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杜甫的诗蜀相

2023-09-15 13:44:44
TAG: 蜀相
共5条回复
可乐

蜀相

[ 唐 ]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注释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

FinCloud

杜甫的蜀相这首诗。内容是,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街。

陶小凡

《蜀相》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赞美了三国时期蜀国的国相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表现了对他报国之情的敬佩。

clou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北境漫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相关推荐

杜甫的七律诗词《蜀相》赏析

【 #诗词鉴赏# 导语】《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下面就和 考 网一起来了解下杜甫的七律诗词《蜀相》,欢迎阅读!    《蜀相》   唐u2022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历代咏赞诸葛亮的作品繁多,而杜甫的这首七律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堪称绝唱。   首联一问一答,吐露心中不平之气。上句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寻”字刻画出诗人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下句点出武侯祠所在之地的环境,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颔联纯属写景,但景中蕴藏情感。“映阶碧草”、“隔叶黄鹂”等景物,色彩鲜明,有声有色,恬淡自然,展现出春色之美好。而“自春色”、“空好音”则传达出人物内心的忧伤之情。颈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一写诸葛亮之济世雄才,一写其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短短两句,便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匡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就而病死军中的深深哀悼之情。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诗人心急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来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才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寄托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期盼与憧憬。唐代永贞革新首领王叔文以及宋代抗金民族英雄宗泽等人,在事业失败时都愤然诵此二语,说明了这两句道出了千古失意英雄的共同感慨,这也是它成为绝唱,经久不衰的原因。    扩展阅读:杜甫的诗歌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扩展阅读:杜甫的文学特点   语言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意象   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称“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   
2023-09-05 05:42:191

《蜀相》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

2023-09-05 05:42:414

唐诗《蜀相》杜甫

  三国英雄有人尊曹,有人尊刘,有人爱周郎,有人敬关公,但是杜甫是独尊诸葛亮的,为诸葛亮写过将近二十首诗。下面是唐诗《蜀相》杜甫,希望对你有帮助。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不错。又有人说:“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清。”也不错。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个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   有人说:既然你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隔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正写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   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题下,竟然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笔?   我说:哪里,哪里。莫拿八股时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要是句句“切题”,或是写成“不啻一篇孔明传”,谅他又有何难。如今他并不如彼。道理定然有在。   须看他,上句一个“自”字,下句一个“空”字。此二字适为拗格,即“自”本应平声,今故作仄;“空”本应仄声,今故作平。彼此互易,声调上的一种变换美。吾辈学诗之人,断不能于此等处失去心眼。   且说老杜风尘澒洞,流落西南,在锦城定居之后,大约头一件事就是走谒武侯祠庙。“丞相祠堂何处寻”?从写法说,是开门见山,更不纡曲;从心情说,祠堂何处,向往久矣!当日这位老诗人,怀着一腔崇仰钦慕之情,问路寻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一不观赏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凛凛,他“首先”注意的却是阶前的碧草,叶外的黄鹂!这是什么情理?   要知道,老杜此行,不是“旅游”,入祠以后,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他和普通人一样,自然也是看过了的。不过到他写诗之时(不一定即是初谒祠堂的当时),他感情上要写的.绝不是这些形迹的外观。他要写的是内心的感受。写景云云,已是活句死参;更何况他本未真写祠堂之景?   换言之,他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使得他百感中来,万端交集,然后才越发觉察到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才越发感受到数声呖呖黄鹂,荒凉之境无限。   在这里,你才看到一位老诗人,独自一个,满怀心事,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庙之间。   没有这一联两句,诗人何往?诗心安在?只因有了这一联两句,才读得出下面的腹联所说的三顾频烦(即屡屡、几次,不是频频烦请),两朝开济(启沃匡助),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这一切,老杜不知想过了几千百回,只是到面对着古庙荒庭,这才写出了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钧之重。莫说古人只讲一个“士为知己者死”,难道诗人所理解的天下之计,果真是指“刘氏子孙万世皇基”不成?老臣之心,岂不也怀着华夏河山,苍生水火?一生志业,六出祁山,五丈原头,秋风瑟瑟,大星遽陨,百姓失声……想到此间,那阶前林下徘徊的诗人老杜,不禁汍澜被面,老泪纵横了。   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祗益伤情。老杜一片诗心,全在此处凝结,如何却说他是“败笔”?就是“过渡”云云(意思是说,杜诗此处颔联所以如此写,不过是为自然无迹地过渡到下一联正文),我看也还是只知正笔是文的错觉。   有人问:长使英雄泪满襟袖的英雄,所指何人?答曰: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大智大勇者是,莫作“跃马横枪”“拿刀动斧”之类的简单解释。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说此句实包诗人自身而言,方得其实。   然而,老杜又绝不是单指个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也正是寄希望于当世的良相之材。他之所怀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后世,凡读他此篇的,无不流涕,岂偶然哉!
2023-09-05 05:43:191

杜甫的《蜀相》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分别是“自”,“空” 自、空——“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与“空”两个字,写出了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诗人的万千感慨由此而生发。假如我们不能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体验不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惋的情调。也有人认为此诗的诗眼当是最后两句,认为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战乱而屡失意,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与武侯的命运颇相似。从影响力来说,尾联自然远胜于颔联,它已成为对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同情的格言警句。但就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来看,它们是对“自”与“空”的具体阐释和升华,如果忽视“自”与“空”,那么对尾联内涵的感悟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认为把“自”与“空”作为诗眼来理解,更易把握此诗的深刻意蕴。 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对于这两句,杜诗的评注者们有的认为是写景,有的认为是“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这两种说法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确切些说,应当把这两句看成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
2023-09-05 05:43:451

杜甫蜀相的主旨

  《蜀相》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敬以及诗人对诸葛亮功业未就的感慨。全诗赞颂了诸葛亮的才智品德和报国衷情,不仅表现了诸葛亮自身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也表明诗人对诸葛亮景仰的缘由。诗人在对诸葛亮的追忆之中,表达了他对国家时局的忧虑。   《蜀相》的译文   哪里可以找到诸葛丞相的祠堂?成都城外的柏树长得十分茂密。碧绿的青草照映着台阶,自顾自地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蜀相》的全文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023-09-05 05:43:541

蜀相,杜甫在谈到诸葛亮是,为何泪满襟

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蜀相朝代:唐代作者: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 一作:频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
2023-09-05 05:44:111

蜀相是一首什么诗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2023-09-05 05:44:211

蜀相的解释

诸葛亮
2023-09-05 05:44:417

蜀相 杜甫 杜甫写这首诗有何现实意义?

