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

城市综合体有哪些发展历程?“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近两年,住宅地产调控政策逐步收紧,房地产开发商纷纷从住宅地产开发转向尚未受到严格调控的城市综合体开发。在全国各大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下滑的同时,不受限购的写字楼、商业营业用房则在不少城市量价齐升,成为开发商以及投资者转移目标。城市综合体是指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2013-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体行业投资与趋势分析报告》[3]的数据显示,2012年1-6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964万平方米米同比下降10.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1.2%,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7.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2.5%.商品房销售额23314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6.5%,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5.4%.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市场形成了较大的差异,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情形。现代都市中,习惯快节奏的人们需要在一个方便、快捷、经济、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空间里,享受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于是城市综合体便应运而生。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合肥阿羽视觉婚纱摄影工作室的发展历程

◆2005年.阿羽视觉成功开创婚纱照个性式一对一.底片全送拍摄模式◆2005年~2007年.安徽市场报城市周刊封面特约摄影◆2005年.合肥百脑汇形象代言人唯一指定合作特约摄影◆2006年.阿羽视觉成功首创大别山东石笋婚纱摄影线路◆2006年~2007年.安徽商报橙周刊特约摄影◆2006年.安徽商报橙周刊专访阿羽视觉◆2006年.阿羽视觉首次开创网络团购婚纱照拍摄◆2006年.阿羽视觉为2006年度合肥女孩冠军许艺菲拍摄形象照◆2007年.年度安徽财富调频全体主持人形象拍摄◆2007年~2008年 今报宣传平面广告拍摄 封面人物特约摄影◆2007年.阿羽视觉成为安徽第一婚庆网站.合肥TOGO网联盟商家◆2007年.阿羽视觉为安徽第一时尚报<今报>拍摄创刊号及多期封面◆2007年.阿羽视觉成为安徽第一门户网站.合肥论坛联盟商家◆2007年.阿羽视觉成功为安徽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马莹拍摄某奶品广告◆2007年.安徽财经频道专访阿羽视觉◆2008年.安徽电视台专访阿羽视觉◆2008年.阿羽视觉成功组织了三次山水式婚纱照拍摄团购活动◆2008年.阿羽视觉成为最受欢迎商家◆2008年.阿羽视觉为雅韵皖酒拍摄产品广告◆2008年.阿羽视觉为福人美甲拍摄美甲封面广告◆2008年.阿羽视觉成为全国知名婚嫁网站.久久婚嫁网联盟商◆2008年.阿羽视觉为美佳橱柜拍摄全系产品广告◆2009年.阿羽视觉 四周年 成功升级◆2009年.阿羽视觉成为安徽电视台剧风行动指定金牌摄影◆2009年.在阿羽视觉拍摄婚纱照客户突破千对新人◆2009年.阿羽视觉作品大黄蜂卡玛洛入选成都<<Highlife.上层>>杂志◆2009年.阿羽视觉成为安徽交通广播908唯一合作摄影单位◆2010年.阿羽视觉成为安徽卫视《当红不让》栏目特约摄影单位◆2010年.阿羽视觉成为中国婚纱摄影联盟商家并成为推荐商家◆2010年.阿羽视觉成功为著名主持人张扬果儿拍摄广告◆2010年.阿羽视觉成功为著名主持人吴婷拍摄广告◆2010年.阿羽视觉从2005-2010年,服务的新人客户在3.30号已经高达5600对新人。◆2010年.阿羽视觉 盛装绽放 五年历练 全面升级◆2010年.阿羽视觉成为安徽卫视《相亲赢未来》特约摄影◆2010年.阿羽视觉为安徽卫视著名主持人马莹拍摄形象大作◆2010年.阿羽视觉成为安徽卫视《帮女郎》节目吴薇、吴婷以及6位帮女郎拍摄全新视觉大片。◆2010年.阿羽视觉为韩国著名歌星SARA拍摄旗牌王服装产品广告◆2010年.阿羽视觉一直前进、从未驻足!◆2011年.应万家热线邀请拍摄合肥蜀山别墅:万城·南山郡◆2011年.阿羽视觉成为腾讯汽车宝贝安徽分站唯一摄影机构◆2011年.阿羽视觉 六周年 更多惊喜 敬请期待◆2011年.阿羽视觉成为宝马汽车4s店拍摄产品广告◆2011年.阿羽视觉成为万达威斯汀酒店特约摄影商家◆2011年.阿羽视觉皖南月亮湾分站正式成立◆2011年.阿羽视觉成为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尹钰拍摄形象照片◆2011年.阿羽视觉为安徽卫视主持人马滢、张扬果而、吴婷拍摄杂志宣传封面◆2011年.阿羽视觉为少年钢琴家叶子拍摄全球巡演广告宣传照片!◆2011年.阿羽视觉为安徽卫视主持人吴婷拍摄婚纱照◆2011年.阿羽视觉为安徽卫视主持人陈茜拍摄婚纱照◆2011年.阿羽视觉为安徽卫视主持人刘杨波、洪涛拍摄杂志宣传封面◆2011年.阿羽视觉为安徽卫视《海豚TV周刊》特约摄影机构◆2011年.我们购置了甲壳虫红色敞篷婚车和BMW机车丰富拍摄风格

简述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个发展阶段

跪求 城市景观的设计概况及其发展历程资料,不胜感激!

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范畴,任何一座城市在营造自己的文化环境时,都需要在原有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使城市形象独具特色。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应是长期型的建设,而不是突击式的装璜。国内外大量城市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了城市的统一性和建筑的协调性是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必不可少的品质。 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形成和建设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环境则是这个总和的外在表现。本文所论及的仅仅指城市文化环境的硬体部分,即城市建设涉及的范畴。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环境。美国建筑大师沙里文曾说过:“根据你的房子就能知道你这个人,那么根据城市的面貌也就能知道这里居民的文化追求”。西方文豪歌德说:“建筑是石头的书”。雨果说:“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注入人类家园的每一条细流都不再是自然之物,它的每一滴水珠都折射着文明之光”。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说:“其实我们创造城市就是在创造文化。如果城市的建造仅是出于经济目的,那么城市中的人是很不幸的”。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是一个高标准、高层次的课题。它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建设,同时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传统、民风民俗等诸多方面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和影响。 从城市规划建设自身来看,20世纪追求城市理想的诸多主义—从以1933年的《雅典宣言》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到新城市主义、生态主义、多元化主义、女权主义等,虽说是各有侧重,但也确实揭示了现代城市发展中诸多重大问题。应该说,这些重大问题对于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999年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北京宪章》提出:“新世纪的城市将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者的融合”,并预言:“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和乡土建筑的现代化将殊途同归,而现代城市将更为讲求整体的环境艺术”。 从城市文化研究的视野来看,改革开放初期对地域文化的寻求曾兴起一时。当时全国建筑创作有京派、海派、岭南派、西安唐风、武汉楚风等。此后随着房地产开发的发展,商业行为逐渐使地区特色消失,建筑创作也“天下大同”了。1999年6月,国际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其主题报告提出了“21世纪要促进地区文化精神的复兴”的观点,并指出:“区域差异客观存在,对于不同地区和国家,建筑学必须探求适合于自身条件的蹊径,即所谓的"殊途"”。弗兰普顿教授在报告中提出:“创造具有"地域形式"而不是"产品形式"的建筑”,即强调建筑形式更多地取决于所在地域的特点,而不是生产技术本身。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也开始提倡城市文化研究应落实到区域,回归到区域,并在区域文化中实现整合。不应单纯地就城市论城市,而是要从更大区域范围来认识城市文化,把城市与其腹地及与它相关的城市,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从而把城市文化赖以存在的地域空间上升到应有的地位。毫无疑问,这些主张对于把握城市文化在空间发展上的层次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是十分有利的。 1、城市文化的宏观取向 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范畴,任何一座城市在塑造自己的文化环境时,都应该继承历史、立足当代、展望未来,都需要在自己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形象特色脱颖而出。当我们规划一座城市的文化环境建设时,首先要解决好这座城市文化的宏观取向,或者简称为文化定位问题。这是一个战略性的研究课题。城市文化的宏观取向,要符合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思想和规范,要体现所在地区的文化精神,要对本城市的性质、规模、布局结构及人口构成作深入地分析,从抽象走向具体,由分散走向整合,将其落实到城市文化环境的要素、特征上。一个比较好的城市文化定位可以管50年、100年。 我国学者在研究江南地区城市文化之后,将这个地区城市文化的宏观取向归纳为3个特征:即“亲水性”“文人性”和“统一变化、饶有特色”。这些特征反映在城市景观上,建筑、桥梁、园林、绿化、名胜古迹每每与水亲和,城市景观以水称胜,显现出阴柔秀美、富于灵气的性格;文人是江南城市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起着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因而城市文化环境显得文质彬彬、诗意盎然。江南城市文化虽有以上两点共性,但并非千篇一律,其风格在统一中又千变万化,富有个性,饶有特色。如果我们把握了地域文化的宏观特征,也就接触了城市文化之本,就有可能在新的生活形态和新的技术水平下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营造出本城市特定的文化氛围。 对自己城市的性质作深入缜密的研究是城市文化定位的关键。美国的威廉斯堡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20世纪初,洛克菲勒买下威廉斯堡的土地。美国独立战争曾在这里打响第一枪,因而他想将该地的主题定为“革命发源地”。但历史学家认为,革命战争中英美冲突是短暂的,而旧大陆与新大陆的文化传承则是长远的。英国来开发殖民地,使旧大陆的文化进入新大陆,这对美国至关重要。历史学家建议突出这一文化的转化,将该地定位为“殖民时代的威廉斯堡”。这个定位经过历史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威廉斯堡确实实现了新、旧大陆文化的一脉相承,因而成为了知名的历史城市、欧美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交往和旅游热点。美国人花了5年~6年的时间,请了名牌的历史、政治、国际关系的教授来论证定位,然后才请规划师、建筑师来研究如何体现这一定位。 有了明确的目标,再来研究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效果当然显著。 2、城市文化环境的评价标准 城市文化环境由于内容综合、涉及面广,而有着多种评价标准。在这里,笔者从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这个角度,介绍一个实例: 《美国城市文化》在研究今后50年的环境与变化时,曾对世界16个城市进行了“城市适意度”的评比,共列出了23个评价项目,并将其归纳为3类: (1)良好的自然条件及其利用,包括美丽的河流、湖泊、喷泉、大公园、林地树丛,富有魅力的景观、洁净的空气、适宜的气温等。 (2)良好的人工环境建设,包括杰出的建筑物,清晰的城市平面,宽广的林荫大道(系统),美丽的广场(群),街道的艺术,喷泉群,富有魅力的景观等。 (3)丰富的文化传统及设施,包括著名的博物馆,富有盛名的学府,重要的、可见的历史遗迹,众多的图书馆、剧院,美丽的音乐厅,琳琅满目的商店橱窗,街道的艺术,可口的佳肴,大游乐场,多种参加游憩的机会,多样化的邻里等。 上述评分标准并非非常完善和科学,但不无启发。首先,城市要满足多种多样的生活要求,包括要有美好的公共空间。其次,城市要保护、利用和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再次,城市需要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环境。从中也可看到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环境、城市建筑文化环境,每一个层次均具有广泛的内容,同时它们之间又具有多么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文化环境在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中的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城市文化环境的构成要素 主要有标志性建筑、城市文化设施、街区、风景名胜和城市整体特征等5个要素。 众所周知,标志性建筑(含城市雕塑)对于构成城市形象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罗丹曾说:“我们整个法国就包含在我们的大教堂中,如同整个希腊包含在帕提农神庙一样”。绝大多数标志性建筑都有着“三优”的共性:那就是优越的选点、优秀的设计和优美的环境,三者缺一不可。如纽约自由女神像,选点在纽约湾口,迎着从旧大陆到新大陆的航线方向;雕塑形象融圣母玛丽娅、法国大革命女战士与雕塑作者的慈母于一身;雕像挺立在海水环抱的绿岛上,环境空灵优美。难怪她被誉为美国的象征。有些名城采用大手笔,在一个区域、一座广场、一条轴线上布置若干标志性建筑,在形成建筑艺术高潮的同时也集中、典型地体现了城市文化特征。如巴黎从卢浮宫到德方斯大门的大轴线、华盛顿从国会山到阿林顿公墓的中心区、北京从永定门到景山的大轴线都是优秀的实例。 文化设施是营造城市文化环境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欧洲,以大剧院为中心的文化广场比比皆是;在北美,更有近代的文化中心建筑组群,突出了文化设施在城市中的多元功能和优美形象。在规划布局时,一定要通过城市设计选好地段,与城市的干道、广场共同组成城市生活的热点。如纽约在西城的贫民窟区建起了林肯中心,随后在对面建起了公寓,沿街出现了商店餐馆,贫民窟不复存在,这个区成了“不夜城”。而华盛顿其在风景优美的波特马克河岸建起了肯尼迪中心,虽然建筑本身也是一位名家的成功之作,但由于它对岸就是阿林顿国家公墓,处于政治性较强的地区,市民只能来看演出,别无其它活动。 《北京宣言》提出:“我们要用群体的观念、城市观念看建筑”。不论是传统的旧街区还是新建设的现代街区,都是展现城市文化的重要场景。现在许多城市开始认识到在旧城更新发展中,保护、保存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是多么重要的文化复兴活动。它对于城市文脉的延续,对于民风民俗的展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街区包括产业区、居住区、文教区和商业区,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着现代城市文明的风采。住宅建筑一般占城市建筑的60%~70%,不论是居住环境还是建筑形象,对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都具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沿海一些早期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的城市,现在为了城市大环境的协调,在恰当的地段建设了一些颇具西洋古典风格的建筑,倒也合情合理。但一些内陆城市流行的“欧陆风”,则是不伦不类的文化错位。西方人在追求自己文化的回归,而中国人也跟着归到人家老祖宗的门下,此风实不可长! 风景名胜自古以来就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我国许多城市都有命名“八景”“十景”的传统作法。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要保护、发掘、利用其风景名胜;对于新开发的城市,则需要从规划之日起,有意识地打造自己时代的风景名胜。现在一些城市通过新闻媒体评选城市胜景,这是好事。但评选之后还需要择优提高、扩大成果,把优中之优延续下去。这样通过日积月累,也就积累了我们时代的“八景”“十景”。 保持和发扬城市的整体特色。自然特色是构成城市整体特征的本底,人为建设是构成城市整体特征的能动因素。两者的结合则体现了城市文化的水平和特色。古今中外许多名城都十分注重城市与山水的关系。但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西方人好占山头,好入大水,发挥极至;中国人则好依山傍水取其“宛自天成”,而且前后左右都要有所照应。如何把握城市的整体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城市性质定品位,城市规模定尺度,历史文化见文野,自然环境凝风格。 4、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 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应是长效型的建设,而不是突击式的装潢。既要深谋远虑,又需日积月累,在正确的文化取向、文化定位的前提下,有明确的战略思想,有优秀的城市设计和实施方案,有切实的建设步骤,有特色的运作经营,可以做到“三、五年有一个小变化,十来年有一个大变化”,这个变化的标志往往是对上述几个要素之中某一点的突破。对于变化,如今人们的认识已由激进转为平和,那就是一座城市要有所变化,还应有所不变。“变得像纽约了”“变得不认识了”“世界大同”了,这决不是好现象。一个人不能六亲不认,不能失去记忆,一座城市也是如此。 在这里,笔者想谈谈在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难题:是统一还是对比。统一是指事物的一致性,对比是指事物的差异性。在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创作上都广为运用这两种手法。其实,在这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高低之分。“在对比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这本是艺术创作的一个基本法则。而最后衡量和评价艺术效果的标准则是“和谐”。“和谐为美”这是古往今来的一条基本美学原则。现代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就说:“形式含有系统间的和谐,是一种秩序的感受,也是一事物有别于其它事物的特征所在”。1978年国际建协在《墨西哥宣言》中指出:“如今大多数建筑师每每只着眼于建筑的形式,拘泥于其狭隘的技术—美学意义,越来越脱离真正的决策,这种现象值得注意。建筑学的发展要考虑到全面的社会、政治背景,只有这样,建筑师才能作为专业人员参与所有层次的决策”,国际建协在《北京宣言》中指出:“职业的自由并不能降低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20世纪后期,一些“前卫”的流派各持己见的现象在建筑创作中也有反映:就是要打破和谐,就是要否定公认的原则,以“先锋”“前卫”为先进的标志。我国有些同行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对国外一些名作不求甚解,而对它们进行片面的颂扬。他们常常举出艾菲尔铁塔、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和华盛顿东馆、蓬皮杜文化中心作为建筑与环境不和谐而成功的佐证。艾菲尔铁塔难道只是因为采用了钢结构与环境形成强烈对比而成杰作?不然,因为它优美的曲线造型,罗马风的大拱,乃至拱券口的钢结构图案都在与巴黎的建筑传统文化对话。1999年新年世界三大男高音的演唱会在艾菲尔铁塔下举行,音乐会的台口就采用了艾菲尔铁塔的有细部花纹的拱门。这正说明艾菲尔铁塔不是天外来客,而是欧洲传统文化与工业化新技术的结晶。卢浮宫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在这座利用传统宫殿扩建而成的现代化博物馆的建筑空间中,仅仅是一个进入地下大厅的入口,也是地下大厅的玻璃屋顶。其尺度在这个大环境中仅是一个小品,其玻璃的透明质感并没有阻挡人们观赏卢浮宫的视线,应该说这是大统一中的小对比,无损总体环境的和谐。华盛顿的国家艺术馆东馆完全是一座全新的现代建筑。它在环境上的成功首先在于其遵守了总体规划的边界条件和高度控制。东馆、西馆一今一古,却有着一致的高度和水平轮廓线,并采用了出自同一石矿的灰色石材饰面。东馆主入口向西,与西馆的东门处在同一条轴线上。贝聿铭先生精心采用这些措施保证了东馆这组独具个性的建筑与环境达到高度的和谐。对蓬皮杜文化中心的建筑单体设计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巴黎旧城区的城市风貌上则不得不持否定的态度。1996年,中国建筑学会代表团赴法进行学术交流,当法国接待官员介绍到巴黎城市如何注重统一谐调时,笔者曾以蓬皮杜文化中心向其请教。这位官员作了一个遗憾的表情并说:“蓬皮杜文化中心是以前批准建造的。按照我们新的POS(城市规划规范)和1994年制定的大巴黎总体规划,现在报批这个方案是通不过了”。由此可看出,不是外国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人家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凡事还是以基本原理和实际效果来检验为好。 其实,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在城市设计和建筑艺术上,基本原则的回归已成为世界主流。在1999年召开的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的两个主题报告和所通过的《北京宣言》就是时代的强音。国内外大量城市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了城市的统一性和建筑的谐调性是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必不可少的品质。“和谐为美”这是一条永恒的美学原理。http://www.baidu.com/baidu?clid=7CEE7E4206C17C28CFDC0B61CCA9D0262B7CCBBC&tn=nanlingcb&word=%B3%C7%CA%D0%BE%B0%B9%DB%B5%C4%C9%E8%BC%C6%B8%C5%BF%F6%BC%B0%C6%E4%B7%A2%D5%B9%C0%FA%B3%CC

矿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

(一)矿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和血液,人类90%的能源、85%的工业原料和70%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工业化初期,矿业行业是工业化的先锋队。因此,在20世纪初,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中后期以后,企业社会责任思潮的滥觞,首先发端与矿业行业。矿业行业的大佬,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等,都是率先承担社会责任的先驱。洛克菲勒1913年设立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先后资助培养3个国务卿、12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和众多的科学家,资助创建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现代艺术博物馆、北京协和医院等。卡内基从穷苦人家的孩子到创立卡内基基金会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在乡村小镇建起2800个公共图书馆,其个人奋斗经历润色了美国梦。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矿产工业在澳大利亚全国各地投资修建了12个新港口和25座新机场,修建了超过2000公里的铁路线等,对澳大利亚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矿业大财团通过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进一步推进了工业化进程和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卡内基认为:“一个富人的责任是把他的财富用于公共利益之上,使社区乃至社会因为自己的财富而受益。”这句名言可以看作对矿业企业自发履行社会责任上升到自觉层次的宣言。(二)矿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经历从行为到制度的过程随着越来越多观念先进的企业加入到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从企业行为上升到制度层面。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是一帆风顺的。根据罗马法以来的委托-代理原则,公司经营者要为股东负责,因此公司经营者要为社会捐赠,便会越权违法。越权原则是美国早期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主要法律障碍。但是,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多个案例逐步突破了越权原则,尤其是二战以后,政府难以支持大量的公共设施建设,导致社会不得不寻求企业对公共设施建设的资助。法学界也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越权原则的突破铺平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障碍,并且企业的社会责任支出免税的条款也逐步写入法案中,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社会责任运动中来。就矿业行业来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发展呈现出更多制度化的特征。与其他工业行业不同,矿业企业对环境的扰动、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对矿区社会的影响,决定了矿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侧重点往往更加集中在环境治理、利益共享等方面。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的高人力成本,导致安全事故的高额度赔偿,保险和民事赔偿的完备使安全生产不再成为突出的责任问题。1999年以来,利益相关者协议(Impact and Benefit Agreement)成为加拿大矿产开发的一个关键环节。该协议由矿业开发企业与当地原著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签订,明确矿业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支出的范围、额度,使矿业企业的社会责任进入到从捐赠进化到契约层面。2006年,加拿大联邦政府编制发布《加拿大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指南》,指导全国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2002年9月,地球首脑会议通过《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和《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呼吁研究采矿、矿物和金属业对环境、经济、健康和社会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及惠益,并加强土著社区及妇女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2010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18届会议强调,生活在矿业开采场所附近的社区面临严重环境和社会危害,呼吁国际社会重视矿区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矿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保障利益相关方权益,是矿产资源开发准入的重要内容和矿区居民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199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提出”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计划,并于2000年7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动员工商界成为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呼吁工商界以自主的行为,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及反贪污方面的十项基本原则,通过负责的、富有创造性的企业表率,建立一个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全球机制。“全球契约”要求成员企业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的公开报告,来通报说明支持全球契约及其各项原则的方法。安南的建议取得了发达国家、企业界、国际工会组织和国际雇主组织的积极响应。一些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开始行动起来,倡导承担社会责任。在中国,中石化、五矿集团、中金集团、中铝集团、中国有色等知名矿业企业成为其中的典型代表。

软装设计的发展历程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对这一起源于欧陆,风靡整个世界的装饰理念,中国人也是这些年才了解的,当然还是从沿海地区发展到内陆,软装设计被人们下定义来去诠释。其实也可这样理解,“硬装”类似人的身体骨骼等,等生长成型之后,很难再去改变,需要通过后天的“软装”来美化,类似很多女孩,先天的长相虽不好,但通过化妆师的专注修饰,也会打造成美女。同样,软装设计师类似化妆师,不管你的住所先天如何,不管是“高富帅”还是“矮矬穷”,通过专注的软装设计,或者加深“高富帅”的程度,或者使之成为“高富帅”。软装饰一般可以概括为除了家居中固定的、不能移动的装饰物之外的(如地板,顶棚,墙面,门窗,建筑造型等),其余的可以移动的、便于更换的装饰物(如窗帘、沙发、壁挂、地毯、床上用品、灯具、玻璃制品以及家具等多种摆设、陈设品之类)都可以称为软装饰。“软装饰”更可以根据居室空间的大小形状、主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各自的经济情况,从整体上综合策划装饰装修设计方案,体现出主人的个性品位,而不会“千家”一面。相对于硬装修一次性、无法回溯的特性,软装修却可以随时更换,更新不同的元素。不同季节可以更换不同的色系、风格的窗帘、沙发套、床罩、挂毯、挂画、绿植等等元素。现今的家居装修中软装的设计不容忽视,一幅画一个摆件无不体现居者的品位及个性,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在进行交换的时候,就会各自拥有两种思想。”对于家居软装设计师来说,思想可以改变设计师的设计思路、理念甚至未来。所谓软装饰,又叫软包,是指装修完毕之后,利用那些易更换、易变动位置的饰物与家具,如窗帘、沙发套、靠垫、工艺台布及装饰工艺品、装饰铁艺等,对室内的二度陈设与布置。家居饰品,作为可移动的装修。软装饰艺术发源于现代欧洲,又称为装饰派艺术,也称“现代艺术”。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新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审美意识普遍觉醒,装饰意识也日益强化。经过近10年的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软装饰艺术。软装饰艺术的装饰图案一般呈几何形,或是由具象形式演化而成,所用材料丰富且贵重,除天然原料(如玉、银、象牙和水晶石等)外,也采用一些人造物质(如塑料,特别是酚醛材料、玻璃以及钢筋混凝土之类)。其装饰的典型主题有裸女、动物(尤其是鹿、羊)、太阳等,借鉴了美洲印第安人、埃及人和早期的古典主义艺术,体现出自然的启迪。出于各种原因,软装饰艺术在二战时不在流行,但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以复兴。现阶段软装饰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

