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钢板翻转机

课程设计是很重要的,能学很多东西,你最好还是自己做。 我大学学东西其实主要是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凸轮设计vb程序

CDE你好,整理的1000份机械课设毕设,你说的里面有的,直接用就行F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粉料压片机的设计

全套都有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自动打印机

设计好麻烦哦!你自己怎么不去设计啊

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急~~~

这个做完整至少得两周啊1、其实机械传动系统方案可以是这样的:电机(提供动力)——》带轮(第一级减速)->齿轮减速箱(二级减速)-》凸轮连杆机构(实现升降台的上下)2、运动尺寸的话要根据具体的载重量进行校核,包括扭矩校核,带轮的带传动校核,齿轮强度校核,凸轮连杆机构的疲劳强度校核等。3、角加速度和角速度的图,去看看一些机械原理的书关于“凸轮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部分,里面就有那些图了,挺简单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这样的问题 ,没有一百积分是没人回答的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 剪板机 求帮忙

你是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自哪个班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铰链式颚式破碎机

看了好久久但不能帮你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图书信息5

EFG整理的1000份机械课设毕设,有图纸有说明书,给个采纳哦H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冷霜自动灌装机,

给我也来份,377386908@qq.com,谢谢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对于机械工程设计专业的同学们来说,设计总结对专业要求很高,那该怎么写相关的优秀的工作总结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一)   接触机械原理这门课程一学期了,而这学期才是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学习机械的乐趣以及枯燥,被那些机械器件、机件组合而成的机器所吸引,尤其是汽车、机器人、航天飞机等机械技术所震撼,感慨机械工作者的伟大,。然而这种激动就在接近本学期结束之时,终于实现了,我们迎来了第一堂机械课程设计。   由于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脱离老师的管束,和同学们分组探讨自动送料冲床的结构设计,把学了一学期的机械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心中另是一番滋味!   在设计之前,指导老师把设计过程中的所有要求与条件讲解清楚后,脑子里已经构思出机构的两部分,即送料机构和冲压机构,把每一部分分开设计,最后组合在一起不就完成整体设计了吗?这过程似乎有点简单,可是万事开头难,没预料到这个“难”字几乎让我无法逾越,如槽轮间歇机构,要满足送料间歇条件,就必须按照规定的运动规律即参数,设计一个满足运动条件的槽轮机构,这是机械原理课堂上没有讲过的,因为这部分只是课本了解内容,但涉及这个槽轮机构对整个课程设计来说又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我跟郑光顺跑到图书馆,恨恨地找了一番,终于借到与这次课程设计有关的六本参考资料书,拿回来后一本一本地看下去,把槽轮有关的内容一一浏览,结果,令我们欣喜的是这槽轮机构的各种参数都被罗列出来了,而且还有一道例题,按照例题的思路很快地设计出了槽轮机构,即送料机构设计完成。   做成了槽轮送料机构,我们的冲压机构有存在很大的难题,将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组合完成一个特定的运动,这是没有学过的,凸轮机构倒是很容易地算出来了,但是连杆机构既要满足角度条件又要满足高度条件,解析法是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弄懂的,为了争取时间我们只能选择图解法了,组长张瑞朋和郑光顺大晚上的坐在电脑旁边,用CAD作图,用QQ语音进行交流,高科技显然被引进了我们的课程设计,两位“工程师”边做图边把存在的问题说出来,最后在他们二位加夜班的情况下,与第二天早上突破了这个难题。与此同时我们另外五人也拿出了两套备用方案,各自完善了参数。一周后方案基本完成,进入作图阶段。但在作图之前经过七人反复讨论决定采取第三套凸轮连杆组合方案,因为这套方案可以很好地满足急回这一特性,而其他两套方案都在这一特性上欠缺,方案的选择就这样尘埃落定了。   作图可以说是学机械的家常便饭,不过这最基本的功夫又是最耗时、最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的。从本周一起2张2号图纸必须在周三完成,将我们设计机构完全呈现出来。由于我们组合机构比较复杂,所以除作最基本的结构件图外还得完成结构件图的侧视图,以便答辩时老师能够读懂我们的作业,这一任务无疑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周二下午一点钟到工作室后,为了在晚上离开前完成图纸,一直作图到晚上九点钟,下午五点那时肚子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干脆把快餐叫到工作室,几个人在一起呼呼呼地吃了一顿特殊的作图晚餐,这样的事情在毕业后也许将成为同学之间的一段美好的回忆了。   周三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完善图纸。准备好一切后,等待周四的答辩到来。只希望我们组能够在答辩中取得好成绩,即过程与结果的双重完美,当然这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最完美的结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二)   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到得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的是如何进行团队的合作,因为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可能由单独某一个人来完成,它必然是团队成员的细致分工完成某一小部分,然后在将所有的部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认真调试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之后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可能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它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次的课程设计不仅仅有汗水和艰辛,更的.是苦后的甘甜。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三)   机械课程设计接近尾声,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们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整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两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   或许很多人认为课程设计两周时间很长,可我们却丝毫未感觉到时间的充裕,这些天我们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在寝室休息食堂吃饭其他时间就窝在基地做课设。这两周的时间大致的安排是第一周做选定题目、背景调查、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网上收集资料,选定方向,提出初步的方案,经过几次不断地反复修改和讨论,我们基本确定了题目和实现原理。   第二周的任务就着重在详细设计。这个阶段我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我和xx由于有一些建模基础,负责建模和动画,xx负责文档、图片的整理和说明书。我想这是我最充实的几天,经过概念设计后我们对方案都认为有深刻的了解,可是真正落实到细节,我们低估了它的困难性,每一个零件的尺寸、定位都需要确定,一个螺钉、一个轴承、一个卡簧都要装配,从来没有体会到装配原来也这么的有技术含量,经过四天的努力,我和xxx还是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这期间我想最痛苦的并非我,而是我的笔记本,几乎每次都是以死机而告终,最后装配体里一百多个零件,三百多个装配约束,只要修改一个尺寸,就要驱动很多零件的位置,最后做动画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删掉了如圆角、推刀槽、筋等一些结构特征,甚至一些不影响约束的螺钉螺帽和卡簧,即便是这样动画也渲染了近八个小时。   这期间痛苦过纠结过,郁闷过犹豫过,可是也只有经历过才能学到知识,我们使用的机构类型比较多,这促使我对机械原理的理论知识有了新的理解,槽轮中槽数的选择和拨盘圆销的选择、凸轮的轮廓设计和运动性能分析及其优化、齿轮的模数齿数的选择和变位系数的计算、曲柄滑块中急回特性的应用和杆长的设计,这每一点都要用理论来指导,例如,我以前从来真正不明白为什么变位齿轮的重要性,中心矩不是设计好的吗?为什么还要凑呢?只有自己亲手设计东西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所以也真正认识到学好机械原理的重要性。   我收获的另外一点或许是我对设计方法的认识,对CAD的认识,之前学过一些CAD软件,也跟老师做过一些建模和软件测试的项目,而真正这么完整的自己用CAD软件细致的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思想还是第一次,CAD画图,最重要的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可能理解不同,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时时刻刻记住自己使用CAD画图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进行机械设计,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阶段,三维的或者二维的实际上都是要将某些设计思想或者是设计内容,表达、反映到设计文件上。而图,就是一种直观、准确、醒目、易于交流的表达形式。所以我们完成的东西(不管是最终完成的设计文件,还是作为条件提交给其他专业的过程文件,一定需要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设计内容。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应该明白,好的计算机建模应该具有以下两个特征:清晰、准确。   由于以前的一些经验,这次我没有按照传统的从零件设计,然后装配、检验、运动仿真,而是尝试了一种耳熟能详但是没有实践过的设计方法:自顶向下设计。这是一种逐步求精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对要方案进行分解,定义出各个模块和机构,而将其中未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子任务放到下一层次中去解决。   这样逐层、逐个地进行定义、设计和调试。按自顶向下的方法设计时,我们首先要对所设计的系统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然后从顶层开始,也就是从装配体开始连续地逐层向下分解,分解到到子装配,最终到每一个零件的参数和定位以及标准件的选择。这样设计速度明显会加快(这也是我们能这么短时间内完成建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耦合性低,最终也不回出现各个模块之间运动矛盾或者干涉等问题出现。   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种春眠不知晓的感悟。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也让我体会到了合作与双赢的快乐。   我的总结也就这么多了,总之,不管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是万事开头难,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终于做完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四)   经过紧张而辛苦的四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看着自己的设计。即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的设计终于完成啦,担忧的是自己的设计存在很多的不足。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是:设计胶带输送机的传动装置,工作年限是10年工作环境多飞尘滚筒圆周力F是1500牛带速v是1.6米每秒滚筒直径D是250毫米滚筒长度L是600毫米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共分为了8个阶段:1、设计准备工作2、总体设计3、传动件的设计计算4、装配图草图的绘制5、装配图的绘制6、零件工作图的绘制7、编写设计说明书8、答辩   在前几周的计算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首先是在电机的选择过程中,在把一些该算的数据算完后,在选择什么电机类型时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虽然课本后面附带有表格及各种电机的一些参数我还是选错了,不得不重新选择。在电机的选择中我们应该考虑电机的价格、功率及在设计时所要用到的传动比来进行选择,特别要注意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成本。   在传动比分配的过程中,我一开始分配的很不合理,最后导致在计算齿轮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不得不从头开始,重新分配。我们再分配传动比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以后的齿轮计算,使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合理。   在把电机的选择、传动比选定后就开始进入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重点了:传动设计计算。在一开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在xx老师和xx老师的热心讲解和指导下,明白了传动设计中齿轮的算法和选择。在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时,我们一定得按照书上的计算思路逐步细心地完成,特别一些数据的选择和计算一定要合理。当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选择完成时,在分别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和按齿根弯曲强度计算,最后通过这两个计算的对比确定分度圆直径、齿轮齿数。   这次设计中最后一个难点就是轴的设计了,在两位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采取了边画边算的方法,确定了低速和高速轴后又分别进行了校核,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轴的校核是个难点,由于材料力学没怎么学好导致计算遇到了麻烦,这也充分的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综合性。在平时的学习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在计算结束后就开始了画图工作,由于大一的时候就把制图学了,又学了电脑制图导致很自己手工画起来很吃力,许多的画图知识都忘记啦,自己还得拿着制图书复习回顾,导致耽误了许多时间,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更加明白我们所学的每一科都非常重要,要学好学的学硬。在画图过程中,我们应该心细,特别注意不要多线少线同时也要注意图纸的整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图。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一想起周伟平教授,黄焊伟总检平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短短三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习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了.老师的亲切鼓励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您严厉批评唤醒了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教诲启发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励了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了一幅坚硬的翅膀。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的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论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及方法一、确定执行构件的运动及其相互协调配合关系二、确定原动机的类型和运动参数三、确定机器的运动方案四、机构系统的运动尺寸设计五、绘制机器运动简图六、机构运动分析七、机构动态静力分析八、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九、确定电动机功率十、编写设计说明书3设计举例第二部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选及指导题目一活塞式压气机机构分析与设计题目二压床机构分析与设计题目三铰链式额式破碎机机构分析与设计题目四搅拌机机构设计与分析题目五坯料输送机机构设计与分析题目六简易牛头刨床机构设计与分析题目七简易插床机构设计与分析题目八步进输送机机构设计与分析题目九压片机机构设计与分析题目十专用镗床机构设计题目十一摆线齿轮仿形铣削夹具机构设计题目十二平衡吊机构设计第三部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资料一、参考程序汇编及其应用说明二、齿轮变位系数选择界限图三、气液动连杆机构的设计四、常用机构选例五、曲柄摇杆机构连杆曲线图谱选例六、用图解线图法确定凸轮基圆半径七、传动螺纹八、电动机主要参考文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的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论;第二部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选及指导;第三部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资料。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按功能原理进行机器运动设计的一般步骤及方法,并举例进行了说明、本书还提供了较多具有实际意义的课程设计题选、必要的设计资料和电算程序等。本书经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课程教材编审组扩大会议审定通过,同意作为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机械类专业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材。本书也可供其他有关专业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机器运动设计时参考。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由电动机驱动的往复式给煤机?

往复式给煤机由机架、给料槽 、传动平台、漏斗、闸门及托轮组成。按结构和用途不同分为:带漏斗和不带漏斗、带闸门和不带闸门、采用防爆电机和不采用防爆电机等多种型式。往复式给煤机的工作原理:在煤仓下口设一给料槽 ,给料槽底板(也称给煤板)为活动式,它安放在托轮上,通过曲臂(或称摇杆、拉杆、连杆)与曲柄连接,曲柄固定在减速器上与电动机相连。当电动机带动减速器转动时,减速器输出轴上的曲柄就带动曲臂使底板在托轮上做往复运动,从而把煤仓内的煤送出煤仓口,装到输送机上。

