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

阅读 / 问答 / 标签

sds凝胶电泳用什么marker

sds凝胶电泳用蛋白marker、彩虹蛋白marker就可以。蛋白marker可分为:一、未预染的Marker即宽分子量蛋白标准、高分子量蛋白标准以及低分子量蛋白标准;二、预染的Marker即单色预染和多色预染。在western Blot过程中,分子量Marker就像个螺丝钉一样没虽然是个小细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细节对实验结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个 Western Blot参照家族的一员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指示蛋白条带所对应的分子量大小,只有标准量精确无误了,实验结果才有说服力,除此之外,蛋白标准还有表示转移成功或者蛋白在凝胶上的电泳程度等等的作用,所以选择正确的蛋白Marker也是western blot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启动子中的 Rbs 和 SDs是什么关系啊?

你的题目有不妥,因为:启动子时DNA 上的序列, 而Rbs 和 SDs是mRNA上的序列。启动子-是促进DNA转录的DNA顺序,是DNA分子上可以与RNApol特异性结合并使之开始转录的部位,但启动子本身不被转录。RBs是指mRNA上的核糖体结合位点——mRNA 上必须有RBs.SDs是原核生物mRNA上的RBs,—— 是位于起始密码子AUG上游3- 9个 富含嘌呤核苷酸的序列,刚好与核糖体小亚基16sRNA富含嘧啶的序列互补,是核糖体RNA识别和结合的位点。由于J.shine-L Dagarne(1974)首先发现,故名。因为真核生物没有SDs,但是也必须有RBs, 所以只能说SDs是RBs的一种表现形式。

什么是sdn sds sddc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软件定义网络(SDN)、软件定义存储(SDS)

SDS干扰考马斯亮蓝的原理

SDS干扰考马斯亮蓝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可与考马斯亮蓝G-250 定量结合。

进口化学类产品,已有国外给的英文版MSDS,中国海关会要求进口商将MSDS翻译成中文吗?

不仅翻译就行 要国内最新标准中文SDS

sds测乳化性的原理

具有良好的乳化性。SDS是一种已知的能够使蛋白质变性的去污剂,主要用于确定蛋白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乳液聚合反应中,可充当两相溶液的乳化剂。SDS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起泡性、水溶性、可生物降解、耐碱、耐硬水,并且在较宽pH值的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和易于合成、价格低廉等特点,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纺织、造纸、润滑以及制药、建材、化工、采油等工业。

提取总RNA时用Trizol裂解细胞,而不像提DNA那样用表面活性剂SDS、CTAB裂解细胞。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RNA是一种极易被RNA酶降解的核酸,而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以及机体内含有丰富的RNA酶,因此必须选用含有丰富RNA酶抑制剂的TRIOL

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SDS-AGE)与wenstern电泳的区别

凝胶电泳的实验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普遍用于分离蛋白质及较小分子的核酸。琼脂糖凝胶孔径较大适用于分离同工酶及其亚型,大分子核酸等应用较广。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隙度。琼脂糖凝胶分离DNA片度大小范围较广,不同浓度琼脂糖凝胶可分离长度从200bp至近50kb的DNA片段。琼脂糖通常用水平装置在强度和方向恒定的电场下电泳。聚丙烯酰胺分离小片段DNA(5-500bp)效果较好,其分辩力极高,甚至相差1bp的DNA片段就能分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很快,可容纳相对大量的DNA,但制备和操作比琼脂糖凝胶困难。聚丙烯酰胺凝胶采用垂直装置进行电泳。目前,一般实验室多用琼脂糖水平平板凝胶电泳装置进行DNA电泳。

化工品进口流程报关需要中英文MSDS吗

是的,因为海关要看中文的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凝胶层析方法分离蛋白质的异同点。

凝胶层析的固定相是惰性的珠状凝胶颗粒,凝胶颗粒的内部具有立体网状结构,形成很多孔穴。当含有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的样品进入凝胶层析柱后,各个组分就向固定相的孔穴内扩散,组分的扩散程度取决于孔穴的大小和组分分子大小。比孔穴孔径大的分子不能扩散到孔穴内部,完全被排阻在孔外,只能在凝胶颗粒外的空间随流动相向下流动,它们经历的流程短,流动速度快,所以首先流出;而较小的分子则可以完全渗透进入凝胶颗粒内部,经历的流程长,流动速度慢,所以最后流出;分子越大的组分越先流出,分子越小的组分越后流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不是通过凝胶颗粒内部的孔穴保留小分子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是通过三维网状结构分离,所以小分子先出,大分子比较慢出。

凝胶色谱法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对比

凝胶色谱法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对比如下:1、凝胶色谱法用来分离和提纯蛋白质SDS凝胶电泳法主要是检验蛋白质的纯度。2、凝胶色谱法又称分子排阻色谱法。分离依据是目的物分子量的大小。主要用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分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试。凝胶电泳的原理比较简单。当一种分子被放置在电场当中时,它们就会以一定的速度移向适当的电极,这种电泳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叫做电泳的迁移率。它同电场的强度和电泳分子本身所携带的净电荷数成正比。也就是说,电场强度越大、电泳分子所携带的净电荷数量越多,其迁移的速度也就越快,反之则较慢。

SDS-PAGE电泳凝胶中各主要成分的作用?

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TRIS/HCL缓冲液,电极液选TRIS/甘氨酸。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以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

SDS-page凝胶电泳出现杂带是什么问题?

SDS-PAGE 电泳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2 Q:SDS-PAGE 电泳的基本原理? A: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 SDS(

SDS电泳和琼脂糖电泳的区别

你说的SDS电泳实际上是SDS-PAGE,SDS只是蛋白变性剂,而凝胶是聚丙烯酰胺。SDS-PAGE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凝胶材料。SDS-PAGE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它是靠化学反应形成的凝胶。而琼脂糖凝胶则是物理反应(加热融化,冷却凝固)。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来分离蛋白质,而琼脂糖凝胶电泳来分离核酸。当然,这并不绝对,如果要用来分辨碱基数相近的核酸片段时,我们也会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来进行电泳,如DNA测序反应中的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至于为啥琼脂糖凝胶不用两种浓度不同的胶,实际上是和SDS-PAGE与琼脂糖凝胶电泳点样孔方向有关。SDS-PAGE是竖胶,电泳点样孔与电泳方向平行,点样的时候肯定会造成样品分布不均。所以需要一个高浓度的胶来预电泳保证在分离胶的时候所有蛋白处于同一水平。而琼脂糖凝胶电泳时,胶是横着的,点样孔方向与胶的方向垂直,所以加样的时候不会导致样品电泳时不在同一水平。故不需要两种不用浓度的凝胶。

为什么SDS-PAGE电泳时样品液再加样前要在沸水中加热?

使样品充分变性,伸展,与SDS充分结合,成为雪茄状,这样分子量才能用marker计算,因为marker都是充分变性的。

SDS-PAGE电泳凝胶中各主要成分的作用?

聚丙烯酰胺的作用:丙烯酰胺与为蛋白质电泳提供载体,其凝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泳成功与否,与促凝剂及环境密切相关;制胶缓冲液:浓缩胶选择pH6.7,分离胶选择pH8.9,选择tris-HCL系统,具体作用后面介绍;TEMED与AP:促凝作用,加速聚丙烯酰胺的凝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去污剂,作用有四:去蛋白质电荷、解离蛋白质之间的氢键、取消蛋白分子内的疏水作用、去多肽折叠。生物帮上面有这方面的知识的, http://www.bio1000.com/reseach/zoology/ 动物学等科研进展,动物学研究,昆虫学,鱼类学,鸟类学,哺乳动物。

常规PAGE和SDS PAGE电泳有何异同?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垢剂,能让寡聚体蛋白中不同的亚基分离,而不能使二硫键打开。如果想让二硫键打开,必须要用2-巯基乙醇或过氧酸来处理。(二楼的回答还是比较准确的)常规PAGE又称Native-PAGE,是在不改变蛋白质的活性的基础上做的电泳,即不加入任何变性剂。

SDS电泳和琼脂糖电泳的区别

你说的SDS电泳实际上是SDS-PAGE,SDS只是蛋白变性剂,而凝胶是聚丙烯酰胺。SDS-PAGE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凝胶材料。SDS-PAGE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它是靠化学反应形成的凝胶。而琼脂糖凝胶则是物理反应(加热融化,冷却凝固)。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来分离蛋白质,而琼脂糖凝胶电泳来分离核酸。当然,这并不绝对,如果要用来分辨碱基数相近的核酸片段时,我们也会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来进行电泳,如DNA测序反应中的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至于为啥琼脂糖凝胶不用两种浓度不同的胶,实际上是和SDS-PAGE与琼脂糖凝胶电泳点样孔方向有关。SDS-PAGE是竖胶,电泳点样孔与电泳方向平行,点样的时候肯定会造成样品分布不均。所以需要一个高浓度的胶来预电泳保证在分离胶的时候所有蛋白处于同一水平。而琼脂糖凝胶电泳时,胶是横着的,点样孔方向与胶的方向垂直,所以加样的时候不会导致样品电泳时不在同一水平。故不需要两种不用浓度的凝胶。

关于SDS-PAGE电泳

缩水是正常的,看你的说法应该是用垂直平板的电泳槽,那么梳子应该很大的,所以胶孔应该够用的,两面的胶孔就放弃吧!!!因为两边的胶孔受影响比较大,比如封闭玻璃板的凡士林等都会使胶面不均一的,另外就是气泡,但是我估计你应该知道排除气泡的

请教sds-page高手

药品配制有问题,或者是药品失效了,重新配药品

SDS-PAGE的主要应用有哪些

sds分离靠的是在电场中蛋白质分子跟page的结合后的分子量大小从而在凝胶中跑的速度不同而分开的,分子筛是根据不同分子量的分子大小不同,从而进行蛋白质分离,达到测量分子量的目的的

SDS电泳为什么被叫做SDS-PAGE?

