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全解

2023-07-13 19:34:51
TAG: 古诗
共1条回复
小菜G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全解: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四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诗人畅游西湖,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

非常奇妙。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相关推荐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品注解
2023-07-13 12:55:588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

水光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023-07-13 12:56:5713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shuǐguāngliànyànqíngfānghǎo水光潋滟晴方好,shānsèkōngméngyǔyìqí山色空蒙雨亦奇。y ù bǎxīhúbǐxīzǐ欲把西湖比西子,dànzhuāngnóngmǒzǒngxiāngyí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背景: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注词释义:湖:杭州西湖。潋滟:水波游动的样子。方好:才显得美丽。空蒙:烟雨茫茫的样子。亦:也。奇:指景色奇妙。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期越国人,中国传说中的绝代美女。淡妆浓抹:梳妆打扮或者淡雅或者艳丽。古诗今译: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名句赏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在杭州做官,陶醉于江南山水,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这是其中最为人所传颂称绝的一首。作者先写实,西湖晴天,日照湖水,水映日光,碧波荡漾,一片浩然天边、开阔艳丽的水乡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西湖雨天,烟雨缭绕,山色如蒙薄纱,风姿绰约,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景。在这两种不同的景观中,作者分别突出写水与山,把西湖山水的独特之美展现在我们眼前。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不同的天气所呈现出的奇美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出人意料,而又极其贴切生动。全诗语浅意明,给人以朴实平易之感。
2023-07-13 12:57:373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朝诗人苏轼写过很多《饮湖上初晴后雨》,以下是其中一首。全文如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诗人对西湖的特点作了极其准确而又精到的艺术概括,达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艺术效果;此外还运用了恰当新颖的比喻,赋予西湖以人的生命和资质,使西湖成为美的化身,对西湖进行美的升华。
2023-07-13 12:58:022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023-07-13 12:58:1212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全文

帮你看了一下,我的点我头象~!里有你想要的,里面都是新出来的哦饮湖上初晴后雨
2023-07-13 12:58:5212

饮湖上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023-07-13 12:59:172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意思是什么

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注解:①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方好——正显得美。   ③空濛——细雨迷茫,若隐若现的样子。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⑤亦奇:也显得奇妙。大意:那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 饮湖上初晴后雨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句解: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含义: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建议先自己看注解 再看大意
2023-07-13 12:59:474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全解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全解如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意思是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西湖的特点作了极其准确而又精到的艺术概括,达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艺术效果;此外还运用了恰当新颖的比喻,赋予西湖以人的生命和资质,使西湖成为美的化身,对西湖进行美的升华。因此,在难以计数的歌咏西湖的诗歌中,这首诗成为流传最广的名篇。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诗人畅游西湖,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
2023-07-13 12:59:541

《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 宋 】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摘自百度百科
2023-07-13 13:00:135

