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诉衷情·春游原文_翻译及赏析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明代·陈子龙《诉衷情·春游》 诉衷情·春游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婉约 , 女子 , 春游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人在桃树下试穿丝衣,蝴蝶在残余的花间飞舞。芳草被华美的车子辗平,花枝上,花落已半。 风变得薰暖,白天开始长起来,杨柳的枝条柔美细长。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杨柳絮飘飘扬扬,地上铺满了落日的余晖。 创作背景 赏析 上片“小桃枝下试罗裳”,是说出游前的准备。天气渐暖,要换上春天的罗裳,不是一换就得,所以要试,试衣于小桃枝下,很可能是普通农家的女孩子。站在小桃枝下,映衬唐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如此,鲜艳的桃花和女子衣上的香泽又引来了翩翩的蝴蝶。不说蝴蝶环绕飞舞,却说“蝶粉斗遗香”,蝶翅上扑落的粉末和女子遗落的香泽比赛,哪一种更香,这就婉转曲折深有意趣了。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本来也是美的化身,所以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中,才有化蝶之说。 游春的人自然很多,有乘宝马香车的,“玉轮碾平芳草”,从芳草地上忽忽驶过,车中的贵妇娇娃,也只在车窗中露出了半面。但“半面恼红妆”,这半面娇容却引起这位游春少女的不快。可能是因为她们乘坐的香车对于芳草的摧残,也可能因为她们不暇他顾的高傲姿态。李商隐《南朝》诗云:“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讽刺南朝苟安于半壁江山,犹如徐妃之半面妆,如取用李商隐诗意,则“半面恼红妆”当指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只图苟安一时,如同南朝梁、陈末年故事。这种时事使人烦恼,故云:“半面恼红妆。”惟此,前面的“玉轮碾平芳草”也可解释为暗指南明弘光朝排斥忠良压制贤才,这样来解释这两句词,可能显得牵强一些,但是,“半面恼红妆”又似乎不是一般语言,很值得探究。 下片“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三句,写的是初春景象。风才开始变暖,白天才开始变长,垂挂的柳枝才缀上新绿而随风飘荡。三句非常紧凑。从几种事物中观察,感受表现了初春的特点。而以下的三句“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却大有春事已过的景象。关于燕子,在子龙词中多次提及,如《山花子·春恨》“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眼儿媚》“只愁又见,柳绵乱落,燕语星星”、《蝶恋花·春日》“燕子乍来春渐老,乱红相对愁眉扫”、《江城子·病起春尽》“凭燕子,骂东风”。几乎都是与暮春春尽联系著。此处“一双舞燕”恐怕也不是早春景象,“万点飞花”更是暮春特有之景,“满地斜阳”也平添了一份凄清。这后面的三个四字句,与前面的三个三字句,意思上有承接,时间上有发展,似是感叹著“九十韶光如梦短”(《渔家傲》),由初春写到春夫,时间上的跨度是为了表现情感上的跨度。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陈子龙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今朝报导天晴也,花已成尘。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宋代·佚名《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 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 今朝报导天晴也,花已成尘。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 婉约 , 寻花 , 感慨怀才不遇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代·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词三百首 , 婉约 , 抒情 , 爱情思念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天公定亦怜娇俊,念儿女,经年愁损。早收回、溽暑换清商,翻借作,兰秋重闰。——清代·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 天公定亦怜娇俊,念儿女,经年愁损。早收回、溽暑换清商,翻借作,兰秋重闰。 七夕节婉约

陆游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作者:陆游 原文: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 别是功名。 赏析: 陆游有《诉衷情》词二首,其中一首的首句是当年万里觅封候,另外一首即此词。公元1190年(宋光宗绍熙元年),陆游六十六岁,闲居山阴(浙江绍兴),曾作诗《予十年间两坐斥,罪虽擢发莫数,而诗为首,谓之嘲咏风月。既还山,遂以风月名小轩,且作绝句》,这首词中有平章风月,别是功名之句,可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可以此为参照。 词的上片是忆旧。起首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 公元1160年(高宗绍兴三十年),陆游由福州决曹掾被荐到临安,以右从事郎为枢密院敕令所删定官,由九品升为八品,这是他入朝为官的开始。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陆游以九品官入京改职,言青衫十分贴切。绍兴三十二年九月,任枢密院编修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这两任都是史官职事。这期间交识的同辈人士,有周必大、范成大、郑樵、李浩、王十朋、杜起莘、林栗、曾逢、王质等,都是一时俊彦。所以才说结友尽豪英。下两句词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很鼓舞人的。蜡封侯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任圣政所检讨官时的活动。这时宋孝宗刚即位,欲有所作为,遂恢复。起用主战派的着名人物张浚,筹划进取方略。 陆游曾奉中书省、枢密院(当时称为二府)之命作《与夏国主书》,提出申固欢好,永为善邻,以便全力抗金。又作《蜡弹省札》,以喻中原人士:有据北州郡归命者,即以其所得州郡,裂士封建。实际上是作敌后的分化瓦解工作。蜡封是用蜡封固,便于保密的文书。幽并,指幽州和并州,主要是河北北部及山西北部地方,在这里统指北方入于金国的地区。夜半传檄和驰谕幽并表明主战派在朝廷占上风,图谋收复旧山河的种种指施得以进行,陆游不分昼夜地投入抗金工作,透露出他的无比振奋的心情。 词的下片是抒愤。换头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他激动的心情。时易失,先就大局而言,就是说,好景不长,本来满有希望收复中原的大好机会竟被轻易地断送了!宋孝宗操之过急,张浚志大才疏,北进结果遭到符离之败,反而又结成了屈服于金人的隆兴和议。这些史实概括在这一短语之中,表现出了陆游的痛惜之感。志难成,鬓丝生就个人方面说,正因为整个政治形势起了变化,自己的壮志未酬,而白发早生,以致成终身大恨。六字之中,感慨百端。歇拍三句写晚年家居的闲散生活和愤懑情绪。平章风月,弹压江山相对上片结交豪英,夜半草檄而言。那时候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是羽书檄文;此时终日所对的则是江山风月,所作的则是品评风月的文字,成了管领山川的闲人。天壤之别的场景,怎能不令词人痛心疾首,透出无奈之态。 苏轼曾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东坡志林临皋闲题》)风月的品评,山川的管领,原是闲者的事,与功名二字沾不上边,而结句却说别是功名,这是幽默语,是自我解嘲;也是激愤语,是对那些加给他嘲咏风月的罪名的人们,予以有力的反击,套用孟子的一句话就是:予岂好嘲咏风月哉;予不得已也! 全篇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通过上下片的强烈对比,反映出陆游晚年的不平静心情。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临安春雨初霁》 作者: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翻译: 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 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 只身住在小客楼上, 夜里一听到春雨淅淅沥沥, 明天早上, 深幽的小巷中就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 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 闲时写写草书, 在小雨初晴的窗边, 望着煮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作为一介素衣, 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感叹, 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赏析: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晁君诚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赢马乾残刍,是以卧听马吃草的声音来刻画作者彻夜不能入眠的情景。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做什么呢?于是有了五六两句。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莫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陆游 蝶恋花 《蝶恋花》 作者:陆游 原文: 桐叶晨飘蛩夜语。 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忽记横戈盘马处。 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 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早信此生终不遇。 当年悔草长杨赋。 赏析: 这首词是陆游离开南郑入蜀以后所写的。上片写对南郑戎马生活的怀念,下片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开头一句桐叶晨飘蛩夜语,词人托物起兴,桐叶飘零,寒蛩夜鸣,都引发的是悲秋之景。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了同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无往而非凄清萧瑟的景象,这就充分渲染了时代气氛和词人的心境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启后,秋光点明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叶落、虫语,勾起了作者的旅思:黯黯长安路。这一句有两重含意,一为写实,一为暗喻。从写实方面来说,当日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为金人占领,词人在南郑王炎宣抚使幕中时,他们的主要进取目标就是收复长安,而一当朝廷下诏调走王炎,这一希望便化成了泡影长安收复,渺茫无期,道路黯黯,这一切使得词人不禁凄然神伤从暗喻方面来说,长安是周、秦、汉、唐的古都,这里是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通向京城的道路黯淡无光,隐喻着词人对南宋小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词人北望长安,东望临安,都使他深为不安,而最使他关切的还是抗金前线的情况,那大散关头和清澈的渭水之旁,曾是他横戈盘马之处,也曾是他立志恢复中原与实现其理想的所在,而今的情况又怎样呢?忽记,乃油然想起,猛上心头,应字是悬想,但愿如故,更担心能否如故,也就是说,随着王炎内调以后形势的变化,金人会不会乘虚南下呢?表明词人对国事忧虑的深重。这两句不是旁斜横逸的转折,而是词人所感情事的变化,词人联想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战斗经历,说明他旅思的内涵,不是个人得失,不是旅途的风霜之苦,而是爱国忧时的情怀。 下边转到描写个人的前途方面。江海轻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来,其意来源于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句话含有想隐归江湖的意思。词人对个人的进退是无所萦怀的,难以忘情的是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一卷兵书,既可实指他曾向王炎提出过的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的一整套进军策略,也可虚指为抗敌兴国的重大报负,无人不是一般所说的没有人,而是春秋时期秦国随会对晋国使臣所说的子无谓秦无人中无人的意思,也就是慨叹朝廷抗金志士零落无存,国家前途令人担忧。歇拍两句从慨叹转为激愤: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长杨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他是为了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才献上这篇赋的。词里活用了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什么恢复方略了。这悔的后面是恨,透露出词人的愤愤不平之气,不过只用悔字表现得婉转一些罢了。 全词共四个层次,第一层抚今,第二层思昔,第三层再回到现实,第四层又回顾以住,今昔交织,回环往复,写得神完气足。 陆游诗集 陆游诗集 1、《示儿》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送猷讲主赴李明府姜山之招》 贯花签帙压车辕,惟子穷探到本源。 听法鬼神环尘尾,质疑英俊集龙门。 孤舟此日轻为别,尺素何时远见存? 坐想文殊对摩诘,高谈无碍九河翻。 5、《送曾学士赴行在》 二月侍燕觞,红杏寒未拆; 四月送入都,杏子已可摘。 流年不贷人,俯仰遂成昔。 事贤要及时,感此我心恻。 欲书加餐字,寄之西飞翮。 念公为民起,我得怨乖隔? 摇摇跂前旌,去去望车轭。 亭鄣郁将暮,落日澹陂泽。 敢忘国士风,涕泣效臧获。 敬输千一虑,或取二三策。 公归对延英,清问方侧席; 民瘼公所知,愿言写肝膈。 向来酷吏横,至今有遗螫; 织罗士破胆,白着民碎魄。 诏书已屡下,宿蠹或未革; 期公作医和,汤剂穷络脉。 士生恨不用,得位忍辞责。 并乞谢诸贤:努力光竹帛。 6、《送张叔潜编修造朝》 此士名高北斗南,眼中独许我同参。 匆匆却作临分恨,一月何曾笑二三。 7、《送张叔潜编修造朝》 简牍清闲胜校雠,题诗应肯寄夔州。 东厨羊美聊堪饱,北面铃稀莫强愁。 8、《送张叔潜编修造朝》 北窗铜碾破云腴,扪腹翛然一事无。 安用雁行排院吏,正须鱼贯看胡奴。 9、《送张叔潜编修造朝》 芒屩年来渐嬾穿,闭门日日只高眠。 今朝出送张夫子,借得南邻放鸭船。 10、《送张野夫寺丞牧滁州》 皇天方忧九州裂,建隆真人仗黄钺。 阵云冷压清流关,贼垒咿嘤气如发。 逋诛猾虏入槛车,北风吹乾草头血。 一龙上天三百年,旧事空闻遗老说。 金印斗大谁作州,公子玉面苍髯虬。 赋诗健笔挟风雨,论兵辩舌森戈矛。 别君帐饮灞桥头,长歌为君宽旅愁。 战场遗迹傥可画,尺素寄我关河秋。 11、《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 兄去游东合,才堪直北扉。 莫忧持橐晚,姑记乞身归。 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 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 12、《送周郎》 我居山阴古人泽,四顾茫茫烟水白。 平时辙迹所不到,玉树郎君肯来客。 衡门仅可俛首过,陋室真成容膝迮。 木盘设食菜数箸,共饱知君不予责。 期年相从无夜旦,一日复有千里隔。 送君津头泪如绠,老身恨不生羽翮。 江湖道嶮非一二,触处兢畏真良策。 从今日望平安书,我欲灯前手亲拆。 13、《送子虡赴金坛丞》 与汝为父李,忽逾五十年; 平生知几别,此别益酸然。 念汝发亦白,执手河桥边。 西行过临平,想汝小系船。 悠悠阳羡路,渺渺云阳川。 京江昔所游,想像在目前。 今兹两使君,幸有宿昔缘, 汝虽登门晚,汝虽登门晚, 世好亦牵联,顾於赏罚间, 其肯为汝偏。夙夜佐而长, 努力忘食眠。醇如新丰酒, 清若鹤林泉,棠宜使可爱, 蒲正不须鞭。 14、《送子虡吴门之行》 相送何由插羽翰,淡烟微雨暗江干。 孤怀最怯新春别,病骨难禁昨夜寒。 尊酒汝宁嫌鲁薄?釜羹翁自絮吴酸, 此诗字字俱愁绝,忍泪成篇却怕看。 15、《送子龙赴吉州掾》 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 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 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 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 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 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 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 庭参亦何辱,负职乃可耻。 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 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 聚俸嫁阿惜,择士教元礼。 我食可自营,勿用念甘旨。 衣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 山门虽被嘲,归舍却睡美。 益公名位重,凛若乔岳峙; 汝以通家故,或许望燕几, 得见已足荣,切勿有所启。 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 一闻俗人言,三日归洗耳; 汝但问起居,余事勿挂齿。 希周有世好,敬叔乃乡里, 岂惟能文辞,实亦坚操履; 相从勉讲学,事业在积累。 仁义本何常,蹈之则君子。 汝去三年归,我傥未即死, 江中有鲤鱼,频寄书一纸。 16、《送子坦》 老境宁容别,诸儿仕为贫。 一春多卧病,几度送行人。 五斗方须禄,千金且爱身。 长安虽可乐,怜汝正思亲。 17、《送子坦赴盐官县市征》 父子团栾笑语哗,岂知云散各天涯。 长亭结束秋将晚,别酒凄凉日易斜。 我坐耄年艰就养,汝非仰禄肯离家? 游山尚有平生意,试为闲寻一鹿车。 18、《送子修入闽》 士生万里合鹏抟,憔悴青衫且自宽。 薄禄及亲虽共喜,远途将父亦诚难。 关山可厌风麈恶,蓬荜应思菽水欢。 只道耄年心似铁,诗成也作鼻辛酸。 19、《送子遹》 隔一涛江路岂遥,踌躇不觉欲魂销。 寄书勿遣过三日,发渡何曾无两潮。 睡少不关茶作祟,愁多却赖酒时浇。 柯桥西畔斜阳岸,谁为离人惜柳条? 20、《送子遹至梅市而归》 梅市长堤怆别情,鲁垆归路当闲行。 日沉菱浦看鱼跃,烟合菰丛闻獭鸣。 蘸水门扉初半掩,拥桥炬火已先迎。 停桡不奈清愁得,独倚阑干待月明。 21、《苏韬光节推挽歌词》 才名京兆椽,门阀魏公孙。 遇事虽肮脏,接人终静温。 宁吟灞桥雪,不扫舍人门。 二妙凋零尽,衰翁慨独存。 22、《夙兴》 草堂风雨少睡眠,骨冷始觉非壮年。 水鸟长鸣声戛然,庭中栖鸦亦已翩。 老人清饿如龟蝉,起坐甚爱小窗妍。 一生宦游膏火煎,归来杜门气麤全。 人看虽不直一钱,知我自有穹穹天。 赋诗稿成弃不传,残钟断磬知谁编?

