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谁有第一卷的全部《新青年》电子稿子,请发给我,谢谢:837862439@qq.com

2023-07-12 17:19:30
共2条回复
gitcloud

《新青年》-基本资料

《新青年》 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从1919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它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

《新青年》-出版状况

创刊号“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经过努力,上海群益书社应允发行由陈主编的《青年杂志》。1915年 9月15日创刊,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印行。月刊,6期为一卷。第1卷名《青年杂志》。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该文开明宗义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事,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从而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青年杂志》自第2卷(1916年9 月)改名《新青年》,自此成为反封建和鼓吹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1917年初,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编辑部也随之从上海移至北京。1918年,编辑部改组扩大,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等人参与编辑工作,曾一度实行轮流编辑的办法。适应形势的需要,1918年12月,《新青年》同人又创办报纸形式的周刊《每周评论》。自1920年9月第8卷,《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陈独秀主编。1919年6月,陈独秀被捕,《新青年》被迫停刊5个月。同年12月1日出版的7卷1期起,仍改为由陈独秀一人主编。1920年9月8卷1期起,被迫迁回上海印行,实际上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小组的机关刊物。1921年10月出至9卷6期后停刊,1923年6月重新出版《新青年》季刊,已是纯政治性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瞿秋白主编,4期后停出。1925年4月改为不定期刊,共出5期,1926年7月最后停办。

《新青年》刊行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末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它以激进的态度,投入了五四运动前后反对封建文化思想和传统的革命潮流,成为“五四”思想革命和

钱玄同文学革命的重要阵地,《新青年》创刊号发表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项希望,已经包含了以“民主”和“科学”两大思想为武器反对封建思想主张的萌芽。在“五四”运动前后,以鼓吹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曾刊载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 、《药》 ,李大钊的论文《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主义的胜利》,陈独秀的论文《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等。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呼唤人性的觉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杂志先后发表了陈独秀的《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驳康有为共和平议》、《复辟与尊孔》,李大钊的《青春》,吴虞的《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吃人与礼教》,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及其他随感录,阐明了袁世凯、康有为等人鼓吹儒家孔教思想和复辟君主制度之间的联系,对于封建家族制度和伦理道德的吃人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新青年》发表文章讨论孔教问题、道德问题、妇女问题、婚姻问题、个性解放问题,批判了上海《灵学丛志》宣扬的迷信鬼神的无知妄说。在反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斗争中,《新青年》第一次在进步的中国思想界自觉地举起了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两大旗帜,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鲁迅说:“凡是关心现代中国文学的人,谁都知道《新青年》是提倡‘文学改良",后来更进一步而号召‘文学革命"的发难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新青年》原为综合性的评论刊物,创作并不怎么着重,除介绍一些欧洲现实主义及其他流派作家作品之外,刊登的小说及诗都还是文言的。1917年初,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正式揭起了“文学革命”的旗帜。1918年初出版的第4卷第1期《新青年》刊登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的新诗创作。接着于1918年5月第4卷第5期杂志全部改为白话,《新青年》成为当时第一个全部用白话文宣传新思潮的刊物。这一期上发表了鲁迅的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的《狂人日记》 ,充满了对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封建道德传统的批判精神。这篇小说和以后发表的《孔乙己》、《药》、《风波》等的出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标志《新青年》提倡的文学革命已经突破了单纯理论的倡导而走上了创作实践的道路。此后在《新青年》上发表新诗的还有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沈兼士、沈玄庐、汪静之、陈衡哲、陈建雷等人。发表小说的除鲁迅之外,还有陈衡哲。《新青年》进行过关于旧剧问题的讨论,并发表了最早的话剧创作《终身大事》(胡适作)。刊物还开辟“随感录”一栏,专门刊登时评及针砭旧思想旧文化的短文随笔,鲁迅在这里发表了许多短文,成为杂文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的滥觞。 [1]

《新青年》-思想倾向

李大钊《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闳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人,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创作。第4卷第 6期(1918年6月15日)办了“易卜生号”。该刊还译介了苏联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论文。此外还发表了陈独秀、周作人、陶履恭、胡适、沈雁冰介绍西方文学流派和作家的论文多篇。这些译介,对于借鉴外国文学,推进文学革命和新文学创作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保卫和推进文学革命,《新青年》还进行了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这主要包括对以刘师培、林琴南为代表的“文选派”和“桐城派”封建复古势力反对白话文维护文言文、反对新道德维护旧道德的斗争;对腐朽无聊的黑幕派文学和鸳鸯蝴蝶派文学的斗争;对诋毁革命文学的上海美术界守旧派人物的斗争。刘半农的《答王敬轩书》、鲁迅的《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钱玄同的一些通信等,都是《新青年》在这一斗争中发表的战斗文字。1919年 1月发表的由陈独秀执笔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回答了整个封建势力对于思想和文学革命的各种非难,实际上可以看做是《新青年》杂志同人在这场斗争中最有代表性的宣言。

1915年到1918年以前的《新青年》杂志的思想倾向,基本上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1918年以后,由于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知识界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青年》营垒的组成,变为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所主持。1918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5卷5号上发表了《Bolshevlsm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等文章,较早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新青年》革命色彩更为明显,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李大钊负责编辑的6卷5号,办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专号”。1919至1921年上半年,《新青年》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工人运动的论文和译介文章130余篇,与此同时,胡适等人在杂志上大量宣扬“实用主义”等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并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接着,1920年末胡适写信给陈独秀,提出《新青年》差不多成为美国《苏俄》杂志的汉译本的批评,主张公开“声明不谈政治”。这些意见受到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反对,未能付诸实践,1920年9月8卷1号起,《新青年》迁至上海,实际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小组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随着新文化统一战线的分化,《新青年》杂志于1922年 7月,出至9卷6号停刊。 以后复出《新青年》季刊、不定期刊,已是完全政治性的刊物,至1926年7月停刊。

《新青年》-重要文章

刘半农1917年1月1日2卷5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推广白话文,以打破旧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动文学改革为目标。

1918年5月15日4卷5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

1918年10月5卷5号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1919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提出“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民主)和塞因斯(科学)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第一次将科学与民主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

《新青年》-社会影响

《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许多高级共产党员(如毛泽东)都受到过《新青年》的影响。

《新青年》在五四时期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影响巨大而久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各种政治思潮差不多都是在五四前后通过《新青年》传入或兴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一些著名人物,都是在1919年前后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许多革命运动,追根溯源,也都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端的;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精神文化都是在1919年前后发生急剧变化的。当代中国的物质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几乎是在实践和完成五四先驱的未竟之业。五四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现代中国,也影响着当代中国。可以说,《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起着重要的精神桥梁作用。

鲁迅《新青年》杂志创刊的时代,正值辛亥革命失败之后,中国文化正由以封建专制为主体的旧文化向以近代民主政治为主体的新文化转型。《新青年》杂志激励现代中国实现由封建文化到包含现代科技、现代教育、现代文艺、现代传媒在内的现代文化的重大转型,推进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为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崇尚科学,提倡创新意识是《新青年》编辑群体的重要思想观念之一。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认为,“文明进化之社会,其学说之兴废,恒时时视其社会之生活状态为变迁。”(注: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新青年》第2卷第4号。)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既不要被古代的先贤“所拘囚”,也不要被近代的圣人“所支配”。要发扬《新青年》倡导的民族创新精神,提倡的学术开放意识,“一勿尊圣,二勿尊古,三勿尊国”。广采博纳,吸取其精华,营造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时代氛围。

《新青年》推进了思想解放和人们观念现代转型的进程。李大钊认为,中国封建文化中那种安于现状,因循依赖,空想虚玄,寻求世外解脱的种种观念,愈来愈与社会的进步不相容,应该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中的创新竟智,崇尚科学,重视现实,讲求实效等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新观念。陈独秀则认为,民主、科学是现代社会前进的两大机轴,应摈弃旧的落后的官本位文化观念,树立振兴实业的现代意识。《新青年》倡导的现代化意识激励着先进的中国人通过以民主、科学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实现了由封建思想统治到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现代思想的重大飞跃。《新青年》和五四精神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更新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到民族独立和现代民主的重大历史嬗变,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新青年》倡导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和赶超精神,促进和加速了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陈独秀呼吁“当急起直追”(注: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李大钊则指出,“正如人家已达壮年,我们尚在幼稚;人家已走远了几千万里,我们尚在初步。在这种形势之下,要想存立,适应这种共同生活,恐非取兼程并力社会共管的组织,不能有成。”(注:李大钊:《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李大钊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7页。)李大钊、李达等主张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来缩短中国与西方先进工业国家的差距。

《新青年》对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有着多方位、多层次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曾在不同程度上蒙受和正在继续蒙受《新青年》杂志的鼓舞和鼓励。《新青年》描述的“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注:《新青年宣言》,《新青年》第7卷第1号。)这样一个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的转型已经基本实现。在新的社会基础上觉醒,不断解放思想,深刻领悟五四时期先进中国人确立的救亡、启蒙、科学、民主、社会主义等时代主题的当今意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2]

《新青年》-领导人物

《新青年》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生于1879年10月 9日,1942年5月27日卒于四川江津。安徽怀宁(今安庆)人。早年参加县试、乡试,由于认识到科举制度的腐败,一度拥护戊戌变法。1901年以后,三次留学日本。与张继、苏曼殊等组织革命团体青年会。1903年参加拒俄运动,旋又襄助章士钊主编报纸,宣传排满革命思想。1904年创办《安徽俗话报》,传播爱国民主思想和科学知识。1905年在安徽与柏文蔚等组织岳王会,联络大批革命志士,为同盟会在安徽的发展打下基础。武昌起义前后,在杭州活动,曾起草革命檄文多篇。旋回安徽,先后任孙毓筠、柏文蔚都督府秘书长,大力改革官僚政治。失败后,又追随柏文蔚讨伐袁世凯,遭挫折,逃亡上海,继续探求救国救民道路。1915年创办《青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猛烈抨击儒家伦理道德、旧文学和旧教育,掀起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这既弥补了辛亥革命的理论不足,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拓了道路。1917年1月,到北大任文科学长,推行课程改革,以白话文教学。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评点时事,主张公理,反对强权。《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宣传和教育,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和干部条件。1919年五四运动后,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5月,在上海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开始发起组建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

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上,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此后,在中共二大、三大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长,在四大、五大上当选为中央总书记。1922年8月,在杭州召开的中共中央特别会议上接受共产国际决定,由反对国共合作转为拥护国共合作,旋即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党的改组工作。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10月,鉴于国民党右派猖狂反共,在中共中央四届二次会议上,主张中共退出国民党,被共产国际否决,遂在主持中央工作中推行退而不出、办而不包的方针,在一系列事件上向蒋介石退让。1927年3月,参与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4月5日,就所传蒋介石要袭击工人武装事,与汪精卫交涉,并与汪发表联合宣言,称国民党“决无有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麻痹了人民对蒋介石反共阴谋的警惕性。翌日赴汉,反对武汉地区工农运动“过火”行为。7月辞总书记职。9月秘密返回上海。11月致函中共中央,建议工农运动应偏重经济斗争,不可存“以暴动取得政权”的幻想,遭中央驳斥。1929年,在中东路事件中,反对作“拥护苏联”的说教式宣传,被中央拒绝。

