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关于设计的句子

2023-09-14 04:14:54
TAG: 设计
共7条回复
可乐

  1、一切随心,有心去感悟空间。

  2、生活是创意的来源,创意源于文化,创意源于自己。

  3、将设计融于人性,将家居带入悠闲自在的情境。

  4、设计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设计是一种追求品味的生活概念

  5、让灵感自由释放,创造一个心灵渴望的空间

  6、人为的设计生活方式,努力去创造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

  7、设计是一种感受、一种心态、一种舒适的、开心的生活方式。

  8、设计就是空间、色彩、设计回归本位。

  9、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

  10、设计就是着重于点、线、面的灵活运用,把整个环平境营造出家的温馨。

  11、椅子不光要讲功能,还要创造一种景观。

  12、形式追随功能

  13、各用10%的精力涉足十门设计学科,不如用100%的精力涉足于一门学科。

  14、一切设计由概念出发,围绕功能进行细节设计。

  15、少就是多,简洁就是丰富。

  16、设计是包括功能、材料、工艺、造价、审美形式、艺术风格、精神意念等各种因素综合的创作。

  17、持之以恒的学习是设计的来源,责任感是设计的原则,而灵感是设计的升华。

  18、艺术是生活的升华,设计是艺术的呈现。

  19、合理划分空间,让设计融入生活,营造自然,品味,格调。

  20、设计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改变!成就空间和谐,让设计物有所值,让细节缔造完美!

  21、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可以影响人, 而设计则可以改变人和环境。

  22、用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真谛,让设计与生活互动

  23、装饰的灵魂是设计 设计的灵魂是文化

  24、设计就是以人为本,遵守自然法则,缔造经典家装。

  25、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财产安全;创造人的生活品味。

nicehost

1

所谓设计,并不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先头部队。

伴随着近代社会的到来而兴起的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了剧变,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急速推进,这时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摩擦和痛苦,为了减轻这些痛苦,设计应运而生。这才是设计最初的发端,我们绝不能忘记。

日本地铁标识设计,色部义昭

日本地铁标识设计,色部义昭

2

设计并不仅局限于某些专家掌握的华丽的造型技艺。

它就好像数学一样普遍,不只是设计师,行政人员、编辑、厨师,甚至是面包店老板,总之设计应该是所有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项现代基本素养。人类生存,形成了环境。人们为了更好地生活而施展的实践性才智就是设计。

小布施堂标识设计,原研哉

小布施堂包装设计,原研哉

3

近代以前的社会,为了表现出某种强大深远的力量,装饰是必需的。

印度的泰姬陵的外壁上布满了工艺品,哥特式教堂的图案也是精细至极。在法国绝对君主制最昌盛的时候,建筑上出现了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那样稠密的装饰特性。总之,要显示出所拥有的力量,稠密的装饰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虽然国家作为制度存在,但是已经没有必要用装饰来互相示威,保持紧张与平衡了。也就是说,近代社会是一个不需要装饰的社会,简单就好,像以前那样的装饰已经不需要了。

高松市美术馆标识设计,原研哉

高松市美术馆标识设计,原研哉

4

帮助企业工作,就要考虑为什么这家企业会在社会中存在,如何让它的这种价值恰当地表现出来。

换句话说,就是帮助企业实现它的理想。如果这样想的话,就会看到有太多必须做的事。总之,不是为了推销而设计。比如,信息的传达也不仅仅是做到发布信息就完了。我们必须让接受这个商品的人,大脑不断地进行连锁式的转动。信息的力量,是要让对方的大脑转动起来,引起他们更大的兴趣。而不是只要被人接受或在脑中被消化就行了。所以,要考虑怎么让对方的大脑持续地转动下去。信息传达的目的是理解。

无印良品酒店(深圳)标识设计,原研哉

无印良品酒店(深圳)标识设计,原研哉

5

我觉得丰富的词汇和把自己脑中的好点子恰当地解释出来的能力,才是沟通的基础。

像画速写一样,动手能力很重要。仅次于它的,就是语言。要从事设计师这个职业,就必须成为一个解释的专家。

富山县美术馆标识设计,原研哉

富山县美术馆标识设计,原研哉

6

由于媒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广告(设计)的方法必须随之拓展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但构思仍然要凭直觉。正因如此,解释的过程就必须是有逻辑的。所以设计师的表述要有严谨的逻辑性。

coco

1、一切随心,有心去感悟空间。

  2、生活是创意的来源,创意源于文化,创意源于自己。

  3、将设计融于人性,将家居带入悠闲自在的情境。

  4、设计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设计是一种追求品味的生活概念

  5、让灵感自由释放,创造一个心灵渴望的空间

  6、人为的设计生活方式,努力去创造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

  7、设计是一种感受、一种心态、一种舒适的、开心的生活方式。

  8、设计就是空间、色彩、设计回归本位。

  9、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

  10、设计就是着重于点、线、面的灵活运用,把整个环平境营造出家的温馨。

  11、椅子不光要讲功能,还要创造一种景观。

  12、形式追随功能

  13、各用10%的精力涉足十门设计学科,不如用100%的精力涉足于一门学科。

  14、一切设计由概念出发,围绕功能进行细节设计。

  15、少就是多,简洁就是丰富。

  16、设计是包括功能、材料、工艺、造价、审美形式、艺术风格、精神意念等各种因素综合的创作。

  17、持之以恒的学习是设计的来源,责任感是设计的原则,而灵感是设计的升华。

  18、艺术是生活的升华,设计是艺术的呈现。

  19、合理划分空间,让设计融入生活,营造自然,品味,格调。

  20、设计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改变!成就空间和谐,让设计物有所值,让细节缔造完美!

  21、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可以影响人, 而设计则可以改变人和环境。

  22、用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真谛,让设计与生活互动

  23、装饰的灵魂是设计 设计的灵魂是文化

  24、设计就是以人为本,遵守自然法则,缔造经典家装。

  25、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财产安全;创造人的生活品味。

  26、一个愉悦的空间、一种尊贵的生活、一方独享的天地,都在这里寻求最合适的表达

  27、有效规划布局,合理使用空间,以小博大,画龙点睛,创造美味家居生活!

  28、一尘不染、素净澄明。用平静的心灵看世界,利用淡淡的家具布局把原有的空间净化,把气质和品位含蓄地表现出来……

  29、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出最具灵性的空间。

LuckySXyd

关于设计的句子

  1、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可以影响人, 而设计则可以改变人和环境

  2、用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真谛,让设计与生活互动

  3、装饰的灵魂是设计 设计的灵魂是文化

  4、设计就是以人为本,遵守自然法则,缔造经典家装。

  5、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财产安全;创造人的生活品味。

  6、一个愉悦的空间、一种尊贵的生活、一方独享的天地,都在这里寻求最合适的表达

  7、有效规划布局,合理使用空间,以小博大,画龙点睛,创造美味家居生活!

  8、一尘不染、素净澄明。用平静的心灵看世界,利用淡淡的家具布局把原有的空间净化,把气质和品位含蓄地表现出来……

  9、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出最具灵性的空间。

  10、用有限空间,做无限设计,成就梦想之家

  11、一切随心,有心去感悟空间。

  12、生活是创意的来源,创意源于文化,创意源于自己。

  13、将设计融于人性,将家居带入悠闲自在的情境。

  14、设计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设计是一种追求品味的生活概念

  15、让灵感自由释放,创造一个心灵渴望的空间

  16、人为的设计生活方式,努力去创造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

  17、设计是一种感受、一种心态、一种舒适的、开心的生活方式。

  18、设计就是空间、色彩、设计回归本位。

  19、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

  20、设计就是着重于点、线、面的灵活运用,把整个环平境营造出家的温馨。

豆豆staR

1、一切随心,有心去感悟空间。

2、生活是创意的来源,创意源于文化,创意源于自己。

3、将设计融于人性,将家居带入悠闲自在的情境。

4、设计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设计是一种追求品味的生活概念

5、让灵感自由释放,创造一个心灵渴望的空间

6、人为的设计生活方式,努力去创造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

7、设计是一种感受、一种心态、一种舒适的、开心的生活方式。

8、设计就是空间、色彩、设计回归本位。

9、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

10、设计就是着重于点、线、面的灵活运用,把整个环平境营造出家的温馨。

11、椅子不光要讲功能,还要创造一种景观。

13、各用10%的精力涉足十门设计学科,不如用100%的精力涉足于一门学科。

14、一切设计由概念出发,围绕功能进行细节设计。

15、少就是多,简洁就是丰富。

16、设计是包括功能、材料、工艺、造价、审美形式、艺术风格、精神意念等各种因素综合的创作。

17、持之以恒的学习是设计的来源,责任感是设计的原则,而灵感是设计的升华。

18、艺术是生活的升华,设计是艺术的呈现。

19、合理划分空间,让设计融入生活,营造自然,品味,格调。

20、设计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改变!成就空间和谐,让设计物有所值,让细节缔造完美!

21、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可以影响人, 而设计则可以改变人和环境。

22、用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真谛,让设计与生活互动

23、装饰的灵魂是设计 设计的灵魂是文化

24、设计就是以人为本,遵守自然法则,缔造经典家装。

25、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财产安全;创造人的生活品味。

26、一个愉悦的空间、一种尊贵的生活、一方独享的天地,都在这里寻求最合适的表达

27、有效规划布局,合理使用空间,以小博大,画龙点睛,创造美味家居生活!

28、一尘不染、素净澄明。用平静的心灵看世界,利用淡淡的家具布局把原有的空间净化,把气质和品位含蓄地表现出来……

29、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出最具灵性的空间。

30、用有限空间,做无限设计,成就梦想之家

31、注重空间的运用,精于灯光营造室内气氛,运用现代手法与传统元素融合引入室内设计。

32、从实用的角度,到超载的发挥,构成艺术的主体!

  33、装饰美的享受是属于客户的,创意的快乐是属于设计师的!

34、勤于沟通 重于大局 微于细节 贵于专业

35、设计是恒久的,在经过很长一段岁月后仍然具有耐看的质感。

36、室内设计的目的就是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37、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

38、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的环境的再创造。

39、室内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40、自然品质的物质家园不是简单地将自然要素引入室内,而是结合地方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创造性地营造

41、室内设计的首要目标在于满足客户生活的基本需要。

42、室内设计所追求的是包含天、地、墙、家具及陈设品在内的整体环境风格与质量。

43、室内设计注重材料的选择,注重品牌、质感,因此更为理性实用

44、因生活面设计,因设计而美好。

45、把东西合理的利用,为每位辛苦者的世人设计一个健康、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

46、创造未来,领选于时代潮流。

大鱼炖火锅

艺术是生活的升华,设计是艺术的呈现。

  19、合理划分空间,让设计融入生活,营造自然,品味,格调。

  20、设计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改变!成就空间和谐,让设计物有所值,让细节缔造完美!

  21、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可以影响人, 而设计则可以改变人和环境。

  22、用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真谛,让设计与生活互动

  23、装饰的灵魂是设计 设计的灵魂是文化

  24、设计就是以人为本,遵守自然法则,缔造经典家装。

  25、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财产安全;创造人的生活品味。

  26、一个愉悦的空间、一种尊贵的生活、一方独享的天地,都在这里寻求最合适的表达

  27、有效规划布局,合理使用空间,以小博大,画龙点睛,创造美味家居生活!

  28、一尘不染、素净澄明。用平静的心灵看世界,利用淡淡的家具布局把原有的空间净化,把气质和品位含蓄地表现出来……

  29、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出最具灵性的空间。

  30、用有限空间,做无限设计,成就梦想之家

  31、注重空间的运用,精于灯光营造室内气氛,运用现代手法与传统元素融合引入室内设计。

  32、从实用的角度,到超载的发挥,构成艺术的主体!

  33、装饰美的享受是属于客户的,创意的快乐是属于设计师的!

  34、勤于沟通 重于大局 微于细节 贵于专业

里论外几

1、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2、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3、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4、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5、如果我们都去做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惊。

6、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

7、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8、竞争颇似打网球,与球艺胜过你的对手比赛,可以提高你的水平。

9、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10、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1、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12、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13、只有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好钢。

14、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15、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并去实践它。

16、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17、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源泉。

18、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

19、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20、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21、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

22、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23、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24、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25、为明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能应付未来的唯一方法。

相关推荐

原研哉十句名言 原研哉名言有哪些

1、根据大米批发商的建议,塑料袋还装上简易阀门,用于排出大米保存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因为大米也是活着的。 2、并不是仅仅只有制造出新奇的东西才算是创造,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有创造性。 3、用语言表达设计是另一种设计行为。 4、巴黎就像一块吃不完的巨大卡门贝乳酪,吃一点儿就能吃饱,吃多了会流鼻血。 5、对于古老文化的深刻认知与自信,反而会让人们去加速吸纳新事物,这种新旧之间振幅的宽度,才是产生这种优雅的文化空间。 6、透过镜头表现出的物体姿态,多半呈现出紧张过度的硬质感,美是很美,总有种为美所制伏般的被虐感。而这张照片没有那种给人压力的感觉,看起来柔和、自然、悠闲。我形容不好,只是感觉从摄影中散发出朦胧的氛围,似乎可以形容为文学性的淡淡的抒情。 7、宣传册就像主菜前品尝的餐前酒,稍稍与主菜相左,才能使主菜的味道更为鲜美。 8、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开始有种感觉,即现代主义本身带有的孤独,以及来于此的快感。那种并不追求形式的快乐,以思索的斯多葛学派的方式来思考造型的心态,不知不觉中使人越发转向自己的内在,当自己终于能够理解时,已经伫立在他人无法轻易进入的阴郁的紧张感之中了。越要追究自己的感觉,这种无法形容的孤独感就越强。 9、因为深入挖掘和把握独特的感受力,对于面向社会的设计师来说,是明晰地进行自我定位时不可或缺的。必须怀着"自己究竟是什么个性"的根源性问题,在自己心中垂钓。 10、才华这个词看起来容易理解,其实它巧妙地掩盖了创造能力的某一部分。任何人的心中都有许多上锁的房间,里面塞满了无数让自己都会惊讶的未知可能性,而打开那些房门的钥匙就是创造实践。 11、对于一般人来说,越是微不足道的细节,在爱好者眼中就越值得倾注自己的情趣和好奇心。
2023-09-04 04:30:321

如何理解原研哉所说的白

  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书中有一章专门讲“白”。   1、他认为白不仅仅是一种颜色,白必须被称为是一种设计理念。“白”使得其他颜色被规避,但其本身又蕴含着丰富的多样性。“一种真正好的白色,我会觉得大脑中存储的感觉得以结合并在整体上得到了强化”;   2、他认为“白”不是一种白色,而是一种感受白的容纳性。理解了白,就能理解“静”和“空“;   3、他认为人对颜色的感知是一个综合体,颜色不仅仅是视觉的,它与人的全部感知是相关的。白里面包含着无和零的概念。它更是一种感念和支撑美学的
2023-09-04 04:30:461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的设计观