诉衷情 下片表现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伏笔照应的结构手法 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爱国诗人隐居山中,慨叹身世、暗自垂泪的形象。  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一起两句,从今天追忆当年,无限感愤。“匹马戍梁州”,即指南郑从军生活。“万里觅封侯”,暗用班超事。两句写出当年意气之外。“关河梦断何处“,从当年落到今天。“关河”“何处”关合上文“万里”“梁州”。当年想立功封侯,今天只落得一场梦幻,而且自己也象当年苏秦一样,功业一无所成,而“黑貂之裘敝”,落魄潦倒。这上片四句,两句过去,两句今天,大开大合,感慨无端。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换头处,三个三字句,形式排比,意思贯珠。“胡未灭”联系上片,“万里觅封侯”,就是为了消灭敌人,但是“胡未灭”自己却已老了,双鬓都凋零了。秋天木叶黄落,预示着一年将尽,此处引申为年老衰残。本来应该壮岁从戎,气吞胡虏,现在敌势依然,而自己却老了,这一句联系上片的三四两句。“泪空流”,白白流泪,无补于时。三个字承上两句,无限悲痛。“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结语更加深沉。“心在天山”虽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重点仍在缴应上片“万里”“梁州”,天山在西北,出兵西北,北定中原,自己念念不忘。但是此身却终老江湖,对国事无能为力。过去从政的人,以归隐沧州为晚年从容乐境,陆游从“胡未灭”着笔,却始终“心在天山”,而“身老沧州”和“心”的矛盾无法解决,始终在这种主观想建功立业,客观却是终老家园的矛盾中度日。谁愿意过这样矛盾的日月?这个结语自然唤出“画外之音”。当时的人都能明白,后世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都明白。这是朝廷屈辱投降政策的罪恶。不直接说出,用问话,更能发人深思。   这首词在结构上不同于一般。一般上下片各占一半,上片过去,下片今天。这首词上半片两句过去,两句今天。下半片句句今天,而又关合过去。不能用普通的对分法来分。在用语上强烈对比,开合动宕,正好体现作者情绪的激越。词里大量用典,但融合得使你不觉其为典,如“万里封侯”“尘暗貂裘”“心在天山”“沧州”,这些你不知是用典,也能理解词意;知道是用典,领会就分外亲切。这是在语言上值得玩味的地方。

诉衷情的诗意是什么?

标题 诉衷情 作者 晏殊 年代 宋 内容 秋风吹绽北池莲。曙云楼阁鲜。画堂今日嘉会,齐拜玉炉烟。斟美酒,祝芳筵。奉觥船。宜春耐夏,多福庄严,富贵长年。 注释 【注释】:

李清照 诉衷情

该词“夜来”句化用了《诗经·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二句。原意是说:不是要喝没有酒,也不是想游无处游,而是我心中别有隐忧。此词意为:昨夜我喝的沉醉不醒,以致首饰卸迟,梅妆凋残,那是因为我正像《柏舟》篇的作者一样,心中也有隐忧。“酒醒”二句表层意思是说:酒劲渐消,梅花的浓香将我从春睡中熏醒,使我不能在梦中返回日夜思念的遥远故乡。深层意思是说:梅的香气把人熏醒,不得返回故里重温往日夫妻恩爱的美梦。“人悄悄”句化用《柏舟》篇的“忧心悄悄”的句意,极言忧愁之深。整句是说:帘幕低垂明月多情,照我无眠。最后三句是说:主人公用揉搓残梅莱消磨难熬的时光。言外之意是说:从沉醉到酒醒,从天黑到夜深,丈夫迟迟不归,妻子便想方设法拖延时间,殷切等待。在一定的时代和心理背景下,李清照的这首《诉衷情》不仅比《柏舟》、“花间”、南唐诸作有青蓝之胜,其中兼含多种伤心断肠之事,比单纯的“婕妤之叹”更为难堪。

诉衷情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凉州的意思

   意思是: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原文  诉衷情⑴  当年万里觅封侯⑵,匹马戍梁州⑶。关河梦断何处⑷?尘暗旧貂裘⑸。  胡未灭⑹,鬓先秋⑺,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⑻,身老沧洲⑼。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诉衷情:词牌名。  ⑵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⑶戍(shù):守边。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治所在南郑。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⑷关河:关塞、河流。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梦断:梦醒。  ⑸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⑹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  ⑺鬓:鬓发。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⑻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⑼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白话译文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赏析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下面是资深教育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大学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也难以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陆游诉衷情的解释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又岂能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诉衷情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陆游有《诉衷情》词二首,其中一首的首句是“当年万里觅封候”,另外一首即此词。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陆游六十六岁,闲居山阴(浙江绍兴),曾作诗《予十年间两坐斥,罪虽擢发莫数,而诗为首,谓之‘嘲咏风月"。既还山,遂以‘风月"名小轩,且作绝句》,这首词中有“平章风月,别是功名”之句,可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可以此为参照。  词的上片是忆旧。起首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  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陆游由福州决曹掾被荐到临安,以右从事郎为枢密院敕令所删定官,由九品升为八品,这是他入朝为官的开始。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陆游以九品官入京改职,言“青衫”十分贴切。  绍兴三十二年九月,任枢密院编修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这两任都是史官职事。这期间交识的同辈人士,有周必大、范成大、郑樵、李浩、王十朋、杜起莘、林栗、曾逢、王质等,都是一时俊彦。所以才说“结友尽豪英”。下两句词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很鼓舞人的。“蜡封侯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任圣政所检讨官时的活动。这时宋孝宗刚即位,欲有所作为,遂恢复。起用主战派的著名人物张浚,筹划进取方略。  陆游曾奉中书省、枢密院(当时称为“二府”)之命作《与夏国主书》,提出申固欢好,永为善邻,以便全力抗金。又作《蜡弹省札》,以喻中原人士:“有据北州郡归命者,即以其所得州郡,裂士封建。”实际上是作敌后的分化瓦解工作。“蜡封”是用蜡封固,便于保密的文书。“幽并”,指幽州和并州,主要是河北北部及山西北部地方,在这里统指北方入于金国的地区。“夜半传檄”和“驰谕幽并”表明主战派在朝廷占上风,图谋收复旧山河的种种指施得以进行,陆游不分昼夜地投入抗金工作,透露出他的无比振奋的心情。  词的下片是抒愤。换头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他激动的心情。“时易失”,先就大局而言,就是说,好景不长,本来满有希望收复中原的大好机会竟被轻易地断送了!宋孝宗操之过急,张浚志大才疏,北进结果遭到符离之败,反而又结成了屈服于金人的隆兴和议。这些史实概括在这一短语之中,表现出了陆游的痛惜之感。“志难成,鬓丝生”就个人方面说,正因为整个政治形势起了变化,自己的壮志未酬,而白发早生,以致成终身大恨。六字之中,感慨百端。歇拍三句写晚年家居的闲散生活和愤懑情绪。“平章风月,弹压江山”相对上片结交豪英,夜半草檄而言。那时候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是羽书檄文;今天终日所对的则是江山风月,所作的则是品评风月的文字,成了管领山川的闲人。天壤之别的场景,怎能不令词人痛心疾首,透出无奈之态。  苏轼曾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东坡志林·临皋闲题》)风月的品评,山川的管领,原是“闲者”的事,与“功名”二字沾不上边,而结句却说“别是功名”,这是幽默语,是自我解嘲;也是激愤语,是对那些加给他“嘲咏风月”的罪名的人们,予以有力的反击,套用孟子的一句话就是:“予岂好嘲咏风月哉;予不得已也!”  全篇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通过上下片的强烈对比,反映出陆游晚年的不平静心情。

杜安世《诉衷情》原文及翻译赏析

诉衷情原文: 烧残绛蜡泪成痕。街鼓报黄昏。碧云又阻来信,廊上月侵门。愁永夜,拂香茵。待谁温。梦兰憔悴,掷果凄凉,两处消魂。 诗词作品: 诉衷情 诗词作者:【 宋代 】 杜安世 诗词归类: 【宋词精选】、【悼亡】、【追忆】、【写景】、【怀念】

李清照《诉衷情》“……”译文。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需要译文吗?说句老实话,如果每一首词都被翻译成白话,也就是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信、达、雅,说来容易做到难啊。其实很多古诗词不必找到翻译,意会,方能体会到词中的深味啊!

陆游《诉衷情》中塑造了怎样的英雄形象?

《诉衷情》中,陆游中塑造了一位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迟暮英雄,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只能尘封在色暗的旧时貂裘戎装,当年宏愿也只能在梦中实现,失望、悲愤不平之情溢于言表。原词:《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代: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释义: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扩展资料: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的诉衷情是什么意思

他写了两首 诉衷情●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又岂能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诉衷情陆游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陆游有《诉衷情》词二首,其中一首的首句是“当年万里觅封候”,另外一首即此词。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陆游六十六岁,闲居山阴(浙江绍兴),曾作诗《予十年间两坐斥,罪虽擢发莫数,而诗为首,谓之‘嘲咏风月"。既还山,遂以‘风月"名小轩,且作绝句》,这首词中有“平章风月,别是功名”之句,可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可以此为参照。词的上片是忆旧。起首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陆游由福州决曹掾被荐到临安,以右从事郎为枢密院敕令所删定官,由九品升为八品,这是他入朝为官的开始。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陆游以九品官入京改职,言“青衫”十分贴切。绍兴三十二年九月,任枢密院编修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这两任都是史官职事。这期间交识的同辈人士,有周必大、范成大、郑樵、李浩、王十朋、杜起莘、林栗、曾逢、王质等,都是一时俊彦。所以才说“结友尽豪英”。下两句词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很鼓舞人的。“蜡封侯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任圣政所检讨官时的活动。这时宋孝宗刚即位,欲有所作为,遂恢复。起用主战派的著名人物张浚,筹划进取方略。陆游曾奉中书省、枢密院(当时称为“二府”)之命作《与夏国主书》,提出申固欢好,永为善邻,以便全力抗金。又作《蜡弹省札》,以喻中原人士:“有据北州郡归命者,即以其所得州郡,裂士封建。”实际上是作敌后的分化瓦解工作。“蜡封”是用蜡封固,便于保密的文书。“幽并”,指幽州和并州,主要是河北北部及山西北部地方,在这里统指北方入于金国的地区。“夜半传檄”和“驰谕幽并”表明主战派在朝廷占上风,图谋收复旧山河的种种指施得以进行,陆游不分昼夜地投入抗金工作,透露出他的无比振奋的心情。词的下片是抒愤。换头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他激动的心情。“时易失”,先就大局而言,就是说,好景不长,本来满有希望收复中原的大好机会竟被轻易地断送了!宋孝宗操之过急,张浚志大才疏,北进结果遭到符离之败,反而又结成了屈服于金人的隆兴和议。这些史实概括在这一短语之中,表现出了陆游的痛惜之感。“志难成,鬓丝生”就个人方面说,正因为整个政治形势起了变化,自己的壮志未酬,而白发早生,以致成终身大恨。六字之中,感慨百端。歇拍三句写晚年家居的闲散生活和愤懑情绪。“平章风月,弹压江山”相对上片结交豪英,夜半草檄而言。那时候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是羽书檄文;今天终日所对的则是江山风月,所作的则是品评风月的文字,成了管领山川的闲人。天壤之别的场景,怎能不令词人痛心疾首,透出无奈之态。苏轼曾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东坡志林·临皋闲题》)风月的品评,山川的管领,原是“闲者”的事,与“功名”二字沾不上边,而结句却说“别是功名”,这是幽默语,是自我解嘲;也是激愤语,是对那些加给他“嘲咏风月”的罪名的人们,予以有力的反击,套用孟子的一句话就是:“予岂好嘲咏风月哉;予不得已也!”全篇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通过上下片的强烈对比,反映出陆游晚年的不平静心情。

诉衷情(友人生日)原文_翻译及赏析

清明寒食景暄妍。花映碧罗天。参差捍拨齐奏,丰颊拥芳筵。逢诞日,揖真仙。托炉烟。朱颜长似,头上花枝,岁岁年年。——宋代·葛胜仲《诉衷情(友人生日)》 诉衷情(友人生日) 清明寒食景暄妍。花映碧罗天。参差捍拨齐奏,丰颊拥芳筵。 逢诞日,揖真仙。托炉烟。朱颜长似,头上花枝,岁岁年年。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諡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葛胜仲 睡粉轻消露脸新。醉红初破玉肌匀。尊前留得两州春。剩挽雕盘欹醉帽,重催飞骑走红尘。十年兰茝笑骚人。——宋代·叶梦得《浣溪沙》 浣溪沙 睡粉轻消露脸新。醉红初破玉肌匀。尊前留得两州春。 剩挽雕盘欹醉帽,重催飞骑走红尘。十年兰茝笑骚人。小舟载酒向平湖。新凉生晓初。乱山烟外有还无。王维真画图。风遽起,动襟裾。雨来荷溅珠。一尊相对喜君俱。醉归红袖扶。——宋代·米友仁《阮郎归》 阮郎归 小舟载酒向平湖。新凉生晓初。乱山烟外有还无。王维真画图。 风遽起,动襟裾。雨来荷溅珠。一尊相对喜君俱。醉归红袖扶。好个中秋时节。莫恨今宵无月。岩壑一灯青,寒浸水香留客。留客。留客。相对无言无说。——宋代·朱敦儒《如梦令》 如梦令 好个中秋时节。莫恨今宵无月。岩壑一灯青,寒浸水香留客。留客。留客。相对无言无说。

诉衷情·七夕原文_翻译及赏析

西风吹鹤到人间。凉月满缑山。银河万里秋浪,重载客槎还。 河汉女,巧云鬟。夜阑干。钗头新约,针眼娇颦,楼上秋寒。——宋代·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诉衷情·七夕 西风吹鹤到人间。凉月满缑山。银河万里秋浪,重载客槎还。 河汉女,巧云鬟。夜阑干。钗头新约,针眼娇颦,楼上秋寒。 七夕节 , 神话 *** 鉴赏 “西风”两句,化用《列仙传》中的神话故事。“缑山”,一名“覆釜堆”,亦作抚父堆,山在河南偃师县南。据《列仙传》说:“周灵王太子晋在缑山乘白鹤升仙。”梦窗触景生情,借用神话传说开篇。此言其在幻觉中好像看到秋风送著仙鹤降临人世,月色辉映着升仙之地,仿佛自己也可以驾鹤飞升一般。“银河”两句,言七夕之夜晴空万里,天河显得格外明亮,团团星云组成了无边无涯的星浪,幻觉中,词人又觉得有迎客的仙船(贯月槎)正从天河中飘然而来。上片缀连起两则神话传说,使读者阅后也感染到一种飘飘仙气。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吴文英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宋代·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鹊桥仙·碧梧初出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七夕节 , 写景 , 爱情相思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七月七,回首笑三郎。——元代·佚名《喜春来·七夕》 喜春来·七夕 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七月七,回首笑三郎。 七夕节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唐代·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和长孙秘监七夕 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 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 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 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 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 七夕节秋天

陆游的诉衷情体裁是什么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为宋代文人陆游的名篇,体裁属于“词”(《诉衷情》为词牌名)。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赏析: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诉衷情这首诗的意思

问题一:诉衷情这首诗中秋是什么意思 出自宋代苏轼的《西江月u30fb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 ⑴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世事一场大梦:《庄子u30fb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⑶新凉:一作“秋凉”。 ⑷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淮南子u30fb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⑸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⑹贱:质量低劣。 ⑺妨:遮蔽。 ⑻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⑼W:同“盏”,酒杯。▲ 问题二: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我要的是诗句的解释,含义 意思就是只是羡慕能像鸳鸯一样携手同老,相伴终身.只要能这样,就算是能做天上的神仙也不要. 十里平湖 《倩女幽魂》背景插曲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互 只羡鸳鸯不羡仙 补充: 此诗原无出处,大意是参考《白衣卿相诗集-别思》一诗。如果硬要说作者,则应该是《倩女幽魂》一片的编剧阮继志或监制徐克,因这首诗首出徐克导演的《倩女幽魂》中的一幅画上,原文应该是:“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不过在此之前,1959年李翰祥导的《倩女幽魂》,则有:“十里平湖绿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若得雨盖能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可见徐版又改自李版。 附: 白衣卿相《别思》 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 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 情浓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复跹。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借问吹萧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麻烦采纳,谢谢! 问题三:诉衷情,古诗 这是一个词牌 有很多 baike.baidu/view/74199?wtp=tt#6 比较著名的是陆游的 诉衷情①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② 匹马戍梁州。③ 关河梦断何处?④ 尘暗旧貂裘。⑤ 胡未灭, 鬓先秋⑧,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⑥ 身老沧洲!⑦ 【翻译】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作者】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他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生平诗作逾万首。四十六岁入蜀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其后为四川宣抚使幕僚远至南郑(今属陕西前线)诗风由此一变。他特别珍视蜀中十年的生活。诗集因此题名为《剑南集》以志纪念。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临终犹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其诗以豪迈雄放为主导风格,词则兼备豪放、婉约之长。有《放翁词》。 问题四:《诉衷情》这首诗题目的“衷情”是什么??? 10分 诉衷情是一个词牌名 你具体要说清楚是哪首 因为有很多首... 问题五:我要《诉衷情》的全部诗句!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诉衷情》 【内容】: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诉衷情--黄庭坚 小桃灼灼柳LL,春色满江南。 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道叮翠相搀。 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诉衷情 张先 花前月下暂相逢。 苦恨阻从容。 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诉衷情 晏殊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 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 此时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诉衷情 晏殊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诉衷情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诉衷情 佚名 1974年 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诉衷情的词牌格律

