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

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分期如下:1. 近代史:1840年-1949年,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 现代史:1949年10月后-至今,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关键的时间节点包括:1.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入现代史。4.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5.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中国近现代史怎样划分

中国近现代史是1840-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 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49年近代。1949年——今2011年 现代。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国存亡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晚清王朝统治下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中国近代史起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为止,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扩展资料中国古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 划分依据,社会性质为努力封建社会。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1840-1919年五四运动 ,也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依据:非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划分以及: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继续划分:国民革命运动 1919-1927。1927-1936国共对峙十年,土地革命或叫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当代史:1949年10月后,中国开始步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1949-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以后为社会主义社会。

近代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并对近现代中国教育有什么影响

1 第五章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演变http://wenku.baidu.com/link?url=Fz7jIqYCec1uF-GtsduH1KiMd58E2bIx9OE71u40krNZUCZoUhk9wZN3PefETwT6_M0B9MAK-XOzz4gVijN_MKgi-_I-hk-Khs-jeFGCtZa 【内容提要】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了近代社会,中国教育也开始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中国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教育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演变。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炮声,以龚自珍、魏源等启蒙思想为先声,以洋务教育为标志,中国近代教育开始起步并出现了以教会学校和洋务学堂为代表的新式学堂。虽然后来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这些新式学堂表现出来了不同特点,但毕竟使中国教育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除了举办洋务学堂以外,洋务派还开了官派留学教育的先河,19世纪70年代留学教育开始起步,以后成为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与此同时,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批评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要求改革传统的教育制度呼声越来越高,清政府终于在1902年和1904年颁布和实施了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制度——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这个学制对旧中国教育制度影响甚大,不仅比旧的教育制度前进一大步,而且为壬子癸丑学制等中国新型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学习指导】 1、理解中国近代教育起步的背景。 2、掌握各历史时期主要的新式学堂的特点。 3、理解教会教育的本质,掌握教会教育的几个联合组织。 4、掌握几次留学教育运动的背景和特点,理解留学教育成为教育的重要形式的原因。 5、重点掌握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并能够比较。

中国近现代有好多文学派别,新月派,鸳鸯蝴蝶派,朦胧派,还有哪些?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代表人物

学衡派:这是一个宣传复古主义、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化社团。1922年1月创办《学衡》月刊,故称学衡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梅光迪、吴宓。 现代评论派:主要成员有王世杰、陈源、胡适等。1924年在北京创办《现代评论》。 论语派:1932年出现的文学派别,因创办《论语》半月刊,故称论语派。代表人物有林语堂、周作人、邵洵美、章克标等。 新月派:1923年徐志摩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1928年3月徐志摩与闻一多饶孟侃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月刊而得名。麻烦采纳,谢谢!

中国近现代有哪些民族英雄?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优秀的民族,但近代由于闭关自守、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英雄等原因,遭遇了“八国联军入侵”、“日本入侵”等屈辱历史,但这些都没有压倒我们中华民族,在抵御外辱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英雄,很多人为此献身,成为了革命烈士,著名的革命烈士及事迹简述如下: 1、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全文李大钊 杨靖宇 赵一曼 刘胡兰 董存瑞 黄继光 毛泽东 张思德 雷锋雷锋 王金传 祁玉堂 王文英 熊官全 王金侯 赵锡杰 金山 李玉安 丁振岱 张贵生 崔玉亮 李树国 黄继光 马玉祥黄继光,董存瑞,江姐,刘胡兰

近现代文学领域流派及其代表人有哪些?

中国现代文学的流派主要有:海派,代表作家有穆时英、施蛰存等,作品多反映半殖民地商业化大都市如上海的生活;新海派,代表作家张爱玲,有意与时代主流拉开距离,主要反映作家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既有现代、先锋,又通俗,雅俗共赏,可读性强。京派,代表作家老舍、沈从文,注重人性主题,主张文学的独立和艺术性。现代派(得名于30年代初的《现代》杂志表现幻灭中的追求、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质朴、形式自由舒展,代表人物戴望舒);七月诗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诗歌流派,主张主客观统一、个人与历史融合,形式为自由体诗,其中政治抒情诗成就较高,代表人物艾青、田间、鲁藜等;七月派小说,抗战时期国统区小说流派,代表人物路翎、邱东平等,因多数作品编入七月文丛而得名;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孙犁,风格干净清新,主要写解放区、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面貌;山药蛋派,代表作家赵树理,作品有晋东南一带的乡土特色和风情;20年代文坛有: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周作人、沈雁冰、王统照等);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儿艺术的浪漫主义流派,代表人物郁达夫);新月派(诗歌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代表人物闻一多、徐志摩);语丝派(散文流派,文章多针砭时弊、言辞锋利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随感录作家群,随感录专栏杂文创作,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等;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刘云若等,通俗小说,反映半封建半殖民地背景下都市男女爱恨纠葛;问题小说,代表人物冰心、王统照;自叙传小说,现代抒情小说流派,代表人物郁达夫;小诗体,诗歌流派,多写即兴式的短诗,抒写诗人刹那间的感兴,代表人物冰心、宗白华;湖畔派(纯真热情的爱情诗流派);言志派(提倡以自我为中心,集合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的言志散文,追求闲适、涩味和简单味,代表人物周作人、俞平伯、钟敬文等);现代评论派(成员多为欧美海归自由主义作家,受西洋文学影响较大,代表人物徐志摩、陈西滢、吴稚晖等)象征派(诗歌流派,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影响,提倡重象征和暗示的纯诗,代表人物李金发等);此外还有:黑幕派,是近代小说流派,题材涉及社会各界人物事件,虽然上承明清谴责小说余绪,但是写法上赤裸裸地描绘闲适,专揭隐私、泼污水、进行人身攻击儿没落。战国策派,1940前后出现在国统区的文艺派别,提倡历史重演说,鼓吹强权政治,主张以“恐怖、狂欢、虔诚”为三大母题,代表人物陈铨。

近现代文学领域流派及其代表人有哪些

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巴尔扎克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雨果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人物:贝克特

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有哪些流派作家,分别有什么作品

明治时期 (1868~1911) 1868年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文学开始的标志。坪内逍遥(1859~1935)的小说理论著作《小说神髓》的发表,具有近代文学启蒙的性质。二叶亭四迷写出近代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浮云》,森鸥外相继发表近代最早的浪漫主义小说《舞姬》,确立了近代文学的发展方向。砚友社作家群的代表尾崎红叶(1867~1903)的名作《金色夜叉》是19世纪末最畅销的小说。20世纪初,受西方影响,自然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具有强烈批判现实的倾向,田山花袋的小说《棉被》却不乏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受到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的赞许。卓立于这一运动之外的作家夏目漱石,其代表作《我是猫》以嬉笑怒骂的讽刺给予近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以有力抨击。大正时期 (1912~1925) 近代文学进入末期,以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为首的白桦派作家和以芥川龙之介 为代表的新思潮派作家等,为文坛主流。芥川的小说以怀疑主义对“人性的自私”等社会现实进行考察,悲观的结论导致其自杀,也意味着大正文学发展的终结。昭和时期(1926~1988) 及其后 日本现代文学开始形成并得以发展。初期文坛的主流是无产阶级文学。1928年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简称纳普)成立,促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成熟。小林多喜二和德永直(1899~1958)的小说《蟹工船》和《没有太阳的街》是典范之作。与革命文学并立的是新感觉派作家,其代表横光利一(1898~1947)和川端康成 等在 当时有一定影响。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展开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许多作家被征集从军,文坛冷寂不振。

近现代文学领域流派及其代表人有哪些?

  中国现代文学的流派主要有:  海派,代表作家有穆时英、施蛰存等,作品多反映半殖民地商业化大都市如上海的生活;  新海派,代表作家张爱玲,有意与时代主流拉开距离,主要反映作家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既有现代、先锋,又通俗,雅俗共赏,可读性强。  京派,代表作家老舍、沈从文,注重人性主题,主张文学的独立和艺术性。  现代派(得名于30年代初的《现代》杂志表现幻灭中的追求、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质朴、形式自由舒展,代表人物戴望舒);  七月诗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诗歌流派,主张主客观统一、个人与历史融合,形式为自由体诗,其中政治抒情诗成就较高,代表人物艾青、田间、鲁藜等;  七月派小说,抗战时期国统区小说流派,代表人物路翎、邱东平等,因多数作品编入七月文丛而得名;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孙犁,风格干净清新,主要写解放区、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面貌;  山药蛋派,代表作家赵树理,作品有晋东南一带的乡土特色和风情;  20年代文坛有:  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周作人、沈雁冰、王统照等);  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儿艺术的浪漫主义流派,代表人物郁达夫);  新月派(诗歌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代表人物闻一多、徐志摩);  语丝派(散文流派,文章多针砭时弊、言辞锋利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  随感录作家群,随感录专栏杂文创作,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等;  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刘云若等,通俗小说,反映半封建半殖民地背景下都市男女爱恨纠葛;  问题小说,代表人物冰心、王统照;  自叙传小说,现代抒情小说流派,代表人物郁达夫;  小诗体,诗歌流派,多写即兴式的短诗,抒写诗人刹那间的感兴,代表人物冰心、宗白华;  湖畔派(纯真热情的爱情诗流派);  言志派(提倡以自我为中心,集合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的言志散文,追求闲适、涩味和简单味,代表人物周作人、俞平伯、钟敬文等);  现代评论派(成员多为欧美海归自由主义作家,受西洋文学影响较大,代表人物徐志摩、陈西滢、吴稚晖等)  象征派(诗歌流派,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影响,提倡重象征和暗示的纯诗,代表人物李金发等);  此外还有:  黑幕派,是近代小说流派,题材涉及社会各界人物事件,虽然上承明清谴责小说余绪,但是写法上赤裸裸地描绘闲适,专揭隐私、泼污水、进行人身攻击儿没落。  战国策派,1940前后出现在国统区的文艺派别,提倡历史重演说,鼓吹强权政治,主张以“恐怖、狂欢、虔诚”为三大母题,代表人物陈铨。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近现代史书籍?你对此有哪些推荐?

比如有中国近代史以及汉朝文化,还有唐朝文化以及民国大饭馆还有路程以及围城,值得看一看。

历史学考研: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就业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属于“中国史”一级学科,与学院的“中国古代史”、“专门史”一样,是二级学科(专业)。在这个二级学科之下,主要有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等三级研究方向。那么中国近代史专业有哪些就业方向呢?中国近现代史1)学科简介中国近现代史是区别于世界近现代史,专以中国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叙述主体的一门学科。不同于世界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有多种看法,但被普遍接受的是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的这一观点。其中1840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称中国现代史。2)培养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很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品行良好,立志为国家、社会甚至以及人类发展作贡献;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了解国内外对于本专业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并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同时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好的科研潜力,并能够独立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此外,应不乏其它方面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和中国近代史专业有什么不同

不一样前者是法学硕士后者是历史学硕士研究方法和方向不一样前者是以理论为主 后者是以史实为准

最近五年在中国近现代史方面有哪些研究热点?

