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基于Linux,Qt的列车人机界面的设计]人机界面设计

  摘 要: 主要阐述一种用于列车显示器人机界面的设计方案。通过分析选择开源,而且稳定性好的linux系统及Qt/Embeded软件作为其设计的软件平台。构建列车显示器人机界面的整体构架,并阐述各个界面的构建过程和重要的编程思路,实现其相应功能。   关键词: 人机界面;linux系统;Qt/Embeded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720044-02   0 引言   列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驾驶员或维护人员对列车的一些状态信息的了解与否对于列车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而随着铁路列车的高速发展,工作人员需要的信息也日益增加,传统的以模拟仪表和指示灯为主的显示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速列车发展的需要,由此产生了基于ARM开发板的智能显示器。这种显示器具有显示容量大、可存储及显示界面可编程等特点,使列车显示的信息简介和标准化。通过智能显示器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工作人员可以对列车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并能实时的掌握有关列车和线路的重要信息,同时对列车上其他设备所发出的命令和警告做出及时响应。   因此,本文在功能强大的pc硬件平台上,在Linux操作系统下,用Qt/Embeded软件开发了一个适用于铁路列车显示器的人机界面。   1 操作系统的选择   操作系统是整个软件系统的开发基础。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有:VxWorks、WinCE、Linux。Linux操作系统是由Unix系统发展而来,经过多年的改进,所以具有稳定成熟的特点,在网络通信方面的功能比较突出,而且其开源的特点,保证了其系统良好的可移植性,同时也支持多种软件开发工具,便于应用程序的设计。因此,本次设计选用Linux作为其操作系统。   2 软件平台的选择   对于软件开发平台,我们主要有3种选择:MiniGUI、MicroWindows、Qt/Embedded。Qt/Embedded是一个专为嵌入式设备的图形系统应用开发而设计的软件,运用的是C++语言,本身还自带多种形式的窗口和及部件,所以其拥有良好的可视化编程,在Windows和Linux系统下拥有同样的API,所以拥有良好的跨平台性,这十分有利于应用程序的移植,所以本次设计选用Qt/Embedded作为其软件开发平台。   3 人机界面的设计   列车显示器的最终用户是司机和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因此其人机界面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1)显示信息量需求分析。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重要的参数和信息,我们对于列车显示器人机界面上的设计原则是要直观,简洁,友好的显示列车参数和信息。在此分析下需要显示的重要的参数和信息。在列车行驶前,需要注意的信息有各车厢的车门和空调开关与否,以及其车厢内的温度。列车行驶中,需要的信息有列车当前车速,接触网电压,轴温,主断路器,制动力,牵引力以及故障信息等。   2)人机界面结构设计。基于上面所分析的显示信息量,人机界面主要划分为5个子界面,分别是机车状态,集中控制,制动系统,牵引系统和故障信息。其中集中控制界面里再设置一个子界面,用于查询各车厢的状态。所以,人机界面的整体结构图如1图所示。   图1 主结构图   4 软件实现   Qt是Linux系统下功能很强的图形界面开发工具,而且非常支持可视化编程,其设计器(Qt Designer)提供了一个IDE,拥有很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因此,我们主要就是利用这个IDE和它预留的API函数,将需要的控件以图形的方式嵌入到Qt Designer中去,作为它的一个插件,方便使用者用以生成所需的界面。下图就是制作的人机界面。   图2 人机界面   下面就几个人机界面软件实现过程中几个关键技术做出说明。   4.1 编写多窗口程序   在集中控制界面上,我们设计了个查询功能,其功能是按下查询按钮,即会弹出个查询子窗口,显示各车厢的温度,车门和空调开关与否,便于我们查询。其过程大致如下:   1)新建一个工程文件,文件和类选择QT设计师界面类,界面模版选择Dialog without Buttons,类名为cxcx,然后添加至我们的人机界面工程项目中。   2)在集中控制界面上添加一个Push Buttons按钮,修改其名称为查询,再右键点击此按钮,选择go to slot(转到槽)选项,弹出的信号选择框中选择clicked()信号,这样就构造了一个PushButtons_clicked()槽函数,再在槽函数中编写如下代码。   void Widget::on_PushButton_clicked()   {   cxcx cx; //建立自己新建类的对象cx   if(cx.exec()==QDialog::Accepted) //利用Accepted信号判断是否被按下   {   cx.show();//如果被按下,显示此窗口   }   else return 0;   }   3)最后在主程序开头进行函数声明#include "cxcx.h",这样就完成了本次设计中多窗口程序的编写,实现了其功能。   4.2 实时显示系统时间   对于如何在人机界面上提取并显示系统时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事件机制来实现,另一种是自己建立关联。而本次设计运用的是建立关联的方法,其过程如下:   1)在主界面上添加一个标签labe1,并设置其显示内容为“0000-00-00 00:00:00 星期日”。   2)在主程序头文件中添加槽函数声明。   private slots:   Void timerUpDate();   3)在主程序源文件中添加#include的头文件包含,这样就包含了QtCore下的所有文件。再在构造函数里添加如下代码:   QTimer*timer=new QTimer(this);//新建定时器   Connect(timer,SIGNAL(timeout()),this,SLOT(time   rUpDate()));//关联信号和槽   Timer->start(1000); //定时器开始计时,1000ms即1秒   4)最后实现更新函数。   Void MainWindow::timerUpDate()   {   QDateTime time = QDateTime::currentDateTime();//获取系统时间   QString str = time.toString("xxxx-NN-dd hh:NN:ss dddd");//设置系统时间格式   ui->labe1->setText(str);//在标签上显示时间   }   5 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列车显示器人机界面能够比较直观,简洁的显示列车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信息,而且其运用的Qt/Embeded 图形设计软件拥有良好的可视化编程,所以添加信息显示栏会非常方便,这大大提高了界面的友好性。所有这些不管是对列车司机还是工作人员,都提供了很多方便之处。   参考文献:   [1]刘军,支持TCN的列车智能显示器的研究与实现[D].湖南:中南大学,2009.   [2]俞辉、李永,ARM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与开发[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怯肇乾,嵌入式图形系统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4]刘凯,Qt程序设计[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万坤(1989-),男,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和列车通信网络的研究。

如何用matlab实现程序调用GUI图形界面实现人机交互

如何用matlab实现程序调用GUI图形界面实现人机交互[filename,pathname]=uigetfile(...{"*.txt;*.dat","数据文件(*.txt,*.dat)";..."*,*","所有文件(*.*)"}, ..."请选择一个数据文件");if isequal(filename,0)||isequal(pathname,0)return;endfpathload=[pathname filename];set(handles.getsignal_editbox,"String",fpathload);%在editbox中实现路径显示这一个可以实现前两个功能 但是具体的参数你要自己设定。

vb可以进行界面开发和人机交互式设计不

不可以。vb是不可以进行界面开发和人机交互式设计的,但是主要是界面设计,功能部分实现。vb软件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通用的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为结构化的、模块化的、面向对象的、包含协助开发环境的事件驱动为机制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可用于微软自家产品开发的语言。

人机界面HMI

HMI是Human Machine Interface 的缩写,直译是“人机接口”,也叫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或称用户界面、使用者界面)是系统设备和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交互操作的媒介, 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 HMI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设备:1、触摸屏:如三菱、siemens等公司的触摸屏产品。2、计算机+HMI软件:较有名的HMI软件如WinCC、iFix、Citect、RSView等。前者是硬件与HMI软件已经固定,且硬件配置较低,软件的功能相对有限。后者是硬件与HMI软件相互独立,计算机硬件配置可以灵活选择,HMI软件的功能比较丰富。两者都需要用其HMI软件按工艺要求开发用户程序。由于两者的产品众多,你需要先确定一个产品,再去寻找该产品相关的技术资料和用户手册。

什么是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通常指工业人机界面,也就是HMI。一般有三种。人机触摸屏。就是一块触摸屏,通常和PLC等连用。工控机+组态软件PC+组态软件

人机界面有多少种类

人机界面可以区分为“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两种,其基本思想是把人与计算机看成一个综合体,并强调人是界面的最重要的成分。输入指的是由人来进行机械或设备的操作,如把手、开关、门、指令的下达或保养维护等,而输出指的是由机械或设备发出来的通知,如故障、警告、操作说明提示等。扩展资料:人机界面设计的原则是:输入尽量自然,输出必须准确;界面必须始终一致;界面必须使用户随时掌握任务的进展善;界面必须提供帮助;宁可让程序多做,不可让用户多干。人机界面设计的重要性是:对于用户来说,界面就是系统本身。因为用户只关心能否有效地使用软件来解决问题,用户对软件功能的理解都在界面上表现出来,用户的输入是否自然、简便,是否有充分的提示和帮助,对用户的错误是否有友好的措施,输出的形式是否易于理解,结果是否正确,都是用户关心的问题,也是界面的特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机界面

为什么说交互设计起源于计算机的人机界面设计

交互设计起源于计算机的人机界面设计,最初计算机的设计,帮助人们做一些最基本的数据计算。人们很难理解并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学习,所以过去的计算机一直由少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为了适应更多人的思维和使用习惯,让计算机的使用更容易、更人性化,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受到了重视。交互设计便因此成为了一个被关注的话题。狭义的交互设计理解主要是指与手机或计算机相关的设计。例如,人在用某个苹果手机应用时,界面的跳转、信息的呈现、手势的设计等。实际上,交互设计不只是设计生活中的某一个过程,也不只是关注软件界面设计和网页设计。交互设计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贯穿在整个工业设计过程中,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理念,是一种将信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新艺术媒介。例如,人脸识别、语音输入、扫描物体等交互技术在电子产品上的设计运用。交互设计属于设计学发展中的一个分支,是多个学科的交叉。倡导以人为中心,把人的行为作为设计对象,需要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同时在平衡经济和技术的基础上,提供新颖的生活样式和好的体验。

人机界面可以当手机显示屏用吗

理论上当然是可以的。

什么是MMI,是不是就是人机界面。

是的

人机界面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action,简称HMI),又称用户界面或使用者界面,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接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指人和机器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所说人机结合面,u200d信息交换,功能接触或互相影响,指人和机器的硬接触和软触,此结合面不仅包括点线面的直接接触,还包括远距离的信息传递与控制的作用空间。人机结合面是人机系统中的中心一环节,主要由安全工程学的分支学科安全人机工程学去研究和提出解决的依据,并过安全工程设备工程学,安全管理工程学以及安全系统工程学去研究具体的解决方法手段措施安全人机学。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机界面。大量运用在工业与商业上,简单的区分为“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两种,输入指的是由人来进行机械或设备的操作,如把手、开关、门、指令(命令)的下达或保养维护等,而输出指的是由机械或设备发出来的通知,如故障、警告、操作说明提示等,好的人机接口会帮助使用者更简单、更正确、更迅速的操作机械,也能使机械发挥最大的效能并延长使用寿命,而市面上所指的人机接口则多界狭义的指在软件人性化的操作接口上。

人机界面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人机界面(HumanMachineInteraction,简称HMI),又称用户界面或使用者界面,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接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指人和机器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所说人机结合面,u200d信息交换,功能接触或互相影响,指人和机器的硬接触和软触,此结合面不仅包括点线面的直接接触,还包括远距离的信息传递与控制的作用空间。人机结合面是人机系统中的中心一环节,主要由安全工程学的分支学科安全人机工程学去研究和提出解决的依据,并过安全工程设备工程学,安全管理工程学以及安全系统工程学去研究具体的解决方法手段措施安全人机学。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机界面。大量运用在工业与商业上,简单的区分为“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两种,输入指的是由人来进行机械或设备的操作,如把手、开关、门、指令(命令)的下达或保养维护等,而输出指的是由机械或设备发出来的通知,如故障、警告、操作说明提示等,好的人机接口会帮助使用者更简单、更正确、更迅速的操作机械,也能使机械发挥最大的效能并延长使用寿命,而市面上所指的人机接口则多界狭义的指在软件人性化的操作接口上。

access中的______对象是用户和数据库系统进行人机交互的界面?

access中的______对象是用户和数据库系统进行人机交互的界面?数据库

人机界面的作用?

人机界面(HumanMachineInteraction,简称HMI),又称用户界面或使用者界面,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接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是指人和机器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所说人机结合面,‍信息交换,功能接触或互相影响,指人和机器的硬接触和软触,此结合面不仅包括点线面的直接接触,还包括远距离的信息传递与控制的作用空间。人机结合面是人机系统中的中心一环节,主要由安全工程学的分支学科安全人机工程学去研究和提出解决的依据,并过安全工程设备工程学,安全管理工程学以及安全系统工程学去研究具体的解决方法手段措施安全人机学。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机界面。大量运用在工业与商业上,简单的区分为“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两种,输入指的是由人来进行机械或设备的操作,如把手、开关、门、指令(命令)的下达或保养维护等,而输出指的是由机械或设备发出来的通知,如故障、警告、操作说明提示等,好的人机接口会帮助使用者更简单、更正确、更迅速的操作机械,也能使机械发挥最大的效能并延长使用寿命,而市面上所指的人机接口则多界狭义的指在软件人性化的操作接口上。  参考链接:人机界面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92107.htm

人机界面是什么

人机界面(HumanMachineInteraction,简称HMI),又称用户界面或使用者界面,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接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机界面。

产品设计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主要作用?

 人机交互界面是产品设计中实现人与机器信息传递的界面,是人、机器及环境发生交互关系的具体表达形式,是用户与机器交互信息的媒介。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是基于用户对机器的感知而进行,要求产品设计师以用户的需求出发,强调可用性及用户友好性。  根据据用户需求心理,博拉图工业设计整理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原则有:1、一致性。从信息的表达、界面控制操作等方面与用户感知的模式尽量保持一致。2、适应性。界面能多方面适应用户。3、结构性。界面设计采取结构化以减少复杂度。  具体步骤:(1)进行产品设计前分析用户特点。考虑不同用户的认知能力,满足人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条件,实现用户对人机界面的多样性需求。(2)产品设计师设计人机交互界面时要充分考虑人的视觉、触觉的作用。信息可视化表达要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要符合美学上的基本原则,要容易理解便于掌握。要融入人性化设计元素和情感因素,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层次情感需求。人们根据显示内容来解释所获取的可视信息。因此,大小、颜色、形状等都会直接影响信息提取的难易程度。很好地表示可视信息是产品设计中设计友好界面的关键。(3)用户从界面提取到的信息需要存入人的记忆中,供以后回忆和使用。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要尽量减少用户记忆负担,采用有助于记忆的产品设计方案。要求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人机交互界面时不能采用复杂的操作顺序,既要满足用户需求又尊重用户需求。

请问谁了解人机界面方面的知识啊

一、人机界面(HMI)产品常识 1、人机界面产品的定义 连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变频器、直流调速器、仪表等工业控制设备,利用显示屏显示,通过输入单元(如触摸屏、键盘、鼠标等)写入工作参数或输入操作命令,实现人与机器信息交互的数字设备,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2、人机界面(HMI)产品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人机界面产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处理器、显示单元、输入单元、通讯接口、数据存贮单元等,其中处理器的性能决定了HMI产品的性能高低,是HMI的核心单元。根据HMI的产品等级不同,处理器可分别选用8位、16位、32位的处理器。HMI软件一般分为两部分,即运行于HMI硬件中的系统软件和运行于PC机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画面组态软件(如JB-HMI画面组态软件)。使用者都必须先使用HMI的画面组态软件制作“工程文件”,再通过PC机和HMI 产品的串行通讯口,把编制好的“工程文件”下载到HMI的处理器中运行。 图1 人机界面硬件构成 图2 人机界面软件构成 3、人机界面产品的基本功能及选型指标 基本功能: 设备工作状态显示,如指示灯、按钮、文字、图形、曲线等 数据、文字输入操作,打印输出 生产配方存储,设备生产数据记录 简单的逻辑和数值运算 可连接多种工业控制设备组网 选型指标: 显示屏尺寸及色彩,分辨率 HMI的处理器速度性能 输入方式:触摸屏或薄膜键盘 画面存贮容量,注意厂商标注的容量单位是字节(byte)、还是位(bit) 通讯口种类及数量,是否支持打印功能 4、人机界面产品分类 薄膜键输入的HMI,显示尺寸小于5.7ˊ,画面组态软件免费,属初级产品。如POP-HMI 小型人机界面 触摸屏输入的HMI,显示屏尺寸为5.7ˊ~12.1ˊ,画面组态软件免费,属中级产品 基于平板PC计算机的、多种通讯口的、高性能HMI,显示尺寸大于10.4ˊ,画面组态软件收费,属高端产品 5、人机界面的使用方法 明确监控任务要求,选择适合的HMI产品 在PC机上用画面组态软件编辑“工程文件” 测试并保存已编辑好的“工程文件” PC机连接HMI硬件,下载“工程文件”到HMI中 连接HMI和工业控制器(如PLC、仪表等),实现人机交互 二、人机界面产品问答 1、人机界面与人们常说的“触摸屏”有什么区别?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两者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因为“触摸屏”仅是人机界面产品中可能用到的硬件部分,是一种替代鼠标及键盘部分功能,安装在显示屏前端的输入设备;而人机界面产品则是一种包含硬件和软件的人机交互设备。在工业中,人们常把具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人机界面产品称为“触摸屏”,但这是不科学的。 2、人机界面和组态软件有什么区别? 人机界面产品,常被大家称为“触摸屏”,包含HMI硬件和相应的专用画面组态软件,一般情况下,不同厂家的HMI硬件使用不同的画面组态软件,连接的主要设备种类是PLC。而组态软件是运行于PC硬件平台、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一个通用工具软件产品,和PC机或工控机一起也可以组成HMI产品;通用的组态软件支持的设备种类非常多,如各种PLC、PC板卡、仪表、变频器、模块等设备,而且由于PC的硬件平台性能强大(主要反应在在速度和存储容量上),通用组态软件的功能也强很多,适用于大型的监控系统中。 3、人机界面产品中是否有操作系统? 任何人机界面产品都有系统软件部分,系统软件运行在HMI的处理器中,支持多任务处理功能,处理器中需有小型的操作系统管理系统软件的运行。基于平板计算机的高性能人机界面产品中,一般使用WinCE,Linux等通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4、人机界面只能连接PLC吗? 不是这样的。人机界面产品是为了解决PLC的人机交互问题而产生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电路技术的发展,很多工业控制设备都具备了串口通讯能力,所以只要有串口通讯能力的工业控制设备,如变频器、直流调速器、温控仪表、数采模块等都可以连接人机界面产品,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5、人机界面只能通过标准的串行通讯口与其它设备相连接吗? 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但随着计算机和数字电路技术的发展,人机界面产品的接口能力越来越强。除了传统的串行(RS232、RS422/RS485)通讯接口外,有些人机界面产品已具有网口、并口、USB口等数据接口,它们就可与具有网口、并口、USB口等接口的工业控制设备相连接,来实现设备的人机的交互。 6、是否有通讯功能的设备一定能和人机界面产品连接? 应该是这样的。因为通用的人机界面产品都提供了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常用设备通讯驱动程序;一般情况下,只要在人机界面的画面组态软件中选择与连接设备相对应的通讯驱动程序,就可以完成HMI和设备的通讯连接。如果所选HMI产品的组态软件中没有要连接设备的通讯驱动程序,用户则可以把要连接设备的通讯口类型和协议内容告知HMI产品的生产商,请HMI厂商代为编制该设备的通讯驱动程序。 7、PC机加触摸屏,能否直接与PLC通讯,完成HMI的功能? 当然可以。不过还要编制相应的HMI软件,才能使PC机成为一个真正的HMI产品。 8、未来人机界面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随着数字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人机界面产品在功能上的高、中、低划分将越来越不明显,HMI的功能将越来越丰富;5.7寸以上的HMI产品将全部是彩色显示屏,屏的寿命也将更长。由于计算机硬件成本的降低,HMI产品将以平板PC计算机为HMI硬件的高端产品为主,因为这种高端的产品在处理器速度、存储容量、通讯接口种类和数量、组网能力、软件资源共享上都有较大的优势,是未来HMI产品的发展方向。当然,小尺寸的(显示尺寸小于5.7寸)HMI产品,由于其在体积和价格上的优势,随着其功能的进一步增强(如增加IO功能),将在小型机械设备的人机交互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end)

第二代人机界面是什么

基于图形方式的人机界面。WIMP界面可看作是第二代人机界面,是基于图形方式的人机界面。在WIMP界面中,人被称为用户,人机通过对话进行工作。用户只能使用手这一种交互通道输入信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信息。在WIMP界面中,界面的输出可以为静态或动态的二维图形或图像等信息。这种方式能同时输出不同种类的信息,用户也可以在几个工作环境中切换而不丢失几个工作之间的联系,通过菜单可以执行控制型和对话型任务。由于引入了图标、按钮和滚动条技术,大大减少键盘输入,提高了交互效率。基于鼠标和图形用户界面的交互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HMI人机界面的摘要

举个例子,汽车上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即汽车中控、仪表、辅屏上的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我从行业内开发人员角度谈谈HMI测试吧,由于汽车上各种信号输入源很多,再加上HMI功能越来越智能和丰富,给产品的HMI功能测试带来了很大挑战。行业内都在寻求比较高效实用的自动化测试来代替成本高的人工测试。市场上使用较多的HMI自动化测试产品,比如AutoTest-X还是值得推荐的。

图符界面在人机交互方式中的优缺点是什么

   图符界面在人机交互方式中的优缺点?    图符方式是菜单交互方式,只是它使用图符来代表文本菜单的菜单项。   优点:形象、逼真地反映菜单的功能,使理解、学习和操作变得更加容易。   缺点:有时图符不能明确表达语意,必须在图符中附加文字来辅助图符的语义。图符占用较大的屏幕空间。使用图符方式必须具有图形硬软件环境的支持。          

visualstudio能否开发一个具有人机交互界面的软件,并且能够与其它设备进行RS485通讯?

