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培训前必须准备课程大纲、讲义和课件,为什么?

1、首先明确时间、地点、人员。通过沟通协调,首先提前把培训开展的时间(具体到几点几分开始,预计几点几分结束)、地点(培训教室或场地)、人员(受训对象和具体人员名单、培训讲师与助教、培训服务组人员名单和分工)等三个最基本的信息确定下来。这是首要前提,因为这个若定不下来,其它准备工作就无法开展。2、通知到位。通过邮件或公告栏发放或张贴正式的培训通知,并打电话给培训讲师和受训人员(人不多时)或部门负责人(人多时),确保将培训信息通知到相关人员。3、培训课件PPT。“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再厉害的培训讲师,基本的培训PPT也是少不了的。因此,这是培训准备工作中的核心重点。而实际操作中,企业由内部讲师负责做内训时,这点是“重灾区”,培训经常被拖延、无故取消或草草走过场往往就“栽”在这儿了。因此,我们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至少提前半个月就开始跟催这事了,这里注意的是,不是课件追到手就算数,而是要保证课件质量,即根据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报告和课程大纲要求去审核课件内容是否合格,尤其是初次做讲师的课件,通常要过两三遍才算满意的。外训课件的准备相对就比较简单了,不用我们怎么操心。如果是自己做讲师,那提前精心准备好课件更是应该的了。4、课前作业或调查问卷。这个根据培训计划或课程/讲师的需要,有时候也需要在培训前让学员提前做好并上交。这主要是为了让学员带着目的和问题来学,方便讲师抓住重点或有针对性地穿插一些实际案例来讲,以提升培训效果。我们公司一些优秀的内部讲师或是外请培训老师来做内训时会要求做这个。5、课后测试题及参考答案。这个往往要求跟课件一起提前准备好,由制作课件的讲师一并提交。如计划要考试的,我们的HR也要去跟催这项内容的。6、培训道具、物料设备等。如培训中案例演练、游戏道具;培训中所需影音材料、背景音乐;各类纸质材料和表格(教材、试卷、签到表、反馈表)、大张白纸、大头笔、奖品及荣誉证书等。另外还有如笔记本电脑、投影仪、音箱、麦克风、电源排插、电池、充电器、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等,有需要有条件的都要提前两三天准备好。我们公司有现成的阶梯培训室,设施比较完善,这方面省心许多。7、场地布置和氛围营造。这是培训前一天要准备好的工作。如拉横幅、贴标语、学员分组排座位、制作并张贴培训纪律看板等,并最后检查一次电源、灯光、音响、空调、电脑、投影、麦克风等是否正常可用。8、培训开场前准备。培训当天,提前一个小时到达现场,做好接待引导、秩序维护、督促签到、做好主持或开场工作。9、后期保障安排。如讲师、学员的食宿提前安排,现场饮用水、茶叶咖啡等的准备。

培训前必须准备课程大纲、讲义和课件,为什么?

是为了更好的做好的培训:1、首先明确时间、地点、人员,通过沟通协调,首先提前把培训开展的时间(具体到几点几分开始,预计几点几分结束)、地点(培训教室或场地)、人员(受训对象和具体人员名单、培训讲师与助教、培训服务组人员名单和分工)等三个最基本的信息确定下来。这是首要前提,因为这个若定不下来,其它准备工作就无法开展。2、通知到位。通过邮件或公告栏发放或张贴正式的培训通知,并打电话给培训讲师和受训人员(人不多时)或部门负责人(人多时),确保将培训信息通知到相关人员。3、培训课件PPT。“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再厉害的培训讲师,基本的培训PPT也是少不了的。因此,这是培训准备工作中的核心重点。而实际操作中,企业由内部讲师负责做内训时,这点是“重灾区”,培训经常被拖延、无故取消或草草走过场往往就“栽”在这儿了。4、课前作业或调查问卷。这个根据培训计划或课程/讲师的需要,有时候也需要在培训前让学员提前做好并上交。这主要是为了让学员带着目的和问题来学,方便讲师抓住重点或有针对性地穿插一些实际案例来讲,以提升培训效果。我们公司一些优秀的内部讲师或是外请培训老师来做内训时会要求做这个。5、课后测试题及参考答案。这个往往要求跟课件一起提前准备好,由制作课件的讲师一并提交。如计划要考试的,我们的HR也要去跟催这项内容的。6、培训道具、物料设备等。如培训中案例演练、游戏道具;培训中所需影音材料、背景音乐;各类纸质材料和表格(教材、试卷、签到表、反馈表)、大张白纸、大头笔、奖品及荣誉证书等。另外还有如笔记本电脑、投影仪、音箱、麦克风、电源排插、电池、充电器、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等,有需要有条件的都要提前两三天准备好。我们公司有现成的阶梯培训室,设施比较完善,这方面省心许多。

2017导游旅游政策与法规讲义:旅行社分类及其经营范围

  文本“2017导游旅游政策与法规讲义:旅行社分类及其经营范围”由导游资格证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旅行社分类及其经营范围   (一)旅行社类别   按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范围,将旅行社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而外商投资旅行社适用本《条例》的其他规定。   (二)旅行社经营范围   1、国际旅行社经营范围   (1)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国内旅游业务   (2)具体经营范围为:第一,招徕外国旅游者来中国,招徕华侨归国旅游与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回内地旅游,为其安排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行李等相关服务。   第二,招徕我国旅游者在国内旅游,为其安排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行李等相关服务。   第三,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到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旅游,为其安排领队,委托接待及行李等相关服务,并接受旅游者委托,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及签证手续。   第四,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到规定的与我国接壤的边境地区旅游,为其安排领队,委托接待及行李等相关服务,并接受旅游者委托,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及签证手续。   第五,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接受旅游者委托,为旅游者代办入境、出境及签证手续。   第六,其他国家旅游局批准的旅游业务。   知识点:我国出境旅游的指导方针是实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策略。未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任何旅行社不得经营中国境内居民出境旅游业务和边境旅游业务。   2、国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   (1)经营范围仅限于国内旅游业务   (2)具体经营范围为:   第一,招徕组织我国公民在国内旅游,为其安排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等相关服务。   第二,为我国公民代购、代订国内交通客票并提供行李服务。   第三,其他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的与国内旅游业务有关的业务。   3、外商控股或外商独资旅行社经营范围   (1)经营范围仅限于入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不得经营或变相经营中国公民出国旅游业务及中国其他地区的人赴港、澳、台地区旅游的业务。

2011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基础知识讲义

邮箱???

2013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基金》重点讲义:第十五章

第一节 基金绩效衡量概述   一、基金绩效衡量的目的与意义   基金绩效衡量是对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衡量,其目的在于将具有超凡投资能力的优秀基金经理鉴别出来。   基金绩效衡量对投资者、监管部门以及基金公司本身都重要的意义。   二、基金绩效衡量的困难性与需要考虑的因素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基金经理的真实表现加以衡量并非易事。基金绩效衡量的基础在于假设基金经理比普通投资大众具有信息优势。   首先,基金的投资表现实际上反映了投资技巧与投资运气的综合影响。   其次,对绩效表现好坏的衡量涉及到比较基准的选择问题。采用不同的比较基准,结论常常会大相径庭,而适合基准的选取并不一目了然。   第三,投资目标、投资限制、操作策略、资产配置、风险水平上的不同往往使基金之间的绩效不可比。   第四,绩效衡量的一个隐含假设是基金本身的情况是稳定的,但实际上基金经理常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操作策略、风险水平做出调整,从而也就会使衡量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此外,衡量角度的不同、绩效表现的多面性以及基金投资是投资者财富的一部分还是全部等,也都会使绩效衡量问题变得复杂化。   作为绩效考核来讲,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基金的投资目标   基金的投资目标不同,其投资范围、操作策略及其所受的投资约束也就不同。   (二)基金的风险水平   需要在风险调整的基础上对基金的绩效加以衡量。   (三)比较基准   在基金的相对比较上,必须注意比较基准的合理选择。   (四)时期选择   计算的开始时间和所选择的计算时期不同,衡量结果也就不同。   (五)基金组合的稳定性   三、绩效衡量问题的不同视角   (一)内部衡量与外部衡量   (二)实务衡量与理论衡量   实务上对基金业绩的考察主要采用两种方面:一是将选定的基金表现与市场指数的表现加以比较;二是将选定的基金表现与该基金相似的一组基金的表现进行相对比较。   与实务方法不同,理论上地基金绩效表现的衡量则以各种风险调整收益指标以及种绩效评估模型为基础,理论方法一般均需要特定的假设条件。   (三)短期衡量与长期衡量   短期衡量通常是对近3 年表现的衡量,而长期衡量则通常将考察期设定在3 年(含)以上。   (四)事前衡量与事后衡量   迄今为止还没有可靠的事前绩效衡量方法,因此,人们也只能将事后衡量的结果作为有效决策的出发点。   (五)微观衡量与宏观衡量   微观绩效衡量主要是对个别基金绩效的衡量,而宏观衡量则力求反映全部基金的整体表现。   (六)绝对衡量与相对衡量   仅依据基金自身的表现进行的绩效衡量为绝对衡量,而通过与指数表现或相似基金的相互比较进行的绩效衡量则被称为相对衡量。   (七)基金衡量与公司衡量   基金衡量侧重于对基金本身表现的数据分析,而分析衡量则更看重管理公司本身素质的衡量。第二节 基金净值收益率的计算  一、简单(净值)收益率   二、时间加权收益率   时间加权收益率由于考虑到了分红再投资,更能准确地对基金的真实投资表现作出衡量。   时间加权收益率的假设前提是红利以除息前一日的单位净值减去每份基金分红后的份额净值立即进行了再投资。考虑到分红再投资的时间加权收益率在数值上可能大于简单收益率的,也可能是小于简单收益率,这就取决于分红后基金的表现,也就是说如果分红后基金表现非常差,就造成亏损,加权收益率就会小于简单加权收益率,如果是大于,就会大于简单加权收益率。   时间加权收益率反映了1 元投资在不取出的情况下(分红再投资)的收益率,这样更科学一些。   三、算术平均收益率与几何平均收益率   算术平均收益率法与几何平匀收益率法的区别:算术平均收益率法将所有的收益率加起来除以收益率的个数;几何平均收益率是将所有收益率相乘,所以几何平均收益率更科学一些。   假设某基金第一年的收益率为50%,第二年的收益率为-50%,该基金的年算术平均收益率为0,   年几何平均收益率为-13.45,所以如果前一年有收益,前一年投资所得在第二年也损失了相应的百分比,如果前面亏损后面赢利也是这个道理。   四、年(度)化收益率   有时需要将阶段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这就涉及到年度化收益率的计算,年化收益率有简单年化收益率与精确年化收益率之分。第三节 基金绩效的收益率衡量  一、分组比较法   ——是根据资产配置的不同、风格的不同、投资区域的不同等,将具有可比性的相似基金放在一起进行业绩的相对比较,其结果常以排序、百分位、星号等形式给出。   分组比较就根据资产配置的不同、风格的不同、投资区域的不同等,将具有可比性的相似基金放在一起进行业绩的相对比较,其结果常以排序、百分位、星号等形式给出。   首先,在如何分组上,要做到"公平"分组很困难。第二,很多的分组是模糊的,投资者并不清楚与何比较。第三,分组比较隐含地假设了同组基金具有相同的风险水平,但实际上同组基金之间的风险水平可能差异很大。第四,如果一个投资者将自己所投资的基金与同组中中位基金的业绩进行比较,由于在比较之前,无法确定该基金的业绩,而且中位基金会不断变化,因此也就无法很好的比较。最后,投资者更关心的是基金是否达到了其投资目的,如果仅关注基金的同组的相关比较,将会偏离绩效评价的根本的目的。   二、基准比较法   ——是通过给被评价的基金定义一个适当的基准组合,比较基金收益率与基准组合收益率的差异来对基金表现加以衡量的一种方法。   基准比较法是通过给被评价的基金定义一个适当的基准组合,比较基金收益率与基准组合收益率的差异来对基金表现加以衡量的一种方法。基准组合是可投资的、未经管理的、与基金具有相同风格的组合。   一个良好的基准组合应具有如下5 个方面的特征:(1)明确的组成成分;(2)可实际投资的;(3)可衡量的;(4)适当的;(5)预先确定的   与分组比较法一样,基准比较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在如何选取适合指数上,投资者常常会无所适从。二是基准指数的风格可能由于其中股票性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三是基金经理常有与基准组合比赛的念头。四是公开的市场指数并不包含现金余额,但基金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进行全额投资,这也会为比较增加困难。五是公开的市场指数并不包含交易成本,而基金在投资中必定会有交易成本,也常常引起比较上的不公平。第四节 风险调整绩效衡量方法  一、对基金收益率进行风险调整的必要性   风险调整衡量指标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对收益加以风险调整,得到一个可以同时对收益与风险加以考虑的综合指标,以期能够排除风险因素对绩效评价的不利影响。   二、三大经典风险调整收益衡量方法   (一)特瑞诺指数   1、特瑞诺指数给出了基金份额系统风险的超额收益率。   2、特瑞诺指数越大,基金的绩效表现越好。   3、特瑞诺指数用的是系统风险而不是全部风险。   4、特瑞诺指数的问题是无法衡量基金经理的风险分散程度。   (二)夏普指数   1、夏普指数以标准差作为基金风险的度量,给出了基金份额标准差的超额收益率。   2、夏普指数越大,基金的绩效表现越好。   3、夏普指数调整的是全部风险。   (三)詹森指数   1、詹森指数是在CAPM模型基础上发展出的一个风险调整差异衡量指标。   2、詹森指数是管理组合的实际收益率与具有相同风险水平的消极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的差额。   3、詹森指数小于零时,表示基金的绩效表现差强人意。   三、三种风险调整衡量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一)夏普指数与特瑞诺指数尽管衡量的都是单位风险的收益率,但二者对风险的计量不同。   夏普指数考虑的是总风险(以标准差衡量),而特瑞诺指数考虑的是市场风险(以值衡量)。   (二)夏普指数与特瑞诺指数在对基金绩效的排序结论上可能不一致。   两种衡量方法评价结果的不同是由分散水平的不同引起的。   (三)特瑞诺指数与詹森指数只对绩效的深度加以了考虑,而夏普指数则同时考虑了绩效的深度与广度。   深度是指基金经理所获得的超额回报的大小,而广度是指则组合的分散程度。   (四)詹森指数要求用样本期内所有变量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计算。夏普指数与特瑞诺指数只用整个时期全部变量的平均收益率。   四、经典绩效衡量方法存在的问题(一般了解)   五、风险调整收益衡量的其他方法   (一)信息比率   (二)M2测度第五节 择时能力衡量   一、择时活动与基金绩效的正确衡量   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可以分为股票选择能力(简称“选股能力”)与市场选择能力(简称“择时能力”)两个方面。   选股能力——指基金经理对个股的预测能力。   择时能力——指基金经理对市场整体走势的预测能力。   二、现金比例变化法   ——就是一种较为直观的、通过分析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现金比例的变化情况来评价基金经理择时能力的一种方法。   三、成功概率法   ——是根据对市场走势的预测而正确改变现金比例的百分比来对基金择时能力进行衡量的方法。   四、二次项法   五、双贝塔方法第六节 绩效贡献分析  一、资产配置选择能力与证券选择能力的衡量   1、基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上的实际配置比例对正常比例的偏离,代表了基金经理在资产配置方面所进行的积极选择。因此,不同类别资产实际权重与正常比例之差乘以相应资产类别的市场指数收益率,就可以作为资产配置选择能力的一个衡量指标。   2、基金在不同类别资产上的实际收益率与相应类别资产指数收益率之差乘以基金在相应资产的实际权重,就可以作为证券选择能力的一个衡量指标。   二、行业或部门选择能力的衡量   是指更细类资产的选择能力衡量。(一般了解)

2014广告师《专业实务》影视广告讲义:广告的定义与分类

广告的定义与分类   一.广告的定义   广告是以付费的方式,通过一定的媒介,向一定的人,传达一定的信息,以期达到一定目的的有责任的信息传播活动。   有偿的、有责任的信息传播活动叫广告。”   二.广告的分类   按广告性质分有全国性广告、地区性广告、城市广告、农村广告等。   按传播对象分有:儿童广告、妇女广告、情侣广告、青年广告等   按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分有导入期广告、成长期广告、成熟期广告、衰退期广告等。   按企业广告策略分有产品广告、品牌广告、企业形象广告、企业服务广告等。   按目的分类的广告有公共服务性广告和商业性广告两大类,前者有节日庆典广告、社会保护广告、社会活动广告、个人启事广告等;后者以经济活动为主,有商品及服务广告、文化娱乐广告。   1.报纸广告   (1)广泛性---报纸种类很多.发行面广、阅读者多。   (2)快速性---报纸的印刷和销售速度非常快。   (3)连续性---可发挥重复性和渐变性。吸引读者加深印象。   (4)经济性---表现方法可根据情况采用图形和文字。而运用黑白构成的设汁,无疑会相对方便且经济。   2.杂志广告   (1)选择性---各类杂志都有不同的办刊宗旨和内容,有着不同的读者群。   (2)优质性---以彩色画页为主,印刷和纸张都精美,能限度地发挥彩色效果,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3)多样性---杂志广告设计的制约较少,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3.电视广告   (1)直观表现,易于理解。影视广告能够真实地,直观地传播信息.   (2)形象生动,感染力强。都说影视广告是一种声画合一,视听兼备的广告.   (3)覆盖面广,收视率高。影视广告由于有视听兼备的特点,只要你具备视听觉就能收看到,而且不受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限制。   (4)重复性强,时间限制。广告播出费比较昂贵,广告的长度有限,只有播出次数多,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姚明与苹果电脑,一大一小   4.广播广告   (1)传播方式的即时性。即时性,是指广播广告传播速度最快。   (2)传播范围的广泛性。由于广播广告是采用电波来传送广告讯息的,电波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   (3)单一的声音传达。广播广告靠声音诉诸受众的耳朵来传达信息 , 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4)收听方式的随意性。收听广播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打开收音机就可以收听广播的内容。   (5)针对性强,见效快。广播节目频道设置按听众类别来编排节目。   (6)受众层次的多样性。广播可使文化程度很低甚至不识字的人也能听得值广告的内容,所以广播媒体的受众层次更显出多样性。   (7)制作传播成本低。由于制作和播出的限制,广播广告的价格比较低,也是广播电台得以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5.户外广告   户外广告指在乡村道路、公路、铁路两侧、乡村轨道交通线路的地面局部、河湖管理范围和广场、建筑物、构筑物上。以灯箱、霓虹灯、电子显示装置、展示牌等为载体形式和在交通工具上设置的商业广告。   6.售点广告( POP )   (1)时效性强:必需仅随商家的计划随时进行变化;   (2)形式美观:能够足够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3)富于创意:真正起到刺激消费者购买冲动的目的.   (4)成本低廉:只有低廉的成本才不会影响POP的大量应用.   店面POP广告,地面POP广告,壁面,悬挂,货架,指示,   7.直邮广告( DM )   即直接邮件广告,其英文原文是Direct Mail Advertising ,简称DM。是以直接邮寄的方式发送的广告。   直邮广告的形式有:推销信、明信片、传单、折页、小册子、产品目录、企业介绍、赠品等。   请柬,贺卡,年历,折页设计

咨询师决策分析讲义——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一、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工作程序 (一)投资机会研究阶段 1.概念: 2.机会研究的重点:分析投资环境, 3.机会研究的目的:发现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例题7] 项目决策分析和评价的工作阶段中,重点进行投资环境分析,鉴别投资方向的阶段称之为( )。(2004年真题) A.编制项目建议书阶段 B.投资机会研究阶段 C.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 D.可行性研究阶段     [答案] B   4.分类新>(1)一般投资机会研究。 ①地区投资机会研究: ②部门投资机会研究:。 ③资源开发投资机会研究: (2)具体项目投资机会研究。 5.投资机会研究的成果 6.估算方法 (二)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 1.初步可行性研究概念 2.初步可行性研究目的 3.初步可行性研究重点 4.初步可行性研究成果 5.初步可行性研究深度及方法 (三)可行性研究阶段 1.可行性研究概念 2.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3.可行性研究的重点:(P10) 4.估算方法:分项详细估算法 5.可行性研究成果: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于需要政府核准的企业投资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还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编制项目申请报告。 6.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申请报告的主要区别(P9)(四)项目前评估阶段 1.项目前评估概念 2.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 需要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的情况: (1)政府投资的项目。 (2)企业投资项目 (3)贷款项目银行 3.项目申请报告评估 【例题8】关于项目前评估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项目前评估包括对项目申请报告的评估 B.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是对其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的复核与评价 C.项目建议书阶段不需要进行项目评估 D.项目评估提出的评估意见只为政府审批决策提供依据 E.项目申请报告结论是政府核准项目的依据 【答案】ABE 二、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可行性研究及其报告的主要内容(P10) 1. 企业投资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例题9]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对项目所需投资进行详细估算,其内容是( )。(2005年真题) A.分别估算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B.分别估算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 C.分别估算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 D.分别估算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E.分别估算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答案] ABD [例题10]项目可行性研究要深化财务分析,主要内容有( )。(2004年真题) A.确定资本金和债务资金来源,形成意向性协议 B.分别估算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 C.按规定科目详细估算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 D.编制财务报表,计算相关指标 E.分析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答案] CDE 2. 对于政府投资建设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和环境保护项目,除上述各项内容外,可行性研究及其报告的内容还应包括:新> (1)政府投资的必要性; (2)项目实施代建制方案; (3)政府投资的投资方式,资本金注入方式的项目,要分析出资人代表的情况及其合理性; (4)对没有营业收入或收入不足以弥补运营成本的公益性项目,从项目运营的财务可持续性角度,分析、研究政府提供补贴的方式和数额。 3. 因项目的性质不同、行业特点不同,可行性研究及其报告的侧重点有所差别。新> (1)水利水电项目。 (2)铁路项目。 (3)农业项目。 (4)公共卫生项目。 (5)资源开发项目。 4.可行性研究及其报告应达到的深度要求:(P12) [例题1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深度要求包括( )。(2007年真题) A.内容、结论和论据能满足项目决策的需要 B.主要设备规格、参数能满足设备订货的需要 C.主要工程技术数据能满足初步设计的需要 D.投资估算的误差能控制在±20%以内 E.融资方案能满足金融机构信贷评估 [答案]ABC(二)项目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新> 1.企业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P13) 2.外商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适用范围: 在我国境内建设的企业投资项目,包括外商投资项目;如项目还需核准招投标内容的,还应在项目申请报告中包括有关招标内容。 【例题12】报送企业投资项目申请报告需附送的文件包括( )。 A.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 B.银行出具的融资意向书 C.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D.经审计的最新企业财务报表 E.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答案】ACE 3.境外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第四节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结论新>一、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结论的必要性(P14) 二、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结论的要求(P14) (一)坚持客观性 (二)注意针对性 (三)满足合规性 三、结论的形成步骤(P15)(七步) (一)明确项目目标 (二)明确项目类型和评价层次与范围 (三)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描述 (四)说明各方面的评价指标和影响 (五)综合分析与评价 (六)提出结论 结论应对以下方面做出明确的表述: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即提出建设项目的理由。 2.项目建设的可能性,即项目建设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企业内部条件)。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即项目目标可实现性。 4.项目外部影响性。 5.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程度及拟采取的风险对策。 6.项目建设的必要条件,包括政策、外部配套条件等 (七)提出必要的建议 四、结论的具体内容 (一)推荐方案 (二)主要比选方案的概述 (三)对项目有关各方的建议 1.建议的必要性 2.建议的针对性 3.建议的明确性

咨询工程师: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讲义第七章

第七章财务评价 第一节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一、建设项目的分类(了解) (一)按照项目的目标,分为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 (二)按项目的产品(或服务)属性,分为公共项目和非公共项目 (三)按项目的投资管理形式,分为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 (四)按项目与企业原有资产的关系,分为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 (五)按项目的融资主体,分为新设项目法人项目和既有项目法人项目 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适用范围(了解)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也称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也称经济分析)。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适用范围是: (1)所有项目的经济评价都是基于资金时间价值这一原理,因此建设项目经济方法可用于各行各业的建设项目。行业经济评价的区别,一般体现在财务或经济的费用效益流量的识别和估算上,以及对评价内容的选择上。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对不同的投资主体在使用上没有限制,包括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以及政府与私人联合体等多种主体。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可用于项目的机会识别、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行业规划、大型项目的规划研究等。在项目开始实施后,通过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并与项目前期评价结论对照,投资人可以发现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项目完工后,再次对照项目早期的评估结论进行全面的后评价,包括对项目实际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测算和评估,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建设项目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三、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作用(了解) (1)经济评价是项目前期研究诸多内容中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 (2)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3)做出全面、正确的经济评价结论,为投资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有利于将多种影响因素和多个目标协调起来,实现项目系统优化,进行最终决策。 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内容的选择(了解)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内容的选择,应根据项目性质、项目目标、项目投资者、项目财务主体以及项目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程度等具体情况确定。并且这些因素还会影响到评价方法、评价参数的选择。 (2)对于一般项目,财务分析结果将对其决策、实施和运营产生重大影响,财务分析必不可少。由于这类项目产出品的市场价格基本上能够反映其真实价值,当财务分析的结构能够满足决策需要时,可以不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3)对于关系国家安全、国土开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等具有较明显外部效果的项目(一般为政府审批或核准项目),需要从国家经济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察项目,并以能反映资源真实价值的影子价格来计算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费用,通过经济评价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得出项目是否对整个社会经济有益的结论。 (4)对于特别重大的建设项目,除进行财务分析与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外,还应专门进行项目对区域经济或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与分析。 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原则(熟悉)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必须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并坚持以下原则: (1)效益与费用计算口径对应一致的原则。 (2)收益与风险权衡的原则。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原则。 (4)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 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是折现。 六、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深度(熟悉)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经济评价,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投资风险等进行全面地评价。 (2)项目建议书阶段的经济评价,重点是围绕项目立项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规划和机会研究可以用一些综合性的信息资料,计算简便的指标进行分析。 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依据(熟悉) 八、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有关规定(了解) 九、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了解) (一)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的定义和组成 1、按照使用功能分类:计算参数、判据参数 2、按照适用范围分类可以分为财务评价参数和国民经济评价参数。 (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的适用范围 (三)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测定依据 (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的测定与适用原则 (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的时效性 第二节 财务评价概述 一、财务评价的概念(了解) 二、财务评价的内容(了解) (一)财务分析 1.对于经营性项目,财务分析应通过编制财务分析报表,计算财务指标,分析项目的营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判断项目的财务可接受性,明确项目对财务主体及投资者的价值贡献,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2.对于非经营性项目,财务分析应主要分析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 (二)财务分析可分为融资前分析和融资后分析 三、财务评价的作用(了解)(四点) 第三节 财务评价的原则、方法(熟悉) 一、财务效益与费用的识别和估算的原则(四点) (1)财务效益与费用的估算应注意遵守现行财务、会计以及税收制度的规定。在总体上与会计准则以及税收制度相适应。 (2)财务效益与费用的估算应遵守有无对比的原则。 (3)财务效益与费用的估算范围应体现效益和费用对应一致的原则。

ufeff对《伤寒论讲义》的几点看法(上)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供中医类专业用《伤寒论讲义》(梅国强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存在—些值得商榷的学术问题。今摘出其中部分商榷如下。 张仲景当未曾参考《神农本草经》 该讲义说「从战国至东汉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出现了一批著名医家,产生了《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等一系列重要医学著作,此为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坚实基础。故《伤寒杂病论集》云:『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并说「《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主要根植于《内经》、《难经》、《阴阳大论》等基本理论。药学理论及方剂运用,则得益于《神农本草经》、《胎胪药录》及《汤液经》等」。 「胎胪药录」四字作为一个书名似有不妥。「胎胪」是一书名,为「妇产科」内容,「药录」二字为一书名,指「本草」。而并《平脉》、《辨证》当为「并平脉辨证」,这是张仲景自己经验,并「平其脉」、「辨其证」也。「汤液」—词,首见于《素问·汤液醪醴论篇》,指「米汤」。不知何时候转为「药液」的,又是怎么「转」的,而供人们写成了《汤液经》之书的?至于《神农本草经》,其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亦未曾见过《神农本草经》之书。《神农本草经》乃三国之后作品。 现就《神农本草经》自身文化内容结合当时社会情况考察之。 1、矿物药列在全书「上、中、下三品」之首,这是当时「服石之风」盛行的反映,魏晋士大夫阶级颇多「服石」者,如何晏等等。 2、战国末期燕齐—带方士流传过程中演变为「神仙家」,逐渐为道教所接受,故书中充斥了很多「不老」、「延年」、「轻身」、「神仙」等词汇。 3、避讳。在《黄帝内经》一书里,除「七篇大论」(包括「遗篇」共九篇)为三国作品外,其余篇章在必要时多用「癃」而不用「淋」(不避东汉殇帝刘隆讳),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则全用「淋」而不用「癃」(避东汉殇帝刘隆讳)。至三国时期,又不避「刘隆」讳而「淋」、「癃」同用。如《神农本草经》卷二载:「石龙子……主五癃结邪气,破石淋」,卷三载:「石蚕……主五癃,破石淋」,皆是其例, 4、「痓」字的出现。《神农本草经》卷—说:独活主「痫痓」,发髲「疗小儿痫,大人痓」,麝香主「痫痓」,牛黄主「热盛狂痓」,石蜜主「诸惊痓」。卷三说:鼠妇主「痫痓」。考《尔雅》、《说文》皆无「痓」字,而「痓」字首见于张揖之《广雅》。《广雅·释诂》卷三下说:「痓,恶也。」《玉篇·疒部》亦说:「痓,充至切,恶也。」是 「痓」字从「疒」而训「恶」,其义当为「恶病」。而《备急干金要方》卷五上第三说「夫痫,小儿之恶病也」,故「痓」与「痫」连用为「痫痓」。其「痫痓」— 词,亦见于《针灸甲乙经》卷四第—下,彼说「心脉满大,痫痓筋挛,肝脉小急,痫痓筋挛」。至于「疠」在古代虽也称为恶病,然「痓」从不与「疠」连用,是 「痓」与「疠」无关也。 可见《神农本草经》晚出于张仲景时代,张仲景不可能看到《神农本草经》。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时所参考书目自己就列得很清楚,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并未说看过《汤液经》和《神农本草经》,注解时不能说张仲景用了这两书。 「坐」当作「责」解 讲义对经文第48条「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句,抄录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两句放在教材上,不加自己对关键字「坐」注释,语意模糊。 考《仓颉篇》卷下说:「坐,罪也」,郝懿行义疏:「罪,古罪字,《说文》云:『罪,犯法也。』《墨子·经上篇》云:『罪,犯禁也。』犯禁为罪,加之刑罚亦为罪。」《广韵·去声·三十九过》说「坐,被罪」,即加之以罪也。在我国古籍上,每有如此用「坐」者,如《脉经》卷八第十五说:「伤于津液,便如烂瓜,亦如豚脑,但坐发汗故也。」《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侯·消渴候》说:「其病变多发痈疽,此坐热气留于经络不引,血气壅涩,故成痈脓。」《汉书·楚元王传》说:「夏候胜坐诽谤系狱三年,免为庶人。」《后汉书·五行四》说:「又邓皇后小人,性行不恒,苟有颜色,立以为后,后卒坐执左道废,以忧死。」皆是其例。坐,罪也。罪,责也。坐、罪、责三字声转可通也。此条「其人躁烦,不知痛处,怎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而「脉涩」,但责之以汗出不彻,故当更发其汗而病愈。 不可把「痉」和「瘛痓」二病混同 讲义说:「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之「痓」字为误,当据《脉经》、《玉函经》之文校正作「痉」。此说极是。以仲景时尚未创出「痓」字也。然接着又引《正字通》说:「五痉之总名,其证卒口噤,背反张而瘛痓」。把「痉」和「瘛痓」二病混为同一,不妥。 考《说文·疒部》说:「痉,彊急也,从疒,巠声。」《玉篇·疒部》说:「痉,渠并切,风强病也。」强与彊同。《灵枢·热病》说:「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膕中及血络出血。」《伤寒论·辨痓湿暍病篇》说:「伤寒所致,太阳痓湿暍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成无己注:「痓当作痉,传写之误也。痓者恶也,非强也。……痉谓骨痉而不随,痉者强也。《千金》以强直为痉,《经》曰『颈项强急,口噤,背反张者痉』,即是观之,痓为痉字明矣。」是 「痉」乃以「瘛痓」者,《说文·疒部》说:「瘛,小儿瘛疭病也,从疒,恝声。」《伤寒论·辨太阳病篇》说:「剧则为惊瘸,时瘛疭。」瘛,同瘛。《素问·大苛论》说:「心脉满大,痫瘛筋挛。」《针灸甲乙经》载此文作「心脉满大,痫痓筋挛」,则「痓」与「瘛」义通,《神农本草经》卷—说:「发髲……疗小儿痫,大人痓」,杨上善《太素·经筋》说:「在小儿称痫,在大人则称癫」,癫,是「癫痫」之「癫」,与「痓」字义通。是「瘛疭间发」为「瘛痓」之临床特征也。这就造成了项背强急,难以屈伸的痉病和卒然仆地、四肢瘛疭的癫痫分而不清。 再者,讲义在「[词解]2」中说:「痓」字《脉经》、《玉函经》均作痉,可从。」然查遍手头上「清·光绪癸巳景苏园校刊大字本《脉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年9月据光绪癸巳景苏园复宋本影印出版《脉经》、商务出版社1954年12月重印本《脉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12月出版福州市《脉经校释》本」,皆作「痓」,诸本无一作「痉」者。只有《玉函经》作「痉」,也应该写出书的全名《金匮玉函经》才是对的。为了避免误会,更要写明《张仲景金匮玉函经》,因为唐代杜光庭亦撰有一部称作《金匮玉函经》的医学著作。

