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评价积极财政政策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适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近一年来,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及其效应如何评价,理论界众说纷纭。那么,积极财政政策效应评价有哪些?学识网小编为您分享。  积极财政政策效应评价  自金融危机以来,为应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2009年开始,中央决定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标志着实施近3年的稳健的财政政策的结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应对危机的有效举措,对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现实依据  (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自2008年来,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进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剧烈动荡,并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经济危机。2008年,我国经济面临内外交困的难题,GDP增速下降为9%,我国宏观经济在由“过热”向稳定运行“软着陆”过程中,加上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一些加工企业特别是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遇到了明显的困难,中国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子越走越窄,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提振内需迫切而关键。而无论是促进短期经济增长,还是兼顾中长期经济稳定增长,关键都在于财政预算投资向公共民生领域倾斜,以及适度推进税制改革,来撬动长期以来启而不动的消费内需增长。因而,在此背景下,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调控目标,实施了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以此达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促进经济中长期发展。  (二)改善企业与公众预期  2007年,我国经济面临输入型通胀的困扰,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当充裕,但是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内外部经济都不确定的环境下,企业纷纷对未来的前景担忧,人们的财富效应消失,导致人们对消费和投资缺乏足够的信心。实施财政刺激政策能向外界表明政府保持经济增长的强烈愿望和决心,有助于提升公众的信心,并且政府支出的增加有助于带动民间投资,提高民间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改善民间投资的外部环境,进而调节经济周期的波动。因而,启动新一轮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消除公众的预期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应对危机的“定海神针”。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哪些形成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原因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然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存在风险,其中一些原因是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操作性风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等。1、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它包括政府的财政支出、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它可以帮助政府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改善社会经济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然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存在风险。首先,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操作性风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其次,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金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投资风险等。3、此外,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财政风险,包括财政收入不足、财政支出超额、财政支出不足、财政收入不足、财政支出不足等。4、此外,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经济风险,包括经济增长率不足、汇率变动、利率变动、通胀率变动、可能出现投资失误等。5、,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社会风险,包括社会不稳定、社会信任缺失、社会分化加剧等。6、总之,积极的财政政策存在风险,这些风险是由于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操作性风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金融风险、财政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等原因。因此,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应当考虑到这些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以保证政策的实施能够取得效果。

积极财政政策有哪些手段

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及其目标所决定的。财政政策的阶级性质和具体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同。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有:①国家预算。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②税收。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③财政投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④财政补贴。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⑤财政信用。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⑥财政立法和执法。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如违反税法的偷税抗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⑦财政监察。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行政手段。即国家通过财政部门对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财政政策和财政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积极财政政策是指哪些政策呢?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包括增加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本国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必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2017年12月2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就拿2017年积极财政政策所提出五项政策来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支出力度,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加大清理涉企收费,发挥关税调控作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化财政资金政策杠杆作用,鼓励发展PPP模式,发展各类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创新。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打赢蓝天保卫战。财政政策是市场机制的有效补充,通过优化税制结构、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降低企业税费等方式有利于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孵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更有的放矢,主要集中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重点领域和项目上的支持力度上。总结:一般情况下,每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就拿我国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在后两大攻坚战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点领域。