如果用C++来设计的话,可用MFC制作界面,至于RS485,和RS232一样都是串口通信,在Windows上可以用文件读写的方式,使用CreateFile与串口相连,然后用SetCommState设置串口通信的相关配置,最后用ReadFile和WriteFile来读写

人机交互设计和人机界面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有什么不同

人机交互设计和人机界面设计是同属于信息艺术设计专业。人机界面设计是人机交互设计的一部分。工业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展示设计、交通工具造型设计等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是从以前的装潢艺术设计发展而来的,包括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等。工业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不同:前者主要注重于产品的科学设计和外观设计,而后者则主要注重于平面的美术设计,也涵盖了影视等范围。

人机交互界面GUI如何开发呀,能用什么软件和语言来开发?

1 - carboncarbon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两个官方gui框架之一,是为了兼容以前的mac操作系统而开发的。它使用c语言实现,有几千个编程api,并随xcode一起免费发布。所以只要你安装了xcode,你就可以使用carbon编程了。如果你是个老mac开发者,或者想使用c/c++语言在苹果机上做开发,那carbon就是为你准备的!下面是几个carbon的资源站点:http://developer.apple.com/carbon/http://www.carbondev.com/site/2 - cocoacocoa也是苹果公司推出,随xcode一起发布的gui程序框架,使用的是object c编程语言(目前有java语言的版本)。cocoa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框架,所以比carbon更易于开发,结合xcode的界面编辑器,开发程序更是简单。cocoa的缺点是编程语言使用object c,资料比较少,然后主流平台只有苹果使用它。如果你是个苹果开发初学者或者是面向对象的fans,那么你可以试试cocoa。http://developer.apple.com/cocoa/http://www.cocoadev.com/http://www.macdevcenter.com/pub/ct/373 - qtqt是挪威的trolltech公司推出的一个c++ gui框架,它是跨平台的,这意味着使用qt编写的程序可以跑在windows/mac/linux等不同平台上。由于它是一个商业公司经营了十来年的产品,所以品质十分优秀、稳定,linux上著名的桌面系统kde就是用qt开发的。qt有两种授权方式,如果你想要用它开发商业软件,则必须购买商业授权的qt;如果你想用qt开发开源软件,那么就采用open source版本的qt,两种方式互不影响。你可以在:www.trolltech.com 下载到最新的qt。4 - wxwidgetswxwidgets是一个开源的c++ gui框架,它也是跨平台的。它和qt的发展历史差不多长,因此也是一个很成熟的框架了。wxwidgets允许你用它来开发商业软件,不需要支付费用(这点比qt强),而且有python, perl等多种语言的绑定。具体情况请访问它的主页:www.wxwidgets.org5 - realbasic这是realsoft公司开发的一个gui快速开发工具,使用basic语言,和微软的visual basic很相似,它也是跨平台的。对于编程初学者,它是一个很好的开发工具,简单容易上手。缺点是需要付钱购买(好东西肯定要付钱了:),这是它的主页:http://www.realsoftware.com/

什么是人机界面,人机界面跟触摸屏有什么区别

人机界面与人们常说的“触摸屏”有什么区别?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两者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因为“触摸屏”仅是人机界面产品中可能用到的硬件部分,是一种替代鼠标及键盘部分功能,安装在显示屏前端的输入设备;而人机界面产品则是一种包含硬件和软件的人机交互设备。在工业中,人们常把具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人机界面产品称为“触摸屏”,但这是不科学的。 触摸屏是人们对"带触摸功能人机界面"的通俗叫法! 真正的触摸屏是"可以用手触摸操作的一块透明玻璃"而已!可以用来替代鼠标. 修改人机界面相关知识,什么是人机界面人机界面(HMI)基本概念和问题 一、 人机界面(HMI)产品基本常识 1. 人机界面产品的定义 连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变频器、直流调速器、仪表等工业控制设备,利用显示屏显示,通过输入单元(如触摸屏、键盘、鼠标等)写入工作参数或输入操作命令,实现人与机器信息交互的数字设备,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HMI为英文Human-Machine Interface的缩写。 2. 人机界面(HMI)产品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人机界面产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处理器、显示单元、输入单元、通讯接口、数据存贮单元等,其中处理器的性能决定了HMI产品的性能高低,是HMI的核心单元。根据HMI的产品等级不同,处理器可分别选用8位、16位、32位的处理器。HMI软件一般分为两部分,即运行于HMI硬件中的系统软件和运行于PC机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画面组态软件(如JB-HMI画面组态软件)。使用者都必须先使用HMI的画面组态软件制作“工程文件”,再通过PC机和HMI 产品的串行通讯口,把编制好的“工程文件”下载到HMI的处理器中运行。 图1 人机界面硬件构成 图2 人机界面软件构成 3. 人机界面产品的基本功能及选型指标 基本功能: 设备工作状态显示,如指示灯、按钮、文字、图形、曲线等; 数据、文字输入操作,打印输出; 生产配方存储,设备生产数据记录; 简单的逻辑和数值运算; 可连接多种工业控制设备组网。 选型指标: 显示屏尺寸及色彩,分辨率; HMI的处理器速度性能; 输入方式:触摸屏或薄膜键盘; 画面存贮容量,注意厂商标注的容量单位是字节(byte)、还是位(bit); 通讯口种类及数量,是否支持打印功能。 4. 人机界面产品分类 薄膜键输入的HMI,显示尺寸小于5.7ˊ,画面组态软件免费,属初级产品。如POP-HMI 小型人机界面; 触摸屏输入的HMI,显示屏尺寸为5.7ˊ~12.1ˊ,画面组态软件免费,属中级产品; 基于平板PC计算机的、多种通讯口的、高性能HMI,显示尺寸大于10.4ˊ,画面组态软件收费,属高端产品。 5. 人机界面的使用方法 明确监控任务要求,选择适合的HMI产品; 在PC机上用画面组态软件编辑“工程文件”; 测试并保存已编辑好的“工程文件” ; PC机连接HMI硬件,下载“工程文件”到HMI中; 连接HMI和工业控制器(如PLC、仪表等),实现人机交互。 二、 人机界面产品问答 1、人机界面与人们常说的“触摸屏”有什么区别?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两者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因为“触摸屏”仅是人机界面产品中可能用到的硬件部分,是一种替代鼠标及键盘部分功能,安装在显示屏前端的输入设备;而人机界面产品则是一种包含硬件和软件的人机交互设备。在工业中,人们常把具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人机界面产品称为“触摸屏”,但这是不科学的。 2、人机界面和组态软件有什么区别? 人机界面产品,常被大家称为“触摸屏”,包含HMI硬件和相应的专用画面组态软件,一般情况下,不同厂家的HMI硬件使用不同的画面组态软件,连接的主要设备种类是PLC。而组态软件是运行于PC硬件平台、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一个通用工具软件产品,和PC机或工控机一起也可以组成HMI产品;通用的组态软件支持的设备种类非常多,如各种PLC、PC板卡、仪表、变频器、模块等设备,而且由于PC的硬件平台性能强大(主要反应在在速度和存储容量上),通用组态软件的功能也强很多,适用于大型的监控系统中。 3、人机界面产品中是否有操作系统? 任何人机界面产品都有系统软件部分,系统软件运行在HMI的处理器中,支持多任务处理功能,处理器中需有小型的操作系统管理系统软件的运行。基于平板计算机的高性能人机界面产品中,一般使用WinCE,Linux等通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4、人机界面只能连接PLC吗? 不是这样的。人机界面产品是为了解决PLC的人机交互问题而产生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电路技术的发展,很多工业控制设备都具备了串口通讯能力,所以只要有串口通讯能力的工业控制设备,如变频器、直流调速器、温控仪表、数采模块等都可以连接人机界面产品,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应该是这样的。因为通用的人机界面产品都提供了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常用设备通讯驱动程序;一般情况下,只要在人机界面的画面组态软件中选择与连接设备相对应的通讯驱动程序,就可以完成HMI和设备的通讯连接。如果所选HMI产品的组态软件中没有要连接设备的通讯驱动程序,用户则可以把要连接设备的通讯口类型和协议内容告知HMI产品的生产商,请HMI厂商代为编制该设备的通讯驱动程序。 7、PC机加触摸屏,能否直接与PLC通讯,完成HMI的功能? 当然可以。不过还要编制相应的HMI软件,才能使PC机成为一个真正的HMI产品。 8、未来人机界面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随着数字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人机界面产品在功能上的高、中、低划分将越来越不明显,HMI的功能将越来越丰富;5.7寸以上的HMI产品将全部是彩色显示屏,屏的寿命也将更长。由于计算机硬件成本的降低,HMI产品将以平板PC计算机为HMI硬件的高端产品为主,因为这种高端的产品在处理器速度、存储容量、通讯接口种类和数量、组网能力、软件资源共享上都有较大的优势,是未来HMI产品的发展方向。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包含哪三个方面

ZRY你个2B

人机界面有多少种类

单单就工业常用的按找操作不同来分有三种:触摸式按键式鼠标式也可以是他们的组合

什么是人机界面HMI

hmi人机界面是指具有人-机器交互功能的设备统称,如触摸屏、安装有hmi软件的pc等。tft(thinfilmtransistor)是薄膜晶体管的缩写,tft是液晶显示屏的一种控制显示方式,除此之外,还有tn、dstn等方式。从本质上说,hmi和tft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样事物。只是因为hmi设备部件使用了tft式液晶显示屏,才使两者在使用方面产生交集。

人机界面交互设计基本原则是什么

(1)系统界面直观简洁,作为一种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开发之初就考虑到了软件系统界面设计需要遵循一致,直观,功能性突出这三方面原则。使得用户在简单直观的界面下,灵活使用软件的功能。(2)保持一致性。语言、布局和设计是需要保持一致性的几个界面元素。一致性的界面可以让用户对于如何操作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提升效率。(3)提供反馈。界面要始终保持和用户的沟通。(4)方便使用原则:符合用户习惯为方便使用的第一原则。其它还包括,实现目标功能的最少操作数原则,鼠标最短距离移动原则等。(5)界面色彩要求:计算机屏幕的发光成像和普通视觉成像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注意这种差别作出恰当的色彩搭配。对于需用户长时间使用的系统,应当使用户在较长时间使用后不至于过于感到视觉疲劳为宜。例如轻松的淡彩为主配色,灰色系为主配色等等。切忌色彩过多,花哨艳丽,严重妨碍用户视觉交互。(6)界面平面版式要求:系统样式排版整齐划一,尽可能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于固定位置,方便用户导航使用;排版不宜过于密集,避免产生疲劳感。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的考虑,作者完成了本系统的整体界面设计和界面布局,为下一步系统开发做好了准备。

access中的______对象是用户和数据库系统进行人机交互的界面?

窗体。access中的窗体对象是用户和数据库系统进行人机交互的界面。窗体对象是计算机程序术语,是一种文档,可以用来收集信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窗体设计者输入的,填写窗体的人无法更改的文字或图形。窗体设计者可以插入希望得到回答的问题、选项列表、信息表格等。另一部分是由窗体填写者输入的,用于从填写窗体者处收集信息并进行整理的空白区域。窗体设计者可以在文档中插入窗体域或 ActiveX 控件,为窗体填写者提供用于收集数据的位置。扩展资料:access小技巧:1、在窗体或报表的设计视图中,选中控件后,使用快捷键(Ctrl + 箭头键)可对控件位置进行微调,每次调整1像素。2、在窗体或报表的设计视图中,选中控件后,使用快捷键(Ctrl + Shift + 箭头键)可对控件大小进行微调,每次调整1像素。3、在窗体或报表设计视图中,如果要把已创建的控件添加到选项卡的某个页面,先选中控件,然后用菜单或快捷键(Ctrl + X)剪切,再单击该选项卡页面的标题位置,以激活该页面,按用快捷键(Ctrl + V)进行粘贴,即可实现将已创建的控件放入到选项卡页面。4、在表、查询、窗体中,当某个文本框或组合框的内容很多而显示不全时,按下快捷键(Shift+F2)可以打开缩放窗口,来显示当前获得焦点的输入框的内容。

人机交互界面和人机界面的区别

有很多人会问,交互设计,不就是界面设计吗?尤其是在理解同软件产品的交互时。人们在界面设计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关注,然而,交互设计更加注重产品和使用者行为上的交互以及交互的过程,因此我在前面特意举了一个电话银行系统的例子,在这个例子里,并没有可以触摸的可视界面,而它在交互方面的行为本质却完全表现出来了。 界面是一个静态的词,当进行界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关心的是界面本身,界面的组件,布局,风格,看它们是否能支撑有效的交互,但是,交互行为是界面约束的源头,当产品的交互行为清清楚楚地定义出来时,对界面的要求也就更加清楚了,界面上(如果存在可视界面的话)的组件是为交互行为服务的,它可以更美,更抽象,更艺术化,但不可以为了任何理由破坏产品的交互行为。 从广义上来说,也可以认为界面设计包含交互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同时还包含另外的部分例如外观设计或平面设计,这些都是可以单独进行研究的更细的分支。 交互设计行业的发展 初创期(1929年-1970年) 1959年,美国学者B.Shackel提供了人机界面的第一篇文献《关于计算机控制台设计的人机工程学》 1960年,LikliderJCK首次提出“人际紧密共栖的概念,被视为人机界面的启蒙观点 1969年,召开了第一次人机系统国际大会,同年第一份专业杂志“国际人际研究(UMMS)”创刊。 奠基期(1970年-1979年) 从1970年到1973年出版了四本与计算机相关的人机工程学专著 交互设计1970年成立了两个HCI研究中心:一个是英国的Loughboough大学的HUSAT研究中心,另一个是美国Xerox公司的PaloAlto研究中心 发展期(1980年-1995年) 理论方面,从人机工程学独立出来,更加强调认知心理学以及行为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指导 实践范畴方面,从人际界面拓延开来,强调计算机对于人的反馈交互作用。“人机界面”一词被“人机交互”所取代。HCI中的“I”,也由“Interface(界面/接口)”变成了“Interaction(交互)”。 提高期(1996年-) 人机交互的研究重点放到了智能化交互,多模态(多通道)-多媒体交互,虚拟交互以及人机协同交互等方面,也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机交互技术方面。 交互设计的范畴 人机交互(HCI)由: 学科 人类工程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信息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美学 交互设计

PLC和人机界面(触摸屏)的关系?

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人机界面是指人操作PLC的一个平台.该平台提供了一个程序与人的接口,而触摸屏是PLC人机界面的一种,人通过触摸屏幕上的按钮等就可以调整参数或监视参数。PLC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抓住用户的特征,发现用户的需求。在系统整个开发过程中要不断征求用户的意见,向用户咨询。系统的 设计决策要结合用户的工作和应用环境,必须理解用户对系统的要求。扩展资料:人机界面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机界面。大量运用在工业与商业上,简单的区分为“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两种,输入指的是由人来进行机械或设备的操作,如把手、开关、门、指令(命令)的下达或保养维护等。人机交互界面,无论是面向现场控制器还是面向上位监控管理,两者是有密切内在联系的,他们监控和管理的现场设各对象是相同的。因此 许多现场设备参数在他们之间是共享和相互传递的。人机界面的标准化设计应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它确实体现了易憧、简单、实用的基木 原则,充分表达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机界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人机交互与人机界面设计的关系?

还是学点有好处。 。 不知道楼主听没听过叫做“组态软件”的东西,是用来做上位机监控的,你这科在自动化产品开发领域会很有用 你很幸运啊 .

从GUI界面的发展历史说明人机交互的趋势是什么?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追求所谓“人机和谐”的多维信息空间。人机交互技术几十年来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主要发展阶段和典型风格。较为合理的看法是“自然人机交互是利用人的日常技能进行的”,强调无需特别训练或不需要训练。自然人机交互模式是以直接操纵为主的、与命令语言特别是自然语言共存的人机交互形式。理想的人机交互模式就是“用户自由”。

通达信怎么在股票分析界面左上方显个股的行业细分?

DRAWTEXT_FIX(C>0,0.1358,0,1,DYBLOCK),COLORYELLOW;DRAWTEXT_FIX(C>0,0.1558,0,0,HYBLOCK),COLORRED;DRAWTEXT_FIX(ISLASTBAR,0.09997,0.11,0,GNBLOCK),COLORWHITE;如图示:希望能帮到你~!

联想启天M540E 网络同传,接受端停留在‘联想网络同传’界面就不动了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可以访问联想社区,在最上方的搜索栏中搜索您所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或者是与他人一起交流讨论。联想社区地址:http://club.lenovo.com.cn/community-computer-lenovo.html?pk_campaign=baidu&pk_kwd=1_00002期待您满意的评价,感谢您对联想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开机后设备不对外,界面显示系统维护,适当的处理方式为()。

开机后设备不对外,界面显示系统维护,适当的处理方式为()。 A.询问柜面设备是否可以正常对外(正确答案) B.进入设备后维护界面查看设备状态,如果显示网络故障,请检测本地网络(正确答案) C.如果网络正常,后维护设备状态显示都正常,请联系维保协助解决(正确答案) D.直接拔掉电源再重新连接 答案解析: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助设备管理办法(2020年版)》

项目需求管理的责任分工界面是如何的?

