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华三交换机怎么剥离双层vlan?

剥离? 协议中只有QINQ会打双层vlan tag啊。数据帧在出交换机就会被剥离vlan TAG吧

局域网交换机原理是什么?

1.端口交换端口交换技术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条以太网段(每条网段为一个广播域),不用网桥或路由连接,网络之间是互不相通的。以大主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根据支持的程度,端口交换还可细分为:·模块交换:将整个模块进行网段迁移。·端口组交换:通常模块上的端口被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端口允许进行网段迁移。·端口级交换:支持每个端口在不同网段之间进行迁移。这种交换技术是基于OSI第一层上完成的,具有灵活性和负载平衡能力等优点。如果配置得当,那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进行客错,但没有改变共享传输介质的特点,自而未能称之为真正的交换。2.帧交换帧交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微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以减小冲突域,获得高的带宽。一般来讲每个公司的产品的实现技术均会有差异,但对网络帧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直通交换:提供线速处理能力,交换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14个字节,便将网络帧传送到相应的端口上。·存储转发: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进行验错和控制。前一种方法的交换速度非常快,但缺乏对网络帧进行更高级的控制,缺乏智能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因此,各厂商把后一种技术作为重点。有的厂商甚至对网络帧进行分解,将帧分解成固定大小的信元,该信元处理极易用硬件实现,处理速度快,同时能够完成高级控制功能(如美国MADGE公司的LET集线器)如优先级控制。3.信元交换ATM技术代表了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是解决目前网络通信中众多难题的一剂“良药”,ATM采用固定长度53个字节的信元交换。由于长度固定,因而便于用硬件实现。

交换机的组成原理

没有CPU 交换机就是交换”和“交换机”最早起源于电话通讯系统(PSTN)。我们以前经常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一些老的影片时常看到有人在电话机旁狂摇几下(注意不是拨号),然后就说:跟我接XXX,话务接线员接到要求后就会把相应端线头插在要接的端子上,即可通话。其实这就是最原始的电话交换机系统,只不过它是一种人工电话交换系统,不是自动的,也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程控交换机,但是我们现在要讲的程控交换机也就是在这个电话交换机技术上发展而来的。 自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话交换技术处于迅速的变革和发展之中。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人工交换、机电交换和电子交换。 早在1878年就出现了人工交换机,它是借助话务员进行话务接续,显然其效率是很低的。15年后步进制的交换机问世,它标志着交换技术从人工时代迈入机电交换时代。这种交换机属于“直接控制”方式,即用户可以通过话机拨号脉冲直接控制步进接续器做升降和旋转动作。从而自动完成用户间的接续。这种交换机虽然实现了自动接续,但存在着速度慢、效率低、杂音大与机械磨损严重等缺点。 直到1938年发明了纵横制(cross bar)交换机才部分解决了上述问题,相对于步进制交换机,它有两方面重要改进:1.利用继电器控制的压接触接线阵列代替大幅度动作的步进接线器,从而减少了磨损和杂音,提高了可靠性和接续速度;2.由直接控制过渡到间接控制方式,这样用户的拨号脉冲不在直接控制接线器动作,而先由记发器接收,存储,然后通过标志器驱动接线器,以完成用户间接续。这种间接控制方式将控制部分与话路部分分开,提高了灵活性和控制效率,加快了速度。由于纵横制交换机具有一系列优点,因而它在电话交换发展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到现在,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和我国少数地区的公用电话通信网仍在使用纵横交换机 随着半导体器件和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迅速发展,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机电式交换结构,使之走向电子化。美国贝尔公司经过艰苦努力于1965年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存储程序控制的电子交换机(No.1 ESS),这一成果标志着电话交换机从机电时代跃入电子时代,使交换技术发生时代的变革。由于电子交换机具有体积小、速度快、便于提供有效而可靠的服务等优点,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兴趣。在发展过程中相继研制出各种类型的电子交换机。 二、交换机的分类 就控制方式而论,主要分两大类: 1、布线逻辑控制(WLC,Wired Logic Control)它是通过布线方式实现交换机的逻辑控制功能,通常这种交换机仍使用机电接线器而将控制部分更新成电子器件,因此称它为布控半电子式交换机,这种交换机相对于机电交换机来说,虽然在器件与技术上向电子化迈进了一大步,但它基本上继承与保留了纵横制交换机布控方式的弊端,体积大,业务与维护功能低,缺乏灵活性,因此它只是机电式向电子式演变历程中的过度性产物。 2、存储程序控制(SPC,Stored Program Control)它是将用户的信息和交换机的控制,维护管理功能预先变成程序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器内。当交换机工作时,控制部分自动监测用户的状态变化和所拨号码,并根据要求执行程序,从而完成各种交换功能。通常这种交换机属于全电子型,采用程序控制方式,因此称为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或简称为程控交换机。 程控交换机按用途可分为市话,长话和用户交换机; 按接续方式可分为空分和时分交换机。 程控交换机按信息传送方式可分为:模拟交换机和数字交换机。 由于程控空分交换机的接续网络(或交换网络)采用空分接线器(或交叉点开关阵列),且在话路部分中一般传送和交换的是模拟话音信号,因而习惯称为程控模拟交换机,这种交换机不需进行话音的模数转换(编解码),用户电路简单,因而成本低,目前主要用作小容量模拟用户交换机。 程控时分交换机一般在话路部分中传送和交换的是模拟话音信号,因而习惯称为程控数字交换机,随着数字通信与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世界各先进国家自60年代开始以极大的热情竞相研制数字程控交换机,经过艰苦的努力,法国首先于1970年在拉尼翁(Lanion)成功开通了世界上第一个程控数字交换系统E10,它标志着交换技术从传统的模拟交换进入数字交换时代。由于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的先进性和设备的经济性,使电话交换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对开通非话业务,实现综合业务数字交换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交换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微处理器技术和专用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程控数字交换的优越性愈加明显的展现出来。目前所生产的中大容量的程控交换机全部为数字式的。 90年代后,我国逐渐出现了一批自行研制的大中型容量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程控局用交换机,典型的如深圳华为公司的C&C08系列、西安大唐的SP30系列、深圳中兴的ZXJ系列等等,这些交换机的出现,表明在窄带交换机领域,我们国家的研发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的交换机系统逐渐融合ATM、无线通信、接入网技术、HDSL、ASDL、视频会议等先进技术。可以想象,今后的交换机系统,将不仅仅是语音传输系统,而是一个包含声音、文字、图象的高比特宽带传输系统,并深入到千家万户之中。IP电话就是其应用一例。世界上传统交换机厂商目前正努力研制,并通过与计算机厂商的合作和交流,来达到这一目的。 三、交换机的现在与将来——程控交换机的特点与技术动向 程控数字交换机是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有机结合的产物。先进的硬件与日臻完美的软件综合于一体,赋予程控交换机以众多的功能和特点,使它与机电交换机相比,有以下优点: 1.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它一般只有纵横制交换机体积的1/8-1/4,大大压缩了机房占用面积,节省了费用。 2. 能灵活的向用户提供众多的新业务服务功能。由于采用SPC技术,因而可以通过软件方便的增加或修改交换机功能,向用户提供新型服务,如缩位拨号、呼叫等待、呼叫传递、呼叫转移、遇忙回叫、热线电话、会议电话,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3. 工作稳定可靠、维护方便,由于程控交换机一般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电路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因而有很高的可靠性。它通常采用冗余技术或故障自动诊断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此外,程控交换机借助故障诊断程序对故障自动进行检测和定位,以及时地发现与排除故障,从而大大减少了维护工作量。系统还可方便地提供自动计费,话务量记录,服务质量自动监视,超负荷控制等功能,给维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方便。 4. 便于采用新型共路信号方式(CCS,Common Channel Signalling) 。由于程控数字交换机与数字传输设备可以直接进行数字连接,提供高速公共信号信道,适于采用先进的CCITT 7号信令方式,从而使得信令传送速度快、容量大、效率高,并能适应未来新业务与交换网控制的特点,为实现综合业务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创造必要的条件。 5. 易于与数字终端,数字传输系统联接,实现数字终端,传输与交换的综合与统一。可以扩大通信容量,改善通话质量,降低通信系统投资,并为发展综合数字网(IDN)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奠定基础。 当前程控交换技术的发展动向和趋势为: 1. 研制新型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硬件集成度和模块化水平,以进一步减少体积,降低成本,增强功能及提高可靠性。 2. 提高控制的分散,灵活程度和可靠性,逐步采用全分散方式。 3. 采用CCITT(ITU)建议的高级语言(如CHILL、SDL、MML),提高软件水平和模块化速度。加强支援系统的开发,建立强大的软件生成系统。 4. 积极推行共路信号系统。 5. 逐步引入非话业务,如数据,图文传真,用户电报(Telex)与智能用户电报(Teletax),可视数据(Videotex),图文传视(Teletext)及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图象信息等,开发相应的接口,构成综合信息交换系统。 6. 增强程控交换系统与其它类型通信网(如传真网,分组交换网或公用数据网,计算机局域网等)的接口,联接与组网能力。 7. 为适应高速信息业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光纤通信的发展,开展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环境下交换理论,体制与关键技术的研究。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为异步转移方式ATM。 四、用户交换机的作用 电话交换机有四种最基本呼叫作用,根据进出交换机的呼叫流向及发起呼叫的起源,可以将呼叫分为:本局呼叫、出局呼叫、入局呼叫和转移呼叫。 将交换机理解为一个交换局,本局一个用户发起的呼叫,根据呼叫的流向可以分为出局呼叫或本局呼叫。主叫用户生成去话,被叫用户是本局中的另一个用户时,即本局呼叫;被叫用户不是本局的用户,交换机需要将呼叫接续到其他的交换机时,即形成出局呼叫。相应地,从其他交换机发来的来话,呼叫本局的一个用户时,生成入局呼叫;呼叫的不是本局的一个用户,由交换机又接续(交换)到其他的交换机,交换机只提供汇接中转的功能,则形成转移呼叫。除了汇接局一般只具备“转接呼叫”的功能外,每个局的电话交换机都具备这四种呼叫的处理能力。至于长途和特种服务呼叫,可以看做是呼叫流向固定的出局呼叫。 用户交换机是机关工矿企业等单位内部进行电话交换的一种专用交换机,其基本功能是完成单位内部用户的相互通话,但也装有出入中继线可接入公用电话网的市内网部分和网中用户通话(包括市内通话,国内长途通话和国际长话)。由于这类交换机系单位内部专用,故可根据用户需要增加若干附加性能以提供使用上的方便。因此这类交换机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什么是交换机? 用户交换机是市话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话交换机的一种补充设备,因为它为市话网承担了大量的单位内部用户间的话务量,减轻了市话网的话务负荷。另外用户交换机在各单位分散设置,更靠近用户,因而缩短了用户线距离,节省了用户电缆。同时用少量的出入中继线接入市话网,起到话务集中的作用。从这些方面讲,使用用户交换机都有较大的经济意义。因此公用网建设中,不能缺少用户交换机的作用。 用户交换机在技术上的发展趋势是采用程控用户交换机,采用新型的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不仅可以交换电话业务,而且可以交换数据等非话业务,做到多种业务的综合交换与传输。 五、程控电话交换机的基本构成 程控电话交换机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用户间通话的接续。基本划分为两大部分:话路设备和控制设备。话路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接口电路(如用户线接口和中继线接口电路等)和交换(或接续)网络;控制设备在纵横制交换机中主要包括标志器与记发器,而在程控交换机中,控制设备则为电子计算机,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它将各种控制功能与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对外部状态的扫描数据和存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工作。 1、 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根据用户的呼叫要求,通过控制部分的接续命令,建立主叫与被叫用户间的连接通路。在纵横制交换机中它采用各种机电式接线器(如纵横接线器,编码接线器,笛簧接线器等),在程控交换机中目前主要采用由电子开关阵列构成的空分交换网络,和由存储器等电路构成的时分接续网络。 2、用户电路 用户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各种用户线与交换之间的连接,通常又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根据交换机制式和应用环境的不同,用户电路也有多种类型,对于程控数字交换机来说,目前主要有与模拟话机连接的模拟用户线电路(ALC)及与数字话机,数据终端(或终端适配器)连接的数字用户线电路(DLC)。 模拟用户线电路是适应模拟用户环境而配置的接口,其基本功能有; 馈电(Battery feed):交换机通过用户线向共电式话机直流馈电; 过压保护(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止用户线上的电压冲击或过压而损坏交换机。 振铃(Ringing):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 监视(Supervision): 借助扫描点监视用户线通断状态,以检测话机的摘机,挂机,拨号脉冲等用户线信号,转送给控制设备,以表示用户的忙闲状态和接续要求。 编解码(CODEC):利用编码器和解码器(CODEC),滤波器,完成话音信号的模数与数模交换,以与数字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接口 。 混合(Hybrid):进行用户线的2/4线转换,以满足编解码与数字交换对四线传输的要求。 测试(Test):提供测试端口,进行用户电路的测试。 这7种功能常用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BORSCHT)代表。对于模拟程控交换机,不需要编解码功能;而在数字程控交换机中,除某些特定应用的小型交换机利用增量调制方式外,其它大部分均采用PCM编解码方式。数字用户线电路是为适应数字用户环境而设置的接口,它主要用来通过线路适配器(LAM)或数字话机(SOPHO-SET)与各种数据终端设备(DTE)如计算机,打印机,VDU,电传相连。 出入中继器 出入中继器是中继线与交换网络间的接口电路,用于交换机中继线的连接。它的功能和电路与所用的交换系统的制式及局间中继线信号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对模拟中继接口单元(ATU),其作用是实现模拟中继线与交换网络的接口,基本功能一般有: 发送与接收表示中继线状态(如示闲,占用,应答,释放等)的线路信号。 转发与接收代表被叫号码的记发器信号。 供给通话电源和信号音。 向控制设备提供所接收的线路信号。 对于最简单的情况,某一交换机的中继器通过实线中继线与另一交换机连接,并采用用户环路信令,则该模拟中继器的功能与作用等效为一部“话机”。若采用其它更为复杂的信号方式,则中继器应实现相应的话音,信令的传输与控制功能。 数字中继线接口单元(DTU)的作用是实现数字中继线与数字交换网络之间的接口,它通过PCM有关时隙传送中继线信令,完成类似于模拟中继器所应承担的基本功能。但由于数字中继线传送的是PCM群路数字信号,因而它具有数字通信的一些特殊问题,如帧同步,时钟恢复,码型交换,信令插入与提取等,即要解决信号传送,同步与信令配合三方面的连接问题。 数字中继接口单位的基本功能包括帧与复帧同步码产生,帧调整,连零抑制,码型变换,告警处理,时钟恢复,帧同步搜索及局间信令插入与提取等,如同模拟用户电路的BORSCHT,也可将数字中继单元的上述8种功能概括为GAZPACHO。 4、 控制设备 控制部分是程控交换机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外部用户与内部维护管理的要求,执行存储程序和各种命令,以控制相应硬件实现交换及管理功能。 程控交换机控制设备的主体是微处理器,通常按其配置与控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两类。为了更好的适应软硬件模块化的要求,提高处理能力及增强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目前程控交换系统的分散控制程度日趋提高,已广泛采用部分或完全分布式控制方式

交换机原理的三层概念

使用MAC地址,完成对帧的操作。交换机的IP地址做管理用,交换机的IP地址实际是VLAN的IP。一个VLAN一个广播域,不同VLAN的主机间访问,相当于网络间的访问,要通过路由实现。不同VLAN间主机的访问有以下几种情况:(1)两个VLAN分别接入路由器的两个物理接口。这是路由器的基本应用。(2)两个VLAN通过trunk接入路由器的一个物理接口,这是应用于子接口的单臂路由。(3)使用具有三层交换模块的交换机。Cisco的3550和华为的3526都是基本的三层交换机。1)通过VLAN的IP地址做网关,实现三层交换,要求设置VLAN的IP地址。2)将端口设置在三层工作,要求端口设置no switchport,再设置端口的IP地址。 交换机通道技术是将交换机的几个端口捆绑使用,即端口的聚合。使用通道技术一个方面提高了带宽,同时提高了线路的可靠性。但是如果设置不当,有可能产生环路,造成广播风暴堵塞网络。要聚合的端口要划分到指定的VLAN或trunk。配置三层通道时,先要进入通道,再用no switchport命令关闭二层,设置通道IP地址。一个通道一般小于8个接口,接口参数应该一致,如工作模式、封装的协议、端口类型。 端口的聚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动的方式,一个是自动协商的方式。手动的方式很简单,设置端口成员链路两端的模式为“on”。命令格式为:channel-group <number> mode on自动方式有两种类型:PAgP(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和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PAgP:Cisco设备的端口聚合协议,有auto和desirable两种模式。auto模式在协商中只收不发,desirable模式的端口收发协商的数据包。LACP:标准的端口聚合协议802.3ad,有active和passive两种模式。active相当于PAgP的auto,而passive相当于PAgP的desirable。 通道端口间的负载平衡有两种方式,基于源MAC的转发和基于目的MAC的转发。scr-mac:源MAC地址相同的数据帧使用同一个端口转发。dst-mac:目的MAC地址相同的数据帧使用同一个端口转发。

根据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分析一下环路为什么会带来网络风暴

交换机是线速转发,环路其实就是短路,风暴其实就是电流在一个闭环里快速传递的过程。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于OSI网络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是一种基于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识别、完成以太网数据帧转发的网络设备。交换机上用于链接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插口称作端口。计算机借助网卡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端口上。网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每个端口都具有一个MAC地址,由设备生产厂商固化在设备的EPROM中。MAC由IEEE负责分配,每个MAC地址都是全球唯一的。MAC地址是长度为48位的二进制,前24位由设备生产厂商标识符,后24位由生产厂商自行分配的序列号。交换机在端口上接受计算机发送过来的数据帧,根据帧头的目的MAC地址查找MAC地址表然后将该数据帧从对应端口上转发出去,从而实现数据交换。交换机的工作过程可以概括为“学习、记忆、接收、查表、转发”等几个方面: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到每个端口上所连接设备的MAC地址;将MAC地址与端口编号的对应关系“记忆”在内存中,生产MAC地址表;从一个端口“接收”到数据帧后,在MAC地址表中“查找”与帧头中目的MAC地址相对应的端口编号,然后,将数据帧从查到的端口上“转发”出去。交换机分割冲突域,每个端口独立成一个冲突域。每个端口如果有大量数据发送,则端口会先将收到的等待发送的数据存储到寄存器中,在轮到发送时再发送出去。

