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网络时代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

2023-10-09 00:57:08
共5条回复
tt白

(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

(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不讲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遵守和信任。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不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其次,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公信力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情况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信用政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政府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丧失,从而造成社会普遍失信,削弱政府的合法性。

第三,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标准

政府公信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政府的诚信程度。信用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品格,也是公务人员的政治品格和行政品格。对于政府来说,其信用程度更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政府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能不能遵守规则,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定着政府公信力的状况。

第二,政府的服务程度。政府的宗旨是执政为民,为公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如果政府能够全面履行公共责任,努力提高政府及其各部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就高,政府的公信力就强。特别是在危机状态下,政府能不能负责任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社会安全与秩序的公共产品,保障公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是政府公信力程度的突出体现。

第三,政府依法行政的程度。政府的行为不能违法,政府不能滥用权力,这是对政府公信力的基本要求。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政府应当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做到依法行政,依据宪法和法律为人民服务,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四、政府民主化程度。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体现,政府能否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决策能否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仅反映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水平,也反映政府公信力程度的高低。政府民主化程度主要体现在决策程序的规范、决策制度的健全、化状况、调动基层积极性的情况,等等。

(三)、政府公信力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是高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政府失信现象,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其主要原因,

一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由于没有很好地履行政府职能,一些地方政府还是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对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但政府职能尚未及时转变,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用度的主观评价降低。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过多地充当了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忽视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是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深化改革涉及面较广,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明显加大,对各级政府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一些政府官员由于不善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对复杂局面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失去了群众的信任。由于一些政府部门的决策缺乏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度,行政效率不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问题突出,致使政府缺乏亲和度和感召力。

三是政府依法行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以及执法监督不力的问题,致使有的地方政府缺乏权威性。由于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不明确,一些政府部门及公务员的违法行政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使公务员责任意识淡化。上述情况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而且削弱了政府执政的基础。

(四)、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措施

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当前,应该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并且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紧迫任务,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建设信用政府的思想基础。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有诺必践,讲究信用,靠自己求真务实的作风,在群众面前树起良好的诚信形象。要在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中树立诚信观念和责任观念,加强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使其恪尽职守。同时,还要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第二,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要努力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公共服务需求。要在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注重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系统,不断加大对社会公共领域的财政投入;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级政府都应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群众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及突出矛盾。要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要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将社会矛盾与纠纷解决在基层,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难、就业难、就学难、看病难、行路难、办事难等问题。

第三,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讲不讲诚信,有没有公信力,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政府能不能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政府法律责任机制。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审批事项,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和多重多头执法的问题。要强化行政监察,及时处理和纠正行政不作为、滥用职权、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等行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第四,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要规范决策程序,健全决策制度,优化决策环境,强化决策责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涉及全局性、长远性和公众性利益的重大行政事项,都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要求和规定的权限、程序进行决策。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制定重要经济社会决策事项公示办法,对事关全局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要强化行政决策责任制,对因违反决策程序和决策失误给国家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部门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同时,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立政府与公众对政府有关的互动回应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能力。

第五,加强政风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加强对公务员的行政监督。要推行公共服务承诺制,建立政府信用评价机制,实施连续性的政府信用民意调查,将诚信记录作为公务员考核、任免的依据。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应该改进会风、文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力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旗帜鲜明地反对、惩治和预防腐败,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行风建设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Chen

韩杰与邢台市政府的“千万政府奖金”之争有关政府诚信

四年前,北京人韩杰向河北省邢台市人民政府递交了申请,希望能按当地法规获得一笔起码千万元的政府巨奖。经过了四年的拉锯战而无果后,韩杰被迫将邢台市人民政府起诉到法院,理由是邢台市人民政府行政不作为。

谁制造了“千万巨奖”

这场争执的最早缘起,得从2003年的油价上涨说起。

2003年3月,伊战爆发,国际原油价格从最初的25美元/桶迅速上升到90多美元/桶(目前还在涨)。张国荣发愁了。这位与娱乐明星同名的香港商人旗下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覆铜面板生产企业——建滔化工集团。覆铜面板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溶剂是甲醇经氧化后的产品甲醛,而甲醇可以通过石油化工的方式获得,石油涨价就只能逼他用另外的原料替代。

他想到了煤。生产甲醇的另一种方法,是对炼焦时产生的焦炉煤气进行脱硫处理,在催化剂存在下合成。

而中国煤最多的地方,张国荣首先想到了山西和河南,于是他派出能讲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助理鲍林键率队前往两地考察。他准备建立焦化厂并连带生产甲醇,以解决目前公司主业——覆铜面板的原料问题。

覆铜面板用于生产印刷线路板,而印刷线路板则用于生产多种电子产品,也就是说覆铜面板是电子制造业的基础原料之一。建滔集团网站上称,2008年,该集团入选美国《福布斯》全球2000大企业,排名第1753位。

那几年开始,由于石油大幅涨价导致替代能源煤炭也随之上涨,煤炭的精加工产品焦炭是钢铁工业的支柱性材料,于是建滔的先炼焦再产甲醇的生产工艺就具有了更高的经济价值。

2003年3月,当握着数亿巨额资金“使用权”的鲍林键在晋、豫两省转悠时,被当地官员屡次视为“危险分子” 和“骗子”。前者因为,恰逢“非典”最盛时期,鲍是香港人;后者因为,那年头,去地方上的投资者多如牛毛,尤其是那些声称能投资巨款的人多半会被人怀疑,往好处想也就是过来好吃好喝好玩一圈就溜了。

鲍林键在那些地方“没人”,也就不大可能获得地方官的信任。

韩杰此时登场了。

在北京,同老朋友鲍林键吃饭时,韩杰提到,他老家河北也拥有巨大的煤矿储量,并且交通便利,能节约运输成本。关键是,他在河北“有人”。

正巧没理出个头绪的鲍林键打算试一试。当年4月,韩将鲍带到了河北省原经贸委(经2003年机构改革,现称商务厅,下文均为新名称)副主任范红喜面前,范向其推荐了唐山、秦皇岛、邢台、邯郸等地。

邢台是韩杰母亲的老家,所以他安排鲍林键一行河北考察的第一站是邢台。韩杰想办法借来当地车辆,把来自“非典重灾区”的鲍林键藏在后箱里带到了邢台。

鲍最终选择了拥有28亿吨煤炭储量,并拥有国有大型钢铁企业邢钢的邢台作为落脚点。

2003年6月30日,建滔集团决定在邢台市内邱县境内储量为3亿吨的东庞煤矿附近筹建独资企业:建滔(河北 )焦化有限公司和建滔(河北)化工有限公司,一期投资9个亿。

两公司设计年生产能力为捣固焦100万吨、焦油3.6万吨、粗苯1.2万吨、甲醇10万吨。

新华网在2007年3月19日发布的文章里说,建滔利用焦化过程产生的焦炉煤气生产甲醇,“这一生产工艺为全球首创,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它不仅有效解决了焦化生产煤气燃烧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而且有效地利用了资源。”

9亿元人民币的一期工程,再加上紧随其后的7.5亿元二期项目,巨额投资犹如天上落下来的“馅饼”,河北省邢台市被砸得晕乎乎的。这是有史以来邢台接收到的最高额外商投资项目。

自然,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个“馅饼”并非随机砸下的。

邢台市于1999年4月30日对社会发布邢发(1999)7号文件《中共邢台市委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内外开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的若干规定》,2003年9月24日邢台方面再次以(2003)15号文件重新颁布了上述规定(注:两个文件因其总规定条数均为60条,因此被称为新、老“六十条”。在涉及引荐人奖励环节没有差别)。

邢台日报主办的邢台新传媒网在2007年9月6日文章中称,自2003年以来,邢台市先后召开了4次50万人至70万人参加的规模盛大的优化环境扩大开放广播电视大会,广泛宣传“六十条”,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新、老“六十条”的第三十八条都这样写道:“引荐内外商在我市直接投资的(含嫁改、收购、兼并、参股、重组、租赁我方企业的投入),可按外方投资额的1%—2.5%提取奖金。”

奖金由“同级财政支付”,并“在验资和项目开始实施后3个月内兑现”。

第五十二条:“离退休老干部、科级(含科级)以下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均按上述奖励办法执行。”

整个筹建过程中涉及的主要人物除了韩杰外,不是副县级以上干部就是建滔的人。这意味着,如果韩杰是合规的引荐人,从“验资和项目开始实施后三个内”,他将从邢台市获得起码900万元的政府奖励。

