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变态心理学的目录

2023-09-11 16:24:56
共8条回复
大鱼炖火锅

第1章 概论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评分标准

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第四节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2章 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第一节 生物医学模型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第三节 认知行为模型

第四节 人本主义模型

第五节 来自亚洲的理论和观点

第3章 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

第一节 临床心理评估

第二节 常用心理测验

第三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第4章 精神分裂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诊断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病程和预后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第五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第5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三节 心境障碍的病因

第四节 心境障碍的治疗

第五节 自杀

第6章 焦虑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恐怖症

第三节 惊恐障碍

第四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

第五节 强迫症

第六节 创伤后的应激障碍

第7章 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躯形式障碍

第三节 分离性障碍

第8章 进食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进食障碍的病因

第四节 时食障碍的治疗

第9章 物质滥用及依赖

第一节 概述及诊断标准

第二节 酒精滥用与依赖

第三节 阿片类物质滥用与依赖

第四节 大麻类物质滥用与依赖

第六节 其他易成瘾药物

第10章 心身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应激与应激的生理机制

第三节 影响心身疾病的因素

第四节 常见心身疾病

第五节 心身障碍的干预

第11章 人格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分类

第12章 性和性别认同障碍

……

第13章 儿童心理障碍

第14章 心理异常与社会

参考文献

专栏

变态心理学

余辉

第1章 变态心理学的历史 1

1.1 变态是什么 2

1.1.1 DSM-Ⅳ对心理障碍的定义 4

1.1.2 为什么需要对心理障碍进行分类 5

1.1.3 分类系统的劣势 5

1.1.4 文化如何影响变态的定义 6

1.1.5 某些文化中特有的心理障碍 7

1.2 心理障碍常见吗 7

1.2.1 患病率和发病率 7

1.2.2 心理障碍的患病率 8

1.3 变态行为的历史观念 9

1.3.1 鬼神学、神明与巫术 9

1.3.2 希波克拉底的早期医学观念 9

1.3.3 希腊晚期与罗马的思想 10

1.3.4 中世纪对变态行为的理解 10

1.3.5 科学质疑在欧洲的复苏 11

1.3.6 早期疯人院的建立 11

1.3.7 人道主义改革 12

1.3.8 21世纪精神病医院的医疗护理 14

1.4 有关变态行为的近代观念的出现 15

1.4.1 生物学的发现:建立了大脑与心理障碍的联系 15

1.4.2 分类系统的发展 16

1.4.3 心理障碍的心因性解释的发展 16

1.4.4 心理学研究的进展:实验心理学 18

1.5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9

1.5.1 信息获取 20

1.5.2 形成和检验假设 21

1.5.3 研究设计 22

1.5.4 操控变量:变态心理学中的实验法 24

第2章 影响因素与视角 30

2.1 变态行为发生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30

2.1.1 必要原因、充分原因与间接原因 30

2.1.2 素质-压力模型 31

2.2 理解变态行为发生原因的观点 32

2.3 生物观点及影响因素 33

2.3.1 神经递质与激素异常 34

2.3.2 遗传易感性 36

2.3.3 气质 39

2.3.4 脑功能紊乱与神经可塑性 40

2.3.5 生物学观点的影响 40

2.4 心理学的观点 40

2.4.1 心理动力学的观点 40

2.4.2 行为主义流派 45

2.4.3 认知行为流派 48

2.5 心理因素 50

2.5.1 早期剥夺或创伤 51

2.5.2 不恰当的父母教养方式 53

2.5.3 夫妻不和或离婚 54

2.5.4 适应不良的同伴关系 55

2.6 社会文化观点及影响因素 56

2.6.1 跨文化研究中已经揭示的社会文化因素 57

2.6.2 消极的社会影响 58

2.6.3 社会文化观点的影响 60

第3章 临床评估、诊断和治疗方法 63

3.1 心理评估的基本元素 63

3.1.1 心理评估与诊断的关系 63

3.1.2 采集个人的社交及行为历史 63

3.1.3 评估过程中应注意文化差异问题 64

3.2 躯体评估 65

3.2.1 一般躯体检查 65

3.2.2 神经系统检查 65

3.2.3 神经心理检查 66

3.3 心理评估 67

3.3.1 评估访谈 67

3.3.2 行为的临床观察 68

3.3.3 心理测验 69

3.3.4 客观人格测验的利与弊 73

3.4 评估数据的整合 73

3.5 异常行为的分类 74

3.5.1 信度和效度 74

3.5.2 正式的精神障碍诊断分类 74

3.6 治疗概述 76

3.7 心理治疗 77

3.7.1 行为治疗 77

3.7.2 认知及认知行为治疗 78

3.7.3 人本主义经验治疗 80

3.7.4 精神动力治疗 81

3.7.5 伴侣治疗和家庭治疗 84

3.7.6 折中主义和整合 85

3.8 心理治疗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 85

3.8.1 客观的、足够的改变 86

3.8.2 改变是否与治疗有必然联系 86

3.8.3 治疗会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86

3.9 生物学治疗 87

3.9.1 抗精神病药物 87

3.9.2 抗抑郁药物 88

3.9.3 抗焦虑药物 91

3.9.4 锂剂及其他情绪稳定药物 91

3.9.5 电抽搐治疗 92

3.9.6 神经手术 93

第4章 压力和身心健康 97

4.1 什么是压力 97

4.1.1 压力和DSM 98

4.1.2 压力的引发因素 98

4.1.3 应激源的特点 99

4.2 压力和压力反应 100

4.2.1 压力的生理性消耗 101

4.2.2 心脑联结 101

4.2.3 了解免疫系统 101

4.3 压力与身体健康 103

4.4 态度与健康 103

4.4.1 乐观 103

4.4.2 消极的情绪 103

4.5 心血管疾病 104

4.5.1 高血压 104

4.5.2 冠心病 105

4.5.3 心血管疾病中的风险和常见诱因 105

4.6 压力相关躯体疾病的治疗 107

4.6.1 情绪暴露 107

4.6.2 生物反馈 108

4.6.3 放松和冥想 108

4.7 应对压力的心理反应 108

4.8 适应障碍 109

4.9 创伤后应激障碍 109

4.9.1 临床类型 109

4.9.2 PTSD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 111

4.9.3 暴露在特定应激源下的PTSD患病率 111

4.9.4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常见原因 112

4.9.5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长期影响 114

4.10 应激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115

4.10.1 预防 115

4.10.2 应激障碍的治疗 115

4.10.3 创伤和生理健康 117

第5章 惊恐障碍及焦虑 120

5.1 恐惧和焦虑的反应模式 121

5.2 焦虑障碍及其共性的概述 122

5.3 单纯恐惧症 123

5.3.1 患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差异 124

5.3.2 心理因素 124

5.3.3 生物因素 126

5.3.4 治疗 126

5.4 社交恐惧症 127

5.4.1 患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差异 128

5.4.2 心理因素 128

5.4.3 生物因素 129

5.4.4 治疗 130

5.5 伴随/不伴随场所恐惧症的惊恐障碍 130

5.5.1 惊恐障碍 130

5.5.2 场所恐惧症 131

5.5.3 患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差异 133

5.5.4 惊恐障碍的首次发作 133

5.5.5 生物因素 133

5.5.6 心理因素 135

5.5.7 治疗 137

5.6 广泛性焦虑障碍 138

5.6.1 患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差异 139

5.6.2 心理因素 140

5.6.3 生物因素 141

5.6.4 治疗 142

5.7 强迫症 142

5.7.1 患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差异 144

5.7.2 心理因素 145

5.7.3 生物因素 146

5.7.4 治疗 147

5.8 焦虑障碍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 148

5.8.1 来自担忧的文化差异 148

5.8.2 大人惊风症 149

第6章 心境障碍和自杀 152

6.1 心境障碍 152

6.1.1 什么是心境障碍 152

6.1.2 单相心境障碍 154

6.1.3 单相心境障碍的影响因素 159

6.1.4 双相障碍 171

6.1.5 双相障碍的起因 174

6.1.6 社会文化因素对双相障碍的影响 176

6.1.7 治疗与效果 177

6.2 自杀 181

6.2.1 临床症状和病因模式 181

6.2.2 自杀的预防和干预 184

第7章 躯体化障碍和解离性障碍 187

7.1 躯体形式障碍 187

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 187

7.2 解离性障碍 198

什么是解离性障碍 198

第8章 进食障碍与肥胖症 212

8.1 进食障碍 212

8.1.1 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 212

8.1.2 进食障碍的风险和起因 220

8.1.3 进食障碍的治疗 225

8.2 肥胖症 228

8.2.1 肥胖症的风险和起因 229

8.2.2 肥胖症的治疗 232

第9章 人格障碍 236

9.1 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236

