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文言文翻译

2023-10-10 16:15:13
共2条回复
gitcloud
《刻舟求剑 / 楚人涉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剑在船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
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我不懂运营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

全文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相关推荐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

1. 《刻舟求剑》的译文和原文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 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他的宝剑不小心从船上落入江中。 他急在船沿上用刀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往前驶过了,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的方法去寻找宝剑,不是使人不解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2.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还有单个字解释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自--从.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是--这.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坠--落.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若--如果.。 3. 刻舟求剑文言文的释义文言文的解释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2023-09-14 15:21:211

文言文《刻舟求剑》的意思?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评点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2023-09-14 15:21:361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2.自--从.3.遽--急忙,立即,匆忙.4.契--用刀雕刻.5.是--指示代词,这儿.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7.坠--掉下.8.若--像.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11.求--寻找.12.之--代词,代“剑”.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15.从其所契者,其:他.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17.止:动词,停止.18.行:前进.19.亦:也.
2023-09-14 15:21:461

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刻舟求剑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他的`,代词。??????自:从。??????坠:落。??????于:在,到。??????遽:急忙,立刻。??????契:用刀雕刻,刻。??????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吾:我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其:他,代词。??????求:找,寻找。??????之:剑,代词。??????矣:了。??????而:然而,表转折。??????若:像。??????此:这样。??????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启示??????“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刻舟求剑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下面整理了《刻舟求剑》的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成语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是我的剑从这儿掉下去的。”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战国末期·吕不韦《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本文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讲述了刻个记号打捞宝剑的故事。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在战国时期由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作者简介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任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人。前251年,秦昭襄王嬴稷薨,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__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刻舟求剑》文言文及翻译《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刻舟求剑》文言文注释: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其--他的,代词。4.自--从。5.坠--掉,落。6.于--在,到。7.遽--立刻,急忙,马上。8.契--用刀刻。9.是--指示代词,这儿。10.吾--我的。11.之--结构助词,不译。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13.其--他,代词。14.者--的地方。15.求--找。16.之--剑,代词。17.矣--了。18.而--但是。19.若--像。20.此--这样。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刻舟求剑》文言文和翻译导语:对于文言文《刻舟求剑》,大家是否会翻译?下面是我整理的《刻舟求剑》文言文和翻译,供各位阅读和借鉴。《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注释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其:他的,代词。4、自:从。5、坠:掉,落。6、于:在,到。7、遽:立刻,急忙,马上。8、契:用刀刻。9、是:指示代词,这儿。10、吾:我的。11.之:结构助词,不译。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13、其:他,代词。14、者:的地方。15、求:找。16、之:剑,代词。17、矣:了。18、而:但是。19、若:像。20、此:这样。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寓言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作者吕不韦介绍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后因__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成语寓意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辩证思想。刻舟求剑古文翻译《刻舟求剑》的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小舟中掉落到水里,就立刻用刀在小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小舟停泊后,这个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找剑。小舟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刻舟求剑》的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的道理《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要用固化的视点去看待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食物,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同时告诫人们不能平面、静止地看待问题。
2023-09-14 15:22:141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涉:过,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遽(jù):立即,匆忙。此:这样。于:到。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相关内容:此篇阐述了应当明察当今形势,因时变法,不宜拘泥古法的道理。以发展的观点向秦国的统治者说明,法令制度的制定应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并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全文语句工整,语气明快,围绕中心反复申说,有论有断,同时穿插寓言故事,使文章显得气势充沛,活泼生动。作者思想成就:吕不韦认为,自己身为强秦相国,比上述诸人自愧不如,因此也招贤纳士,对前来跟随的门客礼遇有加,给予厚待,欲与上述名士的门客相竞。当时各国名士又常以所养宾客能著书立说为荣,所以吕不韦也命门客编纂其所知见闻,一部辉煌的集体创作横空出世,后以他的名义发表,这就是《吕氏春秋》。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秦始皇提供了执政的借鉴。可惜,由于吕不韦个人的过失,使秦始皇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2023-09-14 15:22:241

文言文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翻译:楚国有一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地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如果像这样去寻找剑,难道不是让人觉得很糊涂吗!成语寓意: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辩证思想。
2023-09-14 15:22:421

刻舟求剑文言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1. 刻舟求剑文言文 原文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想乘船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在水里。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雕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 漫画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雕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刻舟求剑 漫画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主要批评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ipanzhi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2. 刻舟求剑这首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刻舟求剑 漫画 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侥幸得到意外收获。 3. 刻舟求剑文言文 原文 刻 舟 求 剑(战 国) 《吕氏春秋. 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落。 6.于:在,到。 7.遽:急忙,快。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 10.吾:我的。 11. 之:消独。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寻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然而,表转折。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也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22.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4.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包括翻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坠--落.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哲理评析: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5. 刻舟求剑这首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哲理评析] 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6. 《刻舟求剑》文言文问题及答案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岂不是很糊涂吗?像这样治理国家,和这个人一样。时间已经变迁,但是办法不变,如此治理国家,不是麻烦了吗! 【出 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作者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注 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音句,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5.是--这。 6.不亦惑乎--不是佷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落。 8.契者--雕刻的人/地方。 9.若--像。 10.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1.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2.求--寻找 13.止--停下 14.入--跳下 15.行--行走 刻舟求剑的意思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刻舟求剑的近义词是墨守成规 ,反义词有见机行事 7. 刻舟求剑文言文 刻舟求剑① 楚人有涉②江者,其剑自舟中坠③于水。遽④契⑤其舟,曰:“是⑥吾剑之所从坠⑦。”舟止,从⑧其所契者⑨入水求之⑩。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11),不亦惑(12)乎? 【字词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秋》。②涉(sh8):渡。③坠(zhu@):掉下去。④遽(j)):急忙,立刻。⑤契(q@):同“锲”,刻。⑥是:这儿,这里。⑦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⑧从:依照,按照。⑨所契者:刻有记号的地方。⑩求之:找剑。寻,寻找。之,这里指剑。(11)若此:如此,像这样。(12)不亦惑(hu^)乎:不也太糊涂了吗?亦,也;惑,糊涂。 【诗文翻译】 楚国有一个搭船过江的人,不小心将随身佩带的剑从船边掉到江里去了。他急忙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里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停稳以后,他便按船边所刻的记号,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行走,而水里的剑却没动,像这样去找剑,不也太糊涂了吗?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记叙楚人涉江,“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当时并未下去捞,而是“遽契其舟”,等船停了才“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在这里,文章揭示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成语又作“契舟求剑”,比喻为人拘泥固执,不知变化。说明办事不问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发生的变化,仍然死守老一套,不知变通,是行不通的。 8. 刻舟求剑文言文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2023-09-14 15:23:291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及道理

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速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原文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刻舟求剑的道理: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2023-09-14 15:24:071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023-09-14 15:24:321

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的古文翻译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023-09-14 15:24:401

文言文《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的翻译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1,而置之其坐2。至之3市,而忘操4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5!”反6归取之。及7反,市罢,遂8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9信度,无10自信也。”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11契12其舟,曰:“是13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4注释1[度]量长短。2[座]同座,座位。3[之]到……去。4[操]拿,携带。5[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6[反]同"返",返回。7[及]到、等到。8[遂]终于。9[宁]宁可。10[无]不,不要。11[遽]立即,匆忙。12[契]雕刻13[是]这儿14[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译文《郑人买履》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就返回家拿尺寸。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刻舟求剑》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重点词语解释1、而忘操之操:拿,携带2、及反及:到,等到3、遂不得履遂:终于4、宁信度宁:宁可5、无自信也无:不,没有6、遽契其舟遽:立即,匆忙。契:雕刻7、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指示代词,这儿8、不亦惑乎惑:迷惑,糊涂9、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10、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11、先自度其足度:量长短12、宁信度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13、吾忘持度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14、而置之其坐之:代指量好的尺码15、何不试之以足之:履16、至之市之:到……去17、入水求之之:代指剑重点语句翻译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2、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自己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3、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5、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去了。课文内容理解1、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郑人买履》告诉我们迷信教条而不顾实际是不会成功的。(旨在讽刺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书本上的知识不一定可靠,依据实际需要大胆试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刻舟求剑》的故事则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讽刺了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方法的蠢人。)
2023-09-14 15:24:481

求刻舟求剑,郑人买履两篇古文的原文,翻译,以及寓意

自己找。现在的孩子都懒成啥样了
2023-09-14 15:24:595

刻舟求剑的求的意思

问题一:刻舟求剑的求是什么意思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u30fb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汉语文字】刻舟求剑 【汉语读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词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偿典故出处】战国u30fb吕不韦《吕氏春秋u30fb察今》(又名《吕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词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 ◎清u30fb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选⒁婴投江、缘木求鱼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语 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词 性】贬义词 求:寻找 问题二:刻舟求剑原文及意思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评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问题三:刻舟求剑的意思,寓意,解释。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工,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哲理评析: 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问题四: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饥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2023-09-14 15:25:141