在项目实施阶段,尤其是含有应用系统的集成项目,用户使用方往往会 提出较多的个性化需求,而这些需求有些不在本期项目范围之内。 那么问题就来了: 1。 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新需求该由谁来承担主要管理责任?项目管理者联盟 项目经理在这种需求的调研的深入程度上如何进行控制?这也关系到项目团队的 成本管理。因为项目经理投入精力进行需求管理必然会产生额外的工作量投入。 那能否直接将需求转移给产品经理? 2. 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需求,往往也会带来新的合同机会,所以是否由专业的blog.mypm.net 技术人员管理(如产品经理),并反馈给销售经理?那么整个需求的传递流程 如何才能形成闭环?或者说各岗位的分工界面如何划分。 3. 就算是项目经理可以把新需求转移出去管理,那么如何能保证从需求产生 到产品实现再到合同落实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能有量化的工作价值统计?即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通过哪种权益分配方案最能够调动整个环节中所有人的积极性,从而保证项目 可以良性地持续地进行滚动发展。项目管理培训 现实工作中的项目往往牵涉范围较广,参与的岗位角色众多,项目经理一方面需要 在保证一定客户满意度情况下完成项目,另一方面也面对着项目落地过程中出现的 各种新问题新机会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如何定义项目经理同其他岗位的责任分工界面 最能将PM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虚拟仪器的界面分为哪2个部分

虚拟仪器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基本要素。1.虚拟仪器的硬件结构虚拟仪器的硬件结构如图所示。硬件是虚拟仪器工作的基础,主要完成被测信号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输入/输出等工作,由计算机和I/O接口设备组成。计算机一般为一台PC或工作站,是硬件平台的核心,它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用来提供实时高效的数据处理工作。I/O接口设备即采集调理部件,包括PC总线的数据采集(DataAcquisition,DAQ)卡、GPIB总线仪器、VXI总线仪器模块、LXI总线仪器模块、串口总线仪器和现场总线仪器模块等标准总线仪器,主要完成被测输入信号的采集、放大和模数转换。根据构成虚拟仪器接口总线的不同,目前虚拟仪器的构成方案主要有基于PC-DAQ卡的虚拟仪器、基于GPIB总线方式的虚拟仪器、基于VXI总线方式的虚拟仪器、基与PXI总线方式的虚拟仪器、基于LXI总线方式的虚拟仪器等类型。无论采用哪种硬件平台的结构形式,计算机与仪器设备之问都是通过总线进行连接的。2.虚拟仪器的软件结构当虚拟仪器的硬件平台建立起来之后,设计、开发、研究虚拟仪器的主要任务就是编制应用程序。软件是虚拟仪器的关键,通过运行在计算机上的软件,一方面实现虚拟仪器图形化仪器界面,给用户提供一个检验仪器通信、设置仪器参数、修改仪器操作和实现仪器功能的人机接口;另一方面使计算机直接参与测试信号的产生和测量特征的分析,完成数据的输入、存储、综合分析和输出等功能。虚拟仪器的软件一般采用层次结构,包含3部分,即I/O接口软件、仪器驱动程序、应用软件。

设计师们做UI设计和交互设计、界面设计等一般会去什么网站呢?

图巨人网站介绍:图巨人网专注共享精品设计素材下载网站。提供企业荣誉文化墙,党建文化墙,背景图片展板,免抠元素,节日海报素材,psd素材,每日更新。官网链接:https://www.tujuren.com/觅知网网站介绍:专注原创版权设计模板图片素材下载。超过200万PPT模板、海报、PNG素材、背景、插画、元、摄影图片、字体、视频、音频素材供会员免费下载。包图网网站介绍:包图网对于刚开始学习平面设计的朋友来说,是一个对自己提升技能的工具。上面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平面广告,还有音频、视频、PPT、简历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参考模板。

世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是什么?

2011年,鉴于更多不确定因素和新的风险不断出现,外界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复苏将会放缓?综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合组织(OECD)?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4%左右?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将因刺激措施效果减弱难以维持当前增速,同时高额的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尚未复原的私人财富等都将阻碍经济复苏进程,预计其 2011年整体经济增速将为2%?因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和财政刺激的陆续退出,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势头也将有所缓和,预计2011年其整体将实现6%的增 长?总体而言,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均衡性将继续存在,且复苏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会更加明显?其中,通胀形势?主权债务风险?贸易保护主义?汇率争端及资本市场波动将是世界经济持续复苏面临的五大主要挑战?西方或继续释放流动性激化通胀差异本轮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全球流动性过剩开始显现,通胀压力迅速积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分化加剧,两大阵营面临的通胀形势也存在巨大差异?2011年全球通胀压力将显著上升,尤其会在发展中国家集中爆发?这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在危机期间注入的大量流动性尚未完全收回,因此可能继续推 高通胀,而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也将导致业已高涨的物价水平继续上扬?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可能继续滥用流动性?由于发达国家2011年复苏仍将乏力,不大 可能大幅收回流动性,而且一旦经济复苏没有达到预期,它们很有可能扩大宽松政策规模,进一步注入更多的流动性?对我国而言,通胀压力已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所要考量的一大挑战?2011年,我国不仅将继续承受内部通胀压力,还要面对因全球流动性过剩和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所带来的更为严峻的输入型通胀?债务风险与政策退出困扰经济复苏2011年,欧美财政紧缩政策可能因经济低迷而举步维艰,高企的财政赤字恐难以收缩,将导致债务风险继续蔓延,市场避险情绪持续高涨?2010年,欧盟27国的预算赤字或公共债务水平几乎都已超过欧盟允许的上限,其中爱尔兰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高达32%,超过欧盟规定 上限的10倍?美国在2010财政年度联邦财政赤字高达1.29万亿美元,为二战以来第二高水平?奥巴马政府此前预计2011财年联邦财政赤字将达 1.42万亿美元?在赤字超标的重压下,欧美各国已着手推进财政紧缩政策,其中部分欧洲国家因接受外部援助而被设定了更加严格的目标?本身异常严峻的财政赤字状况,加上严厉 的紧缩任务,将对欧美各国政府继续刺激经济增长的行动构成较大制约,造成削减赤字和避免损害经济复苏的两难困局?一方面,当前爱尔兰债务问题存在较大的扩 散风险,欧元区国家必须切实严格地实施财政紧缩政策才能恢复市场信心?另一方面,紧缩政策意味着削减刺激计划的规模,有可能影响刺激计划的效果,损害当前 的复苏势头?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具有明显的“政策性”复苏特征?然而,危机期间出台的财政刺激政策将在2011年 陆续到期,而当前凸显的赤字压力和高筑的债台限制了发达国家继续推出刺激计划的能力?这对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是巨大的考验,有可能使当前尚未稳固的复 苏陷入停滞?另外,世界各国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难以把握,如果协调不好,也将给世界经济带来冲击?目前,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退出步伐普遍延后,OECD等国际机构预 计,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退出已延至2012年以后,2011年仍将维持或扩大宽松政策?而发展中国家已提前开始收紧货币政策,2011年在通胀 压力下将进一步实施紧缩政策?全球货币政策的分化将更为严重?如果未来发达国家在退出时机上摇摆不定,或者经济相互依存度高的国家之间缺乏协调,将不可避 免地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震荡?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不减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均衡性?产业和贸易结构转型的竞争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以及经贸问题的政治化等因素要么被激化,要么 被放大,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密集爆发?2011年是世界经济复苏能否稳固的关键时期,为保护自身的发展,上述问题将更加突出,预计2011年全 球贸易保护主义将呈现三个趋势?一是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和绿色壁垒等措施将成为各国贸易保护政策制定的一种常态?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发达国家对于其发展速度和 规模的担忧将增加,对此采取的遏制措施也会加强?同时,失业率高企?汇率波动?经济前景不明朗等因素将促使美欧国家保护主义情绪高涨?此外,当前不仅欧美 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频繁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发展中国家内部的贸易纠纷也不断增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将成为未来出口国家不得不面临的 “常态”挑战?二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焦点向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转移?尽管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依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向高端产品转移的势头已十分 明显?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对发达国家的传统优势产业造成巨大的挑战和冲击,预计双方发生贸易争端的产业也将逐渐升级,国际贸易摩擦的焦点 将由一般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移?三是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呈现出区域排他性?在金融危机期间,亚洲?欧洲?拉美等区域内部的经贸合作对各国摆脱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导致地区保护意识增强?危 机后各地区复苏态势差异很大,世贸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等全球贸易协议又迟迟未能达成,这将进一步为深化区域贸易合作提供动力,同时也增加了对区域 外经济的排斥,贸易保护的力度也会增大?目前,发达国家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从纺织品?鞋类向化工产品和钢铁转移,预计2011年及以后一个阶段双方的摩擦焦点将转到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高端制造业? “汇率混战”或继续发酵2011年世界各国经济将面临能否持续复苏的考验,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扩大出口,特别是复苏乏力的美欧发达国家将出口作为拉动复苏的重要一环?而通过实行 本币弱势政策促进出口成为普遍选择,世界各国的汇率之争将围绕美元走势,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酵,形成一场“汇率混战”?从整体走势来看,随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逐步实施甚至强化,以及美国政府出口战略的继续落实,2011年美元继续走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在美元将继续 贬值的情况下,2011年非美货币将被动上行,这将对非美货币国家的出口造成冲击,其中发展中国家将首当其冲,受影响最为严重?由于出口普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出口受损将直接拖累整体经济增长?同时,一旦发展中国家的本币大幅升值,利差的扩大将引发热钱蜂拥而至,进而 推高它们本已严峻的通胀形势?在某种意义上讲,出口和通胀是决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两大核心因素,如果这两个方面都遭受重击,有可能拖累整个世界经济的 复苏?可以预见,2011年美元趋弱的预期将继续引发世界各国针对美元贬值的斗争?由于预期经济增长将放缓,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延长了非常规货币政策,而且在2011年有可能效仿美国进一步释放流动性,届时世界主要货币将陷入竞争性贬值境地?对我国而言,2011年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仍然非常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将继续利用汇率问题拉拢更多国家,并利用双边和多边外交磋商机制联合对华施压?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可能加剧经历了2010年的动荡不安之后,包括大宗商品?股市在内的全球资本市场2011年的形势也将更加复杂?未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政策的不一致,以及随时可能爆发的主权债务问题,均让全球资本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这势必加剧市场的动荡?一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将使通胀压力向全球范围扩散,进而造成大宗商品价格和股 市上涨?与此同时,输入型通胀的进入,将让发展中国家加大货币政策的收紧力度?这种“一松一紧”的政策局面客观上推动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频繁流动,市场将 不可避免地出现震荡?另一方面,欧洲债务问题仍存在扩散的风险,一旦形势出现恶化,美元和美国国债的避险需求将在一定时期内陡增,美元汇率也会出现阶段性反弹?美元这种长期趋 弱与阶段性反弹交替出现的走势,将导致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加剧,容易出现暴涨或暴跌的情况?此外,经济增长是影响资本市场走势的基本因素,而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尚不明朗,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主要经济体复苏陷入停顿,全球资本市场将应声下跌?由于我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强劲,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美元贬值不仅将增加我国进口的成本,也会给我国输入显著的通胀压力?同时,倘若国际热钱抓住市场利空机会兴风作浪,也将对我国资本市场造成冲击?(来源:新华社 )(仅供参考)

pb9在win10上不显示界面

原因解释:PB9(PowerBuilder 9)是一种软件开发工具,用于创建企业级应用程序。在Windows 10操作系统上,PB9可能不显示界面的原因可能是与操作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有关。由于PB9是较旧的版本,它可能没有针对Windows 10进行充分的优化和适配,导致在该操作系统上出现显示界面的问题。拓展内容:随着操作系统的升级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旧版本的软件可能会面临与新操作系统的兼容性问题。这是因为操作系统的更新可能引入了新的系统架构、API(应用程序接口)或者安全机制,这些变化可能与旧版本的软件不兼容。因此,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一种解决方法是尝试更新软件到较新的版本,或者寻找适用于当前操作系统的替代软件。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可能的原因导致PB9在Windows 10上不显示界面,例如系统设置或配置错误、缺少相关依赖项、驱动问题等。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可以尝试重新安装PB9,更新相关驱动程序,检查系统设置等,以确保软件和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总之,如果PB9在Windows 10上不显示界面,原因可能是兼容性问题,建议尝试更新软件或寻找替代软件,并检查系统设置和驱动程序,以解决此问题。

当前世界面临着全球性问题增加和全球治理效能不足的局面对吗?

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主要是在战后美国“霸权模式”下建立起来的,美主导的治理体系及制度暴露出种种弊端:治理领域严重失衡,缺乏公正性、公平性和代表性。这些弊端导致全球治理体系失灵,国际规则体系不能有效管理全球事务,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致使全球问题不断产生和积累,出现世界秩序失调的状态。在实践中,全球治理言易行难,“雷声大、雨点小”,主要受到五大问题的困扰。第一,扩大与深化的矛盾。当前,全球治理的治理边疆不断扩大,治理的效率却明显滞后。按领域分,它包括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安全治理;按区域分包括全球层面、区域层面、次区域层面、多边与双边层面、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各种问题的治理;按建构顺序可分成既有治理领域、新建治理领域以及未来新公域的治理。网络安全问题成为近两年来最大热门问题之一,与此同时,涉及北极、空天领域、海洋、无人机的使用等全球治理新领域的问题日趋突出,倒逼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不得不急忙应对。随着涉及跨国、跨区域的治理新边疆不断涌现,全球治理领域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和碎片化,各国越来越将多边主义视为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与方式,要求深入改革,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权力分配结构。然而,在深化方面,在诸如讨论和制定全球治理新规则、新制度,改革和完善联合国安理会、气候变化、多哈回合谈判、二十国集团发展等,对网络安全、极地、海洋等新领域建章立制方面,改革困难重重,收效甚微。甚至在气候谈判领域出现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大幅倒退局面。第二,共治与分治的矛盾。“共同治理”强调行为者的多元化、合作化。随着美国、欧盟逐渐摆脱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困扰,新兴大国与发达国家在全球治理领域的较量激烈,大国矛盾上升,使“共治”前景暗淡,碎片化式的“分治”明显:八国集团开除俄罗斯后,美国及其盟友进一步加强G7功能,推进北约全球化步伐和建立亚洲“小北约”。亚洲安全架构呈现出“小而杂、多又乱、效率低”的特征。主要经济体几乎都在经营本地区或跨地区的大大小小“集团化”进程中。第三,发达国家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新兴国家的崛起,不仅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权力格局,也对美国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了挑战。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经济体实力的增强使得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意愿和能力同步增强,成为决定全球治理新架构的重要“撬动性”因素。尽管新兴国家的权力有所增强,但存在着它们承担的责任与权利、影响力与代表权之间不平等的问题。新兴大国的崛起必然激起现有大国的反应,在竞争中合作、遏制中依存将是相当长时期内的主要矛盾之一。传统发达国家力图守住二战以来对其有利的全球体系与制度,维护以美国主导的,少数发达国家及组织支撑、配合的传统国际体系。美国在实力相对不济的情况下,在全球治理领域呈现出攻防兼备的态势。攻的方面体现在国际贸易、核裁军、网络安全等领域,积极提出新倡议、新主张,试图树立相关领域的新规则,通过规则制定维护美国的主导权。防的方面体现在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奥巴马意识到美国无力完全主导,必须参与国际合作,因而重视发挥国际机制的作用,让盟国和新兴国家更多承担责任,同时着力推进国内相关改革,力争通过恢复自身实力来重获或巩固相关议题上的引导和塑造能力。美国等发达国家仍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新兴国家仍难在短期内对美国主导权构成实质性挑战。全球治理未摆脱实质上的“西方治理”局面。第四,大国间的矛盾。在欧洲,美欧俄因乌克兰危机造成关系紧张;在亚洲,中美日因东海、南海问题争端而引发对立,虽然美欧日对中俄政策因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有所差异,但在加紧组建对华“包围圈”,遏制中国崛起、俄罗斯复兴,推进北约、欧盟东扩的大目标上是一致的。大国关系中的对抗性因素上升,大国关系“不稳定期”与当前全球治理的“重构期”重叠,给亟待加强和完善的全球共同、合作、多元化的治理增加了难度。中俄是新兴大国的代表,美欧日是发达国家的代表,中俄与美欧日关系的矛盾与冲突,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全球和区域治理领域的合作。如果俄与美欧在乌克兰、北约东扩、欧洲安全上的矛盾激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出现擦枪走火,都有可能撕裂冷战结束后大国合作氛围,加剧全球治理领域内的对抗。全球治理的安全因素上升,成本增加,降低和影响了对其他治理领域的关注和投入。第五,“大多边”与“集团化”的矛盾。近年来国际“大多边”合作进展缓慢,尽管多哈回合谈判终获历史性突破,但改变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制定、监督、管理和执行贸易协定,解决贸易争端的重要国际组织,其地位在近年来不断被削弱的现实。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集团化”合作却方兴未艾。主要经济体几乎都在经营本地区或跨地区的“集团化”进程中。面对全球性问题,一国无论怎样强大也难以单独应对,各国联合抱团,组成不同利益、不同形式的“集团化”越来越成为全球治理的有效方式。

当今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是什么?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阻止地球表面热量散发,气候变暖引起两极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区受淹。(2)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人类工业和生活活动中排放的臭氧层损耗物质会破坏臭氧层,导致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升高。(3)生物多样性减少。主要原因是过度捕猎、工业污染等。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将逐渐瓦解人类生存的基础。(4)酸雨蔓延。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入大气,在降雨时溶解在水中,即形成酸雨。酸雨具有腐蚀性,会损害农作物,导致湖泊酸化,鱼类死亡。(5)森林锐减。人类的过度采伐,加上森林火灾使得森林面积锐减。森林减少导致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等恶果。(6)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采矿、修路等人类活动使草地退化。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中国国土面积的总和。(7)资源短缺。其中最严重的是水资源、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短缺。目前全球约1/2人口受到缺水的威胁。工业城市建设工程在不断占用耕地,这使人类正面临耕地不足的困境。(8)水环境污染严重。工业污水使得原本清澈的水体变黑发臭,细菌滋生。在我国,七大水系的水源只有不到30%能满足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标准。(9)大气污染。悬浮颗粒被人体吸入,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二级空气标准适合人类生活,但我国目前只有1/3的城市一年中绝大多数天数空气能达到二级标准。(10)固体废弃物成灾。固体废弃物包括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垃圾中含有有害物质,任意堆放会污染周围空气、水体,甚至地下水。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广泛的跨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离不开水,人们贴切地把水比喻?quot;生命的源泉"。然而,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产迅速发展,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湿地的消失,不仅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而且许多生物也正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湿地干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而灭绝。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5)资源、能源短缺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至。本世纪九十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总数约100亿吨标准煤,预测到2000年能源消耗量将翻一番。从目前石油、煤、水利和核能发展的情况来看,要满足这种需求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新能源(如太阳能、快中子反应堆电站、核聚变电站等)开发利用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之前,世界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 此外,其它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日益减少,这些资源终究会被消耗殆尽。(6)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 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7)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就是指生物种类。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估计,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到2000年地球上10~20%的动植物即50~100万种动植物将消失。而且,灭绝速度越来越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本世纪鸟类每年灭绝一种,在热带雨林,每天至少灭绝一个物种。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9)垃圾成灾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而且处理垃圾的能力远远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美国素有垃圾大国之称,其生活垃圾主要靠表土掩埋。过去几十年内,美国已经使用了一半以上可填埋垃圾的土地,30年后,剩余的这种土地也将全部用完。我国的垃圾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在许多城市周围,排满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污染环境。危险垃圾,特别是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问题(包括运送、存放),因其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产生的危害更为深远,而成了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环境问题。(10)有毒化学品污染市场上约有7~8万种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每年又有1000~200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自五十年代以来,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是哪些?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the yellow river ---黄河,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794487.html?fr=qrl3 243 回答者: lastmansmiling