安禄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误导玄宗,把守潼关的哥舒翰派到关外攻打叛军大本营,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禄山没有了劲敌,一下子就攻下长安。唐玄宗带领妃妾皇子,与大臣们逃往灵武。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唐肃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2023-09-05 05:44:572

蜀相是杜甫的七言绝句吗

不是绝句,是律诗,原诗是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2023-09-05 05:45:052

蜀相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

1、蜀相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3、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2023-09-05 05:45:121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介绍

1、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3、注释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3、【赏析】诗句用典故的时候,重在简约,不能长篇大论地说历史,而要点到为止、一笔带过。这里杜甫用了两个量词来概括诸葛亮的功绩:“三顾”、“两朝”,同样的说法还有“七擒孟获”、“三打白骨精”等等,用一个量词将这个人的主要功绩都说尽了,不仅全面,还有体现了作者提炼语言的能力。我们在提到历史故事的时候,为了简约起见,也可以用这种总结方式。从“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句诗来看,杜甫是不喜欢善于歌唱的黄鹂的,因为他心中衡量好坏的标准不在于能说会道,而是看是否有真才实学。像诸葛亮这样的神机妙算之人,又忠心于君主,才是值得尊敬的人。孔子说“巧言令色鲜以仁”,我们可不能做黄鹂这样的花言巧语之辈,要赢得别人的尊敬,还需身体力行地践行那些嘴上说来的美德。
2023-09-05 05:45:201

杜甫的蜀相中首句的寻字为什么妙笔天成

“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 ,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蜀相作者:杜甫 (唐代)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023-09-05 05:45:302

杜甫写《蜀相》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愿望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2023-09-05 05:45:382

属相杜甫赏析200字,求“杜甫的《蜀相》赏析、杨慎的《武候庙》赏析 各

提起属相杜甫赏析200字,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杜甫《蜀相》 赏析,另外,还有人想问杜甫《蜀相》赏析,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蜀相杜甫赏析,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求“杜甫的《蜀相》赏析、杨慎的《武候》赏析 各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属相杜甫赏析200字 杜甫的《蜀相》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对诸葛亮的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的名句。读着这首诗,我们脑际浮现的,决不只是往古英雄诸葛亮的形象。还有抒情主人公伤时感事、叹息哭泣的荧荧泪光。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抒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颇有奇特之处。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物,后半纯乎用事与议论的办法,以写景时的心理活动线索开启出对于凭吊对象的精当评论,从中自然透发出诗人满腔的。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在描写中隐然流同样是忠君的杜甫对于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首联二句,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处寻”以显访吊古心思的急切。次联二句,写祠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白”“空好音”的叹息,流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杨慎的《武候》赏析 《武侯》并不是杨慎写的,只是他在《升庵诗话》(卷六)中收录的别人的作品 《武候》大部分为刻画,正衬成分多。 蜀相杜甫赏析 南阳卧龙冈武候徒然生出秋草,让人更加思念当时的繁华。 属相杜甫赏析字:杜甫《蜀相》 赏析 《蜀相》鉴赏 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对诸葛亮的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的名句。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力扶王室,志清宇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成为后世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们崇拜学习的榜样。每逢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下的理想。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初到成都之时。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脑际浮现的,决不只是往古英雄诸葛亮的形象。还有抒情主人公伤时感事、叹息哭泣的荧荧泪光。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抒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颇有奇特之处。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物,后半纯乎用事与议论的办法,以写景时的心理活动线索开启出对于凭吊对象的精当评论,从中自然透发出诗人满腔的。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在描写中隐然流同样是忠君的杜甫对于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首联二句,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处寻”以显访吊古心思的急切。次联二句,写祠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白”“空好音”的叹息,流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宋代以后,有不少诗话家不主张诗中发议论。认为诗以不犯本位为高,议论便落言筌,不是诗的。明清有些论者,甚且以为老杜的包括《蜀相》在内的许多名篇是“纯乎议论”之作。我认为,诗既然要表达作者喜怒哀乐之情,就免不了有时要议论,问题不在于能不能议论,而在于议论得好不好,有没有分寸,是否有助于深化作者的感情和篇中的意境。此诗后半的四句议论,就是可为后世诗人效法的成功范例。首先,这段议论从生动的写景中自然地引发出来,丝毫也不生硬枯燥,而是饱含情韵。既切合吟咏对象的形象内涵,又带着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强烈感情,它精辟而凝炼,将全篇的主题思想升华了。其次,议论中用的就是诸葛亮本人的故事,它们具有极高的概括性,本身便含有形象思维,能够唤起读者对于渚葛亮一生的联想。“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句与“出师”句更令人怀念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两朝,取两川、建蜀汉,白帝托孤、六出祁山和病死五丈原等等感人事迹。这与一般抽象议论绝然不同,是既能寄托作者感情、又能启发读者的诗化的议论。从全诗抒情层次来讲。“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忠忱。老杜本人的忧国之心也隐隐然寄托其中。有这两句的沉挚悲壮,末联再作痛心酸鼻的哀哭之语,才显得全篇精神振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末联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唐代永贞革新的首领王叔文、宋代英雄宗泽等人在事业失败时都愤然此二语,可见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所铸成的悲剧美是如何历久不衰了。 以上就是与求“杜甫的《蜀相》赏析、杨慎的《武候》赏析 各字!相关内容,是关于杜甫《蜀相》 赏析的分享。看完属相杜甫赏析200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9-05 05:45:471

蜀望 杜甫

2023-09-05 05:45:574

请写出杜甫《蜀相》的全部内容。

  《蜀相》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 一作:频频)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参考赏析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  创作背景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公元76▼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2023-09-05 05:47:001

高中属相杜甫课文讲解,如何解析杜甫的《蜀相》一诗?