随后的争端,则是由韩杰的引荐人身份引起的。

谁是引荐人

建滔(河北)煤化工项目落户邢台涉及到的四方分别是:建滔集团、河北省商务厅(原经贸委)、邢台市(内邱县) 、韩杰。

作为投资方的建滔集团显然不具备引荐人身份的可能,但邢台市却获得了一笔由内邱县颁发的数额较小的引资奖励。

邢台市向河北省政府报告的文件“邢政呈【2006】31号”里,记载着其认可的引荐过程:“韩杰推荐给原河北省经贸委,原经贸委推荐给原邢台市经贸委,原邢台市经贸委在综合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引荐给内邱县。在该项目洽谈过程中,原市经贸委始终引荐并组织协调,最终促成项目成功签约。期间,韩杰先生始终未就该项目引荐事宜向市、县政府提出。为此,内邱县政府认定原市经贸委是该项目的引荐者。”

按照这个思路,2004年年初,邢台市商务局作为“引荐人”领取了内邱县政府颁发的1万元奖金。奖金的依据是 “六十条”中的第五十二条:“在职县处级干部不享受本规定对引荐者奖励政策,为招商引资做出突出贡献的,由各级党委、政府每年给予一次性物质和政治奖励。”

现任邢台市商务局投资服务科科长的李晓华回忆:“2004年年初那会儿,我们7、8个人去香港开会,这钱由内邱县商务局局长段群英带过来了,说是县里奖励给市商务局的奖金。”

内邱县主动给邢台市送去了奖金,而没有给韩杰奖励,理由是:截至目前,韩杰仍未取得“合法”的“引荐人”资格。根据“六十条”的第四十七条:“引荐人要与项目、资金承接单位先期签订引荐协议,确定双方的责任、义务、引荐人资格及奖金额(奖金额可按上述条款执行,也可由双方商定)”。

2004年情人节后的第三天,韩杰向邢台市人民政府正式递交了《关于落实引荐外资奖励政策的申请报告》,第一段直陈:“我叫韩杰??是项目的引荐人。”

此时已是建滔与邢台市签署正式协议的半年后。

事实上,韩杰早在2003年4月项目尚处于考察期时,就依据99年版的文件精神向邢台咨询过奖励政策事宜,并留下了联系方式。

但他一直没等来电话。

韩杰在给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商务处的报告中回忆:“当时,他们的主要理由,一是正值‘非典"时期,不便于组织会议研究,也不便于同北京来的人频繁见面,需要等到‘非典"过后再商量;二是正在进行机构改革,撤销经贸委,成立商务局,人员变动较大,工作关系尚未理顺,要等机构改革完成后再研究;”三是邢台市即将出台新“六十条”,新文件政策会更好,条件会更优惠,到时候按照新“六十条”精神办。

2003年11月,韩杰终于在邢台招商网上看到了新“六十条”。从那时起,他开始联系邢台市,多次碰壁后,直到2004年2月才亲手向副市长张砚平递交了申请。

这份申请并未使韩杰获得意想中的持有“协议”的“引荐人”身份。

2004年5月26日,担心夜长梦多的韩杰带来两份更有说服力的申请。

申请一式两份,每份三页。

第一份申请有范红喜的签名,“情况属实,建议按邢台市委文件精神兑现奖励政策。”

范红喜于6月24日下午4时半接受本刊电话咨询时说:“事实就是那样。我们都不认识港商,作为国家机关,我们只负责介绍、协调,并向合适的地方推荐。”范红喜后来任河北省人防办主任,现已退休。

第二份申请则有“河北建滔焦化、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鲍林键”的签名,“情况属实!”

鲍林键目前已离开建滔集团,现居香港,他在电话里表示:“法庭上让我作证都没问题,如果不是韩杰引荐,我去不去河北就只有天知道了。”

当时,为表示郑重,二人分别在申请书的每页上都注上了自己的姓。

建滔和河北省商务厅都站在了韩杰一边。

这意味着,既然代表河北省商务厅的范红喜都在韩的引荐人申请书上推脱了自己的引荐资格,那同样作为政府信息服务部门的下级,邢台市商务局获得的“奖金”就值得商榷了。

但是,韩杰仍没有等来引荐协议书的签署。

争议的另一个焦点是“六十条”第四十七条中的“先期签订引荐协议”。

内邱县认为外商签署投资协议前才是“先期”。韩杰回忆:“当时内邱主管这事的副县长刘立生(现任广宗县县长) 说,咱们没有签订引荐协议,你可以不领外商来啊。”

“领外商前?八字都没一撇怎么签?谁知道这个事能不能成功?带人考察投资本来就是成少败多的事。”

“2004年2月我递交申请时建滔刚平地挖沟,那时候就是先期!”

“再说,我多次向邢台市和市商务局要求签引荐协议,全都互相扯皮,也不明确应该跟谁签;一直拖到2004年1 1月才告诉我跟内邱县谈。我怎么才能做到你们说的那个‘先期"?”

40万?80万?900万?1650万?

2004年11月底,一份由邢台市长姜德果、副市长张砚平联署的文件《邢台市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妥善解决内邱香港建滔煤化工项目引资人奖励意见》,首次确认了韩杰的“引资人”身份。

同时,《奖励意见》也首次明确内邱县是建滔项目受益者,奖金由内邱县受理,但没有提究竟该发多少钱。

“邢政呈【2006】31号”文件里提出了解决方案:“市政府从维护邢台开放大局和良好形象出发,考虑到韩杰先生在该项目的引进过程中,间接做出了一些工作,内邱县政府决定给予其40万元奖励。”

内邱县于2006年7月9日首次主动派出代表、县商务局局长段群英与韩杰联系。

韩杰不接受:“没有40万的说法。”

他的依据是,无论是新、老“六十条”里都没有对“直接引荐人”、“间接引荐人”的区分,这40万缺乏法规依据。

“什么叫‘间接引荐人"?我就是一个媒婆,介绍了一个漂亮姑娘过来,她和男方怎么谈,具体谈什么,难道我都要事必躬亲?你见过每次都帮谈恋爱的订约会餐桌的媒婆吗?我把外商已经引荐到了邢台,下一步怎么运作是政府的职能,难道什么事都得‘引荐人"插手才算‘直接引荐人"?”

“邢台市在2004年的11月文件里已经称我为‘引荐人";如果是‘引荐人",这40万怎么算出来的?外商投资可不止4000万啊。”

“请注意这段。”韩杰指的是“邢政呈【2006】31号”向河北省政府报告中的一段话:“六十条”是市委、市政府的文件,不是面向社会的悬赏告示。“邢台市政府的领导就是这样,五十万人以上动员宣传大会开了好多次,‘六十条" 吹出去了;遇到具体事情,又玩文字游戏。其实,邢台市和内邱县当时参与这件事的官员,对我的引荐人资格都是心知肚明的,我也有好多材料能证明,为什么他们都不讲实话?”

韩杰透露,邢台市副市长张砚平私下曾对他说:不是不给你落实奖励,主要是没想到这项投资这么大,如果按“六十条”规定的1%~2.5%拿奖金不太现实。

邢台市商务局原主管副局长石振泉(现任市商务局局长)曾讲:邢台的底线是80万,“你知道80万是多少么?在邢台可以买好几套房子啦!”

奖金涨了一倍,韩杰还是没接。

“80万在2004年的北京也能买套房子,不算少。但我为什么没接?政府立了法规那就得说话算数。人与人之间都得讲求信誉,何况担负更大责任的政府?难道邢台市政府的信誉与80万能划等号吗?”

“按最低1%计算,光一期工程9亿的投资,我就该领900万,紧接着就是二期的7.5亿,起码750万,累计 1650万。如果按2.5%计算,奖金上限可以达到4125万。”

《新世纪周刊》在位于内邱大孟村镇的建滔(河北)化工集团了解到,该集团的第三期40万吨醋酸(乙酸)工程也已开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投资18亿。三期采纳的工艺是以甲醇为原料催化合成醋酸。

此时的建滔,建厂之初的高层元老所剩无几,“韩杰”就更是一个陌生人。

“钱,他们是不缺的”,韩杰指的是内邱县。

2007年,邢台市地税局在其官方网站上贴出了上年纳税100强企业,建滔排行第十。去年,仅上缴的地税就有 1亿多。

为何拖了三年多才打官司

“我一直希望通过行政的手段去解决这事,但后来发现还是解决不了。去了几十次,门都进不去,连电话都不接,还怎么着急?”

