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2023-10-08 20:00:04
共1条回复
瑞瑞爱吃桃

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相关推荐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2.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3.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2023-09-13 12:58:493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就必定能担当强国富民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带领13亿人民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大幅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明显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有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新风貌和新形象。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恢宏答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丰硕的实践成果、生动的发展事实,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力量,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扩展资料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
2023-09-13 12:59:07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2023-09-13 12:59:241

科学发展观有什么重大意义?

 五、科学发展观是统等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已经走出贫困、跨越温饱,正向着更为殷实富裕的阶段迈进,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起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过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我们发展的全部目的在于人民的富裕和幸福,在于使我们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更加平衡、更加全面,使全体人民都能够从发展中得到实惠。科学发展观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发展问题的本质,强调发展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基础上全面进步的过程,无论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还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都是逐步摆脱贫困、愚昧和不平等,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需要的过程。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握好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和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综观全局,对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当代世界尽管时有局部地区的动荡与不安,但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我国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战略机遇。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等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认清面临的机遇,以积极的主动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虽然我们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都离不开发展。要抓住机遇,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地位、战略和政策进行科学的阐述,正确地回答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根本的观点上把握好发展的方向。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指导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形势和任务也有新的要求,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也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要理顺发展与各方面的关系,顺利地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从发展观的高度进行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创新。不这样,我们不足以科学地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也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矛盾中保持清醒,找到发展的正确战略和思路。应该承认,当前和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在发展观上确实存在着某些片面性,许多做法带有传统发展观的痕迹,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社会、重总量轻结构、重发展轻环境等现象普遍存在。解决这些问题,显然不能单靠一般的政策调整,而必须从发展观的高度树立对发展的全新的认识,用科学观念统领发展战略和对策,指导经济社会不断接照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2023-09-13 12:59:341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全面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2、协调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 3、可持续发展观。 新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5、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
2023-09-13 12:59:431

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了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极大丰富和推进了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关于发展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展就是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摆脱贫困,发展就要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2023-09-13 13:00:052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5.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6.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7.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2023-09-13 13:00:161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指导意义有哪些

科学发展观在博弈世界中运动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文化进步的方向进步是自然界中神秘的概念,任何生物都是沿用这一条件和大自然保持着同步,如果失去方向就会停滞,就会在方向的尽头消失。科学发展观的进步不再是自然界无目的、无明确方向的演化,而是把马克思的革命斗争思想演化成了改革开放,又把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演化成了心物二元论的博弈实体文化。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是一项博弈的基本原则,是一个创新的文化成果。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发展的主题,是一个精神的文化世界。《博弈圣经》对精神作了陈述:“我们把主体的瘾魂,用气质自由合成的唯一个性,看成精神。”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文化,在每个人精神上的活动会制造一切文明,并对政治、经济、社会关系有重要影响,它的各种观念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扎根于人民心中。它为生产力的博弈创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物质条件和社会面貌。它还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潮流,迎接全球经济与科技方面的挑战。在具体问题上,它把正理作为经济行为的导向,用道德与博弈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并把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文化融入这个社会的文明之中。可以说,科学发展观这个先进文化的方向才是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该广泛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博弈圣经》对内涵曾这样描述:“内涵是主体里的瘾魂、气质、个性、精神被我们用情感的概念,创作出来的一切属性之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文化,把它的精神内涵落实到具体事件中,归为一个博弈实体,然后用科学精神、用心物二元论的平行法则实践区分出实体与性质,以此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任何矛盾和斗争的文化形式,都是一次向前,矛盾论却有可能使经济停顿。未来的经济不完全是掠夺经济,而是道德与博弈经济,也是博弈实体经济。博弈实体知识论就是区分,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因而,谁掌握了博弈知识论,谁就掌握了个人的先进生产力。这样,他会把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集中起来,展开竞争,追求民族个性、民族自信、民族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民用道德与博弈的知识权衡利弊,用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性区分出大小、多少、好坏,从而作出正理的选择。不能再用矛盾论这种简单的方式认识事物,而应该用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的哲学,更广泛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内涵,识别博弈实体的文化和更复杂的问题,在学习实践中培育高层的知识水平。高层应该不断拓宽科学发展观的帕累托边际效应,更快地利用更多的效应提高各级组织的凝聚力,让每一个人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博弈实体,让每一个人懂得和博弈实体的关系,从而更加巩固执政的地位。当前,要把科学发展观来自大自然的科学成分更快地形成理论,因为忠诚的民众迫不及待地需要这个理论。如果这个理论在应用时变得迟缓、勉强,就会有人在犹豫中给以讥笑。一个高深的科学理论,如果让一些有成就的科学家解释就会形成理论,如果让一个原始的部落解释就会形成宗教,如果让一帮虚伪的人解释就会形成口号,如果让忠诚的人民解释,他们就会变成实干家。《货币的威力》一书中曾说:“忠诚的价值是让你兴盛的法则。”我们先不要评价民众对科学发展观的忠诚和信仰,而是先看高端专家在讲坛上能不能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用情感、用真诚表现出语言的节拍。《博弈圣经》上说:“诗人的情感,画家的情感都是语言节拍式的表达。”“这种表达尽管不是无意的,但人们也不会忘记语言节奏,最终会接近节奏的发源地。也许自然界就是一段音乐或一首诗,无声不动的东西也有声乐转化来的效果,刺激着人的情感,影响着人的动作。眼前无形的非物质的东西只要借助一种媒介就会产生节拍的效果,节拍是人接受外来信息的最基础形式。”那些自我培育而成的各路科学家,应该用深思熟虑的思想,用不同的语言节拍,表现出生动、鲜活、掷地有声的科学发展观概念,表现出成熟甜美的科学发展观文化,表现出治国主题的科学发展观教育。人类越是朝气蓬勃,需求越是简单。科学发展观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简明的问答形式,即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什么是发展,什么是观念,什么是正理,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博弈。今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一个创新或纠正偏差的过程,也是文明的发展过程。只有不断地吸收各民族之长,借用各种内容和形式,帮助民众理解和信服简明的理论,民众才有兴趣,才会信仰。改革开放已经满足了民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当前,我们还需要从科学发展观理论中找出最具睿智的格言、名句,人人当成准则,来指导民众更快地信仰与钦佩。这就是文化进步的方向。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文明的流动今日的科学发展观不再是西方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哲学,不再用非白即黑的矛盾论看待万事万物。矛盾论是博弈的最终结构,它显示了粗暴斗争的简单性。它只能显示博弈的动机,还不能称为博弈的思维。其实,革命斗争哲学并没有在辩证的发扬和放弃中,利用博弈的手段给以和解,而和解的有效性应该是哲学的功能。西方斗争哲学中的属性是局限的鲁莽哲学,它只能表现出勇敢和对抗的博弈优势,这只能说是对一部分生命的尊重。任何一个人不需要学习,利用这种单一斗争的方式,就可以形成对抗,但这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反而造成翻来覆去的争论和无休止的纠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素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些都展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的概念。科学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主题;发展就是增长,是连续性的自然特征;观念是所有文化的中心。我们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发现它是从马克思革命斗争思想演化过来的一套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文明模式,这种演化是时代的文化开放。科学发展观会使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在智力、知识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是自然的概念。我们呼唤科学,追求科学,其实我们就是走在科学的文化进程中。如果想从中找到自己,必须依赖自我创造的文明,才能被感知、被遗存。美好的理想是博弈的思想,坚定的言辞是赌徒的誓言。空想的共产主义属于精神的文化,空想的博弈结果属于精神的文化,所有的文化都是空想的虚无特性。空想不是科学,是文化进程中博弈的性质;空想不是对错,是文化进程中博弈的属性。可以说,文化进程就是一直在猜想,直到文明的达成,实现“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的论断。为什么会有矛盾论?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两种派别?这是大自然给定的国正论,是非绝对对立性的两块,一大块,一小块,大块为国,小块为正。无论多么复杂的事物,人的大脑都会把一个实体粗略地分为两块。《博弈圣经》在《哲学是博弈的路标》一文中陈述了国正论形成的过程:“过去、现在和未来一起构成了时间的特征,通过时间,我们把主观认识的在场的东西持续不断地引入了思想中,一旦我们深思它,未来的它就是大小不同的两块,我们把分配给它的时间在它上面停留,一段时间之后,物体便会区分出大小。因此,心灵活动创造了观念,经验观察提供了理智。两块物体在时间的交互中,我们就以各种矛盾思考并陈述这些东西,这样我们就处于各种矛盾的陈述中。”我们今天用非绝对对立的国正论哲学观察人的行为,发现人在社会中始终处于文明与野蛮的非绝对对立之中。文明与野蛮的发生不可复原。文明是进步、创造、增长,野蛮是倒退、创造、浪费。它们都有着共同“创造”这一小半的特性,而其它一大半则不同,这就是非绝对对立的国正论。它可以引导人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在无限多的博弈行为中,用正理的标准检验自己的行为。现在,东方人认识到是科学发展观造成了社会的繁荣。很多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它的要义和主张,出现了一大批宣讲家,但他们之中绝大部分是表面和字面上的理解,是一些经验的总结和常识,还没有真正让人信服的绝妙的理论和新潮的概念。实际上,那些看似没有阶级性的文章,才是最有价值的理论。《博弈圣经》上说:“只有科学才能形成理论。”观察人类的行为可以得知,所有的人都是在鉴赏目标没落时,很容易出现信仰。几乎所有的信仰都是在中立时刻的一次觉醒,都是在飞秒瞬间用感情确定了派别。唯独当认为科学发展观是真理的时候,个人才拥有真理,才显示出真理的普适,并与它共存,这样才能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诚信仰者。《<博弈圣经> 与科学发展观的特征》上说:“经过飞秒瞬间将主题的文化基因积累的爱融入科学发展观的实体基因里,那才是对科学发展观真正的爱。”让那些有发明、有发现的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青年学术才子们,一起挖掘科学发展观里的科学概念,剥离出简明鲜活的理论,撰写出与科学发展观相匹配的经典文句,在民众大脑中固定下来变成尺子,这样才符合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符合正理作为检验博弈行为的唯一标准,也会避免无意义的纠缠。一个繁荣社会的文化主题,一个光彩照人的文化果实,一个治国的纲领,一定会扎根于人民心中。主题里一个闪亮的表征,甚至一句话或一个理念,可以有效抑制人生无谓的争吵,也可以发挥威力无比的社会效应。像“不折腾”三个字,已经出色地表现了这种本质特征,它让社会肃静了很多。我们眼前是一个有形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的瘾魂、气质决定人的精神,精神演变成文化,形成了文化进程,一直到文明的达成。文明的流动是人类进步的理性化目标,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圈环,并以博弈的形式和科学的方式进展着。三、科学发展观的正理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博弈人们对于情感只能粗略地分成两块:一块是精神,一块是感情。目前,人们还没有能力直接创建这种情感,只有根据以人为本,让精神利用人体携带的信息与外界沟通。科学发展观提倡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正是在一个大国崛起之时,对文化进行更精准透彻的思考。如果放弃精神,社会就会变得贫乏。人们只要满足基本生存条件之后,就会将精神扩充到物质上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像一根琴弦,琴弦上不同节段有不同的空间节律。主题瘾魂——人的精神——情感文化——物质文明,这是一个社会文化三节律。精神文明的力量是来自主体瘾魂的动量,主体的欲望感觉到的文明,都是琴弦三节律性的文明。《博弈圣经》上说:“感情是依赖,是瘾魂驱动欲望过程中的殷勤创作。”感情与精神是瘾魂的动态信息,能动的智慧功能是构成整体科学文化的开端,也是人与自然的能动功能,它会创造物质文明。物质是局部的科学基础,也是构成科技商品反应出价值的优势效应。所以,几百年来它构成了西方经济体系的基础,并且组成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国家等等。以上这些一旦形成一个博弈实体,任何人都会很自然地从周边向外扩张。人与物在场景中的三元实体结构(即精神与物质和第三空间的三元结构),是一种创新结构或二特性平行法则。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是物的概念,也是实体的概念,这种人与物相比较的状态,是相信自我的主要原因。如果在这里追加无数的自我反映,有时觉得伟大,有时觉得渺小,这种复杂的情感和智力的文化在混沌的背景中,由于生物亲序的本性,会产生文明。《博弈圣经》对文明的解释:“文化进程里恩怨游戏的终结就是文明。”精神与物质之间用情感和利益创造了局部文明,人们把局部的文明奉为科学,把局部的利益奉为真理。政治一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博弈实体,就能够对人的精神和物质观念造成影响,其自身延续和社会持续发展会特别地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大地物产丰美。一个和谐社会的依据就是稳定的博弈实体背景,它里面的各种关系合情合理地围绕着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主题,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和高尚感,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主题的瘾魂对全民产生的精神影响一旦得到了传承,人人会得到博弈文明的教育,也会提升博弈文明的层级。确切地说,我们会把博弈的文明成果归为精神。自古以来,人的文明起源于神的教育,起源于宗教信仰的教育,起源于时代主题的教育。今日,我们接受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也是接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中博弈正理的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要用简单的矛盾论谈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博弈实体的结构,所以会错误地把博弈实体中的众多性质挑出来两个,让它们相互对立,就相当于错误地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立,再用粗略的矛盾论解释它,这样就会出现任何人都谈不清的悖论。由于政治主题、精神和物质是三元实体结构,人们最终会引进国正论的哲学认识这个博弈实体,把它分为一大块一小块,这会引出许许多多博弈正理的概念。在科学发展观介绍中有一句话“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应该改为“第一,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才是一项博弈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讲的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才是一个完整的博弈结构。那么,这个结构的标准是什么呢?怎样确定里面的正理呢?其实,这里的标准就是博弈实体知识论,它可以用国正论区分出实体与性质。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本质,就是要给人的行为定性,区分出输赢与均衡,找到博弈正理。(正理:在博弈中的终极真相是无法从生物特性得到的,留出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引进一种方法,并用一种策略行为与初择样本的直觉进行对抗,用定性分解找出它的最小单元,看清粒子行为的内部结构,建立决策粒子二特性对局,这是唯一成功通向破解奥秘的理论。)其实,寻找博弈正理的方法早已存在于人类的各种文明之中,人们没有意识到它在文化进程中一直悄悄地进行着,我们今天突然明白它,也许就像认识古代神秘的文明一样,非常神奇。假如你想预见这个时代对我们自己的影响,应该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个伟大的命题开始。四、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是对道德与博弈的思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战略,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战略性的治国纲领,它是一个文化统帅,它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它是国家战略的概念。战略是大自然的计谋,它是所有事件的总括。战略是一个博弈体系,它与战术对应着。《博弈圣经》上说:“战略是寻找连续正理、科学的文明实体。战术是达成局部真理 、文明的文化性质。”战略的六法则:寻找、连续、正理、科学、文明、实体;对应战术的六性质:寻找—达成、连续—局部、正理—真理、科学—文明、文明—文化、实体—性质。战略体系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可构成战略和战术的元素。战略和战术是用国正论非绝对对立性区分出了哪是实体,哪是性质。战略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无限宽广,又有万能的理性。战略不会直接呈现在大脑中,它是通过对博弈实体的区分,才给出计划、判断、执行的种种行为的观念。其实,一切输赢、大小、多少、好坏的选择,一切欲望的达成,以及一切真理的实现都是一种区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特性和任何战略一样,都是靠他人的行动才能学习实践,它自上而下贯穿各组织活动的各个阶段,并发挥战略优势设计的帕累托边际效应。《博弈圣经》上说:“战略的定义范式是检验国家战略、军事战略、经济战略、企业战略的模块,这是领导人博弈对抗战胜对手的六法则,可以检验出战略策略的缺陷,也可以检验战略家的能力,罪犯创造的罪恶只包含在战术中。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战术的特征是创造实在的行为。”战术的六性质是对创新结果的挑战。如果没有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的哲学,怎么解释战略和战术的关系、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在博弈实体里,一个人与博弈实体的关系是相伴相生的。《博弈圣经》上说:“实体一元论在数目上的同一性,发生的因果次序不属于个人的部分本性,这种属性是实体的性质。”这种复杂的实体关系用矛盾论解释不了。矛盾论看似沿着一条无懈可击的路走下去,最后却出现了包容,出现了悖论。所谓矛盾论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思维方式,根本无法应付未来博弈实体中的一切经济问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社会成为一个大的博弈实体,每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纳入到经济体系中。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一定要符合国际规则(即道德与国际惯例),而孤立主义、利己主义是《博弈圣经》上说的经济学里的一二七死亡法则。所以,将来的国家发展战略既要考虑他人,还要保持国家的自身利益和稳定发展,这就需要道德和博弈。“优先预测悲剧后作出的忍让是道德,优先预测胜利前作出的竞争是博弈”。“道德与自信没有法纪,是第三空地里游荡的个人意志”。道德让人依赖自身,按照各种规则负起责任,自觉遵守或自我惩罚。道德是人类对自然的义务。道德是世界的秩序,道德适应这个世界。《博弈圣经》中《博弈文化属性之魂》一文,有一段充满哲学意味的隐喻:“假如这个与竞争基本对立的文化思想能被所有的人接受,它将会繁荣整个世界。”我们在《博弈圣经》的后记中找到了答案:“竞争与忍让基本对立,博弈与道德基本对立。”道德与法律在阳光下完美的体现就是道德与博弈。独特的博弈知识就是区分,区分后又经过整合重要资源会再次形成博弈实体,这种战略背景的复杂多样性特点会使对手的智力失效,一切外部取胜的理论都会变成教条,而外部又难以观察模仿。一个竞争者,如果不能用国正论哲学对独特的战略进行区分,就把其作为初择样本组织有效的对抗,那失败一定是一大半。在未来的一切竞争中,高官或企业CEO要想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增加博弈知识,才能获得优势;缺少博弈知识,只能风光一时。未来战略的分析就是对博弈实体知识论的分析,博弈实体知识论就是对博弈实体与性质的区分,它有隐性的属性,有高度的战略价值。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它是实体的概念,它会悄悄地推进着国家的博弈工程。无论哪一个民族,如果更多地掌握博弈正理,它就会成为经济中心;如果失去了博弈正理,就会失控了经济。未来不是看你在战术中具有优先的经济模式,也不是看你在战术中具有局部的线性秩序,而是看你在博弈实体中掌握多少战略优势特性,这样才会在未来拥有市场经济地位。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和各种频繁的经贸往来,各行各业的业务都降到微不足道的程度。科学发展观提倡的一切创新,是指业务的创新,也是博弈金融计谋的创新。将来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的创新,会把所有的财富都集中到银行、证券、保险和博弈实体机构里。在未来的虚拟经济中,财富已经没有传统概念里的形态,财富的流动已不再是实物的运输性流动,而是一种道德与博弈的文化形式。在国与国之间、财长和行长之间、一切掌握巨额财富的高管之间,他们也许在一顿午餐或一张咖啡桌上,就把一个国家的财富转移到另一个国家,这就像猜测“高熵赛棋”红兰粒子一样简单。未来各国之间利用博弈的手段进行财富的大掠夺,会屡见不鲜。也许不远的将来,正像《博弈圣经》在开篇中写道的:“军事战争以外的另一场战争就是——经济博弈大战,也是未来所有的人都要参与的最文明的战争。”将来也许会有传闻,一些政治、经济、高管精英会冲破那些经济的壁垒,潇潇洒洒不分昼夜地飞越五洲大洋,在国际的交往中人不知鬼不觉地将对手的财富通过博弈的方式,转到自己手中。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发展观的博弈战略就是联系世界经济的桥梁和纽带。科学发展观的博弈知识论就是方法论,它是人类未来还未掌握的最具威胁性的文化武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东方的未来是一个遵照科学发展观建造的创新型国家,更多的人接受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和训练,会显示出精神和物质的两大文明。到那时,各式各样博弈行为的竞争,会演变成世界经济竞赛。也许人们懂得了博弈实体的优势,掌握了博弈实体知识论的区分,根据正理均赢论的持续性概念,把人类未来的经济行为引向世界,演变成最文明的世界博弈竞赛。那时的东方社会一定是令人神往的博弈乐土。《博弈圣经》中说:“一个民族博弈知识的落后,也会落后其他民族。无论是穷国和富国,还是穷人和富人,都会要求改善博弈的结果。”“穷富的区别就在于分享博弈正理的多少。”科学发展观正在利用道德与博弈的版本作为战略,整合人才、知识、科技、创新的一切优势,推进着国家的富强,并向未来发出挑战。一个国家的高端人群和各界精英如果掌握了更多的博弈知识,掌握了博弈方法论,就会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成就。也许在某一时期,他们参与世界博弈的混战,世界经济也会为此颤抖。
2023-09-13 13:00:301