求一份机械原理相关的课程设计

我们在做《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呢,下面是我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仅供参考。 一、传动方案拟定第二组第三个数据: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中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1) 工作条件:使用年限10年,每年按300天计算,两班制工作,载荷平稳。(2) 原始数据:滚筒圆周力F=1.7KN;带速V=1.4m/s;滚筒直径D=220mm。运动简图二、电动机的选择1、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型式的选择:按已知的工作要求和 条件,选用 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2、确定电动机的功率:(1)传动装置的总效率:η总=η带×η2轴承×η齿轮×η联轴器×η滚筒=0.96×0.992×0.97×0.99×0.95=0.86(2)电机所需的工作功率:Pd=FV/1000η总=1700×1.4/1000×0.86 =2.76KW3、确定电动机转速:滚筒轴的工作转速:Nw=60×1000V/πD=60×1000×1.4/π×220=121.5r/min根据【2】表2.2中推荐的合理传动比范围,取V带传动比Iv=2~4,单级圆柱齿轮传动比范围Ic=3~5,则合理总传动比i的范围为i=6~20,故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nd=i×nw=(6~20)×121.5=729~2430r/min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960 r/min和1420r/min。由【2】表8.1查出有三种适用的电动机型号、如下表方案 电动机型号 额定功率 电动机转速(r/min) 传动装置的传动比 KW 同转 满转 总传动比 带 齿轮1 Y132s-6 3 1000 960 7.9 3 2.632 Y100l2-4 3 1500 1420 11.68 3 3.89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尺寸、重量、价格和带传动、减速器的传动比,比较两种方案可知:方案1因电动机转速低,传动装置尺寸较大,价格较高。方案2适中。故选择电动机型号Y100l2-4。4、确定电动机型号根据以上选用的电动机类型,所需的额定功率及同步转速,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00l2-4。其主要性能:额定功率:3KW,满载转速1420r/min,额定转矩2.2。三、计算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传动比1、总传动比:i总=n电动/n筒=1420/121.5=11.682、分配各级传动比(1) 取i带=3(2) ∵i总=i齿×i 带π∴i齿=i总/i带=11.68/3=3.89四、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1、计算各轴转速(r/min)nI=nm/i带=1420/3=473.33(r/min)nII=nI/i齿=473.33/3.89=121.67(r/min)滚筒nw=nII=473.33/3.89=121.67(r/min)2、 计算各轴的功率(KW)PI=Pd×η带=2.76×0.96=2.64KWPII=PI×η轴承×η齿轮=2.64×0.99×0.97=2.53KW3、 计算各轴转矩Td=9.55Pd/nm=9550×2.76/1420=18.56N?m TI=9.55p2入/n1 =9550x2.64/473.33=53.26N?m TII =9.55p2入/n2=9550x2.53/121.67=198.58N?m五、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1、 皮带轮传动的设计计算(1) 选择普通V带截型由课本[1]P189表10-8得:kA=1.2 P=2.76KWPC=KAP=1.2×2.76=3.3KW据PC=3.3KW和n1=473.33r/min由课本[1]P189图10-12得:选用A型V带(2) 确定带轮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由[1]课本P190表10-9,取dd1=95mm>dmin=75dd2=i带dd1(1-ε)=3×95×(1-0.02)=279.30 mm由课本[1]P190表10-9,取dd2=280带速V:V=πdd1n1/60×1000=π×95×1420/60×1000 =7.06m/s在5~25m/s范围内,带速合适。(3) 确定带长和中心距初定中心距a0=500mmLd=2a0+π(dd1+dd2)/2+(dd2-dd1)2/4a0=2×500+3.14(95+280)+(280-95)2/4×450=1605.8mm根据课本[1]表(10-6)选取相近的Ld=1600mm确定中心距a≈a0+(Ld-Ld0)/2=500+(1600-1605.8)/2=497mm (4) 验算小带轮包角α1=1800-57.30 ×(dd2-dd1)/a=1800-57.30×(280-95)/497=158.670>1200(适用) (5) 确定带的根数单根V带传递的额定功率.据dd1和n1,查课本图10-9得 P1=1.4KWi≠1时单根V带的额定功率增量.据带型及i查[1]表10-2得 △P1=0.17KW查[1]表10-3,得Kα=0.94;查[1]表10-4得 KL=0.99Z= PC/[(P1+△P1)KαKL]=3.3/[(1.4+0.17) ×0.94×0.99]=2.26 (取3根) (6) 计算轴上压力由课本[1]表10-5查得q=0.1kg/m,由课本式(10-20)单根V带的初拉力:F0=500PC/ZV[(2.5/Kα)-1]+qV2=500x3.3/[3x7.06(2.5/0.94-1)]+0.10x7.062 =134.3kN则作用在轴承的压力FQFQ=2ZF0sin(α1/2)=2×3×134.3sin(158.67o/2)=791.9N2、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1)选择齿轮材料与热处理:所设计齿轮传动属于闭式传动,通常齿轮采用软齿面。查阅表[1] 表6-8,选用价格便宜便于制造的材料,小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齿面硬度260HBS;大齿轮材料也为45钢,正火处理,硬度为215HBS;精度等级:运输机是一般机器,速度不高,故选8级精度。(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由d1≥ (6712×kT1(u+1)/φdu[σH]2)1/3确定有关参数如下:传动比i齿=3.89取小齿轮齿数Z1=20。则大齿轮齿数:Z2=iZ1= ×20=77.8取z2=78 由课本表6-12取φd=1.1(3)转矩T1T1=9.55×106×P1/n1=9.55×106×2.61/473.33=52660N?mm(4)载荷系数k : 取k=1.2(5)许用接触应力[σH][σH]= σHlim ZN/SHmin 由课本[1]图6-37查得:σHlim1=610Mpa σHlim2=500Mpa接触疲劳寿命系数Zn:按一年300个工作日,每天16h计算,由公式N=60njtn 计算N1=60×473.33×10×300×18=1.36x109N2=N/i=1.36x109 /3.89=3.4×108查[1]课本图6-38中曲线1,得 ZN1=1 ZN2=1.05按一般可靠度要求选取安全系数SHmin=1.0[σH]1=σHlim1ZN1/SHmin=610x1/1=610 Mpa[σH]2=σHlim2ZN2/SHmin=500x1.05/1=525Mpa故得:d1≥ (6712×kT1(u+1)/φdu[σH]2)1/3=49.04mm 模数:m=d1/Z1=49.04/20=2.45mm取课本[1]P79标准模数第一数列上的值,m=2.5(6)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σ bb=2KT1YFS/bmd1确定有关参数和系数分度圆直径:d1=mZ1=2.5×20mm=50mm d2=mZ2=2.5×78mm=195mm齿宽:b=φdd1=1.1×50mm=55mm取b2=55mm b1=60mm(7)复合齿形因数YFs 由课本[1]图6-40得:YFS1=4.35,YFS2=3.95(8)许用弯曲应力[σbb]根据课本[1]P116:[σbb]= σbblim YN/SFmin由课本[1]图6-41得弯曲疲劳极限σbblim应为: σbblim1=490Mpa σbblim2 =410Mpa由课本[1]图6-42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YN:YN1=1 YN2=1弯曲疲劳的最小安全系数SFmin :按一般可靠性要求,取SFmin =1计算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为[σbb1]=σbblim1 YN1/SFmin=490×1/1=490Mpa[σbb2]= σbblim2 YN2/SFmin =410×1/1=410Mpa校核计算σbb1=2kT1YFS1/ b1md1=71.86pa< [σbb1]σbb2=2kT1YFS2/ b2md1=72.61Mpa< [σbb2]故轮齿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足够(9)计算齿轮传动的中心矩aa=(d1+d2)/2= (50+195)/2=122.5mm(10)计算齿轮的圆周速度V计算圆周速度V=πn1d1/60×1000=3.14×473.33×50/60×1000=1.23m/s因为V<6m/s,故取8级精度合适.六、轴的设计计算 从动轴设计 1、选择轴的材料 确定许用应力 选轴的材料为45号钢,调质处理。查[2]表13-1可知: σb=650Mpa,σs=360Mpa,查[2]表13-6可知:[σb+1]bb=215Mpa [σ0]bb=102Mpa,[σ-1]bb=60Mpa 2、按扭转强度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单级齿轮减速器的低速轴为转轴,输出端与联轴器相接,从结构要求考虑,输出端轴径应最小,最小直径为: d≥C 查[2]表13-5可得,45钢取C=118 则d≥118×(2.53/121.67)1/3mm=32.44mm 考虑键槽的影响以及联轴器孔径系列标准,取d=35mm 3、齿轮上作用力的计算 齿轮所受的转矩:T=9.55×106P/n=9.55×106×2.53/121.67=198582 N 齿轮作用力: 圆周力:Ft=2T/d=2×198582/195N=2036N 径向力:Fr=Fttan200=2036×tan200=741N 4、轴的结构设计 轴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轴系中相配零件的尺寸以及轴上零件的固定方式,按比例绘制轴系结构草图。 (1)、联轴器的选择 可采用弹性柱销联轴器,查[2]表9.4可得联轴器的型号为HL3联轴器:35×82 GB5014-85 (2)、确定轴上零件的位置与固定方式 单级减速器中,可以将齿轮安排在箱体中央,轴承对称布置 在齿轮两边。轴外伸端安装联轴器,齿轮靠油环和套筒实现轴向定位和固定,靠平键和过盈配合实现周向固定,两端轴承靠套筒实现轴向定位,靠过盈配合实现周向固定 ,轴通过两端轴承盖实现轴向定位,联轴器靠轴肩平键和过盈配合分别实现轴向定位和周向定位(3)、确定各段轴的直径将估算轴d=35mm作为外伸端直径d1与联轴器相配(如图),考虑联轴器用轴肩实现轴向定位,取第二段直径为d2=40mm齿轮和左端轴承从左侧装入,考虑装拆方便以及零件固定的要求,装轴处d3应大于d2,取d3=4 5mm,为便于齿轮装拆与齿轮配合处轴径d4应大于d3,取d4=50mm。齿轮左端用用套筒固定,右端用轴环定位,轴环直径d5满足齿轮定位的同时,还应满足右侧轴承的安装要求,根据选定轴承型号确定.右端轴承型号与左端轴承相同,取d6=45mm. (4)选择轴承型号.由[1]P270初选深沟球轴承,代号为6209,查手册可得:轴承宽度B=19,安装尺寸D=52,故轴环直径d5=52mm. (5)确定轴各段直径和长度Ⅰ段:d1=35mm 长度取L1=50mmII段:d2=40mm 初选用6209深沟球轴承,其内径为45mm,宽度为19mm.考虑齿轮端面和箱体内壁,轴承端面和箱体内壁应有一定距离。取套筒长为20mm,通过密封盖轴段长应根据密封盖的宽度,并考虑联轴器和箱体外壁应有一定矩离而定,为此,取该段长为55mm,安装齿轮段长度应比轮毂宽度小2mm,故II段长:L2=(2+20+19+55)=96mmIII段直径d3=45mmL3=L1-L=50-2=48mmⅣ段直径d4=50mm长度与右面的套筒相同,即L4=20mmⅤ段直径d5=52mm. 长度L5=19mm由上述轴各段长度可算得轴支承跨距L=96mm(6)按弯矩复合强度计算①求分度圆直径:已知d1=195mm②求转矩:已知T2=198.58N?m③求圆周力:Ft根据课本P127(6-34)式得Ft=2T2/d2=2×198.58/195=2.03N④求径向力Fr根据课本P127(6-35)式得Fr=Ft?tanα=2.03×tan200=0.741N⑤因为该轴两轴承对称,所以:LA=LB=48mm(1)绘制轴受力简图(如图a)(2)绘制垂直面弯矩图(如图b)轴承支反力:FAY=FBY=Fr/2=0.74/2=0.37NFAZ=FBZ=Ft/2=2.03/2=1.01N由两边对称,知截面C的弯矩也对称。截面C在垂直面弯矩为MC1=FAyL/2=0.37×96÷2=17.76N?m截面C在水平面上弯矩为:MC2=FAZL/2=1.01×96÷2=48.48N?m(4)绘制合弯矩图(如图d)MC=(MC12+MC22)1/2=(17.762+48.482)1/2=51.63N?m(5)绘制扭矩图(如图e)转矩:T=9.55×(P2/n2)×106=198.58N?m(6)绘制当量弯矩图(如图f)转矩产生的扭剪文治武功力按脉动循环变化,取α=0.2,截面C处的当量弯矩:Mec=[MC2+(αT)2]1/2=[51.632+(0.2×198.58)2]1/2=65.13N?m(7)校核危险截面C的强度由式(6-3)σe=65.13/0.1d33=65.13x1000/0.1×453=7.14MPa< [σ-1]b=60MPa∴该轴强度足够。主动轴的设计 1、选择轴的材料 确定许用应力 选轴的材料为45号钢,调质处理。查[2]表13-1可知: σb=650Mpa,σs=360Mpa,查[2]表13-6可知:[σb+1]bb=215Mpa [σ0]bb=102Mpa,[σ-1]bb=60Mpa 2、按扭转强度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单级齿轮减速器的低速轴为转轴,输出端与联轴器相接,从结构要求考虑,输出端轴径应最小,最小直径为: d≥C 查[2]表13-5可得,45钢取C=118 则d≥118×(2.64/473.33)1/3mm=20.92mm 考虑键槽的影响以系列标准,取d=22mm 3、齿轮上作用力的计算 齿轮所受的转矩:T=9.55×106P/n=9.55×106×2.64/473.33=53265 N 齿轮作用力: 圆周力:Ft=2T/d=2×53265/50N=2130N 径向力:Fr=Fttan200=2130×tan200=775N 确定轴上零件的位置与固定方式 单级减速器中,可以将齿轮安排在箱体中央,轴承对称布置 在齿轮两边。齿轮靠油环和套筒实现 轴向定位和固定 ,靠平键和过盈配合实现周向固定,两端轴承靠套筒实现轴向定位,靠过盈配合实现周向固定 ,轴通过两端轴承盖实现轴向定位,4 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初选用6206深沟球轴承,其内径为30mm,宽度为16mm.。考虑齿轮端面和箱体内壁,轴承端面与箱体内壁应有一定矩离,则取套筒长为20mm,则该段长36mm,安装齿轮段长度为轮毂宽度为2mm。(2)按弯扭复合强度计算①求分度圆直径:已知d2=50mm②求转矩:已知T=53.26N?m③求圆周力Ft:根据课本P127(6-34)式得Ft=2T3/d2=2×53.26/50=2.13N④求径向力Fr根据课本P127(6-35)式得Fr=Ft?tanα=2.13×0.36379=0.76N⑤∵两轴承对称∴LA=LB=50mm(1)求支反力FAX、FBY、FAZ、FBZFAX=FBY=Fr/2=0.76/2=0.38NFAZ=FBZ=Ft/2=2.13/2=1.065N(2) 截面C在垂直面弯矩为MC1=FAxL/2=0.38×100/2=19N?m(3)截面C在水平面弯矩为MC2=FAZL/2=1.065×100/2=52.5N?m(4)计算合成弯矩MC=(MC12+MC22)1/2=(192+52.52)1/2=55.83N?m(5)计算当量弯矩:根据课本P235得α=0.4Mec=[MC2+(αT)2]1/2=[55.832+(0.4×53.26)2]1/2=59.74N?m(6)校核危险截面C的强度由式(10-3)σe=Mec/(0.1d3)=59.74x1000/(0.1×303)=22.12Mpa<[σ-1]b=60Mpa∴此轴强度足够(7) 滚动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一从动轴上的轴承根据根据条件,轴承预计寿命L"h=10×300×16=48000h (1)由初选的轴承的型号为: 6209, 查[1]表14-19可知:d=55mm,外径D=85mm,宽度B=19mm,基本额定动载荷C=31.5KN, 基本静载荷CO=20.5KN, 查[2]表10.1可知极限转速9000r/min (1)已知nII=121.67(r/min)两轴承径向反力:FR1=FR2=1083N根据课本P265(11-12)得轴承内部轴向力FS=0.63FR 则FS1=FS2=0.63FR1=0.63x1083=682N(2) ∵FS1+Fa=FS2 Fa=0故任意取一端为压紧端,现取1端为压紧端FA1=FS1=682N FA2=FS2=682N(3)求系数x、yFA1/FR1=682N/1038N =0.63FA2/FR2=682N/1038N =0.63根据课本P265表(14-14)得e=0.68FA1/FR1<e x1=1 FA2/FR2<e x2=1y1=0 y2=0(4)计算当量载荷P1、P2根据课本P264表(14-12)取f P=1.5根据课本P264(14-7)式得P1=fP(x1FR1+y1FA1)=1.5×(1×1083+0)=1624NP2=fp(x2FR1+y2FA2)= 1.5×(1×1083+0)=1624N(5)轴承寿命计算∵P1=P2 故取P=1624N∵深沟球轴承ε=3根据手册得6209型的Cr=31500N由课本P264(14-5)式得LH=106(ftCr/P)ε/60n=106(1×31500/1624)3/60X121.67=998953h>48000h ∴预期寿命足够二.主动轴上的轴承: (1)由初选的轴承的型号为:6206 查[1]表14-19可知:d=30mm,外径D=62mm,宽度B=16mm,基本额定动载荷C=19.5KN,基本静载荷CO=111.5KN, 查[2]表10.1可知极限转速13000r/min 根据根据条件,轴承预计寿命L"h=10×300×16=48000h (1)已知nI=473.33(r/min)两轴承径向反力:FR1=FR2=1129N根据课本P265(11-12)得轴承内部轴向力FS=0.63FR 则FS1=FS2=0.63FR1=0.63x1129=711.8N(2) ∵FS1+Fa=FS2 Fa=0故任意取一端为压紧端,现取1端为压紧端FA1=FS1=711.8N FA2=FS2=711.8N(3)求系数x、yFA1/FR1=711.8N/711.8N =0.63FA2/FR2=711.8N/711.8N =0.63根据课本P265表(14-14)得e=0.68FA1/FR1<e x1=1 FA2/FR2<e x2=1y1=0 y2=0(4)计算当量载荷P1、P2根据课本P264表(14-12)取f P=1.5根据课本P264(14-7)式得P1=fP(x1FR1+y1FA1)=1.5×(1×1129+0)=1693.5NP2=fp(x2FR1+y2FA2)=1.5×(1×1129+0)= 1693.5N(5)轴承寿命计算∵P1=P2 故取P=1693.5N∵深沟球轴承ε=3根据手册得6206型的Cr=19500N由课本P264(14-5)式得LH=106(ftCr/P)ε/60n=106(1×19500/1693.5)3/60X473.33=53713h>48000h ∴预期寿命足够七、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1.根据轴径的尺寸,由[1]中表12-6高速轴(主动轴)与V带轮联接的键为:键8×36 GB1096-79大齿轮与轴连接的键为:键 14×45 GB1096-79轴与联轴器的键为:键10×40 GB1096-792.键的强度校核 大齿轮与轴上的键 :键14×45 GB1096-79b×h=14×9,L=45,则Ls=L-b=31mm圆周力:Fr=2TII/d=2×198580/50=7943.2N挤压强度: =56.93<125~150MPa=[σp]因此挤压强度足够剪切强度: =36.60<120MPa=[ ]因此剪切强度足够键8×36 GB1096-79和键10×40 GB1096-79根据上面的步骤校核,并且符合要求。八、参考资料目录[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陈立德主编,2004年7月第2版;[2]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胡家秀主编 2007年7月第1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是单面还是双面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是双面。双面打印可以节省纸张,同时也更加方便携带和保存。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题目:设计说明书的标题,精简表达设计主题。2、设计任务:简单描述设计任务,阐明所要设计产品的目的与意义。3、设计要求:说明设计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标准。4、设计思路和方案:设计思路要点的梳理,设计思路原则的阐述。设计方案描述设计思路、设计原则的结合,具体分析方案逻辑、功能、工艺等。在设计方案中,需对所设计产品的类型、用途、功能、架构、参数、材料、工艺等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梳理,同时进行有效的方案审稿。5、设计结果:详细地描述设计的过程,包括所采用的方案、零配件选择、工艺实现等内容。通过3D仿真或手绘草图显示机械构件,并渲染展示设计图纸。6、应用建议:就该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实用性、生产工艺等方面,提出应用建议。7、参考文献:总结本设计说明书涉及到的相关文献,并列出参考文献清单。8、附录:附有计算程序或分析步骤的附件和其他所涉及的附加文档。

机械课程设计前言

随便说明一下课题的目的、来源、应用前景等,就可以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设计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基本内容后提供一个较完整的从事机械设计初步实践的机会。《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编写宗旨就是指导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将所学的机械基础理论运用于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通过机械传动方案总体设计,机构分析和综合,进一步巩固掌握课堂教学知识,并结合实际得到工程设计方面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术资料,提高绘图、运算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1.设计目的机械原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机械理论能力的技术基础课。课程设计则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我学习机械专业来第一次全面的自主进行机械设计能力的训练。在这个为期两周的过程里,我们有过紧张,有过茫然,有过喜悦,感受到了学习的艰辛,也收获到了学有所获的喜悦,回顾一下,我觉得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有如下几点:(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的理论与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2)学习设计机械产品的一般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3)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正确计算零件的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及掌握机械零件,再进行结构设计,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设计过程和方法。(4)学习进行机械基础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等。

