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国家关于农村土地粮补和地补政策

2023-09-19 05:37:20
TAG: 政策 农村
共2条回复
nicehost

  2015年国家深化农村改革、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最新出台的政策措施:

  1、种粮直补政策

  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5年种粮直补资金151亿元。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2015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3、良种补贴政策

  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按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机型和类别确定,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6、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

  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

  7、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2014 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提价幅度为5、4%;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提价幅度分别为2、3%、2、2%和 3、3%。2015年,继续执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常规产粮大县奖励标准为500-8000万元,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扶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在奖励产粮大县的同时,中央财政对13个粮食主产区的前5位超级产粮大省给予重点奖励,其余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油菜籽增加奖励系数20%,大豆已纳入产粮大县奖励的继续予以奖励;入围县享受奖励资金不得低于100万元,奖励资金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产和产业发展。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2015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

  11、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60、5亿元,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12、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支持政策

  2013 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在全国建设12500个万亩示范片,并选择5个市(地)、81个县(市)、600个乡(镇)开展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2015年,国家将继续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整建制推进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辐射带动区域均衡增产。

  13、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支持政策

  2015年,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并已按照2013年资金规模的70%拨付地方。

  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7亿元。2015年,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4亿亩;粮食作物配方施肥面积达到7亿亩以上;免费为1、9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力争实现示范区亩均节本增效30元以上。

  15、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继续在适宜地区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绿肥种植技术和大豆接种根瘤菌技术,同时,重点在南方水稻产区开展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推广,在北方粮食产区开展增施有机肥、盐碱地严重地区开展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推广。

  16、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支持政策

  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强化项目支持。二是推动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三是优化种业发展环境。

  17、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正式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总投资4985万元,专项用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开发。

  18、农业标准化生产支持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安排2340万财政资金补助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依托“三园两场”、“三品一标”集中度高的县(区)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44个。

  19、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2014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20、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

  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资金主要用于养殖场(小区)水电路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等。2015年国家将继续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21、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

  22、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6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补助,初步确定5年为一个补助周期;中央财政对未超载的牧民按照每亩每年1、5元的测算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给予牧民生产性补贴,包括畜牧良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每年每亩10元)和每户牧民每年500元的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015年,国家将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23、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重点用于推行苜蓿良种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面,2015年将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24、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根据《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渔业油价补助对象包括:符合条件且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2015年将继续实施这项补贴政策。

  25、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

  2013年落实渔业资源保护与转产转业转移支付项目资金4亿元,其中用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600万元,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9400万元。2015年该项目将继续实施。

  26、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2013年开始,中央对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给予补助,无房户、D级危房户和临时房户户均补助2万元,C级危房户和既有房屋不属于危房但住房面积狭小户户均补助7500元。2015年国家将继续实施这一政策。`

  27、海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

  中央投资按每艘船总投资的30%上限补助,且原则上不超过渔船投资补助上限。2015年该项目将继续实施。

  28、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

  对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给予1000万元左右的奖励。力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今年对示范区建设的贷款余额不低于300亿元。

  29、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

  2015年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以启动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项目、组织召开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完成改革试验项目中期评估三大工作为重点。

  30、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2015年,将继续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

  31、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对目录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与目录范围外的其他农产品混装,且混装的其他农产品不超过车辆核定载质量或车厢容积20%的车辆,比照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执行,对超限超载幅度不超过5%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合法装载车辆执行。

  32、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

  继续对鲜活农产品实施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环节低税收政策,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产品。2015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

  33、农村沼气建设政策

  2015年,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沼气。

  34、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

  规划中的农业环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

  二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三是开展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治理。

  四是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在25度以上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实行退耕。

  五是开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

  六是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七是开展湿地恢复与保护。

  35、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政策

  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引导农民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养畜,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设施建设。

  3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

  2015年,农业部将进一步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使试点县规模达到300个,新增200个试点县,每个县选择2-3个主导产业,重点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中的带头人、骨干农民。

  37、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26亿元,基本覆盖全国农业县。

  38、阳光工程政策

  2015年,国家将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以提升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为主要目标,对务农农民免费开展专项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系统培训。

  39、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

  2015年依托培训基地举办117期示范培训班,通过专家讲课、参观考察、经验交流等方式,培训8700名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3000名大学生村官。选拔50名左右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每人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

  40、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二是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三是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的合法权益。

  41、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

  2015 年,国家将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选择部分地区进行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国家将推进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这些组织必须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坚持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国家还将进一步完善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42、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对于种植业保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40%,对东部地区补贴35%,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单位补贴65%,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对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保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50%,对东部地区补贴40%,对中央单位补贴80%,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对于公益林保险,中央财政补贴50%,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补贴90%,地方财政至少补贴40%;对于商品林保险,中央财政补贴30%,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补贴55%,地方财政至少补贴25%。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覆盖全国,地方可自主开展相关险种。

  43、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项目进行奖励或者补助的政策。

  44、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帮助解决家庭农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5、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

  2015年,除继续实行已有的扶持政策外,农业部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配合有关部门选择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合作社,按照限于成员内部、用于产业发展、吸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风险可掌控的原则,稳妥开展信用合作试点。

  46、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政策

  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

  47、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

  明确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具体内容、衡量标准和运作方式,提出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

  48、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政策

  2015年,选择三个省作为整省推进试点,其他省(区、市)至少选择1个整县推进试点。

  49、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政策

  根据1号文件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将深入研究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产权交易、股权的有偿退出和抵押、担保、继承等重大问题。

  50、农村、农垦危房改造政策

  2015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60万户左右。拟按照东、中、西部垦区每户补助6500元、7500元、9000元的标准,改造农垦危房24万户;同时按照中央投资每户1200元的补助标准,支持建设农垦危房改造供暖、供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的征地补偿标准

  征地补偿

  1、征收耕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3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万元。

  2、征收基本农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8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9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6万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8万元。

  4、征收工矿建设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体建设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6万元。

  5、征收空闲地、荒山、荒地、荒滩、荒沟和未利用地平均每亩补偿2.1万元。

  其他税费

  1、耕地占用税,按每平方米2元计算。

  2、商品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按每亩1万元计算。

  3、征地管理费,按征地总费用的3%计算。由国土资源部门严格按有关规定使用。

  4、耕地占补平衡造地费,平均每亩4000元,统筹调剂使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监督验收。

  房屋地上物补偿标准

  1、房屋补偿标准

  楼房每平方米补偿3300元。

  捣制砖砼结构房屋每平方米补偿2800元。

  砖瓦房每平方米补偿2400元。

  平房每平方米补偿1900元。

  2、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

  仓房每平方米补偿920元。

  室外水泥地坪每平方米补偿165元。

  沼气池每个补偿4600元。

  厕所每平方米补偿190—300元。

  猪鸡舍每平方米补偿150—260元。

  塑料大棚每平方米补偿165—280元。

  菜窖每平方米补偿180—330元。

  砖石墙每延长米补偿190元。

  格栅每延长米补偿450元。

  大门楼每个补偿2400元。

  饮用水井每眼补偿1000元。

  农家排灌水井每眼补偿15000元。

  排灌大井每眼补偿3万元。

  排水管每延长米补偿80—150元。

  电话移机补助费每户200元。

  有线电视迁移补助费每户300元。

  坟每座补偿5000元。

  3、异地安置补助费每户2万元。

  征占林木补偿标准

  1、林木补偿标准

  ⑴杨、柳、榆、槐树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6000元;

  4—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0—36000元;

  14—20年平均每亩补偿60000-80000元;

  2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32000元。

  ⑵柞树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0元;

  4—20年平均每亩补偿18000—30000元;

  21—50年平均每亩补偿44000—600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24000元。

  ⑶红松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2000元;

  4—20年平均每亩补偿20000—31000元;

  21—40年平均每亩补偿56000—62000元;

  41—70年平均每亩补偿168000元;

  7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126000元。

  ⑷落叶松林木补偿费

  1—3年平均每亩补偿150000元;

  4—20年平均每亩补偿180000—250000元;

  21—50年平均每亩补偿60000—1300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亩补偿110000元。

  2、村民房前屋后林木补偿标准

  一般林木

  幼龄林平均每株补偿35-65元;

  中龄林平均每株补偿220—300元;

  成熟林平均每株补偿350元。

  3、森林植被恢复费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苗圃地每亩120000元;

  未成林每亩86600元;