2006年,韩杰通过各种渠道给河北省政府写信通报此事,当年6月12日,对韩杰的引资奖励甚至进入到河北省长督办程序。

“邢政呈【2006】31号”文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邢台市给省政府的答复。

段群英作为内邱县的代表首次主动找韩杰时,离2004年11月邢台给内邱发出“给钱”指示的时间已接近两年。

对此,韩杰在给省政府的情况汇报中这样写道:“当我接到‘邢台市代表"的电话时,我以为是在做梦,以前我从没敢奢望过‘邢台市"代表能主动与我联系。”

但段群英也不能作主,奖金的事还得由内邱县委书记、县长说了算。

邢台市商务局的李晓华泡了杯浓茶,缓缓坐上靠椅幽幽地说:“这个找起来有点难度哦,那边的书记、分管县长都换过两三碴了。”

2008年6月23日,内邱县。段群英在电话中称正在深圳开会,按内邱的规定,所有采访必须通过县委宣传部。

县委宣传部的两位工作人员兴奋地拿出建滔项目的宣传材料,操着浓重的本地口音夸耀内邱提供的优惠政策与良好的配合工作,对前期引资的细节及事后奖励的问询没有任何反应。

他们甚至都不清楚当时这些曾经的主管领导是谁、去哪了。

除了那个让他“没签协议就别带外商来考察”的副县长刘立生和段群英,韩杰也不清楚内邱的情况,他只联系到市里。

“这事情吧,就是中间环节过多造成的麻烦,”邢台市商务局李晓华受访时一拍大腿笑了起来,“一笔糊涂账。”

2006年下半年,在省政府督办也仍然没有结果的情况下,韩杰萌发了打行政官司的想法。邢台有关人员听说此事后,给韩杰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如果起诉,40万也别想要。

“我知道这样对邢台市政府形象和未来的招商引资影响不好。我祖籍是河北,邢台毕竟是妈妈的老家,我也有很深的感情,实在不想因为这个事情给河北抹黑,所以下这个决心不容易。”

“但出来混这么多年了,说话算数我觉得就是为人处世的底线。这些年邢台经济在河北是数一数二的落后,为什么?我觉得跟观念有很大关系。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建设诚信政府,树立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又是为什么?邢台市有关领导应该好好想想!”

“对本诉讼请求的回执,今天已通过特快专递寄给韩杰了。你想知道立没立案找韩杰问去吧。”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苏天志“啪”一下挂掉电话。

韩杰的律师冯云在回复的电子邮件中说,韩杰于2008年6月10日前往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邢台市人民政府行政不作为为由对其提起诉讼。当天法院见到此案显得很为难,拒绝接受其递交的诉讼材料,韩杰只好采取公证送达的方式递交。

“看起来,同邢台市打交道难,与法院打交道也不容易!”

“反正被逼到这个份上了,只能一条路走到底,邢台法院不管,就到省高院;省不行,就上最高法院。我就不信没有说理的地方。”

7月1日,韩杰的“第一巴掌”落空了。

邢台中院的行政裁定书认定,原告因“未向本院提交本人与内邱(香港)建滔煤化工项目及资金承接单位先期签订的 ‘引荐协议"等相关证据材料,无充分证据能够证明起诉人具备引荐人资格”,故而“理据不足”不予受理。

无奈,韩杰决定向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余辉

中国公关核心竞争力调查:汉马传播列榜首

汉马传播主要为政府做以下事情

政府形象传播

区域经济传播

南yi

应该多公开一些当前大家都在关心的事情的具体工作进展,以及当前的结果。

北境漫步

广纳贤良,铺天盖地的在网络上吹擂自己

相关推荐

政府公信力是什么意思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介绍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涉及两个主体:信用方(即政府),信任方(即社会公众)。它包含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众的信用,其中政府信用是政府公信力的核心内容。政府信用是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是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它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期望和信念等。也体现出民众自愿地配合政府行政,减少政府的公共管理成本,以提高公共行政效率,是现代民主和法治条件下的责任政府的重要标识。
2023-09-13 17:20:021

政府公信力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法律分析: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八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023-09-13 17:20:171

政府公信力面临的挑战

法律分析:从政府角度讲,公信力是政府赢得社会公众信任的一种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政府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体现着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今天这个时代,如何面对公众对政府多样化的评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是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第一条 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信访人。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采用本条例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第四条 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通过联席会议、建立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信访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访人的原则,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
2023-09-13 17:20:251

政府公信力?

就是政府所出台的政策和所说的话在民众之中的信任程度
2023-09-13 17:20:353

政府公信力是指什么?中国政府怎样提高自己的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提高政府公信力,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强行政人员的道德教化。如前文所述,政府公信力是通过行政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来体现的。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要对行政人员进行道德教化,培养一批诚实守信的行政人员,以保证他们真正地维护公共利益。 第二,培养行政人员的伦理自主性。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行政人员会经常性地面临着角色冲突、权力冲突和利益冲突的困惑。对上级负责,还是对群众负责?实践中,行政人员经常会面临着这样艰难的选择。这就充分说明,行政人员在行政行为中要时刻坚持伦理自主性,重塑职业主义精神,坚持公共利益导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政行为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第三,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与传统的统治型政府和管制型政府不同,它将彻底抛弃旧的治民观念或”为民做主“的观念,而确立为民服务和”人民做主“的理念,它强调以公民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特别重视服务在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在服务型政府下,政府将主要通过服务而不是管制来维护公共利益。 第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行政人员必须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意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崇尚法治、追求公平正义必须成为行政人员的价值追求,把崇尚和信仰法治的精神融入血脉之中。行政人员不仅要学法、懂法、更要知法、守法。他们的一切行政行为都必须有法律依据,坚决杜绝随意执法、模糊执法行为。行政人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只有这样,才能重塑公众和政府的信任关系,真正树立政府的威信。 第五,加强阳光型政府建设。只有实现政府信息的公开,公众才会清楚政府是否真正地履行责任,否则他们就可能认为政府是无信用的。由此可以看出,政府若要提高公信力,建立公众和政府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就必须推行政务公开,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建设阳光型政府。
2023-09-13 17:20:441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意义?

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不讲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遵守和信任。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不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其次,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公信力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情况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信用政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政府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丧失,从而造成社会普遍失信,削弱政府的合法性。第三,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23-09-13 17:20:521

政府公信力的判断标准

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1 政府应是负责任的政府。无论是否出现公共危机,政府都应当履行职责,言而有信,政策要相对稳定。对于公共危机,政府更应当果断、及时地回应公民的要求。2 政府应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向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3 政府应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在任何行为中,政府都应当根据宪法、法律、法规以及法律精神来为人民服务,避免文件和领导讲话大于法的现象,使人们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4 政府应是透明的政府。人们的利益需求创造了政府,政府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而政府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措施、过程、方式等都应当为成员们所了解。政府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与规范性文件、政府机构职能、人员配置、行政程序、行政开支、执法依据、会议活动及文件资料等信息都应当公开和便于公众查询,政府的决策过程因此也应当使公民知晓和参与。
2023-09-13 17:21:021

政府公信力是指什么?中国政府怎样提高自己的公信力?

想想现如今发生的每一件只要或者是传闻与中国政府相关的扰民事件,哪一个不是被网民们唾弃彩票,胡斌案,上海倒楼案件,津晋塌桥事件等等一系列让老百姓丧失对政府信任的时间……这就是中国政府的公信力,这就是中国人民的政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虽然说中国的老百姓只要有口稀饭就不反抗,但也不会允许那些所谓的“达官贵人”欺压至没有任何权利!不要说什么“仇富”心态,这些仇富心态也是建立在劳苦人民的被压迫被剥削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的老百姓在艰难的生活,中国的“达官贵人”在疯狂的娱乐!中国政府变质了吗?
2023-09-13 17:21:183

政府公信力陷阱叫什么

法律分析:无论在哪个国家,政府公信力都是需要下大力气去建设和维护的。在一些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处理方式受到社会关注,也是正常现象。在这个问题上,近年来一个概念时常被人提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这个词来源于古罗马执政官塔西佗所著历史书中的一段表述:“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按照现在网络上流行的理解,所谓“塔西佗陷阱”,就是当政府丧失公信力后,无论说什么做什么,人们都会认为它是在说假话、做坏事。有不少西方媒体喜欢在评论中引入这种说法,并将矛头指向政府。当然,要求政府改进治理方式是正常的,但是任何矛盾都不可能只有一个方面。政府公信力问题也存在多种复杂因素,很多时候并不是政府尽力做好了,群众就一定会认同。这也与社会观念、大众共识、媒体引导有很大关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第四条 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2023-09-13 17:21:261

公信力提升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1、政府公信力高,就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各项政策措施就能落到实处;2、政府公信力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社会各领域诚信建设的最终保障,直接关系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政府既是诚信建设的执行者,又是诚信建设的裁判员,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扩展资料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路径。1、首先,政策制定应体现科学性和连续性。通过各种渠道听取群众意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努力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政策制定好就要坚持贯彻下去,一届接着一届干,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群众对政府和政策的信任度。2、其次,政策执行应体现权威性和实效性。政府职能主要通过政策措施来实现,把政策措施执行好是政府效能的根本体现。但在有些情况下,政策执行受个人因素影响,随意性太大。这就破坏了政策的权威性和实效性,进而损害政府公信力。3、第三,政策效力应体现人民性和持久性。各级政府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特别是在复杂形势面前,政府工作人员应抛开自身利益、超越个别利益,公平公正解决好矛盾和问题,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进而提高公信力。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
2023-09-13 17:21:461

怎样树立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高一政治)

两者都要具备,首先想到的是海瑞!
2023-09-13 17:22:054

政府公信力有指数没有?

