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世界遗产都江堰:2300年前的水利奇迹,如何造就了天府之国?

我国当代作家、学者余秋雨在游览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之后这样写道:“我以为,中国 历史 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它的规模从表面上来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造福千年”。 都江堰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蜀国的领地,早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就通过商鞅变法而使国力大增,由此便开启了征伐六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而统一天下的进程。但是由于当时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在征伐六国的先后顺序上存在一些分歧。 以司马错将军为代表的主张先攻打蜀国,因为蜀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旦打下了蜀国就能通过长江及其支流顺流而下攻打楚国,并且蜀国与邻国巴国一直存在纷争,拉拢巴国联合对付蜀国这对于秦国一统天下非常有利。当时司马错这样向秦惠王进言道:“蜀有桀纣之乱,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用,水通於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而司马错关于“得蜀则得楚、得楚则天下并以”的军事主张很符合秦国统一天下的实际情况,因此先攻打蜀国的主张很快就得到了秦惠王的采纳。 今天的我们都知道,蜀国大致位于四川盆地内,而四川盆地周围是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华蓥山、云贵高原等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的高原、山地环绕,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按照诗仙李白的话说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而秦国之所以率先讨伐蜀国,与公元前316年的一场战争有关。当时蜀国派兵攻打巴国,巴国不得已向秦国求援,于是秦惠文王派司马错带兵援助巴国攻打蜀国,蜀国被灭后秦国顺势也灭了巴国,由此巴蜀之地就到了秦国的麾下。 蜀国和巴国相继被灭以后,秦国趁机向楚国进发,但在战国七雄中楚国的实力仅次于秦国,这也就意味着秦楚之间的较量不是三两年就能一决高下(实际上到公元前223年楚国才被灭亡),并且秦灭蜀之后蜀国接连叛乱,于是乎蜀国被撤销改为蜀郡作为秦国的大粮仓和屯兵之地。 在古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蜀郡(今成都一带)处在平原地带,地势相对低平,西边有由北向南流的岷江,虽说距离平原中心只有二三十公里,但是对于古代以马车为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而言在运量运兵方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西高东低的总体地势,因此岷江对整个成都平原是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再加之岷江流经的四川盆地西部是多雨地区,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时东侧的平原地带一片汪洋,而洪水退去后则是沙石千里,再加上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从而导致成都平原常年遭受旱涝灾害的困扰。 公元前256年,在“得蜀则得楚,得楚则天下并以”的军事主张下,知天文识地理的蜀郡太守李冰携其子(一说是二郎神的原型李二郎)奉秦昭王之命,于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了都江堰,一举将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成都平原建成秦国统一天下的军事粮仓,也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岷江是“母亲河”长江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它发源于四川与甘肃交界的岷山南麓,其东源和西源在松潘境内漳腊的无坝汇合后向南先后流经松潘县、都江堰市、乐山市,在宜宾城区东北合江门汇入长江干流,全长711公里(若以大渡河为正源则是1279公里),流域面积13.5881万平方公里。 李冰上任后实地考察了岷江的有关情况,他提出要根治成都平原的水旱问题,就必须实行引流分水。而他发现岷江在流经都江堰玉垒山西侧时,由于山体坚硬挡住了水流的去路从而使得河道呈近似于圆弧形,在玉垒山这里凿开一个口子将岷江水引到成都平原,就能解决灌溉、运输以及水旱等诸多问题。 由于山体岩石坚硬,在当时没有火药的情况下,如果单纯地用铁镐凿的话要将近30年。李冰想到了利用热胀冷缩的方法,先是用火将岩石烧热然后再用水浇,岩石崩裂疏松后就更容易开凿。就这样李冰一干就是将近8年,玉垒山终于被凿开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口子,这个口子被命名为“ 宝瓶口 ”。 “宝瓶口”这个引水工程虽然完工了,但是岷江东岸被地势较高的山体阻挡,江水一般很难按照预期从“宝瓶口”流向成都平原。此时李冰父子又率人在离宝瓶口上游不远处建造分水堰,他们将大竹笼装满岩石堆积在江心,形成一个鱼嘴般的狭长人工岛,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 鱼嘴分水堤 。 而“鱼嘴”建成后,直接将岷江河道分为外江和内江,外江主要用于排洪,而内江的的一大部分水量则由宝瓶口流向成都平原。乍一看鱼嘴分水堤很简单,但实际上蕴藏着很深的科学道理。 首先是内江和外江的宽度、深度不相同,不同时期的分水量不同。内江河道窄但比较深,而外江河道宽但很浅,这样一深一浅、一宽一窄在不同时期所分得的水量就在巧妙地发生着变化。冬春季枯水期时,岷江水量减少,由于内江河道较深,因此河流主线靠近内江凹岸一侧,约有60%的水流经内江,而外江河道浅,约40%的水从外江流过,从而保证了农田的灌溉用水;反之到了丰水期时,岷江水量大增水位增高,河流主线相对顺直,由于内江河道窄、外江河道宽,因此丰水期时约40%的水流经内江、60%的水流经外江,从而避免农田被淹,这就是著名的“ 四六分水 ”。由此可见鱼嘴的功能设计还是有其神奇之处。 其次,除了鱼嘴分水堤能起到控制水量的作用以外,宝瓶口以及它的东边正对着的“飞沙堰”也能起到分水和水量控制的作用。宝瓶口的宽度和高度较小,本身通过的水量有限,而且飞沙堰实际上是一个高度比较矮的堤坝,当流经飞沙堰东侧的水量较少时,低水位的水流就会通过宝瓶口流向成都方向,当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时,一部分水流就会越过飞沙堰重新回流到外江,因此这也是宝瓶口和飞沙堰控制水量非常神奇之处。 最后,水利工程的修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排沙功能,如果不能有效排沙的话一旦泥沙大量淤积就会影响水利工程的运行(三门峡水库就是一个例子)。李冰巧妙地利用了一些物理学原理,使都江堰的排沙功能设计于自然中透露着神奇。根据弯道水流规律,也就是在河道的弯道处表层含沙量较少的河水会沿着凹岸流动,而底层含沙量较大的河水则会沿着凸面流动,据统计从鱼嘴分水堤开始这种分沙的比例大约为2:8,也就是20%的泥沙走内江、80%的泥沙走外江,这也是著名的“二八分沙”。 当然,泥沙进入内江后并非完全通过宝瓶口流向成都方向或在内江里淤积,而是由于飞沙堰和左岸(水流前进方向)岩壁的存在,挡住了底层水流的去处而产生回旋漩涡,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的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就会通过飞沙堰外泄汇入外江,其中流向内江20%的泥沙又有大约15%随水流从飞沙堰排出,从而保证了内江的顺畅流通不被淤塞。 除此之外,任何水利工程修建后都离不开后期的维护,都江堰水利工程也不例外。实际上每到冬春的枯水期,人们都要对都江堰进行整修,将内江和外江河道内淤积的泥沙尽可能淘走,并对飞沙堰进行加固,这也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 也正是由于历代人民对都江堰的精心维护,即便是经过了将近2300年的风雨洗礼,直到今天都江堰还稳稳当当地继续工作着,并且都江堰虽处在我国龙门山断裂带上,它甚至还经受住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残酷考验,足以见得工程之伟大。 他在蜀郡还主持兴办了其他水利工程,并修筑桥梁,在广都主持开凿盐井等,为开发成都平原、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关於李冰治水的传说,东汉以后不断有所增附,唐代导江县(今都江堰市)已建李冰祠。北宋开始流传所谓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治水等神话。在民间传说中,神话人物二郎神的原型就是李冰之子。 在蜀郡期间,太守李冰还修建了其它水利设施,并主持修建桥梁、开凿盐井等,为川西农业发展和成都平原的开发做了极大的贡献。

历史中,为什么要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怎样修建完成的?

正是因为成都平原地区的水涝灾害非常严重,所以当时的统治者决定在这边修建都江堰。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都江堰能自动排沙和控制水流量...现在修建水利工程为什么不运用都江堰的修建原理呢?

现在的大坝还要发电的····而且都江堰的水势···

古都江堰水利工程到底是怎么回事?起什么作用?

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现在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都江堰的由来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另外一条则汇入长江。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设施。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流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组成。它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三者首尾相接、互相照应、浑然天成、巧夺天工。

都江堰-修建原因

答那么多干什么,修建他的原因就是解决旱涝问题,把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大禹治水和李冰修筑都江堰 启示

李冰:治水方针是"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为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李冰为了治水废寝忘食,终于在一个漫天风雪的黄昏,他拄着黄荆拐杖,举步艰难,昏倒在雪地上,数日后与世长辞。都江堰的工程原理,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了,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消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群众同甘共苦。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崇高精神。尤其可贵的是,大禹在治水中积极组织大家去治理洪水,一心一意地降服水患,这种执着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是伟大的,人民在大禹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灾难。这个传说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李冰都江堰的修筑,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都江堰导游词