2019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讲义:金融市场基础知识(4)

【 #证券考试# 导语】 为大家整理“2019年证券从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讲义(4)",供大家参考,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第二节 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概述   (一)资本市场概念的界定   资本市场是长期金融市场或长期资金市场,是为一年以上资本性或准资本性融资产品提供发行和交易服务的有形或无形的市场总和。   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及衍生品市场、债券及衍生品市场、中长期资金借贷品市场;广义的资本市场还包括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运行发挥稳定作用的期货市场。   (二)资本市场的分层特性及其内在逻辑   资本市场本身具有多层次特性。资本市场的层次结构,是指资本市场根据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和融资特点,针对各种市场主体不同的、特定的需求,提供的具有不同内在逻辑次序、不同服务对象和不同内在特点的市场形式。   1.分层的原因   (1)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由于每个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对投资产品的投资期限、回报率以及产品本身的复杂程度要求不同,资本市场为了满足投资者对不同投资品种的偏好,需要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容纳多样化的投资产品。   (2)从融资需求方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企业数量众多,如按行业类型划分,可将企业分为传统型、创业型、高科技型等类型;如按企业成长周期划分,可将企业分为创立期、成长 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因此,不同企业类型在不同时期的融资需求各不相同,有效分层的资本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融资渠道。   2.分层的结果   (1)按照所交易产品品种的不同,可以将资本市场划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证券市场和基金市场;   (2)按照市场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资本市场划分为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   (3)按照资本市场的组织形式和交易活动是否集中统一,可以将资本市场划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4)按照所服务和覆盖的上市公司类型的不同,可将资本市场划分为全球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区域性市场等类型;   (5)按照发行和募集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资本市场划分为公募市场和私募市场。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   (一)场内市场   1.场内市场的定义(整个证券市场的核心)   即证券交易所市场。证券交易所是证券买卖双方公开交易的场所,是一个高度组织化、集中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   2.我国的场内交易市场   1.定义:主板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一般而言,各国主要的证券交易所代表着国内主板市场。   2.服务对象: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3.地位:相对创业板市场而言,主板市场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宏观经济晴雨表”之称。   4.交易所: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于   1990 年 12 月 19 日正式营业;深圳证券交易所于 1991 年 7 月 3 日正式营业。   5.中小板(2004 年 5 月于深交所设立)   (1)设立中小企业板块的宗旨是为主业突出、具有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平台,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中小企业板块的设计要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①暂不降低发行上市标准,而是在主板市场发行上市标准的框架下设立中小企业板主板市 (包含中小板  )块,这样可以避免因发行上市标准变化带来的风险;   ②在考虑上市企业的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的同时,尽可能扩大行业覆盖面,以增强上市公司行业结构的互补性;   ③在现有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可以依托主板市场形成初始规模,避免直接建立创业板市场初始规模过小带来的风险;   ④在主板市场的制度框架内实行相对独立运行,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市场监管的特殊性问题,逐步推进制度创新,从而为建立创业板市场积累经验。   (3)中小企业板块的总体设计原则可以概括为“两个不变”和“四个独立”   ①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与主板市场相同。   ③ 上市公司须符合主板市场的发行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①运行独立:中小企业板块的交易由独立于主板市场交易系统的第二交易系统承担。   ②监察独立:深圳证券交易所建立独立的监察系统实施对中小企业板块的   实时监控,该系统针对中小企业板块的交易特点和风险特征设置独立的监控指标和报警阈值。   ③代码独立:将中小企业板块股票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与主板市场不同的 股票编码。   ④指数独立:中小企业板块在上市股票达到一定数量后,发布该板块独立的指数。   (二)场外市场   1.场外市场的定义   场外市场是指在集中的交易场所之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没有集中的交易场所和市场制度,又被称为店头市场或者柜台市场,主要是一对一交易,以交易非标准化的、私募类型的产品为主。   2.场外交易市场的特征   (1)挂牌标准相对较低,通常不对企业规模和盈利情况等进行要求,更加注重企业的成长性。场外交易市场通常是资本市场体系中较低的一个层次,在其中挂牌的公司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存在规模较小、盈利能力差、经营状况不太稳定等情况。   (2)信息披露要求较低,监管较为宽松。为适应挂牌公司规模较小,对信息披露、财务审计等挂牌相关费用承受力弱的特点,场外交易市场对其监管较为宽松,市场透明度不及交易所市场。   (3)交易制度通常采用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制度也被称为报价驱动制度,是指做市商向市场提供双向报价,投资者根据报价选择是否与做市商交易。相对于交易所市场常用的竞价交易制度,场外交易市场的投资者无论是买入还是卖出股票,都只能与做市商交易,即在一笔交易中,买卖双方必须有一方是做市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电子技术的应用,场外交易市场也具备了计算机自动撮合的条件。目前的场外交易市场早已不再单纯地采用集中报价、分散成交的做市商模式,而是掺杂自动竞价撮合,形成混合交易模式。   3.场外交易市场的功能   (1)拓宽融资渠道,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拓展了资本市场积聚和配置资源的范围,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与其风险状况相匹配的融资工具。   (2)为不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提供流通转让的场所。   公司股份天然具有流动的特性,存在转让的要求,场外交易市场为其提供了流通转让的场所,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兑现及投资的机会。   (3)提供风险分层的金融资产管理渠道。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场外交易市场能够增加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供给、提供必要的风险管理工具以及风险的分层管理体系,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更多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满足投资者对金融资产管理渠道多样化的要求。   4.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   1.定义:区域性股权市场是为其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内中小微企业证券非公开发行、转让及相关活动提供设施与服务的场所。除区域性股权市场外,地方其他各类交易场所不得组织证券发行和转让活动。   2.意义:区域性股权市场是地方人民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措施的综合运用平台,对于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有积极作用。   3.限制   ①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发行或转让证券的,限于股票、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程序认可的其他证券,不得违规发行或转让私募债券;   ②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等公开或变相公开方式发行证券,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集资;   ③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证券转让,投资者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证券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 5 个交易日;   ④单只证券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 200 人,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6.监管:私募基金采取适度监管和底线监管原则。中国证监会对私募基金实施行政监管。   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义   (一)有利于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我国储蓄率较高,但存在企业融资难、民间投资难的突出矛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场所,为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打造高效匹配的平台,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二)有利于创新宏观调控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我国金融结构长期失衡,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实体经济过度依赖银行信贷。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提供多元化的股权融资,加快资本形成,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率;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 进一步改善金融结构,改变过度依赖银行体系的局面,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   (三)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通过提供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建立融资方和投资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缓解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并由市场筛选出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推动新兴业态和产业成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四)有利于促进产业整合,缓解产能过剩大力推进企业市场化并购重组,促进产业整合,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提供更加高效透明的定价机制和灵活多样的支付工具与融资手段,如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高收益债券、并购基金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五)有利于满足日益増长的社会财富管理需求,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提供多种风险收益特征的金融产品,多渠道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投资和理财需求,使不同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的投资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有效促进养老金等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六)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金融的国际竞争力   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拓展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为扩大双向开放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期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领域的话语权。

大学语文自考教材讲义,大学语文自考教材 电子?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大学语文自考教材讲义,大学语文自考教材 电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大学语文要背哪些课文好像没什么要背的课文吧要背课文的考试肯定是有填空之类的题目而我买的模拟卷里面的考试内容有3.词语解释4.给你文章中的一段话针对这段话提出几个问题让你回答这些考试的题目主要是要根据大纲理解课文了解课文中的时代背景中心思想修辞方法和论证方法如果是再担心就去365买个《大学语文》教程对考试应该有很大的帮助自考大学语文重点归纳内容有哪些?1、作者归类作者属于唐代诗人的有:王昌龄、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其中,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属于盛唐诗人。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为中唐诗人。杜牧、李商隐为晚唐诗人。创作词的几位作者的有:李想、柳永、苏武、李清照、辛弃疾。2、体裁归类五言古诗:《迢迢牵牛星》、《归国田居》、《游子吟》。七言古诗:《春江花月夜》。七言绝句:《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泊》、《乌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七律:《蜀相》、《书协》。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3、题材归类送别诗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元二使安西》。相思诗有:《迢迢牵牛星》、《夜雨寄北》。“虞美人”、“望海潮”、“水调歌头”、“武陵春”、“水龙吟”、“沁园春”均为词牌名。答题技巧:一、自考大学语文科目单选题内容主要包括作家作品、中心论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在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唯一正确的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二、自考大学语文科目多项选择题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答题也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切忌凭猜测、靠感觉作答。谁有大学语文教材的下载地址?2008年自考大学语文在那里有下啊!!!自考大学语文下载网址zikao365.com学生大首页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能给发一下李永乐老师的高中物理、高中数学全套视频+讲义吗? 谢谢!!!!!!

我也想要

谁有精华学校高中物理宋晓垒的百度云视频课件(含讲义)的啊 有的麻烦百度云分享给我 谢谢

没有他的,有其他的

求精华学校李永乐老师的高中物理、数学全套视频+讲义

李永乐老师

谁能给我一份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试验讲义

pdf的可以吗,百度第一个就是http://www2.nwnu.edu.cn/computer/zcyl/doc/shiyanjiangyi.pdf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五章 肿瘤

重点:   1.肿瘤的概念、形态、肿瘤命名、分类   2.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3.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   4.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   5.常见肿瘤特点   6.其他:新概念。   内容:   一、概念:   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肿块。该增殖是单克隆性的,是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 肿瘤性增生 非肿瘤性增生 与机体不协调,对机体有害 是机体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不受机体调控,具有相对自主性 受机体调控,有一定限度 去除致瘤因素后增殖继续 去除损伤因素后增殖不继续 增殖的细胞缺乏分化成熟能力 增殖的组织能分化成熟 单科隆性增生 多克隆性增生   二、肿瘤的命名原则及特殊命名 一般原则 良性肿瘤 上皮和间叶组织瘤 恶性肿瘤 上皮组织癌:鳞癌、腺癌、腺鳞癌、未分化癌 间叶组织:纤维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软骨肉瘤 癌肉瘤 上皮成分+间叶成分 特殊原则 叫“瘤”的恶性肿瘤 精原细胞瘤、淋巴瘤、黑色素瘤、骨髓瘤、无性细胞瘤、尤文氏瘤 叫“病”的恶性肿瘤 白血病、霍奇金病 叫“母细胞瘤”的良性肿瘤 骨母细胞瘤 叫“母细胞瘤”的恶性肿瘤 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叫“瘤”但不是真性肿瘤 炎性假瘤,动脉瘤,室壁瘤,迷离瘤,错构瘤,结核瘤,梅毒瘤,粥瘤, 畸胎瘤 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组织的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种。常见于性腺 交界性肿瘤 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肿瘤   三、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像 核分裂像无或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核分裂像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慢 快 生长方式 外生性、膨胀性生长 特例:血管瘤:浸润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主要方式)、外生性、膨胀性生长 继发改变 少见 常见,如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转移是恶性肿瘤独有的生物学特点。 特例:基底细胞癌:只局部浸润,不转移,低度恶性。 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乳腺癌,肾细胞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 Krukenberg瘤 复发 不复发和很少复发 易复发 复发 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易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组织 坏死、出血、合并感染;   四、需要掌握的概念   1.肿瘤的形态:异型性和分化程度   2.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恶病质、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   3.恶性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4.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上皮肉瘤变,交界性肿瘤   5.恶性肿瘤的异质性和演进   6.肿瘤的生长分数和倍增时间   7.癌肉瘤,腺鳞癌,实体癌(髓样癌,硬癌,髓样癌,单纯癌),癌珠   五、恶性肿瘤的转移方式   转移是恶性肿瘤独有的生物学特点,但目前尚未发现单独负责肿瘤转移的基因。有些基因,如上皮钙粘素、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基因,其产物可抑制肿瘤转移。粘附分子CD44可能与血行播散有关。nm23可能有抑制转移的作用。恶性肿瘤转移方式如下:   1.直接蔓延:指肿瘤细胞随着体积增大,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连续浸润生长,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   2.淋巴道转移:大多数为区域淋巴结转移,也可为"跳跃式"转移。转移时,肿瘤细胞先聚集于边缘窦,以后累及整个淋巴结。   3.种植转移:为肿瘤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空腔脏器内的转移,最多见为胃癌种植到盆腔。胃癌种植转移到卵巢称Krukenberg瘤。当然,Krukenberg瘤也可以通过淋巴道和血道转移形成,但少见。   4.血行转移:①腹腔内的肿瘤经门静脉转移到肝脏;②四肢肿瘤经体循环转移到肺;③肺癌随动脉系统而致全身播散到骨、脑;④经椎旁静脉系统进行转移,如乳癌椎体转移、甲状腺癌的颅骨转移、前列腺癌的骨盆转移。   六、癌和肉瘤的区别 癌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高,为肉瘤的9倍 较低 年龄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有些类型见于年轻人或青少年,有些类型见于中老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灰白、较干燥 质软、灰红、湿润、鱼肉状 镜下特点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常有增生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见于癌巢周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多有网状纤维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七、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1.癌基因   正常时不导致肿瘤发生的"原癌基因"通过点突变、基因扩增和染色体易位的方式被激活成为"癌基因".癌基因编码对细胞生长增殖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蛋白质,包括:生长因子(sis),生长因子受体(erb-B2),信号传导蛋白(ras),和转录因子(myc)。   2.肿瘤抑制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本身就是在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地产物限制细胞生长,其功能的丧失可导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APC:遗传性腺瘤性息肉病   Rb:视网膜母细胞瘤   P53:Li-Fraumeni综合征   WT-1:肾母细胞瘤   P16:黑色素瘤   NF-1:神经纤维瘤病   BRCA:乳腺癌   3.凋亡调节基因和DNA修复调节基因   4.端粒酶和肿瘤   总之:肿瘤发生不是一个单分子事件,而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细胞的完全恶性转化,一般需要多个基因地改变,一般需要数个癌基因地激活、肿瘤抑制基因地失活,以及其他基因变化。   八、环境致瘤因素   1.化学致癌物质 间接致癌物质 多环芳烃 3,4-苯并芘,1,2,5,6-双苯并蒽。存在于污染的空气,烟草燃烧后的厌恶和食物中 肺癌 芳香胺类 乙萘胺、联苯胺 膀胱癌 氨基偶氮燃料 肝癌 亚硝胺 食物中二级胺和亚硝酸盐在胃内合成亚硝胺 胃癌,食道癌 黄曲霉素 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及谷物中 肝癌 直接致癌物质(少) 烷化剂及酰化剂 环磷酰胺、氮芥等化疗药 恶性肿瘤如白血病   2.物理致癌因素 电离辐射:X线、r射线、β粒子等 皮肤癌和白血病 染色体发生断裂、易位和点突变 紫外线 皮肤鳞癌、基底细胞痛和恶性黑色素瘤 DNA中相邻的两个嘧啶形成二聚体,造成DNA分子复制错误   3.病毒 人类*状瘤病毒(HPV16、18型) 宫颈癌、肛门生殖区域的鳞癌 EB病毒 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鼻咽部T/NK淋巴瘤 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I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乙肝病毒(HBV) 肝细胞性肝癌

09年注会考试《审计》风险评估讲义(一)

第 九 章 风险评估第一节 风险评估概述      一、知识回顾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是当今主流的审计方法,它要求注册会计师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审计工作的主线,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二、审计风险准则体现出的重大变化   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并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步骤 目的 必要性 类别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评估报表层和认定层重大错报风险 必要 风险评估程序 2.控制测试 为了测试内控在防止、发现和纠正认定层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并据此重新评估认定层重大错报风险 非必要 进一步审计程序 3.实质性程序 发现认定层重大错报,降低检查风险 必要 进一步审计程序  重点理解下面的内容:   (1)要求注册会计师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是必须的程序。   (2)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所有阶段(不是仅仅只在计划阶段而是全过程更重要)都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不得未经过风险评估,直接将风险设定为高水平。  (3)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挂钩。   (4)实质性程序是必须的程序。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   (5)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关键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以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三、对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必要的程序,特别是为注册会计师在下列关键环节作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   (1)确定重要性水平,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当;   (2)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是否适当;   (3)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包括关联方交易、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或交易是否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等;   (4)确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   (5)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6)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关键是看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第二节 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一、风险评估程序和信息来源  (一)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2)分析程序;   (3)观察和检查。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注册会计师除了询问管理层和对财务报告负有责任的人员外,还应当考虑询问内部审计人员、采购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等其他人员,并考虑询问不同级别的员工,以获取对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有用的信息。 询问对象 获取信息 治理层 理解财务报表编制的环境 内部审计人员 了解其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而实施的工作,以及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适当的措施 参与生成、处理或记录复杂或异常交易的员工 评估被审计单位选择和运用某项会计政策的适当性 内部法律顾问 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产品保证和售后责任、与业务合作伙伴(如合营企业)的安排、合同条款的含义以及诉讼情况等 营销或销售人员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营销策略及其变化、销售趋势以及与客户的合同安排 采购人员和生产人员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生产等情况 仓库人员 了解原材料、产成品等存货的进出、保管和盘点等情况  2.实施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分析程序既可用作风险评估程序和实质性程序,也可用于对财务报表的总体复核。如果使用了高度汇总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的结果仅可能初步显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分析结果连同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时获取的其他信息一并考虑。   3.观察和检查  观察和检查程序可以印证对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询问结果,并可提供有关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观察和检查程序:   (1)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   (2)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   (3)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   (4)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   (5)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二)其他审计程序和信息来源   1.其他审计程序   除了采用上述程序从被审计单位内部获取信息以外,如果根据职业判断认为从被审计单位外部获取的信息有助于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这些信息。   2.其他信息来源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承接客户或续约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以及向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服务所获得的经验是否有助于识别重大错报风险。   二、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一)讨论的目标   项目组内部的讨论为项目组成员提供了交流信息和分享见解的机会。   (二)讨论的内容   项目组应当讨论:   1.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   2.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   3.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三)参与讨论的人员   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项目组内部参与讨论的成员。项目组的关键成员应当参与讨论,如果项目组需要拥有信息技术或其他特殊技能的专家,这些专家也应参与讨论。参与讨论人员的范围受项目组成员的职责经验和信息需要的影响,例如,在跨地区审计中,每个重要地区项目组的关键成员应该参加讨论,但不要求所有成员每次都参与项目组的讨论。   (四)讨论的时间和方式   项目组应当根据审计的具体情况,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持续交换有关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可能性的信息。

2010年司法考试必备之《行政法》讲义(四)

2010年司法考试必备之《行政法》讲义(四)   第四章 行政法与行政法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我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一、初创阶段(1949-1957年)   这是中国行政法制开始生长和发展的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行政法的初级阶段。这个时期,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大量的行政组织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工作方式和责任。同时,国家还制定和颁布了大量的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国家机关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事务,以及人、财、物各个领域管理的权限及管理方式。1949年10月至1956年12月,国家共颁布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829项。这个时期,国家还建立了行政监察制度和公民控告政法英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制度。   二、停滞和遭受摧残阶段(1957-1978年)   这是中国行政法制发展缓慢、徘徊、停滞和倒退的时期。其中“*”十年,行政法制更是历经磨难和备受摧残。   三、重建和反展阶段(1978-1989年)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通过,是中国行政法制重建和走向发展的新时期。这期间,最主要的工作有五项:   (一)恢复原有法制,解决行政领域无法可依的问题   (二)制定新宪法,确定行政法制的宗旨和发展方向   (三)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   (四)确立行政立法制度,健全行政法制   (五)建立行政司法制度,保障公正行政   四、发展和向新模式转化阶段(1989-)   所谓“向新模式转化”,是指行政法由原来主要适应计划经济的模式向现在适应市场经济的模式转化,由过去主要执行管理职能的模式向现在既具管理职能,又具控权职能的模式转化。这主要体现为六个方面:   (一)在行政管理领域确立依法行政原则   (二)制定行政诉讼法,建立行政诉讼制度   (三)制定国家赔偿法,建立行政赔偿制度   (四)制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建立公务员制度   (五)制定《行政监察法》,完善行政法制监督   (六)健全行政程序法制,加强对行政权行使过程的监督和制约   第二节 我国行政法学的历史发展   一、“史前阶段”(1949-1978)   新中国成立后30年中,行政法学在我国学科分类目录上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行政法学学科并未建立起来。   二、创建阶段(1978-1985)   1983年出版的、王岷灿主编的《行政法概要》,是我国第一本行政法学统编教材。   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行政法学的教学、科研已在我国全面展开,行政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分支学科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   三、全面发展阶段(1985-1989)   1985年以后,行政法学迅速在全国发展起来,就行政法著述来说,已达几十种之多,既有教科书,又有专著;既有研究中国行政法的著作,又有研究外国行政法的著作;既有行政法英杰政法的论著,又有译著,更有大量的论文、译文。   四、深入发展和学术流派逐步形成阶段(1989-)   1989年以后,我国行政法学深入发展,主要体现在质上,体现在深度上。这主要体现在:专题性研究成果大批涌现;行政诉讼法的研究在行政法学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行政法学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若干学术流派出现。   第三节 各国行政法学的主要流派   一、行政法学主要流派的形成及其历史背景   行政法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调整对象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对于行政法应如何调整此种关系,如何配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从而构成怎样的法的秩序,行政法学者有不同的主张、观点、理论,逐渐形成了行政法学的各种流派。其中主要的、较有影响的流派有三个,即控权论学派、管理论学派和平衡论学派。   控权论学说主要在英美国家流行。   管理论学说主要在原苏联、东欧国家和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流行。   平衡论创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罗豪才教授等提出。之后,平衡论学说在中国一直在不断发展、完善,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行政法学界占主导地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平衡论持有异议,有些学者仍然主张新控权论或新管理论。   二、行政法学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   (一)控权论的基本观点   1、行政法的基本目的在于保障私人的权利和自由。   2、行政法的基本内容是控制和限制政府权力。   3、控权论特别强调严格的依法行政原则,主张严格限制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4、行政法的主要手段有两个:司法审查和行政程序。   (二)管理论的基本观点   1、行政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2、行政法的基本内容是调整国家管理关系、规定国家管理的原则和制度。   3、管理论通常将管理原则视为法的原则,并且以坚持******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等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则。   4、行政法律关系主要是命令——服从关系,从而行政法的手段主要是强制和命令性的。   (三)平衡论的基本观点   1、行政法既要保障行政管政法英杰理的有效实施,又要防止公民权利的滥用或违法行使。   2、行政法的基本内容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3、依法行政是行政法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但对依法行政的内涵应予以新的解释。   4、平衡论主张综合运用行政法的各种手段,即在必要的场合运用命令、强制手段,同时在大多数场合尽量避免采用行政命令、行政制裁、行政强制手段,淡化权力色彩。   本章思考题:   1、简述控权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管理论的基本观点。   3、简述平衡论的基本观点。   4、试论我国行政法发展的社会背景。

高中数学讲义

你可以去买一本第一轮复习的书。这要答的内容太多了,不会有人回答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一个外行人的读后感

这本书是医学通识讲义,冠以薄世宁本人大名,是近两年比较火的医学科普书籍。抱着好奇的心理,在团员活动的时候,我毫不犹豫报名买了这本书。阅读过程中最大感受是,明明是枯燥晦涩的医学,硬读出了网络爽文的感觉。通俗易懂,用“人话”阐释疾病与健康、医疗与医学、医学发展与医生精进等重要内容。最重要的是,本书传达的理念,每个人是自己的第一健康责任人,健康的身体才是延缓衰老、战胜疾病的关键,医疗活动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 本书作者薄世宁,北大临床医学博士,北大三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发起人,其他头衔不必细说。科普是面向非专业人士介绍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讲,我们不缺医术高明的医生,但是能把专业的医学知识给外行人讲明白的,寥寥无几。薄世宁就是这样一个人,致力于把专业领域的医学知识普及给社会大众,持续强调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于是有了后来的故事,罗振宇找到薄世宁,在得到app上开了一堂“薄世宁·医学通识50讲”,这些讲义汇总到一起,就形成了这本书。 本书共七章,可以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解医学的前提,第二部分深入阐释疾病与医疗,第三部分是现代医学演化中几个重要发明,第四部分讲的是改变医学的名医,第五部分讲的是医生如何在限制条件下做出最优解,怎样做聪明的患者,以及如何走完生命旅途最后一程。本书主要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 医学为什么而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救人性命胜于建造七层佛塔,是至善之举。薄世宁提出,医学存在的终极理由是挽救生命,先保证活着,再努力提高生命质量,让病人活得有尊严。这也就决定了,医学考虑的不只是病,还要考虑到人本身。跟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医学是理性和冷静的,所有步骤都要严谨,所有操作都要规范,作者所在的重症医学科,是真正的与死神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场。先千方百计从死神手里抢夺生命,再提供康复支持,是医生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在医学发展的里程碑一章,作者介绍了几个推动医学发展的的重要事件,例如麻醉技术的应用,极大拓展了临床手术施展的可能性,医者因此有机会探索生命禁区;抗生素的使用让细菌无处遁形,伤口感染不至于要截肢才能保命;循证医学给出了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医疗方法,诊疗和用药更加科学规范,让医源性损害降到最小;医药不断迭代升级对人体的副作用越来越少。许多在以前被看成绝症的疾病,现在也能被看好,只有整体医疗水平提高,才能消灭疾病,缓解病人的苦痛。这也是作者要表达的,伴随着科学的人文是真正的人文。 什么是疾病?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得了无法治愈的疾病,尤其是感染了烈性传染病的人,都被看作魔鬼附体或是天神降罪,极有可能面临被烧死或驱逐的命运。当时的科技条件不足以支撑人们形成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现在,人们可以追溯到疾病病因,找到疾病的病理学基础,真正做到对“病”治疗。注意到书中对“病”而不是对“症”的讨论。长期以来,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一刀切处理方式被许多人诟病,按照专业术语,痛是症状,却不是病因,而症状恰恰是身体预警信号。比如刀割到手时会出血,有痛感,人就会及时缩回手,以免更深的伤害。再比如过敏,接触时各种不适反应让我们自动远离过敏物质,这也是身体的自我防护,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症状,找到真正的致病因素。在这里,作者努力传达要透过表象看本质的重要理念。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薄世宁提出,要理解疾病,就要先理解人体自身的不完美。人体基因是不完美的,各种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与基因有关,这些致病基因传递下来,疾病相伴而生;人体器官是不完美的,例如,人类和其他动物相比,幼生期特别长。很多动物出生时就会走,而刚生下来的婴儿十分脆弱,需要精心照料;人体适应能力不完美的,我们现在的模样都是进化的结果,环境变化速度太快,各种新式疾病的出现就是例证。进化的不完美是疾病出现的基础。“我病故我在”,生命的旅程注定是有疾病相伴相随的。慢性疾病就是这样,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就是中晚期。已有证据表明,持续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癌,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可能诱发宫颈癌,在长达十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身体某些组织或器官的持续受损激发了代偿机制,没有受损的部分替代受损的部分完成工作,人体才没有察觉到异样。这给我们带来疾病防治启示,第一,早期筛查疾病是有必要的,宫颈癌筛查可以让宫颈癌的早期发现率提高8倍以上。第二,从源头预防疾病或者从中间阻断,可以有效防止慢性病发展。接种宫颈癌疫苗可以从源头预防HPV感染,已经感染的可以采取阻断措施。除了筛查,作者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人类健康离不开自身免疫屏障的保护,免疫才是人体健康的底层逻辑。我们不是要消灭所有的细菌和病毒,相反,我们要与之共存,努力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暴露在细菌、病毒之下依然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一个普通人,是否有必要了解如何治愈疾病?由于医疗本身的复杂和专业性,想对外行解释清楚十分有难度,我仅尝试输出。医疗过程最主要的活动是诊断与治疗。作者提出以下论断,诊断是假设与验证的循环。面对全新的病症,医生需要动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及过往经验,保持开放思维,判断病情。治疗是医学目标与患者需求的互动。医生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医学目标和患者需求相匹配。矫正牙齿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医生的目标是通过医学操作让牙齿变整齐,在矫正前要评估是否拔牙,还要尽可能达到患者的想要的“美”的效果。同时医疗活动发挥作用也离不开药物,药物疗效越来越好,对身体的副作用越来越小,也能反应医学水平提高。治疗疟疾的一种特效药——奎宁。人们偶然发现猴子也得疟疾,得了疟疾的猴子会拼命啃食一种树的树皮,啃了一段时间疟疾就好了。后来人们把这种树皮研成粉末制成药品。奎宁的确有治疗疟疾的作用,但是带来的副作用很大,过量服用还会致死。当时人们只知树皮可以抗疟,对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病人不得不忍受药物副作用。再如避孕药,从单相片发展到现在的三相片。三相片的设计更符合女性身体雌孕激素的变化过程,总体孕激素比单相片减少30%,所以带来的不良反应更少。著名电影《我不是药神》里面从印度进口的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效药格列卫,与普通化疗相比,接受格列卫的患者生存率提高到89%,在此之前,只有30%的患者可以活过5年。科学家们在患者的肿瘤细胞里面发现了异常染色体,证明这条染色体和疾病相关。找到了精确的发病机制,也就为格列卫的出现带来了可能,临床证明病人的耐受性更好而且存活率更高。这也说明,只有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才能出现好的药品。 为什么我们要重视公共卫生工程?主要的两大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都可以通过最简单的方式来预防。戴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等反复宣教、清洁的饮用水、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疫苗接种、公共场合放置避孕套发放机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少相关疾病发生。今年最大的黑天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不得不戴上口罩,却意外减少了季节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大家出不了门,外卖也送不到家门口,自己动手做饭不仅提高厨艺还减少了胃肠疾病的发生率。公共卫生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有效的公共卫生管理可以产生正的外部性,比如一人接种,不仅保护自己,也间接保护了别人。当一个系统中大多数人都是安全的,剩下的人即使没有产生抗体也会受益。公共卫生产生正外部性,效果显现晚,市场没有提供积极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这项公共工程只能由政府机构来提供。从免费的蚊帐和避孕套、强制的疫苗接种、垃圾集中处理、水源过滤系统、到公共场所的控烟行动,都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健康。公共卫生被作者称为性价比最高的健康工程。 在接下来的章节,有一章介绍医学演化的里程碑,一章介绍改变医学的大医生。疫苗、麻醉、抗生素、治疗精神疾病的氯丙嗪、避孕药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发明。我十分自豪能在6个改变医学的大医生里看到2个来自中国,分别是伍连德和林巧稚。伍连德是晚清政府时期的人,曾经留学西方做过传染病研究,一场突发东北鼠疫让他临危受命。他做了三件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了控制传染源,士兵挨家挨户搜查染上疫病的人和尸体,人全部送医院,尸体全部焚烧、掩埋,同时对房屋全部消毒。其次,这种鼠疫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因此伍连德采取了减少人员流动和隔离的办法,实行严格交通管制,铁路停运,所有到站旅客实行一周左右隔离观察,推广使用简易口罩,同时将病人按照症状轻重分在重症、轻症、疑似病院,不同病情的病人分开治疗防止交叉感染。不到4个月,鼠疫死亡人数零报告。之所以隆重介绍这次瘟疫是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以科学手段控制疫情的成功案例,现在读来仍然醍醐灌顶,伍连德控制鼠疫的介绍,简直和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法如出一辙。这说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重要性。另一个人是大名鼎鼎的林巧稚,她是6个人里面唯一的女性医生。据说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名婴儿,被称为“万婴之母”。她开创了中国妇产科学,为中国医学事业奉献终生,终身未婚。林巧稚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坚韧的品格以及她高尚的人格魅力让人深受感动,心中敬服。 最后一章可以总结为医生是如何升级打怪的。医生这个职业,常常要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寻求最优解,要克服不理性的冲动作出最佳决策。时间不等人,必须迅速抓住重点,以最快的速度看好一个病人。这是每个医生的精进之路。作为患者,主动配合医生,早筛查早治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生命质量,做自己的第一健康责任人。因为健康,生命才有无限精彩。如泰戈尔的诗描写的那样,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一个生命最好的归宿。 本书从健康与疾病的基本原理出发,引用大量的科学数据和文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了深奥的科学道理。从科普到认知,读者可以学到不少实用主义知识点,也能对疾病与健康的理解更加深刻。毫无疑问,作者在医学科普方面做了一次成功且有益的尝试。 2020年8月31日

