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诗意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解释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下面我为您整理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您!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翻译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直译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 芙蓉楼送辛渐》注释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全文佳句 《新唐书》王昌龄本传称”其诗绪密而思清”。他的绝句大都有这一特点,此首也不例外,特别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所谓”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这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王昌龄取用”冰心”二字,当表示自己与”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陆徽志同。”玉壶‘‘二字见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高洁的象征。此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的”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姚崇《冰壶诫序》的”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牵于宦情”之意。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

王八【殷都外国语中学】要求背诵的5首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游子吟(孟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登鹳雀楼(王之涣)、望岳(杜甫);2篇作文题目:1、我学会了---;2、我最熟悉的人。5首古诗和2篇作文是老师精心挑选的不同题材的经典的内容,您可以在网上搜索古诗内容,作文要求背诵的字数在300字左右,假期老师也要忙自己的事,所以请您把作业的内容短信收藏好,或者抄下来。【朱晓瑜老师】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全诗如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的意思: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这首诗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诗人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王昌龄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全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如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王昌龄《塞下曲》的全文?

《塞下曲》组诗共4首塞下曲四首之一 卢纶 鹫翎金仆姑, 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 千营共一呼。 塞下曲四首之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四首之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四首之四 野幕蔽琼筵, 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 雷鼓动山川。

王昌龄《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塞下曲原文: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翻译及注释 翻译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注释 1.饮(yin)马:给马喝水。2.平沙:广漠的沙原。3.黯(an)黯:昏暗模糊的样子。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近洮水得名。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4.昔:一作「当」。长:一作「龙」。5.足:一作「漏」,一作「是」。6.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塞下曲鉴赏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 唐代 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著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诗词作品: 塞下曲 诗词作者:【 唐代 】 王昌龄 诗词归类: 【唐诗三百首】、【战争】、【乐府】

王昌龄的 出塞 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sdafgdg

王昌龄的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 1、《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6、《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8、《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0、《塞下曲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11、《塞下曲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12、《出塞》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古代的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一起来看看边塞诗全集,欢迎读者参考!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王维的边塞诗 王维的边塞诗 1、《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从军行》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主颈,归来献天子。 3、《陇头吟》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4、《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 5、《赠裴旻将军》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劫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6、《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7、《凉州赛神》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 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8、《凉州郊外游望》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 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 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 9、《送张判官赴河西》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10、《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1、《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边塞诗的大全 1、《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家具广告语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关于自信的名人名言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5、《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8、《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9、《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十分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0、《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2、《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北朝·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13、《征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4、《塞下曲》 唐·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15、《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6、《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更多: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爱国诗 从军行(选一)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选一)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少年行(选一)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唐·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和张仆射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少年行(选一)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牡丹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初入淮河(选一)宋·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安军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话子侄元·虞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题郑所南兰元·倪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望阙台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立刻作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立刻行。 榆河晓发明·谢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漫感清·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选一)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渡易水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海上(选一)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清·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秣陵清·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王昌龄的《出塞》描绘了怎样的边塞风光?