2005 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继续稳步发展,并显示出两大热点,一是随着 2004 年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 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正式启动,史学理论研究出现良好势头;二是 因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使抗战史成为突出的研究课题。还有三个特点值得注 意,一是重视实证研究;二是重视制度史研究;三是重视新视角的开拓。

近现代诗词鉴赏

  近现代诗词有哪些造诣?你了解多少?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近代诗词鉴赏,希望你喜欢。   近现代诗词鉴赏篇一   黑夜降临   流淌的小河旁边   一条宽阔的柏油路上   雨踏着轻盈脚步   聆听河中汽笛声   击向岸边浪涛声   空中飞掠轰隆声   轻风拂过   合奏成一曲动人旋律   驱逐着雨心中的痛   近现代诗词鉴赏篇二   也许因为太多的向往,   所以痛苦挣脱。   借着一阵风,   张开了翅膀。   也许不甘于现状 ,   所以才选择冒险。   舍弃了舒适的.安稳,   在不屑的目光中飘落。   也许是因为一种情怀,   所以不惜牺牲自己。   把生存的空间,   让给即将冒出的新绿。   也许只是一次随心随性,   当强悍的风儿吹过,   眷恋的情愫被牵起,   就义无反顾地交付身心。   似乎没有过多的犹豫,   一身墨绿,一种潇洒,   飞落的过程,   无人能懂,没人去猜。   当过程结束,   不管被无视,还是被嘲笑,   夏天的落叶,只静静躺着,   把一份承担的坦然,   默默安放在大地上。

中国近现代的民族品牌在解放前是自主品牌吗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是国务院新闻办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近现代的民族品牌是指起源于中国大陆本土,由中国(本国)企业原创,产权归中国企业的品牌,也叫解放前的自主品牌或中国品牌。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是需要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来评定的。

