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元好问是谁?

2023-09-11 01:54:49
TAG: 元好问
共8条回复
ardim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金代著名诗人、史学家。祖出北朝魏代鲜卑贵族拓跋氏,为唐诗人元结后裔。生父元德明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喜爱杜诗,推崇苏、黄。继父元格做官于掖县、冀州、陵川、略阳等地,常携好问赴任。其师郝天挺引导他潜心经传、留心百家、刻苦学诗,对其成长影响很大。他七岁能诗,人称“神童”。兴定五年(1221)进士及第,不就选。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材郎,充国史院编修。后又历官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金亡后二十余年间,潜心编纂著述,致力于保存金代文化。元宪宗七年(1257)九月卒。早年有志于经世治国,壮年时曾自负“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但长期的怀才不遇和面对黑暗的现实,使他逐渐清醒,出仕和归隐的内心矛盾开始加剧。遗山涉足于诗、词、文、散曲和笔记小说等文学的各领域,尤以诗的成就为最高。他的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反映当时人民饱受天灾人祸之苦的作品,真实具体,富有感染力。其词则被誉为金朝一代之冠,以苏、辛为典范,博采众长,兼有婉约、豪放等诸种风格。后人评赞其词“乐章雅丽,情致幽婉”,“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此处所选八首皆是佳作,其中又尤以两首《摸鱼儿》最富艺术魅力,“恨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和“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等皆是哀婉动人的佳句。其文艺评论的代表作《论诗绝句三十首》流传很广,强调诗歌的内容,同时重视艺术成就和诗人的品德,看是否能从大处着眼而不流于褊急,认为好诗应该真淳自然,推崇雄健豪迈的风格,反对绮靡纤丽的诗风,对后世影响颇大,尤其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之句十分脍炙人口。其散曲今存九首,其中《[双调]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小令为一代名曲,号称是“变宋词为元曲”的开山之作。裕之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摸鱼儿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木兰花慢 游三台

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

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

黄星。几年飞去,淡春阴、平野草青青。

冰井犹残石秋(下为“瓦”),露盘已失金茎。

风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壶声。

想骊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

飘零。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

笑杀西赋客,壮怀无复平生。

玉漏迟 壬辰围城中,有怀淅江别业

淅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

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

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

时自笑。虚名负我,平生吟啸。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

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

青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石州慢 赴召史馆,与德新丈别于岳祠新店,明日以此寄之。

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

从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间风女。

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

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

羁旅。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

几为虚名,误却东家鸡黍。

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心漫与行人语。

诗句欲成时,满西山风雨。

临江仙 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鹧鸪天

华表归来老令威,头皮留在姓名非。

旧时逆旅黄粱饭,今日田家白板扉。

沽酒市,钓鱼矶,爱闲真与世相违。

墓头不要征西字,元是中原一布衣。

清平乐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

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

楼前小语珊珊,海棠帘幕轻寒。

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

论诗三十首

(丁丑岁三乡作)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钟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柳子厚,晋之谢灵运;陶渊明,唐之白乐天。)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陆芜而潘净,语见《世说》)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石武〗〖石夫〗。

(事见元稹《子美墓志》)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

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镬”换三点水)音。

(水乐,次山事。又其《唉乃曲》云:“停桡静听

曲中意,好似云山韶□音”)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校几多?

(天随子诗:“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

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怨兔葵。

金人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礻右〗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北境漫步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韩岩村人。他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元好问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人家。他的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后随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北魏亡后,落籍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期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他的高祖元谊,在北来晚期徽宗宣和年间(1119-1225年)官忻州神武(虎)军使。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平时诗酒自娱,著有《东岩集》。

元好问出生后七个月,即过继给他的任县令的二叔父元格(后元好问称他为陇城府君)。

元好问生活的时代,正是金元兴替之际,金朝由盛而衰被蒙古灭亡,蒙古本是金的臣属,崛起后征伐四方而灭掉金国。在这样的大战乱大动荡的社会环境里,元好问也经历着国破家亡,流离逃难的痛苦煎熬。大致来说,他的一生可以分成这样几个大的阶段:21岁前,他过的是学生和公子哥儿的优裕生活。这20来年,随着他的过继父元格,转徙于山东、河北、山西、甘肃的县令任上,一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早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即因作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虽然初次参加科举未能魁名高中,但因多遇名人指教,学问大为长进,打下了做诗为文的深厚根基。太原王中立(字汤臣)、翰林学土路铎(字宣叔)、名儒郝天挺(字晋卿)等都对元好问有过指教师授的功劳。另一方面,丰厚的物质生活和科场失意的打击,使元好问养成了嗜酒的不良癖好。22岁至35岁,是元好问科场多次挫折和遭受战祸、家破人亡,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时期。其间,他备尝了人生的痛苦艰辛。不过,通过应试汴梁,他得以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不仅在学问上受到高明的指点,诗文大为进步,而且为以后的仕途进退也打下了重要基础。自35岁中博学宏词科入选翰林院,到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1233年)汴京城破被蒙古兵俘虏,是他宦海浮沉和仕途最终结束时期。这一时期,他因不满史馆的冷官生活,很快辞官回豫西登封家中闲居。后被荐举出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再调金中央政府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经历蒙古围城、崔立叛降、汴京城破、被俘囚押的饥饿忧愁、流血流泪、生离死别等恶梦般的生活。自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被蒙古兵俘虏,押赴聊城羁管软禁,到元太宗窝阔台十年(1238年)八月49岁结束羁系生活,他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冠氏之间,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接上关系,生活逐渐好转和自由。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奸贼的误国,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则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从窝阔台十一年(1239年)秋他50岁时返回故乡忻州,到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他68岁时在获鹿寓舍逝世,是他的遗民不仕和为金史编纂四处奔忙搜求有关资料时期。这期间,他的交游范围更广、作诗为文更多,对蒙古国的态度也逐渐转变。

元好问是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对当时所有的文学形式除金院本之类的戏曲作品未见流传至今的实证或记载传说之外,其他的几乎都有,如:诗、词、歌、曲、赋、小说,传统的论、记、表、疏、碑、铭、赞、志、碣、序、引、颂、书、说、跋、状、青词,以及官府公文诏、制、诰、露布等,均掌握熟练、运用自如。

元好问的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容实在,感情真挚,语言优美而不尚浮华。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世都对他的诗文有极高的评价。他的朋友徐世隆说他:“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清新顿挫,闲宛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他的另一位朋友李冶更誉其为“二李(李白、李邕)后身”。《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评元好问称;“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无宋南渡宋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派生拗粗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有法度。”

元好问又是一位高明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论诗三首》、《论诗三十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校笠泽丛书后记》等等,都很精辟地评论了古代诗人诗派的得失。他也主张作诗为文要“诚”、要写“情性”,还提出许多写作时的技巧原则,反对生硬晦涩,乱排典故,做学问要“真积力久”等等,都是他几十年亲身实践得来的结晶,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元好问当过中央和地方官,都尽心竭诚,兢兢业业,关心国家兴亡,关心民生疾苦,所以政治声誉非常高。当他罢职镇平县令,时元宵佳节,百姓老老少少对他恋恋不会,敬酒惜别。在内乡县令任上时,他“劳抚流亡,边境宁谧”,所以当他因母亲去世,按照传统礼制为其母亲罢官守孝3年“丁内艰”时,“吏民怀之”赞许他:“元好问劳抚流亡,循史也,不当徒以诗人自之”。他任南阳县令时,为当地人民争得减3年赋税,发展生产,使人民有休养复苏之望。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南阳县志》记载:“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

元好问目睹亲历金朝的衰亡和蒙古灭金的全过程,又从政多年,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时刻关注着金国的命运和金国史迹的保存。当金如败亡前夕,他就向当政者建议用女真文小字写一部金史,但未能如愿,他就私下编撰了一部《壬辰杂编》。金灭亡后,他抱着“国亡史兴,己所当任”的爱国信念,决心以自己一人之力修一部金史,并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他拒不应聘作蒙古国的官,以表明自己的遗民身分和对故国的忠忱。但为了写金史,又不得不与出仕蒙古国的中上层官员相周旋,以便取得他们的协助和必要的资料;也正因如此,而引起许多人对他的不谅解,“百谤百骂,嬉笑姗侮,上累祖弥,下辱子孙”。为了完成自己修金史的宏愿,元好问忍辱负重2O多年,直到去世,并为修金史,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建了一座“野史亭”,作为存放有关资料和编辑写作的地方。多年的奔波,使他积累了金朝君臣遗言往行的资料上百万字,后称“金源君臣言行录”。他又抱着“以诗存史”的目的,编辑成了《中州集》。这是一部金代诗歌总集,里面不仅收录了他所知道的金期一代已故或未仕于蒙古国的诗人词客、包括金朝两位皇帝及诸大臣以至布衣百姓的诗词2116首(其中诗2001首,词115首),而且为每位作者共250余人写了小传,给中国文学史填补了空白。《金史·艺文传》就是以它为蓝本写成的,后来的《全金诗》自然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增补而成的。同时,《中州集》也为金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可惜,正当他满怀信心地说只需破费三数月功夫,查阅抄录了《金实录》上的有关内容,即可着手《金史》的著述时,他的一个朋友却从中作梗,未能得在蒙古万户、汉军首领张柔处见到金实录,以致功亏一篑,使他抱恨以殁。元好问生前虽然未能实现自己修成金史的愿望,但他所收集的这些资料,却为元代修宋、辽、金史,以至明朝修元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为修金史奠定了基础。元好问尊重史实,不阿时俗,秉笔直书,所以后代学者一致认为,《金史》与元好问关系密切,《四库全书总目》称“多本其所著”。元好问这种国亡修史的作法,也为后人所仿效。如明朝遗老万斯同拒绝应清政府的博学宏词科的征召,也坚决不要清朝给的七品俸的纂修官官衔,却以“布衣”参与修《明史》。民国三年(1914年)创清史馆,也有不少清朝遗老为报故主来参与《清史稿》的编撰。

元好问十分重视和努力保护人才,喜欢奖掖后进。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初,元好问即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54个中原秀士王若虚、王鹗、杨奂、张德辉、高鸣、李治、刘祁、杜仁杰、张仲经、商挺等,请来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而经他教育或指授出来的文坛名手如郝经、王恽、许楫、王思廉、孟琪、徐琰、郝继先、阎复等多人。尤其是他保护和教育白朴的故事一直传为文坛佳话。白朴之所以后来能成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为白朴的《天籁集》作序的王博文认为,这与元好问的教导分不开:“遗山之后,乐府名家者何人?残膏剩馥,化为神奇,亦于太素(白朴字)集中见之矣。然则继遗山者,不属太素而奚属哉!”

元好问对蒙古国的态度有一个矛盾变化的过程。他痛心于金国被蒙古灭亡,对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金汴京西面元帅崔立投降蒙古和出卖金朝后妃大臣极为痛恨,但对崔立开门投降,客观上使汴京百万生灵免遭一朝全部涂炭死亡之祸又并不完全否定。因此,他被胁迫参与了为崔立撰写功德碑的重要政治事件,这也是他后来一直耿耿于心、别人对他指摘嘲讽的重要口实。在金元交替之际,元好问的思想十分痛苦和矛盾。他一方面痛心金朝的腐败和混乱,希望有一个除旧布新局面的出现,当他看到金朝被蒙古灭亡已成定局后,就把金朝那54位“天民之秀”推荐给蒙古国这个“维新之朝”。对于那些归降蒙古国的金朝旧臣如耶律楚材、张桑、严实、赵天锡等,只要他们曾为减轻金国人民少遭屠戮之苦做过一些好事,他都能够予以谅解。他在蒙古国生活了二十四五年,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他对蒙古国的看法逐渐发生变化。他对中原那些出仕蒙古国的汉族世侯如上述张柔、严实等能够兴文教、安定百姓生活表示赞赏。尤其对蒙古贤王忽必烈重视儒学、大兴学校,实行较利于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十分感激;对忽必烈击灭云南地方势力,取消它的半独立状态、恢复汉唐旧疆的赫赫功业特别钦佩,为其歌功颂德。从而他逐渐把蒙古国政府看作像汉唐那样值得自己骄傲的合法正统的政府,在他的《刘时举节制云南》七律诗中,他直接称蒙古国为“汉家”:“云南山高去天尺,汉家弦声雷破壁。九州之外更九州,海色澄情映南极”。渐渐地,元好问也把自己看作是蒙古国的一个臣民,对立的情绪逐渐消失。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元宪宗二年(1252年)春夏之间,元好问虽已63岁高龄,却还是与他的好友张德辉一起北去觐见忽必烈,请求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忽必烈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他俩又提出蠲免儒户的兵赋,忽必烈也答应了。

元好问多才多艺,除了长于诗文、从政之外,还深于历算、医药、书画鉴赏、书法、佛道哲理等学问,他的朋友遍及当时的三教九流,既有名公巨卿、藩王权臣,也有一般的画师、隐士、医师、僧道、士人、农民等,据有人考证,其有文字可据者达500余人,例如李杲(东垣)、张从正(子和),被尊为金元四大医学家中的两位(另两人为金代刘完素,元代朱震亨)所以他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位社会活动家。

元好问学问深邃,著述宏富,援引后进,为官清正,尤其在金元文坛上居首屈一指的地位,即使至明清、堪与他伯仲者也难得一二,被他的学生、师友及后人尊称为“一代宗工”、“一代宗匠”。迄今流传下来的据信是他的作品的有: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202篇,《中州集》10 卷,《唐诗鼓吹》10卷。另有已经散佚的著作多种:《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