如何理解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类型的特点。扩张型财政政策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和扩大政府购买,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劳动就业的增加;举借外债和发行公债,以及采用相应的降低利率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刺激生产和近期消费。 西方国家由于经常爆发经济危机,失业问题一直是一大难题,所以,现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比较注重研究和采用扩张型财政政策。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危机的原因是需求不足,商品过剩,生产下降,企业裁员产生失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用财政政策刺激需求使之增加,因为只有需求增加才会推动经济增长。 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其结果不是减少财政收入就是增加财政支出,这必然带来财政赤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综合运用以下四条原则,即坚持年度预算平衡原则、经济周期预算平衡、充分就业预算平衡原则、机能财政平衡原则,适度发行公债和举借外债来弥补财政赤字,并要注意处理好充分就业、财政盈余与财政拖累问题。 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 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作为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而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在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大方向下,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始料不及的某些外部因素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性财政政策举措,并非是一种政策类型。 性质和特点 政策的阶段性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当前我国出现了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等特殊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也可以说,这是在国内经济有紧迫需要,政策实施又有现实可能的条件下,所作出的一种有条件的政策选择。这里所谓客观需要,就是扩大内需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需要,是在货币政策因实施、操作通路局部受阻,其刺激需求的能力与效果受限的条件下,必须进行的一种政策选择。而所谓政策环境允许,就是说,尽管国家财政收支形势较为严峻,但在银行有较多“存差”,有富裕资金,企业因约束机制强化等原因而贷款谨慎等情况下,财政可以通过实施以适度扩张的国债政策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来达到扩展需求、刺激经济的目的。一旦这种政策环境发生变化,财政政策选择就需另行考虑。 政策的定向性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在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企业机制转换也尚未完成,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等情况下,不宜也不能实行全面扩张的财政政策,而只能实施既有利于增加投资、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又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结构,促进体制改革深化的财政政策,即应该实行定向性的财政政策。正是有鉴于此,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选择了以调整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增长后劲和产业带动效应为目的,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方向。 政策的复合性 扩大内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就其自身而言,没有局限于扩大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这一个方面,而是以扩大需求为主旨,注重多项政策手段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政策复合性。简要地说,除了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同时还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通过调整中央财政的支出结构,腾出180亿元, 专门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抗洪救灾等,即通过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以刺激消费与投资;分批提高了一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了进口设备税收政策,降低了关税税率,对国家鼓励发展的外商投资项目和国内投资项目,在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殖税,以此推动和增进外经贸方面的需求。 政策取向 投资规模与消费需求结合 在政策重点的选择上,把增加投资规模与刺激、拓展最终消费需求相结合。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卖方市场——短缺经济条件下,我们一直习惯于把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投资和生产上,亦即放在增加产品供给上,因为供给的约束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然而,在市场经济——买方市场条件下,需要刺激的重点则是消费需求,有效需求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刺激投资和生产固然也是在提高需求,但这只是中间需求,它究竟能对经济增长发挥多大的作用,究竟能否提高经济效率,则取决于最终需求的状况。新形势下有助于扩大内需的财政、货币政策取向,必须把增加投资和生产与刺激最终消费有机结合起来。 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结合 在政策力度的把握上,使总量的适度扩张与结构的调整、优化相结合。因为当前问题的性质,既不是简单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也不是简单的总量需求不足,而是在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增长)模式转轨时期,在已经成功实现了经济软着陆,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形势下,主要由于转轨“镇痛”、体制和结构障碍等基本原因而形成的过渡性困难。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和性质,即在体制转轨尚未完成,结构矛盾十分突出、适应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还很不健全等情况下,如果片面强调和实施全面松动的总量扩张政策,那就很可能诱发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加重结构调整的困难,从而非但无助于当前经济的协调、有效增长,而且还将为后续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就业问题的解决,造成更多的麻烦和后延性障碍。 国有与非国有经济发展结合 在政策倾向的掌握上,应把支持国有经济与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因为无论是从其发展需要、发展可能及其存在的巨大潜力,还是从其在诸如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国家税收、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来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然而,从实际情况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又的确存在着不少现实障碍和困难,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都有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政策性问题。 当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结合 在政策效应的考虑上,使扩大内需的当期政策效应与长期政策效应相结合。因为,既然需求不足将是制约我国后续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问题的解决就不能只顾眼前、不计长远,在政策取向、政策效应的分析和估量上,必须把短期与长期、当前与今后加以统筹考虑。 市场和消费替代 即当前财政、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和刺激最终消费需求方面,逐步减轻经济增长对扩大政府投资规模的依赖。这方面可供选择的措施很多,如有序推进银行的消费信贷;适当增加财政对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支出比重,特别是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财政转移性支出数量;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村和农民收入,为开拓巨大的农村市场奠定基础,等等。

积极财政政策包括什么?