再设计是具有一种批判性意味,是一种对既有事物的存在形态产生质疑,并寻找更佳形态的过程。 原研哉认为,艺术与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差异,即艺术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的自我意志表达,其立足点在于作为个体的个人;而设计则是侧重于社会,解决大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也就是说,设计传递的,不仅是设计师的价值观,更多的是对社会的人文关怀。 好的设计往往能抓住人的心里本能,引导人做出正确的事情。人类有很多下意识的动作,这些动作往往在下意识的情况下做出,就比如很多人走在路上,总是不经意间遵循着地面上油漆刷出的直线行走。另外一本书《设计心理学》专门介绍了这种心理现象,能否做出好的设计,往往取决于设计师能不能抓住人类的潜意识行为规律,一旦能遵循这种规律,其设计的产物也是人性化的,充满了人文关怀气息。 很多时候,设计探讨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寻找交互过程中无限的可能性,才是设计师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而再设计的过程,则是将原本日常生活中的东西陌生化,从而拓展其中交互的维度,也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很多惊喜。 文学艺术中有一个 十分常见的修辞手法——通感,所谓通感,就是将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以感觉写感觉。 设计中也有类似的理念,原研哉称之为“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通常说,人有“五感”:视、听、触、嗅、味,分别对应人的五官。这五种感觉并非界限分明,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我们对日常生活的记忆,因此在某一时刻的某一种感觉,依然能够唤起人对过去的记忆,从而在不同的感官上产生共鸣,设计的通感也就随之发挥作用了。原研哉从事平面设计这么多年,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在设计松屋银座的时候,他就将视觉上的触感表现地淋漓尽致,并且用“白”的包容性很好地处理了视觉上的矛盾。 设计的载体多种多样,纸张可谓是平面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载体,其本身的可塑性,也可以使其承载视觉之外的信息。一九九八年长野冬季奥运会上节目册的设计,就将纸张的可塑性与设计的通感联系起来,经过特殊改造的压印出凹槽的纸,人在抚摸的同时,就能体验到在雪地上行走的感觉,这种美妙的感受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人脑的自发联想产生的。 设计的过程,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干预组合印象产生的过程。 纸张特有的白色,几乎可以与任何色彩很好地相容,而纸的集合体书籍,也是信息雕刻的载体,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书籍逐渐没落,但书籍总会有屏幕无法取代的地方,我们在阅读电子信息的时候,能得到的只有视听方面的刺激,而读书时,却能获得额外的触感,以及油墨带来的嗅觉体验。屏幕与纸张相比,在信息传递维度上,有着天生的劣势。 准确地说,是商业设计的使命,原研哉将之形容为“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一件商品从制造之初,便要经历精确的市场调研,调查目标用户的消费导向,而商品发布之后,其本身也会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产生影响。如果一件商品的目标用户本来就拥有较高的审美水平,那么这件商品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其本身必须要有足够高德设计水平;反之,用户审美较低时,高水准的商品也会在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而且会对消费产生正面作用。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米Mix。 从企业盈利的角度来看,设计良好的商品无疑会带来更高的销量和利润。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也有可能为了迎合广大消费者的审美而做出粗制滥造的商品,与之相对的例子就是OV大厂的手机。这种行为对整个市场都无甚好处,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企业,就应当担负起振兴行业的重任,唯利是图无异于自寻死路。 设计担当起的,是对用户审美品味的引导,其本身是积极向上的。好的设计,可以让人感到美的力量。
2023-09-04 04:31:011

原研哉的设计作品有哪些?

原研哉的设计作品有:HOUSE VISION 2 2016 TOKYO EXHIBITION、Ex-formation、HOUSE VISION 2018 BEIJING EXHIBITION、上田义彦写真集《旅情》、素手时然。HOUSE VISION 2 2016 TOKYO EXHIBITION:是一个将“家”作为产业交叉点构想未来的项目。本书籍不仅有1500㎡会场中扩展开来的展示风景,还有企业和建筑家及创作者合作的13栋展示建筑的解说,并载有各建筑物背景中关于社会的考察等。Ex-formation:这是原研哉先生在担任主任教授的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专业经过实践的十年教育记录。Ex-formation的意旨不是“知道(make things known)”而是“未知化(make things unknown)”。这是一种基于“意识到如何不知道”这一全新理念的沟通、设计手法。原研哉原研哉(Kenya Hara),1958年06月11日出生于日本,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工作室业务范围包括有海报、包装、推广项目与活动计划等整体设计工作。伊势丹、味之素、竹尾花纸、米其林车胎、华高莱内衣与历家威士忌酒等。
2023-09-04 04:31:091

原研哉的设计作品有哪些?

1、HOUSE VISION 2 2016 TOKYO EXHIBITIONHOUSE VISION是一个将“家”作为产业交叉点构想未来的项目。本书籍不仅有1500㎡会场中扩展开来的展示风景,还有企业和建筑家及创作者合作的13栋展示建筑的解说,并载有各建筑物背景中关于社会的考察等。整本书的构成可以从更多的视角感受到展览会的内涵。2、Ex-formation这是原研哉先生在担任主任教授的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专业经过实践的十年教育记录。Ex-formation的意旨不是“知道(make things known)”而是“未知化(make things unknown)”。这是一种基于“意识到如何不知道”这一全新理念的沟通、设计手法。3、HOUSE VISION 2018 BEIJING EXHIBITION将“家”作为产业的交叉点,探索未来的项目–HOUSE VISION。以北京“鸟巢”会场所呈现的展示景象为首,本书籍还囊括了企业、建筑师与创作者对十栋“家”的解说,以及蕴含在各栋“家”的背景中对社会及城市的考察、建筑师的三人对谈等,其构成可使人从更多的角度感受展览会。4、上田义彦写真集《旅情》这是摄影师上田义彦先生的写真集的书籍设计。收录的是他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2011年摄影旅行去过的中国各地的160张快照。写真集采取的是追溯摄影师在旅途中邂逅的人物和情景的柔和灯光设计形式。5、素手时然无印良品诞生35周年,以继承其理念继续前进为目的的书籍《素手时然》诞生了。原研哉先生和小池一子女士共同担任责任编辑。他们从古今中外、森罗万象中收集了传播更好的“生”和“生活”想法的约150篇文章、约100张插图。通过一本书,将无印良品作为目标的世界观宣传给全世界。
2023-09-04 04:31:251

原研哉:踏雪的记忆和纯白的世界

什么是好设计?如果用记忆来比喻,一个能让人记住的设计。 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原研哉的 “踏雪的记忆 ”。 在《设计中的设计》书中,提到他为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开幕式节目册做的一个设计。 原研哉诗意地称为 “踏雪的记忆” 。书中对这个设计概念的阐述:并未触摸到纸张,但是在看到图片的瞬间, 英文字母像烙印一般。 绵绵的陷入纯白色质感的纸里,像双脚踩进雪里。 想起小时候的看过的那场雪。德勒兹在《弗朗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书中,写到一个概念: “视觉中的触觉”。 德勒兹认为: 就像画家把颜料涂抹在画布上时, 他并非在我们的视觉上加了点什么,而是剪掉了不需要的部分。 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画家要传达或表现的事物。我们观看世界的视角与感受世界的方法可能有千万种, 只要能够下意识地将这些角度和感受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设计。 好的设计不是用豪华去让人倾倒,而是用简约让人着迷。
2023-09-04 04:32:101

日本设计师加持,小米11Ultra冲击安卓机皇,硬件无短板

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今晚召开,雷军透露时长超过四个小时,主角便是小米11Ultra顶级旗舰,做好充分准备再一次冲击「安卓机皇」称号。综合官方预热信息,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小米11Ultra堆料很足,各项配置几乎没有任何短板。 原研哉设计 小米曾经秉承“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理念,然而冲击「安卓机皇」怎么可能没有设计?此次小米邀请原研哉担任设计师,其为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曾先后担任过日本冬奥会开/闭幕式节目纪念册设计师。 原研哉艺术水平受到国际 社会 认可,其被称赞拥有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以谦逊但尖锐的目光寻求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的意图精确地安置在能够被赋予生命力的地方。原研哉与小米展开合作,帮助小米在高端领域获得艺术感,以完美的姿态迎接安卓机皇称号。 IP68级防尘防水 小米手机一直被批评不具备高防水等级,例如去年小米10和OPPO Find X2系列,互相攻击对方没有IP68级防尘防水、无线充电的短板。小米11Ultra终于补齐短板,首次支持IP68级防尘防水,并且全球首发高透泄压阀技术,拥有比传统IP68更高的防水等级,可以做到1.5米水深中浸泡30分钟安然无恙,其设计灵感源于潜水及手表,单位透气量是目前防水手机的两倍之多。 所谓「高透泄压阀」是一个来自专业潜水手表的灵感,可以在不漏水的情况下让空气流通,实现手机内外压强平衡,从而避免压强更高的水流进入压强较低的手机。高透泄压阀不仅可以用于防水,还可以在飞机起降、输入极寒环境、手机挤压时带来一定防护效果,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全相变散热技术 由于骁龙888处理器的散热表现不佳,发布之后多次传出「翻车」传闻,散热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小米11Ultra全球首发全相变散热技术,使其拥有固态、液态、气态三层散热能力,导热性能提升100%。配合VC均热板耦合,形成三明治般的固液气三态变化散热系统,将热量快速迁移导出。 全相变散热技术采用烃材料,当主板核心区域升温过程中,原本是固态的导热垫融化为液态,大大提升表面亲和力,有机相变材料和高导热陶瓷微颗粒材料辅助。与心形相片材料贴合的真空VC均热板,内部液体吸热气化,将局部的热量扩散至均热板冷端,将热量均匀快速导出,如此循环,保证手机持续高强度性能输出不降频。 硅氧负极电池 随着智能手机耗屏幕和性能增加,手机功耗也在不断提升,增加电池容量变得尤为重要,小米11Ultra全球首发硅氧负极电池。第二代硅氧负极电池通过「掺硅补锂」的方式在电池负极增加纳米级硅氧化物,让硅不易破解粉化,理论上增加10倍于传统石墨材料的锂离子储存能力。 硅氧负极电池作为电池材料新方向,已经应用在部分新能源 汽车 ,而小米11Ultra将其运用在手机电池,为行业开创了下一个发力点。硅氧负极电池可以做得更薄、充电速度更快,所以小米11Ultra可以通过削减电池体积,留出宝贵的内部空间,从而增加手机更多更重要的手机配件。 小伙伴们,你觉得小米11Ultra这些技术能够称得上安卓顶级机皇吗?
2023-09-04 04:32:171

【大宝推荐】原研哉:为什么设计?

所谓设计,并不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先头部队。伴随着近代社会的到来而兴起的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了剧变,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急速推进,这时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摩擦和痛苦,为了减轻这些痛苦,设计应运而生。这才是设计最初的发端。 设计并不仅局限于某些专家掌握的华丽的造型技艺。它就好像数学一样普遍,不只是设计师,行政人员、编辑、厨师,甚至是面包店老板,总之设计应该是所有大都应该掌握的一项现代基本素养。人类生存,形成了环境。人们为了更好地生活而施展的实践性才智就是设计。创造智慧和想象的容器 人类利用工具改变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比如从使用棍子慢慢变成了使用弓箭、刀、动力铲甚至导弹。这其中包括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加工和改变世界为目的的“棍棒系统”,另一个是以保存物质和智慧为目的的“容器系统”。服装和家居、语言和文字、包含文字的图书等都是“容器系统”,所以设计观都认为工具是从棍棒开始不断进化的,我们设计的应该是容器。想象的来源不是像棍子那样的物质性的东西,而是像两手之间存在的空间那样虚无的东西。 装饰是力量的象征 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虽然国家作为制度存在,但是已经没有必要用装饰来互相示威,保持紧张与平衡了。也就是说,近代社会是一个不需要装饰的社会,简单就好,像以前那样的装饰已经不需要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温和的合理性,我们要追求的是那种简单的知性和感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到达目的地最短距离。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来观察追求简约的现代主义。毋庸置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大部分的设计精力被放到了装饰上。而现代主义就是要从这种形式中解放出来。 “精神”的设计 设计的概念显示出人类社会具有创造的智慧。而人通过生活去创造环境,其中所蕴涵的睿智就是设计,设计是让人认识到事物本质的工作。书也一样。从事“精神”的设计就是要在人脑中产生东西。“物质”不过是它的痕迹而已。 平面设计的训练 设计工作乍一看好像有诀窍。一般人可能认为,如果掌握了某种手法,就可以制作海报和标志,就可以想出有趣的广告创意,搞好宣传活动了。但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每次都不一样,所以每次都要做很多工作。 绘图的意义将在脑中的形象和感觉,没有障碍地瞬间表现出来,这对于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绘画本身就是一种让形象在大脑内外能够自由地融会贯通的训练。如果不做这个训练的话,谈概念之类的东西毫无意义。作为平面造型设计师,就是要比别人画出更优美的线条,如果不能画出优美的线条仍然是做不了设计师的。 解释的专家 像画速写一样,动手能力很重要。仅次于它的就是语言,要从事设计师这个职业,就必须成为一个解释的专家。设计要全方位地使用自己的大脑,就是要思考非常难解释的问题,思考至今没人想过的问题,向人们提出建议。 要委托别人做什么,如何做,都要做详细说明。对第一次接触的人,自我介绍也要包括在内。还有要讲清楚为什么我要委托您做这件事,这个项目的亮点在哪里,将来发展前景如何。另外,还要说明到何时要做些什么等一些具体要求,要参见的另一张表等等。所以设计师的表达要有严谨的逻辑性。 不要随便说“简单” 近代以后,人们开始变得不再需要装饰了。绝对权力的支配减弱了,民主化得以实行,装饰的力量从权力中解放出来。随着近代社会的开始,现代主义兴起,人们意识到了简单的合理性。 日本的空白,是指想法被不断调整、纠正,经过扬弃而产生的空间。空白指的就是可以不断往里填充内容的东西。空白不是空荡荡的空间,虽然只有很少的内容,但也要和周围紧张的空间相抗衡,是具有存在感的地方。不是为了保持平衡或觉得好看才留出空隙的。 创意指的是细致地建构顺序或秩序,并不是说没有秩序,而是突然改变这种秩序。就像是用丝绒硬是在空间中展开的蜘蛛网改变一样,或者是把带有肉眼看不到的超细网眼的四方形像橡胶布满整个空间,有意识地用手指拉伸或改变某个部位的形状形成“空隙”。日本的“空隙”随着技术的提高而不断特殊化,可以说基本上在突然之间形成的。 哲学中有扬弃这个专业术语,日本正是由于受到了四面八方、纷繁复杂的影响,才会有把那些东西全部进行扬弃,使它们变得简单的想法。即使在亚洲,把“空白”、“空隙”、“什么都没有”这些东西堂而皇之地融入造型中去的国家,也没有第二个了。中国也没有,阿拉伯国家也没有,虽然印度尼西亚跟欧洲有所不同,但它是用相当稠密的花纹布满整个空间的文化,根本没有空白。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的创造性是和“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好的问题对应好的答案,这是理所当然的,重要是如何发现好的问题,可能好奇心就是一种发现创造性问题的热情,也就是探寻谁都没有思考过的问题。真正的设计应该努力去触摸人类生存环境中储藏着的人类睿智。设计不单是新鲜生动的点子,有时还要具有类似于长者般的智慧。 设计能够使设计变得更加合适、更加合理。设计从它的起源来讲是一种理想主义,埋头钻研思考的态度才是设计的本质。设计启发人思考的强大动力。设计最初的视觉就是创造出世界需要的理性以及世界达到均衡。 “能做的事”比“想做的事”更重要 在没有自由、人们都努力追求自由的时代,自由具有很大的价值。但如果自由太多的话,人们会再某些东西面前视线模糊。 比起想做的事,能做的事更重要。想做的事和能做的事不一样,并且谁都不会对你想做的事有任何兴趣,可是你对能做的事怀有兴趣,能做的事就会成为你的工作。 设计不是创造自己喜欢的东西 设计虽然自己是主体,但是也不能想怎么样创作就怎么创作。我们所说的手工,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创造性”。我们既不能低估了创造性的作用,也不能过于夸大。“设计”必须坚决地伸张创造性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及存在的意义。设计来源于日常生活,却又高于日常生活。 设计创造生活 为了从事高品质的建筑和设计,也为了过高品质的生活,自己本身有必要过由文化支撑的生活,而且有必要不断丰富支撑自己生活的哲学。这样的设计和靠热销商品得以流通的“设计”还是有区别的。后一种设计是靠“买来东西放到那里”这样的行为来丰富生活。 保守与设计 如果没有从过去已经解决的问题中学到一些睿智的话,就不能说是真正的进步。这绝不是“去年是光滑的,今年就弄个满身是刺”,只要是新事物就无条件接受的价值体系。哪怕是一层薄博的皮,也要将其加到睿智的上层。这就是欧洲所具有的创造性。 设计要走向什么方向 日本有了新的审美文化,比起奢华,人们更喜欢简洁朴素的生活。设计原本就不应该单单是为了满足一个富有的老主顾,而是应该留下一部分,作为对日常生活的解答。设计应该献出自己的智慧,为不同领域的人设计全新的生活。这样就会有很多人受益,也才能真正发挥出设计的价值。 科技可以带来幸福吗? 如果没有产业革命,我们的行动范围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即使如此,我们在一生中会幻想的东西可能还是那么多。多亏了发达的科技,我们有了更多的成果,然而,如果没有这些科技,我们是否能创造出同样多的好东西呢?如果自己的感觉不能和科技一起进化,就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感觉的和平 设计的理想应该是通过产品和交流,让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了解到它的合理性。设计应该是一种以感觉的和平为目标,使世界和谐的力量。经济的意义,不应只是金钱的数量而已。如果只在意金钱的多少,会对生活文化产生了一些歪曲,但是设计对这种歪曲现象会有缓和作用。 所谓设计就是应该把保持和谐的状态从最靠近自己的地方传达到无止境的远方。和谐的中心点随着世界的进步在不断转移。设计要了解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是要通过生命才能解释的,要靠纯碎的思想逐渐接近本质,或者是根据物理法则去探索本质。设计就是其中一种,虽然爬上的不是同一棵树,但是看到的东西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树不同,看到的景色也就不同。设计就要是通过很普通的日常生活,来看到这些景色。 设计不是广告中介绍的东西,也不是买回来的东西,而是希望人们珍惜每一天的生活,懂得怎样在这片土壤中开出一朵又一朵的鲜花。所以,用敏锐而新鲜的视角去观察每一天的生活,让人们自己觉醒,从好好培养自己的生活文化开始。 以上内容是对《为什么设计》内容的整理和提炼,想要更进一步学习,鼓励大家去购买正版纸质书籍,真正收获知识的价值远远大于书籍本身的价格。
2023-09-04 04:32:361

