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公式

2023-05-20 03:34:03
TAG: 公式
共1条回复
wpBeta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公式,如下: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余弦定理公式

一、正弦定理公式:a/sinA=b/sinB=c/sinC=2R。

其中“R”为三角形△ABC外接圆半径。正弦定理适用于所有三角形。初中数学中,三角形内角的正弦值等于“对比斜”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二、正弦定理推论公式

1、a=2RsinA;b=2RsinB;c=2RsinC。

2、a:b=sinA:sinB;a:c=sinA:sinC;b:c=sinB:sinC;a:b:c=sinA:sinB:sinC。

多用于“边”、“角”间的互化。

3、由“a/sinA=b/sinB=c/sinC=2R”可得:(a+b)/(sinA+sinB)=2R;(a+c)/(sinA+sinC)=2R;(b+c)/(sinB+sinC)=2R;(a+b+c)/(sinA+sinB+sinC)=2R。

4、三角形ABC中,常用到的几个等价不等式:

“a>b”、“A>B”、“sinA>sinB”,三者间两两等价。“a+b>c”等价于“sinA+sinB>sinC”。“a+c>b”等价于“sinA+sinC>sinB”。“b+c>a”等价于“sinB+sinC>sinA”。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一、余弦定理公式

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c^2=a^2+b^2-2abcosC。

余弦定理及其推论适用于所有三角形。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的余弦值等于“邻比斜”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余弦定理公式

二、余弦定理推论公式:

cosA=(b^2+c^2-a^2)/2bc;cosB=(a^2+c^2-b^2)/2ac;cosC=(a^2+b^2-c^2)/2ab。

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公式及其推论常用来解三角形。对于某些复杂题,需要把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综合起来运用。

相关推荐

余弦定理是什么

COSA=b^2+c^2-a^2/2bc
2023-02-06 01:25:132

余弦定理公式

余弦定理公式:cosA=(b²+c²-a²)/2bc,cosA=邻边比斜边。余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与一个角的余弦值关系的数学定理。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余弦定理性质: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两倍积,若三边为a,b,c三角为A,B,C,则满足性质: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c^2=a^2+b^2-2·a·b·cosCcosC=(a^2+b^2-c^2)/(2·a·b)cosB=(a^2+c^2-b^2)/(2·a·c)cosA=(c^2+b^2-a^2)/(2·b·c)
2023-02-06 01:27:2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公式

设任意三角形△ABC,角A、B、C的对边分别记作a、b、c,则可得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公式及其推论如下。正弦定理公式及其推论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正弦定理公式、余弦定理公式一、正弦定理公式a/sinA=b/sinB=c/sinC=2R。【注1】其中“R”为三角形△ABC外接圆半径。下同。【注2】正弦定理适用于所有三角形。初中数学中,三角形内角的正弦值等于“对比斜”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二、正弦定理推论公式1、(1)a=2RsinA;(2)b=2RsinB;(3)c=2RsinC。2、(1)a:b=sinA:sinB;(2)a:c=sinA:sinC;(3)b:c=sinB:sinC;(4)a:b:c=sinA:sinB:sinC。【注】多用于“边”、“角”间的互化。三角板的边角关系也满足正、余弦定理3、由“a/sinA=b/sinB=c/sinC=2R”可得:(1)(a+b)/(sinA+sinB)=2R;(2)(a+c)/(sinA+sinC)=2R;(3)(b+c)/(sinB+sinC)=2R;(4)(a+b+c)/(sinA+sinB+sinC)=2R。正弦定理推论公式4、三角形ABC中,常用到的几个等价不等式。(1)“a>b”、“A>B”、“sinA>sinB”,三者间两两等价。(2)“a+b>c”等价于“sinA+sinB>sinC”。(3)“a+c>b”等价于“sinA+sinC>sinB”。(4)“b+c>a”等价于“sinB+sinC>sinA”。5、三角形△ABC的面积S=(abc)/4R。其中“R”为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半径。部分三角函数公式余弦定理公式及其推论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一、余弦定理公式(1)a^2=b^2+c^2-2bccosA;(2)b^2=a^2+c^2-2accosB;(3)c^2=a^2+b^2-2abcosC。【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适用于所有三角形。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的余弦值等于“邻比斜”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余弦定理公式及其推论公式二、余弦定理推论公式1、cosA=(b^2+c^2-a^2)/2bc;2、cosB=(a^2+c^2-b^2)/2ac;3、cosC=(a^2+b^2-c^2)/2ab。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公式及其推论常用来解三角形。对于某些复杂题,需要把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综合起来运用。【例题】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30°,a=2,求三角形△ABC外接圆的面积。解:设三角形ABC外接圆半径为R,根据正弦定理得:a/sinA=2R,所以R=a/(2sinA)=2,所以,三角形ABC的外接圆面积S=4π。
2023-02-06 01:29:281