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来实现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手段。财政政策划分为三大类,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降低税率、提高政府支出和增加转移支付。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在以下方面: 1、增加支出,加强基础设施投资;2、调整税收政策,支持出口、吸引外资和减轻企业负担;3、增加社会保障、科教、文卫等重点领域的支出;4、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提高城市居民个人消费能力,体现政府转移支付。5、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有体制改革等。积极财政政策的三大手段是什么?财政政策的三大手段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手段和财政措施。财政政策的三大手段分别是: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债。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本国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必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第四条 国家制定和实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规则,完善宏观调控,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什么是积极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1、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2、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3、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重点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主要的调节方式有:1、动态调节。即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规定相应的财政政策。2、总体调节。即从全局上组织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与社会事业之间平衡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3、主动调节。即基于对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政策。

财政部今年积极财政政策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2月24日,财政部发布《2021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表示2023年将积极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并适当推进政策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高效率,更加注重准确性和可持续性,并注重六个方面:一是实施更大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以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为重点,坚持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措施相结合,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和帮助企业的需要,实施更大的减税降费。同时,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各项减税、缓税、减费政策,在政策效果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出台部分企业优惠政策到期后的延续政策。二是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提高支出准确性。将财政赤字控制在合理水平,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大力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十四五”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重大区域战略、现代农业、国家重大工程等。完善财政直接资金机制,加强分配方案备案和审核,完善财政直接资金监控体系,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安全使用。第三,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确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优化债券使用方向,不撒“胡椒面”,重点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按照“资金跟项目走”的原则,深化细化项目储备,合理加快使用进度,确保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四是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守住基层“三个确保”的底线。大幅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重点加强财力薄弱地区的财力保障。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大财力下沉力度,确保“三个确保”底线。加快缩小地区间人均支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五,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继续压缩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强对紧日子执行情况的考核,严格控制支出。中央政府要带头,地方政府要严格,腾出更多财力改善基本民生,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第六,严格财经纪律,整顿财经秩序。时刻对财经纪律心存敬畏,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和管理制度,按制度和规则办事,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收支行为,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禁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统一的财税政策,确保政令畅通和有效实施。任何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都要抓,都要管,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包兴安)相关问答:财政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1)财政赤字具有扩张社会总需求的功能,可以让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相对充裕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的繁荣发展。但是,如果过度使用财政赤字政策,在财政支出出现巨额赤字时,虽然进一步扩大了需求,但却进而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因素,通货膨胀加剧,物价上涨,有可能使得投资者对经济的预期不乐观反而造成股价下跌。(2)税收主通过企业和消费者这两方面影响证券市场。1、如果一国的税负增加,将会影响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影响居民的投资热情,进而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2、如果一国的税负减少,直接引起证券市场价格上涨增加投资需求和消费支出又会拉动社会总需求,而总需求增加又反过来刺激投资需求,从而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利润;利润增加,又将刺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利润总额,从而促进股票价格上涨。因此,税收政策的制定需要在这些影响之间寻求平衡。政府应该充分衡量财政收入与企业消费者积极性之间的关系。(3)国债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用于农业、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的薄弱部门和瓶颈产业的发展,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政府还可以通过发行国债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另外,国债的发行对证券市场资金的流向格局也有较大的影响。国债是证券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券种,国债发行规模的缩减使市场供给量减少,从而对证券市场原有的供求平衡发生影响,导致更多的资金转向股票,推动证券市场上扬。(4)转变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要创新企业筹资方式,重视吸收知识资本,以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分配过程中充分考虑知识资本所占的份额,对收益进行合理分配,设置有关知识资本的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与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对财务管理的知识资本绩效进行准确评价。加大对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支持投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加快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和手段的转变。在分析政策措施将会产生的影响时,不能一味的按照理论阐述,而是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性,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的特征。扩展资料(1)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国家预算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可以对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产生影响,财政的投资力度和投资方向直接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其种类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2)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1,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这将会直接增加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而推动股价的上涨。2,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这将会直接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提高产出水平,改善经营业绩;同时还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使其投资和消费能力增强,进一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此时上市公司的股价也趋于上涨。3,减少国债发行(或回购部分短期国债)。国债发行规模缩减,使市场供给量减少,将导致更多的资金转向股票,推动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4,增加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往往使财政支出扩大,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供给增加,从而改善企业经营业绩,推动股价上扬。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社会的总需求,将刺激经济发展,而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则在于调控经济过热,对上市公司及其股价的影响与扩张性财政政策所产生的效果相反。(3)宏观调控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证券市场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或抑制经济过热,或促进经济增长。