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阅读 / 问答 / 标签

MiriamRizea出生于哪里

MiriamRizeaMiriamRizea是一名演员,主要作品是《女王与国家》、《倾听心灵》等。外文名:MiriamRizea职业:演员代表作品:《倾听心灵》合作人物:约翰·保曼

mri和ct的区别有哪些

摘要:mri是英文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翻译过来就是磁共振,它就是核磁共振的意思,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mri和ct都是医学影像设备,可以检查人体情况,不过它们在工作原理、辐射、成像优势、检查所用时间、价格、对检查者的要求等方面有一定区别,并不一定哪种更好,主要是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一、mri是核磁共振吗核磁共振是医院的一种检查项目,很多朋友可能都听过,不过mri检查大家可能有点陌生,其实,mri检查就是核磁共振检查。mri是磁共振成像的意思,英文全称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这项技术诞生之初曾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当时叫做NMR成像,随着大磁体的安装,有人开始担心字母“N”可能会对磁共振成像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另外,“nuclear”一词还容易使医院工作人员对磁共振室产生另一个核医学科的联想。因此,为了突出这一检查技术不产生电离辐射的优点,同时与使用放射性元素的核医学相区别,放射学家和设备制造商均同意把“核磁共振成像术”简称为“磁共振成像”,即mri。二、mri和ct的区别有哪些CT和MRI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检查,CT全名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全名是磁共振成像,那么这两种医学影像技术有什么区别呢?1、工作原理区别CT是利用X射线和Y射线,由于探测器作用而对身体某一部位做环绕断面扫描,然后转化成数字化图像的;MRI是利用身体水分之中氢原子在磁场作用下产生共振现象,这样能获得电磁信号,然后以计算机计算转化成数字化图像。2、辐射有无区别CT有射线,会对身体有一定的辐射性,不过是在允许范围内的;MRI没有任何辐射,不过检查要求较严格。3、成像优势区别不同器官组织密度跟含水分子量不一样,所以CT和MRI检查对不同的器官组织检查,成像优势也不同,骨关节病、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肺部疾病可通过做CT来诊断;MRI主要应用于检查软组织密度,分辨率比较高。CT能对检查者的脏器做三维重建,清晰观察某个脏器全貌,不过MRI却不可以。4、检查所用时间区别CT检查时间比较短,一般十几分钟或30分钟就能做完;但MRI扫描时间比较长,大多数门诊都能做CT检查。5、价格区别MRI设备比较昂贵,普通医院最多能配置一台;CT设备相对来说价格实惠,一般医院有多台CT设备,跟MRI相比,CT检查的价格也要更便宜一些。6、对检查者的要求区别因为MRI在强大的磁场下工作,设备易受到金属物质和电子产品干扰,因此检查者做MRI时身上不能有磁性金属物,如各种首饰和装饰品、心脏支架以及假牙、金属牙套等。CT检查并没有什么很严格的要求,不过孕妇和婴儿应少做。三、核磁共振和ct哪个好核磁共振和CT检查并不是同样的检查,它们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并不能明确指出哪项检查比较好,只是在出现疾病的时候可以根据身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判断要进行哪种检查。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做核磁共振还是ct,在检查前都需要跟医生详细沟通,并且告知医生身体的情况。

医生建议“必要时结合MRI检查”MRI是指什么?

天哪,你为什么要在这里问问题呢,你把问题在百度网页搜索一下,不就出来了吗

NikeAirZoomRivalFly3会泄力吗

不会。NikeAirZoomRivalFly3属于速读训练跑鞋今年会推出新款速度训练跑鞋,可以与顶级的竞速跑鞋AlphaflyNext相媲美。前掌两个AirZoom气垫,中前足的ZoomX缓震泡棉,后掌React缓震泡棉,内置复合纤维板,脚感也是很激进的的,又软又弹,但是跑步的声音特别响而且脚后跟容易磨脚,建议穿长一点的袜子。

Nikezoomrivalfly3白金发售日期

zoomfly3是在2019年7月正式出售的,鞋面使用了vaporweave新材质,与NikeVaporflyNEXT%相同,zoomfly3的鞋面和zoomflysp的可不一样,更加舒适,而且更轻薄,鞋底设计更加科学。zoomfly3鞋面使用了全新Vaporweave科技,这种类似蝉翼的材质相比Flyknit更加轻薄透气,更重要的是避免了鞋面吸收汗水和雨水

nikezoomrivald10是短跑鞋还是长跑鞋

nike zoom rival d 10是属于长跑鞋,不适用于短跑。短跑鞋和长跑鞋不仅从外观上来讲不一样,功能也各不相同。短跑鞋,一般底部有鞋钉,对地面有更高地抓取力。中长跑鞋一般底部很正常,穿起来也很舒适。短跑鞋普遍都比较轻,这对于爆发来说是个强力辅助。中长跑鞋有的是轻的,有的却有点重,但相对于短跑鞋来讲,穿起来很舒服。短跑鞋鞋型更紧一些,尤其是足弓的位置,鞋钉长度也比长跑鞋要长。中长跑鞋还提供短跑鞋不具备的缓震的功能。

MRI检查所见:检查关节再位,右膝前交叉韧带形态不整,相应区域信号紊乱,T2WI/STIR见斑片状高信号,后交叉韧带

这可能是到Ⅱ度-Ⅲ度的半月板信号了,如果患者已经不能走路,或走路困难的,需要关节镜手术;还能行走自如的,不需要手术。

Hamriyah Free Zone – Sharjah, UAE 什么意思

哈姆利亚自由区——沙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迦酋长国总面积2590平方公里,沿着阿拉伯海湾的海岸线全长20公里,是阿联酋唯一一个跟阿其他酋长国都接壤,且紧邻伊朗和阿曼的酋长国。凭借良好的地理优势,沙迦的经济在未来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沙迦有两个自由区:沙迦哈姆利亚自由区和沙迦机场自由区。沙迦哈姆利亚自由区成立于1995年,占地面积1500万平米,目前已发展到2200万平米。从 成立初到现在,两个自由区入驻的企业数量及投资额都有较大增长。其中,沙迦机场自由区的企业入驻数量从2001年4月份的560家上升到2008年6月份 的2700多家,投资额从5亿美金上涨到20亿美金,入驻企业以从事贸易服务为主。

MRI和CT的对比及优点?

CT相比较,MRI具有以下优点:①无放射线损害,迄今也未见有MRI对人体产生损伤的报道;②软组织密度分辨率高于CT,而空间分辨率也可与CT相媲美,直径小于2厘米的胰癌也能发现;③可直接作任意的切层扫描;④成像参数及方法多,所获得诊断信息较CT丰富;⑤一般无需作增强扫描,近年采用的一种特殊的MRI增强剂(Gd-DT-PA)以增强病灶的信号对比,且无潜在危险的碘过敏反应;⑥借助于质子的流动效应,可清晰显示血管,尤其是运用数字减影原理可作MRI血管造影;⑦无骨性伪影,对颅窝病变的诊断比CT优越得多。其不足之处是:①钙化及骨病灶不能显示;②扫描时间一般较长,每日能检查的人数较CT少;③上腹部MRI仍存在运动伪影干扰;④体内有磁性金属物者不能检查;⑤价格昂贵

心理学fmri技术是什么

FMRI就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随着认知神经科学逐渐在心理学研究领域成为主流,FMRI成为了目前最主要的心理学研究工具之一,用于探索个体心理或行为的大脑机制。其原理是个体特定的心理或行为会造成控制其产生的脑区或神经元的激活和兴奋,FMRI利用磁振造影来测量神经元活动所引发之血液动力的改变,从而确定与目标心理或行为相关的脑区或神经元。

了解MRI行业

MRI行业在中国有相当大的市场前景,在世界范围都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一台MRI大概价值700万左右,像一些大的国际公司,一年也就生产50台左右。技术含量相当高,而且工作也不是很辛苦,医疗产品都是不错的。我也在MRI公司工作,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建议你到里面锻炼锻炼

mri的中文意思是

MRI是磁共振成像,原理是施加一个磁场,让原子核和着磁场的节拍动起来(共振)当磁场停下来的时候,原子核恢复常态,这个恢复的过程会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能量,探头检测出这个能量,并用于成像。磁共振成像(MRI)系统能够提供清晰的人体组织的图像,系统检测并处理氢原子在强磁场中受到共振磁场激励脉冲的激发后所生成的信号。氢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决定了它自身的固有磁矩,在强磁场作用下,这些氢原子将定向排列。简单起见,可以把静态磁场中的氢原子核看作一条拉紧的绳子。原子核具有一个共振频率或“Larmor”频率,具体取决于本地磁场强度。如同一条绳索在外部张力作用下发生共振。在典型的1.5T MRI磁场中,氢原子的共振频率近似为64MHz。适当的磁共振激励或者是RF脉冲激励(频率等于氢原子核谐振频率)能够强制原子核磁矩部分或全部偏移到与作用磁场垂直的平面。停止RF激励后,原子核磁矩将恢复到静态磁场的状况。原子核在重新排列的过程中释放能量,发出共振频率(取决于场强)的RF信号,MRI成像系统对该信号进行检测并形成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MRI包括哪些检查?

核磁共振适应症:神经系统的病变包括肿瘤、梗塞、出血、变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几乎成为确诊的手段。特别是脊髓脊椎的病变如脊椎的肿瘤、萎缩、变性、外伤椎间盘病变,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核磁共振成像MRI也称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在物理、化学、医疗、石油化工、考古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将这种技术用于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就产生出一种革命性的医学诊断工具。快速变化的梯度磁场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核磁共振成像的速度,使该技术在临床诊断、科学研究的应用成为现实,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

X线片,CT,MRI,彩超,都有啥区别?

