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计时器发展过程

2023-08-13 06:57:12
TAG: 计时器
共1条回复
牛云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那就是:一、从大型钟向小型钟演变。

二、从小型钟向袋表过渡。

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

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

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

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

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

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

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人Ge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它和之前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机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

另外,1757年左右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

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袋表,作为装饰品。

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

直到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钟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变革,才使得腕表地位的确立有了可能。

20世纪初,护士为了掌握时间就把小袋表挂在胸前,人们已经很注重它的实用性,要求方便、准确、耐用。

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

1926年,劳力士表厂制成了完全防水的手表表壳,获得专利并命名为oyster,第二年,一位勇敢的英国女性Mercedes Gleitze佩带着这种表完成了个人游泳横渡英伦海峡的壮举。

这一事件也成为钟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从那以后,许多新的设计和技术也被应用在腕表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带在手腕上的计时工具。

紧接着的二战使腕表的生产量大幅度增加,价格也随之下降,使普通大众也可以拥有它。

腕表的年代到来了!

从我国水运仪像台的发明到现在各国都在研制的原子钟这几百年的钟表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不同时期的科学家和钟表工匠用他们的聪明的智慧和不断的实践融合成了一座时间的隧道,同时也为我们勾勒了一条钟表文化和科技发展的轨迹。

关于中国的钟表史,得从三干多年前说起,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

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与“日规”。

东汉元初四年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架“水运浑象”,此后唐高僧一行等人又在此基础上借鉴改进发明了“水运浑天仪”、“水运仪象台”。

至元明之时,计时器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发展。

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创制了“大明灯漏”与“五轮沙漏”,采用机机械结构,并增添盘、针来指示时间,其机械的先进性便明显地显示出来,时间性电益见准确。

十九世纪末期,我国造钟工艺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1875年由上海“美利华”作坊制造的南京钟,屏风式样,钟面镀金,镌刻花纹,以造型古朴典雅、民族风格鲜明和报时清脆、走时准确而闻名于海内外,曾于1903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特别奖。

我国手表是1955年由天津、上海先后试制出来的。

现较为出名的有东风、上海、宝石花、海鸥等牌号。

我国计时器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计时器历史

纪 元

朝 代

计时仪器史

主要文献

公元前2357~2258年

圭表、日晷测时已达相当高的精度

殷墟出土卜辞“尚书·尧典”

公元前722~221年

春秋战国

中国的漏壶记时已达很高的水平

“周礼”、“初学记”、唐孔款达“诗疏”

公元前201~公元9年

西汉

日晷和漏刻计时同时使用

“前汉书”、“中国科学技术史”滴、清·梅文鼎“日晷”备考三考

公元85年

东汉

浮子和漏箭

“玉函山房辑佚书”、张衡“漏水转浑天仪制”

公元132年

东汉

张衡制漏水浑天仪

“晋书”

公元450

公元450

李兰制“停表刻漏”,又名“马上奔驰”

“初学记”

“初学记”

殷夔制漫水或恒定水位漏

殷夔“漏刻法”

公元660年

耿询、宇文恺制大称式刻漏,献于隋炀帝

“玉海”卷十一、“国史志”、“宋史”

公元665年

吕才制“多壶式受水壶刻漏”

“事林广记”、“六经图”

公元618~906年

唐代盛行赤道式日晷,并于十七世纪前传入欧洲

元·杨禹“山居新话”、“中国科学技术史”、清·梅文鼎“日晷”备考三考

公元725年

梁令瓒,一行制擒纵机构

“新唐书·天文志”、“中国科学技术史”

公元1030年

北宋

燕肃制“莲花漏”

初学记

公元1135年

出现复式多壶漫流刻漏

“六经图”、“大清会典”

公元1050年

北宋

舒易简、于渊、周宗制皇佑刻漏

“初学记”

公元1074年

北宋

沈括革新皇佑漏刻

沈括“梦溪笔谈”、“浮漏仪”

公元1090年

北宋

苏颂、辅公濂制水运仪像台

“新仪像法要”

公元1250年

南宋

“香篆”钟和灯钟记时在中国广为流行

洪刍“香谱”、杨禹“山居新话”

公元1260年

地平式日晷由西方传入(携带式日晷)

“元史·天文志”、“中国科学技术史”

世界历史

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公元前8000年:埃及文明制订了12个月每月均为30天的日历。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

30天,每天分为360个周期,每个周期为4分钟。

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月历,每月29天和30天

相轮。

与此同时,玛亚人创立了一年260天和365天的日历。

公元前1500年:埃及发明第一个移动日晷,将一天分为12个周期。

接着又发明一种叫漏刻的计时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伦人把一天分为相等的12个部分。

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现以一天24小时为基础的机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开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国发展了机械漏刻。

公元1100年:日晷在欧洲得到发展。

公元1350年:德国钟表匠发明第一个机械闹钟。

公元1500年:意大利教堂响起了机械钟声。

公元1510年:德国纽伦堡出现带发条的怀表。

公元1583年:格里历在罗马、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荷兰部分

地区生效。

公元1656年:荷兰一位天文学家发明自摆钟。

公元1700年:时钟上除时针外又加上了分针。

公元1800年:计时精确度到1/100秒。

公元1840年:建立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公元1850年:计时精确到1/1000秒。

公元1884年:华盛顿会议制订全球时区表。

公元1928年:发明石英钟。

公元1949年:发明第一台原子钟。

公元1950年:计时精确到微秒。

公元1965年:计时精确到毫微秒。

公元1970年:计时精确到微微秒。

公元1972年:建立全球协调时间时。

公元1990年:精确到毫微微秒。

公元1998年:建立超冷铯原子钟,比微微秒又要精确10万倍。

计时工具的名称

圭表、日晷、漏壶、浮子、漏箭、漏水浑天仪、停表刻漏、恒定水位漏 、大称式刻漏、多壶式受水水位刻漏、赤道式日晷、擒纵机构、莲花漏、多壶漫流刻漏、皇佑刻漏 、水运仪像台、地平式日晷、机械闹钟、秒表、沙漏、怀表、自摆钟、石英钟、原子钟、超冷铯原子钟

相关推荐

计时器的用法

计时器的用法如下:工具/原料:iPhone12、IOS14.7.1、计时器1.0。1、在手机上打开【时钟】软件。2、然后点击右下角的【计时器】。3、选择需要计时的时间,点击【开始计时】。4、最后即可使用计时功能。
2023-08-08 08:28:332

计时器有哪些

问题一:计时器有什么种类的 计时器的种类包括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坚持计时器、停车计时器、反应计时器、放大计时器以及windows计时器等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最为常见。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是4-6V,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指导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小,试验误差比电磁打点计时器的要小。 问题二:计时工具有哪些!(要多)!!!!!!!!!!!!!!! 5分 日晷, 圭 ,铜壶滴漏, 千章铜漏,延佑滴漏,龙舟香漏,火龙出水,赤道式日晷,赤道经纬仪,浑仪,沙漏, 烧的香(一炷香的时间), 火计时, 烛光计时 ,水钟 ,眼睛 , 生物钟(鸡 ), 晚上还有打更的人。 钟 手表 秒表 电子表 问题三:中国古代的计时器有哪些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问题四:古人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20分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 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记载。《诗经u30fb国风u30fb定之方中》篇有,“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攻楚室……”。确切记载使用圭表的时间为公元前659年。 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 中国古代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日晷、水钟、沙漏 圭表、各种日晷、以滴水多寡来计时的各种水钟,还有沙钟、火钟、蜡烛钟、辊弹漏刻千章铜漏、延佑滴漏、龙舟香漏、火龙出水、赤道式日晷、赤道经纬仪、浑仪等 圭表 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刻漏 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为了获得恒定的流量,首先应使漏壶的水位保持恒定。其次,向受水壶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积必须固定,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于调整和修理。有两种保持水位恒定或接近恒定的方法,均见于宋代杨甲著《六经图》(刊于1153年)中的“齐国风挈壶氏图”。图中“唐制吕才(约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壶上方加几个补偿壶,“今制燕肃(1030)定”刻漏采用溢流法,深四寸。多余的水由平水壶(下匮)通过竹注筒流入减水盎。燕肃创制的漏壶叫莲花漏,北宋时曾风行各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u30fb全后汉文》中在桓谭(卒于公元56年)的文章里说刻漏度数因干、湿、冷、暖而异,在白天和夜间需要分别参照日晷和星宿核对。当时已认识到水温和空气湿度对刻漏计时精度的影响。 刻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已出土的文物中最......>> 问题五: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1. 日晷,有日晷针盘组成。晷针插在盘中心,晷盘上刻着表示时刻的分划。太阳照射的针影投射在晷盘的分划上,就能指示出时刻。 2.阴雨天和夜晚则用漏刻。漏刻又称漏壶,包括下有小孔的铜壶和带有刻度的刻箭两部分。水匀速流下,通过刻度观察水位变化,即可确定时刻。 3.唐代僧一行发明了最早的自鸣钟,用漏水激轮,一日一夜转一周,29转多为一个月365转为一年。同时装有2个木人,每一刻一击鼓,一个时辰(相当于一个2个小时)一撞钟。 4.元代郭守敬也曾发明出不同声音的机械报时钟。 5.民间更多使用燃香,蜡烛等计时方法。 问题六:常用的跑步计时器有哪些? 咕咚,悦动圈,Nike+,乐疯跑 问题七:古代有哪些计时工具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处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问题八:古代计时工具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几类: 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日晷简介: 日晷,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问题九:目前人们常用的计时工具有( )、( )等 秒表是一种常用的测时仪器。它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转动而计时的。在它的正面是一个大表盘,上方有小表盘(图1.4-2)。秒针沿大表盘转动,分针沿小表盘转动。分针和秒针所指的时间和就是所测的时间间隔。在表正上方有一表把,上有一按钮。旋动按钮,上紧发条,这是秒表走动的动力。用大拇指控下按钮,秒表开始计时;再按下按钮,秒表停止走动,进行读数;再按一次,秒表回零,准备下一次计时。(注意:使用这类秒表一定要完成这一程序后才能进行下一次计时。这类表不能在按停后又重新开动秒表连续计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秒表在表把左侧装有一按钮,当表走动时将此按钮向上推,表停走;向下推,即继续累计计时。) 节拍器是利用摆的等时性贰制节拍声来计时的仪器。 取下节拍器面板,就看到一个标度尺。它标出摆振动时每分钟发出的节拍声次数(n)。中有一摆杆,摆杆上有一可上下移动的摆锤。摆锤位置所对标尺数,就表示该摆每分钟振动的节拍数(一次全振动有两次节拍数),由此可算出摆的振动周期(T) T=(2×60)/T(秒) 改变摆锤的位置就可以改变它的振动周期。 为了便于报时,在节拍器木盒的下部装有振铃和调节拉杆,可使振铃每经过几个节拍响一次。记住振铃发声次数就可求出时间间隔(t) t=T/2×R=R/n×60(秒) R为振铃响一次的节拍数。调节拉杆的位置,就可以改变振铃发一次声的节拍数。如果不需要振 *** ,只须将拉杆完全推进就行了。 使用时先上好发条,注意不要上得太紧。根据实验要求,调节好每分钟节拍数及振铃频率。节拍器应水平放置,摆的振幅不宜过大。使用完后,让发条放松,并注意保养。 使用时应从某一次振铃响开始计时
2023-08-08 08:29:071