  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每亩63360元、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每亩76670元;

  疏林地、灌木林地每亩50000元;

  宜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每亩43340元。

  4、林业设计费按林地、林木和森林植被恢复费总和的3%收取。

  果树补偿标准

  1、苹果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150-22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300-45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600-18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900元。

  2、梨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45-12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50-30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900-22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1200元。

  3、桃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45-9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50-28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350-680元;

  衰果期21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280元。

  4、葡萄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30-55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40-15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50-330元;

  衰果期12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190元。

  5、枣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30-8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50-12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520-130元;

  衰果期31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680元。

  6杏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45-185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200-31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500-1600元;

  衰果期3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980元

  7、板栗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45-95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90-21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50-1600元;

  衰果期3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860元。

  8杂果树

  培育期平均每株补偿25-5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补偿80-13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补偿130-28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补偿140元。

  电力设施动迁补偿标准

  1、低压线路改移每公里补偿30000元;线路加高木杆平均每根1000元,砼杆平均每根1500元。

  2、高压线路改移每公里补偿47000元;线路加高砼单杆平均每根6000元,砼H杆平均每基8000元。

  3、高压线路加高:砼单杆平均每根5500元,砼H杆平均每基8000元,砼A杆平均每基10000元,铁塔平均每基10万元。

  4、高压线路加高:砼双杆平均每基2万元,铁塔平均每基20万元。

  邮电通讯设施动迁补偿标准

  1、电话线路

  木杆平均每根1000-2000元;

  砼杆平均每根1500-3000元。

  2、架空光缆

  木杆平均每根500元;

  砼杆平均每根1000元;

  光缆每米50-150元。

  3、地下电缆

  电缆、光缆每米100-200元。

  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动迁补偿标准

  采取工程修复和补偿相结合的原则,按成本价适当补偿。

  1、农村小型水库

  水库水面每亩补偿19000元;

  水库水面每亩补偿16000元;

  水库荒滩每亩补偿300元。

  2、农田灌溉水利设施

  小型闸门每个补偿15000-20000元;

  排灌干渠堤坝每延长米补偿80元。

  厂矿企事业单位动迁补偿标准

  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动迁,考虑实际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办公用房参照民房动迁标准;厂房等生产设施按重置折旧计算,适当考虑停工搬迁损失费用。

  施工运输道路补偿标准

  凡工程施工指定的乡村运输道路,施工期间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养护,工程竣工后按补偿标准由各市组织修复。乡村道路视取料难易、路面宽度情况,每公里补偿20-35万元。

  乡村道路每公里补偿9万元。

  乡村道路每公里补偿4万元

  乡村道路和田间作业道补偿标准

  考虑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需要,确需修建的乡村道路连接线和田间作业道,按补偿标准由各市组织实施。

  村道路连接线每公里补偿12万元。

  乡村道路连接线、田间作业道每公里补偿8万元

  征地及动迁不可预见费

  按签订的征地和动迁补偿投资协议中所核定总费用的5%计算。不可预见费由建设单位负责使用,主要用于因工程设计变更引发的扩大征地和地上附着物动迁的补偿;

  工程设计时没有发现,征地动迁协议中没有列入的不可预见的地下构造物动迁补偿;因国家政策性调整及不可抗拒的地震灾害等不可预见项目的补偿。涉及征地的不可预见项目,由省交通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共同核定。

  各市动迁办公室管理费

  按省市签订的动迁补偿投资协议中所核定的总费用的3%计提。

  各市动迁办公室为临时性机构,主要负责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拆迁地上、地下附着物和地方协调工作。市动迁办公室应严格按有关规定包干使用,不得超支。

  高速公路占地赔偿——林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一、苗圃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苗圃地补偿费=该苗圃前三年年平均产值苗圃地面积补偿倍数

  注:补偿系数=临时占地为每年2.5--5倍;永久占用为10--25倍。

  二、国有其它林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其他林地补偿费=所在乡农田地前三年年平均产值林地面积林种补偿系数

  三、集体其它林地永久占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集体其他林地永久占地补偿费=所在乡旱田地前三年年平均产值林地面积补偿倍数

  四、集体其它林地临时占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集体其他林地临时占地补偿费=所在乡旱田地前三年年平均产值林地面积补偿倍数(占用期一年为1.5-3倍,

  占用期二年为5倍)

  对拆迁特困户和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的房屋,由拆迁人按以下规定给予照顾:

  1、对拆迁持有有效《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的住户,其拆迁货币补偿款低于5.5万元的,按5.5万元给予货币补偿。

  2、对拆迁持有有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的住户中的残疾人,其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标明残疾标准

  程度为一级、二级的听力、语言、肢体残疾的和标明视力、智力、精神残疾的,在第一条的基础上,再给予补助1万元照顾。

  对于特殊情况参照有关规定,依照现行当地物价市场,由省市主管部门举行听证会,与业主协商处理。

  经济建设是民生工程,要征得人民理解与支持,掀起全民建设家园的氛围,不得强制进行,若有对群众有威胁,恐吓甚者暴力行为,直接追究负责官员责任。

gitcloud

2018年有土地补和粮补吗?

相关推荐

怎样用科技帮助粮食增产?

科技在粮食增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科技帮助粮食增产的方法:1.科技化种植管理:应用传感器网络、遥感、GIS等技术实现土壤和气象信息采集,施肥施药监测,智能化喷灌等技术协助农民种田管理。这有助于加强作物管理和农业生产过程控制,减少资源浪费,增加产量。2.遗传改良:通过对粮食农作物的基因改造、转基因等手段,增强指定农作物的耐病、耐旱、耐冷、耐盐等性能,进而增加产量。比如水稻的改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产量,确保了稻米的供应。3.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抗性,增强农作物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利用微生物技术、育种技术、基因编辑等方法,科技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免疫力和生产力,减少病虫害的危害,提高产量。4.智能化机械化农业:通过精准化、地块化、农作物处理的自动化来提高农作物的利用率和收益。这意味着农民可以利用智能收割机等机械来高效地完成农作物收割任务,提高收成率。5.数据科技和精准农业:在种植、生长过程等进行生产者和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为农业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实时提供数据服务,协助农民制定决策,提高农业市场化,进而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科技成功地用于农业生产,这可以增加粮食产量和改善粮食供应和安全。通过不断创新和实践,所涉及的科技将能够更好地协助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
2023-09-07 03:21:511

什么对粮食增产提质增效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科技进步对粮食增产提质增效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在农业与粮食生产发展的历程中,科技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一轮农业科技革命,都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农业是伴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的,并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突破而产生新的飞跃。科技在粮食生产方面的作用1、遗传理论和育种技术的突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有两次大的突破:一个是矮化育种,如矮秆水稻、矮秆小麦等品种的育成;另一个是杂交育种,如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应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育成主要作物新品种6000多个,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更新了3至4次,每次更新增产10%—20%,抗性和品质不断得到改进。目前,我国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达95%。2、种植综合配套技术的改进与推广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与小麦、玉米、水稻等优良品种相配套的超高产理论模型,形成了主要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同时,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地膜覆盖等综合配套技术,发展地埋软管输水、滴灌、喷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使粮食增产增效显著。
2023-09-07 03:22:021

怎样才能提高粮食作物产量?

农作物种植,产量很关键,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包括:1.选择高产品种;2.合理密植;3.合理施肥;4.合理灌溉;5.中耕除草;6.防病治虫。农作物种类丰富,其中粮食很常见,我国粮食连续10几年获得了丰产,稳产,增产,而要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种植要掌握这些要点。1.选择高产品种要选用抗逆性强的,高产量的作物品种做种子。2.合理密植如果植株过密,容易导致叶片接受的光照不足、通风通气差等,使得作物减产。作物合理密植,保证每一株作物有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产量。3.合理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进行合理的施肥,一般茎叶为主的蔬菜,主要是追施氮肥,而种子、块根茎为主的作物,可以施用混合的氮、磷、钾。4.合理灌溉水分的供应与作物营养吸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水分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养分损失,且会影响作物的生长,进行适时的灌溉,可以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有利于高产。5.中耕除草中耕疏松土壤,调节土壤,可以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杂草容易跟作物争夺养分,且杂草多会抑制作物生长,除草可以提高作物产量,田间除草可以选择化学除草剂,除草剂选择性很强,使用除草剂时要特别慎重,应严格按照说明使用。6.防病治虫作物病虫害每年都会发生。防治病虫害时应尊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管理,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的种类以及发生时期是不一样的,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2023-09-07 03:22:341

全国秋粮已收获2.36亿亩,完成近两成,中国粮食每年都在增产吗?

