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端午节的故事有哪些?

2023-09-26 16:03:14
TAG: 故事 端午
共2条回复
瑞瑞爱吃桃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一)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 乡人群而祭之。

(三)白蛇传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1、《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

伍子胥家族在楚国很有名。先祖伍举是直言楚庄王有功劳的楚国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师。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受命亲自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后选定城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他忠心耿耿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吴王阉闾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夫差即位,帮助吴国打败越国。伍子胥分析吴越两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张一定要灭掉越国。但是吴王夫差自矜功伐,听信伯噽谗言,允许越国保全下来。并将伍子胥赐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后三年,吴国被越所灭,夫差掩面自杀,吴国百姓更加怀念国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来江浙一带相传伍子胥死后忠魂不灭化为涛神,端午节即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勾践伐吴说》

在浙江,还有端午节来源于勾践操练水军之说。而龙舟竞渡活动,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的历史。

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投降,在吴国过了3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前473年迫使夫差自尽,终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昭彰勾践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4、《纪念曹娥说》

《后汉书·曹娥传》记载,曹娥,虞皂湖乡曹家堡人。父曹盱,为巫祝,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年十四,投瓜于江,存其父尸。曰:父在此,瓜当沉。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自投于江而死,三日后抱父尸出。”

译文:“曹娥之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寻父亲。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三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

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上虞县官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后蔡邕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在浙江的东部地区,当地居民把端午节看作是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5、《纪念介子推说》

介子推曾经作为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子追随重耳四处流亡。重耳断粮数日,再不吃东西就会死人。这时候介子推竟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做成了肉汤送给重耳吃。重耳吃饱喝足之后,询问缘由,发现了介子推的伤,很是感动。重耳表示,以后自己得到国君之位,一定要重赏介子推,报答活命之恩。

可是,等到重耳回到晋国,夺得国君之位后,遍封群臣,唯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心中怨恨,于是写了一首《龙蛇之歌》来表达自己的哀怨。然后,介子推带着母亲离开了朝堂,回到了故乡。有人把介子推的歌谣告诉晋文公,晋文公遗憾不已,连忙派人去寻找介子推。打听到介子推住在山中,就到山中寻找。可介子推就是不肯露面。晋文公也是阎王脾气,竟然下令放火烧山,认为介子推为了活命,必然出山。没想到介子推竟然抱着一棵树,活活烧死了。

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为了表示对介子推的纪念,表达自己的悔恨,晋文公下令,以后五月初五那一天,都不许生火做饭——大家提前几天做好了粽子之类的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后来,其他国家了解到介子推的故事,也很是感动,推广开来。中原大地,长江流域,都在五月初五纪念介子推。

6、《纪念黄巢说》

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民间传说中,端午节在门口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与他也有着莫大的渊源。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小教板

端午节的故事有:

1. 纪念屈原说。

2. 纪念伍子胥说。

3. 纪念孝女曹娥说。

4. 纪念越王勾践说。

以上就是端午节的一些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节日档案——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档案——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档案——端午节节日档案: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中文:端午节。英文:Dragon Boat Festival。别称:端阳节、龙节、正阳节、龙舟节等。节日时间:农历五月初五。节日活动:扒龙船、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节日饮食:粽子、五黄、咸鸭蛋、绿豆糕等。流行地区: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节日起源:天象崇拜,龙图腾。纪念人物: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1.节日习俗——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节日习俗——端午食粽:端午食粽,是节日习俗之一。粽,即“粽”,俗称“粽子”属“”的其中一种”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粒,做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粽粒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箸叶(或格叶) 等。到了晋代时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并被正式定为端午节庆食物。3.节日习俗——挂艾草菖蒲:挂艾叶葛蒲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叶成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葛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怯鬼之神效。4.节日习俗——五彩绳:端午节系五彩线,是古老汉族传统习俗。五彩线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飘走,会带来一年的好运。5.节日习俗——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辟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6.节日习俗——饮雄黄酒:饮雄黄酒,是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间 ,以法诸毒。流传中国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7.节日习俗——避五毒: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形成此习惯。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赊)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撕,再不能横行了。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8.节日习俗——沐兰汤:沐兰汤,即端午日洗的草药水,此俗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这习俗在西汉末的《大戴礼记》中有记载,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中国传统节日档案——端午节节日档案: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中文:端午节。英文:Dragon Boat Festival。别称:端阳节、龙节、正阳节、龙舟节等。节日时间:农历五月初五。节日活动:扒龙船、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节日饮食:粽子、五黄、咸鸭蛋、绿豆糕等。流行地区: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节日起源:天象崇拜,龙图腾。纪念人物: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1.节日习俗——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节日习俗——端午食粽:端午食粽,是节日习俗之一。粽,即“粽”,俗称“粽子”属“”的其中一种”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粒,做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粽粒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箸叶(或格叶) 等。到了晋代时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并被正式定为端午节庆食物。3.节日习俗——挂艾草菖蒲:挂艾叶葛蒲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叶成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葛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怯鬼之神效。4.节日习俗——五彩绳:端午节系五彩线,是古老汉族传统习俗。五彩线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
2023-09-09 14:02:461

什么是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 端午节在中国传统节日里名称最多,由来也最多。从“名称”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吴越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有不少学者认同。 端午节的习俗远不止20多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吃粽子和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是较有代表性的说法,其实还有纪念伍子胥、介子推和孝女曹娥之说,只是屈原说的影响最广。
2023-09-09 14:04:013

端午节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是在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民间过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放纸鸢等等
2023-09-09 14:04:112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023-09-09 14:04:232

端午节是哪一天?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023-09-09 14:04:435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的主要习俗:1、赛龙舟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2、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古粽籺"、“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2023-09-09 14:05:001

端午节是哪一天??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2023-09-09 14:05:365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扩展资料:“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该文献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争论不休。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主要观点有四种:据考证,端午的"龙舟竞渡"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古代南方百越的吴越一带于春秋之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诗作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俗来,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质上也就是当时一种竞度所用的船。参考资料:端午节--文化--人民网
2023-09-09 14:07:347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端午节是2024年6月10号,星期一。
2023-09-09 14:13:133

什么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起源有9种说法:第一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逝世。第二说认为唐玄宗李隆基农历八月初五生,端午节是为了庆祝他的生日。第三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生日,来源于吴越一带人民原来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第四说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的。第五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第六说认为端午源于楙日,端午的许多习俗都是为了镇妖避邪。第七说认为端午南、北方意义不同,南方纪念屈原,北方则是游春节日。第八说是认为纪念沔阳的四位劫富济贫的豪杰。第九说认为源于纪念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
2023-09-09 14:13:302

端午节的时间

2023年端午节的时间为6月22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人们纪念屈原,不只是因为他的艺术造诣,更是因为他伟大的灵魂和深沉的爱国之情。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仲夏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端午节自古就是食粽与扒龙舟的喜庆日子,端午节时热闹的龙舟表演,欢乐的美食宴会,都是庆贺佳节的体现。
2023-09-09 14:14:151

端午节属于什么节日

端午节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2023-09-09 14:14:401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由来:传说战 国时期的楚 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 尽,后人将端午节作为纪 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 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 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 民 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2023-09-09 14:14:502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活动

1、食粽子: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食用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2、挂艾草和莒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莒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过端午,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3、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4、沐兰汤:端午洗澡被称为兰汤沐浴。又叫沐兰汤。端午沐浴就是用艾叶、菖蒲、佩兰等草药煮成汤,全家大小在端午的时候(最好是中午)洗澡。兰汤沐浴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至于兰汤所用之“兰”,其实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今天医家常用之中草药佩兰。在端午之时,以佩兰和莒蒲、艾叶等香草煎汤洗澡可祛邪避瘟,防痱止痒,治疗和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增强身体的抵抗力。5、栓五色丝线: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2023-09-09 14:15:001

端午节简单介绍(50字以内)