计时器,什么是计时器,计时器原理是什么

我要做毕业设计,题目是2位比赛用计时器,从30分开始倒数,到01分时数码管不需要单片机。这个不就是一个数字钟的问题吗?用555时基电路来产生时间基准
2023-08-08 08:29:332

古代计时器有哪些

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创始时间不晚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2)。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2023-08-08 08:30:002

计时器的发展史

定时器的发展历史 人类最早使用的定时工具是沙漏或水漏,但在钟表诞生发展成熟之后,人们开始尝试使用这种全新的计时工具来改进定时器,达到准确控制时间的目的。1876年,英国外科医生索加取得一项定时装置的专利,用来控制煤气街灯的开关。 它利用机械钟带动开关来控制煤气阀们。起初每周上一次发条,1918年使用电钟计时后,就不用上发条了。定时器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使相当多需要人控制时间的工作变得简单了许多。 人们甚至将定时器用在了军事方面,制成了定时炸弹,定时雷管。 现在的不少家用电器都安装了定时器来控制开关或工作时间。定时器是一个多任务定时提醒软件,它全面支持WINDOWS 9X/ME/NT/2K/XP按时执行程序、播放声音、关机、待机、拨号、断开连接、关闭显示器等等操作。 具有多种设定任务的方法。 支持SKIN,可以随意更换界面。
2023-08-08 08:30:081

计时器有什么种类的

计时器的种类包括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坚持计时器、停车计时器、反应计时器、放大计时器以及windows计时器等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最为常见。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是4-6V,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指导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小,试验误差比电磁打点计时器的要小。
2023-08-08 08:30:182

古代的计时器叫日什么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日晷有两层含义,一般指的是第2个含义。(1)“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2)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2023-08-08 08:30:331

计时器怎么使用

  1、选择功能状态。计时器通电后自动进入功能选择状态,并自动选择功能,这时可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功能每按动“选择或复位”键一次,即可更换一种功能。显示的功能序号则加。当选到了所要用的功能,即可停止按键;   2、计时状态。功能选择完毕就可以开始实验,只要在光电门处遮光,电脑计时器就进入计时状态。根据内部设定的程序开始或停止计时;   3、显示状态。计时结束后即进入显示状态。根据计时值大小,单片机自动选择秒或毫秒为显示单位。选择毫秒显示单   位时,“ms”指示灯亮。选择秒的显示单位
2023-08-08 08:30:431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有哪些

有铜壶滴漏,沙漏,日晷等
2023-08-08 08:31:073

计时器怎么用

  1、单击默认软件【时钟】。   2、单击【计时器】。   3、设置10分钟倒计时,单击【开始按钮】。   4、倒计时,默认会有滴滴的声音。   5、关闭屏幕,开启锁屏。锁屏页面会有提示还有剩余多少时间。   6、开启锁屏后,手机放在一旁,时间到了自动发出声音提醒,而且会提示超时了几秒。在屏幕下方左滑或右滑都可以关闭计时器,关闭发出的声音。   7、注意:如果不关闭,默认会一直继续下去发出声音。
2023-08-08 08:31:391

秒表计时器使用步骤

健身用品 体育秒表 仅仅是其中一种,您可以将每日经常用到的锻炼顺序化作一部分, 秒表 是运动设备系列的一部分,可用于记录您的锻炼时间,执行任务所需的时间或训练时完成一圈,这些 秒表 具有数字显示屏,非常便于查看,侧面均有操作按钮,可以随时启动和停止 秒表计时 的按钮。 秒表计时器功能设置步骤: 步骤1 按 秒表 顶部的“按键”按钮可在三种模式之间来回切换,第一种是“ 秒表计时 ”的模式,您可以随时随地的启动和停止 秒表计时器 的运作。第二种是日常的“时间”模式,您可以查看当前时间,您也可以自行校准。第三种模式是“警报”模式,报警就是到点了 秒表 自动发音响,您可以在 秒表 中自行设置提醒的时间。 步骤2 在“ 秒表计时 ”的模式下,按下 秒表 右上侧的“开始/停止”按钮可以启动 秒表计时 的状态,再次按下此按钮将在您按下它的时刻将停止 秒表计时器 的时间,如果再次按下按钮,计时器将从此点开始。如果您希望重新启动,那么要先按右上侧的按钮将 秒表计时 处于暂停的状态,按下 秒表 左上侧的按钮, 秒表计时 的时间将会重置为0,重0开始计时。 步骤3 在“ 秒表 显示时间”模式下按“重置”按钮可以自行更改 秒表 的日常时间,就像以前的电子表一样,你改变时间数字的部分将会开始闪烁,按“开始/停止”按钮增加你个时间数字的值,然后按“C”按钮移动到下一个数字,当时间正确时,按“模式”按钮确定。 步骤4 在 秒表计时器 的“报警”模式下“Reset”按钮设置报警,按“开始/停止”按钮增加小时,然后再按 秒表 的“Reset”按钮移动到分钟。再次按 秒表 “开始/停止”可增加分钟。设置 秒表 的闹钟后,按“Mode”保存,同时按“Reset”和“启动/停止”可完全关闭 秒表警报 。
2023-08-08 08:31:481

计时器怎么用

计时器使用的方法:在计时器里设置一段时间,点击开始后便开始倒计时,时间结束后发出声响提醒倒计时已结束。1、时钟功能板块。打开时钟,在标题栏可以看到它分为四个功能板块,分别是:闹钟、时钟、秒表、计时;2、计时器。计时,指的是倒计时,在这里设置一段时间比如30分钟,点击开始后它便从30分钟开始倒计时,30分钟结束后发出声响提醒倒计时已结束;3、时钟。在这里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在同一时刻的当地时间,点击加号添加城市;4、秒表。点击开始图标即可开始计时,体育测试计时用的就是这类秒表,它可以分段计时和分次计时。
2023-08-08 08:31:572

双屏计时器怎么使用

双屏计时器使用方法:在设备上面选择时间应用程序点击进入。在时间程序里面选择计时器的选项,然后就是设置计时器的时间。设置好时间之后,就点击计时开始,计时结束时,启动就是设置铃声提醒。产品功能及参数:1、产品功能:时钟、闹钟(24小时制)、正计时/倒计时功能(99小时59分59秒)。2、提示方式:声音提示、闪光灯提示、震动提示(闹钟模式同时按HM键开启或关闭震动)。注:仅带震动款有此项设置,无震动款无此项设置。3、可待机:时钟模式按住SET键不放同时按ST/SP进入待机,待机状态按任意键唤醒。产品设置:1、时钟(24小时制时钟)。时钟模式,长按SET键2秒,时、分、秒闪动,按H、M、S键分别设置时、分、秒参数(可长按快速增加),按SET键保存退出设置。2、闹钟(每日闹钟,24小时制)。闹钟模式,长按SET键2秒,时分秒闪动,按H、M、S键分别设置时、分、秒数值(可长按快速增加),按SET键保存设置并自动开启闹钟。闹钟开启后闹铃标志显示,闹钟模式按ST/SP键可以开启、关闭闹钟。3、倒计时功能(倒计时使用必须在时钟模式时方可操作)。
2023-08-08 08:32:051

计时器怎么做?

