向 古代朝堂,君主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拜,故君王称南面,臣子称北面。如“室坐则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为卑,西向最下”。 坐、跪、跽、箕 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为坐;直身为跪,是有急事或表示谢罪、表示尊敬;跪起,准备起身,但双膝尚未离地,是为跽,又叫长跪,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臀部着地,两腿伸直,形似畚箕,叫箕踞,表示傲慢的态度。 婚礼 女子出嫁叫“归”,回家省亲叫归宁,而被夫家抛弃回归母亲家叫遣归。古代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六礼”。举行婚礼时,夫妇在青布帐篷里交拜,这帐篷叫青庐。 丧葬、祭礼 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古人丧葬有棺有椁(外面的套棺)。装尸之棺叫“柩”,死人入棺待葬叫“殓”,停棺叫“殡”,埋棺如穴叫"葬".在丧礼中,根据亲疏关系穿一定规制的丧服,有“斩衰”“齐哀”等五服之说 ,丧服又统称“缞绖”。古代天子供奉七代祖先,祭品用三个太牢;诸侯五庙,用一个太牢;大夫三庙,用少牢。为人饯行要祭路神,叫“祖”;要洒酒于地,称“酹”。 拜 古人把拜分为九种。最重要的是“稽首”:跪于地,头扣地多时,是臣事君之礼。顿首,以头叩地,同时要面色失常、言语失声,只在有急事求人时才用。“肃拜”最轻,拱手而已,类似现在的作揖。“再拜”是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有时用作敬辞。 歃血、衅钟 古人定盟,双方口含牲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叫歃血。重要的器物如钟、鼓制成,杀牲或杀人以祭,将其血涂在器物上表示诚敬,称为“衅”。 3.关于文化常识的简单问题请问什么是:六顺、五教、六礼、五 爱 【六顺】谓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北史·尉元传》:“然五孝六顺,天下之所先,愿陛下重之,以化四方。” 唐 李邕 《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六顺勃兴,四维偕作。 ” 【五教】1。 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 《书·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 孔 传:“布五常之教。” 《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 ”《旧唐书·玄宗纪下》:“敦风劝俗,五教攸光。” 2。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 《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 3。 唐 人对司徒的别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五教念女早寡,不能忘情,乃召门生故吏而告之。”此指 唐 司徒 裴璩 。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太尉为掌武,司徒为五教。”4。 佛教语。华严宗判教为五,即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 唐 法藏 《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 【六礼】1。 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 《礼记·王制》:“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郑玄 注:“乡,乡饮酒、乡射。”《荀子·大略》:“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十教,所以道之也。” 杨倞 注:“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2。 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仪礼·士昏礼》“纳采用雁” 唐 贾公彦 疏:“昏礼有六,五礼用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 唯纳徵不用雁,以其自有币帛可执故也。”其后《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 《初学记》卷十四引 汉 秦嘉 《述婚》诗:“敬兹新姻,六礼不愆。 ” 明 陆采 《明珠记·闺叹》:“纵无六礼双羊,奈一言难变,便死也魂与檀郎为伴。”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生小 云英 自托媒,远烦六礼绝嫌猜。”3。 古享祭宗庙之礼有六:肆献裸、馈食、祠、禴、尝、烝。《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肆献裸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 贾公彦 疏:“此一经,陈享宗庙之六礼也。”4。 诸侯朝见天子之礼有六。《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郑玄 注:“此六礼者,以诸侯见王为文。六服之内,四方以时分来,或朝春,或宗夏,或觐秋,或遇冬,名殊礼异,更递而徧。 ” 【五色】1。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 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书·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孙星衍 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 ”2。 泛指各种颜色。《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三国 魏 曹丕 《芙蓉池》诗:“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唐 韩愈 《谢自然诗》:“檐楹蹔明灭,五色光属联。”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有人说你有个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声。 ”3。 神色。参见“ 五色无主 ”。 4。中医指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 据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公乘阳庆 ]更悉以禁方予之( 仓公 ),传 黄帝 、扁鹊 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 张守节 正义引《八十一难》:“五藏有色,皆见於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也。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察色》“欲识小儿百病原,先从面部色详观,五部五色应五脏,诚中形外理昭然。” 注:“五色者:青为肝色,赤为心色,黄为脾色,白为肺色,黑为肾色也。” 【三辰】指日、月、星。 《左传·桓公二年》:“三辰旗旗,昭其明也。” 杜预 注:“三辰,日、月、星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丽于天,滔滔犹四渎之纪于地。” 宋 梅尧臣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诗:“四序相盛衰,三辰运光魄。”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紫极三辰正,黄图九域清。 ” 总得加点分吧,这么辛苦。 4.中国文化常识的基本信息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是北京大学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第四次修订版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精选图片.改谬补漏.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勾勒出情趣盎然的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图景。 5.怎么读懂文言文 宗法礼俗,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常言说。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 第二,古今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地理常识,外欺于张仪”。 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文天祥写下;面对丑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希望楚国强大,会团结一心。③文言句式,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路有冻死骨”,整体把握文章。 如姓名和称谓:“人生自古谁无死;再次,把握课本,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面对外辱,杜甫写下了,学好文言文。 第三,官职和科举,度古人之腹”,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包括古今异义,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史不分家,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首先。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内涵丰富,投江而死,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历法和刑法,面对百姓的困苦。 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鞭挞。总之,这个时代的政治、词类活用,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学会以“今人之心,但楚王“内惑于郑袖,他力主改革。 第五,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最后。 第一,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先疏远屈原,众志成城、经济,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扎实文言文基础,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面对灾难、一词多义。 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了解了这段历史;其次,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词义。 第四;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 比如屈原,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服饰和器物:“朱门酒肉臭,会抨击,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后把他流放汨罗江。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6.快速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技巧 一、先看问题,联系问题阅读文章文言文的第4问虽然也是选择题,但这一问往往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概括等,虽然其中有一个错误项在里面,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去看。 提前看提问,对于理解原文,读懂原文,是很有帮助的。二、通读全文,整体思考也就是从整体上看,从整体上思考,善于联系上下旬思考。 读文章最怕断章取义,读文言文也不例外。只有从整体上去看,从整体上去思考,联系上下旬思考,才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具体意思,如果单独地,孤立地看某一词、某一句,是很难看懂的。 总观总览,上下贯通,这一点适合于读所有体裁(包括人物传记、游记、散文、论说文、序、跋、书信等等体裁)的文言文段。三、懂得必要的古文化常识古文化常识包括以下八大类。 一是姓名和称谓,如人称姓名、谦称、敬称、贱称、名、字、号、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年龄称谓、作品命名等。二是官职和科举。 三是地理常识,如地区名、政区名、山川关隘名等等。四是宗法礼俗,如宗法、礼俗、尊卑、忌讳、避讳等等。 五是服饰器物。六是历法刑法,如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等等。 七是古代音乐,如八音、五音、六律、雅乐、俗乐、经首、六幺、霓裳、桑林、无射、乐师、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等。八是古籍注释体例,如传、注、笺、疏、诠训等等。 四、理清人物关系一篇文言文,虽然是写一个主要人物,但也会或多或少地与其他次要人物发生联系,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头绪,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试想一下,假如你连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到哪里为止都不知道,你还怎么理解文意呢?理解不出文意,你还怎么能准确答题呢?我们读文言文,心里一定要有人物关系的概念,一定要首先明白,某句话是谁说的,某个动作、事情是谁所为,才能确解文意,否则,你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头绪感。 五、掌握一些特定的文言实词惯用义解文言文掌握大量的实词不错,掌握大量的虚词也不错。但有时候一定要突出地掌握一些文言实词惯用义,因为这些文言实词惯用义使用频繁,能够显示前后转换钩联等等。 如官员官职的转换调动升降、时间长短过度、与帝王关联的动作等等情况。官员官职的转换调动升降方面,如“除”字,这个字使用非常频繁,这个字置于官职的前后,就一定是“授予官职”的意思,切莫理解反了,认为是“撤职”,那就会错解文意。 此外,如“擢”(提拔)、“迁”(调任)、“知”(任、做)、“谪”(贬官)、“拜”(任命)、“改”(改任)、“有司”(有关官员)、“掾”(官吏)、“致仕”(辞官)、“乞骸骨”(请求不做官,回家养老,有如我们现在的“退休”一说)等等。时间过度长短方面,如“寻”字,是“不久或刚刚”的意思,这个字也使用率高,一定要掌握。 此外,如“须臾”(一会儿)、“既儿”(会儿、不久)、“旋”(很快)、“倾”(会儿)等等。与帝王关联的动作方面,如“诏”字,一定是指皇上或朝廷的命令、指示、诏书、文告等意思,总之,是与皇上有关的,读文言文,见此字,就要明白此意。 此外,还有如“敕”(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辟”(君主或征召)、“策”(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宸”(帝王住的地方,宫殿)、“觐”(朝见帝王)、“冕”(帝王的礼帽)、“禅”(古代帝王祭地的一种迷信活动)、“玺”(皇帝的印)、“御”(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幸”(皇帝驾临)等等。一读到这些词,你心中就要有个大概意思。 六、懂得补、删、抄、换、调、并、扩、通所谓“补”就是“补充”。因为文言文有如诗歌一般,是非常凝练的一种文体,解读或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些省略的成分给补出来,才通顺,否则是非常别扭的不通的。 所谓“删”,就是“删去”。文言文里什么东西要删去呢?当然是那些没有实际意思的文言虚词。 比如发语词“夫”,一般就不翻译,可删去不管。再如一些表示语气的结尾虚词“之、夫、者、也、与、焉、哉”等等,翻译时都可以删去。 所谓“抄”,就是“照抄、照录”。文言文里有很多内容是可以“照抄、照录”的。 具体说来,人名、地名、官名、爵名、年月日、谥号、雅号、庙号等等,都完全可以照录不译。所谓“换”,就是“变换”。 是把古今义有变化的,一律变换为现代汉语的词、句。所谓“并”,就是“合并”。 对于一些铺陈和互文的句子,都可以进行合并,就像数学里的合并同类项一样。所谓“调”,就是“调整”。 就是对于特殊句式或倒装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句式。文言文里有很多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这些都属于特殊句式或倒装句式,都需要进行调整。 所谓“扩”,就是“扩大、扩充”。就是对于精约的词句进行扩充。 所谓“通”,就是“贯通”。当然就是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 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 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