SDS电泳就是指加了SDS的PAGE电泳

sds为什么要煮样100°C

作用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为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有两种形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在电泳的过程中,蛋白质能够保持完整状态,并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蛋白质的形状及其所附带的电荷量而逐渐呈梯度分开。 而SDS-PAGE仅根据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不同就可以分开蛋白质。该技术最初由shapiro于1967年建立,他们发现在样品介质和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SDS即十二烷基硫酸钠)后,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可以忽略电荷因素)。希望能帮到你。

sds-page电泳可以不变性么

作用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在电泳中保持完整的状态,蛋白在其中依三种因素分开:蛋白大小,形状和电荷.而SDS-PAGE仅根据蛋白分子量亚基的不同而分离蛋白.这个技术首先是1967年由shapiro建立,他们发现在样品介质和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后,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电荷因素可以忽视.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 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蛋白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SDS-PAGE一般采用的是不连续缓冲系统,于连续缓冲系统相比,能够有较高的分辨率.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TRIS/HCL缓冲液,电级液选TRIS/甘氨酸.电泳开始后,HCL解离成氯离子,甘氨酸解离出少量的甘氨酸根离子.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以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

分子筛层析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皆可用于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其原理有何差异?各自特点和适用范围

分子筛层析,又称凝胶层析、排阻凝胶层析、凝胶过滤,利用凝胶把物质按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 一种方法。由于被分离物质的分子大小(直径)和形状不同,洗脱时,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大于凝 胶网孔而不能进入凝胶内部,只能沿着凝胶颗粒间的孔隙,随溶剂向下移动,因此流程短,首先流 出层析柱,而小分子物质,由于直径小于凝胶网孔,能自由进入胶粒网孔,使之洗脱时流程增长, 移动速度变慢而后流出层析柱。 可用于测定氨基酸,脱盐和浓缩,分离提纯生物大分子,除去热源物质 SDS-PAGE,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是当SDS 与蛋白质结合后,蛋白质分子即带有大量的负 电荷,并远远超过了其原来的电荷,从而使天然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差别就降低乃至消除了,与此 同时蛋白质在 SDS 作用下结构变得松散,形状趋向一致,所以各种 SDS-蛋白质复合物在电泳时产生的脉动率差异,就反映了分子量的大小。 可用于测PH 值和蛋白质的亚基数。

在生物学里面SDS-PAGE表示什么啊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电泳跑胶SDS-PAGE的定义是什么?

1,提取蛋白的时候要充分超声粉碎,然后高速离心。吸取上清的时候不要触到沉淀。污染不一定是rna和dna,还有可能是胶里面有杂质。2.遇热膨胀过度,你可以在电泳槽里面安放冰槽,电泳液预先降温,同时降低电泳时的电流。还有配琼脂也要用缓冲液,而不是水,不然不导电。接触不好也会引起条带变形

sds-page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是根据蛋白质什么性质不同

蛋白质性质包括:稳定性(Stability),活性(Activity),分子量(MW),疏水性(Hydrophobicity),等电点(pI),二硫键(Disulfide linkage)SDS-PAGE时,因为SDS可以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所以和蛋白质的稳定性,活性,疏水性,等电点都没关系。而2-ME是还原剂,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所以和二硫键也没有关系。综上所述SDS-PAGE电泳技术是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不同来分离蛋白质的。

PAGE电泳和SDS-PAGE电泳有什么区别?

sds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以蛋白质形成棒状分子,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形成棒状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的电泳速度就只于分子量有关,可以对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定性分析和粗略的定量分析同理也可用于核算

SDS-PAGE跑完之后用三氯乙酸固定的原理是什么?谢谢!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作用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在电泳中保持完整的状态,蛋白在其中依三种因素分开:蛋白大小,形状和电荷。 而SDS-PAGE仅根据蛋白分子量亚基的不同而分离蛋白。这个技术首先是1967年由shapiro建立,他们发现在样品介质和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后,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电荷因素可以忽视。 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 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蛋白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SDS-PAGE一般采用的是不连续缓冲系统,于连续缓冲系统相比,能够有较高的分辨率。 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TRIS/HCL缓冲液,电级液选TRIS/甘氨酸。电泳开始后,HCL解离成氯离子,甘氨酸解离出少量的甘氨酸根离子。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以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

为什么sds-page会不受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及分子形状影响

影响带电化合物”电泳“迁移率的内在因素有三点,即带净电荷的多少、分子量的大小和分子的形状。SDS-蛋白质复合物具有均一的电荷密度,相同的荷质比。据计算,结合到蛋白质上的 SDS的分子数目和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残基的比例值一般为 0.5。另外根据流体力学的研究,SDS-蛋白质复合物具有扁平而紧密的椭圆形或棒状结构,棒的短轴是恒定的,在 1.8nm 的数量级,与蛋白质的种类无关,棒的长轴是变化的,而长轴的变化正比于蛋白质的分子量。这说明 SDS 和蛋白质结合所形成的 SDS-蛋白质复合物消除了由于天然蛋白质形状的不同而对电泳迁移率的影响。当蛋白分子量在 15 kDa~200 kDa 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直线关系,符合方程式:lgMr=K-bRm,其中 Mr 是蛋白分子量,K 是常数,b 是斜率,Rm 是相对迁移率。在电泳条件一定时,b 和 K 均为常数。故在SDS-PAGE中,由于 SDS 和蛋白质的结合,消除了蛋白质所带净电荷的多少和分子形状不同对电泳迁移率的影响,使其电泳迁移率在外界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只取决于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一个因素,因而使我们能通过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分子建立的分子量与迁移率的线性关系求得未知蛋白质的分子量。上面是我copy来的,参考资料我也不清楚。

什么是电泳?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SDS-PAGE技术有何特点和用途?

电泳是利用物质带电性质而在电场下泳动的特性从而对物质进行分离的技术。影响因素主要是物质的带电荷的多少,物质的分子量大小,物质的空间形态等。SDS-PAGE主要用于变性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主要特点是蛋白经SDS处理后均匀带电荷并形成线性的结构,从而在聚丙烯酰胺胶中的泳动只与蛋白的分子量大小有关。

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述一下主要步骤

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它的迁移取决于它所带电荷以及分子大小和形状等因素。1967年Shapiro等人发现,如果在聚丙烯酰胺系统中加入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大多数蛋白质能与SDS按一定比例结合,即每克蛋白质结合1.4g的SDS-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它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消除了蛋白质原有的电荷差别,使蛋白质分子电泳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本身的分子量,而与蛋白质所带的电荷无关,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的分子量的对数与电泳迁移率间呈负相关。操作步骤1、凝胶制备:用两块电泳玻璃板制成垂直板槽(不能漏胶),垂直放置。将配制好的分离胶溶液倒入,滴加入无离子水,待凝胶聚集后,倒出无离子水,用吸水纸吸干,倒入浓缩胶,再插入梳子。2、上样:分别取样品若干ml于离心管中,按1/1~1/5比例加入5×样品缓冲液,再沸水浴中加热3~5min,取出待用。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吸取不超过30μl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样品和试验样品注入样品槽。点样结束后,调节电泳仪电流到10mA(2~3mA/em),保持电流稳定不变,当溴酚蓝迁移到离分离胶底1~2cm时,即可停止电泳。3、染色:电泳完毕后,取出凝胶板,浸入染色液中,在37℃温箱中保温过夜。倒掉染色液,24h后,即可看到清晰的蛋白质条带。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什么作用?