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的工作原理及区别

号称网络硬件三剑客的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与路由器(Router)一直都是网络界的活跃分子,但让很多初入网络之门的菜鸟恼火的是,它们三者不仅外观相似,而且经常呆在一起,要想分清谁是谁,感觉有点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吧!三剑客的工作原理 一、集线器 1.什么是集线器 在认识集线器之前,必须先了解一下中继器。在我们接触到的网络中,最简单的就是两台电脑通过两块网卡构成“双机互连”,两块网卡之间一般是由非屏蔽双绞线来充当信号线的。由于双绞线在传输信号时信号功率会逐渐衰减,当信号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信号失真,因此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前提下,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0米。当两台电脑之间的距离超过100米时,为了实现双机互连,人们便在这两台电脑之间安装一个“中继器”,它的作用就是将已经衰减得不完整的信号经过整理,重新产生出完整的信号再继续传送。 中继器就是普通集线器的前身,集线器实际就是一种多端口的中继器。集线器一般有4、8、16、24、32等数量的RJ45接口,通过这些接口,集线器便能为相应数量的电脑完成“中继”功能。由于它在网络中处于一种“中心”位置,因此集线器也叫做“Hub”。 2.集线器的工作原理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很简单,以图2为例,图中是一个具备8个端口的集线器,共连接了8台电脑。集线器处于网络的“中心”,通过集线器对信号进行转发,8台电脑之间可以互连互通。具体通信过程是这样的:假如计算机1要将一条信息发送给计算机8,当计算机1的网卡将信息通过双绞线送到集线器上时,集线器并不会直接将信息送给计算机8,它会将信息进行“广播”--将信息同时发送给8个端口,当8个端口上的计算机接收到这条广播信息时,会对信息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该信息是发给自己的,则接收,否则不予理睬。由于该信息是计算机1发给计算机8的,因此最终计算机8会接收该信息,而其它7台电脑看完信息后,会因为信息不是自己的而不接收该信息。 3.集线器的特点 1)共享带宽 集线器的带宽是指它通信时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目前市面上用于中小型局域网的集线器主要有10Mbps、100Mbps和10/100Mbps自适应三种。 10Mb带宽的集线器的传输速度最大为10Mbps,即使与它连接的计算机使用的是100Mbps网卡,在传输数据时速度仍然只有10Mbps。10/100Mbps自适应集线器能够根据与端口相连的网卡速度自动调整带宽,当与10Mbps的网卡相连时,其带宽为10Mb;与100Mbps的网卡相连时,其带宽为100Mb,因此这种集线器也叫做“双速集线器”。 集线器是一种“共享”设备,集线器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主机给B主机传输数据时,数据包在以集线器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 由于集线器在一个时钟周期中只能传输一组信息,如果一台集线器连接的机器数目较多,并且多台机器经常需要同时通信时,将导致集线器的工作效率很差,如发生信息堵塞、碰撞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打给比方,以图2为例,当计算机1正在通过集线器发信息给计算机8时,如果此时计算机2也想通过集线器将信息发给计算机7,当它试图与集线器联系时,却发现集线器正在忙计算机1的事情,于是计算机2便会“带”着数据站在集线器的面前等待,并时时要求集线器停下计算机1的活来帮自己干。如果计算机2成功地将集线器“抢”过来了(由于集线器是“共享”的,因此很容易抢到手),此时正处于传输状态的计算机1的数据便会停止,于是计算机1也会去“抢”集线器…… 可见,集线器上每个端口的真实速度除了与集线器的带宽有关外,与同时工作的设备数量也有关。比如说一个带宽为10Mb的集线器上连接了8台计算机,当这8台计算机同时工作时,则每台计算机真正所拥有的带宽是10/8=1.25Mb! 2?半双工 先说说全双工:两台设备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通信双方都能在同一时刻进行发送或接收操作,这样的传送方式就是全双工。而处于半双工传送方式的设备,当其中一台设备在发送数据时,另一台只能接收,而不能同时将自己的数据发送出去。 由于集线器采取的是“广播”传输信息的方式,因此集线器传送数据时只能工作在半双工状态下,比如说计算机1与计算机8需要相互传送一些数据,当计算机1在发送数据时,计算机8只能接收计算机1发过来的数据,只有等计算机1停止发送并做好了接收准备,它才能将自己的信息发送给计算机1或其它计算机。 二、交换机 1.什么是交换机 交换机也叫交换式集线器,它通过对信息进行重新生成,并经过内部处理后转发至指定端口,具备自动寻址能力和交换作用,由于交换机根据所传递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将每一信息包独立地从源端口送至目的端口,避免了和其他端口发生碰撞。广义的交换机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2.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机是针对共享工作模式的弱点而推出的。集线器是采用共享工作模式的代表,如果把集线器比作一个邮递员,那么这个邮递员是个不认识字的“傻瓜”--要他去送信,他不知道直接根据信件上的地址将信件送给收信人,只会拿着信分发给所有的人,然后让接收的人根据地址信息来判断是不是自己的!而交换机则是一个“聪明”的邮递员--交换机拥有一条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当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交换机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地址表中。 可见,交换机在收到某个网卡发过来的“信件”时,会根据上面的地址信息,以及自己掌握的“常住居民户口簿”快速将信件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万一收信人的地址不在“户口簿”上,交换机才会像集线器一样将信分发给所有的人,然后从中找到收信人。而找到收信人之后,交换机会立刻将这个人的信息登记到“户口簿”上,这样以后再为该客户服务时,就可以迅速将信件送达了。 3.交换机的性能特点 1)独享带宽 由于交换机能够智能化地根据地址信息将数据快速送到目的地,因此它不会像集线器那样在传输数据时“打扰”那些非收信人。这样一来,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组之间的数据传输。并且每个端口都可视为是独立的网段,相互通信的双方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比如说,当A主机向D主机发送数据时,B主机可同时向C主机发送数据,而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网络的全部带宽--假设此时它们使用的是10Mb的交换机,那么该交换机此时的总流通量就等于2×10Mb=20Mb。 2)全双工 当交换机上的两个端口在通信时,由于它们之间的通道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它们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 三、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区别 从两者的工作原理来看,交换机和集线器是有很大差别的。首先,从OSI体系结构来看,集线器属于OSI的第一层物理层设备,而交换机属于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设备。 其次,从工作方式来看,集线器采用一种“广播”模式,因此很容易产生“广播风暴”,当网络规模较大时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当交换机工作的时候,只有发出请求的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间相互响应而不影响其他端口,因此交换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隔离冲突域和有效抑制“广播风暴”的产生。 另外,从带宽来看,集线器不管有多少个端口,所有端口都是共享一条带宽,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端口传送数据,其他端口只能等待,同时集线器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而对于交换机而言,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当两个端口工作时并不影响其他端口的工作,同时交换机不但可以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而且可以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 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叙述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那就应该是智能与非智能的区别。集线器说白了只是连接多个计算机的网络设备,它只能起到信号放大和传输的作用,不能对信号中的碎片进行处理,所以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出错。而交换机则可以看作为是一种智能型的集线器,它除了拥有集线器的所有特性外,还具有自动寻址、交换、处理的功能。并且在数据传递过程中,发送端与接受端独立工作,不与其它端口发生关系,从而达到防止数据丢失和提高吞吐量的目的。 四、路由器 1.路由器的作用 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我们可以将很多台电脑组成一个比较大的局域网(图3),但是当机器的数量达到一定数目时,问题也就来了:对于用集线器构成的局域网而言,由于采用“广播”工作模式,当网络规模较大时,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碰撞、堵塞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即使是交换机,这种情况也同样存在。其次,这种局域网不安全,也不利于管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便将一个较大的网络划分为一个个小的子网、网段,或者直接将它们划分为多个VLAN(即虚拟局域网),在一个VLAN内,一台主机发出的信息只能发送到具有相同VLAN号的其他主机,其他VLAN的成员收不到这些信息或广播帧。采用VLAN划分网络后,可有效地抑制网络上的广播风暴,增加网络的安全性,使管理控制集中(图4)。 既然是局域网,万一分别处于不同VLAN的主机需要互相通信时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得通过路由器(Router,转发者)来帮忙了。路由器可以将处于不同子网、网段、VLAN的电脑连接起来,让它们自由通信。另外,我们都知道目前的网络有很多种结构类型,且不同网络所使用的协议、速度也不尽相同。当两个不同结构的网络需要互连时,也可以通过路由器来实现。路由器可以使两个相似或不同体系结构的局域网段连接到一起,以构成一个更大的局域网或一个广域网。 可见,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网段或VLAN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所谓路由就是指通过相互连接的网络把信息从源地点移动到目标地点的活动。那么路由器具体是如何进行“翻译”工作的呢?我们平时在学习、翻译英语时,肯定会准备一本英汉字典,通过它来实现英文与中文之间的互现转换。而对于路由器而言,它也有这种用于翻译的字典--路径表。路径表(Routing Table)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如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径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 通过路由器可以让不同子网、网段进行互连,因此路由器与集线器、交换机不同,它一般安装在网络的“骨干”部位,而不像集线器、交换机那样工作在基层。比如说一个较大规模的企业局域网,基于管理、安全、性能的考虑,一般都会将整个网络划分为多个VLAN,如此一来,当VLAN与VLAN之间进行通讯时,就必须使用路由器。 对于该企业网而言,肯定还需要与互联网相连,对于企业而言,一般都是通过租用电信的DDN专线或者利用ADSL、Cable、ISDN等方式将企业网接入互联网,而此时由于网络体系及所用协议的不同,也需要路由器来完成企业网与互联网的互连工作。 点击放大 一般来说,在路由过程中,信息至少会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通常,人们会把路由和交换进行对比,这主要是因为在普通用户看来两者所实现的功能是完全一样的。其实,路由和交换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交换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发生在第三层,即网络层。这一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在移动信息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两者实现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路由器通过路由决定数据的转发。转发策略称为路由选择,这也是路由器名称的由来。 三剑客的外观比较 前面我们已经讲解了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但是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有时也希望能够从外观上去区分它们。当然,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在外观上肯定有所区别,但这些往往只能作为参考信息,毕竟现在很多集线器、交换机与路由器产品在外观上看非常相似。而这里面最难区分的就是普通桌面型的集线器与交换机,而路由器相对比较容易识别。 1.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外观区别 1)集线器的外观 集线器的结构比较简单,因此集线器一般都比较小巧:接口面板上一般具备8个、16个、24个、32个等数量不等的RJ45接口。 由于单个集线器的最大接口数一般也就32个,如果要连接50台甚至100台主机的话该怎么办呢?集线器上的“Uplink”级联口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出现的--通过级联口,可以将多个集线器连接在一起,以便拓展集线器的接口数及连接距离,但最多只能级联4个集线器。 与接口对应的则是面板上标有数字的一排或两排指示灯,用来指示集线器的工作状态。其中“Power”是电源指示灯,标有数字的是“Link”(连接)与“Action”(活动)指示灯,当某个RJ45接口中有正确的信号接入时,该接口的“Link”灯呈常亮状态,当有信号传输时,则“Action”灯闪烁。现在集线器一般都将“Link”与“Action”指示灯合二为一,用一个指示灯来完成“Link”与“Action”的工作。 点击放大 2)交换机的外观 根据应用范围不同交换机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外观。例如一些用于骨干线路的交换机,往往采用的是“模块式”集成方式,用户可以通过购买、增加模块来增强交换机的功能,这类交换机一般应用在大型企业,其体积也很大。 而对于那些应用在小型局域网的桌面型交换机,其外观与普通的集线器非常相似,要想在外观上区分它们,除了铭牌上“HUB”与“Switch”标志的区别外,关键是指示灯:如今的交换机大多是10/100Mbps自适应交换机,因此其面板上一般有用来表示该端口是工作在10Mbps还是100Mbps的指示灯。另外,交换机既可以工作在全双工状态下,也可以工作在半双工状态下,因此其面板上一般还有一排“FDX/COL”或“FD/COL”指示灯。 点击放大 其中“FDX”或“FD”是“Full Duplex”(全双工)的缩写,当交换机上的某个端口工作在全双工状态时,其对应的“FDX”指示灯会亮,否则该端口工作在半双工状态下;“COL”则是信息碰撞指示灯,当该端口中传输的数据出现碰撞时,则该灯会闪烁,碰撞越厉害,闪烁越厉害。 对于集线器而言,虽然有些10/100Mbps自适应的集线器也有用来指示是工作在10Mbps还是100Mbps的指示灯,但绝对没有“FDX/COL”指示灯。初学者可以通过这一点来区分集线器与交换机。 2.路由器的组成与外观 1)路由器的组成 路由器作为一种高级的网络设备,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触到的,这是因为它的普及性不如集线器、交换机高。 集线器、交换机在工作时都是通过硬件直接实现信号的传输,而路由器则不同,事实上路由器是一台特殊的计算机,它有CPU、存储介质以及操作系统,只不过这些都与PC上的有点差别而已。总的说来,路由器也可分为硬件及软件两部分。软件部分主要是操作系统,普通PC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系列、Linux/Unix等,而路由器的操作系统就是IOS(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互联网际操作系统)。 路由器的硬件主要有CPU、接口和存储介质等。路由器中的CPU和计算机中的CPU所要实现的功能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计算机的CPU处理能力比路由器强大,但是在一些高端路由器上也会用到频率高到300MHz的CPU。路由器中的接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连接网络最直接的媒介,它的接口主要有以太网口、串口、FDDI、令牌环等。计算机中有内存和硬盘,路由器中也有,只不过它的名字不同而已;路由器中的存储介质主要有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储存设备)、Flash(闪存)、NVROM(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等几种。 路由器正是通过其特殊的软件功能来完成路由工作的,由于这种专业的路由器价格昂贵,所以现在人们也会在一些对路由器要求不高的应用环境中利用普通的PC机来实现路由功能,比如说只要在一台PC机上安装Windows2000 Server,然后进行必要的配置,一台“路由器”就打造出来了。 2)路由器的外观 路由器主要运行在骨干网络上,因此外观也千姿百态,比如一些应用于因特网骨干线路的千兆级别的路由器,往往也是模块化设计,体型也很庞大。 而那些应用于中小型企业的路由器则相对比较小巧,这类外观看起来与集线器、交换机差不多的路由器,其最大的外观特点就是端口数量相对较少,但类型多样。 其实也很好理解,路由器主要是用来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它位于网络的最高层,基于成本的考虑,其端口肯定比较少,但同时为了连接多种类型的网络,又必须具备多种类型的网络接口。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中的操作包括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中的操作有三种:1、丢弃,即当本端口下的主机访问已知本端口下的主机时丢弃;2、转发,即当某端口下的主机访问已知某端口下的主机时转发;3、扩散,即当某端口下的主机访问未知端口下的主机时要扩散。拓展:三层交换机通常,普通的交换机只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上,路由器则工作在网络层。而功能强大的三层交换机可同时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并根据 MAC地址或IP地址转发数据包。但是要注意到三层交换机并不能完全取代路由器,因为它主要是为了实现处于两个不同子网的Vlan进行通讯,而不是用来作数据传输的复杂路径选择。网管功能一台交换机所支持的管理程度反映了该设备的可管理性与可操作性。带网管功能的交换机可对每个端口的流量进行监测,设置每个端口的速率,关闭/打开端口连接。通过对交换机端口进行监测,便于对网络业务流量的区分和迅速进行网络故障定义,提高了网络的可管理性。

全自动制用户交换机的原理是什么?

全自动制用户交换机,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交换系统。利用它,分机与市话网用户的通话及分机相互间的呼叫等都是自动接续的,而且还能进行多种复杂的话务管理。新型的用户交换机还具有许多与公众交换机相同的功能。专用交换机具有与计算机联网通信的功能,用户能利用个人电脑对外置数据库做大量的存取、进行电话号码查询、电话计费等工作。它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于实现无人值守。近年在国内流行的“电脑话务员”,就是用户交换机的一种新颖附加装置,可代替人工话务员转接内线分机的劳动。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用户交换机的一种重要类型——集团电话(亦称秘书电话)迅速流行起来,成为新颖的办公设备。

程控交换机原理是什么

摘要:程控交换机,通常专指用于电话交换网的交换设备,它以计算机程序控制电话的接续。程控交换机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完成控制、接续等工作的电话交换机。其基本功能为用户线接入、中继接续、计费、设备管理等。那么相比普通的电话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有哪些优越性呢?下面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相关知识。程控交换机原理程控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将用户的信息和交换机的控制,维护管理功能预先变成程序,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器内。当交换机工作时,控制部分自动监测用户的状态变化和所拨号码,并根据要求执行程序,从而完成各种交换功能。程控交换机的优越性1、技术上的优越性(1)能够提供许多新的用户服务功能,如缩位拨号、来电显示、叫醒业务、呼叫转移、呼叫等待等业务,不再是单一的语音业务了。(2)维护管理方便,可靠性高。程控交换机可以通过故障诊断程序对故障进行检测和定位,以发生故障时紧急处理迅速及时,因此它在维护管理上和可靠性上带来了好处。(3)灵活性大。为适应交换机外部条件的变化,增加的新业务往往只需要改变软件(程序和数据)就能满足不同外部条件(如市话局、长话局等的不同需求)的需要。(4)便于利用电子器件的最新成果,使整机技术上的先进性得到发挥。2、经济上的优越性(1)交换设备方面。体积小,采用电子器件大减小了交换机的体积,这样占用机房的面积小;耗电省,用电子器件代替机械部件,大大减低了能量消耗;成本低,随着集成电路价格的减低,可以大幅度减低交换机成本。(2)线路设备方面。可以通过采用远端用户模块方式节省用户线,降低线路设备费用。(3)维护生产方面。由于检测和诊断故障的自动化,减少了不少维护工作量,节省了维护人员。由于制造工艺简单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

电话程控交换机工作原理

电话程控交换机工作原理   电话程控交换机工作原理,程控电话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想必有太多关于这个方面的爱好者想要了解其中的奥秘,它的运作功能和运用范围十分的广泛,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电话程控交换机工作原理。   电话程控交换机工作原理1   程控电话交换机,简称:PBX,是计算机按预先编制的程序控制接续的自动电话交换机,全称存储程序控制电话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括话路部分、控制部分和输入输出部分。软件包括程序部分和数据部分。    电话程控交换机安装   1、硬件设备的安装;   2、根据用户要求,按照交换机的端口顺序,依次设置分机号码、分机等级、外线组等;   3、将交换机连接电脑按照端口顺序,依次上配线架;   4、通过配线架将分机跳到工位端口即可。    电话程控交换机报价   看你的要求和预算了,要求高就采用进口的,要求低就采用国产的。如果你要购买**交换机,你首先要知道自己需要几条外线,几个分机。   一般国产的,推荐国威交换机,性价比高些,4外线16分机大概在600-800元/台。进口的交换机中,推荐松下或者NEC的比较适用,价格在3000元左右。    电话程控交换机的作用    来电弹屏功能   只需要把Netphone/PC话务台/CPM软件安装在可以连接到公司局域网的任何一台PC电脑,并登陆到某一分机**,当该分机**响铃时,电脑立即弹出来电者号码、姓名、单位资料,未闻其声,先知其人,胸有成竹地拿起**,直接称呼客户,给予客户贵宾尊贵服务,提高服务水准,培育客户忠诚度。    IVR语音导航   超长时长语音导航功能。打破了以往语音导航受时间限制的局限性,威谱智能交换机2分钟语音导航,可以分设16级,任意分割时长。当外面有**打进时,个性化多层次语音播报菜单,对外宣传公司信息,准确地转接部门**,提供全天候自动化服务,提高**办公效率,提升企业对外形象。    电话程控交换机工作原理   原理很简单,你可以想象一下电影里抗战时期的电话是怎么运作的:首长刷刷刷一摇电话(供电,现在的电话交换机有电源供电,所以不需要),然后电话到接话员那里(相当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接话员接起电话:“您好,要接哪位?”(电话交换机里有引导语音“您好,XX公司,请拨分机号,查号请拨0”,0就相当于接话员),首长说帮我接司令(我要找XX),接话员把首长的线跟司令的线接起来(转接到其他分机)。   集团电话就是实现这些程序的自动化。   电话程控交换机工作原理2    第一部分、 控制设备   控制部分是程控交换机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外部用户与内部维护管理的`要求,执行存储程序和各种命令,以控制相应硬件实现交换及管理功能。   程控交换机控制设备的主体是微处理器,通常按其配置与控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两类。为了更好的适应软硬件模块化的要求,提高处理能力及增强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目前程控交换系统的分散控制程度日趋提高,已广泛采用部分或完全分布式控制方式。    第二部分、 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根据用户的呼叫要求,通过控制部分的接续命令,建立主叫与被叫用户间的连接通路。在纵横制交换机中它采用各种机电式接线器(如纵横接线器,编码接线器,笛簧接线器等),在程控交换机中目前主要采用由电子开关阵列构成的空分交换网络,和由存储器等电路构成的时分接续网络。   目前国内小型程控电话交换机采用MT8816或22M3494,数字程控交换机采用8980等交换电路   第三部分、 用户电路   用户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各种用户线与交换之间的连接,通常又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根据交换机制式和应用环境的不同,用户电路也有多种类型,对于程控数字交换机来说,目前主要有与模拟话机连接的模拟用户线电路(ALC)及与数字话机,数据终端(或终端适配器)连接的数字用户线电路(DLC)。   模拟用户线电路是适应模拟用户环境而配置的接口,其基本功能有;   馈电(Battery feed):交换机通过用户线向共电式话机直流馈电;   过压保护(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止用户线上的电压冲击或过压而损坏交换机。   振铃(Ringing):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   监视(Supervision): 借助扫描点监视用户线通断状态,以检测话机的摘机,挂机,拨号脉冲等用户线信号,转送给控制设备,以表示用户的忙闲状态和接续要求。   编解码(CODEC):利用编码器和解码器(CODEC),滤波器,完成话音信号的模数与数模交换,以与数字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接口 。   混合(Hybrid):进行用户线的2/4线转换,以满足编解码与数字交换对四线传输的要求。   测试(Test):提供测试端口,进行用户电路的测试。   这7种功能常用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BORSCHT)代表。对于模拟程控交换机,不需要编解码功能;而在数字程控交换机中,除某些特定应用的小型交换机利用增量调制方式外,其它大部分均采用PCM编解码方式。数字用户线电路是为适应数字用户环境而设置的接口,它主要用来通过线路适配器(LAM)或数字话机(SOPHO-SET)与各种数据终端设备(DTE)如计算机,打印机,VDU,电传相连。

计算机网络,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要的是简述哦

1:路由器与交换机,本质上,一个是三层设备,一个是二层设备。路由器是三层,交换机是二层。2:所谓三层,就是路由器数据交换的时候,需要携带IP头,根据IP地址来进行寻找转发路径。而交换机,数据交换的时候,根据二层MAC地址来转发的。3:路由器本质上是起到连接网络的作用,连接一个网络跟另一个网络。而交换机,是一个网络内所有电脑通信用。4:路由器成本比较贵,交换机较便宜。