9.2 人格障碍的研究困境 238

9.2.1 诊断的困难 238

9.2.2 病因研究的困难 239

9.3 A型人格障碍 240

9.3.1 偏执型人格障碍 240

9.3.2 分裂样人格障碍 241

9.3.3 分裂型人格障碍 242

9.4 B型人格障碍 243

9.4.1 表演型人格障碍 243

9.4.2 自恋型人格障碍 244

9.4.3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46

9.4.4 边缘型人格障碍 246

9.5 C型人格障碍 249

9.5.1 回避型人格障碍 249

9.5.2 依赖型人格障碍 250

9.5.3 强迫型人格障碍 251

9.5.4 人格障碍形成的一般社会文化因素 252

9.6 人格障碍的治疗与预后 252

9.6.1 对症下药 253

9.6.2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253

9.6.3 其他人格障碍的治疗 254

9.7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与精神变态 254

9.7.1 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55

9.7.2 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256

9.7.3 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 258

9.7.4 从发展的角度看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61

9.7.5 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与预后 263

9.7.6 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预防 264

第10章 物质相关障碍 267

10.1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 268

10.1.1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的流行、并发症及人口学指标 269

10.1.2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的临床症状 270

10.1.3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的生理因素 273

10.1.4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的心理社会因素 274

10.1.5 社会文化因素 278

10.1.6 酒精相关障碍的治疗 278

10.2 药物滥用和依赖 282

10.2.1 阿片及其衍生物(麻醉毒品) 282

10.2.2 可卡因与苯丙胺类药物(兴奋剂) 286

10.2.3 甲基苯丙胺 288

10.2.4 巴比妥类药物(镇静剂) 288

10.2.5 致幻剂: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SD)和相关药物 289

10.2.6 摇头丸 290

10.2.7 大麻 291

10.2.8 兴奋剂:咖啡因和尼古丁 292

第11章 性异常、性虐待和性功能障碍 296

11.1 性行为及其标准的社会影响 297

11.1.1 概述 297

11.1.2 同性恋与美国精神病学 297

11.2 性和性别变异 299

11.2.1 性欲倒错 299

11.2.2 性别偏好障碍的起因和治疗 305

11.2.3 性别认同障碍 305

11.3 性虐待 308

11.3.1 童年期性虐待 309

11.3.2 恋童癖 311

11.3.3 乱伦 312

11.3.4 强奸 312

11.3.5 性侵犯者的治疗和再次犯罪 314

11.4 性功能障碍 316

11.4.1 性欲障碍 317

11.4.2 性唤起障碍 319

11.4.3 女性性唤起障碍 320

11.4.4 高潮障碍 320

11.4.4 性交疼痛障碍 322

第12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 325

12.1 精神分裂症 325

12.1.1 精神分裂症的由来 325

12.1.2 流行病学 326

12.2 临床表现 327

12.2.1 妄想 327

12.2.2 幻觉 327

12.2.3 语言表达障碍 328

12.2.4 行为紊乱和刻板行为 328

12.2.5 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 328

12.2.6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 329

12.2.7 其他精神障碍 331

12.3 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及致病因素 333

12.3.1 遗传因素 333

12.3.2 产前暴露 338

12.3.3 基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 338

12.3.4 神经发育角度 339

12.3.5 其他生物学因素 340

12.3.6 神经认知 344

12.3.7 心理社会及文化因素 345

12.4 治疗与疗效 348

12.4.1 药物治疗 349

12.4.2 心理社会治疗 350

第13章 认知障碍 355

13.1 成人的脑损伤 356

13.1.1 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356

13.1.2 弥散性损伤VS局灶性损伤 356

13.1.3 神经心理学/心理病理学的交互作用 358

13.2 谵妄 358

13.2.1 临床症状 358

13.2.2 治疗与结果 359

13.3 痴呆 359

13.3.1 帕金森氏病 360

13.3.2 亨廷顿氏病 361

13.3.3 阿尔茨海默症 361

13.3.4 HIV-1感染造成的痴呆 366

13.3.5 血管性痴呆 367

13.4 遗忘障碍 367

13.5 涉及头部损伤的疾病 368

13.5.1 临床症状 369

13.5.2 治疗与结果 371

第14章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障碍 374

14.1 人生不同阶段的适应性不良行为 374

14.1.1 不同的临床表现 375

14.1.2 幼儿的特殊心理易感性 375

14.1.3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分类 375

14.2 常见的儿童期心理障碍 375

14.2.1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376

14.2.2 对立违抗性障碍和品行障碍 378

14.3 儿童和青少年期的焦虑和抑郁 381

14.3.1 儿童和青少年期的焦虑障碍 381

14.3.2 儿童抑郁和双相障碍 384

14.4 广泛性发育障碍 387

14.4.1 自闭症 387

14.4.2 阿斯伯格症 390

14.5 学习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 391

14.5.1 学习障碍 391

14.5.2 学习障碍的病因 391

14.5.3 治疗与结果 391

14.5.4 精神发育迟滞 392

14.5.5 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 393

14.5.6 器质性发育迟滞综合征 394

14.5.7 治疗、结果与干预 397

14.6 制订更好的计划来帮助儿童和青少年 398

14.6.1 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治疗有关的特殊因素 398

14.6.2 儿童权益保障项目 400

第15章 变态心理学的当代法律议题 404

15.1 预防 404

15.1.1 全民干预 404

15.1.2 选择性干预 406

15.1.3 指导性干预 408

15.1.4 精神病院——治疗性团体 408

15.1.5 去机构化 410

15.2 富有争议性的法律问题与心理障碍 411

15.2.1 民事羁留 411

15.2.2 “危险性”评估 413

15.2.3 精神失常辩护 415

15.3 社会各界与心理健康 417

15.3.1 美国与心理健康 417

15.3.2 心理健康方面的国际努力 418

15.4 未来的挑战 419

15.4.1 计划的重要性 419

15.4.2 每个人的贡献 419

这是201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变态心理学》,如果你对变态心理学感兴趣,建议你可以再看看《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这本书也不错

南yi

第1章 概论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评分标准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第四节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2章 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第一节 生物医学模型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第三节 认知行为模型第四节 人本主义模型第五节 来自亚洲的理论和观点第3章 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第一节 临床心理评估第二节 常用心理测验第三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第4章 精神分裂症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诊断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病程和预后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第五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第5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第三节 心境障碍的病因第四节 心境障碍的治疗第五节 自杀第6章 焦虑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恐怖症第三节 惊恐障碍第四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第五节 强迫症第六节 创伤后的应激障碍第7章 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躯形式障碍第三节 分离性障碍第8章 进食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第三节 进食障碍的病因第四节 时食障碍的治疗第9章 物质滥用及依赖第一节 概述及诊断标准第二节 酒精滥用与依赖第三节 阿片类物质滥用与依赖第四节 大麻类物质滥用与依赖第六节 其他易成瘾药物第10章 心身疾病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应激与应激的生理机制第三节 影响心身疾病的因素第四节 常见心身疾病第五节 心身障碍的干预第11章 人格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分类第12章 性和性别认同障碍

