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论文5000字

2023-09-03 02:54:43
共1条回复
可可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小学生厌学情绪趋于严重,尤其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而数学学科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大多数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学起来感到非常枯燥,所以即使老师耐着性子苦教,孩子们硬着头皮死学,孩子们是“吃得苦中苦”也却极有可能是“高分低能”。 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应用的广泛性,给数学教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经常耳闻目睹这样的现象,孩子们常常沉迷于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主要原因就是游戏的“趣味性”。如果数学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怎么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化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为“有趣”,让数学课堂成为趣味快乐的课堂,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位教师使命和职责。

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兴趣不高,对决定其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知识不感兴趣,那么,素质教育的实现将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直接影响了他的知识接受。因此,无论从新课改的要求,还是教育教学新理念、社会需求的现实需要出发,学校教育必须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问题。

2.理论依据

依据教育心理学等青少年的学习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选择适合本班教育教学实际的、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研究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对象

1.总体目标

以王楼中心小学三(2)班学生为研究和实验对象,逐步进行实验、总结、分析、论证,再实验,再分析,再总结,以便总结出可具体操作、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在本校各班数学教育教学中全面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校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研究方法及预期效果

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精心搞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

3.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1)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情况调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主要原因。

(2)问题的趣味性、生活化对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分析。

(3)教师魅力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

(4)竞赛活动、实践活动体验成功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分析。

(5)生活化问题情境创设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

(6)多媒体教学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

4.对象:三年级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采取怎样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以及应用数学的兴趣。初步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

1.建立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体现师生平等的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参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研究。

2.通过较多的创造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化,体会到数学在身边对数学学习兴趣影响的研究。

3.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的趣味性,通过问题的有趣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4.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以数学的广泛应用价值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

5.合理安排小组竞赛形式,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6.合理有效的利用CAI技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研究。

五、研究时间

1.2013年3月——4月 确立小课题并制定方案

选择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查找相关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以王楼中心小学三(2)班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出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主要原因。

2.2013年5月——12月 研究阶段

采用观察法、调查法,了解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课堂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搞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

3. 2014年元月——6月 总结阶段

总结出可具体操作、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在本校各班数学教育教学中全面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校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六、预期目标

1.研究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基本原理,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由原来的不愿学数学变成积极、主动、爱学数学。

2.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摘要: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而兴趣的丧失则导致了部分学生失去继续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的倾向,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数学 学习兴趣

一、调查目的、对象及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水平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无论是社会整体还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尤其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更为广泛和基础,社会、学校、家庭对小学数学学习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小学课程最基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特别对自己所执教的三年级的35名学生进行了试卷调查与分析,具体的调查内容如下:

1、 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

2、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

3、 学生所喜欢的数学老师以及数学课堂。

二、调查结果:

(一)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

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中年级的学生现阶段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带给他们一种轻松的感觉;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主要是觉得数学课堂和其他课堂比起来比较枯燥、无聊。学生对活跃“动起来、说起来”的课堂游戏以及分为最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日常教学中游戏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堂一味的讲练由于太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数学的目的

大多数小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把数学当作一门考试的学科来对待,或者是为了不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才去学习。总而言之是“被学习”一族占多数,这些心理在不同程度上会给他们的学习数学带来一定的偏差和心理压力,以至于在数学学习上不能很好的接受和发挥。一个学生,只有从真正的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才能在更多地在学习中尽心尽力,但能明白其重要性的还太少,一般的学生都是出于外部的需要和压力才学习数学的。

(三)学生对教师的看法。

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年轻的数学老师,在教师教学中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幽默的教学魅力,可见教师在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魅力教学的培养的优美化。绝大部分小学生喜欢欢快、轻松的数学课堂,更喜欢一个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贯穿始终的数学讲授课堂。孩子们更喜欢在欢快的课堂中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是给他们自身的一种肯定,同时还会以此为荣,从而从多方面去提高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的分析:

1、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课堂的氛围存在很大联系,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创设一个愉快的数学课堂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兴趣对日后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学习目的,同时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所以,作为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教学改进来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

3、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专业知识也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个人魅力,让更多的小学生爱上数学。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调查表

1、你喜欢数学吗?

A.很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2、为什么喜欢数学?

A.对生活有帮助

B.数学很有趣

C.上课有趣

D.增长知识

E.不知道

3、 为什么不喜欢数学?

A.上课不生动

B.数学太难

C.要死记硬背

D.基础差

E.不知道

4、 学习数学对你自己本身来说重要吗?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5、 学习数学对你有什么好处?

A.生存的工具

B.丰富知识

C.升学

D.没用处

E.不知道

6、 学习数学是你自愿的吗?

A.父母要求

B.学校规定,要考试

C.我自己喜欢

D.被逼的

7、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A.自己喜欢

B.为了得高分

C.别人说数学很重要

D.多长见识

E.其他

8、 你喜欢上数学课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9、 上数学课有意思吗?

A.很有意思

B.比较有意思

C.一般

D.没意思

10、 你喜欢数学课上的哪些活动?

A.讲练结合

B.合作讨论

C.做游戏

D.小组竞赛

11、 你最讨厌数学课上做什么?

A.讲练结合

B.合作讨论

C.做游戏

D.小组竞赛

E.其他

12、 对现在的数学教师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13、 老师怎样做才能让你更喜欢学习数学?

A.幽默

B.和蔼可亲

C.热情洋溢

D.公平公正

其他

14、 你喜欢老师当众表扬你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15、 课外时间你会主动去学习数学吗?

A.一直

B.经常

C.偶尔

D.从不

注:1、请各位同学在以上表格中自己选择的方框上打“√”。

2、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投票,不需写姓名。

相关推荐

怎样做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1、根据课题申报通知文件,了解课题申报具体事宜。2、根据课题指南,选小学数学方向的选题,在围绕选题,收集相关资料,确定小学数学课题题目。3、网上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完成后,提交(根据要求准备电子版和纸质版申报材料)。4、课题申报审核立项,立项后的课题,正式开展研究。5、进行开题论证,撰写开题报告,开展开题会议。6、按照课题研究方案,每个研究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自的研究任务。在研究过程中,注意积累、分析,以及沟通、监督,最终达到课题结题要求。7、根据课题结题要求,准备结题署名材料,科研成果该发表的发表,该出版的出版等,最终把相应资料,提交后办理结题手续,通过鉴定验收,拿到结题证书,完成课题课题。
2023-08-29 14:49:201

小学数学课题可以研究就什么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1、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研究,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 2、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研究,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3、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 4、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研究。 二、教学资源研究 1、数学课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数学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有哪些不同类型?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如何合理运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练习题?如何对有困惑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并提出新的见解?如何发挥学具的作用?应用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 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三、教学设计研究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 研究内容: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2、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究内容:练习课的设计策略,练习题的开发与运用,关于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教学的研究。 3、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4、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5、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 四、教学过程研究 1、学生数学学习心理体验的研究 研究内容: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价值?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2、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研究内容: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如何提高课堂反馈的实效性?关于课堂上
2023-08-29 14:49:301

小学数学教师要研究的课题有哪些?

所谓“课题”,就是研究和讨论的话题。再者,所谓“课题”,就是研究性思维的中心概念。我更欣赏的一种解读是:课题就是一个以问题为指向,积聚众人智慧,产生思维火花的研究平台。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选题参考1、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研究,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 2、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研究,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3、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 4、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研究。5、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 研究内容: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6、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究内容:练习课的设计策略,练习题的开发与运用,关于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教学的研究。 7、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8、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9、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
2023-08-29 14:49:401

小学数学研修的课题有哪些

小学数学研修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数学课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小学数学命题改革的趋势与策略研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教师标准的调查与研究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课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数学教师所需要哪些更高层次的知识?小学数学中若干数学背景知识的梳理。提高数学教师解题能力的研究。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数学教师校本教研中的一些不足与对策研究。数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形式研究。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与分析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课堂教学常规研究
2023-08-29 14:49:511

小学数学课题申报题目有哪些?

小学数学课题申报题目有如下:1、小学数学教师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模型的研究2、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小学数学个性化校本作业开发研究3、基于学情分析,小学数学高年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4、单元整合视角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几何模块练习设计探究5、基于单元视角的小学数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与实践6、前后摄干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典型错题的有效利用与研究7、指向“数感”的小学数学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8、基于三阶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小班化教与学的研究9、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10、基于“Hands-on”的数学创意学具的开发与研究11、基于学习路径分析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实践与研究——以“图形与几何”为例12、苍南县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研究13、基于图式的小学数学低段数与代数教学策略研究14、结构化学习:小学生数学学力提升的路径与策略研究15、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2023-08-29 14:50:031