交换机通讯原理

(1)端口地址表  端口地址表记录了端口下包含主机的MAC地址。端口地址表是交换机上电后自动建立的,  保存在RAM中,并且自动维护。  交换机隔离冲突域的原理是根据其端口地址表和转发决策决定的。  (2)转发决策  交换机的转发决策有三种操作:丢弃、转发和扩散。  丢弃:当本端口下的主机访问已知本端口下的主机时丢弃。  转发:当某端口下的主机访问已知某端口下的主机时转发。  扩散:当某端口下的主机访问未知端口下的主机时要扩散。  每个操作都要记录下发包端的MAC地址,以备其它主机的访问。  (3)成存期:  生成期是端口地址列表中表项的寿命。每个表项在建立后开始进行倒记时,每次发送  数据都要刷新记时。对于长期不发送数据主机,其MAC地址的表项在生成其结束时删除。  所以端口地地表记录的总是最活动的主机的MAC地址。  (4)应该说交换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交换机结构及组网方式,目前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交换机作为网络中的纽带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简单的说,交换机就是将它与用户计算机相连就行了,完成各个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复杂来说,交换机针对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而言,一些高层交换机如三层交换、网管型的产品,在交换机结构方面就没这么简单了。  三层路由  通常,普通的交换机只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上,路由器则工作在网络层。而功能强大的三层交换机可同时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并根据MAC地址或IP地址转发数据包。但是要注意到三层交换机并不能完全取代路由器,因为它主要是为了实现处于两个不同子网的Vlan进行通讯,而不是用来作数据传输的复杂路径选择。  网管功能  一台交换机所支持的管理程度反映了该设备的可管理性与可操作性。带网管功能的交换机可对每个端口的流量进行监测,设置每个端口的速率,关闭/打开端口连接。通过对交换机端口进行监测,便于对网络业务流量的区分和迅速进行网络故障定义,提高了网络的可管理性。  端口聚合  这是一种封装技术,它是一条点到点的链路,链路的两端可以都是交换机,也可以是交换机和路由器,还可以是主机和交换机或路由器。基于端口汇聚(Trunk)功能,允许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路由器、主机与交换机或路由器之间通过两个或多个端口并行连接同时传输以提供更高带宽、更大吞吐量,大幅度提供整个网络能力。  认识交换机结构  级联方式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组网方式,它通过交换机上的级联口(UpLink)进行连接。需要注意的是交换机不能无限制级联,超过一定数量的交换机进行级联,最终会引起广播风暴,导致网络性能严重下降。  端口聚合方式  前面我们已接触到端口聚合的特点,此种方式相当于用多个端口同时进行级联,它提供了更高的互联带宽和线路冗余,使网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堆叠方式  交换机的堆叠是扩展端口最快捷、最便利的方式,同时堆叠后的带宽是单一交换机端口速率的几十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交换机都支持堆叠的,这取决于交换机的品牌、型号是否支持堆叠;并且还需要使用专门的堆叠电缆和堆叠模块;最后还要注意同一叠堆中的交换机必须是同一品牌。  分层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应用于比较复杂的交换机结构中,按照功能可划分为: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  后记  作为网络的重要连接设备,交换机在实际使用中相当频繁。对于一般家庭用户而言,比较复杂的应用就是交换机的级联结构了;而三层路由、堆叠等高级应用一般在企业中应用较多。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561253.htm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一、概述  交换技术是一个具有简化、低价、高性能和高端口密集特点的交换产品,体现了桥接技术的复杂交换技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作。与桥接器一样,交换机按每一个包中的MAC地址相对简单地决策信息转发。而这种转发决策一般不考虑包中隐藏的更深的其他信息。与桥接器不同的是交换机转发延迟很小,*作接近单个局域网性能,远远超过了普通桥接互联网络之间的转发性能。  交换技术允许共享型和专用型的局域网段进行带宽调整,以减轻局域网之间信息流通出现的瓶颈问题。现在已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和ATM技术的交换产品。  交换机能经济地将网络分成小的冲突网域,为每个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带宽。协议的透明性使得交换机在软件配置简单的情况?苯影沧霸诙嘈橥缰校唤换换褂孟钟械牡缋隆⒅屑唐鳌⒓咂骱凸ぷ髡镜耐ǎ槐刈鞲卟愕挠布叮唤换换怨ぷ髡臼峭该鞯模庋芾砜土蚧送缃诘愕脑黾印⒁贫屯绫浠?作。  利用专门设计的集成电路可使交换机以线路速率在所有的端口并行转发信息,提供了比传统桥接器高得多的*作性能。专用集成电路技术使得交换器在更多端口的情况下以上述性能运行,其端口造价低于传统型桥接器。  二、三种交换技术  1.端口交换  端口交换技术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条以太网段(每条网段为一个广播域),不用网桥或路由连接,网络之间是互不相通的。以大主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根据支持的程度,端口交换还可细分为:  模块交换:将整个模块进行网段迁移。  端口组交换:通常模块上的端口被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端口允许进行网段迁移。  端口级交换:支持每个端口在不同网段之间进行迁移。这种交换技术是基于OSI第一层上完成的,具有灵活性和负载平衡能力等优点。如果配置得当,那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进行客错,但没有改变共享传输介质的特点,自而未能称之为真正的交换。  2.帧交换  帧交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微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以减小冲突域,获得高的带宽。一般来讲每个公司的产品的实现技术均会有差异,但对网络帧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直通交换:提供线速处理能力,交换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14个字节,便将网络帧传送到相应的端口上。  存储转发: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进行验错和控制。  前一种方法的交换速度非常快,但缺乏对网络帧进行更高级的控制,缺乏智能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因此,各厂商把后一种技术作为重点。  有的厂商甚至对网络帧进行分解,将帧分解成固定大小的信元,该信元处理极易用硬件实现,处理速度快,同时能够完成高级控制功能(如美国MADGE公司的LET集线器)如优先级控制。  3.信元交换  ATM技术代表了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是解决目前网络通信中众多难题的一剂“良药”,ATM采用固定长度53个字节的信元交换。由于长度固定,因而便于用硬件实现。ATM采用专用的非差别连接,并行运行,可以通过一个交换机同时建立多个节点,但并不会影响每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ATM还容许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建立多个虚拟链接,以保障足够的带宽和容错能力。ATM采用了统计时分电路进行复用,因而能大大提高通道的利用率。ATM的带宽可以达到25M、155M、622M甚至数Gb的传输能力。  三、局域网交换机的种类和选择  局域网交换机根据使用的网络技术可以分为:  以大网交换机;  令牌环交换机;  FDDI交换机;  ATM交换机;  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等。  如果按交换机应用领域来划分,可分为:  台式交换机;  工作组交换机;  主干交换机;  企业交换机;  分段交换机;  端口交换机;  网络交换机等。  局域网交换机是组成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对用户而言,局域网交换机最主要的指标是端口的配置、数据交换能力、包交换速度等因素。因此,在选择交换机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交换端口的数量;  (2)交换端口的类型;  (3)系统的扩充能力;  (4)主干线连接手段;  (5)交换机总交换能力;  (6)是否需要路由选择能力;  (7)是否需要热切换能力;  (8)是否需要容错能力;  (9)能否与现有设备兼容,顺利衔接;  (10)网络管理能力。  四、交换机应用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交换机网络中的瓶颈问题  交换机本身的处理速度可以达到很高,用户往往迷信厂商宣传的Gbps级的高速背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连接入网的工作站或服务器使用的网络是以大网,它遵循CSMA/CD介质访问规则。在当前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中多台工作站会同时访问服务器,因此非常容易形成服务器瓶颈。有的厂商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在交换机中设计了一个或多个高速端口(如3COM的Linkswitch1000可以配置一个或两个100Mbps端口),方便用户连接服务器或高速主干网。用户也可以通过设计多台服务器(进行业务划分)或追加多个网卡来消除瓶颈。交换机还可支持生成树算法,方便用户架构容错的冗余连接。  2.网络中的广播帧  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作系统有Netware、Windows NT等,而Lan Server的服务器是通过发送网络广播帧来向客户机提供服务的。这类局域网中广播包的存在会大大降低交换机的效率,这时可以利用交换机的虚拟网功能(并非每种交换机都支持虚拟网)将广播包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每台文交换机的端口都支持一定数目的MAC地址,这样交换机能够“记忆”住该端口一组连接站点的情况,厂商提供的定位不同的交换机端口支持MAC数也不一样,用户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交换机端口的连接端点数。如果超过厂商给定的MAC数,交换机接收到一个网络帧时,只有其目的站的MAC地址不存在于该交换机端口的MAC地址表中,那么该帧会以广播方式发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  3.虚拟网的划分  虚拟网是交换机的重要功能,通常虚拟网的实现形式有三种:  (1)静态端口分配  静态虚拟网的划分通常是网管人员使用网管软件或直接设置交换机的端口,使其直接从属某个虚拟网。这些端口一直保持这些从属性,除非网管人员重新设置。这种方法虽然比较麻烦,但比较安全,容易配置和维护。  (2)动态虚拟网  支持动态虚拟网的端口,可以借助智能管理软件自动确定它们的从属。端口是通过借助网络包的MAC地址、逻辑地址或协议类型来确定虚拟网的从属。当一网络节点刚连接入网时,交换机端口还未分配,于是交换机通过读取网络节点的MAC地址动态地将该端口划入某个虚拟网。这样一旦网管人员配置好后,用户的计算机可以灵活地改变交换机端口,而不会改变该用户的虚拟网的从属性,而且如果网络中出现未定义的MAC地址,则可以向网管人员报警。  (3)多虚拟网端口配置  该配置支持一用户或一端口可以同时访问多个虚拟网。这样可以将一台网络服务器配置成多个业务部门(每种业务设置成一个虚拟网)都可同时访问,也可以同时访问多个虚拟网的资源,还可让多个虚拟网间的连接只需一个路由端口即可完成。但这样会带来安全上的隐患。虚拟网的业界规范正在制定当中,因而各个公司的产品还谈不上互*作性。Cisco公司开发了Inter-Switch Link(ISL)虚拟网络协议,该协议支持跨骨干网(ATM、FDDI、Fast Ethernet)的虚拟网。但该协议被指责为缺乏安全性上的考虑。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中使用了大量的共享式Hub,通过灵活接入计算机端口也可以获得好的效果。  4.高速局域网技术的应用  快速以太网技术虽然在某些方面与传统以大网保持了很好的兼容性,但100BASE-TX、100BASAE-T4及100BASE-FX对传输距离和级连都有了比较大的限制。通过100Mbps的交换机可以打破这些局限。同时也只有交换机端口才可以支持双工高速传输。  目前也出现了CDDI/FDDI的交换技术,另外该CDDI/FDDI的端口价格也呈下降趋势,同时在传输距离和安全性方面也有比较大的优势,因此它是大型网络骨干的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3COM的主要交换产品有Linkswitch系列和LANplex系列;BAY的主要交换产品有LattisSwitch2800,BAY stack workgroup、System3O00/5000(提供某些可选交换模块);Cisco的主要交换产品有Catalyst 1000/2000/3000/5000系列。  三家公司的产品形态看来都有相似之处,产品的价格也比较接近,除了设计中要考虑网络环境的具体需要(强调端口的搭配合理)外,还需从整体上考虑,例如网管、网络应用等。随着ATM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帧交换机的价格将会进一步下跌,它将成为工作组网的重要解决方案

交换机数据转发原理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MAC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减少冲突域,但它不能划分网络层广播,即广播域。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每一端口都可视为独立的网段,连接在其上的网络设备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当节点A向节点D发送数据时,节点B可同时向节点C发送数据,而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网络的全部带宽,都有着自己的虚拟连接。假使这里使用的是1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那么该交换机这时的总流通量就等于2×10Mbps=20Mbps,而使用10Mbps的共享式HUB时,一个HUB的总流通量也不会超出10Mbps。总之,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转自:百度百科

数字交换机原理

数字交换机原理时分多路通信PCM传输系统   话音模拟信号在发送端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以后得到了PCM(脉冲编码调制)信号,该信号经过传输线路送到对端。在接收端将收到的PCM码还原成模拟话音信号。时分多路复用   为了提高线路利用率,总是设法在一堆传输线路上,传输多个话路的信息,这就是多路复用。  多路复用通常有频分制、时分制和码分制三种。  频分制是将传输频带分成N部分,每一个部分均可作为一个独立的传输信道使用。如图所示。这样在一对传输线路上可有N对话路信息传送,而每一对话路所占用的只是其中的一个频段。频分制通信又称载波通信,它是模拟通信的主要手段。  时分制是把一个传输通道进行时间分割以传送若干话路的信息,如图所示。把N个话路设备接到一条公共的通道上,按一定的次序轮流的给各个设备分配一段使用通道的时间。当轮到某个设备时,这个设备与通道接通,执行操作。与此同时,其它设备与通道的联系均被切断。待指定的使用时间间隔一到,则通过时分多路转换开关把通道联接到下一个要连接的设备上去。时分制通信也称时间分割通信,它是数字电话多路通信的主要方法,因而PCM通信常称为时分多路通信。PCM的基本原理   在时分制中,每一用户(如图中的第一路、第二路、……)在指定时间内接通信道,其他时间为别的用户按指定时间接通,为了使发端各路和收端各路能互相对应协调一致地工作,在发端需传送一个同步信号,利用同步控制信号来确保发端和收端协调工作。在时分多路通信中,总的时间如何确定呢?在这总的时间内可安排多少路呢?  从话音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中可知,为确保接收端能将离散的数字信号还原成连续的模拟信号,取样频率需采用8000赫兹,即每隔125微秒取样一次,因此,就PCM的时分通信而言,是把125微秒时间分成许多小段落,每一路占一段时间,这时间称为时隙。显然,路数越多,每路的时隙越小。通常安排有24路、32路等,我国采用CCITT建议的PCM30/32制式为标准化的时分制多路传输系统的一次群。 数字交换点滴时隙交换   在PCM传输系统中加入数字交换网,相当于将时分复用线(PCM线)分成输入和输出侧,如图所示。途中输入复用线和输出复用线各具有32个时隙,如果输入复用线上任一时隙的内容可以在输出复用线上任一个时隙输出,这就称为时隙交换。如图中输入TS5中的内容A在输出TS19出现;输入TS10中的内容B在输出TS0中出现,这时隙中的内容,就是话路信息,也就是8比特的数字信息。  输入复用线上的32个时隙是按一帧又一帧地顺序出现的,输出复用线上的32个时隙也是按一帧又一帧地顺序出现的,但是各个出入时隙内的内容可以不一一对应。这是通过数字交换网所具备的功能之一--时隙交换功能来实现的。复用线之间交换(空分交换)   在一个数字交换网上,为加大交换容量,输入复用线和输出复用线都不止一条,如图所示。这就必然出现任一输入线与任一输出线之间的交换,这就是复用线之间的交换概念,而各复用线在空间是分割开的,因而常称为空分交换。如图中,输入侧复用线1的TS3的信息经过数字交换网在输出侧复用线4的TS3上出现。这是通过数字交换的功能之二——空分交换功能实现的。  上述时隙交换功能与空分交换功能分别由不同的接线器(时分接线器T和空分接线器S)实现,为了使数字交换网兼有时空交换的功能,扩大选择范围和交换机的容量,在程控数字交换机中的数字交换网是由T接线器和S接线器的不同组合而成。如TST(时分-空分-时分)、STS(空分-时分-空分),TSST、TSSST、SSTSS、TTT等。何谓电话通信网  电话通信网是进行交互型话音通信,开放电话业务的电信网,简称电话网。它是一种电信业务量最大,服务面积最广的专业网,可兼容其它许多种非话业务网,是电信网的基本形式和基础,包括本地电话网、长途电话网和国际电话网。  电话网采用电话交换方式,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发送和接收电话信号的用户终端设备、进行电路交换的交换设备、连接用户终端和交换设备的线路和交换设备之间的链路。  电话网基本结构形式分为多级汇接网和无级网两种。我国电话网由四级长途交换中心和一级本地网端局组成五级结构。其中一、二、三、四级的长途交换中心构成长途电话网,由本地网端局和按需要设置的汇接局组成本地电话网。  除了以传递电话信息为主的业务网外,一个完整的电话通信网还需要有若干个用以保障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路功能、提高网路服务质量的支撑网路。支撑网中传递的是相应的监测和控制信号。支撑网包括同步网、公共信道信令网、信输监控网和网路管理网等。http://cache.baidu.com/c?word=%CA%FD%D7%D6%3B%BD%BB%BB%BB%3B%BB%FA%3B%D4%AD%C0%ED&url=http%3A//jianzhu%2Ejituo%2Enet/1000bbs/64/64824%2Eshtml&b=0&a=79&user=baidu

交换机基本原理的概述

交换技术允许共享型和专用型的局域网段进行带宽调整,以减轻局域网之间信息流通出现的瓶颈问题。现在已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和ATM技术的交换产品。类似传统的桥接器,交换机提供了许多网络互联功能。交换机能经济地将网络分成小的冲突网域,为每个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带宽。协议的透明性使得交换机在软件配置简单的情况下直接安装在多协议网络中;交换机使用现有的电缆、中继器、集线器和工作站的网卡,不必作高层的硬件升级;交换机对工作站是透明的,这样管理开销低廉,简化了网络节点的增加、移动和网络变化的操作。交换机分为两大类:第二层交换机和第三层交换机。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配置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往往由许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连连接而成。如果几个计算机网络只是在物理上连接在一起,它们之间并不能进行通信,那么这种“互连”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通常在谈到“互连”时,就已经暗示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是可以进行通信的,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计算机网络已经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或称为互联网络,也可简称为互联网、互连网。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或中间系统),ISO的术语称之为中继(relay)系统。根据中继系统所在的层次,可以有以下五种中继系统:1.物理层(即常说的第一层、层L1)中继系统,即转发器(repeater)。2.数据链路层(即第二层,层L2),即网桥或桥接器(bridge)。3.网络层(第三层,层L3)中继系统,即路由器(router)。4.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兼有网桥和路由器的功能。5.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即网关(gateway).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时,一般不称之为网络互联,因为这仅仅是把一个网络扩大了,而这仍然是一个网络。高层网关由于比较复杂,目前使用得较少。因此一般讨论网络互连时都是指用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互联的网络。本文主要阐述交换机和路由器及其区别。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

每当收到一个帧时,就先暂存在其缓冲中。若此帧未出现差错,且欲发往的目的站MAC地址属于另一网段,则通过查找站表,将收到的帧送往对应的端口转发出去。若该帧出现差错,则丢弃此帧。网桥过滤了通信量,扩大了物理范围,提高了可靠性,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局域网。但同时也增加了时延,对用户太多和通信量太大的局域网不适合。网桥与转发器不同,(1)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而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2)网桥不像转发器转发所有的帧,而是只转发未出现差错,且目的站属于另一网络的帧或广播帧;(3)转发器转发一帧时不用检测传输媒体,而网桥在转发一帧前必须执行CSMA/CD算法;(4)网桥和转发器都有扩展局域网的作用,但网桥还能提高局域网的效率并连接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局域网的作用。以太网交换机通常有十几个端口,而网桥一般只有2-4个端口;它们都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网桥的端口一般连接到局域网,而以太网的每个接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交换机允许多对计算机间能同时通信,而网桥允许每个网段上的计算机同时通信。所以实质上以太网交换机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连到交换机上的每台计算机就像连到网桥的一个局域网段上。网桥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转发,而以太网交换机还可采用直通方式转发。以太网交换机采用了专用的交换机构芯片,转发速度比网桥快。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1、像集线器一样,交换机提供了大量可供线缆连接的端口,这样可以采用星型拓扑布线。像中继器、集线器和网桥那样,当它转发帧时,交换机会重新产生一个不失真的方形电信号。2、交换机的功能是连接计算机、服务器、网络打印机、网络摄像头、IP电话等终端设备,并实现与其它交换机、无线接入点、路由器、网络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互联,从而构建局域网络,实现所有设备之间的通信。3、功能: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了解每个端口相连设备的MAC地址,再通过地址同相应的端口映射起来存放在交换机缓存中的MAC地址表中。

交换机的构成以及其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基本构成: 1、 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根据用户的呼叫要求,通过控制部分的接续命令,建立 主叫与被叫用户间的连接通路。在纵横制交换机中它采用各种机电式接线器(如纵 横接线器,编码接线器,笛簧接线器等),在程控交换机中目前主要采用由电子开关 阵列构成的空分交换网络,和由存储器等电路构成的时分接续网络。 2、用户电路 用户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各种用户线与交换之间的连接,通常又称为用户线接口 电路(SLIC,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根据交换机制式和应用环境的 不同,用户电路也有多种类型,对于程控数字交换机来说,目前主要有与模拟话机 连接的模拟用户线电路(ALC)及与数字话机,数据终端(或终端适配器)连接的数字 用户线电路(DLC)。 模拟用户线电路是适应模拟用户环境而配置的接口,其基本功能有; 馈电(Battery feed):交换机通过用户线向共电式话机直流馈电; 过压保护(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止用户线上的电压冲击或过压而损坏 交换机。 振铃(Ringing):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 监视(Supervision): 借助扫描点监视用户线通断状态,以检测话机的摘机, 挂机,拨号脉冲等用户线信号,转送给控制设备,以表示用户的忙闲状态和接续要 求。 编解码(CODEC):利用编码器和解码器(CODEC),滤波器,完成话音信号的模数 与数模交换,以与数字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接口 。 混合(Hybrid):进行用户线的2/4线转换,以满足编解码与数字交换对四线传输 的要求。 测试(Test):提供测试端口,进行用户电路的测试。 这7种功能常用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BORSCHT)代表。对于模拟程控交换机 ,不需要编解码功能;而在数字程控交换机中,除某些特定应用的小型交换机利用 增量调制方式外,其它大部分均采用PCM编解码方式。数字用户线电路是为适应数 字用户环境而设置的接口,它主要用来通过线路适配器(LAM)或数字话机 (SOPHO-SET)与各种数据终端设备(DTE)如计算机,打印机,VDU,电传相连。 出入中继器 出入中继器是中继线与交换网络间的接口电路,用于交换机中继线的连接。它的功 能和电路与所用的交换系统的制式及局间中继线信号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对模拟中 继接口单元(ATU),其作用是实现模拟中继线与交换网络的接口,基本功能一般有: 发送与接收表示中继线状态(如示闲,占用,应答,释放等)的线路信号。 转发与接收代表被叫号码的记发器信号。 供给通话电源和信号音。 向控制设备提供所接收的线路信号。 对于最简单的情况,某一交换机的中继器通过实线中继线与另一交换机连接, 并采用用户环路信令,则该模拟中继器的功能与作用等效为一部“话机”。若采用 其它更为复杂的信号方式,则中继器应实现相应的话音,信令的传输与控制功能。 数字中继线接口单元(DTU)的作用是实现数字中继线与数字交换网络之间的接口 ,它通过PCM有关时隙传送中继线信令,完成类似于模拟中继器所应承担的基本功 能。但由于数字中继线传送的是PCM群路数字信号,因而它具有数字通信的一些特 殊问题,如帧同步,时钟恢复,码型交换,信令插入与提取等,即要解决信号传送 ,同步与信令配合三方面的连接问题。 数字中继接口单位的基本功能包括帧与复帧同步码产生,帧调整,连零抑制, 码型变换,告警处理,时钟恢复,帧同步搜索及局间信令插入与提取等,如同模拟 用户电路的BORSCHT,也可将数字中继单元的上述8种功能概括为GAZPACHO。 4、 控制设备 控制部分是程控交换机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外部用户与内部维护管理的 要求,执行存储程序和各种命令,以控制相应硬件实现交换及管理功能。 程控交换机控制设备的主体是微处理器,通常按其配置与控制工作方式的不同, 可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两类。为了更好的适应软硬件模块化的要求,提高处理 能力及增强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目前程控交换系统的分散控制程度日趋提高, 已广泛采用部分或完全分布式控制方式。

路由器和交换机有什么区别啊!

