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穿井得一人》作者是谁?

2023-05-19 11:18:27
共1条回复
tt白

吕不韦。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

启示我们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相关推荐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如下:一、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二、翻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三、启示1、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2、不要轻信流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2022-12-29 20:29:541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作者《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2022-12-29 20:30:082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翻译: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得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注释:1、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2、而:于是,就。3、溉汲:打水浇田。4、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5、居:停留。6、于: 被。7、及:待,等到。8、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9、道:讲述。10、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11、对:应答,回答。12、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启示:1、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2、不要轻信流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2022-12-29 20:30:181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折叠   【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注释】   1氏:姓。   2溉汲取水汲水浇田:溉音gai浇灌。汲音jí。从井里打水。   3及:等到。   4 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5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6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7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   8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   9闻之于宋君:指这件事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面。   10国人:指城都的人。   11对:回答。   12者:人。   13诸:情况。
2022-12-29 20:30:391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及翻译

1. 穿井得一人的原文与译文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明情况,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拓展资料:出处:《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本则录音由梓君朗读 )。注释: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作者简介: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5653931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 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 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2.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全文翻译 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但是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是得到一个活人”,便到处传谣言。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 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穿井得一人 3.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全文翻译 《穿井得一人》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朝的一位丁氏,家里没有井,常到外面去担水,他又经常在外居住,便请人到他家钻井,他告诉别人说:“我钻一口井就是获得一个劳动力。” 有听说的又传给别人说:“丁氏钻井得到一个人。”本国的人就这样道听途说传着,被宋朝的国君知道了,国君便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 丁氏对询问的人说:“是一口井使我减少了一个人的工作量,并非从井中挖出一个人 。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这样会误事的。 4.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译文: 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扩展资料: 一、文章注释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 被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二、出处 出典故,意思是打好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远处提水。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三、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穿井得一人。 5. 文言文 穿井得人 全文翻译 ” 有人听到这话,丁家的人回答说。 宋君。 有闻而传之者曰,以致以讹传讹。” [提示]:“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介词。 ⑦使——使用,从井里打水:“丁氏穿井得一人:“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传播说: 这则寓言提醒人们:古代国都也称“国”。溉原文] 宋之丁氏。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听到风就是雨。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引进主动者。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国。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指劳动力,不要人云亦云。汲: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家无井而出溉汲:“吾穿井得一人”,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音ji,常一人居外。 于:“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听到什么传闻之后:音gai:“得一人之使⑦。” 《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浇灌。 ③及——等到:代词:当“被”讲,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介词,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告人曰,便对别人说,闻之于宋君⑤。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⑥,须到外面打水浇地。 之。于,家中没有井,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当“向”讲:宋国国君,丁氏对曰。 穿井得一人 [译文]。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国人道之④。 第③其家穿井,是“闻”的宾语。 6.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的译翻译 翻译如下: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注释: 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及:等到。 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宋国国君。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使:使用,指劳动力。 扩展资料: 作者详细资料: 吕不韦(战国末年秦国丞相 前292年—前235年) 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 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7. 穿井得人 文言文 翻译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第③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④,闻之于宋君⑤。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⑥,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⑦,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 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穿井得一人。 8. 穿井得人全文翻译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摇啊摇 《穿井得人》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 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宋国国君。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2022-12-29 20:30:461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宋国一家姓丁的人家,家里无井,所以经常需要派一个人出去打水。后来他家打了水井,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得到了一个人(力)”,之后这个消息被演化成“丁氏家中打井挖到了一个人”。《穿井得一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译文:宋国一家姓丁的人家,家里无井,所以经常需要排一个人出去打水。后来他家打了水井,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得到了一个人”,之后这个消息被演化成“丁氏家中打井挖到了一个人”。由此,宋国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2022-12-29 20:30:531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篇1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 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明情况,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注释: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篇2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2022-12-29 20:30:591

