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己亥杂诗龚自珍落花不是无情物花作春泥更护花是不是直接抒情的诗句?

直接抒情诗句是不要任何“附着体”的,所以这句是间接抒情诗句。诗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己亥杂诗前10首及解释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杂诗作者: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亦曾橐笔侍銮坡,午夜天风伴玉珂。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别西山)翠微山在柘潭侧,此山有情惨难别。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唐碑额有近百字者)掌故罗胸是国恩,小胥脱腕万言存。他年金匮如收采,来叩空山夜雨门。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烟万态马蹄湮。当年筮仕还嫌晚,已哭同朝三百人。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钟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许身何必定夔皋,简要清通已足豪。读到嬴刘伤骨事,误渠毕竟是锥刀。弃妇丁宁嘱小姑,姑恩莫负百年劬。米盐种种家常话,泪湿红裙未绝裾。(有弃妇泣于路隅,因书所见)金门缥缈廿年身,悔向云中露一鳞。终古汉家狂执戟,谁疑臣朔是星辰?词家从不觅知音,累汝千回带泪吟。惹得尔翁怀抱恶,小桥独立惨归心。

己亥杂诗一共有多少首?

己亥杂诗一共有315首。《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自叙诗,共315首。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组诗运用多种手法,艺术风格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创作背景龚自珍久在京城,冷署闲曹,才高豪迈,遭受时忌,因父亲年逾七旬,又叔父文恭公适任礼部堂上官,例当引避,于是乞养归四月廿三日,辞官南归,离开北京,七月九日抵达杭州家中。后往苏州府昆山县,料理羽埁山馆,以安顿家小。九月十五日,北上迎接已离京的妻小,至河北省固安县迎候。十一月二十二日,携妻何吉云,子橙(昌匏)、陶(念匏),女阿辛等南返,十二月二十六日(1840年1月30日),到达羽球山馆,后一直定居于此。在南来北往的大半年时间里,作者写下三百一十五首绝句,取名《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的意思是什么?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家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己亥杂诗原文及翻译

己亥杂诗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注释:[1]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2]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3]吟鞭:诗人自己的马鞭,这里吟鞭指向,指诗人所去的方向。[5]天涯: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6]落红:落花。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己亥杂诗》中的诗句

己亥杂诗⑴(共315首)1.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2.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3.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4.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余不携眷属仆从,雇两车,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出都。)5.浩荡离愁白日斜⑵,吟鞭东指即天涯⑶。落红不是无情物⑷,化作春泥更护花⑸。6.亦曾橐笔侍銮坡,午夜天风伴玉珂。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7.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8.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别西山)9.翠微山在柘潭侧,此山有情惨难别。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赵玄荒书法《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4张)(别翠微山)10.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先大父宦京师,家大人宦京师,至小子,三世百年矣!以己亥岁四月二十三日出都。)11.祖父头衔旧颎光,祠曹我亦试为郎。君恩够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唐碑额有近百字者)还有很多,需要可以百度

己亥杂诗第125首的译文

只有依靠风雷般的改动,才能使社会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没有生气是一种悲哀。我劝皇帝重新振作起来。希望天上降下更多的人才。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渴望人才辈出的句子

清朝龚自珍诗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的古诗意思是什么?

伯乐寻马化作骨,谁怜马骨谁伶人,希望改革,人才在身边,可伯乐只买了骨,可惜了好马。是工作不对盘的意思。

己亥杂诗中的传统名句

己亥杂诗的千古名句1、千古名句是: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②“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3、《己亥杂诗》 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己亥杂诗的诗意是什么

己亥杂诗凊龚自珍九洲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意思: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人才降临世间。

己亥杂诗是哪一年写的?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写的。《己亥杂诗》介绍: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125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沪教版)收录,以及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收录,七年级下册(2017版)还有一首《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扩展资料:《己亥杂诗》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己亥杂诗 (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己亥杂诗》)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

原作】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注释】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原名巩祚,浙江仁和人。  九州:古代把中国划分为九州,所以用九州代称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依靠。  风雷:风神和雷神。比喻变革社会的威力。  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社会政局死气沉沉,一切生气都被扼杀。喑,哑,无声无息。究--终究,毕竟。  天公:天老爷,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不拘一格:不拘泥于成规。拘,拘泥。格,成规。  降:降生,涌现。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玉皇大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受陈规旧俗的束缚降生各种人才。    【赏析】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现状,作诗315首表达他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在这首绝句中,诗人对清朝末年那种扼杀生机、窒息思想,导致万马齐喑的局面,十分痛惜。同时他还大声疾呼:若想振兴国家,挽救危亡,就需要涌现出大批立志改革的仁人志士。这首出色的政治小诗是其中的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究可哀”,是在告诉人们:要想让中国大地焕发生机,必须要“恃风雷”,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荡涤一切陈腐的东西,诗人在这里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可是整个朝野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确实令人觉得悲哀。“我劝天公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才。”作者认为摧毁一切阻碍社会发展的腐朽势力的巨大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些意象,实际上是以双关的修辞方式,表达诗人内心深处力主改革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  在诗人看来,当时的中国死寂一片,毫无生气可言。只有疾风暴雨以及惊雷一样的变革力量,才能给中国带来希望。诗人期盼最高统治者能够重新振作精神,打破陈规陋俗,使普天下涌现出各种人才,来迎接华夏的新生。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发人深思,催人振奋。  不过,诗作中也有其局限的一面,那就是诗人依然把变革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天公”,寄托于陈腐老气的朝廷。这是不可取的。