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有什么 重要意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深远意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入理解我们党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对于巩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势,解决前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建设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的高度。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突出了发展这个主题。抓好发展这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一方面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要坚持发展要有新的思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根据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更新发展的观念,丰富发展的内容,加深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要用新的观念,新的体制,新的办法,促进我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要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发展水平,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在积极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体现和保持我们党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归宿,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利益。这样才能体现我们作为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这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国人均的GDP在2003年刚刚达到1000美元,中国在总体上仍然是一个低收入的国家。按照国家统计局1992年制定的到2000年的16项小康指标的目标值,到上世纪末还有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等项指标未能达到;而且分区域看,到2000年,这16项指标,东部基本实现,中部实现了78%,而西部只实现56%。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收入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康、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实现经济增长翻两番的目标,而且要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协调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增强,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协调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我们有能力动员更多的资源,投向低收入的群体,投向农村和农业,投向落后的地区,投向社会事业,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关键是要求我们各级党政干部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样我们才能从主观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必备的条件。 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有成绩,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不论是按照世界通行的英格尔斯10项标准,还是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发展的差距都还十分巨大,特别是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还较为突出。从1979年到2002年,中国的国民总收入增加了7.5倍,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3%。但是,在经济繁荣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扩大,基尼系数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0.25上升到目前的045左右。而且这种不平等反映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阶层之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呈缩小趋势,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扩大。2002年,城镇家庭实际收入是农村家庭的3.1倍。这一比值在1997年至2002年之间平均每年扩大4.4%。地区差距同样令人瞩目。2002年,最富裕的省级行政区(上海)的人均GDP是最穷的省份(贵州)的12.9倍。即使剔除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2002年,最富裕的广东省的人均GDP也是贵州的4.8倍。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的地区差距逐渐缩小,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地区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在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经济发展较快,而社会发展缓慢。首先是公共教育经费投入过低,教育机会不均等。据联合国统计,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130个国家中,平均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由1980年的4.4%提高到1996年的4.8%,低收入国家由3.4%提高到3.9%,高收入国家已达5.5%。而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以来低于3%。教育经费不仅投入少,而且分配不公平,城乡教育机会不均的状况十几年来还有扩大的趋势。据2001年的统计,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生均经费,城市分别为1894元和1838元,农村为494元和464元,城市比农村高2.8倍和3.0倍。其次,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考察卫生投入与国民经济增长是否协调,通常采用卫生经费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之间的比值,即卫生弹性系数来衡量。发达国家卫生弹性系数在1.4%~2%左右,表明卫生费用增长快于GDP增长。而我国1991—2001年11年间,卫生弹性系数只有0.96%,表明卫生费用增长慢于GDP的增长。在医疗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卫生资源分配严重不公。据卫生部统计,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农民人均卫生事业费只有12元,仅为城市居民的28%。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1个成员国的卫生绩效进行的评估排序,中国居144位,在卫生负担公平性的评价排序中,中国居188位,比印度、埃及、巴基斯坦、缅甸还低(见《增加社会发展投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第1期)。此外,由于经济增长的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投入产出的效率还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这些情况表明,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不协调的情况都还较为突出,这种状况不仅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而且使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现实矛盾更为难于处理。解决这些矛盾和现实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2023-09-13 13:00:57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哪些意义

主要意义是: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发展的思想,坚持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全面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了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趋势,符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强调不断繁荣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化,符合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就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使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既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考验,又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科学发展观正是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格局,提出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要关系,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因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标准。
2023-09-13 13:01:062

举例说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我也不知道
2023-09-13 13:01:152

如何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目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3)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4)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
2023-09-13 13:01:271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怎样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很时间
2023-09-13 13:01:522

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首先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所谓把握内涵,也就是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可以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概括。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科学发展观所说的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以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个体的联合,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共同群体利益,还有个体的要求。我们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同时要关心每一个人的利益要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满足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以人为本所体现的是整体、群体和个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同党的宗旨和党的执政理念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反映了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规定,也体现了我们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人民共享,也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实质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三个问题就涉及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按”,强调“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经济建设可以退到次要的位置,更不是要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是基础,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前提,没有经济的发展,就谈不上其他方面的发展。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意义非常重大。当然,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也不能解决所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因此,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我们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中的地位,更不能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2023-09-13 13:02:021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六)坚持改革开放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七)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所达到的新高度。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实现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其重大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023-09-13 13:02:122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问题?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提出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
2023-09-13 13:02:231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有: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2,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3,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5,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
2023-09-13 13:03:051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何在?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有: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2,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3,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5,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
2023-09-13 13:03:261

科学发展观有何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有: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2,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3,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5,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
2023-09-13 13:03:451

科学发展有什么意义?

科学发展最主要的意义就是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科学,更智慧,能够让我们的生活不断变得更美好和有所进步。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用专业知识,去让生活变得更好更阳光和充满正能量。
2023-09-13 13:04:074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有哪些?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和意义有哪些?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2.全面发展观。3.协调发展观。4.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目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三、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四、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
2023-09-13 13:05:191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所达到的新高度。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实现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其重大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第一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这两个问题刚才路局长和黄局长都做了非常好的阐释,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第三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我们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一句话,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四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的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作出了统一的安排。 科学发展观又深刻解释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的核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为谁发展,靠谁发展这样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阐明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的,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谋发展、促发展、实现发展问题上一种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的工作路线的一种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研究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深刻的解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深刻的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融关系,深刻的解释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于怎样发展作出了科学回答,提出了认识发展、谋划发展、促进发展的一系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这样就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为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正确的方法路径。比如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依靠人民,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科学发展观还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原理,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认为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有机联系,全面进步、协调推进的总体运动过程。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我们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运筹、统筹兼顾的辩证法,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东部、中部、西部平衡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科学发展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种迫切的需要。我们只有牢固的树立和认真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提高、把握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正确的认识和妥当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谋划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2023-09-13 13:05:27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所达到的新高度。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实现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其重大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第一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这两个问题刚才路局长和黄局长都做了非常好的阐释,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第三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我们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一句话,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四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的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作出了统一的安排。 科学发展观又深刻解释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的核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为谁发展,靠谁发展这样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阐明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的,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谋发展、促发展、实现发展问题上一种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的工作路线的一种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研究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深刻的解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深刻的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融关系,深刻的解释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于怎样发展作出了科学回答,提出了认识发展、谋划发展、促进发展的一系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这样就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为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正确的方法路径。比如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依靠人民,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科学发展观还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原理,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认为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有机联系,全面进步、协调推进的总体运动过程。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我们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运筹、统筹兼顾的辩证法,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东部、中部、西部平衡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科学发展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种迫切的需要。我们只有牢固的树立和认真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提高、把握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正确的认识和妥当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谋划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2023-09-13 13:05:481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四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目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  三、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  四、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
2023-09-13 13:06:061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和意义有哪些?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和意义有哪些?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2.全面发展观。3.协调发展观。4.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目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三、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四、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
2023-09-13 13:06:171

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全面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2.协调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中,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类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上。 3.可持续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时效的认识,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个世纪70年代,围绕着“环境危机”、“石油危机”和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全球曾经爆发了关于“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联合国指定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于1987年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中国党和政府不仅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而且作出了不懈努力。 应该说,新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温 总理要求: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5.坚持可持续发展。6.坚持改革开放。7.坚持以人为本。
2023-09-13 13:06:451

结合现实国情,论述科学发展观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2000字以上)

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仍然十分艰巨。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其次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最后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改革:首先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其次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第三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最后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要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五十多年来执政的最基本的经验。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根据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其中尤其以科学发展观的作用最为突出。确立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的地位,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现实根据,也是符合我国长期发展需要的。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了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极大丰富和推进了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关于发展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展就是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摆脱贫困,发展就要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领域比例适当、结构合理、相互促进、良性运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出现的新矛盾新课题,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对全局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从全人类的角度看,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中国的特殊国情看,发展则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发展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当前,中国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成就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难题前所未有,中国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又处在一个发展的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要看到: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由缺乏财力难以兼顾解决长期积压的问题的阶段进入到了一个有较为充裕的财力开始能够解决长期积压问题的阶段。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23万亿美元的规模,一举赶上英国和法国,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1999年,全国税收收入首次突破了1万亿大关,2003年突破了2万亿大关,2005年突破3万亿大关。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历史起点。   第二,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能够支撑我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到了已无力支撑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阶段。靠粗放型增长方式我国可以实现“三步走”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但不可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我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总量的5.5%,而我们消耗的能源占世界的15%,钢材占30%,水泥占54%。这些数字表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已经没有后续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势在必行。   第三,我国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状况由可以为社会所承受的阶段进入到了社会越来越难以承受的阶段。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大量增加,规模趋于扩大,手段趋于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不协调已到了非下大力气解决不可的时候。   第四,我国社会矛盾关系由不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就无法解决非主要矛盾的阶段进入到了不兼顾解决好某些非主要矛盾就难以继续抓好主要矛盾的阶段。虽然,社会事业发展、政治体制改革、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问题,相对于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而言不是主要矛盾,但是这些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在不断激化,成为了严重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如不投入更大的力量去解决,我们已经难以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当前我国发展的这些阶段性特征和出现的新矛盾新课题,决定了我们必须自觉地、坚定地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决定了我们能够凭借20多年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贯彻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巩固已有的发展成就,破解面临的发展难题,创新发展的方式,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要解决近30年来快速发展所积累的大量矛盾和问题,还要解决好今后十几年、几十年发展中产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要求我们必须把以下重要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必须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具体落实到定量化的指标上,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40000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这个定量化的指标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配套进行。   第二,必须坚持发展的协调性。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由来已久,当前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仍然很大。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解决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我国幅员广阔,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的特征极为突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决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根据有关专家测算,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前,我国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仍将难以根本扭转,而且,由于我国面临着国际上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和在国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双重任务所造成的两难选择,实现我国的协调发展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因此,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我国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制约我国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将加大,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按照国际上判断发展可持续性的标准,扭转我国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大于可再生资源开发速率、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大于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环境污染排放速率大于环境对污染吸收速率的局面,还是一个要经历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而且随着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高峰,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将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我国发展长期面对的突出矛盾。这些事实表明,坚持可持续发展,解决好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的要求。   第四,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全体人民的事业,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我们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切实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2008年9月19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这标志着全党范围的一场自上而下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启动。与此同时,在全体国民中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必不可少的。为此,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于近日出版了《全民学习科学发展观宣传组画》。组画首对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把握准确,“全民学习”的视角独特,意识超前,对科学发展观的普及,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将产生十分积极的意义。
2023-09-13 13:06:582

