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老舍小学教材中哪些课文是他的作品?

2024-05-16 19:36:35
共1条回复
牛云

中小学各版本语文课本中老舍的课文

1. 【人教课标本四年级上册】 第四组 第15课 《猫》

2. 【人教课标本四年级上册】 第四组 第16课 《母鸡》

3.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下册】 第一组 第1课 《草原》

4.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下册】 第二组 第6课 《北京的春节》

5.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济南的冬天》

6.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7.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下册】 综合复习 《养花》

8.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选读课文 《林海》

9. 【人教课标本四年级下册】 选读课文 《趵突泉》

1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草原》

11.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济南的冬天》

12.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在烈日和暴雨下》

13.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第十二单元过年 《老北京的春节》

14.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民族之花 《草原》

15.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乐趣 《养花》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相关推荐

老舍上的哪所中学( _)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
2024-05-06 20:59:173

响水县老舍中学校长是谁呀

朱从虎。根据查询响水县老舍中学介绍得知,截止2023年6月2日为止,现任校长为朱从虎。响水县老舍中学,是一所位于中国江苏省境内的学校,该学校创办于1970年,学校制度规范,教学严谨。
2024-05-06 20:59:251

老舍语文中学课本有哪些文章

茶馆
2024-05-06 20:59:332

老舍生活在清朝吗

不是,清末民初
2024-05-06 20:59:462

小学中学过老舍的什么课文?

龙须沟 茶馆
2024-05-06 20:59:5511

老舍作品收入初中课文的有哪些啊?速度~_

《我热《济南的冬天》爱新北京》《我们在世界上抬起了头》<猫》《养花》《林海》 《草原》《趵突泉》
2024-05-06 21:00:402

老舍,艾青,巴金,鲁迅,郭沫若写的哪些作品进入了中学课本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下;阿长与<山海经>,八上老舍:济南的冬天,七上郭沫若的是不是重点其他的不是很清楚了,sorry
2024-05-06 21:01:002

老舍的作品选入教材的有哪些?

老舍选入中小学教材的作品有以下共十部:1、《草原》选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2、《我家的猫》选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3、《骆驼祥子》选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六课;4、《北京的春节》选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5、《济南的春天》选入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6、《养花》选入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课;7、《林海》选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九课;8、《春风》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9、《趵突泉》选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课;10、《母鸡》选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
2024-05-06 21:01:092

老舍初中课本诗集是什么

朝花夕拾
2024-05-06 21:01:172

老舍,艾青,巴金,鲁迅,郭沫若写的哪些作品进入了中学课本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下;阿长与<山海经>,八上老舍:济南的冬天,七上郭沫若的是不是重点其他的不是很清楚了,sorry
2024-05-06 21:01:262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初中语文课本中。我妈还学过他的散文作品是什么?

《济南的冬天》《我的母亲》
2024-05-06 21:01:361

《李宣武》揭秘老舍一生中的三个女人老舍的初恋是谁?