三角形余弦定理公式是什么?

三角形余弦定理公式是cosA=(b²+c²-a²)/2bc,cosA=邻边比斜边。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余弦定理,欧氏平面几何学基本定理。余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与一个角的余弦值关系的数学定理,是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情形下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拓展知识判定定理,两根判别法。若记m,c1,c2为c的两值为正根的个数,c1为c的表达式中根号前取加号的值,c2为c的表达式中根号前取减号的值。①若m(c1,c2)=2,则有两解。②若m(c1,c2)=1,则有一解。③若m(c1,c2)=0,则有零解即无解。注意:若c1等于c2且c1或c2大于0,此种情况算到第二种情况,即一解。
2023-02-06 01:30:301

余弦定理的公式

余弦定理有三个公式,三角形ABC中,如果∠A,∠B,∠C的对边分别用a、b、c来表示那么就有如下关系:a²=b²+c²-2bccosA。b²=a²+c²-2accosB。c²=a²+b²-2abcosC。cos公式的其他资料:它是周期函数,其最小正周期为2π。在自变量为2kπ(k为整数)时,该函数有极大值1;在自变量为(2k+1)π时,该函数有极小值-1,余弦函数是偶函数,其图像关于y轴对称。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2023-02-06 01:31:531

三角形余弦定理公式是什么?

三角形余弦定理公式是cosA=(b²+c²-a²)/2bc,cosA=邻边比斜边。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余弦定理,欧氏平面几何学基本定理。余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与一个角的余弦值关系的数学定理,是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情形下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拓展知识判定定理,两根判别法。若记m,c1,c2为c的两值为正根的个数,c1为c的表达式中根号前取加号的值,c2为c的表达式中根号前取减号的值。①若m(c1,c2)=2,则有两解。②若m(c1,c2)=1,则有一解。③若m(c1,c2)=0,则有零解即无解。注意:若c1等于c2且c1或c2大于0,此种情况算到第二种情况,即一解。
2023-02-06 01:33:161

余弦定理公式是什么啊?

余弦定理有三个公式,三角形ABC中,如果∠A,∠B,∠C的对边分别用a、b、c来表示那么就有如下关系:a²=b²+c²-2bccosA。b²=a²+c²-2accosB。c²=a²+b²-2abcosC。cos公式的其他资料:它是周期函数,其最小正周期为2π。在自变量为2kπ(k为整数)时,该函数有极大值1;在自变量为(2k+1)π时,该函数有极小值-1,余弦函数是偶函数,其图像关于y轴对称。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2023-02-06 01:34:411

什么是余弦定理,怎么用?

余弦定理公式:cosA=(b²+c²-a²)/2bc,cosA=邻边比斜边。三角形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邻边和斜边的比值叫这个锐角的余弦值。余弦定理可以理解为是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中的扩展。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的边关系问题,余弦定理则解决所有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问题。所以余弦定理公式也是在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增加了角度要素而成。余弦定理中角条件是唯一的,所以角的对边在等式左边,两邻边及角的余弦在等式右边。等式右边除夹角余弦值外的部分,可以看作是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可以辅助我们记忆。
2023-02-06 01:35:231

余弦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五种方法:应用三角函数线推导差角公式;应用三角形全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导差角公式;应用三角形全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导差角公式;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推导差角公式;应用数量积推导余弦的差角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是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基础,其他三角函数公式都是在此公式基础上变形得到的。两角和与差的公式是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基础,其他三角函数公式都是在此公式基础上变形得到的。余弦公式:cos(a士)=cosacosβ干sinasinβ,称为差角的余弦公式,简记为C(a-β)。
2023-02-06 01:36:461

三角形余弦定理公式是什么?