中国政府有公信力吗,如果有公信力指数德的话,指数应该不高吧,在网上说话,都要小心翼翼的
2023-09-13 17:22:155

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初三政治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方法:1、建立法治政府以依法行政提高公信力。2、建立诚信政府,以热情服务提高公信力。3、建立阳关政府,以信息公开提高公信力。
2023-09-13 17:22:331

如何解决基层政府目前公信力不足状况

  公开上面的政策是必须的,现在普遍连这都做不到。  公开当地落实措施,这部分配套政策,是直通居民的政策,尽管是土政策,但土政策和大政策怎么衔接最容易做手脚,不把这部分公开出来之余监督之下,会带来很多问题。  公开办事程序,尽量公开办事过程,让居民知道门头脚道。  选好干部,选好的干部,选让人放心的干部,树立基层政府勤政为民。
2023-09-13 17:22:422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______政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深化“放管服”改革,一个重要目的是明确权责归属,处理好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将政府职能更多向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务、优化社会治理等方面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简政放权应当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契合,使改革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宗旨,切实做到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扩展资料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应当同时颁布相关法律规范或政策性文件,为公共服务的连续性提供稳定、可预期的法律政策依据和制度支撑,防止未经法定程序任意变更或终止公共服务。对行政机关不当变更或终止公共服务的行为,行政行为相对人可以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寻求相应救济。同时,建立问责机制,对履行公共服务职责不力的进行追责。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在深化简政放权中体现服务行政
2023-09-13 17:22:521

职能,权限,程序,责任什么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职能科学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国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需要继续优化完善。要按照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精神,坚持优组织结构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统筹结合,使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机构职能法定化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依规设置机构、配置职能、明确权限和责任、规范程序,推动改革成果制度化法定化。公信力的社会影响:从公信力的研究对象来看,主要包括政府、传媒、司法、民间组织四大领域。第一,2003年发生的“非典”促使国内的理论界对政府公信力开始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第二,传媒组织对公信力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传媒公信力是负有社会责任的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提供客观、全面、及时、权威的信息,并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第三,对司法公信力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即一定社会的司法机构通过其职权活动在整个社会当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公共信用。第四,民间组织公信力。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指社会对一个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它通过法律约束和自律规范来体现。
2023-09-13 17:23:051

谁出卖了政府公信力

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记者席敏、刘景洋、李亚楠)近年来,随着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和社会监督力度加大,政府诚信建设有了很大进展。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诚信事件仍时有发生,政府公信力受到一定损害。 那么,是谁在透支政府公信力? 失信行为让一些地方政府诚信大打折扣 ——知情不报 对于公众关心的重大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有的基层政府部门刻意隐匿不报,尤以责任事故为多。 比如,2012年12月,山西潞安天脊煤化工集团发生苯胺泄露,污染物流入河北、河南境内。时隔5天后,长治市才以书面形式向省政府报告。 ——不当辟“谣” 2012年12月6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被实名举报,国家能源局却回应,上述消息“纯属污蔑造谣”。2013年8月,刘铁男被开除党籍,并被收缴违纪违法所得,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013年8月19日,有网民在微博上发帖称“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李旺镇高速路口附近,遇交警查车罚款、动手打货车车主”。海原县公安局先回应称“无中生有”,后又承认“有过激行为”。 ——出尔反尔 最典型的就是民众频遭“限”令,先“被辟谣”后“被颁布”,只好纷纷“躺枪”。2013年3月25日19点,杭州市政府宣布,自第二日零时起,对小客车采取控制总量和“错峰限行”措施。而不久前,杭州市治堵办等部门还通过不同方式 将“杭州即将限牌”斥为谣言。 ——朝令夕改 随意修改规划,各地一些短命工程便是这一现象的缩影。杭州萧山区,2010年7月才交付使用的鸿达新路,由于被认为影响杭州整体形象,同年8月就被彻底重新“改造”。 ——拖欠债务 从2009年到2012年间,建筑商杨永先后在安徽萧县承接了5个市政基建项目,政府不仅没按合同拨付进度款,完工验收合后仍拖欠工程款数千万元;山东省在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中发现,因政府拖欠市政工程、新城镇建设资金,造成的工资拖欠问题呈现上升趋势。 ——空头支票 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各类优惠政策往往作为招商引资的蛋糕,但由于政策过于优惠却无法兑现的案例比比皆是。2009年,一名为河北某市引进十多亿元投资项目的人士,因地方政府未能兑现上千万元招商奖励将当地政府告上法庭。 老“习惯”让政府不诚信频发 专家分析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诚信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习惯“撇责任” “报不报,看领导”。记者调查发现,很多突发事件,尤其对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报送,有很复杂的送审程序。涉及多个或多级部门如何权衡?涉及程度性质如何把握?一些政府部门及干部不敢担责,先“拖”再“撇”,最好把责任撇少撇清。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一些政府部门为了不伤害自己形象,希望一瞒了之。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最终将引起公众更多的不满,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习惯“吹大牛” “干得好不如说得好”。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说,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喜欢文过饰非,应该干好和完成的工作,会当做成绩大吹特吹,而工作中损害了群众利益,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推卸责任。 吕艳滨认为,一些政府部门不诚信行为与错误政绩观有很大的关系,明知有错却不愿意承认,明知有假却坚决不改,一些形象工程不该出现却要刻意制造。 ——习惯“换思路” “规划规划,墙上挂挂”“一任领导一套思路”,这种现象不仅浪费大量的公共资源,也让在基层工作的干部群众不知所措。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韩志明说,这种换一个领导换一套做法的行为,是近年来政府不诚信事件发生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体现出民意表达和权利评价监督机制不够公开透明、不够健全。 ——习惯“官屁股” “屁股决定脑袋”。一些参与“诚信行动”网络互动的网民认为,政府是否诚信关键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否诚信关键在是否真正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把自己定位为公仆还是“官员”。 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认为,政府部门的大多失信行为,主要原因还是没将其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官本位”思想依然严重。 改善政府诚信需依法行政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风向标。改善政府诚信,关键是要依法行政,接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专家认为,加强政府部门诚信自律可从政府信息公开这一薄弱环节入手,充分运用好信息披露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公开规范发布信息,避免“多处发声、自相矛盾”。但这不应成为迟报、瞒报的借口,信息发布必须注重时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善于运用多种新型传播手段,与公众形成有效互动。 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建设,扎好篱笆和笼子,是从源头上遏制不诚信的前提条件。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应考虑制定“重大决策程序条例”“信息公开法”等,让决策更加科学民主,行政更加规范,以实现“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目标。 长期研究问责机制的韩志明认为,构建政府诚信,重点要落实问责,加大对政府及其官员的问责力度,坚决依法惩处政府官员的腐败、浪费和不诚信等行为。吕艳滨也表示,没有相应的惩戒,就会产生“狼来了”一样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制造不诚信的个人,要做到谁制造、谁担责。 一些受访专家表示,充分运用好监督力量,可以有效约束政府不诚信行为。比如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公民监督等。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作用,约束权力运行保持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同时,强化司法、舆论、公民监督,并将外部监督与政府自身内部监督结合起来,多面“镜子”将促使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时刻警醒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参考:新华网---谁在透支政府公信力?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29/c_1111368645.htm
2023-09-13 17:23:411

个人对政府公信力有哪些责任

不信谣不传谣,实事求是履行一个公民参与的权力。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政府公信的最终判断权掌握在公民手中,全体公民的切身需要和根本利益决定着政府职能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只有敏锐而正确地抓住人民对政府公信的判断,政府的公信体系才能维持。
2023-09-13 17:23:481

广州政府还有公信力吗

有。广州政府一直为广州人民进行考虑,做出的任何决定都收到广州人民的赞同,是非常有公信力的,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
2023-09-13 17:24:071

如何挽回政府公信力?