沈尹默 从1929年5月开始,陈独秀与彭述之等接触到托洛茨基主义的文件,转向托派,激烈抨击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中推行的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10月,中共中央曾对他提出警告,他仍坚持己见,同年11月被开除出党。1931年5月初,托陈取消派与莫斯科归国留学生托派小组织举行统一大会,成立“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在上海设中央机构,陈独秀任总书记,并发行刊物《火花》。

1932年,在上海淞沪抗战中,以托派中央名义支持抗战,谴责蒋介石卖国独裁,并向中共中央提议联合领导反日运动。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1937年8月出狱。拥护国民党领导抗日,拥护国共合作,与坚持打倒国民党、反对国共合作的托派中央决裂,并一度在武汉独立进行政治活动,联络民主人士和抗日军队,企图组织“不拥国、不阿共”的第三势力。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从此与中共彻底决裂,并撰文抨击中共执行的农村游击战争的抗日路线。7月入川,晚年贫病交加,仍不断撰文谴责I.V.斯大林肃反扩大化,彻底否定无产阶级专政,赞扬英美议会民主制度,表示要彻底推翻“我辈以前的见解”,认为V.I.列宁、L.D.托洛茨基的理论,不适用于中国、俄国和西欧。著作编为《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 [3]

新文化运动主导人物及重要期刊展开收起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为学术界一种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clou

这个好呀,已经有一个朋友问我要过一次了,我要这个,请注意查收邮件,别忘记回来采纳我的正确答案呀

相关推荐

bolshevism的意思

常用词典n.布尔什维克主义;激进论双语例句1.Kautsky had a special relation to Russia and to Bolshevism.考茨基与俄国和布尔什·维克有着一层特殊的关系。2.I"m afraid Bolshevism is a large question, "said Hammond, shaking his head seriously.“我恐怕波尔雪维克主义是个太大的问题。”韩蒙摇着头郑重地说。3.He recognised the terrible danger of Bolshevism at an early date and dedicated his existence to this struggle.很早的时候,他就认识到布尔什·维克的巨大威胁,并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这场斗争。同近义词n. 布尔什维克主义;激进论ultraism
2023-07-12 08:48:181

赤旗必将插遍全世界的赤旗是什么

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学说
2023-07-12 08:48:275

布尔什维主义的简介

由于列宁的坚持,党纲中写入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条文。讨论党章时,在入党条件问题上出现尖锐分歧。列宁主张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参加党内某一组织者,皆可成为党员。以马尔托夫为首的一些人反对把参加党的一个组织作为入党条件。结果大会通过了马尔托夫的条文。但在选举党中央委员会和党机关报《火星报》编辑部时,拥护列宁的占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马尔托夫派占少数,被称为孟什维克。因而从1903年以来,布尔什维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和策略被称为布尔什维克主义(参看布尔什维克党)。Bolshevism就是俄国Bolsheviki所抱的主义。这个主义,是怎样的主义?很难用一句话解释明白。寻他的语源,却是“多数”的意思,郭冷苔(Collontay)是那党中的女杰,曾遇见过一位英国新闻记者,问她Bolsheviki是何意义?女杰答言:“问Bolsheviki是何意义,实在没用;因为但看我们所做的事,便知这字的意思。”据这位女杰的解释,“Bolsheviki的意思只是指他们所做的事。”但从这位女杰自称她在西欧是RevolutionarySocial-ist在东欧是Bolshevika的话,和Bolsheviki所做的事看起来,他们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他们的党,就是革命的社会党;他们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克思(Marx)为宗主的;他们的目的,在把现在为社会主义的障碍的国家界限打破,把资本家独占利益的生产制度打破。此次战争的真因,原来也是为把国家界限打破而起的。因为资本主义所扩张的生产力,非现在国家的界限内所能包容;因为国家的界限内范围太狭,不足供他的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大家才要靠着战争,打破这种界限;要想合全球水陆各地成一经济组织,使各部分互相联结。关于打破国家界限这一点,社会党人也与他们意见相同。但是资本家的政府企望此事,为使他们国内的中级社会获得利益,依靠战胜国资本家一阶级的世界经济发展,不依靠全世界合于人道的生产者合理的组织的协力互助。这种战胜国,将因此次战争,由一个强国的地位进而为世界大帝国。Bolsheviki看破这一点,所以大声疾呼,宣告;此次战争,是Czar的战争,是Kaiser的战争,是Kings的战争,是Emperors的战争,是资本家政府的战争,不是他们的战争。他们的战争,是阶级战争,是合全世界无产庶民对于世界资本家的战争。战争固为他们所反对,但是他们也不恐怕战争。他们主张一切男女都应该工作,工作的男女都应该组入一个联合。每个联合都应该有中央统治会议。这等会议,应该组织世界所有的政府。没有康格雷,没有巴力门,没有大总统,没有总理,没有内阁,没有立法部,没有统治者,但有劳工联合的会议,什么事都归他们决定。一切产业都归在那产业里作工的人所有,此外不许更有所有权。他们将要联合世界的无产庶民,拿他们最大最强的抵抗力,创造一自由乡土,先造欧洲联邦民主国,做世界联邦的基础。这是Bolsheviki的主义。这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新信条
2023-07-12 08:48:421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

C “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及引文主要说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仅影响俄国,必将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深远影响。C符合这种思想。A、B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D主要是关于中国革命的有关内容。
2023-07-12 08:48:551

bolshevism的胜利是什么事件

(1)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2分)【试题分析】(1)第一问,材料一中的“Bolshevism胜利可依据材料一中的时间“1917年”与“俄国革命”这些信息来分析为“十月革命”。 “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这里是指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李大钊是第一个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所以他的文章意味着中国开始向俄国学习。 请采纳~
2023-07-12 08:49:041

bolshevism的胜利是指什么事件

“Bolshevism胜利可依据材料一中的时间“1917年”与“俄国革命”这些信息来分析为“十月革命”。
2023-07-12 08:49:141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节录

(节录)--李大钊 ……原来这次战局结终的真因,不是联合国的兵力战胜德国的兵力,乃是德国的社会主义战胜德国的军国主义。不是德国的国民降服在联合国武力的面前,乃是德国的皇帝、军阀,军国主义降服在世界新潮流的面前。战胜德国军国主义的,不是联合国,是德国觉醒的人心。德国军国主义的失败,是Hohenzollen家(德国皇家)的失败,不是德意志民族的失败。对于德国军国主义的胜利,不是联合国的胜利,更不是我国徒事内争托名参战的军人,和那投机取巧卖乖弄俏的政客的胜利,是人道主义的胜利,是平和思想的胜利,是公理的胜利,是自由的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Bolshevism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胜利。这件功业,与其说是威尔逊(Wilson)等的功业;毋宁说是列宁(Lenin)……郭冷苔(Collontay)的功业;是列卜涅西(Liebknecht)夏蝶曼(Scheidemann)的功业;是马克思(Marx)的功业,我们对于这桩世界大变局的庆祝,不该为那一国那些国里一部分人庆祝,应该为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庆祝;不该为那一边的武力把那一边的武力打倒而庆祝,应该为民主主义把帝制打倒,社会主义把军国主义打倒而庆祝。Bolshevism就是俄国Bolsheviki所抱的主义。这个主义是怎样的主义,很难用一句话解释明白。寻他的语源,却是“多数”的意思,郭冷苔(Collontay)是那党中的女杰,曾遇见过一位英国新闻记者,问她Bolsheviki是何意义?女杰答言:“问Bolsheviki是何意义,实在没用;因为但看们所做的事,便知这字的意思。”据这位女杰的解释,“Bolsheviki的意思只是指他们所做的事。”但从这位女杰自称她在西欧是RevolutionarySocial-ist在东欧是Bolshevika的话,和Bolsheviki所做的事看起来,他们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他们的党,就是革命的社会党;他们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克思(Marx)为宗主的;他们的目的,在把现在为社会主义的障碍的国家界限打破,把资本家独占利益的生产制度打破。此次战争的真因,原来也是为把国家界限打破而起的。因为资本主义所扩张的生产力,非现在国家的界限内所能包容;因为国家的界限内范围太狭,不足供他的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大家才要靠着战争,打破这种界限;要想合全球水陆各地成一经济组织,使各部分互相联结。关于打破国家界限这一点,社会党人也与他们意见相同。但是资本家的政府企望此事,为使他们国内的中级社会获得利益,依靠战胜国资本家一阶级的世界经济发展,不依靠全世界合于人道的生产者合理的组织的协力互助。这种战胜国,将因此次战争,由一个强国的地位进而为世界大帝国。Bolsheviki看破这一点,所以大声疾呼,宣告;此次战争,是Czar的战争,是Kaiser的战争,是Kings的战争,是Emperors的战争,是资本家政府的战争,不是他们的战争。他们的战争,是阶级战争,是合全世界无产庶民对于世界资本家的战争。战争固为他们所反对,但是他们也不恐怕战争。他们主张一切男女都应该工作,工作的男女都应该组入一个联合。每个联合都应该有中央统治会议。这等会议,应该组织世界所有的政府。没有康格雷,没有巴力门,没有大总统,没有总理,没有内阁,没有立法部,没有统治者,但有劳工联合的会议,什么事都归他们决定。一切产业都归在那产业里作工的人所有,此外不许更有所有权。他们将要联合世界的无产庶民,拿他们最大最强的抵抗力,创造一自由乡土,先造欧洲联邦民主国,做世界联邦的基础。这是Bolsheviki的主义。这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新信条。……以上所举,都是战争终结以前的话,德奥社会的革命未发以前的话。到了今日,……威、哈二氏的评论,也算有了验证。匈奥革命,德国革命,匈牙利革命,最近荷兰、瑞典、西班牙也有革命社会党奋起的风谣。革命的情形,和俄国大抵相同。赤色旗到处翻飞,劳工会纷纷成立,可以说完全是俄罗斯式的革命,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式的革命。象这般滔滔滚滚的潮流,实非现在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防遏得住的。因为二十世纪的群众运动,是合世界人类全体为一大群众。这大群众里边的每一个人一部分人的暗示模仿,集中而成一种伟大不可抗的社会力。这种世界的社会力,在人间一有动荡,世界各处都有风靡云涌、山鸣谷应的样子。在这世界的群众运动的中间,历史上残余的东西,——什么皇帝咧,贵族咧,军阀咧,官僚咧,军国主义咧,资本主义咧,——凡可以障阻这新运动的进路的,必夹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他们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都像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的飞落在地。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我尝说过:“历史是人间普遍心理表现的记录。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一个人的未来,和人间全体的未来相照应。一件事的朕兆,和世界全局的朕兆有关联。一七八九年法兰西的革命,不独是法兰西人心变动的表征,实是十九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表征。一九一七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新青年》第5卷第5号,1918年11月15日出版。)
2023-07-12 08:49:411

试看将来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是什么意思啊求大神帮助

在这世界的群众运动的中间,历史上残余的东西,什么皇帝咧,贵族咧,军阀咧,官僚咧,军国主义咧,资本主义咧——凡可以障阻这新运动的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他们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都象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的飞落在地。由今以后,到处可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1918) 赤旗就是红旗啊,也就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理解成共产主义必胜就行了。
2023-07-12 08:49:541

《Bolshevism的胜利》中“雷霆万钧的力量”是什么意思?