国家怎么应对全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   (一)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空间更加广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参与国际分工可以在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和发挥本国优势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国外资源和技术,弥补本国的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越深刻、越密切、越广泛,创造的新生产力也就越多,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一个基本前提和条件,使我们有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我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主张实现东南亚联盟与我国的经济合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使我国吸收和借鉴国外文明成果、发展我国经济的步伐加快。此外,日趋统一的国际大市场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也将给予我国经济以更大的激发力,经济全球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建立了一个打破国家疆界的更加广阔的经济竞争舞台,各国、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所搭建的舞台上一显身手,参与国际竞争,将更加有利于推动我国的产品不断优化与进步,激发中国企业努力进取,接受国际竞争的考验。   (二)全球资本市场为弥补我国资本不足提供了便利。资金不足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现代化实现的瓶颈。引进国外的资金,是解决我国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经济全球化促使全球资本市场形成,加快资金在全球范围流动速度,为各国引进资本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可能性。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新的金融工具或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使国际金融市场空前活跃,许多等待投资机会的资金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寻求最佳回报率。这些情况的出现为我国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提供了良机,近年来,我国每年的引进外资规模都在400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外资引进国,通过引进国外资金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为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在世界范围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浪潮。发达国家集中力量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产业,以抢占全球产业结构制高点,同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我国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成本低廉,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产业转移的理想场所。为中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来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条件。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花200多年的时间,按部就班地实行工业化、服务化和知识化社会的演进,但是应该看到今日中国有条件也有机遇在完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同时,推进工业社会向后工业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   (四)科学技术在全球的交流与传播为我国吸引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了机会。科学技术在全球无国界的发展使任何国家、任何集团、任何个人都已经无力完全垄断和控制新技术的传播,即使能在一定时期控制和垄断科技成果,也不可能永远控制和垄断它。本身已成为商品、可以进入市场买卖的科技成果最终会与一定的产业结合在一起,通过其自身的传递机制,扩散到全球,后进国家有可能利用引进的先进技术,越过或缩短传统产业的发展阶段,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   二、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   中国作为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后来者,从国际经济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现阶段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国际经济竞争力尚弱,但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程度相对较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国民经济对国际资本、技术、资源和市场的依存度逐年上升。对外依存度较高而竞争力较低的不平衡状态使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这就使得我们在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可能遇到一系列问题甚至威胁。   (一)产业结构和市场面对的冲击。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里,我国仍然属于国际分工体系外围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总体上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低层次产业为主导,与发达国家形成的主要还是垂直分工。同时,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和资本依存度相对较高,,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出口市场分布和外资来源国结构等方面又存在高度集中现象,使我国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周期的不良影响和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控股与技术垄断往往容易让国内科学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和产品市场被跨国公司控制,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也会挤压国内同行业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民族工业和产业安全构成威胁。   (二)金融安全存在隐患。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基本上还是安全的。我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已高度重视金融方面的经济安全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监管的政策和措施。但从长远看,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仍是经济安全诸问题中需予以重点关注的领域。东亚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必然要进一步开放,国际金融风险将很容易传入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必然使我国金融企业面临外国金融企业的激烈竞争,发达国家在服务业、金融业方面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我国的金融企业从经营方式到金融技术和金融人才与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达国家的金融企业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外国金融企业进入我国,还将使金融监管更加困难,一旦国内经济出现问题,或者外资进入骤然减少,或者投机资本乘机涌入,都会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国家经济,对经济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三)被迫接受一些对自己不利而且还不熟悉的国际制度和规则的约束。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为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制定了符合自己需要的国际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要参与国际经济体系,就必须遵守已有的国际条约和惯例,在经济主权上作出某些让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遭到削弱。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融入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也将被迫接受一些由西方制定的、对自己不仅相当苛刻而且还不熟悉的国际制度和规则的约束,在某些方面,要依照国际规则对经济管理方式、对外经济政策、法律规则进行一定的调整,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我国制定经济政策和执行经济发展战略的自主性。   (四)外部不良因素对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的冲击。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纳入一个统一的经济运行体之中,经济的传导性和扩散性日益扩大。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和融入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中国经济既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也会接纳世界经济传递出的各种变量,外部的资源和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度不断加大;参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世界经济的波动会迅速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各类不良因素也会迅速传入国内,构成猛烈的冲击。2001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出口也因此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涨落也直接影响到国内石油的价格。此外,我国还将直面意识形态的挑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经济全球化,推行西方政治模式的全球化,通过经济全球化的各种渠道向我国推广西方的思想理念,快捷开放的互联网为西方的思想文化渗透提供了平台,如何应对敌对势力企图借助经济全球化对我发起的思想政治攻势是不容回避的重大挑战。   总之,21世纪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的进步。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使我们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只要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新经济所带来的机遇,清醒地认识和防范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与风险,不断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那么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八.网站界面设计分哪些步骤进行

1、网页设计前期调研阶段网页设计前期调研阶段是进行网站界面设计制作流程所必须经历的,调研工作充分与否,决定着整个决策设计方案定位的正确性,与其他设计准备工作一样,要以公司企业为主,从客观角度入手,包括市场角度、消费角度、地域角度、竞争对手角度和资金投入角度等进行准备和策划。2、网站界面设计创意风格定位网站界面设计要通过独特的视觉传达系统来吸引浏览者的注意,从而使特定的信息得以准确迅速的传播。在完成调研分析之后,对网站界面的风格和表现形态进行定位,是选择简约还是古朴、时尚还是端庄、典雅还是个性等;色调是纯色调还是灰色调、高明调还是低暗调,是运用对比色系还是同色系等,在表现形态上是选择采用构思巧妙的静态界面、变幻莫测的三维效果,还是互动性较强的交互式动态网页等。3、网站界面设计制作阶段经历了以上的两个网页设计制作流程,接下来就到了网站界面设计的制作阶段,按照企业网站所设定的整体视觉以及网页界面创意设计定位策略的引导下进行设计制作工作。设计制作应努力做到企业或网站标志的统一,网页的色调与企业的标准色、辅助色的和谐延续,形式与内容的整体统一;任何一个不符合整体风格的界面设计就需要删去,一切分散浏览者注意力的图形、线条、可有可无的“装饰”都应该适当摒弃,让构成网页整体设计的元素与传播的内容进行有机地融合。4、网页界面发布调试阶段其实完成好以上这些步骤就意味着网站界面设计制作工作已经进行到了最后阶段,那就是将网站界面发布出去,而设计出来结果是否成功,就取决于网站用户的浏览体验的感受,在发布后的运行过程中再适当的调整,在经过这一系列流程后,网站界面设计制作工作就算完成。

你怎么看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一.对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反思   自二十世纪末以来,人类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产生的对资源与环境的需求超出了地球生态系统资源与环境的供给能力。资源枯竭,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的枯竭,将使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极其严重的挑战。1968年,罗马俱乐部的科学家们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在全球学术界和政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自此,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和学者就资源环境危机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可持续发展战略达成了很多共识。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和各国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主要具有下述内容:第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持续性原则,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第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资源的持续利用。为实现这种持续利用,提出了最低安全标准,即社会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可再生资源的更新速度;社会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作为其替代品的资源的开发速度;社会排放污染物的速度,不得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第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除芬兰、瑞典、挪威、德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外,各国都把环境保护放在可持续战略的优先地位,强调运用环境税、产权界定等经济手段及行政手段、法制手段来保护森林、淡水、耕地、海洋、大气免受各种有毒物质的污染。第四,相信市场激励与科技进步能自动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替换问题。认为市场机制可通过资源价格的变动反映资源的稀缺状况,一旦资源面临枯竭,资源价格上涨会促使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而科技进步为资源替换提供了技术手段。第五,在工业领域推广清洁生产战略。所谓清洁生产,就是工业生产中通过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技术管理、生产过程内部循环利用等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减少污染。第六,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用以评价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述对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想、战略的内容概括可能不全面,但并不妨碍我们就它的主要方面作出评价。由于对全球资源、环境危机的性质和根源缺乏正确认识,以西方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着以下缺陷:第一,看不到造成非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在于,私人资本利益主导下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索取上,经济发展采取高增长、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环境破坏。各国虽然对高投入、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和浪费型的高消费模式进行了批判,但没有意愿和能力改造这种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相反,各国政府仍旧以追求经济增长为中心,竭力不损及目前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第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发展的可持续资源和环境基础。各国很重视环境问题,却低估了资源危机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没有建立可信的资源替换战略或者资源代际分配计划,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缺乏具体的对策。美国政府的资源战略,仅仅是全力发展强大的高技术军事力量来保障自己的资源和能源安全。最近,布什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目的就在于控制世界石油资源,以达到称霸世界和保障自己能源供应的目的。欧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有资源色彩,但只限于降低不可更新能源(石油、天然气等)的消耗,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只强调对生物多样性和其他重要资源的保护,而没有应对资源危机的全面的资源替代战略。这说明西方忽视了一定阶段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爆发资源危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第三,盲目相信自发的科技进步能解决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忽视了现实中科学技术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最终解决资源与与环境问题的手段。另一方面,在科技进步完全服从资本利益时,它在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由于其巨大的杠杆作用,会迅速消耗大量宝贵的资源,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实践上的盲目乐观,各国政府都缺乏应战资源与环境危机的科技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第四,发达国家的可持续战略忽视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对全球生态系统所构成的压力,尤其是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庞大的贫困人口——占世界人口1/3——靠种植、采集或捕捉食物过活,直接破坏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成为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和它们主导的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和发展援助不够,对世界人口增长的控制重视不够。不仅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甚至推行生态(环境)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设立种种贸易壁垒,损害这些国家的发展,削弱了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显然,不论是教育、科研、咨询、策划等知识产业还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所孕育的大量高科技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知识经济不能取代物质经济使人类进入虚拟经济时代,二者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部分。随着人口规模扩大和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随着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世界农业、工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规模还会继续扩张,对资源与环境的消耗还会继续增长。知识与技术只能节约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延缓危机的到来。也就是说,知识经济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仅仅依靠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不能全面应对人类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危机的。   总之,以西方为代表的、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短视的、消极的、片面的。仅仅用发展知识经济的办法作为可持续战略的根本途径,也同样是消极的、危险的。人类需要制定更积极的、富有远见的、全面的战略,才能有效地渡过难关。   二.制定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是最终化解危机的手段   科学技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是最终解决资源、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途径。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必须制定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为化解危机作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科技进步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如节能技术、节材技术、节水技术、科学的种养技术,会节约各种资源、能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而资源、能源的低消耗又会延缓资源危机的到来,减轻废弃物的排放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科技进步还会导致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诞生和教育、科研等知识产业的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微电子产业、通信产品、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制造和发展,带动软件、信息传播、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产业。生物技术将分离出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制药、生物食品、生物信息等十余个门类的技术,并孕育出众多的生物产业。21世纪类似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高新技术还有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这些高技术产业和知识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主导产业,而且会促使资源消耗型 的经济体系转换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资源的可持续。当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时,必须及时找到替代资源,尤其是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从长远看,非再生资源终究要枯竭,物质生产所依赖的资源、能源终究要向可再生资源和能源转换。而科技进步是寻找替代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手段。   最后,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如环境化学、分析化学、生态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而生态技术、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各种有毒物质的分离技术、节能节材技术,则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弃物和有毒物质,或者直接为环境的治理提供了技术手段。此外,地球科学和空间遥感技术在探测自然资源、监测自然灾害和环境恶化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必须把新能源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开发放在首位。因为,在二十一世纪,最紧迫、对人类生存影响至为重要的资源危机是生化能源危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生化能源的可开采时间不太长久。一旦枯竭,目前技术条件下替代石化能源的可再生能源——水电、风力发电、地热能发电、潮汐能反电及生物质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城乡居民生活对能源的需求。而太阳能、氢能、核聚变能等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其利用技术还远不成熟,离商业用途还十分遥远。如作为地球最后、也最有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其大规模利用技术、尤其是储备技术,短期内还无法开发出来。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化解能源危机,必须大力开发新能源技术。此外,矿物燃料(石化能源)是地球气候变暖、灾害频繁发生、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如果人类能开发出包括太阳能、氢能、核聚变能和生物质能等无害环境的新能源利用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地球环境状况将得到根本改观。   石油、天然气、煤炭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全球大约1/3的生化资源被用作化工原料,而非动力原料或燃料。各种工业原料,比如重要化学纤维、化学材料,及农业生产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都依赖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工原料。生化资源的枯竭,不仅打击能源供应和化学工业的发展,而且导致化肥、农药供应中断,农业大规模减产,形成全球性食品危机和饥荒。而生物技术的发展,既可从生物质中提取各种生物质原料,以替代石化原料,满足工业原料的需要;又可通过开发各种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如种植固氮作物、开发固氮微生物、用生物技术抑制农作物的病虫害,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防止农业危机、尤其是粮食危机,必须紧紧依靠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的发展还将使人类摆脱以大型农业机械为代表的石油农业的道路,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之,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离不开科学技术。我们应根据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及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生态环境技术,以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突破资本利益的限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调节机制   可持续发展的调节机制,是计划调节机制。   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市场调节机制,能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生产要素配置到最需要它的部门、地区和最有竞争力的企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以私有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能鼓励人们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性,激励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因此,市场调节机制是到目前为止最有效的促进经济繁荣与进步的机制。   但是,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市场调节机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严重的局限性:它能有效地激励私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却不能有效解决私人企业经济活动带来的外部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私人资本通常急功近利,不仅不会关心可持续发展这样长期性、全局性的问题,反而以掠夺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垄断大资本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常常阻挠国际社会保护环境的努力,使人类在应对全球性资源、环境危机时处于滞后、被动的状态。   从长远来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伴随着新的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对环境破坏很少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地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资源环境对经济活动的负荷能力会不断扩大。但是,技术进步的速度并不是总能赶上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耗竭速度。因为技术的进步受到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有些技术的发明、创造只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时间,而有些重大的技术突破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科技进步的自发发展不一定能及时实现资源替换、保证危机的解决。相反,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下,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存在着无法突破的极限。此时,为保证人类免受危机的打击,必须由政府实施计划调节。   第一,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必要利用计划手段对可使用的资源总量在各年度间实施计划分配。计划调节的目的在于防止再生资源的过度损耗或非再生资源的过快耗竭,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对具有战略意义的不可再生资源,根据其替代速度在一定时期内实施计划配置,限量开采,以保证这些资源可满足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开采、投入的资源总量都是根据计划确定的。对资源的开采实行许可证制度,以利于政府的监督与控制。同时,政府干预生产过程,对大量消耗这些宝贵资源的产业发展实施严格的限制,以保证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比如,当石油、天然气资源日益枯竭时,一方面政府应按时间对石化资源进行代际配置,逐年限量开采;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是最重要的能源,且是生产化肥农药最重要的原料。应该优先供应工业必需品生产、交通运输和粮食生产的需要,而限制耗能大、属于高消费性质的产业对能源的消耗。其次,对可再生资源,比如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则根据其更新的规模和速度,实施计划调节和限量开采,以保证这些资源的消耗速度不超出它们的更新、恢复速度。例如,根据林木的成长速度计划每年最大的采伐量,对渔业资源在繁殖季节实施停止捕捞和休养生息的制度,对水资源实施节约用水,同时在各地区之间统一调度、公平分配。   但是,计划调节主要是总量调节,它并不否定市场调节的作用。当资源逐年限量投放使用后,这些资源在各部门、企业或居民消费者间的配置,一般由市场来调节。计划调节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代际配置,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市场调节可以保证资源在代内的合理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先有计划调节,后有市场调节;先有代际之间的资源配置,后有代内分配。市场调节首先要服从计划调节。   第二,森林、草原等植被是生态系统的核心。为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恢复生态平衡,有必要利用计划手段,由政府提供各种优惠措施,鼓励植被遭到破坏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蓄洪区退耕还湖;发展生态林和经济林,进行生态建设。改革资源的产权制度,明确资源产权,促进资源的保护、恢复、建设和合理开发、利用。   第三,利用计划手段调节生产,实施清洁生产战略,减少各种废料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调整产业结构,限制大量消耗资源与能源的汽车、空调产品和产业的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只占世界的1/4,而能源消耗占世界的3/4,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拥有大量的小汽车,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产品。如果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都普及家用小汽车,世界能源还能开采多久?   调节生产,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的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业和服务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这些产业赖以依靠的知识和人力资本是可再生资源,同时又具有收益递增的效应。它们的发展,,不仅使经济发展建立在知识、劳动力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基础上,降低了自然资源的消耗,而且拓展了产业发展的空间,提高了就业水平,有利于公平分配收入。   调节生产必须大力发展水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降低非再生能源的比重。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和生态农业。通过生物技术代替化肥、农药,即利用生物固氮或生物肥料供给作物肥料,用生物技术控制、防治作物病虫害。发展生态农业,使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土地、水、光、热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的多层次综合利用和农业剩余物的再循环利用。生物农业和生态农业不仅为人类提供无毒无害的绿色产品,而且能为工业提供生物质能源(酒精、甲醇等)和生物质原料,满足部分工业对能源、原材料的需要。生物农业、生态农业将因为它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绿色产品,成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粮食危机也将化解,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将大幅提高。农村、农业将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衰败颓势中扭转过来。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的新型城市——农商城市,将成为城市化过程中最具活力的聚集经济体之一。发展中国家有可能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在新的产业基础上实现城乡一体化。   第三,利用计划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和消费。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各国对财富的占有和分配是不平等的。而地球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对资源和财富占有不平等,现有的资源永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尤其是贫困人口的需要。通过计划手段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既能满足全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能抑制人们对财富的无止境的追求,抑制人们对资源、环境的掠夺和贪婪。   资本利益主导下的消费模式,是浪费资源的高消费模式。在这里,人们拼命地追求享受,追求物质财富。消费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在这里,消费是为资本的扩张、市场的开拓服务的。特别是当社会需求不足时,各国政府会用凯思斯主义的政策,来刺激消费、启动需求,而不管消费的对象是否必要,是否浪费资源。消费充分体现着资本的利益。利用计划手段调节消费,首先要转变以物质财富为中心的消费观念,用经济手段抑制汽车等高耗能、高耗材产品进入私人消费领域,使人们满足基本的衣、食、住、用消费后,高层次消费转向资源消耗少、节能型的服务消费,发展能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教育培训消费、医疗保健消费、体育消费、文化娱乐消费,将个人的消费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结合起来。   四.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开发   造成全球资源、环境危机的根源之一,就是工业革命以来人口的爆炸性增长。随着产业革命的扩散,物质财富的增加,食物、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近二百多年来,世界人口,尤其是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对全球生态系统形成日益巨大的压力。   据统计,世界人口在20世纪的100年里,人口翻了两翻,达60亿,现在每年仍以8000万至9000万的速度增长。至2025年,世界人口将超过80亿;到2100年,可能超过149亿。人口的急剧增长,必然超越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加快资源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的到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资本、技术缺乏,传统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大,贫困人口多,只能依靠简单劳动、传统技术和小片土地生存,直接依赖自然界提供食物和燃料。结果,毁林造田、滥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捕捞,对森林、草场进行掠夺式开发,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导致森林消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物种锐减,水产资源枯竭,形成人口增长、贫困和生态退化之间的恶性循环。   因此,必须通过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规模控制在资源与环境可以承受的极限之内。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医疗保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口的质量;通过扶贫开发,消除贫困与生态的恶性循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总之,世界经济和人类生存面临的危机表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制定积极的、全面的、有远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要有有远见的科技发展战略,还应有政府的计划调节、对人口增长的控制等。显然,西方世界即使可以通过政策手段和法律手段消除市场运行的外部性,减少环境污染,却不能摆脱资本利益的束缚,限制生产、限制不合理的高消费,实现资源总量的计划调节和代际公平配置;而盲目相信市场机制和科技进步能自动解决资源代换,证明它们是何等的消极、短视:一旦技术进步不能解决资源替换、能源替换的问题,危机就会爆发。美国政府在对待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上的立场,说明它只服从于大资本的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眼光,也证明西方世界无力解决工业文明的危机。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否定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优点的同时,坚持对经济发展实施计划调节。面对21世纪的危机,我坚信,中国政府,也只有中国政府,能够超越私人资本利益的束缚,有能力担当起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win7主题的界面风格怎么改

