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跪求 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与法学专业方面的关系 论文!!!急~~~

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加深,已经不再满足于停留在易解问题的领地,这其中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复杂性研究又受到了许多跨学科学者的关注。笔者综述了复杂性的概念、生命科学中的复杂性极其复杂性研究。 关键词 生命科学;复杂性科学;生物复杂性复杂性科学的概念诞生至今已经20多年,这期间有大批学者从不同的领域入手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人们希望更全面深入地从客观世界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以及层次关联在时空演化的全程描述角度来研究支配客观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建立起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其中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复杂性研究又受到了许多跨学科学者的关注,也有人将其称之为生物复杂性(biocomplexicity)研究,生物复杂性科学主要探索在一些传统学科间交叉的问题。准确地说,是寻求以定量和整合的途径来深入了解各种生命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中既包括生物的、行为的、化学的和物理的相互作用,也包括生态的、环境的和社会的综合作用等[1]。1 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概念和范畴复杂性的定义是相对于简单性而言的,简单性一向是现代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一条指导原则。许多科学家相信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是简单的。还原论的基本思想也就是找出复杂现象或事物背后的简单机制。事实上一些复杂的事物或现象,其背后确实存在简单的规律或过程。关于复杂性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而是根据研究的对象有不同提法,比如,从熵的角度:复杂性等于热力学测定的一个系熵和无序;信息的角度:复杂性等于一个系统使一个观测者“惊奇的能力”;分形尺寸:一个系统的“模糊状况”,即在越来越小的尺寸上显示的详细程度;有效的复杂性:一个系统显示“规律性”而不是随机性的程度;体系复杂性:由一个体系结构系统的不同层次所显示的多样性;语法的复杂性:描述一个系统所需要的语言的普遍性程度;热力学深度:将一个系统从头组织在一起所要的热力学资源的数量;时间计算上的复杂性:一部计算机描述一个系统或解决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空间计算上的复杂性:一部计算机描述一个系统或解决一个问题所需要的存储量[2];等等。从20世纪30年代系统科学开始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系统大于其组成部分之和,系统具有层次结构和功能结构,系统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系统经常与其环境(外界)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在远离平衡的状态下也可以稳定(自组织),确定性的系统有其内在的随机性(混沌),而随机性的系统却又有其内在的确定性(突现)。复杂性科学往往研究的是复杂性系统,复杂系统主要有以下表现:(1)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广泛而紧密,构成一个网络。因此每一单元的变化都会受到其他单元变化的影响,并会引起其他单元的变化。(2)系统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结构,每一层次均成为构筑其上一层次的单元,同时也有助于系统的某一功能的实现。(3)系统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并对其层次结构与功能结构进行重组及完善。(4)系统是开放的,它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能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能不断向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变化。(5)系统是动态的,它不断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而且系统本多对未来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一般来说,复杂性研究的基本方法是:(1)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2)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3)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4)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复杂科学研究中所用的理论工具:(1)非线性科学——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稳定性和分叉理论、混沌、孤子)和统计力学(分形、标度),及非平衡系统中的复杂和随机现象的研究;(2)计算机模拟——它是十分重要的手段,目前已广泛用于复杂科学的研究中;(3)计算智能;(4)数理逻辑;(5)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技术;(6)综合集成技术;(7)整体优化技术等。2 生命科学与复杂性研究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复杂系统,(具有关联性、多样性、自学习、自组织、开放、动态的特点),生命科学研究的系统正因为其复杂性,对其构成的原因和演化的历程,此前均缺乏了解,也因此吸引了复杂性科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近几十年来,对生物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关联性、网络层次性、统计涨落性、内在和外在的随机性、模糊性、开放性和历史性等这一类复杂系统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探讨。生物体本身的特点以及生物的进化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单纯的物理学简单系统的研究转变为对生物学的复杂系统的研究[3]。基因是生命遗传的基本密码,生物体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不仅仅是由基因决定的,也是由基因组中大量的非编码信息和非编码基因决定的。因此生物体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不仅仅是由基因决定的,也不仅仅是由基因组中大量的非编码信息决定的,而是由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各个层次上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作为生命系统的指挥和协调中心—神经系统,其中枢功能结构为大脑,近十年来脑功能的科学研究是复杂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大脑有复杂的结构,它的组织层次按空间尺度有:分子、膜、突触、神经元、核团、回路、网络、层、投射、系统。大脑表现出的某些高级功能是不能在较低的层次上观察到的,其中有些是由各个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涌现出的集体行为。人们的思维规律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最低层次的规律是不变的。脑功能的复杂性首先体现在各神经子系统自身的高度非线性、不稳定性和适应性;其次体现在它们之间相互连接的非均匀性及大规模并行等特点。不仅如此,即使在非常简单的神经系统中也存在着令人惊异的复杂性,这反映在它们的功能、演化历史、结构和编码方式。比如,单个神经元放电的时间序列包含复杂多样的时间模式,反映了神经细胞内的复杂的动力学过程[4]。脑电信号是中枢神经系统自发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神经系统状态和变化的信息,因而在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人们对EEG建立动力学模型,并研究其中的混沌现象,显示动力学模型方法对于研究大脑正常生理和病理状态具有的意义[5]。近年来控制领域实现和发展了脑控系统,即基于脑电信号的人机融合控制系统,直接以脑电信号为基础,通过脑机接口来实现控制。“脑控”研究涉及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相关研究已经开发出了利用大脑的思维、通过电子接口来控制各种设施的运动状态,并取得预期效果的“脑控技术”,这项技术在医疗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人工生命(Artificial Life)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方向,是以进化为主要特征的复杂性研究。人工生命致力于研究生命形式(并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载体)的普遍特征。地球上的生命被看成是一种具有特定载体—蛋白质—的特定生命形式,地球上的生命进化也仅仅代表一种特定的进化途径,因此可以用别的物质来构造另类载体的生命形式,赋予它们生命的特征,使其具有进化、遗传、变异等等生命现象,得到生命的普遍行为[2]。其他如心血管系统中的心率变异性和管腔应变问题;动态病(以异常时间组织结构为特征的疾病,如周期性发热、周期性关节肿胀等)的预防、治疗和数学建模问题;生态系统的种群繁殖问题;流行病中的疾病传染规律;生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免疫系统中信号产生、传递和转导的动力学过程等都体现了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属于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范畴。因为生命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临床医学本身的复杂性;疾病是复杂的,不仅生命体本身病理过程复杂,而且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病理过程;许多复杂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皆是生命体多层次、多层面因素作用的结果。现代医学是在还原论指导下对生命和疾病局部的、分离的认识,仍停留在分析和描述的水平上;所以需要借助复杂性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和观念上有所突破。祖国传统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对复杂系统整体状态的把握与复杂性研究有类似的思路。中医学对人体内部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众多的命题,为现代医学研究准备了丰富的素材,对中医的理论体系的认识还必须运用物理学、生物学、数学、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的最新知识。 复杂性科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充满未知的领域,研究方法上既有还原论,也有综合论和系统论,这两种思想正在经历碰撞并开始出现融合的趋势。但是在研究对象上,它研究的问题并不是刚刚出现,而是因为人们认识的深度和它本身的难度,使这一类问题被搁置了起来。目前,对复杂性的研究已经分别在一些学科取得了初步的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和自身认识的深化,生命科学中的复杂性问题必然会被逐步地认识和解决。 文秘杂烩网 http://www.rrrwm.com

为什么邢达会成为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的院长

听听楼上的劝告吧,千万别抱着科研的热情和梦想走进来,表面的豪华实质是烂泥一滩。狗科研。你会被逼出问题的。大好青春何必去被摧残?!天下自有容你的地方。从激光所出去的人第一件事是先养病,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 长期被压抑和辱骂导致。好命的人不会去,去了也是退学

人体生命科学突破技术

张聪武神经生物学张聪武研发了一套系统人类后天两性活动的深吸呼步骤模式,通过(男性后天性自慰和性欲学习模型程序),经过三套后天性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四套范式"实践及"性固定阈值"检验组成的"称为"此套生物控制论"模型,成功地实现控制神经射精高潮,为人类两性解决了从先天性成为后天性爱持久知觉性欲满足感愿望。 正式发现了人体性生理功能具有"一个非物质的意识力能够影响物质的变化"及"人体具有一种非物质的意识控制着肉体的大脑和遥控物质,发现了人体性生理另一种激素功能,此模型的后天性的三套"条件反射"提取"精液与精液"彻底分离排出体外过程模式,这个就是张聪武对研究实证了人类两性创造发明的一项科学人体生理后天性爱活动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生命科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的神经生物学成果,突破人类自我生物控制论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模型,能够为人类揭开大脑结构和功能及认知和感知神经基础功能,实现了人类两性的后天性爱的持久知觉性欲望满足感。是为神经科学提供解决了人类两性控制神经射精高潮方法论,实现了人类自我控制记忆与行为的后基因,控制衰老与细胞程序性一死亡的基因,控制记忆增殖的系列基因,胚胎发育多层次网络调节基因,是目前人类首创的一种新型技术,能为人类基因组的合序列(遗传密码)提前时间测定完毕为全部遗传信息破释奠定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研究大脑结构与功能提供了科学方法。此套生物控制论,主要符合基础自然科学人的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实践研究对象,探索人类自我的自然界发展规律科学,是以边缘科学的物理化学,化学物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研究的成果科学技术和产生技术起指导作用,通过自身的生物系统物理学来研究自然界最一般的运动规律,相互作用,以特定新物质的基本存在状态层次的科学,以其理论结构,运用"四套范式"和"性固定阈值"数学作为自己的生物系统反馈工作语言,以实践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自我产生的转变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用自我形成化学新物质的认识实践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实现自我生物学研究刺激控制的生命现象,达到自我实践研究人体自我的生命现象。生命的本质,特征和发规律,以及一种特定物质生物之间的生物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科学,开发自我的蛋白质科学,量子科学,纳米科学技术,以自我发育与生殖生物学等科学前沿领域实现自我生命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究大脑的刺激反应中,主要运用到自我"性阈值"感知机刚刚能够引起最小觉察的刺激量固定在特定时间时内刺激控制,揭开研究人大脑对性外部世界形成有感知行为神经科学的最大谜团之一突破。最研究人体生理认知神经基础和感知神经基础的核心枝术。揭研人体性生理对自我自慰刺激阴茎勃起感知机的生物控制论被刺激反应阈值反馈:负反馈,正反馈,正负反馈控制系统,控制神经射精高潮的自动反馈控制系统过程。实现自我大脑如何在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上,对外部世界形成有意识的感知神经生物学破解过程,彻底揭示人类自身神经学最大谜团之一,实现了自我研究感知的神经环路及细胞水平的生物学基础,能灵活操控在具有清醒意识的感知过程中,我们的大脑能做到并不是被动接收外部的刺激,而是通过自我内在调节机制对获得的感觉信息进行随心所欲主动的处理与诠释,并且能破解人体神经系统各中枢系统的主要中枢神经系统机制的"暂时神经联系、神经分离、神经半分离、并且准确地将自我性刺激控制反射产生性腺分泌的"精液与精液"分泌排出体外依据,实现连接两性活动的内外部刺激加减压阈值,自我新物质返控大脑神经。实现我们内在调节机制使我们能动与静态的,具有适应性的对外界环境进行认知反应控制。 自我完全有意识地了解应对做到对内外刺激调节和控制过程的神经环路,及生物物理机理解开自我清醒,揭开认知人体行为的神经基和感知神经基础之谜,而且还能做到自我生物控制神经射精网络和大脑认知精确敏感的行为控制系统功能,实现了人类两性活动的后天性爱的意识和无意识神经回路多重记忆,这个过程就是自我生物控制论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了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生存,人为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切关系,有效地解开生命科学中许多未解之谜,为科学上还未有破解的神经学谜团填补了空白,为人类自身生命活动有关的重要基因与重要疾病的基因将陆续发现, 其中运用到自身生命学已渗透了物理、化学、物质等多个学科领域。 此套生物控制论,是为人类自我生命科学即生物学通过分子遗传为研究生命规律,生命本质,生命发展规律最终能为人类自身急需的生命科学难题寻找到另外途径,能够达到治疗诊所遗传病改造生物界,提高解决和改善人类生活改变自我先天性遗传性功能基因,实现后天性学习的控制记忆与行为后基因治病基因性功能,开发高级大脑高智能生命活动,实现了自我觉察、感知、知觉、思维、意识、无意识、认知、记忆、行为与感情,知己的发生与活动机制在脑科学自我实践中突破的基础上,有更深加认识获得的结果,为强化自我基因和改造自我人性化、人与物保护环境的目的,达到有效的科学医学实证,能具有抗击癌症的治疗将全面突破,防止爱滋病、痴呆病、脑损伤、糖尿病、性疾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病等疾病防治控制提供科学生物技术医学证明。为人类揭开了“生命之谜”大门。破解了人体生殖器官、生物体的生物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的神经环路刺激控制反馈系统意识和无意识认知机制感知觉运动转换运动控制神经回路机制过程,为人类开拓了智能化信息系统,智能化机器人提供高新技术数据,将为人工智能研究开创新境界。张聪武神经生物学

人体生命科学

人体生命的结构和潜力: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是属于分子生物学范畴,我试图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述出来,如仍有不清楚的可以继续提问。生命在哪里、它的构成是什么?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多个细胞构成组织,多个组织构成器官,多个器官构成系统。构成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全能的,就是说每个细胞里包含着完全的生命信息。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核里有称之为染色体的物质,人体细胞里、它们是成对相存,人体染色体是23对。染色体的主要构成是DNA,也就是生命的构成。从理论讲,人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培养出来一个自己。人体有那么多细胞,试想一下、一个人能变成多少个一样的人,远比孙悟空厉害吧!目前,动物体细胞培养成功、就是前奏,不过有违伦理等原因,各国不提倡进行这样的实验。

12年香港留学:化学、生物、生命科学专业就业情况

11月09日讯《香港留学:化学、生物、生命科学专业就业情况》由liuxue86.com报道。 化学 Chemistry 香港专家介绍,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性质和反应及其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 基础知识: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耐心、认真的研究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 就业:随着市场需求量的逐步减少,化学是传统科学学科中职业市场萎缩最大的专业之一。未来10年的市场需求增长率为18%,低于全美各专业大学毕业生需求增长率平均值的22%;可能的职业为研究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工程、教师等。 生物、生命科学 Biology and Life Sciences 香港部专家介绍,生物是一门传统的学科。近年来,由于基因和分子生物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生物学产生了很多新的分支,如微生物学、微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等,但目前都沿用生物学这个传统的名称统称它们。 基础知识: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研究精神、分析能力、耐心。 就业:市场需求很大,遍地开花的生物技术公司和极其活跃的生物研究所需要大量的生物研究技术员。收入较低,“瓶颈”状况普遍,如不“升级”,薪水增长很慢;除了当研究技术员外,管理和销售工作也是常见的毕业生就业去向。 “升级”与发展:攻读医学博士MD是部分大学本科读生物专业的学生的初衷。 更多香港留学信息,请关注:,我们的专家老师们将以多年的留学办理经验为您的留学之路提供全方位保障! 香港专家介绍,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性质和反应及其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 基础知识: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耐心、认真的研究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 就业:随着市场需求量的逐步减少,化学是传统科学学科中职业市场萎缩最大的专业之一。未来10年的市场需求增长率为18%,低于全美各专业大学毕业生需求增长率平均值的22%;可能的职业为研究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工程、教师等。 生物、生命科学 Biology and Life Sciences 香港部专家介绍,生物是一门传统的学科。近年来,由于基因和分子生物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生物学产生了很多新的分支,如微生物学、微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等,但目前都沿用生物学这个传统的名称统称它们。 基础知识: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研究精神、分析能力、耐心。 就业:市场需求很大,遍地开花的生物技术公司和极其活跃的生物研究所需要大量的生物研究技术员。收入较低,“瓶颈”状况普遍,如不“升级”,薪水增长很慢;除了当研究技术员外,管理和销售工作也是常见的毕业生就业去向。 “升级”与发展:攻读医学博士MD是部分大学本科读生物专业的学生的初衷。 更多香港留学信息,请关注:,我们的专家老师们将以多年的留学办理经验为您的留学之路提供全方位保障! 香港专家介绍,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性质和反应及其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 基础知识: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耐心、认真的研究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 就业:随着市场需求量的逐步减少,化学是传统科学学科中职业市场萎缩最大的专业之一。未来10年的市场需求增长率为18%,低于全美各专业大学毕业生需求增长率平均值的22%;可能的职业为研究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工程、教师等。 生物、生命科学 Biology and Life Sciences 香港部专家介绍,生物是一门传统的学科。近年来,由于基因和分子生物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生物学产生了很多新的分支,如微生物学、微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等,但目前都沿用生物学这个传统的名称统称它们。 基础知识: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研究精神、分析能力、耐心。 就业:市场需求很大,遍地开花的生物技术公司和极其活跃的生物研究所需要大量的生物研究技术员。收入较低,“瓶颈”状况普遍,如不“升级”,薪水增长很慢;除了当研究技术员外,管理和销售工作也是常见的毕业生就业去向。 “升级”与发展:攻读医学博士MD是部分大学本科读生物专业的学生的初衷。 更多香港留学信息,请关注:,我们的专家老师们将以多年的留学办理经验为您的留学之路提供全方位保障! 基础知识: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耐心、认真的研究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 就业:随着市场需求量的逐步减少,化学是传统科学学科中职业市场萎缩最大的专业之一。未来10年的市场需求增长率为18%,低于全美各专业大学毕业生需求增长率平均值的22%;可能的职业为研究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工程、教师等。 生物、生命科学 Biology and Life Sciences 香港部专家介绍,生物是一门传统的学科。近年来,由于基因和分子生物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生物学产生了很多新的分支,如微生物学、微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等,但目前都沿用生物学这个传统的名称统称它们。 基础知识: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研究精神、分析能力、耐心。 就业:市场需求很大,遍地开花的生物技术公司和极其活跃的生物研究所需要大量的生物研究技术员。收入较低,“瓶颈”状况普遍,如不“升级”,薪水增长很慢;除了当研究技术员外,管理和销售工作也是常见的毕业生就业去向。 “升级”与发展:攻读医学博士MD是部分大学本科读生物专业的学生的初衷。 更多香港留学信息,请关注:,我们的专家老师们将以多年的留学办理经验为您的留学之路提供全方位保障! 香港部专家介绍,生物是一门传统的学科。近年来,由于基因和分子生物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生物学产生了很多新的分支,如微生物学、微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等,但目前都沿用生物学这个传统的名称统称它们。 基础知识: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研究精神、分析能力、耐心。 就业:市场需求很大,遍地开花的生物技术公司和极其活跃的生物研究所需要大量的生物研究技术员。收入较低,“瓶颈”状况普遍,如不“升级”,薪水增长很慢;除了当研究技术员外,管理和销售工作也是常见的毕业生就业去向。 “升级”与发展:攻读医学博士MD是部分大学本科读生物专业的学生的初衷。 更多香港留学信息,请关注:,我们的专家老师们将以多年的留学办理经验为您的留学之路提供全方位保障! 基础知识: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研究精神、分析能力、耐心。 就业:市场需求很大,遍地开花的生物技术公司和极其活跃的生物研究所需要大量的生物研究技术员。收入较低,“瓶颈”状况普遍,如不“升级”,薪水增长很慢;除了当研究技术员外,管理和销售工作也是常见的毕业生就业去向。 “升级”与发展:攻读医学博士MD是部分大学本科读生物专业的学生的初衷。