饮湖上初晴后雨意思是什么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丽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好,她总是美丽的。
2023-07-13 13:00:3114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_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_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着名的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叶梦得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雨乱风荷。微云吹散,凉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莲歌。小轩倚枕,檐影挂星河。 【赏析】 此词抒写作者与客湖上饮归的情怀。词之片写宴集既散,余兴未尽,下片写湖上归来后的心情。全词风格于简淡中见含蓄。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于宴集结束后,兴致犹浓,特地绕道来到湖边,原想看看湖边港湾水草茂密之处那些翻跳出水、闪着白光的鱼儿,但夜色朦胧,湖水平静,只听得雨声稀朗,打落随风翻乱的荷叶上。 这首两句是倒装句,表现出作者的体物入微。却傍水边行,叶底跳鱼浪自惊。(《南乡子》)观看鱼儿从水中跳起又落下本是他的乐趣,但眼前天暗波平,只有晚风疏雨翻乱荷叶的萧萧之声。忽然,风过处,云散去,一片凉月,影入湖中。这里不说是月影,而要说月堕平波,乃是由于作者正注目沉沉湖水,忽然湖清见月,几疑月儿从天上落下。 过片谓词人于酒宴之上仅仅饮下一点白酒,就竟然颇有醉意散发婆娑,极写自己披头散发,徘徊纳凉,以解除酒后燥热烦闷之感。无人句是说想听支采莲小曲,聊以解闷,但夜深人静,无人放歌,而愁闷也只好郁积心底,无从排遣。这里的无人,其实是藉以说明作者的沉忧和孤独感,也是深一层的写法。 结尾两句写夜深之后,作者于小轩中倚枕而卧,难以入睡,但见月光之下,屋宇飞檐,投影于地,十分清晰,天上银河垂悬,好似挂檐角之上。通过这一静景描写突出了作者月夜沉思的形象。 作者月下沉思的具体内容,词中没有点透,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给人以意蕴深长之感。 饮后戏示弟子 吾为尔先生,尔为吾弟子。 孔门有遗训,复坐吾告尔。 先生馔酒食,弟子服劳止。 孝敬不在他,在兹而已矣。 欲我少忧愁,欲我多欢喜。 无如酝好酒,酒须多且旨。 旨即宾可留,多即罍不耻。 吾更有一言,尔宜听入耳。 人老多忧贫,人病多忧死。 我今虽老病,所忧不在此。 忧在半酣时,樽空座客起。 刘攽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 作者: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翻译: 夏日初晴,诗人午睡醒来, 只看到窗外的绿树和青苔。 忽然一阵南风把房门吹开, 又掀起桌上的书页, 诗人说这是他的老相识, 来偷偷访问他了。 赏析: 李白《春思》诗说: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这里说南风是我的老朋友,是反用其意。唐人薛能《老圃堂》诗道: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一本正经地埋怨春风吹落他正在阅读的书,这里的构思与薛诗相近,但称南风为老朋友,说它招呼不打一声,推门而入又翻书,比薛诗更见机趣活泼。又,宋释显忠《闲居》诗: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贺铸《题定林寺》诗:蜡屐旧痕寻不见,东风先为我开门。句意也相近,可比读。 第一句正好和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相反,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青苔满地,比起刘禹锡苔痕上阶绿来,这苔要多得多。同样描写幽静的境界,无苔,有苔,多苔之差是巨大的,王安石用无苔以表现净,刘禹锡用上阶绿之苔写独处陋室之静,这首诗满地之苔则因久雨初晴,其中差异不能不辨,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二句写午梦醒来之后,虽然只见到一树碧无情,但宁静恬适的心境却是非常好。经过长时间雨洗之后,树更是绿油油的,多么令人惬意!诸葛亮高卧隆中,一觉醒来,不是还高吟: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吗?想到这,诗人会心地笑了。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后两句。诗人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诗人为读者种了一株诗苑惹笑树,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发出爽朗的笑声。其实,这样写并非诗人首创,发明权当属唐人,薛能的《老圃堂》有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李白的《春思》有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融薛、李诗句于一炉,经过锤炼锻造,又添上绝妙的偷字,表达效果远远超过了原作。这绝不是偷,而是创新。 而诗人在《致斋太常寺以杖画地成》中又用这一意境,写了:杖藤为笔沙为纸,闲理庭前试草书。无奈春风犹制肘,等闲撩乱入衣裾。可见,诗人对这一意境和这一手法是情有独钟。但相比较而言,还是偷开门户又翻书来得更自然亲切,也更有趣些。 清风翻书固然有趣,但也曾翻出莫大的悲剧来,金圣叹的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就翻出个文字狱来,丢了脑袋。悲乎,秦始皇首创的中国文字狱!
2023-07-13 13:01:201

饮湖上初晴后雨意思一句一句翻译

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2023-07-13 13:01:294

苏 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本卷《春宵》已介绍。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六月,苏轼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身份出为杭州通判,熙宁六年(1073)作此诗。原诗共两首,这是第二首。其一前两句为“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可见当天早上天晴,晚上下起了雨。 前两句写西湖初晴后雨的景象。首句写早上天晴时,西湖在太阳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有一种明朗的美。“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次句写傍晚下起了雨,远山显得雾蒙蒙的什么也看不清楚,有一种朦胧的美。 后两句说理。西湖就好比美女西施一样,西施本身很美,所以无论是淡妆还是艳妆,看上去都很美。西湖本身很美,所以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看上去也都很美。近代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称:“后二句遂成为西湖定评。” 我们觉得这首诗通过西湖初晴后雨水光山色的变化,生动地说明了本质是美的,即使形式起了变化,也是美的这样一个道理。由于诗人是通过诗的形象来说明这个道理的,所以诗中充满了理趣。清王文浩《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九说:“此是名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许与此有关。
2023-07-13 13:02:001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思?