罕见!清华大学教授公开点评小米新LOGO,湖南大学教授:俺也一样

小米新logo是由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设计的,根据他本人的讲述,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一条数学方程式:|x|^n+|y|^n=1,最终原研哉选择了n:3的图形,因为他觉得这是介于圆形和正方形之间,最适中且最适合体现“Alive”要素和性质的图形,于是小米的新logo就诞生了。 其实,小米已经成立11年,旧的logo已经在人们的眼中已经是根深蒂固,小米橙也是非常瞩目的颜色。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的logo是不可能大改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怎么改得更高级、更好看。 相信很多网友包括笔者在内是很难看得懂相关的设计理念的,毕竟我们都不是学设计的,但我们看不懂自然就有人看得懂。那么一些设计圈内的大咖是怎么评价小米的新logo的呢?对于小米新logo的看法,清华大学教授王红卫表示:给人的直观感受更加亲切,严谨中不失舒适、和谐,展现了小米包容、人性化的一面。 确实,第一眼看小米的新logo,圆滑的边框看上去给人的感觉就是更加亲切,更加和谐,感觉更加舒服。与清华大学教授王红卫先生同样看法的还有前魅族总裁、怒喵 科技 创始人李楠,他表示:圆角的设计更加人性和亲切。两者的评价可以说不谋而合! 另外,湖南大学教授何人可也对小米新logo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清华大学教授一样,都是持赞美和认同的态度。他认为,小米新logo更加协调一致,更加美观,也能为小米未来的业务拓展更多的可能性。 确实,在发布会上小米模拟了新logo在手机、笔记本等多种产品上的形态,都是非常灵动的,而且能够与每一个产品融化一体,这也是原研哉说到了“生命感设计”。不得不感叹,还是设计大咖能够看得出来,笔者作为普通人只是单纯觉得高级和好看而已。 关于小米更换logo这件事上,我觉得还是做得不错的。原研哉本身就是著名的日本设计师,实力摆在那儿;作为普通人的笔者已经能够感觉到新logo更好看、更高级;而在设计圈子内,小米的新logo也是受到了不少大咖的认可和赞美,我觉得这就是一次成功的换logo!
2023-09-04 04:32:451

原研哉的设计经历

於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的开、闭幕式手册与2005年爱知万国博览会的宣传案中,展现起源自日本传统文化的设计理念。2000年,担任「RE-DESIGN(21世纪日常用品再设计)」策展人。以「只保留机能,不保留形体,探索设计的本质」为诉求,获得极大的好评与回响。不但受邀世界巡展,部分设计亦被收入为日本高中美术教材,成为重要的教育资产。2004年,担任「HAPTIC(使触觉愉悦)」策展人。旨在让「感官」重新被发现,设计师应先不要急著画草图,而是先想想使用者的「感受」。他表示:「现代科技愈便利後,感官就愈退化。现在的我们可能已经不太会写字,不会计算,不会削苹果,连封信也写不出来……我希望设计能帮助人寻回感官的记忆。」2001年至今,担任无印良品设计总监。带领MUJI发展出“这样就好”、“MUJI=虚无的容器(Emptiness)”,以及“人不一定要追求名牌,而是自己所要的生活方式,回归单纯、自然”的品牌形象。
2023-09-04 04:32:561

原研哉的主要著作

《为什麼设计。原研哉与阿部雅世的对话》《原研哉的设计》《设计中的设计DESIGN OF DESIGN》《RE DESIGN 日常的21世纪》
2023-09-04 04:33:101

原研哉出了哪些书?

著作 『ポスターを盗んでください』(新潮社、1995)『マカロニの穴のなぞ』(朝日新闻社、2001)原研哉 ギンザu30fbグラフィックu30fbギャラリー 2002.8『デザインのデザイン』(岩波书店、2003)『FILING─混沌のマネージメント』(宣伝会议)『TOKYO FIBER"07 SENSEWARE』(朝日新闻社)『デザインのデザイン Special Edition』(岩波书店、2007)白 中央公论新社 2008.5ポスターを盗んでください+3 平凡社 2009.9与人合著『SKELETON 原研哉佐藤卓パッケージデザイン集』(六耀社、1995)『デザインの原形』日本デザインコミッティー制作 深泽直人,原,佐藤卓企画u30fb构成(六耀社、2002)『HAPTIC ─五感の覚醒』竹尾编 日本デザインセンター原デザイン研究所企画构成 リバーネット,マギーu30fbキンザーu30fbホーリ,内藤ゆき子訳(朝日新闻社、2004)なぜデザインなのか。阿部雅世対谈 平凡社 2007.10Ex-formation(エクスフォーメーション)植物 武蔵野美术大学原研哉ゼミ 平凡社 2008.11Japan car Designs for the crowded globe 饱和した世界のためのデザイン デザインu30fbプラットフォームu30fbジャパン编 坂茂,原企画编集 朝日新闻出版 2009.7Senseware Tokyo fiber "09 日本デザインセンター原デザイン研究所企画u30fb构成 朝日新闻出版 2009.9椀一式 使う漆器へ 飞騨春庆×日本デザインコミッティー 実业之日本社 2010.1Ex-formationはだか 武蔵野美术大学原研哉ゼミ 平凡社 2010.1『RE DESIGN─日常の21世纪』(共著u30fb朝日新闻社)
2023-09-04 04:33:251

原研哉的设计领域

原研哉工作室业务范围包括有海报、包装、推广项目与活动计划等整体设计工作。伊势丹、味之素、竹尾花纸、米其林车胎、华高莱内衣与历家威士忌酒等,都是他的客户。他认为自己是位传达设计师,他包装设计不只关心促销功能,而重点在如何以适当的信息,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特质。
2023-09-04 04:33:321

原研哉:《为什么设计》读后感

几天前,一个设计师朋友很兴奋地挥舞着两本尚未拆封的书冲到我面前,我看了一眼发现,原来它是我书架也有的一本书——《为什么设计》。于是,我们约定好在看完这本书之后,一定要好好作个交流。 虽然,《为什么设计》这本书我曾经看过一遍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也早已淡忘得差不多了。于是我马上将其捧起温习了一遍,为了履行与朋友交流的那个约定。 《为什么设计》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东京篇和柏林篇。东京篇以原研哉接受采访的形式开始,柏林篇则是以原研哉向阿部雅世提问开始。他们用这种方式谈论了各自的背景和最近的爱好。话题看似散漫,却有其隐在的联系。如果您有耐心反复阅读的话,就会感受到我们彼此间的那种交流。原研哉说,我们一直非常重视“设计”这个词。现在“设计”已成了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频繁出现的词汇。这是为什么呢?这也是《为什么设计》这本对话集的题目,整本对话集试图回答的也正是这个问题。 正如这本书封面上所言:《为什么设计》所要追问的是「设计」真正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如何理解设计?如何用语言进行沟通?设计的潮流如何嬗变?如何定义设计与生活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培养对设计的兴趣?无不是今后设计界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课题。 这本书给出了一个观点,所谓设计,并不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先头部队,它应该是所有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项现代素养。人类生存,形成了环境。人们为了更好地生活而施展实践性才智就是设计。设计不是广告中介绍的东西,也不是买回来的东西,而是希望人们珍惜每一天的生活,懂得怎样在这片土壤中开出一朵又一朵鲜花。所以,用敏锐而新鲜的视角去观察每一天的生活,让人们自己觉醒,从好好培养自己的生活文化开始,这就是为什么设计的最大意义! 就好像音乐是一门用来享受声音的技术一样,如果把设计看成一门享受生活的技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也就是将设计视为“生活哲学”,这样你就会发现很有学习的必要了。和数学、物理一样,如果头脑中装着设计,这种意识就会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觉醒。设计师的任务正在于此。就好像没被发现之前的美洲大陆一样,感觉世界现在还在沉睡之中,发现这件事,也是设计师的工作。正是这种觉醒,一边唤醒头脑中那些无数的小标志,一边拓展着人类感觉上的幸福领域。 原研哉认为,设计的理想应该是通过产品和交流,让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了解到它的合理性。设计就应该是一种以感觉的和平为目标,使世界和谐的力量。阿部雅世也认为,设计不是“创造自己喜欢的东西”。设计是一种创造生活文化的工作。设计原本就不应该单单为了满足一个富有的老主顾,而是应该留下一部分,作为对日常的解答。设计应该献出自己的智慧,为不同领域的人设计全新的生活。这样就会有很多人受益,也才能真正发挥出设计的价值。 设计从它的起源来讲是一种理想主义,埋头钻研思考的态度才是设计的本质。设计思想很重要,设计是启发人思考的强大动力。设计最初的视角就是创造出世界需要的理性,以及使世界达到均衡。从这种意义上说,我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人领悟到设计的现实性。 这本书的最后,原研哉用一句话来总结“为什么设计”这个命题:设计所要追求的,就是这样(如上帝创造人类生命一样)高品质的创造。 写到这里,我已经找到了怎样与设计师朋友交流的入口了——高品质的创造!
2023-09-04 04:33:491

如何理解原研哉所说的“白”

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中有一章是专门讲“白”的。以下引自此书。首先,他认为白不仅仅是一种颜色,白必须被称为是一种设计理念。“白”使得其他颜色被规避,但其本身又蕴含着丰富的多样性。“一种真正好的白色,我会觉得大脑中存储的感觉得以结合并在整体上得到了强化”。(p212)其次,“白”不是一种白色,而是一种感受白的容纳性。理解了白,就能理解“静”和“空“。这和中国绘画中得留白的概念很相似。再次,他认为人对颜色的感知是一个综合体,颜色不仅仅是视觉的,它与人的全部感知是相关的。原研哉使用的是一种色标叫做:日本传统色。它能够表达颜色微妙的情感方面。在这个意义上,传统颜色实际上一种看待颜色的方式,一种品尝颜色滋味的方式。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精妙的感受正在逐渐退化。白就是日本传统色之一,并且是最突出的一个。再再次,白里面包含着无和零的概念。它更是一种感念和支撑美学的客体。它规避色彩,并且强烈地呼唤物质性,是一种材料和空的空间和边缘。最后,白包含着信息和生命的原项。原研哉引入熵的感念,认为白是负熵的极端。起于混沌,是生命和信息的原始形式,并被驱赶着干净得脱离每一种混沌。接着从文字学的角度,白在古文字中是骷髅的符号,并给人留下生命的白得迹象。白存在于生命的周围。比如乳汁就是白色的,作为一种生命的食物是白色的,他认为是一种有趣的现象。上个礼拜去看了上海的展览,之前把书翻了一遍,因此展览并没有太多的感受,但是觉得他为2005年爱知世博会做的宣传广告很是有趣。
2023-09-04 04:33:571

原研哉的设计观 ——《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

[格式] 原文摘录 即便机械化生产带来了时代的进步,但由此带来的对传统美感的践踏,也是人们所不能忍受的。 立体派、直线派、未来派、达达主义、新构成主义、造型主义、绝对主义、现代主义,等等,都在这一期间此起彼伏地出现。 其中, 包豪斯 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举足轻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设计界里出现了“ 后现代主义 “。 这一现象首先 在意大利产生 ,随后席卷了各个发达国家。正像其字面意思所描述的,“后现代主义”就其思想内涵来说,是相对于“现代主义”的一个新时代。但是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后现代主义,就会发现它并没有成为设计史上的历史转折点。 它不过是设计思想被现代主义唤醒后,在世代交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混乱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后现代主义”事实上是现代主义设计师走向“老化”的象征。 在现代主义设计中变得疲惫不堪的设计师和对新信息表现出成熟世故的消费者一拍即合,共同营造出了一个充满着 嬉戏精神 的世界。后现代主义的这种充满嬉戏色彩的设计,实际上可以看成是老设计师们开的一个优雅的玩笑。这一时期,作为设计的放浪时期,令设计师对其钟爱不已。 但我们要记得一个事实: 现代主义至今也没有走到尽头 。 即使某一代设计师疲于对它的探索,将其改写为一种嬉戏,通过创造物品来认识生活的实质一一这样的一种理智认识还是会促进现代主义不断发展、进化。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关注一下日本的产业设计,可以发现它 并非是以生活文化为发展方向,而是明确地朝着经济方向走去。 综观当今日本的产品设计,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以外,绝大部分是规格化量化的产品,制造商的利益驱动是其重要背景。 设计师在产业设计的过程中, 个性受到极大的抑制 。 人们经常批评日本车,比如日本车不如欧美车的外形漂亮,也没有明确的哲学意识。的确,欧美车的个性更为强烈,能让人感觉到生产者蕴藏在汽车身上的意愿。日本车则没有这种特点。日本车是根据日本人对汽车的需求生产出来的,所以,它往往没有强烈的个性,像温顺的宠物一样,性能好,故障低。 技术的迸步固然能为设计带来新的天地,但设计师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另外一点:那就是在我们熟悉的旧常生活中也蕴涵着无数设计的可能。 并不是仅仅只有制造出新奇的东西才算是创造,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有创造性。 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 设计是从生活中发现新问题的行为。我们的环境是由具体生活着的人构成的,它所走向的前方,就是技术与设计的未来。 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 我以为, 艺术是艺术家在面对社会时的意志表达,其发生的根本立足点是作为个体的个人 。因此,只有艺术家本人,才能够掌握其艺术发生的根源。这就是艺术的孤做与直率之处。当然,对于一件艺术作品,可以有相当多的诠释。饶有兴味地解释、鉴赏或是评论,甚至是将其汇集在一起,作为智慧性的资源加以利用,都是与艺术家以外的第三者进行艺术交流的方法。 而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间题,是设计的本质 。在问题解决过程一一也是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那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或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 无印良品 的概念,是在 田中一光 先生从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中提炼而成。在企业家堤清二的支持下,作为 西友集团 的一部分,无印良品在 1980 年 秋天得以创立。 2002年,田中一光去世, 原研哉 接班带领 MUJI 继续前行。 (1)极简主义。 (2)“有品质而且便宜”。 (3)不是“这个”,而是“这样”。 “这个”是对个人意志的果断宣言 。当被间到午餐要点什么时,与其说“荞麦面就好”,不如说“我要莽麦面”会让对方心情更好。这种情形同样出现在人们对衣服、音乐、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明确表示出喜好态度的同时,个性也被盲目推崇。所谓的自由价值观或许与“这个”所表达的意蕴有相近之处我并不反对这一说法。我想指出的是:“这个”时常因为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容易与周围发生冲突。人类靠着“这个”这一信念一路向前,到现在已经是到了尽头。消费社会或小众文化靠着“这个”发展至今,也已经走到了自己的尽头。这就意味着, “这样”中所蕴涵的“抑制”、“让步”以及“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理智态度应该得到一个中肯的评价 。或许“这样”比“这个”更接近真正的自由价值。 无印良品的广告概念“ 虚无 ”(EMPTINESS)就是将这一原理意识化。 “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一个汽车企业并不见得一定要亲自生产汽车。制造企业的核心机能正在从 生产能力向商品开发转移 ,市场营销和设计的重要性得到了凸现。 日本人似乎时常把自己放到世界的边缘 ,而且在其内心某处,总有一颗乡下人般的灵魂。这不是自卑的恶习。不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而是习于将自己摆在更谦卑的位置来思考问题,不是很好吗?与其像美国那样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还不如置身边缘,保持更为审慎的世界观。 略 略 如果说“ 信息之美 ”也是一座高山,在我看来,至少有三条攀登路径:“清晰”、“独创”和“幽默”。 1、清晰 设计师的工作要领之一就是要 对信息进行整理 。 2、独创 “独创”就是用没人用过的 崭新方法表现信息 。 只有具有独创的表现形式,オ能引发人们的兴趣,为之感动,进而接受信息本身。 3、幽默 幽默代表的是 层次极高的理解 。人们如果不理解内容,是笑不出来的。 那么平面设计指的又是什么呢?“graphic”直译的话就是“绘画的”的意思。但也许将其称为“图”会更为准确。
2023-09-04 04:34:041