元好问有4子5女。长子元拊,字叔仪,仕元为汝州知州;次子元振,字叔开,太原路参佐;三子元总,字叔纲,都省监印。另一子小名阿辛,早卒。5 女中次女元俨后为女道士。

CarieVinne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金代著名诗人、史学家。祖出北朝魏代鲜卑贵族拓跋氏,为唐诗人元结后裔。生父元德明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喜爱杜诗,推崇苏、黄。继父元格做官于掖县、冀州、陵川、略阳等地,常携好问赴任。其师郝天挺引导他潜心经传、留心百家、刻苦学诗,对其成长影响很大。他七岁能诗,人称“神童”。兴定五年(1221)进士及第,不就选。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材郎,充国史院编修。后又历官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金亡后二十余年间,潜心编纂著述,致力于保存金代文化。元宪宗七年(1257)九月卒。早年有志于经世治国,壮年时曾自负“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但长期的怀才不遇和面对黑暗的现实,使他逐渐清醒,出仕和归隐的内心矛盾开始加剧。遗山涉足于诗、词、文、散曲和笔记小说等文学的各领域,尤以诗的成就为最高。他的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反映当时人民饱受天灾人祸之苦的作品,真实具体,富有感染力。其词则被誉为金朝一代之冠,以苏、辛为典范,博采众长,兼有婉约、豪放等诸种风格。后人评赞其词“乐章雅丽,情致幽婉”,“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此处所选八首皆是佳作,其中又尤以两首《摸鱼儿》最富艺术魅力,“恨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和“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等皆是哀婉动人的佳句。其文艺评论的代表作《论诗绝句三十首》流传很广,强调诗歌的内容,同时重视艺术成就和诗人的品德,看是否能从大处着眼而不流于褊急,认为好诗应该真淳自然,推崇雄健豪迈的风格,反对绮靡纤丽的诗风,对后世影响颇大,尤其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之句十分脍炙人口。其散曲今存九首,其中《[双调]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小令为一代名曲,号称是“变宋词为元曲”的开山之作。裕之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真可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

(1190~1257)

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兴定五年(1221)进士,曾任国史院编修、南阳令、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后绝意仕进,潜心著述。好问才雄学赡,为金元之际的文学大家,在诗、词、文、曲、小说和文学批评方面均有造诣,诗歌成就尤高。今存诗1361首,内容丰富。部分诗篇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百姓苦难。诗人善于用典型的场景、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国破家亡的惨状和时代的劫难,沉郁悲凉,追踪老杜,堪称一代史诗。其写景诗,意境清新,音韵浏亮,耐人玩味。好问诗体裁多样,七言是其所长。《金史》本传称:“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沉郁,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好问词今传377首,感慨兴亡、言情咏物、登临怀古、送别赠答,题材广泛。其词艺术上以苏、辛为典范,博采众长,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当为金代词坛第一人。好问散曲,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具有开创性,今仅存9首。《续夷坚志》为其笔记小说集,不乏优秀篇章。好问为金代文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好问所编金诗总集《中州集》(附金词总集《中州乐府》),为金代保存了可贵的文化资料。该集借诗存史,选录精审,价值极高。元好问还著有《遗山集》(40卷)。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传世。

小菜G

元好问,金元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忻州市)人。出生于金代的封建士大夫家庭。金朝灭亡后,他拒绝做元朝的官,隐居乡里。在隐居期间,先后编成了史料价值极高的《中州集》和《壬辰杂编》。元好问一生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歌,他的《论诗》绝句30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很有地位。公元1257年诗人卒于河北获鹿。

(这名字好有创以哦~~就和偶的名一样HOHO~`0

南yi

元好问

姓名:元好问

生辰:1190年

忌日:1257年

籍贯:太原秀容(属今山西忻州)

地区:太原秀容(属今山西忻州)

国家:金代

职业:文学家、史学家

Chen

元好问是元德明的亲儿子!

余辉

小稼穑

相关推荐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个人资料 中文名:元好问别名:字裕之,号遗山、遗山先生 信仰:道家 性别:男 民族:汉族(鲜卑后裔) 国籍:金国 所处时代:金末元初时期 出生地: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 出生时间:公元90年 逝世时间:公元257年 职业: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 成就:创作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代表作品:《雁丘词》《临江仙》《骤雨打新荷》等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公元90年?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今山西忻州),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元好问还写过小说,所著志怪短篇小说《续夷坚志》四卷二百零二篇,其中除四篇有目无文和一篇内容残缺者外,实有一百九十七篇。从《续夷坚志》和元好问的其他诗文中,我们发现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受《列子》的影响相当大。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 元好问生平简介 金章宗明昌元年(90年),元好问诞生在忻州农村一个世代书香的封建士大夫家庭里。由于他的二叔和三叔都没有儿子,元好问的兄弟有三个,他又是第三,根于中国传统,他的叔父元格(后元好问称他为陇城府君)在他生后七个月时,就把他当做过继儿子,随即把他带到掖县县令任上。元好问天资聪明,七岁就能写诗,被人誉为“神童”。十一岁,嗣父在冀州任职,元好问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兼知登闻鼓院路择的赏识,路择“爱其俊爽,教之为文”。 十四岁,元好问又师从陵川郝晋卿学,博通经史、淹贯百家。到元好问十七岁时,嗣父元格被罢了陵川令,但为了儿子的学习,他仍继续陵川直到元好问十九岁完成其学业,才带全家离开陵川。 元好问从十六岁起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由于金章宗明昌元年“识免乡试”,他直接到并州参加府试,但榜上无名。此后十九岁(208年)又到长安参加府试,但这次又未中。 元好问二十一岁回故里,在离祠堂几十里外定襄遗山读书,故而自号“遗山山人”。两年之后,蒙古大军突袭秀容,屠城十万余众,其兄元好古丧生。为避兵祸,元好问举家迁往河南福昌,后转徙登封。 卫绍王崇庆元年(222年),元好问二十三岁,他又到中都第三次参加考试元好问简介,仍未考中。这年正月,金三十万大军被蒙古击败,蒙古已逼近中都,路上也不平、国家的危机,加上考试的失败,使他的情绪非常低沉忧虑。 贞佑桔二年(24年),元好问二十五岁。蒙古兵围攻、金兵节节败退,金宣宗仓皇迁都南京,元好问于这年夏天赴汀京,准备将于秋天举行的考试。虽然考试又一次失败,但他却通过应试汴梁,他得以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诗歌创作极丰。其中《箕山》、《元鲁县琴台》等篇,深得礼部尚书赵秉文赞赏,其文名震京师,誉为“元才子”。但不久由于蒙古兵围攻,元好问不得不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下来。之后元好问二十八岁(27年)又赴京赶考,又未成功。 兴定五年(22年)元好问三十二岁进士及第,因科场纠纷,被诬为“元氏党人”,便愤然不就选任。又过了三年,到他三十五岁时,元好问又得到赵秉文等人的贡举,以考试优异得中科举。这次宏词科登第后,元好问才正式就选,被任为权国史院编修,留官汴京,但生活颇为清苦。 三十六岁那年(225年)元好问因不满冷官生活请长假回到了登封,期间撰写了一部重要著作《杜诗学》,内容包括杜甫的传志、年谱和唐朝以来评论杜诗的言论。正大三年,元好问任河南镇平县令。次年改官河南内乡县令,不久其母张氏身故,其长子出生,元好问丁忧闲居内乡白鹿原,应邓州帅移刺瑗之邀,赴任幕僚。 但不久蒙古军攻陷凤翔,邓州帅投降,元好问借机辞去幕府。正大八年元好问调任南阳县令,他在任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成绩斐然。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 此后不久,元好问赴京调金中央 *** 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此后又升任左司都事,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天兴二年(233),蒙古军围开封,元好问在围城中。金哀宗逃出京城,兵败卫州后逃往归德府。朝中无主,崔立率兵向蒙古请降献城。崔立投降蒙古后,胁迫朝臣为其立碑歌功颂德,元好问、王若虚、刘祁等都被迫参加撰写碑文,磨掉宋徽宗所立“甘露碑”字迹,刻上碑文。 金哀宗天兴二年(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初,元好问即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54个中原秀士王若虚等元好问简介,请来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 金亡后元好问随大批官员被俘,并被押往山东聊城看管两年,后居住冠氏县。元好问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等地,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接上关系,生活逐渐好转和行动较为自由。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奸贼的误国,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 窝阔台十一年(239年)秋,其诗文名气颇大,元世祖忽必烈重臣耶律楚材倾心接纳元好问。可元好问无意做官,五十岁那年重回老家,隐居故里,并交友游历,潜心编纂著述。元宪宗七年(257)九月,他在获鹿寓舍逝世,享年68岁。 元好问生平评价
2023-09-02 21:43:391

元好问是谁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金代著名诗人、史学家。 祖出北朝魏代鲜卑贵族拓跋氏,为唐诗人元结后裔。 生父元德明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喜爱杜诗,推崇苏、黄。 继父元格做官于掖县、冀州、陵川、略阳等地,常携好问赴任。 其师郝天挺引导他潜心经传、留心百家、刻苦学诗,对其成长影响很大。 他七岁能诗,人称“神童”。 兴定五年(1221)进士及第,不就选。 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材郎,充国史院编修。 后又历官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 金亡后二十余年间,潜心编纂著述,致力于保存金代文化。 元宪宗七年(1257)九月卒。 早年有志于经世治国,壮年时曾自负“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 但长期的怀才不遇和面对黑暗的现实,使他逐渐清醒,出仕和归隐的内心矛盾开始加剧。 遗山涉足于诗、词、文、散曲和笔记小说等文学的各领域,尤以诗的成就为最高。 他的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反映当时人民饱受天灾人祸之苦的作品,真实具体,富有感染力。 其词则被誉为金朝一代之冠,以苏、辛为典范,博采众长,兼有婉约、豪放等诸种风格。 后人评赞其词“乐章雅丽,情致幽婉”,“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此处所选八首皆是佳作,其中又尤以两首《摸鱼儿》最富艺术魅力,“恨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和“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等皆是哀婉动人的佳句。 其文艺评论的代表作《论诗绝句三十首》流传很广,强调诗歌的内容,同时重视艺术成就和诗人的品德,看是否能从大处着眼而不流于褊急,认为好诗应该真淳自然,推崇雄健豪迈的风格,反对绮靡纤丽的诗风,对后世影响颇大,尤其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之句十分脍炙人口。 其散曲今存九首,其中《[双调]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小令为一代名曲,号称是“变宋词为元曲”的开山之作。 裕之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2023-09-02 21:43:541