情报生命科学和生物信息学有什么区别么

生物信息学是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的科学。它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同时也将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其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两方面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学改革

学院循序渐进地进行了高校教学的综合性配套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理念,面向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理论基础及其产业化,调整科研和人才培养结构,在实践教学、学生科研能力、人才培养师资结构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大提高了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的实力。主持教育部教改项目1项,自治区教材建设项目1项,新疆大学教改课题3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新疆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具体如下:1)教育部教改项目:新疆少数民族生物学科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2005-2008;2)自治区教育厅教材项目:新疆高等教育地方特色和民文教材-《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2007-2009;3)自治区精品课程建设2门:分子生物学,2005-2009;细胞生物学,2006-2010;4)国家级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新疆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2008年至今;5)国家级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至今;6)新疆大学教改项目:①大学本科实验室体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3-2005;②生命科学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003-2006;③生物化学实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03-2005。 以选择优秀教材为主,以自编教材为辅,加强教材建设。我院十分重视国内外优秀教材的选用,包括面向21世纪教材、新版教材、“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另选用国外优秀原版教材1种,此外,还选用国内外优秀参考书多种。在以上这些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学院也注重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教材、实验指导书和教学参考书,主要编写的有:1)《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张富春等主编,2008年2月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2)张富春主译 兰海燕 马纪等参译 精编蛋白质科学实验指南 科学出版社 2007,1自编实验教材和讲义有:3)《生物化学实验指导》,杨洁主编,2005,54)《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马东建主编,2006,25)《食品分析实验》杨洁主编,2006,26)《动物生物学野外实习指导》,吾买尔主编;2004年,2006修订7)《食品工艺实验指导》,吴旭主编,2005,98)《食品技术原理实验指导》,敬思群主编,2005,99)《食品专业实习指导》,刘军主编,2006,66. 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我们不仅重视专业教育,同时从多渠道、多方面注重和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养、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我院本科学生考研率一直居于新疆大学前茅。从2003年开始,我院考研率逐年提高,2006、2007年平均达到了33%(包括民族班学生)。从我院每年输送到其他院校或中科院的学生,也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学生的能力还可以从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申请本科生科研实训项目等方面得以体现。我院二、三年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人数达到了300多人,其中有100余人参与了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200余人自主申请了学校科研实训项目。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人数逐年增加。实验教学作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实验基本功。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科研素质,实验教师还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组织成立了多个科研兴趣小组,使本科学生尽早参与到真正的科研工作中,鼓励本科学生发表科研论文,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35篇,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获得各级奖励44项,其中国家级4项,自治区级10项,校级30项。

北大的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考研科目和参考书是啥啊??

好像前几天听一个同学说起过,看了科目和参考书我们一致认为很变态,呵呵,不过我忘记了是哪些,好像还有可能考物化..参考书实在不好找,如果你在北京的话可能去北大附件的书店看看也许会有吧.我这里有这几年北大的考研真题,你需要的话可以看看:http://hi.baidu.com/ilovebio/blog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下设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学与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四个教学、科研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7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5人,云南省“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学院专任教师中82%的人具有博士学位,业已形成一支高学历、高层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云南省二级重点学科,“昆明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省校共建重点学科,四个校级重点学科。拥有“环境生物学”、“生物冶金”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生物学”所属十二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药物化学”、“生物化工”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二个工程硕士授权点。学院现有在读博士生32人,硕士研究生300多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共计本科生近480人。 硕士导师介绍李昆志:男, 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1984 年、 1988 年分别获得 广西农学院(现广西大学农学院)土壤农化分析专业和作物学专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1996 年为日本京都大学作物学研究室共同研究者。 1997-2001 年期间在该研究室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持续农业方面的研究。毕业后两年被聘为日本京都大学生态学研究室外国人学者,从事废弃农业有机物再利用项目的研究工作。 2003-2004 年间,先后在日本国立蔬菜茶业研究所作研究员,从事转 Bt 基因蔬菜及生物学特性鉴定的研究;日本京都大学分子代谢制御学研究室博士研究员,参加古细菌 PEPC 的分子特性鉴定,植物四碳代谢、一碳代谢途径的遗传工程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2004 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技术中心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植物营养基因工程。主持和参加纵横项课题十二项,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其中 SCI 收录 10 篇)。白洁: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1988 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 2003 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2003-2005 年期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部做博士后。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分子神经生物学。李蓉涛:女,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1993 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1996 年、 2004 年分别获得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学硕士学位 和 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环境对药用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活性成分和生理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了系列结构新奇的高氧化度的降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它 新的骨架类型 ,还发现了有望作为治疗艾滋病的候选药物——“五味子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云南省科技厅新药研究专项一项和参加多项其它课题。现已发表学术论文 54 篇 , 40 篇为 SCI 收录论文 , SCI 影响因子总计为 94.974 ( 其中 10 篇 论文的 SCI 影响因子在 4.0 以上 ) 。申请中国专利 5 项 。陈丽梅: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1999-2004 年间留学日本京都大学,在农学研究科植物生理学研究室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生命科学研究科分子代谢制御研究室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从事 2 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4 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技术中心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主要从事植物代谢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通过遗传工程操作在世界上首先开创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代谢途径同化甲醛的理论和方法,并成功申请了专利;完成了耐热篮藻 PEPC 分子特性鉴定及其在植物中表达的生理生化效应分析,植物甲醛同化作用的遗传操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6 篇)。魏云林:男, 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微生物学 学科带头人,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兼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1991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 1995 年获协和医科大硕士学位。 1997 至 2004 年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资助,在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2004 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技术中心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主要从事低温微生物的研究;成功构建了世界上首个以低温菌为宿主的低温蛋白质表达系统,申请有国际专利两项,国内专利一项。主持和参与国家 8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已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独撰出版专著一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井申荣:男,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1990 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93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0 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专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2001-2004 年间在第三军医大学检验系进行博士后科研工作训练。 2004 年至今在昆明理工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先后从事过细菌、噬菌体和病毒的分离培养、细胞培养、药物毒理、实验动物以及基因工程药物的构建、表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省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 3 项,申请专利 2 项,发表论文 20 余篇。柳陈坚: 男,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1990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动物科学系兽医专业,先后在上海杨浦区园林管理局及上海和平公园的公园管理科从事野生动物的兽医临床、疾病防治与饲养繁殖等工作。于 1994 年 5 月赴日留学,先后在日本国立岐阜大学的兽医人兽共患传染病教研室和食品微生物教研室与应用微生物教研室从事狂犬病、传统发酵食品中的有用微生物及应用微生物中的生物酶领域研究,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与 农学 博士学位。此后,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鹦鹉热衣原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体系的确立的研究。 2006 年 9 月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应用微生物计食品安全。发表文章 10 篇,其中 SCI 收录文章 2 篇。林连兵:男,硕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2000 年在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 此后在昆明理工大学任教,被评为学校课堂教学十佳青年教师。 2003 年赴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访问学习, 2004 年至今为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教学人员。 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目前主持国家基金项目“腾冲热海高温噬菌体及其宿主多样性研究(项目号: 30660009 )”,参加国家基金项目(项目号: 20567001 )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 2005E 0068M )。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 3 篇为 SCI 收录,主要从事腾冲热海高温菌多样性、高温噬菌体多样性、高温菌酶学及高温细菌冶金等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陈朝银: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系主任。 1985 年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硕士毕业 , 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筹建食品生物工程学科 , 历任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先后主讲《微生物学》、《发酵食品与发酵饮料》、《微生物工程》、《生物检测技术》、《药理学》、《受体生物学》、《现代药理及实验》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1992 年赴泰国 Kasetsart 大学学习、 1998 年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读博士、 2003 年赴德国 Gottingen 大学学习。研究方向:微生物工程与酶工程、生物资源开发、生物医药。曾主持国家和省级等科研项目 30 余项 , 发表论文 100 多篇 ( 其中 SCI 、 EI 收录 10 余篇 ) 。登记基因 16 个 , 获省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各一次,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省校级教学成果奖 5 项次。孟庆雄:男,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2000 年 2 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向。在神经毒与受体结合的模型、突触后神经毒性中毒治疗药物、神经毒蛋白入药利用、分子结构与功能改造设计等方面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数篇,在多肽药物研发、高通量药物筛选与分子设计等方面有一定造诣,并在生化药物的研发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李海燕:女,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 工程系系副主任 。 1992 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9 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6 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药源微生物资源及其开发。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抗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以及中草药的生物转化及其抗肿瘤活性产物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工作。余旭亚:男,硕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1992 年毕业于云南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工系,同年留校任教。 1997 年 -2000 年间在职就读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获发酵工程工学硕士学位, 1999 年 -2000 年间在清华大学进修、合作研究。主持过昆明理工大学青年基金、昆明市生物化工产业发展专题、云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各一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向课题多项;指导校学生课外科技活获云南省三等奖;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 10 篇,其中 EI 收录 1 篇;第一作者发表教改论文 3 篇。夏雪山:男,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任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1999 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2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分子病毒学与细胞免疫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工作至今,曾担任生物工程系系主任( 2004 年 10 月— 2006 年 12 月),赴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 Japan )进行合作研究( 2006 年 1 月— 7 月)。主要从事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从 2003 年起开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高科技园区专项项目、平台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在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学、病毒变异与免疫逃逸机制、病毒培养体系与动物模型方面做出一系列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 20 余篇,其中 6 篇被 SCI 收录,获授权专利 1 项,申报发明专利两项。同时,任云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云南省免疫学会理事。魏大巧:女,硕士,讲师。 1998 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污染生态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工作至今, 曾从事过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仙人掌及核桃开发利用研究、动物活性成分提取研究、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塑料的开发等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分子病毒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刘丽:女,硕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1996 年 7 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化工学院林产化学加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6 年至今任教于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无污染漂白 TCFP 的研究》和多项横向科研项目。 1999 年遴选为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并被选派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技术系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植物化学、生物工艺学、微生物学等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 EI 收录 2 篇, ISTP 收录 1 篇)。葛锋: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植物细胞工程。 2001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2006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生物化工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有关珍稀濒危植物的离体大规模细胞培养、组培快繁以及对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遗传改造和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新疆紫草的繁育研究”,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型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及细胞聚集体调控研究”以及国家“ 863 ”等多个基金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 1 项,发表论文 7 篇,其中 2 篇被 SCI 收录, 2 篇被 EI 收录。李宝才:男,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 制药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1982 年 2 月毕业于云南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6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有机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6 - 1997 年,受邀到英国 Bristol 大学生物有机地球化学中心做访问研究员。 2002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获博士学位。主持完成云南省、煤炭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省教委重点基金等二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获曲靖地区科技进步奖一项。至今,已发表 60 余篇论文,其中 4 篇被 SCI 和 EI 收录, 20 篇被 CA 收录;指导研究生 9 名。同时,任《 腐植酸》编委,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杨亚玲:女,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药工程系系副主任。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天然产物分离、分析、活性及其应用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进行新分析试剂的合成、筛选,同时在样品前处理方面进行研究,建立新药物分析体系,达到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灵敏度及分析速度的目的,另对天然产物进行活性如抗氧化、抗过敏等的筛选,主要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中。先后主持省部级、市厅级、校企合作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 50 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 5 项,其中 2 项已授权,获得过云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昆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次。杨波: 男,在职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药工程系系主任。长期从事天然产物如淀粉、环糊精、壳聚糖等大分子的修饰改性及其在医药、化工、环境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现从事天然产物的主客体化学及超分子化学研究, 并在我国一流超分子化学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论文被 EI 全文收录。 近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 20 篇,其中第一作者 10 余篇。先后主持完成省级、厅级基金项目近十项,与企业合作完成校多项企校项目。另外,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制药工程学科 多媒体课件项目和教改项目,获得昆明理工大学第七届伍达观教育基金教师先进教师奖 。杨健:男,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药学技术工作,熟悉药品的科研及其生产、质量等技术工作和有关技术管理工作。先后参与进行过新药洛美沙星胶囊、双清口服液、碘散等技术生产转化,原料药泼尼松龙、泼尼松龙磷酸酯钠盐、泼尼松龙片、注射液的研制和独立开展辅酶 Q 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工作。目前主要致力于辅酶 Q 、紫杉醇等化学药物、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合成、半合成研究以及新药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构效关系研究。发表研究论文两篇( SCI 及核心期刊各一篇),刘谋盛:男,硕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1998 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栽培及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完成项目两项,参与研究及完成项目九项。其中主持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及校青年基金项目各一项。申请专利一项,获云南省技术发明奖等奖项四项,发表论文 12 篇。徐军伟,博士/博士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工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2011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作为云南省高层次引进人才到昆明理工大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应用微生物和代谢工程。

为什么说蛋白质组学的出现时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的标志

一个基因可以多种mRNA形式剪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方面.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就像基因组学一样,一个蛋白质组不是一个基因组的直接产物. 此外.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处于早期“发育”状态,又称为“细胞图谱”蛋白质组学、定量蛋白质组学等,或一个细胞,绘制某个体系的蛋白. ③ 通过多种先进技术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是结构蛋白质组学、概念化的稳定的知识体系,进行重要生理病理体系或过程的局部蛋白质组或比较蛋白质组学. ② 以重要生命过程或人类重大疾病为对象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最先由Marc Wilkins提出.在转录时.其研究前沿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如亚细胞蛋白质组学,而是一个领域,不是一个封闭的,建立其蛋白质组或亚蛋白质组及其蛋白质组连锁群,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深入,即组成性蛋白质组学,它随着组织,这个领域的专家否认它是单纯的方法学,即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学,指由一个基因组(genOME)、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质(PROTein): ① 针对有关基因组或转录组数据库的生物体或组织细胞,蛋白质组中蛋白质的数目有时可以超过基因组的数目.蛋白质组的概念与基因组的概念有许多差别、甚至环境状态的不同而改变,二是功能蛋白质组学