己亥杂诗 龚自珍 第一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首句:“浩荡离愁”是说诗人的愁绪无边无际,“白日斜”是写景。此句可译为,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带着无边无际的愁绪离开京都。主要是通过白日西斜的景色描写来写愁绪。

己亥杂诗古诗词原文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翻译: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作者生平:  书香门第  龚自珍生于1792年8月2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世代官宦的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父龚丽正,字至极,号学路。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母亲段驯,著名文学家段玉裁之女。  年少有成  龚自珍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大学》。12岁从其姥爷段玉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倚声填词,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仕途不顺  1813年4月,龚自珍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  1814年,龚自珍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1815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龚自珍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龚自珍应会试落选,28岁的龚自珍会试落选,在京师与魏源一起师事今文学家刘逢禄,研读《公羊春秋》。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龚自珍会试再度落第,以举人挑选为内阁中书

《己亥杂诗·其五》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朝代:清代作者:龚自珍【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及注释】[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注释]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花:比喻国家。即:到。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哇塞我就记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诗句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青山处处埋忠骨”没有出处,“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徐锡麟的《出塞》。【作品简介】《出塞》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诗人徐锡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一九零六年春。作品在艺术上继承了唐代边塞诗的风格,具有豪迈雄浑的特色。描写将士的边塞生活。这首诗通过拟写出征者的豪壮心情,表达了作者坚强的战斗决心和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原文】出塞[ 清 ] 徐锡麟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注释】①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②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③沙场:本指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古人有云:“沙场烽火连胡月。”④马革裹尸:英勇作战,战死于战场。《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在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作品鉴赏】“拼将热血洒疆场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后世评价】杨慎曰:此诗可入神品。”秦时明月“四字,横空盘硬语也,人所难解。李中溪侍御尝问余,余曰:扬子云赋“欃枪为闉,明月为堠”,此诗借用其字,而用意深矣。盖言秦时虽远征,而未设关,但在明月之地,犹有行役不逾时之意。汉则设关而戍守之,征人无有还期矣,所赖飞将御边而已,虽然,亦异乎守在四夷之世矣。李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王昌龄)集中有极工妙者。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问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王世贞在《艺苑卮言》卷四)于鳞选唐七言绝句,取王龙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第一,以语人,多不服。于鳞意,止击节“秦时明月”四字耳。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王世懋《艺圃撷馀》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亦云: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瑕疵,储光曦、崔国辅其次者。至若“秦时明月汉时关”,句非不炼,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诗起句,施之小诗,未免有头重之病。施补华:“秦时明月”一首,“黄河远上”一首,“天山雪后”一首,皆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岘庸说诗》)黄牧邨:” 秦时 明月汉时关"七字天造地设, 诂训不得, 只此一句, 意已尽, 下句乃申明之。大意谓秦筑长城,汉亦戍守,关山明月,同此悲凉;万里征人,迄无还日。庶几边将得人,边氛稍靖;然岂易言,是则此关此月。【作者简介】徐锡麟(1873年12月17日 -1907年7月7日),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绍兴府山阴东浦镇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1年任绍兴府学堂教师,后升副监督。1903年应乡试,名列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于东京结识陶成章、龚宝铨,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炳麟的活动。回国后先在绍兴创设书局,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1905年在绍兴创立体育会,后又创立大通学堂,规定入校学生均为光复会会员,参加兵操训练。同年冬赴日本学军,因患眼疾未能如愿。1906年归国,赴安徽任武备学堂副总办、安徽巡警学堂会办。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次日慷慨就义。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和翻译是什么?