三角形余弦定理公式是cosA=(b²+c²-a²)/2bc,cosA=邻边比斜边。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余弦定理,欧氏平面几何学基本定理。余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与一个角的余弦值关系的数学定理,是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情形下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拓展知识判定定理,两根判别法。若记m,c1,c2为c的两值为正根的个数,c1为c的表达式中根号前取加号的值,c2为c的表达式中根号前取减号的值。①若m(c1,c2)=2,则有两解。②若m(c1,c2)=1,则有一解。③若m(c1,c2)=0,则有零解即无解。注意:若c1等于c2且c1或c2大于0,此种情况算到第二种情况,即一解。
2023-02-06 01:37:061

余弦的公式

余弦定理有三个公式,三角形ABC中,如果∠A,∠B,∠C的对边分别用a、b、c来表示那么就有如下关系:a²=b²+c²-2bccosA。b²=a²+c²-2accosB。c²=a²+b²-2abcosC。cos公式的其他资料:它是周期函数,其最小正周期为2π。在自变量为2kπ(k为整数)时,该函数有极大值1;在自变量为(2k+1)π时,该函数有极小值-1,余弦函数是偶函数,其图像关于y轴对称。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2023-02-06 01:37:481

怎样理解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公式:cosA=(b²+c²-a²)/2bc,cosA=邻边比斜边。三角形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邻边和斜边的比值叫这个锐角的余弦值。余弦定理可以理解为是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中的扩展。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的边关系问题,余弦定理则解决所有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问题。所以余弦定理公式也是在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增加了角度要素而成。余弦定理中角条件是唯一的,所以角的对边在等式左边,两邻边及角的余弦在等式右边。等式右边除夹角余弦值外的部分,可以看作是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可以辅助我们记忆。
2023-02-06 01:38:291

三角形余弦定理公式?

三角形余弦定理公式是cosA=(b²+c²-a²)/2bc,cosA=邻边比斜边。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余弦定理,欧氏平面几何学基本定理。余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与一个角的余弦值关系的数学定理,是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情形下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拓展知识判定定理,两根判别法。若记m,c1,c2为c的两值为正根的个数,c1为c的表达式中根号前取加号的值,c2为c的表达式中根号前取减号的值。①若m(c1,c2)=2,则有两解。②若m(c1,c2)=1,则有一解。③若m(c1,c2)=0,则有零解即无解。注意:若c1等于c2且c1或c2大于0,此种情况算到第二种情况,即一解。
2023-02-06 01:39:10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是什么?

简单分析一下,详情如图所示
2023-02-06 01:47:503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等差数列基本公式: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和=(首项+末项)*项数÷2末项:最后一位数首项:第一位数项数:一共有几位数和:求一共数的总和。2、Sn=na(n+1)/2n为奇数sn=n/2(An/2+An/2+1)n为偶数3、等差数列如果有奇数项,那么和就等于中间一项乘以项数,如果有偶数项,和就等于中间两项和乘以项数的一半,这就是中项求和。4、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当n为奇数是时,等差中项为一项,即等差中项等于首尾两项和的二分之一,也等于总和Sn除以项数n。将求和公式代入即可。当n为偶数时,等差中项为中间两项,这两项的和等于首尾两项和,也等于二倍的总和除以项数n。扩展资料: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例如:1,3,5,7,9……2n-1。通项公式为:an=a1+(n-1)*d。首项a1=1,公差d=2。通项公式推导:a2-a1=d;a3-a2=d;a4-a3=d……an-a(n-1)=d,将上述式子左右分别相加,得出an-a1=(n-1)*d→an=a1+(n-1)*d。前n项和公式为:Sn=a1*n+[n*(n-1)*d]/2Sn=[n*(a1+an)]/2Sn=d/2*n²+(a1-d/2)*n注: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等差数列公式包括:求和、通项、项数、公差......等
2023-02-06 01:53:50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怎么求?