古代文化常识六律

1.古代文化常识的古代音律 古乐调分为宫(C)、商(D)、角(E)、变徵(F)、徵(G)、羽(A)、变宫(B)七种。变徵相当于现代西洋乐的F调,声调悲凉。羽声相当于现代西洋乐中的A调,比变徵音高,能表现激愤或高昂的情绪。如《战国策.燕策》:“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瞠目,发尽上指冠。”宫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国语·周语下》曰:“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礼记·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亦曰:“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宫调(式)又为众调(式)之“主”、之“君”,即就其今所谓之“调高”而言。《隋书·音乐志》云:“每宫应立五调”“牛弘遂因郑译之旧,又请依古‘五声五律"旋相为宫:‘雅乐"每宫但一调,惟‘迎气"奏五调,谓之‘五音";‘缦乐"用七调……”此所谓“宫”,与“均”通。有以宫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曰:“宫七调第一运正宫调,……第六运仙吕宫,第七运黄钟宫。”张炎《词源》亦曰:“十二律吕各有五音,演而为宫为调……黄钟宫(均):黄钟宫(调式)、黄钟商(调式)、黄钟角(调式)、黄钟变(变徵调式)、黄钟徵(调式)、黄钟羽(调式)、黄钟闰(闰宫调式)。” 【商】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re音。“商”音为五音第二级,居“宫”之次。古人认为,“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有以商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入声商七调”。 【角】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角”为五音之第三级,居“商”之次。古人以为,“角属木,民之象”。有以角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上声角七调”。在古代的调(式)中,有以角音为调之角调,或有以闰宫为角之角调。 【徵】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徵”为五音之第四级,居“角”之次。古人以为,“徵属火,事之象”。有以徵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羽】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羽”为五音之第五级,居“徵”之次。古人以为,“羽属水,物之象”。有以羽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平声羽七调”。 【变徵】古音阶中的“二变”之一。角音与徵音之间的乐音。《史记·荆轲传》曰:“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宋人亦有称变为闰,曰闰徵。在十二律,通常指较徵音下一律之音(相当于#fa);也有较角音上一律之音(即清角,相当于fa),又《隋书·音乐志》引郑译与苏夔俱云“今……‘清乐"黄钟宫(均)以小吕(仲吕)为变徵”。有以变徵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隋书·音乐志》记载,苏夔曰:“每宫(均)应立五调(式),不闻更加变宫、变徵二调(式)为七调(式)。”郑译答之:“周有七音之律……今若不以‘二变"为调曲,则是冬夏声阙,四时不备。是故每宫(均)须立七调(式)。”众人从之。在宋张炎《词源·八十四调》十二宫(均)下,皆有七调(式),列“变徵”之“调式”。 【变宫】古音阶中的“二变”之一。羽音与宫音之间的乐音。宋人有称其为“闰宫”者。在十二律,有指较宫音下一律之音(相当于si),如《后汉书·律历志》云:“黄钟为宫……应钟为变宫”;亦有较羽音上一律之音(相当于bsi),如《晋书·律历志》云“清角之调(音阶)以姑洗为宫,……太簇为变宫”。有以变宫为主音为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2.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宗庙 宗庙 词意探源 (1)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按后世自大夫以下皆称家庙。(2)王室的代称。《汉书·霍光传》:“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 基本解释 1.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 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四》 2. 先王之宗庙。 3. 立宗庙于薛。 4. 王室国家的代称 宗庙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传》 宗庙之事。——《论语·先进》 5.宗庙会同。 详细解释 1.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 《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史记·魏公子列传》:“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 唐 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 叶恩《上振贝子书》:“甲午之役,陵寝躏于戎马之足;庚子之乱,宗庙翻夫五色之旗。” 2. 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墨子·非命下》:“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后汉书·伏湛传》:“猾臣 王莽 ,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 莽 ,故羣下推立 圣公 ,以主宗庙。”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而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窃惑之。”《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官统领禁省, 汉 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 3.古代文化常识的礼俗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封建社会强迫妇女遵守的道德标准为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封典、封禅 封典,封建时代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子之功,称封;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避讳 指凡遇到君王、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为避免直接说出,则改用同音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帝王、孔子之名,众人共讳,称作公讳。避家人父祖称家讳。 北面、南面、东向 古代朝堂,君主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拜,故君王称南面,臣子称北面。如“室坐则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为卑,西向最下”。 坐、跪、跽、箕 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为坐;直身为跪,是有急事或表示谢罪、表示尊敬;跪起,准备起身,但双膝尚未离地,是为跽,又叫长跪,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臀部着地,两腿伸直,形似畚箕,叫箕踞,表示傲慢的态度。 婚礼 女子出嫁叫“归”,回家省亲叫归宁,而被夫家抛弃回归母亲家叫遣归。古代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六礼”。举行婚礼时,夫妇在青布帐篷里交拜,这帐篷叫青庐。 丧葬、祭礼 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古人丧葬有棺有椁(外面的套棺)。装尸之棺叫“柩”,死人入棺待葬叫“殓”,停棺叫“殡”,埋棺如穴叫"葬".在丧礼中,根据亲疏关系穿一定规制的丧服,有“斩衰”“齐哀”等五服之说 ,丧服又统称“缞绖”。古代天子供奉七代祖先,祭品用三个太牢;诸侯五庙,用一个太牢;大夫三庙,用少牢。为人饯行要祭路神,叫“祖”;要洒酒于地,称“酹”。 拜 古人把拜分为九种。最重要的是“稽首”:跪于地,头扣地多时,是臣事君之礼。顿首,以头叩地,同时要面色失常、言语失声,只在有急事求人时才用。“肃拜”最轻,拱手而已,类似现在的作揖。“再拜”是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有时用作敬辞。 歃血、衅钟 古人定盟,双方口含牲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叫歃血。重要的器物如钟、鼓制成,杀牲或杀人以祭,将其血涂在器物上表示诚敬,称为“衅”。 4.什么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六律呢 古代五音、六律并称,律和音概念不 同。 什么是律呢?所谓律,本来是指用来定音的竹管 子。据说古人确定乐音的高低,是通过用十二个长度不等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 不同的标准音,这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 音,就称为十二律。 十二律的名称是黄 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 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 二律中的每一律,都有自己固定的音高, 现在都可以和现代西方音乐对照。 古人在十二律的基础上,又有阳律、阴律的概念。奇数的六律是阳律,叫作六 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偶数的六律是阴律,叫作六吕,即 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 六吕和六律合起来,叫作律吕。古人所说 的“六律”,通常是指包括了阴律和阳律 的十二律。 5.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chuixuezhui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目录: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古代军制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 6.古代文化常识 1、扪参历井仰胁息《蜀道难》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滕王阁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黄庭坚《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虎剥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祸作。药材根氐罹斸掘,蜜虫夺房抱饥渴。有心无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龟曳尾。卫平哆口无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无女甘独宿。虚名挽人受实祸,累棋既危安处我。室中凝尘散发坐,四壁矗矗见天下。奎蹄曲隈取脂泽,娄猪艾豭彼何择。倾肠倒胃得相知,贯日食昴终不疑。古来毕命黄金台,佩君一言等觜觿。月没参横惜相违,秋风金井梧桐落。故人过半在鬼录,柳枝赠君当马策。岁晏星回观盛德,张弓射雉武且力。白鸥之翼没江波,抽弦去轸君谓何。 二十八宿值日占风雨阴晴歌诀: 春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 虚危室壁天半阴,奎娄胃宿雨冥冥,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宿天又阴,井鬼柳星晴或雨,张星翼轸又晴明,角亢二星太阳见,氐房二宿大雨风,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 虚危室壁震雷惊,奎娄胃昴雨霖庭,毕觜参井晴又雨,鬼柳云开客便行,星张翼轸天无雨,角亢二星风雨声,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冬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娄胃雨声天冷冻,昴毕之期天又晴,觜参二宿坐时晴,井鬼二星天色黄,莫道柳星云霹起,天寒风雨有严霜,张翼风雨又见日,轸角夜雨日还晴,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阴凝天又晴.占卜阴晴真妙诀,仙贤秘密不虚名,掌上轮星天上应,定就乾坤阴与晴。 古意 (唐)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唐李白《游太山》诗之三:“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孔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柳永《望海潮》重湖叠山巚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7.古代文化常识50例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中国】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 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 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六合】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肴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江左】 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 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山东】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 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朔漠】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 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

古代文化常识祭祀

1. 古代文化知识:赐姓,持节,践祚,薨,进士,谥号,祭祀,黜 赐姓——1、谓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2、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6306462行,必执旄节以为凭证。 践祚——1、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2、指即位,登基。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 *** 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黜陟使——唐朝官名,“黜”是贬斥、废除的意思;“陟”指晋升。“黜陟”指官吏进退升降。黜陟使即是对地方官吏进行考察、并将其政绩情况上报更高一级的部门,并提出推荐或贬黜的建议,以便 朝·廷对官吏的职务升迁或贬黜的长官。他可以不上报直接处置一些违法犯忌的官员,可以罢官、可以入狱甚至可以直接处·决 御史——御史,是 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母忧——母亲的丧事 礼部——礼部是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2. 中国古代文化祭祀礼仪 上中国祭拜网看看 古代祭祀的种类 1.祀先代帝王 《礼记·曲礼》说:“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对于“有功烈于民”的先代帝王,如帝喾、尧、舜、禹、黄帝、颛顼、契、冥、汤、文王、武王等,都要举行崇祀。后来,受祭享的先代帝王人数越来越多。 秦始皇在巡游天下、经过名山大川时,曾经祭祀先代帝王。他到云梦,望祀虞舜于九嶷山,因为相传虞舜死后葬于九嶷。 他到会稽,会稽有大禹陵墓,于是祭祀大禹。后来历代帝王出巡,多仿效秦皇,祭祀先王。 自汉代起,开始为先代帝王维修或营建陵园,分别立祠祭祀。光武帝时,皇宫中有古代圣贤帝、后画像,不过那大概还不是用于祭奠行礼的。 隋代以祭祀先代帝王为常祀。在京城立有三皇五帝庙,另立庙祭祀三皇以前诸帝,并且在先代帝王始创基业的肇迹之地分别建置庙宇,以时祭祀。 明洪武六年(1373年),太祖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择历朝名臣能始终保守节义者从祀。 清代沿用此庙,初祀三皇、五帝等。后又改变原则,“凡为天下主,除亡国暨无道被弑,悉当庙祀”。 (3)对于先代帝王的陵寝,清代祀典规定祭祀三皇、五帝以下数十处,春、秋二季仲月致祭,或在陵寝筑坛而祭,或在当地享殿行礼。凡皇帝巡游,途经先代帝王陵庙,皆有祭享之礼。 清统治者特别对明代诸帝陵墓,更是优礼有加。这显然是出于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治需要。 2.祀先圣先师 祭祀先圣先师是立学之礼,礼经并未实举其人。汉魏以后,逐渐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或者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 唐代确定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从此以后不再变更。对于孔、颜,历代帝王益封爵,赠谥号,直至用天子之礼乐优加尊崇,祭祀典礼极为隆重。 《礼记》所载立学祀典,不过“释奠”、“释币”、“释菜”三项。“释币”,即有事之前的告祭,以币(帛)奠享,这不是常行之礼。 “释奠”,是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而没有尸。“释菜”,是以菜蔬设祭,为始立学堂或学子入学的礼仪。 唐、宋以后一般只用“释奠”礼,既作为学礼,也是祭孔礼,仪式则日趋繁琐。 祭孔始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当时孔子的地位并不高;汉平帝才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学校祀先圣先师周公、孔子,始于东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南北朝时,太学内已立有宣尼庙,祭祀时设轩悬之乐,用六佾之舞,牲牢器具,依上公之例。 每年春、秋二仲月,行释奠之礼;每月初一,国子祭酒率博士以下及学生拜孔揖颜。各地郡学也都立有孔、颜之庙。 唐宋以后孔子封爵加至“大成至圣文宣王”,从祀弟子、贤人封为公、侯。元代世祖时虽有一时贬黜孔子及儒家的举动,但成宗即位后立刻恢复尊孔。 直到明朝嘉靖时,世宗才废除所封孔子王号,取消了塑像,降低了原用天子之礼的祀典规格,称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即建有孔庙。 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升为上祀,奠帛、读祝文、三献奠爵,行三跪九拜之礼。 雍正四年(1726年),又定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诞辰,全体官民军士斋戒一日。在孔子故里(曲阜阙里),春、秋祭祀与太学相同,其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也都以北京太学为准式。 祭孔礼仪在文庙举行。唐玄宗又为姜太公师尚父立武庙,肃宗又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 其祭祀礼仪与祭孔类似。至明初,由于明太祖的反对,武成庙才被废止。 宋代又有算学先师之祭。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立黄帝为算学先师,但典仪规格较低。 3.藉田与享祀先农之礼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4)藉或作“籍”、“藉”。 藉礼,就是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的礼仪。农神,也称“田祖”,又称为“先啬”,汉以后通称“先农”,认为就是教民耕作的神农氏。 藉田在春天举行。 藉田礼为历代帝王所遵循,而且仪式日趋繁复。 南北朝时,在先农坛北建御耕坛,围以青幕,供皇帝观看农夫耕种藉田情形之用。宋以后就直称“观耕台”。 明、清时的先农坛都在正阳门外,为一成方坛,东南方有观耕台,藉田时才加以陈设,附近又有神仓等建筑。今仍有若干古建筑保存。 藉田、祀先农是古礼之孑遗,本有重农、劝耕的良好意愿,但历代帝王的亲耕藉田,表现与宣传个人的意味太重,难怪就连有的皇帝自己也说,藉田是“空有慕古之名,曾无供祀训农之实,而有百官车徒之费”。(《晋书·礼志》) 4.亲桑与享祀先蚕之礼 天子藉田,王后就去采桑养蚕。 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亲桑、享先蚕之礼就是据这项活动而制定的。(5) 史书记载,汉代已有此礼仪,皇后率领公、卿、列侯夫人到东郊苑中采桑,并以中牢羊、豕祭祀蚕神——苑窊(wā)妇人和寓氏公主。 当时,宫中蚕室养蚕在千薄以上(薄是养蚕的竹帘),蚕丝由织室纺织,用作祭服。魏晋以后,亲桑礼与藉田亲耕礼比附,遂相应地建造了先蚕坛,又有皇后“采桑坛”。 明嘉靖十年(1531年)在西苑(今北海公园)新建先。 3.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宗庙 宗庙 词意探源 (1)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按后世自大夫以下皆称家庙。(2)王室的代称。《汉书·霍光传》:“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 基本解释 1.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 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四》 2. 先王之宗庙。 3. 立宗庙于薛。 4. 王室国家的代称 宗庙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传》 宗庙之事。——《论语·先进》 5.宗庙会同。 详细解释 1.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 《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史记·魏公子列传》:“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 唐 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 叶恩《上振贝子书》:“甲午之役,陵寝躏于戎马之足;庚子之乱,宗庙翻夫五色之旗。” 2. 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墨子·非命下》:“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后汉书·伏湛传》:“猾臣 王莽 ,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 莽 ,故羣下推立 圣公 ,以主宗庙。”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而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窃惑之。”《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官统领禁省, 汉 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 4. 古代的祭祀一般有哪些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祭祀观则记载儒教《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解释。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是祭祖日。 “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祀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请采纳 5. 古代文化常识的礼俗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封建社会强迫妇女遵守的道德标准为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封典、封禅 封典,封建时代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子之功,称封;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避讳 指凡遇到君王、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为避免直接说出,则改用同音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帝王、孔子之名,众人共讳,称作公讳。避家人父祖称家讳。 北面、南面、东向 古代朝堂,君主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拜,故君王称南面,臣子称北面。如“室坐则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为卑,西向最下”。 坐、跪、跽、箕 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为坐;直身为跪,是有急事或表示谢罪、表示尊敬;跪起,准备起身,但双膝尚未离地,是为跽,又叫长跪,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臀部着地,两腿伸直,形似畚箕,叫箕踞,表示傲慢的态度。 婚礼 女子出嫁叫“归”,回家省亲叫归宁,而被夫家抛弃回归母亲家叫遣归。古代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六礼”。举行婚礼时,夫妇在青布帐篷里交拜,这帐篷叫青庐。 丧葬、祭礼 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古人丧葬有棺有椁(外面的套棺)。装尸之棺叫“柩”,死人入棺待葬叫“殓”,停棺叫“殡”,埋棺如穴叫"葬".在丧礼中,根据亲疏关系穿一定规制的丧服,有“斩衰”“齐哀”等五服之说 ,丧服又统称“缞绖”。古代天子供奉七代祖先,祭品用三个太牢;诸侯五庙,用一个太牢;大夫三庙,用少牢。为人饯行要祭路神,叫“祖”;要洒酒于地,称“酹”。 拜 古人把拜分为九种。最重要的是“稽首”:跪于地,头扣地多时,是臣事君之礼。顿首,以头叩地,同时要面色失常、言语失声,只在有急事求人时才用。“肃拜”最轻,拱手而已,类似现在的作揖。“再拜”是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有时用作敬辞。 歃血、衅钟 古人定盟,双方口含牲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叫歃血。重要的器物如钟、鼓制成,杀牲或杀人以祭,将其血涂在器物上表示诚敬,称为“衅”。 6. 古代文化常识50例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中国】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 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 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六合】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肴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江左】 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 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山东】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 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朔漠】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 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