元好问个人资料,元好问个人资料

  元好问(1190年-1257年10月12日)[1],字裕之,号遗山,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世称遗山先生。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著作有《中州集》、《南冠录》、《壬辰杂编》、《拾遗记》、《续夷坚志》等等。   家世背景   元好问自称是唐朝诗人元结的后裔[2],祖父元滋喜曾经是金朝的铜山令。父亲元德明隐居不仕,以诗文著称于世,著有《东岩集》三卷。   少年聪慧   元好问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的七月初八。出生七个月后,就被过继给叔父元格。四岁随从母张氏学习,受到完善的教育。五岁时跟随叔父住掖县(今属山东)。元好问七岁能诗,被称为神童[3]。十一岁时,元格移官冀州,元好问随叔父移居。元格延聘学士路泽教导元好问。十四岁时,元格再次移官陵川,元好问师事陵川著名学者郝天挺[3][4]。   元好问十六岁时往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的人对他说,今天捕到一只大雁,另一只脱网。但脱网之雁悲鸣不去,最终撞地而死。元好问听后买下这两只雁,将其葬于江边,并有感写下《雁丘词》[5]。其中首句“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至今仍脍炙人口。   十八岁时,元好问返乡完婚,后又回到陵川。   科举长路   元好问在追随郝天挺学习六年以后,从二十岁起,“下太行、渡大河”,开始了各处游历的“觅官”生涯。他从十六岁开始赴试起,应举做官的思想一直不断。二十一岁时,他的叔父元格病逝于陇城任所,元好问自此结束了游居的生活,扶柩回到忻州原籍。金宣宗贞v二年(1214年),蒙古军陷秀容城,元好问的长兄惨遭杀害,时年二十五岁的元好问避兵邻县阳曲北山。贞v四年(1216年),元好问风闻蒙古军又将南下,举家至河南避乱。这个时期的元好问目睹战乱四起,写下了不少悲愤之作,其中《箕山》、《琴台》等诗。元好问自二十岁始赴长安应试,直到二十八岁已经参加过数次科举,但并没有得到好的成绩。二十八岁时赴汴京以诗文谒见当时的礼部尚书赵秉文。后者对《箕山》、《琴台》等大为赏识,“以为近代无此作也”。元好问遂名震京师。[3][6][7]然而这时候的元好问由于仕途不顺,已经流露出对科举做官的懊恼和灰心。在此之前,他的诗作尽管反映了游历所见的苦难情形,但仍然朝气蓬勃,透露出宏大的抱负。二十八岁后,仕途不顺的他如同从做官的迷梦中清醒过来,此时的诗作中如“一寸名扬心已灰,十年长路梦初回”(《示崔雷社诸人》)[8]、“无端学术与时背,如瞽失相徒怅怅”(《雪后招邻舍王赞子相饮》)[9]已经表露了这样的情怀。   1218年春,二十九岁时的元好问移居嵩山。这时元好问感到理想难以实现,在思想上处于低潮,但这也为他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的契机。他将注意力集中到更为现实的事情中去,开始经营生计,关注农民生活,写出了一系列贴近农民,反映农民情感的作品。同时,他的作品中开始出现对时政的影射。元好问一生的作品中较少这种题材的诗歌,它们也比较集中出现在这个时期。[10]   仕隐十年   三十二岁至四十二岁的十年是元好问人生的第二阶段。艰难的时势使得充满爱国情怀的元好问无法彻底放弃做官的理想[11]。在这种矛盾的困扰下,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但当时主考官赵秉文因滥放及第被贬官,元好问愤而不就选。三年后,元好问在赵秉文及杨云翼着力劝说下应选宏辞科,中选后召任国史院编修。   在之后的几年中,元好问实际上处于时仕时隐的状态。一方面渴求出仕以改变时局,成就一番事业,另一方面又逐渐认识到官场黑暗,厌倦于复杂的政治斗争,使得元好问思想上的矛盾不断加深。元好问任国史院编修不久便辞官出京[12]。后来曾经担任镇平县令(1226年)[13]和内乡县令(1227年)[14],又因为母亲过世而离官。三年后(1231年)服丧期满,迁任南阳县令[15]。不久后诏至汴京,任尚书都省掾。这一年他的妻子张氏病逝[16][17]。然而对于元好问来说,接下来的天兴元年(1232年)才是多事之秋。三月、十二月蒙古军两次围困汴京,这时元好问又升至尚书省左司都事。同是天兴元年三月,他的三女儿也早夭[18]。五月,赏识提携他的赵秉文逝世[16]。蒙古军第二次围城时,金哀宗率兵弃城突围[19]。汴京城内粮食已绝,米价暴涨,百姓多有饿死,已经发展到食尸甚至食人的地步[20][21]。1233年正月,守城西面元帅崔立以汴京城投降蒙古军,自封郑王[22][23]。   蒙古军占领汴京后,崔立自认为救活了京城百万民众,曾要求元好问等文人为其立碑颂德。元好问等文臣视崔立为叛贼,不愿落笔,另一方面又恐为崔立所害,于是找到未有官职的文士刘祁来撰碑文[24]。刘祁在后来回忆中记载他起初也坚辞不就,后来元好问等人多次逼迫,只好代为起草碑文,由元好问修改后,刻为碑文[25]。之后元好问又向耶律楚材上书,举荐一批知名文士,请求后者予以保护。此两件事令元好问被质疑其“气节”问题,在以后一直困扰着他。四月二十九日,元好问作为金朝官员被押解出汴京[26]。五月,元好问在乱离中携友人幼子白朴,北渡黄河[27]。   国破归隐   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秋,元好问被元政权长期拘管于聊城(今属山东),天兴三年(元太宗六年正月初十日,即1234年2月9日),哀宗自杀,金朝灭亡。两年后(1235年),元好问由聊城移居冠氏(今山东冠县)住了四年。金朝的灭亡与人民的惨状对未能将国家于危难中挽救的元好问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此外崔立功德碑之事也令他悔恨自责,由此招来的毁谤更令他积郁难排[28]。这个时期元好问常常沉醉酒中以求解脱。然而这种悲痛沉郁的心情也造就了元好问在诗歌方面的成功。代表了他思想和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丧乱诗”大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五十岁时,元好问回到故乡忻州。这时的他思想消沉,心生厌世之感,甚至认为“读书误人多”,要后代学耕耘种树,也不要学读书。他开始信奉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流露出宿命论的思想。   然而,元好问在行动上也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回到故乡后,元好问开始四处奔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大毅力编写亡金野史。他首先编成《中州集》,以诗志史,同时收集散佚的诗歌。他还编写了《南冠录》,记载元氏列祖列宗言行录以及金朝君臣的事迹。这两本书元好问在聊城时便开始撰写,对后来的《金史》有很大影响。后来又编有《金源君臣言行录》、《壬辰杂编》。元好问在故乡筑起“野史亭”,可见其著史之志。此外他也注重保护文学作品与文献,使金朝的文学源流不因国亡而中断。他编有《东坡乐府集选》、《唐诗鼓吹》,并致力于保存金朝文化。   元好问晚年一方面致力于金朝历史和文化的保护,另一方面也开始立馆讲学。他在封龙山与张德辉、李冶一道讲学,学生众多,并称为“龙山三老”[29]。六十三岁时,元好问与张德辉北上觐见忽必烈,说服忽必烈接纳尊信儒学的成功,并请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促使忽必烈任用儒士治国[30]。   元宪宗七年九月初四日(1257年10月12日),元好问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1],葬于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西张乡韩岩村)。   诗文   元好问辑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学作品。此外著有《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乐府》三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   其诗刚健、其文弘肆、其词清隽,缺点是“往往自蹈窠臼”。元好问的诗词可以说是金元两代诗词的代表。今存诗1361首,内容丰富。清代刘熙载评论:“金元遗山诗兼杜、韩、苏、黄之胜,俨有集大成之意。以词而论,疏快之中,自饶深婉,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者矣。”[31]   元好问的诗,依其风格变化,大致可划分成早年、金亡前后和晚年三个时期[32]。早期的诗作中保留了浓厚的宋诗色彩。随着元好问生活阅历的丰富,随着国家危难深化,他开始逐步形成独有的刚健、质朴、沉郁、悲慨的诗风。金亡前后的诗,融唐入宋,风格醇厚天然,既讲求意境,又不避议论。他的丧乱诗最能体现他激越而悲慨的风格。诗篇内容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百姓苦难,如《岐阳》、《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沉郁悲凉,直追老杜,堪称一代“诗史”。而晚年的元好问诗风趋于老成,语言更朴素,感情更深沉,消去了愤怒和激动。其写景诗,表现山川之美,意境清新,脍炙人口。他的诗歌风格的变化和他的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33]。   元好问之文继承唐宋八大家传统,清新雄健,长短随意,众体悉备,为金代文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其诗学上承东坡,好取具有风骨、摒除儿女之情的凌云健笔。对于华艳的南方文学较多贬抑[34]、对北方文学则颇有表彰[35]。特别是受到禅学的影响,力主“天成、自得、超然”的风格。[36][37]   今存词377首,艺术上以苏、辛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当为金代词坛第一人。散曲仅9首,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具有开创性。《续夷坚志》是现存为数不多的金代笔记小说。所编《中州集》及《壬辰杂编》,在今本《金史》中多采其说法。   注释   1.^ 1.0 1.1 在郝经撰写的《遗山先生墓铭》开头提到“岁丁巳秋九月四日,遗山先生卒于获鹿寓舍。”由这可知元好问的去世时间为丁巳年旧历九月初四。另外,根据丁巳条目中所换算的公元年份,只有1197年和1257年比较靠近其生存时代。万一,其卒年真的是1197年,那他要如何帮在元光二年(1223年)去世的刘景玄撰写《刘景玄墓铭》呢?故可确认其卒年于1257年。   2.^ 高桥幸吉 《元好问和元结》《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02期   3.^ 3.0 3.1 3.2 (元)脱脱,《金史·艺文下》元德明子好问   4.^ 王士祯《池北偶谈》曰:“金、元间有两郝天挺,一为元遗山之师,一为遗山弟子。”   5.^ 元好问,《遗山新乐府》卷一《摸鱼儿题序》:“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余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同行者多为赋诗,余亦有《雁邱词》。”   6.^ 《金史·元好问传》   7.^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台北:汉京文化,1992年6月。页714   8.^ 元好问,《示崔雷社诸人》   9.^ 元好问,《雪后招邻舍王赞子相饮》   10.^ 王玉声,《略论元好问的生平思想》,收录于《元好问研究论略》   11.^ 元好问,《与定庚辰太原贡士南京状元楼宴集题名引》:“抑将为奇士,为名臣,慨然自拔于流俗,以千载自任也。”   12.^ 元好问,《出京史院得告归嵩山侍下》:“从宦非所堪,长告欣得请”   13.^ 元好问,《除夜》,《遗山先生文集》卷八   14.^ 元好问,《长庆新仓记》,《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二   15.^ 元好问,《邓州新仓记》,《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三   16.^ 16.0 16.1 缪铖,《元遗山年谱汇纂》   17.^ 元好问,《孝女阿秀墓铭》:“年十三,予为南阳令,其母张病殁。”   18.^ 《孝女阿秀墓铭》:“开兴壬辰三月朔死。”   19.^ 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20.^ 刘祁,《归潜志》卷十一,《录大梁事》:“百姓食尽,无以自生,米升直银二两,贫民往往食人殍,死者相望,官日载数车出城,一夕皆剐食其肉净尽。缙绅士女多行于街,民间有食其子。”   21.^ 《金史》卷一一五:“时汴京内外不通,米升银二两。百姓粮尽,殍者相望,缙绅士女多行乞于市,至有自食其妻子者”   22.^ 刘祁,《归潜志》卷十一,《录大梁事》   23.^ 《金史》卷一一五,《完颜奴申传》《崔立传》   24.^ 炯范. 《历史的冲融》. 知书房出版集团. 2009. ISBN 9789579663953.,200-201页   25.^ 刘祁,《归潜志》卷十二,《录崔立碑事》   26.^ 元好问,《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27.^ 元好问,《癸巳五月三日北渡》   28.^ 元好问,《别李周卿》:“六年河朔州,动辄得谤讪”,元遗山集   29.^ 《元史》卷一六三,《张德辉传》:“与元裕、李冶游封龙山,时人号为龙山三老云”   30.^ 《元史》卷一六三,《张德辉传》:“壬子,德辉与元裕北觐,请世祖为儒教大宗师,世祖悦而受之”   31.^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2.^ 蔡厚示,《论元好问诗风的衍变》,文学遗产,1990年4期   33.^ 《金史·元好问传》称:“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沉郁,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   34.^ 如〈自题中州集后〉五首之一:“邺下曹刘气尽豪,江东诸谢韵尤高。若从华实论诗品,未便吴侬得锦袍。”   35.^ 如论诗绝句:“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对斛律金《敕勒歌》的颂扬。   36.^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台北:五南图书,1994年8月 ISBN 9571108889 页280-292。   37.^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页715-717。 人物资料 郝蕾个人资料 u2002 今夜百乐门辛未个人资料 u2002 冯恩鹤个人资料 u2002 马佳佳个人资料 _ 张孟宁个人资料 u2002 六小龄童章金莱个人资料 u2002
2023-09-02 21:44:011