X光是最普通的一种,主要是看骨骼健康,ct是x光的加强版,mr是核磁共振主要检查脑部,彩超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检查。

CT,MRI的发明人是物理学家,工程专家说明了什么

我先说几句,CT成像是在X射线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使平面重叠的X像可以清晰一个平面一个平面的扫描.磁共振是原子核在强磁场中共振所得到的信号,然后经过图象重建得到的,它可以在人体的各个平面成像.说白了,它的成像和扫描部位质子的多少有关.他们的区别主要是原理,设备,其成像特点,检查技术,图象的分析与诊断,及他们在临床的应用.CT的基本原理一、CT成像过程X线成像是利用人体对X线的选择性吸收原理,当X线透过人体后在荧光屏上或胶片上形成组织和器官的图像,CT的成像也与之相仿。CT扫描的过程是由高度准直的X线束环绕人体某一检查部位作360度的横断面扫描的过程。检查床平移时,X线从不同方向照射病人,穿过人体的X线束因有部分光子被人体吸收而发生衰减,未被吸收的光子穿透人体再经后准直由探测器接收。探测器接受了穿过人体以后的强弱不同的X线,转换为自信号由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S)进行采集。大量接收到模拟信号信息通过模数(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运算。经过初步处理的成为采集的原始数据(raw data),原始数据经过卷曲、滤过处理,其后称为滤过后的原始数据(6lteredrawdata)。由数模(D/A)转换器通过不同的灰阶在显示屏上显像从而获得该部位横断面的解剖结构图象,即CT横断面图象。因此,CT检查得到的是反应人体组织结构分布的数字影象,从根本上克服了常规X线检查图像前后重叠的缺陷,使医学影像诊断学检查有了质的飞跃。二、CT成像的基本原理通常,探测器所接受到的射线信号的强弱,取决于该部位的人体截面内组织的密度。密度高的组织,例如骨骼吸收X线较多,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较弱;密度较低的组织,例如脂肪、空腔脏器等吸收X线较少,探测器获得的信号较强。这种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值不同的性质可用组织的吸收系数μ来表示,所以探测器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弱所反映的是人体组织不同的μ值。而CT正是利用X线穿透人体后的衰减特性作为其诊断疾病的依据。X线穿透人体后的衰减遵守指数衰减规律I=I0e-μd。式中:I为通过人体吸收后衰减的X线强度;I0为入射X线强度;μ为接收X线照射组织的线性吸收系数;d为受检部位人体组织的厚度。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算列出人体组织受检层面的吸收系数,并将之分布在合成图象的栅状阵列即矩阵的方格(阵元)内。矩阵上每个阵元相当于重建图象上的一个图象点,称为像素(pixel)。CT的成像过程就是求出每个像素的衰减系数的过程。如果像素越小、探测器数目越多,计算机所测出的衰减系数就越多、越精确,重建出的图象也就越清晰。目前,CT机的矩阵多为256×256,512×512,其乘积即为每个矩阵所包含的像素数核磁共振成像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人脑纵切面的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NMRI),又称自旋成像(spin imaging),也称磁共振成像、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是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nance,简称NMR)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将这种技术用于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就产生出一种革命性的医学诊断工具。快速变化的梯度磁场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核磁共振成像的速度,使该技术在临床诊断、科学研究的应用成为现实,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从核磁共振现象发现到MRI技术成熟这几十年期间,有关核磁共振的研究领域曾在三个领域(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内获得了6次诺贝尔奖,足以说明此领域及其衍生技术的重要性。目录 [隐藏]1 物理原理1.1 原理概述1.2 数学运算2 系统组成2.1 NMR实验装置2.2 MRI系统的组成2.2.1 磁铁系统2.2.2 射频系统2.2.3 计算机图像重建系统2.3 MRI的基本方法3 技术应用3.1 MRI在医学上的应用3.1.1 原理概述3.1.2 磁共振成像的优点3.1.3 MRI的缺点及可能存在的危害3.2 MRI在化学领域的应用3.3 磁共振成像的其他进展4 诺贝尔获奖者的贡献5 未来展望6 相关条目6.1 磁化准备6.2 取像方法6.3 医学生理性应用7 参考文献[编辑]物理原理通过一个磁共振成像扫描人类大脑获得的一个连续切片的动画,由头顶开始,一直到基部。[编辑]原理概述核磁共振成像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电路技术、超导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医生考虑到患者对“核”的恐惧心理,故常将这门技术称为磁共振成像。它是利用磁场与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内进动的氢核(即H+)发生章动产生射频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而成像的。原子核在进动中,吸收与原子核进动频率相同的射频脉冲,即外加交变磁场的频率等于拉莫频率,原子核就发生共振吸收,去掉射频脉冲之后,原子核磁矩又把所吸收的能量中的一部分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来,称为共振发射。共振吸收和共振发射的过程叫做“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成像的“核”指的是氢原子核,因为人体的约70%是由水组成的,MRI即依赖水中氢原子。当把物体放置在磁场中,用适当的电磁波照射它,使之共振,然后分析它释放的电磁波,就可以得知构成这一物体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精确立体图像。[编辑]数学运算原子核带正电并有自旋运动,其自旋运动必将产生磁矩,称为核磁矩。研究表明,核磁矩μ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S 成正比,即式中γ 为比例系数,称为原子核的旋磁比。在外磁场中,原子核自旋角动量的空间取向是量子化的,它在外磁场方向上的投影值可表示为m为核自旋量子数。依据核磁矩与自旋角动量的关系,核磁矩在外磁场中的取向也是量子化的,它在磁场方向上的投影值为对于不同的核,m分别取整数或半整数。在外磁场中,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具有相应的能量,其数值可表示为式中B为磁感应强度。可见,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由于磁矩和磁场的相互作用,自旋能量分裂成一系列分立的能级,相邻的两个能级之差ΔE = γhB。用频率适当的电磁辐射照射原子核,如果电磁辐射光子能量hν恰好为两相邻核能级之差ΔE,则原子核就会吸收这个光子,发生核磁共振的频率条件是:式中ν为频率,ω为角频率。对于确定的核,旋磁比γ可被精确地测定。可见,通过测定核磁共振时辐射场的频率ν,就能确定磁感应强度;反之,若已知磁感应强度,即可确定核的共振频率。[编辑]系统组成[编辑]NMR实验装置采用调节频率的方法来达到核磁共振。由线圈向样品发射电磁波,调制振荡器的作用是使射频电磁波的频率在样品共振频率附近连续变化。当频率正好与核磁共振频率吻合时,射频振荡器的输出就会出现一个吸收峰,这可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同时由频率计即刻读出这时的共振频率值。核磁共振谱仪是专门用于观测核磁共振的仪器,主要由磁铁、探头和谱仪三大部分组成。磁铁的功用是产生一个恒定的磁场;探头置于磁极之间,用于探测核磁共振信号;谱仪是将共振信号放大处理并显示和记录下来。[编辑]MRI系统的组成[编辑]磁铁系统静磁场:当前临床所用超导磁铁,磁场强度有0.5到4.0T,常见的为1.5T和3.0T,另有匀磁线圈(shim coil)协助达到高均匀度。梯度场:用来产生并控制磁场中的梯度,以实现NMR信号的空间编码。这个系统有三组线圈,产生x、y、z三个方向的梯度场,线圈组的磁场叠加起来,可得到任意方向的梯度场。[编辑]射频系统射频(RF)发生器:产生短而强的射频场,以脉冲方式加到样品上,使样品中的氢核产生NMR现象。射频(RF)接收器:接收NMR信号,放大后进入图像处理系统。[编辑]计算机图像重建系统由射频接收器送来的信号经A/D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学信号,根据与观察层面各体素的对应关系,经计算机处理,得出层面图像数据,再经D/A转换器,加到图像显示器上,按NMR的大小,用不同的灰度等级显示出欲观察层面的图像。[编辑]MRI的基本方法选片梯度场Gz相编码和频率编码图像重建[编辑]技术应用3D MRI[编辑]MRI在医学上的应用[编辑]原理概述氢核是人体成像的首选核种:人体各种组织含有大量的水和碳氢化合物,所以氢核的核磁共振灵活度高、信号强,这是人们首选氢核作为人体成像元素的原因。NMR信号强度与样品中氢核密度有关,人体中各种组织间含水比例不同,即含氢核数的多少不同,则NMR信号强度有差异,利用这种差异作为特征量,把各种组织分开,这就是氢核密度的核磁共振图像。人体不同组织之间、正常组织与该组织中的病变组织之间氢核密度、弛豫时间T1、T2三个参数的差异,是MRI用于临床诊断最主要的物理基础。当施加一射频脉冲信号时,氢核能态发生变化,射频过后,氢核返回初始能态,共振产生的电磁波便发射出来。原子核振动的微小差别可以被精确地检测到,经过进一步的计算机处理,即可能获得反应组织化学结构组成的三维图像,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包括组织中水分差异以及水分子运动的信息。这样,病理变化就能被记录下来。人体2/3的重量为水分,如此高的比例正是磁共振成像技术能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的基础。人体内器官和组织中的水分并不相同,很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会导致水分形态的变化,即可由磁共振图像反应出来。MRI所获得的图像非常清晰精细,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避免了剖胸或剖腹探查诊断的手术。由于MRI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和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造影剂,因此对人体没有损害。MRI可对人体各部位多角度、多平面成像,其分辨力高,能更客观更具体地显示人体内的解剖组织及相邻关系,对病灶能更好地进行定位定性。对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肿瘤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编辑]磁共振成像的优点与190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普通X射线或197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计算机层析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相比,磁共振成像的最大优点是它是目前少有的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安全、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万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对人体没有游离辐射损伤;各种参数都可以用来成像,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这使得医疗诊断和对人体内代谢和功能的研究方便、有效。例如肝炎和肝硬化的T1值变大,而肝癌的T1值更大,作T1加权图像,可区别肝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通过调节磁场可自由选择所需剖面。能得到其它成像技术所不能接近或难以接近部位的图像。对于椎间盘和脊髓,可作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成像,可以看到神经根、脊髓和神经节等。能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不像CT(只能获取与人体长轴垂直的剖面图)那样一层一层地扫描而有可能漏掉病变部位;能诊断心脏病变,CT因扫描速度慢而难以胜任;对软组织有极好的分辨力。对膀胱、直肠、子宫、阴道、骨、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原则上所有自旋不为零的核元素都可以用以成像,例如氢(1H)、碳(13C)、氮(14N和15N)、磷(31P)等。人类腹部冠状切面磁共振影像[编辑]MRI的缺点及可能存在的危害虽然MRI对患者没有致命性的损伤,但还是给患者带来了一些不适感。在MRI诊断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把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其缺点主要有:和CT一样,MRI也是解剖性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核磁共振检查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射线或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不比CT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扫描时间长,空间分辨力不够理想;由于强磁场的原因,MRI对诸如体内有磁金属或起搏器的特殊病人却不能适用。MRI系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强静磁场:在有铁磁性物质存在的情况下,不论是埋植在患者体内还是在磁场范围内,都可能是危险因素;随时间变化的梯度场:可在受试者体内诱导产生电场而兴奋神经或肌肉。外周神经兴奋是梯度场安全的上限指标。在足够强度下,可以产生外周神经兴奋(如刺痛或叩击感),甚至引起心脏兴奋或心室振颤;射频场(RF)的致热效应:在MRI聚焦或测量过程中所用到的大角度射频场发射,其电磁能量在患者组织内转化成热能,使组织温度升高。RF的致热效应需要进一步探讨,临床扫瞄仪对于射频能量有所谓“特定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的限制;噪声:MRI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噪声,可能使某些患者的听力受到损伤;造影剂的毒副作用:目前使用的造影剂主要为含钆的化合物,副作用发生率在2%-4%。[编辑]MRI在化学领域的应用MRI在化学领域的应用没有医学领域那么广泛,主要是因为技术上的难题及成像材料上的困难,目前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在高分子化学领域,如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的研究、固态反应的空间有向性研究、聚合物中溶剂扩散的研究、聚合物硫化及弹性体的均匀性研究等;在金属陶瓷中,通过对多孔结构的研究来检测陶瓷制品中存在的砂眼;在火箭燃料中,用于探测固体燃料中的缺陷以及填充物、增塑剂和推进剂的分布情况;在石油化学方面,主要侧重于研究流体在岩石中的分布状态和流通性以及对油藏描述与强化采油机理的研究。[编辑]磁共振成像的其他进展核磁共振分析技术是通过核磁共振谱线特征参数(如谱线宽度、谱线轮廓形状、谱线面积、谱线位置等)的测定来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它可以不破坏被测样品的内部结构,是一种完全无损的检测方法。同时,它具有非常高的分辨本领和精确度,而且可以用于测量的核也比较多,所有这些都优于其它测量方法。因此,核磁共振技术在物理、化学、医疗、石油化工、考古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磁共振显微术(MR microscopy, MRM/μMRI)是MRI技术中稍微晚一些发展起来的技术,MRM最高空间分辨率是4μm,已经可以接近一般光学显微镜像的水平。MRM已经非常普遍地用作疾病和药物的动物模型研究。活体磁共振能谱(in vivo MR spectroscopy, MRS)能够测定动物或人体某一指定部位的NMR谱,从而直接辨认和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编辑]诺贝尔获奖者的贡献2003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化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C. Lauterbur)和英国物理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以表彰他们在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内所使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劳特布尔的贡献是,在主磁场内附加一个不均匀的磁场,把梯度引入磁场中,从而创造了一种可视的用其他技术手段却看不到的物质内部结构的二维结构图像。他描述了怎样把梯度磁体添加到主磁体中,然后能看到沉浸在重水中的装有普通水的试管的交叉截面。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图像技术可以在普通水和重水之间区分图像。通过引进梯度磁场,可以逐点改变核磁共振电磁波频率,通过对发射出的电磁波的分析,可以确定其信号来源。曼斯菲尔德进一步发展了有关在稳定磁场中使用附加的梯度磁场理论,推动了其实际应用。他发现磁共振信号的数学分析方法,为该方法从理论走向应用奠定了基础。这使得10年后磁共振成像成为临床诊断的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法。他利用磁场中的梯度更为精确地显示共振中的差异。他证明,如何有效而迅速地分析探测到的信号,并且把它们转化成图像。曼斯菲尔德还提出了极快速的梯度变化可以获得瞬间即逝的图像,即平面回波扫描成像(echo-planar imaging, EPI)技术,成为20世纪90年代开始蓬勃兴起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 fMRI)研究的主要手段。雷蒙德·达马蒂安的“用于癌组织检测的设备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们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为获得200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位科学家开发核磁共振扫描仪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铺平了道路。由于他们的理论工作,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才取得了突破,使人体内部器官高清晰度的图像成为可能。此外,在2003年10月10日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上,同时出现了佛纳(Fonar)公司的一则整版广告:“雷蒙德·达马蒂安(Raymond Damadian),应当与彼得·曼斯菲尔德和保罗·劳特布尔分享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没有他,就没有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指责诺贝尔奖委员会“篡改历史”而引起广泛争议。事实上,对MRI的发明权归属问题已争论了许多年,而且争得颇为激烈。而在学界看来,达马蒂安更多是一个生意人,而不是科学家。[编辑]未来展望人脑是如何思维的,一直是个谜。而且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课题。而利用MRI的脑功能成像则有助于我们在活体和整体水平上研究人的思维。其中,关于盲童的手能否代替眼睛的研究,是一个很好的样本。正常人能见到蓝天碧水,然后在大脑里构成图像,形成意境,而从未见过世界的盲童,用手也能摸文字,文字告诉他大千世界,盲童是否也能“看”到呢?专家通过功能性MRI,扫描正常和盲童的大脑,发现盲童也会像正常人一样,在大脑的视皮质部有很好的激活区。由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盲童通过认知教育,手是可以代替眼睛“看”到外面世界的。快速扫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使经典MRI成像方法扫描病人的时间由几分钟、十几分钟缩短至几毫秒,使因器官运动对图像造成的影响忽略不计;MRI血流成像,利用流空效应使MRI图像上把血管的形态鲜明地呈现出来,使测量血管中血液的流向和流速成为可能;MRI波谱分析可利用高磁场实现人体局部组织的波谱分析技术,从而增加帮助诊断的信息;脑功能成像,利用高磁场共振成像研究脑的功能及其发生机制是脑科学中最重要的课题。有理由相信,MRI将发展成为思维阅读器。20世纪中叶至今,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是发展最活跃的两个领域,专家相信,作为这两者结合物的MRI技术,继续向微观和功能检查上发展,对揭示生命的奥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编辑]相关条目核磁共振射频射频线圈梯度磁场[编辑]磁化准备反转回复(inversion recovery)饱和回覆(saturation recovery)驱动平衡(driven equilibrium)[编辑]取像方法自旋回波(spin echo)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平行成像(parallel imaging)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 imaging, EPI)定常态自由进动成像(steady-state free precession imaging, SSFP)[编辑]医学生理性应用磁振血管摄影(MR angiography)磁振胆胰摄影(MR cholangiopancreatogram, MRCP)扩散权重影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e)扩散张量影像(diffusion tensor image)灌流权重影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e)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 fMRI)[编辑]参考文献傅杰青〈核磁共振——获得诺贝尔奖次数最多的一个科学专题〉《自然杂志》, 2003, (06):357-261别业广、吕桦〈再谈核磁共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物理与工程》, 2004, (02):34, 61金永君、艾延宝〈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物理与工程》, 2002, (01):47-48, 50刘东华、李显耀、孙朝晖〈核磁共振成像〉《大学物理》, 1997, (10):36-39, 29阮萍〈核磁共振成像及其医学应用〉《广西物理》, 1999, (02):50-53, 28Lauterbur P C Nature, 1973, 242:190黄卫华〈走近核磁共振〉《医药与保健》, 2004, (03):15叶朝辉〈磁共振成像新进展〉《物理》, 2004, (01):12-17田建广、刘买利、夏照帆、叶朝辉〈磁共振成像的安全性〉《波谱学杂志》, 2002, (06):505-511蒋子江〈核磁共振成像NMRI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化学世界》, 1995, (11):563-565樊庆福〈核磁共振成像与诺贝尔奖〉《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2003, (04):封三