原文:己亥杂诗·其五浩荡⑴离愁白日斜(xié),吟鞭⑵东指即天涯⑶。落红⑷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⑸更护花。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首九州⑹生气⑺恃⑻风雷,万马齐喑⑼究可哀。我劝天公⑽重抖擞,不拘一格降⑾人才。词语注释1.浩荡: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2.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3.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亦可翻译成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4.落红:落叶。5.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6.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7.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8.恃(shì):依靠。9.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10.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11.己亥:时间。12.降:降生,降临,出现。作品译文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声,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伤。  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泥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文学赏析己亥杂诗·其五这首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此番一别,不知何年后才能相见;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令人叹惋。诗的后两句: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并不是落花的葬词,而是一首新生命的歌。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己亥杂诗·其五》鉴赏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两句以日暮、天涯渲染出一派充溢画面的浓重离愁;后两句以落花自况,自己的身世飘零之感赋予落花,联想到花落成泥而依然默默奉献着,从而将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能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诗中的哀怨离愁已变成崇高的献身精神,将色调灰暗的代表过太的日暮、天涯、落花,与春泥孕育的充满希望的未来融为一体,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奇丽激越,境界尚远。首句诗语出惊人,劈头即以“浩荡”两字弁首,既写出离愁之深广,充塞天地,又深蕴诗人的愤激不甘之情。“白日斜”则勾画出夕阳西下、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五味杂陈,眷恋、怅惘、失落、孤独、孤愤、不平等等交织的复杂情怀。诗人南下回乡,却感慨地将秀丽江南称为“天涯”,可见其感慨郁积。因为离京就标志着离开政治中心,标志着政治生涯的终结,更何况此次他根本就没有任何重返的希望呢。再想到自己仕途蹭蹬,一事无成,不禁更加增添了离愁之浩荡。全诗意象单纯却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襟怀和极为可贵的生命价值观。诗中将议论、抒情和艺术形象融为一体,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但不涉事实,议论亦不具体,但却将具体的表象提升到社会历史的高度,予以深刻揭示。诗中想象奇异,将落花这一易引起伤感的衰败景物化为深沉奉献之物,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1]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赏析赏析一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赏析二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祭神活动中,应道士的邀请所写的一首祭神 诗。诗人借题发挥,有力地鞭挞了封建专制的统治,反映了诗人希望改 革现状、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前两句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写 出当时死气沉沉的局面和诗人对这种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的感叹。后 两句祈求天公打破清规戒律,降下有用的人才,既指出了改变这一局面 的有效途径,也暗示出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诗中既有对现实的真切描写,也有对未来的殷切希望,感情真挚,言辞恳切。[2] 名家评论陈锦荣:“龚自珍《己亥杂诗》作品高度凝炼、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发展七绝议论时事、干预现实的功能,是在绝句艺术上的开拓与创造。”望采纳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诠释了什么是奉献精神

“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和追求。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整首诗的总体赏析,主旨,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即要表达的意思;重点字,词,句的赏析

自己思考会更好,

《己亥杂诗》一到五全文是什么?

著书何似观心弦,不奈卮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岁,先生续集再编年。(其一)龚自珍作

请问龚自珍己亥杂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2、作品介绍:《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220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收录。

己亥杂诗龚自珍其五赏析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作品《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的是诗人离京的感受,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诗的第一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别离愁绪已经充满天地,何况正值夕阳西下,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我们继续往下看,龚自珍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龚自珍的,【吟鞭东指即天涯】,没有直接说自己是【断肠人】而已;我们再接着看后面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里的【落红】两个字,在全诗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落花有情,表现在去酿造新的颜色的世界,也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与腐败的官场决裂,向黑暗的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

己亥杂诗的资料

测toll咯来咯啊JJKKK里好

龚自珍己亥杂诗的名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龚自珍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是第几首?

其实是125首

己亥杂诗龚自珍古诗赏析

1、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2、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己亥杂诗的诗意

己亥杂诗一共有315首,问的哪一首啊?

龚自珍己亥杂诗有多少首?

己亥杂诗(共315首)1.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2.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3.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4.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余不携眷属仆从,雇两车,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出都。)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共几首?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

己亥杂诗原文 翻译

翻译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我操无情,好残忍。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在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对袓国一大失所望,所以就罢官回家。已回到家乡的她,在一个篮子里放上了好几个纸团,那也就昰龚自珍的好几首己亥杂诗。