为什么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来认识,鲜明指出:“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个论断的内涵,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的根本成就,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起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快速提高起来,就是因为我们成功开创和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进一步发展中国、造福人民、振兴中华,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5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明显,我们正处于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综观新的形势,可以说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国际国内问题相互影响,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困难凸显。如果应对得当,就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推向前进;如果应对不当,就容易跌入“中等收入陷阱”,造成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动荡不安。科学发展观深入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新鲜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一系列新概括新阐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们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进一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全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全面把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自觉性坚定性,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节选自《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一书,学习出版社、红旗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2023-09-13 13:07:35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及其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六)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推进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五个统筹”。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2023-09-13 13:07:451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最近,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体现了人类社会关于发展问题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新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新的判断和解决思路。 一、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观演变的必然结论 科学发展观的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过程。发展现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旨在回答社会为什么会发展,社会发展有没有规律,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或前景是什么等问题。由于发展观不同,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原则、方法和价值取向等也会不同,从而会影响人们对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为人们从事发展活动提供的总体思维框架和行动指南。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因而客观上就存在着以人为中心和以物为中心两种不同的发展现。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是传统的或旧的发展观,包括极端的环境保护和单一的经济增长两种倾向。前者是一种复古倒退的发展观,后者则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把发展过程片面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加过程。以人为中心即以人为本的发展现是科学的新的发展观,强调通过“物”的发展来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国际上关于发展问题的研究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观的演变也同样肇始于此。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把发展理解为走向工业化社会或技术社会的过程,强调经济增长,并几乎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第二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工业化进程,人们将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统一,即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法律变革的经济增长过程。第三阶段始于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认识上更加注重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提出并逐步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将发展看作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广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全球取得共识。 二、全面发展是以入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科学发展观看来,经济增长不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应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但社会的全面发展又必须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加以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指少数人的发展,而是指所有人民都应得到公平的发展;也不仅是指当代人的发展,还包括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也不仅仅指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还包括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生态生活等方面的各种价值需求,使人体力和智力上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强调人是发展的出发点,通过人的发展来协调和沟通发展诸要素,最终使人自身获得更高层次、更全面的发展。 为了促进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人文发展的主题,通过发展扩大人民选择的选择性。发展的选择是无止境的,并随时间而变化。发展的选择性要求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个人能力的形成,如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改善;另一方面是人们对其所获得的才能的使用,即人的个性。创造性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十六大提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思想的丰富。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三者相互交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中,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格局,反映了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现阶段加强三大文明建设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完全一致的。我们要大力发展物质文明,推动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要积极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民主法制,通过政治思想、结构和制度的创新,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参政议政的要求,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要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人类文明最新成果,推动文化创新和提高民族凝聚力,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协调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团 科学发展观强调系统的观点,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看成是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为正确认识发展问题提供了整体框架。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有赖于资源持续供给的能力,有赖于其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协调,有赖于社会各部门、各领域和各方面的协调。协调发展是从横向关系把握发展观问题,追求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优化,强调社会各个领域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统一。衡量一个社会发展还是不发展,不应仅仅根据某种单一的经济指标,而应根据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一系列综合指标,依据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容易造成各方面关系的不协调和失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和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大的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相对超前,而社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在城乡、地区和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收入分配的失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但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是不平衡的,确实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制约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现实经济运行的诸多结构性矛盾看,最突出的是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三是外需和内需的不平衡。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同时高度重视外需的积极作用,保持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应该成为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外汇储备不断增多,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努力改变过于依赖外需的倾向,着力把扩大内需的事情办好,以内需的扩大而不是简单地抑制外需来平衡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这应成为未来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可持续发展是体现中国长远发展的最终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能够长期延续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持续进行下去,也就是从纵向关系对发展的一种把握。科学发展观认为,应以持续的和长远的获利作为发展观的一种重要衡量标准,任何只顾眼前好处而不计未来损害的所谓发展,都不应被视为是科学、理性的发展。换言之,在科学发展观看来,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当前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不应对保持或改善未来生活水平的前景造成危害。可持续发展关注的问题很多,主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认为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是一个特殊的问题,它不像其他问题可能随着经济发展而改善。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是由于不合理的发展破坏了环境所致,合理的保护和改善环境能为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合理的发展又为治理环境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 五、科学发展观是统等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已经走出贫困、跨越温饱,正向着更为殷实富裕的阶段迈进,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起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过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我们发展的全部目的在于人民的富裕和幸福,在于使我们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更加平衡、更加全面,使全体人民都能够从发展中得到实惠。科学发展观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发展问题的本质,强调发展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基础上全面进步的过程,无论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还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都是逐步摆脱贫困、愚昧和不平等,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需要的过程。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握好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和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综观全局,对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当代世界尽管时有局部地区的动荡与不安,但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我国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战略机遇。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等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认清面临的机遇,以积极的主动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虽然我们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都离不开发展。要抓住机遇,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地位、战略和政策进行科学的阐述,正确地回答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根本的观点上把握好发展的方向。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指导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形势和任务也有新的要求,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也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要理顺发展与各方面的关系,顺利地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从发展观的高度进行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创新。不这样,我们不足以科学地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也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矛盾中保持清醒,找到发展的正确战略和思路。应该承认,当前和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在发展观上确实存在着某些片面性,许多做法带有传统发展观的痕迹,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社会、重总量轻结构、重发展轻环境等现象普遍存在。解决这些问题,显然不能单靠一般的政策调整,而必须从发展观的高度树立对发展的全新的认识,用科学观念统领发展战略和对策,指导经济社会不断接照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2023-09-13 13:07:551