生态农业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在未来会是何种关系?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二者是相互融合促进发展的。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颠覆了生命科学的传统研究范式,提升了人类认识生物、调控生物、改造生物的能力,同时启发了信息技术的仿生研究和发展,驱动新兴信息技术的开发。拓展:1、两者的深度融合,塑造了新产业和新业态,为生物经济的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不仅为破解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健康、能源、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路径,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尤其是促成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从“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变,推动“主动健康”模式的形成。2、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生命组学、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等生命科学的研究,基因编辑、细胞工程、生物传感等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推动人类在认识和理解生命的尺度、维度、深度上不断深入;同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正广泛渗透和应用于各领域,助力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3、近年来,生物技术(BT)与信息技术(IT)的跨界融合,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正在催生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重塑创新链和产业链。两者的融合,不仅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各自的进步和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同时也为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动力。4、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将促进社会向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进一步迈进,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人类的经济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驱动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模式变革。5、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极大拓展了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技术融合不仅能完成传统生物技术难以胜任的任务,提升生物技术的能力,孕育颠覆性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技术融合还将催生一系列新方向和新业态。例如,生命信息的感知、存储和计算,将催生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纳米物联网(IoBNT)技术、生物启发的信息通讯技术(BICT)、生物计算机技术等。6、以高性能计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驱动集生物设计和生物模拟、自动化实验研究于一体的计算机辅助生物学(CAB)的发展。这种跨越多种学科的融合,颠覆了当前科学研究的范式,有可能全面提升科学的“发现能力”、工程的“建造能力”、技术的“发明能力”,以及社会的“创新能力”,以应对来自多领域、多层面的科技和社会挑战,真正实现“如果认知科学家能够想到它,纳米科学家就能够制造它,生物科学家就能够使用它,信息科学家就能够监视和控制它”。同时,这种跨越多种学科的融合,也催生了新型研究组织、科研资助模式,以及新的科学数据开放和共享形式、新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尤其需要形成支持科学研究及促成研究成果向新产品转化的协作网络,这个“网络”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协同,还需要构建与融合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系统,形成一种有助于融合的文化。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7、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促进各自发展的同时,正深刻地改变医疗健康、制造、农业和服务等领域的业态,驱动产业的新突破。数字健康。8、生物技术与云计算、数据分析等先进信息技术融合,使人类对疾病与生命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疾病防治正向精准医疗和数字健康转型和提升。利用生物与信息的技术融合,可将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表型组等各类组学产生的生物医学数据,与临床类数据、饮食和运动类数据,以及社会及物理环境信息等连接起来,建立起开放共享的数据网络,综合考量“生物-社会-心理-环境”等复合因素,通过更精细、更准确的疾病分类,提供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实现个性化的“一人一方案、一病一路径”。近年来,人们的就医需求、习惯、诊疗流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字技术赋能的医疗健康与传统线下医疗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在线预约、诊断、康复支持等互联网医疗,正在加速传统医疗服务、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变革。数字健康正成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数字健康是能获取、存储或传输健康及医疗数据,可帮助消费者改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相关技术、平台或系统,涉及数字监测、数字诊断、电子处方、智能设备、远程医疗等载体,涵盖数字医疗、医药、健保、医检、医养康养、医疗健康云服务等业态。目前,全球有超过5000家企业,从事数字健康方面的技术研发及应用;截至2021年底,美国有至少40款数字疗法产品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许可,我国也有近20款数字疗法产品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全球数字健康领域融资总额达590亿美元,同比增长81.5%;我国数字健康领域融资额也达到184.1亿人民币。数字健康产业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动力。先进生物制造。生物制造是利用生物体的机能进行物质加工与合成的绿色生产方式,可降低工业过程能耗、物耗,减少废物排放与空气、水及土壤污染,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9、新兴信息技术的引入,促进了先进生物制造技术的研发,从而使基因合成、酶的理性设计、细胞制造等方面的能力有了质的突破,有助于实现化工原料和过程的生物技术替代,发展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和生物制剂,向绿色低碳、无毒低毒、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预计未来十年内,35%的石油化工、煤化工产品可被生物制造产品替代,从而为能源、材料、化工等领域的生产带来极大变革。牛奶、食糖、油脂等食品,一旦实现工业生物制造,将产生颠覆性影响,其全球经济规模也十分可观。10、生物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还能推动以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等为特色的农业新体系的建构,提供名、特、优、新的产品,以及生产、生活、生态、生息“四生共融”的功能,从而使农产品的消费模式由追求温饱型转变为追求安全、营养的健康型。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融合,信息化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农业全要素、全系统、全过程的数字化,实现农业科学决策和数字化管理,通过智能技术的运用,提高对农业系统综合管控的能力,强调基于农业动植物和空间环境等信息的变化而进行精细管理的精准农业,也将因数字化的助力而迈上新台阶。

属于生命科学研究的生命伦理学问题是

【答案】:B生命伦理学涉及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问题包括人体受试者的权益保护、高新生命科学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脑死亡、临终关怀、生命质量和安乐死等。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科研成就

科研获奖 根据2016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至2009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国家科技奖励12项、地方科技奖励53项、军队科技奖2项。 2014年,上海生科院共获国家、省部委及各类社会力量奖励77项。 国家级获奖 获奖名称 项目 时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TRPC通道促进神经突触形成机制的研究2014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水稻重要生理性状的调控机理与分子育种应用基础2014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DC细胞活化调控与Th细胞分化机制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2013 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东亚人群和混合人群基因组的连锁不平衡研究2012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2012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胶质细胞新功能的研究2010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真菌杀虫剂产业化及森林害虫持续控制技术2009资料来源: 项目承担 根据2016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争取到国家与地方各类科研项目989项。其中973项目10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3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59项,863课题16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6项,创新群体9项,中科院创新重大项目7项,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140项等。近三年到帐的科研项目经费达24.5亿元。 2014年,上海生科院共有在研项目,8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项目26项、承担课题41项,主持(或承担) 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课题5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主持(或承担) 重大专项17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7项,重点项目51项,面上项目225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9项,重大项目2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1项,承担项目6项,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2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56项,新增的253项各类项目合同经费达4.04亿元。 2013年,上海生科院共有在研项目46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项目26项、承担课题57项,主持(或承担) 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课题5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主持(或承担) 重大专项4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5项,重点项目48项,面上项目210 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1项,承担项目4项,重要方向项目13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51项,新增的230余项,各类项目合同经费52亿元。 论文发表 2014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发表sci论文867篇(第一署名单位论文386 篇),在cell、nature、science及其系列期刊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102篇(第一署名单位论文58篇),申请专利114项,其中国际专利26项,专利授权70项,其中国际专利5项。 2013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发表sci论文864篇, 其中影响因子大于9分的52篇, 在《细胞》 (cell)、《自然》(nature)、《科学》 (science) 及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60篇,申请专利128项,其中国际专利28项,专利授权69 项,其中国际专利11项,通过与企业合作和成果转化, 签订合同金额3152万元,到账金额2597万元,其中技术转让和专利许可金额113 万元。 论文发表情况 刊物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Science111113Nature121 24Nature系列4751198Cell---4---1--- 2Cell 系列311433EMBO J--- 21---2---PNAS3889613Plant Cell164334合计133121292439资料来源: 《Cell Research》 《Cell Research 》(《细胞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期刊社承办,是一家以全英文形式出版、编辑和发行原创性研究论文、学科综述及快报的国际性学术月刊。 2013年7月30日,据美国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发布的最新期刊引证报告(2013版)显示,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影响因子提升至11.981,在SCI收录的185种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位,在同领域亚太地区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一。 《Molecular Plant》 《Molecular Plant》( 《分子植物》)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3年度影响因子为6.605,处于q1水平,在sci收录的196种国际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8,该杂志在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 同类期刊中的影响因子排名第43位。 《Acta Biochimica etBiophysica Sinica》 《ActabiochimicaetbiophysicaSinica》(《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创刊于2004年,月刊,被PubMed收录,被SCI收录,其研究领域为: 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2014年SCI影响因子:2.191。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4年SCI影响因子:6.771,2013年度影响因子为8.432, 处于q1水平。 《Neuroscience Bulletin》 《Neuroscience Bulletin》( 《神经科学通报》)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SCI影响因子:2.509。 《Cell Discovery》 《Cell Discovery》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生理学报》 《生理学报》是由中国生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中英文兼登的学术刊物,该刊为双月刊,主要刊登生理学和相关生命科学的研究论文、研究快报、实验技术及以本人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该刊的前身是《中国生理学杂志》,于1927年创刊,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生理学学术期刊。从1953年起,改名为《生理学报》。 《生理学报》被美国“Medline/PubMed”、“Biological Abstracts”、“Chemical Abstracts”、“Index Medicus”、 “BIOSIS Previews”、荷兰“Excerpta Medica”、“Scopus”、波兰“Index Copernicus”、“日本科技文献速报”,“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和“俄罗斯文摘”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国内外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生物类核心期刊。 《生理学报》在1999年荣获国家期刊界最高奖项——首届“国家期刊奖”;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特别奖;2001年入选双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2005~2012年多次入选“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行列。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该刊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收录;国际上,被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同时,该刊被列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参考书目之一。 《植物生理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植物生理学通讯》由2011年更名为《植物生理学报》,英文刊名为Plant Physiology Journal。期刊荣获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类”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CA、AJ和JI等收录;入选201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6~2012年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988年创刊,原刊名为《生物学信息》内部发行;1992年起更名为《生命科学》,公开发行,CN31-1600/Q,大16开,96页,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物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综合类期刊。自2004年第1期起,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即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 《生命科学》荣获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收录。 《生命的化学》 《生命的化学》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2008版),已被CA 化学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等数据库收录。

生命科学仪器的介绍

《生命科学仪器》是在各级领导和众多专家学者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为配合国家重点发展领域 —“生命科学”而诞生的一本专业科技刊物。旨在将生命科学仪器研发和应用技术等的初始性创新论文及其它相关内容编辑成册,作为科普和深入研究的参考资料,推动分析仪器,特别是生命科学仪器的发展。由我国著名的中科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所张玉奎老师主编,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邓玉林教授任执行主编,是国家级生命科学领域科技学术性A类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新科技、生命科学仪器领域的一流专业期刊。读者对象为生命科学技术领域实验室、试验室、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及购置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制生产的科技人员;大专高等院校师生等。涉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医疗卫生、生物技术、制药、农业、养殖、食品、环境保护、商检、技术监督、司法、质量控制等众多领域。

有关生命科学的新闻

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全国唯一一家小核酸创新药物孵化基地与世界领先的小核酸药物研发机构,近年来,百奥迈科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2011年8月17日,省科技厅副巡视员薛小平在市科技局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百奥迈科调研考察。公司董事长朱远源博士及部分海归高层接待了领导和来宾,并对薛巡视员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科技部门一直以来给予的关心、指导和帮助表示感谢。  朱博士对全球小核酸药物的研究现状、公司海归研发团队、自主知识产权、小核酸药物开发技术平台和抗肝炎、肝癌、皮肤等疾病药物开发的进展情况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与会海归高层与各位领导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薛巡视员在听取了介绍与交流后,对朱博士的渊博学识与创业精神表示钦佩,对我司拥有的国家级海归研发团队与众多自主知识产权表示赞赏,尤其对我司研制的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的全球首例祛斑美白小核酸健康皮肤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薛巡视员强调,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生物医药成为重点扶持领域之一,而第三代生物制药——小核酸药物产业的发展将作为重中之重,各级地方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百奥迈科站在世界小核酸药物研制的前沿,要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努力推进小核酸药物研发进程,为我国小核酸药业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生命科学的进展??和有哪些较好的学术期刊???

万方、维普、知网数据库都不错 生物谷里有很多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

生命科学有哪些核心期刊?

  《生命科学》简介  1988年创刊,原刊名为《生物学信息》内部发行;1992年起更名为《生命科学》,公开发行,CN31-1600/Q,大16开,64页,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物科学部、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综合类期刊。自2004年第1期起,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即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生命科学》是以评述、综述、研究简讯(动态)等形式报道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以促进学术交流。本刊重点发表生命科学范围内的评述性或综述性文章和重大项目介绍、研究进展与管理经验,同时报道有关领域的科研信息、科学家介绍、研究机构介绍和书评等内容。特别是每年的第6期全文刊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当年资助项目,对科研工作者确定申请项目和确立科研课题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将成为本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创新和飞跃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点上,本刊自2003年第6期起,特开辟"新思维"栏目,旨在介绍学科新的生长点和学科交叉的趋势。  2004年第5期起,我刊开设了“科学回忆”栏目,该栏目是为了通过科学家们对自己成长历史中最有感触、最有领会、最有促进的事件的总结,撷取他们创新思想的火花,来启发读者对科学研究过程中人的精神活动的理解,感悟科学发现的魅力,感受创新者的心路历程。  《生命科学》荣获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收录。  《生命科学》的读者对象是从事生命科学与相关科学的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工作者, 以及有关学科大专院校学生。

有关生命科学的报道

抽象的价值    ——数学与当代生命科学    吴家睿         20世纪中期,随着蛋白质空间结构的解析和DNA双螺旋的发现,形成了以遗传信息载体核酸和生命功能执行者蛋白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使传统的生物学研究转变为现代实验科学。但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科学与其它实验科学如实验物理学相比,更多地是注重经验,而非抽象的理论或概念。此外,这些生物学家们大多关注定性的研究,以发现新基因或新蛋白质为主要目标,对于定量的研究,如分子动力学过程等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如此,现代生命科学在20世纪的下半叶还是取得了丰盛的成果。正如美国科学院院长分子生物学家阿尔伯特(B. Albert)所说,“在一个基因克隆占主要地位的时代,当今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在不具备任何定量研究的能力下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生物学研究者的定量研究能力和知识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         大势所趋    英国生物学家保罗•纳斯(Paul Nurse) 因细胞周期方面的卓越研究成为了200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他曾在一篇回顾20世纪细胞周期研究的综述文章中以这样的文字结束:“我们需要进入一个更为抽象的陌生世界,一个不同于我们日常所想象的细胞活动的、能根据数学有效地进行分析的世界。”     也许基于同样的考虑,2000年10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主任科勒威尔(R. Colwell)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称数学是当前所有新兴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基础,要求下一年度对数学的资助要增加3倍以上,达到1.21亿元美金。在这些增加的预算中,有很大的一部分被用来支持数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尤其是数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研究项目。    尽管数学一直在现代生命科学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如数量遗传学、生物数学等。但真正体会到数学重要性的还是20世纪90年代生物学家。基因组学是这种趋势的主要催化剂。随着DNA序列测定技术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每年测定的DNA碱基序列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长。以美国的基因数据库(GenBank)为例,1997年拥有的碱基序列为1x109,次年就翻了一番,为2x109;到2000年GenBank已拥有近8x109个碱基序列。同样,在蛋白质组研究和转录组研究等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各种数据也在迅猛的增加。据估计,现在生物数据量可以达到每年1015字节。如何管理这些“海量”数据,以及如何从它们中提取有用的知识成为了对当前生物学家、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等的巨大挑战。由此引出了一门新兴学科: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此外,对细胞和神经等复杂系统和网络的研究导致了数学生物学(Mathematical Biology)的诞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此专门启动了一项“定量的环境与整合生物学”的项目,以鼓励生物学家把数学应用到生物学研究中去。几乎在同一个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也设立了一项“计算生物学”的重大项目。         理解生命的新工具:模型    上面的论述也许会造成这样一种印象,数学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在“海量”数据的处理方面。可以这样说,今天的确是有许多生物学家是从“计算”的角度来看待数学对生命科学的作用。然而,对于理解生命现象来说,计算是远远不够的。当我们把通过基因芯片获得的成千上万的实验数据喂进一台计算机,让计算机根据一定的运行程序吐出一堆堆的结论时,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我们已经理解了所要研究的生物学问题?不仅如此,我们也许还需要警惕,不要让计算机代替我们的思考。    对于今天的生命科学工作者,数学的价值应该体现在“模型化”(Modelling)方面。通过模型的构建,那些看上去杂乱无章的实验数据将被整理成有序可循的数学问题;通过模型的构建,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将被清晰地抽象出来;通过模型的构建,研究者们的实验不再是一种随意的探索,而是通过“假设驱动”(Hypothesis-driven approach)的理性实验,就如同物理学家们的工作一样。    上个世纪的实验生物学家把生命视为一个线性的系统,力图以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来解释生命活动。通常在那些寻找新基因的研究者的内心深处,大多拥有一个“基因决定论”的愿望:一旦找到了某一种基因,就能解答一个生物学问题。癌症有“癌基因”,长寿有“长寿基因”,聪明有“聪明基因”,甚至犯罪都是由一种“犯罪基因”所造成。但是,几十年的研究轨迹,划出的却是一幅幅越来越复杂的图案。以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肿瘤抑制基因p53来说,自1979年发现至今,已有近2万5千篇文章涉及到它;直接与p5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多达数十种,新的还在发现之中。现在人们看到的p53已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调控网络。显然,没有数学模型的帮助,要理解和分析p53的功能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久前,发现p53的生物学家之一莱文尔(A. J. Levine)和数学家一起,建立了一个解释p53调控线路的数学模型[1]。    数学不仅能帮助我们从已有的生物学实验和数据中抽象出模型和进行解释,它还可以用于设计和建造生物学模型,也许这些生物学模型在自然的状态下是不存在的。在这种意义上说,基于数学模型和假设进行的生物学实验将更接近我们所熟知的物理学和化学实验,更多的依赖于抽象和理性,不再是一门经验科学。    新世纪伊始,数学指导实验已成为了现实。不久前,美国的科学家在《自然》(Nature)杂志上报道了他们人工设计的生物模型。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家设计了一个自然界不存在的控制基因表达的网络。这个网络可以周期性的调控大肠杆菌内一个外源基因的表达[2]。在同一期杂志上,波士顿大学的生物学家也报告了他们相类似的工作[3]。这两个工作的共同特点是,首先应用某种微分方程(两个实验室采用了不同的微分方程)进行推导和设计,然后再根据其设计去进行生物科学实验,如构造基因表达质粒,进行检测基因表达情况等。这些科学家认为:“这种‘网络的理性设计"可以导致新型的细胞工程和促进人们对自然界存在的调控网络的理解。”[2]         “万物皆数也”    数学常常被人视为工具。它的确也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但是,只要是作为工具,就具有可替换性。“条条道路通罗马”。工具就是道路,可以选择途径A,也可以选择途径B,只要能达到目的地就行。当然,有的可能是捷径,有的可能是弯路。但它们毕竟都不是唯一的。就如同过去的生命科学研究,没有数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数学的应用显然会对现在和今后的生物学研究有帮助,但生物学家不用数学行不行呢?    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注,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世间万物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如何去认识和探寻这种本质。前一类问题是属于本体论,后一类问题则属于认识论。如果采用这样假设:生命的本质最终是体现在数学规律的构成上。那么,没有数学显然我们就不能真正和彻底地揭示出生命的本质。    DNA和蛋白质是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们通常都是由众多的基本元件(碱基、氨基酸)相互联结而成的长链分子。但是,它们的空间形状并非是一条平直的线条,而是一个规则的“螺旋管”。尽管在20世纪中叶人们就发现了DNA双螺旋和蛋白质α螺旋结构,但至今为止,人们还是难以解释,为什么大自然要选择“螺旋形”作为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基础。    不久前,美国和意大利的一组科学家,利用离散几何的方法研究了致密线条的“最大包装”(Optimal Packing)问题,得到的答案是,在一个体积一定的容器里,能够容纳的最长的线条的形状是螺旋形 [4]。研究者们意识到,“天然形成的蛋白质正是这样的几何形状”[4]。显然由此我们能够窥见生命选择了螺旋作为其空间结构基础的数学原因:在最小空间内容纳最长的分子。凡是熟悉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人都知道,生物大分子的包装是生命的一个必要过程。作为遗传物质载体的DNA,其线性长度远远大于容纳它的细胞核的直径。例如构成一条人染色体的DNA的长度是其细胞核的数千倍。因此通常都要对DNA链进行多次的折叠和包扎,使长约5厘米的DNA双螺旋链变成大约5微米的致密的染色体。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生命遵循“最大包装”的数学原理来构造自己的生物大分子。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组成单元和功能单元。而细胞分裂(又称为细胞增殖)是细胞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活动。完成一次细胞分裂的活动称为细胞周期。不同物种的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有着严格的调控。那么,是什么构成了细胞周期的“时钟”?最近的研究表明,对于酵母细胞而言,一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磷酸化程度有可能被用作细胞周期运行的“时钟”。这种被称为Sicl的蛋白质上有9个位置可以被蛋白激酶CDK进行磷酸化。当它被加上第1个磷酸基因至第5个磷酸基团的时候,其分子的行为没有出现变化。但是,一旦被加上第6个磷酸基团时,它就可以和一种称为Cdc4的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然后被蛋白酶降解,从而导致细胞进入DNA合成期(S期),最后完成细胞分裂。研究者详尽而深入的工作揭示出,Sicl蛋白的每一次磷酸化都有助于与Cdc4的相互作用,但只有到第6次或6次以上,其结合力才达到与Cdc4稳固的结合。此外,如果给Sicl蛋白人为装上一段外源氨基酸肽段,一次磷酸化就能使Sicl与Cdc4结合并导致其降解,这时Sicl控制细胞周期时间的功能就会丧失[5]。这个研究成果很典型地揭示了细胞是如何通过数量的控制来实现其生命活动。    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曾给后人留下过这样一个观点:“万物皆数也”。如果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作为大自然的杰作——生命,一定也是按照数学方式设计而成的。因此,数学不仅仅能够提升生命科学研究,使生命科学成为抽象的和定量的科学,而且是揭示生命奥秘的必由之路

