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023-10-08 18:42:54
共3条回复
北境漫步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全面发展是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思想观点,是发展理论上的创新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党的一条重要经验和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望采纳

cloud123

答: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马老四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保证他们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应建立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三个核心内容的基础上.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既涉及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包含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针对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现实的实践问题,必须在工作中认真把握、贯彻落实。

相关推荐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基本内涵包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的关系。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023-09-13 11:32:32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3)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4)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2023-09-13 11:32:492

科学发展观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扩展资料:科学发展观的要求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2023-09-13 11:33:232

如何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023-09-13 11:33:55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发展势头。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加快经济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五个统筹”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坚持“五个统筹”,必须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在统筹兼顾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要抓紧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要着眼未来发展,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实现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政府和市场等各种关系。
2023-09-13 11:34:14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如下: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扩展资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胡锦涛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023-09-13 11:34:231

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023-09-13 11:34:38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既涉及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包含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针对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现实的实践问题,必须在工作中认真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保证他们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经济增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根本动力。不顾条件、不计代价地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损于人的发展。二是必须正确认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但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相互协调、社会和谐、人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在内的,内涵更广泛、更丰富的概念。三是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破坏自然、掠夺自然,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与珍爱自然、延续自然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四是必须正确认识区域之间的协调。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差距很大,这决定了不同地区经济实力和规模的差距将是长期存在的。区域协调不是指各地的经济规模都要一样大,而是指全国的人口与经济分布在各个区域之间要协调,与各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在完善国家统筹和转移支付机制的基础上,使地区间人均gdp、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五是必须正确认识工业化的内涵。工业化不是简单地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过程,也不是全国每个地区都把当地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相同的水平,更不是不顾各地的条件盲目上工业项目。工业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是运用传统生产方式的农业人口不断向拥有现代生产方式的工业和服务业转移的过程,是不断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过程。六是必须正确认识城镇化的内涵。推进城镇化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城镇化不是单纯地加强城镇建设、扩大城镇面积,更不是简单的“地改市”、“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等行政区划调整,城镇化既是壮大城镇规模、增加城镇数量、繁荣城镇经济的过程,更是转移农村人口、从而改变其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过程,是完善城镇形态、优化城镇体系布局、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过程。
2023-09-13 11:34:47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GJ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2023-09-13 11:34:571

23版毛概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23-09-13 11:35:18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不是“坚持”也不是“促进”这么一个动作,而一定是一种发展观,“科学”是形容词修饰语,是说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而不是“非科学的”、“不科学的”或者“伪科学的”。
2023-09-13 11:35:281