问答;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文化进步的方向进步是自然界中神秘的概念,任何生物都是沿用这一条件和大自然保持着同步,如果失去方向就会停滞,就会在方向的尽头消失。科学发展观的进步不再是自然界无目的、无明确方向的演化,而是把马克思的革命斗争思想演化成了改革开放,又把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演化成了心物二元论的博弈实体文化。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是一项博弈的基本原则,是一个创新的文化成果。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发展的主题,是一个精神的文化世界。《博弈圣经》对精神作了陈述:“我们把主体的瘾魂,用气质自由合成的唯一个性,看成精神。”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文化,在每个人精神上的活动会制造一切文明,并对政治、经济、社会关系有重要影响,它的各种观念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扎根于人民心中。它为生产力的博弈创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物质条件和社会面貌。它还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潮流,迎接全球经济与科技方面的挑战。在具体问题上,它把正理作为经济行为的导向,用道德与博弈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并把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文化融入这个社会的文明之中。可以说,科学发展观这个先进文化的方向才是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该广泛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博弈圣经》对内涵曾这样描述:“内涵是主体里的瘾魂、气质、个性、精神被我们用情感的概念,创作出来的一切属性之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文化,把它的精神内涵落实到具体事件中,归为一个博弈实体,然后用科学精神、用心物二元论的平行法则实践区分出实体与性质,以此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任何矛盾和斗争的文化形式,都是一次向前,矛盾论却有可能使经济停顿。未来的经济不完全是掠夺经济,而是道德与博弈经济,也是博弈实体经济。博弈实体知识论就是区分,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因而,谁掌握了博弈知识论,谁就掌握了个人的先进生产力。这样,他会把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集中起来,展开竞争,追求民族个性、民族自信、民族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民用道德与博弈的知识权衡利弊,用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性区分出大小、多少、好坏,从而作出正理的选择。不能再用矛盾论这种简单的方式认识事物,而应该用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的哲学,更广泛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内涵,识别博弈实体的文化和更复杂的问题,在学习实践中培育高层的知识水平。高层应该不断拓宽科学发展观的帕累托边际效应,更快地利用更多的效应提高各级组织的凝聚力,让每一个人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博弈实体,让每一个人懂得和博弈实体的关系,从而更加巩固执政的地位。当前,要把科学发展观来自大自然的科学成分更快地形成理论,因为忠诚的民众迫不及待地需要这个理论。如果这个理论在应用时变得迟缓、勉强,就会有人在犹豫中给以讥笑。一个高深的科学理论,如果让一些有成就的科学家解释就会形成理论,如果让一个原始的部落解释就会形成宗教,如果让一帮虚伪的人解释就会形成口号,如果让忠诚的人民解释,他们就会变成实干家。《货币的威力》一书中曾说:“忠诚的价值是让你兴盛的法则。”我们先不要评价民众对科学发展观的忠诚和信仰,而是先看高端专家在讲坛上能不能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用情感、用真诚表现出语言的节拍。《博弈圣经》上说:“诗人的情感,画家的情感都是语言节拍式的表达。”“这种表达尽管不是无意的,但人们也不会忘记语言节奏,最终会接近节奏的发源地。也许自然界就是一段音乐或一首诗,无声不动的东西也有声乐转化来的效果,刺激着人的情感,影响着人的动作。眼前无形的非物质的东西只要借助一种媒介就会产生节拍的效果,节拍是人接受外来信息的最基础形式。”那些自我培育而成的各路科学家,应该用深思熟虑的思想,用不同的语言节拍,表现出生动、鲜活、掷地有声的科学发展观概念,表现出成熟甜美的科学发展观文化,表现出治国主题的科学发展观教育。人类越是朝气蓬勃,需求越是简单。科学发展观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简明的问答形式,即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什么是发展,什么是观念,什么是正理,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博弈。今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一个创新或纠正偏差的过程,也是文明的发展过程。只有不断地吸收各民族之长,借用各种内容和形式,帮助民众理解和信服简明的理论,民众才有兴趣,才会信仰。改革开放已经满足了民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当前,我们还需要从科学发展观理论中找出最具睿智的格言、名句,人人当成准则,来指导民众更快地信仰与钦佩。这就是文化进步的方向。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文明的流动今日的科学发展观不再是西方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哲学,不再用非白即黑的矛盾论看待万事万物。矛盾论是博弈的最终结构,它显示了粗暴斗争的简单性。它只能显示博弈的动机,还不能称为博弈的思维。其实,革命斗争哲学并没有在辩证的发扬和放弃中,利用博弈的手段给以和解,而和解的有效性应该是哲学的功能。西方斗争哲学中的属性是局限的鲁莽哲学,它只能表现出勇敢和对抗的博弈优势,这只能说是对一部分生命的尊重。任何一个人不需要学习,利用这种单一斗争的方式,就可以形成对抗,但这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反而造成翻来覆去的争论和无休止的纠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素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些都展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的概念。科学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主题;发展就是增长,是连续性的自然特征;观念是所有文化的中心。我们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发现它是从马克思革命斗争思想演化过来的一套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文明模式,这种演化是时代的文化开放。科学发展观会使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在智力、知识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是自然的概念。我们呼唤科学,追求科学,其实我们就是走在科学的文化进程中。如果想从中找到自己,必须依赖自我创造的文明,才能被感知、被遗存。美好的理想是博弈的思想,坚定的言辞是赌徒的誓言。空想的共产主义属于精神的文化,空想的博弈结果属于精神的文化,所有的文化都是空想的虚无特性。空想不是科学,是文化进程中博弈的性质;空想不是对错,是文化进程中博弈的属性。可以说,文化进程就是一直在猜想,直到文明的达成,实现“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的论断。为什么会有矛盾论?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两种派别?这是大自然给定的国正论,是非绝对对立性的两块,一大块,一小块,大块为国,小块为正。无论多么复杂的事物,人的大脑都会把一个实体粗略地分为两块。《博弈圣经》在《哲学是博弈的路标》一文中陈述了国正论形成的过程:“过去、现在和未来一起构成了时间的特征,通过时间,我们把主观认识的在场的东西持续不断地引入了思想中,一旦我们深思它,未来的它就是大小不同的两块,我们把分配给它的时间在它上面停留,一段时间之后,物体便会区分出大小。因此,心灵活动创造了观念,经验观察提供了理智。两块物体在时间的交互中,我们就以各种矛盾思考并陈述这些东西,这样我们就处于各种矛盾的陈述中。”我们今天用非绝对对立的国正论哲学观察人的行为,发现人在社会中始终处于文明与野蛮的非绝对对立之中。文明与野蛮的发生不可复原。文明是进步、创造、增长,野蛮是倒退、创造、浪费。它们都有着共同“创造”这一小半的特性,而其它一大半则不同,这就是非绝对对立的国正论。它可以引导人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在无限多的博弈行为中,用正理的标准检验自己的行为。现在,东方人认识到是科学发展观造成了社会的繁荣。很多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它的要义和主张,出现了一大批宣讲家,但他们之中绝大部分是表面和字面上的理解,是一些经验的总结和常识,还没有真正让人信服的绝妙的理论和新潮的概念。实际上,那些看似没有阶级性的文章,才是最有价值的理论。《博弈圣经》上说:“只有科学才能形成理论。”观察人类的行为可以得知,所有的人都是在鉴赏目标没落时,很容易出现信仰。几乎所有的信仰都是在中立时刻的一次觉醒,都是在飞秒瞬间用感情确定了派别。唯独当认为科学发展观是真理的时候,个人才拥有真理,才显示出真理的普适,并与它共存,这样才能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诚信仰者。《<博弈圣经> 与科学发展观的特征》上说:“经过飞秒瞬间将主题的文化基因积累的爱融入科学发展观的实体基因里,那才是对科学发展观真正的爱。”让那些有发明、有发现的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青年学术才子们,一起挖掘科学发展观里的科学概念,剥离出简明鲜活的理论,撰写出与科学发展观相匹配的经典文句,在民众大脑中固定下来变成尺子,这样才符合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符合正理作为检验博弈行为的唯一标准,也会避免无意义的纠缠。一个繁荣社会的文化主题,一个光彩照人的文化果实,一个治国的纲领,一定会扎根于人民心中。主题里一个闪亮的表征,甚至一句话或一个理念,可以有效抑制人生无谓的争吵,也可以发挥威力无比的社会效应。像“不折腾”三个字,已经出色地表现了这种本质特征,它让社会肃静了很多。我们眼前是一个有形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的瘾魂、气质决定人的精神,精神演变成文化,形成了文化进程,一直到文明的达成。文明的流动是人类进步的理性化目标,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圈环,并以博弈的形式和科学的方式进展着。三、科学发展观的正理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博弈人们对于情感只能粗略地分成两块:一块是精神,一块是感情。目前,人们还没有能力直接创建这种情感,只有根据以人为本,让精神利用人体携带的信息与外界沟通。科学发展观提倡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正是在一个大国崛起之时,对文化进行更精准透彻的思考。如果放弃精神,社会就会变得贫乏。人们只要满足基本生存条件之后,就会将精神扩充到物质上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像一根琴弦,琴弦上不同节段有不同的空间节律。主题瘾魂——人的精神——情感文化——物质文明,这是一个社会文化三节律。精神文明的力量是来自主体瘾魂的动量,主体的欲望感觉到的文明,都是琴弦三节律性的文明。《博弈圣经》上说:“感情是依赖,是瘾魂驱动欲望过程中的殷勤创作。”感情与精神是瘾魂的动态信息,能动的智慧功能是构成整体科学文化的开端,也是人与自然的能动功能,它会创造物质文明。物质是局部的科学基础,也是构成科技商品反应出价值的优势效应。所以,几百年来它构成了西方经济体系的基础,并且组成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国家等等。以上这些一旦形成一个博弈实体,任何人都会很自然地从周边向外扩张。人与物在场景中的三元实体结构(即精神与物质和第三空间的三元结构),是一种创新结构或二特性平行法则。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是物的概念,也是实体的概念,这种人与物相比较的状态,是相信自我的主要原因。如果在这里追加无数的自我反映,有时觉得伟大,有时觉得渺小,这种复杂的情感和智力的文化在混沌的背景中,由于生物亲序的本性,会产生文明。《博弈圣经》对文明的解释:“文化进程里恩怨游戏的终结就是文明。”精神与物质之间用情感和利益创造了局部文明,人们把局部的文明奉为科学,把局部的利益奉为真理。政治一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博弈实体,就能够对人的精神和物质观念造成影响,其自身延续和社会持续发展会特别地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大地物产丰美。一个和谐社会的依据就是稳定的博弈实体背景,它里面的各种关系合情合理地围绕着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主题,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和高尚感,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主题的瘾魂对全民产生的精神影响一旦得到了传承,人人会得到博弈文明的教育,也会提升博弈文明的层级。确切地说,我们会把博弈的文明成果归为精神。自古以来,人的文明起源于神的教育,起源于宗教信仰的教育,起源于时代主题的教育。今日,我们接受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也是接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中博弈正理的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要用简单的矛盾论谈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博弈实体的结构,所以会错误地把博弈实体中的众多性质挑出来两个,让它们相互对立,就相当于错误地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立,再用粗略的矛盾论解释它,这样就会出现任何人都谈不清的悖论。由于政治主题、精神和物质是三元实体结构,人们最终会引进国正论的哲学认识这个博弈实体,把它分为一大块一小块,这会引出许许多多博弈正理的概念。在科学发展观介绍中有一句话“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应该改为“第一,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才是一项博弈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讲的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才是一个完整的博弈结构。那么,这个结构的标准是什么呢?怎样确定里面的正理呢?其实,这里的标准就是博弈实体知识论,它可以用国正论区分出实体与性质。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本质,就是要给人的行为定性,区分出输赢与均衡,找到博弈正理。(正理:在博弈中的终极真相是无法从生物特性得到的,留出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引进一种方法,并用一种策略行为与初择样本的直觉进行对抗,用定性分解找出它的最小单元,看清粒子行为的内部结构,建立决策粒子二特性对局,这是唯一成功通向破解奥秘的理论。)其实,寻找博弈正理的方法早已存在于人类的各种文明之中,人们没有意识到它在文化进程中一直悄悄地进行着,我们今天突然明白它,也许就像认识古代神秘的文明一样,非常神奇。假如你想预见这个时代对我们自己的影响,应该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个伟大的命题开始。四、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是对道德与博弈的思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战略,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战略性的治国纲领,它是一个文化统帅,它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它是国家战略的概念。战略是大自然的计谋,它是所有事件的总括。战略是一个博弈体系,它与战术对应着。《博弈圣经》上说:“战略是寻找连续正理、科学的文明实体。战术是达成局部真理 、文明的文化性质。”战略的六法则:寻找、连续、正理、科学、文明、实体;对应战术的六性质:寻找—达成、连续—局部、正理—真理、科学—文明、文明—文化、实体—性质。战略体系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可构成战略和战术的元素。战略和战术是用国正论非绝对对立性区分出了哪是实体,哪是性质。战略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无限宽广,又有万能的理性。战略不会直接呈现在大脑中,它是通过对博弈实体的区分,才给出计划、判断、执行的种种行为的观念。其实,一切输赢、大小、多少、好坏的选择,一切欲望的达成,以及一切真理的实现都是一种区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特性和任何战略一样,都是靠他人的行动才能学习实践,它自上而下贯穿各组织活动的各个阶段,并发挥战略优势设计的帕累托边际效应。《博弈圣经》上说:“战略的定义范式是检验国家战略、军事战略、经济战略、企业战略的模块,这是领导人博弈对抗战胜对手的六法则,可以检验出战略策略的缺陷,也可以检验战略家的能力,罪犯创造的罪恶只包含在战术中。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战术的特征是创造实在的行为。”战术的六性质是对创新结果的挑战。如果没有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的哲学,怎么解释战略和战术的关系、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在博弈实体里,一个人与博弈实体的关系是相伴相生的。《博弈圣经》上说:“实体一元论在数目上的同一性,发生的因果次序不属于个人的部分本性,这种属性是实体的性质。”这种复杂的实体关系用矛盾论解释不了。矛盾论看似沿着一条无懈可击的路走下去,最后却出现了包容,出现了悖论。所谓矛盾论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思维方式,根本无法应付未来博弈实体中的一切经济问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社会成为一个大的博弈实体,每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纳入到经济体系中。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一定要符合国际规则(即道德与国际惯例),而孤立主义、利己主义是《博弈圣经》上说的经济学里的一二七死亡法则。所以,将来的国家发展战略既要考虑他人,还要保持国家的自身利益和稳定发展,这就需要道德和博弈。“优先预测悲剧后作出的忍让是道德,优先预测胜利前作出的竞争是博弈”。“道德与自信没有法纪,是第三空地里游荡的个人意志”。道德让人依赖自身,按照各种规则负起责任,自觉遵守或自我惩罚。道德是人类对自然的义务。道德是世界的秩序,道德适应这个世界。《博弈圣经》中《博弈文化属性之魂》一文,有一段充满哲学意味的隐喻:“假如这个与竞争基本对立的文化思想能被所有的人接受,它将会繁荣整个世界。”我们在《博弈圣经》的后记中找到了答案:“竞争与忍让基本对立,博弈与道德基本对立。”道德与法律在阳光下完美的体现就是道德与博弈。独特的博弈知识就是区分,区分后又经过整合重要资源会再次形成博弈实体,这种战略背景的复杂多样性特点会使对手的智力失效,一切外部取胜的理论都会变成教条,而外部又难以观察模仿。一个竞争者,如果不能用国正论哲学对独特的战略进行区分,就把其作为初择样本组织有效的对抗,那失败一定是一大半。在未来的一切竞争中,高官或企业CEO要想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增加博弈知识,才能获得优势;缺少博弈知识,只能风光一时。未来战略的分析就是对博弈实体知识论的分析,博弈实体知识论就是对博弈实体与性质的区分,它有隐性的属性,有高度的战略价值。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它是实体的概念,它会悄悄地推进着国家的博弈工程。无论哪一个民族,如果更多地掌握博弈正理,它就会成为经济中心;如果失去了博弈正理,就会失控了经济。未来不是看你在战术中具有优先的经济模式,也不是看你在战术中具有局部的线性秩序,而是看你在博弈实体中掌握多少战略优势特性,这样才会在未来拥有市场经济地位。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和各种频繁的经贸往来,各行各业的业务都降到微不足道的程度。科学发展观提倡的一切创新,是指业务的创新,也是博弈金融计谋的创新。将来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的创新,会把所有的财富都集中到银行、证券、保险和博弈实体机构里。在未来的虚拟经济中,财富已经没有传统概念里的形态,财富的流动已不再是实物的运输性流动,而是一种道德与博弈的文化形式。在国与国之间、财长和行长之间、一切掌握巨额财富的高管之间,他们也许在一顿午餐或一张咖啡桌上,就把一个国家的财富转移到另一个国家,这就像猜测“高熵赛棋”红兰粒子一样简单。未来各国之间利用博弈的手段进行财富的大掠夺,会屡见不鲜。也许不远的将来,正像《博弈圣经》在开篇中写道的:“军事战争以外的另一场战争就是——经济博弈大战,也是未来所有的人都要参与的最文明的战争。”将来也许会有传闻,一些政治、经济、高管精英会冲破那些经济的壁垒,潇潇洒洒不分昼夜地飞越五洲大洋,在国际的交往中人不知鬼不觉地将对手的财富通过博弈的方式,转到自己手中。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发展观的博弈战略就是联系世界经济的桥梁和纽带。科学发展观的博弈知识论就是方法论,它是人类未来还未掌握的最具威胁性的文化武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东方的未来是一个遵照科学发展观建造的创新型国家,更多的人接受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和训练,会显示出精神和物质的两大文明。到那时,各式各样博弈行为的竞争,会演变成世界经济竞赛。也许人们懂得了博弈实体的优势,掌握了博弈实体知识论的区分,根据正理均赢论的持续性概念,把人类未来的经济行为引向世界,演变成最文明的世界博弈竞赛。那时的东方社会一定是令人神往的博弈乐土。《博弈圣经》中说:“一个民族博弈知识的落后,也会落后其他民族。无论是穷国和富国,还是穷人和富人,都会要求改善博弈的结果。”“穷富的区别就在于分享博弈正理的多少。”科学发展观正在利用道德与博弈的版本作为战略,整合人才、知识、科技、创新的一切优势,推进着国家的富强,并向未来发出挑战。一个国家的高端人群和各界精英如果掌握了更多的博弈知识,掌握了博弈方法论,就会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成就。也许在某一时期,他们参与世界博弈的混战,世界经济也会为此颤抖。
2023-09-13 13:08:082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科学发展观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
2023-09-13 13:08:293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提出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
2023-09-13 13:08:521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奋斗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既坚持和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继承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扩展资料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我们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而努力工作。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023-09-13 13:09:161