论社区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社区教育课程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传统“单位人”社会体系逐渐向“社会人”社会体系过渡,“社区” (Community),这一聚合一定区域居民的社会共同体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为了适应并促进社区及其成员的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如何搞好社区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是其中心问题。我国社区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而社区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更是缺乏深入的规划和分析,已成为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瓶颈。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能够抛砖引玉。      一、社区教育课程的内涵      社区教育是一个大教育的概念,全员、全程、全方位是其显著特点,涉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前教育、职前教育、职后教育、老年教育、妇女教育、残疾人教育、家长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继续教育、补偿教育等各个教育领域。在现实中,为了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人们对其概念做了两个方面的限定:其一,传统学校外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点,其二,社区教育是具有区域性限定的大教育,强调对人的成长、生活、发展能够产生最为直接影响作用的特定区域――社区。社区教育课程的定义也受此限制。   笔者认为,社区教育课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社区教育课程指受教育者在社区教育机构的指导下进行的,整个促进自身发展所经历的所有活动。狭义而言,社区教育课程指社区教育机构为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有计划编制的教育内容。通常,社区教育课程是指狭义课程。      二、社区教育的课程结构      课程系统是由培训课程计划开始的,课程结构是制订教育培训计划的首要问题,也是该计划的基本部分。课程结构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规范性和职业性社区教育课程   规范性社区教育又称为资格性社区教育,是一种由上而下的规定式教育,如社区工作者资格岗位性培训。它具有资格的标准性、培训计划及实施的统一性、课程设计的集约性等特征。职业性社区教育,通常也属于规范性社区教育。一般来说,自上到下每一职业都具有职业道德要求和职业技术标准。如社区再就业培训。它的课程内容,强调职业的规定性及要求的规范性,围绕拟上岗的职业需要设计课程,以提高受训者的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其课程类型,一般也是问题中心课程及经验课程、核心课程。   (二)非规范性和非职业性社区教育课程   非规范性社区教育又分为民主性社区教育和自我指导性社区教育。前者一般是学习者中心课程及经验课程、活动课程。这一点在社区休闲教育中体现得相当充分。非职业性社区教育,也称为普通社区教育,通常分为两种:社区学历教育、社区非学历教育。      三、社区教育课程设计的要求      我国社区教育学(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各类教育中均存在)在课程的设计上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假设受教育者是被动的,乐意接受教育者安排的任何活动,并与教育者配合默契。实际上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受教育者的情况也各有不同,国外的社区教育经验只可以供我们参考,我们绝不可以照搬。   (一)选择性   由于信息的无限性和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社区教育课程的内容只能是在广泛的知识与价值中选择适合当时社会发展要求的特定部分。社区教育中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要考虑社区成员自身的特点和其已有的知识水平,使之可以接受、乐于接受。   一般而言,社区重点在兴趣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等方面。兴趣课程是为了满足社区成员个人或群体在身心或技术上的需要而采用的课程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以社区成员的兴趣爱好为转移,来设计教学内容,编排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教学进度。这类课程能够激发学习的兴奋点、满足个人喜好,并能与社区生活紧密相连。比如社区生活方面的文化娱乐教育、艺术审美教育等都属于这一类。   活动课程,如各种演讲、参观和军事训练等,在社区教育内容中是非常普遍的。通过活动课程培养社区成员的独立思考能力、竞争参与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经受挫折能力,是社区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之一。隐性课程是指一切发挥教育功能的非正式课程内容。它不直接指向学科内容,更多地是属于非实体形式的精神文化。社区教育中的隐性课程,指社区环境产生的影响,例如,社区绿化美化、社区卫生环境、社区建筑装饰环境、社区文化活动氛围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融洽的人际交往能力、敬业精神等等都需要而且容易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教条说教和外来灌输倒容易引起逆反心理。隐形课程是既教会社区成员学会生存,又教会做人的深层次的教育课程,它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区文化教育、社区整合教育等方面。   (二)目的性   作为大教育体系和社区发展、建设中的一支重要而独特的力量,社区教育自身的特殊功能决定了社区教育内容明显的目的性。社区教育的课程设计,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能够促进本社区的发展。社区教育要融入并且服务于社区的实际需要,与正规学校教育重学术课程、知识性课程,忽视职业技术课程、实践性课程,或者普通学校只是将职业技术作为补充课,是完全不同的。社区教育所设置的各种职业技术课程及培训活动,应以实用性为原则,直接地满足本社区对专业人才,特别是中初级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使社区教育在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中起到实实在在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城市社区教育内容上应侧重技术性应用课程以及经济管理课程,如电器维修、机械、商业管理等内容都应是社区教育的首选。将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城市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开展职业技术的再培训和社会适应教育,心理承受能力教育成为当务之急。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员、机械师、销售员、秘书等,才会体现出社区教育的特色及优势,才会将社区与教育有机融合。   (三)差异性   社区教育必须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和不同对象按照不同的要求来编排课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一特点也是由社区教育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更是社区教育的吸引力所在。社区教育以满足社区成员多层次的不同需要为原则,“缺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开设灵活多样的课程及多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社区自身就是一所学校,社区生产、生活本身就是隐性课程,可用这些“真的书”、“动的书”、“用的书”来教育社区成员,实现教育社会化。在社区这一区域中,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群体的成员,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都有着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兴趣、爱好、工作性质、生活节律、学习方式来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最能在短期内补足所缺,最为社会所急需的内容来进行主动学习。社区教育的差异性应该说是教育领域中对人本的真正认同,对人的受教育权的最大尊重。社区成员对所学的课业不会有学校教学的压力感和负担感,更多的是在社区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中获得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趣味的受益。差异性、灵活性、开放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无疑对增强社区成员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消除其在学习中的孤独感、隔离感、无助感,促进学习活动中的交流、沟通、切磋,挖掘深层次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适应性   适应性是社区教育内容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为课程设置能主动满足社区发展和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能力要求。社区教育的课程设置引入了综合课程形式,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培养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变能力。综合课程是针对分科课程的缺陷提出的,是对分科课程的矫正和补充。它不再单纯地追求某一学科孤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将相近的学科知识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形成新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社区成员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开拓能力和应变能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来造就社区成员的宽厚知识基础和随机应变能力。实践证明,开设综合课程,以多学科知识和活动为依托,强调受教育者的亲身体验和主动参与,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加适合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理解能力的社区成员,符合其认知习惯和保持思维的整体性,是社区教育中应用较多、前景较广的课程类型,也是社区教育内容适应性的有效表现形式。与其他领域的课程相比,社区教育更加注重按照社区自身需要以及教育的收益来进行课程的开发。社区教育课程不仅重视教育过程,而且更加关注对所在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直接教育成效。      四、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对策      (一)充分整合社区教育的课程资源   要使课程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及其成员发展的需要,其前提是必须充分开发社区教育的课程资源,因为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原料。为此,首先要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既要重视有形课程资源的整合,又要重视无形课程资源的整合;既要重视显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又要重视潜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其次,要通过对本地课程资源的调查,掌握它们的数量、种类、质量、结构、功能等情况,进行充分的整合,挖掘和盘活社区的课程资源,使其为社区的课程开发所用。   (二)强化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意识   开发社区教育课程,必须首先树立紧迫意识,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社区教育的效果。其次,要树立课程开发的系统观念,既要改造旧课程,更要开发新课程。课程的开发必须先贴近社区的需要,重点开发一些职业技术培训,满足诸如下岗、转岗、小企业主培训的教育需求。美国的社区学院的DACUM课程开发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借鉴。   (三)建立和充实动态的教学队伍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力军。要充分开发社区教育的课程资源,还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践证明,专职教师将是其中的骨干,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兼职教师是数量的主体,是本行的专家。这支队伍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较少保守精神,能适应并促进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为进一步促进课程开发,必要时,还可以在社区内建立课程开发员制度,以保证有专门人员研究和开发课程,专司教材建设。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以电化媒体作为教学活动手段的简称。它主要有电视、录像、程序数字机、计算机等。20世纪末期,在课程开发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术已经成熟。在课程开发中利用现代化手段,不仅可以解决高水平教师缺乏的矛盾,更重要的是使课程开发突破了原有的时空局限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为全天候、全区域性进行“空中教育”、“全天候教育”创造了条件,为“因人施教”、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方便。   (五)充分发挥社区教育机构的基地作用。   社区教育机构是该社区的教育基地和龙头,也是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实验总结、完善的基本阵地,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很不成熟,这些教育机构必须通过自身努力,充分服务于社区,用服务取得社区的支持。

求一份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包括:系统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调试分析。

发给你了邮箱里

android开发课程设计报告需求分析怎么写

可以做这个~~

跪求单片机课程设计 要完全呦

题 目: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目 录一、设计目的二、程设计具体要求三、单片机发展简史四、8051单片机系统简介五、8051单片机内部定时器/计数器简介六、程序电路七、程序流程八、程序代码九 实验总结-要求写出完整的论文以及心得体会十 参考资料及小结原 文 : 一.目的1.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8051单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 掌握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及相关外围芯片的外特性,控制方法。3. 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单片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表关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4. 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5. 通过完成一个包括电路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完整过程,使学生了解开发一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全过程,为今后从事相应打下基础。二.课程设计的体要求a) 原理图设计。1. 原理图设计要符合项目的工作原理,连线要正确,端了要不得有标号。2. 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要合理选用,电阻,电容等器件的参数要正确标明。3. 原理图要完整,CPU,外围器件,扩器接口,输入/输出装置要一应俱全。b) 程序调计1. 根据要求,将总体项能分解成若干个子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2. 根据总体要求及分解的功能模块,确定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设直出完整的程序流程图。c) 程序调试将设计完的程序输入,汇编,排除语法错误,生成*OBJ文件。1. 按所设计的原理图,在实验平台上连线,检查无误。2. 将汇编后生成的*OBJ文件传送到实验装置的,执行该程序,检查该程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若未达到,修改程序,直到达到要求为止,d) 说明书1. 原理图设计说明简要说明设计目的,原理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功能及在图中的作用,各器件的工作过程及顺序。2. 程序设计说明对程序设计总体功能及结构进行说明,对各子模块的功能以及各子模块之间的关系作较详细的描述。3. 画出工作原理图,程序流程图并给出程序清单。目前,单片机已广泛应用到图民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成为测控技术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下面介绍一本单片机课程设计的好书,介绍了很多实例有兴趣者可以去买哦,价格不贵【图书目录】 - 8051单片机课程设计实训教材第1章 绪论 1.1 课程设计所需硬件工具 1.2 专题制作所需软件使用工具 1.3 8051程序开发测试平台 1.4 使用免费汇编编译器 1.5 89CXX烧录模拟器操作实例 1.6 自制8051微电脑单板IO51 1.7 IO51操作实例 1.8 以Windows98 工作模式结合DOS模式来执行第2章 8051单片机课程设计中的基本软硬件设计 2.1 8051各种基本的硬件设计 2.2 工作指示灯LED 2.3 8051延迟时间计算 2.4 基本按键设计 2.5 建立8051通信接口 2.6 简易8051调试界面 2.7 压电喇叭测试 2.8 键盘扫描 2.9 扫描控制七段显示器 2.10 LCD接口控制 2.11 8051定时器模式的工作 2.12 定时器模式0测试 2.13 定时器模式1测试 2.14 定时器模式2测试 2.15 以定时器产生各种频率的声音 2.16 以定时器演奏—段旋律第3章 带单片机的LCD时钟第4章 定时闹铃第5章 定时闹铃LCD第6章 音乐倒数定时器第7章 密码锁控制第8章 可存储式电子琴第9章 8051八音盒第10章 红外线遥控器研究 10.1 红外线遥控器动作原理 10.2 如何观察红外线遥控器信号 10.3 红外线遥控器译码功能说明第11章 红外线家电遥控第12章 8051伺服机控制 12.1 伺服机工作原理及改装第1.3章 8051伺服车控制 13.1 功能说明 13.2 伺服车组装及实验第14章 红外线遥控伺服车 14.1 功能说明 14.2 遥控伺服车组装及实验 14.3 控制电路 14.4 控制程序第15章 无线电家电遥控 15.1 功能说明 15.2 遥控编码解码控制第16章 8051声控设计 16.1 声控基本知识介绍 16.2 系统组成 16.3 声控模块介绍 16.4 基本控制电路 16.5 基本控制程序 16.6 声控课题设计附录H 如何使用KEIL 8051开发系统汇编和编译程序及调试附录I EPM89 890XX烧录模拟器特性附录J 1051 8051 10控制板特性附录K VCMM声控模块特性附录L IO51控制板完整电路图附录M 需要从网站下载的相关资料的使用说明附录N 硬件接口板版权声明及如何订购附录A 简易稳压电源制作附录B 本书实验所需软硬件工具及零件附录C 8051内部控制寄存器介绍附录D 8051指令集附录E 如何自制8051单板附录F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内容附录G IO51控制板窗口版驱动程序使用说明

岩土工程施工方法课程设计_岩土工程施工控制技术方法

  摘 要:由于岩土工程施工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所以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成为岩土工程施工势在必行的核心工作。基于此,本文结合作者的多年工作实践,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措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最近几年建筑施工行业逐渐发展,在市场经济中成为了重要的结构组成。而沿途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岩土工程设计、施工项目等开始形成庞大的产业结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岩土工程在施工时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不仅给施工作业带来了难度,也降低了岩土工程质量水平。此外,质量事故导致整体建设工程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情况严重时也会引起人员伤亡事故。    1 施工前期的准备    1.1 熟悉现场    在施工之前要安排作业人员分清任务,对施工现场进行熟悉了解。工程负责人要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做好安排,项目经理接到岩土工程施工任务对施工队伍合理划分。    1.2 设计安排    设计人员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需和现场负责人广泛交流,对项目施工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以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设计交底工作既可以委托其他组织完成设计,也可由施工单位自行安排人员设计处理,但每种方案都必须要能满足项目施工的需要。    1.3 制定规章    工程单位编制 规章制度 可以引导施工人员规范操作,避免各种施工问题的出现。一般情况,《施工组织设计》对岩土工程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件包括两大模式:首先,投标用 《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用于对甲方显示此次施工作业的具体规划方案,其参与投标、接受甲方审查;其次,施工用《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在中标后乙方严格按照标书文要求施工,对现场作业情况进行规范管理的一类文件,保证了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进行。整个项目工程实施阶段,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将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重点文件,根据文件中的规章准则进行工程管理。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中,可通过教育宣传的方式让每个作业人员掌握必须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作业流程的科学性。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设计针对性的控制方式,对施工图纸、机械设备、人员分配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后期的正式施工提供正确的指导。    1.4 技术调整    先进的施工技术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对于不同的项目施工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完成施工,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施工准备阶段需安排设计人员对工程技术人员交底,这样可以向施工单位获得施工图纸方面的信息,以尽快制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方案。另外,技术人员之间也需广泛交流合作,对同一个项目运用的技术方案更新调整,保证每个小项目都能顺利完成。在技术交底过程中必须注重语言的藐视,让每个人都能明白具体运用的是哪一种技术,在使用技术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等。当技术交底工作结束后经批准才能投入实际施工,在技术交底时必须对尺寸、工艺深入分析。    2 施工阶段的控制    2.1 控制质量    工程项目正式实施后,工程人员需要对施工质量严格控制,保证各项操作流程能满足实际标准要求。在施工阶段需要控制的重点为工程质量,这直接影响了施工方案的变更调整。对于一些特殊阶段的施工,更应该掌握严格的控制方案,对重要过程需遵守ISO9001标准加以控制:    (1) 一些质量要求高的施工处理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完成,特别是施工质量问题更要认真对待。    (2) 施工期间要做好不同参数指标的掌控,当参数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则应及时报告领导处理。    (3) 各种机械设备的运用或操作都要进行记录,出现问题后可根据记录信息追究责任;    (4)各项岩土工程的施工都要把握好操作过程,负责人要对过程的控制手段和方法进行协调。    2.2 控制设计    从目前的施工作业情况看,岩土工程施工常会遇到不同的突发事件。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原先制定好的设计方案变动,对施工阶段的设计方案变更调整也是需要关注的焦点。一旦某个方案需要调整之后,工程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协调交流,保证制定的设计方案能够达到实际操作需要。设计方案控制的重点在于对之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进行修改,同时要综合考虑到材料、工艺、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协调,以让最后的施工质量达到客户要求。    2.3 控制设备    机械设备是岩石工程顺利完成的保障,控制设备需要从维修、养护、监测等方面进行。工程单位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具体工作安排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1) 根据施工需要制定管理方案,同时落实到每个环节里。    (2) 为每一台施工设备制定有效的维护方案。    (3) 参照标准对施工设备实施维护、保养。    (4) 设备用完后需尽快填写设备运行、维护、保养、维修记录。工程单位要定期做好设备运用的维护,协调好各个设备之间的协调运行。    2.4 控制检查    岩土工程项目实施后,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内容,这对于工程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需要检查的内容包括:    (1) 进货方面。重点对承包产品、采购产品多方检查,保证产品质量满足使用需要。    (2) 过程方面。施工阶段应对现场的各个施工质量严格检查,参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标准完成检查目标。    (3) 竣工方面。岩石工程结束后,也要对现场进行综合检查,如:硬件产品的检验、软件产品等都是工程结束交底的重要内容。    2.5 控制记录    岩土工程施工记录不仅能反映项目实施的进度,在出现各种工程问题后也可以将此作为处理参照。因而,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和保存质量记录,这样可以让各个环节的施工情况记录在案。例:技术交底记录,施工日志、施工记录、检验记录、设备运行和保养记录等,记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做到填写及时、真实、清楚、有效,对质量记录要安排专业人员保管,在需要使用时将其拿出。    3 结语    综上所言,对岩土工程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方案是提高施工质量的保证,而过程控制是整个项目控制的重要阶段,工程单位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控制方案。

