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一词多义

2023-08-03 09:59:21
共5条回复
ardim

一、通假字

1、鼓瑟希(稀) 2、莫春者(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

二、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 弹奏)

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 吹风、乘凉)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 小事、大事)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 落在后面)

三、文言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8、尔何如(宾语前置)

9、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10、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

11、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12、浴乎沂(状语后置)

13、风乎舞雩(状语后置)

14、二三子者之言何如(状语后置)

15、则何以哉(固定句)

16、尔何如(固定句)

17、是故哂之(固定句)

四、古今异义(古/今)

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五、一词多义

(一)以 :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二)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

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三)言:

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S笔记

一、通假字

1、鼓瑟希(稀) 2、莫春者(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

二、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 弹奏)

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 吹风、乘凉)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 小事、大事)

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 落在后面)

三、文言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固定句) 8、尔何如(固定句)

9、是故哂之(固定句)

四、古今异义(古/今)

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

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五、一词多义(补充)

(一)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二)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三)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cloudcone

这个回答你一定满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鼓瑟希(稀) 2、莫春者(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

二、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 弹奏)

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 吹风、乘凉)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 小事、大事)

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 落在后面)

三、文言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固定句) 8、尔何如(固定句)

9、是故哂之(固定句)

四、古今异义(古/今)

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

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五、一词多义(补充)

(一)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二)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三)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gitcloud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wio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http://learning.s**.com/20050902/n226850153.shtml

相关推荐

《子路、曾皙、冉友、公西华待坐》全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先秦:佚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2023-08-03 00:00:19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下面,我为大家提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
2023-08-03 00:00:4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及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在孔子近旁陪坐。
2023-08-03 00:00:48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出处:《论语·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论语·先进篇》赏析论语·先进篇共有26章,主要说明了“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以及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在最后一章中,孔子认为,子路、曾皙、冉有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是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这一章,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2023-08-03 00:01:39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子下: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下话了。你们平时常下:没有人了解我呀!冉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冉思索地回答下: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下: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孔子介绍: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名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被尊称为“伟大的导师”、“至圣先师”,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人物。孔子生于鲁国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士族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曾经师从多位知名学者学习,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孔子提倡“仁爱”、“中庸”、“礼治”,主张以“仁”为核心,以道德教化人,通过教育来改变社会。他认为,事业的成功不仅要有政策和战略,更要有道德和智慧的支撑。他的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鼓励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道德和精神上的升华。
2023-08-03 00:02:40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突出了孔子“礼”的思想,认为治国和为人都应“以礼行之”。还反映了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反映了孔子对学生“宽、恭、谦、让”的德育思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正直诚实,不应虚伪做作和曲意逢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孔子简介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相传有弟子三千人,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教出不少有才能的学生,孔子晚年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2023-08-03 00:03:55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在孔子近旁陪坐。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凭这个原因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别人)不了解我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在孔子近旁陪坐。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凭这个原因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别人)不了解我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 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孔子对着他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 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公西华 ,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 天子的时候 ,我愿意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 ,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 ?也不过是各自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回答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名少年,在沂水沐浴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同曾皙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相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   1、侍:侍奉, 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2、以吾一日长乎尔:以, 因为;长,年长;毋吾以也:吾,作“以 ”的宾语,在否定句 中代词宾语前置;以,同“已”, 是“止”的意思。一说这里的 “以”是动;毋,不要。   3、居则曰:(你们)平日说。 居,平日,平时。   4、不吾知:即"不知吾",不了解我。   5、则:连 词,那么 ,就。   6、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   7、率尔: 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 相当于 “然”,……的样子。   8、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 ,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   9、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处;乎:于,在。   10、加之以师旅:有(别国的)军队来攻打它;加,加在上面;师旅,指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11、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 又有饥荒。因,接续;饥馑,泛指饥荒。   12、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为,治。   13、比及: 等到。   14、且:连词,并且。   15、方: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16、哂 (shěn):微笑 ,这里略带讥讽。   17、方:见方,纵横。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   18、如 :连词,表选择,或者。   19、足:使动用法,使……富足。   20、如 :连词,或者。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21、其:那。   22、以:把。后边省宾语“之”。   23、俟:等待。   24、能:动词,能做到,胜任。   25、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26、如:连词,或者。   27、会:诸侯会盟。   28、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29、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30、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31、愿:愿意。   32、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33、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34、鼓:弹。   35、瑟:古乐器。   36、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37、舍:放下。   38、作:立起来,站起身。   39、撰:才具,才能。   40、伤:妨害。   41、乎:语气词,呢。   4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通“暮”;既:副词,已经。   43、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44、冠者 五六人,童六七人:几个成人 ,几个孩子;五 六,六七, 都是虚数   45、喟然:叹息的样子。   46、与:赞成。   47、后:动词,后出。   48、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4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以:介词。靠, 用;让:礼让,谦逊。   50、唯求则非邦也与:唯,难道;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创作背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出自《论语》。《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2023-08-03 00:04:481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2023-08-03 00:06:06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成现代文?