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设计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设计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设计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设计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 ;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长安城的建设成就是唐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宋开封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按照五代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延绵千年的城市里坊制逐渐废弛。北宋中叶,开封城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元大都的规划汲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可说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设计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在西方,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已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坊际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当时的“理想”城市模式。中世纪社会发展缓慢,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帕拉第奥、斯卡摩锡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产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除罗马等少数城市外,一般规模较小。多数城市是自然形成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都比较简单,卫生条件也差。城市规划设计多侧重于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主要着眼于道路网和建筑群的安排,因而是建筑学的组成部分。产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工业的建立和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盲目发展,贫民窟和混乱的社会秩序造成城市居住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研究对策,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学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学科主要由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城市建设立法、城市规划合理四部分组成。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始于人们从社会改革角度对解决城市问题所作的种种探索。19世纪上半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继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莫尔等人之后提出种种设想,把改良住房、改进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对后来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颇有影响。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1915年格迪斯提出区域原则,倡导城市规划设计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的学说。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代的恩文所着《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城市和郊区设计艺术概念》一书,总结城市发展的史例和他本人的规划实践经验,可视为建筑师对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开拓。随后,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以及社会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等投入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研究。在19世纪,影响最广的城市规划设计实践是法国官吏奥斯曼1853年开始主持制定的巴黎规划。尽管巴黎的改建,有镇压城市人民起义和炫耀当权者威严权势的政治目的,但巴黎改建规划将道路、住房、市政建设、土地经营等作了全面的安排,为城市改建做出有益的探索。影响所及,科隆和维也纳等城市也纷纷效法。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种建设实践:英国一些先进工业家在建设工厂的同时,建设新的工人镇。例如1851年工业家萨尔特建设了萨泰尔工人镇,1887年利威尔建设了日光港工人镇,形成所谓“企业城镇”。这些实践无疑促进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等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形成。至今,城市规划设计仍是采取上面所说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两种基本形式。19世纪90年代,西欧各国已逐渐形成以公共投资改进市政建设同控制私人用地相结合的城市发展战略概念。在德国有城镇发展规划工作的传统,也有雏形的分区制规划方法。这些都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有用经验。制定城市建设法规最初的目的是维持整齐、清洁、安定的城市环境,以保障居民健康。英国1848年制定《公共卫生法》,其中规定了住宅的卫生标准,1906年颁布《住宅与城市规划设计法》。瑞典1907年制定了有关城市规划设计和土地使用的法律。美国纽约1916年颁布了控制土地利用和建筑高度的分区区划法规,后来在1961年为适应新情况,修改成为区划决议。实践证明,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的质量。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科学技术长足发展,人文科学日益进步,价值观念起了变化,这一切都对城市规划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1933年的《雅典宪章》概述了现代城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和城市规划设计的任务,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规划设计家没有舍弃《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给予更新和补充,这就出观了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这两个宪章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总结,对全世界城市规划设计都有相当的影响。产业革命后,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使人们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寻求最佳模式。有人认为城市宜集中建设。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1922年在《明日的城市》中主张充分利用技术成就,建造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城市集中发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环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这种思想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有人主张城市宜分散建设。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的“广亩城市”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顷居住2.5人,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这两种城市模式影响甚广。此外,有人从城市功能要求出发提出各种城市布局形态,如“带形城市”、同心圆式的环状城市、楔状结构城市、多核心城市等;有人则从城市中各种系统的组织出发,宏观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也有人从微观上对构成城市的单元细胞进行剖析来研究城市的形态。

世界海洋石油发展历程

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是陆地石油勘探开发的延续,经历了一个由浅水到深海、由简易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1887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数米深的海域钻探了世界上第一口海上探井,拉开了海洋石油勘探的序幕。 1920年,委内瑞拉在马拉开波湖利用木制平台钻井,发现了一个大油田。 1922年,苏联在里海巴库油田附近用栈桥进行海上钻探成功。 1936年,美国在墨西哥湾的海上开始钻第一口深井,1938年建成世界上最早的海洋油田。 1947年,美国在墨西哥湾发现第一个近海油田,标志现代海洋石油开始。 1951年,沙特 *** 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 1964年,英国开发北海油田。 1967年,我国渤海海1井发现工业油流。 20世纪70年代,尼日利亚开发西非海上油气。 20世纪80年代,巴西加大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发,到90年代为其油气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南中国海域成为开发的热点,北极地区得到更多重视。 几十年来,5000多亿桶的海洋石油发现可大致分为以下3个勘探阶段。 第一阶段为1940—1972年。 在此期间,美国墨西哥湾于1947年获得第一个近海石油发现,在波斯湾发现了第一批超大型油田,在西非获得第一个海上发现,后期在北海获巨大石油发现。 另有两个重大发现分别在澳大利亚和中国。 该阶段总共发现石油1980亿桶,年均发现83亿桶,发现规模平均7.7亿桶。 第二阶段为1973—1990年。 在此期间,北海、墨西哥、里海、俄罗斯的北极地区都有重大发现,美国墨西哥湾和巴西先后于1983年和1984年发现了本区的第一个深水大油田。 另外,印度和加拿大在近海各获得一个重要发现,西非、澳大利亚、美国墨西哥湾浅区继续有所发现。 在该阶段,石油发现总计达1710亿桶,年均95亿桶,平均规模为1.35亿桶。 第三阶段为1991年至今。 在此期间,巴西、安哥拉、尼日利亚、美国墨西哥湾4个主要地区找到深水重大发现,不过在北海、里海、中国也有几个重大发现,澳大利亚、西非浅水区、波斯湾的发现规模较小。 在此阶段,石油发现总计1210亿桶,年均发现80亿桶,发现平均规模1.16亿桶。 其中,深水和超深水发现440亿桶,年均30亿桶。 海洋油气的开发与海洋钻井是分不开的,海洋钻井的大致历程如下: 1897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Summer land滩的潮汐地带上首先架起木架平台,钻出第一口井。 1897年,美国人H.L.Williams建造了与海岸连接的栈桥,可打多口井。 1911年,世界上第一座固定平台钻井装置矗立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Caddo湖上。 1925年,苏联在里海建造的人工岛上进行石油钻井。 1932年,美国得克萨斯公司造了一条钻井驳船,到路易斯安那州Plaquemines地区Garden岛湾打井,这是人类第一次浮船钻井。 1933年,美国利用驳船在路易斯安那州Pelto湖打了“10号井”,进尺5700英尺,成为首座坐底式钻井平台。 1937年,由木桩插入水深4.3米泥底的、距海平面高4.6米的钻井采油平台,首次在墨西哥湾的海上平台钻井,获得日产85.9立方米的海底石油。 1947年,John Hayward设计了一条“布勒道20号”平台,标志着现代海上钻井业的诞生。 1954年,第一条自升式钻井船“迪龙一号”问世,带动了固定式平台的发展。 1956年,美国雪佛龙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近海完成了世界上首次海洋采油井最深的采油纪录,采油井深达4036米。 1962年,壳牌石油公司用世界上第一艘“碧水一号”半潜式钻井成功,有了向深海发展的工具。 1967年,我国渤海海1井发现工业油流。 1968年,一条设计完善的“格洛玛挑战者号”动力定位船开始在深海进行科学考察。 1971年,美国Hunt石油公司在路易斯安那州近海开创了采油井深度为6248米的海上深井的采油纪录。 1979年,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工作水深接近1500米。 1983年,由欧洲经济共同体财政支持建造的第一座张力腿平台(TLP)于1984年在北海Hutton油田安装投产。 1989年,在美国墨西哥湾587米水深TLP平台投入使用。 1998年,中国东海平湖油气田向上海供气,结束了中国东海不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历史。 2001年,海洋采油井最深纪录达7088米。 2001年,墨西哥湾钻井水深达2964米。 2002年,雪佛龙公司钻井垂深达9210米。 2003年,雪佛龙德士古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钻井工作水深突破3000米。 2004年,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在园丁湾水深1425米投产采油。 图2-8 世界主要海洋油田数目的分布 如图2-8所示,目前,在世界海洋中已找到了581处油田。 其中,欧洲和地中海25个,北海110个,意大利、北亚得里亚海20个,黑海和里海17个,南美洲43个,非洲近海27个,西非近海85个,波斯湾60个,印度次大陆沿岸海域2个,远东近海23个,印度和马来西亚近海15个,澳大利亚东部和新西兰近海3个,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12个,南部吉普斯兰德海盆19个,北海近海44个,美国墨西哥湾16个。

北京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1998年,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500万元美金;2000年3月,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压变频器样机(1000KW/6KW)完成调试;2000年6月,第一台高压变频器在天津新开河水厂进行试验运行;2000年8月,通过国家电控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落的测试检验;2000年10月,通过国家经贸委、国家机械工业局的产品鉴定;获得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证书;2000年12月,获ISO9001:1994质量体系认证证书,2009年1月获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2001年1月,第一台10KV高压变频器投运,开创了我国10KW电压等到级变频器现场应用之先河;2002年11月,第一台1800KW/6KW高压变频器在山西阳光发电厂投入运行;2003年6月,获得北京市火炬计划项目证书;2003年8月,第100台累计销售业绩诞生,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2004年8月,公司高压变频器累计销售突破200台,阳坊生产基地落成;第二代高压变频器投入市场;2004年底,第一台2500KW/6KW高压变频器在东北顺利实现销售;2006年3月,公司HARSVERT-S系列同步电机变频调整系统正式投入市场;2006年5月,公司3400KW/6KW高压变频器现场一次调试投运成功;2006年7月,利德华福第一对台HARSVERT-VA系列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高压变频调整系统顺利投入运行;2006年12月,公司成功签订了2套4600KW/6KW同步机变频调整系统;公司高压变频器累计销售突破800台;2006年,海外市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产品远销欧洲和东南亚;2007年6月,公司高压变频器累计销售突破1000台;2007年9月,公司5600KW/10KW高压大功率变频调整系统成功投运;2008年3月,成功签订2套7500KW/10KW高压变频调整系统,并于2009年成功投运,是目前成功应用的国产最大功率等级高压变频器;2008年9月,利德华福成立十周年,高压变频器销售业绩突破2000台;2008年11月,利德华福顺利通过“三合一”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即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2008年12月,成功签订4套6500KW/10KW高压变频调速系统;2009年1月,公司2套320KW/6KW能量回馈高压变频器在矿井提升机主井、付井成功投运;2009年9月,阳坊生产基地二期厂房竣工投产,高压变频器累计销售突破3000台,连续六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2010年3月,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工会在昌平区财会之家二楼多功能厅召开了昌平园工会工作会议暨表彰总结大会。利德华福被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工会授予“昌平园工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3月,北京市昌平区商务委员会召开了“2009年度商业外经贸十强企业”表彰大会。在表彰会上,利德华福获得“外经贸十强企业”的光荣称号;2010年3月,在中国自动化网2009年度评选中,利德华福获得“节能贡献奖”和“热点新闻奖”;2010年5月,昌平区委书记侯君舒在区委办公室主任孙启、阳坊镇党委书记刘长永、阳坊镇镇长李昌、阳坊镇副镇长张晓东的陪同下,来到利德华福公司进行工作调研,利德华福公司董事长姜继增接待了到访有关领导;2010年5月,《变频器世界》、北京电力电子学会、中国机电一体化协会、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等主办的第七届变频器行业企业家论坛在江苏南通隆重举行。利德华福在2009—2010年度中国变频器行业年度评选中荣获了“高压变频器十大品牌”的称号;2010年6月,作为中关村管委会“信贷创新中关村系列活动”首家承办行,北京银行在京仪大酒店举行了“‘聚焦科技,融信未来"北京银行中关村百家主动授信行动计划”启动仪式。利德华福等30家首批入选的百家主动授信企业现场接受了授牌;2010年7月,由电气时代杂志社主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变频器分会指导的“节能创想2010—第四届全国电气节能应用技术论坛暨第七届变频器用户满意十大品牌发布”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举办。利德华福强势入围“第七届中国变频器用户满意十大品牌”;2010年11月,中国自动化网主办,品牌中国联盟、中国工博会以及业内多家权威组织协办的“营销十年·谋变—2010中国自动化营销战略高峰论坛暨中国自动化营销十年(2000~2010)颁奖典礼”在上海永达国际大厦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利德华福荣获“十大国内营销企业”称号;2010年11月,中国电气行业先锋媒体——电气时代杂志社主办,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指导的“第七届中国电气工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第11届中国电气工业100强颁奖盛典”在北京希尔顿逸林酒店隆重举行。利德华福被组委会授予“2010年度中国电气工业创新力10强”;2010年12月,利德华福公司与兰州某铁业集团成功签订了一台当前国内最大功率等级10000kW/10kV的高压变频器项目。 2011年11月,“第八届中国电气工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第12届中国电气工业100强颁奖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利德华福被授予“2011年度中国电气工业创新力10强”,这也是我公司连续5年获此殊荣;2011年10月,全国电技术节能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节能专业委员会、深圳市电气节能研究会第五届三次理事会于浙江嘉兴市举办。利德华福荣获高压变频器装置领军企业称号;2011年10月,北京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加入施耐德电气;2011年10月,北京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凭借山东钢铁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国产高压变频器项目荣获“中国电机系统节能挑战项目”优秀项目奖。利德华福连续七届荣获“高压变频器十大品牌”称号;2011年9月,第八届变频器行业企业家论坛暨第九届电力电子论坛在北京翠宫饭店隆重召开,利德华福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荣膺“高压变频器十大品牌”的称号,这也是利德华福连续7年获得这一奖项;2011年9月,利德华福与河南安阳某集团签订了一套18000kW/10kV、两套12000kW/10kV的负载为压缩机的超大功率高压变频器;2011年8月,第六届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利德华福入围2011年“十大电气创新企业”和“十大电气创新产品”;2011年8月,利德华福荣获印度CII颁发的“节能革新大奖”;2011年8月,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变频器分会主办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变频器分会一届六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在泉城济南隆重召开,利德华福荣获“中国电气工业协会变频器分会2007-2011年优秀会员单位”称号;2011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赵凤山、昌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福忠、副主任张文良、杨国昌一行二十余人莅临我司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调研;2011年4月,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北京利德华福《采标先进单位》称号。 2012年7月,第九届变频器行业企业家论坛暨《变频器世界》创刊15周年活动在深圳麒麟山庄隆重举行。 作为高压变频器行业的领军企业,利德华福应邀参加了此次论坛,并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荣膺“高压变频器十大品牌”的称号,这也是利德华福连续八年获得这一奖项;2012年3月,昌平区周云帆副区长考察利德华福;2012年2月,由中国水泥网主办,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特别协办的“中国水泥网年会暨2011百强颁布典礼”在杭州举行,利德华福荣获中国水泥网“2011中国水泥行业供应商百强榜”;2012年2月,“北京市工商联系统2011年度优秀内报内刊表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利德华福内部刊物《变频通讯》再次获得“北京市工商联系统内报内刊优秀奖”,这也是《变频通讯》连续6年获此殊荣;2012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人民政府在阳坊大都举行2012年新春团拜会。利德华福作为昌平区的纳税大户为阳坊镇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评为“经济发展突出贡献企业”;2012年1月,利德华福被评为“昌平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单位”;2012年1月,利德华福入选2012年度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非上市企业”第二名,是国内唯一一家连续四次入选“中国潜力企业榜”的高压变频生产企业。

实验语音学的发展历程

实验语音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70年代到现在。电子计算机已普遍应用于语音分析。在这期间,语音研究已从过去的音素、音节分析扩展到成句成章的分析。除音色之外,超音段特征(包括音高、音强和音长)成为重要研究对象。言语的规则合成和识别的方案是计算机的常备项目。综合这些研究项目,配合新兴的人工智能、言语理解等需要,达到实验语音学的高级水平。同时,越来越多的经验证明,从事语音实验如只研究孤立的语音,而不综合语言学的知识,则对言语信息处理上将无法提高效能。因此实验语音学的研究离不开语言学的指导。早期的实验语音学家首推美国的E.W.斯克里普契尔,1906年他出版了《实验语音学研究》,同时还有J.P.卢赛洛,1908年出版了《实验语音学原理》。两书提供了大量的生理实验方法和成果,是现代实验语音学的启蒙著作。50年代开始了言语声学的研究。美国的贝尔电话公司实验室、哈斯金斯研究组,瑞典的皇家理工学院言语通信系,英国的爱丁堡大学语音系都做了很多工作,为后来的实验语音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 H.弗莱彻、J.L.弗拉纳根、P.拉德福格德、英国的D.B.弗赖、瑞典的C.G.M.方特等人。特别是美国的M.朱斯是较早应用声谱仪来分析语音的一位语言学家。

城市化是什么意思?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城市化是农村社区发展成为城市或城市中心的过程,进而是这些城市的增长和扩张。城市化始于乌鲁克时期(公元前 4300-3100 年)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其原因学者尚未达成一致。然而,据推测,一个特别繁荣和高效的村庄引起了其他不太繁荣的部落的注意,这些部落随后依附于成功的定居点。 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指出: ……虽然永久性村庄的历史仅在新石器时代才出现,但在洞穴中集体表演魔法仪式的习惯似乎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城市的轮廓既是一种外在形式,也是一种生活模式可以在这样的组合中找到 (1)。 然后,这个过程产生了人口稠密的中心,后来被称为“城市”。历史学家海伦·查平·梅斯( Helen Chapin Metz) 提出,美索不达米亚城市的发展是居民努力应对环境的结果。她写道: 苏美尔出现的文明生活是由两个相互冲突的因素塑造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不可预测性,随时可能引发毁灭性的洪水,摧毁整个民族,以及由数百年的河谷造成的极端肥沃——旧的土壤沉积物。因此,虽然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河谷吸引了邻近民族的迁徙,并在历史上第一次使过剩食物的生长成为可能,但河流的波动需要一种集体管理形式,以保护沼泽、低洼地区土地免遭洪水侵袭。随着剩余生产的增加和集体管理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苏美尔 文明扎根(2)。 城市的崛起 现代学者认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早兴起的城市是公元前 4500 年左右的乌鲁克,然后是公元前 3800 年左右的乌尔,这两个城市都位于幼发拉底河岸边。然而,对于苏美尔人来说,第一个城市是埃利都,它建于公元前 5400 年,但可能不是乌鲁克或乌尔所定义的“城市”(参见城市的定义)。在伊南娜和智慧之神的神话中,文明的指令,被称为meh, 是从 Eridu 到 Uruk 的,人们认为这首诗的主题代表了范式从更田园风格的生活方式(以 Eridu 为标志)向更加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以 Uruk 为代表)的转变。城市的结构和城市生活的安全似乎已经将该地区的民众吸引到了城市中心,尽管有理论认为民众被强行从农业地产中移走并重新安置在当时的统治者所在的城市。为国家征用土地。然而,这一理论未能解释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城市化的延续或其在其他国家的复制。 到公元前 2600 年,乌尔是一个繁荣的大都市,到公元前 2900 年,乌尔已是一座有城墙的城市,人口约为 65,000。然而,随着城市从中心向外扩张,城市化仍在继续,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供养民众的肥沃土地已经枯竭。土地的过度使用,加上幼发拉底河的神秘转移,将水从城市中抽离,导致该建筑群最终在公元前 500 年左右被废弃。埃利都,也许出于类似的原因,在公元前 600 年被遗弃,乌鲁克在公元前 650 年被遗弃。尽管许多因素无疑导致了乌尔(阿卡德的萨尔贡)等城市的衰落 例如,公元前 2340 年掠夺了这座城市,并且多次对这座城市进行军事远征,埃兰人最终在公元前 1750 年洗劫了这座城市),有人建议城市化,尤其是对周围环境的过度使用耕地,是一个核心原因。 城市化与资源过度使用 在乌尔的中心,就像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所有城市一样,是一座伟大的寺庙这是礼仪、商业和社会功能的场所。宗教活动,如节日,是当时的主要社交聚会,这些场合经常被用来向城市民众分发多余的食物和用品。圣殿的祭司,他们也是公元前 3400 年左右城市的统治者,负责这种分配,并严重依赖该地区的农民来供应他们需要的剩余物(这个角色最终由国王,因为在公元前第三个千年,随着被称为“Lugal”(意为“大人物”)的武士国王的出现,皇室取代了掌权的祭司阶层。农村的这种过剩生产不仅为城市人口提供了食物,而且增加了长途贸易。与幼发拉底河沿岸的其他城市,如提克里特和埃利都。然而,随着城市化的继续,对越来越多原材料的需求耗尽了该地区的自然资源,最终导致缺乏必要的资产和废弃城市。 埃及对城市化的回应 城市化从美索不达米亚蔓延到埃及,再从那里蔓延到希腊,似乎在早期,乌尔市和其他城市的教训被后来的城市中心所重视。特别是在埃及,土地非常小心,以防止城市化带来的不太理想的后果推翻法老的大城市,以便可以稳定地关注文化方面,如写作、建筑、法律、行政、卫生的发展。 、贸易和手工艺(都被认为起源于乌鲁克的美索不达米亚)。华盛顿大学的 George Modelski 教授写道: 众所周知,古代的一些学生争辩说,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埃及缺乏任何可以被视为现代城市的东西。早在第四和第三个千年,这个伟大的国家确实有寺庙、宫殿和墓地,而且通常规模巨大,但其首都似乎缺乏显着的规模,并且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关于知识分子生活或商业活动的证据。正如约翰·A·威尔逊 (John A. Wilson) 所说:“在近三千年的时间里,直到亚历山大港的建立,古埃及是一个没有一个主要城市的文明”。 然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 ME Smith 教授反驳了这一说法,他声称: 由于考古学家未能在新王国时期(公元前 1350 年)阿肯那顿的首都阿马尔纳之前在埃及找到大城市,因此有时将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相提并论,称其为“没有城市的文明”。这个标签掩盖了一种独特的城市主义形式,然而……埃及并不缺乏城市;相反,它的城市系统的结构与更熟悉的美索不达米亚城市形式不同(The Sage Encyclopedia of Urban Studies,26)。 埃及似乎了解城市化的好处和成本,并选择了“以更小、更专业的城市住区为特征的分散式城市化”(26)。同样的范式也适用于玛雅人的城市中心,至少在他们的规划中是这样,但看似普遍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枯竭,正如史密斯指出的那样, 几乎所有古代城市社会都从事森林砍伐,往往对土壤和地下水位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在温带地区,森林被砍伐用于木柴和建筑材料……在热带森林环境中,森林被砍伐用于农业生产。大多数古代城市最终都被摧毁或遗弃 (27)。 城市的兴衰 城市的人造环境使周围的自然环境服从于民众的需求,最终被视为最终耗尽和破坏了产生城市的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减少,正如芒福德所写, ……城市化的盲目力量,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流动,没有能力创造稳定、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的城市和产业格局。相反,随着拥堵的加剧和扩张的扩大,城市和农村的景观都在遭受破坏和退化,而在补救措施上的无利可图的投资……只会助长他们寻求缓解的更多的枯萎和混乱(14)。 这种城市兴衰的循环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文化中反复出现。为什么它在某些地区(如美索不达米亚)发生得如此频繁,而在其他地区(如希腊)却没有发生,这是学者和历史学家仍在争论的问题。有些人断言这只是人口过剩的问题(如玛雅人的情况),而另一些人则指出土地的过度使用(如乌尔和其他美索不达米亚城市)。这两个答案都不是完全令人满意的,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缺乏深思熟虑,导致了如此多的古城被破坏或遗弃。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的发展历程

建设工程的一切活动虽然属于国民经济的特定领域(与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相对而言),却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息息相关,影响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水平。因此,一切建设项目的投资方向、工程规模、区域布置等重大问题上必须按照各个时期的经济建设方针,服从国家长远规划。国家和地区的各级主管部门对于建设项目的立项、决策、资金筹集、物资分配以及涉外事宜等重要方面要实行有效的宏观控制。根据权限划分为国家、部门和地区(即各省、市、自治区)三级管理。这些管理的内容构成了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50年代至70年代,由国家统一对有关工程建设程序各个阶段的划分以及内容要点,制定颁发执行,是建设领域内的立法文件。建国后,1951年政务院财经委员会颁发了《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暂行办法》。其侧重点对基本建设计划的核准和先设计、后施工的步骤,作了具体规定,将基本建设的全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之拟订及核准;设计工作;施工与拨款;工程决算与验收交接。大致的顺序为:首先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在国家长期计划范围内规定的各项建设项目与指标,确定建设对象,然后开始草拟设计任务书(或称设计计划任务书);在编制设计任务书之前和进行设计过程中,做好调查勘察和建设地址的选定工作;在设计完成后,制定基本建设年度计划;在拨款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查监督;竣工之后,进行验收交接,并办理工程决算。70年代末至80年代,1978年由国家计委、国家建委、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基本建设程序的若干规定》,规定中述及一个项目从计划建设到建成投产,一般要经过下述几个阶段;根据发展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和布局的要求,编制计划任务书,选定建设地点;经批准后,进行勘察设计;初步设计经过批准,列入国家年度计划后,组织施工;工程按照设计内容建成,进行验收、交付生产使用。全部过程包括以下阶段内容;计划任务书;建设地点的选择;设计文件;建设准备;计划安排;施工;生产准备;竣工验收、交付生产。90年代以后,1991年12月国家计委下发文件明确规定,将现行国内投资项目的设计任务书和利用外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统一称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取消设计任务书的名称。文件还规定今后所有国内投资项目和利用外资的建设项目,在批准项目建议书以后,并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一律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其内容及深度要求与以前的设计任务书相同,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经过初步调查研究,由项目的主办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按照投资管理权限向所属的投资管理部门推荐拟建项目,经批准后列入建设前期工作计划。投资主管部门对所推荐的拟建项目进行综合平衡,在条件成熟时选择一批需要而又有前途的建设项目交与项目的主办单位委托设计或工程咨询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对于可行的项目,在经过预审、修改、复审和评估后,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投资主管部门批准后,此项目即算成立,可安排年度建设计划,进行工程设计和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项目的主办单位,应组建或指定建设主管单位,对外进行各类协议和合同的谈判、预约或签订,进行勘察设计,厂址选择,土地征用,资金筹集等一系列准备。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详图设计),组织招标投标,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组织设备材料的订货、供应、运输、开展施工,同时进行生产准备工作,于工程结尾时,组织调整试车,办理交工和竣工验收,使建设项目按预定目标进入生产时期。

项目管理软件的发展历程?