小学数学微课题研究课题有哪些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巡视的有效性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流于形式、低效的甚至无效的课堂巡视还普遍存在着.在这种课堂上,当老师安排学生自学或者作业后,他们或者毫无目的地在学生之间转悠,只是为巡视这个环节走过场而已;或者只是以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维持学习秩序为主,不给学生以任何指导;或者只是装模作样地侧身看看、听听,“身入”而不能“深入”;或者只是催促学生,“请同学们做快一点!”或者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很不耐烦,“你怎么还不会!” 在他们看来,课堂巡视就是为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而进行的.针对以上现象,本人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巡视的有效性方面作了一定的思考,并将以下问题作为研究过程中需要分析与解决的问题:学生对课堂巡视的态度如何?如何让学生欢迎并主动配合教师共同完成好每次课堂巡视?如何在巡视中培优辅弱,提升优秀学生解决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如何在巡视时指导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同的课型,不同阶段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预设不同的课堂巡视?如何根据巡视时的课堂生成来调整教学预设方案?又怎样通过巡视来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更好地沟通师生感情,从而构建高效的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二、问题的研究(一).以生本教育理念引领研究过程在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我正在品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我知道了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全书贯穿了这一崭新理念;知道了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知道了生本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坚决地从师本教育转向生本教育,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作为当前解决教育问题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我想,以上这些生本教育理念不正可以指导我对课题作深入地研究么.(二).生本巡视与师本巡视的对比在问题的提出中笔者所例举出的课堂巡视中的现象,便是典型的师本教育下的课堂巡视.很显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本巡视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从根本上违背了“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生本教育观点.生本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巡视,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在巡视时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细心地发现学生的错因,处理好课堂生成,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巡视构建高效的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三).课堂巡视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调查与分析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课上老师进行课堂巡视的一些想法,以把握课堂巡视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在课堂巡视中为学生服务,我对所在学校中高年级全体学生采用无记名答卷的形式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对比较丰富的原始数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1.在独立解答题目时,老师来到自己身边,有意露出作业本并希望老师指点的占47.5%,这些同学能从心理上能积极配合老师巡视;5%的学生根本不配合老师巡视,他们会立即盖住作业,怕老师看见;心理有点紧张,总感觉有点不自然的学生占46.3%;没什么感觉,自己照常解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的学生占38.8% .分析:学生是否配合老师的巡视,这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学习成绩有一定的联系,更与老师平时巡视时的态度或说明确点其实就是亲和程度及耐心有很大关系.2.在老师巡视时,如果自己遇到了难解答的题目,你会怎样?举起手,请老师来指点的占63.8%;不敢举手,怕老师批评的占12.5%;不敢举手,怕同学笑话的占8.8%;空在那,先做其它题目的占67.5%.分析:在独立解题时,遇到难题是常见的事,多数的同学能举手请老师指点,然而更多的学生选择空在那,积极主动的态度还欠缺.近十分之二的学生心理需要疏导,需要培养好问的精神.3.在小组合作讨论时,希望老师到自己小组来只是听小组讨论的占31.3%;希望老师指导,并成为小组一员,参与讨论的占46.3%;要求老师到其他小组去,别影响自已小组的占5%.分析:多数同学希望老师参与或指导自己小组进行讨论,说明学生很欢迎在小组合作时的老师巡视,同时也说明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要进一步培养.4.在课堂上自己进行相关操作时,希望老师到我身边来,看我操作的占26.3%;希望得到老师指导的占77.5%;怕老师发现自己操作中的错误,最好别来到自己身边的占15.0%. 分析: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在巡视时来指导自己进行操作,怕发现自己错误而不希望老师来巡视的也有少数同学,他们需要老师从正面多多引导.在调查问卷给老师的建议一栏中,有些学生这样写到:老师应该一边巡视一边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告诉全班同学,一边巡视一边讲课,这样全班同学的正确率就会提高;在巡视到学习差的学生身边时,如果发现他们有许多题目不会,请稍微指导一下就好,不要停留太多的时间,这样会浪费别人的时间,应该让更多同学都得到指导,不要让有些同学觉得老师对自己不够重视;老师,您在巡视时有时发现我的新颖解法,请向全班同学介绍;请老师课堂巡视时,应该到处都看看,不要单独站在哪个学生的身后,让这个同学感觉不安,好像自己的题目做错了一样,有时不知老师在身后,猛一回头,就被吓了一跳;老师在课堂巡视的次数不宜过多,如果过多会影响我们,会令我们过度紧张;我希望老师在巡视时发现我们的错误不要说出来,用手指点指点就行,这样我的自尊心就能得到很大满足.这些都是学生原始的话语,透视这些真实的表白,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巡视了.
2023-08-29 14:50:221

小学数学教师要研究的课题有哪些?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成因素研究.
2023-08-29 14:50:4015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时效性这一课题研

(一)核心概念1.课标关于有效数学教学的相关界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2.关于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界定课题组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组织和帮助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其中的发展,包括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二)研究目的及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而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听课观察中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有差异,课堂教学低效。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重“结果”轻“过程”,练习欠精当,事倍功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如:“自主探究”不充分,“合作、交流”过程简短,全员参与性不够);学力培养不够,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导向性和激励性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指南》,我们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本研究着眼于以学生长远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以求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用以大面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三)研究内容及假设1. 研究内容(1)学习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2)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表现进行理性分析;(3)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2.研究假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不仅可以将国内外有关系统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中,实现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升值,还可以为其它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供参考,带动其它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一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一)相关研究成果国外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有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对教学有效性进行探寻。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还有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报告及其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是,纵观国内外研究,多是侧重于宏观理论研究,相对微观的、可直接用于指导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性策略研究尚需同仁们进一步探究。基于此,我们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着力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用以大面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二)研究理论基础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2、崔允漷“有效教学”理论崔允漷认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3、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当是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设置的问题应该设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是合适的,所谓“摘挑子,要让学生跳一跳”。如果问题设在现有发展水平区域内,学生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桃子”,那就对学生起不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但如果问题设在超过最近发展区,学生即使使劲地跳,也不可能摘到“桃子”,对学生也同样起不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4、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来看,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所有的教学行动都要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的效果是最佳,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5、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的理论要点:(1)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90%以上的学习目标,区别仅是时间长短;(2)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总结性评价。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长安小学1-6年级数学课堂教学。重点是实验班和实验对照班(六年级的3个班)的课堂教学。(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借助网络和有关书籍,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2、调查法对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进行调查,并作理性分析。3、实验总结法主要是采用班级教学实验研究,通过一定时期的实验,对阶段实验进行总结,从中找出优劣,更好地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研究实施步骤第一阶段(2010年8—12月):准备和启动阶段的工作和成果1.制定实验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组成员工作任务。2010年9月15日,课题组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并对课题研究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制定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由潘先德、付兵负责;组织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由柳昌雨、毛自环、王怀伟、黄天寿负责;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听课,理性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低效行为,构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王忠稳、柳昌雨、王怀伟、黄天寿负责;在实验验证、个案分析中不断完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黄天寿、杨艳、骆烨、周吉飞负责;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推出研究成果,并做一定范围的推广普及工作,形成结题报告由王忠稳、柳昌雨、王怀伟负责。2.理论学习反思。2010年9—11月,组织课题研究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重点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崔允漷“有效教学”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等。同时,还组织课题研究组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撰写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向各级教育刊物投稿或者参加各级教育教学论文评审活动。3.筹备举行开题报告活动。2010年11月25日,课题组召开会议,商量决定举行课题开题报告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活动议程,并确定由课题负责人作开题报告。2010年12月9日下午,课题开题报告会在长安小学举行。会上,乡中心校校长李缙钭作动员讲话并宣读立项通知;课题负责人王忠稳作开题报告;乡中心学校陈远强代表评议专家组作评议;课题组成员付兵老师代表课题组作表态发言。开题报告会为课题组指明了方向,使参加研究的教师明确了任务。课题研究组依据与会领导和评议专家指导意见进一步修定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第二阶段(2011年1—7月):研究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成果。1.确定实验班和实验对照班。2011年2月25日,为了使实验研究顺利进行,确保便于科学、客观地验证和分析实验效果,课题组对长安小学六年级的3个班分别进行了科学分析,并将这3个班的2010年春季学期统一抽测的数学平均成绩分别进行对照,最后将数学平均成绩处于中间水平的的班级确定为实验对照班,将数学平均成绩处于较高和较低的班级确定为实验班。六丙班为实验对照班,六甲班、六乙班为实验班。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数学平均成绩对照表年级 六年级班级 丙班(对照班) 甲班(实验班) 乙班(实验班)2010年春(实验前) 76.5 78.5 75.5与对照班差距(实验前) — +2 -1由上表可见,实验前实验班六年级甲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比实验对照班高2分,实验班乙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比实验对照班低1分。三个班的数学成绩差距不大,基本处于平衡发展水平,便于今后客观地验证和分析实验效果。2.理性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低效行为,初步构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2011年2月26日—3月15日,课题研究组组织研究成员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听课,理性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低效行为,并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的行为反思。
2023-08-29 14:52:011

如何做农村小学第年级数学新课导入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见,一堂课良好的开头是多么的重要!的确,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导入语,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课堂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因此,合理而新颖地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从目前农村学校调查显示,目前许多小学教师在新课导入语的设计上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不注重导入环节,只是一味地抓课堂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语的设计,但也只是一带而过,流于形式。例如: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可形式过于单一且呆板,譬如:回顾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从这些预备知识中转入本节课的学习;还也有些教师一直都很注重课堂导入,但是“事倍功半”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因此,为了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何合理地、新颖地设计课堂导入语,更好地为新课教学服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成为我们农村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二、理论依据及意义1、认知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着初级到高级的阶段。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最能吸引学生眼球的地方也就是一节课的开端。2、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积极提供学习的策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努力创建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整体和谐地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为培养出大批合格的跨世纪人才而努力。3、教学方法上,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地位。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1、研究目标为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在教学中不注重导入环节,只是一味地抓课堂练习这种现象。让学生能在有趣、有效、有利的课堂导入环节中,激发骑行却、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将数学课堂导入设计,作为自己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2、研究内容灵活设计并巧妙运用导入语;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入情景,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新课引入方式,使学生学习思路清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益。3、研究方法①文献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人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②内容分析法:大量收集小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③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教师结合自身和对其他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实施对比教学,边研究边实践,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促进导入语的完善。④经验总结法:在对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值的专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让课题能够得以推广。4、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阅读书籍、深挖教材、分析课型。②、深入分析学生,合理分组,在每种课型中选取一课设计有效的导入方法。③课堂实施教学,课后小结和反思。撰写课题论文。四、研究结果与成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导语设计,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迅速融入到小学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主要原因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特殊的认识倾向,即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内驱力之一,它会明显地提高人的活动效能。由于学生饱尝欢乐,心情舒畅,当然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发展,使认识逐渐深化。2、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用附合和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刺激”作为课的起始,能增加学生欢乐之感的情绪体验,能鼓舞学生深化学习,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教师能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直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一方面,从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智能的关系上看。掌握知识、技能,并获得高学习效率,需要智能的较好发挥,而在发挥智能,掌握知识、技能,获得高学习效率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发展了原有的智能水平。另一方面,从个性发展的过程上看。智能与其他个性心理一样,也是通过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经常处在快乐——兴趣情绪下,不断发挥自己智能操作的潜力,使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优化,也会由量变到质变,促进智能水平的逐级提高。另外,教师能通过寓教于乐和师生情感交融,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提高积极性,为智能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3、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课的起始就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为全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在此基础上,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把课的进程不断向高潮推进,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4、提高了学生的美感小学教学是一种美,通过教师的指引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要真正展现小学内在的美。通过多媒体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和手段,它能很直观地为学生提供小学美的内涵,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学生美的心弦。在这次的研究中运用到了很多导入方法:1、讲故事导入  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小学数学有一部分内容,利用讲历史,讲故事导入容易,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讲授新课时,结合课题内容先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讲述一些生动的典故。例如在:“讲圆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做的贡献,从3.1415926精确到3.1415927之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在讲“素数、合数”时将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等。 2、实物直观导入这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最常用的导入法。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实物,诱发其直观思维,进入新课。如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节“元,角,分的认识”,可以采用实物直观导入法。首先教师先拿出几张人民币和几枚硬币给学生看,再开始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几何的初步认识,像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扇形,长方体,正方体,等都可以采用实物直观导入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 3、创设情境导入有些概念,性质等基础知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利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情境创设不仅在课堂问题设置,授课过程有价值,在导入新课时不可缺少。例如教学“行程问题”时,可以这样导入。(具体问学生,你们喜欢看表演节目吗?然后把课前准备好的“相遇节目”课件给学生看。同时,叫两名同学站教室两端相对而行,此时让学生观察他们所走的方向,相遇后问“现在出现什么情况?他们走的路程是多少?”通过看表演,自然对同时,相向,相遇几个概念有了初步了解,而后进入新课。 4、实践操作导入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 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例如教学“认识等腰三角形”时,可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实践操作(测量几种不同三角形的每条边,并做好记录),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与发现各自测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教师便因势利导,逐步引入新课,同时还起到变抽象为直观和化难为易的具体作用。5、巧设游戏导入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课前可设计用“凑十法”找朋友的游戏,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所带来的会是兴趣、欢乐和自由,并营造了学习氛围和突破了教学难点。6、实际表演导入《标准》中提到:尽量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施加表演,更为学生探索数学模型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景,也能将单纯的符号、繁琐的公式、抽象的原理形象具体直观化。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上台实际表演,充分地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两地”、“相向”、“同时”、“相遇”等术语,然后导入新课就显得非常自然了。7、借助媒体导入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声、色、形、动、静发生交替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屏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法。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采用多媒体创设一种动画情景,渗透“割补法”将其转变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进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样。教师应在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科学的新方法,以期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育人的水平。五、存在问题及改进在教学中一些导入具有趣味性和发散性,学生兴趣比较高,所以在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放出去收不回来的感觉,学生见识比较多,又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能会在课前交流比较激烈,耽误新课的学习时间,。,有些学生会说着说着偏离了本节课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只是一个旁观者,要随时引导学生,让他们的交流内容符合本节课的内容。
2023-08-29 14:52:121