影像学检查中CT、MRI、PET-CT等都有哪些特点

自1895年X线被发现后,医学上就开始采用X线用于疾病检查判断,并逐渐形成了放射诊断学,从而为影像学的发展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影像学检查作为新时代主要的疾病检查方法,其大大提扩展了人体检查范围,且可对某类疾病进行深入的数据采集和解剖分析,进一步提升了对人体内脏器官发展的了解,使多项疾病的治疗方法得到不断改进。在现代医学中,影像学检查可谓是重要支柱。 X线成像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其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摄影效应三大特点,也是这三大特点,使X射线被率先用于人体医学影像检查上。 X线图像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构建,不同灰度的影像反映的是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和病理状态,也就是自然对比,X线的人工对比,则是针对某些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高于其或低于其密度的物质,从而产生人工对比。 常用的X线成像包括荧光透视和X线摄影(平片),透视主要优点是可转动患者体位,改变观察方向,进而了解各器官的动态变化,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对于密度与厚度差别较少的器官观察度不足,清晰度也不够高,而平片的成像则更为清晰,且可弥补透视对密度厚度差别少的器官观察度,可作为客观记录。透视和平片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两者可谓互为辅助。 CT成像 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CT图像属于重建图象,每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算出。 常用的CT有三种,螺旋CT、CTA以及增强CT。 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CTA则是CT血管显像的简称,通过注射对比剂,让含有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扫描器官的血管图像,因此常用于心脑血管的扫描检查。 增强CT是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能使平扫未显示或者显示不清的病变显影,但需注意的是,在注射对比剂前,需先进行碘过敏测试,若本身有碘过敏症,需提前告知医生。 MRI成像 MRI成像即磁共振成像,在某些医院会用“核磁共振成像”旧称呼,但磁共振本身是一种从人体内获取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的断层成像技术,和核医学并不相同。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但其空间分辨率没有CT高,扫描伪影也较CT多,且每一个部分的扫描时间都相对长。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造影技术。 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 MRCP: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常用于判断梗阻性黄疽部位和病因。 MRI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采用长TE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PET-CT成像 PET-CT即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其将PET和CT的技术融为一体,PET可提供病灶功能与代谢分子信息,CT可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PET-CT将两者融合,一次显像即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 PET-CT具有灵敏、准确、特异以及定位的特点,对于肿瘤和脑部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非常高的价值。 PET-CT能对肿瘤进行早期的判断以及鉴别,能确定病原灶以及病变范围,进而对肿瘤进行分级、分期,指导并确定肿瘤治疗方案,因此PET-CT能为肿瘤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机。 PET-CT另外一个重要判断价值在于脑部疾病的检查,如癫痫、老年痴呆等,能对脑部病灶进行精确定位,脑部疾病在检查中一直由于病灶的定位困难,使治疗方案的制定也变得相当困难,而PET-CT技术,则能在病灶的确定上,提供精确的判断,进而解决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难题。