工具/材料:win7系统电脑1、首先在电脑桌面的空白处,右键单击鼠标,点击个性化这个选项进入。2、进入到电脑的个性化设置界面之后,在电脑的底部找到桌面背景这个选项,点击它。3、然后在桌面背景里选中需要的主题界面风格,勾选多张的也就是可以设置多张主题切换。4、设置完之后点击保存,这样就将win7主题的界面风格更改啦。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一.对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反思   自二十世纪末以来,人类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产生的对资源与环境的需求超出了地球生态系统资源与环境的供给能力.资源枯竭,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的枯竭,将使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极其严重的挑战.1968年,罗马俱乐部的科学家们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在全球学术界和政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自此,国际机构、各国 *** 和学者就资源环境危机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可持续发展战略达成了很多共识.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和各国 *** 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主要具有下述内容:第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持续性原则,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第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资源的持续利用.为实现这种持续利用,提出了最低安全标准,即社会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可再生资源的更新速度;社会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作为其替代品的资源的开发速度;社会排放污染物的速度,不得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第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除芬兰、瑞典、挪威、德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外,各国都把环境保护放在可持续战略的优先地位,强调运用环境税、产权界定等经济手段及行政手段、法制手段来保护森林、淡水、耕地、海洋、大气免受各种有毒物质的污染.第四,相信市场激励与科技进步能自动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替换问题.认为市场机制可通过资源价格的变动反映资源的稀缺状况,一旦资源面临枯竭,资源价格上涨会促使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而科技进步为资源替换提供了技术手段.第五,在工业领域推广清洁生产战略.所谓清洁生产,就是工业生产中通过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技术管理、生产过程内部循环利用等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减少污染.第六,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用以评价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述对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想、战略的内容概括可能不全面,但并不妨碍我们就它的主要方面作出评价.由于对全球资源、环境危机的性质和根源缺乏正确认识,以西方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着以下缺陷:第一,看不到造成非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在于,私人资本利益主导下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索取上,经济发展采取高增长、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环境破坏.各国虽然对高投入、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和浪费型的高消费模式进行了批判,但没有意愿和能力改造这种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相反,各国 *** 仍旧以追求经济增长为中心,竭力不损及目前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第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发展的可持续资源和环境基础.各国很重视环境问题,却低估了资源危机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没有建立可信的资源替换战略或者资源代际分配计划,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缺乏具体的对策.美国 *** 的资源战略,仅仅是全力发展强大的高技术军事力量来保障自己的资源和能源安全.最近,布什 *** 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目的就在于控制世界石油资源,以达到称霸世界和保障自己能源供应的目的.欧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有资源色彩,但只限于降低不可更新能源(石油、天然气等)的消耗,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只强调对生物多样性和其他重要资源的保护,而没有应对资源危机的全面的资源替代战略.这说明西方忽视了一定阶段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爆发资源危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第三,盲目相信自发的科技进步能解决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忽视了现实中科学技术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最终解决资源与与环境问题的手段.另一方面,在科技进步完全服从资本利益时,它在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由于其巨大的杠杆作用,会迅速消耗大量宝贵的资源,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实践上的盲目乐观,各国 *** 都缺乏应战资源与环境危机的科技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第四,发达国家的可持续战略忽视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对全球生态系统所构成的压力,尤其是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庞大的贫困人口——占世界人口1/3——靠种植、采集或捕捉食物过活,直接破坏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成为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和它们主导的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和发展援助不够,对世界人口增长的控制重视不够.不仅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甚至推行生态(环境)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设立种种贸易壁垒,损害这些国家的发展,削弱了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显然,不论是教育、科研、咨询、策划等知识产业还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所孕育的大量高科技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知识经济不能取代物质经济使人类进入虚拟经济时代,二者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部分.随着人口规模扩大和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随着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世界农业、工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规模还会继续扩张,对资源与环境的消耗还会继续增长.知识与技术只能节约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延缓危机的到来.也就是说,知识经济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仅仅依靠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不能全面应对人类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危机的.   总之,以西方为代表的、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短视的、消极的、片面的.仅仅用发展知识经济的办法作为可持续战略的根本途径,也同样是消极的、危险的.人类需要制定更积极的、富有远见的、全面的战略,才能有效地渡过难关.   二.制定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是最终化解危机的手段   科学技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是最终解决资源、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途径.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必须制定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为化解危机作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科技进步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如节能技术、节材技术、节水技术、科学的种养技术,会节约各种资源、能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而资源、能源的低消耗又会延缓资源危机的到来,减轻废弃物的排放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科技进步还会导致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诞生和教育、科研等知识产业的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微电子产业、通信产品、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制造和发展,带动软件、信息传播、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产业.生物技术将分离出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制药、生物食品、生物信息等十余个门类的技术,并孕育出众多的生物产业.21世纪类似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高新技术还有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这些高技术产业和知识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主导产业,而且会促使资源消耗型 的经济体系转换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资源的可持续.当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时,必须及时找到替代资源,尤其是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从长远看,非再生资源终究要枯竭,物质生产所依赖的资源、能源终究要向可再生资源和能源转换.而科技进步是寻找替代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手段.   最后,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如环境化学、分析化学、生态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而生态技术、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各种有毒物质的分离技术、节能节材技术,则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弃物和有毒物质,或者直接为环境的治理提供了技术手段.此外,地球科学和空间遥感技术在探测自然资源、监测自然灾害和环境恶化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必须把新能源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开发放在首位.因为,在二十一世纪,最紧迫、对人类生存影响至为重要的资源危机是生化能源危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生化能源的可开采时间不太长久.一旦枯竭,目前技术条件下替代石化能源的可再生能源——水电、风力发电、地热能发电、潮汐能反电及生物质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城乡居民生活对能源的需求.而太阳能、氢能、核聚变能等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其利用技术还远不成熟,离商业用途还十分遥远.如作为地球最后、也最有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其大规模利用技术、尤其是储备技术,短期内还无法开发出来.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化解能源危机,必须大力开发新能源技术.此外,矿物燃料(石化能源)是地球气候变暖、灾害频繁发生、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如果人类能开发出包括太阳能、氢能、核聚变能和生物质能等无害环境的新能源利用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地球环境状况将得到根本改观.   石油、天然气、煤炭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全球大约1/3的生化资源被用作化工原料,而非动力原料或燃料.各种工业原料,比如重要化学纤维、化学材料,及农业生产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都依赖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工原料.生化资源的枯竭,不仅打击能源供应和化学工业的发展,而且导致化肥、农药供应中断,农业大规模减产,形成全球性食品危机和饥荒.而生物技术的发展,既可从生物质中提取各种生物质原料,以替代石化原料,满足工业原料的需要;又可通过开发各种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如种植固氮作物、开发固氮微生物、用生物技术抑制农作物的病虫害,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防止农业危机、尤其是粮食危机,必须紧紧依靠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的发展还将使人类摆脱以大型农业机械为代表的石油农业的道路,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之,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离不开科学技术.我们应根据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及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生态环境技术,以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突破资本利益的限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调节机制   可持续发展的调节机制,是计划调节机制.   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市场调节机制,能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生产要素配置到最需要它的部门、地区和最有竞争力的企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以私有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能鼓励人们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性,激励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因此,市场调节机制是到目前为止最有效的促进经济繁荣与进步的机制.   但是,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市场调节机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严重的局限性:它能有效地激励私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却不能有效解决私人企业经济活动带来的外部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私人资本通常急功近利,不仅不会关心可持续发展这样长期性、全局性的问题,反而以掠夺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垄断大资本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常常阻挠国际社会保护环境的努力,使人类在应对全球性资源、环境危机时处于滞后、被动的状态.   从长远来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伴随着新的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对环境破坏很少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地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资源环境对经济活动的负荷能力会不断扩大.但是,技术进步的速度并不是总能赶上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耗竭速度.因为技术的进步受到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有些技术的发明、创造只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时间,而有些重大的技术突破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科技进步的自发发展不一定能及时实现资源替换、保证危机的解决.相反,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下,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存在着无法突破的极限.此时,为保证人类免受危机的打击,必须由 *** 实施计划调节.   第一,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必要利用计划手段对可使用的资源总量在各年度间实施计划分配.计划调节的目的在于防止再生资源的过度损耗或非再生资源的过快耗竭,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对具有战略意义的不可再生资源,根据其替代速度在一定时期内实施计划配置, *** 开采,以保证这些资源可满足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开采、投入的资源总量都是根据计划确定的.对资源的开采实行许可证制度,以利于 *** 的监督与控制.同时, *** 干预生产过程,对大量消耗这些宝贵资源的产业发展实施严格的限制,以保证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比如,当石油、天然气资源日益枯竭时,一方面 *** 应按时间对石化资源进行代际配置,逐年 *** 开采;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是最重要的能源,且是生产化肥农药最重要的原料.应该优先供应工业必需品生产、交通运输和粮食生产的需要,而限制耗能大、属于高消费性质的产业对能源的消耗.其次,对可再生资源,比如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则根据其更新的规模和速度,实施计划调节和 *** 开采,以保证这些资源的消耗速度不超出它们的更新、恢复速度.例如,根据林木的成长速度计划每年最大的采伐量,对渔业资源在繁殖季节实施停止捕捞和休养生息的制度,对水资源实施节约用水,同时在各地区之间统一调度、公平分配.   但是,计划调节主要是总量调节,它并不否定市场调节的作用.当资源逐年 *** 投放使用后,这些资源在各部门、企业或居民消费者间的配置,一般由市场来调节.计划调节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代际配置,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市场调节可以保证资源在代内的合理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先有计划调节,后有市场调节;先有代际之间的资源配置,后有代内分配.市场调节首先要服从计划调节.   第二,森林、草原等植被是生态系统的核心.为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恢复生态平衡,有必要利用计划手段,由 *** 提供各种优惠措施,鼓励植被遭到破坏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蓄洪区退耕还湖;发展生态林和经济林,进行生态建设.改革资源的产权制度,明确资源产权,促进资源的保护、恢复、建设和合理开发、利用.   第三,利用计划手段调节生产,实施清洁生产战略,减少各种废料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调整产业结构,限制大量消耗资源与能源的汽车、空调产品和产业的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只占世界的1/4,而能源消耗占世界的3/4,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拥有大量的小汽车,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产品.如果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都普及家用小汽车,世界能源还能开采多久?   调节生产,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的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业和服务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这些产业赖以依靠的知识和人力资本是可再生资源,同时又具有收益递增的效应.它们的发展,不仅使经济发展建立在知识、劳动力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基础上,降低了自然资源的消耗,而且拓展了产业发展的空间,提高了就业水平,有利于公平分配收入.   调节生产必须大力发展水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降低非再生能源的比重.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和生态农业.通过生物技术代替化肥、农药,即利用生物固氮或生物肥料供给作物肥料,用生物技术控制、防治作物病虫害.发展生态农业,使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土地、水、光、热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的多层次综合利用和农业剩余物的再循环利用.生物农业和生态农业不仅为人类提供无毒无害的绿色产品,而且能为工业提供生物质能源(酒精、甲醇等)和生物质原料,满足部分工业对能源、原材料的需要.生物农业、生态农业将因为它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绿色产品,成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粮食危机也将化解,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将大幅提高.农村、农业将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衰败颓势中扭转过来.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的新型城市——农商城市,将成为城市化过程中最具活力的聚集经济体之一.发展中国家有可能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在新的产业基础上实现城乡一体化.   第三,利用计划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和消费.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各国对财富的占有和分配是不平等的.而地球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对资源和财富占有不平等,现有的资源永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尤其是贫困人口的需要.通过计划手段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既能满足全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能抑制人们对财富的无止境的追求,抑制人们对资源、环境的掠夺和贪婪.   资本利益主导下的消费模式,是浪费资源的高消费模式.在这里,人们拼命地追求享受,追求物质财富.消费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在这里,消费是为资本的扩张、市场的开拓服务的.特别是当社会需求不足时,各国 *** 会用凯思斯主义的政策,来 *** 消费、启动需求,而不管消费的对象是否必要,是否浪费资源.消费充分体现着资本的利益.利用计划手段调节消费,首先要转变以物质财富为中心的消费观念,用经济手段抑制汽车等高耗能、高耗材产品进入私人消费领域,使人们满足基本的衣、食、住、用消费后,高层次消费转向资源消耗少、节能型的服务消费,发展能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教育培训消费、医疗保健消费、体育消费、文化娱乐消费,将个人的消费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结合起来.   四.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开发   造成全球资源、环境危机的根源之一,就是工业革命以来人口的爆炸性增长.随着产业革命的扩散,物质财富的增加,食物、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近二百多年来,世界人口,尤其是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对全球生态系统形成日益巨大的压力.   据统计,世界人口在20世纪的100年里,人口翻了两翻,达60亿,现在每年仍以8000万至9000万的速度增长.至2025年,世界人口将超过80亿;到2100年,可能超过149亿.人口的急剧增长,必然超越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加快资源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的到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资本、技术缺乏,传统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大,贫困人口多,只能依靠简单劳动、传统技术和小片土地生存,直接依赖自然界提供食物和燃料.结果,毁林造田、滥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捕捞,对森林、草场进行掠夺式开发,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导致森林消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物种锐减,水产资源枯竭,形成人口增长、贫困和生态退化之间的恶性循环.   因此,必须通过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规模控制在资源与环境可以承受的极限之内.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医疗保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口的质量;通过扶贫开发,消除贫困与生态的恶性循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总之,世界经济和人类生存面临的危机表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制定积极的、全面的、有远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要有有远见的科技发展战略,还应有 *** 的计划调节、对人口增长的控制等.显然,西方世界即使可以通过政策手段和法律手段消除市场运行的外部性,减少环境污染,却不能摆脱资本利益的束缚,限制生产、限制不合理的高消费,实现资源总量的计划调节和代际公平配置;而盲目相信市场机制和科技进步能自动解决资源代换,证明它们是何等的消极、短视:一旦技术进步不能解决资源替换、能源替换的问题,危机就会爆发.美国 *** 在对待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上的立场,说明它只服从于大资本的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眼光,也证明西方世界无力解决工业文明的危机.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否定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优点的同时,坚持对经济发展实施计划调节.面对21世纪的危机,我坚信,中国 *** ,也只有中国 *** ,能够超越私人资本利益的束缚,有能力担当起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一.对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反思  自二十世纪末以来,人类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产生的对资源与环境的需求超出了地球生态系统资源与环境的供给能力。资源枯竭,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的枯竭,将使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极其严重的挑战。1968年,罗马俱乐部的科学家们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在全球学术界和政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自此,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和学者就资源环境危机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可持续发展战略达成了很多共识。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和各国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主要具有下述内容:第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持续性原则,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第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资源的持续利用。为实现这种持续利用,提出了最低安全标准,即社会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可再生资源的更新速度;社会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作为其替代品的资源的开发速度;社会排放污染物的速度,不得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第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除芬兰、瑞典、挪威、德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外,各国都把环境保护放在可持续战略的优先地位,强调运用环境税、产权界定等经济手段及行政手段、法制手段来保护森林、淡水、耕地、海洋、大气免受各种有毒物质的污染。第四,相信市场激励与科技进步能自动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替换问题。认为市场机制可通过资源价格的变动反映资源的稀缺状况,一旦资源面临枯竭,资源价格上涨会促使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而科技进步为资源替换提供了技术手段。第五,在工业领域推广清洁生产战略。所谓清洁生产,就是工业生产中通过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技术管理、生产过程内部循环利用等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减少污染。第六,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用以评价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述对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想、战略的内容概括可能不全面,但并不妨碍我们就它的主要方面作出评价。由于对全球资源、环境危机的性质和根源缺乏正确认识,以西方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着以下缺陷:第一,看不到造成非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在于,私人资本利益主导下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索取上,经济发展采取高增长、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环境破坏。各国虽然对高投入、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和浪费型的高消费模式进行了批判,但没有意愿和能力改造这种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相反,各国政府仍旧以追求经济增长为中心,竭力不损及目前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第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发展的可持续资源和环境基础。各国很重视环境问题,却低估了资源危机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没有建立可信的资源替换战略或者资源代际分配计划,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缺乏具体的对策。美国政府的资源战略,仅仅是全力发展强大的高技术军事力量来保障自己的资源和能源安全。最近,布什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目的就在于控制世界石油资源,以达到称霸世界和保障自己能源供应的目的。欧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有资源色彩,但只限于降低不可更新能源(石油、天然气等)的消耗,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只强调对生物多样性和其他重要资源的保护,而没有应对资源危机的全面的资源替代战略。这说明西方忽视了一定阶段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爆发资源危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第三,盲目相信自发的科技进步能解决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忽视了现实中科学技术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最终解决资源与与环境问题的手段。另一方面,在科技进步完全服从资本利益时,它在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由于其巨大的杠杆作用,会迅速消耗大量宝贵的资源,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实践上的盲目乐观,各国政府都缺乏应战资源与环境危机的科技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第四,发达国家的可持续战略忽视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对全球生态系统所构成的压力,尤其是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庞大的贫困人口——占世界人口1/3——靠种植、采集或捕捉食物过活,直接破坏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成为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和它们主导的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和发展援助不够,对世界人口增长的控制重视不够。不仅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甚至推行生态(环境)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设立种种贸易壁垒,损害这些国家的发展,削弱了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显然,不论是教育、科研、咨询、策划等知识产业还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所孕育的大量高科技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知识经济不能取代物质经济使人类进入虚拟经济时代,二者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部分。随着人口规模扩大和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随着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世界农业、工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规模还会继续扩张,对资源与环境的消耗还会继续增长。知识与技术只能节约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延缓危机的到来。也就是说,知识经济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仅仅依靠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不能全面应对人类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危机的。  总之,以西方为代表的、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短视的、消极的、片面的。仅仅用发展知识经济的办法作为可持续战略的根本途径,也同样是消极的、危险的。人类需要制定更积极的、富有远见的、全面的战略,才能有效地渡过难关。  二.制定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是最终化解危机的手段  科学技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是最终解决资源、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途径。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必须制定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为化解危机作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科技进步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如节能技术、节材技术、节水技术、科学的种养技术,会节约各种资源、能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而资源、能源的低消耗又会延缓资源危机的到来,减轻废弃物的排放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科技进步还会导致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诞生和教育、科研等知识产业的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微电子产业、通信产品、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制造和发展,带动软件、信息传播、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产业。生物技术将分离出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制药、生物食品、生物信息等十余个门类的技术,并孕育出众多的生物产业。21世纪类似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高新技术还有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这些高技术产业和知识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主导产业,而且会促使资源消耗型 的经济体系转换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资源的可持续。当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时,必须及时找到替代资源,尤其是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从长远看,非再生资源终究要枯竭,物质生产所依赖的资源、能源终究要向可再生资源和能源转换。而科技进步是寻找替代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手段。  最后,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如环境化学、分析化学、生态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而生态技术、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各种有毒物质的分离技术、节能节材技术,则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弃物和有毒物质,或者直接为环境的治理提供了技术手段。此外,地球科学和空间遥感技术在探测自然资源、监测自然灾害和环境恶化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必须把新能源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开发放在首位。因为,在二十一世纪,最紧迫、对人类生存影响至为重要的资源危机是生化能源危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生化能源的可开采时间不太长久。一旦枯竭,目前技术条件下替代石化能源的可再生能源——水电、风力发电、地热能发电、潮汐能反电及生物质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城乡居民生活对能源的需求。而太阳能、氢能、核聚变能等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其利用技术还远不成熟,离商业用途还十分遥远。如作为地球最后、也最有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其大规模利用技术、尤其是储备技术,短期内还无法开发出来。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化解能源危机,必须大力开发新能源技术。此外,矿物燃料(石化能源)是地球气候变暖、灾害频繁发生、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如果人类能开发出包括太阳能、氢能、核聚变能和生物质能等无害环境的新能源利用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地球环境状况将得到根本改观。  石油、天然气、煤炭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全球大约1/3的生化资源被用作化工原料,而非动力原料或燃料。各种工业原料,比如重要化学纤维、化学材料,及农业生产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都依赖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工原料。生化资源的枯竭,不仅打击能源供应和化学工业的发展,而且导致化肥、农药供应中断,农业大规模减产,形成全球性食品危机和饥荒。而生物技术的发展,既可从生物质中提取各种生物质原料,以替代石化原料,满足工业原料的需要;又可通过开发各种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如种植固氮作物、开发固氮微生物、用生物技术抑制农作物的病虫害,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防止农业危机、尤其是粮食危机,必须紧紧依靠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的发展还将使人类摆脱以大型农业机械为代表的石油农业的道路,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之,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离不开科学技术。我们应根据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及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生态环境技术,以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突破资本利益的限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调节机制  可持续发展的调节机制,是计划调节机制。  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市场调节机制,能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生产要素配置到最需要它的部门、地区和最有竞争力的企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以私有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能鼓励人们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性,激励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因此,市场调节机制是到目前为止最有效的促进经济繁荣与进步的机制。  但是,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市场调节机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严重的局限性:它能有效地激励私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却不能有效解决私人企业经济活动带来的外部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私人资本通常急功近利,不仅不会关心可持续发展这样长期性、全局性的问题,反而以掠夺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垄断大资本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常常阻挠国际社会保护环境的努力,使人类在应对全球性资源、环境危机时处于滞后、被动的状态。  从长远来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伴随着新的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对环境破坏很少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地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资源环境对经济活动的负荷能力会不断扩大。但是,技术进步的速度并不是总能赶上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耗竭速度。因为技术的进步受到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有些技术的发明、创造只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时间,而有些重大的技术突破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科技进步的自发发展不一定能及时实现资源替换、保证危机的解决。相反,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下,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存在着无法突破的极限。此时,为保证人类免受危机的打击,必须由政府实施计划调节。  第一,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必要利用计划手段对可使用的资源总量在各年度间实施计划分配。计划调节的目的在于防止再生资源的过度损耗或非再生资源的过快耗竭,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对具有战略意义的不可再生资源,根据其替代速度在一定时期内实施计划配置,限量开采,以保证这些资源可满足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开采、投入的资源总量都是根据计划确定的。对资源的开采实行许可证制度,以利于政府的监督与控制。同时,政府干预生产过程,对大量消耗这些宝贵资源的产业发展实施严格的限制,以保证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比如,当石油、天然气资源日益枯竭时,一方面政府应按时间对石化资源进行代际配置,逐年限量开采;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是最重要的能源,且是生产化肥农药最重要的原料。应该优先供应工业必需品生产、交通运输和粮食生产的需要,而限制耗能大、属于高消费性质的产业对能源的消耗。其次,对可再生资源,比如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则根据其更新的规模和速度,实施计划调节和限量开采,以保证这些资源的消耗速度不超出它们的更新、恢复速度。例如,根据林木的成长速度计划每年最大的采伐量,对渔业资源在繁殖季节实施停止捕捞和休养生息的制度,对水资源实施节约用水,同时在各地区之间统一调度、公平分配。  但是,计划调节主要是总量调节,它并不否定市场调节的作用。当资源逐年限量投放使用后,这些资源在各部门、企业或居民消费者间的配置,一般由市场来调节。计划调节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代际配置,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市场调节可以保证资源在代内的合理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先有计划调节,后有市场调节;先有代际之间的资源配置,后有代内分配。市场调节首先要服从计划调节。  第二,森林、草原等植被是生态系统的核心。为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恢复生态平衡,有必要利用计划手段,由政府提供各种优惠措施,鼓励植被遭到破坏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蓄洪区退耕还湖;发展生态林和经济林,进行生态建设。改革资源的产权制度,明确资源产权,促进资源的保护、恢复、建设和合理开发、利用。  第三,利用计划手段调节生产,实施清洁生产战略,减少各种废料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调整产业结构,限制大量消耗资源与能源的汽车、空调产品和产业的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只占世界的1/4,而能源消耗占世界的3/4,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拥有大量的小汽车,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产品。如果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都普及家用小汽车,世界能源还能开采多久?  调节生产,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的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业和服务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这些产业赖以依靠的知识和人力资本是可再生资源,同时又具有收益递增的效应。它们的发展,,不仅使经济发展建立在知识、劳动力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基础上,降低了自然资源的消耗,而且拓展了产业发展的空间,提高了就业水平,有利于公平分配收入。  调节生产必须大力发展水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降低非再生能源的比重。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和生态农业。通过生物技术代替化肥、农药,即利用生物固氮或生物肥料供给作物肥料,用生物技术控制、防治作物病虫害。发展生态农业,使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土地、水、光、热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的多层次综合利用和农业剩余物的再循环利用。生物农业和生态农业不仅为人类提供无毒无害的绿色产品,而且能为工业提供生物质能源(酒精、甲醇等)和生物质原料,满足部分工业对能源、原材料的需要。生物农业、生态农业将因为它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绿色产品,成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粮食危机也将化解,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将大幅提高。农村、农业将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衰败颓势中扭转过来。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的新型城市——农商城市,将成为城市化过程中最具活力的聚集经济体之一。发展中国家有可能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在新的产业基础上实现城乡一体化。  第三,利用计划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和消费。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各国对财富的占有和分配是不平等的。而地球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对资源和财富占有不平等,现有的资源永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尤其是贫困人口的需要。通过计划手段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既能满足全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能抑制人们对财富的无止境的追求,抑制人们对资源、环境的掠夺和贪婪。  资本利益主导下的消费模式,是浪费资源的高消费模式。在这里,人们拼命地追求享受,追求物质财富。消费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在这里,消费是为资本的扩张、市场的开拓服务的。特别是当社会需求不足时,各国政府会用凯思斯主义的政策,来刺激消费、启动需求,而不管消费的对象是否必要,是否浪费资源。消费充分体现着资本的利益。利用计划手段调节消费,首先要转变以物质财富为中心的消费观念,用经济手段抑制汽车等高耗能、高耗材产品进入私人消费领域,使人们满足基本的衣、食、住、用消费后,高层次消费转向资源消耗少、节能型的服务消费,发展能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教育培训消费、医疗保健消费、体育消费、文化娱乐消费,将个人的消费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结合起来。  四.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开发  造成全球资源、环境危机的根源之一,就是工业革命以来人口的爆炸性增长。随着产业革命的扩散,物质财富的增加,食物、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近二百多年来,世界人口,尤其是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对全球生态系统形成日益巨大的压力。  据统计,世界人口在20世纪的100年里,人口翻了两翻,达60亿,现在每年仍以8000万至9000万的速度增长。至2025年,世界人口将超过80亿;到2100年,可能超过149亿。人口的急剧增长,必然超越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加快资源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的到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资本、技术缺乏,传统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大,贫困人口多,只能依靠简单劳动、传统技术和小片土地生存,直接依赖自然界提供食物和燃料。结果,毁林造田、滥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捕捞,对森林、草场进行掠夺式开发,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导致森林消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物种锐减,水产资源枯竭,形成人口增长、贫困和生态退化之间的恶性循环。  因此,必须通过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规模控制在资源与环境可以承受的极限之内。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医疗保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口的质量;通过扶贫开发,消除贫困与生态的恶性循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总之,世界经济和人类生存面临的危机表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制定积极的、全面的、有远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要有有远见的科技发展战略,还应有政府的计划调节、对人口增长的控制等。显然,西方世界即使可以通过政策手段和法律手段消除市场运行的外部性,减少环境污染,却不能摆脱资本利益的束缚,限制生产、限制不合理的高消费,实现资源总量的计划调节和代际公平配置;而盲目相信市场机制和科技进步能自动解决资源代换,证明它们是何等的消极、短视:一旦技术进步不能解决资源替换、能源替换的问题,危机就会爆发。美国政府在对待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上的立场,说明它只服从于大资本的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眼光,也证明西方世界无力解决工业文明的危机。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否定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优点的同时,坚持对经济发展实施计划调节。面对21世纪的危机,我坚信,中国政府,也只有中国政府,能够超越私人资本利益的束缚,有能力担当起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当今世界面临哪五大生态危机?