作用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在电泳中保持完整的状态,蛋白在其中依三种因素分开:蛋白大小,形状和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能在聚丙烯凝胶中迁移,其迁移速度与带电粒子的大小、构型和所带的电荷有关。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能与蛋白质的结合,改变蛋白质原有的构象,使其变成近似于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其短轴长度一样,而长轴与分子量大小成正比。SDS-PGAE简介原理:将蛋白质溶液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SDS为界面活性剂会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使其变性,并包覆变性蛋白质,使其带有一致的负电荷(大约每两个氨基酸一个SDS)和一致的形状(长条形)。如果没有SDS使其负电荷一致,可能会使有相近分子量的蛋白质。分布于不同的位置,此种电泳法为原态胶体电泳(Native-PAGE)。进行电泳时,分子量较小的较容易落下,相反的分子量较大的则卡在起点附近。虽然较大的电压可以缩短实验的时间,却会得到较模糊的结果,因此实验长达数个小时。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SDS-PGAE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上有何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用的蛋白质不做任何变性处理。SDS-PAGE中的SDS是十二烷基磺酸钠,是蛋白质变性剂,SDS能拆散蛋白质的折叠结构,然后沿伸展的多肽链的表面吸附。使肽链带净负电荷,蛋白质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仅与蛋白质颗粒大小有关。聚丙烯酰氨(PAGE)凝胶电泳用于蛋白质与寡糖核苷酸的分离。电泳的驱动力靠与蛋白质结合的SDS上所携带的负电荷。蛋白质电泳(一般指SDS-PAGE)根据蛋白分子量亚基的不同而分离蛋白。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电荷因素可以忽视。扩展资料: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区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密度相同的短棒状复合物,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的长度不同,其长度与蛋白质分子量呈正相关,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电泳条带怎么分析

通过一些对照样品来比较分析。SDS-PAGE检测蛋白是一种定性的检测方法,图上蛋白条带不能做到精确定量。一般只能通过一些对照样品来比较分析sds电泳条带的量。比如用已知蛋白量的样品BSA和需检测的蛋白样品跑在附近的泳道,通过对比染色后样品的大小,颜色,深浅来估计出需检测蛋白样品的量。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

急!比较说明SDS-PAGE和普通PAGE电泳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原理和特点?一道考研生化论述题,赏200

发包

不连续SDS-PAGE的原理是什么

一、原理及目的(略)二、试剂1、30%丙烯酰胺贮存液:29g丙烯酰胺和1g N,N"-亚甲双丙烯酰胺溶于100ml热水中,验证其pH值不大于7.0。置棕色瓶中,4℃保存。2、1.5mol/L Tris(pH8.8)溶液3、10% SDS溶液4、10%过硫酸铵:新鲜配制5、TEMED溶液:4℃保存6、1.0 mol/L Tris(pH6.8)溶液7、2×样品溶解液:2%SDS,5%巯基乙醇,10%甘油,0.02%溴酚蓝,0.01mol/L Tris-HCl(pH8.0)缓冲液。8、5×Tris-甘氨酸电极缓冲液:每1000ml该溶液中,含15.1g Tris,94g甘氨酸和50ml 10%(W/V)SDS贮存液。9、固定液:冰乙酸:甲醇:水=1:2:710、考马斯亮蓝R染色液:每100ml甲醇、水、冰乙酸混合物(9:9:2)中,溶解0.25g考马斯亮蓝R,过滤除去未溶物。11、脱色液:甲醇:水:冰乙酸=9:9:2注:1、2、5、6、7由教师提供,其余由学生自己配制,其中8可在凝胶凝固的过程中配制,9、10、11在电泳时配制。三、操作步骤:1、准备步骤1)将凝胶板依次用水、SDS、水、无水乙醇、水洗涤干净,然后使其自然风干或烘干。2)试样格(梳子)临用前用无水乙醇擦拭,让其挥发至干。3)灭菌枪头、eppendorf管。2、制备凝胶1)安装玻璃板、板条,并将玻璃板固定在电泳槽中,以5%琼脂封底。2)配制10%的分离胶(20ml):依次将8ml蒸馏水,6.7ml 30%丙烯酰胺贮存液,5ml 1.5mol/L Tris(pH8.8)溶液,0.2ml 10% SDS溶液,0.2ml 10%过硫酸铵,0.008mlTEMED混合,立即灌胶。3)迅速在两玻璃板间隙中灌注分离胶,直至剩余的板宽比梳子长度多1cm。小心在胶上覆盖一薄层正丁醇。4)在分离胶聚合的过程(约40分钟)中,配制5%的积层胶(8ml):依次混合5.5ml蒸馏水,1.3ml 30%丙烯酰胺贮存液,1.0ml 1.0 mol/L Tris(pH6.8)溶液,0.08ml 10% SDS溶液,0.08ml 10%过硫酸铵,0.008TEMED。TEMED应在灌胶前才加入。5)分离胶聚合完全后,倒去正丁醇,用蒸馏水冲洗胶面数次,用滤纸吸干胶面上的残余水。6)灌注积层胶,立即插入干净的梳子,避免产生气泡。7)积层胶聚合完全后,小心拔出梳子,用移液器吸取电极缓冲液清洗加样孔数次,以除去未聚合的丙烯酰胺。8)在上下电泳槽中加入足够的电泳缓冲液。3、样品的制备在蛋白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2×样品溶解液,使蛋白的终浓度为3-4mg/ml,混合液在沸水浴中加热3分钟,冷却后即可上样。4、上样用微量进样器上样,每加入一种样品,应在下槽中洗涤加样器数次,最后在空白加样孔中加入等体积的SDS样品溶解液。5、电泳装好冷凝水系统,打开电源,初始电压为100-120V,当染料进入分离胶(这段时间约为20min)后,将电压提高到200-220V,继续电泳直至染料到达离凝胶底部1cm处。6、后处理1)固定:从电泳装置上卸下玻璃板,用镊子小心撬开玻璃板,除去积层胶部分,将分离胶移入固定液(固定液的量至少为胶体积的5倍)中固定,直至染料由蓝绿色变为黄色。2)染色:除去固定液,加入染色液(用量同上),室温染色8小时或60℃染色2小时。3)脱色:回收染色液,将凝胶浸泡于脱色液中,直至背景脱至无色,其间更换脱色液3-4次。四、结果绘制蛋白图谱,并对其进行必要说明。五、注意事项N,N"-亚甲双丙烯酰胺为神经毒性物质,可经皮肤直接吸收,使用时应避免其直接接触皮肤,必要时应戴手套。但其凝固后就变成无毒物质。

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中,电泳的不连续系统产生的三种效应分别是什么?

电泳法分离蛋白质是根据蛋白质的什么原理:一般是通过生化方法吧蛋白提取出来,蛋白质带有电荷么,是将混合样品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第一向基于蛋白质pi不同用等电聚焦,电泳时的正极与负极都会发生电解反应,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是根据蛋白质的电荷不同即酸碱性质不同分离蛋白质混合物的方法。1、电泳: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带点颗粒将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电泳技术可用于氨基酸、肽、蛋白质和核苷酸等生物分子的分析分离和制备。区带电泳是由于在支持物上电泳蛋白质混合物被分离为若干区带。电泳前用缓冲液浸润薄膜或滤纸等支持物或用缓冲液直接配置成凝胶,将待分离的蛋白质样品加在它的一端或中央,支持物的两端与电极连接,通电电泳。电泳完毕,各个组分分布在不同的区域,用显色剂(蛋白质可用考马斯亮蓝或氨基黑等染色)显色后可以显示出各个组分。氨基酸混合物特别是寡聚核苷酸混合物一次电泳往往不能完全分开。这种情况可以将第一次电泳分开的斑点通过支持介质间的接触印迹转移到第二个支持介质上,旋转90°,进行第二次电泳。这种方法称为双向电泳。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为支持物,一般制成凝胶柱或凝胶板,凝胶是由相连的两部分组成(小的部分是浓缩胶,大的部分为分离胶),这两部分凝胶的浓度、缓冲液组分和离子强度、ph以及电场强度都是不同的,即不连续性。电泳时样品首先在不连续的两相间积聚浓缩而成很薄的起始区带,然后再进行电泳分离。电泳有三种物理效应:1、样品的浓度效应;2、凝胶对被分离分子的筛选效应;3、一般电泳分离的电荷效应。3、毛细管电泳:高效毛细管电泳、毛细管区带电泳、自由溶液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泳,可分离氨基酸、肽、蛋白质、dna片段和核酸以及多种小分子,也可用于手性化合物的分离。毛细管减少了由于热效应产生的许多问题,可以提高热散失,有助于消除由于热引起的扩散增加而造成的对流和区带变宽,因此管中不需要加入稳定介质即可进行自由流动电泳。电泳迁移引起溶液中荷电分子向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虽然被分析样品因电泳迁移而分离,然而电渗作用使溶液向负极流动,而且电渗电流很强,其速度一般比样品的电泳速率答,因此所有的正、负离子和中性分子都被推向负极。对荷正电分子来说,电泳迁移和电渗流效果是一致的,而且移动最快,最先达到负极。随着被分离的分子接近负极,它们都将通过紫外检测器并把信号传递给记录仪。所得结果是被分离组分的紫外吸收对时间的峰谱。4、等点聚焦(ief)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是在具有ph梯度的介质(如浓蔗糖溶液)中进行。在外电场作用下各种蛋白质将移向并聚焦在等于其等电点的梯度处,并形成一个很窄的区带。ph梯度制作一般利用两性电解质,它是脂肪族多胺和多羧类的同系物,它们具有相近但不相同的解离常数和等电点。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然形成ph梯度。5、层析聚焦: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差异分离蛋白质混合物的柱层析方法。原理:当用特种缓冲液滴洗填充在柱中的特种多缓冲交换剂时,就会在层析柱中自上而下自动的建立起连续的ph梯度;同时加在柱上端的蛋白质样品也随多缓冲液的展开按各自的等电点聚焦在相应的ph区段。并在展开过程中随ph梯度下移,蛋白质混合物的各组分先后从柱中流出,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SDS-PAGE检测蛋白质分子量的基本原理

