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卢梭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他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和哲理小说《爱弥儿》,引发希腊联军讨伐特丽和她年轻的家庭教师圣·普乐的恋爱悲剧,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后者讨论人的教育问题,提出教育要“顺乎天性”。卢梭张扬自我、抒发感情、热爱自然,故被看作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先驱。

卢梭简要全面的简介

疯子

卢梭的一生简介?

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反封建的勇敢战士。卢梭出身贫寒。10岁时,被寄养在一个牧师家里,在那里他学拉丁文。两年后,卢梭在公证人家里当仆人,后来又在雕刻匠店里当学徒,由于不堪受虐待,卢梭逃离了这个地方,从此开始过颠沛流离、像乞丐一样的生活。16岁这一年,他流浪到萨瓦,投奔华伦夫人。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卢梭来到都灵。在那里,他做过雕刻匠,当过一个贵妇人的仆人。贵妇人死后,他又回到华伦夫人那里,依靠她生活了10年。1740年5月,卢梭离开华伦夫人到里昂道路总监马布利家做家庭教师。三年后他在一位贵妇人的帮助下任法国驻威尼斯大使的秘书。卸任回到巴黎后,又从事了一段时间的音乐、戏剧和舞剧的创作,但是没有任何成就。1750年,卢梭写了一篇《论科学与艺术》去应征《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教化风俗》的征文。这篇论文使卢梭获得第一名,他也因此成为哲学界的著名人物。1755年他发表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随后又完成了三部最主要的著作:哲理小说《新爱洛绮丝》和《爱弥儿》,论著《社会契约论》。在这些著作中,他系统阐述了“天赋人权”的政治主张,对封建社会的不平等和封建的奴役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抨击。《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的出版,给卢梭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两部著作中对神学家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抨击,激起了教会人士和政府当局的极大愤怒。法院下令通缉卢梭,并当众焚毁了这两部著作,卢梭被迫逃往国外。在逃亡中,又有人发表小册子,对卢梭本人的道德品行和个人生活进行人身攻击。卢梭怀着满腔悲愤撰写了自己的自传《忏悔录》及其续篇《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想》。在卢梭孤立无援之时,英国哲学家休谟邀请他到英国居住。1766年1月,卢梭到达伦敦,3月迁到伍顿。但卢梭身患受迫害妄想症却使他怀疑休谟企图谋害他,开始同休谟激烈争吵。1967年,他获准重返法国,化名勒奴。1768年,他在古安同黛蕾丝正式结婚。1770年,法国政府宣布对卢梭的赦免,卢梭迁往巴黎。在巴黎,他恢复了真名,并在一些沙龙里朗读《忏悔录》片段。1778年7月2日,这位伟大的启蒙想家与世长辞,终年66岁。

卢梭是哪国人?

1、卢梭是法国人!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法国最杰出的启蒙活动家。他出身于日内瓦一个加尔文教派的小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钟表匠,爱读小说,儿子才六岁,便和儿子一起读十七世纪法国爱情小说以及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他十二岁离开日内瓦,在法国的萨伏亚一带流浪,在德·华朗夫人家度过几年安静生活,醉心于阿尔卑斯山区的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色。他当过学徒工、仆人、家庭教师,受尽了富人的白眼和凌辱。1741年他到巴黎,结识了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格里姆等,他的启蒙思想逐渐形成。他为《百科全书》写稿,论述音乐问题。在巴黎,他看不惯贵族的奢侈生活,认识到“他们在虚伪掩盖之下,只受利益和虚荣的支配。1750年,在狄德罗的鼓励下,他写成了《论科学和艺术》,1755年,他写出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两篇论文发表后,卢梭的激烈观点轰动一时。1756年,他抛弃巴黎的城市文明,先后住在爱弥达日和蒙莫朗西,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过着简单朴素的隐居生活。他同狄德罗和格里姆决裂,同伏尔泰和达朗贝尔为了演剧问题发生不可调和的争论。1758年他发表了《致达朗贝尔论演剧书》。1761年他发表了小说《尤丽又名新爱洛绮斯》。1762年,他写成了著名的《社会契约论》。1762年他写成《爱弥儿又名论教育》,此书出版后,受到封建政府和教会的迫害,四处流亡。1765年至1770年他开始着手写《忏悔录》1778年去世。 卢梭的自由平等观:他认为,私有观念产生了社会不平等,使富人抢夺了统治权力,是千千万万穷人沦为奴隶。他说“人与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后来有一个人把一块土地圈起来,说“这是我的”,私有观念于是产生了,公民社会形成了,随之而来的是战争,贫困和灾难。他谴责专制暴政,宣称杀死暴君的起义是合法的行动。他抨击私有制,只希望制定法律来限制财富大量集中。2、卢梭的重要作品有:小说:《新爱洛绮斯》(1761)、《爱弥儿》(1762)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自传:《忏悔录》

卢梭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1、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法国18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母亲早逝,很小就跟随父亲识字,阅读文学、历史一类书籍。10岁时父亲因打官司败诉外逃,卢梭由此成为孤儿,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从16岁开始离开故乡过流浪生活。他走遍了全瑞士,还到过法国、意大利的许多地方,做过仆役、家庭教师、私人秘书。长期的流浪生活和复杂的工作经历,使他对下层平民社会有较深的了解,对法国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有深刻的认识,由此也使他获得了广泛的知识,逐渐形成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成为18世纪资产阶级激进的启蒙思想家。2、卢梭30岁时带着自己创作的乐谱和剧本来到巴黎。以后他很快结识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狄德罗、伏尔泰等,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3、晚年卢梭怀着悲愤的心情完成了他的自传《忏悔录》,坦率地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思想抱负。1778年7月2日因中风而与世长辞,终年66岁。

卢梭生活的年代背景

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于7月7日逝世。10岁那年,他的父亲因和当时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会”的一个名叫戈迪耶(此人曾任法国陆军上尉,并和小议会里的人有密切的联系)的先生发生了争执,最终卢梭的父亲在捍卫正义与向黑恶势力屈服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下愤然地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他有一个兄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从此卢梭再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先跟一个公证人,再跟一个镂刻匠,后来受不了苛待卢梭,十六岁时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期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爱护。[1] 1728年3月14日星期天,快年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他有过几起罗曼趣事,其中包括与旅馆女仆黛莱丝·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5个孩子,卢梭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他最终到了56岁时才与黛莱丝结婚)。卢梭曾在《忏悔录》中如是说: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乱糟糟的家庭去抚养,我就感到害怕。如果把孩子交给他们去教育,那必然会愈教愈坏。育婴堂的教育,比他们对孩子的危害小得多。这就是我决定把孩子送进育婴堂的理由。

卢梭的政治主张?

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的主张如下:第一,在社会契约制国家中,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第二,人民主权的实质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 “公意”不同于“众意”,它代表的是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与意志表达的结果。第三,主权是一个整体,它不可被分割、转让和代表。因为主权体现人民意志,它是公意的运用,是集体的生命。这种共同意志是不能分割、转让和代表的。第四,政府是人民行使主权的一种工具。政府是公民和主权者之间的中介人。主权是一种精神力量,政府则是一种行动力量。人民把权力给政府,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人民的仆人。政府借助人民的力量,按照人民的意志活动,人们可以限制、改变或收回委托管理的权力。第五,人民是立法者,立法权属于人民。人民立法的原则包括法律意志和法律对象的普遍性。法律意志的普遍性即任何个人无权颁布法律,只有主权者才可以颁布法律;法律对象的普遍性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六,人民主权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卢梭认为,从社会契约中诞生的人类共同体是一种普遍的善,具有道德上的崇高性,因此对共同体的限制也是不必要的。社会契约的结果不是人民将自己奉献给君主,而是人民之间相互奉献。第七,人民主权的实现方式是直接民主。卢梭认为,实行直接民主制可以让人民自己参与统治自己,从而更方便的行使主权。

卢梭的主张是什么?

卢梭提出教育应培养能够保持人的本性的“自然人”,换句话说,即“自由的”、“自食其力”的“对任何职业都有所准备的人”。这种人身强体壮,心智发达,能力强胜,可以胜任任何工作。不管命运怎样变动他的地位,都能应付自如。卢梭向自己的学生提出,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没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生活,知道怎样做人。他说:“从我的门下走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显然,这是针对旧教育培养目标的弊病而提出的。他的理想学生爱弥尔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自食其力,他不依赖别人而生活,他是一个不衣租食税,不攫取别人劳动果实的自然人。卢梭的“自然人”与封建社会培养的“上帝的奴仆”以及不劳而获、寄生虫式的贵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所提出的培养目标既适应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又符合了人的自然本性,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卢梭的著作及主要观点?

法文名称真不知道,他没搞出什么哲学,比较有名的是他的自传《忏悔录》,以及《社会契约论》。其他的一些诗歌之类的东西也很有名,不过个人感觉国人不怎么好这一口。

卢梭是谁

卢梭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法国18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母亲早逝,很小就跟随父亲识字,阅读文学、历史一类书籍。10岁时父亲因打官司败诉外逃,卢梭由此成为孤儿,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从16岁开始离开故乡过流浪生活。他走遍了全瑞士,还到过法国、意大利的许多地方,做过仆役、家庭教师、私人秘书。长期的流浪生活和复杂的工作经历,使他对下层平民社会有较深的了解,对法国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有深刻的认识,由此也使他获得了广泛的知识,逐渐形成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成为18世纪资产阶级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卢梭30岁时带着自己创作的乐谱和剧本来到巴黎。以后他很快结识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狄德罗、伏尔泰等,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晚年卢梭怀着悲愤的心情完成了他的自传《忏悔录》,坦率地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思想抱负。1778年7月2日因中风而与世长辞,终年66岁。

卢梭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卢梭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人实际上就是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对此进行了论证,他将教育理解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他的论证初步触及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

卢梭的著作及主要观点?

法文名称真不知道,他没搞出什么哲学,比较有名的是他的自传《忏悔录》,以及《社会契约论》。其他的一些诗歌之类的东西也很有名,不过个人感觉国人不怎么好这一口。

卢梭的代表作有哪些?

卢梭代表作有: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作者认为生产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产生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揣测到了矛盾斗争会发生对立面转化,以及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到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又认为每人有少量私有财产是社会平等的基础。2、《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革命运动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3、《爱弥儿》: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4、《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从1766年,他已54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4年方告完成,但直到1782年才出版上卷,1789年出版下卷。5、《新爱洛伊丝》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哲理小说,其中包含了卢梭的重要思想,无论是教育观点、文艺观点、农村经济、社会平等的思想、宗教观点,还是园艺、决斗、自杀,小说都有多触及,甚至进行长篇议论。6、《漫步遐想录》结构单纯,由十篇长短不一的文章组成。形式自由、激情充沛,具有新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作者擅长哲理性抒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作品独具的艺术特色。7、《植物学通信》:这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撰写的最伟大的植物学经典。

卢梭因何而死

1778年7月2日,已患“逼害性心理分裂症”的卢梭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恰与伏尔泰在同一年去世)死时穷困潦倒,死前被马车撞翻,又被狗扑伤践踏。

卢梭在文学上主要贡献是什么?

他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和哲理小说《爱弥儿》,引发希腊联军讨伐特丽和她年轻的家庭教师圣·普乐的恋爱悲剧,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后者讨论人的教育问题,提出教育要“顺乎天性”。卢梭张扬自我、抒发感情、热爱自然,故被看作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先驱。晚年怀着悲愤的心情写出了自传性作品《忏悔录》和续篇《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想》。前以赫克为“文学史上的奇书”,他把自己作为人的标本来剖析,控诉了封建专制社会对人的迫害和腐蚀,也是维护人权宣言的一部宣言书。

卢梭经典名言

歌德说:“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罗伯斯庇尔说:“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先驱。”梁启超说,《社会契约论》“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全世界之原动力也。”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社会契约论》2他们认为统治别人比独立自主更可贵,因此同意戴上枷锁,以便转过身去把枷锁戴在别人身上。3放弃了自由,就贬低了自己的人格;放弃了生命,那就完全消灭了自己的存在:任何一种世间的财富都不能补偿这两种东西,所以,无论以多大的代价放弃它们,都是违反自然和理性的。《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4我深深知道:面向真福的赐予者,要想得到我们需要的幸福,最好的办法不是祈求,

卢梭的生平事迹

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于7月7日逝世。10岁那年,他的父亲因和当时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会”的一个名叫戈迪耶(此人曾任法国陆军上尉,并和小议会里的人有密切的联系)的先生发生了争执,最终卢梭的父亲在捍卫正义与向黑恶势力屈服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下愤然地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他有一个兄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从此卢梭再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先跟一个公证人,再跟一个镂刻匠,后来受不了苛待卢梭,十六岁时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期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爱护。[1] 1728年3月14日星期天,快年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他有过几起罗曼趣事,其中包括与旅馆女仆黛莱丝·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5个孩子,卢梭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他最终到了56岁时才与黛莱丝结婚)。卢梭曾在《忏悔录》中如是说: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乱糟糟的家庭去抚养,我就感到害怕。如果把孩子交给他们去教育,那必然会愈教愈坏。育婴堂的教育,比他们对孩子的危害小得多。这就是我决定把孩子送进育婴堂的理由。

卢梭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卢梭提出教育应培养能够保持人的本性的“自然人”,换句话说,即“自由的”、“自食其力”的“对任何职业都有所准备的人”。这种人身强体壮,心智发达,能力强胜,可以胜任任何工作。不管命运怎样变动他的地位,都能应付自如。卢梭向自己的学生提出,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没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生活,知道怎样做人。他说:“从我的门下走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显然,这是针对旧教育培养目标的弊病而提出的。他的理想学生爱弥尔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自食其力,他不依赖别人而生活,他是一个不衣租食税,不攫取别人劳动果实的自然人。卢梭的“自然人”与封建社会培养的“上帝的奴仆”以及不劳而获、寄生虫式的贵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所提出的培养目标既适应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又符合了人的自然本性,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卢梭的著作有哪些?