1、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我是你们的导游。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秦堰楼下去,依次参观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最后我们在离堆公园门口集合登车。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爱护景区环境,紧跟团队,以免走失;同时,希望大家记号我们的停车位置和车牌号,以及我的联系方式。2、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景区概况。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蜀郡首李冰率民众耗时约20年修建而成,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并且依然发挥巨大效益的无坝引水工程。难怪余秋雨先生会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3、都江堰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部分组成。现在我暂且不讲飞沙堰如何排水防洪,也不讲宝瓶口怎样控制水量。重点给各位讲讲都江堰的渠首部分鱼嘴。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位于江心位置形如鱼嘴的就是鱼嘴分水堤。鱼嘴为都江堰水利工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三大基础,我个人对它做一个总结,就是巧夺天工的一个“巧”字!4、第一个巧:分四六,平涝旱。大家请看,面对滚滚而来的岷江水,河床中央的鱼嘴将它一分为二:一条外江继续担任主河床的作用;一条内江为都江堰新建的引水道。当年李冰特别将内江的河床深度挖到低于外江河床三尺三,又使外江的河床宽度宽于内江河床九丈九。这样一来,岷江水流量小的时候,六成的水就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到了洪水季节,岷江水流量大增,河床宽广的外江就会容纳近六成水流量,以免成都平原遭受洪涝之灾。这种功能就是二王庙石崖上刻着的六个字—-分四六,平涝旱。5、鱼嘴的第二巧,就是它发挥了排沙排石的功能。由于都江堰处于岷江中游,所以,上游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河水在弯道处的环流原理,江水冲击在弯道的崖壁上会产生漩流,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表层;并且,水流越大卷起的沙石越多,因而大部分的沙石都会自动被带到外江而不会进入内江。同时,鱼嘴又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因此80%的沙石就会从这里排走,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6、第三个巧:中流砥柱。大家设想,在没有钢筋水泥的两千多年前,眼前这个固若金汤的鱼嘴堤坝是用什么材料构筑的呢?李冰巧妙的使用土石和装有卵石的竹笼,互相连接,形成堤坝。因为用料简陋,历朝历代有不少人想要改变工程用料。元代官员曾在鱼嘴这一关键部位铸造一个一万六千斤的铁龟;明代地方官又以铁牛镇守鱼嘴,但是都被洪水冲走,以失败告终。直到明代御史卢翊巡查四川考察水利时提出,只有李冰用竹笼装卵石的古法才符合以柔克刚的自然规律。把竹子编成竹笼,用竹笼装卵石,层叠堆垛,连接成坝才能减少堤坝断裂的可能,加上卵石之间的空隙可使水缓慢渗出,也就减少了溃坝的危险,从而形成既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同时,由于工程修建时不追求一劳永逸,取材因陋就简,所以每年的岁修又可使都江堰实现持续更新,体现了因势利导朴实无华的东方思路。7、当然,仅有鱼嘴的作用是不够的,都江堰的三大工程是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的。

都江堰“鱼嘴”指什么?

鱼嘴是在巴金的索桥的故事提到的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设计的

  李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年~前251年),是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的,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占地面积为220公顷,著名景点有玉女峰、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简要回答:都江堰将原来的天然河流(岷江)截流了一部分,用来灌溉成都平原。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都江堰的各个渠道,就像人身体的毛细血管一样,遍布了整个成都,可以说天府之国的由来就是因为都江堰的存在。仔细回答: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到66.87万公顷,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历史意义: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环境。3、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希望能帮到你~~~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年代时间答案

1、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2、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3、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都江堰的特点

可减肥jfufjftwwigjfhdhdyddyyeteurfuufgdhchftdtsufufydhccjcjcjr?有如原因就是我不喜欢吃火锅U0001f372!是的……你就饶re呃呃。在家干吗去去吃饭嘛?我惹仍然欧饶热热日的你也不是什么意思……在乎上

都江堰的开凿对巴蜀的经济、秦国的统一战争及后世的发展有何作用?(下面还有一题)

首先,很赞同一楼的答案其次,补充一下都江堰的修筑在李冰的设计中体现了“道法自然,万事万物要顺应自然”的理念。

都江堰的修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都江堰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而“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指导思想,其实质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水哲学,它强调的是要充分掌握河流的流势和其它自然条件,加之利用和正确引导,利用有利条件消除不利因素,同时要随时间、地点和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把工程做好.这一治水哲学思想不仅对过去,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水利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都江堰的简介,50字?急!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县)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区约50公里,距离青城山风景区20公里。

都江堰历史背景是什么?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秦昭王时期,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27年创建的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誉为世界奇观。2250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流堤、宝瓶口引流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口、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据《永康军志》载“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曰‘金灌口"”。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名金灌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桥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都江堰有什么具体作用和长远意义?

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开创了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而且形成了非常特色的都江堰文化,传播了当地的传统文化,让附近地区的人们可以有充足的水资源利用,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保持充足的灌溉水资源,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为什么都江堰作为形象水利工程

因为水多

都江堰两大主要功能是什么?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都江堰属于什么工程

都江堰属于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法律依据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都江堰灌区的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指渠道枢纽(含岷江关口至青城桥河段,下同)及其各级引水、输水、蓄水、提水工程和各类配套设施。第三条 在都江堰灌区范围内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保护以及涉及水利工程的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条例。第四条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实行谁受益谁负担、国家给予补助的原则。第五条 都江堰水利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四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主管机关。其设立的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负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并具体负责渠道枢纽、干渠、分干渠及各支渠分水枢纽等水利工程的管理。其中府河干渠的洞子口钢架桥至学生大桥、二江寺至黄龙溪段委托成都市管理。设区的市(地区行政公署,下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水事管理和跨县支渠的管理,并负责指导协调辖区内支渠分水枢纽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县(市、区,下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水事管理和支渠分水枢纽以下的水利工程的管理,负责组织、指导群众性的用水管理工作。第六条 灌区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领导。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都江堰管理局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坚持灌区事务民主协商,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用水户代表参加的会议,通报情况,商议有关重大问题。第七条 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当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试验、技术革新,搞好渠系绿化,充分发挥现有工程和设备的潜力,科学调度、合理用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提供工农业生产用水。第八条 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工程建设第九条 都江堰灌区应当制定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都江堰灌区总体规划的调整、修改,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第十条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改建、扩建、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其他水利工程建设,必须符合都江堰灌区总体规划。第十一条 都江堰水利工程新灌区的建设,应当由当地人民政府依据都江堰灌区总体规划提出申请和方案,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有关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第十二条 都江堰水利工程必须坚持岁修制度。灌区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岁修工作的领导。支渠分水枢纽以上水利工程的岁修方案由都江堰管理局制定并组织实施。支渠分水枢纽以下的水利工程岁修方案,由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实施,并报都江堰管理局备案。各市、县开展岁修时,应与都江堰管理局协商确定渠道的断流、输水时间。第十三条 渠道工程的岁修,由都江堰管理局组织完成。干渠(含分干渠、支渠分水枢纽)的岁修,在农业水费收费标准未达到成本之前,由所在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受益地区的群众用劳动积累工完成。支渠分水枢纽以下的各级渠道的岁修,由所在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受益地区的群众用劳动积累工完成。第十四条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较大规模的病害工程整治和特大水毁工程的修复,支渠分水枢纽以上的,由都江堰管理局制定方案,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支渠分水枢纽以下的,由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方案,按规定的程序报批并组织实施。第三章 工程管理与保护第十五条 灌区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设施和有效灌面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因建设需要确需占用的,必须经过批准,并按规定进行补偿,补偿费必须用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

都江堰体现了技术与什么的价值

都江堰的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区约50公里,距离青城山风景区20公里。 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都江堰简介

1、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3、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4、2018年8月13日,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执理会全体会议上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中中国的都江堰等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5、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000多年,经受住2008年5月12日8级的汶川地震。汶川地震不仅危及震区人们的生命和生活,也严重威胁着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内的世界遗产地及1000多处文物的安全。重灾地区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二王庙、青城山道观受损。6、2000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青城山与都江堰地处此次地震发生地中心地带,四川省文物局有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当地余震不断,但处于岷江中的水利工程尚未有受损的迹象,截止2010年,仅有报告称景区大门受到轻微损坏。已知的消息是,处于岷江中的这几处设施,基本无恙,虽然余震不断,但因为其设计具有相当的防震性,相信鱼嘴、宝瓶口、飞沙堰这几处重要设施应无大碍。这也是都江堰历经2000多年,仍能在今天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的原因。7、而处于都江堰市西门外岷江右岸的山坡上的二王庙是国内最大一处纪念李冰父子的祀庙,历史上曾经过多次重建,二王庙已经垮塌。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的青城山属于道教胜地。山上分布大小道观约百余座,有数座道观出现垮塌,而一些大型道观寺庙,也出现墙体裂缝等多处受损迹象。8、汶川大地震将都江堰人引以为豪的美景撕裂大半,都江堰的城区和景区一些建筑上,贴有“危险”或“可使用”标志,请远离不安全的场所,在安全的地方用餐、休息。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作用是什么?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而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扩建和改造都江堰,将灌溉区域扩大到1000多万亩,范围扩展到龙泉山以东,使之成为目前世界上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同时,也重新规划了灌溉沟渠,用混凝土加固河岸,并兴建了多座节制闸和外江枢纽闸,还在岷江上游建设了紫坪铺等多座大型水电站控制来水。目前都江堰的运行方式与两千年前相比,已有着不小的差别。

都江堰有什么作用

具体来讲,这份工作住要由鱼嘴分水提、飞沙堰益洪道。

都江堰水利工程经历上千年,怎么震不坏呢,有什么特殊的结构吗?