在雷霆万钧的力量中,他们的意思就是特别大的力量在雷霆中。
2023-07-12 08:50:331

风靡开头的词语或成语有那些

风靡开头的词语或成语有: 1、风靡一时: 解释: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里极其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 同义词:风行一时、蔚然成风、洛阳纸贵、盛极一时。 反义词:无人问津、久盛不衰。 2、风靡云涌: 解释: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出处: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这种世界的社会力,在人间一有动荡,世界各处都有风靡云涌、山鸣谷应的样子。” 3、风靡世界:形容事物在整个世界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 。 4、风靡云蒸: 解释:比喻事物迅速而普遍地出现。 出处:钟嵘《诗品总论》:“况八纮既奄,风靡云蒸,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
2023-07-12 08:50:401

恐怕的引证解释恐怕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恐怕的引证解释是:⒈畏惧。引《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心惊恐怕牛羊吼,头痛生曾(憎)乳酪毡。”《前汉书平话》卷下:“御案上,太后见刘泽身长一丈,状貌如神,有恐怕之意。”《西游补》第三回:“当时天里嚷住,我们也有些恐怕。”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战争固为他们所反对,但是他们也不恐怕战争。”⒉副词。表示估计、担心或疑虑。引《朱子语类》卷八九:“问丧礼制度节目,曰:‘恐怕《仪礼》也难行。"”《儒林外史》第十五回:“这鞋和衣服,恐怕路上冷,早晚穿穿。”巴金《家》七:“那时候恐怕也说不上爱。他们两个不过年纪相当,性情投合罢了。”。恐怕的引证解释是:⒈畏惧。引《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心惊恐怕牛羊吼,头痛生曾(憎)乳酪毡。”《前汉书平话》卷下:“御案上,太后见刘泽身长一丈,状貌如神,有恐怕之意。”《西游补》第三回:“当时天里嚷住,我们也有些恐怕。”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战争固为他们所反对,但是他们也不恐怕战争。”⒉副词。表示估计、担心或疑虑。引《朱子语类》卷八九:“问丧礼制度节目,曰:‘恐怕《仪礼》也难行。"”《儒林外史》第十五回:“这鞋和衣服,恐怕路上冷,早晚穿穿。”巴金《家》七:“那时候恐怕也说不上爱。他们两个不过年纪相当,性情投合罢了。”。拼音是:kǒngpà。结构是:恐(上下结构)怕(左右结构)。注音是:ㄎㄨㄥˇㄆㄚ_。词性是:副词。恐怕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恐怕kǒngpà。(1)表示估计并担心。(2)表示估计,相当于“大概”、“也许”。二、国语词典畏惧担心。词语翻译英语fear,todread,I"mafraidthat...,perhaps,maybe德语etwa,vielleicht,befürchten,dass法语peut-être,craindre,avoirpeurque三、网络解释恐怕恐怕,汉语词汇。拼音:kǒngpà释义:(1)[I"mafraid]∶表示估计并担心(2)[perhaps;maybe]∶表示估计,相当于“大概”、“也许”关于恐怕的近义词惟恐可能害怕也许生怕或许只怕恐惧唯恐畏惧关于恐怕的反义词必定不必关于恐怕的诗句恐怕那懑知後恐怕贫儿思旧债恐怕来朝关于恐怕的成语恐后无凭人怕出名猪怕壮恐后争先怕痛怕痒惊恐不安争先恐后天不怕,地不怕惊恐万状争前恐后惶恐不安关于恐怕的词语争先恐后有恃无恐惶恐不安恐后争先惊恐不安惊恐万状争前恐后恐后无凭关于恐怕的造句1、她打碎了这个花瓶,恐怕不是故意的。2、假如你疑虑太多而裹足不前,恐怕很快地你就会落后了。3、闭门思过恐怕不是改正错误的最好办法。4、自此一别,天涯海角,恐怕我们很难碰面了。5、唐代虽有不少着名诗人,但恐怕只有杜甫能和李白分庭抗礼吧!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恐怕的详细信息
2023-07-12 08:50:471

李大钊发表的重要著作有哪

  李大钊发表的重要著作有:《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李大钊文集》、《李大钊诗文选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李大钊遗文补编》等。李大钊是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先驱,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战士。  《庶民的胜利》简介   《庶民的胜利》是一篇演说,发表于1918年11月末或12月初,这是李大钊在天安门的演说。1918年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五卷五号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二文,这是中国最早的马列主义文献之一。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简介   文章由李大钊1918年12月撰写。原载1918年11月15日《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实际是1919年1月出刊)。1984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文集》(上),书中收录题目为《Bolshevism的胜利》。该文章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终结的真正原因,是俄国的社会主义战胜了德国,是民主主义把皇帝打倒。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简介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是李大钊于1918年7月1日发表于《言治》季刊第三号的一篇文章。这是中国最早的一篇欢呼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改革胜利的文章。
2023-07-12 08:50:561

风靡的拼音是什么

1、拼音:fēng mǐ 释义:形容事物很流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语出东方朔《七谏》:“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2、《韩非子·内储说下》:“臣刀之利,风靡骨断,而发不断,是臣之一死也。”随风倒伏。南朝 梁 沈约 《法王寺碑》:“陆旗风靡,水阵云披。”3、归顺;降伏。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4、《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上始闻禄山反,河北郡县皆风靡,叹曰:‘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邪。"”5、李大钊 《Bolshevism的胜利》:“二十世纪的世界,恐怕也不免为这种宗教的权威所支配,为这种群众运动所风靡。”
2023-07-12 08:51:031

(15分)材料一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

(15分)(1)孔子的思想是历代封建帝王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北洋军阀在思想上尊孔是为政治上复辟专制作准备;提倡民主自由的宪法,反对将尊孔写人宪法。提倡民主,反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孔教。(8分)(2)变化:由反对尊孔、宣传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人民指出了新的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传人中国;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以俄为师”。(7分) 略
2023-07-12 08:51:131

形容结合紧密的四字成语

形容结合紧密的成语?Ⅰ形容关系十分融洽,或结合很紧密。跟水有关成语水乳交融:shuǐrǔjiāoróng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专很紧密。语出属《老残游记》第十九回:“﹝许亮﹞几日工夫,同吴二搅得水乳交融。”朱自清《锺明<呕心苦唇录>序》:“他能让读者和他水乳交融--至少在读他的文字时如此。”比喻意气相投,感情融洽。【近义词】浑然一体、难分难解、如胶似漆、胶漆相投、似漆如胶、融为一体、合二为一【反义词】格格不入、若即若离、针锋相对、方枘圆凿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Ⅱ形容关系十分紧密成语形容关系十分紧密成语:脉脉相通、情同骨肉、情同手足、唇齿相依、似水如鱼。1、脉脉相通,màimàixiāngtōng,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出处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2、情同骨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íngtónggǔròu,意思是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只是安某要算他老人家第一个得意学生,分虽师生,情同骨肉。3、情同手足(qíngtóngshǒuzú),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焦祖尧《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王志嘉的父亲王德新,和朱德泉从小跟着一个师傅学徒,师兄弟情同手足。”4、唇齿相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húnchǐxiāngyī,指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高丽王倒也识见宏远,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唇齿相依,不宜改图。5、似水如鱼,读音是sìshuǐrúyú,是指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多指男女情人。明·张凤翼《红拂记·传奇大意》:“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Ⅲ形容合作得成功、配合非常密切的成语天衣无缝【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专出什属么毛病。【出自】: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示例】: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例句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Ⅳ形容事物连接的很紧密的词语或成语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休戚与共同舟共济水乳交融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辅车相依如影随形Ⅳ形容事物连接的很紧密的词语或成语休戚与共【拼音】:xiūqīyǔgòng【解释】: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呼吸共命运水乳交融珠联璧合盘根错节息息相关天衣无缝Ⅵ形容“融合”的成语有哪些浑然一体【húnrányītǐ】释义:指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内,布置规整容,结构严谨。融为一体【róngwéiyītǐ】释义:融:融合,结合,调和。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水乳交融【shuǐrǔjiāoróng】释义: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先辨淄渑【xiānbiànzīmiǎn】释义:淄、渑二水的味道不同,分开能辨别,合起来无法分辨。泛指事物融合后难以分辨。意境融彻【yìjìngróngchè】释义:是指在文艺创作中所描画的生活图景与表现的思想内涵完全融合在一起。Ⅶ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有唇齿相依,脉脉相通,难舍难分,不分彼此,休戚相关等。1.唇齿相依[chúnchǐxiāngyī]【解释】: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出自】:《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示例】:高丽王倒也识见宏远,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不宜改图。◎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形容国家、地区、人际之间的关系2.脉脉相通[màimàixiāngtōng]【解释】: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出自】: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关系密切3.难舍难分[nánshěnánfēn]【解释】: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不免盟山誓海,难舍难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感情深厚4.不分彼此[bùfēnbǐcǐ]【解释】:彼:那,对方;此:这,我方。不分这个和那个。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出自】: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示例】: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我俩原是~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回【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是自己人,不必见外,作客套话5.休戚相关[xiūqīxiāngguān]【解释】: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出自】:《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示例】:岂可委之荒野,任凭暴露,全无一点~之意。◎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Ⅷ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至少8个)难舍难分难舍难分,成语,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寸步不离寸步不离,汉语成语,拼音:cùnbùbùlí,释义: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亲密无间亲密无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īnmìwújiàn,意思是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赞》。形影不离形影不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íngyǐngbùlí,意思是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如胶如漆如胶如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rújiāorúqī,意思是像胶和漆那样粘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情同手足情同手足,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情逾骨肉情逾骨肉,发音:qíngyúgǔròu释疑:逾:超过;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感情极其深厚。患难之交患难之交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uànnànzhījiāo,指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相濡以沫相濡以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ngrúyǐmò,相:外相;濡:沾湿;沫:唾沫。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对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8)形容结合紧密的成语扩展阅读:表示“之最”的成语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大的手--一手遮天最高的人--顶天立地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最昂贵的文章--一字千金Ⅸ形容紧密的成语Ⅹ形容配合的非常好的成语配合默契、齐心协力、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携手并肩、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齐头并进天衣无缝,心有灵犀天衣无缝tiānyīwúfèng[释义]天上神仙的衣服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语出]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正音]缝;不能读作“fénɡ”。[辨形]缝;不能写作“逢”。[近义]完美无缺浑然一体[反义]千疮百孔漏洞百出[用法]用作褒义。可多用于诗文等。一般作谓语、状语、补语。[结构]主谓式。[辨析]~和“完美无缺”都有“十分完美”之意。但~指事物精巧美妙;没有破绽;而“完美无缺”只形容极其完美;可用于人;而~不能。
2023-07-12 08:51:201

唯恐的近义词是什么?