1、找一个塑料瓶子,从中间剪断。2、在瓶盖上扎个眼儿,再把上半部分倒过来放在下半部分上。3、往上半部分倒一定量的水。4、让水流一分钟,在水面做个记号。5、以后再计时把下面的水倒掉,上面再倒一定量的水即可。现代计时器的种类包括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坚持计时器、停车计时器、反应计时器、放大计时器以及windows计时器等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最为常见。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是4-6V,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工作原理:当给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线圈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线圈中的振片被磁化,振片在永久磁铁磁场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由于交流电的方向每个周期要变化两次。因此振片被磁化后的磁极要发生变化,永久磁铁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当振片受向下的力时打点一次,当振片受向上的力时不打点,所以在交流电的一个周期内打点一次,即每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的周期。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指导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小,试验误差比电磁打点计时器的要小。工作原理: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带上打出墨点而显出点迹的一种计时仪器. 给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接220V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接正极的放电针和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而且在交流电的每个周期放电一次,因此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出点间的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的周期。
2023-08-08 08:32:191

win10电脑系统上的计时器怎么设置使用

win电脑系统上的计时器可以在闹钟和时钟中设置使用。1、点击屏幕左下角的搜索图标,在展开的搜索框中输入“计时器”:2、输入“计时器”之后,在展开的搜索结果中点击“闹钟和时钟”按钮:3、在弹出的窗口上方导航栏点击“计时器”按钮,然后点击时间修改默认的计时时间:4、修改时间完成后,点击窗口下方的开始计时图标,这时计时器就会开始计时:
2023-08-08 08:32:361

原力学生专用多功能计时器怎么用

原力学生专用多功能计时器用法如下:1. 模式按钮可以在时钟、秒表、计时器、倒计时功能之间转换。2. 在时钟模式下,可以通过按压SET按钮进入时间调整模式,UP和DOWN按钮调整正确时间。3. 在计时器模式下,通过按压开始/停止按钮进行计时操作。同时按下MIN和SEC按钮可以清零计时。
2023-08-08 08:33:072

VB计时器怎么用

DateDiff("d",Now,"2012-10-1")上行代码可以得出到国庆还有几天,因不知道你的text的name,所以就这样给你用。自己赋值。
2023-08-08 08:33:186

计时器的现代技术

现代计时器的种类包括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坚持计时器、停车计时器、反应计时器、放大计时器以及windows计时器等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最为常见。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是4-6V,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工作原理:当给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线圈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线圈中的振片被磁化,振片在永久磁铁磁场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由于交流电的方向每个周期要变化两次,因此振片被磁化后的磁极要发生变化,永久磁铁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当振片受向下的力时打点一次,当振片受向上的力时不打点,所以在交流电的一个周期内打点一次,即每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的周期。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指导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小,试验误差比电磁打点计时器的要小。工作原理: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带上打出墨点而显出点迹的一种计时仪器. 给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接220V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接正极的放电针和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而且在交流电的每个周期放电一次,因此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出点间的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的周期。
2023-08-08 08:36:071

古代最早的计时器具

沙漏!
2023-08-08 08:36:225

计时器的发展历史

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类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公元前8000年:埃及文明制订了12个月每月均为30天的日历。公元前4000年,古巴比伦人已制作日晷来纪录。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 30天,每天分为360个周期,每个周期为4分钟。公元前2300年:中国开始使用日晷。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月历,每月29天和30天 相轮。与此同时,玛亚人创立了一年260天和365天的日历。公元前1500年:埃及发明第一个移动日晷,将一天分为12个周期。 接着又发明一种叫漏刻的计时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伦人把一天分为相等的12个部分。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现以一天24小时为基础的机械漏刻。公元200年:西方开始引入星期概念。公元400年:中国发展了机械漏刻。公元1100年:日晷在欧洲得到发展。公元1350年:德国钟表匠发明第一个机械闹钟。公元1500年:意大利教堂响起了机械钟声。公元1510年:德国纽伦堡出现带发条的怀表。公元1583年:格里历在罗马、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荷兰部分 地区生效。公元1656年:荷兰一位天文学家发明自摆钟。 公元1700年:时钟上除时针外又加上了分针。公元1800年:计时精确度到1/100秒。 公元1840年:建立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公元1850年:计时精确到1/1000秒。公元1884年:华盛顿会议制订全球时区表。公元1928年:发明石英钟。公元1949年:发明第一台原子钟。公元1950年:计时精确到微秒。公元1965年:计时精确到毫微秒。 纪 元 朝 代 计时仪器史 主要文献 公元前2357~2258年 尧 出现用日晷来测时 殷墟出土卜辞“尚书·尧典” 公元前722~221年 春秋战国 中国的漏壶记时已达很高的水平 “周礼”、“初学记”、唐孔款达“诗疏” 公元前201~公元9年 西汉 日晷和漏刻计时同时使用 “前汉书”、“中国科学技术史”、“日晷” 公元85年 东汉 浮子和漏箭 “玉函山房辑佚书”、张衡“漏水转浑天仪制” 公元132年 东汉 张衡制漏水浑天仪 “晋书” 公元450 梁 “停表刻漏”,又名“马上奔驰”、殷夔制漫水或恒定水位漏 “初学记”殷夔“漏刻法” 公元660年 隋 耿询、宇文恺制大称式刻漏,献于隋炀帝 “玉海”卷十一、“国史志”、“宋史” 公元665年 唐 吕才制“多壶式受水壶刻漏” “事林广记”、“六经图” 公元618~906年 唐 唐代盛行赤道式日晷,并于十七世纪前传入欧洲 “山居新话”、“中国科学技术史”、“日晷” 公元725年 唐 梁令瓒,一行制擒纵机构 “新唐书·天文志”、“中国科学技术史” 公元1030年 北宋 燕肃制“莲花漏” 初学记 公元1135年 金 出现复式多壶漫流刻漏 “六经图”、“大清会典” 公元1050年 北宋 舒易简、于渊、周宗制皇佑刻漏 “初学记” 公元1074年 北宋 沈括革新皇佑漏刻 沈括“梦溪笔谈”、“浮漏仪” 公元1090年 北宋 苏颂、辅公濂制水运仪像台 “新仪像法要” 公元1250年 南宋 “香篆”钟和灯钟记时在中国广为流行 洪刍“香谱”、杨禹“山居新话” 公元1260年 元 地平式日晷由西方传入(携带式日晷) “元史·天文志”、“中国科学技术史”
2023-08-08 08:36:401

计时器和秒表它俩记得时间一样吗,谁比谁快?

就后面本了,她俩记得时间一样吗?谁比较更快一些?我记得计时几个表表她俩谁效果是一样的
2023-08-08 08:37:1312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沙漏、圭表和日晷
2023-08-08 08:38:105

手机怎样设置计时器.

1、点击系统工具。2、点击时钟。3、点击页面顶部右边的菜单计时器。4、选择自己需要的计时时间。5、选择好计时时间后,点击启动,进入计时。6、在计时页面,可以设置计时结束后的提醒铃声,屏幕是否常亮和手机是否振动。
2023-08-08 08:38:261

计时工具有哪些!(要多)!!!!!!!!!!!!!!!

不就是有手机手表什么的电视?他们都可以,还有那个低度啊什么的。
2023-08-08 08:38:462

是谁发明了计时器

钟表,也是由中国人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明的。世界著名的钟表大师、香港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说,经过数年的努力和求证,他提出的“中国人开创了钟表史”这一观点,已被世界钟表界认可。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
2023-08-08 08:39:254

如何在手机屏幕设置倒计时器

要用到javascript,html只是标签,没有显示时间的功能,具体javascript思路如下,获取现在时间,获取目标时间,目标时间减去当前时间,然后输出,不断更新。
2023-08-08 08:39:332

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计时器?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过程与方法:观察摆钟内部构造;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会到探究摆钟计时的乐趣;感受到科学与技术结合带给人类的进步。【教学重点】认识摆钟的内部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教学准备】摆钟内部结构示意图或录象片段、学生自带制作材料。【教学过程】一、引入:1.通过近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摆具有等时性,我们还知道了通过控制摆长,可以控制摆的快慢。那么摆钟又是怎样把摆的这个特性应用进去,制造出摆钟的呢?2.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让指针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世纪以来的时钟都是利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转的。摆钟的摆锤是怎样带动指针一直以相同的快慢移动的?二、观察摆钟齿轮操纵器: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学课本P64——65内容。2.交流自学成果。3.师指出摆钟的几个重要部件:摆锤、垂体、齿轮操纵器、齿轮。并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部件在摆钟工作时是怎样运动的?4.要求学生进行描述。小组内描述到独立描述。5.播放收集到的相关录象资料,加深学生理解。三、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1.看了摆钟的内部结构,知道了摆钟的工作原理后,我们也来做一个简易摆钟吧。揭题: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2.引导思考:摆锤只需要摆动30次,摆钟就是一分钟,也就是60秒。这是为什么呢?3.用自带卡纸等其他材料进行仿制。4.请成功的小组进行展示。不能完成的可后继续完成。
2023-08-08 08:39:401

从古到今的计时工具(7个以上)