诉衷情、诉衷情令、诉衷情近,各是字数不同的三种词牌,“变体”之说无理论依据!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赏析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也难以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诉衷情(旅愁)原文_翻译及赏析

平生不会敛眉头。诸事等闲休。元来却到愁处,须著与他愁。残照外,大江流。去悠悠。风悲兰杜,烟淡沧浪,何处扁舟。——宋代·唐庚《诉衷情(旅愁)》 诉衷情(旅愁) 平生不会敛眉头。诸事等闲休。元来却到愁处,须著与他愁。 残照外,大江流。去悠悠。风悲兰杜,烟淡沧浪,何处扁舟。唐庚,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人。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唐庚 三山腊雪才消,夜来谁转回寅斗。试灯帘幕,送寒幡胜,暗香携手。少日欢娱,旧游零落,异乡歌酒。到而今,生怕春来太早,空赢得、两眉皱。春到兰湖少住,肯殷勤、访梅寻柳。相思人远,带围宽减,粉痕消瘦。双燕无凭,尺书难表,甚时回首。想画栏,倚遍东风,闲负却、桃花咒。——宋代·刘镇《水龙吟(丙子立春怀内)》 水龙吟(丙子立春怀内) 三山腊雪才消,夜来谁转回寅斗。试灯帘幕,送寒幡胜,暗香携手。少日欢娱,旧游零落,异乡歌酒。到而今,生怕春来太早,空赢得、两眉皱。 春到兰湖少住,肯殷勤、访梅寻柳。相思人远,带围宽减,粉痕消瘦。双燕无凭,尺书难表,甚时回首。想画栏,倚遍东风,闲负却、桃花咒。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 *** 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怕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宋代·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 *** 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怕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宋词精选 , 惜春离别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宋代·宋祁《浪淘沙近》 浪淘沙近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

陆游《诉衷情》翻译

当年我一心只想着能够封侯,骑着马不远万里来守卫梁洲.不知我收拾山河的梦丢落在哪里了,这么多年的奔波,连这狐裘也旧了,没了当年的光泽.胡人还没有歼灭,我的鬓角就已经有了白发了,只有独自流泪的份.怎么想到我今生会这样渡过?我的心在遥远的天山,可却要老死在这苍洲.

将陆游的诉衷情一词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小散文,注意要体现词中的情节,表

找到一篇赏析,供你加工参考:    花前月下暂相逢。  苦恨阻从容。  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此词表现了不甘屈服于邪恶势力的美好爱情,表现出不幸命运中心灵的高贵、圣洁,表现出苦难人生中一对情侣的至爱情深,堪称爱情词中的千古绝唱。  全词从上片的悲怆沉痛转向下片的美好期待。心灵升华,笔力不凡,波澜起伏,感人至深。词中用“花”、“月”的形象贯穿而成,既写了“花前月下”的相恋,也写了“花谢月朦胧”的爱情受阻,还写了“花”不尽,月无穷的美好祝愿。随着花月意象所呈示的象征意义的流转,词人情感精神所经历的曲折变化也凸现出来。  起首一句缅怀昔日两人相恋的幸福情境。花前月下相逢,原是良辰美景中的赏心乐事;但句中插入一“暂”字,便暗透出一丝悲意。次句进一步点出恋人隔绝、欢会难再的现实。“苦恨”二字叠下,足见词人痛苦之深重。接下来“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用比兴的手法,喻说爱情受阻的现实。“酒醒”,有“愁醒”之意。“梦断”,喻往事已成空,而“花谢月朦胧”,则见证昔日美好爱情的春花已经衰谢,明月已经黯淡,竟成为情缘中断的象征。“何况”二字,强调好事难成,不仅写恋人隔绝,而词情因之倍加悲怆沉痛。  过片以千钧之力,从悲怆沉痛中陡然振起,将词情升华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花不尽,月无穷”两句是对偶,用比兴:花不尽,是期愿青春长;月无穷,是期愿永远团圆。紧接着,迸出“两心同”,则是坚信情人与自己一样对爱情忠贞不渝。由此可见恋人之间的离别,决非出于心甘情愿,实有难以明言的隐痛,则爱情实为横遭外来势力之摧残可知。衰谢了的春花再度烂漫,而且永远盛开;黯淡了的月亮再度光明,而且永远团圆。这是美丽的幻境,也是美好的期愿,这些要升现词人破碎痛苦的心中,需要的正是“两心同”这种极大的力量。如果没有对情人无比的爱和最大的信任,是决不可能产生这种精神力量的。作者《千秋岁》词云“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可以注解“两心同”的深刻意蕴。“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词人把甘为挽回春天即挽回爱情而献身的意愿,寄托结笔这优美的比兴之中。  综上,此词通过叙写一段横遭挫折的爱情,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美好期望不断升华的向上精神。宋晁补之评张先曰:“子野韵高”,乃深透之语。

诉衷情 李清照 翻译

诉衷情 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我要《诉衷情》的全部诗句!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诉衷情》【内容】: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诉衷情--黄庭坚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   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   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诉衷情  张先   花前月下暂相逢。   苦恨阻从容。   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诉衷情   晏殊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   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   此时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诉衷情   晏殊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诉衷情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诉衷情  佚名  1974年  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诉衷情』的词谱,格律。

楼上那些复制粘贴的 真为你们捉鸡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怒不平之情

陆游《诉衷情》全文及注释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基本不用注释吧,没什么难字。

《诗词曲赋文·诉衷情》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诉衷情》原文与赏析 王安石 和俞秀老鹤词 练巾藜杖白云间,有兴即跻攀。追思往昔如梦,华毂也曾丹。尘自扰,性长闲,更无还。达如周、召,穷似丘、轲,只个山山。 曾经身为宰相、领导变法运动的一代风云人物王安石,暮年从庙堂高处罢归金陵钟山,就过起流连山水、诵诗谈禅的隐居生活。俞秀老即是他当时引为同调的诗友之一。《石林诗话》 卷中云: “俞紫芝,字秀老,扬州人。……王荆公居钟山,秀老数相往来,尤爱重之,每见于诗。”俞秀老写了首《鹤》词,王安石则步其韵而写成五首和作,时在元丰五年 (1082) 前后。这里选的是五首和作的第二首。 词从眼前情景落笔,说自己头戴白绢制成的巾冠,手持藜茎作成的拐杖,优游于钟山的白云之间,一有兴致就登攀而上,乐而忘返。“练巾藜杖”,乃隐者高士之服用物,源于晋景帝赐“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以春服、藜杖;“白云”,乃隐者高士之自乐境,源于南朝隐士陶弘景答齐帝诏:“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作为退休宰相,王安石装束得有如“山野之人”,像往昔隐士一样过着清高洒脱的生活,他经常骑驴出入于钟山道上,有时就到左近的定林寺访僧谈佛,表现出一副甘心于“舍之则藏”的豁达心境。这头两句,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写得来如白云舒卷,自然流动,大有超尘遗世的风貌。 接着,词人以 “追思”一词,笔锋陡然一折,从优游自遣的现实,逆转到丹毂如梦的往昔。所谓 “华毂”,常与 “朱轮”连用,意指彩绘车毂,红漆车轮 (“毂” 是轮中间车轴贯入处圆木)),用来代指古代高官所乘之车。词人在此以 “华毂也曾丹”,表示他曾居宰相高位,厉行变法的往事。与当前徜徉于山水之间的境况相比,这些包含着与守旧派进行多少次惊心动魄之斗争的往事,已有“如梦”之感了。“如梦”,是说“往昔”种种,飘渺永逝,恍如一梦。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对“往昔”虽有留恋却又归结于迷惘失意的心情。试玩“追思”二字,就能窥见词人心灵深处交织着快意当前而又不能完全忘却往昔的复杂思绪。 上片以对照性的回溯,寄寓着对今昔境遇发生巨变的无限感慨;下片则以直述式的抒发,表达了安于现状、不计穷达的 *** 心情。 既然“追思往昔”,已经撩起词人的复杂思绪,他究竟如何对待呢?“尘自扰,性长闲,更无还。”这就是词人极力进行自我解脱的回答。“尘自扰”,紧扣上片结句而来,表示对尘世尽自纷扰的排斥;“性长闲”,则与上片起句遥相照应,表示对自己心性总是爱好闲静的肯定。这两句,先从反面说,再从正面说,相反相成,对仗自然,已经鲜明表达了不想重蹈丹毂梦、只想优游白云间的态度;接着追加“更无还”三字,则把作者永远不愿再回到尘世的决绝心情诉说无遗了。语气之斩钉截铁,说明作者决心终老于钟山,这也为后来的事实所证明。 词人在冲决矛盾交织的复杂思绪之后,结语也就脱口而出了。“达如周、召”,是对往昔“华毂也曾丹”际遇的概括和照应,自谓居相位时,显达如辅佐周成王大治天下的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穷似丘、轲”,是对今朝“跻攀”“白云间”境况的概括和照应,自谓罢归以来,穷困似周游列国而不见用的圣人孔子、亚圣孟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本是封建时代清高之士的做人宗旨,王安石更以周、召、丘、轲自比,更显出他自负至极的性格。但是,不论“达”也罢,“穷”也罢,终以“只个山山”作结,则把他处于“穷”境的复杂心态描述净尽了。“只个山山”,犹言“只有这个钟山、钟山”! 一个“只”字,把“达”“穷”统统抹倒,置之度外;“山”字重叠,全用口语,强调出对钟山的热爱。这个尾句,不仅遥应首句,使全词首尾相接,而且词约旨远,含意无穷,既反映了他对钟山风光的欣赏和倾慕,又表达了他以穷为乐的超俗和 *** ,还隐隐透露出他对穷达悬殊的怅惘和对人世变幻的慨叹。其间充满了禅宗哲理,耐人寻味,这也许正是王安石晚年热衷佛学所取得的悟解吧。

诉衷情 陆游

我用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试用本)我是上海徐汇区的。是开学才拿到的课本,应该是最新的。里面写的是“此生谁料”。至于准确性的问题,应该还是要根据语文书来。你使用的语文书上写的是什么,那什么就是对的。

诉衷情 陆游 写作背景是什么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 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两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他胸怀报国鸿图,匹马单枪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业绩。“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因为在写法上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它很容易让读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热泪盈眶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是因为,两者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情感真挚,丝毫不见半点虚假造作;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所有这些,使陆游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

诉衷情这首词中运用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战国时的苏秦

急需李清照——《诉衷情》的赏析!越详细越好,谢谢!

诉衷情 【宋】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该词“夜来”句化用了《诗经·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二句。原意是说:不是要喝没有酒,也不是想游无处游,而是我心中别有隐忧。此词意为:昨夜我喝的沉醉不醒,以致首饰卸迟,梅妆凋残,那是因为我正像《柏舟》篇的作者一样,心中也有隐忧。 “酒醒”二句表层意思是说:酒劲渐消,梅花的浓香将我从春睡中熏醒,使我不能在梦中返回日夜思念的遥远故乡。深层意思是说:梅的香气把人熏醒,不得返回故里重温往日夫妻恩爱的美梦。 “人悄悄”句化用《柏舟》篇的“忧心悄悄”的句意,极言忧愁之深。整句是说:帘幕低垂明月多情,照我无眠。 最后三句是说:主人公用揉搓残梅莱消磨难熬的时光。言外之意是说:从沉醉到酒醒,从天黑到夜深,丈夫迟迟不归,妻子便想方设法拖延时间,殷切等待。 在一定的时代和心理背景下,李清照的这首《诉衷情》不仅比《柏舟》、“花间”、南唐诸作有青蓝之胜,其中兼含多种伤心断肠之事,比单纯的“婕妤之叹”更为难堪。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感情?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诉衷情·独凭江槛思悠悠原文

独凭江槛思悠悠。斜日堕林邱。鸳鸯属玉飞处,急桨荡轻舟。红蓼岸,白苹洲。夜来秋。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宋代·陈亮《诉衷情·独凭江槛思悠悠》 诉衷情·独凭江槛思悠悠 独凭江槛思悠悠。斜日堕林邱。鸳鸯属玉飞处,急桨荡轻舟。红蓼岸,白苹洲。夜来秋。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諡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陈亮 刘郎老矣,倦入繁华地。触目愈伤情,念陈迹、人非物是。共谁携手,落日步江村,临远水,对遥山,闲看烟云起。买牛卖剑,便作儿孙计。朋旧自荣华,也怜我、无名无利。箪瓢钟鼎,等是百年身,空妄作,枉迂回,贪爱从今止。——宋代·吴礼之《蓦山溪·刘郎老矣》 蓦山溪·刘郎老矣 刘郎老矣,倦入繁华地。触目愈伤情,念陈迹、人非物是。共谁携手,落日步江村,临远水,对遥山,闲看烟云起。买牛卖剑,便作儿孙计。朋旧自荣华,也怜我、无名无利。箪瓢钟鼎,等是百年身,空妄作,枉迂回,贪爱从今止。海棠风韵玉梅春。小腰身。晓妆新。长是花时,犹系茜罗裙。一撮精神娇欲滴,说不似,画难真。楼前江柳又江云。隔音尘。泪沾巾。一点征帆,烟浪渺无津。万斛相思红豆子,凭寄与个中人。——宋代·刘过《江城子·海棠风韵玉梅春》 江城子·海棠风韵玉梅春 海棠风韵玉梅春。小腰身。晓妆新。长是花时,犹系茜罗裙。一撮精神娇欲滴,说不似,画难真。楼前江柳又江云。隔音尘。泪沾巾。一点征帆,烟浪渺无津。万斛相思红豆子,凭寄与个中人。薰风有意,还年年吹下,九天纶绋。庾岭高哉知几仞,不隔清名突兀。明月扁舟,图书之外,所载无南物。襄公往矣,辽辽直到今日。南来北地开藩,甘棠好在,一夜春光入。父老欢迎相告语,依旧朱颜绿发。四海无波,四江无讼,是先生清德。岭梅迎笑,和羹□□讯息。——宋代·徐鹿卿《酹江月/念奴娇》 酹江月/念奴娇 薰风有意,还年年吹下,九天纶绋。庾岭高哉知几仞,不隔清名突兀。明月扁舟,图书之外,所载无南物。襄公往矣,辽辽直到今日。南来北地开藩,甘棠好在,一夜春光入。父老欢迎相告语,依旧朱颜绿发。四海无波,四江无讼,是先生清德。岭梅迎笑,和羹□□讯息。

《诉衷情》(陆游)整首诗是?