恐怕 生怕
2023-07-12 08:51:306

息息相关

息息相关比喻关系极为密切或彼此契合无间。读作xīxīxiāngguān,主谓式成语,息息相关为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息息相关背景清.延君寿《老生常谈》,选古人五七古诗若干首,读万遍或数万遍,熟其音节气味,心解神悟,久久觉得……我之形神与古人之气脉息息相关,《清史稿.卷三八六.文祥传》,在彼有顾忌,觎觊亦可潜消,事不尽属总理衙门,而无事不息息相关也。近义词,息息相关,患难与共,痛痒相关,一脉相连,血肉相连,反义词,漠不关心,水火不容,毫不相关,息息相关和休戚相关,都有彼此关系非常密切的意思,但有区别,息息相关适用面比较广,可指人,也可指事物,休戚相关的适用范围小,只能用于人,集团或国家之间的关系。
2023-07-12 08:52:281

新文化运动中宣传十月革命的著作有( )。

新文化运动中宣传十月革命的著作有(A,B,C,D)。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C.《 Bolshevism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E.304.1912年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而进行的斗争包括F.二次革命G.护国运动H.第一次护法运动I.第二次护法战争扩展资料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这次运动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从而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这就为适合中国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青年杂志》于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并改名为《新青年》迁往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成为主要撰稿人。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邀请了许多有新思想的学者到校任教。
2023-07-12 08:53:311

风靡怎么解释

风靡的解释 [fashionable] 形容 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 言出风靡,会行景从。——《三国志·贺邵传》 详细解释 谓刀风所及。 《韩非子·内储说下》 :“臣刀之利,风靡骨断,而发不断,是臣 之一 死也。” (1). 随风 倒伏。 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 :“陆旗风靡,水阵云披。” (2).归顺;降伏。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 :“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 《资治通鉴·唐玄宗 天宝 十四载》 :“上始闻 禄山 反, 河北 郡县皆风靡,叹曰:‘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邪!"” 李大钊 《Bolshevism的胜利》 :“二十世纪的世界, 恐怕 也不免为这种宗教的 权威 所支配,为这种 群众 运动 所风靡。” (3).倾倒; 倾慕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 :“彼 大 自在 天 、 婆薮天 、 那罗延天 、 佛世 尊者,人皆风靡,祖述其道。” 宋 苏轼 《续丽人行》 :“若教 回首 却嫣然, 阳城 、 下蔡 俱风靡。” 秦牧 《艺海拾贝·笑的力量》 :“一代喜剧演员 卓别麟 ,他的剧作和表演更是多么风靡了我们这一世代呵!” (4).谓 竞相 仿效;风行。 《新唐书·虞世南传》 :“圣作诚工,然体非 雅正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 天下 风靡, 不敢 奉诏。” 《明史·赵锦传》 :“盖缘权臣行私,将吏风靡,以掊克为务,以营竞为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荐主同咨》 :“而西北大老,有位望气力者,时携壶榼作黄梅授衣故事,於是一时风靡, 议论 如出一口。”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 第一章:“风靡全国的救亡运动的核心,是和当时政府的所谓‘睦邻政策"处于 矛盾 的地位。” 词语分解 风的解释 风 (风) ē 空气流动的现象。 气象 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 风波 (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 黑暗 ,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 * 或 境地 艰难 )。风花 雪月 靡的解释 靡 í 浪费 , 奢侈 :靡荡。靡费。侈靡。 分散:靡散(消灭)。 古同“糜”,糜烂。 部首 :非。
2023-07-12 08:54:021

形容“经络”的词语有哪些?

什么东西嘛?-_-||
2023-07-12 08:54:161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大.....
2023-07-12 08:54:259

风靡的引证解释风靡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风靡的引证解释是:⒈谓刀风所及。引《韩非子·内储说下》:“臣刀之利,风靡骨断,而_不断,是臣之一死也。”⒉随风倒伏。引南朝梁沉约《法王寺碑》:“陆旗风靡,水阵云披。”⒊归顺;降伏。引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上始闻禄山反,河北郡县皆风靡,叹曰:‘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邪!"”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二十世纪的世界,恐怕也不免为这种宗教的权威所支配,为这种群众运动所风靡。”⒋倾倒;倾慕。引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彼大自在天、婆_天、那罗延天、佛世尊者,人皆风靡,祖述其道。”宋苏轼《续丽人行》:“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秦牧《艺海拾贝·笑的力量》:“一代喜剧演员卓别麟,他的剧作和表演更是多么风靡了我们这一世代呵!”⒌谓竞相仿效;风行。引《新唐书·虞世南传》:“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_。”《明史·赵锦传》:“盖缘权臣行私,将吏风靡,以掊克为务,以营竞为能。”明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二·荐主同咨》:“而西北大老,有位望气力者,时携壶_作黄梅授衣故事,於是一时风靡,议论如出一口。”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风靡全国的救亡运动的核心,是和当时政府的所谓‘睦邻政策"处于矛盾的地位。”。风靡的引证解释是:⒈谓刀风所及。引《韩非子·内储说下》:“臣刀之利,风靡骨断,而_不断,是臣之一死也。”⒉随风倒伏。引南朝梁沉约《法王寺碑》:“陆旗风靡,水阵云披。”⒊归顺;降伏。引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上始闻禄山反,河北郡县皆风靡,叹曰:‘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邪!"”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二十世纪的世界,恐怕也不免为这种宗教的权威所支配,为这种群众运动所风靡。”⒋倾倒;倾慕。引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彼大自在天、婆_天、那罗延天、佛世尊者,人皆风靡,祖述其道。”宋苏轼《续丽人行》:“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秦牧《艺海拾贝·笑的力量》:“一代喜剧演员卓别麟,他的剧作和表演更是多么风靡了我们这一世代呵!”⒌谓竞相仿效;风行。引《新唐书·虞世南传》:“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_。”《明史·赵锦传》:“盖缘权臣行私,将吏风靡,以掊克为务,以营竞为能。”明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二·荐主同咨》:“而西北大老,有位望气力者,时携壶_作黄梅授衣故事,於是一时风靡,议论如出一口。”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风靡全国的救亡运动的核心,是和当时政府的所谓‘睦邻政策"处于矛盾的地位。”。结构是:风(半包围结构)靡(半包围结构)。注音是:ㄈㄥㄇ一_。词性是:形容词。拼音是:fēngmǐ。风靡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风靡fēngmǐ。(1)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二、国语词典随风倾倒。比喻服从或流行。如:「风靡一时」。三、网络解释风靡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语出《三国志·吴书·王楼贺韦华传》:“言出风靡,令行景从。”关于风靡的近义词流行风行关于风靡的诗词《黎阳作诗·千骑随风靡》关于风靡的诗句随风靡倾李家灵衣风靡靡随风靡倾关于风靡的成语靡然向风草靡风行风行草靡望风披靡靡然成风靡然顺风风靡一时从风而靡随风而靡关于风靡的词语风靡已久随风而靡草靡风行望风披靡风行草靡从风而靡关于风靡的造句1、故革新派之治史,其言论意见,多能不胫而走,风靡全国。2、跆拳道近几年迅速在各大高校风靡,白色的道服,黑色的腰带,飘逸的身姿,吸引了众多学子。3、这种面料曾经风靡一时,现在不时兴了。4、魔方发明后不久就风靡世界,人们发现这个小方块组成的玩意实在是奥妙无穷。5、港台歌曲,曾经在大陆风靡一时。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风靡的详细信息
2023-07-12 08:54:551

《新青年》怎样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刊物发展成为无产阶级刊物?并简述改组前功绩!

资产阶级刊物???好像从没有这会儿事吧!1915年开始陈独秀创立后,就一直发表的是无产阶级的文章。
2023-07-12 08:55:044

带"脉"字的四字成语

脉脉含情..
2023-07-12 08:55:124

这件事我的妈妈()(用怕组词)不会答应

恐怕这件事我的妈妈(恐怕)不会答应。
2023-07-12 08:55:203

翻飞的意思

翻飞的解释 (1) [fly up and down]∶[鸟、蝴蝶等]上下飞翔 几只 蜻蜓 在房顶上翻飞 (2) [flutter]∶忽上忽下来回地飘动 翻飞的彩带增强了艺术体操的美感 详细解释 飞舞, 飘扬 。 三国 魏 曹植 《临观赋》 :“俯无鳞以游遁,仰 无翼 以翻飞。” 晋 陶潜 《游斜川》 诗:“鲂鲤跃鳞於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唐 王维 《送友人 归山 歌》 之二:“白鹭忽兮翻飞,君不可兮褰衣。” 清 唐孙华 《 柳絮 》 诗:“鹰被桃花笑轻薄,不贪结子只翻飞。” 李大钊 《Bolshevism的胜利》 :“赤色旗到处翻飞,劳工会纷纷成立,可以说完全是 俄罗斯 式的 革命 ,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式的革命。” 词语分解 翻的解释 翻 ā 歪倒(僶 ),反转,变动位置, 改变 :推翻。翻车。翻卷。翻滚。翻腾。翻工。翻阅。翻身。翻地。翻修。翻建。翻改。翻脸。人仰马翻。翻江倒海( 形容 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气势 非常 壮大)。翻云覆雨(喻反覆无 飞的解释 飞 (飞) ē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飞跃。飞鸟。 在空中 运动 :飞雪。火箭飞向太空。 形容极快:飞驶。飞黄腾达(喻人 骤然 得志,官位升迁快)。 极,特
2023-07-12 08:55:331

什么什么什么通的成语

水泄不通、豁然贯通、融会贯通、一窍不通、官运亨通、融汇贯通、无师自通、财运亨通、时运亨通、大显神通、狗屁不通、弹铗求通、血脉相通、声气相通、目达耳通、首尾贯通、淹会贯通、声入心通、简要清通、触类旁通、万事亨通、有无相通、各显神通、目交心通、
2023-07-12 08:55:533

风起云涌的相似成语

[fēng mǐ yún yǒng] 风靡云涌风靡云涌 ,拼音为fēng mǐ yún yǒng,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风靡云涌 (fēng mǐ yún yǒng)解释:涌:水腾跃,涌现。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出处: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这种世界的社会力,在人间一有动荡,世界各处都有风靡云涌、山鸣谷应的样子。”汹涌澎拜 如火如荼 方兴未艾 风靡云蒸
2023-07-12 08:56:032