1762年,卢梭先后出版了《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尔》等书。《社会契约论》提出了一个民主平等的社会原则,认为国家的建立是人们协调一致而订立契约的结果,因此人民有权掌握国家的政权。卢梭的这个民主精神,彻底地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以后的法国大革命的领袖们提供了主要的政治思想,也影响到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爱弥尔》是卢梭半小说体裁的教育名著。在这本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设想的学生爱弥尔的教育,竭力反对封建教育,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的观点。在书中,他不仅尽情地攻击了封建政权,还尽情地抨击了教会,因此遭受迫害,他的书被判为禁书并在巴黎广场当众焚毁,本人也受到通缉,被迫逃往国外。晚年卢梭怀着悲愤的心情完成了他的自传《忏悔录》,坦率地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思想抱负。1778年7月2日因中风而与世长辞,终年66岁。

历史上的卢梭是个怎样的人

读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知其学术思想之深,人生之启蒙;读忏悔录,知其人之真,明白世心之丑恶。这里的真,不是真诚的真,而事事都以理性来对待;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让他几乎得罪了所有的人。天真是一种极高尚的美德,长时间保有天真更是难能可贵,可我们太希望自己成熟了,因为不成熟就无法在社会立足。即便是现在的人,提到卢梭也是必谈其个人行为,总好像要对他进行一场审批。这种人要么么一知半解,道听途说,以博取名利;要么嫉妒心心使然,驳倒他就意味着自身胜利;还有一种是恐惧所引发地有意识抹杀。谈论个人行为,犹如想知道一个人穿什么样的内裤,同样低俗。也许有人会认为,卢梭隐私全部公开了,就可以谈论,我只能说,这种人没有一点道德。

卢梭代表作

卢梭代表作有: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作者认为生产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产生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揣测到了矛盾斗争会发生对立面转化,以及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到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又认为每人有少量私有财产是社会平等的基础。2、《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革命运动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3、《爱弥儿》: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4、《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从1766年,他已54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4年方告完成,但直到1782年才出版上卷,1789年出版下卷。5、《新爱洛伊丝》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哲理小说,其中包含了卢梭的重要思想,无论是教育观点、文艺观点、农村经济、社会平等的思想、宗教观点,还是园艺、决斗、自杀,小说都有多触及,甚至进行长篇议论。6、《漫步遐想录》结构单纯,由十篇长短不一的文章组成。形式自由、激情充沛,具有新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作者擅长哲理性抒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作品独具的艺术特色。7、《植物学通信》:这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撰写的最伟大的植物学经典。

有哪些是属于卢梭的作品?

卢梭的作品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法国思想家卢梭创作的哲学著作,1755年4月初版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2、《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3、《爱弥儿》《爱弥儿》首次出版于1762年。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4、《新爱洛伊丝》《新爱洛伊丝》这部作品主要用五个朋友相互间的通信这一单纯的手法构成,紧紧围绕朱丽、圣普乐、沃尔玛三个人物的友谊和婚恋这一中心主题来展开情节。5、《植物学通信》《植物学通信》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卢梭撰写的最伟大的植物学经典。原书名义上写给一个5岁小女孩的。文笔优美,对植物的讲解清晰有趣。

卢梭是怎样论证不平等产生的

自然与文明的对立是卢梭的基本思想。卢梭思考了人类的原始状态,认为原始人(即自然人)是自由和平等的,并没有互相奴役和剥削的行为。这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原始人就是按照本性生活的,。虽然由于身体和智力条件的差异,原始人存在着生理上的不平等,但这是自然的,并不是人为的不平等,因而不具有道德意义。随着文明的发展,农业和冶金术取得了进步,这位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谁第一个围起一块土地,无所顾忌地说‘这是我的",还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相信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缔造者”。 卢梭认为私有制的产生如今了社会的发展,也造就了穷人和富人以及社会的不平等。暴力和强权逐渐统治了人类社会。科学和艺术的进步窒息了人类自然的天性,使人养成虚荣、骄傲、残忍和贪婪的习惯。文明虽使人堕落,认得自然本性虽受到压制,但人类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因而不平等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制度,使人类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自然,这是卢梭的政治学说作要解决的问题。 卢梭的政治学主要包含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不是一个书斋中的经院式学者,他讨论政治权利原理是为了解决社会秩序中,是否可能存在某种公正、合理的政权规则,他“追问的是国家的绝对根据:什么是国家的基础?人们是凭着什么权利役属和兼并、保持秩序、统治和被统治、服从权威的。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由于文明的进步、私有制的产生,少数人奴役多数人,而为了使这种奴役成为合法的行为,多数人强迫订立契约,国家的统治机构因而产生,人民因此戴上了枷锁。契约的制定是不平等的,所以人民需要重新制定契约,如果少数人阻止新契约的制定,人民则有权用暴力推翻他们。新契约的最终目的是自由和平等,这也是公意的体现。公意概念的提出,表明了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公意实际上成为以后民主共和国理论的灵魂。 卢梭探讨理论问题时,经常抛开具体的历史事实而追求逻辑上的一致性,这是他受到抨击的主要原因。这种分歧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探求事物本来怎样;另一种是追问事物应该怎样。卢梭的思路显然属于后者,此一种思路反映在卢梭的认识论上,就是强调感性的认识功能,而对理性认识世界的能力加以贬抑。 教育理论也是卢梭思想不容忽视的部分,其首要原则是使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一致,让自然成为孩子的老师。这是针对当时欧洲传统教育的弊病而提出的一种崭新的教育理论,其理想是造就像爱弥儿那样的新人。 以上对卢梭著述的描述和分析表明,卢梭思想的内涵原是极其丰富的。他既是哲学家,又是教育家、文学家,他的理论涉及哲学、政治学及教育学等各个方面。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全部世界观的基础。他以后的许多思想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阐发的。他把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放在私有制上。他看到了私有制得以产生的条件,是与“铁和谷物”的应用有关,和“一个人具有两个人吃的粮食”有关。剥削和压迫就以此为基础,同时也为文明社会一切罪恶活动提供了条件。换言之,社会意识的产生与存在,与社会物质存在有关。对此,普列汉诺夫曾明确指出,这是卢梭看到了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真理。在进一步论述中,卢梭还替已经不平等的社会提供了一幅发展图:第一阶段,由于土地私有,产生财产上的贫富不平等;第二阶段,由于富人欺骗人民放弃自然与自由,经契约取得公民自由,建立了便于富人的国家与法;第三阶段,由于富人掌握国家法律,形成主人与奴隶之别,结果使原来的法定权利变为专制暴力,全体人民毫无权利,这是不平等的顶点。顶点必将转为起点,即不平等终将转为平等。 就从这三个发展阶段的结论看,卢梭是把当时的社会看成是“专制暴力”的社会,是社会不平等达到极点的社会;同时预示社会发展,文明社会虽然已经出现,但仍然是可变的,他说不平等的极点,是还原到原来的平等,即除一个或极少数暴富者外,其余都变成一无所有。这是违反自然原则的,因而得出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它的结论。所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所使用的整整一系列的辨证的说法。”也有人说,卢梭以自然反对文明,以淳朴反对科学,是反对社会进步的原始主义。是这样吗?我们从卢梭著作中得不出这种印象。 卢梭说:“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而不是毁灭自由,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且是整个国家得基本原则。”由此可见,人民拥君是一回事,君主变为专职又是一回事,正因为这一点,人民有权有理由打倒专制暴君。这样看来,从自然变为文明,在原来意义上未必是坏,也未必不可说是进步,只是“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同时前进一步。随着文明产生的社会为自己建立的一切机构,都转变为他们原来目的的反面。”我们必须懂得恩格斯对卢梭说的这番话,才能知道卢梭是文明(实指专制暴君统治下的“文明”)的憎恨者,但决不是悲观主义者,更不是原始主义者。卢梭在给波兰国王的信中说过:“回到自然状态的原始阶段,是无法实现的,历史是不会倒退的。纵使人类能够退到野蛮人的状态,他们也不会因此就更幸福。” 那么,卢梭为什么要强调自然人和自然状态的优点呢?他是有意识从历史上假定,自然状态下的自由和平等是人类天生的自由和平等,可以看出人类天生自由、天生平等的神圣性,再者他是想从“文明”的反面证明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和矛盾,然后显出当时社会的丑恶。 当他把现实的丑恶充分揭露,平民的愤怒尽情发泄后,他便转而讲出积极的主张,盛赞平民和自然人的才干。他了解平民,知道他们有良知,有怜悯之心,有能力,经过活动或劳动可以很快成为智力健全的人。。平民也知道良知中保存天生的正义原则,他可以和同伴们过着十分理想的社会生活,与当前的社会生活截然不同的。这就是人类丧失自然的自由平等之后,可以争取一个约定的自由平等的社会和国家。这是一个补偿,也是一个理想。于是卢梭苦心写出了一本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社会契约论》。 卢梭写道:人生来是自由的,但他到处都被锁链拴住。他认为我们因受人压迫而遭到种种约束,为了恢复天赋的自由,也可以用暴力来挣脱各种束缚,然而暴力毕竟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为了维护人类的平等自由,人类间的契约非常重要。 卢梭指出,任何人都不具有统治自己同类的自然权利,合法权利的基础是契约,它只能是人民自愿订约的结果。卢梭还认为,真正的社会契约既不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订立的,也不是统治者与统治者订立的,而是人民同由他们组成的政治共同体订立的。契约是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合法的国家只能是由基于人民自由意志的社会契约而产生的,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就是一种社会契约的关系。这个契约本身要求人们在订立契约时,每个结合者都把自己和自己的全部权利毫无保留的转让给整个集体,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其条件对所有的人都是相同的。这样,人们丧失了“自然自由”,却从这个共同体中获得了社会自由和对于自己所享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虽然失去了“自然平等”,却获得了社会契约的平等;虽然需要服从国家权力,但这是服从“公意”,而不再是专制制度下的奴隶。就是依靠公约和合法的权利,每个人都可变得平等。 由于订立契约的结果,人们的处境要比以前的好的多,他们以一种更美好的、更稳定的生活方式,代替了不可靠的、不安定的生活方式,以自由代替了自然的独立,以一种有社会的结合而形成的不可摧毁的权力代替了自己可能被别人所制服的强力。 但是,也应该指出,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史唯心主义的。他的社会契约论是以抽象的人作为出发点,把个人当作国家、政治权力的天然主体,而不是从人的社会关系首先史生产关系上来考察国家问题。在他看来,个人的自然权力是一切政治权利的来源,是政治社会的基础。把个人当作国家的基础,把个人之间结成的政治关系,看成是由人们任意约定的,把任何社会制度都视为人们彼此自由协议的结果。另外,卢梭虽然正确的指出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但他并没有由此得出要消灭社会不平等必须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的逻辑结论。所以,他所设想的自由、平等、幸福的契约国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王国。