房地产经纪人精选讲义:闲置土地的处理

一、闲置土地的认定   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以认定为闲置土地:①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建设日期,自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或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1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②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1/3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闲置土地的处置方式   对于闲置土地的处置有下列方式:①延长开发建设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②改变土地用途,办理有关手续后继续开发建设;③安排临时使用,待原项目开发建设条件具备后,重新批准开发,土地增值的,由政府收取增值地价;④政府为土地使用者置换其他等价闲置土地或者现有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⑤政府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确定新的土地使用者,对原建设项目继续开发建设,并对原土地使用者给予补偿;⑥土地使用者与政府签订土地使用权交还协议等文书,将土地使用权交还给政府。原土地使用者需要使用土地时,政府应当依照土地使用权交还协议等文书的约定供应与其交还土地等价的土地。   对因政府、政府有关部门行为造成的闲置土地,土地使用者支付部分土地有偿使用费或者征地费的,除选择上述方式以外,可以按照实际交款额占应交款额的比例折算,确定相应土地给原土地使用者使用,其余部分由政府收回。   三、征收土地闲置费   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闲置土地,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   四、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土地使用者的土地使用权。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闲置土地,满2年未动工开发时,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迟延的除外。   依照规定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告,下达《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决定书》,终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撤销建设用地批准书,注销土地登记和土地证书。

《行为经济学讲义演化论的视角》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行为经济学讲义》(汪丁丁)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5VtcEdTEdfErawJcCGJWQ 提取码:xkow书名:行为经济学讲义作者:汪丁丁豆瓣评分:9.0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2011-8-1页数:630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2010年在北京大学讲授“行为经济学”课程的课堂讲义。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迅猛发展的新兴学科,它的两个分支——以脑科学研究方法为基础的神经经济学,以及以实验室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实验经济学,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却也将这一前沿学科引向了不同的方向。本书写作的主旨,在于通过演化论视角的提出,为“行为经济学”的学科基础建构提供一套在演化论视角下的整合框架,“将三匹马的不同方向归而为一”,促成学术共同体内对于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议题达成共识。作为北京大学的课堂讲义,全书洋溢着作者随笔式的写作风格、清新的课堂交流氛围和丰富的学科前沿新知,堪称作者继《制度分析基础讲义》《经济学思想史讲义》之后的最新力作。作者简介:汪丁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53年生于沈阳,成长于北京,祖籍浙江淳安。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理学学士(1981)。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与控制理论专业理学硕士(1984)。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1990)。曾任教于香港大学和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及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东北财经大学行为与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并担任《财经》《新世纪周刊》及“财新传媒”学术顾问。著作包括《制度分析基础讲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基础》《经济学思想史讲义》《串联的叙事》《盘旋的思想》等二十多种。教学研究广泛涉及了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演化社会科学等重要的前沿学科领域。

想要《深度报道》或《深度报道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讲义

第十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 一、教学内容 (一)深度报道的理论回顾 1. 深度报道思想的演进 2. 深度报道的一般特征 (二)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写作 1. 调查性报道的写作 2. 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3. 预测性报道的写作 (三)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写作 1. 整合报道的写作 2. 连续报道的写作 3. 系列报道的写作 二、重点难点 (一)本章的重点 1. 深度报道的一般特征深度报道的特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深刻性、广泛性、整合性与递延性。 2. 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 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一般包括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三种。 3. 组合文体深度报道的写作常见的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有三种形式:一种强调空间上的拓展,即整合报道;一种是在时间上的跟随,即习称的连续报道;另一种是在视点上的铺排,即系列报道。 (二)本章的难点 1. 深度报道的整合性 在新闻传播领域,随着新媒介,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整合报道显得特别突出。网络对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介技术特点的兼容,即是一种典型的整合。如果说网络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整合者,那么深度报道就是新闻表现形式的整合者。深度报道的整合性,就宏观而言,首先是对新闻观念的整合,其次则是对新闻文体的整合。 2. 调查性报道的写作 调查性报道(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 一般新闻报道总是受制和听命于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强调记者应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以最快的速度告知大众;而调查性报道则注重钩 稽那些被有意隐蔽、不欲为人所知的内幕,它主动性更强,而对报道的时效则没有限制。一般报道只报道孤立的、公开的突发事件的表面结果,而调查性报道则注重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的、隐蔽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 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重要体裁,调查性报道有自己较为鲜明的写作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展现调查过程,二是 观点的交锋 。 3. 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解释性报道( Interpretative Reporting )出现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代表着现代深度报道的最高成就,是深度报道中最重要的文体之一。 解释性新闻的“解释”有其特定含义。这个解释,主要是用相关事实来解释,而不是用观点来解释。解释性报道的作者依然尊重新闻报道的理想,那就是用事实说话,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始终隐藏在事实的背后。广义地说,新闻评论也是一种对新闻事实的解释,但这种解释是作者用观点和推理进行解释,个人特征鲜明,有极其浓厚的主观色彩。因此,尽管效果相类似,但解释性报道与评论不是一回事。 记者在从事解释性报道的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要用事实来解释事实。 “ 以事实解释事实”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数据化解释、 对比解释、引语解释。

环保专业一讲义:污水管道的设计

3.污水管道的设计 ⑴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排水区界是污水排水系统设置的界限,是根据城镇总体规划设计规模决定的。在排水区界内,根据地形及城市的竖向规划,划分排水流域。每一个排水流域往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干管,根据流域地势标明水流方向和污水需要抽升的地区。 ⑵管道定线和平面布置的组合 在城镇总平面图上确定污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称为污水管道系统的定线。管道定线一般按主干管、干管和支管的顺序依次进行。定线的主要原则是:尽可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 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使管道的走向符合地形趋势,一般宜顺坡排水。应选择最适当的定线位置,使之既能尽量减小埋深,又可少建泵站。 ⑶控制点的确定和泵站的设置地点 确定控制点的标高,一方面应根据城市的竖向规划,保证排水区域内各点的污水都能够排出,并考虑发展,在埋深上适当留有余地。 ⑷设计管段及设计流量的确定 ①设计管段及其划分 根据管道平面布置图,凡有集中流量进入,有旁侧管道接入的检查井均可作为设计管段的起迄点,设计管段的起迄点应编上号码。 ②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 每一设计管段可能包括本段流量、转输流量和集中流量,对于某一设计管段而言,本段流量沿线是变化的,即从管段起点的零增加到终的全部流量,为了计算的方使,通常假定本段流量集中在起点进入设计管段,它接受本管段服务地区的全部污水流量。 ⑸污水管道的衔接 污水管道在管径、坡度、高程和方向发生变化及支管接入的地方都需要设置检查井,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在检查井内上下游管道衔接时的高程关系问题,管道在衔接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提高下游管段的高程,以减少管道埋深,降低造价,避免上游管段中形成回水而造成淤积。管道衔接的方法,通常有水面平接和管顶平接两种。 ⑹污水管道在街道上的位置 在城市道路下,有许多管线工程,为了合理安排污水管道在其空间的位置,必须在各单项管线工程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规划,统筹安排,以利施工和日后的维护管理。污水管道与其它地下管线或构筑物的水平和垂直最小净距,由城市规划部门或工业企业内部管道综合部门根据其管线类型和数量、高程、可敷设管线的位置等因素制订管线的综合设计。另外,污水管线与其他地下管线或构筑物的最小净距应满足规范要求。 ⑺污水管道的设计计算步骤 ①排水系统总平面设计,即确定污水厂位置和排水出路,在城市或小区平面图上布置排水干管、支管以及进行街区编号并计算干管的汇水面积。②干、支管线的平面设计。③确定设计标准。④确定设计流量。⑤进行水力计算,根据已经确定的管道路线以及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进行各设计管段的管径、坡度、流速、充满度和井底高程的计算,确定设计流量后,依次进行干管各设计管段的水力计算。⑥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建设工程经济(一级建造师)精讲班第36讲讲义

建设工程经济(一级建造师)精讲班第36讲讲义 1Z104014~1Z104016 1Z104014 了解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整经济。一国政府可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剌激经济的增长 , 也可以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以抑制经济的过热发展。 一、财政制度与自动稳定器 税收是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政府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公债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 财政支出是指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 , 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 政府购买是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 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办公用品 , 支付政府雇员报酬 , 公共项目 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各 种补贴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余额形成了财政的预算盈余 , 而政府财政收入低于财政支出的差额则构成了财政的预算赤字。 二、财政政策的运用 ( 一 ) 扩张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期 ,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 经济中存在失业 , 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 , 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措施包括 : 1. 降低税收。 2. 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 3. 增加政府支出。 ( 二 ) 紧缩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繁荣时期 ,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 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 , 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 , 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 : 1. 加大税收。 2. 减少政府的转移支付。 3. 减少政府支出。 三、赤字财政与功能财政 ( 一 ) 赤字财政 实行赤字财政的理论依据是 : 财政政策应该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 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进行的。 ( 二 ) 功能财政 功能财政的基本思想是不以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 而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 , 即使 出现财政赤字 , 政府也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反之 , 即使出现预算盈余 , 政府也应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功能财政思想否定了原有的年度预算收支平衡观点 , 但并不主张赤字预算 , 而是主张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实现收支平衡,进而达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1Z104015 了解供给管理政策 供给管理政策包括: 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人力资本政策和经济增长政策等。 一、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目的是既防止失业又遏制通货膨胀 , 是通过控制工资与物价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 , 因为控制的重点是工资 , 故被称为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一般有四种形式。 ( 一 ) 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 二 ) 对特定工资或物价进行 " 权威性劝说 " 或施加政府压力 ( 三 ) 补偿和税收剌激计划 ( 四 ) 工资物价冻结 二、指数化政策 指数化政策是为了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 它的具体做法是,定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收人的名义价值,以使其实际价值保持不变。主要的指数化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 ) 工资指数化 是指接通货膨胀率指数来调整名义工资 , 以保持实际工资水平不变。 ( 二 ) 税收指数化 是指按通货膨胀率指数来调整起征点与税率等级。 ( 三 ) 利率指数化 是指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名义利率 , 以保持实际利率不变。 三、人力政策 人力政策是一种旨在改善劳动市场 结构 , 以减少失业的政策 , 又称就业政策。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 ) 人力资本投资 ( 二 ) 完善劳动市场 ( 三 ) 协助工人进行流动 ( 四 ) 降低最低工资标准 四、经济增长政策 ( 一 ) 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 二 ) 资本积累 ( 三 ) 技术进步 ( 四 ) 计划化与平衡增长 1Z104016 了解外汇管理 一、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指外国货币,或者对外国货币的索取权。 汇率是在各国货币的兑换中,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或者说,是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 汇率有两种标价法。一种称为直接标价法 , 另一种称为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用本国货币单位来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间接标价法是用外国货币单位来表示的本国货币的价格 现在的外汇市场一般用直接标价法 , 我国所用的也是直接标价法。 二、汇率的决定因素 ( 一 ) 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顺差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引起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逆差引起该国对外汇需求增加,从而引起汇率下降。 ( 二 )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通常会削弱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导致进口增长,引起对外汇需求增加,使得汇率下降。(三) 利率 利率上升使资本流人 , 汇率升值;利率下降 , 使资本流出 , 汇率贬值。 ( 四 ) 经济增长率 如果出口不变或增长较慢 , 经济增长所引起的进口增加 , 会使国际收支恶化 , 汇率贬值。如果经济是出口导向型的 , 经济增长带动出 口增加 , 就会使国际收支改善 , 汇率升值。而且 , 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使其货币升值 , 从而 汇率升值。 影响汇率的因素还包括财政赤字、外汇储备、国际间的外汇投机活动、政治性因素等。 二、汇率制度 ( 一 ) 固定汇率制 一般认为 , 实行固定汇 率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 , 也有利于维护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经济交往的稳定 , 减少国际 贸易与国际投资的风险。但是实行固定汇率要求一国的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外汇或黄金储备。如果不具备这一条件 , 必然会出现外汇黑市 , 黑市的汇率要远远高于官方汇率 , 这样 反而会不利于经济发展与外汇管理。 另外 , 固定汇率最致命的缺陷是与货币政策的矛盾 , 也就是的不可能三角一一固定汇率、开放的贸易环境、独立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共存。 ( 二 ) 浮动汇率制 一般认为 ,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可以较好地保证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 并帮助减缓外部的冲击;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干预减少 , 汇率将由市场决定 , 因而汇率决定更具有透明性;并且浮 动汇率制度下 , 政府也不需要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 但是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往往会 出现大幅过度波动 , 这将不利于贸易和投资进行;同时 , 由于汇率自由浮动 , 人们就可能 进行投机活动 , 这将进一步加剧汇率的波动。 ( 三 )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在这种汇率制度下 , 政府既允许本国货币的汇率有一定的灵活性 , 允许汇率在相当幅度内 波动 , 又在外汇市场过分混乱或汇率变动幅度过大时加以干预 , 使汇率波动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四、汇率政策 理论上说 , 一国的汇率政策目标既可以是维持经济增长 , 也可以是充分就业 , 或者是维持币值 稳定 ( 控制通货膨胀 ) .或者是以上几种目标的组合。 (一) 汇率贬值政策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 贬值可以提高进口品的相对价格 , 降低出口品的相对价格,从而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 既增加了国内就业 , 又有利于减少国际收支赤字。 贬值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利而后才有利。这是因为汇率贬值后, 绝大部分贸易按原来签订的合同交易,在接新汇率结算时,会使以本币计算的出口商品收汇减少,而以外汇支付的进口商品的数额却不变 , 于是就在短期内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期后,随着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对经济才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 二 ) 汇率管制政策 在浮动汇率之下 , 政府也要运用买卖外汇的方法对汇率进行干预 , 以避免汇率的大幅波动。 1Z104020~1Z104024 1Z104020 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 (Project Finance) 是以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抵押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 1Z104021 了解项目融资的特点 一、是以项目本身为主体安排的融资 项目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安排的融资,贷款人关注的是项目在贷款期间能产生多少现 金流量用于偿还贷款,而不以发起人自身的资信作为是否贷款的首要条件。 二、实现项目融资的无追索或有限追索 在有限追索项目融资中 , 贷款人的追索权也很少持续到项目的整个经济寿命期 , 如仅在有限的项目开发阶段对发起人进行追索。 三、风险分担 项目有关的各种风险要素 ,以某种形式在项目发起人、与项目开发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其他参与者和贷款人之间进行分担。 四、信用结构多样化 五、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六、可实现项目发起人非公司负债型融资的要求 1Z104022 了解项目融资的结构 项目融资的四个主要结构 : 项目的投资结构、项目的融资结构、项目的资金结构、项目的信用保证结构。 一、项目的投资结构 即项目的资产所有权结构 , 是指项目的投资者对项目资产权益的法律拥有形式和项目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合作关系。 较为普遍采用的项目投资结构有四种基本的法律形式 : ( 一 ) 公司型合资结构 ( 二 ) 合伙制结构 ( 三 ) 非公司型合资结构 ( 四 ) 信托基金结构 二、项目的融资结构 项目融资结构是项目融资的核心部分。 任何一个具体的融资方案,由于时间、地理位置、项目性质、项目发起人状况及其目标要求等多方面的差别,都会带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基本的项日融资模式都离不开以下三个方面的结构特征。 ( 一 ) 在贷款形式上 1. 有限追索或无追索的贷款 , 该贷款将从项目的现金流量中偿还 2. 购买项目一定的资源储量和产品,转换成为项目的销售收入现值 , 在融资初期以资本形式一次或分几次注人项目 , 表现形式为“生产支付”或“ 远期购买” 。 ( 二 ) 在信用保证上 1. 要求对项目的资产拥有第一抵押权 , 对于项目的现金流量具有有效的控制 2. 要求把项目发起人或借款人一切与项目有关的契约性权益转让给贷款人 3. 要求项目成为一个单一实体 ( 即把项目的经营活动尽量与项目发起人的其他业务分开 ) .除了项目融资安排 , 限制实体筹措其他债务资金 ; 4. 对于从建设期开始的项目 , 要求项目发起人 ( 或项目工程公司等 ) 提供项目的完工担保 5. 要求项目具有类似“提货与否均需付款” 或者“提货与付款” 性质的市场合约安排。 ( 三 ) 在时间结构上 项目建设开发阶段是项目风险的阶段 , 贷款对发起人常带有完全追索性质 , 并且贷款人还会要求对工程合同以及相应的工程合同担保加以一定的控制。 当项目进入生产经营阶段。贷款人的项目融资对项目发起人的完全追索将转变成为有限追索或无追索 , 但是贷款人将会增加新的信用保证 , 即对项目产品销售收入及其他收入的控制。 三、项目的资金结构 项目融资的资金结构指的是项目中股本资金、准股本资金和债务资金的形式、相互之间比例关系以及相应的来源。资金结构是由项目的投资结构和融资结构决定的 , 但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整体项目融资结构的设计。 经常为项目融资所采用的资金结构有 : 股本金和准股本金、商业银行贷款和国际银行 贷款、国际债券、租赁融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资产转换。 ( 一 ) 股本资金 股本资金比例越高 , 现金流量中用于偿还债务的比例就越小 , 项目的经济强度就越高 , 贷款人的风险就越小 ; ( 二 ) 准股本资金 准股本资金指项目发起人或与项目利益有关的第三方所提供的一种从属性债务。 准股本资金的投入方式包括无担保贷款、可转换债券、附有认股权证的债券、零息债券和以贷款担保形式出现的准股本资金等。 (三) 债务资金 1. 商业银行贷款和国际辛迪加银团贷款 2. 租赁 3. 出口信贷、世界银行、地区开发银行的政策性信贷 与一般商业银行的贷款相比 , 出口信贷的期限要长 , 利率要低。 世界银行及地区性开发银贷款,一般期限较长 , 利率较低 , 但贷款审批时间长 , 货币风险大。 四、项目的信用保证结构 对于银行和其他债权人而言 , 项目融资的安全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 另一方面来自于项目之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担保。 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与信用保证结构相辅相成,项目的经济强度高,信用保证结构就相对简单,条件就相对宽松;反之,信用保证结构就要相对复杂和相对严格。 1Z104023 了解项目融资的参与者 概括起来 , 项目融资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项目发起人 , 项目的直接主办人 ( 项目主体 ) , 贷款人 , 项目设备、能源及原材料供应者 , 产品需求方 , 项目承包公司 , 财务顾问 , 有关政府机构 , 保险机构等。 一、项目发起人 项目发起人是提出项目 , 取得经营项目所必要的许可和协议 , 并将各当事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司、实体或个人。即他们既是项目的实际投资者和主办者 , 又是项目公司的股本投资者和特殊债务 ( 如无担保贷款 ) 的提供者和担保者 , 通过项目的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 , 实现投资项目的综合目标要求。 项目发起人可以单独是一家公司 , 也可以是由多个投资者组成的联合体,可以是私人公司,也可以是政府机构或者是两者的混合体。 二、项目的直接主办人 项目的直接主办人指直接参与项目技资和项目管理 , 直接承担项目债务责任和项目风险的法律实体。 项目公司可以是一个真正的实体;也可以只是一个法律上拥有项目资产的公司。 三、贷款人 一般为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 如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某种类型的投资基金等 ) 和一些国家政府的出口信贷机构。 四、项目产品或服务的承购商 五、项目建设的承包商 六、项目设备、能源及原材料供应者 七、保险机构 八、项目融资顾问 项目融资顾问通常由投 资银行、财务公司或者商业银行中的项目融资部门来担任。 九、项目管理公司 是指定由一家独立的公司负责项目完工后的经营管理工作,这一公司通常被称为项目管理公司 , 它代表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务。 项目管理公 司一般是第三方经济实体 , 但有时也可能是项目发起人之一充当该角色。 十、有关政府机构。 十一、法律和税务顾问 十二、其他项目参与者 1Z104024 了解项目融资模式 一、以“产品支付” 为基础的项目融资模式 ( 一 )“产品支付” 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是指项目公司完全以产品和这部分产品销售收益的所有权作为担保品而不是采用转让或抵押方式进行融资。 这种形式是针对项目贷款的还款方式而言的。借款人在项目投产后不以项目产品的销售收人来偿还债务 , 而是直接以项目产品来还本付息。在贷款得到偿还前 , 贷款人拥有项目部分或全部产品的所有权。 因此,产品支付融资适用于资源储量已经探明,并且项目生产的现金流量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出来的项目。 ( 二 )“产品支付”融资的特点 1. 独特的信用保证结构。 2. 贷款的偿还期比项目的经济寿命周期短。 3. 贷款人一般只为项目的建设和资本费用提供融资,不提供用于项目经营开发的 资金。 4. 贷款银行的融资容易被安排成为无追索或有限追索的形式。 5.一般要求成立一个 “融资中介机构”, 即所谓的专设公司,专门负责从项目公司中购买一定比例的产品,在市场上直接销售或委托项目公司作为代理人销售产品,并负责归集产品的销售收入和偿还贷款。 二、以“杠杆租赁” 为基础的项目融资模式 ( 一 ) 以“杠杆租赁” 为基础的项目融资模式的概念 是指在项目发起人的要求和安排下 , 由杠杆租赁结构中的资产出租人融资购买项目资产然后租赁给承租人的一种融资结构。 ( 二 ) 以 “杠杆租赁”为基础的项目融资模式的特点 1. 融资方式比较复杂。涉及的参与者数目较多,资产抵押以及其他形式的信用保证在股本参与者与债务参加者之间的分配和优先顺序问题也比一般项目融资模式复杂,较适合大型工程项目的融资安排。 2. 可实现的融资。 3. 较低的融资成本。 4. 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三、 BOT 项目融资模式 ( 一 ) BOT 项目融资的含义 BOT 指建设一经营一移交(Build-Operate- Transfer) , 即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 , 授权项目发起人 ( 主要是民营/ 外商 , 也可是法人国企) 联合其他公司为某个项目 ( 主要是自然资 源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 ) 成立专门的项目公司 , 负责该项目的融资、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 , 在规定的特许期内向该项目 ( 产品 / 服务 ) 的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 , 由此回收项目的投资、经营和维护等成本 , 并获得合理的回报; 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项目 ( 一般免 费 ) 移交给政府。 ( 二 ) BOT 的具体形式 三种基本形式 1. 标准 BOT, 即建设经营一移交。 2. BOOT(Build-Own-Operate- Transfer) , 即建设一拥有—经营—移交。 3. BOO(Build-Owu-Operate): 即建设一拥有→经营。 ( 三 ) BOT 项目融资模式的优缺点 1. BOT 的优点 对发起人而言 (1) 充分利用项目经济状况的弹性,减少资本金支出, 实现“小投入做大项目” 或“借鸡下蛋” (2) 拓宽项目资金来源 , 减轻借款方的债务负担 (3) 提高了项目发起人/项目公司的谈判地位 (4) 达到最有利的税收条件 (5) 转移特定的风险给放贷方 ( 有限追索权 ),极小化项目发起人的政治风险,加上其他风险管理措施合理分配风险 , 减少风险危害但保留投资收益 (6) 避免合资企业的风险 , 因为项目公司可100% 独资 (7) 创造发展商/承包商的商业机会 ( 如果他们作为发起人/项目公司 ) 对政府而言 (1) 拓宽资金来源,引进外资和利用本国民间资本,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债务负担,加快发展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 ; (2) 降低政府风险( 基础设施项目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 , 政府无须承担融资、设计、建造和经营风险,大多转移给项目公司承担 ( 后者再转移他人) (3) 发挥外资和私营机构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建设、经营、维护和管理效率,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技术。 (4) 合理利用资源 (5) 有利于发展国民经济和金融资本市场 2. BOT 的缺点 对项目发起人而言 (1) 融资成本较高 (2) 投资额大、融/投资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大 (3) 合同文件繁多、复杂 (4) 有时融资杆杠能力不足 (5) 母公司仍承担部分风险 ( 有限追索权) 对政府而言 (1) 承担政治和外汇等风险 , 税收流失 (2) 使用价格较高 , 造成国民不满 (3) 耗时长, 因为风险多,合同结构复杂,谈判难 (4) 外商 / 私营公司可能出现掠夺性经营。

2011年一级建造师建筑专业讲义:建筑幕墙接缝设计要点

2011-2-24 11:4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4、建筑幕墙接缝的设计要点   (1)硅酮结构密封胶的胶缝   ①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接缝的部位都是受力结构,是关系幕墙安全的关键部位。这类胶缝主要使用部位有:隐框、半隐框、明框玻璃幕墙的玻璃与铝合金框的连接部位;全玻幕墙玻璃面板与玻璃肋的连接部位;倒挂玻璃顶的玻璃与框架的连接部位。   ②上述部位的连接胶缝,不仅要承受正负风荷载、地震作用,还要长期承受玻璃板块的自重,而硅酮结构密封胶承受永久荷载的能力很低。所以,对承受永久荷载部位的胶缝,如隐框、半隐框玻璃幕墙的玻璃下端和倒挂玻璃顶应设支托或金属安全件,以确保安全。   (2)硅酮耐候密封胶的胶缝   ①硅酮耐候密封胶主要用于各种幕墙面板之间的接缝,也用于幕墙面板与装饰面、结构面及金属框架之间的密封。硅酮耐候密封胶的耐大气变化、耐紫外线、耐老化性能较强,而硅酮结构密封胶则有较强的强度、延性和粘结性能。所以两者不得相互代用。   ②硅酮耐候密封胶的胶缝有两种主要功能:一是适应温度伸缩和构件变形的需要,使接缝两侧的面板不产生互相挤压而开裂;二是防止雨水渗透进入室内。所以其胶缝应有一定的宽度。   ③用于石材幕墙面板接缝的硅酮耐候密封胶要求有耐污染性试验的合格证明,因为石材有孔隙,密封胶中的某些物质会渗透到石材内部,产生污染,影响观感。   (3)其他密封胶的胶缝   ①防火密封胶;②丁基热熔密封胶(用于中空玻璃的第一道密封);③干挂石材幕墙用环氧胶粘剂(用于石板与金属挂件之间的粘结)。   (4)橡胶密封条   当前国内明框玻璃幕墙的密封主要采用橡胶密封条,要求胶条有耐紫外线、耐老化、永久变形小、耐污染等特性。目前,幕墙设计有向以硅酮耐候密封胶代替橡胶密封条的发展趋势。   (5)空缝与对插接缝设计   ①金属板与石板幕墙采用空缝设计时,必须有防水措施,并应有排水出口。   ②明框玻璃幕墙的接缝部位、单元式玻璃幕墙的组件对插接缝部位以及幕墙开启部位,宜采用雨幕原理进行构造设计。对可能渗入雨水和形成冷凝水的部位,应采取导排构造措施。   (6)建筑变形缝部位的幕墙接缝   幕墙面板跨越变形缝时容易破坏,所以幕墙面板不应跨越变形缝。   (7)建筑幕墙接缝的防腐蚀和防噪声设计   ①除不锈钢外,不同金属之间的接缝应合理设置绝缘垫片或采取其他防腐蚀设计,以防止发生双金属腐蚀。   ②幕墙构件之间的接缝,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摩擦噪声。

高分!找下大学英语专业词汇学的讲义或重点。

不知道 你们是什么课本 这个是我们上学期考过的 Lexicology—a branch of linguistics concerned with the vocabul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respect to words and word equivalents Word—word is a fundamental unit of speech and a minimum free form; with a unity of sound and meaning, capable of performing a given syntactic function. Native/Borrow words—words of Anglo-Saxon origion or of Old English are native words. While those borrowed from other languages are loan words or borrowed words. The basic word stock—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vocabulary accumulated over a number of epochs. Common words—are words connected with the ordinary things or activities necessary to everyday life. Literary words—are chiefly used in writing, especially in books written in a more elevated style, in official documents, or in formal speeches. Colloquial words—In contrast with literary words,* are used mainly in spoken English, as in conversation among friends and colleagues. Slang words—words of a vigorous, colourful, facetious, or taboo nature. Invented for specific occasions or uses, or derived from the unconventional use of the standard vocabulary. Technical words—refer to those words used in various special fields. Every branch of science,every profession or trade,every art and every sort of sport has its own technical terms. Function words—are often short words such as determiners, conjunctions, prepositions, auxiliaries, and so forth. Morpheme—the minimal meaningful uni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possesses both sound and meaning. Free morpheme—is one that can stand by itself as a complete utterance. Bound morpheme—can not exist on its own;it must appear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morpheme,free or bound. Affixes—is a “collective term for the type of formative that can be used only when added to another morpheme.” Hybrid—is a word made up of elements from two or more different languages. Word-formation rules—the rules of word-formation define the scope and methods whereby speakers of a language may create new words. Root—is a form which is not further analysable,either in terms of derivational or inflectional morphology. Base—is any form to which affixes of any kind can be added. Compounding or composition is a word-formation process consisting of joining two or more bases to form a new unit,a compound word. Derivation—is a process of forming new words by the addition of a word element,such as a prefix,suffix or combining form,to an already existing word. Prefixation—is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by adding a prefix or combining form to the base. Suffixation—is the formation of a new word by adding a suffix or a combining form to the base,and usually changing the word-class of the base. Conversion—is a word-formation process whereby a word of a certain word-class is shifted into a word of another word-class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an affix. Initialism—is a type of shortening,using the first letters of words to form a proper name,a technical term,or a phrase;an initialism is pronounced letter by letter. Acronyms—are words formed from the intial letters of the name of an organization or a scientific term,etc. Clipping—the process of clipping involves the deletion of one or more syllables from a word,which is also available in its full form.—back Clipping+front Clipping Blending—is a process of word formation in which a new word is formed by combining the meaning and sounds of two words,one of which is not in its full form or both of which are not in their full forms.-- chinglish Back-formation—is a term used to refer to a type of word-formation by which a shorter word is coined by the deletion of a supposed affix from a longer form already present in the language. Reduplication—is a minor type of word-formation by which a compound word is created by the repetition of one word. Neoclassical--* formation demotes the process by which new words are formed elements derived from Latin and Greek. Conventionality—most English words are conventional, arbitrary symbols; consequently ,there is no intrinsic relation between the sound-symbol and its sense.There is no way to explain why this or that sound-symbol has this or that meaning beyond the fact that the people of a given community have agreed to use one to designate the other. Motivation—refers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rd-symbol and its sense. Denotative meaning—is the central factor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Connotative meaning—refers to the emotional association which a word or a phrase suggests in one`s mind. Social or stylistic meaning—is that which a piece of language conveys about the social circumstance of its use. Affective meaning—is concern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feelings and attitudes of the speaker or writer. Polysemy—is a term used in semantic analysis to refer to a lexical item which has a range of different meanings. Homonymy—In the English language,there are many pairs or groups of words,which,though different in meaning,are pronounced alike,or spelled alike,or both.Such words are called homonymy. Synonym—a word having the same meaning as another word. Hyponymy—is the relationship which obtains between specific and general lexical items, such that the former is ‘included" in the latter.