最重要的一点原因,还是因为它的设计顺应自然,巧妙地利用地理形态

都江堰这项水利工程的三大主体工程,请简要说明

都江堰主要有三大主体工程——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 鱼嘴将岷江一分为二,并借助弯道,使含沙量少的表层水流向凹岸,含沙量大的底层水流向凸岸,将洪水冲下来的沙石大部分从外江排走.进入内江的小部分沙石,在虎头岩的支引、宝瓶口的节制和“离堆”的顶托下,大部分沙石从飞沙堰、人字堤排入外江,使宝瓶口引水口和灌区干流免遭泥沙淤塞;宝瓶口在引水的同时,还能控制进水量,既保证了灌溉用水,又防止了过量洪水涌入内江灌区.正因为三大主体工程之间,以及主体工程与附属工程之间,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才使得成都平原枯水不缺,洪水不淹,成为稻米飘香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什么朝代建立的

摘要: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什么朝代建立的?相比于现代科技帮助下建造完成的三峡大坝水利工程,都江堰绝对算得上世界水利工程的奇迹。尽管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但时至今日,千年奇迹都江堰依旧造福着巴蜀地区的人民。下面,来看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什么朝代建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战国时代。都江堰水利工程因其年代久远,无坝引水等特征被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位置都江堰水利工程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县)城西,距成都市区约50公里,距离青城山风景区20公里。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1、分水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枯水期的大部分江水会流入内江;而在汛期,多余的江水会从外江流走。2、进入内江的水会进入第二道分水设施——飞沙堰。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特大洪水等非常情况时,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工程构成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自动泄洪,使多余的内江的水排入外江正流使内江不受洪灾。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自行调控的节制闸,是自流灌溉渠系的总开关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太守相当于专员,或大于专员,小于省长),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为此,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协助下,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经过实地勘察,李冰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在无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间)不能爆破的情况下,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热胀冷缩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率众又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形如鱼嘴,岷江流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外江仍循原流,内江经人工造渠,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飞沙堰的设计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让人们知道“枯水(低水位)不淹足,洪水(高水位)不过肩”。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2002年11月13日上午11时25分,备受瞩目的都江堰内江古法截流成功。都江堰内江段首次“整容大手术”正式拉开序幕。都江堰此次截流仍采用了已有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以杩槎、竹笼、碗儿兜等为工具。杩槎的构造为一木三足架,以许多三足架连接成排列,上边满装上卵石泥土,在鱼嘴构成一完美的挡水坝。碗儿兜为装满卵石德竹筐。这种古老的截流方式可就地取材、使用灵活、功效颇高,而费用仅为现代化抛石围堰截流的1/3。都江堰灌区内江段已经10年未断流,内江总干道河段存在一定的淤积,沿岸大量渠道及供水设施陈旧,已影响到宝瓶口引水,需要清淤维修。

都江堰是一个水利工程吗?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如下:1、分水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枯水期的大部分江水会流入内江;而在汛期,多余的江水会从外江流走。2、进入内江的水会进入第二道分水设施——飞沙堰。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特大洪水等非常情况时,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都江堰的地位:都江堰在建成之后的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造福着一方百姓。同时,都江堰还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所有人值得见骄傲的。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为什么说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因为这个建筑代表了中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首次用混凝土浇筑的工程,中第个传统工程,也是一个无坝引水工程。

都江堰这项水利工程的三大主体工程,请简要说明

都江堰水利工程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1、岷江鱼嘴分水工程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其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在古代,鱼嘴是以竹笼装卵石垒砌.由于它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道环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势不再受弯道制约,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决了内江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涝问题. 2、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飞沙堰的另一作用是“ 宝瓶口 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3、宝瓶口引水工程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功的主要原因和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经验

实际上在当时李冰治水时采用“深陶滩、低围堰”就是很好的治水方法值得借鉴。利用马槎将水分流就是现在的闸门分流。

都江堰是怎样修建的?

都江堰坐落于成都附近。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目前都江堰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的灿烂明珠。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省北部高山地区。在都江堰建成以前,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由于河道狭窄,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起作用,目前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

都江堰的建造时间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吗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县)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约56公里,距离青城山风景区20公里。境东与彭州市、郫都区、温江区交界,西、北与汶川县相连,南邻崇州市;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扩展资料: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工作原理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宝瓶口、鱼嘴、飞沙堰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当地的水患。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以破坏自然资源为前提,充分利用地势地貌、水流等自然特点,变害为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惠及下游川西平原40多个县,1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多亩田地旱涝保收,四川从此沃野千里,成为当之无愧的“天府之国”。现如今,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仅发挥着它防汛灌溉的效益,还是国家5A级景区。都江堰的开放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我国古人伟大的智慧,领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都江堰

都江堰建造受到什么思想影响深刻?

都江堰建造受到人文思想影响深刻,认为都江堰工程自动分水排沙、泄洪引水的水力学原理和反映在规划管理上的科学哲理。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扩展资料: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都江堰水利事业工程针对岷江与成都平原的悬江特点与矛盾,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正确处理悬江岷江与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统一在一大工程体系中,变水害为水利。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什么能应运而生?

我不知道您想要问什么?但是都江堰作为无坝引水工程对整个川蜀地区的灌溉作用直接使四川盆地成为中原地区的大粮仓。我认为他可以被称为整个水利工程史上最璀璨的杰作。对地形的利用,引水量的计算,排沙的原理,简直就是和大自然的完美融合。我真的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她了,简直是完美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建造原因主要是川蜀地区属于盆地,没有大的山川河流经过,岷江就好像盆地旁边的一条水流,古人给盆地开了一个口子把岷江水流入到盆地里灌溉农田。丰水年岷江水位增高为了防止内涝,“鱼嘴”就发挥了作用,他能够保证不管丰水年还是枯水年都能让流进川蜀地区的水量基本保持不变,这种设计和智慧还怎么形容呢?

为什么都江堰水利工程能经久不衰

因为他出自伟大的中国人民之手 ~~

都江堰主要有哪两大系统工程组成该水利工程有何功能?

主要由哪两大系统系统工程组成,该水利工程有何功能?都江堰是四川地震,以后所形成的,所以现在是国家的重点工程

都江堰的水利功能

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同堆),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华阳国志·蜀志》),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 天府之国。都江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具有比较好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工程规划相当完善,分水鱼嘴和宝瓶口联合运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为了控制水流量,在进水口 作三石人,立三水中 ,使 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华阳国志·蜀志》)。这些石人显然起着水尺作用,这是原始的水尺。从石人足 和 肩 两个高度的确定,可见当时不仅有长期的水位观察,并且已经掌握岷江洪、枯水位变化幅度的一般规律。通过内江进水口水位观察,掌握进水流量,再用鱼嘴、宝瓶口的分水工程来调节水位,这样就能控制渠道进水流量。这说明早在2300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在管理灌溉工程中,已经掌握并且利用了在一定水头下通过一定流量的堰流原理。在都江堰,李冰又作石犀五枚,……二在渊中 (《华阳国志·蜀志》), 二在渊中 是指留在内江中。石犀和石人的作用不同,它埋的深度是作为都江堰岁修深淘滩的控制高程。通过深淘滩,使河床保持一定的深度,有一定大小的过水断面,这样就可以保证河床安全地通过比较大的洪水量。可见当时人们对流量和过水断面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应用。这种数量关系,正是现代流量公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都江堰水利工程与现代水利工程的区别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改道、筑坝、修堤、分水,变害为利,造福人类至今。

都江堰怎么玩?才能看懂这个两千年的水利工程?