sds-page判定蛋白质的纯度:若该蛋白质是单肽链蛋白质,则电泳得到的只有一条蛋白带(两条色带:一条为溴酚蓝,一条为蛋白带);若得出多条电泳带,则应该用非sds-page进行电泳,得出单一蛋白带则为单一蛋白质sds-page判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定义:r=de/dor为迁移率,de为蛋白质电泳迁移距离,do为溴酚蓝电泳迁移距离则lgm=a-brm为蛋白质分子量,a、b为常熟,a、b可由标准蛋白质(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的迁移率算出。若蛋白质为单肽链蛋白质,则m为其分子量;若蛋白质为多肽链蛋白质,则其分子量为各m之和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电泳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和交联剂N,N"一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过硫酸铵(AP),N,N,N",N" 四甲基乙二胺(TEMED)作用下,聚合交联向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区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因此,各种蛋白质 SDS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只是分子量的函数。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由于SDS PAGE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 SDS—PAGE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SDS—PAGE可分为圆盘状和垂直板状、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本实验采用垂直板状不连续系统。所谓“不连续”是指电泳体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缓冲液、pH和凝胶孔径等所组成。

sds-page电泳分离蛋白质的原理,这种方法为什么可以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因为电池蛋白质通过这个可以监测出

什么是sds-page凝胶电泳?

sds-page凝胶电泳原理是根据检体中蛋白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使其在电泳胶中分离。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电荷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sds-page凝胶电泳作用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Tris/HCl缓冲液,电极液选Tris/甘氨酸。电泳开始后,HCl解离成氯离子,甘氨酸解离出少量的甘氨酸根离子。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一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

sds-page凝胶电泳是什么?

sds-page凝胶电泳原理是根据检体中蛋白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使其在电泳胶中分离。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电荷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sds-page凝胶电泳作用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Tris/HCl缓冲液,电极液选Tris/甘氨酸。电泳开始后,HCl解离成氯离子,甘氨酸解离出少量的甘氨酸根离子。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一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

sds- page是什么原理?

作用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在电泳中保持完整的状态,蛋白在其中依三种因素分开:蛋白大小,形状和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能在聚丙烯凝胶中迁移,其迁移速度与带电粒子的大小、构型和所带的电荷有关。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能与蛋白质的结合,改变蛋白质原有的构象,使其变成近似于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其短轴长度一样,而长轴与分子量大小成正比。SDS-PGAE简介原理:将蛋白质溶液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SDS为界面活性剂会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使其变性,并包覆变性蛋白质,使其带有一致的负电荷(大约每两个氨基酸一个SDS)和一致的形状(长条形)。如果没有SDS使其负电荷一致,可能会使有相近分子量的蛋白质。分布于不同的位置,此种电泳法为原态胶体电泳(Native-PAGE)。进行电泳时,分子量较小的较容易落下,相反的分子量较大的则卡在起点附近。虽然较大的电压可以缩短实验的时间,却会得到较模糊的结果,因此实验长达数个小时。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SDS-PGAE

sds-page凝胶电泳可以测四聚体的分子量吗

可以。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只是分子量的函数,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原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蛋白质的分离鉴定技术中凝胶过滤和SDS-PAGE电泳均是利用凝胶,按照分子大小分离

您要这道其中的原理就理解了。凝胶过滤时小分子进入凝胶的孔隙,大分子则直接洗脱,所以大分子先出来。电泳是利用蛋白质带电荷受到电场力和凝胶阻滞的作用,大分子当然跑得慢了。这两种胶是完全不同的,虽然中文翻译都叫胶

常规PAGE和SDS PAGE电泳有何异同?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垢剂,能让寡聚体蛋白中不同的亚基分离,而不能使二硫键打开。如果想让二硫键打开,必须要用2-巯基乙醇或过氧酸来处理。原理:1、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单体(以后简称单体)在水溶液中聚合而成的亲水性高聚物,是一种透明而不溶于水并有韧性的凝胶。2、制备凝胶时需要的原料是:丙烯酰胺,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双体,用作交联剂)o在水溶液中用催化剂引发聚合。常用的催化剂有:二甲氨基丙腈(DMAPN);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过硫酸铵或加核黄素后用紫外光(波长 253.7毫微米)引发聚合。扩展资料:PAGE在生化中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用来分离分子量大小不一样的物质,主要是利用就是用凝胶的密度差来达到分离不物质的目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单体丙烯酰胺(acrylamide,简称Acr)和交联剂N,N-甲叉双丙烯酰胺在加速剂。四甲基乙二胺和催化剂过硫酸铵(ammonium persulfate (NH4)2S2O8,简称AP)或核黄素的作用下聚合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以此凝胶为支持物的电泳称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age

sds-page凝胶电泳可以测定rna吗

实验原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首先在1967年由Shapir0建立,其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和交联剂N,N"一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过硫酸铵(APS),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作用下,聚合交联形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区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

是否所有的蛋白质都能用SDS—凝胶电泳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什么?

这个问题我刚回答过一次:) SDS 凝胶电泳法测定的分子量是相对分子量,而且如果分子量如果太小或者>200Kd,一般都不会用PAGE来测定. ① SDS-PAGE测定分子量需要蛋白成条带,然后与标准分子量Marker条带位置进行比较来确定分子量大小. ② SDS-PAGE分离范围一般在15-200Kd,超过这个范围,蛋白条带都挤在一起了,无法进行准确比较. ③ 一些小分子量的蛋白倒是可以通过特殊的SD-PAGE来测定,目前最小的能到1kd. ④ SDS-PAGE测出的分子量是蛋白亚基分子量,如果一个蛋白由2个以上亚基组成,那么必须将两个亚基分子量相加,或者通过其他方法如凝胶过滤测定. 百度教育团队【海纳百川团】为您解答.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染料迁移距离怎么看

第一页,共65页。一、什么是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dodecylsulfate,SDS)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它在水溶液中以单体(monomer)和分子团(micellae)第二页,共65页。SDS的作用破坏蛋白质分子之间以及其他物质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使蛋白质变性而改变原有的构象,保证蛋白质分子与SDS充分结合而形成带负电荷第三页,共65页。二、SDS-PAGE的基本原理(一)蛋白质分子的解聚样品介质和聚丙烯酰胺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后,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

常规PAGE和SDS PAGE电泳有何异同?