最初计算机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是在50年代随着网络计划技术的出现而出现的,1956年和1957年相继出现的由杜邦公司与兰德公司开发的CPM(关键路径法)和美国海军开发的PERT(计划评审技术),这使得计算机在项目管理上的应用成为可能,在随后的应用中,由于当时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有限,价格昂贵,同时受当时管理理论水平的制约,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都是以进度计划的安排和管理为主,而且其应用对象主要是在少数国家的军事、公共事业和某些大企业的工程管理上。首先在企业中应用的项目管理直接相关的软件是会计记账和成本测算方面的,到了70年代,才有一些公司研究开发一些面向一般企业和项目的、基于网络计划技术的项目管理软件,这些软件最基本的功能是能根据给定的工作逻辑关系得到最短的进度计划。与大部分软件普及的情况类似,计算机项目管理软件加速发展的契机出现在80年代,随着PC的出现和普及,基于PC的项目管理软件得到了迅速的普及。1982年出现了第一个基于DOS的项目管理软件产品。到80年代中后期,项目管理软件实现了从仅能对单一项目进行管理向可以对多个项目进行同时管理的飞跃,实现了从DOS下的字符式软件到完全的图形方式软件的飞跃。在这段时间内,大部分项目管理软件专注于项目管理过程的某一种单项需求。由于当时从事这方面开发的软件公司的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受到计算机硬件平台、软件开发运行平台和开发手段的限制,这一时期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到80年代后期,很多软件开发商已经把目光放在各种功能的集成上,开始在功能集成上下功夫。从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类具有特定功能的项目管理软件的日渐成熟,各软件公司也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逐步壮大实力,很多公司在自己成功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某一个(或若干个)具有特定功能的项目管理软件的基础上,逐步地将各个相关功能进行集成。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多种功能集成的项目管理软件,包括集成了进度管理、资源管理和费用管理的PrimaveraP3,集成了进度管理、资源管理、费用管理和风险管理的WelcomOpenPlan,此外还有很多价格低廉、易用性强的项目管理软件,包括MicrosoftProject、SymantecTimeline、CA-Superproject等。90年代中期,互联网开始在全世界普及,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应用蓬勃发展。同样,基于互联网的项目管理软件和项目管理模式也开始出现,并迅速得到众多项目参与方的认可和推广。很多建筑企业都将其新系统的范围由企业内部的LAN(局域网)扩展到Intranet(企业内部互联网)和Extranet(企业外部网)的范围上,几乎所有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商都在其软件当中加入了支持互联网的功能。当然,互联网技术能够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得到迅速推广,其主要原因在于工程项目本身。工程项目,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项目本身和项目的参与方在地域上分布分散等特点,这些特点对项目各个参与方间的信息交流与协同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地域上分布的多个专业单位所构成的虚拟项目团队正在成为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组织形式。基于这一点,一些有远见的开发商已经开始在互联网上为项目的各个参与方提供“网络上的协同工作环境”,这些开发商有些是由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或ICP(InternetContentProvider互联网内容供应商)转变业务方向或扩大业务范围的结果,有些则是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商拓展业务而形成的。前者大多只提供一个项目参与各方交互和交流的环境,而后者不仅提供环境,往往在其提供的环境基础上还要提供额外的解决方案支持和其它增值服务,这些增值服务往往与其原已开发的项目管理软件密切相关。目前,项目管理软件正在朝着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大多数软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支持开放的后台数据库;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后台数据库,使得用户可以将所购置的软件与其它系统进行集成。此外,各软件开发商都倾向于向用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src="https://.cbi360.net/2019/6/19/d2506e23-07ce-4d1f-a63a-1df388939573.jpg" title="众和软件文中图片.jpg" alt="众和软件文中图片.jpg"/>以上项目管理软件的发展历程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简要叙述世界文化史的发展历程,较详细些。

简要叙述世界文化史的发展历程,较详细些。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 世界史,一般是指有人类以来地球上历史的总和,虽然世界历史本身早在人类文明出现后就出现,但人类一直到近现代才真正用这个概念来研究和述说历史。 这种世界史的概念也在西方向外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到世界各地,如日本在19世纪 末开始发展世界史的研究,中国知识分子也开始对世界历史感到兴趣。但在西方,一直到20世纪晚期,西洋史仍然一直是学术主流,直到1980年代,以来,打破西方中心的努力下,欧洲以及美国的历史课程主流,才开始由西洋史转向世界史。 世界史四言记忆法 四大发明,进步杠杆。技术进步,分工扩展。城镇增多,关系改变。庸佣不同,性质迥然。地中海岸,萌芽出现。 新航路开,有其根源。商品经济,货币贪婪。商业危机,道路阻断。为去东方,起锚开船。西葡两国,率先扬帆。 远达印度,达氏航船。哥氏船队,大洋彼岸。麦船环航,证实地圆。新路开辟,意义深远。商价革命,资义发展。 白人上岸,凶相毕现。烧杀抢劫,贪得无厌。亚非拉美,沉重灾难。原始积累,手段野蛮,世界形势,由此改变。 文艺复兴,意为首源。人文主义,集中表现。强调人行,反对神权。面向现实,尊重实践,自然科学,重大发展。 天主教会,封建集团。神职人员,腐败贪婪。宗教改革,新教出现。革命旗帜,飘扬荷兰。首次资革,发展领先。 英处中线,海外利便。制呢利大,养羊地圈。新的阶级,实力发展。斯氏王朝,君主制专。引发革命,为镇筹钱。

简要叙述世界文化史的发展历程,

简要叙述世界文化史的发展历程,较详细些.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 世界史,一般是指有人类以来地球上历史的总和,虽然世界历史本身早在人类文明出现后就出现,但人类一直到近现代才真正用这个概念来研究和述说历史.这种世界史的概念也在西方向外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到世界各地,如日本在19世纪 末开始发展世界史的研究,中国知识分子也开始对世界历史感到兴趣.但在西方,一直到20世纪晚期,西洋史仍然一直是学术主流,直到1980年代,以来,打破西方中心的努力下,欧洲以及美国的历史课程主流,才开始由西洋史转向世界史.世界史四言记忆法 四大发明,进步杠杆.技术进步,分工扩展.城镇增多,关系改变.庸佣不同,性质迥然.地中海岸,萌芽出现.新航路开,有其根源.商品经济,货币贪婪.商业危机,道路阻断.为去东方,起锚开船.西葡两国,率先扬帆.远达印度,达氏航船.哥氏船队,大洋彼岸.麦船环航,证实地圆.新路开辟,意义深远.商价革命,资义发展.白人上岸,凶相毕现.烧杀抢劫,贪得无厌.亚非拉美,沉重灾难.原始积累,手段野蛮,世界形势,由此改变.文艺复兴,意为首源.人文主义,集中表现.强调人行,反对神权.面向现实,尊重实践,自然科学,重大发展.天主教会,封建集团.神职人员,腐败贪婪.宗教改革,新教出现.革命旗帜,飘扬荷兰.首次资革,发展领先.英处中线,海外利便.制呢利大,养羊地圈.新的阶级,实力发展.斯氏王朝,君主制专.引发革命,为镇筹钱.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煤化工产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陕北“二次创业”的春潮,在2008年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新的律动。神木煤化工产业有限公司作为该集团挺进煤化工产业的新兴经济主体,从2008年11月26日正式运作,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向集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09年,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02亿元,超额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3亿元经营目标任务。是何种原因,使该公司的发展绽放出如此炫目的火花?记者走进他们开拓着的热土,从中搜寻出了其中的秘密。 准确定位,理顺思路,公司发展在夹缝中扬起了飞扬的旗帜作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挺进陕北“二次创业”的新型经济体,如何在新的发展中抢得先机,如何在新的发展中创出新路,是摆在公司决策者面前的最大难题和挑战。2008年11月26日,在公司刚刚宣布成立后,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党会财,总经理任沛建就带领公司所有班子成员迅速开展工作,义无反顾地投身陕北这块煤化工产业开发的热土,高举起陕煤化人飞扬的旗帜。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公司在西安研究通过了《公司章程》、《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以及《公司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办法》,并对班子成员进行了工作分工;制定了公司管理框架与定编定员方案;广揽招聘各类急需的管理人才;完成了公司驻地租赁,注册验资、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和企业代码登记等法定事项。 2009年元旦刚过,公司人员便迅速入驻神木,党会财和他的战友们的足迹在20多天时间里,踏遍了神木地区几乎所有的煤化工、兰炭生产重点企业,走访了神木县主要领导和10多个职能部门,了解神木地区煤化工产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产业布局,最终掌握了制定公司科学发展的最基本要素。“通过资源整合,以股份制合作经营,进行集中生产,采取循环经济模式,才能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是班子成员通过艰苦调研形成的共识。 基于这个准确判断,公司领导班子在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并确定了“投资、合作、监管、协调、发展”的10字职能定位,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以建设具有循环经济特色一流煤化工企业”的愿景目标,为公司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需要,客观审慎地研究制定了公司2009年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及时召开了公司项目建设工作会,统一了公司上下的思想,从而拉开了发展的帷幕。统筹兼顾,求同存异,公司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变“危”为“机”神木县作为榆林地区国家能源基地建设的热土,煤化工发展的起步虽然起步较早,但多属县办或由个人联合组织形成的股份合作制小型企业。不仅产业集中度低,产能低,更为严重的是对资源的浪费严重,而且营销大多采取“单打独斗”,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煤化工作为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新兴产业,如何在发展中体现前瞻性,彻底打破无序的发展格局,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效益的最大化。公司的决策者敏锐地提出,“必须提高产业的集中度,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也是产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公司没有在危机中退缩,积极把握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趋势,变“危”为“机”,强势抢占榆林地区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2009年1月,公司刚成立就迅速主持召开了新组建的天元、富油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选举了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董事会迅速聘任了经理层,新公司开始正式运行,确保了集团公司“50万吨/年中温煤焦油轻质化项目”和“12万吨/年中低温煤焦油综合利用工程”两个重点示范项目的顺利推进。4月,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确保了该校研究的煤化工技术新成果有优先使用权。为了确保在煤焦油转化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储备,10月公司与上海胜帮公司进行了深入交流,初步意向参股重组上海胜帮公司。11月重组了联众、来喜、五洲、东源等四家兰炭企业,新成立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重点实施循环经济一体化项目。即年产260万吨兰炭项目、焦炉煤气发电4×50MW(一期2×50MW)项目和年产30万吨电石项目。重组成立的能源发展公司,一举成为陕西省最大的兰炭企业航母。 面对不同的利益主体,面对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如何通过企业的多元化整合重组,提升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知名度和感召力,使众多的投资主体愿意与国企肝胆相照,真诚合作?“统筹兼顾、求同存异、依法评估、协商确定”是公司在企业整合重组中赢得各方人气,抢占发展空间的制胜法宝。公司与九江、莱德、江泰公司的合作重组前期尽职调研基本结束;与神木发电有限公司的合作重组已完成了前期工作,集团公司董事会已原则同意;富油公司的土建施工已基本结束,部分单元已进入如火如荼的设备安装阶段。有梦想,就会有希望,面对未来,公司发展的路子将越走越宽2010年,面对新的压力和挑战,神木煤化工产业有限公司在发展中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将目光放得更远。结合集团公司下达的经营目标任务,公司提出了实现两个转变(工作重心由“投资、合作”转向“监管、协调”、工作重点由基本建设向生产经营转变,向完成产品产量、销售收入、利润指标转变)、突出四个重点(突出安全管理、项目建设、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抓好六件大事(抓好天元、富油公司投产;电石、电厂一体化项目建设;科学规划“十二五”公司发展目标;建立完善销售体系;打造煤干馏科技研发平台;合作重组六件大事)、实现七个目标(销售收入52亿元;利润总额5000万元;主要产品产量455万吨;天元公司一季度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富油公司6月底建成试车;能源发展公司30万吨/年和神木发电公司50万吨/年电石一体化项目一期年底建成试车;安全方面杜绝重伤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千人负伤率≤0.8)的总体工作部署,强势舞起科学发展、和谐奋进的龙头。 围绕“十二五”远景目标,公司紧扣集团公司陕北“二次创业”战略,提出了建设柠条塔载能工业区兰炭产业整合、红柳林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锦界工业园区、安崖园区盐化工和榆阳区麻黄梁工业园区板块的战略构想,力争到“十二五”末,新增产品年产兰炭180万吨,粉焦1320万吨,煤焦油18万吨,煤焦油加工产品(汽油、柴油、液化气)223万吨,金属镁4万吨、卤水150万吨,真空盐200万吨,发电38亿度,实现年销售收入183.15亿元,利税20亿元,年利润10亿元的经营目标。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明显的形成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时期。自远古至18世纪末,是古代地理学时期,主要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而且这些记载多是片断性的,缺乏理论体系,地理学内部尚未出现学科分化,各国的地理学基本上是在该国封闭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在早期,以中国和古希腊的成果最显著。中国的《尚书·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水经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较早的地理学史料。到了后期,欧洲地理大发现涌现出了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地理探险家,他们的发现极大的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学时期。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是德国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尔的《地学通论》两书的问世。近代地理学是产业革命的产物,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成熟起来的。这一时期,各种学说分起、学派林立。地理学的各部门学科几乎都在这个时期出现和建立,因此也是部门地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洪堡德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以后德国的李希霍芬、法国的德马东为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美国的戴维斯和德国的彭克分别创立了侵蚀轮回学说和山坡平行后退理论,标志着地貌学的建立;奥地利沃汉恩的《气候学手册》、俄国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气候及俄国气候》、德国柯本的世界气候分类,为气候学奠定了基础;英国的华莱士对世界动物区划分为动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俄国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带学说为土壤地理学奠定了基础;李特尔和德国的拉采尔建立了人文地理学等等。其中,人文地理学家表达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理解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和精妙性,从而在实践上更多地注意质量而不是数量,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心理学而不是经济学。如果理想化一点,人本地理学家应该是这样一个亚历山大·洪堡,掌握着海量的事实——也就是名词。但是他还必须爱好自然、能感悟自然并寻求其意义,就像他哥哥威廉·洪堡一样。“它意味着什么?它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必须永远藏在人本主义地理学家的意识里,从而使他同时能成为一个道德家和哲学家。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现代地理学时期。现代地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理论地理学的诞生和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卫星等应用的出现。现代地理学强调地理的统一性、理论化、数量化、行为化和生态化。地理学中方法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地理数量方法、地图学等,将率先获得较多的发展;综合性分支学科、应用性分支学科,如综合自然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医学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资源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将有较快的发展;地理学中研究人文的趋势将会加强,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比重将会增大。 自远古至18世纪末。这一时期的地理学是工业革命之前的农牧业社会的产物,特点如下:①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早期的记载多是片断性的,中晚期出现不少地理著作,但多缺乏理论体系。②地理学内部尚未出现学科分化。早期的学者是百科式的,地理学同其他学科掺和在一起。到了晚期,文艺复兴之后,主要在欧洲出现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分化,但地理学内部的分化仍不明显。直到19世纪,地理学才发生明显的分化,那是近代地理学时期的事了。③各国的地理学基本上是在该国封闭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呈现多元化。世界几个文明古国各自积累了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分别形成古埃及地理学、古希腊罗马地理学、古代印度地理学、古代阿拉伯地理学和古代中国地理学。在早期,以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的成果最著。中国有《尚书·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等著作,古希腊罗马有埃拉托色尼、斯特拉波和托勒密等人的著作。在中期,欧洲进入中世纪时代,地理学一度衰落了;中国的地理学则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成果,有裴秀《禹贡地域图》和“制图六体”的绘图原则、郦道元《水经注》、玄奘《大唐西域记》、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等;阿拉伯地理学在这个时期崛起,如马苏第、伊德里西等人的重要贡献。在晚期,则以中国和欧洲的地理学最有成就。在中国,有郑和“七下西洋”、罗洪先《广舆图》、徐霞客的游记、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等;在欧洲,地理大发现涌现出了C.哥伦布、V.da伽麦哲伦等地理探险家,极大地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出现了G.墨卡托的地图集、B.瓦伦纽斯《普通地理学》等著作和地图。(见中国地理学史) 中世纪的欧洲是经济、文化衰落的黑暗时代,政教合一、闭关自守的小君主国使人们的地理眼界大为缩小,统治者力图使地理学成为基督教的奴仆,出现了地理学思想的反动。不仅古希腊、罗马在地理方面的优秀传统未得到继承,而且用宗教迷信和占星术来解释一切地理现象。如六世纪商人科斯马斯著《基督世界地形》,以地平说代替球形说。书中以摩西的圣柜作为地球的形状把大地看成为扁平长方形,东西长度为南北之两倍,四周为海洋环绕,其外又有陆地,即天堂所在。十二世纪以后,由于十字军东征,使欧洲人地理眼界扩宽了;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成立和教会建立大学,将古希腊、罗马的经典著作由阿拉伯文转译过来;加上指南针从中国传入,使商业航海发达起来,才使欧洲的地理作品和地图绘制开始出现某些转机。从公元七世纪开始,伊斯兰教团结了分散的阿拉伯部族,统治了中亚、西亚、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巴格达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学术中心。连年征战、麦加朝觐和商业航海活动,又使伊斯兰世界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枢纽,涌现了许多伟大的穆斯林旅行家,如马苏第等。十进位制和罗盘就是此期由中国经印度和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的。古代阿拉伯地理学的成就是不能忽视的。如921年,巴尔基搜集了阿拉伯旅行者的气候观察,编成了第一本《世界气候图集》;稍后,马克迪西提出将世界分成14个气候区的方案;十一世纪早期,阿维森纳观察中亚山区,提出褶曲抬升山岳的运动和侵蚀切割地形的均变过程。这个时期的中国在方志、沿革地理、域外地理、自然地理和地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如法显的《法显传》、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至今仍是研究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郦道元的《水经注》至今仍为考证中国水资源和水环境演变的要著;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提出了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用以解释华北平原形成的原因,较西方类似的见地早四个世纪。公元十五世纪到公元十八世纪的近古时期有两件重大的地理事件,就是中国的郑和“七下西洋”和西方的地理大发现。虽然,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早半个多世纪,船队的规模、航海的技术也远胜于哥伦布,然而其社会意义和对地理学的影响则远不及地理大发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旅行探险,古已有之。但是,旅行探险同地理大发现不是一回事,说哥伦布是新大陆的发现者,正是从地理大发现这一重大社会事件出发的。地理大发现给地理学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地理大发现期间,成功地在远程航行中运用了罗盘,并精密地测定了经度,这种技术的改进和数据的积累导致了地图学的革新。16世纪初,亚皮安绘制了一个地球的心状图,其弟子墨卡托于1569年绘成了一幅适用于航海的等距圆柱投影世界全图,成为第一个将整个地球表面描绘在平面上的人。在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编绘的世界地图,改变了中国学者沿用的“天圆地方”、“华夏居于寰宇之中”的旧观念。另外,通过15世纪末到18世纪的地理探险和发现,出现了一些学术价值较高的地理著作。德国明斯特尔的《宇宙志》于1544年出版,被认为是地理大发现的早期代表作;德国瓦伦纽斯的《普通地理学》首次将地理学领域区分为专论和通论两大部分,前者描述地区特征,后者揭示全球性法则。中国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后,也在同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理论探索工作,如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中已有不少成因方面的论述。但中国古代地理著述多描述性记载,缺少对地球表面整体规律的研究,这也是近代中国地理学落后的原因之一。十五世纪20年代到十七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了“文艺复兴”,艺术和科学得到蓬勃发展,从而使学者能对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某些法则进行概括。当时的地理考察和发现,为哲学家和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自然、人文及二者关系的具体素材;同时,新生的地理唯物论又给予地理学发展以难以估量的影响。17世纪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提出的气候决定论,18世纪德国哲学家I.康德的二元论,均成为近代地理学的方法论基础。总之,从15~18世纪,地理学处于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时期。西方地理学用了三个多世纪,完成了技术革新、资料积累和建立地理唯物论的哲学基础三方面的准备,为欧美近代地理学的建立创造了前提。中国在明末清初,亦开始了整体地表规律的探索,但由于技术手段缺乏创新、科学资料积累不够,特别是统治者仍鼓吹天命论等,新的地理学无法兴起。 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是德国 A.von洪堡的《宇宙》和C.李特尔的《地学通论》两书的问世。近代地理学是产业革命的产物,并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成熟,其特点如下:①它起源于德国,继而从欧洲向全世界传布,形成具有各国特色的近代地理学。其中成果显著的除德国外,还有法国、英国、美国、苏联等(见德国地理学史、法国地理学史、英国地理学史、美国地理学史、苏联地理学史)。②这是学说纷起、学派林立的时期,有一定影响的学说是:以美国E.C.森普尔、E.亨廷顿为代表的“环境决定论”, 以法国P.维达尔-白兰士和J.白吕纳为代表的“可能论”,美国H.H.巴罗斯主张的“生态调节论”,英国P.M.罗士培提出的“适应论”,美国C.O.索尔主张的“文化景观论”,以及德国A.赫特纳和美国R.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论”等。③这是地理学内部大分化时期。洪堡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以后德国F.von李希霍芬、法国马东为自然地理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W.M.戴维斯和德国W.彭克分别创立侵蚀轮回学说和山坡平行后退理论,标志着地貌学的建立;奥地利J.F.von汉恩的《气候学手册》、俄国А.И.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气候及俄国气候》和德国W.P.柯本的世界气候分类,为气候学奠定了基础;英国A.R.华莱士对世界动物区划的划分为动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俄国В.В.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带性学说等为土壤地理学奠定了基础;李特尔和德国F.拉采尔建立了人文地理学;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英国H.J.麦金德的陆心说和美国I.鲍曼的民族自决论,为政治地理学奠定了基础,等等。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大量设立地理系,使地理学开始成为一个职业领域。随着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各分支的分化,在气象学、海洋学、土壤学等独立发展后,一些地理学家强调区域或景观的方向,另一些学者则推行了人文化运动,使地理学的人文分支蓬勃发展起来。20世纪30年代以后,地理学逐渐向参与经济工作过渡,西方的应用地理学和苏联的建设地理学应运而生。近代地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形成了三种传统和三个学派:生态传统与环境学派、描述传统与区域学派、综合传统与景观学派。近代地理学在发展中还取得许多重大成果。如美国莫里于19世纪中期提出第一个大气环流模式,发表了近代海洋学的第一部著作《海洋自然地理学》;俄国道库恰耶夫于19世纪后期提出土壤地带性学说和自然地带学说;美国戴维斯于19世纪末提出侵蚀轮回学说;德国柯本从20世纪初起到30年代,提出气候分类法和大陆气候模式:英国麦金德先后于1904和1919年推出“陆心说”的地缘政治理论;英国赫伯森完成世界自然区划;德国克里斯塔勒于30年代提出中心地学说;苏联布德科于1956年发表《地表面热量平衡》等。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现代地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并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理论地理学的诞生和计算机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现代地理学的特点是:①它发端于现今经济和科学最为发达的美国,首先影响英国和北欧,继而波及西欧、苏联、东欧、日本、中国以至全世界。代表性人物和流派为:美国W.L.加里森和E.L.厄尔曼为首的华盛顿大学派,英国R.J.乔利和P.哈格特为首的剑桥大学派,瑞典T.哈格斯特朗为首的隆德大学派。②强调地理学的统一性。近代地理学时期部门地理学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深入,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地理学的统一性,削弱了地理学综合性的特点,使部门地理学的再深入研究遇到了很大困难。6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性的人口剧增、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城市化,以及区域开发等一系列问题,都不是任何部门地理学能单独承担的课题。地理学自身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都要求它加强一体化,充分发挥地理学固有的综合性特点。③理论化和数量化。为加强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建设统一地理学,需要探讨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以及它们所遵循的总规律,于是理论地理学应运而生。从50年代起,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综合性科学方法论的兴起,电子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导致地理学研究方法的革新,使野外考察与航空照片、卫星照片的调查和解译结合起来,从单纯的类型归纳向理论演绎过渡,从一般的实验和分析向模拟实验、分析模式化过渡,从人工制图向自动化制图过渡,于是地理学由定性向定量发展,出现了地理数量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和应用领域。④行为化和生态化。20世纪60年代行为科学的出现及其随后的大发展,波及到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各个方面,也波及到地理学。各种不同人群(如决策人、劳动者、消费者等)对地球表面现象的感应以及采取的相应行为是不同的,研究这些感应、行为的规律,让地理决策和预测更符合实际情况,成为地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而使地理学研究行为化,并萌发出感应地理和行为地理研究。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生态派地理学。30年代中期英国学者提出生态系统概念并进行研究以后,自然地理学研究逐步形成生态化的趋势。60年代系统论等方法论引入地理学以后,自然生态系统研究成了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从而形成为新自然地理学,以及景观生态学、疾病生态等研究领域。以后,生态化研究进入人文地理领域,城市生态系统、地域经济系统、农业地域结构、文化生态(见文化地理学)等研究领域陆续出现。统一地理学还深入研究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见地理学发展史)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两个基本学科中的一个。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气对流层、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上部。所属的分支按研究特点分为两组:一组是综合性的,包括综合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一组是部门性的,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还包括新近发展起来的,同其他自然学科结合而成的一些边缘学科,如化学地理学、医药地理学,以及异特殊自然要素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冰川学、冻土学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变化,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是地理学两个基本学科中的另一个。按研究对象可分为社会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社会地理学即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人种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经济地理学包括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以及新近形成的旅游地理学等。政治地理学包括狭义的政治地理学和军事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聚落地理学的一部分,隶属于社会文化地理学,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已经超出了聚落和社会文化的范围,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这是地理学的一个年轻的分支学科。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的形成、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区域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区域地理学强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统一,注重研究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区域综合和空间联系。地图学是研究编制和应用地图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是一门以地图的形式来综合表达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学科。它是地理学中的技术性学科,同地理学各分支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在促进地理学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中历来起着重要的作用。理论地理学是研究各类地理现象在统一性的基础上所遵循的总体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空间结构论、人地关系论和区位论等。应用地理学是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解决实际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学科。实际上,地理学的不少分支学科就是为了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如医药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由于许多重大问题,比如荒漠化、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问题的解决与研究不是一门学科所能单独胜任的,而地理学由于是综合性的横断学科,特别适于这种应用性研究。其它的还有数量地理学、地名学、方志学等等。总之,21世纪的地理学将是一门在理论化和数量化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化、生态化、社会化的理论与应用并举的两栖科学。 地理学概述、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应用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化学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种地理学、聚落地理学、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理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应用地理学、灾害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相关的基础科学:物理学,数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考古学,地质学等。其中尤以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最为重要。与人文地理相关的基础学科:经济,政治,历史等。

海尔在二十年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

(1)①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刺进员工增长知识和才干,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生目标。(6分)②文化对人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在这种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凝聚成为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促进企业发展(6分)(2)①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发展。(4分)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民主进步。(4分)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强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分)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进而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海尔文化助推了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了国家形象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文化生活知识的贯通理解。第一问企业为什么重视自身文化建设,是原因类题目,可以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考虑。结合材料中海尔企业文化员工认同、主动参与,每一位员工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和追求可以看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助推企业的发展。第二问提升国际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特别是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等几个角度展开具体回答。点评:该题两问都是为什么的题型,仔细分析可以看到问题考查的文化知识角度有所不同,第一问是从微观上考查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上;第二问着眼于国家,要从宏观上把握文化的作用。区分了问题的答题点,才能做出正确的、相应的回答。对学生解读问题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难度较大。

简述有线电视系统的发展历程

1964年,原中央广播事业局专门立项,研究共用天线系统,拉开了中国发展有线电视的序幕。1974年原中央广播事业局设计院等单位在北京饭店安装中国第一个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标志着中国有线电视的诞生。中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4年至1983年--随着开路电视节目的增多,共用天线出现在各个居民楼上或平房的屋顶上。这一阶段是有线电视发展的初级阶段--共用天线阶段。该阶段的技术特点是全频道隔频传输,一个共用天线系统可以传输五-六套电视节目。1983年至1990年--原广播电影电视部地方宣传局于1983年批准北京燕山石化1万多户的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同时以1985年沙市有线电视网络开通为标志,有线电视跨出了共用天线阶段,步入了有线电视的网络发展阶段。当时的有线电视大多为区域性或企业性的闭路系统,因此,这一阶段可称为--闭路电视阶段。该阶段发展的技术特点是以电缆方式为主的企业或城域网络,采用邻频传输方式,传输的节目套数一般在十套左右。有的地方开始应用光缆作远程传输。从1990年11月2日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开始,中国有线电视进入到了规范和法制的发展轨道。随着1991年广播电影电视部陆续批准建立有线电视台,中国的有线电视真正走上正轨。目前中国有线电视正向网络产业化改造的方向发展。

