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诗三百》孔子揭示了什么现象?

bravo99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诵诗三百》孔子揭示了什么现象?
《诵诗三百》这一则中孔子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wangyong023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孔子以为,读了三百多篇诗,应该会办政治,会办外交,如果把政事交给他,而他不能通达,派他到国外办事,在辞令方面,又不能专对,读诗虽多,又有何用.
启示:学习是要用的,可是我们这些烂书本学的烂公式定理,如何生活中用啊?不解.或许到大学会解..真正的学以致用,应该是要能在实际现实生活中得以运用的东西.所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年前

相关推荐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的这些观点在于强调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sisping1年前1
非常乐吧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B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的这些观点在于强调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很不一1年前1
kdj1983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4.6%
B