陆游《诉衷情》两首赏析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 ·陆游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陆游 诉衷情 赏析

译文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景,梦一醒不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终老在沧洲!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又岂能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

原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翻译:想当年,我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而驰骋万里,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谁能想到我这一辈子,心里想着在边疆杀敌,身子却只能老死于沧洲。主题: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诉衷情文言文翻译

1. 诉衷情翻译全文 翻译:当年我一心只想着能够封侯,骑着马不远万里来守卫梁洲。 不知我收拾山河的梦丢落在哪里了,这么多年的奔波,连这狐裘也旧了,没了当年的光泽。胡人还没有歼灭,我的鬓角就已经有了白发了,只有独自流泪的份。 怎么想到我今生会这样渡过,我的心在遥远的天山,可却要老死在这苍洲。原文: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赏析:此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拓展资料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2. 文言文 翻译 送君千言诉衷情,与莲万语对孤影 大概在说:主人公在送一位故人,等故人走后,只能独自一人形单影只。即使和莲花诉说着千言万语,他依然孤独。一个人在李园漫步,本来曼妙的筝声在此刻却如此凌乱,仿佛拨动着我的心弦。主人公这一生应该是个清白,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所以,诗的最后,主人公说,即使我的人生如此凌乱,我依然愿意清醒活于世间。 诗人大致上是在以送别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无人了解的苦闷,以荷清高的意象来衬托自己的高洁。由于不知道这首诗的背景,所以我猜测,这也有可能是一首情诗。那就是在送情人,只有我爱的人才能明白我内心的愁思。今天是七夕,祝你七夕快乐,有情人终成眷属! 3. 以心换心文言文翻译 没有这篇文章,能给出开头几句吗?不然真不好找,更不用说翻译了。 是这个吗? 《诉衷情·换我心》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这是一首单调小令。开头五句,奏的是感情音响的主旋律——怨。“永夜”两句,就悬想负心人行踪着笔。“长夜漫漫,负心人啊,你抛下我到哪里去了?”自问还复自答:“音信已绝,奈何!”着一“绝”字,点出薄悻者之寡信绝情。“香阁掩”三句,就闺中人己方情况着笔,从环境描写(闺门紧闭)、表情描写(眉头紧皱)、时间推移(斜月将落、长夜将尽)这三个方面,写出了终宵坐候之难耐。这两笔归结到一点——对薄悻者之怨。 “争忍”句以下写心池又起新澜。“争忍”两句是第一个浪头,特点是思之不已,爱怨兼发。“叫我怎忍心不苦苦追寻啊?”这一句心灵独白,表明她怨中有爱,情丝难解。但稍加推究,闺门紧闭,室内一目了然,无物可寻。“寻”这一动作,正好显示她已陷于身难自主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等到她头脑稍为清醒,又得面对令人心碎的现实——孤衾独处,因而“怨”字又重上心头。“换我心”三句是第二个浪头,特点是情之所钟,忽发痴语。清王士禛《花草蒙拾》曾指出:“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徐山民句中之“移”字,倒也深得顾词“换”字之真谛。换心者,移心之谓也。主人公是多么希望把自己的一颗心移置在对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对方对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啊。就事论事,移心之说似属无理,而主人公发此痴想,却正好显示其爱之深,其情之真,此即所谓“无理而有情”。当然尽管如此,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将是难以避免的。这一点,明汤显祖在《花间集》评本中曾一语道破:“若到换心田地,换与他也未必好。”但作品的思想倾向性却十分明朗,同情完全放在被折磨被损害的弱女子这一边,这也就从侧面鞭挞了薄悻之徒。 顾夐此词,以善作情语著称。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把此词作为“有专作情语而绝妙者”的显例之一,并且说:“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足见评价之高。 4. 欧阳修的“诉衷情”这首词有什么寓意 晨起,卷帘。 昨晚凝在帘幕上的薄霜,此时纷纷洒落,又是一日秋寒天气。 接着,女主人公轻呵娇柔的素手,来至镜前试妆。 相传,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曾于含章殿 檐下小憩,有梅花落在公主额上而成五瓣花痕,令宫女争先恐后地模仿。这种妆容,也就是梅花妆 了。 眼前的这位女子,便在她的眉宇间,绘梅作为装饰。 女主人公接着描眉。 用“远山”来喻美人之眉,由来已久。古人也常以山高水远来比喻分别之 人间的阻碍。 因为人间的离愁别恨,就像自然界中的山长水阔。所以这里的“远山长”是一语双关, 既指描写眉之美,又指离恨悠长。 从女主人公晨醒后的行为以及她的妆态容色中,可以看得出,她带着些难以压抑掩饰的感伤情 绪。眉尖之上,暗含“离恨”。 她细画梅花,不单单是普通女子的爱美心理,在她这里,更有着离恨的 苦恼,所以借梳妆以慰藉自己。 妆成之后,她揽镜自伤,是在回忆往昔,惋惜流年。 在她那锦瑟年华里,一定有一场热烈的往 事,而如今,斯人离去,青春流走。原来,爱情和青春的离去,才是她眉头悲伤的根源所在。 于是,她 欲歌却敛眉,将笑却含颦。这里,虽有“拟歌”字样,但她未必就是一名歌女,不一定过的就是强作笑 颜的欢场生活,其实,这首词完全可以看作一般的闺怨词。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这两句曲折而含 蓄,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姿态、神情和心绪。欲说又休,未歌先咽,此情此态,倍增伤叹。 离情别意,只 挂在眉尖微皱,但却令人难忘。 再读全篇,不过只是女子清晨的一组生活片断。 她晨起打扮,轻呵寒手,试梅妆、画远山,她欲 歌却敛眉,想笑却含愁。 作者纯用白描的手法,只描写主人公的行为和姿态。 但是,我们从中可以 看到一位栩栩如生的女子:从试梅妆,我们知道她娇柔美丽;从画长眉,我们知道她多愁善感;从忆 往事,惜流年,我们知道她敏慧多情。通篇下来,主人公若在眼前。 5. 万俟咏的“诉衷情”这首词有什么寓意 这首词别具一格,和历来惯写鸟去花残的伤春之作手法有所不同,可谓开拓出一番新境界。 “一鞭清晓喜还家。”词一开头,便以爽利的笔调,点出“喜还家”的主旨。 那清脆的一声鞭响,打 破了拂晓时的沉寂,奏鸣还乡曲。词接着宕开笔墨,描述客子归程上的情态和周围的景致,烘托出 欢乐的气氛。 “宿醉困流霞。”“流霞”,泛指美酒。 昨夜想到能快点回家,便把盏痛饮,一夜沉醉,今 朝登程,马上犹觉似醒来醒。他抬起惺忪醉眼,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喜庆的。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 舞风斜。”醉眠不知窗外事,一夜小雨,清晓方停,在晴天策马,更有那一双春燕,在晨风中上下翻飞, 似乎在为他高兴。 这里的“双燕”,兼有暗示意味:昔日别妻出游,如同劳燕分飞,而今相聚之期终于 不远了。同时也借以点出春天的时令,一石三鸟,可谓妙极! 下阕将欢快的旋律略作顿宕,转向低沉。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临近家门,客子不禁回望 归程。 在这以前,他应该走了很长时间。 山程水驿,迢迢不尽,那一路风尘,望去竟是那样浩阔无 涯,其间又曾有过多少跋涉的艰难!然而这都已成为过去。 “赊”,空阔意。客子在感慨之余,但见 漫天杨花,扑面而来,便得一句妙语:“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让我把自己年年客中送春、备受煎熬的悲凉滋味,还有家人为我牵肠挂肚、思亲念远的凄苦情怀,都付予杨花!因为杨花总是 报告暮春的消息,惹人伤心,而今却成为这位客子往昔愁苦的负载物。 终于,他将迈着松快的脚步, 奔向家人。 词最后以幽默、俏皮的语调将欢情再度扬起,结束了全篇。全词围绕“喜”字落笔,轻盈 流走,词意婉丽,在众多的咏春词中,很是特别。 6. 陆游的“诉衷情”这首词如何鉴赏 陆游一生心怀抵抗金兵收复失地的志向,爱国情志至死不衰,梁启超曾盛赞其为:“亘古男儿一 放翁。” 但终其一生,他都壮志难酬,尽尝报国无门之滋味。这种滋味,在他的这首《诉衷情》词中,有 着集中而鲜明的反映。 这首词是在词人晚年闲居家乡时所作。从“此生”二字看,可知是对自己一生境况的概括与总 结。 陆游一生的境况是怎样的呢?词结末的描述是:“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天山,在新疆境内,是 汉唐时的边境,此处借指抗金前线。沧洲,即水边,古时隐士多在此隐居,这里指陆游晚年闲居之 地。 二句说明,自己心系烽火连天的抗金前线,而身却被闲置在与抗金前线遥不可及的水泽山乡 中,只能等着自己逐渐老去。 理想与现实间的距离是如此巨大,以致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身心被割 裂、被撕扯的痛苦情形。 而这种情形,着实出乎词人意料! “谁料”二字,就表明了词人无从预料、无 法相信和难以接受的真实情感,以及对造成这种情形的现实政治的深深痛恨和强烈不满。但痛恨 也好,不满也罢,现实依然摆在眼前,让他无从选择,无法逃避。 我们来回顾陆游的一生。二十九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进士考试的第一名。 但却仅仅因 为名次排在秦桧之孙秦埙的前面,便被放到最后,连主考官也险遭处分。第二年,他勉强参加了礼 部试,也是名列前茅,但被秦桧以“喜论恢复”为由强行黜落。 直到秦桧死后,他才得以出仕,此时他 已过而立之年了。 之后,他的仕途又是坎坷连连,摧挫不断:四十二岁时因“力主张浚用兵”,被罢隆 兴通判职;五十二岁时,被指“不拘礼法,恃酒颓放”(实是借诗酒抒泄北伐主张无法实现的郁懑之 情),罢除四川制置使参议官职;五十五岁时,因“奏拨义仓赈济”触怒地主豪强,被罢提举江南西路 常平茶盐公事职;六十六岁时,终以“嘲咏风月”(实是把抗金情志形诸歌咏)罪名罢严州知州职,被 迫回乡,直至老死(其间关于修史只做了数月)。 如此,陆游人仕既晚,后又连遭罢识,算起来,被闲 置的时间竟有三十多年!壮志难酬,壮心成灰,“天山”“沧洲”之说着实写出他一生的命运。结合他 晚年的一些诗句,如“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及“壮 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等等,着实令人唏嘘感叹。 正如人说,宋朝是个需要英雄而又英雄“过剩”的时代。 当然,除分量最重的“此生”三句之外,为给这三句蓄势,前文也做了相当充分的铺垫。 叙“当 年”“鬓先秋”,是为“此生”作势;“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应“心在天山”,“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应“身老沧洲”;“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为“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与“胡未 灭,鬓先秋,泪空流”“心在天山”与“身老沧洲”之间的过渡,全词可谓句句保密,意脉贯通。 至于驰 “万里”之殷切、“觅”之用心、“匹马”之英武、“尘暗”之痛心、“未”“先”“空”等词之于虚处传神,都 是笔墨生辉,令人惊叹。

《诉衷情》 阅读全词,说说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感情

《诉衷情》南宋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翻译: 当年我远赴万里边疆立志建功封侯,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在那戍守边关的日子如梦消逝,不知何处寻来,只留下这尘风色暗的貂裘。胡人还没有消灭,我的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来。这一生谁会料到,我心在抗战前线,人却在沧洲慢慢老去。 此词抒发了诗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深切悲愤之情。赏析: 陆游出生第二年,北宋便为金人所灭。陆游青壮年时期一心向往中原,收复失地。48岁那年他曾经到西北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在川陕宣抚使王炎公署里参与军事活动。这是诸葛亮当年北伐收复河山一贯主战的人物,主和苟安,所以他的理想和愿望只能变成满腔忧愤,时常在在诗词中表露出来。这首词便是晚年退居山阴以后抒写上述情怀的名篇。 一起两句,从今天追忆当年,无限感愤。“匹马戍梁州”,即指南郑从军生活。“万里觅封侯”,这里借用班超典故(《后汉书·秦策》)其所在的两句表达自己当年的壮志豪情。“关河梦断何处”,这里借用苏秦典故(《战国策·秦策》)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换头处,三个三字句,形式排比,意思贯珠。“胡未灭”联系上片,“万里觅封侯”,就是为了消灭敌人,但是“胡未灭”自己却已老了,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秋天木叶黄落,预示着一年将尽,此处引申为年老衰残。本来应该壮岁从戎,气吞胡虏,不想如今却敌势依然,而自己却老了,这一句联系上片的三四两句。“泪空流”,眼泪白白流去,无济于事。三个字承上两句,无限悲痛。“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结语更加深沉。“心在天山”虽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重点仍在缴应上片“万里”“梁州”,天山在西北,出兵西北,北定中原,自己念念不忘。但是此身却终老江湖,对国事无能为力。过去从政的人,以归隐沧州为晚年从容乐境,陆游从“胡未灭”着笔,却始终“心在天山”,而“身老沧州”和“心”的矛盾无法解决,始终在这种主观想建功立业,客观却是终老家园的矛盾中度日。谁愿意过这样矛盾的日月?这个结语自然唤出“画外之音”。当时的人都能明白,后世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都明白。这是朝廷屈辱投降政策的罪恶。不直接说出,用问话,更能发人深思。 这首词在结构上不同于一般。一般上下片各占一半,上片过去,下片今天。这首词上半片两句过去,两句今天。下半片句句今天,而又关合过去。不能用普通的对分法来分。在用语上强烈对比,开合动宕,正好体现作者情绪的激越。词里大量用典,但融合得使你不觉其为典,如“万里封侯”“尘暗貂裘”“心在天山”“沧州 ”,这些你不知是用典,也能理解词意;知道是用典,领会就分外亲切。这是在语言上值得玩味的地方。

《诉衷情》中"尘暗旧貂裘"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何特点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诉衷情陆游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陆游出生第二年,北宋便为金人所灭。陆游轻壮年时期一心向往中原,收复失地。四十八岁那年他曾经到西北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在川陕宣抚使王炎公署里参与军事活动。这是诸葛亮当年北伐收复河山一贯主战的人物,主和苟安,所以他的理想和愿望只能变成满腔忧愤,时常在在诗词中表露出来。这首词便是晚年退居山阴以后抒写上述情怀的名篇。 一起两句,从今天追忆当年,无限感愤。“匹马戍梁州”,即指南郑从军生活。“万里觅封侯”,暗用班超事。两句写出当年意气之外。“关河梦断何处“,从当年落到今天。“关河”“何处”关合上文“万里”“梁州”。当年想立功封侯,今天只落得一场梦幻,而且自己也象当年苏秦一样,功业一无所成,而“黑貂之裘敝”,落魄潦倒。这上片四句,两句过去,两句今天,大开大合,感慨无端。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换头处,三个三字句,形式排比,意思贯珠。“胡未灭”联系上片,“万里觅封侯”,就是为了消灭敌人,但是“胡未灭”自己却已老了,双鬓都凋零了。秋天木叶黄落,预示着一年将尽,此处引申为年老衰残。本来应该壮岁从戎,气吞胡虏,现在敌势依然,而自己却老了,这一句联系上片的三四两句。“泪空流”,白白流泪,无补于时。三个字承上两句,无限悲痛。“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结语更加深沉。“心在天山”虽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重点仍在缴应上片“万里”“梁州”,天山在西北,出兵西北,北定中原,自己念念不忘。但是此身却终老江湖,对国事无能为力。过去从政的人,以归隐沧州为晚年从容乐境,陆游从“胡未灭”着笔,却始终“心在天山”,而“身老沧州”和“心”的矛盾无法解决,始终在这种主观想建功立业,客观却是终老家园的矛盾中度日。谁愿意过这样矛盾的日月?这个结语自然唤出“画外之音”。当时的人都能明白,后世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都明白。这是朝廷屈辱投降政策的罪恶。不直接说出,用问话,更能发人深思。

诉衷情欧阳修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赏析这首词以形传神,从人物的外貌转而深入其内心世界,通过描写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断,展现了歌女们痛苦的内心世界。上片首二句写歌女清晨梳妆:“帘幕卷”,暗示她已起床;轻霜,气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想见她的娇怯;梅妆,是一种美妆,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试梅妆,谓试着描画梅花妆。后二句写她本有离愁别恨,所以把眉画得很长。眉黛之长,象征水阔山长。用远山比美人之眉,由来已久。此处取意于汉伶玄《飞燕外传》:“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又取意于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以上,读者从歌女一番对镜梳妆、顾影自怜的举动中,尤其是从她描眉作“远山长”当中,可以窥见她内心的凄苦和对爱情的渴望。下片写歌女内心的愁苦。首三句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年易逝,内心伤感不已。此三句,廖廖数语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自身命运不能自主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笑上的痛楚。结尾三句,以女主人公“拟歌先敛”(刚想开口唱歌又蹙起双眉)、强颜欢笑、寸肠欲断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歌女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的痛苦心情。此词写人眉目传神,入木三分,将歌妓的怨嗟和悲苦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见词人生活体验和艺术功力之深。