引言:老舍一生中有过几个女人,对他的人生、气质乃至人生取向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个是他的初恋刘小姐,一个是他的妻子胡洁清,一个是和他保持着特殊友谊的女作家。刘小姐错过的命运说到老舍的初恋,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自传体小说《红旗下的叔叔刘守勉》中的原型“丁叔叔”。刘守勉的女儿比他大一天,是老舍的初恋。都是师范毕业生。老舍中学时,曾帮助刘守勉办学校和慈善机构。刘守绵的女儿自告奋勇在学校西院当老师,所以很安静。随着接触的增多,他们的感情日益加深。17岁的时候,他们已经萌发了爱情。好景不长,美好的初恋彻底破灭。1923年,刘守勉因经营不善迅速落魄,出家为僧,并让妻女做了养发的户主。老舍得知出家的消息后,伤心欲绝,悲痛欲绝,毅然离开了英国。从1933年的自传体小说《微神》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关于这位刘小姐的线索:他们从小互相喜欢,但对传统一丝不苟,无所作为;她出家后,他离开了其他国家,想着她,却杳无音信。直到他回来,才发现她不幸被人贬低,被人蹂躏。他终于向她求婚了,得到了一片笑声。他觉得他必须和她面对面地谈谈。他去了几次才看到尸体——。她又死于流产。她总是对刘小姐隐瞒自己的真实感受,以至于有一段时间,任何女人都很难取代她在他心中的地位。老舍这样的女人相当于但丁的《碧翠丝》?虽然但丁对她一见钟情,但比阿特丽斯最终并没有嫁给他。在但丁的史诗《神曲》中,她被描述为带领他到天堂放置她美好感情的女神。刘小姐在老舍小说中反复出现,使得他的小说对男女爱情的描写带有一定的模式化:男女相爱,女性地位普遍高于男性。女人要么失意,要么落井下石,要么英年早逝,而男人则远在他乡,就像老舍自己的英国之旅。他写《小福子》,《月牙儿》和其他年轻妓女都读过书。大部分都是师范毕业,做小学老师。他们被迫出卖自己。暗示刘小姐的故事和经历。如果没有这样的初恋,老舍的艺术世界和人物形象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胡介清的隐忍支持1930年,老舍第一次回国,因发表三部小说而成名。7月7日,她应邀到北师大做了一场题为《论创造》的讲座。这次邀请他发言的人是胡杰青,也是旗手。他是一个刚毕业一年的师范大学生。他今年25岁,热爱新文艺,和同学一起组织了一个文艺团体,叫振社。他们听说老舍从国外回来了,以“现实社会”的名义发出了邀请。学生们公开敦促胡杰青站出来。老舍不想很爽快地答应,就定了一个演讲的日期。回到家,她妈就问老舍的人品。胡杰青很奇怪。这位老太太总是很保守,她甚至不想让她的女儿上大学。她经常告诉女儿不要和男孩子交往。这次不正常。后来我才知道她被蒙在鼓里。老太太见她害羞老实,不认识人,就不敢把姑娘带走。让她哥哥的朋友罗昌培去找她女婿。罗昌培答应了,想起了自己的知心朋友老舍,看到两人的气质和爱好很相似,就告诉了老太太胡佳。老太太同意只给女儿留一个,老舍不知道什么时候演讲。她约老舍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老舍没想过结婚,朋友们却急了,说,你不结婚,你就成了一个怪人,我们又不理你了!老舍没有失去独身主义,同意他们帮她找。正好胡家也来捧场,没费什么周折就把罗昌培给撮合成功了。老舍与胡介青几天后,老舍去了济南齐鲁大学教书。他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校园,并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但在婚姻事务上仍然没有大的进展。寒假里,朋友们为老舍准备了一顿晚餐。罗昌培、白院长、董六安.胡杰青每次都被邀请,一起吃过几次饭。首先,他们看着对方,下意识地关注着什么。双方都很僵硬。渐渐地,从对方的眼神、动作、言语中,他们体会到了对方的想法,感受到了对方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只剩下薄薄的一层纸了。虽然老舍认为男人在这种事情面前总要张嘴,况且他比自己大好几岁,出过国,见过很多洋人火辣无拘无束的恋爱方式,可是下了无数的决心,还是吐不出来。最后,他拿起笔说:“我们吃了,喝了,也喝了。在那之后,我们必须再见面。我们不能总是靠吃别人的饭来满足。我们有很多心里话,有些可以当面说,有些却难以启齿,因为要有勇气说出来,而我的勇气只够把那些难以启齿的话写在纸上”胡洁清回信了,事情就这么定了,两个妈妈都很开心。他们决定等到胡杰青大学毕业再结婚。老舍回到济南后,每天至少读一封信,焦急地等待回信,然后读书写信。老舍和胡介清1931年在北平结为亲戚。半个月后,夫妻俩去了济南,胡杰青在一所中学教书。1937年9月底,日本入侵山东,形势危急。学生们告别了他们的朋友,跑开了。老舍想离开。一旦济南失陷,他将被迫成为叛徒。但是有三个孩子,一个4岁,一个2岁,一个才3个月,还有老人。我如何到达那里?大四胡杰青胡洁清理解丈夫,承担责任。老舍告诉自己,“平日里,她的胆子并不大。可是,我走的那天,商店关门了,飞机整天飞,人们恐慌到了极点,她却依然泪流满面,默默收拾着我的行李。她知道她必须让我走”老舍注定要遭受战争和离别,成为一个精神上的“真正的英雄”。同时也给胡杰青留下了巨大的痛苦。他离开的那天是11月15日,他能听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我想老舍不能再犹豫了。他把积蓄留在家里,独自带了50块钱,拎着行李箱离开了家,开始了流亡生活。胡介清在北平沦陷区待了五年,当了四年多中学教师。他受够了国破家亡,子女都改姓胡。尽管如此,他还是经常被日本孩子欺负。那时北京成了人间地狱。作为回报,胡杰青仔细介绍了那里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两三个月的交谈,老舍排除一切干扰,开始在北碚镇创作《四世同堂》。这个大故事是胡介清九死一生后从北京带来的。妻子讲述的细节,使之成为一个“真实的场景”。与赵清阁的默契合作老舍与著名女作家赵清阁的亲密友谊,在其一生中也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抗战爆发后,老舍与赵清阁的初次接触始于武汉。1937年11月20日,老舍离开妻子和其他儿女,只身前往武汉,投身抗日战争洪流。同年年底,赵清阁也从河南来到武汉,成为流亡作家大军中的一员。老舍主持了中华全国文艺界的抗敌协会。在“文学社”的日常工作中,赵清阁与老舍接触较多。周恩来还希望赵清阁成为老舍的秘书。当时,赵清阁是宣传抗日战争的文学月刊《谭华》的主编。所以老舍成为《丹桦》的主要投稿人,为《丹桦》的第一期写了《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抗日战争时期,赵清阁的名字经常与老舍联系在一起。赵清阁既强壮又慷慨。也许正是这种略显男性化的性格,给了老舍与她合作的勇气。当她遇到女人时,她总是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他们合作写剧本《虎吼》,《春风桃李》和《世世代代的老师》。赵清阁赫尔佐格赵清阁先于老舍写剧本,所以他在剧本创作技巧和操作上影响了老舍。其中以陶和四大剧最为引人注目。将来,老舍将在北京工作,赵清阁将在上海定居。另外,由于双方工作都很忙,见面的机会很少。但是,空无一物的距离并不妨碍两个人的友谊。他们更多的是通过交流来沟通。赵清阁在世时,有人读过她提供的十多封老舍的信。据说她当时收到了老舍的100多封信,但大部分都在她死前烧掉了。此外,赵清阁一生单身,从未成家,这给她与老舍的关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2024-05-06 21:01:461