Sn=[n(A1+An)]/2;Sn=nA1+[n(n-1)d]/2 。等差数列的公式:公差d=(an-a1)÷(n-1)(其中n大于或等于2,n属于正整数)。项数=(末项-首项来)÷公差+1。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前n项的和Sn=首项×n+项数(项数-1)公差/2。第n项的值an=首项+(项数-1)×公差。等差数源列中知项公式2an+1=an+an+2其中{an}是等差数列。相关信息:在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项距离相等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特别的,若项数为奇数,还等于中间项的2倍,项数为奇数,和等于中间项的2倍,另见,等差中项。
2023-02-06 01:54:321

如何判断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等差数列基本公式: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末项:最后一位数 首项:第一位数 项数:一共有几位数 和:求一共数的总和。2、Sn=na(n+1)/2 n为奇数sn=n/2(A n/2+A n/2 +1) n为偶数3、等差数列如果有奇数项,那么和就等于中间一项乘以项数,如果有偶数项,和就等于中间两项和乘以项数的一半,这就是中项求和。4、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当n为奇数是时,等差中项为一项,即等差中项等于首尾两项和的二分之一,也等于总和Sn除以项数n。将求和公式代入即可。当n为偶数时,等差中项为中间两项,这两项的和等于首尾两项和,也等于二倍的总和除以项数n.扩展资料1、用前n项和公式法判定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给出了一种判断数列是 否为等差数列的方法:若数列{an }的前n项和S =an^2+bn+c,那 么当且仅当c = 0时,数列{an }是以a + b为首项, 2a为公差的等差 数列;当c ≠ 0时,数列{an} 不是等差数列。2、求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及前n项和 对称项设法.当等差数列{an }的项数为奇数时,可设中间一项为a,再以 公差为d向两边分别设项: ⋯, a − 2d, a − d, a, a + d, a + 2d, ⋯;当 等差数列{an }的项数为偶数时,可设中间两项分别为a − d, a + d, 再以公差为2d向两边分别设项: ⋯, a − 3d, a − d, a + d, a + 3d, ⋯
2023-02-06 01:56:361

怎么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Sn=[n(A1+An)]/2;Sn=nA1+[n(n-1)d]/2 。等差数列的公式:公差d=(an-a1)÷(n-1)(其中n大于或等于2,n属于正整数)。项数=(末项-首项来)÷公差+1。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前n项的和Sn=首项×n+项数(项数-1)公差/2。第n项的值an=首项+(项数-1)×公差。等差数源列中知项公式2an+1=an+an+2其中{an}是等差数列。相关信息:在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项距离相等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特别的,若项数为奇数,还等于中间项的2倍,项数为奇数,和等于中间项的2倍,另见,等差中项。
2023-02-06 01:56:571

怎么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字母描述)其中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项数为n,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其中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项数为n,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扩展资料:知识点:等差数列基本公式: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和=(首项+末项)×项数÷2末项:最后一位数首项:第一位数项数:一共有几位数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2023-02-06 01:58:20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前n项和公式是Sn=na1(q=1)。数列公式前n项和是Sn=na1(q=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且每一项都不为0(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如果{cn},cn=an·bn,其中{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差比数列。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特点在等差数列中,若Sn为该数列的前n项和,S2n为该数列的前2n项和,S3n为该数列的前3n项和,则Sn,S2n-Sn,S3n-S2n也为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可以用AP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例如:1,3,5,7,9……(2n-1)。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注意以上整数。
2023-02-06 01:59:43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an=a1+(n-1)d
2023-02-06 02:01:06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项公式: An=A1+(n-1)d An=Am+(n-m)d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Sn=[n(A1+An)]/2 Sn=nA1+[n(n-1)d]/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和=(首数+尾数)*项数/2; 项数的公式:等差数列的项数=[(尾数-首数)/公差]+1.
2023-02-06 02:01:481