一般来说,中国每年的粮食生产主要分为三个季节:夏粮、早稻和秋粮。到目前为止,前两季的收视率很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夏粮产量2948亿斤,比去年增加28.7亿斤,增长1.0%;
2023-09-07 03:22:444

气候异常、土地荒芜,粮食为何还年年增产?

这也是很多个地方共同努力的成果,是由于我们国家出台了一些比较好的政策,而且也能够在我们国家的带领下以及人民的努力之下,创造出了这样丰收的景象。
2023-09-07 03:23:124

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有哪些

主要作用体现在:一是促进粮食产量增加。从推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因素看,大力推广良种、科学施肥、统防统治和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断提升单产水平,2021年粮食单产年比20...二是改善粮食品质。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关于中国储粮郑州直库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绿色储粮,保障小麦进货入库安全的报告引起广泛关注,让传统储粮打造“黑科技”数字化、智能化业务。笔者发现,不仅在粮食仓储方面,近年来,“黑科技”在粮食收购入库环节的应用,一直为粮库“四个现代化”建设不断努力。智能校准机器人:传统谷物校准原型的替代产品,集成机器人技术和国际领先的3D扫描技术,根据判断的谷物类型自动调整校准强度,并智能随机定量校准校准点。专用探头结合多种传感器技术,应用流体力学原理,不堵粮、不伤车,完全实现无人自动采样。与在线检测系统集成,减少过去两个系统造成的瓶颈效应。全自动化操作,提高业务效率和可靠性。不完美粮食在线自动检测:国内首个根据国家标准实现任何粮食和粮食、粮食数量和重量两种不同方式的不完美粮食的在线检测。基于云技术和大数据构建、5G通信技术实现的深度学习功能,可以动态提高测试的实时准确性。以“磁性车辆电子标签”作为餐车执行业务的唯一信息载体,利用4G互联网通信、GPS/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多种传感器技术。实现餐车业务数据的自动和实时监控,全人、货物和车辆精确绑定,无需交换,诺亚、,弥补了传统“粮库一卡通”、“二维码”等单一电子监管的弊端。同时,将管理延伸到粮库外,在路上对卸粮车辆进行监控,直至运粮卡车到达预设的法定存储区,形成完整的物流监管环路。粮食是季节性生产和日常需求的结果,因此需要储存短期收获的大量粮食,以供长期日常消费,这导致了粮仓的出现。王说,这也是粮仓的生物功能。春秋战国以后,粮仓的功能开始转向服务社会和政府。当时,粮仓具有价格控制、救灾、战争储存等功能,齐国管仲鼓励民众修建自己的粮仓,以解决粮食供应低、价格高的问题。这加强了齐国的粮食储备,大米价格自然稳定下来。
2023-09-07 03:23:391