陆游的《诉衷情》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李清照 诉衷情

《诉衷情》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注释: 1、沉醉:大醉。 2、萼:花瓣外面的一层小托片。 3、远《花草粹编》作断 4、悄悄:寂静无声。 5、依依:留恋难舍,不忍离去之意。《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唐吴融《情》诗: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6、更:又。柳永《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挪:揉搓。 8、捻:用手指搓转。 9、得:需要。 10、些《花草粹编》作此。 赏析: 此词是李清照南渡前的作品,抒写了女主人对远游丈夫的绵绵情思。作者用寥寥44个字,写出女主人种种含蓄的活动及复杂曲折的心理,惟妙惟肖。成功的心理刻划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使读者拍案称绝,惊叹不已。 陆游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作者:陆游 原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释: 1、诉衷情:词牌名。 2、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3、戍(sh):守边。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治所在南郑。陆游着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4、关河:关塞、河流。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梦断:梦醒。 5、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6、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 7、鬓:鬓发。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8、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9、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翻译: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 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 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 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这一生谁能预料, 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 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赏析: 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今陕西汉中)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南郑的生活。起处用当年二字领起,化实为虚,点出所叙系指往事。觅封侯,谓寻找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匹马既是纪实,也刻划出作者从军时的勃勃英姿。戍梁州,具体指出驻守的地方。南郑属古梁州,故曰。那是乾道八年(1172)的春天,陆游接到王炎的邀请书后,便匹马单身离开夔州,风尘仆仆地奔赴前线,去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当时他十分兴奋,希望能在万里边防线上找到杀敌报国的机会。来到南郑之后,他身披铁甲,跨上战马,腰悬利剑,手挽长枪,冒着酷暑严寒,踏着崎岖坎坷的山路,奔驰于岐渭蜀陇之间,调查地形,了解敌情,积极为北伐进行准备。他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充满了胜利的信心。诗人回忆这段生活,是为了与后文对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伟险峻的关山江河又在什么地方呢?只有当年从军时穿过的那件旧貂裘,积满灰尘,还挂在墙上,作为匹马戍梁州的纪念。陆游对这件旧貂裘十分珍视,因为他曾穿着它在前线冲锋陷阵:貂裘半脱马如龙,举鞭指麾气吐虹。(《醉歌》)还穿着它在荒滩上亲手剌死过一只猛虎: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溅短貂裘。(《醉歌》)所以当他离开南郑后,一直把它藏在身边保存着。旧貂裘是此篇中唯一展现在作者眼前的物象,虽然词中只用一句轻轻带过,但却是理解此词的关键。原来诗人是睹物伤情,因见貂裘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也可以说,旧貂裘是这首词灵感的触媒。 换头三句,紧承上片结拍,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胡未灭,谓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灭,半壁河山还在敌寇的铁蹄蹂躏之下;鬓先秋,慨叹自己发如秋霜,年迈体衰,不能重返前线;泪空流,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民的眼泪等于白流。这里连用未、先、空三个虚词,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幻灭感,一唱一叹,感人至深。未表达了作者逆胡(金入侵者)没有消灭,功业没有建成,感到无比遗恨之情;先表达了作者岁月不多,两鬓已苍,雄心虽在,壮志难酬的沉痛之情;空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最后三句,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谁会料到,像他这样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时刻准备奔赴疆场,为国献身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此时被罢官回乡,只得披上渔蓑,去作江边的无名隐士,终老于镜湖之滨了。这种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矛盾,不仅体现在陆游身上,南宋许多爱国志士同样也有切身的体验。因此陆游所抒发的悲愤之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之二)说: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名。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首词虽然没有从正面揭露和谴责南宋投降派,仅就个人的身世经历和遭遇而言,但通过诗人饱含热泪的诉说,不难看到投降派迫害爱国志士的罪行,从而激起读者对他们的愤恨。 此篇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沉郁苍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陆游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 陆游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作者:陆游 原文: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 别是功名。 赏析: 陆游有《诉衷情》词二首,其中一首的首句是当年万里觅封候,另外一首即此词。公元1190年(宋光宗绍熙元年),陆游六十六岁,闲居山阴(浙江绍兴),曾作诗《予十年间两坐斥,罪虽擢发莫数,而诗为首,谓之嘲咏风月。既还山,遂以风月名小轩,且作绝句》,这首词中有平章风月,别是功名之句,可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可以此为参照。 词的上片是忆旧。起首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 公元1160年(高宗绍兴三十年),陆游由福州决曹掾被荐到临安,以右从事郎为枢密院敕令所删定官,由九品升为八品,这是他入朝为官的开始。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陆游以九品官入京改职,言青衫十分贴切。绍兴三十二年九月,任枢密院编修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这两任都是史官职事。这期间交识的同辈人士,有周必大、范成大、郑樵、李浩、王十朋、杜起莘、林栗、曾逢、王质等,都是一时俊彦。所以才说结友尽豪英。下两句词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很鼓舞人的。蜡封侯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任圣政所检讨官时的活动。这时宋孝宗刚即位,欲有所作为,遂恢复。起用主战派的着名人物张浚,筹划进取方略。 陆游曾奉中书省、枢密院(当时称为二府)之命作《与夏国主书》,提出申固欢好,永为善邻,以便全力抗金。又作《蜡弹省札》,以喻中原人士:有据北州郡归命者,即以其所得州郡,裂士封建。实际上是作敌后的分化瓦解工作。蜡封是用蜡封固,便于保密的文书。幽并,指幽州和并州,主要是河北北部及山西北部地方,在这里统指北方入于金国的地区。夜半传檄和驰谕幽并表明主战派在朝廷占上风,图谋收复旧山河的种种指施得以进行,陆游不分昼夜地投入抗金工作,透露出他的无比振奋的心情。 词的下片是抒愤。换头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他激动的心情。时易失,先就大局而言,就是说,好景不长,本来满有希望收复中原的大好机会竟被轻易地断送了!宋孝宗操之过急,张浚志大才疏,北进结果遭到符离之败,反而又结成了屈服于金人的隆兴和议。这些史实概括在这一短语之中,表现出了陆游的痛惜之感。志难成,鬓丝生就个人方面说,正因为整个政治形势起了变化,自己的壮志未酬,而白发早生,以致成终身大恨。六字之中,感慨百端。歇拍三句写晚年家居的闲散生活和愤懑情绪。平章风月,弹压江山相对上片结交豪英,夜半草檄而言。那时候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是羽书檄文;此时终日所对的则是江山风月,所作的则是品评风月的文字,成了管领山川的闲人。天壤之别的场景,怎能不令词人痛心疾首,透出无奈之态。 苏轼曾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东坡志林临皋闲题》)风月的品评,山川的管领,原是闲者的事,与功名二字沾不上边,而结句却说别是功名,这是幽默语,是自我解嘲;也是激愤语,是对那些加给他嘲咏风月的罪名的人们,予以有力的反击,套用孟子的一句话就是:予岂好嘲咏风月哉;予不得已也! 全篇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通过上下片的强烈对比,反映出陆游晚年的不平静心情。 李清照 感怀 《感怀》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宣各辛丑八月十日到莱, 独坐一室,平生所见, 皆不在目前。 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 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 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注释: 1、宣各辛丑:即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 2、莱:莱州,今山东莱州市(原名掖县)。 3、礼韵:宋代官颁韵书《礼部韵略》,共五卷。宋时考试以此为据,不依《广韵》、《集韵》。 4、公路:汉末袁术,安字公路。《三国志袁术传》裴松之注引《吴书》: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遂死。李清照诗中用以喻室中空无所有。 5、青州从事:指好酒。 6、孔方兄:指钱。古钱外廓圆,内方孔。 7、喜生事:喜,喜好。生事,引起事端。 8、燕寝凝香:燕寝,古代多指帝王寝息之所。后亦指地方官员之公馆。赵明诚为莱州知事,故云。香凝,香气凝结。 9、乌有先生:乌通无。即无有先生。 赏析: 此诗作于宋徽宗宣和三(1121年)八月。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十年后,赵出守莱州。李清照于莱州作此诗。诗的开头两句首先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寒窗败几、空无所有,从写生活环境中反映出诗人心境。然后转入议论,对酒与钱这类世人皆为之吸引的东西,表示了轻蔑。此诗虽为因闲而作,却绝非赋闲之篇,诗人的理想、情操、吕品格、皆融于诗中,是一首较好的述怀诗。

诉衷情原文及翻译

诉衷情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下面是资深教育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大学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赏析。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陆游的宋词《诉衷情》的全文翻译

当年我远赴万里边疆立志建功封侯,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在那戍守边关的日子如梦消逝,不知何处寻来,只留下这尘风色暗的貂裘。胡人还没有消灭,我的鬓发早已斑白,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这一生谁会料到我心在抗战前线,人却在沧洲慢慢老去。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中心   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反映陆游壮志难酬,悲愤和感慨。   注释   ①选自《放翁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的爱国诗人。   ②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③梁州:仅陕西南部汉中地区。陆游在48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过了一段军旅生活,积极主张收复长安。   ④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⑤梦断:梦醒。   ⑥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⑦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⑧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⑨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⑩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沧州,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   料:预料。   译文   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江湖!   赏析   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今陕西汉中)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南郑的生活。起处用“当年”二字领起,化实为虚,点出所叙系指往事。“觅封侯”,谓寻找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匹马”既是纪实,也刻划出作者从军时的勃勃英姿。“戍梁州”,具体指出驻守的地方。南郑属古梁州,故曰。那是乾道八年(1172)的春天,陆游接到王炎的邀请书后,便匹马单身离开夔州,风尘仆仆地奔赴前线,去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当时他十分兴奋,希望能在万里边防线上找到杀敌报国的机会。来到南郑之后,他身披铁甲,跨上战马,腰悬利剑,手挽长枪,冒着酷暑严寒,踏着崎岖坎坷的山路,奔驰于岐渭蜀陇之间,调查地形,了解敌情,积极为北伐进行准备。他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充满了胜利的信心。诗人回忆这段生活,是为了与后文对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伟险峻的关山江河又在什么地方呢?只有当年从军时穿过的那件“旧貂裘”,积满灰尘,还挂在墙上,作为“匹马戍梁州”的纪念。陆游对这件“旧貂裘”十分珍视,因为他曾穿着它在前线冲锋陷阵:“貂裘半脱马如龙,举鞭指麾气吐虹。”(《醉歌》)还穿着它在荒滩上亲手剌死过一只猛虎:“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溅短貂裘”。(《醉歌》)所以当他离开南郑后,一直把它藏在身边保存着。“旧貂裘”是此篇中唯一展现在作者眼前的物象,虽然词中只用一句轻轻带过,但却是理解此词的关键。原来诗人是睹物伤情,因见貂裘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也可以说,“旧貂裘”是这首词灵感的触媒。   换头三句,紧承上片结拍,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胡未灭”,谓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灭,半壁河山还在敌寇的铁蹄蹂躏之下;“鬓先秋”,慨叹自己发如秋霜,年迈体衰,不能重返前线;“泪空流”,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民的眼泪等于白流。这里连用“未”、“先”、“空”三个虚词,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幻灭感,一唱一叹,感人至深。 “未”表达了作者逆胡(金入侵者)没有消灭,功业没有建成,感到无比遗恨之情;“先”表达了作者岁月不多,两鬓已苍,雄心虽在,壮志难酬的沉痛之情;“空”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最后三句,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谁会料到,像他这样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时刻准备奔赴疆场,为国献身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此时被罢官回乡,只得披上渔蓑,去作江边的无名隐士,终老于镜湖之滨了。这种“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矛盾,不仅体现在陆游身上,南宋许多爱国志士同样也有切身的体验。因此陆游所抒发的悲愤之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之二)说:“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名。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首词虽然没有从正面揭露和谴责南宋投降派,仅就个人的身世经历和遭遇而言,但通过诗人饱含热泪的诉说,不难看到投降派迫害爱国志士的罪行,从而激起读者对他们的愤恨。   此篇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沉郁苍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陆游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

诉衷情的词释及翻译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的原理为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地质灾害,岩石与第四纪沉积物,岩体稳定性,地震等。工程地质学广泛应用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与维护等各个阶段。

陆游 诉衷情 赏析

赏析: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扩展资料南宋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为: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译文: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份不详。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诉衷情》是作者哪个时期的作品,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及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代: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注释 诉衷情:词牌名。 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戍(shù):守边。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治所在南郑。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关河:关塞、河流。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梦断:梦醒。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 鬓:鬓发。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创作背景   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文学赏析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下面是资深教育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大学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也难以实现“攘除*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诉衷情》与《咏怀古迹》中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词抒发国仇未报、壮志未酬的深切悲愤。虽然这本是作者在许多优秀诗篇里反复抒写的主题,殆难有所翻新。但由于作者注意运用和发挥词体自身特点,所以在表现上与诗作颇有不同。此词上片基本上是五七言句式,虽然在时空的交错中,腾挪自如地比照了当年的情豪气雄和今日的落魄潦倒,却未能显出诗词之大别。下片则句式尽变,表现了长短句的某些优长。“胡未灭”,说国仇未报;“鬓先秋”,叹此身已老;“泪空流”,诉壮志难伸;三个三字短句“一吟悲一事”,并以对句形式组成一韵,九个字说尽了一生心事。篇末,“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个四言对句,用八个字浑无著力痕迹地概括了同样的意思,使理想与现实,报国立功的热望和投闲置散的冷遇,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从而揭示了作者悲愤的根由和实质。“心在天山”,又与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相呼应,表明报国初心始终不渝。“身老沧洲”并非意在叹老,而是愤恨权臣误国,致使自己请缨无路,白首无成,含意都是较深的。象这样的进行今昔对比的词作,在结构上,一般都是上片思昔,下片抚今。此词却打破了这种常用的结构方式,以更有利于情感的跌宕回旋:上片两句思昔,两句抚今;下片句句抚今,而又句句与思昔相关合。这也体现了作者创新的意向。

《诉衷情》意思

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 金鳞正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这首词构思用意上搬用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语,借此表白自己当时遭贬后的心胸抱负。词前小序所说金华道人,即唐代词人张志和,东阳金华人。曾写过五首《渔父》词,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阕最有名。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黄庭坚自黔州贬所移戎州(治所今四川宜宾),赋闲之日,登高揽胜,目尽青天,感怀今古,不禁向往独钓江天,泛迹五湖的自由生活而与张志和心神遥接。“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这是幅寒江独钩图,一碧万顷,波花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游其上,置身天地之间,垂钓于重渊深处,钩入水动,波纹四起,环环相随。这样空灵洒脱的境界令人逸怀浩气。“金鳞”二句写垂钓之兴:鱼翔深底,沉沦不起,为取水下金鳞,渔翁不惜垂丝千尺。此时此刻,渔父专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鱼盘旋于钓钩左右的情态。“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这一虚设之笔描绘了渔翁闭目凝神,心与鱼游的垂钩之乐,这种快乐中,渔父举目江天山水,忽然得道忘鱼。末三句皴染出一幅空灵澄澈的江渔归晚图:“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透射出一种置身江天、脱落尘滓的逍遥追求,突出渔父这样一种澄静澹远的境界里,任漂泊而不问其所至,也正是自张志和至黄庭坚所立志以求的最高境界。这首词中,作者借用船子和尚的《拨棹歌》,将张志和那种志不鱼、逍遥自由的渔父家风,又升华为一种摆脱世网,顿悟入圣的精神境界。题序“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表明了写作的真正动机,乃于表白自己面对江山胜景,幡然悔悟的解脱心理,但是这种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说明现实对他的真实束缚。这首词取景设境上具有象征色彩,用意于形象后面的暗示。特别是最后“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三句,直以诗家之化境写禅宗之悟境,用自然超妙之景象征自己觉悟解脱,由凡入圣的心志襟怀。