生命科学仪器杂志是不是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请问有什么关于生命科学的杂志吗?或者这方面知识比较多的,谢谢推荐~

[科学世界],推荐。

《生命科学》期刊怎么样?影响因子多少?

刊名: 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主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上海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4-0374CN: 31-1600/Q复合影响因子:1.037综合影响因子:0.54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生命科学曾用刊名:生物科学信息创刊时间:198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

生命科学权威杂志有哪些? 植物学领域的权威杂志有哪些?

嗯,这个的话要查很多书的,要自己总结会印象更深一点

生命科学的期刊简介

《生命科学》杂志是以评述、综述、研究简讯(动态)等形式报道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以促进学术交流。重点发表生命科学范围内的评述性或综述性文章和重大项目介绍、研究进展与管理经验,同时报道有关领域的科研信息、科学家介绍、研究机构介绍和书评等内容。特别是每年的第12期全文刊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当年资助项目,对科研工作者确定申请项目和确立科研课题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将成为本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创新和飞跃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点上,自2003年第6期起,特开辟“新思维”栏目,旨在介绍学科新的生长点和学科交叉的趋势。读者对象是从事生命科学与相关科学的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工作者, 以及有关学科大专院校学生。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

院院士1名,珞珈学者6名(特聘教授5名,讲座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湖北省创新团队3个,教授5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2人),副教授35人。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和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北省一级学科优势学科,1993年获准建立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2年获准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面向农业、医学和环境重大问题的生物学研究”项目为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项目;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与动物发育生物学创新平台是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的两个科技创新平台;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成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微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命科学导论等5门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技术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专业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微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4项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

吴相钰主编的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三版和陈阅增主编的《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导论内容上有什么区别啊?

知识点基本相同。其实看哪一本不重要。

为什么理工科大学要学习生命科学

哥们也是科大上生导课的吧~~我搜了半天给你整点吧别抄太全 一样了就不好了 。。。。。我Q 343220061【学习意义】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现代社会要求本科教育培养知识广博、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便为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个人今后的多向发展提供全面的准备,这与终身学习和职业流动的现代化潮流是相适应的。为了符合现代社会对知识面广、适应力强、具有思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已不再满足于让学生仅仅具备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主要是培养他们具备可以不断学习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和素质。打破专业和学科壁垒,力求把单科化的专才教育转变为整体化的通识教育,在最基本的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精品课程,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宽知识基础。【学习收获】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能让我更加了解自己 、掌握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解开人们一直关注、观察、研究的奇妙生命现象。生命科学是一门博大精深而又复杂深奥的学科, 从对生命科学的学科分类就可以见得, 但它学习过程却非常有趣,与我们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经过课堂上的解释与图片的说明, 我对该学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这对我日常生活中读报、看电视或看课外书很有帮助。它给我很多的启发, 而它的启发并不只是生命科学上, 还有就是医学上、科技上、农业上等其它学科。二十一世纪是充满希望的世纪,同时也是充满挑战的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和能源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与生命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有关。 生命科学导论主要介绍生命科学知识和理论、生物体的组成、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着重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生物工程和生态环境与人口、资源的关系等与当今人类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知识。 通过生命科学导论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扩展学生知识面有重要意义。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类似于高中生物但又高于高中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被灌输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被有意识的引导向新的热点与前沿。这就赋予了新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仅使得该科目受到重视,也在不断吸引扩大该学科的研究队伍。我注意到,该课程正是由于生命科学的高尖端性,需要我们在学习研究时注意相关学科的新进知识,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对高新技术的研究。但是也应当做好为科学而甘于寂寞,奉献自我的决心。

大气化学与环境生命科学导论哪个好

两门课涉及不同方面,无所谓好坏。这还是要看个人自己的兴趣的吧大气化学主要讲大气中的各种化学变化及其结果,在环境这一方面涉及臭氧层损耗、光化学污染、PM2.5的形成等方面,多与氧化反应有关,需要了解反应方程式反应机理等,建议对化学有信心的小伙伴选。我学过一部分的大气化学,感觉其中的各类方程还是很复杂的。环境生命科学导论则重在生物与环境,比较偏向与生态方面,及环境变化对人体造成的具体变化等,其结论一般是由实验研究得出的(大概会涉及毒理学内容)。生态方面则会涉及到模型等。个人见解,望作参考。如果要刷分的话建议选自己比较得心应手的,不要刷分还是看自己兴趣来选吧。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与信息安全的关系

提供一个思路:生命科学的典型代表——人,在信息处理上的安全性大大高于现有的通讯系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另外,生物信息传递系统的模式,负反馈效应等都可以展开。

高手请进!麻烦提供关于现代生命科学导论的一片综述或者论文~~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作业汇编参考下面的地址,点左边的有很多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论文 以克隆技术为题或以基因工程为题 ,2000字至3000字,多谢了。

摘要 世纪70年代诞生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等现代生物技术, 使生命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些以创造或改变生物类型及生物机能为目标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通过探寻生命本质及生长发育、疾病、衰老等奥秘, 揭示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随着生物技术在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环保以及能源、采矿等工业部门中的广泛应用, 它正在对人类经济及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关键字:生命科学 生物技术 人类生活 影响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如进化的思想和生态学思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2.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如生物技术产业正在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农业生产力因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而显著提高。 3.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4.促进人们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5.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如生态学的发展促进人们的整体性思维;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将有助于改进人类的思维。 6.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冲击,如试管婴儿、器官移植、人基因的人工改造等,都会对人类社会现有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挑战。 7.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转基因生物的大量生产改造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可能会影响生物圈的稳定性。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生物与基因科技   生物与基因科技的进展,已促使生物医学的研究迈入后基因体医学时代,这些尖端医疗科技在提升人们健康福祉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群等各个层面前带来所未有的影响。其中有些影响或许还是潜在的。 (1)基因改造作物(genetic modified organism) 科学家以基因改造的方式改良农作物,以促进收成、防治病虫害、提高经济效益,希望可以解决人类粮食不足或营养问题,但是基因改造作物会不会创造出新的过敏原、对人体造成新的健康问题、引起昆虫的抗药性、制造所谓的基因污染?基因改造作物所带来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风险、安全性与效益如何评估?基因改造作物的专利权将如何规范?其巨大商业利益是否将加剧资本家对弱势族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控制或剥削?究竟,人与植物、自然生态的理想关系应该如何?(2)基因检测(Genetic testing): 基因检测有助于遗传疾病的诊断、预防及处置,执行的时机常见于婚前健康检查、胚胎植入前检测、产前检查、新生儿筛检、儿童及成人的遗传检验等,检测的性质又可分诊断检测、带原者检测、发病前检测、罹病倾向检测。由于遗传信息不仅关乎个人,同时也与家庭或家族其他成员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遗传信息的获得与告知时常带来特殊的医学伦理问题,包括:基因信息带来的心理负担及社会压力,基因诊断结果的告知对个人与家庭、家族的影响,个人隐私的保障与家庭成员利益产生冲突,基因检测引起的医疗资源分配、社会正义议题等。 (3)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科学家透过基因治疗希望能为人类目前各种主要的死亡原因、慢性疾病、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曙光,一般分为体细胞基因治疗及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体细胞基因治疗乃针对已发病或将发病患者的体细胞,在基因的层次作医疗介入,以病毒为载体、或使用物理方式将好的基因传送到欲治疗的体细胞或组织,以取代或修补有缺陷的基因,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体细胞基因治疗的相关伦理议题与一般新进医学科技、临床试验所必须考量的内涵大致相同。其中,应采取何种程序方能公平选出接受治疗的病患?应采用何种步骤以确保患者或其父母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则是对生殖细胞或胚胎进行基因调控,以期根绝病因、一劳永逸,然而对生殖细胞直接进行基因介入却可能改变新生儿的遗传组合、造成长远的医源性的伤害,同时可能引起设计家宝宝、基因超市、出卖基因以牟利、政变人种等发展的疑虑。这些问题正在或即将对人类的家庭、社会伦理观念与道德实践带来重大的冲击,理应纳入到生命伦理学的思考范围之内。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生命科学导论1什么是生命的物质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生命的物质包括核酸,蛋白质,脂类,糖类和一些无机盐类等。科学家通过研究各种生物的原生质,即细胞内的生命物质。

求解{生命科学导论}习题简答题,,考试用,,谢谢了

到百度文库中2010年12月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及答案里找,课后练习题全有答案。

急求:生命科学导论的有关问题,希望学生物学的帮帮我

fdsafdsfdsfsfs

论述题:生命科学导论,现代文明面对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现代人的文明病并非由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而是一种由生活上的压力与紧张,以及营养的失调,再加以缺乏运动,长期积累而来的代谢病。 现代文明病分为:“结构病”“能量过剩病”和“神经和精神疾病”。 一、结构病:是人的身体结构(骨骼、肌肉、韧带、关节)由于长期缺乏力的刺激或者受到的力的刺激不合理所引发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又可分为三个种类:1、人类脊柱疾病,主要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2、人类关节疾病主要有膑骨软化、股骨头疾病、肩周炎;3、人类骨骼疾病,主要有骨质疏松。 二、能量过剩病:是人体长期能量摄入相对过剩所引发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又可分为:1、心脑血管疾病,2、肥胖及脂肪肝,3、糖尿病。 三、神经和精神疾病:是由于精神压力过重、缺乏必要的身体运动来调节而引发的精神或神经疾病

生命科学导论问题

1.叶绿体是光合磷酸化产能,线粒体是氧化磷酸化产能,能量通过生产者固定在有机物里进入生物圈循环,最后由分解者释放。此间能量守恒。2.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或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病毒寄生在宿主内。病毒可以引起很多种疾病,例如,HIV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JBV引起乙型脑炎等等。在日常生活中要阻断其传播,可以避免接触病毒携带者,打预防针等方式。3.目前严重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全球变暖、水环境污染等,治理方法你可以挑出其中一个百度一下,自己抄,这边就不粘贴了。4.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可以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材料,针对DNA的操作,可以创造出以前所有没的代谢途径,生产新型的生物制剂。比如生物发酵、生物制药等。5.你自己写。(PS:打字好累,你再自己组织下语言和扩充一下。)

生物学概论和生命科学导论有区别吗

追问:哪个范围最广呢???回答:当然是生物学。生物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依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生物进化学等;从方法论分为实验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等体系。而生命科学的研究范畴包括(某些与生物学重叠):生命伦理学、生命科学基础(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现象、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和现代生命科学(生命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与农业科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能源、生命科学与现代医学、生命科学与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生命科学与海洋生物资源。

求生命科学导论的论文

请问是湖南理工学院的吗

生命科学导论的作品目录

第1章 生命的起源1.1 生命的概述1.2 生命的起源1.3 生命的进化1.4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第2章 生命的基础2.1 生命的元素2.2 生命的源泉2.3 生命的物质基础第3章 生命的结构3.1 细胞的发现3.2 细胞的形状和大小3.3 细胞的结构3.4 细胞的功能3.5 细胞的分化、凋亡与癌变第4章 生命的本质4.1 基因的发现4.2 基因的本质4.3 基因的表达4.4 基因的改变第5章 生命科学与农业5.1 粮食危机挑战社会文明5.2 粮食安全呼唤农业革命5.3 分子育种武装现代农业第6章 生命科学与工业6.1 生产发酵食品6.2 开发食品资源6.3 改良食品品质6.4 食品检测6.5 其他工业应用第7章 生命科学与医药7.1 概述7.2 疫苗7.3 抗生素7.4 干扰素7.5 生物技术与药物的未来发展第8章 生命科学与健康8.1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8.2 遗传与人类健康8.3 食品与人类健康8.4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第9章 生命科学与生活9.1 生命科学解码生命9.2 生物能源9.3 生物安全9.4 生命伦理第10章 生命科学与发展10.1 人是什么10.2 人的发展10.3 人类发展10.4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发展10.5 计划生育与人类发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生命科学导论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生命的基本特征  1、生长2、繁殖与遗传3、调节与应激性4、原生质与细胞5、新陈代谢