原诗 西湖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 (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在政治上属于旧党。在新党执政时,他屡遭贬谪,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二 . 背景资料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三.赏析重点这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前两句用白描和对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所呈现的不同的美态。第一句描写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赞美雨天的山色,两句从刚晴又雨的具体情景着笔,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准确描绘。「潋滟」、「空蒙」等词用得极精当、传神。诗人这两句固然是写当日游湖时「初晴后雨」的眼前实景,但他没有平素对西湖详细的观察和别有会心的领略,相信很难这样提纲而总括其全。第三、四句,诗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说明西湖在任何时候都不减丰姿。诗人心与景会,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联想到西施的「浓妆淡抹总相宜」,喻体(西子)和本体(西湖)之间,除了从字面上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二者同具有天赋的自然之美,正因为如此,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浓妆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诗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从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传神地勾勒出来。直到今天,人们到西湖也一定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译文(水)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注释 1.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2.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波光闪动的样子。 3. 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4.亦:也。 5. 奇:奇妙。 6.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7.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 8.方好:正显得美。
2023-07-13 13:02:1010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是什么?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思是:晴天的西湖总是水波荡漾,光彩熠熠,雨天的西湖水天一色,远山被笼罩在烟雾般的朦胧细雨中,别有一番滋味。若将这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无论是淡妆,抑或是浓妆都能够衬托出西湖
2023-07-13 13:03:143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其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写下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 该诗组巧用拟人手法,对西湖美景进行全面描写概括品评,表现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尤其是第二首的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因此鲜为人知;第二首诗的流传,不仅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近代以来更作为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作品名称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作品别名饮湖上初晴后雨创作年代北宋作品出处《 全宋诗》文学体裁七言绝句作 者苏轼创作时间1073年作品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⑴其一饮湖上初晴后雨朝曦迎客艳重冈 ⑵,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⑶。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⑷,山色空濛雨亦奇⑸。欲把西湖比西子 ⑹,淡妆浓抹总相宜⑺。[1][2]注释译文词句注释饮湖上初晴后雨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⑵朝曦:早晨的阳光。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 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1]白话译文其一饮湖上初晴后雨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其二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2023-07-13 13:04:031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及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礼赞西湖美景的绝唱,描绘的不是西湖的一处之景,或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写照和总体印象。 诗意 这首诗赞美了西湖美丽迷人的风景。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的是西湖晴天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水波荡漾,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雨天的景色,在蒙蒙细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看上去迷迷茫茫,如梦如幻,非常奇妙。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在西湖游玩饮酒,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小雨,这一切诗人都看在眼里,都觉得很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别开生面,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原文及翻译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2023-07-13 13:04:351

苏轼的《试饮湖上初晴后雨》前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

孤光潋滟非常好,山色空蒙,雨也奇。懂不懂?
2023-07-13 13:05:003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如下: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译文: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原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注释:湖:即杭州西湖。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是显得很美。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2023-07-13 13:05:191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后两句是什么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⑴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⑵,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⑶。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⑷,山色空濛雨亦奇⑸。欲把西湖比西子⑹,淡妆浓抹总相宜⑺。
2023-07-13 13:05:521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哪一首诗

1、《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2、《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3、《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扩展资料: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2023-07-13 13:06:532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是什么?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注释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⑵朝曦:早晨的阳光。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⑸空濛:细雨迷濛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2]译文其一早晨迎客之时,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下了阵雨,客人不胜酒力渐入醉乡。这种雨中之意可惜醉酒的友人没能领会,美丽的雨景应酌酒和“水仙王”一同欣赏。其二天清气朗时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细雨迷濛中的西湖,山色空灵似有似无。如果把这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那么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令人倾倒折服。
2023-07-13 13:07:151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和解释是什么?

《饮湖上初晴后雨》有两首,分别意思是:其一早晨迎客,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下了一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只可惜醉酒的友人没能领会迷人的西湖雨景,这美景应酌酒和“水仙王”一同欣赏。其二天清气朗时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细雨迷蒙中的西湖,山色空灵似有似无。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那么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令人倾倒折服。《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023-07-13 13:09:211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意和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意思是什么