要采纳哦,人口,粮食,资源,环境,能源五大生态危机

登陆界面的安全性测试怎么测

概括了8个方面,这些都是要重点考虑的:1. 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包括是合法的字符和合法长度2. 错误的用户名,包括用户名含有非法字符、长度过长、长度过短 3. 正确的用户名和错误的密码,包括非法字符、长度过长或过短4. 用户名和密码都为空5. 正确的用户名,密码为空6. 任意的用户名和密码,包括正确的或错误的,也可以为空 7. 检查UI友好性 检查登录界面设计是否合理,符合UI规范标准 界面符合习惯、美观,按钮对齐,输入框对齐,无错别字,字体大小协调,文字描述准确8. 检查安全性(SQL注入等)希望对你有帮助、、

科目三安全文明常识考试界面

1. 为什么预约科四显示的是科三安全文明常识考试 因为本来就是科目三安全文明常识考试。zd因为需要单独预约,所以被俗称为了科目四。科目四,又称科目四理论考试、驾驶员理论考试,是机动车驾驶证考核的一部分。 公安部123号令实施后,科目三考试分为两项内容,除了路考内,增加了安全文明驾驶考试,俗称“科目四”,考量“车德”。因为这个考试在科目三之后进行,所以大家都习惯称之为科目四容考试。实际的官方说法中没有科目四一说。考试试卷由50道题组成,题目以案例、图片、动画等形式为主,满分100分,90分合格。 2. 我今天上午刚考完科目三道路考试 因为在科目三考试中是分为道路驾驶技能和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科目的,科目四其实就是科目三的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 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二十七条 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内容分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科目(以下简称“科目一”)、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科目(以下简称“科目二”)、道路驾驶技能和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科目(以下简称“科目三”)。第三十二条科目三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内容包括:安全文明驾驶操作要求、恶劣气象和复杂道路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知识、爆胎等紧急情况下的临危处置方法以及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处置知识等。 扩展资料: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四十四条每个科目考试一次,考试不合格的,可以补考一次。不参加补考或者补考仍不合格的,本次考试终止,申请人应当重新预约考试,但科目二、科目三考试应当在十日后预约。科目三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不合格的,已通过的道路驾驶技能考试成绩有效。 在学习驾驶证明有效期内,科目二和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预约考试的次数不得超过五次。第五次预约考试仍不合格的,已考试合格的其他科目成绩作废。

设计学生管理系统网页主界面文字显示不出来怎么办

设计学生管理系统网页主界面文字显示不出来,有以下原因:1、点击浏览器的中查看按钮,选择文字大小,将其选为中;2、单击控制面板中的Internet选项,在Internet选项窗口的常规标签下,单击辅助功能按钮。在弹出的辅助功能窗口中把不使用Web页中指定的它体大小等项前面的选择框取消。

b/s,c/s区别,ado与ado.net区别,winform界面设计,以及管理系统相关问题。希望有经验的编程人士帮我解答

好漂亮,有源码吗?发dvdvfp@126.com做B/S比C/S复杂一点,并且许多复杂的功能达不到。

关于VB的设计-----多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vb界面设计

1.你需要获得电梯的实时运行状态,包括门状态、呼梯信号、电梯当前方向、楼层等等;2.你需要将这些状态信号发送到"远程"监控系统;3.额.....貌似你只要做一个界面哈.....1.通常需要至少一种通讯方式,例如comm或其它的;2.还需要会简单的绘图,以便显示电梯的各种状态,因此图片控件应该是少不了的;3.密码的话,则一般是用弹出式对话框,选择用户名,输入密码,这里可以用到下拉式选择框和文本框;4.故障实时报警,则看你是要闪烁一下屏幕呢,还是抖动一下窗口呢,还是弹出几个大红字呢,还是要放一段歌声,自己看着办咯;5.运行数据的查询嘛,自然就牵涉到数据库了,看看你会哪个就用哪个吧.

app界面设计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品威客表示:1.一致性原则APP界面设计的一致性即通过视觉结构、视觉层次、视觉元素等达到设计的统一整体,减少用户认知成本,加深对品牌认识。设计师要自如地把控好品牌APP在众多移动终端中的视觉效果,需要对同一设计策略从线下到线上做宏观的统筹,处理好各个系统之间的差异,利用和发挥各平台的优势,让品牌APP能在不同的终端呈现最佳效果,并形成品牌形象的完整与延续。通常APP视觉结构主要包括状态栏、导航栏、主菜单、内容区域等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再细分出更多的元素。在品牌APP界面设计时要注意如何合理有效地整合众多的元素,为传递品牌信息服务。例如通常APP界面的主菜单习惯出现在界面顶部,因此就要遵循此原则,将其置于顶部,其他各页面的布局不变,协调好各个控件的比例关系,避免造成视觉结构的混淆,让用户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APP的界面布局,捕捉品牌信息。首先,品牌开启图标。外观上始终保持与品牌的界面设计风格一致,大多以品牌LOGO作为图标的基础图形元素,以减少用户对品牌认知的负担,在有限的界面布局中强化品牌形象,引起用户的注意力。其次,界面内部的功能性图标。其视觉特征也要与品牌既有的识别系统保持一致。基于品牌提升的APP界面设计在品牌色的运用时首先要使品牌的主色、辅助色与其他平台的运用一致,但允许适当地根据移动端平台的特点做细微调整。其次,各终端尺寸不同,品牌APP界面设计在品牌色的比例要达到视觉一致,颜色搭配以纯的品牌色为主,三个之内的配色为辅进行搭配。简洁干练的用色,才能在保证品牌统一性的同时,使用户更容易地感受到品牌所营造的氛围。2.沟通原则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u30fb诺曼在提出,将设计的层次划分为三个等级,即“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本能层关注视觉外观设计,行为层关注互动操作设计,反思层则更重视用户体验。沟通原则主要指基于品牌APP的界面互动操作设计。移动端品牌APP的操作界面设计,要考虑效率与时间的因素。满足用户碎片化的沟通时间,用简洁、便利的功能操作,提高互动效率。当下的APP界面操作置于触摸屏之上,用户没有了按键的触感,只能通过视觉和听觉得到操作状态的反馈。如果用户没有很好地被引导以及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将会导致用户在与界面的交互过程中迷失方向,进而产生挫败感。3.用户个性体验原则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保持品牌的与众不同才能从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展示自身特色,提升市场竞争力,体现品牌价值。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的传播媒介为品牌提供了重要的媒介手段供用户参与到APP界面体验中。而产品交互系统中可参与性表示用户体验品质高低,可参与性好的系统,会使人难以忘怀,物有所值,并从中感受到使用的乐趣。基于品牌提升的APP界面设计,以用户为中心,需更深入寻求用户的个性体验,满足目标用户个性化的精神参与感、情感需求。4.环境原则品牌APP界面设计的环境原则包括两种,一种是APP运行的系统应用环境,如ISO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等。另一种是用户操作APP的场景、情景等。本文中的环境原则主要指第二种。品牌要维护与消费者之间良好的关系,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就要注重APP与用户对话的方式和使用的场景。用户可能会在走路、开会、乘车、与人交谈等多种情景中使用品牌APP,灵活运用移动设备硬件功能,如重力感应器、GPS、摄像头等,提高用户与APP参与度。良好的交互设计配合直观达意的视觉设计,不仅较好地传递品牌信息,还能更好地让用户在体验中提升品牌好感度。 环境原则并非每款品牌APP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但如在开发与界面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能塑造良好的品牌特色,提升品牌竞争力。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APP的开发与设计是现阶段提升品牌最具竞争力和可塑性的方式。基于品牌提升的APP界面设计通过本文提出的一致性、沟通、用户个性体验、环境等设计原则能将APP界面设计与品牌特色相结合,并从品牌内容展示、品牌信息传递、目标用户了解、品牌影响力扩大等方面提升品牌。

谁给说说VB做图书管理系统界面?

第一章 概述1.1数据库及其应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世界上已经有数百万个数据库系统在运行,其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企业管理,银行管理,资源管理,经济预测一直到信息检索,档案管理,普查统计等.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装备了12个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大型计算机系统,这些系统分布在邮电,计委,银行,电力,铁路,气象,民航,情报,公安,军事,航天和财税等行业. 现在,数据库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并且不断的与其它计算机技术相互渗透.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产生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与面象对象技术相结合,产生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等各种数据库系统. 在人类迈向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候,信息变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生产力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充分认识到,数据库是信息化社会中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数据库的建设规模,使用水平已成为衡量该国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数据库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1.2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本质上是一个用计算机存储记录的系统。数据库本身可被看作为一种电子文件柜:也就是说,它是收集计算机数据文件的仓库或容器。系统用户可以对这些文件执行插入数据、检索数据、更改数据、删除数据等一系列操作。 总之,数据库系统是一个计算机存储记录的系统,即,它是一个计算机系统,该系统的目标存储信息并支持用户检索和更新所需要的信息。图1-2是一个数据库系统的简图。 图1-2 数据库系统简图1.3数据库系统简介 本人设计的是一个关于图书馆图书管理的数据库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管理员可以简捷、方便的对图书记录查阅、增加、删除等功能,而用户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对进行图书查询、借阅、归还等功能。 该数据库应用程序按照用户权限和实现功能的不同分为两部分:外部学生对数据库的查询访问和内部管理人员对数据记录的管理维护.每一部分中包含各自实现的各项功能,对每一项功能的实现,将按照窗体设计以及运行情况的顺序逐一进行设计.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access技术建立数据库,使用VB技术建立数据源的链接,并且生成图书管理的数据库应用程序从而实现数据库的管理功能。 第二章 数据库系统设计2.1数据库设计概述 计算机信息系统以数据库为核心,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检索、更新、加工、统计和传播等操作。 对于数据库应用开发人员来说,为使现实世界的信息流计算机话,并对计算机话的信息进行各种操作,就是如何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软件和相关硬件系统,将用户的要求转化成有效的数据结构,并使数据库结构易于实现用户新的要求的过程。 确切的说,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提供一个确定最优数据模型与处理模式的逻辑设计,以及一个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的物理设计,建立起既能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和信息联系,满足用户数据要求和加工要求,有能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接受,同时能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存取数据的数据库。 2.2数据库设计周期 根据软件工程的思想,数据库设计的周期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1) 规划阶段确定开发的总目标,给出计划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以及接等方面的设想。 (2) 需求分析阶段认真细致地了解用户对数据的加工要求,确定系统的功能与边界。本阶段的最终结果,提供一个可作为设计基础的系统说明书,包括对软硬件环境的要求和一整套完善的数据流程图。(3) 设计阶段把需求分析阶段所确定的功能细化,主要工作是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然后,对每个阶段内部设计详细的流程。 (4) 程序编制阶段以一种或几种特定的程序设计语言表达上一阶段确定的各模块控制流程。程序编制时应遵循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5) 调试阶段对已编好的程序进行单元调试(分调),整体调试(联调)和系统测试(验收)。(6) 运行和维护阶段这是整个设计周期最长的阶段,其工作重点是收集和记录系统实际运行的数据。在运行中,必须保持数据库的完整性,必须有效的处理数据故障和进行数据库恢复。同时解决开发过程的遗留问题,改正错误进行功能完善。第三章 图书管理系统具体设计 3.1图书管理系统总体规划 对于数据库系统,规划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规划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管理系统的成功与否,数据库设计中的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确定数据库系统在整个图书管理系统的地位。根据图书管理数据库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数据采集和管理活动以及借阅者的计算机素质的要求;数据库技术对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的要求。决定把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成为一个综合的数据库。此数据库包括所有操作人员的所有活动功能。因为,此图书管理系统应用界面较简单、功能单一。所以,用一个综合的数据库就能满足图书管理要求,而且实现容易。因此,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按照用户权限和实现功能的不同分为两部分:外部学生对数据库的查阅访问和内部管理人员对图书记录的管理维护。但是,这两部分都调用的是同一数据库,只不过内部管理人员能实现所有管理功能,而外部学生访问数据库时,一些功能被屏蔽,只能进行查阅。3.2 需求分析3.2.1需求描述与分析设计一个性能良好的数据库系统,明确应用环境对系统的要求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特别是数据应用非常广泛,非常复杂,要是事先没有对信息进行充分和细致的分析,这种设计就很难取得成功。通过需求分析阶段对图书管理系统的整个应用情况作全面的、详细的调查,确定图书管理的目标,收集支持系统总的设计目标的基础数据和对这些数据的要求,确定用户的需求,并把这些写成用户和数据库设计者都能够接受的文档。事实上,需求分析是数据库开发中最难的任务之一。因为,第一,系统本身是可变的,用户的需求必须不断调整,使之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第二,用户很难说清某部分工作的功能处理过程。所以,设计人员必须认识到:在整个需求分析以及系统设计过程中,用户参与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法展开调查分析。3.2.2需求分析的步骤需求分析大致可分为三步来完成,即需求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评审通过。(1)需求信息的收集 需求信息的收集又称为系统调查。为了充分地了解用户可能提出的要求,在调查研究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了解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和调查的方式。1) 调查的目的 首先,要了解组织的机构设置,主要管理活动和职能。其次,要确定组织的目标,大致管理流程和任务范围划分。因此,图书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对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进行考察、研究。并且通过和图书管理人员、学生交流来完善管理功能。2) 调查的内容外部要求:信息的性质,响应的时间、频度和如何发生的规则,以及图书管理的要求,安全性及完整性要求。管理的现状:即图书管理信息的种类,信息流程,信息的处理方式,各种图书服务工作过程。组织机构:了解图书管理机构的作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是否适应计算机管理。3) 调查方式通过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访问、交谈可获得图书管理高层的、内部的管理需求,以及图书管理的管理目标、未来图书管理发展变化趋势和长远规划的有关信息。并且,还可通过具体借阅活动,了解借阅的流程、借阅的控制方式、日常管理信息,对图书管理系统有一个深刻得了解。(2)需求信息的分析整理要想把收集到的信息(如文件、图表、票据、笔记)转化为下一阶段设计工作可用的形式信息,必须对需求信息做分析整理的工作。 1)管理流程分析