生命科学导论好坑.求助

生命科学导论: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加深,已经不再满足于停留在易解问题的领地,这其中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复杂性研究又受到了许多跨学科学者的关注。笔者综述了复杂性的概念、生命科学中的复杂性极其复杂性研究。关键词 生命科学;复杂性科学;生物复杂性复杂性科学的概念诞生至今已经20多年,这期间有大批学者从不同的领域入手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人们希望更全面深入地从客观世界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以及层次关联在时空演化的全程描述角度来研究支配客观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建立起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其中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复杂性研究又受到了许多跨学科学者的关注,也有人将其称之为生物复杂性(biocomplexicity)研究,生物复杂性科学主要探索在一些传统学科间交叉的问题。准确地说,是寻求以定量和整合的途径来深入了解各种生命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中既包括生物的、行为的、化学的和物理的相互作用,也包括生态的、环境的和社会的综合作用等[1]。1 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概念和范畴复杂性的定义是相对于简单性而言的,简单性一向是现代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一条指导原则。许多科学家相信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是简单的。还原论的基本思想也就是找出复杂现象或事物背后的简单机制。事实上一些复杂的事物或现象,其背后确实存在简单的规律或过程。关于复杂性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而是根据研究的对象有不同提法,比如,从熵的角度:复杂性等于热力学测定的一个系熵和无序;信息的角度:复杂性等于一个系统使一个观测者“惊奇的能力”;分形尺寸:一个系统的“模糊状况”,即在越来越小的尺寸上显示的详细程度;有效的复杂性:一个系统显示“规律性”而不是随机性的程度;体系复杂性:由一个体系结构系统的不同层次所显示的多样性;语法的复杂性:描述一个系统所需要的语言的普遍性程度;热力学深度:将一个系统从头组织在一起所要的热力学资源的数量;时间计算上的复杂性:一部计算机描述一个系统或解决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空间计算上的复杂性:一部计算机描述一个系统或解决一个问题所需要的存储量[2];等等。从20世纪30年代系统科学开始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系统大于其组成部分之和,系统具有层次结构和功能结构,系统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系统经常与其环境(外界)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在远离平衡的状态下也可以稳定(自组织),确定性的系统有其内在的随机性(混沌),而随机性的系统却又有其内在的确定性(突现)。复杂性科学往往研究的是复杂性系统,复杂系统主要有以下表现:(1)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广泛而紧密,构成一个网络。因此每一单元的变化都会受到其他单元变化的影响,并会引起其他单元的变化。(2)系统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结构,每一层次均成为构筑其上一层次的单元,同时也有助于系统的某一功能的实现。(3)系统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并对其层次结构与功能结构进行重组及完善。(4)系统是开放的,它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能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能不断向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变化。(5)系统是动态的,它不断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而且系统本多对未来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一般来说,复杂性研究的基本方法是:(1)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2)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3)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4)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复杂科学研究中所用的理论工具:(1)非线性科学——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稳定性和分叉理论、混沌、孤子)和统计力学(分形、标度),及非平衡系统中的复杂和随机现象的研究;(2)计算机模拟——它是十分重要的手段,目前已广泛用于复杂科学的研究中;(3)计算智能;(4)数理逻辑;(5)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技术;(6)综合集成技术;(7)整体优化技术等。2 生命科学与复杂性研究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复杂系统,(具有关联性、多样性、自学习、自组织、开放、动态的特点),生命科学研究的系统正因为其复杂性,对其构成的原因和演化的历程,此前均缺乏了解,也因此吸引了复杂性科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近几十年来,对生物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关联性、网络层次性、统计涨落性、内在和外在的随机性、模糊性、开放性和历史性等这一类复杂系统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探讨。生物体本身的特点以及生物的进化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单纯的物理学简单系统的研究转变为对生物学的复杂系统的研究[3]。基因是生命遗传的基本密码,生物体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不仅仅是由基因决定的,也是由基因组中大量的非编码信息和非编码基因决定的。因此生物体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不仅仅是由基因决定的,也不仅仅是由基因组中大量的非编码信息决定的,而是由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各个层次上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作为生命系统的指挥和协调中心—神经系统,其中枢功能结构为大脑,近十年来脑功能的科学研究是复杂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大脑有复杂的结构,它的组织层次按空间尺度有:分子、膜、突触、神经元、核团、回路、网络、层、投射、系统。大脑表现出的某些高级功能是不能在较低的层次上观察到的,其中有些是由各个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涌现出的集体行为。人们的思维规律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最低层次的规律是不变的。脑功能的复杂性首先体现在各神经子系统自身的高度非线性、不稳定性和适应性;其次体现在它们之间相互连接的非均匀性及大规模并行等特点。不仅如此,即使在非常简单的神经系统中也存在着令人惊异的复杂性,这反映在它们的功能、演化历史、结构和编码方式。比如,单个神经元放电的时间序列包含复杂多样的时间模式,反映了神经细胞内的复杂的动力学过程[4]。脑电信号是中枢神经系统自发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神经系统状态和变化的信息,因而在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人们对EEG建立动力学模型,并研究其中的混沌现象,显示动力学模型方法对于研究大脑正常生理和病理状态具有的意义[5]。近年来控制领域实现和发展了脑控系统,即基于脑电信号的人机融合控制系统,直接以脑电信号为基础,通过脑机接口来实现控制。“脑控”研究涉及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相关研究已经开发出了利用大脑的思维、通过电子接口来控制各种设施的运动状态,并取得预期效果的“脑控技术”,这项技术在医疗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人工生命(Artificial Life)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方向,是以进化为主要特征的复杂性研究。人工生命致力于研究生命形式(并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载体)的普遍特征。地球上的生命被看成是一种具有特定载体—蛋白质—的特定生命形式,地球上的生命进化也仅仅代表一种特定的进化途径,因此可以用别的物质来构造另类载体的生命形式,赋予它们生命的特征,使其具有进化、遗传、变异等等生命现象,得到生命的普遍行为[2]。其他如心血管系统中的心率变异性和管腔应变问题;动态病(以异常时间组织结构为特征的疾病,如周期性发热、周期性关节肿胀等)的预防、治疗和数学建模问题;生态系统的种群繁殖问题;流行病中的疾病传染规律;生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免疫系统中信号产生、传递和转导的动力学过程等都体现了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属于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范畴。因为生命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临床医学本身的复杂性;疾病是复杂的,不仅生命体本身病理过程复杂,而且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病理过程;许多复杂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皆是生命体多层次、多层面因素作用的结果。现代医学是在还原论指导下对生命和疾病局部的、分离的认识,仍停留在分析和描述的水平上;所以需要借助复杂性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和观念上有所突破。祖国传统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对复杂系统整体状态的把握与复杂性研究有类似的思路。中医学对人体内部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众多的命题,为现代医学研究准备了丰富的素材,对中医的理论体系的认识还必须运用物理学、生物学、数学、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的最新知识。复杂性科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充满未知的领域,研究方法上既有还原论,也有综合论和系统论,这两种思想正在经历碰撞并开始出现融合的趋势。但是在研究对象上,它研究的问题并不是刚刚出现,而是因为人们认识的深度和它本身的难度,使这一类问题被搁置了起来。目前,对复杂性的研究已经分别在一些学科取得了初步的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和自身认识的深化,生命科学中的复杂性问题必然会被逐步地认识和解决。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主要讲授了哪些内容

课程内容:生命科学概论代表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前沿,它与人类和社会的联系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更加紧密。一个21世纪的现代大学生必须要学习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本课程 面向全校本科生,培养具有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加强生命科学基本概念和内在联系与规律的学习,提高学生们主动探索生命奥秘的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成效。作为公共选修课程,“生命科学概论”包括生物多样性、细胞、代谢、遗传、分子生物学、进化、发育、生态和生物技术等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生命科学的微观与宏观领域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把握和讲授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反馈意见,每学期都适度更新教学内容,力求体现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例如,生物多样性、重组DNA技术、动物克隆技术与胚胎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学、基因药物与基因治疗、生物芯片等都是课程内容的重点。讲课中经常介绍自己开展科学研究的切身经历和体味,介绍著名科学家的实验设计与探索过程,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学们的眼神中流露出对生命科学的喜爱和对创新研究的向往。

智慧树知到《生命科学导论(上海交通大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命科学导论(上海交通大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以下元素中哪种是微量元素? A、Na B、Cr C、K D、Mg E、Ca F、Se G、H H、F 正确答案:BFH 2、生命科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实验生物学 B、描述生物学 C、分子生物学 D、结构生物学 E、创造生物学 F、新兴生物学 正确答案:ABE 第二章测试 1、多肽中,邻近几个氨基酸形成的一定的结构形状称为: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正确答案:B 2、以下哪些是生物大分子? A、核酸 B、多糖 C、氨基酸 D、磷脂 E、DNA F、蛋白质 正确答案:ABEF 3、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区别,哪些话是正确的? A、淀粉是u03b1(1-4)糖苷键形成; B、纤维素是u03b1(1-4)糖苷键形成 C、淀粉是u03b2(1-4)糖苷键形成 D、纤维素是u03b2(1-4)糖苷键形成 E、淀粉是葡萄糖构成的 F、纤维素是果糖构成的 正确答案:ADE 4、多糖链是由单糖依靠什么键连接而成? A、肽键 B、磷酸脂键 C、糖苷键 D、氢键 正确答案:C 5、肽链是由氨基酸依靠什么键连接而成? A、肽键 B、磷酸脂键 C、糖苷键 D、氢键 正确答案:A 6、核酸链是由核苷酸依靠什么键连接而成? A、肽键 B、磷酸脂键 C、糖苷键 D、氢键 正确答案:B 7、核酸的二级结构主要依靠什么键形成?  A、肽键 B、磷酸脂键 C、糖苷键 D、氢键 正确答案:D 第三章测试 1、以下有关酶的催化效率的表述,哪句是错的: A、酶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B、酶的催化专一性强 C、细胞内生化反应速度可通过酶的活性来调节,但不能通过细胞产生酶的数量多少来调节 D、酶的活性既可共价调节,又可非共价调节 正确答案:C 2、反密码子位于: A、tRNA B、mRNA C、rRNA D、DNA 正确答案:A 3、以下哪个途径是用于固定CO2的: A、三羧酸循环 B、糖酵解 C、卡尔文循环 D、电子传递链 正确答案:C 4、磺胺可以杀死细菌是因为: A、磺胺是一种变构调节剂 B、磺胺是一种竞争性抑制剂 C、磺胺可以破坏DNA的结构 D、磺胺可以破坏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正确答案:B 5、科学家发现大肠杆菌可以进行多种代谢方式,以下哪种方式产能最多:

生命科学导论

rowth of citrus orchards in Huangyan, s

专业:生物科技,生命科学,化学工程,药方学

生物科技

浙江大学学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期刊简介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创刊于1956年,是浙江大学主办,由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农业与生命科学类学术性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前身是《浙江农业大学学报》获奖情况曾多次荣获省部级优秀科技期刊评比壹等奖和全国农口优秀期刊荣誉奖等奖项。新的浙江大学成立以后,1999年7月改版为《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在2000年首届中国期刊展中,《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以高学术质量的优势入围“中国期刊方阵”,荣获“双效期刊”称号 ;并于2002年荣获浙江省科技期刊质量评比壹等奖;2004年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2004年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评比壹等奖;2005年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6年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8年度获“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9年获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10年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1年第二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收录情况《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现已被国内外许多重要的检索系统作为收录对象,例如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动物学记录》(ZR),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物科学信息服务社(BIOSIS),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业索引》(Agrindex)等。在国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收录,并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等全文收录。并且还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报道内容:农业科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与技术、核农学与技术、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读者对象:是广大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的教师与研究生等。出版信息:《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为双月刊,单月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信息刊名: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s)主办:浙江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8-9209CN:33-1247/S邮发代号:32-4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曾用刊名:浙江农业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56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百种重点期刊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为什么说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是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马车

从现在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来这三驾马车的作用。以下是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过程:发展过程目前,普遍认为现代生命科学系统的建立开始于16世纪。他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对生命现象的研究牢固地植根于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生命为对象的生物分支学科相继建立,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生命科学体系。现代生命科学可以说是从形态学创立开始的。1543年比利时医生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 1514~1564)的名著《人体的结构》发表不仅标志着解剖学的建立,并直接推动了以血液循环研究为先导的生理分支学科的形成,其标志是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William Harvey 1578~1657)发表了他的名著《心血循环论》。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建立为人们对生命现象的全面研究奠定了基础。18世纪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全面蓬勃地发展,生命科学业进入它的辉煌发展阶段。生命科学重要得分支相继建立,其中以细胞学、进化论和遗传学为主要代表,构成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石。1665年,胡克(Robert Hooke,1636~1702)在他的《显微图谱》中第一次使用“细胞”一词(cell)。现在一般认为细胞学创立于19世纪30年代,是由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 1804~1881)、施旺(Theodor Schwann,1810~1882)以及稍后的数位生物学家共同完成的。他们奠定了细胞是独立的生命单位、新细胞只能通过老细胞分裂繁殖产生,一切生物都是有细胞组成和由细胞发育而来的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林耐因他对现代生物分类系统建立的卓越贡献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生物分类学家千姿百态的生物物种被科学的归纳在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秩序里。林耐生物分类系统建立的更重要的意思还在于他直接的诱发了生物进化理论。在林耐当初建立生物分类体系时,企图表达的是精确地显现上帝造物的构思和成就。但是事与愿违,林耐生物分类系统中体现的各生物物种的相关性和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的“秩序”排列强烈的安是了生物的进化现象。在马耶(Benoit 的 Mailler,1656~1738)、布丰(Comte de Lamarck 1744~1829)拉马克(Chavalier de Lamarck 1744~1829)等人工作的基础上,1859年,达尔文(Charless Darwin,1809~1882)的《物种起源》发表。19世纪前后,生命科学的重大成就还包括其他一些重要的发现和分支学科的建立。解剖学和细胞学促使人们对生物发育现象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由此建立了实验胚胎学。胚胎学实现了对各种代表生物的形态发育过程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的研究,绘制了有史以来最精美的生物学图谱。魏斯曼(August Weismann,1839~1914)关于生物发育的种质学说推动了遗传学的建立。1856年,现代遗传学创始人孟德尔(Gregor Mendel,1822~1884)在“布隆自然历史学会”上宣读了自己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遗憾的是其工作的价值被满摸了30多年。直到20世纪初,当孟德尔发现的生物遗传规律被几个人几乎同时再次试验证实时,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为遗传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另一位伟大的遗传学家是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en,1866~1945)。202世纪10~20年代他用果蝇为实验材料确立了以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名字共同命名的景点遗传学的分离、连锁和交换三大定律,并因此而荣获了1933年的诺贝尔奖。遗传学科学的解释了生物的遗传现象,将细胞学发现的染色体结构和进化论解释的生物进化现象联系起来,指出了遗传物质定位在染色体上而推动了DNA双螺旋结构合中心法则的发现,为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19世纪中,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r,1822~1895)创立了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直接导致了医学疫苗的发明和免疫学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化学的进展,并为分子生物学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生物化学的辉煌发展出现在20世纪的前叶到中叶,围绕能量和生物大分子物质代谢的研究,发现了生物以三磷酸循环卫枢纽的有着复杂超循环结构的代谢途径,和以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为中心的生物能量获取、利用的基本方式。分子生物学的建立是生命科学进入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遗传学的研究预示了生物遗传载体分子的存在,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J.D.Watson,F.Crick,1953)直接导致了对生物DNA-RNA-蛋白质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的揭示。人们因此探索到了生命运作的基础框架和生物世代更替的联系方式。从此,以基因组成、基因表达和遗传控制为核心的分子生物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迅速的深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自己摘抄点 归纳下 就可以出答案了)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在册学生1311人,其中本科生509人、硕士生514人、博士生228人、留学生3人、在站博士后13人,毕业生以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娴熟的实验技能和勤奋刻苦的敬业精神,而受到国内外的欢迎。南开大学作为首批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学校,于2009年成立了南开大学伯苓学院,设立有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科学四个专业的伯苓班,实施“理科基础学科优秀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生物伯苓班以小规模单独建班,招收对生物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学生(入学后二次选拔,每届招生人数约20名),按照新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案,通过小班授课加强师生互动,全方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和科研训练,造就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素质高的生物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使他们在完成整个高等教育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动态进出机制,进行多次考察和选拔,以达到切实遴选出优秀学生的目的。学院设立“小班导师”和“宿舍导师”制,每个小班级(约12人)配备一名教师(大多为教授博导)担任小班级导师,每个宿舍配一名学生骨干担任“宿舍导师”,为同学们在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特别是针对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选修哪些相关课程等给予面对面的指导。学院在严把教学质量关的同时,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在过去几年,2010级生物科学团支部、生物技术团支部分别被评为“南开大学十佳红旗团支部”“南开大学红旗班级团支部”,2010-2011级本科生联合党支部被评为“南开大学红旗学生党支部”等等。由生命科学学院举办的“南开大学体育节”、“职业生涯导航课程”、“学生业余党校”、“学生团校”、“学生团干校”等系列学生活动,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被天津市相关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加强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是推动学院发展的重要途径,生命科学学院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获得国家教育部和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资助,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契机,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生物学家来访讲学、举办大型学术交流会议,提升学院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建立为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积极投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事业、主动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断巩固和强化学科特色,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将我院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学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概况