怎样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总是与生活有所隔离,这样就使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也增加了教学难度,为此,我觉得教师应该在课题研究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因此我确立了小课题----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二、课题研究的目的1、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通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相关背景从多种渠道中加以发掘,凸现出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揭示该知识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认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影响和真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赋予个人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稳定的学习态度。2、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研究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3、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教学内容生活化。
2023-08-29 14:52:231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研究方案18

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语言具有增进记忆的潜能,语言具有解释概念的能力。而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指对数学概念、算式、公式、运算定律、法则及解题思路、推导过程等的表述。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抽象、简练和符号化等特点,它的准确性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它的抽象性有利于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的培养,它的简练和符号化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规律,也有利于思维。《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且在不同学段的各个领域《标准》对数学语言都有不同的要求。而在课堂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想说又不会说,有的学生怕说、不敢说,有些根本不会开口,学生的数学语言使用和表述与《标准》的要求还有一段明显的距离。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①数学课堂教学囿于“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和“只需会做,不必口述”的传统教育倾向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的侵害,使学生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展示。②教师对数学语言的作用缺乏认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导致学生数学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不严密,因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③受班级学额的限制,学生人数太多,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想说而说不清楚,一些好生往往没有耐心去倾听。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不能准确规范地表达数学语言。④学生本身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综上所述,在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一、教师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例如“除”与“除以”、“数位”与“位数”、“数”与“数字”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直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这就违背了矛盾律;而“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就是闰年”之类的语言就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比如,不能把“垂线”说成是“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二、让学生在口头表述中,训练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了使全体学生的数学语言都能得到训练,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灵活运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全班评价、学生小结”的训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 “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1.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同桌间的互相交流,可以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全班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处于高涨,教师也因势利导,组织全班评价,为学生再次提供了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得到完善,也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升华。全班评价时,先由一组或一人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4.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我在课堂小结时,经常这样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三、在学科的不同内容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说得是否完整、准确、简洁而有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不同课型说的培养侧重点。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而且在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1)在概念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本质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说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重视让学生描述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不但能说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概念关键词句,而对于近似概念,则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和混淆之处。(2)在计算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算理在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计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3)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思路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有根有据有序地分析、推理,通过口述解题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填写数量关系式等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在课堂上学生你一句,我一言,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4)在几何形体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其特征几何形体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更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其特征及与生活的联系;还重视了让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对空间的探索欲望,抓住挈机,发展说的能力。四、在学生阅读数学中,丰富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真正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五、在学生“编写”中,强化数学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还应培养其书面表达能力。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应用题、写数学日记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征。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有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所以在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使学生从敢写到会写,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地编写数学语言。总之,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循序渐进,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积极示范引导,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使用数学语言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语言具有增进记忆的潜能,语言具有解释概念的能力。而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指对数学概念、算式、公式、运算定律、法则及解题思路、推导过程等的表述。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抽象、简练和符号化等特点,它的准确性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它的抽象性有利于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的培养,它的简练和符号化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规律,也有利于思维。《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且在不同学段的各个领域《标准》对数学语言都有不同的要求。而在课堂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想说又不会说,有的学生怕说、不敢说,有些根本不会开口,学生的数学语言使用和表述与《标准》的要求还有一段明显的距离。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①数学课堂教学囿于“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和“只需会做,不必口述”的传统教育倾向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的侵害,使学生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展示。②教师对数学语言的作用缺乏认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导致学生数学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不严密,因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③受班级学额的限制,学生人数太多,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想说而说不清楚,一些好生往往没有耐心去倾听。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不能准确规范地表达数学语言。④学生本身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综上所述,在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一、教师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例如“除”与“除以”、“数位”与“位数”、“数”与“数字”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直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这就违背了矛盾律;而“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就是闰年”之类的语言就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比如,不能把“垂线”说成是“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二、让学生在口头表述中,训练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了使全体学生的数学语言都能得到训练,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灵活运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全班评价、学生小结”的训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 “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1.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同桌间的互相交流,可以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全班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处于高涨,教师也因势利导,组织全班评价,为学生再次提供了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得到完善,也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升华。全班评价时,先由一组或一人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4.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我在课堂小结时,经常这样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三、在学科的不同内容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说得是否完整、准确、简洁而有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不同课型说的培养侧重点。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而且在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1)在概念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本质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说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重视让学生描述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不但能说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概念关键词句,而对于近似概念,则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和混淆之处。(2)在计算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算理在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计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3)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思路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有根有据有序地分析、推理,通过口述解题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填写数量关系式等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在课堂上学生你一句,我一言,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4)在几何形体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其特征几何形体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更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其特征及与生活的联系;还重视了让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对空间的探索欲望,抓住挈机,发展说的能力。四、在学生阅读数学中,丰富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真正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五、在学生“编写”中,强化数学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还应培养其书面表达能力。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应用题、写数学日记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征。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有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所以在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使学生从敢写到会写,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地编写数学语言。总之,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循序渐进,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积极示范引导,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使用数学语言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2023-08-29 14:52:471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