陆游《诉衷情》词

应该是词

诉衷情中泪空流体现了什么

国仇未报

诉衷情共有几种格律

《钦定词谱》列出了一种正体与四种变格诉衷情唐教坊曲名。毛文锡词,有〔桃花流水漾纵横〕句,又名《桃花水》。按,《花间集》此调有两体,单调者,或间入一仄韵,或间入两仄韵,韦庄、顾敻、温庭筠三词略同。双调者,全押平韵,毛文锡、魏承班三词略同。单调三十三字,十一句五仄韵、六平韵温庭筠莺语韵花舞。春昼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 ○●● ●○○ ○●●换○● ●○○柳弱莺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 ⊙○○●○ ●○○此词以平韵为主,间两仄韵于平韵之内。按,《花间集》此体第九句,类用叠字,如〔轻轻〕、〔迢迢〕、〔沉沉〕皆然。其第八句,柳字可平,第十句,辽字可仄,则参韦庄词也。又一体 单调三十三字,九句六平韵、两仄韵韦庄碧沼红芳烟雨静。倚兰桡。垂玉佩。交带。袅纤腰。●●○○○●● ●○○ ○●● ○● ●○○鸳梦隔星桥。迢迢。越罗香暗销。坠花翘。○●●○○ ○○ ●○○●○ ●○○温词起七字作三句,间入三仄韵。此词起七字作一句,不间入仄韵,〔倚兰桡〕以下俱同。或云佩、带非韵,不知韦词又有〔花欲谢,深夜〕,顾敻词有〔罗带重,双凤〕,正与温作相合。但温词起句,间入仄韵,第三句又换仄韵,韦、顾词,只於第三句间入仄韵耳。又一体 单调三十七字,九句六平韵、两仄韵顾敻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 ○●● ○●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 ●●○ ○●○ ●○○●○按,《花间集》顾词二首,其一首与韦词同,此亦韦词体,惟第七句添一字,第八句添一字,作折腰句法,结句添二字,即开宋人添字之法。元词衬字,实本於此。又一体 双调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四平韵毛文锡桃花流水漾纵横。春尽彩霞明。刘郎去。阮郎行。惆怅恨难平。○⊙⊙◎●⊙○ ⊙◎●⊙○ ○⊙● ●○○ ⊙●●○○愁坐对云屏。算归程。何时携手洞边迎。诉衷情。⊙●●○○ ●○○ ⊙○⊙●●○○ ●○○此两段词全押平韵,与韦单调词间入仄韵者不同。按,《花间集》顾词别首,结句亦用〔诉衷情〕三字,与此同。但前段第二句〔碧沼藕花馨〕,碧字仄声;后段第三句〔何时解佩掩云屏〕,解字仄声。又魏承班词五首,其一首,前段起句〔春情满眼脸红消〕,满字仄声;结句〔几共醉春朝〕,几字仄声。又一首,后段第三句〔梦魂几度绕天涯〕,梦字仄声,与此平仄小异。惟一首前段起句〔银汉云晴玉漏长〕,汉字、漏字俱仄声,晴字平声,与此平仄全异。至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五首皆然,亦与此词平仄全异。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见下词。又一体 双调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魏承班春深花簇小楼台。风飘锦绣开。新梦觉。步香阶。山枕映红腮。○○○●●○○ ○○●●○ ○●● ●○○ ○●●○○鬓乱坠金钗。语檀偎。临行执手重重嘱。几千回。●●●○○ ●○○ ○○●●○○● ●○○按,魏词五首,其四首与毛词同,惟此首后段第三句不用韵异。

诉衷情诗意

诗意:回顾自己当年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守护梁州,多次与金兵打遭遇战,却不被重用。在山河要道发现自己的梦想破灭,北伐用的貂裘变得暗旧起来。匈奴还没有驱逐,两腮的头发却先白了,眼泪流了也没作用。谁可以预知自己的未来道路?我只能想着战场前线(天山),却老死在沧州。全诗计调:悲壮,悲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666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晚唐顾夐《诉衷情》全文翻译赏析)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出自晚唐诗人顾夐的《诉衷情》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赏析    这首词通过女主人公口语式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作为一个闺中弱女子被负心人所折磨而带来的心灵创伤,表现了旧社会情爱悲剧的一个方面。主人公怨中有爱,爱怨兼发,心情复杂。作品在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上甚见匠心,深得后代词评家的赞赏。    这是一首单调小令。开头五句,奏的是感情音响的主旋律——怨。「永夜」两句,就悬想负心人行踪着笔。「长夜漫漫,负心人啊,你抛下我到哪里去了?」自问还复自答:「音信已绝,奈何!」著一「绝」字,点出薄悻者之寡信绝情。「香阁掩」三句,就闺中人己方情况着笔,从环境描写(闺门紧闭)、表情描写(眉头紧皱)、时间推移(斜月将落、长夜将尽)这三个方面,写出了终宵坐候之难耐。这两笔归结到一点——对薄悻者之怨。    「争忍」句以下写心池又起新澜。「争忍」两句是第一个浪头,特点是思之不已,爱怨兼发。「叫我怎忍心不苦苦追寻啊?」这一句心灵独白,表明她怨中有爱,情丝难解。但稍加推究,闺门紧闭,室内一目了然,无物可寻。「寻」这一动作,正好显示她已陷于身难自主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等到她头脑稍为清醒,又得面对令人心碎的现实——孤衾独处,因而「怨」字又重上心头。「换我心」三句是第二个浪头,特点是情之所钟,忽发痴语。清王士禛《花草蒙拾》曾指出:「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徐山民句中之「移」字,倒也深得顾词「换」字之真谛。换心者,移心之谓也。主人公是多么希望把自己的一颗心移置在对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对方对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啊。就事论事,移心之说似属无理,而主人公发此痴想,却正好显示其爱之深,其情之真,此即所谓「无理而有情」。当然尽管如此,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将是难以避免的。这一点,明汤显祖在《花间集》评本中曾一语道破:「若到换心田地,换与他也未必好。」但作品的思想倾向性却十分明朗,同情完全放在被折磨被损害的弱女子这一边,这也就从侧面鞭挞了薄悻之徒。    顾夐此词,以善作情语著称。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把此词作为「有专作情语而绝妙者」的显例之一,并且说:「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足见评价之高。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欧阳修)原文及翻译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欧阳修 系列:宋词三百首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注释    1远山:形容把眉毛画得又细又长,有如水墨珈的远山形状。比喻离恨的深长。    2流芳:流逝的年华。    3敛:收敛表情。    4颦:皱眉,忧愁的样子。 译文    清晨起来,将帘幕卷起,看见满地清霜。天气太多,你用热气呵著纤手,试着描画梅花妆。都因离别的幽恨,所以你故意把双眉画成山的式样,浅淡而又细长。思念往事,痛惜流逝的年华,更是令人感伤。想要唱歌却先收起微笑,想要微笑却又愁上眉头,这真是最令人断肠的事情。上片即行点题。首二句以素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图画:主人公于冬日凌晨临镜梳妆,精心地在额上涂出梅状五色花朵。「帘幕卷」,暗示她已起床;轻霜,气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想见她的娇怯;梅妆,是一种美妆,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试梅妆,谓试着描画梅花妆。后二句写她本有离愁别恨,所以把眉画得像远山一样修长。古人有以山水喻别离的习惯,眉黛之长,象征水阔山长。用远山比美人之眉,由来已久。此处取意于汉伶玄《飞燕外传》:「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又取意于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以上,读者从歌女一番对镜梳妆、顾影自怜的举动中,尤其是从她描眉作「远山长」当中,可以窥见她内心的凄苦和对爱情的渴望。    下片极其成功进行了心理刻画,描写了歌女内心的凄苦和悲凉。首三句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年易逝,内心伤感不已。此三句,寥寥数语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自身命运不能自主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笑上的痛楚。结尾三句,以女主人公「拟歌先敛」(刚想开口唱歌又蹙起双眉)、强颜欢笑、寸肠欲断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歌女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的痛苦心情。「拟歌先敛,欲笑还颦」八个字,透露了这位靠色艺谋生的歌女不得不强颜欢笑的苦闷。自己卷起带霜的门帘,然后呵手试妆,可见其孤独困苦。是对卖笑生活的总结,也是对从良后的现实的概括。末句「最断人肠」隐含著作者的同情,语简意深,十分传神。    此词写人眉目传神,入木三分,将歌妓的怨嗟和悲苦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见词人生活体验和艺术功力之深。 赏析    上片即行点题。首二句以素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图画:主人公于冬日凌晨临镜梳妆,精心地在额上涂出梅状五色花朵。「帘幕卷」,暗示她已起床;轻霜,气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想见她的娇怯;梅妆,是一种美妆,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试梅妆,谓试着描画梅花妆。后二句写她本有离愁别恨,所以把眉画得像远山一样修长。古人有以山水喻别离的习惯,眉黛之长,象征水阔山长。用远山比美人之眉,由来已久。此处取意于汉伶玄《飞燕外传》:「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又取意于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以上,读者从歌女一番对镜梳妆、顾影自怜的举动中,尤其是从她描眉作「远山长」当中,可以窥见她内心的凄苦和对爱情的渴望。    下片极其成功进行了心理刻画,描写了歌女内心的凄苦和悲凉。首三句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年易逝,内心伤感不已。此三句,寥寥数语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自身命运不能自主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笑上的痛楚。结尾三句,以女主人公「拟歌先敛」(刚想开口唱歌又蹙起双眉)、强颜欢笑、寸肠欲断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歌女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的痛苦心情。「拟歌先敛,欲笑还颦」八个字,透露了这位靠色艺谋生的歌女不得不强颜欢笑的苦闷。自己卷起带霜的门帘,然后呵手试妆,可见其孤独困苦。是对卖笑生活的总结,也是对从良后的现实的概括。末句「最断人肠」隐含著作者的同情,语简意深,十分传神。    此词写人眉目传神,入木三分,将歌妓的怨嗟和悲苦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见词人生活体验和艺术功力之深。上片即行点题。首二句以素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图画:主人公于冬日凌晨临镜梳妆,精心地在额上涂出梅状五色花朵。「帘幕卷」,暗示她已起床;轻霜,气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想见她的娇怯;梅妆,是一种美妆,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试梅妆,谓试着描画梅花妆。后二句写她本有离愁别恨,所以把眉画得像远山一样修长。古人有以山水喻别离的习惯,眉黛之长,象征水阔山长。用远山比美人之眉,由来已久。此处取意于汉伶玄《飞燕外传》:「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又取意于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以上,读者从歌女一番对镜梳妆、顾影自怜的举动中,尤其是从她描眉作「远山长」当中,可以窥见她内心的凄苦和对爱情的渴望。    下片极其成功进行了心理刻画,描写了歌女内心的凄苦和悲凉。首三句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年易逝,内心伤感不已。此三句,寥寥数语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自身命运不能自主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笑上的痛楚。结尾三句,以女主人公「拟歌先敛」(刚想开口唱歌又蹙起双眉)、强颜欢笑、寸肠欲断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歌女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的痛苦心情。「拟歌先敛,欲笑还颦」八个字,透露了这位靠色艺谋生的歌女不得不强颜欢笑的苦闷。自己卷起带霜的门帘,然后呵手试妆,可见其孤独困苦。是对卖笑生活的总结,也是对从良后的现实的概括。末句「最断人肠」隐含著作者的同情,语简意深,十分传神。    此词写人眉目传神,入木三分,将歌妓的怨嗟和悲苦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见词人生活体验和艺术功力之深。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五代]顾夐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漫漫长夜你撇下我去了哪里啊?没有一点音讯。香阁门紧紧关上,眉儿紧紧皱起,月亮就要西沉。   怎么忍心不苦苦追寻你啊?怨恨这孤眠独寝。只有换我的心,变作你的心,你才会知道这相思有多么深。    注释   诉衷情:唐教坊曲名。因毛文锡词句有“桃花流水漾纵横”,又名《桃花水》;因顾夐本词,又名《怨孤衾》。   永夜:长夜。   眉敛:指皱眉愁苦之状。   争忍:怎忍。   孤衾:喻独宿。    赏析:   这首词通过女主人公口语式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作为一个闺中弱女子被负心人所折磨而带来的心灵创伤,表现了旧社会情爱悲剧的一个方面。主人公怨中有爱,爱怨兼发,心情复杂。作品在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上甚见匠心,深得后代词评家的赞赏。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永夜”,即漫漫长夜;一个“抛”字暗示出女子对自己命运的担心。起句噼面一问,不仅揭示了女子愁怨的根由,还写出了她因久盼不归而产生的焦灼、苦闷、不安和疑虑。下接“绝来音”,表明所爱深夜不归,并不是不得已的行为,而是故意给她的冷遇,一则写夜阑人静、悄无声息,烘托出女子的孤寂无伴;同时透露出在漫漫长夜、寂寂空闺中她一直在侧耳凝神聆听户外声息的不安心情,门外的每一点哪怕是极轻微的声音都会唤起她的希望,使她激动和喜悦。   “香阁掩,眉敛,月将沉。”当希望之火一次次在心头燃起旋又熄灭以后,她终于明白今宵是无望的了,“香阁掩”三字表明了她内心的绝望。一个“掩”字,显示了她的情感所系,她并不想把那个无情的人拒于门外,依然为他留着门,闷坐空闺,独对孤灯,痴痴等待着他。“眉敛”,正是她内心深处压抑不住的.怨情的不自禁的流露。然而直到月将西沉时分,他也没有给她消息,或者回来陪伴她。“月将沉”一句不仅点明天将破晓,它既暗示了清幽的月光没有给人以任何安慰,徒然增加了女子的愁思,也透露出女子为怨思所苦而一夜无眠,在辗转反侧之际,往日恩爱厮守、形影相随的情景尽在眼前,在独卧孤寝的凄清中更添加了几分寂寞和冷清。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她的语气里有埋怨,有委屈,“争忍”二字反问,表明她怨中有爱,情丝难解,既有不忍苛贵之意,也有不免怨怪之情,仔细体味,竟似有要对方发慈悲的意思。忍或不忍,不是因为情感的自然生发,不是因为情不自禁,而是来自慈悲的意念。然而稍加推究,闺门紧闭,室内一目了然,并无可寻。“寻”这一动作,正好显示她已陷于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等到她头脑稍为清醒,又得面对令人心碎的现实——孤衾独处。“怨孤衾”一句,短而有力,长夜难眠的孤独,自身情感依依而不获对应的痛苦,终于直接以一个“怨”字透出。“怨”,是因爱所生的恨,是不敢决裂而去的恨。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情之所钟,忽发痴语,这是女子发自内心深处的表白和对负心人的恳切唿唤。换心者,移心之谓也,主人公希望把自己的一颗心移置在对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对方对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如果对方已经彻底绝情,任是怎样他也不会回心转意了。虽是如此,但词这样写,却愈见感情激愤而又无可奈何,沉哀深痛,入木三分。这里既有对男子的嗔怨,更透出女子的一片深情,令人低徊不尽。   词写痴情女子对负心情郎的期待、爱恋与幽怨。心不可换,情痴故欲换之,换之而不可得,益增其怨忧。写闺怨情至于此,形象鲜明生动,无以复加。

诉衷情这首词引用两个典故,分别是哪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典故:【1】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2】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3】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赏析】  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今陕西汉中)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南郑的生活。起处用“当年”二字领起,化实为虚,点出所叙系指往事。“觅封侯”,谓寻找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匹马”既是纪实,也刻划出作者从军时的勃勃英姿。“戍梁州”,具体指出驻守的地方。南郑属古梁州,故曰。那是乾道八年(1172)的春天,陆游接到王炎的邀请书后,便匹马单身离开夔州,风尘仆仆地奔赴前线,去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当时他十分兴奋,希望能在万里边防线上找到杀敌报国的机会。来到南郑之后,他身披铁甲,跨上战马,腰悬利剑,手挽长枪,冒着酷暑严寒,踏着崎岖坎坷的山路,奔驰于岐渭蜀陇之间,调查地形,了解敌情,积极为北伐进行准备。他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充满了胜利的信心。诗人回忆这段生活,是为了与后文对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伟险峻的关山江河又在什么地方呢?只有当年从军时穿过的那件“旧貂裘”,积满灰尘,还挂在墙上,作为“匹马戍梁州”的纪念。陆游对这件“旧貂裘”十分珍视,因为他曾穿着它在前线冲锋陷阵:“貂裘半脱马如龙,举鞭指麾气吐虹。”(《醉歌》)还穿着它在荒滩上亲手剌死过一只猛虎:“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溅短貂裘”。(《醉歌》)所以当他离开南郑后,一直把它藏在身边保存着。“旧貂裘”是此篇中唯一展现在作者眼前的物象,虽然词中只用一句轻轻带过,但却是理解此词的关键。原来诗人是睹物伤情,因见貂裘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也可以说,“旧貂裘”是这首词灵感的触媒。   换头三句,紧承上片结拍,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胡未灭”,谓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灭,半壁河山还在敌寇的铁蹄蹂躏之下;“鬓先秋”,慨叹自己发如秋霜,年迈体衰,不能重返前线;“泪空流”,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民的眼泪等于白流。这里连用“未”、“先”、“空”三个虚词,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幻灭感,一唱一叹,感人至深。 “未”表达了作者逆胡(金入侵者)没有消灭,功业没有建成,感到无比遗恨之情;“先”表达了作者岁月不多,两鬓已苍,雄心虽在,壮志难酬的沉痛之情;“空”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最后三句,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谁会料到,像他这样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时刻准备奔赴疆场,为国献身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此时被罢官回乡,只得披上渔蓑,去作江边的无名隐士,终老于镜湖之滨了。这种“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矛盾,不仅体现在陆游身上,南宋许多爱国志士同样也有切身的体验。因此陆游所抒发的悲愤之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之二)说:“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名。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首词虽然没有从正面揭露和谴责南宋投降派,仅就个人的身世经历和遭遇而言,但通过诗人饱含热泪的诉说,不难看到投降派迫害爱国志士的罪行,从而激起读者对他们的愤恨。   此篇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沉郁苍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陆游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