主要就是看有没有sds,sds的作用相当与把蛋白质包一层膜,从而屏蔽电子大小带来的作用,蛋白质的移动速度只与该蛋白大小有关。

sds-page凝胶电泳怎么制备

SDS-PAGE电泳可用于分离蛋白质和核苷酸 ,这里综述了SDS-PAGE实验原理、试剂和器材、以及实验操作步骤。一. 实验原理:SDS-PAGE是对蛋白质进行量化,比较及特性鉴定的一种经济、快速、而且可重复的方法。该法是依据混合蛋白的分子 量不同来进行分离的。SDS是一种去垢剂,可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相结合,破坏其折叠结构,并使其广泛存在于一个广泛均一的溶液中。SDS蛋白质复合物的长度与其分子 量成正比。在样品介质和凝胶中加入强还原剂和去污剂后,电荷因素可被忽略。蛋白亚基的迁移率取决于亚基分子量。二. 试剂和器材:试剂:1. 5x样品缓冲液(10ml):0.6ml 1mol/L的Tris-HCl(pH6.8),5ml 50%甘油,2ml 10%的SDS,0.5ml巯基乙醇,1ml 1%溴酚蓝,0.9ml蒸馏水。可在4℃保存数周,或在-20℃保存数月。2. 凝胶贮液:在通风橱中,称取丙烯酰胺30g,甲叉双丙烯酰胺0.8g,加重蒸水溶解后,定容到100ml。过滤后置棕色瓶中,4℃保存,一般可放置1个月。3. pH8.9分离胶缓冲液: Tris 36.3g ,加1mol/L HCl 48ml,加重蒸水80ml使其溶解,调pH8.9,定容至100ml, 4℃保存。4. pH6.7浓缩胶缓冲液: Tris 5.98g ,加1mol/L HCl 48ml,加重蒸水80ml使其溶解,调pH6.7,定容至100ml, 4℃保存。5. TEMED(四乙基乙二胺)原液6.10%过硫酸铵(用重蒸水新鲜配制)7. pH8.3 Tris-甘氨酸电极缓冲液:称取Tris 6.0g,甘氨酸28.8g,加蒸馏水约900ml,调pH8.3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置4℃保存,临用前稀释10倍。8. 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液:称10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200ml蒸馏水中,慢慢加入7.5ml 70%的过氯酸,最后补足水到250ml,搅拌1小时,小孔滤纸过滤。器材:电泳仪 ,电泳槽,水浴锅,摇床。三. 实验操作;1. 样品制备将蛋白质样品与5X样品缓冲液(20ul+5ul)在一个eppendorf 管中混合。放入100℃加热5-10min,取上清点样。2. 分离胶及浓缩胶的制备① 将玻璃板、样品梳、Spacer用洗涤剂洗净,用ddH2O冲洗数次,再用乙醇擦拭,晾干;② 将两块洗净的玻璃板之间加入Spacer,按照Bio-Rad Mini Ⅱ/Ⅲ说明书提示装好玻璃板;③ 按如下体积配制10%分离胶8.0 ml,混匀:ddH2O 3.0 ml;1.0 mol/LTris-HCl pH=8.8 2.1 ml;30% Acr-Bis 2.8 ml;10% SDS 80 ul;10%AP 56 ul;TEMED 6 ul。④ 向玻璃板间灌制分离胶,立即覆一层重蒸水,大约20 min后胶即可聚合;⑤ 按如下体积配制6%浓缩胶3.0 ml,混匀:ddH2O 1.0 mol/LTris-HClpH=6.8 30% Acr-Bis;2.0 ml 400 ul 600 ul;10% SDS 10% AP TEMED;36ul 24ul 4ul。⑥ 将上层重蒸水倾去,滤纸吸干,灌制浓缩胶,插入样品梳;⑦ 装好电泳系统,加入电极缓冲液,上样20 u03bcl;⑧ 稳压200V,溴酚蓝刚跑出分离胶时,停止电泳,约需45 min~1hr.⑨ 卸下胶板,剥离胶放入染色液中,室温染色1~2 hr;加入脱色液,置于80 rpm脱色摇床上,每20 min更换一次脱色液(10 ml 冰乙酸;45 ml乙醇;45 ml蒸馏水)至完全脱净。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分子筛效应,可根据蛋白亚基分子量不同将分离蛋白,SDS-PAGE电泳凝胶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泳能否成成,一般浓缩胶和分离胶的pH分别是6.7和8.9.

名词解释 sds-page电泳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磺酸钠)作为载体,在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则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大小,一种区分不同分子量蛋白的电泳。

关于SDS-PAGE电泳

sds-page: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决定了sds-蛋白复合物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去垢剂sds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与之相比,蛋白质所带电荷量可忽略不计。因此,蛋白质在sds凝胶电场中的运动速度和距离完全取决于相对分子质量(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而不受其所带电荷的影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将位于凝胶的不同区段而得到分离。

为什么SDS-PAGE电泳时样品液再加样前要在沸水中加热?

使样品充分变性,伸展,与SDS充分结合,成为雪茄状,这样分子量才能用marker计算,因为marker都是充分变性的。溴酚蓝在胶中的电泳速度较快,相当于一个很小的蛋白分子,标记你的样品在胶中的电泳距离。蛋白质电泳前,需用样品缓冲液处理,样品缓冲液中除SDS外,还有还原剂β-巯基乙醇,它可将蛋白质分子中的S-S(二硫键)还原。电泳样品制备时加热,就是为了加速这些组分与蛋白质的反应。扩展资料:蛋白质离子进入分离胶后,条件有很大变化。由于其pH升高(电泳进行时常超过9.0),使Gly解离成负离子的效应增加;同时因凝胶的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泳动受到影响,迁移率急剧下降。此两项变化,使Gly的移动超过蛋白质,上述的高电压梯度不复存在,蛋白质便在一个较均一的pH和电压梯度环境中,按其分子的大小移动。分离胶的孔径有一定的大小,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来说,通过时受到的阻滞程度不同,即使净电荷相等的颗粒,也会由于这种分子筛的效应,把不同大小的蛋白质相互分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电泳和琼脂糖电泳的区别为什么琼脂糖不用两种浓度的胶?

你说的SDS电泳实际上是SDS-PAGE,SDS只是蛋白变性剂,而凝胶是聚丙烯酰胺.SDS-PAGE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凝胶材料.SDS-PAGE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它是靠化学反应形成的凝胶.而琼脂糖凝胶则是物理反应(加热融化,冷却凝固).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来分离蛋白质,而琼脂糖凝胶电泳来分离核酸.当然,这并不绝对,如果要用来分辨碱基数相近的核酸片段时,我们也会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来进行电泳,如DNA测序反应中的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至于为啥琼脂糖凝胶不用两种浓度不同的胶,实际上是和SDS-PAGE与琼脂糖凝胶电泳点样孔方向有关.SDS-PAGE是竖胶,电泳点样孔与电泳方向平行,点样的时候肯定会造成样品分布不均.所以需要一个高浓度的胶来预电泳保证在分离胶的时候所有蛋白处于同一水平.而琼脂糖凝胶电泳时,胶是横着的,点样孔方向与胶的方向垂直,所以加样的时候不会导致样品电泳时不在同一水平.故不需要两种不用浓度的凝胶.

谁知知道 sds的电泳原理啊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电泳方法。在这种支持介质上可根据被分离物质分子大小和分子电荷多少来分离。 聚丙烯酰胺凝胶有以下优点: ①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和N,N"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凝胶有 格子是带有酰胺侧链的碳-碳聚合物,没有或很少带有离子的侧基,因而电渗作用比较小,不易和样品相互作用。 ②由于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物质,在聚合前可调节单体的浓度比,形成 不同程度交链结构,其空隙度可在一个较广的范围内变化,可以根据要分离物质分子 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凝胶成分,使之既有适宜的空隙度,又有比较好的机械性质。一 般说来,含丙烯酰胺7-7.5%的凝胶,机械性能适用于分离分子量范围不1万至100万物 质,1万以下的蛋白质则采用含丙烯酰胺15-30%的凝胶,而分子量特别大的可采用含 丙烯酰胺4%的凝胶,大孔胶易碎,小孔胶则难从管中取出,因此当丙烯酰胺的浓度增 加时可以减少双含丙烯酰胺,以改进凝胶的机械性能。 ③在一定浓度范围聚丙烯酰胺对热稳定。凝胶无色透明,易观察,可用检测仪直接测定。 ④丙烯酰胺是比较纯的化合物,可以精制,减少污染。合成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原料是丙烯酰胺和甲撑双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称单体,甲撑双 丙烯酰胺称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单体和交联剂通过自由基引发的聚合反应形成凝 胶。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形成的反应过程中,需要有催化剂参加,催化剂包括引发剂和 另速剂两部分。引发剂在凝胶形成中提供始自由基,通过自由基的传递,使丙烯酰胺 成为自由基,发动聚合反应,加速剂则可加快引发剂放自由基的速度。常用的引发剂 和加速剂的配伍如下表: 聚合反应催化剂配伍 引 发 剂 加 速 剂 (NH4)2S2O8 TEMED (NH4)2S2O8DMAPN 核 黄 素 TEMED 注:(NH4)2S2O8,过硫酸胺 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 DMAPN:β-二甲基胺基丙晴 用过硫酸铵引发的反应称化学聚合反应;用核黄素引发,需要强光照射反应液, 称光聚合反应。 聚丙烯酰胺聚合反应可受下列因素影响: 1、大气中氧能淬灭自由基,使聚合反应终止,所以在聚合过程中要使反应液与空气 隔绝。 2、某些材料如有机玻璃,能抑制聚合反应。 3、某些化学药物可以减慢反应速度,如赤血盐。 4、温度高聚合快,温度低聚合慢。 以上几点在制备凝胶时必须加以注意。 凝胶的筛孔,机械强度及透明度等很大程度上由凝胶的浓度和交联决定。每100亳升 凝胶溶液中含有单体和交联剂的总克数称凝胶浓度,常用T%表达;凝胶溶液中交联剂 占单体和交联体总量的百分数称为交联度,常用C%表示,可用下式计算: 公 式 a:丙烯酰胺克数; b:甲撑双丙烯酰胺克数;m:缓冲液体积(毫升) 凝胶浓度过高时,凝胶硬而脆,容易破碎;凝胶浓度太低时,凝胶稀软,不易操作。 交联度过高,胶不透明并缺乏弹性;交联度过低,凝胶呈糊状。 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较高的粘度,它不防止对流减低扩散的能力,而且因为它具有三 度空间网状结构,某分子通过这种网孔的能力将取决于凝胶孔隙和分离物质颗粒的大 小和形状,这是凝胶的分子筛作用。由于这种分子筛作用,这里的凝胶并不仅是单纯 的支持物,因此,在电泳过程中除了注意电泳的基本原理以外,还必须注意与凝胶本 身有关的各种性质(网孔的大小和形状等)。可通过下式计算来选择适当的凝胶网 孔。 公 式 式中:P为网孔平均直径,C为多聚体浓度,d为该多聚体分子直径(若不是卷曲的分 子应为5A),K为常数,K值取决于涨胶的几何构型,假如多聚体的链是以近似于直角 交联的,则约为1.5根据此式,我们可以通过多聚体浓度C近似地计算出网孔直径,例 如已知多聚体浓度为5%,其网孔平均直径应为: 公 式 这样的计算是粗略的,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距离,有人测定了总浓度(T)为20%的丙烯酰胺液,在六种不同比例的双丙烯酰胺存在 下,聚合后的网孔大小,发现孔径与总浓度有关,总浓度愈大,孔径相应变小,机械 强度增强,与总浓度不变时,甲叉双丙烯酰胺(Bis)的浓度在5%时孔径最小,高于或 低于此值时,聚合体孔径都相对变大,凝胶孔径在凝胶电泳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 往往决定了电泳的分离效果。经过不断的实践,得到了如表3所示的经验值,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生物体内的蛋白质采用7.5%浓 度的凝胶,所得电泳结果往往是满意的,因此称由此浓度组成的凝胶为“标准凝 胶”。 对那些用于重要研究的凝胶,最好是通过采用10%的一系列凝胶浓度梯进行预先试验,以选出最适凝胶浓度。