老舍《北京的风》曾被编在90年代那一册中学语文课本中?

老舍的作品是初一的
2024-05-06 21:02:051

人们是怎么评价老舍先生的?

老舍的人生经历: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北京满族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1913年,老舍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1918年至1924年间,先后任师公立第17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现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北京市北郊劝学员、天津南开中学教员、北京一中教员。1924年秋季,老舍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1929年夏季,离英,途经新加坡并滞留半年,在华侨中学任教。1930年春季回到北京。1930年至1937年间,老舍先后任教于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1938年初,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武汉成立,老舍被推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1946年3月老舍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949年12月,应周恩来委托文艺界之邀回到北京。1966年8月24日,自沉于太平湖。
2024-05-06 21:02:151

老舍原来是干啥工作的~~~急用!!^_^

1918年,老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1920年 9月,提升为郊外北区劝学员,还陆续兼任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经理等职。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在这以前,还坚决退掉母亲包办的婚约。次年回到北京,任顾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会的文书,同时在第一中学兼课,业余时间到燕京大学旁听英文。一度还信仰过基督教。虽然道路不无曲折,但"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汉语讲师。
2024-05-06 21:02:425

老舍的主要经历

老舍(1899~1866)
2024-05-06 21:03:083

老舍的生平

  老舍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老舍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后三年老舍作品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1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同年发表长篇《小坡的生日》。  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1934年,任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  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9月,《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连载,  1939年该书由人间书屋正式发行。  1937年,8月返齐鲁大学任教。11月只身奔赴武汉。  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  1939年,老舍翻译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伦顿出版,译名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为西方比较权威的《金瓶梅》译本,先后发行四次。  1944年,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  1949年,接文艺界三十余位友人信后决定回国,10月离美,12月抵达天津。  1950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任副理事长。  1951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  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由于老舍已不在人世,遗憾颁予川端康成。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象征性的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2024-05-06 21:03:372

急求!关于老舍的《茶馆》的短评

用茶馆这样的地方作为一个舞台来反映一个社会的风貌和冲突,反映了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形形色色的人物.
2024-05-06 21:04:005