百度上搜得,看看有帮助吗?一. 研究报告标题如何有效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研究报告二. 课题界定1. 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门非学科领域,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它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起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2. 有效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联系自身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自、自主、主动学习,并在开放的探究学习情境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从而培养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三. 理论价值1. 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开放性课程,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为学生开辟了一条开放的学习途径。“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国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国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综合分析:西方发达国家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在活动领域方面体现了“综合”的特征。但“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意味着任何一项活动都面面俱到,“综合性”是相对的。国外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 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类型主体探究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遵循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规范和步骤,展开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研究学习与设计学习具有内在的联系,学生通过对有关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如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课题研究学习,学生一般都要提出解决有关环境保护的对策。(2) 社会实践学习类型社会实践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参与性,即,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去。其途径主要有社会服务活动、社会考察活动、社区公益活动等。(3) 生活学习型生活学习一直是国外中小学课程设计的基本领域之一。生活学习是与学生生活能力、适应能力相关联的实践性学习。国外中小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生活学习的领域已报包括生活技能的训练活动和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2. 课题研究的意义:数学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要使得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实践活动存在于“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发的,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3. 课题研究的目标(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及其实施策略。(2) 构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般教学摸式。(3)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积累研究经验,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全面实施打下基础。(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四. 研究主要过程1. 研究时间(1) 申报阶段(2011年8月-9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2) 准备阶段(2011年10月-11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相关问卷调查、访谈。(3) 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1年6月):选一个班级,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采取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多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措施,实验一个月,边实验边总结这样的课堂教学具有的有效性。(4) 总结阶段:(2012年7月-11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2. 研究方法注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1) 课程内容开发的途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主要有以下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进行反思,了解其设计目的,挖掘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及学习过程中能够体现相类似内容的素材.进行开发和利用;二是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数学知识、技能和素质,并鉴别和利用校外“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2) 课程开发的要求。① 趣味性。要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确定数学活动内容。② 实践性。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应引导其广泛接触事物、尽量感知事物,使其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充分体现探索、尝试和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③ 启发性。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能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规律、启迪思.维,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增长才干,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1) 实施策略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创新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多样化原则。(2)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策略的路径。① 数学课堂教学。一是日常教学:深入发掘教材所蕴涵的综合实践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获得真实的感受;二是配合教材:配合教材所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认真创设情境,精心安排活动内容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实践探索的乐趣、综合应用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② 学科间的渗透与整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只局限在某一个学科之内,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与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其他学科相结合。③数学社会实践活动。在数学课程安排中.要让我们的学生突破教师、突破书本、突破课堂,拓宽学习领域,开阔视野。学校、家庭、社区、大自然等,都是学生数学实践的空间。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般模式: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一般来说,应经历以下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时空,自主探究:评价反思,丰富体验。简言之,就是“问题一探究——反思”。它们有相对的灵活性。既可以贯穿于整节课之中.也可以体现在某个教学环节之内,多次循环使用。在此模式中,教的活动包括组织数学活动、促进思维展开、唤醒学生潜能等;学生的活动包括观察、操作、猜测、联想、推理、交流等。(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也是研究活动的开始。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或“冲突”,将他们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之形成问题意识,激发认知冲动。创设问题情境要凸显以下四点,即:现实性、时效性、挑战性、学科性。(2) 提供时空,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空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以及活动本身质量水平高低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成败和优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提供研究材料、确定研究形式、选择研究方法。(3) 评价反思,丰富体验。① 小组评价。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经常问学生:“你对其他同学(组)的研究成果如何评价?”以此引导学生开展评价和对评价的再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促进学生在认同、批判不同观点的过程中,学会欣赏、接纳他人、学会评价,形成健全的人格。② 自我反思。即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审视和反省:我是怎样进行研究的?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这种审视和反省,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学生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馈,进而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加以反思,一方面有利于自己深刻认识其所经历的各个过程和步骤。形成认知结构,总结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3. 研究内容(1) 根据小学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满足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需求的、生动活泼的课程内容。(2) 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研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虽不同于数学课,但它也存在着一个教与学的问题.也有一个教学过程的问题。在教学中,主要研究如何构建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交流与合作: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活动、交流的条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3) 根据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和小学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般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4) 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探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研究,以改进教师的教、激励学生的学。五. 研究成果1. 研究结论与成果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学生方面:(1) 写数学日记,做生活的有心人,记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指导学生每周写一篇数学日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叙述生活中经历的事。(2) 展示自己的作品,激起学生学习热情(3) 开数学班会:提倡“做中学”。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充裕的时间、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做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做中学、玩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方面: (1) 着眼活动的实践性,灵活运用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2) 记录课堂中学生学习过程及教学反思,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研究成果:(1)《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指导策略》获浦口区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附件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本文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需要出发, 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环节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使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2) 开展校级综合实践教研课《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附件2)(3) 参加南京市网络培训课程“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认识与实践”的学习,经考核成绩优秀,被评为优秀学员。(证书附件3)2. 研究反思与展望反思本课题的研究过程,我觉得:离理想化、规范化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有一定的距离,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存在三个方面———1.对活动课组织教学的研究不够。 实践活动课更多的是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得、强调学生的合作,加上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 这给教师的课堂准备、组织带来了困难。如何加强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如何去除“学生闹而不听”、“闹而不停”的现象,我们在实践中虽然也采取了一定的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不是很理想,我们将在后续工作中将此作为研究重点之一。2.课时不足的困惑。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一些困惑。这种学习方式会受到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局限。由于在课堂上更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 所以使反馈运用的时间相对减少,难以完成课时目标,课时不足将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新矛盾;在独立探究中,有困难的学生还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帮助,不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这也将成为我们后续工作中的研究重点之一。3、缺乏在互动中共进的意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双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学生成为研究的行动者;学生自主地确定研究对象,自主地搜集、整理资料,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分析、探讨和论证,进而得出结论。具有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会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合作探究,进而把每一个“再创造”演绎得多姿多彩。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传授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在课堂的多元“对话”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在互动中共进。教师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提升的过程。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自己的实际教学感受联系起来,通过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新思想、新思路和信息,使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动态性生成,同时也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专业水平。六. 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小学数学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3、王兴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J],教育艺术,2007,(2),43-444、严旭峰.让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3),29-305、 王仲英、刘秋菊.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教师,2005
2023-08-29 14:52:591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开题报告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其重要性无容置疑。计算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都依赖于不断的练习,一款能自动出题,自动评分的小程序显得非常重要。微信小程序“计算我最棒”,一款小学生计算能力训练与评分的软件,内容涵盖:1、表内加、减、乘、除口算(适用于一、二年级学生)。2、加、减、乘、除竖式计算(适用于三、四年级学生)。3、简便运算和解方程(适用于四、五年级学生)。4、小学阶段十几种典型问题应用题(四、五、六年级均可使用)。特点:能够实时评分,点击“交卷”后能立即看到本次测试的成绩。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可以点击“求助”按纽(交卷后,才可以求助),查看正确答案。成绩记录中保存有每次测试时间,测试项目,得分,用时。使用后,如果你觉得该软件对你的学生或者小孩的学习有所帮助,请分享给你的同事或者朋友。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计算我最棒”即可,快来试试吧!
2023-08-29 14:53:10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数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数的直观表现。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在数学解题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数”与“形”的信息转换,相互渗透,即数量问题和图象性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不仅可以使一些题目的解决简捷明快,同时还可以大大开拓我们的解题思路,为研究和探求数学问题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设计教学,那将非常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形结合”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方法,如果长期渗透,运用恰当,则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思想,长期稳固地作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中。作为一线教师,如何系统的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数学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富实践价值的重要课题。二、研究价值:1、通过组织、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加深对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分析能力。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刻注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2、通过组织、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三、研究目标: 1、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化抽象为形象,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四至六年级领域中的应用,分阶段、有层次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数形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形结合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法,能运用数形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在不断地“探索”与“创造”中构建属于个人的数学思想。四、概念界定:1、数形结合:“数”和“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数”,属于数学抽象思维范畴,是人的左脑思维的产物;而“形”主要指几何图形,属于形象思维范畴,是人的右脑思维的产物。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每一个几何图形中都蕴含着与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密切相关的数量关系;反之,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做出直观地反映和描述。数形结合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使人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思维功能,相互依存、彼此激发,全面、协调、深入发展人的思维能力。2、数形结合思想: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是一种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题思路:(1)以“数”变“形”;(2)以“形”变“数”;(3)“形”“数”互变。3.“渗透”指某种思想方法在某个实践过程中逐渐的渗入利用,这里主要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五、研究内容:1、数形结合思想在“数与代数”知识领域中的应用。2、数形结合思想在“空间与图形”知识领域中的应用。3、数形结合思想在“统计与概率”知识领域中的应用。4、数形结合思想在“实践与综合运用”知识领域中的应用。六、研究思路:1、学习查找相关理论资料;2、开始分年级教师进行具体研究;3、在具体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和研究措施;4、最后对研究效果进行提升,形成课题成果报告。七、研究方法:1.调查法:调查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渗透的认识,调查当前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来解题的认识状态。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整理有关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以供实验研究。3、案例研究法:选择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中的素材,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在不同数学学习领域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途径与模式。4、经验总结法:把实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加以总结、归纳并在实验过程中加以论证。
2023-08-29 14:53:211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和研究课题方案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那么,作为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一、激发学习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游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戏、生动的故事、都会使相对单一、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激趣。例如:教学数的分与合,可以采用“拍手”的数学游戏,以10的分与合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廖小荷,我问你,我的4拍几?学生边拍手边回答:邓老师,告诉你,你的4拍6.这一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的变化随时调整互拍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随时改变形式,如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故事激趣。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比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不断演算,草稿纸就演算了几麻袋。通过这样生动典型的事例能激发学生的意志,唤起他们对计算的兴趣;或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中,有意出现“小马虎”做题时经常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先指出错误,再看看自己所犯的错误,既引起学生的重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迈向成功的催化剂,使人终身受益。学生计算习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书写习惯、验算习惯。审题习惯。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提升计算能力的关键因素,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审题是计算过程中关键的第一步。审题可以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消除强信息集中产生的思维干扰。例如,计算18-7+3时,受“凑整”这一强信息的干扰,有好多学生算成18-7+3=18。学生一看到题目就做,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这样简单的一道计算题就算错了,因此,加强良好的审题习惯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2023-08-29 14:53:321

新课标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扎实有效的数学教研活动,是高效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投身科研,多形式、多角度的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才能更好的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有效地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是提升数学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校数学课程教学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应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以全新的思维,丰富多彩的形式,积极开展特色教研活动。笔者认为“数学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加强理论学习,是有效数学教研活动的基础开展好数学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应该具备一定水平的数学理论知识,学习和研究有关数学方面的理论思想,储备好教研活动所必备的“数学养分”,提升教师自身数学素养,才能更好的开展好数学教研活动。教师要想储备一定的“数学养分”来供给数学教研活动,那就只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就是学习。所以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要多看书,多看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书,潜心阅读数学相关的教育理论专著,以读书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内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方法,实现知识的创造、传播和运用。学习可以采用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的“三定”形式。比如:学校每个教研组的学习由教研组长来组织安排,期初写出学习计划,可以定在每周的周二下午学生放学时间进行学习培训,每次学习的培训人员可以轮流进行,可以学习一些名师优秀案例,观看优秀课例光盘等,还可以学习自己在平时阅读资料上得来的优秀文章,学习之后每位老师都要写出心得体会,下次学习时进行体会交流。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制定出自己的个人自学计划,按照计划在一学期中要阅读多少文章,撰写多少案例,交流多少心得等等。二、创建数学学科科研团队,是有效数学教研活动的保障有效数学教研活动不单单的指举行几次评优课,示范课、观摩课或研讨课,重要的是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数学教师在各个方面迅速成长起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高效。要想使数学教研活动更为有效,除了搞校本教研外,还要进行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探讨研究,即课题研究。这就要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和积累问题,有问题就要解决,面对问题就要不断探索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手段。课题研究是教研活动的重要部分。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努力使教育教学活动效益最大化。学校各年级数学教研组要结合本校本年级实际确定自己教研组的研究课题,根据课题确定研讨主题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实践。例如,本校近年来确定的课题有:“低年级计算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中年级图形教学方法探索”“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思路的探索与研究”等等,这些课题都安排在数学教研组中进行。课题研究形式采用立项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定期提交阶段研究报告到教务处,教务处组织或邀请数学专业人士进行讨论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全体数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自身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最大受益者,真正凸显了教育教学活动效益最大化。三、形式多变的教研活动,是有效数学教研活动的载体教研必须放到教研活动中去研究,去探讨,去验证,形式多变的教研活动,是有效数学教研活动的载体。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实践,觉得如下活动有助于数学教研活动的增效。1.集体备课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刚干获取的比较有价值的经验,转眼就要过时,还有,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新课改在积极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课堂教学的实效和效益才会提高。2.同课异构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思想、经历、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决定着对同一内容的课的理解的不同,每个教师对同一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教师之间存在着的这种差异,就是很好的教研资源。故可以举行一些同课异构的活动,来研究探讨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这样,大家可以在比较中互相学习,在比较中共同提高。采用的程序如下:①学校各个数学教研组根据本年级段确定一个教学题目;②由教研组内的部分教师分别备课;③教师上课;④教研组集体听课、评课;教师在教学中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学习,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3.课题研讨课例研讨是上课之后课题组教师就所研课题进行的一种集体研究形式。目前采用县教研室提出的十步课题研讨活动形式。即教学会诊查问题,梳理问题定主题 ,理论学习明方向 ,集体备课找方法 ,大家观看验实效 ,个人反思谈得失 ,同伴互助共分享,专业引领再提高,共识提炼为常规,问题引出新课题。4.案例片段集中剖析案例片段剖析,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非常关键,这是课堂教学情景再现,是集大家智慧帮助其课堂教学提升的一个方法,在剖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做到了运用理论,又产生了新的教学方面的经验。这个方面是每一个月举行一次,要求教师把平时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问题或案例带上来,集中剖析,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最佳途径。四、拓宽教研活动范围,是有效数学教研活动的发展提升多年来小学教研活动存在模式化的问题,活动的开展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本校探究出了几种可行的活动形式。1.联片教研(学校手拉手)有效数学教研活动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校本教研的开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如专家引领,需要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同伴互助,需要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农村学校往往规模小、条件差,很难开展校本教研。为了克服这个难题,经过研究和实践,实行了校际合作,联片互动教研,这种方式很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实践中形成“区域推进与片区互动;集中指导与分片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经验交流重视发挥学区中心组的作用,开展参与式交流,互动式交流,课题式交流,形成立体互动、注重实效的教研形式。这样教师参与面广,既增加了校际交流合作力度,又验证了学校校本教研的成效。达到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教研活动,其目的是解决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探求新的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教学实践服务。故学校每位教师都担负着一种使命,那就是以提升自己来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只有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才能做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2023-08-29 14:53:411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有哪些理论依据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1、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研究,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 2、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研究,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3、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 4、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研究.
2023-08-29 14:53:521