FinCloud

  第1章 概论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评分标准

  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第四节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2章 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第一节 生物医学模型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第三节 认知行为模型

  第四节 人本主义模型

  第五节 来自亚洲的理论和观点

  第3章 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

  第一节 临床心理评估

  第二节 常用心理测验

  第三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第4章 精神分裂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诊断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病程和预后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第五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第5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三节 心境障碍的病因

  第四节 心境障碍的治疗

  第五节 自杀

  第6章 焦虑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恐怖症

  第三节 惊恐障碍

  第四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

  第五节 强迫症

  第六节 创伤后的应激障碍

  第7章 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躯形式障碍

  第三节 分离性障碍

  第8章 进食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进食障碍的病因

  第四节 时食障碍的治疗

  第9章 物质滥用及依赖

  第一节 概述及诊断标准

  第二节 酒精滥用与依赖

  第三节 阿片类物质滥用与依赖

  第四节 大麻类物质滥用与依赖

  第六节 其他易成瘾药物

  第10章 心身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应激与应激的生理机制

  第三节 影响心身疾病的因素

  第四节 常见心身疾病

  第五节 心身障碍的干预

  第11章 人格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分类

  第12章 性和性别认同障碍

瑞瑞爱吃桃

变态心理学(原书第3版) [Abnormal Psychology (3rd Edition)]

哥伦比亚大学等100多所美国大学采用教材,根据DSM-5标准全新改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国内广受欢迎的外版变态心理学教材

[美] 德博拉C.贝德尔(DeborahC.Beidel) 著;袁立壮 译

第1章 变态心理学:历史与现代观点 1

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 2

历史上的异常行为及其治疗 9

异常行为与治疗的当代观点 18

第2章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9

伦理与责任 30

变态心理学细胞水平的研究 30

变态心理学在个体水平的研究 38

变态心理学群体水平的研究 41

变态心理学总体水平的研究 48

第3章 评估与诊断 52

临床评估 53

评估工具 58

诊断和分类 69

第4章 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与应激源相关障碍 76

什么是焦虑 77

什么是焦虑障碍 80

什么是强迫和相关障碍 91

什么是创伤与应激源相关障碍 96

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与应激源相关障碍的病原学 100

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与应激源相关障碍的治疗 106

第5章 躯体症状障碍、解离障碍与做作性障碍 111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112

解离障碍 122

装病 130

第6章 双相及抑郁障碍 132

什么是双相及抑郁障碍 133

双相及相关障碍 133

抑郁障碍 139

自杀 145

双相及抑郁障碍的病原学 149

双相及抑郁障碍的治疗 154

第7章 喂食及进食障碍 162

神经性厌食 164

神经性贪食 167

暴食障碍 170

其他特定的喂食及进食障碍 172

性别、种族、民族和发展因素 174

进食障碍的病原学 176

进食障碍的治疗 182

第8章 性别烦躁、性功能障碍和性欲倒错障碍 188

人类的性 189

性别烦躁 194

性功能障碍 199

性欲倒错障碍 208

第9章 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 218

物质相关障碍 219

常用的“合法”药物 220

非法药物 225

物质相关障碍的病原学 234

物质使用障碍的治疗 237

第10章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45

精神病性障碍 246

精神分裂症的病原学 258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治疗 263

第11章 人格障碍 268

人格特质与人格障碍 269

人格障碍群 271

人格障碍的病原学 286

人格障碍的治疗 290

第12章 神经发育障碍、破坏性障碍、品行障碍和排泄障碍 294

智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 295

特定学习障碍 300

孤独症谱系障碍 30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307

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障碍 312

排泄障碍 315

第13章 老年期与神经认知障碍 319

老年期症状和障碍 320

老年期抑郁和焦虑 323

老年期物质相关障碍和精神病 330

神经认知障碍 334

第14章 健康心理学 345

健康心理学:界定 346

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347

躯体疾病中的心理和行为 354

健康相关状况的心理治疗 362

第15章 变态心理学:法律和伦理问题 367

法律、伦理和治疗问题 368

变态心理学中的隐私、保密和特权 376

许可、治疗失当和处方权限问题 379

研究与临床试验 381

snjk

第1章 历史中的病理行为

理解心理 病理学

超自然模式

生物学模式

心理学模式

现状: 科学方法和整合取向

小结

关键词

本章测验

第2章 病理心理学的整合模型

单维模型还是多维模型

遗传因素对病理心理学的影响

神经科学及其对病理心理学的影响

行为与 认知科学

情绪

文化、社会与人际因素

毕生发展

结论

小结

关键词

本章测验

第3章 临床评估、诊断和研究方法

心理障碍的评估

心理障碍的诊断

心理病理学研究

研究方法的类型

遗传学研究和跨时间、 跨文化研究

小结

关键词

本章测验

第4章 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的复杂性

广泛性焦虑障碍

伴随或不伴随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

特定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

强迫症

小结

关键词

本章测验

可视化摘要:探索焦虑障碍

第5章 躯体形式障碍和分离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分离障碍

小结

关键词

本章测验

可视化摘要:探索躯体形式障碍和分离障碍

第16章 心境障碍和自杀

心境障碍:理解与定义

心境障碍的患病率

焦虑和抑郁的重叠

心境障碍的病因

心境障碍的治疗

自杀

小结

关键词

本章测验

可视化摘要:探索心境障碍

第7章 躯体障碍和 健康心理学

影响健康的 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对躯体障碍的影响

躯体障碍的 心理治疗

小结

关键词

本章测验

可视化摘要:探索躯体障碍和健康心理学

第8章 进食障碍与 睡眠障碍

进食障碍的主要类型

进食障碍的病因

进食障碍的治疗

肥胖

睡眠障碍:严重的睡眠紊乱

睡眠障碍的治疗

小结

关键词

本章测验

可视化摘要:探索进食障碍和睡眠障碍

第9章 性功能障碍及性别认同障碍

什么是正常的 性行为

性别认同障碍

性功能障碍概述

性功能障碍的病因与治疗

性偏好障碍:临床描述

性偏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小结

关键词

本章测验

可视化摘要:对性功能障碍及性别认同障碍的探索

第10章 物质相关障碍和冲动控制障碍

物质相关障碍概述

镇静剂

兴奋剂

阿 片剂

致幻剂

物质相关障碍的病因

物质相关障碍的治疗

冲动控制障碍

小结

关键词

本章测验

可视化摘要:探索物质相关障碍和冲动控制障碍

第11章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概述

A型人格障碍

B型人格障碍

C型人格障碍

小结

关键词

本章测验

可视化摘要:探索人格障碍

第12章 精神 分裂症与其他 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概述

临床表现、症状和亚型

精神分裂症的普遍性及病因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小结

关键词

本章测验

可视化摘要:探索精神分裂症

第13章 发展障碍和认知障碍

一般性发育障碍

广泛性发育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认知障碍

小结

关键词

本章测验

可视化摘要:探索发育障碍和认知障碍及痴呆

第14章 精神健康服务:法律与伦理问题

民事强制收留

刑事监管

患者的权利及临床实践指南

结论

小结

关键词

本章测验

测验答案

术语表

主题索引

文化索引

性别索引

DSM-Ⅳ-TR分类:轴I和轴Ⅱ

DSM-Ⅳ-TR分类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牛云

变态心理学,英文解释为:AbnormalPsychology。又称作异常心里学。目前尚不能找到一些心里异常人有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将它们暂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按新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来说,不能称之为“疾病”。有精神障碍的人群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47%(据1993年17地区精神障碍流调结果)。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里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研究对象。