如何提高水稻产量

问题一:如何提高北方水稻的种植产量 根据水稻群体发育养分吸收规律、土壤基础供氮能力等确定氮肥计划总量和分期施用量,并根据后期长势诊断调整追肥用量。基肥:亩施尿素3.2~3.5 kg,磷酸二铵6.5~7kg,33%钾肥7.5kg。微肥根据各地号土测值来决定施用与否,因缺补微。 施用时间和方法:打浆前施入,或边撒边打浆。 返青肥:通常亩施硫酸铵3kg,如无硫酸铵,则每亩施尿素1.5kg。 返青肥施用时间和方法:在水稻返青后(插秧后5-7天,出现白根,早晚叶尖吐水)立即施用,促早发。施肥前3天稻田无明显水层,先灌水,后施肥,以水带氮。 穗肥施用量与方法: 按照叶龄进程适时追施。施肥量:此期施肥需要根据田间长势判断穗肥施用量,如水稻叶片黄绿色,挺立,则亩施尿素4.3kg;如果叶片颜色以绿为主,叶片挺立则亩施尿素2.8kg;如果叶片颜色深绿,叶片披垂则不施氮肥。 施用时间和方法:水稻拔节始期(11叶品种叶龄9.1-9.5,一般在7月2日左右;12叶品种叶龄10.1-10.5,一般在7月9号左右)施用,施肥前1个星期开始晒田,无水层状态2~3天,然后先灌水,后施肥,以水带氮提高肥料利用率。 问题二:如何提高稻谷种植产量 决定产量因素很多,种子是关键,科学施肥是基础,田间管理是措施,关键还要搞科学,到时什么适合你们地区! 问题三:怎么提高水稻产量?水稻可以用中微肥吗? 提高水稻产量必须注重中微肥的使用,苗生财产品在水稻苗床使用方法是每100平方米的苗床盘(大约500盘左右)的苗床土用一桶苗生财,搅拌均匀使用即可。 问题四:如何更好的种植水稻? 优质水稻的栽培技术   水稻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稻属。它是由普通野生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共同作用下演变而来的。我国是世界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并且栽培历史悠久(约有5-6千年的栽培历史)。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在籼稻和粳稻中按其对光照长短的反映和生育期长短分为晚稻和早、中稻,在晚稻和早、中稻类型中按耐湿性和耐旱性分为水稻和陆稻。稻米营养价值较高,与其它谷物相较,它含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和吸收,适宜人体需要。尤其是优质稻米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 一、优质水稻应具备的条件 优质水稻品种,除了具有一般水稻品种的优良特性(产量高、抗性强和适应范围广)外。还必须具有好看、好吃、营养好、卫生好等四个特征。 1、好看。即碾米质量、外观品质和市场好。加工精度高、整精米率高、米粒较大、整齐均匀、富有光泽、充实饱满、垩白小、胚乳半透明(糯米乳白)、没有杂质和黄米粒,外观整洁漂亮。 2、好吃。即米饭好吃(适口性好),具有蒸煮时有清香,饭粒完整,洁白有光泽,软而有弹性不粘结,冷后不硬不回生,有令人吃了还想吃等特点。 3、营养好。稻米的营养品质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稻米的蛋白质是营养最好的谷物蛋白之一,易被人所消化吸收,所以稻米蛋白质含量越高其营养价值也就越高。 4、卫生好。优质米的农药残留量和其他有毒物质含量,全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卫生标准》的各项指标。 二、目前制约我市优质水稻生产的因素 1、气候条件差:水稻是喜温和感光作物,生长期要求高温、阳光充足,而我市常出现两头低温,中间光照不足,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即3月的倒春寒,水稻播种后易引起烂种、死苗;7月雨水天气多,光照不足;8月中、下旬出现的低温影响水稻抽穗扬花。 2、品种老化、退化:我市前几年引进过比较优质的水稻品种,如“045138”、“滇系4号”、“滇系5号”、“合系39号”、“95-512”,现已明显退化和老化,抗病性和产量大不如从前。加之传统栽培的“红嘴子”、“羊毛谷”等本地优质品种,由于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现几乎已经绝迹。目前引进的“滇粳优5号”、“曲三”、“楚粳24号”等高产优质品种,种源有限,种植面积小。 3、栽培措施落后:有的地方和部分农民,有了优质水稻品种而没有采取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加之偏施N肥和防病意识淡薄,耕作管理粗放,结果不能充分发挥优质品种特性,造成单产低、效益差。 三、按照新形势的要求,必须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大优质水稻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 在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的同时,通过株选、穗选等方式,对原有的“045138”、“95-512”、“滇系4、5号”、“合系39号”进行提纯复壮,解决品种混杂、退化问题,扩大生产规模。对目前通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滇粳优5号”、“曲三”、“楚粳24号”应扩大种植,形成规模化,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推广薄膜育秧和塑料盘育秧技术 育秧是水稻栽培中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产的基础工作。它是以培育壮秧为目的,达到成秧率高、苗齐、苗壮,保证有足够的秧苗适时栽插。栽后返青成活快,分蘖早,生长良好。“秧好一半谷”、“秧壮产量高”,要实现上述目的,必须因地制宜,继续巩固薄膜育秧这一技术成果,并大力推广塑盘旱育秧技术,能有效地避开倒春寒和八月低温的危害,从而提高优质稻的产量和品质。 1、薄膜育秧 。在湿润育秧......>> 问题五:水稻怎样管理才获高产? 水稻优质高产科学施肥管理方法 水稻施肥与品种、土壤、气候、栽秧方式等条件有密切联系。不同的品种、土壤和栽培条件:,每斤氮素所生产的稻谷产量也不等,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计算,亩产千斤稻谷需吸收纯氮16~25斤、磷8~15斤、钾8.3~38.2斤,而实际施肥量一般要比养份的总量要多。施肥时期对产量构成因素有一定影响。一般地讲,基肥对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有促进作用,对每亩穗数影响较小,分裂期追肥对增加每亩穗数起主要作用,穗轴分化期限施肥有利于第二枝梗的分化和生长,颖花数越多,颖花分化期和减数分裂期施肥则能防止颖花退化,提高每亩穗粒数。抽穗前后施肥则能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尽管施肥方法有多种,但必需根据具体条什采用。 “前促、中控、后补”法。对于基肥不十分充足,基本苗不多,而分裂期较短的早稻田,可在分裂前期重施追肥,使之在较短时间内尽快搭起丰产的架子是十分必要的。到了生育中期,看苗采取适当的措施,若苗势生长弱,可适当补肥,若苗势生长正常或过旺,则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控制无效分裂的增长,促进有效分裂生长健壮。这类稻田因无充足的底肥接力,中期容易控住,不会因为前期重施肥而造成后期疯长。到生育后期,适当补施穗肥、粒肥。 “前稳、中攻”施肥法。在前稳的基础上,中期增加追肥用量攻大穗,后期看苗补“保花”、“增粒”肥。这种施肥方法是在分裂期已建立起足够数量总苗数的基础上,把肥重点用在幼穗分化初期(也就是第一苞分化和穗轴分化期),促进第二枝梗分化和颖花分化,以增加每穗粒数来夺取高产。 “平稳”促进施肥法。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在水稻生育期中平稳施肥。它对于早、中稻较为适宜。早、中稻在秧壮、苗足的基础上,分裂期不宜施肥太多,而应该早施、稳施,在分裂盛期之后不要用肥过多,使分裂稳健生长,后期要注意施穗肥,提高结实粒和粒重。 “平稳”施肥法的目的,是使水稻在一生中不致于处于一时吸肥过多和一时又营养不足的状态,而使其一生都处在并不过分不足,又不过分旺长的营养状态下生长发育。 在水稻施肥上,除配合适宜的水浆管理等措施外,还必需注意各种肥料的配合使用,首先必需注意氮、磷、钾的配合使用。增施氮肥一般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但对于高产田,常固氮过多使各种元素失去平衡,其增产效率大减,因此必需配合一定量的磷、钾肥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增产效果。同时还必须注意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配合使用。无机肥一般具有含有效成份高,肥效快,但供肥时间短;而有机肥的优点是含水量有多种肥料元素,供肥时间长,供肥慢。两者配合使用,则能取长补短。 问题六: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中国整个水稻的产量提高了20%,增产的粮食每年可以解决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杰出科学家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是中国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②科学家们的成就启示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问题七:古代水稻亩产多少 1、战国前期的粮食亩产 有关战国前期粮食亩产的典型资料,主要有以下几条:(1)《汉书u30fb食货志》载李悝这言:“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 亩,岁收一石半。”这是指亩产粟1.5石。(2)《管子u30fb轻重甲》说:“一农之事,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锺。”这是说亩产粟0.2 锺,1锺等于10釜,1釜也就是1石。因此,0.2锺也就是亩产粟2石。(3)《管子u30fb轻重乙》河:“河淤诸侯,亩锺之国也”。这就是说,经过淤 灌的肥沃土壤,产量较高,亩产1锺,即亩产10石。五倍于《管子u30fb轻重甲》之数。(4)《史记u30fb河渠书》说:“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 河西。”漳水溉邺后,亩产多少?《论衡u30fb率性篇》说:“魏之行田百亩,邺独二百,西门豹灌以漳水,则亩收一锺。”亩产1锺,也是10石。 (5)《史记u30fb河渠书》说:秦开郑国渠,“灌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锺”。也是亩产10石。上述五条材料中的前两条,说的是一般情况 ,所谓“百亩”,是方百步为亩的周亩。战国时1周亩折合今市亩为0.328市亩。班固所说的“石”,应当是汉大石,1石合0.333市石,折成今量 ,1市亩产粟1.524市石,1市石粟重135市斤,即当时亩产粟205.8市斤。一家“百亩”,合今市亩32.8 亩,则一家总收获的原粮相当于今市斤6 750斤。五条材料中的后三条,指的都是灌溉或淤灌之田,其产量相当于一般田的五倍,这是特例,不能把它们视为常规产量。但是,它说明战 国时期已经有了亩产10石的高产田。2、战国后期的粮食亩产战国后期,随着小农经济的巩固和发展、铁犁牛耕的推广、耕作技术的提高和水利 事业的发展,粮食亩产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其主要依据是:(1)《孟子u30fb万章下》说:“一夫百亩,百为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 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礼记u30fb王制》说:“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两者的廉 洁一致。吴慧认为,如果按“中食七人”,除了两上劳动力食60石以外,还有210小石可供7人食用。也就是说,一个农户有两个劳动力,种田 100亩,共产粟270小石,平均亩产2.7小石,高于李悝的亩产2.5小石。(2)《管子u30fb揆度》说:“上农挟五,中农挟四,下农挟三。”也就是 说,一个农夫生产的粮食,除了自己食用外,还可供应5人、4人或3人食用。吴慧认为,取其中数,按“中农挟四”计算,每人年食粟30石(《 管子u30fb禁藏》中有“食民有率,率三十为而足于卒岁”之说),5人年食粟150石,一个劳动力耕田50 亩,亩产粟3石。从亩产2.5石至2.7石再到 3石,显然亩产逐步提高了。(3)《管子u30fb山至数》中有“人家受食十亩”之说,也就是说,每人每年要吃10亩地产的粮食,每人年食粟30石, 仍然是亩产3石。(4)《吕氏春秋u30fb上农》中有“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的说法。“一人” 指一家农户的家长,“治之”指家长率领全家经营100亩田,“十人食之”指可供10人食用。100亩田提供300石粮食,才够10人食用,由此可知 其亩产仍然是3石。战国后期亩产粟3小石,合今量亩产247市斤。一家100亩,合今市亩32.8市亩,共收粟8 100市斤。吴慧还指出:战国时代是 “菽粟”并提的时代,因此,在计算产量时,还必须注意到战国时代“菽”的比例。据《汜胜之书》说:古时(应指战国时期)“种大豆,率人 五亩”,五口之家种大豆25亩,占25%。假定大豆亩产为粟亩产的一半,即一石半,折合今市制为亩产123.5斤。与粟加权平均(75%×3小......>>
2023-09-07 03:24:011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粮食增产的有效途径是(  )

【答案】:C本题考查我国的粮食生产状况。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我国的耕地面积少,可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不多,且集中在边远地区,要提高粮食产量,只有走科技兴农之路,提高单产来实现,因此C选项正确。
2023-09-07 03:24:091

气候异常、土地荒芜,粮食为何还年年增产?

这就是神奇所在,动动嘴什么都有了。
2023-09-07 03:24:292

黑龙江港区实现粮食总产量连年增产增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黑龙江港区实现粮食总产量连年增产增收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截止到2023年3月20日,国家农业技术蓬勃发展,带动全国范围内的粮食增产增收,黑龙江港区粮食总产量逐年增加。
2023-09-07 03:24:361

我国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体现在

我国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体现在浪费粮食。节约粮食贵在坚持,在当前节约粮食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仍须常抓不懈,坚决防止把节约粮食行动当成一阵形式主义的风刮过。一方面,要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粮食在田里的损失、流通环节的损失,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另一方面,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全民参与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粮食安全法律体系。粮食安全在田地里,在粮库里,也在餐桌上。在夏粮再获丰收之际,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召开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专项工作机制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的政策措施,遏制餐饮行业食品浪费要有切实管用的实招,推动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取得新成效。节约粮食贵在坚持,在当前节约粮食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仍须常抓不懈,坚决防止把节约粮食行动当成一阵形式主义的风刮过。
2023-09-07 03:24:441

2022年宁乡粮食增产多少斤

下降4350000斤。根据查询长沙市人民政府网显示,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720650000斤,2022全年粮食总产量725000000斤,比上年下降百分之0.6,下降4350000斤。
2023-09-07 03:24:511