提起高中属相杜甫课文讲解,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概括《蜀相》(杜甫)内容,主题思想,运用的手法。拜托拜托。另外,还有人想问请写出杜甫《蜀相》的全部内容。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杜甫的《蜀相》的全诗分析。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如何解析杜甫的《蜀相》一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属相杜甫课文讲解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他的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造谒的悠悠我思。 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这里柏树成荫,高大,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中的观赏树木。 作者抓住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只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 1.原文 《蜀相》 杜甫的《蜀相》的全诗分析。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高中属相杜甫课文讲解:概括《蜀相》(杜甫)内容,主题思想,运用的手法。拜托拜托。 《蜀相》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 《蜀相》前两联是写景“锦官城”外之景:“柏”“阶”“碧草”“叶”“黄鹂”,后两联抒情。明确手法,借景抒情。通过作者所写之景的特点“自”“空”可以感受到无人欣赏的落寞,而写诸葛亮主要是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由惋惜写出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蜀相》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这首诗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 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短短五十,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吟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以上就是与如何解析杜甫的《蜀相》一诗?相关内容,是关于概括《蜀相》(杜甫)内容,主题思想,运用的手法。拜托拜托。的分享。看完高中属相杜甫课文讲解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9-05 05:47:171

蜀相拼音版古诗

蜀相拼音版古诗如下:chéng、xiàng、cí、táng、hé、chù、xún丞相祠堂何处寻jǐn、guān、chéng、wài、bǎi、sēn、sēn锦官城外柏森森。yìng、jiē、bì、cǎo、zì、chūn、sè映阶碧草自春色,gé、yè、huáng、lí、kōng、hǎo、yīn隔叶黄鹂空好音。作者杜甫简介如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
2023-09-05 05:47:451

杜甫《蜀相》诗词鉴赏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注释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    鉴赏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只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划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2023-09-05 05:48:191

蜀相杜甫赏析

1、《蜀相》杜甫〔唐代〕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3、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汉,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2023-09-05 05:48:321

《蜀相》注释及译文

一、注释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3、自:空。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刘禅继位。7、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8、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二、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映照石阶,不过自为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亦不过空作好音。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三、原文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四、赏析古代诗歌跟古代散文一样,很讲究起承转合的章法。所谓“起承转收,一法也”。《蜀相》这首诗的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写专程寻访丞相祠堂,这是“起”;第三、四两句,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第五、六句,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第七、八句,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这是“ 合”。在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统体浑成,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2023-09-05 05:48:431

杜甫写的《蜀相》的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夙昔传闻思一见,牵来左右神皆竦
2023-09-05 05:49:295

杜甫名诗的全文和翻译谁有?

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2023-09-05 05:50:073

蜀相的作者是谁

蜀相的作者是杜甫。《蜀相》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杜甫: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25]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023-09-05 05:50:221

杜甫的蜀相写于什么时期

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蜀相》。
2023-09-05 05:53:372

蜀相是什么诗

蜀相是咏史怀古诗。《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全诗如下: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全诗翻译: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2023-09-05 05:54:071

蜀相 杜甫中“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空”包含哪些含义

空”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这两句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有情中景,景中情。“空”这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2023-09-05 05:54:261

蜀相杜甫颔联赏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2023-09-05 05:54:542

杜甫蜀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愿望?

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写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67| 评论向TA求助回答者: vivi雨儿飞 来自团队 夏之纪年 | 四级采纳率:33%
2023-09-05 05:55:444

《蜀相》这首杜甫的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叹自己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去建功立业,所以常常吊古抒情,怀古寄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正如《唐诗钞》中语“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2023-09-05 05:56:141

杜甫《蜀相》写出了怎么样的一个诸葛亮?

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力扶王室,志清宇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成为后世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们崇拜学习的榜样。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下的理想。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脑际浮现的,决不只是往古英雄诸葛亮的形象。还有抒情主人公伤时感事、叹息哭泣的荧荧泪光。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颇有奇特之处。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物,后半纯乎用事与议论的办法,以写景时的心理活动线索开启出对于凭吊对象的精当评论,从中自然透发出诗人满腔的激情。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在描写中隐然流露出同样是忠君爱国者的杜甫对于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首联二句,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处寻”以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白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宋代以后,有不少诗话家不主张诗中发议论。认为诗以不犯本位为高,议论便落言筌,不是诗的本色。明清有些论者,甚且以为老杜的包括《蜀相》在内的许多名篇是“纯乎议论”之作。我认为,诗既然要表达作者喜怒哀乐之情,就免不了有时要议论,问题不在于能不能议论,而在于议论得好不好,有没有分寸,是否有助于深化作者的感情和篇中的意境。此诗后半的四句议论,就是可为后世诗人效法的成功范例。首先,这段议论从生动的写景中自然地引发出来,丝毫也不生硬枯燥,而是饱含情韵。既切合吟咏对象的形象内涵,又带着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强烈感情,它精辟而凝炼,将全篇的主题思想升华了。其次,议论中用的就是诸葛亮本人的故事,它们具有极高的概括性,本身便含有形象思维,能够唤起读者对于渚葛亮一生的联想。“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句与“出师”句更令人怀念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取两川、建蜀汉, 白帝托孤、六出祁山和病死五丈原等等感人事迹。这与一般抽象议论绝然不同,是既能寄托作者感情、又能启发读者激情的诗化的议论。从全诗抒情层次来讲。“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老杜本人的忧国之心也隐隐然寄托其中。有这两句的沉挚悲壮,末联再作痛心酸鼻的哀哭之语,才显得全篇精神振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末联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唐代永贞革新的首领王叔文、宋代民族英雄宗泽等人在事业失败时都愤然诵此二语,可见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所铸成的悲剧美是如何历久不衰了。
2023-09-05 05:56:531

唐·杜甫的《蜀相》是什么意思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023-09-05 05:57:171

分析杜甫的

楼上的回答这么多,让别人还怎么答啊?呵呵
2023-09-05 05:57:524

杜甫的《蜀相》中描写了谁?