sds page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 (简称Acr) 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区带,进而达到蛋白分离目的。一般说来分子量大的慢于分子量小的蛋白,大蛋白更滞后。可以在生物谷上搜索相关知识,有很详细的介绍

SDS-PAGE电泳测蛋白分子量实验中样品溶液中各种试剂的作用是什么

SDS-PAGE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由单体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聚合过程由自由基催化完成.催化聚合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化学聚合法和光聚合法.化学聚合以过硫酸铵(AP)为催化剂,以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加速剂.在聚合过程中,TEMED催化过硫酸铵产生自由基,后者引发丙烯酰胺单体聚合,同时甲叉双丙烯酰胺与丙烯酰胺链间产生甲叉键交联,从而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PAGE根据其有无浓缩效应,分为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大类,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和分子筛效应.不连续系统中由于缓冲液离子成分,pH,凝胶浓度及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不仅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因而其分离条带清晰度及分辨率均较前者佳.不连续体系由电极缓冲液、浓缩胶及分离胶所组成.浓缩胶是由AP催化聚合而成的大孔胶,凝胶缓冲液为pH6.7的Tris-HC1.分离胶是由AP催化聚合而成的小孔胶,凝胶缓冲液为pH8.9 Tris-HC1.电极缓冲液是pH8.3 Tris-甘氨酸缓冲液.2种孔径的凝胶、2种缓冲体系、3种pH值使不连续体系形成了凝胶孔径、pH值、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性,这是样品浓缩的主要因素. 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 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电荷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 所以,聚丙烯酰胺为蛋白质电泳提供载体,其凝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泳成功与否,与促凝剂及环境密切相关;制胶缓冲液选择tris-HCL系统,AP提供自由基,TEMED是催化剂,催化自由基引起的聚合反应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阳离子去污剂,作用有四:去蛋白质电荷、解离蛋白质之间的氢键、取消蛋白分子内的疏水作用、去多肽折叠.

sds-page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是根据蛋白质什么性质不同

蛋白质性质包括:稳定性(Stability),活性(Activity),分子量(MW),疏水性(Hydrophobicity),等电点(pI),二硫键(Disulfide linkage) SDS-PAGE时,因为SDS可以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所以和蛋白质的稳定性,活性,疏水性,等电点都没关系。而2-ME是还原剂,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所以和二硫键也没有关系。 综上所述SDS-PAGE电泳技术是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不同来分离蛋白质的。

sds-page电泳跟native-page电泳有什么区别?

一、主体不同1、sds-page: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2、Native-PAGE:是在不加入SDS 和巯基乙醇等变性剂的条件下,对保持活性的蛋白质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二、作用不同1、sds-page:用于分离蛋白质和寡核苷酸。2、Native-PAGE:用于酶的鉴定、同工酶分析和提纯。三、特点不同1、sds-page: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2、Native-PAGE:未加SDS的天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使生物大分子在电泳过程中保持其天然的形状和电荷,分离是依据其电泳迁移率的不同和凝胶的分子筛作用,因而可以得到较高的分辨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DS-PAGE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中,电泳的不连续系统产生的三种效应分别是什么

电泳法分离蛋白质是根据蛋白质的什么原理:一般是通过生化方法吧蛋白提取出来,蛋白质带有电荷么,是将混合样品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第一向基于蛋白质pi不同用等电聚焦,电泳时的正极与负极都会发生电解反应,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是根据蛋白质的电荷不同即酸碱性质不同分离蛋白质混合物的方法。1、电泳: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带点颗粒将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电泳技术可用于氨基酸、肽、蛋白质和核苷酸等生物分子的分析分离和制备。区带电泳是由于在支持物上电泳蛋白质混合物被分离为若干区带。电泳前用缓冲液浸润薄膜或滤纸等支持物或用缓冲液直接配置成凝胶,将待分离的蛋白质样品加在它的一端或中央,支持物的两端与电极连接,通电电泳。电泳完毕,各个组分分布在不同的区域,用显色剂(蛋白质可用考马斯亮蓝或氨基黑等染色)显色后可以显示出各个组分。氨基酸混合物特别是寡聚核苷酸混合物一次电泳往往不能完全分开。这种情况可以将第一次电泳分开的斑点通过支持介质间的接触印迹转移到第二个支持介质上,旋转90°,进行第二次电泳。这种方法称为双向电泳。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为支持物,一般制成凝胶柱或凝胶板,凝胶是由相连的两部分组成(小的部分是浓缩胶,大的部分为分离胶),这两部分凝胶的浓度、缓冲液组分和离子强度、ph以及电场强度都是不同的,即不连续性。电泳时样品首先在不连续的两相间积聚浓缩而成很薄的起始区带,然后再进行电泳分离。电泳有三种物理效应:1、样品的浓度效应;2、凝胶对被分离分子的筛选效应;3、一般电泳分离的电荷效应。3、毛细管电泳:高效毛细管电泳、毛细管区带电泳、自由溶液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泳,可分离氨基酸、肽、蛋白质、dna片段和核酸以及多种小分子,也可用于手性化合物的分离。毛细管减少了由于热效应产生的许多问题,可以提高热散失,有助于消除由于热引起的扩散增加而造成的对流和区带变宽,因此管中不需要加入稳定介质即可进行自由流动电泳。电泳迁移引起溶液中荷电分子向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虽然被分析样品因电泳迁移而分离,然而电渗作用使溶液向负极流动,而且电渗电流很强,其速度一般比样品的电泳速率答,因此所有的正、负离子和中性分子都被推向负极。对荷正电分子来说,电泳迁移和电渗流效果是一致的,而且移动最快,最先达到负极。随着被分离的分子接近负极,它们都将通过紫外检测器并把信号传递给记录仪。所得结果是被分离组分的紫外吸收对时间的峰谱。4、等点聚焦(ief)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是在具有ph梯度的介质(如浓蔗糖溶液)中进行。在外电场作用下各种蛋白质将移向并聚焦在等于其等电点的梯度处,并形成一个很窄的区带。ph梯度制作一般利用两性电解质,它是脂肪族多胺和多羧类的同系物,它们具有相近但不相同的解离常数和等电点。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然形成ph梯度。5、层析聚焦: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差异分离蛋白质混合物的柱层析方法。原理:当用特种缓冲液滴洗填充在柱中的特种多缓冲交换剂时,就会在层析柱中自上而下自动的建立起连续的ph梯度;同时加在柱上端的蛋白质样品也随多缓冲液的展开按各自的等电点聚焦在相应的ph区段。并在展开过程中随ph梯度下移,蛋白质混合物的各组分先后从柱中流出,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SDS_PAGE 凝胶电泳分离的是什么物质?是核酸还是蛋白质?