这次来成都旅行,站在3000年前的商周土地上,欣赏了优美的太阳鸟花,在武侯祠穿越回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感叹 历史 的变迁。三千年来,从古蜀国到三国蜀汉,到如今网红的 美食 之都,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一直是沃野千里、物产富饶、人杰地灵的宝地。而都江堰水利工程,防洪防涝,引水灌溉,是守护成都平原的一大法宝。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5A级景区,都江堰很久以前就是我想打卡的景区,之前数次错过,这次,在成都品尝 美食 和三国 历史 之后,我花了一天时间,终于拜水都江堰,领略这项千年水利工程的精妙和古人治水的智慧,深感震撼。 具体治水原理和个人感悟微博里一点点说,这里就不剧透了,先给大家介绍一点干货,都江堰要怎么玩?怎么走才能看懂这个两千年的水利工程? 不跟团的一日游 从成都到都江堰,有很多一日游的线路,还会包括青城山的游览,而我个人,推荐大家选择自由行,一方面成都到都江堰的公共交通非常方便,另一方面,旅行团安排的线路匆匆忙忙,只能走马观花,体验并不好。 那么,从成都怎么去都江堰最方便?建议在犀浦站坐城际列车。 犀浦是地铁2号线到西边的终点站,地铁跟城际列车同台换乘,一出地铁就是高铁站取票机和进站口,非常方便。同时犀浦有多趟列车可以直达离堆公园站,离堆公园出来后步行15分钟就可以到达都江堰景区,比都江堰站更为便利。 不走寻常路 众所周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多数旅行团游览都江堰景区,时间所限,都是从离堆公园入口进入,然后游览卧铁、宝瓶口、飞沙堰和鱼嘴,然后在安澜桥上走个来回,就原路返回了。这样的话,实际上只游览了都江堰景区河边的一小部分,并且这一部分都是游客最多,最拥挤的行程,而另外山上的一大部分都没能游览到,也不能看到都这项水利工程的全景。 如果是自由行的话,我推荐一条自上而下,逆人流而行的线路。到都江堰市后,先坐车上山,从玉垒山入口进入景区,首先游览玉垒山,坐步云廊扶梯上山,登顶最高的玉垒阁,先从高处观看都江堰市区和水利工程的全貌,尤其是然后沿阶而下,在西关俯瞰飞沙堰和宝瓶口,然后走千年松茂古道,过西关,玉垒关,一路到二王庙,过安澜桥,再依次游览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看千年古松和卧铁,从离堆公园出景区,然后过南桥,到西街吃小吃。最后沿内江走马河到仰天窝鱼嘴,浏览结束。 不走寻常路,这样走的原因在于: 1. 就观赏角度而言,要了解都江堰的功能和原理,首先要看到他的全貌,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都分别在岷江的什么位置。 2. 水利工程是都江堰的精华,但是都江堰景区特色不只限于水利工程,对面山上的二王庙,可以看到历朝文人的碑刻、治水故事,玉垒关、松茂古道,是成都平原通往松潘、茂县的唯一通道,也是茶马古道的支线,成都平原的要隘。 3. 松茂古道,古树苍天,绿荫成片,景色也非常美。 4. 坐扶梯上山,走路下山,节省体力,同时与正常游客的方向正好相反,可以独享很多景色。 5. 都江堰是一整个水利工程,景区内是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在景区之外,还有再将内江一分四的仰天窝鱼嘴,看了这里才算了解完整个工程。 不可错过的景色 沿着这条线路,依次会路过多个观景点,个人认为,以下几个观景点是不可错过的。 1. 玉垒阁,登顶后是景区内的最高点,向东可以看到都江堰城区全景,向北可以看到岷江在鱼嘴被一分为二,向西可以看到人字堤河心岛,向南可以看到灌县古城,内江被一分为四。 2. 斗犀台,位于西关附近,是玉垒山上最接近飞沙堰和鱼嘴的一处高台,俯瞰更容易了解治水原理。 3. 玉垒关,成都平原通往松茂古道的一把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 松茂古道,早在三国时期开通的道路,如今依然保留古朴的风貌,仿佛能听到马帮们驮着茶叶、皮毛、丝绸往返于藏区路上的骡马之声。 5. 二王庙,在这里,可以看到历朝历代官员文人对于都江堰的评论和赞赏,也能了解到当地居民对于李冰父子的深厚感情。 6. 安澜桥,全国五大古桥之一,索桥的典范,也是传说中的夫妻桥。 7.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都江堰的主体,治水用水的三大要件,了解了这三个景点,才能明白都江堰的奥秘。 8. 南桥、西街,横跨内江的一座木质廊式古桥,多次损毁,如今重建的非常宏伟,尤其是廊内的壁画雕刻,精美无比,过桥之后便是灌县古城的西街,很有风味的老街,小吃很多。 9. 仰天窝鱼嘴,沿着内江往下游走,会看到另一个鱼嘴,将内江一分为二,然后又二分为四,流入成都平原,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另一部分。 不时之需的Tips 关于都江堰的原理,为了不剧透,这里就不展开详细讲了。对于2000年前的人们能够因势利导、治水用水,修建如此伟大的工程,我自己是非常震撼的。有计划要去的,建议先保持一点神秘和期待,现场解谜更有趣。 1. 从离堆公园站出来,有直达景区的大巴,5元一个人,可以直接坐到玉垒山入口。但是车上的导游会推销门票、电梯票以及放水大典的演出门票,建议不要通过他们购买,交钱之后你就得跟着他们的节奏走,不如自己买票自己游览。 2. 都江堰景区门票80元,云廊扶梯门票40元。 3. 人文类的景点,建议一定要听一下讲解,才更有意思。景区有扫二维码的电子讲解,10元,里面有很多导游可选,讲解内容大同小异,根据个人喜好选一个即可。 4. 西街有很多小吃、工艺品、书店和酒吧,与全国的老街类似,可以选择在这里用餐歇息。 下山之后,在西街找了一家茶馆,坐在走马河边,看着奔流不息的河水,感叹古人的智慧。 按照这条线路游览下来,大约需要4个小时,这一趟下来,观景看景,配合讲解,能清楚的搞明白都江堰的治水原理,也能领略川西山水的美景。 可乐加冰旅行:u200b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

1、李冰父子利用地形水势,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为主要基点,从鱼嘴开始分化又川西高原融化下来的雪水,将这股水流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进入成都平原,补给城市的生活用水,外江绕过城市,顺水流走。2、此时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大量的洪水激流在低洼部分容易造成泥沙堆积,常年日积累导致河床升高,水患肆虐。3、聪明的治水专家以宝瓶口为转折点,在此处建立起一个人工打捞河沙处,当外江的河水流过此处,经过宝瓶口的人造缺口时会形成一个漩涡,泥沙由此被卷到周围的堤岸上,再每年安排专人打捞泥沙,防止泥沙堆积。4、第二工序就是飞沙堰,飞沙堰是连接外江和内江水的重要工程,内江的水进入成都平原,外江的水流向河流。在修筑工程时,李冰父子将内江的河床低于外交的河床,这就保证了在枯水节的时候,外江有6成的水能够通过飞沙堰进入内江,补给成都平原的用。5、而在飞沙堰还有一个人工的阀口,进入内江的水虽然所携带的泥沙较少,但常年以往依旧会成为祸患,在经过飞沙堰时根据动力学和水流的趋势,河沙随水进入飞沙堰,随后被旁边狭窄的宝瓶口所制约,重复第二道工序,这样一道集泄洪、排沙的工程就此完毕。

都江堰和坎儿井体现古代人民怎样智慧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同堆),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都江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具有比较好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工程规划相当完善,分水鱼嘴和宝瓶口联合运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为了控制水流量,在进水口作三石人,立三水中 ,使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这些石人显然起着水尺作用,这是原始的水尺。从石人足 和 肩 两个高度的确定,可见当时不仅有长期的水位观察,并且已经掌握岷江洪、枯水位变化幅度的一般规律。通过内江进水口水位观察,掌握进水流量,再用鱼嘴、宝瓶口的分水工程来调节水位,这样就能控制渠道进水流量。这说明早在2300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在管理灌溉工程中,已经掌握并且利用了在一定水头下通过一定流量的堰流原理。在都江堰,李冰又作石犀五枚,将其中两个留在内江中。石犀和石人的作用不同,它埋的深度是作为都江堰岁修深淘滩的控制高程。通过深淘滩,使河床保持一定的深度,有一定大小的过水断面,这样就可以保证河床安全地通过比较大的洪水量。可见当时人们对流量和过水断面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应用。这种数量关系,正是现代流量公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在吐鲁番盆地大量兴建的原因,是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吐鲁番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中国的“干极”。但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吐鲁番虽然酷热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峰高达5445米,而盆地中心的艾丁湖,却低于海平面154米,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离仅60公里,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均约四十分之一,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都江堰有哪些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是都江堰的最好的大学,有本科和专科。http://www.scfc.edu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2005年招生专业介绍 本科专业介绍园林(风景园林方向)(文理兼收)本专业培养从事园林植物培育、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生产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的园林高级技术人才。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有:园林美术、设计初步、园林制图、植物学、园林树木学、测量学、花卉学、草坪学、园林经济管理、园林生态学、园林史及园林艺术、盆景与插花艺术、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建筑结构与构造、园林植物培育学、园林工程、计算机园林设计与制图等。毕业后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城市风景园林(含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等工作。土木工程(理科)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受到课程设计、试验仪器操作和现场实习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的能力。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房屋结构、桥梁结构、地下结构、道路勘测设计与路基路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等课程。环境工程(环境治理工程方向)(理科)本专业培养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城镇环境、开发区、小流域等的生态环境工程、环境治理、生态控制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监测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监测、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环境气象及水文、环境科学、制图技术与CAD基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规划与设计、Environmental Biology、Environmental Chemistry、Limnology、Water Supply & Wastewater Treatment、Solid Waste Management、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生态环境工程、生态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政务方向)(理科)本专业是一个管理科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实现信息的利用与管理,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教学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信息系统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有: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信息经济学等。报考要求 学生应具有较好的数学、英语基础。择业去向 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IT公司、教学科研单位等。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环境资源管理方向)(理科)本专业是环境与资源科学、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与“3S”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高新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涉及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规划与管理等的政府机构和IT公司,尤其是数字林业、数字农业、流域管理和数字国土等方面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外语、计算机等公共课:数学、物理、统计学等基础课;地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资源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测量与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遥感图象处理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课;以及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环境与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等选择性专题研修课程。报考要求 学生应具有较好的数学、物理和英语基础。择业去向 政府机构、IT公司、教学科研部门等。教育技术学(理科)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学制四年,授教育学学士学位。主干学科: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传播学、教育信息处理、教学系统设计等。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教育、培训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教育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教育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报考要求 学生应具有较好的数学、物理和英语基础。择业去向 企(事)业单位、计算机技术公司、行政管理部门、教学科研单位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商务方向)(文理兼收)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经济学基础、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经济理论与经济形势动态,熟练掌握英语、电脑技术和其它分析工具,适应国际经济合作需要,能在涉外经济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业务和管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旅游管理(旅游资源管理方向)(文理兼收)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旅游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能从事旅游经营管理、旅游区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导游服务以及旅游酒店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教学科研人才。学制四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主干学科:旅游资源学、酒店管理、导游业务。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学、导游业务、旅游经济学、旅游法规、旅游市场学、旅游英语、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区规划与管理等课程。学生毕业后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公司、酒店、旅游区、旅游科研及教育机构从事管理、规划设计、科研及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职教师资本科专业介绍环境工程教育( 农学类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 具备自然 环境、城市环境、城镇环境、开发区、小流域等的生态环境工程、环境治理、生态控制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 的知识 , 能在相关职业技术教育部门从事教学和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从事规划、设计、监测、施工、管理、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学制四年 , 授工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 : 计算机文化基础、环境气象 及水文、环境科学、制图技术与 CAD 基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规划与设计、 Environmental Biology 、Environmental CheIIli stry 、 Limnology 、 Water Supply &WastewaterTreatment 、 Sol id WasteManagement、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生态环境工程、生态经济学。土木工程教育 ( 建筑类 )本专业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类师资及企事业单位的实用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学制四年 , 授工学学士学位。主干学科 : 建筑工程力学、生物环 境工程、职业教育学。主要课程 : 建筑结构、农业建筑学、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土力学与地基 基础、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村能源工程等。毕业后能从事本专业教学、建筑设计、施工、经营管理、环境控制及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工作。生物技术教育(农学类)本专业培养从事生物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有: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职业教育学等。毕业后能在教育部门从事教学及在科研机构从事生物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时还能够在食品、医药、卫生、农、林、牧、环保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园林教育(农学类)本专业培养从事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园林植物培育、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方面的生产管理、技术开发、教学科研的园林高级技术人才。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有:园林美术、设计初步、园林制图、植物学、园林树木学、测量学、花卉学、草坪学、园林经济管理、园林生态学、园林史及园林艺术、盆景与插花艺术、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建筑结构与构造、园林植物培育学、园林工程、计算机园林设计与制图、职业教育学等。毕业后能在教育部门从事教学及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城市风景园林(含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等工作。土地资源管理教育(农学类)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有:测量学、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学、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职业教育学等。毕业后能在教育部门从事教学及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房地产经营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等工作。林学教育(农学类)本专业培养从事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等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树木学、测量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森林环境学、林木遗传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森林生态学、森林计测学、森林经理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生态工程学、职业教育学等。毕业后能在教育部门从事教学及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园林、城建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苗木培育、造林营林、环境绿化、林木病虫害防治、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等工作。林学教育(农学类)本专业是一个管理科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实现信息的利用与管理,能从事中等职业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师资及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教学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信息系统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有: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信息经济学、现代教育技术等。报考要求 学生应具有较好的数学、英语基础。择业去向 教学科研单位、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IT公司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信息类)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计算机导论、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算法分析与设计、网页编程与设计、信息安全基础、计算机维修与维护、网络操作系统等。毕业后能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研和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报考要求 学生应具有较好的数学、物理和英语基础。择业去向 企(事)业单位、计算机技术公司、行政管理部门、教学科研单位等。教育技术学(信息类)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学制四年,授教育学学士学位。主干学科: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传播学、教育信息处理、教学系统设计等。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教育、培训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教育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教育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报考要求 学生应具有较好的数学、物理和英语基础。择业去向 企(事)业单位、计算机技术公司、行政管理部门、教学科研单位等。地理信息系统教育(信息类)本专业是环境与资源科学、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与“3S”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高新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能在有关IT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培训与管理工作,在涉及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规划与管理等的政府机构,尤其是数字林业、数字农业、流域管理和数字国土等方面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外语、计算机等公共课:数学、物理、统计学等基础课;地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资源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测量与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遥感图象处理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课;以及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环境与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等选择性专题研修课程。报考要求 学生应具有较好的数学、物理和英语基础。择业去向 教学科研部门、IT公司、政府机构等。财务管理教育(财经类)本专业培养掌握具有现代理财理论、从事资本经营、制定财务战略和政策,具备管理、经济、法律、金融等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和高级管理人才,能在各级职业技术教育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或公司等从事教学、财务管理及科研工作。本专业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和教学能力。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初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投资学、跨国公司财务。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财经类)培养具有扎实经济学基础、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较熟练地掌握涉外经营业务知识并熟悉国际通行的经营惯例,具备较强经营管理能力,能适应我国涉外经济管理部门,各级职业技术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人才的需要,能胜任职业技术教育、国际经贸业务和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旅游管理教育(旅游类)本专业培养能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及高尚职业道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专门人才,能在旅游职业技术教育、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管理和科研工作。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发展概论、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区的开发与规划、旅游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法规、现代饭店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资源学、现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旅游概论、导游业务知识、导游基础知识、旅游经济管理、旅游法规、旅游市场学、饭店服务管理、客房服务管理、现代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主要专业实验:旅游资源调查、导游、旅游饭店。专科专业介绍园林技术(文理兼收)本专业培养从事园林植物培育、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的生产管理、技术开发高等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园林美术、设计初步、园林树木学、园林制图、园林史及园林艺术、草坪学、花卉学、园林生态学、植物组织培养、园林植物培育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盆景与插花艺术、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等。学制三年。毕业后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城镇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工作。商务英语(文理兼收)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商务英语知识,以及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商务、经贸、外事、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商务管理工作、翻译、教学等的英语专门人才。学制三年。主干学科:商务英语。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商务谈判、商务信函、视听、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理论、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毕业后能到行政、企事业及涉外等单位从事翻译、文秘、商务管理等工作。应用化学(理科)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够从事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及纯化、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农用化学品的加工、分析检测及利用等方面的科学实验及技术开发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学制三年。主干学科:化学、生物技术。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化学、天然产物分析、天然资源化学、化学分离技术。 毕业后能在医药、食品、卫生、农、林、牧、环保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室内装饰与家具设计(文理兼收)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相应文化理论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开拓、创新意识的,主要面向社会各类木、竹制品加工企业、木材代用品加工企业、家具生产及销售流通企业,从事生产、销售、管理与设计工作和其他相关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基础、电工学与工业电子学、木材学与木材化学、胶料与涂料、木制品及家具生产工艺、木工机械、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美术基础、专业绘画、家具材料、家具设计、室内设计、CAD技术、木材干燥、家具及装饰制图、室内装饰施工与预算等课程。应用电子技术(理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通过学习应掌握电子电器专业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能从事电子电器维修或工业化生产和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电子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控加工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工厂电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训练,电视机原理及维修,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内容。财务管理(文理兼收)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理财理论、从事资本经营、制定财务战略和政策,具备管理、经济、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人才,能在各类企业或公司、金融证券、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等部门从事理财工作以及本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本专业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思想、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跨国公司财务。招生咨询电话:(028)87133517 87113754