科学发展观包含哪些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2023-09-13 11:35:38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是科学啊
2023-09-13 11:35:494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 答: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 答: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 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5 答: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6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7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8 答: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 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0 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11 答: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12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2 理民主。 13 答: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 答:我国目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5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6 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7 答: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8 答: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9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0 答: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21 答: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2 答: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3 答: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24 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5 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6 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7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日益得到切 3 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形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28 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9 答: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30 答: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1 答: 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32 答: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3 答: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的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34 答:既要看经济建设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 35 答: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 4 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36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37 答: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健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 38 答: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39 答:既要抓上层,又要抓基层。上层是龙头,基层是根脉。 40 答: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使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国内改革发展。 41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2 答: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43 答: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 44 答:是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45 答:前提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体内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6 答: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47 答: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5 48 答: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9 答: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50 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1 答: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52 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 53 答: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54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5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6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7 答: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关键是要加强和不断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 58 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示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59 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60 答: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61 答: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62 答: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3 答: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64 6 答: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65 答: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 66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67 答: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8 答: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69 答:中华文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70 答: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71 答: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72 答: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73 答: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74 答: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75. ? 答: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处理发展、改革、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做到: (1)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 (2)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7 (3)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在当今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的大环境下,始终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76. 答:(1)必须善于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事物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2)必须善于统筹协调、把握平衡,在事物的普遍发展中形成有利于突破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合力,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77. 答:我们必须牢牢扭住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78. 答:(1)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2)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79. 答:(1)党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2)党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 (3)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80. 答:措施:(1)提高效率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经济效率提高、促进社会和谐。 (2)优先发展教育,大力促进就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81. 答:(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 (3)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 82 答:人民当家作主。 8 83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汲取人类思想精华,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造性提出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拥有广泛而浓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的特点。 84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就是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5 答: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符合社会发展运动规律,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安民固邦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探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更有力的精神支撑。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样化形势下团结带领人民开拓前进树立了精神旗帜。 86 答: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就是要做好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工作,用大众的语言、具体的事例、艺术的形式、传统的节目、道德养成等群众所熟悉,所欢迎的方式来宣传理论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成为广大人民的自觉意识。 87 答:既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88. 答:(1)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2)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趋利避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4)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既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89 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90 答: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91 答: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92 2010 9 答:增长8%左右 93 答:2010 年3 月5 日至3 月15 日上午。 94 答:在新中国成立60 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95 2009 9 18 答:《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96 答: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97 答: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98 32 答: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 99 答: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 100 答:理想信念教育 101 答: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全党服从中央。 102 答: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 103 答: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 104 答:国际背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内背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实属罕见。 105 答: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 10 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 106 答: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07 答: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个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08 答: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109 答: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10 答: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第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111 答: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112 答: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 113 答:坚持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114 答: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15 答: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 116 答: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117 答: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 118 答: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119 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120 答: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11 121 ? 答: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利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的理念。 122 答: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加快环境科技创新,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搞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 123 答:(1)、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2)、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3)、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4)、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5)、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6)、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7)、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8)、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9)、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124 答: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或者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125 答:通过调整结构节能减排;通过
2023-09-13 11:36:09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基本理论。
2023-09-13 11:36:18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

【答案】:A、B、C在2003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所谓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选项D,是我国的一项分配原则。因此,正确答案是ABC。
2023-09-13 11:36:37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精神实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3、根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4、简介: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2023-09-13 11:36:472

怎样科学把握科学发展观得基本内涵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应从以下几方面落实1、结合实际,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推进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2、要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掌握贯穿其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一系列战略决策 3、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4、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切实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落到实处。
2023-09-13 11:36:58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023-09-13 11:37:083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不是“坚持”也不是“促进”这么一个动作,而一定是一种发展观,“科学”是形容词修饰语,是说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而不是“非科学的”、“不科学的”或者“伪科学的”。 什么是“发展观”?所谓“观”就是“用...的眼光看...”,所谓“发展观”就是“用...的眼光看发展”,这就好比世界观就是“用...的眼光看世界”,人生观就是“用...的眼光看人生”,爱情观就是“用...的眼光看爱情”。 所以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切实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个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必须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我们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亟待改变,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我们就能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认识越深刻,把握越准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才能越自觉越坚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科学规律谋划发展大计。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促使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2023-09-13 11:37:17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如下: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扩展资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胡锦涛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023-09-13 11:38:05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如下: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科学发展观的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2023-09-13 11:38:251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23-09-13 11:38:474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如下: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按照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或战略目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 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
2023-09-13 11:39:26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我们党执政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要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
2023-09-13 11:40:11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简述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历史经验,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赋予以人为本以全新的涵义。它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找到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指明的科学发展之路。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中央作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这些重大举措,抓住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3-09-13 11:40:191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2023-09-13 11:40:28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发展是第一要义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2、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为何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最重要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是:1、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2、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3、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4、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5、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023-09-13 11:40:39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如下: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扩展资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胡锦涛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023-09-13 11:40:57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哪些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简单的说就是四句话: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刚刚从我的教案上截取过来的,放心用吧)
2023-09-13 11:41:401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如下: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2023-09-13 11:42:04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对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的最重要的概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十七大与十八大区别: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第一次得到全面和系统的阐述。和十七大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仍然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但增添了许多重要的新内容。关于第一要义,十七大讲“第一要义是发展”,十八大讲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关于核心,十七大讲“核心是以人为本”,十八大讲以人为本是“核心立场”。关于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在提法上都与十七大完全相同,但在具体思路上更加富有逻辑性,如在论述“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时,强调“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论述“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时,强调“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
2023-09-13 11:43:191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断,提纲挈领,切中实质,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
2023-09-13 11:43:53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哪些?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发展势头。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加快经济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五个统筹”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坚持“五个统筹”,必须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在统筹兼顾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要抓紧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要着眼未来发展,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实现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政府和市场等各种关系。
2023-09-13 11:44:33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以人为本
2023-09-13 11:44:546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如下: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扩展资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胡锦涛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023-09-13 11:45:291