原研哉:为什么无印良品有一种激发人思考的力量

无印良品在中国拥有众多的粉丝,它的产品像是有一种魔力,让人们喜爱、欣赏,平静之处展现着怎样的哲学,MUJI艺术总监原研哉先生在2015中国服装论坛上的演讲或许可以让你找到答案。他作为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其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精确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大家上午好!我叫原研哉,请多关照!我是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今天我想跟大家沟通的是作为一个产品,如何让消费者、让大众去接受。如何让人们像是被魔法激励了一样,对产品产生一种想要去理解的欲望。当大家看到这么一个产品,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受到什么样的激励和启发?当我们看到一个产品的时候,它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水平、什么样的方式存在的?当我们看到一杯水的话,这杯水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是非常甘美?还是味道非常一般,这个感觉是不同的。长期以来我从事的是信息交流方面的设计,也正是有这样,我从事参与了很多这样的设计工作,比如说无印良品的产品。它的精髓理念在什么地方?人们通过产品感受到幸福在什么地方?生活的丰富在什么地方?如果说无印良品跟其他的产品不同,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整个风格,整个理念,其中蕴含着无印良品的一些特点。“遵循自然,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生活场面”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海报,有很多的女孩子像一家人一样,在大自然当中,进行非常舒适自然的这样一种活动,所有的这些女孩子好像都是天然去雕饰的这样一种存在。我们拍的这些女孩子,包括这个家庭,是事先没有做了导演的。在这个镜头移动的过程当中,所有的女士,和女孩子们自动地就做出了这样的一些动作,还唱了歌曲。大家唱的都是自己儿时的歌曲。无印良品并没有强调无印良品的很多理念,包括它的产品,而是自然而然地展现家庭的这样一个景象。这个就是无印良品的一个特点,去展现自然。无印良品门店当中的一些模特也是这样。他们并不像其他品牌一样,找的模特非常漂亮,有很长的腿。无印良品的模特,无论是真人模特,还是普通的模特都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那么如何以这种最朴实简练的风格去展现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场面。大家可以看一下无印良品的海报,在一个有限的排版的范围内如何去展现出最大限的生活必须、必要的场面。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现在无印良品正在做的一本书叫《素手时然》,这本书里介绍了无印良品从最初创业开始,很多设计方面的一些内容,包括一些流程。大家可以看一下,素,手,时,然,自然,原有的自然。在这里我们都用了几个非常简单的汉字。自然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照片,不同的文字,我们把所有的要素集成到这本书中。这些话语,文字并不是我们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普通大众中流传的,利用这样的文章,这样的画面,来激发人们的一些想象。这本书所有的素材都来自于日常生活,如何将生活中的这些素材以新的设计语言去展现,这也是无印良品一直以来所思索的一个问题。无印良品有一种激发人思考的力量,不是说无印良品本身具有什么力量,而是说无印良品可以使人们通过产品来引发思考。所有的这些产品都展现着一种非常简洁、自然、明快的风格。在最初设计阶段,并不是有意识地去表现产品自然和简洁,而是在自然而然的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无印良品长期以来所继承的风格,从而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结果。我成为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已经有13个年头了,我是在松井忠三先生任命为社长之后,与深泽直人先生一道共同参与了整个设计工作。松井忠三社长也提到,无印良品的产品从最初的只有几十个,慢慢发展到4000多个,到现在发展为7000多个。我们将这7000多个产品综合在一起进行考量的话,我们最终得到了一个结果,所有的这些产品跟我们的日常生活,跟我们的家居密切的联系着。“家居不是造一个房子让我们在里面住,而是这个住宅里融汇了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推动的一个住宅的项目——House vision,它在日本,还在亚洲,我们结合了新的一些技术,尽管这些新的技术很多是我们从西方学过来的,但如何把它根植于我们亚洲,我们东方的文化这是一个问题。打个比方,树上结了果实,大家一般会关注这些果实。但是我们如果细究一下,它的展现重点不都在果实当中,而是这个树生长在土壤里。日本有日本的土壤,即日本的经济文化,中国有中国的土壤,即中国的经济文化。最后在这个肥沃的土壤上长出丰硕的果实。在这样的一个循环体制下,最终我们会结出非常丰硕的果实,土壤的品质等于欲望的品质,欲望就是对普通消费者的一个教育。我们知道,住宅跟很多的产业都有紧密的联系,家电产品也是这样。像我们可以把住宅实现家电产品化一样,我们也可以让家电产品实现住宅化。在这样的一个新理念下,不仅家电产品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升华,住宅也可以得到新的功能。通过这样的尝试,普通家居会产生变化。不仅是年轻人需要家居住宅,有时间、空闲、经济能力的中老年人也可以利用这样的中老年的生活和时间去创造出自己希望的生活,这里面就包括家居这样非常重要的元素。在审美方面,不仅仅要一直去传承,学习的西方审美意识,还要把学来的知识运用到东方的一些审美意识和创造当中。在2013年我们举办了这个展览,企业和设计师联手展示出的作品,并不是企业已拥有了的,利用他们的新技术来创造的产品,而是在整个市场上,还不曾有过新的尝试。和我们联手的这些设计师都是世界级知名的顶级大师。比如说像本田先生和藤本先生联手的“本田的移动之家”,整个住宅内部,包括它的外部,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来让它产生新景象。外观由隈研吾先生来亲手打造,木材没有进行过多的加工,比如把它切割等,而是利用原有的木材把它搭接而成。我们的企业作品是一系列有着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作品。既有像日本立柱这样的企业,打造了这样一个新的住宅。还有腾本先生和本田先生共同打造的移动之家。在这个家庭里,不仅可以使用电能,同时还能产生和储存电能。还有像这种机器人的移动装置。那么人们可以在自己的家居当中乘坐这样新的移动装置,特别是给一些年老的人,一些有身体不适的,有障碍的一些人士都可以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这样的一些装置是在两年之前展示的,两年之后的今天,又产生了新的变化。还有一个500人共同居住的大家庭,这是诸友和山本先生共同合作的,我们把它引入到新的建筑的作品当中。像这样的一些作品,这样的空间,现在日本的年轻人也非常喜欢。这个是无印良品的家居。我们把它称为“家居之家”,它没有墙壁,所有墙壁的部分都是由收纳来担当的。当然,我们知道在家居当中,墙壁是非常重要的。无印良品的这些所有的产品,都采用了非常精密的技术。所有的这些产品,包括收纳在内,都有着非常精密的尺寸。从一把勺子到一所住宅,所有的产品都有着非常统一的设计。无印良品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把它展示在人们的面前,给人们提供新的启发、启迪。还有像鸟屋书店和YKKAP这样的组合设计师团队,共同打造这个新的产品。它把这样的一个古旧住宅在重新改建装修的过程中,将整个的主导权移交给居住者,让居住者自发的产生一些新的创想。自己希望住在什么样的住宅当中?换句话说,就像做出版物一样,将编辑权交给居住者。创意阶段都是会把整个住宅恢复到一个原始的状态。一般来说,普通的居住者也会有很多的自己的想法,把这些理念、创意跟设计师产生一个共鸣,大家集思广益,就会产生出很多新的对于居住的一些理解。通过这样的一些新尝试,我们向大家提供、传达出一种新的启示。在整个展览期间,几乎每天都会举办这样的演讲和沟通。期间有很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人前来倾听。整个的沟通过程中气氛非常热烈,几乎三周左右的展览期间,有35000人前来观看。我们以这样的一个展览会作为契机,使很多在日本的民众都对自己的家居包括生活方式都有新的理解。不仅是对住宅的理解,对整个建筑方面的理解,还涉及了很多这个其他方面,比如说像能源等等。我们把这样一次展览汇集成书籍之后,无印良品进一步拓展了这个理念,进一步研发出很多新的产品,比如像这样的一些看上去非常舒适的一些环境等等。无印良品并不是一个作为产品制造的企业来拓展各种各样的业务。它是在利用在新的这种生活元素当中,进一步发现新的一些元素,那么同时利用这些元素进行新的尝试,给人们带来一些新的启迪。这是UR——日本开发机构,他们有几十万新的,或者以前的住宅的产品。我们把这些遗留下来的,古旧的,包括废旧的住宅进行了重新改建,并且引进无印良品的一些新产品,这也是一个新的尝试。像这样的一些产品,包括我们收集到的信息进一步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人理解所谓什么叫新生活,什么叫无印良品对于新的生活的理解。同样,在中国的话,无印良品有新的这样的一些战略,同样让中国的民众能够对自己普通的生活产生一些新的理解。这样的一种新的尝试,对于企业推广一个新的理念非常重要。像大家看到的一些新的住宅产品,我们会向住在这里的住户进行采访,住在这里如何?应该说,真正的居住者,居住在里面的民众才是企业真正的老师。他们会通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的尝试和实践产生一些新的理念,这个理念又会反过来影响企业,影响企业的一些新的理念。比如,在采访过程中问一些居住的民众,你们对于未来还有一些什么样的创想和希望?在住宅创想包括他们新的思考过程当中,我们会感到有很多新的潜力和可能性。那不是通过有形的产品让人们感到舒适,而是要用这样的一种新的理念去进一步影响消费者。“我一直主张品牌理念像水一样,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中盛满清澈水,那么我想,希望每个人都会喝到它,饮用它。”像这样的无印良品的新产品是非常多的。大家都在思考一些商业问题,我想,给大家提供的这样的一个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暂时放下商业方面的思索,去进一步思考未来的一些事情。这样的一个承载未来的平台,要由我们共同打造。无印良品并不是单纯地去提供这样一个住宅,我们是要把更多的民众,自己心里希望建造一座住宅的这样一种欲望,这样一种希望,融入到产品的设计当中。通过这样一个循环的形式进一步影响消费者和民众。无印良品的产品就像这样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无印良品在日本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观念。今天无印良品在中国,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我们很期待。我一直主张的品牌理念就像水一样,就像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中盛满清澈的水,希望每个人都会喝到它,饮用它。我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品牌,与更多的人进行更多的交流,谢谢!
2023-09-04 04:34:171

原研哉的无印良品

原研哉于2002年加入了无印良品的工作后,除了商品的开发计划以外,还必须同时进行将商品传达给社会大众的沟通计划。对于MUJI,很多人都抱着一种既喜爱又疑惑的态度。原研哉说:“MUJI这个名字已经存在了一定的时间,大众对MUJI的印象已经确立下来了,也就很难摆脱‘品牌"这个包袱。但我仍然会说,MUJI不是一个品牌。因为MUJI没有刻意营造自己的人气。一般品牌的做法是,用力把品牌的名气推高,然后让被吸引到的人愿意用比较高的价钱去购买他们的商品。”浅褐色是MUJI的标准色。原来当制造纸张之时,若将漂白纸浆的程序减去,成品就是自然的浅褐色;将这一个环保的概念彻底实行,就成为了MUJI独有的美学智慧。“MUJI一向的经营理念是,将产品的生产(素材以及过程)合理化。我们追求的是‘聪明的价格",而不是最低的价格。所以说,我们不会只用最便宜的材料,也不会省掉必要的工序。当然,将货品销往外地,成本与价格也会相应增加。”做设计不能只看短期商业反应,而应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如果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这样一种追求,市场的品位、对设计的感受性就会不断地提升。社会了解了设计的意义所在,设计师才会有更大的发挥。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原研哉相信好设计会为社会环境带来良好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原研哉不是个前沿的平面设计师,而是一个实践及研究不同设计理论的社会学家。而原研哉的好友兼工作伙伴深泽直人就有这样的说法:“原研哉做的,是在修正现存的设计概念,将设计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原研哉的过人之处,是在于他精准的洞察力。他往往能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信息,再将这些无形的信息转化成为大众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图象,这不是一般设计师所拥有的能力。”对于各界的美言,原研哉说:“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应该是一个抱设计理想来生活、来活下去的人。就好象一个在园子里收拾整理的园丁,我每天都在进行概念设计、思考设计的本质、抑或以写作去传播设计理论,这些都是一个设计师必须做好的工作。”无印良品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极简。它的产品拿掉了商标,省去了不必要的设计,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颜色,简单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除了店面招牌和纸袋上的标识之外,在所有无印良品商品上,顾客很难找到其品牌标记。在无印良品专卖店里,除了红色的“MUJI”方框,顾客几乎看不到任何鲜艳的颜色,大多数产品的主色调都是白色、米色、蓝色或黑色。有人认为,与其说无印良品是一个品牌,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它不强调所谓的流行,而是以平实的价格将还原了商品价值的真实意义,并在似有若无的设计中,将产品升华至文化层面。如今,无印良品的产品种类已达到6000种左右,国际著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也曾经将它评为全球最佳中型企业。
2023-09-04 04:34:381

原研哉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东京艺术大学,现在是武藏野大学的教授
2023-09-04 04:34:542

设计中的设计 是一本什么样得书?大家帮忙介绍下!

很多时候,喜欢的设计通常会给你带来惺惺相惜的感觉。一件设计品也许只是设计师闪过的一个念头,但它所表达的基元点可以分散到很多不同想法的使用者中间。原研哉给无印良品的不仅有很深的品牌烙印,还有很专注的文化理念。
2023-09-04 04:35:052

原研哉的英文名 Kenyahara 怎么念? 和无印良品 MUJI的读音 求音标 ~

ken-ya-ha-la
2023-09-04 04:35:154

小米的新LOGO引发全网热议,新LOGO的设计师是什么来头?

原研哉工作室的业务范围很广,包括包装海报活动策划、推广项目等整个设计工作。甚至李佳威士忌、米其林轮胎、竹花籽和花高来内衣都是他的顾客。原研哉认为自己是一名传播设计师,因为其设计不仅关注产品的推广功能,还注重如何利用信息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的特点。
2023-09-04 04:35:247

小米花200万请设计师设计新Logo,你觉得这个价格花得值吗?