简述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所达到的新高度。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实现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其重大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第一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这两个问题刚才路局长和黄局长都做了非常好的阐释,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第三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我们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一句话,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四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的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作出了统一的安排。 科学发展观又深刻解释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的核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为谁发展,靠谁发展这样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阐明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的,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谋发展、促发展、实现发展问题上一种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的工作路线的一种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研究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深刻的解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深刻的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融关系,深刻的解释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于怎样发展作出了科学回答,提出了认识发展、谋划发展、促进发展的一系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这样就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为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正确的方法路径。比如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依靠人民,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科学发展观还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原理,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认为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有机联系,全面进步、协调推进的总体运动过程。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我们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运筹、统筹兼顾的辩证法,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东部、中部、西部平衡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科学发展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种迫切的需要。我们只有牢固的树立和认真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提高、把握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正确的认识和妥当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谋划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2023-09-13 13:09:25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科学发展观来自真理的方向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国家意义科学发展观作为治国纲领,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作为人类进步的导向,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确信无疑地被认同。我们对它的文化思想与人生指导价值进行了综合性的思考,却发现还没有更多的人对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公理、正理、科学的公信作出过解释。真理是属于个人的,公理是属于大众的,正理是属于集体的。科学是属于大自然的,只有科学才可以通达人类的公信,包括你、我,甚至世界所有的人。公信是人类精神文化价值的通论。如果我们能通俗地谈真理、谈欲望、谈输、谈赢、谈均衡,也就是谈与人生最为密切的话题。一个人有了欲望,就要有实现欲望的对象和背景,加上自己行为的结果,才能取得想要的东西。欲望的天性就是进行交往,建立行为二特性对局,这是博弈的合作。一个人为了实现博弈的欲望,从中找到真理,一定要知道欲望和回应之间是一个博弈实体关系。《博弈圣经》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这是让我们了解未来粗略的图谱。我们对博弈实体用国正论的哲学进行区分,得出的结果一定是一大半一小半。为了免除博弈结果的另一半危险,就要用博弈知识论给决策人的行为定性,把生物亲序的本性作为样本,建立二特性对局,区分出哪是实体,哪是性质,这时就出现了博弈的策略。在博弈过程中,用国正论给万事万物定性,就可以区分出好坏、大小、优劣等等。这种区分就是实体与性质的区分,就是博弈的知识论,也是一次创新。每一次博弈行为的再造或合成都是一次创新,都是人类从错误中、从盲从中学到的艺术。一个人能用博弈的知识和科学的方式找到博弈正理,欲望中的真理就会被解析。创新思想被归类之后,行为就专业化了。因此,我们再谈欲望的真理,谈无限的创造,谈多样性的合作,谈合作产生的第三空地,也就是谈社会的最小单元,它最终形成了社会实体的概念。假如我们在各行各业中掌握了合作产生的一大部分真理,并上升为公理、正理、文明及科学的公信,这种文化的创新发展,会形成繁盛的家园。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对一个国家的社会意义。二、科学发展观来自真理的欲望 欲望作为动力,在远古就出现了。欲望在特定方向上的自信,就会出现暂时性的局部真理,真理是在某一具体事件中依赖哲学的形式在特定的局部中发生。真理在欲望中是临时的运动,它是有欲望的人自己构造出来的,所以,虚幻的真理只属于个人。如果真理被他人引入,也会被接受,但接受并不是热爱,而是对博弈文化的分享。欲望被瘾魂所驱动,它推动着人的感觉进入文化的中心观念。欲望是文化的起因,在文化进程中,它似乎一直在以观念的状态占据着文化的中心。《博弈圣经》中文化进程的次序是: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显然,观念就在文化进程的中心位置。(瘾魂:它是指一种非物质的像以太一样的存在,并且充斥在细胞微粒之间。在博弈中,当各种欲望来临时,它具体指参与人的那种无比沉重、坐立不安,身体膨胀得难以忍受的状态,而当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它又会让人感到瘾魂退去时的轻松、虚空、愉快。)大自然与科学发展观同样赋予了我们文化的中心观念。我们在道德、规则、法典背景下表现出来的自由是一种文化,在社会的意义上发挥着每一个人的自主、自觉、自律的主体性质。科学发展观在人们的心中,自由的可信度永远不会消失,它会融入人们的生活并构成决策思考的一部分元素。人类生来就喜好在欲望中寻找真理,这是生物亲序防止自身衰变的本性。人类在寻找真理的短暂过程中,真理只能给人以短暂的体验,然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博弈圣经》上说:“真理是一个观念在个别情况下判断中现时的体验。真理不计后果,只表现出暂时的意义。一个个局部真理属性的连续性,构成了真理的永恒特征。”真理的暂时性显现,源于大自然的秩序在偶然中愉快地放弃,所以感觉欲望中的真理对于所有人都是最为兴奋的。公众共同的欲望集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鲜明的实体的时候,群体的真理、价值、道德、个性、伦理都封闭在文化进程的次序中,不断地变异,一直向前一层层地演化成了奇特的判断。假如在盲从中,对未来猜测的结果与幻想的目标达到契合一致时,狂欢的人群都变成了疯子,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而在疯狂世界的隔壁,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诞生一个安静、科学、理性的人类乐园。几十亿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疯狂,那是西方狂欢节的特点。现在我们用国正论的哲学看待那时人们精神的压抑及野性的释放,如果是在道德和规则约束之下,就是一种鼓励的仪式,否则,就是失控的主张,成了一个狂热的高熵混沌世界。回忆那一个世纪,西方的主义并没有显示什么优势,生物亲序的人群对发生的一切都在那里自圆其说,所有的主张都像一位赌徒输输赢赢。共产主义之花在几十亿人的簇拥下,用一百多年和全部的热情都没有绽开,或许人们看到那些失败,才慢慢地肃静下来。更多的首脑们自然地思考博弈中输赢和人的关系,把一百多年前的西方思维和东方的仁义、道德、忠诚和执着合成之后,发现是道德与博弈的混合所创造的文明才呈现出科学发展观的特别式样。《博弈圣经》说“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人们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科学,并用科学作为度量一切博弈行为的尺子,再认识博弈实体与性质,这是未来的知识论,它会向西方哲学、西方宗教、西方思想、西方经济学提出质疑。科学发展观的博弈实体知识论会形成世界的博弈实体经济学。人们用博弈实体知识论回头审视西方非白即黑的偏激哲学思维,用《博弈圣经》的观点重新认识“进步”,“就是你在传承的方向上播撒的欲望,反应在他者的思维中”,就会知道“向前”一词的单调、偏激,它已经被“发展”一词覆盖了,也就是说,用“发展”来解释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会更加全面。我们长期反复地思考之后就会发现,科学发展观就是“一观二论”,一观是科学发展观,二论是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社会进步的文明模式就是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那里有真理存在,真理可以把人变得伟大和出类拔萃,也许这是真理的魅力,它包括在科学发展观的承上启下的宽泛内涵里。科学发展观像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宇宙定律,这并不是民族独有的,无论谁发现了它,都会把它奉为民族之尊。三、任何主义的狂热都不是科学精神科学发展观不是个人的理念,不同于西方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非白即黑的偏激哲学,让人无休止地在那里纠缠。它以文化主题的形式存在着,以独立于个人的意志存活着,并没有给任何怀疑论者留下反面的论据。其实,任何主义都是向博弈实体过渡的风险之路。主义就是主张,《博弈圣经》曾这样说:“××主义:是人们把主体的主张看成主题,在博弈的第三空地里,用欲望的狂欢实验主体、主张、主题的意义,这就是××主义。”为什么没有科学发展观主义?因为首脑们明白个人主义,都是历史上的偏激产物,以前没有任何主义成为“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的先例。我们用国正论的哲学区分博弈实体的知识论,不得不思考行为和精神、物质和精神、科学与精神之间的关系,但至今还没有人真正对精神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博弈圣经》上说:“我们把主体的瘾魂,用气质合成的唯一个性,看成精神。”精神在文化进程中,通过感情的行为创造,以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供人享用,再被精神驱动成为感情。感情总是不断地在文化和文明之间绯徊,瘾魂又会退回到原始本性的气质中,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直进行文明的创造,没有人能排除在这个情景之外。《博弈圣经》对科学精神的陈述:“用盲从在道德与博弈混合的概念里,执着于终极正理的唯一理性看成是科学精神。”或许人们对虚无的精神没有兴趣,还不具备认识科学的知识,至今说不清什么是科学精神。“精神是虚无的,没有个性,在浮浅无知的层面上自我构成,以绝妙的组合与大自然的节奏和谐”。关于人生的未来,就是一个精神的论题。精神是财富,是力量,是个人的世界。如果不谈人的精神,就是不谈博弈能量,生命的意义和科学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四、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契约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根据生物的起源,把人们想要的东西都托付给自己的行为,用技巧和创新联系起来,实现真理的欲望。以人为本是把每一个人作为文化价值的主体,作为创造万事万物文明的开端。人人都行动起来建立二特性对局,创造一个第三空地,在第三空地里激起的情绪,会承载着各种奇特的想法,只要亲自去尝试,就能出现一个结果。《博弈圣经》在概言中说:“不管你是否愿意要,一定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那一部分。”只有用真理的欲望去创造文明,才可以留存下来,然后用科学去度量它,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对情感的回应,都是人生义务性的创造,都可看成是从大自然那里继承的哲学本性。《博弈圣经》上说:“文化就是去掉完整性,区分出是与不是才能在文化进程中完成探索、发现、发明。”我们的行为就像播种,即使丰产,也会有大有小,因此不能带有个人偏激的情绪去评判它。以人为本,无论它是什么样子,都不可忽视。我们看到一个家庭,一个年青的家长在外人眼里无论多么无能,在他幼年孩子的心中,他是这个家庭的统帅,是自己生存依赖的全部天空。以人为本,就是用人类的情感彰显和善、友爱和人性,共同建立我们自己的和谐社会。自然界设计了一些偶然事件,用机会与巧合的形式分配给所有的人,因而每个人干的事情都是由好事和坏事组成。其实,我们和大自然并不是用一样的模式创造世界,自然是用曲线和结构创造世界,人类是用直角和弧线主观地设计和改造世界。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是按自己的意图,用感情的行为、用博弈的结构、用物理的原理、用这一物改变成那一物的创作形式来创造文明。以人为本,只要去做,就有收获。唯独用这一物改变成那一物的创作形式才称其为工作,才能预知结果。其实,人类与地球上的生物一起共同利用现有的资源,一直跟着科学发展观这个大自然的主题式样,走一条没有标记的创新之路,这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一直变动着。人们每时每刻的学习交流,都是在驱逐和吸收,在大小、好坏、红兰两大特性中作出选择。人们不愿固定在原来的两个位置,而是一直在第三空地里移动,在可见范围内寻找对象进行挑战,这是人类具有创新特征的一个事实。大自然创造着偶然让人欣赏,人类创造着普适让自然同情。大自然中偶然巧合的事情,无论是好事或坏事,都是自然中的花朵,只供人们欣赏、记忆、讲述属于它的故事。偶然又会激起欲望,让人们从中再次提取真理,最终通过对正理特殊的信任确定下来。行为是精神的工具。行为是一种计谋,大自然赋予人的行为二特性法则,也是解决行为核心价值的回报机制,它不由自主地选用了这大自然中唯一的博弈结构。因此,以人为本建立的二特性对局产生了第三空地,在这里欲望最终转变成了货币,也许这才能解释博弈实体经济学的含义。《博弈圣经》里认为:“经济学是输赢与均衡在公共空间里的概念。”由此看来,一切欲望的创新都是以经济为中心。当人们明白了行为的经济学意义,就会发现,行为像是连接万物的货币。正因为行为像是货币一样的桥梁,至今谁也没有削弱对人类的行为及货币的信仰。未来博弈实体作为知识论的母体,它会形成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也会在社会上倍加崇拜和传播。人们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人的生存策略引入这个社会,它会满足人们的渴望。以人为本就是有意激发人们对未来产生博弈的动机,达到取胜的目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科学发展观,它是激起欲望的精神动力,每个人都会按照创新的方式让自己和整个社会得到繁荣。现在的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的革命斗争思想进行了嫁接,变成了改革开放,它给人的感觉是温柔、端庄、友善、令人钦佩。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背景的博弈结构,一直吸引着所有的人,用创新的智慧去工作,并遵照科学和发展的正理观念,让每个人在各行各业做着各自的事情。“一观二论”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结构命题,把正理作为博弈行为的最高理性,不搞平均主义,也不搞大自然的均衡,并把创造更多的物质文明先留存下来。人类根据对公正的渴望、对正理的信任、对道德的尊崇,对遗存的一部分文明成果进行统筹分配,然后根据实体规则,再持续和平地博弈,这就是正理均赢论。其实,大自然的永恒特征就是这样公平、公正地运行。一个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会把以人为本作为万事万物的开端。这个时代就是为了一个共同进化的成长过程,与人民签订的一份契约。以人为本的出现,会使当代社会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并相应地出现复杂性。全民为了实现欲望,避免繁锁的纠缠,不折腾,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才会有更多的安全、更多的依赖、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交流、更多的经验,也会有更多的文明成就。一个治国主题与十多亿人民迫切地达成一个庞大的发展契约,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开放。五、西方革命斗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草稿人们通过反思西方文化、西方哲学、西方宗教,围绕着西方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民主法制和东方的仁义、道德发展成了近代科学思想。马克思主张的革命和斗争,只是一个二特性博弈结构。一百多年前的先进文化思想,只能给出社会发展的博弈结构和方向,不可能给出具体内容,因此“社会主义”一词还是不成熟的笼统的表达。马克思没有解释过什么是科学,更没解释过什么是博弈。至今,经济学家不知道什么是经济学和创新,也不知道什么是创新的结构。1883年马克思去世的时候,还是油灯时代,他死后的十多年后出现了无线电,二十多年后出现了钨丝电灯,四十多年后出现了博弈论,六十多年后出现了一台三十多吨的计算机。这充分地说明,人类进步的历程就是不断创新的历程。科学发展观的创新结构是把马克思革命斗争的主张作为草稿,把西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混合起来,建立二特性对局,不难想象,它们中间就会产生第三空地,在第三空地里交叉就是创新,它会使万物得到繁荣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也是对社会的一切进行创新,只有“创新”二字才是最为风趣的表述。科学发展观能够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文化,它不是无中生有,历史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无中生有。科学发展观从马克思那里继承了几大特征,革命斗争是博弈结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是心物二元论,把它们合成之后,成为《博弈圣经》中所说的决策粒子二特性平行法则,这是每一个人用具体的感情创造文明所使用的唯一法则。共产的概念就是我们全面地统筹均赢,马克思提倡的真理我们上升为公理、正理、科学的公信概念,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社会的主题文化。我们没有必要从西方文化中摆脱出来,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不是单一的,都要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地熔炼创新。纯“社会主义”一词,代表一个国家的某一制度。如果它在应用中还是牵强地表达和自圆其说,就不再通行于世界,因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空间概念是一样的性质。社会是所有行为场景的通论,任何一个二特性对局后产生的第三空地,都可看成是组成社会的最小版图。在社会概念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是对立的。它们像在同一赌台上的两个赌客,各自都有各自的决策模式,双方一会儿一致,一会儿对立,好像他们一直在纠缠、在争吵,其实,人们并没有更深地了解相对性,还不知道国正论是非绝对对立的博弈实体结构,才错误地将他们对立起来。一个完整的国正论结构,是博弈实体的意义,实际上,它们同在一个博弈实体的文化进程里。人们总是把它们的博弈结果经过比较后,才互相论争,互相指责,其实双方都在自圆其说。现在人们已经给社会主义加上了特色或科学,无论怎样尽可能地准确表达,都难以阐明宽泛的社会内容,其实在第三空地里是一整套复杂的国正双赢理论体系和博弈中的运行法则。让我们先记住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吧。科学发展观的结构特征是“一观二论”,一观是科学发展观,二论是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将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建立强大的东方博弈哲学会澄清自身和他者的一切问题。博弈的哲学是当今最为实在的输赢与均衡的政治经济哲学,也是未来世界上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博弈实体经济学。科学发展观背后的哲学思想,可以让更多的高官进入一个思考创新的空间。他们工作中的一举一动,都包含了文明或野蛮的创作,也是一次次博弈或赌博的创作。博弈是阳光下的赌博,赌博是隐蔽下的博弈,博弈与赌博的区别就是一个实体法则在飞秒瞬间界定的。也就是说,同样的事情,法定允许就是博弈,不允许就是赌博。一个高官的能力在于,他是否能遵循大自然公平、公正的法则处理一切问题。《博弈圣经》上说:“公正是非自愿与高兴之间的均赢。”科学发展观模仿了大自然的运行特征,即公平、公正而持久。所以,官员应该提高公平、公正、诚实、幽默、风趣的个人行为层级,提高道德和博弈的水准。官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如果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人民群众进行发起、召唤、倡导或指导,才是机敏,有魅力,有才干,才会表现出学识和睿智,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才意味深长。如果缺少这些特征,就谈不上博弈知识、领导能力和经济效率。任何牵强地表达,都会显得庸俗、单调、呆板。从一部分高官所说的大俗话可以看出,他们不读书,不学习,缺少智慧,还达不到高级的科学理论层级。他们的博弈知识太贫乏了,也许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博弈实体,不知道实体与性质,不知道实体分离不变性的特点。那种粗略的猜测,盲人度量概念,跟着感觉走,已经落后于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有些高官的行为都保护不了自己,怎么保护国家财产,怎么在世界上和他人博弈? 科学发展观是治国的纲领,确切地说,它是建立在一个民族正理均赢文化大局之上的一道命令,也是建立在社会责任、理性、道德与博弈行为之上的一道命令,在未来的高官里一定要重点栽培。六、科学发展观不是崇拜和信仰,而是信仰和钦佩崇拜和信仰是绝对的精神动力,它所激起的狂欢,会透支后代的精神资源。我要告诉你们,任何狂欢、狂热或疯狂都是博弈的欲望,是真理的欲望,是未来一本万利的超前欣赏、超前光荣。所以,今日的马克思在东方人心中的美丽也不再会有当年的狂欢,它已经融入了科学发展观这个博弈实体的文化之中。人民对科学发展观信仰与钦佩,是因为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以经济为中心作为强国的根本,又代表了每一个人的心愿。信仰与钦佩,不是对立的,就相当于真理与欲望,或者美丽与花朵。它会保持人民持久的精神能量。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创新的文化,是规范道德、法则、科学与知识的博弈实体文化,它的背后跟随着无数的信仰者和钦佩者。崇拜与信仰、信仰与钦佩都是人生精神的议题。虽然人们都会为真理的欲望作出牺牲,但它们有本质上的不同。第一种牺牲是以崇拜和信仰的精神,把人的单纯行为动机,遮蔽在更多不确定的真相里,如果是在这种无知和盲从中崇拜和信仰,就是无畏地牺牲 。第二种牺牲是信仰与钦佩。《科学发展与<博弈圣经>的哲学陈述》一文中说:“每个人都有信仰的自由,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恰好适合人类的信仰。”科学发展观没告诉我们去崇拜它,但我们信仰它。因为它教我们用各种统筹兼顾和大自然的正理均赢论,在相对性中分出对错、好坏、大小、正理与歪理等等,再用国正论的哲学在具体的事件中进行区分,从而很自然地掌握未来的博弈知识论,满足我们生存的诉求。以人为本在第三空地里创造文明,建立一个和谐社会,这相当于充满香水的空间。原来这是一个国家的远景发展规划,是一个国家领袖的伟大奢望,现在变成了普罗大众的素质,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时代的伟大。科学发展观从西方文明中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是在历史的盲从和狂热中产生的,就像优美的歌声是从惊恐的叫声中产生的一样。东方是一个大熔炉,可以熔炼任何外来的文化,虽然崇洋媚外对本土文化有击溃作用,但它绝不会失去自己,这是东方文化的自私,也是东方心灵暴徒对博弈行为的自信。西方的革命和斗争思想已经变成了改革开放,变成了多元化合作,变成了国正双赢理论的概念。西方空想共产主义文化已经变成了现实的公共统筹,变成了正理均赢论的概念。传统意义上的“向前”一词,已经变成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科学发展观表达了人类在文化进程中的全部理性、真理、公理、正理。人们感觉到科学发展观的主题里面包含了自己真理的欲望,人们为此信仰和钦佩它,并为它作出牺牲。《货币的威力》一书中曾说:“正因为我们钦佩它,才乐意服从并紧密跟随。你和我都是一样,也许精神是为它牺牲而设计的。” 我们完美地用真理、公理、正理解释科学发展观,用正理均赢论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用第三空地论创新理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会明白,它最终以文明的科学与公信,以和谐的端庄与钦佩,自然地植入十多亿人的文化观念里。那个时候,人人爱科学发展观,真正的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及各领域里的专家们,也会写出当代经典的文章赞美它。真正赞美科学发展观最经典的文章,都不是为了工资和任务,而是为了钻研大自然为什么给予东方人这个奇迹。
2023-09-13 13:09:35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意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适应于新阶段新要求而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适应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 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建国以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 面临着许多机遇。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这些矛盾的凸现又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 要是举措得当, 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 而要是应对失误, 则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的这个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 它旨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3-09-13 13:09:421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指导方针?要标准答案。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的,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要求,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最重要的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基本路线要管100年。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一直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不但这一届领导人要坚持,下一届、再下一届都要坚持,一直坚持下去。”按照党的基本路线要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而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确保实现科学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充分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来促进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应该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最根本基础是发展。发展,不仅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而且发展的目的、要求本身就包括社会和谐,进而包括更广阔领域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所以,一定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最大限度地鼓励人们发挥创新、创业、创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持社会的平衡、和谐与稳定,坚持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和谐,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推动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改革的力度、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进程和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靠思想教育,更要靠制度保障。制度对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起着基础、引导、保障的作用。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就要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方面体制。为此,一定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决心,坚持改革方向,坚持用科学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科学的发展道路是党领导开辟的,伟大的发展事业要靠党来领导实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领导和驾驭发展全局的水平和能力。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改进执政方式,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建设中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2023-09-13 13:10:08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哪些意义