其实,业内人士都知道,PX并非传言所描述的那般可怕。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地,都有成熟的经验和先例,工厂和居民区相距不远也能相安无事。 可尽管当地政府百般释疑、专家千般解惑,公众就是不相信。有媒体做过一项调查:你为什么反对PX项目?大部分网友选择了“政府做这个项目肯定没安好心”。看似荒唐的理由,背后反映出的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地方政府陷入了信任危机。 实际上,不光是PX项目,像什邡的钼铜项目、南通的排海工程等,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有的地方很困惑,说我们听证会也开了,公示公告也发了,该走的程序一个没落下,为何公众还是不信任?这些地方搞错了一个逻辑,并不是说为了项目落地而进行这样一套程序,而是进行这样一套程序以决定项目是否落地。 在错误逻辑的引导下,不少地方走过弯路。比如说,有的地方,公示信息专挑周末、节假日这些时机,意在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以期快速通过。而且有的公示信息极其简略,一句“项目经过最严格审查审核,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就算信息公开。这种仅有判断、毫无细节的信息无疑是缺乏说服力的。公众不仅不会接受,反而更会觉得背后有隐情。 还有的地方,把听证会开成了“通知会”、“告知会”,实际上在听证会之前已经做好了决定,听证会无非就是履行个程序。更有甚者,不是在听证代表上做手脚,就是在听证会程序上设置障碍。类似于这样的听证会已经失去了意义,代表不了真正的民意。 矛盾暂时掩盖了,貌似一派和谐,却为将来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似进实退。民意是捂不住也盖不住的,正常渠道走不通,公众总要找机会发泄出来。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地方群众“散步”抵制的行为,导致项目最终停建或流产,政府“赔了夫人又折兵”。 公众激烈表达的背后,实际上是未被听取的民意、未被尊重的权利、未被满足的诉求。 《资治通鉴》里司马光对政府的诚信问题有过经典的评论: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地方政府要从中有所警醒和借鉴,努力挽回和提升政府公信力。 信任源于信息公开、有效沟通,信任源于言出必行、行之必果。地方政府应该从一次次事件中吸取教训,而不是一次次重蹈覆辙,陷入“一拍脑袋就上”、“一闹腾就停”的尴尬循环。
2023-09-13 17:24:161

公信力消失的效应

公信力消失的效应指塔西陀效应。这种效应是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在说假话、做坏事。
2023-09-13 17:24:242

国家公信力等于政府信誉吗

等于。中共中央新闻网发布的一则文章着说道“政府的公信力就是“政务诚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文化最基本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最核心的外在表现。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是百年大计,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一丝一毫都不可以疏忽。
2023-09-13 17:24:321

政府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公信力

在网络时代,“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 2000多年前,有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理政,孔子讲了三点:足食,足兵,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先去哪一项?孔子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信,指的就是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也就是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政府公信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是高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政府失信现象,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些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由于法制及民主观念淡薄,仍受权力本位、官大于民的传统观念的支配,认为政府的权力是可以不受约束和任意行使的。一些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制定出违背民众利益和意愿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取向与民众相背离,盲目制定出某些脱离实际的公共政策,并造成严重失误之后,拒不兑现其承诺的责任。一些政府官员由于不善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对复杂局面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失去了群众的信任。一些政府部门的决策缺乏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度,行政效率不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问题突出,致使政府缺乏亲和度和感召力。 因此,中央和各级政府反复告诫广大干部要慎独,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自我规范和约束,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要慎微,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办的事情不办;要慎情,教育和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亲属,决不允许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或职务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要慎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慎重对待社会交往,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和朋友圈,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我们要从干部作风上抓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2023-09-13 17:24:411

负面信息指的是什么

舆情处置是指对于网络事件引发的舆论危机,通过利用一些舆情监测手段,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虚假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先入为主,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的一种危机处理方法。现代社会,任何企业和单位的工作都离不开互联网,网络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2011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5亿,其中手机网民数达到3.4亿,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到65.5%。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促使互联网应用空前的繁荣。而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网民观点意见的交互性使网络舆情发酵更为容易,影响更为深远。因此,积极的网络舆情处置成为政府、企业和个人不可避免的选择。1.重视互联网。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一个多维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网络舆论成为民意的“晴雨表”。 把握网络的发展趋势,认识网络的深刻影响,正视网络的严峻挑战, 把网络作为日益强势的新兴媒体来对待 ,把关注网络舆情当作一种工作常态来坚持,把引导网络舆情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高度重视网络建设,主动掌握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发挥网络作用,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2.尽量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先入为主,掌握主导权 。危机管理实质上是危机沟通管理。 实透明的信息、开放式的报道、人本化的沟通,不仅不会引发恐慌,给政府添乱, 而且会促进网络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良性互动,产生积极效应。3.在网络舆情中勇于“抢旗帜”。在舆情频发的今天,要高扬社会公正司法公正,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旗帜,积极排查和解决社会各种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要因为种种顾忌,把这样的旗帜送给网上意见领袖,而让广大网民对政府失望。4.在舆情应对中充分发挥主场优势,政府掌握的信息远比网民个人所了解的信息全,面而专业中国政府对新闻媒体具有重大影响力,而且最主要的一条,政府应该具有权威性。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不失语、不妄语,发挥信息优势,学会有节奏地抛出系统化的专业信息,利用政府与民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力地引导舆论, 但也要警惕政府的主场优势变成主场劣势,这就是政府公信力的流失。5.建立政府网络舆情预判预警机制。这一机制包括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机制,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机制,网络舆情发展方向的预测机制和网络舆情发展的干预机制。通过建立预判预警机制,政府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网络舆情进行干预。如在收集和分析舆情信息时发现了负面信息,则可以通过报道正面消息冲淡负面信息的影响。6.建立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机制。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实际上是社会系统由有序向无序发展,最终爆发突发性危机事件的过程。因此,设立综合性决策协调机构和常设的办事机构,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以提高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舆情处置能否起到效用最终还是要取决当事人对事件引起的舆情状况的了解程度。古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没有对舆情发展掌握足够的信息就无法有效的处置舆情危机。在舆情处置过程中,利用软件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分析,及时准确发现与我的不利或负面信息,了解与我相关的网络舆情发展态势,起到舆情预警作用,同时为危机舆情处置提供决策数据支持。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是针对当下舆情危机频发,舆情处置能力缺乏开发的软件。该系统通过对海量网络舆论信息进行实时的自动采集,分析,汇总,监视,并识别其中的关键信息,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从而第一时间应急响应,为正确舆论导向及收集网友意见提供直接支持,帮助当事人优化舆情危机处置。
2023-09-13 17:24:522