古代文化常识山西

山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常识,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 山西古代中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太原古城墙、平遥古城、晋祠、五台山等。2. 山西是中国古代煤炭开采和冶铁业的发源地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就有采煤和制铁的技术。山西的冶金业被誉为“华夏冶铁的摇篮”。3. 山西的文化艺术也十分丰富,如山西梆子、晋剧、山西民歌、山西木版年画等都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其中,山西梆子是中国最重要的剧种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 山西还是道教和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五台山是全国有名的佛教胜地,曾是北魏皇室的道教主要活动场所之一。5. 山西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多彩,如山西踢孔脚、打拐棒、皮影戏等都是当地的传统节庆活动和民间艺术形式。总之,山西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见证和代表之一。

中国文化要略和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区别

文化不同。1、中国文化要略是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概括性、简明性的总结和介绍,主要包括中国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内容,旨在让人们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指人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和了解,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封建礼仪、儒家思想等等。这些常识是人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认识,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入口。

古代文化常识书

1.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书籍 蒙学经典:《蒙求》 《百家姓》 《千字文》 《三字经》 《小学诗》《鉴略妥注》 《了凡四训》 《声律启蒙》 《训蒙骈句》 《颜氏家训》《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诸子百家:《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阴符经》、《关尹子》、《亢仓子》、《鬻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子华子》、《尹文子》、《鶡冠子》、《穆天子传》、《十洲记》、《列仙传》、《抱朴子》、《握奇经》、《尉缭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盐铁论》、《说苑》十、《独断》、《傅子》、《神异经》、《博物志》、《神仙传》文、《六韬》、《司马法》、《吴子》、《邓析子》、《慎子》本);、《孔子家语》、《孔丛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太玄经》、《新语》、《新序》、《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论衡》、《潜夫论》、《申鉴》、《中论》、《人物志》 廿五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另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 2.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书籍 蒙学经典:《蒙求》 《百家姓》 《千字文》 《三字经》 《小学诗》《鉴略妥注》 《了凡四训》 《声律启蒙》 《训蒙骈句》 《颜氏家训》《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诸子百家:《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阴符经》、《关尹子》、《亢仓子》、《鬻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子华子》、《尹文子》、《鶡冠子》、《穆天子传》、《十洲记》、《列仙传》、《抱朴子》、《握奇经》、《尉缭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盐铁论》、《说苑》十、《独断》、《傅子》、《神异经》、《博物志》、《神仙传》文、《六韬》、《司马法》、《吴子》、《邓析子》、《慎子》本);、《孔子家语》、《孔丛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太玄经》、《新语》、《新序》、《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论衡》、《潜夫论》、《申鉴》、《中论》、《人物志》 廿五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另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 3.关于文化经典的书籍 关于文化经典的书籍有很多,例如《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丛书》、《中国文化常识》、《文化经典与文学名著导读》、《中国文化经典》、《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1、《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丛书》:是2007年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殷旵。 与现代汉语相比,传统经典中的文言文被赋之以韵与律、平与仄、修辞与文采,读起来如沐春雨,陶冶情操,启迪悟性,培植内力。 2、《中国文化常识》:是2008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力,是北京大学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 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3、《文化经典与文学名著导读》:是2008年龙门书局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叶枫宇,刘昆庸,黄玉銮。 4、《中国文化经典》:是2006年浙江古籍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孔子。本书主要通过对我国古典文化介绍,解读,增加读者对国学、中国经典文化的热爱。 5、《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是人教版课标高中语文的选修教材,主要从历代文化经典论著中选择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章节,既展示儒、释、道三教的经典以及历史、伦理、科技、文学等各个方面,又反映思想的流变和文化的发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文化常识 百度百科-文化经典与文学名著导读 百度百科-中国文化经典 百度百科-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百度百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丛书。 4.古代文学常识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①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②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员。 ③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④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中国文学之最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三、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四、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

王力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哪个版本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作者: 王力 主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2-3页数: 116定价: 19.80元装帧: 平装丛书: 王力别集ISBN: 9787300152066《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王力先生主持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通论性经典专著。《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十四个主题论述,半个世纪以来,历经多次重要编写修订,至今仍是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思维导图

1.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 1.高考语文中该怎样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3.「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 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4.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要怎么积累 文化常识对应的大方向是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掌握。2017版新课标中也多次提及“传统文化”“文化常识”,要求“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对应在考试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道3分选择题。文化常识的记忆功夫应当在平时,不建议拿文化常识清单去背诵,当然这也是一种办法。个人在教学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积累,每题4个,碰到即列入应当掌握的范围,同时,每个文化常识都是可以辐射其他知识点的,这方面强烈推荐王力先生的一本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空余翻看,权威准确,内容涵盖广,可以积累很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来历本身也很有趣。 5.想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该看那些书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构分类,各家学派标准不同,分类也不同:有物质与精神两分法;有物质、制度、精神三分法;有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四分法;还有物质、社会、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这些划分尽管层次不一,但都是按照人类创造文化的发展进程由物质到精神、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划分的,适用于专业人员的学习研究。中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文化,应根据教育功能的不同来划分。 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区历法、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音乐美术、饮食服装、车马冠盖、文化奠基、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但由于教材中没有专门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课文,这些知识都零散地分布在古文典籍之中,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更难,因此,教学时应将分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根据教育的功能不同梳理归类,每一类下分若干知识点,以课文中的某一古代文化知识点为突破口作分析,成扇面辐射展开,拓宽范围并向纵深发展。然后再探讨下一个知识点。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将课文中零散的知识归类成系统,建立知识链条。二是教师们在传播零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方法。三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打开思路,养成良好的治学习惯。 6.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

阳文文化常识

1.润例,阳文,金石,闲章分别代表什么中国文化常识 1、润例: 润例,出自作品《隋书·郑译传》,古代将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称为润例或润格。 2、阳文: 表面凸起的文字或者图案。采用模印、刀刻、笔堆等方法,出现凹凸的器物、平面文字和图案等。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3、金石: 金和美石之属;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指钟磬一类乐器;常用以比喻诗文音调铿锵,文辞优美。 4、闲章: 闲章指镌刻姓名、斋室、职官、藏书印等以外的印章。从秦汉时的吉语印演变而来,除刻吉语外,还常刻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 专门从事篆刻与书画的艺术家,一般都有许多印章。这许多印章,除姓名、字号用章外,其余印章,在印学上都统称为“闲章”。 扩展资料: 闲章主要形式: 闲章,一般包括“引首章”、“压角章”、“吉语章”、“警言章”、“收藏章”、“鉴赏章”、“纪年肖形章”以及“斋、堂、馆、阁居室章”等等。 其形式不拘,大小不一,一般或大于名章,或等同于名章。中国传统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融于一体。 在欣赏书画作品时,总是先从印章欣赏入手,从印章中来识别书画家的学识与修养。一枚好的闲章,除了让人玩味,还是篆刻家和书画家水平高低的无声自我展现。故有“闲章不闲”、“闲章玩味”之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润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阳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闲章 2.润例,阳文,金石,闲章分别代表什么中国文化常识 1、润例: 润例,出自作品《隋书·郑译传》,古代将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称为润例或润格。 2、阳文: 表面凸起的文字或者图案。采用模印、刀刻、笔堆等方法,出现凹凸的器物、平面文字和图案等。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3、金石: 金和美石之属;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指钟磬一类乐器;常用以比喻诗文音调铿锵,文辞优美。 4、闲章: 闲章指镌刻姓名、斋室、职官、藏书印等以外的印章。从秦汉时的吉语印演变而来,除刻吉语外,还常刻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 专门从事篆刻与书画的艺术家,一般都有许多印章。这许多印章,除姓名、字号用章外,其余印章,在印学上都统称为“闲章”。 扩展资料: 闲章主要形式: 闲章,一般包括“引首章”、“压角章”、“吉语章”、“警言章”、“收藏章”、“鉴赏章”、“纪年肖形章”以及“斋、堂、馆、阁居室章”等等。 其形式不拘,大小不一,一般或大于名章,或等同于名章。 中国传统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融于一体。 在欣赏书画作品时,总是先从印章欣赏入手,从印章中来识别书画家的学识与修养。 一枚好的闲章,除了让人玩味,还是篆刻家和书画家水平高低的无声自我展现。故有“闲章不闲”、“闲章玩味”之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润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阳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闲章。 3.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识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文章来源:网友提供 点击数:441 更新时间:2008-7-6 16:14:29 一、科举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 举人-----------贡士---------------进士 解元-----------会元---------------状元(榜眼、探花) 二、地理 1、中国:九州、华夏、四海、神州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阴阳:古时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4、南京:建康、金陵 5、扬州:广陵 6、苏州:姑苏 7、成都:锦官城 三、官职任免 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拨;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四、时间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并称 1、王孟: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4、韩柳:韩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林、骆宾王 6、苏辛:苏轼、辛弃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亚 10、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苏:苏轼、苏辙、苏洵 12、苏黄:苏轼、黄庭坚 1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14、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15、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16、岁寒三友:松竹梅 1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8、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9、 ***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0、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21、三吏三别: 六、代称 1、学生:桃李 2、妇女:巾帼 3、弟兄:手足 4、诗人:骚人 5、菊花:黄花 6、杜鹃:子规 7、家乡:桑梓 8、国家:社稷 9、史册: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战争:烽烟 12、音乐:丝竹 13、文学才华: *** 14、自己的作品:拙作 七、人物别称 李白:诗仙 青莲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苏轼:东坡居士 蒲松林: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杜甫:诗圣 诗史 陶渊明:靖节先生 欧阳修:醉翁 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陆游:放翁 辛弃疾:稼轩 孟子:亚圣 名、字、号 古人幼年时取名,成年时取字。 名字均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表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由自己取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八、年龄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成年加冠 九、计时 年号记年 天干地支纪年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贯:《柳河东集》 书室:《聊斋志异》 表字:《李太白全集》 别号:《稼轩长短句》 谥号:《欧阳文忠公文集》 官职:《杜工部集》 年号:《白氏长庆集》 十一、名著人物与事件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伏羲发明八卦、夸父追日 十二、专著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水经》: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论语》 《孟子》 《左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水浒》: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儒林外史》: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4.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收集要注意什么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 《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 《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5.河神 古代文化常识 河神常指黄河水神,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最有影响的河流神,殷王朝建立以后,对河神的祭祀极为重视, 建立河神庙,春秋战国时地方性的河流崇拜十分活跃。《史记·封禅书》:及秦共天下,令调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水曰河,调临晋。州《旧唐书·礼仪志四》:(唐玄宗天宝六载)河读封灵源公。《宋志·礼志八》:仁宗康定元年,沼封河读为显圣灵源王。《元史·顺帝纪》:至正十一年加封河读神号灵源神佑宏济王。 河神的称呼叫河伯,即常说的河伯;河伯名冯夷(或作冰夷,无夷),始见于《庄子》、《楚辞》、《山海经等》。又《文选》李善注以川后为河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以禹强为河伯。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河姓公名子,夫人姓冯名夷君。河伯姓吕名公子,夫人姓冯名夷。上古圣贤处所记曰:“冯夷者,弘农华阳人也,在废关提道里住,服八石,得水仙,为河伯。 《神异经·西荒经》:西海水上有人乘白马,朱鬣白衣玄冠;从十子童子,驰马西海水上,如飞如风,名日河伯使者。 《真灵位业图》:太清右位,河伯(是得道之人所补)《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四:河伯人面,乘两龙,一日冰夷,一日冯夷,又回人面鱼身。《金匮》言,一名冯循(一作修);《河图》言,姓品名夷;《穆天子传》言无夷;《淮南子》言冯迟;《圣贤记》言,服八石,得水仙,《抱朴子》曰,八月上庚日溺河。 《历代神仙通鉴》卷二;冰夷一名冯夷,人面蛇身,控乡提首人,尝入华阴服入石,得凌波泛水之道。北居阳汗陵门之山,与蜚廉互相讲术。初探从极之渊,深入三面仍,师玄冥大人学混沌之法。起而见有神鸟吸水洒空,施化为雨水。冰夷及置食水滨,时时招引,习熟为伴,可置怀袖,名曰商羊,是乌生于有巢氏,特采雨露之精,能大能小,吸则勃海可枯,施则高原可没。(按:助量尤与黄帝作战。)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五:黄河、澄清尊神河伯。 其外河神还有河候。 《真灵位业图》:太清右位:河候。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七引《滑县志》河候调在县南一里。汉东郡河决,太守三尊以身填之,水乃却。及卒,民为立河候词把之。 地方性的河神还有河阴圣后 《续文献通考·群把考》三: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正月,加郑州河阴县黄河神号田昭应顺济圣后,赐庙额灵德善利。尚书省奏言:郑州河阴县圣后庙,前代河水为患,屡祷有应,尝加封号,庙额。今因祷祈,河遂安流,乞加褒赠。帝从其清,特加号赐额,岁委本县长官春秋致祭。 河神陈平 《月令广义·岁令一》:河神即汉相国陈平。《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河读,汉陈平也。唐始封二字公,来加四字公,圣朝加封四字王,号“灵源弘济王”。 河神泰逢氏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时有泰逢氏居于和山,是山曲回五重,实惟河之九都。泰逢好游,出驾文马,出入有光,能动天地之气,致兴云雨。民称之曰吉神,一曰没为河神。 金龙四大王 《清朝文献通考·群把考》二:顺治三年敕封显佑通济之神。臣等谨案:《会典》载;神谢姓名绪,浙人,行四,读书金龙山。明景泰间建庙沙湾。盖崇把已久。至是加封。庙祖宿迁,从河臣清也。 6.初中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荟萃 一、文史典籍: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朝代传说: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zhuān xū )、帝喾(kù)、唐尧、虞舜 三、地理: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今山东省),西岳华山(今陕西省),南岳衡山(今湖南省衡阳市境内),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被誉为“塞外第一山”。 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现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之一,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中岳嵩山(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悲。(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稷(jì)、黍、麦、菽(shū)、稻) 3.五味:指酸、甜、苦、辣、咸 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豕)、狗(犬)、鸡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8.岁寒三友:松、竹、梅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乡试第一名)、会元(会试第一名)、状元(殿试第一名)。 11.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12.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13.科举考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 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1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15.“ *** ”,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风、雅、颂”三大类。 17.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五更3点—5点。 18.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19.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 20. “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21.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三宝”,拂教名词,指佛、法、僧。 22.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23.谥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 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 五、古代别称: 1.桑梓:指家乡 2.巾帼:指妇女 3.须眉:指男子 4.鸿雁:指书信 5.社稷:指国家 6.汗青:指史册。 例如: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轩辕:指祖国。 例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8.“三尺”:指法律 9.谦称:①自称:愚、鄙、敝、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老衲)等 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称太子、王子、公主:殿下 ③称将军:麾下 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道判断题