刻舟求剑和揠苗助长的文言文翻译,类似这种的文章也发过了一篇

  刻舟求剑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揠苗助长  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十分疲惫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犯这种错误的人是很少的。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掩耳盗铃  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2023-09-14 15:25:221

刻舟计文言文

1. 核舟记文言文 核舟记 〔明〕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虞初新志》 翻译: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象在讲什么话。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极象弥勒佛,敞开胸怀, *** 双乳,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住右脚趾头,象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象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这只船的底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上名字,题的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划细得象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字色黑。又用上一颗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红颜色。 总计这只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桨、茶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魏子仔细地看了这只核舟后,惊叹道: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庄子》、《列子》书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被誉为象是鬼斧神工的事情很多,可是有谁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运刀自如地进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须眉毛都清清楚楚的?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拿我的话来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在说谎。可现在这 却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从这件作品来看,在棘木刺的尖端,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来。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2. 刻舟计的翻译,谁知道 课文说明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作者细致地介绍核舟的形状,描述舟中人物的情态,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刻舟者的精湛技艺,以及核舟的由来和内容。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描述各部位人物的神情状貌,用事实说明雕刻者精湛的技艺。 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 第2段:先总起说一句,较为精确地介绍核舟的长短、大小,然后写船舱的格局、配备和装饰。 “八分有奇”“二黍许”,说明核舟体积之小;船舱两边各有四扇小窗,窗户可以开关,充分表现了核舟雕工之精致、奇巧。 第3段:写船头三个主要人物的状貌神情。 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精湛技艺。“中”“左”“右”,三个方位词分别交代船头的人物及他们的位置,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第1段中点出的“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峨冠而多髯”,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苏、黄共阅一手卷”、苏东坡“抚鲁直背”、鲁直“如有所语”,可以见出二人的友好关系。 苏、黄两人的神态、心情不难体会。写佛印,则突出他的不拘礼节、放浪形骸的特点。 “神情与苏、黄不属”句,概括说明三人的神情、气质、风度各不相同。前二人是士大夫兼诗人、学者,受世俗礼法的束缚,后者是僧人,不受世俗的礼法拘束。 同时,物以类聚,佛印的形象对苏东坡的性格与精神倾向也是一种暗示。 第4段:写船尾两个舟子的动作和神态。 写右边舟子,突出他的“右手攀右趾”的粗犷动作和他“若啸呼”的闲散神态;写左边舟子,突出他专心致志烧茶的平静神态。他们与船头三人相映成趣。 第5段:写船顶的题款和印章。 第三部分(第6段),总括核舟上雕刻的人、物的种类和数目,赞扬王叔远的精巧技艺。 作者对船上的事物进行点数,并不厌其烦地用具体数字加以说明,再次强调了核舟的体积之小,让人对小小核舟所刻人、物之丰富叹为观止。此时,作者最后发出的感叹“技亦灵怪矣哉”,也正是读者由衷的感受。 本文说明核舟,采取了总分结合,依次介绍,逐一描述的写法,有条不紊,给人以深刻、清晰的印象。第一部分的概括介绍,使读者对工艺美术家王叔远技艺的精巧,先有一个总的印象,这是总说。 第二部分,先总起一句,指出核舟的大小,然后按照事物各部分的位置做详细说明:先写船舱,次写船头,再写船尾,最后写船顶。文章的内部结构很谨严。 第三部分又是总说,照应文章开头,但比第一部分深入了一步。它以一连串的数字做综合统计,使所说明的核舟给读者留下更明晰的印象,加强了说明的效果。 三个部分,先总后分,分而后合。结尾以“嘻,技亦灵怪矣哉”来收束全文,同开头说的“奇巧人”前后照应。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敏而好学,善为文,一生没有做过官。 他父亲魏大中因弹劾权宦魏忠贤而遭诬害,他自己也因受阉党威逼悲愤而死。 二、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两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 (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个篆书的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橹、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 3. 求核舟记的文言文意思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 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 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 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 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象在讲什么话。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极象弥勒佛,敞开胸怀, *** 双乳,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 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桨。 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住右脚趾头,象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样子。 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象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这只船的底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上名字,题的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划细得象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字色黑。 又用上一颗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红颜色。总计这只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桨、茶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 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魏子仔细地看了这只核舟后,惊叹道: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庄子》、《列子》书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被誉为象是鬼斧神工的事情很多,可是有谁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运刀自如地进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须眉毛都清清楚楚的?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拿我的话来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在说谎。可现在这却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 从这件作品来看,在棘木刺的尖端,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来。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4. 文言文核舟记全文翻译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5. 刻舟求剑文言文 原文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想乘船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在水里。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雕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 漫画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雕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刻舟求剑 漫画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主要批评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ipanzhi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6.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包括翻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坠--落.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哲理评析: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7.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还有单个字解释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自--从.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是--这.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坠--落.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若--如果.。 8. 【文言文刻舟求剑】
2023-09-14 15:25:301

客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1.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2. 文言文翻译 《刻舟求剑》 原文 刻 舟 求 剑 (战 国) 《吕氏春秋. 察今》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3.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网转)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坠--落。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哲理评析: 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采纳,O(∩_∩)O谢谢 4.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还有单个字解释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自--从.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是--这.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坠--落.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若--如果.。 5.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4]注释①涉:过,渡。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遽:急忙,立刻。④契:用刀刻(记号)⑤是吾剑之所从坠: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⑥矣:了。 ⑦若:像。⑧此:这样。 ⑨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 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寓意刻舟求剑是由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揭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 同时告诫人们不能平面、静止地看待问题。 6. 刻舟求剑 文言文 翻译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评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7. 刻舟求剑古文翻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哲理评析] 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8.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还有单个字解释 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上落入江中。 他急在船上用刀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之后,这个人从他用刀刻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而剑却没有走,像这样去寻找宝剑,这不是很糊涂吗?注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立刻,急忙,马上。 4.契--用刀刻。 5.是--指示代词,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 乎”是一种委婉的 刻舟求剑 漫画反问句式。 7.坠--掉下 秦相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目录学家和经学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后为秦始皇所杀。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这则寓言被收入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的寓言二则。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契:用刀刻。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止:动词,停止。 18.行:走(这里指行驶)。 19.亦:也。 9. 刻舟求剑文言文及翻译,每个字的意思都要 刻舟求剑(战 国) 《吕氏春秋. 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从前,有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又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过了一会,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地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2023-09-14 15:26:241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1.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2023-09-14 15:26:331

刻舟求剑古文

《刻舟求剑》文言文及翻译《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刻舟求剑》文言文注释: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其--他的,代词。4.自--从。5.坠--掉,落。6.于--在,到。7.遽--立刻,急忙,马上。8.契--用刀刻。9.是--指示代词,这儿。10.吾--我的。11.之--结构助词,不译。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13.其--他,代词。14.者--的地方。15.求--找。16.之--剑,代词。17.矣--了。18.而--但是。19.若--像。20.此--这样。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古文刻舟求剑原文是什么?原文:刻舟求剑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⑤。”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原文翻译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词语注释1、涉:过,渡。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遽:立即,匆忙。4、契:雕刻。5、是:指示代词,这儿。6、吾剑:我的剑。7、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8、矣:了。9、若:像。10、此:这样。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12、行:动词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13、之:指“剑”。14、坠:落。15、求:寻找。16、于:到。17.舟止,止:停止《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刻舟求剑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他的`,代词。??????自:从。??????坠:落。??????于:在,到。??????遽:急忙,立刻。??????契:用刀雕刻,刻。??????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吾:我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其:他,代词。??????求:找,寻找。??????之:剑,代词。??????矣:了。??????而:然而,表转折。??????若:像。??????此:这样。??????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启示??????“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
2023-09-14 15:27:061

文言文《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的翻译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哈!郑人买履: 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他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023-09-14 15:27:162

刻舟求剑古文及注释

《刻舟求剑》古文及注释如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释义: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2、者:定语后置的标志。3、其:他的,代词。4、自:从。5、坠:掉,落。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刻舟求剑》成语寓意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辩证思想。以上内容参考百度汉语-刻舟求剑
2023-09-14 15:27:261

刻舟求剑文言文惑什么意思

1. 刻舟求剑文言文解释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坠--落。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哲理评析: 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2. 刻舟求剑(文言文)全部解释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ǜ)锲(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解 释】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寓 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迷信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地点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 【出 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 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自--从。 遽--音句,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雕刻。 是--这儿。 不亦惑乎--不是佷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坠--落。 契者--雕刻的人/地方。 若--如果。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3. 刻舟求剑这首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刻舟求剑 漫画 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侥幸得到意外收获。 4. 刻舟求剑 文言文 翻译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评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5. 刻舟求剑文言文的释义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6. 刻舟求剑文言文 原文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想乘船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在水里。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雕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 漫画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雕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刻舟求剑 漫画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主要批评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ipanzhi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7. 刻舟求剑文言文 原文 刻 舟 求 剑(战 国) 《吕氏春秋. 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落。 6.于:在,到。 7.遽:急忙,快。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 10.吾:我的。 11. 之:消独。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寻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然而,表转折。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也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22.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8.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2023-09-14 15:28:031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及答案