LocCloud

概述、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常见异常症状、常见精神障碍、心理健康与心里不健康、心里不健康状态分类、健康心理学、压力与健康,大致就是这些,如果是临床,还会有更细致的分类

相关推荐

变态心理学的解释

变态心理学的解释 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 研究 人的 异常 心理和行为。产生于19世纪末。研究内容有神经症性 障碍 、 精神 病性障碍、 人格 障碍、药物和酒精 依赖 、性 变态 、心理生理障碍、适应障碍、儿童行为障碍、智力落后等。 词语分解 变态的解释 ∶胚胎发育期内 动物 外形、内部结构和生长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如昆虫的幼虫变成蛹或蝌蚪变成青蛙 ∶指人的生理、心理的不 正常 状态 这种 双重 人是一种变态详细解释.谓万事万物变化的不 同情 状。《荀子·君道》:“ 贫穷 心理学的解释 研究心理现象的 客观 规律 的科学。心理现象指认识、 情感 、意志等心理过程和 能力 、性格等心理 特征 。据 不同 研究 领域 和目的分 普通 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神经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等。
2023-09-03 08:06:391

心理变态的变态心理学的分类及医学心理学的分类。

(1)变态心理学分类:①心理过程障碍,包括感知障碍、注意与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能障碍;②人格障碍;③性变态。(2)医学心理学分类:①轻度心理异常。一般指人的整体心理活动的某些方面受到损害。②重度心理异常。一般指人的整体心理活动瓦解,即机体的行为严重脱离周围环境,自身心理过程的知、情、意严重失调。③心身疾病时的心理异常。是指情绪紧张或内心冲突等心理应激,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中介影响各个器官系统而出现病变。④大脑及躯体疾患时的心理异常。这类疾病大多是生物及理化因素直接作用于躯体各器官而致病。⑤行为问题和人格障碍。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个别行为偏离常态或人格某部分偏离常态。⑥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异常。包括某些药物作用、催眠状态以及梦境、人格偏离和某些特殊意识状态下的心理异常表现。
2023-09-03 08:06:48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 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工智能,IQ,性格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变态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不过,针对同样的对象,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2023-09-03 08:07:001

变态心理学讲的是什么?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变态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变态心理学
2023-09-03 08:07:211

变态心理学 是什么?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也成为异常心理学。我自己的理解是,在心理学中的更异常的,更不同与普通心理学和生活心理学的。更倾向与你的内心深处。过程是查看这个人的变态过程,有可能是本身就有心理疾病,但因为生活或别的方面上的因素而慢慢导致的变态(发生的一种变化);也有可能是经过一些打击或者是受到某种物质和人的刺激而心理上的扭曲,成为变态心理。但是变态心理学是研究这种变态的过程和其的形成。希望我的理解能给你帮助。
2023-09-03 08:07:402

变态心理学发展有几个阶段?

变态心理学历史的研究曾经过数次变化。在本世纪初,人们把变态心理学历史分为二个阶段,即皮内尔(Pinel)前和后的阶段;在弗洛伊德(Freud)学说全盛时代,心理学家把变态心理学历史分为精神分析前时期和精神分析时期;近代也有人把这一研究分为三次发展变化过程。这种不一致的看法是由于人们对变态心理的性质与意义认识不同所致,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和社会历史变革的观点的反映
2023-09-03 08:07:532

谈谈学习变态心理学的意义。

【答案】:学习变态心理学的意义可概括为三个方面:①是异常心理识别和防治的需要,变态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心理异常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提供划分心理异常的标准和有效方法,并为各种临床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是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极为重要的专业课程;②对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帮助,变态心理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解决心理困扰、环境适应、改善自我的特殊途径,包括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情爱中或人际关系中;③变态心理学还能为人们提供洞悉人生和社会的新视角,从而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获得对历史与人性的洞察,丰富对各种生活和社会现象的理解,甚至以此来解释与世界政治和经济有关的事件与人物。
2023-09-03 08:08:031

简述普通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的关系。

【答案】: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科的一般知识基础。主要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变态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的变异,即异常心理及其规律的学科,属于心理学的分支。普通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人的心理活动是极为复杂的,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总是处于正常与偏移的动态变化之中,心理学研究正常人的心理不可能完全回避异常心理;另一方面,从变态心理学角度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成果,可以促进对正常心理现象的全面理解,通过对异常心理的研究可以对某些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机制的假设予以论证,也能补充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此外,从实践上讲,掌握了变态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人们就能有计划、有目的、更自觉地防止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从而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对于变态心理学来说,普通心理学是其基础。因为正常是相对于异常而言的,不懂得什么是常态就不可能准确地理解什么是变态。
2023-09-03 08:08:121

变态心理学的内容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提炼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充实、丰富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医学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课题。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以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直接服务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其临床资料和实践成果又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假说。对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有多种探索途径。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对变态心理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在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不少试图解释各种病态心理或行为的变态心理模式。这些模式都较注意根据统计结果区分病态和常态,考虑到变态心理和常态心理之间存在连续的量的改变。通常,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高的心理现象称为常态,反之则称为变态。例如,在群体中智力的分布,呈现为常态曲线,若以智商表示,群体中95%以上的人的智商在90~109之间,属正常;智商不到70者,约占5%以下,则被视为智障;130以上者则一般称之为高智商。按躯体疾病的模式来理解变态心理,称为生物医学模式又称疾病模式。希波克拉底曾以四种体液不平衡来解释变态心理。中医沿用躯体疾病的理论对癫狂进行辨证论治,即属于这一模式的代表。19世纪菲尔肖提出细胞病理学说之后,从人脑的组织结构改变中找寻变态心理的原因曾风行一时。最成功的例子是麻痹性痴呆,病理学家不仅发现了患者脑结构的典型改变,而且还从死者的脑组织中找到了苍白密螺旋体(梅毒病的病原体)。此外,各种急性和慢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以及症状性精神病都显示了变态心理与躯体疾病、特别是脑病的因果关系。于是,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式获得了大量的论据。精神异常被看作是一种疾病状态,躯体和行为的异常改变组成其症状,根据特别的症状组合即可作出疾病诊断。克雷佩林根据大量临床观察经验,按照医学模式对形形色色的变态心理加以分类,建立了精神疾病现代分类系统的雏型。心里动力学模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变态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即内驱力和欲望引起的内在冲突,以致产生固恋及倒退行为等,这均可引起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制下去,于是形成内心冲突,因而往往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时的紧张不安,以保障内心的安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的过度运用,常引起明显的精神异常和人格缺陷。行为主义模式以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来说明病态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即所谓心理冲突之类概念不过是主观臆测,不可能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定,对变态心理的研究应注重于可观察的行为表现;病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也可以经过再学习,通过对抗性条件作用加以矫正。行为疗法应用于临床,在矫正恐怖症性变态等病态行为方面取得的成效,使这一模式经受了实践检验,获得支持,并对行为医学的兴起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学模式强调社会因素对发生变态心理的作用,认为经济贫困、种族歧视、生活变更、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引起变态心理,而变态心理乃是社会病理学的反映。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患病率的统计分析、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预后的估计等,都可能存在差别。例如,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人格障碍、性变态,瘾癖之类问题,都是破坏性的、属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为社会所不容。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类人存在着心理变态,致于不能恰当地适应社会生活。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有赖于制定明确的客观标准。然而,心理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限往往只是相对而言,不一定十分清楚,有时又可互相重叠。一般说来,所谓异常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从统计学方面考察: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处于异常;其次从个人生活史考察: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临床病史往往会反映出这类变化;最后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患者的家属常常是以此为标准而要求治疗。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
2023-09-03 08:08:231

哪些属于变态心理学研究对象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变态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不过,针对同样的对象,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
2023-09-03 08:08:392

什么是心理变态

心理变态心理变态又称“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指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智力、意念及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异常表现。变态或接近变态的心理有很多种,如幻觉、催眠状态、梦游、性变态以及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病等。变态的标准取决于社会准则,如果行为偏离了社会普遍认可的准则即称为变态。对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有多种探索途径。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对变态心理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在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不少试图解释各种病态心理或行为的变态心理模式。这些模式都较注意根据统计结果区分病态和常态,考虑变态心理和常态心理之间存在连续的量的改变。研究意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提炼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充实、丰富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医学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课题。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以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直接服务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其临床资料和实践成果又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假说。详见 百度百科
2023-09-03 08:09:051

变态心理学主要解决什么?