二战电影大全对日战争.
2023-09-09 14:15:128

端午节的特点 端午节的特点是什么

1、端午节的特点是: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已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
2023-09-09 14:16:351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的由来,众说纷纭,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等,但“屈原说”最受认同。具体如下:一、纪念屈原说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但却再也没有捞到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u2002二、纪念伍子胥说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五月五日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u2002三、纪念孝女曹娥说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年-公元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u2002四、纪念介子推说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五、其它说法1、恶日禁忌说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月恶日"(见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汉代北方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一般认为这一习俗从战国就开始流行。此俗在东汉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避五毒”、“躲端午”等习俗。2、夏至说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3、蓄兰沐浴说据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中说,周代已有“蓄兰沐浴”的习俗;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u20024、勾践操练水军说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是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2023-09-09 14:16:521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2023年6月22日,星期四,端午节,法定节假日(2023年6月22日~2023年6月24日,共3天)。农历是癸卯年 戊午月 辛亥日 (五月初五)。生肖是兔。宜:出行.搬家.搬新房.动土.祈福.安床.祭祀.修造.拆卸.起基.出火.伐木.开光.求子。忌:结婚.交易.开业.安葬.修坟.行丧。
2023-09-09 14:18:382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LZ月LZ日
2023-09-09 14:18:5014

为什么会有端午节这个节日呢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扩展资料:端午节特色饮食:1、粽籺: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2、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3、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4、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2023-09-09 14:19:201

端午节由来的演变

1屈原………………
2023-09-09 14:19:558

端午节时间

端午节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2022年端午节是2022年6月3日,端午节放假时间是6月3日-6月5日,共3天时间。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传统民俗:扒龙舟:古代的越民族以龙为图腾,为了表示自己是“龙种”身份,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的风俗,而且在每年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便有类似于今天的竞渡游戏,这就是竞渡习俗的由来。挂艾草与菖蒲:端午节大家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端午食粽: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2023-09-09 14:20:401

端午节到底是哪一天?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2023-09-09 14:21:214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今年的端午节是2023年6月22日(农历五月初五)。
2023-09-09 14:21:574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子,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2023-09-09 14:24:032

端午节时间

端午节的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2023年端午节当天是阳历的2023年6月22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端午节的习俗:1、吃粽子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2、拴五色丝线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连同雨水一起冲走。3、佩香囊端午节这天,还有给小孩子佩戴香囊的习俗。在南方,年轻男女还会通过香囊来表达各自的爱意。香囊形状万千,小巧可爱,但它不仅仅是装饰品而已,更是爱的传达。
2023-09-09 14:24:161

端午节是哪天

  1、2020年端午节时间为:五月初五,2020年6月25日。   2、“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燕京岁时记》:“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3、《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有载,远古时古越人天皇氏已发明天干地支。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干支的发明标志着原始的历法出现。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2023-09-09 14:25:081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呀

2023年端午节日期是2023年06月22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已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09-09 14:25:172

端午是什么时候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端午的习俗: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2023-09-09 14:25:281

端午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000年前,谢谢出现纯纯粹粹吃饭(、(((
2023-09-09 14:26:075

端午节就是五月节吗?哈

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 、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贴符则据说是为了避邪。“炒五毒”,江苏中部以韭菜、茭(jiāo)草(或金针菜)、木耳、银鱼、虾米等同炒,大约是以这几种菜象征蟾蜍、蝎子、壁虎、蛇、蜈蚣等五毒都是端午的必备菜肴,现在少见。但是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以辣椒、葱、姜、蒜 、香菜五种有刺激的东西混合一起炒也叫炒五毒,一般餐馆都可以点到此菜,因为食材比较常见。  节日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   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2023-09-09 14:26:442

什么是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2023-09-09 14:27:043

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为了纪念他,把粽子包好投入水中
2023-09-09 14:27:166

端午节是哪一天

2022年端午节是6月3号,农历五月初五,星期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鱼虾投入粽子。粽子的起源远早于屈原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才坚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拴五色丝线: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2023-09-09 14:32:271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2023-09-09 14:32:481

端午节是不是家里人团圆的日子呢?