有交换机只能联机,有路由就又能联机又能上网。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交换环境为什么要使用生成树协议?

在三层环境中,一组路由器彼此互联,要实现选路, 可以运行动态路由选择协议,也可以使用静态路由, 可以指定从源到达目的地通过哪条路径,通过修改路由的属性,比如修改度量值, 修改管理距离,而在BGP中还可以修改路径矢量,也叫路径属性,通过操纵这些参数,做一个三层的路径切换,在二层环境中, 由于交换机的智能性没有路由器那么强,所以在二层环境中, 交换机之间互联, 并且当设备之间连接了冗余路径之后,源到目的地走哪条路径,如何保证源到目的地之间没有环路,而且路径是最优的 这个就要依靠一个控制层面协议, 这个协议叫STP,在讲STP之前, 我们先回顾一下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任何设备都有控制层面和数据层面, 交换机的控制层面包含的一张表,叫MAC地址表,也叫CAM表,叫内容可寻址存储器。这张表作为交换机的转发表,用来帮助交换机做网络内的数据转发, 这个表里面的三元素,PC的MAC地址,PC所连接的交换机的接口,以及该接口所属的VLAN , 通过这个表, 交换机就可以知道通过哪个接口收到流量之后再通过哪个接口发送出去,那么交换机是如何学习到这个表呢?交换机有没有类似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来学习这些东西呢?应该说是动态交换协议。 答案是没有的, 那么能不能手工的写静态表项呢?当然可以写静态MAC地址表项,只是这个方式书写, 工作量比较大, 不灵活,当PC要经常更改一些连接, 做一些迁移,使用静态的表项是没有扩展性的,那么, 我们如何让交换机动态学习这些表项呢?一般使用自动学习,这个自动学习是特别不靠谱的,但是没有其他的更优的学习方式了, 只能使用这个方式。 刚开机, 交换机的MAC 地址表是空的, 自动学习的时候,不管这个帧是谁发的,都会携带一个源MAC地址,这个MAC地址就是设备自身的标识符,当交换机通过一个接口收到一个数据帧之后,就能基于这个数据帧的源MAC地址,接收接口以及这个接口所属的VLAN, 我把这三样地址做一个绑定,就形成了一个MAC地址表项,交换机的学习指的是,只要我收到一个帧之后,我就认为这个帧的发送者就连接在我这个接口上。 大家想, 这种学习方法靠谱吗?其实是不靠谱的, 因为我们不能保证这个发送者就直接连接在这个交换机的接口上, 因为在我们的园区网中,在一个交换区块内,交换机之间也会互联,交换机之间还是中继链路, 中继链路是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行的,这个时候如果在交换机之间连接了多根中继链路,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在这个图中, 假设SW1 身后连接了主机A, SW2 身后连接了主机B, 两个交换机之间连接了两根中继链路,这个主机A当发送一个广播数据的时候, SW 2 关于主机A的MAC地址表会怎么学习呢? 我们说交换机发送的广播帧,目的MAC地址全F,交换机所能学习到的表项只能是单播表项, 收到广播帧是找不到转发条目的,所以只能泛洪, 把这个帧复制成多份, 通过其他接口发送出去,交换机做的泛洪叫VLAN内的泛洪,我通过vlan内的一个接口收到广播流量, 可以通过哪些接口发送出去呢?属于这个VLAN的其他接入接口, 以及允许VLAN 通行的中继接口以及Hybrid接口, 交换机之间互联的都是中继链路。 所以主机A发送的流量会被SW1 通过这两条中继链路都发送出去,假设通过上边的链路被先收到,SW2 就会把PCA的MAC 地址绑定到上边这个接口上, 当SW2 通过下边这个接口也收到一个一摸一样的数据,那么这个交换机SW2会做怎样的处理呢?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在问大家,当交换机通过一个接口收到一个数据帧, 接下来通过另外一个接口收到一模一样的帧,这个源MAC地址都一样,,这个地址学习该怎么处理,是后学习到的MAC地址表项会覆盖先学习到的, 还是先学习到的维持不变,对后来的不做更新呢? 还是他俩同时保持呢?答案是后学习到的会覆盖先学习到的。 当交换机通过一条路径学习到一个转发表项的时候, 如果通过另外一条路径又学习到了相同的转发表项, 那么后学习到的转发表项就会覆盖先学习到的转发表项,这个就是交换机控制层面学习不可靠的根因。 泛洪会造成MAC 地址表翻摆 因为我只要学习到这个表项, 就认为这个设备连接到了我这个接口,。而当交换机之间拥有多根冗余链路的时候, 交换机是可以通过多根链路收到相同的数据的,而如果让这多根链路同时工作, 这个设备会出现什么问题呢?这个设备就会一会儿认为通过上边路径可以访问A, 一会儿认为可以通过下边路径访问A,这个接收设备会不停的做路径切换,这就是MAC地址表翻摆,MAC 地址表的翻摆会导致流量转发的不稳定。 比如主机A发送一个广播帧, 发送给SW 1 , SW 1 通过上边的链路泛洪发送给SW2 , SW 2 会把这个数据帧拷贝多份,从除了接收接口以外的其他接口泛洪发送出去, 会发送给主机B, 也会从下边的链路泛洪发送给SW1 , 而SW1 通过下边的链路泛洪发送的广播流量会通过SW2 从上边的链路再泛洪回来, 这就形成了两个环路,泛洪会产生广播风暴,而SW 1和SW2 收到这些流量还会继续泛洪, 因为目的MAC地址是全F, 交换机在收到目的MAC地址全F的数据帧一定会泛洪发送,可以发现, 这个泛洪是永无止境的,只要设备之间拥有冗余路径, 就会出现环路, 只要链路上出现广播或者未知单播帧, 就会出现广播风暴。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把这些设备之间的冗余路径去掉一根就可以了, 只要设备之间没有冗余路径, 就不会产生环路,虽然这个地方还会产生泛洪, 但是这个收到的泛洪流量还能不能再泛洪回去呢?肯定是不能泛洪回去的,意思是不能通过接收接口再回送回去的, 所以, 只连接一根路径是不会出现刚才的问题的,但是单根链路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 就是单点故障,没有冗余的网络,是没有健壮性的,为了让网络保持健壮性,设备之间还是要连接多根链路。 二层设备没有类似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的一个机制来让设备知道整个网络是怎么连接的,为了解决二层设备产生的环路问题, 就引入了生成树技术。 1、可以动态监测链路和设备的运行状态,周期性发送链路探测报文,如果限制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对方的探测报文, 则认为链路发生故障。 2、生成树可以自动计算最优路径,确保网络内的数据转发路径就是最优路径。 3,当设备或链路不可用, 可以立即发现拓扑变更, 立即开始拓扑变更计算, 不需要手工干预, 自动完成。

电话交换机原理是什么

电话交换机是一种用于连接电话线路的设备,它可以接收和转换电话信号,使用户可以通过电话线路进行通信。电话交换机的原理是:当用户拨打一个电话号码时,电话交换机会接收到电话信号,然后根据电话号码的位置,将信号转发到相应的电话线路上,从而实现用户之间的通信。

接入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原理是接入交换机一般用于直接连接电脑,汇聚交换机一般用于楼宇间。汇聚相当于一个局部或重要的中转站,核心相当于一个出口或总汇总。原来定义的汇聚层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核心的负担,将本地数据交换机流量在本地的汇聚交换机上交换,减少核心层的工作负担,使核心层只处理到本地区域外的数据交换。接入层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特性。接入交换机是最常见的交换机,它直接与外网联系,使用最广泛,尤其是在一般办公室、小型机房和业务受理较为集中的业务部门、多媒体制作中心、网站管理中心等部门。在传输速度上,现代接入交换机大都提供多个具有10M/100M/1000M自适应能力的端口。汇聚层交换机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它必须能够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因此汇聚层交换机与接入层交换机比较,需要更高的性能,更少的接口和更高的交换速率。而将网络主干部分称为核心层,核心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高速转发通信,提供优化,可靠的骨干传输结构,因此核心层交换机应拥有更高的可靠性,性能和吞吐量。

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一、什么是三层交换机在92年,就已经有三层交换机诞生,那么到底什么是三层交换机呢?在早期,人们想把二层交换和三层路由功能结合在一台设备上,以减少 设备数量。那时第三层交换是基于软件的,转发速度很慢,后来才发展到以硬件来实现三层交换。从今天来看,三层交换机实质就是一种特殊的路由器,是一种在性能上侧重于交换(二层和三层),有很强交换能力而价格低廉的路由器。它以ASIC实现IP包的三层交换,其交换能力都在MPPS以上,而传统的路由器一般不超过10万包/秒(这里指的是单块板的转发能力,不是指采用分布式转发情况多块板的总的转发能力,也不包括现在采用昂贵的网络处理器构成的GSR等,此外现在有更高速CPU推出,但也很难超过1MPPS 【3】)。网络处理器价格高昂在于它除了三层交换部分本身比较复杂外,它还有很强的QOS,POLICY等功能。以IBM的Rainer处理器为例:它的 硬件可管理上千个流,软件配置不同流的带宽,内嵌 PowerPC 处理器; 拥有大量的协处理器和硬件加速器,可以并行地处理数据。而三层交换机的转发部分为了降低成本,根本不可能线速支持上千个流并有能力进行带宽分配。原来有人有一种观点,那就是用最长匹配实现大路由表查找的CAM很贵,换句话说用硬件来实现大路由表的最长匹配搜索成本很高,从调查资料来看,这种观点看来并不一定对。路由表的搜索采用CAM实现成本也并不高。以 Kawasaki LSI公司的支持最长匹配搜索的的CAM芯片KE5BLME064为例,它支持64K的路由前缀项,每个ENTRY 40bit 宽,包搜索速度可达6.7Mpps,时延为数百个纳秒,而价格不到60美元【6】。当然减少支持的路由表项无疑能降低成本,而且就三层交换机通常的应用环境来看不需要太多的路由表项,因此一般三层交换机支持的路由表项比GSR要少,例如CISCO 4000系列只支持到16K--32K路由表项,北电的ACCLER 1000支持32K。不过CISCO应用在6500系列上的SUPER ENGINES 2已经支持到128K,已经可以和骨干网路由器的表项相当了。CISCO设计的转发引擎上支持的路由表越来越大和CISCO考虑到三层交换机往城域网和骨干网上应用有关。总的来看,网络处理器之所以贵,应该还是贵在它的灵活性上,贵在支持QOS,POLICY,以及多种协议,尤其是有些协议还没有完全形成标准,网络处理器可能只需修改软件就可以支持(多数三层交换机就有困难,这也导致有很多厂家早期三层交换机与现在的协议不兼容),网络处理器要对包内容进行更多的识别,更复杂的调度,为了达到线速处理,里面常集合多个微引擎,支持多线程处理。这些也许才是导致网络处理器价格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相比起来三层交换机在这方面能力就很弱,例如CISCO 6000系列只支持16个QOS队列,4000只支持一个,5500支持两个,而Extreme的 三层引擎只支持4个队列。因为是采用硬件实现三层交换,所以交换速度能做到很高,但要想同时支持大量三层协议,如IP, IPX,AppleTalk, DECnet等等,这些协议的封包格式不一样,用软件实现起来容易,用硬件实现却非常困难,用硬件实现转发的协议太多,只会带来成本的急剧上升,因此三层交换机上一般只考虑支持较为常用的IP,IPX协议,IP多播。也有的三层交换机支持其它的,但那是用软件实现的,转发速率较低,例如 CISCO 的CATALYST 6000系列就在MSFC上用软件实现AppleTalk等,转发速率在10万-20万包/秒【4】。三层交换机现在主要提供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技术简单,价格低廉,在企业网里应用最为普遍,三层交换机采用以太网接口,能为企业网提供廉价而高速交换的设备,替代价格高昂而性能却上不去的的路由器。三层交换机的ASIC同时提供IP的二层和三层交换,把原来二层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功能熔为一体,极大的降低了用户的成本。随着宽带业务的兴起,三层交换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尤其是GE和10G以太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层交换机从企业网已经逐步走向了城域网,而应用范围的拓展也促进了其设计的革新。例如原来在三层交换机广泛采用的是CACHE技术,在三层交换机往城域网和骨干网上应用时,业务流无规则性越来越强,网络拓扑变更也有增加,因为视频语言业务的增加,QOS等也有需求,采用这种技术的弊病越来越明显;三层交换机在向城域网和骨干网上发展时要求三层交换机需要支持的协议也越来越多,如有的厂家三层交换机已经支持OSPF, BGP,MPLS等协议,有的甚至采用可编程ASIC,支持IPV6。三层交换机上支持的接口种类也越来越多,有的已经支持广域网口,例如CISCO 6000系列就提供广域网模块 flexWAN,可提供各种广域网接口。如ATM ,POS,帧中继,PPP等。但这部分也是和传统路由器一样,用软件来处理的, flexWAN上有两个263M的RM7000处理器来处理这些广域网接口协议,接口速度上不去,目前只支持到OC-3 ATM或OC-3 POS。这些广域网接口的适配器和CISCO 7200/7500系列兼容; 但可以肯定,如果你想在三层交换机上选用广域网接口,那和普通路由器上的广域网接口价格应该差不多,因为在接口上采用的技术是一样的。但这样一来,三层交换机导致了一向引以提供广域网接口而作为卖点的诸如CISCO 7000这类路由器就鲜有出路,有评论说这类路由器正在走向终结。 三层交换机一般不支持广域网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不同的广域网口,其MTU可能不一样,这样如果要达到线速转发的话,就必须在硬件上支持分片,这会导致设计很繁琐,目前的三层交换机都不支持分片,而交换机上全部采用以太网接口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但这些厂家只是为了增强三层交换机的卖点而提供的多种广域网接口和协议模块,不能从硬件上就提供二层高速转发,而纯利用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交换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三层交换机的功能。增加广域网接口有个好处就是如果三层交换机需要和广域网相连上internet的话,就比较灵活,不一定在出口处非加一级路由器,而目前很多厂家三层交换机对广域网口不支持,结果在组网时上连internet都要增加一个路由器,当然这里不完全是因为接口的原因,还有这些三层交换机支持协议有限,例如不支持BGP协议,支持的路由表项不足,防火墙功能不完善有关系。三层交换机根据应用场合分多种档次,性能和价格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在城域网甚至骨干网上应用的三层交换机,要求在三层交换机上增加的功能也多,性能的提高伴随着设计复杂度的增大,必然带来价格的上升,特别高端的三层交换机实际就和GSR没有区别了。应该说,如果达到这个档次的三层交换机实际已经不能叫三层交换机,就象JUNIPER的高端路由器一样,它的主要部件都是以ASIC设计的,我们称之为三层交换机也不是不可以,但它的ASIC实现的功能太复杂,太强大,价格很高昂,还是称之为高端路由器更合适。通常的三层交换机之所以被称为交换机就是因为它的功能有限,主要以面向交换为目的,所以才称之为交换机。它的设计主要以面向企业网和城域网而设计的,在这个层面上需求的数量达,对这个层面上的用户而言,在达到满足主要性能的前提下,成本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它以够用为准则,不强调在三层交换机上实现过多的协议,提供过多根本用不上的功能【5】。例如,在三层交换机上实现很强大的QOS,支持BGP协议等,这些在绝大多数用户那儿实际并没有用处。在目前国内建设城域网时,它实际也不一定要考虑太多QOS,目前主要还是上NTERNET。这实际也符合中国的国情,就拿视频点播来说,在中国租一张碟片只需一两块钱甚至几角钱,VCD机在城市用户几乎普及,有多少人愿意去点播呢?理解三层交换机的应用范围和要达到低成本的要求,就能理解为什么三层交换机在Cos, POLICY等方面功能较弱,主要提供以太网口,支持有限服务,有限协议,有限路由功能。三层交换机主要提供以太网接口,各种速率的以太网接口其帧格式都相似,很容易用硬件实现二层的高速转发,一般其二层转发功能远远超过三层功能,很多三层交换机二层转发能力都在100MPPS,而三层转发能力只有几个MPPS。GE和10GE以其低廉的价格,为三层交换机在广域网上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三层交换机在交换网上采用的技术和路由器都一样,没有什么差别。例如CISCO 6500系列就采用CROSS BAR技术。

哪位高人知道好的有关路由器、交换机原理的书籍啊?

http://bbs.net130.com/相当全面的论坛,不光有CISCO,还有港湾,华为,3COM等系列的设备~~~~推荐进入~~~~~,如果还需要什么内容,可以摆渡消息我,我帮你找

cisco交换机的原理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MAC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减少冲突域,但它不能划分网络层广播,即广播域。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每一端口都可视为独立的网段,连接在其上的网络设备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当节点A向节点D发送数据时,节点B可同时向节点C发送数据,而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网络的全部带宽,都有着自己的虚拟连接。假使这里使用的是1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那么该交换机这时的总流通量就等于2×10Mbps=20Mbps,而使用10Mbps的共享式HUB时,一个HUB的总流通量也不会超出10Mbps。总之,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简述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交换机内部的CPU会在每个端口成功连接时,通过将MAC地址和端口对应,形成一张MAC表。在今后的通讯中,发往该MAC地址的数据包将仅送往其对应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的端口。因此,交换机可用于划分数据链路层广播,即冲突域;但它不能划分网络层广播,即广播域。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MAC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IP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减少冲突域,但它不能划分网络层广播,即广播域。交换机(Switch)意为“开关”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其他常见的还有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等。

局域网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基本工作原理: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局域网交换机,局域网交换机可以在它的多个端口之间建立多个并发连接,其中局域网交换机的二层交换是执行桥接功能,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交换速度快,但控制功能弱,没有路由选择功能。三层交换根据IP地址转发数据,具有路由功能。低交换延迟是局域网交换机的主要特点。从传输延迟的量级来看,如果交换机为几十微秒,则网桥为几百微秒,路由器为几千微秒;支持不同的传输速率和工作模式;高传输宽带;支持虚拟局域网服务。交换局域网是虚拟局域网的基础,当前的交换机基本上都只持虚拟局域网。扩展资料:交换机的内部结构1、共享式存储器结构,这种方式容易实现,但需要很大的内存容量,很高的管理费用。且由于访问储存器需要时间,不可能在较大的端口数之间实现线速交换,因此比较适合于小系统交换机。2、交叉总线结构,这种结构适合单点传输,对于多点传输存在一定的问题。3、混合交叉总线结构,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总线争用。4、环形总线结构,用于搜集总线状态、处理路由、流量控制和清理数据总线。环形总线结构的最大优点是扩展能力强,成本低,因为采用环形结构,很容易聚集带宽,当端口数增加的时候,带宽就相应增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局域网交换机

局域网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网桥一样,是工作在链路层的联网设备,它的各个端口都具有桥接功能,每个端口可以连接一个LAN或一台高性能网站或服务器,能够通过自学习来了解每个端口的设备连接情况。所有端口由专用处理器进行控制,并经过控制管理总线转发信息。