1. 《刻舟求剑文言文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 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 坠--掉下。 8。 若--像。 9。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 求--寻找。 12。 之--代词,代“剑”。 13。 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 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 从其所契者,其:他。 16。 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 止:动词,停止。 18。 行:前进。 19。 亦:也。A《刻舟求剑》讽刺了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的人。 2. 刻舟求剑的原文翻译与问题和答案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符号。 (1)刻舟求剑的这个人真_______ (2)________果然_________ 2.展开想象,把那个人求刻的情景写下来。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试讲故事。 4.布置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启发想象 1、船靠岸以后,那个人是怎样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剑的? 2、他没捞到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他没捞到剑可能又说些什么?。 3. 《刻舟求剑》文言文问题及答案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 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岂不是很糊涂吗?像这样治理国家,和这个人一样。时间已经变迁,但是办法不变,如此治理国家,不是麻烦了吗!【出 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作者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注 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音句,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5.是--这。 6.不亦惑乎--不是佷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 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落。 8.契者--雕刻的人/地方。 9.若--像。 10.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1.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2.求--寻找 13.止--停下 14.入--跳下 15.行--行走 刻舟求剑的意思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刻舟求剑的近义词是墨守成规 ,反义词有见机行事。 4. 文言文翻译 《刻舟求剑》 原文 刻 舟 求 剑 (战 国) 《吕氏春秋. 察今》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5.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还有单个字解释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自--从.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是--这.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坠--落.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若--如果.。 6.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包括翻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坠--落.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哲理评析: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2023-09-14 15:28:141

客舟求剑文言文

1.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2. 刻舟求剑文言文 原文 刻 舟 求 剑(战 国) 《吕氏春秋. 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落。 6.于:在,到。 7.遽:急忙,快。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 10.吾:我的。 11. 之:消独。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寻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然而,表转折。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也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22.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3. 【文言文刻舟求剑】 4.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包括翻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坠--落.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哲理评析: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5. 刻舟求剑文言文 原文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想乘船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在水里。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雕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 漫画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雕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刻舟求剑 漫画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主要批评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ipanzhi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6. 刻舟求剑文言文 刻舟求剑 [编辑本段]成语资料 【汉语文字】刻舟求剑 【汉语读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词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词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语 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词 性】贬义词 [编辑本段]文章概况 【原 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 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 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雕刻。 5.是--指代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落。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这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而置之其座,其:自己的 【作 者】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编辑本段]典故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刻舟求剑的近义词是墨守成规 ,反义词有见机行事 7.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还有单个字解释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自--从.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是--这.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坠--落.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若--如果.。 8. 刻舟求剑文言文的释义文言文的解释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2023-09-14 15:28:211

古言文《刻舟求剑》翻译成现代文

刻舟求剑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刻舟求剑文言文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刻舟求剑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寓意是什么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2023-09-14 15:28:321

翻译刻舟求剑文言文版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翻译全文求速度

1.有一个楚国人做船过河时,他的剑不小心掉下河里。他就在船上刻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船到岸后,他便从记号处进到水里去捞。但是剑是不会走的,船却走,捞剑在这里,不是很不聪明吗?请采纳回答
2023-09-14 15:28:433

古言文《刻舟求剑》翻译成现代文

刻舟求剑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刻舟求剑文言文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刻舟求剑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寓意是什么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2023-09-14 15:29:051

文言文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朗读

关于文言文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朗读如下: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刻舟求剑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2023-09-14 15:29:151

翻译刻舟求剑文言文版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翻译全文求速度

】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2023-09-14 15:29:4114

刻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

1. 刻舟求剑文言文 原文 刻 舟 求 剑(战 国) 《吕氏春秋. 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落。 6.于:在,到。 7.遽:急忙,快。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 10.吾:我的。 11. 之:消独。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寻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然而,表转折。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也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 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22.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2. 【文言文刻舟求剑】 3.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及白话文 刻舟求剑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坠--落。 FS:《吕氏春秋》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4. 文言文《刻舟求剑》 刻 舟 求 剑(战 国) 《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注释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刻舟求剑 漫画3.其:他的,代词。 4.自:从。5.坠:落。 6.于:在,到。7.遽:立即,匆忙。 8.契:用刀雕刻,刻。9.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10.吾:我的。11. 之:主谓之间不翻译。 12.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13.其:他,代词。 14.求:找,寻找。15.之:剑,代词。 刻舟求剑16.矣:了。17.而:然而,表转折。 18.若:像。19.此:这样。 20.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 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21.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4]。 5.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包括翻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坠--落.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哲理评析: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6. 刻舟求剑文言文全篇翻译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寓言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7. 刻舟求剑文言文的释义文言文的解释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2023-09-14 15:30:081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及道理

  《刻舟求剑》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来讽刺办事刻板,不知变通的人。大家理解刻舟求剑的道理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及道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刻舟求剑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道理:   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辩证思想。   注释:   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通“锲”,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   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成语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   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2023-09-14 15:30:181

翻译刻舟求剑文言文版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翻译全文求速度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推荐于 2017-11-24查看全部11个回答刻舟求剑刻舟求剑在线听_有声小说畅听APP精彩刻舟求剑刻舟求剑在线听,全集免费,休闲娱乐随心下载m.ximalaya.com广告语文阅读理解-让孩子真正听的懂,学得会根据文中提到的文言文为您推荐清北毕业老师带队教学,小学8天28课时,初中9天32课时。巧学语数重难点。帮助孩子更全面的学习知识点。助力孩子巩固所学,学习语数双科重难点知识m.yuanfudao.com广告翻译刻舟求剑文言文版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翻译全文求速度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极速提问lanqiuwangzi 正在咨询一个法律问题
2023-09-14 15:30:291

刻舟求剑文言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意思

1. 刻舟求剑这首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哲理评析] 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2. 刻舟求剑这首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刻舟求剑 漫画 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侥幸得到意外收获。 3. 文言文刻舟求剑的意思 刻舟求剑 【发 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 释】 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出 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的意思原指在剑落水的时候,在船身上刻上记号,船靠岸后再去找剑。现在人们多用此成语故事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或行为。 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下面我们用白话文讲述一下。 战国时期,有个楚国人坐船过江。 船到江心时,这个楚国人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进了江中。他伸手去抓,但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都感到非常惋惜,对他表示同情。没想到这个楚国人对此毫不介意,他从行李中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然后转过身来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对他的所作所为都很不理解,不知道他这样做到底是干什么,但也没有人再问他。船靠岸后,那个楚国人立即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可是他在水底捞了半天也没有捞到,还觉得非常奇怪,便自言自语:“我的宝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啊?我还在这里做了记号呢!怎么就找不到了呢?”船上的人这才恍然大悟,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你的宝剑沉入水底就不会再动了,你在这里怎么可能找到你的宝剑呢?真是可笑!” 这就是成语刻舟求剑的意思,这个楚国人的所作所为着实可笑,以至于这个故事流传了千百年依然不衰。其实只要细心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类似的人和事还真不少呢。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 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编辑本段]【出 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编辑本段]【近义词】 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郑人买履、表水涉澭 [编辑本段]【反义词】 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编辑本段]【注 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音句,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5.是--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佷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 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落。 8.契者--雕刻的人/地方。 9.若--如果。 10.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1.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2.求--找 刻舟求剑的意思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故事大意是: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刻舟求剑的近义词是墨守成规 ,反义词有见机行事 相关作品:刻舟求剑文言文阅读及赏析 [编辑本段]【词性】 中性词 [编辑本段]【含义】 比喻一个人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编辑本段]【成语举例】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4.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包括翻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坠--落.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哲理评析: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5.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的解释是什么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哲理评析] 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6. 文言文《刻舟求剑》的意思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评点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7.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还有单个字解释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自--从.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是--这.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坠--落.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若--如果.。 8. 文言文刻舟求剑的意思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编辑本段]【出 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编辑本段]【近义词】 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郑人买履、表水涉澭[编辑本段]【反义词】 看风使舵、见机行事[编辑本段]【注 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音句,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5.是--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佷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 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落。 8.契者--雕刻的人/地方。 9.若--如果。 10.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1.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2.求--找 刻舟求剑的意思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故事大意是: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刻舟求剑的近义词是墨守成规 ,反义词有见机行事 相关作品:刻舟求剑文言文阅读及赏析[编辑本段]【词性】 中性词[编辑本段]【含义】 比喻一个人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9. 刻舟求剑文言文的意思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编辑本段]【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23162·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编辑本段]【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编辑本段]【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编辑本段]【注释】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3.遽--音句,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5.是--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佷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 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落。8.契者--雕刻的人/地方。 9.若--如果。10.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1.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12.求--找刻舟求剑的意思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成语词典中注音为(kèzhōuqiújiàn),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故事大意是: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刻舟求剑的近义词是墨守成规,反义词有见机行事相关作品:刻舟求剑文言文阅读及赏析[编辑本段]【词性】中性词[编辑本段]【含义】比喻一个人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编辑本段]【成语举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2023-09-14 15:30:371