古代计时制度 中国的计时制度 不等时法:上古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共同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以日出、日入为作息的标准时间,就相当于把一天分为两部分,这是天然的不等时法。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对白昼各个不同时刻定有专门名称,例如旦、大采、大蚀、中日、昃、小蚀、小采、莫(暮)、夕等。后来,在夜间有五更五点剖狈īo即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并形成敲梆报时的习惯。等时法:西周时代,为了计量时间,根据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把一天分为十二个等长的时段,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来表示。另一种等时制是把一天均分为一百等分,即百刻制,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计时法,其产生年代尚无定论,但关于百刻计时的资料,既有文字记载,也有出土文物印证。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指出“昼夜百刻”,东汉马融注解《尧典》时说:“古制刻漏昼长六十刻,夜短氖泰r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刻;昼中五十刻,夜亦五十刻”。这里所讲古制,当指春秋战国时代或更早。汉以后历代都将十二辰和百刻配合使用。但一百和十二不可通约,因此,各个朝代的配合方案常有改变。 古埃及、巴比伦的计时制度 不等时法: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把昼夜各分为12时。他们以日出为昼始,正午为昼6时;日没为夜始,子夜为夜6时。因为一年四季昼夜长短不等,不同季节每小时的实际长度也是不相等的。这种计时法传至欧洲,一直使用到公元十四世纪(见埃及古代天文学)。等时法:公元前八世纪,为了满足天文学的需要,古代巴比伦人制定了等时法。他们把一天分为24个等长的时段,即24时制。等时制后来由喜帕恰斯和托勒密继承下来,并规定以正午作为一天的开始。这种计时法常应用于天文学,也称“天文时”。由于它对日常生活不太方便,从1925年起改为以子夜为一天的开始。 古代守时工具 其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流量计时 最古老的守时工具无疑是泄水型漏壶。后来有以沙代水的沙漏,有以油灯耗油量多少来计时的灯钟,也有燃香的香篆钟(香火在金属盒内沿篆字式的沟槽蜿蜒前进)等等。中国现存最古的漏壶是西汉时代的。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滴漏是公元前十四世纪的埃及水钟。 机械钟 中国汉代天文学家张衡作水运浑象(见漏水转浑天仪),能显示恒星出没、中天等天象,与室外天象完全相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推动的机械钟。唐代天文仪器制造家梁令瓒所制的水运浑象,除能符合天象外,另立两个木人每刻自动击鼓,每辰自动击钟。这是张衡水运浑象的改良型机械钟。宋元佑年间,苏颂和韩公廉等共同创造水运仪象台。元代有郭守敬制的大明殿灯漏。明代詹希元造五轮沙漏。这些机械钟具有完整的齿轮系、凸轮和擒纵机构。欧洲的机械钟开始于十四世纪,此后盛行了约四百年。 摆钟 1582年,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1656~1657年,荷兰惠更斯把摆引入机械钟,从而创立了摆钟。1673年,惠更斯采用摆轮-油丝系统,造出一种便于携带的钟表。1735年,英国哈里森首次制造出航海钟,解决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中急待解决的航海定位问题。1896年,法国吉尧姆研制低膨胀系数的合金钢,造出精度极高的天文摆钟。如果把钟装入真空牟Aд帜讴o存放在地下室,保持恒温,即为天文摆钟,每天的误差不超过千分之几秒(见天文时计)。 古代测时工具 杆影测时 古人很早就知道,直立的标杆影长不断地随太阳在天上的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看杆影比直接观测太阳要方便,但测时结果是不等时的。《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就有春秋时代“立表下漏”测时的记载。用杆影测时法测定中午的时刻精度很高,是中国古代用来校正漏壶计时的主要方法之一。 日晷 在西汉时,中国就已使用日晷测时,中国通用的是赤道式日晷。它是根据针影的方向来测量真太阳所转过的角度。晷盘的刻度分成子、丑、寅、卯……,或分为100刻。北京故宫交泰殿前陈列有赤道式日晷。 古代授时 中国古代许多城市建有钟楼和鼓楼,靠击钟敲鼓向居民报告时间。在夜晚广泛流行的是打梆报时,用间断的梆声告诉人们更点。西方的教堂也有敲钟报时的制度。后来,也有用放午炮报时的。
2023-08-08 08:39:502

求打点计时器的各种公式。

有几种哦~~你看下吧~~1.一般打点计时器会出一个刻度尺,若设有ABC三个点A到B的距离为S1,B到C的距离为S2,打下S1所用时间等于打下S2所用时间.(S2>S1,时间相同是因为有加速度,速度在增大)而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所以每隔0.02秒打下一个点一般以5个间隔为一段S(5个间隔是指,打下每一段S所用的时间均为0.02*5=01秒即为一个T)而两段S所用时间相同有个定则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所以有例如:(S1+S2)/2T即为B点的瞬时速度x2-x1=at的平方x1是第一秒的位移;x2是第二个一秒的位移。依此类推。如果一共有7个时间间隔,位移就有7个。就是从x1到x7。求的加速度就是舍掉x1。即x7+x6+x5—(x4+x3+x2)=at的2次方.舍掉小的减小误差。2.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中的公式v=〔s(n)+s(n+1)〕/2ts(n)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个计时点的位移,s(n+1)指第N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s(n)+s(n+1)〕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即把要求的点包括在了他们中间即N处)t指发生两个相拧计数点(N-1到N,N到N+1)之间的时间间隔.2T就是时间间隔总和他们求得的就是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以近似看做N(要求的点)点的瞬时速度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S1,S2,S3.......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S=aT*T有S4-S3=(S4-S3)+(S3-S2)+(S2-S1)=3aT*T同理S5-S2=S6-S3=3aT*T求出a1=(S4-S1)/3T*Ta2=(S5-S2)/3T*Ta3=(S6-S3)/3T*T再求平均值3.打点计时器一般用50hz,即T=0.02s如上小点,可以以第3个点(有一定距离,两点能清楚分清即可)用直尺量出第二点和第四点的距离设为S1第三点的瞬时速度v3=s1/2T同理求出第四点瞬时速度v4v4=v3+at并重复试验,取平均值。
2023-08-08 08:39:591

华为手机计时器不见了,怎么设置计时器?

设置方法如下:1,首先在应用里找到时钟,点击进去。2,这个页面可以查看世界时钟,设置闹钟,使用秒表,计时器在最右下角。点击进去。3,在时间滚动条里可以设置你要计时的时间。点击“计时结束时,启用”可是设置计时结束时的铃声提示,4,在这个页面下翻,还可以设置计时结束时启用停止运行。5,设置好以后点击开始计时。6,如果设置铃声提示,当计时到时间后会出现以下界面。而设置停止运行,则没有任何提示。
2023-08-08 08:40:071

如何使用秒表计时?

使用方法如下:1、如果常规的双排或者三排秒表,那请找到秒表的开/关开关,将它打开才是使用,因为双排或者三排1/1秒表都是可以自行的开关机的。2、确认秒表面上的显示全部显示零,RESEE秒表开机的状态屏幕显示的都是。3、然后按下秒表的“Start/stop”按钮开始计时器。4、再按“stop”按钮,在需要秒表停止的时候可以按下这些按钮。
2023-08-08 08:40:562

华为计时器如何关掉声音

用手指在手机界面左上方向下拉,会出现很多信息提示方块,找到有【关闭】的方块,按【关闭】就行。
2023-08-08 08:41:124

怎样做一个简易的一分钟计时器?

1.找一个塑料瓶子,从中间剪断。2.在瓶盖上扎个眼儿,再把上半部分倒过来放在下半部分上。3.往上半部分倒一定量的水。4.让水流一分钟,在水面做个记号。5.以后再计时把下面的水倒掉,上面再倒一定量的水就行了。
2023-08-08 08:42:342

电脑自带计时器在哪

电脑自带计时器在时钟里,方法如下:    1、首先在电脑桌面上点击Win图标,然后在Win图标上方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设置”。    2、在弹出的“设置”窗口中,点击“系统(电脑图标)”。    3、在打开的“系统”后,默认第一选项是“显示”,这里要选择第二选项“通知和操作”。    4、接下来,在“通知和操作”窗口中的右侧窗口中点击“启用和关闭系统图标”。    5、然后在“启用或关闭系统图标”中就会看到“时钟”,打开即可。
2023-08-08 08:42:511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叫什么名字?

圭表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日晷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漏刻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2023-08-08 08:43:084

计时器的发展史

我啥都不知道,但我不是傻瓜
2023-08-08 08:43:344

如何制作简易的计时器

1、找一个塑料瓶子,从中间剪断。2、在瓶盖上扎个眼儿,再把上半部分倒过来放在下半部分上。3、往上半部分倒一定量的水。4、让水流一分钟,在水面做个记号。5、以后再计时把下面的水倒掉,上面再倒一定量的水即可。现代计时器的种类包括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坚持计时器、停车计时器、反应计时器、放大计时器以及windows计时器等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最为常见。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是4-6V,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工作原理:当给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线圈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线圈中的振片被磁化,振片在永久磁铁磁场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由于交流电的方向每个周期要变化两次。因此振片被磁化后的磁极要发生变化,永久磁铁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当振片受向下的力时打点一次,当振片受向上的力时不打点,所以在交流电的一个周期内打点一次,即每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的周期。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指导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小,试验误差比电磁打点计时器的要小。工作原理: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带上打出墨点而显出点迹的一种计时仪器. 给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接220V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接正极的放电针和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而且在交流电的每个周期放电一次,因此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出点间的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的周期。
2023-08-08 08:43:511

如何将计时器归零?