穿井得一人的文言文翻译

穿井得一人出于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下面我整理了关于穿井得一人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注释】 1氏:姓。 2溉汲取水汲水浇田:溉音gai浇灌。汲音jí。从井里打水。 3及:等到。 4 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5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6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7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 8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 9闻之于宋君:指这件事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面。 10国人:指城都的人。 11对:回答。 12者:人。 13诸:情况。
2022-12-29 20:31:061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宋国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就外出打水浇田,经常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挖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挖水井得到一个人。”有听闻了这件事的人就转述说:“丁氏挖井得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传播这件事,使宋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命令人向丁氏问这件事,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里得到了一个人。”听到像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有听到。   《穿井得一人》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注释   1、穿:挖掘,开凿。   2、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3、丁氏:丁是姓氏;丁氏泛指“姓丁的人”;但也有观点认为;古代妇女的称呼大多为姓加氏字。所以应该译为姓丁的妇女;尚存疑。为避免误解;泛译为“姓丁的人”。   4、而:于是,就。   5、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6、居:停留。   7、于:给。   8、及:待,等到。   9、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10、道:讲述。   11、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12、令:派遣。   13、对:应答,回答。   14、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15、求闻之若此:求,听闻。闻,传闻。之,倒装的标志,不译,翻译顺序为求若此闻之。若此,像这样的。   16、若此:像这样,如此。   17、不若:不如。   《穿井得一人》赏析   该则故事说明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穿井得一人》创作背景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穿井得一人》作者介绍   《吕氏春秋》为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2022-12-29 20:31:121

穿井得一人的文言文和翻译

   穿井得一人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穿井得一人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穿井得一人》阅读答案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一,日:“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吕氏春秋 察传》   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2.解释加点的词:   及其家( ) 道之( )   《穿井得一人》阅读答案文章《穿井得一人》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道之/……宋君/宋君……丁氏/丁氏对曰/   《穿井得一人》阅读答案阅读答案2.到,等到。 传说。   3.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2022-12-29 20:31:191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翻译是什么?

穿井得一人 出于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1)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 (2)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í,从井里打水. (3)及:等到. (4)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5)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6)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7)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 (8)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 (9)闻之于宋君:指这件事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面. (10)国人:指城都的人. (11)对:回答. (12)宋之丁氏家无井:“之”助词,的. (13)有闻而传之者曰:“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4)国人道之:“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5)闻之于宋君:“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7)得一人之使:“之”助词,的. (18)求能之若此:“之”定语后置标志. (19)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君的耳朵里.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来得好啊. 【释词】 “氏”:姓. “溉汲”:取水. “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均可). “使”:使用. "者”:的人. “对”:回答. 【释“之”】 宋之丁氏家无井: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曰: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闻之于宋君: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标志. 【被动句】 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2022-12-29 20:31:301

穿井得一人的文言文翻译

穿井得人原是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却传说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用来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穿井得人》属于初中必学文言文。下面请欣赏我为大家带来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翻译;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2022-12-29 20:31:361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全文翻译

《穿井得一人》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朝的一位丁氏,家里没有井,常到外面去担水,他又经常在外居住,便请人到他家钻井,他告诉别人说:“我钻一口井就是获得一个劳动力。” 有听说的又传给别人说:“丁氏钻井得到一个人。”本国的人就这样道听途说传着,被宋朝的国君知道了,国君便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 丁氏对询问的人说:“是一口井使我减少了一个人的工作量,并非从井中挖出一个人 。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这样会误事的。
2022-12-29 20:31:423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的译翻译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灌溉,经常要派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人(力)。”有听到这话便到处传播消息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讲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打井获得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呀!
2022-12-29 20:32:024

穿井得一人翻译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灌溉,经常要派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力。”有听到这话便到处传播消息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讲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打井获得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呀! 读后感想: 不要为盲从,以讹传讹;要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以辨真伪。
2022-12-29 20:32:252

