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详细故事内容.

柳州80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四月二十八日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其实三国正史中最早出现的说法是“毒士”贾诩向凉州军后期首领李傕提出的“奉国家以征天下”.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其部将李傕等人便遣使诣长安求赦.当时掌权的司徒王允为人刚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逃回归乡里.贾诩当时因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在李傕军中任职,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们,对李傕等人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此计为众人采纳.李傕等以替董卓报仇为名,联络西凉军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后击败吕布,杀死王允,挟持了汉献帝,控制了东汉政府.   后来,袁绍的谋士沮授向袁绍献计,让其“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手下其他的谋士不赞成,《后汉书·袁绍传》:沮授说绍曰:“将军累叶台辅,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外托义兵,内实相图,未有忧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稸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曹操就比袁绍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换皇帝,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这个说法是可以讨论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团的人从来没有说过“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何去何从》一集中, 易中天先生告诉我们,曹操的谋士毛玠曾经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曹操采纳了谋士毛玠的建议,并予以实施.也就是说,曹操的路线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说法是人家说曹操的,比方说诸葛亮就说过这个话,他的说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意思一样的.也就是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话是曹操的敌人说他的,敌人的话不怎么靠得住吧!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没有人说过呢?有,谁呢?袁绍的谋士沮授,叫做“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手下其他的谋士不赞成,说这个皇帝现在是个废物啊,这么一个废物你把他接到我们这儿来干什么呢?你是朝拜他呢还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请示他呢还是不请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请示,我现在把他弄来以后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请示,皇帝万一意见和我们不一样怎么办呢?我是听他的呢还是不听他的呢?我听他的显得我们没分量,我不听他的我不又是违法吗?算了算了.袁绍怎么想呢?袁绍一想,这现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来的,而且董卓要废立皇帝的时候我袁绍是不干的,我现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当然我现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张的那个皇帝再扶起来,那个已经被董卓谋杀了,拉倒吧.那么这个事情袁绍一犹豫,曹操就抢先了一步.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在洛阳,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果断地采纳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想方设法把皇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县.
  编辑本段历史经过
  刘协从登基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是有皇帝之名而无皇帝之实.但他毕竟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谁掌握了他,谁就能以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地方割据政权发号施令.这个道理虽然简单,真正明白的人却不多,袁绍就不懂.   建安元年(196),袁绍谋臣沮授曾劝说他,如果能"西迎大驾,挟天子而令诸侯",就会收到没有谁"能御之"的功效.袁绍偏偏不听,觉得献帝是个废物,把他弄来还得养着,怪麻烦的.可见袁绍根本不是个政治家,虽然空有雄兵猛将,却不懂军事不过是政治的工具,最后难免失败.   而曹操更是早有此识.初平二年(191),曹操做东郡太守不久,皇室刘邈在献帝面前称赞曹操忠诚,曹操为此十分感激.初平三年(192),治中从事毛玠向他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他觉得是说到了点子上.   献帝东迁后,曹操觉得机会来了,当时宫中食用困乏,曹操便经常向献帝进献食品和器物.献帝还在洛阳时,曹操就曾向他进献过缝帐2顶,丝线10斤,山阳郡所产的甜梨2箱,稗枣2箱.献帝都许后,曹操更是经常进献,其中有桓帝时赐给他祖父曹腾的家藏器物,也有属下陆续搜寻到的一些宫中流失的器物.   迎接汉献帝来许昌,是曹操的另一个杰作.他最初提起此议时,只有荀彧赞同,并极力说明迎献帝的迫切性和对今后斗争的有利性,说这是一件"大顺"、"大略"、"大德"的事.但最初的迎接由于董承等人的阻拦并未如愿.后来董承为抵抗韩暹的势力暗召曹操到洛阳.部下董昭又提醒他只有把献帝迎到他的地盘许昌,方可成就大业,万事无虞.这样,曹操借口京都无粮,要送献帝到鲁阳就食,把献帝安全转抵许昌.建安元年(196),汉献帝迁都于许昌.   曹操对献帝的物质保障和适度尊重,果然得到了他所期待的巨大回报.献帝授给曹操节钺,录尚书事,任司隶校尉,迁都许昌后,又任命他为大将军,实际获取了高出于所有文臣武将的地位.   汉献帝刘协在许都虽然衣食无忧,却也无所事事.特别是虽然是贵为天子,曹操也还算尊重自己,但他却时时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曹操不断地诛除公卿大臣,不断地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建安元年八月,曹操进驻洛阳,立刻趁张杨、杨奉兵众在外,赶跑了韩暹,接着做了三件事: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谓"讨有罪";封董承、伏完等,谓"赏有功";追赐射声校尉沮俊,谓"矜死节".然后在第九天趁他人尚未来得及反应的情况下,迁帝都许,使皇帝摆脱其他势力的控制.此后,他还加紧步伐剪除异己,提高自己的权势.他首先向最有影响力的三公发难,罢免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其次诛杀议郎赵彦;再次是发兵征讨杨奉,解除近兵之忧;最后是一方面以天子名义谴责袁绍,打击其气焰,另一方面将大将军让予袁绍,稳定大敌.
  编辑本段历史分析
  曹操就比袁绍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换皇帝,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这个说法是可以讨论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团的人从来没有说过“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何去何从》一集中, 易中天先生告诉我们,曹操的谋士毛玠曾经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曹操采纳了谋士毛玠的建议,并予以实施.也就是说,曹操的路线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说法是人家说曹操的,比方说诸葛亮就说过这个话,他的说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意思一样的.也就是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话是曹操的敌人说他的,敌人的话不怎么靠得住吧!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没有人说过呢?有,谁呢?袁绍的谋士沮授,叫做“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手下其他的谋士不赞成,说这个皇帝现在是个废物啊,这么一个废物你把他接到我们这儿来干什么呢?你是朝拜他呢还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请示他呢还是不请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请示,我现在把他弄来以后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请示,皇帝万一意见和我们不一样怎么办呢?我是听他的呢还是不听他的呢?我听他的显得我们没分量,我不听他的我不又是违法吗?算了算了.袁绍怎么想呢?袁绍一想,这现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来的,而且董卓要废立皇帝的时候我袁绍是不干的,我现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当然我现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张的那个皇帝再扶起来,那个已经被董卓谋杀了,拉倒吧.那么这个事情袁绍一犹豫,曹操就抢先了一步.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在洛阳,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果断地采纳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想方设法把皇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县.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1年前