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Sn=a1+a2+......an-1+an也可写成Sn=an+an-1+......a2+a1两式相加得2Sn=(a1+an)+(a2+an-1)+......(an+a1)n个 =n(a1+an)所以Sn=[n(a1+an)]/2如果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项数为n,则an=a1+(n-1)d代入公式(1)得Sn=na1+ [n(n+1)d]/2(II)
2023-02-06 02:02:091

怎么用方程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Sn=[n(A1+An)]/2;Sn=nA1+[n(n-1)d]/2 。等差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A、P表示。这个常数叫作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相关信息:在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项距离相等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特别的,若项数为奇数,还等于中间项的2倍,项数为奇数,和等于中间项的2倍,另见,等差中项。
2023-02-06 02:03:111

如何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Sn+1-Sn=an+1Sn=a1+a2+……+anSn+1=a1+a2+……+an+an+1所以Sn+1-Sn=an+1等差数列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A、P表示。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例如:1,3,5,7,9……2n-1。通项公式为:an=a1+(n-1)*d。首项a1=1,公差d=2。前n项和公式为:Sn=a1*n+/2或Sn=/2。注意: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2023-02-06 02:04:351

平面向量的运算是什么?

向量的共线运算。设a、b是两个不共线且起点相同的非零向量,如果a,tb, (1/3)(a+b)三向量终点在同一直线上,则t=令向量A=a-tb向量B=a-(1/3)(a+b)那么a,tb, (1/3)(a+b)三向量终点在同一直线上就等价于向量A和B共线,即A=kB,k是比例系数a-tb=k[a-(1/3)(a+b)],化简得到[1-(2/3)k]a=[t-(1/3)k]b因为a、b不共线,那么1-(2/3)k=0且t-(1/3)k=0,解得k=3/2,t=1/21、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AB+BC=AC;a+b=(x+x",y+y");a+0=0+a=a2、向量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3、向量的减法: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0的反向量为0;AB-AC=CB,即“共同起点,指向被减”;a=(x,y) b=(x",y") 则 a-b=(x-x",y-y")。
2023-02-06 02:05:391

向量乘法的运算法则是什么?

向量a乘以向量b=(向量a得模长)乘以(向量b的模长)乘以cosα[α为2个向量的夹角]。向量a(x1,y1)向量b(x2,y2),向量a乘以向量b=(x1*x2,y1*y2)。向量的乘积公式:向量a=(x1,y1),向量b=(x2,y2)。a·b=x1x2+y1y2=|a||b|cosθ(θ是a,b夹角)。PS:向量之间不叫"乘积",而叫数量积。如a·b叫做a与b的数量积或a点乘b。发展历史:向量,最初被应用于物理学。很多物理量如力、速度、位移以及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都是向量。大约公元前350年前,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就知道了力可以表示成向量,两个力的组合作用可用著名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得到。“向量”一词来自力学、解析几何中的有向线段。最先使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的是英国大科学家牛顿。
2023-02-06 02:06:431

两个向量相乘如何计算

向量的乘法分为数量积和向量积两种。对于向量的数量积,计算公式为:A=(x1,y1,z1),B=(x2,y2,z2),A与B的数量积为x1x2+y1y2+z1z2。对于向量的向量积,计算公式为:A=(x1,y1,z1),B=(x2,y2,z2),则A与B的向量积为代数规则:1、反交换律:a×b=-b×a2、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3、与标量乘法兼容:(ra)×b=a×(rb)=r(a×b)。4、不满足结合律,但满足雅可比恒等式:a×(b×c)+b×(c×a)+c×(a×b)=0。5、分配律,线性性和雅可比恒等式别表明:具有向量加法和叉积的R3构成了一个李代数。6、两个非零向量a和b平行,当且仅当a×b=0。
2023-02-06 02:08:075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是什么?

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
2023-02-06 02:14:382

向量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向量减法法则是三角形法则,同样将两向量的始点(就是没箭头的那个点)放在一起,将两个终点连接,就是差,差向量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2023-02-06 02:15:004

向量的运算的所有公式是什么?