跪求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的译文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灌溉,经常要派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人(力)。”有听到这话便到处传播消息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讲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打井获得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呀!
2022-12-29 20:32:383

文言文 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朝的一位丁氏,家里没有井,常到外面去担水,他又经常在外居住,便请人到他家钻井,他告诉别人说:“我钻一口井就是获得一个劳动力。” 有听说的又传给别人说:“丁氏钻井得到一个人。”本国的人就这样道听途说传着,被宋朝的国君知道了,国君便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 丁氏对询问的人说:“是一口井使我减少了一个人的工作量,并非从井中挖出一个人 。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来得好啊。 ================================ 宋之丁氏,家无井 氏(姓:姓氏,姓丁的人家) 及其家穿井 及(等到) 得一人之使 使(差遣,需要一个人来工作) 翻译句子: 1. 家无井,而出溉级。 他们家没有井,常到外面去担水。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本国的人就这样道听途说传着,(后来)被宋朝的国君知道了。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要为盲从,以讹传讹;要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以辨真伪。
2022-12-29 20:32:511

《穿井得一人》译文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灌溉,经常要派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人(力)。”有听到这话便到处传播消息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讲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打井获得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呀!
2022-12-29 20:32:581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加以分析。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如下: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文中说丁家打了一口井可以不用去挑水了,这样就可以空出来一个劳动力去干活,但是邻居却误以为从井里捞出一个人,并且一传十十传百,全国都知道了丁家从井里捞出一个人,然而这个信息很明显是错误的。因此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原文:《穿井得一人》作者:吕不韦朝代:先秦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扩展资料:《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穿井得一人》是一篇寓言,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传闻不可以不审察,否则就会犯下大错误。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例子,举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夫得言不可以不察”。同时进一步的提出分论点来阐明该观点,提出“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等为主要的两个分论观点。第三部分通过对上述部分的论证总结观点,并且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文章大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这个故事从丁氏的穿井引出传话的出入,说明传言易讹,凡事须亲自调查,这样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穿井得一人
2022-12-29 20:33:042

穿井得一人概括文章大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及其家穿井告人穿井得一人,闻之者传,传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丁氏,答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2022-12-29 20:33:147

穿井得一人翻译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

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1、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译文: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3、注释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
2022-12-29 20:34:011

穿井得一人的翻译原文

穿井得一人原文翻译如下: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穿井得一人文言文如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创作背景:《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这篇文章已被收入2016年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寓言四则》里(2017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教材调整,《寓言四则》课数上调至22课)。
2022-12-29 20:34:071

吕氏春秋察今穿井得一人这两则文言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
2022-12-29 20:34:212

设想一下,如果穿井得一人中宋君不知道,继写。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译文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扩展资料:《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这篇文章已被收入2016年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寓言四则》里 (2017年,由于教材调整,《寓言四则》课数上调至22课 。朗读人是梓君)。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穿井得一人
2022-12-29 20:34:312

穿井得一人字词翻译

是一口井使我减少了一个人的工作量,并非从井中挖出一个人
2022-12-29 20:34:402

穿井得一人的翻译。?

翻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但是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是得到一个活人”,便到处传谣言。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扩展资料:作者简介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穿井得一人
2022-12-29 20:34:491

(文言文)穿井得人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

穿井得人①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第③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④,闻之于宋君⑤。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⑥,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⑦,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穿井得一人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提示]: 这则寓言提醒人们:听到什么传闻之后,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以讹传讹。
2022-12-29 20:34:592

穿井得一人什么意思

穿井得一人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穿井得一人》寓意: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道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所有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凡事总要亲自调查研究,才能弄清楚真相。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意思就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就可以空闲出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远处提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散播谣言。《穿井得一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白话释义: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2022-12-29 20:35:091