原文如下: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不了解我啊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处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 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 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孔子 (对着他)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 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公西华 ,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 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 天子的时候 ,我愿意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曾皙,你怎么样?”(曾皙) 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 ,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 ?也说说你的志向。回答说:“晚春的时候,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 )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水沐浴之后,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赏析《侍坐》表面介绍的是四位弟子陪先生闲坐聊天的事,实际上写的是孔子组织的一次关于理想志向的讨论,相当于现在的老师即时组织的自由辩论。孔子提出话题,要求学生谈人生理想。即使在现在的课堂上,让学生真正敢于把内心的想法和盘托出,也是很难做到的。孔子深谙这一点,于是,他一开口说话,就显得温文尔雅,平易近人,“不要因为我必你们年长一点,就不敢说,大胆说出你们的理想吧”,打消学生发言的顾虑,充满对学生的热爱与期望。而后,孔子又针对弟子平时爱发怀才不遇之类牢骚的话,提出“若给你治国的机会,你会怎么做”的问题,因势利导,针对性强。在子路、冉有、公西华各述其志后,曾皙感觉自己的志向与其他三位差别大,不想发表意见,孔子便说:“有什么关系呢?大家都是畅述自己的志向,畅所欲言吧!”在这次讨论中,孔子没有丝毫老师的架子,而是把自己置身于主持人的角色,抛出话题,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善于倾听的听众的角色,把发言的机会交给学生,充分体现的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超前理念,表现出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高超的教学艺术。善“启”,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必备素养。
2023-08-03 00:06:59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词多义是什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词多义如下:一、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二、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u2002。三、如1、如或知尔:假如,如果。2、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四、为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2、愿为小相焉:做。3、赤也为之小:替。五、以u2002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4、加之以师旅:用、拿,介词。5、以俟君子:而,连词。六、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2023-08-03 00:08:08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

子路侍坐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用(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过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国家的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到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2023-08-03 00:08:511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全文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2023-08-03 00:09:23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注释

侍:侍奉;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以,动词,用居:平时,平日在家的时候。则:连词,就;如或:如果有人。如:连词,如果。或:无定代词,有人。则:连词,那么,就;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率尔:轻率急忙地样子;尔,助词,用作修饰语的词尾。对:回答;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剩摄:夹,箝。乎:于,在。师:军队;因:动词,继,接续,接着。之:代词,代之“千乘之国”比(bì)及:等到。且:连词,并且。方:义,正道,这里指礼义。哂,微笑。方,见方,纵横。如:连词,表选择,或者;足:使……富足。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其:那。以:把。后边省宾语“之”。俟:等待。能:动词,能做到。焉:之,指管理国家的事情。如:连词,或者。会:诸侯之间的盟会。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愿:愿意;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鼓:弹。瑟:古乐器。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舍:放下。作:站起身;撰:才能。伤:妨害。乎:语气词,呢。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音义同“暮”既:副词,已经。成:稳定,指春服已经穿得住。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喟然:叹息的样子。与:动词,赞成,同意。后:用作动词,走(落)在后面。为:治理。以:介词。靠,用。让:谦让。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2023-08-03 00:09:33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各言什么志向?

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到大国威胁并经常遭到侵略、灾荒的有一千辆战车的中等诸侯国,经过三年时间,可以使百姓勇于作战并懂得道理。曾皙的志向是:在暮春时节,穿上夹衣,与五六个成年人和六七个少年去春游,在沂水中洗洗澡,到舞雩台土迎风乘凉,兴尽时唱着歌回来。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经过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至于那些制度和礼仪之类的事,等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去完成。公西华的志向是: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在诸侯祭祀和会盟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扩展资料人物介绍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即文中的“由”;曾晳,名点,字皙,即文中的“点”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文中的“求”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即文中的“赤”。人物性格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023-08-03 00:09:46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析

子路:有远大的志向,坦率诚恳,性格也比较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曾晳:懂礼爱乐,言谈举止较为自然,不拘束,超乎寻常,与众不同。冉有:虚心礼让,小心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谦虚而有礼貌,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扩展资料写作背景:《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侍坐》中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因为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据刘宝楠《论语正义》),孔子去鲁适卫时56岁,(据《史记·孔子世家》)时公西华年仅14岁,大概不可能随孔子出国;又公西华是鲁国人(据《辞海》),也不可能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投师孔子,所以公西华成为孔子弟子当在孔子返鲁后,即65岁以后。可见,孔子“与点”时不可能有积极从政的思想。
2023-08-03 00:10:05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注释

选自《论语·先进》,题目是编者所加的,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写的。1、注释:[1]选自《论语·先进》,题目是编者所加的,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写的。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9岁。[2]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3]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4]摄:迫近。进而作"夹"讲。[5]师旅:古时军队的编制。[6]饥馑:谷的不熟为"饥",果蔬不熟为"馑"。[7]比(bì)及:等到。[8]方:正道。这里指辨别是非的道理。[9]哂:微笑。[10]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11]宗庙之事:指诸侯的祭祀活动。[12]如会同: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13]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14]愿为小相:希望成为赞礼人。[15]希:通"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16]铿尔:铿的一声,琴瑟声止住了。[17]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18]莫春:指夏历三月,天气已转暖的时节。[19]冠者: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束发、加帽,表示成人。[20]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不到20岁)。[21]浴乎沂:到沂河里去洗洗澡。[22]风乎舞雩:到舞雩台上吹吹风。[23]归:通馈,进食,送食。[24]与:赞许,同意。[25]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26]喟(kuì)然:长叹的样子。2、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2]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3、古今异义: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2、加之以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4、作者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任职期间百姓安居乐业,整个社会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和谐状态。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5、选自:《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2023-08-03 00:10:27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最欣赏谁为什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是后人所加。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最后孔子说“吾与点也”,意思是赞成点的看法,曾皙名叫点,字皙,孔子认为子路的观点轻率而不谦虚,应该以礼治国,而不单纯靠武力;冉有的观点也是想从政,只不过是在比较小的国家,说法较为谦虚;公西华的能力足以治理大国家,可是说的太委婉;孔子赞同曾皙的志趣高雅,本身有能力,懂礼乐教化,又卓尔不群搜狗问问
2023-08-03 00:10:36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反映了儒家什么主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通过孔子与四弟子以“言志”为中心的一番对话,表现了弟子们的志趣与性格和孔子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风范,同时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2023-08-03 00:10:45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和性格特点?(联系原文答)