要一篇有关老舍的文章

……
2024-05-06 21:04:183

老舍的资料

1
2024-05-06 21:04:288

老舍的故事

老舍曾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作品不但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被译成多种文字发行海外,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1944年5月,美国人伊万·金读了老舍1939年出版的《骆驼祥子》,被精彩的故事、鲜明的人物深深吸引,决定译成英文。1945年2月,书名改为《洋车夫》的英文版《骆驼祥子》在纽约出版,在华盛顿、旧金山等各大城市书店热销,登上美国年度畅销书排行榜,从而受到当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关注。1932年,老舍的科幻小说《猫城记》问世,内容是一架飞船前往火星,着陆时机毁人亡,只有“我”幸存,被一群猫脸的外星人带到猫城,开始了离奇古怪、艰难坎坷的外星生活。1968年,老舍和《猫城记》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终评,在五个候选人投票中获第一名。这年,瑞典驻华大使受国内委托,在北京寻找老舍,却得知他已于1966年8月去世。按诺贝尔文学奖不颁逝者的规定,评委会只得重选,结果,奖项颁给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据作家萧乾回忆,1951年,他去瑞典参加学术会议,从外国友人处得知:老舍确在1945年因译者擅改《骆驼祥子》结尾,落选诺贝尔文学奖。上世纪60年代,瑞典驻中国大使也曾证实:1968年,瑞典文学院委托他与老舍联系,通知评选结果。扩展资料: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_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曾经担任齐鲁大学等名校教授。一生主要作品有:《猫城记》《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还有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济南的冬天》等被选入小学中学的课文中。老舍在1968年征服了诺贝尔奖评委会。当瑞典驻华大使准备专程到中国寻访老舍下落时,却一直没有回信。事实上,老舍在文革开始的1966年,即受到攻击和迫害,不堪受辱的他跳太平湖自尽。老舍虽未获奖,但他以深刻远博的文学思想、醇厚质朴的艺术风格,成为永远闪耀在世界文坛的一颗明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舍两度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百度百科-老舍
2024-05-06 21:04:551

我的母亲给老舍一生怎样的影响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老舍的母亲要强、豪爽、硬朗;她最肯吃亏,从不跟人吵架,别人有求,凡是她能做到的,都是有求必应。老舍自小就继承了母亲的这些性格,好客、豪放、待人极端热忱。在重庆的时候,老舍的生活相当清贫,但是与老友相逢,即使卖了大褂,也要上一趟小馆,盛情款待。1938年在武汉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时,没有地方,老舍出面去借;没有钱,老舍出面去募捐;有人被捕,老舍出面作保向国民党政府要人,千方百计地进行营救。  老舍一生爱花,爱清洁,爱整齐,守秩序,这习惯也都是从他的母亲那里学来的。老舍家的小院里种着两棵枣树,还有几株石榴和夹竹桃。每天,母亲浇花,他帮着取水;母亲扫地,他帮着撮土。老舍把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直保持到成年和晚年。他一直自己动手收拾屋子,像母亲那样把茶壶、茶碗收拾得干干净净。  这是生命的教育。  可见,父母教育子女,不仅仅需要语言训诫、勉励,行动也至关重要。为人父母者,应该像老舍的母亲那样,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教育下一代。
2024-05-06 21:05:121

老舍的背景资料

老舍你为了多少人去战斗很厉害为了我们后代,付出了很多
2024-05-06 21:05:225

响水县老舍中学校长是谁

朱从虎。响水县老舍中学校长是朱从虎,响水县老舍中学,是一所位于中国江苏省境内的学校,该学校创办于1970年,学校制度规范,教学严谨。
2024-05-06 21:06:181

老舍初中一年级转读了什么学校?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2024-05-06 21:06:261

你知道老舍的生卒年吗?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正红旗人,人民艺术家。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猫》、《母鸡》,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阳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断魂枪》。其中《猫》《母鸡》、《养花》﹑《北京的春节》等被选入课本。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人生经历 老舍的老年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宗月大师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 工作经历  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路小学)、中学教员(北京市第一中学)、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任教5年。 笔名来历 老舍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含有庆贺新春、前景美好之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有“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他的笔名。看看我给的参考资料就可以了,希望喜欢
2024-05-06 21:06:461

老舍的背景是什么

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不知道行不行,如果可以,请采纳!!
2024-05-06 21:06:551

老舍写作背景

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老舍写于1936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多以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见长,而很少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长篇《骆驼祥子》,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贡献。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2024-05-06 21:07:051

急找老舍的资料

老舍是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他创作的《离婚》、《老张的故事》等都 幽默讽刺的长篇小说。
2024-05-06 21:07:166