卢梭的资料?生活趣事

哪个卢梭??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生平事迹简介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生平事迹简介 卢梭简介 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十岁起独自寄居在亲戚家里,然后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最后还遇到对他影响至深的几个女人,并且对他的思想著作产生了影响。后来的卢梭隐居著书,最后在潦倒中死亡。虽然卢梭去世,但他仍是法国的精神图腾。卢梭的墓地现在仍在法国巴黎伫立,而通过卢梭简介可以了解卢梭的传奇一生。 卢梭画像 首先是他复杂的情感生活;卢梭的父亲被迫离开日内瓦,卢梭从此变成一个流浪儿,寄居在亲戚家庭。11随时他在牧师的家里成了伯爵夫人的情人,17岁时在华伦夫人的引导下步入上流社会,华伦夫人既是他的情人也是他的支持者,还是他思想上的母亲,最后遇到了他一生不爱却陪伴他到最后的黛莱斯瓦瑟。 卢梭简介中更加强调的是他的思想著作卢梭简介,卢梭为后世留下最多的是他的思想精华,在他的作品中有着集中地体现,比如《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论政治经济学》《新爱洛绮丝》等,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将人与社会的关系形象的比喻为一个契约,并提出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人平等。就是这些思想指导了后来的法国大革命。 卢梭简介提到卢梭的后期生活过得极为凄苦,由于意见观点与伏尔泰等人不和,受到社会的各界的压迫,书籍不允许出版,最后被一辆马车撞伤,回到屋内后,悲惨死去。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为后世留下许多思想瑰宝,他的文学著作最后成为了人们思想上的武器卢梭简介,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美国大革命指明了方向。卢梭的思想一般着重在于政治观点和哲学上,但是卢梭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同样是极大的进步。 卢梭画像 卢梭的教育思想偏向自然,顺应天性。人的天性是自由的,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宗教统治严中,人们思想愚昧,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孩子生下来开始到学习知识,都是接受的宗教教育,这是对思想极大的禁锢。虽然卢梭过分的强调天性之上,让孩子自然发展,这看上去是极为激进的,但是在那样的高压封建统治下,这种理论是最强有力的反抗。 卢梭的教育思想与他的哲学思想、政治观点是分不开的。在政治上提出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的主张,在哲学上也表明的人性本善的观点,以及人的道德基础。这些观点都与教育思想中的自然天性紧密相连。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存在著作《爱弥儿》中,在作品里提出了自然人,表明了自然理论的教育目的。 卢梭的教育思想本身是在当时对封建社会的一个极大的打击和反抗,正是因为主要其反抗封建的目的,所以卢梭的思想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和平美好的今天并不完全适用。但是这并不影响卢梭作为反封建勇敢斗士的伟大。 卢梭与伏尔泰 卢梭是启蒙运动的主要人物,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那个愚昧昏暗的社会中,卢梭的思想是为人民指明了一条自由平的道路,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爆发了著名的法国大革命和美国大革命。卢梭死后受世人追捧,但是在生前,卢梭与伏尔泰由于在思想上的分歧,造成了二人极大的矛盾。 伏尔泰画像 伏尔泰同样是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以及文学家,也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当时百科全书式的人才。但是卢梭与伏尔泰之间的矛盾时至今日依旧是一个历史疑团,通过综合的对比,两人的不同之处非常多。 首先在家庭背景上,卢梭出身贫苦10多岁就开始流浪,伏尔泰出身法国中产家庭,从小接受的教育完整而全面。在习惯上,伏尔泰经济基础很好,衣着讲究,出门需要排场,吃饭赴宴有规有矩。而卢梭算是贫困一些,穿衣随意,对于宴会等等难以忍受,不很喜欢。两人的思想上差异最大,卢梭生活贫困在作品中浪漫乐观,伏尔泰在生活中安逸乐观却在作品里表现的悲观。 由于矛盾的激化,伏尔泰曾写过许多抨击卢梭的作品,卢梭也写了《忏悔录》向世人辩白。但是无论谁对谁错,在那个年代,卢梭与伏尔泰都是启蒙的先驱,将那些沉睡在昏暗愚昧的封建统治中的人们唤醒。 卢梭与华伦夫人 关于卢梭与华伦夫人,让人最先联想到的,就是卢梭的那本书——《忏悔录》,在一些人的眼里,卢梭这本《忏悔录》足以和圣·奥克斯丁的《忏悔录》所相比,这已经说明这本书和书的主人是有多么的优秀。因为卢梭的那本《忏悔录》,是真真切切的《忏悔录》,是卢梭,在回忆着他半个人生的故事,是一本完全真实的自传,卢梭曾经说过:我是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写成什么样,我当时是善良的,我就应该写成善良,我当时是邪恶的,我便应该写成邪恶。 卢梭与华伦夫人画像 所以,我们才能在忏悔录里,看到卢梭的各种思想,看到卢梭与华伦夫人的故事。卢梭对华伦夫人是什么样的一种感情呢?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恋母情结,卢梭从16岁,到29岁,这是13年的时光里,他一直跟在华伦夫人的身边。华伦夫人让他上学,认为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即便后来卢梭被开除了,华伦夫人依然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个人才,一直培养着他。一直到他20岁,离开华伦夫人去法国巴黎。 在这本《忏悔录》里,卢梭曾这样大胆地写过:“然而我现在所见的却是一个风韵十足的面庞,一双柔情美丽的大蓝眼睛,光彩闪耀的肤色,动人心魄的胸部的轮廓——我这新入教的年轻信徒,一眼便把她完全看遍了。”关于卢梭与华伦夫人,他们之间的感情,在很多人来看,其实是十分离奇的,喊着华伦夫人为母亲,却是真心爱着华伦夫人的,这段真挚热切的感情,给卢梭的一生的不可磨灭的影响,也给后人带来了心理上的震撼。 卢梭的孩子 卢梭作品《忏悔录》中,卢梭的孩子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卢梭抛弃了自己的孩子,他这样的伟人竟然做出这样一件令世人匪夷所思,甚至令人发指的行为。卢梭在书中承认自己将自己与妻子泰蕾兹的五个孩子送往了孤儿院。看到这里世人不禁有些愤怒又有些疑惑。他在书中写道,身为卢梭的孩子,其实既是被上帝所眷顾的也是被上帝所遗弃的。 卢梭拿玩偶的孩子画像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卢梭的孩子或许会走卢梭的旧路,将来会遇到什么苦难,这一切都是未知的。而那时的卢梭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怕自己的孩子和他走一样的道路。卢梭的孩子被放进抚养院在卢梭看来是为了他们好,但世人都不这么想,以至于《忏悔录》一出所有人都开始谴责这位伟人。卢梭已经不甚在意了,只是他心中有着深深的愧疚,不然也不会有这部作品的出现,他心里只想着孩子以后能够活得不那么累。 卢梭的孩子有五个,这五个孩子的命运是未知的,卢梭在将他们送到孤儿院的时候,他们或许还在襁褓里;卢梭在创作《忏悔录》的时候,心里是有愧疚的。但是不论怎么样,卢梭的孩子最终也没有回到这个家庭,人们也就不知道他们的结局。卢梭在抛弃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其实也是出于一位父亲的爱,自己经历过那样的痛苦,便不再想自己的孩子也跌进这深渊。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生平事迹简介

卢梭是什么国家的?代表作品有什么?求大神帮助

人物1: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什么是教育哲学思想

放养

法国思想家卢梭的励志名言

为大家整理的法国思想家卢梭的励志名言,供大家参考。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让·雅各·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这就是人民主权思想。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卢梭   ●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 ——卢梭   ● 我们要避免我们的义务与我们的利益发生冲突,避免从别人的灾难中企望自己的幸福。 ——卢梭   ● 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卢梭中华励志网 www.zhlzw.com   ●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卢梭   ● 我既找不到一个完全献身于我的朋友,我就必须有些能以其推动力克服我的惰性的朋友。 ——卢梭   ● 人们说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认为是他们自己使生命那样短促的。由于他们不善于利用生命,所以他们反过来抱怨说时间过得太快;可是我认为,就他们那种生活来说,时间倒是过得太慢了。 ——卢梭   ●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卢梭   ● 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   ●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   ● 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卢梭   ● 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卢梭   ● 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卢梭   ● 德行啊!你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 ——卢梭   ● 散步促进我的思想。我的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筋才会开动起来。 ——卢梭   ● 在寂寞无聊中,一个人才能感到跟关于思想的人在一起生活的好处。 ——卢梭   ●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卢梭   ●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 ——卢梭   ● 装饰的华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富有,优雅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趣味,但一个人的健康与茁壮则须由另外的标志来识别,只有在一个劳动者的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嬖幸者的穿戴之下,我们才能发现强有力的身躯。 趣味的腐化。 ——卢梭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什么?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反宗教,反封建反教条是一场思想自由解放的思想。他提供了一场哥白尼的大革命,思想的革新,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生活需求提供了研究理论基础,它促进了办巴西多等人建立了泛爱学校,促进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也促进了欧洲新文化运动和欧洲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

卢梭思想有什么弊端

洛克主张君主立宪,而卢梭赞成人民主权洛克强调自由优先,而卢梭则更注重平等洛克相对保守,而卢梭更激进

卢梭的概述如何?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出生在日内瓦,信仰新教。父亲是一个钟表匠,培养了他对阅读和小说的兴趣。15岁开始做学徒,因不堪忍受粗暴的待遇,很快外出流浪。后改信天主教,为德·瓦朗夫人收留,系统地学习了各方面的知识,接受了伏尔泰哲学思想的影响。1749年写了《论科学和艺术》参加第戎学院的征文比赛,获得成功,文章指出人类道德的败坏是由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引起的。1755年《伊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以辩证方法说明私有观念和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把原始社会看作人类的黄金时代。这两篇文章以惊世骇俗的叛逆思想奠定了卢梭在欧洲思想史上的地位。1756~1762年他隐居在巴黎近郊,创作了大量文学和哲学著作,对封建等级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抗议。后流亡多年,晚年生活凄清。他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和哲理小说《爱弥儿》,引发希腊联军讨伐特丽和她年轻的家庭教师圣·普乐的恋爱悲剧,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后者讨论人的教育问题,提出教育要“顺乎天性”。卢梭张扬自我、抒发感情、热爱自然,故被看作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先驱。晚年怀着悲愤的心情写出了自传性作品《忏悔录》和续篇《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想》。前以赫克为“文学史上的奇书”,他把自己作为人的标本来剖析,控诉了封建专制社会对人的迫害和腐蚀,也是维护人权宣言的一部宣言书。卢梭像

卢梭的晚年是怎样的?

1766年,卢梭接受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邀请到达伦敦,这期间他所患的妄想症严重折磨着他的精神。翌年,他获准重返法国,化名勒奴。1770年,法国政府宣布对卢梭的赦免,卢梭于是迁往巴黎。1778年7月2日,这位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与世长辞,终年66岁。

卢梭是如何对待教育的?

法国卢梭从自然教育的理论出发,依据儿童的发展,将其发展划分为四个年龄阶段:1、婴儿期(0-2)卢梭将从出生到2岁划为婴儿期,他认为应以体育保健为主。因为健康的身体是智慧的工具。体育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这时的体育主要是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其关键是“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他反对捆绑婴儿的四肢,要求衣服宽松肥大,使婴儿的肢体可以充分自由活动,而且衣服不宜穿得太多,应该养成他们适应各种天气变化的能力。卢梭还主张婴儿应该由母亲哺乳,由父母亲自养育。儿童还应该培养具有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能完全依赖医药的治疗。不能溺爱儿童,不强迫或加速儿童语言的发展,应该顺其自然。2、童年期(2-12)2岁至12岁为童年期,卢梭称这一时期是理智睡眠时期。童年期的孩子言行多受感性的支配,缺乏理性的力量。所以这个时期不要直接对儿童进行智育,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因为外部感觉器官是智力教育的前提。为了发展外部感觉器官,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各种活动的机会;为了触觉,应该让孩子亲自去摸去抓每件东西,多在黑暗中做游戏,由此使儿童了解感觉与引起感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为了发展视觉,要让儿童尽早地学习写生画和制图;为了发展听觉,卢梭主张应使儿童练习唱歌,注意发音纯正、清晰,并习惯听有节奏、有旋律的声音。对于儿童的味觉和嗅觉,卢梭认为不应该竭力加强发展,儿童的食物应该是自然的,简单的。卢梭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详细地研究幼儿外部感觉器官的教育问题的人,这对后来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3、少年期(12-15)12至15岁为少年期,卢梭认为这时是“劳动、教育、学习的时期”。因为儿童到12岁时已经有了强健的身体,有发育良好的感官,有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可以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这时期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卢梭认为应该以有益的、必需的、正确的和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的知识为主。他尤其重视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如天文、地理、物理、几何以及读、写、算等学科的学习。他完全排斥神学,但也排除人文学科,认为这些学科要到15岁以后才能学习。除智育以外,卢梭对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视。他认为“劳动是社会的人不可减免的责任,任何一个公民,无论他是贫或者是富,是强或是弱,只要他不干活,就是一个流氓。”只有劳动才使人“过着自由、健康、诚实、勤劳和正直的生活。”卢梭要求爱弥尔首先学习农业劳动,因为农业是最诚实、最有益于人类的。但他又让爱弥尔看到农业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是不自由的。所以爱弥尔还要再学习一种劳动技能。他认为,在人类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手工劳动,而手工劳动中最有益、最适合学生兴趣的是木工。木工可使人灵巧、机敏,能发展人的优美典雅感,他要求爱弥尔每周要有二天的时间到木匠的工场里学习木工技术。这时期的教育使爱弥尔既有工匠的双手,还有哲学家的头脑。4、青春期(15-青春期)15岁到成年为青春期。卢梭称这个阶段为“激动和热情”时期,应该进行道德教育。卢梭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观点出发来看待道德和道德教育,他认为人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欲,即“自爱”,“扩张自爱而爱他人,这就变成为道德”。基于这一认识,他把道德教育的任务归为: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良好的意志。为了培养青年善良的情感,应当让青年去观察人类的苦难、贫困和悲伤的情景,以培养同情他人的感情。为了培养正确的判断,他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学习历史和伟人传记。而培养良好的意志则需要实际的练习,即社会道德的实践。总之,他认为在道德教育方面“一定要少说多做”,“要善于选择地点、时间和人物,以实例教育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思想家卢梭是什么时期的人

法国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的影响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卢梭出生于日内瓦共和国,父亲是新教教徒、钟表匠,母亲出生于牧师家庭。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去世,之后,卢梭由姑姑抚养。他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 卢梭的学说对政治的影响 卢梭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社会契约论》(法文:Du Contrat Social,又译《民约论》,或称《政治权利原理》)是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在政治上,他的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同样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许多作家。 卢梭对文学的影响 卢梭对文学的影响体现在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里面,在这本小说里卢梭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风土民情、自由的思想、浪漫的爱情……对后世浪漫主义小说的发展有很大促进。许多诗人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就连歌德、雨果、乔治·桑、托尔斯泰都无一例外地声称是卢梭的门徒。 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他是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卢梭一生经历了什么?