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三

第二章 语言学习 从事语言教学必须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这一章专门讨论语言学习,就是结合有关的语言学习理论,阐明我们对语言学习规律的基本认识,并以此作为讨论语言教学问题的理论依据之一。 第一节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这两个术语是从英文的1anguage 1earning和1anguage acquisition直译过来的,我们对这两个术语的解释跟英文原来的意思不完全一致。 1.什么是语言学习 每一个语言器官健全的人都至少会说一种语言,有的人因为有一定的客观条件,会说两种甚至多种语言。这说明,凡是语言器官健全的人都具有获得一种或多种语言的能力。但是具有获得语言的能力不等于就能获得语言,要获得语言就必须学习语言。我们把学习语言的活动或行为叫做语言学习。 语言学习包括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例如,人们学习第一语言首先是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上学以后才在课堂上继续学习;学习第二语言有的是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但是多数人是在学校里学习,在学校里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要在一定的计划和组织下进行,一般都要程度不同地学习语言规则,特别是语法规则,所以是有计划的学习;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语言则是无计划的学习。 有—种语言学习理论认为,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语言是无意识的学习。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语言因为要学习语言规则,所以是有意识的学习。我们暂且不采用这样的说法,只区分有计划的学习和无计划的学习。 2.什么是语言习得 我们对“语言习得”的解释是:“习得”就是“学会”,“语言习得”就是通过学习而获得语言。人们学习语言总是从学习言语开始的,学会一种言语现象.例如学会一句话,也可以说是对这种言语现象的习得。 一种言语现象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和实际应用才能学会,只有学会了大量的言语现象,并且逐渐形成了用这种语言思维并能创造性地自由运用这种语言的能力,才算习得了这种语言。事实上,无论是学习一种语言,还是学习一种言语现象,从学习到学会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可见,语言习得是一种过程,也就是通过学习而获得语言的过程。我们把这样的过程叫做语言习得过程。 有一种语言学习理论把“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叫做语言学习,把“无意识地”学习语言叫做语言习得。这种理论认为在自然环境中学习第一语言是无意识的学习,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第二语言是有意识的学习,所以把第一语言学习叫做语言习得,把第二语言学习叫做语言学习。我们不赞成用“习得”和“学习”来区分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原因是:所谓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自然环境中学习第—语言是不是都是无意识的学习,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第二语言是不是都是有意识的学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学习第一语言除了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以外,多数人还要在学校的课堂上继续学习, 认为第—语言学习仅仅是“习得”的理论不能解释这样的现象;用“习得”和“学习”来区分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不但不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在用中文表达时还会造成行文上的困难。(孙德坤:{关于“学习”与“习得”的区别},{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第2期) 我们主张从另一个角度来区分“学习”和“习得”,这就是:“学习”是一种行为,“习得”是一种过程;“学习”是为了“习得”,“习得”是“学习”的结果;“学习”中包含着“习得”,但是“学习”不等于“习得”;“学习”和“习得”的关系是一种包容关系。 当然,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习得语言的方法和过程跟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和习得语言的方法和过程不完全相同、幼儿学习和习得第一语言的方法和过程跟成年入学习和习得第二语言的方法和过程不完全相同。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习得语言跟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和习得语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第二语言学习和习得与第一语言学习和习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关于“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 克拉申(S.D.Krashen)用“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来区分“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他提出:语言习得是一种下意识的过程(asubconscious process),语言习得者通常并没意识到他们是在学习语言,而只是意识到他们在用特定语言进行交际;语言学习是有意识地(consciously)学习第二语言的知识,知道特定的规则,感觉到这些规则并能够淡论这些规则。其次,克拉申认为不但幼儿有语言习得,成年人学习外语也有语言习得。他认为成年人学习外语有两种过程,一种是在老师的辅导下有系统地学习,这种学习是有意识的,从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虽然储存在左半脑,但是不在管语言思维的部位;另一种是在自然环境中习得语言,这种语言能力的习得是无意识的,习得者主观上没有作任何努力,这样习得的语言储存在左半脑管语言思维的部位。 克拉申认为“学习”和“习得”是两种互相独立,毫不相干的过程,同时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这两种过程都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的作用是用来监调自己的语言,也就是在说话时用来我、调节、检查、纠正自己的语言。克拉申认为成年人语言学习成绩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运用监调方法。可能的监调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过度地使用。这样往往会使语速放慢,表达不流畅,破坏语言思维的正常进行;第二种是很少使用,这主要是因为学习者不太懂得语法规则,改正自己的错误时全凭感觉,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的学生有机会接触自然的语言环境,往往采用这种方法。他们出错的机会可能要多一些。第三种是使用适当。语流仍然是通畅的,但是由于使用了自动监调的方法。出现错误的机会并不多。上述理论就是克拉申提出的有名的“监调假说”(MonitorHypothesis),也称“监调模式”(MonitorModel)。 克拉中关于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习得的观点,关于成年人掌握外语不但通过学习而且也通过习得的观点,实际上已被广泛地接受。但是他关于学习和习得是两种完全独立的,毫不相干的过程的观点以及通过这两种方法所掌握的语言知识是不可互换,不能互相作用的观点,却受到了不少批评。有些学者认为,有意识地学习语言有利于无意识地习得语言,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在语言练习中会自然地转化为习得的知识,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会自然地被运用于语言交际中,会自然地变为习得的语言知识。(温晓虹,张九武:《语言习得研究概述》,《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第2期) 4.关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上面提到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两个概念,对这两个概念也有不同的解释。我们完全按照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解释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人出生不久就开始学习语言,多数人这时学习和习得的语言是本民族的语言,通常叫做母语,有的人学会了一种语言之后还要学习其它语言,为了便于区分,我们根据学习的先后顺序,把最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叫做第一语言,把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叫做第二语言。如果在第二语言之后再学习其它语言,还可以根据学习的先后顺序,把它们分别叫做第三语言、第四语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不再区分。因为区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它们的学习和习得规律的异同,在第二语言之后再学习其它语言,其学习和习得规律与第一语言学习和习得规律的异同,跟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学习和习得规律的异同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没有必要再加以区分,可以把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两种以上的语言统称为第二语言。 在有些西方学者的著作中,第二语言除了跟第一语言相对以外,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专指在目的语的环境中学习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例如,外国人在中国学习和使用汉语,因为是在汉语的环境中,所以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中国人在英国或美国学习和使用英语,英语就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非目的语的环境中学习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这种语言就称为外语。例如,中国人在中国学习英语,英国人在英国学习汉语,英语和汉语分别是他们的外语。按照这样的区分原则,第二语言除了跟第一语言相对以外,跟外语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观点在我国学者中也有广泛的影响. 根据学习环境来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实际上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在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虽然有些人在有些场合说汉语,但是在日常交际中通行的主要是当地民族的语言,在那里学习汉语的少数民族成员,家庭中一般也没有汉语环境。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他们学习汉语是学习外语。又如,许多国家的华族儿童的第一语言不是汉语,而是当地的语言,如果因此就说他们学习汉语(有些地方叫华语,即华族的语言)是学习外语,恐怕在华人社会很难被接受,因为华语毕竟是他们的民族语言。再如,有些外国驻华机构的儿童是在中国出生的,他们的第一语言不是他们的本国语言,而是汉语,如果因此说他们的母语是汉语,再学习他们自己国家的语言是学习外语,恐怕也很难被接受。 我们认为,不应当把第一语言和母语的关系、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关系看成简单的对应关系,而应该把它们看成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命名所产生的不同的概念。 母语是从亲属关系的角度命名的,—般是指本民族的语言,相对于外国语或外族语。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从学习的先后顺序的角度命名的,它们互相对应, 外语是从国别的角度命名的,指的是外国语言,相对于本国语言。 由于是从不同的角度听,所以母语和第一语言的关系,外语和第二语言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一种既相对应,又相交叉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交叉关系主要表现在: 第一语言也有可能是外语。例如,世界上有许多儿童是在国外出生和成长的,他们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是当地的语言,所以他们的第一语言既不是本民族的语言,也不是本国语言,而是外国语言。 第二语言也有可能是母语。例如,华语是华族的民族语言,但是许多华语儿童的第一语言已不是华语,而是当地的语言,所以如果他们学习华语,华语就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这种第二语言也就是他们的母语。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有可能既不是母语,也不是外语,而是本国民族的语言。例如中国少数民族成员的第二语言汉语就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在多数情况下,第一语言是母语,第二语言是外语,因此第一语言和母语的关系、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关系是一种对应关系。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第一语言是外语,第二语言是母语,这说明第一语言和外语、第二语言和母语也有可能有对应关系.这样就形成了两种互相交叉的对应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一语言和母语的关系,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关系,是一种既相对应又相交叉的关系。这种对应又相交又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 按学习顺序区分 按学习顺序、亲属关系和国别区分 第一语言 第二语言 按学习顺序、国别和亲属关系区分 母语 外语 外语 母语 按亲属关系和国别区分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把母语,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分别定义如下: 母语是本民族的语言,也是多数人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 第一语言是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多数人的第一语言是母语。 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多数人学习和使用的第二语言是外语。 我们关于第二语言的定义只考虑学习的先后顺序,不考虑言语环境的因素,是基于下面的认识: (1)区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以及母语和外语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语言学习和习得的规律。语言的亲属关系和国别等因素只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和习得的规律,在第—语言学习和习得中不起作用,因此我们不必在第一语言中区分母语、外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2)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决定学习和习得规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人的大脑机制和语言的特点。学习语言的方式(主要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还是在学校里学习),目的语环境,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密切关系的社会文化因素等。语言环境只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和习得规律的因素之一,不足以作为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的主要依据。 (3)人们学习第二语言,可能是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也可能是在学校里学习,如果是在学校里学习,所在的学校可能是在目的语的环境中,也可能是在非目的语的环境中。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都会受到第一语言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的影响,也都会遇到另一种社会文化因素的障碍。第一语言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是由大脑机制和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跟学习第二语言时的语言环境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中国人学英语,无论是在中国学习还是在英国或美国学习,都会受到汉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的同样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的障碍有大有小,其大小程度在多数情况下也不是由语言环境所决定的,而是由目的语跟第一语言的亲属关系和国别等因素决定的。如果第二语言是本民族的语言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社会文化因素的障碍有可能小一些,如果是外国语言,特别是文化上没有渊源关系的外国语言,社会文化因素的障碍有可能大一些。(我们这里只讲“有可能”,因为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决定因素,这里不打算具体讨论。)由于文化差异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主要障碍之一,而这种文化差异跟国别又有关,所以有必要区分所学的第二语言是外国语言还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4)如果上面的论述是正确的,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为了研究语言学习和习得的规律,我们首先要根据学习的先后顺序区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为了研究第二语言学习和习得的规律,除了区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以外,还要在第二语言中再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和国别,区分本民族语言(母语)、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认为不应当把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关系看成一种对应关系,而应当看成一种包容关系,即第二语言也包括外语。这也是我们说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的原因。 我们不把语言环境作为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标准,只是因为我们认为语言环境不足以成为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标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视语言环境在语言学习和习得中的作用。相反,不把语言环境作为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标准,也是为了更好地强调语言环境的作用。因为:我们是为了研究语言教学而讨论语言环境在语言学习和习得中的作用的,语言教学当然要在学校里进行。在学校里学习第二语言,无论所在的学校是在目的语的环境中,还是在非目的语的环境中,其语言环境都不同于学习第一语言时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讨论第二语言学习和习得与第一语言学习和习得的异同时,自然要说明语言环境的异同。说明语言环境的异同不但是为了揭示第二语言学习和习得与第一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不同的规律,而且也是为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创造更好的语言环境,因为即使在目的语的环境中进行第二语言教学,语言环境也可以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在外国学生集中的地方,学生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学习,不经常跟当地人交际,在学生之间又不使用或者很少使用目的语,这就跟在非目的语的环境中学习没有多大的差别,因此即使在目的语的环境中进行第二语言教学,也有一个是不是积极创造语言环境的问题,如果认为在目的语的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会有天然良好的语言环境,就不会积极创造语言环境。 除了对第二语言的涵义有不同的解释以外,还有一些人不了解外语和第二语言是不同的概念。例如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把第二语言说成第二外语。其实第二外语指的是一种外语,是就外语学习的先后顺序或主次而言的,它只跟第一外语相对应。概念不准确,就难以让听众或读者明白所讨论的内容,甚至会引起误解。为了更好地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问题,首先弄清楚这些基本概念的确切涵义是完全必要的。 第二节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形成过程 一个人习得了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具备了这种语言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语言学习理论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揭示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形成过程,因为只有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形成过程有了全面的认识,才能在语言教学中更加自觉、更加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1、语官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也可以统称为语言知识。一个人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足一种内在的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是一种外在的能力,也可以说是语言能力的外化。 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是为了说明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能力。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范畴,语言交际能力属于言语范畴,它们的构成因素和形成过程不完全相同。 2、语言能力的构成因素 因为语言能力包括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所以语言能力的构成因素就包括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 我们在第一章谈到,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书面语言的)文字。 语用规则是指语言使用的规则。语言使用离不开一定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我们把这些统称为语境,语境不同,对谈话内容和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的选择也往往不同。语用规则就是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 3.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 前面谈到,语言交际能力既包括口头交际能力,也包括书面交际能力,进行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都是言语行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也就是说,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 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必须以言语要素为基础,但是言语要素不等于言语技能。言语要素可以传授.而言语技能是不能传授的,一个人要获得言语技能,除了要学习言语要素以外,还必须同时进行操练。例如,我们教学生“我们都学习汉语”这句话,可以告诉他们这句话中的每一个词的读音和意思,告诉他们这几个词的排列顺序和全句的意思,告诉他们这句话的重音和语调。这就是言语要素的传授。通过这样的传授,学生可能理解并记住了有关的言语要素,但是这并不等于就掌握丁这句话。要掌握这句活,也就是要具备这句话的言语技能,还必须进行操练。由此可见,从言语要素到言语技能有一个转化的过程。 言语交际技能就是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言语交际技能必须以言语技能为基础,但是言语技能不等于言语交际技能。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不但要求言语的正确性,而且要求言语的得体性。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正确性,言语交际技能除了要受语言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正确性以外,还要受语用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因此,一个人要获得言语交际技能,除了要掌握言语技能以外,还必须同时学会语用规则。例如,问别人的年龄,有“你几岁?“你多大?”“您多大岁数?”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几种表达方式都符合语言规则,因此都是正确的;但是这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使用时不能任意选择。 如果问一个老人“你几岁?”或者问一个小孩儿“您多大岁数?”就不符合语用规则,因此也就不得体。由此可见,从言语技能到言语交际技能也有一个转化的过程。 4.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中的文化因素 我们在第一章谈到,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都含有一定的文化因素。人们习得一种语言,同时也就习得了这种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语言和融合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是同时习得的。由此可见,语言系统中的文化因素也是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范畴,由语言知识(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和有关的文化知识构成;一个人的语言交际能力属于言语范畴,由言语要素、语用规则、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以及有关的文化知识构成。从言语要素到言语技能,从言语技能到言语交际技能,都有一个转化过程。 一个人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先天具有的,而语言能力本身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我们认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语言能力实际上可分为高低两个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语言能力是通过言语要素的传授而获得的,这样的语言能力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巩固的。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语言能力叫做临时语言能力。高层次的语言能力是通过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操练而获得的,是语言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内化,这种内化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并得到巩固,就成为全面的、巩固的语言能力。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语言能力叫做永久语言能力。 如果上面的分析是正确的,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习得一种言语现象,还是习得一种语言,都需要经过反复的外化和内化的过程,首先是临时语言能力的外化,转化为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进而是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内化,转化为永久语言能力。所谓语言交际能力,就是这种永久语言能力的外在形式。 上面就是我们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形成过程的基本认识,这样的基本认识可以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

求 中国当代政治 讲义或者课件

  以下两篇内容再加工一下,或者到网上搜寻一下。祝顺!  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1,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  (1)制度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体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按照传统的看法,政治制度指是的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  (2)特征:历史性,阶级性,权威性,层次性,稳定性  2,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  人民民主政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居于中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内层,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直接体现.  3,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  二,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1,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初步形成和确  2,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发展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变与发展  三,中国政治制度的未来发展与创新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党执政方式创新  执政方式:执政党领导和控制国家政权的方式和方法;领导方式:党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实行领导的总称.  2,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进和创新的一种形式.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4,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职能的进一步完善  5,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第一章 宪法制度  一,宪法与宪政  1,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1)宪法的含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2)特征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b.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c.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2,宪法的分类:和实质上的宪法  (1)形式上的分类: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2)实质上的分类:规范性,名义性和语义性宪法  3,宪法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权保障原则  (3)权力制约原则  (4)法治原则  4,宪法与宪政  (1)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2)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a.宪政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创制一个好的宪法,  如何使一个好的宪法得到具体的实施和如何保障在实施中的宪法充分发挥其根本法的作用.  b.宪法与宪政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c.没有宪法谈不上宪政,但有宪法却不一定有宪政.  二,我国宪法的创制,实施与监督制度  1,宪法的创制制度  宪法创制是宪法规范产生,存在和变更的活动,包括宪法制定,宪法修改和宪法解释三个方面.  2,宪法的实施制度  宪法的实施是指宪法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和过程.  3,宪法监督制度  宪法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宪法监督机关  (2)宪法监督的内容  (3)宪法监督的主要方式和结果  (4)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  三,宪法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规定  1,中国政治的主要原则和国家基本制度  (1)指导思想与根本任务  (2)国家的基本制度  (3)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2 ,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权利  (1)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a,公民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  b,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确认的,公  民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应当享有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权利;  c,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宪法确认的公民对国家和社会所应当承担的最主要的责任.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3)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二章 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路线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  (2)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宪法明文规定的中国惟一执政党.  3,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惟一执政党,其余的8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参加国家政权,发挥自身的政治功能.  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  1,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和组织原则  (1)民主集中制的含义与意义  a.含义  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党内关系,甚至一切政治关系的最高原则.  b.意义  (2)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2,党的组织机构(了解)  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  (1)中国共产党强调和坚持"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2)力图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状态;  (3)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立法活动的原  则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  2,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  党指挥枪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军队关系的传统和领导军队的根本原则,其基本含义是:  一方面在党与军队的关系上,党高于军队,政治高于军事,政权高于军权;另一方面,在军队的领导权归属问题上,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  3,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  党管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干部管理的根本原则.  4,组织和动员社会  组织和动员社会的基本方法是把所有社会成员都纳入到特定的组织中去.  (1)统一战线  (2)群众组织:工会,妇联,共青团  (3)城市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  (4)农村社会的基本组织--村民委员会  (5)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我国政治制度设计及其运行现状的问题分析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其设计与运行的近60年间逐步发展与完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内部结构设置与其功能要求上不协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并受其监督。按照结构功能主义观点,社会行为的主观取向是作为建构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点,"功能先决条件" ,有什么样的功能要求就应建构起相对应的结构。以美国为例,其国会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两院的委员会,包括常设委员会、特别委员会和联合委员会三类,涉及外交、军事、财经等各个方面,其数量在1885年时只有60个左右,1990年时已发展到300个。而美国的行政部分,包括总统办事机构(11个)、政府各部(14个)、军事机构(9个)等仅有34个。因此,几乎提出的每个议案都可按其主题先提交给一个或几个有管辖权的委员会审议后再付诸表决。可见,这些委员会真正实现了与政府各部间的一一对应,从而无论是议案提出时的研究审核,还是审核通过后的实施监督都真正实现了国会的功能。  相对于中国,1997年经改革后的国务院机构设置为:组成部门25个、直属机构17个、办事机构6个、部位归口管理的国家局机构19个、再加上直属事业单位9个,共77个之多。而从相应专门委员会的设立来看,以第九届全国人大为例,仅设置了民族、法律、财政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内务司法、环境与资源保护以及农业与农村共9个专门委员会,但就在此次人大会上共收到各种议案达830件之多 。很显然,这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协调关系,全国人大也很难有效的对此进行审议与监督,也既无法实现其设置的功能要求。  第二、1979年中国宪法规定,县级以下单位的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根据我国政治制度的设计,同级人民政府由同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这意味着目前县级以下政府由直接选举产生。而与之相对应,目前县级以上政府的组成则由间接选举产生。这就产生了如何协调基层直接民主与高层间接民主之间的合法性程度问题。  人民主权学说的集大成者卢梭主张主权属于人民,政府权利来自人民,政府不过是人民的代理人。目前无论东西方什么类型的国家,在政治制度设计上均采纳这一思想。但由于当时科技、人民民主习惯等原因,在大国主要采用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方式。但是间接民主尽管由人民的代表代替人民进行选举,但并不能达到直接民主的效果,原因有:⑴代表本身是否都能忠实地代表人民进行选举尚值得怀疑,在此基础上,他们投票来选举代表是否反映民意自然也属可质疑的对象。⑵更进一步地讲,就算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意,但由于人大代表的投票非此即彼,不可能反映他所代表的全体选民的真实意志 。正因为此,在当代,随着科技手段等相关方面的发展,现代民主国家(包括大国)主要以直接民主的方式来组成政府。  就中国目前的选举制度而言,可以设想,按照制度设计的渐进性特点,将来某一天直接选举会逐步扩大到市、省一级,而当时中央行政机关仍由间接选举产生,由于合法性程度与直接选举的程度成正比,那么一旦中央与地方产生矛盾并激化,中央政府获取的支持将有少于地方政府的可能,甚至有被架空的危险。以前苏联1989年8·19事件为例,群众及士兵之所以关键时刻公然违背苏共中央戈尔巴乔夫的命令,反而支持俄罗斯联邦领导人叶利钦,虽然与当时其他国内外复杂因素有关,但苏联本身选举制度设计上的内在缺陷也难辞其咎。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目前应尽快采取各种措施完善人大代表的代表性问题,尤其在"是否代表"与"能否代表"两个方面。  第三,法律制度方面,应急待解决人民爱法、尊法与崇法的习惯。近些年,虽然中国在法制建设上已取得重大成就,但与目前转型期所出现的问题相比,仍显不够。以2001年1至11月为例,该期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等犯罪大案15877件,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案件1280件;查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916人;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8136件,其中重特大案件2146件;查办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行贿犯罪嫌疑人1704人,同比上升39.2% 。由此可见,中国腐败的严重性在于其普遍性,而问题的根源则在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体系中的自我规范的失效和法制的不健全。  中国古代关于"人治"与"法治"的争论只是统治方法的分歧,并未涉及民主和专制问题。《礼记·中庸》以孔子名义提出"为政在人,其人存则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的人治格言倡导"人治",这与其后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情愿依赖于明镜高悬的"包公"为民作主的思想是一致的 。可见,中国古代并不存在有效的法制。但是,中国古代尽管选择了"人治",但同时也有强大的道德文化作为自我约束的工具,即通过反思而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如孟子主张"自反"、"内省"来修养自己;荀子提出"治气养心之本"等;经验证明这是自我道德建构必要的过程,"文化规范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对那些试图转化为要求的愿望在数量和种类上构成某种外在的限制",并且"文化规范代代相传,指导并调节着某一种愿望……" 。  五四运动是这种内省文化发展的转折点。新文化倡导者以民主和科学精神批判中国旧文化,重点是儒学孔道,并认为要革新新社会,"非得创造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改革旧制度,打破旧习惯不可" 。1949年后,文化大革命则是近现代对文化更大的一次摧残,它用革命形式进行文化运动,将此前刚刚形成的文化体系再一次粉碎,彻底制造了第二次文化断裂。特别是它以文化的遭受摧残达到政治的控制目的,严重违背文化发展的潮流,从而彻底粉碎了人们的传统与道德观念、精神信仰,为目前的社会道德体系匮乏与严重缺少信仰现象埋下了祸根,这一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既然"内省"文化遭至破坏,那么只有依赖"法制"进行"外求"。  1949年后初期,司法体系和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步,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后来随着政治运动加剧和浮夸风兴起,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中央决定废除和取消此前刚建立起来的人民律师制度、公证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以及相应的律师组织、公证机构。司法活动中的陪审、起诉、诉讼等程序和规定,以及公安、交通管理条理等也不同程度地被否定。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甚至决定撤消全国司法行政机关,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这种状况整整延续20年。与此同时,监察制度和监察机构也被削弱。  这种情况之下,由于法制遭到空前破坏,中国在国家统治方法上又回到"人治"传统。但由于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破坏,传统道德文化体系中的内省部分又荡然无存。这样,无论"内省",还是"外求"都失去了支撑。针对与此,根据绝大多数国外的经验,国内有学者提出建立国家元首的宣誓制度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一方面,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元首宣誓制度,有助于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即宪法至上,而这恰恰是宪政的集中表现;另一方面,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元首宣誓制度,有利于带动其他国家机关共同推进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早日实现宪政蓝图。  第四,在民族制度方面,我们如何既要防止把民族间的差异"虚无化",又不要走向的另一个极端"绝对化",使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达至动态平衡,其中苏联与南联盟的教训值得借鉴。  苏联是在沙俄的废墟上以民族为特征建立起联邦制国家,其民族问题由来已久,历史上征服兼并的民族达120多个。为巩固其野蛮统治,历代沙皇均对被征服的民族实行残酷压迫与奴役,极力煽动大俄罗斯民族沙文主义情绪,唆使俄罗斯人鄙视、仇恨、欺压非俄罗斯民族。非俄罗斯地区一切重要职务都由俄罗斯人担任,俄语为官方语言,禁止用非俄罗斯语出版书报,学校禁止用非俄罗斯语授课,非俄罗斯民族被迫俄罗斯化。十月革命虽然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在民族与民族问题上没有根本的改变 。1936年,中央管理企业的产值占全苏联工业总产值的89%,各加盟共和国管理的企业产值仅占11%。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各加盟共和国有权支配的工业产品占全苏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10%左右。苏联当局不承认当年对少数民族的征服和压迫,而把它说成是"解放"和"自愿归并",还大力宣扬沙俄时代扩疆有功的统帅,而当少数民族赞扬本民族抗击侵略的英雄人物时,则被谴责为"民族主义";把民族分为主次,称俄罗斯族是"领导民族"、"最杰出的民族",而把少数民族看成是"小兄弟";以行政手段大力推广俄语,凡是反对者都被认为是"民族主义的表现"而受到批判 。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泛滥最终激起了其他民族主义的反弹,最终随着国内外政治气候的变化走向分裂。  相比于苏联,南联盟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走的是另一个极端。南联盟把民族间的差异绝对化,1968年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使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两个少数民族组成的自治省享有了准联邦单位的待遇,1974年又使其升格为联邦单位。这样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通过法令时必须征得下属两个自治省的同意,而这两个自治省的议会通过法令时却无需征得上级行政单位的批准。不仅如此,1974年宪法还规定,南斯拉夫联邦的各种机构普遍实行由共和国派同等数量的代表组成;凡属重大决策,必须由6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一致同意方可生效。南称其为表现民族平等的对等原则,用事实上邦联的方式处理民族问题,以至于中央财政仅占全国财政的30%。同时在国内外重大政策上,各个邦联国有一票否决的权利。这种把民族间差异绝对化,而忽视其共性的做法,一旦面对国外入侵,只要内部邦联单位拒绝支持中央政府,甚至投降,那么国家在战争中的总体失败以及分裂也在所难免。南联盟发展到今天的命运不能不说与此有关。  经长期的实践探索和分析比较,中国于1947年5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意味着选择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形式为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对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民族政策从法律上给予了确认。但"反右"与1967年文革的爆发,使民族政策遭受到重大挫折。1976年,随着文革结束,民族政策开始重新迈向健康的发展轨道。但是作为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中国民族问题所包含的内容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各不相同。新中国的成立使以往民族问题中所存在的对抗因素基本消失,但因历史遗留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相对落后状况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深化,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又进一步拉大,这些就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同时,我国在陆路边境地区居住着34个跨界民族 ,再加上最近几年各种泛民族主义思潮也影响了我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如泛突厥主义、大哈萨克主义、大蒙古主义等 ,这些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一定要借鉴与吸取相关国家的经验教训正确合理的解决民族问题。  最后,在军事制度上,为保证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军队中班有中共党员,排建有党小组,在基层连队设立党支部,在团以上单位设立党委。而为了从职务上保证党的绝对领导,在团以上单位设政委,营设政治教导员,连级设政治指导员。政治委员和同级军事指挥员共同负责制定部队作战、训练后勤工作等。事实上,由于近代历史上军队在导致我国分裂问题上所发挥的恶劣影响 ,因此当前党有指挥军队的必要性;但同时也就出现两种问题:其一,在机构设置上显得臃肿,机关编制上大下小,上粗下细,机构重叠,结构失调;其二,这样在从政治上保证党对部队绝对领导的同时,也存在一旦政治委员与军事指挥员两者意见不和,甚至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到部队的作战效率,甚至胜败。同时,由于我国正全面进入国际体系,在与国际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军队"国家化"的现实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官兵思维。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军队、政党与国家三者间的关系,显然非常突出。  三、如何看待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文以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为研究对象,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宏观层面重点考察了其目前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任何政治制度都有一个发生、发展、乃至成熟的过程,中国也不例外,概括说来,本文认为在观察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时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其一,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都必然奠基于中国的土壤之上和体现本国的国情,并具有本国的特点,其结果也理所当然与中国的社会形态、经济模式、民族心态、哲学伦理思想等密不可分,因此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观察与思考首先应坚持历史的视角。有些现在看来不适合,甚至违背现代民主原则的制度,如1949年后不久成立的"军事管理委员会",强调党政不分的"一元论","计划经济"体制等,在当时却往往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并产生过难以取代的作用。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之所以会采取当时的形式并非偶然,而是经过当时政论家和政治活动家的反复筛选和论证,是当时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物。  其二,要注意"传统"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我们一方面应看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增强,对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抗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土,都曾起到值得肯定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应清醒看到,长期以来的中国社会是以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不论是奴隶主、封建主、还是官僚资产阶级,都必然运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机器以维护本身的统治利益。因此,旧时代的政治制度从本质上讲是阶级压迫的工具,不可避免地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如他们或是突出王权、皇权、特权;或者是强调人治,发展个人独裁;或是强调华夷之分,顽固地保留和利用宗法体制等,这些都必然不可避免地会对当代中国政治产生一定影响。  其三,要用比较的方法。我们知道,自然科学最重要的方法是实验,但对政治制度的研究不可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而经验证明比较的分析方法最可行。比较方法有两种:一方面,进行纵向对比,今天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上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另一方面,进行横向对比,和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目前国外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