研究所定位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在PI制的基础上,针对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主要前沿研究方向,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形成了三大研究集群,涵盖五大前沿领域 。三大研究集群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上海(筹)五大前沿领域 :基因调控RNA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科学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与干细胞生物学癌症和其它重大疾病机理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细胞分析技术平台动物实验技术平台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干细胞技术平台斑马鱼技术平台果蝇资源与技术平台在十二五及创新2020期间,研究所将力争在“染色质结构与功能的调控”、“细胞谱系建立和转化的功能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对炎症/肿瘤的调控”等三项重大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 。 2009-2011年,研究所新增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及上海市科委竞争性科研项目(课题)共184项,获得竞争性经费3.73亿元 。 重大科研项目(2009-2011年) 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历史启动的重大科研项目   干细胞战略先导科技专项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战略先导科技专项是中科院第一批启动战略先导专项中唯一的生物专项,是“创新2020”实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期执行期5年(2011-2015),总合成经费9.2亿元 生化与细胞所积极承担专项科研任务,景乃禾研究院担任专项项目一“细胞谱系的建立于发育调控”负责人,13位研究员担任专项一、二、四学术骨干,获得子课题合同经费共计1.07亿元。自2011年初专项启动以来,至2012年,专项取得重大进展,至2012年7月,已发表Cell 1篇,Nature 2篇,Science 1篇,Cell Stem Cell 1篇, Nature Cell Biology 1篇,Developmental Cell 1 篇,Molecular Cell 1 篇 。 SCI论文发表(截止2015.01.31) (生化与细胞所发表文章必为重要科研进展,均为英文文章。 基础研究文章不同于社会科学等文科论文,无灌水抄袭一说,请阅者尊重那些辛勤的科学家)2015年,共计8篇,其中,Nature 1篇。2014年,共计64篇,其中CNS(即Cell 、Nature、Science生命科学领域三大顶尖杂志)及子刊文章共计6篇。2013年,共计66篇,其中CNS 文章5篇。2009-2012年7月,研究所共发表SCI论文388篇 ,其中:* 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6篇,包括Cell 2篇,Nature 3篇,Science 1篇。* 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59篇,包括Cell Stem Cell 2篇,Development Cell 3 篇,Molecular Cell 1篇,Blood 2篇……  2001-2011年生化细胞所发表SCI论文篇均影响因子 注:影响因子是表征文章重要程度(质量)高低的一个指标,关于其正确与否存有争论,但需知在中国,影响因子超过5的文章即被认为是极高水平的工作成果,而绝大数发表的SCI文章(包括国内主办的一些杂志)影响因子往往在零点几,甚至无影响因子可言。 2001-2011研究所发表的影响因子>JBC(该杂志2014年影响因子4.60 )文章占全部SCI论文比例 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2001-2011年所获得的科研荣誉部分 获奖成果(2001-2013) 成果名称获奖时间奖励名称奖励/等级单位/排序DC细胞活化调控与Th细胞分化机制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2013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新的癌症靶向基因-病毒治疗(CTGVT)2013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Nudel蛋白在细胞分裂、迁移和胞内运输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2012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上海市青科技杰出贡献奖(李劲松)2012上海市青科技杰出贡献奖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和诊治的基础与临床2011上海市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核糖核酸的结构、功能2009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阿片类药物信号转导新机制及其在成瘾中的作用2009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亮氨酰-tRNA合成酶对底物的识别2008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精子在附睾中成熟的分子基础研究2008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与其它细胞信号通路间的对话机制2007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精子在附睾中成熟的分子基础研究2007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与其它细胞信号通路间的对话机制2006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细胞因子神经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2006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核糖体失活蛋白与核糖体RNA结构与功能的研究2005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活性多肽毒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2005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制品的方法2004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上海市科技功臣(张永莲)2003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核糖体失活蛋白与核糖体RNA结构与功能的研究2003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重组基因工程药物凝血因子FVIII的研究制与开发2003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空间细胞电融合2003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2002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蛋白激酶在阿片类物质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耐受依赖中的作用2002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2001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蛋白激酶在阿片类物质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耐受成瘾中的作用2001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抗原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及动物保护效果评估2001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神经功能显像及基因治疗实验研究2001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氨基酰-tRNA合成酶及其与相关tRNA的相互作用2001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 2012年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申请的专利 授权专利号专利名称授权发明人专利类型200710040600.0蓬乱蛋白和β-连环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调节剂2012-12-19李 林 甘肖菁 王计勇 席 莹  王 伟发明专利200710044543.3胆固醇代谢调节蛋白及其用途2012-11-07宋保亮 曹 剑 王 江 戚 炜  缪红华发明专利200910051737.5抗桥骨蛋白OPN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2012-09-12孙 兵 等发明专利200710043800.1一种胆固醇代谢调控药物筛选系统及方法2012-09-12宋保亮 唐静洁发明专利200910055694.8抑制癌细胞侵袭性的方法和试剂2012-09-12金由辛 史 毅 赵波涛发明专利200910051760.4CK19单克隆抗体 其制备方法及用途2012-09-12孙 兵 潘 荣 曹刘丽 季永镛  田 林发明专利200810202412.8一种利用单层培养技术制备和分离定型内胚层细胞的方法2012-09-12王 欣 徐晨欢 吕晓雯发明专利200910045147.1一种抗病毒相关蛋白及其用途2012-09-12王 琛 阳 凯 石贺欣 刘心义  单玉飞发明专利200910198665.715-氧代绣线菊内酯抑制Wnt信号途径的新应用2012-09-12李 林 王 伟 郝小江 刘海洋发明专利200810042946.9稳定表达细胞周期因子FoxM1的体系及其医药用途2012-08-15王 欣 何志颖发明专利200810200483.4一种定型内胚层细胞的制备和分离方法2012-08-15王 欣 丁小燕 李福明发明专利200710038085.2α-突触核蛋白在筛选帕金森症药物中的应用2012-08-15胡红雨 谢圆圆 林东海发明专利200410025464.4肝细胞癌相关的蛋白质分子标记异种核糖核蛋白K的筛选及其应用2012-07-25曾 嵘 王红阳 夏其昌 李 辰  谈冶雄发明专利200810207233.3抑制TM4SF4表达的干扰分子及其应用2012-07-25赵慕钧等发明专利200610031028.7一种体外酶催化合成腺苷甲硫胺酸的方法2012-07-18赵辅昆 罗赟星 袁中一发明专利200910051004.1一种固相化SUMO化系统及固相化去SUMO化系统2012-07-18杨淑伟 程夏楷发明专利200810203005.9一种重组表达可溶性转录中介体复合物Med23亚基的方法2012-07-04王 纲 黄 燕 姚 潇 杨冠珍发明专利200410025465.9肝细胞癌相关的蛋白质分子标记原癌蛋白18的筛选及其应用2012-07-04曾 嵘 王红阳 夏其昌 李 辰  谈冶雄发明专利US8193162B2肝再生  2012-06-05赵慕钧 刘章武 秦 佳 李载平发明专利200810200207.8转基因构建物及其在制备时空可调性肝脏损伤模型中的应用2012-05-02王 欣 胡 晓发明专利200810033254.8天花粉蛋白诱导的小鼠过敏性哮喘疾病模型2012-05-02孙 兵 王 媛 毛开睿发明专利200810033086.2非洲爪蟾XPAPC基因启动子及其组织特异性增强子2012-01-11丁小燕 王金虎 娄 鑫发明专利200810037362.2抗H5N1来源的血凝素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2012-01-04孙 兵 庄筱筱 季永镛发明专利200810041219.0白念珠菌菌丝发育相关基因及其用途2012-01-04陈江野 逯 杨发明专利200510029160.X已酮糖(磷酸)激酶的应用2012-01-04曾 嵘 袁新雨 李 辰 周 晓发明专利200510029165.226S蛋白酶体调节亚基1非ATP酶的应用2012-01-04曾 嵘 袁新雨 李 辰 周 晓发明专利200510029155.9CD59糖蛋白的应用2012-01-04曾 嵘 李 辰 周 晓 袁新雨发明专利国际专利(2009-2011) 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获得的重大国际专利 一、培养目标 1. 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2.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科学或专业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  3. 身心健康。二、培养年限 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年,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半。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三、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培养硕-博连读研究生的一级学科为生物学,学科专业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方向形成了以基因表达调控为主要核心,蛋白质科学和表观遗传调控为主线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及以增殖、分化、凋亡和迁移等细胞活动的信号网络为核心,细胞行为与命运决定和干细胞与个体发育为主线的细胞生物学领域。四、培养方式 1. 硕-博连读研究生入学后,经过2-3个实验室轮转学习,进行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导师负责制。  2. 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科研方向,选择研究课题,研究所统一组织开题报告。研究生根据开题报告的评议意见进入论文工作。  3. 硕-博连读研究生入学时按照硕士生培养,入学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进行转博考核,即博士生资格考核。硕士研究生转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时,应由本人提出申请,并获得导师推荐,由导师小组在考核前对研究生的课题工作给予指导,研究所组织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的在学成绩和研究课题内容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可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者半年后可以有第二次考核机会。最终没有通过者改作硕士培养或退学处理。  4. 硕-博连读生转博后在博士二年级开始时由研究所组织考核小组对其课题工作进展进行考核和指导,即相对标准考核,未通过考核的可以半年后进行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建议硕士毕业。  5. 研究生在博士三年级按照生科院的要求完成专业综述,以加强对其研究领域的深层次认识。同时研究所组织一次工作进展考核。如果研究生在考核前已达到研究所毕业答辩的发表论文要求的,可以不参加工作进展考核,届时需提出申请并提交已发表的论文。对于考核不通过的学生,建议其硕士毕业或退学。  6. 为扩大学生知识面,研究生每学期必须参加各类学术报告不得少于6次,并于每学期末提交每次报告的题目,时间,报告人以及100字左右摘要或体会。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奖学金 年级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博生研究生一220022003100二240024003400三260031003800四 3400 五 3800 注:1 以上奖学金为研究生所在年级的平均数 2 所有在读研究生部收学费3 自2014年下半年始,奖学金略有提高。4 奖学金由国科大和实验室共同承担,以二年级2500元(2015年)为例,国科大 500元,余下由实验室发给。5 中科院研究生除基本奖学金外,还有诸多竞争性的奖学金和各种福利。

免疫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免疫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免疫学是当今生命科学学科和支撑学科的现代医学的前沿阵地之一。人类的免疫系统来执行的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免疫功能的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按照它们的识别特征,形式和作用机制的免疫反应。可分为先天和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反应可以被划分成可识别的,这三个阶段的活化增殖和效果。三大特点的特殊性,宽容和记忆。 免疫反应是一把双刃的剑:异常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导致各种免疫相关的疾病。免疫诊断已成为诊断疾病的临床学科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甚至消灭的传染性疾病通过疫苗接种,预防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免疫学,免疫生物治疗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为临床治疗的各种疾病。 免疫学的发展在人类和传染病的打击。从16世纪在中国的疫苗在免疫学期间开始体验。在18世纪的结束,人们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牛痘疫苗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成就。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和疫苗的发展,促进科学免疫学免疫学的发展过程中。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侧链产生抗体,克隆选择学说和免疫网络理论的理论生产的三原则。建立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免疫学重要的位置,的油井开始到人体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免疫学的发展。分子免疫学边免疫学的多学科分支形成。促进免疫期间,现代免疫学,抗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遗传基础的阐述和促进T编织细胞抗原受体基因的克隆。 MHC基因结构,以及编码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阐明,不仅对于理解的免疫反应基本上显著影响。并促进移植免疫学的发展。现在。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和信号转导的研究已成为现代免疫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免疫学在21世纪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免疫学已经远远超出了编制的疫苗,预防的传染病范围的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进入21世纪以来,免疫学更深入地揭示免疫细胞识别自己和非必要的,以排除非自我,自我维持机制。在21世纪取得的各种成就,免疫学被运会更广泛,更会消除顾虑的人,促进发展现有产品所需的免疫运,高层次的集体响应与调整,恢复健康的基础免疫代理和生产规模的世纪一定会来。 学习免疫学的理解这个时候,免疫学课堂,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我有很深的体会:我觉得有很多细节,书本上的知识更加困难请记住,这些知识的免疫学学习的重要性,但有些不能准确地告诉第二点是,免疫系统是一个网络系统,涉及到不同的组件之间的交互,而这些成分更复杂,更难以找到一个起点为深入研究。古语说:“读一本书百倍,它的意思是”学习的课本,课件和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我一直在努力的一些内容在教科书中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这样的B细胞活化信号,想象一下你要打开一个特定的密钥和公共密钥的安全,等等,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免疫学及相关内容,尽快建立一个更系统,更准确的了解。 免疫系统级的整体水平。人体包括许多生理系统,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各系统之间是两个独立的功能职责,他们是相互关联的,所担当的角色,所以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免疫相关基因,生物防御机构,尤其是脊椎动物和人类的长期演变形成的身体是一个重要的生理系统。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也是协调,这是基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有三大主要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通过准确地识别“自我”与“非自我”的物质,通过机制的免疫反应,实施免疫效应的排除异物和自我性,以保持稳定的内部环境。免疫系统和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彼此形成紧密的分子网络,这是一个复杂的和重要的问题,目前的免疫研究。 随后的器官,胸腺,其功能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明确的免疫细胞的起源和演化。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腔囊(鸟),是T-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和发育的地方,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阑尾,外源性物质在成熟的淋巴细胞识别后的免疫反应的地方发生。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的具体分布构成的免疫系统的主体,和整个身体的许多淋巴管到处一起构成的配管系统的身体,和血管。免疫细胞发育,活化,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如细胞因子,表面识别信号和一个受体,等等)的信号转导途径之间的信号,我们可以揭示的抗原刺激介导的细胞活化的机制。淋巴细胞的正面和负面的选拔机制的发展过程中更清楚地揭示了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机制。克隆选择理论的提出,揭示了免疫细胞功能表达的多样性,这是免疫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排除不成熟的免疫细胞的MHC限制的细胞凋亡,抗原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机制的癌变和肿瘤细胞克隆的起源,提供了理论依据。澄清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基础,揭示百万元合成机理的类型的抗体可以用于几乎所有的抗原的性质结合存在。人体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调节各种生理功能,重要的分子之间的信息交换的内部细胞身体,大量细胞因子功能协同或拮抗,一个非常复杂的,但非常复杂的调控网络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然而,基因或分子不能单独工作,分开身体的老师在课堂上介绍了200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基因敲除”技术知识,给我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获得了一些资料,我学会了利用这种技术,我们可以识别的基因或分子在体内的生理功能,这其实是生命活动的整体细致的分析,个别的基因和分子,然后再从单分子的整体影响,这些分子的功能和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基因组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多维空间研究各种分子机制,将是未来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自然免疫学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免疫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系统,它是在个人层面之间的密切和良好的合作和相互调节,许多机制已被揭露出来,但是这仅仅是冰山的一角。的大部分功能仍像“雾里看花”是不是很清楚,需要共同努力找到。及其复杂性,有一个重要原因与外界的抗原识别和响应,密切交换信息,系统时间的适应和变化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响应于范围广泛的抗原的性质,这对于稳定性和进化的物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我们的研究是注定要跟上“步伐”的生物进化。免疫组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人类的变化相结合,扩大环境免疫组织化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和方向。在对抗癌症等恶性疾病的免疫基因组学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改善人类健康,人类生殖控制,抗老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发展水平的新的免疫抑制药物)有显着的影响。要提的协同作用的免疫学和生物科学其他学科,特别是系统基因组学,免疫机制和遗传,发育和进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揭示生命的最重要的问题的基础上,将极大地促进发展当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广度和深度的过程中,可能会成为一个现代系统生物学的前沿学科。有了这些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和免疫学的连续深度会变得越来越清楚地免疫知道的基本框架,困惑。

选专业,我想探求生命前沿,请问生命科学属于哪个专业?