诉衷情(李清照)的赏析,谢谢~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诉衷情 【宋】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该词“夜来”句化用了《诗经·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二句。原意是说:不是要喝没有酒,也不是想游无处游,而是我心中别有隐忧。此词意为:昨夜我喝的沉醉不醒,以致首饰卸迟,梅妆凋残,那是因为我正像《柏舟》篇的作者一样,心中也有隐忧。 “酒醒”二句表层意思是说:酒劲渐消,梅花的浓香将我从春睡中熏醒,使我不能在梦中返回日夜思念的遥远故乡。深层意思是说:梅的香气把人熏醒,不得返回故里重温往日夫妻恩爱的美梦。 “人悄悄”句化用《柏舟》篇的“忧心悄悄”的句意,极言忧愁之深。整句是说:帘幕低垂明月多情,照我无眠。 最后三句是说:主人公用揉搓残梅莱消磨难熬的时光。言外之意是说:从沉醉到酒醒,从天黑到夜深,丈夫迟迟不归,妻子便想方设法拖延时间,殷切等待。 在一定的时代和心理背景下,李清照的这首《诉衷情》不仅比《柏舟》、“花间”、南唐诸作有青蓝之胜,其中兼含多种伤心断肠之事,比单纯的“婕妤之叹”更为难堪。

诉衷情表达了什么人物形象 急啊!!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一位爱国诗人隐居山中,慨叹身世、暗自垂泪的形象。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陆游《诉衷情》翻译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串,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招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诉衷情(建康)原文_翻译及赏析

钟山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寂寞处,两潮回。黯愁怀。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宋代·仲殊《诉衷情(建康)》 诉衷情(建康) 钟山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寂寞处,两潮回。黯愁怀。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仲殊 红叶飞时,青山缺处,云横秋影斜阳。凤凰旌节,何事到吾乡。要见大江东去,寒光静、水与天长。人争看,恩袍焕锦,新惹御炉香。满城,夸盛事,两邦鼓吹,几部笙簧。看万红千翠,簇拥云裳。况是重阳近也,萸露紫、菊吐轻黄。休辞醉,明朝一枕,歌韵尚悠扬。——宋代·葛郯《满庭霜(宴黄仲秉镇江守)》 满庭霜(宴黄仲秉镇江守) 红叶飞时,青山缺处,云横秋影斜阳。凤凰旌节,何事到吾乡。要见大江东去,寒光静、水与天长。人争看,恩袍焕锦,新惹御炉香。 满城,夸盛事,两邦鼓吹,几部笙簧。看万红千翠,簇拥云裳。况是重阳近也,萸露紫、菊吐轻黄。休辞醉,明朝一枕,歌韵尚悠扬。云屏月帐孤鸾恨。香消玉减无人问。斜倚碧琅玕。萧萧生暮寒。低垂双翠袖。袖薄轻寒透。庭院欲黄昏。凝情空断魂。——宋代·向滈《菩萨蛮》 菩萨蛮 云屏月帐孤鸾恨。香消玉减无人问。斜倚碧琅玕。萧萧生暮寒。低垂双翠袖。袖薄轻寒透。庭院欲黄昏。凝情空断魂。短棹舣湍石,华月满汀洲。应知孤客无寐,特地照离忧。谁念姮娥单枕,寂寞广寒宫殿,亦自□□□。□□□□□,□□□□□。□怜我,尘满袖,雪盈头。两乡千里萦恨,何事不归休。遥想闺中今夜,夜久寒生玉臂,犹自倚高楼,别泪入湘水,归梦绕鄜州。——宋代·向滈《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短棹舣湍石,华月满汀洲。应知孤客无寐,特地照离忧。谁念姮娥单枕,寂寞广寒宫殿,亦自□□□。□□□□□,□□□□□。□怜我,尘满袖,雪盈头。两乡千里萦恨,何事不归休。遥想闺中今夜,夜久寒生玉臂,犹自倚高楼,别泪入湘水,归梦绕鄜州。

诉衷情的诗意解释

诉衷情的解释(1).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一丝风》、《步花间》、《桃花水》、《偶 相逢 》、《画楼空》、《渔父 家风 》。分 单调 、 双调 两体。单调三十三字,平韵、仄韵混用。双调四十 一字 ,平韵。又有《诉衷情近》,双调七十五字,仄韵。 (2).曲牌名。属南曲商调。字数与词牌同,亦有仅用前半阕者。用作引子。 词语分解 诉的解释 诉 (诉) ù 叙述,倾吐: 告诉 。诉苦。诉愿。诉衷情。倾诉。 控告: 诉讼 。控诉。上诉。申诉。败诉。撤诉。 部首 :讠; 衷情的解释 内心的感情抒发衷情详细解释.内心的感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世所传 吕 先生 诗:‘ 黄鹤楼 边吹笛时,白苹红蓼对 江 湄;衷 * 诉谁能会,惟有 清风明月 知。"此 吕先生 非 洞宾

诉衷情的诗意是什么

诉衷肠,赠周恩来毛泽东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诉衷情(陆游)

表达了诗人有心报国却无力杀敌的惋惜悲愤之情。

诉衷情 的 翻译

发生的

诉衷情(春词)原文_翻译及赏析

长桥春水拍堤沙。疏雨带残霞。几声脆管何处桥下有人家。宫树绿,晚烟斜。噪闲鸦。山光无尽,水风长在,满面杨花。——宋代·仲殊《诉衷情(春词)》 诉衷情(春词) 长桥春水拍堤沙。疏雨带残霞。几声脆管何处桥下有人家。宫树绿,晚烟斜。噪闲鸦。山光无尽,水风长在,满面杨花。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仲殊 蕙怨兰愁,玉台羞对啼妆面。懒匀香脸。不放眉峰展。幽恨谁知,锦字空传远。何时见。为郎肠断。不似郎情浅。——宋代·向滈《点绛唇(和彪德美韵赠杨伯原)》 点绛唇(和彪德美韵赠杨伯原) 蕙怨兰愁,玉台羞对啼妆面。懒匀香脸。不放眉峰展。幽恨谁知,锦字空传远。何时见。为郎肠断。不似郎情浅。瑞云仙雾。拂晓重重遮绣户。一炷清香。千尺流霞入寿觞。家门转好。从此应须长不老。来岁春风。看拜西枢小令公。——宋代·王观《减字木兰花(寿女婿)》 减字木兰花(寿女婿) 瑞云仙雾。拂晓重重遮绣户。一炷清香。千尺流霞入寿觞。 家门转好。从此应须长不老。来岁春风。看拜西枢小令公。思齐文母,盛烈对皇天。演宝祚千年。卿云复旦治功全。厌人世登仙。龙舆忽掩三川。彩仗属车镟。维清象舞告英宣。入诗颂歌弦。——宋代·范祖禹《导引(一曲·虞主回京双调四曲)》 导引(一曲·虞主回京双调四曲) 思齐文母,盛烈对皇天。演宝祚千年。卿云复旦治功全。厌人世登仙。龙舆忽掩三川。彩仗属车镟。维清象舞告英宣。入诗颂歌弦。

诉衷情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会晤诉衷情什么意思 会晤:有相见,会面晤谈,领会,解悟的意思。 诉:说出,告诉。 衷情: 心中的情感:吐露衷情。 会晤诉衷情的意思大概就是,见面告诉对方心中的感情 问题二:衷情是什么意思 开始的开始总是甜蜜的。 后来就有了厌倦盯习惯、背弃、寂寞、绝望和冷笑。 曾经渴望与一个人长相厮守,后来,多么庆幸自己离开了? 曾几何时,在一段短暂的时光里,我们以为自己深深的爱着的一个人。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不是爱,那只是对自己说谎 .. 问题三:诉衷情歌词里面唱的意思是 什么 诉衷情 演唱:蔡幸娟 无限柔情象春水一般荡漾 荡漾到你的身旁 你可曾听到声响 你的影子闪进了我的心房 你的言语你的思想 也时常教人神往 我总是那样盼望 盼望有一个晚上 倾诉着我的衷肠 让你添一点惆怅 惆怅是情感的波浪 也是情感的桥梁 情感的梯航 你若是需要爱的滋养 从今后就莫再徘徊 ---Music--- 无限柔情象春水一般荡漾 荡漾到你的身旁 你可曾听到声响 你的影子闪进了我的心房 你的言语你的思想 也时常教人神往 我总是那样盼望 盼望有一个晚上 倾诉着我的衷肠 让你添一点惆怅 惆怅是情感的波浪 也是情感的桥梁 情感的梯航 你若是需要爱的滋养 从今后就莫再徘徊 ----End---- 问题四:诉衷情这首诗中秋是什么意思 出自宋代苏轼的《西江月u30fb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 ⑴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世事一场大梦:《庄子u30fb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⑶新凉:一作“秋凉”。 ⑷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淮南子u30fb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⑸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⑹贱:质量低劣。 ⑺妨:遮蔽。 ⑻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⑼W:同“盏”,酒杯。▲ 问题五:双方相谈甚欢,互诉衷情,请问是什么意思 要是男女双方的话,那就是有那个喜欢对方的意思,那是美事……

十首诉衷情诗词有哪些?

1、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宋)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译文: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2、鹧鸪天·离恨纳兰性德(清)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挪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译文:女子背向着盈盈而立,故意作出含羞的姿态,手中揉搓着梅花的花蕊,任其打落在肩头。想要找到她的郎君,将离别的愁怨向他诉说,等到郎君归来,她的愁怨却消散无踪。云安静漂浮,水闲适流动,一声横笛的笛音幽怨空灵,锁住那寂寞的空楼。想着何时才能在春溪的明月下共同泛舟,却只能望着断掉的堤岸边,低垂的杨柳下,那一叶孤舟。3、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宋)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4、击鼓佚名(先秦)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译文: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5、上邪佚名(汉)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译文:上天啊,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诉衷情》宋词赏析

诉衷情 黄庭坚 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 金鳞正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黄庭坚词作鉴赏 这首词构思用意上搬用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语,借此表白自己当时遭贬后的心胸抱负。 词前小序所说金华道人,即唐代词人张志和,东阳金华人。曾写过五首《渔父》词,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阕最有名。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黄庭坚自黔州贬所移戎州(治所今四川宜宾),赋闲之日,登高揽胜,目尽青天,感怀今古,不禁向往独钓江天,泛迹五湖的自由生活而与张志和心神遥接。

文言文:诉衷情

1. 诉衷情翻译全文 翻译:当年我一心只想着能够封侯,骑着马不远万里来守卫梁洲。不知我收拾山河的梦丢落在哪里了,这么多年的奔波,连这狐裘也旧了,没了当年的光泽。胡人还没有歼灭,我的鬓角就已经有了白发了,只有独自流泪的份。怎么想到我今生会这样渡过,我的心在遥远的天山,可却要老死在这苍洲。 原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赏析:此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拓展资料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2. 《诉衷情》的课文以及注释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桃花水》、《画楼空》等。五代词人演为《诉衷情令》,用以写相思之情。陆游此词,就体制而言,当是《诉衷情令》。双调,四十四字,平韵。 ②万里觅封侯:东汉班超说过,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后来他出使西域,使葱岭以东五十余国归附汉朝,因功封为定远侯。这里借指立功报国。 ③梁州:汉中。汉中有梁山,故名梁州。匹马戍梁州: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四十八岁时在汉中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 ④关:关塞。河:河防。关河:泛指边地险要的战守之处。 ⑤“尘暗”句:传说苏秦十次游说秦王无成,回家时“黑貂之裘弊”(《战国策·秦策》)。这里则是以貂裘积满灰尘,陈旧变色,暗示自已长期闲置而功业未成。 ⑥天山:在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心在天山,即犹有万里从军之志。 ⑦沧洲:水边。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湖边的三山村。 3. 文言文 翻译 送君千言诉衷情,与莲万语对孤影 大概在说:主人公在送一位故人,等故人走后,只能独自一人形单影只。即使和莲花诉说着千言万语,他依然孤独。一个人在李园漫步,本来曼妙的筝声在此刻却如此凌乱,仿佛拨动着我的心弦。主人公这一生应该是个清白,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所以,诗的最后,主人公说,即使我的人生如此凌乱,我依然愿意清醒活于世间。 诗人大致上是在以送别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无人了解的苦闷,以荷清高的意象来衬托自己的高洁。由于不知道这首诗的背景,所以我猜测,这也有可能是一首情诗。那就是在送情人,只有我爱的人才能明白我内心的愁思。今天是七夕,祝你七夕快乐,有情人终成眷属! 4. 诉衷情的阅读答案 诉衷情 陆游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塑造了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 2.找出与“一事无成霜鬓侵”表达情感相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最后一句“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 4.时代的风雨,艰难的现实,爱国的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自然地能让我们联想到了词人的哪些诗词呢?或者从你已学过的古诗词中,你能说出和这首词的感 *** 彩类似的词句或诗句吗? 答案: 1有志报国的英雄形象 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3壮志难酬,报国不成胡未灭 4.陆游:《示儿》“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等。 5. 诉衷情的词释及翻译 你好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①封候,匹马戍梁州②。关河③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⑤! 【译文】 当年我一心只想着能够封侯,骑着马不远万里来守卫梁洲.不知我收拾山河的梦丢落在哪里了,这么多年的奔波,连这狐裘也旧了,没了当年的光泽.胡人还没有歼灭,我的鬓角就已经有了白发了,只有独自流泪的份.怎么想到我今生会这样渡过?我的心在遥远的天山,可却要老死在这苍洲. 【注解】 ①觅:寻求。 ②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 ③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何处:不知何处。无踪迹可寻之意。 ④“胡未灭”三句:胡未灭:用《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鬓先秋:鬓发先白。 ⑤“此生”三句: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沧洲: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 【鉴赏】 陆游出生第二年,北宋便为金人所灭。陆游轻壮年时期一心向往中原,收复失地。四十八岁那年他曾经到西北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在川陕宣抚使王炎公署里参与军事活动。这是诸葛亮当年北伐收复河山一贯主战的人物,主和苟安,所以他的理想和愿望只能变成满腔忧愤,时常在在诗词中表露出来。这首词便是晚年退居山阴以后抒写上述情怀的名篇。 一起两句,从今天追忆当年,无限感愤。“匹马戍梁州”,即指南郑从军生活。“万里觅封侯”,暗用班超事。两句写出当年意气之外。“关河梦断何处“,从当年落到今天。“关河”“何处”关合上文“万里”“梁州”。当年想立功封侯,今天只落得一场梦幻,而且自己也象当年苏秦一样,功业一无所成,而“黑貂之裘敝”,落魄潦倒。这上片四句,两句过去,两句今天,大开大合,感慨无端。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换头处,三个三字句,形式排比,意思贯珠。“胡未灭”联系上片,“万里觅封侯”,就是为了消灭敌人,但是“胡未灭”自己却已老了,双鬓都凋零了。秋天木叶黄落,预示着一年将尽,此处引申为年老衰残。本来应该壮岁从戎,气吞胡虏,现在敌势依然,而自己却老了,这一句联系上片的三四两句。“泪空流”,白白流泪,无补于时。三个字承上两句,无限悲痛。“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结语更加深沉。“心在天山”虽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重点仍在缴应上片“万里”“梁州”,天山在西北,出兵西北,北定中原,自己念念不忘。但是此身却终 *** 湖,对国事无能为力。过去从政的人,以归隐沧州为晚年从容乐境,陆游从“胡未灭”着笔,却始终“心在天山”,而“身老沧州”和“心”的矛盾无法解决,始终在这种主观想建功立业,客观却是终老家园的矛盾中度日。谁愿意过这样矛盾的日月?这个结语自然唤出“画外之音”。当时的人都能明白,后世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都明白。这是朝廷屈辱投降政策的罪恶。不直接说出,用问话,更能发人深思。 这首词在结构上不同于一般。一般上下片各占一半,上片过去,下片今天。这首词上半片两句过去,两句今天。下半片句句今天,而又关合过去。不能用普通的对分法来分。在用语上强烈对比,开合动宕,正好体现作者情绪的激越。词里大量用典,但融合得使你不觉其为典,如“万里封侯”“尘暗貂裘”“心在天山”“沧州”,这些你不知是用典,也能理解词意;知道是用典,领会就分外亲切。这是在语言上值得玩味的地方。 如有问题 请继续追问 希望可以帮助你:)