不是
2023-09-09 14:33:044

端午节50字以内的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09-09 14:34:1715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2023-09-09 14:35:003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端午来源传说伍子胥也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他与屈原不同的是屈原是国破家亡之后殉国而死,而伍子胥是因为父兄被楚王所杀后,连夜奔向吴国,为报父兄之仇,他助吴王伐楚,经过5次激烈的战役之后,他攻入了楚都郢城。伍子胥也是一个十分凶狠的人,他攻入楚国的时候,杀死他父兄的楚平王已经死了,并且已入葬多时,可是他为报父兄之仇,掘墓鞭尸,某种程度上他算得上掘墓鼻祖了吧!可能由于伍子胥掘墓鞭尸的行为太损阴德,他最后这结局也不是太好。吴王阖庐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皇位,当时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大败越国。伍子胥认为应该一鼓作气直接攻入越国国都,消灭越国,可吴王夫差听信大臣谗言,认为伍子胥有叛国之心,于是赐伍子胥宝剑自尽。为报父仇能掘坟鞭尸的伍子胥,对待自己也同样凶狠。为达成心愿,他死之前,对邻居说:“我死后就将我的眼睛挖出来,悬挂在吴国都城之上,我要看着越国的军队消灭吴国。”说完之后,伍子胥就自刎而亡。吴王夫差听说这件事之后十分的愤怒,于是就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在五月五号这天投入江中。所以端午节也有纪念伍子胥之说。
2023-09-09 14:35:251

问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2023-09-09 14:35:451

端午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

诗人节、龙日等等。 东北亚某国准备向联合国
2023-09-09 14:36:0114

端午节干什么

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
2023-09-09 14:37:002

怎样办理出国留学贷款

目前招行有留学贷款,招行部分城市向自然人发放的出国留学贷款,用于支付签证申请人或直系亲属的学费、生活费等留学期间所产生的费用,符合申请条件的话,您可尝试联系网点提出申请。要求:1.具有合法有效身份证明;2.年龄加贷款年限不超过70岁;3.具备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4.已经取得留学通知书或其他入学证明材料;5.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违法行为,当前未涉及任何刑事案件或对其不利的民事案件;6.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金额需要依据留学通知书等证明材料确定,原则上单笔授信最低不少于1000元,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具体金额需要联系当地网点确认。一般以抵押方式办理,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8年(含);以信用方式办理,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具体建议您和当地网点确认是否能申请。
2023-09-09 14:19:422

参照公务员管理是什么意思

参照公务员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的录用、晋升、工资待遇、考核及其他方面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随着机构改革和《公务法》颁布实施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分配的行政编制减少,从而出现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参公管理并不是独立的编制形式,而是事业单位的一种人员管理方式。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种类:一、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如团委、科协、妇联等人民(群众)团体,这些单位使用行政编制,但无具体行政职能,因此称作参公群团机关工作人员。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此类单位多是党政机关的下属二级单位,如档案局、党史史志办、城管执法局、金融办、关工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供销社等,这些单位虽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但部分工作人员没有行政编制而使用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工资福利待遇和公务员没有区别。法律法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使用事业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事业单位,列入参照管理范围。法律法规的授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省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与行政法规有同等效力的政策性法规文件。以上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是什么意思的全部解答。
2023-09-09 14:19:431