古诗《己亥杂诗》的意思?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词赏析: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选自《龚自珍全集》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即: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鉴赏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赏析   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这首诗是作者最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他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诗的开拓为表现自己离愁别绪的丰富感情,诗人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既强化“愁”意。又体现出诗人狂放深沉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这里典型的诗人本色。紧接着的“吟鞭”句,对前人诗局的化用也恰倒好处,并形成了两句相连呼应的艺术效果,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的心情。最后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抒发胸臆,使全诗浑然一体动人肺腑。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是自己逃出子令人窒息的樊笼,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斜晖,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荷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诗人离京时,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喻、衬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 ,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现诗人虽然脱离*,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名句。    赏析二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如果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古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龚自珍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龚自珍的“吟鞭东指即天涯”没有直接说自己是“断肠人”而已。   按理说,龚自珍不满于死气沉沉的礼部衙门生活,毅然辞去礼部主事之职,准备回家乡杭州干一番事业,只身出都,有的只是对旧势力的决裂之感和憎恶之情,不应产生浩荡的离愁。唐诗人刘皂《旅次朔方》云:“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说由于迁谪到更远的地方,因此连客舍地也成为故乡了。不同之处在于,龚自珍虽说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但小时候在北京住过,又在礼部和其他机构做了十余年京官,京城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虽然龚自珍是主动要求辞职,但辞职的原因却是因为沉沦下僚,生活拮据,事出无奈,客观上是*离京出都。因此,“浩荡离愁”中,含有些许仕途蹭蹬,不为世用的感叹和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孤独感。兼之龚自珍当时与*女灵箫关系十分密切,《己亥杂诗》十分之一的主题都与灵箫有关,其中一首说自己正堕入“红似相思绿似愁”的情场里,虽说灵箫并不在京师,但在这种情况下,与过去的生活告别,缠绵悱恻、依依不舍的“离愁”也就难排难遣。可见,龚自珍的“离愁”内涵是丰富、复杂和多方面的。   日暮的片片飞花,撩起诗人的离愁。事业未竟,岁月蹉跎,青春已逝,红日西沉,今番出都,也许不再回还,作为描摹落花的能手,诗人爱“探春”,更爱“送春”,爱花开,也许更爱看花落,他曾在《西郊落花歌》中说纷飞的海棠花是到人间飘泊逗留的奇龙怪凤,把大风中海棠纷谢的奇景比作“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尤神驰”,想像“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他对落花作过那么多美妙的比喻,而如今,诗人突然感到自己像一片飘飞的落花。辞别京都,诗人乘马车出都,一路情不能已,对着无边的落花,展开丰富的想像。*的倾轧,沉重的氛围,窒息的人性,拮据的生活,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融为一体。   “落红不是无情物”,这里的“落红”两字。在全诗中地位十分重要。它上承“浩荡离愁”,诗人的离愁不仅有“浩荡”修饰,“白日斜”烘托,“天涯”映衬,还被动态的,由时时拂面而过的“落红”撩起。这一笔是隐藏在诗内的,因此,“落红”既是对前面离愁内涵的补充,而作为转折,它又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转入下层,为全诗主题升华作了铺垫。此时诗人在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许多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落花决不是无情的废物,诗人辞去礼部主事之职,正是为了到家乡主掌书院,聚徒讲学,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传给生徒,以变革的热情和未来的憧憬启迪他们,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正可以献给后之来者。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大自然里花开花落,本来风雨由之,无感情可言,落红说不上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只是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落花有情,表现在去酿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护花”。至此,诗人终于把飞花般纷乱的思绪捉住,从愁思中摆脱出来,带着时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种庄严神圣的境界。“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飞花的独自,也是诗人与*的*决裂,向黑暗的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杜牧《金谷园》甚至把落花比作堕楼美人:“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把风吹花落悄无声的自然景象与美人堕楼联系在一起,以粉红的花瓣从枝头飘落比拟红粉佳人堕楼,寓有美人如花,红颜薄命,美好的事物殒于一旦的感叹,讽刺了石崇“金谷园”繁华事散,好景不长的可悲结局,而把花落比作美人堕楼,有些凄楚肃杀,充满浓郁的感伤之情。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乏昂扬向上的精神。“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慎虚《阙题》);“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花落春仍在”(俞樾试帖诗),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也只见童子的浑朴天真和烂漫之趣,而无伤春惜花之情。有的充满勃勃生机,有的在飒衰中现出昂奋。但是,无论是“春城无处不飞花”,还是“花落春仍在”,比起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境界上要略逊一筹。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的证明。   

己亥杂诗的意思及翻译分别是什么?

己亥杂诗诗意: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赏析: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学者。共有《己亥杂诗》315首,多咏怀和讽刺之作,写于已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首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己亥杂诗》共315首。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是自己逃出了令人窒息的樊笼,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斜晖,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荷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己亥杂诗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什么

http://baike.baidu.com/view/63214.html?wtp=tt见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赏析