近现代中国饮食种类及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

饮食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两大系统因素。就物质层面说,饮食文化主要取决自然因素;就民族性层面看,则主要由文化因素制约。文章认为,早在距今10000年——4000年前的时间里,中国便形成了以粟、菽、麦等“五谷”为主要食物原料的黄河流域饮食文化区、以稻为代表主食原料的长江流域饮食文化区、以肉酪为主要食料的中北草原地带饮食文化区三大饮食文化不同风格的区域类型。又经过约四千年之久的演变,至19世纪末,在今天的中国版图内,出现了东北、中北、京津、黄河下游、黄河中游、西北、长江下游、长江中游、西南、青藏高原、东南等11个子属饮食文化区位。由于中国历史上是以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闭的小农社会,因此饮食文化是以“滞进”方式存在的,“惰性”是其变化特征。文章认为在研究方法上,应当把握四点原则:一、通过文献研究、田野与民俗考察、模拟重复等方法再现历史真实;二、把饮食文化视为历史上人们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三、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水平是决定饮食文化民族性风格的主要因素;四、冷静公正、实事求是是饮食文化研究必须恪守的原则。文章同时指出,菜肴品种只是饮食文化的物质构成之一,远不是民族或区域饮食文化的主体。认为目前中国大陆的菜品文化研究,主要是以大中城市饭店餐馆的经营品种为对象。而这些菜品,既不是农民等普通民众的,也不是市民主体的,不属于国民大众日常饮食的范畴。关键词 中国 饮食文化 区域性 民族性 变化规律 研究方法区域性是文化的基本属性,这一点应当是文化学的基础理论和文化学者的常识性共识。同样,饮食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也是国际食文化学者无分歧的认识。从区域性入手考察中国饮食文化及其历史演变,是笔者一贯坚持的原则性方法。这一研究方法,最近十余年来为愈来愈多的研究者所注重,中国食文化学者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笔者与中国十几个省区的二十余名学者分工合作的“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工程就是这一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体现。本工程以中国历史上形成的东北、京津、黄河下游、黄河中游、中北、西北、青藏高原、西南、长江中游、长江中游、东南等十一个饮食文化区位为研究对象,是每个食文化区位的发展通史,共由十二册组成。全套丛书约六百万字,目前正在考虑出版事宜。由于中国疆域广阔,自然地理差异大,各地区食生产方式与内容不尽相同,多民族成份存在和彼此的文化差异等因素,于是决定了中国版图之内众多不同风格饮食文化区位的存在。而随着人们食生产活动的不断深化发展,这些彼此差异、不同风格的食文化区位又处于缓慢渐进的历史动态过程之中。认识这种历史存在,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的历史发展,不仅对了解过去是必要的,而且对于理解今天和创造明天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区位性是在漫长的历史上逐渐形成并与时演变的中国饮食史上的区位性,可以说是伴随饮食史的开端即显露出来了。原始人类赖以活命的食物原料,完全靠“上帝”的恩赐,即直接向大自然索取。因此,这时的饮食文化特征基本是由人群生息活动范围内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存在与分布状态及水源等纯天然因素决定的。食物原料是天然的,食物形态基本是原料自然形态的分割剥离,没有或很少有原料的再加工。距今一万年左右,在今天中国的版图内,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出现了。从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出现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四千余年前,在经历了五、六千年漫长时间的食生产和食生活之后,中国史前时代的食文化区位特征明显形成。这就是以种植业为主生产方式的明确和以谷物为食料主体倾向逐渐强化的特征。这一时期具体体现为:粟、菽等五谷杂粮结构的黄河流域食文化区,稻为基本食料的长江流域食文化区,以及中北广阔草原地带的畜牧与狩猎食文化区三大史前事文化区域类型。鉴于食物原料的广泛性,本文只就最具决定意义的粮食品种讨论,而将蔬果、畜禽等暂且搁置一边。黄河流域等北方地区是以粟、黍为主要粮食品种的农业文化带。一般认为粟、黍同属,黍糯、粟不糯,、稷通常主要是指粟。考古资料表明,粟最早驯化与栽培于中华大地。粟的驯化和种植,大约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粟的祖先是狗尾草,是广泛分布于史前时代黄河流域的野生高淀粉含量植物,也应当是黄河流域史前先民野生采集阶段的主要植物性食料。从植物生态学角度来看,粟的最早被黄河流域史前先民驯化成功是理所当然的。粟能适应各种生长环境,自生能力极强:叶面蒸发量很小,是一种较耐干旱的作物;大旱之际粟的叶子纵卷,甚至假死,以减少水分蒸发,一旦获得水分便很快恢复生机,对土壤要求也不高,非常适应黄土高原降雨量小与易干旱的生态环境。因此,粟首先被驯化成功了,并且成为北方地区绵延四、五千年之久的最重要的粮食品种1。粟去壳后即为小米,营养价值很高。尤其重要的是,粟的坚实外壳具有很强的防潮防蛀性,因而易于贮藏。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最早从粟发展起来的农业国家。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墓葬中有早期的粟粒、粟壳及炭化粟粒等的遗存已累计二十余处。其中发现于河北武安磁山遗址的粟粒距今已有7300余年,遗址中的346个窖穴中88个有粮食堆存,一般厚达0.3-2米,有的窖穴堆积竟厚达2.9米。堆积物虽已腐烂,但出土时部分颗粒仍然清晰可辨,有人估计贮藏量约在10万斤以上,足够250人吃一年。这是迄今为止年代最为久远的早期粟食物。磁山遗址发现的粟,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全世界发现的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粟2。研究者普遍认为,目前在世界各地栽培的粟的品种,绝大多数都可能与中国栽培粟有亲缘关系。此外,陕西的西安半坡遗址、宝鸡北首岭、华县泉护村等遗址以及广泛分布于华北、西北地区的许多新石器时代的窖穴、房屋和墓葬中都发现了粟的遗存。自从粟被驯化以后,直至20世纪,在约近万年的漫长历史上一直是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居民的主要食料,可以说正是粟支撑了数千年之光辉灿烂的黄河文明。粟的种植与周部族有较深的渊源,也许粟的驯化和栽培也与周部族有至为重要的渊源关系。周人因擅长农事而兴盛起来,其始祖“弃”因富有农事经验而被虞舜任命为农官,职责是“教民耕稼”,大概相当于后来秦、汉封建国家中央政府主管农业的“大司农”一职。因而,弃被誉称为“后稷”。“后”是至高伟大之义,先秦时“天子”之王才能称为“后”,而“稷”就是粟。也就是说,周部族是靠以粟为主的农业起家的,周人的始祖弃是种植粟的专家。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词—“社稷”,社稷一词是由“社”—土地神和“稷”—谷神合称而成,祭祀社稷是中国自史前时代便开始的文化传统。这一文化是农业的,也是粟的,表明以粟为代表的渊源久远和肇基深厚。这一点,若联系到中国历史上的中央政权所在地自夏国以来三千余年基本上没有离开黄河中下游中枢线的事实,应当是足够发人深省的。“社稷”一词一直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政权的代名词,而中国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数千年一以贯之的基本国策,又无一例外是以“农为邦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这种典型的“农为邦本”、“农业立国”思想传统是起源于黄河流域食文化区的,也一直是以黄河流域农业为主要支撑的。粟之外,菽是另一最主要的粮食品种。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是中国特产,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栽培,它的祖本野生大豆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广泛分布。大豆是中国人驯化最早的菽类品种,而从历史文献记载和民俗学考察来看,大豆最早的驯化地和主要食用分布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主要仍是北方地区。先秦典籍中频繁和大量出现的“荏菽”、“菽”、“藿”都是指大豆,“藿”许多时候又泛指豆叶。“菽者,众豆之总名”(宋·罗原《尔雅翼》),“古语但称菽,汉以后方谓之豆。”3距今三千余年前,豆类已经成了中国人最重要食物原料之一。春秋战国时的文献记载,往往“菽粟”并列:“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耕种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4“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5“君之厩马百乘,无不被绣依而食菽粟者。”6等皆是例证。菽与粟两者均是庶民百姓的活命之本,仰食之天,“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7;而国家粮食储备也以此两物为根本,诸侯或因“菽粟藏深,而积怨于百姓。”8食菽粟民众尚不仅力耕之农,“工贾不耕田,而足乎菽粟”9,只有上层社会成员才不象广大庶民那样三餐是赖、世代仰给。《汜胜之书》记春秋战国时代北方农人“谨计家口数,种大豆,率人五亩,此天之本也。”10而按当时户田百亩的常规说法,则“五口之家”种豆田为二十五亩,“八口之家”豆田则达四十亩,即豆田占全部农田比重的25%或40%,大豆的为先秦民人所仰食可见11。当然,这主要是北方农业区的情况。豆的种植所以有这样高的比重,就是因“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12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并高效利用了大豆的稳产易保藏、耐饥壮力和效用广(既为三餐主副食的饭、羹原料,又是牛马使役和猪等肉食牲畜的饲料)等众多特点。荒年无有他谷而仅以豆充饥的记载多见于封建中世以前的文献中。直到战国末年,当中原的政治家已经习惯从统一和全局的视角来认识所有社会问题时,菽也是列在北方第一谷和南方第一谷的粟、稻两者之后备受重视:“得时之菽,长茎而短足,其荚二七以为族,多枝数节,竞叶蕃实,大菽则园,小菽则搏以芳,称之重,食之息以香,如此者不虫。先时者必长以蔓,浮叶疏节,小荚不实;后时者短茎疏节,本虚不实。”13菽的种植农艺研究具有北方、南方的普遍意义,因为它均是北、南方居于第二位的谷物品种。先秦时,菽是黄河食文化区人们食物原料结构最重要的“五谷”之一。“五谷”当时主要是指稷、菽、麦、黍、麻(《周礼·天官·疾医》郑玄注)或稷、菽、麦、黍、稻(《孟子·滕文公上》赵歧注),关于“五谷”及菽在“五谷”结构中地位的认识,唐以前的文录主要反映的是黄河流域食文化区的情况。入汉以后,由于耕作技术的发展,粟、麦的亩产提高和它们更宜作三餐主食的固有特点,以及其他食料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等原因,大豆种植在耕田总数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大豆在汉代,甚至直至赵宋以前的十余个世纪里,其在庶民膳食结构中的地位仍未根本改变。大豆一直是重要的“五谷”之一,北方农业区则尤其如此,作为与麦、粟轮作种植的品种,其播种面积仍不可能太少。因此西汉人的观念中仍极重视菽,政治家仍主张以“欲实菽粟货财市”14的政策来裕国强国。入汉以前,大豆主要食用方法是主食的“豆饭”、“豆粥”;副食的“豆羹”、“藿羹”15;调料的“酱”、“豉”以及同时兼作药用的“大豆黄卷”—豆芽等。“以洮(淘)米泔和小豆而煮之”的“甘豆羹”等“皆野人农夫之食耳”是汉代的基本民情16。大豆磨粉食用是封建中叶以后的事,近现代始增大比重。两汉及至赵宋以前的十余个世纪里,除了传统的使用法之外,最值得一提的是豆酱、豆豉和豆腐的普遍食用。先秦时,酱的使用在庶民之家尚非十分普遍和倚重,作为咸味调料那时寻常百姓多是直接用盐,而汉时则大不然:酱已成为与传统的“醢”(以各种肉料为之)并列而存的一大咸味调料种类:“酱以豆和面而为之也。”“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如军之须将取其率领进导之也”17已成生活常识。酱类品种很多,其中以豆为原料的酱又分作“以供旋食”称为“末都”的酱和长贮的“大酱”;又因用盐多少而有咸或略酸味的区别等18。自汉而后,酱在人们日常食事中的地位始终居于调味料的首位:“可以调食,故为之酱焉”19;“酱,八珍主人”20;“酱,食味之主”21等一类说法反映了这种历史实情。而其对寻常百姓来说,则更是三餐是赖、一日不可或缺;对于他们酱不仅是调味之将(庶民百姓可无“百味”可调,通常只是一盂豆饭、一瓯豆羹的“一饭一汤”而已),而且还是每餐必备的佐食之肴,是一品经久不变的副食。“百家酱,百家味”,是中国历史上一句经久的俗谚,它表明酱是庶民百姓家千家万户各自长年贮备的最重要食料。正因为如此,一旦不慎生了蛆虫,人们也舍不得丢弃,于是造出一种自慰的理论来继续食用,另一句不文明的俗语则表明了这种历史文化:“井里的蛤蟆,酱里的蛆”,意即无大害,除去之后仍可食用。其实,这是中国人因窘迫的经济生活而生的求生存的思想,它更表明了庶民对酱的依赖之重。豉的历史要晚于酱,酱本来是诸多“醢”的一种,而豉则是由豆酱衍化发展出来的。豉的出现当不晚于春秋,东汉王逸注《楚辞·招魂》“大苦咸酸”句云,“大苦,豉也。”故历来经诂学者均认为“古人未有豉也……盖秦、汉以来始为之耳”;“古来未有豉也,止用酱耳。”22但汉代人普遍食用豉则是毫无疑义的,西汉初年豉便是城邑中商人经营的主要日常消费食品之一:“糵麴盐豉千答”23;也是百姓家常备的调料之一:“芜荑盐豉醯酢酱”24。豉的种类也很丰富,从含盐量多少和风味差异上看,可分为淡豆豉和咸豆豉两大类25。酱、豉之外是“豆酱清”即“酱清”或“清酱”26,同样是汉代人十分青目的美味调料。此外,以大豆为原料制作酸味的酢,也是汉魏南北朝时的通习,其最常见的是“大豆千岁苦酒”和“小豆千岁苦酒”等27。至于藿,作为重要的菜蔬原料,至少一直沿用到宋代。在此之前很久,藿曾是市易的主重要菜蔬品种28。豆腐,应当是于汉代便被中国人认识的大豆制品。至迟于两汉之际时,豆腐的制作与食用应当在庶民社会开始普及化29。但是,由于迄今尚未十分清楚的原因,史文记述空疏,长达十个世纪之久才于五代时见到“豆腐”二字的明确记载。但以目前发现最早记有“豆腐”一词的《清异录》中以“小宰羊”雅称豆腐俗贱之物的情况来推断,则早在五代(907—960)之前很久豆腐便成为庶民常食已是毋庸置疑了。总之,自唐以后豆腐作为很便宜的市易肴料,更广泛地被下层社会广大民众喜食、习食和有能力购食了,这是促使大豆从“豆饭”、“豆粥”等主食料逐渐退出并同时在副食的天地里更多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豆腐的大宗有水豆腐和干豆腐两大类,每类又都有南、北不同风格之分(水豆腐南称嫩豆腐,北为老豆腐;干豆腐南方则成为千张、百叶)。入宋以后,以豆腐为原料的加工品种开始增多,并且随着都市餐饮业的发展和人们食生活的渐趋丰富,豆腐制品也便逐渐增多。清人李调元的《豆腐》30打油诗便非常形象写实地反映人们对豆腐的加工利用:家用可宜客非用,合家高会命相依。(豆浆,制豆腐之前必先泡豆磨浆,故豆浆是庶民之家相依为命的饮料,且极价廉易得)石膏化后浓如酪,水沫挑成皱成衣。(豆腐皮)剁作银条垂缕滑,划为玉段载脂肥。(水豆腐)近来腐价高于肉,只恐贫人不救饥。(泛指水、干两种)不须玉豆与金笾,味比佳肴尽可损。(豆腐干等)逐臭有时入鲍肆,闻香无处辨龙涎。(臭豆腐)市中白水常成醉,寺里清油不碑禅。(油豆腐)最是广大寒彻骨,连筐称罢御卧寒。(冻豆腐)才闻香气已先食,白楮油封四小甔。(豆腐乳)滑似油膏挑不起,可怜风味似淮南。(豆腐脑)豆腐的细加工品种非常丰富,如“熏豆腐”、“酱油茶干”、鸡汤豆腐丝、五香干豆腐卷、五香豆腐丝、油豆腐、茶干等均已见于清代及其以前的食谱等大量文字记录中了31。制豆腐必先泡豆磨浆,故豆浆的利用更应在豆腐之先。照笔者豆腐发明当在西汉的理解,豆浆的利用自也至迟在西汉时期。这不仅由于西汉时大量使用的旋转磨主要用途是用来研磨浸泡过的豆等谷物原料的,事实上早在磨发明之前的谷物加工具杵臼即有此功用。因浸泡过的大豆一经粉碎性加工过程,便有浆汁析出,而且越是研磨或舂捣精细浆汁便析出越多。而早在豆腐发明之前,即在大豆主要用来烧豆饭、煮豆粥和豆羹阶段,为了使组织坚硬的大豆能与其他易烂熟的谷物协调烹饪,一般也要先将大豆浸泡相当时间(这样既适口也可节省燃料、事功)。富贵大家待客以豆粥能“咄嗟便办”,原因即是“豆制南煮,豫作熟末,客来,但作白粥以投之”32。若是考虑到三代时人们用杵臼舂制“糍”、“饵”等主食品的情况,则捣击泡豆出浆并加以利用的历史还应当更早许多。西汉时,都市之中甚至有以豆浆出售而成巨富者:“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醯酱千瓨,浆千甔,……”“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33这里的“浆”,既不是酒浆,也不是水浆,而应是包括豆浆在内(当以豆浆为主)的各类果汁、酵汁饮料的统称,文中的“张氏”即略近现代意义的张记饮料店。由豆浆制成的豆腐脑和各种风味的豆花,同样是古往今来广大下层社会民众喜食和常食的副食或风味小吃食品。“豆腐,……其最嫩不能成块者曰豆腐花”34,即点腐时使浆聚而不凝;而点豆腐之后不加压去水,则成豆腐脑:“点成不压则尤嫩,为腐花,亦曰腐脑。”35黄豆芽,是中国人很早就利用为蔬食原料的大豆的活性转化形态,作为有目的的培养而利用豆芽,这无疑是比简单和直接利用大豆原始形态的一大进步。黄豆芽在先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记为“大豆黄卷”36,这一称谓其后沿用很长时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遣策中亦有“黄卷一笥”的记载37。黄豆芽(当然也包括其他豆类的芽),很早并长期和大宗被用作历史上庶民阶级几乎每日必食的“豆羹”的主要原料,直到今天仍是南北城乡广大民众四季常食的蔬菜品种,尤其是北方漫长冬季里大众的传统食料。当然,今天人们食用豆芽的方法,除了二、三千年传统的汤煮之法外,炒、炝、拌、渍、馅料(煮、蒸、炸等),或与其他原料配合的更多烹调方法是古今不可同日而语的。大豆之外的菽类品种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可以分作主食和副食的两大类,如主要用作豆饭、豆粥或豆馅、豆粉等主食原料的黑豆(乌鸡豆)、白豆、绿豆、褐豆、青豆、斑豆38、赤小豆(又称红小豆或小红豆等)、稆豆(又称黑小豆等)、豌豆(曾有胡豆、戎菽、回鹘豆、毕豆、青小豆、青斑豆等称)、蚕豆、豇豆、扁豆、黎豆、花豆、眉豆、脑豆、芸豆等;主要用作菜肴原料的刀豆、扁豆、豆角、龙豆、垅船豆、四季豆、荷兰豆、绿豆芽,以及用于主食原料诸类品种生长青嫩时的籽、荚、叶、苗、秧等的用来蔬食。一些品种的豆实同时可以制粉、酱、豉、麸、粉丝(或条、片)等,作为肴品原料丰富人们的餐桌,改善人们的营养状况。肉美鱼鲜,动物性食料味美、耐饥、壮力、养颜、益智等许多养生功效是中国人很早就充分认识到的常识性道理。但是大多数中国人是没有常餐鱼肉的福气的。以五谷为主要食料,即基本营养源于此;各种蔬菜的主要功用仅是“充”—充实、补充而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39,这一距今足有二千四、五百年的看法,反映了中国人早期的膳食综合观念。“养”、“助”、“益”、“充”四字并非单纯的并列修辞需要,事实上是包涵着一定意义的性质和程度差别理解成份在内的。至于各种食物原料都蕴涵何种营养成份并如何营养人们的身体与健康,那都是暝暝不清的,至少在二千数百年前的当时甚至以后很久都在中国人的隐约感觉和迷朦揣摩之中,他们只能用简单的实验—生活实践观察比较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和混杂着许多唯心、唯灵成份的思考来试图彻底理解和解释这一切。于是,在漫长的历史上,中国人都视“养”—营养—的基本问题的砝码是“五谷”。中国历史上维系了二千数百年之久的历代统治者的“重本抑末”或“重本轻末”基本国策,从根本上说来盖源与此;中国人的似乎过于眷顾以大豆为主的菽类食料,其情结亦在于此。李时珍对菽类评论说:“北人用之甚广,可作豆粥、豆饭、豆酒,炒菜、麨食,磨而为面,澄滤取粉,可以作饵顿糕,荡皮搓索,为食中要物。以水浸湿生白芽,又为菜中佳品。牛马之食亦多赖之。真济世之良谷也。”40李时珍的这一评语,是对诸多豆类品种对庶民百姓的充饥养生作用的充分肯定,中国人在漫长的数千年里大大得益和仰重于菽类食料,他们于调顺时节三餐是赖,荒欠之年唯其为重;果腹调食、养生疗疾,离之不可一日。中国人所得益的,正是他们虽苦苦思索却仍冥冥不能解的菽类独特丰富的各种营养成份。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主体民众—庶民大众是靠以大豆为主体的菽类食料来维系健康的,而这一点首先,并且在相当长时间里是黄河流域食文化区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6?)曾在他的《天工开物》中说:“凡谷无定名,……五谷则麻、菽、麦、稷、黍,独遗稻者,以诸书圣贤起自西北也。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十七,而来(小麦)、牟(大麦)、黍、稷居十三。麻、菽二者功用已全入蔬、饵、膏馔之中,……”41宋应星的这句话,值得认真推敲:首先,他正确的指出,汉代以前黄河流域食文化区人民大众的主食结构是以粟为主要品种的“五谷杂粮”,当时稻在北方粮食结构中只占极小的比重。其次,汉代时的黄河流域食文化区在当时中国占有最主要的地位。当然,宋应星的话是仅就汉代的文献而言的,也就是说在本质上,宋氏并没有否定汉以后直至唐一段时期黄河流域北方食文化区基本食料结构的意义。再次,唐以后随着南方人口的持续上升和和生产、经济的累积发展,南北人口与经济的对比发生了极大变化。唐代时,在社会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为正常时期,全国人口的北南对比为六比四,而中央财赋收入的重头则在南方。南方财赋的主体是稻米,这就是宋应星于唐后七个多世纪所说“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十七”一语的确切历史内涵。不同的是,宋氏议论的明代末期,而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明帝国版图内人口分布的比例则已经发展成一比二不足了,约六千七百万人口分布在以稻米为主要食粮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食文化区42。第四,也大约是在唐代前后,随着谷物食料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亩产量的提高和食料种类的增多,如宋氏所说,麻和菽开始退出了主食的行列,而在副食“肴”的天地里充分发挥着潜能。考古发掘和文献研究同样表明,我国又是世界上小麦的起源中心之一和栽培小麦的最大变异中心之一。“麦”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竟有约近八十种大同小异的写法,这既表明麦的变异品种多,同时也说明距今三、四千年前麦已经是一种非常广泛栽培食用的谷物品种43。田野考察发现,我国西南和西北高原迄今还生长着一种具有典型野生性状的原始小麦,专家们认为“它们很可能与现在我国原有的普通小麦的起源有密切的关系”44麦最初主要是蒸、煮粒食,入汉以后粉食逐渐成了主要和基本的食法。此后,“北麦南稻”一直是中国北、南两方食文化区的重大区别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具有二千多年之久,堪称中华民族“国食”的面条、馒头、饼、饺子、包子等都是主要以小麦粉为原料制作的,它们同样也是黄河流域及广大北方地区食文化的传统与代表性食品。麦面食品广泛流行北方地区的原因,除了麦“种在冰上,收在火上”的寒播、暑收生长习性之外,还在于其比较粒食米饭而更易于制作、贮放、携带、食用的特点和优点。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上下卷)》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上下卷)》(范伯群)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LrXjKiwoZIBCh6o4-DSqA 密码:lbyr书名: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上下卷)作者:范伯群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年份:2000-4页数:1746内容简介:《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是一部公认的填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空白之作,是世纪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最重大的收获之一。该书首次将从来不入新文学史殿堂的通俗小说引进了近现代文学史的宏观视野,在文学观念、文学史框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书主编的理论态度还是颇为稳健的,他在《绪论》中承认了沿袭已久的概念体制,即文学的母体应分为“纯”、“俗”两个子系统,但他首次明确强调了现代文学史框架中通俗文学的系统应该处