如何从access管理系统窗体界面进入设计界面

首先,你想看源代码的系统是accdb或mdb格式的,不能是accde或mde格式:1、按住Shift后,再打开系统,就可将启动项屏蔽;2、将该数据库的AllowBypassKey属性设为True,之后,再按1做。

如何将三个系统的登陆界面做在同一个页面,用html,css,javascript等设计

放在不同的form里

如何让程序员更容易的开发Web界面

初级发展(学习期)前端应该学习HTML javascript css 能够制造简单的前端页面满足自己的工作需求后端应该学习asp.net or jsp or php 任一一个都行,主要是数据处理交互数据库ORACLE or Sqlserver 任一一个都行,以SQL语句为主为什么要学这么多呢,因为初级你什么都学的不深不精,和WEB相关的什么技术都要知道点相信你接触过的某一部分的专家都其他部分都能和你侃个半天,技术是互通的,全面了解所有WEB技术对你以后专攻某一技术是必要条件中级发展(工作期)工作期公司不可能要求所有WEB工作都你做,你可能只负责一部分这就要结合公司安排、你个人兴趣、命啊……来选择你主要从事的WEB工作这时候,你要深入研究你主攻的内容,其他内容要多看新闻,了解流行及新兴技术主攻内容,闭着眼睛都能写其他技术,上网一查帮助资料也能搞出来现在你是个熟练工了,工资4000-8000不等高级发展(研究期)公司不会给你太多的学习机会,有时提供的培训也不一定符合你的要求这时你要留心你从事的WEB项目细分(手机应用啊、地图应用啊、门户应用啊、SNS啦)研究他们的系统架构、服务器部署、海量数据处理、效率解决方案……还有要了解商业上的东西,能够分析其用户、市场、盈利模式,能够做出短期预测最好。

app界面设计中,android系统英文使用的是

app界面设计中,android系统英文使用的是Roboto。Android系统当中的APP界面设计字体:英文字体:Roboto,中文字体:Noto。一开始APP只是作为一种第三方应用的合作形式参与到互联网商业活动中去的,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开放化,APP作为一种萌生与iphone的盈利模式开始被更多的互联网商业大亨看重,如腾讯的微博开发平台,百度的百度应用平台都是APP思想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可以积聚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受众,另一方面借助APP平台获取流量。

关于Java界面布局设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求大神指点

然后呢。。。。。。。。。这个界面可以了。。。。。。

简答题:信息系统管理软件界面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一致性坚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设计原则,界面直观、简洁,操作方便快捷,用户接触软件后对界面上对应的功能一目了然、不需要太多培训就可以方便使用本应用系统。准确性使用一致的标记、标准缩写和颜色,显示信息的含义应该非常明确,用户不必再参考其它信息源。

中兴新系统MyOS,界面设计和动效大改,脱胎换骨的可见

智能手机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了,得益于硬件配置的不断完善,各大厂商都开始在系统层面上发力来了。作为软件的核心,操作系统直接关乎到我们使用手机的体验,这两年从EMUI、MIUI、 ColorOS、 Flyme、OriginOS等定制化操作系统的大更新来说,不管是在交互逻辑、UI设计、动画、流畅度等方面都趋向于完美了。 日前,中兴手机也官宣了其定制系统MiFavor UI将 迎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 ,并且正式更名为MyOS,要用更智能、更年轻化的UI设计和功能优化,为大家呈现更好的使用体验。在定制化操作系统中,虽说中兴的MiFavor UI一直以“轻快”为核心,但真正用心体验之后,给人的感觉就十分的笨拙,一点都不“轻快”,不“智能”。 这次中兴突破固有的思维,大刀阔斧的改UI设计,将无拘无束的设计灵感注入系统中,提升整体的视觉体验,带来个 更加年轻、有活力,且独一无二的 MyOS。 今天,中兴手机再次预热 MyOS ,并且介绍了新系统的一些主要亮点。 首先就是桌面UI,这也是 MyOS带来最大的变化之一,这个桌面给人的第一感觉有点像OriginOS的华容网格,但是又有中兴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韵味在里面。 这是一个可玩性极高的桌面应用,更准确的说,它像一个个性化的抽屉,想放什么就放什么。 最让我感到震惊的就是界面下沉,从图标、主界面、操作界面层层递进,那种空间感、纵深感,沉浸感,在一个平面内呈现出来,大大的提升了视觉体验。 MyOS 还带来了流光屏、聚光应用集、灵犀小窗等特色功能。 不得不说这次中兴新系统 真的带来 脱胎换骨的改变,单单从预热视频上就让人感到震惊。全新的 MyOS体现了一种鲜明个性和自我态度的表达,也更贴合Z世代的我们表达偏好与自我认知。 从中也可以看出,今年中兴正在做出面向年轻化的改变。 全新个性化手机系统MyOS,在3月30日召开的中兴S30系列发布会暨新品成团之夜后,将陆续的推送至中兴机型。手上有中兴手机的朋友,期待一下吧!# 科技 快讯# #数码圈八卦#

请问 手机UI界面设计,安卓系统、苹果系统设计,都需要学习哪些软件?

C++ C语言 JAVA这是主要的,基本的。。。

公司系统的设计界面可以发给hr吗

可以发给hr,但是要满足以下条件:1、保护知识产权:设计界面通常是公司的知识产权之一,包括界面设计、布局、图标、色彩方案等,在分享设计界面时,需要确保不会侵犯公司的知识产权或泄露公司的商业机密。2、保护用户隐私:设计界面可能包含敏感信息,如用户个人信息、业务流程和敏感数据,在与HR分享设计界面时,需要仔细审查和处理,确保不会泄露用户隐私或敏感数据。3、理解需求和目的:在决定是否将设计界面发给HR之前,需要明确了解HR的需求和目的,HR可能需要了解系统的功能、界面布局以及与员工相关的操作流程。4、限制访问权限:如果HR需要查看设计界面,可以通过限制访问权限的方式提供给他们,而不是直接共享设计界面文件,比如可以使用权限管理工具或共享平台。

Web UI设计规范及界面实现注意事项

适用于WEB产品线的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贯穿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指导方向。根据WEB产品的特点制定出的一套规范,以达到提升用户体验,控制产品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效率的目的。 适合界面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前台设计工程师、发布支持人员、运营编辑人员等 1.【统一识别】规范能使页面相同属性单元统一识别,防止混乱,甚至出现严重错误,避免用户在浏览时理解困难。 2.【节约资源】除了门户网站、活动推广等个性页面外,相对于后台系统、物联网系统、数据统计系统、等界面设计,使用规范标准能极大的减少设计时间。 3.【重复利用】相同单元属性,页面新建时可以执行此标准重复使用,减少无关信息,就是减少对主题信息传达干扰,利用阅读与信息传递。 未通过客户或上级领导确认产出的界面,请勿上传至蓝湖协作系统 设计师在原型步骤及应该想好对应的图层结构,交互特效,并和前端开发人员做好交流,是否可以实现,功能的评估一定要细致 1.已上传至蓝湖协作平台的高保真界面,应根据平台中的标注尺寸进行精确还原,Web界面还原度不得低于95%;移动端还原度为100%(精确到一像素)。 2.开发人员完成视觉部分内容以后,必须由UI设计师及前端技术负责人进行校对工作。 3.如遇到界面效果复杂或组件样式特殊等难以实现的问题,应及时与对应的UI设计师或前端技术负责人沟通处理,不能随意更换。 4.前端开发人员无权更改设计图中的样式及功能,遇到问题应及时与设计人员协商。 5.如遇产品经理或项目负责人未通过设计师确认,直接要求修改界面视觉效果部分,前端开发人员可拒绝修改。必须由UI设计师对高保真图纸更改后再进行相应的修改。

软件、系统界面设计,WinForm左侧的菜单(如下图),C#怎么实现?

webform需要采用javascript,或采用frame标签,不过不建议采用fram。正常都是采用js效果做出来的。

简述自动化制造系统的人机界面设计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虽然说是自动化的制作系统,但往往在运作上会有各种可预知或不可预知的情况是机器不能自己决定该执行哪一个已赋予的程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干预便很有必要了。可是人与机器的沟通方式毕竟不一样,所以就需要有一种中间体来辅助人与机器的沟通,这种功能的设备便称为人机界面。现今它的一般是体现是触屏式的显示屏,因为它能够应用电脑的丰富影像处理能力,以人类很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操作的人又可以通过很简单的,例如,应用手指触碰显示频上表示的非常清楚的几个键来给机器明确的指令。这种界面还能更高层的提供智能的功能,如编程,纠错。。。即便一个傻瓜也能操作。

用户界面设计的界面规范

良好的用户界面一般都符合下列的用户界面规范:1. 易用性原则按钮名称应该易懂,用词准确,没有摸棱两可的字眼,要与同一界面上的其他按钮易于区分,如能望文知意最好。理想的情况是用户不用查阅帮助就能知道该界面的功能并进行相关的正确操作。易用性细则:完成相同或相近功能的按钮用Frame 框起来,常用按钮要支持快捷方式。完成同一功能或任务的元素放在集中位置,减少鼠标移动的距离。按功能将界面划分局域块,用Frame 框起来,并要有功能说明或标题。界面要支持键盘自动浏览按钮功能,即按Tab 键的自动切换功能。界面上首先应输入的信息和重要信息的控件在Tab 顺序中应当靠前,位置也应放在窗口上较醒目的位置。同一界面上的控件数最好不要超过10 个,多于10 个时可以考虑使用分页界面显示。分页界面要支持在页面间的快捷切换,常用组合快捷键Ctrl+Tab默认按钮要支持Enter 操作,即按Enter 后自动执行默认按钮对应操作。可输入控件检测到非法输入后应给出说明信息并能自动获得焦点。Tab 键的顺序与控件排列顺序要一直,流行总体从上到下,同时行间从左到右的方式。复选框和选项框按选择几率的高底而先后排列。复选框和选项框要有默认选项,并支持Tab 选择。选项数相同时多用选项框而不用下拉列表框。界面空间较小时使用下拉框而不用选项框。选项数较少时使用选项框,相反使用下拉列表框。专业性强的软件要使用相关的专业术语,通用性界面则提倡使用通用性词眼。对于界面输入重复性高的情况,该界面应全面支持键盘操作,在不使用鼠标的情况下采用键盘进行操作。2. 规范性原则通常界面设计都按Windows 界面的规范来设计,即包含“菜单条、工具栏、工具箱厢、状态栏、滚动条、右键快捷菜单”的标准格式,可以说:界面遵循规范化的程度越高,则易用性相应的就越好。小型软件一般不提供工具箱。规范性细则:常用菜单要有命令快捷方式。完成相同或相近功能的菜单用横线隔开放在同一位置。菜单前的图标能直观的代表要完成的操作。菜单深度一般要求最多控制在三层以内。工具栏要求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自己选择定制。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工具栏放在一起。工具栏中的每一个按钮要有及时提示信息。一条工具栏的长度最长不能超出屏幕宽度。工具栏的图标能直观的代表要完成的操作。系统常用的工具栏设置默认放置位置。工具栏太多时可以考虑使用工具箱。工具箱要具有可增减性,由用户自己根据需求定制。工具箱的默认总宽度不要超过屏幕宽度的1/5。状态条要能显示用户切实需要的信息,常用的有:操作、系统状态、用户位置、用户信息、提示信息、错误信息、使用单位信息及软件开发商信息等,如果某一操作需要的时间较长,还应该显示进度条和进程提示。滚动条的长度要根据显示信息的长度或宽度能及时变换,以利于用户了解显示信息的位置和百分比。状态条的高度以放置五好字为宜,滚动条的宽度比状态条的略窄。菜单和工具条要有清楚的界限;菜单要求凸出显示,这样在移走工具条时仍有立体感。菜单和状态条中通常使用5 号字体。工具条一般比菜单要宽,但不要宽的太多,否则看起来很不协调。右键快捷菜单采用与菜单相同的准则。3. 帮助设施原则系统应该提供详尽而可靠的帮助文档,在用户使用产生迷惑时可以自己寻求解决方法。帮助设施细则:帮助文档中的性能介绍与说明要与系统性能配套一致。打包新系统时,对作了修改的地方在帮助文档中要做相应的修改,做到版本统一。操作时要提供及时调用系统帮助的功能。常用F1。在界面上调用帮助时应该能够及时定位到与该操作相对的帮助位置。也就是说帮助要有即时针对性。最好提供流行的联机帮助格式或HTML 帮助格式。用户可以用关键词在帮助索引中搜索所要的帮助,当然也应该提供帮助主题词。如果没有提供书面的帮助文档的话,最好有打印帮助的功能。在帮助中应该提供我们的技术支持方式,一旦用户难以自己解决可以方便的寻求新的帮助方式.4. 合理性原则屏幕对角线相交的位置是用户直视的地方,正上方四分之一处为易吸引用户注意力的位置,在放置窗体时要注意利用这两个位置。合理性细则:父窗体或主窗体的中心位置应该在对角线焦点附近。子窗体位置应该在主窗体的左上角或正中。多个子窗体弹出时应该依次向右下方偏移,以显示窗体出标题为宜。重要的命令按钮与使用较频繁的按钮要放在界面上注目的位置。错误使用容易引起界面退出或关闭的按钮不应该放在易点位置。横排开头或最后与竖排最后为易点位置。与正在进行的操作无关的按钮应该加以屏蔽。对可能造成数据无法恢复的操作必须提供确认信息,给用户放弃选择的机会。非法的输入或操作应有足够的提示说明。对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引起错误的地方要有提示,让用户明白错误出处,避免形成无限期的等待。提示、警告、或错误说明应该清楚、明了、恰当并且应避免英文提示的出现。5. 美观与协调性原则界面应该大小适合美学观点,感觉协调舒适,能在有效的范围内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美观与协调性细则:长宽接近黄金点比例,切忌长宽比例失调、或宽度超过长度。布局要合理,不宜过于密集,也不能过于空旷,合理的利用空间。按钮大小基本相近,忌用太长的名称,免得占用过多的界面位置。按钮的大小要与界面的大小和空间要协调。避免空旷的界面上放置很大的按钮。放置完控件后界面不应有很大的空缺位置。字体的大小要与界面的大小比例协调, 通常使用的字体中宋体9-12 较为美观,很少使用超过12号的字体。前景与背景色搭配合理协调,反差不宜太大,最好少用深色,如大红、大绿等。常用色考虑使用Windows 界面色调。如果使用其他颜色,主色要柔和,具有亲和力与磁力,坚决杜绝刺目的颜色。大型系统常用的主色有#E1E1E1、#EFEFEF、#C0C0C0等。界面风格要保持一致,字的大小、颜色、字体要相同,除非是需要艺术处理或有特殊要求的地方。如果窗体支持最小化和最大化或放大时,窗体上的控件也要随着窗体而缩放;切忌只放大窗体而忽略控件的缩放。对于含有按钮的界面一般不应该支持缩放,即右上角只有关闭功能。通常父窗体支持缩放时,子窗体没有必要缩放。如果能给用户提供自定义界面风格则更好,由用户自己选择颜色、字体等。6. 菜单位置原则菜单是界面上最重要的元素,菜单位置按照按功能来组织。菜单设置细则:菜单通常采用“常用--主要--次要--工具--帮助”的位置排列,符合流行的Windows 风格。常用的有“文件”、“编辑”,“查看”等,几乎每个系统都有这些选项,当然要根据不同的系统有所取舍。下拉菜单要根据菜单选项的含义进行分组,并切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用横线隔开。一组菜单的使用有先后要求或有向导作用时,应该按先后次序排列。没有顺序要求的菜单项按使用频率和重要性排列,常用的放在开头, 不常用的靠后放置;重要的放在开头,次要的放在后边。如果菜单选项较多,应该采用加长菜单的长度而减少深度的原则排列。菜单深度一般要求最多控制在三层以内。对常用的菜单要有快捷命令方式,组合原则见8。对与进行的操作无关的菜单要用屏蔽的方式加以处理,如果采用动态加载方式—即只有需要的菜单才显示—最好。菜单前的图标不宜太大,与字高保持一直最好。主菜单的宽度要接近,字数不应多于四个,每个菜单的字数能相同最好。主菜单数目不应太多,最好为单排布置。7. 独特性原则如果一味的遵循业界的界面标准,则会丧失自己的个性。在框架符合以上规范的情况下,设计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界面尤为重要。尤其在商业软件流通中有着很好的迁移默化的广告效用。独特性细则:安装界面上应有单位介绍或产品介绍,并有自己的图标或徽标。主界面,最好是大多数界面上要有公司图标或徽标。登录界面上要有本产品的标志,同时包含公司图标或徽标。帮助菜单的“关于”中应有版权和产品信息。公司的系列产品要保持一直的界面风格,如背景色、字体、菜单排列方式、图标、安装过程、按钮用语等应该大体一致。应为产品制作特有的图标并区别于公司图标或徽标8. 快捷方式的组合原则在菜单及按钮中使用快捷键可以让喜欢使用键盘的用户操作得更快一些 在西文Windows 及其应用软件中快捷键的使用大多是一致的。菜单中:面向事务的组合有:Ctrl-D 删除;Ctrl-F 寻找 ;Ctrl –H 替换;Ctrl-I 插入 ;Ctrl-N 新记录 ;Ctrl-S 保存 Ctrl-O 打开。列表:Ctrl-R ,Ctrl-G 定位;Ctrl-Tab 下一分页窗口或反序浏览同一页面控件;。编辑:Ctrl-A 全选;Ctrl-C 拷贝;Ctrl-V 粘贴;Ctrl-X 剪切;Ctrl-Z 撤消操作;Ctrl-Y 恢复操作。文件操作:Ctrl-P 打印;Ctrl-W 关闭。系统菜单:Alt-A 文件;Alt-E 编辑;Alt-T 工具;Alt-W 窗口;Alt-H 帮助。MS Windows 保留键:Ctrl-Esc 任务列表 ;Ctrl-F4 关闭窗口; Alt-F4 结束应用;Alt-Tab 下一应用 ;Enter 缺省按钮/确认 操作 ;Esc取消按钮/取消操作;Shift-F1 上下文相关帮助。按钮中:可以根据系统需要而调节,以下只是常用的组合。Alt-Y 确定(是);Alt-C 取消;Alt-N 否;Alt-D 删除;Alt-Q 退出;Alt-A 添加;Alt-E 编辑;Alt-B 浏览;Alt-R 读;Alt-W 写。这些快捷键也可以作为开发中文应用软件的标准,但亦可使用汉语拼音的开头字母。9. 排错性考虑原则在界面上通过下列方式来控制出错几率,会大大减少系统因用户人为的错误引起的破坏。开发者应当尽量周全地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使出错的可能降至最小。如应用出现保护性错误而退出系统,这种错误最容易使用户对软件失去信心。因为这意味着用户要中断思路,并费时费力地重新登录,而且已进行的操作也会因没有存盘而全部丢失。排错性细则:最重要的是排除可能会使应用非正常中止的错误。应当注意尽可能避免用户无意录入无效的数据。采用相关控件限制用户输入值的种类。当用户作出选择的可能性只有两个时,可以采用单选框。当选择的可能再多一些时,可以采用复选框,每种选择都是有效的,用户不可能输入任何一种无效的选择。当选项特别多时,可以采用列表框,下拉式列表框。在一个应用系统中,开发者应当避免用户作出未经授权或没有意义的操作。对可能引起致命错误或系统出错的输入字符或动作要加限制或屏蔽。对可能发生严重后果的操作要有补救措施。通过补救措施用户可以回到原来的正确状态。对一些特殊符号的输入、与系统使用的符号相冲突的字符等进行判断并阻止用户输入该字符。对错误操作最好支持可逆性处理,如取消系列操作。在输入有效性字符之前应该阻止用户进行只有输入之后才可进行的操作。对可能造成等待时间较长的操作应该提供取消功能。与系统采用的保留字符冲突的要加以限制。在读入用户所输入的信息时,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去掉前后空格。有些读入数据库的字段不支持中间有空格,但用户切实需要输入中间空格,这时要在程序中加以处理。10. 多窗口的应用与系统资源原则设计良好的软件不仅要有完备的功能,而且要尽可能的占用最底限度的资源。在多窗口系统中,有些界面要求必须保持在最顶层,避免用户在打开多个窗口时,不停的切换甚至最小化其他窗口来显示该窗口。在主界面载入完毕后自动卸出内存,让出所占用的WINDOWS系统资源。关闭所有窗体,系统退出后要释放所占的所有系统资源 ,除非是需要后台运行的系统。尽量防止对系统的独占使用。了解了良好的用户界面的规范,那么我们测试工作该如何下手?该注意那些方面呢?⒈ 一致性如果你可以在一个列表的项目上双击后能够弹出对话框,那么应该在任何列表中双击都能弹出对话框。要有统一的字体写号、统一的色调、统一的提示用词、窗口在统一的位置、按钮也在窗口的相同的位置。⒉ 设置标准并遵循它可以参数一些工业标准,如IBM的界面设计规范或MS的设计规则,它提供了90%你所需要的规范。⒊ 设置向导如果用户使用了一个功能后,不知道如何做下一个,他们就会放弃。如果*作流程和手工工作流程一致,用户就会努力去完成它。最好的方式来引导用户就是在桌面上设置一个流程向导。⒋ 提示信息必须恰当且规范提示信息必须容易理解并且口径统一,比如“您输入了错误的数据”、“用户数据不能超过8位”。一致的措词,提示信息还应该出现在一致的位置,如弹出提示窗口、窗口的上方或窗口的下方。对用户的称呼应该统一,比如有时提示“用户输入了错误的数据”,有时提示“您输入了错误的数据”,有时又提示“使用者输入了错误的数据”,这样会使用户无所适从。⒌ 借鉴好的程序多了解同类软件的界面,并加以分析与了解,直到能够区别好的用户界面与差的用户界面。但不能够简单的模仿别人的界面,而使得自己的软件没有特色⒍ 功能的统一有一些很常用的功能,如添加、修改、删除、查看,同一个软件中,这些功能应该有相同的处理方法。⒎ 变灰的功能有时有些功能不可用,最好不要删除这些按钮若项目,而是使他们变灰为不可用状态,这样有助于用户理解整个程序的功能。⒏ 默认按钮使用不具有破坏功能的默认按钮,在每个窗口中,为了方便用户,一般都定义了一个默认按钮,当用户敲回车键时可以快速执行某功能,但有时用户会不小心按错回车键,这时候执行了默认功能后,不能产生不可还原的操作,比如删除或保存。按照上面的规范和测试的细则检验过被测试的软件。相信软件界面上能显得更加规范和容易被用户所接受。