求答案:小学数学教研组可以开展什么活动

1346795825
2023-08-29 14:54:023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课题研究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价值,轻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的价值的弊端,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新制定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充分汲取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明确了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科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今后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研究二、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试用)》中,一度成为全国数学教师的热门话题之一。人们普遍认为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的形成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渐进的自主生成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省、反证的自我体验过程。它一旦形成必将超过数学学科知识范畴,并发挥长期、实在的功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中。但纵观目前课堂教学,由于陈旧的教学观念和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活力;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获得,而相对忽视了数学知识的运用,到至于只会计算不会运用。使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我们必须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使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的温床。为此我区根据目前教育现状和本地实际提出“培养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研究”课题。(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取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在我们身边更多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关注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数学素养的培养。数学素养是指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所达到一定心理发展内容和心理水平,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素养,包括知识、能力、技能,观念、态度、行为习惯、价值观等。所以我们课题组成员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展开研究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其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1.提升教师教学理念,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将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目标进一步升华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数学素养。从而使教师意识到培养数学素养比培养成绩更重要,自然会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在数学能力上都能有一个跨越性的提高。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认识和理解,探索、形成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2.改善教师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数学过程是一种体验和领悟的过程,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形成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数学教学方式。通过本课题研究诱发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和创造性。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作,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从而促进他们学习方式的改革。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勤于动脑独立思考、认真细致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方面能进一步提高。4.完善数学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数学教学的评价观是“以教师评价为中心,以结果评价为中心。”这种评价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制约着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指出评价的功能就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因此,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数学评价体系,这是一项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工作。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迎难而上进一步完善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方式,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学习的评价体系。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针对我区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环境,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加于实践研究,总结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区小学数学教师的整体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学校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强化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含研究能力、图书资料及实验设备、领导态度、经费保障等)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成员共有9人,其中课题负责人帅琼为全国优秀教研员和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省、市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小学数学中心组成员,中级职称。在一线教学工作15余年,曾担任过学校教务处主任、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及组织课题研究的能力。在国家、省、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数篇,她从事数学教育工作以来,有30余篇论文分别获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佳奖。自从2004年开始担任数学教研员职务以来,从事教研科研工作已8余年,因此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课题研究工作当中。承担该课题研究的其余八位教师都是新区数学中心组成员和各校数学学科教研组长。他们年轻好学,教学功底扎实,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是我区数学教学一线的中尖力量,为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区研发中心将对现有的图书、资料等资源进行整理,统一调配,妥善安排实验学校,充分发挥基层教学实验田的作用。课题负责人、研究人员积极参加多途径、多形式的教科研培训,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如参加省市业务部门组织的课题知识培训、阅读专业理论书籍、网上学习等。教体办从新区的教育长远发展考量,制定了以课题研究带动全区教育发展,从制度上保证对课题研究的财力支持,区管委会及财政部门将大力支持课题研究经费。三、指导思想本课题的研究将严格贯彻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密切关注国内外的教育科研动态,加强专著和核心期刊的学习,加大现代教育理念转化成具体教学行为的力度。重点研究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创设最佳的环境。四、课题的总体目标以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国标本教材为依托,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会运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课题的研究,以新课标的总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维度为总体目标,以学段目标为具体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其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生成数学意识、产生数学情感等。
2023-08-29 14:54:131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学龄儿童在进入小学学习后,以往形成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学科学习的要求,他们在课堂上想说却说不清、甚至不知如何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这些语言表达的障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也常常能够感觉到一些孩子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高效的,但其他听众,包括教师在听完孩子的表达后却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些情况说明了孩子的语言表达问题已经影响了孩子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很多就是由不敢说、不会说开始的,以至后来不愿想、不愿参与小组讨论、不愿承担大组发言等等。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将会帮助学生扫除说话的障碍,使学生敞开心扉,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课题的提出1、是新课标的体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即具备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迫切任务,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知道数学语言表达对低段尤其一年级学生来说处于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和发展儿童数学语言的最好时期。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一年级教材里面安排了许多“说”的内容,以“说”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改革后的一大特点。但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用简洁、准确、清楚的语言表达。他们习惯以讲故事的形式慢节奏地讲,语言表达重复、罗嗦、拖沓现象严重。所以,在低段的数学教学中就应尝试着教小朋友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帮助刚起步的学生把想清楚了的问题说清楚。2、是顺利开展好合作交流一大关键。课改的今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我们的课堂上已经在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我们也努力在实现,那么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更加重要。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时,都是几个尖子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却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声音很轻,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疙疙瘩瘩,有的干脆站立不语。特别是农村小学(包括我校)教学中都出现了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果一开始不引导好,就这样继续下去,我想将会影响到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发展。3、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绝大多数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高低与思维能力的强弱呈正相关。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述,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4、是现代社会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相互交往更需要直接的口头语言交流(如:经商谈判、招工面试等)。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来看,从小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将对其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综上所述,我确定研究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一方面学生的感觉、知觉是用语言概括的表达出来的;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语言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调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学前儿童在与成人的交流过程中,已经初步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但在入学以后,各科的学习都向学生提出了进一步掌握语言表达的要求。数学语言有着简洁性、条理性、抽象性、精确性等学科特点,与学前生活中的对话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新的发展需要与孩子原有的表达水平产生矛盾,这就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成为数学学习的必然,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在了解了低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的基础上分阶段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孩子进行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条理性、简洁性、抽象性的训练,逐步改善学生想得出说不出或说不清楚的状况,并以次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主体教育的理论为理论依据。以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水平为基础,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言时出现的种种问题,从生活经验引导、从小组学习中挖掘、鼓励多种形式的表述,积极探索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与途径,努力避免数学语言训练障碍的产生。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的特点 2、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困难原因的分析 3、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4、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等教学的典型案例。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课题开展将以平时的教育教学为主阵地,在课堂上通过倾听、示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途径,了解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并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启发学生用最合适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探索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方法和途径,本课题研究可以分以下三个阶段: 1、 前期准备阶段(2010.9-2010.10) 查找相关理论书籍,利用网络搜集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关的资料或案例,了解认识课题的研究价值,明确研究的方向,形成研究方案。 2、 实施研究阶段(2010.10-2010.11) 在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开展实践研究,运用调查法和谈话法了解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数学语言表达的现有水平,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搜集数学语言表达中出现的各种常见的问题;结合典型案例探究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特点,积极探索培养、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3、总结、结题阶段(2010.11-2010.12) 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语言表达的能力处于最初级的对话语言阶段,对词汇、语法的认识也是无意识的、不完整的。研究者希望通过对儿童心理的分析,从当今儿童语言发展的现状入手,探讨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得课堂教学能更好的发挥学生主体的特点。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研究论文。 主要阐述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从儿童心理发展和语言培养方法方面分析原因, 再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培养方法。 2、研究案例。通过对个别学生的针对性指导,了解学生个体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状况,从中不断探索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不同对策。
2023-08-29 14:54:381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惯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惯课题研究条件分析一、课题研究背景:城郊的经济、文化、交通、信息等各方面均不及县城,跟县城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基于我校地处城郊,调查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现状我们发现: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良的学习习惯确实很多。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马虎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错字、漏字、落下运算符号、随意改变运算顺序、点错小数点等等现象时有发生;数学课的课前准备不充分;不能按老师的要求预习;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上课不认真听讲、搞小动作、回答问题的语句不完整。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了我们刻不容缓的天职,它是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功课的基本保证。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现状,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还要有一套培养学生习惯的科学指导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从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没有一套系统地针对我校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策略方案,因此本课题具有极高的课题开发价值,我们将在如何培养城郊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一番深入地探索研究。二、学习习惯的内涵。1.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2.数学学习习惯是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养成的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自动化的数学学习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些数学活动的特殊倾向。3.我校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是指我校学生由于大部分都生活在农村,父母大都在外打工,孩子长期跟祖辈生活在一起,因祖辈溺爱过多,缺乏管教,监护无力,学习不自觉,数学学习习惯差。4.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经过自己的反复练习,从而形成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三、研究指向与内容(一)课题研究的指向1.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整体提升教师业务能力。2.引领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通过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4.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在“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中,获得专业发展和支持,进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热情、又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小学数学科研队伍,推动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课前预习的习惯2.认真听讲的习惯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四、研究对象:演礼中心小学六(4)班全体学生五、研究过程与方法(一)研究过程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0.3——2010.6)1.确定研究方向,撰写研究方案。2.结合现状调查情况,撰写开题论证报告。3.组织课题的开题工作。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0.7——2010.10)按计划实施研究,扎实开展各项研究活动。1.确定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2.查找并学习相关文献资料。3.组织相关的交流、研讨活动。4.定期对课题进行小结、反馈与评估。5.收集整理论题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完成阶段报告。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0.11——2011.7)1.课题资料的归纳与汇总。2.收集整理案例、随笔等相关资料。3.撰写研究报告。4.申请结题鉴定。(二)研究方法1.调查法。精心设计学生学习习惯的问卷调查表或访谈记录表,或通过学生作业、日记、读书笔记、试卷、图画、手工作品等,分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2.观察法。按照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收集掌握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3.实验法。在日常课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反复提醒、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中观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揭示其中的因果关系和教育规律。4.个案法。选取不同类别的学生代表,连续进行追踪了解,以研究他们乃至全体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变化情况。5.行动研究法。研究工作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活动,采取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做法,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目标。
2023-08-29 14:54:491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小课题研究

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已经适应和熟悉了学校的学习环境,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随着其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方向也应随之改变,为今后学业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一、开拓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应根据新课标要求,对教学思路进行多方延展,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某一知识点,学会解题,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开拓性和创新性,课堂上通过学生之间开展讨论、观察和分析的形式,实现问题的应用和拓展。引导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由简单的四则运算应用题向多种知识融合,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法则的推导、性质的应用,学习不再是孤立的数学式的思考,而是对数学知识的整合加工,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重视过程培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堂教学中应由重视解题结果转化为重视解题过程,改变学生以往过于注重练习答案的习惯,着重掌握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发现和思考问题、采取策略和方法应用的过程,课堂上帮助学生以直觉、猜想、预测的形式进行推理,运用不同的知识点和不同的解题策略进行推敲,教学中注重课堂的交流,深入理解学生的思考习惯、计算程序,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运用传统的解题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应用题的传统教学方法包括图形法、分析法和综合法,教学中应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相互融汇,相辅相成,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图表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做题的思路和线索,合理运用联系、想象、猜测、估算、验算等解题策略和方法,进行适当模仿,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应用题解题的有效性。   四、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数学教学最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由无意识的思考到有意识的创新,在教师肯定的鼓励和认可下得到了强化,进一步加强了数学思维和和创造性思维的融合,从对问题的不理解、质疑到分析问题,再到发现线索、实现突破,推进了学生思维创造性的演进,让学生的思维在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气氛中前行。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现状,进一步加强引导和鼓励,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2023-08-29 14:55:011