肝脏疾病CT与MRI诊断的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层成像(CT)在肝脏的应用第一节CT成像原理与结构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二、CT的基本结构第二节CT设备的发展一、层面采集CT二、电子束CT二、螺旋CT四、多层螺旋CT第三节CT的基本概念与影像后处理技术一、CT涉及的基本概念二、CT影像的后处理技术第四节肝胆CT增强扫描一、CT增强扫描常用对比剂二、CT增强扫描对比剂的用法三、CT增强扫描方法四、CT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的应用第五节肝脏CT灌注成像一、灌注成像的原理二、灌注成像中的一些术语二、肝脏CT灌注成像的应用第六节肝脏CT血管成像一、扫描前注意事项二、血管成像与肝脏增强二、期相选择与扫描设定第七节肝脏CT检查的注意事项第二章磁共振成像(MRI)在肝脏的应用第一节MRI的发展历史与成像原理一、MRI的发展历史二、MRI的成像原理第二节MRI的设备与类型一、磁体二、射频系统三、梯度系统四、计算机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第二节肝脏MRI常用脉冲序列一、自旋问波序列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三、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四、反转恢复序列五、梯度回波序列六、平而回波成像第四节肝胆MRI特殊成像技术二、同相位卡反相位成像二、脂肪抑制技术三、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四、扩散加权成像第五节肝胆MRI增强扫描一、MRI对比剂的类型二、MRI增强检查常用对比剂:Gd-DTPA三、MRI增强扫描方法第六节肝脏MRI灌注成像第七节肝脏磁共振血管成像一、对比增强法MRA二、相位对比法MRA三、时间飞跃法MRA第八节肝脏MRT榆查的注意事项第三章肝脏正常CT和MRI解剖第一节肝胆系的发育一、消化管的发生发育二、肝胆系的发生发育第二节肝脏正常CT和MRT表现一、肝脏正常CT表现二、肝脏正常MRI表现三、肝内正常胆系CT表现四、肝内正常胆系MRI表现五、肝脏的测量第三节肝脏CT和MRI易误诊的影像一、肝脏的先天性变异二、门静脉主干变异三、肝内异位静脉回流四、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第四章肝脏的恶性肿瘤第五章肝脏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第六章肝脏的囊性病变第七章肝脏感染性病变第八章肝脏弥漫性病变第九章肝脏损伤性病变第十章肝移植索引

CT与MRI的异同点(图像特征和成像原理)

LZ,你好,这种问题需要你日后工作中慢慢体会,总结,我先大体和你说下:相同点:都是断层成像不同点有好多,在这只说一二:CT是利用X线穿过物体而得出不同衰减获得人体信息成像,而mri是通过共振原理通过计算物体体素中质子含量而获得人体信息成像。同时MRI是多参数成像,为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依据;CT扫描速度快,为CTA,心脏扫描等成为可能;MRI对人体组织具有特异的高分辨力,为关节扫描提供了很大的优势……还有好多,自己慢慢去总结吧!

求医学影像技术 论文题目 关于MRI方面的

看这样行不:【摘要】 目的:明确5种MRI征象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32例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MRI图像,其中包括43例盘状半月板及其不同程度损伤的MRI图像。在不告知关节镜结果的条件下, 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对诊断盘状半月板的5个征象及其不同程度损伤进行评价,差异协商解决。分别计算出每种征象的敏感性。结果:冠状面上外侧半月板中部最窄处>15 mm或与外侧平台关节面的比值>50%;矢状面上(层厚4 mm)半月板的前后角相连形成“领结样”改变达四层或四层以上。此两种征象的敏感性分别为86.0%和74.1%,诊断率最具可靠性。盘状半月板常合并变性、撕裂,且不同程度的损伤可影响盘状半月板征象的准确判断。结论:盘状半月板在MRI有多种征象,各种征象对诊断的能力有所不同。当合并不同程度损伤时亦会影响其征象的正确判断。 【关键词】 膝关节 盘状半月板 核磁共振 MR imaging of Discoid Menisci of the knee: evaluation with signs LI Pei, ZHENG Zhuo-qing, YUAN Liang(1.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Henan 453000, China; 2.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Abstract】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five MRI imaging signs in diagnosing discoid menisci and injury of the knee. Methods:MRI imaging of 532 knees with subsequent attenuated exams wer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rthroscopy of 43 discoid menisci. .two radiologist evaluated each MRI exam independently with discrepancies resolved by consensus. Each MRI exam was analyzed for the five sign, sensitivity for diagnosing discoid menisci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presence of each individual sign.Results: The ratio of width of meniscus to that of tibia plateau was over 50%. On the sagittal plane, there were consecutive 4 layers or more showed"tie"change which derived form the connection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horns. The sensitivities of there two signs ranged was 86.0% and 74.1%. The following two signs had higher value. Discoid menisci were often combined with degeneration and laceration, different injure can affect the accurate judgment of signs in discoid menisci.Conclusions: Discoid menisci have many signs on MRI imaging, different signs have different diagnosing ability. The accurate judgment of signs can be affected when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injure. 【Key words】Knee; Discoid menisci; MRI 盘状半月板作为一种先天畸形改变了膝关节的正常解剖,容易导致半月板的损伤。MRI是目前诊断半月板病变的最佳手段。分析532例经关节镜证实的43例盘状半月板膝关节图像,致力于明确MRI各个征象对诊断盘状半月板的价值,且合并损伤后,明确其损伤程度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间检查并经关节镜证实的532例膝关节图像,其中盘状半月板43例, 25例女性,18例男性,年龄11~70岁,有3人为双膝,右膝19 例,左膝 24例,均为外侧半月板。 1.2 MRI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使用德国西门子1.5T MRI扫描仪(Vislon)常规包裹或表面线圈。患者伸直位,所有膝关节接受常规MRI扫描,至少扫描矢状面和冠状面。矢状面采用自旋回波T1WI(SE.T1WI TR=440 ms. TE=12 ms)快速自旋回波T2WI(TSET T2WI:TR=3 094 ms. TE=96 ms)或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TR=425 ms. TE=11 ms 翻转角为20°或90°),冠状面采用脂肪饱和抑制SE双回波(TR=3500 ms,TE=16/96 ms)所扫层厚均为4 mm,间距为0.4 mm。 1.3 资料分析方法 在不告知关节镜结果的条件下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阅片,差异协商解决。 1.3.1 评价文献中诊断盘状半月板的5个常用标准〔1-4〕。 1.3.1.1 前后角连续性 在矢状面上以4 mm层厚扫描,有四层或四层以上显示半月板前后角连续性呈“领结样”改变。 1.3.1.2 矢状面后角与前角最大高度差≥2 mm。 1.3.1.3 内外侧半月板高度差 冠状位盘状半月板外侧缘的最大高度高于对侧>2 mm。 1.3.1.4 半月板宽度或冠状面上侧块最小宽度:半月板最窄处的宽度>15 mm或超过胫骨一侧平台一半以上。 1.3.1.5 矢状面上半月板次外层最小厚度>2 mm。 1.3.2 分别测量前角、体部及后角的高度和宽度 2 结果 在532例膝关节MRI图像中,经关节镜确诊43例盘状半月板,两位医生对其盘状半月板的5种征象分析如下:(1)前后角连续性达四层或四层以上,有31例出现此征象,敏感性为74.1%;(2)矢状面后角与前角最大高度差≥2 mm,有24例出现此征象,敏感性为55.8%;(3)内外侧半月板高度差,15例出现此征象,敏感性34.9%;(4)半月板宽度或冠状面上侧块最小宽度>15 mm或超过胫骨一侧平台一半以上,有37例出现此征象,敏感性86.0%;(5)矢状面上半月板次外层最小厚度>2 mm,有 6例出现此征象,敏感性13.9%。同时出现以上5种征象的有4例,5种都没出现的有5例,出现第(1)种和第(4)种征象的有31例,出现2种或2种以上征象的有35例。此组病例经关节镜证实有40例合并不同程度损伤,其中半月板变性3例,半月板撕裂37例,发生桶柄状撕裂的有11例,半月板囊肿形成1例。表1 43例盘状半月板前角、体部、后角高度及宽度范围及平均值测量(略)

简述磁共振成像(MRI)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MRI是利用生物磁自旋原理,收集磁共振信号经计算机重建图像的新一代成像技术,可使某些CT、扫描不能显示的病变成像显影,当前MRI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主要用途如下:(1)颅内疾病特别是鞍区、后颅窝和脊髓病变的显像明显优于CT。(2)直接显示心脏大血管内腔,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可在无创伤条件下进行。(3)骨关节和肌肉系统疾病的显像比CT清楚。(4)对纵隔、腹部和盆腔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肺部和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作用有限。(5)增强MRI能进一步提高其敏感性,造影剂可采用Gd-DT-PA。

磁共振成像(MRI)是什么?