楼上说的是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变态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可能楼主是想知道变态一词的含义,其实就是非常态,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有较大差异,谓之变态。
2023-09-03 08:09:233

变态心理学十大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中的十大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或使他人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人格障碍包括三大类,A类、B类、C类。A: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B: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及表演型人格障碍。C:类人格障碍包括三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和强迫型人格障碍。A类是人格水平最低的,B类次之,C类相对高一点,所以A类比较难治,C类相对容易。现在公认的美国DSM-5的标准是分为十大类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种类】A类:【偏执型人格障碍】对周围的人或事物敏感多疑、不信任、不宽容、易记恨与抱有敌意,内在自卑外化成强攻击性,病态固执,有着“我不行,你也不行”的内在模式,极难相处且具有一定危险性。偏执人格障碍患者有着病态的自我认知,大部分觉得自己没有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所以是极难治愈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分裂型人格障碍】具有分裂样人格特点,他抽离社会的原因是被动的,他们对表杨和批评十分的吗敏感,朋友和知己几乎没有,存在社交焦虑,“分裂型人格障碍”人群,常伴随情绪失控和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前奏,男性多于女性。【反社会人格障碍】行为不符合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这种人格常常有着非凡魅力,因为他们内心没有限制,也毫无共情能力,会表现出极端的自我和个性,常受“压抑型人群”的青睐。反社会人格的情感反应,常常是反向的,会不合时宜的喜怒哀乐,严重者面对他人痛苦会十分快乐,有意无意伤害他人会有潜在快感。在男性中发生率估计为3%,较女性高约3倍之多。B类:【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最大的特征就是:情绪不稳定,起伏反差大,翻脸好像翻书。上一刻最喜欢的是你,下一刻最讨厌的是你,异常敏感,大惊小怪,情绪冲动易怒,害怕分离并会因此自残。边缘型人格障碍因为极端化的情绪模式,给人一种“非黑即白”“敢敢恨”的错觉,这不是“真性情”,而是由于“脑缺陷”引发的情绪失调。
2023-09-03 08:09:311

人的心理轻微的变态是指什么/怎么解决?

例如一个人患了某些躯体疾病,就说患了心脏病罢,他整天对自己的疾病担心害怕,怕心脏病一旦恶化就会危及生命,困而整天忧郁、焦虑、意志消沉,对前途悲观,这种心理表现就是不正常的,就属于变态心理的范围。举例:像现在流行的人体艺术就是一种典型的变态心理作用呵呵,其实这些不必太去在意,多往好的方面想想就行了!也许你有些压力,也许你有好多心事,,才会导致这样的。。多跟好友聊聊天吧,多交友!其实你是个很正常的人,,这些都没关系的!重要的是该解决的事情去解决掉。不要闷在心里难过!
2023-09-03 08:11:113

学习变态心理学应具备哪些素质

学习变态心理学应具备的素质如下:1、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通过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保证咨询的有效进行。2、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不仅能专注于倾听访者想要表达的信息,还能判断出语言背后的想法,组合出有用的信息,切入来访者的内心。3、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抓住问题的核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有效回应来访者并适时做出精准简洁的总结。4、具备一定的认同感和同理心,感同身受,不带偏见,不带评判,客观、独立、尊重、接纳来访者,成为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的伙伴。5、要有一颗真诚和慈悲的心,维护来访者的利益,尊重他们的感受,让来访者感受到温暖、包容和尊重,愿意在充分的安全感的基础上敞开自己的心扉。6、保持恰当的界限,保持咨询的原则,不被来访者的需求所控制。7、适度的幽默感,轻松地化解来访者的疑虑、困惑,保持良好的咨询氛围。8、尊重并欣赏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持续成长和学习,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9、以开放性的态度接受一切发生,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做出恰当的选择。
2023-09-03 08:11:211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变态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不过,针对同样的对象,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
2023-09-03 08:12:121

关于“变态心理学”书籍的选择

钱铭怡主编的《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3-09-03 08:12:303

从变态心理学的概念看,( )是指按某种行为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出现最多者,视为正

从变态心理学的概念看,(A)是指按某种行为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出现最多者,视为正常。A.正常分配的标准B.社会规范的标准C.社会适应的标准D.心理成熟的标准从变态心理学的概念看,区别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标准有4种,其中,社会规范的标准认为从众的行为视为正常,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视为异常。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变态心理学简史: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2023-09-03 08:13:121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多选

【答案】:A、B、C知识点: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 /理论基础 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2023-09-03 08:13:501

变态心理学女生要求

你想说什么?是女生学习变态心理学,有什么要求或者条件吗?心理学本身并没有对于性别设定限制。但是由于其本身的枯燥性,严谨性。所以,女生涉猎其中的,相对较少。且很多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至于变态心理学,就更加冷僻了。毕竟,有些涉及的方面。会让人感到非常的不适,反感。别说女生了。就算一般的男生也未必可以做到处乱不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关键。冷静,果敢,胆大,心细。严谨,有恒心,有毅力。如果非常的情绪化。例如,见到喜欢的明星,就兴奋无比,眼泪哗哗。看到蟑螂老鼠,就惊恐万状,哇哇乱叫。那么还是免了吧。否则,不但学不好,搞不好,把你自己也毁了。
2023-09-03 08:14:141

心理学分类

心理学的分类包括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临床或医学心理学等。 扩展资料 心理学的分类包括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临床或医学心理学等。
2023-09-03 08:14:272

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

2023-09-03 08:14:361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首先,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本质的...其次,异常心理的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物因素、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所取的...
2023-09-03 08:15:232

有哪些变态心理学案件让你不寒而栗?

我们这里的一个故事,大约发生在八年以前,两口子不断地吵架,男子借来了杀猪刀,先把女子毒死,又将其肢解,全身各部分也有扔向湖里的,也有扔向垃圾桶的。
2023-09-03 08:15:4610

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硕)才考书目是什么?

⑴普通心理学(王雁,人民教育出版社)⑵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⑶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⑷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伍新春,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大纲,买几本资料书学习,就没问题的我推荐你去搜一个叫应心硕的老师他同时也是我的老师,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了我很多学习资料,教我如何解题的方法
2023-09-03 08:17:232

《变态心理学》里的这个“变态”该如何理解?