关于一些老舍的具体资料?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夫人胡絜青(1905-2001)。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正红旗人,人民艺术家。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人生经历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宗月大师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  工作经历  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路小学)、中学教员(北京市第一中学)、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任教5年。  笔名来历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含有庆贺新春、前景美好之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有“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 老舍,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他的笔名。
2024-05-06 21:07:333

老舍的资料

老舍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 《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 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 ,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2024-05-06 21:07:5511

老舍是怎样死的

自杀~
2024-05-06 21:08:2114

老舍是怎么死的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清光绪二十四年生于北京西城小羊圈儿胡同的贫民家庭里,上有三个姊姊和一个哥哥,老舍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亲舒永寿,是满清正红旗的皇城护军,1900年八国联军,他在与侵略者的巷战中身受重伤,全身被炸成肉花,死于北长街的一家粮店中。从此,老舍一家原本清苦的境况更是雪上加霜。 老舍家境困苦,使他的求学道路上也坎坷多艰。从私塾、小学到中学,经济上十分为难,数进数出,还是母亲咬了牙作难和好心人资助,最后才得以进入北京师范学院。 老舍在北京师院的五年学习生活,成绩一直是上等,还受校长方环和语文老师宗子威的影响,开始写诗、散文和演讲,光芒毕露,这是在文化基础上奠定他将来创作生涯的第一步,也是他将来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起点。 毕业之后,直接被派任公立小学校长。任上,五四运动爆发,虽不能直接参加,但是反帝国、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潮流,启示了他的思想: 假若没有‘五四",我很可能终生作这样一个人: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我绝不会忽然想洗去搞文艺。 以前我以为对的变成了不对……这一下子就打乱了两千年来的老规矩,这可不简单!我还是我,只是我的心灵变了,变得敢于怀疑孔圣人了!这还了得!假若没有这一招,不论我怎么爱好文艺,我也不会想到跟才子佳人、鸳鸯蝴蝶有所不同的题材,也不敢对老人老事有任何批判。 这运动使我看见了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明白了一些救国存亡的初步办法。反封建使我体会到中国人的尊严,人不该作礼教的奴隶;反帝国主义使我感到中国人的尊严,中国人不该再做洋奴。这两种认识就是我后来写作的基本思想与情感。 文学革命使他感到狂喜,他开始以白话文创作,写下了他第一篇习作《小铃儿》,叙述小孩子打洋人的故事,这无疑是老舍爱国主义的一个开端。 二十五岁,老舍受聘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华语教员。为了学英文,他开始拚命地念小说,其中威尔斯、莫泊桑、梅瑞狄斯、特别是康德拉(黑暗之心)对他影响甚大,他喜欢这些近代小说写实的态度,尖锐的笔调。这些小说已成为社会的指导者,人生的教科书;不只提供消遣,而是用引人入胜的方法作某一事理的宣传。 到了英国,我就拚命地念小说,拿它作学习英文的课本。念了一些,我的手痒痒了。离开家乡时自然想家,也自然想起过去几年的生活经验为什么不写写呢?老舍‘想家",其实是想在国内所知道的一切。那些过去就像图画,常在心中往回不已。他开始动笔,舍弃中国小说章回体的旧形式,加上往日的生活经验及他富有幽默的特点,大胆放野地写下去,写成三篇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及《二马》,显示其独特风格和观察的特殊生活领域,为其文学之路,奠定重要基础。 三十一岁回国任教,老舍怀抱着爱国的激情和高昂的创作热情,又由远方的英国切进到他熟悉的古老的中国社会现实中来,再加上对文学理论的研究,这就推动他第一个创作高产和丰收时期。许多重要的长篇小说,如《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甚至今天要讨论的《骆驼祥子》都在这时期创作。这些作品奠定老舍在中国文坛上的重要地位,是他成为一名符其实的大文学家。 1937年,抗战爆发,老舍成为抗战文艺最积极的实践者。以老舍在在文坛的地位,他的爱国热诚和热心公益事业而又具有团结各方力量的吸引力,在武汉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被推举为常务理事(实际负责人)达八年之久。 我是怎样期待着那大时代锻炼出来的文艺生力军,以严肃的生活,雄美的体格,把白面与文弱等等可耻的形容词从此扫刷了去,而以粗莽英武的姿态为新中国高唱那前进的战歌呢! 他怀抱着爱国热忱的高涨,推动他的社会观和文艺观向着革新的方向发展,所作不出抗战宣传的作品,如《四世同堂》。同时,他也注意到通俗文艺形式,拜访鼓书艺人,学习和讨论鼓书作法,有许多曲艺的创作。同时也融合相声的语言与戏曲的表现手法,大大加强话剧的创作,如《十五贯》。抗战这一大形势,使老舍从学府的生活天地和市民的写作范围突破出来,早期他还着力于赞颂、鼓励群众抗战爱国的热情,到后来,人民的生活愈加困苦,他的眼光不得不转注到抗战背后的社会现象了:国民党消极抗战、顽固统治,小官藉机发国难财,吃抗战饭,老舍将这些面相用讽刺喜剧的形式刻画出来,更显黑暗现象与民族弱点的批判,也深化了老舍的爱国主义。 1949年,老舍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故乡——北京。他对北京怀有深情,他把北京看做一块宝地,走过旧时代,真诚地投入新生活,开始新的创作热情。这时期有最著名的剧作:《龙须沟》、《茶馆》。但是,1962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风潮,首要铲除的便是黑五类的文艺家,以老舍在文坛上的崇高地位,当然成为共产党杀鸡儆猴的首要目标。老舍疑惑的是,他也是穷人家出生,一辈子都在为穷人造福利事业,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喧嚣、匆忙、拜金、与贫富不均,为什么是黑五类?但不由分说,老舍即成为众矢之的,批斗、攻击、满身是血,最后,带着所有的绝望,在太平湖畔想了不为人知的一夜,然后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2024-05-06 21:08:491