诸葛亮
2023-09-05 06:02:076

杜甫《蜀相》

蜀 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为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所建。“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又因杜甫初到成都,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首联两句自问自答,点明说氐慊肪常秩玖俗纤嗄碌钠铡?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颔联由远写到近,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诗人撇下巍峨的殿堂,威严的塑像,着眼于“映阶碧草”“隔叶黄鹂”,无非表现祠堂的荒凉冷落。也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和第二句的古柏森森。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已被后人遗忘,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诗句中的“空”和“自”是上下互文,反映杜甫心境寂寞。杜甫自上年因关中饥谨,弃官携家眷漂泊,最后到成都定居,期间朝廷对他不闻不问,杜甫忧时`忧国`忧民之心无处诉说。这两句语气含蓄,对仗工整,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这正如宋代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一书中所说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杜甫的写景抒情诗句,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这种境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也是一副工整的对联。颈联高度评价`颂扬了诸葛亮的一生。自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忠于刘氏政权,奋斗一生,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杜甫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由此也使杜甫自己怀才不遇和报国无门的内心不平溢于言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出师北伐曹魏,尚未取胜,孔明先病故了,使得以后的有志之士为他流着不尽的泪。大业未遂而身死,这是一种人生无法补救的遗憾,引起普遍共鸣是很自然的。一个“先”表现出深深的惋惜之情。“长”指诸葛亮身后的各个朝代。“英雄”指历代的有志之士,当然也包括杜甫。“满”写出了志士感动程度,也透露出杜甫对统治者的不满与愤懑。尾联体现了无限感慨,反衬诸葛亮的不同寻常,收结有力。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如柏树森森,碧草萋萋,黄鹂空鸣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深沉。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写,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更激起人们的钦敬。结尾一联,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怀念之情,表达了对他的赞美。 杜甫高度颂扬诸葛亮,是出于怀古伤今。当时,“安史之乱”使唐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朝廷亟待像诸葛亮一样的人物匡佐王室,收拾危局。 《蜀相》也寄寓杜甫自感身世之意,包含了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杜甫曾胸怀壮志,但官运始终不通,人微言轻,难于有所作为。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到处漂泊,历经艰险。仍摆脱不了穷困的地位。杜甫为国为民,常年心急如焚,却际遇冷落,内心无法平衡。这种感情,长期引起广大失意的知识分子的共鸣,此诗被人传诵,也是理所当然的。
2023-09-05 06:02:221

杜甫的爱国诗句是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 杜甫《小至》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 —— 杜甫《琴台》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 杜甫《为农》
2023-09-05 06:02:313

杜甫蜀相

指诸葛亮
2023-09-05 06:02:508

杜甫的蜀相写于什么时期?

《蜀相》这首诗,根据仇兆鳌的注,写于公元760年的春天,当时的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颠沛流离的寓居生活,初到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了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的都城,城西北有诸葛亮的神庙,世称武侯祠,作为诸葛亮的大粉丝,杜甫自然不会放弃前往拜访的机会。所以我想,他定居之后的第一件事,或许便是去瞻仰武侯祠。在这种背景下,杜甫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2023-09-05 06:03:165

杜甫的《蜀相》一诗中,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的作用?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古代的祠庙都有庭院和殿堂。人们要进入殿堂,要拾级而上。“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这颔联两句,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一团糟,已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对于这两句,杜诗的评注者们有的认为是写景,有的认为是“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这两种说法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确切些说,应当把这两句看成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这正如宋代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一书中所说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这样的例子在杜诗中是屡见不鲜的。如杜甫在夔州时所写的《武侯庙》一诗,开篇两句:“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写出了庙外景色的荒芜,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就是生动的一例。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的写景抒情诗句,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这种境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是,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清代沈德潜曾经说过:“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 ……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杜诗的议论正由于有情韵,不仅没有冲淡诗的气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仇兆鳌说这两句诗写得“沉挚悲壮”;浦起龙认为这个联语“句法如兼金铸成,其贴切开侯;亦如镕金浑化。”都是很有见地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今陕西省?d县西南),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吹们檎嬉庵浚苡懈?人的力量;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清代王渔洋曾经说:“为诗结处总要健举。”沈德潜也认为“宕出远神”是诗歌结尾的一种好方法。所有这些妙处,都在本诗的结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凭吊古迹的作品非常多,有的人到一处名胜古迹,照例做一首诗,里面有没有感情呢?多少有一点,但谈不上深厚。我们说杜甫是抒情的对手,在凭吊古迹的诗中,虽然说的是古代的事,但也抒发了他内心的情感。《蜀相》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首诗前半首写景,后半首抒情。前后两个部分以一个“自”字,一个 “空”字为纽带。诗人看到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伟人的祠庙竟变得如此破落,荒凉,从而引起种种感慨。些诗看似抒的吊古之情,实际上也是作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2023-09-05 06:03:481

杜甫在蜀相中用什么来感叹诸葛亮的一生

杜甫在蜀相中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来感叹诸葛亮的一生。《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2023-09-05 06:04:071

杜甫写《蜀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愿望?

《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写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2023-09-05 06:04:161

忠心报国的赞颂——杜甫《蜀相》诗词鉴赏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注释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    鉴赏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只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划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2023-09-05 06:04:231

唐·杜甫的《蜀相》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力扶王室,志清宇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成为后世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们崇拜学习的榜样。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下的理想。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脑际浮现的,决不只是往古英雄诸葛亮的形象。还有抒情主人公伤时感事、叹息哭泣的荧荧泪光。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颇有奇特之处。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物,后半纯乎用事与议论的办法,以写景时的心理活动线索开启出对于凭吊对象的精当评论,从中自然透发出诗人满腔的激情。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在描写中隐然流露出同样是忠君爱国者的杜甫对于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首联二句,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处寻”以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白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宋代以后,有不少诗话家不主张诗中发议论。认为诗以不犯本位为高,议论便落言筌,不是诗的本色。明清有些论者,甚且以为老杜的包括《蜀相》在内的许多名篇是“纯乎议论”之作。我认为,诗既然要表达作者喜怒哀乐之情,就免不了有时要议论,问题不在于能不能议论,而在于议论得好不好,有没有分寸,是否有助于深化作者的感情和篇中的意境。此诗后半的四句议论,就是可为后世诗人效法的成功范例。首先,这段议论从生动的写景中自然地引发出来,丝毫也不生硬枯燥,而是饱含情韵。既切合吟咏对象的形象内涵,又带着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强烈感情,它精辟而凝炼,将全篇的主题思想升华了。其次,议论中用的就是诸葛亮本人的故事,它们具有极高的概括性,本身便含有形象思维,能够唤起读者对于渚葛亮一生的联想。“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句与“出师”句更令人怀念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取两川、建蜀汉, 白帝托孤、六出祁山和病死五丈原等等感人事迹。这与一般抽象议论绝然不同,是既能寄托作者感情、又能启发读者激情的诗化的议论。从全诗抒情层次来讲。“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老杜本人的忧国之心也隐隐然寄托其中。有这两句的沉挚悲壮,末联再作痛心酸鼻的哀哭之语,才显得全篇精神振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末联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唐代永贞革新的首领王叔文、宋代民族英雄宗泽等人在事业失败时都愤然诵此二语,可见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所铸成的悲剧美是如何历久不衰了。
2023-09-05 06:04:333