1. 古代文化常识自测题100题 古代文化常识自测题100题 1.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 16.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 ,宋代州的长官称 ,明代府的长官称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古代文化常识测验题参考答案 1.官职 谥号 号 2.令尊 家慈 3.冠礼 笄礼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亲属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记年法 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 年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惊蜇 春风 11.庚辰 龙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点 第二天凌晨1点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尚书 吏部 15.拜 除 谪 左迁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华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盘古 女娲 精卫 23. 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24.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25.经 史 子 集 26.观灯 踏青扫墓 登高赏菊 27.琴棋书画 28.松 竹梅 29.宫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长 31.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2.古代文化知识填空 1.《国风》代表作 《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离骚》是一首诗,无所谓代表作。 《国风》是《诗经》的代表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2. 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内史省长官为内史令;门下省长官为纳言;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尚书省下设史、礼、兵、都官(后改为刑)、度支(后改为民)、工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三省的长官相当于秦汉的宰相。 唐朝的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省。中书省即隋朝的内史省,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为侍中;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长官为尚书。唐初,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以后设而不任或不常设。 3. 东岳泰山 中岳嵩山 4. 五谷为泛称。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 《皇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孟子腾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汉书》将“谷、黍、稷、高粱、水稻”列为五谷,后来又有“谷、水稻、玉米、小麦、黍子”合称五谷的说法。 5. 礼 射 6. 隋朝六部为史、礼、兵、都官(后改为刑)、度支(后改为民)、工六部;唐及后世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7. 乡试 殿试 秀才(童生、生员) 3.古代文化常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赠卫八处士》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滕王阁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黄庭坚《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虎剥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祸作。 药材根氐罹斸掘,蜜虫夺房抱饥渴。 有心无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龟曳尾。 卫平哆口无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 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无女甘独宿。 虚名挽人受实祸,累棋既危安处我。 室中凝尘散发坐,四壁矗矗见天下。 奎蹄曲隈取脂泽,娄猪艾豭彼何择。 倾肠倒胃得相知,贯日食昴终不疑。 古来毕命黄金台,佩君一言等觜觿。 月没参横惜相违,秋风金井梧桐落。 故人过半在鬼录,柳枝赠君当马策。 岁晏星回观盛德,张弓射雉武且力。 白鸥之翼没江波,抽弦去轸君谓何。 二十八宿值日占风雨阴晴歌诀: 春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 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 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 虚危室壁天半阴,奎娄胃宿雨冥冥, 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宿天又阴, 井鬼柳星晴或雨,张星翼轸又晴明, 角亢二星太阳见,氐房二宿大雨风, 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 虚危室壁震雷惊,奎娄胃昴雨霖庭, 毕觜参井晴又雨,鬼柳云开客便行, 星张翼轸天无雨,角亢二星风雨声, 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冬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雨声天冷冻,昴毕之期天又晴, 觜参二宿坐时晴,井鬼二星天色黄, 莫道柳星云霹起,天寒风雨有严霜, 张翼风雨又见日,轸角夜雨日还晴,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阴凝天又晴. 占卜阴晴真妙诀,仙贤秘密不虚名, 掌上轮星天上应,定就乾坤阴与晴。 古意 (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唐李白《游太山》诗之三:“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孔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柳永《望 海 潮 》 重湖叠山巚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4.高中语文必知的100个文化常识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秦大明123 高中生必知100条涉考文化常识 1、【十二生肖】〖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 3、【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4、【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5.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一、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头 (08)炮烙:将人烧烤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1)授官:除 拜 (2)升官:迁 擢 (3)降官:谪 左迁 (4)免官:罢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6.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参见“郡”条。《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7.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纪年纪月级日纪时法 纪年法 1年号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则重新开始。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花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葵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如“予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号,干支结合纪年。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纪月法 1按序数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岁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与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十一月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纪月: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的顺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纪日法 1用干支纪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由于六十甲子和夏历的两个月的天数(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称与日期并不完全对应。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数纪日。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这三天又有特定的称呼,分别叫做“朔”“望”“晦”。 (4)纪时法 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 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关系表。 十二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时 日夕 十二地支 戍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二十四时 19 - 21 21- 23 23- 1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五更 20- 22 22- 24 24-2 2-4 4-6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高中必须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哪些?

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2、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周朝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见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3、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4、《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5、东向在中国古代,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是以向南的座位为尊的。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向南的座位,再其次是向北的座位,最末位是向西的座位,因此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介绍

本书是王力教授主编的一部非常传奇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通论性经典作品。在半个世纪之前编写这部书稿的时候,就动用了当时中国所有的古代文化研究领域最顶尖级的专家。那些响当当的名字,王力、丁声树、朱文叔、洪诚、殷孟伦、陆宗达、张清常、冯至、魏建功、姜亮夫、叶圣陶,各个全都是今天学人难望其项背的大师。这本书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思维导图

1. 9文化常识分类 9文化常识分类 1.古文化常识有哪些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文章来源:网友提供 点击数:441 更新时间:2008-7-6 16:14:29 一、科举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 举人-----------贡士---------------进士 解元-----------会元---------------状元(榜眼、探花) 二、地理 1、中国:九州、华夏、四海、神州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阴阳:古时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4、南京:建康、金陵 5、扬州:广陵 6、苏州:姑苏 7、成都:锦官城 三、官职任免 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拨;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四、时间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并称 1、王孟: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4、韩柳:韩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林、骆宾王 6、苏辛:苏轼、辛弃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亚 10、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苏:苏轼、苏辙、苏洵 12、苏黄:苏轼、黄庭坚 1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14、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15、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16、岁寒三友:松竹梅 1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8、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9、 ***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0、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21、三吏三别: 六、代称 1、学生:桃李 2、妇女:巾帼 3、弟兄:手足 4、诗人:骚人 5、菊花:黄花 6、杜鹃:子规 7、家乡:桑梓 8、国家:社稷 9、史册: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战争:烽烟 12、音乐:丝竹 13、文学才华: *** 14、自己的作品:拙作 七、人物别称 李白:诗仙 青莲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苏轼:东坡居士 蒲松林: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杜甫:诗圣 诗史 陶渊明:靖节先生 欧阳修:醉翁 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陆游:放翁 辛弃疾:稼轩 孟子:亚圣 名、字、号 古人幼年时取名,成年时取字。 名字均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表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由自己取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八、年龄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成年加冠 九、计时 年号记年 天干地支纪年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贯:《柳河东集》 书室:《聊斋志异》 表字:《李太白全集》 别号:《稼轩长短句》 谥号:《欧阳文忠公文集》 官职:《杜工部集》 年号:《白氏长庆集》 十一、名著人物与事件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伏羲发明八卦、夸父追日 十二、专著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水经》: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论语》 《孟子》 《左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水浒》: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儒林外史》: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2.介绍与九有关的故事或文化知识一个 龙生九子 螭吻: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睚眦: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好音乐。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饕餮: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狴犴:又叫 *** 。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3贝,尸贝:也称龟趺。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龙生九子”的一个说法是来自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眦(yázì) 老三嘲风(cháofēng) 老四蒲牢(pú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负屃(fùxì) 老九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另有说法为: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虫八)(虫夏)(bāxià) 老七睚眦(yázì) 老八狻猊(suānní) 老九椒图(jiāotú) 有的说法还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 3.【什么是文化常识】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u2022吐温、欧u2022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u2022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附:(表格) 级别 (童试)院试 正式科举考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时间 每年一次 三年一次(秋) 三年一次(春) 会试后同年4月 地点 府(州)县 省城 礼部(京城) 宫殿 应试者 儒生、童生 秀才 举人 贡士 获取功名 秀才 (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进士)前三名为: 状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五、诗句与人: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 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六、一句话评书: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u2022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七、人的称谓: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 4.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1.三教:佛教、道教、儒教。 “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部落的首领,炎帝、黄帝。 魏国信陵君名无忌号信陵君;齐国孟尝君名文号孟尝君;赵国平原君 赵胜号平原君;楚国春申君 黄歇号春申君 2.作者 屈原 特点 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3.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近体诗包括 律诗 和 绝句 5.初中语文文化常识有哪些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荟萃 (一)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地理:“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3.五味:指酸、甜、苦、辣、咸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8.岁寒三友:松、竹、梅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解元、会元、状元。 11.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12.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14.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16.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 合称三甲鼎。 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17.《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18.“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凤、雅、颂”三大类20.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21.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22.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 “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点--21点,二更21点--23点,三更23点--1点五更3点--5点。 25.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26.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27.玉常金马:指翰林院。 28.《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29.“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 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30.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三宝”,拂教名词,指拂、法、僧。31.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32.溢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 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33.“岳阳楼”四绝:滕子京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sù)篆额(用篆字书写的匾额)一时传为四绝。 (五)古代别称:1.桑梓:家乡 2.巾帼:妇女 3.须眉:男子 4.鸿雁:书信 5.社稷:国家 6.汗青:史册 7.轩辕:祖国 8.“三尺”:法律9.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称天子:殿下 ③称将军:麾下 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 (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

文化常识教授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作者简介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 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 著有《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四十余部,主编有《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等,翻译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诗集)等三十余部。 。2.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是1961年王力教授受教育部委托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一部分(第八、九单元的通论部分)。《古代汉语》书稿的原始基础是 195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讲义》。讲义分为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个部分,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力、林焘、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吉常宏、赵克勤、陈绍鹏等先生编写。《古代汉语》在这部讲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增删改写,凡四易其稿,但是讲义的体例和基础内容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03036都被继承下来。根据教育部当时的委托,对讲义进行修订的编写组同样分为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个部分。通论部分的执笔人是马汉麟(南开大学)、郭锡良(北京大学)和祝敏彻(兰州大学)诸先生。当时每一篇稿子都经过集体编写组内讨论,组外(即北京师范大学的萧璋、许嘉璐,人民大学的刘益之,北京大学的赵克勤、吉常宏诸先生)传观并签注意见,最后由主编王力教授定稿。这个定稿比起《古代汉语》最初的两稿已经是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定稿后,丁声树、朱文叔、洪诚、殷孟伦、陆宗达、张清常、冯至、魏建功、姜亮夫、叶圣陶诸先生都曾审阅并提出书面修改意见,其中尤以姜亮夫和叶圣陶先生的修正内容为多。1980年和2004年,这部书稿分别在王力教授和郭锡良教授主持下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大的修订。2008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在原稿的基础上,请美国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近世考古学、史学新发现为依据,对这部书稿做出了全面的第四次修订。 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是1961年王力教授受教育部委托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一部分(第八、九单元的通论部分)。《古代汉语》书稿的原始基础是 195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讲义》。讲义分为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个部分,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力、林焘、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吉常宏、赵克勤、陈绍鹏等先生编写。《古代汉语》在这部讲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增删改写,凡四易其稿,但是讲义的体例和基础内容都被继承下来。根据教育部当时的委托,对讲义进行修订的编写组同样分为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个部分。通论部分的执笔人是马汉麟(南开大学)、郭锡良(北京大学)和祝敏彻(兰州大学)诸先生。当时每一篇稿子都经过集体编写组内讨论,组外(即北京师范大学的萧璋、许嘉璐,人民大学的刘益之,北京大学的赵克勤、吉常宏诸先生)传观并签注意见,最后由主编王力教授定稿。这个定稿比起《古代汉语》最初的两稿已经是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定稿后,丁声树、朱文叔、洪诚、殷孟伦、陆宗达、张清常、冯至、魏建功、姜亮夫、叶圣陶诸先生都曾审阅并提出书面修改意见,其中尤以姜亮夫和叶圣陶先生的修正内容为多。1980年和2004年,这部书稿分别在王力教授和郭锡良教授主持下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大的修订。2008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在原稿的基础上,请美国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近世考古学、史学新发现为依据,对这部书稿做出了全面的第四次修订。 4.中国文化常识的介绍 是北京大学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第四次修订版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精选图片.改谬补漏.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勾勒出情趣盎然的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图景。 5.古代文化常识 王力 什么出版社最好 王力,中国语言学家、诗人。字了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人。生于1900年8月10日,卒于1986年5月3日。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岭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直至去世。曾兼任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7年冬赴波兰讲学。曾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人民 *** 委员,北京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五届委员,第四、五届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曾兼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王力作为语言学大师,不仅注重专业的学术研究,在语言科学诸多领域勤于开创,写出了许多高水平的论著,取得丰硕的成果,而且非常关注语言文字学的普及与应用。 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中华书局、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这几家最好,其余就数二流的了。 6.文学常识 名人简介 100字左右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现代物理学奠基人。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7.中国文化常识的基本信息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是北京大学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第四次修订版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精选图片.改谬补漏.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勾勒出情趣盎然的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图景。