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法国18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母亲早逝,很小就跟随父亲识字,阅读文学、历史一类书籍。10岁时父亲因打官司败诉外逃,卢梭由此成为孤儿,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从16岁开始离开故乡过流浪生活。他走遍了全瑞士,还到过法国、意大利的许多地方,做过仆役、家庭教师、私人秘书。长期的流浪生活和复杂的工作经历,使他对下层平民社会有较深的了解,对法国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有深刻的认识,由此也使他获得了广泛的知识,逐渐形成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成为18世纪资产阶级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卢梭30岁时带着自己创作的乐谱和剧本来到巴黎。以后他很快结识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狄德罗、伏尔泰等,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

卢梭思想是什么

崇尚自然

卢梭名言名句

卢梭名言名句:1、生活得最有意思的人,并不就是年纪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触的人2、我既找不到一个完整献身于我的友人,我就必须有些能以其推能源战胜我的惰性的朋友。3、我们要避免我们的责任与我们的好处产生抵触,避免从别人的灾害中企望自己的幸福。4、人人都有幸福和疼痛,只不外是水平不同罢了。谁遭遇的苦楚起码,谁就是是最幸福的人;谁感想的快活起码,谁就是最可怜的人。5、节俭与勤恳是人类两个名医。6、在寂寞无聊中,一个人才能觉得跟对于思维的人在一起生活的利益。7、装潢对德行也同样是心心相印的,由于德行是灵魂的力气和赌气。8、我们手里的金钱是坚持自在的一种工具。9、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白他对人的礼貌的。10、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际的时期。11、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议的。12、成功的秘诀,在永不转变既定的目的。13、当一个人二心一意做好事件的时候,他终极是必定会胜利的。14、困厄无疑是个很好的老师;然而这个老师索取的膏火很高,学生从他那里所得到的时常还抵不上所缴的学费。15、无知的人总认为他所晓得的事情很主要,应当见人就讲。然而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容易夸耀他肚子里的学问的,他能够讲良多东西,但他认为还有很多货色是他讲不好的。16、人们说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认为是他们本人使生命那样急促的。因为他们不擅长应用性命,所以他们反过来埋怨说时间过得太快;可是我认为,就他们那种生活来说,时光倒是过得太慢了。17、奢靡的必然成果——风化的崩溃,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堕落。18、懊悔在我们走好运时睡去了,但在身处逆境时,却更强烈地感到到它。19、身体衰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气的灵魂和智慧。20、在咱们旁边,谁最能容忍生涯中的幸福跟忧患,我以为就是受了最好教导的人。21、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22、真挚的恋情的结合是所有联合中最纯粹的。23、我一贯认为,只有把善付诸举动才称得上是美的。24、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体魅力。25、一般而形象的思惟是人类铸成大错的本源。26、青年期是增加才智的时期,老年期则是应用才智的时代。27、做老师的只有有一次向学生扯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结果从此为之覆灭。28、做老师的人常常在那里伪装一付师长的尊严样子,打算让学生把他看作一个美中不足的完人。这个做法的后果事与愿违。他们怎么不清楚,恰是因为他们想建立他们的威望,他们才反而捣毁了他们的威信。29、在敢于担负培育一个人的义务之前,自己就必需要培养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重的榜样。30、在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劳动练习。不劳动就不可能有畸形的人的生活。31、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防止的任务。32、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气力和活力。33、我坚信只有有道德的国民能力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收的敬礼。34、奢侈的必然效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蚀。35、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互相调剂。36、巨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长处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处所,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毫不会因而就不谦逊。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意识到他们的不足。37、最盲目的屈服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38、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39、(法)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40、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御坏风尚的毒害的最好良剂。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材锤炼相互调解。41、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42、最盲目标遵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独一美德。43、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44、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45、向他的脑筋中灌注真谛,只是为了保障他不在心中装填舛误。46、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知识,而在于造就他有喜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致充足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讨学识的方式。47、经细致心培养的青年人易于感触的第一个感情,不是爱情而是友情。48、虚弱的身体使精力也随着虚弱。49、为了学会思想,就须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觉和各种器官,因为它们就是我们的智慧的工具;为了尽量天时用这些工具,就必须使供给这些工具的身体非常强壮。所以人类真正的懂得力不仅不是脱离身体而独破构成的,而是有了良好的体魄才能使人的思想灵敏和准确。50、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贵,以至一个人假如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老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51、人的教育在他诞生的时候就开端了,在可能说话和听别人谈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52、无论就男性或女性来说,我认为实际上只能划分为两类人:有思想的人和没有思想的人,其所以有这种差别,差未几完全要归因于教育。53、我们栽培草木,使它长成必定的样子,我们教育人,使他存在一定的才干。

卢梭的代表作有那些?

卢梭代表作有: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作者认为生产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产生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揣测到了矛盾斗争会发生对立面转化,以及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到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又认为每人有少量私有财产是社会平等的基础。2、《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革命运动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3、《爱弥儿》: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4、《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从1766年,他已54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4年方告完成,但直到1782年才出版上卷,1789年出版下卷。5、《新爱洛伊丝》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哲理小说,其中包含了卢梭的重要思想,无论是教育观点、文艺观点、农村经济、社会平等的思想、宗教观点,还是园艺、决斗、自杀,小说都有多触及,甚至进行长篇议论。6、《漫步遐想录》结构单纯,由十篇长短不一的文章组成。形式自由、激情充沛,具有新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作者擅长哲理性抒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作品独具的艺术特色。7、《植物学通信》:这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撰写的最伟大的植物学经典。

卢梭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1、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2、《社会契约论》应该是最有名的著作。3、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也许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开头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有哪些作品?

卢梭的作品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法国思想家卢梭创作的哲学著作,1755年4月初版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2、《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3、《爱弥儿》《爱弥儿》首次出版于1762年。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4、《新爱洛伊丝》《新爱洛伊丝》这部作品主要用五个朋友相互间的通信这一单纯的手法构成,紧紧围绕朱丽、圣普乐、沃尔玛三个人物的友谊和婚恋这一中心主题来展开情节。5、《植物学通信》《植物学通信》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卢梭撰写的最伟大的植物学经典。原书名义上写给一个5岁小女孩的。文笔优美,对植物的讲解清晰有趣。

卢梭的生平趣事?