  科学发展观深入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新鲜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一系列新概括新阐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们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进一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全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全面把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自觉性坚定性,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023-09-13 13:10:201

从拉美现象看,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意义

最近,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体现了人类社会关于发展问题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新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新的判断和解决思路。 一、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观演变的必然结论 科学发展观的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过程。发展现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旨在回答社会为什么会发展,社会发展有没有规律,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或前景是什么等问题。由于发展观不同,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原则、方法和价值取向等也会不同,从而会影响人们对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为人们从事发展活动提供的总体思维框架和行动指南。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因而客观上就存在着以人为中心和以物为中心两种不同的发展现。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是传统的或旧的发展观,包括极端的环境保护和单一的经济增长两种倾向。前者是一种复古倒退的发展观,后者则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把发展过程片面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加过程。以人为中心即以人为本的发展现是科学的新的发展观,强调通过“物”的发展来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国际上关于发展问题的研究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观的演变也同样肇始于此。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把发展理解为走向工业化社会或技术社会的过程,强调经济增长,并几乎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第二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工业化进程,人们将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统一,即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法律变革的经济增长过程。第三阶段始于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认识上更加注重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提出并逐步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将发展看作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广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全球取得共识。 二、全面发展是以入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科学发展观看来,经济增长不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应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但社会的全面发展又必须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加以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指少数人的发展,而是指所有人民都应得到公平的发展;也不仅是指当代人的发展,还包括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也不仅仅指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还包括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生态生活等方面的各种价值需求,使人体力和智力上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强调人是发展的出发点,通过人的发展来协调和沟通发展诸要素,最终使人自身获得更高层次、更全面的发展。 为了促进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人文发展的主题,通过发展扩大人民选择的选择性。发展的选择是无止境的,并随时间而变化。发展的选择性要求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个人能力的形成,如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改善;另一方面是人们对其所获得的才能的使用,即人的个性。创造性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十六大提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思想的丰富。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三者相互交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中,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格局,反映了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现阶段加强三大文明建设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完全一致的。我们要大力发展物质文明,推动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要积极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民主法制,通过政治思想、结构和制度的创新,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参政议政的要求,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要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人类文明最新成果,推动文化创新和提高民族凝聚力,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协调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团 科学发展观强调系统的观点,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看成是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为正确认识发展问题提供了整体框架。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有赖于资源持续供给的能力,有赖于其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协调,有赖于社会各部门、各领域和各方面的协调。协调发展是从横向关系把握发展观问题,追求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优化,强调社会各个领域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统一。衡量一个社会发展还是不发展,不应仅仅根据某种单一的经济指标,而应根据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一系列综合指标,依据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容易造成各方面关系的不协调和失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和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大的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相对超前,而社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在城乡、地区和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收入分配的失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但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是不平衡的,确实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制约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现实经济运行的诸多结构性矛盾看,最突出的是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三是外需和内需的不平衡。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同时高度重视外需的积极作用,保持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应该成为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外汇储备不断增多,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努力改变过于依赖外需的倾向,着力把扩大内需的事情办好,以内需的扩大而不是简单地抑制外需来平衡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这应成为未来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可持续发展是体现中国长远发展的最终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能够长期延续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持续进行下去,也就是从纵向关系对发展的一种把握。科学发展观认为,应以持续的和长远的获利作为发展观的一种重要衡量标准,任何只顾眼前好处而不计未来损害的所谓发展,都不应被视为是科学、理性的发展。换言之,在科学发展观看来,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当前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不应对保持或改善未来生活水平的前景造成危害。可持续发展关注的问题很多,主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认为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是一个特殊的问题,它不像其他问题可能随着经济发展而改善。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是由于不合理的发展破坏了环境所致,合理的保护和改善环境能为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合理的发展又为治理环境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 五、科学发展观是统等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已经走出贫困、跨越温饱,正向着更为殷实富裕的阶段迈进,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起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过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我们发展的全部目的在于人民的富裕和幸福,在于使我们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更加平衡、更加全面,使全体人民都能够从发展中得到实惠。科学发展观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发展问题的本质,强调发展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基础上全面进步的过程,无论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还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都是逐步摆脱贫困、愚昧和不平等,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需要的过程。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握好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和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综观全局,对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当代世界尽管时有局部地区的动荡与不安,但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我国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战略机遇。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等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认清面临的机遇,以积极的主动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虽然我们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都离不开发展。要抓住机遇,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地位、战略和政策进行科学的阐述,正确地回答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根本的观点上把握好发展的方向。 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指导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形势和任务也有新的要求,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也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要理顺发展与各方面的关系,顺利地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从发展观的高度进行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创新。不这样,我们不足以科学地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也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矛盾中保持清醒,找到发展的正确战略和思路。应该承认,当前和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在发展观上确实存在着某些片面性,许多做法带有传统发展观的痕迹,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社会、重总量轻结构、重发展轻环境等现象普遍存在。解决这些问题,显然不能单靠一般的政策调整,而必须从发展观的高度树立对发展的全新的认识,用科学观念统领发展战略和对策,指导经济社会不断接照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2023-09-13 13:10:281

谈网站数据的重要性及如何分析网站数据

这些公司的网络营销很早别已经展开了,从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到SEO都做,网络推广做到各个论坛、无论是BTB还是行业网站都能看到有的公司在百度的核心关键词排名上,连续占了前十的几个位置,链接到该公司的不同网站上也就是这些公司的网络推广做的非常好笔者查询了一家公司的其中一个站的相关情况,发现其外部链接都有上万条,这简直太惊人了虽然改网站的优化并不好,但尤其同行做的更差,他也就成了老大笔者要问的是:网络推广就等于网络营销吗,推广做的好了难道就万事大吉了吗不知道这些公司有没有人知道他们网站的访问量,日IP量和公司由此而产生的销售成交量的数据这些公司都没有,他们在做完推广后就坐等由此带来的销售奇迹,他们认为做好排名和发布足够多的推广信息就够了于是这些公司网站内容更新极慢、资料不全、更没有专业人员精心制作的产品展示页面、给网站客户留的印象非常差、没有一点影响力、网站成交率非常低,由于公司没有发现问题所在,长时间滞留在这种层面,导致了网络人员的士气非常低落,工作效率低,甚至造成了长时间的人员流动笔者认为:网络营销绝不只是网络推广,而是在项目规划、网站规划建设、网络销售转化、网络推广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机工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网站销售的转化,而数据分析则是保证整个工程有机运转,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数据则让我们可以发现问题,从而改进方法、解决问题、提升整体效率数据分析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网站SEO监测数据的分析通过蜘蛛抓取、收录、快照、健康指数评级等手段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画出SEO动态发展曲线,对发展趋势有个准确判断,趋利避害,让我们可以更有效的分配工作,同时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避免损失,改善策略,让网站始终可以健康的发展中2访问数据分析访问数据通过系统后台就可以知道我们可以知道网站访问量增长趋势图、访问最高时段、访问最多页面、访问来源关键字、什么页面流失客户高、什么页面回头率高等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人工或借助工具,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可以让我们知道网站工作的效果如何,改善工作策略,同时也可以提升团队人员的激情和动力访问数据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网站工作的成败,访问的最终不一定是客户,但客户一定会先进行访问,越多的访问,自然也就会有越多的客户与公司进行成交3询盘和成交转化统计和分析凡是咨询的访客都有可能成为公司的真正客户,对这方面一定要重视,对其进行记录、分析,能够让我们的网站工作更加有针对性,提高我们最终成交的几率对网络推广数据、访问数据和转化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够让我们对网络营销有个整体的认识,对当前的策略进行一个有效的验证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有助我们打造一个高效率高效果的网络营销团队
2023-09-13 13:00:501

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途径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工作压力大,情感压力也很大。因此,维护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些教师可以使用的途径,以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1. 坚持锻炼身体: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教师缓解压力,放松身体和心情。通过锻炼身体,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增强自己的免疫力,从而更好地抵御疾病。2. 培养爱好:教师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爱好来缓解自己的压力。例如,阅读、听音乐、旅游、摄影等等。这些爱好可以让教师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工作中转移开来,放松心情,提高自己的幸福感。3. 保持社交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来减轻自己的压力。例如,与同事、朋友出去聚餐、旅游、参加活动等等。这些社交活动可以让教师放松自己的心情,缓解压力,提高自己的幸福感。4. 专业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可以让教师感觉更有信心和安全感,从而减轻自己的压力和焦虑感。5. 寻求帮助:当教师感到自己无法独自处理压力和困难时,他们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这些专业人士可以帮助教师缓解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之,维护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通过体育锻炼、培养爱好、社交活动、专业培训和寻求帮助等途径,教师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023-09-13 13:00:521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400字

  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400字一   从浦江县城驱车向东12公里,就到了郑宅镇。在古镇入口,矗立着九座气势不凡的牌坊。牌坊群的第一坊,就叫“江南第一家”。另外八座牌坊,分别为“孝义门”、“三朝旌表”、“有序”、 “恩德”、“麟凤”、“取义成仁”、“礼部尚书”和“九世同居”,九座牌坊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各不相同,有砖木混合结构的,有木结构的,有石雕的,也有砖雕砌的,极具特色。   然而,魏晋以来,江南望族历代层出不穷,家大业大者不计其数,一个郑氏家族,如何敢称“江南第一家”?   原来,这“江南第一家”的称谓,不是自我标榜,而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赐。   北宋年间,一个名叫郑淮的青年从安徽辗转来到浦江县东部的玄鹿山下,见此地草肥水美,便落下脚来。至郑淮的孙子郑绮,郑家在这里已繁衍生活了三代。   1193年,75岁的郑绮自感不久于人世,召子孙来到郑家祠堂,刺指出血滴入酒杯,命大家共饮,并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正是这一声临终嘱托,使得他的后代们创造了一个奇迹:十五世同居,历三个王朝,最盛时3000多人同锅吃饭。宋、元、明正史为其列传,三朝传诵不息。   明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谋反败露,朱元璋大肆捕杀胡党,一时连坐受诛者达三万多人。有人检举郑家与胡惟庸有联系,刑部差人抓走了家长郑濂,另外六七个兄弟争相要入京替哥哥承罪,争来争去,最小的弟弟郑题力排众议只身来到南京。   郑濂见到弟弟,说:“我居长,我理当承罪。”郑题说:“哥哥,你是老大,是一家之长,家里不能没有你,我最小,我应该替你承罪。”   兄弟俩争相入狱,在刑部传为奇谈,最后传到朱元璋耳朵里,这个马上皇帝大为感动。他不但没有治罪郑家,反而让郑题做了福建布政参事。朱元璋对郑濂说: “你家九世同居,孝义名冠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可谓天下第一家。”说罢,提起御笔准备给郑家写题词。这时,郑濂惶恐说道:“皇上才是天下第一家啊,这名号小民不敢领受。”朱元璋顿悟,于是改写为“江南第一家”。   朱元璋还钦定:此后朝廷要直接到郑家挑选人才委以要职,郑家每年派人朝见,可与孔、孟、颜、曾的子孙同班行礼。   郑家从此蒙受浩荡皇恩,官运亨通。   然而,靠皇上的荫庇,并无法保证一个家族的久远。毕竟专制时代,皇上的脸色阴晴多变,一旦皇上龙颜大怒,满门抄斩的事并不鲜见。“江南第一家”的源远流长,自然还有其更重要的“内因”。   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400字二   浙江的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企业要传承,首先需要家族的传承,而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必定要有精神文化的内核来支撑。   “不要说u2018富二代u2019,u2018富三代u2019,一个家族的传承,三代算长吗?我们老郑家那个u2018郑义门u2019,最牛的时候,一个家族同居330多年,历经宋、元、明3个朝代,最多时3000多人一起吃饭u2026u2026你真该去看看!”   真爱集团董事长郑期中是浦江县郑宅镇人,深为自己的家族曾有这样一段光荣的历史而自豪。他认为,浙江的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企业要传承,首先需要家族的传承,而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必定要有精神文化的内核来支撑。否则,三、五代后就会分崩离析。“这一点,被称为u2018江南第一家u2019的u2018郑义门u2019的做法,直到今天对我们还有借鉴意义。”   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400字三   作为一个由不同家庭组成的大家族,何以能同居、共财、合食长达300多年?维系这个东方奇迹的中国式大家庭的秘诀是什么呢?   秘诀在于儒家道德中的“孝义”二字。这两个字,也是郑氏家族的凝聚剂。在168则的家族内部法律《郑氏规范》中,概述“孝义”思想的就有6则,而涉及孝义行为的规则有32则。   《郑氏规范》把孝义的实质,归结为“积善”行为。“吾家既以孝义表门,所习所行,无非积善之事。子孙皆当体此,不得妄肆威福,图胁人财,侵凌人产,以为祖宗植德之累,违者以不孝论。”这段话就是将“孝”与“义”融为一体,继承并发扬祖宗的“植德”之心。   《郑氏规范》第47条规定,对年长的父母,应该制作与众不同的膳食,想尽办法提供适合口味的食品,诚心奉养。对待父母,无论生养、死葬、追祭,都不可违礼;子孙出入祠堂必须恭敬、正衣冠,不得有斜倚、欠身、打喷嚏等不雅行为;遇忌辰不得饮酒、食肉、听戏;祭器不得他用,不得出卖、抵押祭田u2026u2026不一而足。   《郑氏规范》对家族成员的义行的要求,发挥的是孟子仁、义、礼、智四个善端,做力所能及的一切善事。如给贫困的邻里乡亲接济衣食,义务给生病的.人施药治病,修桥筑路,在炎夏时节设茶汤于通衢要道等等。   郑家孝义教育从娃娃抓起,教导子孙“为学,须以孝义切切为务”,不能偏重辞章,16岁入大学,延请名师训教整顿,必以孝悌忠信为主;对成年男女,每月初一、十五聆听《训诫歌》:“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每日晨起后,要到“有序堂”听诵男女训诫之词。男训主要是孝悌仁恕,积善济人;女训主要是孝顺恭敬,温和慈爱等等。   就这样无论男女老少,每日一次小教育,每月两次大教育,一代代家长笃行孝义而产生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作为凝聚剂,从而使这个大家族正常运行了几百年。   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400字四   《郑氏规范》堪称“江南第一家”的内部法律,其中对法制教育、人才培养、财产管理、公共关系、行为规范等都有着详细地规定。   无规矩不成方圆。《郑氏规范》首先对家族成员进行的是法制教育,而法制教育的重点是廉政教育。“子孙倘有出仕者,当早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实如慈母之保赤子,有申理者,哀矜肯恻,务得其情,毋行苟虚。又不可一毫妄取于民,违者天实临之。”殷殷教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开除族籍,死后牌位不准放入宗祠,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家庭中,是极为严厉的处罚,这意味着被整个家族抛弃。   细读《郑氏规范》,其中关于廉政守法的条款特别丰富。正是有了这些严厉的家规,300多年来,郑氏家族先后走出了173位官吏,大至礼部尚书,小至税令,无一贪赃枉法,个个两袖清风。郑铢官小不忘廉,郑机律己防微杜渐,郑祖琛严惩贪官u2026u2026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朗朗传诵。在动辄“株连九族”的封建律法下,这种廉政教育,也无疑大大降低了整个家族的系统性风险。   在人才培养方面,郑家规定,儿童从5岁开始学礼,参加祭祀;8岁进家塾读书,12岁出就外傅,可以读到21岁,如果取得功名,有权继续读书,否则就从事理家活动;16岁以后,能背四书五经,并能讲解大意,就可以举行冠礼,不能就要到21岁;如果弟弟先达到标准了,就先给弟弟行冠礼,以羞辱其兄,促进他学习;参加家务活动的青年,要努力学习办事的能力。如跟随管事人到官厅,学习办理事务和处理人际关系。   《郑氏规范》对服装、餐饮、财产也有详细规定。族人的衣着由专设的馐服长掌管。男女满1周岁开始领衣料,男子16岁以下领布料,40岁以下在布之外领取一部分帛,40岁以上的全部领帛;妇女及笄以后,可以得到一副银首饰,还可以领取做鞋子的材料,头油、脂粉、针、花等针线和化妆用品;30岁以下的男子不许喝酒,30岁以上也只能少饮,如果酗酒喧哗,予以打板子处罚。妇女更不许饮酒,50岁以上才许喝一点;族人吃一样的饭,不能为了满足食欲就自做饮食,产妇和病人除外,可以自做饮食,这是特殊需要u2026u2026吃穿以外的生活用品也由公堂一总置办,均匀地分给各房;族人如果私买田产,私存金银钱财,被家长知道了,叫到祠堂受处分,并没收所有私产;至于子孙接受亲友的赠物,则要交给公堂,不能私自留下。   难得的是,郑义门还对公共关系的处理有了规定。比如对同姓的宗人,贫穷无力者,婚嫁给予资助;遇灾时,自春天起每月给六斗谷,到秋收停发;对无家可归的宗人,拨给房屋居住;对无子的宗人,帮助他确立后人,并予以少量的经济支援。郑氏还注意处理乡邻关系:设立义冢,供穷人埋葬;穷家生子,送去粮食;乡人缺食贷粮,不收利息;乡人生病,酌情施予药材u2026u2026这些做法充分表达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影响深远   《郑氏规范》168条,是经过郑氏家族几代人积累提炼而成的治家宝典,它融汇了儒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居家生活,都有涉及。   有关郑义门,值得一说的还有明初开国文人宋濂。宋濂的祖籍是金华潜溪,他曾跟随老师吴莱到郑家求学。宋濂25岁时,吴莱因病辞去教席,推荐他主持郑氏家族大学“东明精舍”,他在这里一直教学24年。宋濂是元明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郑家作为实现儒家理想的实践基地。不仅亲自参与了《郑氏规范》的制订,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郑家为妻,是成就郑氏家族功不可没的人物。   郑义门是个大家族,家族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无论是从商还是做官,所有收入(包括薪俸)都要交给家族统一分配。为了实现公平分配原则,郑义门还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易操作的管理体系,建立了一支分工不同的管理队伍:共设置了 17个管理职务,由26人分担。各种职务互相牵制,形成一个网络式的多层管理结构。对于家庭管理层,如不能胜任其本职工作,可以经众议罢免,另选贤能之士,初步具有了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管理体系u2026u2026   “家”,始终是中华民族心理积淀中最难释的情结,也是人类认识自身发展流变的重要参照。郑义门家族生活的热闹场景,历经300多年的岁月沧桑,最终还是隐入了历史的深处。然而,它的存在,在中华家族发展史上划下了浓重的一笔。它的修身、处世的族训,它对家族的管理经验,直到今天,都对家族企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3-09-13 13:00:541