MRI包含静息态和fMRI任务态两种。静息态是指大脑不执行具体认知任务、保持安静、放松、清醒时的状态,是大脑所处的各种复杂状态中最基础和最本质的状态。可以测量大脑各个脑区之间的功能。功能保留得越完整,关系越密切,那么意识保留程度也越高,日后苏醒的概率也就会越大。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指大脑在执行记忆、识别以及运动等具体任务时的状态。比如最著名的“想象打网球或者在家中走动”实验。当给患者下达任务后,医生发现患者可以通过完成空间想象任务表现出大脑特定区域的激活,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意识存在的证据。

mri成像的基础是什么

MRI包含静息态和fMRI任务态两种。静息态是指大脑不执行具体认知任务、保持安静、放松、清醒时的状态,是大脑所处的各种复杂状态中最基础和最本质的状态。可以测量大脑各个脑区之间的功能。功能保留得越完整,关系越密切,那么意识保留程度也越高,日后苏醒的概率也就会越大。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指大脑在执行记忆、识别以及运动等具体任务时的状态。比如最著名的“想象打网球或者在家中走动”实验。当给患者下达任务后,医生发现患者可以通过完成空间想象任务表现出大脑特定区域的激活,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意识存在的证据。

MRI是怎么形成图像的?

20世纪80年代,一个崭新的扫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术(简称MRI)出现了。这是一种可以使人体避免受到X线损伤的扫描技术;是电子学、电子计算机技术、CT技术以及磁共振频谱学等先进科学的结晶。在人体中蕴藏着大量的水分(H2O),MRI就是利用人体中的氢(H)原子,在强磁场内受到脉冲的激发后,产生的磁共振现象,经过空间编码技术,把在磁共振过程中所散发的电磁波(即磁共振信号)以及与这些电磁波有关的质子密度、弛豫时间、流动效应等参数,接收转换,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最后形成图像,做出诊断。在MRI的使用中,病人不需要接触电离辐射,从而避免了X线可能对人体造成的损害。MRI不但能够像CT一样提供受检部位解剖信息的图像,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组织生理生化信息的图像,比CT更加灵敏地分辨出正常或异常的组织,为我们提供正确的脏器功能及生理情况,通过图像清楚地显示出病变的部位、范围,常可在病变处的器官的形状、功能还未出现明显改变之前,向人们发出警告,所以对肿瘤的早期检测及鉴别肿瘤的性质有很大帮助。

CT层厚、层间距、曾间隔的概念是什么,MRI的层厚、层间距、曾间隔是什么

CT、MRI扫描参数只有层厚、层间距,你的曾间隔不知指的什么。层厚是指被激发层的厚度。CT、MRI的层间距概念不一样,CT的层间距是指两个扫描层面中心的距离;MRI的层间距是指相邻两个层面间的距离。例层厚、层间距均为1cm,CT就是逐层扫描,两层间没有扫描间隔;而MRI两层间就有1cm厚度组织没被成像。

MRI核磁共振对人身体有何影响,谢谢

  MRI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之所以后来不称为核磁共振而改称磁共振,是因为日本科学家提出其国家备受核武器伤害,为表示尊重,就把核字去掉了。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  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MR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MR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  MR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MR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  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1946年斯坦福大学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各自独立的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物理现象。1972年Paul Lauterbur 发展了一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出人体图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它断层成像技术(如CT)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可以显示某种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间中的分布;同时也有它自身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  像PET和SPET一样,用于成像的磁共振信号直接来自于物体本身,也可以说,磁共振成像也是一种发射断层成像。但与PET和SPET不同的是磁共振成像不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成像。这一点也使磁共振成像技术更加安全。  从磁共振图像中我们可以得到物质的多种物理特性参数,如质子密度,自旋-晶格驰豫时间T1,自旋-自旋驰豫时间T2,扩散系数,磁化系数,化学位移等等。对比其它成像技术(如CT 超声 PET等)磁共振成像方式更加多样,成像原理更加复杂,所得到信息也更加丰富。因此磁共振成像成为医学影像中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原子核带有正电,许多元素的原子核,如1H、19FT和31P等进行自旋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自旋轴的排列是无规律的,但将其置于外加磁场中时,核自旋空间取向从无序向有序过渡。自旋系统的磁化矢量由零逐渐增长,当系统达到平衡时,磁化强度达到稳定值。如果此时核自旋系统受到外界作用,如一定频率的射频激发原子核即可引起共振效应。在射频脉冲停止后,自旋系统已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维持这种状态,将回复到磁场中原来的排列状态,同时释放出微弱的能量,成为射电信号,把这许多信号检出,并使之能进行空间分辨,就得到运动中原子核分布图像。原子核从激化的状态回复到平衡排列状态的过程叫弛豫过程。它所需的时间叫弛豫时间。弛豫时间有两种即T1和T2,T1为自旋-点阵或纵向驰豫时间T2,T2为自旋-自旋或横向弛豫时间。  磁共振最常用的核是氢原子核质子(1H),因为它的信号最强,在人体组织内也广泛存在。影响磁共振影像因素包括:(a)质子的密度;(b)弛豫时间长短;(c)血液和脑脊液的流动;(d)顺磁性物质(e)蛋白质。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是,磁共振信号愈强,则亮度愈大,磁共振的信号弱,则亮度也小,从白色、灰色到黑色。各种组织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如下;脂肪组织,松质骨呈白色;脑脊髓、骨髓呈白灰色;内脏、肌肉呈灰白色;液体,正常速度流血液呈黑色;骨皮质、气体、含气肺呈黑色。  核磁共振的另一特点是流动液体不产生信号称为流动效应或流动空白效应。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状结构,而血液为无信号的黑色。这样使血管很容易软组织分开。正常脊髓周围有脑脊液包围,脑脊液为黑色的,并有白色的硬膜为脂肪所衬托,使脊髓显示为白色的强信号结构。核磁共振已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效果最佳的是颅脑,及其脊髓、心脏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及盆腔等。对心血管疾病不但可以观察各腔室、大血管及瓣膜的解剖变化,而且可作心室分析,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的诊断,可作多个切面图,空间分辨率高,显示心脏及病变全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于其他X线成像、二维超声、核素及CT检查。在对脑脊髓病变诊断时,可作冠状、矢状及横断面像。  检查目的:颅脑及脊柱、脊髓病变,五官科疾病,心脏疾病,纵膈肿块,骨关节和肌肉病变,子宫、卵巢、膀胱、前列腺、肝、肾、胰等部位的病变。  优点:1.MRI对人体没有损伤;  2.MRI能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不像CT那样一层一层地扫描而有可能漏掉病变部位;  3.能诊断心脏病变,CT因扫描速度慢而难以胜任;  4.对膀胱、直肠、子宫、阴道、骨、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  缺点:1.和CT一样,MRI也是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MRI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  2.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线或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不比CT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  3.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  4.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不宜接受MRI。  5. 危重病人不能做  6.妊娠3个月内的  7.带有心脏起搏器的  核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  由于在核磁共振机器及核磁共振检查室内存在非常强大的磁场,因此,装有心脏起搏器者,以及血管手术后留有金属夹、金属支架者,或其他的冠状动脉、食管、前列腺、胆道进行金属支架手术者,绝对严禁作核磁共振检查,否则,由于金属受强大磁场的吸引而移动,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以致生命危险。一般在医院的核磁共振检查室门外,都有红色或黄色的醒目标志注明绝对严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  身体内有不能除去的其他金属异物,如金属内固定物、人工关节、金属假牙、支架、银夹、弹片等金属存留者,为检查的相对禁忌,必须检查时,应严密观察,以防检查中金属在强大磁场中移动而损伤邻近大血管和重要组织,产生严重后果,如无特殊必要一般不要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有金属避孕环及活动的金属假牙者一定要取出后再进行检查。  有时,遗留在体内的金属铁离子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甚至影响正确诊断。  在进入核磁共振检查室之前,应去除身上带的手机、呼机、磁卡、手表、硬币、钥匙、打火机、金属皮带、金属项链、金属耳环、金属纽扣及其他金属饰品或金属物品。否则,检查时可能影响磁场的均匀性,造成图像的干扰,形成伪影,不利于病灶的显示;而且由于强磁场的作用,金属物品可能被吸进核磁共振机,从而对非常昂贵的核磁共振机造成破坏;另外,手机、呼机、磁卡、手表等物品也可能会遭到强磁场的破坏,而造成个人财物不必要的损失。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有许多骨科内固定物,特别是脊柱的内固定物,开始用钛合金或钛金属制成。由于钛金属不受磁场的吸引,在磁场中不会移动。因此体内有钛金属内固定物的病人,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是安全的;而且钛金属也不会对核磁共振的图像产生干扰。这对于患有脊柱疾病并且需要接受脊柱内固定手术的病人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钛合金和钛金属制成的内固定物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推广应用。  MRI检查适应症  1、神经系统病变:脑梗塞、脑肿瘤、炎症、变性病、先天畸形、外伤等,为应用最早的人体系统,目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准确、及时,可发现早期病变。  2、心血管系统:可用于心脏病、心肌病、心包肿瘤、心包积液以及附壁血栓、内膜片的剥离等的诊断。  3、胸部病变:纵隔内的肿物、淋巴结以及胸膜病变等,可以显示肺内团块与较大气管和血管的关系等。  4、腹部器官: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腹内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腹膜后的病变。  5、盆腔脏器;子宫肌瘤、子宫其它肿瘤、卵巢肿瘤,盆腔内包块的定性定位,直肠、前列腺和膀胱的肿物等。  6、骨与关节:骨内感染、肿瘤、外伤的诊断与病变范围,尤其对一些细微的改变如骨挫伤等有较大价值,关节内软骨、韧带、半月板、滑膜、滑液囊等病变及骨髓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  7、全身软组织病变:无论来源于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结缔组织的肿瘤、感染、变性病变等,皆可做出较为准确的定位、定性的诊断。  MRI(Matz"s Ruby Interpreter)  标准的Ruby实现,标准的Ruby解释器