注册咨询师《决策分析》讲义:经济分析参数

第六节 经济分析参数变>   一、社会折现率   (一)社会折现率的含义   (二)社会折现率的取值   社会折现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综合测定,由专门机构统一测算发布。   我国目前的社会折现率一般取值为8%。   对于永久性工程或者受益期超长的项目,社会折现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低于6%。   (三)社会折现率对经济的影响   1.社会折现率可用于间接调控投资规模。   2.社会折现率的取值高低会影响项目的选优和方案的比选。   [例题15]下列关于社会折现率的表述正确的有( )。(2004年真题)   A.社会折现率是国民经济评价中的通用参数   B.我国目前的社会折现率取值为15%   C.国家需要扩大投资规模时,可提高社会折现率   D.社会折现率较低,不利于初始投资大而后期费用节省的方案   E.社会折现率的测定应综合分析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类因素   [答案] AE   二、影子汇率及影子汇率换算系数   1.影子汇率的含义:   2.影子汇率的计算   目前我国的影子汇率换算系数取值为1.08。   3.影子汇率对经济的影响   影子汇率换算系数越高,外汇的影子价格越高,产品是可外贸货物的项目效益较高,评价结论会有利于出口方案。同时外汇的影子价格较高时,项目引进投入物的方案费用较高,评价结论会不利于引进方案。   三、影子工资换算系数   1.影子工资的含义:   2.影子工资的计算   技术性工作的劳动力的工资报酬一般由市场供求决定,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一般取值为1,即影子工资可等同于财务分析中使用的工资。   根据我国非技术劳动力就业状况,非技术劳动力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在0.25-0.8之间。非技术劳动力较为富余的地区可取较低值,不太富余的地区可取较高值,中间状况可取0.5。

2017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讲义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本文“2017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讲义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由执业药师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一 总则   注册的定义:药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二 基本要求   1.注册申请包含的项目:药品注册申请包括新药申请、仿制药申请、进口药品申请及其补充申请和再注册申请。   2.及其含义:   A.新药申请,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的注册申请。   B.仿制药申请,是指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的注册申请;但是生物制品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   C.进口药品申请,是指境外生产的药品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注册申请。   D.补充申请,是指新药申请、仿制药申请或者进口药品申请经批准后,改变、增加或者取消原批准事项或者内容的注册申请。   E.再注册申请,是指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有效期满后申请人拟继续生产或者进口该药品的注册申请。   三 药品注册检验管理   1.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   2.注册标准:药品注册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给申请人特定药品的标准,生产该药品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执行该注册标准。药品注册标准不得低于中国药典的规定。   四 附则   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药准字H(Z、S、J)+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分包装。

注会黄洁洵的讲义是名师指导吗

是的。黄洁洵是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硕士,律师、注册会计师,拥有多年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法务经验。2007年起开始从事注册会计师考试培训,2009年起开始从事会计职称考试和税务师考试培训,深受考生好评。黄老师的授课思路清晰、突出重点,应试针对性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擅长将零散的知识点体系化、将只需机械背诵的考点口诀化、将需要案例应用的法律规定法理化,例题讲解一针见血。深谙试题研究。

环保专业一讲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污水处理的确定

3.3.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污水处理的确定 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⑴设计流量的确定 ①平均日流量 平均日流量一般用来表示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可用以计算污水厂的栅渣量、沉砂量、污泥量、处理总水量、耗药量以及年抽升电量,一般根据人口当量计算。 ②设计流量 城市污水设计流量按照公式Q=Q1+Q2+Q3计算。设计流量主要有三个用途:用于污水处理厂中管渠计算及各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降雨时的设计流量以及污水处理厂分期建设时,以相应的各期流量作为设计流量。 ③最小污水流量 根据经验约为平均日流量的1/2~1/4,常用于污水泵站最低水位及污水泵的选型等。 ⑵设计水质的确定 目前城市污水厂的设计水质主要是确定COD、BOD5、SS等的浓度。在无实测资料时,一般是根据设计人口数及设计规范中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来进行计算的。 ⑶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处理的关系 为了合理的发挥城市污水处理厂设施的功能,控制工业废水的污染,工业废水排入下水道时应遵循有关规定。 ⑷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①确定污水处理程度主要有三种方法: ⅰ根据受纳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确定 ⅱ根据城市污水厂能达到的处理程度来确定 ⅲ根据污水厂所在地的地方要求确定。 ②工程造价与运行费用 以处理水应达到的水质标准为前提,以处理系统最低造价和运行费用为目标函数,建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流程。 ③污水量和水质的变化情况 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污水,应考虑设置调节池或事故贮水池。 ④当地的其他条件 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典型流程由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系统组成。一级处理是由格栅、沉砂池和初次沉淀池组成。其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二级处理系统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核心,一般采用生物处理法,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 3.城市污水深度处理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污水回用。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典型流程: 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生物处理工艺→二沉池→混凝沉淀→滤池→杀菌→储水池; 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生物处理工艺→二沉池→生物膜法处理设备→沉淀池→滤池→杀菌→储水池。

2017中级统计师《统计学基础》讲义:统计违法案件查处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统计师栏目诚意整理“2017中级统计师《统计学基础》讲义:统计违法案件查处”,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   一、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机关及基本要求   (一)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机关   《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第二十八条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机关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该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管辖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违法案件。其中,在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各级调查队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中发生的统计违法案件,由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管辖。国家统计局管辖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或认为应当由其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   如果对具体案件的管辖发生争议的,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报请共同的上一级统计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二)基本要求   查处统计违法案件,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上述要求在《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第三十四条中作出明确规定。   一是事实清楚。《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规定,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二是证据确凿。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依据。确凿的证据必须符合下列要求:证据必须真实,即认定案件所依据的证据都要符合客观情况;证据必须充分,要足以把案件中认定的事实证明清楚;证据必须与案件在内在的联系,证据之间不能有矛盾。   三是定性准确。定性准确就是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的性质。它是正确处理案件的重要前提,要做到定性准确,必须以案件事实为基础,以统计法律、法规、规章为判断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主观臆断地确定案件的性质。   四是处理恰当。处理恰当已经依照统计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统计违法者以轻重适度、恰如其分的裁定处理。处理是否得当,主要看是否符合统计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是否是在对案件的性质、危害程度、违法情节轻重、责任大小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所做的处理。   五是程序合法。程序合法就是查处统计违法案件必须按照法定的方法和步骤办理。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既要做到实体合法,还要做到程序合法。《行政处罚法》实施后,对案件查处程序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最基本的要求是,立案要符合法定条件,证据的收集要符合法定程序,案件的处理执行要按照法定步骤,要有法定依据等。   我推荐: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其中,事实清楚是定性处理的基础,证据确凿是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定性准确是正确处理的关键,处理恰当是办案的结果和目的,程序合法是处理恰当的前提保证。   二、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的一般程序   (一)立案   立案是指统计行政机关对涉及统计违法行为人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分析和研究,认为确有违法事实存在并依法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决定进行调查处理,并办理批准手续的一种工作程序。   (二)调查   调查是指统计行政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依法进行调查询问和收集证据的活动。在这一阶段中,统计行政机关要通过调查、取证工作,掌握大量证据,查清统计违法行为的事实,进而确定违法责任人。可见,调查是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对案件的定性及其处理工作。   (三)处理   处理,是指案件调查工作结束后,统计执法机关在核准案件事实审查有关证据的基础上,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案件做出处理决定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 案件审理   案件审理是指案件调查工作结束后,统计行政机关在核准案件事实、审查有关证据的基础上,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案件做出处理决定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活动。办案人员要通过审阅全部案件材料,吃透案情,掌握案件全貌。这是整个统计违法案件处理工作的关键性阶段。   2. 处罚事先告知   案件审理完毕,在正式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以前,行政机关应当履行统计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义务。告知义务,是指统计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对统计行政相对人履行的通告义务。《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根据这一规定,只要是立案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无论是案件复杂的大案要案,还是违法情节简单的一般案件,统计行政机关都要依法履行告知义务。统计行政机关履行告知义务应当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同时或之后履行告知义务,均属未依法履行告知义务。   事先告知须以书面的形式做出,应载明以下内容:事先告知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事实、理由、依据;事先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权、申辩权,重大案件还要事先告知当事人享有听证权;事先告知当事人具有复议权和诉讼权。   3. 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   与上述行政机关应当履行告知义务相对应,在此阶段,当事人对案件的处理享有陈述权、申辩权。《行政处罚法》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该法第三十二条进一步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统计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统计行政机关应当采纳。当事人不得因申辩而被加重处罚。   如果统计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统计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则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但是,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哪里有 王受之的 世界现代设计史 的讲义 笔记 尹定邦的 设计学概论 的讲义 笔记

淘宝上,你搜搜就找到了

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管理培训讲义(PPT63页)

961349075@qq.com能不能发一份给我

下了一个压缩包,“新东方新版GRE精品套装课程flash课件讲义”,需要密码。

打开压缩包

司考民事诉讼法考点讲义:当事人的确定

  为准确确定原告与被告,应当对原告与被告的概念有所了解。所谓原告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所谓被告,是指被原告指称侵犯其合法权利或者与原告发生权利义务争议,并被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人。   确定原告与被告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以民事法律关系为基础。   例:甲钢厂将钢材卖给乙建材公司,乙建材公司又将该批钢材卖给丙建筑公司,丙建筑公司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批钢材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如果丙建筑公司与乙建材公司交涉无果,其可以谁为被告提起诉讼?   [知识点]原告与被告的确定在本案中,由于乙建材公司与丙建筑公司之间存在钢材买卖关系,因此,丙建筑公司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只能将乙建材公司作为自己的被告,而不能将最后可能因提供不合格质量钢材而承担违约责任的甲钢厂直接作为自己的被告。但是,由于乙建材公司与丙建筑公司之间案件最后的处理结果必然涉及甲钢厂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此,甲钢厂可以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本案诉讼。此时,如果人民法院认为需要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甲钢厂承担提供不合格钢材的违约责任,也可以直接判决甲钢厂承担民事责任,即使如此,甲钢厂并不是本案的被告。   在民事诉讼中确定原被告时,应当以民事法律关系为基础,而不是以民事责任的承担作为标准,因为在民事诉讼中,毕竟还存在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而且该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以直接承担本诉的民事责任。关于这一点将在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中具体分析。   2.法人和直接责任人问题。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民诉意见》的规定,可以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1)法人和内部工作人员。   例:运输公司的司机张某驾驶运输公司的车,在完成运输公司交付的运输任务时,将行人李某撞伤,李某应以谁为被告提起赔偿诉讼?   [知识点]法人作为当事人的情形本案李某应以运输公司为被告起诉要求赔偿,因为张某系运输公司的司机,并且是在完成运输公司交付任务的过程中给李某造成损害,因此,由运输公司作为被告。   (1)法人与其内部工作人员谁作为当事人应取决于工作人员行为的性质。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因职务行为或者授权行为发生的诉讼,该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当事人。   (2)冒用法人名义对外从事民事活动引起的争议,责任人作当事人。   (3)以尚未成立或依法终止后法人的名义从事活动引起的争议,责任人作当事人。   例:2003年9月,甲、乙出资成立A公司。2005年3月因经营亏损,三人决定解散该公司,并办理了注销手续。2005年5月,甲用盖有原A公司合同专用章的合同文本与丙签订了买卖合同并发生争议。如果丙决定起诉,其应当以谁为被告?   [知识点]法人与责任人的关系丙应以甲为被告提起诉讼。因为本案中A公司已注销,实际上是甲个人以已经终止的A公司的名义与丙签订合同,因此,应当由责任人甲作为当事人。   3.法人与分支机构的问题。法人非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或者虽依法设立,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以设立该分支机构的法人为当事人。也就是说,在处理法人与分支机构的关系问题时,需注意两个条件:其一,依法设立;其二,领取营业执照。即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的,则以分支机构作为当事人;否则,以设立分支机构的法人作为当事人。   4.雇主与雇工问题。   例:个体工商户甲雇佣电工乙为其修理门市部内的电线,乙在工作中给顾客丙造成损失。丙如果起诉解决自己的损失赔偿问题,谁应成为本案的被告?法律||敎育网   [知识点]雇佣关系中的当事人在本案中,丙可以谁为被告应取决于乙在从事雇佣合同规定的行为过程中有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如果没有,应当以甲为被告;如果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则乙应当与甲承担连带责任,即丙可以以甲与乙作为共同被告,也可以乙为被告,还可以甲为被告,但甲承担连带责任后可以向乙追偿。   由此可见,雇佣关系中究竟以雇主作为当事人,还是以雇工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其确定标准是雇工的行为性质,如果雇工在从事雇佣合同规定的行为过程中给他人造成损害,则由雇主作当事人;如果雇工擅自从事非雇佣合同规定的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则由雇工自己作当事人。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的规定,即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也就是说,因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过程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受害人可以以雇主与雇员作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当然,受害人也可以选择以雇主为被告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5.因新闻报道或其他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案件的当事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6条的规定:“因新闻报道或其他作品发生的名誉权纠纷,应根据原告的起诉确定被告。只诉作者的,列作者为被告;只诉新闻出版单位的,列新闻出版单位为被告;对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都提起诉讼的,将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均列为被告,但作者与新闻出版单位为隶属关系,作品系作者履行职务所形成的,只列单位为被告。   6.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当事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的规定:“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为原告;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亲属提起诉讼,列其他近亲属为原告。”   [重点法条提示] 《民诉意见》第41条、第42条、第45条、第46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第13条。 2016国家司法考试报名条件

关于银行的秘密——《香帅金融学讲义》读书笔记

上个周末跟几位朋友谈到养老金问题,想起来香帅老师的《金融学讲义》还没有读完,就把它添加到第2季度的书单里。计划大概一个周读一章,这个周读了第2章“银行:现代经济社会的血管”。发现自己虽然号称喜欢经济话题,但其实只是看了个热闹,鹦鹉学舌了一些自己根本就不理解的概念和观点。而香帅老师把底层的逻辑讲得非常清楚,学习到了这些知识,再遇到具体的状态,能不能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还需要慢慢练习。 再说说读这一章的感受,带着计划读,不会看几页就停下来,而是会一口气读完,竟然用了将近2个小时(34页),感觉上与不做计划读相比效率更高,再整理一遍,印象更深。相对来说,学得更扎实一些。 发现自己不能一段时间只读一本书,需要几本不同的书同时进行。这一周还开始读了《西南联大文化课》和《吴军阅读与写作》两本书,都刚开了个头。 银行,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说,在历史上,寺庙、客栈、布庄、药铺都充当过银行的角色。为什么他们也可以充当银行?这一章讲了银行的前生今世,告诉我们他们跟现代银行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搭建起了社会的信用网络。 欧洲民族国家的演化依赖于统治者,商人和银行家之间的伙伴关系。从文艺复兴开始,到16世纪之后的大航海时代,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接着是荷兰和英国,凭借最先进的资本市场和中央银行体系,成就了全球霸主的伟业。 直到15 、16世纪,欧美居民对国家的概念还很淡漠。银行信贷体系和国家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现代意义上“国家、公民、政府”概念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从人类400年的近代史来看, 银行信贷体系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它就像一个城市的地下管道工程一样,不一定时时可见,但却支撑着整个城市的循环和呼吸。 难怪哈伯和凯罗米里斯感慨说“国家创造了银行,银行创造了国家”。 法定货币是现代货币的灵魂,意味着现代货币是由国家赋予银行(比如中央银行)某种特许权力而发行的,支持货币的关键是国家信用。 1944年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了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到1971年美元跟黄金脱钩,开启了信用货币时代。 数字货币,如比特币在很多场景下都能完成货币的计价、支付,甚至价值储藏功能,但也正因为它是去中心化、去银行化的,在国家仍然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组织形式的大背景下,比特币要取代各国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可能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银行体系在现代经济运行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国家经常通过银行体系来调控整个社会的信用规模和经济冷热。其中,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基准利率是两个最重要的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涉及资金的量,而基准利率调整的是资金的价格,通过量和价两个维度的调节,国家也因此拥有了调控信用规模和经济冷热的能力。 这两个工具的具体作用,我很喜欢书里的这样一个比喻: 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化,通过银行体系的循环,会引起社会信贷规模的巨大变化。所以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就像控制水库闸门一样,会影响全社会的信用规模。 如果说存款准备金率是用来调节资金量的,那么基准利率则是调节资金价格的。在农业生产中,如果用水成本太高,农民可能就宁可让土地荒芜。如果水量充足且价格低廉,农民可能就愿意多开垦一些荒地,多种一些庄稼。 同样的道理, 降低基准利率(降息)就是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刺激经济,而提高基准利率(加息)则是要抑制投资消费行为,给经济降温。 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都和过度降息刺激经济的政策有密切关系。 调节基准利率,就是通过调节资金价格,影响人们的投资消费意愿,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这个逻辑本身是自洽的,而银行体系具有杠杆效应,一旦利率调整幅度过大,市场预期被彻底扭转,就可能在相反的方向上形成反馈效应:比如加息的力度过大,经济容易收缩过猛,引起“旱灾”;降息尺度宽了,又可能导致“大水漫灌”,产生资产泡沫。所以,加息、降息的力度和节奏很难把握。 中央银行是绝对的系统中枢。它管控着货币发行的闸门,更是市场的最后贷款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之一竟然是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 大萧条之所以从美国蔓延到英国,德国,最终升级为世界大战。是因为中央银行没有作为市场的最后贷款人发挥作用。同样是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实际上比1929年的大萧条还严重,但是全球主要央行果断协同救市,积极充当“最后贷款人”,很快阻止了危机的蔓延。 之前几乎人人都用的余额宝就是一只货币基金。其实到2019年7月,我国114家金融机构一共推出了730只货币基金,总规模差不多达到了7.74万亿元。 货币基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仍然实施利率管制。根据Q条例,活期存款没利息,定期存款的利息则设有上限,所以老百姓的储蓄意愿非常低。 从1978年到1999年,美国货币基金占存款的比例从1%直线上升到63%。一大半美国老百姓都去买货币基金,不在银行存钱了,这正是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银行存款大搬家,史称“金融脱媒”。 中国并没有像美国一样发生银行存款大搬家的情形。2013年至今,居民的储蓄存款总额一直是上升的。截至2019年6月,我国货币基金仅占存款总额的3%左右,在整个中国金融体系里还只是沧海一粟。 从收益的角度来看,货币基金收益率主要取决于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利率。 换句话说,想知道什么时候买货币基金更好,只要看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什么时候更高就行了。 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动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市面上资金流动性充沛,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利率就下降;反之,市面上资金流动性紧张,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利率就上涨。 很多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只是一个通道,银行往往会收取1%~2%的通道费用,对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则没有监管义务,如果融资计划失败,银行是不负有保本责任的。 资管新规以后,银行就没有固定收益的保本理财产品。 一般人要怎么判断某个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度呢? 总结而言,有以下几种技术和策略。 很多内容都是摘抄,很多概念和比喻可以不时地拿出来分析当下的某一个现象,也算是“学习”中“习”的部分。

今年4月份要自考,审计学,市场营销,金融理论,实务高级财务会计,资产评估的讲义和历年考试题目,谢谢了

hhgf

谢梦媛英语语法讲义哪里有卖,配套的

好腻害的样子……

《日语语法教程--讲义与练习》(主编:徐卫)中第219页,如下图一句话不太明白。

写「ます」接在动词、动词型活用的连体形后面——这个说法肯定是错的。「ます」是助动词,所以只能接在动词后面。而连体形意味着后面接的必须是名词。显然这本书上的措辞是矛盾的。要么是印刷错误,要么是原文并非如此,但是在修改时产生疏漏。此外,我们都知道日语动词最先学的就是其「ます」形。「ます」形就是动词的一种变形,和其他的未然形,假定形,命令形一样,是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何必要生硬地去解释它呢。

环评师法律法规讲义--《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相关规定

本章考纲要点: 熟悉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有关规定。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2006年颁布实施 熟悉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有关规定 第24条 风景名胜区内的景观和自然环境,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者随意改变。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各项管理制度。   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和游览者应当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和各项设施。   第25条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对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景观进行调查、鉴定,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26条 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一)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   (二)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   (三)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污;   (四)乱扔垃圾。   第27条 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   第28条 在风景名胜区内从事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禁止范围以外的建设活动,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在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应当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核准。   第29条 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下列活动,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一)设置、张贴商业广告;   (二)举办大型游乐等活动;   (三)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的活动;   (四)其他影响生态和景观的活动。   第30条 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并与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   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周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   第31条 国家建立风景名胜区管理信息系统,对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每年向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报送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和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的情况;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的情况,及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不是其他部门)

谁有初三化学“酸碱盐”的讲义,给我好吗,好的话会追加悬赏,拜托了!!

没有人有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讲义: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因而也称为“引致需求”。    使用劳动要素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消费需求    劳动力需求的增量产生的根源是:   1、社会消费总量的增加   2、消费结构的变化   3、消费内容的丰富化。   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类型:   1、供过于求2、供不应求3、供求均衡    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的标志是:要求就业的人绝大部分都能得到就业岗位,不存在长期大量缺乏人力的部门、行业。    劳动力数量过剩分为:总量过剩和结构过剩。    劳动力结构过剩:因要素本身的特性形成的有指向性的供给与需求不能吻合而存在结构上的矛盾。    劳动力结构过剩的原因:   1、某种教育发展过头,生产出的劳动力品种不是社会所需要的。   2、产业结构变动。   3、个人择业行为的过分。   4、人口老化、劳动力老化与知识更新。    就业的概念:就业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社会求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的过程与状态。    就业者包括:   1、在规定时间内,正在从事有报酬或有收入的职业的人。   2、有固定的职业,但因疾病、事故、休假、劳动争议、旷工、或因气候不良、机器设备故障等原因暂时停工的人。   3、雇主或独立经营人员,以及协助他们工作的家庭成员,其劳动时间超过正规工作的三分之一以上者。    失业的类型:1、总量事业2、结构性失业3、摩擦性事业4、技能性失业5、技术性失业6、选择形失业    总量性失业:指劳动力供给数量大与社会对他的需求数量,即处于供过于求状况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在劳动力供求总量平衡的条件下,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与社会对它的需求之间结构不对应、不统一所造成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在结合过程中偶然失调所造成的暂时失业。    技能性失业:即个人缺乏就业技能而处于失业状态。    技术性失业:是因为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机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所造成的事业。    选择性失业:是求业人员在社会上尚有一定的就业岗位时,不愿意到该岗位上去工作,而要等待更好的职业所形成的失业。    劳动力市场的三种含义:   1、劳动力市场是经济要素配置场所。   2、劳动力市场是经济交换关系。   3、劳动力市场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划分:   1、从市场分层的角度,可分为普通市场和人才市场,普通市场又包括技术工人市场与非熟练工市场。   2、从市场内容的角度,可分为各种专业、职业的市场。   3、从市场形式的角度,可分为固定机构性市场、临时集中性市场、散在性市场。   4、从市场范围的角度,可分为用人单位内部市场、部门行业性市场、地区性市场、全国性市场与国际市场。   5、从社会认定的角度,可分为有组织的市场与非组织的市场即自发市场、合法市场与非法市场。   6、从市场环境的角度,可分为自由市场、垄断市场与政府干预性市场。   7、从市场供求的角度,可分为非均衡性市场与均衡性市场。    劳动力市场运行的要素:   1、劳动力市场主体   2、劳动力市场客体   3、劳动力市场中介   4、劳动力市场过程   5、劳动力市场规则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的定义:是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够自由地进行相互选择,进而使双方都取得效益,达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劳动力市场管理的特征:   1、高效、开放、全方位   2、统一领导和分散管理相结合   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就业服务的定义:就业服务,也称劳动服务或劳动就业服务,它是政府专职劳动管理部门对于求业人员提供的各项帮助和服务工作的总和。就业服务是就业体制市场化的产物。    就业服务工作是由劳动部门的劳动服务公司、就业管理局或就业服务局、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等机构承担的。    就业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   1、就业服务要立足于社会。   2、就业服务要立足于经济。   3、就业服务要立足于人。   4、就业服务要立足于科学。    就业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失业登记;开展职业介绍;提供就业训练;组织生产自救;发放失业救济;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农村进城劳动力就业管理等。    就业服务体系的四个主要方面:   1、职业介绍   2、提供就业训练   3、发放失业救济   4、组织生产自救。

法理学授课讲义:法与人权〔自然法学派〕

第六节 法与人权   一、人权的概念与层次(应有权利 法律权利 实有权利)   (一)人权的概念   人权是指人所应当具有的起码的生存条件。人权首先属于一种应然的权利。国家政权把人权里面基本的要素用法定的形式固化下来形成法律权利即公民权。   1、人权的主体是人的个体(自然人)和群体(包括团体、集体等范畴)。   (1)人权从其本来的意义上讲,就是“人的权利”,即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权利。   (2)个体人权与集体人权是统一的。   ○1个体人权,即自然人亦即世界上所有人的人权;   ○2集体人权,包括国内集体人权(如民族种族权利、妇女儿童权利、残疾人权利、人犯和罪犯权利等)和国际人权,后者主要是国家,也包括一些地区。   (3)一般说来,个人人权是集体人权的基础,集体人权是个人人权的保障。因此,必须把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统一起来,国家和国际社会对这两类人权都应予以高度重视和切实保障。   2、人权的客体乃是人为了在自然界和社会生存、活动和发展所必需的诸种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即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和利益。   (1)既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同时也是后天所不断增进的权利;   (2)不仅包括生存权与发展权这两项最重要的基本人权,同时还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等各方面的权利。   (3)人权的总的价值取向就是人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对处于同一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各民族和国家都具有相似性。   3、自由是人权的内容要素,平等是人权的形式要素。 人权不仅与神权、王权相对立,而且,人权的平等要求的锋芒所向,必然是种种特权。   4、人权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   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历史地产生的,最终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它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总是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扩展的。不同时代对人权的取舍、理解和使用都会有所差异。   (二)人权的层次   1、应有权利   (1)人权首先是一种道德权利,属于应有权利的范畴,即基于人的本性和本质所应该享有的权利。人如果失去了这些权利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2)一般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对人权的要求是共同的,而人的社会属性对人权的要求又是不同的。因此,人权作为一种道德权利,体现着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   2、法律权利   (1)人的“应有权利”只有法律确认为“法定权利”后才有实现的可能。   (2)人权不同于公民权。人权是公民权构成的基础和源泉。公民权是由人权所派生的,是它的重要的政治法律表现。不过是人权的一个部分、一个层次、一种特定的表现方式。相对于公民权,人权更根本、更稳定、更深层。   3、实有权利 人权作为一种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仅仅为人权的实现提供一种可能性与资格,人权还必须是一种实有权利,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权利。   二、法与人权的一般关系   (一)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   (二)法是人权的体现和保障   1、人权的实现要靠法律的确认和保护。没有法律对人权的确认、宣布和保护,人权要么只能停留在道德权利的应有状态,要么经常面临受侵害的危险而无法救济。与其他保护手段相比较,法对人权的保障具有如下明显的优势:   (1)它设定了人权保护的一般标准,从而避免了其他保护(如政策)手段的随机性和相互冲突的现象;   (2)人权的法律保护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因而具有国家强制性、权威性和普遍有效性。   2、人权往往通过法律权利的形式具体化。法律权利无疑是人权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内容,可以说大部分人权都反映在法律权利上。人权与法律权利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人权的基本内容是法律权利的基础,只有争得了最基本的人权,才能将一般人权转化为法律权利;   (2)法律权利是人权的体现和保障。人权只有以法律权利的形式存在才有其实际意义。基本人权必须法律化。   (3)影响人权转化为法律权利的因素:   ○1一国经济和文化的法制状况。   ○2某个国家的民族传统和基本国情。   三、人权的法律保护   1、人权的法律保护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国内法的保护;   2、“二战”以后,人权保护形成了国际法的一个重要部门;   3、我国政府已经签署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其中,《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业已批准。