杜甫《蜀相》首联描写什么景物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一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不错。又有人说:“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清。”也不错。——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个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 有人说:既然你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隔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正写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 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题下,竟然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笔? 我说:哪里,哪里。莫拿八股时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要是句句“切题”,或是写成“不啻一篇孔明传”,谅他又有何难。如今他并不如彼。道理定然有在。 须看他,上句一个“自”字,下句一个“空”字。此二字适为拗格,即“自”本应平声,今故作仄;“空”本应仄声,今故作平。彼此互易,声调上的一种变换美。吾辈学诗之人,断不能于此等处失去心眼。 且说老杜风尘 洞,流落西南,在锦城定居之后,大约头一件事就是走谒武侯祠庙。“丞相祠堂何处寻”?从写法说;是开门见山,更不纡曲;从心情说,祠堂何处,向往久矣!当日这位老诗人,怀着一腔崇仰钦慕之情,问路寻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一不观赏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凛凛,他“首先”注意的却是阶前的碧草,叶外的黄鹂。这是什么情理? 要知道,老杜此行,不是“旅游”,入祠以后,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他和普通人一样,自然也是看过了的。不过到他写诗之时(不一定即是初谒祠堂的当时),他感情上要写的绝不是这些形迹的外观。他要写的是内心的感受。写景云云,已是活句死参;更何况他本未真写祠堂之景? 换言之,他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使得他百感中来,万端交集,然后才越发觉察到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才越发感受到数声呖呖黄鹂,荒凉之境无限。 在这里,你才看到一位老诗人,独自一个,满怀心事,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庙之间。 没有这一联两句,诗人何往?诗心安在?只因有了这一联两句,才读得出下面的腹联所说的三顾频烦(即屡屡、几次,不是频频烦请),两朝开济(启沃匡助),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这一切,老杜不知想过了几千百回,只是到面对着古庙荒庭,这才写出了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钧之重。莫说古人只讲一个“士为知己者死”,难道诗人所理解的天下之计,果真是指“刘氏子孙万世皇基”不成?老臣之心,岂不也怀着华夏河山,苍生水火?一生志业,六出祁山,五丈原头,秋风瑟瑟,大星遽陨,百姓失声……想到此间,那阶前林下徘徊的诗人老杜,不禁汍澜被面,老泪纵横了。 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祗益伤情。老杜一片诗心,全在此处凝结,如何却说他是“败笔”?就是“过渡”云云(意思是说,杜诗此处颔联所以如此写,不过是为自然无迹地过渡到下一联正文),我看也还是只知正笔是文的错觉。 有人问:长使英雄泪满襟袖的英雄,所指何人?答曰: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大智大勇者是,莫作“跃马横枪”“拿刀动斧”之类的简单解释。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说此句实包诗人自身而言,方得其实。 然而,老杜又绝不是单指个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也正是寄希望于当世的良相之材。他之所怀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后世,凡读他此篇的,无不流涕,岂偶然哉!记得采纳啊
2023-09-05 06:04:431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一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一句是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死出自杜甫的《蜀相》原文是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文为: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蜀相的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2023-09-05 06:04:501

以杜甫《蜀相》为例,说明七言律诗的形式特点

建议去看王力的诗词格律
2023-09-05 06:05:221

什么是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正逐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年轻人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
2023-09-05 05:46:341