求论文:交换机用户线扫描原理

数字调度交换机的工作原理调度交换机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用户间通话的接续。基本划分为两大部分:话路设备和控制设备。话路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接口电路(如用户线接口和中继线接口电路等)和交换(或接续)网络;控制设备在纵横制交换机中主要包括标志器与记发器,而在数字调度交换机中,控制设备则为电子计算机,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数字调度交换机实质上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它将各种控制功能,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对外部状态的扫描数据和存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工作。1. 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根据用户的呼叫要求,通过控制部分的接续命令,建立主叫与被叫用户间的连接通路。在纵横制交换机中它采用各种机电式接线器(如纵横接线器,编码接线器,笛簧接线器等),在程控交换机中目前主要采用由电子开关阵列构成的空分交换网络,和由存储器等电路构成的时分接续网络。2. 用户电路 用户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各种用户线与交换之间的连接,通常又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根据交换机制式和应用环境的不同,用户电路也有多种类型,对于程控数字交换机来说,目前主要有与模拟话机连接的模拟用户线电路(ALC)及与数字话机,数据终端(或终端适配器)连接的数字用户线电路(DLC)。 模拟用户线电路是适应模拟用户环境而配置的接口,其基本功能有: . 馈电(Battery feed): 交换机通过用户线向共电式话机直流馈电; . 过压保护(Overvoltage Protection): 防止用户线上的电压冲击或过压而损坏交换机。 . 振铃(Ringing):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 . 监视(Supervision): 借助扫描点监视用户线通断状态,以检测话机的摘机,挂机,拨号脉冲等用户线信号,转送给控制设备,以表示用户的忙闲状态和接续要求。 . 编解码(CODEC): 利用编码器和解码器(CODEC),滤波器,完成话音信号的模数与数模交换,以与数字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接口 。 . 混合(Hybrid):进行用户线的2/4线转换,以满足编解码与数字交换对四线传输的要求。 . 测试(Test):提供测试端口,进行用户电路的测试。 这7种功能常用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BORSCHT)代表。对于模拟调度交换机,不需要编解码功能;而在数字调度交换机中,除某些特定应用的小型交换机利用增量调制方式外,其它大部分均采用PCM编解码方式。 数字用户线电路是为适应数字用户环境而设置的接口,它主要用来通过线路适配器(LAM)或数字话机(SOPHO-SET)与各种数据终端设备(DTE)如计算机,打印机,VDU,电传相连。3. 出入中继器出入中继器是中继线与交换网络间的接口电路,用于交换机中继线的连接。它的功能和电路与所用的交换系统的制式及局间中继线信号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对模拟中继接口单元(ATU),其作为是实现模拟中继线与交换网络的接口,基本功能一般有: 1.发送与接收表示中继线状态(如示闲,占用,应答,释放等)的线路信号。 2.转发与接收代表被叫号码的记发器信号。 3.供给通话电源和信号音。 4.向控制设备提供所接收的线路信号。 对于最简单的情况,某一交换机的中继器通过实线中继线与另一交换机连接,并采用用户环路信令,则该模拟中继器的功能与作用等效为一部“话机”。若采用其它更为复杂的信号方式,则中继器应实现相应的话音,信令的传输与控制功能。 数字中继线接口单元(DTU)的作用是实现数字中继线与数字交换网络之间的接口,它通过PCM有关时隙传送中继线信令,完成类似于模拟中继器所应承担的基本功能。但由于数字中继线传送的是PCM群路数字信号,因而它具有数字通信的一些特殊问题,如帧同步,时钟恢复,码型交换,信令插入与提取等,即要解决信号传送,同步与信令配合三方面的连接问题。 数字中继接口单位的基本功能包括帧与复帧同步码产生,帧调整,连零抑制,码型变换,告警处理,时钟恢复,帧同步搜索及局间信令插入与提取等,如同模拟用户电路的BORSCHT,也可将数字中继单元的上述8种功能概括为GAZPACHO。4. 控制设备 控制部分是数字调度交换机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外部用户与内部维护管理的要求,执行存储程序和各种命令,以控制相应硬件实现交换及管理功能。 数字调度交换机控制设备的主体是微处理器,通常按其配置与控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两类。为了更好的适应软硬件模块化的要求,提高处理能力及增强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目前程控交换系统的分散控制程度日趋提高,已广泛采用部分或完全分布式控制方式。

dslam交换机工作原理

一、概述  1993年,局域网交换设备出现,1994年,国内掀起了交换网络技术的热潮。其实,交换技术是一个具有简化、低价、高性能和高端口密集特点的交换产品,体现了桥接技术的复杂交换技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操作。与桥接器一样,交换机按每一个包中的MAC地址相对简单地决策信息转发。而这种转发决策一般不考虑包中隐藏的更深的其他信息。与桥接器不同的是交换机转发延迟很小,操作接近单个局域网性能,远远超过了普通桥接互联网络之间的转发性能。  交换技术允许共享型和专用型的局域网段进行带宽调整,以减轻局域网之间信息流通出现的瓶颈问题。现在已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和ATM技术的交换产品。  类似传统的桥接器,交换机提供了许多网络互联功能。交换机能经济地将网络分成小的冲突网域,为每个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带宽。协议的透明性使得交换机在软件配置简单的情况下直接安装在多协议网络中;交换机使用现有的电缆、中继器、集线器和工作站的网卡,不必作高层的硬件升级;交换机对工作站是透明的,这样管理开销低廉,简化了网络节点的增加、移动和网络变化的操作。  利用专门设计的集成电路可使交换机以线路速率在所有的端口并行转发信息,提供了比传统桥接器高得多的操作性能。如理论上单个以太网端口对含有64个八进制数的数据包,可提供14880bps的传输速率。这意味着一台具有12个端口、支持6道并行数据流的“线路速率”以太网交换器必须提供89280bps 的总体吞吐率(6道信息流X14880bps/道信息流)。专用集成电路技术使得交换器在更多端口的情况下以上述性能运行,其端口造价低于传统型桥接器。    二、三种交换技术  1.端口交换  端口交换技术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条以太网段(每条网段为一个广播域),不用网桥或路由连接,网络之间是互不相通的。以大主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根据支持的程度,端口交换还可细分为:  61模块交换:将整个模块进行网段迁移。  61端口组交换:通常模块上的端口被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端口允许进行网段迁移。  61端口级交换:支持每个端口在不同网段之间进行迁移。这种交换技术是基于OSI第一层上完成的,具有灵活性和负载平衡能力等优点。如果配置得当,那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进行客错,但没有改变共享传输介质的特点,自而未能称之为真正的交换。  2.帧交换  帧交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微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以减小冲突域,获得高的带宽。一般来讲每个公司的产品的实现技术均会有差异,但对网络帧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61直通交换:提供线速处理能力,交换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14个字节,便将网络帧传送到相应的端口上。  61存储转发: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进行验错和控制。  前一种方法的交换速度非常快,但缺乏对网络帧进行更高级的控制,缺乏智能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因此,各厂商把后一种技术作为重点。  有的厂商甚至对网络帧进行分解,将帧分解成固定大小的信元,该信元处理极易用硬件实现,处理速度快,同时能够完成高级控制功能(如美国MADGE公司的LET集线器)如优先级控制。  3.信元交换  ATM技术代表了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是解决目前网络通信中众多难题的一剂“良药”,ATM采用固定长度53个字节的信元交换。由于长度固定,因而便于用硬件实现。ATM采用专用的非差别连接,并行运行,可以通过一个交换机同时建立多个节点,但并不会影响每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ATM还容许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建立多个虚拟链接,以保障足够的带宽和容错能力。ATM采用了统计时分电路进行复用,因而能大大提高通道的利用率。ATM的带宽可以达到25M、155M、622M甚至数Gb的传输能力。    三、局域网交换机的种类和选择  局域网交换机根据使用的网络技术可以分为:  61以大网交换机;    61令牌环交换机;  61FDDI交换机;    61ATM交换机;  61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等。  如果按交换机应用领域来划分,可分为:  61台式交换机;    61工作组交换机;  61主干交换机;    61企业交换机;  61分段交换机;    61端口交换机;  61网络交换机等。  局域网交换机是组成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对用户而言,局域网交换机最主要的指标是端口的配置、数据交换能力、包交换速度等因素。因此,在选择交换机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交换端口的数量;  (2)交换端口的类型;  (3)系统的扩充能力;  (4)主干线连接手段;  (5)交换机总交换能力;  (6)是否需要路由选择能力;  (7)是否需要热切换能力;  (8)是否需要容错能力;  (9)能否与现有设备兼容,顺利衔接;  (10)网络管理能力。    四、交换机应用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交换机网络中的瓶颈问题  交换机本身的处理速度可以达到很高,用户往往迷信厂商宣传的Gbps级的高速背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连接入网的工作站或服务器使用的网络是以大网,它遵循CSMA/CD介质访问规则。在当前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中多台工作站会同时访问服务器,因此非常容易形成服务器瓶颈。有的厂商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在交换机中设计了一个或多个高速端口(如3COM的Linkswitch1000 可以配置一个或两个100Mbps端口),方便用户连接服务器或高速主干网。用户也可以通过设计多台服务器(进行业务划分)或追加多个网卡来消除瓶颈。交换机还可支持生成树算法,方便用户架构容错的冗余连接。  2.网络中的广播帧  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Netware、Windows NT等,而Lan Server的服务器是通过发送网络广播帧来向客户机提供服务的。这类局域网中广播包的存在会大大降低交换机的效率,这时可以利用交换机的虚拟网功能(并非每种交换机都支持虚拟网)将广播包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每台文交换机的端口都支持一定数目的MAC地址,这样交换机能够“记忆”住该端口一组连接站点的情况,厂商提供的定位不同的交换机端口支持MAC数也不一样,用户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交换机端口的连接端点数。如果超过厂商给定的MAC数,交换机接收到一个网络帧时,只有其目的站的MAC地址不存在于该交换机端口的MAC地址表中,那么该帧会以广播方式发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  3.虚拟网的划分  虚拟网是交换机的重要功能,通常虚拟网的实现形式有三种:  (1)静态端口分配  静态虚拟网的划分通常是网管人员使用网管软件或直接设置交换机的端口,使其直接从属某个虚拟网。这些端口一直保持这些从属性,除非网管人员重新设置。这种方法虽然比较麻烦,但比较安全,容易配置和维护。  (2)动态虚拟网  支持动态虚拟网的端口,可以借助智能管理软件自动确定它们的从属。端口是通过借助网络包的MAC地址、逻辑地址或协议类型来确定虚拟网的从属。当一网络节点刚连接入网时,交换机端口还未分配,于是交换机通过读取网络节点的MAC地址动态地将该端口划入某个虚拟网。这样一旦网管人员配置好后,用户的计算机可以灵活地改变交换机端口,而不会改变该用户的虚拟网的从属性,而且如果网络中出现未定义的MAC地址,则可以向网管人员报警。  (3)多虚拟网端口配置  该配置支持一用户或一端口可以同时访问多个虚拟网。这样可以将一台网络服务器配置成多个业务部门(每种业务设置成一个虚拟网)都可同时访问,也可以同时访问多个虚拟网的资源,还可让多个虚拟网间的连接只需一个路由端口即可完成。但这样会带来安全上的隐患。虚拟网的业界规范正在制定当中,因而各个公司的产品还谈不上互操作性。Cisco公司开发了Inter-Switch Link(ISL)虚拟网络协议,该协议支持跨骨干网(ATM、FDDI、Fast Ethernet)的虚拟网。但该协议被指责为缺乏安全性上的考虑。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中使用了大量的共享式Hub,通过灵活接入计算机端口也可以获得好的效果。  4. 高速局域网技术的应用  快速以太网技术虽然在某些方面与传统以大网保持了很好的兼容性,但100BASE-TX、100BASAE-T4及100BASE-FX对传输距离和级连都有了比较大的限制。通过100Mbps的交换机可以打破这些局限。同时也只有交换机端口才可以支持双工高速传输。  目前也出现了CDDI/FDDI的交换技术,另外该CDDI/FDDI的端口价格也呈下降趋势,同时在传输距离和安全性方面也有比较大的优势,因此它是大型网络骨干的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3COM的主要交换产品有Linkswitch系列和LANplex系列;BAY的主要交换产品有LattisSwitch2800,BAY stack workgroup、System3O00/5000(提供某些可选交换模块);Cisco的主要交换产品有Catalyst 1000/2000/3000/5000系列。  三家公司的产品形态看来都有相似之处,产品的价格也比较接近,除了设计中要考虑网络环境的具体需要(强调端口的搭配合理)外,还需从整体上考虑,例如网管、网络应用等。随着ATM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帧交换机的价格将会进一步下跌,它将成为工作组网的重要解决方案。

简述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一、概述 1993年,局域网交换设备出现,1994年,国内掀起了交换网络技术的热潮。其实,交换技术是一个具有简化、低价、高性能和高端口密集特点的交换产品,体现了桥接技术的复杂交换技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操作。与桥接器一样,交换机按每一个包中的MAC地址相对简单地决策信息转发。而这种转发决策一般不考虑包中隐藏的更深的其他信息。与桥接器不同的是交换机转发延迟很小,操作接近单个局域网性能,远远超过了普通桥接互联网络之间的转发性能。 交换技术允许共享型和专用型的局域网段进行带宽调整,以减轻局域网之间信息流通出现的瓶颈问题。现在已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和ATM技术的交换产品。 类似传统的桥接器,交换机提供了许多网络互联功能。交换机能经济地将网络分成小的冲突网域,为每个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带宽。协议的透明性使得交换机在软件配置简单的情况下直接安装在多协议网络中;交换机使用现有的电缆、中继器、集线器和工作站的网卡,不必作高层的硬件升级;交换机对工作站是透明的,这样管理开销低廉,简化了网络节点的增加、移动和网络变化的操作。 利用专门设计的集成电路可使交换机以线路速率在所有的端口并行转发信息,提供了比传统桥接器高得多的操作性能。如理论上单个以太网端口对含有64个八进制数的数据包,可提供14880bps的传输速率。这意味着一台具有12个端口、支持6道并行数据流的“线路速率”以太网交换器必须提供89280bps的总体吞吐率(6道信息流X14880bps/道信息流)。专用集成电路技术使得交换器在更多端口的情况下以上述性能运行,其端口造价低于传统型桥接器。 二、三种交换技术 1.端口交换 端口交换技术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条以太网段(每条网段为一个广播域),不用网桥或路由连接,网络之间是互不相通的。以大主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根据支持的程度,端口交换还可细分为: ·模块交换:将整个模块进行网段迁移。 ·端口组交换:通常模块上的端口被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端口允许进行网段迁移。 ·端口级交换:支持每个端口在不同网段之间进行迁移。这种交换技术是基于OSI第一层上完成的,具有灵活性和负载平衡能力等优点。如果配置得当,那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进行客错,但没有改变共享传输介质的特点,自而未能称之为真正的交换。 2.帧交换 帧交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微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以减小冲突域,获得高的带宽。一般来讲每个公司的产品的实现技术均会有差异,但对网络帧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直通交换:提供线速处理能力,交换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14个字节,便将网络帧传送到相应的端口上。 ·存储转发: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进行验错和控制。 前一种方法的交换速度非常快,但缺乏对网络帧进行更高级的控制,缺乏智能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因此,各厂商把后一种技术作为重点。 有的厂商甚至对网络帧进行分解,将帧分解成固定大小的信元,该信元处理极易用硬件实现,处理速度快,同时能够完成高级控制功能(如美国MADGE公司的LET集线器)如优先级控制。 3.信元交换 ATM技术代表了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是解决目前网络通信中众多难题的一剂“良药”,ATM采用固定长度53个字节的信元交换。由于长度固定,因而便于用硬件实现。ATM采用专用的非差别连接,并行运行,可以通过一个交换机同时建立多个节点,但并不会影响每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ATM还容许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建立多个虚拟链接,以保障足够的带宽和容错能力。ATM采用了统计时分电路进行复用,因而能大大提高通道的利用率。ATM的带宽可以达到25M、155M、622M甚至数Gb的传输能力。 三、局域网交换机的种类和选择 局域网交换机根据使用的网络技术可以分为: ·以大网交换机; ·令牌环交换机; ·FDDI交换机; ·ATM交换机; ·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等。 如果按交换机应用领域来划分,可分为: ·台式交换机; ·工作组交换机; ·主干交换机; ·企业交换机; ·分段交换机; ·端口交换机; ·网络交换机等。 局域网交换机是组成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对用户而言,局域网交换机最主要的指标是端口的配置、数据交换能力、包交换速度等因素。因此,在选择交换机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交换端口的数量; (2)交换端口的类型; (3)系统的扩充能力; (4)主干线连接手段; (5)交换机总交换能力; (6)是否需要路由选择能力; (7)是否需要热切换能力; (8)是否需要容错能力; (9)能否与现有设备兼容,顺利衔接; (10)网络管理能力。 四、交换机应用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交换机网络中的瓶颈问题 交换机本身的处理速度可以达到很高,用户往往迷信厂商宣传的Gbps级的高速背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连接入网的工作站或服务器使用的网络是以大网,它遵循CSMA/CD介质访问规则。在当前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中多台工作站会同时访问服务器,因此非常容易形成服务器瓶颈。有的厂商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在交换机中设计了一个或多个高速端口(如3COM的Linkswitch1000可以配置一个或两个100Mbps端口),方便用户连接服务器或高速主干网。用户也可以通过设计多台服务器(进行业务划分)或追加多个网卡来消除瓶颈。交换机还可支持生成树算法,方便用户架构容错的冗余连接。 2.网络中的广播帧 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Netware、WindowsNT等,而LanServer的服务器是通过发送网络广播帧来向客户机提供服务的。这类局域网中广播包的存在会大大降低交换机的效率,这时可以利用交换机的虚拟网功能(并非每种交换机都支持虚拟网)将广播包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每台文交换机的端口都支持一定数目的MAC地址,这样交换机能够“记忆”住该端口一组连接站点的情况,厂商提供的定位不同的交换机端口支持MAC数也不一样,用户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交换机端口的连接端点数。如果超过厂商给定的MAC数,交换机接收到一个网络帧时,只有其目的站的MAC地址不存在于该交换机端口的MAC地址表中,那么该帧会以广播方式发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 3.虚拟网的划分 虚拟网是交换机的重要功能,通常虚拟网的实现形式有三种: (1)静态端口分配 静态虚拟网的划分通常是网管人员使用网管软件或直接设置交换机的端口,使其直接从属某个虚拟网。这些端口一直保持这些从属性,除非网管人员重新设置。这种方法虽然比较麻烦,但比较安全,容易配置和维护。 (2)动态虚拟网 支持动态虚拟网的端口,可以借助智能管理软件自动确定它们的从属。端口是通过借助网络包的MAC地址、逻辑地址或协议类型来确定虚拟网的从属。当一网络节点刚连接入网时,交换机端口还未分配,于是交换机通过读取网络节点的MAC地址动态地将该端口划入某个虚拟网。这样一旦网管人员配置好后,用户的计算机可以灵活地改变交换机端口,而不会改变该用户的虚拟网的从属性,而且如果网络中出现未定义的MAC地址,则可以向网管人员报警。 (3)多虚拟网端口配置 该配置支持一用户或一端口可以同时访问多个虚拟网。这样可以将一台网络服务器配置成多个业务部门(每种业务设置成一个虚拟网)都可同时访问,也可以同时访问多个虚拟网的资源,还可让多个虚拟网间的连接只需一个路由端口即可完成。但这样会带来安全上的隐患。虚拟网的业界规范正在制定当中,因而各个公司的产品还谈不上互操作性。Cisco公司开发了Inter-SwitchLink(ISL)虚拟网络协议,该协议支持跨骨干网(ATM、FDDI、FastEthernet)的虚拟网。但该协议被指责为缺乏安全性上的考虑。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中使用了大量的共享式Hub,通过灵活接入计算机端口也可以获得好的效果。 4.高速局域网技术的应用 快速以太网技术虽然在某些方面与传统以大网保持了很好的兼容性,但100BASE-TX、100BASAE-T4及100BASE-FX对传输距离和级连都有了比较大的限制。通过100Mbps的交换机可以打破这些局限。同时也只有交换机端口才可以支持双工高速传输。 目前也出现了CDDI/FDDI的交换技术,另外该CDDI/FDDI的端口价格也呈下降趋势,同时在传输距离和安全性方面也有比较大的优势,因此它是大型网络骨干的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3COM的主要交换产品有Linkswitch系列和LANplex系列;BAY的主要交换产品有LattisSwitch2800,BAYstackworkgroup、System3O00/5000(提供某些可选交换模块);Cisco的主要交换产品有Catalyst1000/2000/3000/5000系列。 三家公司的产品形态看来都有相似之处,产品的价格也比较接近,除了设计中要考虑网络环境的具体需要(强调端口的搭配合理)外,还需从整体上考虑,例如网管、网络应用等。随着ATM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帧交换机的价格将会进一步下跌,它将成为工作组网的重要解决方案。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一、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 2.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 3.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这一过程称为泛洪(flood)。 4.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的端口转发。

交换机的作用及工作原理是什么?