文言文刻舟求剑的意思

刻舟求剑课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评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希望采纳谢谢(*^__^*)...........................
2023-09-14 15:31:097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 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

《刻舟求剑》作者:佚名,朝代:先秦。 1、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023-09-14 15:31:341

小学常考文言文刻舟求剑

1. 小学语文课文 刻舟求剑 原文 刻舟求剑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坠--落。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解 释 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出 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 例 夏衍《解放思想团结前进》:“来考察我们过去用惯了的文艺理论,而不能~。” 近义词 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 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希望能帮到你。 2.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原文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想乘船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在水里。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雕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 漫画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雕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刻舟求剑 漫画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主要批评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ipanzhi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3. 【文言文刻舟求剑】 4. 刻舟求剑文言文 原文 刻 舟 求 剑(战 国) 《吕氏春秋. 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落。 6.于:在,到。 7.遽:急忙,快。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 10.吾:我的。 11. 之:消独。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寻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然而,表转折。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也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22.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5. 小学二年级刻舟求剑课文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成语资料: 【汉语文字】刻舟求剑 【汉语读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词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词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语 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词 性】贬义词 文章概况: 【原 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 文】 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难道不是很糊涂吗? 【注 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雕刻。 5.是--指代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 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落。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这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而置之其座,其:自己的 17.是吾剑之所从坠,之:结构助词,不译 【作 者】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典故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6.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包括翻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坠--落.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哲理评析: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2023-09-14 15:31:421

刻舟求剑文言文

1.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2. 刻舟求剑文言文 原文 刻 舟 求 剑(战 国) 《吕氏春秋. 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落。 6.于:在,到。 7.遽:急忙,快。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 10.吾:我的。 11. 之:消独。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寻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然而,表转折。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也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 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22.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3. 【文言文刻舟求剑】 4. 刻舟求剑文言文 刻舟求剑① 楚人有涉②江者,其剑自舟中坠③于水。遽④契⑤其舟,曰:“是⑥吾剑之所从坠⑦。”舟止,从⑧其所契者⑨入水求之⑩。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11),不亦惑(12)乎? 【字词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秋》。②涉(sh8):渡。③坠(zhu@):掉下去。④遽(j)):急忙,立刻。⑤契(q@):同“锲”,刻。⑥是:这儿,这里。⑦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⑧从:依照,按照。⑨所契者:刻有记号的地方。⑩求之:找剑。寻,寻找。之,这里指剑。(11)若此:如此,像这样。(12)不亦惑(hu^)乎:不也太糊涂了吗?亦,也;惑,糊涂。 【诗文翻译】 楚国有一个搭船过江的人,不小心将随身佩带的剑从船边掉到江里去了。他急忙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里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停稳以后,他便按船边所刻的记号,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行走,而水里的剑却没动,像这样去找剑,不也太糊涂了吗?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记叙楚人涉江,“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当时并未下去捞,而是“遽契其舟”,等船停了才“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在这里,文章揭示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成语又作“契舟求剑”,比喻为人拘泥固执,不知变化。说明办事不问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发生的变化,仍然死守老一套,不知变通,是行不通的。 5. 刻舟求剑 文言文 翻译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评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6. 刻舟求剑文言文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哲理评析] 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2023-09-14 15:32:131

刻舟求剑指出错误文言文劝说

1. 《刻舟求剑》文言文问题及答案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岂不是很糊涂吗?像这样治理国家,和这个人一样。时间已经变迁,但是办法不变,如此治理国家,不是麻烦了吗! 【出 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作者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注 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音句,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5.是--这。 6.不亦惑乎--不是佷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落。 8.契者--雕刻的人/地方。 9.若--像。 10.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1.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2.求--寻找 13.止--停下 14.入--跳下 15.行--行走 刻舟求剑的意思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刻舟求剑的近义词是墨守成规 ,反义词有见机行事 2. 【文言文刻舟求剑】 3. 读《古代寓言两则》有感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文言文版提出观点论述观 近读《古代寓言两则》,感慨万端.两个故事都围绕着通变展开故事,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郑人买履,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码.在买鞋子时才想起自己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他没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刻舟求剑,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说的是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当船停下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一定要接受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的教训,遇到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从发展变化的现实出发,确定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4.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原文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想乘船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在水里。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雕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 漫画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雕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刻舟求剑 漫画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主要批评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ipanzhi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5.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还有单个字解释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自--从.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是--这.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坠--落.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若--如果.。
2023-09-14 15:32:211

刻舟求剑文言文拼音

1.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2. 寓言二则刻舟求剑带拼音古文大全 【汉字】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lǚ shì chūn qiū 》 chǔ rén yǒu shè jiāng zhě ,qí jiàn zì zhōu zhōng zhuì yú shuǐ 。jù qì qí zhōu ,yuē :“shì wú jiàn zhī suǒ cóng zhuì 。”zhōu zhǐ ,cóng qí suǒ qì zhě rù shuǐ qiú zhī 。zhōu yǐ háng yǐ ,ér jiàn bú háng 。qiú jiàn ruò cǐ ,bú yì huò hū !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3. 求刻舟求剑文言文的汉语拼音 chǔ rén yǒu shè jiāng zhě , qí jiàn zì zhōu zhōng zhuì yú shuǐ , jù qì qí zhōu , yuē : “shì wú jiàn zhī suǒ cóng zhuì . ”zhōu zhǐ , cóng qí suǒ qì zhě rù shuǐ qiú zhī . zhōu yǐ xíng yǐ , ér jiàn bù xíng , qiú jiàn ruò cǐ , bù yì huò hū !" 遽契jù qì 第四声
2023-09-14 15:32:281

文言文刻舟求剑阅读训练

1.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原文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想乘船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在水里。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雕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 漫画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雕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刻舟求剑 漫画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主要批评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ipanzhi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2. 刻舟求剑的阅读答案、阅读文言成语故事,完成练习楚人有 爱问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坠--落。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哲理评析: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3. 【文言文刻舟求剑】 4. 刻舟求剑文言文 原文 刻 舟 求 剑(战 国) 《吕氏春秋. 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落. 6.于:在,到. 7.遽:急忙,快.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 10.吾:我的. 11. 之:消独.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寻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然而,表转折.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也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22.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5.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以下原文及译文供阅读参考:刻舟求剑【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守株待兔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出自《韩非子·五蠹》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6. 文言文《刻舟求剑》翻译还有单个字解释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自--从.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是--这.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坠--落.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若--如果.。
2023-09-14 15:32:361

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杂志

1、《旅游纵览》它面向国内外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摄影爱好者、旅游行业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发行。2、《旅行家》她以一流的品质,在国内众多同类刊物中保持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稳定的影响力,在版面不断扩大的同时,内容也日益完善和丰富,栏目更加充实,图文更趋精致。3、《旅游》揭示鲜为人知的绝胜风光,是旅游爱好者出行的指南,是居家旅游者神游四方的宝卷,是展示旅游景区魅力的舞台。4、《漫旅Travel+Leisure》它是悦旅Travel+Leisure》更名为《漫旅Travel+Leisure》包容一切为旅行增添魅力的旅行信息和经验,无论是饮食、购物、酒店,还是时尚、艺术和旅游产业讯息,甚至流行、前卫的生活方式,锐利的发现、生动的记录。
2023-09-14 15:31:011