日内瓦的孤儿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因难产而去世,他有一个兄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从此卢梭再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先跟一个公证人,再跟一个镂刻匠,后来受不了苛待,十六岁时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期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爱护。巴黎沙龙的宠儿  1742年卢梭搬到巴黎。在巴黎期间,卢梭与德尼·狄德罗认识,并从1749年起参与《百科全书》的撰写,最重要的贡献是1755年写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文章。但那以后不久,卢梭与狄德罗的关系紧张。   1750年卢梭对以《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一文赢得第戎学区论文比赛首奖,因此成为巴黎名人。在这篇论文里面卢梭主张,从道德的观点来看,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并无益处。   卢梭的作品语言风格独特(独白式),具有浪漫激情。   1761年《新爱洛琦丝》出版,立刻轰动巴黎。朋友与敌人  卢梭与他那个时代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大多相识,但结果却无一例外地反目成仇。这些人中包括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英国的大卫·休谟。性虐待及露体狂  卢梭除了开创政治学说外,他的私人生活亦成为性研究的对象。他在《忏悔录》里曾提及,8岁时受到女教师兰贝尔斯的鞭罚,带来的“肉欲的快感”,“正是这种惩罚注定了我终生的趣味、欲望和感情”。年长后,卢梭钟情年轻少女,一心渴望着她们的鞭打。他亦曾在躲在黑暗街头,向陌生女子露出他的臀部,他曾说深知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行为,但每次做时总会带来无比的性满足,他最终被一名男子捉拿。死于穷困潦倒  1768年8月29日,卢梭与同居了25年的女仆瓦瑟在布戈市结婚,此前他们生有5个孩子,并全部寄养在孤儿院。   1778年7月2日,已患“逼害性心理分裂症”的卢梭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恰与伏尔泰在同一年去世)死时穷困潦倒,死前被马车撞翻,又被狗扑伤践踏。身后备极哀荣  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被安葬于巴黎先贤祠(Le Panthéon)。1791年12月21日,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   卢梭的观念渗入社会风气,成为时尚。年轻人模仿《爱弥儿》,要做“居住在城里的野蛮人”。路易王太子也深受《爱弥儿》的影响,按照卢梭的观点从小教育他的儿子,学一门手工匠人的手艺。据说,这就是路易十六那个著名的嗜好——业余锁匠的由来。私生活  卢梭一生和多位女性有染,主要的有两位。其一是华伦夫人,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离开华伦夫人后,卢梭后来开始与戴莱斯同居。对于戴莱斯,卢梭同样抱有多种复杂的感情。戴莱斯陪伴卢梭走完了后半程人生,卢梭只是在晚年和其举行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形式上的婚礼。戴莱斯为卢梭共生育了五个孩子,全部被卢梭送进了巴黎的育婴堂。而卢梭只是在后来草草地寻找了一下他留了标签的第一个孩子。一本匿名发表的专门攻击卢梭的名为《公民们的感情》的书记录了卢梭抛弃其亲生孩子的事实,而这本书的作者正是卢梭的敌人——伏尔泰。酷爱读书  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父亲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 卢梭女儿,颇为聪明,端庄贤淑。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和姑妈抚养大的。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终没有音讯。这样,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   卢梭懂事时,知道自己是用母亲的生命换来的,他幼小的心灵十分悲伤,更加感到父亲的疼爱。他的父亲嗜好读书,这种嗜好无疑也遗传给了他。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   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他还外出借书阅读,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的《名人传》、那尼的《威尼斯历史》、莫里的几部剧本等等,他都阅读过。由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典范影响和他父亲的谆谆教诲,卢梭深深体会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贵。他既有父亲的爱国血统,又以这些伟人为榜样,甚至言行之间常把自己比作那些历史中的人物。有一天,他在桌旁叙说斯契瓦拉的事迹,在座的人全都很惊讶地看到卢梭走上前去,把手放在熊熊燃烧的炉火之上,来表演斯契瓦拉的英雄壮举。这种早熟早慧的表现,正是卢梭特有天资的最初显露。独立谋生  卢梭快活的童年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在他13岁时,舅舅决定将他送往马斯隆先生那里,在他手下学当律师书记,希望他能赚点生活费用。但卢梭非常讨厌这种只为了赚钱而缺乏趣味的职业,每天琐碎的杂务使他头晕目眩,难以忍受。马斯隆先生似乎也不怎么喜欢卢梭,常常骂他懒惰愚蠢。卢梭无法忍受这种侮辱,便辞掉了工作。   不久,卢梭又换了一个职业,在一位雕刻匠手下当学徒。鉴于以前做书记时得到的不少教训,所以他对这个新工作依命而行,毫无怨言。卢梭本来很喜欢这种工作,因为他爱好绘画,挥动刻刀也觉得很有趣,而且镂刻零件,用不着多么高超的技术,所以他很希望在这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有一天,卢梭在空余时间为几位朋友刻骑士勋章,他的师傅发现后,以为他在制造假银币,便痛打了他一顿。其实,当时卢梭年纪很小,对于银币根本没有什么概念,他只是以古罗马时期的钱币形状,做为模型罢了。师傅的暴虐专横,使卢梭对本来喜爱的工作感到苦不堪言。   卢梭在师傅家的生活非常不愉快,但这却使他恢复了时隔已久的读书习惯。这种兴趣受到当时环境的限制,不能顺利发展,但愈受限制,学习的兴趣反而愈浓。附近有一个女租书商,经营一家租书店,卢梭经常去那里,手不释卷地看书,有时甚至误了工作时间,受到师傅的责骂和体罚。不到一年功夫,卢梭把这家小店的书全读光了。在这些书的熏陶下,他纠正了许多幼稚的脾气和不良习惯。同时无形之中也在他内心里唤起了更高尚的感情。他觉得雕刻师傅这里的环境很不理想,一切都缺乏情趣,令人难以忍受。16岁时,他离城出走,他相信自己可以独立生活,自由地支配一切。崇尚自然  卢梭离城出走后,经由一位朋支的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他原以为华伦夫人是个老态龙钟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却是一位满脸和气、风韵十足的年轻女子。这使他大感惊讶和激动,正是这卢梭雕像(5张)位夫人影响了他日后的生活。   卢梭听从华伦夫人的劝告,开始他的远途旅行。这也正适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游癖好,他觉得这样的年纪就有机会爬山越岭,登临阿尔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一路上,卢梭心情十分愉快,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次旅程虽短,但卢梭喜爱自然风光,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虽然身处漂泊之中,却没有精神空虚之感。凡是映入卢梭眼帘的东西,都令他内心感到一种醉人的享受。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地影响了卢梭的人生观。   以后他又经历了多次旅行,不论是旅途中的美景,还是乡村的田园生活,仍使他陶醉着迷。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自然"”。   从少年期起,卢梭便酷爱自然。这种热忱,他曾不厌其烦的摹写、表现于他的著作中。自然,渗透了他整个生命。他用华伦夫人的某些清醒而夺人心目的特质,表现了自身,并使他陷入剧烈的情绪,这在他较晚的生活中,显得特别明晰,且使他和东方的大神秘主义者,呈现出相似之点。涉足音乐  卢梭在华伦夫人家居住的这段时期里,他感到非常满足和快活。华伦夫人的嗓子轻柔动人,还会弹琴,她常教卢梭唱歌,熏陶激发卢梭对音乐的兴趣。后来卢梭去神学院学习,华伦夫人送他音乐方面的书。卢梭在神学院除学习外,经常带着歌谱,练习歌唱。华伦夫人认为卢梭对音乐感兴趣且有天赋,有意让他朝音乐方面发展。她经常在家里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并介绍卢梭与一些作曲家认识,使他的音乐水平不断提高,后来他不断地自学和研究,想出一种用数字代替音符的简易记谱法,即以数字1234567来代替Do、Re、Mi、Fa、So、La、Si音阶,并写出了具有独创性见解的著作《音乐记谱法》,希望借此革新音乐世界。同时还撰写了《现代音乐论文》一并带到巴黎,呈交给巴黎科学艺术院,想借此机会出名,这时的卢梭,灵感有如泉涌,他写了一部名为《新世界的发现》的歌剧,充分表现了他的创作才华。   后来卢梭带着修改好的稿子去科学院,当众宣读了他的论文,它那简洁的内容有力地吸引了委员们的注意力,博得了赞扬。他认为自己的记谱法是音乐史上的创新和改革,但委员们不赞成这种意见,经过几次讨论,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认为卢梭的记谱法可用于演唱,但不适合于演奏。为了安慰卢梭,艺术院给他颁发了一张奖状,措词中夸奖了他一番。卢梭虽遭受了失败,但心里很不服气,他将自己的手稿重新整理之后,找到一个愿意接受这部手稿的出版商,以《现代音乐论》为书名出版。卢梭满怀希望,盼望这本音乐著作能引起较大的反响,然而销路很差,这使卢梭又一次遭受沉重的打击。虽然他一心想在音乐方面有所创新,希望对音乐爱好者能有所启发,但效果却不佳,除了少数几个学者对他倍加赞誉外,并未产生什么大的反响。征文获奖  卢梭自从离开华伦夫人以后,开始自谋生活,先后当过家庭教师、书记员、秘书等。同时也广交了各方面的人士,尤其是他结识了大哲学家狄德罗。由于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志向,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彼此都热心于学术工作,狄德罗和卢梭等人便着手合编一部《百科全书》,卢梭负责音乐部分,这项工作由于狄德罗被捕而中断了。卢梭四处向朋友求援,希望把狄德罗放出来,但收效甚微。   卢梭经常前往狄德罗被关押的监狱探望他。1749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从巴黎到监狱之间有较长的路程,卢梭步行去看狄德罗,常带着一本书,走累了休息时可看看书。有一天,他带了一本《法兰西信使》杂志,忽然看到第戎科学院的征文启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改良风尚是否有益》。卢梭看到这个题目时,好像被千道光芒刺射了一样,许多富有生气的思想不知不觉地从他心中涌现出来。他顿时感到窒息,仿佛看到另一个宇宙,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脑子里不仅涌现出与第戎科学院的论文有关的思想,而且一连串的想法相继而起,就象大浪一样冲击着他。这次心灵的震荡,显示了他思想上真知灼见的潜力。   卢梭把这件事告诉了狄德罗。狄德罗鼓励卢梭继续发挥自己的思想,写出文章去应征。卢梭积极撰写了这篇论文,写成后又送狄德罗审阅,自己又反复修改了多次,以《论艺术和科学》为题寄出应征。1750年,他这篇论文获得了头等奖。他在这篇文章中否定艺术和科学的价值,从反面进行了论证,表露了他对巴黎社会的不信任和憎恶,并反对这种社会中所隐藏着的欺诈。他斥责科学,文学和艺术,认为这些东西被权力所主宰了。隐居著述  1756年,44岁的卢梭接受朋友的馈赠——一座环境优美的乡村小房子,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卢梭的个性适合于在乡下居住,他在巴黎住了15年,早已厌倦了城市生活。隐居之后,他便决定不再回巴黎。这时的卢梭已有点名气,不用为生活费用发愁,他继续抄乐谱,虽然不能赚大钱,但是靠得住,自给有余。他的歌剧《乡村卜者》和其他作品的收入还剩下两千法朗,其他的著作也正在整理之中,这样,生活就不至于受穷了。他的文笔和天赋已使他成为知名的文人,只要他稍微愿意把作家的手腕和出好书的努力结合起来,他的作品就可以使他生活得很富裕。但是,卢梭觉得为面包而写作,不久就会窒息他的天才,毁灭他的才华。他的才华不是在笔上,而是在心里,完全是由一种超逸而豪迈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出来的。他始终认为作家的地位只有在它不是一个行业的时候才能保持;当一个人只为维持生计而思维的时候,他的思想就难以高尚;为了能够和敢于说出伟大的真理,就绝不能屈从于对成功的追求。   卢梭隐居6年之中,写了许多著名的著作,有政治学名著《民约论》,这是世界政治学史上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观点,对后来的法国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教育学论著《爱弥儿》,简述了他那独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这是一部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虽然卢梭在世时,曾因此书而遭受攻击,但其独到的教育思想,不但对后来的教育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动力。自传体小说《新爱洛绮丝》,这本书的出版,成为人人争看的畅销书,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风靡全欧。横遭迫害  按照法国当时的习俗,一本书出版之前必须经过某些知名人士的传阅。《爱弥儿》经过外界传阅后,顿时成为大家争论的中心。令人奇怪的是,卢梭这本天真无邪、充满灵感和独具创见的教育学著作,反而被外界视为异端邪说,还被法国法庭列为禁书。   起初,卢梭对外界的传闻并不在意,他想这本教育学著作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写的,怎么会遭受知识分子、教会和国家的反对呢?怎么会将他看成邪恶之徒呢?在外界的压力下,出版社也劝卢梭不要用真实姓名发表这本书,但卢梭坚持要面对那些无谓的攻击。他想他一直服从国家的法律制度,努力做一个忠顺的公民,象其他法国人一样遵守国家法律,总不至于因热爱人类,追求人类幸福而遭受迫害吧。但是恶运偏偏降临到了他的头上,舆论界把卢梭看成了罪犯。   一天晚上,卢梭正在床上阅读圣经。有人送信来,说法院明天——就要派人逮捕他,最高法院判决将《爱弥儿》焚毁,并立即发出逮捕令,要将卢梭打入监牢。不得已卢梭只好告别朋友,离开法国去了瑞士。不久这个国家也命令他在一天之内离开瑞士领土,尔后卢梭又搬到普鲁士国管辖的地区。与此同时,欧洲读者不断来信,女士、年轻人和年轻的哲学家纷纷来函,请求卢梭给予指导,这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   1764年,他寄身在属纳沙特尔伯爵封邑的莫蒂埃,收到不知谁寄来的《公民的感情》一书。他没有认出真正的作者是伏尔泰,但是相信这部书是在他的老朋友德比内夫人指使下写的。这本小册子满篇粗话,对丧失天良抛弃子女的父亲,对秦蕾兹·勒·瓦瑟的情人,对卢梭标榜献给美德的一生中所有的恶行,作了可怕的揭露。   以后,卢梭又应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邀请,去了英国,终因与休谟之间的分歧愈来愈大而离开英国。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国,重新过隐居的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他先后著有《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山中书信》等著作。编辑本段作品以及观点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政治观点  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也许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开头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与他早期作品相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性状态,好人是因为社会的出现才有的。自然状态下,常有个人能力无法应付的境况,必须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社会的主要作品(20张)契约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中,卢梭尝试把政府的出现解释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种契约。人们愿意放弃个人自由并被他人所统治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看到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正规政府的社会比在一个无政府的、人人只顾自己的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不过,卢梭又指出原始的契约有着明显的缺陷。社会中最富有和最有权力的人“欺骗”了大众,使不平等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特点。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思想基础  这种思想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事实上,说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上的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毫不过分。罗伯斯庇尔就是卢梭的忠实信徒,被称为“行走中的卢梭”。   卢梭是最早攻击私人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一,因此他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见马克思)的始祖之一。同时,他质疑多数人的意愿是否一定正确。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见民主)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   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一。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由政治革命而社会革命,再由社会革命而道德革命,规模和程度远超英美的一个渊源。   卢梭提出:在自然状态(动物所处的状态和人类文明及社会出现以前的状态)下,人本质上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noble savage)。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而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不幸的继续。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 1750)强调,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他认为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而压制了个人的自由。他总结得,物质文明的发展事实上破坏了真挚的友谊,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畏惧和怀疑。教育观点  在《爱弥儿》中体现的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   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为原始人所处的原始的状态。后来,在伏尔泰(Voltaire)的批评下,他把自然描述为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和奴役。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   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 卢梭的棺椁  卢梭的棺椁文学  卢梭对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里面,在这本小说里卢梭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风土民情、自由的思想、浪漫的爱情……对后世浪漫主义小说的发展有很大促进。   书信体有几个明显的优势:利于直接描写感情、心理;可利用多视角(内)观察事物,事件。至于小说情节,则可潜藏于信之间。这种体裁不易把握分寸,或散乱,或人物同一化。此书在这几方面应该是很不错的,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在主要的几个人物中,男性与女性口吻有很大差异。几个人物可作为某种象征,当然也可具体化看待。圣.普栾的信多不是直接表达内心的,但仅有的几封以及侧面的描写,使他成为了一个积极追求却是悲剧性的人物形象,于丽对"理性"的几次屈服,似乎有些不太合情理。但或许这正是作者所要说的东西。来信与复信,往往可理解为在同一问题上的两种不同的看法,于是有很大的选择空间。[1]新爱洛绮丝  《新爱洛绮丝》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写一对青年的恋爱悲剧。平民知识分子圣普乐在贵族家担任教师,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才华横溢的青年,具有不屈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与他的学生、贵族小姐朱丽,一个向往纯洁的爱情而又无法全然脱离封建家庭的女子发生恋情,受到朱丽父亲的阻挠,酿成悲剧。封建等级制度成了他们不幸的根源。卢梭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批判了以门当户对的阶级偏见为基础的封建婚姻,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并对封建等级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抗议。作品细致的心理描写,情景交融的美丽篇章,赢得了无数读者的赞赏。

卢梭怎么读

1、卢梭:lúsuō。2、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卢梭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卢梭阐述“天赋人权”的学说,提出“人民主权”的口号,著作为《社会契约论》岳麓书社版 历史必修三P56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还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三种教育圆满地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他的作用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所以卢梭也常提及“消极教育”。自然的教育又主要是针对富人的。原因是穷人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农村环境已经十分接近自然,而且他们被迫只能接受这种自然的教育,不可能得到其他教育。而富人从他的环境中所受的教育对他是最不适合的,对他本人和对社会都是不相宜的。因此卢梭认为针对富人子弟的自然教育至少可以挽救和培养一些人成为人。综上所述,卢梭为之呼号的“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戏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归于自然”、遵从天性,就是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扩展资料:卢梭从“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重视儿童成长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强调要根据不同年龄时期的身心特点实施教育。卢梭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强调教育过程应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一致。他认为,儿童的成长可分为具有本质差别的相对独立发展的阶段,不同阶段各有其生理和心理特征。教育者应当认真研究这些特征,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者的意图,在各个方面获得自然的和均衡的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卢梭在文学上的贡献是什么?

他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和哲理小说《爱弥儿》,引发希腊联军讨伐特丽和她年轻的家庭教师圣·普乐的恋爱悲剧,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后者讨论人的教育问题,提出教育要“顺乎天性”。卢梭张扬自我、抒发感情、热爱自然,故被看作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先驱。晚年怀着悲愤的心情写出了自传性作品《忏悔录》和续篇《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想》。前以赫克为“文学史上的奇书”,他把自己作为人的标本来剖析,控诉了封建专制社会对人的迫害和腐蚀,也是维护人权宣言的一部宣言书。

卢梭认为,儿童教育分为哪几个阶段?