相关推荐

"挟天子以令诸侯"什么意思?
hdaydir1年前1
吾伊美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就是把皇上挟持在自己身边
依靠皇上的势力来命令其他人
说白了这样的皇上就是傀儡
真正发号施令的是挟持他的人
东汉末年曹操平定黄巾之乱时就这么干过,从而为今后的基业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曹操劫持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结束C赤壁之战结束D魏蜀吴建
lingyunge1年前1
只求与你相遇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赤壁之战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是指
mcgrady6220041年前1
dxm640218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从史书上看,我认为是指汉献帝刘协
古文句子在 现代汉语中仍使用如挟天子以令诸侯 犹鱼之有水也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不是翻译
魔力无涯1年前4
fjj1986726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晋灵公不君》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还有《论语》里面,诸如“温故知新”“朝闻道,夕死可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朽木不可雕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等.
你可以到《战国策》中找今天仍然常用的成语典故,到论语中找今天仍用的名言警句以及成语等.希望能够帮到你!
解释“挟”字的不同含义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泰山以超北海挟仇陷害
醉玉如雪1年前2
rubysh 共回答了29个问题 | 采纳率86.2%
挟持
带着、拿着
带着
曹超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是指?
merry1121年前1
jyben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东汉的汉献帝
三国时期的曹操在经济上大兴屯田,并控制了汉献帝去的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力地位,实力日益增强.
三国时期的曹操在经济上大兴屯田,并控制了汉献帝去的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力地位,实力日益增强.
错误: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要简短)
qqqcy1年前1
kk与公平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错误点:三国时期的曹操
理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是在东汉末年,那时还没有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势,所以还不算是纯粹的三国时期,正确说法应该是“东汉末年时期的曹操”
(1)材料一中的“操”与“天子”各指谁?“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4分)
(1)材料一中的“操”与“天子”各指谁?“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4分)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是诸葛亮说给谁的建议?此建议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4 分)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形势?图中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4分)
(4) ***在三国时代称为什么?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个?(4 分)
(5)自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材料二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请结合所学历史 知识,简单谈谈你的理由.
秋天蓝色1年前1
糟蹋PK艺术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材料呢?
我只知道 魏是曹操
蜀 刘备
吴 孙权
历史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anaweiyyll1年前1
不想过冬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三国时期是曹操将天子胁迫来命令诸侯.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诡秘 恪尽职守 相濡以沫 口惠而实不至 B.佳奖 弱不禁风 物换星移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诡秘 恪尽职守 相濡以沫 口惠而实不至 B.佳奖 弱不禁风 物换星移 挟天子以令诸侯
C.抉择 带罪立功 开诚布公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迁就 前倨后恭 凤毛麟角 识事务者为俊杰
山田和子1年前1
秀秀高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A

B项:佳一嘉C项:带一戴D项:事一时
C、传递  阻挠  切实   D、传达  阻挠  确实
我想写一篇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文 求一开头·· 要纵观历史天下有多少··开头的 30字--50字
我想写一篇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文 求一开头·· 要纵观历史天下有多少··开头的 30字--50字
··后加分的··
mens_rea1年前1
王汤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东流,其精彩是人们不可忘却的事实.纵然它已成历史,纵使它已过去,但古老的故事仍向我们讲述着它的精彩.其中,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这长河中精彩的一幕.
请根据成语或典故、诗 请根据成语或典故、诗词写出与 之相关的历史人物.(一位即可) (1)“挟天子以令诸侯”:_____
请根据成语或典故、诗
请根据成语或典故、诗词写出与 之相关的历史人物.(一位即可)
(1)“挟天子以令诸侯”:_________
(2)三顾茅庐:__________
(3)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___________
(4)生子当如孙仲谋:____________
(5)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___
tiy9125475021年前1
章大鱼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1)曹操
(2)刘备或诸葛亮等
(3)诸葛亮
(4)孙权
(5)周瑜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争峰.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付,贤能为之用,此可一为援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争峰.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付,贤能为之用,此可一为援
是谁给谁提的建议?此建议是否正确?请用史实说明
yaozhiyan_sz1年前1
bishe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诸葛亮提给刘备的建议.
选自《隆中对》
此建议正确,之后孙刘联合,打败曹操于赤壁.
因为刘备弱小,曹操和孙权强大,曹操和孙权可以互相牵制,刘备则坐收渔利
三国简述 挟天子以令诸侯100字左右
davidzcy1年前1
xhhy80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曹操先救天子,再保天子,最后以天子的名义设发天子令.自己颁布,篡写天子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