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应用

作用是促进粮食产量增加。从推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因素看,大力推广良种、科学施肥、统防统治和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断提升单产水平,2021年粮食单产量比2003年增加1468公斤/公顷。2003-2021年,粮食总产增加2.5亿吨,单产提升发挥了65%的贡献。2022年,国家主推100多项实用增产技术支持覆盖生产到收获全过程,持续建设6000多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动农业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2014年以来,陆续启动实施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作物良种联合攻关,选育出吉粳816等一批水稻新品种。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了95%,良种覆盖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特别是有些地方强化与科研院所合作,组建粮食研发中心,推出功能多、品质优、利润高的特色大米体系。粮食的重要性。一、粮食对群众的重要性粮食的自给自足是人民幸福的保障,吃饭是日常生活中的首要问题,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只有吃饱了才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二、粮食对社会的重要性确保粮食安全是我们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本战略底线。三、粮食对国家的重要性粮食的自给自足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自给自足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人口大国,如果我们无法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粮食是各种依赖进口,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粮食的自给自足,才是实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2023-09-07 03:25:001

2022中国粮食产量

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13731亿斤),比2021年增加368万吨(74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有力克服北方罕见秋汛导致冬小麦晚播、局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2022年23个省份实现粮食增产2022年,全国夏粮和早稻产量分别为2948.1亿斤和562.5亿斤,比上年增加28.9亿斤和2.1亿斤。全国秋粮产量10220亿斤,比上年增加42.5亿斤。小麦、玉米产量增加,稻谷产量下降。2022年,全国谷物产量12664.9亿斤,比上年增加9.7亿斤,增长0.1%。其中,小麦产量2754.5亿斤,比上年增加15.6亿斤,增长0.6%;玉米产量5544.1亿斤,比上年增加93亿斤,增长1.7%;稻谷产量4169.9亿斤,比上年减少87亿斤,下降2.0%。豆类增产明显,薯类产量下降。2022年,全国豆类产量470.2亿斤,比上年增加77.1亿斤,增长19.6%。其中,大豆产量405.7亿斤,比上年增加77.8亿斤,增长23.7%。全国薯类产量595.5亿斤,比上年减少13.2亿斤,下降2.2%。
2023-09-07 03:25:411

标题在全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增产

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供给、留有余地的原则,我国启动实施了12年周期的“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主要内容是以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作物为主,兼顾大豆,按照粮食生产核心区、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后备区和其他地区等四类地区,进行统筹规划,共选定了800个县(市)。粮食增产政策是指政府对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实行的一种直接补贴制度。
2023-09-07 03:25:591

3月份:粮补、粮价突变?“两增一调”3个好消息!

站在农民角度,收藏三农!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23年一转眼已经来到2月下旬。随着3月份的日益临近,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阶段,对于我们农民来讲,大家也格外关心进入到2023年之后,国家针对粮食产业制定的系列政策。粮补、粮价将迎来哪些新的变化?在正式发布的一号文件当中,国家针对粮食产业又制定了哪些具体新规,今天老道就给大家做一个详细汇报。粮补、粮价迎来最新利好,国家正式提出新方案,两增一调将成为粮食产业的新趋势。有三个好消息,希望广大的重点农民有所了解,具体情况咱们一起来说一说。现在距离3月份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对于我们所有的种地农民来讲,大家特别关心今年国家针对粮食产业制定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在已经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当中,国家进一步划定了2023年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而针对粮食产业方面,在今年国家同样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特别是针对粮食安全方面,在今年国家还会继续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治理在粮食生产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涉及到粮补、粮价方面,最新颁布实施的中央一号文件当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利好方案,用四个字来讲就是两增一调。具体情况咱们一起做个了解。第1增: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迎来稳步增长;老道说:在正式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当中,国家明确提出在今年还会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尤其是在粮食产量方面,今年必须要确保我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而且全国各地区要稳住粮食种植面积,主攻提高粮食单产,力争多增产。在今年,国家的明确要求下要全面提升新一轮要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的示范创建行动。这些政策都在为我们表明,2023年国家针对粮食的增产已经有了具体安排。在粮食产能、产量迎来稳步提高的过程中,农民的种地收益自然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为了进一步保障农民的种粮收益,在今年国家还会制定更多的保障性政策。例如在今年国家指出会全面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实施范围,这也将进一步免除了我们种粮农民的后顾之忧。第2增:2023年国家针对粮食产业下发的补贴资金将迎来进一步的增长;老道说:这也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粮食产业做出的明确要求。按照一号文件的具体内容来看,在今年国家明确指出会进一步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而且要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今年国家针对粮食生产区方面也明确指出要全面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由此可见,在2023年,国家针对粮补方面还会继续加大投入。在政策的要求之下,各地方也会出台更加具体的粮食补贴扶持政策。1调整:调整种植业结构,大豆种植规模将迎来全面提升;老道说:进入到2023年,关于粮食种植业结构方面,国家还会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特别是在一号文件当中针对大豆的种植方面,国家明确指出要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比如在今年国家还会继续实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而且还会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对于粮食主产区来说,还将承担更加重要的大豆种植。由此可见,在今年农民种植大豆能够获得的收益也将迎来进一步的提高,在大豆补贴和各项利好政策的引导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有序种植大豆。透过以上两增一调三个好消息来看,2023年国家针对粮补粮价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利好方案。在政策新方案发布之后,我们农民在今年的种地收益还将得到稳步提高。在这里老道也恳请大家行动起来,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一起为国家制定的粮补、粮价系列利好政策点个赞。
2023-09-07 03:26:061

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应用

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应用如下:在农业与粮食生产发展的历程中,科技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一轮农业科技革命,都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农业是伴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的,并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突破而产生新的飞跃粮食事关国计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和供给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扎实。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483公斤,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2022年夏粮生产开局面临严峻挑战,苗情复杂程度多年少有;再加上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国际农产品供应链风险陡增等因素相互叠加,夺取夏粮丰收实属不易。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背后,是科技创新发挥着日益强劲的支撑作用。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主要作用体现在:
2023-09-07 03:26:182

中国粮食每年都增产可能么

每年增收是必须的。国民经济的需要,农业发展的需要,都让我们把饭碗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我们国家的粮食大的趋势是每年在增加,有时增加的快些,有时增加的慢。
2023-09-07 03:27:001

谈谈怎样才能使我国粮食大量增产?5条

1、产权首先要清晰、否则在现在政府没有支持的情况下,不可能有人加大投资。2、农业市场化必须推进,否则在没有市场预期的情况下不会有人扩大资本。3、期货市场必须开放,否则在没有对冲的基础上,市场将无法消化风险。4、农业科技是政府需要管理、激励的部分。5、建立可以推广农业合作化示范社区(或各省一到两个,不可多),参考东亚(日本、韩国、台湾)模式,对冲目前的政治僵局。
2023-09-07 03:27:201

我国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为什么粮食还在增产?

科学技术的功劳加上中央的政策.
2023-09-07 03:27:302

粮食产量增产率和减产率计算公式

粮食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应该是用增加的粮食产量比上当年收获的粮食产量在乘上百分之百就是了,减少的也一样
2023-09-07 03:27:401

粮食增产打一成语

粮食打一个字
2023-09-07 03:27:502

增产10t粮食与减产-10t的粮食

A、上升的反义词是下降是正确的,但这句话没有说明是哪两个量,故选项错误 B、胜于负是有相反意义的量,故选项正确; C、向东走与向西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故选项错误; D、减产-10吨,就是增产10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023-09-07 03:27:591