法国卢梭从自然教育的理论出发,依据儿童的发展,将其发展划分为四个年龄阶段:1、婴儿期(0-2)卢梭将从出生到2岁划为婴儿期,他认为应以体育保健为主。因为健康的身体是智慧的工具。体育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这时的体育主要是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其关键是“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他反对捆绑婴儿的四肢,要求衣服宽松肥大,使婴儿的肢体可以充分自由活动,而且衣服不宜穿得太多,应该养成他们适应各种天气变化的能力。卢梭还主张婴儿应该由母亲哺乳,由父母亲自养育。儿童还应该培养具有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能完全依赖医药的治疗。不能溺爱儿童,不强迫或加速儿童语言的发展,应该顺其自然。2、童年期(2-12)2岁至12岁为童年期,卢梭称这一时期是理智睡眠时期。童年期的孩子言行多受感性的支配,缺乏理性的力量。所以这个时期不要直接对儿童进行智育,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因为外部感觉器官是智力教育的前提。为了发展外部感觉器官,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各种活动的机会;为了触觉,应该让孩子亲自去摸去抓每件东西,多在黑暗中做游戏,由此使儿童了解感觉与引起感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为了发展视觉,要让儿童尽早地学习写生画和制图;为了发展听觉,卢梭主张应使儿童练习唱歌,注意发音纯正、清晰,并习惯听有节奏、有旋律的声音。对于儿童的味觉和嗅觉,卢梭认为不应该竭力加强发展,儿童的食物应该是自然的,简单的。卢梭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详细地研究幼儿外部感觉器官的教育问题的人,这对后来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3、少年期(12-15)12至15岁为少年期,卢梭认为这时是“劳动、教育、学习的时期”。因为儿童到12岁时已经有了强健的身体,有发育良好的感官,有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可以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这时期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卢梭认为应该以有益的、必需的、正确的和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的知识为主。他尤其重视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如天文、地理、物理、几何以及读、写、算等学科的学习。他完全排斥神学,但也排除人文学科,认为这些学科要到15岁以后才能学习。除智育以外,卢梭对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视。他认为“劳动是社会的人不可减免的责任,任何一个公民,无论他是贫或者是富,是强或是弱,只要他不干活,就是一个流氓。”只有劳动才使人“过着自由、健康、诚实、勤劳和正直的生活。”卢梭要求爱弥尔首先学习农业劳动,因为农业是最诚实、最有益于人类的。但他又让爱弥尔看到农业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是不自由的。所以爱弥尔还要再学习一种劳动技能。他认为,在人类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手工劳动,而手工劳动中最有益、最适合学生兴趣的是木工。木工可使人灵巧、机敏,能发展人的优美典雅感,他要求爱弥尔每周要有二天的时间到木匠的工场里学习木工技术。这时期的教育使爱弥尔既有工匠的双手,还有哲学家的头脑。4、青春期(15-青春期)15岁到成年为青春期。卢梭称这个阶段为“激动和热情”时期,应该进行道德教育。卢梭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观点出发来看待道德和道德教育,他认为人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欲,即“自爱”,“扩张自爱而爱他人,这就变成为道德”。基于这一认识,他把道德教育的任务归为: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良好的意志。为了培养青年善良的情感,应当让青年去观察人类的苦难、贫困和悲伤的情景,以培养同情他人的感情。为了培养正确的判断,他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学习历史和伟人传记。而培养良好的意志则需要实际的练习,即社会道德的实践。总之,他认为在道德教育方面“一定要少说多做”,“要善于选择地点、时间和人物,以实例教育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卢梭的生平经历介绍?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经历孤儿   让-雅克·卢梭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因难产而去世,他有一个兄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从此卢梭再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先跟一个公证人,再跟一个镂刻匠,后来受不了苛待,十六岁时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期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爱护。 宠儿  1742年卢梭搬到巴黎。在巴黎期间,卢梭与德尼·狄德罗认识,并从1749年起参与《百科全书》的撰写,最重要的贡献是1755年写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文章。但那以后不久,卢梭与狄德罗的关系紧张。   1750年卢梭对以《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一文赢得第戎学区论文比赛首奖,因此成为巴黎名人。在这篇论文里面卢梭主张,从道德的观点来看,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并无益处。   卢梭的作品语言风格独特(独白式),具有浪漫激情。   1761年《新爱洛琦丝》出版,立刻轰动巴黎。 朋友与敌人  卢梭与他那个时代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大多相识,但结果却无一例外地反目成仇。这些人中包括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英国的大卫·休谟。 性虐待及露体狂  卢梭除了开创政治学说外,他的私人生活亦成为性研究的对象。他在《忏悔录》里曾提及,8岁时受到女教师兰贝尔斯的鞭罚,带来的“肉欲的快感”,“正是这种惩罚注定了我终生的趣味、欲望和感情”。年长后,卢梭钟情年轻少女,一心渴望着她们的鞭打。他亦曾在躲在黑暗街头,向陌生女子露出他的臀部,他曾说深知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行为,但每次做时总会带来无比的性满足,他最终被一名男子捉拿。 死于穷困潦倒  1768年8月29日,卢梭与同居了25年的女仆瓦瑟在布戈市结婚,此前他们生有5个孩子,并全部寄养在孤儿院。   1778年7月2日,已患“逼害性心理分裂症”的卢梭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恰与伏尔泰在同一年去世)死时穷困潦倒,死前被马车撞翻,又被狗扑伤践踏。

卢梭的作品有哪些?

卢梭的作品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法国思想家卢梭创作的哲学著作,1755年4月初版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2、《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3、《爱弥儿》《爱弥儿》首次出版于1762年。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4、《新爱洛伊丝》《新爱洛伊丝》这部作品主要用五个朋友相互间的通信这一单纯的手法构成,紧紧围绕朱丽、圣普乐、沃尔玛三个人物的友谊和婚恋这一中心主题来展开情节。5、《植物学通信》《植物学通信》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卢梭撰写的最伟大的植物学经典。原书名义上写给一个5岁小女孩的。文笔优美,对植物的讲解清晰有趣。

卢梭的思想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作品?

卢梭代表作有: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作者认为生产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产生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揣测到了矛盾斗争会发生对立面转化,以及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到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又认为每人有少量私有财产是社会平等的基础。2、《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革命运动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3、《爱弥儿》: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4、《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从1766年,他已54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4年方告完成,但直到1782年才出版上卷,1789年出版下卷。5、《新爱洛伊丝》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哲理小说,其中包含了卢梭的重要思想,无论是教育观点、文艺观点、农村经济、社会平等的思想、宗教观点,还是园艺、决斗、自杀,小说都有多触及,甚至进行长篇议论。6、《漫步遐想录》结构单纯,由十篇长短不一的文章组成。形式自由、激情充沛,具有新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作者擅长哲理性抒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作品独具的艺术特色。7、《植物学通信》:这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撰写的最伟大的植物学经典。

卢梭代表作

卢梭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法国思想家卢梭创作的哲学著作,1755年4月初版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作者认为生产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产生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揣测到了矛盾斗争会发生对立面转化,以及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到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又认为每人有少量私有财产是社会平等的基础。2、《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革命运动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3、《爱弥儿》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4、《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从1766年,他已54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4年方告完成,但直到1782年才出版上卷,1789年出版下卷。5、《新爱洛伊丝》是18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它主要描写的是平民青年圣普乐与贵族小姐朱莉之间悲惨的爱情故事。

卢梭的代表作有哪些?

卢梭的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卢梭人物评价:在面对巨大的困难时,卢梭既没有表现出排山倒海的气魄,也没有表现出惊天动地的力量,但这却正是其非凡之处的真正体现。他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意志力,决不是那种勇不可挡的勇士所具有的力量,而是另外一种特殊的东西。比如,一个正在痉挛发作的人,可能六个人都无法把他制住,但他并不能被称为强大有力。一个肩负重担,却还能保持稳健的步伐、努力前进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卢梭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1.在社会契约制国家中,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2.“人民主权”的实质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公意”不同于“众意”,代表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公意”的特点在于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基于共同利益、针对共同目标、符合共同幸福而具有的共同意志.尽管“公意”不一定会被每一个人认识到,却是客观存在的.“公意”与私意、团体意志和“众意”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众意”虽然也属于全体人民的意志,但只是个人意志的简单地、机械地和零碎地相加.“公意”是从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的,“众意”则在根本上是以个人私利为基础的. 3.国家主权有“公意”构成,并且永远属于人民,由于“公意”是共同利益的体现,所以,主权是一个整体,它不可被分割、转让和代表.因此,应该进行直接选举和全民公决. 首先,国家主权不可分割.如果主权被分割,那么,具有整体意义的公共意志就会丧失,主权就名不副实了. 其次,国家主权不可转让.这是因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集体的应用和国家的灵魂,应该由人民掌握,不能转交给君主.否则,国家会因为出现一个主人而毁灭. 再次,国家主权不能被代表.原因在于,主权是由“公意”构成的,而一直是不能被代表的.[4]所以,议员不是人民代表,而是人民公仆.凡是未经人民全体表决通过的法律都是冒牌货. 4.主权不等于政府.政府是公民和主权者之间的中介人.主权是一种精神力量,政府则是一种行动力量.主权赋予政府以权力,政府则是主权者为人民设立的公共事务机构,是主权者的执行人,代表人民行使主权的某些职能.政府是人民的仆从,人民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政府官员权力. 5.人民是立法者,立法权属于人民.人民立法的原则有: (1)法律意志的普遍性.即任何个人无权颁布法律,只有主权者才可以颁布法律. (2)法律对象的普遍性.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只规定人们的抽象行为,不对个别和具体的行为加以规定.法律只赋予某些机构和职务而非个人以特别的职能和权力. 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时至今日,它的价值和魅力依然不减. 二、“人民主权”学说对法国大革命的促进作用——进步性、革命性和人民性 作为“人民主权”学说的故乡,法国自然首先受到这个理论的影响.“人民主权”学说在法国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一方面,它在理论上起到了承前作用,发展了前人的主权观.另一方面,他在实践上发挥了启后的功能,指导了法国革命. 作为一种国家主权思想,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并不是全新的,而是对前人的主权观的延续.文艺复兴(the Renaissance)和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以来,西欧各国的思想界逐渐活跃.其中,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开创了国家主权理论. 布丹在世时,法国相继进行了意大利战争(1494年—1559年)和胡格诺战争(1562年—1598年).在持续不断的战事中,代表中央政权的国王受到代表地方势力的贵族的极大挑战,专制君主的权力和地位远未巩固.[5]而在当时的西欧,15世纪末以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等民族君主国纷纷兴起,各国王权在逐渐加强.因此,法国王权的状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此外,法国是欧洲大陆上传统的军事强国,如果不及时解决国内问题,法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势必会受到影响.

卢梭的自由观

自由是在一定框架内的,是以遵守一定规章制度为底线的,一方面是保障别人的“自由”另一方面也是保障自己的“自由”

卢梭的主张是什么?

卢梭提出教育应培养能够保持人的本性的“自然人”,换句话说,即“自由的”、“自食其力”的“对任何职业都有所准备的人”。这种人身强体壮,心智发达,能力强胜,可以胜任任何工作。不管命运怎样变动他的地位,都能应付自如。卢梭向自己的学生提出,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没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生活,知道怎样做人。他说:“从我的门下走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显然,这是针对旧教育培养目标的弊病而提出的。他的理想学生爱弥尔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自食其力,他不依赖别人而生活,他是一个不衣租食税,不攫取别人劳动果实的自然人。卢梭的“自然人”与封建社会培养的“上帝的奴仆”以及不劳而获、寄生虫式的贵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所提出的培养目标既适应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又符合了人的自然本性,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卢梭的思想核心

卢梭的思想核心为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学说;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卢梭的观点,但不是其思想的核心;卢梭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启蒙思想是人文主义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以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宣传理性,强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主张,反对等级秩序、贵族特权,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卢梭的著作及主要观点

卢梭的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 卢梭的主要思想: 1、自由主义思想:自由是天赋人权之一,个人不受他人的压迫和支配,同时也认为自由是有限制的,法律既是实现自由的保证也是对自由的一种必要的限制。 2、天赋人权思想:强调人的自由权、平等权和反抗的权利,私有财产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为了保护自己的平等权利,人们可以使用切手段包括暴力。 3、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国家是人民通过订立契约建立的,因此人民オ是国家权力的最终体现者,国家的行为必须符合人民的意志。 4、法制思想:法是人民的公意的表现,是用于保护人民的意愿和社会成员的利益的,要建立一种法治社会,而做好立法工作是建立法治社会的必要条件。

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求简述)

自然教育主义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其核心是“归于自然”.他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在教育中更侧重只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的能力,他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只因为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是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天性.所以他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卢梭表示,必须使人的教育与物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以自然教育为主轴,使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围绕它而秩序,以儿童的内在自然为依据,通过恰当的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以顺利的发展.可见,卢梭的自然教育集中表现在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肯定和培养自然人性、理想人格方面,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同时,自然的教育又是主要针对富人的.卢梭认为,针对富人子弟的自然教育至少可以挽救和培养一些人成为人. 综上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残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

卢梭主要作品有哪些?请详细讲解一下

卢梭(1712—1778年)法国思想家 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后来,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来到都灵,此后,生活无着,当过雕刻匠、仆役、音乐教师。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写作。18世纪40年代,卢梭非常困难,他在社会和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踯躅,尝遍人间的辛酸。1749年,他在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中获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奢望,永远保持贫困和独立。1752年,他的歌剧《乡村魔术师》在枫丹白露王室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他拒绝接受路易十五给予的年金。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小说《新哀洛绮丝》发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这部小说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既引起了百科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当时,法院下了通缉令,教会也发出声讨书,两本书在许多地方被教会当众焚烧。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但是,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播到欧洲各地。卢梭同伏尔泰之间的矛盾也加剧。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不久又回到法国。晚年时最有名的著作是《仟悔录》。1778年去世。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他坚持自然神论,反对无神论,唯心主义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