什么是MRI技师

就是操作MRI机器啊,就像CT技师,CR技师一样的,同性质的。

简述mri图像特点

一、灰阶成像具有一定T1差别的各种组织,包括正常与病变组织,转为模拟灰度的黑白影,则可使器官及其病变成像。MRI所显示的解剖结构非常逼真,在良好清晰的解剖背景上,再显出病变影像,使得病变同解剖结构的关系更明确。值得注意的是,MRI的影像虽然也以不同灰度显示,但反映的是MR信号强度的不同或弛豫时间T1与T2的长短,而不象CT图象,灰度反映的是组织密度。MRI的图像如主要反映组织间T1特征参数时,为T1加权象(T1weighted image,T1WI),它反映的是组织间T1的差别。如主要反映组织间T2特征参数时,则为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WI)。因此,一个层面可有T1WI和T2WI两种扫描成像方法。分别获得T1WI与T2WI有助于显示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正常组织,如脑神经各种软组织间T1差别明显,所以T1WI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而T2WI则对显示病变组织较好。在T1WI上,脂肪T1短,MR信号强,影像白;脑与肌肉T1居中,影像灰;脑脊液T1长;骨与空气含氢量少,MR信号弱,影像黑。在T2WI上,则与T1WI不同,例如脑脊液T2长,MR信号强而呈白影。表1-5-2是例举几种组织在T1WI和T2WI上的灰度。二、流空效应心血管的血液由于流动迅速,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离开接收范围之外,所以测不到MR信号,在T1WI或T2WI中均呈黑影,这就是流空效应(flowing Void)。这一效应使心腔和血管显影(图1-5-4),是CT所不能比拟的。三、 三维成像MRI可获得人体横面、冠状面、矢状面及任何方向断面的图像,有利于病变的三维定位。一般CT则难于作到直接三维显示,需采用重建的方法才能获得状面或矢状面图像以及三维重建立体像(图1-5-4)。四、 运动器官成像采用呼吸和心电图门控(gating)成像技术,不仅能改善心脏大血管的MR成像,还可获得其动态图象。

为什么做MRI的时候不可以带有金属物质,MRI是怎么个成像原理

MR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MR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1946年斯坦福大学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各自独立的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物理现象。1972年Paul Lauterbur 发展了一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出人体图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它断层成像技术(如CT)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可以显示某种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间中的分布;同时也有它自身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  像PET和SPET一样,用于成像的磁共振信号直接来自于物体本身,也可以说,磁共振成像也是一种发射断层成像。但与PET和SPET不同的是磁共振成像不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成像。这一点也使磁共振成像技术更加安全。  从磁共振图像中我们可以得到物质的多种物理特性参数,如质子密度,自旋-晶格驰豫时间T1,自旋-自旋驰豫时间T2,扩散系数,磁化系数,化学位移等等。对比其它成像技术(如CT 超声 PET等)磁共振成像方式更加多样,成像原理更加复杂,所得到信息也更加丰富。因此磁共振成像成为医学影像中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原子核带有正电,许多元素的原子核,如1H、19FT和31P等进行自旋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自旋轴的排列是无规律的,但将其置于外加磁场中时,核自旋空间取向从无序向有序过渡。这样一来,自旋的核同时也以自旋轴和外加磁场的向量方向的夹角绕外加磁场向量旋进,这种旋进叫做拉莫尔旋进,就像旋转的陀螺在地球的重力下的转动。自旋系统的磁化矢量由零逐渐增长,当系统达到平衡时,磁化强度达到稳定值。如果此时核自旋系统受到外界作用,如一定频率的射频激发原子核即可引起共振效应。这样,自旋核还要在射频方向上旋进,这种叠加的旋进状态叫做章动。在射频脉冲停止后,自旋系统已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维持这种状态,将回复到磁场中原来的排列状态,同时释放出微弱的能量,成为射电信号,把这许多信号检出,并使之能进行空间分辨,就得到运动中原子核分布图像。原子核从激化的状态回复到平衡排列状态的过程叫弛豫过程。它所需的时间叫弛豫时间。弛豫时间有两种即T1和T2,T1为自旋-点阵或纵向驰豫时间T2,T2为自旋-自旋或横向弛豫时间。  磁共振最常用的核是氢原子核质子(1H),因为它的信号最强,在人体组织内也广泛存在。影响磁共振影像因素包括:(a)质子的密度;(b)弛豫时间长短;(c)血液和脑脊液的流动;(d)顺磁性物质(e)蛋白质。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是,磁共振信号愈强,则亮度愈大,磁共振的信号弱,则亮度也小,从白色、灰色到黑色。各种组织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如下;脂肪组织,松质骨呈白色;脑脊髓、骨髓呈白灰色;内脏、肌肉呈灰白色;液体,正常速度流血液呈黑色;骨皮质、气体、含气肺呈黑色。  核磁共振的另一特点是流动液体不产生信号称为流动效应或流动空白效应。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状结构,而血液为无信号的黑色。这样使血管很容易软组织分开。正常脊髓周围有脑脊液包围,脑脊液为黑色的,并有白色的硬膜为脂肪所衬托,使脊髓显示为白色的强信号结构。核磁共振已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效果最佳的是颅脑,及其脊髓、心脏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及盆腔等。对心血管疾病不但可以观察各腔室、大血管及瓣膜的解剖变化,而且可作心室分析,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的诊断,可作多个切面图,空间分辨率高,显示心脏及病变全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于其他X线成像、二维超声、核素及CT检查。在对脑脊髓病变诊断时,可作冠状、矢状及横断面像。

MRI的基本原理?要通俗版的

纵向给予一个梯度磁场,使质子处于激发态,并且不同高度的质子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但是同一平面的质子的共振频率相同,此时给予一个射频,使满足这一频率的同一平面质子发生共振。

mri检查是啥原理,是谁发明的?

MRI的原理通俗的说是用体内的水分子的能量变化来成像。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物理学家保罗·劳特伯尔于1973年开发出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成像技术(MRI),并且应用他的设备成功地绘制出了一个活体蛤蜊地内部结构图像。

mri的成像原理

MRI: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原理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磁共振成像术(MR)。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计算机处理转换后在屏幕上显示图像。成像原理 描述1: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原子核带有正电,许多元素的原子核,如1H、19FT和31P等进行自旋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自旋轴的排列是无规律的,但将其置于外加磁场中时,核自旋空间取向从无序向有序过渡。这样一来,自旋的核同时也以自旋轴和外加磁场的向量方向的夹角绕外加磁场向量旋进,这种旋进叫做拉莫尔旋进,就像旋转的陀螺在地球的重力下的转动。自旋系统的磁化矢量由零逐渐增长,当系统达到平衡时,磁化强度达到稳定值。如果此时核自旋系统受到外界作用,如一定频率的射频激发原子核即可引起共振效应。这样,自旋核还要在射频方向上旋进,这种叠加的旋进状态叫做章动。在射频脉冲停止后,自旋系统已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维持这种状态,将回复到磁场中原来的排列状态,同时释放出微弱的能量,成为射电信号,把这许多信号检出,并使之能进行空间分辨,就得到运动中原子核分布图像。原子核从激化的状态回复到平衡排列状态的过程叫弛豫过程。它所需的时间叫弛豫时间。弛豫时间有两种即T1和T2,T1为自旋-点阵或纵向驰豫时间,T2为自旋-自旋或横向弛豫时间。总结成像原理:元素的原子核进行自旋运动,无规律;外加磁场,核自旋从无序变为有序,拉莫尔旋进;系统达到平衡;一定频率的射频激发原子核,共振效应,射频方向旋进,章动;射频脉冲停止,原子核回复到磁场中原来排列状态,释放微弱的能量,射电信号,检出这些信号,进行空间分辨,就得到运动中原子核分布图像。

MRI的工作原理

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初曾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医学新技术的NMR成像(NMR imaging)一词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随着大磁体的安装,有人开始担心字母“N”可能会对磁共振成像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另外,“nuclear”一词还容易使医院工作人员对磁共振室产生另一个核医学科的联想。因此,为了突出这一检查技术不产生电离辐射的优点,同时与使用放射性元素的核医学相区别,放射学家和设备制造商均同意把“核磁共振成像术”简称为“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用什么原理成像的