申报小学优秀班主任的事迹材料

申报小学优秀班主任的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事迹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迹材料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那么事迹材料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申报小学优秀班主任的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申报小学优秀班主任的事迹材料1   记得小时候,我就不是一个好学生。小学五年级以前,(我们当时没有六年级)基本天天都不写作业,或许是因为就连自己当时都觉得没写作业的理由编造的太过幼稚滑稽,以至于自己到现在清楚地记得当时与老师的对话:“你怎么作业又没有完成!”“我写完了的,只是我写完之后,我哥哥太坏了,他全给我擦掉了!”“用橡皮擦,能擦的这么干净?”“当时,我哥哥是用两个橡皮使劲使劲擦的”哈哈,觉得一个擦不干净,那两个橡皮总该能擦干净了吧!自己的小聪明终归还是让老师使到外面窗台上冻了半个小时,直到作业写完为止。   即便如此,我还是想着长大要当一位像我小学班主任一样的语文老师!虽然只带了三年,但她那一个单酒窝,她那像晴空一样的蓝色围巾,总是披着坐落肩头但不是特别规则的短发,带我们跑操时清盈盈的步伐,至今都那样清晰。可见老师的个人魅力影响很重要。   她很严格,只要谁犯错,必定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只要是被叫到名字的同学去一趟她的宿舍,总会有鼻涕眼泪陪着他一起出来。我当时学习很差,老师考生字,我把“厉害”的“厉”和“日历”的“历”区分不开,当时就被狠狠地批了一顿,我是老师的“问题学生”、“差生”。可我却很爱我的老师,因为她曾夸过我,我自认为我在老师心目中是个不差的学生。第一次夸是因为我进步了,单独叫我到她房间,奖励了我一支红色的铅笔,那支铅笔我一直没舍得用,但却被自己弄丢了,还哭了一场。第二次是因为第一次的奖励让我信心倍增,我写的作业越来越整齐当着全班同学夸了我,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差生是何等的荣誉啊!我更鼓足了劲儿!第三次夸我是因为我造的句子特别用心,至今,那句子我都清清楚楚的记得:与其…不如…天气凉了,你与其穿两件薄衣服,不如穿一件厚衣服。这让我想起一次在银川培训,一位老师的一句话“当你问孩子们“老师喜欢谁”时,若大部分孩子说“老师喜欢××”,那你就得考虑自己的问题了;但大部分孩子说“老师喜欢我”,那就做对了。”我的启蒙班主任做到了。   谈了这么多,我只想说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这些孩子是从固原西吉搬迁上来的,我刚接手这个班时,成绩在四十分以下的占一大半,八十分以上占百分之十,五六十分、七十分的基本没有,二年级拼音不会拼,就连“在”都不认识。但就是这些不认识“在”的孩子现在语文能考七十到八十分,都是我一路夸出来的。有几次几个孩子测验成绩在五十几分,我会想尽办法让他们拿到六十分,六十分对他们是多大的鼓励啊。   担任班主任以及语文教学工作都快五年了,从毕业到现在,从因为不会上课给老妈打电话着急的眼泪,到现在稍有雏形的课堂驾驭、班级管理。这些成长的见证,孩子陪伴鼓励我的远比家人多。我的班主任管理全都是小学启蒙班主任的缩影。我也会每天让小组长挑选日记、阅读笔记写得好的在班里读,给他们贴小红花;有一本厚厚的班级日记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有的孩子没有勇气当面给同伴的道歉,有的孩子对班级升学考试的期望,还有他们对未来的憧憬。翻看他们的记录,那些个歪七八钮的汉字,那一页页被他们小手糊脏的纸业上跳动着的是冲着我憨憨的笑脸!班级日记为班级凝聚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班主任的工作繁琐,但却享受,面对那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一张张稚嫩的笑脸,怎会不为之动容?班主任工作的总结,没有波澜壮阔的豪言壮语,只有琐碎的闲言碎语;没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光环,只有每天晨午检后对没有到校学生电话里喃喃关切;没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伟大,只有每次家访中对留守儿童、单亲儿童了解后特别的关爱。我很热爱我那三尺讲台,我只愿我的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尽情的去拥抱生活!   申报小学优秀班主任的事迹材料2   参加工作近二十年来,高建伟老师全身心投入教学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成为学生爱戴、同事敬佩、领导赞赏的教学骨干,他先后被评为“青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优秀班主任”、“潍坊市优秀教师”,并成为潍坊市教学能手,两次获得“青州市企业家英才奖”,三次获得“青州市政府教学成果奖”,四次获得“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   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是高老师奋斗的汗水与艰辛的付出,是高老师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的可贵品质。   高老师年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级工作中,能将工作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力求把班级工作做到最好。因此,每接一个新班级,他都会对班级的各项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由班委具体负责执行,全体同学共同遵守。在班内,他实施划片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措施,让每一个同学都是制度的遵守者、实施者,他善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他开的班会,语言诙谐幽默,内容充实新颖,常常让学生在笑声里感受到他的严厉,懂得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   在班级管理中,高老师善于创新。他在班级管理中推行“阳光卡”制度,将学生的点滴进步显性化,激励学生完成当天的成长任务。可不要小瞧这张卡片,用途大得很。按照班委会制定的奖惩制度,有多种合理的、适中的得卡方法,涵盖了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的全部内容。例如:按时完成自己每天的成长任务,(包括作业、卫生值日、纪律等)可得一张阳光卡,做好人好事一次可得一张“阳光卡”,学科单元考试名次进步可得一张“阳光卡”,参加环保活动一次可得一张“阳光卡”,运动会、合唱节等学校集体活动为班级争得荣誉可得一张“阳光卡”……同学们都清楚,谁手里的“阳光卡”多,谁在班里的话语权就多,优势就更加明显,所以学生们人人都想得到更多的“阳光卡”。“阳光卡”可以用来“买”座位,选合作组“联邦”,等等,满足自己成长心理需求。一张小小的“阳光卡”点燃了学生们追求进步、追求超越、追求自我的激情,催生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和自我价值体现。高老师班的学生思想上进,兴趣广泛,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高涨,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人人都想通过多获得“阳光卡”的形式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对班级的贡献,每个学生都更加热爱自己、悦纳自己,用超越自我的目标引领自己发展。   高老师认为爱心温暖和师生情感交流在学生教育转化过程中,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往往老师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温暖,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他的精心关照下,许多有各种困难的学生顺利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去年,他班上有一个叫王华的学生,成绩很差,还经常违反纪律,是个名符其实的问题学生,老师多次教育,都收效甚微。一次,他患了重感冒,几天不能到校上课,高老师多次去看他,并为他补课。那些日子恰巧高老师也患了胃病,接连几天打吊针,但一次也没影响给他补课。一天晚上,当王华发现老师因扎针淤血而发紫的手背时,才知道老师是在带病为他补课,他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后来,王华同学不仅学习进步很快,而且还成为自觉遵守纪律,乐于助人的优秀学生,学习成绩从较差到优秀,毕业后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给高老师写的信中说“是您的坚持不懈给了我鼓舞,是你打开了我人生的成功之门……”   2008届学生王晓旭家居山区邵庄,父亲因车祸造成半身不遂,生活无法自理,妹妹还在上小学,他几次想辍学打工挣钱。高建伟老师多次家访挽留耐心劝说,解囊相助,还帮助她申请了贫困生补助,并争取了社会上好心人的资助,让她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最终王晓旭以优异成绩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   德高铸师魂,情深育人杰。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高建伟老师现在更迈着坚实的脚步,挥洒青春的激情,崇德修身做师范,睿智进取普华章,让青春在拼搏中闪光,让责任在奉献中升腾!   申报小学优秀班主任的事迹材料3   我1993年7月毕业于香山师范学校,在香山小学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兼任班主任。自任教以来,我责任意识强,奉献精神好,课改劲头足,教学思路新,教学方法好,教研效果佳,教学成绩优,能潜心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在教中研,研中改,教研相长,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导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已得到广泛认可并大力推广。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承担各类教学公开课,撰写教学论文,参与省市教研课题研究。我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注重吸取教研教改前沿信息,在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实践素质教育理论。将时间都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在执教中教好书、育好人。每学期都能按要求认真制订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根据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注意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课外经常开展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对后进生和差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平时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心理,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使学生尽快地得到进步,我还利用双休日、傍晚、假日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和他们共同教育好子女。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15年中,我能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具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班级管理有方,有计划、有总结,重过程。学习刊物、学习笔记、班会教案、班会记录等班主任资料齐全。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高。在班级管理中,我能积极实践“正面教育理论”,注重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因材施教,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勤奋、道德的良好品质。教书与育人并举,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一丝不敬的良好学习习惯、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我注意在实践中养成学生道德观念。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育了学生基本的道德观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注意在生活中锤炼学生道德品质。通过长期的公民道德教育,我所带班级学生整体德、智、体诸方面发展全面,集体责任感强,学风浓,班风正,班级学生整体社会行为习惯好,养成了班级文明礼貌、团结友爱、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   工作中,我能积极指导培养年轻教师多人,使他们脱颖而出,多次获得省、地、县的奖励。并坚持多年出满勤。   我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十几年如一日,勤勤垦垦地工作,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用自己坚实的肩膀托起学生明天的太阳。   申报小学优秀班主任的事迹材料4   人们把教师称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把教师喻为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以及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精神。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行为规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身教。以自己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信任。   一、爱岗敬业的教育事业   我是一位很普通的小学教师,可是我将这一工作看成自己的生命。我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我的一丝不苟、勤勤恳恳的作风受到了学校广大教师的赞誉。   我担任的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刚进入正轨的学习模式,有很多孩子都不适应,学习跟不上,上课没规矩等现象比比皆是。还有一些农村孩子和留守儿童,平常受家庭教育的程度不够,在言行举止,良好习惯方面有很多弊端,所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做的第一步工作,我充分利用班会课、品德课,有针对性在开展多形式、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有的学生学习怕苦怕累,无上进心,不想读书,我针对这一现象,认真地组织学生开展“新学年新打算”、“我为班级做贡献”、“跟奶奶比童年”等主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并用“小学生首则”、“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学生言行,提高全班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课下我会给学生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教他们唱歌。