四个弟子都有高远的理想,性格各具特征,子路直率而不谦让,冉有、公西华谦逊有礼,曾晰则洒脱自然。1、子路“千乘之国,……且知方也”的言辞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远大抱负,还可以看到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卓越才能以及高度的自信心。当然,言谈中也流露出他的骄傲情绪。至于“率尔而对”,就更明显地表现他性格中的轻率、鲁莽的一面。2、曾皙,他所说的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中,他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显得那么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3、冉有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先是说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给君子,从他言志时说“如其礼乐,以待君子”中可以看出他既有抱负,又能谨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说话很有分寸。表现了他极其谦让的态度,这反映出他谦虚谨慎的性格。4、公西华少孔子四十二岁,为了避免以君子自居之嫌,他首先申明“非曰能之”,只不过是“愿学焉”,而且还特别强调“愿为小相”。说得多么平易、多么谦和,真可谓是孔门弟子中的谦谦君子。
2023-08-03 00:10:57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人物性格是怎么样的?

《侍坐章》人物性格特点1、子路率直不拘,思路开阔远大。孔子对他的回答“哂之。”是既赏识他的魄力与能力,又对他的不逊稍有不满。2、冉有看到孔子对子路哂之,回答表现出谦恭有度。他的目标是治理一个小国,使民富足,还自谦的把礼乐让给别的贤人来治理教化。这种中庸的回答得到了孔子的肯定,并为他感叹。3、公西华比冉有还谦恭,说话留有很大的余地,让人感觉藏而不露。开口就表示不是能干,是愿意学习,而且对于宗庙之事还是仅仅做个小相,虚心跃然纸上。4、曾皙在音乐美的陶冶中超然脱俗,具有童心未了的纯真气息。孔子对他的评述是赞同。对于一个饱经风霜而终难得志的过来人,出世的梦幻无疑是一种幸福的向往。5、孔子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的老师;乐观自在的学者。作品赏析这是一篇反映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论理想志趣的语录体散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为文章记录了2500多年前孔子师徒五人的谈话,内容涉及到大量孔子如何教育学生的观念及方法。四个学生,四种理想,四种性情,孔子因人而异,因势不同,分别以不同的评点(或语言、或表情、或感叹、或反问、或直接、或含蓄)来教育学生。这次师生闲坐聊天,可以说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范例。此篇言简义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2023-08-03 00:12:0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是个什么样的老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先自《论语u2022先进》,是一篇反映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论理想志趣的语录体散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为文章记录了2500多年前孔子师徒五人的谈话,内容涉及到大量孔子如何教育学生的观念及方法,因此,我们完全可发把它当作是一篇教学故事或教育随笔来阅读,通过品味师生语言,体察细节描述,研习行文内容,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孔子作为老师所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方法。现结合文章内容稍作分析。(一)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孔子教育学生不倚老卖老,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而是表现出一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姿态,他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你们不要因为我的所纪比你们稍长一点就不敢说话,你们大可不必紧张,也无须顾忌,随心所欲,大胆直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孔子的教学习惯,那就是平等、民主,朋友式的对话闲聊,不存在年龄、辈份长幼之别的顾虑,学生当然愿意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里畅所欲言。孔子又说:“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的设问启发很有意思。首先,他洞悉学生心理,知道学生平日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语,可能是他的学生一个个才华卓越,抱负远大,但是没有人赏识、重用他们的缘故,所以免不了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大叹世道不公,这种表现当然不符合孔子的“君子”标准,孔子曾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正是抓住这种现状设问,一问就问到了学生心坎里去,“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学生当然愿意在老师面前畅谈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操志趣,一来因为自己确实饱读诗书,才干超绝,二来也因这这份理想志趣,久积于心,终于有机会一吐为快。由此可见,孔子对学生知根知底,巧于设问,善于启发,教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这种立足现实,洞悉心理,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的教育方法对于我们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无疑是有重要启示意义的。学生的性情习惯、个性心理丰富复杂,多种多样,孔子的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空洞说教,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方法灵活多变而又风趣幽默。《侍坐》章中所记载的孔子的四个学生志趣不同,性情各异。子路能力高强,才华超群,志向远大,自信满满,可是出言不逊,莽撞冲动,骄狂自大,孔子只以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哂之”来评价,肯定学生的才能和实力,又含蓄地批评了他的说话冲动,毫不谦让的态度。冉有和公西华两个学生都谦虚谨慎,坦荡真诚,说话温和自抑,态度谦卑诚恳。两人性情不同在于,冉有说话做事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有点畏首畏尾,顾虑重重的意味;公西华说话则口气谦和,措辞得体,反映机敏,听他说话颇有一种“言者释然,闻者陶然”的感觉。孔子对他们两人的谈话没有当即点评,而是待其走后,在曾皙的追问下,才发表看法。“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连用五个反问,充分肯定两位学生的治国安邦的政治才能,也表达了自己相信学生,赞扬学生的激动而自豪的心情。实际上,孔子这一番肯定和赞扬目的乃在于给谦虚过分、自信不足的冉有、公西华以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想必细心的曾皙会把孔子的激越评价转告两位同学吧,也可以预言,当冉有、公西华得知老师对自己的希望和勉励时,该有多么激动、高兴。孔子就是这样,对骄狂自负的子路,含蓄批评;对谦逊过分的冉有、公西华则委婉鼓励。曾皙最后一个发言,他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和生命情趣,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清静无为,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性情。对此,孔子喟然长叹,深表赞同,因为,曾皙描绘的清风沂水、性天风月的生活暗合孔子壮志未遂,英雄无路的落魄心态。这是一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喟叹,也是一种心灵共鸣,志趣相投的评价,想必作为学生的曾皙听过老师的评价之后也会感慨嘘唏吧。四个学生,四种理想,四种性情,孔子因人而异,因势不同,分别以不同的评点(或语言、或表情、或感叹、或反问、或直接、或含蓄)来教育学生。这次师生闲坐聊天,可以说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范例。
2023-08-03 00:12:17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023-08-03 00:12:4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的四个弟子言志时是怎样的语言和动作?