诗人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元好问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高祖元谊,北宋宣和年间官忻州神武军使,定居秀容。元好问出生七月,过继叔父元格。格历任掖县、陵川令,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卒于陇城 。好问七岁能诗 ,有神童之目。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 ,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 金亡不仕,以著述存史自任;采摭金源君臣遗言往行,至百余万言,元人编修《金史》多本其著。纂成《中州集》十卷 ,附《中州乐府》,有金一代诗词多赖以存。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今属河北)寓舍,年六十八。《金史》卷一二六附传元德明。缪钺谓:“金自大定 、明昌以还,文风蔚起,遂于末造笃生遗山,卓为一代宗匠。其诗嗣响子美,方轨放翁,古文浑雅,乐府疏快,国亡以文献自任。所著《壬辰杂编》虽失传 ,而元人纂修《金史》,多本其书,故独称雅正。诗文史学,萃于一身,非第元明之后无与颉颃,两汉以来 ,固不数数觏也 。”著有《遗山文集》四十卷,《遗山乐府》五卷,《续夷坚志》四卷。《全金元词》收录其词三百八十馀首,最为完备。元元好问塑像好问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遗言往事,多为后人纂修金史所本。著有《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传世有《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辑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学作品。著有其诗刚健、其文弘肆、其词清隽,缺点是“往往自蹈窠臼”。今存诗1361首,内容丰富。一些诗篇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百姓苦难,如《岐阳》、《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沉郁悲凉,追踪老杜,堪称一代“诗史”。其写景诗,表现山川之美,意境清新,脍炙人口。诗体裁多样,七言是其所长。元好问之文继承唐宋大家传统,清新雄健,长短随意,众体悉备,为金代文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今存词377首,艺术上以苏、辛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赵秉文简介,当为金代词坛第一人。今存散曲仅9首,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具有开创性。《续夷坚志》为其笔记小说集,为金代现存的优秀短篇小说。元好问元好问像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人家。他的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相传,他的祖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一说为秦王拓跋翰,另一说为南安王拓跋余)。 后来,后来的祖先又随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北魏分裂之后,户籍落至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期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他的高祖元谊,在北宋晚期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官忻州神武(虎)军使。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平时诗酒自娱,著有《东岩集》。元好问出生后七个月,即过继给他的任县令的二叔父元格(后元好问称他为陇城府君)。元好问生活的时代,正是金元兴替之际,金朝由盛而衰被蒙古灭亡,蒙古本是金的臣属,崛起后征伐四方而灭掉金国。在这样的大战乱大动荡的社会环境里,元好问也经历着国破家亡,流离逃难的痛苦煎熬元好问。大致来说,他的一生可以分成这样几个大的阶段:21岁前,他过的是学生和公子哥儿的优裕生活。这20来年,随着他的过继父元格,转徙于山东、河北、山西、甘肃的县令任上,一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早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即因作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 虽然初次参加科举未能魁名高中,但因多遇名人指教,学问大为长进,打下了做诗为文的深厚根基。太原王中立(字汤臣)、翰林学土路铎(字宣叔)、名儒郝天挺(字晋卿)等都对元好问有过指教师授的功劳。另一方面,丰厚的物质生活和科场失意的打击,使元好问养成了嗜酒的不良癖好。22岁至35岁,是元好问科场多次挫折和遭受战祸、家破人亡,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时期。其间,他备尝了人生的痛苦艰辛。不过,通过应试汴梁,他得以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不仅在学问上受到高明的指点,诗文大为进步,而且为以后的仕途进退也打下了重要基础。自35岁中博学宏词科入选翰林院,到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1233年)汴京城破被蒙古兵俘虏,是他宦海浮沉和仕途最终结束时期。这一时期,他因不满史馆的冷官生活,很快辞官回豫西登封家中闲居。后被荐举出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再调金中央 *** 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经历蒙古围城、崔立叛降、汴京城破、被俘囚押的饥饿忧愁、流血流泪、生离死别等恶梦般的生活。自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被蒙古兵俘虏,押赴聊城羁管软禁,到元太宗窝阔台十年(1238年)八月49岁结束羁系生活,他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冠氏之间,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接上关系,生活逐渐好转和自由。 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奸贼的误国,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则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从窝阔台十一年(1239年)秋他50岁时返回故乡忻州,到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他68岁时在获鹿寓舍逝世,是他的遗民不仕和为金史编纂四处奔忙搜求有关资料时期。这期间,他的交游范围更广、作诗为文更多,对蒙古国的态度也逐渐转变。元好问,元好问雕像字裕之,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出身于世代书香官宦人家。其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后随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北魏亡后,落籍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期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其高祖元谊,在北来晚期徽宗宣和年间(1119-1225年),官忻州神武(虎)军使。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平时诗酒自娱,喜爱杜诗,推崇苏、黄,著有《东岩集》。元好问出生后七个月,过继给二叔元格(后元好问称他为陇城府君)。 四岁开始学字读书,七岁入小学,八岁学作诗,被誉为神童。十一岁后,随继父元格官冀州(今河北冀县),期间受到翰林侍读学士路铎的赏识并指点其作文;十四岁,元格调官陵川,元好问受业于泽州宿儒郝天挺(字晋卿)。从学六年,博通经史,尤工诗。二十一岁回故里,在离祠堂几十里外定襄遗山读书,故而自号“遗山山人”。两年之后,蒙古大军突袭秀容,屠城十万余众,其兄元好古丧生。为避兵祸,元好问举家迁往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后转徙登封。贞祐二年(1214)金宣宗南渡,迁都开封,大批文人随之南迁。此时元好问与金朝诗文名家赵秉文、冯璧、雷渊、李献能、王渥、崔遵、王著等人交游,或拜师或为友,尤以辛愿、李汾和李献甫为知己。元好问经常与诸人游山水名胜,诗酒酬唱,对景抒情,借古讽今,诗歌创作极丰。其中《箕山》、《元鲁县琴台》等篇,深得礼部尚书赵秉文赞赏赵秉文简介,以为近代无此佳作。于是名震京师,誉为“元才子”。兴定五年(1221)进士及第,因科场纠纷,被诬为“元氏党人”,便愤然不就选任。三年后,哀宗正大元年(1224),得赵秉文等人贡举,考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材郎,充国史院编修,留官南京(今河南开封)。自哀宗正大三年起,历任镇平令、内乡令、南阳令。 天兴元年(1232),擢尚书省掾。不久升任左司都事,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天兴二年(1233),蒙古军围开封,元好问在围城中。金哀宗以“亲征”之名逃出京城,兵败卫州后逃往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朝中无主,诸军帅不听调遣,朝野有关于立荆王完颜守纯(宣宗子)监国以城投降蒙古议论。两位留守大臣只知死守,全无应对之策。趁官民失望、愤怒之际,安平都尉、京城西面元帅崔立率兵作乱,杀二相及十多位官员,以城向蒙古请降。崔立投降蒙古后,自认为有免开封屠城之祸,拯救一城生灵之功,胁迫朝臣为其立碑歌功颂德。元好问、王若虚、刘祁等都被迫参加撰写碑文,磨掉宋徽宗所立“甘露碑”字迹,刻上碑文。几天后蒙古兵入开封,大肆抢掠,碑立否不知结果。此事史称“崔立碑事”或“甘露碑事”。因撰写崔立记功碑文,有涉“名节”一事,元好问一生为愧所扰。金亡,元好问随大批官员被俘,并被押往山东聊城看管两年,后居住冠氏县(今冠县)。因其诗文名气颇大,元世祖忽必烈重臣耶律楚材倾心接纳元好问。可其无意做官,五十岁那年重回老家,隐居故里,并交友游历,潜心编纂著述,度过余生。元宪宗七年(1257)九月卒,享年六十七岁。元好问有4子5女。长子元拊,字叔仪,仕元为汝州知州;次子元振,字叔开,太原路参佐;三子元总,字叔纲,都省监印。 另一子小名阿辛,早卒。5 女中次女元俨后为女道士。元好问早年有志于经世治国,壮年时曾自负“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但长期怀才不遇和面对黑暗之现实,其逐渐清醒,终而走向出仕归隐之路。遗山涉足于诗、词、文、散曲和笔记小说等文学各领域,尤以诗成就为最高。其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反映当时人民饱受天灾人祸之苦作品,真实具体,富有感染力。其词,则被誉为金朝一代之冠,以苏、辛为典范,博采众长,兼有婉约、豪放等诸种风格。后人评赞其词“乐章雅丽,情致幽婉”,“深于用事,精于炼句”。其文艺评论代表作《论诗绝句三十首》流传很广,强调诗歌内容,同时重视艺术成就和诗人品德,看是否能从大处着眼而不流于褊急,认为好诗应该真淳自然,推崇雄健豪迈风格,反对绮靡纤丽诗风,对后世影响颇大,尤其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之句十分脍炙人口。其散曲今存九首,其中《[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小令为一代名曲,号称“变宋词为元曲”开山之作。裕之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元好问《元遗山先生全集》内页是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对当时所有的文学形式除金院本之类的戏曲作品未见流传至今的实证或记载传说之外,其他的几乎都有,如:诗、词、歌、曲、赋、小说,传统的论、记、表、疏、碑、铭、赞、志、碣、序、引、颂、书、说、跋、状、青词,以及官府公文诏、制、诰、露布等,均掌握熟练、运用自如。 元好问的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容实在,感情真挚,语言优美而不尚浮华。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世都对他的诗文有极高的评价。他的朋友徐世隆说他:“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清新顿挫,闲宛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他的另一位朋友李冶更誉其为“二李(李白、李邕)后身”。《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评元好问称;“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无宋南渡宋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派生拗粗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有法度。”元好问又是一位高明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论诗三首》、《论诗三十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校笠泽丛书后记》等等,都很精辟地评论了古代诗人诗派的得失。他也主张作诗为文要“诚”、要写“情性”,还提出许多写作时的技巧原则,反对生硬晦涩,乱排典故,做学问要“真积力久”等等,都是他几十年亲身实践得来的结晶,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词的创作1、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1)丧乱词;(2)写景词;(3)爱情词(4)其他:咏怀、吊古、送别、咏物、射猎、边塞词2、特色:元好问以苏、辛为典范,并吸取各家之长,因而兼有婉约、豪放诸种风格。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诗歌理论主张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主要理论观点在于提倡“自然”,主张情性之“真”;倡导雄劲豪放的诗风提倡性灵、神韵、格调的兼容;主张李、杜并列;提倡多元继承的诗风;开郝经诗歌理论之先端。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影响也有元一代的诗歌理论。元好问的主要文学成就元好问诗歌的主要成就在于丧乱诗的思想价值和山水诗的审美价值。 元好问的丧乱诗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是真实地反映了金朝被灭亡,人民遭涂炭的社会现实,他的著名的《岐阳三首》为其中代表作品。真实是元好问丧乱诗最主要的特点。二是历史的反思。元好问的丧乱诗,包融了他对丧乱事实的历史审视,作出了历史的评价,从而增加了思想的深度。元好问是金朝最杰出的词人,存词三百余首,无论词之数量质量,都为金词之冠;元好问的散文雄深简朴,独具一格,元好问有笔记作品《续夷坚志》,为金代笔记上乘之作。元好问目睹亲历金朝的衰亡和蒙古灭金的全过程,又从政多年,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时刻关注着金国的命运和金国史迹的保存。 当《中州集》金如败亡前夕,他就向当政者建议用女真文小字写一部金史,但未能如愿,他就私下编撰了一部《壬辰杂编》。金灭亡后,他抱着“国亡史兴,己所当任”的爱国信念,决心以自己一人之力修一部金史,并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他拒不应聘作蒙古国的官,以表明自己的遗民身份和对故国的忠忱。但为了写金史,又不得不与出仕蒙古国的中上层官员相周旋,以便取得他们的协助和必要的资料;也正因如此,而引起许多人对他的不谅解,“百谤百骂,嬉笑姗侮,上累祖弥,下辱子孙”。为了完成自己修金史的宏愿,元好问忍辱负重20多年,直到去世,并为修金史,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建了一座“野史亭”,作为存放有关资料和编辑写作的地方。多年的奔波,使他积累了金朝君臣遗言往行的资料上百万字,后称“金源君臣言行录”。他又抱着“以诗存史”的目的,编辑成了《中州集》。这是一部金代诗歌总集,里面不仅收录了他所知道的金期一代已故或未仕于蒙古国的诗人词客、包括金朝两位皇帝及诸大臣以至布衣百姓的诗词2116首(其中诗2001首,词115首),而且为每位作者共250余人写了小传,给中国文学史填补了空白。《金史·艺文传》就是以它为蓝本写成的,后来的《全金诗》自然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增补而成的。 同时,《中州集》也为金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可惜,正当他满怀信心地说只需破费三数月功夫,查阅抄录了《金实录》上的有关内容,即可着手《金史》的著述时,他的一个朋友却从中作梗,未能得在蒙古万户、汉军首领张柔处见到金实录,以致功亏一篑,使他抱恨以殁。元好问生前虽然未能实现自己修成金史的愿望,但他所收集的这些资料,却为元代修宋、辽、金史,以至明朝修元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为修金史奠定了基础。元好问尊重史实,不阿时俗,秉笔直书,所以后代学者一致认为,《金史》与元好问关系密切,《四库全书总目》称“多本其所著”。元好问这种国亡修史的作法,也为后人所仿效。如明朝遗老万斯同拒绝应清 *** 的博学宏词科的征召,也坚决不要清朝给的七品俸的纂修官官衔,却以“布衣”参与修《明史》。民国三年(1914年)创清史馆,也有不少清朝遗老为报故主来参与《清史稿》的编撰。元好《岐阳三首》清风明月诗意图问当过中央和地方官,都尽心竭诚,兢兢业业,关心国家兴亡,关心民生疾苦,所以政治声誉非常高。当他罢职镇平县令,时元宵佳节,百姓老老少少对他恋恋不会,敬酒惜别。在内乡县令任上时,他“劳抚流亡,边境宁谧”,所以当他因母亲去世,按照传统礼制为其母亲罢官守孝3年“丁内艰”时,“吏民怀之”赞许他:“元好问劳抚流亡,循史也,不当徒以诗人自之”。 他任南阳县令时,为当地人民争得减3年赋税,发展生产,使人民有休养复苏之望。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南阳县志》记载:“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元好问十分重视和努力保护人才,喜欢奖掖后进。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初,元好问即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54个中原秀士王若虚、王鹗、杨奂、张德辉、高鸣、李治、刘祁、杜仁杰、张仲经、商挺等,请来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而经他教育或指授出来的文坛名手如郝经、王恽、许楫、王思廉、孟琪、徐琰、郝继先、阎复等多人。尤其是他保护和教育白朴的故事一直传为文坛佳话。白朴之所以后来能元曲四大家成为之一,为白朴的《天籁集》作序的王博文认为,这与元好问的教导分不开:“遗山之后,乐府名家者何人?残元曲四大家膏剩馥,化为神奇,亦于太素(白朴字)集中见之矣。然则继遗山者,不属太素而奚属哉!”枝间新叶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小序:乙丑岁⑵赴试并州⑶,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⑷,号曰“雁丘”⑸。 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⑹,今改定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1)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2)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注:(1)就,一作“是”。(2)自,一作“喑”。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黄星。几年飞去,淡春阴、平野草青青。冰井犹残石甃,露盘已失金茎。风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壶声。想骊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 飘零。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笑杀西赋客,壮怀无复平生。浙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时自笑。虚名负我,平生吟啸。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青镜晓。白发又添多少。石州慢赴召史馆,与德新丈别于岳祠新店,明日以此寄之。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从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间风女。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羁旅。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几为虚名,误却东家鸡黍。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心漫与行人语。诗句欲成时,满西山风雨。临江仙 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华表归来老令威,头皮留在姓名非。旧时逆旅黄粱饭,今日田家白板扉。沽酒市,钓鱼矶,爱闲真与世相违。墓头不要征西字,元是中原一布衣。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楼前小语珊珊,海棠帘幕轻寒。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丁丑岁三乡作)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钟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柳子厚,唐之谢灵运;陶渊明,晋之白乐天。)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陆芜而潘净,语见《世说》)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事见元稹《子美墓志》)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水乐,次山事。又其《欸乃曲》云:“停桡静听曲中意,好似云山韶□音”)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校几多?(天随子诗:“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怨兔葵。金人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百年才觉古风回,元佑诸人次第来。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寻访人物:元好问寻访[双调]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蹙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琼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卜居外家东园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丰年。移居要就:窗中运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最后清风。玄都观里桃千数 ,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 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方休。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2023-09-02 21:44:101

元好问最著名的十首诗词

元好问最著名的十首诗词是:《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论诗三十首其四》、《京都元夕》、《杨柳》、《点绛唇·长安中作》、《长寿山居元夕》、《客意》、《喜春来·春宴》、《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1、《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作者:金·元好问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翻译:重重叠叠的山峰隔断了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更觉得年丰人寿在我们这个小村落。移居到想要去的人迹罕至之所,那里有窗口可以看到碧绿的山峰,还有屋后茂密的松柏一棵棵。种植那十年成材的树木,耕作那一年收获的谷物,都交给那些年轻人吧。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来,欣赏那将落的明月;醉饱之后,充分享受那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2、《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作者: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翻译: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3、《论诗三十首其四》作者:金·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翻译:陶渊明的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4、《京都元夕》作者:金·元好问祛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翻译:元宵时节,到处都能碰到盛装打扮的游人,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孩童们互相追逐打闹。我这个穿着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5、《杨柳》作者:金·元好问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翻译:杨柳的枝叶青青,沟水潺潺地淌流;黄莺在调舌歌唱,卖弄着娇美轻柔。桃花似记得当日,题诗的客人来游。斜倚和煦的春风,咯咯地笑个不休。6、《点绛唇·长安中作》作者:金·元好问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翻译:在水边,春天归来了,绿纱窗轻轻的吟唱着长留春在的歌。春在何处?落花纷飞,莺燕无语。情意绵远的抒发我内心的情怀,却只见树木在朦胧的烟中。日下西楼,独剩下帘外的细雨,怕是只能在梦中去寻找春的踪迹。7、《长寿山居元夕》作者:金·元好问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翻译:隐隐约约闪烁着的灯火陪伴着荒凉的山村,枯黄的树叶落满了山岭,厚厚的积雪拥塞着柴门。三十九年的人生,经历了无限世事,只留下孤独的身影,相伴我度过黄昏。8、《客意》作者:金·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翻译:在积雪映照的屋子里,面对青灯孤枕难以入眠,归家的路途清楚明了地展现在眼前。在家乡山里居住的儿女们应该也是急切地盼望着我,互相谈论着:十月上旬能到家吗?9、《喜春来·春宴》作者:金·元好问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翻译:梅花虽残了,它那洁白的花瓣上香气。柳树抽芽了,梢头一片嫩黄色,柳叶儿还没长出来。春风和煦,吹满楼台。桃杏的花苞儿刚刚裂开,这种情景正该高唱《喜春来》。10、《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作者:金·元好问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翻译:旅舍中烛光昏暗,室外下着微雨透进阵阵寒凉。心中挂念的人儿也独坐在闺楼中,缕缕月光映照空床。多情的人却被无情的事物所烦扰,受着相思煎熬,只觉得今天夜晚仍像昨夜一样漫长。那富贵人家豪华的金屋内十分温暖,精美的香炉飘散出薰香,温和可亲的气氛只属于富家子弟。我那文士雅集的庭院中有多少珍贵的相思树木,其中的梅花树辛苦艰难地熬过了寒冬,就是为了迎来海棠开放的春天。
2023-09-02 21:44:191