2011一级建造师《公路》讲义: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程序和方法   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程序   (一)计算工程量   (二)确定施工方案   (三)组织流水作业,排定施工进度   (四)计算各种资源的需要量和确定供应计划   (五)平衡劳动力、材料物资和施工机械的需要量并修正进度计划   (六)设计施工平面图   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方法   (一)施工方案的制订原则和内容   1.施工方案制订的原则   (1)制订方案首先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   (2)满足合同要求的工期,就是按工期要求投入生产,交付使用,发挥投资效益。   (3)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4)在合同价控制下,尽量降低施工成本,使方案更加经济合理,增加施工生产的盈利。   2.施工方案制订的内容   施工方案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和设备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科学的施工组织、合理的施工进度、现场的平面布置及各种技术措施。施工方案前两项属于施工技术问题,后四项属于科学施工组织和管理问题。   (1)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方法是施工方案的核心内容,具有决定性作用。   (2)施工机械的选择:   (3)施工组织:   (4)施工顺序的安排   (5)现场平面布置   (6)技术组织措施

2011年一级建造师建筑专业讲义:楼梯的空间尺度要求

13、楼梯的空间尺度要求   (1)除应符合防火规定外,梯段净宽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2)住宅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0.90m。   (3)楼梯休息平台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梯段的宽度;楼梯踏步的宽度b和高度h的关系应满足:2h+b=600~620mm;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4)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5)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   (6)住宅楼梯踏步最小宽度0.25和高度0.18m(其它见教材)   14、门窗与墙体结构的连接   (1)门窗框与墙体的连接,接缝处应避免刚性接触,应采用弹性密封材料;   (2)在砌体上安装门窗严禁用射钉固定。   (3)金属保温窗的主要问题是结露,应将与室外接触的金属框和玻璃结合处做断桥处理,以提高金属框内表面的温度,达到防止结露的目的。   (4)隔声窗一般采取双层或三层玻璃。为防止共振降低隔声效果,各层玻璃的空气层厚度应不同,且不能平行放置;所有接缝处应注意做成隔振的弹性阻尼构造。

一级建筑师考试建筑结构辅导讲义:钢结构3

(三)钢材的种类、选择和规格 1.钢材的种类 《钢结构规范》推荐的承重结构用钢材有普通碳素结构钢(简称碳素钢)和普通低合金结构钢(简称低合金钢)两种。 (1)碳素钢 我国生产的专用于结构的碳素钢Q235(Q是屈服点的汉语拼音首位字母,数值表示钢材的屈服点,单位N/mm2)。钢结构用钢材主要是Q235,其含碳量和强度、塑性、加工性能等均适中。碳素钢牌号的全部表示是QX X X后附加质量等级和脱氧方法符号,如Q235一AF、Q235一C等。Q235钢共分为A、B、C、D四个质量等级(A级最差,D级)。A、B级钢按脱氧方法分为沸腾钢(符号F)、半镇静钢(符号b)或镇静钢(符号Z),C级为镇静钢,D级为特殊镇静钢(符号TZ);Z和TZ在牌号中省略不写。 (2)低合金钢 低合金钢是在冶炼碳素钢时加一种或几种适量合金元素,以提高钢材强度、冲击韧性等而又不太降低其塑性。低合金钢的牌号表示方法是:自左向右依次列出其平均含碳量的万分数,合金元素的名称(或符号)及含量的百分数,当合金元素平均含量小于1.5%时不注明其含量,达到或超过1.5%用整数注明其含量。钢结构常用的低合金钢有:16Mn(平均含碳量万分十六,合金元素锰,合金元素平均含量小于1.5%),16Mnq(q——桥梁用钢)和15MnV(15锰钒)、15MnVq。 在受力大的承重钢结构中采用低合金钢,可较Q235钢节约钢材15%—25%。 2.钢材的选择 选择钢材的目的是要在保证结构安全可靠的基础上,经济合理地使用钢材。通常要考虑: (1)选择钢材的依据 1)结构或构件的重要性; 2)荷载性质 (静力荷载或动力荷载); 3)连接方法 (焊接、铆钉或螺栓连接): 4)工作条件 (温度及腐蚀介质)。 (2)建筑钢结构的选材要求 1)承重结构用钢材宜采用Q235钢、Q345钢、Q390钢和Q420钢,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标准的规定。 2)下列情况的承重结构和构件不应采用Q235沸腾钢: a.焊接结构。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振动荷载,且需要验算疲劳的结构;工作温度低于—20℃时的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振动荷载、但可不验算疲劳的结构,以及承受静力荷载 的受弯及受拉的重要承重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30℃的所有承重结构。 b.非焊接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的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且需要验算疲劳的结构。 (3)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 焊接承重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焊接结构的钢材,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不高于0℃但高于—20℃时,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20~c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不高于—20℃时,对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4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非焊接结构的钢材亦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不高于—20℃时,对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吊车起重量不小于50t的中级工作制吊车梁,对钢材冲击韧性的要求应与需要验算疲劳的构件相同。 3.钢材的规格 钢结构所用钢材主要有热轧成型的钢板和型钢以及冷弯成型的薄壁型钢。 (1)钢板 钢板分厚钢板、薄钢板和扁钢。其规格为: 厚钢板:厚度4.5—60mm,宽度600~3000mm,长度4—12m; 薄钢板:厚度0.35-4mm,宽度500-1500mm,长度0.5~4m; 扁钢:厚度4-60mm,宽度12~200mm,长度3-9m。 钢板通常用“一”后面加“宽度X厚度X长度”表示。如一600X 10X12000表示为600mm宽、lOmm厚、12m长的钢板。 (2)型钢 型钢可以直接用作构件,以减少加工制造工作量,在设计中应优先选用。常用的型钢有: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管(图11-83)。角钢,有等肢的和不等肢的两种。等肢角钢以肢宽和厚度表示,如L100X10为肢宽l00mm,厚l0mm的等肢角钢。不等肢角钢则以两肢宽度和厚度表示,如L100X 80X 8为长肢宽l00mm、短肢宽80mm,厚度为8mm的角钢。角钢长度一般为8—19m。 槽钢,用号数表示,号数即为其高度的厘米数。号数20以上还附以字母a或b或c以区别腹板厚度,如[32a即高度为320mm、腹板为较薄的槽钢。槽钢有普通槽钢和轻型槽钢两种。槽钢长度一般为5-19m。 工字钢和槽钢一样用号数表示,20号以上也附以区别腹板厚度的字母。用工40c即高为400mm、腹板为较厚的工字钢。常用的工字钢有普通工字钢和轻型工字钢两种。工字钢长度一般为5-19m。 钢管用Ф后面加“外径X厚度”表示,如:Ф102X 5即外径102mm,壁厚5mm的钢管。钢管有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两种。钢管长度一般为3—10m。 (3)薄壁型钢 薄壁型钢是用1.5—5mm厚的薄板经模压或弯曲成型。我国目前生产的薄壁型钢的截面形式如图11-84所示。

2017年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辅导讲义: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3.1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1、软件的相关概念   计算机软件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软件的特点包括: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物理实体,具有抽象性(注释1) ;2)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3)软件在运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4)软件的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受计算机系统的限制,这导致了软件移植的问题;5)软件复杂性高,成本昂贵;6)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的社会因素(注释2)。   2、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源自软件危机。所谓软件危机是泛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具体的说,在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   1)软件需求的增长得不到满足。用户对系统不满意的情况经常发生。   2)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无法控制。开发成本超出预算,开发周期大大超过规定日期的情况经常发生。   3)软件质量难以保证。   4)软件不可维护或维护程度非常低。   5)软件的成本不断提高。   6)软件开发生产率的提高跟不上硬件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长。   总之,可以将软件危机可以归结为成本、质量、生产率等问题。   软件工程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开发和维护的一整套方法、工具、文档、实践标准和工序。软件工程的目的就是要建造一个优良的软件系统,它所包含的内容概括为以下两点:   1)软件开发技术,主要有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软件工程环境。   2)软件工程管理,主要有软件管理、软件工程经济学。   软件工程的主要思想是将工程化原则运用到软件开发过程,它包括3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方法是完成软件工程项目的技术手段;工具是支持软件的开发、管理、文档生成;过程支持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   软件工程过程是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3、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   软件生命周期分为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及软件运行维护三个阶段:   1)软件定义阶段:包括制定计划和需求分析。   制定计划:确定总目标;可行性研究;探讨解决方案;制定开发计划。   需求分析:对待开发软件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给出详细的定义。   2)软件开发阶段:   软件设计: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部分。   软件实现:把软件设计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程序代码。   软件测试:在设计测试用例的基础上检验软件的各个组成部分。   3)软件运行维护阶段:软件投入运行,并在使用中不断地维护,进行必要的扩充和删改。   *:软件生命周期中所花费最多的阶段是软件运行维护阶段。   4、软件工程的目标和与原则   (1)软件工程目标: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   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且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2)软件工程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应是:付出较低的开发成本;达到要求的软件功能;取得较好的软件性能;开发的软件易于移植;需要较低的维护费用;能按时完成开发,及时交付使用。   (3)软件工程原则: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和可验证性。   1)抽象:抽象是事物最基本的特性和行为,忽略非本质细节,采用分层次抽象,自顶向下,逐层细化的办法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的复杂性。   2)信息隐蔽:采用封装技术,将程序模块的实现细节隐蔽起来,使模块接口尽量简单。   3)模块化:模块是程序中相对独立的成分,一个独立的编程单位,应有良好的接口定义。模块的大小要适中,模块过大会使模块内部的复杂性增加,不利于模块的理解和修改,也不利于模块的调试和重用;模块太小会导致整个系统表示过于复杂,不利于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4)局部化:保证模块间具有松散的耦合关系,模块内部有较强的内聚性。   5)确定性: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有概念的表达应是确定、无歧义且规范的。   6)一致性:程序内外部接口应保持一致,系统规格说明与系统行为应保持一致。   7)完备性:软件系统不丢失任何重要成分,完全实现系统所需的功能。   8)可验证性:应遵循容易检查、测评、评审的原则,以确保系统的正确性。   5、软件开发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1)软件开发工具   软件开发工具的完善和发展将促使软件开发方法的进步和完善,促进软件开发的高速度和高质量。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是从单项工具的开发逐步向集成工具发展的,软件开发工具为软件工程方法提供了自动的或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同时,软件开发方法的有效应用也必须得到相应工具的支持,否则方法将难以有效的实施。   (2)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开发环境(或称软件工程环境)是全面支持软件开发全过程的软件工具集合。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将各种软件工具、开发机器和一个存放开发过程信息的中心数据库组合起来,形成软件工程环境。它将极大降低软件开发的技术难度并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   注释1:软件的这个特点使它与其它工程对象有着明显的差异。人们可以把它记录在存储介质上,但却无法看到软件本身的形态,必须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判断,才能了解它的功能、性能等特性。   注释2:许多软件的开发和运行涉及软件用户的机构设置,体制问题以及管理方式等,甚至涉及到人们的观念和心理,软件知识产权及法律等问题。

考研政治讲义 毛概 第一章 "三个代表"思想体系内容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最早是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视察工作时提出的,到2001年7月1日,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1."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关系   江泽民指出,总结党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21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宣部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的表述)。胡锦涛认为"三个代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4)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只是三句话,不仅仅是三句话。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这里所讲的三个"坚持"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个整体:与时俱进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它的前提在于正确认识时代特征、把握社会前进脉搏、洞察历史发展大势,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能够始终适应迅猛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坚持党的先进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潮流、中国社会前进方向和党自身状况变化的基础上,使党一直自觉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前进;而所有这一切的本质在于执政为民,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利益。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有决定性的因素。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幼儿教育学讲义第五章幼儿园环境

一、幼儿园环境概述   (一)幼儿园环境的含义   1.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2.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广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   广义的精神环境泛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狭义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   (二)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1.环境的教育性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与可控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环境的教育性决定了环境的可控性,使可控性有了明确的标准和方向,而可控性又保证了教育性的实现,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1.物质因素   物质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对幼儿园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的各级教育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与安排空间,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2.精神要素   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各种精神因素中,人的要素、幼儿园文化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1)人的要素   在人的要素中,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对幼儿发展影响的因素。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具备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是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决定因素。首先,教师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本身就是构成幼儿园环境的要素之一。其次,由于幼儿园的各种环境都是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精心创设与控制的,因此,如果教师具有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就可以敏锐地发现幼儿的各种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如果教师不具有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则会对幼儿的需要视而不见,对环境中各种有利的因素不能加以充分利用,对不利因素不能进行有效控制,就不能保证环境的整体质量。   (2)幼儿园文化   相对于人与物等可见的因素而言,幼儿园文化比较抽象,但对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j惯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也影响到幼儿园的教育生活。幼儿园文化对于幼儿园整体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影响着幼儿园的精神风貌,对全园的成人和幼儿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围绕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时,教师需要考虑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确保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只有认真贯彻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一)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幼儿园环境必须强调目标意识,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决不能允许与教育目标相悖的因素存在。因此,创设环境时,目标是依据,应把教育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及其每一项具体的活动中。   (二)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从一般年龄特征来看,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特点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其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同时,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兴趣、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三)幼儿参与性原则   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的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   环境创设过程本身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总之,在参与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幼儿发展、学习、创造、合作,这是对幼儿的教育,其效果决不亚于教师创设的现成环境。   树立正确的观念是贯彻这一原则的根本保证。首先,幼儿的参与是权利,不是“帮忙” ;其次,幼儿在参与中发展,克服“幼儿无能的思想”。   (四)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   随着社会科技与文化的日益发展,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不管教师、家长是否愿意,社会环境都以它特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强有力地作用于幼儿。通过大小环境的配合,主要是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同心协力,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去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幼儿。   (五)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首先,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家经济状况还不富裕;其次,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贯彻经济性原则具体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应当注意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上,而不能不顾本地区、本国的实际情况,盲目攀比,追求形式。   三、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教师是幼儿园环境创设中重要的人的要素。   (一)准备环境   准备一个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在准备环境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环境毕竟是用来供幼儿活动的,因此,贯彻前述的幼儿参与原则是教师准备环境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多幼儿园的实践还证明,幼儿积极参与准备和创设的环境,幼儿喜欢,最能引起幼儿的关注和投入,而那些完全由教师包办创设的环境,却并不一定吸引幼儿。   (二)控制环境   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大致有几个环节:诱导幼儿进入活动;帮助幼儿展开活动;指导幼儿解决纷争、困难或情绪问题;帮助幼儿结束活动。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使用“直接”和“间接”的教育方式,通过灵活地变换角色,促进幼儿与环境中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材料有效地相互作用。   (三)调整环境   环境不是凝固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变化以及教育目标、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经常调整环境,使环境保持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是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对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每一天甚至每次活动后都重新审视一下环境,及时地通过调整来保持环境的发展性、教育性。这样,环境才不会静止在一个水平上,才能与幼儿的发展保持动态的平衡。一个一劳永逸的环境是不应存在的。   准备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境,这就是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环境的命脉,环境中的物质材料、人际因素以及与幼儿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都是由教师来调控的,幼儿在环境中的活动也是由教师直接或间接引导的,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幼儿在环境中的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学基础讲义5-7章

第五章幼儿园环境 [概念]幼儿园环境定义: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幼儿园内部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 幼儿园环境的分类: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好的材料、玩具除了安全、卫生、美观、耐用之外,应有变换性、多功能性,即一种材料或玩具可以用多种方式去摆弄它,去玩它,这对于保持材料、玩具的新鲜性,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是很有意义的。另外,材料、玩具应当是经济的,有的昂贵的玩具玩法固定,有容易损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发展价值。而水、沙、粘土等自然材料以及各种废旧物资如果加以有效利用,是非常符合幼儿特点及活动需要的。 幼儿园环境的特点:环境的教育性、环境的可控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精心地筛选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根据幼儿需求,有效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 第二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重点简答] 5点: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体现教育性,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发展适宜性原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幼儿参与性原则(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培养幼儿主体精神,发展幼儿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合作精神,要注意幼儿的参与是权利,不是“帮忙”,幼儿在参与中发展,克服“幼儿无能的思想”开发性原则: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经济性原则: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第六章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人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家长的参与有利于幼儿的发展;长是教师的合作者和信息源;长与教师的配合使教育计划的可行性、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等等都能更好地得到保证;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需要社区的配合:[概念]社区:由居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结成的文化生活共同体,在城市以街道或委员会为基础,在农村,以乡、或村为依托。幼儿园与其所处的社区、与幼儿家庭所处的社区密切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社区环境具有教育性,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是扩大教育的空间,更是其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深化。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等多方面的支持。一般来说,文化和文明程度高的社区,幼儿园的园风、教育质量也都不错。 第二节幼儿园怎样与家庭、社区合作[重点简答] 家园形成教育合力,合力大小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避免以“幼儿园中心”的态度对待家长;教师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家园合作的思想。 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1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2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家园合作的方法1家长直接参与方面(家长开放日、爸爸妈妈老师制度、亲子游戏、夏令营活动)2家长间接参与方面(个别方式的家园联系——家访、家园联系簿、个别谈话;集体方式的家园联系——家长专栏、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 家园合作的问题:尚不够深入,较多停留表面,“三多三少”;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脱节,家长来园常常不过是和幼儿一起玩玩,很难有针对性。 幼儿园怎样与社区合作:1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2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3幼儿园与社区结合的问题:是新课题,缺乏经验。4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实例:日本幼儿园环保活动P165——P167 第三部分幼儿园教育的实施 第七章幼儿园课程 [概念]课程定义: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从这一课程意义上来说,课程不仅包括课表上所指定的教师有计划组织的各学科的教学活动,还包括学生自动自发的和有计划组织的所有课外活动,甚至包括课间10分钟活动。在幼儿园,课程就不再是传统的“六科”学习活动,而包括各类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组织与评价。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入(离)园等;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简答]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1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的依据;2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3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选择与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4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按课程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活动2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3幼儿自选活动的提供与指导4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5家长工作和与社区的联系等。 一日活动的安排可参照以下建议:一日生活安排尽可能减少环节的转换;根据动静交替的原则来安排一日生活;使用相对稳定的一日生活日程表,帮助幼儿掌握每一环节的名称,使他们知道下一环节干什么;每一环节结束时有明确的信号,让每个幼儿意识到要转换活动了;确定转换时幼儿集合的地点;一旦幼儿集中后马上转入下一活动,即使还有部分幼儿未到场。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在幼儿园过多使用集体活动是不合适的。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法:1观察,重点是教幼儿学会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事物的方法。2实验,幼儿园的科学实验主要是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进行尝试和探索。在使用实验方法时,应重视实验的过程,而不在乎是否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或有个什么了不起的发现,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专注等科学态度3游戏操作4参观:组织参观要注意几个要点(6个):参观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进行;参观前要做好准备,要取得对方发合作与配合,也需要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参观时,要特别注意幼儿的安全,同时注意指导幼儿围绕参观的主要内容收集信息;参观后,要组织幼儿谈话和讨论,并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幼儿用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如绘画、手工制作;5谈话、讨论:教师和幼儿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思想、意见、感受、体验;6讲解、讲述,在教学中,很少单独使用讲解的方法,因为幼儿注意力难于持久,如果讲解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简答]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手段:1实物;2图书;3挂图、图片、照片;4幻灯片、录象带;5自制教具;6多媒体。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途径: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日常活动与生活;学习环境;家园合作;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第一,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使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需要、特点及个体差异,决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活动方式、指导方式等;第二,了解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以及幼儿整体的发展状况,从而评价课程是否符合教育目的和适合幼儿。 评价的作用:鉴定、诊断、改进、导向等。 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幼儿、教育活动、教师这三个方面作出评价。对幼儿的评价,不只是评价他们掌握与课程有关具体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评价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方法、行为方式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重点是: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与目标一致的学习经验,所提供的经验是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经验相联系,使幼儿可有效地进行学习。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着眼于评价教师从设计、准备直到实施每一个阶段所进行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包括工作的技巧和态度。 [简答]课程评价的原则: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评价应客观与真实。

幼儿教育学讲义第七章幼儿园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1.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范畴。  2.课程的要素      课程组织是依据目标的要求,对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或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加以编排、组合、平衡的方式。它包括教育教学计划、学习材料及活动设计、环境创设与布置、教育组织形式、时间与空间的安排等。   (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以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宜性提供调整的信息。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程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们相互作用、互相制约、互相调节,从而使课程处于良性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决定的。   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在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包含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人(离)园等。   另外,从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看,由于幼儿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而是注重幼儿全面和谐的整体培养。因此,在内容上就不仅仅限于几门学科,还必须能够满足幼儿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性的以及沟通与创造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而如此多的内容只通过作业课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综合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途径,特别是通过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幼儿园课程。   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幼儿园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上课,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是幼儿园课程不同于中、小学的又一特点。   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这是因为,幼儿主要是通过感官来认识环境中的事物,即用眼睛看到物体的外形、耳朵听到声音、舌头尝到味道、鼻子嗅到气味、皮肤感到温度和质地等,而且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幼儿只有通过感官确切地接触到事物,并操作它们,才会比较容易地真正达到理解。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   从目标的角度来比较。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在具体化过程中都可以分解成相应的不同层次的目标,彼此之间存在着一致性,特别是体的那一级目标。教育目标分为具体教学活动目标、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等。 从内容的角度进行比较,课程目标可能比教育目标划分得更细致,如幼儿园课程内容可划分为五个领域,即健康、语言、自然科学、社会、艺术。再具体一些可以划分为若干学习范畴,如日常生活、体能锻炼、语言、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依据教育目的和课程长远目标,每一个领域或学习范畴都可以制定出反映其教育价值的目标。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就是幼儿园课程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   课程目标决定课程的方向、内容,以及实施过程的状态。它是整体课程的轴心,具有以下作用:   1.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的依据   课程在实施的时候,有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计划,如年龄班(全年)教育计划、学期教育计划、月(周)教育计划、一日生活安排和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计划等。制定这些计划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课程目标。教师在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时,一般都是依据目标的要求,结合幼儿的实际能力来确定计划中的教育要点,再具体地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   2.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   课程目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导向作用具有两个意义:一是具体的活动过程要符合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不能只注意发展幼儿某一方面的能力,而忽视活动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影响;二是活动过程所选用的内容及组织形式、方法、手段、途径,应与目标保持一致,才能较好地达到教育效果。   3.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幼儿园教育的评价就是检验目标是否达成。课程目标是建立幼儿教育评价体系的标准,如果没有目标,就很难编制出符合教育目的的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由目标决定的,而目标的达成又离不开内容,没有课程内容,目标也无法实现。   1.课程目标规定了内容的范围与要求 幼儿园课程目标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它包括幼儿身体、认知、语言、情感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只有遵照目标所包含的几方面发展要求来确定内容的范围,选择对幼儿发展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既能让他们终身受用,同时又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和实际生活需要。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可包括健康、语言、认知、社会、艺术等领域内容。课程目标不仅规定内容的范围,而且还规定内容的深度。   2.课程内容是目标的体现与依托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依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确定的,它体现目标的方向和要求。幼儿园课程目标重视的是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重视幼儿身体、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因此,我们所选择的内容必须体现目标的这些实质要求。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在内容的选择上就会偏离目标的方向和要求,出现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轻全面发展等现象。   (二)选择与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   遵循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与确定的原则,是为了保证内容符合课程目标的方向与要求,使幼儿能够有意义地、有效地进行学习,满足并促进幼儿的发展。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  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只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就可以达到内容的时代性与丰富性,而且有助于幼儿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在提供幼儿学习的内容时,应尽可能地使幼儿看得见、摸得着,要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与体验。如果让幼儿学习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事物,会使他们感到难以理解。如果勉强教给他们,不仅浪费其精力和时间,而且会减低他们学习的兴趣。   4.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应既能满足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能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过难或过易的内容都不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对幼儿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在选择内容时要注意,既要联系幼儿已有的经验,又不要简单地重复其经验,应该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努力去学会新的经验。   四、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要通过拟定各层次的教育教学计划,并通过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以及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来进行。   (一)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教学计划   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幼儿园依据幼儿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按课程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活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幼儿自选活动的提供与指导、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家长工作和与社区的联系等。   1.教育教学计划的类型   教育教学计划可依据课程目标或教育目标的层次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年龄班计划、 学期计划、月(周)计划、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计划(这层计划包括一日活动的安排和活动设计即教案)。这些计划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课程目标的层次关系是一致的,上位计划对下位计划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下位计划是执行上位计划的措施。   2.教师拟定教育教学计划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是由各个层次的计划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拟定计划的过程是把具有指向性的计划框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同阶段的计划由教师或由园领导与教师组成的小组来制定。   3.制定计划的过程   制定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计划有三个环节,即确定目标、设计活动、观察或评价,三者之间彼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计划过程。   教师制定具体活动计划时,并不一定非得套用确定目标——设计活动——观察或评价这个单一思路。教师在确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对幼儿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精熟与把握,从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开始计划的制定,如从对幼儿的观察或评价、系统的课程目标、幼儿已有的活动人手。   4.教案的设计   教案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它阐明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等。一般来说,设计教案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阐明期望幼儿通过这一活动能学习到的知识、态度或技能。   教学方法:描述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步骤:计划好怎样开始、怎样进行、怎样结束。   教学内容和教具的选择:怎样配合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教具,以有效地达到目标。   (二)选择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手段和途径   一个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选择组织形式、方法、手段和途径。如果选择得不恰当,就不能很好地达成目标,甚至会事与愿违。   1.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应当根据目标、内容以及幼儿学习该内容的特点、水平、经验等来定,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适合用集体形式,也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不可用集体形式,关键在于能否“让幼儿有效地进行学习”和“有利于幼儿主动参与”。   (2)小组活动   幼儿园的小组活动可以是教师有计划安排的活动,可以是教师组织引导的活动,也可以是幼儿自发的活动。小组活动的特点是更容易让幼儿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和同伴、教师谈论或交流,并可以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去做所要求做的事。在小组活动中,以幼儿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的责任更多是观察了解幼儿,并给予适当和必要的引导及帮助。如果只是采用了小组或分组的形式,而活动过程仍然是统一要求、统一步骤、统一方法的话,除参加活动的人数减少了之外,并不能做到照顾差异、因人施教。   (3)个别活动   个别活动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的自发、自由活动。教师的指导一般在幼儿自选活动时间进行,教师作为同伴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个别幼儿互动,或是针对个别幼儿的特殊情况,进行专门辅导。   2.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与途径   (1)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法   ①观察。这种方法可辅导幼儿学会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去认识所选定的观察对象,是幼儿获得感性经验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运用观察方法,让幼儿直接与客体相互作用,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扩大幼儿的眼界,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锻炼幼儿感知觉的敏锐性和大脑机能,发展幼儿的智力,尤其是观察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积极的态度。   ②实验。幼儿园的科学实验主要是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进行尝试和探索。在使用实验方法时,应重视实验的过程,而不在乎是否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或有个什么了不起的发现。只有在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专注等科学态度,才能让幼儿学会观察、提问、实验、分析、推理等科学方法。   ③游戏操作。游戏操作是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活动,进行操作学习。要避免把幼儿园的操作活动变成“骑兵式”的操练,让幼儿听着教师的指令,一步一步地摆弄学具或材料,全班齐步走,没有一点自己探索的空间,像这样的操作仍然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游戏操作是一种在玩中的学习,一要给幼儿自己探索的空间;二要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愉悦感。   ④参观。参观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组织幼儿到园外,如自然界、生产现场、社会生活场所等去学习的活动。参观能使幼儿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探究而获得较丰富的直接知识和经验。参观要有明确的目标;参观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特别注意幼儿的安全。同时,注意指导幼儿围绕参观的主要内容收集、整理信息。   ⑤谈话、讨论。谈话与讨论是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到的是在集体面前表达和交流的方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与别人沟通,而不仅仅是获得一个正确的结论。   ⑥讲解、讲述。讲解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在教学中,很少单独使用讲解的方法,因为幼儿注意力难以持久,不可能长时间聚精会神地听讲解,而且他们对言语的理解能力也有限。如果讲解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讲述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教师讲述时要善于运用语言表达技巧,注意语速的快慢停顿、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强弱等。教师活跃愉快的神态也能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这样不仅有助于幼儿吸收学习内容,而且有助于幼儿从教师那里学到语言表达的方式。   (2)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多媒体电脑与现代视听设备结合的电化教学设备,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手段。目前,在幼儿园普遍使用的视听媒体(教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实物。实物是最能让幼儿有真实感受的教具,对幼儿发展来说,这是最有价值的与环境互动的媒体。幼儿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嗅、用舌头尝、用皮肤来感觉物质的冷热、软硬、光滑与粗糙等,获得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与感受。   ②图书。幼儿图书包括故事书、科普图书以及其他各种反映幼儿生活或供幼儿学习的画册等。   ③挂图、图片、照片。在实在没有实物或是实物无法带到教室的情况下,可以用挂图、图片、照片来代替,但要注意恰当的使用。   ④幻灯片、录像带。幻灯片是较多使用的电化教具。它的特点是制作简单,价钱也不算贵,使用时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自由控制画面。另外,可以通过放映录像带给幼儿提供真实的画面,但时间不宜过长。   ⑤自制教具。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些教具。   (3)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途径   ①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设计和安排的系统活动,并且主要由教师组织和指导活动的过程。它需要在活动前做好比较周密的计划,目标明确,内容精选,步骤紧凑,属于高结构性的教育活动,幼儿园的作业课就属于这一类。   ②日常活动与生活。除了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外,幼儿在园的所有活动都包含在日常活动与生活之中,这是幼儿园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③学习环境。在幼儿园里,学习环境不仅仅是在活动室里,可以说,凡是幼儿能接触到的地方,都会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考虑幼儿学习环境时,不能只想到活动室内的环境,同时也必须考虑活动室以外的可供幼儿体能锻炼和户外自由活动的场地,更重要的是幼儿园整体的文化环境。   ④家园合作。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共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这两者之间对幼儿的影响不协调一致,就会产生对抗作用,从而影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只有两者互相沟通、加深理解、合作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使幼儿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因此,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4)适当地选择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手段及途径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用什么样的形式、方法,通过什么样手段、途径,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应该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教育的内容以及幼儿学习的特点,合理地、灵活地应用多种形式、手段和途径。   总之,教育教学形式、方法、手段及途径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绝不可将其形式化。不应认为形式多、方法新、手段奇就一定是好的活动。   五、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一)课程评价概述   课程评价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课程需要通过评价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以达到不断接近教育目的的教育效果。  ②诊断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提高教育效果,改善今后的教育教学质量。   ③改进作用。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在评价过程中会发现不足和问题,可以及时地通过信息反馈引起注意,促进保教工作的改进,提高教育质量。   ④导向作用。评价所依据的标准是按《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确立的,具有鲜明的方向性。评什么和怎样评,对教育的实践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   (二)课程评价的内容   课程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评价幼儿发展结果,还要对课程目标合适与否,对教师、教学以及师生互动的质量等做出评估。   1.课程评价的范围   课程评价的范围应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①对照教育目标,检查和评估课程教育教学计划在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是否合适;②在课程实施中及时记录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并以此定期对照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预定目标,检查和评估该目标本身以及所实施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是否合适;③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对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及各项要求,检查评估教师的行为、态度、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和互动方式是否有利于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④对照课程教育目标,测查评估幼儿身心诸方面发展的整体性与均衡性,包括身体、认知、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几个方面。   2.教育活动的评价   教育效果的评价是改进教育,提高质量不可或缺的,每一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这一技7∞{|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辅导(幼儿园部分)能。教育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幼儿、教育活动、教师这三个方面做出评价。   (三)课程评价的原则   评价应有利于发挥教师、园长及课程决策人员改进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研究精神,这是课程评价的总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 幼儿园对教育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以及教育效果进行测量与评估,要侧重于诊断与改进课程与教学的作用,不适合把评价只作为对教师工作或幼儿发展的鉴定手段。   2.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教师会被当作主要的被评价者。因为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执行者,评价是检核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是否有效地实现了预定的目标。教师并不是被动的被检查者,也是课程的主要评价者。评价过程中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因为任何评价所提出的改进措施或建议,都要通过教师的活动才能得到落实。   3.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教师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评价目标要符合幼儿身心整体发展原则,避免偏重某方面而忽略身心其他方面的发展。   ②评价内容及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事物及能够接受的方法,尽量在日常活动中进行,使幼儿感到舒适自然,毫无压力。   ③评价是要找出幼儿的优点,发现和发挥幼儿的潜能,以提供适宜的教育方案,而不是在幼儿中搞“排行榜”。   ④评价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幼儿自己的早期表现与现在的情况作比较,不要轻率地对幼儿进行相互比较。   ⑤评价时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参与机会,要接纳幼儿的看法,发展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让幼儿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增强自信心。   ⑥评价要搜集不同方面的资料,包括对幼儿连续的定期观察和记录、家长提供的资料、幼儿的学习作品等,客观地加以整理和分析,不存偏见。   ⑦评价的结果要清楚、有系统,并正面地告诉家长,使他们了解幼儿的发展进度,增强对幼儿成长的认识,以利于家园合作。   4.评价应客观与真实   评价还应做到客观和真实,这是对课程评价应持的一种科学态度,也是达到课程评价目的的保证。