近现代精美散文的作家有哪些

朱自清、冰心、徐志摩、张爱玲、郁达夫、黄永武、孙犁、劳伦斯博尔赫斯、茅盾、巩飞、宗璞、王鼎钧、卡毓方、沈从文、钱钟书、张晓风、刘心武、刘湛秋、陈染、韩春旭

中国近现代史上谁写的散文最好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散文家都各具特色,以下几位散文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 冰心:其散文风格婉约清秀,描写生活细节,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季羡林:其散文充满了淳厚质朴的气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汪曾祺:他的散文恬淡纯净,描写生活琐事,富有生活情趣。* 余光中:其散文充满了诗意,语言细腻,富有想象力和情感。* 余秋雨:余秋雨的散文气势磅礴、豪迈苍凉、雄奇沉郁,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诗人气质、忧思豪壮的名士风度,悲天悯人的学者情怀。他的文化散文创新性的融合了历史、文学、哲学等多种学科,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反思。除此之外,朱自清、三毛、席慕容等人的散文也备受赞誉。总之,这些散文家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品味进行选择。

中国近现代的著名散文大家,推荐几个

1,鲁迅---民族魂,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文字辛辣、尖锐、狂热、阴冷、沉郁、深邃、浓黑、悲凉,既愤世嫉俗、冷酷无情,又悲天悯人、忧世伤生,撕掉了五千年文明的虚伪面孔,刺痛了亿万国民久已麻木的神经,催人奋进,发人猛醒。鲁迅先生用他的黑暗照亮了我们的黑暗,由此,使我们于无边的孤寂彷徨苦闷空虚近乎窒息无所希望的痛苦深渊中得救。先生已然作古,但其文字、其精神,必将历千年而不灭、万民信而得永生。2,老舍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且形式多样。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3,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现代散文开山大师”之称。他最早在理论上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文艺性的叙事抒情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洋溢著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4,沈从文中国杰出的小说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一生共出版过三十多部短篇小说集和六部中长篇小说,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也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小说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5,林语堂在美国华人文学界,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从质量、成就和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说,至今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他在美的文学创作向西方社会介绍一直遭误读的中国社会和东方文明。身受中西文化双重浸染,将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情感及使命感,糅合成一种中庸而不失谐噱的笔调,用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6,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前期极富创作力,作品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其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他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被誉为“四大名剧”,其艺术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7,张爱玲中国近代史上最负才情的天才女作家,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将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作品世俗而又自我,阴柔而又冷漠,善感而又超脱,用古典笔触写出现代情感,雅俗共赏.8,张恨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达一百一十部以上,号称“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张恨水也是由深受鸳鸯蝴蝶派影响的旧派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文章阅读网http://www.sendfon.com/)9,巴金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译著和散文也很多.10,钱钟书博大精深,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治学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和“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长篇小说《围城》风格幽默,妙譬可人,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被誉为小说中的宋诗,成为现代文学经典,甚至有论者认为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中国近现代有哪些著名的散文作家

鲁迅、梁实秋、瞿秋白、朱自清、周作人、俞平伯、沈从文、孙犁、杨朔、刘白羽、汪曾祺、农妇、贾平凹、余秋雨、周涛、韩少功、史铁生、张炜、木心、林清玄、简贞、琦君。

中国近现代有哪些著名散文作家

中国近现代的著名散文大家:鲁迅、梁实秋、瞿秋白、朱自清、周作人、俞平伯、沈从文、孙犁、杨朔、刘白羽、汪曾祺、农妇、贾平凹、余秋雨、周涛、韩少功、史铁生、张炜、木心、林清玄、简贞只是部分呐。望采纳谢谢!!

中国近现代名家的经典的短片叙事散文有哪些?

《芭蕉花》 郭沫若 《苏州拾梦记》 柯灵《丁香花下》 黄秋耘 《小橘灯》 冰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太多了 网上能找很多`

求关于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的近现代史的社会实践报告怎么写

我不知道,就有一点知道

历史学考研(中国近现代史)教材

哪有那么恐怖,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小道消息一向都不准...中国历史博大精深,你是永远都学不完的,教材年年都在变...谁又能保证我们的回答一定准确呢?你呀,只要去书店走一走,看一看,找找自己感兴趣的书,买回来好好读一读就可以了,历史不需要死记硬背的,是需要理解的,只要你理解了所有内容,读透了那些书,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还有就是,不要自己吓自己,要保持好心情,天天开心哦!