元好问原文_翻译及赏析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元好问 轶事典故 诗狂他日笑遗山 元好问在临终之时嘱咐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只题七个字“诗人元好问之墓”,足见他对自己诗歌创作的重视与肯定,而“诗狂他日笑遗山,饭颗不妨嘲杜甫。”一句更是显示了他对自己诗才的极为自信。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曾在遗山(今山西定襄县城东北)读过书,因此自号遗山,金朝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他自幼聪明过人,四岁读书,八岁就能作诗,十四岁拜陵川名儒郝天挺为师。潜心学习六年,研究古代典籍,数年间精通百家,并具备了较高的文学修养。元好问一生写了5000多首诗,今存1388首,词今存384首。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这些诗是在金朝灭亡前后写出的,主要有《歧阳》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车狩后即事》五首、《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续小娘歌》十首等。这些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现实,具有诗史的意义。元好问的“丧乱诗”就艺术上的概括力和情感上的真挚性来说,是杜甫以后少有的。但他不像杜甫那样对国家的复兴还抱有希望,他是既绝望而又不甘心,郁结的感情爆发为悲歌,感染力是很强烈的,并且这些“丧乱诗”又掀起了杜甫之后的现实主义诗风的又一 *** 。比如《歧阳》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歧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再比如《癸巳五月三日北渡》:“道傍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笔笔皆为血泪,字字饱含悲愤。正如清代大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题遗山诗》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正是山河的破碎,诗人的忧患,才造就了这些旷世之作。 当然,元好问还有为数不少的写景诗,这类诗的总体风格是豪壮、清雅、不事雕琢,有很多名句佳句。比如《游黄华山》:“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雷公怒击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诗人以大气磅礴、力度千钧的笔势,写出了黄华山瀑布的奇观,给人以雄壮豪放的感受。此外,元好问在晚期还写有一些题画诗,这类诗短小精炼、意境深远,往往是借题发挥,耐人品味,充分地衬托了画作的内涵。比如《秋江晓发图》:“百转羊肠挽不前,旃车辘辘共流年。画图羡杀扁舟好,万里清江万里天。”由诗中可以看出,画的内容是秋江无际、扁舟晓发,但诗人只把这种画面作为引子,而把道路艰难、世路艰难作为咏叹的真正对象,使得画图的意境和内涵都扩展了许多。 元好问留存下来的词有384首,称为《遗山乐府》。后代研究者有不少人爱他的词,如翁方纲认为元好问的词比陆游的词还高秀;刘熙载称元好问的词是“集两宋之大成”,兼备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近代学人郭象升在《古文学家别集类案》中评价元好问:“遗山笔力奇伟,吸纳万流,遗集四十卷,与《金史》相为表里。”应当说,这些评价虽有拔高之嫌,却也说明元好问的词的确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填词,到晚年也没有放弃。就风格而言,以金朝灭亡为界,前期清雄豪放,后期苍凉深郁。 元好问不仅诗词功底深厚,而且自称“诗中疏凿手”,他在兵荒马乱之世就写下了一部不朽的诗评《诗论三十首》,《诗论》几乎概括了汉朝以来的各种是个风格与重要诗人,所有的点评都浓缩在七言诗句之中,不仅点评准确而且文采斐然, “以诗论诗”再继杜甫风范。那一年,他才二十八岁。 然而,无论是元好问的诗词还是他的诗论,除了专攻学者以及喜爱他的人,大众知之甚少。在大多数人的心里,这一代文坛领袖,正如他所处的那段乱世一样,只是一个模糊的历史影像罢了。 构亭野史一布衣 元好问由于显著的文学成就,在金元文学史上占有举中轻重的地位。其实,元好问的诗,不只是文学性的,而且是史诗;他更是精于史学,在作为一个文人的同时对《金史》的修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金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以文治斐然著称于史的王朝。而元好问所处的时代,是元灭金,北方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大融合,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大交流,北方文学与南方文学交错移植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元好问所撰的《中州集》、《壬辰杂编》、《续夷坚志》及《元遗山先生文集》等诸多论述,都寓史于文,对元人修《金史》起了重要的作用。 金宣宗兴定年间(1217-1221年),元好问在文坛上已渐露头角,与此同时,元好问也已涉足史学,“长大来与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更是“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元好问与其他一些官员被蒙古军羁管于聊城(今山东聊城)后,他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将金末的史实记下来。在1239年,旧朝已亡换了新庭,在山东聊城被羁押6年的元好问重获自由,返回忻州。终于,他下定决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多年的奔波,他积累了大量的金朝君臣遗言往行的资料上百万字,后称“金源君臣言行录”。他又抱着“以诗存史”的目的,编辑成了《中州集》。这是一部金代诗歌总集,里面不仅收录了他所知道的金期一代已故或未仕于蒙古国的诗人词客、包括金朝两位皇帝及诸大臣以至布衣百姓的诗词2116首(其中诗2001首,词115首),而且为每位作者共250余人写了小传,给中国文学史填补了空白。《金史?艺文传》就是以它为蓝本写成的,后来的《全金诗》自然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增补而成的。同时,《中州集》也为金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元好问一向尊重史实,不阿时俗,秉笔直书,后代学者一致认为《金史》与元好问关系密切,《四库全书总目》称“多本其所著”。元好问的这种国亡修史的作法,也多为后人所仿效。 野史亭盛名可谓久矣,八百年间,屡有大雅宏达之人或凭吊或修缮,留下诗文碑记众多,然而,早在民国初年,山西教育会长梁善济就发出“今亭寥落如此,何其名实不相符”的叹息。如今又将百年,更显颓败了。颓败之间,只剩下遗忘。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相传他的祖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一说为秦王拓跋翰,另一说为南安王拓跋余)。其祖先又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北魏分裂之后,户籍落至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期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他的高祖元谊,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官忻州神武(虎)军使。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平时诗酒自娱,著有《东岩集》。 游学四方 金章宗明昌元年七月八日(1190年8月10日),元好问诞生在忻州农村一个世代书香的士大夫家庭里。由于他的二叔和三叔都没有儿子,元好问的兄弟有三个,他又是第三。根于中国传统,他的叔父元格(后元好问称他为陇城府君)在他生后七个月时,就把他当做过继儿子,随即把他带到掖县县令任上。 据记载,元好问天资聪明,七岁就能写诗,被人誉为“神童”。十一岁时,元格在冀州任职,元好问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兼知登闻鼓院路择的赏识,路择“爱其俊爽,教之为文”。十四岁时,元好问又师从陵川人郝晋卿,博通经史、淹贯百家。到元好问十七岁时,元格被罢去陵川县令之职,但为了儿子的学习,他仍继续住在陵川,直到元好问十九岁完成学业,才带全家离开陵川。 科场受挫 元好问从十六岁起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由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识免乡试”,他直接到并州参加府试,但榜上无名。此后在泰和八年(1208年)十九岁时,他又到长安参加府试,但这次又未中。 元好问二十一岁时返回故里,在离祠堂几十里外的定襄遗山读书,故而自号“遗山山人”。两年之后,蒙古大军突袭秀容,屠城十万余众,其兄元好古丧生。为避兵祸,元好问举家迁往河南福昌,后转徙登封。 卫绍王崇庆元年(1212年),元好问又到中都(今北京)第三次参加考试,仍未考中。这年正月,金朝三十万大军被蒙古击败,蒙古已逼近中都,路途的坎坷、国家的危机,加上考试的失败,使他的情绪非常低沉忧虑。 贞佑二年(1214年),蒙古兵围攻、金兵节节败退,金宣宗仓皇迁都南京,元好问于这年夏天赴汴京,准备将于秋天举行的考试。虽然考试又一次失败,但他却通过应试汴梁,得以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诗歌创作极丰。其中《箕山》、《元鲁县琴台》等篇,深得时任礼部尚书的赵秉文赞赏,其文名震京师,被誉为“元才子”。但不久由于蒙古兵围攻,元好问不得不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下来。贞佑五年(1217年),二十八岁的元好问又赴京赶考,仍未成功。 坎坷仕途 兴定五年(1221年),三十二岁的元好问进士及第,因科场纠纷,被诬为“元氏党人”,便愤然不就选任。又过了三年,到他三十五岁时,元好问又得到赵秉文等人的贡举,以考试优异得中科举。这次宏词科登第后,元好问才正式就选,被任为权国史院编修,留官汴京,但生活颇为清苦。 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年),三十六岁的元好问因不满冷官生活请长假回到了登封,期间撰写了一部重要著作《杜诗学》,内容包括杜甫的传志、年谱和唐朝以来评论杜诗的言论。 正大三年(1226年),元好问任河南镇平县令。次年,改官河南内乡县令,不久其母张氏身故,其长子出生,元好问丁忧闲居内乡白鹿原,应邓州帅移刺瑗之邀,赴任幕僚。不久,蒙古军攻陷凤翔,邓州帅投降,元好问借机辞去幕府。 正大八年(1231年),元好问调任南阳县令,他在任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成绩斐然。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南阳县志》记载:“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 国亡被囚 此后不久,元好问赴京调金中央 *** 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此后又升任左司都事,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官至翰林知制诰。 天兴二年(1233年),蒙古军围开封,元好问在围城中。金哀宗逃出京城,兵败卫州后逃往归德府。朝中无主,崔立率兵向蒙古请降献城。崔立投降蒙古后,胁迫朝臣为其立碑歌功颂德,元好问、王若虚、刘祁等都被迫参加撰写碑文,磨掉宋徽宗所立《甘露碑》字迹,刻上碑文。 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元好问即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五十四个中原秀士王若虚等,请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金亡后,元好问随金朝大批官员被俘,并被押往山东聊城看管两年,后居住冠氏县。元好问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等地,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接上关系,生活逐渐好转和行动较为自由。 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奸贼的误国,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则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 成就 诗歌 元好问是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对当时所有的文学形式除金院本之类的戏曲作品未见流传至今的实证或记载传说之外,其他的几乎都有,如:诗、词、歌、曲、赋、小说,传统的论、记、表、疏、碑、铭、赞、志、碣、序、引、颂、书、说、跋、状、青词,以及官府公文诏、制、诰、露布等,均掌握熟练、运用自如。 元好问的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容实在,感情真挚,语言优美而不尚浮华。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世都对他的诗文有极高的评价。 他的朋友徐世隆说他:“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清新顿挫,闲宛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他的另一位朋友李冶更誉其为“二李(李白、李邕)后身”。 《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评元好问称;“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无宋南渡宋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派生拗粗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有法度。” 元好问又是一位高明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论诗三首》、《论诗三十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校笠泽丛书后记》等等,都很精辟地评论了古代诗人诗派的得失。他也主张作诗为文要“诚”、要写“情性”,还提出许多写作时的技巧原则,反对生硬晦涩,乱排典故,做学问要“真积力久”等等,都是他几十年亲身实践得来的结晶,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词 词的创作 1、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 (1)丧乱词;(2)写景词;(3)爱情词 (4)其他:咏怀、吊古、送别、咏物、射猎、边塞词 2、特色:元好问以苏、辛为典范,并吸取各家之长,因而兼有婉约、豪放诸种风格。 诗歌理论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诗歌理论主张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主要理论观点在于提倡“自然”,主张情性之“真”;倡导雄劲豪放的诗风提倡性灵、神韵、格调的兼容;主张李、杜并列;提倡多元继承的诗风;开郝经诗歌理论之先端。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影响也有元一代的诗歌理论。 文学 元好问的主要文学成就 元好问诗歌的主要成就在于丧乱诗的思想价值和山水诗的审美价值。  元好问的丧乱诗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是真实地反映了金朝被灭亡,人民遭涂炭的社会现实,他的著名的《岐阳三首》为其中代表作品。真实是元好问丧乱诗最主要的特点。 二是历史的反思。元好问的丧乱诗,包融了他对丧乱事实的历史审视,作出了历史的评价,从而增加了思想的深度。 元好问是金朝最杰出的词人,存词三百余首,无论词之数量质量,都为金词之冠;元好问的散文雄深简朴,独具一格,元好问有笔记作品《续夷坚志》,为金代笔记上乘之作。 史学 元好问目睹亲历金朝的衰亡和蒙古灭金的全过程,又从政多年,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时刻关注著金国的命运和金国史迹的保存。 当金如败亡前夕,他就向当政者建议用女真文小字写一部金史,但未能如愿,他就私下编撰了一部《壬辰杂编》。金灭亡后,他抱着“国亡史兴,己所当任”的爱国信念,决心以自己一人之力修一部金史,并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他拒不应聘作蒙古国的官,以表明自己的遗民身份和对故国的忠忱。但为了写金史,又不得不与出仕蒙古国的中上层官员相周镟,以便取得他们的协助和必要的资料;也正因如此,而引起许多人对他的不谅解,“百谤百骂,嬉笑姗侮,上累祖弥,下辱子孙”。为了完成自己修金史的宏愿,元好问忍辱负重20多年,直到去世,并为修金史,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建了一座“野史亭”,作为存放有关资料和编辑写作的地方。多年的奔波,他积累了相当多的金朝君臣遗言往行的资料上百万字,后称“金源君臣言行录”。 他抱着“以诗存史”的目的,编成《中州集》。这是一部金代诗歌总集,里面不仅收录他所知道的金期一代已故或未仕于蒙古国的诗人词客、包括金朝两位皇帝及诸大臣以至布衣百姓的诗词2116首(其中诗2001首,词115首),而且为每位作者共250余人写了小传,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空白。 《金史·艺文传》就是以它为蓝本写成的,后来《全金诗》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增补而成。同时,《中州集》也为金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可惜,正当他满怀信心地说只需破费三数月功夫,查阅抄录了《金实录》上的有关内容,即可着手《金史》的著述时,他的一个朋友却从中作梗,未能得在蒙古万户、汉军首领张柔处见到金实录,以致功亏一篑,使他抱恨以殁。元好问生前虽然未能实现自己修成金史的愿望,但他所收集的这些资料,却为元代修宋、辽、金史,以至明朝修元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为修金史奠定了基础。元好问尊重史实,不阿时俗,秉笔直书,所以后代学者一致认为,《金史》与元好问关系密切,《四库全书总目》称“多本其所著”。元好问这种国亡修史的作法,也为后人所仿效。如明朝遗老万斯同拒绝应清 *** 的博学宏词科的征召,也坚决不要清朝给的七品俸的纂修官官衔,却以“布衣”参与修《明史》。民国三年(1914年)创清史馆,也有不少清朝遗老为报故主来参与《清史稿》的编撰。 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 高祖元谊,北宋宣和年间官忻州神武军使,定居秀容。 元好问出生七月,过继叔父元格。格历任掖县、陵川令,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卒于陇城 。好问七岁能诗 ,有神童之目。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 金亡不仕,以著述存史自任;采摭金源君臣遗言往行,至百余万言,元人编修《金史》多本其著。纂成《中州集》十卷 ,附《中州乐府》,有金一代诗词多赖以存。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今属河北)寓舍,年六十八。 《金史》卷一二六附传元德明。缪钺谓:“金自大定 、明昌以还,文风蔚起,遂于末造笃生遗山,卓为一代宗匠。其诗嗣响子美,方轨放翁,古文浑雅,乐府疏快,国亡以文献自任。 所著《壬辰杂编》虽失传 ,而元人纂修《金史》,多本其书,故独称雅正。诗文史学,萃于一身,非第元明之后无与颉颃,两汉以来 ,固不数数觏也 。” 著有《遗山文集》四十卷,《遗山乐府》五卷,《续夷坚志》四卷。《全金元词》收录其词三百八十余首,最为完备。 元好问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遗言往事,多为后人纂修金史所本。著有《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传世有《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 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辑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学作品。著有其诗刚健、其文弘肆、其词清隽,缺点是“往往自蹈窠臼”。今存诗1361首,内容丰富。一些诗篇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百姓苦难,如《岐阳》《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沉郁悲凉,追踪老杜,堪称一代“诗史”。其写景诗,表现山川之美,意境清新,脍炙人口。诗体裁多样,七言是其所长。 元好问之文继承唐宋大家传统,清新雄健,长短随意,众体悉备,为金代文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 藏书之家 金文学家、藏书家。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兴定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入翰林知制诰。金亡不仕。诗文为一代文坛盟主,晚年以著述自任。据《遗山故物谱》称,其家多藏书,皆宋元祐以前旧物。贞祐四年(1216)兵乱,将书藏于墙壁间而得免。有杂书及手写《春秋》、《三史》、《庄子》、《文选》等书尚有千余册,画有百轴。建书屋为“野史亭”,藏书著述其中。又就顺天张万户家。取金历代实录,晨夕抄集,至百余万言,未成而卒。一生写诗1 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著有《遗山诗集》、《乐府》、《续夷坚志》、《壬辰杂编》、《唐诗鼓吹及签注》。编有《中州集》。另有已经散佚的著作多种,如《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元好问的诗文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金朝·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金朝 : 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咏物 , 写鸟 , 抒情爱情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金朝·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古诗三百首 , 咏物 , 写花 , 寓人劝诫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金朝·元好问《京都元夕》 京都元夕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元宵节游玩查看更多元好问的诗文>>
2023-09-02 21:46:291