简述有线电视系统的发展历程

1、1964年,原中央广播事业局专门立项,研究共用天线系统,拉开了中国发展有线电视的序幕。 2、1974年原中央广播事业局设计院等单位在北京饭店安装中国第一个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标志着中国有线电视的诞生。 3、1974年至1983年随着开路电视节目的增多,共用天线出现在各个居民楼上或平房的屋顶上。 4、1983年至1990年原广播电影电视部地方宣传局于1983年批准北京燕山石化1万多户的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同时以1985年沙市有线电视网络开通为标志。 5、1990年11月2日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开始,中国有线电视进入到了规范和法制的发展轨道。

简述有线电视系统的发展历程

1、1964年,原中央广播事业局专门立项,研究共用天线系统,拉开了中国发展有线电视的序幕。 2、1974年原中央广播事业局设计院等单位在北京饭店安装中国第一个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标志着中国有线电视的诞生。 3、1974年至1983年随着开路电视节目的增多,共用天线出现在各个居民楼上或平房的屋顶上。 4、1983年至1990年原广播电影电视部地方宣传局于1983年批准北京燕山石化1万多户的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同时以1985年沙市有线电视网络开通为标志。 5、1990年11月2日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开始,中国有线电视进入到了规范和法制的发展轨道。

试述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答案】:(1)直观观察时期(古希腊时期~ 16 世纪)。 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是在朴素唯 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这一时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考察教育的立足点即教育研究的起点: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伦理道德为主。 第二,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 第三,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第四,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观点。 (2)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19世 纪末20世纪初)。 第一,从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 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示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第二,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是同认识论揉合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归纳法和演绎法。 第三,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第四,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 (3)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初~ 20世纪 50年代)。 第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论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 第二,构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 第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中的基本派别一进步的与传统的、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流派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第四,由于受西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第五,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取得显著进展。 第六,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心理学及心理研究方法的进展,直接影响 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4)现代教育研究变革与深化时期(20世纪 50年代以来)。 第一,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研究的日益广泛和深人,使科学研究中直观性的程度减少,抽象化的程度提髙,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在日益加强,随之而来的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日益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第二,由于科学的发展和方法论的深刻变化,给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

入党志愿书简述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23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主要阶段1、大革命阶段2、土地革命阶段3、抗战阶段4、民主革命阶段5、新民主主义阶段6、社会主义建设阶段7、文化大革命阶段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10、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扩展资料填写要求1、填写入党志愿书前,党支部负责人和入党介绍人应对入党申请人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对党忠诚的教育,将填写入党志愿书的目的和意义、填写内容和要求作详细说明。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要严肃认真,忠诚老实。2、凡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都要自己填写有关栏目。如本人填写确有困难,可由党支部指定党员按照发展对象口述代为填写。党支部指定代填入党志愿书的党员,必须忠实于发展对象的口述内容,不得任意发挥或添枝加叶。请人代笔填写的入党志愿书,除本人签名盖章外,代笔的党员也要签名盖章,并应注明本人亲笔填写的原因。3、填写时均应用钢笔、签字笔或毛笔,字迹要工整清楚,不得涂改。4、有些应向党组织交代或说明的情况,没有填写栏目的,应另附纸说明。5、根据自己目前的实际情况展开,说明工作、学习、生活的情况,及今后的目标。6、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各栏目内容时,应该准确无误,简明扼要,尽量在栏目内把应写的内容写完。如内容确实填写不下,可另附纸,并在附纸的第一行是附在哪个栏目。如某些栏目没有内容可填写时,应注明“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历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党志愿书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时间段:19世纪60-70年代,随着外国资本的进入和洋务运动的开展,一些中国民族工业在沿海沿江大城市、通商口岸建立起来。中国名族工业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步接近尾声,许多民族工业改成公有制。2、第一次发展高峰:1895年之后。由于《马关条约》的影响,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逐渐放弃“抑商”政策,鼓励兴办工厂,民族资本快速扩大(虽然还是不大)3、“黄金时代”、“短暂的春天”: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在最初几年为兴办实业作了不少努力,在革命振奋下的广大工商业者、爱国华侨积极投资。加上一战爆发,外国企业放松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制和排挤,战争期间不少出口货物需求大增,内外两方面因素使得民族工业发展迅速。4、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1)洋务运动发展民族工业是因为国家落后、挨打,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也是一直在救亡和图存的民族主题下进行的。(2)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为扩大财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热潮。5、影响因素:(1)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战争的巨大破坏扫荡了来不及紧急内迁的民族工业,很多企业被日伪强占。在国统区由于实行战时体制,经济管制加强,更兼一些官僚趁机敲诈,民族工业很难有良好的发展环境。(2)一战结束后各国资本卷土重来,很多民族企业受到很大的压力甚至破产。一些战时出口热点消失,民族工业陷入萧条。6、转型结果: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人民政府的没收官僚资本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9世纪末以来,赣闽粤边区各县相继降生的近代工业绝大部分转变为国营企业。清末民国以来边区降生的近代工业很快实现了所有权的转制,成为人民政府所有的经济实体和新中国公有经济的主体.这些公有制纯度高的工业经济,在后来的城乡分割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弱化了其对农村经济发展应有的影响力。扩展资料:1、洋务运动与官办近代工业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席卷江南,英法联军侵入京津,统治集团内部的部分有识之士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2、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由私人投资的近代工业。著名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了,同时也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发展。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着越来大的瓦解作用。19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3、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张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1901年起,清朝推行“新政”,设立商部,奖励工商;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20世纪初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先后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4、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1912年~1922年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在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有利条件;以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为代表的实业团体的涌现。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倡导使用国货;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的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5、近代民族工业的显著发展1927年~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同前期,近代民族工业又出现了一个短暂发展时期。其原因在于,以上海为中心的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兴办实业;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国民政府为了巩固统治,采取的如铁路国有化、统一财政、改革税制等措施和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关税自主运动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的“币制改革”,对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民族工商业受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越来越严重。6、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使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民族工业的大量内迁也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空间布局。但同时国民政府实行的“统制经济”政策,致使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官僚资本通过资本渗透、排挤打击,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沦陷区的接收,“党国大员”以没收“敌伪资产”为名侵吞民族企业;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极大地破坏了经济发展;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的打击。地方性繁多繁重的苛捐杂税,给工商业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极力压迫民族工业;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19世纪70年代 产生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成就——上海发昌机械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贝台来牟机械磨坊。19世纪末,初步发展 原因——实业救国、收回利权运动的影响,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1912-1937黄金时期 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反帝爱国斗争,民国成立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1937-1949逐渐衰退。 原因——战争的影响。1949-1953继续发展 原因——新中国成立了。1953-1956消失 原因——三大改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葛老师,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吧,您是不是不当心打错了…

近代中国名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时间与状态

一、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民族工业产生的两条途径:(1)手工工场引进机器,转变为近代工业企业;(2)中小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华侨等。(1) 早期著名的企业主要有“三厂一坊”。到甲午战争前,实存的商办近代企业260家,大部分是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2) 近代商办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包括买办手工业主),他们已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3)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但它毕竟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实力薄弱,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它使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重性。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b.其中下层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这个时期的民族工业具有如下特点:a.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近代中国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只能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轻工业开始。因此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b.地区分布不平衡。c.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三、短暂繁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912―1919)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的数年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的时期,主要是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毛纺织、榨油、造纸、玻璃等轻工业,都有一定的发展。艰难发展的重工业,在这个期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号称近世商人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新式企业的发展与洋务运动以及清末新政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后者是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主,重点是发展重工业;而前者则是以私人资本为主,侧重于发展轻工业。轻工业的发展以棉纺织业和面粉业最为成功。这个时期,民族工业的成功发展离不开如下的背景:(1)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2)北洋政府的鼓励(3)“实业救国”热浪的推动和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4)一战提供了发展的契机(5)传统权力结构的松解四、日益萎缩(1927-1937-1945-1946-1949)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1)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破产。(2)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空前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11月,国民党同美国签订了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工商业受到沉重(毁灭性)打击。(3)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4)、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五、获得新生(建国以后)(1)建国初期(1949-1952),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2)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采取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及付偿定息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3)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世界经济发展历程概述

1、工场手工业时期2、⒈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城市工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3、⒉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开始繁荣起来,封建经济开始衰落,资本主义发展。4、⒊17-18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封建制度和殖民统治阻碍,因此英法美诸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新社会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5、工场手工业是这一时期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6、蒸汽时代7、⒈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却以工场手工业为主要形式,难以满足广大市场的需要。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又拥有广大殖民地市场的英国率先开始了一场以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的变革———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以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结束。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8、⒉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日开始了新一轮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经济,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主流。9、电气时代10、前期: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11、19世纪最后30年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征,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出现飞跃式发展。12、在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后来居上,英法相对落后发展缓慢,日本开始崛起,俄国有所发展。14、后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5、一战期间,英国受战争破坏,经济衰退,开始失去世界经济霸权,世界经济中心从此转移到纽约;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实力大增。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16、战后尤其是1924到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出现一时繁荣。17、1929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具有民主传统的英法美等国采取国家干预的方式摆脱危机,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为典型。具有专制主义特点的日本、德国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道路,意大利则加强了法西斯专政。18、电子信息时代19、时间:二战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20、美国:二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利用高新技术成果,经济持续发展。21、日本和西欧:在美国扶持下凭借较好的科技实力,利用最新科技革命成果,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其崛起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日本和联邦德国发展尤为突出,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为加强经济合作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22、总之,在此阶段,资本主义各国经济高速发展,但由于1974-1975年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打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减缓。23、新经济时代24、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即世界经济的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以此为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历程

利用国债进行投资是政府有计划的配置闲置资源,是在内需不足和出口乏力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支持国家保持较高水平的投资,筹集建设资金,扩大建设规模,并使经济结构的调整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国债发行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调整结构、调节货币流通、影响外汇收支、促进供求平衡的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债提供的信用工具,在启动投资的同时,提供了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理想的工具,进一步推动了证券与金融市场的改革,国债所发挥的作用对宏观经济的全面平衡和稳定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1981年1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财政部开始发行国债。经过25年的发展,我国的国债市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发行规模迅速增大  这些年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快速增加。如下图。    2. 发行种类较多  我国国债的发行种类包括凭证式和记帐式两种,前者针对社会公众,后者主要针对机构投资者。前者流动性较差,而后者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或者交易所市场买卖。从期限上讲,1年以下的国债在2005年以前是没有的,从2006年开始发行了真正意义上的短期国债。长期债券的发行也很少,例如,在2001年7月31日,财政部发行了2001年第七期记账式国债,期限为20年。  3. 国债发行方式越来越合理 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1981-1990年,我国国债的发行基本上是依靠行政摊派的办法完成的。  1991年,财政部第一次组织国债发行的承购包销,这标志着国债一级市场初步建立起来。承销制是一种协议性的市场发行制度,这种发行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由承销合同确定发行人与承销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承销人向投资人分销,而分销不出去的部分由承销人自己认购。  自1999年第九期记账式国债开始,中国的国债市场发行基本上采用招标机制。从招标的标的物来看,经历了交款期招标、价格招标和收益率招标的方式;从竞标规则来看,财政部先后在短期贴现国债发行中采用了"荷兰式"单一价格拍卖方式,在中长期国债和附息债券的发行中采用了多重价格拍卖方式。2004年总共14期记账式国债中,只有4期按照单一价格拍卖方式,而剩余14期都是多价竞价。  在我国,只有国债承购包销团成员才分别有权参加记账式国债拍卖活动,包括竞争性投标和非竞争性投标。其他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只能够参加凭证式国债的购买,或向参与国债投标的承销商认购国债。  为了进行必要的投标筛选,财政部在国债拍卖前通常不仅规定最低、最高投标量限制,还通常设置一定的投标价格区间。这一措施也会减少独立投标人的数量,鼓励小规模投资机构和个人进行投标和并,从而产生投标过程中非竞争性行为的效果。比如,2001年7月31日,财政部发行了2001年第七期记帐式国债,招标区间定在4.25%和5.25%,期限是20年。由于市场普遍认为发行利率较高,所以在发行区间大力追捧,大批自营商拆借资金购买国债,并且该国债在上市之后价格迅速上升了20%以上。这说明,如果设置了一个错误的价格区间,会给市场带来冲击,或者影响国债的发行,或者影响国债财政负担。  4. 国债交易市场活跃 交易手段灵活  国债交易包括现货交易、回购交易,也包括2005年6月份和2006年2月份推出的远期和利率互换相续出现。国债的期货交易也有望恢复。  在1997年之前,国债交易基本上都是现货交易。1997年银行间债券开展质押式回购业务。在国债市场上,质押式回购量一直大于现券买卖量,质押式回购为投资者短期融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2004年,我国又推出买断式回购。这一方式有助于债券的流通,也有助于在市场中实现套利,进而有利于债券的定价。  我国债券交易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这两个市场的交易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以银行间市场为例。2006年全年的交易规模为382053亿元,而2001年才40940亿元。4年的时间,交易量增长了近8倍。  在我国,银行间交易规模要远远大于交易所市场。如下表。    注: (1)2004年以来的回购交易数据包括质押式回购与买断式回购;(2)现券成交金额只计算买入或卖出数据;(3)回购成交笔数与回购成交金额均为首期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在银行间市场中,7天质押式回购的交易规模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质押交易规模的将近75%。  5.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得以开展  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恢复了公开市场业务,有力地促进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和引导一级交易商在市场的交易,并传递和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结算业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债券回购利率,成为银行同业间债券回购利率的指导性利率。  6. 交易机制更加完善,市场交易主体扩大,参与者增多  2000年4月,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出台,下列机构可成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从事债券交易业务:(1)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支机构;(2)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3)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  2002年4月15日将银行间债券的准入制度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实行准入备案制,向所有可以投资国债和金融债的金融机构以及各类投资资金开放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间债市交易主体成分不够的问题。2002年6月17日起,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开始试点,将个人投资者纳人银行间市场。2002年10月29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向非金融机构开放。2004年2月16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外资银行开放。2006年,在中央国债公司直接或间接开立一级托管账户的投资者共6439个。在总体上看,投资者的类别相当广泛,基本覆盖了几乎所有种类的投资者群体  在交易机制上,由过去的单边报价过渡到双边报价。双边报价,实际上就是国外的做市商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活跃债券交易,更好地发现债券价格非常有利。

1、从春秋战国到宋朝儒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思想、代表作)2、汉代儒学发展成为正统的原因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家:孔子(创始人)《论语》。“仁” 。性相近。 孟子,《孟子》,“仁政”。性本善。 荀子,《荀子》,性本恶。 唯物主义汉代儒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董仲舒。三纲五常 汉初需要收拾秦朝苛捐杂税服役严重的烂摊子。修筑兵马俑长城运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所以采用修养生息的政策。无为而治。以恢复社会的生机。与此相应,在文化思想上则主要是推崇和提倡黄老道家学说。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才有所变化。推崇“六经”。融合道家法家精神,儒家为尊。兼有法制,趋向完善。宋明理学 《易》和《中庸》正是以后宋明性理学家发挥儒学性命形而上原理,并用以与佛、道抗衡的主要经典依据。被推誉为理学开创者的北宋五子(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无一例外地都是借阐发《易》理来建立他们的理论体系的。代表人物 朱熹。对“仁”的理学思考。汉代有董仲舒推崇儒学。他是唯心的。然后汉武帝推崇,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董仲舒对于儒学的发展不仅在于学理方面,而更在于他把儒学推向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方向。融合道法墨家,成一家言。新儒学。其次是社会背景。想想那时候汉初动荡,百家争鸣后需要一家鼎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其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2. 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3. 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4. 宋代的新儒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5. 明朝理学走向极端:王阳明的心学,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总体来说,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发展历程与中国历史的演变密切相关。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指出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2、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3、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4、宋代的新儒学——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5、明朝理学走向极端——王阳明的心学:①创立背景:明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②目的:“破心中之贼”,维护封建统治。③主要观点: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④评价: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走到了极端。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指出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2、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3、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4、宋代的新儒学——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5、明朝理学走向极端——王阳明的心学①创立背景:明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②目的:“破心中之贼”,维护封建统治。③主要观点: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④评价: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走到了极端。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是什么?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以下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发展历程:先秦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前221年):孔子被认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对道德伦理、政治哲学和教育等领域都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贡献。在此期间,儒家思想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获得了不少追随者。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随着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建立,儒家思想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和推广。此时期出现了许多大儒,如荀子、孟子、韩非子等,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和动荡的时期,儒家思想也遭到了挑战。然而,儒家思想的精神和价值观仍然影响着许多人,如王充、刘备、魏征等。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618年-1912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儒家思想在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官方意识形态,并逐渐被推广到全国各地。

简述古代儒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1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 经过战国时期孟子 荀子的发展2 秦朝时 秦始皇信封法家 "焚书坑儒" 儒学遭重创3 西汉时 董仲舒发展新儒学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进入封4 建社会的主导思想 并通过南宋"程朱理学"的发展 一直传承下来5 明末清初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为代表的思想家大力批判封建专制和儒家思想 使得入学遭受一定的冲击6.近代以来,出现 现代新儒家,主张融合中国传统的儒家和西方现代文化,还要向西方传播儒学,所以所以孔子学院满天下

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占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8.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9.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中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2、战国时期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3、西汉时期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4、魏晋唐宋时期: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5、明朝时期理学走向极端: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儒家的发展史:1,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2,董仲舒、《白虎通义》为代表的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学。3,程、朱、陆、王等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的性理之学的儒学。4,从康有为开始的近代儒学。

美国石油地质理论的发展历程

美国石油勘探工作开始时,是沿着油苗露头钻井的。后来,随着勘探地区的扩展,逐渐引入了地质科学。1900年以后,通过勘探实践,积累和丰富了知识,石油地质学科脱颖而出,成为地质学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分支。1860年以后,以H.D.Rogers为首的一批地质学家提出了石油海相生成、背斜储集,以及后来形成定碳比理论的有关基础知识。但是当时的勘探者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指导探井的主要方法仍是近油苗、地形高、油线、沿溪谷,以及其他各种掺杂迷信的方法。1858年,J.P.Lesley引入了利用标准层进行构造作图的方法,1870年此方法被成功地用于石油构造的填图。1861年,美国的地质学家I.C.White发表文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背斜是油气聚集的场所[29,30]。自1885年以后,I.C.White和E.Orton以大量实例论述石油的背斜储集、有机生成、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等一整套有关石油地质理论,并按照这种理论在西弗吉尼亚州的Mannington钻了一口探井。探井的成功证实了White等人理论的正确,但这些理论仍然没有为当时大多数的勘探者和地质学家们所接受,一直经过了8年的反复实践和争论,White等人的理论才得到普遍的承认。背斜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石油地质学的诞生。1915年,美国地质局总地质师D.White在美国科学院宣读了定碳比理论,认为可以由定碳比所测出的岩石变质程度来判断一个地区的含油远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石油勘探和石油地质学的进展,为了搞清地层对比,引入了古生物学和微古生物学。通过背斜理论的长期应用实践,人们发现油气聚集的场所不仅包括背斜,还包括其他类型的场所,于是逐步形成了圈闭找油理论。这成为20世纪20~60年代找油的主要理论。在这段时期内的油气勘探工作,包括地质与勘探,都是仅仅围绕寻找各种类型的圈闭,查明有利于圈闭形成的各种地质环境,包括后来的围绕区域性隆起找油。圈闭聚油理论的形成,说明地质学家们已经注意到了局部的油气聚集规律。随着对地层圈闭勘探的深入发展,为了解决岩性和地层对比问题,又发展了岩石学和电测井技术。1930年以后,现代石油地质学的概念已基本形成。现代石油地质概念在美国已基本形成的主要标志是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发表的一系列有关的专门著作:1929年底发表的《美国的典型构造油田》;1934年发表的《石油地质问题》文集,阐明了有关石油生成、运移、聚集等的基本概念;1941年出版的《典型地层油气田》。这些基本认识构成了现代石油地质学的框架。后来,在石油勘探以及与石油地质有关的各个专门领域里,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如沉积学、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有关各种勘探手段和实验室分析技术的发展速度更是日新月异,使人目不暇接,如地震勘探、钻探、测井、测试、遥感等。计算机技术的进展,使石油勘探开发各方面的技术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世纪60年代,被誉为“地球科学的一场革命”的板块学说诞生了。它用极其丰富的事实和证据,说明了地壳的发展与演化。由于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即离散、聚敛及转换,形成了不同的结合带,如以正断层为主的离散型板块的裂谷带,聚敛型板块俯冲和碰撞造成的冲断带,以及走向滑动断层为主的转换型板块结合带。板块学说很快就为石油地质界所接受,并用它来解释沉积盆地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和油气藏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后,石油地质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以板块构造学说为核心的全球大地构造理论迅速发展,带动了沉积盆地成因机制、沉积类型和油气赋存条件的研究,加深了对油气与沉积盆地密切关系的了解,使从含油气盆地原型的角度进行油气远景评价得以迅速发展。地质学家可以从全球角度利用古地理的再造来重塑盆地的发生发展历史,可以通过盆地的分类来整体动态地评价沉积盆地的含油气远景。盆地发育的古气候、古纬度直接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因而也明显控制了油气资源的分布,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的全球古地理再造,可以通过恢复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大陆的相对位置。它使人们能够从全球板块构造格局角度来研究世界油气资源的时空分布,也使人们可以从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来进行盆地的分类,对盆地或者盆地体系进行油气资源的类比及远景预测。自从1972年W.D.Dow提出了“石油系统”一词以来,“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和技术也已经由探索走向成熟[31~33]。含油气系统是模拟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的最合适单元,借助盆地五史模拟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模拟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历史,定量预测资源量规模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分布。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沉积学、地层学和地震勘探技术不断发展,资料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一门新兴学科——层序地层学又发展起来,它是由以P.Vail为代表的埃克森生产研究公司的研究人员根据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特征提出的[34,35]。层序地层学十分强调层序划分和地层对比的等时性,这是它区别于生物地层学、岩性地层学、地震地层学的主要标志之一。层序地层学在勘探程度低的地区,可以更精确地对盆地范围进行年代地层学划分,进行古地理再造,建立盆地三维地质结构,正确恢复盆地的沉积充填和演化历史,为盆地模拟服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油气地质理论研究的总趋势向着精细、定量,多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含油气系统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而且还发展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全息地层学。随着油气地质理论的不断发展,勘探技术也将相应提高。表2.2列出了20世纪美国石油地质理论的发展历程。表2.2 20世纪美国主要石油地质理论发展历程[36]

满意度调研的发展历程

整个10代的满意度调查,前3代是基础,经历了从服务过程调查(第1代)到服务效果调查(第2代),从服务质量调查到满意度指数调查(第3代)的发展过程。后7代是在前3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应用要求延伸发展而来。以提升不满意客户为关注点,发展了不满意度调查(第4代)、短板改进调查(第5代);为优化资源配置策略、确定资源投入边界,应用发展了KANO模型(第6代);为分析差异化服务需求,将U&A研究(第7代)融入了满意度调查;第8代满意度重点关注高满意人群,第9代将提升用户体验作为调研重点,第10代强调以满意度调查为核心建立服务管理体系。第1代到第10代的满意度调研技术,并不是一个替代关系,各代技术适用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事业单位需求。循序渐进地采用有针对性的技术级别,可显著有效地管理和提升服务水平。

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的评价方式是(  )。

【答案】:C解析: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建议中关于档案袋评价的描述为“建立学习档案是要求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

中国卫生统计的发展历程

《中国卫生统计》杂志创刊二十多年,在卫生部的正确领导,中国卫生统计学会、中国医科大学的指导与支持下,经过历届编委与编辑部的不懈努力,使本刊在促进我国卫生统计科学发展与卫生统计工作改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广大卫生统计工作者与读者的支持与厚爱。

简答古文运动的始末与发展历程?