啦啦,他们说的都不对

龚自珍己亥杂诗是什么

我对《龚自诊己亥杂诗》很感兴趣。这首诗实际上是明代诗人龚自珍所写的一部杂诗集。龚自珍是一位文学才子,他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诗风而闻名于世。这部诗集中的《龚自诊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自己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岁月后所创作的。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和挫折,这些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表达。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是他对生活、爱情、社会和人性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龚自诊己亥杂诗》是一部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作品,它充满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通过阅读这些诗歌,我不禁感叹龚自珍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洞察力。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意象,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这部诗集不仅仅是诗歌的表达,更是龚自珍在他的经历中寻找力量和启示的一种方式。他通过诗歌来探索自我、表达情感,并与读者分享他的感悟和体验。《龚自诊己亥杂诗》的意义超越了一般的文学作品,它代表了一个人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和坚持的力量。总的来说,《龚自诊己亥杂诗》是一部富有深意和情感的作品,它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作者的心灵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每一首诗都像一面镜子,让读者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对我来说,这部诗集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带领我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和追求真理的道路。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诗意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原文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注释〕 1.龚自珍:近代杰出文学家。 2.浩荡句: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茫之意。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3.吟鞭句:吟鞭,即马鞭;东指,出城门向东;天涯,天边。本句说当自己出了北京城门,便从此与朝廷隔绝,也就如远至天涯屯。 4.落红:落花。 龚自珍 - 已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 龚自珍原文和注释赏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 九 州 生 气 恃 风 雷 ,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 万 马 齐 喑 究 可 哀 。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 我 劝 天 公 重 抖 擞 , 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作者简介】:华语网[thn21.com]已经单独收录本文,请点此查看龚自珍简介【注释】: 己亥:道光十九年。九州:指中国。生气:活力,生命力。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中国死气沉沉。喑:哑。究:终究、毕竟。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降:赐给、给予。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翻译】: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朗读】:(如无法播放,请点此下载到本地播放)>【简析】:这是首借题发挥,极力提倡“更法”,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的诗作。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当清政府腐败衰落的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写了这首感情激越的诗篇。大自然要保持生气勃勃的状态就要有风雷的激荡,如果在死气沉沉的空气中则一切都会窒息。同样,中国要重现勃勃的生机,也必须要实行重大的变革。天公在诗中原指主宰宇宙的玉皇大帝,这里则借指清朝统治者。诗人希望当朝统治者能奋发有为,因而大声疾呼,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表达出一种渴望社会变革的急切心情。全诗充满了诗人关注社会政治的激情,想象奇物,气势生动,催人奋进,满腔爱国热情跃然诗中。【品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自传式的大型组诗,是宋末汪元量以后这一诗歌体式的新发展。程金凤评赞说:“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声情沉烈,悱恻遒上,如万玉哀鸣。”这和青乔《咄咄吟》内容集中反映鸦片战争甬东之役者不同,也和后来黄遵宪《己亥杂诗》的风格有异。这一首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最突出的一首,最能体现作者的精神及对时代的要求。作者就眼前赛神会的玉皇等形象,巧妙地联系到“天公”、“风雷”进行构思,表现了清王朝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十分压抑,社会一片死寂的“万马齐喑”的现实。这一现实是“可哀”的,作者在召唤着巨大的社会变革风雷的到来,期待着生气勃勃的新局面的出现。新局面是不可能自动出现的,他要依靠人才去破坏旧世界,缔造新世界。而人材需要多种多样,不应嵌在一个框子里。这首诗的重心,前半提出了“生气”问题,后半提出了人材的“不拘一格”问题,这是个新问题,作者要求人们去重新考虑,振奋起来,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诗的启蒙意义就在于此,两诗句当然是健笔拿云的。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精析】:本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全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①②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既忧伤又轻松愉快,用“斜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两个画面相反相承,互为映衬。③④句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的心态.融入议论,是遭挫折而弃官出都,但不一蹶不振,相反。想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精练】: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_______,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_______________。【答案】卸甲归田的惆怅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己亥杂诗》龚自珍 全诗诗意

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龚自珍诗词《己亥杂诗》赏析

  一、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二、赏析:   《己亥杂诗》共315首。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真可谓“浩荡离愁”。“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傍晚时分,立在马上,面向故乡,翘首以盼,随兴赋诗,百感交集。此时诗人在想什么呢?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主要成就   政治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例如《己亥杂诗》中第一二三首,“不论铁盐不愁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产、税收和水利等问题,一味依赖东南的漕运,对江南人民加重剥削,致使农业生产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国家经济的现实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批评。再如《己亥杂诗》中第八七首,“故人怀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表达诗人对禁烟斗争的关注,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文学   龚自珍的许多诗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但不涉事实,议论亦不具体,而只是把现实的普遍现象,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提出问题,抒发感慨,表示态度和愿望。龚自珍以政论作诗,但并不抽象议论,也不散文化。   在龚自珍的诗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飞”、“爪怒”、“灵气怒”等等,习见的景物变得虎虎有生气,动人耳目,唤起不寻常的想象。又如《西郊落花歌》描写落花,使引起伤感的衰败的景物,变为无比壮丽的景象,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则从衰败中看出新生。   实际龚自珍写得多的还是五七言“古体侓诗”,七言的“近体诗”,而以七言绝句为大宗。一般趋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缚,自由运用,冲口而出。这也以七言绝句表现得最突出。   龚词大部分还是消闲之作,抒写缠绵之情,成就远逊于诗。晚年龚自珍发现自己词的缺点:“不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跻作者庭。悔杀流传遗下女,自障纨扇过旗亭。”(《己亥杂诗》)。龚自珍也写了一些抒发感慨怀抱的词,抒发孤独而自豪的感情;与庸俗文士的矛盾和理想不能实现的感慨;与袁琴南儿时同上家学的情景;思想上剑态和箫心的矛盾,有志于作为,又思退隐,留恋山水。   有瑰丽,也有朴实;有古奥,也有平易;有生僻,也有通俗。一股自然清丽,沉着老练,有杜韩的影响,有些篇章由于用典过繁或过生,或含蓄曲折太甚,不免带来艰深晦涩的缺点。龚自珍先进的思想是龚自珍许多优秀诗篇的灵魂。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使龚诗别开生面,开创了诗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不同于唐宋诗,实开近代诗的新风貌。龚诗在当时欣赏的人不多,它的影响始大于晚清,主要由于它的突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使抒情与思想政治内容结合,又不落于以文字、学问、议论为诗。   作为古文大家,龚自珍更为有名。其散文也与其诗歌的主要精神相一致,或“以经术作政论”,或直接批判揭露现实,或借题发挥,或通过论文、论事、记物、记名胜形势对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作批判讽刺,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而表现方法也十分多样,或直率,或奇诡,散行中有骈偶,简括中有铺陈,语言瑰丽古奥。   龚文的表现方法一般很简单,而简括中又有铺叙夸张,有的直率,有的奇诡。龚自珍的散文语言活泼多样。有的.散行中有骈偶,有的瑰丽,有的古奥,甚至偏僻、生硬、晦涩。龚文区别于唐宋和桐城派的古文,是上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一个独特的发展,开创了古文或散文的新风气。龚自珍的词也很著名。谭献认为词“绵丽沈扬,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奇作也”(《复堂日记》二)。实际上,龚自珍的词没有摆脱传统词的影响,偏重于词的言情本性。   梁启超曰:“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全集》,若受电然。”(《清代学术概论》)   评价龚自珍   龚自珍支持林则徐查禁,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观上,龚自珍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2]   龚自珍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龚自珍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经进入“衰世”,是“日之将夕”;龚自珍批判封建统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会没落趋势、呼唤改革风雷的风气。《己亥杂诗》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诗揭露社会弊病,抨击官僚制度,表现作者火一样的热情,给人以鼓舞和激发。龚自珍对死气沉沉的社会,砰然一击,惊醒很多世人的沉梦,促使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勇。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还表达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及翻译