第一个发言的是子路。一个中等的“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上外面有军 队 侵 犯它,国内又有灾荒,处境十分困难。可是子路认为如果自己去治理它,三年即可见成效。“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用“哂之”的方式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不甚满意的态度。第二个发言的是冉有,他的态度比子路谦虚了很多。他认为一个“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经过他的治理,三年后老百姓可以富裕起来。至于用礼乐教化人民,则要等待高明的君主了。第三个发言的是公西华,他的态度就更谦虚了:“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而且,他不是说自己已经能够做这些,而只是愿意学着干。第四个轮到曾皙说话了,正在鼓瑟的曾皙听到老师的提问,立刻“舍瑟而作”,道出了自己“异乎三子者之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好一幅春日畅游的图景。没有想到这个答案竟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吾与点也。”
2023-08-03 00:13:151

孔子对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的态度如何?

孔子对“率尔而对”的子路的态度,是“哂之”。对于曾点的回答,孔子明确地表示了态度,是“喟然叹”,即发自内心地赞叹。子路很自信,觉得自己可以辅佐一个兵车千乘的诸侯国国君,把一个内外交困的国家治理得强盛,百姓可以勇往直前,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子路的理想很伟大,孔子为什么笑他?一者因为他不谦逊,不懂得礼让。二者笑他的急脾气还是改不了,连上课回答问题都要抢。但孔子丝毫也没有笑子路的理想本身。因为冉有、公西华的理想与子路相似,只不过说得委婉谦逊一点,但本质上都是要做一个治国的能臣。孔子对他们两个并没有任何表示,说明他并不想评价理想本身。曾点像个文人,没有直接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而只是描绘了一个春游图。大家不要小瞧了这个春游图。孔子读懂了图外之意。他其实描绘了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状态。在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安宁社会里,文人想做官,就去做官;不想做官,可以闲适地修养自己的身心,并引导下一代“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品鉴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2023-08-03 00:13:2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字用法

以吾一日长乎尔(1)(因为,介词)_(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_(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4)加之以师旅(用、拿,介词)(5)以俟君子(而,连词)
2023-08-03 00:13:4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什么时候课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表现出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2023-08-03 00:13:5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相关资料

一、孔子生平和《论语》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二、关于“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暮春”至“咏而归”),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教材采用这种理解)。另一种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有下面一些理由。⑴从孔子的思想看。纵观孔子的一生,应该说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他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他被“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史记·孔子世家》),却“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但由于到处碰壁,有时也流露出消极情绪,特别是他晚年回鲁国后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论语·公冶长》中有孔子说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的话;《史记·孔子世家》中也说:“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孔子)曰:“吾道穷矣……”,这些都是孔子思想中消极的一面。《侍坐》中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因为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据刘宝楠《论语正义》),孔子去鲁适卫时56岁,(据《史记·孔子世家》)时公西华年仅14岁,大概不可能随孔子出国;又公西华是鲁国人(据《辞海》),也不可能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投师孔子,所以公西华成为孔子弟子当在孔子返鲁后,即65岁以后。可见,孔子“与点”时不可能有积极从政的思想。⑵从孔子对子路和曾皙的不同态度看。《侍坐》章记载,在子路言志之后,“夫子哂之”。一“哂”一“与”,态度截然不同。孔子为什么要“哂”子路?因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子路讲自己能治“千乘之国”,是不谦虚的。如果曾点志在把国家治理成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的“太平无事”的理想之国,不是更不谦虚吗?果真如此,孔子就不会“与点”,而只会“笑点”,甚至是“大笑”了。可见,孔子“与点”,并非因为曾点有济世之大志。⑶从曾点与子路等人言志的不同内容看。子路志在治“千乘之国”,冉有志在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邦,公西华志在为小相,参与“宗庙之事,如会同”。二三子之志虽有骄谦之分,却无本质之别,都志在为政。孔子也说:“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而曾点自称“异乎三子者之撰”。如果曾点志在为政,那么曾点之志何以“异乎三子者之撰”?可见,曾点是“不求为政”的。⑷从《论语》中其他篇章有关记载看。《公冶长》记载:“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也。"子说。”(斯,指仕进之道,说,同“悦”)漆雕开“志于学道不欲仕进,……孔子见其不汲汲于荣禄,知其志道深,故喜悦也。”(邢昺:《论语正义》)既然孔子喜欢漆雕开的“不欲仕进”,那么赞成曾点的“不求为政”,也就并非偶然了。《公冶长》里这段记载,正是《侍坐》章里孔子“与点”原因的一个注脚。三、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散论(朱宏达)《子路、曾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是《论语·先进篇》的一章,看起来文字不多,篇幅不长,但在语录体的《论语》中算得上是难得的长篇了。《论语》全书共20篇,498章(按朱熹说),计约12700字。每章大都篇制短小,甚至只有片言只语。唯《侍坐》结构首尾完整,形象较为鲜明,通过对话表示了各自不同的意趣、性格和志向,读后耐人寻味。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当然,我们不必像宋儒那样去津津乐道本篇中的所谓“曾点气象”“圣贤气象”〔《四书集注》朱熹引程子曰:“孔子与(曾)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却不能不承认本篇是《论语》中文学性最强的一章。尤其是本篇所记载的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和对于人物的不同神态的刻画,不仅体现了《论语》蕴藉含蓄、简淡不厌的语言特色,代表了全书的文学成就,而且可以说是魏晋时那种速写式的轶事体小说的滥觞。
2023-08-03 00:14:0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思想?