属于生物科学,是理科,反正清华生命科学学院的毕业本科生有95%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瑞典乌普赛拉大学等)及研究机构深造,这种专业毕业生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基础医学及管理领域都有用武之地的。然后我觉得出来一般会从事理论研究,享受国家的津贴吧去医药行业也可以的还是很有潜力的专业,需要认真努力地学必修课程有:普通生物学及试验,生物化学及试验,分子生物学及试验,细胞生物学及试验,微生物学及试验,遗传学及试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综合试验,细胞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综合试验等,选修我就略了 补充一下: 施一公:大家好,很高兴做客新浪,希望和大家交流心得体会。 主持人:生命科学学科,听起来很绚。不过不少人对生命科学学科有误解,有人认为生命科学学科就是生物;也有很多人理解生命科学学科会包含医学等等,一定要做解剖。生命科学究竟是怎样的学科?下面又有怎样的专业和方向,您给大家介绍一下? 施一公:我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如果纵深出去要讲半个小时。 简单讲,现在的生命科学学科,作为一个学科群远非20年前可比。简单讲是宏观和微观的生命科学学科。宏观包括大家熟悉的生态、营养、考古、林业、农业都在生命科学的范畴之内,包括医学。微观的生命科学学科在科学前沿的研究上占了很大的成分,这里面有很多分支,像遗传工程、遗传学、发育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结构生物学、病毒学、流行病学等等,至少可以有几十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生命科学学科群是博大精深,涵盖面非常广的,一些考生和家长们心目中想象的生物不一样,大家老是想,学生物要有动物、植物,动物、植物在生命科学占的地位重要,是很小的部分,是2—4%的定位,代表不了生命科学学科的特点。 同时生命科学这个学科群的博大精深,在社会的地位远远超过单一学科起到的地位,在中国生命科学发展相对国际来讲非常的落后。中国处在独特的发展时期。比如说在美国,生命科学整个学科群相当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的综合,在中国很可能是这里面学科的一个,这种区别造成了老百姓和考生家长,包括考生对生命科学学科不理解和误解。 主持人:大家应该关注一些与国际接轨的学科,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我们这个学科也会慢慢壮大,很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日子当中,像美国这样的学科构成比例。 您刚才介绍了很多专业方向,本科生进入学科之后,什么时候会确定自己的方向?在确定方向之前,大家会学什么样的课程呢? 施一公:非常好的问题。生命科学虽然博大精深,虽然有很多分支、研究方向,有很多小的研究学科在下面,但是核心的一些课程,是一致的。基本集中在四大课程,我们叫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学、生物化学。无论你将来是想做微生物学、流行并学、制药还是想看病,无论你是想做小麦育种还是生态实习等等,都需要知道这4门基础课。生命科学尽管是大的学科群,但是它有自己的特点,有基本的入门必学的课程。这些课程会对每一个本科生进行精心教育的课程。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是宽口径,适应力很强,从生命科学学院毕业之后,可以继续深造做科学研究,也可以去企业,去研发部门,也可以去转行,去做经管,做其他的东西。为什么要转行呢?这是生命科学的特点,跟社会、老百姓的健康、疾病太紧密了,你学了之后,好比是学了这个社会很大一块基础知识。生命科学也可以叫转行,也可以叫应用,应用性非常强,出去之后是路非常宽的学科。这一点和很多考生家长和考生想象中不太一样的地方。 主持人:有很多一些非常有名的与生命学科相关的高端的企业,他们在选拔自己领导人的时候,更加愿意用有生命科学学科背景的一些人来负责工作。他们既可以很快增长自己的管理才能,另外最关键的他是很懂业务。所以他能够提出一些很好的方式、方法。 施一公:非常对。我也想对你这个评论再说两句。 咱们中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叫学生物难就业。实际上这里面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以偏概全的片面性。这个观察本身不错,学了生命科学专业的很多学生,比如说学遗传、发育的等等,如果本科毕业以后,马上就业,有时候比较难。为什么?是因为中国这个社会没有跟上世界的步伐。制药业是美国最大的产业,很多学生毕业以后,就业是很容易的。但是中国的现代制药业,已研发为主的现代制药业,一些高端的生物产业还没有完全的发展起来,中国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这时候学生就业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大家毕业学生物的不得去卖试剂,学的用不上,或者去工厂里面做简单的检测。我要说一点,第一点,在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或者是像清华大学这样国内一流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出来是没有就业问题的。我们的立足点并不是向社会输送低层次的简单就业人才,是向这个社会提供高层次的科学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端人才。可以说叫兴业大师,国家栋梁。这个目标是清华精英教育的一部分。 简单一点讲,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从来没有就业问题,三分之二会选择出国深造,读博士,大部分选择去了美国,这些学生毕业以后,有相当一批进入美国的主流大学当教授,做副教授,当美国人的老师。还有一些选择进入美国的大型制药企业做研发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有一些选择在生命科学拿到博士以后,去做跟生命科学相关的,比如说专利申请的律师,进入法律行业。 我顺便说一句,如果你不学生命科学的博士,而去做生命科学方面的专业的专利申请律师的话很难做,你必须有这个背景。同样的道理,因为有了生命科学博士德训练,你在美国申请读MBA,博士经历等价于你的工作经历,很多考生和家长不明白,他们总觉得,我要到美国,世界上最好的经济管理院校拿MBA,一定要本科学经济管理,这是非常错误的。而且考生、家长也没有意识到,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要毕业工作几年之后,这是美国大学最好的经济管理大学的要求,MBA的学位要求。你只要学生命科学在美国读一个硕士或者是博士,学习经验被认为等价于甚至更好于你的工作经验。我们的出路非常宽。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前叫生物系,毕业的学生有美国法律公司的合伙人,美国大医院高级的手术师,心血管科、骨科等等的临床医生。也有美国著名大学里面非常著名的教授,都是清华大学生物系现在叫生命科学学院的毕业生,他们的出路非常好,挣钱也很多,根本没有就业问题。即使留在国内三分之一,大部分选择了继续深造。像清华大学这样的精英型大学,我个人意见,如果您是学生家长或者是考生,我不希望你们在本科毕业以后匆忙就业,你可以想象,中国的发展十年以后、20年以后、30年以后,你作为学生会怎么样。面对一个高科技的社会,如果你只有本科的学士学位,够不够?我认为是不够的。在清华这样的学校如果你不利用这样的机会,把自己往前推一步,推上真正的高层次人才,太亏了。你的立足点也应该是继续深造,我们另外三分之一学生,绝大部分选择了继续深造。不继续深造的学生往往去了非常好的企业和单位,没有就业问题的。我在这儿对大家说一句,当你选择进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时候,作为考生你是不会有就业问题的,作为学生家长不要担心就业问题,不要让社会的无知和偏见影响你孩子的前途。 主持人:纵观全国其他高校生命科学的学生,他们可能不会有清华大学这样的条件,对于普通学院读生命科学的同学们,你有什么意见给他们? 施一公: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在国内的大学层次拉的比较开,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我可以很自豪得讲,我们综合科研实力好于美国最好的研究生大学,比如说哈佛、耶鲁还要差一些,但是比一些其他的学校都要强了。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和国际接轨的人才。我们有充分的实力和自信这样做。在我们国家普通的大专院校还没有这个能力,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是大师之大,在教师水平。这些学校对于学生来讲,我个人认为,就业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考虑,这个考虑在社会中得到了一个过多的强调。 我想说一点,其实这些大学出来的学生有两条出路,一条是就业,是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出路,如果你选择就业,无论是选课还是实习,都要想一想怎么样跟你的就业更接轨一定。但是你千万不要排除这些学校也有相当一批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和科研,这条路是很通的。包括在我自己的实验室,我回清华已经两年半了,全职在清华。我的实验室有相当一批学生来自国内二线学校,甚至是三线学校,学校的名气不大,是省里面的大学,但是这些学生非常的努力,本着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想象,很想刨根。 举一个简单的问题,大家很关心器官移植,中国每年器官移植需求量和捐献的不成比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将来是生命科学基础的研究。最简单的一点就是干细胞的研究,一定会有这么一天,我们可以把普通的人体细胞通过基因,在基因水平上的一些操控,让它转化成人体干细胞,发育成成熟的器官和血管可以移植成人体。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人类的器官移植可以一了百了的解决。 还有现在我是在参加新浪的访谈,中午打盹会睡觉,睡和醒之间是怎么区分的,这是非常简单的,大家都可以想象,什么叫睡觉?睡和醒是怎么界定的,是神经科学的问题。人的神经思维方面有很多很深奥的问题。我们现在可以把人送到地球的外轨道上,送到月球上,但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还非常的浅薄,对人自己的了解非常的浅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还有这么多疾病,这么多需求,有这么多社会健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问题。这方面也反映出,无论你上哪个大学,只要你有这个追求,一定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门,研究方向也好,专业方向也好去工作和探究。生命科学的问题不仅不会枯竭,而且会越来越多。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国家,生命科学的发展远远不够,将来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不要研究这个问题撞车的问题,只会有更多的问题。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行,无论你的兴趣出自哪一方都会找到相关的,因为生命科学这个太大了。 主持人:下面我问一个很敏锐的问题,有很多的专业是需要天赋的,如果没有这个天赋的话,想从事一个学科很难,生命科学学科究竟需不需要同学们有天赋? 另外有很多农村的同学会认为,从小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也没有听到这种很绚的名词,我认为根本不适合学生命科学,您对于这种观点有怎样的解答? 施一公: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我觉得生命科学适合很多学生来谈,因为跨度很大。我自己以前在中学的时候,我的数学、物理非常强。我当时是河南省1984年全国数学联赛全国第一名,物理联赛是河南省一等奖。但是我当时有一位老师告诉我,你的数物知识强,可以在生命科学得到应用,没有问题。现在生命科学有很多分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一些通过计算、分析要求很强的生命科学的学科,对你的数理基础要求非常严。还有一些描述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对数理要求很少。我以前在美国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位博士研究生,他直到读研究生阶段了,连最基础的初中生都会学的三角函数这些东西他都不清楚,他也可以学生命学科,而且做得不错。因为生命科学有些分支非常偏重于理性思维,像我说的数理强的。另外一些特别感性,很多学生进来都可以找到自己很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我认为生命科学是一个门槛相对很低,但是往下学的时候,要求会逐渐提高,在提高的过程中你可以找到自己方向的学科。 和很多其他的学科不一样,比如说数学,这种思维方式的要求是一致的。像物理、工程可能偏重于逻辑思维,特别要求数理基础。生命科学不一样,不同人进去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自留地,是很有吸引力的学科。 主持人:大家不用有太多的担心,太多的负担在身上。 施一公:对。施一公:简单说两句,我觉得各位马上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我想说的话就是首先祝福你们在高考中发挥水平,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第二条,希望你们认真考虑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以及清华大学的医学院作为将来发展和培养的基地。 第三条,无论你们是否报考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院,无论能否录取,我都希望你们立大志。我今天没有机会跟大家讲那么多,你只要有比较远大的志向,不放弃,不太受这个社会世俗的干扰,一定能成才,希望大家走自己的路,不要轻易被社会影响,我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如果你真的对生命科学有抱负的话,一定要坚持到底,坚持到底才会胜利,优秀才会卓越,才会在这条道路上正到人生的方向,再次感谢老师来到聊天室跟大家交流,感谢在线网友的全程关注,本次聊天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加速什么等生命科学前沿探索及其转化研究

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加速生命科学前沿探索及其转化研究,尤其是在基因编辑技术、生物医药、精准医疗和生态环境领域。1、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改变生物基因组的能力,对于研究和治疗遗传性疾病、农业育种和生物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需要加强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包括探索新的编辑工具、提高编辑效率和准确性,以及解决伦理和安全等问题。2、生物医药生物医药是利用生物技术研发的医药产品,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巨大潜力。我国应加强生物医药的研究和转化,包括新药研发、生物制剂生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3、精准医疗精准医疗是根据个体的遗传信息和生物标志物,进行个性化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模式。我国需要加快精准医疗的研究和应用,包括建立大规模的遗传和临床数据库、发展相关技术和算法,以提高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精确性和效果。4、生态环境生命科学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需要加强生命科学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挑战: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在医药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癌症和传染性疾病等,为个体化医疗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在农业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的抗病性、耐逆性和产量等性状,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在生物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保护濒危物种、恢复生态平衡和降解污染物等。然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是关键问题。由于基因编辑技术的高效性和精确性,一旦发生意外的基因组改变,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影响和潜在的风险。

洪琦的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姓 名: 洪琦基本情况 :博士,现任湖北大学教师主要社会兼职:主要研究领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病毒学 1993年9月-1997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7月-2001年9月,华中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和学习,获生物医学硕士2001年9月-2005年6月,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获农学博士2005年12月-2006年12月,美国田纳西大学医学院,博士后2007年-今,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1.O型与ASIA I型二联口蹄疫病毒空衣壳疫苗的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外司留A2009N8,2009年-,主持)2.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体外表达及组装病毒空衣壳的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优秀中青年项目 ,,2009年1月至2012年,主持)3. O型与ASIA I型二联口蹄疫病毒空衣壳蛋白表达及组装病毒空衣壳的研究。(湖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2009年1月至2012年,主持) 洪琦。第一章:分子生物学基础(p.1-37),第二章:昆虫的基因与基因组(p.38-78),《昆虫分子遗传学》,彭建新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汉,2006。李任峰,何启盖,洪琦。口蹄疫病毒多抗原基因VP1- VP3-3C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湖北农业科学洪琦,夏胜。当前肿瘤基因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生物工程进展夏胜,叶芳,梅兴国,洪琦。携带p5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洪琦,夏胜,叶芳。提高肿瘤基因治疗效果的主要策略及研究方法。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世界医药出版社。香港, 2000。7.彭贵青,陈焕春,钱平,李祥敏,洪琦,顾贫。口蹄疫病毒VP1基因C末端串连表达及其抗体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畜牧兽医学报

屠呦呦获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该奖在国际中是何地位?

这个奖项应该很有分量,毕竟是关于生命研究的。

屠呦呦获得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她为此付出了什么?

这个肯定还是付出了很多艰辛跟努力的吧。

屠呦呦获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她凭借什么获得此奖项?

她主要是通过发现青霉素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习生命科学的意义

朋友:给您几个好的网址,是有关论文的,很全!真心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自己找找吧!祝你好运!中文免费论文地址集锦 一、 综合类1、蓝之韵论文 http://www.21blue.com 门类较全。2、学生大论文中心 http://www.studa.com/newpaper/3、蜂朝无忧论文网 http://www.51lunwen.com/main/index.asp门类很全。 4、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paper/门类很全。 5、论文帝国 http://www.papersempire.com/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http://www.k12.com.cn/teacher/resource/lunwen/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2、教育教学论文网 http://www.minaol.com/gb/art/ttd/index.asp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 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 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3、教育论文 http://dhzyzz.porcelain-china.com/teach.asp4、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 http://www.teacher.net.cn/papers5、北大附小学校教师的文章: http://www.bdfx.net.cn/5jslw.htm三、 专业类 1、优秀论文杂志 http://www.interpapers.com/kj/以科技类为主。 2、论文资料网 http://www.51paper.net/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 3、法律图书馆 http://www.law-lib.com/文如其名。 4、法学论文资料库 http://www.law-lib.com/lw/文如其名。 5、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http://www.cnceo.com/school/lwj.asp6、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http://mba.001.com.cn/mbamba.htm7、中国农业在线-农业论文 http://www.agrionline.net.cn/keji/lunwenzy/8、体育论文 http://www.zxty.net/product4.htm9、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forumcn.com/sblw/10、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http://www.sse.org.cn/sse/yjkw/gkfblw.asp11、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http://www.lqzx.com/lunwen.htm12、论文商务中心 http://doc.cei.gov.cn/13、法律帝国: http://www.fl365.com/gb/lawthinker/bbs/default.asp四、 论文写作教学类 1、学术论文 http://www.hrexam.com/advanced1.htm其实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网站。 五、 博硕士论文 1、论文统计 http://www.sci.com.cn/实际上就是万方的论文统计。 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 http://datas.ncl.edu.tw/theabs/00/3、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http://www.lib.pku.edu.cn/xwlw.html4、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http://www.lib.tsinghua.edu.cn/new/thesis.html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论文中国 :http://www.chinawrite.com/新浪论文网分类:http://dir.sina.com.cn/search_dir/jy/lw/中国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大学生论文库http://www.syiae.com/lunwen论文资料网:http://www.51paper.net/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paper/毕业论文网:http://www.bylw.com/学位论文:http://www.lib.tsinghua.edu.cn/NEW/thesis.html无忧论文网:http://www.51lunwen.co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http://lib.blcu.edu.cn/dt1000/bys/bys.htm

王自然的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王自然,教授,中共党员,山东临沂人。1983.7山东省畜牧兽医学校中兽医专业毕业;2003.7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医学本科毕业;1983年7月—2001年9月,山东省临沂农业学校任教;2001年10月—至今在临沂大学任教。 1、中兽医学2、动物微生物学3、动物外科学 1、临沂市优秀教师2、山东省教学能手3、校级优秀教师4、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1、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理事2、山东省中兽医研究会副理事长3、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理事4、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会分会理事5、《山东畜牧兽医》、《山东中兽医》杂志编委 1、兽药“止泻灵”研制,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998-1999,市科技进步贰等奖,主持2、用药敏对比试验判定兽用抗菌药物伪劣的研究,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995-1996,市科技进步叁等奖,第肆位3、中药制剂对奶牛乳腺炎的治疗及预防研究,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6-2008,主持4、沂蒙山区中草药在养殖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9-2012,主持5、GnRH对小尾寒羊常年发情行为影响及其调节机制研究,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2011-2012,第贰位6、兽用头孢喹诺、沙拉沙星缓释注射液的研制与应用,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2014,第叁位7、校级精品课程《中兽医学》(2009)和《动物外科学》(2011)主持人 1、加减四君子汤对商品肉鸡免疫功能的研究,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独著2、四君子汤及加味四君子汤对商品肉鸡免疫功能的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独著3、对肉鸡及其鸡胚中CAV和ALV的PCR检测,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首位4、中草药复方治疗仔猪黄痢研究初报,江西农业学报 首位5、中草药添加剂对猪瘟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独著6、梅花鹿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防治,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独著7、氟苯尼考琥珀酸钠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疗效观察,中国畜牧兽医, 首位8、中药组方对猪大肠杆菌病的抑菌及临床治疗试验,中国兽医杂志, 独著9、泻痢宁对肉兔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和非耐药菌株的抑菌试验,黑龙江畜牧兽医, 独著10、黄芪多糖注射液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中国兽医杂志, 独著11、中药口服液治疗人工感染仔猪大肠杆菌试验研究,中兽医医药杂志 独著12、中药乳炎康治疗乳牛乳腺炎的临床试验,中国兽医科技 ,独著13、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甲硝唑片中甲硝唑和维生素B6含量,中国兽药杂志, 首位14、肉兔饲粮中添加干蒜叶粉对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黑龙江畜牧兽医, 独著15、氟苯尼考对耐氯霉素大肠杆菌菌株的体外药敏试验,中国家禽, 独著16、中药组方抑制鸡大肠杆菌及临诊治疗试验,中国家禽, 独著17、《中兽医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主编18、《动物微生物及免疫技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副主编19、《小动物疾病防治》,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8,副主编20、《中兽医防治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9,参编

重庆生命科学协同创新研究院地址

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卓越路。根据百度地图查询得知,重庆生命科学协同创新研究院地址在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卓越路。重庆一般指重庆市。重庆市,简称“渝”,别称山城、江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的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重庆生命科学协同创新研究院怎么样

还不错。重庆生命科学协同创新研究院与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大学和学者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引进先进的研究思路、技术和资源,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拓宽研究的视野,并在国际科学研究领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卢东升的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卢东升:教授、硕士生导师学 历:理学博士专 业:植物学实验室:生物楼507教育经历1982-1986 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学,学士2002-2005 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工作经历1986-今 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表示通讯作者(1)教材与著作1.《茶园微生物及茶园病害微生态控制》(ISBN 9787109108233),中国农业出版社,独著,2006;2.《鸡公山大型真菌图谱》,河南科技出版社,参编,1997;3.《植物学实验》(ISBN 7-5384-1639-0/C.710),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参编,2005。(2)主要论文:1. 豫南茶园树栖真菌群落结构研究.生态学杂志,2005,24(10):1151-1154;2. 豫南茶园VA菌根真菌种类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9(3):33-36;3. 豫南茶园树栖真菌分类研究. 茶叶科学,2004,24(4):243-248;4. 盘多毛孢菌与黑木耳生态关系研究.中国食用菌,1998,17(3):8-9;5. 兰州地区白粉菌(Erysiphaceae)的研究(Ⅱ).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27(4):60-66;6. 茶树油脂内生真菌检测及产油脂性状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26(2);7.信阳市油茶病害及其病原鉴定,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5);8.野菊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分布,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8);9.大型亚灰树花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国食用菌,2011,30(3);10.野生铁皮石斛根围真菌的种类与特点,江苏农业科学,2009,(2);11.信阳市园林植物真菌性病害调查与鉴定(1),河南农业科学,2009,(3);12.茶树内生真菌H8菌株的鉴定及其产红色色素培养条件,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9);13. 水杉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分布,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37(6);(3)发明专利及获奖情况先后获河南省自然科学学术奖2等奖1项,3等奖3项,信阳市科技进步奖2等奖2项。

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在哪

原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交流合作

实验室重视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为顾问参与指导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多年来,出访来访的学术活动每年约有100多人次。与国外有密切学术联系合作研究的科研院校十多个,它们主要分布在欧美发达国家。近些年实验室举办过多次国际学术讲习班,主讲者来自世界著名科研单位,学员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世界各地。通过上述一系列的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也扩大了实验室在国际同行中的影响。紧密结合“人口与健康”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为防治人类重要疾病、培养生物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建成一个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从事基础研究的实验室,跻身国际前列,并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作出贡献历来是实验室的总体发展目标。国家组织专家对实验室进行的四次评估所给予的鼓励激励着全室成员更加努力地投身于科学创新,同时在酝酿联合兄弟实验室在适当的时候争取成为国家实验室,以便在更高层次上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对生命科学的影响

在分子水平揭示了生命运动的规律和机制。

为什么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领域

分子是生命构造中最重要的东西。。

山东生命科学城做无菌动物实验室该怎么设计布局?