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四〗个问题!+『50』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现有四个问题,求助各位大虾~~~~~~ 一、世界粮食日的由来 二、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 三、现在生活中有哪些浪费现象四、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节约粮食 【注意】〓〓以上所有的问题,越详细越好,最好能注明出处。谢谢各位. 解析: 世界粮食日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一、“世界粮食日”产生的背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FAO 自创立以来,不定期地进行了五次“世界粮食调查”。从这些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饥饿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扩大。联合国人 *** 动基金80年代初的一份报告中估计,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球有4.5亿人挨饿。当时世界只有45亿人左右。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增加到10亿。 从19世纪以来,一直存在两种粮食观,即盲目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粮食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悲观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到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世界粮食形势的好转,悲观主义思潮也逐渐被盲目乐观情绪所取代。到70年代初,发生了世界性的干旱,粮食歉收,爆发了粮食危机。严峻的现实又把盲目乐观情绪一扫而光。“世界粮食日”的诞生说明人类对粮食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世界各国开始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有了足够的重视。 二、粮食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二战以来,每37年世界人口就增加一倍,再加上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粮食供应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 1955-1985年间,世界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翻多,但在同一时期耕地面积只增加了15%。这些数据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粮食增产不仅仅由于耕地的增加,更多的是通过对土地的过分使用实现的;二是由于对耕地的过分使用,造成了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等,最后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耕地。 土地的肥力主要是通过土地间歇休闲以再生养分来维持的。由于人口压力的增加,必须生产更多的粮食,休耕地的面积必须缩减,久而久之使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甚至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为了增加土地肥力,施用大量无几化肥是当今世界粮食增产的只要技术手段之一。然而,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却被人们所忽视。农田所施用的任何种类的化肥,都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各种农作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50%。过剩的化肥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构成很大的威胁。 1。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引起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自然过程,但化肥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 另一个严重后果是污染地下水。化肥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随土壤中的水流移动,或透过土层进入地下水。 2。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长期过量而单纯地施用化肥,会使土壤酸化或碱化;另外,制造化肥的矿物原料及化工原料中,有的含有多种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成分,它们随施肥进入农田,造成土壤污染。例如,施用磷肥不可避免地给土壤带来镉、锶、氟、铀、镭、钍等有害物质。施用磷肥过多,会使土壤含镉量比一般土壤高数十甚至上百倍。有些化肥中还含有有机污染物,如氨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酚,特别是用炼焦厂废气生产的氨水,含酚类超过千分之一,施用后造成土壤酚污染。 3。化肥对大气的污染 化肥对大气污染主要是氮肥分解成氨气与反硝化过程中生成的 N2O 所造成的。氮氧化物气体进入大气使大气质量变坏。特别是氧化二氮气体在对流层内稳定,可上升至同温层,在光化学作用下,与臭氧发生双重反应: N2O + O3-->NO + O2 NO + 02-->NO2 + O2 该反应消耗臭氧,破坏臭氧层。有人推测,到2000年时,臭氧将应氮肥的施用而减少2%。 4。近海生物受到化肥威胁 大量化肥的流失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条件,已成为海洋赤潮发生的主要诱发原因之一。赤潮的发生,使海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鱼类、贝类中毒或死亡。 5。化肥也会危害森林 最近西欧不少国家发现,一些远离工业区和交通干线的农业种植区内,大量树木不断死亡。调查证实,使用的大量氮肥释放出的 *** 性氨气,是除酸雨之外造成森林死亡的的另一个“祸首”。 氨气被植物叶片吸收后就会形成碱性的氨离子,并在植物体内积累起来,干扰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损伤植物叶片细胞,阻碍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轻者植物叶片受氨气的熏灼伤害,重者出现“氨中毒”和大面积叶片枯死。氨气与氮氧化物共存是,二者对植物的损害具有协同效应,毒性更为强烈。 6。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保证粮食生产,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农药的使用已十分广泛。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如果不使用农药,全世界粮食总收成的一半,将会被各种病、虫、草害所吞嚼。使用了农药,却只挽回15%左右的损失。农药既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有给环境带来污染和危害的一面。 目前,世界上农药的品种约有500种以上。随着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结果往往是害虫、益虫一起消灭,而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最后只好不断加大药量。真正作用与农业害虫的农药仅有10-30%左右,进入大气、水体的部分约为20-30%,残留在土壤中的约有50-60%。 大量使用农药,或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能够使许多害虫产生抗药性,连续使用农药还会杀死益虫、益鸟。所以,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不但不能彻底解决农业病虫害问题,相反还会使许多原来危害不大或不难防治的虫害变得不易防治。这样就有可能使农药用量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将逐渐加重。 7。农业灌溉对土壤的影响 农业灌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众所周知的。现在我们来看看灌溉的负面影响。农业灌溉加速了水冲蚀,致使土壤板结,盐碱化。 8。农业灌溉对水环境的影响 灌溉水通过对农田土壤的冲蚀、淋溶,将夹带泥土颗粒、矿物质、碱分和盐分、细菌、病毒、农药和化肥、还有灌区周围的生活污水等,经排水渠排入河流或湖泊而污染地表水,增加水的矿化度、混浊度、影响水的气味、PH值、温度、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灌溉水经土壤入渗后也会使地下水受污染。 9。灌溉水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由于灌溉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地下水,而地下水的补给又很缓慢,深层地下水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漏斗区,造成地面沉降、塌陷,大量机井报废,沿海地区海水入侵。 ...... 人类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绞尽了脑汁。从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上出现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促进了粮食增产。然而却又引发了称之为农业生态环境的“白色污染”。目前所用的塑料薄膜,大多是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中极难分解。在土壤中的残膜碎片,可存在400年之久。太多的残膜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及肥力。 一切办法想尽之后,为了得到生活所必须的粮食,人们不断烧垦森林,开辟耕地和牧场。世界上大约有2亿公顷森林被开垦为耕地,大约3亿以上的人以此为生。由森林支撑的大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三、纪念“世界粮食日”时的反思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不仅动植物,而且农作物的品种也在日益减少。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现在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 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 *** 炸性增长,全世界粮食供应正变得日益脆弱。 自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人口论》,提出人口增长将超过生活资料生产的观点之后,人们对他的预言持不同观点。1968年,保罗.爱赫利奇发表了《人口炸弹》;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这两部著作都进一步表示担心说,无限制的人口增长将导致大规模的饥荒。对这种观点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人不仅仅消费,而且还能生产出比消费多得多的东西。70年代末,美国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来斯特.布朗争辩说,世界各地的农场主和农民已经用尽了能够提高产量的办法,但稻谷和小麦的产量正开始下降。在亚洲的其它地区,水稻研究人员20多年来也未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万的速度增长,地球提供给人们“足够”粮食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许多人正以焦虑的心情在进行研究。 基于人们对全球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困境的认识和了解,以及过度追求粮食生产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 *** 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活动都很重视。有的国家首脑在这一天发表演讲,有的国家举行纪念会或发表纪念文章,有的国家科研机构发表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以提高人们对粮食以及粮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民间环保组织,在今天应该做点什么呢?值得我们思考。 出处-------------------百度词条提供内容
2023-09-07 03:28:061

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历史性的十八连丰连续七年保持在多少斤以上

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历史性的十八连丰连续七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要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24日上午,农业农村部就当前及元旦春节期间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生产形势举行发布会。陈友权回应称,今年粮食生产形势比较好。全年粮食面积达到了17.52亿亩,比上年增加1056万亩,扭转了连续4年下滑的势头,总产量达到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连续6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三季粮食季季增产,夏粮、早稻、秋粮分别增产24.2亿斤、20.6亿斤、67.6亿斤。四大作物三增一平。稻谷、小麦、大豆分别增产45亿斤、13亿斤和30亿斤,玉米产量持平略减,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陈友权表示,粮食连年丰收,今年又高位增产,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全国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了480公斤左右,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稻谷、小麦两大口粮产需平衡有余,库存充裕,尽管玉米产量持平略减,加上各方面的库存,供需也基本平衡。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摆在首要位置,工作再加力、手段再加强、措施再抓实,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以上。同时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偏紧的农产品供给,着力提高单产,确保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的端在自己的手中。
2023-09-07 03:28:141

80年全国粮食大增产,是集体的还是单干的?能澄清历史事实吗?