无所是事 和常人大不一样
2023-09-03 08:18:1014

病理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的区别

病理心理学探索精神异常的原因,介绍各种有关学说,论述精神病理过程的发展,评定和测量精神异常的方法以及心理治疗和其他治疗技术。病理心理学所涉及的范围与临床精神病学所论述的大体相同,但其理论体系属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变态心理学的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不过,针对同样的对象,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病理心理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
2023-09-03 08:19:595

心理变态是怎么产生的

心理扭曲,思想歪曲人生观价值观
2023-09-03 08:22:084

变态心理学的矫治

可分为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两大类。心理治疗是矫正变态心理的基本方法。由于各学派的理论观点不同,施治方法也各有所异。言语和非言语的心理疗法均已被广泛用于各类变态心理患者;催眠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则各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只有选择恰当,才能获得显著的疗效。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20世纪50年代初,精神药物问世之后,改变了以往对严重的行为碍障束手无策的状态。精神药物对幻觉、妄想等表现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及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情感障碍,都有显著治疗效果。30年代开始使用的胰岛素治疗,已为精神药物所取代,电休克治疗几乎极少应用;对一些严重的难以治愈的变态心理,也很少使用对症性精神外科治疗。此外,包括心理治疗、躯体治疗、工作治疗、文娱治疗的综合性疗法,效果显著,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用。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另外,还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预防婚姻和家庭的破裂,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2023-09-03 08:24:061

评价变态心理学的社会学观点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同常态心理学不同,它是从另一个视角来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理论上,它对于说明心理现象的实质和发生机制,对于论证心物关系和心身关系的哲学基本问题,可以提供新鲜的科学论据;在实践上,它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精神健康的心理卫生工作以及整个人类精神健康的保健事业的发展,还能有助于促进和提高精神医学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的效果。  特别是在当今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转轨时期,社会正处于急剧的变动之中,对于人们的社会适应问题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世界里发生心理失衡、心理困扰、心理障碍乃至精神疾患的人数正在明显地攀升。因此,心理异常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深切关注,作为这个领域基础学科的变态心理学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普遍重视和十分感兴趣的一门科学。
2023-09-03 08:24:501

通过变态心理学的学习,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哪些收获?

体会最深的是研究工作方法及其应用。1、观察法2、个案调查法3、实验法:包括病程实验 病程的治疗 儿童自然实验 动物实验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心理测验 评定量表和行为评定法研究指标指标:统计学指标 、社会适应性指标 、以个人经验为指标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 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变态标准划分1行为和人格偏离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2特殊意识状态3轻度心理异常4心身障碍或称心理生理障碍5大脑病患及躯体缺陷时所表现的心理行为异常6严重的心理异常看了之后可以说受受益匪浅,收获颇多。尤其是以下定义标准与衡量的应用。首先必须要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过程的一致性,心理反应的协调性,个性心理的稳定性)。当然这道题目也可以从(统计学标准、文化标准、功能标准、心理测验标准)的角度来回答,两种答案都不能算错;然后是CCMD-3中对于心理障碍的分类,但这一块内容很多,通常在自学考试中超过5个条目以上的知识点是不会考的,即使考,只要写出5条以上就能给分了。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如此。对于异常心理的认识,应该首先了解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多种心理障碍的组合状态)、精神病等概念的异同。上海地区已经把变态心理学扩充为《异常心理学》,里面除了心理障碍以外还包含了“一般心理问题”的内容。但像自学考试版的《变态心理学》就不包括这一块,所以不需要考虑一般心理问题的介入。而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当中,考试的重点为: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障碍、进食和睡眠障碍四个部分。一般出简答、论述题也以这四块内容中为主,其他的诸如人格障碍、精神病、与发展相关的心理障碍、老年人心理障碍等等则次要一些。心境障碍,主要包括抑郁发作(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躁狂发作(躁狂症Mania Disorder)、双向障碍(躁郁症)、持续性心境障碍(即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等,可以认为是慢性的躁郁症和抑郁症)。需要注意的是抑郁发作时间标准是2周、而躁狂发作则是1周即可,但躁狂和抑郁并不完全呈相反关系,躁狂发作患者也会常常处于痛苦和焦虑中。另外,区别抑郁发作和恶劣心境的重要指标是除了持续性的情绪低落以外有没有其他的伴随症状。尽管恶劣心境也会产生自杀倾向,但会因为产生种种顾虑而放弃,因此这是与MD的本质区别。神经症,CCMD-3包括恐怖症(FD)、焦虑症(AD)、强迫症(OCD)、躯体化障碍(SD)、神经衰弱五类。其中恐怖、焦虑、强迫是重点,神经衰弱因为已经被边缘化,被考到的概率不高,在美国DSM和WHO的ICD中是没有这一项的。在美国,FD、AD、OCD、SD都被归入了“焦虑障碍”一大类中,因为他们都是以焦虑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这里比较容易混淆的一个知识点是“惊恐障碍”(急性焦虑症)和“惊恐发作”。惊恐障碍是以莫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但是惊恐发作并不是只有在该问题中才会出现,恐惧症、应激障碍等问题都会伴有惊恐发作。而很多考生都把它和“惊恐障碍”混为了一谈。另外,神经症中除了焦虑症、躯体神经功能紊乱和躯体疼痛障碍以外,其他问题的时间标准基本上都是3个月。进食和睡眠障碍相对来说在四大块里考的比较少,但进食障碍和睡眠障碍的问题比较普遍,所以还是需要了解。特别是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在许多症状上重合、容易混淆,需要分辩清楚。特别指出,进食障碍是所有心理障碍中死亡率最高的一个问题(其次是抑郁),这可能会出选择题。一旦遇到进食障碍拒绝吃饭,万不得已下是可以不惜使用强制手段以保住生命的。考试时可能和抑郁发作时的自杀危机干预一样会出在填空题里。应激障碍又是一大重点,特别是08年中国发生各种自然灾害以后,这一问题在任何异常心理的考试中频频出现。尤其是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CCMD-3中还有另外两种适应障碍和应激性精神病,但自学考试的考纲中没有出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应激障碍可以在任何突发事件中出现,这取决于患者本身的应激水平,且最多在一个月之内就会自愈。而创伤性应激障碍则必须是人生重大变故或重大灾难(如自然灾害、失去亲人等等),且持续3个月以上方可诊断(但没有上限时间),不能轻易将什么失恋、失业之类的问题随意定为PTSD。这是在考试中很容易犯错的。其他需要关注的主要是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癔症、儿童的情绪情感问题和老年人心理障碍等,前两者相对考的多一些,但不如四大块重点。再次的如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成瘾性行为之类则至多在小题目中涉及了。这么多的心理障碍在记忆时肯定有难度,在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个万能的模式:一般CCMD在定义各类心理障碍时,是用以下标准来衡量的:第一,认知和思维的维度。也就是与正常状态相比较,该心理疾病会使人的想法、思考问题方式上产生怎样的变化,比如抑郁症会让人的思维减缓,出现“脑子变得不好使”的体验、躁狂症则相反,会让人出现思维奔逸,甚至语言、行为都跟不上大脑思维的快速转化。第二,情绪情感的维度。人是一个感性和理性的综合体。除了理性的思考以外,感性的好恶感受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因此,每一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出现,都伴随着情绪上的变化。像汶川地震以后灾民们所产生的“创伤性应激障碍”,在情绪上就会出现不断持续性地警觉、莫名的担心,始终摆脱不了“地震还会再来”的阴影等体验。第三,态度和行为的维度。这基本上属于“社会功能”的范畴,也就是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与旁人的互动是否和谐。许多精神疾病患者的行为方式都会让周围人产生一种“受不了”的体验,而当事人自己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如精神分裂症便是此种典型),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一标准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四,时间维度。一时的情绪、思维问题只能算是一般心理问题,只有当持续出现到一定的时间以后,才能考虑是否认定为精神疾病。但该标准常常会被人误读为充分条件,即“只要一天上网超过6小时,便视为网络成瘾”。因此,必须结合其他标准一同分析。第五,生理功能的维度。比如自主神经运动(心跳、血压、血糖等等)、饮食、睡眠以及其他各项生理指标。当一个心理问题出现时,往往会伴随许多生理反应,这是由于主导情绪心理活动的大脑相应部位如下丘脑、杏仁核、松果体等等同时掌管着人体生物钟的调节,所以一旦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连锁反应。第六,排除其他心理障碍或器质性疾病。这一步犹为关键,许多心理疾病的出现往往并非由于单纯的心理疾病,而是背后有其他更严重的精神或生理疾病根源,如“疑病症”就必须确定患者究竟是真的患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还是仅仅“杞人忧天”,否则便会导致延误病情之虞。所以,做好症状排除是每一个专业临床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在回答任何简答、论述或案例题时,牢牢掌握这六个维度,就基本上会得到大多数的分数了。至于一些常见的心理症状表现,凡是在上述重点心理障碍中出现的,需要认真关注一下,不出现的,通常不会重点考你。关于各种心理障碍的成因,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一般就是从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等三大方面去考量的。其中生理、心理因素的研究方法就是代际传递研究、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等几种研究方法,掌握了这个套路,在记忆时就不会觉得困难了。不过我个人经验,这些东西在考试时不太会反复搞脑子,稍微看一下即可。倒是在《心理治疗(一)》中各个流派对于各种心理障碍成因的认识阐述,是需要认真关注一下的,这是变态心理学的一个难点。
2023-09-03 08:25:122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曾经有过的不同观点有:研究个别心理过程的障碍;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研究心理障碍的基本理论、形成原因和机制;研究心理因素在致病和防治中的作用等。 (2)变态心理学的任务:主要任务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形式和分类,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阐明其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运用于心理障碍的防治及健康的维护。
2023-09-03 08:25:231