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势衰落,藩镇割据,宦官弄权,由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是在“复古”的口号下,主要对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一场文学革命,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似。 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所谓“骈文”,是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是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的文体。骈文中虽有优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骈文作为一种文体,成了文学发展的障碍。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朝、周朝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唐朝初期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史学家刘知几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张;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骈体;陈子昂也揭橥复古的旗帜。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唐代古文运动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以此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这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上的广泛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斗争浪潮,压倒了骈文,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这一运动有其发展过程。在骈文盛行时,已有人提出改革的要求,初唐陈子昂曾主张“复古”,是文体革新的先驱者。其后,萧颖士、李华等继起,提出取法三代两汉的主张,为韩柳古文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中唐时期虽经安史之乱,唐朝国力衷弱,但贞元以后,社会暂时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出现了“中兴”的希望。这样韩愈等人倡导古文运动的时机也就成熟了。他们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这是古文运动的基本理论。他们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重视写真情实感,强调要有“务去陈言”(韩愈《答李翊书》)和“词必己出”(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的独创精神。他们一方面亲自实践,一方面又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壮大。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愈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而柳宗元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此外,两家的古文理论体系还包括:1.主张“养气”,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养,作者的道德修养决定文章的表现形式,所以“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答李翊书》)。2.关于学习标准,主张“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韩愈《答李翊书》),不仅重视经史,也重视屈原、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艺术成就,吸取他们的精华,丰富自己的写作。3.自创新意新词,不避“怪怪奇奇”(韩愈《送穷文》),反对模仿因袭,要求“惟陈言之务去”,认为“唯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所以对古圣贤人的著作,要“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4.在重视艺术形式的同时,特别反对有文采而内容荒谬的作品,认为“是犹用文锦覆陷�也。不明而出之,则颠者众矣”(柳宗元《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5.要求写作必须有认真的态度,不能出现轻心、怠心、昏气、矜气。6.反对盲目地厚古非今,认为“古人亦人耳,夫何远哉”。对“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的状况表示愤慨,“若皆为之不已,则文章之大盛,古未有也”(《与杨京兆凭书》)。故,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是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北宋古文运动即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  晚唐时期,古文运动趋于衰落,出现了讲究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风。北宋时期,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些文人,极力推崇韩、柳,掀起一次新的古文运动。一面反对晚唐以来的不良文风;一面提倡继承韩愈的道统和文统,强调文道统一,道先于文的观点,写了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共同扫清了绮靡晦涩的文风,使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人们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共称为“唐宋八大家”,把唐代和宋代的两次古文运动称之为“唐宋古文运动”。

高中历史16世纪到90年代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分析 详细点的 谢谢~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 (19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  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  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过程:  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③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②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三、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  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丧失原因:  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  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必横财  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年代以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原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四、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有四次快速发展,是哪四次?原因分别是什么?分别造成什么影响?  1、第一次:19世纪中期  原因: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新兴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影响:  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②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最终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促进社会进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  ④三大进步潮流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相位而生  2、第二次:1870~1913年  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  ④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影响:  ①列强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②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一战  3、第三次:1923~1929年  原因:  ①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注重调整政策  ②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对殖民地进行瓜分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  特点: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德国经济重新崛起  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最终爆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  4、第四次:20世纪50~70年代  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  ③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特点: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影响:  ①70年代,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形成  ②西方大国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  ③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教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中国探索宇宙的发展历程

没错,那是因为中国跟张志强一样帅。

课堂内外的发展历程

杂志《课堂内外》由教育部关工委、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重庆市科协主管。其前身是1979年创办的《科学爱好者》,1984年更名为《课堂内外》(中学版),2006年10月,创办《大学》杂志;到2009年,课堂内外旗下已经拥有17个期刊品种,形成了与学历教育全程配套的青少年系列期刊,在全国9600多种期刊中凸显了青少年期刊群的鲜明特色和竞争优势。《课堂内外》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1979年在改革开放中创刊,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1999年、2001年蝉联重庆市第一届、第二届“十佳期刊”称号。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今天的《课堂内外》,已经成为以出版全国优秀青少年期刊为核心,建设青少年互动网站为支持,同时研发图书、光盘等现代教育产品,举办全国及地方大型青少年活动,开展实用高效的多元培训,这样一个全面创新高速成长的优秀青少年系列科普媒体群。

怎样总结党章的诞生及其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诞生经历了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是由中共一大和二大接力完成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这个纲领包括党的名称、党的性质、党的纲领、入党条件等14条内容。从内容上看,虽然纲领提出了党的政治主张,里面也有很多属于党章性质的条文,但是它还不是正式党章。一年以后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部党章明确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具体规定了党员条件、党的组织建设和纪律要求。它的出现标志着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正式诞生,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工作的正式完成。而它也自然成为随后几次党章修改的蓝本。  随后几次党的代表大会,对党章进行了一些修改。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把入党介绍人由一人增加为二人,第一次规定了党员候补期。1925年中共四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规定党的基层单位为支部,明确“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将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名称改为“总书记”,各级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改称“书记”。“总书记”、“书记”的称号也一直为后来的党章所沿用。1927年中共五大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从内容和体例上对原有党章进行了较大修改。其中最重要的修改在于,党章明确提出党的组织原则为民主集中制。1928年党的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修正章程》具体规定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3条原则。因为六大是在莫斯科召开的,所以这一次通过的党章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较大,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支部,要无条件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这部党章的形成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国内革命形势以及较大的国际环境压力。从党的三大到党的六大期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革命形势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势,还处在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对党章的修改比较频繁,改动也相对较多。党章的修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和中国革命道路上的探索与前进。  在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党章,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完全独立自主制定的党章,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部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党章第一次写入了毛泽东思想,确立了其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这部党章还第一次出现了总纲,第一次规定了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第一次对民主集中制作了科学表述。可以说,中共七大上制定的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完备的一部党章,标志着党在自身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理论建设方面的全面进步,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正因为这部党章的正确性和进步性,使其存在了11年没有修改。  新中国成立之后,1956年党的八大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的第一部党章。这部党章体现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执政党特色:提出了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强调反对官僚主义,发扬党内民主;强调健全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强调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更为重要的是,党章规定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需要。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之后,与时俱进提出了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满足人民需求的目标。这部党章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时期走向建设时期的过程中工作重心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7年来党的建设经验进行的总结,也为执政党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然而,“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和破坏了党的建设。中共九大通过的党章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否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根本任务;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作了错误的和不科学的论述。中共十大通过的党章延续了九大党章的错误。对这两部党章,邓小平曾评价说,它们“实际上不大像党章”。文革结束后不久,1977年党的十一大制定了新的党章。这部党章未能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沿用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提法。不过,这次党章提出了“建设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任务,是对未来努力方向的一种探索性尝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之后,党的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党章的建设也回归正途。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重新制定了又一部里程碑式的党章。这部党章继承了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恢复了党的工人阶级的属性,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党在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总任务,比较全面且正确地回答了改革开放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目标、途径和方法等。这部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一部党章,也成为目前党章修正的蓝本。1987年党的十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体现了更加注重党内民主的精神。党章规定了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候选人名单采用差额选举;规定党组织讨论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增写了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职权。1992年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突出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党章内第一次写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中共十二大到中共十四大的党章,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改变,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五大到十八大均对党章进行了适当修改,这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党的理论建设不断进步的体现。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由此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同时写入的还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2002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有三个重要的修改内容。一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是在党的性质问题上,从“一个先锋队”转变为“两个先锋队”。在什么人可以入党等方面,增写了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三是增写了“党徽党旗”一章。此次党章改写的最重要意义在于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007年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这部党章增加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的论述;增写了党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内容。2012年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对科学发展观做了新的定位和阐述,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部党章还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充实了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党的十五大到十八大修订的党章,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理论创新的力量。  九十多年来,党章的制定和发展,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活动;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党章的诞生和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缩影和展示。从历史的维度学习党章,是我们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内容。而学习党章、遵守党章,更是每位中国共产党员的义务。

新疆警察在等待同事时跳新疆舞,新疆舞具体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巧,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新疆的舞蹈风格有着浓郁的西域风格。

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历程

1967年,英国莫林斯公司首次根据威廉森提出的FMS基本概念,研制了“系统24”。其主要设备是六台模块化结构的多工序数控机床,目标是在无人看管条件下,实现昼夜24小时连续加工,但最终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困难而未全部建成。1967年,美国的怀特·森斯特兰公司建成Omniline I系统,它由八台加工中心和两台多轴钻床组成,工件被装在托盘上的夹具中,按固定顺序以一定节拍在各机床间传送和进行加工。这种柔性自动化设备适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中使用,在形式上与传统的自动生产线相似,所以也叫柔性自动线。日本、前苏联、德国等也都先后开展了FMS的研制工作。1976年,日本发那科公司展出了由加工中心和工业机器人组成的柔性制造单元(简称FMC),为发展FMS提供了重要的设备形式。柔性制造单元(FMC)一般由12台数控机床与物料传送装置组成,有独立的工件储存站和单元控制系统,能在机床上自动装卸工件,甚至自动检测工件,可实现有限工序的连续生产,适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FMS在技术上和数量上都有较大发展,实用阶段,以由3-5台设备组成的FMS为最多,但也有规模更庞大的系统投入使用。1982年,日本发那科公司建成自动化电机加工车间,由60个柔性制造单元(包括50个工业机器人)和一个立体仓库组成,另有两台自动引导台车传送毛坯和工件,此外还有一个无人化电机装配车间,它们都能连续24小时运转。这种自动化和无人化车间,是向实现计算机集成的自动化工厂迈出的重要一步。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若干仅具有FMS基本特征,但自动化程度不很完善的经济型FMS,使FMS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成就得到普及应用。

绿色食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990年5月15日,中国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中国绿色食品事业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稳步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  第一阶段,从农垦系统启动的基础建设阶段(1990一1993年)  1990年,绿色食品工程在农垦系统正式实施。在绿色食品工程实施后的三年中,完成了一系列基础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在农业部设立绿色食品专门机构,并在全国省级农垦管理部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以农垦系统产品质量监测机构为依托;建立起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监测系统;制订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制订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规定;对绿色食品标志进行商标注册;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组织。与此同时,绿色食品开发也在一些农场快速起步,并不断取得进展。1990年绿色食品工程实施的当年,全国就有127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权。1993年全国绿色食品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当年新增产品数量达到217个。  第二阶段,向全社会推进的加速发展阶段(1994年一1996年)  这一阶段绿色食品发展呈现出五个特点:(1)产品数量连续两年高增长。1995年新增产品达到263个,超过1993年最高水平1.07倍;1996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新增产品289个,增长9.9%。(2)农业种植规模迅速扩大。1995年绿色食品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700万亩,比1994年扩大3.6倍,1996年扩大到3200万亩,增长88.2%。(3)产量增长超过产品个数增长。1995年主要产品产量达到210万吨,比上年增加203.8%,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4.9个百分点;1996年达到360万吨,增长71.4%,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61.5个百分点,表明绿色食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4)产品结构趋向居民日常消费结构。与1995年相比,1996年粮油类产品比重上升53.3%,水产类产品上升35.3%,饮料类产品上升20.8%,畜禽蛋奶类产品上升12.4%。(5)县域开发逐步展开。全国许多县(市)依托本地资源,在全县范围内组织绿色食品开发和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绿色食品开发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增长点。  第三阶段,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1997年一至今)  绿色食品社会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中国许多地方的政府和部门进一步重视绿色食品的发展;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知程度越来越高;新闻媒体主动宣传、报道绿色食品;理论界和学术界也日益重视对绿色食品的探讨。  绿色食品市场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随着一些大型企业宣传力度的加大,绿色食品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覆盖面越来越大,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通过市场的带动作用,产品开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国际市场潜力逐步显示出来,一些地区绿色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陆续出口到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显示出了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  绿色食品国际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度和层次逐步提高,绿色食品与国际接轨工作也迅速启动。为了扩大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产权保护的领域和范围,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相继在日本国和香港地区开展注册;为了扩大绿色食品出口创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参照有机农业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订了AA级绿色食品标准,这套标准不仅直接与国际接轨,而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一大批绿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绿色食品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1995年,GSM数字电话网正式开通。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2000年底,中国移动的交换容量超过1亿户。2001年2月20日,在法国戛纳举行的第六届全球GSM年会上,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李默芳总工程师荣获“GSM联盟突出贡献奖”。2001年9月14日,中国移动通信广州国际局实现了顺利割接入网,这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第一个国际通信出入口局正式开通。2002年1月22至24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实施“服务与业务领先”的战略重点。2002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实现了GSM-CDMA之间的自动漫游。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出GPRS业务。11月18日,中国移 动通信与美国AT&T Wireless公司联合宣布,两公司GPRS国际漫游业务正式开通。2002年5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赴韩服务小组到达韩国为观看韩日足球世界杯的中国移动通信客户提供GSM-CDMA原号漫游服务。这是中国移动首次出国提供现场移动通信服务。2004年7月21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移动通信服务合作伙伴。2004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资产净值达到2331.6100亿元人民币,纯利达到420.04亿元人民币。2005年10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宣布收购香港移动电讯商PEOPLES(华润万众电话),现已成为其全资附属机构,并改名为中国移动万众电话有限公司。2008年5月23日,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保持相对独立运营。2008年2月25日,中国移动发布2007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实施五大责任工程,追求“和谐共成长”。3月3日,铁道部与中国移动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4月1日,中国移动在全国八个城市开放157号,启动TD-SCDMA社会化测试和试商用工作。5月8日,中国移动在西藏自治区珠峰大本营建成全球海拔最高的移动基站和营业厅。5月23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通报,独立运营。9月,中国移动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的公司。入选该指数,意味着中国移动已成为全球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领跑企业之一。2007年1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发布中国信息产业企业的第一份企业责任报告。1月22日,中国移动通信宣布与米雷康姆国际移动通信公司(Millicom International Cellular S.A.)签订了收购其所持有的巴科泰尔有限公司(Paktel Limited)88.86%的在外发行股份的协议,这次收购,是中国通信运营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突破。2月14日,中国移动通信宣布,成功完成收购米雷康姆所持有的巴科泰尔的股份。此举意味着中国移动通信正式进入巴基斯坦电信市场,跨国经营实现零的突破。2月,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移动通信的《数据业务管理平台(DSMP)设计与研发》项目在2005年获得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基础上,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中国移动通信在技术创新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4月12日,中国移动通信战略决策咨询会2007年年会在京召开。公司领导与来自政府、电信行业、经济界和法律界的15位中外专家委员齐聚一堂,围绕“如何提升公司软实力”等重大战略议题各抒己见、共商大计。7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收市价达到89.35港元/股,市值达到17873亿港元,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公司。8月11日,中国移动通信正式成为“2007年上海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合作伙伴”。8月30日,中国移动通信携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CRI手机电视在中国移动通信的流媒体平台上正式开通。11月13日,位于珠穆朗玛峰海拔6500米的世界最高基站开通,珠峰顶上不能拨打手机的情况彻底成为历史。2015年11月27日,中国移动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中移铁通与铁通签订收购协议。中移铁通收购铁通相关目标资产和业务,收购价格为318.8亿元。根据收购协议的约定,中移铁通将收购铁通的若干资产、业务及相关负债并接收相关从业人员。其中,收购的资产和业务包括约9.9万皮长公里的全国骨干网络、约182.2万皮长公里的城市光缆、约2471万个IPv4地址资源、房屋1814项及土地685项、约1198万的固网宽带用户和约1829万固话用户(其中含1388万的传统固话用户)。此外,铁通拥有固网运营经验的从业人员约4.7万人。

霸王集团的发展历程

1989年5月,华裔传奇企业家陈启源先生创建广州霸王化妆品有限公司。1995年,霸王品牌系列产品荣获“中国公认名牌产品”、“中国美容美发化妆品博览会金奖”等荣誉。1998年,霸王品牌系列产品成为“香港男士竞选”指定产品。2001年,时尚丽涛在中国诞生,李嘉欣代言美丽、时尚丽涛、霸王凉茶。2002年5月,占地16亩的现代化生产基地--霸王工业城正式投产使用。2003年,影视明星郑裕玲成为霸王品牌形象代言人。2003年7月,霸王、丽涛产品荣获“2003年度香港小姐竞选指定洗发护发用品”称号。2003年11月,霸王品牌洗发护发产品凭藉优秀的品质,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推广产品。2003年12月,“2003年香港小姐冠军”曹敏莉代言丽涛,精彩演绎丽涛时尚内涵。2004年,霸王国际从美国纽约引进“SMERRY”护肤品牌,雪美人活泉净白护肤系列闪亮登陆中国。2005年,霸王国际斥巨资力邀国际巨星成龙加盟霸王,霸王以“中药世家”鲜明的品牌差异化定位,一举成长为“中国中药日化领导品牌”。2005年,“世界小姐”关琦代言丽涛,美丽演绎丽涛时尚动感的品牌个性。2007年,霸王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09年7月3日,霸王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2009年,霸王集团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国税和广东省地税共同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公司研发中心被认定为广州市中草药日化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12年,霸王国际集团斥巨资在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附近占地约325亩,建筑总面积27万余平方米,总投资额约8亿元的中药日化工业园正式投产。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这题目太大了,涉及机械结构优化设计、振动模态测试、在线监测、故障诊断、环境振动试验等等,至于现在和发展趋势,个人觉得至少涉及这几方面:面临的系统规模更大、更复杂,更多的相关领域技术结合更紧密,依赖于各领域技术成果,还有很多问题却仍得不到有效解决。希望专家们慷慨答疑。

微型计算机发展历程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核心部件——微处理器的发展上,每当一款新型的微处理器出现时,就会带动微机系统的其他部件的相应发展,如微机体系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存储器存取容量的不断增大、存取速度的不断提高,外围设备的不断改进以及新设备的不断出现等。   根据微处理器的字长和功能,可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1阶段  第1阶段(1971—1973年)是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1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4004和Intel8008微处理器和分别由它们组成的MCS-4和MCS-8微机。基本特点是采用PMOS工艺,集成度低(4000个晶体管/片),系统结构和指令系统都比较简单,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或简单的汇编语言,指令数目较少(20多条指令),基本指令周期为20~50μs,用于简单的控制场合。 2.第2阶段  第2阶段(1971—1977年)是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2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8080/8085、Motorola公司、Zilog公司的Z80等。它们的特点是采用NMOS工艺,集成度提高约4倍,运算速度提高约10~15倍(基本指令执行时间1~2μs),指令系统比较完善,具有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中断、DMA等控制功能。软件方面除了汇编语言外,还有BASIC、FORTRAN等高级语言和相应的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在后期还出现了操作系统。 3.第3阶段  第3阶段(1978——1984年)是16位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3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86/8088,Motorola公司的M68000,Zilog公司的Z8000等微处理器。其特点是采用HMOS工艺,集成度(20000~70000晶体管/片)和运算速度(基本指令执行时间是0.5μs)都比第2代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指令系统更加丰富、完善,采用多级中断、多种寻址方式、段式存储机构、硬件乘除部件,并配置了软件系统。这一时期著名微机产品有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

CRM的起源和发展历程_crm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999年,GartnerGroupInc公司提出了CRM概念(Customer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GartnerGroupInc在早些提出的ERP概念中,强调对供应链进行整体管理。到90年代末期,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CTI、客户信息处理技术(如数据仓库、商业智能、知识发现等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结合新经济的需求和新技术的发展,GartnerGroupInc提出了CRM概念。从90年代末期开始,CRM市场一直处于一种爆炸性增长的状态。客户关系管理(CRM)有三层含义:(1)体现为新态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理念(2)是创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3)是企业管理中信息技术、软硬件系统集成的管理方法和应用解决方案的总和。根据客户的类型不同,CRM可以分为B2BCRM及B2CCRM.B2BCRM中管理的客户是企业客户,而B2CCRM管理的客户则是个人客户。提供企业产品销售和服务的企业需要的B2B的CRM,也就是市面上大部分CRM的内容。而提供个人及家庭消费的企业需要的是B2C的CRM。根据CRM管理侧重点不同又分为操作型和分析型CRM。大部分CRM为操作型CRM,支持CRM的日常作业流程的每个环节,而分析型CRM则偏重于数据分析。

品牌策略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文献回顾 在国外,品牌出现首推西班牙游牧部落,他们在自己所有的牲畜上打的烙印,以便于物物交换时同别人的牲畜有所区别。 英文bomd至今仍有标记、烙印的意思。 欧洲是在公元13世纪出现品牌的,那时欧洲行会盛行,珠宝玉器商、呢绒织造商、皮革商等各自组成同业行会,要求成员必须在其产品上使用一定的标记,个体工匠和商人也必须在产品上签刻自己的标记,目的在于对产品质t进行监督,也为了保持行会对外的垄断,对粗制滥造、假冒他人产品的行为要予以追究。 14世纪欧洲就有了对伪造酒标记者处以绞刑的法律。传说有一位国王曾颁布过假冒他人标记者给予砍掉右手处罚的法律。 到了16、17世纪,行会成了欧洲经济的支柱,采用行会标记、责任标记、个人标记非常普遍。 对生产者来说,这些标记是为了便于出售自己的商品,以区别于其他生产者的同种商品,而购买者也渐渐养成了认牌购物的习惯。 这样,中世纪时期就把这种标记纳入国家法律管束的范围。 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 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 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欧各国将品牌纳入法律范围内予以保护。人们对品牌进行研究始于1955年,由伯利·B,加德纳(Burleigh·B·Gardner) 和西德尼丁·J·利维(stdncy·J·Le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产品与品牌》一文才正式开始。 此后,对品牌研究的文献数量猛增,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的性质:2、消费者对品牌选择的原因研究:3、品牌的创建与管理:4、品牌权益。1、品牌的性质 伯利·B·加德纳(Burleigh·B·Gardner)和西德尼T·J·利维(stdney·J·Levy)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产品与品牌》一文是具有创新性的。 在这篇写于1955年的论文里他们强调要认识品牌的性质,即品牌不仅具有功能性价值,而且具有情感性价值。 加德纳和利维指出:品牌的创建要超越差异(differeniiation)和功能主义(functinnii *** ),它应该注重开发一种个性价值印ersonality)。 这种个性经过精心定义,受到目标顾客的尊重。 品牌个性要做到对目标顾客是清晰的和亲密的,特别在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具有相似功能的情况下,它会帮助该品牌产品取得成功。因此,品牌管理的一项任务就是建立品牌的个性,要创造性地运用广告资源来为 企业的长期收益投资。2、消费者对品牌选择的原因研究 许多外国学者对消费者选择品牌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舍思、纽曼和格罗思(Sheth,Newlnan和Gros:1991)研究了消费者选择产品的 行为,提出T消费价值理论(Theory of Consumption values),指出T影响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五种消费价值。 它们分别是:(l)功能性价值任unctionalvalue),(2)条件性价值(ConditionalValue),(3)社会性价值(soeialValue),(4)情感性价值(Emotional、value),(5)知识性价值.他们认为:(l)消费者的选择是多种消费 价值的一个函数;(2)在既定的选择环境里,五种消费价值发生的作用是不同的; (3)五种消费价值是各自独立的。 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消费者多半是用舍弃 不太重要的价值来换取更加关键的价值①。 这篇论文的贡献之一,是通过将条件性价值和知识性价值引入消费价值的构成因素内,说明了一些消费者为什么要保留对全部品牌产品的选择权,而不愿意持续地购买同一种品牌产品的现象。影响品牌选择的一种重要因素是消费者的需要。 由于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追 求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品牌的形象也要随之不断进行调整。 帕克、 贾沃斯基和麦克尼斯(Park,Jaworski,Macl耐51986)提出了一个以战略品牌概念为指导的形象管理模式(strategicbrandconeept一imagemanagement)。 ,帮助管理者不但能选择理想的品牌形象,并能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调整与管理好品牌形象。 他们认为,品牌是提供功能性的、象征性的和体验性的利益的一种综合性联想与感受。国外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消费者的功能性需要被定义为寻找产品的动 机,是为了得到产品的效用,品牌的功能性利益是用来解决由外部产生的消费需 求问题。 产品的象征性的需要是为了实现由内部产生的自我提高、角色地位等心 理的需要.可以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阐明象征性需要与消费之间的重要关系,并 使品牌的象征性利益设计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相适应。 体验性的需要是指需要的 产品是为了提供感官的愉悦。 运用多样化的理论和体验性的消费理论阐明消费中 体验性需要的重要性,并使品牌体验性利益设计满足这些由消费者内部产生的需 要。 因此,研究者通常将产品归属于上述三类需求中的一种,如割草机是属于功 能性产品,汽车是属于象征性产品,食品属于体验性产品. 3、品牌的创建与管理 南能和库博运用人类学与心理学的理论在研究广告和文化时提出了品牌创建中的情感主题。 他们分析了美国广告方式与欧洲广告方式的不同特点.美国广告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欧洲广告是神话与仪式的具体化.他们论证说:欧洲的广告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它使人们可以看到品牌如何随着文化 的变化而演变。布朗(1995)提出:在信息社会,由于消费者被过多的信息所包围,因此,创建品牌形象的关键应该是信息资料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这就要求企业有效率地传播品牌信息的一些关键特点,并创造非常强大的联想,使品牌成为传递产品特性的一组速写符号。 随着更多的人进入信息社会,人们需要更多的经过过滤的令人愉快兴奋的信息,而不是没有吸引力的现实写照。 因此,创建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强化精神与情感上短期逃避现实的轻松与欢乐,这对品牌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4、品牌权益 费尔德威克(Feldwiek,1996)对品牌权益(brandequity)的解释给予了系统的分 析研究。 他认为,寻找一种单一的可以操作的品牌权益的概念是错误的,因为品牌权益必然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含糊的概念。 这些概念包括下列一般的问题:我们现在的状况如何?在未来我们期望可能做得多好?这类问题不可能由任何一种 衡量方法来给予完全的回答。 因此,品牌权益概念应有多种含义,或有多种品牌 权益概念,以适应实际运用的需要。英国的英特品牌公司(Interbrand)将品牌权益看作是品牌价值,即当一种品牌在 出售时,应有其确定的价格:将品牌作为一项无形资产,列在资产负债表上的金 额价值。 他们己经设计出衡量品牌价值的公式,被广泛应用。二、国内文献回顾 中国学术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重视对品牌进行研究。 研究成果可 以分为以下几类: 1、品牌的性质与特征 中国品牌研究的先驱艾丰(1997)认为,品牌有以下五项特征: (l)品牌是无形与有形的统一。 品牌或者说名牌,常常指名牌产品、名牌企 业,实际上包含着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个部分.无形和有形之间是互相转化的,无形开始是靠有形形成的.但它一旦形成之后,它就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可以转化为有形的东西。 我们应该注意无形资产,并促成无形与有形之间的转化。(2)品牌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无形资产并不等于就是无限的资产.特定情 况下的品牌价值都是可以直接评估的,并且是可以进行交易的。 品牌本身就是可 能不断增值的.如果你这个名牌越搞越好,你这个名牌企业越搞越大,那么,你 的品牌价值也就随之增长,而且在原则上它是可以无限地增长的. (3)品牌是简单和复杂的统一。 任何复杂品牌都是简单的,因其简单明了, 消费者在浩瀚的商品海洋中,可以不费力地找到他所中意的某一种产品。 但这种 简单又是高级的简单。 它的图案,已经包含着这个商品和厂家的各种指标。 品牌 决不仅仅是商标图形,虽然品牌离不开商标. (4)品牌是结实和脆弱的统一。 品牌一经注册之后,就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品牌这个东西是风吹不走、雨淋不坏、火烧不毁、虫蛀不了的.但品牌又很脆弱,它最怕的是两条:一条是自己倒牌子,一条是别人假冒。(5)品牌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品牌的形成,就是物质和精神统一的过程. 一种名牌产品,既是物质成果,劳动的结晶;又是精神成果,智慈的结晶。 名牌 精神就是一种很可贵的精神,它实际上代表着、体现着对消费者全面彻底负责的 精神,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事业不断追求上进的精神. 2、有关品牌发展作用的研究 这是针对20世纪90年代初外国品牌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而中国企业尚未对 品牌有充分认识的背景下所作的研究.江小涓与刘世锦(1996)认为,中国经济已告别“全面短缺”时代,开始步入质t竞争和品牌竞争阶段,名牌战略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变的有力杠杆,因为以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为龙头进行产业重组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从而促进经济体制转变;而以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为龙头带动产业重组,其实质是优胜劣汰,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品牌创建与保护 品牌创建就是实施名牌战略.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针对外国品牌在中国 市场所占的份额不断扩大,中国名牌被洋品牌买断与吞食而纷纷退出市场这一背 景下,由中央及各级地方 *** 推动, *** 、企业和学者共同参与的如何创立中国 名牌的研究.杨宝三(1997)提出,质量、广告、规模、人才是培育名牌产品这一系统工程的四项战略要素。4、品牌管理与品牌设计 谭旭、卢泰宏(1998)将有效的品牌名归纳为:开发一项命名战略;依据命名战 略开发品牌名;列出所编好的品牌名单,并附上测试结果;充分详细的法律检索 等四大步骤。黄胜兵、卢泰宏(2000)研究了独立品牌模式(产品品牌)与公司品牌模式(企 业品牌),分析了选择这两种模式的影响因素,并指出独立品牌模式来自于差异化,公司品牌模式主要来自于标准化,企业要根据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因素作出有效的选择。张伟年、李纪春(1999)指出,市场瞬息万变,企业成功经营要求的更多是创新 而非简单重复;企业在拟订品牌延伸时应以以下几点为决策准则:(l)品牌的定 位主张是否还适用?(2)品牌的资产是否可能转移?(3)不同种类的产品是否 可采取同一渠道销售并一起推广? 三、几种典型的品牌理论 (一)品牌形象论 所谓品牌形象①是存在于人们心智中的图像和概念的集群,是关于品牌知识和对品牌主要态度的总和。 与产品本身相比,品牌形象更依赖于消费者心目中的解释。广告大师奥格威提出的品牌形象论,曾经左右了整个60年代美国广告界的作业策略,至今仍然具有很深的影响力. 奥格威的“品牌形象论”主要有以下要点: (l)创造差异。 品牌和品牌的相似点越多,选择品牌的理智考虑就越少。(2)树立个性。 奥格威认为形象指的是个性,它能使产品在市场上屹立不摇,使用不当也能使它们站不住脚。 最终决定品牌市场地位的是品牌总体上的性格,而不是产品间微不足道的差异。(3)反映自我。 品牌形象反映购买者的自我意象。 (4)长期贡献。 每一则广告是对品牌的长期投资。 因此,广告必须保持一贯的风格和形象。(5)综合因素。 影响品牌形象的因素有很多,它的名称、包装、价格、广告的风格、赞助、投放市场的时间长短等等. (6)长远目标。 品牌形象是一种长期的战略,因此不能仓促凑合推出。 同时,也正因为它的长期性,所以要改变一个已在多年时间里形成的老形象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二)品牌定位论‘ 定位最初由美国著名营销专家A·里斯和J·屈特子70年代早期提出来的。之后被广泛使用子营销领域,成为营销教科书必然涉及的一个专门术语。 品牌定位的观念,在广告界始于70年代,它的主要思想如下:人类心智都存有空位, 让厂商去争取,假如消费者心智有空位的话,定位就很容易;但是,如果已被竞 争者们占据的话,定位就困难了。 所以,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某种地位,厂商就必须在竞争市场中再定位了。 对于如何进行品牌定位以及定位的原则,何佳讯在《品牌形象策划》一书中对其进行了详细俐述,主要内容如下: (l)执行品牌识别。 当一个品牌的定位存在时,该品牌的识别和价值主张 才能够完全地得到发展,并且具有系统脉络和深度。(2)切中目标消费者。 品牌定位必须设定一个特定的传播对象,而这些特定对象可能只是该品牌所有目标对象中的一部分。(3)积极传播品牌形象。 品牌定位可以看作是联结品牌识别和品牌形象之间的桥梁,也可以看作是调整品牌识别和品牌形象之间关系的工具。(4)创造品牌的差异化优势。 品牌定位本质上展现其相对于竞争者的优势,通过向消费者传达差异性信息而让品牌引起消费者注意和认识,并在消费者心智上占据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位置。(三)品牌产权理论 大卫·艾克的品牌产权理论①,认为品牌主要由五大资产要素构成即品牌知 名度、品质认知度、‘品牌联想度、品牌忠诚度及其他专属资产。品牌资产是一种超越商品有形实体以外的价值部分.它是与品牌名称、品牌 标识物、品牌知晓度、品牌忠诚度相联系的,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的价值,属于无形资产类型。品牌资产与品牌名称品牌标识物密切相联如果品牌名称品牌标识物发 生了变化,品牌资产也要发生变化,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有关内容也要随之进行调整。品牌资产具有三个特点:货币价值、无形资产、可感知性。 品牌资产是代表特定品牌象征的企业资本,是一种超越生产、商品本身和所有有形资产以外的价 值。 品牌资产尽管无形化,但它往往能带来和创造比有形资本还快的增值效应。品牌经营者的任务就是建立和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度、品牌忠诚度等这五大资产。 按照各资产要素在品牌资产中的重要性地位来排列,则分别是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品牌联想和其他专属资产。 品牌经营的最高境界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和忠诚。