功能:1、像集线器一样,交换机提供了大量可供线缆连接的端口,这样可以采用星型拓扑布线。2、像中继器、集线器和网桥那样,当它转发帧时,交换机会重新产生一个不失真的方形电信号。3、像网桥那样,交换机在每个端口上都使用相同的转发或过滤逻辑。4、像网桥那样,交换机将局域网分为多个冲突域,每个冲突域都是有独立的宽带,因此大大提高了局域网的带宽。5、除了具有网桥、集线器和中继器的功能以外,交换机还提供了更先进的功能,如虚拟局域网(VLAN)和更高的性能。 原理交换机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交换机内部的CPU会在每个端口成功连接时,通过将MAC地址和端口对应,形成一张MAC表。在今后的通讯中,发往该MAC地址的数据包将仅送往其对应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的端口。因此,交换机可用于划分数据链路层广播,即冲突域;但它不能划分网络层广播,即广播域。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MAC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IP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减少冲突域。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工作在哪一层?

1993年,局域网交换设备出现,1994年,国内掀起了交换网络技术的热潮。其实,交换技术是一个具有简化、低价、高性能和高端口密集特点的交换产品,体现了桥接技术的复杂交换技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操作。与桥接器一样,交换机按每一个包中的MAC地址相对简单地决策信息转发。而这种转发决策一般不考虑包中隐藏的更深的其他信息。与桥接器不同的是交换机转发延迟很小,操作接近单个局域网性能,远远超过了普通桥接互联网络之间的转发性能。 交换技术允许共享型和专用型的局域网段进行带宽调整,以减轻局域网之间信息流通出现的瓶颈问题。现在已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和ATM技术的交换产品。类似传统的桥接器,交换机提供了许多网络互联功能。交换机能经济地将网络分成小的冲突网域,为每个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带宽。协议的透明性使得交换机在软件配置简单的情况下直接安装在多协议网络中;交换机使用现有的电缆、中继器、集线器和工作站的网卡,不必作高层的硬件升级;交换机对工作站是透明的,这样管理开销低廉,简化了网络节点的增加、移动和网络变化的操作。利用专门设计的集成电路可使交换机以线路速率在所有的端口并行转发信息,提供了比传统桥接器高得多的操作性能。如理论上单个以太网端口对含有64个八进制数的数据包,可提供14880bps的传输速率。这意味着一台具有12个端口、支持6道并行数据流的“线路速率”以太网交换器必须提供89280bps的总体吞吐率(6道信息流X14880bps/道信息流)。专用集成电路技术使得交换器在更多端口的情况下以上述性能运行,其端口造价低于传统型桥接器。

3. 请问交换机和路由器各自的实现原理是什么?分别在哪个层次上面实现的

交换机 通过二层寻址 存储 转发 碎片隔离 等实现路由器是通过三层路由查找IP方式实现。交换机在二层实现,路由在三层

交换机的启动方式及原理?

通过对Harris交换机启动信息的分析,介绍交换机初始化时各阶段的标志及可能出现的非正常表现,确定故障点并分析故障产生的可能原因。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原理和特点是什么(如何建立交换表)?

以太网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的机器,以太网使用物理地址(MAC地址),48位,6字节。其工作原理为:当有一个帧到来时,他会检查其目的地址并对应自己的MAC地址表,如果存在目的地址,则转发,如果不存在则泛洪(广播),广播后如果没有主机的MAC地址与帧的目的MAC地址相同,则丢弃,若有主机相同,则会将主机的MAC自动添加到其MAC地址表中。至于与集线器的不同在于:集线器会把数据转发到除接受端口外的所有端口,不检查其目的MAC地址

视频监控中网络交换机工作原理是什么

道德

二进八出电话交换机工作原理?

简单说,就是8部分机电话通过2调外线呼入、呼出。

交换机工作原理

交换机工作原理传统的交换机本质上是具有流量控制能力的多端口网桥,即传统的(二层) 交换机。把路由技术引入交换机,可以完成网络层路由选择,故称为三层交换,这是交换机的新进展。交换机(二层交换)的工作原理交换机和网桥一样,是工作在链路层的联网设备,它的各个端口都具有桥接功能,每个端口可以连接一个LAN或一台高性能网站或服务器,能够通过自学习来了解每个端口的设备连接情况。所有端口由专用处理器进行控制,并经过控制管理总线转发信息。 同时可以用专门的网管软件进行集中管理。 除此之外,交换机为了提高数据交换的速度和效率,一般支持多种方式。 (1)存储转发: 所有常规网桥都使用这种方法。它们在将数据帧发柱其他端口之前,要把收到的帧完全存储在内部的存储器中,对其检验后再发往其他端口,这样其延时等于接收一个完整的数据帧的时间及处理时间的总和。如果级联很长时,会导致严重的性能问题,但这种方法可以过滤掉错误的数据帧。 (2)切入法: 这种方法只检验数据帧的目标地址,这使得数据帧几乎马上就 可以传出去,从而大大降低延时。 其缺点是:错误帧也会被传出去。错误帧的概率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切入法以提高传输速度。而错误帧的概率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存储转发法/以减少错误帧的重传。

简述网络交换机工作原理

1.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2.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3.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这一过程称为泛洪(flood)。4.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的端口转发。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中操作包括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中操作包括:1、丢弃,即当本端口下的主机访问已知本端口下的主机时丢弃;2、转发,即当某端口下的主机访问已知某端口下的主机时转发;3、扩散,即当某端口下的主机访问未知端口下的主机时要扩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一、交换机的工作原理1、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2、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3、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这一过程称为泛洪(flood)。4、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的端口转发。二、交换机的三个主要功能以太网交换机了解每一端口相连设备的MAC地址,并将地址同相应的端口映射起来存放在交换机缓存中的MAC地址表中。转发/过滤:当一个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时,它被转发到连接目的节点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端口(如该数据帧为广播/组播帧则转发至所有端口)。消除回路:当交换机包括一个冗余回路时,以太网交换机通过生成树协议避免回路的产生,同时允许存在后备路径。三、交换机的工作特性1、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所连接的网段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2、交换机所连接的设备仍然在同一个广播域内,也就是说,交换机不隔绝广播(惟一的例外是在配有VLAN的环境中)。3、交换机依据帧头的信息进行转发,因此说交换机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设备(此处所述交换机仅指传统的二层交换设备)。四、交换机的分类依照交换机处理帧时不同的操作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存储转发:交换机在转发之前必须接收整个帧,并进行错误校检,如无错误再将这一帧发往目的地址。帧通过交换机的转发时延随帧长度的不同而变化。直通式:交换机只要检查到帧头中所包含的目的地址就立即转发该帧,而无需等待帧全部的被接收,也不进行错误校验。由于以太网帧头的长度总是固定的,因此帧通过交换机的转发时延也保持不变。五、二、三、四层交换机多种理解的说法:二层交换(也称为桥接)是基于硬件的桥接。基于每个末端站点的`唯一MAC地址转发数据包。二层交换的高性能可以产生增加各子网主机数量的网络设计。其仍然有桥接所具有的特性和限制。三层交换是基于硬件的路由选择。路由器和第三层交换机对数据包交换操作的主要区别在于物理上的实施。四层交换的简单定义是:不仅基于MAC(第二层桥接)或源/目的地IP地址(第三层路由选择),同时也基于TCP/UDP应用端口来做出转发决定的能力。其使网络在决定路由时能够区分应用。能够基于具体应用对数据流进行优先级划分。它为基于策略的服务质量技术提供了更加细化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可以区分应用类型的方法。

交换机和路由器各自实现的原理是什么?

分类: 电脑/网络 >> 硬件 解析: 1.什么是交换机 交换机也叫交换式集线器,它通过对信息进行重新生成,并经过内部处理后转发至指定端口,具备自动寻址能力和交换作用,由于交换机根据所传递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将每一信息包独立地从源端口送至目的端口,避免了和其他端口发生碰撞。广义的交换机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2.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机是针对共享工作模式的弱点而推出的。集线器是采用共享工作模式的代表,如果把集线器比作一个邮递员,那么这个邮递员是个不认识字的“傻瓜”--要他去送信,他不知道直接根据信件上的地址将信件送给收信人,只会拿着信分发给所有的人,然后让接收的人根据地址信息来判断是不是自己的!而交换机则是一个“聪明”的邮递员--交换机拥有一条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当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交换机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地址表中。 可见,交换机在收到某个网卡发过来的“信件”时,会根据上面的地址信息,以及自己掌握的“常住居民户口簿”快速将信件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万一收信人的地址不在“户口簿”上,交换机才会像集线器一样将信分发给所有的人,然后从中找到收信人。而找到收信人之后,交换机会立刻将这个人的信息登记到“户口簿”上,这样以后再为该客户服务时,就可以迅速将信件送达了。 3.交换机的性能特点 1)独享带宽 由于交换机能够智能化地根据地址信息将数据快速送到目的地,因此它不会像集线器那样在传输数据时“打扰”那些非收信人。这样一来,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组之间的数据传输。并且每个端口都可视为是独立的网段,相互通信的双方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比如说,当A主机向D主机发送数据时,B主机可同时向C主机发送数据,而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网络的全部带宽--假设此时它们使用的是10Mb的交换机,那么该交换机此时的总流通量就等于2×10Mb=20Mb。 2)全双工 当交换机上的两个端口在通信时,由于它们之间的通道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它们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 1.路由器的作用 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我们可以将很多台电脑组成一个比较大的局域网(图3),但是当机器的数量达到一定数目时,问题也就来了:对于用集线器构成的局域网而言,由于采用“广播”工作模式,当网络规模较大时,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碰撞、堵塞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即使是交换机,这种情况也同样存在。其次,这种局域网不安全,也不利于管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便将一个较大的网络划分为一个个小的子网、网段,或者直接将它们划分为多个VLAN(即虚拟局域网),在一个VLAN内,一台主机发出的信息只能发送到具有相同VLAN号的其他主机,其他VLAN的成员收不到这些信息或广播帧。采用VLAN划分网络后,可有效地抑制网络上的广播风暴,增加网络的安全性,使管理控制集中(图4)。 既然是局域网,万一分别处于不同VLAN的主机需要互相通信时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得通过路由器(Router,转发者)来帮忙了。路由器可以将处于不同子网、网段、VLAN的电脑连接起来,让它们自由通信。另外,我们都知道目前的网络有很多种结构类型,且不同网络所使用的协议、速度也不尽相同。当两个不同结构的网络需要互连时,也可以通过路由器来实现。路由器可以使两个相似或不同体系结构的局域网段连接到一起,以构成一个更大的局域网或一个广域网。 可见,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网段或VLAN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所谓路由就是指通过相互连接的网络把信息从源地点移动到目标地点的活动。那么路由器具体是如何进行“翻译”工作的呢?我们平时在学习、翻译英语时,肯定会准备一本英汉字典,通过它来实现英文与中文之间的互现转换。而对于路由器而言,它也有这种用于翻译的字典--路径表。路径表(Routing Table)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如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径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 通过路由器可以让不同子网、网段进行互连,因此路由器与集线器、交换机不同,它一般安装在网络的“骨干”部位,而不像集线器、交换机那样工作在基层。比如说一个较大规模的企业局域网,基于管理、安全、性能的考虑,一般都会将整个网络划分为多个VLAN,如此一来,当VLAN与VLAN之间进行通讯时,就必须使用路由器。 对于该企业网而言,肯定还需要与互联网相连,对于企业而言,一般都是通过租用电信的DDN专线或者利用ADSL、Cable、ISDN等方式将企业网接入互联网,而此时由于网络体系及所用协议的不同,也需要路由器来完成企业网与互联网的互连工作。 点击放大 一般来说,在路由过程中,信息至少会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通常,人们会把路由和交换进行对比,这主要是因为在普通用户看来两者所实现的功能是完全一样的。其实,路由和交换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交换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发生在第三层,即网络层。这一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在移动信息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两者实现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路由器通过路由决定数据的转发。转发策略称为路由选择,这也是路由器名称的由来。 三剑客的外观比较 前面我们已经讲解了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但是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有时也希望能够从外观上去区分它们。当然,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在外观上肯定有所区别,但这些往往只能作为参考信息,毕竟现在很多集线器、交换机与路由器产品在外观上看非常相似。而这里面最难区分的就是普通桌面型的集线器与交换机,而路由器相对比较容易识别。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包含哪些功能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如下:工作原理:1、交换机通过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再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2、交换机可以同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好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和哪个端口进行转发。3、要是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4、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的端口转发。功能:1、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了解每个端口相连设备的MAC地址,再通过地址同相应的端口映射起来存放在交换机缓存中的MAC地址表中。2、转发/过滤:当一个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时,它被转发到连接目的节点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端口。3、消除回路:当交换机包括一个冗余回路时,以太网交换机通过生成树协议避免回路的产生,同时允许存在后备路径。交换机的分类1、存储转发:交换机在转发之前必须接收整个帧,并进行错误校检,要是没有错误再将这一帧发往目的地址。帧通过交换机的转发时延随帧长度的不同而变化。2、直通式:交换机只要检查到帧头中所包含的目的地址就立即转发该帧,而无需等待帧全部被接收,也不进行错误校验。由于以太网帧头的长度总是固定的,因此帧通过交换机的转发时延也保持不变。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简述

1、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当交换机收到数据时,它会检查它的目的MAC地址,然后把数据从目的主机所在的接口转发出去。 2、交换机之所以能实现这一功能,是因为交换机内部有一个MAC地址表,MAC地址表记录了网络中所有MAC地址与该交换机各端口的对应信息。 3、某一数据帧需要转发时,交换机根据该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来查找MAC地址表,从而得到该地址对应的端口,即知道具有该MAC地址的设备是连接在交换机的哪个端口上,然后交换机把数据帧从该端口转发出去。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交换机的定义  局域网交换机拥有许多端口,每个端口有自己的专用带宽,并且可以连接不同的网段。交换机各个端口之间的通信是同时的、并行的,这就大大提高了信息吞吐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每个端口还可以只连接一个设备。  为了实现交换机之间的互连或与高档服务器的连接,局域网交换机一般拥有一个或几个高速端口,如100MB以太网端口、FDDI端口或155MBATM端口,从而保证整个网络的传输性能。2、交换机的特性  通过集线器共享局域网的用户不仅是共享带宽,而且是竞争带宽。可能由于个别用户需要更多的带宽而导致其他用户的可用带宽相对减少,甚至被迫等待,因而也就耽误了通信和信息处理。利用交换机的网络微分段技术,可以将一个大型的共享式局域网的用户分成许多独立的网段,减少竞争带宽的用户数量,增加每个用户的可用带宽,从而缓解共享网络的拥挤状况。由于交换机可以将信息迅速而直接地送到目的地能大大提高速度和带宽,能保护用户以前在介质方面的投资,并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交换机不但是网桥的理想替代物,而且是集线器的理想替代物。  与网桥和集线器相比,交换机从下面几方面改进了性能:  (1)通过支持并行通信,提高了交换机的信息吞吐量。  (2)将传统的一个大局域网上的用户分成若干工作组,每个端口连接一台设备或连接一个工作组,有效地解决拥挤现像。这种方法人们称之为网络微分段(Micro一segmentation)技术。  (3)虚拟网(VirtuaILAN)技术的出现,给交换机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我们将在后面专门介绍虚拟网。  (4)端口密度可以与集线器相媲美,一般的网络系统都是有一个或几个服务器,而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客户机。客户机都需要访问服务器,这样就导致服务器的通信和事务处理能力成为整个网络性能好坏的关键。  交换机就主要从提高连接服务器的端口的速率以及相应的帧缓冲区的大小,来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从而满足用户的要求。一些高档的交换机还采用全双工技术进一步提高端口的带宽。以前的网络设备基本上都是采用半双工的工作方式,即当一台主机发送数据包的时候,它就不能接收数据包,当接收数据包的时候,就不能发送数据包。由于采用全双工技术,即主机在发送数据包的同时,还可以接收数据包,普通的10M端口就可以变成20M端口,普通的100M端口就可以变成200M端口,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吞吐量。3、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传统的交换机本质上是具有流量控制能力的多端口网桥,即传统的(二层)交换机。把路由技术引入交换机,可以完成网络层路由选择,故称为三层交换,这是交换机的新进展。交换机(二层交换)的工作原理交换机和网桥一样,是工作在链路层的联网设备,它的各个端口都具有桥接功能,每个端口可以连接一个LAN或一台高性能网站或服务器,能够通过自学习来了解每个端口的设备连接情况。所有端口由专用处理器进行控制,并经过控制管理总线转发信息。  同时可以用专门的网管软件进行集中管理。除此之外,交换机为了提高数据交换的速度和效率,一般支持多种方式。(1)存储转发:  所有常规网桥都使用这种方法。它们在将数据帧发柱其他端口之前,要把收到的帧完全存储在内部的存储器中,对其检验后再发往其他端口,这样其延时等于接收一个完整的数据帧的时间及处理时间的总和。如果级联很长时,会导致严重的性能问题,但这种方法可以过滤掉错误的数据帧。(2)切入法:  这种方法只检验数据帧的目标地址,这使得数据帧几乎马上就可以传出去,从而大大降低延时。  其缺点是:错误帧也会被传出去。错误帧的概率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切入法以提高传输速度。而错误帧的概率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存储转发法/以减少错误帧的重传。4、交换机的配置  我们下面以Cisco公司的Catlystl900交换机为例,介绍交换机的一般配置过程。  对一台新的Catlystl900交换机,使用它的缺省配置就可以工作了。这因为它是一种将软件装在FlashMemory中的硬件设备,当加电时,它首先要进行一系列自检,对所有端口进行测试之后,交换机就处于工作状态。这时它的交换表是空的,它可以通过自学习来了解各个端口的设备连接情况,并将设备的MAC地址记录在交换表中,当有信息交换时,交换机就根据交换表来进行数据转发。  但为了便于对它进行网络管理,Catlystl900交换机自己有一个MAC地址,这样就可以为它分配一个IP地址和屏蔽码。网络管理员须通过交换机的串口接一台终端或仿真终端,才能为它指定一个IP地址,其缺省值是0.0.0.0。指定IP地址以后,网络管理员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管理了。Catlystl900交换机的配置界面是菜单形式,缺省配置下,它的所有端口都属于同一个VLAN,很多情况下都不需要作什么修改。(1)将微机串口通过RS一232电缆与Cata1yst1900的Console口连接,运行仿真终端软件,Catalyst1900启动后。(2)回车后,进入主菜单。(3)按“S”键,进入系统配置菜单:(配置系统名,位置,日期)。(4)在主菜单中按“N”键进入网络管理菜单。(5)配置IP地置。(6)配置SNMP参数。5、交换机的种类  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设备,它可将多个物理LAN网段连接到一个大型网络上,与网络类似交换机传输和溢出也是基于MAC地址的传输。由于交换机是用硬件实现的,因此,传输速度很快。传输数据包时,交换机要么使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要么使用断---通交换方式。目前有许多类型的交换机,其中包括ATM交换机,LAN交换机和不同类型的WAN交换机。ATM交换机  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交换机为工作组,企业网络中枢以及其它众多领域提供了高速交换信息和可伸缩带宽的能力。ATM交换机支持语音,视频和文本数据应用,并可用来交换固定长度的信息单位(有时也称元素)。企业网络是通过ATM中枢链路连接多个LAN组成的。局域网交换机  LAN交换机用于多LAN网段的相互连接,它在网络设备之间进行专用的无冲突的通信,同时支持多个设备间的对话。LAN交换机主要是用于高速交换数据帧。通过LAN交换机将一个0Mbps以太网与一个100Mbps以太网互联。作者:doorsir 来源:赛迪网技术社区

交换机原理是什么?