中国的证券市场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国有成分比重较大、行政干预相对较多、阶段性波动较大、投机性偏高、机构投资者力量不够强大等,由此导致证券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反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 积极的财政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要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财政合理支出,加大对特困地区和困难省份支持力度。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   去年前3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956亿元,同比增长12.5%,为年初预算的75.2%。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很大效果,既有效保障民生,又促进投资和消费,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要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财政合理支出,加大对特困地区和困难省份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如何?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从哪些方面着力并更加有效地实施?   减税降费激发市场活力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宏观政策方面,一直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提高赤字率、减税降费、盘活存量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u2026u2026一系列措施形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组合拳”。   增加赤字、扩大支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常用工具,而给企业减税降费同样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尤其是全面推开营改增,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   从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预计全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将超过5000亿元。“营改增不但是我国税收制度的重要变革,同时承担起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重任。”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说。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至8月份,新纳入试点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累计减税486亿元,税负下降13.45%。1至8月份,营改增整体减税共计2493亿元。   新纳入试点的四大行业能否都实现税负下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金融业尤受关注。通过采取过渡性措施、对试点运行中反映集中的问题及时出台补充政策等,5至8月份,金融业实现增值税1013.19亿元,与缴纳营业税相比,减税108.35亿元,税负下降9.66%。   辖区集中了大量金融企业的北京市西城区国税局统计分析显示,实施营改增以来,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各个行业税负下降呈逐步加大趋势。“国家陆续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让更多营改增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同时,通过税务机关的宣传与辅导,企业实现进项税额应抵尽抵、增值税链条日趋完整。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企业对新税制的进一步适应,营改增的减税效果将不断放大出来。”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的降税降费政策不仅仅局限于营改增,还包括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取消、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相关政府性基金和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加速支出推动经济增长   适当提高赤字率以及财政支出速度加快、力度加大,是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呈现出来的另一突出特点。   经全国人大批准,201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180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7800亿元、专项债务4000亿元,比上年增加5800亿元。截至9月底,全国地方已经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1347亿元,占全年新增限额的96.2%。此外,自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工作启动以来,全国地方累计完成发行置换债券7.2万亿元。   “2016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主要用于重大公益性项目支出。各地积极采取措施,用好用足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实现经济稳增长、实体经济去杠杆、经济社会事业补短板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   前3季度的财政支出进度罕见地超过了序时进度。据统计,前3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956亿元,同比增长12.5%;为年初预算的75.2%,超过序时进度(75%)。   主要支出项目中,重点民生领域的增长速度较快,比如:教育支出19684亿元,增长1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780亿元,增长14.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0164亿元,增长21.1%;城乡社区支出15657亿元,增长34.1%;住房保障支出4614亿元,增长22.7%。   “今年的扩张支出、盘活存量资金的力度加大,取得很大效果,既有效保障民生,又促进投资和消费,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说。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重要抓手。据财政部最新统计,9月末地方全部入库项目10471个,总投资额12.46万亿元,入库项目正在加速落地,落地率稳步提升。   多措施促政策有效实施   “今年以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效果明显并逐步提升,这和预期是一致的。”白景明表示,以“减税增支”为核心的系列政策对稳增长和调结构起到了突出作用。   下一步,积极财政政策如何进一步加力增效备受关注。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落实?白景明认为,应主要着眼于以下3个方面:   一是继续实施减税降费和扩张支出的政策,并进一步找好着力点。降税降费要更有效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扩张支出则应注重选好资金投向。   “在财政支出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十分重要,要结合经济运行新特点,考虑产业和区域分化的情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要为 脱贫攻坚 等重大民生工作提供财力保障,资金分配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倾斜支持力度,使这些地区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阳光,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白景明说。   二是资金使用方式要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充分带动社会资本。财政资金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包括通过推广PPP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此外,还要完善财税政策、强化资金引导,全力支持创业创新、激发经济活力。   三是要着力控制财政风险。必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增支和减税,否则不利财政运行和民生保障的可持续性。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政府债务付息支出3649亿元,增长41.1%。白景明认为,当前处于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的高峰期,应该平衡好稳增长、惠民生与财政安全的关系,防范财政风险积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也于近日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堵住各种不规范渠道,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经济日报记者 曾金华)   为什么将减税降费称为积极财政政策   2015年4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三个议题围绕同一条主线展开--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依法适当降低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   在全国范围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依法适当降低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   4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三个议题围绕同一条主线展开--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这样的安排绝非巧合。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自古以来被视为时务之要。在任上,这种“以减法换乘法”的治理思路尤其清晰。   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他多次强调要通过减免税负帮助中国经济爬坡过坎。一个可供佐证的数据是,2014年通过“降税减费”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达到1000多亿元。   在刚刚结束的这次常务会上,减负的对象进一步扩围,不仅剑指困扰企业的“任性”收费,更意图通过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在成本端为企业减负。   8日的会上还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在谈及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议题时,称其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措施”。   值得玩味的是,这是继2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后,第二次公开诠释“减税降费”与“积极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   这两次表态很重要。在传统观念里,一提到积极财政政策,很容易让人马上联想到增加赤字,拿出钱投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设。当然,这也是必要的。然而对于那些更广大的市场主体而言,少取之,便是予之。一解就业,二促创新,三能传递清晰的政策导向,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财政政策?   知易行难,许多国家的财政政策都面临着这样的悖论:政府往往在经济形势向好、财政盈余时更乐于减税降费,而在经济不景气、财政捉襟见肘时则明显缺少动力。但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越是在后一种形势下,减税降费的政策才越能最大化地发挥“及时雨”的功效。   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这是个两难选择。但显然知道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到底在哪里。   而要盘活中国经济这盘大棋,“四两拨千斤”的财政无疑是最重要的宏观政策工具之一。这其中,决不能仅仅依靠扩大公共产品的供给来“保驾护航”。   这就是为什么将“减税降费”称为“积极财政政策”的真正原因。