幼儿教育学讲义第三章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一、全面发展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二)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   1.体、智、德、美四育的意义   (3)德育   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对幼儿实施德育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幼儿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代表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4)美育   美育通过艺术形象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产生美好的情感和情绪体验。   2.体、智、德、美四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发展中,体、智、德、美四育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不能相互取代。几个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二、幼儿体育   (一)幼儿体育的概念   幼儿体育有着不同于中、小学的特点,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在幼儿阶段,由于抵抗力差、骨骼和肌肉发育不成熟、动作不协调等,需要设计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不宜进行爆发性肌肉活动;需要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膳食营养;需要把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创设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等。   (二)幼儿体育的目标与内容   1.幼儿体育的目标   幼儿体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是保证幼儿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前提。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包括机体组织、器官以及各生理系统的协调发展、生理机能和身体运动机能的协调发展等。幼儿适应环境和抗疾病的能力强弱是体质好坏的主要标志。增进健康是指增进幼儿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既身体强壮,又性格开朗、情绪乐观。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增进幼儿健康的必要条件。   2.幼儿体育的内容   幼儿体育的内容包括几个方面:①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在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做好卫生保健工作。②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跳、攀登等基本技能。③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幼儿合理严格的保健制度。④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针对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差,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教育。   (三)幼儿体育的实施   1.实施幼儿体育的途径   (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良好的生活条件,对幼儿科学、精心的护理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物理和心理环境。   (2)精心组织各项体育活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体育活动是幼儿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广播体操、体育课、体育游戏、户内户外体育活动等。幼儿园要重视各种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体育活动,每天应保证幼儿至少有2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2.实施幼儿体育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提高幼儿身体素质是幼儿体育的重中之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主要是体质的增强。影响幼儿体质强弱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疾病、营养状况、生活环境、体育锻炼等。其中,科学的、适于幼儿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之一。幼儿体育应以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全面、综合地为幼儿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创造条件。   在幼儿体育中,不能把目光放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更不能允许为比赛、表演、为幼儿园争名次、争荣誉等目的而进行有伤幼儿身体的任何活动;要充分考虑幼儿身体的特点,避免小学化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用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身体活动来促进幼儿体质的增强。   (2)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   体育活动的功能必须通过幼儿自身的积极参加才可能实现,体育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于幼儿对体育活动是否喜欢、是否投入。因此,实施体育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态度,不能为了达到计划的目标,生硬地强迫幼儿训练或完成某项运动,或因为幼儿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而进行惩罚、责备。另外,体育活动的难度、趣味性以及活动的设备、条件等也是教师要特别关注的。   (3)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   专门组织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的有效途径,但并不是的途径。因为幼儿体育的某些目标,如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目标,仅仅靠体育锻炼是不能完成的,还必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和训练。因此,要实现体育的目标,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体育。   (4)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幼儿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体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应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例如,在早操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很重要;组织体育课,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来实现活动目标;体育游戏中则要充分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户外体育活动中要保证幼儿自由、安全地活动。   三、幼儿智育   (一)幼儿智育的概念   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幼儿智育应当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来进行。   (二)幼儿智育的目标与内容   1.幼儿智育的目标   幼儿智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运用语言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   幼儿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的能力,也就是发展幼儿正确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对其智力活动的水平影响很大;动手能力与人的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2.幼儿智育的内容   发展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智力包括: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如发展幼儿的感知觉、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像和创造能力等;培养幼儿良好的智力品质,如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性观察事物的准确性、敏锐性等;帮助幼儿尝试使用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如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技能等。   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幼儿学习的知识包括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常识、社会常识、自然常识以及幼儿能够理解的科学技术知识、与国家政治生活有关的初步知识等。   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好奇心是幼儿求知兴趣和欲望的最初表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将之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幼儿智育的重要内容。学习习惯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以及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幼儿学习时能否集中注意力、能否积极克服困难、能否爱护文具、能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等。   (三)幼儿智育的实施   1.实施幼儿智育的途径   (1)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展幼儿智力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有效途径。幼儿亲自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是进行智育的主要途径。作业课的教授方式虽然能给幼儿不少知识,但是,由于幼儿对言语的理解有限,又是间接知识,所以较难为幼儿把握。因此,上课应当与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相结合,尽量游戏化,防止教师满堂灌,以提高效益。幼儿园不宜以上课作为智育的主要手段。此外,日常生活活动也是对幼儿实施智育的重要途径。   (2)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活动   幼儿智力的发展与环境关系密切。只有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幼儿才能够自由思考、自由活动、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自由地想像和创造,才能自己选择、自己探索,智力才能得到发展。在一个压抑的环境里,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活动,他们将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丧失自信心,懒于思考,变得唯唯诺诺,不可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2.实施幼儿智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发展又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必备的条件。知识的贫乏与浅薄不利于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高低决定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   (2)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方面。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两个方面。它们虽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只有二者都处在状态时,幼儿的智力活动才能取得成功。   (3)注意幼儿知识的结构化   如果幼儿的知识是零散的、杂乱的、琐碎的,那么,幼儿很难凭借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些知识对幼儿思维的发展也没有多大意义。也就是说,幼儿智力发展的重大进展不是取决于个别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看这些个别知识能否结合成一个反映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规律或联系的“结构”。   四、幼儿德育   (一)幼儿德育的概念   德育即道德教育。道德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也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再现为道德品质,德育实质上就是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   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     发展幼儿的社会性。社会化过程是个体了解社会对他有哪些需要与期望、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并使自己逐步实现这些期待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社会的漫长的发展过程。幼儿社会性发展是通过自身的社会化过程实现的。   发展幼儿的个性。幼儿德育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品质。例如,良好的性格,有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等。   (三)幼儿德育的实施   1.实施幼儿德育的途径   (1)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   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德育应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成人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不断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   (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   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年龄班德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专门性的德育活动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分组、个别进行;活动内容应以幼儿周围熟悉的现象或他们生活中的事例为主;多采用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活动时间长短依内容而定,可以在一日生活的任何时间内进行;活动应当尽可能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   (3)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德育的基本形式。由于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中反映了幼儿的现实生活,反映了人们道德、行为准则、人际关系、情感等,所以教师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很容易被幼儿接受。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   2.实施幼儿德育应注意的问题   (1)热爱与尊重幼儿   对幼儿进行德育,首先要热爱与尊重幼儿。爱幼儿是向幼儿进行德育的前提。幼儿对成人的信赖和热爱,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爱是使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   教师对幼儿的热爱不仅基于感情,也基于一种社会责任。教师只有爱每一个幼儿,了解、关心、体贴幼儿,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特别是不歧视那些有缺点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才能使幼儿获得一个道德成长的良好环境。尊重幼儿,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自尊心;其次,必须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2)遵从德育的规律实施德育   人的每一种品德都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要素构成。在幼儿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四要素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等发展较慢。因此,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人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具体应注意:   ①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必须从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对周围生活的爱人手.由近及远,逐步扩大范围。   ②直观、形象,切忌说教,切忌空谈。由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局限,德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德育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空洞的说教除了让幼儿鹦鹉学舌似的学会一些道德词语之外,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效果的。   ③注意个别差异。幼儿在个性品质的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德育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以保证每个幼儿的个性健康发展。   (3)重视指导幼儿行为的技巧   有目的地改变幼儿的行为是幼儿德育的重要任务。它不仅需要教师的热情,而且需要一定的技巧。常用的技巧主要有:   ①强化行为的技巧。强化有利于形成、巩固幼儿正确的行为。教师对幼儿正确行为的表扬、肯定、赞许、鼓励和对消极行为的批评、惩罚等都是强化。   ②预估行为的技巧。预先估计到幼儿行为的发生而提前干预,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积极行为、避免消极行为。   ③转移行为的技巧。转移是指把幼儿的注意力从当前的活动转到另一项活动上去,以引导幼儿行为向积极方向发展。   ④让幼儿理解行为后果的技巧。幼儿的一些错误行为是因为不能预见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不理解规则而造成的。因此,要让幼儿改变行为,巧妙地让他们看到自己行为造成了什么影响,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五、幼儿美育   (一)幼儿美育的概念   幼儿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它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及认识过程中的情绪性等,决定了幼儿美育的特点是:通过活动,用具体鲜明的形象去引导幼儿直接感受美,而不要求对美的形象从逻辑上进行过多的理解和分析;以培养幼儿审美的情感、兴趣为主,而不以培养审美观念、概念为主;以培养表现美的想像力、创造力为主,而不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   (二)幼儿美育的目标与内容   1.幼儿美育的目标   幼儿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在幼儿自身主动投入审美活动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相应的表现能力,特别是想像力、创造力。   2.幼儿美育的内容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给幼儿提供美的事物,让他们能够理解美的形式所包含的意义,就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从直觉开始,产生最初的审美情感,并将此情感一直贯穿于整个审美活动过程中。   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培育幼儿的审美感知,就是积极引导幼儿去亲身感受和体验现实生活和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美,使其感知活动对美变得敏感起来,能在平常的事物中、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培养幼儿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幼儿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在情感的驱动下,会产生表现美的欲望和行动,幼儿表现美的核心是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即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带着自己的特点,表现自己对美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想法。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   1.实施幼儿美育的途径   (1)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主要通过音乐活动、绘画活动、手工制作、文学作品欣赏、表演活动等来实施。在这些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听觉、视觉、触觉、身体感觉等的综合审美感知,让幼儿被歌曲、旋律、舞蹈、绘画、工艺品、诗歌、童话、故事等感染、产生情感体验,并激起幼儿用节奏、色彩、线条、形体等来表达美、创造美的欲望和行动。   (2)幼儿的日常生活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美育的实施不应仅仅局限在艺术活动方面,日常生活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极好机会。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美是幼儿最接近、最熟悉、最容易感知的。因此,幼儿审美教育应当贯穿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应注意引导幼儿发现、认识周围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物的美。   (3)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美育的广阔天地   自然界是幼儿美育内容的天然宝库。它为幼儿提供的审美对象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自然界的美是真实的美,它具体、直观、生动、形象,很容易为幼儿所感知。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   2.实施幼儿美育应注意的问题   (1)幼儿美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   幼儿美育的目的是培养每一个幼儿美的情感、美的心灵,促进每一个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而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不是为了培养极少数艺术小天才。当然,由于幼儿在艺术天赋上的个别差异,有些幼儿的某些艺术潜能需要早期培养,但不应以牺牲其他幼儿应有的发展为代价。在美育中,必须贯彻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的原则。   (2)重视通过美育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幼儿美育应当着眼于引导幼儿人格向积极方面发展,特别是幼儿情感的发展,这本来也是美育最重要的一种价值。但是,长期以来,美育受重理智、轻情感的倾向影响,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错误偏向。   (3)重视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在美育中,幼儿表现美的灵魂是幼儿的自由想像和创造,而绝不仅仅是依样画葫芦似的模仿。培养幼儿艺术创造的主动性是美育的重要目标。为此,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必须克服过分强调表现技能、技巧的偏向;在教师的指导方法上,必须注意启发式而非命令式,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

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学基础讲义1-2章

在绪论里主要介绍了(P1)幼儿教育学的定义: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从人们教育幼儿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情景案例1说明了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有这么一个真人真事:由于大人平时不注意语言说话场合、方式和教育方法,导致他三四岁的孩子个性发展不健康,在大人说:“你这孩子咋办时?时,马上接话音说:“凉拌”(就是凉拌菜的意思。) 先看第一部分:幼儿园教育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对教育的理解可分广义和狭义两种。 [概念]教育定义: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广义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称为广义的教育。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填空]学校教育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概念]幼儿教育定义: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 [简答或论述]幼儿教育的意义: 4点 (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填空、辨析或判断]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 (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那么幼儿教育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四个关键人物)? (P20)生产的社会化带来了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幼儿教育机构就首先在欧洲诞生了。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是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 在十九世纪中叶,(P21)[填空或判断]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特点是: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他特制的玩具——“恩物”来学习,来得到体力、语言、认识、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发展。(P22)[填空]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特点是:当时的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锐抨击的那样,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 我们要了解(P24)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记住四个人物) 德国福禄贝尔(P25)理论是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我活动。 2游戏理论: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她认为幼儿时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3协调原理:应该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 4亲子教育: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P26 意大利蒙台梭利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的蒙台梭利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特点是自由发展、有秩序、生气勃勃、愉快。 3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批评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观点: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贡献: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对教师作用的观点。 陶行知重要贡献是解放儿童的创造力[5个]: 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先后在江西和上海创办省立、国立实验幼师和幼专,为我国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把课程内容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5项,被称为“五指活动” 第二章讲述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我国的教育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简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 [简答]P43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共3点。 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可分为四个层次。 按时间分——第一层次:每一学年的教育目标; 第二层次:学期教育目标; 第三层次:一个月或一周的教育目标,也可以是单元活动目标。“单元”可以是主题活动单元,也可以是教材单元。 第四层次:幼儿园一日活动、一个活动或一节课的教育目标。按目标指导范围分——四个层次。第一:指导本园的教育目标;第二:指导一个班级的教育目标;第三:指导不同活动组的教育目标;第四:指导每个个体的教育目标,即根据每个幼儿发展情况确定目标。 2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P45第二节 幼儿园的任务 [简答]幼儿园的双重任务: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2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P46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重点简答] 它包括两大部分:教育的一般原则;教育的特殊原则。 教育的一般原则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2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 (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1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2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3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三)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1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2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发展3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 (四)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二幼儿园教育的原则(教育的特殊原则) (一)保教结合的原则: 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三)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1教育的活动性2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四)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1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2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幼儿教育学讲义第一章现代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幼儿教育与幼儿教育学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过程,其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长人的知识、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通过学校这种机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其涵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教育指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或相关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的教育。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复杂社会活动中教育规律的科学。由于研究视角不同,教育学出现许多分支。幼儿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二)幼儿教育的意义   ④培育美感,促进想像力、创造性的发展。幼儿感知觉发展迅速,喜欢颜色、声音变化。幼儿教育以动手操作、歌唱等来满足幼儿创造与想像的需要,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和情趣。   二、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幼儿教育始终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没有阶级性,幼儿教育融于生产生活中,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的子女才有机会接受教育,这时的幼儿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分散进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极大发展,出现了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1.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   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倍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在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为此他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   2.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1)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随着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幼儿教育。表现在:①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增加迅速;②幼儿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样化;③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2)我国幼教机构   1903年,我国创办了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之后,在北京、上海相继成立了蒙养院。当时,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模式,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尖锐地指出,这实际上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一些爱国人士开始创办为平民子女服务的幼儿园,如陶行知先生的“乡村儿童团”、张雪门先生的“北平香山慈幼院”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深人,幼儿教育虽然有起有伏,但总体是向前发展的。1978年以后,幼儿教育机构逐渐发展,办学形式也开始多元化。特别是1989年以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法律法规,使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从此跨人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3.主要的幼儿教育思想   (1)洛克(1632—1704)   洛克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了的“白板说”。他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这种观点,洛克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而不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   洛克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所谓绅士,就是一种有德性、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为了实现绅士教育的目的,洛克设计了一整套具体的实施办法,为儿童安排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在内的教育内容,并且详细提出了各项教育的要求和方法。   (2)卢梭(1712—1778)   教育要顺应自然。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教育要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爱弥尔》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代表作,集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   (3)福禄倍尔(1782—1852)   19世纪中叶,德国的福禄倍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而且创立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他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有:①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幼儿的发展是在内在动力驱动下进行的,需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②游戏理论。游戏是幼儿内在精神活动表现的主要方式,对幼儿的智力、人格发展意义重大。他还认为游戏中工具非常重要,并且制作了叫作“恩物”的玩具。③协调原理。幼儿与周围环境、社会、自然是协调、融合的整体。④重视亲子教育。母亲的教育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开发、情感培养和生活习惯的养成等。   (4)杜威(1859—1952)   杜威在自然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概念。他对教育与生活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教育即生活”。他主张,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二是“教育即生长”。所谓生长,就是指向未来的发展过程。教育的历史就是生长过程。三是“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种改造,不仅是对个人,而且也是对整个社会而言。它是一个连续不断地改造的过程。   杜威十分强调学生的直接知识的获得。主要表现:①倡导“从做中学”,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静听”的模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②确立新的课程观。杜威认为学校的课程计划必须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需要,教材上的迫切问题是在儿童当前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课程教材必须以社会生活为基础,而且随知识的发展而发展。   在教师与学生问题上,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其主要观点是:①必须站在儿童立场上,以儿童为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坚决克服传统学校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抑制过多的现象。②教师不应该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 “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③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5)蒙台梭利(1870一1952)   意大利的蒙台梭利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她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她的教育理论要点是:①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幼儿的发展遵循内在自然法则,具有探索环境的本能。②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适宜的环境,特别是自由发展、有秩序、愉快的环境非常重要。③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灌输者,需要转变角色。④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在为幼儿提供条件的同时,需要必要的纪律进行约束。⑤重视感觉教育。幼儿时期处于感觉敏感期,需要进行系统的、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为智力、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6)陶行知(1891—1946)   陶行知先生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他主要的贡献和观点如下:①强调幼儿教育的基础地位,重视人才的早期培养。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还从教育的社会功能出发,认为对幼儿施行早期教育,可以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②坚持教、学、做合一,倡导因材施教。其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儿童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成为真人。③主张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他认为,教育者应化作儿童,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孩子的创造力,然后进一步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把学习和创造的自由还给儿童。为此,他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渴望的东西;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   (7)张雪门(1891—1973)   张雪门反对以培植士大夫和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主张以发展儿童个性和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他研究幼稚教育是从幼稚园的课程人手的。他主张实施“幼稚园行为课程”,认为: “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 “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此外,他还一贯重视幼稚园师资的培训和师范教育。张雪门与南京的陈鹤琴有“南陈北张”之称。   (8)陈鹤琴(1892—1982)   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他的幼儿教育理论观点有:①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他反对照搬外国教材、教法,全然不顾中国国情的做法,主张适合我国国情的幼儿教育。②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陈鹤琴说: “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③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他强调要从做中学。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他还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实行“整个教学法”。④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陈鹤琴认为,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多方配合才能取得教学效果。   (9)皮亚杰(1896—1980)。   皮亚杰的学前教育观是以其儿童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的。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认识发展的过程和结构涉及四个基本概念,即图式、同化、调节、平衡。   皮亚杰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种:成熟、物体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他认为,平衡化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思维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思维发展阶段可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4.我国幼儿教育制度的发展   1903年,我国建立了第一所幼儿园,但是,最初的幼儿园在学制系统中是没有地位的。幼儿园在我国学制系统中的地位是在经过了较长时期的演变后,才逐步确立的。目前,我国幼儿园已成为我国学制系统的一部分。在发展历程中,比较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法规主要有:1932年10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1939年1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规程》;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草案);198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纲要》;1996年6月,正式施行《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试行)。

甘肃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心理学复习讲义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15.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④学生的学习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而且和一般条件下人们进行学习也是不同的。16.桑代克的学习的联结理论:他的观点被称为“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他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17.桑代克的情境与反应相联结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学习的主律”。18.准备律的含义: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当某情境与某反应不准备联结时,要求联结就引起烦恼。19.如何看待和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是西方第一位从事动物学习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并提出一系列学习定律,成为西方最早的、最系统的学习理论。这对后来学习联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学术上的历史功绩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20.学习的条件反射学说(经典性条件反射):1902年,巴甫洛夫在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21.学习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体系。22.经典性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23.操作性条件反射:先作某种操作反应,再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是R→S24.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①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②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25.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是1912年创立于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形状”和“形式”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的模式。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的感官面前时,内心就有一个格式塔与之对应。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格式塔过程。26.怎样解释顿悟学习:所谓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27.学习顿悟说与学习联结说相比有两个优点:①注意学习的认知特性,强调学习内部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识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②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28.怎样科学对待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并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反对机械的、盲目的学习观点。29.学习顿悟说与启发式教学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30.布鲁纳:布鲁纳是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31.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人们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的构成它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表象系统”或称为“内在模式”。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模式、映像模式和象征性模式。这些模式由定律或概括性的体系组成。32.布鲁纳的观点: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它可以通过一个人所发展的编码体系从三种表象模式的每一种模式中表现出来。人的编码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活动,才使人们弄懂了所觉察到的一大堆杂乱的事实。人们通过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从几乎数量无限的可区别的物体和事件中,去选择那些具有某种共同之处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或看作一个单独的种类,或看作容易处理的若干类型。可以说学习过程就是认知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的概念化或类型化过程,经过多次所形成的编码系统是有层次的,它在众多同类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更概括、更抽象的概念。33.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这种学习不仅有利于学好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创造精神。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组织或处理教学内容。学校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成各种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结构,并以所学材料的最佳顺序去安排这些结构。34.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贡献:它对于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学方面来。35.托尔曼:托尔曼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自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者。虽自称为行为主义者,但他大量的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认知观点和麦独孤的目的心理学观点。36.托尔曼的观点: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因此,有的心理学家称他的学习理论为“期待说”。他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目的性和认知性,所以又有人称之为“认知—目的说”。37.潜伏学习:潜伏学习是托尔曼和杭齐克在1930年的白鼠迷津的试验中发现的一种无强化学习现象。潜伏学习的事实说明,动物在无强化条件下也在进行学习。38.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所谓观察学习理论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39.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贡献:又称为社会学习理论,它揭示了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学习形式。尤其在解释学生在学校学习间接经验方面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告诉我们,榜样在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的重要作用。40.启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优点是应该肯定的,但必须指出,观察学习只是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学习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在重视观察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学习方式或模式,不然又会出现的片面发展,对于学习理论的研究是不利的。41.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理论。42.罗杰斯的学习观反映在几个方面:①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②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③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43.心理学在传统上把学习的划分为:技能学习、记忆学习、思维学习、态度学习。44.意义学习的实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45.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46.概念学习: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47.命题学习分三种: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学习。48.总括学习: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49.语言意义的获得:对个体来说,语言有本民族语言和外语,两者都有句法学习问题。因此,语言意义的获得,包括学习句法、学习阅读和学习外语三个方面的问题。50.机械学习的性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51.如何避免机械学习:①组织好材料(使清晰、稳定、明确的意义得以呈现)②联系已知学习新知③学习以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④以理解为学习评定的重点52.接受学习的特点:①从学习内容上说,事物的意义是由语言和符号来表达的 ②从学习内容呈现的方式说,一般是用定义的方式,或通过上下文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 ③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接受事物的意义,即反映事物的符号、概念和命题的意义 ④从发生上说,它较发现学习为晚53.发现学习的特点:①发现较早②学习内容不是现成的结论③教师呈现学习材料,采取间接提供方式④学习过程较为复杂⑤它适合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概念的学习,适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54.知识的同化:用认知心理学的同化论来解释,意义学习的结果是获得心理意义,而意义的获得就是知识同化的过程。55.认知同化论的历史渊源:认知同化论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他们强调心理活动的内部组织作用,这是脑的动力学的基本原则,学习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是在发现了事物间的关系后产生的。56.认知同化论的基本观点: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②新的意义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产物,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 ③有意义的保持和遗忘是认知同化的继续57.奥苏伯尔提出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①可利用性。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影响意义学习和保持的第一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②可辨别性。新的学习内容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的分化程度是影响意义学习和保持的第二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③稳定性。是影响意义学习和长久保持的第三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58.什么是概念:①在哲学上,把概念界说为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高级形式 ②在心理学上,一般把概念界说为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59.概念掌握的基本形式:概念形式和概念同化,其中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的形式。60.概念形式:所谓概念形式,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儿童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61.概念类型的心理过程:①在知觉水平上辨别不同的刺激模式 ②抽象出各个刺激模式的共同属性,并提出共同的关键特征的种种假设 ③在稳定的情境中去检验这些假设 ④在这些假设中选择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类目名称或范畴,使之适合于一切刺激模式 ⑤把这一普遍性的范畴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联系起来 ⑥使新观念与原先学过的有关概念分化 ⑦把新概念的关键特征推广到一切同类事物中 ⑧用符合习惯用法的言语、符号去表达这个新概念或类目的内容62.概念同化:概念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同化新知识概念,从而获得科学概念的过程。63.在掌握概念发展趋势上的特点:①概念的具体性和含糊性减少,概念的抽象性和精确性增加 ②概念形式减少,概念同化增加 ③概念的自发性降低,概念的自觉性提高64.变式:变式是指概念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一切包含概念的关键特征的事物是概念的肯定例证。所以变式是指关键特征不变而无关特征有变化的肯定例证。65.规则学习:实质上就是理解各种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并以此能使人用一类动作对一类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它是可以被观察到的,是能够被证实的。66.规则学习的教学步骤:①将人们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结束时获得的动作的形式告诉他 ②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习者重新陈述或回忆已经学会的组成该规则的那些概念 ③用言语提示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将组成规则的那些概念,以适当的次序放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新的规则 ④提出一个问题来要求学习者说明这个规则的一个或几个具体实例,并在他每次作出正确回答时提供反馈 ⑤通过一个合适的问题,要求学习者对这个规则作一个言语的陈述 ⑥在学过规则一天或几天后,提供一个“间隔复习”的机会,呈现一些新的实例,加以回忆并说明这个规则,使刚学的规则得以保持67.问题教学的实质:是置学生于一定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重新组织已知的规则,以形式相应的高级规则,并用它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所以说,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是一种高级的学习。68.问题教学的步骤:①提出问题 ②解决问题69.问题教学的趋向:根据学习者寻求解答的趋向,分为两种方式。①尝试错误式。尝试错误式解决问题是由无定向的尝试、重复无效动作、纠正暂时性错误、出现获得成功的动作等一系列反应所组成的方式。②认知顿悟式。顿悟,常体现在学习者运用已知规则来解决同类问题的变式中,迁移能力是顿悟式解决问题的重要准则。70.华莱士的四个阶段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四个阶段①准备阶段 ②孕育阶段 ③明朗阶段 ④验证阶段71.蔡燊安等的四阶段论:①定向阶段 ②逼近阶段 ③成型阶段 ④引深阶段72.创造力是单一能力还是综合能力:多因素论是符合实际的,单因素论是没有根据的。创造不可能是由单一能力来完成的。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创造的心理结构是复杂的。创造活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73.创造力是少数人独有还是多数人具有:大多数人都有创造潜能,它是以个人的独特性为标志的。小学生和科学家都有创造性,只是在创造层次和水平上有不同而已。74.创造性与知识、技能:研究与实践都表明,知识、技能是创造性的基础,但有了知识、技能并不一定有创造性。75.创造性与智力:创造力本身是智力发展的结果。它必须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一定的智力水平为前提。76.创造性与人格:创造,在内容上有赖于知识,在程度上有赖于智力。77.创造性的培养: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托兰斯提出的五条建议①尊重儿童任何幼稚甚至荒诞无稽的问题 ②尊重儿童具有想象与创造性的观念 ③夸奖儿童提出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④避免对儿童的行为作完全肯定的评判 ⑤对儿童的见解有所批评时应解释理由78.培养创造性的教学方法:①局部改变法 ②棋盘法 ③清单法 ④比拟法79.学习的迁移:人们通常把学习的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个定义既包括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80.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一形式训练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迁移是通过官能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实现的。但该学说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这就引起学习迁移研究家们的极大怀疑。二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首先采用试验来探讨记忆训练的迁移问题。三共同要素说: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四概括原理说: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五关系转换说:学习的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地发现了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六学习定势说:学习定势说考虑的是学习方法的迁移问题。人们很早就发现,人们可以学会如何进行学习。81.学习迁移的一些具体研究:①认知结构与学习的迁移。组织者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类 ②学习的程度与迁移量的关系。迁移量有赖于初次学习的程度,在初次学习任务中实践次数的增加,会使迁移量增加。充分的学习是产生有效迁移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习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步骤进行,学习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水平,那种急促的、不深刻的或表面化的学习都不利于迁移。③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与迁移 ④莱文的迁移假设理论82.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①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或法则的迁移 ②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 ③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④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83.学习动机的作用:①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 ②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进程 ③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84.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85.产生学习兴趣的因素:①事物本身的特性 ②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人对事物的愉快情感体验86.增强学习兴趣的三种办法:①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②善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③教学难度水平要适中,使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87.增强课堂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①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②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风趣化 ③加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 ④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⑤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88.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及在学习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89.改变学习态度的途径:①利用权威改变态度 ②通过角色扮演改变态度 ③通过认知失调来改变态度 ④通过认同和模仿来改变态度90.竞争和合作:竞争和合作是进行班集体或小组学习活动的两个主要手段。91.竞争的消极和积极作用:一积极作用,建立在适当引导和适当学习活动基础上的竞争会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兴趣和激发性。二消极作用①在竞争活动中虽然能涌现出胜利者,但他们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感 ②在人与人的竞争活动中,某些学生们为了取得成功不得不妨碍或防备其他学生 ③经常不断的竞争活动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力量。 竞争对集体学习活动虽然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完全取消竞争活动。92.对竞争的积极作用的研究:约翰逊于1974年的研究表明,竞争活动能增强或促进简单的操作和记忆背诵练习活动或与速度有关的操作活动,如拼写、词汇、体育运动技能活动。此外,对那些产生较低焦虑水平的学习任务,如黑板上的学习游戏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竞争活动获得乐趣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93.品德的概念: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94.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这四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心理成分。95.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①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 ②品德不良青少年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 ③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 ④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⑤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 ⑥奖励与惩罚的运用