保育员比赛知识问答标题怎么写

幼儿园保育报道标题亮技能,展风采----幼儿园开展保育员技能比赛活动保教并重 携手共育—xxx幼儿园保育员培训报道“心灵手巧 创意无限” ——xx幼儿园保育员岗位练兵报道展我技能 亮我风采——记xx保育员技能比赛活动报道xx幼儿园积极开展保育员业务知识培训工作报道xx 幼儿园保育员技能考核竞赛活动报道保教并重 携手共育 —xx幼儿园保育员培训活动报道宝贝的健康,我们来守护!——xx幼儿园保健培训活动报道 【五星育人 三名争创】我爱我岗位 ——xx幼儿园保育员演讲比赛报道【技能大比拼 竞赛展风采】大拇指幼儿园保育员技能大赛活动报道蕴爱心 强技能——保育员技能技巧比赛活动报道 科学保育—xx幼儿园保育员技能考核报道¥5.9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幼儿园保育报道标题智阳文库幼儿园保育报道标题亮技能,展风采----幼儿园开展保育员技能比赛活动保教并重 携手共育—xxx幼儿园保育员培训报道“心灵手巧 创意无限” ——xx幼儿园保育员岗位练兵报道展我技能 亮我风采——记xx保育员技能比赛活动报道xx幼儿园积极开展保育员业务知识培训工作报道第 1 页xx 幼儿园保育员技能考核竞赛活动报道保教并重 携手共育 —xx幼儿园保育员培训活动报道宝贝的健康,我们来守护!——xx幼儿园保健培训活动报道 【五星育人 三名争创】我爱我岗位 ——xx幼儿园保育员演讲比赛报道【技能大比拼 竞赛展风采】大拇指幼儿园保育员技能大赛活动报道蕴爱心 强技能——保育员技能技巧比赛活动报道
2023-09-13 13:00:551

部队党委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 #工作总结# 导语】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以下是 为大家准备的《部队党委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供您借鉴。 【篇一】   一年来,在支队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们中队始终以“xxxx”重要思想和江主席武警部队建设论述为指针,以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五句话”总要求为统揽,以《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总队、支队两级党委扩大会议精神为依据。   本着“依据条例抓管理,按照《纲要》抓建设,以管促训,以训促勤,固强补弱,与时俱进创先进”的工作思路以狠抓“三项经常性工作”为出发点,以治理“五个重点问题”和贯彻落实“执勤三项纪律”、“六个严禁”为突破口,在部队全面建设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得到上下一致好评。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支部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党支部是中队统一领导和团结核心,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根本保证。一年来,我们通过加强建设“一个班子”、“两支队伍”、“两个助手”,带动中队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1.建设坚强的支部委员会。常言道“不是金钢钻,不揽瓷器活”、“打铁要凭自身硬”,党支部要真正成为中队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基于这个认识我们一班人结合班子调整,严格组织生活制度,不断强化班子成员的自律意识、敬业精神、表率作用。   支部一班人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思想上互相提醒。党支部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十六字”方针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公道正派地处理和解决热点敏感问题,严格执行上级命令指示,支部“三个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干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半年来,我们坚持党管干部、党管党员,结合党课教育在党员中开展了以“学习践行‘xxxx"重要思想,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主题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不断提高“两只队伍”的“四个素质一个能力”,全体党员事业心、责任感强,以队为家思想树得牢,工作作风扎实;团结协作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在党员队伍中形成了一种“有关怀、有友谊、有快乐、有情趣、有希望、有干头”的良好氛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   3.注重发挥群众组织的桥梁和助手作用。中队团支部把开展团员青年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教育引导青年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服役态度,打牢为部队建设做贡献的思想基础,积极引导团员青年在政治上要求上进,上半年向中队党支部推荐1名团员加入党组织。   团支部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不断丰富警营文化生活,陶冶官兵情操。以武警委员会为平台,积极推动队务公开。武警委员会经常发动官兵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号召人人都参与到中队建设中来,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加强对中队伙食、财务的民主监督,提升骨干培训、考学、入党等敏感事务的透明度,推动了队务公开,增强了官兵团结,促进了部队建设。   二注重政治教育,筑牢思想政治基础   一半年,我们重点进行了“积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争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专题教育,在党员中进行了保持先进性教育,穿插进行了密切内部关系教育、法纪教育、保持健康心理教育、执勤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等。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官兵思想政治基础不断牢固,更加坚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全体官兵能够安心基层,积极工作,认真履行职责。   一是政治教育落实较好。我们把理论学习和政治教育始终放在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注重教育前进行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官兵的思想实际,对各项教育都进行了科学周密的计划安排,编写了教育授课教案,并组织课后讨论,加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深化,教育中我们在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上下功夫,改变了过去“你讲我听,你讲我做”的灌输式单一模式,大力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拓宽教育渠道,保证了教育时间、人员、内容、效果的落实。二是运用各种有效载体,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   我们建立了以党员、士官、班长为主体的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谈心活动,充分发挥“三互”小组在经常性思想工作中的作用,对官兵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的现实思想问题经常进行分析,在官兵中开展了“双四一”、“三好六不”、“三互”等活动,坚持贯彻疏导方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官兵中出现思想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准确掌握,正确处理。   我们成立了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安全保卫和预防犯罪工作,充分发挥保卫委员、安全员、法律咨询员、心理咨询员的作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官兵头脑,有效杜绝了腐朽思想的侵侵蚀,实现了“三无”。   三是加大文化工作力度,丰富警营文化生活。我们围绕中心工作,本着讲求实效、俭朴节约、自娱自乐,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多项文体娱乐活动,经常组织官兵开展球类、棋类、卡拉ok演唱活动和比赛。坚持“三个半小时”制度的落实。加大对图书阅览室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充实图书和报刊杂志,大大方便了官兵的学习。   三贯彻三项纪律,促进执勤秩序正规   1.以严格贯彻落实执勤三项纪律为突破,确保固定勤务的圆满完成。总部执勤三项纪律命令颁布后,在总队、支队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们用时成立了组织,制定了实施方案,并进行了层层动员,利用墙报、板报、宣讲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教育,在营区醒目位置设置了“三项纪律”警示牌,时刻提醒官兵,认真履行职责。结合哨位子弹安全箱的安装使用,教育引导官兵深刻认真“三项纪律”的重要性,并对“三区一线”标识进行刷新,进一步明确哨兵的责任区域。   我们采取饭前提问、上哨前背职责、周末小考核等形式,积极开展执勤业务知识学习活动。我们严格落实勤务制度,形成了哨兵互控、监控员监控、干部查控的良好机制,有效地杜绝了执勤中的“常见脖、“多发脖。通过中队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确保了执勤工作安全无事故。   2.积极开展“三共”活动,执勤设施逐步得以改善。根据支队部署,我们通过积极开展“三共”活动,加强了队所间联系和协调,签订了执勤目标安全责任书,为各哨位和勤务值班室安装了公安内部专网电话,使勤务指挥通讯更加便利,长期以来监墙无电网的问题也有望在两年内得以解决。   3.临时性勤务安全顺利。2月11日,中队10名官兵在中队长侯兴华的带领下,积极参加了县国税局家属楼失火的抢险救灾战斗,挽回经济损失2万元。3月19日,县气象站附近山林发生火灾,中队15名官兵在中队长侯兴华的带领下,闻灾而动,赶赴火场,在血与火的考验面前,参战官兵英勇顽强,不怕困难,冲锋在前,经过近4个小时的奋战,将山火扑灭,保证了气象站的正常动作。   我们还参与了3月份县“两会”期间的安全保卫任务,5月23日至25日“##省文艺界采风团”赴采风、慰问的安全保卫任务,6月7日8日全国统一高考中考点的安全保卫任务,参战官兵良好的警容警姿、精神风貌为驻地群众留下了美好的映象,也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   四狠抓军事训练,提高部队战斗能力   军事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圆满完成执勤任务的根本保证。我们严格按照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围绕提高执勤能力,突出抓了专勤专训、哨兵反袭击、警用防暴器材训练和应急小分队训练,以体能训练为重点,积极开展“五小练兵”活动,穿插进行骨干培训。   中队党支部对训练工作非常重视,定期分析训练形势,认真研究和解决训练中的倾向性问题,大力加强训练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比武、会操、竞赛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官兵的训练热情,训练效果比较明显。 【篇二】   时光飞逝,转眼间入伍已有一年。回顾历程,往事一幕幕,其中欢乐、悲伤、辛酸苦辣,无不见证着我的成长。看看此刻的我,豆腐块般的被子,健壮的身体,性格也较以前开朗了许多,人也变得更加稳重成熟。细想来,前日子里受得那些苦和累到也值得。以下是对自己入伍一年工作的总结和感言,敬请领导指正。   思想   当兵一年,思想上的变化很大。记忆中,从新兵连起便经常喊这样一句话,“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短短20余字,一年的军旅生涯使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当兵习武不仅仅是为了尽义务,同时也包含了一种责任和使命。   政治教育不仅仅让我认识到了违纪犯罪的危害和应受惩罚,更多的是对人性的一种激励,使我的思想境界不断得以提高,培养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作为一名党员,我热爱自己的党和国家。党员的模范带头意识时刻储存在我的脑海中,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宗旨,献身国防事业的历史使命更是一副重担压在身上。我是人民子弟兵的一员,我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青春增添喝彩,我要时刻牢记部队条令条例。   作风   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是我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保证。从新兵连开始,整理内务,打扫卫生,队列训练,专业学习,点点滴滴,时刻考验着每个人的意志力和体力。5000米的长跑,每天整齐的来回队列,统一整齐化的内务摆放及整理,无形中的各种约束,考验了“忍”,锻炼了“勤”,激发了不服输不轻言放弃的性格,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养成了种种良好的习惯和作风。所有的这些,都被我称之为财富。   当我怀着一颗积极的心态时,我会发现,部队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一个练就钢铁的大熔炉。明白了这些,在平常的训练和工作中,我便更加认真和用心。叠被子是注重细节的体现,跑步是锻炼身体,增强毅力……作风在纪律的约束下,一点点成长和进步。   学习   来到基地学习的那一刻,我便对自己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取得优异成绩,我要争当优秀学兵。作为大学生,我不能给自己丢脸,作为部队一员,我不能给我单位丢人。强烈的责任意识带给我的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迫使我每天去认真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科技强军”。   信息化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落后就要被淘汰。新装备的研制使用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知识水平。所以我更加懂得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只有牢牢的将知识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才不会在知识爆炸的洪流中失去自主。   心态   人是为了责任而活。既然当了兵,身上便多了一份责任。因此,做事情的时候我时常考虑到我是一个兵。在外面,工作不如意时我可以闹闹情绪,或者和别人吵上一架。但是在部队,尽管工作和生活中也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更多的我学会了忍。因为这是一个纪律严明组织。   “这是为了锻炼自己”。入伍到现在,说过最多的应该是这句话了。这仅是一种安慰?一种自嘲?或许本该如此。每次遇到困难,我便对自己说,当成一种锻炼。带着这种心态,我顺顺利利度过了一年,而工作上也有了突出表现,这一切得益于这句“这是为了锻炼自己”。   在基地学习的前段日子,我曾是班长。尽管这是一个羞涩的回忆,但我仍要提起这件往事。因为我觉得自己尽心尽力,而那些做错了的也将铭记于心,时刻提醒着我。班长一职,可以说是到基地后我的第一份工作经历。   新兵连相信每个人都有深刻的体会。带兵班长的一言一行给人的影响最深。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便会想起我的新兵连的班长。苦笑。严格上他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班长。教育片看多了,科学带兵一直盘踞在我脑海。苦涩的经历使我更加想成为一名班长,因为我要当出色的班长。   很庆幸自己来的基地训练,更加庆幸自己成为了班长。因为第一次当班长,所以不想留下遗憾。为了得到大家认可,完成上面交给的各项任务。我常常将工作埋在心里,遇到一些问题便虚心向别人请教。可是因为其他原因和战友的不团结,最终我们班散了。   来到三班,我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我只想做好自己。可是作为一名战士,我忘不了集体荣誉感。有段时间队里强抓体能,但我班有部分人体能不达标。为了自己也为了集体。在宿舍,在训练场上,我一人单挑多人。别人做一个俯卧撑,我两个,别人两个人总数和我一个人比。那段日子,我被人称为傻子。有时我觉得自己都坚持不住了,但是当我看到刚被带起得训练热情。我咬咬牙对自己说,这是对自己的挑战。荣誉。当全班体能都达标时,我笑了,也松了一口气。世界是公平的。因为那段日子的刻苦训练,在不久我队举行的体能比赛中,我仰卧起坐,俯卧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基地感触最深的是成为板报组组长。说实话,这是一个辛苦活,是一个重担,因为我们争得是荣誉,名次。庆幸的是我们最终不负众望,经过努力,我们板报组取得了两次第一名,一次第二名,一次第三名的好成绩。在此我感谢我的战友以及教导员和个骨干的指导和关心。以下是在板报组的一些体会。   板报注重的是团队合作。首先要分工明确。每次出板报前,我便会将板报组成员聚到一起,简单交待一下板报主题及任务,接着便将人员分开行动。一个人找图片,一个人找素材,两个人洗板报,而我则负责设计板式。因为分工明确,所以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的组织行动起来。其次工作时,要有一定的细心和耐心。出版报无论是画图还是写字,首先便是认真,版面一定要干净整洁。   形象代表一个人外表,板报的干净整洁给人一种愉悦感,同时也代表着工作态度。出版报,熬夜是难以避免的,有时时间紧任务重,往往一次性熬两个通宵。因此在与疲劳作战的同时,一方面鼓励身边的战友,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注意力。在苦在累质量不能下降。再次便是结尾的检查。每次出完板报,首先要做的便是整理版面,其次便是检查错别字。正是因为做好了以上三步,所以我们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3-09-13 13:00:581

人事管理系统实现有什么好处?