应该说这首诗是诗人创作的边塞诗当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也是他第二次出塞任职的时候创作的。这个时候诗人正受到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重用,所以这一时期的诗词读起来也颇有豪情。这首诗诗人用他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壮阔秀丽的边塞景色,和我们分享了热情奔放的军营生活,而那种浪漫奔放的笔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让人无不动容。整首诗都是以雪天景色的变化作为线索的,主要描述了送别上一任官员离别的过程,环环相扣,浑然天成。这首诗的前四句可以划分为第一部分,诗人主要描写了早晨的边塞风光,目之所及,都是雄奇瑰丽的雪景,与此同时,身体也感受到了彻骨的严寒。一堆堆雪花在诗人眼前就像一夜盛开的梨花一样,带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与期待。边塞的夜晚阴冷而漫长,但是就是这样的夜晚却给军营带来了无比秀美的雪景,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就算雪花飘入军营,行动不便,但是全军将士却没有丝毫怨言,环境的冷和内心的热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表现出将士们昂扬向上的姿态,以及乐观激昂的爱国情怀。这首诗的中间两句可以划分成第二部分,主要是描写雄伟壮阔的雪景和饯别宴会的欢庆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一句诗人运用了浪漫夸张的修辞手法,用豪迈磅礴地气势描绘出瑰奇壮丽的塞外雪景,以此来反衬接下来将要展现的欢乐气氛,体现出将士们载歌载舞所蕴含的积极意义。胡琴、琵琶和羌笛三种乐器同时演奏,可见热闹非凡,在一片冰天雪地当中欢庆送别,军营的那种豪迈奔放便跃然纸上。这首诗最后三句可以划分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写的是宴饮一直到傍晚,结束之后送友人返回京城的场景。即将离别的兄弟在鹅毛大雪中昂首阔步,那种豪情让风中的旗帜都显得更加鲜艳了,而迎风招展的旗帜也映射着那些威武不屈的将士们。这一部分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最后,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落满雪花的山峦此起彼伏,在蜿蜒曲折的路上已经望不见友人的身影,只能凭借着雪地上留下的马蹄印去想象他英姿飒爽的样子。诗人用质朴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最真切的祝福与怀念,含蓄隽永,依依惜别。这首诗的结构清晰,格调雄奇,景色秀美,情感真挚,在一动一静、一张一弛之间将祝福、怀念、不舍、惆怅、豪迈等等多种情感元素结合在一起,不事雕琢,浑然天成。全诗这种抑扬顿挫的结构、刚柔并济的情感让我们久久神往,慷慨悲壮,浑然雄劲应该说是我国边塞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值得细细品味。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边塞诗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什么?

这是描写塞外风光和塞外心情的句子,我不知道大家还有更好的嗯,解答吗?谢谢

王昌龄笔下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

《塞下曲 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出塞 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关于荷叶的诗句

1.关于荷叶荷花的诗句 收集荷花诗剧大比拼!看谁收集的多啊!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lt;忆莲>>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lt;访莲>>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lt;种莲>>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lt;对莲>>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lt;采莲>>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lt;画莲>> 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调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lt;赏莲>>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lt;咏莲>>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lt;问莲>>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lt;赞莲>>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lt;梦莲>>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踏破铁岭无觅处, 寻遍荷塘空水遗; 无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胜雪倾心起; 何故幽叹无缘见, 夏风十里一潭碧。 <&lt;残莲>> 萧瑟秋风百花亡 枯枝落叶随波荡 暂谢铅华养生机 一朝春雨碧满塘 2.关于荷叶的诗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乐府诗集》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姜夔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 3.关于荷叶的诗句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4.关于荷花,荷叶的诗句 写荷花的诗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 5.描写荷叶的诗句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幽幽湖水荷花躺,万山碧水接天沿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子夜吴歌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韩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 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人落花去,风此路蹰空断肠。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6.关于荷叶的诗句有哪些 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乐府诗集》 [译文] : 江南风景秀丽,到处都可划船采拾水面的莲叶。那一片片又青又圆的莲叶,盛开得多么美艳。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译文]: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译文]: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4、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姜夔 《湖上寓居杂咏》 [译文]:池塘里荷叶像云彩一样弥满并送来阵阵香气,一只小船摇曳着,乘着夜色驰向萧山方向。 5、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译文]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叶不似翠色欲滴,反像佳人擦了粉,红莲花瓣掉落在老叶上。 6、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译文]: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 7、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 [译文]: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 8、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石涛 《荷花》 [译文]:五寸的荷叶托着娇艳的荷花,荷叶密密的贴在水面,但这并不妨碍彩舟的荡漾。 9、谁于水面张青盖,却红妆唱采莲。----欧阳修《荷叶》 [译文]:荷叶如伞盖一样,罩在唱着歌采莲的姑娘头上。 10、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白居易《六年秋重题白莲》 [译文]:洁白的莲房含着露珠儿,玉色的花冠刚刚开放。 : 7.关于荷叶的诗句 【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 清. 石涛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子夜吴歌 】李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8.描写荷叶的诗句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子夜吴歌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韩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 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人落花去,风此路蹰空断肠。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