最短路径:拯救007课程设计

#include <iostream.h> #include <con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Deque.h" //#include "error.h" #define ISLAND_DIAMETER 15 /* 小岛的直径 */ #define LAKE_BOUNDARY_X 50 /* 小岛到湖边的距离,在x轴上 */ #define LAKE_BOUNDARY_Y 50 /* 小岛到湖边的距离,在y轴上 */ #define INFINITY 10000 /* 可以跳的步数的最大值 */ typedef unsigned int Vertex; typedef double Distance; typedef struct GraphNodeRecord{ int X; /* x轴坐标 */ int Y; /* y轴坐标 */ unsigned int Step; /*跳至该点的步数 */ Vertex Path; /*记录上一个点 */ } GraphNode; typedef GraphNode *Graph; Graph GraphNew(int NodeNum); void GraphDelete(Graph G); /* 判断007是否能从起始处跳至该点(x, y) */ int CheckForStart(int x, int y, Distance d); /* 判断007是否能从该点跳至河岸 */ int CheckForEnd(int x, int y, Distance d); /* 判断007是否能从点i跳至点j */ int CheckForConnect(Graph g, Vertex i, Vertex j, Distance d); typedef unsigned int ElemType; /* 在本程序中ElemType指定为int */ /* 链表形式 */ typedef struct NodeRecord{ ElemType Element; struct NodeRecord *Next; /* 指向下一个node */ } *Node; typedef struct DequeRecord{ Node Front, Rear; /* 分别指向Deque的前后两个点 */ } *Deque; Deque DequeNew(); void DequeDelete(Deque D); void DequeClear(Deque D); int IsEmpty(Deque D); void Push(ElemType X, Deque D); ElemType Pop(Deque D); void Inject(ElemType X, Deque D); #define CHECK(X) if(NULL == (X))Error("Out of space!!!") void Error(const char *msg); void Warning(const char *msg);/******创建新的Graph******/ Graph GraphNew(int NodeNum) { Graph G; int i; if(NodeNum <= 0)return NULL; G =(GraphNodeRecord *) malloc(NodeNum * sizeof(GraphNode)); /* 分配空间 */ CHECK(G); for(i = 0; i < NodeNum; i++) /* 初始化 */ { G[i].X = 0; G[i].Y = 0; G[i].Step = INFINITY; G[i].Path = 0; } return G; } /******删除一个Graph)******/ void GraphDelete(Graph G) { if(G)free(G); } /*******判断007是否能从起始处跳至该点(x, y),步长是d******/ int CheckForStart(int x, int y, Distance d) { double t; t = (ISLAND_DIAMETER + (d * 2.0)); return (x*x + y*y) <= t*t/4.0; /* x^2 + y^2 <= (ISLAND_DIAMETER/2.0 + d)^2 */ } /*******判断007是否能从该点跳至河岸,步长是d******/ int CheckForEnd(int x, int y, Distance d) { if(x < 0)x = -x; /* 取x的绝对值 */ if(y < 0)y = -y; /* 取y的绝对值 */ return (d >= LAKE_BOUNDARY_X - x) /* 由于湖是个正方形,只需检查这两个距离*/ || (d >= LAKE_BOUNDARY_Y - y); } /*******判断007是否能从点i跳至点j,步长是d******/ int CheckForConnect(Graph g, Vertex i, Vertex j, Distance d) { int x, y; x = g[i].X - g[j].X; y = g[i].Y - g[j].Y; return x*x + y*y <= d*d; } /******创建新的Deque******/ Deque DequeNew() { Deque D; D =(DequeRecord *) malloc(sizeof(struct DequeRecord)); CHECK(D); D->Front = D->Rear =(NodeRecord *) malloc(sizeof(struct NodeRecord)); /* 空的头 */ CHECK(D->Front); D->Front->Element = 0; /* 初始化 */ D->Rear->Next = NULL; return D; } /******删除Deque******/ void DequeDelete(Deque D) { if(D) { while(D->Front) { D->Rear = D->Front->Next; free(D->Front); D->Front = D->Rear; } free(D); } } /******DequeClear删除所有的节点除了头节点******/ void DequeClear(Deque D) { if(D) { while(D->Front->Next) /* 删除第一个节点 */ { D->Rear = D->Front->Next->Next; free(D->Front->Next); D->Front->Next = D->Rear; } D->Rear = D->Front; } } /******判断Deque是否为空******/ int IsEmpty(Deque D) { return D->Front == D->Rear; } /******将X元素压占到D中******/ void Push(ElemType X, Deque D) { Node NewNode; NewNode =(NodeRecord *) malloc(sizeof(struct NodeRecord)); /* 建立新的节点 */ CHECK(NewNode); NewNode->Element = X; NewNode->Next = D->Front->Next; if(D->Front == D->Rear) /* 如果D为空 */ D->Rear = NewNode; D->Front->Next = NewNode; /* 压栈 */ } /******将第一个元素出栈******/ ElemType Pop(Deque D) { Node Temp; ElemType Item; if(D->Front == D->Rear) { Error("Deque is empty"); return 0; } else { Temp = D->Front->Next; /* 得到第一个元素 */ D->Front->Next = Temp->Next; /* 重置第一个元素 */ if(Temp == D->Rear) /* 如果只有一个元素 */ D->Rear = D->Front; /* 将D置空 */ Item = Temp->Element; free(Temp); return Item; } } /******插入元素X至D末尾******/ void Inject(ElemType X, Deque D) { Node NewNode; NewNode =(NodeRecord *) malloc(sizeof(struct NodeRecord)); /* 创建新节点 */ CHECK(NewNode); NewNode->Element = X; NewNode->Next = NULL; D->Rear->Next = NewNode; D->Rear = NewNode; } /******打印错误信息,并退出程序******/ void Error(const char *msg) { if(NULL != msg) fprintf(stderr,"%s ",msg); exit(-1); } /******打印警告信息,但并不退出程序******/ void Warning(const char *msg) { if(NULL != msg) fprintf(stderr,"%s ",msg); } ; /******读入一个case返回一个Graph,*Bank 记录最短到达河岸的路径******/ Graph read_case(FILE *InFile, int num, Vertex* Bank, Deque D) { Graph G = NULL; Distance JamesJump; Vertex V; int x, y; int i, Times; *Bank = 0; fscanf(InFile, "%lf", &JamesJump); if(CheckForEnd(0, 0, JamesJump + ISLAND_DIAMETER/2.0)) { for(i = 0; i < (num << 1); i++) /*一步便跳出的情况 */ fscanf(InFile, "%d", &x); *Bank = 1; } else if(num > 0) /* 007必须经过鳄鱼头上的情况 */ { num += 2; G = GraphNew(num); for(i = 2; i < num; i++) /* 第三个node开始是鳄鱼 */ { fscanf(InFile, "%d", &x); fscanf(InFile, "%d", &y); G[i].X = x; G[i].Y = y; if(CheckForStart(x, y, JamesJump)) /*判断是否能跳上该点*/ { G[i].Path = 1; /*007可以跳到 */ G[i].Step = 1; /* 一步 */ if(CheckForEnd(x, y, JamesJump)) /* 判断该点是否能跳出 */ { *Bank = i; /* 007可以跳出 */ Times = (num - i - 1) << 1; for(i = 0; i < Times; i++) /* 不必检验其他鳄鱼 */ fscanf(InFile, "%d", &y); DequeClear(D); break; } else Inject(i, D); /* 插入该点,并开始下一个检测 */ } } while(!IsEmpty(D)) /*只经过一个鳄鱼无法跳出,必须还要跳到其它鳄鱼的情况 */ { V = Pop(D); for(i = 2; i < num; i++) /* 从这只鳄鱼跳到其他各个鳄鱼 */ { if((G[i].Step > G[V].Step + 1) && CheckForConnect(G, V, i, JamesJump)) { G[i].Path = V; G[i].Step = G[V].Step + 1; if((G[i].Step < G[*Bank].Step) && CheckForEnd(G[i].X, G[i].Y, JamesJump)) *Bank = i; else Inject(i, D); } } } } return G; } /******写出结果,即最短路径******/ void write_result(FILE *OutFile, Vertex Bank, Graph G, Deque D) { unsigned int Times, i; Vertex V; switch(Bank){ case 0: /* 007无法跳出 */ fprintf(OutFile, "%d ", -1); break; case 1: /* 007可以直接跳出 */ fprintf(OutFile, "%d ", 1); break; default: Times = G[Bank].Step + 1; /* 跳的步数 */ while(Bank != 1) /* 跟踪路径 */ { Push(Bank, D); Bank = G[Bank].Path; } fprintf(OutFile, "%d ", Times); /* 输出 */ for(i = 1; i < Times; i++) { V = Pop(D); fprintf(OutFile, "%d ", G[V].X); fprintf(OutFile, "%d ", G[V].Y); }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FILE *in, *out; Deque D; int VertexNum; Graph G = NULL; Vertex Bank = 0; in = fopen("input.txt", "r"); if(NULL == in) { fprintf(stderr, "Can not open input.txt"); exit(-1); } out = fopen("output.txt", "w"); if(NULL == out) { fprintf(stderr, "Can not open output.txt"); fclose(in); exit(-1); } D = DequeNew(); while((EOF != fscanf(in, "%d", &VertexNum)) && (0 <= VertexNum)) { G = read_case(in, VertexNum, &Bank, D); /* 读文件直到结尾 */ write_result(out, Bank, G, D); if(G) GraphDelete(G); } fclose(in); fclose(out); DequeDelete(D); return 0; }这是你那个网址里的代码调试通过了,也得到了如例子里的结果。你自己试试吧。要说明的是请把input.txt和程序放在里一文件夹下再运行程序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胡先敏 在文库里看到这份材料了,但是下不下来,有谁可以下的么?麻烦发我下,谢过啦。。

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课程设计班 姓 学级 名 号制药0801 胡先敏 2008010573 谷仿丽指导教师二○一一 年六月十五日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1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班 级 年产 1 亿支抗病毒口服液的工厂设计 制药 0801 学 生 指导教师 胡先敏 谷仿丽1、生产能力: 年产 1 亿支/年 设 计 的 目 2、工艺要求: 选择最佳工艺流程 的和要求 3、质量要求: 符合 GMP1、工艺流程的设计和说明 设 计 的 2、分别绘出主体设备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车间平面图/车 任务 间立面图/工厂平面图设计工作 计划与进 度安排1、星期一: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星期二:初步确定工艺方案 3、星期三:物料衡算、主要设备选型 4、星期四:最终确定工艺方案 5、星期五:分别绘出主体设备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车间平 面图/车间立面图/工厂平面图主要参考 文献资料朱宏吉,张明贤.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珩.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 万方数据库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中国化工机械网 中国机械设备网 中国制药装备协会 中华制药机械网2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题 课目: 程:年产 1 亿支抗病毒口服液的工厂设计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 生物与制药工程系 制药工程 0801 胡先敏 2008010573 谷仿丽 2011.06.30系 (部) : 专 班 业: 级:学生姓名: 学 号: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3课 程 设 计 简 介由中药制剂制成的抗病毒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能,保 护细胞器,拮抗和减轻内毒素作用,有助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并能诱 发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抗菌作用,作用 迅速。 临床试验证明, 该口服液的功效是可信的, 因其投用经济简便, 给药途径为口服,无创伤性,且无明显副作用,及早使用该口服液有 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情变化,所以,该口服液是一种值得推广 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良药, 同时也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中药复方制 剂口服液。据调查显示,现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且原材料属于常见 药材,取材方便,价格便宜。 据以上所述,决定。在六安市裕安区月亮岛西区建立年产 1 亿支抗病毒口服液的工厂。4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目 录一、设计资料1. 设计产品简介 …………………………………………… 7 2. 建设规模与处理目标 …………………………………… 9二、工艺设计和说明1.工艺流程图 ………………………………………………… 9 2.生产原料 …………………………………………………… 10 3.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 10 4.生产工艺的简介 …………………………………………… 10 5.工艺方案的分析 …………………………………………… 10 6.生产工艺的确定 …………………………………………… 11三、物料衡算1.主料总物料衡算 …………………………………………… 12 2.辅料物料衡算 ……………………………………………… 12四、设备的选型1.设备的选型 ………………………………………………… 13五、能量横算1.浸取设备的能量衡算 ……………………………………… 1352.其他主要设备的能量衡算 ………………………………… 14六、工厂总体设计及选图1.厂址的选择 ………………………………………………… 14 2.厂房总体布置 ……………………………………………… 15 3.工厂的总体平面设计 ……………………………………… 15 4.生产车间设计及布置原则 ………………………………… 16七、废液的处理及其防治1.废液的处理方法 …………………………………………… 17八、参考文献 ……………………………………………… 186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资料1. 设计产品的简介抗病毒口服液简介 抗病毒口服液 简介以西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为基础,选自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 《伤寒论》,精选明方,采用地道药材,10 万级净化,低温萃取工艺,有效 成分倍增,口感好。清热祛湿,凉血解毒。主治流感、感冒,内含多种抗 病毒成份,有效抑制病毒,快速吸收,快速起效,是治疗和预防流感,感 冒,手足口病,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等各种病毒感染的一线用药! 研究表明,超过 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辅仁抗病毒口服液内含多 种抗病毒成份,有效抑制病毒,快速吸收,快速起效!疗效优于其他同类 产品。 本品以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 连翘。 辅料为蜂蜜、蔗糖、羟莘甲酯、羟苯乙脂。亳州有大量的药材种植, 取材简单。抗病毒口服液的优越性 西药治疗流感、 西药治疗流感 、 感冒的弊端和危害A 治标不治本——西药对于流感、感冒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 治疗感冒。 B 抗生素滥用——西医对流感、感冒的治疗,存在严重的抗生素滥用 现象,造成“超级病毒”等耐药菌的出现,且容易造成人体菌体失调。 C 毒副作用大——西药对人体的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毒副 作用大。 D 易反弹——西药治疗流感、感冒,症状易反复。7中药防治流感、 中药防治流感 、 感冒的优越性A 经典方剂,疗效显著——辅仁抗病毒口服液组方选自东汉名医张仲 景所著《伤寒论》,有着 1000 多年的成功经验,是经典方剂与现代医药创 新科技的完美结合,治疗感冒疗效显著。 B 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中医治疗原则遵循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既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又可使身体恢复健康。 C 提高免疫力——抗病毒口服液假入含有特效免疫成分的中药,填补 西药感冒成分上的空白。 D 安全无毒副——中药选材均源自天然,植物药不含刺激、有害成分。 E 无反弹——中药治疗感冒高烧,效果较安稳持久,无反弹现象。治疗流感流感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微生物,病毒进入人体后,寄生在人体靶 细胞内,利用细胞代谢进行复制扩散,破坏人体机能。此时只有人体自身 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可以识别健康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从而清 除病毒。如果人的免疫能力低下,抗体不足,流感难治就不言而喻了。辅 仁抗病毒口服液的抗病毒机理在于人体服药后,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通 过激活抗体,是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吞噬、杀死病毒,从而清除病毒, 使人体恢复健康。这就是抗病毒口服液治疗、预防感冒尤其是流感特别有 效的原因。临床有凭1、感冒初期——防:喷嚏拉响警报,提醒您病毒侵入体内。及早服用 抗病毒口服液,防止病毒蔓延。 2、感冒中期——治:在病毒高发期,传染性强。按时服用抗病毒口服 液,抗病毒,才是感冒治疗之本。 3、感冒初愈——清:此时体内仍残留病毒。坚持服用抗病毒口服液, 彻底清理病毒,防止病情反复。8疗效保证目前,在国际上,图谱作为中成药、草药提取物等含有混合物质群的 质量控制方法,已经成为医药界共识。美国 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对 植物药的质量检测要求必须制订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欧共体对草药的质 量控制也采用了指纹图谱技术。抗病毒口服液的功效抗病毒口服液内含多种抗病毒成分,药效地道强劲,能有效抑制病毒, 快速吸收,快速起效!抑制病毒的传播和蔓延。2. 建设规模与处理目标生产任务:年产 1 亿支抗病毒口服液 每年按 300 天计算,每天按 24 小时不间断生产,每两个月对设备进行一次 全面系统检修,进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采用轮换班制。 日产:100 000 000 支/300≈333334 支 时产:100 000 000 支/(300*24) ≈13889 支二、工艺设计和说明 工艺设计和说明1. 工艺流程简图 工艺流程简仓库 清洗、烘 干、粉碎 提取 浓缩外包内包灌装、 灭 菌配滤入库包合物 配制92. 生产原料主料为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 连翘。 辅料为蜂蜜、蔗糖、羟丙基-β环糊精。3.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3.工艺流程设计原则(1) 尽可能采取先进设备,先进生产方法及成熟的科学技术成就,以保证 产品质量。 (2)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材料,以便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3)所采用的设备效率高、降低原材料消耗及水电气消耗。以使产品的成本 降低。 (4)按 GMP 要求对药物的剂型进行工艺流程设计。 (5)药材的前处理、提取、浓缩等生产操作,按单独设立的前处理车间进行 前处理工艺流程设计。 (6)遵循三协调原则即人流物流协调、工艺流程协调清洁级别协调,正确划 分生产工艺流程中生产区域的洁净级别,按工艺流程合理布置,避免生产流程的 迂回、往返和人物流交叉等。 (7)充分预计生产故障,以便及时处理、保证生产的稳定性。4. 生产工艺的简介此次设计任务是生产抗病毒口服液。首先,对各种主料和辅料进行清洗、 烘干以及粉碎; 第二步, 按生产工艺对原料进行提取、 浓缩得到粗产品; 第三步, 加入辅料、配滤制成口服液;第四步,对产品进行灌装、灭菌;最后,对产品进 行质量检测及包装。5. 工艺方案的分析经过大量的试验及查找相关资料,最终确定了采用水溶性环糊精包含抗病 毒口服液的生产工艺。 此工艺的优点在于: 1)采用水溶性环糊精包含抗病毒口服液中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包合率可以10达到 40%~85%、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增加了挥发油的稳定性; 2)改善了抗病毒口服液的口感,提高了产品的疗效; 3)产品的生产工艺简单,适合工业上大批量生产。6. 生产工艺的确定 具体水溶性环糊精包含抗病毒口服液的生产工艺如下: 具体水溶性环糊精包含抗病毒口服液的生产工艺如下: 水溶性环糊精包含抗病毒口服液的生产工艺如下 1.对原料进行预处理 1.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取药材板蓝根 900g、石膏 400g、芦根 425g、地黄 225g、郁金 175g、知母 175g、石菖蒲 175g、广藿香 200g、连翘 325g。进行清洗、烘干级粉碎。2.对原材料进行提取 2.对原材料进行提取将按比例配制的混合后的原材料投入提取罐中,加入 8 倍量的水,夹层加 热煮沸提取 3 小时,同时收集得含挥发油的乳浊液 1953ml,经油水分离器分离 收集挥发油得挥发油 18ml 及芳香水 1935ml,备用。提取液经卧式螺旋卸料过滤 离心机放出,备用。 药渣再加入 6 倍量的水提取 1.5 个小时,经卧式螺旋卸料过滤离心机放出 提取液,与第一次提取夜合并,备用。药渣弃去。3.对提取液进行浓缩 3.对提取液进行浓缩合并提取液,在 65℃以下真空浓缩至相对密度 1.12(60℃热测) ,放置冷 却至室温,于搅拌中缓慢加入 85%乙醇,使含乙醇浓度达到 70±2%,静置 24 小 时,过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09(20℃测) ,得抗病毒浓 缩液 2100ml,备用。4.包合物的制备 4.包合物的制备取羟丙基-β环糊精 75g 制成饱和水溶液, 加入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的挥发 油 15ml,控制温度 40~60℃搅拌 5 小时,搅拌速度 300r/min,得羟丙基-β环糊 精包合液 125g。包含率为 75%。5.配滤 5.配滤取抗病毒浓缩液 2100ml 过滤后,加入蜂蜜 840g、蔗糖 1260g、羟丙基-β 环糊精包合液 125g、芳香水 1935ml、调节 PH 至 5.10,混匀至澄清,加水定容11至 7000ml,定容过滤。6.灌装、 6.灌装、灭菌 灌装通过口服液灌装灭菌一体机进行定溶液灌装 10ml/支,灭菌产品。7.质量检测及包装 7.质量检测及包装人工进行质量检测,然后贴上标签,装盒,入箱制成成品。三、物料衡算1.主料总物料衡算 1.主料总物料衡算 主料生产任务:年产 1 亿支抗病毒口服液,每支 10ml。 每年按 300 天计算,每天按 24 小时不间断生产。 日产:100 000 000 支/300≈333 334 支 时产:100 000 000 支/(300*24)≈13 889 支 共需要药材总质量如下(按 95%总效率计算) : 板蓝根:100 000 000支*(900g/7000ml)*10ml/95%≈135 吨 石 芦 地 郁 知 膏:100 000 000 支*(400g/7000ml)*10ml/95%≈60 吨 根:100 000 000 支*(425g/7000ml)*10ml/95%≈64 吨 黄:100 000 000 支*(225g/7000ml)*10ml/95%≈34 吨 金:100 000 000 支*(175g/7000ml)*10ml/95%≈27 吨 母:100 000 000 支*(175g/7000ml)*10ml/95%≈27 吨石菖蒲:100 000 000 支*(175g/7000ml)*10ml/95%≈27 吨 广藿香:100 000 000 支*(200g/7000ml)*10ml/95%≈30 吨 连 翘:100 000 000 支*(325g/7000ml)*10ml/95%≈49 吨辅料总 2. 辅料总物料衡算蜂 蔗 蜜:100 000 000支*(840g/7000ml)*10ml=120吨 糖:100 000 000支*(1260g/7000ml)*10ml=180吨羟丙基-β环糊精:100 000 000支*(75g/7000ml)*10ml≈11吨12四、设备的选型1、清洗罐:生产能力:100kg/h 清洗罐外形尺寸:100*150CM(直径*高)2、烘干机:型号:CT-C-I 烘干机:生产能力:100kg/h 外形尺寸:140*80*180 CM(长*宽*高)3、粉碎机:型号:HK-180生产能力:30-120kg/h 外形尺寸:48*100*100 CM(长*宽*高)4、提取机:型号:BDHF-5B生产能力:12~30Kg/h 外型尺寸:200*120*135 CM(长*宽*高)5、浓缩机:型号:YZ-450 浓缩机:生产能力:20000-50000 ml 外型尺寸:100*60*180 CM(长*宽*高)6、配滤罐:型号:WCG-20 配滤罐生产能力:20000-50000 ml 外型尺寸:150*100 CM(直径*高)7、灌装机:型号:GR-ZGF-40 型 灌装机:生产能力:4800(罐/h) 外型尺寸:250*90*140 CM(长*宽*高)五、能量衡算 能量衡1.浸取设备的能量衡算浸取过程的能量的衡算: 查酒精比热容 2.4*103J/(Kg .℃)13采用的料液比:1:8起始温度 25℃ 酒精密度 0.8g/ml加热温度 50℃每天消耗板蓝根量 450kg 故需酒精量为 450*8*0.8kg=720kg 消耗电的能量: Q=cm(t2-t1)=2.4*103*720*(50-25)J=4449600J= 4449.6KJ 理论的电量:Q/(3600s*1KW)= 4449.6/3600=1.236 度 电机的功率:6.5KW 浸取过程总消耗的电量:6.5*24+1.236=157.236 度2.其他主要设备的能量衡算清洗烘干粉碎联合设备的功率:7.38KW 灌装灭菌一体机的功率:5.5KW 搅拌器功率:2.8 KW 自动灌装封口机的功率:3.4 KW 其他合计:11.6 KW 每天消耗的电量: (7.38+5.5+2.8+3.4+11.6) *24 度=763.32 度六、工厂总体设计及选图1).厂址的选择我厂拟建于六安市裕安区月亮岛西区,原因如下: 1.月亮岛环境优美,大气含尘、含菌浓度低,无有害气体,自然环境好,对药 品质量无有害因素,卫生条件较好。 2.月亮岛在居民区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口,药厂所产生的废气不会对居民健康 造成影响。 3.要预见的市政区域规划,药厂建在市政区域规划不影响药品质量的影响。 4.月亮岛处于六安市,交通发达,且离原材料产地很近,方便原材料的购买与 产品的出售。145.月亮岛水、电资源丰富,将不会出现能源不足的情况。 6.我厂拟进口一批污水处理系统,届时,我厂污水将得到妥善处理2).厂房总体布置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s-87 等规范,我厂总图布置符合防火、安全 和卫生的要求。各建筑物之间离有一定的距离,生产药品的车间类别不同,它们 之间的间距也设置不同。 2. 我厂区内的主要道路要径直短捷 , 而且有考虑消防通道。 厂区道路环形相通, 厂内的主要道路为双车道。人流和物流之间 , 货流和货流之间尽可能避免了交 叉和迂回。 3.我厂生产厂房布置在厂区环境清洁区域,不让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不对 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4.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和防止秤时交叉污染,合理布局、间距恰当。我厂原料 药生产区应置于制剂秤区的下风侧。车间仓库等的分布是根据药物的流程安排 的。 5.我厂厂房与道路之间应有一定距离的卫生缓冲带,缓冲带种植了草坪,绿化 设计做到“土不见天” 。最大限度的减少空气中的微粒,防止污染药物。 6. 我厂车辆的停车场设在办公区前,远离药品生产厂房,防止发生爆炸。 7. 本厂涉及到中药提取,有残渣生成,为防止污染,生产废弃物的回收是独立 设置的。3).工厂的总体平面设计根据生产发展需要,首先要进行厂区划分,确定全厂建筑厂房,构建物,道 路,堆场管路管线及绿化美化等设施在厂区平面上的相互位置。 工厂的总体平面设计不仅需要如下依据: 1 审批的设计任务书。 2 厂址的选择报告。 3 厂址总体平面布置方案草图。154 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平面的设计还需要一些要求: 1 符合生产流程的要求。 2 生产主厂房处于占地面积较大的中心地带。 3 考虑地区主风向的影响。 4 人流货流通道的分开,避免交叉。 5 遵循城市规划的要求。 6 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4).生产车间设计及布置原则 1、要求(1)生产设备要按工艺流程的顺序配置,在保证生产要求、安全及环境卫生的前 提下,尽量节省厂房面积与空间,减少各种管道的长度。 (2)保证车间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使各个工作地点有良好的劳 动条件。 (3)保证车间内交通运输及管理方便。万一发生事故,人员能迅速安全地疏散。 (4)厂房结构要紧凑简单,并为生产发展及技术革新等创造有利条件。2、原则(1)各工序的设备布置要与主要流程顺序相一致,是生产线路成链状排列而无交 叉迂回现象,并尽可能自流输送,力求管线最短。 (2)注意改善操作条件,对劳动条件差的工段要充分考虑朝向、风向、门窗、排 气、除尘及通风设施的安装位置。设备的操作面应迎着光线,使操作人员背光操 作。 (3) 辅料制备车间应与适用设备靠近, 但如液氯汽化、 制漂等有污染和粉尘部分, 应有墙与车间隔开,应有通风等必要的设施。 (4)冬天无严重冰冻地区的工厂可考虑把不适宜在车间内布置的设施,布置在室 外。高压容器等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布置在室外。并有安全报警和事故排空等安 全措施。16(5)相互联系的设备在保证正常运行、操作、维修、交通方便和安全条件下,尽 可能靠近。 (6)设备与墙柱之间的间距,无人通过最小 500mm,有人通过最小 800mm (7)泵与泵之间间距一般 1000mm,泵组之间间距约 1500mm。 (8)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应骑在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上。 (9)发散有害物质、产生巨大噪音和高温的生产部分应同一般的生产部分适当的 隔开,以免互相干扰。 (10)要统一安排车间所有操作平台、各种管路、地沟、地坑及巨大的或震动大 的设备基础,避免同厂房基础发生矛盾。 (11)操作平台的宽度应大于 500mm,平台向上距梁底或楼板的距离应大于 2000mm,平台下若走人或有设备需检修,平台底部净高不应小于 2000mm。 (12)合理安排厂房的出入口,每个车间出入口不应少于 2 个,厂房大门的宽度 应 比 所 需 通 过 的 设 备 宽 度 大 200mm 左 右 , 比 满 载 的 运 输 工 具 宽 度 要 大 600~1000mm,总的宽度不应小于 2000~2500mm。 (13)要考虑必要的锥料面积。 (14)遵守国家的有关劳动卫生及防火安全等方面的各项规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 。 (15)要考虑到厂房扩建的需要。 (16)在满足生产工艺需要的同时,设备布置要尽量符合建筑结构标准化要求, 18m 以下,采用 3m 的倍数,18m 以上采用 6m 的倍数,多层厂房跨度和柱距均以 6m 进位,高度应为 300mm 的倍数。 (17)车间布置相关专业的要求。七、废液的处理及其防治1.废液的处理方法 1.废液的处理方法我厂拟从德国进口整套的污水处理循环系统, 最大量的减少了污水的排放, 同时, 我厂排放的污水也将符合国家级相关标准。17八、参考文献朱宏吉,张明贤.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珩.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 刘红霞,梁军,马文辉.药物制剂工程及车间工艺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俊亭,毕万全,马全明.工程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志魁.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中华机械网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18