与穿井得一人寓意相同的故事 要文言文的原文

穿井得一人寓意谣言不可信。类似的故事如“曾参杀人”、“三人成虎”等故事。三人成虎——《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曾参杀人——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2022-12-29 20:35:191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穿井得一人的翻译及原文如下:翻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启示:1、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2、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3、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2022-12-29 20:36:161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作者《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2022-12-29 20:36:413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的解释

1.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全文翻译 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但是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是得到一个活人”,便到处传谣言。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 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穿井得一人 2.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翻译是什么 穿井得一人 出于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1)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 (2)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í,从井里打水。 (3)及:等到。 (4)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5)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6)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7)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 (8)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 (9)闻之于宋君:指这件事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面。 (10)国人:指城都的人。 (11)对:回答。 (12)宋之丁氏家无井:“之”助词,的。 (13)有闻而传之者曰:“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4)国人道之:“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5)闻之于宋君:“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7)得一人之使:“之”助词,的。 (18)求能之若此:“之”定语后置标志。 (19)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君的耳朵里。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来得好啊。 【释词】 “氏”:姓。 “溉汲”:取水。 “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均可)。 “使”:使用。 "者”:的人。 “对”:回答。 【释“之”】 宋之丁氏家无井: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曰: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闻之于宋君: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标志。 【被动句】 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3.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的译翻译 翻译如下: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注释: 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及:等到。 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宋国国君。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使:使用,指劳动力。 扩展资料: 作者详细资料: 吕不韦(战国末年秦国丞相 前292年—前235年) 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 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4.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全文翻译 《穿井得一人》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朝的一位丁氏,家里没有井,常到外面去担水,他又经常在外居住,便请人到他家钻井,他告诉别人说:“我钻一口井就是获得一个劳动力。” 有听说的又传给别人说:“丁氏钻井得到一个人。”本国的人就这样道听途说传着,被宋朝的国君知道了,国君便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 丁氏对询问的人说:“是一口井使我减少了一个人的工作量,并非从井中挖出一个人 。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这样会误事的。 5.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译文: 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扩展资料: 一、文章注释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 被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二、出处 出典故,意思是打好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远处提水。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三、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穿井得一人。 6. 古文翻译: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释义: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此文出自春秋时代吕不韦所写的《吕氏春秋》。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 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秦始皇提供了执政的借鉴。 可惜,由于吕不韦个人的过失,使秦始皇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 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文章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文章简介:《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 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 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 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多达三千人。 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原来,吕不韦有他自己的见解。 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还有一个原因,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 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于战国时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吕氏春秋》以道为主融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体现了道家的优点与特色。 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刻舟求剑”的故事就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2022-12-29 20:37:001

穿井的一人的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全文翻译 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但是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是得到一个活人”,便到处传谣言。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 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穿井得一人 2. 穿井得一人的原文与译文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明情况,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拓展资料:出处:《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本则录音由梓君朗读 )。注释: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作者简介: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5653931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 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 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3.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译文: 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扩展资料: 一、文章注释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 被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二、出处 出典故,意思是打好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远处提水。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三、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穿井得一人。 4.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全文翻译 《穿井得一人》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朝的一位丁氏,家里没有井,常到外面去担水,他又经常在外居住,便请人到他家钻井,他告诉别人说:“我钻一口井就是获得一个劳动力。” 有听说的又传给别人说:“丁氏钻井得到一个人。”本国的人就这样道听途说传着,被宋朝的国君知道了,国君便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 丁氏对询问的人说:“是一口井使我减少了一个人的工作量,并非从井中挖出一个人 。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这样会误事的。 5.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翻译是什么 穿井得一人 出于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1)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 (2)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í,从井里打水。 (3)及:等到。 (4)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5)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6)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7)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 (8)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 (9)闻之于宋君:指这件事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面。 (10)国人:指城都的人。 (11)对:回答。 (12)宋之丁氏家无井:“之”助词,的。 (13)有闻而传之者曰:“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4)国人道之:“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5)闻之于宋君:“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7)得一人之使:“之”助词,的。 (18)求能之若此:“之”定语后置标志。 (19)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君的耳朵里。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来得好啊。 【释词】 “氏”:姓。 “溉汲”:取水。 “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均可)。 “使”:使用。 "者”:的人。 “对”:回答。 【释“之”】 宋之丁氏家无井: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曰: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闻之于宋君: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标志。 【被动句】 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6. 古文翻译: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释义: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此文出自春秋时代吕不韦所写的《吕氏春秋》。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 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秦始皇提供了执政的借鉴。 可惜,由于吕不韦个人的过失,使秦始皇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 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文章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文章简介:《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 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 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 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多达三千人。 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原来,吕不韦有他自己的见解。 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还有一个原因,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 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于战国时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吕氏春秋》以道为主融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体现了道家的优点与特色。 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刻舟求剑”的故事就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2022-12-29 20:37:051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作者《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2022-12-29 20:37:112