你可以借鉴一下上海动物房工程EPC优秀代表CEIDI西递的经验,这家公司在江浙沪区域口碑蛮高的,不少工程都成为了行业标杆:1、无菌动物实验室的人员、动物和物品流向均须严格按照单向流动的原则布局(1)人员流向为外环境→更衣室→缓冲区→洁净走道→实验室→洁净走道→缓冲区→外环境。(2)动物流向为购买实验动物→检疫室→饲养室→洁净走道→缓冲区→解剖室。(3)物品流向为清洗间→高压灭菌/传递窗→洁物暂存室→实验室→缓冲区→外环境。2、动物房、动物实验室及洁净走廊都要采用全新风直流式系统,洁净区各房间换气次数均为20次/h。3、实验动物会产生许多污染物,考虑到动物实验的排风味道较大,在高空排放(排风距风机所在屋面 2.5 m 以上)的同时设置活性炭除味装置,活性炭过滤吸收器则设置在负压段,这种方法可避免臭味通过排风管泄漏。希望给个大大的赞

生命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应遵循的3项原则

yudrtuyertty

生命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应遵循的3项原则

1、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 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 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分析问题、设计 实验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体现了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科学性原则:包括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方法 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 ① 实验原理的科学性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也是用来检验和修正实验过程中失误的依据,因此它必须是经前人总结或经科学检验得出的科学理论. ②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达到预期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孟德尔选择豌豆为实验材料,“还原性糖鉴定实验”中以苹果或雪梨细胞组织液为材料,以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以紫色洋葱为实验材料等实验都是一些经典的成功选材的范例. ③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只有科学而严谨的实验方法,才能得出正确而可靠的实验结果.如在光 合作用强度的检测实验中用绿光灯照射可看成是黑暗条件,在鉴定光合作用产物实验中,要对植物进行饥饿处理. ④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 对于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一些数据,现象或其它信息,不能简单处理,应首先整理后仔细分析,找出它们所能够透露给我们的最大信息量. 2、平行复重原则:即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这是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任何实验必须有足够实验次数,才能避免结果的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准确、科学.平衡重复原则要求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强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由以上实验设计的特点来看,采用了平行重复的原则来进行,消除了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的干扰,可多次重复该实验,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客观、科学. 3、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 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多(同一种实验结果可能会被多种 不同的实验因素所引起),必须严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有效方法. (1)如何设置对照实验:所谓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有用生物材料要相同: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 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 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 要作同样的处理. (2)设置对照组有4种方法: ①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例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 解” 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 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③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再另外设置对 照组,例如“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自身对照简便,但关键要看清楚实验 处理前后的现象及变化差异. ④相互对照(对比):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即实验 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这种方法常用于等组实验中.“植物向光性”实验 中,利用若干组燕麦胚芽的不同条件处理的实验组之间的对照,说明了生长 素与植物生长弯曲的关系. (3)“实验组”与“对照组”确认: 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 组,两者对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两组之间的差别,被认为是来自实验 变量的结果.如 2005年春季高考题中为研究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时实验变量 应为撤掉光照,因而暗处生长的小麦幼苗应为实验组,而自然状态(即未接 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小麦幼苗应为对照组,通过对照组能增强实验的信度. 4.单因子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 所谓单因子变量原则,强调的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只能有一个变量,只有这样当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现不同结果时,才能确定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肯定是这个变量造成的,从而证明实验组所给实验因素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对照组实验时首先要确定变量并加以正确设置,所要验证的中心条件即为变量.如要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则应将光作为变量;要验证光合作用需二氧化碳则把二氧化碳作为变量等等. 等量性原则与单因子变量原则是完全统一的.只不过强调的侧面不同,单因子变量原则强调的是实验变量的单一性,而等量性原则强调的是除了实验变量之外的一切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必须严格控制等量即相同,以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结果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无关变量在进行严格控制时,不但要等量,而且是在适宜条件下的等量,常态条件下的等量.如在探索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单一变量是PH,除PH之外的其他一切对酶活性有影响的无关变量不但要严格控制等量,而且要适宜的量,如对温度的控制不但要相同,而且要适宜,即要给予酶活性所需的适宜的温度,而不能控制在低温或高温条件下的等量. 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 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① 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是 作用于实验对象的刺激变量(也称自变量),自变量须以实验目的和假设为依据,应具有可变性和可操作性.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产生反应或发生变化的变量,反应变量是研究是否成功的证据,应具可测性和客观性. 二者关系: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即具因果关系. ② 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控制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 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即是指与研究目标无关,但却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实验者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否则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认定.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 二者关系: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

小学科学论文,有关生命科学领域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论文

  2011年3月20日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要以善于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为核探究微观物质世界 彰显科学课堂特色  昆明市五华区红云小学 熊光华  心目标。并通过翔实、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达成科学课程目标的统一和落实。针对这一目标要求,现就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材下册第一单元里第4----8节的《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的四个内容的教学中,就如何开展在微观世界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做以下探讨?  一、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掌握教材基本内涵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6节的教材编排意图,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领学生共同探究物质的微观世界的教学理念。结合教材要求,师生共同合作,借助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投影仪、图片等的使用,提升学生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物世界的更深层次的了解,二者相互联系,激发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奥妙与神奇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科学课课堂里的探究学习过程中,达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爱好,认识事物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世界观的提升,并在严密而活跃的教学环节中,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在教师悉心的指导,使学生的动手、动眼、动嘴、动脑和逻辑思维能力获得理性的飞跃和提升。  世界真奇妙,不看不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而神奇的世界。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着自己的习性、形态、结构、特点和多样性,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最明显的特征是:“任何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同时,又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过去,学生对生物(质)的主观认识是建立在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生物(质)世界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有限的认识领域。  随着教材的逐步深入,教师引导学生在正确使用肉眼和放大镜直观的观察动植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具体的学习使用显微镜来直接观察生物细胞的结构、形态和样子。用图画、语言、文字和表格,来记录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被观察到的生物的细胞图像、样子、形状、颜色、结构和特点。通过学习本章节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交流、整理、归类、汇报研究成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关于细胞学的新知识,并在对事物认识探讨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体验和提升。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科学知识的精神和本领,扩展视野,开拓知识领域。在科学课堂里的探究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 在课堂教学探究中,注重实作、实验和实效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重点是教师要悉心指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课堂目标的实现,达成对微观世界深入细致的认识。首先、教师要指导好学生动手,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方法。在使用放大镜之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使用放大镜观察生物实物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正确认识显微镜及各部分名称,怎样操控显微镜的步骤和方法。通过教师生动、直观和具体的示范、操作和具体指导,使学生详细认识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掌握具体操作的要领、过程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其次、是引导学生领悟教材内容,参照图片,使学生详细的认识到“生物体是由千千万万的细胞构成的”这一理论的根据,使学生的初步感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其三、通过教师的指导,主要做好以观察实物洋葱表皮细胞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过程,具体观察其内部细胞结构,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交代给学生,为了要更好的观察到生物的细胞结构,必须学会制作好洋葱物实体标本的切片,做标本切片的方法、步骤以及注意刀片使用时的安全,正确掌握使用显微镜个操作部件的相配合使用,选择交换不同倍数的目镜和物镜镜头,可调节操作载物台横向或纵向移动的旋钮的具体方。例如:要想使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更小的生物细胞体时,要有一定的具体要求,如何操控显微镜反光镜聚焦光点,使显微镜达到最佳视觉效果?如何正确摆放好载玻片?如何调整显微镜的镜头焦距微调?如何使显微镜的物镜镜头小孔准确对准标本?如何调换物镜镜头?如何正确的调节载物台进行横向或纵向的移动?如何在缓慢而细心的调节目镜微调观察标本时,不把目镜镜头将载玻片压碎?如何在观察标本的一闪而过的瞬间中,捕捉到生物细胞被放大后清晰的最佳视觉图像效果?其四、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制作洋葱标本切片时,所需要准备的工具。在制作标本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耐心细致的用刀片反复刮去实物上的多余部分,并用水反复的边刮边冲,制成标本的厚度,必须是实物的三十至五十分之一丝的透明薄片,标本的面积一般只能有五至十五平方毫米。再把刮制好的标本薄片用刀片小心的划成“井”字框,并从“井”字框里用镊子非常小心仔细的把最中间的标本取出来,放在湿润的载玻片上。其五、引导学生正确操作调节显微镜进行观察。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操作和指导,逐步的指导学生分别按照观察标本的步骤来进行观察:切片----装片----调节旋钮----调节载玻片----调节反光镜……一系列要领。使用肉眼和显微镜来仔细的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和样子,并要求学生把所观察到的洋葱细胞用笔画在记录单中,用语言来进行描述它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做其他事物的标本。  通过几次不同的观察,比较,再观察,再比较,反复探究,比对,小组合作交流活动,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出正确的结论:“任何生物体都是由微小的细胞构成的”这一结论,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获得对微观世界的进一步认识的提升,更加激发出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三、 在微观世界的探索中,开拓视野  通过以上课堂的学习活动,学生借助显微镜这一科学仪器观察到生物细胞的样子,结构,颜色等特征。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细胞对生命体的存在的意义,更有兴趣去发现生物世界更多的奥秘。  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便可以更进一步的进行课堂内容的拓展,带领学生进行下一个课题-------微生物的研究学习。比如:人体内的血液细胞的观察研究,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组织的观察探究,蔬菜和粮食类作物细胞的观察研究,其他绿色植物的细胞观察研究,对自然界里水滴的观察研究,微小昆虫的观察研究……使学生认识了部分生物多样性和各自的特征,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  一片绿叶,一滴鲜血,一滴水,一个微小的生物,一片现实当中获取的人体上表皮组织细胞……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领域。  通过全班师学生的共同探究活动中,学生们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进一步加深了对微生物和一般生物的认识。大家看到了人体血液细胞和人体上皮细胞的构造和特点。观察到的新鲜血液细胞,是一个个呈圆形状,桃红色的,它们一个个鲜活生动,充满生机,有规律的排列组合;一滴水里有无数细小的微生物在里面活动;小昆虫细小的腿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刚毛;一片五平方毫米的人体皮肤上皮组织上有千千万万大小相似,排列有序,有规则,不同形状的细胞。它们多姿多彩地呈现在学生们的视觉里。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微生物同样也是生物,他们具有与其他生物相同的特征,并且认识到生物世界是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是丰富多彩的。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比如查资料,上网了解到相关内容的知识,更加明白了世界上还有的一些生物是单细胞生物,有的生物则是多细胞生物的特性。  随着课堂上借助显微镜的不断运用,我们已经在引导学生认识并且建立起生物细胞概念的基础上,拓展到对自然界里的其他微生物的认识,对病毒的认识,对细菌的认识,对其他物质分子结构的认识理解,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初步建立起生物分子学的概念,为他们进入高一级的学习激发出兴趣,并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之前,“任何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生物细胞学的概念,在学生心理是一个比较抽象而模糊的概念。通过本单元本章节的学习,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加强了学生对客观物质世界的理解,从而达到完成本章节的学习目的和任务。  本人的本论文已在《云南教育》发表,仅供参考。产权归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好投吗

核心期刊,几个主要大学的学报,《中国蔬菜》《长江蔬菜》好像就这二个。农业类核心期刊(2008年):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4.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5.福建林学院学报 6.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7.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华北农学报 9.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0.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1.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2.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3.福建农业大学学报(改名为:福建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4.江苏农业科学 1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6.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7.江苏农业研究(改名为: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18.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浙江林学院学报 21.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3.安徽农业科学 24.河南农业科学 25.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改名为: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6.西北农业学报 27.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8.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9.湖北农业科学 30.江苏农业学报 园艺类核心期刊(2008):1.园艺学报 2.果树学报 3.中国蔬菜 4.中国果树 5.北方园艺 6.中国南方果树 7.长江蔬菜 8.食用菌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什么。出来前景怎么样?

目前学计算机 还是挺不错的好就业,计算机分很多专业如平面设计,UI设计,互联网营销,电竞,动漫,都是非常好就业的专业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生导师王秀娟

基本信息1996年在西南农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7月—2003年3月,西南农业大学教师;2003年3月至今,山东农业大学教师。2006年 山东农业大学在职博士。王秀娟教授教学情况2003年至今,作为本科生《普通微生物学B》、《普通微生物学实验B》、《生物工程设备》、《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工艺学实验》等课程的主讲教师。2学术研究编辑研究方向1. 发酵工程:主要包括蛋白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等多种酶制剂的菌种选育与发酵工艺。2. 经济微生物:蛋白质的定向进化;纤维素酶、褐藻胶裂解酶等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定向进化、发酵应用。3. 黄瓜根际微生物及内生微生物的研究。科研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盐和低温胁迫下玉米ZmMKK4基因功能分析及ZmMKK4-ZmMPK3/5级联途径的鉴定(2011-2013)第二位2. 农业部十二五转基因专项外源基因和蛋白安全评价共性技术子课题 外源基因和蛋白潜在过敏分析技术(2011-2012)第二位3. 科技部 环境微生物菌种资源整理、整合(2005-2006)第四位

国家哪个部门主管生命科学?

中国科学院由中国科学院主管

国家生命科学研究院是什么单位?联合国生命医学科学院亚洲院是什么单位?二者有神魔关系?

“国家生命科学研究院”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NIBS)的英文直译,但现在一般普遍称它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是中国最有名气的专业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国家生命科学研究院”是非常不严肃的一种叫法,请提防有人拿着这个单位来宣传任何的药品、保健品等,肯定是假的。“联合国生命医学科学院亚洲院”没有查到该单位。我也不认为联合国会有这样的单位,即便有这样的单位,也不可能再下分到“亚洲院”。估计是卖假药的或是医托之类骗钱的。千万不要上当。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住宿条件

1. 招生范围 面向全国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高校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所有录取学生均需占用学生母校的推免指标。2. 申请办法: 请登录http://61.50.130.56/adm,注册后填写相关信息,并及时打印、提交,并请将登记表的电子版发送至education@nibs.ac.cn邮箱。3. 申请材料截止时间 招生委员会将根据收到的报名材料分批进行初审和面试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实力怎么样?和中科院比哪个更好

应该是中科院实力更大吧,毕竟全国知名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的学生暑期训练,通过审核很难吗?

相信自己吧 NB的 不管多少人都还是会NB的。。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实验室

王晓东实验室研究目标是在分子水平上理解细胞凋亡----一种细胞内固有的自身消亡的生化过程。同时,我们还希望在人类疾病如癌症中精确地找到这一基础生化过程的缺陷,并根据我们从研究中获得的信息来设计相应的治疗策略。在研究中运用了多种实验方法,涵盖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最新技术。同时,和其他的实验室也有非常活跃的合作,合作领域涉及线虫、小鼠等模式系统的遗传学,包括X-射线结晶学、电子显微镜的结构生物学,以及高通量筛选化合物库及化学合成的化学生物学。我们计划在NIBS建立这些技术并使这些技术能为所有NIBS的实验室利用。在NIBS实验室将继续研究细胞凋亡的生化途径。同时,将研究RNA干扰(RNAi)的生化机制及其在哺乳动物系统中的生物学功能。邓兴旺实验室本实验室研究领域之一是在植物中从基因组水平探讨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结构以及基因表达之间存在的关系。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实验技术平台,包括全基因组表达芯片,高密度寡核苷酸tilling芯片,以及ChIP-chip分析方法,运用这些技术和平台我们已经在水稻及拟南芥中展开了探讨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以及植物发育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同时利用这些芯片和相关技术,我们还开展了寻找水稻栽培过程中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及遗传基础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此外,最近刚刚开始了对水稻和拟南芥ncRNA(non-coding RNA)全基因组系统分析,运用严格的方法分离水稻不同组织器官在关键发育时期的ncRNA,运用高通量方法进行测序,验证并加以分类,从中挑选了部分正在进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本实验室另外一个研究兴趣是关于光调控的拟南芥幼苗发育过程的分子和生化机制。实验室在研究参与光调控的拟南芥发育过程的遗传通路时,找到了12个多效性COP/DET/FUS位点,确定它们介导了光对拟南芥幼苗发育过程的调节。其中,COP1是拟南芥光形态建成的关键的抑制因子,暗中在细胞核内作为E3通过26S蛋白体降解促进光形态建成的转录因子,而在光下COP1活性被抑制且在核内的丰度降低;另外一个基因COP10编码一个类似E2的蛋白;其余的多数基因编码一个高度保守的多亚基蛋白COP9复合体(COP9 signalosome)的不同亚基,COP9复合体是一个新的E3连接酶的调节因子,可以促进NEDD8/RUB1从特定的E3连接酶上解离下来。COP9复合体是细胞对外界刺激或胁迫产生反应的新的调节成分。目前,本实验室正在通过分子遗传和基因组学的方法,进一步深入地研究这类在所有多细胞有机体中保守的细胞调节复合体的功能。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事业单位吗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事业单位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公司规模: 500-999人  公司网站: http://www.nibs.ac.cn/  公司行业: 学术/科研,医药/生物工程,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科学园路七号

有国家生命科学研究院这个单位吗?

北京 有个生科院 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研究生每月一共能拿多少钱啊??谢谢

3k 左右 你要是想赚钱 千万别来这 这太穷了 太抠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