简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2023-09-13 11:45:59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A、B、C、D)。A、第一要务是发展B、核心是以人为本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一、拓展资料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对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的最重要的概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二、十七大与十八大区别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第一次得到全面和系统的阐述。和十七大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仍然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但增添了许多重要的新内容。关于第一要义,十七大讲“第一要义是发展”,十八大讲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关于核心,十七大讲“核心是以人为本”,十八大讲以人为本是“核心立场”。关于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在提法上都与十七大完全相同,但在具体思路上更加富有逻辑性,如在论述“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时,强调“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论述“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时,强调“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
2023-09-13 11:46:081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23-09-13 11:46:541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2023-09-13 11:47:01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2023-09-13 11:47:12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核心是: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2023-09-13 11:47:32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2023-09-13 11:47:401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有哪些?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2023-09-13 11:48:001

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2023-09-13 11:48:111

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六)坚持改革开放.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思想、邓总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023-09-13 11:48:19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是什么?

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既涉及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包含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针对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现实的实践问题,必须在工作中认真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保证他们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经济增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根本动力。不顾条件、不计代价地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损于人的发展。二是必须正确认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但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相互协调、社会和谐、人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在内的,内涵更广泛、更丰富的概念。三是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破坏自然、掠夺自然,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与珍爱自然、延续自然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四是必须正确认识区域之间的协调。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差距很大,这决定了不同地区经济实力和规模的差距将是长期存在的。区域协调不是指各地的经济规模都要一样大,而是指全国的人口与经济分布在各个区域之间要协调,与各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在完善国家统筹和转移支付机制的基础上,使地区间人均gdp、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五是必须正确认识工业化的内涵。工业化不是简单地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过程,也不是全国每个地区都把当地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相同的水平,更不是不顾各地的条件盲目上工业项目。工业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是运用传统生产方式的农业人口不断向拥有现代生产方式的工业和服务业转移的过程,是不断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过程。六是必须正确认识城镇化的内涵。推进城镇化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城镇化不是单纯地加强城镇建设、扩大城镇面积,更不是简单的“地改市”、“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等行政区划调整,城镇化既是壮大城镇规模、增加城镇数量、繁荣城镇经济的过程,更是转移农村人口、从而改变其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过程,是完善城镇形态、优化城镇体系布局、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过程。
2023-09-13 11:48:38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科学是为人服务的
2023-09-13 11:48:474