MRI包含静息态和fMRI任务态两种。静息态是指大脑不执行具体认知任务、保持安静、放松、清醒时的状态,是大脑所处的各种复杂状态中最基础和最本质的状态。可以测量大脑各个脑区之间的功能。功能保留得越完整,关系越密切,那么意识保留程度也越高,日后苏醒的概率也就会越大。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指大脑在执行记忆、识别以及运动等具体任务时的状态。比如最著名的“想象打网球或者在家中走动”实验。当给患者下达任务后,医生发现患者可以通过完成空间想象任务表现出大脑特定区域的激活,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意识存在的证据。

mri的工作原理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医学新技术的NMR成像一词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mri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mri的技术特点   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1946年斯坦福大学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各自独立的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物理现象。1972年Paul Lauterbur 发展了一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出人体图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它断层成像技术(如CT)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可以显示某种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间中的分布;同时也有它自身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   像PET和SPECT一样,用于成像的磁共振信号直接来自于物体本身,也可以说,磁共振成像也是一种发射断层成像。但与PET和SPECT不同的是磁共振成像不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成像。这一点也使磁共振成像技术更加安全。   从磁共振图像中我们可以得到物质的多种物理特性参数,如质子密度,自旋-晶格驰豫时间T1,自旋-自旋驰豫时间T2,扩散系数,磁化系数,化学位移等等。对比其它成像技术(如CT 超声 PET等)磁共振成像方式更加多样,成像原理更加复杂,所得到信息也更加丰富。因此磁共振成像成为医学影像中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MR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MR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扫描时间相对较长,伪影也较CT多。   mri的工作原理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磁共振成像术(MR)。   MRI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停止脉冲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产生MR信号。通过对MR信号的接收、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即产生MR信号。   mri的成像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原子核带有正电,许多元素的原子核,如1H、19FT和31P等进行自旋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自旋轴的排列是无规律的,但将其置于外加磁场中时,核自旋空间取向从无序向有序过渡。这样一来,自旋的核同时也以自旋轴和外加磁场的向量方向的夹角绕外加磁场向量旋进,这种旋进叫做拉莫尔旋进,就像旋转的陀螺在地球的重力下的转动。自旋系统的磁化矢量由零逐渐增长,当系统达到平衡时,磁化强度达到稳定值。如果此时核自旋系统受到外界作用,如一定频率的射频激发原子核即可引起共振效应。这样,自旋核还要在射频方向上旋进,这种叠加的旋进状态叫做章动。在射频脉冲停止后,自旋系统已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维持这种状态,将回复到磁场中原来的排列状态,同时释放出微弱的能量,成为射电信号,把这许多信号检出,并使之能进行空间分辨,就得到运动中原子核分布图像。原子核从激化的状态回复到平衡排列状态的过程叫弛豫过程。它所需的时间叫弛豫时间。弛豫时间有两种即T1和T2,T1为自旋-点阵或纵向驰豫时间,T2为自旋-自旋或横向弛豫时间。   mri的医疗用途   磁共振最常用的核是氢原子核质子(1H),因为它的信号最强,在人体组织内也广泛存在。影响磁共振影像因素包括:(a)质子的密度;(b)弛豫时间长短;(c)血液和脑脊液的流动;(d)顺磁性物质(e)蛋白质。   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是,磁共振信号愈强,则亮度愈大,磁共振的信号弱,则亮度也小,从白色、灰色到黑色。   各种组织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如下:脂肪组织,松质骨呈白色;脑脊髓、骨髓呈白灰色;内脏、肌肉呈灰白色;液体,正常速度流血液呈黑色;骨皮质、气体、含气肺呈黑色。   核磁共振的另一特点是流动液体不产生信号称为流动效应或流动空白效应。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状结构,而血液为无信号的黑色。这样使血管很容易与软组织分开。正常脊髓周围有脑脊液包围,脑脊液为黑色的,并有白色的硬膜为脂肪所衬托,使脊髓显示为白色的强信号结构。

电脑断层扫描、核磁共振英文怎么说?MRI、CT、PET 中文意思!

英文MRI、CT、PET 中文意思 是?MRI、CT、PET都是比较专业的名词,也都是英文缩写。MRI 中文意思是指核磁共振,CT 中文意思是指电脑断层扫描,PET 中文意思是指正子断层扫描。 下面教学英文MRI、CT、PET 分别是什么意思。 1.MRI 核磁共振 MRI是英文缩写,全名为 Magic Resonance Imaging,中文意思为核磁共振。 下面列出MRI 相关英文例句与中文意思。 例: Jenny had an MRI taken Sunday. 珍妮星期天进行了MRI检查。 2.CT 电脑断层扫描 CT 是英文缩写,中文意思为电脑断层扫描,英文全名为puterised tomography。 下面列出CT 相关英文例句与中文意思: 例: a CT scan 电脑断层扫描 3.PET 正子断层扫描 PET 同样是英文缩写,中文意思为正子断层扫描,英文全名为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T, CT 中文, CT 意思, MRI, MRI 中文, MRI 意思, pet, pet 中文, pet 意思, 核磁共振 英文, 电脑断层扫描 英文

请问MRI属于核医学科还是放射科还是另外的什么科?

MRI就是磁共振,在学科上属于放射/影像学,我们影像学的必修课。一般的三甲医院把它归为影像中心,影像中心一般包括放射科,CT室,MRI室,介入室,B超室。但说它是放射科也是对的,在国外,MRI就属于RADIOLOGY DEPARTMENT(放射科)。但绝对不是核医学科,核医学科主要是用用ECT,SPECT,PET-CT来观察放射性元素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情况。国内外不把这个算进影像学的范畴。你可以搜搜维基百科里对MRI的解释

普吉英文怎么拼phuket amri

clear for the rowers" feet, but all down the centre there was a kind of pit which went down to the very keel

英语作文《my fmriy》(我的原则)带翻译

Everyone has his own dream. Some want to be doctors. Others hope to be scientists. My dream is to become a teacher.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梦想。一些人想成为医生。一些人希望成为科学家。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 Teachers can not teach us many things at school, but they do their best to teach us how to learn. Thanks to them, we learn knowledge.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learn how to live a happy life. They spend most time on their students. They are great in my eyes. 老师不仅能在学校教给我们许多事情,而且他们尽力教会我们如何去学习。感谢他们,我们学到了知识。并且在同时,我们知道怎么幸福地生活。 他们花费他们大多数时间在他们的学生身上。他们在我的眼里是伟大的。 I hope to be a teacher because I admire teachers. I know it is not easy to make my dream come true. But I decide to study harder from now on. I am sure my dream will come true. 我希望成为一名教师因为我钦佩老师。我知道实现我的梦想并不容易。但是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我确信我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在处理fMRI数据时,mask是个什么东西?

是你看见matlab里面的运算过程了吧?这个东西其实就是需要把fmri的数据以贴图的方式贴在一个标准的脑三维模型上,这个模型和激活区结合的过程可以用mask表示。仅此而已。

mri是哪个国家的缩写

MRI是毛里求斯(Mauritius)的缩写。毛里求斯共和国,简称毛里求斯,为非洲东部一岛国,位于印度洋西南方,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与非洲大陆相距2200公里。作为火山岛国,毛里求斯四周被珊瑚礁环绕,岛上地貌千姿百态,沿海是狭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脉和孤立的山峰。整个国土由毛里求斯岛和其他小群岛组成,经历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国殖民统治后,于1968年3月12日脱离英国殖民获得独立,岛上亦有不少华人。

ts4 simripper不显示脸

模型预览提取器错误。ts4simripper是一款用于提取模拟人生4存档内角色模型的软件,由于模型预览提取器错误会导致不显示脸。1、首先点击进入ts4simripper,点击设置。2、然后进入模型预览提取器设置。3、点击问题修复即可。

fmri里面的bold怎么理解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新兴的神经影像学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磁振造影来测量神经元活动所引发之血液动力的改变。由于fMRI的非侵入性、没有辐射暴露问题与其较为广泛的应用,从1990年代开始就在脑部功能定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主要是运用在研究人及动物的脑或脊髓。

请问核磁共振的英文简称是MRI吗?

是的

请问核磁共振的英文简称是MRI吗?