元好问的简介

元好(音hào)问(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元好问还写过小说,所著志怪短篇小说《续夷坚志》四卷二百零二篇,其中除四篇有目无文和一篇内容残缺者外,实有一百九十七篇。从《续夷坚志》和元好问的其他诗文中,我们发现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受《列子》的影响相当大。他的《续夷坚志》的书名,与其说是仿南宋洪迈(1123一l 202年)的《夷坚志》,倒不如说直接取之于《列子·汤问篇》的“夷坚闻而志之一语更确切些。他继承和学习了《列子》、《搜神记》和唐代传奇、南宋《夷坚志》的志怪搜奇的传统。这书的大部分篇幅虽然也是荒诞不经的东西,但元好问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宣扬有神论、天命论,而是也如《中州集》一样,在予以小说存史和鞭笞社会的丑恶现象。元人朱方石在《续夷坚志》跋中说“《续夷坚志》乃遗山先生当中原陆沉之时,皆耳闻目见之事,非若洪景卢(即洪迈)演史寓言也。其劝善戒恶不为无补,吾知起善推广之心,即遗山之心也。此书记载自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 9年)至蒙古国蒙哥汗(宪宗)元年(1 251年)之间的种种传闻故实。内容除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者之外,还有不少是关于地理、历史、文物、医学、天文、艺术等的记载,于理解金元时代的实际情况很有裨益。如《王增寿外力》,记金代“括田、“签军黟等弊政外,还有“括驼,印证了《金史》的记载。《戴十妻梁氏》则记述蒙古统治集团的横暴恣肆。其他如《天裂》《汤盘周鼎》《救熏死》《背疽方二》《骈胎》《测影》《镜辨》《驴腹异物》《古钱》《吕氏所记古印章》《古鼎》《泗州题壁词》,《稻画》《华陀贴》等篇目,均有补于文、史及自然科学、艺术的研究 。
2023-09-02 21:46:371

元好问是哪个朝代的人

元好问是元朝的
2023-09-02 21:46:543

元好问《【中吕】阳春曲·【双调】小圣乐》题解|注释|鉴赏

元好问《【中吕】阳春曲·【双调】小圣乐》题解|注释|鉴赏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金元之际杰出文学家、史学家、散曲家。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时历官国史院编修、尚书省椽、左司都事等。入元不仕。元氏是变宋词为散曲、开创曲作的第一人,今存小令九首,均系由词演变而成;作为元散曲本色派的先声,前人评价颇高。有诗文集《遗山先生集》和词集《遗山乐府》传世。 【中吕】阳春曲 春宴 梅残玉靥香犹在①。柳破金梢眼未开②。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③,宜唱喜春来。 【题解】 中吕,宫调名;阳春曲,中吕宫调中的一个曲调,又名“喜春来”。句式为七、七、七、三、五,共五句五韵。这是元散曲中常用的曲调。《春宴》原四首,描写了四幅色彩绚丽、花红柳绿的春天图景。本曲为第三首。曲中写楼台宴饮之中所见的景色:梅带残香,柳梢泛金,春风和煦,桃杏绽放。早春的气象,在作者的笔下浓郁而充满情趣,透露出作者迎春的喜悦情怀,调子舒畅、和谐。 【注释】 ①靥(yè)——人脸上的酒窝;玉靥,脸颊像玉,此处用以形容梅花如美人的玉面。整句谓,梅花虽已凋谢,但梅枝上还残留着幽香。 ②柳破金梢——柳梢上已泛出金黄色。眼未开,初生的柳叶如人睡眼初睁。 ③拆——拆裂;桃杏拆,桃花、杏花开放。 【双调】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①。海榴初绽②,朵朵蹙红罗③。老燕携雏弄语④,对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⑤,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⑥?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⑦,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⑧。且酩酊⑨,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题解】 双调,宫调名,多用来抒发激越昂扬的情感。小圣乐,据元陶宗仪《辍耕录》载,小圣乐属小石调曲,“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后俗称“骤雨打新荷”。因双调与小石调都属于商声七调,故《太平乐府》以此曲入双调。本曲写景兼抒怀。盛夏是炎热的,但在元好问笔下,却充满了沁人心脾的凉意。骤雨刚歇,绿阴新荷,池亭水阁,燕语呢喃,蝉鸣相和……多么令人赏心悦目。面对这良辰美景,作者要尽情享受,要摆脱世俗的羁绊,呼朋引伴,浅酌低唱。而在这酣畅抒 *** 怀之际,作者也流露出“穷通前定”的宿命思想和人生如梦的消极处世态度,这是作品的消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这首曲子极类宋词,从中可以看出由词入曲的发展脉络。 【注释】 ①趁——就;偏趁凉多,意谓此处比别处更为凉快。 ②海榴——石榴,因来自海外,故称。 ③蹙——皱;朵朵蹙红罗,初开的石榴花如同折皱的红罗。 ④雏——小燕。弄语,意即小燕如小儿在喃喃学语。 ⑤琼珠——珍珠。 ⑥有几——有多少(年岁)? ⑦穷通——指人生的困顿窘迫和通达。 ⑧芳樽——此指美酒。浅酌,细饮。 ⑨酩酊——大醉。
2023-09-02 21:47:361

元好问是哪个朝代的?

元好问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主要影响元好问留下词377首,是金代作品最多的词人。元好问词的内容不及其诗内容广大,但在金词坛却是题材最丰富的一家,艺术上以苏轼、辛弃疾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抒怀、咏史、山水、田园、言情、咏物、赠别、酬答、吊古伤时,无历不控。作为金词坛现实主义词人,他的词笔首先是面向现实的。有“兵尘万里,家书三月,无言强首。几许光阴,几回欢聚,长教分手。料婆娑桂树,多应笑我,憔悴似,金城柳。”元好问的水词之所以能如笔下山水那样顶天立地,在于它不仅是雄浑的山水画眷更有寄慨、壮思、理想自画卷中选出。即如此首下闻纯为感慨,词之内涵亦因此而深化。在词文上,元好问的爱情词是别具一格的,如其著名的《雁丘词》等。
2023-09-02 21:47:431

元好问是哪个朝代的?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2023-09-02 21:48:021

郁郁元好问全诗翻译是什么?

译文像北朝民歌《敕勒歌》这样慷慨激昂的"民歌已绝迹不再流传,这首民歌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从古至今中原人民代代相传的英雄气概,也影响了北方敕勒民族。元好问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注释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歌谣:指北朝民歌《敕勒歌》。绝不传:已绝迹不再流传。穹庐一曲:指敕勒歌。中州:中原。赏析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敕勒歌》表现了我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2023-09-02 21:48:111

元好问有什么代表作

主要有《歧阳》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车狩后即事》五首、《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续小娘歌》十首等。
2023-09-02 21:48:305

中国古代文学家:元好问的简要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少年时代与其父元德明生活于山西砂河镇滹沱河北。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寓舍,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元好问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1962年被评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
2023-09-02 21:49:074

元好问《岐阳》原文及解释?

《歧阳三首》元好问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注释〕1.岐阳:今陕西凤翔县。2.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代文坛盟主。3.百二关河:以二敌百的险要地方。关:指函谷关;河,指黄河。草不横:草未经车马践踏偃倒。意谓边地军备废驰,野草丛生。4.十年句:金兴定五年(1221)元军进攻陕北,到凤翔陷落。共计十一年。秦京:咸阳,这里泛指秦(陕西)地。5.岐阳句:意谓凤翔失陷,消息断绝。6.陇水句:写当时十余万难民东迁,情形悲惨。7.蔓:草。8.空城:指凤翔。9.苍苍:苍天。10.急:怎。蚩(chī)尤:传说中兵器的始创者。这里代指元军。五兵:各种兵器,这里指发动战争。[评析]这首诗描写了凤翔城被蒙古军攻陷时人民流离失所和金兵横尸野草的惨状,表现了诗人对侵略战争的谴责。
2023-09-02 21:49:141

元好问为后世做出了哪些贡献?他为什么值得我们铭记?

他平定中原,讨伐匈奴,实现推恩令,在政治上和文学上卓有成就。奠定了中国繁荣的基础。
2023-09-02 21:49:233

元好问的主要作品集有哪些

元好问学问深邃,著述宏富。。迄今流传下来的据信是他的作品的有: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202篇,《中州集》10 卷,《唐诗鼓吹》10卷,《遗山乐府》(又名《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此外还有《遗山诗集》、《乐府》、《续夷坚志》、《壬辰杂编》、《全金元词》等。传世《遗山先生文集》、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 另有已经散佚的著作多种:《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   作品类型  作品名称诗<石岭关所见》《梁园春》、《过晋阳故城书事》、《老树》、《秋怀》、《西园》、《家山归梦图》、《昆阳》、《野菊座主闲闲公命作》、《赤壁图》、《饮酒》、《后饮酒》、《南溪》、《颍亭留别》、《少室南原》、《颍亭》、《梁县道中》、《横波亭》等、《宿菊潭》、《张主簿草堂赋大雨》、《别程女》、《长寿山居元夕》、《山居》、《范宽秦川图》、《赤壁图》、《被檄夜赴邓州幕府》、《邓州城楼》、《岐阳三首》、《雨后丹凤门登眺》、《李屏山挽章》、《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眼中》、《俳体雪香亭杂咏》、《癸巳 四 月二十九日出京》、《癸巳五月三日北渡》、《即事》、《喜彦深过聊城》、《秋夜》、《十二月六日》、《梦归》、《甲午除夜》、《学东坡移居》、《泛舟大明湖》、《游黄华山》、《卫州感事》、《羊肠坂》、《出东平》、《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外家南寺》、《东山》、《九日读书山》、《杏花二首》、《雁门道中书所见》、《出都二首》、《洛阳》、《自题中州集后》、《客意》、《种松》、《镇州与文举百一饮》、《壬子寒食》、《台山杂吟》、《出都》等。 词  《全金元词》:《摸鱼儿·雁丘词》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木兰花慢·游三台》、《玉漏迟壬辰围城中,有怀浙江别业》、《石州慢·赴召史馆》等散曲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二首)、《后庭花破子》(二首)、《喜春来 春宴》(四首)、《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等诗词理论  《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论诗三十首》史记  《壬辰杂编》、《中州集》个人文集  《遗山先生文集》、《元遗山先生全集》以上资料来自:
2023-09-02 21:49:541