基层政府应学会如何应对舆情危机

一、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政务信息查询机制,让公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首先,党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客观的网络观。网络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共同体,它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各种社会民智的肆意表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放大暴露,更是党和政府不可放弃的重要宣传平台。要以自信和开放的心态,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其次,要始终强调各级党和政府担当“网络舆论领袖”的角色参与意识。宣传干部要主动担负政府形象塑造、政府决策参与、收集民众舆情、协调新闻媒体、发布政府新闻等职责,做到不缺位、不缺人。其三,各级政府部门要对其政务信息及时梳理分类,根据职责范围,制定信息公开的规则和“阀门”。在特定背景下,允许信息的适度“外泄”。不做网络舆情的救火员,要做预警者和沟通者。譬如,在出台一项有关民生的重大政策前,可通过官方或民间网络平台进行话题设置,抛砖引玉,广泛征集民众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水平。对可能引起较大争议的工程类项目,允许部分“网络意见领袖”预先参与论证、激辩,而不是坐等网络舆论发酵后被动应对。二、建立多维立体的基层宣传工作新模式,让网络平台和传统阵地同步发声。首先,要以强势氛围烘托中心工作,引发群众充分关切。其次,要以优势媒体外塑政府形象,打造正面舆论发声场其三,要以网络平台拓展宣传渠道,巩固壮大舆论阵地。通过微博、微信、政府网站等网络平台与群众实现互动沟通,提升社会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其四,以优秀文化感召干部群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文化不分家,各级政府应占领文化传播的制高点,巩固壮大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唱响主旋律。三、建立快速响应和舆情研判机制,提升政府的执行力。首先,网络问政要以高效执行力作为前置条件。当前,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开微博、微信已成为趋势。这是践行阳光党务、政务,增加政府公信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不要小觑一则短短几百字的微博,有时却能爆发出“原子弹”般的舆论威力。这也对政务微博、微信等微平台的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网上发布言论要兼顾影响力和公信力,更为重要的是政务机关本身必须具备高度的执行力。若网上说的一套,网下做的另一套,言行不一,反而落人口实,起到反作用。其次,政府部门必须建立高素质的舆情管理暨危机公关团队。尽管公关活动在我国政府部门中的应用仍存有争议,但越来越多的政府舆情危机案例表明,舆情管理与危机公关密不可分。作为政府部门,应对瞬息万变的网络舆情,不仅要有一支快速反应的作战队伍,更应具备坚定的政治自信和执政底气。舆情管理侧重做好日常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研判,可以借助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建立舆情应急响应预案;危机公关侧重于突发事件的斡旋化解和舆论形象从负面向正面引导。简言之,不仅要夺回互联网上的“麦克风”,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更要善于应用网络微“表情”,维护始终如一的政府良好形象。四、尊重民众在网络上的情绪表达,打造富有网络时代精神的新型政府话语体系。在网络时代即将来临之际,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必须要快速让自己成长,才能早日走出被动应对的窘境。首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宣传队伍,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根本。宣传工作者要“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多渠道了解民众关切,吸纳民意民智,才能问诊把脉,运筹帷幄,实现有效传播。基层宣传干部要懂网、用网,而不惧网。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优势,建立政策讲解员、文明宣讲员、理论学习辅导员、文化指导员、舆情通讯员等基层宣传队伍,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其次,要建立一套严格可循的政务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审批-发布-维护制度。加强政府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建设,挑选一批“有责任心、熟悉网络、精通政务”的人员来负责管理,确保“发布有人审批,日常有人更新,询问有人应答”。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还要根据其管辖范围和职能分工的不同,找准定位,打造特色,集聚人气,争创品牌。其三,在网络宣传中建立生活化的新话语体系,贴近网民。舆论引导要坚持“以人为本”,这要求我们的宣传必须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从网络宣传内容的选择上,要善于挖掘宣传主题的新闻性和实用性,尽量选择与群众生活休戚相关的话题如服务信息、惠民政策等,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宣传用语应多用生活用语,尽量口语化,语气平和、公允,避免打官腔,说空话、套话,尤忌将政府公文不改一字直接转发。要切实提高策划和组织水平,增强主题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群众关心的话题切入,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简言之,就是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说群众最想听的事。
2023-09-13 17:25:031

韩国政府还有多少公信力?

我认为没有多少公信力,在很多事件处理方面,韩国政府都处理得很不好,没有给公民满意的答卷。
2023-09-13 17:25:2515

影响公信力的三大因素

包括社会问题日益增多,政府治理难度不断加大;其次是改革进展缓慢,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政府职能定位不清晰、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较差、腐败总是屡禁不止等;最后是公众参与空间有限,群众满意度不断下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以下统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具体职能是:(一)办理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宜;(二)维护和更新本行政机关公开的政府信息;(三)组织编制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四)组织开展对拟公开政府信息的审查;(五)本行政机关规定的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其他职能。第十二条行政机关编制、公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及时更新。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包括政府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互联网联系方式等内容。第四十七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监督检查,对行政机关未按照要求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予以督促整改或者通报批评;需要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责任的,依法向有权机关提出处理建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未按照要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或者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不依法答复处理的,可以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提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查证属实的,应当予以督促整改或者通报批评。
2023-09-13 17:26:221

2013公务员面试真题:如何增强政府公信力问题

去年我在万华上协议班的时候老师讲过,重点不要想书上那样讲大道理,要多说点实际的例子,最后提出观点。具体的要自己领悟吧。
2023-09-13 17:26:312

如何提高政府统计部门公信力交流材料

(一)统计的成果必须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社会公众对于统计部门数据的认同度,直接决定着统计部门的公信力。1、从统计供给方的角度来说,统计信息产品的质量要高必须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所谓真实,就是指统计资料跟客观实际情况相符合,不是造假的结果。要提高统计部门的公信力,统计部门的对外公布的统计资料必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真实反映,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刻意弄虚作假,欺骗社会公众的假信息。失真的统计信息势必背离公众的感受,日久会极大地影响统计信息的公信力和政府的形象。必须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对于不同的统计信息,准确性原则的要求有不同的标准。统计信息划分为“文字信息”和“数字信息”。对于“文字信息”,准确性要求政府统计部门所要表达的信息(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或者重要观点等)必须与客观事实相符,用某种表达方式呈现的客观信息必须与信息接受者所理解或感知的结果相一致。不得含有具有广告效应和模糊不清的语言,要减少误导性陈述和不实陈述的发生。而对于“数字信息”则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要说明数据资料的调查目的和调查者。其次,要说明指标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指标的时间要素。在对公开公布的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理解与解释上应当以一般社会公众的判断能力作为标准。同时,要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必须确保统计数据的及时。政府统计部门应以最快的速度公开其信息,并保证所有公开信息的最新状态,不应给公众过时陈旧的信息。这首先体现了政府统计部门对于法律的严格遵守,是统计公信力题中应有之意。其次,体现了政府统计部门“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信息的时间价值,减少各种猜疑和误解,增强统计公信力的途径之一。必须确保统计数据的完整。完整是相对于《统计调查制度》而言的,一方面,在设计统计调查制度时,必须根据需求,将所有可能影响社会公众决策的信息均应得到充分考虑。另一方面,在公布某一具体统计信息时,必须对其相关方面进行全面、充分的揭示;不仅要公开有利的信息,更要公开有问题的统计信息。因为社会公众的判断是对政府公开披露的全部信息的综合反映,如果政府统计部门在公布统计信息时有所侧重、隐瞒、遗漏,导致社会公众无法得到有关决策的全面信息,即便已经公开的各个信息具有真实性,也会在总体上构成整体的虚假性。2、从统计需求方的角度来说,必须提高对统计产品的接受度加强统计科普,提高社会公众的统计素养。一是要向社会公众普及基本的统计常识。使其了解基本的统计知识(平均数、百分比、指数等)和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其形成过程。二是要学会鉴别使用统计资料。如对于统计资料在使用时要做到“五问”。即一问,这统计资料是谁说的?美国资料分析法创始人之一、普度大学统计学教授戴维.S.穆尔说,“好数据是人们智慧及努力的产物,坏数据则是懒惰、不了解甚至存心误导。每当有人丢个数据给你,你第一个该问的问题就是:‘这个数据是打哪儿来的?"”[1]。二问,他是如何知道的?三问,遗漏了什么(所公布的统计资料是否把各种因素公布齐全了)?四问,是否有人偷换了概念?五问,这个资料有意义吗?优化统计宣传,改进统计宣传的方式和途径。在当前“拟态环境”的形势下,必须要用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宣传统计的力度,注重提高统计宣传的针对性,及时释疑解惑,避免以讹传讹,消除对统计的误解。要建立以统计部门为主的、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统计评论员队伍,对于网络上、电视广播上涉及到对统计数据、统计方法误解的情形,及时加以解释、纠正和引导。(二)统计的过程必须公开透明高质量的结果离不开高质量的过程。要提高统计公信力必须要使统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公开透明,这已经为世界有关国家的统计实践所证明。如美国的政府统计公信力较高,就与这一点密切相关。美国劳工统计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向全社会做出了这样的承诺,“我们努力做到:……5、透明性和负责性:我们公开方法和过程,从而使你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有信心。”[2]首先,统计的调查制度和程序要公开透明。其次,统计调查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其执行度要及时披露。第三,统计数据的汇总和质量评估要让社会公众互动参与。对于重要的统计指标要开听证会,以此提高社会的认同度。(三)统计的方法必须符合科学原理统计方法的科学决定着统计数据的科学,它是统计公信力的决定因素。首先,统计的制度设计,必须要坚持按照统计规律办事,遵循科学的原则,不得为了验证主观意图,违反统计调查的科学要求,而有倾向的设计调查制度。此外,不能不顾基层单位的实际,要求统计调查对象过早的提供统计报表。其次,统计调查样本的选择必须要遵循随机原则的要求,同时,不得人为破坏样本的 “后随机效应”。如在居民收入调查中,假定样本户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出来的,但是,为了提高地区的收入,仅仅只针对抽中户给予政策扶持,促进其家庭人员就业,增加收入,结果就破坏了随机性原则了。第三,重大统计决策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如国家统计局成立统计咨询委员会就是进一步完善政府统计决策机制的有益尝试,是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措施。(四)发布统计资料的目的必须正当政府统计部门发布统计资料的目的必须正当,所谓正当,即必须合法合理。这对于统计部门公信力具有较大的影响。第一,政府统计部门发布统计数据的目的必须要符合《统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知情权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统计部门的部门利益。如果统计部门发布统计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获利,则其公信力必然受损。第二,政府统计部门发布统计数据的目的必须要符合行政合理性的原则要求。如在公布统计资料时,究竟要公布什么分组的汇总资料,凡统计制度有规定的分组,必须公开,统计制度没有规定的分组,可以由统计部门根据本地的实际需要以及可能性自主决定是否汇总公布。第三,政府有关部门在发布统计资料的时候,必须完整全面,而不能为了所谓的“自身形象”, 对统计指标有选择的加以公布,报喜不报忧,误导人们的判断。(五)统计人员必须恪守求真原则统计人员在提高统计公信力方面处于主导地位。首先,作为统计人员应本着只对数据真实性负责的原则搞统计,切忌带着为本地区在统计数据位次上的“重新洗牌”的思想搞统计。其次,作为统计人员要视统计数据质量为生命,敢于坚持原则,抵制干扰,依法维护统计数据的声誉,为提高统计部门的公信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六)统计违法行为必须得到及时惩处要在广泛深入宣传统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的力度。对于扰乱统计秩序的行为,必须要及时依法处理,以在全社会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成为人们的经验、共识和行为准则,这是提高统计公信力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影响统计公信力的违法行为主要有:一是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对于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不管涉及到谁,都必须及时受到严肃处理,还要通过媒体公开曝光。这对于提振社会公众对于统计数据质量的信心至关重要。二是对于统计工作的失职行为。如在抽样调查中图省事,对于样本单位不实际上门登记,直接进行编造;对于基层上报的统计资料,不进行认真的审核把关,听之任之,造成差错;等等。对于上述敷衍塞责行为,必须依法给予严厉的处理。三是在统计执法上的不作为行为。对于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相互“攀比”,扰乱统计秩序的行为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制止,使得弄虚作假者得到好处,实事求是者受到损伤,严重的影响了人们遵从统计法的信心。因此,必须完善统计考核办法,并建立配套的统计执法的有效机制,使违法者付出应有的成本,以维护统计工作的良好秩序。
2023-09-13 17:26:391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以下能有效提高A市政府公信力的