2022都江堰mtr有轨电车通车时间

2022年的1月21日,成都一列绘有“熊猫”图案的有轨电车缓缓驶离都江堰市玉堂站,而这也就意味着都江堰M-TR旅游客运专线工程首开段正式开始试运行了,关于具体的开通时间是什么时候呢?通车时间据悉,都江堰首开段玉堂南至融创立交桥段,预计将于本月底正式开通试运营。届时,都江堰的市民又将多一种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都江堰有轨电车的即将开通,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体验,对促进城区经济发展、缓解交通压力、低碳环保出行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站点详情都江堰M-TR旅游客运专线主线线路全长约14.213公里,都江堰支线线路全长约3.393公里,熊猫谷支线线路全长约2.4公里。 线路共设车站28座,其中主线21座(含预留3座),都江堰支线5座(含预留1座),熊猫谷支线2座(含预留1座),并设有停车场2处(含预留1处)、车辆维保基地1处。该线路主要途经青城山高铁站、都江堰景区、万达主题公园、熊猫谷、离堆公园、青城山中学等。充分实现了有轨电车站点与景区、校区、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完美接驳,为促进都江堰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都江堰M-TR电车车辆为5模块化编组,长度约32米、宽约3米、高约4米,额定载客292人,最高运行速度70km/h,具有超速防护功能,可在隧道、地面、高架等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运行。与成都的蓉2号有轨电车基本相当。

“都江堰”的地震受损情况

都江堰在汶川大地震中受损情况 在四川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我校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的教授和研究生参加了入川救援队,他们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其相关古迹进行现场考察。 几天来,他们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对都江堰历史文化区的受灾现场逐个进行了踏勘。 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对社会上盛传的都江堰景区毁灭性破坏的说法做了修正,并概括为十六个字:整体尚存、露椽落瓦;局部垮塌、留真毁假。 战国时代始建的都江堰在此次大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堰体基本保存完好,只是鱼嘴出现了裂缝,当地已经做了灌浆加固处理;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地面开裂、护坡、蹬道等损坏比较严重,但22处单体建筑中,完全垮塌的仅戏楼和祖堂两处,损害严重的6处,其余14处只是局部损坏,大体保存尚好。 其中,供奉李冰父子的两个民国重修的清代主殿整体完好,是不幸中的万幸。 此外,离堆公园中的历史景观伏龙观、跨岷江的安澜桥等也都未出现严重的损坏。 反映当地风土文化的西街上除少量近年造的劣质建筑塌毁外,整条街基本保持了原貌。 青城山前山的建筑有局部损害,但整体基本保存下来了。 都江堰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大难不死”,是先人的聪明智慧。 中国古建筑在震灾面前能够“墙倒顶陷屋不塌”,就是因为采用了榫卯的柔性连接方式,在西南地区大多表现为穿斗式结构,柱子之间用多重穿枋相连接,抗震性能极佳。 体现在这次地震中,真正使用这种方式的老建筑大都没有塌毁,只是局部损坏,比如瓦片脱落,露出木椽,局部裂缝,维护体倾倒等,而垮塌的多是设计或施工质量不高的“假劣古董”。 但这并不是说“假古董”就一定会垮,近几十年来造的“假古董”也不一定就“劣”,关键是是否具有或古或今的抗震性能。 “假劣古董”垮塌的主要原因是既缺少现代建筑应有的结构质量,也未保有传统建筑原有的抗震能力。 这同时说明,简陋的现代方式远不如成熟的传统方式更能抵抗震灾的侵害。 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灾后修缮应当尊重历史、兼顾现状、因势利导、标本兼治。 其实质就是不能仅仅只做表面上的“修旧如旧”,更要将用简陋的现代方式搞仿古加以纠正,要从基本原理上汲取传统建筑的智慧,通过正本清源恢复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 目前,起草都江堰文化遗产灾后保护计划的工作正着手进行,以便为下一步的修缮方案打好基础。 枫林将地震前后都江堰的照片做个对比.也把学校专家考察的情况介绍给朋友.让朋友了解地震对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破坏程度和修复的可能性.以增强我们的信心,勇气和获取一点欣慰.

都江堰的原理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实现"四六分水,二八排沙"的?