  最重要的是"礼"的 思想,治国为人都要"以礼行之"  关于“吾与点也”(详见后第三问)  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暮春”至“咏而归”),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教材采用这种理解).(另一种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局部思想内容的理解及评价  问: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学生的言志,那些不同,那些相同?孔子是怎样表示态度的?  答:三个人的志向各有侧重,子路直爽,敢作敢为,其理想侧重于强国(有勇知方);冉有其理想侧重于经济生活,富民(可使足民);公西华侧重于礼乐教化,以礼治邦(宗庙会同)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对三个学生言志的内容,孔子当场都未置可否.  问: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为什么比较详细?曽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  答: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比较详细,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表述志向时,曽皙正在鼓瑟,表现他志向高洁,淡泊功名,突出他与子路等三人相异之处,为写曽皙的特殊志向、引起孔子的感叹和赞赏张本.子路等三人虽然讲法不同,但都讲为政;而曽皙认为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曽皙所说的时间、地点、同游的人物,描写的是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图,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天下太平,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  问: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为什么孔子表示赞同?  答:曽皙的言志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家国安宁,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这种表述深深打动了孔子,他“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或 曽皙言的志,抒发的是春风沂水的情怀,实际上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是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美好理想的充分展示和流露.它既符合儒家的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态.“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既赞许曽皙言的志,又表达了自己对这理想境界的向往.  或 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表现孔子具有热爱自然,陶醉自然的乐天态度.也反映出他对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怅惘.
2023-08-03 00:14:292

孔子游国文言文翻译

1. 孔子游春文言文翻译 子贡向孔子发问说:“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赏,是为什么?”孔子说:“流水浩大,普遍地施与各种生物而仿佛无为,好象德;它流动起来向着低下的地方,弯弯曲曲一定遵循流动的规律,好象义;它浩浩荡荡无穷尽,好象道;如果掘开堵塞使它通行,它回声应和原来的声响,奔赴百丈深谷也不怕,好象勇;注入量器时一定很平,好象法;它注满量量器后不需要刮平,好象正;它温软地可以到达所有细微的地方,好象(明)察;各种东西在水里出来进去,便鲜美洁净,好象善于教化;它经历万千曲折也一定向东流去,好象志。 所以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赏它。”。 2. 孔子游春 文言文和大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而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发处篡肺诂镀磋僧单吉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轻率而急忙地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他们的礼乐教化,(我)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修养更高的人来推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琴的声音(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琴起身,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我和)五六(虚数,泛指几个)位成年人,六七个(虚数,泛指几个)青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 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问:“您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了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间的大事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3. 孔子游春 课文 文言文 孔子游春 【文言文】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 【注释】 (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2)盍:何不。 (3)伐:夸耀。 (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5)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 【注释】 (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2)盍:何不。 (3)伐:夸耀。 (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5)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4. 孔子游春的文言文啊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而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轻率而急忙地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他们的礼乐教化,(我)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修养更高的人来推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琴的声音(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琴起身,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我和)五六(虚数,泛指几个)位成年人,六七个(虚数,泛指几个)青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问:“您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了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间的大事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 【答案】 13.C 14.A 15.D 16.C 【小题5】(1)我因瘦弱而被同伴瞧不起,被羞辱得实在厉害,不如死了的好。 (2)北齐文宣帝因为聚集了这么多人而十分恼怒,便统领几万精锐人马,御驾亲征,想要杀掉他。 【小题5】 要点: ① (1分)能准确把握某一人物之“志”; ② (1分)有观点且观点正确 ③ (1分)能做出评价,言之成理; ④ (1分)语言通顺。 【解析】 1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C“ 挺刃交兵 ”中的“兵”应为兵器的的意思,而交兵则是交战之意。 故答案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 A均为连词,表修饰。B连词,表原因;连词,表目的。 C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语气。D疑问语气助词;形容词词尾。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的正确意思是“使他们在城市里不必设防,两国边境不越境”。故答案选D。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最后一段的内容,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可知孔子肯定的是颜回,而不赞同子路和子贡的观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 子路骁勇善战,希望披上铠甲,迎战于敌军,凯旋而归;子贡善辩,希望游说两国之间,以辩才解决争斗。然而到了颜回的时候,颜回却退而不对,直到夫子请他谈谈自己的志向,颜回才述说自己的理想。 可见,颜回个性谦和,不喜与人争强斗胜。 子路勇敢能战,但战争未免劳民伤财,所带来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会使人民生活困苦、流离失所、身心不安。 子贡善辩,但能言善辩,亦有需善辩之时机,便是两国间的交战。如此,亦不是太平安宁之世。 唯有颜回,愿以德辅佐圣王,以礼乐治国,希望百姓们安居乐业,变兵器为农器,永离那战火嚣烟,使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人民生活安宁。这也正是夫子之志,希望世界大同,百姓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社会里。 也难怪夫子从中选择了颜回。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孔子游春的译文 如下: 子贡问:“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原因呢?” 孔子说:“水,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犹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问,一定要东流入海,犹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因为这无疑是在关照自身啊。”
2023-08-03 00:14:481