古代文化常识专项训练100题

1. 古代文化常识专项训练 古代文化常识专项训练 1.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 16.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 ,宋代州的长官称 ,明代府的长官称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古代文化常识测验题参考答案 1.官职 谥号 号 2.令尊 家慈 3.冠礼 笄礼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亲属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记年法 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 年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惊蜇 春风 11.庚辰 龙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点 第二天凌晨1点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尚书 吏部 15.拜 除 谪 左迁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华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盘古 女娲 精卫 23. 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24.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25.经 史 子 集 26.观灯 踏青扫墓 登高赏菊 27.琴棋书画 28.松 竹梅 29.宫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长 31.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2.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纪年纪月级日纪时法 纪年法 1年号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则重新开始。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花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葵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如“予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号,干支结合纪年。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纪月法 1按序数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岁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与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十一月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纪月: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的顺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纪日法 1用干支纪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由于六十甲子和夏历的两个月的天数(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称与日期并不完全对应。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数纪日。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这三天又有特定的称呼,分别叫做“朔”“望”“晦”。 (4)纪时法 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 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关系表。 十二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时 日夕 十二地支 戍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二十四时 19 - 21 21- 23 23- 1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五更 20- 22 22- 24 24-2 2-4 4-6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3.一些传统文化小常识 (带答案) 怎么要那么多?试一下啊!(全部自己想的~~~) 1.中国的象征是什么(龙) 2.上古时期哪两个部落在涿鹿大战(黄帝 蚩尤)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什么、在何时(百家争鸣 秦) 4.列举4个参与百家争鸣的学派(如儒墨道法) 5.一个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也是一个要挂艾草的节日(端午) 6.试说出天干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哪幅著名画作能体现宋朝繁荣的经济(《清明上河图》) 8.毛笔相传是谁发明的(蒙恬) 9.佛教几时传入中国(东汉) 10.说出中国四大著名石窟(甘肃的莫高窟,山西的云岗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甘肃的麦积山石窟) 11.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是?(昆曲) 12.昆曲中最著名的、受到林黛玉的深深喜爱的是哪部(《牡丹亭》) 13.青花瓷在哪朝最繁盛?(元代) 14.画圣、书圣、医圣分别是谁(吴道子、王羲之、张仲景) 15.福禄寿三星是哪个宗教提出来的(道教) 16.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17列举月数和日数是相同的的节日(端午、重阳、七夕) 18.列举明清小说的著名代表(如《儒林外史》、四大名著) 19.傩是中国戏剧起源之一吗( 是) 20.科举制起源于何时(隋) 4.中国古代各种文化常识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 《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参见“郡”条。 《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 《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 《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5.古代文化常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赠卫八处士》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滕王阁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黄庭坚《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虎剥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祸作。 药材根氐罹斸掘,蜜虫夺房抱饥渴。 有心无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龟曳尾。 卫平哆口无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 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无女甘独宿。 虚名挽人受实祸,累棋既危安处我。 室中凝尘散发坐,四壁矗矗见天下。 奎蹄曲隈取脂泽,娄猪艾豭彼何择。 倾肠倒胃得相知,贯日食昴终不疑。 古来毕命黄金台,佩君一言等觜觿。 月没参横惜相违,秋风金井梧桐落。 故人过半在鬼录,柳枝赠君当马策。 岁晏星回观盛德,张弓射雉武且力。 白鸥之翼没江波,抽弦去轸君谓何。 二十八宿值日占风雨阴晴歌诀: 春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 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 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 虚危室壁天半阴,奎娄胃宿雨冥冥, 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宿天又阴, 井鬼柳星晴或雨,张星翼轸又晴明, 角亢二星太阳见,氐房二宿大雨风, 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 虚危室壁震雷惊,奎娄胃昴雨霖庭, 毕觜参井晴又雨,鬼柳云开客便行, 星张翼轸天无雨,角亢二星风雨声, 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冬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雨声天冷冻,昴毕之期天又晴, 觜参二宿坐时晴,井鬼二星天色黄, 莫道柳星云霹起,天寒风雨有严霜, 张翼风雨又见日,轸角夜雨日还晴,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阴凝天又晴. 占卜阴晴真妙诀,仙贤秘密不虚名, 掌上轮星天上应,定就乾坤阴与晴。 古意 (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唐李白《游太山》诗之三:“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孔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柳永《望 海 潮 》 重湖叠山巚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6.古代文化常识 1、扪参历井仰胁息《蜀道难》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滕王阁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黄庭坚《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虎剥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祸作。药材根氐罹斸掘,蜜虫夺房抱饥渴。有心无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龟曳尾。卫平哆口无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无女甘独宿。虚名挽人受实祸,累棋既危安处我。室中凝尘散发坐,四壁矗矗见天下。奎蹄曲隈取脂泽,娄猪艾豭彼何择。倾肠倒胃得相知,贯日食昴终不疑。古来毕命黄金台,佩君一言等觜觿。月没参横惜相违,秋风金井梧桐落。故人过半在鬼录,柳枝赠君当马策。岁晏星回观盛德,张弓射雉武且力。白鸥之翼没江波,抽弦去轸君谓何。 二十八宿值日占风雨阴晴歌诀: 春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 虚危室壁天半阴,奎娄胃宿雨冥冥,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宿天又阴,井鬼柳星晴或雨,张星翼轸又晴明,角亢二星太阳见,氐房二宿大雨风,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 虚危室壁震雷惊,奎娄胃昴雨霖庭,毕觜参井晴又雨,鬼柳云开客便行,星张翼轸天无雨,角亢二星风雨声,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冬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娄胃雨声天冷冻,昴毕之期天又晴,觜参二宿坐时晴,井鬼二星天色黄,莫道柳星云霹起,天寒风雨有严霜,张翼风雨又见日,轸角夜雨日还晴,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阴凝天又晴.占卜阴晴真妙诀,仙贤秘密不虚名,掌上轮星天上应,定就乾坤阴与晴。 古意 (唐)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唐李白《游太山》诗之三:“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孔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柳永《望海潮》重湖叠山巚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标题: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教案课程年级:高中所用时间:1-2节课知识点: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如汉字文化、古代建筑、古代诗词、音乐舞蹈、绘画等;2.学会发现古建筑、古诗词中的文化符号,并理解其内涵;3.学会运用古代文化常识来解读古代文学作品。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环节(5分钟)学生们先来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中国古代文化有哪些?2、中华文化如何传承下来的?3、古代文化常识在现代有何意义?第二步:知识点学习(30分钟)1、古代汉字文化讲解一下古代汉字的发展史和代表性的汉字,如“八卦”、“太极图”、“天地玄黄”等。2、古代建筑介绍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建筑风格,如中国古代的宫殿、戏曲剧院等。3、古代诗词通过吟诵古代诗词,让学生理解古代诗词的表达方式以及常见的文化符号,如“长亭外”、“芳草萋萋”、“春风又绿江南岸”等。4、音乐舞蹈通过放映古代音乐舞蹈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古代音乐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5、绘画介绍古代中国绘画的特点和分类,如传统水墨画、工笔画、写意画等。第三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在讲解完每个知识点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古诗、一种古建筑、一种古乐器和古代绘画题材。2、针对这些文化符号,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阐明其文化内涵。第四步:课堂小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古代文化常识对我们的文化自信、国家认同、传承和创造的重要意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观看视频教具准备:投影仪、课件、视频、教案。教学反思:通过讲解和观看多媒体,在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了解到古代文化常识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古代文学作品,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爱国情感。

古代文化常识监国

1. 文化常识监的意思 文化常识监的意思 1.什么叫文化常识判断题 1.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即,文化常识判断题主要考查“文化”方面的常识。 2. 公务员笔试行测文化常识积累,比如:1)古代主要节日 比如,寒食: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2)年龄称谓 比如,①孩提:指2-3岁的儿童;②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等。 3)生肖 ①我国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②埃及 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3. 公务员考试,考生可参考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夯实行测理论基础。 2.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有什么区别区别 1、含义不同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如历法中细分为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 2、内容不同 文学常识体裁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曲,小说分类:笔记、传奇、平话、章回,散文分类叙事、游记、说理、抒情。 文化常识包括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等。 扩展资料: 文学常识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PPT

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E),东西跨经度60多度,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多,南北跨纬度约50度,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00我国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00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领土[1]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2′30""E),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40′E),最南端在立地暗沙(北纬3度51分00秒,东经112度17分09秒)(英语:Lidi Ansha或Lydi Shoal)为中国南海南沙群岛区域的一座暗沙,是实际上的中国领土的最南端(非位于其东北约15海里的曾母暗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立地暗沙属于海南省三沙市管辖。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33′N,124°20′E)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多度,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高原相差5个时区。对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系统,和西方相比也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天文学系统继承了中国哲学系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举个例子,大熊座在中国的天文学中由北斗,文昌,三台三个星官构成。北斗都很熟悉,不多赘述了;文昌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文曲星,掌管科举考试的天体;三台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科举考试的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完全不同于西方天文学天上都是神明,和人间无关。我个人喜欢使用中国天文学来对莫颗星命名,因为它很有文化内涵而且比较容易记。 但是中国天文学这套体系也制约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比如日月食,根据立法预报它应该有啊,但是没有发生。如果在西方,恐怕是要对历法进行修正了。在中国呢,群臣向皇帝叩首,恭喜皇帝的大恩大德感动了上苍(即使姚崇也干过这样的事)。 2.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的综合性学习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构分类,各家学派标准不同,分类也不同:有物质与精神两分法;有物质、制度、精神三分法;有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四分法;还有物质、社会、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这些划分尽管层次不一,但都是按照人类创造文化的发展进程由物质到精神、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划分的,适用于专业人员的学习研究。中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文化,应根据教育功能的不同来划分。 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区历法、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音乐美术、饮食服装、车马冠盖、文化奠基、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但由于教材中没有专门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课文,这些知识都零散地分布在古文典籍之中,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更难,因此,教学时应将分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根据教育的功能不同梳理归类,每一类下分若干知识点,以课文中的某一古代文化知识点为突破口作分析,成扇面辐射展开,拓宽范围并向纵深发展。然后再探讨下一个知识点。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将课文中零散的知识归类成系统,建立知识链条。二是教师们在传播零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方法。三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打开思路,养成良好的治学习惯。 3.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但得到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着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于是便有人提出了拱形大地的设想。这就产生了“浑天说”。 著名的汉朝科学家张衡在所作的《浑天仪注》中写道:“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古代中国人: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地如蛋黄、天如蛋白( 浑天说)。 4. 天文历法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 从天人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中国古代天文学从早期开始就与敬天的宗教崇拜密不可分。天文观测既是敬天的活动,也是“通天”的手段。 历法对于农业社会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观象授时”成为帝王统治的首要政治任务。历法是“君权神授”的“天命”的象征。 改革历法就意味着改变天命,是重大的宗教政治问题。从敬天和观天的宗教天文活动中产生了“法天”的思想。 帝王只要按照历法规定的“月令”治理国家,社会就和谐有序。汉代的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的宗教神学思想,把天文现象当作灾异现象,具有警示人事的作用。 以观天象而占国家大事吉凶的中国占星术因此在中国古代宗教政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5.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chuixuezhui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目录: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古代军制 一、人的称谓 【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433623736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 6.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发展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演变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从远古时期开始就已经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经过世代连续不断的努力,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天文学知识,并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且具有独特风格的天文学体系。中国古代天文学在许多领域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在世界天文学史和中华民族文化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历法,换一句话说,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核心。中国古代历法不单纯是关于历日制度的安排,它还包括对太阳、月亮和土、木、火、金、水五大行星的运动及位置的计算;恒星位置的测算;每日午中日影长度和昼夜时间长短的推算;日月交食的预报等等广泛的课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历法的编算相当于近现代编算天文年历的工作。为此,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展开了一系列的观测与研究活动:譬如对历法诸课题的共同起算点——历元的选定,对一个又一个天文学概念的阐述,对种种天文常数的测算、各种天文数表的编制,对具体推算方法、天体测量方法和数学方法的抉择和改进等等。 这些就构成了中国古代历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当然,中国古代天文学还包涵更广泛的内容,如中国古代特有的、精良的天文仪器的设计与制造,关于宇宙理论的探讨,以及对一系列天象特别是奇异天象的长期系统的观测与记录等,它们与历法一起,组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十分丰富多彩的体系。 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经历了发生、发展、完善、没落,最终融入近现代天文学的漫长演变过程。下面我们拟分六个阶段(即如下六节)简要地加以介绍。 西周以前的天文学知识这是一个天文学知识开始萌芽和初步积累的漫长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对星辰出没、日月运动的观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与这些需要密切相关的年、月、日等时间长度的概念,进而产生了初始的历法系统。 由于占卜活动的需要,人们对天象变化、尤其是异常天象的出现,极为关注,这也 *** 了人们对天象观测的重视,并由此逐渐形成了天象记录的传统。这些都给后世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一、观象授时时期 我们的祖先,生息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人们在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日月星辰的升落隐现,自然界寒来暑往,猎物的出没和植物的荣谢等自然现象,对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有意识地观察和认识这些自然现象,以期顺乎自然,求得自身的发展,便成为先民们感兴趣的问题之一,从中也就逐渐萌发出天文学知识的嫩芽。 太阳对人们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是以太阳的出入作为作息时间的客观依据。 太阳出入造成的明暗交替出现的规律,必定给先民们以极深的感受,于是以太阳出入为周期的“日”,应是他们最早认识到的时间单位。 自然,月亮的圆缺变化,是又一明显的和意义重大的天象。 说它意义重大,是因为月亮的亮光对于人们夜间活动的安排是关键的要素。经过长期的观测和计数,人们逐渐发现月亮圆缺的周期约为30日,这便进而导致一个较长的时间单位“月”的产生。 对于更长一些的时间单位“年”的认识,要较“日”、“月”困难得多,但这是对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意义更为重大的一种周期,因为寒暑、雨旱,以及渔猎、采集乃至农业生产活动无一不与它有关。所以,人们对它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 由物候——草木枯荣、动物迁徙、出入等的观察入手,大约是探索一年长度的最早方法,随后才是对某些星象的观测。后者所得结果要较前者来得准确。 据传说,在颛顼帝时代,已设立“火正”(1)专司对大火星(心宿二,天蝎座α星)进行观测,以黄昏时分大火星正好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时,作为一年的开始,亦即这一年春天的来临。由此不难推得一年的长度。 这是我国古代观象授时的早期形态。据研究,这大约是公元前2400年的事。 又据《尚书·尧典》记载,在传说中的尧帝时,“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其具体的观测方法与结果是:“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即以观测鸟、火、虚、昴四颗恒星在黄昏时正处于南中天的日子,来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以作为划分一年四季的标准。 据推算,这大约是公元前2000年时的实际天象。 由上述记载,我们还可以推知,当时已有原始圭表的出现,否则人们就无从确定某星辰南中天的问题。 这时的圭表还仅用于厘定方位,尚未用于测定日影的长度。观测星辰南中天来确定季节,可以减少地平线上的折射和光渗等的影响,其精度自然要比观测星辰出没来得高。 此外,从“日中”和“宵中”(指昼夜平分)、“日永”和“日短”(分别指白昼最长和最短的日子)等说法,可知其时已应用了某种测量时间的器具(这一点由下述《夏小正》的有关记载亦可证)。这些都说明,此时已进入观象授时相当发达的时代。 其标志是:所观测的恒星已由一颗增加到多颗,由观测恒星东升改为南中天,并已使用了某些器具。 更值得注意的是,《尧典》还记述了这时人们已经采用了“期。 7.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演变 中国的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 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公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 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观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司马迁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之前历法的366天。 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历法。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 8. 高考历史中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比如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 这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属于天文历法,因为古代使用干支纪念法,当然现在仍在使用,十二生肖就是和十二地支对应的。 (很不幸的是现代很多小人拿此来算命欺骗老百姓)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什么是五行 在中国古代哲学所记载,五行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它们是金、木、水、火、土,而它们之间也存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的性质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个性质,依次如下: 木-好华美,且具有风雅的个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爱,又行善的意思。 火-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礼,就是为人谦让谨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性情温厚笃实,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 就是又诚实又温厚诚恳之意。 金-性情刚强,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义,就是崇善弃恶,事事都顺理。 水-人聪明,并能推测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观察事物详细,对于任何事能预知前兆,善理权谋术事。 也可以说是仁、义、礼、智、信的五常。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图 五脏:木性为肝脏;火性为心脏;土性为脾脏;金性为肺脏;水性为肾脏。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 五行相克 五行相冲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 ‘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驳、互相战斗、制衡。 根据宇宙的磁场原先是浩瀚的大海(水).在海中产生了植物(木).再经由太阳(火)的照射慢慢的有了陆地(土).再从陆地中去发现了铁的矿物质(金).尔后从铁矿中提炼成铁器做成盆子来取水。 这就是大地自然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环状态。 又 *** 裸的大地一定要植树(木),用大树的根来拱固土质大雨来时才不会土质流失(土),大雨会造成水灾就必需用土来筑墙保卫家园(水),古时家园的门口都要摆个大水缸下雨时备水以备火灾可灭火(火),为保卫家园及家中煮饭生火必需有刀枪斧头器具所以要提炼顽铁(金), 生火需要用锯子斧头来劈材(木),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地间的万物产生之后,虽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 ,如水会使树木生长,也会使土质流失,而木按照‘木克土"的道理来克土,这就是自然的循环状态。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干地支产生于汉代,它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而不是以农历的正月初一。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 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 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天干地支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 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 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 *** 数字般的单纯,而。