形容局部和全局关系(或区别)的成语的哪些

尔汝交 尔汝:你。彼此以尔和汝相称,表示亲昵,不分彼此的交情 出处: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鲍溶》:“与李端公益少同袍,为尔汝交。” 哀乐相生 悲痛和喜乐互为因果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挨肩搭背 挨肩:肩和肩相靠。搭背:手搭在别人背上。形容极其亲昵的样子。 出处:《官场维新记》第九回:“小玉凤见是警察局的大人到了,连忙抛了各客,溜进房间里来,与袁伯珍挨肩搭背的坐在一块儿。” 暧昧不明 暧昧:含糊,不清楚。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形容态度不明朗,关系不鲜明。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又把你姑娘一片侠肠,埋没得暧昧不明,我安龙媒真真的愧悔无地!” 安危与共 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奥援有灵 奥援:暗中支持的力量;有灵:有神通。多指旧时官场的钻营、勾结,暗通关节,很有神通。 出处:明·文秉《先拨志始》卷下:“皆大慝巨奸,或燕处于园亭,或潜藏于京邸,奥援有灵,朝廷无法。” 八拜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后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百年大计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出处:清·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数月之间,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 百年大业 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重要计划或措施。同“百年大计”。 抱成一团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形容关系极为亲密。 出处:程树榛《大学时代》:“刘向明和另外两人,抱成一团,异想天开地搞什么科学研究,在同学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比肩并起 比:并。肩并肩地一齐起来。比喻同时相随而起。 出处:《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比目连枝 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 出处:元·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比翼连枝 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必也正名 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出处:《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表里相依 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出处:《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 不安其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出处:《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不安于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出处:《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不分彼此 彼:那,对方;此:这,我方。不分这个和那个。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出处: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 不关痛痒 痛痒:比喻疾苦或紧要的事。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 出处:《朱子语类》卷一0一:“那不关痛痒底是不仁。” 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出处:唐·罽宾《圆觉经》卷上:“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不解之缘 缘:缘分。不可分解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出处:《古诗十九首》:“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不识大体 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出处:《史记·平原虞卿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晋·袁宏《后汉记》卷一○:“臣愚浅,不识大体。” 朝夕相处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 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四章:“这时我和梁(喜奎)同住一间房,朝夕相处,相爱如弟兄。” 称兄道弟 朋友间以兄弟相称。形容关系亲密。 出处:《九命奇冤》第四回:“你见了我家侄老爹,就称呼一声大爷,也不辱没了你,你怎么称兄道弟起来!” 秤不离砣 秤和砣是一整套衡器。比喻事物之间有连带关系或关系亲密。 出处: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 穿房入户 在人家内室里出出进进。形容和主人的关系极为密切。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只有牙婆是穿房入户的,女眷们怕冷静时,十个九个倒要扳她来往。” 唇不离腮 比喻关系亲近,经常待在一起。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六回:“你不去却怎样儿的,少不的唇不离腮,还在一处儿。” 唇齿相须 犹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出处: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四海冶》:“宣镇东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镇、黄花镇界。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适当山陵后背,乃唇齿相须之地。” 唇齿相依 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出处:《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唇齿之邦 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 出处:《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唇辅相连 犹言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出处:语出《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此事体大 事体:事情。这事关系重大,牵涉面广。亦作“兹事体大”。 寸步不离 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吴黄龙中,吴郡海盐有陆东,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离,时人号为比肩人。” 打得火热 形容关系十分亲密。 倒果为因 果:结果;因:原因。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 出处:鲁迅《坟·科学史教篇》:“日颂当前之结果,于学者独恝然而置之,倒果为因,莫此为甚。” 倒因为果 颠倒因果关系,把原因说成结果。 道弟称兄 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出处: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三:“一会儿要和你道弟称兄,一会儿还要骂得欠涅磐出世。” 得月较先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抵足而眠 脚对着脚,同榻而睡。形容关系亲密,情意深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周瑜)曰:‘久不与子翼(将干)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董狐之笔 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笃近举远 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出处: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度外之人 度外:心在计度之外。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出处:《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恶语相加 把恶毒的语言加到别人身上。 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六章:“日常士兵偶有不是,动辄恶语相加,痛施体罚。” 饿鬼投胎 比喻大量吃东西而不劳动,造成对父母的拖累 出处:欧阳山《苦斗》:“咱们也不嫉妒他人,纵使不一定是个讨债的,也难免是个饿鬼投胎。” 恩断义绝 恩:恩情;义:情义。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恩断意绝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出处:明·无名氏《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恩绝义断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恩深法驰 驰:废弛。因恩情深厚关系密切而不执行法纪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回:“乃恩深法驰,背道寒盟,瘏口罔闻,剖心难谅。” 儿女夫妻 从小在一起长大的原配夫妻 出处: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他是你儿女夫妻,做这等勾当,你告他去,我是证见。” 儿女亲家 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出处:《花月痕》第52回:“历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 尔汝之交 尔汝:古人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指不拘形迹,十分亲昵的交情。亦作“尔汝交”。 耳不离腮 两种关系十分接近、亲密 出处:李文元《婚事》:“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影不离形,好的活像一个人。” 二姓之好 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出处:《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反目成仇 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头了,甚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 非亲非故 故:老友。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出处:唐·马戴《寄贾岛》诗:“佩玉与铿金,非亲亦非故。” 分钗断带 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出处:南朝·梁·陆罩《闺怨》诗:“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 分庭伉礼 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同“分庭抗礼”。 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分庭抗礼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分形共气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后亦用于兄弟间。 出处:《梁书·武陵王纪传》:“友于兄弟,分形共气。” 分形连气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后亦用于兄弟间。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分形同气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出处:《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风流罪过 风流:原为封建士大夫的所谓风雅。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后也指因搞男女关系而犯下的罪。 出处:《北齐书·郎基传》:“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夫妻反目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出处:《周易·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 夫人裙带 指因妻子方面的关系使丈夫得到官职或其他好处。 出处: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三卷:“蔡拜右相,家宴张乐。伶人扬言曰:‘右丞今日大拜,都是夫人裙带。"” 辅车相将 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同“辅车相依”。 出处:清·叶方蔼《关陇平》诗:“面蜀肘凉,辅车相将。” 辅车相依 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辅牙相倚 颊骨与牙床相互倚傍。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处:《新唐书·藩镇传·李正己》:“本名怀玉,至是赐今名,遂有淄、青、齐、海、登、菜、沂、密、德、棣十州,与田承嗣、薛嵩、李宝臣、梁崇义辅牙相倚。” 妇姑勃溪 指婆媳间的争吵与不和。比喻因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 出处:庄周《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 干柴烈火 形容男女之间强烈情欲要求,多用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也形容情绪高涨。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这烈火干柴怎得瞒。” 肝胆楚越 肝胆:比喻关系密切;楚越:春秋时两个诸侯国,虽土地相连,但关系不好。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 出处:《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 告往知来 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出处:《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根结盘固 比喻关系错综牢固。 出处:《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根结盘固,牢不可脱。” 根株结盘 树木的根与干盘曲相结。比喻关系错综牢固。 出处:《宋史·奸臣传二·蔡京》:“患失之心无所不至,根株结盘,牢不可脱。” 苟且之心 苟且:得过且过。指得过且过、只顾眼前思想。亦指想做不正当事情的念头。一般多指男女关系。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九回:“若论狄希陈的心里,见了小珍珠这个风流俊俏的模样……却实在安着一点苟且之心。” 骨肉相连 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出处:《管子·轻重丁》:“故桓公推仁立义,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亲,国无饥民。” 骨肉至亲 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 出处:《三国志·魏书·鲜卑传》:“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 瓜葛相连 瓜、葛:都是蔓生植物,其藤能攀随在别的物体上。①比喻辗转攀连的社会关系。②比喻两件事或两个人相互牵联的关系。 过从甚密 过从:交往,来往。相互往来很多,关系密切。 河同水密 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出处:《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邵氏故意欲责秀姑,却教秀姑引得贵以塞其口。彼此河同水密,各不相瞒。” 胡越同舟 犹言吴越同舟。指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 出处:语出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患难与共 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出处:《礼记·儒行》:“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礼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 纪纲人论 纪纲:纲法,制度;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封建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度纲常、行为准则。 出处:《汉书·武帝纪》:“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 佳人才子 年轻貌美的女子和才华横溢的男子。泛指年貌相当,有婚姻或爱情关系的青年男女。 出处:唐·李隐《潇湘录·呼延冀》:“妾既与君匹偶,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宋·柳永《玉女摇仙佩·佳人》:“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且恁相偎依。” 葭莩之亲 葭莩:芦苇杆内壁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 出处:《汉书·中山靖王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 近亲繁殖 指亲缘关系近的家畜个体间交配繁殖。可以用于领导干部在自己权利范围内任人唯亲。 出处: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十章:“某省一位县委书记说,由于多年的近亲繁殖,如果查处一个科级干部,就会得罪半个县城。” 近水楼台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局外之人 局外:原指棋局之外,引申为事外。指与某件事情没有关系的人。 出处:宋·刘克庄《象弈》:“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 看人行事 根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及身分的高低来处理事情。 出处:老舍《离婚》:“大概他也看人行事,咱平日不招惹他,他怎好意思赶尽杀绝。” 拉拉扯扯 以手牵牵拉拉。借指拉扯私欲关系。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怪热的,拉拉扯扯的做什么!” 劳燕分飞 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出处:《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利害相关 利害:好处和害处;关:相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出处:《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利害攸关 利害所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出处:《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连枝带叶 同根所生的枝叶。常比喻兄弟之间的密切关系。 出处:明·无名氏《龙门隐秀》第三折:“谁想俺嫂狠兄毒心意歹,全不想共根同蒂,连枝带叶,把我似乞儿般抢出门来。” 连枝分叶 同根所生的枝叶。常喻兄弟之间的密切关系。 出处: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朕之于卿,兄弟非远,连枝分叶,兴灭相依。” 连枝同气 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出处:《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两小无猜 猜:猜疑。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没有猜疑。 出处:唐·李白《长干行》诗:“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露水夫妻 指暂时结合的非正式夫妻;亦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鸾凤分飞 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 出处:唐·房千里《寄妾赵氏》诗:“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 卖俏行奸 指卖弄媚态诱惑人,搞不正当男女关系。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俺好意的张筵置酒,你走将来卖俏行奸。” 卖俏迎奸 指卖弄媚态诱惑人,搞不正当男女关系。同“卖俏行奸”。 脉脉相通 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 出处: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 貌合神离 貌:外表;神:内心。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出处:《素书·遵义》:“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貌合心离 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出处:《素书·遵义》:“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貌合行离 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同“貌合神离”。 明来暗往 公开或暗地里来往。形容关系密切,往来频繁。 墨子泣丝 比喻人变好变坏,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 难分难解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九回:“一员将使五股托天叉;一员将使八楞熟铜锤;一员将使五爪烂银抓;三将大战,杀得难解难分。” 难解难分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九回:“一员将使五股托天叉;一员将使八楞熟铜锤;一员将使五爪烂银抓;三将大战,杀得难解难分。” 拈酸吃醋 产生嫉妒情绪。多指在男女关系上。 拈酸泼醋 产生嫉妒情绪。多指在男女关系上。同“拈酸吃醋”。 年谊世好 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 耦居无猜 耦:通“偶”。住在一起,关系融洽,没有猜忌 出处: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46首:“得与云、山、书、史,耦居无猜,不可谓非人生之幸。” 藕断丝长 藕已断开,但丝还长长地连接着。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藕断丝连 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出处:唐·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相连。” 藕断丝联 藕已断开,但丝还长长地联系。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联系 出处:宋·黄机《满庭芳·时欲之宫永兴》词:“人道郴阳无雁,奈情钟,藕断丝联。” 瓶罄罍耻 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彼此利害一致。②形容物伤其类。 出处:《诗·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七拱八翘 形容关系不和谐或心情不舒畅。 前襟后裾 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亲密无间 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出处:《汉书·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2023-07-12 08:56:111

山鸣谷应什么意思

山鸣谷应的解释 形容 回声响亮。亦喻此呼彼应。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 震动 ,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 畴昔 谈词如云,山鸣谷应,今则无复此奇士矣。” 李大钊 《Bolshevism的胜利》:“这种世界的 社会 力,在 人间 一有 动荡 ,世界各处都有风靡云涌、山鸣谷应的样子。” * 《 回顾 长征》:“一军团趁黑夜从西侧插入 敌人 大队中,号声四起,山鸣谷应,敌人腹背受敌,顿时大乱,仓惶南逃。” 词语分解 山的解释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 山峦 。 山川 。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 紧张 气氛 )。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山响 应的解释 应 (应) ī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坣 )。 应有尽有 。 回答: 答应 。喊他不应。应承。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 姓。 当该 应 (应) ì 回答或随声相和:
2023-07-12 08:56:181

含有“脉”字的成语有哪些?