请问核磁共振的英文简称是MRI吗? “核磁共振”英文缩写:NMR 核磁共振(Nuclear Magic Resonance)一种物理现象。 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NMRI), MRI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nuclear magic resonance imaging,之所以后来不称为核磁共振而改称磁共振,是因为日本科学家提出其国家备受核武器伤害,为表示尊重,就把核字去掉了 核磁共振的英文简称是MRI吗 核磁共振的英文简称是MRI。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 核磁共振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但六类人群不适宜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即使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人、有或疑有眼球内金属异物的人、动脉瘤银夹结扎术的人、体内金属异物存留或金属假体的人、有生命危险的危重病人、幽闭恐惧症患者等。不能把监护仪器、抢救器材等带进核磁共振检查室。另外,怀孕不到3个月的孕妇,最好也不要做核磁共振检查。 核磁共振的问题? T是特斯拉,是磁体的强度的单位1T好像等于10000高斯,距离一根电流为1安培的导线1厘米处的场强为1高斯;现阶段临床应用的核磁共振有0.35T、1.5T、3T 0。35t对骨关节显示效果较好,1.5t为临床最常用的型号适用于各种部位扫描,3t场强较高,磁场的热效应较明显,容易灼伤面板,在功能性磁共振检查中有一定优势。 放射冠是指由内囊到大脑皮层间的放射状纤维白质,是不同功能的各种投射纤维。 放射冠缺血灶的意思就是在这块区域的脑血管发生了腔梗,造成区域性的缺血。缺血就造成一部分功能的缺失。脑缺血是中风的一种。 如果你母亲现在的情况除了头痛,能走能交流,那目前情况还不用太担心。因为到你母亲的年纪,拍头颅片子几乎很多人都有一些缺血灶,但是平时没什么症状。 不过考虑你母亲可能因为年纪的关系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控制血压,降血脂的治疗可以减少老年人中风的发生率。 影响肯定是有的了。而且有时候,医生是需要陪患者进入核磁共振室的,百分百无损害是不大可能的。 核磁共振的危害 不会 磁共振的原理是原子核在高能磁场 *** 振产生讯号被仪器接受经过计算机处理 分析成灰阶影象 外衣的扣子不会是铁的吧,即使是也没有什么大事 磁共振禁忌症是有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假牙 身体里面有铁磁性的东西 核磁共振谱怎么分析?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用NMR(Nuclear Magic Resonance)为代号。 1.原子核的自旋 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不同的原子核,自旋运动的情况不同,它们可以用核的自旋量子数I来表示。自旋量子数与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情况,见表8-1。 I为零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非自旋的球体,I为1/2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球体,1H,13C,15N,19F,31P的I均为1/2,它们的原子核皆为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球体。I大于1/2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电荷分布不均匀的自旋椭圆体。 2.核磁共振现象 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不能自旋的核没有磁矩,能自旋的核有回圈的电流,会产生磁场,形成磁矩(μ)。 式中,P是角动量,γ是磁旋比,它是自旋核的磁矩和角动量之间的比值, 当自旋核处于磁场强度为H0的外磁场中时,除自旋外,还会绕H0运动,这种运动情况与陀螺的运动情况十分相象,称为进动,见图8-1。自旋核进动的角速度ω0与外磁场强度H0成正比,比例常数即为磁旋比γ。式中v0是进动频率。 微观磁矩在外磁场中的取向是量子化的,自旋量子数为I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只可能有2I+1个取向,每一个取向都可以用一个自旋磁量子数m来表示,m与I之间的关系是: m=I,I-1,I-2…-I 原子核的每一种取向都代表了核在该磁场中的一种能量状态,其能量可以从下式求出: 向排列的核能量较低,逆向排列的核能量较高。它们之间的能量差为△E。一个核要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必须吸收△E的能量。让处于外磁场中的自旋核接受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当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自旋核两种不同取向的能量差时,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吸收电磁辐射能跃迁到高能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简称NMR。 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是1H的核磁共振,13C的核磁共振近年也有较大的发展。1H的核磁共振称为质磁共振(Proton Magic Resonance),简称PMR,也表示为1H-NMR。13C核磁共振(Carbon-13 Nuclear Magic Resonance)简称CMR,也表示为13C-NMR。 3.1H的核磁共振 饱和与弛豫 1H的自旋量子数是I=1/2,所以自旋磁量子数m=±1/2,即氢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应有两种取向。见图8-2。1H的两种取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能级, 因此1H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必须使电磁波的辐射频率等于1H的进动频率,即符合下式。 核吸收的辐射能大? 式(8-6)说明,要使v射=v0,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磁场强度H0,逐渐改变电磁波的辐射频率v射,进行扫描,当v射与H0匹配时,发生核磁共振。另一种方法是固定辐射波的辐射频率v射,然后从低场到高场,逐渐改变磁场强度H0,当H0与v射匹配时,也会发生核磁共振。这种方法称为扫场。一般仪器都采用扫场的方法。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1H倾向于与外磁场取顺向的排列,所以处于低能态的核数目比处于高能态的核数目多,但由于两个能级之间能差很小,前者比后者只占微弱的优势。1H-NMR的讯号正是依靠这些微弱过剩的低能态核吸收射频电磁波的辐射能跃迁到高能级而产生的。如高能态核无法返回到低能态,那末随着跃迁的不断进行,这种微弱的优势将进一步减弱直至消失,此时处于低能态的1H核数目与处于高能态1H核数目相等,与此同步,PMR的讯号也会逐渐减弱直至最后消失。上述这种现象称为饱和。 1H核可以通过非辐射的方式从高能态转变为低能态,这种过程称为弛豫,因此,在正常测试情况下不会出现饱和现象。弛豫的方式有两种,处于高能态的核通过交替磁场将能量转移给周围的分子,即体系往环境释放能量,本身返回低能态,这个过程称为自旋晶格弛豫。其速率用1/T2表示,T2称为自旋晶格弛豫时间。自旋晶格弛豫降低了磁性核的总体能量,又称为纵向弛豫。两个处在一定距离内,进动频率相同、进动取向不同的核互相作用,交换能量,改变进动方向的过程称为自旋-自旋弛豫。其速率用1/T2表示,T2称为自旋-自旋弛豫时间。自旋-自旋弛豫未降低磁性核的总体能量,又称为横向弛豫。 4.13C的核磁共振 丰度和灵敏度 天然丰富的12C的I为零,没有核磁共振讯号。13C的I为1/2,有核磁共振讯号。通常说的碳谱就是13C核磁共振谱。由于13C与1H的自旋量子数相同,所以13C的核磁共振原理与1H相同。 将数目相等的碳原子和氢原子放在外磁场强度、温度都相同的同一核磁共振仪中测定,碳的核磁共振讯号只有氢的1/6000,这说明不同原子核在同一磁场中被检出的灵敏度差别很大。13C的天然丰度只有12C的1.108%。由于被检灵敏度小,丰度又低,因此检测13C比检测1H在技术上有更多的困难。表8-2是几个自旋量子数为1/2的原子核的天然丰度。 5.核磁共振仪 目前使用的核磁共振仪有连续波(CN)及脉冲傅立叶(PFT)变换两种形式。连续波核磁共振仪主要由磁铁、射频发射器、检测器和放大器、记录仪等组成(见图8-5)。磁铁用来产生磁场,主要有三种:永久磁铁,磁场强度14000G,频率60MHz;电磁铁,磁场强度23500G,频率100MHz;超导磁铁,频率可达200MHz以上,最高可达500~600MHz。频率大的仪器,解析度好、灵敏度高、图谱简单易于分析。磁铁上备有扫描线圈,用它来保证磁铁产生的磁场均匀,并能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连续精确变化。射频发射器用来产生固定频率的电磁辐射波。检测器和放大器用来检测和放大共振讯号。记录仪将共振讯号绘制成共振图谱。 70年代中期出现了脉冲傅立叶核磁共振仪,它的出现使13C核磁共振的研究得以迅速开展。 氢 谱 氢的核磁共振谱提供了三类极其有用的资讯:化学位移、偶合常数、积分曲线。应用这些资讯,可以推测质子在碳胳上的位置。 铁磁共振 顺磁共振 核磁共振的异同 三种都是核磁共振,发生核磁共振的材料是铁磁质和顺磁质时分别称为铁磁共振和顺磁共振,铁磁共振效果最强。 核磁共振的英文缩写是什么? “核磁共振”英文缩写:NMR 核磁共振(Nuclear Magic Resonance)一种物理现象。 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NMRI), 紫外,红外,氢核磁共振,碳核磁共振的区别是? 紫外: 电子能级间跃迁, 红外:化学键振动能级间跃迁, 氢核磁共振:质子磁能级间跃迁, 碳核磁共振:C-13核磁能级间跃迁

【2】医学图像——X、CT、MRI、超声、核医学(PET、SPECT)

1)X射线成像 2)超声(ultrasonic)成像 3)CT成像 4)核医学成像技术(核素显像) 5)(核)磁共振成像 (MRI) 1)X线图像:X线平片、DSA图像、CR图像、DR图像和CT图像等 2)放射性核素图像:PET成像、SPECT图像 3)超声图像:B超图像 4)磁共振图像:MRI图像和fMRI图像 1)医学结构图像:X线图像、CT图像、MRI图像、B超图像等 2)医学功能图像:PET成像、SPECT图像、 fMRI图像 1)数字医学图像: MRI图像、fMRI图像、CT图像、PET成像、SPECT图像、DSA图像、CR图像、DR图像等 2)模拟医学图像:传统的X线成像设备形成的图像 超声成像,Ultrasound,简称US,依据是 脉冲-回波 技术。 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声束扫描人体,通过对 反射 信号的接收、处理,以获得体内器官的图像 。 1)优点 a)超声成像安全可靠(超声波对人体无辐射伤害),费用低廉 b)适合对人体解剖结构和血流进行成像(B超) c)超声可以探查非常细微的病变组织,是X线摄影的有力补充 d)常用于乳腺疾病鉴别 2)缺点 a)超声成像图像对比度差,图像重复性依赖于操作人员 b)超声检查的视野有限,难以显示正常组织及较大病变全貌,也不利于与其他检查图像(如CT、MRT)进行对比 3)声波 能够在听觉器官引起声音感觉的波动称为声波。人类能够感觉的声波频率范围约在20-20000HZ。频率超过20000HZ,人的感觉器官感觉不到的声波,叫做 超声波 。 4)超声仪器: a)A型(幅度调制型)是以波幅的高低表示反射信号的强弱,显示一种“回声图”。 b)M型(光点扫描型)是以垂直方向代表从浅至深的空间位置,水平方向代表时间,显示为光点在不同时间的运动曲线图。以上两型均为一维显示,应用范围有限。 c)B型(辉度调制型)即超声切面成象仪,简称“ B超 ”。是以 亮度 不同的光点表示接收信号的强弱,在探头沿水平位置移动时,显示屏上的光点也沿水平方向同步移动,将光点轨迹连成超声声束所扫描的切面图,为二维成象。 d) D型是根据超声多普勒原理制成,多普勒超声最适合对运动流体做检测,所以多普勒超声对心脏及大血管血流的检测尤为重要。 e) C型则用近似电视的扫描方式,显示出垂直于声束的横切面声象图。 近年来,超声成象技术不断发展,如灰阶显示和彩色显示、实时成象、超声全息摄影、穿透式超声成像、超声计并机断层圾影、三维成象、 体腔 内超声成像等。 主要是X线计算机体(断)层成像(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图像 核医学成像是一种对人体无创、安全而有效的成像方法,重要特点是能反应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变化方面的信息,即功能性信息,而功能性的变化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 核医学领域主要影像技术是PE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和SPECT(单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都是对从病人体内发射的γ射线成像,故统称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 核医学成像技术是以放射性核素示踪法为基础的,其基本特点是 利用放射性核素制作标记化合物注入人体,释放的正电子与体内存在的电子碰撞而发生湮灭,从而释放出γ射线,利用体外检测器获得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就可显示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图,即形成核医学图像 。ECT的本质是由在体外测量发自体内的γ射线来确定在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 核医学成像是目前唯一可以在亚分子或分子水平上成像的技术,主要是因为核医学成像具有特异显像能力 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较CT具有独特优点和特点: a)无电磁辐射损伤 b)对软组织具有更高分辨率 c)具有多方向、多参数成像方式,无需造影剂就能对心血管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 fMRI用于 脑功能定位 的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脑功能的非介入技术,可以反映大脑在受刺激或发生病变时脑功能的变化,打开了从语言、记忆和认知等领域对大脑进行探索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