八O年时在全国基本上还没有分田到户,绝大多数地方还是集体所有制,这一年粮食大增产,不用说是集体。全国分田到了户的时间是1982年。 80年还是集体化,责任制是81年冬天开始,82年才分户种,那时的杂交稻普遍推广,威优六号组合亩产上千斤,那时没有荒芜半寸土地,农民也少外出打工,劳力充足,南方三熟制,两季水稻,加一季油菜或小麦,旱土小麦套大豆,大豆套红薯,真是五谷丰登养畜成群。 80年中国还没有实施包产到户,知识青年全部回城是1979年的事。真正包产到户是1982年开始的。这是 历史 。是一代人的记忆,改变不了的。 80年还是走集体,人民公社,大队,小队。那年是行政和各部门大部分干部和职工,到了五十岁全部退休,子女可以顶职,基本上把毛主席领导下的老干部全部退休了,分田到户是1981下半年,1982年才单干, 可能是集体的吧!我记得我们这里是一九八二年开始联产承包!开始分责任田! 八零年代市场应该还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应该还是集体所有。当时全国绝大部分可能还是集体所有制,没有搞联产承包到户。 八零年全国粮食大丰收增产应该还属于集体功劳。 不好意思,记不清了,不知说的对不对,请大家指教。 1980年,我江西老家还是集体,很多地方是1982年,上级派工作组下来才单干的。 答:我是5O后老农民,我可以见证,8O年全国粮食大丰收,不是分田单干,干岀来的,而是依靠生产队集体,领导下干岀来的,为什么? 因为,改革开放,是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才开始的,并且,三中全会一直通过,要在农村实行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体制改革。 也就是说正式向全国,推行联承包责任制,是从一九七九年开始的,经过一年多的农村体制改革,在一九八0年,全国夺取了第一个,改革开放大丰收年。 哪么什么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呢? 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生产队集体领导下,把队里的土地,划分为多个等级,按照等级,每块土地生产队,要规定粮食亩产量,让社员自愿承包土地,这样就省去了,生产队集体管理,劳动力成本了,让社员自我管理自己。 具体做法是:如果你承包的土地是一级地,假设生产队给你,定的是每亩交八百斤公粮,哪么二级土地要比一级土地,每亩土地要少向生产队,交几十斤公粮,然后,再经过生产队结算后,你没有交够公粮任务,你就得自己想办法,买粮食补交上公粮任务,否则,生产队要罚款的,如果你交够了公粮任务,剩余的粮食,就是自己种地,所得到的收入。 因此,在一九八0年那个时期,生产队集体领导还没有解散,全国粮食丰,与分田单干一点关系都没有,它与化肥施用量增加,和在生产队集体领导下,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社员积极性有关系。 分田单干,实上是在全国学习小岗村以后,在农村推行的一项体制改革,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联户承包,责任制政策,我们这里是在一九九九年,进行第二轮联户承包,责任制时期,上级开始要求我们,解散了生产队集体领导,才走上了分田单道路。 由此可见,79年,80年,81年,82年,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大丰收,是在生产队集体领导下的结果,不是分田单干的结果。 毛主席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必须解决人民吃饭问题的若干问题等指示,在毛主席的号召下49年至76年修建农田灌溉水库8万多座,治理淮河,黄河。为了提高粮食增产,69年开始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进口化肥。为了保障化肥的正常供给,72年中国开始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引进化肥生产企业,75年袁隆平杂交水稻研发成功开始普及,这些逐步完善的农业革命为以后的粮食增产丰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三十年的农业革命终于初见成效!这也是78年以后粮食增产丰收的真正原因。 八零年其实还没有完全的分田,只是在81和82年的时候才真正的分田到户,其实在那个年代国内化肥才刚刚普及没有多久,化肥短缺的确是当时事实,在八零年粮食增产是土地集体制的最后一个完整的年份,属于土地集体制终结的年份,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宣传了有关政策,土地要分田到户。 那个时候最后的一年就是干劲十足,也是很多农民开始预演以后自己有土地后怎么做,那个年代集体制准备改革,农民准备拥有了自己财产,比如说家禽家畜和土地这些,那个时候成为农民开始完全为自己打算,至于那一年粮食增产,其实有好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人心和积极性提高了。 第二个原因是那一年风调雨顺,非常的适合种植,没有大灾害的出现,第三个原因化肥的使用,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成为了丰收的一年,主要是体现一种改革的新气象,虽然说当时土地还没有分到户,但是已经有政策宣传出来,这也是让农民内心有了新的气氛,其实粮食丰收没有什么,就像现在说13连曾,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八十年代初期分田到户,其实也是有一种代表性的意义,当然集体劳动和为自家劳动,动力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有干劲当然是在内心充满希望兴奋感的阶段,八零年丰收其实是有很多因素的,人心和化肥运用以及气候等等,并不是单独的原因能形成这些,八零年的增产其实是集体向私有转变的过程,所以增产其实也正常,每个人为自己付出才是拥有最大干劲的。
2023-09-07 03:28:421

中国粮食为什么能做到自给自足?

我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最主要是依赖于国家的粮食政策,首先是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建设10亿多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旱涝保收的8亿亩高标准农田,保障了粮食生产的种植面积。其次是在保障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支撑,实现了单产水平持续提升,在种植面积受到耕地总量限制的情况下,保障总产量连年提高。最后是有效的粮食生产政策激励。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多重政策被总结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多年来农业发展中良田、良种、良机、良技四个关键点保证了粮食的丰产丰收、连创新高。
2023-09-07 03:28:501

我国目前的粮食形势如何?

如何看待粮食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宝中之宝,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注重粮食生产,我们中国也不例外。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家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它不仅要求数量充实,而且要求价格稳定。如果粮食的价格出现了上涨,它将成为中国政府在2012年里面临的大问题之一。伴随着经济的高速成长,粮食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弱化,相反,因为人口的骤增,耕地质量的下降,粮食生产的主力军素质降低,以及跨国粮商对我国粮食市场冲击等因素,粮食安全引起了更高的关注。而且,在粮食收获的季节,许多粮食收储企业看价上涨而抢购,许多农民待价惜售,以致粮食收储和市场粮食价均发生震荡,危机国家粮食安全。据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粮食储备及价格调控问题,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粮食储备和价格调控体系,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在今天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纵然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我国粮食连依然是续增产,粮食安全也能得到可靠的保障。然而从中长期看,耕地数量日趋减少,水资源短缺加剧,气候恶化影响加深,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动荡,我国粮食供给增长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逐步加大,粮食供求总体趋向偏紧。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和其他资料表明,我国还存在着粮食供需现状、流通与贸易格局等问题,并预测到我国粮食中长期生产潜力和需求会出现某些变动。首先其一,就目前的情况而视,我国的粮食现状并非是不容乐观:(一)粮食生产能力总体上稳步提高,增产潜力可观(二)粮食需求平稳增长,主要粮食品种能够基本自给(三)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不断完善,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四)粮食储备充足,国家粮食市场调控能力显著增强不过另一方面,我国的粮食问题仍然存在着某些安全隐患:(一) 资源约束因素增多,限制粮食增产(二)种粮成本快速增长,农民种粮比较收益不高(三)粮食净调出地区不断减少,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不健全(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有竞争力的国有大粮商
2023-09-07 03:29:091

增加粮食产量的原因

问题一:唐朝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是: 1.政治稳定,人民安心生产. 2.曲辕犁和筒车等农具的改进. 3.赋税宽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问题二: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有什么? 主攻单产。一是实施农田水利提升工程。二是实施良种推广工程。三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巩固提高小麦半精量机条播、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加快推广水稻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节水灌溉等新型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全面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播种机械化。 问题三:哪些因素会阻止未来粮食产量的增加 哪些因素会阻止未来粮食产量的增加,包括但不限于: 【天时】全球气候变化(温度/降水等)、水资源危机(水量/水质/水利用率等)、环境污染 【地利】土壤质量、耕地面积等 【人和】农业政策(补贴/农民收入/进出口/转基因/技术升级等等)、饮食需求(转基因/进口/有机/荤素偏好等)、农业技术(生物技术/机械设备升级/规模化机械化等)、思想观念(职业优越感/投入与获得是否均衡) 最后,其实有人认为目前全球生产的粮食足以满足全世界人民的需求,问题更多地存在于分配和浪费上面。 问题四:我国粮食产量、农民收入连续增加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时丹食增产的最主要因素,农民收入的增加最主要是近年来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加,直接原因就是农民务工工资的提高。 问题五:我国1984年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的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这次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以致于我国1984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问题六: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主要原因是(  ) A.增加了植物总数 B.充分利用水肥 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一般以每亩株数(或穴数)表示.株距、行距要多少才算合理,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和其他栽培技术水平而定.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故选:D 问题七:图为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单位:亿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根据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发现从1978年到1982年粮食产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则是在农村的改革开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自主经营,粮食产量迅速增加,本题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活富足起来,是农民富起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学们要注意对它们进行比较和识记。
2023-09-07 03:29:191