1、脉络分明【拼音】: mài luò fēn míng【解释】: 脉络:中医对动脉和静脉的统称,引申为条理或头绪。比喻有条有理或做事有条不紊。【出处】: 宋·朱熹《中庸章句集注》:“川流者,如川之流,脉络分明而往不息也。”2、脉络贯通【拼音】: mài luò guàn tōng【解释】: 脉络:人体内的经络。比喻事物前后连贯,条理清楚。【出处】: 宋·朱熹《大学章句序》:“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举例造句】: 朕比命相臣,往开督府,两淮、西蜀,相距迢遥,要须脉络贯通,易于运掉。3、脉脉相通【拼音】: mài mài xiāng tōng【解释】: 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出处】: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举例造句】: 这与我们的利益脉脉相通,切勿草率行事。4、脉脉含情【拼音】: mò mò hán qíng【解释】: 脉脉:两眼凝神,要向别人诉说心曲的样子。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形容用眼神或行动默然地表达情意。【出处】: 明·刘基《尉迟杯·水仙花》:“空将泪滴珠玑,脉脉含情无语。”【举例造句】: 给他倒了一杯水,然后坐在他身边的凳子上一声不响,脉脉含情地望着他。5、脉脉无言【拼音】: mò mò wú yán【解释】: 脉脉:凝视,指情意深长。情意深长地凝视着,欲吐又无从说起的样子。【出处】: 宋·范成大《题汤致远运使所藏隆师四图·倚竹》:“君看脉脉无言处,中有杜陵饥客诗。”【举例造句】: 情知闷来殢酒,奈回肠不醉只添愁。脉脉无言竟日,断魂双鹜南州。
2023-07-12 08:56:251

形容朋友关系密切的成语

形影不离
2023-07-12 08:56:336

生怕丶往常丶在意的近义词分别是什么

生怕:恐怕;往常:平常;在意:介意
2023-07-12 08:56:484

滔滔滚滚是什么意思?滔滔滚滚的拼音是什么

成语滔滔滚滚读音tāotāogǔngǔn释义大水奔流的样子。常比喻说话连续不断。亦比喻声势浩大。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他便把他父亲怎的半生攻苦,才得了个榜下知县一五一十、从头至尾、本本源源、滔滔滚滚的对那女子哭诉了一遍。”举例像这般像这般滔滔滚滚的潮流,实非现在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防遏得住的★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
2023-07-12 08:56:551

涌的意思和含义

风起云涌的解释 亦作“ 风起云涌 ”。1.大风刮起, 乌云 涌集。 形容 气势雄大。 清 唐梦赉 《< 聊斋 志异>序》 :“下笔风起云涌,能为载记之言。” 2. 比喻 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孙中山 《 革命 成功 个人不能有 自由 团体要有自由》 :“当时结成的团体, 虽然 是风起云涌,有千百之多, 但是 不久,所有的团体,便烟消云散。” 鲁迅 《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 :“有些会议,从午后二时起, 讨论 问题 , 研究 章程,此问彼难,风起云涌,一直到七八点。” 杨沫 《 青春 之歌》 第二部第三六章:“全世界被压迫 民族 的 劳动 大众正在风起云涌地起来,为民族的解放而英勇 斗争 。”亦作“ 风靡云涌 ”。 李大钊 《Bolshevism的胜利》 :“这种世界的 社会 力,在 人间 一有 动荡 ,世界各处都有风靡云涌、山鸣谷应的样子。” 词语分解 风起的解释 .风刮起来。 晋 陆机 《豪士赋》序:“是以事穷运尽,必於颠仆;风起尘合,而祸至常酷也。” 唐 杜甫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 十二 判官》诗:“风起春灯乱, 江 鸣夜雨悬。”《 清平 山堂话本·西 涌的解释 涌 ǒ 同“涌”。 部首 :氵。
2023-07-12 08:57:021

李大钊在狱中的赤旗指的是什么?

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句话是受到当时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而说的,出现在他的《bolshevism的胜利》这篇文章中。bolshevism就是:布尔什维克的政策思想。因此李大钊所说的这个“赤旗”其实就是指的共产主义思想或者马克思主义思想。
2023-07-12 08:57:261

李大钊所说的赤旗的天下是什么哪个国家的天下

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句话是受到当时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而说的,出现在他的《bolshevism的胜利》这篇文章中。bolshevism就是:布尔什维克的政策思想。因此李大钊所说的这个“赤旗”其实就是指的共产主义思想或者马克思主义思想。
2023-07-12 08:57:341

紧密联系的成语

形容关系十分紧密成语:脉脉相通、情同骨肉、情同手足、唇齿相依、似水如鱼。1、脉脉相通,màimàixiāngtōng,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出处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2、情同骨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íngtónggǔròu,意思是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只是安某要算他老人家第一个得意学生,分虽师生,情同骨肉。3、情同手足(qíngtóngshǒuzú),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焦祖尧《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王志嘉的父亲王德新,和朱德泉从小跟着一个师傅学徒,师兄弟情同手足。”4、唇齿相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húnchǐxiāngyī,指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高丽王倒也识见宏远,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唇齿相依,不宜改图。5、似水如鱼,读音是sìshuǐrúyú,是指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多指男女情人。明·张凤翼《红拂记·传奇大意》:“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
2023-07-12 08:57:401

密切联系是成语吗

不是。这是一个四字词语。【扩展】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有唇齿相依,脉脉相通,难舍难分,不分彼此,休戚相关等。唇齿相依 [ chún chǐ xiāng yī ]【解释】: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出自】:《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示例】:高丽王倒也识见宏远,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不宜改图。◎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形容国家、地区、人际之间的关系脉脉相通[ mài mài xiāng tōng ]【解释】: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出自】: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关系密切
2023-07-12 08:57:591

谁帮我找一下李大钊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bvnvbnvbn
2023-07-12 08:58:192

形容结合紧密的成语。

形容结合紧密的成语?Ⅰ形容关系十分融洽,或结合很紧密。跟水有关成语水乳交融:shuǐrǔjiāoróng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专很紧密。语出属《老残游记》第十九回:“﹝许亮﹞几日工夫,同吴二搅得水乳交融。”朱自清《锺明<呕心苦唇录>序》:“他能让读者和他水乳交融--至少在读他的文字时如此。”比喻意气相投,感情融洽。【近义词】浑然一体、难分难解、如胶似漆、胶漆相投、似漆如胶、融为一体、合二为一【反义词】格格不入、若即若离、针锋相对、方枘圆凿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Ⅱ形容关系十分紧密成语形容关系十分紧密成语:脉脉相通、情同骨肉、情同手足、唇齿相依、似水如鱼。1、脉脉相通,màimàixiāngtōng,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出处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2、情同骨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íngtónggǔròu,意思是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只是安某要算他老人家第一个得意学生,分虽师生,情同骨肉。3、情同手足(qíngtóngshǒuzú),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焦祖尧《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王志嘉的父亲王德新,和朱德泉从小跟着一个师傅学徒,师兄弟情同手足。”4、唇齿相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húnchǐxiāngyī,指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高丽王倒也识见宏远,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唇齿相依,不宜改图。5、似水如鱼,读音是sìshuǐrúyú,是指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多指男女情人。明·张凤翼《红拂记·传奇大意》:“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Ⅲ形容合作得成功、配合非常密切的成语天衣无缝【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专出什属么毛病。【出自】: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示例】: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例句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Ⅳ形容事物连接的很紧密的词语或成语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休戚与共同舟共济水乳交融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辅车相依如影随形Ⅳ形容事物连接的很紧密的词语或成语休戚与共【拼音】:xiūqīyǔgòng【解释】: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呼吸共命运水乳交融珠联璧合盘根错节息息相关天衣无缝Ⅵ形容“融合”的成语有哪些浑然一体【húnrányītǐ】释义:指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内,布置规整容,结构严谨。融为一体【róngwéiyītǐ】释义:融:融合,结合,调和。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水乳交融【shuǐrǔjiāoróng】释义: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先辨淄渑【xiānbiànzīmiǎn】释义:淄、渑二水的味道不同,分开能辨别,合起来无法分辨。泛指事物融合后难以分辨。意境融彻【yìjìngróngchè】释义:是指在文艺创作中所描画的生活图景与表现的思想内涵完全融合在一起。Ⅶ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有唇齿相依,脉脉相通,难舍难分,不分彼此,休戚相关等。1.唇齿相依[chúnchǐxiāngyī]【解释】: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出自】:《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示例】:高丽王倒也识见宏远,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不宜改图。◎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形容国家、地区、人际之间的关系2.脉脉相通[màimàixiāngtōng]【解释】: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出自】: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关系密切3.难舍难分[nánshěnánfēn]【解释】: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不免盟山誓海,难舍难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感情深厚4.不分彼此[bùfēnbǐcǐ]【解释】:彼:那,对方;此:这,我方。不分这个和那个。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出自】: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示例】: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我俩原是~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回【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是自己人,不必见外,作客套话5.休戚相关[xiūqīxiāngguān]【解释】: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出自】:《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示例】:岂可委之荒野,任凭暴露,全无一点~之意。◎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Ⅷ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至少8个)难舍难分难舍难分,成语,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寸步不离寸步不离,汉语成语,拼音:cùnbùbùlí,释义: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亲密无间亲密无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īnmìwújiàn,意思是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赞》。形影不离形影不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íngyǐngbùlí,意思是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如胶如漆如胶如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rújiāorúqī,意思是像胶和漆那样粘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情同手足情同手足,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情逾骨肉情逾骨肉,发音:qíngyúgǔròu释疑:逾:超过;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感情极其深厚。患难之交患难之交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uànnànzhījiāo,指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相濡以沫相濡以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ngrúyǐmò,相:外相;濡:沾湿;沫:唾沫。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对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8)形容结合紧密的成语扩展阅读:表示“之最”的成语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大的手--一手遮天最高的人--顶天立地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最昂贵的文章--一字千金Ⅸ形容紧密的成语Ⅹ形容配合的非常好的成语配合默契、齐心协力、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携手并肩、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齐头并进天衣无缝,心有灵犀天衣无缝tiānyīwúfèng[释义]天上神仙的衣服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语出]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正音]缝;不能读作“fénɡ”。[辨形]缝;不能写作“逢”。[近义]完美无缺浑然一体[反义]千疮百孔漏洞百出[用法]用作褒义。可多用于诗文等。一般作谓语、状语、补语。[结构]主谓式。[辨析]~和“完美无缺”都有“十分完美”之意。但~指事物精巧美妙;没有破绽;而“完美无缺”只形容极其完美;可用于人;而~不能。
2023-07-12 08:58:251