形体礼仪培训讲义

礼仪工作总体职业规范:   1、所有礼仪工作人员统一外着报社统一定制的西服套装,服装应完好、无污渍,扣子齐全,不漏扣、错扣。打好丝巾,配穿皮鞋,上衣袋不装东西,裤袋少装东西,并做到不挽袖口和裤脚。   2、淡妆上岗、,修饰文雅,且与年龄、身份相符。工作时间不能当众化装。   3、注意讲究公共卫生,上班前不应吃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避免口腔异味。   4、接待、引导时注意力集中,展现良好的精神状态,无疲劳状、忧郁状和不满状。   5、立姿端正,抬头、挺胸、收腹、双手自然下垂。行走步伐有力,步幅适当,节奏适宜。   6、极力避免在工作中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挖耳朵等,实在难以控制时应侧面回避。与领导、客人交谈时,要神态专注,表情自然,表达得体,不得背手、袖手、抱手或抄手,不要左右晃动和抓耳挠腮。 1、入场接待引导礼仪: ★基本要求:   1、接待人员要品貌端正,举止大方,口齿清楚,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有一定的专业礼仪、形体、语言、服饰等方面的基础素养。   2、接待人员服饰要整洁、端庄、得体、高雅;女性应避免佩戴过于夸张或有碍工作的饰物,化妆应尽量淡雅。   3、如果来访者是预先约定好的重要客人,则应根据来访者的地位、身份等确定相应的接待规格和程序。对来访者反映的问题,应作简短的记录。   ★接待人员带领客人到达目的地,正确的引导方法和引导姿势:   1、在走廊的引导方法。接待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配合步调,让客人走在内侧。   2、在楼梯的引导方法。当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上下楼梯时, 接待人员应该注意客人的安全。   3、在电梯的引导方法。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   4、客人走入会场,接待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能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   5、 领导座位安排原则:一般领导和贵宾位置都有指定姓名的座位牌,上场发言的领导及有颁奖任务的领导在尊重领导座次的大原则下,适当安排在靠边的位置,避免领导上场的过程太长,同时避免领导在会场内众目睽睽之下左穿右梭,既冷场又尴尬! ★入场接待引导的一般程序:   ①签到。设一张签字台,配上1-2名工作人员,如果是要求接待档次比较高,可以派礼仪小姐承担。签字台北有毛笔、钢笔和签到本。向客人递钢笔时,应脱下笔套,笔尖对自己,将笔双手递上。如果是毛笔,则应蘸好墨汁后再递上。签到本应精致些,以便保存。如需要发放资料,应礼貌地双手递上。接待人员应经常向会议组织者汇报到会人数。   ②引座。签到后。会议接待人员应有礼貌地将与会者引入会场就座。对重要领导应先引入休息室,由企业领导亲自作陪,会议开始前几分钟再到主席台就座。   ③接待。与会者坐下后,接待人员应递茶,热情向与会者解答各种问题,满足各种要求,提供尽可能周到的服务。 2、会场服务礼仪和上台引导礼仪 ★会场服务礼仪: 会议进行中的服务要做到稳重、大方、敏捷、及时。   为参加会议的人员准备第一杯水应该倒好先放好; 用瓷杯比较正式; 一般从右侧添水;   1、礼仪人员注意观察每一位与会者,上茶应密切关注会议进程,水少于水杯的二分之一处添水,保持适当的频率;动作轻盈、快捷、规范。杯盖的内口不能接触桌面,手指不能因在杯口上,不能发生杯盖碰撞的声音。一般是左手拿开背盖,右手持水壶,将热开水准确倒入杯里,不能让茶水溅到桌面上或与会者身上。杯子放在与会者桌上的右上面。在会议中的简短停顿中添水,总之要有眼色,还要干净麻利,切忌毛手毛脚,慢慢吞吞,如果操作不慎,出了差错,应不动声色地尽快处理,不能惊动其他人,不能慌慌张张,来回奔跑,将与会者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否则,这将是极大的工作失误。   2、其他服务会议按拟定的程序进行,应紧凑,不要出现冷场的局面。这就要求各个工作人员“严阵以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会议进行第一项:全体起立、奏国歌。这是音响应立即播放出国歌。又如,大会宣布办法荣誉证书,组织人员应迅速将受奖人员排好队,礼仪小姐把领导从主席坐席上引出来,另有礼仪小姐将证书一一递上,由领导颁发给受奖者。为使会场上的活动有条不紊,必要时应将有关人员组织起来进行模拟训练,避免会场上出现混乱。   3、如果与会者有电话或有人要相告特别重要的事,服务人员应走到他身边,轻声转告他。如果要通知主席台上的领导,最好用字条传递通知,避免无关人员在台上频繁走动和耳语,分散与会者注意力。   4、做好会后服务的准备。会议进行之中,就应为会后服务做好准备。如,会后要照相,就应提前将场地、椅子等布置好,摄影师做好摄影的准备。另外,会后的用车也应在会议结束前妥善安排。 ★会后服务:   会议结束后,全部接待人员应分工明确地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1、组织活动会议结束后,有时还会安排一些活动。如联欢会、会餐、参观、照相等,这些工作很繁琐,应有一位领导统一指挥和协调,而且这位领导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才能胜任,同时其他接待人员要积极配合,各负其责,做好自己分担的工作,以保证活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2、送别根据情况安排好与会者的交通工具,使其愉快、及时地踏上归程。   3、清理会议文件 ①根据保密原则,回收有关文件资料。 ★上台引导礼仪:   1、引导有关人员上台,应走到与会者前边指引,但切忌给大家一个背影,应顾及到参会着走到什么位置;   2、你要始终保持微笑侧脸指引路的手要五指并拢手心朝上;   3、在引导过程中,注意和被引导着保持2米左右的距离,如是儿童或老者,则需要手臂牵引或搀扶上台。   4、引导者在到达目的地前5米左右,停止脚步,用引路的手和面部表情正对观众对被被引导着进行示意。   5、引导结束后,应依旧保持微笑,以上台同步伐速度下场,到制定的位置,等待此环节结束后,继续引导有关人员下台,并引导入座。

形体礼仪培训讲义

礼仪工作总体职业规范:   1、所有礼仪工作人员统一外着报社统一定制的西服套装,服装应完好、无污渍,扣子齐全,不漏扣、错扣。打好丝巾,配穿皮鞋,上衣袋不装东西,裤袋少装东西,并做到不挽袖口和裤脚。   2、淡妆上岗、,修饰文雅,且与年龄、身份相符。工作时间不能当众化装。   3、注意讲究公共卫生,上班前不应吃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避免口腔异味。   4、接待、引导时注意力集中,展现良好的精神状态,无疲劳状、忧郁状和不满状。   5、立姿端正,抬头、挺胸、收腹、双手自然下垂。行走步伐有力,步幅适当,节奏适宜。   6、极力避免在工作中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挖耳朵等,实在难以控制时应侧面回避。与领导、客人交谈时,要神态专注,表情自然,表达得体,不得背手、袖手、抱手或抄手,不要左右晃动和抓耳挠腮。 1、入场接待引导礼仪: ★基本要求:   1、接待人员要品貌端正,举止大方,口齿清楚,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有一定的专业礼仪、形体、语言、服饰等方面的基础素养。   2、接待人员服饰要整洁、端庄、得体、高雅;女性应避免佩戴过于夸张或有碍工作的饰物,化妆应尽量淡雅。   3、如果来访者是预先约定好的重要客人,则应根据来访者的地位、身份等确定相应的接待规格和程序。对来访者反映的问题,应作简短的记录。   ★接待人员带领客人到达目的地,正确的引导方法和引导姿势:   1、在走廊的引导方法。接待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配合步调,让客人走在内侧。   2、在楼梯的引导方法。当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上下楼梯时, 接待人员应该注意客人的安全。   3、在电梯的引导方法。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   4、客人走入会场,接待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能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   5、 领导座位安排原则:一般领导和贵宾位置都有指定姓名的座位牌,上场发言的领导及有颁奖任务的领导在尊重领导座次的大原则下,适当安排在靠边的位置,避免领导上场的过程太长,同时避免领导在会场内众目睽睽之下左穿右梭,既冷场又尴尬! ★入场接待引导的一般程序:   ①签到。设一张签字台,配上1-2名工作人员,如果是要求接待档次比较高,可以派礼仪小姐承担。签字台北有毛笔、钢笔和签到本。向客人递钢笔时,应脱下笔套,笔尖对自己,将笔双手递上。如果是毛笔,则应蘸好墨汁后再递上。签到本应精致些,以便保存。如需要发放资料,应礼貌地双手递上。接待人员应经常向会议组织者汇报到会人数。   ②引座。签到后。会议接待人员应有礼貌地将与会者引入会场就座。对重要领导应先引入休息室,由企业领导亲自作陪,会议开始前几分钟再到主席台就座。   ③接待。与会者坐下后,接待人员应递茶,热情向与会者解答各种问题,满足各种要求,提供尽可能周到的服务。 2、会场服务礼仪和上台引导礼仪 ★会场服务礼仪: 会议进行中的服务要做到稳重、大方、敏捷、及时。   为参加会议的人员准备第一杯水应该倒好先放好; 用瓷杯比较正式; 一般从右侧添水;   1、礼仪人员注意观察每一位与会者,上茶应密切关注会议进程,水少于水杯的二分之一处添水,保持适当的频率;动作轻盈、快捷、规范。杯盖的内口不能接触桌面,手指不能因在杯口上,不能发生杯盖碰撞的声音。一般是左手拿开背盖,右手持水壶,将热开水准确倒入杯里,不能让茶水溅到桌面上或与会者身上。杯子放在与会者桌上的右上面。在会议中的简短停顿中添水,总之要有眼色,还要干净麻利,切忌毛手毛脚,慢慢吞吞,如果操作不慎,出了差错,应不动声色地尽快处理,不能惊动其他人,不能慌慌张张,来回奔跑,将与会者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否则,这将是极大的工作失误。   2、其他服务会议按拟定的程序进行,应紧凑,不要出现冷场的局面。这就要求各个工作人员“严阵以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会议进行第一项:全体起立、奏国歌。这是音响应立即播放出国歌。又如,大会宣布办法荣誉证书,组织人员应迅速将受奖人员排好队,礼仪小姐把领导从主席坐席上引出来,另有礼仪小姐将证书一一递上,由领导颁发给受奖者。为使会场上的活动有条不紊,必要时应将有关人员组织起来进行模拟训练,避免会场上出现混乱。   3、如果与会者有电话或有人要相告特别重要的事,服务人员应走到他身边,轻声转告他。如果要通知主席台上的领导,最好用字条传递通知,避免无关人员在台上频繁走动和耳语,分散与会者注意力。   4、做好会后服务的准备。会议进行之中,就应为会后服务做好准备。如,会后要照相,就应提前将场地、椅子等布置好,摄影师做好摄影的准备。另外,会后的用车也应在会议结束前妥善安排。 ★会后服务:   会议结束后,全部接待人员应分工明确地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1、组织活动会议结束后,有时还会安排一些活动。如联欢会、会餐、参观、照相等,这些工作很繁琐,应有一位领导统一指挥和协调,而且这位领导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才能胜任,同时其他接待人员要积极配合,各负其责,做好自己分担的工作,以保证活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2、送别根据情况安排好与会者的交通工具,使其愉快、及时地踏上归程。   3、清理会议文件 ①根据保密原则,回收有关文件资料。 ★上台引导礼仪:   1、引导有关人员上台,应走到与会者前边指引,但切忌给大家一个背影,应顾及到参会着走到什么位置;   2、你要始终保持微笑侧脸指引路的手要五指并拢手心朝上;   3、在引导过程中,注意和被引导着保持2米左右的距离,如是儿童或老者,则需要手臂牵引或搀扶上台。   4、引导者在到达目的地前5米左右,停止脚步,用引路的手和面部表情正对观众对被被引导着进行示意。   5、引导结束后,应依旧保持微笑,以上台同步伐速度下场,到制定的位置,等待此环节结束后,继续引导有关人员下台,并引导入座。

环保专业一讲义:工业污染物(第一类污染物)

4.2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技术 工业污染物根据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两类: 4.2.1第一类污染物 1.总汞、烷基汞 工业废水中汞含量的数据并不多,主要来源于氯碱工业、塑料工业、电池制造业、电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化学制药工业、油漆颜料工业以及炸药工业等。废水中的汞,一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分为有机汞和无机汞两大类。对于含汞废水的控制,首先应从清洁工艺入手,尽量采取无汞工艺代替有汞工艺,必须采用有汞工艺的,应完善工艺生产,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汞耗,压缩排污量。对于含汞废水常用的的处理技术有硫化物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混凝法、还原过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等。 2.总镉 含镉废水的潜在来源包括金属矿山的采选、农药、医药、油漆、合金、电镀、纺织印染、矿山排水以及某些照相废液等。 实用的含镉废水处理方法包括氢氧化物或硫化物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氧化还原法、铁氧体法、膜分离法和生化法等。 3.总铬、六价铬 含铬废水主要来源于机器制造、冶金、金属加工、电镀、汽车制造、造船、航空、制革、纺织、油漆、颜料、照相器材以及其他许多工业生产过程。 铬的处理方法有还原法、蒸发回收、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铁氧体法、溶剂萃取法等。 4.总砷 砷酸和砷酸盐化合物存在于冶金、玻璃器皿、皮革加工、化工、合金、硫酸、皮毛、染料和农药生产等工业废水中。 砷的常规处理方法包括石灰或硫化物沉淀,或者用铁或铝的氢氧化物共沉淀,再加上混凝剂絮凝吸附以及对颗粒态砷的网捕。 5.总铅 在冶金、金属加工、蓄电池、机器制造、化学药剂、石油加工、油漆颜料、纺织、火柴和照相材料等工业废水中均含有铅。废水中的可溶性铅一般先使之形成铅沉淀物,再去除。所使用的沉淀剂有石灰、苛性碱、苏打及磷酸盐等,还可以采用中和还原法和离子交换法。 6.总镍 含镍废水主要来源于电镀业,此外,采矿、冶金、仪表、石油化工、纺织等工业,以有钢铁厂、铸造厂、汽车和飞机制造工业、印刷、墨水、陶瓷、玻璃等行业也是镍的潜在来源。可以采用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行进行处理。 7.苯并芘 废水中的苯并芘主要来自焦化厂、煤气厂、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等排出的废水,可采用臭氧氧化法、活性炭吸附法或两者的组合工艺去除。 8.总银 银主要来自感光材料生产、胶片洗印和镀银、冶金等工业排放的废水,除去银的基本方法有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还原取代法和电解回收法等。

传记类书评写作讲义

最近报名三联周刊的写作班,虽然一篇文章都没有写出来,但是满满干货,完全不同于当今市场上那些“如何教你写出爆款”,“如何获得十万+的写作文案”等等那些功利性明确的写作课。 三联周刊的文章是写作界的天花板,每一位分享者都是业内真正的实力大咖,他们就如同武林高手深藏于嵩山峻岭中,鲜少在江湖上招摇卖弄,一旦出手,却是威震四方。 将他们的分享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来,便于自己日后翻看反复评阅。 刘铮,笔名乔纳森,南方都市报的编辑,著有《始有集》《既有集》 编有《日本读书论》,翻译《纪德读书日记》 1.传记类书评是以体裁来分类的,而不是依书的内容来分类,所以,它必然与其他领域有交集。 如;评价达芬奇,那是归属于艺术类;评价张爱玲,是归属于文学类。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 传记,虽然它有作为体裁的一种共性,但它又必然地从属于不同的知识体系和脉络。 如果对这类知识的体系脉络不了解,那么是很难写出一篇好的书评。 2.读一部传记,其实是去探索一个人的灵魂;衡量一篇传记类书评写得好不好的一条标准,就是有没有将一道光投射到传主的灵魂上。 不能只停留在客观事实层面,而是关注他的精神世界。 作为写书评的人,有时候你可能做不到洞见传主的灵魂,但你至少应该试着在人的精神上打开一扇小窗,让一丝光线照射进去。假如你能让读你文章的读者,在那道光线中,看到空中浮动的细细的灰尘,看到心灵也许只是微小的颤动,那你的文章就成功了。 古代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传记大国”,二十四史就等于是一部历史传记集,整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名人传。 横向对比于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我们的历史写作极其丰富且延绵不断的。 中国的历史写作的特点,就是传记的写作。 整个中国的古代史就是名人传,他们的传记汇成了中国古代史,到了近代反而失落了。 清朝《明儒学案》这些著作都是传记集。 中国传记的一大特征 中国传统传记一般都比较短,篇幅通常不超过一万多字,多数是两千字左右。 中国古人写传记,非常重视剪裁,非常讲究选取什么材料,不用什么材料,非常在意行文的效果。这是中国传记类文章的一大特点。 中国传记可以当成一篇美文来读。 可资学习的古文名篇 《史记》中的《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滑稽列传》司马迁 《五柳先生》陶渊明 《刘子厚墓志铭》柳宗元 《方山子传》苏轼 年谱和年谱长编 年谱,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传记类型,通常它的编纂目的是比较学术化的。 将人物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罗列事实比较清晰,缺点无法突出某个事件的重要性。 年谱的写法也颇有讲究。 好的年谱是重视剪裁的,还讲究叙述的措辞,往往对人物的褒贬就暗含在事实的叙述当中。 (通过比较简约含蓄的描写手法) 长编,指对那些能用于年谱的材料还没有进行充分的剪裁,就尽可能多的把这些材料先汇集起来。它其实有“年谱未定稿”的意思。 中国近现代代表性传记 受到西方传记的影响,中国近代传记也开始出现西方传记的载体 梁启超:《管子传》《王荆公传》(王安石传) 吴晗:《朱元璋传》 邓广铭:《岳飞传》 朱东润:《张居正大传》 每一本书都有不同编纂的目的,写法和风格。 举例:如今有很多人写司马迁,那么在评价新的历史人物时,要对比之前比较出名作者的文体,看看有否超越和专业性,也体现你的了解程度。 1.西方名传记:希腊罗马系统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群体式传记:把他们的相似之处写在一起,通过二者对比来领会他们的特点。 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 群像式的名人传在西方很有影响,也提供了后人对名人了解的原始材料。 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 单人式传记开创篇 2.西方名传记:基督教系统 福音书:关于耶稣生平的传记 “沙漠教父”传记 《黄金传说》 教父传记和圣人传记对西方传记编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西方近现代传记的特点 西方传记形成新的模式: 更重视客观材料的保存,他们的传记写作往往有大量档案、书信、日记为依托,保留了许多事实,还有数字。 数目字方面更加扎实,详尽。 相比之下,中国的传记都未免过于简略了,综合性不强,往往对重要事件没有加以更多篇幅去叙述。 4.“文学化”传记的代表作 文学化传记热潮同时在英国和法国等诸国出现,如: 埃米尔-路德维希:《拿破仑传》 莫洛亚:《雪莱传》 利顿斯特拉奇:《维多利亚女王传》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傅雷翻译) 茨威格:《异端的权利》或《约瑟夫-富歇》 如何理解:比之前西方传记更能吸引读者,做了很多文学化的加工,更容易打动读者。在叙述上,更讲究,不是按时间发展顺序,而是依照能更激发读者兴趣方式来讲述,文体更自由。 二战后,这类形式的传记退潮,原因是读者对传记的需求重归传统,更看重对材料和反映的事实。 1.传记类图书的子类别 (1)子类别可分为:自传,回忆录,书信,日记 评价自传,往往有一个必然会触及的问题,那就是可信度的问题。 可信度,既包括硬的客观事实的准确性,又包括动机、感受、心理活动等心理事实的真实与否。 著名自传: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卢梭的《忏悔录》、《吉本自传》、歌德的《诗与真》 忏悔录体裁:以前做的事情,而今天好像换了个人,眼光和态度重新审视,哲学上是可以对它的思考。思想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态度观念的变化本身就是把过往的事实有批判眼光的自传,可以引发读者思考。 (2)回忆录和自传的区别 从形式上说,回忆录可以不像自传那样非得从童年写起,同时,回忆录的侧重点可以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自传通常像是河流,流到哪里算哪里,不容易看到中心,而回忆录则可以有一个叙述的核心,比如关于教育的主题,童年经历的主题。 这本回忆录和另一本回忆录可以有很大的差别。 (3)书信,日记 给书信,日记写评论,一般来说,要比给普通传记写评论更难一些,它有一定的门槛。 如果你对一个人没有比较多的了解,不要轻易应承为这个人的书信集和日记写评论。 不过,反过来说,评书信,日记也是很能表现你的功夫和能力的,假如你对相关的这个人很了解,那么你可能会找到让人意想不到的好话题,好角度。 2020年香港出版了张爱玲的书信集,若你没有对张爱玲有深刻的了解,因为书信比较枯燥,需要作者有更多的储备和研究,那么评价书信是能表现你的功力,能找到意想不到的角度和话题。写书评,用3百字左右把传主的的生平经历非常浓缩精炼而很有味道地写出来。 千万不要百度百科式的,那是最糟糕的。 要用一种漂亮的笔调把事实传达出来,这是挺考验功夫的一件事,但很值得练习。

求2016年注册税务师课件讲义素材

  税收金钱用于各项事业维持政府运作(包括供养统治者仆)、战争、保证律实施、维持社秩序、保护财产、基础设施建设、维持经济体系(偿、保障合同)、公共服务、社工程、社福利、偿债利息见公共服务包括建立教育、医疗、养穷、残疾、税收用于外援助军事打击刺激或调整经济(属于政府财税政策包括税收减免、退税、课税)、调整消费结构、业结构

讲义跟课件有什么区别哦?

有时两者一样.

讲义跟课件有什么区别哦

1、课堂讲义是老师为讲课而编写的教材。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学生用手记下的类似笔记、要背的知识,称为课堂讲义。讲义大部分是老师编写的。讲义可以作为学生笔记,反映老师在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2、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咨询师组织与管理讲义——承包商对项目的管理

承包商对项目管理的目的和特点 (一)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含义 承包商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有关规定,由项目业主委托,经双方协商和履行一定的程序后,承接项目的建筑和安装工程建设(有的包括设备安装工程)的公司或其他法人组织,通常称之为工程承包商;另一类是按委托合同承接设备生产制造(有的包括设备安装工程)的生产厂家,通常称之为设备承包商。本文中的承包商是泛指以上两类承包商。 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是指承包商为完成项目业主对项目建设的委托或设备供货的委托,以自己的施工或供货能力来完成业主委托的任务,在建设阶段对自己所承担的项目中投入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指挥、组织、协调的过程。 (二)承包商管理的目的 承包商是为项目提供工程劳务的组织者或设备制造者。其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项目建设与设备制造过程中,从人力、物力资源的有效投入到产品的输出来实现其相应的收益。具体是: (1)保证承包的工程项目或设备制造在进度与质量上达到委托合同规定的要求。 承包商按委托合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施工或设备制造工作,并符合各项质量指标的要求,这是合同中规定的承包商的主要义务。 (2)追求自身收益的化。在完成委托合同规定的工作,并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后,承包商有权取得相应的报酬。业主支付费用的具体方式与合同的形式有很大关系。不同的合同形式使承包商的利益与项目成本的联系程度有所不同。对于总价合同和单价合同以及成本酬金合同,承包商会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项目的成本费用。 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其整体收益。 (三)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承包商的管理工作都是以固定场地为中心展开的,不同于其他参与方可以不在工地现场进行项目管理。 (2)以委托合同为根本要求。项目承包商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不管委托方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对项目的管理与控制完全以合同规定的内容为依据。项目的质量、进度、费用等都是以合同规定为标准。 (3)管理直接作用于工程项目实体。承包商不同于咨询工程师,管理的对象是完成项目组成部分的行动者、原材料和设备等。所以承包商的管理对项目将产生直接的作用。 (4)管理过程中资金投入相对巨大。工程项目的真正形成过程在施工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所有的设计都将得到实施,包括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等。从厂房的建设到原材料的采购和机器设备的采购、安装与调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5)项目建设风险的最后控制阶段。承包商的管理过程是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最后过程。工程项目的风险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越是在项目的前期阶段,项目的未知程度就越高,项目决策风险发生概率就越大,但这时人们对项目的可控制程度也高。到了项目实施阶段,管理风险则相对增大,所以在项目施工阶段,承包商必须加强施工管理,业主应委派监理工程师去现场,以避免和减少损失的发生。

法理学授课讲义:执法与司法〔现实主义法学派〕

第二节 执法与司法   一、法的实施与法的实现(及实现的标准)   (一)法的实施   1、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指纸上的法律条文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兑现)   (1)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在被制定出来后实施前,只是一种“书本上的法律”,处在应然状态;   (2)法的实施,就是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使它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到实然状态。   2、法的实施方式可分为三种:   ○1法的遵守;   ○2法的执行;   ○3法的适用。   (二)法的实现   1、法的实现是指法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是法的实施的一种,强调法在实际生活当中所得以实现的实际的效果)   (1)与法的实施不同,法的实施是人们施行法律,使法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的过程和活动;   (2)也不同于法的实效,法的实效是法律被人们实际施行的状态和程度,侧重于结果。   (3)“法的实现是将法的实施的过程性与法的实效的结果性结合的一个概念”。   2、法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1)法作为一种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关系来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只有将抽象的行为模式转化为人们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法的实施并不必然意味着法的功能的实现,只有将法的实施与对法的实效的追求结合起来,使法真正得到实现,才能发挥法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作用。   (三)法的实现的标准   (1)人们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行为的程度,是否能够按照授权性规范行使权利,按照义务性规范履行义务,是否能够根据法律设定的法律后果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2)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案件种类、破案率及犯罪分子的制裁情况;   (3)各类合同的履约率与违约率,各种民事或经济纠纷的发案率及结案率,行政诉讼的立案数及其审结情况;   (4)普通公民和国家公职人员对法律的了解程度,他们的法律意识及法治观念的提高或提高的程度;   (5)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的对比;   (6)社会大众对社会生活中安全、秩序、自由、公正、公共福利等法的价值的切身感受;   (7)法律的社会功能和社会目的是否有效实现及其程度;   (8)有关法律活动的成本与收益的比率。   二、执法   在法治环境之下,人们是不大谈执法的。法应该是公众的法,而不是政府的法。   (一)执法的含义   1、执法,又称法的执行   (1)广义的执法,是指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时,就是讲的广义的执法。   (2)狭义的执法,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称行政机关为执法机关,即为狭义。此处所讲法的执行,取其狭义。   2、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是法的实施的重要方面。在现代社会,国家行政机关被称为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的执行机关,后者制定的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由前者贯彻、执行,付诸实现。   (二)执法的特点   1.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   (1)因为:   ○1现代社会,大量法律的内容是有关各方面社会生活的组织与管理,都需要有法可依;   ○2根据法治原则,为了防止行政专横,专司社会管理的行政机关的活动必须严格依照立法机关根据民意和理性事先制定的法律来进行。   (2)因此,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就是代表国家进行社会管理的过程,社会大众应当服从。   2.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3.执法具有国家强制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   4.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对于国家行政机关而言,执行法律既是职权,也是职责。   ○1应当以积极的行为主动执行法律、履行职责,而不一定需要行政相对人的请求和同意。   ○2如果不主动执法并因此给国家或社会造成损失,就构成失职,要承担法律责任。   (三)执法的基本原则   1.依法行政的原则 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进行管理,越权无效。这是现代法治国家行政活动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2.讲求效能的原则 是指行政机关应当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讲究效率,主动有效地行使其权能,以取得的行政执法效益。   3.公平合理的原则 是指行政机关在执法时应权衡多方面的利益因素和情境因素,在严格执行规则的前提下做到公平、公正、合理、适度,避免由于滥用自由裁量权而形成执法轻重不一、标准失范的结果。   三、司法   (一)司法的含义   司法,又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   (二)司法的特点   1.司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实施法律的专门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   (1)在我国,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专门机关,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从事这项工作。   (2)在中国,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   ○1审判权即适用法律处理案件,作出判决和裁定;   ○2检察权包括代表国家批准逮捕、提起公诉、不起诉、抗诉等。   (3)司法机关依照法律代表国家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司法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法律的活动,具有国家强制性。   3.司法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及合法性   (1)司法机关处理案件必须依据相应的程序法规定。法定程序是保证司法机关正确、合法、及时地适用法律的前提,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   (2)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处理,应当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否则无效。   (3)枉法裁判,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司法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如判决书、裁定书和决定书等   (1)这些法律文书具有法律约束力。   (2)它们也可以作为一种法律事实,引起具体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3)如果对它们的内容不服,可以依据法定程序上诉或申诉,但是任何人都不得抗拒执行已经发生法的效力的判决、裁定或决定。   (三)司法与执法的区别   1.主体不同   ○1司法是由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适用法律的活动;   ○2执法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来执行法律的活动。   2.内容不同   ○1司法活动的对象是案件,主要内容是裁决涉及法律问题的纠纷和争议及对有关案件进行处理;   ○2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执法的内容远比司法广泛。   3.程序性要求不同   ○1司法活动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违反程序,将导致司法行为的无效和不合法;   ○2执法活动也有程序规定,但由于本身的特点,特别是基于执法效能的要求,其程序性规定没有司法活动那样严格和细致。   4.主动性不同   ○1司法活动具有被动性,案件的发生是引起司法活动的前提,司法机关(尤其是审判机关)不能主动去实施法律,只有在受理案件后才能进行应用法律的专门活动;   ○2执法则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对社会进行行政管理的职责要求行政机关应积极主动地去实施法律,而并不基于相对人的意志引起和发动。   (四)当代中国司法的要求和原则   ◎严格依法办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1.司法公正 既包括实质公正,也包括形式公正,其中尤以程序公正为重点。公正是司法的生命。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等,都是统一适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   (2)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不能歧视任何公民。   (3)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要保证诉讼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要切实保障诉讼参加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4)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必须同样地追究法律责任,任何超出法律之外的特殊待遇都是违法的。   注:事实上公民在法律面前不平等很少见,应该是在法律面前平等(对主体范围不作狭隘的限定)。   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1)以事实为根据,就是指司法机关审理一切案件,只能以与案件有关的客观事实作为根据,而不能主观臆想。   (2)以法律为准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司法机关在工作中,要符合法律所规定的规格或要件,遵照法律所规定的权限划分并严格按照司法程序办理案件;   ○2在法律适用中坚持法制统一性的要求,根据我国的法律渊源体系适用法律。   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1)司法权的专属性,即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利;   (2)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3)行使职权的合法性,即司法机关审理案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正确适用法律,不得滥用职权,枉法裁判。   注: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司法独立不同,它是中国化了的司法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