用PS做一个系统的界面设计,怎么在PS里面设置尺寸?

新建的时候会出来一个窗口 在那个里面直接输入数字就好了

设计一套UI(手机界面)多少钱?

看请的设计师水平,知名设计师 >50000 中高等设计师 10000-30000 普通设计师 5000-10000 美工2000-5000

APP界面设计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APP界面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有:APP界面设计和程序员在开发APP的过程是一样的,首先必须了解APP的使用流程,了解用户操作,并且清楚地知道该如何设计才能方便用户操作。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在APP界面设计之前明确设计流程,才能避免让整个APP的结构变得复杂化。现在的移动终端,也包括平板电脑的屏幕尺寸较多且不统一,容易带来一些像素低的图片在部分高分辨率下的屏幕显示模糊的问题,所以设计师们在设计APP的界面时应该从高像素的屏幕尺寸开始设计,然后再根据小尺寸屏幕逐一进行比例缩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像素的清晰度。不仅如此,APP界面设计应兼容IOS和安卓系统。这两个系统是时下最为流行的手机系统平台。相对而言,这两个系统都有各自的好与坏,不能说这个好,也不能说那个坏。因此在界面设计时应当注意掌握好每个系统操作的人机交换方式,设计出在不同平台上使用的不同的界面和使用元素。以免出现格格不入的感觉。

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应遵循什么风格

“Material”中文译为“材料”,它代表着物质的组成成分,如果放在手机系统设计中,这个词会让人很容易的联想到手机系统的界面风格设计,比如拟物和扁平风格。不过此次谷歌的Materialdesign并不是一种系统界面设计风格,Materialdesign其实是单纯一种设计语言,它包含了系统界面风格、交互、UI等,此外对于谷歌来说,Materialdesign还有着非常伟大的使命,那就是打造一个横跨所有设备的统一的设计语言,像是手机、桌面端、可穿戴设备等今天就请大家跟随这小编的脚步,来看看这次谷歌全新设计理念Materialdesign。  系统界面风格  “鲜明、形象、深思熟虑”,Materialdesign此次的界面风格设计用这几个词语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了。Materialdesign为安卓提供了新的视觉语言,在基本元素的处理上,借鉴了传统的印刷设计、字体版式、网格系统、空间、比例、配色、图像使用。在这些设计基础上下功夫,从而能够构建出视觉层级、视觉意义以及视觉聚焦。精心选择色彩、图像、选择合乎比例的字体、留白,力求构建出鲜明、形象的用户界面,使得新的系统界面是如此的漂亮。  而在色彩的选择上Materialdesign的原则是“大胆、图形化、有意义”。在MaterialDesign中,UI配色提倡一种主色,一种互补色。在区域较大部分的色彩采用主色的500色调,区域较小的部分例如状态栏采用深一点的色调。如此巧妙的色彩搭配使得应用看起来非常的大胆、充满色彩感,凸显内容。  Materialdesign对于界面的排版非常的重视。众所周知,好的排版会让界面看起来非常的清爽,不会有杂乱无章的感觉,而要将排版做好,“基线”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谷歌官方文档《MaterialDesign排版边距》中就有提到基线的摆放位置,由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MaterialDesign将第一基线放在距离边界16dp的地方,与文本项对齐的第二基线被摆放到距离左边界72dp的地方,这种对齐规则让界面看起来清爽、具有印刷设计的阅读节奏感。让用户得以快速阅读信息,比较符合格式塔原则。  整体来说,Materialdesign为安卓带来一次改革,系统的界面风格和布局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安卓系统自身的风格也渐渐显露雏形。终于不会在有人说安卓原生系统难看了。  令人愉悦的交互设计  Materialdesign的交互设计上采用的是响应式交互,这样的交互设计能把一个应用从简单展现用户所请求的信息,提升至能与用户产生更强烈、更具体化交互的工具。接下来我们选择几个简单的动态图,来看下Materialdesign独特的交互设计。

系统界面的用户设计

良好的用户界面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系统默认界面采用 Windows 的设计风格,界面直观、对用户透明,用户接触软件后对界面上对应的功能一目了然,不需要过多培训就可以方便使用本应用系统。人机交互涉及多层次用户,如煤矿集团领导、煤矿领导、区队管理人员,设计者按照不同的用户需求设计出多种界面变体,分别适应于不同的用户,如: 煤与瓦斯突出历史资料是否自动播放。进入系统界面,用户可以按 “所见即所得”的方式进行界面定制,通过图层设置对话框来设置图层的可见状态、可选择状态、自动标注状态,配置地图的背景色,选择是否支持鼠标滚动功能 ( 张明清等,2005) 。

系统用户界面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界面设计原则总的来说可以概括成界面在用户的掌控之中、保持界面的一致性和减少用户记忆的负担这三大点,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界面设计原则。  (一)界面设计原则  (1)用户原则。人机界面设计首先要确立用户类型。划分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视实际情况而定。确定类型后要针对其特点预测他们对不同界面的反应。这就要从多方面设计分析。  (2)信息最小量原则。人机界面设计要尽量减少用户记忆负担,采用有助于记忆的设计方案。  (3)帮助和提示原则。要对用户的*作命令作出反应,帮助用户处理问题。系统要设计有恢复出错现场的能力,在系统内部处理工作要有提示,尽量把主动权让给用户。  (4)媒体最佳组合原则。多媒体界面的成功并不在于仅向用户提供丰富的媒体,而应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注意处理好各种媒体间的关系,恰当选用。(详见媒体的选择)ue004  (二)界面分析与规范  在人机界面设计中,首先应进行界面设计分析,进行用户特性分析,用户任务分析,记录用户有关系统的概念、术语,这项工作可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分析结合进行,囊括于用户分析报告里。  (三)人机界面的类型  任务设计之后,要决定界面类型。目前有多种人机界面设计类型,各有不同的品质和性能,下图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环境,将会使应用程序功能大大增强。要做到这一点,需从如下两方面考虑:  (1)媒体的功能:  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在所有场合都是最优的,每种媒体都有其各自擅长的特定范围,各种媒体功能参考如下:  ①文本:在表现概念和刻划细节时可用表现。  ②图形:擅长表达思想轮廓及蕴含与大量数值数据内的趋向性信息,在空间信息方面有较大优势。  ③动画:可用来突出整个事物,特别适于表现静态图形无法表现的动作信息。  ④视频影像:适于表现其它媒体所难以表现的来自真实生活的事件和情景。  ⑤语音:能使对话信息突出,特别是在于影像,动画集合时能传递大量的信息。  ⑥姿态与动作:在与别的媒体结合时具有较强的信息引用能力,可以在相关信息之间建立起时间、空间以及逻辑上的联系。  (2)媒体选择的结合与互补:  脚本设计可根据内容需要分配表达的媒体,这里要特别注意媒体间的结合与区别。提出几条原则如下:  ①人们在问题求解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信息媒体有不同需要。一般在最初的探索阶段采用能提供具体信息的媒体如语音、图像等,而在最后的分析阶段多采用描述抽象概念的文本媒体。而一些直观的信息(图形、图像等)介于两者之间,适于综合阶段。  ②媒体种类对空间信息的传递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各种媒体各有所长。  ③媒体结合是多媒体设计中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媒体之间可以互相支持,也会互相干扰。多种媒体应密切相关,扣紧一个表现主题,而不应把不相关的媒体内容拼凑在一起。  ④目前,媒体结合在技术上主要通过在一个窗口中提供多种媒体的信息片段(空间结合)和对声音、语音、录相等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媒体加以同步实现(时间序列组合).  ⑤媒体资源并非愈多愈好,如何在语义层上将各种媒体很好的,结合以更有效地传递信息,是要很好地探索的研究课题,也是应用系统人机界面设计的关键问题。  (四)界面设计原则中的用户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关于认识的心理学。人类认识客观事物,主要就是通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来进行,因此,凡是研究人的认识心理过程的,都属于认识心理学。实际上,我们这里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纯粹采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心理学过程的心理学,也就是运用信息论以及计算机的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的的知识是如何获得、如何存贮、如何交换、如何取使用的。所以,我们这里所指的现代认知心理学实质是信息加工心理学。一般地,人们将信息加工心理学又称为狭义的认知心理学。  1.认知过程看和听的过程构成知觉,图像和声音作为刺激的特征被接收并以抽象的方式被编码,把输入和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对比得出对刺激的解释,这一过程就是认知。人体信息处理器包括感官,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及与其相联系的动作处理器和认知处理器。每种知觉均有一个对应的短期存储器和处理器,人体信息模型总体框图如左图4.3.1所示。其中认知处理器执行的工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维。思维的结果或被存储起来,或送至动作处理器控制行动。  2.认知心理学  (1)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核心: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实质,就是以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心理学活动,把人脑看作是一种如同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2)现代认知心理学两个关键的重要概念: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学说内容集中体现在两个关键的重要概念上。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中心概念,就是“信息”。在某种程度上说,抽掉了“信息”的概念,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也就会散架解体,难以存在。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的中心概念,就是“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的理论,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主体。  (3)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包括自我观察法)以及计算机模拟法等。  3.人机交互设计遵循的认知原则根据用户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提出了如下基本原则指导人机界面交互设计。  (1)一致性原则。即从任务、信息的表达、界面控制*作等方面与用户理解熟悉的模式尽量保持一致。  (2)兼容性。在用户期望和界面设计的现实之间要兼容,要基于用户以前的经验。  (3)适应性。用户应处于控制地位,因此界面应在多方面适应用户。  (4)指导性。界面设计应通过任务提示和反馈信息来指导用户,做到“以用户为中心”。  (5)结构性。界面设计应是结构化的,以减少复杂度。  (6)经济性。界面设计要用最少的支持用户所必须步骤来实现。  在界面设计原则指导下,提出以下几点针对界面设计与屏幕设计的参考:  (1)由具体到抽象。即首先通过多媒体界面给用户提供具体的对象。然后从具体对象、内容中让学习者归纳出抽象的概念或原理,或用模拟系统来引导出抽象的原理。  (2)由可视化的内容显示不可见的内容。尽可能利用数字、图解、动画、色彩等清晰爽目的对象显示原理、公式或抽象的概念。  (3)由模拟引导创新。突出人机交互,尽量启发用户的积极思维和参与,并激起用户的学习和创造欲望。  (4)合理运用再认与再忆,减少用户短期记忆的负担。所谓再认就是从系统给定的几个可能答案中要用户选择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再忆即要求用户输入正确的答案或关键字。  (5)考虑用户的个别差异,使用用户语言。  以上五点具体体现了“由易而难,逐步强化。”这一源于认知心理学的原则。  上文介绍的界面设计原则应该让大家心中对界面设计原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因为界面设计是复杂的需要多学科参与的,心理学、语言学、设计学等学科都在里面占有重要作用。而用户界面是与程序交流的唯一方式,为了给用户提供最便捷的服务,界面设计原则是一定要遵守的。

信息系统管理软件界面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信息系统管理软件界面设计的原则是一致性。坚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设计原则,界面直观、简洁,操作方便快捷,用户接触软件后对界面上对应的功能一目了然、不需要太多培训就可以方便使用本应用系统。准确性,使用一致的标记、标准缩写和颜色,显示信息的含义应该非常明确,用户不必再参考其它信息源。

系统应注重用户体验进行界面设计确保界面具有什么性质

系统应注重用户体验进行界面设计确保界面具有一致性。软件用户体验设计原则:1、系统可见原则保证界面的内容可见、状态可见、变化可见。2、可控性原则用户能对当前情况很好的了解与掌握,要给用户足够的自由度。3、一致性用户在同一款产品里接受同一套规范和逻辑。体验的一致性主要来自于视觉语言(造型、色彩、图案等)的一致,交互逻辑(如汽车的换挡逻辑、信息显示逻辑等)的一致,以及某些性能特性(如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动态响应)的一致。4、防错,防呆原则要尽量用足够的提醒和设计,让用户不要混淆、犯错和发呆。5、协助用户记忆原则在需要记忆某些信息时,产品功能上要帮助用户记忆。如账号密码的记录,短信的草稿等。6、简约易读原则界面足够简单、内容易换。7、容错原则像用户提醒犯错的可能,并提供能挽回用户错误的方法。8、帮助和提示在任何时候,考虑到用户需要得到的帮助情况予以提示,比如要删除一些东西的时候,添加修改等。9、灵活高效原则用户在使用时,要方便,高效的完成任务,如注册流程,填写资料、分享文章,书写自己的动态等。10、复现场原则适应用户的碎片化使用习惯,在各种切换和退出返回时,要能有恢复现场的能力。用户体验的重要性1、提升用户满意度: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提升用户对软件的满意度,让用户更愿意使用和推荐该软件。用户体验包括界面的易用性、响应速度、功能完整性等方面,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和需求。2、增强用户忠诚度:通过优秀的用户体验,软件可以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忠诚度。用户体验良好的软件能够给用户带来愉悦和便利,使用户更加倾向于长期使用该软件,并且更加乐意与之进行互动。3、提高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户体验是软件产品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如果软件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并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那么它将在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4、减少用户学习成本:通过合理的界面设计和用户友好的交互方式,软件可以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一个直观和易于使用的界面能够降低用户上手的难度,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

UI系统界面设计如何做好多个系统的整合

现在沉浸UI还是向着统一化、精简化发展。尽管如此,我们现在并行使用多个程序时还是会被互相干扰,降低工作效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各个软件之间是否应该有互通接口,互相兼容,互相融合?沉浸式交互该遵从何种方式开发与实现?从体验流程分析,首先是前提条件:1、用户在何种环境下使用产品2、用户是那些人3、用户对于该产品的态度,重要、次要、非必要4、用户期望用何种方式去使用产品,注视、触摸、点击、声控5、用户是否期望软件反馈其次是过程要素:1、用户行为与视觉的结合2、用户专注力3、用户对于软件的控制力最后是结果要素:1、解决用户目的2、体验即目标3、对时间产生错觉综合而言还是离不开传统的UI开发思路,即用户研究—数据分析—原型设计——用户验证—再次用户研究这个思路。只不过沉浸式交互将用户专注度这个点更加明确的要求。事实上而言我们面对UI开发中,无论是何种用户或者操作环境,都不得不考虑用户沉浸这个概念,用户沉浸可以有效的降低疲劳,带来更高的软件执行效率。可以这么说沉浸式设计并不是独立于其它设计的一个设计方式,更应该是立足于基本设计之上,每一个设计工作者都必须为用户考量的一个关键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