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侍坐中讲了什么,他们四人的性格特点

子路坦荡但出言不谦让(因为他回答孔子时是轻率的没有重视);冉有和公西华是一路货色都表里不一(他们见孔子批评子路的出言不一就说没有什么很大的抱负但同时直接表现出他两没追求);曾皙很善良很懂事也很有才华(曾皙回答孔子的都是现在生活上的如何潇洒、意思表达出只要把握好现在、从别人回答时曾皙在弹琴表现出曾皙有点孤傲同时却以超越了其他三人的才华)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曾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2023-08-03 00:14:551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章中,孔子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公西华
2023-08-03 00:15:052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各自的理想

真是早知道有人会问这个实习的时候我就选这课了~~
2023-08-03 00:15:21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文翻译

[原 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①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居④则曰:‘不吾知⑥也!"如或⑦知尔,则⑧何以⑨哉?” 子路率尔⑩而对曰:“千乘(11)之国,摄乎(12)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13),因之以饥馑(14),由也为(15)之,比及(16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17)也。” 夫子哂(18)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19六七十),如(20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21)。如(22)其礼乐,以俟君子(23)。”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24)宗庙之事,如(25)会同(26),端(27)章甫,愿为小相(28)焉。” “点,尔何如?” 鼓(29)瑟希(30),铿尔(31),舍(32)瑟而作(33),对曰:“异乎(34三)子者之撰(35)。”子曰:“何伤(36)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37)春者,春服既成,冠者(38五六)人,童子(39六七)人,浴乎(40)沂(41),风(42)乎舞雩(43),咏而归。”夫子喟然(44)叹曰:“吾与(45)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46)。曾皙曰:“夫(47三)子者之言何如?” 曰:“亦(48)各言其志也已矣(49)。”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50),其言不让(51),是故哂之。唯(52)求则非邦(53)也与(54)?安(55)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56)能为之大(57)?” [注 释] ①以:由于。(2一)日长乎尔:比你们年长一点。乎,于,比。尔,你们。③毋(wú)吾以也:即“毋以吾也”,不要因为我这样就不肯说了。以,认为。④居:平时说。居,平时。⑤则,就。⑥不吾知:即“不知吾”。没人了解我。⑦或:有人。⑧则:那么。⑨何以:怎么办。⑩率(shuài)尔:轻率地。尔,形容词词尾。(11千)乘(shèng)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12)摄乎:夹在。乎,于。(13)加之以师旅:即“以师旅加之”,把战争加到它头上。师旅,军队,这里借指战争。(14)因之以饥馑(jǐn):即“以饥馑因之”,因,继,接着。饥馑,荒年。饥,缺粮。馑,缺菜。(15)由也为之:我去治理它。也,句中停顿。为,治理。(16)比(bì)及:等到。(17)方:规矩,指礼义。(18)哂(shěn):冷笑。(19)方:方圆纵横。(20)如:或者。(21)足:使……富足。(22)如:至于。(23)以俟(sì)君子:“以之俟君子”的省略。俟,等待。君子,这里指比自己高明的人。(24)宗庙之事:指宗庙祭祀的事。(25)如:或者。(26)会同:同别国盟会。(27)端章甫:名词用如动词。穿上礼服,戴上礼帽。端,古礼服名称。章甫,古礼帽名称。(28)相(xiàng):赞礼者,司仪。(29)鼓:奏。(30)希:同“稀”,指弹瑟放慢,声音稀疏。(31)铿(kēng)尔:铿的一声。尔,象声词词尾。(32)舍:放下。(33)作:起,这里指挺起身。(34)异乎:跟……不同,乎,于,跟。(35)撰:著作,这里指说的话。(36)何伤:有什么妨碍,有什么关系。伤,妨害。(37)莫(mù):同“暮”。(38)冠(guàn)者:成年人。古时男二十以上行冠礼,表示成年。(39)童子:少年,指加冠以前的男孩。(40)乎:在。(41)沂(yí)水名,在山东东南,经流江苏北部入黄海。(42)风:名词用如动词,吹风,乘凉。(43)舞雩(yú)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原是祭天求雨的地方。(44)喟(kuì)然:长叹声。然,形容词词尾。(45)与:同意、赞许。(46)后:名词用如动词,后走。(47)夫(fú):这,那。(48)亦:副词。仅仅,只是。(49)已矣:罢了。(50)为国以礼:即“以礼为国”,状语后置。意思是要以礼治国。(51)让:谦逊。(52)唯:难道。(53)邦:国家。(54)与(yú):通“欤”,吗。(55)安:怎么。(56)孰:谁。(57)大:指大相。 [译 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些,(可)不要因为我年长些就不敢讲话呀。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要怎么样呢?” 子路轻率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军队侵犯,(内有)饥荒相随,让我仲由去治理它,等到过了三年,就可以使百姓英勇善战,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让我冉求去治理它,等到过了三年,可以使百姓丰衣足食。至于使这个国家修明礼乐,(只好)等待君子来做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呢?” (公西赤)回答说:“(治国的事)不敢说能做到,但是愿意学习学习。祭祀宗庙时,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穿上礼服,戴上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唱礼的。” (孔子接着问:)“曾点,你怎么样呢?” (曾点正在弹瑟。)弹瑟的声音稀疏下来,铿的—声(就停止了), (他)放下瑟挺起身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说法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装已经做好(穿上了),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洗个澡,再到舞雩台上吹风乘凉,一路上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道:“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道:“这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老师为什么笑话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靠的是礼义,他的话不谦逊,所以我笑话他。难道冉求(说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说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有宗庙的祭祀,有同他国的盟会,不是诸侯国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的,那么谁又能做大的赞礼人呢?” [鉴 赏] 这是一篇用对话叙事的杰出散文,是《论语》中颇富文学色彩的一章。它以孔子启发大家言志开始,以弟子们各言己志展开,最后又以孔子的评价结束。 文章首先交代对话的人物以及孔子如何启发在座弟子各言其志。“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短短数字不但传神地表现了身为师长的孔子的谦和以及与学生平等关系,而且起到了打消顾虑、营造融洽气氛的作用。 接着记述四个弟子坐而言志。言谈虽简短,个性却极鲜明。写子路:一个“率尔对曰”,反映了子路坦率、直爽的性格。但“其言不让”,可见他志存高远,自信有余而谦逊不够,所以对他的答话和态度,孔子 “哂之”,这一“哂”中既含有善意的理解,也含有适度的批评。 所有这些,冉有和公西华自然看在眼里,所以他们的答话一个比一个谨慎,说话都很委婉,尤其是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他的自信深含而不露,与子路的性格正好相反。他们两人虽然志向大小不同,但都能符合孔子“为国以礼”的要求。 在四位弟子中,曾皙的表现最出色。他一边听着他们的对话,一边在随意地“鼓瑟”,当老师问到自己时,“铿尔,舍瑟而作”,十分从容,胸有成竹。他并不直接说出自己的志向,而是先强调自己的想法“异乎三子者之撰。”一个“异”字,既说明他的见解必然超群出众,又顾虑别人认为他故意标新立异。所以他的志向是在老师的又一次鼓励后才说出的。他的答话,既没有子路的自我炫耀,冉有和公西华的刻意谦虚,也没有对自己未来的地位和政绩的直白。而是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人们生活得悠闲自在,摆脱了种种的精神压力,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不正是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德治和教化的观点和儒家以礼义治国理想的体现吗?难怪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文章的第三部分,写孔子对前几个弟子的评价。子路的答话“不让”,要想治国,本身都不谦虚谨慎,又怎能做到是孔子所要求的“为国以礼”呢。冉有和公西华虽然说话都很委婉,含而不露,但可以看出他们对诸侯国的大小,职位的高低难以释怀,又怎么能一心治国呢? 全文结构完整,对话简洁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开先秦以对话叙事的散文之先河。
2023-08-03 00:15:281