向量的运算的所有公式是:1、加法:已知向量AB、BC,再作向量AC,则向量AC叫做AB、BC的和,记作AB+BC,即有:AB+BC=AC。2、减法:AB-AC=CB,这种计算法则叫做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简记为:共起点、连中点、指被减。3、数乘: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λa。当λ>0时,λa的方向和a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的方向和a的方向相反,当λ = 0时,λa=0。向量代数规则:1、反交换律:a×b=-b×a。2、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3、与标量乘法兼容:(ra)×b=a×(rb)=r(a×b)。4、不满足结合律,但满足雅可比恒等式:a×(b×c)+b×(c×a)+c×(a×b)=0。
2023-02-06 02:18:261

向量的运算公式有哪些?

向量的基本运算公式是:向量的加法OB+OA=OC。a+b=(x+x",y+y")。a+0=0+a=a。向量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向量的减法: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 0的反向量为0。个向量相乘公式:向量a•向量b =|向量a|*|向量b|*cos,设向量a=(x1,y1),向量b=(x2,y2),|向量a|=√(x1^2+y1^2),|向量b|=√(x2^2+y2^2)。向量的除法:a÷k=|a|/k*a的单位向量。即结果为原向量的长度缩小k倍后的向量,方向不变。在数学中,向量(也称为欧几里得向量、几何向量、矢量),指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它可以形象化地表示为带箭头的线段。箭头所指:代表向量的方向;线段长度:代表向量的大小。与向量对应的量叫做数量(物理学中称标量),数量(或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向量的记法:印刷体记作黑体(粗体)的字母(如a、b、u、v),书写时在字母顶上加一小箭头“→”。如果给定向量的起点(A)和终点(B),可将向量记作AB(并于顶上加→)。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也能把向量以数对形式表示,例如xOy平面中(2,3)是一向量。
2023-02-06 02:19:53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会了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平行四边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注:在用字母表示四边形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注明各顶点。扩展资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其对角线之一创建的三角形的面积的两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两个相邻边的矢量交叉乘积的大小。任何通过平行四边形中点的线将该区域平分。任何非简并仿射变换都采用平行四边形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2阶(至180°)的旋转对称性(如果是正方形则为4阶)。如果它也具有两行反射对称性,那么它必须是菱形或长方形(非矩形矩形)。如果它有四行反射对称,它是一个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a + b),其中a和b为相邻边的长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行四边形
2023-02-06 01:20:40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用字母表示S=ah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a=s÷h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 用字母表示h=s÷a
2023-02-06 01:15:416

函数乘法公式

函数乘法公式是=A1*B1,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x”是乘号。从哲学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整数(包括负数),有理数(分数)和实数的乘法由这个基本定义的系统泛化来定义。乘法也可以被视为计算排列在矩形(整数)中的对象或查找其边长度给定的矩形的区域。矩形的区域不取决于首先测量哪一侧,这说明了交换属性。两种测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测量,例如,将矩形的两边的长度相乘给出其面积,这是尺寸分析的主题。
2023-02-06 01:12:031

初中的公式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w有/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1)Q=Iˆ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ˆ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ˆ2Rt=Uˆ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 (2)P=Iˆ2R=Uˆ2/R (纯电阻公式) 10.电磁波:c=λf初中数学公式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 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 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 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 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 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 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 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 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 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 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110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111 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114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15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116 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17 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118 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119 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0 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1 ①直线L和⊙O相交d<r②直线L和⊙O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离d>r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24 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25 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126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128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129 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130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1 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132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133 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135 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d<R+r(R>r)④两圆内切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136 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137 定理把圆分成n(n≥3):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138 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140 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142 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146 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还有一些,大家帮补充吧)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
2023-02-06 01:11:411

求数学所有公式

(x+y)*(x-y)=x2-y2
2023-02-06 01:10:374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圆的周长=直径×π——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单位换算(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8)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特殊问题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3)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1)一般公式: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工程问题:(1)一般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2023-02-06 01:10:162

计算函数公式

excel中计算个数的函数是count(),学名叫计数,就是指单元格有多少个。例如计算A1:B10有多少个,可以使用count(A1:b10)。以上是标准的计数,根据你对问题的描述,你这个不应该是使用count函数,或相关计算函数,当然,如果你愿意使用宏自定义函数除外,你的问题应该是使用数据透视表实现:根据你的描述,还有D、E、F...等列,D名应该是会员名之类的,只要以你的数据做一个数据透视表,然后把ABC列做行区域字段,会员名做数据区域,自动会是计数(如果是其他的比如求和,改为计数),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结果,按什么计数,就拖相应字段到行区域即可。
2023-02-06 01:09:121

十个常用函数公式是什么?