王昌龄写的描写荷花的诗句

王昌龄描写荷花的诗句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在公元748年(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 ,遂作采莲曲。

王昌龄关于荷花的古诗

王昌龄描写荷花的诗句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描写“荷花”的诗句有哪些

1、《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2、《采莲曲二首》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3、《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歌有哪些?

提起王昌龄,你会想到什么?会想到“边塞诗人”,“七绝圣手”,还是“诗家夫子”这些赫赫有名的称号?提起王昌龄的诗,你会想到哪些?会想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是“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咦,怎么还有“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还有“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还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是的,你没记错,这些也都是王昌龄的诗。王昌龄一生流传下来的诗作一百八十一首,其中边塞诗二十一首,送别诗六十多首,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闺怨诗。王昌龄的《出塞》作为边塞诗的名篇,被认为是唐代最好的绝句之一,在很多唐诗选集里,这首诗都是压轴的作品。边塞诗人,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人,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四位善于边塞诗创作,作品较为出名,因此史学其并称为“四大边塞诗人”。    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 ,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盛唐的边塞诗具有美学风格,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总体上讲它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燕歌行》: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蓟中作》: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送王大昌龄赴江宁》: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描写“荷花”的诗句有哪些?

你好,我可以和你一起聊天吗?

唐诗王昌龄描写荷花的诗

1. 唐诗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 唐诗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 1.描写荷花的古诗 古诗 三首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2.古诗词中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集锦 苏辙《菌萏轩》诗: 开花浊水中, 抱性一何洁! 朱槛月明中, 清香为谁发 周敦颐《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南来时,杭州西湖之荷花,最负盛名.文学家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子夜吴歌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韩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 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人落花去,风此路蹰空断肠. 乌栖曲 张籍 西山作宫潮满池,宫乌晓鸣茱萸枝. 吴姬自唱采莲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夏歌 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采莲曲 南朝·梁·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咏芙蓉 南朝·梁·萧纲 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 影前半照耀,香里蝶徘徊. 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 咏同心芙蓉 南朝·梁·朱超 青山丽朝景,元峰朗夜光. 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 日分双蒂影,风合雨花香. 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 云雨流轻润,草木隐嘉祥. 徒歌涉江曲,谁见缉为裳.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为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曲池奇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3.描写莲的古诗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4.赞美荷花的唐诗诗句 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杜荀鹤: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折荷有赠 唐 李 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子夜吴歌(其二) 唐 李 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越 女 唐 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东林寺白莲 唐 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京兆府栽莲 唐 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下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 沈 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 南朝梁 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夏歌 南朝、梁 萧 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咏荷诗 江 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 隋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 隋 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秋池一株莲 隋 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古风 (其二十六) 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这么多,你自己选吧。 5.描写荷花的古诗 一首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还有一首是: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中。 6.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 宋代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江南》- 佚名 - 两汉 原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采莲曲》- 白居易 - 唐代 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请采纳,谢谢 7.关于荷花的古诗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子夜吴歌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韩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 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人落花去,风此路蹰空断肠。 8.描写荷花的古诗 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南朝陈·徐陵《侍宴》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唐·骆宾王《晚泊》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唐·王维《山居即事》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芙蓉:荷花。 唐·王维《临湖亭》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人》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指荷叶不没于水。 唐·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唐·杜甫《为农》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翠筱:小竹。娟娟:美好貌。净:光洁。雨裛:湿透。红蕖:荷花。冉冉:柔弱貌。 唐·杜甫《狂夫》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唐·杜甫《暮春》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荷的别名 东风:春风。 唐·高蟾《上商侍郎》 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 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宿雨:指荷叶上隔夜的雨水珠。清回:形容荷叶清净圆润。风荷举:晨风吹动着荷叶在水面上舒展开来。 宋·周邦彦《苏幕遮》 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宋·米友仁《临江仙》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西陵:西兴镇,在今浙江萧山。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胭脂雪瘦:形容红中稍透白色的荷花颜色。沉水:沉香,闺房熏用。 走夜光:反射月光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 金·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王昌龄描写荷花的诗句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问脸两边开。