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怎么写

做课程设计的这三周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比平时上课累些,但也比平时上课充实很多,我很喜欢这种充实的感觉,一想到曾经中午不吃饭不休息就为了赶在别的同学前面完成课设的一个流程图就感到兴奋不已。说到这就不得不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一个这样的机会来锻炼提高自己的水平,更要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大量时间对我们进行辅导。课程设计的内容对我们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的感觉是一样的,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所做的课题都是化工原理课程中学习过的操作单元,陌生的是对于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查阅资料、文献、标准,计算及计算机绘图等实际操作。这些操作我们平时接触并不太多,课程设计不但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检验平时知识掌握熟练程度的机会,更主要的是给了我们一次学习和巩固知识的机会。从一开始的不知从何下手到后来的慢慢熟悉,再到后来的能基本掌握查阅资料的要领,能较熟练的操作word、autoCAD及其他诸如Origin的专业软件,可以说我们的知识掌握熟练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我们在课程设计中的课题都是模拟工业生产的,因此在课设中我们不仅要考虑专业知识,还要综合考虑实际生产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而且后一种问题影响更为重要,因而也更为复杂棘手。就在这一步一步的摸索中我们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当我们运用平时所学习到的知识解决了课设中所涉及到的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问题时,那种喜悦的心情也是难以言表的!回想这三周的时光,虽然比较辛苦,但还是让我们学会了许多书本上难以获取的知识,从老师开始布置任务,拿到任务书,是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我们一时有点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以前一直都是听课,做作业,考试,都是理论上的东西,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次真正让我们自己设计一个化工生产设备,还真怀疑自己的能力,怕最终完不成此次任务。但经过几天的思考,整理思绪,很快就找到了突破的方向,再加上小组同学的紧密配合,一个有条理的计划书就展现在了脑海里,就开始查阅资料,相关的文献,虽然过程有点辛苦,但这三周的时光没有虚度,非常充实,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非常感谢学院给我们的这次课设机会,也非常感谢老师的热心教导!

求一分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1. 流体流径的选择 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 (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在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例如首先考虑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  2. 流体流速的选择  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体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能定出。  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  3. 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  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就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若其中一个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确定。例如用冷水冷却某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换热器出口的冷水温度,便需要根据经济衡算来决定。为了节省水量,可使水的出口温度提高些,但传热面积就需要加大;为了减小传热面积,则要增加水量。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一般来说,设计时可采取冷却水两端温差为5~10℃。缺水地区选用较大的温度差,水源丰富地区选用较小的温度差。  4. 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法   选择管径时,应尽可能使流速高些,但一般不应超过前面介绍的流速范围。易结垢、粘度较大的液体宜采用较大的管径。我国目前试用的列管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中仅有φ25×2.5mm及φ19×mm两种规格的管子。   管长的选择是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长管不便于清洗,且易弯曲。一般出厂的标准钢管长为6m,则合理的换热器管长应为1.5、2、3或6m。系列标准中也采用这四种管长。此外,管长和壳径应相适应,一般取L/D为4~6(对直径小的换热器可大些)。  如前所述,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法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错列等,如第五节中图4-25所示。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优点有:管板的强度高;流体走短路的机会少,且管外流体扰动较大,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同的壳径内可排列更多的管子。正方形直列排列的优点是便于清洗列管的外壁,适用于壳程流体易产生污垢的场合;但其对流传热系数较正三角排列时为低。正方形错列排列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对流传热系数(较直列排列的)可以适当地提高。  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间距 (指相邻两根管子的中心距),随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法不同而异。通常,胀管法取t=(1.3~1.5)do,且相邻两管外壁间距不应小于6mm,即t≥(d+6)。焊接法取t=1.25do。  5. 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 当流体的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大而需管数很多时,有时会使管内流速较低,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为了提高管内流速,可采用多管程。但是程数过多,导致管程流体阻力加大,增加动力费用;同时多程会使平均温度差下降;此外多程隔板使管板上可利用的面积减少,设计时应考虑这些问题。列管式换热器的系列标准中管程数有1、2、4和6程等四种。采用多程时,通常应使每程的管子数大致相等。 管程数m可按下式计算,即:     [img=60,40]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      (4-121)  式中u―――管程内流体的适宜速度, m/s;   u′―――管程内流体的实际速度, m/s。[img=192,196]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图4-49串联列管换热器   当壳方流体流速太低时,也可以采用壳方多程。如壳体内安装一块与管束平行的隔板,流体在壳体内流经两次,称为两壳程,如前述的图4-47和图4-48所示。但由于纵向隔板在制造、安装和检修等方面都有困难,故一般不采用壳方多程的换热器,而是将几个换热器串联使用,以代替壳方多程。例如当需二壳程时,则将总管数等分为两部分,分别安装在两个内径相等而直径较小的外壳中,然后把这两个换热器串联使用,如图4-49所示。   6. 折流挡板  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为了加大壳程流体的速度,使湍动程度加剧,以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第五节的图4-26已示出各种挡板的形式。最常用的为圆缺形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约为外壳内径的10~40%,一般取20~25%,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传热。  两相邻挡板的距离(板间距)h为外壳内径D的(0.2~1)倍。系列标准中采用的h值为:固定管板式的有150、300和600mm三种;浮头式的有150、200、300、480和600mm五种。板间距过小,不便于制造和检修,阻力也较大。板间距过大,流体就难于垂直地流过管束,使对流传热系数下降。  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及板间距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如图3-42所示。 7. 外壳直径的确定  换热器壳体的内径应等于或稍大于(对浮头式换热器而言)管板的直径。根据计算出的实际管数、管径、管中心距及管子的排列方法等,可用作图法确定壳体的内径。但是,当管数较多又要反复计算时,作图法太麻烦费时,一般在初步设计时,可先分别选定两流体的流速,然后计算所需的管程和壳程的流通截面积,于系列标准中查出外壳的直径。待全部设计完成后,仍应用作图法画出管子排列图。为了使管子排列均匀,防止流体走"短路",可以适当增减一些管子。  另外,初步设计中也可用下式计算壳体的内径,即:          [img=144,25]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   (4-122)   式中 D――――壳体内径, m;     t――――管中心距, m;     nc―――-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b′―――管束中心线上最外层管的中心至壳体内壁的距离,           一般取b′=(1~1.5)do。  nc值可由下面的公式计算。  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时: [img=88,28]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    (4-123)  管子按正方形排列时:  [img=88,28]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    (4-124)   式中n为换热器的总管数。 按计算得到的壳径应圆整到标准尺寸,见表4-15。  8.主要构件   封头  封头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用于直径小的壳体(一般小于400mm),圆形用于大直径 的壳体。  缓冲挡板  为防止壳程流体进入换热器时对管束的冲击,可在进料管口装设缓冲挡板。  导流筒  壳程流体的进、出口和管板间必存在有一段流体不能流动的空间(死角),为了提 高传热效果,常在管束外增设导流筒,使流体进、出壳程时必然经过这个空间。   放气孔、排液孔 换热器的壳体上常安有放气孔和排液孔,以排除不凝性气体和冷凝液等。   接管尺寸  换热器中流体进、出口的接管直径按下式计算,即:      [img=84,55]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 式中Vs--流体的体积流量, [img=25,24]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s;  u --接管中流体的流速, m/s。  流速u的经验值为:对液体 u=1.5~2 m/s对蒸汽 u=20~50 m/s对气体 u=(15~20)p/ρ (p为压强,单位为atm ;ρ为气体密度,单位为kg/[img=25,24]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  9. 材料选用  列管换热器的材料应根据操作压强、温度及流体的腐蚀性等来选用。在高温下一般材料的机械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要下降。同时具有耐热性、高强度及耐腐蚀性的材料是很少的。目前 常用的金属材料有碳钢、不锈钢、低合金钢、铜和铝等;非金属材料有石墨、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等。不锈钢和有色金属虽然抗腐蚀性能好,但价格高且较稀缺,应尽量少用。 10. 流体流动阻力(压强降)的计算 (1) 管程流体阻力   管程阻力可按一般摩擦阻力公式求得。对于多程换热器,其总阻力 Δpi等于各程直管阻力、回弯阻力及进、出口阻力之和。一般进、出口阻力可忽略不计,故管程总阻力的计算式为:    [img=220,27]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 (4-125) 式中 Δp1、Δp2------分别为直管及回弯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强降,N/[img=19,21]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    Ft-----结垢校正因数,无因次,对于φ25×2.5mm的管子,         取为1.4,对φ19×2mm的管子,取为1.5;  Np-----管程数;  Ns-----串联的壳程数。 上式中直管压强降Δp1可按第一章中介绍的公式计算;回弯管的压强降Δp2由下面的经验公式估算,即:       [img=109,51]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 (4-126)   (2) 壳程流体阻力 现已提出的壳程流体阻力的计算公式虽然较多,但是由于流体的流动状况比较复杂,使所得的结果相差很多。下面介绍埃索法计算壳程压强Δpo的公式,即:    [img=200,27]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 (4-127)式中 Δp1′-------流体横过管束的压强降,N/[img=19,21]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   Δp2′-------流体通过折流板缺口的压强降,N/[img=19,21]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   Fs --------壳程压强降的结垢校正因数,无因次,对液体可取           1.15,对气体或可凝蒸气 可取1.0而    [img=197,51]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  (4-128)     [img=204,51]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 (4-129)式中 F----管子排列方法对压强降的校正因数,对正三角形排列F=0.5,对正方形斜转45°为0.4,正方形排列为0.3;

大学文科有课程设计吗

没有。大学专业课程设计是产品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而课程设计是理工科类的,文科是没有课程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一般包括化工原理、机械设计、产品设计等。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怎么通过试差法用泡点方程计算泡点温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行,没问题。

怎么用Aspen画二元相图 做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丫~~~急求!!!!

http://wenku.baidu.com/view/299b4706eff9aef8941e06a9.html此里面有具体步骤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为什么原油是热流体?