小学数学教师可研究的小课题

dfdsfdsf
2023-08-29 14:55:1215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体现分层教学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1)教与学中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数学很有用,另一方面学了数学不会用;(2)教师无视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用拉平取齐的方法要求两头学生向中等生看齐,致使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原地踏步,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而苦恼厌学;(3)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和负责态度欠缺,以致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富有创造力的数学优秀学生难以脱颖而出。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新课的设计,对课堂练习重视的不够,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一般对新课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能否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就不能预测了,针对这个问题对练习的研究尤为重要。二、过程设计我校为了推进我校科研科研工作,参加了白云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指导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在学校课题启动后,我们根据低中高年级成立了课题小组,认真学习了区学校的总课题方案,对照新的课程理念,经过全面的课堂教学分析,反复了思考,最后确立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研究》子课题。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进行了具体分工。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积极搜集资料,查找理论依据。由董国洪校长拟稿,制定了课题方案,经过课题组成员讨论,完成了开题报告。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组教师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有关书籍和文章;与当前课改紧密联系的优秀课例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观看了特级教师吴正宪《统计中的平均数》等课例的录象,学习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让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建立科研信心。组内定期开展科研活动,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规定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做到“四个要”:一要集体备课,二要全员听课,三要说课反思,四要重视评课。每节研讨课都采用个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的备课方式。充分挖掘资源,深入研究文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意学习内容的组合,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通过课后反思,总结一节课的得与失,为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设计。努力上好展示课,力求做到提高课堂实效性为目标,探索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发展的课堂练习教学模式。三、研究成果一年来,经过组内成员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认识。(一)理论成果:1、设计时首先是以教学大纲为准则,深入领会大纲的精神。其次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我们要求参与课堂练习设计的教师要把握大纲的尺度,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研究、设计练习内容。规定练习设计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要有针对性。练习的数量适当,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结合,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和稍有变化的练习,也要有一些综合性和富有思考性的练习题,但不能过于繁难。尽量设计出符合素质教育、具有实用价值的练习,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得到发展。2、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对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是使学生更好地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促进新知识的掌握。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使课堂练习丰富起来,活起来,开放起来,生活起来,生动有趣起来教师要结合教学设计贴近生活,富于思考灵活多样化的练习。3、练习是一种数学活动,要体现“做”数学。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要培养做题的“机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设计要符合不同学生的水平,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4、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1)树立起现代数学教学观。(2)改变了传统的练习方式。(3)、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观。5、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1)我们从教学中的“练习的有效性”问题出发,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寻找提高练习有效的途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和交流、不断改善教学行为。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2)本课题开展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的科研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课题成员先后写了反思,论文。2.实验成果课堂教学练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1)练习的生活化趣味化要使课堂练习生活化,使学生把数学知识成功地实践到生活中去,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前提就是要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练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要使学生感兴趣,要能直接反映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科学安排,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数学兴趣。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如:在二年级《分米和厘米的认识》练习设计是以日记形式,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先让学生利用知识独立思考,日记的问题使他们笑得前仰后合。尔后交流发现的问题,并改正过来。2.练习的多样化  比如在计算上我们反对过度的练习,但熟能生巧,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我们可以在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功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做到教、学、做合一;在练习多样化上下功夫,增强练习的游戏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寓学于乐。让多样化的练习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以前的“要我练”为现在的“我喜欢练”,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把练习变成技巧的探索,我发现,我总结,我成功;把练习变成是小游戏,我游戏,我快乐,我喜欢。这样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来巩固计算技能,学生的计算技能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练习的多样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设计(一).按照学习过程来设计练习。1.准备性练习。为了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新知识前,应根据新学知识所必要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新课前的准备性练习。在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为了排除学生根据个位上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的干扰,在学习前设计如下练习。下列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13、36、16、93、42、29、24、39使学生看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个位上不是3、6、9的数也不一定不能被3整除,从而为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做好准备。学习前的良好准备,把学生引入最佳的认知状态,再稍加点拨、诱发,便会水到渠成了。2.形成性练习。为了促使新知识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前观念,建立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应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新知识的形成练习。如: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应帮助学生认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的面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应用具体感知,经概括表象,到规则抽象。下面的练习设计可看到学生的知识是怎样在有意义的学习材料的操作和练习过程形成的。(1)具体感知(学生动手操作)。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面积。②用12个(或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成一个长方形,说出它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2)概括表象。①口答:一个长方形长里正好摆5个1平方厘米,宽里正好摆3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②再现在现平面图形要求学生说出下图的面积各是多少?(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3)规则抽象。在上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测量,说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并说出测量的方法,从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3.巩固性练习。为了及时有效的巩固所学新知识,应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设计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例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可以针对其重难点设计下面题目。(1)说出下列各算式来有几位小数?4×0.3()6.5×0.03()43.3×4.l()(2)在下面算式的积里点上小数点。12.6×2.3=28981.26×2.3=28981.26×0.23=2898(3)l.21×26=()0.121×2.6=()12.1×2.6=()在局部的专项练习或独立的模仿练习基础上,再根据新知识的特点适当进行一些变式练习和对比练习。(二)、按学习内容设计练习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练习设计有其不同的要求。概念学习的练习应着眼于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法则学习的练习应着眼于理解法则、掌握操作的过程;应用题的练习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比如:应用题一方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例如:在学习“玩具厂计划生产1000件玩具,已经生产了4天,每天生产210件,还要生产多少件才能完成计划?”这道应用题时,除了模仿练习外,还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自行车厂要装配6OO辆自行车,已经装配了9天,平均每天装配72辆,自行车厂完成装配情况如何?使学生懂得要判断装配情况如何,就要用实际的装配产量与计划装配的产量进行比较。实际产量-计划产量=超过产量,计划产量-实际产量=还要生产的数量。从而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正确思考方法。另一方面要防止解题方法模式化,防止思维定势。如为纠正学生在解答应用题中“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倾向。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小华有9张邮票,比小强多3张,小强有多少张邮票?小华有9张邮票,比小强少3张,小强有多少张邮票?从而使学生懂得审题的重要性,改变学生育目机械模仿的不良习惯。(三)、按学习的反馈设计练习新授课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有效地调控,以提高学习的效率。l.对比练习对表面相似的内容,学生学习时,容易彼此混淆,如带分数的加减法和带分数的乘法;求一倍数与求几倍数的应用题等,要通过题目对比练习,培养分化的能力。2.判断练习对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所产生的错误,可以通过辩错、改错的练习,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例如:学习平均数问题后,设计这样的选择题:某工人一、二月份生产零件350个,三月份生产210个零件,四月份生产220个零件。平均每月生产多少个零件?(1)(350-210+220)÷3(2)(350×2+210+220)÷4(3)(350+210+220)÷4从辨错、改错中,使学生懂得求平均数问题的关键。以上我们按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反馈简述了我们在新授课练习设计的一些做法,在实际的设中应是整体性的统一研究和考虑,以求最佳的效果。3.练习的层次化层次练习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推动思维多层面逐步深入地发展,使知识和能力不断升华.教师可根据知识结构的繁简和理解程度的难易,把包含在知识和规律内的复杂和隐蔽的内涵,层层剥离,进行多层面的,逐级推进和激发,既使练习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揭示出整体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又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4.练习的兴趣化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有效数学学习活动的前提,是教育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学生一旦有了数学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四.问题与思考1、在设计课堂练习时,难度掌握不好,尤其是拔高题的难度,有时会设计的很难,有时学生会觉得很容易。2、还需要加强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3、注意练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4、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老师练习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又受应试教育的束缚,练习在内容和形式上难以突破,总是习惯按题型练习。
2023-08-29 14:55:41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课题的界定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把课堂变成“小社会”。它包括三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在新理念的思想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实验,初步用生活化策略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和国家课程改革同步,并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假如本课题研究成功,将形成若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方式,这些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其次,本课题研究和积累的经验资料,对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生活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中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2、理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3、构建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使用对比实验、经验总结、调查研究等方法:   对比实验法:同类班级对比实验。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合作能力等方面对比,分析实验效果。   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注意一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实验过程中,有计划有总结。争取在各阶段做好课题研究的分析、总结和反馈工作。   调查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教学效果的测量,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通过试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测。
2023-08-29 14:55:491

如何将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有趣味性课题研究总结

(一)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策略1、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走进和谐。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均衡发展的基础。2、依托教材走近和谐。3、师生共同操作演示。4、在预设生成中走进和谐。5、在环境与气氛的渲染中走进和谐。(二)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交往互动型课堂。(1)平等对话。化解师生间、生生间森严的壁垒。一方面做到师生平等。另一方面,做到生生平等。(2)相互尊重。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二是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三要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3)彼此评判。
2023-08-29 14:56:013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课题有哪些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1、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研究内容: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研究,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2、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研究内容: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研究,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3、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4、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研究.
2023-08-29 14:56:301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课题有哪些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1、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研究内容: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研究,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2、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研究内容: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研究,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3、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4、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研究.
2023-08-29 14:56:401

小学数学教师要研究的课题有哪些

你是老师
2023-08-29 14:56:513

小学数学研究课题有哪些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发挥数据力量提高问题解决教学效率的研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培养中高段学生合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研究  指导小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的实践研究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
2023-08-29 14:57:031

小学数学研修的课题有哪些

小学数学研修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数学课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2023-08-29 14:57:191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

是要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申报方案 么?
2023-08-29 14:57:313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很多的,你要想选一个好的课题,就一定要有创新,如果你实在没思路的话,你可以去看下创新教育研究这本期刊的文献哦
2023-08-29 14:57:532

小学数学的课题什么课题比较适合

小学数学比较适合的课题:1、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相关知识背景研究。2、应用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3、各年级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梳理与分析。4、计算教学如何体现数学化思想?5、如何发挥学具的作用?6、关于人教版“数学广角”内容的解读。7、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8、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9、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10、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2023-08-29 14:58:091

小学数学工作室研究课题都有哪些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1、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研究,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  2、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研究,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3、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  4、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研究。  二、教学资源研究  1、数学课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数学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有哪些不同类型?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如何合理运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练习题?如何对有困惑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并提出新的见解?如何发挥学具的作用?应用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  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三、教学设计研究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  研究内容: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2、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究内容:练习课的设计策略,练习题的开发与运用,关于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教学的研究。  3、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4、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5、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  四、教学过程研究  1、学生数学学习心理体验的研究  研究内容: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价值?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2、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研究内容: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如何提高课堂反馈的实效性?关于课堂上学生独立作业时间的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投入和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讲解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与课堂调控的研究  (有些内容也可以单独成为研究课题)  五、教学评价研究  1、小学数学命题改革的趋势与策略研究  2、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3、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教师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4、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课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六、其他问题或课题  1、 数学教师所需要哪些更高层次的知识?  2、小学数学中若干数学背景知识的梳理。  3、提高数学教师解题能力的研究。  4、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5、数学教师校本教研中的一些不足与对策研究。  6、数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形式研究。  8、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与分析  9、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10、课堂教学常规研究。
2023-08-29 14:58:361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