关系紧密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结合紧密的成语?Ⅰ形容关系十分融洽,或结合很紧密。跟水有关成语水乳交融:shuǐrǔjiāoróng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专很紧密。语出属《老残游记》第十九回:“﹝许亮﹞几日工夫,同吴二搅得水乳交融。”朱自清《锺明<呕心苦唇录>序》:“他能让读者和他水乳交融--至少在读他的文字时如此。”比喻意气相投,感情融洽。【近义词】浑然一体、难分难解、如胶似漆、胶漆相投、似漆如胶、融为一体、合二为一【反义词】格格不入、若即若离、针锋相对、方枘圆凿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Ⅱ形容关系十分紧密成语形容关系十分紧密成语:脉脉相通、情同骨肉、情同手足、唇齿相依、似水如鱼。1、脉脉相通,màimàixiāngtōng,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出处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2、情同骨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íngtónggǔròu,意思是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只是安某要算他老人家第一个得意学生,分虽师生,情同骨肉。3、情同手足(qíngtóngshǒuzú),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焦祖尧《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王志嘉的父亲王德新,和朱德泉从小跟着一个师傅学徒,师兄弟情同手足。”4、唇齿相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húnchǐxiāngyī,指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高丽王倒也识见宏远,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唇齿相依,不宜改图。5、似水如鱼,读音是sìshuǐrúyú,是指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多指男女情人。明·张凤翼《红拂记·传奇大意》:“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Ⅲ形容合作得成功、配合非常密切的成语天衣无缝【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专出什属么毛病。【出自】: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示例】: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例句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Ⅳ形容事物连接的很紧密的词语或成语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休戚与共同舟共济水乳交融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辅车相依如影随形Ⅳ形容事物连接的很紧密的词语或成语休戚与共【拼音】:xiūqīyǔgòng【解释】: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呼吸共命运水乳交融珠联璧合盘根错节息息相关天衣无缝Ⅵ形容“融合”的成语有哪些浑然一体【húnrányītǐ】释义:指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内,布置规整容,结构严谨。融为一体【róngwéiyītǐ】释义:融:融合,结合,调和。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水乳交融【shuǐrǔjiāoróng】释义: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先辨淄渑【xiānbiànzīmiǎn】释义:淄、渑二水的味道不同,分开能辨别,合起来无法分辨。泛指事物融合后难以分辨。意境融彻【yìjìngróngchè】释义:是指在文艺创作中所描画的生活图景与表现的思想内涵完全融合在一起。Ⅶ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有唇齿相依,脉脉相通,难舍难分,不分彼此,休戚相关等。1.唇齿相依[chúnchǐxiāngyī]【解释】: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出自】:《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示例】:高丽王倒也识见宏远,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不宜改图。◎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形容国家、地区、人际之间的关系2.脉脉相通[màimàixiāngtōng]【解释】: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出自】: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关系密切3.难舍难分[nánshěnánfēn]【解释】: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不免盟山誓海,难舍难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感情深厚4.不分彼此[bùfēnbǐcǐ]【解释】:彼:那,对方;此:这,我方。不分这个和那个。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出自】: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示例】: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我俩原是~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回【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是自己人,不必见外,作客套话5.休戚相关[xiūqīxiāngguān]【解释】: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出自】:《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示例】:岂可委之荒野,任凭暴露,全无一点~之意。◎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Ⅷ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至少8个)难舍难分难舍难分,成语,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寸步不离寸步不离,汉语成语,拼音:cùnbùbùlí,释义: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亲密无间亲密无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īnmìwújiàn,意思是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赞》。形影不离形影不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íngyǐngbùlí,意思是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如胶如漆如胶如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rújiāorúqī,意思是像胶和漆那样粘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情同手足情同手足,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情逾骨肉情逾骨肉,发音:qíngyúgǔròu释疑:逾:超过;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感情极其深厚。患难之交患难之交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uànnànzhījiāo,指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相濡以沫相濡以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ngrúyǐmò,相:外相;濡:沾湿;沫:唾沫。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对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8)形容结合紧密的成语扩展阅读:表示“之最”的成语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大的手--一手遮天最高的人--顶天立地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最昂贵的文章--一字千金Ⅸ形容紧密的成语Ⅹ形容配合的非常好的成语配合默契、齐心协力、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携手并肩、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齐头并进天衣无缝,心有灵犀天衣无缝tiānyīwúfèng[释义]天上神仙的衣服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语出]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正音]缝;不能读作“fénɡ”。[辨形]缝;不能写作“逢”。[近义]完美无缺浑然一体[反义]千疮百孔漏洞百出[用法]用作褒义。可多用于诗文等。一般作谓语、状语、补语。[结构]主谓式。[辨析]~和“完美无缺”都有“十分完美”之意。但~指事物精巧美妙;没有破绽;而“完美无缺”只形容极其完美;可用于人;而~不能。
2023-07-12 08:58:341

形容结合紧密的词语

形容结合紧密的成语?Ⅰ形容关系十分融洽,或结合很紧密。跟水有关成语水乳交融:shuǐrǔjiāoróng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专很紧密。语出属《老残游记》第十九回:“﹝许亮﹞几日工夫,同吴二搅得水乳交融。”朱自清《锺明<呕心苦唇录>序》:“他能让读者和他水乳交融--至少在读他的文字时如此。”比喻意气相投,感情融洽。【近义词】浑然一体、难分难解、如胶似漆、胶漆相投、似漆如胶、融为一体、合二为一【反义词】格格不入、若即若离、针锋相对、方枘圆凿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Ⅱ形容关系十分紧密成语形容关系十分紧密成语:脉脉相通、情同骨肉、情同手足、唇齿相依、似水如鱼。1、脉脉相通,màimàixiāngtōng,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出处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2、情同骨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íngtónggǔròu,意思是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只是安某要算他老人家第一个得意学生,分虽师生,情同骨肉。3、情同手足(qíngtóngshǒuzú),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焦祖尧《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王志嘉的父亲王德新,和朱德泉从小跟着一个师傅学徒,师兄弟情同手足。”4、唇齿相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húnchǐxiāngyī,指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高丽王倒也识见宏远,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唇齿相依,不宜改图。5、似水如鱼,读音是sìshuǐrúyú,是指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多指男女情人。明·张凤翼《红拂记·传奇大意》:“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Ⅲ形容合作得成功、配合非常密切的成语天衣无缝【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专出什属么毛病。【出自】: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示例】: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例句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Ⅳ形容事物连接的很紧密的词语或成语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休戚与共同舟共济水乳交融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辅车相依如影随形Ⅳ形容事物连接的很紧密的词语或成语休戚与共【拼音】:xiūqīyǔgòng【解释】: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呼吸共命运水乳交融珠联璧合盘根错节息息相关天衣无缝Ⅵ形容“融合”的成语有哪些浑然一体【húnrányītǐ】释义:指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内,布置规整容,结构严谨。融为一体【róngwéiyītǐ】释义:融:融合,结合,调和。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水乳交融【shuǐrǔjiāoróng】释义: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先辨淄渑【xiānbiànzīmiǎn】释义:淄、渑二水的味道不同,分开能辨别,合起来无法分辨。泛指事物融合后难以分辨。意境融彻【yìjìngróngchè】释义:是指在文艺创作中所描画的生活图景与表现的思想内涵完全融合在一起。Ⅶ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有唇齿相依,脉脉相通,难舍难分,不分彼此,休戚相关等。1.唇齿相依[chúnchǐxiāngyī]【解释】: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出自】:《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示例】:高丽王倒也识见宏远,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不宜改图。◎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形容国家、地区、人际之间的关系2.脉脉相通[màimàixiāngtōng]【解释】: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出自】: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关系密切3.难舍难分[nánshěnánfēn]【解释】: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不免盟山誓海,难舍难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感情深厚4.不分彼此[bùfēnbǐcǐ]【解释】:彼:那,对方;此:这,我方。不分这个和那个。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出自】: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示例】: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我俩原是~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回【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是自己人,不必见外,作客套话5.休戚相关[xiūqīxiāngguān]【解释】: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出自】:《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示例】:岂可委之荒野,任凭暴露,全无一点~之意。◎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Ⅷ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至少8个)难舍难分难舍难分,成语,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寸步不离寸步不离,汉语成语,拼音:cùnbùbùlí,释义: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亲密无间亲密无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īnmìwújiàn,意思是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赞》。形影不离形影不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íngyǐngbùlí,意思是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如胶如漆如胶如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rújiāorúqī,意思是像胶和漆那样粘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情同手足情同手足,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情逾骨肉情逾骨肉,发音:qíngyúgǔròu释疑:逾:超过;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感情极其深厚。患难之交患难之交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uànnànzhījiāo,指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相濡以沫相濡以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ngrúyǐmò,相:外相;濡:沾湿;沫:唾沫。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对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8)形容结合紧密的成语扩展阅读:表示“之最”的成语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大的手--一手遮天最高的人--顶天立地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最昂贵的文章--一字千金Ⅸ形容紧密的成语Ⅹ形容配合的非常好的成语配合默契、齐心协力、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携手并肩、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齐头并进天衣无缝,心有灵犀天衣无缝tiānyīwúfèng[释义]天上神仙的衣服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语出]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正音]缝;不能读作“fénɡ”。[辨形]缝;不能写作“逢”。[近义]完美无缺浑然一体[反义]千疮百孔漏洞百出[用法]用作褒义。可多用于诗文等。一般作谓语、状语、补语。[结构]主谓式。[辨析]~和“完美无缺”都有“十分完美”之意。但~指事物精巧美妙;没有破绽;而“完美无缺”只形容极其完美;可用于人;而~不能。
2023-07-12 08:58:411