A 试题分析:公布财政收入与支出,让人民群众知情,便于接受人民监督,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故A入选。B选项主体与题意不符合,设问主体是政府,不是党,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我国公民具有言论自由权利,对网络言论不能一味的严管,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政府不能参与市场竞争,故排除。
2023-09-13 17:26:481

利用政府公信力收取的非税收入

法律主观:非税收入取得的依据是国家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国家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等取得的各项收入。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八条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农业税应纳税额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核定。第二十九条除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以及经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委托的单位和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税款征收活动。第三十条扣缴义务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对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负有代扣、代收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务机关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处理。税务机关按照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手续费。
2023-09-13 17:26:561

政府公信力,即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

D 本小题考查的是政府公信力。某市认真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保公民的知情权 、某市环保局投入巨资治理河流污染,关停并转多家高污染企业,能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③④符合题意。
2023-09-13 17:27:051

世界上哪个国家政府的公信力比较好?

美国德国瑞士瑞典
2023-09-13 17:27:141

申论回答意义类的题目的思路是什么。比如说,提高政府公信力有什么意义,在文中如何才能找到答案?

这类一般都是小题,材料中有提示的,细心的找,找到后稍加总结就行了
2023-09-13 17:27:252

政府公信力的意义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2023-09-13 17:27:561

什么是公信力

拜托楼上的下次自己总结一下再说好不好 直接就贴出来烦不烦啊 谁会看啊 郁闷 本来想进来学习一下的 唉
2023-09-13 17:28:254

政府公信力的主体

政府公信力涉及两个主体:信用方(即政府),信任方(即社会公众)。它包含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众的信用,其中政府信用是政府公信力的核心内容。政府信用是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是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它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期望和信念等,也体现出民众自愿地配合政府行政,减少政府的公共管理成本,以提高公共行政效率,是现代民主和法治条件下的责任政府的重要标识。政府公信力体现政府的信用能力,它反映了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政府公信力的强弱,取决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的丰富程度。这种信用资源既包括意识形态上的(如公民对政府的政治合法性的信仰,公民对政府制度及公共选择过程的公正性、合理性的认可程度等等)、物质上的(如政府的财力),也包括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公民心目中的具体形象等等。政府信用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关系之中,是政府履行职能、从事行政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反映。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决策信用,即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连续性,政府的决策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决策过程是否科学、公开和民主,出台的政策能否体现出连续性。行为信用,也即政府行政过程中罱格依法律规定行使其管理职权,不越位、不出位,不乱行使职权;程序信用,即政府行政过程的透明、公开,严格按法定程序实施,便于公民的参与和监督。由此政府信用的衡量也包括三个标准:一是名实一致,即政府职能、权力、责任一致,这是体现政府信用的重要基础;二是言行一致,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政令与行动一致,不弄虚作假,不言而无信,不禁而不止;三是前后一致,即不渝初衷,信守诺言,而不是无端变换,朝令夕改。政府信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如民众信赖政府和政府的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执行能获得民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民众支持、拥护政府的公共管理行为;政府与社会组织及民众之间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等。
2023-09-13 17:28:561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那么政府公信力有什么意义,政府信用建立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具备了这些条件的政府具有以下功能:   1简化社会复杂性,维持稳定的秩序。   简化复杂性是一切生物生存进化的策略,是应付充满非完备信息的复杂环境的机制。作为是一种社会资本,政府公信在政府与公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复杂的风险社会中维持政府-公众关系的持续性,构成整个社会稳定的中枢,以某种确定性来对付不确定性,并在这种相对的确定性中培养公民对制度的信心。其中,确定性实际上还意味着一定的强制力量,这种强制力量与人们经由信任的简化程序在人们心中逐渐形成的自愿性结合在一起,就能够维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公信作为一种主观自愿机制,与公共权力的强制机制一起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2为公共权力提供连续的合法性基础。   政府公信与公共权力、政治权威是平行共生的机制,它们互相促进,为政府的存在和运行提供合法性。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来自公民的认可和支持,所以,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实际上就是某种信任。公信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是连续的、强大的,在于公民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的信任,并在这种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在政府的公共权力与责任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营造出某种良性的动态平衡关系。政府在这两种关系中占据行动上的主动,也就是说,政府必须以其主动的行为(政绩)和对过去经验的宣传(意识形态)来不断赢得公民的信任,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稳定的支持。   3为构建新型治理结构提供联结点。   在这个充满危机和风险的开放社会,新型治理结构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个人、组织和政府打破界限的合作。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民的信任,这种相互的信任使人们打破政治与经济、公域和私域的界限,进行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政府承担着配置社会资源的权威功能,市场则是分配社会资源的最有效的机制,各种民间志愿组织又充分展示出机动灵活的信息传送功能,而贯穿政府、市场、民间组织的主线则是以政府诚信为核心的社会诚信系统。只有在权利与责任对应的基础上,以政府公信为主导,连接社会各领域的新型治理结构才可能建立起来。   4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公信表现在政府忠实履行职责上,但履行职责首先涉及的就是政府职能的定位,在不越位、不缺位的情况下依法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公信的最终判断权掌握在公民手中,全体公民的切身需要和根本利益决定着政府职能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只有敏锐而正确地抓住人民对政府公信的判断,政府的公信体系才能维持,表现在当下的转型时期,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长期以来是增长效率优先,相对忽视了公共健康、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而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包括上述所有方面在内的一个综合系统,任何一个方面的偏颇都可能造成政府的公信受到打击。因此,政府公信的维持要求政府职能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转变。
2023-09-13 17:29:101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意义?

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不讲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遵守和信任。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不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其次,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公信力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情况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信用政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政府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丧失,从而造成社会普遍失信,削弱政府的合法性。第三,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23-09-13 17:29:191

造成政府公信力不强的原因有哪些

1、 传统的官民对立理念的影响,造成官僚主义盛行2、缺乏有效的权利制约机制和政府问责机制3、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公开的信息不准确不可信4、法律缺位,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5、腐败现象的大量存在大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2023-09-13 17:29:281

什么是公信力

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词credibility,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指对信息或其来源可信度的主观及客观组成。扩展资料: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路径:1、政策制定应体现科学性和连续性。通过各种渠道听取群众意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努力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政策制定好就要坚持贯彻下去,一届接着一届干,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群众对政府和政策的信任度。2、政策执行应体现权威性和实效性。政府职能主要通过政策措施来实现,把政策措施执行好是政府效能的根本体现。提高政府公信力,必须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3、政策效力应体现人民性和持久性。各级政府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特别是在复杂形势面前,政府工作人员应抛开自身利益、超越个别利益,公平公正解决好矛盾和问题,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进而提高公信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信力
2023-09-13 17:29:361

什么事公信力?