近现代历史上,河南都出过哪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名人?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 历史 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诞生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等古都,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河南有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商鞅、张良、张衡、杜甫、吴道子、岳飞等 历史 名人。 近现代 历史 上名人也众多。 1、袁世凯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汉族,字慰亭,号容庵,河南省项城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北洋新军的创始人。早年在朝鲜驻军,击败日军,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统一国家,并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选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在位期间袁世凯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1914年5月23日,袁世凯改革全国地方官制,1914年6月30日,袁世凯下令各省“都督”变“将军”。1916年建立年号为洪宪的中华帝国,未能成功。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死,归葬于河南安阳,享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2、徐世昌 徐世昌(1855-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晚号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直隶(今河北)天津人。其曾祖父、祖父在河南为官居,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今卫辉市)府城曹营街寓所。 前清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世凯的谋士,并为盟友,一文一武,互为同道;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徐世昌深谋远虑,颇得袁世凯的器重;但他又能与袁保持距离,进退有度,在袁称帝时以沉默远离之。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恢复民国年号,起用他为国务卿。 1918年10月,徐世昌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他"偃武修文",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召开"议和会议"。1922年6月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辞掉总统职务后,多次拒绝日本人的劝诱,不供伪职。 1939年6月5日,徐世昌病故,年85岁,先寄葬于天津桃园村原英国公墓,后同夫人一起归葬于河南省辉县市百泉镇苏门山下。 3、柏杨 柏杨(1920.3.7~2008.4.29),原名郭定生,自称是“野生动物”。一生念过很多个学校,但从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为上大学数次使用假学历证件,曾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他的言论和书籍在 社会 各界产生了广泛争议。 代表作《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异域》等。 4、崔琦 - 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崔琦,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人,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籍华人科学家。 1957年毕业于香港培正中学。1958年赴美国深造,就读于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1982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1984年获浓缩物质物理巴克利奖。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为中科院荣誉教授。 5、冯景兰 冯景兰(1898.3.9--1976.9.29),地质教育家、矿床学家、地貌学家。从事地质教育50多年,培育了几代地质人才。在两广地质、川康滇铜矿地质、豫西砂矿地质、黄河及黑龙江流域新构造运动、工程地质学等方面进行过大量开创性工作。而对矿床共生、成矿控制及成矿规律等研究上贡献尤大,提出了"封闭成矿学说",他参与主编的《矿床学原理》是矿床学的系统专着和教科书。他是中国矿床学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丹霞地貌"概念在地貌学上亦有建树。至于商人和演员我就不说了。 河南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历史 上出现过很多名人,比如商鞅,李斯,岳飞等等,近现代史上出现过跟多有影响的名人。红雨今天和大家介绍两位有影响力的爱国将领杨靖宇和吉鸿昌。杨靖宇 杨靖宇是河南确山县人。北伐战争时期,他组织家乡人民暴动,配合北伐。1929年,杨靖宇被派到到东北工作,不幸被捕入狱。出狱后,杨靖宇担任了哈尔滨市委书记等职务。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后,他担任了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兼中共南蛮满临时省委书记,指挥部队与日寇作战。 杨靖宇面对日寇大军,不顾环境险恶,不断与敌人周璇,牵制日寇南下。1938年,杨靖宇部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遭遇重创,阵亡1000多人,仅剩400多兵力。在吉林零下近40度的深山密林中杨靖宇在与敌人周璇三天三夜后,送走一部分同志,最后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仅仅35岁。当日寇剖开杨靖宇身体要看看没有食物情况下如何坚持的,杨靖宇的胃里没有一颗粮食只有棉絮,树皮。 吉鸿昌 吉鸿昌的那首就义诗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无论何时读来都让人们肃然起敬。吉鸿昌是河南扶沟人,19岁就参加了军队,在西北军和国民党军队都担任过高级将领。吉鸿昌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做法十分不满,准备起义反蒋,加入红军。不料被蒋介石提早发现,并解除了他的兵权。“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吉鸿昌要求参加抗日,被蒋介石拒绝,并被强迫派出国外。1932年吉鸿昌回国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察哈尔地区积极抗日,参与建立抗日同盟军。他亲自出钱购买军火支援抗日,经过多次战斗以后,保住了察哈尔。但是抗日同盟军在日寇伪军还有国民党兵力的联合攻击下,处境十分困难,就连总司令冯玉祥也被国民党收编。吉鸿昌仍旧带着部队积极抗日,辗转察哈尔附近地区。1934年吉鸿昌在天津的时候,被军统特务打伤后,被国民党逮捕。后来蒋介石下令将其杀害,吉鸿昌壮烈牺牲时,口里仍旧喊着“抗日万岁。”文/红雨说 历史 河南近现代的名人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和杨靖宇将军,对于他俩,我就不再做过多的叙述。下面我列举的这些有影响力的名人也是河南人,但并不被大家所熟知。1、邓颖超,祖籍河南光山。邓大姐是20世纪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深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爱戴。2、许世友,开国上将,出生于河南信阳新县。许世友大将戎马一生,革命一生,深受大家爱戴。3、吉鸿昌,河南扶沟人,抗日英雄,爱国将领。1934年,被蒋介石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4、徐世昌,与袁世凯一样,同属北洋军,也曾当过民国大总统。 河南地处中原,自古都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不仅是近现代,古代也有很多有影响力的名人,例如:老子,庄子,墨子,商鞅,姜子牙杜甫,吴起,韩非子等,太多太多,我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河南,古称中州,中原,豫州,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因多数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地外中国的中部,许多古城保留着上千年的厚重历文化。洛阳有“东都”之称,商丘,开封等, 历史 久远。河南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近现代所走出来的名人亦是不少。在此,我略为叙述吧。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著名的袁大头。 杨靖宇,河南确山人,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 吉鸿昌,河南扶沟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 彭雪枫,河南镇平人,当代36倍军事家之一。 邓颖超,河南光山人,曾任全国政协主席,中国现代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导人。 曹刚川,河南舞钢人。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上将军衔。 许世友,河南新县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国防部副部长,上将军衔。 李德生,河南新县人,中央政治局常委,党中央副主席,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上将军衔。 张思卿,洛阳人,政协副主席,高检院院长。 崔琦,宝丰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王永民,南召人,创造“王码输入法”(即五笔字型输入法),被誉为“当代”毕升。 张蓉芳祖籍新蔡,著名的女排运动员,有世界“怪球手”之称。 刘国梁,新乡人,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 邓亚萍,郑州人,女,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 还有陈中,孙甜甜,贾占波,郑海霞,范运杰,杜威,刘小光,李瑞英,海霞,朱军,陈鲁豫,曹靖华,白桦,柏杨,二月河,柯岩,李凖,魏巍,夏衍,姚雪垠,叶楠,张扬,陈明,程琳,关牧村,常香玉,张丰毅赵雅芝等。近现代史上河南省出过名人有: 大总统袁世凯、徐世昌。 将军:许世友、杨靖宇、吉鸿昌、彭雪枫、吴志圃、萧永银、郑维山、李德生。 中华女杰刘志华 全国劳模史来贺、焦裕禄 副总理吴桂贤 国家男篮中锋周琦,乒乓球冠军刘国梁、邓亚萍,跆拳道冠军陈冲、游泳冠军宁泽涛…… 河南,华夏中原腹地,自上古到明代,人才辈出,引领天下。清朝一代,断崖下跌。然近现代以来,又龙凤瑞兴。甲午战争前,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经略长江水域要旨》一文,呈送给日本最高当局,其中称:“中国十八行省中,富于战斗力,挈实勇敢,真可用者,以湖南为第一;其次为河南;再次为福建、广东。”河南以北方内地经济凋敝之地,而位列第二,可见中原强大深厚的底蕴。 河南近现代有重大影响的名人: 袁世凯,民国首任大总统,项城人。 徐世昌,民国总统,生于河南卫辉。 邓颖超,光山人。 杨靖宇,确山人。 吉鸿昌,扶沟人。 张伯驹,大收藏家,大词人,大文人,项城人。 冯友兰,哲学家,南阳唐河人。 崔琦,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宝丰人。 华氏,祖籍濮阳范县苏家堡。 赵氏,滑县人。 习仲勋,祖籍邓县。

我国近现代有那些著名的美学家?

第一名是李泽厚,李在80年代影响很大,但现在已没什么新观点出来,已成明日黄花,但鉴于他的历史作用,及其培养的一大批徒子徒孙,对中国美学建设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将他排在第一名是可以的。第二名我认为是周来祥,老周虽然一辈子也没提出什么轰动性观点,但他勤勤恳恳,以一和谐美学整合中西美学,相比于其他的大多数美学研究者还是有些创造性的(他的这一观点还遭到与他一起创立这一体系的弟子陈炎的批评,真是讽刺),而且他资格也比较老,将他排在第二名,我想应该也没多少人质疑。接下来就是杨春时了,杨春时发起后实践美学的讨论,主张超越实践美学,以后他又发起了现代性的讨论,主张以主体间性美学超越主体性美学,建构以主体间性为哲学基础的美学和文论,一波波地引领中国美学的潮流,把中国美学研究推向深入。杨春时是一位中国为数不多的始终保持旺盛的学术创造力的资深的中国美学家。我以为排他在第三位是非常合理的。其他刘纲纪排第四名,朱立元可以排在第五名,曾繁仁排第六名,汝信排第七名,叶朗排第八名,童庆炳、钱中文、杜书瀛、王元骧、王向峰、陆贵山并列排第九名,胡经之排第十名。还有其他的一些所谓的著名的中青年美学研究者如王一川、王岳川、张法、潘知常、徐岱、金元浦、尤西林、曹顺庆、高建平、金惠敏、陈炎等等就

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推荐

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近现代美术鉴赏作文

123

推荐几本中国近现代的文学名著

《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的这三本小说清明上河图密码(中国古代,悬疑推理类的)《乡土中国》《平凡世界》《金枝玉叶》