计时器?不是计算器?
2023-08-08 08:44:093

wps中如何添加计时器

一、要求:1.联网 2.使用WPS2019版。二、操作步骤,如下:1. 点击左边的加号+,会出现很多超赞技巧。2. 点击【动画】,再点击【数字】。3. 点击【计时器】,选择模板,双击。4. 修改文字、数字。
2023-08-08 08:44:181

计时器的计时工具

圭表、日晷、漏壶、浮子、漏箭、漏水浑天仪、停表刻漏、恒定水位漏 、大称式刻漏、多壶式受水水位刻漏、赤道式日晷、擒纵机构、莲花漏、多壶漫流刻漏、皇佑刻漏 、水运仪像台、地平式日晷、机械闹钟、秒表、沙漏、怀表、自摆钟、石英钟、原子钟、超冷铯原子钟、香钟
2023-08-08 08:44:281

古代计时工具叫什么?

古代的计时工具叫什么表? 沙漏,日晷 古人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20分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 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记载。《诗经·国风·定之方中》篇有,“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攻楚室……”。确切记载使用圭表的时间为公元前659年。 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中国古代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日晷、水钟、沙漏 圭表、各种日晷、以滴水多寡来计时的各种水钟,还有沙钟、火钟、蜡烛钟、辊弹漏刻千章铜漏、延佑滴漏、龙舟香漏、火龙出水、赤道式日晷、赤道经纬仪、浑仪等 圭表 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刻漏 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为了获得恒定的流量,首先应使漏壶的水位保持恒定。其次,向受水壶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积必须固定,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于调整和修理。有两种保持水位恒定或接近恒定的方法,均见于宋代杨甲著《六经图》(刊于1153年)中的“齐国风挈壶氏图”。图中“唐制吕才(约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壶上方加几个补偿壶,“今制燕肃(1030)定”刻漏采用溢流法,深四寸。多余的水由平水壶(下匮)通过竹注筒流入减水盎。燕肃创制的漏壶叫莲花漏,北宋时曾风行各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中在桓谭(卒于公元56年)的文章里说刻漏度数因干、溼、冷、暖而异,在白天和夜间需要分别参照日晷和星宿核对。当时已认识到水温和空气溼度对刻漏计时精度的影响。 刻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已出土的文物中最......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1. 日晷,有日晷针盘组成。晷针插在盘中心,晷盘上刻着表示时刻的分划。太阳照射的针影投射在晷盘的分划上,就能指示出时刻。 2.阴雨天和夜晚则用漏刻。漏刻又称漏壶,包括下有小孔的铜壶和带有刻度的刻箭两部分。水匀速流下,通过刻度观察水位变化,即可确定时刻。 3.唐代僧一行发明了最早的自鸣钟,用漏水激轮,一日一夜转一周,29转多为一个月365转为一年。同时装有2个木人,每一刻一击鼓,一个时辰(相当于一个2个小时)一撞钟。 4.元代郭守敬也曾发明出不同声音的机械报时钟。 5.民间更多使用燃香,蜡烛等计时方法。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叫什么名字? 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创始时间不晚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2)。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矗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 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记载。《诗经·国风·定之方中》篇有,“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确切记载使用圭表的时间为公元前659年。 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 古代有哪些计时工具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处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古代的计时方法,用的什么计时工具 1、干支计时法: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刻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这十二时辰与现今计时法的关系是:子时──23点至1点,丑时──1点至3点,寅时──3点至5点……以下依此类推,亥时是现时的21点至23点。 《智取生辰纲》:“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中的“辰牌”就是“辰时”,古时报时时用“牌”,所以常用“牌”代时。辰时就是上午的7点至9点钟;申时是下午的3点至5点(15时至17时)。 2、十二时段计时法: 这种方法是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时”,就是23点至1点;“鸡鸣”就是1点至3点;“平旦”就是3点至5点;“日出”就是5点至7点……依次类推。 《孔雀东南飞》有这样两句诗:“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就是19点至21点;“人定”就是21点至23点。 3、更点计时法: 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它是专用计夜间时间的。“更”与“点”是两种计时单位。 先说“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依次类推。 《祝福》结尾段写道:“我被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炸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的时候。”这“五更将近的时候”,就是将近早上5点钟的时候。 再说“点”。“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点”本来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颇似小铜钟。中间突起,两边有孔,孔可以穿上绳把“点”系在更夫手上,以便手敲打。古时习惯是报更时敲钟鼓,报点时则击打“点”,“点”便成为计时单位了。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 4、漏刻计时法: 漏刻是古代的计时方法,“漏”是盛水计时器具,一般用铜制。把一昼夜分一百份,每份即为一刻。但此法早已不用,所以课文中出现的“漏刻”时间词语已非本意,只要“更点”的代名词而已。 《谭嗣同》中“时八月初三夜漏三下矣”,这里“漏”也是“更”的意思了。现代常用的“刻不容缓”“一时三刻”等词语中的“刻”意思就更虚了。 文言文中表示很短时间的词语 俄而:不久,一会儿。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世说新语〉两则》 遽:立刻、马上。《察今》:“遽契其舟。” 瞬息:一眨眼。《活板》:“瞬息可就。” 顷刻:一会儿。《狼》:“顷刻两毙。” 少顷:一会儿。《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食顷:一顿饭工夫。《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卒:同猝”,突然。《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 倏尔:忽然。《灌园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尔又变” 无何:没有多久。《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 未几:没多久。《口技》:“未几,夫驹声起。” 寻:不久。《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 已而:不久。《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适:刚才。《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 即日:当天。《鸿门宴》:“......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有哪些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古代用来计时的工具有哪些? 古代计时工具包括日晷、圭表、漏刻、浑仪、天体仪、水运仪象台等 古代人们用来计时的工具有 , , ,等 日冕 滴漏 沙漏 水运仪象台 古人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圭表 圭表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定时器,根据《尚书·尧典》中记述土圭始于尧帝时期。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通过圭表古代学者测出夏至以及冬至,粗略判断出一年的长度。而圭表的影响不单单是古代的计时,也包括了我们今天对于时间的称呼。像是为何称时间为「光阴」,为何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日晷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定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 浑天仪 用日光不方便,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也有不便。这就促使了古代人开始制作一个极为夸张的,又极具野心的装置--浑天仪。公元前117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定时器的作用。铜仪的两侧附有玉龙各一,吐水入壶,左为夜,右为昼。壶上分别立著金铜仙人和胥徒,「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更有妙者台阶下还有内装机关与两壶相联的瑞轮、荚,靠著滴水的推动,依照月亮出入圆缺的变化,不停地旋转开合,表示著朔、望、弦、晦等日期,有如活动日历一般
2023-08-08 08:44:401

秒表计时器怎么使用

使用方法如下:1、如果常规的双排或者三排秒表,那请找到秒表的开/关开关,将它打开才是使用,因为双排或者三排1/1秒表都是可以自行的开关机的。2、确认秒表面上的显示全部显示零,RESEE秒表开机的状态屏幕显示的都是。3、然后按下秒表的“Start/stop”按钮开始计时器。4、再按“stop”按钮,在需要秒表停止的时候可以按下这些按钮。
2023-08-08 08:44:501

定时器和计时器的区别,尽量细一点,谢谢!