孩子们在课堂上得到了放松,在课下体会到了快乐。最使自己满意的就是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经常采取主动与家长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也向家长汇报其子女在校的情况,争取与家长的教育思想达成一致。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班的成绩也慢慢的节节攀升。石寺镇统考中我们班的成绩连续两年获得第一。每年的艺术节我都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组织学生参加演出排练,并且年年代表石寺镇去县里参加比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将再接再厉在明年的工作中不管是文化课成绩还是艺术节成绩,我都将不遗余力再攀高峰。   二、刻苦钻研,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一)、在班级中开展“自己与自己比”,提高竞争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为了使班中每一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在班中开展“自己与自己比”的教育活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基础,智力状况,身体素质,性格爱好的基础上,确定每一个学生的奋斗目标,同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客观地、全面地总结自己过去,充分认识自我,然后在思想、学习、纪律、文体劳动、爱好特长等方面确定今后的奋斗目标,并坚持每月小结一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奋斗目标,对学生来讲是切合实际,可以接受的。虽然是自己与自己比,但实际上也存在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这种竞争就是比谁的进步大。这样的竞争是人人都可以争取的,因而,学生谁也没有太重的心理负担,只要努力,就有进步,就能实现目标。这样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感,经常在他们心中荡漾,班中开展自己与自己比活动,使后进生不再消极、气馁,信心十足地面对每一天,优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二)、在班级学生转化工作中   (1)我认为任何学生都有闪光点,差生也不例外,只要细心留意,就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平常我善于抓住学生学习、劳动、班级活动中闪现的亮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给予他们表扬、肯定、鼓励,并不断强化。后进生毕竟因其后进,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落下一段距离。为了使这个距离缩短,我还经常帮他们另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来帮助他们。先跟他们谈话,要他们明白老师、家长都希望他们学习进步,都想帮助他们,而只要他们自己加倍努力,老师和家长都相信他们同样会成为好学生。另外在课堂上,对于一些预知的疑难问题,师生共议解决后,我还特别叫他们起来复述,进行难点突破、巩固。而课堂上没解决的,课余再补,利用放学后的十几二十分钟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补习。由于长期如此,有些学生乐意配合老师的行动,他们学习也在慢慢地进步。   (2)让学生教育学生。教育孩子必须走进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心理,决不从大人的角度看待孩子。有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但在孩子眼里却是真实和正确的。大人教育孩子时,总喜欢摆大道理,大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没有触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很有效。一次有两个学生打架,我很耐心地摆出一些道理和事实教育了他们一番,让他们明白打架的坏处和弊端,我认为这一次教育对全班同学来说是十分深刻的,但没过两天,又有另外两个学生打架。我很气愤,但我认为如果再批评一次也起不了作用。我将前两天打架的学生叫到跟前,让这两位学生将当天打架的情形和感受与他们分享。这两位同学很留心听他们说,听后深有感触,并互相道歉,许诺以后不打架,使这两位同学确实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爱心育德,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   工作16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的班主任工作具有艺术性,许多看似棘手的工作,到我手上,常能一一化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主动的关心学生,尤其对于班级里的后进生,贫困生,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关怀备至,尤其注重关爱那些有问题的孩子,用爱去感化他们的心灵,用心去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去年经中心校研究决定,有我担任学校的政教主任一职,在这一年里,我的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常在想:我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应该做些什么,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在工作中不断反省、不断总结,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年来在郑校长的耐心指导下,配合董校长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各项活动;主要有迎检材料整理;学生安全教育章程制定;班级建设、两操,学生的纪律;主题班会的制定和布置;卫生大扫除的安排。并加强了课间纪律的管理。利用课间,政教处组织积极向上的学生担任文明劝导员,经常在走廊、校园内,检查督促,学生在走廊、校园大声喧哗、打闹的现象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保证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一年来我深深体会到政教工作无大小,处理不当小事就会变成大事,尤其涉及到学生打架、逃学等一些问题,均要谨慎细致,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通过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来推动政教处的工作。如发现不足之处能够及时更正,使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我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源自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也是领导、老师、亲人、朋友像一块砖石铺砌成一级又一级的台阶,让我接近太阳的光芒;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总之,我认为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我还年轻,今后在教育的岗位上还要不懈的努力,尽爱岗敬业之职分,用心普写教育章程,让青春永远闪光下去!   申报小学优秀班主任的事迹材料5   班主任需要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多动脑。我从毕业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深深感受到管理班级,引导学生得用“心”,会用“心”。即对学生有“爱心”,能“操心”,有“耐心”和“真诚之心”,对班干部有“放手之心”,与科任教师有“协作之心”,对家长有“热情之心”,对自己培养“进取心”。有了这些“心”,班级就好管理了。   一、爱心   六年前,当我以班主任的身份第一次上讲台,心里非常紧张不安。可当全班学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我这位新班主任时,我的窘迫消除了,我的灵魂与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原来做一名老师是这么的光荣。我不由地在心里对他们产生了爱。数周工作下来后,我逐渐意识到拥有爱每位孩子的心,是管理好班级的重中之重。作为一个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生活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倾心谈话,深知学生需要教师的关爱。而喜欢得到这种师爱的并非是一个或几个孩子,而是全部学生。我在平时喜欢与学生拉家常,如“你在家最喜欢做什么?”“天气冷了,你多穿衣服了吗?”“最近进步很大,请继续努力!”与学生交谈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我发自内心朋友式的友情,家人般的关爱,从而搭起了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桥梁。遇到问题,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教育、引导。真的,把爱心给了学生,学生喜欢你,也就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的效果当然好,学生也信服你这个班主任,班级就好管理了.   二、操心   班主任管理班级需要操心。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班级的卫生、纪律,学生的行为、生活……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头脑灵活、思想独立、个性鲜明、敢说敢做。我们班的孩子的特点也很明显。他们很活跃、喜欢表现自己,自信心强、上进心强。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骄傲、娇气、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扬,听不了批评,不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我在班级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人人争先进”的评比活动,以此鼓励、强化文明行为,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个活动从“文明”、“守纪”、“好学”、“勤劳”、“特长”五个方面进行评比。每个方面都制定比较详细的要求,如“文明”就是言行举止要得体,与人交往有礼貌;“守纪”就是课前准备好,上课不挨批,集体活动守纪律就可以得到;而“好学”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设计的积分表,把自己在平时学习和测试中得到的成绩记上,让孩子们相互观摩,暗暗竞争,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勤劳”,主要指在卫生值日,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能不怕苦,不怕累,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起榜样作用;“特长”,是指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成立活动小组,再聘请相关学科老师为指导教师,积极开展活动,这既展现了他们的风采,也丰富了班级的课外活动.良好的班风已形成,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朝气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在学校文明班级的评选中,多次获奖。   三、耐心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如今的孩子太不懂事“等等。这也难全怪孩子,因为当今社会,孩子们接受到更为丰富、复杂的信息,影响着孩子们。所以管理班级还需要耐心。有时说了一遍不行说两遍,说了两遍不行再说一遍,讲到每一位学生都能牢记都做到为止。   四、真诚之心   班级管理需要“真心”“诚心”,使学生觉得老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成长。这就需要班主任能不分厚薄地对待学生,平时要多与学生谈心,要多注意学生的举止言行,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一旦发现问题苗头后,就要进行教育引导,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每个班级都有拔尖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于后者,我并没有放弃他们,而是因材施教,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做好人,向他们讲先成人后成材的道理。并且经常给这些学生家长打电话,这样做一方面对家长产生促进作用,对孩子有信心。另一方面使学生觉得自己受老师的重视从而树立自信心。   五、放手之心   班级管理要搞好,光靠班主任个人是不行的。因为一个班级主要的活动都是学生之间活动,主要的关系也是学生之间的关系,要想了解学生,要想真正了解一个班级,就必须深入到学生之中,在这方面,班干部有着特殊的优势,所起的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因此,班主任要有“放手之心”,即大力培养班干部队伍,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左右手。这做好了,班级的各项工作就自然地好开展了,班级管理也就事半功倍了。班主任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培养班干部最重要的是使他们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身份。我经常对班干部说:能担任班干不是因为你学习表现好而得到的一种荣誉和奖励,也不仅是你能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模范守纪,主要是因为你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同学们心中有威信,大家才选你的。为了锻炼提高班干部的能力,我带领他们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各方面的管理制度,还将班费交给班委会管理,放心地让他们合理使用,大胆工作。我也只在必在时给他们出出主意,做些指导。事实上,他们的确也做到了,能把同学们团结在身边,带领同学们把班团队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而很少向我问这问那!   六、协作之心   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科任教师的团结协作。不少科任教师在平时由于和学生交流不够,了解不深,所以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往往以自己这一学科的眼光去进行。有时因为不够准确全面而影响了教育效果。   我在平时工作中就注意到这一点,时常与科任教师交流各自所掌握到的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并向他们征询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老师之间,师生之间互相配合,感情融洽了,教学也就相长了。 ;
2023-09-14 15:31:031