交换机原理一直是许多朋友们最难理解的,在日常的生活中也经常见到有朋友提出这方面的问题,那么交换机原理是什么?下面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交换机工作原理大全,以作大家参考之用。交换机原理是什么?很多的交换机本质上是拥有流量控制能力的多端口网桥,即很多的(二层)交换机。把路由技术引入交换机,能够完成网络层路由选择,故称为三层交换,这是交换机的新进展。交换机(二层交换)的工作原理交换机和网桥一样,是工作在链路层的联网设备,它的每个端口都拥有桥接功能,每个端口能够连接一个LAN或一台高能力网站或服务器,能够通过自学习来明白每个端口的设备连接情况。所有端口由专用处理器进行控制,并通过控制管理总线转发信息。交换机工作原理大全:1、端口交换:端口交换技术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条以太网段(每条网段为一个广播域),不用网桥或路由连接,网络之间是互不相通的。以大主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根据支持的程度,端口交换还可细分为,模块交换--将整个模块进行网段迁移;端口组交换--通常模块上的端口被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端口允许进行网段迁移;端口级交换--支持每个端口在不同网段之间进行迁移,这种交换技术是基于OSI第一层上完成的,具有灵活性和负载平衡能力等优点。2、帧交换:帧交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微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以减小冲突域,获得高的带宽。一般来讲每个公司的产品的实现技术均会有差异,但对网络帧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直通交换--提供线速处理能力,交换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14个字节,便将网络帧传送到相应的端口上;存储转发--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进行验错和控制。前一种方法的交换速度非常快,但缺乏对网络帧进行更高级的控制,缺乏智能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因此各厂商把后一种技术作为重点。3、信元交换:ATM技术代表了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是解决目前网络通信中众多难题的一剂“良药”,ATM采用固定长度53个字节的信元交换。由于长度固定,因而便于用硬件实现。ATM采用专用的非差别连接,并行运行,可以通过一个交换机同时建立多个节点,但并不会影响每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ATM还容许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建立多个虚拟链接,以保障足够的带宽和容错能力。ATM采用了统计时分电路进行复用,因而能大大提高通道的利用率。ATM的带宽可以达到25M、155M、622M甚至数Gb的传输能力。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交换机原理是什么?交换机工作原理大全的全部内容。

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是什么?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应用第三层交换技术即可实现网络路由的功能,又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状况做到最优的网络性能。

简答题ip交换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它是如何完成ip分组交换的

ip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在系统开始运行时,IP数据分组被封装在信元中,通过默认通道传送到IP交换机。当封装了IP分组数据的信元到达IP交换控制器后,被重新组合成IP数据分组,在第三层按照传统的IP选路方式,进行存储转发,然后再被拆成信元在默认通道上进行传送。IP交换机检测到流在输入端口指定的VCI上传送过来,并受到下游节点分配的VCI后,IP交换控制器 通过GSMP消息指示ATM控制器,建立相应输入和输出端口的入出VCI的连接,这样就建立起ATM直通连接,属于该数据流的信元就会在ATM连接上以ATM交换机的速度在IP交换机中转发。扩展资料交换机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交换机内部的CPU会在每个端口成功连接时,通过将MAC地址和端口对应,形成一张MAC表。在今后的通讯中,发往该MAC地址的数据包将仅送往其对应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的端口。因此,交换机可用于划分数据链路层广播,即冲突域;但它不能划分网络层广播,即广播域。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MAC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IP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减少冲突域。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人生启示

交换机是用来连接局域网的主要设备。 交换机能够根据以太网帧中的目标地址智能转发数据。因此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分割冲突域,实现全双工通信。 交换机是通过MAC表来进行交换转发工作的,所以MAC地址表是交换工作的核心,网桥与交换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网桥使用软件来创建和管理MAC地址表的,而交换机使用ASIC来创建和管理MAC地址表。学习 交换机开机初始化时,MAC地址表是空的,因为MAC地址表是存储在内存中的。交换机要学习进入该端口的数据帧的源MAC地址,并且把源地址及其对应端口号记录在MAC地址表中。 广播 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后,要查看MAC地址表,如果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交换机就会将该数据帧向除接收端口以外的其它所有端口广播(泛洪)出去。 转发 如果目标地址存在MAC地址表中,交换机将根据MAC地址表单播转发数据帧。 更新 交换机MAC地址表的老化时间是300s,即5min。如果该端口一直没有数据通过超过5分钟,该端口对应的MAC地址表项就会删除。腾出地方来给别的项目使用。 交换机如果发现一个数据帧的入端口与MAC地址表中的源MAC地址对应端口不一致,就会将源MAC地址重新学习到新的端口。 图解数据转发过程: 如果计算机A发送数据帧到计算机C,此时交换机的E0口接收该数据帧,交换机记录下该数据帧的源地址A及E0口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由于MAC地址表中并没有目标地址C与目标端口的对应关系,所以将此数据帧对除了接收端口E0口以外的其他端口转发出去。 如果是计算机D发送数据帧到计算机C,此时交换机的E3口接收该数据帧,交换机记录下该数据帧的源地址D的地址与端口的对应关系。此时交换机仍然不知道C的地址,所以还是要对除了E0口以外的其他端口上进行转发。 交换机不断记录每个接口上接收到的数据帧的地址,一段时间以后所有的端口对应的MAC地址都会记录到MAC地址表中。此时计算机A再向计算机C发送数据时,就直接查MAC地址表进行转发即可,不会再转发到其他端口上。 从交换机转发原理,我认识到人类智慧的伟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转发更新机制。似乎也在揭示一个道理,如果一个端口老是不干活,我就要把你占用的资源释放出来,什么时候干活我分配给你。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要存在更新机制。作为一个人,不更应该要不断更新自己,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来应对环境的变化,让自已处于不败之地吗?当我真的开始去做这件事的时候,我发现尽管只学习了九牛之一毛都不到,我的焦虑感却减少了好多好多,因为我相信,只要坚持,就会积少成多,滴水穿石。总有一天我能破茧成蝶。 你也开始在你的领域提高自己需要的技能吧!

什么是二层交换机?

交换机种类有很多,比如二层、三层、四层交换机等等,那么什么是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原理是什么?下面我们将为大家详细做出解答,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什么是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工作于OSI模型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故而称为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总体来说就是指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的中间过渡地带。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是二层交换机的主要作用。我们可以形象地把所有信息比作人体,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二层交换机是人的胃,它起到了消化并输送营养的功能。二层交换机原理是什么?1、由于交换机对多数端口的数据进行同时交换,这就要求具有很宽的交换总线带宽,如果二层交换机有N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带宽是M,交换机总线带宽超过N×M,那么这交换机就可以实现线速交换;2、学习端口连接的机器的MAC地址,写入地址表,地址表的大小(一般两种表示方式:一为BUFFERRAM,一为MAC表项数值),地址表大小影响交换机的接入容量;3、还有一个就是二层交换机一般都含有专门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的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芯片,因此转发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由于各个厂家采用ASIC不同,直接影响产品性能。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什么是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原理是什么?的全部内容。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工作在哪一层?

计算机网络往往由许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连连接而成。如果几个计算机网络只是在物理上连接在一起,它们之间并不能进行通信,那么这种“互连”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通常在谈到“互连”时,就已经暗示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是可以进行通信的,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计算机网络已经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或称为互联网络,也可简称为互联网、互连网。 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或中间系统),ISO的术语称之为中继(relay)系统。根据中继系统所在的层次,可以有以下五种中继系统: 1.物理层(即常说的第一层、层L1)中继系统,即转发器(repeater)。 2.数据链路层(即第二层,层L2),即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3.网络层(第三层,层L3)中继系统,即路由器(router)。 4.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兼有网桥和路由器的功能。 5.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即网关(gateway). 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时,一般不称之为网络互联,因为这仅仅是把一个网络扩大了,而这仍然是一个网络。高层网关由于比较复杂,目前使用得较少。因此一般讨论网络互连时都是指用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互联的网络。本文主要阐述交换机和路由器及其区别。 2 交换机和路由器 “交换”是今天网络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从桥接到路由到ATM直至电话系统,无论何种场合都可将其套用,搞不清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交换。其实交换一词最早出现于电话系统,特指实现两个不同电话机之间话音信号的交换,完成该工作的设备就是电话交换机。所以从本意上来讲,交换只是一种技术概念,即完成信号由设备入口到出口的转发。因此,只要是和符合该定义的所有设备都可被称为交换设备。由此可见,“交换”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词语,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二层的设备时,实际指的是一个桥接设备;而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三层的设备时,又指的是一个路由设备。 我们经常说到的以太网交换机实际是一个基于网桥技术的多端口第二层网络设备,它为数据帧从一个端口到另一个任意端口的转发提供了低时延、低开销的通路。 由此可见,交换机内部核心处应该有一个交换矩阵,为任意两端口间的通信提供通路,或是一个快速交换总线,以使由任意端口接收的数据帧从其他端口送出。在实际设备中,交换矩阵的功能往往由专门的芯片(ASIC)完成。另外,以太网交换机在设计思想上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交换核心的速度非常之快,以致通常的大流量数据不会使其产生拥塞,换句话说,交换的能力相对于所传信息量而无穷大(与此相反,ATM交换机在设计上的思路是,认为交换的能力相对所传信息量而言有限)。 虽然以太网第二层交换机是基于多端口网桥发展而来,但毕竟交换有其更丰富的特性,使之不但是获得更多带宽的最好途径,而且还使网络更易管理。 而路由器是OSI协议模型的网络层中的分组交换设备(或网络层中继设备),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把数据(IP报文)传送到正确的网络,包括: 1.IP数据报的转发,包括数据报的寻径和传送; 2.子网隔离,抑制广播风暴; 3.维护路由表,并与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这是IP报文转发的基础。 4.IP数据报的差错处理及简单的拥塞控制; 5.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组件局域网分发带宽进行信息传输?

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 交换机是一种发送光/电信号的设备,将网络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或者是光信号,可以用于交换机两个连接端口的信号传输,作为一个信号通路使用,在OSI七层模型之中属于数据链路层,为发送出去的数据加上数据帧,这七中包含了对方主机的MAC地址,也就是物理地址,就好比是我们日常在进行网络访问的时候,都是运用了一个大型的交换机作为中转,将我们的请求发送给对方。

路由器和交换机是做什么的

自己打的字哈,不像别人是复制的如果不考虑三层交换机的情况,狭义上可以这样说(以下仅针对tcp/ip的局域网络)路由器解决不同的网络(不同的网段)的互联交换机解决同一个网络(相同的网段)的互联(下面为一个局域网的例子)不同网段是指 比如192.168.1.X和192.168.2.X 的互联相同网段是指 比如192.168.1.4和192.168.1.5 的互联三层交换机是指在二层交换机的基础上实现了(没有完全实现)TCP/IP的第三层的部分协议,从而实现了一部分路由器的功能 (另外: 企业级路由器还可以解决不同的协议的网络的互联)

三层交换机和二层交换机区别

1、工作层级不同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三层交换机不仅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还可以根据不同网络状况达到最优网络性能。2、原理不同二层交换机的原理是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会先读取包中的源MAC地址,再去读取包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对应的端口,如表中有和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就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个端口上。三层交换机的原理比较简单,就是一次路由多次交换,通俗来说就是第一次进行源到目的的路由,三层交换机会将此数据转到二层,那么下次无论是目的到源还是源到目的都可以进行快速交换。3、功能不同二层交换机基于MAC地址访问,只做数据的转发,并且不能配置IP地址,而三层交换机将二层交换技术和三层转发功能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三层交换机在二层交换机的基础上增加了路由功能,可配置不同vlan的IP地址,vlan之间可通过三层路由实现不同vlan之间通讯。

交换机工作原理简述

工作原理:1、地址表端口地址表记录了端口下包含主机的MAC地址,端口地址表是交换机上电后自动建立的,保存在RAM中,并且自动维护。交换机隔离冲突域的原理是根据其端口表和转发决策决定的。2、转发决策交换机的转发决策有三种操作:丢弃、转发和扩散。丢弃:当本端口下的主机访问已知本端口下的主机丢弃。转发:当口端口下的主机访问已知端口下的主机时转发。扩散:当某端口下的主机访问未知端口下的主机时要扩散。每个操作都要记录下发包的MAC期,以备其他主机的访问。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有哪些?

交换机工作: 当你开打开交换机是,里面是空的,没有任何MAC地址(就是物理地址),这时当这个网络里的A给B发送数据时,由于交换机里没有任何地址,既他查不到B的地址,所以交换机就广播到所有的计算机上,同时从A发的数据包里找到A的MAC地址记录下来,B给C发时记录B的MAC地址,同理,记录B,C,D……的地址,当都记录下来时,A再给B发数据时,在交换机上能找到B 的地址,交换机就不在广播,直接发到B上面,这样提高传输速度,也节省带宽(交换机工作可以简单描述为:广播未知帧,转发已知帧)。交换机工作原理: 交换机能够检查每一个收到的数据包,并且对该数据包进行相应的动作处理。在交换机内保存着每一个网段上所有节点的物理地址,它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例如,当交换机接收到一个数据包之后,它需要根据自身以保存的网络地址表来检验数据包内所包含的 发送方地址和接收方地址。如果接收方地址位于发送方地址网段,那么该数据包将会被交换机丢弃,不会通过交换机传送到其它的网段;如果接收方地址与发送方地址是属于两个不同的网段内,那么该数据包就会被交换机转发到目标网段。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交换机的过 滤和转发功能,来避免网络广播风暴,减少误包和错包的出现。 在实际网络构件的过程中,是选择使用交换机还是选择其它的网络部件,主要还是要根据不同部件在网络中的不同作用来决定。在网络中交换机主要具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交换机可以将原有的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络,能够做到扩展网络有效传输距离,并支持更多的 网络节点。第二,使用交换机来划分网络还可以有效隔离网络流量,减少网络中的冲突,缓解网络拥挤情况。但是,在使用交换机进行处理数据包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处理延迟时间,所以如果在不必要的情况下盲目使用交换机就可能会在实际上降低整个网络的性能。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一、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x0dx0ax0dx0a 1.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 x0dx0ax0dx0a 2.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 x0dx0ax0dx0a 3.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这一过程称为泛洪(flood)。 x0dx0ax0dx0a 4.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的端口转发。

交换机与集线器在工作原理上有什么区别?

(1)在OSI/RM(OSI参考模型)中的工作层次不同 交换机和集线器在OSI/RM开放体系模型中对应的层次就不一样,集线器是工作在第一层(物理层),而交换机至少是工作在第二层,更高级的交换机可以工作在第三层(网络层)和第四层(传输层)。 (2)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方式不同 集线器的数据传输方式是广播(broadcast)方式,而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是有目的的,数据只对目的节点发送,只是在自己的MAC地址表中找不到的情况下第一次使用广播方式发送,然后因为交换机具有MAC地址学习功能,第二次以后就不再是广播发送了,又是有目的的发送。这样的好处是数据传输效率提高,不会出现广播风暴,在安全性方面也不会出现其它节点侦听的现象。用集线器组成的网络称为共享式网络,而用交换机组成的网络称为交换式网络。 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有用户共享带宽,每个用户的实际可用带宽随网络用户数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当信息繁忙时,多个用户可能同时“争用”一个信道,而一个信道在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用户占用,所以大量的用户经常处于监测等待状态,致使信号传输时产生抖动、停滞或失真,严重影响了网络的性能。(3)带宽占用方式不同 在带宽占用方面,集线器所有端口是共享集线器的总带宽,而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具有自己的带宽,这样就交换机实际上每个端口的带宽比集线器端口可用带宽要高许多,也就决定了交换机的传输速度比集线器要快许多。交换机在传输数据时是并行传输,多个端口对之间可以同时传输数据,或者一个端口内的各台计算机之间的交换数据不会影响到另外一个端口内的数据通信。(4)传输模式不同 集线器只能采用半双工方式进行传输的,因为集线器是共享传输介质的,这样在上行通道上集线器一次只能传输一个任务,要么是接收数据,要么是发送数据。交换机可以是半双工操作,也可以是全双工操作。3、说明协议和服务的关系。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有什么不同

交换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交换机:是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包,只能在一个较小的网络内进行数据的传输

交换机工作原理

交换机工作原理其实就是网桥数据交换的原理。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交换机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拥有一条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机的传输模式有全双工,半双工,全双工/半双工自适应。网络交换机是一个扩大网络的器材,能为子网络中提供更多的连接端口,以便连接更多的计算机。随着通信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推进,网络交换机市场呈稳步上升态势。它具有性价比高、高度灵活、相对简单和易于实现等特点。以太网技术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一种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交换机也就成为了最普及的交换机。

网卡与交换机的自协商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网卡先按最高速率,比如1000m发包,如果在等待时间内有正确响应包到达,则确定双方可以沟通。如没有,则降一等速度再发,直到有回应

简要概述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往往由许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连连接而成。如果几个计算机网络只是在物理上连接在一起,它们之间并不能进行通信,那么这种“互连”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通常在谈到“互连”时,就已经暗示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是可以进行通信的,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计算机网络已经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或称为互联网络,也可简称为互联网、互连网。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或中间系统),ISO的术语称之为中继(relay)系统。根据中继系统所在的层次,可以有以下五种中继系统:1.物理层(即常说的第一层、层L1)中继系统,即转发器(repeater)。2.数据链路层(即第二层,层L2),即网桥或桥接器(bridge)。3.网络层(第三层,层L3)中继系统,即路由器(router)。4.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兼有网桥和路由器的功能。5.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即网关(gateway).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时,一般不称之为网络互联,因为这仅仅是把一个网络扩大了,而这仍然是一个网络。高层网关由于比较复杂,目前使用得较少。因此一般讨论网络互连时都是指用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互联的网络。本文主要阐述交换机和路由器及其区别。2 交换机和路由器“交换”是今天网络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从桥接到路由到ATM直至电话系统,无论何种场合都可将其套用,搞不清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交换。其实交换一词最早出现于电话系统,特指实现两个不同电话机之间话音信号的交换,完成该工作的设备就是电话交换机。所以从本意上来讲,交换只是一种技术概念,即完成信号由设备入口到出口的转发。因此,只要是和符合该定义的所有设备都可被称为交换设备。由此可见,“交换”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词语,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二层的设备时,实际指的是一个桥接设备;而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三层的设备时,又指的是一个路由设备。我们经常说到的以太网交换机实际是一个基于网桥技术的多端口第二层网络设备,它为数据帧从一个端口到另一个任意端口的转发提供了低时延、低开销的通路。由此可见,交换机内部核心处应该有一个交换矩阵,为任意两端口间的通信提供通路,或是一个快速交换总线,以使由任意端口接收的数据帧从其他端口送出。在实际设备中,交换矩阵的功能往往由专门的芯片(ASIC)完成。另外,以太网交换机在设计思想上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交换核心的速度非常之快,以致通常的大流量数据不会使其产生拥塞,换句话说,交换的能力相对于所传信息量而无穷大(与此相反,ATM交换机在设计上的思路是,认为交换的能力相对所传信息量而言有限)。虽然以太网第二层交换机是基于多端口网桥发展而来,但毕竟交换有其更丰富的特性,使之不但是获得更多带宽的最好途径,而且还使网络更易管理。而路由器是OSI协议模型的网络层中的分组交换设备(或网络层中继设备),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把数据(IP报文)传送到正确的网络,包括:1.IP数据报的转发,包括数据报的寻径和传送;2.子网隔离,抑制广播风暴;3.维护路由表,并与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这是IP报文转发的基础。4.IP数据报的差错处理及简单的拥塞控制;5.实现对IP数据报的过滤和记帐。

计算机网络,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要的是简述哦

1,中继器是物理层上的网络互连设备,它的作用是重新生成信号(即对原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中继器(repeater)又称重发器,是一种最为简单但也是用得最多的互连设备。中继器仅适用于以太网,可将两段或两段以上以太网互连起来。中继器只对电缆上传输的数据信号再生放大,再重发到其它电缆段上。对链路层以上的协议来说,用中继器互连起来的若干段电缆与单根电缆并无区别(除了中断器本身会引起一定的时间延迟外)。2,集线器在osi的7层模型中处于物理层,其实质是一个中继器。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正因为集线器只是一个信号放大和中转的设备,所以它不具备交换功能,但是由于集线器价格便宜、组网灵活,所以经常使用它。集线器使用于星型网络布线,如果一个工作站出现问题,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3,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将两个lan连起来,根据mac地址来转发帧,可以看作一个“低层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根据网络地址如ip地址进行转发)。4,数据交换机(switch)也叫交换式集线器,是一种工作在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参见“广域网”定义)上的、基于mac(网卡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它通过对信息进行重新生成,并经过内部处理后转发至指定端口,具备自动寻址能力和交换作用。交换机不懂得ip地址,但它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5,是什么把网络相互连接起来?是路由器。路由器是互联网络的枢纽、"交通警察"。目前路由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各种不同档次的产品已经成为实现各种骨干网内部连接、骨干网间互联和骨干网与互联网互联互通业务的主力军。所谓路由就是指通过相互连接的网络把信息从源地点移动到目标地点的活动。一般来说,在路由过程中,信息至少会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通常,人们会把路由和交换进行对比,这主要是因为在普通用户看来两者所实现的功能是完全一样的。其实,路由和交换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交换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发生在第三层,即网络层。这一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在移动信息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两者实现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以太网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的机器,以太网使用物理地址(MAC地址),48位,6字节。其工作原理为:当有一个帧到来时,他会检查其目的地址并对应自己的MAC地址表,如果存在目的地址,则转发,如果不存在则泛洪(广播),广播后如果没有主机的MAC地址与帧的目的MAC地址相同,则丢弃,若有主机相同,则会将主机的MAC自动添加到其MAC地址表中。至于与集线器的不同在于:集线器会把数据转发到除接受端口外的所有端口,不检查其目的MAC地址