军训动员大会领导发言稿

2021年军训动员大会领导发言稿范文(通用7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发言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发言稿可以提高发言人的自信心,有助发言人更好地展现自己。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发言稿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2021年军训动员大会领导发言稿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军训动员大会领导发言稿1 各位领导、教官、老师、同学们:   光华二中军训从今天开始拉开帷幕了,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对新同学的加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莅临指导的各位领导表示由衷的感谢,向即将为本次军训付出辛勤汗水的各位教官表示诚挚的问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的办学精神和文化凝聚为 “笃信、谦恭;好学、弘毅”的校训。尤其是近年来,学校集思广益,锐意进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中考升学一年一个新台阶,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光华二中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进入二中,求知识不是大家追求的唯一目的,三年后,学校还将培养你们具备以下素质,这一点,从今天开始,大家务必要牢记:   1、崇高的理想,感恩的心。崇高的理想将激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感恩的心是个人品质的基础。要对祖国、对社会、对父母心存感恩之心,要不断追求真、善、美,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2、强烈的求知欲,求实的态度。一个对学习没有兴趣的人,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当然,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3、不懈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想成功,就要拼搏,当涂一中既强调个人的拼搏,也重视团结协作的精神。大家同学三年,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成功、幸福的首要条件在于健康,一个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的人,才能在学习、工作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当涂一中努力培养大家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   学校、县人武部精心组织了这次军训活动,在此我提几点要求和希望:   1、 “一切行动听指挥”,每一位同学都要充分尊重教官,服从教官的命令;发扬顽强拼搏、不怕吃苦的精神,争做优秀学员。   2、加强组织纪律性,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和活动安排,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缺席或请假。   3、要态度端正,严肃认真,教官的一招一式,都要仔细观察,刻苦学习。我们要评选表彰在军训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员、优秀射击手、优秀班排长,   4、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同学们,作为新中国的公民,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有抵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强烈意识。这次军训,将对大家进行正规化、军事化的训练和管理;也是对大家进行的一次特别的国防教育。你们要磨练意志,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我相信:这段时间的军训生活,将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军训结束后,同学们将正式投身于三年的初中学习。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二中不仅有美丽的环境、优越的办学条件,二中还有大批德高、身正、学厚的老师。他们敬业奉献,积极进取,希望大家追随他们,敬爱他们,学习他们。今天你以二中为荣,明日二中因你而骄傲。   谢谢大家!   军训动员大会领导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教官,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告别难忘的母校,带着亲人的嘱咐,在汗水与泪水交织的世界中,满载着人生的希望,我们走进美丽的白蒲中学。   白蒲中学,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莘莘学子向往的地方。   能够走进蒲中的校门,成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自豪。能够在这样的场合下代表全体新生发言,我深感荣幸。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白蒲中学一千四百名军训学员,向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军训机会和良好的军训环境,使我们渴望体验绿色军营生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我们更要向各位教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是你们在百忙之中,放下手头的工作,顶着烈日,抽出时间组织我们军训,在这儿,我真诚的对你们说一句:“教官们,你们辛苦了。”   不经历风雨,怎知彩虹的绚烂;不经历寒霜,怎知青松的挺拔;不经历军训,又怎知这军魂的可歌可泣,不经历磨练,又怎能拥有辉煌的人生!面临即将开始的军训,我仅代表全体参训学员庄严宣誓,我们决心做到:   一、严守军纪,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教官,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外出。   二、在训练中,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努力完成规定的军训任务。   三、严格遵守军营规定,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杜绝任何事故的发生。   四、搞好宿舍的内务卫生。宿舍内的物品摆放整齐、卫生清洁,保持良好的内务秩序,并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持和发扬。   五、在军训中,既练技术、又练思想和意志,一言一行都以军人的高标准、严要求,来要求自己,争取军事技术和思想意志双丰收。   和跬步积千里,滴水汇长河,骄阳磨意志,拼搏展英姿。通过军训,我们要磨练意志,强健体魄,提高思想觉悟,增强组织纪律,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塑造军人般的气概和品格!我们要倍加珍惜这次机会,用拼搏的汗水冲刷掉娇气和懦弱,用优异的成绩去证实我们的人生价值!   在中学生活的扉页上,我们将以汗水为墨,以橄榄绿为笔,挥洒出阳光下的最壮丽的宣言!   各位领导、老师、教官我们已经做好了接受锻炼的一切准备,等待着那庄严一刻的到来,就让我们三年的精彩生活从军训开始吧,请看我们的行动吧!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军训动员大会领导发言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官,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年的八月,是非同寻常的八月,在奥运圣火熊熊燃烧于希腊雅典之际,在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于奥运赛场之时,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也正升起新的希望。感谢你们,亲爱的同学们,是你们为四十五中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我代表全体老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与此同时,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高兴你们正确的选择,你们选择了四十五中学,也就是选择了成功,选择了希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你们有足够强的实力,那么四十五中学就有足够高的天空供你飞翔,足够阔的海洋任你跳跃!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的人生便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而军训便是这美好篇章的序幕。你们是幸运的,因为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有 部队最优秀的教官和你们一起度过,机会难得,应倍加珍惜,而高质量的完成教官的训练要求便是你们对教官最好的尊重和热爱!所以,从现在起,你们就要转换自己的角色,做好最充分的思想准备,时刻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切听从教官指挥,只为最好寻求办法,不为错误寻找理由,你们应时刻牢记:纪律面前无个性!   在训练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很辛苦,也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预想不到的困难,但不经一番寒彻骨,难得梅花扑鼻香。唯有经历并战胜了困苦,你们才能真正的坚强起来,成长起来。军训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增强体魄的过程,更是加强纪律性的过程,是提高团结意识的过程,和提升意志品质的过程,这些都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只有拥有了它们,你们才有资本面对今后激烈的竞争,才有实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同学们,你们新的人生就要从这里开始,你们脚踏着四十五中学的知识沃土,浸润着四十五中学的人文精粹,你们将在这里成长为疾风中的劲草!拥有“野火烧不尽”的生命力和“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性!今天,你们以四十五中为荣,明天,四十五中将以你们为荣!   最后,预祝同学们在军训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次对 部队的领导和教官对四十五中学军训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军训动员大会领导发言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官、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海风习习,送来盛夏的豪情;芳草萋萋,绽放八月的风采。作别五彩斑谰的暑假生活,肩负老师家长的殷殷期望,我们又款款走进一个崭新的学年,又即将迎来一次品格和意志的考验。当一身身熟悉的橄榄绿再次浮现在眼前,当一句句亲切的军令号再次回响于耳畔,我们又将以战士的情怀,用人的姿态,去践行青春的誓言,去体验生命的精彩。   军训,是我们重返校园的第一课,但这决非普通的一课。在这一课中,我们将经历平日难以经历的艰辛,我们将获取教室无法获取的知识,我们将充分品尝火热军营之于我们的甜酸苦辣;在这一课中,我们所经受的,我们所积淀的,不仅仅是身体的考验,不仅仅是意志的锤炼,不仅仅是品格的培养,更是心灵的净化,更是情感的熏陶,更是精神与人格的升华。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在这里,我们想对高二的老同学说,高扬起胜利的风帆、把自信写在脸上吧,因为,我们的汗水将要凝结的,不止是属于我们的辉煌,更是对高一新生的鞭策和鼓舞,我们的付出将要收获的,不止是属于我们的进步,更是对57中学优秀本色的展示和弘扬;我们想对高一的新同学说,路,就在你的脚下,梦,就在你的心中,迎着猎猎的海风,踏着铿镪的鼓点,勇敢地投入到军训的行列中来吧,汗水过后,苦累过后,你定会如一只笑傲苍穹的雄鹰,振翅于三高中的蓝天碧海、青山白云。   