《诉衷情》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诉衷情》中,陆游中塑造了一位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迟暮英雄,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只能尘封在色暗的旧时貂裘戎装,当年宏愿也只能在梦中实现,失望、悲愤不平之情溢于言表。原词:《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代: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释义: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扩展资料: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诉衷情》拼音版

诉衷情好的谢谢在哪买的好看吧唧在黑暗中山天气注进在哪买的好吧唧吧唧唧哇哇哦在黑板上来吃饭桌妈

诉衷情翻译全文

百度上这么多 你问我 我问谁

陆游诗词《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原文译文赏析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宋代: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译文】   当初我作为低级官吏进入京城,结识的朋友都是英雄豪杰。起草重要文书,用蜡封固并连夜传送,骑着马奔驰传告中原人们。   时机容易失去,壮志难酬,两鬓已生白发。只好写文章品评风月,指点山川,建立另外一种“功名”。   【赏析】   词的上片是忆旧。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起首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公元1160年(高宗绍兴三十年),陆游由福州决曹掾被荐到临安,以九品官入京改职,言“青衫”十分贴切。陆游为官期间交识的同辈人士多是一时俊彦,因言“结友尽豪英”。   “蜡封侯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任圣政所检讨官时的活动,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很鼓舞人的。这时宋孝宗刚即位,欲有所作为,遂恢复起用主战派的人物张浚,筹划进取方略。   词的下片是抒愤。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换头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他激动的心情,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时易失”,先就大局而言,就是说,好景不长,本来满有希望收复中原的大好机会竟被轻易地断送了!宋孝宗操之过急,张浚志大才疏,北进结果遭到符离之败,反而又结成了屈服于金人的隆兴和议。这些史实概括在这一短语之中,表现出了陆游的痛惜之感。“志难成,鬓丝生”就个人方面说,正因为整个政治形势起了变化,自己的壮志未酬,而白发早生,以致成终身大恨。六字之中,感慨百端。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歇拍三句写晚年家居的闲散生活和愤懑情绪。“平章风月,弹压江山”是相对上片结交豪英,夜半草檄而言的。那时候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是羽书檄文;此时终日所对的则是江山风月,所作的则是品评风月的文字,成了管领山川的闲人。天壤之别的场景,怎能不令词人痛心疾首,透出无奈之态。风月的品评,山川的管领,原是“闲者”的事,与“功名”二字沾不上边,而结句却说“别是功名”,这是幽默语,是自我解嘲,也是激愤语,是对那些加给他“嘲咏风月”的罪名的人们,予以有力的反击,套用孟子的一句话就是:“予岂好嘲咏风月哉;予不得已也!”   全篇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通过上下片的强烈对比,反映出陆游晚年的不平静心情。   扩展阅读:爱管闲事的陆游   1191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因为力主抗金而得罪了权贵们,被免职后隐居山阴三山。他乐于助人,同情百姓,深得当地群众的拥护。二年后,他被推荐为地方上的甲长。从此,只要村庄里有什么事,大伙儿都愿意来找他商量,要他帮忙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多。特别是老百姓怕打官司,要是遇到邻里之间的纠纷,百姓总爱让陆游解决。而陆游总能断得一清二楚,令双方心服口服。   有一天,陆游正在自家屋前饮酒,一群人急匆匆地来找他。一问,方知鉴湖村的陈大与塘湾村的赵四因为搭建猪棚闹意见,不知怎的打了起来。当时有的人手里还操着棍子、扁担之类的器械。陆游自然不敢马虎,他看到气势汹汹的人群中有人受伤了,头上直流血,显然是受了重伤。陆游马上将那名伤员扶进屋里,叫人去请医生,并亲自取来清水和毛巾,料理伤员。   陈大和赵四都等在外头,想请陆游马上解决问题。陆游叫他们说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陈大在建猪棚时,不小心弄碎了隔壁赵四猪棚的瓦片,赵四要赔,陈大就是不情愿。于是赵四*了陈大的墙,接着双方打了起来,而陈大的兄弟因此受了伤。陆游听后,叫双方回家去安心的等着。   第二天一大早,陈大和赵四又来到陆游家,要求陆游评理。而陆游只是一个劲地询问伤员的情况,谈论双方以前友好相处的事情,而对于打架伤人之事,则闭口不谈。   这样过了几天,陈大兄弟的伤势好转,而赵四也心生悔恨。赵四主动地买了一些东西上门去看望陈大的兄弟,陈大也愿意赔偿赵四的损失。就这样,一场官司风平浪静了。   事后陈大和赵四问陆游为什么不当场解决问题。陆游笑笑说:“我当时不急于调解纠纷,就是为了让你们两家人回去消消气,这样也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听了陆游的一番话,陈大和赵四感激得说不出话来,长跪在陆游面前不肯起来。

《诉衷情》古诗全诗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诉衷情》古诗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赏析【注释】   ①素蛾:嫦娥,代指月亮。   ②故故:故意,特意。   【简析】   这首词描写琵琶女小莲。上片写她的弹奏。小莲刚刚给琵琶调弦,声音清脆激越,仿佛要冲破云霄。细细听赏,乐声分明是在诉说着绣阁中的怨恨,声声感人。这既赞美她高超的技艺,也透露出她身世的不幸。下片写她的美丽。在倚在窗前,手抱琵琶,肤如美玉,梳着一对蝉鬓。今夜的.月亮时时照着她,仿佛月宫里的嫦娥特意要跟她比美似的。词以嫦娥来比喻,拓展了意境,进一步赞美了小莲的美丽可爱。   拓展: 顾夐诉衷情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诉衷情   香灭帘垂春漏永,整鸳衾。   罗带重,双凤,缕黄金。   窗外月光临,沉沉。   断肠无处寻,负春心。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   香阁掩,眉敛,月将沈。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译文:   漫漫长夜你撇下我远走到哪里?没有一点音讯。香阁门儿关上,眉儿紧紧皱起,月亮就要西沉。   怎么忍心不把你追寻?怨恨这孤眠独寝。只有换我的心,变作你的心,你才会知道这相思有多么深。   注释:   ①诉衷情:唐教坊曲名。因毛文锡词句有“桃花流水漾纵横”,又名《桃花水》;因顾夐本词,又名《怨孤衾》。   ②永夜:长夜。   ③眉敛:指皱眉愁苦之状。   ④争忍:怎忍。⑤孤衾:喻独宿。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①永夜:长夜。②争忍:怎忍。③寻:寻思。④衾:被子。   【评解】这首小词,情辞真挚热烈,感人肺腑。【集评】王士禛《花草蒙拾》: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然已为柳七一派滥觞。《知本堂读杜》:杜陵《月夜诗》,明是公忆鄜州之闺中及小儿女,却代闺中忆己。明是公忆闺中,久立月下而泪不干,却云何时偕闺中倚幌,双照泪痕。身在长安,神游鄜州,恍若身亦在鄜州,神驰长安矣。曩读顾夐《诉衷情》词云:“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是此一派神理。(《五代诗话》卷四引)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元人小曲,往往脱胎于此。

陆游的诉衷情原文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 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两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他胸怀报国鸿图,匹马单枪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业绩。“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因为在写法上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它很容易让读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热泪盈眶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是因为,两者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情感真挚,丝毫不见半点虚假造作;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所有这些,使陆游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

诉衷情的古诗意思

问题一:诉衷情,古诗 这是一个词牌 有很多 baike.baidu/view/74199?wtp=tt#6 比较著名的是陆游的 诉衷情①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② 匹马戍梁州。③ 关河梦断何处?④ 尘暗旧貂裘。⑤ 胡未灭, 鬓先秋⑧,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⑥ 身老沧洲!⑦ 【翻译】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作者】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他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生平诗作逾万首。四十六岁入蜀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其后为四川宣抚使幕僚远至南郑(今属陕西前线)诗风由此一变。他特别珍视蜀中十年的生活。诗集因此题名为《剑南集》以志纪念。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临终犹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其诗以豪迈雄放为主导风格,词则兼备豪放、婉约之长。有《放翁词》。 问题二:诉衷情诗意 诗意:回顾自己当年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守护梁州,多次与金兵打遭遇战,却不被重用。在山河要道发现自己的梦想破灭,北伐用的貂裘变得暗旧起来。匈奴还没有驱逐,两腮的头发却先白了,眼泪流了也没作用。谁可以预知自己的未来道路?我只能想着战场前线(天山),却老死在沧州。 全诗计调:悲壮,悲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问题三:诉衷情是诗什么 诉衷情,词牌名,唐教坊曲。唐温庭筠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龙榆生《格律》原书收平仄韵错叶格(格二),双调平韵格未收。平韵格流传较广,宜为定格。平仄韵错叶格,《金奁集》入越调。三十三字,六平韵为主,五仄韵两部错叶。 原为单调,后演为双调。韦庄、黄庭坚、张先、陆游、李清照、吴文英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本词是作者老年时期才写的(依据鬓先秋,身老沧洲)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关河梦断何处)豪情壮志:因年老而无奈悲伤,年迈却牵挂国家的安危:胡未灭;人:鬓先秋。表达情感:悲愤,无奈,不满,不甘,壮志难酬以怎样的形式表达情感? 用典――含蓄,深刻表达含义,间接抒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尘暗旧貂裘),此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年轻时报效国家的壮志 对比――“当年”与“今日”,“心在天山”与“身老沧洲”(心有余而力不足)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问题四:关于诉衷情的诗 他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生平诗作逾万首.四十六岁入  蜀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其后为四川宣抚使幕僚远至南郑(今属陕西)  前线,诗风由此一变.他特别珍视蜀中十年的生活.诗集因此题名为《剑南集》 以志纪念.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临终犹念念不忘祖国的  统一.其诗以豪迈雄放为主导风格,词则兼备豪放、婉约之长.有《放翁词》.所以是中年时期的作品 问题五:诉衷情这首诗中秋是什么意思 出自宋代苏轼的《西江月u30fb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 ⑴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世事一场大梦:《庄子u30fb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⑶新凉:一作“秋凉”。 ⑷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淮南子u30fb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⑸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⑹贱:质量低劣。 ⑺妨:遮蔽。 ⑻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⑼W:同“盏”,酒杯。▲ 问题六:跟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意思相同的诗句 可以参考陆游的另一首词《夜游宫u30fb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问题七:诉衷情诗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原文译文及宋词赏析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注释】   ⑴远山:形容把眉毛画得又细又长,有如水墨珈的远山形状。比喻离恨的深长。   ⑵流芳:流逝的年华。   ⑶敛:收敛表情。   ⑷颦:皱眉,忧愁的样子。    【译文】   清晨起来,将帘幕卷起,看见满地清霜。天气太多,你用热气呵着纤手,试着描画梅花妆。都因离别的幽恨,所以你故意把双眉画成山的式样,浅淡而又细长。思念往事,痛惜流逝的年华,更是令人感伤。想要唱歌却先收起微笑,想要微笑却又愁上眉头,这真是最令人断肠的事情。上片即行点题。首二句以素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图画:主人公于冬日凌晨临镜梳妆,精心地在额上涂出梅状五色花朵。帘幕卷,暗示她已起床;轻霜,气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想见她的娇怯;梅妆,是一种美妆,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试梅妆,谓试着描画梅花妆。后二句写她本有离愁别恨,所以把眉画得像远山一样修长。古人有以山水喻别离的习惯,眉黛之长,象征水阔山长。用远山比美人之眉,由来已久。此处取意于汉伶玄《飞燕外传》: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又取意于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以上,读者从歌女一番对镜梳妆、顾影自怜的举动中,尤其是从她描眉作远山长当中,可以窥见她内心的凄苦和对爱情的渴望。   下片极其成功进行了心理刻画,描写了歌女内心的凄苦和悲凉。首三句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年易逝,内心伤感不已。此三句,寥寥数语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自身命运不能自主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笑上的痛楚。结尾三句,以女主人公拟歌先敛(刚想开口唱歌又蹙起双眉)、强颜欢笑、寸肠欲断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歌女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的痛苦心情。拟歌先敛,欲笑还颦八个字,透露了这位靠色艺谋生的歌女不得不强颜欢笑的苦闷。自己卷起带霜的门帘,然后呵手试妆,可见其孤独困苦。是对卖笑生活的总结,也是对从良后的现实的概括。末句最断人肠隐含着作者的同情,语简意深,十分传神。   此词写人眉目传神,入木三分,将歌妓的怨嗟和悲苦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见词人生活体验和艺术功力之深。    【赏析】   上片即行点题。首二句以素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图画:主人公于冬日凌晨临镜梳妆,精心地在额上涂出梅状五色花朵。帘幕卷,暗示她已起床;轻霜,气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想见她的娇怯;梅妆,是一种美妆,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试梅妆,谓试着描画梅花妆。后二句写她本有离愁别恨,所以把眉画得像远山一样修长。古人有以山水喻别离的习惯,眉黛之长,象征水阔山长。用远山比美人之眉,由来已久。此处取意于汉伶玄《飞燕外传》: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又取意于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以上,读者从歌女一番对镜梳妆、顾影自怜的举动中,尤其是从她描眉作远山长当中,可以窥见她内心的凄苦和对爱情的渴望。   下片极其成功进行了心理刻画,描写了歌女内心的凄苦和悲凉。首三句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年易逝,内心伤感不已。此三句,寥寥数语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自身命运不能自主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笑上的痛楚。结尾三句,以女主人公拟歌先敛(刚想开口唱歌又蹙起双眉)、强颜欢笑、寸肠欲断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歌女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的痛苦心情。拟歌先敛,欲笑还颦八个字,透露了这位靠色艺谋生的歌女不得不强颜欢笑的.苦闷。自己卷起带霜的门帘,然后呵手试妆,可见其孤独困苦。是对卖笑生活的总结,也是对从良后的现实的概括。末句最断人肠隐含着作者的同情,语简意深,十分传神。   此词写人眉目传神,入木三分,将歌妓的怨嗟和悲苦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见词人生活体验和艺术功力之深。上片即行点题。首二句以素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图画:主人公于冬日凌晨临镜梳妆,精心地在额上涂出梅状五色花朵。帘幕卷,暗示她已起床;轻霜,气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想见她的娇怯;梅妆,是一种美妆,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试梅妆,谓试着描画梅花妆。后二句写她本有离愁别恨,所以把眉画得像远山一样修长。古人有以山水喻别离的习惯,眉黛之长,象征水阔山长。用远山比美人之眉,由来已久。此处取意于汉伶玄《飞燕外传》: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又取意于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以上,读者从歌女一番对镜梳妆、顾影自怜的举动中,尤其是从她描眉作远山长当中,可以窥见她内心的凄苦和对爱情的渴望。   下片极其成功进行了心理刻画,描写了歌女内心的凄苦和悲凉。首三句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年易逝,内心伤感不已。此三句,寥寥数语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自身命运不能自主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笑上的痛楚。结尾三句,以女主人公拟歌先敛(刚想开口唱歌又蹙起双眉)、强颜欢笑、寸肠欲断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歌女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的痛苦心情。拟歌先敛,欲笑还颦八个字,透露了这位靠色艺谋生的歌女不得不强颜欢笑的苦闷。自己卷起带霜的门帘,然后呵手试妆,可见其孤独困苦。是对卖笑生活的总结,也是对从良后的现实的概括。末句最断人肠隐含着作者的同情,语简意深,十分传神。   此词写人眉目传神,入木三分,将歌妓的怨嗟和悲苦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见词人生活体验和艺术功力之深。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