积极财政政策的性质特点

以上只是从纯理论的角度对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含义、表现及成因进行了抽象分析,对中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分析不能停留于此,而必须密切联系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实践来具体进行分析。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关于增发国债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今年中央财政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议案》,决定由财政部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决不搞一般性工业项目。根据这一原则,当年安排的国债资金项目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铁路、公路、电信和一些重要机场建设;城市环保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500亿斤仓容的国家储备粮库;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工程、城市电网改造;增加公检法及司法设施建设投资;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其资本金;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和进口设备税收政策。1999年,中央政府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和鼓励出口,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政策措施的运用方面,既向银行增发国债用以扩大投资,又增加居民收入以促进消费;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又支持企业技术改造。200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60%以上的国债投资用于中西部地区;二是继续贯彻落实 1999年出台的调整收入分配的各项政策措施,保障城镇居民的收入稳定增长;三是进一步应用税收等手段,鼓励投资、促进消费、增加出口。根据中央的精神,在2001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继续追加现有国债资金项目的投资,加大西部地区开发力度,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从近3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来看,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1998年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拉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 2000年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中国官方估算)。2000年GDP增长速度8%,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这表明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已出现了走向良性循环的重要转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尽管2000年国民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我国的经济竞争力还比较弱;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转变,企业经济效率没有明显的提高,不少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农业发展基础不牢,农民收入增长十分缓慢,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政策的作用效果同我们的预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差,这说明积极财政政策在其决策及实施过程中客观上仍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导致政策风险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就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而言,集中在拉动经济的年度增长上,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关注不够。其次,在分析经济增长速度连年下滑的原因时,认为是内需不足造成的,因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着力点只是放在扩大内需上,而对社会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再次,在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主要是通过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其他政策工具很少使用,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之间缺乏有机配合。第四,在2000年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开始回升的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重点仍然放在扩大需求上,而没有适时地进行战略上的转移,财政政策显得严重滞后。第五,在处理财政政策作用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方面,片面强调前者的作用,而忽视后者的作用,没有摆正财政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致使财政政策的力度偏大,财政风险尤其是国债风险进一步加大。第六,积极财政政策没有体现其应有的公平性,而是过于向国有经济倾斜,对其他所有制经济存在明显的歧视,尤其是在财政投入方面。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利于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第七,由于层层截留、挪用,据估计,约有20%的国债资金不能到位,致使通过国债投资项目拉动经济增长大打折扣。