同学们,成功从来属于那些把理想付诸行动的人。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走好每一个步伐,喊好每一个口令,做好每一个动作,用出色的成绩和显著的效果来回报各位教官和老师们的哺育深情;我们要以军训为契机,树立百折不挠、穷且益坚的人生信念,刻苦学习,超越自我,不断前进,让青春的年华在未来的征途中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彩。   军训动员大会领导发言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军训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具有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同学们步入中学必修的一课。这不仅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对你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也将是一段宝贵的经历。为了圆满完成这次军训任务,让同学们度过一个难忘的军营生活,我代表全体教官特表决心如下:   一、一切从自我做起,以良好的军人形象带领大家,以过硬的军事本领引导大家,让同学们通过这次军训有所启迪,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观念,磨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国防观念。   二、认真履行一名教官应尽的职责,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身作则,给同学们做好榜样,并让大家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养成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以主人翁的姿态和同学们一起,坚决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紧张有序地度过四天的军训生活。   四、以兄长之情关心爱护大家,尽力给大家营造良好的训练和生活氛围,想同学之所想,帮同学之所需,解同学之所难,为同学们的军训提供一切有利条件。   今天,军训活动就要开始了,这次军训虽然时间紧促,只有短短的4天,但是内容充实,形式多样,这将是锻炼同学们体魄和毅力,展现同学们精神面貌的绝佳机会。因此,借此机会向同学们提以下几点要求:   一、希望同学们端正思想,认真对待,充分认识军训活动的重要意义。用高标准衡量自己,用严要求规范自己,决不能存在拖沓、懒散、应付的思想。   二、加强组织纪律性。特别要遵从教官的教导,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一切活动都要按计划严密实施,认真贯彻落实。军训期间,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得请假,增强时间观念。上次初一小同学军训了5天,个个表现的很认真,很顽强,没有一个学生中途退场,没有一个学生叫苦叫累,有的学生腿拐了,有的学生的脚上起了泡,甚至有的学生生了病,可他们都依然地坚持到了最后。他们的这种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的的精神,使我们每一个教官很受感动。   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象初一小同学那样,集中精力参加军训,认真听讲,仔细看示范,牢记要点,坚决克服拖拖拉拉、松松垮垮的散漫作风义务。以一个军人的姿态展现于军训始终。   三、不怕困难,刻苦训练。无论哪个训练项目,都是既练意志,又炼筋骨;既练思想,又练技术。要克服娇气,敢于跌打滚爬,敢于流一身汗,沾一身泥,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要按要求统一着装,不得穿皮鞋、凉鞋、拖鞋等。在军训中,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能对同学的困难漠不关心,不因琐碎小事而产生矛盾。   四、要十分注意人身安全,杜绝一切意外事故的发生。训练中要严格按照各项动作规则要求,不懂不要装懂,不要自作主张,不许蛮干,千万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你们新的征途开始了,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确保安全、顺利、圆满地完成这次军训任务。祝愿你们恪守真理,发展个性、勇攀高峰,在新的人生征途上再创辉煌。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军训动员大会领导发言稿6 各位领导、教官、老师、同们学:   大家好!   秋高气爽,厉兵校场。整个校园成了火热的军营。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军训汇报表演仪式,检阅我们这支年轻而富于朝气的军队。8天的军训生活即将化为圆满的成果,8天的军训生活也即将成为美好的回忆。这次军训进展迅速,而且成效显著,得益于69234部队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每班配备的素质过硬、训练有方的教官,得益于——排长的周密计划,合理安排,全程跟踪,得益于政教处老师、全体班主任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全身心的投入。为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参加军训的新生向各位教官、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几天来,教官们言传身教,教得认真、细致、耐心,对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地做好示范,不厌其烦地指导、纠正,受到了同学和老师们的称赞,成为全体新同学学习的榜样。   军训是一个成长的阶梯,军训是一个人生难忘的阶段 。在8天的军训中,同学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已,顽强拼搏,表现出色。训练场上,晕倒了,稍作休息,立即归队,带病坚持训练,轻伤不下火线者比比皆是;队伍集合,动作敏捷;站立军姿,纹丝不动;队列操练,停止间、行进间,动作、步伐规范;训练场外,又能互相帮助,关心照顾,团结友爱;各班会操步伐整齐,队伍雄壮,口号声、军歌声声震校园。处处展示出了军人的飒爽英姿。   军训是一个崭新的课堂,军训是一个火热的熔炉。这次军训,让我们领略了军营的氛围,感受了军人的风采,拥有了军人的情怀。进一步强化了国防意识,增强了爱国热情。通过军训,同学们普遍增强了体质,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抗挫品质,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形成了良好纪律观念,学会了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用修养来规范自己。通过军训,我们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的沟通,较快地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和班级凝聚力。   同学们,军事训练虽然苦,但正如孟子所说,只有“先苦其心志”,方能“增益其所不能”,只有经过“苦”的洗涤,才能铸就钢铁般的意志。丰富多彩的军训生活让我们得到了全面锻炼,使我们获得了新的人生境界,有了更广阔的视野。这次军训,许多同学写下了“军训生活日记”,记下了这不平凡的8天,我想,这会成为我们成长历程中闪光的一页,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短暂而难忘的军训,我们在训练场上迈开初中生活的第一步,明天我们将走进教室,漫游于书山学海,用丰富的知识充盈我们的头脑,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训练场上的严格规范、一丝不苟、知难而上、百折不回,勤学苦练、甘洒汗水的训练要诀,同样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法宝、取得成绩的武器。   在军训即将结束的时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难忘军训生活,难忘教官风采。在此,让我再一次代表四中初一、高一新生对担任军训的各位教官表示深深的敬意、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礼!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谢谢大家!   军训动员大会领导发言稿7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官、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刚刚结束初中的读书生涯,晨日的破晓又为我们的新征途拉开了帷幕。伴着清爽的秋风,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在这个灼热而又成熟的八月, 我们带着激动、自豪的心情,承载着老师及家长的殷切期望,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渴望,开始了充满希望和挑战的高中生活。   高中的学习生活是艰苦的。我们除了要扎实掌握各学科的文化知识外,更要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协作的精神。 所以我们踏入校门的第一课就是军训。通过军训,我们了解最基本的军事常识,学习整理内务的技能,亲身体验军人的日常生活,培养我们坚忍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宽广博爱的胸怀,艰苦奋斗的作风。军训生活是一块坚石,磨去我们的浮躁与骄纵;军训生活是一把尺子,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参加军训,对我们高中三年的生活乃至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相信每个人都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为了使这次军训工作圆满成功,我们将努力做到: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在军训中,无论多苦多累,不管是风吹雨打,我们都将用顽强的意志完成军训任务,决不言弃,保证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锻炼意志,苦练基本功。军训时间虽短,可是军人的作风、军人的意志和军人的品格,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会珍惜这几天的宝贵时间,虚心向教官们学习,锻炼意志,苦练基本功,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发扬军训优良作风。“流汗流血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我们在军训时,也应该发扬军人的顽强精神,以当代军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为楷模,严明纪律,听从指挥,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教官和老师们为我们付出的艰辛劳动。   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一个希望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重任在肩的一代。高中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铸就!军训是高中生活的第一步,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次军训的机会,铭记所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把在军训期间养成的良好品德和作风带到我们今后的学习中去,高标准,严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踏踏实实学习、方方正正做人,自强不息,自信有为!   我深信,我们必将以优秀的成绩圆满完成各项军训任务,为我们的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   最后,我代表全体新生对担任本次军训的各位教官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并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我们的精心培养!   谢谢大家!