热容量大。原油具有较高的比热容量,这意味着相同质量的原油相对于其他流体能够储存更多的热能,这使得原油成为传递热量的有效介质,可以在换热器中提供较大的热交换面积。

跪求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分离苯-甲苯混合液的筛板精馏塔 的 设计书的 绪论 和总结

我也做了一份,你要的话加百度HI,给你发邮箱里

求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乙醇—水连续精馏塔(浮阀塔或筛板塔)的设计 会的留言

思路如下;目 录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摘 要... Ⅱ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绪论.... §2.1 设计方案.. §2.2 选塔依据.. §2.3 设计思路.... 第三章 塔板的工艺设计.... §3.1 精馏塔全塔物料衡算.. §3.2 常压下乙醇-水气液平衡组成与温度关系.. §3.3理论塔的计算.. §3.4 塔径的初步设计.. §3.5溢流装置.. §3.6塔板的分布、浮阀数目及排列.... 第四章 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4.1气相通过浮阀塔板的压降.. §4.2淹塔.. §4.3 物沫夹带.. §4.4塔板负荷性能图.. 第五章 塔附件设计.... §5.1接管.... §5.2筒体与封头.. §5.3除沫器.... §5.4裙座.... §5.5吊柱.... §5.6人孔.... 第六章 塔总体高度的设计.. §6.1塔的顶部空间高度§6.2塔的底部空间高度§6.3塔总体高度第七章 附属设备设计§7.1 冷凝器的选择§7.2再沸器的选择第八章 设计结果汇总结束语参考文献主要符号说明

本科有课程设计吗

有。课程设计一般包括化工原理、机械设计、产品设计等。包含课程设计学科的本科专业有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填料塔吸收合成氨厂精炼再生气中的氨

这里有个模版,不知道是不是合适。百度很好用,别等着提问回答,自己多搜一下http://wenku.baidu.com/view/748ac30852ea551810a6879e.html

苯-甲苯物系是否易结焦、结垢,最好能给出详细、正规的参考文献,是课程设计里要用的!

不知道啦!

管壳式冷凝器 课程设计 怎么做?

同学~华农的吗 3班12号~

什么专业的人大三做课程设计?文科做吗?

课程设计?这个属于理科的吧。但是文科有相类似的科目,像课外实习啊什么的,差不多道理,换汤不换药。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怎么通过试差法用泡点方程计算泡点温度?谢谢

不会啊!!什么是泡点方程啊???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我求出的管子数是54根换热管,但是不知道按照正三角形要怎么排管,还有最后的

我给你吧!

化工课程设计(设计项目:甲苯_乙苯分离过程筛板精馏塔设计,设计产量:2.6万吨/年(甲苯),进料方式:冷进...

用aspen软件模拟(或已知的热力学参数)出所需要的各参数,再进行塔板(或填料)的水力学设计,最后进行塔的机械强度的设计,设计一座塔需要的知识很多,而且包含很多经验,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不知道你需要的是哪部分?

不能与甲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塔顶温度塔釜温度进料板温度怎么求

不能与甲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塔顶温度塔釜温度进料板温度92.97℃。全塔效率的计算查温度组成图得到,塔顶温度TD=80.94℃,塔釜温度TW=105℃,全塔平均温度Tm=92.97℃。分别查得苯、甲苯在平均温度下的状况进行分析。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设计评诉怎么写

设计结果的自我评价总结与说明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明白两点:细心与合作。理论上我一个人是可以完成的,但我并不能保证计算过程不出错误,更为可怕的是除了错我还不知道。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结束语怎么写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充分理解到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更特别是对精馏原理及其操作各方面的了解和设计,对实际单元操作设计中所涉及的个方面要注意问题都有所了解。通过这次对精馏塔的设计,不仅让我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而且对知识也是一种巩固和提升充实。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及时的按要求完成了设计任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获得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动手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模板【四篇】

【 #心得体会# 导语】心得就是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亦可以称作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下面是由 为大家整理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模板【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模板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的性能等等,掌握了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资料。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篇二】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模板   我们组这次设计的程序是考勤管理系统,主要用于企事业单位的考勤,便于统计员工的出勤情况。   1、通过这一次的程序设计,使我能够进一步掌握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操作当中把所学到的用于实际的编程里面去。   2、通过这一次的程序设计,使我能够提高分析问题、查阅资料、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些常用的知识和一些常规的错误都能够解决。   3、通过这一次的程序设计和指导教师姜瑶老师的指导使我能够进一步对vb有了熟练的操作,并且在分析,编程方面比以前有了更大的提高。   4、我认为实践周的程序设计是给我们学习的一个大好机会,使我们在这样的机会里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毕竟理论要通过实践来锻炼,也只有自己参与了这样的一个锻炼,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篇三】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模板   此次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习了《水工建筑物》课程后,为了使我们能够达到学以致用,更好的领会课程的要求而安排的一个重要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一个教学过程。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通过这次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巩固与扩充了《水工建筑物》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篇四】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模板   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周,是上大学以来第一次独立的工业化设计。从老师以及学长那里了解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种结果的校核,能画出工艺流程、塔板结构等图形;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   由于第一次接触课程设计,起初心里充满了新鲜感和期待,因为自我认为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终于可以加以实践了。可是当老师把任务书发到手里是却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所措。可是在这短短的三周里,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同学讨论,再进行整个流程的计算,再到对工业材料上的选取论证和后期的程序的编写以及流程图的绘制等过程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的种种困难,也体会到了利用所学的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各种问题的不易。   我的课程设计题目是苯——氯苯筛板式精馏塔设计图。在开始时,我们不知道如何下手,虽然有课程设计书作为参考,但其书上的计算步骤与我们自己的计算步骤有少许差异,在这些差异面前,我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通过查阅《化工原理》,《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书籍,以及在网上搜索到的理论和经验数据。我们慢慢地找到了符合自己的实验数据。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模版和计算过程。   在这三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这些“非泡点一族”在计算进料热状况参数q时,没有任何参考模板,完全靠自己捉摸思考。起初大家都是不知所措,待冷静下来,我们仔细结合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一步一步的讨论演算,经大家一下午的不懈努力,终于把q算出来了。还有就是我们在设计换热器部分,在试差的过程中,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经历了几乎一天多的时间才选出了合适的换热器型号,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我试差成功后那激动的心情,因为我尝到了自己在付出很多后那种成功的喜悦,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血泪史”的见证哈。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训练,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我们了解了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了化工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增强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加强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更尤为重要。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们的教导与帮助,感谢同学们的相互支持,与他们一起对一些问题的探讨和交流让我开拓了思路,也让我在课程设计时多了些轻松、愉快。

化工原理管壳式换热器的课程设计!!!100分要具体过程

管壳式换热器(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类型。 结构 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为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分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若干挡板。挡板可提高壳程流体速度,迫使流体按规定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增强流体湍流程度。换热管在管板上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等边三角形排列较紧凑,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传热分系数大;正方形排列则管外清洗方便,适用于易结垢的流体。

化工课程设计好过吗

化工课程设计好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难吗 - 百度知道1个回答回答时间:2023年1月13日最佳回答:很难!特别是在校的大学生学习,只能很抽象的学习而不能联系实际,但是化工原理也是所有化工工艺、过程控制、石油石化行业、精细化工...百度知道ue63c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精选11篇)2022年12月9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应届毕业生网ue63c化工课程设计好过吗化工课程设计好过,提交Bai du 知道十分钟内有问必答l 我2 - 资深教育答主答疑 - 百度问一问在线2258位教育培训答主在线答已服务超1.5亿人5分钟内回复Hi,为您实时解答教育类升学、学科答疑等问题,与高校名师、专家1对1在线沟通化工课程设计好过吗化工课程设计好过,提交Bai du 知道十分钟内有问必答l 我2马上提问ue734高中化学化工流程笔记132人正在咨询高中化学必考327个知识点117人正在咨询化工流程题必背知识点四十条122人正在咨询高中化学化工流程笔记132人正在咨询百度问一问ue63c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通用19篇)2022年6月12日广泛交流、深入研究,圆满完成了化学类、化工类、设备与控制类、管理类等四个大类,20多门课程、1600多个学时的学习任务,三次深入工厂进行实习。m.cnfla.comue63c大家还在搜ue63c高中化学化工流程笔记高中化学必考327个知识点化工流程题必背知识点四十条化工流程题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电子书化工原理难学吗化工原理难不难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工艺流程图请问化工工程设计的入门难度怎样? - 知乎回答时间: 2019年11月25日最佳答案:新人做管道的可能性比较大,管道设计备一本。然后注化,我们这边基础考试审核都变严格了,必须从事化工设...知乎ue63c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篇2022年1月27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wen.51tietu.netue63c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7篇 - 百度文库12页发布时间: 2022年10月2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丙酮水体系操作点怎么确定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丙酮水体系操作点怎么确定]我以word形式发you" xiang.

筛板式精馏塔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它要求对化工原理课程的各个方面都比较熟悉,特别是计算部分对化工原理课程掌握的要求度更高,并且对设备的选型及设计要有一定的了解,对化工绘图能力要有一定的要求。通过这段期间的课程设计,我对化工原理设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对化工原理精馏这一个章节的知识更加熟悉,可以说是进一步的巩固了。此外,课程设计是对以往学过的知识加以检验,它能够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尤其是这次精馏塔设计更使我们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了化工生产过程,使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局限于书本,并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设计过程中还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设计中的许多知识都需要查阅资料和文献,并要求加以归纳、整理和总结。通过自学及老师的指导,不仅巩固了我所学的化工原理知识,更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际化工生产过程和理论的联系和差别,这对将来的毕业设计及工作无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此次化工原理设计过程中,我的收获很大,感触也很深,特别是当遇到难题感到束手无策时就想放弃,但我知道那只是暂时的。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克服了种种困难课程设计圆满完成了。我更觉得学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此,特别感谢老师,您的指导使得我的设计工作得以圆满完成。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同学的热心帮助,一并给以衷心的感谢!

大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800字

  课程设计可不是一门简单的课程,你要有多方面的准备,才能成功的做出一份课程设计。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之中,你学习到了些什么,有些什么心得体会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800字【一】   时光匆匆而过,一周转瞬即逝。在过去的这一周时光里面,原本以为会比较简单的设计任务却让我觉得有点措手不及。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我学会了耐心,学会了坚持,也学会了以前掌握得不太牢固的数电和模电知识。收获颇丰。   在这次电子课程设计中,我们小组的设计题目是汽车尾灯控制。在设计中我们使用了基本的芯片:双向移位寄74LS194,二输入与非门74LS00、四输入与非门74LS20、六反相器74LS04、3-8译码器,xx定时器及电阻电容进行搭建。设计的时候并不是个性顺利,芯片的选取和电路的接法对于我这样从来没有实际操作过的学生还是有必须的难度的。经过我们大家群众的讨论过后,我们还是把最终的电路图拿出来了。这让我充分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团结才能让大家把事情干好。一个人的力量始终太渺小,集思广益才能让我们进步得更快,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最让我头疼的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个小的失误,比如线接错了,有些地方的线没有接上等等问题而让实验板上的灯无法亮起来。这些都是让我始料不及的。由于不细心的地方太多,当时甚至有过要放下的念头。但是我坚持了下来,当最终看到成果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记得汪中求说过细节决定成败。以前感触不深,没有注意太多的细节,总是抱着差不多就行了或者放纵自我的心态来应对生活学习中的许多问题。但是我此刻明白了,这是不对的。对于科学我们就就应持续严谨的态度。课程设计中的许多细节都没有注意,老是求快,想早点完成设计和连接实验板的工作,但是这反而导致了很多次的失败。好在最终摆正了心态,细心检查之后,最终完成了连线。   我从这次的设计中还感受到坚持的重要性。做事情不能轻言谈放下,虽然过程不顺利,与想象中相去甚远。但是只要我们能坚持,朝着自我既定的目标前进,就必须会走到终点。一点小小的挫折实际上是在为最后的美景做铺垫,当我们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就会发现,沿途的曲折其实是在考验我们的目标是否坚定。坚持下来,我们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电子课程设计,不仅仅让我们的知识更加牢固,还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学的知识能够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这让我对自我有了更多的信心,因为我们在大学里面不是混日子,而是在学习真正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忙的知识和潜力。一个小小的课程设计,却让我有了大大的期望。我会更加珍惜此刻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知识,让自我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也把自我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来回报社会。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无私的帮忙,期望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更上一层楼。   大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800字【二】   透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高频电子线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最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透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龋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最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最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必须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必须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仪器、仪表;了解了电路的连线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等等,掌握了焊接的方法和技术,透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收音机的构造及原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潜力,在各种其它潜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应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忙。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搞笑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能够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应对需要应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能够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能够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仅能够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透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我的实际动手潜力和独立思考的潜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齐体会喜悦的情绪。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大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800字【三】   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周,是学习化工原理以来第一次独立的工业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种结果的校核,能画出工艺流程、塔板结构等图形;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利用编程使计算效率提高。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   在短短的两周里,从开始的一头雾水,到同学讨论,再进行整个流程的计算,再到对工业材料上的选取论证和后期的程序的编写以及流程图的绘制等过程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的种种困难,也体会到了利用所学的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各种问题的不易。   我们从中也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在我们所查找到的很多参考书中,很多的知识是我们从来没有接触到的,我们对事物的了解还仅限于皮毛,所学的知识结构还很不完善,我们对设计对象的理解还仅限于书本上,对实际当中事物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成本方面上考虑的还很不够。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还发现由于没有及时将所得结果总结,以致在后面的计算中不停地来回翻查数据,这会浪费了大量时间。由此,我在每章节后及时地列出数据表,方便自己计算也方便读者查找。在一些应用问题上,我直接套用了书上的公式或过程,并没有彻底了解各个公式的出处及用途,对于一些工业数据的选取,也只是根据范围自己选择的,并不一定符合现实应用。因此,一些计算数据有时并不是十分准确的,只是拥有一个正确的范围及趋势,而并没有更细地追究下去,因而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后面具体设备的选型。如果有更充分的时间,我想可以进一步再完善一下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训练,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这对我们的继续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方向,我们了解了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了化工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增强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加强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更尤为重要。   我还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导与帮助,感谢同学们的相互支持。 限于我们的水平,设计中难免有不足和谬误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大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800字【四】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更加深刻了解课本知识,和以往对知识的疏忽得以补充,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模糊的公式和专业用语,比如说经济刮板运输机及皮带运输的选择,在选择选择刮板皮带运输选型时,在使用手册时,有的数据很难查出,但是这些问题经过这次设计,都一一得以解决,我相信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我为搞清楚的问题,但是这次的课程设计给我相当的基础知识,为我以后工作打下了严实的基础。   虽然这次课程是那么短暂的2周时间,我感觉到这些天我的所学胜过我这一学期所学,这次任务原则上是设计,其实就是一次大的作业,是让我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对基本公式的熟悉和应用,计算力学和运动学及预选电动机过程中的那些繁琐的数据,使我做事的耐心和仔细程度得以提高。课程设计是培训学生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三年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样,也促使了同学们的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谨慎、踏实、一步一步的完成设计。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可能会认真的去学习和研究,也可能会自己独立的完成一个项目,我相信无论是谁看到自己做出的成果时心里一定会很兴奋。此次设计让我明白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团队精神固然很重要,担人往往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己亲身去经历,这样自己的心里才会踏实,学到的东西才会更多。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了解到一些实际与理论之间的差异。通过课程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其还可以培养和熟练使用资料,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把我们所学的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设计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比较系统的了解矿井运输提升的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从总体设计原则,本次设计综合三年所学的专业课程,以《设计任务书》的指导思想为中心,参照有关资料,有计划有头绪、有逻辑地把这次设计搞好!   总之,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收获很多、学会很多、比以往更有耐心很多。感谢学校及老师给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机会,最真挚的感谢我们的辅导老师 ,在设计过程中,老师精心的辅导和不厌其烦地的态度才使得我们以顺利的完成这次设计,他那无私的奉献的精神照耀着我们对学习的热爱,同时也增加我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欲望度。

化工原理浮头式换热器的课程设计!!!100分要具体过程(计算过程)

你好!wqvcgklp!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分析讨论答案。。

根据具体的压力,流量大小确定,一般以高在在管程为上。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二氧化碳填料塔模板