跪求 凉州词(王之涣),从军行(其四,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使至塞上(王维)的翻译。

凉州词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从军行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使至塞上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墨梅一诗中的名句是什么什么?王昌龄用诗句什么什么来表达自己什么?

墨梅中的名句是?家。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自己的坚贞。

王昌龄的《采莲说》古诗原文是什么?

正确的应该是王昌龄的《采莲曲》古诗原文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2、重点词汇翻译:①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②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③芙蓉:指荷花。④乱入:杂入、混入。⑤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⑥闻歌:听到歌声。⑦始觉:才知道。3、诗词画面: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4、情感赏析: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王昌龄写的《采莲曲(其二)》的意思(简短)?

彩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王昌龄《采莲曲》的翻译

采莲曲二首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七绝】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芙蓉:即荷花。 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王昌龄的采莲曲最后一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里面的始是什么意思?

始是:开始、才得意思。《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全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翻译: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扩展资料: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唐汝询说:“采莲之戏盛于三国,故并举之。”(《唐诗解》)因为要划船竟采,顾不得水湿衣衫。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她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而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近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王昌龄的采莲曲的翻译?

采莲曲王昌龄 〔唐代〕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采莲曲 王昌龄

《采莲曲》的翻译:采莲少女的绿色罗裙与荷叶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荷花中,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采莲曲》一诗通过描绘莲花池里面如芙蓉的采莲少女,将采莲女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描写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采莲曲》的全诗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的赏析   《采莲曲》写的是采莲少女,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全诗前两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尾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王昌龄《采莲曲》的翻译

采莲曲二首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七绝】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芙蓉:即荷花。 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王昌龄采莲曲原文和翻译

王昌龄采莲曲原文和翻译如下: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采莲曲》翻译(从荷叶罗裙一色裁开始)

荷叶与绿罗裙仿佛是一色裁剪,荷花与人相应争艳。交融在池中看不到她们,听到歌声才觉出有人在采莲。希望你学习进步哈~O(∩_∩)O~

采莲曲王昌龄翻译 采莲曲原文

1、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2、原文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唐诗英译 - 采莲曲(王昌龄)

唐诗英译系列。译者为加拿大政府认证翻译官。母语为中文,但 自幼在加拿大长大, 英语运用纯熟,更胜母语。 本系列不强调字面信息精准完整,但求传达意境,英文语句流畅,保留诗人的襟怀洒脱,随心所欲。藉此机会向读者展示更加灵活的英文运用。 采莲曲 ——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Lotus Harvest Ballad - Wang, Changling Dresses fashioned from neighboring leaves Flushing blossoms with rosy cheeks Nestled in the vivid lotus sea Found only through songs of glee

王昌龄《采莲曲》的翻译

采莲曲二首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七绝】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芙蓉:即荷花。 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采莲曲王昌龄原文 及翻译

1、《采莲曲》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2、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王昌龄的《采莲曲》的翻译: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采莲曲 王昌龄翻译