场地长期租赁合同怎么写

场地长期租赁合同,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1、场地长期租赁合同首先可以写甲方与乙方的姓名、身份证号等。2、其次可以写有关场地租用的事项,比如:位置、期限、双方的责任、费用的结算方式等。3、最后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即可。场地长期租赁合同1合同编号:本合同在如下当事人之间订立。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承租方:(以下简称“乙方”)为满足乙方工程施工生产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基础上,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方就甲方土地出租给乙方使用,乙方承租甲方土地事宜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第一条租赁物及其用途1、租赁土地位置:市区路号的土地,土地使用证号:。(若有平面图或位置图、土地使用证则可作为附件)。甲方保证向乙方出租的土地系本人(本人与共有)拥有完全所有权和使用权。(如果是共有,则尚应增加:已经经共有人同意,附书面同意声明。如果是委托租赁,应有土地所有权人与受托人的委托协议书)2、租赁土地面积:按计平方米。3、本合同所租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等]。(具体可以附件的形式予以明确)4、甲方出租给乙方的土地主要用于:。第二条期限及交付1、租赁期限为:年/月/日;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2、租赁期限届满,若乙方因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要求继续租赁时,甲方予以同意并延长租赁期限。3、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日内,甲方将租赁物交付乙方,甲方交付乙方的土地应达到或满足的要求或标准为:(1)(2)4、在本合同租赁期限届满之日起日内,乙方将租赁物交还甲方,交还时除双方另有约定外,双方可选择以下第种方式执行:(1)乙方于土地上改造增加的添附物,若乙方不再需要时,则无偿归甲方所有。(2)甲方要求乙方恢复基本的原状(合理使用后的自然损耗不在此列)。(3)向乙方收取恢复基本的原状所需的费用。(4)乙方于土地上改造增加的添附物由乙方折价给甲方。第三条租金及支付1、租赁土地每(年/半年/季/月/日)租金RMB元(大写人民币万仟佰拾元整)。2、租金支付时间:3、支付方式:第四条费用及税金1、于租赁期间,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须由甲方缴纳的印花税、登记费、公证费及与土地有关的税项及费用,由甲方承担。2、租赁期间,租赁土地使用所产生的水、电、气等有关费用及租金由乙方承担。第五条双方义务1、甲方义务:(1)承诺对租赁物拥有合法租赁权。保证不因任何第三方对所租土地主张权利而影响乙方的正常使用。(2)依照本合同约定的要求,按时向乙方交付租赁物。(3)负责办理租赁土地所需有关手续,并承担有关费用。(4)负责支付由本租赁合同所产生的各项政府税收。(5)负责保证本宗土地上的水、电、暖等基本设施完整,并协调乙方与水、电、暖的提供方的有关事宜2、乙方义务:(1)在租赁期限内按照双方约定的要求使用租赁物。(2)依照本合同约定按期支付租金。(3)在租赁期限届满日内,将租赁物交还甲方。第六条合同的变更、解除1、经甲方与乙方协商一致,可以对本合同进行变更或解除。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合同:(1)乙方未经甲方书面同意,将租赁物予以转让或抵押等行为。(2)乙方逾期日未支付租金,给甲方造成严重损害。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解除合同:(1)甲方不能按本合同约定时间交付乙方租赁物。(2)甲方不能按本合同规定的要求交付乙方租赁物。(3)第三方对租赁物主张权利而影响乙方正常使用。(4)非因乙方原因致使租赁物部分或者全部损(毁)坏,使乙方不能正常使用。第七条违约责任1、甲方违约责任:(1)甲方逾期交付乙方租赁物,应向乙方支付租金总额的%违约金。(2)甲方不能按本合同要求交付乙方租赁物,应向乙方支付租金总额的%违约金。(3)甲方未经租赁物的所有权人或处分权人许可即出租他人之物,或者租赁物因受其他物权的限制,致使乙方事实上不能对租赁物予以使用,按本合同租金总额的%承担违约责任。(4)甲方违反本合同约定其他义务,应向乙方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经济损失。2、乙方违约责任:(1)乙方逾期未交纳甲方租金,应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向甲方支付利息。(2)乙方未经甲方书面同意,将租赁物转让、抵押他人时,应向甲方支付租金总额的%违约金。(3)乙方逾期未交还甲方租赁物,应按本合同的规定向甲方支付租金,造成甲方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第八条免责条件1、因不可抗力导致本合同不能继续履行或造成的损失,甲方、乙方双方互不承担责任。2、因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需要征用或征收已租赁的土地及附属设施,使甲方、乙方造成损失的,互不承担责任。3、因上述原因导致合同终止的,租金按照实际使用天数折合计算。4、不可抗力系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第九条争议解决本合同项下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按下列第种方式解决:1、将该争议提请仲裁委员会,依据该仲裁委员会现有有效的仲裁规则申请仲裁。