2、填料特性的评价 填料不仅提供了气液两相的接触表面,而且促使气液两相分散,液膜不断更新。填料性能可以由以下三方面予以评价。 ⑴ 比表面积a:填料应提供尽可能多的表面积,以单位填充体积所具有的填料表面来表示填料的这一特性,称为比表面积a,单位为m2/m3。 ⑵ 空隙率ε:单位体积填料所具有的空隙体积,称为空隙率。气体是在填料间的空隙内流动的,为减少气体的流动阻力,提高填料塔的允许气速,填料层应有尽可能大的空隙率。 ⑶ 填料的几何形状:比表面积、空隙率大致相同而形状不同的两种填料,在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上可有显著的差别,但目前对填料的几何形状还没有定量的表达。 3、几种常用填料 常用填料有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材质有实体材料和网体材料。 10.2.2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 1、液体 理想的流动状态是自上而下,沿填料表面成膜状流动,液膜从一个填料到另一个填料不断更新。要求液体在填料表面铺展成膜、液体在塔内的分布要均匀、液膜厚度要合适。 液体在乱堆填料中有一定的自分布能力。因此,对于小塔,可利用自分布能力,预分布要求校低;对于大塔,很难利用填料的自分布能力达到全塔截面的分布均匀,对初始分布要求校高;另外,填料层内可能出现沟流现象或壁流现象,需对液体进行再分布。 液体在塔内的液膜厚度与持液量有关,持液量是单位填充体积所具有的液体量。喷淋量大,持液量也大,液膜厚度增加;在正常操作的气速范围内,气速的增加,对液膜厚度的影响不大。 2、气体 气体在填料塔内在压强差的推动下自下而上穿过填料空隙上升,并与液膜接触进行传质。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与气速及液体流量等因素有关。 当液体量为零时,干填料的压降Δp随气速u的增大而增大。 当有液体喷淋时,液体量一定,气速u增大,压降Δp增大,相同气速下压降Δp较干填料的压降高。在气速u较小时,气速u增大,液膜厚度变化不大。当气速u增大到某一值时,液膜厚度开始增大,持液量也增大,出现拦液现象,此时,填料层压降与空塔速度关系曲线的斜率增大,此点称为载点。自载点以后,气速u继续增大到某一值时,持液量大增,液体积累出现液泛现象,此气速值称为液泛气速。 液体量增大,泛点气速下降,在相同气速下,液体量大,压降也大。 3、液泛: 液泛是填料塔的非正常操作。发生液泛时,液体不能顺利流下,气液传质不能正常进行。在泛点之前,气体为连续相,液体为分散相;泛点之后,气体为分散相,液体为连续相。泛点又称为转相点,此时,压降Δp剧增,液体返混和气体液沫夹带的现象严重,传质效果极差。 设计时,操作气速=50%~80%的泛点气速。泛点气速可根据泛点关联图估计。 4、填料塔的操作范围 当液体量一定时,若气体量很小,传质过程主要靠扩散进行,传质效果不好;气体量很大,将会导致液泛发生。 当气体量一定时,若液体量很小,会有部分填料得不到润湿,传质效果不好;若液体量很大,将会导致液泛发生。 最大气体量或最大液体量,可以根据泛点气速来估计;最小气体量和最小液体量必须根据经验来确定。 10.2.3填料塔的传质 填料层内的传质速率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至今尚未搞清。有效接触面积是真正参与传质的面积。有效接触面积,包括填料的有效润湿表面和可能存在的液滴、气泡表面积,有效接触表面<填料的接触表面<干填料表面。关于填料的润湿表面,恩田等人提出了如下的经验关联式: 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一些传质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10.2.4 填料塔的附属结构 ⑴ 支撑板:主要是支撑塔内的填料,同时又能保证气液两相的顺利通过。 ⑵ 液体分布器:对进入塔内的液体进行分布,使得液体在塔截面上分布均匀。 ⑶ 液体再分布器:为改善向壁偏流效应造成的液体分布不均,在填料层内部每隔一定高度设置的装置。 ⑷ 除沫器:用来除去由填料层顶部逸出的气体中的液滴,安装在液体分布器上方。 10.2.5板式塔与填料塔的比较 对许多逆流接触的过程,填料塔和板式塔都可以使用。各种塔型各有优劣,应根据物系综合考虑选择。 ⑴ 填料塔操作范围较小,特别是对于液体负荷的变化更为敏感。 ⑵ 填料塔不宜于处理易聚合或含有固体悬浮物的物料。 ⑶ 当气液接触过程中需要冷却以移出反应热或溶解热时,不适宜用填料塔。另外,当有侧线出料时,填料塔也不如板式塔方便。 ⑷ 填料塔的塔径可以很小,但板式塔的塔径一般不小于0.6m。 ⑸ 板式塔的设计资料更容易得到而且更为可靠,安全系数可以取得更小。 ⑹ 当塔径不很大时,填料塔的造价便宜。 ⑺ 对于易起泡的物系,填料塔更合适。 ⑻ 对于腐蚀性物系,填料塔更合适。 ⑼ 对于热敏性物系,采用填料塔较好。 ⑽ 填料塔的压降比板式塔小,更适于真空操作

化工原理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是一个吧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苯——甲苯混合液筛板(浮阀)精馏塔设计 二. 原始数据 年处理量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苯——甲苯混合液筛板(浮阀)精馏塔设计 二. 原始数据年处理量:60000 吨料液初温:20℃料液浓度: 44% (苯质量分率)塔顶产品浓度: 98.5%(苯质量分率)塔底釜液含甲苯量不低于 98%(以质量计)每年实际生产天数:330天(一年中有一个月检修)精馏塔塔顶压强:4 kpa(表压)单板压降不超过0.7kPa冷却水温度:20℃饱和水蒸汽压力:0.25Mpa(表压)设备型式:筛板(浮阀)塔建厂地区压力:1atm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列管换热器设计中怎么进行经济核算?

经济核算economic calculation 为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而进行的多项经济活动及其方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它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等手段,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活劳动和物资消耗以及取得的成果,用价值形式进行记录、计算、对比和分析,借以发掘增产节约的潜力和途径。因此它是有计划管理经济的方法。中国一直把经济核算列为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企业经济核算包括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核算,主要是:①生产消耗的核算,又称生产成本的核算,包括物质消耗与劳动消耗两方面②生产成果的核算,包括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③资金的核算,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两方面。④财务成果的核算,又称利润的核算。各项核算内容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来体现。经济核算的指标体系一般包括产量指标(实物产量、工时产量)、产值指标(总产值、商品产值、净产值)、品种指标(产品品种数量、新产品数量等)质量指标(产品或零部件合格率、优质品率成品或部件一次装配合格率等)劳动指标(全员或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工时利用率等)、物资消耗指标(单位产品消耗量、万元产值物资消耗量等)、设备利用指标(设备利用率等)、成本指标(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等)、资金占用指标(固定资金利润率、流动资金利润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等)、利润指标(资金利润率、产值利润率)等。 为保证经济核算工作正常进行,必须做好企业内部的原始记录、定额管理、计量工作、清产核资和厂内计划价格等基础工作。通过经济核算,职工个人的经济利益要同工厂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做好考核、分析、评比工作,提高核算的效果。中国国营企业的经济核算普遍采取统一领导,分级归口管理,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相结合的方法。大型企业一般实行厂级、车间、班组三级核算,中、小型企业一般实行厂级、车间二级核算或厂级一级核算。科室的核算属于专业核算。企业经济核算的日常工作,通常由计划、财务部门组织有关科室、车间的职能人员进行。实行经济核算,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改善生产经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结束语怎么写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充分理解到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更特别是对精馏原理及其操作各方面的了解和设计,对实际单元操作设计中所涉及的个方面要注意问题都有所了解。通过这次对精馏塔的设计,不仅让我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而且对知识也是一种巩固和提升充实。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及时的按要求完成了设计任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获得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动手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请问精馏塔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课程目的和要求 目的: 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资料查阅、知识综合应用、理论计算、设备选型、绘制图形、编写说明书。 培养工程观念:理论→小试→放大。 要求: 设定大致框架,绘制工艺流程图; 进行有关计算,得出设备主要尺寸和参数(塔高,直径,塔板数等); 选择附属设备;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主体设备图形; 编写设计说明书。 具体要求 所有工作必须独立完成; 时间:5月24-6月11日: 6月2日提交设计说明书草稿、乙醇—水溶液的y-x图、主体设备草图和流程图,老师批改后返回学生。 6月9日完成正式的设计说明书、乙醇—水溶液的y-x图、主体设备图和流程图。 说明书右边留30mm,用来标注参考文献,图纸必须规范,标注清楚。 6月10日—11日答辩。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酒精生产过程板式精馏塔的设计: 设计题目: 设计生产能力为X吨/日的二级酒精精馏塔。 一、 设计条件 1、生产能力: X吨/日二级酒精 2、原料:乙醇含量29.8(W)的粗馏冷凝液,以乙醇——水二元系为主; 3、采取直接蒸汽加热: 4、采取泡点进料: 5、馏出液中乙醇含量>95%(V),并符合二级酒精标准: 6、釜残液中乙醇含量不大于0.2%(W): 一、 设计条件 7、四级酒精(含乙醇为95%(V)其它无要求)的产出率为二级酒精的2%; 8、塔顶温度 78℃,塔底温度100-104℃; 9、塔板效率0.3-0.4或更低; 10、精馏段塔板数计算值 ~22层,工厂 32层, 提馏段塔板数计算值 ~10层,工厂 16层; 11、二级酒精从塔第三、四、五层提取; 12、二、四级酒精的冷却温度为25℃, 冷却水温度:进口20℃,出口35-40℃ 13、回流比大致范围 3.5-4.5(通过最少回流比计算) 14、其他参数(除给出外)可自选。 二、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1、目录; 2、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 3、简述酒精精馏过程的生产方法及特点, 4、论述精馏总体结构(塔型、主要结构)的选择和材料选择; 5、精馏过程有关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理论塔板数、回流比、塔高、塔径塔板设计、进出管径等); 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6、设计结果概要(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 7、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及说明; 8、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选做); 9、主要附属设备的选择(换热器等); 10、参考文献 ; 11、后计及其它. 三、设计图要求 1、用594×841图纸绘制装置图一张:一主视图,一俯视图,一剖面图,两个局部放大图。设备技术要求、主要参数、接管表、部件明细表、标题栏。 2、 用420×594图纸绘制设备流程图一张; 3、用坐标纸绘制乙醇—水溶液的y-x图一张,并用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

化工原理 课程设计

准确的说,确定回流比要从理论板数和能耗两方面来评估(回流比小,理论板数多,塔高,一次投资成本大,但能耗低。)既然是课程设计肯定要求不会很高了。1、保证回流比在2到8之间吧,一般工业上也就这个数(如果不能达到分离要求,则应提高)。2、塔径不很大或很小,比如1到3米之间。3、最后的塔板数不能很大或很小,建议保证在10到45块之间。 实际上,因为课程设计时间很有限,而且很多都采用的是手算,回流比大都取最小回流比的1.5到2.0倍。我感觉这个方法更适合你。 先计算出最小回流比,给最小回流比再乘以X(1.5到2.0之间随便取),为设计回流比。 最小回流比的计算参考化工原理或课程设计类书目。 如果用计算机,可以按上述方法进行试算、优化。相关软件也可以介绍给你:Proii和Aspen。不过这些软件不是一两天就可以熟练用的。 有问题可以联系我。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看的头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精馏 苯与氯苯 前言怎么写

kgohgpboivg]wibgwg]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醋酸——水溶液连续精馏塔设计 怎么做

设计任务书第一章精馏塔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 醋酸——水溶液连续精馏塔设计二、设计条件1、处理量:3万吨/年 2、料液浓度: 0.50 (摩尔分率) 3、产品浓度: 0.99 (摩尔分率) 4、残液中醋酸含量: 0.02 (摩尔分率) 5、每年实际生产时间:7200小时/年 6、操作条件a) 塔顶压力 4kPa(表压)b) 进料热状态自选c) 回流比自选d) 加热蒸气压力 0.5MPa(表压)e) 单板压降≤0.7kPa。三、设备型式设备型式为筛板塔四、设计内容1、设计说明书的内容1) 精馏塔的物料衡算;2) 塔板数的确定;3) 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4) 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5) 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6) 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7) 塔板负荷性能图; 8) 精馏塔接管尺寸计算。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介绍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适用的专业(层次):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四年制本科。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如果生产量,料液组成不同,主要影响的是什么数据

基本都不同了,因为首先F,D,W都不同了,不过设计方法都一样的,前面的物料衡算可以直接找一个别人的设计套套公式,中间物性的计算得查资料,估计得泡在图书管理了。后面的塔板的设计可能要先选大类,是浮阀塔啊,还是筛板塔啊,再从同类的设计里面套公式计算自己的。总之方法可以套用,数据啊结论啊不可能一样。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引言