采莲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王昌龄《采莲曲》翻译

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王昌龄《采莲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采莲曲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翻译及注释 翻译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注释 1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2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3芙蓉:指荷花。4乱入:杂入、混入。5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6闻歌:听到歌声。7始觉:才知道。 采莲曲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采莲曲创作背景   采莲曲,古曲名。王琦注:「《采莲曲》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   在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 ,遂作采莲曲。 采莲曲赏析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由此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感受到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灵。娇艳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这两句诗本自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王昌龄的这篇较之则更胜一筹,意义更为隽永。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的第三句「 乱入池中看不见」 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 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其中「 乱」 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 闻歌始觉有人来」 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4] 乱」字既指采莲女纷纷入池嬉笑欢闹的场面,也可指人与花同样娇嫩难以辨别,眼前一乱的感觉而「看不见」呼应上文,也更显荷叶罗裙,芙蓉人面之想像了,同时也虚写了荷塘中花叶繁茂,人在其中若隐若现之景,并引出下句:「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一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始觉」与上句「看不见」呼应,共同创造出了一种「莲花过人头」的意境。「闻歌」也与「乱」字呼应,悠扬动听的歌声表现出她们活泼开朗的天性,同时也为整个采莲的场景添上了动人的一笔。   这首诗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精雕细琢却给人带来清丽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龄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诗词作品: 采莲曲 诗词作者:【 唐代 】 王昌龄 诗词归类: 【写景】、【少女】

王昌龄的采莲曲的翻译

翻译为:其一: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其二: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出自唐代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原诗为:其一: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据记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被深深吸引,遂作《采莲曲》。思想主题:这两首诗主要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第一首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采莲曲二首

《宿王昌龄隐居》唐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宿王昌龄隐居【诗文解释】 清溪的水深不可测,隐居的地方只见一片白云。松林间露出微微的月光,清亮的光辉好像是为了你而发出。茅亭外,夜静悄悄的,花影像睡着了一样,种药的院子里滋生出苔恨。我也要离开尘世隐居,到西山与鸾鹤作伴。 【词语解释】 隐处:隐居的地方。 宿:比喻夜静时花影如眠。 药院:种芍药的庭院。 滋:生长着。 谢时:谢绝时人,离开世俗。 【赏析】 常建和王昌龄是开元十五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他们仕途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只做过县尉,以后便辞官归隐。王昌龄虽然仕途不顺,却始终没有退隐。题目“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地,二是说当时王昌龄并不在那里。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自然景色,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居生活的高尚情趣。全诗描述平实,意味含蓄,发人联想,平易的写景中蕴含着比兴寄喻。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常建和王昌龄是开元十五年(727)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沦于一尉”,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即西山。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并未退隐。题曰“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 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本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中间两联即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即所谓“茅亭”。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莳药,见出他的为人和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常建夜宿此地,举头望见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光照来,格外有情,而无心可猜。想来明月不知今夜主人不在,换了客人,依然多情来伴,故云“犹为君”,“君”指王昌龄。这既暗示王昌龄不在,更表现隐逸生活的清高情趣。夜宿茅屋是孤独的,而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也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药草却滋养了青苔。这又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写隐逸情趣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表现得含蓄微妙。 末联便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这里用了一个“亦”字,很妙。实际上这时王昌龄已登仕路,不再隐居。这“亦”字是虚晃,故意也是善意地说要学王昌龄隐逸,步王昌龄同道,借以婉转地点出讽劝王昌龄坚持初衷而归隐的意思。其实,这也就是本诗的主题思想。题曰“宿王昌龄隐居”,旨在招王昌龄归隐。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确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因而在构思和表现上,“唯论意表”的特点更为突出,终篇都赞此劝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所以,其动人在写情,其悦人在传神,艺术风格确实近王、孟一派。