  都江堰是一个集灌溉、防洪、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它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以及遍布于成都平原上的自动引流灌溉渠共同构成,而三大主体工程可以说是整个工程的灵魂,也最能够体现都江堰治水的思想和理念。也正是因为这个三大主题部分才使得都江堰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工程。   都江堰原理只有八个字“四六分水,二八排沙”。李冰当年把都江堰的修建选在岷江河流的弯道处,这是依据弯道的水流规律把岷江水引入都江堰的主题都江堰工程又分为三大工程对水进行处理,鱼嘴分水堤,宝瓶口,鱼嘴分水堤尾部的飞沙堰,面对滚滚而下的江水,首先由鱼嘴分水堤把江水分为内外两江,平时六层将水分入内江,以保证成都平原的航运和灌溉。夏季洪水到来时,则利用弯道动力学的自然规律,将六层以上的江水泄入外江主流,而后汇入长江以免成都平原遭受洪涝之灾,同时内江最终入口宝瓶口如同约束狂野江水的瓶颈,控制这多余的江水无法进入成都平原,转而从飞沙堰流入外江做到二次分红,不仅如此,今天全世界的水利工程为之困扰的泥沙排放问题,在都江堰的工程中得到了最为精妙的处理,在鱼嘴分流的地方内江处于凹地,外江处于凸地,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表层水流流向凹地,底层江水流入凸地,因此随洪水而下的沙石大部分由底层水流流入外江,飞沙之后任然有部分泥沙流向内江,这时河道有利用江水直冲水底崖壁而产生的旋流冲力,再度将泥沙从河道的侧面的飞沙堰排走,洪水越大,沙石的排放量越高,最高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八。   最后步入宝瓶口的水从这里缓缓的流经成都平原,是完全利用了从西到东的这200米的海拔高差,形成一个完善的自动引流灌溉系统。从上空俯瞰下来,这些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的密密麻麻的水网就象是穿行于人体皮肤下的血管,2000多年来为成都平原上的土地和人民源源不断的提供着甘甜的乳汁。整个都江堰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充分地利用自然地理条件,采用多层次的弯道环流,达到无坝分水、自动控制水流量、自动排沙、自流灌溉的目的。这种种神奇的功能保证了成都平原既受灌溉之益,又无水旱之患,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都江堰原理是什么?

都江堰工程总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筑坝分水,修渠引水”。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大主体,鱼嘴、飞沙堰、宝瓶口:1、鱼嘴和金刚堤,金刚堤迎着上游江水的头部,就叫做“鱼嘴”。从“鱼嘴”到“离堆”之间的金刚堤,等于把岷江水进一步一分为二,西面的原有岷江河道,叫做“外江”;东面的河道,叫做“内江”。2、飞沙堰实际上是在金刚堤最靠近离堆的地方,故意留出的一段凹槽。堰和堤的共同点是拦水,而堰,就是又拦水,还又让水能漫过去。3、宝瓶口上游内江东岸是“S型”的,大水冲到这里,直接撞玉垒山体岩壁,就会翻滚,下层泥沙翻上来,翻过飞沙堰,翻到外江里。这又解决了剩余泥沙的淤积问题。

都江堰与青城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史、青城山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开创性  都江堰创建于公元前256年左右,距今已有2250多年的悠久历史。两千多年前,秦蜀郡守李冰借鉴前人治水经验,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巧妙地利用岷江出山口处的特殊地形,在恰当的位置选址作堰,利用高低落差,顺应自然规律,在生产工具和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采用热涨冷缩的原理,凿离堆,劈开玉垒山,穿"二江"(郸江、检江即今走马河、柏条河),化害为利,自流灌溉成都平原,造就了中外闻名的"天府之国",使成都平原成为中国著名的粮仓。经过两干多年的发展,成为集防洪、灌溉、运输、发电、水产养殖、旅游及城乡工业、生活用水为一体,综合效益巨大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效益,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之先河。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创立的圣地,它按照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形态进行创新,逐步发展壮大,使之成为中国的国教,具有突出的文化价值和前所未有的开创性。  都江堰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独树一帜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具体地说,利用鱼嘴分水堤从眠江引水灌溉,枯水期,自动将眠江60%的水引入内江,40%的水排入外江;洪水时,又自动将60%的水排入外江,40%的水引入内江。都江堰建于眠江弯道处,江水至都江堰,含沙量少的表层水流向凹岸,含沙量大的底层水流向凸岸,将洪水冲下来的沙石大部分从外江排走。进入内江的小部分沙石,利用伸向江心的虎头岩的支引、宝瓶口的节制和"离堆"的顶托,将大部分沙石从飞沙堰、人字堤排入外江,使宝瓶口引水口和灌区干流免遭泥沙淤塞;利用宝瓶口引水口控制进水量,既保证了灌溉用水,又防止了过量洪水涌入内江灌区,造成灾害。都江堰能自动调节进入灌区的水量,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成为天府粮仓。都江堰是成功运用自然弯道形成的流体引力,自动引水、泄洪、排沙的典范。建堰时,李冰还在江中埋石马作淘滩标志,立"三石人"观察水情消长,开创了中国古代水情测量的先例。历代对都江堰水利工程都非常重视,逐步完善了管理机构,建立了岁修、防洪等维护制度,积累和总结了"六字诀"、"三字经"、"八字格言"等宝贵的治水经验,使古堰持续发展,相沿不废。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1 87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1 986年,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弗朗杰姆,国际河流泥沙学术会的各国专家参观都江堰后,对都江堰科学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给予高度评价。1 999年3月,联合国人居中心官员参观都江堰后,建议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评2000年联合国"最佳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奖"。  青城山道教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华民族文化划时代的杰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自中国道教在青城山创建以来,道脉繁衍,逐步从山中扩大到山外,乃至全国,以后历代龙虎山的天师多来青城山朝祖。晋时,青城山为巴蜀道教中心。青城山道士杜光庭对老子理论进行注释和传播,对道教理论进行研究整理,被道教界称为"扶宗立教,天下一人"。1995年,全国全真派传戒教务法会在青城山举行。因此。青城山道教对中国道教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卓越智慧的伟大创造,是科学管理和维护的结晶。李冰吸取古蜀民族的治水经验,就地取材,采用"竹笼"、"杩槎"、"干砌卵石"、"羊圈"等独特的工程技术,年年进行防洪和岁修,费省效宏。都江堰这一独创的河工技术,被广泛运用于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防洪抢险之中。自汉代以来,在治理突发性洪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科学原理至今仍作为抗洪抢险的先进方法而被广泛运用。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划时代的杰作。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天师道的祖山、祖庭  公元143年(汉安二年),道教创始人张陵来青城山赤城崖舍,用先秦"黄老之学"创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师道,张陵"羽化"山中,青城山便以道教发源地和天师道祖山、祖庭名标史册。汉晋之际,道教逐步兴旺,范长生移居青城山,助李雄建立成汉政权,蜀中一时安定繁荣,天师道成为成汉政权和蜀民的精神支柱。公元618-907年间,唐王朝祟奉道教,中国道教进入一个繁盛时期,青城山尤其兴旺。唐僖宗封青城山为希夷公,亲草祭文,命青城山修灵宝道场周天大醮,设醮位2400个(道士设坛做法事)。至此,中国道教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山中道观达40多处,先后演变成7个教派。9世纪晚期,道教学者杜光庭对各派道法进行深入研究,圆融各派,成为一代宗师。他居青城近30年,著述约30部250多卷,是道教理论集大成者,影响遍及中国道教名山和东南亚各国,成为"道门领袖"之一。五代时,道教音乐进入宫廷。青城道士张孔山传谱的古琴曲《流水》,1 977年被美国录入镀金唱片,由"旅行者二号"太空飞船带入太空,在茫茫宇宙寻觅人类知音。现在,青城山仍是弘扬中国道教文化的主要场所。中国道教协会于1 995年在青城山举行中国全真派第二次传减法会,全国各大道教名山住持参加传戒。青城山住持、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圆天被推举为"全真律坛嗣天仙正宗第23代傅圆天大律师"。青城山道教古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不可多得。  青城山--都江堰是全世界亚热带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完整的地区  青城山--都江堰地处横断山北段川西高山峡谷这一世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带,山峦起伏,坡陡谷深,气候温暖湿润,地质历史悠久,生物种类繁多

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指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吗?

不止啊都江堰的主要构成是鱼嘴、飞沙堰、离堆、宝瓶口。其中鱼嘴和飞沙堰在金刚堤上它的鱼嘴不仅把岷江分开,而且它还很智能的把水也分开了主要表现是:非汛期它自动内6外4,也就是内江6成水,外江4成水。汛期就自动分成内4外6。一方面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一方面也满足了四川平地的水需求,同时能有效避免汛期的洪涝灾害。飞沙堰就是利用离心力的原理把河水中的泥沙从内江里面分离出来排放到外江,以免堵塞内江河道,所以外江每年都会检修离堆和宝瓶口是共同作用,离堆就是玉垒山的一部分,是李冰凿山分出来的,宝瓶口就是玉垒山和离堆分开的地方,过了宝瓶口就是内江河道了。宝瓶口的作用就是像花瓶的开口一样把河道缩小,把水位抬高,超过水位的水就从离堆旁边的河道排到外江,避免内江水量过大造成洪灾。要不是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四川盆地每年会有两次洪涝灾害,两次都民不聊生,自从修建了都江堰,四川盆地才成为天府之国,才成为大粮仓的李冰凿山的部分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也是壮举,而且他很聪明,用的就是现在的物理知识,都江堰从秦朝建成到现在已经4千多年近5千年了,每是每刻都在发挥作用,就算前几年上游的紫平铺大坝修成后他的功能不大了,可是成都平原的灌溉还要靠它!!!我就是都江堰人我为我能在都江堰感到自豪!!!