回顾近现代以来法、德两国的关系,写一篇介绍两国关系的小作文

二战结束后,德国人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反省之中。同样,以阿登纳为首的德国政治家们也在思考着德意志民族的前途及其出路。通过对两国历史的深入研究,阿登纳认为两国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才有前途可言。这个怪圈就是两国“相互之间……根深蒂固的敌意和不信任”①,以及为争夺欧陆霸主地位而不断兵戎相见,以致恶性循环的状态。这个怪圈滥觞于公元三世纪起日耳曼人对高卢的大举入侵。公元三世纪,日耳曼人大举入侵高卢,其中西哥特人与勃艮第人在入侵后分别建立了王国;5世纪80年代,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也开始入侵高卢,到6世纪中叶,法兰克人开始统治整个高卢。两国之间怨恨的种子大概是这个时候播进土壤的。产生于5—6世纪之交的法兰克国家在查理统治时期(768—814)达到极盛。查理也因此而被当时的人视为“欧洲的统治者”。但由于查理帝国是在征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暂时的不巩固的军事行政的集合体;并且帝国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另外,帝国实行的采邑制导致了“王室的彻底削弱、豪绅显贵的独立和帝国的瓦解”②,所有这些,导致了中央权力的动摇和分化。因此,在查理大帝死后,他的不稳固的帝国便难以维持了,最终走向瓦解、分裂。817年,虔诚者路德维希把帝国分给三个儿子罗塔尔、丕平、日耳曼人路易,自己则保持最高权力。829—833年,虔诚者路德维希企图为他第二次婚姻所生的儿子查理(即秃头查理)获得一个分国,引起他的三个年长儿子的反抗,他们发动战争反对父亲。840年路德维希死后,三个儿子罗塔尔、日耳曼人路易、秃头查理又彼此混战。最后,他们于843年在凡尔登签订了著名的关于三弟兄瓜分帝国的条约。条约保留了长兄罗塔尔的皇帝称号,而帝国的领土则分为三个部分。帝国西部的领土阿奎丹尼亚,即后来发展并称为法兰西的“西法兰克王国”,由秃头查理获得;东部的巴伐利亚等地区,即后来发展并称为德意志的“东法兰克王国”,由日耳曼人路易获得;归罗塔尔的则是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两块领土之间——从莱茵河口起到罗纳河口止——的一长条地区和意大利。凡尔登条约的重大意义在于大体确定了后来的法、德、意三国的雏形。但“这种划分是极其草率的,尤其是界于法德之间的楔形地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仍为法、德两国时常发生争执的地方”③。可以看出,近代德意志、法兰西两国的形成本身就是矛盾对立的产物,而这种情况又为德法两国结怨埋下了伏笔。因为他们诞生之日也就同时诞生了敌意。分裂后的各王国在相继完成封建化的过程中,逐渐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从9世纪到15世纪,德意志历史经历了王权的巩固、削弱、重振与崩溃这一过程,到15世纪末,德意志王权跌落到最低点。“德国深深陷入四分五裂之中”④,而这几个世纪中,法兰西历史则经历了从分裂到统一的过程。其中重要的事件是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百年战争是法国政治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因为“经受过这场战争以及随着战争而来的破坏的考验,法国变得更加统一、更加巩固”⑤。到路易十一时期(1461—1483),法国的统一已基本完成,并实现了政治的统一。法国的统一与德意志的分裂这一反差刺激了法国的扩张野心,为法国企图称霸欧洲提供了最佳时机。法国要扩张,必然威胁到它的邻国,这里面自然就包括德意志。于是,随着法国谋取欧洲霸权,法德之间的敌意与仇怨也不断发展。其实,法国谋取欧洲霸权由来已久。早在腓力普四世(1285—1364)时,就有一位法学家杜布亚撰写了一个法国大国主义计划,体现了法国称霸欧洲的野心。杜布亚认为“法兰西国王应当充当全世界的君主的角色,……希望……领有莱茵河西岸”;希望能使法国的“腓力普……从法国指导欧洲的政治”⑥。但法国称霸欧洲的初次尝试在它的一切邻国,首先是德意志各诸侯的反对下终告破产。我们知道,“十七世纪是法国真正称霸欧洲的时期”⑦;“1679年签订的奈梅根和约……是封建法国在欧洲最强盛时期的标志”⑧,但法国的霸权是在与别国,首先是德意志的斗争中逐渐建立的。从16世纪初期起,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法国,这对法国非常不利,因此法国便“力求脱身于这种受钳制的状态”⑨,它选择以意大利为突破口来打破这种受包围的状态。这种包围与反包围的斗争便是法国发动几次意大利战争(1494—1559)的起因,也是贯穿着16、17世纪和18世纪一部分时期的法兰西——哈布斯堡竞争的起因。难怪有人会说,意大利战争是“法国和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欧洲的鏖战”10。16世纪的德法对立还表现在法国支持德意志新教诸侯反对信奉天主教的皇帝。利用这种办法,法国在政治上促使德意志帝国衰微,同时“不时地、一块块地割下帝国的领土”11。16世纪末、17世纪初,法国出现了所谓追求法国“天然疆界”的说法。在路易十四亲政以前,摄政的首相黎塞留(1624—1642)一再论证:古代法兰克人曾征服过高卢。因此他在其《政治遗书》中写道:“我秉政之目的在于:为高卢收回大自然为它指定的疆界,……将法国置于高卢的位置上,在原属古代高卢的一切地方建立新的高卢”12。正是在这种意图的支配下,即“加剧和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力图将王国的疆域在东北和西南方向继续朝‘天然疆界"推进,为法国打开通往邻国各邦的大门”13#法国于1635年介入了主要战场在德意志领土上的30年战争。30年战争既是德国内部两个诸侯集团之间以及诸侯与皇帝之间的一场内战,又是西欧和北欧主要国家(如法国、瑞典)相继卷入的一场大规模的国际冲突。战争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为结束的标志。根据和约,瑞典夺去了北方的奥得河、易北河和威塞河的河口,法国夺去了德国西部最富饶的地区,实现了黎塞留“天然疆界”计划中把国界扩张到莱茵河的目的。而且法、瑞典“两国都有权干涉德国内政”14。然而,德国国内的分裂割据局面却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结束,反而“实际上还让德意志各地方诸侯成了完全独立的势力”15。因此,洛赫才会说:“三十年战争是以法国的胜利以及取得欧洲霸权而告终”16的。毫无疑问,30年战争加剧了德法之间的怨恨与敌意。18世纪中叶,德法之间的紧张关系被法普(鲁士)矛盾所代替。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德意志境内的政治发展分不开。17世纪以来,德意志版图上有两个大邦——普鲁士和奥地利——从政治混乱局面中脱颖而出。普鲁士与奥地利逐渐成为在德境内竞争的对手,竞争在18世纪渐趋尖锐。奥地利为了拉拢法国以便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用联姻的方式达成了法奥同盟(1756年),使得“法国与奥地利之间由来已久的敌对关系已经消逝,敌对关系转化为……法奥同盟”17。其后,法奥与普鲁士在18世纪50年代晚期发生了战争。且1788年,英、普、荷签订了反对俄、法、奥的三国军事同盟。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德关系也因此而发生变化。奥地利和普鲁士这一对德意志境内的冤家,由于极端害怕毗邻的法国革命引起国内革命,以及法国革命直接威胁它们的封建秩序,两国关系渐趋缓和,结成了反法同盟。从1792年—1813年,奥、普先后组织或参加了六次反法同盟,虽然都先后失败了,但到这时,德法冤冤相报的怪圈已然形成。其后,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国人和德国人三次兵戎相见,浴血残杀”18。这三次兵戎相见指的是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的1870年的普法战争、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毫无疑问,这些“兵戎相见”都是德法仇怨发展的结果。但是,这期间的德法关系远比三次战争复杂得多。普法战争爆发以前,普法两国矛盾已较尖锐。首先,两国都想获得莱茵河左岸的阿尔萨斯与洛林地区;其次,两国都想夺取西班牙空缺的王位;再次,法国想利用其对西德诸国的影响,企图阻止德意志统一,反对出现一个新的强大的德国,而普鲁士则“力求夺得统一德意志的领导权,建立德国,角逐欧洲”19。在两国矛盾相当尖锐,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爱姆斯电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1870年7月19日,战争正式爆发。轻敌的法国最后战败,被迫同普鲁士签订和约。根据1871年的法兰克福和约,法国把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普鲁士,并赔偿50亿法朗作为战争赔款。德意志也因此完成了统一,成为法国强有力的对手和威胁。巨额的赔款和领土的丧失,使法国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以致法德矛盾构成了19世纪70年代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普法战争不但没有消灭德法之间长期的对立,“没有使德法之间的宿怨趋于缓和”20。相反,使德法关系更加复杂化,加深了它们之间的鸿沟,并孕育着新的战争危险,导致了军备竞赛和军国主义的发展。“法德矛盾长期存在,终于酿成第一次世界大战”21。“德国的掠夺意图和法国的复仇主义情绪,决定了这两个强国之间的紧张关系”22。两国在1875年发生了战争危机,尽管战争危机最后解除,但仇怨却越积越深。德国是想在失败的法国还没有复兴之前,先发制人,再发动一场对法战争,彻底击败法国,以消灭法国复仇的可能性。法国则针锋相对,利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成功地击垮了俾斯麦的战争威胁。八十年代中期,法德关系再度尖锐化。1886年,后来担任法国国防部长的布朗热在法国煽起复仇主义狂热,并着手加强军队。德国政府则正想利用保加利亚危机造成的英俄关系的恶化和法国的复仇主义狂热,发动一场对法国的战争。但最后“由于俄国拒绝同德国签订中立条约,德国又一次被迫在德法战争的边缘上停止不前”23。“法德关系在90年代稍有缓和”24,法俄在1893年底,完成了缔结同盟的手续。总之,在1871—1900年间,“法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向,……仍旧是准备复仇主义的对德战争”25,“法德矛盾是帝国主义间的最重大的矛盾之一”26。20世纪初,法德矛盾加剧。法国借收复阿尔萨斯、洛林的要求,积极准备复仇战争。法德两国的资本集团在摩洛哥、土耳其、中国等地的竞争异常激烈。如1905年和1911年的两次摩洛哥危机就是法德矛盾的表现。在同德国争夺的同时,法国加强同英、俄的接近,共同的需要和战略考虑使得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先后于1904年和1907年签订,法英俄三国军事同盟最终形成。到这时,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已经形成,世界大战已不可避免。1914年,一战爆发。德法两国的正式交锋于1914年8月开始。双方先后展开了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等大的战役。后由于美国的参战及德国的腹背受敌,德国于1918年11月11日投降。1919年6月18日,协约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签订。德国为战争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它被迫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此外,将萨尔矿区的煤矿归法国所有。莱茵河左岸的德国全部地区由战胜国共管。另外,德国还要赔款,割让全部海外殖民地等。法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德国的复仇。但这种建立在一国对另一国的掠夺的基础上的复仇只会使矛盾加深和不断地积累,总有一天,矛盾会再次爆发。一战以后,“法国外交面临的最大难题仍是对德关系”27,法国采取强硬的对德态度,力图使德国一蹶不振,并在1923年挑起鲁尔事件。20年代中后期,即赫里欧和白里安政府时期,法国力求改善与德国的关系甚至与德国和解。30年代纳粹在德国上台后,法国一度奉行对德强硬政策,但最终被对德绥靖政策所代替。然而,不管法国对德国采取的是和解政策还是绥靖政策,德法之间的仇恨并未消除,德国对法国仍是耿耿于怀,并暗暗地积蓄力量,在希特勒的煽动下,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不断高涨。一旦恢复了元气,德国就蠢蠢欲动了。从中欧、东欧开始,希特勒的扩张计划不断获得成功,这更刺激了他的野心,终于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法之间于是第三次烽烟再起。德国以闪电般的速度击败了法国,建立了傀儡政权,痛解一战后对法国的心头之恨。但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打击下,纳粹再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并为之付出了比一战更沉重的代价。由于纳粹的暴行,德法之间的怨恨越积越深。通过对德法关系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出,德法在历史上充满了深深的仇怨与敌意,用“宿敌”或“世仇”来形容它们的关系丝毫不会为过。这种关系往往造成两败俱伤,从长远来看,没有谁是真正的胜利者。因为“胜利者都不是最后胜利者,……复仇主义导致的只能是战争的再次爆发,战争只能导致一次较一次更严重的破坏”。28那么,为什么德法之间会走进冤冤相报的怪圈呢?这主要与两国解决相互之间冲突的方式有关。我们知道,自从民族国家出现以来,各个国家出于维护民族利益——如领土、资源、人口等——的要求或争夺其他利益,相互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矛盾冲突的解决无非两种方式——对抗与妥协。对抗表现为国与国之间剑拔弩张,甚至付诸武力;妥协则表现为相互让步,直至达到和解与合作。但两个国家之间“如果不是用妥协的方式解决冲突,而是用对抗的方式即用一方消灭另一方的方式来解决冲突,那么,冲突的根本解决意味着更大的冲突的生成,冲突的暂时解决意味着埋下了长期冲突的种子,它必然会在新的条件下,采取同样的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29。我想,这就是德法之间“冤冤相报”的症结所在。从这里也可以得到一点启示,那就是,德法之间如要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必须改变两国解决冲突的方式。阿登纳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当然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并认为在二战后新的国际形势下,德法两国只有变对立为和解,才有光明的前途。

求西方近现代设计史论文的论点

写论包豪斯思想的弊端

水晶宫对世界近现代史建筑史工业设计史有何意义

水晶宫对世界近现代建筑史工业设计史具有具有以下3点:①本身就是一个机器制品,机器成了风格的塑造者,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器本性。②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预示着设计简洁性和功能性研究的新领域,从多方面突破传统建筑观念,建筑尺度和材料使传统形式美法则失效,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③技术作为新建筑和新产品材料的直接来源,非建筑师也可以成为建筑风格的革新者。