张爱玲作品

张爱玲作品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烬余录、茉莉香片、封锁、连环套、多少恨、同学少年都不贱等。1、《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白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她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2、《金锁记》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亲手毁掉自己儿女的幸福。张爱玲另辟蹊径,讲述了一个母亲对自己亲生儿女迫害摧残的传奇故事,从而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环境怎样把一个原本有着温情性格的正常女人变成一个阴鸷狠毒的“吃人者”。3、《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结稿,后来张爱玲旅美期间,进行改写,删掉了一些略带政治色彩的结尾,改名为《半生缘》。该小说通过年轻人的婚姻的悲欢离合,揭示了社会和人性的方方面面。4、《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诸多作品中一部广为流传的中篇小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 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汇时人们的情感、婚姻生活, 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人生。5、《烬余录》是张爱玲1944年写下的篇幅较长的散文,写在战争快结束的时候,记录的则是两年前香港空战时期的人与事。其中有一句文字常被忽略,却很有趣。张写“究竟防空员的责任是什么,我还没来得及弄明白,仗已经打完了”。事实上,直到张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战争仍在继续。但由这样写下便可看出:在张的心目中原本装不下什么国仇家难的大战争。打仗,就是自己生活的地方太平不太平,而这也恰是最平凡的普通人的真实观念。张是平凡的人,也写平凡的人,只是带一点讽刺的口气,这讽刺不引人厌嫌,因为是自嘲的。6 、《茉莉香片》是张爱玲的一篇中篇小说。它主要描述了从小都没有得到父爱的聂传庆,在碰到本能成为他父亲的言子夜的女儿言丹朱,聂传庆从小是个怯懦,变态的男孩,有三分像女孩子。言丹朱想帮助聂传庆。聂传庆是个仇恨的人,待一切都是悲观的角色。他心里总是有种很无奈,却很沉重的压抑。故事就是围绕着聂传庆和言丹朱所发生的一些寻常且又与众不同的事儿发展的。从中体现了“生之艰难,爱之凄凉”的风格。7 、《封锁》是张爱玲在民国时期创作的一部小说,《封锁》写的是男女主角在公车封锁的情况下与常态不同的行为,他们在公车上恋爱了,可是下车后就自然而然地分手了。张爱玲善用比喻和拟物拟人,在之前她的其它小说中已经见识过了。譬如这篇《封锁》,将电车轨喻作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光看字面就感觉让人发疯,然而开电车的人却“不发疯”。又说,“这庞大的城市在阳光里盹着了,重重地把头搁在人们的肩上,口涎顺着人们的衣服缓缓流下去,不能想象的巨大的重量压住了每一个人。8、《连环套》是作家张爱玲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女子一生相继在一群男子身边周旋的故事,她自小被人贩子带大,后被卖给第一个丈夫,一个印度商人。她聪明精干,为了自己的生存不断与一个又一个的男人结婚,钻进一个又一个的连环的套子里,她从没有自由,没有幸福,唯一一点点对爱情的期待也被狠狠地辜负,她将自己的青春全葬送在了一个又一个男人身上,每每有了一点暖意,却很快发现被欺骗,辜负,背叛。9 、《多少恨》是1990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爱玲。这本书是作者根据电影剧本《不了情》改编的小说,主要讲了玩着骨牌到天亮默默等待的母亲、害病独守乡下的夏太太、奔赴天涯不忍离去的家茵这三个女人在旧社会追寻自己爱情和自己的命运。10、《同学少年都不贱》讲的是两位女孩恩娟、赵珏之间的情谊沧桑。故事开端于两人在上海重逢叙当年。恩娟嫁了位犹太人汴·李外,后来移民美国华盛顿,汴·李外成为第一位入阁移民,赵珏则境遇不如恩娟。因是多年后重逢,两人相对当年平等的身世,便见出高低。或者这正是取名《同学少年都不贱》的深意。言语间充满张爱玲式一贯的讥诮,人物刻画鲜明、情节铺叙细腻,在轻快的故事节奏里,透着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沧桑凄凉感。
2023-09-09 14:19:431