形容结合紧密的成语。

形容结合紧密的成语?Ⅰ形容关系十分融洽,或结合很紧密。跟水有关成语水乳交融:shuǐrǔjiāoróng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专很紧密。语出属《老残游记》第十九回:“﹝许亮﹞几日工夫,同吴二搅得水乳交融。”朱自清《锺明<呕心苦唇录>序》:“他能让读者和他水乳交融--至少在读他的文字时如此。”比喻意气相投,感情融洽。【近义词】浑然一体、难分难解、如胶似漆、胶漆相投、似漆如胶、融为一体、合二为一【反义词】格格不入、若即若离、针锋相对、方枘圆凿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Ⅱ形容关系十分紧密成语形容关系十分紧密成语:脉脉相通、情同骨肉、情同手足、唇齿相依、似水如鱼。1、脉脉相通,màimàixiāngtōng,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出处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2、情同骨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íngtónggǔròu,意思是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只是安某要算他老人家第一个得意学生,分虽师生,情同骨肉。3、情同手足(qíngtóngshǒuzú),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焦祖尧《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王志嘉的父亲王德新,和朱德泉从小跟着一个师傅学徒,师兄弟情同手足。”4、唇齿相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húnchǐxiāngyī,指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高丽王倒也识见宏远,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唇齿相依,不宜改图。5、似水如鱼,读音是sìshuǐrúyú,是指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多指男女情人。明·张凤翼《红拂记·传奇大意》:“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Ⅲ形容合作得成功、配合非常密切的成语天衣无缝【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专出什属么毛病。【出自】: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示例】: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例句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Ⅳ形容事物连接的很紧密的词语或成语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休戚与共同舟共济水乳交融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辅车相依如影随形Ⅳ形容事物连接的很紧密的词语或成语休戚与共【拼音】:xiūqīyǔgòng【解释】: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呼吸共命运水乳交融珠联璧合盘根错节息息相关天衣无缝Ⅵ形容“融合”的成语有哪些浑然一体【húnrányītǐ】释义:指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内,布置规整容,结构严谨。融为一体【róngwéiyītǐ】释义:融:融合,结合,调和。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水乳交融【shuǐrǔjiāoróng】释义: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先辨淄渑【xiānbiànzīmiǎn】释义:淄、渑二水的味道不同,分开能辨别,合起来无法分辨。泛指事物融合后难以分辨。意境融彻【yìjìngróngchè】释义:是指在文艺创作中所描画的生活图景与表现的思想内涵完全融合在一起。Ⅶ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有唇齿相依,脉脉相通,难舍难分,不分彼此,休戚相关等。1.唇齿相依[chúnchǐxiāngyī]【解释】: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出自】:《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示例】:高丽王倒也识见宏远,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不宜改图。◎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形容国家、地区、人际之间的关系2.脉脉相通[màimàixiāngtōng]【解释】: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出自】: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关系密切3.难舍难分[nánshěnánfēn]【解释】: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不免盟山誓海,难舍难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感情深厚4.不分彼此[bùfēnbǐcǐ]【解释】:彼:那,对方;此:这,我方。不分这个和那个。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出自】: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示例】: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我俩原是~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回【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是自己人,不必见外,作客套话5.休戚相关[xiūqīxiāngguān]【解释】: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出自】:《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示例】:岂可委之荒野,任凭暴露,全无一点~之意。◎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Ⅷ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至少8个)难舍难分难舍难分,成语,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寸步不离寸步不离,汉语成语,拼音:cùnbùbùlí,释义: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亲密无间亲密无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īnmìwújiàn,意思是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赞》。形影不离形影不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íngyǐngbùlí,意思是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如胶如漆如胶如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rújiāorúqī,意思是像胶和漆那样粘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情同手足情同手足,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情逾骨肉情逾骨肉,发音:qíngyúgǔròu释疑:逾:超过;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感情极其深厚。患难之交患难之交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uànnànzhījiāo,指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相濡以沫相濡以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ngrúyǐmò,相:外相;濡:沾湿;沫:唾沫。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对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8)形容结合紧密的成语扩展阅读:表示“之最”的成语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大的手--一手遮天最高的人--顶天立地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最昂贵的文章--一字千金Ⅸ形容紧密的成语Ⅹ形容配合的非常好的成语配合默契、齐心协力、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携手并肩、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齐头并进天衣无缝,心有灵犀天衣无缝tiānyīwúfèng[释义]天上神仙的衣服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语出]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正音]缝;不能读作“fénɡ”。[辨形]缝;不能写作“逢”。[近义]完美无缺浑然一体[反义]千疮百孔漏洞百出[用法]用作褒义。可多用于诗文等。一般作谓语、状语、补语。[结构]主谓式。[辨析]~和“完美无缺”都有“十分完美”之意。但~指事物精巧美妙;没有破绽;而“完美无缺”只形容极其完美;可用于人;而~不能。
2023-07-12 08:58:481

形容结合紧密的成语?

形容结合紧密的成语?Ⅰ形容关系十分融洽,或结合很紧密。跟水有关成语水乳交融:shuǐrǔjiāoróng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专很紧密。语出属《老残游记》第十九回:“﹝许亮﹞几日工夫,同吴二搅得水乳交融。”朱自清《锺明<呕心苦唇录>序》:“他能让读者和他水乳交融--至少在读他的文字时如此。”比喻意气相投,感情融洽。【近义词】浑然一体、难分难解、如胶似漆、胶漆相投、似漆如胶、融为一体、合二为一【反义词】格格不入、若即若离、针锋相对、方枘圆凿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Ⅱ形容关系十分紧密成语形容关系十分紧密成语:脉脉相通、情同骨肉、情同手足、唇齿相依、似水如鱼。1、脉脉相通,màimàixiāngtōng,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出处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2、情同骨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íngtónggǔròu,意思是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只是安某要算他老人家第一个得意学生,分虽师生,情同骨肉。3、情同手足(qíngtóngshǒuzú),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焦祖尧《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王志嘉的父亲王德新,和朱德泉从小跟着一个师傅学徒,师兄弟情同手足。”4、唇齿相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húnchǐxiāngyī,指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高丽王倒也识见宏远,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唇齿相依,不宜改图。5、似水如鱼,读音是sìshuǐrúyú,是指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多指男女情人。明·张凤翼《红拂记·传奇大意》:“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Ⅲ形容合作得成功、配合非常密切的成语天衣无缝【解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专出什属么毛病。【出自】: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示例】: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例句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Ⅳ形容事物连接的很紧密的词语或成语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休戚与共同舟共济水乳交融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辅车相依如影随形Ⅳ形容事物连接的很紧密的词语或成语休戚与共【拼音】:xiūqīyǔgòng【解释】: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呼吸共命运水乳交融珠联璧合盘根错节息息相关天衣无缝Ⅵ形容“融合”的成语有哪些浑然一体【húnrányītǐ】释义:指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内,布置规整容,结构严谨。融为一体【róngwéiyītǐ】释义:融:融合,结合,调和。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水乳交融【shuǐrǔjiāoróng】释义: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先辨淄渑【xiānbiànzīmiǎn】释义:淄、渑二水的味道不同,分开能辨别,合起来无法分辨。泛指事物融合后难以分辨。意境融彻【yìjìngróngchè】释义:是指在文艺创作中所描画的生活图景与表现的思想内涵完全融合在一起。Ⅶ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有唇齿相依,脉脉相通,难舍难分,不分彼此,休戚相关等。1.唇齿相依[chúnchǐxiāngyī]【解释】: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出自】:《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示例】:高丽王倒也识见宏远,道大宋与辽百年和好,~,不宜改图。◎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形容国家、地区、人际之间的关系2.脉脉相通[màimàixiāngtōng]【解释】: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出自】: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关系密切3.难舍难分[nánshěnánfēn]【解释】: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不免盟山誓海,难舍难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感情深厚4.不分彼此[bùfēnbǐcǐ]【解释】:彼:那,对方;此:这,我方。不分这个和那个。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出自】: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示例】: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我俩原是~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回【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是自己人,不必见外,作客套话5.休戚相关[xiūqīxiāngguān]【解释】: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出自】:《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示例】:岂可委之荒野,任凭暴露,全无一点~之意。◎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Ⅷ形容关系密切的成语(至少8个)难舍难分难舍难分,成语,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寸步不离寸步不离,汉语成语,拼音:cùnbùbùlí,释义: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亲密无间亲密无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īnmìwújiàn,意思是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赞》。形影不离形影不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íngyǐngbùlí,意思是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如胶如漆如胶如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rújiāorúqī,意思是像胶和漆那样粘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情同手足情同手足,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情逾骨肉情逾骨肉,发音:qíngyúgǔròu释疑:逾:超过;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感情极其深厚。患难之交患难之交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uànnànzhījiāo,指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相濡以沫相濡以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ngrúyǐmò,相:外相;濡:沾湿;沫:唾沫。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对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8)形容结合紧密的成语扩展阅读:表示“之最”的成语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大的手--一手遮天最高的人--顶天立地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最昂贵的文章--一字千金Ⅸ形容紧密的成语Ⅹ形容配合的非常好的成语配合默契、齐心协力、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携手并肩、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齐头并进天衣无缝,心有灵犀天衣无缝tiānyīwúfèng[释义]天上神仙的衣服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语出]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正音]缝;不能读作“fénɡ”。[辨形]缝;不能写作“逢”。[近义]完美无缺浑然一体[反义]千疮百孔漏洞百出[用法]用作褒义。可多用于诗文等。一般作谓语、状语、补语。[结构]主谓式。[辨析]~和“完美无缺”都有“十分完美”之意。但~指事物精巧美妙;没有破绽;而“完美无缺”只形容极其完美;可用于人;而~不能。
2023-07-12 08:58:541

唯恐的意思是什么

担心,害怕!
2023-07-12 08:59:1610

风靡全球的意思

风靡全球:像风吹倒草木一样,比喻事物迅速的流行开来。
2023-07-12 08:59:541

李大钊讴歌十月革命的著作是()

李大钊讴歌十月革命的著作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Bolshevism的胜利》 正确答案:《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
2023-07-12 09:00:001

恐怕的解释恐怕的解释是什么

恐怕的词语解释是:恐怕kǒngpà。(1)表示估计并担心。(2)表示估计,相当于“大概”、“也许”。恐怕的词语解释是:恐怕kǒngpà。(1)表示估计并担心。(2)表示估计,相当于“大概”、“也许”。词性是:副词。结构是:恐(上下结构)怕(左右结构)。拼音是:kǒngpà。注音是:ㄎㄨㄥˇㄆㄚ_。恐怕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畏惧。引《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心惊恐怕牛羊吼,头痛生曾(憎)乳酪毡。”《前汉书平话》卷下:“御案上,太后见刘泽身长一丈,状貌如神,有恐怕之意。”《西游补》第三回:“当时天里嚷住,我们也有些恐怕。”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战争固为他们所反对,但是他们也不恐怕战争。”⒉副词。表示估计、担心或疑虑。引《朱子语类》卷八九:“问丧礼制度节目,曰:‘恐怕《仪礼》也难行。"”《儒林外史》第十五回:“这鞋和衣服,恐怕路上冷,早晚穿穿。”巴金《家》七:“那时候恐怕也说不上爱。他们两个不过年纪相当,性情投合罢了。”二、国语词典畏惧担心。词语翻译英语fear,todread,I"mafraidthat...,perhaps,maybe德语etwa,vielleicht,befürchten,dass法语peut-être,craindre,avoirpeurque三、网络解释恐怕恐怕,汉语词汇。拼音:kǒngpà释义:(1)[I"mafraid]∶表示估计并担心(2)[perhaps;maybe]∶表示估计,相当于“大概”、“也许”关于恐怕的近义词生怕惟恐可能害怕唯恐惧怕或者也许或许只怕关于恐怕的反义词不必必定关于恐怕的诗句恐怕贫儿思旧债只恐怕你铁打的心肠也泪如梭恐怕那懑知後关于恐怕的成语恐后争先惊恐不安人怕出名猪怕壮惊恐万状天不怕,地不怕惶恐不安争先恐后争前恐后怕痛怕痒恐后无凭关于恐怕的词语恐后无凭惊恐万状恐后争先有恃无恐争先恐后惊恐不安争前恐后惶恐不安关于恐怕的造句1、他特别喜欢买书,要不是常常感到汝南月旦,他家里恐怕早就变成图书馆了。2、自此一别,天涯海角,恐怕我们很难碰面了。3、尽避对冲基金做出了这样的努力,恐怕也会哀鸿遍野。4、研究古迹不比游山玩水,走马看花所得的浮光掠影恐怕无济于事。5、唐代虽有不少着名诗人,但恐怕只有杜甫能和李白分庭抗礼吧!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恐怕的详细信息
2023-07-12 09:00:141

卖乖弄俏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卖乖弄俏 【标准发音】:mài guāi nng qiào 【繁体写法】:卖乖弄俏 【卖乖弄俏是什么意思】:形容卖弄聪明,故作媚态 【卖乖弄俏成语接龙】:生炒热卖 → 卖乖弄俏 → 俏成俏败 【用法分析】:作谓语、定语;指故作媚态 【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弄 ① nng 玩弄;② lng 弄堂。 【出处说明】: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对于德国军国主义的胜利,不是联合国的胜利,更不是我国徒事内争托名参战的军人和那投机取巧、卖乖弄俏的政客的.胜利。” 【对应近义词】:装疯卖傻 【卖乖弄俏的造句示例】: 他在那儿卖乖弄俏为的是哗众取宠
2023-07-12 09:0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