都江堰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http://baike.baidu.com/view/2240.htm都江堰介绍很全

都江堰的鱼嘴分水堤是按三七比例自动排沙()a对b错

错误都江堰鱼嘴分水原理:都江堰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工程构成(见图1)。它们有机的组合,联合发挥了引水灌溉、排洪、排沙和减灾的巨大作用。鱼嘴与金刚堤连在一起,位于江心,它们的建造和作用与弯曲河床形态有密切关系。金刚堤实质是岷江河床上的江心洲,鱼嘴位于金刚堤的顶端,形如鲸鱼之嘴巴,故名为鱼嘴。鱼嘴与金刚堤的共同作用是使岷江河床分汊,即分为内江和外江,所以鱼嘴与金刚堤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程。从分水堤与金刚堤位于河床中心位置分析,这个堤的建造,主要是李冰利用了河流的弯道环流的科学原理形成的。如的分水堤东侧是岷江凹岸,也正是内江流经的部位,西侧是岷江的凸岸,也正是外江流经的部位。这里的弯道环流的表流流入凹岸,把凹岸被侵蚀的和过境的大量泥沙,由环流的底流再搬运到凸岸堆积成遇回扇,其中一部分泥沙在江心堆积形成规模宏大的江心洲(金刚堤),泥沙在洲头不断堆积、延伸,加之人工不断对它们修筑、加固和保护,形成今日之天然——人工金刚堤和鱼嘴。金刚堤和鱼嘴的存在,使岷江主流在此成为分汊型河床。尤其鱼嘴的存在意义,在于发挥分汊河流的分水分沙作用,如冬、春枯水季节,岷江水位较低,河流主流线多靠近河谷凹岸流去,分水堤将约十分之六的江水流入内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流入外江,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量,简称“四六分水”;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相对升高,河流主流线相对变直,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故分水堤又将十分之六的江水排入外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注入内江。显然,这是李冰掌握了分汊口即江心洲(金刚堤)和洲头(鱼嘴)的分水分沙特点,又利用了内江具有平面弯道环流泄水特性,创造的科学分水方法。

都江堰的四六分水和二八排沙如何实现其功能的?

百度一下 你就知道``

郑国渠和都江堰在目的上及作用上有什么不同 他们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郑国渠在修建上有什么值得称颂的优点

一、郑国渠和都江堰在目的上及作用上的区别:1、政治目的不同:战国末年,秦韩为邻,秦国虎视天下,意在吞并六国。韩国为避免首先先被灭,因此要阻止秦国的东进,所以这个修郑国渠实际上是韩国的战略,就是希望把秦国的人力物力都引向修郑国渠修水利工程。避免让韩首先灭亡的命运,这是韩国当时的战略意图。都江堰旨在防洪灌溉的作用。2、作用地区不同:郑国渠的修建使得关中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3、政治影响不同:郑国渠工程竣工后秦国根基进一步稳固,国力大增,郑国渠修建成功后6年后,秦国灭韩,15年后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二、共同点:都江堰将成都平原建成富庶粮仓,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的郑国渠,也在2200余年的岁月里,滋润着干旱的关中平原,使之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三、郑国渠的相关优点:1、郑国渠达到灌水、肥田、改良盐碱地一举三得,这是我国农田灌溉技术上的创举。2、据史料记载郑国渠的干渠长度有300里,宽度约20米,深度有十几米,再加上支渠和毛细渠道等从而导致郑国渠的工程量非常庞大,可以说郑国渠工程不逊于秦代的长城。扩展资料:郑国渠的输水技术的先进性:郑国渠的渠道沿渭北山系向东蜿蜒,为了追求最大的灌溉效益,渠道修得很高,渠挖得很深。在这个引水过程中,郑国渠接收了渭北地区山间的河水,比如浊峪河、清峪河、石川河的水,把这些客水也纳入到渠道中,增加了渠道的灌溉能力。在不用灌溉的季节,郑国渠还有退水系统,将水退回到河流,避免了渠水对河道的冲刷。郑国渠采取了自流灌溉的原理,由总渠分水到支渠,由支渠分水到毛渠,每个分水口它都有闸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斗门,那么这些斗门可以有效地控制水量,达到适时灌溉的目的。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郑国渠富秦地泽后世——陕西古今水利工程观察之二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郑国渠沿用两千余年润泽关中145万亩良田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熊猫、都江堰实力圈粉外国友人

都江堰千年不衰、永远充满活力之外,还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迪?

历史的就是精久的

都江堰人字提作用

1起到了排洪减灾作用2使宝瓶口引水口和灌区干流免遭泥沙淤塞.(在那会有旋涡 )这个是我昨天去听导游说的

都江堰是如何造福千秋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公元前256年)在总结前人治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深淘沙 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要旨,率蜀地百姓运用“挖河沙 堆堤岸,砌鱼嘴 安羊圈”等工程措施来治理岷江,达到了“四六分 平潦旱”的目标。这是人类征服自然水患的破天荒的伟大创举。这个工程的设计形状位置、规模尺寸的基本要素一直沿袭至今。它对流体力学原理的揭示和运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充分证明古代中国人举世无双的聪明才智。 如数千万匹脱缰野马奔腾而泄的岷江水在都江堰工程面前被乖乖地驯服。从此,成都城结束了过去岷江洪水带来的无数的灾难,天府之国由此滋荫而成。最难能可贵是在都江堰诞生后二千三百年的残酷历史检验中被证明其颠覆不破,并且还将继续造福沿岸百姓、造福千秋万代。 历代成都后人按李冰父子的瞩述前仆后继维修这个工程。与此同时还其附近修建起了不少纪念性的建筑,以表达对李冰父子为人间造福的感恩和崇敬~

各位,请问一下都江堰塌了会怎么样啊?

都江堰不是一座塔,也不是一栋楼, 她是一座城市,怎么会塌了? 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如果有一天因为天灾人祸而彻底毁坏了,又恰逢洪水暴雨之类,那岷江下游,甚至整个成都 都会被淹没。 但这种极端情况,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下,发生的几率太渺茫了。

都江堰的来历作文100字

 都江堰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位于成都的岷江上,是秦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一大早,我们成都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都江堰。当我们到达时,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雨中的都江堰另有一番美景,江面上水雾蒙蒙,就像一位披着纱巾的少女。一进大门,沿着石板路往里走,路的两边立着各个时期修建、维护都江堰的功臣的雕像,有李冰、李二郎、诸葛亮。。。。。。走进陈列室,这里陈列着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都江堰的各种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并介绍了都江堰的三大神奇的三大工程: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走出陈列室,远远的就听见轰隆隆的水流声,顺着台阶登上亭子,就看到了“宝瓶口”。“宝瓶口”呈倒梯形,石壁上刻有观察水位的“水则”,它是李冰带领广大民众用了8年时间,用火烧、水浇、人橇的办法,从坚硬的岩石上凿开一个大口子,修建而成。它使从上游流下多余的水从这里分流,减少了水灾的发生。从上面往下看,它就像一个花瓶的口,因此就叫“宝瓶口”。  出了“宝瓶口”,经过一座桥,我们就到了“飞沙堰”,在古代“飞沙堰”是用笼篼卵石堆砌而成,现在已用混凝土筑成,它主要功能是把从上游冲下来的沙石排走,它能排走的石头最大能达到一吨左右,起到防洪排沙减灾的作用。再往前走,就到了“鱼嘴”,“鱼嘴”是三大工程之首,它呈三角形,就像鱼的嘴一样,它也是人工修建而成的分水堤,它把滔滔江水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站在“鱼嘴”的前端,远远望去,汹涌的江水一泻而下,经过“鱼嘴”的分流后,水流就变得平稳和缓慢了。到这里,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全部游览完了。三大工程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既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需要,又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洪灾的威胁,成为古代世界史上科学治水的伟大创举。  看着这么壮观巨大的工程,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两千多年前,全靠人们的双手建造,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下午,我恋恋不舍离开了都江堰,路上我想:我们中华民族真不愧为一个有着灿烂文化遗产的伟大民族!在5?12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7月20日的早晨,我们一家满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震后的都江堰,那里让我感受到了地震对人们的危害有多么大,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有多么大,但这些都压不垮我们四川人民的。我在车上看见好多高楼大厦到处都是裂缝,甚至有些房子都倒塌了,变成了废墟,人们在忙着清理废墟,我还看见不少人还住在帐篷里,人们脸上少了很多笑容。我还听一位买面的老板说:“石油街那里震得惨不忍睹,当时房子得摇晃声、倒塌声,人们的呼救声、哭喊声、呻吟声……混成一片。”我可以想象地震当时的情形,我心里好难受,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生在成都的幸运。不过还好的是都江堰古代水利遗址受到的影响还不是很大,还可以让游客领略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还有那里的灾民已经开始了生产自救,重建美好家园,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都江堰又将变成一座美丽的最佳旅游城市。您们好!我是小导游——李隆方舟。今天,我带大家参观世界水利名都——都江堰。在距天府明珠——成都约四十八公里的地方,座落着一座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古城——我的家乡都江堰市。在都江堰市的城西,有座古老而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它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悠久、唯一留存、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是在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2000多年以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都江堰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引水口、飞沙溢洪道三个主要部份组成。它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三者首尾相接,互相照应,浑然天成,巧夺天工。当二千五百年前人们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在岷江河的江心填筑土石,筑成分水堤,堤的前端是椭圆形的“鱼嘴”形状,人们叫它“鱼嘴”,江流流过将奔腾而来的岷江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左边是内江,右边是外江。内江用于引流灌溉,外江为原始河床。在分水堤的中段,人们有竹笼装石干砌卵石“杩槎”、“羊圈”为堰,修建了“飞沙堰”,在夏季让多余的洪水和大量泥沙自动排外江,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内江的流量,即保证了灌溉,又避免了水患和泥沙的危害。飞沙堰的下游是宝瓶口,宝瓶口是人工开凿的一通山峡,当时那里是一座山,在没有炸药的情况下李冰父子带领人们靠用火柴将坚硬的子母砾岩烧烫,然后冷水浇泼,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岩石一点点松散,分裂剥落,经过长期的凿掘,才打了引水通道“宝瓶口”。使玉垒山山脚的末端与母体分离,形成了著名的“离堆”。有了宝瓶口,玉垒山被一分为二,其间留出20米的入水口,内江水从百米之宽的河道通向宝瓶口,平水季节奔流而过,高峰时节则节节升高,不加节制的水流不断上升,一涌而入,成都平原就会遭受洪涝灾害。此间正是由于飞沙堰下宝瓶口的相互结合,汹涌的波涛将从飞沙堰溢出,成都平原从此以后既浇灌又安然无恙。飞沙溢洪道的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紧急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巧妙地利用虎头岩等的顶拖作用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以及重达数百公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后,成都平原从此不再受洪水之灾,而且增加了农田灌溉面积,使之成为了稻谷飘香的天府之国。2000多年前建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规模宏大,技术高超,是中华民族卓越的伟大创造,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璀灿明珠。我只有认真学习,不断积累科学知识,接过李冰古老的水文化旗帜,去创造,去开拓!女士们、先生们,刚才简单地介绍了三大主体工程,现在请大家随我前往天然氧吧——“都江堰”去吧!