微时代的发展历程

把微博和革命联系起来的,是伊朗在2009年6月围绕选举而发生的抗议。德黑兰在大选之后的骚乱消息像野火一样在Twitter上传播,并被BBC和NPR这样的新闻网拾取并在全世界予以扩散。Twitter的神奇令人惊叹:由于德黑兰封锁了手机短信传送并屏蔽了若干网站,Twitter成为伊朗人满足信息渴望和对外发声的替代网络。在伊朗的抗议进行时中,美国国务院竟然向Twitter创办人发出了一个不寻常的电邮,请求其推迟固定的全球网络维修计划,因为维修期间,伊朗人将无法登入,德黑兰示威现场的信息也无法及时传递到外部。而Twitter也听从了国务院的呼吁,将网络维修时间推迟至德黑兰的凌晨时分才进行,它承认,“我们现在成为了伊朗人的重要沟通媒介”。对Twitter在伊朗抗议当中所起到的传播和组织功能的分析,业已成为社会性媒体研究者的最新热门。不过,数字化抗议活动的整体场景其实更为复杂。首先,在伊朗,使用互联网的多为家境富裕的年轻人及城市人,他们多支持反对派,这较易让外界产生“伊朗快要革命”的错觉,而忽略了乡郊大量保守民众的想法。Twitter创办人之一的BizStone就承认,使用Twitter的只是一小部分伊朗人,未必能反映主流意见。其次,YouTube和Twitter这样的工具更多被用来进行公民报道,抗议活动本身还主要是由反对派候选人在线下集中组织的。尽管对Twitter在社会行动中的作用有高估的苗头,我们还是要承认,这一面世还不足4年的微博服务在2009年迎来了自己的里程碑。相形之下,数年前依靠中东报道一举成名的CNN却出现了异乎寻常的沉寂,以至于Twitter世界的流行风向标——一种叫做hashtag的标签——当中出现了“失败的CNN”(#CNNFail)的字样。这就是Twitter所掀起的传播革命,也是我说的“未来头号媒体格局初现”的含义。然而,比传播革命更重要的是微博可能带来的社会改革。事实上,在这样的一场改变中,中国推友(即Twitter友)还走在世界的前头。从舆论监督到黑色讽刺,从广州番禺反对垃圾焚烧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到各种明信片和彩色丝带纪念运动,所有这些,无一不反映出2009年中国推友的行动力和影响力。而这种力量,同以前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最大的不同是,与其说它是一种伟力或蛮力,不如更恰当地将其命名为“微动力”。 2009中文网志年会的口号是“微动力,广天地”,旨在展望越来越细微的信息分享手段和管道,如何促进社会进步与协作,并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直接效应。“一段媒母(meme),一张照片,或者一枚明信片,都可能带来积极的社会改变,更不用说有千千万万的可能性正在孕育中,带给我们一片广阔的思想天地。”一个人分享了一个观点,更多人看到之后继续分享给其他人。通过这样不断地分享,就可以实现群体决定。这跟水滴聚集成云的过程相似——著名博客毛向辉把个体比作水滴,而当个体因为认同某个观点而不断分享时,他们就聚集起来,形成一股力量,一股甚至可以改变国家政策、社会秩序的力量。微,也可以指日常化的微观政治。政治可以分为宏观政治和微观政治,宏观政治是结构性的,微观政治是日常化的。微观制度的改变并不必然地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宏观结构的调整。但是,假如这些小单位能治理好,因为人民是生活在微观政治中的,我们也能够极大地提升人民的福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需要“大革命”而需要“微革命”,由“微信息”和“微交流”共同推动的“微革命”。 属于2009记忆中,包括“开心农场”里的“耕耘偷菜”,我们通过虚拟的小行为获得减压的小满足;我们的记忆中一定还包括微博客里不足140字的琐碎记录,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别人的粉丝并拥有自己的粉丝,每个人都可以与明星大腕对话调侃;我们的记忆中一定还包括奥巴马访华时我们以纯民间的姿态对其行动的细微关注,探究他的弟弟是否在深圳开烧烤店的意义在于体现了民间的欢迎与友好;我们的记忆中一定还包括身为职场里忙碌的“麦兜”,在纷杂的工作后那些微小的幸福和忧伤;我们的记忆中一定还包括诸多的微语录,比如“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式的自嘲自恋,“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式的寂寞,“生活像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式的慨叹……2009的大事件中,我们以小人物的微形态和微行动低调地呈现自我,发出声音,这样的呈现和声音最终凝结成不可小觑的力量。2009的小生活里,我们的日子被多元的信息和多样的内容划分成更多的细小片段,每个片段都精彩纷呈,与其他人的生活一起,共同构建了整个大时代。但是我更喜欢说,2009,微时代。2012年,微博在危机传播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样的改变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何麦当劳在315事件之后通过微博发声能够迅速平息危机,而酒鬼酒却将塑化剂超标的危机事件蔓延至整个行业?巴菲特有一句名言,“Get it right, get it quick, get it out, get it over.”意思是发生糟糕的事情之后需要迅速止损,其实这也是“微”时代处理危机事件的要旨所在。 微民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人,我们曾经做着微不足道的事,发出微小的声音。微动力当微民的行动和力量在无组织状态下集结,那将是一股推动事件发展的强大动力。微时代微民造就微动力的当今时代。微生活生活原本细微琐碎,微生活的意义在于小民生活融入时代洪流,带来广泛影响,或者,你也可以将之理解为“微笑着生活”,因为那是普通如你我原本该有的生活态度。微营销微营销是现代一种低成本、高性价比的营销手段。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微营销”主张通过“虚拟”与“现实”的互动,建立一个涉及研发、产品、渠道、市场、品牌传播、促销、客户关系等更“轻”、更高效的营销全链条,整合各类营销资源,达到了以小博大、以轻博重的营销效果。

艾灸疗法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艾灸是中华民族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现在社会因为健康的需要,我们常常说起艾灸,用到艾灸,可是你知道艾灸到底是从何而来、如何产生的么?一、艾灸的起源火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在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中,人类敬畏火、崇拜火、利用火、热爱火。艾灸就是人类利用火防病治病的成果之一。 人类从开始用火,到能够保留火种,再到能够摩擦取火,大约经历了200多万年的漫长岁月。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火的发现和使用跟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火的掌握既可使人类躲避猛兽的侵袭,可以熟食,又可抵御严寒酷冬的恶劣气候,还可将树木等用火燃着后灸于患处,祛除寒邪,解除痛苦。我们认为,这应该就是火被人类作为治病手段的原始意识萌芽。研究发现:自从古人有了用火驱鬼避难的原始思维与联想,又有了用火治疗外伤、关节疼痛等病症的智慧后,渐渐地从烧灼艾粒占卜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自发地、不自觉地,到主动地将艾粒置于体表烧灼,用来驱邪致病。如此反复的实践,艾灸的原始形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艾灸传承古代养生文化,为人类的健康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二,艾灸的发展文献中最早提及艾灸的著作为《左传》,其中详细记载了公元前581年医缓给晋景公诊病时讲的一段话,医缓曰:“疾不可为也,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这里所讲的“攻”,即指当时的灸法。“丘所谓无病自灸也。”从这些记载中可以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艾灸法已经颇为盛行。尤其是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弃针而言灸,可见当时对灸法的重视程度和流传应用之广。三、艾灸的原料艾灸的主要材料,古今均以艾叶为主;艾叶性味、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其作用非常广泛。《本草备要》中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具有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等,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神灸经论》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数,走而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人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可见以艾叶为施灸材料,能够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此外,艾叶,既有易点燃的特点,火力温而不烈,烟气香而宜人等,所以艾叶是艾灸不可缺的材料。四、艾灸的原理艾灸技术属于中医特色的治疗技术。其基本原理:在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运用辨证施治原则,将艾绒或某些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利用艾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发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回阳固脱、消淤散结、扶正祛邪、等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技术。

艾灸疗法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艾灸是中华民族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现在社会因为健康的需要,我们常常说起艾灸,用到艾灸,可是你知道艾灸到底是从何而来、如何产生的么?一、艾灸的起源火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在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中,人类敬畏火、崇拜火、利用火、热爱火。艾灸就是人类利用火防病治病的成果之一。 人类从开始用火,到能够保留火种,再到能够摩擦取火,大约经历了200多万年的漫长岁月。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火的发现和使用跟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火的掌握既可使人类躲避猛兽的侵袭,可以熟食,又可抵御严寒酷冬的恶劣气候,还可将树木等用火燃着后灸于患处,祛除寒邪,解除痛苦。我们认为,这应该就是火被人类作为治病手段的原始意识萌芽。研究发现:自从古人有了用火驱鬼避难的原始思维与联想,又有了用火治疗外伤、关节疼痛等病症的智慧后,渐渐地从烧灼艾粒占卜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自发地、不自觉地,到主动地将艾粒置于体表烧灼,用来驱邪致病。如此反复的实践,艾灸的原始形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艾灸传承古代养生文化,为人类的健康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二,艾灸的发展文献中最早提及艾灸的著作为《左传》,其中详细记载了公元前581年医缓给晋景公诊病时讲的一段话,医缓曰:“疾不可为也,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这里所讲的“攻”,即指当时的灸法。“丘所谓无病自灸也。”从这些记载中可以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艾灸法已经颇为盛行。尤其是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弃针而言灸,可见当时对灸法的重视程度和流传应用之广。三、艾灸的原料艾灸的主要材料,古今均以艾叶为主;艾叶性味、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其作用非常广泛。《本草备要》中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具有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等,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神灸经论》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数,走而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人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可见以艾叶为施灸材料,能够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此外,艾叶,既有易点燃的特点,火力温而不烈,烟气香而宜人等,所以艾叶是艾灸不可缺的材料。四、艾灸的原理艾灸技术属于中医特色的治疗技术。其基本原理:在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运用辨证施治原则,将艾绒或某些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利用艾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发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回阳固脱、消淤散结、扶正祛邪、等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技术。

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行政管理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行政管理的实践为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材料;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的发展为行政管理学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行政管理学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L.von施泰因提出,他于1865年撰写的《行政管理学》一书,用行政法的观点阐述行政问题。1887年美国学者T.W.威尔逊发表了《行政管理学之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管理学科。威尔逊因此被誉为行政管理学的奠基人。1893年美国学者F.J.古德诺出版了《比较行政法》,此书成为美国的第一部行政管理学教科书。1900年他出版了《政治与行政》一书,提出行政与政治分离的理论。此后,愈来愈多的学者把行政管理学作为单独学科加以研究。1926年美国学者L.D.怀特撰写了《行政管理学导论》一书,论述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讲求效率的必要性,以及对行政管理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能性。1927年美国学者W.F.威洛比发表了《行政管理学原理》,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基本形成。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形成受到当时工商企业科学管理的影响,并从中吸收了许多原理、方法。1911年美国管理学家F.W.泰勒根据长期实践经验,撰写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一套企业科学管理的理论。法国管理学家H.法约尔提出了组织管理功能理论,并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14条管理原则,对改进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和发展行政管理学起了积极作用。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科学管理时期或传统理论时期。其理论的主要缺陷表现在过分重视机械效率,忽视社会效益;把行政组织视为封闭式组织系统,忽视组织外部环境的影响;片面强调人的物质利益,忽视人的精神因素,缺乏对人的尊重。20世纪3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工人运动的发展,使传统理论受到很大冲击。1927~193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提出人际关系理论。美国学者C.I.巴纳德在《执行者的职能》中提出均衡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学者А.Н.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美国学者F.赫茨伯格在《工作的动机》提出双因素理论,美国学者D.麦克格雷戈提出X理论和Y理论。与此同时,美国学者H.A.西蒙开创了以行政决策为重点的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新领域。他从人的有限理性出发,把决策理论、数学方法、计算机学融为一个新的研究体系。美国组织学家J.G.马奇提出理性与组织融合理论;美国政治经济学家C.E.林德布洛姆提出渐进决策理论。他们把行为科学和决策理论用于行政研究,对行政管理学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行为科学时期。行为科学推动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从只注重行政组织结构、法令、规章制度及权责分配,到同时重视组织成员意见的沟通、个人欲望的满足、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从只重视监督制裁到重视激发人的积极性;由专断领导到民主管理;由“重事”到“重人”。这些都表现出行政管理学的飞跃。但是,这个时期又出现了新的片面性,如过分强调人的行为因素;过分注重人的理性作用,忽视了组织结构、法制的作用,忽视了环境的影响作用等。60年代,行政管理学理论有了新的突破,进入了系统科学阶段。主要特点是广泛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新成就来研究行政管理,特别是重视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管理理论认为,行政组织是由许多相互依存的不同要素所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统,各个部分彼此独立,但又相互依存和制约。因此,行政管理既要重视行政系统与外界环境、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又要重视行政系统内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既要强调行政组织结构、工作程序等因素,又要强调人的因素。还认为管理活动中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要寻求唯一最佳管理方式是困难的。所以主张随环境变迁来选择管理方式。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提倡生态系统理论的美国学者F.W.雷格斯;主张社会系统理论的美国学者T.帕森斯;研究环境系统理论的美国学者F.E.卡斯特;以及提出Z理论的美籍日本学者威廉·大内等。系统管理理论已被普遍接受,成为当代研究行政管理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理论。 行政管理学诞生于美国。美国的学者和改革家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研究》,1900年,古德诺出版《政治与行政》以及1926年怀特(Leonard D?White 1891~1958)出版的《行政学导论》,对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使行政管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的阶段有的学者把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00年以后);人性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30年以后);系统权变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60年以后)。有的学者把它分为形成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成长阶段——科学阶段;科学化阶段——现代化管理时期。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产生的条件:行政管理学于19世纪末萌芽到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是有历史必然性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政府行政活动的变化而言,主要有:⒈政府职能由政治统治扩大到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由消极放任“守夜人”变成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行政国家”。⒉行政职能加强和行政活动范围扩大,使行政机构迅速增加,行政人员队伍日益壮大;而“功绩制”的实施和“政治中立”原则的确立,更促使行政成为“非政治化”的管理领域。⒊行政机构臃肿所造成的庞大的财政开支和效率极低的官僚作风,妨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上述客观条件,推动了行政管理学产生于当时的美国。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威尔逊等人则是顺应这一时代需要并进行了理论创造的著名代表。同时,学科发展也为行政管理学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行政管理学在西方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各国的发展演变有如下情形:由政治与行政分离的研究,到政治与行政配合的研究;由静态的研究到动态的研究;由以事为中心的研究,到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由法规的研究到行为的研究;由机械的效率观到社会的效率观;由单科的研究到科际的研究等。发展趋势表现为:(一)研究领域的拓宽和加深(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更结合实际(三)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和交流行政管理学在中国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但在当时的年代,未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未造成学科研究的强势;虽是新生学科,但发育不全,步履维艰。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和学科建设认识上的偏颇,行政管理学的有关专业和课程被取消,该学科的研究和传播也随之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行政改革的迫切性日益鲜明地摆在人们的面前,也因此而推动人们对行政管理学的重新认识。198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召开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由政府主持的第一个研究行政管理学的会议——“行政科学研讨会”。会议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开展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科学体系的任务及发展中国行政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次研讨会的成功,标志着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重建,并成为它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在往后的20多年里,中国行政管理学在恢复重建的同时获得迅速和健康的发展。中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封建行政管理体系:实行大一统的国家行政组织体制;实行封建官僚制度;在中央集权制内部实行等级尊卑主从制度;建立严格的监察制度;建立严格的行政管理法规,如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周礼》、《秦律》、《唐六典》、《元典章》、《明会典》、《清会典》等;建立周密的官吏管理制度,包括官吏的选拔、任用、察举、奖惩、回避、俸禄、致仕等。当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国家产生之后,中国学者很快就予以重视,加以引进和研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翻译出版了美国学者所著的《行海要术》、《行政纲目》,日本学者蜡山政道所著的《行政管理学总论》、美浓部达吉所著的《行政法撮要》。孙中山参考国外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国传统提出五权分立思想,中央与地方均权的思想,公开考试、择优选官的思想等。同时,中国的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设立行政管理学课程。从30年代起,中国学者撰写的行政管理学著作陆续问世。其中最早、最系统的行政管理学专著是1935年出版的张金鉴所撰的《行政管理学之理论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2年高等教育院系调整后,行政管理学虽然没有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系统研究,但相关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国家行政却作了有益的探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进入新的阶段。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会成立,广泛恢复了政治学的研究活动,其中包括行政管理学的研究。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劳动人事部发起召开行政管理科学研讨会,同年11月劳动人事部成立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1988年夏正式建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此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校、成人教育组织均成立了行政管理学研究或教学机构。同时,还出版了一批行政管理学著作和教材。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和历史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2)电视艺术在英国、美国的发展:教材强调了20世纪30~40年代,电视艺术在英国和美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建议教师结合教材,适当补充资料即可。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并首次开办每天2小时的电视广播。全伦敦只有200多台收视电视机,但它标示着世界电视事业开始发迹。对当年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更是年轻的电视事业的一次大亮相。当时共使用了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电子摄像机。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1.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公斤,长2.2米,被人们戏称为电视大炮。此后,价格相当昂贵的电视在英国中上层家庭开始有所普及。1937年,该公司播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大典时,英国已有5万观众在观看电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约有两万家庭拥有了电视机。 1939年4月30日,美国无线电公司通过帝国大厦屋顶的发射机,传送了罗斯福总统在世界博览会上致开幕词和纽约市市长带领群众游行的电视节目。成千上万的人拥入百货商店排队观看这个新鲜场面。二战结束时,美国约有7000台电视机。二战前开办电视的还有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 (3)电视艺术的普及应用:建议教师从电视艺术普及的条件、时间及表现三方面把握教材。 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结合本节整体教材指出电视艺术普及的条件:电子技术等方面的进步,社会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及商业利润的驱动。建议教师从电视机研制、电视转播、电视节目制作三方面稍作补充,如: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电视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迈进;电视转播也由卫星传播到卫星直播。 表现:教材以美国和中国为例加以说明,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电视事业发展超过英国:从1949年到1951年,电视机数目从1百万台跃升为1千多万台,1960年全美电视台高达780座,电视机近三千万台,约有87%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视机。同时期英国只有190万台电视机,法国3万台,加拿大2万,日本4千台。1993年底,美国98%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视机,其中99%为彩色电视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天津诞生,同年,开始试播。当时,全国只有50多台黑白电视机。1971年,全国已建有电视台32座。21世纪初,中国大陆的电视覆盖率高达94%。