初中十个常用函数公式:1、anα·cotα=1;2、sinα·cscα=1;3、cosα·secα=1;4、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5、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6、sin^2(α)+cos^2(α)=1;7、1+tan^2(α)=sec^2(α);8、1+cot^2(α)=csc^2(α);9、sin^2(α)+cos^2(α)=1;10、tanα*cotα=1。积化和差公式: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和差化积公式: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2023-02-06 01:08:101

高中数学的所有公式

这个的难度确实有点大了,我建议你去买本参考书,上面应该有你要的东西~
2023-02-06 01:07:286

计算机函数公式大全是什么?

计算机函数公式大全 计算机函数公式大全,办公软件都是有计算的函数公式的,Excel自带了很多强大的函数,它为我们的工作节省了很多时间,想要学会Excel就需要掌握各种函数公式,以下分享计算机函数公式大全。 计算机函数公式大全1 第一个求和函数“SUM”,格式为“=SUM(X:Y)”,使用的时候,在函数框中输入“=SUM(X:Y)”,X、Y为对应的求和单元格位置,见下图。 第二个求算数平均值函数“AVERAGE”,格式为“=AVERAGE(X:Y)”,使用的时候,在函数框中输入“=AVERAGE(X:Y)”,X、Y为对应的求算数平均值单元格位置,见下图。 第三个求包含数字单元格个数函数“COUNT”,格式为“=COUNT(X:Y)”,使用的时候,在函数框中输入“=COUNT(X:Y)”,X、Y为对应的求包含数字单元格个数的单元格位置,见下图。 第四个求最大值函数“MAX”,格式为“=MAX(X:Y)”,使用的时候,在函数框中输入“=MAX(X:Y)”,X、Y为对应的求最大值单元格位置,见下图。 第五个求数值中的最小值函数“MIN”,格式为“=MIN(X:Y)”,使用的时候,在函数框中输入“=MIN(X:Y)”,X、Y为对应的求数值中的最小值单元格位置,见下图。 计算机函数公式大全2 1、ABS函数 函数名称:ABS 主要功能:求出相应数字的绝对值。 使用格式:ABS(number) 参数说明:number代表需要求绝对值的数值或引用的单元格。 应用举例:如果在B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BS(A2),则在A2单元格中无论输入正数(如100)还是负数(如-100),B2中均显示出正数(如100)。 特别提醒:如果number参数不是数值,而是一些字符(如A等),则B2中返回错误值“#VALUE!”。 2、AND函数 函数名称:AND 主要功能:返回逻辑值:如果所有参数值均为逻辑“真(TRUE)”,则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 使用格式:AND(logical1,logical2, ...) 参数说明:Logical1,Logical2,Logical3……:表示待测试的条件值或表达式,最多这30个。 应用举例:在C5单元格输入公式:=AND(A5>=60,B5>=60),确认。如果C5中返回TRUE,说明A5和B5中的数值均大于等于60,如果返回FALSE,说明A5和B5中的数值至少有一个小于60。 特别提醒:如果指定的逻辑条件参数中包含非逻辑值时,则函数返回错误值“#VALUE!”或“#NAME”。 3、AVERAGE函数 函数名称:AVERAGE 主要功能: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使用格式:AVERAGE(number1,number2,……) 参数说明:number1,number2,……:需要求平均值的数值或引用单元格(区域),参数不超过30个。 应用举例:在B8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RAGE(B7:D7,F7:H7,7,8),确认后,即可求出B7至D7区域、F7至H7区域中的数值和7、8的平均值。 特别提醒:如果引用区域中包含“0”值单元格,则计算在内;如果引用区域中包含空白或字符单元格,则不计算在内。 计算机函数公式大全3 1、RANK函数 RANK函数是Excel计算序数的主要工具,它的语法为:RANK(number,ref,order),其中number为参与计算的数字或含有数字的单元格,ref是对参与计算的数字单元格区域的绝对引用,order是用来说明排序方式的数字(如果order为零排列,即2、1和3。 需要注意的是:相同数值用RANK函数计算得到的"序数(名次)相同,但会导致后续数字的序数空缺。假如上例中F2单元格存放的数值与F3相同,则按本法计算出的排名分别是3、3和1(降序时)。 2、COUNTIF函数 COUNTIF函数可以统计某一区域中符合条件的单元格数目,它的语法为COUNTIF(range,criteria)。其中range为参与统计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是以数字、表达式或文本形式定义的条件。其中数字可以直接写入,表达式和文本必须加引号。 仍以上面的为例,F2单元格内输入的公式为“=COUNTIF($E$2:$E$4,”>“&E2)+1”。计算各车间产值排名的方法同上,结果也完全相同,2、1和3。 此公式的计算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根据E2单元格内的数值,在连接符&的作用下产生一个逻辑表达式,即“>176。7”、“>167。3”等。COUNTIF函数计算出引用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单元格数量,该结果加一即可得到该数值的名次。 3、IF函数 Excel自身带有排序功能,可使数据以降序或升序方式重新排列。如果将它与IF函数结合,可以计算出没有空缺的排名。以上例中E2、E3、E4单元格的产值排序为例,具体做法是:选中E2单元格,根据排序需要,单击Excel工具栏中的“降序排列”。
2023-02-06 01:06:242