(一)核心概念1.课标关于有效数学教学的相关界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2.关于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界定课题组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组织和帮助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其中的发展,包括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二)研究目的及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而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听课观察中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有差异,课堂教学低效。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重“结果”轻“过程”,练习欠精当,事倍功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如:“自主探究”不充分,“合作、交流”过程简短,全员参与性不够);学力培养不够,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导向性和激励性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指南》,我们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本研究着眼于以学生长远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以求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用以大面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三)研究内容及假设1. 研究内容(1)学习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2)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表现进行理性分析;(3)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2.研究假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不仅可以将国内外有关系统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中,实现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升值,还可以为其它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供参考,带动其它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一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一)相关研究成果国外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有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对教学有效性进行探寻。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还有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报告及其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是,纵观国内外研究,多是侧重于宏观理论研究,相对微观的、可直接用于指导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性策略研究尚需同仁们进一步探究。基于此,我们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着力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用以大面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二)研究理论基础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2、崔允漷“有效教学”理论崔允漷认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3、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当是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设置的问题应该设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是合适的,所谓“摘挑子,要让学生跳一跳”。如果问题设在现有发展水平区域内,学生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桃子”,那就对学生起不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但如果问题设在超过最近发展区,学生即使使劲地跳,也不可能摘到“桃子”,对学生也同样起不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4、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来看,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所有的教学行动都要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的效果是最佳,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5、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的理论要点:(1)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90%以上的学习目标,区别仅是时间长短;(2)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总结性评价。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长安小学1-6年级数学课堂教学。重点是实验班和实验对照班(六年级的3个班)的课堂教学。(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借助网络和有关书籍,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2、调查法对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进行调查,并作理性分析。3、实验总结法主要是采用班级教学实验研究,通过一定时期的实验,对阶段实验进行总结,从中找出优劣,更好地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研究实施步骤第一阶段(2010年8—12月):准备和启动阶段的工作和成果1.制定实验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组成员工作任务。2010年9月15日,课题组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并对课题研究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制定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由潘先德、付兵负责;组织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由柳昌雨、毛自环、王怀伟、黄天寿负责;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听课,理性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低效行为,构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王忠稳、柳昌雨、王怀伟、黄天寿负责;在实验验证、个案分析中不断完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黄天寿、杨艳、骆烨、周吉飞负责;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推出研究成果,并做一定范围的推广普及工作,形成结题报告由王忠稳、柳昌雨、王怀伟负责。2.理论学习反思。2010年9—11月,组织课题研究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重点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崔允漷“有效教学”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等。同时,还组织课题研究组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撰写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向各级教育刊物投稿或者参加各级教育教学论文评审活动。3.筹备举行开题报告活动。2010年11月25日,课题组召开会议,商量决定举行课题开题报告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活动议程,并确定由课题负责人作开题报告。2010年12月9日下午,课题开题报告会在长安小学举行。会上,乡中心校校长李缙钭作动员讲话并宣读立项通知;课题负责人王忠稳作开题报告;乡中心学校陈远强代表评议专家组作评议;课题组成员付兵老师代表课题组作表态发言。开题报告会为课题组指明了方向,使参加研究的教师明确了任务。课题研究组依据与会领导和评议专家指导意见进一步修定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第二阶段(2011年1—7月):研究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成果。1.确定实验班和实验对照班。2011年2月25日,为了使实验研究顺利进行,确保便于科学、客观地验证和分析实验效果,课题组对长安小学六年级的3个班分别进行了科学分析,并将这3个班的2010年春季学期统一抽测的数学平均成绩分别进行对照,最后将数学平均成绩处于中间水平的的班级确定为实验对照班,将数学平均成绩处于较高和较低的班级确定为实验班。六丙班为实验对照班,六甲班、六乙班为实验班。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数学平均成绩对照表年级 六年级班级 丙班(对照班) 甲班(实验班) 乙班(实验班)2010年春(实验前) 76.5 78.5 75.5与对照班差距(实验前) — +2 -1由上表可见,实验前实验班六年级甲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比实验对照班高2分,实验班乙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比实验对照班低1分。三个班的数学成绩差距不大,基本处于平衡发展水平,便于今后客观地验证和分析实验效果。2.理性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低效行为,初步构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2011年2月26日—3月15日,课题研究组组织研究成员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听课,理性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低效行为,并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的行为反思。
2023-08-29 14:58:571

大家提供点小学数学的课题啊

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一、目的意义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2023-08-29 14:59:061

问一下大家小学数学课堂研究课题有哪些?了解的说下吧,谢谢大家7Y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1、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研究内容: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研究,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2、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研究内容: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研究,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3、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4、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研究。二、教学资源研究1、数学课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研究内容:什么是数学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有哪些不同类型?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如何合理运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练习题?如何对有困惑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并提出新的见解?如何发挥学具的作用?应用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三、教学设计研究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研究内容: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2、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内容:练习课的设计策略,练习题的开发与运用,关于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教学的研究。3、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4、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5、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四、教学过程研究1、学生数学学习心理体验的研究研究内容: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价值?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2、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研究内容: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如何提高课堂反馈的实效性?关于课堂上学生独立作业时间的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投入和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讲解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与课堂调控的研究(有些内容也可以单独成为研究课题)五、教学评价研究1、小学数学命题改革的趋势与策略研究2、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3、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教师标准的调查与研究4、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课标准的调查与研究六、其他问题或课题1、 数学教师所需要哪些更高层次的知识?2、小学数学中若干数学背景知识的梳理。3、提高数学教师解题能力的研究。4、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5、数学教师校本教研中的一些不足与对策研究。6、数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形式研究。8、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与分析9、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10、课堂教学常规研究
2023-08-29 14:59:141

小学数学研究专题有哪些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1、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研究内容: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研究,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2、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研究内容: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研究,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3、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4、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研究。二、教学资源研究1、数学课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研究内容:什么是数学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有哪些不同类型?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如何合理运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练习题?如何对有困惑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并提出新的见解?如何发挥学具的作用?应用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三、教学设计研究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研究内容: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2、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内容:练习课的设计策略,练习题的开发与运用,关于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教学的研究。3、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4、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5、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四、教学过程研究1、学生数学学习心理体验的研究研究内容: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价值?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2、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研究内容: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如何提高课堂反馈的实效性?关于课堂上学生独立作业时间的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投入和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讲解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与课堂调控的研究(有些内容也可以单独成为研究课题)五、教学评价研究1、小学数学命题改革的趋势与策略研究2、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3、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教师标准的调查与研究4、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课标准的调查与研究六、其他问题或课题1、 数学教师所需要哪些更高层次的知识?2、小学数学中若干数学背景知识的梳理。3、提高数学教师解题能力的研究。4、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5、数学教师校本教研中的一些不足与对策研究。6、数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形式研究。8、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与分析9、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10、课堂教学常规研究
2023-08-29 14:59:261

大家提供点小学数学的课题啊?

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一、目的意义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2023-08-29 14:59:46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数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数的直观表现。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在数学解题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数”与“形”的信息转换,相互渗透,即数量问题和图象性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不仅可以使一些题目的解决简捷明快,同时还可以大大开拓我们的解题思路,为研究和探求数学问题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设计教学,那将非常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形结合”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方法,如果长期渗透,运用恰当,则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思想,长期稳固地作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中。作为一线教师,如何系统的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数学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富实践价值的重要课题。二、研究价值:1、通过组织、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加深对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分析能力。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刻注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2、通过组织、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三、研究目标: 1、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化抽象为形象,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四至六年级领域中的应用,分阶段、有层次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数形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形结合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法,能运用数形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在不断地“探索”与“创造”中构建属于个人的数学思想。四、概念界定:1、数形结合:“数”和“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数”,属于数学抽象思维范畴,是人的左脑思维的产物;而“形”主要指几何图形,属于形象思维范畴,是人的右脑思维的产物。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每一个几何图形中都蕴含着与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密切相关的数量关系;反之,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做出直观地反映和描述。数形结合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使人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思维功能,相互依存、彼此激发,全面、协调、深入发展人的思维能力。2、数形结合思想: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是一种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题思路:(1)以“数”变“形”;(2)以“形”变“数”;(3)“形”“数”互变。3.“渗透”指某种思想方法在某个实践过程中逐渐的渗入利用,这里主要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五、研究内容:1、数形结合思想在“数与代数”知识领域中的应用。2、数形结合思想在“空间与图形”知识领域中的应用。3、数形结合思想在“统计与概率”知识领域中的应用。4、数形结合思想在“实践与综合运用”知识领域中的应用。六、研究思路:1、学习查找相关理论资料;2、开始分年级教师进行具体研究;3、在具体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和研究措施;4、最后对研究效果进行提升,形成课题成果报告。七、研究方法:1.调查法:调查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渗透的认识,调查当前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来解题的认识状态。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整理有关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以供实验研究。3、案例研究法:选择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中的素材,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在不同数学学习领域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途径与模式。4、经验总结法:把实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加以总结、归纳并在实验过程中加以论证。
2023-08-29 14:59:571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一)核心概念1.课标关于有效数学教学的相关界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2.关于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界定课题组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组织和帮助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其中的发展,包括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二)研究目的及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而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听课观察中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有差异,课堂教学低效。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重“结果”轻“过程”,练习欠精当,事倍功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如:“自主探究”不充分,“合作、交流”过程简短,全员参与性不够);学力培养不够,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导向性和激励性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指南》,我们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本研究着眼于以学生长远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以求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用以大面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三)研究内容及假设1. 研究内容(1)学习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2)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表现进行理性分析;(3)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2.研究假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不仅可以将国内外有关系统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中,实现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升值,还可以为其它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供参考,带动其它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一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一)相关研究成果国外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有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对教学有效性进行探寻。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还有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报告及其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是,纵观国内外研究,多是侧重于宏观理论研究,相对微观的、可直接用于指导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性策略研究尚需同仁们进一步探究。基于此,我们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着力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用以大面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二)研究理论基础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2、崔允漷“有效教学”理论崔允漷认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3、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当是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设置的问题应该设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是合适的,所谓“摘挑子,要让学生跳一跳”。如果问题设在现有发展水平区域内,学生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桃子”,那就对学生起不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但如果问题设在超过最近发展区,学生即使使劲地跳,也不可能摘到“桃子”,对学生也同样起不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4、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来看,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所有的教学行动都要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的效果是最佳,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5、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的理论要点:(1)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90%以上的学习目标,区别仅是时间长短;(2)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总结性评价。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长安小学1-6年级数学课堂教学。重点是实验班和实验对照班(六年级的3个班)的课堂教学。(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借助网络和有关书籍,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2、调查法对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进行调查,并作理性分析。3、实验总结法主要是采用班级教学实验研究,通过一定时期的实验,对阶段实验进行总结,从中找出优劣,更好地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研究实施步骤第一阶段(2010年8—12月):准备和启动阶段的工作和成果1.制定实验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组成员工作任务。2010年9月15日,课题组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并对课题研究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制定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由潘先德、付兵负责;组织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由柳昌雨、毛自环、王怀伟、黄天寿负责;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听课,理性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低效行为,构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王忠稳、柳昌雨、王怀伟、黄天寿负责;在实验验证、个案分析中不断完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黄天寿、杨艳、骆烨、周吉飞负责;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推出研究成果,并做一定范围的推广普及工作,形成结题报告由王忠稳、柳昌雨、王怀伟负责。2.理论学习反思。2010年9—11月,组织课题研究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重点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崔允漷“有效教学”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等。同时,还组织课题研究组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撰写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向各级教育刊物投稿或者参加各级教育教学论文评审活动。3.筹备举行开题报告活动。2010年11月25日,课题组召开会议,商量决定举行课题开题报告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活动议程,并确定由课题负责人作开题报告。2010年12月9日下午,课题开题报告会在长安小学举行。会上,乡中心校校长李缙钭作动员讲话并宣读立项通知;课题负责人王忠稳作开题报告;乡中心学校陈远强代表评议专家组作评议;课题组成员付兵老师代表课题组作表态发言。开题报告会为课题组指明了方向,使参加研究的教师明确了任务。课题研究组依据与会领导和评议专家指导意见进一步修定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第二阶段(2011年1—7月):研究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成果。1.确定实验班和实验对照班。2011年2月25日,为了使实验研究顺利进行,确保便于科学、客观地验证和分析实验效果,课题组对长安小学六年级的3个班分别进行了科学分析,并将这3个班的2010年春季学期统一抽测的数学平均成绩分别进行对照,最后将数学平均成绩处于中间水平的的班级确定为实验对照班,将数学平均成绩处于较高和较低的班级确定为实验班。六丙班为实验对照班,六甲班、六乙班为实验班。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数学平均成绩对照表年级 六年级班级 丙班(对照班) 甲班(实验班) 乙班(实验班)2010年春(实验前) 76.5 78.5 75.5与对照班差距(实验前) — +2 -1由上表可见,实验前实验班六年级甲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比实验对照班高2分,实验班乙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比实验对照班低1分。三个班的数学成绩差距不大,基本处于平衡发展水平,便于今后客观地验证和分析实验效果。2.理性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低效行为,初步构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2011年2月26日—3月15日,课题研究组组织研究成员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听课,理性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低效行为,并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的行为反思。
2023-08-29 15:00:111