老舍怎么死的???

跳湖自尽.
2024-05-06 21:09:0014

老舍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老舍称自己为小卒精神
2024-05-06 21:09:512

老舍资料

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2024-05-06 21:10:016

老舍在哪个大学任教?

老舍曾在北京大学和齐鲁大学等大学任教。
2024-05-06 21:10:172

老舍原名叫什么啊?

老舍原名叫舒庆春。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9月《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连载,1939年该书由人间书屋正式发行。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老舍的婚姻家庭1930年,胡絜青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念书,母亲怕她因为这学业而耽误了终身大事。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是胡絜青兄弟的朋友,有一回,他到胡家去玩,胡母托他帮忙物色。此时老舍正好从伦敦回国,且著有作品,于是罗常培便向胡母介绍了老舍。获知老舍的才华及人品后,胡母异常高兴,私下便定下了这位乘龙快婿,于是与罗一同商议了一个周密的计划使老舍与胡絜青见面。1930年冬天,老舍回到北平。在罗的安排之下,老舍到处被朋友们拉去吃饭,而饭桌上总有胡絜青。
2024-05-06 21:10:272

你了解老舍的家庭背景吗?

老舍的背景资料如下: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扩展资料:老舍的婚姻家庭:胡絜青1930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母亲怕她因为学业耽误了一生。语言学家罗先生白手起家是胡洁清兄弟的朋友,一次他去找德格吕特,胡母找他帮忙。老舍刚从伦敦回来,又有工作,于是把罗bootstrapping介绍给老舍的母亲,胡告诉老舍的才华和人品,胡特别高兴的母亲,然后把女婿安排在私下里,于是和老舍一起商量一个详细的计划去见胡洁清。1930年冬天,老舍回到北平。在罗的安排下,老舍到处都是朋友来吃饭,而吃饭的总是胡洁清。在频繁的见面之后,胡和舒相爱了。直到1931年夏,毕业于胡洁清,两人举行了婚礼。半个月后,老舍带着妻子来到济南,继续在大学学习,胡洁清正在一所中学教书。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在济南,一个叫舒吉的女孩。1935年,第二个孩子舒逸出生。1937年,第三个孩子和第二个女儿舒丽在重庆出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舍
2024-05-06 21:11:061

老舍在写《草原》时的时代背景?