计算公式

小学的数学所有公式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变化的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正比例的关系式x/y=k(一定)反比例的关系式x.y=k(一定)
2023-02-06 01:03:551

什么叫“公式”

数学专业解释  1解释:表示数量关系的等式叫公式   2说明:   ⑴他们都是含有字母代数式的等式:   ⑵所含字母都表示确切的量   一般介绍  [拼音]gōngshì[释义]   (一)在自然科学中用数学符号表示几个量之间关系的式子。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在数理逻辑中,公式是表达命题的形式语法对象,除了这个命题可能依赖于这个公式的自由变量的值之外。公式精确定义依赖于涉及到的特定的形式逻辑,但有如下一个非常典型的定义(特定于一阶逻辑): 公式是相对于特定语言而定义的;就是说,一组常量符号、函数符号和关系符号,这里的每个函数和关系符号都带有一个元数(arity)来指示它所接受的参数的数目。   【例】表示矩形的面积S和它的长a、宽b之间的关系的公式为S=ab。   (二)谓通行的格式。   【例】《元典章·诏令一》:“凡有玺书颁降并用蒙古新字……所有公式文书咸遵其旧。”   (三)泛指可普遍应用于同类事物的方式方法。
2023-02-06 01:01:471

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r、R分别表示圆锥底面半径和圆锥侧面展开的扇形半径,则侧面积s是:s=πR²×360×2πr/2πR=πR²×360×r/R=360πRr
2023-02-06 00:58:322

圆锥侧面积公式是什么?

S=πrl圆锥侧面积公式是S=πrl。其中r为底面半径,l为圆锥母线。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而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其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弧长等于圆锥的底面周长 ,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它的侧面积为:S=πrl。圆锥的全面积为圆锥的侧面积和底面积的和,即S=πrl+πr²。利用圆锥的侧面积可求圆锥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圆锥是一种几何图形,有两种定义。解析几何定义:圆锥面和一个截它的平面(满足交线为圆)组成的空间几何图形叫圆锥。立体几何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360度而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叫做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底面。不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锥的母线。(边是指直角三角形两个旋转边)
2023-02-06 00:56:031

锥形侧面面积的公式怎么得到的?

扇形展开的
2023-02-06 00:55:002

圆锥的表面积公式

设圆锥的半径为r,母线长为LS圆锥=πrL+πr²
2023-02-06 00:54:384

(涓浗绉诲姩)求拼音

Juan qiu zhou hui nian
2023-02-06 00:44:362

密度公式

ying feng zhan fang
2023-02-06 00:4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