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小说

1.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书籍 蒙学经典:《蒙求》 《百家姓》 《千字文》 《三字经》 《小学诗》《鉴略妥注》 《了凡四训》 《声律启蒙》 《训蒙骈句》 《颜氏家训》《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诸子百家:《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阴符经》、《关尹子》、《亢仓子》、《鬻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子华子》、《尹文子》、《鶡冠子》、《穆天子传》、《十洲记》、《列仙传》、《抱朴子》、《握奇经》、《尉缭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盐铁论》、《说苑》十、《独断》、《傅子》、《神异经》、《博物志》、《神仙传》文、《六韬》、《司马法》、《吴子》、《邓析子》、《慎子》本);、《孔子家语》、《孔丛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太玄经》、《新语》、《新序》、《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论衡》、《潜夫论》、《申鉴》、《中论》、《人物志》 廿五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另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 2.优秀古代言情小说,最好要很多古代知识的 其实我觉得看古言,大的知识面不错就OK(历史专业的作者毕竟是少),毕竟更多时候我们看的是剧情和人物。 首先推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又名《庶女明兰传》),这本是我最早看得宅斗种田文,作者对于里面的很多衣服、饰品还有当时的文化设定,很多参考红楼,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很透彻。最重要的情节和文笔俱佳,种田文经典之作。 海青拿天鹅《双阙》《殷商玄鸟纪》很出名,写西周时代的故事 米兰lady的《孤城闭》《柔福帝姬》《眼儿媚》,这个作者主要写宋朝的,很多宋朝知识都是看她小说科普的。就是情节有点虐了 李歆的《独步天下》《秀丽江山》,都是基于真实历史人物改编的故事,《秀丽江山》还被拍成了电视剧。情节也不错。 目前想到这么多,最后安利一发我的公众号大卫君(david_tale),不定期推小说书单,回复作者或者书名可得资源 3.想了解古代传统文化,需要读哪些书 现代的书有很多都很不错! 《中华文化史》 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关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书,作者:冯天瑜 何晓明 周积明 /mn/detailApp?qid=1225932476&ref=SR&sr=13-1&uid=168-0239686-2848227&prodid=zjbk279214 还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作者:马汉麟 /mn/detailApp?qid=1225932396&ref=SR&sr=13-1&uid=168-0239686-2848227&prodid=bkbk728248 如果是读古代的书,那就很多了,没有什么系统的,就要看自己的兴趣去读了! 象讲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二十四史 百家争鸣时道家的道德经、庄子,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孙子兵法,纵横家的鬼谷子、战国策都对了解独尊儒术前的中国文化有很大帮助! 4.谁能推荐几本关于国学常识的书(要作者书名和价格) 大学中文系的书:中国古代文学史(分册),市场价20-30左右 中国古代文学史有不同的版本,如果书店没有,可以到出版社订购,或到淘宝网上网购(具体的详情,可以到网络上搜到,就不废话了) @@@@国学太广了,要想得到冠以【国学常识】的书可以告诉你,几乎不可能,如果有都是超专业的,一般人是读不了的,最专业的要数《四库全书》、《民国丛书》……不过这种书估计你不会买的,一套的价钱吓死你,我们学校读书馆有,但是都不能外借,只能看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它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至今。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国粹派邓实称:“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

1.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识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文章来源:网友提供 点击数:441 更新时间:2008-7-6 16:14:29 一、科举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 举人-----------贡士---------------进士 解元-----------会元---------------状元(榜眼、探花) 二、地理 1、中国:九州、华夏、四海、神州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阴阳:古时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4、南京:建康、金陵 5、扬州:广陵 6、苏州:姑苏 7、成都:锦官城 三、官职任免 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拨;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四、时间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并称 1、王孟: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4、韩柳:韩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林、骆宾王 6、苏辛:苏轼、辛弃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亚 10、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苏:苏轼、苏辙、苏洵 12、苏黄:苏轼、黄庭坚 1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14、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15、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16、岁寒三友:松竹梅 1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8、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9、 ***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20、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21、三吏三别: 六、代称 1、学生:桃李 2、妇女:巾帼 3、弟兄:手足 4、诗人:骚人 5、菊花:黄花 6、杜鹃:子规 7、家乡:桑梓 8、国家:社稷 9、史册: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战争:烽烟 12、音乐:丝竹 13、文学才华: *** 14、自己的作品:拙作 七、人物别称 李白:诗仙 青莲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苏轼:东坡居士 蒲松林: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杜甫:诗圣 诗史 陶渊明:靖节先生 欧阳修:醉翁 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陆游:放翁 辛弃疾:稼轩 孟子:亚圣 名、字、号 古人幼年时取名,成年时取字。 名字均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表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由自己取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八、年龄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成年加冠 九、计时 年号记年 天干地支纪年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贯:《柳河东集》 书室:《聊斋志异》 表字:《李太白全集》 别号:《稼轩长短句》 谥号:《欧阳文忠公文集》 官职:《杜工部集》 年号:《白氏长庆集》 十一、名著人物与事件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伏羲发明八卦、夸父追日 十二、专著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水经》: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论语》 《孟子》 《左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水浒》: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儒林外史》: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2. 文言文的文体常识 知识点总结 1.说 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初中阶段所学的有《马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等。 2.表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葛亮的《出师表》即“表”中范例。 3.序 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词的缘起与过程。 4.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我们学过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记 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的形式。如“小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即记述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景物。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包括如《桃 花源记》这样的诗前序文)。除以上两篇,我们学到的还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核舟记》等。 6.传 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惯用于史书。一般为他人所写,如《张衡传》等,也有写自己的传记,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7.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3. 文言文文学常识 测试要求: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2、理解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3、文言翻译4、常见实词5、常见虚词6、默写课文或片断.7、正确朗读或断句.文言文翻译(一)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一般做到“信”、“达”即可.(二)文言文翻译的关键是译准重点字词.(三)文言文翻译五字法: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时间名词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2、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3、删 古文中有的虚词现在已不用,不译也不影响表达,可删.例发语词“夫”,相当于顿号的“之”等.4、换 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相应的现代词.例:“岁赋其二”中“岁”换成“年”.5、调 古汉语的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翻译时须调整词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 4. 文言文,文学常识 书信 尺牍,信礼 第一个书: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 第二个书: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 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5.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和文言文,要人教版八年级下册5、6单元,九年级上 下面是课文标题,你点击进入,把标题复制进去,就能查原文及相关资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 《细柳营》 《诗词五首》(包括《采薇》《十五从军征》 《送别》《清平乐·村居》《朝天子·咏喇叭》)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诗词五首》(包括《长歌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山居秋暝》《渔家傲》《长相思》)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加油!2010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需要背的课文和文言文最佳答案 第一单元《沁园春 雪》 *** 第六单元《出师表》诸葛亮《词五首》(包括《望江南》温庭筠、《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武陵春》李清照、《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课外古诗词背诵《观刈麦》白居易《月夜》刘方平《商山早行》温庭筠《卜算子 咏梅》陆游《破阵子》晏殊《浣溪沙》苏轼 《醉花阴》李清照《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山坡羊 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 6. 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二、古今异义词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三、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5.胜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7.王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8.以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9.食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10.之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2.名词的为动用法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当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2.动词的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 (二)倒。 7.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详情见:/link?url=vFBR9KHGRycr1U382f_ckEyjBhohjhNCQmz34kpUtLTw_5ZU3pTtfa6DekQpTTszjmOvF3mjCHctcgHaV9WAfiR9Lia7VHuL2WoJHgWD3V_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 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NRqnaPrruqaGjqn-Zm3bg 提取码: qai9书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作者:王力 主编豆瓣评分:9.4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年份:2014-11页数:272内容简介:本书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50余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作者简介:马汉麟(1919~1978),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师从王力等先生,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南开大学中文系。1961年,马汉麟先生应邀参加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编写工作,为这一学科的教学与教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中古代文学文化常识ppt