我觉得值得,因为对于一个品牌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影响一个品牌的形象。
2023-09-04 04:36:0414

《白》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白》([日本] 原研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nuDHTz4GqNQ60-kitXUcQ 提取码:6wjk书名:白作者:[日本] 原研哉豆瓣评分:8.0出版社:中央公论新社出版年份:2008-5页数:81内容简介:前言本书不是讲颜色的。其实,我是在尝试探究一个叫做“白”的实体,以找到人自身文化所假定的感觉的那些资源。换句话讲,我是在尝试通过白的概念找到一种营造简单和微妙的日本美学的源头。设计是我的工作。我的职业领域是沟通。这意味着,比起做“东西”来,我更多地是在解析“环境”和“条件”。我已在大量的展览中展示了我的工作,做了数不清的海报、包装设计、符号标志以及书籍设计。这些产品都反映了我的给定“环境”的本质。我的职业引导我思考怎样才能创造出能不断获得新力量的形象,能留下长久印象的无比清晰的东西。这一思维过程,反过来又使我开始关注在日本,或更广泛而言,在全世界发展起来的文化传播的手段。随着此思想进程的进展,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它正在引出新的答案。“空”(utsu)与“空虚”(karappo)是我在试图抓住沟通本质时思考的一些概念。当人们分享各自的想法时,他们一般是倾听彼此的意见,而非将信息扔给对方。换句话讲,成功沟通的基础在于我们能够多好地倾听,而非我们能够多好地将我们的意见推给坐在我们面前的那个人。人们已通过使用诸如“空的容器”这样的用语将沟通技巧概念化,以使自己更好地理解对方。例如,与那些涵义被限定得较窄的标志不同,十字、日本旗上的红色圆盘这样的符号可以让我们的想象力能不受任何疆界限制地自由驰骋。它们就像无数空的容器一样,能包含各种可能的涵义。空的概念同样可以从洞穴式的陵墓、教堂、小花园或茶室中发现。它们都反映了空的概念。虽然一开始我是在写“空”,但没多久我就发现,我其实是在说“白”:通过与“空”那宽广的涵义谱系对抗,“白出现了。从语言学上来说,白这个字,在日语里是出现在空白这个词组里的”。这一联系最终迫使我根据与白的关系去探索空的涵义。相应地,我最终也是先写的白,然后再转到空。我的希望是,当你读完本书,白对于你,看起来已经有所不同了。如果你觉得它闪耀着崭新的、更清晰的光芒,我们就可以说,你的感觉更纯净了。这样一个提高了的对白的认识也就提供了一种条件,使我们可以在更亮的光中看我们的世界。
2023-09-04 04:36:501

小米商标新旧对比

1.基于图形本身:首先,小米图形logo中的MI整体比例发生变化,宽度变长,高度变短。原因是原研哉移动了M的三条垂直线和I的垂直线的宽度,他为什么要移动呢?是为了在M的女儿中区分北生年15贝子笔画的粗细,而不是“正、负、正、负”的宽度节奏,这种节奏在特殊的材料似乎被看到的时候就失去了辨识度。这第二个LM。2.在诺基亚时代和苹果iOS更新时代,图形logo本身由方形变为完美R角的必要性已经被探索出来,并被证明是适应性的。它在视觉上看起来像一个圆形的正方形,静态的平面带来了视觉活动感,这符合原研哉活着的表达方式。为了迎合未来的“动态平面”时代,我做了一个呼吸感,这是对小米未来logo使用场景的反思,也是对他所谓东方思维的理解。温暖是我能想到的。3.基于字体设计本身,原研哉选择了“小型大写字母”的方法。以罗马体为基础,小写字母粗细调整与大写一致,O与图形标注规律和倒角保持一致,笔画粗细和间距节奏调整与图形标签中MI的笔画粗细节奏一致,保证衬线曲线规律与MI的倒角一致,可以成为小米图形标签和字母标签分开使用时的第二视觉记忆点;
2023-09-04 04:37:031

《设计中的设计》(Designing Design)读后感

原研哉:用语言表达设计是另一种设计行为。 Kenya Hara: Verbalizing design is another act of design. 最近囫囵吞枣地读完了朱萧木推荐的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一书,虽然自己不是搞设计的,但看到如此丰富的细节与想象力也是颇受触动。 在网路中搜索《设计中的设计》,或许会看到很多结果,我选择的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设计中的设计(全本)》,这是因了该出版社曾经出版过的木心讲授的《文学回忆录》的缘故。本书的前身是《Design of Design》,后经作者修编第二版加入了许多内容,将修编版的英文名改为了野心更大的《Designing Design》,但似乎并不在乎中文名字的变更,因此就有了题目里中英不大协调的境况。 原研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百度上给出的答案是“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通过一本书的沟通认识,我觉得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愿意把心思花在视觉、触觉的感知上。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总能不自觉地体验到作者的细致和自信、微妙的生活情趣以及丰盈的人生智慧。 这本书一共有九章,我个人最喜欢其中的1-3、6、8章,当然主要是因为图多。篇幅所限,每章我都选择出一件最喜欢的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 原研哉认为:“我们越是确信自己已非常了解某物,我们对它的理解就越不准确。”以日常用品的再设计为契机,旨在让麻木于现有生活环境下的人们重新认识、体察到生活中的细节和乐趣。 照明设计师面出薰为再设计展提交的火柴作品十分打动我。与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整齐划一的传统火柴形象不同,他将小枯枝顶部涂上可燃物,人们在使用时仿佛不自觉地回到了简单的远古时代,重新思考火、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枯枝本身的不规则就带有一种苍老、简约而又不廉价的美感。 人们处于信息过剩的时代,但人感知世界的方式却越来越单一。原研哉组织的HAPTIC展,即希望人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像蚂蚁、狗、蝙蝠一样用其他感觉接受世界的信息。 深泽直人利用了果汁的利乐包,设计了一个与香蕉极其类相似的软角,使握持果汁的整体感觉都与握持一根香蕉无异。在味觉大快朵颐前,触觉和视觉先行。此系列还包括猕猴桃汁、豆浆、草莓汁等等。但香蕉包装直接利用了利乐包,触感本身就十分接近香蕉,再以香蕉特有的梗作装饰,制作工艺比较简单,但整体呈现的感觉却深入人心。 本章的内容主要是建筑设计,我偏爱其中的“医院视觉指示系统”一节。这一小节中介绍了对两所医院的截然不同的概念设计。 第一所医院是梅田医院,这是一所产科和小儿科专科医院。由于在该院度过比较长时间人大多是孕妇或者产后哺乳的母亲,她们并不是病人,因此设计师提供的方案是舒缓而怡人的。 注意在此大部分标识采用柔和的白布进行展示,白布很容易脏,因此需要经常换洗,这也是设计的一个重点——用易脏的白布的洁白光洁来展示对环境卫生的优良。与此相类似的,顶级的酒店敢于用白色的桌布,以此表明酒店可以为顾客提供一级的服务。 第二所医院是公立刈田综合医院,与上面介绍的梅田医院不同,这里有比友好气氛更明显的紧张气氛,这是为了展示医院高品质、专业化的医护水平。 标示主要用红色的大字显示在地面上,人行走在标识上抵达目的地。箭头的长短与到达目的地有直接关系,整体的红白色调在简洁之外也给人以紧张之感。 从这两个案例中,可以认知到原研哉对于不同需求所对应氛围的掌控,一切细节的设计都是为了使用者可以在日常的体验中获取最合适、贴切的感受。 本章展现了原研哉作为日本设计师对于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理解,语气中充满了对日本及其文化的热爱及自信。而谈到亚洲又不能不提中国,在此摘录一段文字与您分享。 成熟文化的再创造 :“从现在起,而且会有一段时间,日本将旁观一个喧嚣的大国正处在一次经济繁荣的先锋,就像看着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在附近的镇上新建起来。市场的熙熙攘攘让人心烦,但那同时也是经济世界的新标准。对于今天限于停滞的日本,在国民小额存款那昔日荣华的反衬下,这种刺激愈显强烈。” “然而,这却不是日本丧失信心的理由。我们有不可抹杀的东亚尖上的位置,我们有意识明确的信心,我们必须合理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平静地反思。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草率行事,为本民族强求中国目前正享有的繁荣。我们一定不要试图去紧跟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资源、十三亿六千万人口、正全面开展国民经济大提速的大国的脚步。高速经济增长就像青春期,还不知道什么是疲倦。日本已经历过了,其发展正在进入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成熟。在这里生活,我们就必须完全清楚,人类的幸福不仅在于高涨经济的熙熙攘攘。我们必须评估经济、技术与外国文化,以及我们自身文化特质为世界注入的元素。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产生与一种成熟文化相关联的优雅的意义。否则,日本就可能被世界其他人民从记忆中抹去,被当成一个阴影地带,当成一个未能认识其适当用途,不仅放弃了自身经济,还放弃了其文化资源的民族遗忘,成为一处甚至不值得探访的地方。” 北京奥组委筹办2008年的奥运会时,也曾邀请原研哉对该次奥运会的标志进行设计。虽然后来并未成为最终方案,但整体上也体现出了东方的(而非十分中式的)感觉。 整体标志中有很多小人,做着不同的运动项目。这些小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象形文字,它们在组成一副完整的标志的同时,也可在各个比赛项目中作为标志。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联系了整体与局部。 根据标志的大小不同,原研哉还周到地将其分成中、大、超大三类,在实现整体局部联系的同时,尽量保证比例的协调。 这套标志十分受杰斯帕·莫里森的欣赏,他在本书的前言中说:“谁能想象得出以这样一种优雅而友好的形式将其(系统化的视觉系统)予以更新,同时又为奥运会创造出一种起码在我眼中如此‘中国"的形象呢?这个项目居然没有作为对北京奥运会的完美传播立刻得到采纳,令我至今仍感到困惑。” 我个人感觉这套标志设计师确实用心良苦,不过远看时由于小人们的方向不同,动作很难辨识,或许会给人以混沌的感觉,整体看来好像一个圆形的脑切片。 如果你看过我的短文 《好好说话》 ,那你大概知道我是一个反对写作过分“精英化”的人。那在这儿放上这么一个生涩的英语单词,着实是因为无法对其进行合理的翻译。 原研哉认为,知识不过是一个通往思考的入口,而并非终点。知道某样东西并不是目的,而是我们想象的起点。信息的发送者只顾向对方投掷信息的碎片,而接受者则把接住信息当成了目标,避开深究的麻烦的同时,也避开了思考的乐趣。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创造力被僵滞了。 Exformation一词的创造就来源于上面的问题,它将information(信息)一词的前缀由in-改为ex-,通过这样的改变,原研哉想将信息的传播从“将…变成已知”转变为“将…变成未知”。这个重新认知了解的过程,与前面他的再设计展的理念相契合。 这让我想起了“猜词”游戏,一人以语言或动作来描述这个词语,但不能说出这个词语,让另一个人猜。这个由已知描述未知的过程中或许也是一种exformation吧。 四万十川河是日本最清澈、最美丽的河流之一。当日本人谈到这条河的时候,一个模糊的形象可能跃入脑中:“我知道这条河!”或许他们还知道得不够多。原研哉以该河为Exformation的课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作出一份“好奇心入口”的导游书,旨在引发人们的联想。 稻叶晋作小组利用图像模拟,首先拍摄河流各段的照片,然后完成柏油路在河面上的重合。我们关于一件熟悉物体的尺寸和材质的记忆可作为一种标尺,用以对比某样新的或是未知东西的尺寸和形状。该小组将柏油路当做一种视觉上的修辞,用以描绘四万十川河。 “在其头上,这条河流是路上一条白线的宽度,很快就变成一条单线公路的宽度。到达中游时,它骤然开始蜿蜒曲折。由于此河被表现成一条路,这种曲折让我们觉得好像是在转动一辆车上的方向盘。白线的数量在中游增加,横跨河上的大坝则好像一个停车场。最后,在河口附件出现得是一百二十条线!这是一个很震撼的景象。” 前面的文字都是基于一周的晚间囫囵吞枣阅读的所想所得,有些章节甚至还没有看,就写出了这篇读后感,这或许洋溢着作者所抵触的一知半解的“我知道我知道”的急躁,但至少这种急躁里充盈着些许好奇、兴趣和热情。
2023-09-04 04:37:481

小米新logo是谁设计的?

好像是个外国的吧,听说设计费还不少
2023-09-04 04:37:564

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刚买了一本,里面的插画有黑白也有彩色,有木有买过这本书的,是这个情况吗?

是的
2023-09-04 04:38:152

小米换了新logo,新Logo是由谁设计的?

3月30日,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的第二场,雷军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小米换了新LOGO并正式启用,新LOGO从原来的方形变成椭圆形,由国际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设计。
2023-09-04 04:38:265