简单说就是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
2023-09-13 17:29:502

公信力提升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好处大大滴
2023-09-13 17:30:144

责任什么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职能科学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国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需要继续优化完善。要按照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精神,坚持优组织结构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统筹结合,使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机构职能法定化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依规设置机构、配置职能、明确权限和责任、规范程序,推动改革成果制度化法定化。公信力的社会影响:从公信力的研究对象来看,主要包括政府、传媒、司法、民间组织四大领域。第一,2003年发生的“非典”促使国内的理论界对政府公信力开始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第二,传媒组织对公信力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传媒公信力是负有社会责任的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提供客观、全面、及时、权威的信息,并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第三,对司法公信力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即一定社会的司法机构通过其职权活动在整个社会当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公共信用。第四,民间组织公信力。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指社会对一个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它通过法律约束和自律规范来体现。
2023-09-13 17:30:421

公信力是什么意思

公信力是指社会大众对特定组织或事物等的信任程度。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词credibility,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指对信息或其来源可信度的主观及客观组成。提高公信力的办法:1、透明公开:政府应依法公开信息,让民众对政府工作了解得更清楚。政府的重要决策和执行情况都应该向公众公开,减少信息不对称和猜测的产生。2、问责机制:政府应建立一套严格的问责机制,有责必究。政府官员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并且接受监督和追责。3、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政府应该加强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政府部门应该对公众的诉求和需求给予及时响应和解决。4、加强社会参与:政府应该在决策过程中加强社会参与,引导公众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政府应该建立公开、透明的渠道,为公众提供有效的参与方式。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公信力
2023-09-13 17:31:201

责任什么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职能科学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国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需要继续优化完善。要按照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精神,坚持优组织结构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统筹结合,使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机构职能法定化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依规设置机构、配置职能、明确权限和责任、规范程序,推动改革成果制度化法定化。公信力的社会影响:从公信力的研究对象来看,主要包括政府、传媒、司法、民间组织四大领域。第一,2003年发生的“非典”促使国内的理论界对政府公信力开始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第二,传媒组织对公信力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传媒公信力是负有社会责任的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提供客观、全面、及时、权威的信息,并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第三,对司法公信力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即一定社会的司法机构通过其职权活动在整个社会当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公共信用。第四,民间组织公信力。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指社会对一个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它通过法律约束和自律规范来体现。
2023-09-13 17:31:591

市政府的红头文件对违章建筑有公信力吗

该文件对违章建筑有公信力。红头文件是行政管理的一种手段。但对一些非特定人群,和事项有一定的行政约束性和规范性。违反红头文件规定,不会受司法处罚,但可能会受行政处罚。该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是具有公信力的。
2023-09-13 17:32:391

推进什么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职能科学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国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需要继续优化完善。要按照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精神,坚持优组织结构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统筹结合,使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机构职能法定化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依规设置机构、配置职能、明确权限和责任、规范程序,推动改革成果制度化法定化。公信力的社会影响:第一,2003年发生的“非典”促使国内的理论界对政府公信力开始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第二,传媒组织对公信力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传媒公信力是负有社会责任的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提供客观、全面、及时、权威的信息,并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第三,对司法公信力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即一定社会的司法机构通过其职权活动在整个社会当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公共信用。第四,民间组织公信力。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指社会对一个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它通过法律约束和自律规范来体现。
2023-09-13 17:32:461

网络兴起会降低政府公信力的原因是什么

1、 传统的官民对立理念的影响,造成官僚主义盛行 2、缺乏有效的权利制约机制和政府问责机制 3、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公开的信息不准确不可信 4、法律缺位,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5、腐败现象的大量存在大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2023-09-13 17:33:271

谁出卖了政府公信力

近年来,随着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和社会监督力度加大,政府诚信建设有了很大进展。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诚信事件仍时有发生,政府公信力受到一定损害。 那么,是谁在透支政府公信力? 失信行为让一些地方政府诚信大打折扣 ——知情不报 对于公众关心的重大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有的基层政府部门刻意隐匿不报,尤以责任事故为多。 比如,2012年12月,山西潞安天脊煤化工集团发生苯胺泄露,污染物流入河北、河南境内。时隔5天后,长治市才以书面形式向省政府报告。 ——不当辟“谣” 2012年12月6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被实名举报,国家能源局却回应,上述消息“纯属污蔑造谣”。2013年8月,刘铁男被开除党籍,并被收缴违纪违法所得,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013年8月19日,有网民在微博上发帖称“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李旺镇高速路口附近,遇交警查车罚款、动手打货车车主”。海原县公安局先回应称“无中生有”,后又承认“有过激行为”。 ——出尔反尔 最典型的就是民众频遭“限”令,先“被辟谣”后“被颁布”,只好纷纷“躺枪”。2013年3月25日19点,杭州市政府宣布,自第二日零时起,对小客车采取控制总量和“错峰限行”措施。而不久前,杭州市治堵办等部门还通过不同方式 将“杭州即将限牌”斥为谣言。 ——朝令夕改 随意修改规划,各地一些短命工程便是这一现象的缩影。杭州萧山区,2010年7月才交付使用的鸿达新路,由于被认为影响杭州整体形象,同年8月就被彻底重新“改造”。 ——拖欠债务 从2009年到2012年间,建筑商杨永先后在安徽萧县承接了5个市政基建项目,政府不仅没按合同拨付进度款,完工验收合后仍拖欠工程款数千万元;山东省在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中发现,因政府拖欠市政工程、新城镇建设资金,造成的工资拖欠问题呈现上升趋势。 ——空头支票 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各类优惠政策往往作为招商引资的蛋糕,但由于政策过于优惠却无法兑现的案例比比皆是。2009年,一名为河北某市引进十多亿元投资项目的人士,因地方政府未能兑现上千万元招商奖励将当地政府告上法庭。 老“习惯”让政府不诚信频发 专家分析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诚信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习惯“撇责任” “报不报,看领导”。记者调查发现,很多突发事件,尤其对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报送,有很复杂的送审程序。涉及多个或多级部门如何权衡?涉及程度性质如何把握?一些政府部门及干部不敢担责,先“拖”再“撇”,最好把责任撇少撇清。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一些政府部门为了不伤害自己形象,希望一瞒了之。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最终将引起公众更多的不满,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习惯“吹大牛” “干得好不如说得好”。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说,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喜欢文过饰非,应该干好和完成的工作,会当做成绩大吹特吹,而工作中损害了群众利益,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推卸责任。 吕艳滨认为,一些政府部门不诚信行为与错误政绩观有很大的关系,明知有错却不愿意承认,明知有假却坚决不改,一些形象工程不该出现却要刻意制造。 ——习惯“换思路” “规划规划,墙上挂挂”“一任领导一套思路”,这种现象不仅浪费大量的公共资源,也让在基层工作的干部群众不知所措。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韩志明说,这种换一个领导换一套做法的行为,是近年来政府不诚信事件发生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体现出民意表达和权利评价监督机制不够公开透明、不够健全。 ——习惯“官屁股” “屁股决定脑袋”。一些参与“诚信行动”网络互动的网民认为,政府是否诚信关键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否诚信关键在是否真正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把自己定位为公仆还是“官员”。 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认为,政府部门的大多失信行为,主要原因还是没将其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官本位”思想依然严重。 改善政府诚信需依法行政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风向标。改善政府诚信,关键是要依法行政,接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专家认为,加强政府部门诚信自律可从政府信息公开这一薄弱环节入手,充分运用好信息披露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公开规范发布信息,避免“多处发声、自相矛盾”。但这不应成为迟报、瞒报的借口,信息发布必须注重时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善于运用多种新型传播手段,与公众形成有效互动。 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建设,扎好篱笆和笼子,是从源头上遏制不诚信的前提条件。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应考虑制定“重大决策程序条例”“信息公开法”等,让决策更加科学民主,行政更加规范,以实现“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目标。 长期研究问责机制的韩志明认为,构建政府诚信,重点要落实问责,加大对政府及其官员的问责力度,坚决依法惩处政府官员的腐败、浪费和不诚信等行为。吕艳滨也表示,没有相应的惩戒,就会产生“狼来了”一样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制造不诚信的个人,要做到谁制造、谁担责。一些受访专家表示,充分运用好监督力量,可以有效约束政府不诚信行为。比如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公民监督等。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作用,约束权力运行保持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同时,强化司法、舆论、公民监督,并将外部监督与政府自身内部监督结合起来,多面“镜子”将促使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时刻警醒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参考:新华网---谁在透支政府公信力?
2023-09-13 17:33: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