交换机工作原理

交换(switching)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统称。广义的交换机(switch)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概念的提出是对于共享工作模式的改进。我们以前介绍过的HUB集线器就是一种共享设备,HUB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主机给B主机传输数据时,数据包在以HUB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说,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同一时刻网络上只能传输一组数据帧的通讯,如果发生碰撞还得重试。这种方式就是共享网络带宽。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MAC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隔离广播风暴,减少误包和错包的出现,避免共享冲突。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每一端口都可视为独立的网段,连接在其上的网络设备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当节点A向节点D发送数据时,节点B可同时向节点C发送数据,而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网络的全部带宽,都有着自己的虚拟连接。假使这里使用的是1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那么该交换机这时的总流通量就等于2×10Mbps=20Mbps,而使用10Mbps的共享式HUB时,一个HUB的总流通量也不会超出10Mbps。总之,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从广义上来看,交换机分为两种: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广域网交换机主要应用于电信领域,提供通信用的基础平台。而局域网交换机则应用于局域网络,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如PC机及网络打印机等。从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上可分为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FDDI交换机、ATM交换机和令牌环交换机等。从规模应用上又可分为企业级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交换机等。各厂商划分的尺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一般来讲,企业级交换机都是机架式,部门级交换机可以是机架式(插槽数较少),也可以是固定配置式,而工作组级交换机为固定配置式(功能较为简单)。另一方面,从应用的规模来看,作为骨干交换机时,支持500个信息点以上大型企业应用的交换机为企业级交换机,支持300个信息点以下中型企业的交换机为部门级交换机,而支持100个信息点以内的交换机为工作组级交换机。本文所介绍的交换机指的是局域网交换机。2.网络交换机的功能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目前交换机还具备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对VLAN(虚拟局域网)的支持、对链路汇聚的支持,甚至有的还具有防火墙的功能。学习:以太网交换机了解每一端口相连设备的MAC地址,并将地址同相应的端口映射起来存放在交换机缓存中的MAC地址表中。转发/过滤:当一个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时,它被转发到连接目的节点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端口(如该数据帧为广播/组播帧则转发至所有端口)。消除回路:当交换机包括一个冗余回路时,以太网交换机通过生成树协议避免回路的产生,同时允许存在后备路径。交换机除了能够连接同种类型的网络之外,还可以在不同类型的网络(如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之间起到互连作用。如今许多交换机都能够提供支持快速以太网或FDDI等的高速连接端口,用于连接网络中的其它交换机或者为带宽占用量大的关键服务器提供附加带宽。一般来说,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用来连接一个独立的网段,但是有时为了提供更快的接入速度,我们可以把一些重要的网络计算机直接连接到交换机的端口上。这样,网络的关键服务器和重要用户就拥有更快的接入速度,支持更大的信息流量。

接入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原理是接入交换机一般用于直接连接电脑,汇聚交换机一般用于楼宇间。汇聚相当于一个局部或重要的中转站,核心相当于一个出口或总汇总。原来定义的汇聚层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核心的负担,将本地数据交换机流量在本地的汇聚交换机上交换,减少核心层的工作负担,使核心层只处理到本地区域外的数据交换。接入层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特性。接入交换机是最常见的交换机,它直接与外网联系,使用最广泛,尤其是在一般办公室、小型机房和业务受理较为集中的业务部门、多媒体制作中心、网站管理中心等部门。在传输速度上,现代接入交换机大都提供多个具有10M/100M/1000M自适应能力的端口。汇聚层交换机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它必须能够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因此汇聚层交换机与接入层交换机比较,需要更高的性能,更少的接口和更高的交换速率。而将网络主干部分称为核心层,核心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高速转发通信,提供优化,可靠的骨干传输结构,因此核心层交换机应拥有更高的可靠性,性能和吞吐量。

局域网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基本工作原理: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局域网交换机,局域网交换机可以在它的多个端口之间建立多个并发连接,其中局域网交换机的二层交换是执行桥接功能,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交换速度快,但控制功能弱,没有路由选择功能。三层交换根据IP地址转发数据,具有路由功能。低交换延迟是局域网交换机的主要特点。从传输延迟的量级来看,如果交换机为几十微秒,则网桥为几百微秒,路由器为几千微秒;支持不同的传输速率和工作模式;高传输宽带;支持虚拟局域网服务。交换局域网是虚拟局域网的基础,当前的交换机基本上都只持虚拟局域网。扩展资料:交换机的内部结构1、共享式存储器结构,这种方式容易实现,但需要很大的内存容量,很高的管理费用。且由于访问储存器需要时间,不可能在较大的端口数之间实现线速交换,因此比较适合于小系统交换机。2、交叉总线结构,这种结构适合单点传输,对于多点传输存在一定的问题。3、混合交叉总线结构,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总线争用。4、环形总线结构,用于搜集总线状态、处理路由、流量控制和清理数据总线。环形总线结构的最大优点是扩展能力强,成本低,因为采用环形结构,很容易聚集带宽,当端口数增加的时候,带宽就相应增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局域网交换机

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如下:1、 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4、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扩展资料:二层交换机工作于OSI模型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故而称为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从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推知以下三点,也是评判二三层交换机性能优劣的主要技术参数,这一点请大家在考虑设备选型时注意比较。1、由于交换机对多数端口的数据进行同时交换,这就要求具有很宽的交换总线带宽,如果二层交换机有N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带宽是M,交换机总线带宽超过N×M,那么这交换机就可以实现线速交换;2、学习端口连接的机器的MAC地址,写入地址表,地址表的大小(一般两种表示方式:一为BUFFER RAM,一为MAC表项数值),地址表大小影响交换机的接入容量;3、还有一个就是二层交换机一般都含有专门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的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因此转发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由于各个厂家采用ASIC不同,直接影响产品性能。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层交换机

简述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一、概述 1993年,局域网交换设备出现,1994年,国内掀起了交换网络技术的热潮。其实,交换技术是一个具有简化、低价、高性能和高端口密集特点的交换产品,体现了桥接技术的复杂交换技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操作。与桥接器一样,交换机按每一个包中的MAC地址相对简单地决策信息转发。而这种转发决策一般不考虑包中隐藏的更深的其他信息。与桥接器不同的是交换机转发延迟很小,操作接近单个局域网性能,远远超过了普通桥接互联网络之间的转发性能。 交换技术允许共享型和专用型的局域网段进行带宽调整,以减轻局域网之间信息流通出现的瓶颈问题。现在已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和ATM技术的交换产品。 类似传统的桥接器,交换机提供了许多网络互联功能。交换机能经济地将网络分成小的冲突网域,为每个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带宽。协议的透明性使得交换机在软件配置简单的情况下直接安装在多协议网络中;交换机使用现有的电缆、中继器、集线器和工作站的网卡,不必作高层的硬件升级;交换机对工作站是透明的,这样管理开销低廉,简化了网络节点的增加、移动和网络变化的操作。 利用专门设计的集成电路可使交换机以线路速率在所有的端口并行转发信息,提供了比传统桥接器高得多的操作性能。如理论上单个以太网端口对含有64个八进制数的数据包,可提供14880bps的传输速率。这意味着一台具有12个端口、支持6道并行数据流的“线路速率”以太网交换器必须提供89280bps的总体吞吐率(6道信息流X14880bps/道信息流)。专用集成电路技术使得交换器在更多端口的情况下以上述性能运行,其端口造价低于传统型桥接器。 二、三种交换技术 1.端口交换 端口交换技术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条以太网段(每条网段为一个广播域),不用网桥或路由连接,网络之间是互不相通的。以大主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根据支持的程度,端口交换还可细分为: ·模块交换:将整个模块进行网段迁移。 ·端口组交换:通常模块上的端口被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端口允许进行网段迁移。 ·端口级交换:支持每个端口在不同网段之间进行迁移。这种交换技术是基于OSI第一层上完成的,具有灵活性和负载平衡能力等优点。如果配置得当,那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进行客错,但没有改变共享传输介质的特点,自而未能称之为真正的交换。 2.帧交换 帧交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微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以减小冲突域,获得高的带宽。一般来讲每个公司的产品的实现技术均会有差异,但对网络帧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直通交换:提供线速处理能力,交换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14个字节,便将网络帧传送到相应的端口上。 ·存储转发: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进行验错和控制。 前一种方法的交换速度非常快,但缺乏对网络帧进行更高级的控制,缺乏智能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因此,各厂商把后一种技术作为重点。 有的厂商甚至对网络帧进行分解,将帧分解成固定大小的信元,该信元处理极易用硬件实现,处理速度快,同时能够完成高级控制功能(如美国MADGE公司的LET集线器)如优先级控制。 3.信元交换 ATM技术代表了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是解决目前网络通信中众多难题的一剂“良药”,ATM采用固定长度53个字节的信元交换。由于长度固定,因而便于用硬件实现。ATM采用专用的非差别连接,并行运行,可以通过一个交换机同时建立多个节点,但并不会影响每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ATM还容许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建立多个虚拟链接,以保障足够的带宽和容错能力。ATM采用了统计时分电路进行复用,因而能大大提高通道的利用率。ATM的带宽可以达到25M、155M、622M甚至数Gb的传输能力。 三、局域网交换机的种类和选择 局域网交换机根据使用的网络技术可以分为: ·以大网交换机; ·令牌环交换机; ·FDDI交换机; ·ATM交换机; ·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等。 如果按交换机应用领域来划分,可分为: ·台式交换机; ·工作组交换机; ·主干交换机; ·企业交换机; ·分段交换机; ·端口交换机; ·网络交换机等。 局域网交换机是组成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对用户而言,局域网交换机最主要的指标是端口的配置、数据交换能力、包交换速度等因素。因此,在选择交换机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交换端口的数量; (2)交换端口的类型; (3)系统的扩充能力; (4)主干线连接手段; (5)交换机总交换能力; (6)是否需要路由选择能力; (7)是否需要热切换能力; (8)是否需要容错能力; (9)能否与现有设备兼容,顺利衔接; (10)网络管理能力。 四、交换机应用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交换机网络中的瓶颈问题 交换机本身的处理速度可以达到很高,用户往往迷信厂商宣传的Gbps级的高速背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连接入网的工作站或服务器使用的网络是以大网,它遵循CSMA/CD介质访问规则。在当前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中多台工作站会同时访问服务器,因此非常容易形成服务器瓶颈。有的厂商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在交换机中设计了一个或多个高速端口(如3COM的Linkswitch1000可以配置一个或两个100Mbps端口),方便用户连接服务器或高速主干网。用户也可以通过设计多台服务器(进行业务划分)或追加多个网卡来消除瓶颈。交换机还可支持生成树算法,方便用户架构容错的冗余连接。 2.网络中的广播帧 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Netware、WindowsNT等,而LanServer的服务器是通过发送网络广播帧来向客户机提供服务的。这类局域网中广播包的存在会大大降低交换机的效率,这时可以利用交换机的虚拟网功能(并非每种交换机都支持虚拟网)将广播包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每台文交换机的端口都支持一定数目的MAC地址,这样交换机能够“记忆”住该端口一组连接站点的情况,厂商提供的定位不同的交换机端口支持MAC数也不一样,用户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交换机端口的连接端点数。如果超过厂商给定的MAC数,交换机接收到一个网络帧时,只有其目的站的MAC地址不存在于该交换机端口的MAC地址表中,那么该帧会以广播方式发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 3.虚拟网的划分 虚拟网是交换机的重要功能,通常虚拟网的实现形式有三种: (1)静态端口分配 静态虚拟网的划分通常是网管人员使用网管软件或直接设置交换机的端口,使其直接从属某个虚拟网。这些端口一直保持这些从属性,除非网管人员重新设置。这种方法虽然比较麻烦,但比较安全,容易配置和维护。 (2)动态虚拟网 支持动态虚拟网的端口,可以借助智能管理软件自动确定它们的从属。端口是通过借助网络包的MAC地址、逻辑地址或协议类型来确定虚拟网的从属。当一网络节点刚连接入网时,交换机端口还未分配,于是交换机通过读取网络节点的MAC地址动态地将该端口划入某个虚拟网。这样一旦网管人员配置好后,用户的计算机可以灵活地改变交换机端口,而不会改变该用户的虚拟网的从属性,而且如果网络中出现未定义的MAC地址,则可以向网管人员报警。 (3)多虚拟网端口配置 该配置支持一用户或一端口可以同时访问多个虚拟网。这样可以将一台网络服务器配置成多个业务部门(每种业务设置成一个虚拟网)都可同时访问,也可以同时访问多个虚拟网的资源,还可让多个虚拟网间的连接只需一个路由端口即可完成。但这样会带来安全上的隐患。虚拟网的业界规范正在制定当中,因而各个公司的产品还谈不上互操作性。Cisco公司开发了Inter-SwitchLink(ISL)虚拟网络协议,该协议支持跨骨干网(ATM、FDDI、FastEthernet)的虚拟网。但该协议被指责为缺乏安全性上的考虑。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中使用了大量的共享式Hub,通过灵活接入计算机端口也可以获得好的效果。 4.高速局域网技术的应用 快速以太网技术虽然在某些方面与传统以大网保持了很好的兼容性,但100BASE-TX、100BASAE-T4及100BASE-FX对传输距离和级连都有了比较大的限制。通过100Mbps的交换机可以打破这些局限。同时也只有交换机端口才可以支持双工高速传输。 目前也出现了CDDI/FDDI的交换技术,另外该CDDI/FDDI的端口价格也呈下降趋势,同时在传输距离和安全性方面也有比较大的优势,因此它是大型网络骨干的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3COM的主要交换产品有Linkswitch系列和LANplex系列;BAY的主要交换产品有LattisSwitch2800,BAYstackworkgroup、System3O00/5000(提供某些可选交换模块);Cisco的主要交换产品有Catalyst1000/2000/3000/5000系列。 三家公司的产品形态看来都有相似之处,产品的价格也比较接近,除了设计中要考虑网络环境的具体需要(强调端口的搭配合理)外,还需从整体上考虑,例如网管、网络应用等。随着ATM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帧交换机的价格将会进一步下跌,它将成为工作组网的重要解决方案。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交换机,英文名称为“switch”,译为开关,是一种网络连接时不可缺少的设备,用于电/光信号的转发,可按照两端网络节点传输信息的需要,将所需传送的信息送至相应的路由上。常见的有以太网交换机、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等等。交换机根据其工作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其中,广域网交换机主要用于提供通信用基础平台,而局域网交换机与要用于连接终端设备。除此之外,交换机还可根据其传输介质、传输速度的不同分为以太网交换机、FDDI交换机、ATM交换机等等,根据其应用规模的不同分为企业级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交换机。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交换机接入网络,完成加电后,交换机内部的控制电路会收到通过端口传来的数据帧,学习到MAC地址,并将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并确定目的MAC地址的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数据帧便可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交换机功能主要有三个,一是学习,交换机要了解每一端口相连设备的MAC地址,并将地址同相应的端口映射起来存放在交换机缓存的MAC地址表。 二是转发、过滤的功能,当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时,会被转发到连接目的节点的端口;若数据帧是广播帧或是组播帧,则会被转发至所有端口。 三是消除回路的功能,当交换机包括一个冗余回路时,以太网交换机通过生成树协议避免回路的产生,同时允许存在后备路径。 废话不多说,直接讲重点! 2层 1 已知单播 根据mac表转发数据( mac表是记录接受到的数据帧的2层头的源mac构建的) 2 未知单播 广播 组播 收到后泛洪(转发到除接受到这个数据帧以外的所有up口,开启igmp snooping 的则另议,那个太复杂,不在这里叙述) 3层 已知单播处理方法一样 广播 组播 收到后泛洪(转发到除接受到这个数据帧以外的所有up口,开启igmp snooping 的则另议,那个太复杂,不在这里叙述)未知单播 如果目的mac为自己三层vip的mac,解封2层头 根据三层头查路由,有则三层转发 无则丢弃。

交换机的基本原理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交换机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拥有一条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机的传输模式有全双工,半双工,全双工/半双工自适应。工作原理地址表端口地址表记录了端口下包含主机的MAC地址。端口地址表是交换机上电后自动建立的,保存在RAM中,并且自动维护。交换机隔离冲突域的原理是根据其端口地址表和转发决策决定的。转发决策交换机的转发决策有三种操作:丢弃、转发和扩散。丢弃:当本端口下的主机访问已知本端口下的主机时丢弃。转发:当某端口下的主机访问已知某端口下的主机时转发。扩散:当某端口下的主机访问未知端口下的主机时要扩散。每个操作都要记录下发包端的MAC地址,以备其它主机的访问。生存期生存期是端口地址列表中表项的寿命。每个表项在建立后开始进行倒计时,每次发送数据都要刷新记时。对于长期不发送数据的主机,其MAC地址的表项在生存期结束时删除。所以端口地址表记录的总是最活跃的主机的MAC地址。(4)应该说交换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交换机结构及组网方式,21世纪10年代以来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交换机作为网络中的纽带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简单的说,交换机就是将它与用户计算机相连就行了,完成各个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复杂来说,交换机针对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而言,一些高层交换机如三层交换、网管型的产品,在交换机结构方面就没这么简单了。三层交换机通常,普通的交换机只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上,路由器则工作在网络层。而功能强大的三层交换机可同时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并根据 MAC地址或IP地址转发数据包。但是要注意到三层交换机并不能完全取代路由器,因为它主要是为了实现处于两个不同子网的Vlan进行通讯,而不是用来作数据传输的复杂路径选择。网管功能一台交换机所支持的管理程度反映了该设备的可管理性与可操作性。带网管功能的交换机可对每个端口的流量进行监测,设置每个端口的速率,关闭/打开端口连接。通过对交换机端口进行监测,便于对网络业务流量的区分和迅速进行网络故障定义,提高了网络的可管理性。端口聚合这是一种封装技术,它是一条点到点的链路,链路的两端可以都是交换机,也可以是交换机和路由器,还可以是主机和交换机或路由器。基于端口汇聚(Trunk)功能,允许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路由器、主机与交换机或路由器之间通过两个或多个端口并行连接同时传输以提供更高带宽、更大吞吐量, 大幅度提供整个网络能力。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关于交换机的工作原理,首先交换机工作在二层,可以用来隔离冲突域,在OSI参考模型中,二层的作用是寻址,这边寻址指的是MAC地址,而交换机就是对MAC地址进行转发,在每个交换机中,都有一张MAC地址表,这个表是交换机自动学习的,综上,总得来说交换机的工作是寻址和转发。望采纳,谢谢了! o(* ̄︶ ̄*)o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一、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   2、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   3、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这一过程称为泛洪(flood)。   4、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的端口转发。   二、交换机的三个主要功能   以太网交换机了解每一端口相连设备的MAC地址,并将地址同相应的端口映射起来存放在交换机缓存中的MAC地址表中。   转发/过滤:当一个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时,它被转发到连接目的节点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端口(如该数据帧为广播/组播帧则转发至所有端口)。   消除回路:当交换机包括一个冗余回路时,以太网交换机通过生成树协议避免回路的产生,同时允许存在后备路径。   三、交换机的工作特性   1、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所连接的网段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   2、交换机所连接的设备仍然在同一个广播域内,也就是说,交换机不隔绝广播(惟一的例外是在配有VLAN的环境中)。   3、交换机依据帧头的信息进行转发,因此说交换机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设备(此处所述交换机仅指传统的二层交换设备)。   四、交换机的分类   依照交换机处理帧时不同的操作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   存储转发:交换机在转发之前必须接收整个帧,并进行错误校检,如无错误再将这一帧发往目的地址。帧通过交换机的转发时延随帧长度的不同而变化。   直通式:交换机只要检查到帧头中所包含的目的地址就立即转发该帧,而无需等待帧全部的被接收,也不进行错误校验。由于以太网帧头的长度总是固定的,因此帧通过交换机的转发时延也保持不变。   五、二、三、四层交换机   多种理解的说法:   二层交换(也称为桥接)是基于硬件的桥接。基于每个末端站点的`唯一MAC地址转发数据包。二层交换的高性能可以产生增加各子网主机数量的网络设计。其仍然有桥接所具有的特性和限制。   三层交换是基于硬件的路由选择。路由器和第三层交换机对数据包交换操作的主要区别在于物理上的实施。   四层交换的简单定义是:不仅基于MAC(第二层桥接)或源/目的地IP地址(第三层路由选择),同时也基于TCP/UDP应用端口来做出转发决定的能力。其使网络在决定路由时能够区分应用。能够基于具体应用对数据流进行优先级划分。它为基于策略的服务质量技术提供了更加细化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可以区分应用类型的方法。

交换机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内部的CPU会在每个端口成功连接时,通过将MAC地址和端口对应,形成一张MAC表。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那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MAC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IP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地减少冲突域。交换机的任意节点收到数据传输指令后,即对于存储在内存里的地址表进行快速查找,从而对于MAC地址的网卡连接位置进行确认,然后再将数据传输到该节点上。如果在地址表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则进行传输;如果没有,交换机就会将该地址进行记录,以利于下次寻找和使用。交换机怎么配置?1、Web界面,找到交换机的管理地址和默认的登录用户名、密码(一般在设备的背面标签上有,如果没有,请翻阅设备附带的说明书),通过电脑的浏览器,打开路由器的Web界面,里面有详细的配置。现在的设备一般都是纯中文界面,配置起来并不困难。2、通过CLI命令行,如果是第一次配置,必须用电脑的串口跟交换机的Console口直联进行配置。电脑没有串口的,可以通过USB转串口设备进行连接。要注意的是,这种连接方式进入配置界面全部是命令行(CLI),需要具备较为专业的网络知识,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具体配置方法,不同品牌不同型号都不太一样。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一、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 2.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 3.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这一过程称为泛洪(flood)。 4.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的端口转发。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