为什么设计读后感

问题一:《为什么设计》读后感4000字 写读后感需要真情实感,所以还是自己阅读后,自己动笔比较好,下面提供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写作方法: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写作要点: 要弄懂原作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要认真思考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问题二:《设计中的设计》 读后感 [《设计中的设计》 读后感]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设计中的设计》 读后感。”--------原研哉 “轻轻地将手肘撑在桌子上,托着脸来看这个世界,眼前的一切似乎也会随之有所不同。我们观看世界的视角与感受世界的方法可能有千万种,只要能够下意识的将这些角度和感受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设计。 当你因为读完这本观念设计书而感到越来越不懂设计时,这并不意味着你对设计的认识倒退了,而是证明你在设计的世界里又往更深迈进了一步。” 这是作者――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先生写在开篇自序中的一段话。也正是这句话让我产生了第一个疑问: 这本书要告诉我什么? 什么是设计?这个我再熟悉不过的问题,在读完短短几百字的自序后,突然变得陌生,陌生到好像从未思考过的问题! 现在我明白了,这就如同逐梦的人,可能由于走的远了,追的乏了,一颗坚定顽强的心在饱经现实的打压、诱惑后,虽然依旧在奔跑,但早已忘记了最初的梦想,舍弃了精髓,徒有其表罢了,读后感《《设计中的设计》 读后感》。 原研哉终其一生都在思考,设计到底是什么。这位日本顶级设计师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生活的变迁和世界的变化。和我们不同的是,他在面对各种变化的时候,喜欢把所有复杂的、繁乱的、色彩缤纷的东西划归到一个永恒的起点来重新审视。 再设计追求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遭的设计,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讨设计的本质和内涵。从无到有自然是一种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原研哉认为设计的本质就是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与洞察能力”。这句话或可代表作者的“设计观”,原研哉对设计的认知中心,一切都是以“建筑”为核心而生发出去的,作者曾说过:“建筑是综合一切的最高水平……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纺织品设计等只不过被看成被建筑统一前的低水平的、被切割成片的小房间而已”。 〔《设计中的设计》 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问题三:我看设计是什么读后感 [我看设计是什么读后感]看了不少的书,很少写读后感,我看设计是什么读后感。昨天晚上看完了这本《设计是什么?》,一本关于保罗u30fb兰德给弟子讲设计的书。书的内容很少,只有前半部分几十页是有用的。我记录一下大师对几个点的个人理解   在设计时,使用一个元素、仅仅只是一个单一的个体,一旦引入其它元素,两个元素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关系存在。要么是这种关系,要么是那种关系。当引入更多元素的时候,元素间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这个角度来看,设计是一种关系,即在复杂的元素中间寻找(和谐的)关系。保罗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关系”,如果这个理论正确,那么一切都是可以设计的,因为我们来做某个设计,就是处理其中的“关系”。设计并不是决定某个产品的形状、材质、风格,而是当人想要做某个行为时,自然会找到一个“关系”以满足这个条件(现在看深泽直人设计的CD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保罗也认为“设计是一钟比例”,相比“关系“,”比例“似乎还是在处理“关系”,要么是大小、要么是颜色等等。   先前在工作中,在修改阶段大量的要求我们去思考、分析设计稿中每一个元素的使用,认为每一个元素都应该有一个理由存在。为什么要在这里这么用,为什么要那么用,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是那样,我大量的考虑了元素存在的义,其实忽略了元素之间的关系,读后感《我看设计是什么读后感》。因为,元素多了,大家都会把元素映射在脑子里,大脑不断在思考多元素之间的关系,会觉得复杂,难以理解。 反过来再看优秀的设计,都是简单的。那么设计和商业需求平衡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我想是保罗的下面一个观点。   保罗认为设计是形式与内容的操作。内容就是想法,而形式是我们如何处理想法或是怎么做它。比如我要去医院,这个是内容,即我想要去做什么事,“座车”或“打的”这个是形式,形式是我们可以决定做的。现在也不难理解,如果“要去医院”没有确定,座车和打的是没有办法敲定。所谓的“冲突”,是两者达成一致之前的未解决的东西。坦白说,这个观点我还没完全理解透,先记录一下。   这个结论应该会被大多数人认同,保罗提到了“先繁后简”的过程,认为繁简的因果关系是应该被关注到,设计是一个逐步到“简”的过程。 不能说一下子上来就“简”,应该是反复的处理“关系”,从而达到“简”。   用政治的、社会的和美学的手段― 这是个大难题。”我想这里大师其实是在探讨“说服力”的问题,好的方案是否能被客户接受,要靠“政治的”、“社会的”、“美学的”的方法来达成。单一的提案,可能解决不了温饱的问题,多种“手段”来促成,而不是简单的拿出方案给客户。设计师担负的不仅仅是设计的使命,更多的是把设计推广给他人接受。   整本书很短,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推荐给即将踏入设计行业的同学们。   〔我看设计是什么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问题四:读后感《设计是什么?》 [读后感《设计是什么?》]看了不少的书,很少写读后感,读后感《设计是什么?》。昨天晚上看完了这本《设计是什么?》,一本关于保罗u30fb兰德给弟子讲设计的书。书的内容很少,只有前半部分几十页是有用的。我记录一下大师对几个点的个人理解。这本书拍拍网上也有卖,有喜欢的可以点击下面的封面去购买。观点一:设计是一种关系。在设计时,使用一个元素、仅仅只是一个单一的个体,一旦引入其它元素,两个元素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关系存在。要么是这种关系,要么是那种关系。当引入更多元素的时候,元素间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这个角度来看,设计是一种关系,即在复杂的元素中间寻找(和谐的)关系。保罗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关系,如果这个理论正确,那么一切都是可以设计的,因为我们来做某个设计,就是处理其中的关系。设计并不是决定某个产品的形状、材质、风格,而是当人想要做某个行为时,自然会找到一个关系以满足这个条件(现在看深泽直人设计的CD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保罗也认为设计是一钟比例,相比关系,比例似乎还是在处理关系,要么是大小、要么是颜色等等。先前在工作中,在修改阶段大量的要求我们去思考、分析设计稿中每一个元素的使用,认为每一个元素都应该有一个理由存在。为什么要在这里这么用,为什么要那么用,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是那样,我大量的考虑了元素存在的意义,其实忽略了元素之间的关系。因为,元素多了,大家都会把元素映射在脑子里,大脑不断在思考多元素之间的关系,会觉得复杂,难以理解。反过来再看优秀的设计,都是简单的。那么设计和商业需求平衡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我想是保罗的下面一个观点,读后感《读后感《设计是什么?》》。观点二、设计是形式与内容的冲突。保罗认为设计是形式与内容的操作。内容就是想法,而形式是我们如何处理想法或是怎么做它。比如我要去医院,这个是内容,即我想要去做什么事,座车或打的这个是形式,形式是我们可以决定做的。现在也不难理解,如果要去医院没有确定,座车和打的是没有办法敲定。所谓的冲突,是两者达成一致之前的未解决的东西。坦白说,这个观点我还没完全理解透,先记录一下。观点三、设计是化繁为简的过程。这个结论应该会被大多数人认同,保罗提到了先繁后简的过程,认为繁简的因果关系是应该被关注到,设计是一个逐步到简的过程。不能说一下子上来就简,应该是反复的处理关系,从而达到简。最后还有一句记忆深刻的:我们不只是设计师,我们还得处理客户,用政治的、社会的和美学的手段-C这是个大难题。我想这里大师其实是在探讨说服力的问题,好的方案是否能被客户接受,要靠政治的、社会的、美学的的方法来达成。单一的提案,可能解决不了温饱的问题,多种手段来促成,而不是简单的拿出方案给客户。设计师担负的不仅仅是设计的使命,更多的是把设计推广给他人接受。整本书很短,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推荐给即将踏入设计行业的同学们。  〔读后感《设计是什么?》〕随文赠......>> 问题五:《为什么要问为什么》读后感 《顾客凭什么购买》读后感 文/张令凯 一写读后感就头大,都不知道怎么写了。 此书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其中以销售的方法论居多。 我将本书中个人认为有意思、实用的方法和工具模型进行整理、提取,并少部分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反思、发散。 一、7Q销售 营销人整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口号含的太多就真的就只能成为了口号,真正做到的人是将此刻在心里,埋藏于心,外化于行。 说道销售,没有人不熟悉,我们每天都在消费、买东西,都在接触不同的人,无时无刻在销售自己(思想或劳动力)。 什么是销售呢?关于销售的概念实在太多,有人说是实现交换,有人说实现价值的货币表现,有人说完成产品到商品的转化…… 其实,销售不仅仅是贩卖产品,实现交换,销售自我,贩卖观点,影响别人,建立个人品牌也是一种销售,属于一种更广义的销售。 个人认为,销售是实现信息沟通,获得认同,达成一致,最终交换的过程。当然,我们说的更多的销售主要还是指社会商品的交换。 以顾客为中心除了在产品研发、功能设计、价格拟定、渠道通路建设等方面,在销售人员的终端销售成交板块同样需要以顾客为中心。如果销售人员能够站在顾客的角度,对自己提出正确的问题并给予正确回答的话,情景模拟,练好应对技巧与话术,以万变应万变,销售就会有效地加快顾客的购买决策步骤,快速成交。 作者提到了顾客在购买过程必须面对和回答的7个问题,即7Q销售模型: 1.我为什么听你讲?开口三句话必须让顾客感受到谈话给他带来好处,让顾客愿意继续深谈,一靠技巧,二靠前期对顾客资料掌握程度,三分析顾客所有可能需求。 2.这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对产品超熟悉,能根据不同顾客需求个性化、针对性介绍产品。 3.与我何干?掌握顾客需求,同时能够把产品如何给顾客带来好处、利益点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4.为什么相信你?证明向顾客承诺的都是能够兑现的,不是在忽悠。 5.值得吗?必须向顾客说明他将得到价值远远超过他所付出价钱,让顾客认为物超所值,自以为占到便宜。 6.为什么在你这里买?从销售价值系统(包含产品、公司、品牌、销售员等全方位提供附加值)找出顾客非买你不可的价值点、利益点,给他选择理由。 7.为什么非要现在买呢?要让顾客明白这个时机购买最合适。 只有解决以上7个问题,顾客才会下定决心购买。如果销售人员能够回答上述7个问题,熟谙于心,势必能够获得顾客青睐,加快销售进程,提高销售成交率。 二、顾客购买行为 1.个体顾客消费行为 (1)购买类型:复杂购买决策、品牌忠诚、有限理性购买决策、惯性购买 (2)购买过程:需求和问题的认知、信息搜集、产品和品牌比较、决策、购买、消费、购买后再评价、对下次购买和消费行为反馈。 对顾客购买与消费过程8个阶段的管理非常重要,不但会影响整个销售进程,还会影响顾客满意度及品牌形象塑造。 (品牌资产的构成: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质量感知与品牌联想。) 2.群体顾客购买行为 组织购买中存在着以下角色和分工:购买发起者、实际使用者、信息提供者、决策者、购买者。在开发群体顾客(大客户时)时要注意对不同角色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要做到“三对”――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 3.顾客购买常用技巧 (1)货比三家:如招标、比稿等。(2)虚张声势、表里不一等。 三、顾客为......>> 问题六:《为什么读书》读后感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内容概要:作者凭借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将自己从日本战败后的生活与成长,以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娓娓道来。大江夫人也应丈夫之邀,亲手为《为什么孩子要上学》绘制插图,使我们在阅读文字、欣赏图画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来自家庭的脉脉温情……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读后感 看这本书,回到了简单的美好。像是在听一个长者在给我们温柔地讲他过去的故事,让我们去追求相信美好,那些有道理的话和谆谆教育我们像在延续他自己那样,看了心暖。1994年大江健三郎成为了日本第二个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对智障儿子light光的教育,就知道他是个多有爱的人。光成为了作曲家,在这之前,父亲留意到了他对鸟叫的敏感,这就是教育,不放弃懂挖掘未被开发的才能和赞扬。 丈夫写故事,妻子配图,多和…… 《孩子为什么要上学》 读后感 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作者,日本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刚毕业的时候喜欢读小说,当时就读过大江健三郎的书,也是冲着他的名气读的,一本是《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结果是没读完,还有《性的人》这本好算读完了,但是也没感觉好在哪里。可能是文化差异和翻译的原因吧。像这样的经历在那个读经典的时代遇到的多去了。多数经典都感觉不好读,读不下去,读下去了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那时候没有人指导所以走了很多弯路,不过那些弯路也都变成了有价值的财富。 不过一直知道大江健三郎有一个智障的孩子,名字叫做光。这次看到这本书,我还以为是写他的孩子的呢。书的介绍里说这是大江写的唯一一本给孩子看的书。于是就下了订单。书里有很多空页和插图,插图是他太太画的,虽然不是很专业,不过在业余水平中,也已经很了不得了。字数不多,今天用了两个小时就看完了,感觉一般,也许是不太符合我现在的阅读兴趣了吧。我现在更喜欢真实的故事,更喜欢有逻辑的分析,更喜欢写实的照片,更喜欢精心设计的结构,可惜都没看到…… 问题七:读后感可不可以写读那种设计书的感受? 可以的 只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就好 问题八:史铁生《好运设计》读后感400字 看完这篇《好运设计》,我不禁想提这样一个问题:此作的基调究竟是欢乐还是忧伤?或许有人会说是欢乐,因为整篇散文文笔幽默,详尽地描摹着一个美好的有关理想人生的白日梦;尽管其中不无调侃,但也绝谈不上讽刺,反而能在一种逗乐中让人若有所悟,会心一笑。或许也有人会说是忧伤,因为一个白日梦的背后往往隐含着人生的缺憾,这种缺憾越是以一种相反的形态表现出来,缺憾本身就越能让人在蓦然间体会到一种刻骨铭心的伤痛。尽管作者在文章的结尾于否定这个白日梦的同时,正面提出了另一个考察人生价值的指标――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倒更像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圆其说,犹如一块刻意掩饰伤口的创可贴。 以上两种看法究竟何种准确呢?我以为都准确。也正因为如此,这篇散文的基调究竟是欢乐还是忧伤便成为一桩说不清的事情。“说不清”并非一件坏事,它是真实的人生。而所谓纯文学和流行文学的主要不同也就在这里显现出来了。流行文学作为一种“样式文学”,将人生的感受在强化中简化,以满足读者对某种特定情绪的消费需要:悲情的文字就是为了赚人眼泪,喜剧的情节就是为了逗人一笑。而纯文学又“纯”在何处呢?纯就纯在它是对真实人生的纯粹的自我呈现,它不是刻意的“秀”,它最真实也最自然
2023-09-04 04:39:281

《设计中的设计|全本》读书笔记

最近刚开始准备托福,休息时练练吉他画画图。下周就要开学了,发现自己不会同时地每日地多线程完成多项任务。有时候一件事做起来就就坐一整天,被其他一些事抛到了脑后。最后,一天到头就做了一件事,这件事倒是进展飞快。但其他的诸如画画,弹琴这类需要日积月累才有进步的事就被落下了。可能之后需要对时间进行一个规划,保证这些事都齐头并进。那么现在来分享一下《设计中的设计|全本》的读书笔记。全本比之前的一本《设计中的设计》内容更翔实,增加的新的章节。计划书单中的第二本书,,没安排好时间,比要求的进度晚了不少。 1.原研哉的设计理念是怎样的? 2.什么是五感设计? 3.信息建筑的思考方式是怎样的,如何使用? 4.设计理念的白是什么? 5.无印良品的实际理念? 6.exformation是什么及其意义? 7.原研哉所认为的设计是什么? 原研哉(Kenya Hara,1958年06月11日-),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有意思的是书最前部分的序中,得知原研哉在出版《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之前,他的设计还没真正走上世界的舞台,之前仅有作品照片传播在外,世界并没有真正了解日本的这样一位设计大师。成书之后,书被翻译成了各种语言流传到世界各地。让其作品具有国际魅力设计得以传播。原研哉本人也在书中提及,用语言来表达设计是另一种设计行为。比起通过塞满作品以图像为中心的作品集册子,像作家一样出版一本包含自己所思所想的文字书籍,更能让世界理解自己的设计哲学。 书中提到了原研哉策划的“触觉展HAPTIC”,创造性的唤醒人们的感官体验。长期以来,人类的社会和经济在技术的引领下飞速发展。技术的驱动可谓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效率。但是越来越便捷的生活使人们的感觉越来越退化,人们开始丧失感官认识和接受力。 为此“感觉驱动”被提出了。在高科技发展的同时,通过设计唤醒人们对于过去事物的感觉认知,这是原研哉策划的“触觉展HAPTIC”这个展的意图。人大脑中生成的图像是通过多个感觉刺激和重生的记忆复合的景象。设计师在其作品的受众的头脑中创造出一种信息建筑,由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这些感觉组成的合集到来刺激,让受众的脑海中浮现出我们所谓的图像。基于这种通过感觉认识积累形成的观点,原研哉将其运用到了多个项目中,有梅田医院的视觉指示系统、松屋银座的再造项目以及长崎县美术馆的视觉识别系统等。原研哉把“白”不仅当作一种颜色,他认为“白”作为一种设计理念。在设计的过程中,颜色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同的颜色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颜色的表示起着不同程度的警示作用。但是唯独白色和其他众多的颜色不同,“白”令所有的颜色都从中逃走,其自身却蕴含了无穷的多样性。 无印良品成立之初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对制造流程的彻底简化创在一批极其简单、低价的产品。制造流程合理化在今天已是一个普通观念,但无印良品的简化却绝不是廉价化。它导向的是美学的具体表现。无印良品的清新纯粹是质量、功能以及简易包装和非漂白纸的使用等方面。无印良品搜寻最宽容的材料,生产方式和形式,从“简单”中诞生出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美学。这样做带来的不是最低价的产品,而是自然的低成本的富足和好选择但非昂贵的范围。 无印良品的产品简单,但却不仅仅是形式上最小,而是被有意识的设计成能在任何环境下使用。通过尽可能简单的设计,创造出特定的适合各种生活环境及任何适用人群的产品,这就是无印良品眼中的质量。 通过无印良品的愿景:一方面,他考虑产品发展。另一方面,它必须同时将这一愿景传播给社会。原研哉通过广告的方式,以“空”作为传播的理念,推出了一系列广告。以及2004年主推的“家”系列广告。“exformation”是一个新名词,前半部分是前缀“ex”,后半部分来自“information”。 “information”代表可知的信息,而“exformation”是让事物变得未知。来自于原研哉和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学生们一起做的项目。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使用exformation例子:一般意义的导游册,你从上面获取的是information信息,你能通过导游册直观的了解某个地区,属于正面描述。而运用了exformation的导游册,不再提供直观信息,而是在当地寻找相应的感觉元素,通过设计将这些感觉元素转变成特别的作品,用户在接触这些作品后,能够感受到相应的感觉元素,在脑海中自己形成对那个地区的印象。 设计的无尽的可能性不仅沉睡在技术带来的新环境中,也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普通环境里。新奇事物的创造不是唯一的创意。使人重新发现熟悉中的未知的感觉同样有创意。 唤醒、激活那些认知事物的新方式是对我们认识官能的丰富,这关系着物与人类关系的丰富 。就像原研哉在后记中说的,设计如同体育比赛中的圆球,之所以圆是因为能够保证他规律性的运动,是运动员更容易掌握技巧。就设计来说,设计也是有规律的,人们通过不断的与设计相联系,能够逐渐推到设计背后的本质和法则。 就着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来看书,效率果然非常高,总共花了两天不到的时间就看完了。不过已经超出规定读完的期限很久了,接下来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应该不会那么拖延了OTZ。发现自己看书期提问的部分,提问还不是那么就精炼,目前还是看着目录,挑目录的重要章节提问这个样子列的问题。之后应该细究一下。
2023-09-04 04:39:361

小米成功注册全新Logo商标,雷军称设计费高达200万元,你觉得值吗?