2023-09-05 05:46:341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精选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对主题班会一定不陌生吧?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是不是正在为策划一个主题班会而发愁?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篇1   活动目标:   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近代历史,了解我们的先辈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信念,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坚定他们为振兴中华而认真学习,努力奋斗的信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活动准备:   1、让学生收集我们先辈努力学习,顽强奋斗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物。并在活动时讨论。   2、在黑板上写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大字。   活动过程:   1、由主持人(班长)读一段话,引入班会的主题。我们需要继承先辈遗志,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我们的国家经历的太多的苦难,在众多的先辈共同努力下,才把祖国有如今的成就,现在,请同学们举出前辈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事迹。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都举出两个例子来。给表现好的组加分。   3、为了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我们该如何做?学生参与讨论、发言。   4、主持人宣布我们这次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在经过同学们精彩的论述后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同学及老师参与。   教后记:   了解周恩来总理的一些事迹。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篇2   一、教育目的:   1、了解“中国之最”,熟悉祖国版图;   2、了解祖国大地,热爱祖国,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3、从现在做起,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二、教育重点:   了解祖国,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三、教育难点:   了解祖国,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四、教育对象 :二年三班全体学生   五、课前准备 :   收集有关祖国历史、地理、风貌的资料;了解“中国之最”,熟悉祖国版图;准备长城、天安门、中国结、牡丹、龙、熊猫等图片。   六、教育形式:   诗朗诵、唱歌、拼图游戏、知识竞赛和抢答游戏等。   七、教育内容与过程 :   班主任讲话: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勤劳勇敢的龙的传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篇章。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母亲而骄傲自豪。   甲(学生主持):我们的祖国是14亿人口的一个大家庭。   乙(学生主持):它,有山的巍峨。   甲:河的宽阔   合:面对我们伟大的祖国,怎能不豪情满怀!   甲:请听诗朗诵: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音乐背景,小组朗诵: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甲:平原高山,江河湖海   乙:森林草原,冰川沙漠   合:组成了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   甲:请大家看——   (同学们边观看祖国大地风貌录像,边齐唱“我的妈妈叫中华”)   甲:你到过北京的天安门、故宫吗?   乙:你上过万里长城吗?   甲:你喜欢我国的国宝“熊猫”吗?   乙:你认识龙吗?你知道我国的国花吗?   甲: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拼图游戏。请各个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拼好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把你们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向大家展示。   (配乐,各小组进行拼图游戏)   乙:现在请各小组派出同学向大家作介绍。   (各小组分别作介绍,并选择摆放的位置)   甲: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明发达。   乙:在课前,同学们分别上网、查书,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了许多的“中国之最”。现在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甲:现在请各个小组汇报。   (各个小组作汇报)   乙:你知道我们中国还有多少“之最”吗?   甲:上课前,大家制作了许多小礼物。现在请大家把你们的小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让大家都了解我们的祖国!   (音乐声起,同学们分别把小礼物送给班上的其他同学,大家在热烈地交流)   甲:你知道吗?我国还有许多世界之最呢!   乙:现在我们进行一个抢答游戏,哪个小组答对一题就可以得到一朵大红花,最后看看哪个小组能得到冠军。   (抢答游戏:中国的世界之最)   甲:恭喜第x小组。今天的冠军是第x小组。   乙:大家掌声表扬!   甲:当五星红旗冉冉生起的时候,我们高呼:   合:祖国万岁!祖国,您是我们心中的太阳!   甲:让我们面对国旗,一起高唱国歌吧!全体起立!   (全班同学面对国旗齐唱国歌)   合:亲爱的祖国,我们愿您发达、富强,像初生的太阳,为人类世界增加热和光。   甲:下面请古老师讲话,大家鼓掌欢迎。   班主任老师讲话:我们热爱祖国,如同热爱我们的母亲。祖国的甘泉,母亲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学习,为之奋斗,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繁荣昌盛!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爱国与责任的关系。   2、明白爱国就是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爱国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   明白爱国就是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亮点:   1、班会利用多媒体铺垫渲染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生参与度高,学生搜集资料和积极准备的过程体现了班会的教育特点――过程教育。   3、班会环节清晰,过程紧凑流畅。   设计思路:   我是以爱国与责任的关系为线索,我设计了这次主题班会。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凸显班级的自主管理的能力。希望通过本次班会的举办,既使班级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每一个同学的主体作用得到或多或少的展现,使他们的团队意识得以加强,使学生的归属感加强;尤其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想经历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课前准备:   1、确立班会主题,召开全班商讨会,选出班会筹备小组,研究具体环节。   2、确定讨论内容和节目内容,并挑选出主持人。   3、主持人写串联词,学生配合班主任制作多媒体课件。   程序:   1、全体起立,奏国歌。   2、男女主持人主持。   3、学生发言讨论“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去爱国?”   4、班主任老师作班会总结。   5、学生合唱《歌唱祖国》。   6、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一组新旧照片的对比,学生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讨论祖国七十年的飞速发展变化。通过竞赛,让学生更加了解祖国,并为祖国献上祝福。聆听感人的小故事,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倡议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与祖国共成长。   2.听过幻灯片、朗诵、歌唱,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感悟爱国的深刻内涵,从而明确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光荣与作为一名中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二、活动准备:   朗诵、歌曲、资料收集   三、活动过程:   1.宣布《我爱你,我的祖国》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看新旧照片,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畅谈自己的感受。   3.配乐诗朗诵:《祖国颂》   4.《祖国知多少》知识竞赛   5.(少年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读书)   6.交流讨论:我们能为祖国做什么(结合日常生活)   7.小组朗诵:《我爱我的红领巾》   8.对祖国的祝福(贴成一个庆字)   9.全班歌唱《爱我中华》   10.宣布结束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篇5   活动时间: XX年x月x日   活动内容: 祖国在我心中爱国歌曲教育活动   活动目的: 教育学生明白唱有关爱国方面和长征方面的歌曲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我们作为小学生应该时时记住这一点,时时提高警惕,把祖国牢记在心,做一个健康、向上、爱国的合格少先队员,从小立志为祖国争光。   活动过程:   一、上周工作小结   二、本节活动安排   (一)让同学们明白道理:大的方面爱国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小的方面通过爱学校、爱家庭,关系到家庭的和睦,集体的荣誉。   (二)问爱国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表现出来?什么是爱国?我们为什么要把爱国放在第一位?   (三)关于爱国你都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三、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唱爱国歌曲来表现我们爱国。   四、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爱国方面的歌曲?   1、同学们讨论交流。   2、老师总结爱国歌曲有许多:如《什么地方四季唱开鲜艳的花朵》、《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的祖国》、《闪闪的红星》、《红军战斗指方向》、《长江之歌》、《我的中国心》、《四度赤水出奇兵》等等。   3、这些歌曲都表现着爱国,我们主要从中选择两首去唱。   五、学唱爱国歌曲。   六、同学们谈通过今天的活动有什么体会,或是今后的打算、想法,主要结合学习和关心学校、班级方面谈起。   1、同学们讨论交流。   2、教师询问。   七、学生代表谈今后的打算,并提出策略。   八、活动小结:我们是六年级的同学,我们一定要给其他年级的同学做出表率、做出榜样,在爱国这一方面一定要做的最好。 ;
2023-09-05 05:46: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