中国管理学发展历程概述

摘要:本文以管理学原理的发展历程为线索,逐一剖析管理学原理每一发展阶段其主流理论中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立足当前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作出了理性的分析和预测。关键词:传统文化管理学原理发展历程一、问题的提出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1]管理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现代管理既然以人为中心,在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人类传统文化的反思,通过反思研究传统文化是如何作用并影响管理理念,从而对管理的现代和未来能有更好的把握。二、管理学原理发展各阶段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1.战略思想我国先秦诸子的治国思想和以《孙子兵法》为主的治军理论,就包含了许多可用于研究企业战略性决策分析的一般原理方法。道家个人管理的目标是“内圣外王”;儒家主张通过“修己”、“安人”实现“大同”,其中,“修己”与“安人”体现了个人管理目标与组织管理目标相统一的辩证关系。个人管理逐步实现从自律到自觉的飞跃,通过推己及人实现组织的目标。对现代企业而言,就是要注重营造一个协调个人、群体乃至社会三者利益的目标链,使前一目标的完成成为后一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后者的达成又是前者的印证和升华,由此循环往复而形成一个合理的目标流程网络,促成企业最高战略目标的实现。《孙子兵法》明确提出“五事”、“七计”是决定战略决策成败的基本因素。“五事”乃“道、天、地、将、法”。按现代意义来理解,“道”是一种宏观的、全面的、客观的政治、经济环境;“天”,即天时,指机遇;“地”,是地利,即企业的微观环境;将,指的是管理者的素质;法,就是法制、组织的结构、层级关系及相应的规范、准则等。以上“五事”,可作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进行企业环境分析的总纲。“七计”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对现代企业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在这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总之,五事主要分析外部环境存在的威胁与机会、企业自身所具有的能力与不足,“七计”更注重与竞争对手的比较。当然,企业在决策时,不仅要了解“五事”、“七计”,更重要的是研究它们作为战略要素的主次关系及其相互联系、作用的时间、方式和程度,从整体上观察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机制,以便作出综合评价。2.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与传统“分”、“合”说任何管理目标的实现,都要靠一定的组织来完成。组织工作的任务就是设计一个决策和沟通网络,使组织内成员明确谁去做什么,谁要对什么结果负责,并消除由于分工含混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有效的组织应遵循目标一致、跨度合理、指挥统一、权责分明、职能明确等基本原则。[2]这是现代管理学理论关于组织工作的基本观点。在我国,《荀子》一书集中了对组织问题的探讨。荀子认为合群是人类的本性之一,而“分”又是人类结成社会群体的必要前提,没有等级划分的限制,群体内部就会发生争夺。按现代意义来解释,“分”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1)明确为完成管理目标、政策和计划所必需的活动并加以分门别类。2)根据现有的人力和物力,并根据环境来使用人力和物力的最佳方法,把上述活动分成各个组。“群分”是由社会分工和职业差别所导致的,也是解决各类组织矛盾的必要手段,是组织良性运转的前提。所以,荀子认为“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也,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而“有分义,则容天下而治”。[3]在分的基础上,组织工作的核心应是培养组织成员的团结和协作精神,以提高整个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相应地,《周易》中有“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的论断,意指实现组织目标要通过管理者和组织成员的上下沟通。《孙子兵法》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之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故善战人之势,入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4]即对组织的要求,更在于其功用,特别是要求组织本身能产生出战斗力,这就是“势”,一旦形成这种组织,又能“择人而任势”,按组织的功能需要用人之长,组织就会具有一种“不动则已,动必雷霆万钧,一击成功,无可阻挡之势。”3.领导理论与中国传统激励方法在现代管理学理论中,领导工作是指“影响人们为组织和集体目标作出贡献的过程。”领导的实质是通过建立一种追随关系来实现组织的目标。由于人们往往追随那些他们认为可提供实现其愿望、要求和需要手段的人,因此领导和激励密切相关,只有理解了人们的真实需要和行为动因,才能更好地理解激励问题,从而实现有效的领导。多年来,西方学者从不同侧面提出了关于人性的各种看法,其中以沙因、波特、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登的人性假设最具有经典意义。他们大致都认为人经历了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到“复杂人”的演变。我国古代有代表性的人性理论有儒家的“人性可塑说”(其中包括荀子的性恶论和孟子的性善论)、道家的“人性自然说”以及法家的“人性好利说”。人性假说是管理者采取管理措施的必要前提。西方行为科学都假定人性不是一个“变数”,管理者只有设法去适应人性。这与我国道家、法家的看法不谋而合。只有儒家认为人性是可变的,如荀子主张“导人去伪”,孟子主张“领悟善端”。他们更强调后天的塑造与引导,这比起单纯被动地适应人性会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士为知己者死”反映出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追随关系。《孙子兵法》中分析道:“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儒家孔子提出“施仁政”,强调国家的统治者要像爱护亲属一样对待臣民,“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爱民必须体现在满足臣民的需要上,决策时必须顺应民心,从而形成凝聚力。“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不分人的贵贱,赏罚要严明,这样才能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激励作用,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组织绩效。“任贤律己”,“身先士卒”。这是告诫领导者要知人善任,严于律己,身先士卒,以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和激励下属。在这方面,《周易》、《孙子兵法》都从不同侧面提出了对领导者的期望,认为领导者应反身修行,团结和厚待下属,以达到“上下同欲”的最佳协调状态。4.控制与“礼治”、“无为”在管理的控制职能方面,相对而言,西方管理学注重对物化结果或阶段性成果的控制,强调控制的实效性;中国传统文化则偏重于对人的控制,因而控制的标准模糊、不精确但更具柔性。儒家强调“礼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则力推“法治”。“礼”,其实是一种用来规范以等级为中心的社会秩序、社会结构,即建立贵贱、君臣、父子等级从属关系为核心的名分等次。儒家认为对社会进行控制,必须“两手并用,先德后刑”。用孟子的话说即:“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最有效的控制,应是“无为而治”,这一思想被彼得·圣吉称为“无为而治的有机管理”,他认为应尽最大可能地让下属面对所有的课题,包括处理企业成长与持续经营之间的两难困境。换句话说,就是给他们充分的行动自由去实现某构想,并对所产生的结果负全责。不再通过传统的复杂的控制系统,而是“通过学习来控制”,致力于改善思考品质,加强反思与团队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无为而治”正是道家思想中的核心命题,老子讲的“无为”是达到“无不为”、“无为治”这一目的的手段。确切地说,无为管理的实质是把人的社会性减到最低限度,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在历史上,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均为“无为而治”的典范。三、管理发展的展望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管理学发展历程的作用和影响绝不是一种偶然,它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并将继续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预言,在二十一世纪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管理文化的交融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站在现实的角度,我们可以对现代管理的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作出分析和预测:1.决策方面中国古代系统思维与现代决策的结合将日趋紧密。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主席罗杰·史密斯就从《孙子兵法》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孙子13篇《兵法》可与历史名著相媲美。今天没有一个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它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的重大意义。”[6]由此可见,《孙子兵法》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形成中国未来管理模式的战略运筹理论过程中,将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孙子兵法》对组织的内外部因素和与这些因素相关联的内外部条件进行系统、动态考察的思维方法,对企业决策者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2.组织方面西方管理惯用“二分法”把完整的组织划分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大对立阵营。中国文化推崇圆满和谐,认为只有组织内处处融通一致,才能形成一个广大和谐的系统。打破这一系统,组织便不得安宁。所以管理者不可将自己与下属决然分离,而应始终把自己视为组织中的一员。相应地,组织划分不能拘泥于技术的专业化、组合的便利性、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因素,而应以“和”为管理的终极目标,分工、合作乃是达到“和”所需的手段,这样,不论部门如何划分,整体和谐所激发的向心力,就会促成真正的分工合作。3.领导方面21世纪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人本管理从“以个性为本”、“以人性为本”到“以人文为本”的转化过程中,文化对管理的影响权重日益增加,绵延5000年的华夏文化充分说明了我国在对文化的整合与管理方面的巨大成功。中国古代积累了丰富的选人、用人、观人的经验和方法,相对于现代管理,中国古代更注重对人的“德”的考察,更注重候选人在其所处情境下的行为,强调发挥人才的弹性去配合工作的需要。在人性的看法上,中国古代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内养外化,皆可成善”等观点无疑为中国未来的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4.控制方面不得人心的控制,是不会长久的。科学的控制方法和技术,如果得不到下属的真心配合,将会变得毫无用处。这在预算编制、问卷调查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古代先哲都非常重视对心理因素的把握,深知人心的向背,才是成败的关键。管理者应“道之以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人先正己”,运用“德主刑辅”的手段,才能实现“心悦诚服”的控制,以趋向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总而言之,在二十一世纪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未来的管理模式应该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一切有效的国际经验被融合并以民主化的形式出现;二是具有独特的管理创新。这种创新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孕育的,是其他民族只能学习借鉴而无法复制的。如何重组现代管理理论与传统文化,兼顾人性与理性、和谐与原则,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将是中国管理学者所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Tamas Wells的发展历程

Tamas Wells乐团来自澳洲墨尔本,最早成立于2000年初,当时只有Owen Gray及Ben Castle两名成员,发行的第一张EP《Hello Jealousy》是张带点政治意味的民谣唱片,创作灵感来自当年的“第三世界国家债务解除运动”,第二年鼓手Nathan Collins的加入,而接下来紧密的巡回演出,也为Tamas Wells在当地乐界积累了不少人气。2002年3月和8月分别发行了两张广受好评的EP《Cigarettes, a Tie and a Free Magazine》及《Stitch In Time》,Ben中途退出,接着加入了Tamas和Anthony。知名制作人Tim Whitten在听过《Stitch in Time》之后颇为欣赏,邀请他们来悉尼的Megaphon studios录制第一张专辑。2004年乐团3月30日发布的第一张专辑《A Mark On The Pane》被Inpress Magazine杂志评为当年最美的唱片之一,并在澳大利亚的音乐榜单AIR charts上获得第16名的成绩。同年,成员Tamas Wells前往缅甸,并在当地参加短期的志愿者工作。2006年初,Tamas Wells与妻子、女儿迁居缅甸的仰光,并参加一个有关艾滋病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在此期间,他创作出了该乐团的代表作品《valder fields》。 3月,乐团发布第二张专辑《A Plea en Vendredi》。这一年起,乐团与中国、日本唱片公司签订协议,日本、中国专辑由他们代理发行。2009年,乐团首次在中国举行巡回演唱会,并于3月26日开始此次巡演杭州站的演出。 4月,TamasWells应“声演坊”之邀,在杭州、上海、北京、成都、南京五个城市举行巡演。此后,乐团每年在中国均有巡演。(2013年巡演因故推迟至2014)2010年2月,歌曲《Valder Fields》被收录于群星精选集《Saddest Songs》中。 12月,在日本举行名为《Tamas Wells Japan Tour 2010》的日本巡回演唱会。 2012年10月,Tamas Wells加盟梦象音乐节,这是Tamas首次在中国参加音乐节。 同年12月27日,日本Inpartmaint唱片公司发布的群星精选专辑《Quiet Moments – Winter Promenade》收录了Tamas Wells的歌曲《True Believers》。 2014年,发行专辑《On the Volatility of the Mind》。6月,Tamas Wells先后在中国、日本开始巡回演唱会。

激光打标的发展历程

激光打标设备的核心是激光打标控制系统,因此,激光打标的发展历程就是打标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从1995年到2003年短短的8年时间,控制系统在激光打标领域就经历了大幅面时代、转镜时代和振镜时代,控制方式也完成了从软件直接控制到上下位机控制到实时处理、分时复用的一系列演变,如今,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乃至紫外激光的出现和发展又对光学过程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扫描式打标系统由计算机、激光器和X-Y扫描机构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将需要打标的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控制激光器和X-Y扫描机构,使经过特殊光学系统变换的高能量激光点在被加工表面上扫描运动,形成标记。通常X-Y扫描机构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机械扫描式,另一种是振镜扫描式。(1) 机械扫描式机械扫描式打标系统不是采用通过改变反射镜的旋转角度去移动光束,而是通过机械的方法对反射镜进行X-Y坐标的平移,从而改变激光束到达工件的位置,这种打标系统的X-Y扫描机构通常是用绘图仪改装。其工作过程:激光束经过反光镜①、②转折光路后,再经过光笔(聚焦透镜)③作用射到被加工工件上。其中绘图仪笔臂④只能带着反光镜①和②沿X轴方向来回运动;光笔③连同它上端的反光镜②(两者固定在一起)只能沿Y轴方向运动。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一般通过并口输出控制信号),光笔在Y方向上的运动与笔臂 在X方向上的运动合成,可使输出激光到达平面内任意点,从而标刻出任意图形和文字。(2)振镜扫描式振镜扫描式打标系统主要由激光器、XY偏转镜、聚焦透镜、计算机等构成。其工作原理是将激光束入射到两反射镜(振镜)上,用计算机控制反射镜的反射角度,这两个反射镜可分别沿X、Y轴扫描,从而达到激光束的偏转,使具有一定功率密度的激光聚焦点在打标材料上按所需的要求运动,从而在材料表面上留下永久的标记,聚焦的光斑可以是圆形或矩形。在振镜打标系统中,可以采用矢量图形及文字,这种方法采用了计算机中图形软件对图形的处理方式,具有作图效率高,图形精度好,无失真等特点,极大的提高了激光打标的质量和速度。同时振镜式打标也可采用点阵式打标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对于在线打标很适用,根据于不同速度的生产线可以采用一个扫描振镜或两个扫描振镜,与前面所述的阵列式打标相比,可以标记更多的点阵信息,对于标记汉字字符具有更大的优。振镜扫描式打标系统一般使用连续光泵工作波长为1.06μm的Nd:YAG激光器,输出功率为10~120W,激光输出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Q开关调制的。发展的射频激励CO2激光器,也被用于振镜扫描式激光打标机。振镜扫描式打标因其应用范围广,可进行矢量打标和点阵打标,标记范围可调,而且具有响应速度快、打标速度高(每秒钟可打标几百个字符)、打标质量较高、光路密封性能好、对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已成为主流产品,并被认为代表了未来激光打标机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用于打标的激光器主要有Nd:YAG激光器和CO2激光器。Nd:YAG激光器产生的激光能被金属和绝大多数塑料很好地吸收,而且其波长短(为1.06μm),聚焦的光斑小,因而最适合在金属等材料上进行高清晰度的标记。CO2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波长为10.6μm,木制品、玻璃、聚合物和多数透明材料对其有很好的吸收效果,因而特别适合在非金属表面上进行标记。Nd:YAG激光器和CO2激光器的缺点是对材料的热损伤及热扩散比较严重,产生的热边效应常会使标记模糊。相比之下,由准分子激光器产生的紫外光打标时,不加热物质,只蒸发物质的表面,在表面组织产生光化学效应,而在物质表层留下标记。所以,用准分子激光打标时,标记边缘十分清晰。由于材料对紫外光的吸收大,激光对材料的作用只发生在材料的最表层,对材料几乎没有烧损现象,因此准分子激光器更适合于材料的标记。

核电站类型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因石油涨价引发的能源危机促进了核电发展,世界上已经商业运行的400多台机组大部分在这段时期建成,称为第二代核电机组。第二代核电厂主要是实现商业化、标准化、系列化、批量化,以提高经济性。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世界上建造了大批单机容量在600-1400MWe的标准化和系列化核电站,以美国西屋公司为代表的Model 212(600MWe,两环路压水堆,堆芯有121合组件,采用12英尺燃料组件)、Model 312(1000MWe,3环路压水堆,堆芯有157盒组件,采用12英尺燃料组件,),Model 314 (1040MWe,3环路压水堆,堆芯有157盒组件,采用14英尺燃料组件),Model 412(1200MWe,4环路压水堆,堆芯有193盒组件,采用12英尺燃料组件,)、Model 414(1300MWe,4环路压水堆,堆芯有193盒组件,采用14英尺燃料组件)、System80(1050MWe,2环路压水堆)以及一大批沸水堆(BWR)均可划入第二代核电站范畴。法国的CPY,P4,P4′也属于Model 312,Model 414一类标准核电站。日本、韩国也建造了一批Model 412、BWR、System80等标准核电站。第二代核电站是世界正在运行的439座核电站(2007年9月统计数)主力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72亿千瓦。还共有34台在建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0.278亿千瓦。在三里岛核电站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之后,各国对正在运行的核电站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在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事核电的专家们对第二代核电站进行了反思,当时认为发生堆芯熔化和放射性物质大量往环境释放这类严重事故的可能性很小,不必把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设施作为设计上必须的要求,因此,第二代核电站应对严重事故的措施比较薄弱。 对于第三代核电站类型有各种不同看法。美国核电用户要求文件(URD)和欧洲核电用户要求文件(EUR)提出了第三代核电站的安全和设计技术要求,它包括了改革型的能动(安全系统)核电站和先进型的非能动(安全系统)核电站,并完成了全部工程论证和试验工作以及核电站的初步设计,它们将成为第三代核电站的主力堆型。中国自主创新的第三代核电项目正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进行建设,和正在运行发电的第二代核电机组相比,预防和缓解堆芯熔化成为设计上的必须要求,而这一点也正是作为第二代核电站的福岛核电站事故中暴露出来的弱点。据悉,中国第三代核电站将装备有蓄水池,这样的“大水箱”在紧急情况下能释放出大量的水,从而达到降温等应急需求。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美国、欧洲和国际原子能机构都出台了新规定,把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作为设计上的必须要求,满足以上要求的核电站称为第三代核电站。世界上技术比较成熟、可以据以建造第三代核电机组的设计,主要有美国的AP1000(压水堆)和ABWR(沸水堆),以及欧洲的EPR(压水堆)等型号,它们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均比第二代核电机组小100倍以上。美国、法国等国家已公开宣布,今后不再建造第二代核电机组,只建设第三代核电机组。而中国有13台第二代核电机组正在运行发电,未来重点放在建设第三代核电机组上,并开发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的第三代先进核电机组。为此,国务院决定以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两个核电项目作为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建设4套第三代AP1000压水堆核电机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已将“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列为重大专项。 第四代核能系统概念(有别于核电技术或先进反应堆),最先由美国能源部的核能、科学与技术办公室提出,始见于1999年6月美国核学会夏季年会,同年11月的该学会冬季年会上,发展第四代核能系统的设想得到进一步明确; 2000年1月,美国能源部发起并约请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南非和英国等9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开会,讨论开发新一代核能技术的国际合作问题,取得了广泛共识,并发表了“九国联合声明”。随后,由美国、法国、日本、英国等核电发达国家组建了“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拟于2-3年内定出相关目标和计划;这项计划总的目标是在2030年左右,向市场推出能够解决核能经济性、安全性、废物处理和防止核扩散问题的第四代核能系统(Gen-IV)。第四代核能系统将满足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极少的废物生成、燃料增殖的风险低、防止核扩散等基本要求。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第四代核电能系统的基础技术和学课的研发工作。

有谁知道大型医用制氧机的发展历程?越详细越好!

从化学制氧或电解水发展到现在的分子筛制氧机或物理膜制氧。《高原有氧行》微信平台上的制氧机主要就是物理膜制氧或者分子筛制氧。分子筛制氧一般是大型机,原理是:流程为两塔。原料空气由压缩机加压后,经过空气预处理装置除去油、尘埃等固体杂质及水,并冷却至常温,经过处理后的压缩空气由进气阀进入装有分子筛的吸附塔,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等被吸附,流出的气体即为高纯度的氧气,当吸附塔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后,进气阀关闭,冲洗阀打开,吸附塔进入冲洗阶段,过后冲洗阀关闭,解吸阀打开进入解吸再生阶段,这样即完成了一个循环周期。

LISP的发展历程

1960年4月,麦卡锡以《递回函数的符号表达式以及由机器运算的方式,第一部》为题,于ACM通讯上发表LISP设置。麦卡锡的学生Steve Russell根据该论文,以IBM 704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运算中心成功执行了第一版的LISP。  1962年,麦卡锡及人工智能小组按LISP 1的编译基础上改良出LISP 1.5版本。  1969年9月,史丹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Lynn Quam与Whitfield Diffie推出的Stanford LISP 1.6广泛地被应用于使用TOPS-10系统的PDP-10计算机系中。可是,Stanford LISP 1.6版本自麻省理工智能项目更新LISP 1.5成MACLISP及BBN科技公司推出的InterLisp成功后,渐被弃置。  自1960代末年至1980年初年,各种更新LISP版本涌现,有源自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Franz Lisp、在AutoCAD运行的AutoLISP前身XLISP、犹他大学开展的Standard Lisp及Portable Standard Lisp、专属于Lisp机器上运行的ZetaLisp、源自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的LeLisp、以及MIT人工智能实验室的Gerald Sussman与Guy Steele所开发的Scheme等。  1984年,改良自MacLisp、集各版本大成、跨平台、且被目为事实标准的Common Lisp诞生。至1994年,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对Common Lisp语言进行了标准化。  自稳定运行的Common Lisp出现起,再有各机构按各自所需而开展后续Lisp,包括1990年来自欧洲用户的EuLisp、运行于Java虚拟机的Clojure、受到Maclisp影响而创的Emacs Lisp、以及自由开源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CMUCL、还有IsLisp,Racket,ACL2等蓬勃涌现。  自2000年起,LISP共享者合力支援的自由开源社区逐渐形成,致力于LISP后续发展。  2002年10月,第一届国际LISP会议于美国旧金山开展,其后LISP大会不定期于全球各地举行,包括201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以移动概念作主题的会议。

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

追溯至19世纪80年代。1885年,ALPHONSEBERTILLON将利用生物特征识别个体的思路应用在巴黎的刑事监狱中,当时所用的生物特征包括:耳朵的大小、脚的长度、虹膜等。1987年,眼科专家ARAN SAFIR和LEONARDFLOM首次提出利用虹膜图像进行自动虹膜识别的概念,到1991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JOHNSON实现了一个自动虹膜识别系统。1993年,JOHNDAUGMAN实现了一个高性能的自动虹膜识别原型系统。今天,大部分的自动虹膜识别系统使用DAUGMAN核心算法。虹膜是位于眼睛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总体上呈现一种由里到外的放射状结构,由相当复杂的纤维组织构成,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类似于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细节特征,这些特征在出生之前就以随机组合的方式确定下来了,一旦形成终生不变。虹膜识别的准确性是各种生物识别中最高的。·采集从直径11mm的虹膜上,Dr.Daugman的算法用3.4个字节的数据来代表每平方毫米的虹膜信息,这样,一个虹膜约有266个量化特征点,而一般的生物识别技术只有13个到60个特征点。266个量化特征点的虹膜识别算法在众多虹膜识别技术资料中都有讲述,在算法和人类眼部特征允许的情况下,Dr. Daugman指出,通过他的算法可获得173个二进制自由度的独立特征点。在生物识别技术中,这个特征点的数量是相当大的。·算法:第一步是通过一个距离眼睛3英寸的精密相机来确定虹膜的位置。当相机对准眼睛后,算法逐渐将焦距对准虹膜左右两侧,确定虹膜的外沿,这种水平方法受 到了眼睑的阻碍。算法同时将焦距对准虹膜的内沿(即瞳孔)并排除眼液和细微组织的影响。 单色相机利用可见光和红外线,红外线定位在700-900mm的范围内(这是IR技术的低限,美国眼科学会在他们对macularcysts研究中使用同样的范围。) 在虹膜的上方,算法通过二维Gabor子波的方法来细分和重组虹膜图象,第一个细分的部分被称为phasor,要理解二维gabor子波的原理需要很深的数学知识。·精确度:虹膜识别技术是精确度最高的生物识别技术,具体描述如下:两个不同的虹膜信息有75%匹配信息的可能性是1:106等错率:1:1200000两个不同的虹膜产生相同虹膜代码的可能性是1:1052。·录入和识别:虹膜的定位可在1秒钟之内完成,产生虹膜代码的时间也仅需1秒的时间,数据库的检索时间也相当快。处理器速度是大规模检索的一个瓶颈,另外网络和硬 件设备的性能也制约着检索的速度。由于虹膜识别技术采用的是单色成像技术,因此一些图像很难把它从瞳孔的图像中分离出来。但是虹膜识别技术所采用的算法允许图像质量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变化。相同的虹膜所产生的虹膜代码也有25%的变化,这听起来好像是这一技术的致命弱点,但在识别过程中,这种虹膜代码的变化只占整个虹膜代码的10%,它所占代码的比例是相当小的。

啄木鸟教育的发展历程

·2006年8月,正式成立;·2007年5月,第一家分公司于沈阳成立;·2010年4月,收购满分网,猴哥加入;武汉、广州,深圳,上海,南京等分公司陆续成立·2010年4月,成立注册培训学校,迅速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2011年2-3月,正式开始与贵阳一中合作;·2011年3月,成立西安分公司;·2011年3月,隆重推出精英计划,并率先提出申请规划理念;·2011年4月,与北京美国英语语言学院达成合作协议;·2011年7月,与深圳皇御苑中学正式合作成立国际部;·2011年10月,中关村欧美汇学习中心开始运营;·2012年8月,郑州分公司成立。

请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含义和发展历程

网上刘立户的讲课资料挺多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nlT78svkCA/

责任保险的发展历程

责任保险作为一种保险业务,产生于19世纪的欧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工业化国家迅速得到发展。1880年,英国颁布《雇主责任法》 ,当年即有专门的雇主责任保险公司成立,承保雇主在经营过程中因过错致使雇员受到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时应负的法律赔偿责任;1886年,英国在美国开设雇主责任保险分公司,而美国自己的雇主责任保险公司则在1889年才出现。绝大多数国家均采取强制手段并以法定方式承保的汽车责任保险,始于19世纪末,并与工业保险一起成为近代保险与现代保险分界的重要标志。当时的英国“法律意外保险公司”最为活跃,它签发的汽车保险单仅承保汽车对第三者的人身伤害责任,保险费每辆汽车按10—100英镑不等收取,火险则列为可以加保的附加险;到1901年,美国才开始有现代意义的汽车第三者责任险——承保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法律赔偿责任的保险。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责任保险的发展在工业化国家进入了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首先是各种运输工具的第三者责任保险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次是雇主责任保险成了普及化的责任保险险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民事活动急剧增加,法律制度不断健全,人们的索赔意识不断增强,各种民事赔偿事故层出不穷,终于使责任保险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工业化国家得到了全面的、迅速的发展、在本世纪70年代天,美国的各种责任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就占整个非寿险业务收入的45%—50%左右,欧洲一些国家的责任保险业务收入占整个非寿险业务收入的30%以上,日本等国的责任保险业务收入也占其非寿险业务收入的25%—30%.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日益重视发展责任保险业务。西方保险界认为,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的海上保险和火灾保险(后来扩展到一切财产保险);第二阶段是人寿保险;第三阶段是责任保险。保险业由承保物质利益风险,扩展到承保人身风险后,必然会扩展到承保各种法律风险,这是被西方保险业发展证明了的客观规律。同时我们还知道,责任保险在保险业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它既是法律制度走向完善的结果,又是保险业直接介入社会发展进步的具体表现。

彩色电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早在1904年,就已有人对彩色电视进行了探索性的试验。1925年,前苏联工程师阿达缅开发出一种彩色电视系统,具备现代彩色电视几乎所有的性能。1928年,贝尔德在贝尔电话研究所进行彩色电视机的试验。7月3日,他用带有红、蓝、绿三色滤光器的3个有30个孔的尼普科夫扫描圆盘,进行公开演示,在电视机屏幕上出现了鲜红色的草莓、蓝色的领带等图像。1929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格雷,提出用3个电路分别发射3种基色信号来播送彩色电视节目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成了现代彩色电视的基础。同年,贝尔实验室的艾夫斯,在纽约与华盛顿特区之间播送了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1938年,法国的瓦朗西获得一项有关与黑白电视制式兼容的彩色电视的专利,为以后解决兼容问题开辟了道路。1940年,英国的贝尔德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系统的匈牙利工程师戈德马克,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探索,他们都演示了一种与黑白电视不兼容的场序制彩色电视系统,这种系统通过摄像机与接收器的彩色滤色镜的转动来运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哥伦比亚广播系统还用这种系统进行了某些试验性的播出。195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这一项业务重新开始,但不久就停办了,因为这种系统很快被可与黑白电视兼容的全电子彩色系统取代。同年,美国发明家洛马开始研制彩色显像管。1953年,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NTSC)确定了与黑白电视兼容的一种彩色电视制式——NTSC制,成为世界彩色电视系统的基础。NTSC制的原理是:把图像的两种信号的传输组合在一起,一种传输与黑白电视机相应于辉度(包括电视景色精微细节在内)的信息,另一种传输纹理粗糙的色彩信息。彩色电视机把两种图像信号传输组合在一起的原因,是彩色图像的辉度成分具有高清晰度的视觉效果,附加的纹理粗糙的色彩信息又不改变所产生彩色图像的清晰度,这样,就可看到清晰的彩色图像。美国NTSC制的公众电视于1954年开播。采用这一制式的还有日本。1960年,日本正式播放NTSC制的彩色电视。1963年,德国德律风根公司的布吕克提议采用PAL制,这种制式对NTSC制做了细微而巧妙的改变。另一种制式是与前两种制式有根本区别的SECAM制,它是法国巴黎的亨利提出的。法国于1966年开始采用SECAM制,并于1967年正式播出。1969年,英国及前联邦德国开始采用PAL,制播出彩色电视。同一年,法国与前苏联决定采用SECAM制。20世纪60年代后期,大多数国家开始发展彩色电视广播。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分别采用了这三种制式。1973年,中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采用的是PAL制。195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彩色电视机的销售热潮开始于1964年的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部分彩色电视的摄像机有3~4个电视摄像管。在彩色电视机里,有一个阴罩障板、三个电子枪及阴极射线管。现在,彩色电视机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家用电器,为人们提供绚丽多彩的活动图像。1984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研制出利用集成电路芯片取代摄像管的彩色电视摄像机。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视机的功能与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新型彩色电视机增添了许多功能,如遥控选台;屏幕上显示频道号码、音量响度;预编程序,在预定时间自动开机、关机、转换频道和播放节目;多画面显示;接收多伴音、立体声等。随着新型电视广播业务的出现,电视接收机还向多功能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发展,以适应多方面的需要。具有卫星电视接收功能及收看图文电视的接收机、高清晰度大屏幕电视、液晶投影电视、平板电视等纷纷问世。电视接收机还与可视图文检索系统和家用电脑合为一体,成为家用的信息显示终端设备,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数字化彩电问世。1997年,西安开发出我国第一代准高清晰度数字化彩色电视机,它的清晰度从300线提高到700线,还可作为计算机或多媒体信息终端的显示器使用。

霍尼韦尔国际的公司发展历程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5年,那时一个名为Albert Butz的发明家取得了熔炉标准仪和报警器的专利。他于1886年4月23日成立了Butz电表仪公司,几个星期之后,他又发明了一个既简单又灵活的装置,命名为damper flapper.1893年,过去的联合热控制公司更名为电子热控制公司(EHR)。1904年,一名年轻的工程师Mark Honeywel正在努力完善热发电机性能。两年之后,他创立了霍尼韦尔热技术公司,专门研制热水加热的发电机。1912年,HER公司扩展了业务范围,更名为Minneapolis热控制公司(MHR)。四年之后,MHR公司申请了第一家电子摩托车的专利,由Underwriters实验室批准。1927年,MHR公司和霍尼韦尔热技术公司合并,形成了Minneapolis霍尼韦尔控制公司,成为最大的高质量原子钟的最大制造商,随后收购了这个领域中的其他一些公司。公司的名称在1963年正式更改为霍尼韦尔国际公司,不过与40年前的霍尼韦尔公司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六年后,美国宇航员Neil Armstrong 和Edwin Buzz Aldrin登上了月球,所使用的就是霍尼韦尔国际公司的产品。1986年,由于收购了Sperry航空航天公司,霍尼韦尔国际公司在航空航天工业的地位显著地提高了,迅速地成为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航空电子设备的综合制造商。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零九。

超氧细胞疗法的发展历程

该项技术在国外已经开展了20多年了,2009年国家卫生部已经把这项技术列入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目前已在国内各大城市三甲医院开展,治疗已经很成熟了。经过治疗后的患者,从近期疗效来看,不同程度得到了改善,比如生活质量:饮食、睡眠、精神、疼痛减轻等方面得到改善。一部分患者因个体差异而疗效体现不同。

新东方发展历程简介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囧3囧3囧一.企业简介新东方,全名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NewOrientalEducation&TechnologyGroup)成立于1993年11月16日,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是目前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育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外语培训和基础教育为核心,拥有短期语言培训系统、基础教育系统、教育研发系统、出国咨询系统、文化产业系统、科技产业系统等多个发展平台,集教育培训、教育研发、图书杂志音响出版e69da5e6ba907a6431333433623738、出国留学服务、新东方在线教育、教育软件研发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9月7号,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截止2011年5月,新东方已在全国设立了53所短期语言培训学校,6家产业机构,47家书店以及500家学习中心,至2011年年底总培训1500万人次。新东方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BrandValue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94位,品牌价值已达64.23亿元。二、公司业务公司业务包括外语培训、中小学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在线教育、出国咨询、图书出版等各个领域。除新东方外,旗下还设有优能中学教育、泡泡少儿教育、精英英语、前途出国咨询、迅程在线教育、大愚文化出版、满天星亲子教育、同文高考复读等子品牌。公司于2006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

三一重工的企业发展历程与经营范围是哪些?