跟你我有毛的关系
2023-09-04 04:39:455

小米正式启用全新LOGO,新的LOGO有什么内涵?

没有任何的内涵,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其他的根本没有变化。所以没有任何意义。
2023-09-04 04:41:036

原研哉的介绍

原研哉1(Kenyahara,1958年06月11日-),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横跨空间到平面实践整体设计的方向。在梅田医院指示标志设计画中,则表现出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2023-09-04 04:41:481

原研哉的设计作品有哪些?

原研哉的设计作品有:1、HOUSE VISION 2 2016 TOKYO EXHIBITIONHOUSE VISION是一个将“家”作为产业交叉点构想未来的项目。本书籍不仅有1500㎡会场中扩展开来的展示风景,还有企业和建筑家及创作者合作的13栋展示建筑的解说,并载有各建筑物背景中关于社会的考察等。整本书的构成可以从更多的视角感受到展览会的内涵。2、Ex-formation这是原研哉先生在担任主任教授的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专业经过实践的十年教育记录。Ex-formation的意旨不是“知道(make things known)”而是“未知化(make things unknown)”。这是一种基于“意识到如何不知道”这一全新理念的沟通、设计手法。3、HOUSE VISION 2018 BEIJING EXHIBITION将“家”作为产业的交叉点,探索未来的项目–HOUSE VISION。以北京“鸟巢”会场所呈现的展示景象为首,本书籍还囊括了企业、建筑师与创作者对十栋“家”的解说,以及蕴含在各栋“家”的背景中对社会及城市的考察、建筑师的三人对谈等,其构成可使人从更多的角度感受展览会。4、上田义彦写真集《旅情》这是摄影师上田义彦先生的写真集的书籍设计。收录的是他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2011年摄影旅行去过的中国各地的160张快照。写真集采取的是追溯摄影师在旅途中邂逅的人物和情景的柔和灯光设计形式。5、素手时然无印良品诞生35周年,以继承其理念继续前进为目的的书籍《素手时然》诞生了。原研哉先生和小池一子女士共同担任责任编辑。他们从古今中外、森罗万象中收集了传播更好的“生”和“生活”想法的约150篇文章、约100张插图。通过一本书,将无印良品作为目标的世界观宣传给全世界。
2023-09-04 04:42:041

原研哉的设计作品是什么?

1、HOUSE VISION 2 2016 TOKYO EXHIBITIONHOUSE VISION是一个将“家”作为产业交叉点构想未来的项目。本书籍不仅有1500㎡会场中扩展开来的展示风景,还有企业和建筑家及创作者合作的13栋展示建筑的解说,并载有各建筑物背景中关于社会的考察等。整本书的构成可以从更多的视角感受到展览会的内涵。2、Ex-formation这是原研哉先生在担任主任教授的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专业经过实践的十年教育记录。Ex-formation的意旨不是“知道(make things known)”而是“未知化(make things unknown)”。这是一种基于“意识到如何不知道”这一全新理念的沟通、设计手法。3、HOUSE VISION 2018 BEIJING EXHIBITION将“家”作为产业的交叉点,探索未来的项目–HOUSE VISION。以北京“鸟巢”会场所呈现的展示景象为首,本书籍还囊括了企业、建筑师与创作者对十栋“家”的解说,以及蕴含在各栋“家”的背景中对社会及城市的考察、建筑师的三人对谈等,其构成可使人从更多的角度感受展览会。4、上田义彦写真集《旅情》这是摄影师上田义彦先生的写真集的书籍设计。收录的是他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2011年摄影旅行去过的中国各地的160张快照。写真集采取的是追溯摄影师在旅途中邂逅的人物和情景的柔和灯光设计形式。5、素手时然无印良品诞生35周年,以继承其理念继续前进为目的的书籍《素手时然》诞生了。原研哉先生和小池一子女士共同担任责任编辑。他们从古今中外、森罗万象中收集了传播更好的“生”和“生活”想法的约150篇文章、约100张插图。通过一本书,将无印良品作为目标的世界观宣传给全世界。
2023-09-04 04:42:481

原研哉第三个字读什么求拼音

哉,拼音:zāi。1. 文言语气助词(❶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呢”,如“何~?”“有何难~?”❷表感叹,相当于“啊”,如“快~!”)。2. 古同“才”,开始。
2023-09-04 04:43:331

原研哉十句名言

1、根据大米批发商的建议,塑料袋还装上简易阀门,用于排出大米保存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因为大米也是活着的。 2、并不是仅仅只有制造出新奇的东西才算是创造,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有创造性。 3、用语言表达设计是另一种设计行为。4、巴黎就像一块吃不完的巨大卡门贝乳酪,吃一点儿就能吃饱,吃多了会流鼻血。5、对于古老文化的深刻认知与自信,反而会让人们去加速吸纳新事物,这种新旧之间振幅的宽度,才是产生这种优雅的文化空间。6、透过镜头表现出的物体姿态,多半呈现出紧张过度的硬质感,美是很美,总有种为美所制伏般的被虐感。而这张照片没有那种给人压力的感觉,看起来柔和、自然、悠闲。我形容不好,只是感觉从摄影中散发出朦胧的氛围,似乎可以形容为文学性的淡淡的抒情。7、宣传册就像主菜前品尝的餐前酒,稍稍与主菜相左,才能使主菜的味道更为鲜美。 8、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开始有种感觉,即现代主义本身带有的孤独,以及来于此的快感。那种并不追求形式的快乐,以思索的斯多葛学派的方式来思考造型的心态,不知不觉中使人越发转向自己的内在,当自己终于能够理解时,已经伫立在他人无法轻易进入的阴郁的紧张感之中了。越要追究自己的感觉,这种无法形容的孤独感就越强。 9、因为深入挖掘和把握独特的感受力,对于面向社会的设计师来说,是明晰地进行自我定位时不可或缺的。必须怀着"自己究竟是什么个性"的根源性问题,在自己心中垂钓。10、才华这个词看起来容易理解,其实它巧妙地掩盖了创造能力的某一部分。任何人的心中都有许多上锁的房间,里面塞满了无数让自己都会惊讶的未知可能性,而打开那些房门的钥匙就是创造实践。 11、对于一般人来说,越是微不足道的细节,在爱好者眼中就越值得倾注自己的情趣和好奇心。
2023-09-04 04:43:411

原研哉的观点

原研哉说: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是一个抱持设计概念来过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就似是一个园子里收拾整理的园丁一样,我每天都在设计园子里做设计的果实,所以不论是设计一件好的产品、或是整理设计的概念、思考设计的本质、抑或以写作去传播设计理论,都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做的工作。我们在强调团队的使命及共性的时候,团队个体的使命及思考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做设计不应该只看短期反应,而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若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这一种追求,市场的品味、对设计的感受性就会不断地提升,社会了解设计意义的所在,设计师才会有更大的发挥。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世界化的设计,在原研哉心目中,是不存在的、是不合逻辑的:“日本的设计就永远是日本的设计。就以MUJI为例,永远都不会由一个日本品牌变成世界品牌。总共6000多个项目的MUJI,都是由当地拥有共通语言的设计师,以当地人的生活模式及习惯为基础而完成的设计。作为一个有悠久设计历史的国家,我们并不热衷于成为全球化的一分子,过分单纯化的普及是我们必须努力避免的。他在他的著作《设计中的设计》中曾说“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就像一个杯子是用来盛水的,追逐它的本源目的,才不会被现行的构造和趋势所禁锢,只要你设计的物品可以盛水就可称为杯子,这样你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他所推崇的就是RE-DESIGN。“RE-DESIGN”这个词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重新设计”,就是重新面对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事物,从这些为我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中寻求现代设计的真谛,给日常生活用品赋予新的生命是我真正感兴趣的课题。对我来说,从“无”开始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把熟知的日常生活变得陌生则更加是一种创造,而且更具挑战性。“RE-DESIGN”这个词,也包含了把社会中人们共有的、熟知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意义。也就是说,在“日用品”这个题目的设定中,不去盲目追求那些奇异的事物,而是从人们所“共有”的物品中来提取价值,用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来重新审视“设计”这个概念。
2023-09-04 04:43:491

原研哉:《为什么设计》读后感

几天前,一个设计师朋友很兴奋地挥舞着两本尚未拆封的书冲到我面前,我看了一眼发现,原来它是我书架也有的一本书——《为什么设计》。于是,我们约定好在看完这本书之后,一定要好好作个交流。 虽然,《为什么设计》这本书我曾经看过一遍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也早已淡忘得差不多了。于是我马上将其捧起温习了一遍,为了履行与朋友交流的那个约定。 《为什么设计》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东京篇和柏林篇。东京篇以原研哉接受采访的形式开始,柏林篇则是以原研哉向阿部雅世提问开始。他们用这种方式谈论了各自的背景和最近的爱好。话题看似散漫,却有其隐在的联系。如果您有耐心反复阅读的话,就会感受到我们彼此间的那种交流。原研哉说,我们一直非常重视“设计”这个词。现在“设计”已成了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频繁出现的词汇。这是为什么呢?这也是《为什么设计》这本对话集的题目,整本对话集试图回答的也正是这个问题。 正如这本书封面上所言:《为什么设计》所要追问的是「设计」真正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如何理解设计?如何用语言进行沟通?设计的潮流如何嬗变?如何定义设计与生活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培养对设计的兴趣?无不是今后设计界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课题。这本书给出了一个观点,所谓设计,并不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先头部队,它应该是所有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项现代素养。人类生存,形成了环境。人们为了更好地生活而施展实践性才智就是设计。设计不是广告中介绍的东西,也不是买回来的东西,而是希望人们珍惜每一天的生活,懂得怎样在这片土壤中开出一朵又一朵鲜花。所以,用敏锐而新鲜的视角去观察每一天的生活,让人们自己觉醒,从好好培养自己的生活文化开始,这就是为什么设计的最大意义! 就好像音乐是一门用来享受声音的技术一样,如果把设计看成一门享受生活的技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也就是将设计视为“生活哲学”,这样你就会发现很有学习的必要了。和数学、物理一样,如果头脑中装着设计,这种意识就会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觉醒。设计师的任务正在于此。就好像没被发现之前的美洲大陆一样,感觉世界现在还在沉睡之中,发现这件事,也是设计师的工作。正是这种觉醒,一边唤醒头脑中那些无数的小标志,一边拓展着人类感觉上的幸福领域。 原研哉认为,设计的理想应该是通过产品和交流,让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了解到它的合理性。设计就应该是一种以感觉的和平为目标,使世界和谐的力量。阿部雅世也认为,设计不是“创造自己喜欢的东西”。设计是一种创造生活文化的工作。设计原本就不应该单单为了满足一个富有的老主顾,而是应该留下一部分,作为对日常的解答。设计应该献出自己的智慧,为不同领域的人设计全新的生活。这样就会有很多人受益,也才能真正发挥出设计的价值。设计从它的起源来讲是一种理想主义,埋头钻研思考的态度才是设计的本质。设计思想很重要,设计是启发人思考的强大动力。设计最初的视角就是创造出世界需要的理性,以及使世界达到均衡。从这种意义上说,我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人领悟到设计的现实性。 这本书的最后,原研哉用一句话来总结“为什么设计”这个命题:设计所要追求的,就是这样(如上帝创造人类生命一样)高品质的创造。 写到这里,我已经找到了怎样与设计师朋友交流的入口了——高品质的创造!
2023-09-04 04:44:061

设计的本质 开头提到的那本设计的书是什么书

这是日本顶级设计师原研哉写的一本外行也看得懂的设计学的书。 原研哉确实是大师,他的设计可以将日本的文化发挥的淋漓尽致,该是很高境界了。他对MUJI的宣传设计,空灵纯净的天地,没有界限,只有一个渺小的人影,其感染力让人叹服。 真正的设计不是酷酷的图案,也不是花哨的创意,而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顶级的设计必定能体现本质,完成使命,深得人心。“Re-Design”将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再设计,如纸巾、火柴、茶叶包、捕蟑盒,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设计却让它们重焕光彩,只是把纸筒由圆芯换成方芯,用枯败的树枝做火柴棒,却都是既环保又实用,体现了设计的思想火花,这样才是一流的设计。 日本的文化偏向素静、空无。空才能容万物的思想融合在很多的设计作品中,是文化的回归。设计是需要悟性的,也有境界的高低。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对社会的分析、定位,对人的需求、品味的把握都是设计所必须的。设计师心的高度决定了他的作品的优秀程度。
2023-09-04 04:44:151

小米200万改一个圆角Logo是被忽悠了吗?

当然不是,其实很多时候艺术设计上的事情,外行人眼里可以只有一点点的改变,其实却是价值千金。 小米这个logo看似仅仅是换了一个圆角,其实这里面也是大有学问。 很多知名品牌的logo都更换过,其中不少logo的变化也不大,和小米这种换个圆角的改变其实差不多。比如微软的logo,也就是换了一个字体而已。 而苹果的logo,也在朝着越来越简单的方向进化,这就是所谓的“扁平化”: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所谓logo并不是简单改一下就行的,背后有着设计哲学的含义,我们外行人很难看出来。但是既然这些logo都是出自知名设计师之手,价格也都很昂贵,所以自然有其道理。 那我们在回过头看看小米官方的宣传片,看看设计大师原研哉是怎么说的吧。 这个圆角矩形设计介于圆和正方形之间,是非常有灵动感的一个设计造型。 科技 越发展,就越和生命息息相关,因此这个介于圆和正方形中的图形,恰恰可以代表小米今后的发展方向。这也是这个图标的内涵所在 。 此外,原研哉并不是只设计了一个圆角而已,同时改变的还有小米的品牌文字。 如果只说价值,200万肯定是多了,即便是赋予了那么多的常人根本体会不到的内涵。 如果从商业热度和舆论导向带来的增值价值来看,绝对是值得的。 希望以后这样的机会留给国内设计公司吧! 方角改园角,先不论好看不好看,是否有艺术感,雷军都是赚了,200w制造如此大的舆论,比两千万的广告都好使,群众吃瓜一笑,聪明人都是脑路奇特的天才! 不是,我觉得舆论已经超过200W的价值! 我今天看了雷军发的动态,小米新LOGO由国际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设计,请岛国人花了2000000将原来的四方形mi切去了四角,显得更加圆滑!他自圆其说的认为小米新logo融入东方哲学的思考。咱们可以清楚看到,新LOGO依然保持“mi”标识和橙色色调,但轮廓由方变圆。 相信大多数朋友都跟我一样,这啥啊?请的啥设计师啊?雷总这不是被坑钱了吗?其实不然,我严重怀疑这是一个噱头,雷总和大家故意开的玩笑!毕竟这个新logo已经为他达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 最后大家再看看热闹,我觉得小米下一个logo会将颜色换掉,或则变得更圆更亮!或则变成一个车头,毕竟是要造车的玩家,期待! logo体现的是艺术价值,体现的是企业的价值观与文化,简单的一小变,格局一大变。 不是的,事情有多面性,尖角变圆角也存在着较多的科学道理,大小比例都是科学计算问题,圆也是中国人处事的哲学。看似变化很小,其实内在含义很大。
2023-09-04 04:44:231