滚滚滚汇报的房子了。”ng
2024-05-06 21:11:2615

关于老舍的资料

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 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口》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老舍1899年2月3日诞生于北京西城的小羊圈胡同,按农历算恰是腊月二十三,就是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所以家人给他起了一个喜庆的名字--"庆春"。那一年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很有名的,按中国传统纪年叫"戌"年,"戊戌变法"或是"戊戌政变"就发生在那一年。按农历说,应当是狗年,腊月是在年根儿上,所以姑母又给他起了一个不太好听的小名--"小狗尾巴"。 他的父亲属"正红旗",是镇守皇城的旗兵,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死于战乱。 那时庆春刚一岁半。父亲早亡,这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只能靠母亲和姐姐为别人洗衣服做活勉强维持生活。 他的童年是在清贫与寂寞中度过的。那窄小狭长的胡同,凸凹不平的肮脏空地,枝干扭曲的老树,灰皮剥落的矮院墙,便构成了他的整个世界,也造就了他自尊自信、刚毅敏感的个性。对于母亲、对于童年,他自己曾说过:"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个愣挨饿也不肯求人的,同时对别人又是很义气的女人。""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袜子,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庆春长到9岁了,还不识一个字,因为家里没有钱供他上学。做小买卖或是当个学徒,也许是最现实的选择。然而,就在这时,一位善良者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个人的名字叫刘寿绵,庆春称他为"刘大叔"。那天他来串门,极偶然地问起:"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听母亲回答完,他立马说:"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 第二天,庆春便"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跟着刘大叔迈进了学校的门坎。那是一所私塾,设在离他家不远的一座破道士庙里。又黑又冷的大殿里,一块肮脏的黄布遮挡着色彩斑驳的神像,孔老夫子的牌位就摆在供桌上。三十来个年龄参差不齐的学生面西而坐,对着的西墙上有一块黑板--那倒是与一般私塾稍有不同的地方。然而,给庆春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充溢在那庙里的各种气味:刺鼻的大烟味儿,隔壁制糖作坊传过来的糖精味儿,还有厕所茅坑里沤出来的屎尿味儿。所以,这里似乎也可以被称作是"三味书屋"了。老师姓李,是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在刘大叔的指教下,庆春拜了孔圣人和老师,便正式成了这里的学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是庆春启蒙的第一课。
2024-05-06 21:12:0812

老舍的老师是谁?

老舍家境困苦,使他的求学道路上也坎坷多艰。从私塾、小学到中学,经济上十分为难,数进数出,还是母亲咬了牙作难和好心人资助,最后才得以进入北京师范学院。 老舍在北京师院的五年学习生活,成绩一直是上等,还受校长方环和语文老师宗子威的影响,开始写诗、散文和演讲,光芒毕露,这是在文化基础上奠定他将来创作生涯的第一步,也是他将来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起点。
2024-05-06 21:13:032

老舍简介

http://blog.sina.com.cn/u/45b940ea010005ir
2024-05-06 21:13:366

急!急!急!急!老舍的简介...帮帮忙...

老舍是人民艺术家,著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母鸡等
2024-05-06 21:13:5510

老舍的事迹

2024-05-06 21:14:213

为什么《济南的冬天》要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老舍先生,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创作于1931年。从摘选的段落的描写足以看出老舍先生不光对语言的造诣很高,还对绘画用光都有超强的敏锐性。试想你我可能做到如此对微光的色差捕捉到位吗?这段话看似在描写雪,实际却在画光。可以联想到这是一幅“日落将至,夕阳的暖色斜照在积雪上反射微微的粉色”的油画。你看,从这段语言描述的构图中,有夕阳的微黄,有积雪的白色,有反射的微粉,层次分明和立体感凸显。此外,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在此段话中更是彰显,“那点”、“害了羞”、“微微露出点”,都是些生活口语式的表达,咱们都晓得老舍先生地道的老北京,在语言上他老人家就是这么的潇洒,而不落俗。他两次使用到这个“点”字,以及对“微”字的从单用到叠加使用,并不显得词穷啰嗦,而是恰到好处的好像画画一样,极力的要求做到对色彩的把控。如果你仔细的赏析《济南的冬天》更是如此,老舍先生的每个字都值得你我掰开了读和理解,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你会发现他老人家用意之深远,心思之缜密,真是可受教匪浅的。以上即我个人对此段落的解析。当然,你也可按教科书式的理解老舍先生这段话,比如运用了拆字修辞和拟人修辞,细节摩绘等等方法,通过对雪晴后,夕阳晚照小山后的美景,抒发了喜爱济南冬天之情。《济南的冬天》全篇读下来,你能感觉老舍在用温情的意象来描绘济南冬天温晴之景,营造出一种温婉的整体性语感。全篇大篇幅在写景,具有极强绘画艺术的特色。在文中,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从中我们也足见老舍先生对济南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其实,老舍先生作为文学家的业绩主要在文学创作上,这是尽人皆知的;但是关于绘画,也是他生活和创作的重要内容,这就鲜有人知了。老舍先生还是著名的绘画鉴赏家。他观画的眼界既高又开阔,正像他的文学眼界一样,古今中外名画都曾收在他的眼下。他有广博的绘画理论知识,从《济南的冬天》就可一窥他老人家的画感和立意。
2024-05-06 21:14:361

老舍著名的长篇有哪些作品?