应用心理学考研书籍求推荐

心理学基础综合教材包括: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版。叶奕乾等著:《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版张向葵,桑标编:《发展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版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版.本文回答由启道心理学考研提供陈琦,刘儒德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版郭秀艳著:《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版张学民:《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版张厚粲,徐建平著:《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版孟迎芳、刘荣、郭春彦编著,《心理统计基础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版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心理测量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版戴海崎,张锋,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修订本),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版
2023-09-03 08:25:585

变态心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

“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 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工智能,IQ,性格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2023-09-03 08:28:381

心理变态的有关内容

就这些
2023-09-03 08:28:522

什么是“心里变态”?怎样会产生心里变态的人?这样的人一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心理变态又称“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指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智力、意念及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异常表现。变态或接近变态的心理有很多种,如幻觉、催眠状态、梦游、性变态以及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病等 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   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 心理健康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各国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等较系统地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学派,论述了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当时中国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其后,不少学者相继撰写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并开展了实验与临床的研究。   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整个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变态心理学受到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对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有多种探索途径。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对变态心理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在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不少试图解释各种病 心理变态态心理或行为的变态心理模式。这些模式都较注意根据统计结果区分病态和常态,考虑到变态心理和常态心理之间存在连续的量的改变。   通常,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高的心理现象称为常态,反之则称为变态。例如,在群体中智力的分布,呈现为常态曲线,若以智商表示,群体中95%以上的人的智商在70~129之间,属正常;智商不到70者,约占5%以下,则被视为智力低下;130以上者则一般称之为智力超常。 心里动力学模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变态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即内驱力和欲望引起的内在冲突,以致产生固恋及倒退行为等,这均可引起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心理变态。   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制下去,于是形成内心冲突,因而往往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时的紧张不安,以保障内心的安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的过度运用,常引起明显的精神异常和人格缺陷。 心理变态的表现形式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 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 心理变态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1、以搜集珍藏异性的衣物,尤其是女性的乳罩、内衣、短裤等,并通过对这些物品的亲吻、玩弄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畸形的兴趣和性欲望。   2、以向异性显示、暴露自己的生殖器来获得性快感和性满足的行为,但并不追求与异性发生真实的性关系。   3、当事人用虐待或加害他人等行为,向性对象施加肉体或精神折磨,从而获得性   4、想方设法偷看女性小便、洗澡、更衣等活动,但并不谋求与对方发生性关系,只是用窥视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性欲望。   5、心甘情愿地让对方向自己鞭挞,从施虐待的一方的性虐待和加害中,以及自己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中得到性快感和性满足的。如要求对方抽打、咬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受虐和施虐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6、穿着异性的服装,自己打扮成异性。模仿异性态行为并以异性自居,从而获取性满足和性快感。   有关专家认为异常性行为与基因、染色体和性激素无关;他们除了在性欲、性欲对象和性欲满足方式上表现与众不同外,其它人格特征与正常人没有显著表象差别。
2023-09-03 08:29:031

心理变态的研究意义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提炼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充实、丰富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医学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课题。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以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直接服务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其临床资料和实践成果又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假说。
2023-09-03 08:29:141

与变态心理学关系最紧密的当属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请谈谈它们的区别。

【答案】:变态心理学的概念。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医学心理学( medical psychology)主要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规律。 ①研究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规律;②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对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③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康复中的作用;④研究如何通过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认知思维来控制或调动自身生理机能,以达到治病、防病和养身保健的目的。 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的研究目的是应用心理学原则和方法来调整和解决人类的心理问题,改善人们的行为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 精神病学( psychiatry)是研究精神疾病的医学分支,其工作者是一名医生。作为医学的分支,精神病学首先和临床医学有同样的特定对象、任务和方法。作为精神科医生,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病人,工作重点是为病人提供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服务。
2023-09-03 08:29:27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介绍如下: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 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工智能,IQ,性格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变态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不过,针对同样的对象,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2023-09-03 08:29:351

变态心理学就业

心理服务中心...
2023-09-03 08:30:014

从变态心理学的概念看,区别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标准有4种,其中,( )认为“从

从变态心理学的概念看,区别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标准有4种,其中,社会规范的标准认为从众的行为视为正常,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视为异常。”补充资料: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变态心理学简史: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2023-09-03 08:30:101

心理学对变态杀人的解释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去学科。  它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所以,也可以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按临床精神疾病的表现或症状可分为神经症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人格障碍、药物和酒精依赖、性变态、心理生理障碍、适应障碍、儿童行为障碍、智力落后等。  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一般需从3 方面考察:①从统计学方面考察。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属于异常。②从个人生活史考察。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③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  对变态心理的矫治,可区分为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两大类。心理治疗如言语和非言语的心理疗法、催眠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等。此外,采用一些综合性疗法也可取得显著效果。预防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因而需要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奏效。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编辑本段变态心理学简史  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  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  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各国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等较系统地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学派,论述了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当时中国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其后,不少学者相继撰写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并开展了实验与临床的研究。  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整个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变态心理学受到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2023-09-03 08:30:501

有哪些变态心理学的书籍推荐

87版史湘云87版史湘云
2023-09-03 08:31:003

简述临床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的关系!!!急

。。。
2023-09-03 08:31:293

心理学对变态杀人的解释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去学科。  它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所以,也可以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按临床精神疾病的表现或症状可分为神经症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人格障碍、药物和酒精依赖、性变态、心理生理障碍、适应障碍、儿童行为障碍、智力落后等。  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一般需从3 方面考察:①从统计学方面考察。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属于异常。②从个人生活史考察。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③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  对变态心理的矫治,可区分为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两大类。心理治疗如言语和非言语的心理疗法、催眠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等。此外,采用一些综合性疗法也可取得显著效果。预防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因而需要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奏效。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编辑本段变态心理学简史  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  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  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各国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等较系统地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学派,论述了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当时中国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其后,不少学者相继撰写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并开展了实验与临床的研究。  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整个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变态心理学受到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2023-09-03 08:32:221