卢梭的名言

卢梭的名言:· 我们要避免我们的义务bai与我们的利益发生冲突,避免从别人的灾难中企望自己的幸福。· 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我既找不到一个完全献身于我的朋友,我就必须有些能以其推动力克服我的惰性的朋友。· 人们说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认为是他们自己使生命那样短促的。由于他们不善于利用生命,所以他们反过来抱怨说时间过得太快;可是我认为,就他们那种生活来说,时间倒是过得太慢了。·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如何理解卢梭说的

  是这道题吗题吗? 如何理解卢梭说的「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全句应该是:“人是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这是卢梭对其所处社会时代人的生存状况作出的概括性论断。他一方面原则上肯定了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和权利,是人的本性;另一方面又指出现实中的人生活在不自由状态之中,饱受种种奴役。人处在原则与事实的矛盾之中,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不能主宰自己。要获得自由,人必须与套在人身上的种种枷锁、不平等相区分、做斗争。简言之,人在社会生活中服从经自己同意的法律,道德生活中听从良心的呼唤,卢梭称这样的人为公民,他认为只有公民才配享有自由。从卢梭的概括性论断里,我们可以分析出自由的以下涵义:自由意味着自主,自由并非为所欲为而是要服从自己订立的规律,为了寻找这些规律,人必须认识自己以与自己的不自觉状态相区分。 卢梭把自由分为三种:天然的、社会的和道德的自由。天然状态下,自然人(原人)服从自然法则(自爱和怜悯)。自然人智力低下,理性尚未生发出来,缺乏自我意识听凭情感行事。自然的自由体现为感性的任意性,沉醉于大自然里的自我没有做主人的欲求和意识,原人拥有的自由并不等于自主,更谈不上自我认识,他们的自由特指基于没有私人占有制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平等状态。社会状态下人自身的理性得到发展和不断完善,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种种政治、经济乃至精神的不平等,强烈要求推翻君主专制,废除因受骗上当而被迫签订的社会契约,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契约,新的社会契约使得一个抽象的公共意志凌驾于个人意志之上,公意体现为法律,人们遵守法律,第一次自觉地承担起了义务,享受着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像以往一样自由。”这种结合形式就是社会契约,它以法律的形式出现。卢梭所说的社会自由实际上等同于社会平等,社会自由的实现需要消除种种不平等现象,社会自由由法律提供保障。   社会自由使人成为国家的主人,却远未使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因为只有嗜欲的冲动便是奴隶状态,而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卢梭把人自己立法而建立的道德律称为良心。他认为良心是一切善行、正义、美德的根本来源,而欲念是一切恶行的根源。人只有与本性里的恶欲相区分,运用理性去认识善,听从良心的指导去行善,才能肩负自己对人类所负的道德责任。从此,人成了自己行为的主人,要为行为后果、价值和影响负不可推卸的责任。上帝、教会、僧侣、礼拜不再是人的道德行为的决定者,真正的心就是神灵的真正的殿堂,人类道德行为的根据被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作为道德、信仰权威的宗教不再享有绝对的权利,信仰成了个人私有的情感和信念,人因做了国家的主人其行为具有正义性,因做了自己的主人其行为具有道德性,这是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由此可见,道德自由是社会自由的继续深化和完成。   卢梭将自由分为三种,天然自由着意于说明自由是天赋人权,生而有之,不可剥夺。天然的自由作为一面镜子,鉴别出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平等和道德败坏现象,社会自由的实现实际上是一个克服人性堕落、扬弃社会异化的动态历史过程,道德自由的实现则是这一历史过程的自觉化,亦即是人性本身的完善化过程。 卢梭把人分为自然人和社会人,这是人的自相区分的第一种,它与自然自由到社会自由的历程相一致。人的自相区分的第二种是人的自身相分,即人性内部的区分,它与自然自由到道德自由的历程相一致。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区分,揭示了人类社会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从天然平等到社会不平等,再到社会平等的辩证历史过程。通过这种区分,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了平等地位。人不再受自然法则的支配,而是服从经自己同意的作为外在法律存在的法律,人民做了国家的主人,实现了社会自由和社会解放。人性内部的区分则是第一种区分的深化。通过这种区分,人类从对道德的无意识状态进展到具有高度道德自觉性的社会状态,人们自己立法建立起了道德律,意志自律使得人们对外在的法律的服从有了自觉性。正是这种区分,深化了人对自身的认识,使人做了自己意志的真正主人,实现了道德自由和人类自由的解放。 卢梭在理论上追溯了自然状态,描绘了孤独无依的自然人的生存境遇。自然人独来独往、居无定所,他们的活动多半是用来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之所以自由,是因为他们遵循自然法则的两个原理(自爱心和怜悯心)行事。自爱心促使人自我保存,怜悯心则制约着因自爱而过分自私而造成对他人的伤害。自然人没有善恶的分别,也没有道德规范和各种评价标准。“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的,正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善。因为阻止他作恶的,不是智慧的发展,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情感的平静和对邪恶的无知。”自然人的行为虽然超越道德,然而他们是天然善良的。自然人没有“你”和“我”的区分,没有语言,尽管生理存在着许多不平等,他们也感觉不到,不平等现象对他们来说几乎等于零。 卢梭的自由思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西方社会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天然自由肯定了人的自由权利不可侵犯的神圣性,社会自由阐明了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精神,道德自由启迪人们的心灵,教育人们走向完善,卢梭的自由观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冲溃了封建王朝“君权神授”、“贵族世袭”的理论基础,揭露了政权和神权相勾结共同压迫人民的罪恶行径。从实践上来说,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思想的引导,《人权法案》和《独立宣言》中闪烁着他的自由思想的光辉。

卢梭主张有哪些

  政治观点  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也许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开头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与他早期作品相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性状态,好人是因为社会的出现才有的。自然状态下,常有个人能力无法应付的境况,必须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社会的契约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中,卢梭尝试把政府的出现解释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种契约。人们愿意放弃个人自由并被他人所统治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看到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正规政府的社会比在一个无政府的、人人只顾自己的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不过,卢梭又指出原始的契约有着明显的缺陷。社会中最富有和最有权力的人“欺骗”了大众,使不平等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特点。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  这种思想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事实上,说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上的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毫不过分。罗伯斯庇尔就是卢梭的忠实信徒,被称为“行走中的卢梭”。 卢梭是最早攻击私人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一,因此他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见马克思)的始祖之一。同时,他质疑多数人的意愿是否一定正确。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见民主)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  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一。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由政治革命而社会革命,再由社会革命而道德革命,规模和程度远超英美的一个渊源。  卢梭提出:在自然状态(动物所处的状态和人类文明及社会出现以前的状态)下,人本质上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noble savage)。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而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不幸的继续。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 1750)强调,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他认为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而压制了个人的自由。他总结得,物质文明的发展事实上破坏了真挚的友谊,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畏惧和怀疑。  教育观点  在《爱弥儿》中体现的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  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为原始人所处的原始的状态。后来,在伏尔泰(Voltaire)的批评下,他把自然描述为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和奴役。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 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

卢梭的主要作品有那些?

不能吗, 内牛满面密密麻麻密密麻麻吗

卢梭的代表作

他的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卢梭的一生是怎样的?

卢梭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出生在日内瓦,信仰新教。父亲是一个钟表匠,培养了他对阅读和小说的兴趣。15岁开始做学徒,因不堪忍受粗暴的待遇,很快外出流浪。后改信天卢梭像主教,为德·瓦朗夫人收留,系统地学习了各方面的知识,接受了伏尔泰哲学思想的影响。1749年写了《论科学和艺术》参加第戎学院的征文比赛,获得成功,文章指出人类道德的败坏是由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引起的。1755年《伊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以辩证方法说明私有观念和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把原始社会看作人类的黄金时代。这两篇文章以惊世骇俗的叛逆思想奠定了卢梭在欧洲思想史上的地位。1756—1762年他隐居在巴黎近郊,创作了大量文学和哲学著作,对封建等级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抗议。后流亡多年,晚年生活凄清。他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和哲理小说《爱弥儿》,引发希腊联军讨伐特丽和她年轻的家庭教师圣·普乐的恋爱悲剧,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后者讨论人的教育问题,提出教育要“顺乎天性”。卢梭张扬自我、抒发感情、热爱自然,故被看作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先驱。晚年怀着悲愤的心情写出了自传性作品《忏悔录》和续篇《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想》。前以赫克为“文学史上的奇书”,他把自己作为人的标本来剖析,控诉了封建专制社会对人的迫害和腐蚀,也是维护人权宣言的一部宣言书。

卢梭的名人故事

卢梭的名人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以下是我整理的卢梭的名人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良心的惩罚   在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卢梭的《忏悔录》中,记录着这样一件事: 卢梭小时候,家里很穷,为求生计,只好到一个伯爵家去当小佣人。伯爵家的一个侍女有条漂亮的小丝带,很讨人喜爱。一天,卢梭趁没人的时候,从侍女床头拿走小丝带,跑到院里玩赏起来。   正在这时候,有个仆人从他身后走过,发现了卢梭手中的小丝带,立刻报告了伯爵。伯爵大为恼火,就把卢梭叫到身旁,厉声追问起来。   卢梭紧张极了,心想,如果承认丝带是自己拿的,那他一定会被辞退。   以后再找工作,可就更难了。他结巴了好大一会儿,最后竟撒了个谎,说丝带是小厨娘玛丽永偷给他的。伯爵半信半疑,就让玛丽永过来对质。善良、老实的小玛丽永一听这事,脑瓜子顿时懵了,一边流泪,一边说:“不是我,决不是我!”可卢梭呢?却死死咬住了玛丽永,并把事情的所谓“经过”编造得有鼻子有眼。   这下子,伯爵更恼火了,索性将卢棱和玛丽永同时辞退了。当两人离开伯爵家时,一位长者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之中必有一个是无辜的,说谎的人一定会受到良心的惩罚!”   果然,这件事给卢梭带来终身的痛苦。四十年后,他在本人的自传《忏悔录》中坦白说:“这种沉重的负担一直压在我的良心上……促使我决心撰写这部忏悔录。”“这种残酷的回忆,常常使我苦恼,在我苦恼得睡不着的时候,便看到这个可怜的姑娘前来谴责我的罪行……   宽容的故事   一个22岁的"年轻人在订婚大喜那天,他的女朋友却牵着另一位年轻小伙儿的手对他说:“对不起,我觉得,我们在一起不会幸福。”正沉浸在幸福中的他呆若木鸡,在亲戚朋友诧异的目光中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整个小镇都知道了他的事,年轻人决定逃离这个让他觉得生活在羞辱中的小镇。他发誓将来一定要风风光光地回到家乡,找回自己丢失的尊严。   果然,30年后,他已经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了。他的著作《忏悔录》《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在欧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的名字——卢梭,享誉欧洲。在回到家乡的第二天,有位老朋友问他:“你还记得艾丽尔吗?”卢梭笑着说:“当然记得,她差一点儿做了我的新娘。”“当初她带给了你莫大的羞辱,自己也没有好下场,这些年来,一直生活在贫困潦倒之中,靠着亲戚们的救济艰难度日。上帝惩罚了她对你的背叛。”朋友对卢梭说。朋友本以为卢梭听到当初背叛自己的人落个悲惨下场后会感到高兴,然而卢梭却对他说:“我很难过,上帝不应该惩罚她。我这里有一些钱,请你转交给她,不要告诉她是我给的,以免她以为我在羞辱她而拒绝。”   “你真的对艾丽尔没有丝毫的怨恨吗?当初,她可是让你丢尽了脸。”朋友用质疑的语气问。   “如果有怨恨,那也是30年以前的事儿,如果这些年我一直对她怀有怨恨,那我自己岂不是在怨恨中生活了30年,那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就像我提着一袋死老鼠去见你,那一路上闻着臭味的岂不是我?”   【拓展】卢梭简介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的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卢梭经典名言   1、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2、我既找不到一个完全献身于我的朋友,我就必须有些能以其推动力克服我的惰性的朋友。   3、我们要避免我们的义务与我们的利益发生冲突,避免从别人的灾难中企望自己的幸福。   4、人人都有幸福和痛苦,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谁遭受的痛苦最少,谁就是是最幸福的人;谁感受的快乐最少,谁就是最可怜的人。   5、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6、在寂寞无聊中,一个人才能感到跟关于思想的人在一起生活的好处。   7、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8、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   9、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   10、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   11、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12、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13、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14、困厄无疑是个很好的老师;然而这个老师索取的学费很高,学生从他那里所得到的时常还抵不上所缴的学费。   15、无知的人总以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应该见人就讲。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轻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学问的,他可以讲很多东西,但他认为还有许多东西是他讲不好的。   16、人们说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认为是他们自己使生命那样短促的。由于他们不善于利用生命,所以他们反过来抱怨说时间过得太快;可是我认为,就他们那种生活来说,时间倒是过得太慢了。   17、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18、悔恨在我们走好运时睡去了,但在身处逆境时,却更强烈地感觉到它。   19、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   20、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   21、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   22、真诚的爱情的结合是一切结合中最纯洁的。   23、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   24、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25、普通而抽象的思想是人类铸成大错的根源。   26、青年期是增长才智的时期,老年期则是运用才智的时期。 ;