蛋白质,根据蛋白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分离蛋白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上有何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用的蛋白质不做任何变性处理SDS-PAGE中的SDS是十二烷基磺酸钠,是蛋白质变性剂,SDS能拆散蛋白质的折叠结构,然后沿伸展的多肽链的表面吸附。使肽链带净负电荷,蛋白质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仅与蛋白质颗粒大小有关。

SDS-PAGE电泳求助专题

SDS-PAGE电泳是实验室比较常用的一个实验,关于SDS-PAGE电泳的一些代表性问题,现集中整理一下以供大家参考指正。聚丙烯酰胺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单体(Acr)和少量的交联剂N,Nˊ-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在催化剂(过硫酸胺或核黄素)和加速剂(N, N,NˊNˊ-四甲基乙二胺)的作用下聚合交联成的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以此凝胶为支持物的电泳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PAGE根据其有无浓缩效应,分为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大类。前者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及凝胶浓度相同,带电颗粒在电场中的泳动主要靠电荷和分子筛效应;后者电泳体系中缓冲液离子成分、、凝胶浓度及电位梯度是不连续的,带电颗粒在电场中的泳动不仅主要靠电荷和分子筛效应,还有浓缩效应。PAGE所具有的分子筛效应、浓缩效应和电荷效应大大提高了蛋白的分辨率。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破坏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强还原剂能使半胱氨酸之间的二硫键断裂,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与SDS分子按比例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的SDS,使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状态形成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征的负离子团块,从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天然的电荷差异,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因此在进行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大小。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具有机械性能好、化学性能稳定、灵敏度好、分辨率高的优点。PAGE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分离、定性、定量和少量制备,还可测定分子量和等电点等。胶缓冲液系统的配制在SDS-PAGE不连续电泳中,制胶缓冲液使用的是Tris-HCL缓冲系统,浓缩胶是pH6.7,分离胶pH8.9;而电泳缓冲液使用的Tris-甘氨酸缓冲系统。蛋白在浓缩胶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后,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氯离子之后,同时由于分离胶孔径的缩小,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分子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子大小进行分离。所以,pH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验中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仍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情况,应首要考虑该因素。丙烯酰胺与为蛋白质电泳提供载体,其凝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泳成功与否,与促凝剂及环境密切相关;TEMED与AP加速聚丙烯酰胺的凝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去污剂,作用有四:去蛋白质电荷、解离蛋白质之间的氢键、取消蛋白分子内的疏水作用、去多肽折叠。凝胶配制根据凝胶配方和分离蛋白的需要配制聚丙烯酰胺凝胶。待凝胶在室温凝固后,可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使用。忌即配即用或4度冰箱放置,前者易导致凝固不充分,后者可导致SDS结晶。一般凝胶可在室温下保存4天,SDS可水解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的充分聚合,可提高凝胶的分辨率。样品处理根据样品分离目的不同,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还原SDS处理、非还原SDS处理、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1、还原SDS处理:在上样buffer中加入SDS和DTT(或Beta巯基乙醇)后,蛋白质构象被解离,电荷被中和,形成SDS与蛋白相结合的分子,在电泳中,只根据分子量来分离。一般电泳均按这种方式处理,样品稀释适当浓度,加入上样Buffer,离心,沸水煮5min,再离心加样。2、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处理:碘乙酸胺的烷基化作用可以很好的并经久牢固的保护SH基团,得到较窄的谱带;另碘乙酸胺可捕集过量的DTT,而防止银染时的纹理现象。100ul样品缓冲液中10ul20%的碘乙酸胺,并在室温保温30min。3、非还原SDS处理:生理体液、血清、尿素等样品,一般只用1%SDS沸水中煮3min,未加还原剂,因而蛋白折叠未被破坏,不可作为测定分子量来使用。蛋白质染色电泳后蛋白质染色目前常用的是考马斯亮蓝法,其比氨基黑染色法灵敏度高,可以进行定量扫描,比银染法简便。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1:出现拖尾现象主要是样品融解效果不佳或分离胶浓度过大引起的。处理办法:加样前离心;选择适当的样品缓冲液,加适量样品促溶剂;电泳缓冲液时间过长,重新配制;降低凝胶浓度。2:“微笑”(两边翘起中间凹下)形带主要是由于凝胶的中间部分凝固不均匀所致,多出现于较厚的凝胶中。处理办法:待其充分凝固再作后续实验。3:“皱眉”(两边向下中间鼓起)形带主要出现在蛋白质垂直电泳槽中,一般是两板之间的底部间隙气泡未排除干净。处理办法:可在两板间加入适量缓冲液,以排除气泡。4:电泳的条带很粗电泳中条带很粗是常见的事,主要是未浓缩好的原因。处理办法:适当增加浓缩胶的长度;保证浓缩胶贮液的pH正确(6.7);适当降低电压;为5:“鬼带”,如何处理?“鬼带”就是在跑大分子构象复杂的蛋白质分子时,常会出现在泳道顶端(有时在浓缩胶中)的一些大分子未知条带或加样孔底部有沉淀,主要由于还原剂在加热的过程中被氧化而失去活性,致使原来被解离的蛋白质分子重新折叠结合和亚基重新缔合,聚合成大分子,其分子量要比目标条带大,有时不能进入分离胶。但它却于目标条带有相同的免疫学活性,在WB反应中可见其能与目标条带对应的抗体作用。处理办法:在加热煮沸后,再添加适量的DTT或Beta巯基乙醇,以补充不足的还原剂;或可加适量EDTA来阻止还原剂的氧化。6:电泳电压很高而电流却很低呢这种现象一般初学者易出现。比如电压50v以上,可电流却在5mA以下。主要是由于电泳槽没有正确装配,电流未形成通路。包括:a.内外槽装反;b.外槽液过少;c.电泳槽底部的绝缘体未去掉(比如倒胶用的橡胶皮)。处理办法:电泳槽正确装配即可。7:出现纹理现象主要是样品不溶性颗粒引起的。处理办法:加样前离心;加适量样品促溶剂。8:溴酚蓝不能起到指示作用我们在实验中常会遇到溴酚蓝已跑出板底,但蛋白质却还未跑下来的现象。主要与缓冲液和分离胶的浓度有关。处理办法:更换正确pH值的Buffer;降低分离胶的浓度。9:浓缩胶与分离胶断裂、板间有气泡A:这主要出现在初学者中,一般对电泳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前者主要原因是拔梳子用力不均匀或过猛所致;后者是由于在解除制胶的夹子后,板未压紧而致空气进入引起的。

概述SDS-PAGE法测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原理。

【答案】:(1)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凝胶介质,蛋白质在其中的电泳速度决定于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形状和所带电荷数量。(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可与蛋白质大量结合,结合带来两个后果:①由于SDS是阴离子,故使不同的亚基或单体蛋白质都带上大量的负电荷,掩盖了它们自身所带电荷的差异;②使它们的形状都变成杆状。这样,它们的电泳速度只决定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3)蛋白质分子在SDS-PAGE凝胶中的移动距离与指示剂移动距离的比值称相对迁移率,相对迁移率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因此,将含有几种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蛋白质混合溶液以及待测蛋白溶液分别点在不同的点样孔中,进行SDS-PAGE;然后以标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为纵坐标,以相对应的相对迁移率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待测蛋白的相对迁移率,即可计算出待测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SDSPAGE电泳的原理是什么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 SDS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破坏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因而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 与SDS分子按比例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复合物。相关介绍:电泳所产生的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的SDS,使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状态形成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从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天然的电荷差异,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因此在进行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 速度取决于分子大小。

sds-page凝胶电泳原理

1、凝胶电泳是通过电场作用将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样品在凝胶中进行分离的过程,在电场的作用下,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会向阳极迁移。2、在凝胶电泳中,使用的凝胶是聚丙烯酰胺或琼脂糖等材料制成的,可以形成不同孔径大小的网络结构,蛋白质样品通过凝胶孔隙进行分离,较小的蛋白质能够在凝胶中移动得更快,而较大的蛋白质则移动得更慢。3、当电泳结束后,蛋白质样品会在凝胶上形成一系列的带状条带,每个条带对应一个特定大小的蛋白质。在凝胶电泳的末端会进行染色或者进一步的分析方法来可视化和研究蛋白质条带。

sds-page凝胶电泳原理是什么?

作用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在电泳中保持完整的状态,蛋白在其中依三种因素分开:蛋白大小,形状和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能在聚丙烯凝胶中迁移,其迁移速度与带电粒子的大小、构型和所带的电荷有关。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能与蛋白质的结合,改变蛋白质原有的构象,使其变成近似于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其短轴长度一样,而长轴与分子量大小成正比。SDS-PGAE简介原理:将蛋白质溶液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SDS为界面活性剂会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使其变性,并包覆变性蛋白质,使其带有一致的负电荷(大约每两个氨基酸一个SDS)和一致的形状(长条形)。如果没有SDS使其负电荷一致,可能会使有相近分子量的蛋白质。分布于不同的位置,此种电泳法为原态胶体电泳(Native-PAGE)。进行电泳时,分子量较小的较容易落下,相反的分子量较大的则卡在起点附近。虽然较大的电压可以缩短实验的时间,却会得到较模糊的结果,因此实验长达数个小时。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SDS-PGAE

SSF系列射流风机和SDS射流风机有区别吗?怎么区别?