穿井得一人翻译及原文 穿井得一人翻译及原文欣赏

1、穿井得一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2022-12-29 20:37:291

穿井得一人的文言文翻译

穿井得一人出于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下面我整理了有关穿井得一人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注释】 1、氏:姓。 2、溉汲取水汲水浇田:溉音gai浇灌。汲音jí。从井里打水。 3、及:等到。 4、 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5、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6、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7、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 8、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 9、闻之于宋君:指这件事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面。 10、国人:指城都的人。 11、对:回答。 12、者:人。 13、诸:情况。 拓展知识: 《穿井得一人》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告诉人们要对传言持审慎的态度,要去审查、判断、辨别。这涉及到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属于哲学范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论述的过程中,还涉及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在《察传》这篇文章的结尾写道: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辞多类而非是,多类是而非。”言辞为什么很多似是而非呢?道理就在于语言的模糊性,和由此而产生的歧义性。造成这歧义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有语法方面的,有词汇方面的,有修辞方面的,如“吾穿井得一人”其中的“一人”按一般理解,那当然是“一个人”,可宋人丁氏说这句话时,却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即以“一人”代“一人之役使”,可就这个句子本身,却看不出是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因而就有了歧义,也就是造成谬误的可能。
2022-12-29 20:37:341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宋国一家姓丁的人家,家里无井,所以经常需要派一个人出去打水。后来他家打了水井,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得到了一个人(力)”,之后这个消息被演化成“丁氏家中打井挖到了一个人”。《穿井得一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译文:宋国一家姓丁的人家,家里无井,所以经常需要排一个人出去打水。后来他家打了水井,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得到了一个人”,之后这个消息被演化成“丁氏家中打井挖到了一个人”。由此,宋国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2022-12-29 20:37:391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篇1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 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明情况,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注释: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篇2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2022-12-29 20:37:451

穿井得一人的原文是什么?

意思是: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具体释义:1、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2、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前文的“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穿井得一人》,作者是吕不韦。扩展资料《穿井得一人》全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2022-12-29 20:37:501

穿井得一人原文翻译简短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翻译: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得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拓展资料】《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谣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2022-12-29 20:38:021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翻译是什么?

应该是“凿一口能容下一个人的井”吧。。。(不确定)
2022-12-29 20:38:184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讲究。。。。
2022-12-29 20:38:317

穿井得一人原文翻译

穿井得一人原文翻译如下: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作品赏析:全文讲述打出一口井得到一个活人的故事,借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但是他家打了水井之后,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丁家凿井得一人的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了国君的耳朵里。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回答只是节省一个空闲人的劳力,并非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所谓穿井得到一个活人,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因此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2022-12-29 20:39:161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的古今异义。

穿:古义是挖掘、开凿,今义是把衣、鞋、袜等套在身体相应部位上。道:古义是说,今义是道路。对:古义是回答,今义是正确。
2022-12-29 20:39:533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中的之字的意思