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翻译

wohaimei

宿王昌龄隐居翻译及赏析

宿王昌龄隐居是唐代常建的一首五言律诗。原文宿王昌龄隐居常建 〔唐代〕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译文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石门山谷,隐居的地方只有孤云相伴。松林稍头透出微微月光,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专为您送来的。茅亭夜静花影好像已恬然入梦,种有药草的院子到处都是斑斑苔痕。我也想要像他这般辞去世俗之累,与西山的鸾鹤为群去了。注释测:一作“极”。隐处:隐居的地方。唯:只有。犹:还,仍然。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药院:种芍药的庭院。滋:生长着。余:我。谢时:辞去世俗之累。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群:与……为伍。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此诗题曰“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此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中间两联写诗人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颔联“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诗人宿在此处,举头望去,松树梢头,一弯明月慢慢升起,光照入室。“君”指王昌龄。说王昌龄虽不在这里了,明月多情,却仍来陪伴着他的客人。王昌龄隐居处清贫幽雅,只有一座孤零零的茅亭。“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是说夜宿茅亭,看见窗外团团花影,错落斑驳;而到院子里,则看见莳养的各种药草,依然生长得很好,只是由于长久没有人来往,路边已长满了青苔。这似乎只是写隐逸生活的情趣,其实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对王昌龄没有坚持退隐的惋惜心情。  尾联就写诗人自己的归志以及对朋友的讽劝: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群,往来尽仙灵”语,与鸾鹤合群,与仙灵为伴,即表示要终身归隐。这里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志,也有对朋友的期待。“亦”字很妙,此时王昌龄已登仕途,常建却借赞扬王昌龄归隐之处,说我也要跟随你一起归隐。这是故意这样说,是对王昌龄一种善意的讽劝。这是本诗的主题所在,是与题目《宿王昌龄隐居》的意思相合的。也即是说,常建是在招王昌龄归隐,与本文开头所介绍的《鄂渚招王昌龄张偾》一诗同其旨趣。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确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因而在构思和表现上,“唯论意表”的特点更为突出,终篇都赞此劝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所以,其动人在写情,其悦人在传神,艺术风格确实近王维、孟浩然一派。创作背景  常建和王昌龄是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此诗即作于常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入仕前的居所,即今安徽省含山县石门山时。常建夜宿故人旧时隐居之处,触景生情,遂作此篇。作者简介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

龟虽寿,题破山寺后禅院,过故人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寂,夜雨寄北,论语十二章、世说新语

1龟虽寿[东汉]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4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题破山寺后禅院朝代:唐代作者:常建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版本一)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版本二) (馀 通: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多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翻译:军队可以被夺 去主帅,男子汉 却不可被夺去志气.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王昌龄夜雨寄北这首诗,不要翻译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2、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3、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4、与:给。 5、随风:一作随君。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翻译: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 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 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赏析: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李白 沙丘城下寄杜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 作者:李白 原文: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释: 1、沙丘:指唐代兖州治城瑕丘。沙丘城一说为位于今山东肥城市汶阳镇东、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对岸。而根据1993年出土于兖州城东南泗河中的北齐沙丘城造像残碑(又名沙丘碑),兖州古地名为沙丘,又名瑕丘,于唐代为鲁西南重要治所,李白应于此居住。由于此重大考古发现,学术界基本上认同兖州为李白居住之沙丘城。 2、来:将来,引申为某一时间以后,这里意指自从你走了以后。竟:究竟,终究。 3、高卧:高枕而卧,这里指闲居。《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4、夕:傍晚,日落的时候。连:连续不断。秋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 5、鲁酒两句:古来有鲁国酒薄之称。《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皆因无共赏之人。鲁、齐:均指山东一带。空复情:徒有情意。 6、汶水:鲁地河流名,河的正流今称大汶河,其源有三:一发泰山之旁仙台岭,一发莱芜县原山之阳,一发莱芜县寨子村,流经兖州瑕丘县北,西南行,入大野泽。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参见《百家唐宋诗新话》)。 7、浩荡:广阔、浩大的样子。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翻译: 我来这里终究是为了什么事? 高枕安卧在沙丘城。 沙丘城边有苍老古树, 白日黑夜沙沙有声与秋声相连。 鲁地酒薄难使人醉, 齐歌情浓徒然向谁。 我思念您的情思如滔滔汶水, 汶水浩浩荡荡向南流去寄托着我的深情。 赏析: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在李白传世的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烟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 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诗人不来沙丘高卧,原因就在于怀念杜甫这位友人。这凌空而来的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 一二句偏于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则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像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诗人愁思难解。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在的山东。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诗人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这种绵绵不绝的思情,和那种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的开阔洒脱的胸襟,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彩。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中,古体先于律体。但是,律体的盛行对于古诗的写作也不无影响。例如李白的这首五古,全诗八句,中间四句虽然不是工整的对仗,但其中部分词语的对仗以及整个的格式,却可以见到律诗的痕迹。这种散中有对、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风格。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原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今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4、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5、闻:听;听见。 6、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7、故园:指故乡,家乡。 翻译: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 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赏析: (一)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几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平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二)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寄青城龙溪奂道人 岑参 寄青城龙溪奂道人 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云开露崖峤,百里见石棱。 龙溪盘中峰,上有莲花僧。绝顶小兰若,四时岚气凝。 身同云虚无,心与溪清澄。诵戒龙每听,赋诗人则称。 杉风吹袈裟,石壁悬孤灯。久欲谢微禄,誓将归大乘。 愿闻开士说,庶以心相应。