可以这么理解,定时器是定个时间然后做减法,定时结束触发输出。计时器是触发开始,做加法,输出出发后所经历的时间。
2023-08-08 08:45:121

计时器的介绍

计时器,是利用特定的原理来测量时间的装置。
2023-08-08 08:45:191

计时历史

1.计时器的发展历史 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类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公元前8000年:埃及文明制订了12个月每月均为30天的日历。 公元前4000年,古巴比伦人已制作日晷来纪录。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 30天,每天分为360个周期,每个周期为4分钟。 公元前2300年:中国开始使用日晷。 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月历,每月29天和30天 相轮。与此同时,玛亚人创立了一年260天和365天的日历。 公元前1500年:埃及发明第一个移动日晷,将一天分为12个周期。 接着又发明一种叫漏刻的计时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伦人把一天分为相等的12个部分。 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现以一天24小时为基础的机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开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国发展了机械漏刻。 公元1100年:日晷在欧洲得到发展。 公元1350年:德国钟表匠发明第一个机械闹钟。 公元1500年:意大利教堂响起了机械钟声。 公元1510年:德国纽伦堡出现带发条的怀表。 公元1583年:格里历在罗马、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荷兰部分 地区生效。 公元1656年:荷兰一位天文学家发明自摆钟。 公元1700年:时钟上除时针外又加上了分针。 公元1800年:计时精确度到1/100秒。 公元1840年:建立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公元1850年:计时精确到1/1000秒。 公元1884年:华盛顿会议制订全球时区表。 公元1928年:发明石英钟。 公元1949年:发明第一台原子钟。 公元1950年:计时精确到微秒。 公元1965年:计时精确到毫微秒。 纪 元 朝 代 计时仪器史 主要文献 公元前2357~2258年 尧 出现用日晷来测时 殷墟出土卜辞“尚书·尧典” 公元前722~221年 春秋战国 中国的漏壶记时已达很高的水平 “周礼”、“初学记”、唐孔款达“诗疏” 公元前201~公元9年 西汉 日晷和漏刻计时同时使用 “前汉书”、“中国科学技术史”、“日晷” 公元85年 东汉 浮子和漏箭 “玉函山房辑佚书”、张衡“漏水转浑天仪制” 公元132年 东汉 张衡制漏水浑天仪 “晋书” 公元450 梁 “停表刻漏”,又名“马上奔驰”、殷夔制漫水或恒定水位漏 “初学记”殷夔“漏刻法” 公元660年 隋 耿询、宇文恺制大称式刻漏,献于隋炀帝 “玉海”卷十一、“国史志”、“宋史” 公元665年 唐 吕才制“多壶式受水壶刻漏” “事林广记”、“六经图” 公元618~906年 唐 唐代盛行赤道式日晷,并于十七世纪前传入欧洲 “山居新话”、“中国科学技术史”、“日晷” 公元725年 唐 梁令瓒,一行制擒纵机构 “新唐书·天文志”、“中国科学技术史” 公元1030年 北宋 燕肃制“莲花漏” 初学记 公元1135年 金 出现复式多壶漫流刻漏 “六经图”、“大清会典” 公元1050年 北宋 舒易简、于渊、周宗制皇佑刻漏 “初学记” 公元1074年 北宋 沈括革新皇佑漏刻 沈括“梦溪笔谈”、“浮漏仪” 公元1090年 北宋 苏颂、辅公濂制水运仪像台 “新仪像法要” 公元1250年 南宋 “香篆”钟和灯钟记时在中国广为流行 洪刍“香谱”、杨禹“山居新话” 公元1260年 元 地平式日晷由西方传入(携带式日晷) “元史·天文志”、“中国科学技术史” 2.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 圭表又称,日晷,日规.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刻漏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为了获得恒定的流量,首先应使漏壶的水位保持恒定.其次,向受水壶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积必须固定,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于调整和修理.有两种保持水位恒定或接近恒定的方法,均见于宋代杨甲著《六经图》(刊于1153年)中的“齐国风挈壶氏图”.图中“唐制吕才(约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壶上方加几个补偿壶,“今制燕肃(1030)定”刻漏采用溢流法,深四寸.多余的水由平水壶(下匮)通过竹注筒流入减水盎.燕肃创制的漏壶叫莲花漏,北宋时曾风行各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中在桓谭(卒于公元56年)的文章里说刻漏度数因干、湿、冷、暖而异,在白天和夜间需要分别参照日晷和星宿核对.当时已认识到水温和空气湿度对刻漏计时精度的影响. 刻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已出土的文物中最古老的刻漏是西汉遗物,共3件,均为泄水型.其中以1976年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出土的青铜漏壶最为完整,并刻有明确纪年.比较完整的传世刻漏有两个,均为受水型:一个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元代延祐三年(1316)造;一个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清代制造.沙漏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大明灯漏1276年,中国元代的郭守敬制成大明灯漏.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浑天仪古代文献中有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洛下闳、鲜于妄人作浑天仪之说,但未提到它的结构.《晋书·天文志》记载东汉张衡 (公元78~139)制造浑天仪,说在密室中用漏水驱动,仪器指示的星辰出没时间与天文观察的结果相符.《新唐书·天文志》对唐开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瓒设计的浑天仪有较详细的记述.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水运仪象台为北宋元祐三年(1088)苏颂、韩公廉等人所制.他们于绍圣(1094~1097)初年著《新仪象法要》,载有总图和部件图多幅.这台水运仪象台高三丈五尺余, 宽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台的下层有提水装置,由人力推动河车,带动升水上轮和下轮(筒车),将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台中平水壶保持水位恒定,并通过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枢轮(水轮)上的受水壶流泄恒定流量的水,推动枢轮.枢轮通过传动齿轮带动昼夜机轮、浑象和浑仪. 水运仪象台有一套比较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 在枢轮的上方和圆周旁有“天衡”装置──擒纵机构,这是计时机械史上一项重大创造,它把枢轮的连续旋转运动变为间歇旋转运动. 在枢轮的上方和圆周旁有"天衡"装置──擒纵机构.这是计时机械史上一项重大创造.它把枢轮的连续旋转运动变为间歇旋转运动.《新仪象法要》所载"天衡"图未绘出枢轮和装在枢轮上的受水壶,而书中的文字描述又仅寥寥数语:"枢轮直径一丈一尺,以七十二辐双植于一毂为三十六洪,束以三辋.每洪夹持受水壶一,总三十六壶,每壶长一尺,阔五寸,深四寸.于壶侧置铁拨牙以拨天衡关舌."因此对受水壶的结构,特别是它的工作原理有不同的推测,其中有一种方案采用了可倾式受水壶.当枢轮圆周上接受注水的受水壶积水不到一定的重量时,左天锁挡住枢轮的一个轮辐,使枢轮不能转动.当积水到达一定的重量时,枢权(重锤)不足以平衡受水壶重力时,受水壶围绕转轴向下倾转.装在壶侧的铁拨牙压迫格叉和关舌下降,关舌通过天条带动杠杆,使天关和左天锁上提,枢轮得以转动.转过一个受水壶后,格叉和关舌又上升,天关连同左天锁下落,枢轮的下一对轮辐又被挡住.右天锁的作用是防止枢轮转动时回弹.天权和枢权是两个平衡重锤.天权用于平衡左天锁和天关的一部分重力,可调整天衡机构的工作灵敏度.枢权用于调整枢轮转动一对轮辐时受水壶所需的受水量,即间歇运动的周期,从而校正计时的误差.。 3.人类历史计时工具的发展史 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公元前8000年:埃及文明制订了12个月每月均为30天的日历。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每天分为360个周期,每个周期为4分钟。 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月历,每月29天和30天相轮。与此同时,玛亚人创立了一年260天和365天的日历。 公元前1500年:埃及发明第一个移动日晷,将一天分为12个周期。接着又发明一种叫漏刻的计时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伦人把一天分为相等的12个部分。 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现以一天24小时为基础的机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开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国发展了机械漏刻。 公元1100年:日晷在欧洲得到发展。 公元1350年:德国钟表匠发明第一个机械闹钟。 公元1500年:意大利教堂响起了机械钟声。 公元1510年:德国纽伦堡出现带发条的怀表。 公元1583年:格里历在罗马、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荷兰部分地区生效。 公元1656年:荷兰一位天文学家发明自摆钟。 公元1700年:时钟上除时针外又加上了分针。 公元1800年:计时精确度到1/100秒。 公元1840年:建立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公元1850年:计时精确到1/1000秒。 公元1884年:华盛顿会议制订全球时区表。 公元1928年:发明石英钟。 公元1949年:发明第一台原子钟。 公元1950年:计时精确到微秒。 公元1965年:计时精确到毫微秒。 公元1970年:计时精确到微微秒。 公元1972年:建立全球协调时间时。 公元1990年:精确到毫微微秒。 公元1998年:建立超冷铯原子钟,比微微秒又要精确10万倍。 4.计时工具发展的历史 圭表、日晷、漏壶、浮子、漏箭、漏水浑天仪、停表刻漏、恒定水位漏 、大称式刻漏、多壶式受水水位刻漏、赤道式日晷、擒纵机构、莲花漏、多壶漫流刻漏、皇佑刻漏 、水运仪像台、地平式日晷、机械闹钟、秒表、沙漏、怀表、自摆钟、石英钟、原子钟、超冷铯原子钟、香钟。 早期 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类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公元前8000年:古埃及文明制订了12个月每月均为30天的日历。 公元前4000年,古巴比伦人已制作日晷来纪录。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 30天,每天分为360个周期,每个周期为4分钟。 公元前2300年:中国开始使用日晷。 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月历,每月29天和30天 相轮。与此同时,玛亚人创立了一年260天和365天的日历。 公元前1500年:埃及发明第一个移动日晷,将一天分为12个周期。 接着又发明一种叫漏刻的计时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伦人把一天分为相等的12个部分。 公元前100年:古希腊雅典出现以一天24小时为基础的机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开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国发展了机械漏刻。 公元1100年:日晷在欧洲得到发展。 公元1350年:德国钟表匠发明第一个机械闹钟。 公元1500年:意大利教堂响起了机械钟声。 公元1510年:德国纽伦堡出现带发条的怀表。 公元1583年:格里历在罗马、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荷兰部分 地区生效。 公元1656年:荷兰一位天文学家发明自摆钟。 公元1700年:时钟上除时针外又加上了分针。 公元1800年:计时精确度到1/100秒。 公元1840年:建立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公元1850年:计时精确到1/1000秒。 公元1884年:华盛顿会议制订全球时区表。 公元1928年:发明石英钟。 公元1949年:发明第一台原子钟。 公元1950年:计时精确到微秒。 公元1965年:计时精确到毫微秒。 扩展资料 刻漏 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为了获得恒定的流量,首先应使漏壶的水位保持恒定。其次,向受水壶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积必须固定,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于调整和修理。有两种保持水位恒定或接近恒定的方法,均见于宋代杨甲著《六经图》(刊于1153年)中的“齐国风挈壶氏图”。 图中“唐制吕才(约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壶上方加几个补偿壶,“今制燕肃(1030)定”刻漏采用溢流法,深四寸。多余的水由平水壶(下匮)通过竹注筒流入减水盎。燕肃创制的漏壶叫莲花漏,北宋时曾风行各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中在桓谭(卒于公元56年)的文章里说刻漏度数因干、湿、冷、暖而异,在白天和夜间需要分别参照日晷和星宿核对。当时已认识到水温和空气湿度对刻漏计时精度的影响。 刻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已出土的文物中最古老的刻漏是西汉遗物,共3件,均为泄水型。其中以1976年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出土的青铜漏壶最为完整,并刻有明确纪年。比较完整的传世刻漏有两个,均为受水型:一个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元代延祐三年(1316)造;一个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清代制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计时器 5.人类计时方法的变迁历史 1.太阳、月亮和星星 古代,人们仰望天空来判断时间。太阳显示日期,月亮显示月份。古巴比伦人把一天分成24个部分,也就是24小时。 2.日晷 人们注意到,随着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树木和岩石投下的影子从一边移到另一边,以此可确定一天时间的变化。 3.水计时 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使用水钟计量时间。水从一个碗滴到另一个碗。 4.火计时 古代中国人通过燃烧一根以固定间隔打结的湿绳子来计时。后来,人们记下了燃烧一根蜡烛或一盏油灯里的油所需的时间。 5.沙漏 沙子以均匀的速率从一个玻璃球流到另一个玻璃球。许多年来,水手们携带这些计时工具出海航行。 6.机械钟(1世纪)第一台机械钟通过使用重物驱动转轮,带动指针计时。 7.钟摆(17世纪末)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安?于让的荷兰人,最早发明了走时准确的钟。这些钟由一个钟摆控制。相同长度的钟摆完成每次摆动花去相同的时间。这是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1637年发现的。 8.航海钟(1世纪)一个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在1735年发明了第一台“航海天文钟”,即在海上工作的时钟。 9.电子钟(19世纪初)电池被用来给最早的电子钟提供动力。今天,我们通常把这种钟的插头插入我们家中的电源插座。 10.石英钟(1929年)石英是一种矿物,当电流通过它时,它每秒钟振动32768次。今天,大多数的钟表都有一块石英晶体。许多钟表使用数字代替了钟面。 11.原子钟(1949年)原子钟是最精确的。这种时钟在37万年里快慢误差不会超过1秒。原子钟以铯原子的振动为基础,铯原子的振动速率是每秒9192631770次。 12.最早的表(1500年)最早的表体积很大,挂在围在腰间的一根皮带上。 13.电动手表(1957年)电动手表是由小电池提供动力的。它们有一个微小的音叉使手表走时,从而代替了上发条。 14.数字表(20世纪80年代)现在的数字表都有一块电池、一个极小的计算器和一个石英晶体。人们做表,越做越小,甚至把它们当作饰物来佩戴。 6.时钟历史有多少年 公元1088年,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史上首座以水力作自动化机械操作的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 公元1276年,中国元代的郭守敬制成大明灯漏。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结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自宋起,十二时辰分初正即廿四小时系统,一刻即今天的十五分钟,其准确度较德国之桌钟早三百多年。 公元1283年在英格兰的修道院出现史上首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 13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僧侣开始建立钟塔(钟楼),其目的是提醒人祷告的时间。 公元1360年詹希元创制“五轮沙漏”,以齿轮、时刻盘合成 16世纪中在德国开始有桌上的钟。那些钟只有一支针,钟面分成四部分,使时间准确至最近的十五分钟。 公元1657年,惠更斯发现摆的频率可以计算时间,造出了第一个摆钟。1670年英国人William Clement发明锚形擒纵器。 公元1797年,美国人Eli Terry获得一个钟的专利权。他被视为美国钟表业的始祖。 公元1840年,英国的钟表匠贝恩发明了电钟。 公元1946年,美国的物理学家利比博士弄清楚了原子钟的原理。于两年后,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钟,原子钟至今也是最先进的钟。它的运转是借助铯、氨原子的天然振动而完成的,它可以在300年内都能准确运转,误差十分小。 18到19世纪,钟表制造业逐步实行了工业化生产。 20世纪,开始进入石英化时期。 21世纪,根据原子钟原理而研制的能自动对时的电波钟表技术逐渐成熟。 7.钟表的历史怎样的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那就是:一、从大型钟向小型钟演变。 二、从小型钟向袋表过渡。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 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 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 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 8.中国古代计时全部是哪些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认为,以往人们对干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比较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出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其传入中国的途径,可作大胆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还有一个就是12生肖 9.古人是怎样计时的 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时期发明和制造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计时器。其中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见图)、机械计时器等。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机械计时器 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有许多不便,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做动力,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公元前117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随后历代都相继制作了附设有计时装置的仪器,其中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把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报告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等。 这类计时器尚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还是天文仪器与计时仪器的混合体,至十四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机械计时器已脱离了天文仪器而独立,不但具有传动系统-齿轮系,而且还有擒纵器,如果再进一步,就可能出现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钟表。但遗憾的是,功亏一篑,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机械钟表还是从西方引进。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方法。如,香篆、沙钟、油灯钟、蜡烛钟等。 考察古人的时间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观查:一是古人对时间科学划分后制定的计时制;二是古人把时间、计时仪器和国家法制、政权兴衰相联系。 我国古代制定、沿用自成体系的计时法。百刻计时法最古老,使用的时间也最长。大约西周之前(公元前十一世纪),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一刻等于14.4分)。汉代(前206-公元220)除使用百克制外,还应用以太阳方位计时的方法,到隋唐(公元581-907)时,太阳方位计时衍生为十二时辰计时,百克制与十二时辰计时法并用。直到明末清初(十七世纪),西方机械钟表传入后,我国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但十二时辰仍沿用,每个时辰两小时。为和二十四小时计时法相一致,我国古老的百克制演变为九十六克制,一个时辰内分为八刻、一小时内分为四刻,这样一昼夜就为九十六刻,与世界通用的计时法相一致。 此外,我国古代还使用独特的夜间计时方法,这就是“更”。“更”是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时间长短依夜的长短而定。
2023-08-08 08:45:351