卢梭是自由主义者还是集权主义者

卢梭是自由主义者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也许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开头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与他早期作品相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性状态,好人是因为社会的出现才有的。自然状态下,常有个人能力无法应付的境况,必须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哲学方面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资产阶级论调:人与人的契约构成社会,人与社会的契约构成国家.自然准则高于社会准则,主权高于人权,集体权力高于个人权力.人生而自由, 个人自由大于集体自由.法治要结合德治.人即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情感教育要先于理智教育,教育要秉承天性培养自然人,从自然到人再到事物的认识过程.政治方面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也许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开头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与他早期作品相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性状态,好人是因为社会的出现才有的.自然状态下,常有个人能力无法应付的境况,必须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社会的 主要作品(20张) 契约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中,卢梭尝试把政府的出现解释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种契约.人们愿意放弃个人自由并被他人所统治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看到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正规政府的社会比在一个无政府的、人人只顾自己的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不过,卢梭又指出原始的契约有着明显的缺陷.社会中最富有和最有权力的人“欺骗”了大众,使不平等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特点.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社会契约理论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从分析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发展中,得出用暴力手段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权的激进的革命结论;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提出人民主权这一富有彻底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的民主思想,要求实行体现人民主权、体现公意的法律,强调用法治代替君主专制政治,这些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他的理论也有其局限性.他的理论前提——自然状态是主观臆想出来的,他的社会契约理论是唯心主义的,他忽略了从“恶”的方面考虑问题,没有提出权力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思想.思想基础这种思想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事实上,说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上的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毫不过分.罗伯斯庇尔就是卢梭的忠实信徒,被称为“行走中的卢梭”. 卢梭是最早攻击私人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一,因此他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见马克思)的始祖之一.同时,他质疑多数人的意愿是否一定正确.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见民主)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 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一.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由政治革命而社会革命,再由社会革命而道德革命,规模和程度远超英美的一个渊源. 卢梭提出:在自然状态(动物所处的状态和人类文明及社会出现以前的状态)下,人本质上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noble savage).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而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不幸的继续.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 1750)强调,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他认为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而压制了个人的自由.他总结得,物质文明的发展事实上破坏了真挚的友谊,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畏惧和怀疑.教育方面在《爱弥儿》中体现的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让我们回归自然”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为原始人所处的原始的状态.后来,在伏尔泰(Voltaire)的批评下,他把自然描述为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和奴役.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文学方面卢梭对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里面,在这本小说里卢梭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风土民情、自由的思想、浪漫的爱情……对后世浪漫主义小说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书信体有几个明显的优势:利于直接描写感情、心理;可利用多视角(内)观察事物,事件.至于小说情节,则可潜藏于信之间.这种体裁不易把握分寸,或散乱,或人物同一化.此书在这几方面应该是很不错的,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在主要的几个人物中,男性与女性口吻有很大差异.几个人物可作为某种象征,当然也可具体化看待.圣.普栾的信多不是直接表达内心的,但仅有的几封以及侧面的描写,使他成为了一个积极追求却是悲剧性的人物形象,于丽对"理性"的几次屈服,似乎有些不太合情理.但或许这正是作者所要说的东西.来信与复信,往往可理解为在同一问题上的两种不同的看法,于是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怎么评价卢梭?

社会活动家

卢梭的生平事迹 卢梭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1、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法国18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母亲早逝,很小就跟随父亲识字,阅读文学、历史一类书籍。10岁时父亲因打官司败诉外逃,卢梭由此成为孤儿,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从16岁开始离开故乡过流浪生活。他走遍了全瑞士,还到过法国、意大利的许多地方,做过仆役、家庭教师、私人秘书。长期的流浪生活和复杂的工作经历,使他对下层平民社会有较深的了解,对法国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有深刻的认识,由此也使他获得了广泛的知识,逐渐形成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成为18世纪资产阶级激进的启蒙思想家。 2、卢梭30岁时带着自己创作的乐谱和剧本来到巴黎。以后他很快结识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狄德罗、伏尔泰等,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 3、晚年卢梭怀着悲愤的心情完成了他的自传《忏悔录》,坦率地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思想抱负。1778年7月2日因中风而与世长辞,终年66岁。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自然主义

卢梭简介(简单介绍)

亨利·朱利安·费利克斯·卢梭(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1844年5月21日-1910年9月2日),法国画家,出生于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父亲朱利安·卢梭是马口铁工匠。https://mp.weixin.qq.com/s/Yo6Etw-JJXiv29Zv9qAtow

卢梭的生平简介

卢梭的生平

卢梭简介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卢梭的作品有哪些?

卢梭的作品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法国思想家卢梭创作的哲学著作,1755年4月初版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2、《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3、《爱弥儿》《爱弥儿》首次出版于1762年。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4、《新爱洛伊丝》《新爱洛伊丝》这部作品主要用五个朋友相互间的通信这一单纯的手法构成,紧紧围绕朱丽、圣普乐、沃尔玛三个人物的友谊和婚恋这一中心主题来展开情节。5、《植物学通信》《植物学通信》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卢梭撰写的最伟大的植物学经典。原书名义上写给一个5岁小女孩的。文笔优美,对植物的讲解清晰有趣。

卢梭的教育著作有哪些?

卢梭的教育著作有:《爱弥尔》、《社会契约论》、《论不平等的起源》、《忏悔录》、《植物学通信》等。1750年卢梭在三十岁时一举成名。第戎科学院开展了一次有奖征文活动,题目是《论科学与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卢梭的论文论证了科学和艺术进展的最后结果无益于人类,获得头等奖,使他顿时成为一代名人。从1762年起,卢梭由于写政论文章,与当局发生了严重的纠纷。他的一些同事开始疏远他,大约就在这个时期,他患了明显的偏执狂症。虽然有些人对他表示友好,但他却采取怀疑和敌视的态度,同他们每个人都争吵过。他一生的最后二十年基本上是在悲惨痛苦中度过的,1778年他在法国埃及迈农维尔去世。后世影响卢梭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政治上,他的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同样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许多作家。卢梭反归自然、崇尚自我、张扬情感的思想,直接导致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许多诗人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就连歌德、雨果、乔治·桑、托尔斯泰都无一例外地声称是卢梭的门徒。

卢梭是自然主义还是人本主义

卢梭是自然主义。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中的自然人是孤独的,相互之间没有交往和联系,人们自由自在地漂泊在森林中,没有语言、家庭、住所、技能,除了生理上的差异而外彼此自由平等。自然人的唯一的需要就是食物、异性和休息。自然人有两种天然的情感——自爱心和怜悯心。自爱心使人关心自己的生存,怜悯心使人本能地不加害于别人,并在同类遭受灾害和痛苦时,会感到天然的憎恶。人心中的这两种情感相互协调,使得人人独化,相忘于江湖。人类在不知道社会、私有制和家庭因而没有“你的”和“我的”的观念的状态下度过了许多世纪。后世影响:卢梭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政治上,他的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同样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许多作家。卢梭反归自然、崇尚自我、张扬情感的思想,直接导致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许多诗人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就连歌德、雨果、乔治·桑、托尔斯泰都无一例外地声称是卢梭的门徒。

伟大的思想家卢梭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的作品有哪些?

他的一生是非常自由的。而且不喜欢管束孩子。作品都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卢梭其人

日更第340天。提起卢梭,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应该并不陌生,但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卢梭?相信有部分人和我一样,仅仅知道他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主要著作有《爱弥儿》《忏悔录》等。上午收听收看了樊登读书会的“作者光临”,樊登对谈《浪漫之魂:让u2022雅克u2022卢梭》的作者、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赵林,赵教授侃侃而谈,我被他俩精彩的对谈深深吸引,感受到卢梭活在赵教授血液里激情飞扬和对卢梭解读的酣畅淋漓,对卢梭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卢梭1712年出生在日内瓦共和国,他始终以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自居,而不屑以王国的臣民身份自居。 小时候卢梭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他出生后不久,他母亲因生他弟弟难产去世。从小在姑姑家长大,缺少母爱。父亲率性、自由、浪漫,经常十天半月不回家,有一次父亲跟人发生冲突,就再没回来,从此再没有了父亲。 他后来开始在日内瓦当学徒,经历过很多磨难,但是只要有书,他就通宵达旦地读,如饥似渴,而且记忆力也非常好。 卢梭喜欢自由,无拘无束,没有羁绊。有一次他出去郊游,回来时日内瓦城门关了,他索性就不回去了,他觉得反正学徒也没意义,干脆开始去流浪。这样他就来到了法国安纳西尚贝里,就是法国紧靠着瑞士的地方。 卢梭在路上遇到一位神父,神父说那边可能有人能够收留他。他一路走去,来到一处庄园,遇到了华伦夫人。 他称华伦夫人为“妈妈”,华伦夫人是一位很有教养、很有学问的寡妇,卢梭的系统教育都是在华伦夫人的客厅里进行的,并且在华伦夫人那里待了十几年。卢梭所受的整个教育,特别是那种感性的心灵的教育都来自华伦夫人。 卢梭后来走向浪漫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鼻祖,跟他在华伦夫人那里受的教育有直接关系。 华伦夫人家里不但有足够的书可以供他看,她还教他文学、艺术、音乐,他非常幸运地接受了华伦夫人的教育和影响,不同于学校里面正规的、理性的教育。他在著名教育学著作《爱弥儿》中,特别强调这种情感教育。 离开华伦夫人,卢梭怀着从事音乐事业的梦想去到巴黎。刚到巴黎时,他一名不文,没有任何影响力。然后就跟在巴黎混世界的一帮人在一块儿,开始关注社会、政治关系中一些敏感的事情。 他和一个没有任何教育,家庭背景极其糟糕的下流社会的人相恋,然后就跟她在一块儿生活了几十年,而且他没有结婚。在一个天主教的国家,不结婚同居在道德上是会受到很多人指责的。 他受柏拉图的影响比较深。柏拉图在《理想国》里面有个观点,认为抚养孩子是国家的事,所以卢梭把五个孩子全部送到育婴堂去了。 伏尔泰攻击他说,一个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爱的人,还天天说他爱人类,那我们怎么能相信他爱人呢?那就是个禽兽;其他的启蒙思想家也猛烈攻击他。 卢梭内心也很矛盾,内心始终翻腾着激浪。在去巴士底狱探望莫逆之交狄德罗时,在一个树荫下乘凉,就偶然看到地上有张报纸,一个角上面有个征文的消息——第戍科学院的关于《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的征文。 卢梭回去奋笔疾书,很快完成了这篇文章,投出去,一下中榜,得了头奖,顿时名声大噪,他同时也发现了自己有写这种文章的力量。 若干年后,第戍科学院又一次征文,卢梭又积极参加,未得奖,但启发他写出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成了传世之作。 卢梭一直认为自己是站在人民这边的,他和伏尔泰典型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群,也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一种是贵族的、崇高的、高雅的;一种是平民的、真实的、朴素的。 他开始自觉地跟这个社会一刀两断,他把假发扔了,把佩剑摘了。当时大家戴假发都是装样子,因为那是贵族的风范。他就把这些跟他身份格格不入的东西全部去掉,他就要回到人民的社会中,回到平民中。 后来到卢梭越来越偏激,主动地、自觉地跟这些上流社会的人一刀两断,表现出很多自己的与众不同。无意中导致了他很多跟那个时代的主流正好相反的东西产生。 卢梭曾义正言辞地公开表示他是信仰上帝的,但同时他说,上帝不在外在世界,而在你的心中。他有一句名言:一颗真正的心,才是上帝的真正的殿堂。所以你要寻找上帝,你不要到外面去寻找。 他一方面离群索居,摘下了假发,丢掉了佩剑,开始远离凡尘,离开巴黎,跑到荒郊野外;另一方面结仇越来越多,反对他的这一批人都是大名鼎鼎的人。 在法国、在整个欧洲,卢梭确实待不下去了,后被朋友邀请到了英国,此时卢梭竟有点被迫害妄想症。他不辞而别,又离开了英国,最后回到了欧洲大陆。 卢梭和伏尔泰看似代表着两种思想,可两人又是紧密连在一块儿的。伏尔泰去世以后,卢梭得知消息,没有任何的喜悦之情,反过来跟他的终身伴侣瓦瑟说,我的命运和这个人是连在一块儿的,他既然已经去世,我也将不久于人世,果然一两个月以后,和伏尔泰相差18岁的卢梭也就去世了。 卢梭对他的时代,来得太早了,当时的那个时代不能理解他。卢梭早于他的时代,就像尼采早于他的时代。19世纪被看成是疯子的尼采,20世纪引起那么大的影响。 卢梭的伟大主要是因为他的思想反潮流,卢梭属于他后面的时代。在当时的时代,像他这种人估计法国有很多,但是像他这样导致了整个社会变化的人不多。 关于卢梭著写的书,《爱弥儿》是教育学方面的;《社会契约论》是关于社会政治的、政治哲学的书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关于他的哲学思想、历史哲学,关于社会怎么从平等到不平等、再到平等这样一个过程的,它是他的历史学思想,表现了他的历史辩证法;而他的《新爱洛伊丝》是文学著作,是开启了浪漫主义的小说。 听书,了解未知,有了读纸质书的兴趣。

卢梭的代表作有哪些?

卢梭的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卢梭的主张: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