哪些星座女有一种内在力量,非常自信,处理事情来得心应手?

天蝎座,金牛座,白羊座,狮子座和天秤座这些星座的女人有内在力量,非常自信。
2023-09-14 15:31:034

如何解决机关党建两张皮,灯下黑的问题

现在的状况不能解决
2023-09-14 15:31:042

认识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认识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是:通过认知实习,我们要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实践环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加强社会活动能力,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以后专业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认识实习是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认知实习,我们要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实践环节。通过接触实际生产过程,达到对所学专业的性质内容及其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为了解和巩固专业思想创造条件,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让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加扎实,专业技能更加过硬,更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再有,通过到工厂去参观各种工艺流程,为进一步学习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的区别认知实习:一般相当于在校生的带教老师指导下的实操或技术实验课程。实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技术人员和工人们那里获得直接的和间接地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相关的生产知识。通过人事实习,学习本专业方面的生产实践知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专业实习:一般在专业理论程结束,如本科4年的最后一年时间一般为实习时间。为专业理论和实操相结合及巩固。本专业实习岗位上练就本领和技能。为到相关专业工作及职场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初步的工作经验。
2023-09-14 15:31:091

旅游杂志有哪些?

《时尚.旅游》每期零售价 20.00元/期2002年起与美国《国家地理旅行者》(英文名: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进行版权合作。 《时尚旅游》整合时尚杂志社与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优势资源和丰富经验,致力于成为积极主动,求知欲强的旅行者的信息来源。《时尚旅游》通过提供独特的,真正的旅行体验,鼓舞读者探索和了解世界,享受生活,享乐人生。 《时尚旅游》是一本国家旅游局主管,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权威性旅游杂志。自2000年5月起由时尚杂志社承办。 《环球旅游》月刊 20.00元/期《旅游休闲》月刊 15.00元/期《旅游纵览》月刊 12.50元/期《旅游》月刊10.00元/期1979年,《旅游》杂志创刊,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的旅游杂志 从那时开始,全国各大图书馆以及大、中、小学,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都纷纷订阅《旅游》杂志,是图书馆必备的馆藏杂志。常年的订阅与借阅。使《旅游》拥有跨年代的庞大读者群,影响几代读书人。 历史变迁,与时俱进,三次改版适应了时代发展带来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保证读者群不断充实和补充,与数以十万计的读者相伴成长。 每个时代的旅游杂志都折射出特定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精神风貌与物质追求。《旅游》创办之初帮助近乎“懵懂”的人们认识了世界、认识了旅游,而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人们要不时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旅游》同样为他们诠释人文情感,帮助他们回归自然、体验旅游中的人生。 《中国旅游地理》月刊 20.00元/期栏目介绍 一、视界 :介绍国外旅游胜地,侧重于当地人文地理风貌。 二、探索 :神秘之境、自然之谜、历史钩沉、三、发现 :新景点、新线路、新玩法,或者老景点、老线路的新发现新景观 四、传奇 :民族、宗教、地理奇观、历史遗存、人文遗迹、文化遗址。 五、遗产 :重点关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状态,目的是为了引起社会关注和保护意识。《旅游天地》月刊18.00元/期 介绍各地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名城。目击自然险峻风光,帮助读者搜集旅行情报制定旅游计划的一本全方位旅游经典杂志。 《当代旅游》月刊15.00元/期好多哩!还有楼上说的《中国国家地理》月刊16.00元/期 栏目介绍 国家地理推介之旅,私人博物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生态圈透视,民族风情写真,地理视点,地理文萃。订阅的人也不在少数!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目前该刊在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拥有近10万忠实读者。
2023-09-14 15:31:111

有一种力量是什么歌 歌词有一种力量是什么歌

有一种力量 , 出自歌曲:《生来倔强》。 有一种力量无人能抵挡 它永不言败生来倔强 有一种理想照亮了迷茫 在那写满荣耀的地方 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 昂首挺胸 仰望那鲜艳的旗帜扬起 灾难降临时 你我患难与共 互助 关爱 绝不无动于衷 与真相对白 正视历史勇敢面对未来 期盼着英雄们 平安地归来 从不妥协 大国尊严不容侵犯 永不让步 每寸领土不容侵占 我不再是从前 那饱受欺辱的模样 坚毅的心和脚步 没有谁能够阻挡 我不在乎别人 是否对我嘲笑 尽管曾经我也是 那样的渺小 乘风破浪就像 踏步在长征的路上 誓言扞卫这片大地 利剑般的目光 我为我的祖国 而感到骄傲 就让五星红旗 自由地飘 有一种力量无人能抵挡 它永不言败生来倔强 有一种理想照亮了迷茫 在我深感自豪的地方 因为我是 这个国家的青年 坚信着都有 一个共同的心愿 经历了贫穷和落后 也曾一无所有 义无反顾无论 水有多深山有多陡 逆境中站起 走过谦卑的路途 热情被唤起 铭记先辈的付出 不要冷漠着 肩并肩负重前行 不必沉默了 放声 歌唱把你我的脊梁坚挺 经过了多年的磨炼 告别了昨天 挣开了锁链 凝聚了火焰 钢筋和铁骨 刷新着纪录 勤劳和善良 是我为人的艺术 冰天雪地里 练就了一身本领 把不可能的变成了可能 推开世界的门 只要每个人 肩负使命 担当着各自的责任 乘风破浪就像 踏步在长征的路上 誓言扞卫这片大地 利剑般的目光 我为我的祖国 而感到骄傲 就让五星红旗 自由地飘 有一种力量无人能抵挡 它永不言败生来倔强 有一种理想照亮了迷茫 在那写满荣耀的地方 有一种力量无人能抵挡 它永不言败生来倔强 有一种理想照亮了迷茫 在我深感自豪的地方 有一种力量无人能抵挡 它永不言败生来倔强 有一种理想照亮了迷茫 在那写满荣耀的地方 有一种力量
2023-09-14 15:30:551

怎么学拼音打字

练好拼音,首先必须会拼音,能分清“zh和z、ch和c、sh和s、in和ing等等”。比如:搜狗:sougou不是shougou;拼音:pinyin而不是pingying。其次是熟练键盘打字(英文打字,包括标点符号)。最后就是多练习和选一款好的拼音输入法了。我使用的是搜狗拼音输入法和搜狗五笔输入法。建议你使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词汇量大,词库更新快。1.提高打字速度,应注重平常的练习 有的同学打字速度非常快,他们常常使用qq聊天或者常常打游戏,他们机械的记忆了字母在键盘中的位置,无形之中提高了他们的打字速度。其实这正是一个窍门,在学习中不乏趣味性,不知不觉就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也要注意不要痴迷于网络,痴迷于游戏呦。2.正确的打字方法在学习打字的初期就应当注重培养正确的打字方法,正确的打字方法将字母与手指联系起来,每个手指都有所负责的字母,这是经研究表明的最舒适、最快捷的打字方法应当学习和沿用。其实正确的打字方法、坐姿,不仅有利于提高打字速度、也有利用身体健康。许多人由于长期坐在电脑桌前工作,没有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而患上颈椎病等疾病,非常不容易好。3.学会跨越式的打字方法由于打字工具的联想功能强大,为了充分体现它的优势,就有必要学习促进它优势发挥的打字方法。什么是跨越式的打字方法,就比如我想打出“千里江陵一日还”,我只需要打出“qljlyrh”而不需要长长的输出每个字的拼音。大家不要小看这种方法,以为谁不会用它,其实真正掌握的人真的很少,因为机械记忆所造成的习惯把所有的字都打出来,或者对于联想记忆的不熟悉,掌握不好度的问题。比如我想打“比如”而输入“br”,其实出来的是“别人”。当然,这也与你的使用频率有关,但我想说的是勤加练习此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打字方法。
2023-09-14 15:30:502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要成立党小组,开展“一统三化”党建新模式,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支部管理区域化、党小组活动常态化、党员联系普遍化。
2023-09-14 15:30:496