怎样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的"侍

侍坐:卑者在尊者身旁陪伴叫"侍"。单用"侍"是陪伴者站着。用"侍坐"指双方都坐着,陪侍长者闲坐。
2023-08-03 00:15:36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11段是哪一段?(急需)

最后一段,曾皙与孔子的对话。
2023-08-03 00:15:462

子路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侍坐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用(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过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国家的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到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2023-08-03 00:16:141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翻译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和翻译如下:原文: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在孔子近旁陪坐。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凭这个原因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别人不了解我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 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孔子对着他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 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公西华 ,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 天子的时候 ,我愿意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 ,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人的志向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 ?也不过是各自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回答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名少年,在沂水游泳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同曾皙啊。”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子路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的事就不是国家大事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作品赏析: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的政治思想,既有其保守的一面,如他的“礼乐治国”实际上是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如“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的思想,就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我们对于孔子的政治思想,既不可不加分析地全盘继承,也不可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本文虽然是语录体,但人物的语言能鲜明表现其性格特征,少量的行动描写,也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神情。孔子的谦和,子路的粗豪率直,冉有和公西华的谦谨,曾皙的雍容飘洒,都跃然纸上。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023-08-03 00:16:46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本文中,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3-08-03 00:17:00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人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023-08-03 00:17:08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作品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不了解我啊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处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 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 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孔子 (对着他)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 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公西华 ,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 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 天子的时候 ,我愿意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曾皙,你怎么样?”(曾皙) 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 ,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 ?也说说你的志向。回答说:“晚春的时候,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 )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水沐浴之后,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2023-08-03 00:17:30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全文翻译

去问度娘
2023-08-03 00:18:014

子由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翻译详细介绍如下: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在孔子近旁陪坐。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凭这个原因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别人不了解我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2、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 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孔子对着他微微一笑。3、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4、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 天子的时候 ,我愿意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5、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 ,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人的志向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 ,也不过是各自谈自己的志向罢了。6、曾皙回答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名少年,在沂水游泳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同曾皙啊。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7、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子路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的事就不是国家大事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8、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2023-08-03 00:18:14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如下: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翻译如下:子下: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下话了。(你们)平时常下:没有人了解我呀!冉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冉思索地回答下: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下: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华,你怎么样?回答下:我不敢下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下: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子下: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下: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子长叹一声下: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子下: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下: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子下):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师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过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国家的呢?难道公西华师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2023-08-03 00:19:0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翻译