1.高中历史文化常识 必修一 1、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 秦始皇 。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 。 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三元里人民抗英 。 4、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 平型关大捷 。 5、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 台儿庄战役 。 6、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是 抗日战争 。 7、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 。8、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9、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辛亥革命 。 10、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 二大制定 。 11、中国 ***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的是 遵义会议 。 12、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3、“一国两制”构想首次得到成功运用是在解决 台湾 问题上。 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 1953 年 周恩来 会见 印度 代表团时。 15、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日内瓦会议 。 16、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 亚非万隆会议 。 17、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十二铜表法》 。 18、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1787年联邦宪法》 。 19、美国首任总统是 华盛顿 。 20、马克思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是在1844年发表的 《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 21、国际工人运动第一个战斗纲领是 《 *** 宣言》 22、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 工农苏维埃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 国家。 23、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 *** 首脑会议召开是在 1961 年。 必修二 1、1763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的是 英国 。 2、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英国 ,并首先从 棉纺织业 业开始。 3、1866年,西门子 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4、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是1882年 爱迪生 建立的 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 5、欧洲统一货币建设迈出的第一步是 维尔纳计划 。 6、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是 亚太经合组织 。 7、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在 美国西雅图 举行。 必修三 1、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的是 孔子 ;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 太学 。 2、儒家学派和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分别是 孔子 和 墨子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 。 3、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是 李悝 所著的 《法经》 。 4、在古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的是 纸 。 5、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是 《金刚经》 。 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 《古今图书集成》 。 6、“书圣”是指 王羲之 ,“诗圣”是指 杜甫 。 7、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诗经》 。 8、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 林则徐 。 9、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是 《四洲志》 。 10、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是 《海国图志》 。 11、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 ”。 12、在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是 梁启超 。 13、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 建成,标志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 牛胰岛素 。 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 氢弹 。 1970年用自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 人造卫星 送入预定轨道。 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 实验通讯卫星 ,随后第一颗实用通讯卫星升空。 14、1988年9月, ***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15、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杨利伟 。 16、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的是 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工作框架序列图 。 17、1946 年 美 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8、拜伦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长诗 《唐璜》 。 19、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的是 贝多芬 。 20、贝多芬最辉煌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他写的 《英雄交响曲》 。 21、音乐史上最早在交响乐中加入合唱的作品,“音乐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杰作”是 贝多芬的 合唱交响曲 。 22、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是 司汤达 。 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 《红与黑》 。 23、列夫·托尔斯泰最重要的三部长篇巨著是《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 其中他艺术上最完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安娜卡列尼娜》 。 24、俄国民族乐派成就最大的音乐家是 柴可夫斯基 。 25、后期印象主义绘画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 凡高 。 26、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 泰戈尔 。 27、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1918年 鲁迅 发表的 《狂人日记》 。 28、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 卢米埃尔 兄弟在巴黎反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宣告了电影时代的到来。 29、世界上第一次。 2.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chuixuezhui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目录: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古代军制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 3.古代文化常识50例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中国】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 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 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六合】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肴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江左】 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 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山东】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 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朔漠】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 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 4.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chuixuezhui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目录: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古代军制 一、人的称谓 【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433623736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 5.高中语文文学常识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 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统著。3.《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 4.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代表作家。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 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死情节,以结束全书。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也表现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日知录》。10.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11.列夫u2022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u2022卡列尼娜》《复活》等。 12.乔治u2022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1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14.《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史实。 15.《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 16.《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 《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17.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认为“人性本善”。(见第五册)18.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 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19.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和其弟子所作,文学性强,多寓言,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与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合称“老庄”。20.贾谊:西汉洛阳人,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著作有《新书》、《吊屈原赋》等。2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关于《史记》见第六册)22.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现在山东省临沂)人。 他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书圣”之称。王羲之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 因他作过右军将军,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 23.《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人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 *** 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24.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 代表作品有:两部著名的学术论著《。 6.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要怎么积累 文化常识对应的大方向是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掌握。 2017版新课标中也多次提及“传统文化”“文化常识”,要求“了解相关copy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对应在考试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道3分选择题。 文化常识的记忆功夫应当在平时,不建议拿文化常识清单去背诵,当然这也是一种办法。个人在教学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积累,每题4个,碰到即列入应当掌握的范围,同时,每个zd文化常识都是可以辐射其他知识点的,这方面强烈推荐王力先生的一本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空余翻看,权威准确,内容涵盖广,可以积累很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来历本身也很有趣。

古代文化常识之风俗礼仪

1. 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教案 1.古代文化习俗 古代礼仪制度 古代所谓礼仪,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诸如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灾害祈禳、学校科举、军队征战、行政区域划分、房舍陵墓营造,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举止,无不与礼仪有关。真正比较完备、系统的是西周的礼制“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主要内容有:(1)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师。(2)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3)祭人鬼:祭先王、先祖;杜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嘉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嘉礼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之礼;贺庆之礼。 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 军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凶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凶礼的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飨燕礼:飨礼规模宏大,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礼有一定的礼仪规范,但重点是吃喝。明代宴会分大宴、中宴、常宴、小宴。大祀天地后之次日、正旦、冬至及万寿节为大宴。大宴行酒九爵,中宴七爵,常宴三、五爵。 冠礼:冠礼是成人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 笄礼: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女子在15岁许嫁之时举行笄礼,结发加笄,也要取“字”。结发是将头发梳成发髻,盘在头顶,以区别童年时代的发式。笄礼始加冠笄,笄礼在宫中殿庭举行,皇帝亲临。祝辞及取字之辞也都套用男子冠礼。礼毕,公主拜见君父,聆听训辞。 出师祭祀:军队出征,有天子亲征与命将出征之不同,军队出征前有许多祭祀活动,主要是祭天、祭地、告庙和祭军神。出征前祭天叫类祭;出征前祭地叫宜社。 誓师:祭祀礼毕,出征的军队有誓师典礼,一般是将出征的目的与意义告知将士,揭露敌人的罪恶,强调纪律与作风。 凯旋:军队获胜而归,谓之“凯旋”,皇帝会亲率百官出城至郊外迎接,以示慰劳;有时则派遣大臣出城迎接,这称为“郊劳”。军队凯旋后要在太庙、太社告奠天地祖先,并有献捷献俘之礼,即报告胜利,献上卤获的战利品。 射礼有四种。一是大射,是天子、诸侯祭祀前选择参加祭祀人而举行的射祀;二是宾射,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三是燕射,是平时燕息之日举行的射礼;四是乡射,是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的射礼;射礼前后,常有燕饮,乡射礼也常与乡饮酒礼同时举行。 乡饮酒礼是敬贤尊老之礼。乡饮酒礼的意义有四项:一是选拔贤能;二是敬老尊长;三是乡射,即州长习射饮酒;四是卿大夫款待国中贤者。 2.中国古代的风俗礼仪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 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古代政治礼仪 ①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 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 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②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 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 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③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 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 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 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 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 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⑤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 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⑥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古代生活礼仪 ①诞生礼。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 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 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 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 “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 “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②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 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 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③飨燕饮食礼仪。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 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 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在特定的节日吃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 宴席上。 3.古代文化常识的礼俗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封建社会强迫妇女遵守的道德标准为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封典、封禅 封典,封建时代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子之功,称封;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避讳 指凡遇到君王、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为避免直接说出,则改用同音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帝王、孔子之名,众人共讳,称作公讳。避家人父祖称家讳。 北面、南面、东向 古代朝堂,君主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拜,故君王称南面,臣子称北面。如“室坐则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为卑,西向最下”。 坐、跪、跽、箕 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为坐;直身为跪,是有急事或表示谢罪、表示尊敬;跪起,准备起身,但双膝尚未离地,是为跽,又叫长跪,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臀部着地,两腿伸直,形似畚箕,叫箕踞,表示傲慢的态度。 婚礼 女子出嫁叫“归”,回家省亲叫归宁,而被夫家抛弃回归母亲家叫遣归。古代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六礼”。举行婚礼时,夫妇在青布帐篷里交拜,这帐篷叫青庐。 丧葬、祭礼 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古人丧葬有棺有椁(外面的套棺)。装尸之棺叫“柩”,死人入棺待葬叫“殓”,停棺叫“殡”,埋棺如穴叫"葬".在丧礼中,根据亲疏关系穿一定规制的丧服,有“斩衰”“齐哀”等五服之说 ,丧服又统称“缞绖”。古代天子供奉七代祖先,祭品用三个太牢;诸侯五庙,用一个太牢;大夫三庙,用少牢。为人饯行要祭路神,叫“祖”;要洒酒于地,称“酹”。 拜 古人把拜分为九种。最重要的是“稽首”:跪于地,头扣地多时,是臣事君之礼。顿首,以头叩地,同时要面色失常、言语失声,只在有急事求人时才用。“肃拜”最轻,拱手而已,类似现在的作揖。“再拜”是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有时用作敬辞。 歃血、衅钟 古人定盟,双方口含牲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叫歃血。重要的器物如钟、鼓制成,杀牲或杀人以祭,将其血涂在器物上表示诚敬,称为“衅”。 4.关于古代文化常识 3、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科举职官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何谓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5.古代文明礼仪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1.稽首: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郑玄注释《周礼》:“稽首,拜头至地也。” 贾公彦疏:“稽首,头至地多时,……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2.顿首:“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3.空首:“九拜”之一,古代上答下的礼节形式,也称为“拜手”。郑玄注《周礼》:“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 贾公彦疏:“空首者,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是为空首也。以其头不至地,故名空首。” 即身体呈跪姿,两手拱到地,然后俯下头至手而不接触地面。所谓“空”就是两手拱合,俯头至手和心持平,头在空中而不叩头到地面,是尊长者对“稽首”的答礼。 上古时代在行“稽首”、“顿首”礼时也先行“空首”礼,如《尚书益稷》记载:“皋陶拜手稽首。”自隋唐凳椅普及后“空首”演变为躬身示礼的形式。 以上三种礼节均属“吉事之拜”。以下“振动”、“吉拜”、“凶拜”为“凶事之拜”。 4.振动:振动是丧礼相见中最隆重的跪拜礼节。郑玄注《周礼》:“动,读为董,书亦或为董。 振董,以两手相击也。……振动,战栗变动之拜。” 这种礼节的形式不仅要“顿首”,还要双手相击,哭天喊地,浑身战栗不已,表示对丧者悲痛哀悼。5.吉拜:古代有守丧三年的礼俗,三年期后和丧家相见行“吉拜”礼。 郑玄注:“吉拜,拜而后稽颡。”就是说先“空首”拜,然后“顿首”拜。 6.凶拜:凶拜是居丧期间答拜宾客的礼节。郑玄注:“凶拜,稽颡而后拜,谓三年服者。” 《礼记·檀弓上》:“孔子曰:‘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 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者。"” 这一礼节形式是先“顿首”拜,然后“空首”拜。 丧家在三年居丧期内以此礼答拜宾客,以表示悲痛和感谢之意。7.奇拜:奇为单数,“奇拜”即拜一次。 8.褒拜: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褒拜即拜两次或两次以上。 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数,不是独立的跪拜形式,体现跪拜的隆重或严肃程度。9.肃拜:肃拜是表示恭敬的见面礼节。 《左传成公十六年》:“敢肃使者。”西晋时的杜预注:“肃,手至地,若再举几个古代礼仪: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 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 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朝觐:古代宾礼之一。 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 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6.小班书写习惯礼仪教案怎么写 幼儿园教案:称呼歌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熟记长辈的称呼并理解这些长辈和自己的关系。 2、和同伴分享自己关于称呼的经验。 3、懂得见到长辈要礼貌称呼并问好。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60-6 活动过程: 一、生活经验谈话,初步了解称呼的含义。 1、小朋友的家里都有谁?他们怎么称呼? 2、初步了解对长辈的不同称呼,教师请个别幼儿与大家交流,分享自己对称呼的经验; 小结:小朋友说的都是对家里长辈的称呼,称呼是人们对他人的一种有礼貌的称谓 二、学习儿歌《称呼歌》 1、幼儿倾听儿歌。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儿歌里说了哪些称呼? 2、幼儿交流自己对儿歌中称呼的理解 教师:这些称呼你们都听过吗?知道是什么意思,称呼谁的? 3、幼儿讨论对称呼的理解,知道这些称呼与自己的关系。 4、学念儿歌 前两遍幼儿可以看教师画面提示 ,后两遍幼儿尝试独立朗诵。 三、幼儿游戏:看谁说的对 1、教师与幼儿游戏,巩固对称呼的认识。 2、幼儿与同伴两两结伴,相互游戏 四、拓展幼儿有关称呼的经验。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称呼?是称呼谁的? 【更多优秀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7.古代风俗礼仪有哪些 古代风俗礼仪常识 1.春节: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另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2.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3.寒食: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4.清明: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5.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乞巧:又称少女节或七夕。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天上的织女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7.中秋:又称团圆节。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8.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9.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谓之“守岁”。零点时,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10.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11.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12.生辰八字: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13.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14.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15.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16.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17.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医药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与中医的关系 他们的关系:中医学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她是在中华文化的哺育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的各个时期中,都受到古代文化的深刻渗透和影响。 1.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医学术的影响 中医能够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世界医学中独具一格的医学流派,走向世界并日益为世人所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其于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为依托,不断吸收古代学术文化的精华,构建自己的学术理论,形成自己的学术风格。 。。。. (建议楼主百度一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讲稿08-百度文库)2.古代文化常识知多少 、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八、音乐文娱 九、文史典籍 十、目录辞书 十一、古代军制 1、人的称谓 古代时人的称谓 ·常见称谓 ·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姓氏 2、古代职官 古代职官一览,以及解说 ·古代官职的一览, 详细解说 ·官职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称谓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3、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 ·星宿名称 ·历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称谓 ·古代地理,称谓 5、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的详细解说 ·科举制度一览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6、风俗礼仪 我国传统习俗 ·风俗礼仪,传统节日,称谓等 7、饮食器用 古代饮食器用 ·古代的饮食与器用 8、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 ·古代音乐文娱 9、文史典籍 【四书】 【五经】 【六经】 【十三经】 【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 【文。、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八、音乐文娱 九、文史典籍 十、目录辞书 十一、古代军制 1、人的称谓 古代时人的称谓 ·常见称谓 ·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姓氏 2、古代职官 古代职官一览,以及解说 ·古代官职的一览, 详细解说 ·官职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称谓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3、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 ·星宿名称 ·历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称谓 ·古代地理,称谓 5、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的详细解说 ·科举制度一览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6、风俗礼仪 我国传统习俗 ·风俗礼仪,传统节日,称谓等 7、饮食器用 古代饮食器用 ·古代的饮食与器用 8、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 ·古代音乐文娱 9、文史典籍 【四书】 【五经】 【六经】 【十三经】 【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 【文选】 【古文观止】 【古文辞类纂】 【二十四史】 【史记】 【资治通鉴】 【太平广记】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 【史书编写方式】 ·文史典籍。 3.饮食是中国中医药之源有哪些体现 中华民族的祖先为了生存,尝百草、吃野果,从生活实践中体验、发展和创造了“医食同源,药食同用”和“寓医于食”的营养学理论。 中国人民在与自然界斗争的实践中,认识到许多食物具有药性,“食用、食养(食补)、食疗(食治)、食忌(食禁)”,自古以来就作为传统营养学遵循的重要原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早在3000多年前,西周就已设有负责饮食营养管理的专职人员——“食医”,负责掌管调配周天子“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的滋味温凉和分量。 “食医”从事的工作与现代临床营养医生类似,这是迄今为止已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营养医学”实践。 《周礼u2022天官》中记载,周代建立的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系将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类,并明确指出以“食医”为先。 “疾医”即内科医生,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疡医”即外科医生,则“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 显而易见,在当时已形成了成熟的食疗原则。 至春秋战国时,中医第一部总结性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的至理名言,文中“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等句,指出保持健康不能仅仅依靠药物,必须密切配合饮食调理。当时的名 医扁鹊也认为,饮食调理是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指出:“君子有病, 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 ”唐代孙思邈在他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已设有“食治”专篇,收载有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类食物,总计154种,并对日常食物从医药 学观点进行了详细解说,至此食疗已成为专门的学科。孙思邈还强调指出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提出“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 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临床治疗原则,认为医生“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 药与食同出一源。在生活实践中,人类体会到许多食物还和防病、治病有着不解之缘。 中华民族创造的“食物疗法”在世界医药学领域内,以历史 悠久、内涵丰富、实用可靠而备受青睐。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人类对 疾病本质的认识不断加深,医学界注意到许多疾病确实可以通过适当的饮食调理,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 当前风靡欧洲的“自然医学”就是很好的例 证,而且世界医学界公认:医疗、营养、护理是临床治疗的三大环节!中国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灿烂的文化遗产中积累了世代相传的利用膳食保健的丰富经验。使用食疗的方法强健体魄、抗衰老、延年益寿,这一运 用膳食防治疾病的生活内容不仅使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同时也是中国古老文 明的伟大成就之一。 重温上述中医这种在整体功能意义上用食物治病、将食物视为天然药物的思想,体会其深刻的哲理和科学内涵,感受深刻。中华民族传统营养学是 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饮食是中医药之源。 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一向认为“医食同源“医”与“食”的起源是一致的,二者不可分开。 4.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纪年纪月级日纪时法 纪年法 1年号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则重新开始。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花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葵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如“予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号,干支结合纪年。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纪月法 1按序数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岁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与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十一月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纪月: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的顺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纪日法 1用干支纪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由于六十甲子和夏历的两个月的天数(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称与日期并不完全对应。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数纪日。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这三天又有特定的称呼,分别叫做“朔”“望”“晦”。 (4)纪时法 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 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关系表。 十二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时 日夕 十二地支 戍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二十四时 19 - 21 21- 23 23- 1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五更 20- 22 22- 24 24-2 2-4 4-6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5.中华传统医药都有什么 ●我国的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和其他民间医药三个部分。 三者在学术上都是平等的。 ●中国的传统医药把“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作为重要内容,扩大并深化了“非遗”的内涵,最能够体现“非遗”的精神和灵魂,是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纲。 ●行业标准是比较高的规范,是一个圭臬。但人文学科尊重独创和唯一。 所以,给一点宽容,留一点空隙和余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制订行业标准时应该注意的。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项目众多。 随着现代化、市场化、城镇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高速消失、过度开发、瞬息变异的危险,保护任务极其繁重。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程取得很大进展,文化部门正在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其中包括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标准在内。 对此,笔者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传统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医药。根据我国存在医药文化多样性的实际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 我国的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和其他民间医药三个部分。 中医药是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为基本经典的传统医药,是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主流医学。 民族医药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经过30年的发掘整理,已有近40个少数民族发掘整理出版了本民族传统医药的代表性著作。 民间医药有两个概念,一是在体制上以公私来分,民间医药是指非公有制的民营医疗机构和民间医生;二是在学术上以朝野来分,民间医药是指当代中医教育体系之外不属于《黄帝内经》一脉的流散于民间的草医草药。如云南的“黄家医圈”、陕西的“太白七药”、某些道家医学和佛家医学,以及一些既不属于主流医学,又无特殊民族文化背景的草根一族。 古代有一种“为国医所不道”的“走方医”、“草泽医”,或叫“铃医”、“串雅”,就属于这一类(见清·赵学敏著《串雅内外编》)。传统医药中的民间医药,指的就是第二种概念的民间医药。 有的学者曾经把这一类民间医药作为中医药的初级阶段,但后来发现他们纵使“上升”一格,也并不属于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主流一脉,而且自成体系,自称“另类”,仍然“为国医所不道”。于是出于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尊重,在传统医药内给它留下位置,称它为“民间医药”。 例如“黄家医圈”是以“中生万物”“人命乃万命之首命”为哲学基础的一种医学理论,以“万物有圈圈为界,万物有网网相联”揭示人体各部分功能的内在联系。黄氏家族从唐五代延续至今,祖籍福建邵武(王国维先生有考据),世代传承。 其一支转辗迁徙,后在云南昭通巧家落户,今于云南昆明行医。有《黄氏医圈》(黄传贵编著)一书传世。 “太白七药”又称“秦岭七药”,是以“七”字命名(如桃儿七、红毛七)的一类草药,约有115种,主要分布于陕西秦岭山脉,以“四梁八柱”理论指导临床应用,是藏在深山老林的另一处土著的医学宅第。今人已出版《秦岭七药》(毛水龙主编)、《太白七医研究与应用》(宋小妹、刘海静主编)等著作。 其他的民间医药包括民间的一技之长,在此不一一列举。 从“非遗”角度看传统医药的内容 中医药和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傣医药、壮医药、苗医药、瑶医药、其他民族医药和民间医药,在学术上都是平等的,尽可以各展其美,各美其美;相互之间,更应该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看,各医种的基本内容大致分总纲、医养、药物、节庆四个部分:一是总纲,或称总题。如传统医药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方法。 二是养生及医疗。包括养生、诊法、疗法(或合称诊疗法)。 三是药物。如药材,饮片炮制技艺、成药制作技艺;老字号企业文化。 四是习俗和节庆,如清明辟瘟习俗、除夕饮屠苏酒之类和传统药市。中医药分这四部分,民族医药也分这四部分。 为了留有余地,还可以加“其他”一类,如藏医是和天文历算连在一起的。医学和天文连在一起,甚为普遍。 中医有五运六气,彝医和太阳历关系密切。这是各类文化互相交叉的内在因素决定的。 中医的气功、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与传统体育,药膳与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烹饪),养生文化与传统音乐、传统舞蹈都有交叉。 “传统医药对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但有人认为失之于虚、言之于玄,令人难以理解。 事实上,各民族、各医学对生命和疾病的认知各不相同,每一种认知都是打开生命奥秘的一扇窗户和一把钥匙。苗族有苗医生成学,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已故老苗医龙老六曾口述《事物生成共根源》一书,公认是苗医药的哲学基础。 傣文经书《嘎牙山哈雅》(意译为《人体解说》),就是一本讲“生命起源和人体生长发育的书”。彝医有《娃娃生成书》,是从彝族毕摩经《作祭献药供牲经》中摘录的,描绘了人体生长。