小学数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报告

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教授新的知识时要知道学生的知道情况,从不懂的初懂的角度来讲评。
2023-08-29 15:00:232

小学数学课题给个研究题目,比如研究《运动与身高》《植物园里的数学问题》《副食品种消费比例》之类的

mm ang jj
2023-08-29 15:00:36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小课题研究

教师要要求学生做完题后认真检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检查的学习习惯,确保计算技能的形成,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2023-08-29 15:00:473

中小学数学课题题目有哪些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1、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研究内容: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研究,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2、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研究内容: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研究,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3、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4、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研究。二、教学资源研究1、数学课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研究内容:什么是数学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有哪些不同类型?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如何合理运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练习题?如何对有困惑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并提出新的见解?如何发挥学具的作用?应用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三、教学设计研究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研究内容: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2、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内容:练习课的设计策略,练习题的开发与运用,关于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教学的研究。3、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4、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5、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四、教学过程研究1、学生数学学习心理体验的研究研究内容: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价值?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2、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研究内容: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如何提高课堂反馈的实效性?关于课堂上学生独立作业时间的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投入和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讲解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与课堂调控的研究(有些内容也可以单独成为研究课题)五、教学评价研究1、小学数学命题改革的趋势与策略研究2、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3、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教师标准的调查与研究4、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课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2023-08-29 15:00:581

小学数学教研组可以开展哪些工作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 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 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以致于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不少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感到茫然,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这一课题,试图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上好数学活动课,提高学生素质.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组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划分五个方面:⑴生活中的数学;⑵生产中的数学;⑶科学技术中的数学;⑷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⑸智力活动中的数学.课题组在确定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性”:1、趣味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⑴活动形式游戏化;⑵列举范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难故事化;⑷数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绍人物传奇化.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局,使学生不仅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2、思考性.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以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五年级“测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学生总结出“聚少为多,化曲为直,变长度为重量”的方法.一下课,同学们高兴地说:“我们一下子聪明了许多!”3、实践性.在学科课程的知识教学中,小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抽象,学起来很枯燥.数学活动课则测重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这种活动应尽可能反映现实的需要,使其成为日常生活中具体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尝试或模拟.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组织“小交警”活动,不仅在繁华地段协助交通,同时还进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流量统计,回校制成统计图,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综合能力得到发挥,同时对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初步形成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设置活动课程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全面推行活动课程和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经验.通过研究,课题组总结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做法,可以归纳为两个点: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作为对活动内容的“支撑点”;“围绕三个字”活动的组织和展开时要突出一个“动”字,贯穿于一个“趣”字,体现一个“能”字.做到学生寓学于玩,玩中求知;以趣激学,趣中探知,使枯燥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从而加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3、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流程的探索,为学科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打开了思路.通过几年的实践,已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程的教学“流程”.这一在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终身学习理论,是在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4、使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步更新,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教学效果亦有明显的提高.四、问题探讨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存在着许多问题,如:1、缺乏完整、科学的教学内容序列;2、缺乏对活动课程的有效评价等.
2023-08-29 15:01:071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课题研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见,一堂课良好的开头是多么的重要!的确,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导入语,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课堂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因此,合理而新颖地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从目前农村学校调查显示,目前许多小学教师在新课导入语的设计上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不注重导入环节,只是一味地抓课堂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语的设计,但也只是一带而过,流于形式。例如: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可形式过于单一且呆板,譬如:回顾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从这些预备知识中转入本节课的学习;还也有些教师一直都很注重课堂导入,但是“事倍功半”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因此,为了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何合理地、新颖地设计课堂导入语,更好地为新课教学服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成为我们农村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认知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着初级到高级的阶段。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最能吸引学生眼球的地方也就是一节课的开端。 2、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积极提供学习的策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努力创建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整体和谐地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为培养出大批合格的跨世纪人才而努力。 3、教学方法上,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地位。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为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在教学中不注重导入环节,只是一味地抓课堂练习这种现象。让学生能在有趣、有效、有利的课堂导入环节中,激发骑行却、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将数学课堂导入设计,作为自己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内容 灵活设计并巧妙运用导入语;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入情景,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新课引入方式,使学生学习思路清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益。 3、研究方法 ①文献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人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②内容分析法:大量收集小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③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教师结合自身和对其他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实施对比教学,边研究边实践,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促进导入语的完善。 ④经验总结法:在对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值的专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让课题能够得以推广。 4、研究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①阅读书籍、深挖教材、分析课型。 ②、深入分析学生,合理分组,在每种课型中选取一课设计有效的导入方法。 ③课堂实施教学,课后小结和反思。撰写课题论文。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导语设计,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迅速融入到小学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主要原因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特殊的认识倾向,即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内驱力之一,它会明显地提高人的活动效能。由于学生饱尝欢乐,心情舒畅,当然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发展,使认识逐渐深化。 2、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用附合和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刺激”作为课的起始,能增加学生欢乐之感的情绪体验,能鼓舞学生深化学习,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教师能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直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一方面,从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智能的关系上看。掌握知识、技能,并获得高学习效率,需要智能的较好发挥,而在发挥智能,掌握知识、技能,获得高学习效率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发展了原有的智能水平。另一方面,从个性发展的过程上看。智能与其他个性心理一样,也是通过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经常处在快乐——兴趣情绪下,不断发挥自己智能操作的潜力,使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优化,也会由量变到质变,促进智能水平的逐级提高。另外,教师能通过寓教于乐和师生情感交融,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提高积极性,为智能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果课的起始就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为全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在此基础上,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把课的进程不断向高潮推进,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 4、提高了学生的美感 小学教学是一种美,通过教师的指引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要真正展现小学内在的美。通过多媒体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和手段,它能很直观地为学生提供小学美的内涵,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学生美的心弦。 在这次的研究中运用到了很多导入方法: 1、讲故事导入  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小学数学有一部分内容,利用讲历史,讲故事导入容易,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讲授新课时,结合课题内容先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讲述一些生动的典故。例如在:“讲圆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做的贡献,从3.1415926精确到3.1415927之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在讲“素数、合数”时将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等。  2、实物直观导入 这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最常用的导入法。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实物,诱发其直观思维,进入新课。如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节“元,角,分的认识”,可以采用实物直观导入法。首先教师先拿出几张人民币和几枚硬币给学生看,再开始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几何的初步认识,像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扇形,长方体,正方体,等都可以采用实物直观导入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  3、创设情境导入 有些概念,性质等基础知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利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情境创设不仅在课堂问题设置,授课过程有价值,在导入新课时不可缺少。例如教学“行程问题”时,可以这样导入。(具体问学生,你们喜欢看表演节目吗?然后把课前准备好的“相遇节目”课件给学生看。同时,叫两名同学站教室两端相对而行,此时让学生观察他们所走的方向,相遇后问“现在出现什么情况?他们走的路程是多少?”通过看表演,自然对同时,相向,相遇几个概念有了初步了解,而后进入新课。  4、实践操作导入 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 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例如教学“认识等腰三角形”时,可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实践操作(测量几种不同三角形的每条边,并做好记录),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与发现各自测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教师便因势利导,逐步引入新课,同时还起到变抽象为直观和化难为易的具体作用。 5、巧设游戏导入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课前可设计用“凑十法”找朋友的游戏,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所带来的会是兴趣、欢乐和自由,并营造了学习氛围和突破了教学难点。 6、实际表演导入 《标准》中提到:尽量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施加表演,更为学生探索数学模型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景,也能将单纯的符号、繁琐的公式、抽象的原理形象具体直观化。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上台实际表演,充分地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两地”、“相向”、“同时”、“相遇”等术语,然后导入新课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7、借助媒体导入 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声、色、形、动、静发生交替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屏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法。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采用多媒体创设一种动画情景,渗透“割补法”将其转变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进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样。教师应在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科学的新方法,以期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育人的水平。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在教学中一些导入具有趣味性和发散性,学生兴趣比较高,所以在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放出去收不回来的感觉,学生见识比较多,又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能会在课前交流比较激烈,耽误新课的学习时间,。,有些学生会说着说着偏离了本节课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只是一个旁观者,要随时引导学生,让他们的交流内容符合本节课的内容。
2023-08-29 15:01:301

小课题研究报告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总是与生活有所隔离,这样就使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也增加了教学难度,为此,我觉得教师应该在课题研究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因此我确立了小课题----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通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相关背景从多种渠道中加以发掘,凸现出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揭示该知识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认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影响和真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赋予个人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稳定的学习态度。 2、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研究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 3、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教学内容生活化。
2023-08-29 15:01:421

小学中学数学衔接问题的课题研究

是什么,你没有打上问题
2023-08-29 15:0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