2、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十条其他事项1、租赁合同自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2、本租赁合同及附件,合计一式份,双方各执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3、未尽事宜,经甲方与乙方协商一致,可订立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附件一:《租赁物交付情况记录表》甲方:乙方: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或委托代理人: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签约地点:场地长期租赁合同2甲方: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场地租赁是为了小区的住户服务,无偿地为他们提供场地,安排活动项目,使他们在这里得以放松身心、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相互交流,在这个前提下,达到丰富社区文化氛围的效果,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的目的,现将______小区活动中心对外出租。在此思想指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规定,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就乙方对_____小区活动中心的场地租用,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甲方将坐落在_______________中心出租给乙方。第二条租赁期限1.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前三个月为试运行期,以后为正式运行期,在试运行期间如有不合理现象或需补充的项目条款,应及时调整并报方案及补充协议。2.租赁期共______月,甲方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将____________的设施、设备交付乙方,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截止。乙方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终止合同,收回房屋;1.擅自将房屋转租、分租、转让、转借、入股的;2.利用活动中心场所进行非法活动,损害公共利益的;3.经营项目与甲方规定及小区住户需要有冲突的;4.出现小区住户有效投诉及损害小区住户利益的;5.有违约行为的。第三条相关费用1.在协议生效期间,乙方负责在现有模式运行下所发生的费用,承担开展活动所需的各项费用,自负盈亏。第四条免责条件1.房屋如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损毁或造成乙方损失的,甲乙双方互不承担责任;2.因正常情况需要改造已租赁的房屋,使甲乙双方造成损失,互不承担责任。第五条责任及义务甲方:1.应保持按时提供场地给乙方,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确保水、电正常使用,若发生故障,甲方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尽快恢复正常;2.甲方为乙方招聘的老师办理小区出入证;3.指导、协调、监督乙方工作;4.甲方在需要时,有权使用场地、设施。乙方:1.乙方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并对安全工作方面(含人身、财产、防盗、防火等),服从甲方及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并签定安全责任书。2.因乙方违规被有关部门处罚,以及由此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负全部责任,同时视为违约。3.乙方每月向甲方汇报一次工作,主动接受甲方的监督。4.合同期满后,乙方享有承包优先权。第六条争议解决的方式本合同在履行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调解,调解无效时,可向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第七条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共同协商,签定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本合同一式2份,甲乙双方各执1份.附:安全责任书一份甲方:(签章)___________甲方:(签章)___________负责人:(签名)________负责人:(签名)_________经办人:(签名)_________经办人:(签名)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签约时间:_______________签约时间:_______________场地长期租赁合同3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身份证号码:承租方:(以下简称乙方)身份证:(工商执照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经协商一致,就甲方将经营场所租赁给乙方使用事宜,订立本合同。一、租赁场所的座落、面积、配套设施及用途1、甲方将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面积________出租给乙方使用。2、乙方按时根据实际使用数向供电、供水部门或甲方缴纳相关费用,如乙方违规用水、用电,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由乙方承担。3、乙方承租店铺的用途为________(禁止作其他用途)乙方不得改变本合同约定的用途,否则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二、租赁期限1、该经营场所租赁期限为________年,即自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止。2、租赁期满,甲方有权力无条件收回该经营场所,乙方应如期交还甲方。如甲方将到期的经营场所继续出租,乙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平等参与竞争。