结合有关理论,分析我国当前为什么要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矛盾和不健全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特殊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相当弱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过于强调发展,为了发展拉低了生态环境的标准,人为地减轻了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责任和义务。探究其中的原因,除了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市场资源配置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该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2.扩大内需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在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长期以来我国的国内需求总体上一直不足,是经济发展中众多深层次矛盾不断积累的结果。主要表现在:(1)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非常缓慢,尤其是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得收入水平非常低下,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造就社会就业的不充分,居民的总体可支配收入能力薄弱;(2)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负债率比较高,又由于央行的不断加息,企业的成本压力增大,盈利率比较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利息占用利润的现象,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资本积累受到体制内因素排斥,直接地导致了社会投资需求严重乏力,使经济发展失去了很大的活力;(3)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参差不齐和相当大程度滞后增加了居民消费需求和社会投资需求的不确定预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内需的扩大。为了不断地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和持续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就成了宏观调控政策工具选择的必然。3.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和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需要也要求我国有针对性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同时今年一月份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会议上也指出“十二五期间已经到了工资分配改革‘必须破题"的关键时期”。这也就要求我国政府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和转移支付规模,以便合理配置财富资源。另外国家不断完善和促进建立具有收入分配调节功能的税收体系,通过税收调节来缩小贫富差距和实现收入公平的目的。4.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是其他宏观调控工具的有益补充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手段常常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单一使用某一种手段并不能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各种手段协调运用。在实际中为了促进社会投资、引导合理消费、减轻企业负担常常采用货币政策,但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建设和企业融资很难协调,信贷机构的信贷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社会的储蓄-投资转化率相对较低,同时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部分刚性作用,其频繁的使用有时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其运行空间相对狭小不足

积极财政政策有哪些手段

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及其目标所决定的。财政政策的阶级性质和具体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同。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有:①国家预算。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②税收。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③财政投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④财政补贴。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⑤财政信用。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⑥财政立法和执法。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如违反税法的偷税抗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⑦财政监察。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行政手段。即国家通过财政部门对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财政政策和财政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积极财政政策的意义

积极财政政策的意义是可以让本国经济平衡发展,可以让经济稳定发展、让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本国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必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当前我国出现了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等特殊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积极财政政策风险是指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目标不能实现或失败的可能性,其风险的表现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决策风险,二是政策执行风险。这说明积极财政政策风险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环节,而是贯穿于政策的全过程。以上只是从纯理论的角度对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含义、表现及成因进行了抽象分析,对中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分析不能停留于此,而必须密切联系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实践来具体进行分析。

以下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是(  )。

【答案】:B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减税、增支以促进内需。另外还可以通过增加转移支付提高居民的收入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支。

阐述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

【答案】: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质上就是扩张的财政政策,是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经济出现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等问题的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是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增加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特别是增加投资性支出等来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这其中,国债、税收和投资是财政调控的重要杠杆。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98—2004年累计发行了91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带动了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的跟进。二是调整税收政策,刺激需求增长。对涉及投资、消费及进出口的税收政策及时作了相应的调整,分别实行了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按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对国家鼓励发展的外商投资项目和国内投资项目的进口设备在规定的范围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恢复征收居民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分三年将金融保险企业营业税税率由8%降至5%,以及多次提高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率等政策措施。三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改善居民消费心理预期。连续四次调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年终奖金制度。同时,增加社会保障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四是规范收费制度,减轻社会负担,推动扩大消费。1998年以来,取消行政事业收费项目1805项,共减轻社会负担1417亿元;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五是支持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

积极财政政策有哪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方法及其影响

1、积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财政补贴政策、财政拨款政策等。2、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方法主要有:增加财政支出,改善税收制度,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实施财政拨款政策,实施货币政策,实施经济改革政策等。3、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主要有:一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二是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率;三是改善财政状况,提高财政收入;四是改善货币状况,提高货币流通效率;五是改善社会状况,提高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