己亥杂诗 龚自珍 系列:古诗三百首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ang)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i):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像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著变革,呼唤未来。

己亥杂诗是谁的诗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2、作品介绍:《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220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收录。

己亥杂诗的其五的赏析

这是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里的一句,下面还有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要两句放到一起解释。“忠骨”指忠臣的遗骸;“何须”指为什么要;“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两句合在一起就是: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国家,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何妨呢!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有几首?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220首被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浩荡离愁白日斜,呤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翻译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龚自珍写《己亥杂诗》的背景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己亥杂诗》诞生了。《己亥杂诗》中的批判,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龚氏诗作繁多,其中《己亥杂诗》是其很有特色的一部生活记录,内容涉及诗人的仕途、学习、交友、民生、忆等各个方面。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大型组诗,独具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己亥杂诗》不但在广度上体现了其题材的丰富性,还在深度方面有所开掘,揭露了制度的黑暗与复杂,展现了诗人真实的内心世界。龚自珍重视社会的发展,能够敏锐地感觉到时代的变化,开一代之风气,赞成举贤任能,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白日斜’’有什么作用

(1)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2)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参考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己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是什么朝代的

是清代的诗人

龚自珍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怎样写?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人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诗诗意是什么?

诗意“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诗人究竟愁什么呢?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喻、衬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名句欣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有情,死而不已,化做春泥也护花。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的情怀希望追加分数哈

己亥杂诗古诗原文赏析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我整理的己亥杂诗古诗原文赏析,欢迎参考阅读!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即:到。    赏析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如果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古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龚自珍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龚自珍的“吟鞭东指即天涯”没有直接说自己是“断肠人”而已。   按理说,龚自珍不满于死气沉沉的礼部衙门生活,毅然辞去礼部主事之职,准备回家乡杭州干一番事业,只身出都,有的只是对旧势力的决裂之感和憎恶之情,不应产生浩荡的离愁。唐诗人刘皂《旅次朔方》云:“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说由于迁谪到更远的地方,因此连客舍地也成为故乡了。不同之处在于,龚自珍虽说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但小时候在北京住过,又在礼部和其他机构做了十余年京官,京城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虽然龚自珍是主动要求辞职,但辞职的原因却是因为沉沦下僚,生活拮据,事出无奈,客观上是被迫离京出都。因此,“浩荡离愁”中,含有些许仕途蹭蹬,不为世用的感叹和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孤独感。兼之龚自珍当时与妓灵箫关系十分密切,《己亥杂诗》十分之一的主题都与灵箫有关,其中一首说自己正堕入“红似相思绿似愁”的情场里,虽说灵箫并不在京师,但在这种情况下,与过去的生活告别,缠绵悱恻、依依不舍的“离愁”也就难排难遣。可见,龚自珍的“离愁”内涵是丰富、复杂和多方面的。   日暮的片片飞花,撩起诗人的离愁。事业未竟,岁月蹉跎,青春已逝,红日西沉,今番出都,也许不再回还,作为描摹落花的能手,诗人爱“探春”,更爱“送春”,爱花开,也许更爱看花落,他曾在《西郊落花歌》中说纷飞的海棠花是到人间飘泊逗留的奇龙怪凤,把大风中海棠纷谢的奇景比作“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尤神驰”,想像“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他对落花作过那么多美妙的比喻,而如今,诗人突然感到自己像一片飘飞的"落花。辞别京都,诗人乘马车出都,一路情不能已,对着无边的落花,展开丰富的想像。官场的倾轧,沉重的氛围,窒息的人性,拮据的生活,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融为一体。   “落红不是无情物”,这里的“落红”两字。在全诗中地位十分重要。它上承“浩荡离愁”,诗人的离愁不仅有“浩荡”修饰,“白日斜”烘托,“天涯”映衬,还被动态的,由时时拂面而过的“落红”撩起。这一笔是隐藏在诗内的,因此,“落红”既是对前面离愁内涵的补充,而作为转折,它又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转入下层,为全诗主题升华作了铺垫。此时诗人在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许多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落花决不是无情的废物,诗人辞去礼部主事之职,正是为了到家乡主掌书院,聚徒讲学,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传给生徒,以变革的热情和未来的憧憬启迪他们,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正可以献给后之来者。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大自然里花开花落,本来风雨由之,无感情可言,落红说不上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只是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落花有情,表现在去酿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护花”。至此,诗人终于把飞花般纷乱的思绪捉住,从愁思中摆脱出来,带着时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种庄严神圣的境界。“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飞花的独自,也是诗人与腐败的官场决裂,向黑暗的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杜牧《金谷园》甚至把落花比作堕楼美人:“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把风吹花落悄无声的自然景象与美人堕楼联系在一起,以粉红的花瓣从枝头飘落比拟红粉佳人堕楼,寓有美人如花,红颜薄命,美好的事物殒于一旦的感叹,讽刺了石崇“金谷园”繁华事散,好景不长的可悲结局,而把花落比作美人堕楼,有些凄楚肃杀,充满浓郁的感伤之情。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乏昂扬向上的精神。“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慎虚《阙题》);“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花落春仍在”(俞樾试帖诗),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也只见童子的浑朴天真和烂漫之趣,而无伤春惜花之情。有的充满勃勃生机,有的在飒衰中现出昂奋。但是,无论是“春城无处不飞花”,还是“花落春仍在”,比起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境界上要略逊一筹。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及翻译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及翻译如下:清代诗人龚自珍所写的《己亥杂诗》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注释:1、浩荡:无限。2、吟鞭:人的马鞭。3、东指:东方故里。4、天涯:指离京都遥远。5、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6、花:比喻国家。《己亥杂诗》赏析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龚自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龚自珍的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作者开宗明义,以诗言志抒怀,宣泄其不平之气,表现其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