1、【翻译】:晴日的西湖波光闪动十分迷人,茫茫的烟雨笼罩远山格外美丽。要把西湖比作越国的美女西施,或淡妆或浓抹,都是那么合宜。 2、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共有两首,这是其二。这首礼赞西湖美景的绝唱,描绘的不是西湖的一处之景,或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写照和总体印象。 3、首二句,诗人运用其写气图貌之笔,精切描绘并深情礼赞了西湖的晴光雨色。从诗题中“初晴后雨”及第一首“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来看,诗人在西湖饮宴那天,早晨露晖万道,入暮细雨空濛,景物反差很大。首句即描绘了在露晖照耀下水光荡漾的动态之美,次句则点染出雨幕中山色空濛的朦胧之美。以晴时“潋滟”赋“水光”,以雨中“空濛”状“山色”,可谓各得其趣。这固然是大自然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给诗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但能够抓住不同时辰的景物,渲染出西湖景色的变化之美,却得力于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敏锐的捕捉能力。从“晴方好”“雨亦奇”的深情礼赞中,不是可以体会到诗人挥毫时勃勃的兴会么!
2023-07-13 13:09:381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解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解释如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译: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古诗介绍:《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赞美西湖美景,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第一首写诗人在晨曦中迎客,在晚雨时与客共饮,沉醉与西湖的雨景之中;第二首对西湖景色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尤其是其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正、二月间。从诗意看,作诗当天朝晴暮雨,诗人既为酒所醉,亦为美景所醉。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苏轼诗歌的风格特点:苏轼的诗词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他的作品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具有最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苏轼的词具有大气磅礴之范,他的作品往往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现实社会,体现了一代士大夫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
2023-07-13 13:09:471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文翻译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放生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连不已。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2023-07-13 13:10:241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

111
2023-07-13 13:10:356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还上班v是不是睡吧睡吧 是行不行计算机
2023-07-13 13:11:025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什么景色?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释义: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创作背景: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2023-07-13 13:11:371

饮湖上初晴雨后古诗中饮湖上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j嗯,大家好,不行啊,醒隔离。
2023-07-13 13:11:485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句如下: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苏轼 〔宋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及注释: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注释:湖:即杭州西湖。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是显得很美。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当然无可非议。但,我们知道,历史上还有不少女子,其美与西施相比,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可苏轼为什么偏偏要选西施来比西湖呢?我想是不是有两个原因:一是西施的家乡在浙江,而且离西湖不远;二是西施和西湖,都有个“西”字,这真是个天作之合。至于称西施为西子,恐怕不仅是为了尊重,还与平仄有关系(第三句最后一个字要求仄声字,而“施”是平声字)。现在,西湖也叫西子湖,就是源于苏轼这首诗。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2023-07-13 13:12:251

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

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如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抺都是那么适合,美女多乔。
2023-07-13 13:12:424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是什么?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
2023-07-13 13:13:043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什么言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七言诗(七言绝句)。《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七言诗(七言绝句)。全诗如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全诗翻译:天晴气朗时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细雨迷蒙中的西湖,山色空灵似有似无。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那么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令人倾倒折服。赏析:“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中,诗人进一步运用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以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
2023-07-13 13:13:211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

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诗意: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 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的群山迷迷茫茫 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
2023-07-13 13:13:3015

苏轼的古诗饮湖初晴后雨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饮湖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翻译: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品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入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这里,诗人抒发的是一时的才思,但这一比喻如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所说,“遂成为西湖定评”。从此,人们常以“西子湖”作为西湖的别称。苏轼本人对这一比喻也很得意,曾在诗中多次运用。后人对这一比喻更深为赞赏,常在诗中提到。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称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其特点之一是概括性特别强。它写的不是西湖的一处之景或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的全面写照和全面评价,区而它就具有超越时间的艺术生命色。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此外,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   互文。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上半句省落“雨亦奇”,下半句省落“晴方好”。全句意思是说西湖的山水不论天晴还是下雨都很美妙。不能理解为:西湖的水只是天晴好看,西湖的"山只是下雨美妙。   对偶。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是正对,意义相近,互为补充。由于“水光潋滟”与“山色空濛”,“晴方好”与“雨亦奇”,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对仗工整,创造出神秘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西湖的神往之情。   比喻。诗歌中把“西湖”比作“西子”即西施,苏轼以自己的奇妙的观察品味,把西湖的自然美比作天然美女西施。通过巧妙地比喻,构成一幅生动可感的西湖图像,创造出更真切的意境,是十分贴切的比喻。西湖也叫西子湖,这个名字是从这首诗歌中的比喻而来。西湖也因此而锦上添花,越来越闻名。   个人感受: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西湖赏景时的感受,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都是十分美丽的,就好像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我没有去过西湖,但读了古诗,我仿佛来到了西湖,欣赏了西湖不同天气下的美丽景色。   特别是最后两句巧妙的比喻,怪不得“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原来是这两句传世名句的传神比喻呀!西湖的美在诗人的笔下熠熠生辉,诗人赋予了西湖灵魂。。我不由得跟着音乐轻声慢吟,让西湖的美在我的心中回荡。我爱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我爱诗人笔下的西湖,我爱祖国绚丽多彩的古诗词。
2023-07-13 13:14:051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画其意。想及此,附记之。注释:[饮湖上]在湖上喝酒。[(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适合。诗意: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2023-07-13 13:14:131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如下:《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译文: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2023-07-13 13:14:211