现在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1、心形沙漏心形沙漏现在一般用于婚礼的仪式上,作为见证新人恋情的有始有终,海誓山盟。心形沙漏使得计时器更具浪漫色彩。2、卡通时钟卡通时钟适用于家庭环境,尤其适合摆放在孩子或女性的房间。卡通时钟使得计时器更具童趣。3、电子日历电子日历多用于办公环境,应选用简洁大方的款式,下图中的款式不适合办公环境。电子日历使得计时器内容更为丰富。4、电子手表电子手表越来越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尤其是白领一族。携带手表给人敬业、专业等直观印象,有利于促进工作的良好展开。电子手表使得计时器携带更为方便。5、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不得不提到的一款计时器,它将计时功能融合在交流功能及娱乐功能里面,内容更为丰富。智能手机是时下最受欢迎的计时器,它使得计时器更具实用性和娱乐性。6、网页计时器网页计时器多应用于大型活动的开场倒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得大气也可以很酷炫,极具个性色彩。网页计时器使得计时器更具创意。
2023-08-08 08:45:441

请问windows自带的计时器在哪里可以找到?

可以在搜索栏中输入计时器,就可以找到了,以win 10系统为例,步骤如下:1、点击电脑的左下角,点击搜索。2、在搜索里面输入计时器,找到闹钟和时钟的选项。3、点击进入后在上面找到计时器的选项。4、点击中间的开始,就开始进入倒计时模式了。
2023-08-08 08:46:281

古代人怎么计时?