之的意思太多,要有完整的话才好分析
2022-12-29 20:40:143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作者《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2022-12-29 20:40:281

文言文 穿井得一人的道理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朝的一位丁氏,家里没有井,常到外面去担水,他又经常在外居住,便请人到他家钻井,他告诉别人说:“我钻一口井就是获得一个劳动力.” 有听说的又传给别人说:“丁氏钻井得到一个人.”本国的人就这样道听途说传着,被宋朝的国君知道了,国君便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 丁氏对询问的人说:“是一口井使我减少了一个人的工作量,并非从井中挖出一个人 .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来得好啊. 宋之丁氏,家无井 氏(姓:姓氏,姓丁的人家) 及其家穿井 及(等到) 得一人之使 使(差遣,需要一个人来工作) 翻译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级. 他们家没有井,常到外面去担水.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本国的人就这样道听途说传着,(后来)被宋朝的国君知道了.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要为盲从,以讹传讹;要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以辨真伪
2022-12-29 20:40:341

古文:穿井得一人

以下; 出于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2022-12-29 20:40:402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的翻译

1.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全文翻译 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但是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是得到一个活人”,便到处传谣言。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 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穿井得一人 2.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全文翻译 《穿井得一人》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朝的一位丁氏,家里没有井,常到外面去担水,他又经常在外居住,便请人到他家钻井,他告诉别人说:“我钻一口井就是获得一个劳动力。” 有听说的又传给别人说:“丁氏钻井得到一个人。”本国的人就这样道听途说传着,被宋朝的国君知道了,国君便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 丁氏对询问的人说:“是一口井使我减少了一个人的工作量,并非从井中挖出一个人 。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这样会误事的。 3.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译文: 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扩展资料: 一、文章注释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 被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二、出处 出典故,意思是打好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远处提水。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三、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穿井得一人。 4. 穿井得一人的原文与译文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明情况,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拓展资料:出处:《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本则录音由梓君朗读 )。注释: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作者简介: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5653931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 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 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5.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翻译: 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意思是打好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远处提水。 扩展资料: 《穿井得一人》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穿井得一人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穿井得一人 6.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翻译是什么 穿井得一人 出于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1)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 (2)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í,从井里打水。 (3)及:等到。 (4)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5)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6)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7)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 (8)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 (9)闻之于宋君:指这件事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面。 (10)国人:指城都的人。 (11)对:回答。 (12)宋之丁氏家无井:“之”助词,的。 (13)有闻而传之者曰:“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4)国人道之:“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5)闻之于宋君:“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7)得一人之使:“之”助词,的。 (18)求能之若此:“之”定语后置标志。 (19)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君的耳朵里。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来得好啊。 【释词】 “氏”:姓。 “溉汲”:取水。 “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均可)。 “使”:使用。 "者”:的人。 “对”:回答。 【释“之”】 宋之丁氏家无井: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曰: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闻之于宋君: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标志。 【被动句】 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7. 穿井得人全文翻译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摇啊摇 《穿井得人》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 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宋国国君。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8. 古文翻译: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释义: 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此文出自春秋时代吕不韦所写的《吕氏春秋》。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 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 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秦始皇提供了执政的借鉴。 可惜,由于吕不韦个人的过失,使秦始皇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 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文章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文章简介: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 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 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 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 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 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多达三千人。 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原来,吕不韦有他自己的见解。 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 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还有一个原因,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 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于战国时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吕氏春秋》以道为主融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体现了道家的优点与特色。 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刻舟求剑”的故事就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2022-12-29 20:41:021

穿井得一人实词虚词翻译

词语解释:崩坠:崩塌陷落。 亡wú:无,没有 寄:依靠,依附。晓:告知,开导 因:(于是) 积气:积累的气体 若:你。行止:行动 奈何:为什么 只使:纵使,即使中伤:击伤 积块:积聚的土块 四虚:四方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 解除,消除 然:……的样子。
2022-12-29 20:4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