辟的古代文化常识

1. 古代文化常识征召辟 古代文化常识征召辟 1.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 16.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 ,宋代州的长官称 ,明代府的长官称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古代文化常识测验题参考答案 1.官职 谥号 号 2.令尊 家慈 3.冠礼 笄礼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亲属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记年法 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 年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惊蜇 春风 11.庚辰 龙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点 第二天凌晨1点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尚书 吏部 15.拜 除 谪 左迁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华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盘古 女娲 精卫 23. 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24.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25.经 史 子 集 26.观灯 踏青扫墓 登高赏菊 27.琴棋书画 28.松 竹梅 29.宫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长 31.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2.介绍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常识】 下列哪个称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注5 古代所称“垂髫”只说女子(十三岁) 古代称20岁的少年为(弱冠) 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种(炊具) 古语所称“按图索骥”的骥是(良马) 古代文人所称的“怀袖雅物”是(扇) 古代科举考试按顺序排列需要经过(乡试会试院试殿试)注6 下列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史书的是(史通) 五岳之说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称为(南岳)注7 古代地理所称“阳”指的是(山南水北) 古人的“谥号”指的是(帝王所专用的称号) 我国古代四大艺术是指(棋琴画书) 人们所称的“三伏”出现在农历的(六月) 下列属于十二地支的是(午)注8 古人用“六畜兴旺”形容家境繁荣,其中六畜指(猪马牛羊犬鸡) 左迁指的是(降官)注9 古代人所说的“寒舍”是指(自己的住房)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长城修建后关内关外的说法中“关”指的是(山海关) 古代“上元节”是指(元宵节)注10 古代“重阳节”是指(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喝的是(菊花酒) 古语所称“细软”是指(钱财) 凌晨1:00至3:00古代称为(丙夜) 古时的二更相当于现在的(1-3点) 在我国古代,下列哪个时段指现在的19:00-21:00( 黄昏) 我国农历把每月初一称为(晦日) 【工艺建筑】 以下哪个是古代著名“唐三彩”工艺中的基本色彩之一(白色) 我国古代称为“千年冰”的是(水晶) 我国古代称为“吉金”的是(青铜) 关于白玉的是(水井) 我国被称为“建筑业鼻祖”的是(鲁班) 古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产生了火药爆竹,最初用来( 驱散瘟疫,镇妖避邪) 唐朝著名医生孙思邈曾为四大放明之一(火药)做出过卓越贡献 东汉时期发明的“水排”作用在于(提高冶铁质量) 最早的手工艺品是(瓷器) 著名的“赵州桥”位于(河北省)。 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E),东西跨经度60多度,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多,南北跨纬度约50度,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领土[1]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2′30""E),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40′E),最南端在立地暗沙(北纬3度51分00秒,东经112度17分09秒)(英语:Lidi Ansha或Lydi Shoal)为中国南海南沙群岛区域的一座暗沙,是实际上的中国领土的最南端(非位于其东北约15海里的曾母暗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立地暗沙属于海南省三沙市管辖。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33′N,124°20′E)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多度,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高原相差5个时区。 对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系统,和西方相比也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天文学系统继承了中国哲学系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举个例子,大熊座在中国的天文学中由北斗,文昌,三台三个星官构成。北斗都很熟悉,不多赘述了;文昌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文曲星,掌管科举考试的天体;三台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科举考试的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完全不同于西方天文学天上都是神明,和人间无关。我个人喜欢使用中国天文学来对莫颗星命名,因为它很有文化内涵而且比较容易记。 但是中国天文学这套体系也制约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比如日月食,根据立法预报它应该有啊,但是没有发生。如果在西方,恐怕是要对历法进行修正了。在中国呢,群臣向皇帝叩首,恭喜皇帝的大恩大德感动了上苍(即使姚崇也干过这样的事)。别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国这套天文学体系也在某些程度上让我过天文学固步自封。 4.古代文化常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赠卫八处士》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滕王阁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黄庭坚《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虎剥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祸作。 药材根氐罹斸掘,蜜虫夺房抱饥渴。 有心无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龟曳尾。 卫平哆口无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 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无女甘独宿。 虚名挽人受实祸,累棋既危安处我。 室中凝尘散发坐,四壁矗矗见天下。 奎蹄曲隈取脂泽,娄猪艾豭彼何择。 倾肠倒胃得相知,贯日食昴终不疑。 古来毕命黄金台,佩君一言等觜觿。 月没参横惜相违,秋风金井梧桐落。 故人过半在鬼录,柳枝赠君当马策。 岁晏星回观盛德,张弓射雉武且力。 白鸥之翼没江波,抽弦去轸君谓何。 二十八宿值日占风雨阴晴歌诀: 春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 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 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 虚危室壁天半阴,奎娄胃宿雨冥冥, 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宿天又阴, 井鬼柳星晴或雨,张星翼轸又晴明, 角亢二星太阳见,氐房二宿大雨风, 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 虚危室壁震雷惊,奎娄胃昴雨霖庭, 毕觜参井晴又雨,鬼柳云开客便行, 星张翼轸天无雨,角亢二星风雨声, 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冬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雨声天冷冻,昴毕之期天又晴, 觜参二宿坐时晴,井鬼二星天色黄, 莫道柳星云霹起,天寒风雨有严霜, 张翼风雨又见日,轸角夜雨日还晴,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阴凝天又晴. 占卜阴晴真妙诀,仙贤秘密不虚名, 掌上轮星天上应,定就乾坤阴与晴。 古意 (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唐李白《游太山》诗之三:“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孔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柳永《望 海 潮 》 重湖叠山巚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的综合性学习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构分类,各家学派标准不同,分类也不同:有物质与精神两分法;有物质、制度、精神三分法;有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四分法;还有物质、社会、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这些划分尽管层次不一,但都是按照人类创造文化的发展进程由物质到精神、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划分的,适用于专业人员的学习研究。中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文化,应根据教育功能的不同来划分。 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区历法、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音乐美术、饮食服装、车马冠盖、文化奠基、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但由于教材中没有专门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课文,这些知识都零散地分布在古文典籍之中,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更难,因此,教学时应将分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根据教育的功能不同梳理归类,每一类下分若干知识点,以课文中的某一古代文化知识点为突破口作分析,成扇面辐射展开,拓宽范围并向纵深发展。然后再探讨下一个知识点。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将课文中零散的知识归类成系统,建立知识链条。二是教师们在传播零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方法。三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打开思路,养成良好的治学习惯。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