饮湖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bai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du,山色空蒙雨亦奇。zhi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dao。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 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的感情。
2023-07-13 13:14:581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2023-07-13 13:15:072

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

原诗 西湖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 (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在政治上属于旧党。在新党执政时,他屡遭贬谪,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二 . 背景资料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三.赏析重点这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前两句用白描和对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所呈现的不同的美态。第一句描写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赞美雨天的山色,两句从刚晴又雨的具体情景着笔,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准确描绘。「潋滟」、「空蒙」等词用得极精当、传神。诗人这两句固然是写当日游湖时「初晴后雨」的眼前实景,但他没有平素对西湖详细的观察和别有会心的领略,相信很难这样提纲而总括其全。第三、四句,诗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说明西湖在任何时候都不减丰姿。诗人心与景会,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联想到西施的「浓妆淡抹总相宜」,喻体(西子)和本体(西湖)之间,除了从字面上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二者同具有天赋的自然之美,正因为如此,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浓妆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诗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从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传神地勾勒出来。直到今天,人们到西湖也一定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译文(水)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注释 1.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2.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波光闪动的样子。 3. 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4.亦:也。 5. 奇:奇妙。 6.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7.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 8.方好:正显得美。
2023-07-13 13:15:168

饮湖上初晴后雨指的是谁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我们一般指的是北宋大诗人苏轼的一组诗。饮湖上,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地点是在西湖上面饮酒,初晴后雨,是指当时的天气,刚开始还晴朗,而后就下起雨来。这组诗一共有两首,但流传更广,更脍炙人口的是第二首,也因此,我们提到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般都是指的第二首,在小学课本里也有出现。全诗一共四句,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西湖上的景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水光潋滟,就是指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样子;方好,就是正显得美丽。第二句里空濛,指的是细雨蒙蒙,如烟如雾的样子;亦奇,意思是也显得很奇妙。这个亦字,在这里就让人就显得多了一分趣味,耐人寻味。后面两句是一个比喻,西子指的是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很有名的美女,也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相宜,意思是十分合适。全诗的大意是:诗人在西湖的船上饮酒,起初天还很晴朗,湖面水波荡荡漾,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正显得十分美丽。而后下起雨来,远处的山色湖水都笼罩在一层烟雨蒙蒙之中,水雾迷离,这般朦胧的景象也十分奇妙。想要把西湖比喻成美人西施,不论淡妆也好,浓妆也罢,都十分自然,都能凸显出美丽神韵。全诗先写景后写情,诗人坐于西湖之上,品味着西湖之美。无论晴雨,在他看来皆有奇妙,无论浓妆淡妆,都能显其神韵。不难看出,苏轼的豪放豁达的性情,以及开阔的胸怀。虽是写景,其实也是喻人,暗示了苏轼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不论高潮还是低谷,都可以泰然处之。人生本就起起伏伏,潮涨潮跌都是自然规律,悲欢离合都是人生的经历。不论何时,读到苏轼的诗,总会给人带来力量和慰藉。
2023-07-13 13:15:411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是什么?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翻译:天清气朗时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细雨迷濛中的西湖,山色空灵似有似无。如果把这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那么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令人倾倒折服。
2023-07-13 13:16:073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及写作背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 这首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在晴天和下雨天时候的景色,从“晴方好”“雨亦奇”这六个字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评价之高,可以看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可想当时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诗的三、四句作者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并且将西湖的美和西施相比,让读者可以进一步领略到西湖的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写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2023-07-13 13:16:431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全诗意思。简单一点。不要太长

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多么美好,烟雨濛濛的景致也很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总是那么合适。
2023-07-13 13:16:5214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bhhjdjwjhdjdnsjhfbejdnjdjenehje
2023-07-13 13:17:317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2023-07-13 13:17:5612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意

西安
2023-07-13 13:19:184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是什么?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处: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扩展资料:赏析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2023-07-13 13:1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