3、乙方在承租期内,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自办执照、按章纳税,独自享有经营带来的利益,承担经营中产生的一切费用及可能出现的风险。4、乙方应当办理开业所需的相关手续。三、租赁费用1、承租期内租赁费每月合计________元,全年总计________元。2、乙方每月支付承租经营场所总费用的时间为每月________日前。3、乙方须在本合同签订同时向甲方支付________人民币履约保证金,合同期满清算水、电等乙方使用的费用后,甲方一次性无息退回乙方。4、如果乙方延迟交付租金,每延迟交付一日应向甲方支付_________元违约金。5、甲方有权依据本合同约定直接从乙方交付的履行保证金中扣除乙方应承担的责任,当履约保证金不足________元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补足。否则,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承担赔偿责任。四、经营场所装修1、乙方根据经营需要对经营场所进行装修、装潢,费用由乙方承担。2、乙方在承租期内添_或装修在甲方建筑物上的固定装饰设施、不动产在租赁期结束后不得拆除,应无偿归甲方所有,如乙方擅自拆除,应负赔偿责任,属于乙方的其他财产,可移动设备等,归乙方所有,乙方有权处_,但不得损害建筑物。3、甲方提供乙方使用的经营场所及附属设施由乙方负责维修保养,费用由乙方承担;乙方装修不得拆、改经营场所的房屋结构,否则视违约处理,甲方有权解除本租赁合同,没收乙方所交的履约保证金,乙方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费用,情节严重的应承担有关的法律责任。4、乙方因经营需要,增加水、电容量,费用由乙方承担,甲方协助办理,合同期满,无偿归甲方所有。5、乙方装修后必须经消防验收合格后才能开业,应依法履行消防安全义务,承担消防五、甲方权利和义务1、依法制订有关治安、消防、卫生、用电、经营时间等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负责监督实施。2、甲方应按本合同约定将经营场地及相关服务设施按时交付乙方使用,并按约定收取租金及各项费用。3、租赁期内,乙方如有以下行为甲方可提前收回场地:(1)拖欠租金________日以上;(2)利用经营场地进行非法活动;(3)擅自改变场地建筑面积和档口面积;(4)在本商场内与他人闹事和不服从管理。4、在乙方期满后,甲方负责对经营场地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方可将保证金如数返还(不计息),如乙方未交清费用,可将保证金抵扣所欠款项,如保证金不足以抵扣所向乙方追回。在本商场内与他人闹事和不服从管理。5、在乙方期满后,甲方负责对经营场地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方可将保证金如数返还(不计息),如乙方未交清费用,可将保证金抵扣所欠款项,如保证金不足以抵扣所欠款项,应向乙方追回。六、乙方权利和义务1、乙方应按合同约定向甲方交付租金及其他费用,办理有关手续后有权在经营场地合法经营。2、乙方应严格遵守商场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遵守国家有关工商管理、物价、计生、防火、治安、卫生防疫等有关规定,做到守法经营、文明经商。乙方在档内经营的物品应自行整理、摆放、妥善保管。营业时间因乙方管理不善、存放不当而造成货物遗失、被盗与甲方无关,甲方不作任何补偿如乙方占道经营,被有关部门处罚,出发款项和损失又乙方负担。3、经营场地内的设施不得随意改动,如需改动或重新装修,须征得甲方同意后才可施工。场内设施如有损坏,应自行维修。4、租赁期间,如乙方确因经营不善需要推出经营场地,必需提前三个月通知甲方并征得甲方同意,结清各项费用后,双方签订书面协议解除合同,保证金(押金)不退还5、乙方不得将经营场地作经济担保或抵押。应按照甲方的要求提供有关本人或企业的备案资料,包括身份证明,户口本等。七、违约责任1、在租赁期内,任何一方不得违反本合同约定提前终止合同,如单方违约,须承担违约金________元。双方协商一致的除外。2、乙方在租赁期内不得擅自将经营场所转租、转让、抵押或以其它方式给第三方使用,否则视为乙方违约,甲方有权单方终止合同,并按违约向乙方提出赔偿。如特殊情况,乙方续变更承租人,必须事先征得甲方同意。第三方应与甲方重新签订租赁合同。3、乙方逾期________半________个月不交租金,甲方有权提前终止合同,收回经营场所,没收合同履约保证金并追究乙方的违约责任。4、租赁期满或提前终止合同时,乙方应将经营场所及附属设施一并交还甲方,逾期不交出经营场所及附属设施,乙方除应补交租赁费用外,每延迟交付一日向甲方支付________元违约金,并且甲方有权没收乙方所交纳的履约保证金。5、租赁期间,防火安全,门前三包,综合治理及安全、保卫等工作,乙方应执行当地有关部门规定并承担全部责任和服从甲方监督检查。八、免责条款因不可抗力或城市规划、政府行为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甲方应书面通知乙方终止合同,甲乙双方均无须向对方承担责任。九、争议解决方式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依法向房屋产权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十、其他约定1、自本合同签字生效之日起,甲、乙双方在此合同之前就本经营场所所签的其他合同(协议)终止,均按本合同约定确定双方权利义务。2、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以补充协议的形式予以解决,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3、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4、本合同壹式_________份,双方各执______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出租方(甲方)代表人(签字盖章):签约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签约地址:承租方(乙方):代表人(签字盖章):签约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签约地址: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3-09-13 11:48:301