元好问阳兴砦翻译

元好问阳兴砦翻译是:杂乱的石头通向打柴人走的小道。多重山脊,山岭拥护着戍城。山川之间带着淳朴,从鸡叫犬吠中看出升平之世。下雨了沙子仍然很软,快到秋天了天气自然是清爽的,每年的躲避战争,有几次能像这样一样行走。《阳兴砦》是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原文是:乱石通樵径,重冈拥戍城。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年年避营马,几向此中行。元好问,金忻州秀容人,字裕之,号遗山。元德明子。七岁能诗。宣宗兴定五年进士,历内乡令。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以著作为己任,收集金朝君臣言论遗事,为元人修《金史》所取资。所辑《中州集》,录金二百四十九人诗词,各附小传以存史。为文备众体,诗尤奇崛,且以身处金元之际,特多兴亡之感。为一代宗匠。有《遗山集》。
2023-09-02 21:50:081

元好问的词

1.摸鱼儿(金末元初·元好问)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2.摸鱼儿(金末元初·元好问)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3.小重山(金末元初·元好问)酒冷灯青夜不眠。寸肠千缕、两相牵。鸳鸯秋雨半池莲。分飞苦,红泪晓风前。天远雁翩翩。雁来人北去、远如天。安排心事待明年。无情月,看待几时圆。4.水调歌头 缑山夜歌(金末元初·元好问)石坛洗秋露,乔木拥苍烟。缑山七月笙鹤,曾此上宾天。为问云间嵩少,老眼无穷今古,夜乐几人传。宇宙一丘土,城郭又千年。一襟风,一片月,酒尊前。王乔为汝轰饮,留看醉时颠。杳杳白云青嶂,荡荡银河碧落,长袖得回旋。举手谢浮世,我是饮中仙。5.玉楼春(金末元初·元好问)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霜有信。琵琶肠断塞门秋,却望紫台知远近。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6.沁园春(金末元初·元好问)再见新正,去岁逐贫,今年逐穷。算公田二顷,谁如元亮,吴牛十角,未比龟蒙。面目堪憎,语言无味,五鬼行来此病同。齑盐里,似扬雄寂寞,韩愈龙钟。何人炮凤烹龙。且莫笑、先生饭甑空。便看来朝镜,都无勋业,拈将诗笔,犹有神通。花柳横陈,江山呈露,尽入经营惨澹中。闲身在,看薄批明月,细切清风。
2023-09-02 21:50:472

摸鱼儿元好问原文及翻译

摸鱼儿元好问原文及翻译如下:忆元龙、旧家湖海,不应年鬓衰槁。翩翩竹马儿童喜,惊儿汉江归报。归计早。黄金印、征西已付诸郎了。红云仙岛。渺千里移春,浓薰细染,春意已倾倒。西溪上,玉镜修眉翠扫。题诗曾许谁到。溪亭未入奚奴锦,望断绿波春草。君且道。人间世、虚名得似欢游好。风流未老。约款段随车,鸱夷载酒,迎我霜陵道。作者简介(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2023-09-02 21:50:551

元好问都有什么著作?

元好问学问深邃,著述宏富。。迄今流传下来的据信是他的作品的有: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202篇,《中州集》10 卷,《唐诗鼓吹》10卷,《遗山乐府》(又名《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此外还有《遗山诗集》、《乐府》、《续夷坚志》、《壬辰杂编》、《全金元词》等。传世《遗山先生文集》、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 另有已经散佚的著作多种:《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   作品类型  作品名称诗<石岭关所见》《梁园春》、《过晋阳故城书事》、《老树》、《秋怀》、《西园》、《家山归梦图》、《昆阳》、《野菊座主闲闲公命作》、《赤壁图》、《饮酒》、《后饮酒》、《南溪》、《颍亭留别》、《少室南原》、《颍亭》、《梁县道中》、《横波亭》等、《宿菊潭》、《张主簿草堂赋大雨》、《别程女》、《长寿山居元夕》、《山居》、《范宽秦川图》、《赤壁图》、《被檄夜赴邓州幕府》、《邓州城楼》、《岐阳三首》、《雨后丹凤门登眺》、《李屏山挽章》、《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眼中》、《俳体雪香亭杂咏》、《癸巳 四 月二十九日出京》、《癸巳五月三日北渡》、《即事》、《喜彦深过聊城》、《秋夜》、《十二月六日》、《梦归》、《甲午除夜》、《学东坡移居》、《泛舟大明湖》、《游黄华山》、《卫州感事》、《羊肠坂》、《出东平》、《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外家南寺》、《东山》、《九日读书山》、《杏花二首》、《雁门道中书所见》、《出都二首》、《洛阳》、《自题中州集后》、《客意》、《种松》、《镇州与文举百一饮》、《壬子寒食》、《台山杂吟》、《出都》等。 词  《全金元词》:《摸鱼儿·雁丘词》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木兰花慢·游三台》、《玉漏迟壬辰围城中,有怀浙江别业》、《石州慢·赴召史馆》等散曲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二首)、《后庭花破子》(二首)、《喜春来 春宴》(四首)、《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等诗词理论  《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论诗三十首》史记  《壬辰杂编》、《中州集》个人文集  《遗山先生文集》、《元遗山先生全集》以上资料来自:
2023-09-02 21:51:151

元好问是哪个朝代的?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寓舍,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元好问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1962年被评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
2023-09-02 21:51:314

元好问是宋,金,还是元朝的诗人?

最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金元时期”
2023-09-02 21:51:526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原文

(丁丑岁三乡作)   (金)元好问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钟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柳子厚,晋之谢灵运;陶渊明,唐之白乐天。)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陆芜而潘净,语见《世说》)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石武〗〖石夫〗。  (事见元稹《子美墓志》)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    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镬”换三点水)音。  (水乐,次山事。又其《〖矣欠〗乃曲》云:“停桡静听  曲中意,好似云山韶□音”)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校几多?  (天随子诗:“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  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怨兔葵。    金人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礻右〗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2023-09-02 21:52:112

元好问经典诗词

摸鱼儿·雁丘词(这个最经典了)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这个也很不错)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蹙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琼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叶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木兰花慢·游三台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黄星。几年飞去,淡春阴、平野草青青。冰井犹残石甃,露盘已失金茎。风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壶声。想骊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飘零。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笑杀西赋客,壮怀无复平生。玉漏迟壬辰围城中,有怀浙江别业浙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时自笑。虚名负我,平生吟啸。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青镜晓。白发又添多少。石州慢石州慢赴召史馆,与德新丈别于岳祠新店,明日以此寄之。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从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间风女。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羁旅。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几为虚名,误却东家鸡黍。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心漫与行人语。诗句欲成时,满西山风雨。临江仙 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鹧鸪天华表归来老令威,头皮留在姓名非。旧时逆旅黄粱饭,今日田家白板扉。沽酒市,钓鱼矶,爱闲真与世相违。墓头不要征西字,元是中原一布衣。清平乐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楼前小语珊珊,海棠帘幕轻寒。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黄钟 人月圆 卜居外家东园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丰年。移居要就:窗中运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最后清风。玄都观里桃千数 ,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 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方休。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横波亭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此外,还有《论诗三十首》,太多,就不写给你了
2023-09-02 21:52:401

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全文?

原词很容易找到,你到我QQ空间里看看相片--“晏燕书法”,希望你能喜欢http://user.qzone.qq.com/369783437/infocenter
2023-09-02 21:52:513

点绛唇 元好问 译文

《点绛唇》元好问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沙际:水边)译文:春色随着流水飘走了,绿窗内的人想用歌声将春天留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译文:试问春在何处,花谢了,黄莺不叫了,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译文:满腹情怀远望寻觅,满眼的树林和袅袅的影像交织在一起,却只是虚幻之境。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译文:寻春无果,只有在日暮西楼后,隔帘听雨中求得好梦,在梦中去寻觅了。
2023-09-02 21:53:152

如何评价元好问的诗歌成就?

元好问诗歌的主要成就,在于丧乱诗的思想价值和山水诗的审美价值。  元好问的丧乱诗有两个特点:一是真实地反映了金朝被灭亡,人民遭涂炭的社会现实,他的著名的《岐阳三首》为其中代表作品。真实是元好问丧乱诗最主要的特点。二是历史的反思。元好问的丧乱诗,包融了他对丧乱事实的历史审视,作出了历史的评价,从而增加了思想的深度。他的山水诗气势磅礴,意象奇伟壮丽,但又没有粗戾豪肆、一览无馀之病。《涌金亭示同游诸君》、《游黄山》等诗就集中地体现出这种特色。
2023-09-02 21:53:421

元好问名字中”好”的读音?

应该是第4声 好问嘛 差不多喜欢探索的意思
2023-09-02 21:53:543

元好问经典诗词

1.摸鱼儿·雁丘词金末元初---元好问【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2.促拍丑奴儿 乡邻会饮,有请予增损旧曲者金末元初---元好问无物慰蹉跎。占一丘、一壑婆娑。闲来点检平生事,天南地北,几多尘土,何限风波。花坞与松坡。尽先生、少小经过。老来诗酒犹堪任,家山在眼,亲朋满坐,不醉如何。8.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金末元初--- 元好问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3.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金末元初---元好问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4.清平乐·太山上作金末元初---元好问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漳壑风来号万穷。尽入长松悲啸。井蛙瀚海云涛。醯(xī)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5.点绛唇·十六芳年金末元初---元好问十六芳年,锦儿娇小琼儿秀。海棠红皱。恰到愁时候。天上歌声,未省人间有。休回首。渭城烟柳。肠断离亭酒。6.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金末元初---元好问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7.骤雨打新荷金末元初---元好问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从教二轮,来往如梭
2023-09-02 21:54:121

元好问是哪个朝代的 他有什么作品

1、元好问是金朝-大蒙古国人,字裕之,号遗山,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 2、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2023-09-02 21:54:201

元好问的诗阳兴砦原文翻译

阳兴砦的原文翻译如下:阳兴砦的原文翻译:乱石通樵径,重冈拥戍城。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年年避营马,几向此中行。亦作樵迳 。 打柴人走的小道。杂乱的石头通向打柴人走的小道。多重山脊,山岭拥护着戍城。山川之间带着淳朴,从鸡叫犬吠中看出升平之世。下雨了沙子仍然很软,快到秋天了天气自然是清爽的,每年的躲避战争,有几次能像这样一样行走。作者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元好问的名句:1、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2、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3、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4、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5、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6、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8、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9、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10、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2023-09-02 21:54:301

元好问有什么代表作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这些诗是在金朝灭亡前后写出的,主要有《歧阳》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车狩后即事》五首、《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续小娘歌》十首等。扩展资料:元好问学问深邃,著述宏富。据说他迄今流传下来的作品的有: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202篇,《中州集》10卷,《唐诗鼓吹》10卷,《遗山乐府》(又名《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此外还有《遗山诗集》、《乐府》、《续夷坚志》等。传世《遗山先生文集》、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另有已经散佚的著作多种:《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
2023-09-02 21:55:201

元好问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元好问是金元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忻州市)人。出生于金代的封建士大夫家庭。金朝灭亡后,他拒绝做元朝的官,隐居乡里。在隐居期间,先后编成了史料价值极高的《中州集》和《壬辰杂编》。元好问一生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歌,他的《论诗》绝句30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很有地位。公元1257年诗人卒于河北获鹿。 相传,忻州一带有个大恶霸叫黄罗道,每年一到秋收,就随身带上红、黄、蓝、白、绿五色纸,见谁家的庄稼好,就将五色纸挂到谁家的地上,凡是挂了纸的地方,庄稼就都成了黄罗道的。当时,不到20岁的元好问正在定襄神山念书,他听说后,就让家家户户的地里都挂上五色纸,黄罗道来了,无可奈何,只好悻悻离去。直到现在,每逢农历7月15这一天,忻县一带的农民仍保留着在自己种的庄稼地上挂五色纸的习俗
2023-09-02 21:55:332

元好问有什么代表作

元好问的主要代表作有:《中州集》、《南冠录》、《壬辰杂编》等。元好问学问深邃,著述宏富。据统计他迄今流传下来的作品的有: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202篇。作品类型如下:史记:《壬辰杂编》、《中州集》文集:《遗山先生文集》、《元遗山先生全集》诗词理论:《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论诗三十首》散曲:《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后庭花破子》、《喜春来 春宴》、《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词:《摸鱼儿·雁丘词》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木兰花慢·游三台》、《玉漏迟壬辰围城中,有怀浙江别业》、《石州慢·赴召史馆》等。诗:《石岭关所见》《梁园春》、《过晋阳故城书事》、《老树》、《秋怀》、《西园》、《家山归梦图》、《昆阳》、《野菊座主闲闲公命作》、《赤壁图》、《饮酒》、《后饮酒》、《南溪》、《颍亭留别》、《少室南原》等。扩展资料元好问的词:作为金词坛现实主义词人,他的词笔首先是面向现实的。有“兵尘万里,家书三月,无言强首。几许光阴,几回欢聚,长教分手。料婆婆挂械多应笑我,慌仲队金城柳。”元好问多作怀古词,形式以长调为主,奇慨遥深,如《木兰花慢》“渺涨江东下”。田园词则往往表现出恬谈、闲适的情趣。描绘山河壮丽、抒发爱国豪情,是遗山词一个重要内容,如遗山代表作《水调歇头·赋三门律》等。元好问的水词之所以能如笔下山水那样顶天立地,在于它不仅是雄浑的山水画眷更有寄慨、壮思、理想自画卷中选出。即如此首下闻纯为感慨,词之内涵亦因此而深化。在词文上,元好问的爱情词是别具一格的,如其著名的《雁丘词》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元好问
2023-09-02 21:55:431