《己亥杂诗》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请问你要问什么?【诗文】己亥杂诗(第五首)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己亥杂诗龚自珍赏析

   原文: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意: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赏析1:   《己亥杂诗》共315首。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片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真可谓“浩荡离愁”。“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傍晚时分,立在马上,面向故乡,翘首以盼,随兴赋诗,百感交集。此时诗人在想什么呢?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赏析2:   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龚自珍因事辞去礼部主事之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南归。诗人客居京城达二十年之久,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今日一旦离去,已届四十八岁的晚年了。“先生官京师,冷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豪迈,嗜奇好客,境遂大困,又才高触动时忌。”其辞官离京时的万端枨触,可以想见。   第一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诗人南下,本是回到故乡,然而他却感慨道:“吟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他仕途蹭蹬而一事无成,此次离京无望重返,于是当听到马鞭抽响,便油然而生出天涯断肠之感。满怀愁绪的他,无心赏景,相反,京郊寥落的春光只会增加他的怅惘。可是他的视野里出现了落花--他在好几篇诗中吟咏过的“薄命花”、“断肠花”!当他触景会心的一刹那,想必有一丝幽怨、几分哀婉吧:那落花一旦委地,就不能重返故枝,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尘,不象征着自己的遭遇和命运么?如果诗人沉浸于感叹年华已逝、青春不再,那么他就不是龚自珍了。出乎意料的是,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而诗人龚自珍此次南下,是到杭州主掌书院,聚徒讲学。他不无怨恨、不无留恋地告别了过去,但又满怀希望地迎接新生活,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他对国家民族的那一份执著的忠忱,至此化为薪尽火传、泽被后人的一种使命感,“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反复吟诵此诗,便会深感诗人一片冰心,照人肝胆!   这首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橥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己亥杂诗》龚自珍的原文是什么?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赏析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己亥杂诗龚自珍

  作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1792年(壬子年)8月22日—1841年(辛丑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着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着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    注释 :   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抽响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   5、护:保护。    翻译 :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   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   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   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   化成了泥土,   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 :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己亥杂诗龚自珍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作者及作品简介】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zuò),字璱(sè)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学者、文学家和爱国主义者。【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对照译文及译注】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吟鞭东指即天涯。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浩荡:广大无边,这里形容愁思无穷无尽。离愁:离别的愁思。白日:太阳。吟鞭:诗人的马鞭。][评析]以“白日斜”“天涯”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心情的痛苦。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这二句用来比喻自己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评析]形象、贴切地展示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要全文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注释〕1.龚自珍:近代杰出文学家。2.浩荡句: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茫之意。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3.吟鞭句:吟鞭,即马鞭;东指,出城门向东;天涯,天边。本句说当自己出了北京城门,便从此与朝廷隔绝,也就如远至天涯屯。4.落红:落花。龚自珍 - 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文是什么?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注释〕 1.龚自珍:近代杰出文学家。 2.浩荡句: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茫之意。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3.吟鞭句:吟鞭,即马鞭;东指,出城门向东;天涯,天边。本句说当自己出了北京城门,便从此与朝廷隔绝,也就如远至天涯屯。 4.落红:落花。 龚自珍 - 已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的古诗意思

问题一:《已亥杂诗》的意思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7、材:通假字,通“才”,指人才。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廷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问题二:已亥杂诗古诗意思 《精锐:》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问题三:山西旅游的主要景点 悬空寺、云岗石窟 ×家大院 平遥古城 问题四:乙亥杂诗这首诗的意思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问题五:己亥杂诗的意思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己亥杂诗的全诗是

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选自《龚自珍全集》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己亥杂诗共有多少首

365

己亥杂诗的诗意是什么?