经营范围:建筑工程机械,起重机械,停车库,通用设备及机电设备的生产,销售与维修(其中特种设备制造须凭本企业行政许可);金属 制品,橡胶制品及电子产品,钢丝增强液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的生产,销售;客车(不含小轿车)和改装车的制造与销售(凭审批机关许可文件经营);五金及法律法规允 许的矿产品,金属材料的销售;提供建筑工程机械租赁服务;经营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 业务(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和限制的除外). 公司是国内混凝土机械龙头企业,产品包括拖式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输送泵车、全液压振动压路机、摊铺机、挖掘机、平地机等,其中主导产品混凝土泵车05年国内市场份额高达59%,拖泵也达50%左右,继续保持国内第一品牌地位,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公司多年被评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综合竞争力第一位。公司两大核心能力:研发能力与服务能力,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公司是我国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企业。

三翼校园的发展历程

2003年6月,湘潭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推出三翼校园前身“湘大社团”网 。2004年3月,三翼校园网前身“湘大社团网”推出“三翼论坛”,并向全校积极推广。2004年7月,学生社团联合会为了使网站更加具有影响力,湘大社团正式扩容为“阳光湘大”网,下辖三翼校园网、湘大社团网两个子站,三翼校园网从此向综合性校园文化网站迈进。并与全球第一大中文网站“新浪网”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2004年8月,“阳光湘大·三翼校园”针对2004级新生推出“走遍湘大”电子生活手册,获得了“潇湘晨报”等众多媒体的关注与新生的一致好评。2005年2月,学生社团联合会站为了加强网站的品牌传播力将“阳光湘大”正式更名为“三翼校园网”并进一步优化配置整合资源推出了全新版面。与搜狐、网易、腾讯、中国教育在线结成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4月,成为“第二届中国大学生DV节”合作媒体扩大了影响力。2005年11月1月,三翼工作室正式成立,三翼校园网新版面世,并推出三翼网刊、四季电台等全新栏目。2005年11月,承办2005年度“超级班级”班团支部主页设计大赛。2005年12月,举办“三翼嘉年华”,突破传统,结合晚会与游戏娱乐为一体的尝试。 2006年4月-6月,三翼校园网承担“第三届中国大学生DV节”、“K歌我最红湘潭地区校园歌手争霸赛”等校级大型活动的官方网站的制作与网络推广。2006年5月,由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主办“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评选,三翼校园网获评“全国十佳文娱类网站”。2006年9月,出版《三翼校园·新生特刊》创刊号,新生人手一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2006年11月,第二届“超级班级·班团支部博客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2006年12月,“2006年度动感地带·三翼嘉年华”闪亮登场,参与人数达7000人之多。2006年12月1日,时任共青团湖南省委李晖书记在时任校党委彭国甫书记的陪同下视察了三翼工作室。 2007年3月,三翼工作室旗下新闻站——大学生新闻重磅推出。2007年4月,时任团省委书记李晖参观三翼。2007年5月,三翼校园网被评选为“青少年喜爱的绿色网站”大学校园网站。2007年9月,出版《三翼校园·新生特刊》第二期。2007年9月13日下午,原校党委书记彭国甫到南苑视察三翼招新情况,并欣然题词:“三翼高飞,越飞越高,越高越精彩!”2007年12月,三翼工作室成功举办2007年度“动感地带·三翼校园”风云盛典系列活动。包括“超级班级”班级支部博客(网页)设计大赛、三翼嘉年华、三翼贺卡免费送、三翼风云盛典年度影响力等活动的评选及颁奖典礼。2007年12月,三翼工作室荣获“芙蓉学子·榜样力量”突出贡献奖。 2008年9月,出版《三翼校园·新生特刊》第三期。2008年9月4日上午,时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现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来我校视察,并为第三期《三翼校园·新生特刊》签名留念,鼓励把新生特刊办好。2008年11月,三翼工作室举办“超级班级”班级团支部博客(网页)设计大赛。2008年11月,三翼全明星赛在南苑球场举行。2008年,三翼校园网继续扎根本土,先后成为“校园风采大赛”、“湘大杯”篮球赛、商业文化节、“金话筒”主持人大赛、“百灵鸟杯”辩论赛等大型活动的网络支持。2008年10月,三翼工作室与中国教育部大学生在线共建“中国大学生DV网”频道。 2009年3月,三翼校园网在由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主办的“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评选中荣膺“全国人气50强”和“全国十佳校园服务类”网站,三翼校园网创办五年,第二次荣获全国十佳。2009年8月,三翼工作室首席执行官魏瑞东、首席信息官杨柳青随校团委参加“Web项目中的创新与管理——中国大学生在线2009共建团队精英夏令营”。2009年9月,出版《三翼校园·新生指引》第四期,本期新生指引增加副刊《新生锦囊》,将新生所需融入其中。2009年11月14日,互联网实验室总裁、IT评论圈创始人刘兴亮先生与三翼工作室成员进行经验交流。2009年11月23日,三翼校园网2009年新首页正式上线,三翼校园网开始步入一个新的起点。2009年11月25日,三翼工作室在“芙蓉学子·榜样力量”评选中荣获“芙蓉学子·经济管理之星奖”。2009年12月,三翼校园网在第五届湖南省大学生记者节双十佳评选中荣获“十佳校园媒体”称号。2009年12月22日,2009年度交通银行·三翼校园风云盛典年度影响力活动圆满落幕。 2010年5月,《环球人物》杂志社主笔、编辑部副主任刘畅受湘潭大学三翼工作室邀请为湘大学子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2010年6月,三翼参加中国教育部大学生在线第四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网络评选活动。2010年7月,三翼工作室首席执行官肖彬与校团委毛斌老师参加中国大学生在线发展中心主办的“Web项目创新与媒介素养——中国大学生在线2010共建团队精英夏令营”。2010年11月,三翼工作室首席信息官庞秦代表湖南参加第16届亚运会青年营。 2011年1月,三翼校园在由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主办的“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网络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称号,并历史性获得“最佳文化建设奖”。2011年1月20日,三翼工作室首席战略官宋丹参加在哈尔滨举行的中国大学生在线“第四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网络评选活动优秀学生评委冬令营”暨“优秀校网通站指导教师冬令营”。2011年4月,三翼校园与新浪微博联合举办“超级班级”微博大赛。2011年6月,三翼校园网成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会员媒体。2011年7月,三翼校园网首席执行官王剑宜、首席信息官李秋生参加中国大学生在线共建频道夏令营。2011年9月,出版《三翼校园 新生特刊》第六期;2011年9月,三翼校园网2011年新版首页上线,据上次改版时隔两年,三翼校园网走上一个新的征程;2011年11月,三翼工作室在“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中获得“芙蓉学子·感动湘大奖”2011年12月,2011年度方特·三翼校园风云盛典年度影响力活动圆满落幕;2011年12月,由三翼工作室往届三翼人发起的三翼创新基金正式成立,助力三翼工作室的创新发展;2012年4月,三翼校园网第二届“超级班级“班级团支部微博设计大赛成功举办;2012年5月, 三翼工作室第八届首席执行官黄少骥与校团委马天华老师一起参加举办于华中科技大学的2012年全国高校网络会议和培训;2012年6月,大公网"百年大公看湖南"系列活动之"我是记者"选拔活动圆满成功2012年10年,三翼校园网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评选”活动中获评“最佳视觉效果奖”2012年11月,湘潭大学三翼校园四季电台QQ空间应用参加腾讯公司应用创新大赛进入复赛。2012年12月,三翼校园“诚信”新生班级微博大赛颁奖晚会圆满举办。2012年12月,三翼工作室获得中国青年报旗下中青在线新媒体客户端青梅的第二批试运营资格。2013年2月,湘潭大学三翼校园官方微信推出,提供课表、学费、成绩、天气查询,英汉互译等功能。2013年4月,湘潭大学三翼工作室研发微信墙,并在湘潭大学艺术团街舞专场中首次启用。2013年7月,湘潭大学三翼工作室第九届首席执行官李梦迪与校团委马天华老师一起参与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举办的夏令营。2013年8月,湘潭大学三翼工作室第九届首席执行官李梦迪前往北京参与中国青年报旗下中青在线举办的青梅大学夏令营。2013年11月,三翼工作室在“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中获得“芙蓉学子·团队合作奖”。2013年12月,湘潭大学“大唐传媒”三翼校园最具影响力校园评选风云盛典圆满举办。 2014年3月29日,湘潭大学三翼工作室第一至第四届成员回校参加三翼校园十周年庆典活动之三翼精英汇。2014年4月12日,湘潭大学三翼工作室第五至第九届成员参加三翼校园十周年庆典晚会,并展示三翼校园网新页面。2014年5月6日,湘潭大学三翼工作室推出首部静态电影《暗恋的108种方式》,广受好评。2014年7月17日,湘潭大学三翼工作室推出静态电影《山河百里》。2014年7月23日,三翼校园在教育部举办的“第六届全国高校百佳校园网站”评选中获得百佳网站殊荣,并获得优秀“中国梦”专题特别奖。2014年9月14日,湘潭大学三翼工作室成功举办新生网友见面会,场面空前。2014年11月9日,三翼工作室主办的光棍节“一日情侣”吸引了将近1000名湘大学子参与。活动影响力颇大,并吸引了众多媒体报道,登上腾讯大湘网头条。2014年11月至12月,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青梅手机客户端联合康宝莱(中国)保健品公司,以关爱贫困失聪儿童,增强青年大学生体质为目的,启动“全国大学生迷你马拉松公益挑战”活动。此活动在湘大由三翼工作室和湘大青梅团队合力负责。活动时间长达1个月共计有2800余名湘大人参加,最终本次活动累计“跑”出善款28万余元,且荣获全国大学生迷你马拉松公益挑战活动二等奖。此次活动在湘大校园铸造了一道道有爱的公益风景带。2014年12月7日,全国高校微信排行榜更新,三翼工作室的官方微信:湘潭大学三翼校园(微信号:isky31)在众多高校微信中脱颖而出,位居前列。2014年12月8日,三翼校园网重磅推出首个湘大人自己的文库,放送考试资料,颇受学生欢迎。2014年12月12日,三翼校园网新设栏目湘大视频窗,打造湘大学生自己的视频平台。2014年12月22日,第七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网络评选活动结果感动出炉,三翼校园网再次荣获“百佳网站”称号。此次获奖为第6次获得“百佳网站”称号。2014年12月25日,由三翼工作室倾情打造的第三期静态电影《暗涌》(上部),在圣诞之夜(12月25日)正式上映。2014年12月31日,三翼工作室被成功评选为2014年湖南省网络文化工作室。2014年12月31日,四季电台新页面上线,越成长越精彩!……

钢制扬克缸:优势及发展历程

纸幅经过压榨后的干度一般为40~45%,剩余的水分须经过干燥除去,对于生活用纸而言,通常为一个直径较大的烘缸,称之为扬克缸。扬克缸的最大直径可达6.7米,即22英尺。扬克缸一方面可以将纸幅烘干至需要的要求,同时通过烘干大幅度提高纸幅的强度以达到纸张的质量要求。扬克缸的另一个作用是给纸幅提供传送支撑作用,类似于皮带。 与扬克缸配套的称之为气罩,气罩按照气的分类可以分为蒸汽气罩和燃气气罩。蒸汽气罩使用新鲜蒸汽和回收的二次蒸汽,燃气气罩使用天然气作为热源。通常情况下,在扬克缸和气罩总的脱水量下,扬克缸可以贡献50~60%的作用,气罩可以贡献40~50%的作用。 扬克缸被称为生活用纸机的心脏,并不仅仅是因为其拥有较大的尺寸和较高的价值,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为纸幅干燥提供热源载体 为纸幅在干燥过程中的传输提供支撑 作为辊子,与真空压榨辊配合,提供热辊压榨的作用 为纸幅起皱提供载体 扬克缸之所以称之为扬克缸的具体原因纸巾不明,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扬克这个名字,但此种说法并没有确凿的事实依据。 在过去的将近200年内,铸造扬克缸是扬克缸的绝对主流,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铸造可以有效的提高材料的特性,如强度,热传导性。同时,在铸造扬克缸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改变扬克缸内部的结构可以有效的增加热传导性,如采用沟槽和挡流板而不是采用内部平滑的结构。 约从2000年开始,钢制扬克缸作为概念性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制造方法的升级和焊接技术的提高,使得钢制扬克缸成为可能。 意大利的Toscotec作为钢制扬克缸的先锋,以其40年的生产经验,为钢制扬克缸的市场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Toscotec总部位于意大利Lucca,该公司从1960年开始就将扬克缸的发展方向定位为钢制扬克缸,从1999年开始,该公司开始生产钢制扬克缸。从2000年开始,该公司开始交付了直径2.5米(8英尺)的钢制扬克缸并正式应用。2013年,该公司开启了第二代钢制扬克缸的设计,直径达22英尺,幅宽达5.6米,该台扬克缸配套纸机的车速为2000米/分钟。这台扬克缸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钢制扬克缸,是采用蒸汽做为唯一热源的运行最快的钢制扬克缸。 钢制扬克缸具有以下优势: 安全:对于造纸厂而言,安全是首要因素,由于原材料本身的缺陷,铸造扬克缸具有爆炸风险。在生产过程中,如果铸造扬克缸内部压力过大,真空压榨辊压力过大,或者一些安全事故均可能造成铸造扬克缸爆炸。铸造扬克缸爆炸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压力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极限。由于钢是一种强度高于铸铁的材质,且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其所能承受的压力界限高于铸铁,所以钢制扬克缸的可承受压力高于铸造扬克缸。 同时也意味着,采用钢制扬克缸,在相同承受压力的情况下,钢制扬克缸的壁可以更薄一些。这样也意味着钢制扬克缸的热传导性要好于铸造扬克缸。钢制扬克缸的壁厚相对于铸造扬克缸可以减少约30%。 较高的热传导性和较低的能耗:当钢制扬克缸的壁厚减少30%的情况,考虑到铸铁和钢的热传导性以及纸幅干燥的方式为扬克缸和气罩,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实际生产经验表明,钢制扬克缸约可以增加15%的产能。壁厚减少的另一个好处是扬克缸可以使用较低压力的蒸汽可以达到同样的干燥效率。 当然,可以采用增加扬克缸蒸汽消耗量从而降低气罩的出力,从而降低气罩系统的电耗。在生产相同纸张的情况下,纸机总的能耗必然降低,降低的程度依赖于气罩所用的热源。根据生产经验,采用钢制扬克缸最大可降低总能耗的20%。此外钢制扬克缸的投资成本要比铸造扬克缸低,因为钢制扬克缸的重量比铸造扬克缸的重量减少约25~30%。 钢制扬克缸表面喷涂的优势:相对于起皱刮刀而言,钢制扬克缸表面本身的硬度较低,因而钢制扬克缸表面均需要喷涂一层金属化合物,同时该层金属化合物还可以有效的防止钢制扬克缸的腐蚀。喷涂图层可以有效的减少扬克缸研磨的频率,同时喷涂涂层可以更好控制皱纹的粗细,且得到的纸张皱纹更为均衡和稳定。 与铸造扬克缸相比,钢制扬克缸具有更加安全,节省能耗,生产更平稳的优势。钢制扬克缸的维护和保养相对于铸造扬克缸而言在其生命周期内也更具有成本优势。 全球范围内,Tosoctec是具有钢制扬克缸技术专利最多的公司,也是交付钢制扬克缸最多的公司。除Toscotec外,钢制扬克缸供应商还包括Voith,Valmet,Andritz,PMP,Recard,Acelli,Hergern等众多公司。

园艺业的发展历程

园艺业历史悠久,分步较少,最初仅作为农业的附属部门,具有自给性生长的性质。19世纪后半期起,随着农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加强,园艺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种植业部门而得到迅速发展。除经济发达国家外,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也纷纷兴建以园艺业为对象的种植园。20世纪60年代以来,园艺业成为创汇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园艺业的起源可追溯到农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据考古发掘材料,石器时代已开始栽培棕枣、无花果、油橄榄、葡萄和洋葱。埃及文明极盛时期,园艺业生产也趋发达,如香蕉、柠檬、石榴、黄瓜、扁豆、大蒜、莴苣、蔷薇等都有栽培。古罗马时期的农业著作中已提到果树嫁接和水果贮藏等,当时并已有用云母片盖的原始型温室进行蔬菜促成栽培。贵族庄园除栽有各种果树如苹果、梨、无花果、石榴等外,还栽培各种观赏用花草如百合、玫瑰、紫罗兰、鸢尾、万寿菊等。中世纪时期园艺业一度衰落。文艺复兴时期,园艺业又在意大利再次兴起并传至欧洲各地。新大陆发现后,那里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甘薯、南瓜、菜豆、菠萝、油梨、腰果、长山核桃等园艺作物被广泛引种。以后贸易和交通又进一步刺激了园艺业的发展。中国夏商时期农艺业和园艺业尚无明显分工。中国周代园圃开始作为独立经营部门出现,当时园圃内种植的作物已有蔬菜、瓜果和经济林木等。战国时期著作中有栽种瓜、桃、枣、李等果树的记述。秦汉园艺业有很大发展。由于东西方交往增多,一些园艺作物如桃、杏等被传至西方;同时也从外国引进了大蒜、黄瓜、葡萄、石榴、核桃等。《汉书》记载太官园冬天在室内种葱、韭等蔬菜,说明温室培养在中国由来已久。南北朝时在果树的繁殖和栽培技术上有不少创造发明。唐、宋以后,园艺业,特别是观赏园艺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牡丹、芍药、梅和菊花等的名贵品种。明、清时期,海运大开,银杏、枇杷、柑橘和白菜、萝卜等先后传向国外,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更多的园艺作物。 历代在温室培养、果树繁殖和栽培技术、名贵花卉品种的培育以及在园艺事业上与各国进行广泛交流等方面卓有成就。20世纪以后,园艺业生产日益向企业经营发展,包括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在内的园艺产品愈来愈成为人们完善食物营养,美化、净化环境的必需品。果树中的葡萄、柑橘、香蕉、苹果、椰子、菠萝,蔬菜中的豆类、瓜类和花卉中的切花、球根花卉等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由于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园艺业生产技术进步迅速。如植物激素为园艺作物的繁殖和生长结果的调节提供了新的手段,组织培养技术使快速繁殖园艺作物和进行无病毒育苗有了可能,塑料薄膜的广泛应用大大便利了各种园艺作物的保护地生产,控制光照处理为周年供应蔬菜和鲜花开辟了新的途径,各种果实采收机、采集器的发明使园艺业生产有可能很快地结束手工操作,遗传学的进步正使园艺作物育种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现代园艺业已成为综合应用各种科学技术成果以促进生产的重要领域;同时,园艺业生产技术的研究,也反过来对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的发展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

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中国第一视频网站,2006年12月21日正式推出。优酷以 快者为王为产品理念,凭借快速播放,快速发布,快速搜索的产品特性,充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互动需求及多元化视频体验,现已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具影响力、最受用户喜爱的视频媒体。优酷坚持打造“阳光、真实、主流、有梦想”的品牌形象,以合计划为导向,联手众多合作伙伴展开资源整合和内容拓展,利用视频媒体独特的属性开创“台网联动”传播模式,不断响应行业及网民诉求,推动网络视频行业主流化进程。此外,优酷还是惟一一家获得广电双证的商业网站,成为正版影视节目发行、传播和营销的合法平台。优酷坚持依循高端、大气的品牌路线,以“合计划”为导向,联手众多合作伙伴 展开资源整合和内容拓展,充分借鉴跨平台媒体运作经验,利用视频媒体独特 的属性开创“网台互动”传播模式,不断响应行业及网民诉求,推动网络视频行 业主流化进程。此外,优酷还是惟一一家获得广电双证的商业网站,成为正版 影视节目发行、传播和营销的合法平台。2008年起,优酷带动行业开启视频行业营销元年,并充分发挥视频特性,通过 特有的创意呈现形式,巩固了营销传播影响力,强化了产品销售力,优酷作为 中国互联网营销领域最具传播价值的代表,成为视频营销第一选择。优酷不断实践三网合一的使命,现已覆盖PC、电视、移动三大终端,兼具影视、综艺、资讯三大内容形态,贯通视频内容制作、播出、发行三大环节,成为真正意义的互联网电视媒体,引领视频行业格局及全媒时代的大格局。中国最早和最具影响力的网络视频平台,是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领军品牌。土豆网于2005年4月15日正式上线,是全球最早上线的视频网站之一。2010年12月8日,优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规模上市的视频网站;也是全球首家独立上市的视频网站。2011年8月17日,土豆在创始人王微的带领下成功实现IPO,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2012年3月12日,优酷股份有限公司(NYSE: YOKU) (“优酷”) 和土豆股份有限公司 (NASDAQ: TUDO) (“土豆”)共同宣布,优酷和土豆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2012年8月20日,优酷土豆合并方案获双方股东大会高票批准通过,优酷土豆集团公司正式诞生。2013年4月,优酷土豆集团宣布进入“集团BU化”运营阶段,提出“优酷更优酷,土豆更土豆”的发展战略。2013年2月,杨伟东成为土豆总裁,标志土豆进入2.0。宣布打造土豆“成为中国年轻人最喜爱的视频网站”,并明确土豆“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年轻文化品牌”的愿景。确立了土豆“青春、个性、自主、有趣”的品牌定位。通过年轻化的内容、年轻化的产品技术和年轻化的UGC/PGC生态三个方面来全面推动土豆2.0战略。“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是土豆创立第一天就明确的价值观,而杨伟东提出的土豆2.0战略,更加关注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分享,是对土豆价值观的进一步加强。土豆相信年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相信土豆的平台能帮助年轻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影像作品,来表达对自己、生活和这个时代的看法。同时,土豆提倡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尊重每个人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成长的导演。 2015年3月5日,优酷土豆集团宣布组建新的组织架构,正式成立合一文化BU(事业部)和创新营销BU,形成优酷、土豆、合一影业、云娱乐、合一文化、创新营销六大BU,同时成立电影、游戏、动漫、音乐、教育以及电视剧、综艺、娱乐、资讯共9个内容中心。 2015年10月16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已经向优酷土豆董事会发出要约,全面收购优酷土豆集团。按照每ADS(美国存托凭证)26.60美元计算,预计总金额将超45亿美元。2014年5月,阿里巴巴以12亿美元入股优酷。截止2015年6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持有优酷土豆流通股的18.3%。两家公司在基础技术、大数据和视频营销领域展开一系列合作,优酷土豆与阿里对接后台,打通大数据,与阿里云在CDN领域展开合作,接入支付宝,依托阿里妈妈,开发了“边看边买”等一系列产品,共建营销实验室,帮助商家展开视频营销。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我一直欣赏古永锵取得的成就。通过此次合作,我们将更加深度支持古永锵和他领导的团队,实现打造中国领先数字娱乐平台的梦想。”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先生:“我们很高兴向优酷董事会发出这一要约,我们相信此次合作会让双方结合更加紧密。以视频为代表的数字产品是电商除实物商品外重要组成部分,优酷土豆优质的视频内容将会成为未来阿里电商数字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优酷土豆与阿里营销、数字娱乐等业务结合,也将产生更多化学反应。我期待着与古永锵以及他领导的团队合作,一起发展。”据悉,这一要约收购已经得到了包括优酷土豆CEO古永锵、成为基金及其关联方在内优酷创始股东们的支持。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