作文习惯是一种力量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意、无意间形成的所谓习惯就是一种力量。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些有关的例子:语文老师有一种习惯:上课总爱赞扬别人,那一句经典台词“太有才了”时时能掉起我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唯一遗憾的是我似乎没有受到这句话的赞扬,嘿,这也许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这是一种给人快乐,给人信心,给人克服困难的无穷力量的习惯!莎士比亚说:“对我们的赞扬就是给我们的报酬。”马克吐温说:“凭一句赞扬的话,我可以活上两个月。”语文老师的精神世界,就是由生活中被他发出到的许许多多的赞扬组合而成,来照亮了别人的世界。数学老师有一种习惯:上课总是说“这是错误的”或“这是不对的”。饱含激情的话语,使我们每次在做错题的时候总用这两句话来提醒自己,鞭策自己。不知不觉我们也似乎也有了这一种习惯,在上课的时候和他抢着说这两句台词,每次都活跃的课堂的气氛,哈!数学老师的精神世界,就是由生活中被他捕捉到的许许多多的错误组合而成,从而变得丰富绚丽。化学老师有一种习惯:总爱说“这就糟糕了”这也许是对我们做不来题的否定,也许是对我们整天贪玩的批评。这句话总是在我们陷入难题的时候在我们的耳边响起,但每次都有绝处逢生的希望,让我们重新调整解题的思路、方法。相信吧,只要自己还在微笑,这个世界就不会糟糕。化学老师的精神世界,就是由生活中发出的许许多多糟糕组合而成,从而变得希望无限。我有一种习惯:手握一支笔,在我所浏览过的文章上圈圈点点,文中的精华,随我的笔锋输入脑海,堆积成知识的宝藏;我的智慧,随着笔锋滑落文中,高屋建瓴,提升了文采与品质。就好像胸中多了一层藏宝阁,人们在一目十行中发现的萤火虫般的光亮,在我的胸中汇集成一片光明,点亮了我孜孜不倦激情饱满的人生。就像是一只小小的书虫,拼命的啃食着知识养分,获得了与我的年龄远不相符的智慧。世界级大师说过:习惯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力量之一,是第六种不可战胜的力量,我对此深信不疑!好的习惯让人振奋使人向上不断攀登人性的巅峰;坏的习惯让人堕落使人下滑不断背离崇高的境界。点滴小事举手投足,在惯性之中塑造了自我,如果不能刻意追求就会放任自流,当走到生命尽头闪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瞬间时,陡然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而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啊。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刻意追求的。一旦形成以后,就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受益终生,其益处往往超出自己能够想象和期望的程度。比如读书,坐在桌前读书,较之玩耍、逛街、交友,play computer games and so on,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但只要开了头且坚持下去,养成了习惯,随岁月流逝,不知不觉间你会发现自己懂得多了,头脑丰富了,胸怀宽广了,心态平和了,人格完善了,仿佛站到了山峰之上,处处事事都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自然会不屑与低级趣味为伍。习惯呢,你习惯于自己不站到等车的队列中,也许总有一次,你会被负责的协管员或愤怒的群众挡在车门外,以至于由于没有搭上这班车贻误了上学时间被罚站在教室外;你习惯于自己随手丢弃垃圾、随地吐痰,也许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在你生活的城市里,垃圾成堆,恶臭弥漫,林林总总的细菌肆无忌惮的侵蚀人们的躯体,以至于你或你的家人难于幸免长卧病榻,生活陷入狼狈与窘迫;;你习惯于网络游戏中消磨时光,也许总有一天,你由于没有学习环境,没有学习榜样而名落孙山,让考上好的大学的愿望成为泡影......怪谁呢? ...
2023-09-14 15:30:471

青海7日自由行,客观评价,初次去的朋友可以看看 ,青海游记攻略

青甘大环线,旅游攻略游记,我们去青海回来不久,说一下我的青海经历望采纳哦,嘻嘻.. 我们刚从青海游玩回来不久,我们选择的是新型模式游玩青海。全程7天6晚、景点门票、交通、当地导游费、吃饭等方面性价比各方面都很高。 这次旅行遇到了一个非常专业的青海当地旅行向导婷婷 ,全程为我们规划行程,我自己完全没操一点心,整个人都沉 浸在青海的景色里。 之前也考虑过自己玩,但没时间做那么细的功课再说青海景点太分散,高原地区山路多想想就头疼,没那个体力又想玩的舒心,没有当地人带你玩根本行不通。 这次真心 感谢青海向导婷婷的热情服务及周到安排,想要玩 得省心省钱的朋友,为了你青海之旅的最佳体验, 不得不再次推荐婷婷微信号 :13109358358婷婷为人很亲和。 真的专业 ! 最重要的是本地人对婷婷特别熟,没带我们走弯路,全程没有强制购物也没有强制消费,非常热情,有问必答,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省心多了 !! 青海湖、塔尔寺、翡翠湖、鸣沙山、莫高窟、嘉峪关、卓尔山、门源……这条西北大环线上的哪个景点确实都很值得一去,而且是震撼到会记住一辈子的那种~我上周刚和朋友结束旅程,走的正是最经典的青海甘肃西北大环线,共7天,人均花费大概在3000左右。 出行前考虑到青海各景点间相隔很远,交通不便,我们便通过熟人的介绍联系上了当地导游婷婷,结合我们的时间和喜好,婷婷 为我们定制了7日青海甘肃西北大环线旅游 选择婷婷 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可以和朋友独立成团包车,而且门票购买、住宿吃喝、出行坐车这些都不需要自己操心,旅程中几乎不需要排队,整个旅程非常轻松愉快。婷婷 给安排的司机高师傅也是驾驶老手,有十多年经验,对各大景点熟到不能更熟了,很让人放心。 Day1:西宁接站 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冷风,和深圳简直是极与极,出机场后婷婷安排的司机师傅已经在机场等我们,之后送我们到酒店,我们收拾下后就出去吃饭。 酒店干净温馨,还挺满意的~旺季房源紧张,一定要提早订,不然又贵住得也不舒服。 吃了当地有名的羊肉坑锅和羊排,老酸奶也要尝尝,吃不惯酸的朋友记得多加糖~ Day2、西宁——青海湖—茶卡盐湖——德令哈 一到青海湖后大家就开启拍拍拍模式了,美到说不出话~当天我们住在德令哈。打卡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因为光线很强,记得带墨镜遮挡,如果皮肤沾上盐最好用湿纸巾擦拭掉~ 之后前往德令哈,德令哈的日落绝对是我辈子看过最美的! Day3、德令哈——翡翠湖——大柴旦——青海雅丹——石油小镇——阿克塞 大柴旦翡翠湖景如其名,湖水确实像翡翠一般碧绿,有着莫名的吸引力! DAY4:阿克塞——葡萄园——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鸣沙山月牙泉以沙漠景观著名,游览的时候一定记得多喝水,最好带着口罩,不然会吃一嘴沙... Day5、敦煌——莫高窟——敦煌 很多人评价"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可惜洞窟内是禁止拍照的,好奇的话就亲自来看看吧~ Day6、敦煌——嘉峪关——七彩丹霞——张掖 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站在城楼上映入眼帘的就是茫茫戈壁~ 无论用多么美丽的词语都难以描述张掖丹霞地貌的那种神奇,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将大自然的色彩,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相机都装不下它的美! Day7、张掖——最美公路227线——扁都口——岗什卡雪峰——祁连大草原——门源——黑泉水库——西宁 一望无际,配上蓝天白云,就是仙境!! 1、一般人登上海拔2000多米以上,会有高原反应,体弱的人需要准备好氧气袋,以备不时之需。个人自备物品:太阳镜、防晒霜、运动衣裤、羽绒服、旅游鞋、手电、雨具及日常洗刷用品。 2、藏区的酥油茶之类食品不太适合内地人肠胃,不能多吃。当地有待客的酥油茶空碗必重新添满的习俗,故建议始终保持碗内酥油茶三分之二满,如此既不伤害藏民感情双保护自己,建议大家去青海湖旅游携带黄莲素之类止泻药。 3、在一般的情况下,高原反应的症状在两天之后会自动消除,也可以尝试着吃些利尿剂乙酰唑胺等防治高原反应的药物,以消除夜间阵发性的呼吸暂停,来保证高质量的睡眠,减少晨起的头痛。但是游客若是高原反应较为严重,就必须立即就医。 4、高原氧少,以少吸烟多呼吸空气为佳,需要准备一些感冒药品和胃肠类药品是非常必要的。 5、由于高原紫外线比较强,据测算,年平均辐射值每平方米在5000-8000兆焦耳之间,因此,带太阳帽、墨镜和防晒油是适宜的,这也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注意事项之一。 6、去青海湖旅游大家会看见许多狗,要多加注意。 7、在高原容易产生高原反应,游客应注意不要直接登上海拔高的地区,每天上升的高度尽量控制在400米至600米之间。每登上一个新的高度,要休息几天,使体力得到恢复,去青海湖旅游尽量保持高原缺氧的环境。 8、青海非省会城市的上班时间都较短,不要用内地标准预计药店、医院等的营业时间,要留好充分的提前量,预先在西宁采购完药品。 9、不要在草原上随意走动,因为青海湖就是一个湿地,在其附近的很多地方都遍布着众多的沼泽。 10、去青海湖游玩千万不要留下垃圾,即使是丢在乡镇中的垃圾堆也不行,在当地目前还没有垃圾的处理方法,因此一定要带回西宁,这也是注意事项之一。 11、去青海湖旅游要切记不要在湖中游泳,因为当地是藏民的神湖,而且湖水的温度很低,容易引起感冒。 现在旅游没有你们想的那么难,只要找对了人,什么都不是问题,旅游为的是什么,就是图个开心、方便、自由,为什么要束缚自己呢?交给专业的人不就可以了吗?门票帮你买好、车辆帮你安排好、行程帮你提前规划好,这样多省心啊,反正我是个懒人,不喜欢自己去操心这些事情,每次出去都是找口碑好的人,或者是朋友推荐的导游,这样玩起来既轻松又舒服。
2023-09-14 15:3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