问题一:古代人怎么计时 1.太阳、月亮和星星 古代,人们仰望天空来判断时间。太阳显示日期,月亮显示月份。古巴比伦人把一天分成24个部分,也就是24小时。 2.日晷 人们注意到,随着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树木和岩石投下的影子从一边移到另一边,以此可确定一天时间的变化。 3.水计时 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使用水钟计量时间。水从一个碗滴到另一个碗。 4.火计时 古代中国人通过燃烧一根以固定间隔打结的湿绳子来计时。后来,人们记下了燃烧一根蜡烛或一盏油灯里的油所需的时间。 5.沙漏 沙子以均匀的速率从一个玻璃球流到另一个玻璃球。许多年来,水手们携带这些计时工具出海航行。 6.机械钟(1世纪) 第一台机械钟通过使用重物驱动转轮,带动指针计时。 7.钟摆(17世纪末) 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安u30fb于让的荷兰人,最早发明了走时准确的钟。这些钟由一个钟摆控制。相同长度的钟摆完成每次摆动花去相同的时间。这是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1637年发现的 8.航海钟(1世纪)一个英国钟表匠约翰u30fb哈里森在1735年发明了第一台航海天文钟,即在海上工作的时钟。 9.电子钟(19世纪初)电池被用来给最早的电子钟提供动力。今天,我们通常把这种钟的插头插入我们家中的电源插座。 10.石英钟(1929年)石英是一种矿物,当电流通过它时,它每秒钟振动32768次。今天,大多数的钟表都有一块石英晶体。许多钟表使用数字代替了钟面。 11.原子钟(1949年)原子钟是最精确的。这种时钟在37万年里快慢误差不会超过1秒。原子钟以铯原子的振动为基础,铯原子的振动速率是每秒9192631770次。 问题二:中国古代人怎么计时,比如说5分钟,10分钟,半个小时什么的 没有精确到呢么多的。。最精确应该是一盏茶时间15-20分钟左右 一炷香就是将近一个小时了 半个时辰1个小时 一个时辰2个小时 一天总共12个时辰 问题三:古代人是怎么记时间的 古人可以用日晷、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1276年,中国元代的郭守敬制成大明灯漏。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 问题四:在晚上古人怎么计时 学生对古人是如何计时的这个问题一直不是太清楚,从网上差了一部分资料整理如下,以期对学生能有所帮助: 白天人们可看太阳、日晷或计时的“铜壶滴漏”之类东西判断时间,夜晚则不知时间了,于是由专人看着“铜壶滴漏”,按照时辰打鼓告诉民众。众多反映古时候故事的影视中有专门的敲更人,“半夜三更”这个词语,就是从他们工作派生出来的。那么关于“更”又有哪些奥秘呢?资料如下:“更”是一种在晚上以击点报时的名称。从酉时(今之晚上七点)起,巡夜人打击手持的梆子或鼓,此称为“打更”。七点至九点一击,为一更;九点至十一点两击,为二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三击,为三更;一点至三点四击,为四更;三点至五点五击,为五更;此时天亮了,不再打更。由此可见“半夜三更”只能粗略表示夜里十一点到一点,至于“半夜”只是一个前缀,说明此时确实是夜已至半。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再回到午时三刻,先看资料: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3.2分,当然我们一般可以简单的认为是11点45分。也有点小问题,那古代的行刑人说时辰已到未到什么,那他们是怎样知道确切的时间呢?因为这可是关系到生命一定要非常准确的哟?带着日晷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是不是刑场都带着漏壶呢?至今还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问题五:古代是如何计时的,一刻钟一下如何计时 十时辰制 编辑 十进制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因此早期的历法、时间才用了十进制。阴阳五行历,属于十月太阳历;十时辰制,则是时间的十进制划分。在十时辰的使用早期,选择了若干关键性的自然现象、生物反射、生活习惯作为时间的节点,帮助人们认知时间。到后来,才逐渐转变为使用数字、或天干等代码来表述。 据《隋书.天文志》,白天的五个时间节点为:朝、禺、中、晡、夕;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为:甲、乙、丙、丁、戊。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逐渐转变为夜间安全巡逻时的附加授时节点,称为五鼓、五更,一直延续到清末。 百刻制 编辑 百刻制是十时辰制的进一步划分,即把十时辰进一步划分成均衡的一百刻。百刻制可能起源于商代,有出土的汉代日晷,盘面上的刻度为一百刻中可能用到的69刻。另一方面,人们对时间测量精度的要求及百刻制的提出,推动了铜壶滴漏的产生(毕竟百等分圆周,对于两千年前的古人来说,难度不小)。 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十六时辰制 编辑 十六时辰制是历算的副产品。中国早期的历法,从阴阳五行历转变为四时八节历,历算过程中,将一年切分为十二个月时,会出现以16为分母的分数。古代人很早就认识到,一年的长度为365又1/4天,切分为12个月,则每个月30又7/16天。十六时辰制,就是配合历算而进行的时间划分。 《淮南子u30fb天文训》中有记录十六时辰的十六个时间节点中的十五个:晨明、F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晡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 十二时辰制 编辑 西周开始,中国的历法逐渐稳定了一岁十二个月的概念。以日比作岁,也采用十二时辰划分一日、并将日期切分点(换日点)固定在夜半。 十二时辰的十二个时间节点(起点),为十二时。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i、晡时、日入、黄昏、人定。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的多元化,逐渐词不达意,遂改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子时、凌晨两点丑时、凌晨四点寅时、早晨六点卯时、上午八点辰时、上午十点巳时、中午十二点午时、下午两点未时、下午四点申时、傍晚六点酉时、晚上八点戌时、晚上十点亥时。 宋代开始,中国出现了机械式司辰,通过齿轮带动转盘,带动持时辰牌的小木人出现在视野中。当时间处于两个时辰之间时,出现在视野的时辰牌与原先的表述方式不一致。于是,时间的表述方式采用两个基准:时辰牌初现、时辰牌居正位,亦即时初、时正。 时刻制、更点制 编辑 时刻制是十二时和一百刻配合使用。早期的表述方法为“时x刻”,即“时后第x刻”;宋代以后为“时初x刻、时正x刻”,即“时初现后第x刻、时正位后第x刻” 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的一日六十的分法传入中国,与十时辰制配合使用,形成了更点制。常用表述方法有x筹y点、x鼓y点、x更y点。x筹y点,反映了十时辰制在历算中比十二时辰制更便于筹算。钟鼓楼授时,通常鼓声为更、钟声为点。古代城市实行宵禁,定时开门、关门,早晨开城门时间并不是太重要,因此人们通常会注意到相当频繁的钟声;晚上关城门时间则需要关注(不注意就得睡城里大街上),因此净街鼓(起更)必然是关注焦点。注意点的差别,衍生了一个词汇“晨钟暮鼓” 有关名称 编辑 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i。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 问题六:没有钟表,古人怎么计时? 10分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问题七:古人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20分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 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记载。《诗经u30fb国风u30fb定之方中》篇有,“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攻楚室……”。确切记载使用圭表的时间为公元前659年。 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 中国古代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日晷、水钟、沙漏 圭表、各种日晷、以滴水多寡来计时的各种水钟,还有沙钟、火钟、蜡烛钟、辊弹漏刻千章铜漏、延佑滴漏、龙舟香漏、火龙出水、赤道式日晷、赤道经纬仪、浑仪等 圭表 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刻漏 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为了获得恒定的流量,首先应使漏壶的水位保持恒定。其次,向受水壶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积必须固定,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于调整和修理。有两种保持水位恒定或接近恒定的方法,均见于宋代杨甲著《六经图》(刊于1153年)中的“齐国风挈壶氏图”。图中“唐制吕才(约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壶上方加几个补偿壶,“今制燕肃(1030)定”刻漏采用溢流法,深四寸。多余的水由平水壶(下匮)通过竹注筒流入减水盎。燕肃创制的漏壶叫莲花漏,北宋时曾风行各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u30fb全后汉文》中在桓谭(卒于公元56年)的文章里说刻漏度数因干、湿、冷、暖而异,在白天和夜间需要分别参照日晷和星宿核对。当时已认识到水温和空气湿度对刻漏计时精度的影响。 刻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已出土的文物中最......>> 问题八:古代有哪些计时方法? 古代计时法: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i、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F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i。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丁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 问题九:在晚上古人怎么计时 学生对古人是如何计时的这个问题一直不是太清楚,从网上差了一部分资料整理如下,以期对学生能有所帮助: 白天人们可看太阳、日晷或计时的“铜壶滴漏”之类东西判断时间,夜晚则不知时间了,于是由专人看着“铜壶滴漏”,按照时辰打鼓告诉民众。众多反映古时候故事的影视中有专门的敲更人,“半夜三更”这个词语,就是从他们工作派生出来的。那么关于“更”又有哪些奥秘呢?资料如下:“更”是一种在晚上以击点报时的名称。从酉时(今之晚上七点)起,巡夜人打击手持的梆子或鼓,此称为“打更”。七点至九点一击,为一更;九点至十一点两击,为二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三击,为三更;一点至三点四击,为四更;三点至五点五击,为五更;此时天亮了,不再打更。由此可见“半夜三更”只能粗略表示夜里十一点到一点,至于“半夜”只是一个前缀,说明此时确实是夜已至半。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再回到午时三刻,先看资料: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3.2分,当然我们一般可以简单的认为是11点45分。也有点小问题,那古代的行刑人说时辰已到未到什么,那他们是怎样知道确切的时间呢?因为这可是关系到生命一定要非常准确的哟?带着日晷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是不是刑场都带着漏壶呢?至今还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问题十:中国古代人怎么计时,比如说5分钟,10分钟,半个小时什么的 没有精确到呢么多的。。最精确应该是一盏茶时间15-20分钟左右 一炷香就是将近一个小时了 半个时辰1个小时 一个时辰2个小时 一天总共12个时辰
2023-08-08 08:47:112

古代计时工具有哪些?

日晷、圭表、水运浑动仪、水运仪象台,五轮沙漏
2023-08-08 08:47:222

古代有哪些计时器?

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时期发明和制造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计时器。其中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机械计时器等。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酒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酒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酒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机械计时器 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有许多不便,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做动力,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公元前117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随后历代都相继制作了附设有计时装置的仪器,其中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把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报告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等。 这类计时器尚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还是天文仪器与计时仪器的混合体,至十四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机械计时器已脱离了天文仪器而独立,不但具有传动系统-齿轮系,而且还有擒纵器,如果再进一步,就可能出现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酒。但遗憾的是,功亏一篑,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机械酒还是从西方引进。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方法。如,香篆、沙钟、油灯钟、蜡烛钟等。 考察古人的时间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观查:一是古人对时间科学划分后制定的计时制;二是古人把时间、计时仪器和国家法制、政权兴衰相联系。 我国古代制定、沿用自成体系的计时法。百刻计时法最古老,使用的时间也最长。大约西周之前(公元前十一世纪),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一刻等于14.4分)。汉代(前206-公元220)除使用百克制外,还应用以太阳方位计时的方法,到隋唐(公元581-907)时,太阳方位计时衍生为十二时辰计时,百克制与十二时辰计时法并用。直到明末清初(十七世纪),西方机械酒传入后,我国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但十二时辰仍沿用,每个时辰两小时。为和二十四小时计时法相一致,我国古老的百克制演变为九十六克制,一个时辰内分为八刻、一小时内分为四刻,这样一昼夜就为九十六刻,与世界通用的计时法相一致。 此外,我国古代还使用独特的夜间计时方法,这就是“更”。“更”是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时间长短依夜的长短而定。
2023-08-08 08:4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