旅游网站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网站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旅游网站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旅游网站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2]蔡加珍,刘伟华,关于网络时代旅游业发展,旅游科学,2000-03:14~17   [3]钟海生,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旅游报,2002-04-19   [4]张俊霞,网络化时代旅游业的变革与重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2~44   [5]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6]张俊,广东能成为旅游业的“信息省”吗?中国旅游报,2002-04-21   [7]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8]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9]丁力,旅行社经营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0]李志庄,Ctrip直面“新旅游”,中国旅游报,2000-03-10   [11]蒋国庆,焦芳,成长中的电子商务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2]周树青,电子商务情景案例,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13]曾强,中国电子商务蓝皮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4]旅游网络的反思,中国旅游报,2002-03-08   [15]Ho, James. Evaluating the word wide web: a global study of commercial sites [J].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1997.   [16]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7]王欣,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与路向,旅游管理,2000-05:17~21   [18]张树民,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旅游学刊,2000-04   [19]Robert M K. Towards geographies of Cyberspac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998(22),3:385~406   [20]杨福强,李骏阳,企业网络营销决策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06:27~29   [21]旅游网络,何去何从?   [22]路子,白翠玲,旅行社网站的性能及其发展态势,地球信息科学,2001-04:63~66   [23]殷建勇,旅游电子商务方兴未艾[EB/OL].   [24]俞晨,互联网与旅游业发展初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2   拓展阅读:基于差异化定制的交互式旅游网站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   [摘要]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旅游网站系统设计与实现是现代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的宣传途径,在旅游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交互式的旅游网站系统设计与实现需要从用户需求出发,并在差异化定制基础上对其系统进行规划。基于此,本文在差异化定制基础上,研究交互式旅游网站系统设计与实现,立足于差异化定制概念,对旅游网站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进行论述,研究其网站设计框架。   [关键词] 差异化定制;交互式;旅游网站系统;设计与实现   前言:旅游业在我国发展繁盛,但是旅游业的运行模式过于传统,不能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而旅游网站作为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成员,其在旅游业中设计与实现备受关注。而交互式的旅游网站设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生态链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与旅游业相关的社会服务相互联系,进而将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提高。本文在差异化定制理念基础上,对旅游网站建立与实现进行研究。   1.差异化定制概述   差异化定制是指通过向用户提供差异性的产品来满足细分市场中用户的实际需求。面对旅游市场中不同用户的细分需求,对旅游市场形式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精确评估,包括从技术的成本与收益方面进行细分。其中定性评估是指,为了满足市场用户的需求来对产品服务进行的性质估量,已通过产品服务的本质改变来实现不同用户的差异性需求。将差异性定制投放在旅游网站设计中,更加的面向用户需求。由于不同旅游用户具有不同需求,那么在旅游网站设计上不仅要体现整体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定制,能够满足诸多用户的多种需求。差异性定制主要面向大众,服务细节。   2.旅游网站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2.1数据库需求   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运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较高,旅游网站的建立也要将数据库作为基础,不仅需要收集旅游信息,同时还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和传播,供旅游管理者、旅行社以及消费者使用。