闻王昌龄左迁标遥有此寄的翻译

原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 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原文及翻译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州花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翻译: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送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翻译

您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 一作:随风)译文: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最能体现李白想象力的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谁知道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游此寄》的翻译?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 一作:随风)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注释: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与:给。随风:一作“随君”。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遥有此寄翻译及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如下: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如下: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予,别无他法。

闫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句翻译

您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 一作:随风)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有此寄古诗翻译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作背景: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品赏析: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原文及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和译文如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赏析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了风景,并指出了季节。作者选择了漂泊的华阳和“不如回家”的准则,把漂泊的感觉和离别的恨意写进了诗里。第二句直接讲故事。“闻道”即惊“过五溪”,看搬迁有多远,路有多难。诗的最后两句歌词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伤,作者只能将自己的悲伤寄于明月,别无他法。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以男女之爱的方式表达志同道合的友谊,赋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使之随风逐月来到夜郎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翻译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在知道自己的友人王昌龄被贬后所作,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这里的“遥有此寄”的意思是寄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原文及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作者】李白 【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注】“随君直到夜郎西”,有的地区将“君”写为“风”,“及随风直到夜郎西”。〖注释〗 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2、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3、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4、子规:即杜鹃鸟。 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6、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7、随风:一作“随君”。8、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王昌龄左迁龙标,其实他并无舛误,以故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表明自己的清白:“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知道他的不幸遭遇后遥寄此诗,深表同情与安抚。〖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译文〗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得知你被贬龙标去跋涉五溪。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 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翻译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作背景: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品赏析: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翻译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诗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的主旨意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如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全诗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意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意思: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 ,这首诗是李白的名作之一,属于七言绝句诗,诗的内容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好友王昌龄被贬官的感愤以及怀才不遇的同情,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 原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 :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阅读答案 :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杨花,子规 (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3、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悲苦哀怨 的心情。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C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答案: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7、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答案: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8、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暮春 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9、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 忧虑和愤懑。表想了真挚、纯洁的友谊。 10.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11.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1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朋友离别之际的深情,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要把情谊寄与明月一直追随朋友而去,此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句意境相近。 15.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 答案:(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 16.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17.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答: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18.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答: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9、杨花落尽子规啼,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的时令,还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意象杨花、子规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21、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字词解释 : 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⑵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一说是雄溪、满溪、潕溪、酉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⑷与:给。 ⑸随风:一作随君。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背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赏析 : 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简析 :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个人资料 :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见了,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他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 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关注公众微信号:miyu_88,精彩内容无限推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诗的意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诗的意思是: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听说你被贬到龙标,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我把对朋友关心、担忧的情绪寄托给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吧。原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于天宝八年,也就是公元749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城的位置上,也就在南京做县丞,被贬为湖南龙标县尉,所以题目中叫“左迁龙标”。听到好朋友被贬的消息之后,李白就写下这首千古名作。诗歌一开头便选取了两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事物,描绘出南国暮春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着起首的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名题目,有为下面两句抒情张本。《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像,以奇特的想象编织一个朦胧的意境,通过对景物的表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