SSF是低噪音轴流通风机,不是射流风机,这种风机一般较短,无配套消音器;SDS室隧道射流通风机,正常有1D(端)消音器或2D(端)消音器配套,因每端消音器长度为为风筒直径的2倍,所以较长,此风机较SSF噪音大,所以消音器是必然的。

SDS-PAGE和分子筛过滤层析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在原理和方法上有何不同

电泳法分离蛋白质是根据蛋白质的什么原理:一般是通过生化方法吧蛋白提取出来,蛋白质带有电荷么,是将混合样品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第一向基于蛋白质PI不同用等电聚焦,电泳时的正极与负极都会发生电解反应,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是根据蛋白质的电荷不同即酸碱性质不同分离蛋白质混合物的方法。1、电泳: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带点颗粒将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电泳技术可用于氨基酸、肽、蛋白质和核苷酸等生物分子的分析分离和制备。区带电泳是由于在支持物上电泳蛋白质混合物被分离为若干区带。电泳前用缓冲液浸润薄膜或滤纸等支持物或用缓冲液直接配置成凝胶,将待分离的蛋白质样品加在它的一端或中央,支持物的两端与电极连接,通电电泳。电泳完毕,各个组分分布在不同的区域,用显色剂(蛋白质可用考马斯亮蓝或氨基黑等染色)显色后可以显示出各个组分。氨基酸混合物特别是寡聚核苷酸混合物一次电泳往往不能完全分开。这种情况可以将第一次电泳分开的斑点通过支持介质间的接触印迹转移到第二个支持介质上,旋转90°,进行第二次电泳。这种方法称为双向电泳。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为支持物,一般制成凝胶柱或凝胶板,凝胶是由相连的两部分组成(小的部分是浓缩胶,大的部分为分离胶),这两部分凝胶的浓度、缓冲液组分和离子强度、pH以及电场强度都是不同的,即不连续性。电泳时样品首先在不连续的两相间积聚浓缩而成很薄的起始区带,然后再进行电泳分离。电泳有三种物理效应:1、样品的浓度效应;2、凝胶对被分离分子的筛选效应;3、一般电泳分离的电荷效应。3、毛细管电泳:高效毛细管电泳、毛细管区带电泳、自由溶液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泳,可分离氨基酸、肽、蛋白质、DNA片段和核酸以及多种小分子,也可用于手性化合物的分离。毛细管减少了由于热效应产生的许多问题,可以提高热散失,有助于消除由于热引起的扩散增加而造成的对流和区带变宽,因此管中不需要加入稳定介质即可进行自由流动电泳。电泳迁移引起溶液中荷电分子向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虽然被分析样品因电泳迁移而分离,然而电渗作用使溶液向负极流动,而且电渗电流很强,其速度一般比样品的电泳速率答,因此所有的正、负离子和中性分子都被推向负极。对荷正电分子来说,电泳迁移和电渗流效果是一致的,而且移动最快,最先达到负极。随着被分离的分子接近负极,它们都将通过紫外检测器并把信号传递给记录仪。所得结果是被分离组分的紫外吸收对时间的峰谱。4、等点聚焦(IEF)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是在具有pH梯度的介质(如浓蔗糖溶液)中进行。在外电场作用下各种蛋白质将移向并聚焦在等于其等电点的梯度处,并形成一个很窄的区带。pH梯度制作一般利用两性电解质,它是脂肪族多胺和多羧类的同系物,它们具有相近但不相同的解离常数和等电点。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然形成pH梯度。5、层析聚焦: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差异分离蛋白质混合物的柱层析方法。原理:当用特种缓冲液滴洗填充在柱中的特种多缓冲交换剂时,就会在层析柱中自上而下自动的建立起连续的pH梯度;同时加在柱上端的蛋白质样品也随多缓冲液的按各自的等电点聚焦在相应的pH区段。并在过程中随pH梯度下移,蛋白质混合物的各组分先后从柱中流出,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MSDS报告欧盟EC标准有没有英文版的

有啊具体什么产品呢?需要MSDS LX

SDS-PAGE电泳的工作原理

聚合时丙烯酰胺分子通过加成反应形成长链,双体的作用是在长链之间形成交联,成为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所以在凝胶电泳中除了具有电泳的分离外还具有分子筛作用,从而增高了它的分辨能力。聚合时,根据分离的需要,可以用改变单体溶液浓度或增减双体比例的办法制成孔度大小不同的凝胶。在分离血清蛋白时,我们采用的丙烯酰胺总浓度为6.5%,内含单体96%,双体4.5%(T一6.5,c一4%)。聚合物分子中含有很多酰胺基,所以凝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在水中溶胀但不溶解。扩展资料: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蛋白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SDS-PAGE一般采用的是不连续缓冲系统,于连续缓冲系统相比,能够有较高的分辨率。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TRIS/HCl缓冲液,电极液选TRIS/甘氨酸。电泳开始后,HCl解离成氯离子,甘氨酸解离出少量的甘氨酸根离子。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一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SDS-PAGE电泳的原理是什么?

作用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在电泳中保持完整的状态,蛋白在其中依三种因素分开:蛋白大小,形状和电荷。而SDS-PAGE仅根据蛋白分子量亚基的不同而分离蛋白。这个技术首先是1967年由shapiro建立,他们发现在样品介质和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后,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电荷因素可以忽视。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 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蛋白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SDS-PAGE一般采用的是不连续缓冲系统,于连续缓冲系统相比,能够有较高的分辨率。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TRIS/HCL缓冲液,电级液选TRIS/甘氨酸。电泳开始后,HCL解离成氯离子,甘氨酸解离出少量的甘氨酸根离子。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以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

sds-page凝胶电泳原理是什么?

sds-page凝胶电泳原理是根据检体中蛋白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使其在电泳胶中分离。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电荷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sds-page凝胶电泳作用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Tris/HCl缓冲液,电极液选Tris/甘氨酸。电泳开始后,HCl解离成氯离子,甘氨酸解离出少量的甘氨酸根离子。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一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

sds-page凝胶电泳原理

SDS-PAGE凝胶电泳原理是一种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其答案是通过电泳将蛋白质分离并定量。作用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在电泳中保持完整的状态,蛋白在其中依三种因素分开:蛋白大小,形状和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能在聚丙烯凝胶中迁移,其迁移速度与带电粒子的大小、构型和所带的电荷有关。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能与蛋白质的结合,改变蛋白质原有的构象,使其变成近似于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其短轴长度一样,而长轴与分子量大小成正比。SDS-PGAE简介:原理:将蛋白质溶液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SDS为界面活性剂会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使其变性,并包覆变性蛋白质,使其带有一致的负电荷(大约每两个氨基酸一个SDS)和一致的形状(长条形)。如果没有SDS使其负电荷一致,可能会使有相近分子量的蛋白质。分布于不同的位置,此种电泳法为原态胶体电泳(Native-PAGE)。进行电泳时,分子量较小的较容易落下,相反的分子量较大的则卡在起点附近。虽然较大的电压可以缩短实验的时间,却会得到较模糊的结果,因此实验长达数个小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以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英语: 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简称PAGE) 作用:用于分离蛋白质和寡核苷酸。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和交联剂N,N"一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过硫酸铵(AP),N,N,N",N" 四甲基乙二胺(TEMED)作用下,聚合交联向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区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聚丙烯酰胺凝胶为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有两种形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在电泳的过程中,蛋白质能够保持完整状态,并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蛋白质的形状及其所附带的电荷量而逐渐呈梯度分开。SDS-PAGE仅根据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不同就可以分开蛋白质。该技术最初由shapiro于1967年建立,他们发现在样品介质和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SDS即十二烷基硫酸钠)后,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可以忽略电荷因素)。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因此,各种蛋白质 SDS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只是棒长的函数。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由于SDS PAGE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 SDS—PAGE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SDS—PAGE可分为圆盘状和垂直板状、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本实验采用垂直板状不连续系统。所谓“不连续”是指电泳体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缓冲液、pH和凝胶孔径等所组成。

sds- page电泳原理是什么?

作用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在电泳中保持完整的状态,蛋白在其中依三种因素分开:蛋白大小,形状和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能在聚丙烯凝胶中迁移,其迁移速度与带电粒子的大小、构型和所带的电荷有关。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能与蛋白质的结合,改变蛋白质原有的构象,使其变成近似于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其短轴长度一样,而长轴与分子量大小成正比。SDS-PGAE简介原理:将蛋白质溶液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SDS为界面活性剂会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使其变性,并包覆变性蛋白质,使其带有一致的负电荷(大约每两个氨基酸一个SDS)和一致的形状(长条形)。如果没有SDS使其负电荷一致,可能会使有相近分子量的蛋白质。分布于不同的位置,此种电泳法为原态胶体电泳(Native-PAGE)。进行电泳时,分子量较小的较容易落下,相反的分子量较大的则卡在起点附近。虽然较大的电压可以缩短实验的时间,却会得到较模糊的结果,因此实验长达数个小时。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SDS-PGAE

sds-page凝胶电泳原理是什么?

sds-page凝胶电泳原理是根据检体中蛋白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使其在电泳胶中分离。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电荷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sds-page凝胶电泳作用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Tris/HCl缓冲液,电极液选Tris/甘氨酸。电泳开始后,HCl解离成氯离子,甘氨酸解离出少量的甘氨酸根离子。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一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