你好,老舍长篇作品有《我的这一辈子》,《离婚》,《骆驼祥子》,《猫城记》,最著名的应该是《骆驼祥子》了。相信很多人都读过。
2024-05-06 21:15:0513

老舍资料

老舍(1899~1966),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青、鸿来、□予、舍、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 生平经历和创作道路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大杂院的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这些,都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并在他的创作中留下鲜明的印记。 1906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1912年,小学毕业后,他在普通中学读了半年;翌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老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1920年 9月,提升为郊外北区劝学员,还陆续兼任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经理等职。 老舍就任小学校长的第二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他自称只是"看见了五四运动,而没在这个运动里面,……对于这个大运动是个旁观者"(《我怎样写〈赵子曰〉》)。这确实使他在一段时期里,对于青年学生及其活动,有些隔膜和误解。但"五四"时期兴起的新的时代潮流,包括文学革命在内,仍然冲击着他的心灵。本来,军阀政府基层机构的腐败,混迹其间的卫道者们的虚伪,在这个刚刚来自社会底层的年轻人的眼中,无处不是破绽和丑态,难以与他们安然相处。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五四"给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择。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在这以前,还坚决退掉母亲包办的婚约。次年回到北京,任顾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会的文书,同时在第一中学兼课,业余时间到燕京大学旁听英文。一度还信仰过基督教。虽然道路不无曲折,但"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汉语讲师。为了提高英文水平,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生活和书本都向他打开一个比原先见到的更为宽广多彩的世界。阅读作品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文学兴趣。客居异国的寂寞和日益浓烈的乡思,又需要寄托和发泄。几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促使他把见到过的人和事用文艺的形式写下来。1926年写成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取材于当年在教育界任职时的见闻。接着又写下了长篇《赵子曰》(1926)和《二马》(1929)。三部作品陆续在文学研究会的刊物《小说月报》上连载,立刻以文笔轻松酣畅,富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善于刻画市民生活和心理,引起读者的注意。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并且从语言、笔调到内容、主题,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他终于在文学事业中找到了值得为之献身的工作和充实的生活。 老舍旅居英国 5年。1929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国回国。途中因为筹措旅费,在新加坡的一所华侨中学任教半年。在英国时,他为国内的北伐战争的进军感到兴奋。到了新加坡,从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中感受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他因此中断了一部描写男女青年爱情的小说的写作,另写了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 1930年 3月,老舍回到祖国。同年 7月,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翌年夏,与后来成为国画家的胡□青结婚。1934年,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他在这两所大学,先后开设过《文学概论》、《欧洲文艺思潮》、《外国文学史》以及写作方面的课程。课余继续长篇小说的创作。《猫城记》(1932)以寓言的形式揭露旧中国的腐败,针砭保守愚昧的民族习性和畏惧洋人的奴才心理。同时流露出对于国事的悲观和对于革命的误解,是一部瑕瑜互见、颇多争议的作品。《离婚》(1933)描写一群公务员的庸碌生活,对此作了嘲弄和揶揄,充分表现出他作为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作为幽默作家的特点,是一部很能代表老舍风格的作品。《牛天赐传》(1934)和中篇《月牙儿》(1935)、《我这一辈子》(1937),都从街头巷尾摄下市井细民的生活场景。前者是对于世俗生活和市民心理的嘲讽,充满笑料;后两者是对于人间不平的抨击,饱含着愤懑和哀悼,作品的笔调也随之变得沉重。
2024-05-06 21:16:413

名人被母亲鼓励成功的事迹

。。。
2024-05-06 21:16:513

老舍、巴金、茅盾等人的真名是什么?在举些例子

老舍:舒庆春 巴金:李尧棠 茅盾:沈德鸿,字雁冰 其他例子是 鲁迅:周树人 冰心:谢婉莹 金庸:查良镛
2024-05-06 21:1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