王维抒写的田园古诗词三首

【篇一】王维抒写的田园古诗词   《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赏析:   用白描手法,绘出一幅春末夏初乡村景象图,表现出对田园闲逸欣羡之情,也流露出诗人想退出宦途心境。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核心是一个“归”字。   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景象,渲染暮色苍茫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小孩。这种朴素散发着泥土芬芳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不是吗?麦地里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配偶呢;桑林里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安乐窝,找到自己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徬徨中路,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篇二】王维抒写的田园古诗词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鉴赏: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广漠空蒙、布满积水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白鹭,金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例证。   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诗句,便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嘉句”(《国史补》卷上);明人胡应麟力辟其说:“摩诘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祐用摩诘诗。”(《诗薮·内编》卷五)按,嘉祐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谁诗句,这很难说;然而,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宋人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采数倍。”(《石林诗话》卷上)“漠漠”有广阔意,“阴阴”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色调和气氛。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虑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自由自在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禅寂生活之乐。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名利场,不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结果。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一首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压卷,说成“空古准今”极至,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偏嗜;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参看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卷十)。 【篇三】王维抒写的田园古诗词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大概是穿行在山中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颜色,蜿蜒穿行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色彩有特殊敏感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绚烂秋色遐想呢。所以,这里“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是山中景色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却是它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浓翠之中。苍翠山色本身是空明,不象有形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复杂作用所产生一种似幻似真感受,一种心灵上快感。“空”字和“湿”字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深山另一种美境界;王维这首《山中》“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山色给人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   这幅由白石磷磷小溪、鲜艳红叶和无边浓翠所组成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2023-09-09 14:19:4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作词 聂耳作曲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2023-09-09 14:19:426

环卫所属于什么局

只要是环卫处,职工就是事业单位吗
2023-09-09 14:19:415

办理餐饮健康证要检查哪些项目

餐饮服务健康证体检项目有哪些一般包括以下几项:1、外科检查:身高体重、脊柱四肢、甲状腺、皮肤和淋巴结、肛门和生殖器等。2、抽血检查:主要是检查是否有乙肝或其他传染性疾病。3、内科检查:血压、营养和发育情况、呼吸道和肺、心血管、肝、脾、神经状况等。4、五官科检查:视力、色觉、听力、鼻子、口腔和咽喉。5、肝功能检查:主要查转氨酶是否正常。更多关于办理餐饮健康证要检查哪些项目,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aeee461616094904.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9-09 14:19:401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与其成就

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情绪条件作用和动物心理学。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主张研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他还把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应用到了动物研究、儿童教养和广告方面。他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美国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初期,华生(出版了《一个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书,主张心理学的价值在对于行为的研究,而不是研究意识。这根本性的推翻了当时将内省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并轻视行为研究的构造论心理学界。与他们相比,华生研究人体之于环境的变化,或者更明确的说:研究特定的刺激会引导人体作出何种反应。大多数华生的研究都属于比较心理学,比如他常研究动物的行为。华生深受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的影响,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系统时,无意间发现了古典制约现象,并在接下来的研究里记载了细节。华生的理论强调生理学,认为以刺激能得到条件反射的反应—对比其他所有器官也会有类似的反射作用。也因此,华生可以被称为S-R(刺激—反应)心理学家。理论:本能理论、情绪理论、思维理论、人格理论、感觉理论代表作品:《行为主义》,《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他引入了操作条件性刺激。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 (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timulation。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型名称来自英文Reaction。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斯金纳把强化分成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种。这两种强化都增加了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斯金纳认为不能把消极强化与惩罚混为一谈。他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惩罚就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他的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当主体学习时反应速率就增强,不学习时反应速率则下降。因此他把学习定义为反应概率的变化,提出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他看来,学习是一门科学,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则是一门艺术,是把学生与教学大纲结合起来的艺术,是安排可能强化的事件来促进学习,教师起着监督者或中间人的作用。斯金纳激烈抨击传统的班级教学,指责它效率低下,质量不高。他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对教学进行改革,设计了一套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方案。斯金纳一生著作很多。自1930年以来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和12本专著。他的主要著作有:《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的分析》 <科学与人类行为><言语行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教学机器> 。这些著作全面阐述了操作行为主义理论和这种理论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他还用操作行为主义理论阐述社会生活问题,出版了小说<沃尔登第二> 以及《自由与人类的控制》《超越自由与尊严》。这些作品曾在美国社会中引起巨大反响和激烈争论。
2023-09-09 14:1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