古代都江堰李冰父子治水的原理是什么?

李冰父子修建了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沧桑,现在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都江堰的历史?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南桥、灵岩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仍发挥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时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  都江堰这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都江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赵公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玉堂镇境内,为岷山支脉,距成都56公里。赵公山因传说中财神爷赵昱赵公元帅归隐处而得名,是青城“洞天福地”的福地所在, 海拔最高峰为2434米。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两千年前世界最老最成功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采用现代什么样的科学原理()

选D,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使中外专家、学者、和游人无不为之倾倒。"更多公考资讯请查看安徽人才信息网http://www.ahrcw.com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哪些水文学原理?

天时地利人和

都江堰分沙子是利用()原理。

都江堰分沙子是利用()原理。 A.水坝 B.隔沙袋 C.闸口 D.弯道环流 正确答案:D

求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示意图和动画

去网上查吧

都江堰是如何运作的?

作为第一道屏障,鱼嘴起第一级分水排沙作用,其将岷江分成内、外二江,内江为引水河道,将岷江部份水量引入地势较高的宝瓶口,外江为泄洪排沙河道。由于鱼嘴作用:洪季,内江引40%的清水,60%的水和大量泥沙进人外江;而枯季,内江引60%的水,以满足下游灌区用水[4]。即为“鱼嘴分四六”原则。首先介绍下流量公式Q=AU,其中Q为流量,A为过水断面面积,U为断面平均流速,从公式出发做定性理解:枯水季节,水位较低,①内江河床较低,其过水面积A大于外江,②由于枯季来水少,水流动能小,主流(即流速最大处)偏于岸边(也就是图中示意的低水傍岸,高水居中),因此内江平均流速U大于外江。故内江Q大于外江Q;在洪水季节,水位较高,①外江过水断面A大于内江,②高水居中,主流偏向外江,故外江平均流速U大。故外江Q大于内江Q。

都江堰飞沙堰的沉积泥沙原理

1、岷江都江堰河段的泥沙,以推移质为主,河道弯段,有横向旋流; 2、岷江水推移质多,悬移质少,采用低做堰,洪水期水位超过围堰高程,则可利用弯道水流、泥沙特性,在弯曲河段中,因受弯道环流作用,面层主流指向凹岸,底流指向凸岸,卵石输移带则由上游主槽折向凸岸边滩,水流将推移质泥沙输运到外江,减轻内江淤积量。

都江堰都是由几部分组成?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你指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吧!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 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到66.87万公顷,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蜀郡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了都江堰这项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名播遐方,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都江堰渠首三大主体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处。这里群山环抱,大江中流,气势恢宏,景色绝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济;文人墨客,多会与此。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灵岩寺,翠月湖,紫坪铺等。 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灌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市华彩及城镇风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灌区水利,星罗密布,各展风韵,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通济堰,碧水荡伯;黑龙滩、三岔湖、鲁班水库,湖光涟滟;龙泉洞穿,天工开物,灵水泉涌”。全灌区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 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杰作。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特斯拉阀和都江堰原理

都江堰排泄过程使用的阀门采用的就是特斯拉阀原理。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特斯拉阀是天才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的单向导通气流阀,无任何活动部件,无需输入法能量即可实现气流单向导通。

跪求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的图解 不是相片

都江堰风景区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修都江堰时用了哪些物理原理

  修都江堰时用到的物理原理:  1、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2、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  3、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的治水原理是什么?

都江堰原理的动画演示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组成。我们借助Bigemap GIS Office来做标记,仔细看看卫星地图上都江堰的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1.宝瓶口宝瓶口用来灌溉东部平原,缓解西部洪灾。在未开凿之前,玉垒山便伫立在东岸。每逢涨水之际,水便往西部流,危及西部的田野;而东部却没有水得以灌溉。2.鱼嘴有了宝瓶口进水,但还不够。岷江地势东高西低,让岷江顺利的流入东部宝瓶口,还是不够。这条分水堤,将岷江分成了内外两江:内江河床低,河道窄,用来灌溉平原的农田;外江河床高,河道宽,用来堆沙泄洪。当洪水一来,洪水流势又急又快,便优先流往河床高且江面宽的外河,六成来水流到外江,降低洪水风险;枯水季节时,河水流速慢,流水少,便优先流往东部内江,保证平原地区的农用灌溉。3.飞沙堰飞沙堰是溢洪道。为了进一步让东部平原免遭洪灾,需要更好的控制水量。资料拓展: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渠首占地面积200余亩。它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40县(市、区)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

都江堰的工程原理是什么?

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伏江中,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飞沙堰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仅泄洪水,还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形似瓶颈。除了引水,还有控制进水流量的作用。金刚堤和鱼嘴的存在,使岷江主流在此成为分汊型河床。尤其鱼嘴的存在意义,在于发挥分汊河流的分水分沙作用。如冬、春枯水季节,岷江水位较低,河流主流线多靠近河谷凹岸流去,分水堤将约十分之六的江水流入内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流入外江,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量,简称“四六分水”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相对升高,河流主流线相对变直,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故分水堤又将十分之六的江水排入外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注入内江。

都江堰实现水沙分离运用的具体原理是怎样的?

请注意今年农业四月初八的洪水

都江堰的原理是什么?

1.都江堰在四川成都西灌县;2.都江堰分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主要部位;3.干旱时(枯水期),水从鱼嘴处右侧的内江直接流进宝瓶口,进入四川成都农田;4.丰水期,水多余的部分从鱼嘴进入作侧的外江,防止成都平原洪涝;5.丰水期,水流湍急,甚至比篮球还大的巨石,有部分不能进入外江(大部分已经进入外江了),则随急流到达宝瓶口附近时,从飞沙堰飞入外江。这样保证不堵塞宝瓶口。6.这里没有办法画图,不然我会给你图的。这是2000年前修建,至今还在很好使用的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原理 都江堰原理介绍

1、都江堰的原理:飞沙堰实际上是在金刚堤最靠近离堆的地方,故意留出的一段凹槽。所谓的堰,和堤的共同点是拦水。但其别就在于,堤,必须保证水流不得漫过;而堰,就是又拦水,还又让水能漫过去。飞沙堰神奇的地方就在这里。宝瓶口很狭窄,在丰水的季节,内江的水位必然涨得很高,那么,高出来的水,就全都从飞沙堰漫过去,流回到原来的水道,也就是外江了,这就保证丰水季节大水不至于淹了成都平原。另一个妙用在于,宝瓶口上游内江东岸是“S型”的,大水冲到这里,直接撞到半挡着的玉垒山体岩壁,就会翻滚,下层泥沙翻上来,翻过飞沙堰,翻到外江里。这又解决了剩余泥沙的淤积问题。据说几吨重的大石头都会翻滚过去。 2、李冰修筑都江堰的时间,是在秦国统一中国的前夜。当时秦国先已经吞并了蜀地,于是有个秦国大臣就给秦始皇出主意,以蜀地为中转站,然后沿长江东下,抄楚国的后路灭楚。然后就任命李冰为蜀地的郡长,负责经营蜀地这个中转站。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

都江堰工程总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筑坝分水,修渠引水”。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都江堰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首先是修筑宝瓶口引水工程,将岷江水流分为两道,使岷江水流向东边的成都平原,同时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成都平原的干旱,灌溉那里的良田。宝瓶口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又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鱼嘴”,迫使大量江水流入宝瓶口。鱼嘴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道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都江堰示意图及原理

都江堰示意图及原理如下:都江堰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组成。我们借助Bigemap GIS Office来做标记,仔细看看卫星地图上都江堰的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1.宝瓶口宝瓶口用来灌溉东部平原,缓解西部洪灾。在未开凿之前,玉垒山便伫立在东岸。每逢涨水之际,水便往西部流,危及西部的田野;而东部却没有水得以灌溉。2.鱼嘴有了宝瓶口进水,但还不够。岷江地势东高西低,让岷江顺利的流入东部宝瓶口,还是不够。这条分水堤,将岷江分成了内外两江:内江河床低,河道窄,用来灌溉平原的农田;外江河床高,河道宽,用来堆沙泄洪。当洪水一来,洪水流势又急又快,便优先流往河床高且江面宽的外河,六成来水流到外江,降低洪水风险;枯水季节时,河水流速慢,流水少,便优先流往东部内江,保证平原地区的农用灌溉。3.飞沙堰飞沙堰是溢洪道。为了进一步让东部平原免遭洪灾,需要更好的控制水量。资料拓展: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渠首占地面积200余亩。它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40县(市、区)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