什么是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经济学原理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谷贱"指在丰收年份,产量增加,然而需求量不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伤农"是指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即弹性小增产不增收。通俗来讲,就是收益=价格X销量,此时,价格减少,销量不变,所以收益也减少,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拓展资料:农民种粮的利润受到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而粮食需求缺乏弹性,当粮食获得丰收的时候,其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供给量与需求量(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的相对关系较之前不同,供给量的增幅大于需求量的增幅、粮食出售价格的降幅大于需求量增加(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因而种粮农民的利润下降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一种意见认为,由于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且粮食关系到国际政治斗争权力,绝大多数国家重视本国粮食生产,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美国就是这样,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部门。但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谷贱伤农”的解释并未仔细考虑供给方面突然增加的背后因素是否存在扭曲市场的现象。教训之一是,美国在大萧条时期对农业的一系列干预使本已过剩的农产品面临更严重的过剩。再一个,粮食需求缺乏弹性的前提是粮食品质单一化,而品质多样、多元化经营并不在该解释的思考范围内。更重要的是,即便是单一品种的粮食,其生产也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则的严格支配,农民在生产准备期需要进行贷款、采购原料肥料以至农用机械等,若农民大批进入粮食供应方,则相关的生产资料价格必然上涨,承担不起高成本的农民则退出供给方,最终达到产品供求的平衡,利润变化不会太大;若在生产准备阶段就有扭曲市场资源配置的行为发生,导致农民一哄而上,“谷贱伤农”就真正成为现实了。
2023-09-07 03:29:261

为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可采取哪些主要途径?

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一是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为当前我国的耕地面积不但不可能扩大,而且还有不断减少的趋势。二是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此,就要建立商品粮基地,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
2023-09-07 03:29:342

农业粮食产量的提高,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土地的肥沃程度和施肥,和除虫还有光照和灌溉
2023-09-07 03:29:454

中国粮食自给率

中国粮食自给率在100%以上。中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了让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的有力,会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二是粮食市场运行平稳。中国粮价总体保持平稳,在合理区间运行,粮食市场没有脱销断档,始终保持了充足供应,有效满足了民众消费需求,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粮食流通高效顺畅。持续加大粮食仓储物流现代化建设,全国标准粮食仓房完好仓容近7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粮食物流网络更加健全。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处于什么水平在计算粮食自给率时,如果按照国际可比的谷物概念作为粮食口径,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粮食平均自给率达到100.5%。近几年,尽管粮食连年增产,但由于需求大幅增加,特别是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需求增加较快,粮食自给率有所下降。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为99.6%、99.1%和99.2%,2012年下降至97.7%,但仍在95%的基本自给线以上,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是牢固的。近几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较多,2010年以来,进口量都在5000万吨以上,进口量5800多万吨。按我国的粮食统计口径,大豆纳入粮食中的豆类统计。按此口径算,我国粮食的自给率水平就低了一些。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粮食自给率
2023-09-07 03:30:151

某村去年产粮食40吨,今年比去年增产二成五,今年计产粮食多少吨

  某村去年产粮食40吨,今年比去年增产二成五,今年计产粮食(50)吨;  40*(1+2.5/10)  =40*1.25  =50(吨)
2023-09-07 03:30:381

2013-2021年,我国粮食增产量最大的年份是

是2021年。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为1365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增长1.9%。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295万亩,增长0.7%。
2023-09-07 03:30:471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粮食增产的有效途径是(  )

【答案】:C本题考查我国的粮食生产状况。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我国的耕地面积少,可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不多,且集中在边远地区,要提高粮食产量,只有走科技兴农之路,提高单产来实现,因此C选项正确。
2023-09-07 03:32:171

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

作用是促进粮食产量增加。从推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因素看,大力推广良种、科学施肥、统防统治和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断提升单产水平,2021年粮食单产量比2003年增加1468公斤/公顷。2003-2021年,粮食总产增加2.5亿吨,单产提升发挥了65%的贡献。2022年,国家主推100多项实用增产技术支持覆盖生产到收获全过程,持续建设6000多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动农业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2014年以来,陆续启动实施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作物良种联合攻关,选育出吉粳816等一批水稻新品种。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了95%,良种覆盖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特别是有些地方强化与科研院所合作,组建粮食研发中心,推出功能多、品质优、利润高的特色大米体系。粮食的重要性。一、粮食对群众的重要性粮食的自给自足是人民幸福的保障,吃饭是日常生活中的首要问题,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只有吃饱了才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二、粮食对社会的重要性确保粮食安全是我们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本战略底线。三、粮食对国家的重要性粮食的自给自足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自给自足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人口大国,如果我们无法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粮食是各种依赖进口,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粮食的自给自足,才是实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2023-09-07 03:32:271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有哪些?

措施有增加有机物的合成量:提高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延长光照时间。降低有机物的消耗量:适当降温,降低自由水的含量
2023-09-07 03:33:083

谈谈怎样才能使我国粮食大量增产?5条

1、产权首先要清晰、否则在现在政府没有支持的情况下,不可能有人加大投资。2、农业市场化必须推进,否则在没有市场预期的情况下不会有人扩大资本。3、期货市场必须开放,否则在没有对冲的基础上,市场将无法消化风险。4、农业科技是政府需要管理、激励的部分。5、建立可以推广农业合作化示范社区(或各省一到两个,不可多),参考东亚(日本、韩国、台湾)模式,对冲目前的政治僵局。
2023-09-07 03:33:241

为什么要突破粮食增产周期性瓶颈?

粮食生产是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途径是突破粮食产量增长瓶颈的关键一招。粮食流通和储备是建立在粮食生产基础之上的,只有粮食丰收了,才能有粮可运、有粮可储。突破粮食生产周期瓶颈,是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实现丰收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灾害严重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种业自主创新水平,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应对气候灾害和重大病虫害的能力显著提高,打破了“两丰两歉一平”的周期性波动规律,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盘。面对大豆和油料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结构性短缺问题,今年我国在稳定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的基础上,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千方百计挖掘大豆、油料增产潜力,能多种一亩是一亩,能多收一斤是一斤,尽可能提高大豆、油料自给率。从目前来看,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
2023-09-07 03:33:32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靠增产,二靠().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靠增产,二靠(). A.科技 B.进口 C.节约(正确答案)
2023-09-07 03:34:001

谈谈怎样才能使我国粮食大量增产?5条

这个问题,改革嘛?不懂
2023-09-07 03:34:095

今年某地粮食增产一成二,则粮食增产( ) A. 1.2% B.12% C.88% D.8.8%

B
2023-09-07 03:34:242

粮食产量增产率和减产率计算公式 请教大家

粮食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应该是用增加的粮食产量比上当年收获的粮食产量在乘上百分之百就是了,减少的也一样希望帮到你
2023-09-07 03:34:461

谈谈怎样才能使我国粮食大量增产?5条

1、产权首先要清晰、否则在现在政府没有支持的情况下,不可能有人加大投资。2、农业市场化必须推进,否则在没有市场预期的情况下不会有人扩大资本。3、期货市场必须开放,否则在没有对冲的基础上,市场将无法消化风险。4、农业科技是政府需要管理、激励的部分。5、建立可以推广农业合作化示范社区(或各省一到两个,不可多),参考东亚(日本、韩国、台湾)模式,对冲目前的政治僵局。
2023-09-07 03:34:551

谷贱伤农结果是供给弹性还是需求弹性方面的原因带来的

1、“谷贱伤农”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经济学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在我国民间被形象的概括为“谷贱伤民”。2、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农民从出售粮食中获取之利润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Q)和粮价(P),利润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二者成负相关关系。另外,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然而,在经济学界也存在不同的观点。3、农民种粮的利润受到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而粮食需求缺乏弹性,当粮食获得丰收的时候,其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供给量与需求量(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的相对关系较之前不同,供给量的增幅大于需求量的增幅、粮食出售价格的降幅大于需求量增加(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因而种粮农民的利润下降。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1-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023-09-07 03:35:031

中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耗粮食多少公斤?

但是现在,当你身边有人这么跟你说的时候,我想你是要听的。每个人的人生观都不一样。我也不是说,每个人的人生观都一样。道颂灰史谖疟桨
2023-09-07 03:35:144

谈谈怎样才能使我国粮食大量增产?5条

心里问题,太紧张了
2023-09-07 03:35:484

国家统计局表示,2020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今年粮食增产了多少?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现在粮食每年都在稳步上升,为全面建设小康奠定基础
2023-09-07 03:36:198

粮食增产主要靠化肥的使用吗?

没有,因为我觉得农民伯伯的精心呵护也很重要。
2023-09-07 03:3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