心理学的种类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在理论上已形成了基本的、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体系。在应用上与社会各实践领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许多分支学科,体现了独立的在科学体系上的分类。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最一般的理论和规律,建立心理学研究最一般的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的方法。普通心理学既包括过去研究中已经定论的、为科学实践所证实并为科学家所公认的理论和规律,也包括虽不一定为大家所公认,但却有重大影响的学派的理论和学说,还包括处于科学发展前沿的新成果和新发现。因此,普通心理学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它已形成的理论体系上,不断地充实着新的内容。特别由于心理学尚属一门年轻的科学,这一点尤为重要。在普通心理学的范围内,按照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还可分为感觉(视觉、听觉、触摸觉、运动觉、嗅味觉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注意心理学、思维心理学、言语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动机心理学、智能心理学、气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分支基础学科。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从人体生理和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关于心理的生理基础和机制研究的学科,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心理学在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和现代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揭示各种心理现象在脑的解剖部位及脑功能上发生的规律。生理心理学还包括神经心理学、心理生物学、动物心理学等分支学科。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特定社会、群体条件下,心理、动机、人际关系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社会心理学着重探讨个体社会化的条件和规律,个体的社会动机与态度的形成,人际关系和群体心理的形成与影响等方面的一般规律。社会心理学包括民族心理学、家庭心理学等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它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所以,也可以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按临床精神疾病的表现或症状可分为神经症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人格障碍、药物和酒精依赖、性变态、心理生理障碍、适应障碍、儿童行为障碍、智力落后等。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一般需从3 方面考察:①从统计学方面考察。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属于异常。②从个人生活史考察。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③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对变态心理的矫治,可区分为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两大类。心理治疗如言语和非言语的心理疗法、催眠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等。此外,采用一些综合性疗法也可取得显著效果。预防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因而需要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奏效。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发展中的个体,无论处于发展的哪一阶段之中,他们的心理发展既包括心理的各个过程及各个特征,又分别有着主要的发展方面和主要的矛盾。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每一阶段主要矛盾得到解决,即将向下一阶段过渡。发展心理学就要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各个阶段各方面的矛盾与变化。发展心理学可分为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学龄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分支学科。发展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发展中的人进行教育、教养的理论根据。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主要涉及掌握各科知识和各种技能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研究智能的发展与智力测查方法,影响教学过程的心理因素、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规律,以及家庭、学校、团体、社会意识形态等对学生的影响。教育心理学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可包括德育心理、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智力缺陷与补偿、智力测量与教师心理等分支。劳动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所需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研究操作程序、操作条件与操作者的心理特点适应等问题。劳动心理学可包括工程心理学与工业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主要研究在生产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条件下人与机器的相互作用问题。工业心理学研究生产者选拔和操作合理化等问题。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在各种艺术领域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对于绘画艺术,着重研究光感觉、视色学、视知觉的规律,如光觉与色觉的感受性,视知觉的参照、透视规律。对于音乐艺术,着重研究发音和听觉特性,如发声机制及发声规律,听觉的音高、音强、音色、节奏感和旋律感。对于舞台艺术体现的是完整的人物角色,需研究个性的全面特征、情绪体验和表现、人格结构和行为;探讨各类角色的典型特征并在舞台上再现的规律。艺术心理学还要研究艺术家独特的心理素质,如形象思维能力、情绪情感体验特征等。人的艺术特长属于特殊才能,不是人人所具备的。因此,对艺术工作者的心理特长、个性差异的鉴别及测量方法的制订,是重要的研究方面。体育运动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所涉及的心理特点。在一般的体育运动中,研究各种体育运动所涉及的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特点和器官活动的灵敏度与感受性以及受意识支配的能力,研究运动技能和技巧形成的一般规律。在运动竞赛中,研究竞赛条件下应具备的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和人格特点,竞赛中的动机水平、情绪状态对运动技能发生的影响。在运动员选拔方面,心理选拔和测量方法的制订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航空航天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研究在空中和宇宙飞行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在非陆地的异常条件下从事紧张的驾驶操作,要求飞行员和宇航员具有较全面的优秀心理素质和较完善的个性特征。飞行中缺乏视觉参照物,完全依靠仪器仪表的指示进行操作,从而要求飞行员具备精确的视一动协调反应能力,对错觉的意识灵敏度,还要求坚强沉着的意志,稳定的情绪等特征。宇宙飞行在失重条件下,要求具备心理反应变化的高度适应性和自我协调能力。为了培养和选拔飞行员和宇航员,心理素质的测定和训练过程的检测方法,均是重要的研究方面。组织管理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某一群体——一个企业或一个学校的组织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方面。它涉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心理素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协调问题。一方面,包括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心理活动的掌握,例如对生产者的专业能力和技能的了解,用以对人才的估量和选拔;对生产者的动机、情绪和需要的了解,以预测他们的表现和对工作的影响;协调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发挥他们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包括对领导者的心理活动特点的研究。例如领导能力、领导作风、领导心理素质的了解,用以对领导行为的评价和对领导者的选拔。组织管理心理学既可用于工业生产、企业经营,又可用于诸如学校、医院、文体机构等事业单位。临床或医学心理学心理异常可由遗传和社会适应不良而产生。临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异常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症状与诊断、预防与治疗的学科,并从中分出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面对社会和医疗服务的专门事业。临床心理学既包括严重的心理变态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也包括轻度的单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神经症(如神经性焦虑)或忧郁症,还包括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后者称为心身医学;并从治疗的角度,研究病因,诊断与预防,形成一门新兴的健康心理学。对心理异常的研究,不仅对医疗实践有重要作用,而且从异常与正常的比较中,有助于揭示心理的机制。因此,从学科的观点和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心理异常的病因、机制、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称为变态心理学。司法与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是研究违法行为以及处理违法行为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它涉及犯罪、侦察、审讯以及改造罪犯等过程中,对犯罪原因、侦讯技术、改造手段的研究。侦察和审讯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也是研究的组成部分。犯罪心理学与司法心理学有重叠的方面,前者着重研究罪犯行为的心理原因。尤其是青少年犯的心理特点、心理动机、个体人格和情绪特征,是研究的重要方面。对罪犯的个人成长背景、家庭、学校、社会的致犯罪因素等方面也要进行调查研究。
2023-09-03 08:32:355

心理学里面的发展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都有哪些内容?

发展心理学(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学科。心理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心理学主要包括动物( 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其中儿童(含青少年)心理学又是发展心理学的主干内容,发展心理学的狭义概念就是指儿童心理学非正常心理学(又称:变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分支学科。这一分支科学,至今尚无确切定义,因为有的学者认为,它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而应该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来研究,所以应叫做病理心理学(psychopathology)。可是,如果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看待,在实践中又有困难,因为,把“疾病”一词用在某些人身上是恰当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不恰当的,因为相当多的心理异常,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将它们暂时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按新的《国际疾病分类》( ICD - 10 ) 来说,不能称之为“疾病”。
2023-09-03 08:33:051

变态心理学的评价标准

2023-09-03 08:33:131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是( )。单选

【答案】:B知识点: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 /理论基础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2023-09-03 08:34:301

变态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有什么不同?

变态心理:有的时候就是犯罪心里的起源,变态心理是关于在心里的想法,他们就是变态吧,做些平常人卟做事情,有得时候会精神崩溃,可能有的时候也是因为精神问题而会有变态的举动。犯罪心理:这个我卟好说,犯罪心理,可以说,因为什么事情一时愤怒下犯罪,有的时候犯罪会像策划好的,他们的心里,有的时候会感到遗憾之后,有的时候不会。犯罪都是几乎都是愤怒下。。。
2023-09-03 08:3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