《为什么设计》读后感

[《为什么设计》读后感]   读完了这本书,除了原研哉所讲的为什么需要装饰缘由外,从原研哉和阿部雅世的对话中也看到了两人各有的设计思路,整理如下:      一、原研哉的视觉传达概念,《为什么设计》读后感.      1、现代主义的“容器系统”   在书中,原研哉提到了设计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加工和改变世界为目的的“棍棒系统”,另一个是以保存物质和智慧为目的的“容器系统”.而服装和家居、语言和文字、包含文字的图书等都是“容器系统”.而他的设计理念,我觉得更偏向后者,即是以“容器系统”的设立理念为主.他认为,近代以人工的繁花似锦的装饰,表示经济富足,国力强盛,这是一种示威气势,而现代社会是人人平等社会,国家只作为制度存在,所以装饰要求设计归于简单,温和,简约的现代主义,而这种现代主义所要求的简单与简约,则不是像所谓“棍棒系统”的创造与改进,更多的是基于原物之上的“减”,“减”到不需要“减”,不能再“减”,便是留存的“空白”,在他的设计理念中,图书、衣物,家居无一不体现“留”与“容”的思想,或许正好也照应着MUJI的虚空.从另一面看来,这种“做减法”的理念,更要把“质”作为最重要对象来考虑,所以简简单单的设计,也仍有其吸引人之处.      2、注重直接或间接的交流   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不仅是重在“减法”和“容纳”上,他更看重设计的一种交互体验,这种交互并不体现在针对产品的设计上,而是关注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完成视觉传达.此种传达性在话语沟通上,在细节考虑上都有体现.如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是设计,还必须周密思考,多进行自我交流,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个要这样做,为什么要用白色背景,为什么用木地板恩?当然,向人们提出可行的建议的能力也必不可少,如“如果您这样做的话,这件事是不是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呢?”并且,他还考虑到,把说明书之类的做成视觉导航之类的图画册:“我想,如果把易懂的图画和动画进行组合,为难懂的事物制作出导航系统,那么世界就会变成令大家都拍手叫好的,可以清楚地进行沟通的世界了”.他还在报纸上,设立夏季版的清爽版面和冬季的温暖版面,在做手机设计时考虑到如何处理妨碍用户使用的细节部分,在直接或间接的“交流”形式中完成视觉传达,我觉得这可谓是一种消费导向式设计,想起了诺基亚那著名广告词,以人为本.      3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设计   在现在这个技术驱动的社会上,技术及创造的竞争越来越强,那么可以换个角度进行设计,如将文化性的东西带入日常生活中去,展现日本安静细腻的文化力量,如整洁的床单,清洁的玄关,那么设计的美感便在这种日常生活点滴中得以昭显,我觉得这即是原研哉强调的设计的本质,对所有的一切进行着基于“此物”的“改良”的设计,使之更蕴含文化的美感并更贴合人的需要,即所谓“精神”的设计;并且,设计不仅可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它还可以引领生活,导向生活,用设计来引领价值观的改变,如设计一直以“舒展”为价值观来看待事物,但在新产品中成长起来的人,似乎那些留有褶皱的东西反而有着历史沉淀性更有魅力,与“褶皱”一类的“消耗”、“磨损”,都是消极词语,但好的设计师可以引领,将“消耗”,“磨损”替换为“成熟”,引领“褶皱”从设计的消极价值观向积极价值观转变,同时进入并影响人们生活,甚至包括改变其生活态度,从拒绝褶皱到欣赏褶皱的美感,换句话说,生活的一切,都可以被设计影响,被设计引领,都可以被设计,读后感《《为什么设计》读后感》.         二、阿部的创造理念      而阿部,设计理念还是以创造为主.不管看她在173页说的新颖肥皂泡设计,或是175页所说的将旧材料变成修墙壁的花砖时,感觉到她想表达的是:不管是将想象变为实物,还是旧物新用,她的设计理念都基于一个创造或者重塑的主题,并不是像原研哉那样,基于“此物”而进行改进,再且,由于是创造或重塑,那么考虑到的将为形、色、质的排列,而非原研哉理念中质、形、色的排列.从这样的思考方式中,似乎可以窥见,为何欧洲设计的色彩和形状总是别出一格,而日本的设计中总是以贴近人心的温暖细腻的感觉取胜.         三、对原因的一点小揣摩      我想,原研哉和阿部设计理念的不同,正是象征了日欧两地域设计的特点吧,此特点形成我觉得应来源于历史与民族特征.历史上,欧洲贵族多,从北欧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最先兴起,古典主义浓重,同时欧洲人即乐于享受又热衷开拓的性格来说,古典与创新则是两个最佳的选择,其中间并无他物;而日本,正如阿部所说,“在日本,排在“低价现代家具”后的是“高级现代家具” ”P210,日本本无欧洲那么久的文化历史积淀,但是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便快速发展,二战后更是经济发展迅速,享受到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的同时,现代主义极高地渗入日本民众生活,同时,日本本身岛国小资源缺乏和国民性格中的谨小慎微和认真的特质,更使得民众注重对质的追求.               总之,阿部和原研哉的不同的设计理念,更可看作是上下连贯之事,“上”即创作,“下”是改进,物品便是这样传承的.而在如今的物化社会中,似乎原研哉的理念更适合这时代发展,因为对比创造新世界,改进并享受现在的生活更值得我们选择.   〔《为什么设计》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2023-09-04 04:44:431

子冈珠宝那个极简风格的几何图形LOGO,是原研哉大师的作品吗

子冈logo的文脉源自“中国印”与“苏州情”,它也是子冈品牌的灵魂与终端空间的烙印……由宝石切面式几何型组成的子冈logo,平视是一方印章,侧目则是苏式建筑的脊梁,不仅是因为子冈品牌源于苏州,苏州还是中国近500年来,30余类顶级工艺美术匠人的家园。子冈logo与店面空间的创意,深受苏州籍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父子对苏博设计理念的影响,在贝建中先生所强调的“中而新、苏而新”的启发下,形成了子冈logo与店面空间的设计理念与表现风格。子冈logo还融合了中国篆刻艺术中的借边发,使其具备了鲜明的中国气质与强烈的时代风度,和谐之美不言而喻。子冈logo,是一方中国印、也是凝集苏作匠心匠人的家……
2023-09-04 04:44:511

小米成功注册全新Logo商标,雷军称设计费高达200万元,你觉得值吗?

我觉得非常的值,这样让小米又上升了一个层次,提高了小米的销售额,促进了小米的盈利。
2023-09-04 04:45:355

《设计中的设计》 读后感

[《设计中的设计》 读后感]“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设计中的设计》 读后感。”--------原研哉“轻轻地将手肘撑在桌子上,托着脸来看这个世界,眼前的一切似乎也会随之有所不同。我们观看世界的视角与感受世界的方法可能有千万种,只要能够下意识的将这些角度和感受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设计。当你因为读完这本观念设计书而感到越来越不懂设计时,这并不意味着你对设计的认识倒退了,而是证明你在设计的世界里又往更深迈进了一步。”这是作者——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先生写在开篇自序中的一段话。也正是这句话让我产生了第一个疑问:这本书要告诉我什么?什么是设计?这个我再熟悉不过的问题,在读完短短几百字的自序后,突然变得陌生,陌生到好像从未思考过的问题!现在我明白了,这就如同逐梦的人,可能由于走的远了,追的乏了,一颗坚定顽强的心在饱经现实的打压、诱惑后,虽然依旧在奔跑,但早已忘记了最初的梦想,舍弃了精髓,徒有其表罢了,读后感《《设计中的设计》 读后感》。原研哉终其一生都在思考,设计到底是什么。这位日本顶级设计师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生活的变迁和世界的变化。和我们不同的是,他在面对各种变化的时候,喜欢把所有复杂的、繁乱的、色彩缤纷的东西划归到一个永恒的起点来重新审视。再设计追求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遭的设计,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讨设计的本质和内涵。从无到有自然是一种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原研哉认为设计的本质就是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与洞察能力”。这句话或可代表作者的“设计观”,原研哉对设计的认知中心,一切都是以“建筑”为核心而生发出去的,作者曾说过:“建筑是综合一切的最高水平……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纺织品设计等只不过被看成被建筑统一前的低水平的、被切割成片的小房间而已”。  〔《设计中的设计》 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2023-09-04 04:46:281

设计中的设计的作品鉴赏

大约九年前,我在筹备“视觉语言从书”的过程中,认识了原研哉。当时做这套书的目的,是想向中国系统地介绍日本设计师和设计动向。为此,我走访了许多设计师,和他们交谈,进行采访。之所以选择原研哉,是因为我觉得他的设计既感性又理性。他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而是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设计。虽然他做的是平面设计,但在他的理念中,即使是“平面”,也是立体建筑物的一个部分,所以具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后来,我经过与他的详细交谈才了解到,原来他进入平面设计领域其实是一个偶然。他一直想从事的是建筑设计,而他的母亲是一个书法家。建筑世界的空间感与书法世界的文化感,让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平面设计心存抗拒。
2023-09-04 04:46:462

别闹了!小米的logo,就值200万

本文转自公众号作者「梁将军」,ID-liangjiangjunisme 前有淘宝换logo,花了300w,改了个寂寞。 现有小米换logo,花了200w,没看出区别,还被全网群嘲。甚至有网友把新logo做成了视力表,看起来毫无违和感~~~ 借此,笔者想针对“小米换logo”一事表达一下观点。 设计大师原研哉的logo,把直角变成了圆角,于是,大家就认为了雷总被大师忽悠了,根本不值200万。 但我想问:什么样的logo,“看上去”会值200万?把小米logo变成赛博朋克风?还是把“MI”换成“米”字? 重新设计小米logo的前提,是保留小米的品牌资产,而不是做破坏性创新!我想,这一点一定明确写在了小米给原研哉公司的brief里。 对一名设计师而言,克制要比放肆难多了。克制的代价,就是要抵抗住“我值200万”的心态,和被公众嘲笑的压力。 相反,设计师如果放肆地做出一个新logo,“看上去”特别值200万,这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但是原研哉并没有这么做。 所谓优秀设计师的担当,就是不会迫于 社会 压力,作出有害商业本质的设计。 有人说:logo不值200万,200万买的是 原研哉 的代言费。 这个看法只对了一部分。小米一定考虑过原研哉的影响,但是一家几千亿市值的公司,不可能只为影响力买单。 那么,这200万到底由什么构成? 200万=大师的判断 + 大师的影响力 + 大师的手艺 如果你在一个沙漠里迷路了,你饥渴难耐,就快要死了。你遇到一个骑骆驼的商人,你问他:“我如何才能走出沙漠?”商人回答你:“如果我告诉你正确的方向,你能给我一半的家产吗?” 你多半会答应商人的请求,但商人付出的劳动,可能只是抬手、指了一下方向。就那一指头,就花掉了你一半家产。 200万的设计费里,原研哉的影响力50万,设计费2万,为什么是这个设计148万。 圆角的小米logo谁都会做,但是能让雷军和小米团队信服的圆角logo,没有几个人做的出来。 200万买的就是大师才有的判断力,让甲方坚信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原研哉说,小米logo的设计理念是「Alive」,指“有生命感的设计”。原研哉认为 科技 越进化,越接近生命的形态,所以logo应该是生动的、平衡的,更像一个表情。 这些设计理念描述,被指责为:设计师和美工最大的差别,就是会不会编故事。 优秀的管理者和平庸的管理者,最大的差别不是他们讲了两种事实,而是优秀管理者可以把员工说服,而平庸管理者不能。 琼瑶小说和地摊文学都讲渣男劈腿,但琼瑶小说可以让你流泪,而地摊文学只会让你觉得假。 钻石和玻璃都是透明石头,有人相信“钻石恒久远”,才有人为钻石买单。 很多东西,都是相信了,才有价值。 在我看来,设计没有好坏之别,只有高低之分。 好坏只会因每个人的喜好和利益而不同,但是高低会因设计理念而拉开差距。 没有理念的设计,相当于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理想的少年、没有时间感的油画…… 在网友的所有群嘲里,只有这一点是对的:你之所以不是原研哉,就是因为你的设计一直没有思想。 虽然小米很擅长做话题营销,但是你说小米为了省传播成本、刻意弄个新logo出来,那就是你看轻小米了。 Logo不是手机壁纸,那是一个公司的脸面。一个市值几千亿的上市公司,会为了省点广告费,弄这么一出吗? 这种事只能发生在小公司身上。所有的超级企业,和超级大国一样,政治正确永远要大于广告宣传。 好比Nike,广告做的再牛逼,一次“新疆棉事件”就可以让他们在中国丧失半边江山。 大品牌花钱不是咱妈去菜市场买菜。精打细算只是大公司的本分,花出逼格一样是大公司的原则。 “小米换logo被骗”这种事,大家开开玩笑倒是可以。但如果你真心这么觉得,就很傻很天真了。 往往,你看不懂的地方,才是人家牛 的原因。
2023-09-04 04:47:061

发现通往更高级智慧的线索——《精进2》

《精进2》是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的采铜的第二本畅销书,这两本书都是我相当推荐应该好好读一读的。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主要讲的是洞察力,就是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在矛盾,这种存在于事物中的矛盾,就是通往更高级智慧的线索。 我们身边充满了针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闹钟解决早起,楼房解决居住。洞察力就是看到这些解决方案里的矛盾,比如一栋楼房,面积如果是固定的,住户数和宜居程度就是一组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因素,更高级的智慧就是找到这两者的平衡。一个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很多小问题的和集,让后再不断拆分这些小问题,往往就会发现一些相互矛盾的因素,找到问题中这些矛盾是合集就是洞察力。 本书就为洞察力下了一个定义:洞察力,就是发现事物中隐藏的,核心矛盾的能力。找到核心矛盾,你就找到了更高级的智慧线索。书中也介绍了一些方法来训练洞察力,比如把事物从他们的日常用途中解放出来,一回熟,二回生,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假如筷子不是用来吃饭,是用来做什么? 在这里我想插入一点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的见解,他在《欲望的设计里》写到:人类设计出完美球形的事物是在近代了,试想如果足球不是完美的球形,运动员怎么可能磨练出精湛技艺。他还反问了一句:柳宗理的水壶已经达到了这种“完美球形”了吗?这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曾经听到过如果你在吃饭时注意到了饭勺,这把饭勺就不是一个好设计 ,好设计就是那个完美球形的足球,你根本没有注意到它,它就是默默磨练着踢足球的欲望,好让你看到精彩的比赛。这里又扯远了,我只想提供一个视觉:从设计的角度如何重新看待熟悉的事物,把事物陌生化。 书中还介绍了片面深入观察和模块化观察等方法,片面深入观察就是每次只观察事物的一个面,但是必须深入,我个人觉得这里可以用到麦肯锡的mece法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找出事物相互独立的各个面,然后依次深入观察,比如某样事物的材质、形状、重量、价值、工艺等。模块化观察就是把事物拆分成各个模块,把普遍认为无法再分的事物再细分。 书就说到这里。谈谈我之前看到过一个说法:叫做顿悟阈值。什么叫顿悟阈值,顿悟阈值低就是说一个人特别敏感,也可以说是很有洞察力,特别容易发现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举个例子,比如养狗和养孩子,我就是那种顿悟阈值低的人,有时候狗爬到餐桌上把饭菜吃了,我当时可能大发雷霆,打它几下,然后又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悔,我觉得很多大人养孩子大概也是这样,乱发脾气,然后又后悔,所以从养狗中也可以汲取一些养孩子的经验。同样是敏锐细腻,《精进2》中说的洞察力和顿悟阈值有什么关系,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顿悟阈值多半是从心出发,而《精进2》更是从物出发,一个很主观,一个相对客观,一种客观的敏锐和细腻才是我们更值得去训练的,以足够的理性去破解主观的敏感,同样以足够的理性去洞察事物的本质。
2023-09-04 04:47:141

小米宣布将使用新Logo,你觉得这个新的Logo怎么样?

我觉得不怎么样。和以前一样,就是把方形换成了圆形而已,没有任何的新意。
2023-09-04 04:47: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