  【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轻率而急忙地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他们的礼乐教化,(我)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修养更高的人来推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琴的声音(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琴起身,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我和)五六(虚数,泛指几个)位成年人,六七个(虚数,泛指几个)青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问:“您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了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间的大事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人,那谁能去做大的赞礼人呢?”
2023-08-03 00:20:04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寺坐》古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寺坐》出自《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寺坐》翻译如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人,那谁能去做大的赞礼人呢?”
2023-08-03 00:20:14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出处:《论语u2022先进》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些,(可)不要因为我年长些就不敢讲话呀。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要怎么样呢?”子路轻率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军队侵犯,(内有)饥荒相随,让我仲由去治理它,等到过了三年,就可以使百姓英勇善战,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让我冉求去治理它,等到过了三年,可以使百姓丰衣足食。至于使这个国家修明礼乐,(只好)等待君子来做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呢?”(公西赤)回答说:“(治国的事)不敢说能做到,但是愿意学习学习。祭祀宗庙时,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穿上礼服,戴上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唱礼的。”(孔子接着问:)“曾点,你怎么样呢?”(曾点正在弹瑟。)弹瑟的声音稀疏下来,铿的—声(就停止了), (他)放下瑟挺起身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说法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点说:“暮春时节,春装已经做好(穿上了),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洗个澡,再到舞雩台上吹风乘凉,一路上唱着歌回来。”孔子长叹道:“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道:“这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只不过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老师为什么笑话仲由呢?”孔子说:“治国靠的是礼义,他的话不谦逊,所以我笑话他。难道冉求(说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说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有宗庙的祭祀,有同他国的盟会,不是诸侯国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的,那么谁又能做大的赞礼人呢?”扩展资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题目中的人物顺序是按照年纪大小来排序的,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比孔子小九岁。曾皙,姓曾名点,字子晳,和子路年纪差不多,但他不如子路的名气大,所以排在第二位。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比孔子小29岁。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四个人中他的年纪最小,比孔子小42岁。公西华成为孔门弟子当在孔子周游完列国返鲁之后,即65岁以后。所以《侍坐》中所记之事应该是孔子晚年的事。“侍坐”的意思是陪坐。在《侍坐》里,孔子对弟子们所谈的人生理想,就表示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并逐个作了评价:1、对曾皙表示赞同,甚至欣赏。2、对子路表示否定,但心平气和,只在微微一笑中流露出一丝不满情绪。孔子评论子路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意思是: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对子路“哂之”,并不是嘲笑、讥笑,这里的笑,是笑子路说话冲动,毫不谦让的说话态度。笑他“非礼”不讲礼让;并不是否定子路的才能和实力。3、对冉有、公西华,孔子评论说:“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意思是: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地方就算不得国家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以及诸侯朝见天子的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能为诸侯做大事呢?孔子连用五个反问句,充分肯定了两位学生治国安邦的政治才能,也表达了相信学生、赞扬学生的激动而自豪的心情。目的是给学生鼓励和鞭策。
2023-08-03 00:20:23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翻译

  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在孔子近旁陪坐。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凭这个原因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别人)不了解我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在孔子近旁陪坐。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凭这个原因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别人)不了解我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 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孔子对着他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 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公西华 ,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 天子的时候 ,我愿意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 ,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 ?也不过是各自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回答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名少年,在沂水沐浴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同曾皙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相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   1、侍:侍奉, 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2、以吾一日长乎尔:以, 因为;长,年长;毋吾以也:吾,作“以 ”的宾语,在否定句 中代词宾语前置;以,同“已”, 是“止”的意思。一说这里的 “以”是动;毋,不要。   3、居则曰:(你们)平日说。 居,平日,平时。   4、不吾知:即"不知吾",不了解我。   5、则:连 词,那么 ,就。   6、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   7、率尔: 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 相当于 “然”,……的样子。   8、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 ,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   9、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处;乎:于,在。   10、加之以师旅:有(别国的)军队来攻打它;加,加在上面;师旅,指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11、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 又有饥荒。因,接续;饥馑,泛指饥荒。   12、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为,治。   13、比及: 等到。   14、且:连词,并且。   15、方: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16、哂 (shěn):微笑 ,这里略带讥讽。   17、方:见方,纵横。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   18、如 :连词,表选择,或者。   19、足:使动用法,使……富足。   20、如 :连词,或者。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21、其:那。   22、以:把。后边省宾语“之”。   23、俟:等待。   24、能:动词,能做到,胜任。   25、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26、如:连词,或者。   27、会:诸侯会盟。   28、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29、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30、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31、愿:愿意。   32、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33、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34、鼓:弹。   35、瑟:古乐器。   36、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37、舍:放下。   38、作:立起来,站起身。   39、撰:才具,才能。   40、伤:妨害。   41、乎:语气词,呢。   4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通“暮”;既:副词,已经。   43、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44、冠者 五六人,童六七人:几个成人 ,几个孩子;五 六,六七, 都是虚数   45、喟然:叹息的样子。   46、与:赞成。   47、后:动词,后出。   48、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4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以:介词。靠, 用;让:礼让,谦逊。   50、唯求则非邦也与:唯,难道;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创作背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出自《论语》。《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2023-08-03 00:20:36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突出了孔子“礼”的思想,认为治国和为人都应“以礼行之”。还反映了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反映了孔子对学生“宽、恭、谦、让”的德育思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正直诚实,不应虚伪做作和曲意逢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孔子简介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相传有弟子三千人,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教出不少有才能的学生,孔子晚年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2023-08-03 00:20:44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句一译是什么?

以下是一句一译版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他们):“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上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2023-08-03 00:20:53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是什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2023-08-03 00:2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