元好问最著名的十首诗词

元好问最著名的十首诗词为《摸鱼儿·雁丘词》、《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骤雨打新荷》、《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三奠子离南阳后作》等。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正大元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金宣宗兴定五年,元好问进士及第。元好问的主要影响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这些诗是在金朝灭亡前后写出的,主要有《歧阳》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车狩后即事》五首、《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续小娘歌》十首等。元好问的诗主要学杜甫,但受苏轼、黄庭坚的影响也很深。他的写景诗的总体风格是豪壮、清雅、不事雕琢,有很多名句。比如《游黄华山》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诗人以大气磅礴、力度千钧的笔势,写出了黄华山瀑布的奇观,给人以雄壮豪放的感受。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元好问
2023-09-02 21:55:571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是什么?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这些诗是在金朝灭亡前后写出的,主要有《歧阳》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车狩后即事》五首、《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续小娘歌》十首等。元好问诗的特点:反映那个不幸和痛苦的时代,都具有苍凉沉郁,悲愤高亢的特点。如《岐阳三首》其二)。另外还写了咏物诗、山水诗、题画诗、应酬诗等。元好问擅长各诗体,而以七律、七绝成就最为突出。他流传下来的诗歌有一千三百余首,词三百八十余首,散曲六支,是我国诗歌文化的瑰宝。他经历了金末元初政权的更迭,看到了国破家亡的凄惨景象,诗也就更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反映了时代特点和人民心声,被称为“史诗”当之无愧。
2023-09-02 21:56:271

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全词抄录)

同意楼上的!
2023-09-02 21:56:377

元好问那个朝代人

yuan
2023-09-02 21:56:578

临江仙 元好问的赏析

  由词题可知,这首词记载的是作者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据遗山《济南行记》记载,乙未年秋约七月,“以故人李君铺之之故”而至济南。第二年丙申(1236)三、四月间,又与李辅之在济南欢聚。金济南府即宋齐州(今山东济南),据《金史。地理志》记录,济源县在金河东南路孟州,今属河南。那么,李辅之又是何许人?李辅之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济南漕司从书。  这是一首写景寄情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之天各一方的离别的愁怅。词的上片尽写初秋的大明湖。正值“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州渚之想”。“荷叶荷花”一绿一红,以鲜明的色调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红妆”、“翠盖”则呼应开篇的“荷花”、“荷叶”。不禁让人联想起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作者反复提及景致之美,可见对上次游湖仍记忆犹新。  在红绿掩映之间。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惬意。尽写美景是为了烘托人物。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与友人李辅之。统看上片,可见作者沉浸在对昔日的美好回忆之中。如画的江山,风流的人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欢畅。  词的下片,在表达效果上与上片迥然不同。下片与上片所写不同时、不同地。道出了与友人分别三年的思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写两人的分离。本词的写作时间大约在戊戌年,此时正值元遗山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太原,与济南相隔甚远,故曰:“千里”,“三年”写出与友人分离的确切时间。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消愁,作者也无一例外。“一尊白酒寄离愁”,来表达对辅之的离愁别念。而仅以此举还不够。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泪。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达到思想的共鸣,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而全词以情作结,感情流露自然,纯真。  全词笔调清新,以写景入手,导入感情的抒发,以景写人,因景抒怀。一扬一抑,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假借。而结尾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极点。内容与形式统一,可谓“得其所哉”。
2023-09-02 21:58:561

“问世间、情是何物”出自哪里?

金元好问《摸鱼儿·雁邱词》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全词如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另外还有《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妖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柘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2023-09-02 21:59:062

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原文: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翻译及注释 翻译   重重叠叠的山峰隔断了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更觉得年丰人寿在我们这个小村落。移居到想要去的人迹罕至之所,那里有窗口可以看到碧绿的山峰,还有屋后茂密的松柏一棵棵。种植那十年成材的树木,耕作那一年收获的谷物,都交给那些年轻人吧。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来,欣赏那将落的明月;醉饱之后,充分享受那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 注释 人月圆:黄钟调曲牌名。重冈:重重叠叠的山冈。红尘:这里指繁华的社会。要就:要去的地方。远岫:远山。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鉴赏   整首小令的上半阕,写他为什么要「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这就是诗人认为十分理想的卜居之地,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优美的幽居佳境。下半阕写移居新环境中的新生活,人活着,总要吃饭穿衣,作为平民种木、种谷之类的事,不干是不行的。而他年事已高,不宜体力劳动,所以「十年种木,一年种谷」的体力劳动,全都交付给子女去干。而自己呢?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这是诗人晚年的生活写照。   整首小令表面上看,只是对山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没有任何一字提及诗人对当时的 元朝 暴政的不满之情。但细细咀嚼,又字字句句语含沉痛,蕴藏着对暴政的不满之意。虽不言情,但通过写景抒情,情藏景中,充满了诗人悲愤之情,情深意挚,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历尽磨难的元好问回到家乡秀容,择居母亲张氏娘家东园。颠沛流离多年方始安定,眼见家乡宁静太平,年成丰收,他如释重负,作了这首曲。元好问在曲中表现的主题虽然是欣慰与满足,但在字句中也隐约透出国家灭亡后闲居无所作为的无奈,这从结煞几句有意所作的豁达语中可以品出。全曲化用前人成句,意辞俱到,含蕴深远,这是散曲在草创时期文人作品的特点,不如后来的作品那uf6dd尖新显豁。对前人诗词的点化,融入曲中,画面突出,意境深远。应用了移情效果。 诗词作品: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诗词作者:【 金朝 】 元好问 诗词归类: 【生活】、【写景】、【抒情】
2023-09-02 21:59:131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原文

(丁丑岁三乡作)   (金)元好问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钟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柳子厚,晋之谢灵运;陶渊明,唐之白乐天。)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陆芜而潘净,语见《世说》)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石武〗〖石夫〗。  (事见元稹《子美墓志》)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    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镬”换三点水)音。  (水乐,次山事。又其《〖矣欠〗乃曲》云:“停桡静听  曲中意,好似云山韶□音”)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校几多?  (天随子诗:“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  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怨兔葵。    金人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礻右〗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2023-09-02 21:59:232

元好问《眼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眼中原文: 眼中时事亦纷然,拥被寒窗夜不眠。骨肉他乡各异县,衣冠今日是何年?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欲送华颠。 诗词作品: 眼中 诗词作者:【 金朝 】 元好问 诗词归类: 【评论】、【组诗】
2023-09-02 21:59:311

如何评价元好问的文学成就?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这些诗是在金朝灭亡前后写出的,主要有《歧阳》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车狩后即事》五首、《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续小娘歌》十首等。元好问诗的特点:反映那个不幸和痛苦的时代,都具有苍凉沉郁,悲愤高亢的特点。如《岐阳三首》其二)。另外还写了咏物诗、山水诗、题画诗、应酬诗等。元好问擅长各诗体,而以七律、七绝成就最为突出。他流传下来的诗歌有一千三百余首,词三百八十余首,散曲六支,是我国诗歌文化的瑰宝。他经历了金末元初政权的更迭,看到了国破家亡的凄惨景象,诗也就更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反映了时代特点和人民心声,被称为“史诗”当之无愧。
2023-09-02 21:59:391

解释“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这是赞美陶渊明诗歌的一首诗。首二句赞颂陶诗风格的真淳素朴和明丽夭然;后二句一转,说陶渊明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隐士,他仍是一个生活在当时社会并关心社会现实的人,是一个不满刘裕篡晋而隐退的人。“一语天然万古新”后被用来对优秀诗歌的赞词。
2023-09-02 22:00:041

元好问《玉漏迟·咏杯》原文及翻译赏析

玉漏迟·咏杯原文: 淅江归路杳,西南却羡、投林高鸟。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不似麒麟殿里,又不与、巢由同调。时自笑,虚名负我,半生吟啸。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四壁秋虫夜雨,更一点、残灯斜照。清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玉漏迟·咏杯注释 1淅江:即今河南淅川。2高鸟:暗指高人隐士。3麒麟殿:即麒麟阁。汉宣帝曾画功臣霍光、张安世、赵充国、苏武等十一人于其上。4巢由:巢父,许由,皆古之高士。5吟啸:悲慨声。6扰扰:纷扰。7钟鼎山林:钟鼎,指富贵。山林,指隐逸。 玉漏迟·咏杯赏析   这是一首抒怀词。上片先写对故国有可望而不可即之叹;次言对功名仕宦有味同嚼蜡之嗟;再写隐显莫是,啼笑皆非的矛盾心情。下片叹时光流驶,马足车尘,青春消尽;山林钟鼎,事无了期;夜雨秋虫,残灯独对;晓添白发,对镜生愁。俯仰两间,怅恨何已;全词除「四壁」两句正面写景外,都属叙事、抒情。文笔婉曲,有行云流水之妙。 诗词作品: 玉漏迟·咏杯 诗词作者:【 金朝 】 元好问 诗词归类: 【婉约】、【抒怀】、【感叹】
2023-09-02 22:00:201

元好问的人物生平

相传他的祖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一说为秦王拓跋翰,另一说为南安王拓跋余)。其祖先又随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北魏分裂之后,户籍落至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期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他的高祖元谊,在北宋晚期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官忻州神武(虎)军使。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平时诗酒自娱,著有《东岩集》。 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元好问诞生在忻州农村一个世代书香的封建士大夫家庭里。由于他的二叔和三叔都没有儿子,元好问的兄弟有三个,他又是第三,根于中国传统,他的叔父元格(后元好问称他为陇城府君)在他生后七个月时,就把他当做过继儿子,随即把他带到掖县县令任上。史书记载,元好问天资聪明,七岁就能写诗,被人誉为“神童”。十一岁,嗣父在冀州任职,元好问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兼知登闻鼓院路择的赏识,路择“爱其俊爽,教之为文”。之后十四岁,元好问又师从陵川郝晋卿学,博通经史、淹贯百家。到元好问十七岁时,嗣父元格被罢了陵川令,但为了儿子的学习,他仍继续陵川直到元好问十九岁完成其学业,才带全家离开陵川。 元好问从十六岁起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由于金章宗明昌元年“识免乡试”,他直接到并州参加府试,但榜上无名。此后十九岁(1208年)又到长安参加府试,但这次又未中。元好问二十一岁回故里,在离祠堂几十里外定襄遗山读书,故而自号“遗山山人”。两年之后,蒙古大军突袭秀容,屠城十万余众,其兄元好古丧生。为避兵祸,元好问举家迁往河南福昌,后转徙登封。卫绍王崇庆元年(1222年),元好问二十三岁,他又到中都第三次参加考试,仍未考中。这年正月,金三十万大军被蒙古击败,蒙古已逼近中都,路上也不平、国家的危机,加上考试的失败,使他的情绪非常低沉忧虑。贞佑桔二年(1214年),元好问二十五岁。蒙古兵围攻、金兵节节败退,金宣宗仓皇迁都南京,元好问于这年夏天赴汀京,准备将于秋天举行的考试。虽然考试又一次失败,但他却通过应试汴梁,他得以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诗歌创作极丰。其中《箕山》、《元鲁县琴台》等篇,深得礼部尚书赵秉文赞赏,其文名震京师,誉为“元才子”。但不久由于蒙古兵围攻,元好问不得不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下来。之后元好问二十八岁(1217年)又赴京赶考,又未成功。 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三十二岁进士及第,因科场纠纷,被诬为“元氏党人”,便愤然不就选任。又过了三年,到他三十五岁时,元好问又得到赵秉文等人的贡举,以考试优异得中科举。这次宏词科登第后,元好问才正式就选,被任为权国史院编修,留官汴京,但生活颇为清苦。三十六岁那年(1225年)元好问因不满冷官生活请长假回到了登封,期间撰写了一部重要著作《杜诗学》,内容包括杜甫的传志、年谱和唐朝以来评论杜诗的言论。正大三年,元好问任河南镇平县令。次年改官河南内乡县令,不久其母张氏身故,其长子出生,元好问丁忧闲居内乡白鹿原,应邓州帅移刺瑗之邀,赴任幕僚。但不久蒙古军攻陷凤翔,邓州帅投降,元好问借机辞去幕府。正大八年元好问调任南阳县令,他在任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成绩斐然。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南阳县志》记载:“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 此后不久,元好问赴京调金中央政府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此后又升任左司都事,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天兴二年(1233),蒙古军围开封,元好问在围城中。金哀宗逃出京城,兵败卫州后逃往归德府。朝中无主,崔立率兵向蒙古请降献城。崔立投降蒙古后,胁迫朝臣为其立碑歌功颂德,元好问、王若虚、刘祁等都被迫参加撰写碑文,磨掉宋徽宗所立“甘露碑”字迹,刻上碑文。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初,元好问即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54个中原秀士王若虚等,请来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 金亡后元好问随大批官员被俘,并被押往山东聊城看管两年,后居住冠氏县。元好问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等地,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接上关系,生活逐渐好转和行动较为自由。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奸贼的误国,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则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 窝阔台十一年(1239年)秋,其诗文名气颇大,元世祖忽必烈重臣耶律楚材倾心接纳元好问。可元好问无意做官,五十岁那年重回老家,隐居故里,并交友游历,潜心编纂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九月,他在获鹿寓舍逝世,享年68岁。
2023-09-02 22:00:281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原文内容是什么?

1、《论诗三十首·其四》金·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2、《论诗三十首·其十》金·元好问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3、《论诗三十首·十二》金·元好问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4、《论诗三十首·十八》金·元好问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5、《论诗三十首·二十四》金·元好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2023-09-02 22:00:591

元好问摸鱼儿原文及翻译 问世间情是何物原文及翻译

1、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 作者: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喑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2、译文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要令这『大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眼前的这一刻,才知道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的男女还要更是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自己形孤影单,万里前程路渺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荀且活下去又有什麼意义呢? 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处,帝王游幸欢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作仪仗的音乐是排萧与建鼓合奏,乐工们坐在鼓车中演奏,乐声响彻云霄。可是现在已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 汉武帝已死了,招魂已经无济于事。女山神因思君而抂再悲啼,而死者依然不会再归来! 双飞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死后化为一坏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我和我的朋友们一样的“钟於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坟,纵情高歌,尽情的喝酒,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2023-09-02 22:0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