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与成就

你这人有病啊 楼上回答的挺不错的 你还想怎样啊

近现代七大名画家历史作品值多少钱

高价位画家的作品,即可称为高价位板块。代表性画家有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高奇峰、石鲁等七位。该板块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他们作品价格每平方尺约3至5万元,代表作或大幅精品在百万元以上,在当代画家中价格属最高的;二是该板块中七位画家是当代杰出中国画大师,代表着当代中国画的最高水平,他们不仅在中国画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而且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目前,他们的地位和市场价格还没有人超越;三是他们的作品是海内外各大拍卖公司竞相寻觅的的重点拍品,一旦觅到上述七位大师的代表作或大幅精品,既可以提高拍卖公司的档次,又可以吸引海内外投资者、典藏家的竞拍,更可以为拍卖公司获取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七位大师的作品已成为各大拍卖公司的台柱;四是七位大师的作品历来是海外大机构、博物馆、美术馆、大典藏家追捧的主要目标,因而他们作品市场价位最为稳定和坚挺;五是中国书画行情的启动与火爆需要第一板块画家领涨,他们好比是股市中的龙头股、领涨股,到目前为止,中国书画行情中的诸多纪录大多是七位大师轮翻打破。如一九八九年香港佳士得推出的傅抱石《九张机》册页以310万港元打破了张大千《桃源图》创造的287万港元的纪录,以后张大千的《青城山》、《幽谷图》先后创下748万港元和816万港元的新纪录。到了一九九六年,傅抱石的旷世之作《丽人行》手卷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又以1078万成交,率先突破了千万元大关,创造了新的辉煌,大大提高了当代名家的国际地位,令人可喜可贺。此外,齐白石只有一张名片大小的作品《苍蝇》在一九九七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经过激烈竞争,以19.8万元成交,如果以平方尺计算画价,这恐怕是价格最高的一幅画。所以未来中国画在向世界艺术市场冲击中,特别是挑战凡·高、雷诺阿、莫奈、毕加索等国际大师,上述七位大师是最有力的挑战者。在上述七位大师中,他们各自又有着不同的特点。近现代七大名画家历史作品值多少钱张大千作品张大千(1899-1983),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画室取名“大风堂”。张大千的特点是:一是功底深、成名早。张大千属天才型的画家,徐悲鸿称张大千有“天纵之才”。他幼时随母习画,二十多岁跟兄赴日本留学,学习染织、绘画,回国后潜心专研传统书画,从明清上溯到隋唐除清四王外,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几乎乱真。他的伪作己使吴湖帆、黄宾虹、罗振玉、陈半丁等鉴藏大家连连走眼,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同时,也使张大千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二十年代画坛上就有“南张北溥”(溥指溥儒)之说,三十年代又有“南张北齐”(齐指齐白石)之称。二是路子广、成就大。张大千是一位全能型的大家,对山水、人物、花鸟、翎毛、走兽、鱼虫、工笔、写意、诗词、书法、篆刻、鉴赏无所不涉、无所不精,可以说十八般武艺他样样都会,中国画十三科他科科精到。张大千早中期的作品以仿古临古居多,晚年自创泼彩泼墨名噪世界画坛,从而奠定了他当代中国画大师的地位。溥儒曾说“宇宙难容一大千”,徐悲鸿赞张大千为“五百年来第一人”,溥儒和徐悲鸿分别从时空角度给予张大千高度的评价和概括。一九五八年,设在纽约的国际艺术学会公选张大千为全世界当代第一大画家,并蹭予他金质奖章,大大提升了张大千在国际上的地位。三是精品多、销路好。张大千一生创作勤奋、认真,其创作的精品难以计数,所以他的作品销路历来很好,早在二、三十年代,就畅销大江南北。半个多世纪以来,张大千一直领导着中国书画的销售价格。在张大千的作品中,以山水画价最高、人物画第二、花鸟画第三。在山水画中,又以泼彩、泼墨的作品价格最高,一般市场上超过百万元的作品大多为此类作品,工细类的作品相对较低,人物画中以佛像、仕女画最高。花鸟画中大千最精荷花,有“画荷圣手”之誉,所以荷花题材的作品价格最高。在一九九六年南京艺术品拍卖行推出的张大千《墨荷》曾创下770万元的好成绩。一九九九年他的《荷花》通景屏在香港市场上以829万港元成交。近几年,部分古代、当代画家的个别作品先后超过了张大千,如北宋张先《十咏图》1980万元,傅抱石《丽人行》1078万元等。于是有人开始怀疑张大千作品价位走下坡路。我们认为,张大千作品最高成交价分别被古代和当代个别画家所打破,这主要是拥有张大千精品和代表作的藏家一般不肯轻易抛出,导致拍卖公司难以觅到张大千的代表作或大幅精品。既使这样,张大千的作品从总休上看仍遥遥领先,现他的作品价位超过百万元的有数十幅之多,超过三百万元达十幅以上,这是目前任何中国书画家无法攀比的,特别在海外,张大千的霸主地位更是难以动摇,如在二000年佳士得、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苏富比共有36件张大千作品,拍出27件;佳士得则有28件,成交25件。两家拍场的张大千作品成交率超过8成,而前十位最高价中苏富比占了8席,佳士得占了6席。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一生创作了数万幅作品(有人粗略统计张大千作品在3万幅左右),仍能雄居于字画市场的最高价位,充分显示了张大千的雄厚实力和龙头风采。今天,许多收藏家和企业家已把有无张大千的画作当成衡量收藏品味和企业文化形象的标志;同样许多博物馆也把收藏张大千作品作为提高自身档次的重要依据。另据苏富比、佳士得有关人士评论,张大千的作品在海外销路好,尤其是晚年泼彩的作品颇受典藏家的青睐。相反大陆藏家却钟情于张大千早中期作品,前几年,中国嘉德曾推出张大千泼彩力作《春山匹练图》居然出现了流标,令许多海外人士大跌眼镜。从中也反映了大陆藏家对张大千晚年作品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总之,未来张大千的作品将继续走红于拍卖市场。近现代七大名画家历史作品值多少钱傅抱石作品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后改名瑞麟,1921年取号抱石,江西新余人。曾赴日本留学,攻读东方美术史,有多部美术史问世。生前历任江苏省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擅画山水、仕女、高士,所作章法结构不落常套,线条纵逸挺秀,皴法融合诸家,自创“抱石皴”,其山水烟雨茫茫、气势不凡,有人说傅抱石的山水画是超越当代,它代表当代山水画的新潮。人物画学六朝,笔简、意远、潇洒传神、格调高古,他笔下的仕女、高士中服饰是古人,意态神韵更是古人,因而颇为海内外藏家看好。傅抱石与同时著名画家相比,存世的作品不是很多。近三十年,傅抱石的画属于上升最快的画家之一。六十年代中期他的大幅山水在国内仅售价60元人民币,四尺三开的山水和人物在香港集古斋售价约以600港元,丈二匹山水巨幅精品售价约1800港元。七十年代起傅氏画价开始大幅攀升,一九七五年傅抱石的《湘夫人》(99x54CM)立轴在香港集古斋售出价为3万港元,一九八O年此画又在苏富比拍卖时以18万港元成交。近几年,他的代表作品和大幅精品频频亮相,如《九张机图册》在一九八九年佳士得拍卖中以310万港元成交,《云中君和大司命》在一九九五年翰海拍卖会上以396万元成交,《山水、人物》12开册页在一九九七年朵云轩拍卖中以320万元成交,《丽人行》在一九九六年嘉德拍卖会上以1078万元成交。现傅抱石的许多作品每平方尺已超过10万元,每幅作品动辄数百万元。我们认为,促成傅抱石作品高价走势,除了傅氏作品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外,与他的作品散失多、存世量少是分不开的,有人统计,他的作品存世量在二千幅以内。由于傅抱石作品价位很高,未来再创新高难度很大,需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盘整消化。近现代七大名画家历史作品值多少钱齐白石作品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小名阿芝,后改名齐璜,别号白石、白石老人,别署杏子坞老民、是塘老屋后人、借山吟馆主者、寄萍、齐大、林居士、湘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少年曾学做雕花木工,后潜心习画,推崇徐渭、朱耷、原济、吴昌硕诸家,兼功篆刻、书法和诗文,五十六岁定居北京,以金石书画为业,独创红花墨叶一派。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一九五六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一九五五年度“国际和平奖金”。逝世后,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画家。齐白石是一位诗、书、画、印俱全的全能型画家,绘画则以花鸟画闻名于世,他曾立志“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他的花鸟鱼虫题材极为广泛,古往今来还无人与之匹敌;他的艺术风格造型简练、神态活泼、构思新颖、色彩丰富,融中国传统写意画与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于一体,颇为人们所称道。齐白石的书画一直为投资者和收藏家所追捧的热点,不论生前和还是故后,都十分抢手。齐白石的作品行情以山水画最高,人物画第二,花鸟画第三。一九九四年他的12开册页《山水》曾被中国嘉德拍到517万元,为齐白石作品市场最高价。在花鸟画中尤以贝叶草虫最为精湛,画价也在花鸟画中最高,一般每幅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元。齐白石是一位高寿画家,一生活到94岁。由于齐白石大部分时间是以买画为生,故创作十分勒奋,他曾说:“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所以齐白石一生创作的作品很多,估计存世作品在万件以上。在他的存世作品中,大多是花鸟题材,但画价仍能雄居高位,实在是因为齐白石画得太出色了,尤其是花鸟鱼虫,稚俗共赏,深受海内外大典藏家的青睐。近三十年来,齐白石的画价属于上升最快的画家之一,这几年更是屡屡有上佳的表现,未来齐白石的作品仍将是经久不衰、雅俗共赏的热门收藏品。近现代七大名画家历史作品值多少钱徐悲鸿作品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早年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后留学法国,学习素描、油画,很早就在国内外美术界享有盛誉,一九二七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悲鸿毕生高举改造中国画的大旗,在中国画坛造成很大影响,他是中西结合的倡导者,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实践者。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凡“可采入者融之”。徐悲鸿走的是“以西润中”的道路。他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和画马,注重写实讲求形似,传达神情,形神俱佳,富有生气,尤其是人物、花鸟、走兽都力求造型准确,但其笔墨工细,基本技巧又不离传统,强化人物、花鸟、走兽的真实感。传世的著名作品有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康有为》、《风尘三侠》等,中国画有《愚公移山》、《九方皋》、《会师东京》、《泰尔戈像》等。徐悲鸿的作品很早就有市场行情。六十年代初,徐悲鸿著名的《松鹰图》在大陆售出价为230元。八十年代徐悲鸿在香港已有固定的价格,一般每幅作品价格在5万元左右,进入九十年代徐氏作品扶摇直上,屡创佳绩。在一九九三苏富比拍卖会上,他的《五骏图》以332万港元成交,创徐悲鸿中国画作品最高价位,现徐悲鸿单匹奔马已达数十万元,既使单匹回头马和吃草马也常常在10万元以上。近几年,徐悲鸿超百万元的作品逐渐增加,但是,收藏界仍有不同看法,认为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很难同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相提并论。我们认为,一个画家作品的市场价格确立是有多种因素组成的,徐悲鸿作品之所以能够屡屡高价位成交,是因为徐悲鸿特殊的地位、特殊的贡献、特殊的影响支撑着其高价位的走势,后市仍将与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并驾齐驱。近现代七大名画家历史作品值多少钱李可染作品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室名“师牛堂”。自幼喜爱绘画,早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后曾拜黄宾虹、齐白石为师,师心而不泥迹,得两位艺术大师之精谛。四十年代提出“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五十年代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创作精神,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带着沉重的笔墨宣纸等国画工具到山林中、生活中去写生,行程数十万里,画风大变,以独具个性的写意山水、人物和牛重现艺林。七、八十年代他又多次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挖掘意境,在写生中创造艺术,冲破了陈旧相因、日趋衰亡的传统技法程式,并融会贯通了大自然的造化规律和艺术创造规律,在绘画和书法上更趋臻于化境,炉火纯青,形成了黑、满、重、亮的李派艺术画风。李可染擅长山水、人物、水牛和书法,平时创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很少绘相同的作品。另外,李可染创作一幅画慢而不快,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几个月,稍不如意,就往往废之,自称“废画三千”。李可染在世时就有市场行情,一九七八年在国内买一张李可染三尺见方的画只有9O元,到八十年中期他的山水立轴在海外能买到3,000-4,000美金。一九八九年李可染去逝后,他的画以作品精、气魄大、存量小而受到了海内外投资者、典藏家的追捧,其画价值直线上升,一九九O年三月他的《烟江夕照》在香港以100万港元成交,一九九三年他的《五牛图》在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03.5万港元成交。从市场上看,由于李的存世作品不多,且擅画大画,因而他的作品近几年极受藏家青睐和追捧,不少作品突破了百万元大关。如二000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李可染的《山河颂》和《风景写生》八开册页分别以154万元和132万元成交;在荣宝秋拍会上,李可染的力作《万山红遍》经各路买家激烈竞争,最后以501.6万元成交,刷新了李可染的作品市场最高价位。我们认为,李可染的山水作品仍有潜力,后市有望再创佳绩。高奇峰(1889-1933),原名翁,堂号天风楼,是“新国画”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岭南画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兄高剑父和陈树人并“称岭南三杰”。高奇峰早年参加同盟会,后与兄高剑父在上海创办《真相画报》和“审美书馆”,门生众多,遍布海内外。涂悲鸿曾赞誉“发扬真艺、领袖画坛”。高奇峰民出入百家,融通中外,穷神探奥,自辟蹊径,卓然成为大家。他善画走兽、花卉、山水,所绘走兽形象筋强骨壮、逼真传神、气势磅礴、形神俱足。尤善作松鹰、猿猴之类的机灵动物,配以雪景、夜月、孤藤或长江巫峡,令人赏心悦目,颇为耐看,他笔下的雄狮、猛虎、松鹰被孙中山认为是革命精神的代表。高奇峰也是一位天份很高的画家,可惜英年早逝,存世作品很少。在市场上,他的作品历来就受到典藏家的厚爱,并比高剑父更为买家看重。从八十年代开始他就以作品精、存量少而畅销市场,价格也是最高的。现市场上已很少见高奇峰的作品,精品每幅一般要50万元左右。近现代七大名画家历史作品值多少钱高奇峰作品一九九六年他的一幅《孔雀》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以245万元拍出,创高氏作品市场最高价位。一九九九年他的《虎啸图》、《降龙罗汉》分别被香港苏富比和北京翰海拍至59,2万港元和55万元。我们可以预料,后市高奇峰作品仍将是海内外典藏家竞相寻觅的藏品。石鲁(1919-1982),中国长安画派的中流抵柱和杰出代表。石鲁一生坎坷,特别是“文革”期间,惨遭迫害,被逼疯致残,许多人把他描写成一个半疯、半瘫、半狂的怪人,他在国际上知名度颇高,有“中国凡·高”之誉。石鲁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自幼学习中国画,因崇拜清朝画家石涛和现代作家鲁迅,故易名石鲁。石鲁是一位多面手,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印章、诗词、文学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从艺术成就和影响看,他的书画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的书画作品有三大特色,一是善于用传统山水画表现革命历史重大题材,令中国画耳目一新,也为中国画创出一条新路;二是作品个性极强、风格独具,他的笔墨扛鼎有力,运笔多顿拙,粗狂有棱角,无沦是绘画,还是书法都能看到他力透纸背,坚硬壮伟,尤其是枯笔重墨如火山爆发、山崩地裂;三是他的作品构思独特、意境深远,最有典型的是他的代表作《转战陕北》,以雄伟的大山为烘托,毛主席巍然屹立在山坡上,尽管人物的比例在整个画面上占有很小,但给人印象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之势,所以他的作品达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结合。特别是石鲁六、七十年代的作品,从笔墨、章法到意境,弥漫喷薄着一股狂敖不驯的豪情,宣泄着石鲁内心深刻的孤独和悲哀,以及对“文革”时期强烈的愤满和不平。由于石鲁的作品个性强烈、风格鲜明,他的作品在八十年中期就受到了海内外典藏家的青睐和追捧,一九八五年他的《华岳之雄》在美国纽约以5万美元成交,震惊海内外画坛;一九九二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石鲁信手拈来的“空灵”两字竟以5.5万港元拍出,再一次震惊画坛;一九八九年,他的《峨眉积雪图》在苏富比拍卖中以165万港元成交,创下当时石鲁作品最高价位。近几年,石鲁的精品在市场上已很少见到,二000年佳士得推出的四言行书对联(穷目千里、更上一楼),字字刚劲有力,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以21.8万港元成交,再一次显示了石鲁作品震撼人心的魅力。二00一年五月,当石鲁《峨眉积雪图》再次在香港苏富比亮相后,众多买家竞争相当激烈,最后在235万港元的价位上锁定,再创石鲁作品新高。后市石鲁作品将继续成为市场上的奇货珍品。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献花(0) 分享: 微信