人事管理系统主要是好处就是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比如员工入职,扫码、刷身份证即可快速入职,针对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实现自动化管理,如考勤统计、考勤数据采集等。
2023-09-13 13:00:483

国防金融储备保险库项目是由那个单位建设

金融单位在建设改设金融机构营业所和金钱明天先新建改造金融机构,营业场所
2023-09-13 13:00:4815

三个场面描写的句子。

1、整个赛场顿时沸腾起来,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2、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也个个摩拳擦掌,毫不示弱,发令枪一响,一个个如矫兔般飞离起点,像利箭般冲向终点。3、跳高跳远的运动员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拼尽全力,即使失败也毫不放弃。
2023-09-13 13:00:472

江南第一家江南第一家郑氏宗祠

1、江南第一家的名称由来2、江南第一家-浦江郑氏3、十五世同居共食,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4、郑氏家族在中国是什么来历?江南第一家的名称由来江南第一家”坐落于浦江县城东面12公里的郑宅镇。景区以丰富的古代家族文化和明清建筑组合为特色,“青山庭院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组独具情味的古镇风貌景点。江南第一家是全国AAAA级景区,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建设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元朝的末代皇帝叫元顺帝,年号至正。元顺帝既凶残又昏聩。对忠臣,革职充军;对奸臣,言听计从。他整天吃喝玩乐,一点不管百姓死活。老百姓恨透了他,纷纷起来造反。一时义旗四举,局势动荡,眼看皇帝的宝座已经摇摇欲坠了。到这个时候,元顺帝才惊慌起来,他一面派兵镇压各路义军,一面施展他的欺骗手段,派一员大官,前去浙江金华府浦江县郑义门郑家查看“鸦鹊同巢,猫狗同窝,兄弟同心”的奏闻,想宣扬郑义门郑家的太平景象,来挽回民心,巩固其统治地位。却说这个钦差大臣领旨,日夜赶路,前往浙江。不几日,已来到浦江郑义门村头。钦差一举目就望见村口有一棵千年巨樟,树上筑着一个很大的鸟巢,群群鸦鹊,盘旋其间。他点头称赞道:“一点不假,果然鸦鹊同巢,真太平景象也!”说罢,便向地方官打听郑家“猫狗同窝”和“兄弟同心”之事。地方官不敢怠慢,忙领那钦差进郑家就座歇息。茶毕,郑家长老领着钦差察看“猫狗同窝、同食”的情况,又查了郑家兄弟同劳共享、钱财公开的账册。一点一滴,不敢疏忽。那钦差看了,十分满意。当再次回到中堂时,他突然从怀中取出一包用黄色绸缎裹着的东西,高声嚷道:“圣旨到!”郑家父母兄弟闻声,不禁吓了一跳,忙跪下接旨。钦差打开所包之物,取出一幅绸轴宣道:“朕以仁德而治天下,扬忠孝以兴国邦,颂信义以慰海内。今闻尔曹忠孝信义俱全,特赐雪梨两枚,以褒其德。钦此!”宣罢,将圣旨搁在香案上。郑氏一家大小叩首谢恩。钦差又道:“皇恩浩荡,这两个梨应该平均分食,以显示你们的忠义。”唁!这郑氏一家,人口众多,如何分吃这两个雪梨,倒是个难题。——原来,这钦差大臣正想用这个办法来考考他们。郑氏一家苦思冥想,总想不出办法。后来只好求教于当地的名师宋濂。宋濂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他们才有了主意。当下郑氏忙将雪梨放进石臼捣烂,并烧沸了一锅水,将开水冲人捣烂的梨汁中,再用小碗一一盛起,一人一小碗,恰好不多也不少。然后,一家大小举碗齐饮。到这时,那钦差才算满意了。他回京都后,向元顺帝奏明了浦江郑义门“鸦鹊同巢、猫狗同窝、兄弟同心”的确实情况。元顺帝一时兴来,提笔写了“天下第一家”五个大字,并赐国宝“紫鸦杯”一只。连同敕书,派员前往郑义门表彰恩赐。元顺帝派人去浙江郑义门赐字之后,便到内宫饮酒作乐。国相得知元顺帝赐字之事,忙人宫问元顺帝道:“闻得万岁为江南郑氏赐字,可有此事?”元顺帝道:“有。”“哪几个字?”“天下第一家。”“那么圣上属于第几家?”“啊?!”元顺帝怔住了。国相急奏道:“圣上乃是‘天下第一家"。无论郑氏有如何功德,都不能号称‘天下第一家"。望圣上三思。”元顺帝知道自己写错了字,后悔莫及。他肚里一转,咬了咬牙,用手做了一个“杀”的手势。并立即下了一道谕旨,派一员大将,带领轻骑数百,要杀尽号称“天下第一家”的浦江郑义门郑氏一家。兵马来到郑义门,包围了宅房,大将到门首一望,不觉愣住了。原来门首的巨匾上写的不是“天下第一家”,而是“江南第一家”。大将还以为眼花看错了,便揉了揉眼睛,又看,真的是“江南第一家”,于是更加惊疑,不敢滥杀无辜,踌躇良久,便策马回去复旨。元顺帝见大将回来了,面带笑容地问:“事成了吗?”大将答道:“没有。”元顺帝立即面转怒色。大将急奏道:“末将奉命赴郑义门,杀‘天下第一家",但见巨匾上写的不是‘天下第一家",而是‘江南第一家",故末将不敢擅自处置,特地回奏圣上。如有半句谎言,死而无怨。”元顺帝耳里听着,嘴里“嗯嗯”念着,心里暗暗思忖着,又突然对旁边的国相拍案高叫道:“我原来是写‘江南第一家"的,我没有错,起先是与爱卿说着玩的”随即大笑一阵,此事就作罢了。那么,这“天下第一家”怎么会变成“江南第一家”呢?原来,元顺帝派的钦差大臣带着赐字、敕书和国宝“紫鸦杯”来到郑义门。郑氏一家隆重迎接,拈香设案。钦差大臣宣读了敕书,赐了“天下第一家”的字和国宝“紫鸦杯”。事毕,即回去复命。郑氏一家人收了紫鸦杯和敕书,聘请能工巧匠,制作巨匾,将“天下第一家”描制于匾上。正干得热火时,忽然走来一人,看了看,说:“郑氏一家大祸至矣!”众人惊疑,一看,此人正是当地的名师宋濂。郑氏急问:“此话怎讲?”宋濂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你们郑氏一家和睦相处,本属天下第一,名副其实,并非过誉。可是历代帝王从来没有将庶民丰碑立于自己之上,而都以“天下老子第一”自居。说明白一点,难道帝王之家还不是‘天下第一家"吗?皇帝说错了话,办错了事,从来都不会公开认错,必用秘密的办法处置知情人,以免张扬他的丑处和短处。如今,元顺帝虽然写了‘天下第一家",以后必定反悔,悔则大祸至矣!”这一番言论,说得郑氏一家慌了起来,忙求宋濂给他们想一个避祸之计。宋濂说:“逃是逃不了的,避也没处避。如今只有用‘以江换天"的办法,也许能化险为夷”大家依计而行,将“天下第一家”中的“天下”两字抹掉,换上“江南”两字,便成了“江南第一家”。巨匾刚制好挂上,兵马就来包围了郑宅。郑氏一家大惊失色。后来兵马渐渐退去,他们才从惊慌中镇定下来。幸亏宋濂先生料事如神,使郑氏一家得免灭门之祸。从此,“江南第一家”和宋濂的声名一起传扬,誉满遐迩。宋濂后来跟随朱元璋为明朝建立不少功勋,成为“开国文臣之首”。江南第一家-浦江郑氏在中国江南第一家的历史上,有一个家族存续长达330多年,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人数最多时达3000余人,直到明代天顺年间才因为火灾分居。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当中,被朱元璋赐名为“江南第一家”,这就是浙江浦江郑氏,又称“郑义门”。 北宋元符二年(1099),郑淮定居浦江。在郑淮之子郑绮的规训下,郑氏家族开始合伙共财而居。因此,郑氏后人在追忆祖先功业时,往往以郑淮为“始迁祖”、郑绮为“一世祖”。郑绮以《春秋_梁传》为范,在家族内部提倡的“孝顺父母、兄弟恭让、尊师重教、和为贵、善施与”的美德,力主阖门共居。 早期的郑氏家族一直在地方名声不显,直到宋末元初的时候,五世祖郑德璋遭人陷害,兄长郑德_愿意代替郑德璋而死。郑德璋得知自己哥哥去世之后,痛哭流涕,为江南第一家他守墓两年。两兄弟忠孝节义的故事感人肺腑,被郑家后代不断传诵,成为家族“孝友”传统的重要标志。 郑德璋十分重视家族的家规制定并且亲自督促实施,现存《浦江郑氏家范》中有初一、十五,家长率领家中男女击鼓二十四声并唱家中规范、诵孝弟故事的记载,就是郑德璋的所规定的。 真正将郑氏家族家规系统化和规划化的,是从六世祖的郑文融开始,他根据朱熹的《家礼》制定了系统郑氏家范。 到了八世祖郑泳的主持家政的时候,他又根据司马光的和朱熹的关于礼教的理论修订郑氏的家规,最终成为郑氏家范的范本,共计168条! 明初因为宋濂的关系以及郑氏义门的名声,很多郑氏的族人在洪武朝为官。所以,郑氏被朱元璋赐名为“江南第一家”。不过在浦江当地的传说中,是元顺帝赐给郑家的“天下第一家”,然后郑氏觉得只有皇帝才能称之为天下第一家,所以就把天下改为江南,称之为江南第一家。 郑氏最让人看重的就是合乎礼仪的家规,朱元璋任命郑沂为礼部尚书,就诚恳地对他说江南第一家: “你是义家,与我掌天下礼仪,只把守家法这六十年与义掌一颗印。 大致意思就是说,你家是忠孝节义的名门,要跟我一起整顿天下的风气和礼仪,可以给蒙元破坏的天下起到带头的作用。 不得不提的是,郑氏宗祠的正门平时从未打开过。这是由于族人约定江南第一家:只有当族人中有人考中状元,才能打开正门,以此迎接状元郎的归来。因此,从宋元到明清,郑氏家族共有173位族人出仕,最高做到礼部尚书,就是上面提到的郑沂。由于郑氏家族中未曾出过状元,因而郑氏宗祠的正门也从未正式打开,也算是一种小小的遗憾! 明代第一文臣的宋濂与浦江郑氏渊源极深。这是因为宋濂在主持郑氏东明精舍教席的时候,对宋家子弟教诲有加,而且将郑家很多子弟推荐给了朱元璋。宋濂受到胡惟庸株连的时候,被发配四川而亡,郑氏家族在宗祠为宋濂塑像,春秋祭扫,一如先祖。十五世同居共食,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江南第一家”,坐落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又称“郑义门”,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孝义治家,家风清廉,数百年间为官无一贪渎,名冠天下。 游览江南第一家,很多景点都是免费参观的,个别景点需要检票进入参观。 来到此处,首先看到的是9座牌坊,第一座牌坊是明太祖朱元璋钦赐的“江南第一家”木牌坊,由于最近晚上在搞“浦集”,相当于表演类型的夜市,所以拦了起来,不让进入,所以照片里没有这第一座牌坊。这是全国牌坊数量最多的一处牌坊群,分别是“江南第一家”、“孝义门”、“三朝旌表”、“有序”、“恩德”、“麟凤”、“取义成仁”、“礼部尚书”、“九世同居”。每座牌坊都有一个不同的故事,都是郑氏家族的荣誉。 郑义门有一条“九曲溪”,为纪念郑氏先祖改为白麟溪。传说郑氏居住地为金盘地,由于郑氏人丁兴旺,将九曲溪改直用于建房,当地风水名士一看“坏了,九曲变直脚,金盘凿破”。家长闻知,连忙请教补救之法,名士告之在溪上造十座桥,把凿破的金盘补起来,在溪里修九道闸,使其滴水不漏,就是现在的十桥九闸。虽然金盘补好,但元气大伤,原本能同居五百年被提前中断,只保得子孙平安。 临溪建有一座气势巍峨的天神阁。楼阁四面环水,两侧有小桥沟通,一楼供奉着关圣帝君、关平和周仓的神像,二楼供奉着天神天将。 传说同居始祖郑琦,事亲至孝,母亲患重病,长期卧床 。郑琦侍奉母亲三十余年,有一年天旱无雨,江河干涸,母亲口渴难耐,想喝泉水 。郑琦在白麟溪上连挖数地,不见滴水,心中凄苦,放声大哭三天三夜,忽见乌云密布,一声惊雷,炸开沙石,涌出一股清泉,清凉甘甜,连忙端水侍奉母亲。人们以为是郑琦孝心感动上苍,所以称为“孝感泉” 。 这里就是江南第一家最主要的一处景点,郑氏宗祠,需要检票进入。郑氏家族自南宋落户浙江金华浦江,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三百余年不分家,鼎盛时期郑家三千余人同吃“一锅饭”。 郑氏宗祠里的圆柏,600多年了,依然散发着青春,很多圆柏由于石头支撑,都形成了“树抱石”的现象。 相传洪武年间,郑濂被选为大家长。明太祖朱元璋召见郑氏家长郑濂,惊叹道:“郑氏一千多人,要保持长久和睦可不容易,是如何做到的?”郑濂拿出了随身携带的《郑氏规范》呈给皇帝,郑濂仔细地答道:“谨遵祖训,郑氏之切以孝义为本。子孝其亲,谓之多夫妻、兄弟、宗族、邻里相互敬爱之义”。朱元璋听了很高兴,赏了郑濂两个御梨。郑濂跟族人讲了皇帝赏了两个梨子的事情。族里众人见只赏了两个梨,都在苦恼应该怎么分,只见郑濂叫人搬来两口大缸,在大缸中灌满甘甜的清水,然后把两个梨子弄碎了放进缸中,让族里人分着喝梨水。朱元璋十分欣赏郑濂的行为,于是就亲手书写了“孝义家”三个大字并加盖玉玺赐给郑家。 或许是用料的缘故,多年来祠内鸟雀不居,蜘蛛不留,蚊蝇无迹,夏日清凉无比。 德璋公乌木雕像,乌木为东方神木 。郑氏同居五世祖德璋,以百年树人的先见,于东明山创建家庭私学“东明精舍”,后改为“东明书院” 。 郑琦,同居始祖,好学不倦,北宋年间,郑琦自感不久于人世,召子孙来到郑家祠堂,并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就是这一声临终前的嘱托,开启了郑氏家族十五世的故事。 想到现今 社会 ,三世同居,都已难得,到了结婚年纪,就得买婚房,结了婚以后就跟父母亲分居而住了。 宋濂像,宋濂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26岁时接任郑义门教席,为郑义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参酌审定了《郑氏规范》《郑氏家仪》等家法理典。此处立宋濂像,以表达郑氏后人,尊师敬祖,不忘教化之恩,代代相传。 郑氏祠堂里有很多牌匾,范仲淹、朱熹、柳贯、王锡爵等历代 历史 名人及当代书法家题写的大量匾额、楹联等。正可谓翰墨丹青赏心悦目,诗书雅乐神韵悠远。 郑氏祠堂里的一口大钟,郑氏家族里的人分工明确,并且起床,洗漱,吃饭,睡觉等日常起居都得听钟声而行动。吃饭也分批吃,长辈,中年,青年,少年都是分开吃的。 2002年,韩国学者考证出韩国南部郑姓一大家族来自中国,于是韩国瑞山的郑氏宗亲会专门派员来华实地考察,最终确认郑宅“江南第一家”是其祖先的居住地。南宋末年,浦江郑姓家族的一支为避战乱,东渡至韩国釜山,从此在韩国定居繁衍生息,这些郑氏后人在韩国已经生活了760多年,已有1.7万余人。韩国瑞山郑氏大宗会的后代寻找了10多年终于在浦江找到了他们的根。 此地还有一处“建文井”,我找了一下没找到那口井,传说是建文帝逃难,得郑氏族人帮助,躲在井里,逃过一劫 。 关于江南第一家的故事,风俗,源源不止于此,历经十五世同居的郑氏家族,由于一场火灾,导致了家族无法居住在一起,各自开启了新的生活。景点也不只是这些,还有昌三公祠,昌七公祠等。期待着各位去 探索 发现。郑氏家族在中国是什么来历?郑姓原出自姬姓江南第一家,发祥地为郑国,为华夏祖先黄帝江南第一家的后裔。在中国江南第一家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5000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因此郑氏即是周朝王室的后裔。
2023-09-13 13:00:461

变更公司法人需要哪些资料

法定代表人的产生、免职程序,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法人组织章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企业登记机关不予核准登记:(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二)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正在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的;(三)正在被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通缉的;(四)因犯有贪污贿赂罪、侵犯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因犯有其他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3年的;或者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五)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经理,并对该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的;(六)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的;(七)个人负债数额较大,到期未清偿的;(八)有法律和国务院规定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其他情形的。法定代表人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具备相应资格。
2023-09-13 13: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