己亥杂诗诗意: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赏析】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学者。共有《己亥杂诗》315首,多咏怀和讽刺之作,写于已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首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己亥杂诗》(其一)译文

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赏析:“不拘一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他是个爱国主义者。创作背景:《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己亥杂诗写于哪一年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己亥杂诗赏析

己亥杂诗古诗的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己亥杂诗古诗的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释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3、恃:依靠。4、喑:哑。5、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6、究:终究,毕竟。7、天公:造物主,这里指天帝。8、重:重新。9、抖擞:振作精神。10、降:降生。11、九州:中国。12、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评价龚自珍生活在战争的前夕。他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例如《己亥杂诗》中第一二三首,“不论铁盐不愁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产、税收和水利等问题,一味依赖东南的漕运,对江南人民加重剥削,致使农业生产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国家经济的现实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批评。再如《己亥杂诗》中第八七首,“故人怀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表达诗人对禁烟斗争的关注,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龚自珍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他清醒地看到清王朝已经进入“衰世”,是“日之将夕”;他批判封建统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会没落趋势、呼唤改革风雷的风气。《己亥杂诗》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诗揭露社会弊病,抨击官僚制度,表现作者火一样的热情,给人以鼓舞和激发。他们对死气沉沉的社会。砰然一击,惊醒很多世人的沉梦,促使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勇。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还表达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己亥杂诗》中第一二五首,是作者路过镇江时为道士们所撰写的祭玉皇大帝与风神、风雷的“青词”。作者借题发挥,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材多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作者解放人材,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在诗歌的艺术上,龚自珍自称“庄骚两灵魂,盘踞肝肠深”,其诗歌多使用象征隐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色彩、构思神奇、想象丰富、奇特,文辞魁玮,接受庄子和屈原的影响较大,其中贯穿一种诗人独有的凌厉剽悍之气,谭献的《复堂日记》说其诗:“以霸气行之”,因而其诗晶光外射,飞动郁勃,富有力度。是对古代理想化诗歌艺术的总结与发展。己亥杂诗龚自珍赏析原文: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意: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对诗句的理解: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赏析1:《己亥杂诗》共315首。己亥指清道光19年,*片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真可谓“浩荡离愁”。“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傍晚时分,立在马上,面向故乡,翘首以盼,随兴赋诗,百感交集。此时诗人在想什么呢?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赏析2:清道光十年春末,龚自珍因事辞去礼部主事之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南归。诗人客居京城达二十年之久,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今日一旦离去,已届四十八岁的晚年了。“先生官京师,冷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豪迈,嗜奇好客,境遂大困,又才高触动时忌。”其辞官离京时的万端枨触,可以想见。第一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诗人南下,本是回到故乡,然而他却感慨道:“吟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他仕途蹭蹬而一事无成,此次离京无望重返,于是当听到马鞭抽响,便油然而生出天涯断肠之感。满怀愁绪的他,无心赏景,相反,京郊寥落的春光只会增加他的怅惘。可是他的视野里出现了落花--他在好几篇诗中吟咏过的“薄命花”、“断肠花”!当他触景会心的一刹那,想必有一丝幽怨、几分哀婉吧:那落花一旦委地,就不能重返故枝,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尘,不象征着自己的遭遇和命运么?如果诗人沉浸于感叹年华已逝、青春不再,那么他就不是龚自珍了。出乎意料的是,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而诗人龚自珍此次南下,是到杭州主掌书院,聚徒讲学。他不无怨恨、不无留恋地告别了过去,但又满怀希望地迎接新生活,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他对国家民族的那一份执著的忠忱,至此化为薪尽火传、泽被后人的一种使命感,“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反复吟诵此诗,便会深感诗人一片冰心,照人肝胆!这首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橥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己亥杂诗》古诗赏析导语:《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下面是我整理的《己亥杂诗》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己亥杂诗清代: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注释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吟鞭:作者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作者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与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作者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作者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作者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作者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与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主旨:抒发了作者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作者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与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己亥杂诗赏析《己亥杂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的感受,表现出诗人离开寓居多年的京城时的离愁别绪。诗中后两句又以“落花”自喻,表现出诗人即使脱离官场,也依然牵挂着国家命运的爱国热情。《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释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即:到。天涯:指离京都遥远。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花:比喻国家。译文离开京城的愁绪如同水波一般浩荡,随着日落西斜,向远处延伸,马鞭朝着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诗人辞官南归时,当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诗人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写下了这首诗。

己亥杂诗的诗意及注释是什么

诗意: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即:到。

己亥杂诗的作者和诗句是什么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名句

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 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还是已亥杂诗

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组诗运用多种手法,艺术风格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 古诗原文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离开京城的忧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但是仍然想要为国家出力,想要效忠于国家的爱国情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有着非常丰富的寓意,成为千古名句。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