古诗朗诵:近现代·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部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因她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 著名教师朱姗《语文博览,阅读有得》:“秋瑾的“青衫之泪”,绝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

全国2009年1月高教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答案

去买一本燕园的或者一考通的辅导材料,上面都有答案的,价格也不贵,7-15元不等祝好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的,期末考试,闭卷,谁有常出的辨析题及答案,发一下,谢了,感激涕零……!

一、简答题1.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1)民权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2)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其内容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功,按价收买2.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答:(1)它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洗礼,积累了经验。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出现的新面貌。4.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的主要表现。答:3方面(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2)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3)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逐步完善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6.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度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反映了历史的必然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有哪些近现代工笔花鸟大师

人物工笔画画家何家英,项维仁花鸟画画家周彦生,周中耀.动物画画家冯大中.综合类知名的任重,卢芳

下列哪一项不是近现代微生物学时期的成就?

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1、史前时期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与利用 主要成就:在 17 世纪下半叶,荷兰学者吕文虎克( Antony van Leeuwenhook )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亲眼观察到细菌个体之前,对于一门学科来说尚没形成.这个时期称为微生物学史前时期.种痘预防天花是人类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在预防疾病保护健康方面的宝贵实践.2、微生物形态学发展阶段 主要成就:17 世纪 80 年代,吕文虎克用他自己制造的,可放大 160 倍的显微镜观察牙垢、雨水、井水以及各种有机质的浸出液,发现到了许多可以活动的 “ 活的小动物 ” ,并发表了这一 “ 自然界的秘密 ” .3 、微生物生理学发展阶段 主要成就:在 19 世纪 60 年代初,巴斯德研究了酒变酸的微生物原理、探索了蚕病、牛羊炭疽病、鸡霍乱和人狂犬病等传染病的病因、有机质腐败和酿酒失败的起因,否定了生命起源的 “ 自然发生说 ” ,建立了巴氏消毒法等一系列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柯赫在继巴斯德之后,改进了固体培养基的配方,发明了倾皿法进行纯种分离,建立了细菌细胞的染色技术,显微摄影技术和悬滴培养法,寻找并确证了炭疽病、结核病和霍乱病等一系列严重传染疾病的病原体等.这些成就奠定了微生物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他们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在这一时期,英国学者布赫纳( E.Buchner )在 1897 年研究了磨碎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把酵母菌的生命活动和酶化学相联系起来,推动了微生物生理学的发展.同时,其他学者例如俄国学者伊万诺夫斯基 (Ivanovski) 首先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扩大了微生物的类群范围.4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 主要成就:在上一时期的基础上,本世纪初至 40 年代末微生物学开始进入了酶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时期,许多酶、辅酶、抗生素以及许多反应的生物化学和生物遗传学都是在这一时期发现和创立的,并在 40 年代末形成了一门研究微生物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综合学科 —— 普通微生物学.50 年代初,随着电镜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出现,对微生物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的水平.1953 年华特生( J.D.Watson )和克里克( F.H.Crick )发现了细菌基因体脱氧核糖核酸长链的双螺旋构造.1961 年加古勃( F.Jacab )和莫诺德( J.Monod )提出了操纵子学说,指出了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和其局部变化与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即阐明了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关系.

毛论,马经和现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你好

近现代公共设施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一,1994年分税制改革前公共基础设施缓慢建设期。二,分税制改革后公共基础设施大发展时期。三、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演化。

中国近现代有哪些伟大的发明?

数学机械化方法●发明人:吴文俊●当选理由:给中国传统数学注入活力“文革”以后,吴文俊的研究兴趣转向了中国古代数学史,并开创了被称之为数学机械化的研究工作。在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转而研究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被称为“吴方法”。吴文俊的数学机械化方法“把中国传统的数学思想方法化腐朽为神奇”。牛顿发明了微积分,从此西方数学占了上风,中国传统数学只能“靠边站”了。可吴文俊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结合当代计算机的原理,开创性地发明了“吴方法”。记者观点:该方法虽然是开创性的,但是数学机械化方法至今仍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数学结果。一项数学方法除了方法本身是否具有开创性,还应该起到实际数学作用,如果过去一直证明不出来的哥德巴赫猜想被这一数学方法证明出来,那则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发明人:袁隆平●当选理由:第二次绿色革命,解决全球饥饿问题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贡献已经惠及几亿人。记者观点:杂交水稻的确是袁隆平的创新,但是过去外国同行曾经做过杂交小麦,所以这个创新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创新,但是杂交水稻对全世界的贡献毋庸置疑。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发明人:集体●当选理由:首次用人工合成生命体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其意义与影响是巨大的。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的蛋白质。过去世界普遍认为生命体是天然的,大多认为人工合成生命体是不可能的,中国人首次让它变成可能。记者观点: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在以前的确没有过,但是后来被世界其他国家追了上来,别的国家纷纷做了类似的研究,合成了大量的生命物质,目前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已经没有了。陆相成油理论●发明人:李四光集体●当选理由: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中国在大庆、大港、胜利等地连续建成大油田,陆相成油理论的作用功不可没。此前,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中才有可能出现大的油田,西方人确认中国贫油,就因为中国一些大型中新生代盆地多为陆相沉积。我们的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只要条件适宜,陆相沉积也可能生成大油田的理论。这个基础理论的突破,让我们发现了自己脚下的油气资源。记者观点:陆相成油虽然是中国人率先提出来的,但是占世界大部分的油田仍然是海相的沉积,所以说对人类利用石油的贡献比海相成油的贡献就少多了。也有其他说法,如:1、 杂交水稻 :1973年,中国的袁隆平向世人捧出了“杂交水稻”这一震惊世界的答卷。这无疑是史书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不多的中国,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粮食问题,还为亚洲甚至全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巨大贡献。2、汉字激光照排: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给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大大提高了印刷出版业的效率。它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对日、韩等国家的印刷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有蛋白质。过去世界普遍认为生命体是天然的,大都认为人工合成生命体是不可能的,是中国人首次让它变成可能。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对于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影响是巨大的。4、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是第一个由中国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也是目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中国原创药品。截至2005年底已被26个亚非国家指定为疟疾治疗一线用药,它在疟疾这一高传染性疾病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