过去好久了啊……我得把分收回来啊~~~~~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分离丙酮-水混合液的填料精馏塔 有满意答案,追加100分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年处理量1.0万吨甲苯-水混合液的填料塔的设计函授站: 专业: 化工工艺 班级:xx学生: xx 指导教师: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塔设计计算:a塔工艺计算(物料和能量衡算)b 塔及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⑶ 对苯精馏塔的流体力学验算⑷ 相关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⑸ 设计结果及分析讨论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⑴ 论文内容符合毕业设计撰写规范。⑵ 数据可靠、真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⑶ 计算过程细化、符合规范要求。⑷ 要求论文图纸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图、塔的部分装配图、X-Y图、塔板负荷性能图。3.主要参考文献⑴陆美娟.《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⑵冯伯华.《化学工程手册》第1、2、3、6卷.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 ⑶包丕琴.《华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1997年4月⑷陈洪钫.《化工分离过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⑸陈钟秀.《化工热力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关键词:回流比、精馏、泡点进料、设备、试差 目 录前言........................................(7)第1章 精馏方案的说明.......................(7)第1.1节 操作压力............................(7)第1.2节 进料状态............................(8)第1.3节 采用强制回流(冷回流)...............(8)第1.4节 塔釜加热方式、加热介质..............(8)第1.5节 塔顶冷凝方式、冷却介质..............(8)第1.6节 流程说明............................(8)第1.7节 筛板塔的特性........................(9)第1.8节 生产性质及用途......................(9)第1.9节 安全与环保..........................(11)第2章 烯烃加氢饱和单元分析.................(12)第2.1节 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2节 物料平衡第2.3节 能量平衡第3章 精馏塔设计计算.......................(12)第3.1节塔的工艺计算.......................(12)第3.2节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25)第4章 塔的流体力学验算.....................(31)第4.1节校核................................(31)第4.2节负荷性能图计算......................(34)第5章 辅助设备选型计算.....................(39)第5.1节换热器的计算选型....................(39)第5.2节 管道尺寸的确定.....................(44)第5.3节 原料槽、成品槽的确定................(45)第6章 设计结果概要及分析讨论...............(45)第6.1节数据要求............................(45)第6.2节设计特点............................(46)第6.3节 存在的问题.........................(46)参考文献....................................(47)符号说明.....................................(48)附录1.......................................(52)附录2.......................................(52)附录3.......................................(52)附录4.......................................(52)前言本论文是针对工业生产中苯-甲苯溶液这一二元物系中进行苯的提纯精馏方案,根据给出的原料性质及组成、产品性质及组成,对精馏塔进行设计和物料衡算。通过设计核算及试差等计算初步确定精馏塔的进料、塔顶、塔底操作条件及物料组成。同时对精馏塔的基本结构包括塔的主要尺寸进行了计算和选型,对塔顶冷凝器、塔底再沸器、相关管道尺寸及储罐等进行了计算和选型。在计算设计过程中参考了有关《化工原理》、《化学工程手册》、《冷换设备工艺计算手册》、《炼油设备基础知识》、《石油加工单元过程原理》等方面的资料,为精馏塔的设计计算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证。通过对精馏塔进行设计和物料衡算等方面的计算,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工原理、石油加工单元过程原理等的理解深度,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计算、绘图、计算机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今后在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1章 精馏方案的说明本精馏方案适用于工业生产中苯-甲苯溶液二元物系中进行苯的提纯。精馏塔苯塔的产品要求纯度很高,达99.9%以上,而且要求塔顶、塔底产品同时合格,以及两塔顶温度变化很窄(0.02℃),普通的精馏温度控制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故在实际生产过程控制中只有采用灵敏板控制才能达到要求。故苯塔采用温差控制。第1.1节 操作压力精馏操作在常压下进行,因为苯沸点低,适合于在常压下操作而不需要进行减压操作或加压操作。同时苯物系在高温下不易发生分解、聚合等变质反应且为液体(不是混合气体)。所以,不必要用加压减压或减压精馏。另一方面,加压或减压精馏能量消耗大,在常压下能操作的物系一般不用加压或减压精馏。第1.2节 进料状态进料状态直接影响到进料线(q线)、操作线和平衡关系的相对位置,对整个塔的热量衡算也有很大的影响。和泡点进料相比:若采用冷进料,在分离要求一定的条件下所需理论板数少,不需预热器,但塔釜热负荷(一般需采用直接蒸汽加热)从总热量看基本平衡,但进料温度波动较大,操作不易控制;若采用露点进料,则在分离要求一定的条件下,所需理论板数多,进料前预热器负荷大,能耗大,同时精馏段与提馏段上升蒸汽量变化较大,操作不易控制,受外界条件影响大。泡点进料介于二者之间,最大的优点在于受外界干扰小,塔内精馏段、提馏段上升蒸汽量变化较小,便于设计、制造和操作控制。第1.3节 采用强制回流(冷回流)采用冷回流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控制回流比,回流方式对回流温度直接影响。第1.4节 塔釜加热方式、加热介质塔釜采用列管式换热器作为再沸器间接加热方式,加热介质为水蒸汽。第1.5节 塔顶冷凝方式、冷却介质塔顶采用列管式冷凝冷却器,冷却介质用冷却水。第1.6节 流程说明由于上游装置没有后加氢单元,所以在重整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烯烃会带到本装置原料中, 烯烃的存在,会导致苯、甲苯产品的酸洗比色不合格,因此必须进行烯烃的加氢饱和。本装置流程包括烯烃加氢反应单元和精馏单元两部分。烯烃加氢反应单元:原料经过进料泵加压后进入换热器E101与反应生成油交换热量后,进入加热炉L101进行加热,再进入反应器R101,经过烯烃饱和加氢反应后进入热交换器E101冷却后,进入油气分离器V101,油进入精馏原料中间罐。本精馏方案采用节能型强制回流进行流程设计,并附有在恒定进料量、进料组成和一定分离要求下的自动控制系统以保证正常操作。精馏过程:30OC原料液从原料罐经进料泵进入原料换热器E102再经原料预热器进行预热进一步预热至泡点(97.65OC,加热介质为水蒸汽),温度升至约97.65oC,从进料口进入精馏塔T101进行精馏,塔顶气温度为81.52oC部分冷凝后的气液混合物进入塔顶冷却器(冷却介质为冷却水),冷凝后的物料进入回流罐V102,然后再通过回流泵,将料液一部分作为回流也打入塔顶,另一部分作为塔顶产品经产品冷却器进入产品储罐V103,再经产品泵P104/AB输送产品。塔釜内液体一部分进入再沸器E103,经水蒸汽加热后,回流至塔釜,另一部分与原料换热器换热后排入甲苯储罐。在整个流程中,所有的泵出口都装有压力表,所有的储槽都装有放空阀,以保证储槽内保持常压。第1.7节 筛板塔的特性筛板塔是最早使用的板式塔之一,它的主要优点:(1)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造价为泡罩塔的60%左右,为浮阀塔的80%左右;(2)在相同条件下,生产能力比泡罩塔大20%-40%;(3)塔板效率较高,比泡罩塔高15%左右,但稍低于浮阀塔;(4)气体压力降较小,每板压力降比泡罩塔约低30%左右。筛板塔的缺点是:小孔筛板易堵塞,不适宜处理脏的、粘性大的和带固体粒子的料液。第1.8节 生产性质及用途1.8.1 苯的性质及用途苯是一种易燃、易挥发、有毒的无色透明液体,易燃带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分子式C6H6,相对分子量78.11,相对密度0.8794(20℃),熔点5.51℃,沸点80.1℃,闪点-10.11℃(闭杯),自燃点562.22℃,蒸气密度2.77kg/m3,蒸气压13.33kPa(26.1 ℃), 标准比重为0.829。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限1.4%~8.0%。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仿、乙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冰醋酸、丙酮、油混溶。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能与氧化剂,如五氟化溴、氯气、三氧化铬、高氯酸、硝酰、氧气、臭氧、过氯酸盐、(三氯化铝+过氯酸氟)、(硫酸+高锰酸盐)、过氧化钾、(高氯酸铝+乙酸)、过氧化钠发生剧烈反应,不能与乙硼烷共存。苯是致癌物之一。苯是染料、塑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药物和农药等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作动力燃料及涂料、橡胶、胶水等溶剂。质量标准:见表1-1。表1-1 纯苯质量标准(GB/T2283-93)项目 指标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外观 室温(18~25℃)下透明液体,不深于每1000mL水中含有0.003g重铬酸钾溶液的颜色密度(20℃)/kg/m3沸程/℃大气压下(80.1℃)酸洗比色溴价/(g/100mL)结晶点/℃二硫化碳/(gBr/100mL)噻吩/(g/100mL) 876~880中性实验 中性水分 室温(18~20℃)下目测无可见不溶水1.8.2 甲苯的性质甲苯有强烈的芳香气味,无色有折射力的易挥发液体,气味似苯。分子式C7H8,相对分子质量92.130,相对密度0.866(20℃/4℃),熔点-95~-94.5℃,沸点110.4℃,闪点4.44℃(闭杯),自燃点480℃,蒸气密度3.14 kg/m3,蒸气压4.89kPa(30℃) 比重D 4℃20℃、0.866,,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1.27%~7%。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冰醋酸、二硫化碳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遇明火或与(硫酸+硝酸)、四氧化二氮、高氯酸银、三氟化溴、六氟化铀等物质反应能引起爆炸。流速过快(超过3m/s)有产生和积聚静电危险。甲苯可用氯化、硝化、磺化、氧化及还原等方法之前染料、医药、香料等中间体及炸药、精糖。由于甲苯的结晶点很低,故可用作航空燃料及内燃机燃料的添加剂。质量标准:见表1-2。表1-2 甲苯质量标准(GB/T2284-93)项目 指标 特级 一级 二级外观 室温(18~25℃)下透明液体,不深于每1000mL水中含有0.003g重铬酸钾溶液的颜色密度(20℃)/(kg/m3) 沸程/℃大气压下(110.6℃)酸洗比色溴价/(gBr/100mL) 863~868中性实验 中性水分 室温(18~20℃)下目测无可见不溶水第1.9 安全与环保1.9.1 安全注意事项苯类产品是易燃、易爆、有毒的无色透明液体,其蒸汽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因此,应特别注意防火,强化安全措施。(1)不准有明火和火花,设备必须密封,以减少苯蒸汽挥发散发入容器中,设备的放散管应通入大气,其管口用细金属网遮蔽,使贮槽或蒸馏设备中的苯类产品不致因散出蒸汽回火而引起燃烧,厂房应设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防止苯类蒸汽的聚集。(2)所有金属结构应按规定在几个地点上接地,为防止液体自由下落而引起静电荷的产生,将引入贮槽中所有管道均应安装到接近贮槽的底部,电动机应放在单独的厂房内。(3)应设有泡沫灭火器和蒸汽灭火装置,不能用水灭火。(4)工人进入贮槽或设备进行清扫或修理前,油必须全部放空,所有管道均需切断,设备应用水蒸汽彻底清扫后才允许进入并注意通风,检修人员没有动火证严禁在生产区域内动火。(5)进入生产区域或生产无关人员,不得乱动设备和计量仪表等。(6)及时清除设备管线泄漏情况,严防中毒着火、爆炸等事故的发生。(7)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1.9.2 环境保护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坚持污染防治设施与生产装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现将“三废”治理措施分析述如下:(1)废水:各设备间接冷却水回收用于炼焦车间熄焦用,工艺产品分离水送往生化装置进行处理。设备冲洗水经初步沉淀和油水分离后送入生化处理。(2)废气:水凝气体回收引入列管户前燃烧,产品贮槽加水喷淋装置和氮密封措施,防止挥发污染大气环境。(3)废渣: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废渣送往回收工段作为原料使用。定期检测个生产岗位苯含量和生产下水中各污染均含量,严防超标现象的发生。第2章 烯烃加氢饱和单元分析2.1 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1)反应机理单烯烃 CnH2n+H2→CnH2n+2双烯烃 CnH2n-2+2H2→CnH2n+2环烯烃 烯烃的加氢饱和反应也为耗氢和放热反应。(2) 烯烃的加氢饱和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烯烃的加氢饱和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除催化剂性能外,主要有原料性质、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油比和空速等。①原料性质加工烯烃含量较高的原料时,需要较高的反应苛刻度(即较高的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较低的反应空速)。此外一定要注意原料油罐的惰性气体保护,最好是直接进装置,避免中间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生成胶质,导致催化剂失活加快。 ②反应温度反应温度通常是指催化剂床层平均温度。烯烃的加氢饱和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提高反应温度不利于加氢反应的化学平衡,但能明显提高化学反应速度,提高精制深度。过高的反应温度会促进加氢裂化副反应的发生,使产品液体收率下降,导致催化剂上积炭速率加快,降低催化剂使用寿命;反应温度过低,不能保证将杂质除净。在很高温度下,烯烃饱和度有一个明显的限制,结果使在高温操作比低温操作的产品中有更多的残存烯烃,当原料中有明显的轻组分,使用新催化剂时硫化氢与烯烃反应生成醇,在较低温度下操作可避免硫醇的生成。根据催化剂活性和原料油中的烯烃含量,一般预加氢的反应温度为150~180℃。随着运转时间的延长,逐步提高反应温度,以补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③反应压力当要求一定的产品质量时,压力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原料油中的烯烃含量。一般而言,压力愈高,催化剂操作周期愈长;原料油烯烃含量愈高,选择操作压力也愈高。提高反应压力将促进加氢反应速度,增加精制深度,并可保持催化剂的活性。但压力过高会促进加氢裂解反应,使产品总液收下降,同时过高的反应压力会增加投资及运转费用。④氢油比所谓氢油比是反映标准状态时,氢气流量与进料量的比值。可用H2/HC表示。提高氢油比,不仅有利于加氢反应的进行,并能防止结焦,起到保护催化剂的作用。但是,在原料油进料一定的情况下,氢油比过大会减少原料油与催化剂接触时间,反而对加氢反应不利,导致精制深度下降,产品质量下降,同时也增大了系统压降和压缩机负荷,操作费用增加。⑤空速空速指单位(质量或体积)催化剂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原料量,简写为h-1 。空速分为质量空速和体积空速。常用体积空速(LHSV),它的倒数相当于反应接触时间,称为假接触时间。因此空速的大小意味着原料与催化剂接触时间的长短。空速过大,即单位催化剂处理的原料量越多,其接触时间应越短,影响了精制深度;空速过小增加了加氢裂解反应,使产品液收率下降,运转周期缩短,降低了装置的处理量。2.2 物料平衡表2-1烯烃加氢反应单元物料数据 单位:吨/日入 方 出 方原料油 43.2 精馏进料 42.32氢气 0.52 损失 1.40 合计 43.72 合计 43.722.3 能量平衡(以加热炉为例)2.3.1 原料进出加热炉数据 原料进出加热炉数据见表2-2。 表2-2 原料进出加热炉数据入 方(80℃) 出 方(160℃)单位项目 组成 数据 焓值 热量 单位项目 组成 数据 焓值 热量 m% Kcal/kg wkcal m% Kcal/kg wkcal原料油 苯 0.7 130 16.38 原料油 苯 0.7 154 19.40 甲苯 0.3 128 6.912 甲苯 0.3 158 8.532 烯烃 烯烃 氢气 540 1.170 氢气 1090 2.362合计 24.462 合计 30.294注:原料中烯烃含量很少在计算过程中可忽略不计。2.3.2 加热炉热平衡 由表2-2可以知道,原料油经过加热炉后,热量增加值为:5.832wkcal/t.加热炉需要燃烧瓦斯进行提供。加热炉用瓦斯组成见表2-3。表2-3 加热炉用瓦斯组成及焓值计算表  成份组成 体积热值 分析数据 焓值1 氢气 2650 44.91 1190.1152 氧气 0 11.73 03 氮气 0 40.56 04 二氧化碳   0.02 05 一氧化碳 3018 0 06 甲烷 8529 1.61 137.31697 乙烷 15186 0.48 72.89288 乙烯 14204 0.42 59.65689 丙烷 21742 0.05 10.87110 丙烯 20638 0.07 14.446611 异丁烷 26100 0.03 7.8312 正丁烷 28281 0.03 8.484313 正丁烯 27160 0.02 5.43214 异丁烯 27160 0.01 2.71615 反丁烯 27160 0.02 5.43216 顺丁烯 27160 0.01 2.71617 碳五以上 34818 0.03 10.4454  合计   100 1528.3548第七章 参考文献1 化工原理》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5月第3版2 冯伯华.《化学工程手册》第1、2、3、6卷.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3 包丕琴.《华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1997年4月4 陈洪钫.《化工分离过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5 陈钟秀.《化工热力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6 沈复等.《石油加工单元过程原理》上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7.刘巍等.《冷换设备工艺计算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8.马秉骞主编.《炼油设备基础知识》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9.周志成等.《石油化工仪表自动化》中国石化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10.田顾慧.《化工设备》中国石化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11.沈复 李阳初.《石油加工单元过程原理》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12.陆美娟.《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0版符号说明A        换热面积            m2Aa        鼓泡区面积           m2Af       降液管横截面积          m2An       有效传质区面积          m2Ao        筛孔面积            m2AT               塔横截面积           m2A         质量分率            -C         负荷系数            -CP            比热      KJ/Kg.OC(KJ/Kg.K)D      塔顶产品流率      Kmol/h(Kg/h)Dg        公称直径            mDT                 塔径             mD         管内径            mmd1                管外径           mmdo               孔径             mmdm       管平均直径          mmE        液流收缩系数           -ET              全塔板效率            -ev              雾沫夹带量     Kg液体/Kg气体F      进料流率      Kmol/h(Kg/h)H        塔高             mHL              板上清夜层高度        mmHT                板间距            mHd       降液管内清夜层高度       mHD               塔顶空间高度       mHB               塔底空间高度          mhd               气体通过干板压降        mho            降液管下沿到塔板间距离      mhow            溢流堰上液头高         mhp           气体通过塔扳压降        mhr            液体通过降液管的压降       mhw           溢流堰高度          mhσ           液体表面张力引起的压降       mKo        以内壁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 Kcal/m2.H.oCK         稳定系数L   液体流量    Kmol/h(Kg/h,m3/h)lW                  溢流堰堰长       ms 冷却剂质量流量 Kg/hN 实际塔板数 -NT 理论塔板数 -Nt 换热器总管数 -N 开孔数Q 换热器热负荷 WR 回流比 -Rmim 最小回流比 -Rsi 换热管内垢阻系数 m2u2022hu2022oC/Kcalr 气化潜热 KJ/KgTc 临界温度 KT 孔间距 mmTp 板厚度 mmua 以鼓泡区面积为基准的气速 m/suf 液泛气速 m/sun 空塔气速 m/suo 以筛孔面积为基准的气速 m/suow 漏液点气速 m/sV 塔内上升气体流量 Kmol/h(Kg/h,m3/h)W 塔釜采出液体量 Kmol/h(Kg/h)Wc 边缘区宽度 m(mm)Wd 降液管宽度 m(mm)Ws 塔板入口安定区宽度 m(mm)Ws" 塔板出口安定区宽度 m(mm)X 液相摩尔分率 -Y 气相摩尔分率 -A 相对挥发度 -Ai 以内壁为基准的传热膜系数 Kcal/m2u2022hu2022oCAo 以外壁为基准的传热膜系数 Kcal/m2u2022hu2022oCβ 充气系数 -σ 表面张力 dyn/cm2ρL 液相密度 Kg/m3ρv(g) 气相密度 Kg/m3μ 粘度 Cp 开孔率 -Ф 装料系数 -τ 停留时间 sλ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简介

本书以精馏塔(浮阀塔和筛板塔)设计为主,附以换热器、离心泵及管道设计和选型。主要介绍了板式精馏塔的设计计算,并就有关流程方案的确定以及附属设备的选型作了介绍,此外给出了设计时所使用的现行技术标准和一些基础数据。本书为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配套教材,可作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参考资料。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录

第1章 绪论1.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1.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1.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要求1.4 CAD及仿真技术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第2章 化工设计计算及绘图基础2.1 化工设计计算基础2.2 化工设计绘图基础第3 章 板式塔的设计3.1 概述3.2 设计方案的确定3.3 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计算3.4 板式塔主要尺寸的设计计算3.5 板式塔的结构3.6 精馏塔的附件及附属设备3.7 精馏塔的设计计算实例第4章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4.1 概述4.2 换热器的工艺设计4.3 换热器结构设计4.4 换热器的校核4.5 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实例第5章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仿真5.1 仿真技术简介5.2 板式精馏塔设计仿真操作要点5.3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仿真操作要点附录附录1 常用有机物质的Antoine方程常数附录2 典型二元物系溶液气液平衡数据附录3 常见二元物系的物性数据附录4 常见物质的物性共性线图附录5 板式塔塔板结构参数附录6 压力容器常用零部件附录7 钢管规格附录8 列管式换热器中传热系数K值范围推荐值附录9 壁面污垢热阻的数值范围附录10 换热器有关参数参考文献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论文)

火烧眉毛了吧 完不成了吧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不是很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很难。根据公开信息查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化工原理》课程和有关选修课程《物理化学》和《化工制学知识》完成一个单元设备设计为主的一次性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其难度是很大的,很多学生在学习起来会遇到很多困难,可以努力逐个击破。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单片机原理及课程之后综合利用所学单片机知识完成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并在实验室实现。该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基本掌握单片机应用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能力,加深对单片机软硬知识的理解,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单片机课程设计要以89C51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为基础,通过系统扩展达到应用单片机解决不太复杂的实际问题的目的。1.倒计时器由单片机接收小键盘阵列设定倒计时时间,倒计时范围最大为60分钟,由LED显示模块显示剩余时间,显示格式为 XX(分):XX(秒).X,精确到0.1s的整数倍。倒计时到,由蜂鸣器发出报警。2.蓄电池电压监控器蓄电池组单体电池正常电压为12V,充电完毕后其电压可达到13.5V,放电后电压会降低,当电压低于9V后若继续放电则会造成电池的永久性损坏。要求设计一个单片机系统,能对蓄电池组的8个单体电池电压状态进行监控,当电池电压为12.5V以上时红色二极管发光,表示其电量较为饱满;当电池电压大于9V小于12.5V时绿色二极管发光,当电压电压低于9V时黄色二极管发光,并用蜂鸣器报警,用LED显示管显示当前检测电池的序号。要求轮流对电池组的8个电池进行检测,每4秒完成一轮检测。当出现报警时,保持显示状态不再改变。要求用电位器模拟电池的电压。3.数字电子钟要求用单片机设计一个电子钟,采用LED数码管来显示时间,显示格式为:XX:XX:XX,即:时:分:秒.,要求显示到0.1秒的整数倍。时间可采用12小时制显示或24小时制显示,采用12小时显示时必须在另外一个数码管上显示A(表示上午)或B(表示下午)。设置一个按键用于时间显示方式的切换。系统上电后从零开始计时,要求能进行显示时间的调整,调整时间时显示时间制式的数码管显示T(表示调整),可按自己的要求设置扩展的小键盘个数。

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交通灯控制系统,好的可以加分100分

二、实验目的1、了解交通灯管理的基本工作原理2、熟悉8259A中断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编程3、熟悉8255A并行接口的各种工作方式和应用4、学习单板方式下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法以双色灯的使用。5、进一步学习微处理器的编程技术。

求《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微机接口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综合使用基本输入设备,通用接口芯片,专用接口芯片的方法;2. 熟悉并行接口芯片8255的使用与硬件接口方法, 熟悉8255的各种工作方式,掌握8255的编程方法;3. 掌握实时处理程序的编制和调试方法;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