可以说建立数据库是旅游网站的第一需求,消费者可以在数据库中检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即迅速又准确,一方面方便了消费者,另一方面有利于旅游信息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另外,旅行社也可以将该数据库作为推广旅游营销计划的平台,这样,旅游信息就不再被封锁起来,而是在全社会中共享,有效提升这些信息的利用率,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数据库的变化情况总结未来一段时间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并制定出相应的宏观政策,这对于规范旅企业经营者行为、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系统目标   交互式旅游网站的设计与实现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当前社会形势来看,任何一个产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处于优化调整之中,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旅游产业将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多贡献,完善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假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设计中应用ASP以及数据库开发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一个综合旅游服务平台,其中不仅包括咨询服务,还包括政务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等,将多个服务领域综合起来,同时发挥每个领域的优势,实现对相关信息的综合管理和利用,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营销计划,促进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系统上了解旅游景点信息,包括食宿价格、近期旅游人次以及评价等,可以对多家旅行社的消费情况进行对比,最终选出自己最满意的,并可以直接在线上报名。系统在正式设计之前,需要对旅游市场开展深度调研,准确掌握旅行社以及消费者的需求,保证前期收集到的资料真实、完整、准确,然后初步确认系统的组织和功能,明确要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哪些信息技术作为支持,最终利用差异化定制实现这些功能,使该系统同时满足旅游业管理部门、旅行社以及消费者的不同要求。   3.交互式旅游景区网站系统设计   3.1系统框架细化   对旅游网站系统框架进行细化为几个模块,其中包括景点介绍、地图和物品展示等几项基本内容。并对系统功能进行创新拓展,增加了自定义漫游和跨时期景观展示,使旅游网站系统的功能更加丰富和全面。在整个系统框架完全确定之后,再对每一功能区域进行细化,使系统功能更加完整。景点介绍是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景点的实际情况。在旅游网站系统景点介绍功能区域内,能够自动呈现或者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点击寻找,最终呈现出旅游景点的二维界面,通过图片和文字向游客介绍,使其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掌握景区的详细信息。   地图的功能能够解决用户在三维场景当中方向感和整体感欠缺的不足,开拓用户的视野范围,提升景区场景的宏观性和简洁性。三维场景搭配二维地图,三维场景当中的任意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地图来获得准确的信息。当用户通过旅游网站系统进入某一场景当中时,能够同时为其提供地图作为参考。   物品展示能够将场景当中的物品和相关细节呈现出来,以虚拟旅游产品通过独立窗口来展示实际物品,并具有缩放、旋转等功能,更加清晰的进行观察。用户登录旅游网站系统时,能够通过物品展示功能区查看物品细节。   漫游功能能够让用户通过旅游网站系统进行模拟体验,并从中获得最佳路线。而跨时期景观展示则是向用户展示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规划,使用户对景区有了更加详尽清晰的了解。   3.2交互方式分析与交互设计   在旅游景区网站系统框架细化的基础之上,进行交互方式分析与交互设计。对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的局限性加以考虑,选择合适的交互工具。在虚拟旅游系统当中,以鼠标点击行进,以键盘予以方向控制,但是该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就是会出现漫游的“死角”,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开始采用键盘来点击行进。在系统当中,点击鼠标左键能够点开界面当中的物品,进而呈现文字介绍,通过可缩放的地图来消除虚拟漫游的迷失感。能够通过点击鼠标左右键以及滚动滑轮,缩放、拖拽和旋转相关物品,观察其细节。另外,切换到不同时期的景观场景,也是通过交互方式分析与交互设计来实现的   3.3界面框架以及细节设计   以区域划分式的布局结构对旅游网站界面框架进行设计,将虚拟旅游产品展示作为重点区域,着重于界面的上中部设计,以吸引用户注意,将其作为主展示区域。另外,在文字、图片以及色彩等细节问题的设计上要格外注意,做到协调统一,合理搭配,要符合旅游产品的风格,将信息更加准确的表达,提升用户对产品的认知。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差异化定制进行概念进行解释,对旅游网站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面向其数据库建立需求,制定详细的系统目标。旅游网站需求分析立足于差异化定制理念,建立不同用户需求数据库,为了扩大旅游网站的经济市场进而制定差异化目标。通过对交互式的旅游网络系统进行设计,首先将系统框架进行细化,采取交互式的分析方式,对旅游网站界面框架进行处理。 ;
2023-09-13 11:4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